August 2016

Wednesday, 31 August 2016

2016,08/31 松山聯絡處愛灑

【對象】社區會眾
【時間】2016年8月31日(三) 12:00~14:00
【地點】慈濟松山聯絡處(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188號16樓)

20160831-12.jpg20160831-13.jpg 
Read more

2016,08/31 四川金堂大愛感恩科技團隊來訪

【對象】金堂大愛感恩科技團隊
【時間】2016年8月31日(三) 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31-21.jpg20160831-24.jpg20160831-23.jpg20160831-22.jpg
Read more

「圓緣」不絕再續緣 交流分享話慈濟

圖說:8/29全球靜思生活營上午剛圓緣結束,下午幾位實業家即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再續緣,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也彼此交流說慈濟。(攝影/許育仁)8/29全球靜思生活營上午剛圓緣結束,下午幾位實業家即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再續緣,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也彼此交流說慈濟。

說起慈濟因緣,來自中國上海的實業家時國堅師兄表示,因為《幸福的臉》一曲跟著小朋友進來了慈濟,想起這幾天胡光中師兄分享敘利亞戰區,時國堅師兄感恩說道,「我去過許多貧窮的國家,但就是沒去過戰區槍響的國家,你會發現我們小孩子很幸福,笑容很燦爛,但是其實戰區的小孩子笑容也同樣燦爛,但兩個身處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我們這邊什麼都不缺,他們那邊什麼都缺,唯一不缺的是慈濟人的愛,那是誰給的,就是整個敘利亞團隊慈濟志工所給的。」

時國堅師兄也肯定大愛台所做的節目,讚揚說道:「那天去大愛台看硬體設備,知道媒體設備的類別在哪裡,但大愛台所製作出來的節目水平之高,高出中央電視台,其實都是用心在做節目的,體現了誠正信實。」

了解因緣的張月仲師兄說道,「我們是全球慈濟的大家庭,佛法講『擦肩緣』就五百年了,而相信我們彼此坐在這邊交流不知是多少年。今天不是靜思生活營圓緣嗎,我們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更加圓滿了。」也指出現今技能與人文的重要性,「慈濟不光是四大志業就行了,特別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需要技術,像大愛感恩科技,如沒有科技轉化這些資源,還是不能使用。」

來自馬來西亞沈耀偉師兄明白環保的重要性,表示「看到環保站做得非常好,看到台灣的環保是世界排名第三,讓我非常感動,回到馬來西亞我會很精進的在菩薩道上努力的跑,尤其是剛才李鼎銘師兄所講的環保重要性,我回去會讓出我一個家來做為環保站。」

與會上眾人紛紛讚嘆 證嚴上人的智慧,無私大愛是所有人的目標,如同馬來西亞陳玟木強師兄所說:「從歷史看到今天,歷史上最兇的國家,從英國來看都只佔領70多國,那是用暴力阿,然而慈濟是用『愛』,去到90多個國家,不是用暴力不是用金錢,未來相信會踏遍全球。」

相信愛能化解一切,愛才是最堅強的力量,常言道做生意要「以和為貴」,現在慈濟人更要「廣結善緣」,志業、家業、事業能才兼具圓滿。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來自澳大利亞的Robert師兄首先,希望「今天來自國際上各領域的實業家,我們怎麼幫助大愛感恩科技。」也期待澳洲能更多人了解慈濟,認識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許育仁)圖說:來自馬來西亞沈耀偉師兄明白環保的重要性,表示「看到環保站做得非常好,看到資料台灣的環保是世界排名第三,讓我非常感動,回到馬來西亞我會很精進的做在菩薩道努力的跑,尤其是剛才李鼎銘師兄所講的環保重要性,我回去會讓出我一個家做環保站。」(攝影/許育仁)圖說:了解因緣的張月仲師兄說道,「我們是全球慈濟的大家庭,佛法講『擦肩緣』就五百年了,而相信我們彼此坐在這邊交流不知是多少年。今天不是靜思生活營圓緣嗎,我們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更加圓滿了。」也指出現今技能與人文的重要性,「慈濟不光是四大志業就行了,特別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需要技術,像大愛感恩科技,如沒有科技轉化這些資源,還是不能使用。」(攝影/許育仁)圖說:與會上眾人紛紛讚嘆 證嚴上人的智慧,無私大愛是所有人的目標,如同馬來西亞陳玟木強師兄所說:「從歷史看到今天,歷史上最兇的國家,從英國來看都只佔領70多國,那是用暴力阿,然而慈濟是用『愛』,去到90多個國家,不是用暴力不是用金錢,未來相信會踏遍全球。」(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圓緣」不絕再續緣 交流分享話慈濟

圖說:8/29全球靜思生活營上午剛圓緣結束,下午幾位實業家即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再續緣,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也彼此交流說慈濟。(攝影/許育仁)8/29全球靜思生活營上午剛圓緣結束,下午幾位實業家即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再續緣,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也彼此交流說慈濟。

說起慈濟因緣,來自中國上海的實業家時國堅師兄表示,因為《幸福的臉》一曲跟著小朋友進來了慈濟,想起這幾天胡光中師兄分享敘利亞戰區,時國堅師兄感恩說道,「我去過許多貧窮的國家,但就是沒去過戰區槍響的國家,你會發現我們小孩子很幸福,笑容很燦爛,但是其實戰區的小孩子笑容也同樣燦爛,但兩個身處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我們這邊什麼都不缺,他們那邊什麼都缺,唯一不缺的是慈濟人的愛,那是誰給的,就是整個敘利亞團隊慈濟志工所給的。」

時國堅師兄也肯定大愛台所做的節目,讚揚說道:「那天去大愛台看硬體設備,知道媒體設備的類別在哪裡,但大愛台所製作出來的節目水平之高,高出中央電視台,其實都是用心在做節目的,體現了誠正信實。」

了解因緣的張月仲師兄說道,「我們是全球慈濟的大家庭,佛法講『擦肩緣』就五百年了,而相信我們彼此坐在這邊交流不知是多少年。今天不是靜思生活營圓緣嗎,我們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更加圓滿了。」也指出現今技能與人文的重要性,「慈濟不光是四大志業就行了,特別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需要技術,像大愛感恩科技,如沒有科技轉化這些資源,還是不能使用。」

來自馬來西亞沈耀偉師兄明白環保的重要性,表示「看到環保站做得非常好,看到台灣的環保是世界排名第三,讓我非常感動,回到馬來西亞我會很精進的在菩薩道上努力的跑,尤其是剛才李鼎銘師兄所講的環保重要性,我回去會讓出我一個家來做為環保站。」

與會上眾人紛紛讚嘆 證嚴上人的智慧,無私大愛是所有人的目標,如同馬來西亞陳玟木強師兄所說:「從歷史看到今天,歷史上最兇的國家,從英國來看都只佔領70多國,那是用暴力阿,然而慈濟是用『愛』,去到90多個國家,不是用暴力不是用金錢,未來相信會踏遍全球。」

相信愛能化解一切,愛才是最堅強的力量,常言道做生意要「以和為貴」,現在慈濟人更要「廣結善緣」,志業、家業、事業能才兼具圓滿。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來自澳大利亞的Robert師兄首先,希望「今天來自國際上各領域的實業家,我們怎麼幫助大愛感恩科技。」也期待澳洲能更多人了解慈濟,認識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許育仁)圖說:來自馬來西亞沈耀偉師兄明白環保的重要性,表示「看到環保站做得非常好,看到資料台灣的環保是世界排名第三,讓我非常感動,回到馬來西亞我會很精進的做在菩薩道努力的跑,尤其是剛才李鼎銘師兄所講的環保重要性,我回去會讓出我一個家做環保站。」(攝影/許育仁)圖說:了解因緣的張月仲師兄說道,「我們是全球慈濟的大家庭,佛法講『擦肩緣』就五百年了,而相信我們彼此坐在這邊交流不知是多少年。今天不是靜思生活營圓緣嗎,我們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更加圓滿了。」也指出現今技能與人文的重要性,「慈濟不光是四大志業就行了,特別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需要技術,像大愛感恩科技,如沒有科技轉化這些資源,還是不能使用。」(攝影/許育仁)圖說:與會上眾人紛紛讚嘆 證嚴上人的智慧,無私大愛是所有人的目標,如同馬來西亞陳玟木強師兄所說:「從歷史看到今天,歷史上最兇的國家,從英國來看都只佔領70多國,那是用暴力阿,然而慈濟是用『愛』,去到90多個國家,不是用暴力不是用金錢,未來相信會踏遍全球。」(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高雄 朱小玲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31.jpg
知道自己的缺點,但天生我材必有用。 Read more

Tuesday, 30 August 2016

街坊鄰里來說法 基隆港都新生機

圖說:今日(8/27),大愛感恩科技進駐基隆靜思堂與基隆環保菩薩一同揭開紅布條,眾人拉下布條,映入眼簾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與「菩提葉」圖騰,正式象徵著大愛將在此說法,讓社區有感恩科技,當請購生活環保心品的同時,也能落實愛的善行。(攝影/許育仁)今日(8/27),大愛感恩科技進駐基隆靜思堂與基隆環保菩薩及當區慈委等一同揭開紅布條,眾人拉下布條,映入眼簾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與「菩提葉」圖騰,正式象徵著大愛將在此說法,讓社區有感恩科技,當請購生活環保心品的同時,也能落實愛的善行。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說道:「我來到這邊發現這邊是三足鼎立,有心靈環保的靜思書軒、發揚人性真善美的人文志業中心,與慈悲科技的大愛感恩科技,都是愛心的清流具體的表現,掘井的行動與活泉的湧出,人間菩薩招生的同時,慈濟就會永續。」

基隆慈濟志工黃秀燕師姊開心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再生產品,其實是結合了環保菩薩的愛心及感動,把放錯地方的資源也是城市的礦產轉換成有用的日常生活用品,這些綠色產品裡面是有很多的法,有很多愛心的。相信在我們基隆有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可以接引更多會眾來了解環保和愛護地球,讓大家都懂得善用環保產品。」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說道:「我來到這邊發現這邊是三足鼎立,有心靈環保的靜思書軒、發揚人性真善美的人文志業中心,與慈悲科技的大愛感恩科技,都是愛心的清流具體的表現,掘井的行動與活泉的湧出,人間菩薩招生的同時,慈濟就會永續。」(攝影/林立騏)賴國斌師兄:「大愛感恩科技這麼多年來在 證嚴上人的領導之下,把慈濟很多志業體有具體的呈現,把人文環保、慈悲等等元素融在一起,未來我相信這樣的開幕在這邊將會是很好的教育培育場所。」

才一同開幕揭牌,即轉身於低碳概念館請購的黃素娥師姊,雙手還拿著熱騰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開心說道,「我最喜歡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因為這個都是大家行善所成的物品,也希望大家都能響應一起來做好事。」委員陳林梅慧師姊:「今天請購了大愛感恩科技東西很高興,因為都是滿滿愛心。」

環保菩薩更是等不及說出重要的「大愛環保」的使命,郭許燕鳳老菩薩說道:「環保愛地球,愛心繞地球,大家盡一份力量,把地球變得很乾淨,也可洗滌我們,讓愛的善念一直存在。」環保菩薩 謝寶吉師姊,指著身上所穿的衣服表示,「這個因為有環保的愛心,穿這件看來也比較莊嚴,所以又再買了一件來穿。」

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的進駐,傳達著大愛需要在人與人間才能展現生機,環保也才能使地球有生機生命,說法傳法做環保,誠如靜思語所云,「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待讓街坊鄰里都能感受到大愛的願行,讓基隆港都展現生機。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基隆報導

概念館開幕 大愛感恩科技新據點


吟詠半世紀行跡 與聽眾引吭合鳴

圖說: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的進駐,傳達著大愛需要在人與人間才能展現生機,環保也才能使地球有生機生命,說法傳法做環保,誠如靜思語所云,「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待讓街坊鄰里都能感受到大愛的願行,讓基隆港都展現生機。(攝影/許育仁)

圖說:基隆慈濟志工黃秀燕師姊開心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其實是集合了環保菩薩的愛心,把環保物資轉換成有用的生活產品,這些產品裡面是有很多的法,有很多愛心的。相信在我們基隆有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可以接引更多會眾來了解環保和愛護地球,讓大家都懂得善用環保產品。」(攝影/林立騏)圖說:環保菩薩更是等不及說出重要的「大愛環保」的使命,郭許燕鳳老菩薩說道:「環保愛地球,愛心繞地球,大家盡一份力量,把地球變得很乾淨,也可洗滌我們,讓愛的善念一直存在。」(攝影/林立騏)圖說:環保菩薩 謝寶吉師姊:「因為有環保的愛心,穿這件看來也比較莊嚴,所以又在買了一件來穿。」(攝影/林立騏)

Read more

街坊鄰里來說法 基隆港都新生機

圖說:今日(8/27),大愛感恩科技進駐基隆靜思堂與基隆環保菩薩一同揭開紅布條,眾人拉下布條,映入眼簾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與「菩提葉」圖騰,正式象徵著大愛將在此說法,讓社區有感恩科技,當請購生活環保心品的同時,也能落實愛的善行。(攝影/許育仁)今日(8/27),大愛感恩科技進駐基隆靜思堂與基隆環保菩薩及當區慈委等一同揭開紅布條,眾人拉下布條,映入眼簾的是「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與「菩提葉」圖騰,正式象徵著大愛將在此說法,讓社區有感恩科技,當請購生活環保心品的同時,也能落實愛的善行。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說道:「我來到這邊發現這邊是三足鼎立,有心靈環保的靜思書軒、發揚人性真善美的人文志業中心,與慈悲科技的大愛感恩科技,都是愛心的清流具體的表現,掘井的行動與活泉的湧出,人間菩薩招生的同時,慈濟就會永續。」

基隆慈濟志工黃秀燕師姊開心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再生產品,其實是結合了環保菩薩的愛心及感動,把放錯地方的資源也是城市的礦產轉換成有用的日常生活用品,這些綠色產品裡面是有很多的法,有很多愛心的。相信在我們基隆有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可以接引更多會眾來了解環保和愛護地球,讓大家都懂得善用環保產品。」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說道:「我來到這邊發現這邊是三足鼎立,有心靈環保的靜思書軒、發揚人性真善美的人文志業中心,與慈悲科技的大愛感恩科技,都是愛心的清流具體的表現,掘井的行動與活泉的湧出,人間菩薩招生的同時,慈濟就會永續。」(攝影/林立騏)賴國斌師兄:「大愛感恩科技這麼多年來在 證嚴上人的領導之下,把慈濟很多志業體有具體的呈現,把人文環保、慈悲等等元素融在一起,未來我相信這樣的開幕在這邊將會是很好的教育培育場所。」

才一同開幕揭牌,即轉身於低碳概念館請購的黃素娥師姊,雙手還拿著熱騰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開心說道,「我最喜歡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因為這個都是大家行善所成的物品,也希望大家都能響應一起來做好事。」委員陳林梅慧師姊:「今天請購了大愛感恩科技東西很高興,因為都是滿滿愛心。」

環保菩薩更是等不及說出重要的「大愛環保」的使命,郭許燕鳳老菩薩說道:「環保愛地球,愛心繞地球,大家盡一份力量,把地球變得很乾淨,也可洗滌我們,讓愛的善念一直存在。」環保菩薩 謝寶吉師姊,指著身上所穿的衣服表示,「這個因為有環保的愛心,穿這件看來也比較莊嚴,所以又再買了一件來穿。」

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的進駐,傳達著大愛需要在人與人間才能展現生機,環保也才能使地球有生機生命,說法傳法做環保,誠如靜思語所云,「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待讓街坊鄰里都能感受到大愛的願行,讓基隆港都展現生機。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基隆報導

概念館開幕 大愛感恩科技新據點


吟詠半世紀行跡 與聽眾引吭合鳴

圖說: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的進駐,傳達著大愛需要在人與人間才能展現生機,環保也才能使地球有生機生命,說法傳法做環保,誠如靜思語所云,「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期待讓街坊鄰里都能感受到大愛的願行,讓基隆港都展現生機。(攝影/許育仁)

圖說:基隆慈濟志工黃秀燕師姊開心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其實是集合了環保菩薩的愛心,把環保物資轉換成有用的生活產品,這些產品裡面是有很多的法,有很多愛心的。相信在我們基隆有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可以接引更多會眾來了解環保和愛護地球,讓大家都懂得善用環保產品。」(攝影/林立騏)圖說:環保菩薩更是等不及說出重要的「大愛環保」的使命,郭許燕鳳老菩薩說道:「環保愛地球,愛心繞地球,大家盡一份力量,把地球變得很乾淨,也可洗滌我們,讓愛的善念一直存在。」(攝影/林立騏)圖說:環保菩薩 謝寶吉師姊:「因為有環保的愛心,穿這件看來也比較莊嚴,所以又在買了一件來穿。」(攝影/林立騏)

Read more

翻轉手心做環保 分類資源護大地


愛的能量不分國界、不分種族,馬來西亞年屆八十的菩薩,用環保愛地球。罹癌的印尼志工長期受到慈濟的關懷與幫助,身體好轉後,投入環保當志工,將愛回饋,台灣的慈濟人醫會在屏東漁港為外籍漁工進行義診,守護異鄉人的健康,證嚴上人今天(07/27)志工早會開示,感恩慈濟人用心用愛付出。 


慈濟人醫會長期關懷屏東東港的外籍勞工,在移民署的邀約下,自2014年起就開始舉辦義診,慈濟志工特地製作印尼文的病歷表,突破語言不通的難關,守護他們健康。 

證嚴上人開示:「為了救拔眾生苦難,他們可以用盡心思,想盡方法跟他溝通,比手畫圖(用)文字,這樣的來跟他們溝通,這都是愛的能量。」 

慈濟志工關懷人也愛護大地,馬來西亞一對將近八十歲的夫妻,兩人退休後投入環保,在每天運動的路上順手做環保,以行動珍惜大地。 

證嚴上人開示:「從電視裡看到了,看到我們台灣的,環保菩薩做得那麼開心,他們也一樣做得很開心,看著他們呵護地球,這一念決心,跟台灣是等於是在平行。」 

環保志工還有在印尼與兩個孩子相依為命嫝恬,長期受到慈濟的關懷,罹癌接受治療後,身體好轉就與孩子一起做環保,用愛付出幫助大地。 

江家瑜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學童端午新體驗 龍舟環保小尖兵


傳統節慶端午節,對幼童來說,除了吃粽子跟划龍舟,能學到什麼呢?台南大愛幼兒園就結合了環保議題,讓學童了解目前河川受汙染的狀況,更帶領他們扮演環保尖兵,划龍舟清垃圾! 


頭綁絲帶,小娃娃要划龍舟,划的是陸上龍舟。 

三人一組,齊心合力,一旁還有人加油。 

帶著笑,小娃娃往前衝,來到象徵河流的目標,變身成環保小尖兵。 

學童 李采育:「屈原掉到海裡,他看到很多垃圾,所以我們要划龍舟撿垃圾。」 

在孩子的想像中,屈原若看到現今受汙染的河跟海也會掉淚,因此他們要幫忙清乾淨,端午節不只是吃粽、划龍舟,台南大愛幼兒園的老師們更結合環保。 

大愛幼兒園老師 周佳慧:「紅溪河為主題,帶領孩子去認識海洋的汙染已經很嚴重,帶領孩子怎樣去做好我們的環保。」 

一次次的哨音聲,孩子們充滿活力,陸上龍舟划得起勁,讓這傳統節慶過得更有意義。 


真善美志工 方青峰 龔淑婷 台南報 Read more

DA.AI APP + QR Code Deepen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Care

CAPTION: DA.AI’s mobile app allows user to scan the QR code on each eco-product tag, which is also made with recycled PET bottles, and learn the production history,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e to virgin PET, inspiring videos of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and number of bottles that made this particular product via this all-in-one interface.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Often we see food with production history, but it’s unusual, and innovative, that textile garment or accessory comes with similar record. DA.AI is one of the few textile brands that allows customers to see product production history, energy saved, number of bottles used, and environmental promoter's story by scanning the QR code on its new Eco Product Tags with newly developed mobile app, and lets people see inspiring meaning behind their product, as well as the actual record of saving the environment by supporting eco-friendly product.

Putting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care first, DA.AI’s mobile app allows user to scan the QR code on each eco-product tag, which is also made with recycled PET bottles, and learn the production history,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e to virgin PET, inspiring videos of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and number of bottles that made this particular product via this all-in-one interface. For example, if you buy a blanket, made out of 28 PET bottles, as a gift to your friend, you can immediately find out the positive impact you’ve contributed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case, you would have reduced 1,775g of carbon emission, saved 454c.c. of crude oil, and 76L of water, while everything is shown through a quick scan. It is very easy to accumulate how many bottles of usage for you to see your planet protection result via DA.AI latest all-in-one QR Code.

DA.AI promotes recycled PET made products with this APP device and improved QR code in multiple dimensions, which demonstrates Tzu Chi recycling system even more complete. It also deepens our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care by learning the inspiring environmental bodhisattvas’ story, and that it is so easy and simple to love Earth.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DA.AI has improved its multiple product tags from the past by combining them into one single recycled PET material tag, with simply one QR code to tell consumer everything above this particular product of purchase.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2016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CAPTION: DA.AI’s mobile app allows user to scan the QR code on each eco-product tag, which is also made with recycled PET bottles, and learn the production history,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e to virgin PET, inspiring videos of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and number of bottles that made this particular product via this all-in-one interface.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Often we see food with production history, but it’s unusual, and innovative, that textile garment or accessory comes with similar record. DA.AI is one of the few textile brands that allows customers to see product production history, energy saved, number of bottles used, and environmental promoter's story by scanning the QR code on its new Eco Product Tags with newly developed mobile app, and lets people see inspiring meaning behind their product, as well as the actual record of saving the environment by supporting eco-friendly product.

Putting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care first, DA.AI’s mobile app allows user to scan the QR code on each eco-product tag, which is also made with recycled PET bottles, and learn the production history,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e to virgin PET, inspiring videos of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and number of bottles that made this particular product via this all-in-one interface. For example, if you buy a blanket, made out of 28 PET bottles, as a gift to your friend, you can immediately find out the positive impact you’ve contributed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case, you would have reduced 1,775g of carbon emission, saved 454c.c. of crude oil, and 76L of water, while everything is shown through a quick scan. It is very easy to accumulate how many bottles of usage for you to see your planet protection result via DA.AI latest all-in-one QR Code.

DA.AI promotes recycled PET made products with this APP device and improved QR code in multiple dimensions, which demonstrates Tzu Chi recycling system even more complete. It also deepens our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care by learning the inspiring environmental bodhisattvas’ story, and that it is so easy and simple to love Earth.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DA.AI has improved its multiple product tags from the past by combining them into one single recycled PET material tag, with simply one QR code to tell consumer everything above this particular product of purchase.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2016,08/30 泰國訪客來訪

【對象】泰國訪客來訪
【時間】2016年8月30日(二) 17:00-18: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30-91.jpg20160830-92.jpg20160830-93.jpg20160830-94.jpg
Read more

泰國訪客來訪

【對象】泰國訪客來訪
【時間】2016年8月30日(二) 17:00-18: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30-91.jpg20160830-92.jpg20160830-93.jpg20160830-94.jpg
Read more

2016,08/30 雲南、北京、上海實業家參訪

【對象】中國實業家
【時間】2016年8月30日(二) 11:30-14: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30-11.jpg20160830-12.jpg20160830-13.jpg20160830-14.jpg 
Read more

廣州名品傳大愛 愛心接力造福慧

圖說:上午開幕式結束後,一群孔子學堂幼兒園孩童在老師家長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大愛感恩展虞珊明拿起大愛狗、感恩貓的書籤分享萬物皆有靈性以及兩位吉祥物環保與素食故事。(廣東志工拍攝) 第24屆廣州博覽會簡稱廣博會,8月26日在位於琶洲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開幕。臺灣名品博覽會是臺灣名品首次牽手廣州博覽會,精選300家臺灣優質企業參展,共設700個展位,精心打造四大形象館和11大特色展區。

上午開幕式結束後,一群孔子學堂幼兒園孩童在老師家長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大愛感恩展虞珊明拿起大愛狗、感恩貓的書籤分享萬物皆有靈性以及兩位吉祥物環保與素食故事。

圖說:雷慧萍(左)7年前看過鳳凰電視台介紹慈濟, 但一直不知廣州有慈濟,去年知道後,今年馬上參加社區見習志工。(攝影者:虞珊明)佛山的李萍是化學専長,對於製程很感興趣,從瓶磚、問到冰涼紗。由於個性開朗,看到參訪者不斷主動介紹。雷慧萍7年前看過鳳凰電視台介紹慈濟, 但一直不知廣州有慈濟,去年知道後,今年馬上參加社區見習志工。73歲的鄭甜甜今年培訓。詢問之下鄭師姊曾住過新店大坪林,目前長住廣州;期待年底返台受證。

來自中南美洲外賓,想買一雙舒壓襪,同時邀請朋友過來請購傳薪服,知道大愛感恩是環保愛心企業,自己一定要成為愛心接力的一環,才滿心歡喜的離開。從西班牙來的一對夫妻,目前在廣州工作,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很有興趣,索取大愛感恩公司簡介後,一問之下兩人即將有baby,於是志工拿出大愛狗、感恩貓吉祥物書籤結緣之,祝福他們腹中嬰兒。

圖說:來自中南美洲外賓,想買一雙舒壓襪,同時邀請朋友過來請購傳薪服,知道大愛感恩是環保愛心企業,自己一定要成為愛心接力的一環,才滿心歡喜的離開。(攝影者:虞珊明)劉華師兄原籍重慶,孩子考上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劉華師兄談到家庭教育丶學校教育丶社會、網路資訊之各自影響力,尤以網路資訊是無遠弗屆,因此孩子自我反省力量很重要,如同上人曾感嘆,現代科技發明立意良善,資訊取得便利,但知識被用於偏差的方向,會造成難以收拾的惡果。「徒具聰明,把知識用來追逐私利,知識愈高可能破壞愈大。有智慧才能分別是非,明白該做不該做、該說不該說,說所當說,做所當做,絕對不會造成傷害。」

大愛感恩環保織品除了有著台灣精品的肯定與光環,每一項產品都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國內外展覽,傳遞環保理念,期許喚起人人環保意識、進而接引人間菩薩一起為守護地球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廣東省廣州市報導

Read more

廣州名品傳大愛 愛心接力造福慧

圖說:上午開幕式結束後,一群孔子學堂幼兒園孩童在老師家長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大愛感恩展虞珊明拿起大愛狗、感恩貓的書籤分享萬物皆有靈性以及兩位吉祥物環保與素食故事。(廣東志工拍攝) 第24屆廣州博覽會簡稱廣博會,8月26日在位於琶洲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開幕。臺灣名品博覽會是臺灣名品首次牽手廣州博覽會,精選300家臺灣優質企業參展,共設700個展位,精心打造四大形象館和11大特色展區。

上午開幕式結束後,一群孔子學堂幼兒園孩童在老師家長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展位。大愛感恩展虞珊明拿起大愛狗、感恩貓的書籤分享萬物皆有靈性以及兩位吉祥物環保與素食故事。

圖說:雷慧萍(左)7年前看過鳳凰電視台介紹慈濟, 但一直不知廣州有慈濟,去年知道後,今年馬上參加社區見習志工。(攝影者:虞珊明)佛山的李萍是化學専長,對於製程很感興趣,從瓶磚、問到冰涼紗。由於個性開朗,看到參訪者不斷主動介紹。雷慧萍7年前看過鳳凰電視台介紹慈濟, 但一直不知廣州有慈濟,去年知道後,今年馬上參加社區見習志工。73歲的鄭甜甜今年培訓。詢問之下鄭師姊曾住過新店大坪林,目前長住廣州;期待年底返台受證。

來自中南美洲外賓,想買一雙舒壓襪,同時邀請朋友過來請購傳薪服,知道大愛感恩是環保愛心企業,自己一定要成為愛心接力的一環,才滿心歡喜的離開。從西班牙來的一對夫妻,目前在廣州工作,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很有興趣,索取大愛感恩公司簡介後,一問之下兩人即將有baby,於是志工拿出大愛狗、感恩貓吉祥物書籤結緣之,祝福他們腹中嬰兒。

圖說:來自中南美洲外賓,想買一雙舒壓襪,同時邀請朋友過來請購傳薪服,知道大愛感恩是環保愛心企業,自己一定要成為愛心接力的一環,才滿心歡喜的離開。(攝影者:虞珊明)劉華師兄原籍重慶,孩子考上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劉華師兄談到家庭教育丶學校教育丶社會、網路資訊之各自影響力,尤以網路資訊是無遠弗屆,因此孩子自我反省力量很重要,如同上人曾感嘆,現代科技發明立意良善,資訊取得便利,但知識被用於偏差的方向,會造成難以收拾的惡果。「徒具聰明,把知識用來追逐私利,知識愈高可能破壞愈大。有智慧才能分別是非,明白該做不該做、該說不該說,說所當說,做所當做,絕對不會造成傷害。」

大愛感恩環保織品除了有著台灣精品的肯定與光環,每一項產品都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國內外展覽,傳遞環保理念,期許喚起人人環保意識、進而接引人間菩薩一起為守護地球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廣東省廣州市報導

Read more

Monday, 29 August 2016

老翁獨居陋室 儉約度日不忘行善


蘇州慈濟志工,長期關懷吳江社區,社區居民,主動提供場地做為環保站,也讓想要翻轉手心的長者們,有機會,付出自己的愛心,獨居的吳阿二老爺爺,不只是存竹筒,還捐出自己回收的寶特瓶。 


用木頭做支撐的小房屋,裡面沒有任何家電,只有一張木板床,和吳阿二爺爺賴以維生的紙板。但爺爺的愛心不落人後,這個月共存了四塊八角的功德款來回饋社會。 

慈濟志工 與 吳阿二爺爺:「感恩 感恩 二爺爺 感恩。 」 

錢雖少,但心意濃,這一整袋的寶特瓶是加碼,在社區環保回收日這一天,全都捐出來給慈濟 

慈濟志工 與 吳阿二爺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開心。」 

吳江社區是偏遠的村莊,但有心付出的人卻不少,除了吳老爺爺,來到環保站幫忙的,有老有少,有許多人都像吳老爺爺一樣,是慈濟的照顧戶 

慈濟志工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感恩你的愛心。」 

范奶奶,八十九歲了,要獨自照顧半身不遂的兒子。但他們不怨天,也不尤人,最開心的事,就是有能力助人。 

慈濟志工 與 照顧戶 范寶娜:「不管多少錢不管多少,兩塊三塊,一塊都是自己的一分心意。」 

做好事,貴在有心,這份愛的能量讓蘇州吳江社區的居民,更懂得幸福。 

真善美志工江蘇報導 Read more

國際健康促進年會 台灣經驗發聲


第24屆國際健康促進醫院年會,在美國耶魯大學展開,二天的活動,有來自全世界七百多所醫院出席,慈濟醫療志業也受邀參與,和大家分享綠色醫療經驗,得到與會人士的認同與讚許。 


慈濟醫療志業,連續十年,受邀參與國際健康促進醫院年會,今年以綠色醫療為主題,展示醫院如何運作,減少醫療廢棄物,以及醫療資源回收等經驗。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醫療的廢棄物是一個,非常難處理的問題,尤其是,跟血液有關係的醫療廢棄物,我們就是用洗腎中心,洗腎病人他產生出來的廢棄物,我們怎麼樣讓它減量。」 

與會的人員,對慈濟的綠色醫療理念,表示讚歎,並且對具體的實施方案很有興趣。 

綠色醫療組織創始人兼主席 凱瑞科恩:「(慈濟醫院)資源回收方式,以及能源節省的系統設計,在全世界是處於領先地位,與慈濟合作,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 

與會各國代表,也在會上討論,目前先進醫療技術所面臨的挑戰,如何兼顧保護環境。 

台安醫院院長 黃暉庭:「醫療產業真的是一個,高耗能源的產業,所以我們藉由這樣的一個議題,希望能夠喚起大家對環保的意識,每家醫院都在這方面做一個努力。」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俊龍:「就是抱著上人的理念,我們怎樣保護這個地球,就是要去做到最根本,節能、減碳、回收、再回收、再製造,這個就是保護地球最好的方法。」 

綠色醫療組織創始人兼主席 凱瑞科恩:「(台灣)小小一點,但產生重大影響。」 

推廣綠色醫療,獲得大會認同,廣泛得到好評,也讓更多醫院,有意願要加入環保醫療的隊伍行列中。 

湯艾倫 唐光波 美國報導 Read more

牽掛鄉親受災苦 福慧床整裝出發


在受災嚴重的台東太麻里鄉,慈濟基金會啟動「親幫親 鄰幫鄰」,村落清掃行動中,發現好幾戶人家,尤其年紀大的長者,因為床鋪泡水,無床可睡,只能席地而睡。今天,慈濟志工與慈青,組成一支送床隊伍,帶著福慧床和環保毛毯,到香蘭村,美和村,不過老人家,看到這,不像床的新玩意,很緊張,擔心不會使用。 


7月10日至7月13日共175人次志工帶動1731位鄉親,學生協助清掃3村落、59戶、4間學校,14日仍有香蘭村清掃。 

慈濟志工 與 香蘭村民:「來!阿伯,來,看一下就是,(這怎麼用要教一下),現在教你,(我不會啊),好!這個壓下來,你躺看看,這可以當床 (很穩),很穩,你可以躺下。」 

「阿伯,放哪裡?可以打開,把它用平,把它壓下去就可以。」 

香蘭村民 呂永來:「很舒適,很舒適,可以啦!很先進,好啦!舒服啦! 躺著舒服。」 

美和村民 廖國良:「它要掀也沒辦法。」 

美和村民 廖國良:「我睡這裡啦!」 

美和村民 廖國良:「要坐,還是睡,坐是,朋友來也可以坐,不只我自己,若一些朋友來看我、關懷,所以我才要說,感恩啊!」 

福慧床,成了鄉親,安心的另一個代名詞。 

江文龍 陳秀雲 莊慧貞 真善美志工 台東報導 Read more

2016,08/29 靜思生活營海外志工分享

【對象】靜思生活營學員
【時間】2016年8月29日(一) 08:30~12:00
【地點】慈濟東區聯絡處(105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188號)

20160829-21.jpg20160829-22.jpg20160829-23.jpg20160829-24.jpg
Read more

2016,08/29 上海慈濟志工參訪

【對象】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6年8月29日(一) 15:00-18: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9-31.jpg20160829-32.jpg
Read more

2016,08/29 【人文週會】迎向陽光的浴火鳳凰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8月29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20160829-11.jpg20160829-12.jpg20160829-13.jpg20160829-14.jpg
Read more

高雄 郭春記、曾月珠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29.jpg
就算我老了,叫我不做我也受不了,如果你做,你就做你做得了的就好。
我們時間不能浪費,我們家有工作,把家裡顧好就來做慈濟,慈濟所做都是救濟人。

Read more

Sunday, 28 August 2016

年度責任報告書 拋磚引玉立典範

圖說:2016年6月中,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接受BSI年度查核、7月初接獲通知,再度通過查證。即便不在政府規定需發行CSR報告書的企業之列,大愛感恩科技自2013年自主回顧前一年度在經濟、環境、社會方面的作為,作為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管道,首度發行《2012年CSR報告書》,迄今連續四年、孜孜不輟。(圖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2016年6月中,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接受BSI年度查核、7月初接獲通知,再度通過查證。即便不在政府規定需發行CSR報告書的企業之列,大愛感恩科技自2013年自主回顧前一年度在經濟、環境、社會方面的作為,作為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管道,首度發行《2012年CSR報告書》,迄今連續四年、孜孜不輟。並自次年《2013年CSR報告書》起,開始接受第三方公正單位BSI檢核、認證,並規劃兩年進行一次查證。今天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洪碩廷博士,予我們分享大愛感恩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大愛感恩科技在今年編纂的《2015年CSR報告書》,經過BSI (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依據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G4指南及AA 1000 Type 1保證標準查證。除了依據GRI G4指南撰寫外,並依循ISO 26000指標、聯合國全球盟約指標揭露相關議題。章節包括:公司概況、環保永續、綠色愛心接力平台、幸福職場、社會公益。從公司的經營理念、模式,環保的推廣、努力,同仁的福利、權益,到對社會的公益回饋,涵蓋各方面的永續經營成果。代表大愛感恩在追求獲利的同時,能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施行永續發展策略與原則。

回顧成立七年多,團隊努力備受各方肯定,並在關於CSR評選中,獲獎無數,如: 2011年即榮獲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經理人月刊》舉辦第三屆2013年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2014年《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中堅企業組及新秀獎首獎等。大愛感恩實踐慈濟 證嚴上人賦予的使命,用心研發回收到回收(R2R)、循環回收技術,擴大愛與善的綠色永續循環。2016年5月也正式通過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B型企業)認證,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

大愛感恩黃華德董事長曾說過:「一個企業的成就,並不在於規模或名聲,而是對社會,以至對世界、對地球能夠付出多少。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推廣大愛(DA.AI)環保品牌,更遵從『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力行回饋的理念。這不僅是一個理想,更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落實。」大愛感恩希望拋磚引玉,邀約更多企業一同為回饋社會而努力。而且這也是一個溝通,把去年的努力成果整理紀錄下來,讓關心大愛感恩的利害關係人知道我們做了什麼事。

大愛感恩科技落實「環保永續」全球平均高溫的紀錄一直刷新。2015年12月,許多國家通過巴黎協議(L'accord de Paris),設定長期的減碳目標,顯現出國際各國已經達成減碳共識。大愛感恩回收寶特瓶技術已臻成熟,也為減碳、節能帶來不少貢獻。從2009年1月至2015年年底,回收的寶特瓶數量為467,541,131支,相當於減少3千萬公斤CO2排放,以及相當於節能7百6拾萬公升的石油,而經由水足跡盤查、節省了1,2億6千万公升的用水量。

大愛感恩科技期望以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終端產品為號召,推動綠色紡織產業發展,共同面對及解決氣候變遷問題。除了有形的回收數量,大愛感恩科技帶來更重要的影響是無形的,也就是環保教育推廣,讓每個曾接受環境教育推廣的參與者,帶回綠色環保氛圍,進而影響周遭,開啟人人對於環保、保護大地的一念心。

此次報告書結合各單位合和互協,共同合作完成,談撰寫背後的花絮與您個人的感受。每次撰寫CSR的意義在於回顧大愛感恩前一年度本身的成長及對社會的貢獻,奠基於從前的基礎繼續發展,整合各部門提供的資訊,了解在執行一個專案時,大愛感恩是如何傾全力合和互協的完成,如每一項產品從研發、生管部門、設計部門、業務部門、品管部門、財務部門到經營規劃室統籌才能順利生產環保產品,同仁們同一志願,希望在大愛感恩愛的平台上,發揮自我良能,為這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2015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http://www.daait.com/ebook/2015CSR/ 

Read more

年度責任報告書 拋磚引玉立典範

圖說:2016年6月中,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接受BSI年度查核、7月初接獲通知,再度通過查證。即便不在政府規定需發行CSR報告書的企業之列,大愛感恩科技自2013年自主回顧前一年度在經濟、環境、社會方面的作為,作為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管道,首度發行《2012年CSR報告書》,迄今連續四年、孜孜不輟。(圖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2016年6月中,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接受BSI年度查核、7月初接獲通知,再度通過查證。即便不在政府規定需發行CSR報告書的企業之列,大愛感恩科技自2013年自主回顧前一年度在經濟、環境、社會方面的作為,作為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管道,首度發行《2012年CSR報告書》,迄今連續四年、孜孜不輟。並自次年《2013年CSR報告書》起,開始接受第三方公正單位BSI檢核、認證,並規劃兩年進行一次查證。今天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洪碩廷博士,予我們分享大愛感恩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大愛感恩科技在今年編纂的《2015年CSR報告書》,經過BSI (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依據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G4指南及AA 1000 Type 1保證標準查證。除了依據GRI G4指南撰寫外,並依循ISO 26000指標、聯合國全球盟約指標揭露相關議題。章節包括:公司概況、環保永續、綠色愛心接力平台、幸福職場、社會公益。從公司的經營理念、模式,環保的推廣、努力,同仁的福利、權益,到對社會的公益回饋,涵蓋各方面的永續經營成果。代表大愛感恩在追求獲利的同時,能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施行永續發展策略與原則。

回顧成立七年多,團隊努力備受各方肯定,並在關於CSR評選中,獲獎無數,如: 2011年即榮獲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經理人月刊》舉辦第三屆2013年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2014年《天下雜誌》「天下企業公民獎」──中堅企業組及新秀獎首獎等。大愛感恩實踐慈濟 證嚴上人賦予的使命,用心研發回收到回收(R2R)、循環回收技術,擴大愛與善的綠色永續循環。2016年5月也正式通過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B型企業)認證,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

大愛感恩黃華德董事長曾說過:「一個企業的成就,並不在於規模或名聲,而是對社會,以至對世界、對地球能夠付出多少。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推廣大愛(DA.AI)環保品牌,更遵從『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力行回饋的理念。這不僅是一個理想,更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落實。」大愛感恩希望拋磚引玉,邀約更多企業一同為回饋社會而努力。而且這也是一個溝通,把去年的努力成果整理紀錄下來,讓關心大愛感恩的利害關係人知道我們做了什麼事。

大愛感恩科技落實「環保永續」全球平均高溫的紀錄一直刷新。2015年12月,許多國家通過巴黎協議(L'accord de Paris),設定長期的減碳目標,顯現出國際各國已經達成減碳共識。大愛感恩回收寶特瓶技術已臻成熟,也為減碳、節能帶來不少貢獻。從2009年1月至2015年年底,回收的寶特瓶數量為467,541,131支,相當於減少3千萬公斤CO2排放,以及相當於節能7百6拾萬公升的石油,而經由水足跡盤查、節省了1,2億6千万公升的用水量。

大愛感恩科技期望以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終端產品為號召,推動綠色紡織產業發展,共同面對及解決氣候變遷問題。除了有形的回收數量,大愛感恩科技帶來更重要的影響是無形的,也就是環保教育推廣,讓每個曾接受環境教育推廣的參與者,帶回綠色環保氛圍,進而影響周遭,開啟人人對於環保、保護大地的一念心。

此次報告書結合各單位合和互協,共同合作完成,談撰寫背後的花絮與您個人的感受。每次撰寫CSR的意義在於回顧大愛感恩前一年度本身的成長及對社會的貢獻,奠基於從前的基礎繼續發展,整合各部門提供的資訊,了解在執行一個專案時,大愛感恩是如何傾全力合和互協的完成,如每一項產品從研發、生管部門、設計部門、業務部門、品管部門、財務部門到經營規劃室統籌才能順利生產環保產品,同仁們同一志願,希望在大愛感恩愛的平台上,發揮自我良能,為這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2015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http://www.daait.com/ebook/2015CSR/ 

Read more

創意料理征服味蕾 老少吮指回味


宜蘭大愛農場,在每周一次的環保日,教導社區民眾,如何做出可口,但又好料理的素食餐點,鼓勵大家多茹素,真正愛護地球。 


傳統的叭噗脆餅,在志工的巧思下,搖身一變成了老少咸宜的南瓜趣味料理。 

慈濟志工:「(做成這樣)小朋友比較不會偏食,很像叭噗,因為叭噗比較硬,有年紀的人或是牙齒不好的人吃了就比較不方便,我們就可以用這個蘋果麵包。」 

因為這道創意素食,讓社區居民聞香而來。為了讓居民愛上素食,志工還現身說法,打破吃素無法均衡營養的錯誤迷思。 

慈濟志工 蕭麗華:「不一定說吃葷孩子才會大,吃素食孩子就小隻,沒有,我跟你們呼籲一下,我的孩子超大隻。」 

吃素很健康,年邁的阿公阿嬤唱歌跳舞,元氣滿滿!在志工的帶動下,社區居民還一起做環保,親身體悟慈濟的環保理念,不僅多了一分認識,也更加認同。 


真善美志工 許台生 黃美惠 宜蘭報導 Read more

大學慈青辦活動 遊戲中宣導環保


拯救地球,靠你我、靠環保志工,也靠這群孩子。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的慈青周活動,帶您來看他們的用心。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的慈青社,舉辦慈青周活動,邀請大學生來玩遊戲。 

慈青 郭靜雯:「妳們會很容易暈喔?(我是還好啦看她)因為那個要轉圓圈喔,可以嗎?」 

體驗餓昏了的難民,還要找尋桶子裡的有限食物。 

慈青 王宣慧:「吃素也可以增加我們的糧食,因為一頭牛牠吃很多的草,可是同樣(份量)的糧食給妳吃,其實就足(夠),就是可以讓妳吃好幾餐。」 

關心糧食議題、了解水資源等創意活動,也吸引了校方的注意。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師 郭淑宜:「年輕人肯投入都是一件好事,雖然就是力量都很微薄,因為每次在校園裡面,其實要號召這樣子的大學生來改變他們的習性,其實是很困難的,但是我覺得說,只要看到這些小朋友他們很願意去投入,其實滿受感動。」 

搶救地球,慈青盡力而為,社會的希望,就從這裡開始。 


真善美志工 曾美華 蕭嘉明 高月白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另類造紙妙方 象糞變綠金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07-12_08_20160831_01.jpg
非洲國家烏干達,2007年就禁用塑膠袋,只不過執法不嚴,效果不佳。當地企業家,想出替代方法,用隨處可見的香蕉樹的纖維,跟廢紙混合做成紙袋。除了植物纖維,你敢用大象糞便做成的紙嗎?捷克的布拉格動物園,正在大力推廣這種另類紙,還邀請遊客親自體驗製作過程。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8027 
Read more

Saturday, 27 August 2016

屏東環保合心 走訪深入探討

圖說:「一家企業營利是必要的,大愛感恩科技所賺錢都不是為了個人,是為了社會、為了慈濟,讓社會公益做更大,將小愛轉為大愛,讓社會更加溫暖。」8月24日,屏東環保合心謝美玉、與住台北李國政先生、趙敏女士一行相約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一家企業營利是必要的,大愛感恩科技所賺錢都不是為了個人,是為了社會、為了慈濟,讓社會公益做更大,將小愛轉為大愛,讓社會更加溫暖。」8月24日,屏東環保合心謝美玉、與住台北李國政先生、趙敏女士一行相約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

資深專欄作家李國政先生,非常護持,也認同 證嚴上人理念,常常藉由寫文章,分享 證嚴上人的智慧和慈悲,此次希望撰寫慈濟環保回收書籍,讓更多人看到慈濟環保人文;26年前(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輕輕的一句話-從用鼓掌的雙手,從第一位雙手、第一位環保志工開始,到全臺灣環保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投入愛護地球的行列。

李國政先生表示:「在採訪環保站時,感受到光只寫環保教育站不可以!慈濟環保志業與其他環環相扣,第一個是大愛電視台;第二是慈濟三義有機茶園,環保站做的環保酵素,拿到三義茶園有機種植;第三個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再生產品,不僅 " 續物命 " 還 " 造福慧 " 。」

上網搜尋「大愛感恩科技」想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大愛感恩得到哪些獎項?壓力衣做到哪個階段?環保站人數和未來產品功能性?」等問題,一直在李國政先生心中,今天來大愛感恩科技解開心中答案!藉由問與答的方式,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解說大愛感恩科技如將愛心結合環保、科技,希望藉著有形的綠色環保產品,傳遞背後環保菩薩感人故事「環保菩薩單純的心念,不只是再分類而是在做天下事,尤其是老菩薩的人生意義及價值在環保教育站中充分的發揚光大。」

圖說:李國政先生表示:「在採訪環保站時,感受到光只寫環保站不可以!慈濟環保志業與其他環環相扣,第一個是大愛電視台;第二是慈濟三義茶園,環保站做的環保酵素,拿到三義茶園有機種植;第三個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再生產品,不僅 「環保精質化」一般人都會認為環保回收不可能做出好東西,事實上證明,只要善用的科技,投入專業、用心,也可以做出優良的環保產品;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傳薪系列服飾、擔任素人模特兒,「傳薪系列」動態走秀,人文與時裝的結合,呈現 證嚴上人對穿衣之道之期許:「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的服儀人文之美。

趙敏師姊表示:「美玉師姊相處這麼多年,發現美玉師姊在職場上的嚴謹在她進慈濟之後改變了許多,她也把慈濟的事當成是她生命中的第一線,讓我充滿好奇心中有很多問號,今天聽到鼎銘師兄的解說,心中那些疑問完全都解開了。」

大愛感恩科技做出來的產品是非常平實平淡,最重要的是它後面的感人故事,當你請購到這件衣服不只是環保更是樸實,因為大家的努力當你付出的行動,許多人在為這個社會默默付出,,將人人點滴的愛匯聚成善的力量,型成波瀾壯闊善的效應,傳承無邊無量的大愛,達到「人心淨化‧祥和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屏東環保合心 走訪深入探討

圖說:「一家企業營利是必要的,大愛感恩科技所賺錢都不是為了個人,是為了社會、為了慈濟,讓社會公益做更大,將小愛轉為大愛,讓社會更加溫暖。」8月24日,屏東環保合心謝美玉、與住台北李國政先生、趙敏女士一行相約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一家企業營利是必要的,大愛感恩科技所賺錢都不是為了個人,是為了社會、為了慈濟,讓社會公益做更大,將小愛轉為大愛,讓社會更加溫暖。」8月24日,屏東環保合心謝美玉、與住台北李國政先生、趙敏女士一行相約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見證臺灣環保精質化。

資深專欄作家李國政先生,非常護持,也認同 證嚴上人理念,常常藉由寫文章,分享 證嚴上人的智慧和慈悲,此次希望撰寫慈濟環保回收書籍,讓更多人看到慈濟環保人文;26年前(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輕輕的一句話-從用鼓掌的雙手,從第一位雙手、第一位環保志工開始,到全臺灣環保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投入愛護地球的行列。

李國政先生表示:「在採訪環保站時,感受到光只寫環保教育站不可以!慈濟環保志業與其他環環相扣,第一個是大愛電視台;第二是慈濟三義有機茶園,環保站做的環保酵素,拿到三義茶園有機種植;第三個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再生產品,不僅 " 續物命 " 還 " 造福慧 " 。」

上網搜尋「大愛感恩科技」想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大愛感恩得到哪些獎項?壓力衣做到哪個階段?環保站人數和未來產品功能性?」等問題,一直在李國政先生心中,今天來大愛感恩科技解開心中答案!藉由問與答的方式,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解說大愛感恩科技如將愛心結合環保、科技,希望藉著有形的綠色環保產品,傳遞背後環保菩薩感人故事「環保菩薩單純的心念,不只是再分類而是在做天下事,尤其是老菩薩的人生意義及價值在環保教育站中充分的發揚光大。」

圖說:李國政先生表示:「在採訪環保站時,感受到光只寫環保站不可以!慈濟環保志業與其他環環相扣,第一個是大愛電視台;第二是慈濟三義茶園,環保站做的環保酵素,拿到三義茶園有機種植;第三個就是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再生產品,不僅 「環保精質化」一般人都會認為環保回收不可能做出好東西,事實上證明,只要善用的科技,投入專業、用心,也可以做出優良的環保產品;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傳薪系列服飾、擔任素人模特兒,「傳薪系列」動態走秀,人文與時裝的結合,呈現 證嚴上人對穿衣之道之期許:「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的服儀人文之美。

趙敏師姊表示:「美玉師姊相處這麼多年,發現美玉師姊在職場上的嚴謹在她進慈濟之後改變了許多,她也把慈濟的事當成是她生命中的第一線,讓我充滿好奇心中有很多問號,今天聽到鼎銘師兄的解說,心中那些疑問完全都解開了。」

大愛感恩科技做出來的產品是非常平實平淡,最重要的是它後面的感人故事,當你請購到這件衣服不只是環保更是樸實,因為大家的努力當你付出的行動,許多人在為這個社會默默付出,,將人人點滴的愛匯聚成善的力量,型成波瀾壯闊善的效應,傳承無邊無量的大愛,達到「人心淨化‧祥和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2016,08/27 基隆概念館開幕

【對象】社區會眾
【時間】2016年8月27日(六) 09:00-12:00
【地點】基隆靜思堂 (204基隆市樂利三街150號)

20160827_102902.jpg20160827_110748.jpg 
Read more

Friday, 26 August 2016

教育人文並重行 慈科大分享環保

圖說:「教育與人文是並重的。」這是8/19早上,當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師兄一走進慈濟科技大學國議廳時,聽到正在帶大體老師課程的國際暨兩岸教育資源中心朱芳瑩主任說的第一句話,非常認同。(攝影:楊竣翔)「教育與人文是並重的。」這是8/19早上,當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師兄一走進慈濟科技大學國議廳時,聽到正在帶大體老師課程的國際暨兩岸教育資源中心朱芳瑩主任說的第一句話,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技今日受邀前來與「2016慈濟科技大學(TCUST) Service Learning Humanities & Transcultural Program」,來自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 85位的國際姊妹校交換學生講述環保理念,因為提早到了會場,剛好有榮幸聽芳瑩主任的課程。接續著芳瑩主任,楊竣翔首先以簡單並有趣的影片開場,引導同學們思考一個很基本但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地球?而後,請同學進行分組討論,思考保護地球最有效的方法,以及如何實際執行。

經過10分鐘的分組討論,來自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團隊首先分享:「人類的種種行為是造成全球暖化最大的原因。而透過『訓練』與『教育』,例如: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袋、植樹、或進行志工活動,人類也可以拯救地球。」第二組分享的團隊來自中國大陸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的同學們除了認同教育的重要性,也提到:「政府應該提出環保政策,如:塑膠袋收費,可以幫助環保推動。」而最後,來自日本的團隊更是直指CO2排放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因,並建議多採用再生能源與自身環保分類來解決。而最終,竣翔提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最有效也最簡單的方式,是茹素。」引起同學們的一陣好奇。

透過各方數據、影片,竣翔除了讓同學清楚地看到茹素與環保的關聯性,更指出了茹素對自身健康與培養慈悲心的好處。「茹素總和了環保、健康、慈悲、流行等種種優點,您,還在等甚麼呢?快來一起拯救地球吧!」從這個切入點,巧妙引入大愛感恩科技如何透過環保產品與品牌,並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同時面對環保與慈善兩大議題,保護大地,更保護眾生。

分享過程當中,同學們除了對茹素認同、對大愛感恩科技了解,更透過竣翔安排在分享中的內容,親身體驗了大愛感恩APP與其帶出的人文資訊。希望透過年輕人熟悉的語言,吸引更多年輕學子一起加入「與地球共生息」的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花蓮報導

圖說:來自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團隊首先分享:「人類的種種行為是早成全球暖化最大的原因,而透過『訓練』與『教育』,例如: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袋、植樹、或進行志工活動,人類也可以拯救地球。」(攝影:楊竣翔)20160827-13.jpg 

Read more

教育人文並重行 慈科大分享環保

圖說:「教育與人文是並重的。」這是8/19早上,當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師兄一走進慈濟科技大學國議廳時,聽到正在帶大體老師課程的國際暨兩岸教育資源中心朱芳瑩主任說的第一句話,非常認同。(攝影:楊竣翔)「教育與人文是並重的。」這是8/19早上,當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竣翔師兄一走進慈濟科技大學國議廳時,聽到正在帶大體老師課程的國際暨兩岸教育資源中心朱芳瑩主任說的第一句話,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技今日受邀前來與「2016慈濟科技大學(TCUST) Service Learning Humanities & Transcultural Program」,來自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 85位的國際姊妹校交換學生講述環保理念,因為提早到了會場,剛好有榮幸聽芳瑩主任的課程。接續著芳瑩主任,楊竣翔首先以簡單並有趣的影片開場,引導同學們思考一個很基本但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地球?而後,請同學進行分組討論,思考保護地球最有效的方法,以及如何實際執行。

經過10分鐘的分組討論,來自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團隊首先分享:「人類的種種行為是造成全球暖化最大的原因。而透過『訓練』與『教育』,例如: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袋、植樹、或進行志工活動,人類也可以拯救地球。」第二組分享的團隊來自中國大陸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的同學們除了認同教育的重要性,也提到:「政府應該提出環保政策,如:塑膠袋收費,可以幫助環保推動。」而最後,來自日本的團隊更是直指CO2排放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因,並建議多採用再生能源與自身環保分類來解決。而最終,竣翔提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最有效也最簡單的方式,是茹素。」引起同學們的一陣好奇。

透過各方數據、影片,竣翔除了讓同學清楚地看到茹素與環保的關聯性,更指出了茹素對自身健康與培養慈悲心的好處。「茹素總和了環保、健康、慈悲、流行等種種優點,您,還在等甚麼呢?快來一起拯救地球吧!」從這個切入點,巧妙引入大愛感恩科技如何透過環保產品與品牌,並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同時面對環保與慈善兩大議題,保護大地,更保護眾生。

分享過程當中,同學們除了對茹素認同、對大愛感恩科技了解,更透過竣翔安排在分享中的內容,親身體驗了大愛感恩APP與其帶出的人文資訊。希望透過年輕人熟悉的語言,吸引更多年輕學子一起加入「與地球共生息」的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花蓮報導

圖說:來自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團隊首先分享:「人類的種種行為是早成全球暖化最大的原因,而透過『訓練』與『教育』,例如: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袋、植樹、或進行志工活動,人類也可以拯救地球。」(攝影:楊竣翔)20160827-13.jpg 

Read more

2016,8/26-29, 2016廣東(廣州)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名稱】2016廣州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6/8/26()-29()
【活動地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
【活動地址】廣州市閱江中路380號

Read more

2016,08/26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來訪

【對象】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6年8月26日(五) 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6-11.jpg20160826-12.jpg 
Read more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來訪

【對象】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6年8月26日(五) 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6-11.jpg20160826-12.jpg 
Read more

2016, Aug. 26th – 29th, The 2016 Guangzhou Taiwan Trade Fair

【EVENT】2016 Guangzhou Taiwan Trade Fair
【DATE & TIME】August 26th – 29th, 2016
【LOCATION】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 Complex
【ADDRESS】380, Yue Jian Zhong Road, Guangzhou City, China

Read more

Thursday, 25 August 2016

羊城展大愛 用愛更用心

圖說:8月26日至29日廣東展出為系列展中第47場。與一般廠商不同,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藉此拓展『善』機,與廣東慈濟人一起帶動羊城實踐「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圖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台灣名品展,二度訪羊城!」為協助台灣廠商爭取大陸市場商機,自2009年以來外貿協會受經濟部委託在大陸辦理台灣名品展,截至本月初剛結束的吉林長春展,迄今已在大陸24個城市、辦理46場次臺灣名品博覽會。8月26日至29日廣東展出為系列展中第47場。與一般展商不同,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藉此拓展『善』機,與廣東慈濟人一起帶動羊城實踐「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

因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城市四季常青,夏無酷熱、冬無嚴寒,自然風光旖旎、鮮花四季盛開,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有羊城別稱、『花城』美譽的廣州,是一座具有2800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名城。繼2011年「廣東(廣州)台灣名品博覽會」首次舉辦後,名品博覽會再度於廣州中國進出口交易會展館(琶州展館)舉辦。本次規畫兩個展館、一千個攤位,比起5年前,2016年走小而美路線。

圖說:大愛感恩環保織品除了有著台灣精品的肯定與光環,每一項產品都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喚起人們環保意識、接引人間菩薩一起為守護地球努力。廣州和氣環保幹事柯一生師兄看到海報上都是廣州的環保菩薩,跟在場師兄師姊說:照片中有出現的人,這幾天都要來現身說法喔。(圖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臺灣名品博覽會主要活動商品展覽會,依照不同產業規劃專業展區,展出臺灣各產業優質產品與創新科技,期能促進讓中國大陸消費者更深入瞭解與認識臺灣產品,並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及商貿採購交流。大愛感恩科技本次展位與「大會精品館」、「智慧生活館」、「綠色環保館」同在琶州展館2.2號館展出。

8月25日中午一點進到展館,只見裝潢商宋老闆親自坐鎮,並已經完成木作等待我們家展品上架。出發前與裝潢公司接洽的景如師姊直誇這家公司好積極用心,原來宋老闆在天津展時為大愛感恩對面的客戶裝潢。覺得大愛感恩展位很特別,而且看到那麼多志工來幫忙,一問之下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的理念,於是毛遂自薦想幫裝潢,他的用心從裝潢品質可以看出來,對於大愛感恩需要倉庫有貨架,宋老闆想如果用木作,展覽完就丟棄,實在可惜。於是建議用可重複使用的組合架,還可視需求調整高度,就從他公司庫房拿來貨架。果然當我們覺得需要增加一層、向他提出要求時,他馬上找人處理,並且可以立刻完成交付。

廣州和氣環保幹事柯一生師兄看到海報上都是廣州的環保菩薩,跟在場師兄師姊說:照片中有出現的人,這幾天都要來現身說法喔。隔壁美容化妝品台商很高興與大愛感恩為伴。一問其辦公室與廣州會所同在天河區,柯一生馬上菩薩招生,邀約撥空到會所參加活動。

圖說:隔壁美容化妝品台商(左)很高興與大愛感恩為伴。一問其辦公室與廣州會所同在天河區,柯一生(中)馬上菩薩招生,邀約日後撥空到會所參加活動。(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參加海外展,除了從台灣出發的展覽團隊,總少不了當地慈濟人的辛勤付出、護持。廣州台灣名品展也不例外,廣州慈濟人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的一點也不陌生,早在2012年,即與靜思法品及淨斯產品在「南國書香節」中展出。謝奉恩師姊、柯一生師兄帶動志工,協助逐一拆箱、上架。在8月25日展位場佈告段落,當晚旋即展開展前培訓,展覽團隊成員虞珊明以「無私大愛話感恩」為題,為廣州志工們完整分享慈濟環保緣起,以及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精質化的成果。展覽負責窗口 何思霈除了感恩廣州家人的支援,也向大家說明本次展覽構想與重點。廣州志工窗口謝奉恩說明:「雖然同一個時間點,需分撥靜思人文推廣志工,前往距離半小時高鐵車程東莞市所舉辦的東莞佛事展,更加上訪視志工將進行今年冬令發放初勘,在如此有限的人力情況下,仍動員所有廣州社區志工一起來參與,除了凝聚志工的心,也希望藉此更深入了解環保精質化的內涵與具體成果,這樣,在推動社區環保時,更有說服力。」

大愛感恩環保織品除了有著台灣精品的肯定與光環,每一項產品都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喚起人們環保意識、接引人間菩薩一起為守護地球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廣東省廣州市報導

 
Read more

羊城展大愛 用愛更用心

圖說:8月26日至29日廣東展出為系列展中第47場。與一般廠商不同,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藉此拓展『善』機,與廣東慈濟人一起帶動羊城實踐「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圖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台灣名品展,二度訪羊城!」為協助台灣廠商爭取大陸市場商機,自2009年以來外貿協會受經濟部委託在大陸辦理台灣名品展,截至本月初剛結束的吉林長春展,迄今已在大陸24個城市、辦理46場次臺灣名品博覽會。8月26日至29日廣東展出為系列展中第47場。與一般展商不同,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藉此拓展『善』機,與廣東慈濟人一起帶動羊城實踐「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

因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城市四季常青,夏無酷熱、冬無嚴寒,自然風光旖旎、鮮花四季盛開,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有羊城別稱、『花城』美譽的廣州,是一座具有2800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名城。繼2011年「廣東(廣州)台灣名品博覽會」首次舉辦後,名品博覽會再度於廣州中國進出口交易會展館(琶州展館)舉辦。本次規畫兩個展館、一千個攤位,比起5年前,2016年走小而美路線。

圖說:大愛感恩環保織品除了有著台灣精品的肯定與光環,每一項產品都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喚起人們環保意識、接引人間菩薩一起為守護地球努力。廣州和氣環保幹事柯一生師兄看到海報上都是廣州的環保菩薩,跟在場師兄師姊說:照片中有出現的人,這幾天都要來現身說法喔。(圖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臺灣名品博覽會主要活動商品展覽會,依照不同產業規劃專業展區,展出臺灣各產業優質產品與創新科技,期能促進讓中國大陸消費者更深入瞭解與認識臺灣產品,並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及商貿採購交流。大愛感恩科技本次展位與「大會精品館」、「智慧生活館」、「綠色環保館」同在琶州展館2.2號館展出。

8月25日中午一點進到展館,只見裝潢商宋老闆親自坐鎮,並已經完成木作等待我們家展品上架。出發前與裝潢公司接洽的景如師姊直誇這家公司好積極用心,原來宋老闆在天津展時為大愛感恩對面的客戶裝潢。覺得大愛感恩展位很特別,而且看到那麼多志工來幫忙,一問之下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的理念,於是毛遂自薦想幫裝潢,他的用心從裝潢品質可以看出來,對於大愛感恩需要倉庫有貨架,宋老闆想如果用木作,展覽完就丟棄,實在可惜。於是建議用可重複使用的組合架,還可視需求調整高度,就從他公司庫房拿來貨架。果然當我們覺得需要增加一層、向他提出要求時,他馬上找人處理,並且可以立刻完成交付。

廣州和氣環保幹事柯一生師兄看到海報上都是廣州的環保菩薩,跟在場師兄師姊說:照片中有出現的人,這幾天都要來現身說法喔。隔壁美容化妝品台商很高興與大愛感恩為伴。一問其辦公室與廣州會所同在天河區,柯一生馬上菩薩招生,邀約撥空到會所參加活動。

圖說:隔壁美容化妝品台商(左)很高興與大愛感恩為伴。一問其辦公室與廣州會所同在天河區,柯一生(中)馬上菩薩招生,邀約日後撥空到會所參加活動。(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參加海外展,除了從台灣出發的展覽團隊,總少不了當地慈濟人的辛勤付出、護持。廣州台灣名品展也不例外,廣州慈濟人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的一點也不陌生,早在2012年,即與靜思法品及淨斯產品在「南國書香節」中展出。謝奉恩師姊、柯一生師兄帶動志工,協助逐一拆箱、上架。在8月25日展位場佈告段落,當晚旋即展開展前培訓,展覽團隊成員虞珊明以「無私大愛話感恩」為題,為廣州志工們完整分享慈濟環保緣起,以及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精質化的成果。展覽負責窗口 何思霈除了感恩廣州家人的支援,也向大家說明本次展覽構想與重點。廣州志工窗口謝奉恩說明:「雖然同一個時間點,需分撥靜思人文推廣志工,前往距離半小時高鐵車程東莞市所舉辦的東莞佛事展,更加上訪視志工將進行今年冬令發放初勘,在如此有限的人力情況下,仍動員所有廣州社區志工一起來參與,除了凝聚志工的心,也希望藉此更深入了解環保精質化的內涵與具體成果,這樣,在推動社區環保時,更有說服力。」

大愛感恩環保織品除了有著台灣精品的肯定與光環,每一項產品都有著環保菩薩的愛心,期待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喚起人們環保意識、接引人間菩薩一起為守護地球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廣東省廣州市報導

 
Read more

台灣童玩節現身美國 增添環保味


正港的台灣味,在美國也能看到!北加州庫菩提諾市,仿效台灣經驗,舉辦「國際童玩節」,慈濟北加州分會也獲邀參加。 

聞名台灣的「宜蘭國際童玩節」,原汁原味搬到美國北加州舉行,這是由台灣文化體育協會主辦,以「一個地球、一個家」為主題的大型活動,慈濟基金會、也受邀參加。 

志工 與 小朋友:「用這些會不會變成垃圾,那地球媽媽吃了這些垃圾,會生病吧會不會。」 

透過對話與遊戲,志工想讓小朋友,懂得這些事。 

民眾 凱蒂:「如果你不用電燈,請把它關掉,你洗手完,不行把水龍頭的水開著。」 

包括製作環保酵素在內,孩子們邊玩邊學,他們也將成為地球的環保小尖兵。 

美國報導 

Read more

開車載送環保志工 六年不改其志


馬六甲有位79歲的侯添財,人人喜歡叫他「侯爸爸」,2009年加入慈濟後,開始做環保。他愛做環保,也愛載人做環保,每個星期五,他都不辭勞苦,接載沒有交通工具的志工和照顧戶,去環保站做環保,這一載就是六年。三年前腦中風,他靠著堅強的意志力,短短一個多月,再度出來做環保。對侯爸爸來說,做環保和載送環保志工,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每個星期五,準時開車,79歲的侯添財,一站又一站接送環保志工,六年來風雨不改。 

慈濟志工 侯添財:「我沒有載,就沒有人家載。(如果你沒載,他們有得去嗎?) 沒有得去,沒有人去做環保。」 

年輕時為了工作,侯添財當了一輩子的卡車駕駛。2009年投入慈濟後,開車卻是為了成就更多人。 

慈濟志工 張玉蘭:「全靠司機菩薩(侯添財),我才可以來做環保。」 

慈濟照顧戶 黃雪昭:「做環保好,快樂,有得講話,有得拾東西。」 

慈濟志工 侯添財:「這些環保菩薩重要,沒有看到他們就不開心,好在手有力,身體健康。」

講話中氣十足,看不出三年前曾經腦中風,他靠著堅強的意志力,短短一個多月,就回到環保崗位。 

慈濟志工 侯添財:「我們出來做工(做環保),身體就會比較好,哎呀,我快快好起來,要去做環保。」 

慈濟志工 劉木蘭:「你看到他那種要付出的那一分心,真的是很堅定的那一分道心,其實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鼓勵。」 

慈濟志工 侯添財:「我載這些菩薩,我心情很開朗。」 

侯添財愛做環保,也成就別人,晚年生活更有意義。 Read more

鼓浪嶼環保站啟用 海上花園更美


在廈門市政府的邀請之下,慈濟基金會這個月5號,於著名的觀光景點「鼓浪嶼」,成立一座「鼓浪嶼環保驛站」,志工著手導入環境教育與環保觀念,對象遍及島上居民、店家、與觀光客,希望改善高度開發之下所帶來的垃圾問題。 


如詩如畫的景色,它有「海上花園」之稱。 

曾經是租界,多元的建築文化,則讓此地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萬,這裡是福建廈門的「鼓浪嶼」。 

然而,這座正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遺產的小島,每年得迎接超過300萬的觀光人潮,垃圾問題、逐漸擴大。 

地方政府未雨綢繆,這個月邀請「慈濟基金會」到當地開設「鼓浪嶼環保驛站」,希望改變居民、店家、與觀光客的環保意識。 

慈濟志工 張孝曦:「宣傳一下環保方面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更多的了解認識,我們這個地球現在正在陷入一個垃圾的包圍之中,環保只有從我做起,從現在此刻做起,我覺得這個環境才有希望。」 

頂著35度高溫,慈濟人不僅上台載歌載舞,為了宣導環保,還走進大街小巷。 

慈濟志工 譚維德:「我們現在製造的礦泉水瓶,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處理掉,扔到地裡面它不會腐爛,拿去燒掉又造成汙染,所以慈濟志工把它回收回來,製成毛毯再次利用循環再利用。」 

志工與民眾:「這種東西要是埋在土壤裡面,是好幾百年不會爛(不好不好),那你看影響我們現在這個地球(對對對對要另外分開),天地不調。」 

鼓浪嶼家政中心主任 郭明軍:「慈濟雖然說自己說自己是志工,但是我覺得他們做這些事情都非常非常的專業,非常非常的有心有愛。」 

被拒絕了,從頭再來,愛心與專業兼具的環保尖兵,抱持著為大地盡一分力的想法,絕不退縮。  Read more

網路號召做志工 年輕人挺身而出


在印尼,民眾若想要參與志工活動,可以加入「印尼志工組織」,由於活動資訊是透過網站分享,所以成員以年輕人為主,有學生、或者各行各業人士。慈濟志工在南雅加達的佛光學校舉辦環保宣導活動時(5/22),有24位成員參與,實做過程中也體會更多環保精神。 


在印尼,想參加志工活動的民眾,可以加入「印尼志工組織」。有志一同,慈濟在佛光學校舉辦的環保宣導,有24人也來觀摩。 

慈濟職工 安德利:「基本上我們想要告訴他們,這個活動不是他們的最後活動,透過這樣的宣導是要讓他們親自看慈濟活動,從中受到啟發,還有了解竹筒歲月的精神。」 

珍惜物命、減少垃圾量,還要回收資源、分類再造、清淨在源頭。 

印尼志工組織成員 迪瑪斯:「在家也有做分類,只是沒想過做得那麼詳細,對我來說給我正面的影響,不論是我或是別人其實要分類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心念,然後我們才能帶動別人。」 

從事網路工程的阿努格拉,希望在工作之餘,創造生活另一種意義。 

印尼志工組織成員 阿努格拉:「最基本的就是我們更懂得要放下身段分類垃圾。」 

還在攻讀公共關係的大學生,在美國曾有徒步撿垃圾的經驗。 

印尼志工組織成員 菲恩德莉婭:「捐給慈濟的回收物大多已經很乾淨了,至少不會很髒或者臭味,不會像班達爾格邦那邊。」 

年輕,是印尼志工組織的特色,能夠共知、共識、共行,環境就有希望。  Read more

百年古蹟修繕在即 大火毀於一旦


福建福鼎,一處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宅,日前(7/8)慘遭祝融,一千三百多坪(4480平方米)的木造建築全部付之一炬,所幸三戶住戶,火災發生當時,都不在家,因此只有財物損失,福鼎志工在災後,也前往勘災,並發放慰問金、毛毯和生活包,一解鄉親的燃眉之急。 


近三百年歷史的古宅,因為一把無情大火,現在變成了一大片的灰燼 

管陽鎮西昆村書記 孔慶平:「奮鬥了十年,才爭取了一些國家的資金,(打算)來修這個 結果。」 

祝融肆虐過的無奈,完全寫在當地鄉親的臉上,所幸火災發生當時,住戶都上山採茶,志工關心災情,也給予膚慰 

慈濟志工:「我們代表慈濟表達上人的慰問,就是說這個災難已經發生了,好險我們人都沒事,大家都平平安安就好。」 

無家可歸的三戶鄉親,目前暫時住在臨時安置中心,慈濟志工準備了慰問金、生活物資包和毛毯,希望解決大家的燃眉之急 

管陽鎮西昆村書記 孔慶平:「因為現在他們房子燒了,什麼都沒有 然後最急的,就是生活的一些東西,那你們能夠給他送生活禮包,裡面有牙刷 牙膏 還有肥皂,臉部這些(用品),那就比我們想得更周到,所以非常感恩你們慈濟人。」 

收下物資和志工的祝福,鄉親也期待能早日重建家園。 Read more

2016,08/25 景文中學吉祥月活動分享

【對象】景文中學師生
【時間】2016年8月25日(四) 15:30-16:50
【地點】景文中學-創新樓演藝廳

20160825-11.jpg20160825-12.jpg20160825-13.jpg20160825-14.jpg20160825-15.jpg 
Read more

宜蘭 劉淑玲、林雙全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25.jpg
以前的人怎麼會說相欠債?知福、感恩、善解、包容,了解一個家要兩個人在一起才會圓滿! Read more

2016,08/25 緬甸慈濟志工、法師參訪

【對象】緬甸法師、慈濟志工、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時間】2016年8月25日(四) 11: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5-22.jpg20160825-24.jpg20160825-23.jpg20160825-21.jpg 
Read more

2016,08/25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廢棄紡織品全回收

【對象】
【時間】2016年8月25日(四) 
【地點】

20160825-31.jpg20160825-32.jpg 
Read more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廢棄紡織品全回收

【對象】
【時間】2016年8月25日(四) 
【地點】

20160825-31.jpg20160825-32.jpg 
Read more

Wednesday, 24 August 2016

守護地球齊努力 環保外交更清流

圖說:環保是生活中實踐與落實的事情,更是可以穿在身上、戴在頭上傳法寓教娛樂的工具。最後,大愛感恩科技特別與貴賓們結緣一頂大愛環保遮陽帽,給來自非洲的貴賓們,期許回到炙熱的國家時,仍然能將環保推廣落實,一起來環保外交愛護地球。(攝影:陳冠銘)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 簡稱:聖普)位處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雖遠在地球另一端,但透過台灣外交部官員的引薦之下,今日(8/23)聖普國環境司司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來到台灣,來了解一家呼籲著「與地球共生息」的公司。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垃圾問題嚴重讓人頭疼。聖普國環境司長同時也是氣候變遷小組的負責人Arlindo de Carvalho,提問「應該如何讓國家的垃圾減少?這些東西在我們國家也是一大問題!」,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一聽,即提出生活化的解答,「應選擇環保商品,不使用一次性的拋棄物,同時點出在製造問題的同時,回到源頭來,呼籲不用,會更好。」一番精闢回答令環保司司長開心微笑表示贊同。

正如草根小語,環保菩薩台北周麗香說所,「資源可回收,不必浪費。要把握因緣,做環保,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方法能夠為大地盡份心力,這個(環保)是我想最直接的。」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明瑩同仁分享,外交部人員在旁透過熟練的葡萄牙語翻譯著,看著大愛環保心品,了解資源的利用,除了保護了環境,提升環保的價值,與科技接軌,在災難發生時,克服苦境,發揮賑災力量,就不再只是單純的一樣「產品」,而是轉變成可以守護你我的「心品」。(攝影:陳冠銘)大愛感恩科技李明瑩同仁分享,外交部人員在旁透過熟練的葡萄牙語翻譯著,看著大愛環保心品,了解資源的利用,除了保護了環境,提升環保的價值,與科技接軌,在災難發生時,克服苦境,發揮賑災力量,就不再只是單純的一樣「產品」,而是轉變成可以守護你我的「心品」。

聖多美普林西比環境司長氣候變遷小組的負責人Arlindo de Carvalho:「首先要謝謝有這機會來參觀。當我們進來這裡就像一個學校,我們像小學生,出來就已經是個大學生了,因為我們整個思想觀念上都有些改變了,這次來到這裡確實了解到什麼是大愛,不只是幫助台灣,是走到世界,真的是奉獻再奉獻,對你們精神感到敬佩。」

環保是生活中實踐與落實的事情,更是可以穿在身上、戴在頭上傳法寓教娛樂的工具。最後,大愛感恩科技特別與貴賓們結緣一頂大愛環保遮陽帽,給來自非洲的貴賓們,期許回到炙熱的國家時,仍然能將環保推廣落實,一起來環保外交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圖說:來自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位處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雖遠在地球另一端,但透過台灣外交部人員的引薦之下,今日(8/23)聖普國環境司司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來到台灣,來了解一家呼籲著「與地球共生息」的公司。(攝影:陳冠銘)圖說:正如草根小語,環保菩薩台北周麗香說所,「資源可回收,不必浪費。要把握因緣,做環保,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方法能夠為大地盡份心力,這個(環保)是我想最直接的。」 

Read more

守護地球齊努力 環保外交更清流

圖說:環保是生活中實踐與落實的事情,更是可以穿在身上、戴在頭上傳法寓教娛樂的工具。最後,大愛感恩科技特別與貴賓們結緣一頂大愛環保遮陽帽,給來自非洲的貴賓們,期許回到炙熱的國家時,仍然能將環保推廣落實,一起來環保外交愛護地球。(攝影:陳冠銘)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 簡稱:聖普)位處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雖遠在地球另一端,但透過台灣外交部官員的引薦之下,今日(8/23)聖普國環境司司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來到台灣,來了解一家呼籲著「與地球共生息」的公司。

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垃圾問題嚴重讓人頭疼。聖普國環境司長同時也是氣候變遷小組的負責人Arlindo de Carvalho,提問「應該如何讓國家的垃圾減少?這些東西在我們國家也是一大問題!」,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一聽,即提出生活化的解答,「應選擇環保商品,不使用一次性的拋棄物,同時點出在製造問題的同時,回到源頭來,呼籲不用,會更好。」一番精闢回答令環保司司長開心微笑表示贊同。

正如草根小語,環保菩薩台北周麗香說所,「資源可回收,不必浪費。要把握因緣,做環保,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方法能夠為大地盡份心力,這個(環保)是我想最直接的。」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明瑩同仁分享,外交部人員在旁透過熟練的葡萄牙語翻譯著,看著大愛環保心品,了解資源的利用,除了保護了環境,提升環保的價值,與科技接軌,在災難發生時,克服苦境,發揮賑災力量,就不再只是單純的一樣「產品」,而是轉變成可以守護你我的「心品」。(攝影:陳冠銘)大愛感恩科技李明瑩同仁分享,外交部人員在旁透過熟練的葡萄牙語翻譯著,看著大愛環保心品,了解資源的利用,除了保護了環境,提升環保的價值,與科技接軌,在災難發生時,克服苦境,發揮賑災力量,就不再只是單純的一樣「產品」,而是轉變成可以守護你我的「心品」。

聖多美普林西比環境司長氣候變遷小組的負責人Arlindo de Carvalho:「首先要謝謝有這機會來參觀。當我們進來這裡就像一個學校,我們像小學生,出來就已經是個大學生了,因為我們整個思想觀念上都有些改變了,這次來到這裡確實了解到什麼是大愛,不只是幫助台灣,是走到世界,真的是奉獻再奉獻,對你們精神感到敬佩。」

環保是生活中實踐與落實的事情,更是可以穿在身上、戴在頭上傳法寓教娛樂的工具。最後,大愛感恩科技特別與貴賓們結緣一頂大愛環保遮陽帽,給來自非洲的貴賓們,期許回到炙熱的國家時,仍然能將環保推廣落實,一起來環保外交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圖說:來自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位處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雖遠在地球另一端,但透過台灣外交部人員的引薦之下,今日(8/23)聖普國環境司司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來到台灣,來了解一家呼籲著「與地球共生息」的公司。(攝影:陳冠銘)圖說:正如草根小語,環保菩薩台北周麗香說所,「資源可回收,不必浪費。要把握因緣,做環保,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方法能夠為大地盡份心力,這個(環保)是我想最直接的。」 

Read more

親自彎腰作環保 珍惜資源愛地球


馬六甲慈濟社區親子成長班,來到鄰近的環保站,學習資源分類。動手做環保,不論家長還是孩子,都各有體會,不要製造垃圾,破壞地球,從生活中落實環保,大家一起來保護地球。 


慈濟志工:「出外打飯時,用自己的飯盒,不用保麗龍。」 

出外打包時,用自己的飯盒,不用寶麗龍。 

改善環境,從自己做起。馬六甲慈濟親子成長班,配合環保主題讓家長和孩子了解愛護地球的重要。 

學員 陳淳希:「減少垃圾,不要用外面的保麗龍。」 

陳淳希的媽媽 房素芳:「環保是從自己的,個人的習慣開始,就是買東西用的方式,可以再利用。」 

家長和孩子也來到環保站,見證浪費資源的可怕。 

家長 符曉麗:「每一次去到環保站,還是會很震撼,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垃圾,大家就是要清楚,就是不要把環保站當成垃圾場。」 

這種紙可以嗎?包水果的紙。 

動手做分類,大人小孩各有體會。 

學員 周寶瑜:「不要再吵買玩具。」 

學員 李慧宜:「如果買汽水,我們的鋁罐亂亂丟,會製造地球很多垃圾。」 

家長 郭雪卿:「要讓他們知道怎樣環保,因為現在的小孩子很會浪費東西。」 Read more

志工宣導不遺餘力 社區吹環保風


印尼慈濟志工每個月到北雅加達的「德魯‧印丹公寓」宣導環保,也分享「一日五善」觀念。越來越多居民,主動拿回收物給志工,不過志工還是走過每個樓層、逐戶敲門,邀約做環保。 


推廣環保,要往人們群居的地方去,因此慈濟志工再度前往北雅加達的「德魯‧印丹公寓」。 

慈濟志工 洪姿雅:「今天專注在一日五善的宣導,就是要素食、省水、省電、攜帶環保餐具(不可使用保麗龍)、改變交通方式,如果要去的地方比較近,我們就走路或騎腳踏車去。」 

每一層樓都去、每一扇門都敲;沒有回應的,不必失望;開門相迎的,分享環保觀念結好緣。 

每個月在中庭舉辦活動,大人帶來回收資源、小孩則體驗手工藝品製作。交個朋友做好事,已經有居民也加入志工隊伍。 

志工 荷棱:「希望這區公寓居民意識到做環保的重要,因為能減少垃圾量,而資源若捐給慈濟,我們也能自我控制回收物,並且善用這些回收物。」 

多一個環保種子、多一分力量,地球更多了些希望。 

德魯‧印丹公寓的環保宣導不會停,因為還有許多家庭,值得慈濟人拜訪。 Read more

老闆帶頭 企業推人文環保風


落實資源回收,四川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老闆,邀請慈濟志工協助規畫環保站的設置,六月初(6/6),這個環保站正式啟用,未來將透過公司裡的兩千多位員工的落實與推動,讓四川的資源回收做得更徹底。 


徽記環保站揭牌,由公司董事長和慈濟志工共同揭牌,四川第一個在企業裡成立的環保站,正式啟用。 
徽記食品董事長 呂金剛:「我們在徽記推行這樣的環保站, 就是希望我們每一位員工,去帶動他們的家庭,我們從垃圾分類,最後到回收 利用,用行動來愛護 關愛我們的地球。」 

徽記食品是四川當地著名的企業,公司裡有兩千多名員工,環保站成立後,將讓資源回收更貼近大家的生活。 
企業員工 匡胡濱:「公司環保站成立的話, 應該說感到是非常高興和開心,應該我們就可以更好地,讓環保走進我們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來 讓我們更好地,落實 踐行環保的理念 。」 

企業員工 鐘小英:「個人做好之外 應該還要,帶動我們的一線員工, 
以及我家庭的小孩這些,把這種環保的意識 灌輸給他們,讓每個人來發動每個人的意識,去做好環保 。」 

透過企業的帶動和落實,與地球共生息,將不再只是口號,也會是生活的具體實踐。 Read more

開齋佳節遇天災 狂風肆虐毀家園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古晉,近日受到罕見狂風襲擊,不少房子的鐵皮屋頂被掀翻,還砸向其他房子,導致房子嚴重損壞。慈濟志工接獲消息,前往關懷,親手下廚烹飪,給救災隊伍以及受災戶送上溫暖。 


廚房內熱氣沸騰,慈濟志工正在會所開火煮食,要馬上將50份熱食送往災區。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在開齋節期間,發生罕見風災。狂風暴雨,將鐵皮屋頂吹翻,砸向其他房子,導致2排共11間房子被摧毀,幸無造成任何傷亡。 

社區代表 薛華東:「當時整個場面十分混亂,那些屋頂(被)吹下來,到處都是凌亂不堪,裡面的家具床都被雨淋溼透了,當然電也受影響,於是這些屋主們變成六神無主。」 

災區裡,消防隊努力清理瓦礫。民間代表也急速找來建築工友,將屋頂蓋上布棚,避免下一場雨到來,引發更嚴重的災害。 

社區代表拿督 黃鴻聖:「我們第一個步驟就是把這些電源全部先切斷,嚴重的那些他們會自己找住所去(暫住),比較不嚴重的話他們還是要繼續保留在他們的家裡住。」 

熱呼呼的麵食,慈濟志工捧到救災人員面前,讓又餓又累的他們,及時補充體力,同時也溫暖受災戶的身心。 

慈濟志工:「對於鄉親們的不幸遭遇,慈濟人感同身受,除此敬贈現金給予援助外,並致以深切的慰問。」 

送上毛毯與慰問金,慈濟志工給受災戶一分安心,也祝福他們早日重建家園。 Read more

2016,08/24 屏東環保合心參訪

【對象】屏東環保合心幹事
【時間】2016年8月24日(三) 09:0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4-11.jpg20160824-12.jpg20160824-13.jpg20160824-14.jpg
Read more

The 2016 Green Product Award Selection R2R Series in Shanghai

CAPTION: Our latest R2R blanket, R2R scarf, and R2R injection 3D mask are in Shanghai, participating the Shanghai Design Week event with GPA. (From: www.gp-award.com)The Green Product Award (GPA), originated in Berlin, Germany,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ustainable design recognitions in the world. Invited by the Shanghai Design Week Organizing Committee, Green Product Award has taken all the 2016 selections and award winners to the Shanghai Urban Ecological museum to join the Shanghai Design Week Sustainable Innovative Design Forum and Expo from August 26th to 29th, including DA.AI Technology’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Series.

This year, DA.AI’s R2R research project is one of the selections of the 2016 Green Product Award, and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related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events. This GPA evaluates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th innovative pilot schemes, including new procedures, methods, materials, groundbreaking energy or recycling approaches in Research category. DA.AI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every year not only in product design, but also in reviving recycled materials; the R2R project i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Now, our latest R2R blanket, R2R scarf, and R2R injection 3D mask are in Shanghai, participating the Shanghai Design Week event with GPA, and hoping to stand out from rest of the sustainable designs around the world such as no electric food cooler, leaves-made tiles, self-decompose transplant pots, shoes made of mushrooms, Portuguese cork-made wall, etc. There are also large virtual display VR and 3D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designers, consumers and corporate to experience. Please feel free to join the Shanghai Design Week from August 26th to 29th, and make sure to visit DA.AI Technology’s R2R Series in the Green Product Award section.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

Tuesday, 23 August 2016

讀書聚會共交流 善念增長聚福緣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天下本是一家,提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為天下眾生付出,就能與天下人結天下緣。」這一段話道出了 證嚴上人衷心期盼各界人士能彼此合作,帶動人人互助行善觀念,自然社會祥和、天地平安;8月17日晚上下班時間,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自發性的接續進行596期慈濟月刊「衲履足跡」的閱讀,藉由讀書聚會、學習善法、共修交流、增長福慧。

於讀書會的一開始,同仁 怡德師兄播放了一段來自各界社會賢達對慈濟、對上人行願半世紀以來的肯定與祝福,這一群社會清流人士包括宏碁電腦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遠見天下雜誌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等人。

他們平日都是在各自團體領域中具備正知正見的領導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異口同聲的高度肯定慈濟在 上人的帶領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為台灣、為同胞、為全球、為人類,長年累月發揮了許多正向能量的社會影響力,從影片的分享當中,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許多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去年大學畢業後,隨即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行列的慈青同學 郭于禎,於工作半年後,感念 上人創建慈濟志業的艱辛,遂於今年年初發心報名參加慈濟委員的培訓,發心學習職志合一的責任與使命;於今年七月中旬因為參加慈青台東營隊活動的因緣,得以跟隨慈濟賑災團體,參與強颱尼伯特颱風侵襲台東災後的勘災行動,挨家挨戶的訪視、為受災苦難的鄉親膚慰,提出援救關懷與規劃。

圖說: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攝影:呂怡德)。看到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大愛無染著」的精神,以直接、重點的原則不只親身佈施、救助急難;更帶動受災居民提振身心力量自助助他,協助災區早日復甦,這也讓年輕生命歲月,就能有緣接觸慈濟團體的于禎很感動,開始發心早起薰法香,用心聽聞 師父上人說法,期許自己要跟緊生命導師的腳步,法入心、法入行。

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讀書聚會共交流 善念增長聚福緣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天下本是一家,提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為天下眾生付出,就能與天下人結天下緣。」這一段話道出了 證嚴上人衷心期盼各界人士能彼此合作,帶動人人互助行善觀念,自然社會祥和、天地平安;8月17日晚上下班時間,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自發性的接續進行596期慈濟月刊「衲履足跡」的閱讀,藉由讀書聚會、學習善法、共修交流、增長福慧。

於讀書會的一開始,同仁 怡德師兄播放了一段來自各界社會賢達對慈濟、對上人行願半世紀以來的肯定與祝福,這一群社會清流人士包括宏碁電腦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遠見天下雜誌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等人。

他們平日都是在各自團體領域中具備正知正見的領導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異口同聲的高度肯定慈濟在 上人的帶領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為台灣、為同胞、為全球、為人類,長年累月發揮了許多正向能量的社會影響力,從影片的分享當中,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許多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圖說:透過影片的分享,同仁們聽到不同層面高層人士對慈濟的肯定與讚許,這也默默激發了同仁心中對職志合一承擔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攝影:呂怡德)。去年大學畢業後,隨即加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行列的慈青同學 郭于禎,於工作半年後,感念 上人創建慈濟志業的艱辛,遂於今年年初發心報名參加慈濟委員的培訓,發心學習職志合一的責任與使命;於今年七月中旬因為參加慈青台東營隊活動的因緣,得以跟隨慈濟賑災團體,參與強颱尼伯特颱風侵襲台東災後的勘災行動,挨家挨戶的訪視、為受災苦難的鄉親膚慰,提出援救關懷與規劃。

圖說: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攝影:呂怡德)。看到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大愛無染著」的精神,以直接、重點的原則不只親身佈施、救助急難;更帶動受災居民提振身心力量自助助他,協助災區早日復甦,這也讓年輕生命歲月,就能有緣接觸慈濟團體的于禎很感動,開始發心早起薰法香,用心聽聞 師父上人說法,期許自己要跟緊生命導師的腳步,法入心、法入行。

透過讀書會的交流分享,再次激發與會每位同仁大家重新思考,平日我們從工作與做慈濟當中,累積經驗、培養處事的智慧,但我們是否從人我是非當中跳脫迷失;是否有因此更清淨自己的智慧?同仁們有幸在充滿慈濟人文的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大家更應心誠願大、方向正確,從體悟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當中,共知、共識、共行,為護持慈濟環保志業而承擔付出,發揮生命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Read more

孩童參訪環保站 埋首瓶罐學分類


慈濟環保志工的魅力、可是老少通吃。帶您來看安親班小朋友,與慈濟海外精進營隊學員,為什麼喜歡泡在環保站裡頭。 


桃園一家安親班,安排小朋友在暑假期間,造訪慈濟環保站。 

安親班主任 施淑萍:「我們小朋友好像有一些新來的,然後不太懂回收的部分到底怎麼做,剛剛有很多小朋友包含我自己也一樣,比如說電線還是玻璃瓶,或者是有些混合在一起的東西,這到底是屬於垃圾還是資源,他們可能在這一次有真的有學習到了這樣子。」 

暑期課後輔導、補足環保學分,另一群人則是選擇在環保站進修。 

環保志工:「你地球資源就是這麼多,資源就這麼多,你不回收就是垃圾,你回收就是資源。」

慈濟海外精進營隊學員,想了解草根菩薩、如何力行環保。 

慈濟海外精進營隊學員 楊小峰:「他們都是做過來的,所以說特別講得生動,就是說對我的啟發很大。」 

環保志工的硬底子真功夫,讓每個人都折服。 


綜合報導 Read more

志工展設計魂 回收物巧變藝術品


環保回收物,以創意加工,變成生動的環保教材,喚起更多人對環保的關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慈濟志工,賦予了它們、另一個生命。 


在回收資源面前,他們搖身一變,都成了藝術家。 

慈濟志工 陳念清:「我是會做它站在那邊,拿慈濟的那個大愛的那個、那個圍巾啊!它就這樣拿著給人家看,這個是介紹這個是環保物做成的。」 

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慈濟人,善用巧思,製作環保教材。 

慈濟志工 陳建清:「比較生動!如果你只是海報這樣,好像沒有什麼新鮮感,尤其是小朋友,給他有一些玩意兒!」 

巧思加巧手、因「材」施教,志工也賦予了這些回收物,另一個生命。 Read more

有形物資彌困頓 無形關懷慰心靈


澳洲黃金海岸慈濟志工,在伊普市布拉索區的冬令發放,這次還有六位來自雪梨的慈濟人一起來參與。由於定期食物發放已經四年,許多受幫助的家庭都心懷感恩也很期待,他們甚至習慣帶著竹筒來奉獻。其中一位女士,感受到慈濟發放的食物都很豐富、很重,因此自願為環保袋縫製內裡,加強耐用度。 


清晨六點半,攝氏兩度。但不論是志工、或者陸續報到的民眾,臉上都泛著笑意,等待冬令發放,先唱唱熟悉的慈濟歌「普天三無」。 

竹筒回娘家、換個新的,「累積小愛、行大善」已經成為習慣。 

艾汐里:「慈濟幫助我很多,所以我很榮幸,我可以透過慈濟捐款幫助別人。」 

發揮環保、互愛精神的,還有「可琳」(Corrinne Marsh),她發願為慈濟結緣的大袋子縫製內裡、增強載重力。 

這一回,五十個家庭和慈濟人聚會,還有一個盼望,就是證嚴上人又分享什麼故事。 

艾妮莎亞:「如果你們下一次回來,我要和你們分享,這本書裡,我讀的美麗故事。」 

透過食物發放,黃金海岸慈濟志工,照顧了許多家庭、短暫困頓的生活,但是四年來也豐富了他們的心靈。  Read more

2016,08/23 聖多美普林西比環境部總司長

【對象】聖多美普林西比環境部總司長
【時間】2016年8月23日(二) 10: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守護地球齊努力 環保外交更清流

20160823-11.jpg20160823-12.jpg20160823-13.jpg20160823-14.jpg 
Read more

Social Design Concept of the Eco Animal Loving Gift Sets

CAPTION: The Eco Animal Loving Gift Sets have received the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Taiwan Green Classic Awards, MIT Golden Choice and Golden Pin Award.(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www.taiwanexcellence.org/ www.goldenpin.org.tw / http://wdc2016.taipei ) DA.AI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first textile enterprises in Taiwan to incorporat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to our eco-friendly business model. The CSR concept also influences the DA.AI design team when designing products, packaging, and all other means of promotion. Product designs are always motivated by the idea of equality, not only between all human, but also the environment and all sentient being.

The Eco Animal Loving Gift Sets, with penguin, seal, or polar bear pattern design, express the urge to protect polar animals from extinction. In the past, The Eco Animal Loving Gift Sets have received the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Taiwan Green Classic Awards, MIT Golden Choice and Golden Pin Award. Most recently, they were nominated by Annual Social Design Special Award of the Golden Pin Award, and the 2016 WDC Taipei Event. The recognition brings up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speaks to us the importance to restore Earth to its original form of natural beauty.

DA.AI’s eco garments designed with simple pattern and great functionality continuously to remind us the concepts of loving our environment and all living beings. We all live this one and only Earth, and thus, living environment depends on us human heavily. Therefore,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build a better home for all animals that we share the environment with. Let’s turn “Coexist with the Earth" from a slogan into dai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on.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

臺北市長訪大愛 科技環保立典範

圖說:8月18日,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帶領民政局局長藍世聰等一行藉由拜訪董事長黃華德之便特別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見證臺灣環保紡織科技之光。黃董事長特別說大愛感恩科技所生產的環保再生產品,沒有浪費地球新的石油資源,全部採用環保回收寶特瓶所製!  (攝影/陳冠銘)8月18日,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帶領民政局局長藍世聰等一行藉由拜訪董事長黃華德之便特別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見證臺灣環保紡織科技之光。黃董事長特別說大愛感恩科技所生產的環保再生產品,沒有浪費地球新的石油資源,全部採用環保回收寶特瓶所製!

大愛感恩科技曾在「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中被遴選為落實節能減碳、環境永續及企業社會責任之優良廠商,受到臺北市政府讚賞與肯定。並曾獲選臺北市第一屆「亮點企業獎」。一般人都會認為環保回收不可能做出好東西,事實上證明,只要善用的科技,投入專業、用心、堅持,也能把環保回收的產品做成與原生材質的產品相同品質。第一要讓消費者接受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品質、第二傳遞愛地球的理念,接引共多愛心企業、實業家、有善人士,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力量。

參訪過程中,大愛感恩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展現服儀人文之美,希望讓與會貴賓「環保精質化」。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傳薪系列服飾、擔任素人模特兒,呈現 證嚴法師對服儀人文之期許:「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使用回收寶特瓶再生製作,經大愛感恩設計師團隊設計出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傳遞深刻持久衣著禮儀,呈現文化五千年,洗練出精實,展現融古匯今的人文之美,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

圖說:參訪過程中,大愛感恩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展現服儀人文之美,希望讓與會貴賓「環保精質化」。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傳薪系列服飾、擔任素人模特兒,呈現 證嚴法師對服儀人文之期許:「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攝影/陳冠銘)臺北市市長柯文哲面對別開生面的動態展示分享:「真的是臺灣之光,大家加油,了不起、了不起」 陪同的民政局局長 藍世聰表示:「今天很高興今天有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市長說了不起,我相信、非常肯定大家努力。」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今天很榮幸柯市長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給予我們指導、為我們加油。柯市長走訪過許多大小企業,今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表示市長與局長對於環境方面的注重,在台北市有如此的環保公益社會企業設立,大家都能引以為榮。」

樹立企業經營創新典範與標竿,大愛感恩科技發揮救人救世的良能,透過企業、實業家的專業的良能,做對的事、從事社會公益之活動;做一個社會公益企業標竿,希望將這份理念帶進各個企業、各個產業鏈,都能付出有一部分力量,共同營造社會風範、友善地球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環保科技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希望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每年數百場分享講座影響人心,同時接引愛心企業、實業家、以及善心人士,透過綠色消費,選購綠色環保產品,取代一般生活用品,共同參與環境地球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R2R回收到回收( Recycle to Recycle ) 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毛毯、毛毯下腳料回收,再製成環保賑災毛毯、塑鋼拉鍊、鈕釦、以及口遮罩,期許建立大愛感恩科技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攝影/陳冠銘)圖說:『綠色創新及企業社會責任』2014年大愛感恩科技接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並榮獲瑞士GCCA『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國際的肯定。 (攝影/陳冠銘) 

Read more

臺北市長訪大愛 科技環保立典範

圖說:8月18日,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帶領民政局局長藍世聰等一行藉由拜訪董事長黃華德之便特別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見證臺灣環保紡織科技之光。黃董事長特別說大愛感恩科技所生產的環保再生產品,沒有浪費地球新的石油資源,全部採用環保回收寶特瓶所製!  (攝影/陳冠銘)8月18日,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帶領民政局局長藍世聰等一行藉由拜訪董事長黃華德之便特別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見證臺灣環保紡織科技之光。黃董事長特別說大愛感恩科技所生產的環保再生產品,沒有浪費地球新的石油資源,全部採用環保回收寶特瓶所製!

大愛感恩科技曾在「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中被遴選為落實節能減碳、環境永續及企業社會責任之優良廠商,受到臺北市政府讚賞與肯定。並曾獲選臺北市第一屆「亮點企業獎」。一般人都會認為環保回收不可能做出好東西,事實上證明,只要善用的科技,投入專業、用心、堅持,也能把環保回收的產品做成與原生材質的產品相同品質。第一要讓消費者接受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品質、第二傳遞愛地球的理念,接引共多愛心企業、實業家、有善人士,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力量。

參訪過程中,大愛感恩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展現服儀人文之美,希望讓與會貴賓「環保精質化」。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傳薪系列服飾、擔任素人模特兒,呈現 證嚴法師對服儀人文之期許:「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使用回收寶特瓶再生製作,經大愛感恩設計師團隊設計出高雅、簡約、端莊的中國服飾,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傳遞深刻持久衣著禮儀,呈現文化五千年,洗練出精實,展現融古匯今的人文之美,將「文化」昇華「人文」,樹立「人品典範」。

圖說:參訪過程中,大愛感恩藉著環保動態展示,展現服儀人文之美,希望讓與會貴賓「環保精質化」。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穿上傳薪系列服飾、擔任素人模特兒,呈現 證嚴法師對服儀人文之期許:「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攝影/陳冠銘)臺北市市長柯文哲面對別開生面的動態展示分享:「真的是臺灣之光,大家加油,了不起、了不起」 陪同的民政局局長 藍世聰表示:「今天很高興今天有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市長說了不起,我相信、非常肯定大家努力。」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今天很榮幸柯市長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給予我們指導、為我們加油。柯市長走訪過許多大小企業,今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表示市長與局長對於環境方面的注重,在台北市有如此的環保公益社會企業設立,大家都能引以為榮。」

樹立企業經營創新典範與標竿,大愛感恩科技發揮救人救世的良能,透過企業、實業家的專業的良能,做對的事、從事社會公益之活動;做一個社會公益企業標竿,希望將這份理念帶進各個企業、各個產業鏈,都能付出有一部分力量,共同營造社會風範、友善地球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環保科技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希望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每年數百場分享講座影響人心,同時接引愛心企業、實業家、以及善心人士,透過綠色消費,選購綠色環保產品,取代一般生活用品,共同參與環境地球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R2R回收到回收( Recycle to Recycle ) 大愛感恩科技將廢棄毛毯、毛毯下腳料回收,再製成環保賑災毛毯、塑鋼拉鍊、鈕釦、以及口遮罩,期許建立大愛感恩科技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攝影/陳冠銘)圖說:『綠色創新及企業社會責任』2014年大愛感恩科技接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並榮獲瑞士GCCA『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國際的肯定。 (攝影/陳冠銘) 

Read more

Monday, 22 August 2016

資源分類如數家珍 跨海取經之旅


江西慈濟環保志工一行10人,最近來到寶島台灣,他們想了解,為何台灣的環保經驗、讓全球驚艷。 


江西慈濟志工:「它這個還可以再利用嘛!它這個要是脆的就不能再利用,脆的就不能再利用了,(這種材質叫PE)PE嘛!」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江西慈濟環保志工跨海來台灣取經,他們對環保站裡頭的各種回收材質都如數家珍,但是一走上街頭。 

親臨各社區的環保據點,看見每個揮汗彎腰的身影,卻大為震撼。 

內湖慈濟志工 藍麗月:「像我們牛奶罐,我們也是希望下次要給我們的時候也是沖一沖拿去澆花當肥料,所以你們如果回去成立(環保)站,希望有兩三個(種子)站起來,就是能夠再教育他們這樣,他們以後回收的東西都很乾淨喔。」 

台灣志工除了傳授、與民眾互動的撇步,更大方公開推廣「街頭環保」的密技。 

內湖志工與江西志工:「像這個店主,不是我們的功德主,也不是我們的慈濟人,(不是就去拜訪)就去結好緣。」 

做中學,環保志工不但學到謙卑的儀態,更學到慈濟的精神。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江蘇龍捲風災後 及時援助撫心靈


江蘇鹽城,遭受風災侵襲,近百人死亡,八百多人受傷,慈濟志工前往災情最嚴重阜寧縣關懷災民,除了了解現況,也到醫院探訪,並且調來福慧床和毛毯,提供給在醫院,陪伴傷者家屬使用。 


風災過後,阜寧縣成一片廢墟,政府救災團隊與愛心社團,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展開清理工作,慈濟志工也帶著生活包,探訪災民。 

慈濟志工 與 災民:「小孩就沒有,幾歲三歲,爸爸媽媽還在爸爸不在家,媽媽在家所以小孩子就沒。」 

一開口,免不了,提的還是傷心事,宋奶奶就很不捨自己的孫女,被倒塌的房舍壓死。 

走進阜寧人民醫院,這一家人,愁的是,家沒了,未來該怎麼辦。 

慈濟志工 黃媽易:「政府的力出很大,所以各方面會幫我們照顧得很好,你放心把自己的病養好。」 

慈濟志工 張蘊玉:「擔心什麼很多是不是,就是什麼都沒有,不用想這麼多,慢慢就好一步一步地走。」 

相擁而泣,彼此諒解,災難後,更需要同心協力,重建家園。 

醫院大廳,有病患,也有陪伴的家屬。 

慈濟志工:「還要給你棒棒糖。」 

笑聲,打破低落的氣氛。 

慈濟志工:「頭腦縫了幾針,還痛不痛(痛)要勇敢堅強,(那當然)還不錯還笑得出來,看妳笑得出來我們就安心。」 

見他們席地而坐,志工立刻從蘇州園區,調派二百張福慧床,連夜送達,舖上環保毛毯,這一夜,他們能睡得更安穩,福慧床,也讓救難隊伍,很讚歎。 

救難隊隊員:「他們非常需要,我們在2324號晚上你們看到,大家現場武警就是往地上一躺。」 

這一路,還有個重要任務,在蘇州園區工作的王莉莉,很關心母親的傷勢,十多位志工代替她,來盡孝。 

慈濟志工:「(王)莉莉在蘇州,沒辦法過來關心你,我們過來關心妳,人平安最重要。」 

第一時間,讓災民能安心,後續重建家園,志工也同樣會一路陪伴。 

真善美志工 郭鑫 張蘊玉 吳敏榮 江蘇報導 Read more

海平面升淹陸地 演劇談人類浩劫


下午在台中靜思堂,有一場表演,慈濟台中兒童劇團演出佛典兒童劇「精靈寶石」(雪人王國與黑暗世界),內容是地球因為人類破壞,遭受洪水侵襲,人類因而覺醒,拯救地球的故事,內容活潑,讓台下小朋友非常開心,也借由戲劇的方式,傳達環保概念。 

觀眾人數幾乎整個爆滿,台上台下互動熱烈,讓小朋友好開心 

藍色布條,代表的是大洪水,地球暖化,冰山融化,造成了海嘯大洪水,慈濟台中兒童劇團,用淺顯易懂的戲劇方式,宣導環保的概念 

小朋友 陳彥甫:「 他們主要是拯救地球 愛護地球, 不讓地球被斜眼破壞 。」 

小朋友 藍敏卉:「 (好不好看) 好看, 他們吹風的時候 很好笑 。」 

慈濟志工 林維儀:「 我們能夠讓孩子知道, 這個世界正在崩壞, 這個崩壞, 如果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它就會慢慢改善 。」 

慈濟台中兒童劇團成立十多年,戲劇演出都結合佛典,許多孩子從國小,一直演到上了大學,七月分開始,全台灣要巡迴演出13場,台中這場是第11場,大家努力彩排,犧牲休假時間,就是希望透過戲劇方式,能夠讓小小朋友,了解佛典故事的道理。 

江麗君 歐陽光輝台中報導  

Read more

不一樣的教室!塑膠帳棚汗涔涔


馬來西亞甲洞以及吉隆坡班丹英達大愛幼兒園,為了讓孩子體驗地球暖化的嚴重性,用塑膠袋搭了帳棚,讓孩子在裡面上課。親身感受,印象深刻,加上災難影片觀賞,讓孩子感受到環保的迫切性。 

幼兒園學童:「我要融掉了。」 

這一天上課,馬來西亞甲洞大愛幼兒園的小朋友,熱得滿頭大汗。 

幼兒園老師與學童:「我們每一天在這邊上課好嗎?(不好)為什麼?因為很熱。」 

幼教老師把教室搬到戶外,以塑料袋製成帳棚,讓孩子透過直接感受,體驗學習。 

幼兒園老師 林秀英:「是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地球媽媽生病了,他們在這個空間上課,讓他們體會到溫室效應。」 

幼兒園老師與學童:「所以我們就要做環保。還有不可以用很多的塑料袋是嗎?」 

同樣的體驗,也在吉隆坡班丹英達大愛幼兒園進行。老師教導孩子如何減緩溫室效應。 

幼兒園老師與學童:「這樣我們怎樣減少用塑膠袋?(要分類拿環保袋)對了。他說要每天用環保袋,這個可以再重用的嗎?(可以)有時候如果它很骯髒的話,可以洗一洗沖一沖,再拿去吊乾又再用。」 

拯救地球刻不容緩,幼教生從小開始學習環保,懂得惜福愛物,這樣未來地球才能改善。 


丘婉靜 林志勇 許國進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宜蘭 黃毛火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22.jpg
被人占便宜,勝過占人家便宜,占人家便宜我們會不能吃、不能睡。 Read more

Sunday, 21 August 2016

諸山法師雲來集 護法弘法傳大愛

圖說:慈濟志工翁千惠表示:「聽了大愛感恩科技衣服都是回收廢棄寶特瓶回收製成的,都是由環保所製,只穿上這件衣服我會覺得我是在為地球付出,讓我更有自信;今天很高興能見到之前退轉的一位會員,現在是上聖下佶法師的在家修行弟子,穿著緊身褲…,想說穿上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可以展現出人文氣質,展現莊嚴形象,同時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攝影/夏鈺琳)今年(2016),慈濟基金會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邀請諸位法師,參與「吉祥月」活動,透過手語經藏演繹方式,詮釋佛法經典-父母恩重難報經;為了感恩法師們長期以來護持慈濟基金會、共同參與各項祈福愛灑活動,8月16日邀請法師蒞臨慈濟內湖聯絡處,走訪環保教育站、科技布展、巧藝坊,希望對慈濟環保志業有更一步的了解。

「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大愛感恩科技與環保菩薩合作,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透過愛心企業/實業家發揮良能再製成大愛紗、環保布、裁剪成大愛環保賑災毛毯,慈濟內湖園區裝箱,最後再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到世界各地的災難現場、膚慰受災鄉親。「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改造心靈的工廠,希望建立一個無私的平台,匯聚眾人的愛心,希望透過數百場的愛灑分享、及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共同為保護環境而努力。」
聽完分享法師們都期待大愛感恩科技能製作出在道場能使用的環保產品,也都紛紛問詢製作的可能性,尤其上天下祥法師本身道場在苗栗山上,對太陽能帽的功能讚嘆不已,也有法師對鼎銘師兄身著灰色環保襯衫直呼不可思議。

慈濟為了傳達正信正念的信仰,(農曆七月時間)8月5日至7日,連續三天晚間,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透過萬人祈福、入經藏手語劇演繹及「以戲說法」的歌仔戲公演,傳達孝親感恩、齋戒護生的感人典故,帶領民眾深入佛法、啟發善念,一起懷抱感恩的心,喜迎農曆七月吉祥月。「父母恩情重如山,佛陀細說話從前。」父母恩重難報經-因緣,訴說佛陀恭敬路旁的一堆白骨,並講述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因緣,為了能完全詮釋經典意境,今年特別邀約各山頭諸山長老和各界法師來共襄盛舉,感恩50位法師共同參與經藏演繹,成就今年的七月吉祥月祈福會。

「只要我們所做的事情,確確實實是在利益眾生,好好努力做下去就對了,不需管旁人怎麼說,對佛教有信心、只要我們行是正道,堅持理想,一直往前邁進,身心和樂、法喜充滿。物質雖然在進步,但內心一定要更充實!」上厚下賢法師呼籲,真正快樂是內心的快樂,能夠發善心幫助別人,本身就是快樂;為善最樂,知足是快樂,只要內心轉變,心念一轉,快樂就出來了。

圖說:上厚下賢法師:「只要我們所做的事情,確確實時是在利益眾生,好好努力做下去就對了,不需管旁人怎麼說,對佛教有信心、只要我們行是正道,堅持理想,一直往前邁進,身心和樂、法喜充滿。物質雖然在進步,但內心一定要更充實!」上厚下賢法師呼籲,真正快樂是內心的快樂,能夠發善心幫助別人,本身就是快樂;為善最樂,知足是快樂,只要內心轉變,心念一轉,快樂就出來了。(攝影/夏鈺琳)為了這次七月吉祥月父母恩重難報經,每個禮拜匯聚諸位法師,希望能夠將父母恩重難報經典詮釋出來,將孝道傳揚出去,其中演繹阿難尊者的上厚下賢法師表示:「今天很榮幸可以來到慈濟內湖園區,看了慈濟所做的環保,這都是弘法利益眾生的事情。環保把環境回歸清淨,是在淨化環境,同時也淨化我們的內心,藉著環保這樣的工作、這樣的認知,能夠更深一層的體會,不僅淨化環境、也淨化人心、淨化世間,讓世間沒有災難,風調雨順,人人幸福快樂美滿。」

圖說:「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上如下效法師:「慈濟教育人人能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的事,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將佛法深入在人間當中,化成善行背後的動機,值得我們效法學習,共同將佛法發揚光大。(攝影/夏鈺琳)「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上法師:「來這裡聽到志工在說環保以及慈濟為全球百姓眾生所做的善事,剛才在環保站看到很多的志工在做環保,我就問了一個志工這裡熱不熱?『很熱』苦不苦啊?『不苦』為什麼你不會苦呢?是因為要幫助很多人心就快樂,因為有背後的動機想幫助人;慈濟教育人人能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的事,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將佛法深入在人間當中,化成善行背後的動機,值得我們效法學習,共同將佛法發揚光大。

「看到慈濟50年,到世界各地救濟苦難眾生。」上常下禪法師願意每個月捐善款給慈濟,「雖然錢不多,但這是代表是對慈濟所做的諸善事的認同。看到慈濟對社會、對國家,甚至海內外救助,這樣的精神本人是非常的肯定,願意跟慈濟配合,做利益天下眾生。」

圖說:認識慈濟20年的上智下懿法師(左),非常認同、讚許慈濟所做的一切:「慈濟五十年來,都是透過行動付出,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慈濟良善又有經驗,可以號召年輕人共同肩負社會責任,若能將眾人善的力量凝聚,國家社平安、天下就無災無難。感恩會的最後,志工廣邀在座諸位法師雙手合十,唱出心中的祈禱,匯聚善念,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攝影/夏鈺琳)此次法師接待團隊負責人慈濟志工翁千惠表示:「在去年一場『無明風』,證嚴上人教育弟子這是必行修行路程,要勇往直前的去克服走路人群,但我們卻不知不覺得到很多法師的認同與肯定,願意聽慈濟並了解也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所以我們在這裡感恩再次感恩諸位法師護持。聽了大愛感恩科技衣服都是回收廢棄寶特瓶回收製成的,都是由環保所製,只穿上這件衣服我會覺得我是在為地球付出,讓我更有自信;今天很高興能見到之前退轉的一位會員,現在是上聖下佶法師的在家修行弟子,穿著緊身褲…,想說穿上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可以展現出人文氣質,展現莊嚴形象,同時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認識慈濟20年的上智下懿法師,非常認同、讚許慈濟所做的一切:「慈濟五十年來,都是透過行動付出,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慈濟良善又有經驗,可以號召年輕人共同肩負社會責任,若能將眾人善的力量凝聚,國家社平安、天下就無災無難。感恩會的最後,志工廣邀在座諸位法師雙手合十,唱出心中的祈禱,匯聚善念,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以往毛毯裁切剩下的布邊,志工都會蒐集起來,重新縫製成環保圍巾,法師發揮巧思智慧,說,「這毛毯布非常好用、且不易斷、功用很廣,可以拿來當作毛巾、伸展操的工具。」(攝影/夏鈺琳) 圖說:「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透過萬人祈福、入經藏手語劇演繹及「以戲說法」的歌仔戲公演,傳達孝親感恩、齋戒護生的感人典故,帶領民眾深入佛法、啟發善念,一起懷抱感恩的心,喜迎農曆七月吉祥月。(圖片/慈濟全球資訊網) 

Read more

諸山法師雲來集 護法弘法傳大愛

圖說:慈濟志工翁千惠表示:「聽了大愛感恩科技衣服都是回收廢棄寶特瓶回收製成的,都是由環保所製,只穿上這件衣服我會覺得我是在為地球付出,讓我更有自信;今天很高興能見到之前退轉的一位會員,現在是上聖下佶法師的在家修行弟子,穿著緊身褲…,想說穿上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可以展現出人文氣質,展現莊嚴形象,同時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攝影/夏鈺琳)今年(2016),慈濟基金會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邀請諸位法師,參與「吉祥月」活動,透過手語經藏演繹方式,詮釋佛法經典-父母恩重難報經;為了感恩法師們長期以來護持慈濟基金會、共同參與各項祈福愛灑活動,8月16日邀請法師蒞臨慈濟內湖聯絡處,走訪環保教育站、科技布展、巧藝坊,希望對慈濟環保志業有更一步的了解。

「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大愛感恩科技與環保菩薩合作,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透過愛心企業/實業家發揮良能再製成大愛紗、環保布、裁剪成大愛環保賑災毛毯,慈濟內湖園區裝箱,最後再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到世界各地的災難現場、膚慰受災鄉親。「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改造心靈的工廠,希望建立一個無私的平台,匯聚眾人的愛心,希望透過數百場的愛灑分享、及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共同為保護環境而努力。」
聽完分享法師們都期待大愛感恩科技能製作出在道場能使用的環保產品,也都紛紛問詢製作的可能性,尤其上天下祥法師本身道場在苗栗山上,對太陽能帽的功能讚嘆不已,也有法師對鼎銘師兄身著灰色環保襯衫直呼不可思議。

慈濟為了傳達正信正念的信仰,(農曆七月時間)8月5日至7日,連續三天晚間,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透過萬人祈福、入經藏手語劇演繹及「以戲說法」的歌仔戲公演,傳達孝親感恩、齋戒護生的感人典故,帶領民眾深入佛法、啟發善念,一起懷抱感恩的心,喜迎農曆七月吉祥月。「父母恩情重如山,佛陀細說話從前。」父母恩重難報經-因緣,訴說佛陀恭敬路旁的一堆白骨,並講述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因緣,為了能完全詮釋經典意境,今年特別邀約各山頭諸山長老和各界法師來共襄盛舉,感恩50位法師共同參與經藏演繹,成就今年的七月吉祥月祈福會。

「只要我們所做的事情,確確實實是在利益眾生,好好努力做下去就對了,不需管旁人怎麼說,對佛教有信心、只要我們行是正道,堅持理想,一直往前邁進,身心和樂、法喜充滿。物質雖然在進步,但內心一定要更充實!」上厚下賢法師呼籲,真正快樂是內心的快樂,能夠發善心幫助別人,本身就是快樂;為善最樂,知足是快樂,只要內心轉變,心念一轉,快樂就出來了。

圖說:上厚下賢法師:「只要我們所做的事情,確確實時是在利益眾生,好好努力做下去就對了,不需管旁人怎麼說,對佛教有信心、只要我們行是正道,堅持理想,一直往前邁進,身心和樂、法喜充滿。物質雖然在進步,但內心一定要更充實!」上厚下賢法師呼籲,真正快樂是內心的快樂,能夠發善心幫助別人,本身就是快樂;為善最樂,知足是快樂,只要內心轉變,心念一轉,快樂就出來了。(攝影/夏鈺琳)為了這次七月吉祥月父母恩重難報經,每個禮拜匯聚諸位法師,希望能夠將父母恩重難報經典詮釋出來,將孝道傳揚出去,其中演繹阿難尊者的上厚下賢法師表示:「今天很榮幸可以來到慈濟內湖園區,看了慈濟所做的環保,這都是弘法利益眾生的事情。環保把環境回歸清淨,是在淨化環境,同時也淨化我們的內心,藉著環保這樣的工作、這樣的認知,能夠更深一層的體會,不僅淨化環境、也淨化人心、淨化世間,讓世間沒有災難,風調雨順,人人幸福快樂美滿。」

圖說:「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上如下效法師:「慈濟教育人人能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的事,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將佛法深入在人間當中,化成善行背後的動機,值得我們效法學習,共同將佛法發揚光大。(攝影/夏鈺琳)「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上法師:「來這裡聽到志工在說環保以及慈濟為全球百姓眾生所做的善事,剛才在環保站看到很多的志工在做環保,我就問了一個志工這裡熱不熱?『很熱』苦不苦啊?『不苦』為什麼你不會苦呢?是因為要幫助很多人心就快樂,因為有背後的動機想幫助人;慈濟教育人人能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的事,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將佛法深入在人間當中,化成善行背後的動機,值得我們效法學習,共同將佛法發揚光大。

「看到慈濟50年,到世界各地救濟苦難眾生。」上常下禪法師願意每個月捐善款給慈濟,「雖然錢不多,但這是代表是對慈濟所做的諸善事的認同。看到慈濟對社會、對國家,甚至海內外救助,這樣的精神本人是非常的肯定,願意跟慈濟配合,做利益天下眾生。」

圖說:認識慈濟20年的上智下懿法師(左),非常認同、讚許慈濟所做的一切:「慈濟五十年來,都是透過行動付出,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慈濟良善又有經驗,可以號召年輕人共同肩負社會責任,若能將眾人善的力量凝聚,國家社平安、天下就無災無難。感恩會的最後,志工廣邀在座諸位法師雙手合十,唱出心中的祈禱,匯聚善念,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攝影/夏鈺琳)此次法師接待團隊負責人慈濟志工翁千惠表示:「在去年一場『無明風』,證嚴上人教育弟子這是必行修行路程,要勇往直前的去克服走路人群,但我們卻不知不覺得到很多法師的認同與肯定,願意聽慈濟並了解也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所以我們在這裡感恩再次感恩諸位法師護持。聽了大愛感恩科技衣服都是回收廢棄寶特瓶回收製成的,都是由環保所製,只穿上這件衣服我會覺得我是在為地球付出,讓我更有自信;今天很高興能見到之前退轉的一位會員,現在是上聖下佶法師的在家修行弟子,穿著緊身褲…,想說穿上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可以展現出人文氣質,展現莊嚴形象,同時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認識慈濟20年的上智下懿法師,非常認同、讚許慈濟所做的一切:「慈濟五十年來,都是透過行動付出,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慈濟良善又有經驗,可以號召年輕人共同肩負社會責任,若能將眾人善的力量凝聚,國家社平安、天下就無災無難。感恩會的最後,志工廣邀在座諸位法師雙手合十,唱出心中的祈禱,匯聚善念,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以往毛毯裁切剩下的布邊,志工都會蒐集起來,重新縫製成環保圍巾,法師發揮巧思智慧,說,「這毛毯布非常好用、且不易斷、功用很廣,可以拿來當作毛巾、伸展操的工具。」(攝影/夏鈺琳) 圖說:「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透過萬人祈福、入經藏手語劇演繹及「以戲說法」的歌仔戲公演,傳達孝親感恩、齋戒護生的感人典故,帶領民眾深入佛法、啟發善念,一起懷抱感恩的心,喜迎農曆七月吉祥月。(圖片/慈濟全球資訊網) 

Read more

海外志工返台尋根 環保震撼教育


抱著取經的心,大陸慈濟志工,來到台灣參與精進營,大家參訪了雙北好幾個環保教育站,希望將台灣志工做環保的精緻度,帶回他們的故鄉落實。 


跟著資深環保志工,在傳統市場裡收回收物,大陸慈濟志工趁著返台尋根的機會,學做分類,哪些東西可回收,哪些不行,撇步藏在細節裡。 

慈濟志工:「(為什麼這種收這種不收呢)那個是保麗龍的一種,那這是塑膠袋PE,這個是塑膠袋大白(這個也是塑膠袋唷),這算大白PE,對。」 

除了親自做分類,大陸的家人,也在土城環保教育站,實地了解當地志工做環保的甘苦。 

浙江慈濟志工 勞志明:「我從來沒有去過菜市場裡面拎著一個袋子(收回收物),其實我是被感動了,回去以後應該要向他們學習,吸取他們的經驗,把內地的環保盡可能地做好。」 

把握難得回台灣的機會,當然想把各個環保站的優點都帶回去,在人口稠密的中山和大同區,如何利用巷弄空間做回收,成了他們最想取經的重點。 

浙江志工 陳婉鈴:「現在就是想把我們這個環保理念放在我們公司那,我其實在想怎麼去設計這個(回收)區域,然後剛才看了樓上的那個(回收)區域就是有一點點啟發了。」 

浙江志工 來燕:「這個(環保站)在高架下面,然後沒有空調,前三年都沒有水真的難以想像他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非常的刻苦,克堅克難,師姊們這分精神我要把它帶回大陸去。」 

參訪結束,回到板橋園區,儘管這次回來的大陸家人並不多,但板橋志工還是以最高規格來接待他們,期待他們這趟寶島之行,灌滿了電力回故鄉,能做得更好。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6,08/21 中彰投培訓分享

【對象】中彰投培訓慈委
【時間】2016年8月21日(日) 14:55-16:25
【地點】彰化靜思堂 Read more

2016,08/21 雲嘉南培訓分享

【對象】雲嘉南培訓慈委
【時間】2016年8月21日(日) 10:30-12:00
【地點】臺南靜思堂

20160821-1.png20160821-2.png20160821-3.png20160821-4.png 
Read more

雲嘉南培訓分享

【對象】雲嘉南培訓慈委
【時間】2016年8月21日(日) 10:30-12:00
【地點】臺南靜思堂

20160821-1.png20160821-2.png20160821-3.png20160821-4.png 
Read more

Saturday, 20 August 2016

學習APP 善與愛即時傳播

圖說 :學員虞珊明表示,藉由科技方法,讓不認識慈濟的人願意接觸,進而認識慈濟,才能接引更多的人間菩薩。[攝影者:張明雄]2016年8月13日至14日,蘆洲靜思堂舉辦2016人文真善美多媒體 APP製作種子研習活動。有四十一位來自屏東、高雄、臺中、嘉義、宜蘭等地人文真善美參與,及工作人員十二人,共計五十三人。

文發處羅 政忠表示,這次研習目是因為現在行動裝置很多,例如:智慧型手機,可以透由最簡單的PPT製作,加上APP應用程式,就可將慈濟訊息以最快、最短的時間方式,傳給所有的志工或有意願想了解慈濟訊息的人知道。

◎ 即時分送愛

時代越來越進步,新科技的發明不斷挑戰人類的使用習慣。文發處副主任黃文欽以簡報播放檔,分析人工智慧、物聯網數十年的進展,祝願大家都能成為分佈各地的雲端菩薩;闡述「5W1H」企畫元素,講師陳怡君說明在企畫過程,面對海量資訊要過濾、篩選,最後再重新整理排序。

鍾楚妍講師以她自己製作的九二一影片為例,說明製作互動式APP的流程。她特別提到在素材部份,不需太多的美化,感性素材搭配理性編排,就能完成一個感動的成品。

年屆七十歲,來自臺中的廖啟明,年輕時從資訊軟體教學工作,所以學習起來得心應手,他說:「現在科技進步,有這麼好的工具一定要來學習。透過APP傳達上人的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及社會的互動上,這是非常重要的傳法關鍵點。」

廖啟明常聽會眾詢問:「慈濟人在哪裡?」他表示現代人都有智慧型手機,如果慈濟有任何的救災、感動的故事或活動,透過影音互動,即時回應給會眾,更能讓社會上的人產生愛的效應。

◎ 越學越進步

圖說:年屆七十的臺中學員廖啟智(右)表示:現在科技進步,有這麼好的工具一定要來學習,透過APP傳達上人的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及社會的互動上,這是非常重要的傳法關鍵點。[攝影者:張明雄]講師莊茹貽將慈濟感人感動的故事,透過PPT製作,然後用APP傳送給她身邊的人,得到很大的迴響,透由現在科技傳遞,達到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互動;實作課程,她用簡報播放,加上一個一個步驟的教學,指導學員如何操作及運用PPT,將故事素材整理好。

「為什麼你操作起來好像很輕鬆呢!」從宜蘭來的學員黃麗友問同伴林秋鈴。

原來,秋鈴本身就有參加宜蘭聯絡處的展布,所以對APP有概念。兩位身為文字志工,也來學習APP,從一開始的不會,到花蓮去參加課程,再參與文發處的學習課程,秋鈴說:「有做就有學,不會就上網再查,自己就越來越進步。這次上課,學到更多不同的排版,可以讓布展更有感情,更順心,可以為下次的布展做預備。」

◎ 好學不倦

圖說 :學員到三重靜思堂參觀布展,注意聽講師說明,與課程相結合,汲取經驗。[攝影者:陳忠華]8月14日 延續昨天的課程,講師許峻嘉在螢幕上秀了許多的程式,他說:「只要有一個字母錯誤就執行不出來,就要從頭一直找一直找,是很辛苦的。現在有許多套裝軟體很方便,也有很多製作平台比以前更有效率,但是做這些軟體上傳 ,都要有共知、共識、共行。」

奇多比魔酷平台的講師孫琳鈞,請大家拿出手機掃描QR Code,她再慢慢地仔細地告訴大家操作步驟。「檔名不可重覆喔!這裡有許多載具,看你要向左翻還是向右翻。」只看到學員,一手操作鍵盤,一會抬頭看螢幕,不懂就趕快舉手,孫琳鈞就馬上走入學員當中,細心的告知:「這裡要先點入喔!」

前一天搭著夜車從高雄來的洪瑞珍,一早報到,就一直向講師請教製作PPT的問題,好學的她對現在的科技軟體很有興趣學習,她說:「自己先努力學習好,回到社區將廣招更多人才,期待有年輕人加入團隊,除了學技能,也藉由慈濟的美善故事,啟發年輕人,懂得為人群付出。」

從臺南來的蕭相渤,與另外三位學員一起來參與。他們都是布展團隊一員。蕭相渤做人文真善美圖像志工十年了,也會寫程式,但是他說:「科技日新月異,加上臺南要展布,所以多來學習。雖然平時團隊也有共修,但仍有許多不足,學習後要回去傳承與共修!」

◎ 運用的最好

圖說 :學員蕭相渤認為,科技日新月異,雖然平時團隊會共修但是仍感不足,加上台南要佈展,學習後回去傳承與共修。[攝影者:陳忠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有實務操作經驗,講師與學員直接由蘆洲前往三重靜思堂參觀布展。黃文欽副主任問大家:「為什麼這面牆壁要用投影機呢?它的效果不輸給電視牆喔 !」原來100吋的電視費用將近百萬,而投影機只要近四萬元就可達到同樣效果。學員邊聽介紹,邊拿手機一直拍,希望能將結合智慧,用最經濟實惠的妙法帶回參考。

本身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虞珊明學員,也製作了綠色傳奇APP跟大家分享。他主要是傳達環保志工做分類,做出來的產品都不染色,慈悲科技產品都是回收再回收,環再循環的廢棄物做成的,盡量達到「零」廢棄物。他看到三重園區的布展,邊舉起大拇指邊道出:「這是我參觀過,科技應用最好的地方,很讚歎!值得學習!」

慈濟多媒體APP的APP課程,要能夠利用科技,傳達快速又有效率的資訊與佛法,將慈濟人的願行與科技結合,呈現社區急難救助或長期慈善即時互動手法,凝聚社會愛的力量,展現人文關懷核心價值。

2016/08/13| ◎劉瑞香,楊筑雅/臺北報導

圖說 :遠從高雄不辭辛苦搭夜車而來的洪瑞珍,對科技技能的堅持。將自己學習好,吸引更多人才,傳承給年輕人。[攝影者:張明雄]

Read more

學習APP 善與愛即時傳播

圖說 :學員虞珊明表示,藉由科技方法,讓不認識慈濟的人願意接觸,進而認識慈濟,才能接引更多的人間菩薩。[攝影者:張明雄]2016年8月13日至14日,蘆洲靜思堂舉辦2016人文真善美多媒體 APP製作種子研習活動。有四十一位來自屏東、高雄、臺中、嘉義、宜蘭等地人文真善美參與,及工作人員十二人,共計五十三人。

文發處羅 政忠表示,這次研習目是因為現在行動裝置很多,例如:智慧型手機,可以透由最簡單的PPT製作,加上APP應用程式,就可將慈濟訊息以最快、最短的時間方式,傳給所有的志工或有意願想了解慈濟訊息的人知道。

◎ 即時分送愛

時代越來越進步,新科技的發明不斷挑戰人類的使用習慣。文發處副主任黃文欽以簡報播放檔,分析人工智慧、物聯網數十年的進展,祝願大家都能成為分佈各地的雲端菩薩;闡述「5W1H」企畫元素,講師陳怡君說明在企畫過程,面對海量資訊要過濾、篩選,最後再重新整理排序。

鍾楚妍講師以她自己製作的九二一影片為例,說明製作互動式APP的流程。她特別提到在素材部份,不需太多的美化,感性素材搭配理性編排,就能完成一個感動的成品。

年屆七十歲,來自臺中的廖啟明,年輕時從資訊軟體教學工作,所以學習起來得心應手,他說:「現在科技進步,有這麼好的工具一定要來學習。透過APP傳達上人的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及社會的互動上,這是非常重要的傳法關鍵點。」

廖啟明常聽會眾詢問:「慈濟人在哪裡?」他表示現代人都有智慧型手機,如果慈濟有任何的救災、感動的故事或活動,透過影音互動,即時回應給會眾,更能讓社會上的人產生愛的效應。

◎ 越學越進步

圖說:年屆七十的臺中學員廖啟智(右)表示:現在科技進步,有這麼好的工具一定要來學習,透過APP傳達上人的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及社會的互動上,這是非常重要的傳法關鍵點。[攝影者:張明雄]講師莊茹貽將慈濟感人感動的故事,透過PPT製作,然後用APP傳送給她身邊的人,得到很大的迴響,透由現在科技傳遞,達到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互動;實作課程,她用簡報播放,加上一個一個步驟的教學,指導學員如何操作及運用PPT,將故事素材整理好。

「為什麼你操作起來好像很輕鬆呢!」從宜蘭來的學員黃麗友問同伴林秋鈴。

原來,秋鈴本身就有參加宜蘭聯絡處的展布,所以對APP有概念。兩位身為文字志工,也來學習APP,從一開始的不會,到花蓮去參加課程,再參與文發處的學習課程,秋鈴說:「有做就有學,不會就上網再查,自己就越來越進步。這次上課,學到更多不同的排版,可以讓布展更有感情,更順心,可以為下次的布展做預備。」

◎ 好學不倦

圖說 :學員到三重靜思堂參觀布展,注意聽講師說明,與課程相結合,汲取經驗。[攝影者:陳忠華]8月14日 延續昨天的課程,講師許峻嘉在螢幕上秀了許多的程式,他說:「只要有一個字母錯誤就執行不出來,就要從頭一直找一直找,是很辛苦的。現在有許多套裝軟體很方便,也有很多製作平台比以前更有效率,但是做這些軟體上傳 ,都要有共知、共識、共行。」

奇多比魔酷平台的講師孫琳鈞,請大家拿出手機掃描QR Code,她再慢慢地仔細地告訴大家操作步驟。「檔名不可重覆喔!這裡有許多載具,看你要向左翻還是向右翻。」只看到學員,一手操作鍵盤,一會抬頭看螢幕,不懂就趕快舉手,孫琳鈞就馬上走入學員當中,細心的告知:「這裡要先點入喔!」

前一天搭著夜車從高雄來的洪瑞珍,一早報到,就一直向講師請教製作PPT的問題,好學的她對現在的科技軟體很有興趣學習,她說:「自己先努力學習好,回到社區將廣招更多人才,期待有年輕人加入團隊,除了學技能,也藉由慈濟的美善故事,啟發年輕人,懂得為人群付出。」

從臺南來的蕭相渤,與另外三位學員一起來參與。他們都是布展團隊一員。蕭相渤做人文真善美圖像志工十年了,也會寫程式,但是他說:「科技日新月異,加上臺南要展布,所以多來學習。雖然平時團隊也有共修,但仍有許多不足,學習後要回去傳承與共修!」

◎ 運用的最好

圖說 :學員蕭相渤認為,科技日新月異,雖然平時團隊會共修但是仍感不足,加上台南要佈展,學習後回去傳承與共修。[攝影者:陳忠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有實務操作經驗,講師與學員直接由蘆洲前往三重靜思堂參觀布展。黃文欽副主任問大家:「為什麼這面牆壁要用投影機呢?它的效果不輸給電視牆喔 !」原來100吋的電視費用將近百萬,而投影機只要近四萬元就可達到同樣效果。學員邊聽介紹,邊拿手機一直拍,希望能將結合智慧,用最經濟實惠的妙法帶回參考。

本身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虞珊明學員,也製作了綠色傳奇APP跟大家分享。他主要是傳達環保志工做分類,做出來的產品都不染色,慈悲科技產品都是回收再回收,環再循環的廢棄物做成的,盡量達到「零」廢棄物。他看到三重園區的布展,邊舉起大拇指邊道出:「這是我參觀過,科技應用最好的地方,很讚歎!值得學習!」

慈濟多媒體APP的APP課程,要能夠利用科技,傳達快速又有效率的資訊與佛法,將慈濟人的願行與科技結合,呈現社區急難救助或長期慈善即時互動手法,凝聚社會愛的力量,展現人文關懷核心價值。

2016/08/13| ◎劉瑞香,楊筑雅/臺北報導

圖說 :遠從高雄不辭辛苦搭夜車而來的洪瑞珍,對科技技能的堅持。將自己學習好,吸引更多人才,傳承給年輕人。[攝影者:張明雄]

Read more

Friday, 19 August 2016

吉祥月結合社群 倡蔬食減碳

圖說:豐富多元的攤位,除了邀請內湖區秀湖里辦公室、內湖焚化爐場、警察局內湖分局、消防局內湖中隊、內湖區婦女會、內湖社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臺北市太陽獅子會、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還有熱心推廣蔬食的全國健康素食、里仁事業公司、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此外還安排了葉老師烏克麗麗、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慈濟合唱團和太極班的表演、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穿梭在園遊會推廣環保、素食。[攝影者:姜郁雯]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平日除了有志工到園區做環保之外,還會有許多教育團體、公司行號、社區鄉親、國外團體來參訪,志工們也與參訪的各個團體,結下許多好緣。因此8月6日下午,內湖慈濟志工別於往年的七月吉祥祈福方 式,邀約過往來園區參訪的機構、團體,並走出園區在大湖公園舉辦鐘心祈禱蔬食園遊會,邀約市民一起來齋戒、蔬食、愛地球。

◎品蔬食 呷健康
適逢周末,闔家大小到大湖公園休閒的民眾也不少,而受邀聯合舉辦園遊會的團體,也已備好各具特色的攤位,讓大家邊品嚐蔬食也學習到健康吃的好方法。

豐富多元的攤位,除了邀請內湖區秀湖里辦公室、內湖焚化爐場、警察局內湖分局、消防局內湖中隊、內湖區婦女會、內湖社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臺北市太陽獅子會、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還有熱心推廣蔬食的全國健康素食、里仁事業公司、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此外還安排了葉老師烏克麗麗、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慈濟合唱團和太極班的表演、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穿梭在園遊會推廣環保、素食。

這次不同以往的祈福會,慈濟志工藍麗月說明,鐘心蔬食園遊會是用闖關方式,當到每一個攤位,闖關過會發一張餐卷,一張餐卷可到其他攤位換三種可口的蔬食。如到祈福區敲鐘祈福一次,即可得到三張餐卷,還有蘋果與廢棄寶特瓶做成的造型天燈,讓大家把平平安安帶回家。

圖說:內湖慈濟志工別於往年的七月吉祥祈福方式,邀約過往來園區參訪的機構、團體,並走出園區在大湖公園舉辦鐘心祈禱蔬食園遊會,邀約市民一起來齋戒、蔬食、愛地球。[攝影者:嚴忠榮]在祈福區志工的引領下,人人敲下心中祈願的鐘聲,一旁的志工也獻上最衷心的祝福,「祝福你平平安安、心寬念純、呷百二」,祝福聲不斷,祈福的人也滿心歡喜。

在景緻宜人的大湖公園裏,男女老幼開心地品嚐著大會所準備的佳餚。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志工林素菊說:「今天一早便動員二十位志工前置作業,現場準備了有機茶凍、握壽司、綠豆湯,都是由志工們用無毒天然的食材合力完成。希望今天結合大家的力量,讓社會大眾知道有許多團體,默默為食安、社會祥和在努力,大家一起來創造祥和的社會」。

◎祈平安 免燒金紙
環保局內湖焚化爐場長邱一流,也在現場宣導大家少燒金紙。她說國人因為傳統習俗,在農曆七月要普渡,藉由燒金紙來祈求平安,焚燒金紙會釋放出許多致癌物。邱場長強調,前幾天新聞才報導,肺癌是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她希望大家少燒金紙,如果必要燒金紙,也建議大家交給清潔隊人員,他們會收集回到焚化爐來以淨爐處理,可以降低空氣的汙染。

她還呼籲大家,把冷氣的溫度調高一度,就可節省6%的電力,適當的溫度舒適又省電。邱場長提醒民眾環保局內湖焚化爐設的攤位有以回收廚餘做成的堆肥、液態肥,提供大家帶回去;而為此活動,在兩週前她開始種的小盆栽,也要贈送給大家,歡迎大家來闖關。

◎做慈善 普渡祖先
圖脫 :在祈福區志工的引領下,人人敲下心中祈願的鐘聲,一旁的志工也獻上最衷心的祝福,「祝福你平平安安、心寬念純、呷百二」,祝福聲不斷,祈福的人也滿臉歡喜。[攝影者:嚴忠榮]主持人譚艾珍表示,慎終追遠這麼好的文化一定要保留,但現在溫室效應日益嚴重,因應時代的潮流改變自己,不要再燒金紙,用虔誠心香,為天地祈福,普渡我們的祖先。當然也可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做慈善來祝福自己的祖先。譚艾珍師姊也分享自己吃素的好處:「愛護動物不是只有把牠抱在懷裡、餵食,真正的愛護動物,其實是不把牠們殺來吃掉、不要害牠們,包含豬、牛、羊、雞、鴨,還有海裡的生物,當牠們要被殺掉時會非常害怕;不吃肉不會活不下去,甚至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健康。」

民眾劉娜表示,今天家裡社區裡舉辦普渡,昨天收到傳單得知今天的活動,便與先生小孩一起來感受不同的七月。透過臺上輕鬆戲劇的演出,了解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不是甚麼鬼月需要拜拜、燒金紙,用輕鬆舒適祝福快樂的方式,也可開心渡過。

她說:「令人很感動,看見這麼多志工不畏炎熱,用心準備讓我們有吃有喝。還可輕鬆方式了解素食的美味及七月是歡喜吉祥的月份。」

圖說:譚艾珍師姊分享自己吃素的好處:「愛護動物不是只有把牠抱在懷裡、餵食,真正的愛護動物,其實是不把牠們殺來吃掉、不要害牠們,包含豬、牛、羊、雞、鴨,還有海裡的生物,當牠們要被殺掉時會非常害怕;不吃肉不會活不下去,甚至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健康。」  [攝影者:姜郁雯]徐子涵是前幾天在手機LINE上收到蔬食園遊會的訊息,今天就和朋友一起前來。她說:「很喜歡這樣的祈福會,是第一次參加慈濟所舉辦的祈福會,沒有商業色彩、簡單的儀式就可祈求平安,讓人心寧很平靜,是一種正向的鼓勵,很棒!」徐子涵拿著寶特瓶做成的天燈,心中無大願,她笑著說希望臺灣可以平平安安。

內湖區區長林秉宗也來到現場帶領大家敲鐘祈福,他感謝慈濟志工們宣導焚燒金紙減量的運動,十五年來有輝煌的成果,希望大家藉由慈濟師兄、師姊的帶動,讓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能夠更發揚下去,可以達到大家都不要焚燒金紙。

林區長同時也提倡要多吃素食,他說:「吃素食真的非常健康、非常環保。現在有做的要繼續下去,還沒做的要跟著慈濟一起做」。

這次內湖慈濟志工舉辦的祈福會,在每個參與團體的用心下圓滿結束,也讓社區居民對七月普渡及蔬食有更多的了解後,能夠一起為守護地球環境而努力。

2016/08/06| ◎孫秀惠/臺北報導

Read more

吉祥月結合社群 倡蔬食減碳

圖說:豐富多元的攤位,除了邀請內湖區秀湖里辦公室、內湖焚化爐場、警察局內湖分局、消防局內湖中隊、內湖區婦女會、內湖社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臺北市太陽獅子會、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還有熱心推廣蔬食的全國健康素食、里仁事業公司、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此外還安排了葉老師烏克麗麗、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慈濟合唱團和太極班的表演、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穿梭在園遊會推廣環保、素食。[攝影者:姜郁雯]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平日除了有志工到園區做環保之外,還會有許多教育團體、公司行號、社區鄉親、國外團體來參訪,志工們也與參訪的各個團體,結下許多好緣。因此8月6日下午,內湖慈濟志工別於往年的七月吉祥祈福方 式,邀約過往來園區參訪的機構、團體,並走出園區在大湖公園舉辦鐘心祈禱蔬食園遊會,邀約市民一起來齋戒、蔬食、愛地球。

◎品蔬食 呷健康
適逢周末,闔家大小到大湖公園休閒的民眾也不少,而受邀聯合舉辦園遊會的團體,也已備好各具特色的攤位,讓大家邊品嚐蔬食也學習到健康吃的好方法。

豐富多元的攤位,除了邀請內湖區秀湖里辦公室、內湖焚化爐場、警察局內湖分局、消防局內湖中隊、內湖區婦女會、內湖社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臺北市太陽獅子會、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還有熱心推廣蔬食的全國健康素食、里仁事業公司、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此外還安排了葉老師烏克麗麗、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慈濟合唱團和太極班的表演、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穿梭在園遊會推廣環保、素食。

這次不同以往的祈福會,慈濟志工藍麗月說明,鐘心蔬食園遊會是用闖關方式,當到每一個攤位,闖關過會發一張餐卷,一張餐卷可到其他攤位換三種可口的蔬食。如到祈福區敲鐘祈福一次,即可得到三張餐卷,還有蘋果與廢棄寶特瓶做成的造型天燈,讓大家把平平安安帶回家。

圖說:內湖慈濟志工別於往年的七月吉祥祈福方式,邀約過往來園區參訪的機構、團體,並走出園區在大湖公園舉辦鐘心祈禱蔬食園遊會,邀約市民一起來齋戒、蔬食、愛地球。[攝影者:嚴忠榮]在祈福區志工的引領下,人人敲下心中祈願的鐘聲,一旁的志工也獻上最衷心的祝福,「祝福你平平安安、心寬念純、呷百二」,祝福聲不斷,祈福的人也滿心歡喜。

在景緻宜人的大湖公園裏,男女老幼開心地品嚐著大會所準備的佳餚。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志工林素菊說:「今天一早便動員二十位志工前置作業,現場準備了有機茶凍、握壽司、綠豆湯,都是由志工們用無毒天然的食材合力完成。希望今天結合大家的力量,讓社會大眾知道有許多團體,默默為食安、社會祥和在努力,大家一起來創造祥和的社會」。

◎祈平安 免燒金紙
環保局內湖焚化爐場長邱一流,也在現場宣導大家少燒金紙。她說國人因為傳統習俗,在農曆七月要普渡,藉由燒金紙來祈求平安,焚燒金紙會釋放出許多致癌物。邱場長強調,前幾天新聞才報導,肺癌是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她希望大家少燒金紙,如果必要燒金紙,也建議大家交給清潔隊人員,他們會收集回到焚化爐來以淨爐處理,可以降低空氣的汙染。

她還呼籲大家,把冷氣的溫度調高一度,就可節省6%的電力,適當的溫度舒適又省電。邱場長提醒民眾環保局內湖焚化爐設的攤位有以回收廚餘做成的堆肥、液態肥,提供大家帶回去;而為此活動,在兩週前她開始種的小盆栽,也要贈送給大家,歡迎大家來闖關。

◎做慈善 普渡祖先
圖脫 :在祈福區志工的引領下,人人敲下心中祈願的鐘聲,一旁的志工也獻上最衷心的祝福,「祝福你平平安安、心寬念純、呷百二」,祝福聲不斷,祈福的人也滿臉歡喜。[攝影者:嚴忠榮]主持人譚艾珍表示,慎終追遠這麼好的文化一定要保留,但現在溫室效應日益嚴重,因應時代的潮流改變自己,不要再燒金紙,用虔誠心香,為天地祈福,普渡我們的祖先。當然也可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做慈善來祝福自己的祖先。譚艾珍師姊也分享自己吃素的好處:「愛護動物不是只有把牠抱在懷裡、餵食,真正的愛護動物,其實是不把牠們殺來吃掉、不要害牠們,包含豬、牛、羊、雞、鴨,還有海裡的生物,當牠們要被殺掉時會非常害怕;不吃肉不會活不下去,甚至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健康。」

民眾劉娜表示,今天家裡社區裡舉辦普渡,昨天收到傳單得知今天的活動,便與先生小孩一起來感受不同的七月。透過臺上輕鬆戲劇的演出,了解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不是甚麼鬼月需要拜拜、燒金紙,用輕鬆舒適祝福快樂的方式,也可開心渡過。

她說:「令人很感動,看見這麼多志工不畏炎熱,用心準備讓我們有吃有喝。還可輕鬆方式了解素食的美味及七月是歡喜吉祥的月份。」

圖說:譚艾珍師姊分享自己吃素的好處:「愛護動物不是只有把牠抱在懷裡、餵食,真正的愛護動物,其實是不把牠們殺來吃掉、不要害牠們,包含豬、牛、羊、雞、鴨,還有海裡的生物,當牠們要被殺掉時會非常害怕;不吃肉不會活不下去,甚至會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健康。」  [攝影者:姜郁雯]徐子涵是前幾天在手機LINE上收到蔬食園遊會的訊息,今天就和朋友一起前來。她說:「很喜歡這樣的祈福會,是第一次參加慈濟所舉辦的祈福會,沒有商業色彩、簡單的儀式就可祈求平安,讓人心寧很平靜,是一種正向的鼓勵,很棒!」徐子涵拿著寶特瓶做成的天燈,心中無大願,她笑著說希望臺灣可以平平安安。

內湖區區長林秉宗也來到現場帶領大家敲鐘祈福,他感謝慈濟志工們宣導焚燒金紙減量的運動,十五年來有輝煌的成果,希望大家藉由慈濟師兄、師姊的帶動,讓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能夠更發揚下去,可以達到大家都不要焚燒金紙。

林區長同時也提倡要多吃素食,他說:「吃素食真的非常健康、非常環保。現在有做的要繼續下去,還沒做的要跟著慈濟一起做」。

這次內湖慈濟志工舉辦的祈福會,在每個參與團體的用心下圓滿結束,也讓社區居民對七月普渡及蔬食有更多的了解後,能夠一起為守護地球環境而努力。

2016/08/06| ◎孫秀惠/臺北報導

Read more

慶典宣導回收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


被交通部觀光局評為「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的基隆中元祭,是國定重要的民俗活動,基隆慈濟人連年到現場共襄盛舉,守護環境整潔,不遺餘力。 

「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基隆中元祭,熱鬧展開。現場有五光十色的陣頭表演,也有在人群中默默付出的志工。慈濟設立十一個環保回收據點,還有超過一百位志工,在現場服務。這對當地民眾來說,已經成為中元祭的一部分。 

民眾 陳倩琝:「平常在家裡(會)垃圾分類,然後盡量不要製造垃圾。」 

基隆市環保局長 賴煥紘:「感謝慈濟,這樣長年的關注,對環保議題的關注,我們希望能夠讓基隆,從以前大家印象中的灰暗,能夠翻轉,重返我們基隆的榮耀。」 

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精彩,這些人功不可沒。 

真善美志工 基隆報導 

Read more

糧食轉作畜牧飼料 消耗地球資源


各地天氣開始出現異常。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是過量的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但是現在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最可怕的溫室氣體其實是甲烷。台灣水汙染除了來自工業外,就是畜牧業,生產一斤動物性蛋白質所需的水,是生產1斤植物性蛋白質的15倍,全台灣豬隻共700萬頭,農每頭豬所所排出的糞便,是人口排出量的6、7倍,而這些高濃度的排泄物除了汙染水源和空氣,同時也會破壞土壤表層。 


農委會畜牧處汙染防治科長 葉昇炎:「以(台灣)畜牧業來講,用產值來計算,大概就是占我們整個農業的3分之1強,那以豬來講的話,大約有550萬頭左右,乳牛部分大約是11萬頭,蛋雞跟肉雞都是4、5千萬頭。」 

一眼望去,曾經一整片金黃色的稻田,如今變成了餵養牲畜的硬質玉米田。 

農民 鄭英雄:「(契作)專業區不種稻,這都是種硬質玉米,作飼料啊,這不是人吃的。」 

1980至1990年代,台灣玉米栽培面積曾達8萬公頃,現今國內玉米栽種僅有1萬8千公頃,其中3分之1是飼料玉米。 

麟洛農會畜牧班長 邱東政:「現在的(豬隻)產量全省大概五百多萬(頭),(自種飼料玉米)不夠,不夠的,它會進口來補啊。」 

中央大學教授 賴守誠:「我們種出來的東西要去做別的消耗跟使用,我們人吃的又要來自非常遙遠不同的地方。」 

在台灣,水汙染主要來源除了工業廢水就是畜牧業廢水。 

屏東縣環保局長 魯台營:「我們(屏東縣)130萬頭豬,養豬戶有1千6百多戶,有些養豬戶在2百頭以下的,他們其實不必法規上不必受所謂的廢水的處理。」 

每頭豬每天平均產約30公升廢水,台灣養豬業每年總廢水量為8,760萬公升,相當於石門水庫2分之一蓄水量。 

屏東縣環保局長 魯台營:「畢竟這麼多的豬,牠產生的廢水,以前沼氣它是直接排到空氣中,排到空氣中反而是很重要的溫室氣體的汙染,它是二氧化碳的25到26倍這種效果。」 

畜牧業耗水量,倘若以生產1公斤重量計,雞肉耗水3千9百公升,豬肉耗水4千9百公升,牛肉耗水1萬5千5百公升。 

人們耗費了龐大的能源,只為了將牲畜變成餐桌上的肉食,想減緩地球資源持續惡化,餐桌上葷食或素食的選擇,已經顯見。 

許文玲 林道鳴 採訪報導 Read more

親子環保夏令營 拒塑生活身力行


廣東東莞石排環保站,以環保為主題,舉辦夏令營活動,宣導減少使用塑膠袋,也鼓勵大家一起來節能減碳,愛護大地之母。 

利用假期,石排環保站,邀約親子一起來參加夏令營活動,以茹素,少用塑膠袋為主題,透過遊戲和說明,建立正確的環保觀念。 

學員:「比如電視在待機時把插頭拔掉,它也是消耗電。我覺得生活還有一個很好的習慣,洗手洗澡的時候儘量快一點。」 

二天一夜,有心動時刻,也有行動實踐,在海報上,畫下如何愛護大地之母,學員們一起發揮創意,方法,都很生活化。 

學員:「減少亂丟垃圾的習慣,並且從小事做起。」 

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是環保尖兵。 


真善美志工 梁玉蓮 廣東報導  Read more

以德身教方顯德 大愛傳薪祖留芳

圖說:今日馬來西亞健檢團的蒞臨,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李鼎銘特別準備了簡報,從孝、從大愛,從父親(李爺爺)的身教傳承來做分享,應懂得造福,留福給人,正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愛的平台,一代一代,歷代的傳承下去,正才是「永續傳承」。(攝影:陳冠銘)8月18日馬來西亞健檢團的蒞臨,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特別準備了簡報,從孝順、從大愛,從父親 (李爺爺)的身教傳承對自己的影響來做分享,應懂得造福,留福給人,正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愛的平台,一代一代,歷代的傳承下去,正才是「永續傳承」。

李鼎銘將自身參與慈濟三十年來不同階段的心得與馬國師兄姊分享,並感恩說道:「證嚴法師賦與我慧命,是我的貴人、是精神導師;而賦予我生命的父親,也是我的貴人。」透過影片,將印尼副執行長 郭再源師兄【愛的循環】在與印尼實業家的茶會分享,到李爺爺的【望海】孝道,講述著「以德服人,以愛化解」的簡單道裡,如此道理,更是對個人家庭,甚至是整個國家的一味良方,令台下師姊眼眶濕紅,深受感動。同時也鼓勵在場的實業家們發揮良能來共同投入慈濟
來膚慰需要幫助的人,就如阿源師兄分享實業家藉由幫助將社會的貧富差距縮小,社會/國家就會更安定,當然自身的企業也會更穩定的成長,雖是救人實質是救己 。

聽了李鼎銘師兄分享老黃狗與小白兔的故事,述說著「全力以赴」與「盡力而為」的差別,來自馬來西亞的鄭志明師兄,表示「本來我不是帶這團的,但是我答應師兄就要全力以赴,計畫總趕不上變化,我也看到大家全力以赴,這也讓我學習更多。」

「因受感動感染了你,所以你行動參與,身體力行」,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精神理念,當然最重要的透過參與,除了自我心靈得到成長,法喜之外,更可以再分享,將愛與感動,再感染別人,如此推己及人,一起來共植福田。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馬來西亞人文真善美林俊業師兄:「這是第一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李師兄的分享真的是非常棒,每次都是受這些師兄姊的照顧,讓我們這些後進很感佩,應該多多學習。」(攝影:陳冠銘)圖說:聽了李鼎銘師兄分享老黃狗與小白兔的故事,述說著「全力以赴」與「盡力而為」的差別,來自馬來西亞的鄭師兄,表示「本來我不是帶這團的,但是我答應師兄就要全力以赴,計畫總趕不上變化,我也看到大家全力以赴,這也讓我學習更多。」(攝影:陳冠銘) 

Read more

以德身教方顯德 大愛傳薪祖留芳

圖說:今日馬來西亞健檢團的蒞臨,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李鼎銘特別準備了簡報,從孝、從大愛,從父親(李爺爺)的身教傳承來做分享,應懂得造福,留福給人,正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愛的平台,一代一代,歷代的傳承下去,正才是「永續傳承」。(攝影:陳冠銘)8月18日馬來西亞健檢團的蒞臨,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特別準備了簡報,從孝順、從大愛,從父親 (李爺爺)的身教傳承對自己的影響來做分享,應懂得造福,留福給人,正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愛的平台,一代一代,歷代的傳承下去,正才是「永續傳承」。

李鼎銘將自身參與慈濟三十年來不同階段的心得與馬國師兄姊分享,並感恩說道:「證嚴法師賦與我慧命,是我的貴人、是精神導師;而賦予我生命的父親,也是我的貴人。」透過影片,將印尼副執行長 郭再源師兄【愛的循環】在與印尼實業家的茶會分享,到李爺爺的【望海】孝道,講述著「以德服人,以愛化解」的簡單道裡,如此道理,更是對個人家庭,甚至是整個國家的一味良方,令台下師姊眼眶濕紅,深受感動。同時也鼓勵在場的實業家們發揮良能來共同投入慈濟
來膚慰需要幫助的人,就如阿源師兄分享實業家藉由幫助將社會的貧富差距縮小,社會/國家就會更安定,當然自身的企業也會更穩定的成長,雖是救人實質是救己 。

聽了李鼎銘師兄分享老黃狗與小白兔的故事,述說著「全力以赴」與「盡力而為」的差別,來自馬來西亞的鄭志明師兄,表示「本來我不是帶這團的,但是我答應師兄就要全力以赴,計畫總趕不上變化,我也看到大家全力以赴,這也讓我學習更多。」

「因受感動感染了你,所以你行動參與,身體力行」,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精神理念,當然最重要的透過參與,除了自我心靈得到成長,法喜之外,更可以再分享,將愛與感動,再感染別人,如此推己及人,一起來共植福田。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馬來西亞人文真善美林俊業師兄:「這是第一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李師兄的分享真的是非常棒,每次都是受這些師兄姊的照顧,讓我們這些後進很感佩,應該多多學習。」(攝影:陳冠銘)圖說:聽了李鼎銘師兄分享老黃狗與小白兔的故事,述說著「全力以赴」與「盡力而為」的差別,來自馬來西亞的鄭師兄,表示「本來我不是帶這團的,但是我答應師兄就要全力以赴,計畫總趕不上變化,我也看到大家全力以赴,這也讓我學習更多。」(攝影:陳冠銘) 

Read more

Thursday, 18 August 2016

一念心啟發良能 祥和社會造淨土


蘇州平望鎮一位照顧戶,沈林虎,患有小兒麻痺,慈濟人從2004年開始關懷,不只建立長情,如今他翻轉手心,成了環保點站長,邀請鄰里一起做環保。同樣懷抱單純心念,馬來西亞慈濟幼兒園,推動蔬果護照活動,小朋友陳昫加不只自己茹素,還發願要邀約更多人,他也成功號召家人響應。證嚴上人在今天(8/12)的志工早會開示,發揮良能,就帶動了對的方向,只要一念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小心願,大善念。馬來西亞六歲的陳昫加,從四歲開始,響應慈濟幼兒園的蔬果護照活動,不只自己茹素,也把愛地球愛動物的理念帶回家,成功邀約家人加入蔬食行列。 

證嚴上人開示:「讓孩子們啟發愛心,用這種蔬果星球的這種很活潑的兒童教育,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為這個地球來呵護,讓它能多數的人,大家共同一個方向,它(地球)才有降溫的機會。」 

善的方向,付諸行動。蘇州平望鎮一位照顧戶沈林虎,因為小兒麻痺,行動不便。2004年慈濟人展開援助,經過十年互動,沈林虎翻轉手心,成為環保點站長,帶動鄰里投入。 

證嚴上人開示:「他可以發揮他很大的良能,這就是潛能,只要你發一念心,無窮盡的力量使出來,這個方向對了,就帶動了對的方向,人人互動,都影響整個村莊裡。」 

從受助到助人,心念一轉,讓沈林虎的人生更加豐足開闊。 

江杏幸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環保觀念深扎根 愛護環境凝共識


江蘇蘇州高新區的橫山社區,邀請當地的慈濟志工為社區居民宣導環保意識,志工們將卡通喜羊羊和灰太狼,改編成灰太狼喜羊羊愛地球,老少咸宜。 


喜羊羊生病了,灰太狼若吃了牠恐怕健康也不保! 

慈濟志工改編熱門的卡通故事,倡導茹素。 

慈濟志工與民眾:「一餐的素食可以代替多少克的碳排放量(七百八十克)?對!」 

民眾:「這個葷菜就是,都是那個牛羊排出來那個二氧化碳,對地球不好的。」 

活動就辦在超市廣場前,社區居民一個個湊過來,看熱鬧之外,志工教他們看門道。 

台上資源一字排開,資源分類原來分這麼多種。有沒有記住?現場實測紛紛大顯身手。 

社區居委職工 張慶:「我覺得這裡的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還是不高,通過小品唱歌還有遊戲,效果我想肯定是比那種教條的理論化的書籍灌輸的宣傳要好的多。」 

社區居委書記 吳軼若:「我們十幾個工作人員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我覺得今天請你們來非常好!非常成功!因為你們的高度比我們高、專業也比我們專業,我們從中也學到不少經驗。」 

加強環保意識,凝聚社區共識。 


真善美志工 胡建峰 楊清輝 江蘇報導 Read more

屋子毀了孩子高燒 慈濟人伸援手


這個月7號,馬來西亞新山的「陳厝港古城區」,颳起一陣狂風,當地有超過百戶的民宅、店鋪、工廠遭殃。新山慈濟人持續關懷受災戶,例如在當地租屋的緬甸難民「莫哈默德」,面對屋毀、孩子高燒等問題手足無措,志工適時提供協助,希望早日讓他們的生活重回正軌。 


今年六月初,馬來西亞新山的「陳厝港古城區」,遭受狂風襲擊。許多人一夕之間成了受災戶,這包括了緬甸難民「莫哈默德」一家。 

緬甸難民 莫哈默德:「(現在風這麼大,您會擔心嗎),我,我擔心我的孩子。」 

慈濟志工巡視災區,對這間沒有屋頂的房子印象深刻,關懷慰問之下,發現還有個更大的問題。 

慈濟志工 廖秀蓉:「孩子的父親說,他最近的收入不是很穩定,所以也沒有錢,給他的孩子馬上去看醫生。」 

原來孩子已經高燒四天,慈濟人連忙帶著他們前往市區求診。到了晚上,志工還送來尿片、毛毯、衣服與礦泉水等生活物資。 

緬甸難民 莫哈默德:「現在領到這些物資,我們真的很感激,小孩現在已經恢復了,沒有吐,也退燒了,非常感謝。」 

一夜大雨後,慈濟志工趕緊搬來福慧床。 

緬甸難民 莫哈默德:「孩子晚上難以入睡,沒有電風扇,晚上會哭,這比較辛苦一點,謝謝你們給我們這麼多幫助,孩子終於可以安睡了,我們都很開心,非常感激。」 

風災已過,但志工人道關懷不止息,災區的弱勢民眾,有了倚靠。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宣導逗陣來 垃圾減量做回收


新北市板橋區慈濟志工,(5/1)與仁愛里里長為里民舉辦環保宣導活動。在里民活動中心內,慈濟志工先為大家量血壓,等待社區民眾踴躍入座,活動看板上的各式各樣塑膠袋,讓人人大開眼界,警醒應該努力減少使用,疼惜地球。 


身體要健康,測量血壓是把關重要的一步。板橋區慈濟志工邀請仁愛里里長聯合舉辦活動,關心里民的健康。 

另外,慈濟志工備齊了道具,說明傷害地球的原因之一,塑膠袋。各種材質和花色、用在不同產品,展示板上包羅萬象。 

民眾 江子晴:「心得很多,因為我只知道塑膠袋分很多種,是今天師姊她們分享後我才知道原來並不是所有塑膠袋都可以做回收。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我們除了分類很重要外,如果可以避免少用那些不可以回收的東西,我覺得其實是可以做到的。」 

觸摸每一種(塑膠袋),全部似曾擁有,只是用完即丟。如今知道傷害之大,回收很重要,不用更好。 


真善美志工 周蒨妮 李厚毅 台北報導 Read more

R2R Spirit X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CAPTION: DA.AI Technology is looking forward to encourage and inspire more people in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as well as rest of the world, to join ou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pirit and action through applying the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From: www.goldenpin.org.tw/en/)To help raising global awareness in design, Taiwan Design Center created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for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The idea of this award is to celebrate design concepts inspired by Chinese culture philosophies, ideologies, and societies. DA.AI Technology,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harity driven social enterprise, also intends to share it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spirit to the Chinese speaking communities, and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by joining this meaningful design award competition.

DA.AI Technology has been purchasing recycled material from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and promoting eco-textiles made by recycling PET bottles for almost a decade. Apart from eco end products, DA.AI has also developed recycled textile raw materials, such as Re-PET chips, yarn, and fabrics. Moreover, DA.AI has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milestone of turning recycled Re-PET fabric/chip back into new eco garments in 2016; we named it Recycle to Recycle (R2R) Series.

Based on th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R2R technology, DA.AI are participating the 2016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with R2R injection 3D mask, R2R blanket, and the R2R scarf. We wish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to earth from very beginning, since we understand even a simple idea or action can bring huge change to our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As we awaits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to announce the 2016 winners in Sept., DA.AI Technology is looking forward to encourage and inspire more people in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as well as rest of the world, to join ou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pirit and action through applying this award.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Based on th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R2R technology, DA.AI are participating the 2016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with R2R injection 3D mask, R2R blanket, and the R2R scarf.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2016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Selection)

CAPTION: DA.AI Technology is looking forward to encourage and inspire more people in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as well as rest of the world, to join ou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pirit and action through applying the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From: www.goldenpin.org.tw/en/)To help raising global awareness in design, Taiwan Design Center created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for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The idea of this award is to celebrate design concepts inspired by Chinese culture philosophies, ideologies, and societies. DA.AI Technology,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harity driven social enterprise, also intends to share it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spirit to the Chinese speaking communities, and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by joining this meaningful design award competition.

DA.AI Technology has been purchasing recycled material from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and promoting eco-textiles made by recycling PET bottles for almost a decade. Apart from eco end products, DA.AI has also developed recycled textile raw materials, such as Re-PET chips, yarn, and fabrics. Moreover, DA.AI has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milestone of turning recycled Re-PET fabric/chip back into new eco garments in 2016; we named it Recycle to Recycle (R2R) Series.

Based on th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R2R technology, DA.AI are participating the 2016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with R2R injection 3D mask, R2R blanket, and the R2R scarf. We wish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to earth from very beginning, since we understand even a simple idea or action can bring huge change to our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As we awaits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to announce the 2016 winners in Sept., DA.AI Technology is looking forward to encourage and inspire more people in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as well as rest of the world, to join ou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pirit and action through applying this award.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Based on th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R2R technology, DA.AI are participating the 2016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with R2R injection 3D mask, R2R blanket, and the R2R scarf.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親子共學啟悲心 尊重萬物護生靈


 為地球做些事情,老人家、小孩子都能發揮大大力量。蘇州慈濟志工辦的暑假親子營,大手牽小手,學習資源分類。 

分類回收結合靜思語,小朋友一面玩文字接龍,一面還得學著把不同資源,確實回收到正確的地方。 

親子營學員:「我們應該更加地珍惜地球、愛護地球,應該少用塑料製品和一次性的製品。」 

推動環保,蘇州慈濟志工舉辦親子營,家長陪同孩子,在寓教於樂的遊戲中,學習成長。 

家長 陳誠:「因為我們雖然懂,但是有的時候沒有身體力行的做下去。我覺得以後像這樣的活動應該還是經常來一下,孩子慢慢長大,應該讓她在這個時候了解到這些東西。」 

負責這次動靜態課程安排的宋雪琪,是教聯會老師,在參訪過台灣的環保站後,回學校積極落實環保教育。 

志工 宋雪琪:「其實因為小孩子心田相對他的習氣會少一點,他是很純淨的,那麼從小在他的心田裡種下這些,我想他會影響整個家庭,那麼帶動我們整個社會。」 

小朋友是地球村未來的主人翁,藍色星球的危機,也將透過這群環保小尖兵拯救。 


真善美志工 楊婕 顧浩 江蘇報導 

Read more

環保酵素妙用多 淨化大地保健康


哈爾濱雖然有冰城之稱,但在今年夏天也有攝氏三十度的高溫,在當地的慈濟環保站,二百公尺遠的地方,有一處養雞場,常有惡臭味傳出,慈濟志工找來酵素專家,製作環保酵素,灑在養雞場的化糞池上,大大改善空氣品質。 

哈爾濱慈濟環保站,已是社區老老少少聚集的地方,不論是八十多歲的長者、還剛上完夜班的年輕人,一大早就相聚做好事,只是傳來陣陣的惡臭味,引起志工的好奇,在勘察環境後,發現二百公尺遠的養雞場,有座化糞池,長年困擾左鄰右舍。 

慈濟志工:「這附近居民都不敢開窗戶,會飄過去,對,這樣的話,一個夏天周圍的環境真的是。」 

發現問題,志工們更是積極解決問題,找來酵素專家,上網邀約收集果皮,製作環保酵素,一星期後在化糞池上,灑上酵素,事情有了改變。 

酵素講師:「酵素主要就是催化轉化成熟,然後透過酵素推到裡面,會把雞糞變成有機糞,它的能量會更強,而且味道會逐漸減少。」 

空氣清新了,也和鄰居結了好緣,環保站的人氣,也越來越旺。 

真善美志工 黑龍江報導 

Read more

台中 張淑女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18.jpg
聽到師父演講,早已忘記演講什麼,只記得師父說:「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Read more

20160818 馬來西亞健檢團參訪

【對象】馬來西亞健檢團參訪
【時間】2016年8月18日(四) 13:0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以德身教方顯德 大愛傳薪祖留芳

20160818-12.jpg
20160818-11.jpg Read more

20160818 臺北市長柯文哲蒞臨

【對象】臺北市長柯文哲參訪
【時間】2016年8月18日(四) 14:00-14: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臺北市長訪大愛 科技環保立典範

20160818-21.jpg20160818-23.jpg20160818-22.jpg20160818-24.jpg
Read more

Wednesday, 17 August 2016

實踐家年輕學子 探究垃圾變黃金

圖說:第三天,8月4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探究人們眼中不奇眼的垃圾(回收寶特瓶)也能變成黃金。(攝影者:陳冠銘)炎熱的暑假,有些學生會安排打工、旅遊或者是參加營隊,來充實一個多月的暑假期間;有一群大陸地區的小朋友參加實踐家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菁英領袖實踐營─台灣創新文化交流團來台八天。並於日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探究人們眼中不起眼的垃圾 - 回收寶特瓶,也能變成黃金。

實踐家教育集團(Doers Education Group)是亞洲最具海外優勢的頂尖商業教育機構,全球分支機構遍及台灣、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大陸等地。自1998年以來,實踐家不僅是業內的標竿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凝聚最大的愛心以回報社會的關愛與支持,為公益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體現『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的世界公民責任與『 愛與支持 』的精神。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一支影片,物品是人類為方便使用所發明,例如寶特瓶是杜邦化學工師所發明,輕便、不易破碎是它的優點。一旦用過之後,卻隨便、隨意的丟棄,可能造成環境的汙染,所以我們不要輕忽每一個小動作,都有可能會改變我們周遭的環境。在DIY活動單元中,也讓學員們親手製作環保天燈;同時利用抽紗模擬機(棉花糖機),來模擬、了解,寶特瓶如何抽成一條條的紗線、製成哪些環保再生產品。

圖說:在活動過程中,也讓學員們親手製作環保天燈,利用抽紗模擬機(棉花糖機)來模擬了解寶特瓶如何抽成一條條的紗線,製成哪些環保再生產品。(攝影者:陳冠銘)來自浙江寧波的施于崢學員分享,:「在這裡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我真的覺得用塑料瓶做成這麼多的東西,覺得是很好的一個產業,塑料瓶在我們的眼裡都是垃圾,為了不亂丟垃圾,每次看到塑料瓶的話我會撿起來丟到可回收的桶子裡。」

來自河北保定的丁向東學員分享,「塑料瓶,我沒有想過能做成衣服,這種想法很不錯;現在的環境很差,像我們中國大陸那邊滿地垃圾及草坪都是,沒辦法處裡,覺得挺心寒的。聽完分享之後,盡可能重覆使用寶特瓶或者不要使用,也會提醒別人不要亂丟垃圾,做好分類的動作。」

來自山東青島的石光遠學員分享:「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深深感到很驚奇,將不要的垃圾塑料瓶變成絲製成毛毯、衣服、帽子、鞋子等等,台灣用現在的科技將這些衣服是一個新的工業的提升,就是很讓人意想不到。」

像寶特瓶這種放錯地方的資源,比比皆是,如果能夠喚起更多人的意識,做好回收、少用、甚至不用,定可珍惜有限的資源,為後代子孫、地球明日開創無限希望。地球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希望人人一起實踐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讓我們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實踐家年輕學子 探究垃圾變黃金

圖說:第三天,8月4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探究人們眼中不奇眼的垃圾(回收寶特瓶)也能變成黃金。(攝影者:陳冠銘)炎熱的暑假,有些學生會安排打工、旅遊或者是參加營隊,來充實一個多月的暑假期間;有一群大陸地區的小朋友參加實踐家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菁英領袖實踐營─台灣創新文化交流團來台八天。並於日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探究人們眼中不起眼的垃圾 - 回收寶特瓶,也能變成黃金。

實踐家教育集團(Doers Education Group)是亞洲最具海外優勢的頂尖商業教育機構,全球分支機構遍及台灣、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大陸等地。自1998年以來,實踐家不僅是業內的標竿企業,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凝聚最大的愛心以回報社會的關愛與支持,為公益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體現『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的世界公民責任與『 愛與支持 』的精神。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一支影片,物品是人類為方便使用所發明,例如寶特瓶是杜邦化學工師所發明,輕便、不易破碎是它的優點。一旦用過之後,卻隨便、隨意的丟棄,可能造成環境的汙染,所以我們不要輕忽每一個小動作,都有可能會改變我們周遭的環境。在DIY活動單元中,也讓學員們親手製作環保天燈;同時利用抽紗模擬機(棉花糖機),來模擬、了解,寶特瓶如何抽成一條條的紗線、製成哪些環保再生產品。

圖說:在活動過程中,也讓學員們親手製作環保天燈,利用抽紗模擬機(棉花糖機)來模擬了解寶特瓶如何抽成一條條的紗線,製成哪些環保再生產品。(攝影者:陳冠銘)來自浙江寧波的施于崢學員分享,:「在這裡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我真的覺得用塑料瓶做成這麼多的東西,覺得是很好的一個產業,塑料瓶在我們的眼裡都是垃圾,為了不亂丟垃圾,每次看到塑料瓶的話我會撿起來丟到可回收的桶子裡。」

來自河北保定的丁向東學員分享,「塑料瓶,我沒有想過能做成衣服,這種想法很不錯;現在的環境很差,像我們中國大陸那邊滿地垃圾及草坪都是,沒辦法處裡,覺得挺心寒的。聽完分享之後,盡可能重覆使用寶特瓶或者不要使用,也會提醒別人不要亂丟垃圾,做好分類的動作。」

來自山東青島的石光遠學員分享:「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深深感到很驚奇,將不要的垃圾塑料瓶變成絲製成毛毯、衣服、帽子、鞋子等等,台灣用現在的科技將這些衣服是一個新的工業的提升,就是很讓人意想不到。」

像寶特瓶這種放錯地方的資源,比比皆是,如果能夠喚起更多人的意識,做好回收、少用、甚至不用,定可珍惜有限的資源,為後代子孫、地球明日開創無限希望。地球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希望人人一起實踐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讓我們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把握暑期來獻力 投身清掃做回收


來看一群年輕生力軍,他們是台東高商的學生,尼伯特風災過後,除了投入慈濟舉辦的清掃行動。10名台東高商的學生,也趁著暑假期間,來到環保站協助回收,志工也以助學金的方式,鼓勵他們學習為人付出。 


午後高溫難耐,但在環保站裡,卻難得有年輕人的身影出沒。 

台東高商10名學生,每天準時報到,風災後,不僅投入清掃,還要當志工的後盾。 

台東高商學生 柯佳政:「幫忙啦 幫忙大家做事情,(志工)雖然坐著車,可是到最後都還是要,在那邊曬太陽,我們在這裡還好 還有陰涼處。」 

慈濟志工 葉春蘭:「這一群的志工 是從我們以工代賑,他們就來整理校園,之後呢 他們因為利用暑假,希望能夠投入志工,所以我們就鼓勵 他們來做 來工讀。」 

慈濟以助學金,鼓勵學生,學習付出,才兩天,就有學生,做出心得。 

台東高商學生 卓聖恩:「這兩天就在這邊,做資源回收很累 但是覺得很值得,像那些叔叔已經比我做更久, 
比我們辛苦 我們只是做一點點,希望也可以幫到這個地球。」 

年輕人相互號召行善,也是志工,最有力的幫手。 

呂思萱 張略家 台東報導 Read more

2016,08/17 雜誌社來訪

【對象】雜誌社
【時間】2016年8月17日(三) 09:3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4-21.jpg20160824-22.jpg 
Read more

雜誌社來訪

【對象】雜誌社
【時間】2016年8月17日(三) 09:3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24-21.jpg20160824-22.jpg 
Read more

DA.AI, Winner of the 2016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CAPTION: In this year’s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participants from 46 nations showed their best in a total of 21 categories, including e-commerce and retail design categories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From: red.dot.de/cd/)In this year’s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participants from 46 nations showed their best in a total of 21 categories, including e-commerce and retail design categories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Among these participants, DA.AI applied with its newly developed Heart Purifying Mobile Application under APPs category, Recycle to Recycle (R2R) unde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Eco Concept Store under retail space, Corporate Film under corporate identity, as well as two side projects. Winners were finally announced few days ago, and with great honor, we are glad to inform you all that DA.AI’s mobile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2016 Red Dot Communication Award winners.

“The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is competitive in recent year,” as Professor Dr. Peter Zec, founder and CEO of Red Dot, stressed, “the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 nature of our competition is proof of its growing reputation in the global design world. I am very proud that we have reached our aim of establishing a cross-border platform for good designs, creative ideas and the latest campaigns.” Among this year’s jury, experts from 26 industries over 13 countries, all shared influential characteristics, helped coming up with the winner’s list. It was a competitive year for the Red Dot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making it even more precious for DA.AI to receive this honor in 2016.

As the DA.AI App UI designer Tom Yang shared, “design is one of the best methods to solve existing social problems, to create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values to society, or even, to bring inner joy and peace to our hearts. Winning the Red Dot Communication Award is certainly recognition, the DA.AI design team, including App co-design Antonia Chen, will continue to dedicate our expertise in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With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DA.AI is very delightful that this APP can be seen by the world, and truly fulfills its purpose of heart purification.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Winners were finally announced few days ago, and with great honor, we are glad to inform you all that DA.AI’s mobile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2016 Red Dot Communication Award winners.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十歲茹素已七年 恆心勸素不氣餒


在南非德本,有位十歲的華裔小女孩朱儀文,從三歲開始茹素,今年七月,因為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地球耗能太多的文章,開始有了勸素的想法。她找了表姊,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親手畫了推素卡片,然後在社區逐戶按鈴拜訪,短短一天,募到了22個人願意茹素的響應,朱儀文說,這距離她的目標還很遠,她會繼續努力勸素。 

準備好出門的行囊,十歲的朱儀文和表姊蔣侑芯,開始她們的社區勸素行。 
一人滑著一隻直排輪鞋,穿梭在社區,挨家挨戶按電鈴,兩個小女孩,希望大家可以在每年一月11號茹素 

蔣侑芯 與 朱儀文:「(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要這樣做勸素),因為我們想要救地球,(你們怎麼勸素的),我們就問他們(能否吃素),他們就說OK 還是不行。」 

小朋友勸素的心念單純,遇到願意響應的民眾,也歡喜送上親手做的結緣品 

蔣侑芯 與 民眾:「 (這次送給你的結緣品),這個(禮物)很特別, 每年一月11日茹素。」 

蔣侑芯 與 朱儀文:「(書籤怎麼來的) 我們做的,我們用了一個禮拜才做完。」 

下午的拜訪,少了表姊相伴,朱儀文騎著腳踏車,一個人實現為地球做點事的理想 

小蔬童 朱儀文:「沒有很多人說OK,像上午我跟姊姊第一次,到的時候 就有一個人,就說不要 對不起 然後就關門了,(那個時候你要怎麼辦),就繼續走 然後不要放棄。」 

一整天的努力,朱儀文得到了22個人的簽名連署,雖然距離她設定的目標人數,還有一段差距,但勇氣可佳,可謂是保護地球的小尖兵! 

袁亞棋 南非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16 August 2016

醫療環保相守護 地球健康天下興

圖說: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夫婦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攝影 陳冠銘)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大林慈濟醫院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在促成此次合作的林名男副院長夫婦因緣牽引、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

因曾在自己的國家上看到「慈悲科技」產品在災難時的妙用,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外賓們即讚歎大愛環保產品,更愛不釋手、歡喜請購,加入、成為愛心接力的一員。因為都是醫護人員,一知道大愛環保紗可以製成白袍,尼泊爾國家洗腎中心醫師Rishi Kumar Kafle,等不及穿上大愛環保紗所製成的醫生袍,衣著質感展現出來之氣度,令身旁在場所有人讚許有佳,紛紛拍照留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峻翔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從尼泊爾地震、慈悲科技的應用,點出大愛價值是軟體、而非硬體,是愛心與科技的結晶。而人間菩薩大招生,能讓當地志工也站出來,自力自救,與慈濟一同協助當地,重建災民信心,不因此而喪失希望,更是重點。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緊接著「環保動態展示秀」,林副院長夫人也一同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身穿各式簡約、典雅的中國傳薪服飾,雖然都是素人,但每位所彰顯的人文氣質,令台下都讚美不已。

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

Rishi醫師,受訪時感動表示:「參訪大愛感恩真是太棒了,不論是你們的簡報、熱情的歡迎、以及所做的一切,你們不只展現環保產品,更讓我感受到這一切來自於大愛與慈悲,而我也請購了一些要送給朋友結緣、並傳達產品後面的感動,不僅落實於日常生活,更要推廣環保理念,與地球共生共息。」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同樣隨行的波蘭的博士生古正浩(Mr. Piotr Kurczewski)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貢獻,在今年六月開始的網路聯署活動,希望能減少台灣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量。「這些塑膠袋因為重量輕等因素,難以回收,即使部分能夠被回收,我認為如果從源頭開始就可以減少使用,我們也不需要開採石油來製作這些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對於環境,尤其是海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巨大,並且越來越大。」古正浩邀請大家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其實我們並沒剩多少時間了,所以也不能漸漸地,需要盡快地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從去年尼泊爾地震發生至今,慈濟國際賑災團隊一梯次一梯次的出發,膚慰、賑災、重建、陪伴,尼泊爾漸漸認識了慈濟、也了解了台灣;看見了「慈悲科技」在災難中展現出環保科技的光輝,也另各國驚喜讚歎。然而大愛感恩科技相信:有「因」才會成「緣」。在災難中看見的「大愛、感恩、科技」,而來到台灣實地參訪,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如此種下好因緣,地球健康天下才會興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 

Read more

醫療環保相守護 地球健康天下興

圖說:在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夫婦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攝影 陳冠銘)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慈濟深入災區從事賑災工作。今年4月聯合國於尼泊爾舉辦地震周年研討會,大林慈濟醫院在國際醫療無害組織(HCWH)協助安排下,受邀前往分享,並認識了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Health Care Foundation Nepal),在促成此次合作的林名男副院長夫婦因緣牽引、陪伴,8月12日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主席Krishna Prasad Acharya與三位同仁,帶著感恩心與好奇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探究竟。

因曾在自己的國家上看到「慈悲科技」產品在災難時的妙用,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外賓們即讚歎大愛環保產品,更愛不釋手、歡喜請購,加入、成為愛心接力的一員。因為都是醫護人員,一知道大愛環保紗可以製成白袍,尼泊爾國家洗腎中心醫師Rishi Kumar Kafle,等不及穿上大愛環保紗所製成的醫生袍,衣著質感展現出來之氣度,令身旁在場所有人讚許有佳,紛紛拍照留影。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楊峻翔介紹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從尼泊爾地震、慈悲科技的應用,點出大愛價值是軟體、而非硬體,是愛心與科技的結晶。而人間菩薩大招生,能讓當地志工也站出來,自力自救,與慈濟一同協助當地,重建災民信心,不因此而喪失希望,更是重點。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緊接著「環保動態展示秀」,林副院長夫人也一同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身穿各式簡約、典雅的中國傳薪服飾,雖然都是素人,但每位所彰顯的人文氣質,令台下都讚美不已。

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

Rishi醫師,受訪時感動表示:「參訪大愛感恩真是太棒了,不論是你們的簡報、熱情的歡迎、以及所做的一切,你們不只展現環保產品,更讓我感受到這一切來自於大愛與慈悲,而我也請購了一些要送給朋友結緣、並傳達產品後面的感動,不僅落實於日常生活,更要推廣環保理念,與地球共生共息。」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同樣隨行的波蘭的博士生古正浩(Mr. Piotr Kurczewski)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貢獻,在今年六月開始的網路聯署活動,希望能減少台灣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量。「這些塑膠袋因為重量輕等因素,難以回收,即使部分能夠被回收,我認為如果從源頭開始就可以減少使用,我們也不需要開採石油來製作這些塑膠袋。而這些塑膠袋對於環境,尤其是海洋所造成的傷害非常巨大,並且越來越大。」古正浩邀請大家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其實我們並沒剩多少時間了,所以也不能漸漸地,需要盡快地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從去年尼泊爾地震發生至今,慈濟國際賑災團隊一梯次一梯次的出發,膚慰、賑災、重建、陪伴,尼泊爾漸漸認識了慈濟、也了解了台灣;看見了「慈悲科技」在災難中展現出環保科技的光輝,也另各國驚喜讚歎。然而大愛感恩科技相信:有「因」才會成「緣」。在災難中看見的「大愛、感恩、科技」,而來到台灣實地參訪,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如此種下好因緣,地球健康天下才會興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報導

圖說:林名男副院長與李鼎銘總經理期望,四位醫師在親眼看見了自己國家尼泊爾經歷無常災禍、看到了世界各地慈濟的膚慰賑災行動,能感受到慈濟這一份無私無我的一念心,皆只因為單純的「大愛」,讓人人能從感動到行動,也讓愛深植在你我心中。(攝影 陳冠銘) 

Read more

環保實作學分類 資源無價當珍惜


環保教育,從小扎根,汐止一所幼兒園的小朋友,透過環保教育站的參訪,了解分類的正確觀念。中和區慈濟志工,則到國中校園,透過實作教育,讓年輕學子能將環保落實生活。 


面對成堆的回收物,到底應該怎麼分類,漳和國中七年級的孩子,透過親身實作,加深印象。 

漳和國中學生 林煥廷:「大白跟中白可以做的事情跟雜紙做的不一樣,它們經濟效益也不一樣,我們在家裡要愛護每一張紙,不要用完就直接隨手丟掉,應該要做好分類。」 

宣導環保、清淨在源頭,中和志工深入校園,帶著孩子學習分類,也希望他們把這堂課的所學,帶回家中落實。 

漳和國中學生 王振維:「其實裡面那個撿報紙,分類一些紙類就看得出來,任何事情都非常的需要一些思考,然後才能夠過分類,然後達成最有效率的回收,我覺得收穫是還滿大的。」 

漳和國中學生 陳卉蓁:「什麼東西都要整理好,然後回收也要做好,對地球才有貢獻。」 

環保教育,從小扎根,在汐止聯絡處,這天也有幼兒園的小尖兵加入,大家帶著回收物,要認識正確的分類觀念。 

幼兒園長 賴靖雯:「讓他們知道有些東西不是這樣丟掉就沒了,而是來到這裡還可以把它分細項的做分類,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覺得孩子集中在這個短暫的時間,就是會有很大的收穫。」 

幼兒園學童 陳璿允:「把(鋁箔包)上面的小洞口把它弄大,然後再用水沖一沖然後搖一搖,然後再把水倒掉曬乾可以做很多(玩具)。」 

小小年紀的孩子,已懂得物命延續觀念,保護地球不再是口號,也能確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推廣環保 慈青執行減塑心任務


台灣一年的塑膠袋使用量,就高達180億個,平均每人每天至少使用二個塑膠袋,陽明大學慈青社在這學年,發起了不用竹筷,不用塑膠袋活動,不只是在校園,更是走出校園,到商家宣導,他們使用的標語,清楚又明暸,讓人看了就有實踐的動機。 


宣導要使用塑膠袋,海報一貼,人人都能懂。老闆娘 林素琴:「就是要環保,為了下一代 就要少用塑膠袋 。」 

袋袋相傳,我有袋,這是陽明大學慈青社,想出來的標語,利用下課時間,分工合作,完成手工海報。 陽明大學慈青 廖偉立:「跟老闆說我有袋,我有袋的袋這個諧音,剛好跟我有帶的諧音一樣,就想到用我有袋這三個字, 來做標語。」 

還有美中不竹,鼓勵自備餐具,同樣是用諧音,表達愛護地球的行動力。 陽明大學慈青 方鏡齊:「我們剪了大概兩個多小時, 想說用一個竹筷海的方式, 讓大家看到就是,我們如果沒有節制使用竹筷,一年以來 或者你這一輩子,就會用這麼多竹筷 。」 

鼓勵大家,少用塑膠袋,不用衛生竹筷,是這學年,陽明大學慈青社,最重要的任務,在校園裡廣為宣傳,也走出校門,邀約商家一起來響應 攤販老闆:「(你會問客人說),(他有沒有自備塑膠袋),嗯 是很少問,但你貼這個以後 我就會問。」 

同學們有誠意,商家也樂於配合,年輕人讓世界更好的力量,正一點一滴在累積。 

陳清香 高月白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狂風吹走屋頂 志工及時送來溫暖


馬來西亞新山陳厝港村,發生風災,有上百間屋頂被吹走,慈濟志工,在完成早上勘災後,下午立刻打包三百份,必要的生活物資和毛毯,前往發放,災民們十分感恩,還有人想起在10年前,村子裡水患時,也是慈濟志工,第一個送來關懷。 


早上才來勘災,下午又再次回到村莊,六十名志工,分成四條路線,一一親手把物資和毛毯遞上。 

僅管天色漸暗,腳步不停歇,受災的村民很好奇,這群志工,來自何方。 

(聲音)慈濟志工:「巴基斯坦、敘利亞,我們都有去幫助他們,這是台灣的證嚴法師,佛教慈濟這是佛教慈濟。」 

風災後,陳厝港村,超過百間房子的屋頂被吹走,志工不忍心,災民還要忍受入夜後的寒冷。 

很辛苦吧,昨晚無法入睡吧(是)。 

在黑暗中,志工用手機,用手電筒做照明,誦念慰問信,堅持雙手奉上物資。 

慈濟志工:「盒子裡有二包香積飯。」 

災民 茱莉雅蒂:「不管(慈濟)發放的物資是什麼,我都會很感激,已經不知道要如何用語言來表達。」 

災民 蒙努姆希:「這個毛毯今晚就可以用,最需要的就是床褥枕頭,還有像這樣的毛毯。」 

傳遞的溫暖,喚起村民的回憶,十年前,水患時,慈濟人也是第一個來幫忙,當時送來的毛毯,現在蓋起來,還是很暖和。 

災民 露洛:「我認得那個背心,2006年水災(慈濟人)有來幫助。」 

夜越深,情越重,告別時,離情依依,為彼此的平安祝福,這也是風災後,最安祥的一夜。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熱心載送做環保 有愛無礙善效應


保有一片赤誠的助人之心,最後收穫最多的,永遠是自己。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臨海的一個小鎮「丹絨士拔」,有一位慈濟人「林文交」,他每周三都會載送兩位身障人士到環保站,希望敞開他們封閉的心靈。沒想到這一念善心,帶起了一陣意想不到的漣漪。 


小兒麻痺的林木興、聾啞人士林進強,他們都是慈濟志工林文交做環保時的好幫手。 

慈濟志工 林文交:「就覺得說,能夠有一個地方,讓他們去打發時間,去發揮。」 

環保志工 林木興:「我沒有工作,在家裡坐會變得呆滯。」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林文交原本只是單純一片好意,結果兩位身障者在環保站展現的堅毅精神,卻讓大家收穫良多,連他自己也因此變得更細心。 

慈濟志工 林文交:「因為他聽不見,我們就是要用心,很大聲的喊都沒有用,因為他聽沒有,就是大概大概跟他比這樣子,他就會了。」 

一念善心接引四方菩薩,丹絨士拔環保站,充滿了正面能量。 

劉海倫 戴輝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2016,08/16 七月吉祥月經藏法師分享

【對象】七月吉祥月經藏法師
【時間】2016年8月16日(二) 15:20-16:00
【地點】慈濟內湖聯絡處

大愛心聞:
諸山法師雲來集 護法弘法傳大愛

20160816-11.jpg20160816-12.jpg20160816-13.jpg20160816-14.jpg 
Read more

The Environmental and Humanitarian Values of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CAPTION: DA.AI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this great honor for 4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2012, and participated in a series of exhibitions and promotional events sponsored by the Bureau of Foreign Trade, MOEA, and Taiwan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throughout these years. (From: www.taiwanexcellence.org)Due to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aiwan’s industrial boom started in the mid 1980’s. To support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MOEA) aimed to add value to Taiwanese products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actively support product quality, design, and image improvements. This eventually became the origin of the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which evaluates elite products based on R&D, design, quality, marketing, and country of origin aspects.

DA.AI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this great honor for 4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2012, and participated in a series of exhibitions and promotional events sponsored by the Bureau of Foreign Trade, MOEA, and Taiwan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throughout these years. The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logo represents ‘completeness,’ with 6 separate curve lines enclosing the center hexagon. DA.A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harity platform shares the same meaning; with the help from over 60 cooperatives, we form a selfless loving and unique business model to aid those in need around the world.

DA.AI is planning to apply 10 new series of advanced products to this year’s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including the newly developed Recycle to Recycle (R2R), ECO LOHAS Series, Compassion Technology Series, and much more. We have high expectation for these highly environmental and humanitarian conscious products, and they all show eco-fashion, living, creativity concepts, as well a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how we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love. Apart from the high quality, aesthetic design, and inspiring R&D skills, DA.AI also pursues CSR through its unique business model, which i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won us the award over 4 consecutive years. DA.AI’s product series are not only eco-friendly, but also fit with the brand’s core value of Great Love for Earth and all sentient into practical daily actions.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The Taiwan Excellence Award evaluates elite Taiwanese products based on R&D, design, quality, marketing, and country of origin aspects. (From: www.taiwanexcellence.org) 

Read more

愛灑接引實業家 心靈改造擴大愛

圖說:8月11日,台南慈濟志工鄭清發(右2)、林志峰(右5)、蕭文傑(右1)陪同下,邀請羅馬尼亞Green Group創辦人洪慶齡(右4),來到台北內湖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8月11日,台南慈濟志工鄭清發、林志峰、蕭文傑等人陪同下,邀請羅馬尼亞Green Group執行長洪慶齡,特別撥空來到台北內湖參訪內湖園區及大愛感恩科技,希望透過此次的參訪對慈濟在環保志業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同時對於慈濟的慈善志業在洪師兄的投入下來,共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歐洲羅馬尼亞最大的綠色集團 - Green Group,創辦人洪慶齡,在20年與夫人兩人遠從台灣(台南)來到歐洲羅馬尼亞創業:「一開始創業是地球的汙染者-製造塑料工廠,在創業的第一天,股東告訴我說『你要轉行,做這份行業就算你賺再多得錢,你依然還是失敗者。』所以我第一天創業,就希望趕快失業,找一份事業能幫助社會,對地球有貢獻的產業。」因緣巧合下接觸環保回收產業,洪慶齡並下定決心要將垃圾變成資源,因為這是全世界共同議題;但在當時羅馬尼亞所有垃圾都是掩埋方式處理,實業家洪慶齡便將台灣有關回收補貼的相關法令,翻譯成羅馬尼亞文,促成羅馬尼亞國會立法,將羅馬尼亞環保回收機制推進的一大步,建置回收站、回收車、回收場,到整個環保回收網絡,如今成為歐洲最大廢棄塑膠垃圾、寶特瓶回收處理公司。

圖說:實業家洪慶齡分享:「真的是將大愛感恩與科技做了最好的聯接,讓台灣的愛與善傳遍到全球,我以大愛感恩科技為榮;若能提供自己小小的力量,絕不藏私、傾囊而出全力幫助台灣、慈濟環保發展。」(攝影者/陳冠銘)實業家洪慶齡:「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都是因為林志峰師兄感動我們全家,當我人在海外接到哥哥在台灣發生事故意外,我們全家人都很擔心事情嚴重性;真的是被林志峰師兄的風範而感動到,我哥哥一直跟我說『林師兄是位好人、是慈濟人,要很感恩他。』印象很深刻,第一次碰面時是在醫院裡,發生這麼嚴重的事情,林師兄並沒有嚴厲斥責我哥哥,甚至說我哥哥不用太擔心,這樣的舉動感動了我們兄弟姊妹!」

因為洪慶齡的大哥與林志峰師兄的孩子,於6月5日發生重大車禍事故;身為慈濟志工的林志峰師兄,心平氣和因應孩子的無常,與肇事責任重大的洪大哥化解惡緣結善緣,希望能接引洪大哥一家人參與慈濟,藉由此次慈濟志業參訪,讓洪大哥一家人能更認識慈濟,且對慈濟在環保志業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期待能夠共同打造優質的資源回收模式。

慈濟志工鄭清發:「保護地球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完成,需要更多人的力量,這力才會大。感恩林志峰師兄,促成了這樣的因緣,能接引羅馬尼亞實業家洪慶齡,希望藉著洪慶齡的專業與良能回饋台灣,來幫助/投入台灣與慈濟志業的發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希望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同時接引更多企業、實業家、愛心人士參與,共同守護地球環境。 (攝影者/曹書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事業有成的實業家,除了經營事業以外,也能投入志業回饋社會;在海外發展事業成功的洪慶齡,藉著有這樣的機緣回國,也想要回饋故鄉台灣:「真的是將大愛感恩與科技做了最好的聯接,讓台灣的愛與善傳遍到全球,我以大愛感恩科技為榮;若能提供自己小小的力量,絕不藏私、傾囊而出全力幫助台灣、慈濟環保發展。」

硬體與軟體價值,環保是全球性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做,只是方式與做法不同的差異,而大愛感恩科技所不一樣的是軟體面!什麼是大愛感恩科技的軟體?就是慈濟人文理念、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藉著環保菩薩的善心、實業家的良能,將廢棄的寶特瓶製成大愛環保毛毯,隨著慈濟志工將台灣的愛與善傳遍到全球,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所以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同時接引更多企業、實業家、愛心人士參與,共同守護地球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Green Group:http://www.green-group.ro/en/

 

 
Read more

愛灑接引實業家 心靈改造擴大愛

圖說:8月11日,台南慈濟志工鄭清發(右2)、林志峰(右5)、蕭文傑(右1)陪同下,邀請羅馬尼亞Green Group創辦人洪慶齡(右4),來到台北內湖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8月11日,台南慈濟志工鄭清發、林志峰、蕭文傑等人陪同下,邀請羅馬尼亞Green Group執行長洪慶齡,特別撥空來到台北內湖參訪內湖園區及大愛感恩科技,希望透過此次的參訪對慈濟在環保志業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同時對於慈濟的慈善志業在洪師兄的投入下來,共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歐洲羅馬尼亞最大的綠色集團 - Green Group,創辦人洪慶齡,在20年與夫人兩人遠從台灣(台南)來到歐洲羅馬尼亞創業:「一開始創業是地球的汙染者-製造塑料工廠,在創業的第一天,股東告訴我說『你要轉行,做這份行業就算你賺再多得錢,你依然還是失敗者。』所以我第一天創業,就希望趕快失業,找一份事業能幫助社會,對地球有貢獻的產業。」因緣巧合下接觸環保回收產業,洪慶齡並下定決心要將垃圾變成資源,因為這是全世界共同議題;但在當時羅馬尼亞所有垃圾都是掩埋方式處理,實業家洪慶齡便將台灣有關回收補貼的相關法令,翻譯成羅馬尼亞文,促成羅馬尼亞國會立法,將羅馬尼亞環保回收機制推進的一大步,建置回收站、回收車、回收場,到整個環保回收網絡,如今成為歐洲最大廢棄塑膠垃圾、寶特瓶回收處理公司。

圖說:實業家洪慶齡分享:「真的是將大愛感恩與科技做了最好的聯接,讓台灣的愛與善傳遍到全球,我以大愛感恩科技為榮;若能提供自己小小的力量,絕不藏私、傾囊而出全力幫助台灣、慈濟環保發展。」(攝影者/陳冠銘)實業家洪慶齡:「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都是因為林志峰師兄感動我們全家,當我人在海外接到哥哥在台灣發生事故意外,我們全家人都很擔心事情嚴重性;真的是被林志峰師兄的風範而感動到,我哥哥一直跟我說『林師兄是位好人、是慈濟人,要很感恩他。』印象很深刻,第一次碰面時是在醫院裡,發生這麼嚴重的事情,林師兄並沒有嚴厲斥責我哥哥,甚至說我哥哥不用太擔心,這樣的舉動感動了我們兄弟姊妹!」

因為洪慶齡的大哥與林志峰師兄的孩子,於6月5日發生重大車禍事故;身為慈濟志工的林志峰師兄,心平氣和因應孩子的無常,與肇事責任重大的洪大哥化解惡緣結善緣,希望能接引洪大哥一家人參與慈濟,藉由此次慈濟志業參訪,讓洪大哥一家人能更認識慈濟,且對慈濟在環保志業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期待能夠共同打造優質的資源回收模式。

慈濟志工鄭清發:「保護地球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完成,需要更多人的力量,這力才會大。感恩林志峰師兄,促成了這樣的因緣,能接引羅馬尼亞實業家洪慶齡,希望藉著洪慶齡的專業與良能回饋台灣,來幫助/投入台灣與慈濟志業的發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希望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同時接引更多企業、實業家、愛心人士參與,共同守護地球環境。 (攝影者/曹書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事業有成的實業家,除了經營事業以外,也能投入志業回饋社會;在海外發展事業成功的洪慶齡,藉著有這樣的機緣回國,也想要回饋故鄉台灣:「真的是將大愛感恩與科技做了最好的聯接,讓台灣的愛與善傳遍到全球,我以大愛感恩科技為榮;若能提供自己小小的力量,絕不藏私、傾囊而出全力幫助台灣、慈濟環保發展。」

硬體與軟體價值,環保是全球性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做,只是方式與做法不同的差異,而大愛感恩科技所不一樣的是軟體面!什麼是大愛感恩科技的軟體?就是慈濟人文理念、背後所蘊含的價值,藉著環保菩薩的善心、實業家的良能,將廢棄的寶特瓶製成大愛環保毛毯,隨著慈濟志工將台灣的愛與善傳遍到全球,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所以大愛感恩科技不單單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建置一個愛心平台,匯聚每個人的愛心與力量,藉著有形的產品、及數百場愛灑分享,改變人的心念,同時接引更多企業、實業家、愛心人士參與,共同守護地球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Green Group:http://www.green-group.ro/en/

 

 
Read more

Monday, 15 August 2016

電子書功能多元 科技聞法更精進


證嚴上人行腳來到關渡,試穿第九代壓力衣布料,親身體驗塵爆傷者的辛苦,也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在這方面的努力,而慈濟推廣的靜思電子書,將善款簿記轉為無紙化,慈濟志工今天分享推廣的實際情況。 


電子書,取代紙本閱讀,相當符合環保概念,慈濟人廣推這項省電、不傷眼、低汙染,又節能的科技產品。 

慈濟志工 廖麗尊:「啊我記不住,你趕快可以再翻開電子書,而且電子書又舊法新知,可以讓我們智慧增長。」 

慈濟志工 駱純美:「知道上人要推電子書,勸募電子本的操作,所以大家都非常盡心盡力學習。」 

證嚴上人行腳來到關渡,慈濟志工分享,如何克服,推動電子書的困難,同樣克服障礙,努力突破的還有這個,專為燒燙傷患者設計的,新一代壓力衣布料,輕鬆的彎曲,伸展,兼具緊實和鬆弛的特性。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高級專員 林正雄:「上人都會做成護腰去試穿,試穿的結果感受到它的冰涼,感受到它的透氣之外,其實上人他的皮膚非常的敏感,所以上人有去感受說,這樣的布料會不會造成過敏性。」 

證嚴上人親自體驗壓力衣布料,希望感受患者,一天23小時的復健過程。 

證嚴上人開示:「佛教的精神本來就是,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菩薩所緣 緣苦眾生,這都是一連串的 我們的法。」 

這一念,不忍眾生苦之心,勉勵慈濟志工善用科技,來聞法精進。 

李世宸 簡元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善愛牽引翻手付出 投入社區環保


馬來西亞彭亨關丹有一位馬來裔單親媽媽,一個人要撫養7個孩子,生活不容易。小女兒因為心臟問題,需要格外照顧,生活開銷因此更加吃緊。慈濟志工後來接獲提報走入關懷,除了給予補助,還帶動她們一家做環保。 


馬來西亞 關丹 

莎米詹的家,在偏僻的鄉間小巷。34歲的她是馬來裔、單親媽媽,一人撫養7個孩子。小女兒從出世就體弱多病,經常進出醫院,一家8口三餐不繼。 

慈濟照顧戶 莎米詹:「如果昨天有剩飯我就會炒飯,然後下午六點我才弄晚餐,我們一天只吃一餐。」 

生活雖清苦,但莎米詹很樂觀。慈濟接獲提報,到她家了解,除了提供生活補助,志工也成為她傾訴的朋友。 

志工 吳譽寧:「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她很堅強,從第一天認識她到現在,她從來沒有跟我說她需要幫忙,每一次來她都很開心,笑得很開心很樂觀。」 

每一次志工家訪,也會跟莎米詹分享環保,希望莎米詹一家帶動社區響應環保。 

慈濟照顧戶 莎米詹:「周圍的鄰居如果看到會問做什麼,我說去做環保,他們知道哪一些資源可以變賣,偶爾也會收集,喝完的寶特瓶會收起來給我,垃圾量變少,不像以前他們會焚燒垃圾。」 

志工 吳譽寧:「我就問她你真的不要去嗎,你真的不要跟我們去嗎,她就說孩子回來跟她分享了很多,她想去看一看,之後她就沒有再間斷過了。」 

從被動到主動,甚至期待每個月的環保日。莎米詹一家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志工持續用心用愛陪伴。 

黃照峰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他是我兒子 一輩子的甜蜜負荷


賴永正患有心臟病,兒子賴瑞雄,一出生就腦性麻痺,今年三十四歲了,生活依然全仰賴父親照顧。兒子平時喜歡看大愛台,2010年時 慈濟人推行好話一條街時,在路上巧遇慈濟人,志工不捨常來關心,陪伴多年來,參加慈濟活動為父子倆生活增添色彩,他們有空也會一起去做環保。 


耐心等候 ,適時協助,這樣的陪伴三十多年了 。 

爸爸賴永正:「出世醫生就說了,意思說(情況)不好 ,全身都變黑了 ,我就說盡量幫忙救,真的救起來了 ,救起來住加護病房, 接下來是全身癱軟 ,他去針灸真的痛得我自己的心 。他如果呼天喊地 ,我也聽得心都痛了。」 

一路護著,心全繫在兒子身上,看著他辛苦踏出每一步,賴永正知道這是他一輩子的甜蜜負擔 。 

爸爸賴永正:「他(兒子)四五歲的時候,我們(夫妻)才離婚的,他今年三十四歲了,困難是每一個人都碰到的,那是難免的啦!人生的旅途就是坎坎坷坷 ,何況這自己親生的兒子,沒辦法啊!(慈濟)師姊他們也時常來照護,我也很感心。」 

賴永正把苦說得雲淡風輕,感恩卻是銘記在心。 

爸爸賴永正:「慈濟真的都是大愛,非常有愛心的一個團體付出我們的愛,我付出我就會得到我圓滿的心快樂的心,坦白講也是祈求說,自己的心臟病不要隨時發作。」 

慈濟志工王麗娟:「救心的藥都要帶在身邊,我說你不要忘了我們是一家人,所以他也把我們當成了一家人。」 

在慈濟父子倆感受到愛,也把握因緣付出良能,未來還有許多考驗,但是爸爸不怕,因為他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潘俞臻 鄭瑞萍 採訪報導 Read more

The Heart Purifying Mobile APP Reinvented DA.AI’s Eco Concepts

CAPTION: Following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trend, DA.AI developed a mobile app on both iOS and Android to better broadcast the true meaning behind this brand.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Since 2008, DA.AI Technology has dedicated in turning recycled PET bottles into eco-friendly textile products to promote 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ycle of Love, and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core values, with 100% net proceeds goes to charitable work and global disaster relief missions.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pass on the inspiring stories and spirits behind these green product rather than the articles themselves, thus, following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trend, DA.AI developed a mobile app on both iOS and Android to better broadcast the true meaning behind this brand.

DA.AI designed this “heart purifying” mobile app not only connects to its various social and media platforms, but also works with the new Eco Product Tag, letting customers see production history, energy saved, bottles used,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volunteer's story via their devices. With the concept of humanitarianism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e user can scan the QR code on each eco-product tag, also made with recycled PET bottles, and see the production history,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e to virgin PET, the inspiring video of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and number of bottles that made this particular product. Also in the future, accumulate bottle numbers for you to see your planet protection result via DA.AI Membership will be possible.

Also, the app reinvented our Eco Concept Store. Now in DA.AI’s stores, learn the story behind DA.AI’s product and series by scanning the in-store QR codes, posters, or even, the innovative VLC light sources, and feel the humanitarianism behind the green brand. "Coexist with the Earth" has been DA.AI's slogan, indeed, it is our ultimate goal to invite the majority to join this path of protecting the planet and all sentient being together.

DA.AI Technology, Tom Yang, Taipei

CAPTION: Now in DA.AI’s stores, learn the story behind DA.AI’s product and series by scanning the in-store QR codes, posters, or even, the innovative VLC light sources, and feel the humanitarianism behind the green brand.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Sunday, 14 August 2016

賑災科技 變身快樂病毒

圖說:「來不及了、真的來不及了!到底是什麼來不及了?是天災越來越多來不及了,是人類不覺醒來不及了,還是我們不投入、不積極做點什麼不然這個世界就來不及了?來不及的是指什麼?其實就是無常。」8月8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志工林宜琳(Pinky)分享參與「斯里蘭卡」賑災發放的感人故事-「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攝影者:曹書豪)「來不及了、真的來不及了!到底是什麼來不及了?是天災越來越多來不及了,是人類不覺醒來不及了,還是我們不投入、不積極做點什麼不然這個世界就來不及了?來不及的是指什麼?其實就是無常。」8月8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志工林宜琳(Pinky)分享「斯里蘭卡」賑災發放的感人故事-「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

在今年5月,位於印度半島東南邊的斯里蘭卡發生嚴重的水災,共有25個行政區受災,這一場大雨造成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土石流,路斷、水隔,大水來了什麼都沒有了,有25萬人民被迫逃離家園,慈濟基金會國際賑災援助苦等災區交通恢復,立即啟程前往重災區及第一大城可倫坡兩所學校進行發放、家訪關懷,親自將大愛環保毛毯、福慧床等物資給災民。

「去賑災真的跟出國玩很不一樣,因為出國玩是放鬆心情,而賑災是前往最苦難的地方,伸出援手幫助受災鄉親。當我接觸國際賑災時才了解,去賑災要這麼拼命,睡覺休息時間可能只有4、5個小時,因為災區的情況,當我們還沒到災區時只能知道大概,到了當地,要應付的狀況必須當場才知道,所已很多的訊息不停的在變化。」

每天晚上各組工作人員要聚集開會,討論明天發放事項。在卡德勒發放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位默默座在旁邊的人,後來才知道他是災難應變中心副總裁馬亨德拉先生,因為慈濟曾經在南洋大海嘯時有援助斯里蘭卡這段因緣,災難應變中心總裁特別打電話告訴他『你一定要全力配合慈濟,因為慈濟來這裡不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要來幫助這些災民而已。』當天晚上他陪著我們開會到晚上12點多,每一次在開會的時候,他可能聽不太懂,因為大部分的報告志工都是以中文方式報告,雖然聽不懂,但他就是一直與我們心同在,希望明日的發放順利,鄉親們都可以獲得所需的物資。

圖說:林宜琳分享:「曾經有朋友問過我說『Pinky為什麼有假期而不去度假?或是做別的事情?』答案就在付出與得到的感動是一樣的,甚至是得到的感動大過好幾十倍。」雖然參與國際賑災非常疲累,但我上癮了,因為這種快樂,跟其他快樂的程度與持久度是無法相比的。」(攝影者:曹書豪)「所有的慈濟志工參與國際賑災,都是自費、自假!」一般的人都會認為慈濟很有錢,大概都是拿信眾繳的錢去參與賑災,實際上每一位報名賑災的慈濟志工,都是自己跟公司請假,然後用自己的積蓄支付交通旅費,參與國際賑災,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這一群人這麼笨?好不容易有假期了,為什麼不去出去渡假、在家放鬆心情呢?「曾經有朋友問過我說『Pinky為什麼有假期而不去度假?或是做別的事情?』答案就在『付出與得到的感動是一樣的』,甚至是『得到的感動大過好幾十倍』。」雖然參與國際賑災非常疲累,但林宜琳會說:「我上癮了,因為這種快樂,跟其他快樂的程度與持久度是無法相比的。」

慈濟國際賑災原則-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其實有很多的國際NGO組織幫助他們,可能是人來了、東西放了,然後就走了,不會跟災民有太多的互動、不會試著去了解他們的心情、去體驗他們的痛苦。但慈濟人發放,不管今天來的是大人、小孩、老人,一定要當他收到這份物資時,讓他感受到他是被尊重,他並不是淒慘難民,而是一位被分享愛的接受者。「每一次的發放,使我很感動的就是看到鄉親們的臉,當慈濟人愛灑互動、當他們拿到大愛環保毛毯的那一剎那,你會看到很多幸福快樂的臉、展現出開心的微笑,所以我會說『付出所得到的感動會更多』,因為你只付出一點點心力,可以帶給別人幸福、可以創造歡樂。看到一位不認識的人臉上所散發出來的笑容、還有打從心裡滿足與感動,回饋到我們身上的時候的快樂,是無法以言語表達,我鼓勵大家可以走入人群付出,不用很困難,簡單的事情,去幫助別人,你就可以感受到這份快樂與喜悅。」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所做得是一個『Circle of Love 愛與善的循環』,林宜琳師姊讚歎大愛感恩科技所研發的賑災裝備,例如灰色大愛環保冰涼衫、神奇防撥水白褲、防穿刺白鞋、以及護脊後背包等產品,可以幫助站在最前線的志工圓滿每次的任務。(攝影者:曹書豪)如何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林宜琳舉例說明大愛環保賑災毛毯,就像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是一個『Circle of Love 愛與善的循環』,源頭是大家所亂丟、不要的垃圾,有一群環保菩薩為了守護大地的一念心、到各地環保回收站回收;用大愛感恩科技專業與愛心、加上愛心實業家與協力廠商投入,回收製成大愛環保毛毯;在各地志工整頓物資運送到世界各地,最後到達災區進行發放,在每個環節參與所得到的體會與感動又是不一樣的感動。

在這個循環裡的每一個人,可能都只是做單一一件事,可是將這些人串連起來,所累積出來的能量,這正能量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在這循環裡的一部分,當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或許久了會彈性疲乏,感覺這只是一份工作吧,「今天我來這邊分享,就是希望以站在最前線的身分,分享我實際在災區所看到的故事與感動給大家,因為你們在做的事情,價值是超乎你的想像與感動。」林宜琳師姊廣邀在座的同仁,尤其是年輕人,如果有機會參加一次國際賑災,「只要去了一次,我相信你們能量會不太一樣!」

「ADD VALUE!」我們每一人都要扮演相當多的角色,能不能創造自己更多的價值,讓你的家人不能缺少你一個、讓你的老闆感覺有你真棒、或是在團體中讓人人都感恩有你的付出。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賑災的科技因為有這條大愛毛毯、科技研發,讓我能帶到災區,創造很多的歡樂、創造了很多的笑臉,這是一件很棒的一件事情,期許在座的每一個人用心投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工作,為更多的人創造更多幸福快樂。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賑災科技 變身快樂病毒

圖說:「來不及了、真的來不及了!到底是什麼來不及了?是天災越來越多來不及了,是人類不覺醒來不及了,還是我們不投入、不積極做點什麼不然這個世界就來不及了?來不及的是指什麼?其實就是無常。」8月8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志工林宜琳(Pinky)分享參與「斯里蘭卡」賑災發放的感人故事-「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攝影者:曹書豪)「來不及了、真的來不及了!到底是什麼來不及了?是天災越來越多來不及了,是人類不覺醒來不及了,還是我們不投入、不積極做點什麼不然這個世界就來不及了?來不及的是指什麼?其實就是無常。」8月8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慈濟志工林宜琳(Pinky)分享「斯里蘭卡」賑災發放的感人故事-「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

在今年5月,位於印度半島東南邊的斯里蘭卡發生嚴重的水災,共有25個行政區受災,這一場大雨造成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土石流,路斷、水隔,大水來了什麼都沒有了,有25萬人民被迫逃離家園,慈濟基金會國際賑災援助苦等災區交通恢復,立即啟程前往重災區及第一大城可倫坡兩所學校進行發放、家訪關懷,親自將大愛環保毛毯、福慧床等物資給災民。

「去賑災真的跟出國玩很不一樣,因為出國玩是放鬆心情,而賑災是前往最苦難的地方,伸出援手幫助受災鄉親。當我接觸國際賑災時才了解,去賑災要這麼拼命,睡覺休息時間可能只有4、5個小時,因為災區的情況,當我們還沒到災區時只能知道大概,到了當地,要應付的狀況必須當場才知道,所已很多的訊息不停的在變化。」

每天晚上各組工作人員要聚集開會,討論明天發放事項。在卡德勒發放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位默默座在旁邊的人,後來才知道他是災難應變中心副總裁馬亨德拉先生,因為慈濟曾經在南洋大海嘯時有援助斯里蘭卡這段因緣,災難應變中心總裁特別打電話告訴他『你一定要全力配合慈濟,因為慈濟來這裡不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要來幫助這些災民而已。』當天晚上他陪著我們開會到晚上12點多,每一次在開會的時候,他可能聽不太懂,因為大部分的報告志工都是以中文方式報告,雖然聽不懂,但他就是一直與我們心同在,希望明日的發放順利,鄉親們都可以獲得所需的物資。

圖說:林宜琳分享:「曾經有朋友問過我說『Pinky為什麼有假期而不去度假?或是做別的事情?』答案就在付出與得到的感動是一樣的,甚至是得到的感動大過好幾十倍。」雖然參與國際賑災非常疲累,但我上癮了,因為這種快樂,跟其他快樂的程度與持久度是無法相比的。」(攝影者:曹書豪)「所有的慈濟志工參與國際賑災,都是自費、自假!」一般的人都會認為慈濟很有錢,大概都是拿信眾繳的錢去參與賑災,實際上每一位報名賑災的慈濟志工,都是自己跟公司請假,然後用自己的積蓄支付交通旅費,參與國際賑災,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這一群人這麼笨?好不容易有假期了,為什麼不去出去渡假、在家放鬆心情呢?「曾經有朋友問過我說『Pinky為什麼有假期而不去度假?或是做別的事情?』答案就在『付出與得到的感動是一樣的』,甚至是『得到的感動大過好幾十倍』。」雖然參與國際賑災非常疲累,但林宜琳會說:「我上癮了,因為這種快樂,跟其他快樂的程度與持久度是無法相比的。」

慈濟國際賑災原則-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其實有很多的國際NGO組織幫助他們,可能是人來了、東西放了,然後就走了,不會跟災民有太多的互動、不會試著去了解他們的心情、去體驗他們的痛苦。但慈濟人發放,不管今天來的是大人、小孩、老人,一定要當他收到這份物資時,讓他感受到他是被尊重,他並不是淒慘難民,而是一位被分享愛的接受者。「每一次的發放,使我很感動的就是看到鄉親們的臉,當慈濟人愛灑互動、當他們拿到大愛環保毛毯的那一剎那,你會看到很多幸福快樂的臉、展現出開心的微笑,所以我會說『付出所得到的感動會更多』,因為你只付出一點點心力,可以帶給別人幸福、可以創造歡樂。看到一位不認識的人臉上所散發出來的笑容、還有打從心裡滿足與感動,回饋到我們身上的時候的快樂,是無法以言語表達,我鼓勵大家可以走入人群付出,不用很困難,簡單的事情,去幫助別人,你就可以感受到這份快樂與喜悅。」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所做得是一個『Circle of Love 愛與善的循環』,林宜琳師姊讚歎大愛感恩科技所研發的賑災裝備,例如灰色大愛環保冰涼衫、神奇防撥水白褲、防穿刺白鞋、以及護脊後背包等產品,可以幫助站在最前線的志工圓滿每次的任務。(攝影者:曹書豪)如何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林宜琳舉例說明大愛環保賑災毛毯,就像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是一個『Circle of Love 愛與善的循環』,源頭是大家所亂丟、不要的垃圾,有一群環保菩薩為了守護大地的一念心、到各地環保回收站回收;用大愛感恩科技專業與愛心、加上愛心實業家與協力廠商投入,回收製成大愛環保毛毯;在各地志工整頓物資運送到世界各地,最後到達災區進行發放,在每個環節參與所得到的體會與感動又是不一樣的感動。

在這個循環裡的每一個人,可能都只是做單一一件事,可是將這些人串連起來,所累積出來的能量,這正能量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在這循環裡的一部分,當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或許久了會彈性疲乏,感覺這只是一份工作吧,「今天我來這邊分享,就是希望以站在最前線的身分,分享我實際在災區所看到的故事與感動給大家,因為你們在做的事情,價值是超乎你的想像與感動。」林宜琳師姊廣邀在座的同仁,尤其是年輕人,如果有機會參加一次國際賑災,「只要去了一次,我相信你們能量會不太一樣!」

「ADD VALUE!」我們每一人都要扮演相當多的角色,能不能創造自己更多的價值,讓你的家人不能缺少你一個、讓你的老闆感覺有你真棒、或是在團體中讓人人都感恩有你的付出。賑災科技變身快樂病毒,賑災的科技因為有這條大愛毛毯、科技研發,讓我能帶到災區,創造很多的歡樂、創造了很多的笑臉,這是一件很棒的一件事情,期許在座的每一個人用心投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工作,為更多的人創造更多幸福快樂。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生活物資馳援災區 各地志工接力


慈濟加拿大分會,在「愛明頓急難救助協會」設置的發放中心,也設有「慈濟站」,16日開始就提供撤離民眾領取毛巾、浴巾、枕頭、以及慈濟的環保賑災毛毯。(5/28)由於發放行動是加國東西兩岸慈濟人,接力執行,溫哥華慈濟志工圓滿任務這一天,還致贈靜思語,和會場工作人員結好緣,彼此祝福。 


亞伯達省林火,超過十萬人撤離,愛明頓市政府委託「愛明頓急難救助協會」設立發放中心,16號開始,也有「慈濟站」在其中。 
加拿大東、西兩岸慈濟人,接力提供服務,毛巾、浴巾、枕頭,都是住在避難中心需要的物資;厚毛毯更在早晚攝氏四度時,溫暖了居民身心。 

受災居民:「我無法想像回收寶特瓶,製作出這麼棒的毛毯,(從沒想過) 對 沒想過。」 

溫哥華志工完成階段性發放這一天,繼續把物資拆箱、排放整齊,讓接手志工可以節省時間、好好協助民眾領取。 

離開前,一本本靜思語,也從慈濟人的手 傳送給會場工作人員,彼此感恩與祝福。 

尤德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2016,08/14 松山心靈講座

【對象】松山社區志工
【時間】2016年8月14日(日) 15:20-16:10
【地點】松山聯絡處 Read more

Saturday, 13 August 2016

厄瓜多災後重建 舉辦四大型發放

圖說:慈濟在厄瓜多三天四地的四場發放,總共發出1512張福慧床,5235張毛毯,嘉惠人數8100。期待這樣的付出,能稍解災民心中的不安,勇敢面對漫長的重建之路。416大地震後,慈濟基金會在厄瓜多大型發放,八月二日展開,這次總共動員六國28位慈濟志工,預計一連三天在四個城市進行發放。

大愛台記者 許斐莉:「慈濟基金會今天(8/2)在厄瓜多,展開第一次大型發放,首場的地點就在曼塔,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慈濟志工已經開始展開前置作業,除了志工之外,還有曼塔市政府的員工,以及當地災民,都投入準備作業。」

災民 阿基米羅:「我們在地震時失去一切,很感謝你們來幫我們,還有人來幫忙蓋房子,所以我今天想來幫忙。」

首場發放是慈濟與曼塔市政府合作,由市府提具名單四百戶。典禮在西班牙語的祈禱歌聲中展開序幕,不少災民都感動落淚。

曼塔市長在致詞時,再三表達對慈濟的謝意。曼塔市長 喬治:「Martin(葛濟覺),我們很感謝你們為我們所做的,我知道,你們一定會繼續,為我們多做些什麼。」而慈濟志工們也再次強調,跨種族與宗教的大愛精神。

美國慈濟志工 林慮瑢:「證嚴法師告訴我們,所有普天下的人,都是我們的家人。」

美國慈濟志工 葛濟覺:「就像厄瓜多人說的,當你助人一臂之力,你就是他兄弟。」

在活潑的帶動中,災民一掃四個月來的陰霾,與慈濟志工一起同歡。

第一批領到物資的單親媽媽,在志工的協助下,將福慧床跟毛毯搬回家。災民 維吉妮雅:「打從心裡感謝你們,不論你們到世界上哪一個地方,我都衷心地祝福你們。」

慈濟在厄瓜多三天四地的四場發放,總共發出1512張福慧床,5235張毛毯,嘉惠人數8100。期待這樣的付出,能稍解災民心中的不安,勇敢面對漫長的重建之路。

許斐莉 邱品豪 厄瓜多報導

Read more

厄瓜多災後重建 舉辦四大型發放

圖說:慈濟在厄瓜多三天四地的四場發放,總共發出1512張福慧床,5235張毛毯,嘉惠人數8100。期待這樣的付出,能稍解災民心中的不安,勇敢面對漫長的重建之路。416大地震後,慈濟基金會在厄瓜多大型發放,八月二日展開,這次總共動員六國28位慈濟志工,預計一連三天在四個城市進行發放。

大愛台記者 許斐莉:「慈濟基金會今天(8/2)在厄瓜多,展開第一次大型發放,首場的地點就在曼塔,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慈濟志工已經開始展開前置作業,除了志工之外,還有曼塔市政府的員工,以及當地災民,都投入準備作業。」

災民 阿基米羅:「我們在地震時失去一切,很感謝你們來幫我們,還有人來幫忙蓋房子,所以我今天想來幫忙。」

首場發放是慈濟與曼塔市政府合作,由市府提具名單四百戶。典禮在西班牙語的祈禱歌聲中展開序幕,不少災民都感動落淚。

曼塔市長在致詞時,再三表達對慈濟的謝意。曼塔市長 喬治:「Martin(葛濟覺),我們很感謝你們為我們所做的,我知道,你們一定會繼續,為我們多做些什麼。」而慈濟志工們也再次強調,跨種族與宗教的大愛精神。

美國慈濟志工 林慮瑢:「證嚴法師告訴我們,所有普天下的人,都是我們的家人。」

美國慈濟志工 葛濟覺:「就像厄瓜多人說的,當你助人一臂之力,你就是他兄弟。」

在活潑的帶動中,災民一掃四個月來的陰霾,與慈濟志工一起同歡。

第一批領到物資的單親媽媽,在志工的協助下,將福慧床跟毛毯搬回家。災民 維吉妮雅:「打從心裡感謝你們,不論你們到世界上哪一個地方,我都衷心地祝福你們。」

慈濟在厄瓜多三天四地的四場發放,總共發出1512張福慧床,5235張毛毯,嘉惠人數8100。期待這樣的付出,能稍解災民心中的不安,勇敢面對漫長的重建之路。

許斐莉 邱品豪 厄瓜多報導





 

Read more

2016,08/13 北區外語隊分享

【對象】北區外語隊
【時間】2016年8月13日(六) 14:20-15:50
【地點】臺北分會5F
Read more

Friday, 12 August 2016

長春展位綠創意 傳遞善念聚福緣

圖說:透過參展,大愛感恩科技匯聚清流、共振善業,傳遞 證嚴上人「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期待大眾一同響應慈濟環保志業的推動,為淨化心靈、保護環境,減輕溫室效應與大地負載來共同努力 (攝影:竇禹翔)吉林(長春)台灣名品博覽會於8月4日到8日期間,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愛感恩科技於臺灣精品館內展出多次榮獲台灣精品獎之環保再生綠色精品,傳遞環保、科技、人文、愛心理念的新思維。大愛感恩科技的展位設計,透過環保生命樹加上塑料瓶吊飾的設計,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清新形象,又有志工親切互動,因此吸引駐足參觀人潮參訪。

同仁向參觀的民眾傳遞「變廢為寶」、「化無用為有用」、「續物命、造福慧」以及「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也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請參觀會眾留下資料,後續參加慈濟茶會、讀書會、心靈講座等活動,響應 證嚴上人善惡拔河的呼籲。

來訪長春民眾對於台灣展品雖然有些陌生,但是好感十足,尤其,對於環保再生織品的質量、以及產品背後的人文故事非常讚歎,傳薪中國服飾、抗UV防罩(曬)衫、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護足舒壓襪、各式環保提(背)袋或修賢大愛衫等都廣受歡迎。當有參觀民眾想要討價還價的時候,參展同仁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愛心公益企業,盈餘百分之百回饋慈善公益,加上優良的品質、推廣環保織品,贏得會眾響應愛心、支持環保。共振善業與匯聚清流,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參展的意義。

透過參展,大愛感恩將 證嚴上人「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落實,期待將環保資源回收、分類再生應用的觀念推廣,推動當地環保志業,為淨化心靈、保護環境,減輕溫室效應與大地負載來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吉林省長春市報導

圖說:吉林(長春)台灣名品博覽會於八月四日到八日期間,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愛感恩科技於臺灣精品館主展館內展出多次榮獲台灣精品獎之環保再生綠色精品,傳遞環保、科技、人文、愛心理念的新思維。(攝影:呂怡德)圖說:參展同仁 廖惠玲師姊(圖左一)與好奇參觀的民眾傳遞「變廢為寶」、「化無用為有用」、「續物命、造福慧」以及「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理念 (攝影:呂怡德)圖說:來自松源市的志工 王丹丹師姊用心接引,向參觀的會眾介紹慈濟理念,並留下資料邀請參加後續慈濟會所茶會、讀書會、心靈講座等活動,響應 證嚴上人善惡拔河的呼籲,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 (攝影:呂怡德)

Read more

長春展位綠創意 傳遞善念聚福緣

圖說:透過參展,大愛感恩科技匯聚清流、共振善業,傳遞 證嚴上人「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期待大眾一同響應慈濟環保志業的推動,為淨化心靈、保護環境,減輕溫室效應與大地負載來共同努力 (攝影:竇禹翔)吉林(長春)台灣名品博覽會於8月4日到8日期間,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愛感恩科技於臺灣精品館內展出多次榮獲台灣精品獎之環保再生綠色精品,傳遞環保、科技、人文、愛心理念的新思維。大愛感恩科技的展位設計,透過環保生命樹加上塑料瓶吊飾的設計,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清新形象,又有志工親切互動,因此吸引駐足參觀人潮參訪。

同仁向參觀的民眾傳遞「變廢為寶」、「化無用為有用」、「續物命、造福慧」以及「與地球共生息」的觀念,也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請參觀會眾留下資料,後續參加慈濟茶會、讀書會、心靈講座等活動,響應 證嚴上人善惡拔河的呼籲。

來訪長春民眾對於台灣展品雖然有些陌生,但是好感十足,尤其,對於環保再生織品的質量、以及產品背後的人文故事非常讚歎,傳薪中國服飾、抗UV防罩(曬)衫、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護足舒壓襪、各式環保提(背)袋或修賢大愛衫等都廣受歡迎。當有參觀民眾想要討價還價的時候,參展同仁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愛心公益企業,盈餘百分之百回饋慈善公益,加上優良的品質、推廣環保織品,贏得會眾響應愛心、支持環保。共振善業與匯聚清流,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參展的意義。

透過參展,大愛感恩將 證嚴上人「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落實,期待將環保資源回收、分類再生應用的觀念推廣,推動當地環保志業,為淨化心靈、保護環境,減輕溫室效應與大地負載來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吉林省長春市報導

圖說:吉林(長春)台灣名品博覽會於八月四日到八日期間,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愛感恩科技於臺灣精品館主展館內展出多次榮獲台灣精品獎之環保再生綠色精品,傳遞環保、科技、人文、愛心理念的新思維。(攝影:呂怡德)圖說:參展同仁 廖惠玲師姊(圖左一)與好奇參觀的民眾傳遞「變廢為寶」、「化無用為有用」、「續物命、造福慧」以及「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理念 (攝影:呂怡德)圖說:來自松源市的志工 王丹丹師姊用心接引,向參觀的會眾介紹慈濟理念,並留下資料邀請參加後續慈濟會所茶會、讀書會、心靈講座等活動,響應 證嚴上人善惡拔河的呼籲,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 (攝影:呂怡德)

Read more

2016,08/12 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來訪

【對象】尼泊爾健康照護基金會
【時間】2016年8月12日(五) 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醫療環保相守護 地球健康天下興

20160812-1.jpg20160812-2.jpg20160812-3.jpg20160812-4.jpg 
Read more

2016,08/12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分享

【對象】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時間】2016年8月12日(五) 15:30-16:30
【地點】內湖園區

20160812-9-1.jpg20160812-9-2.jpg

Read more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分享

【對象】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時間】2016年8月12日(五) 15:30-16:30
【地點】內湖園區

20160812-9-1.jpg20160812-9-2.jpg

Read more

小行動大影響 回收瓶罐疼惜大地


玻璃瓶賣價不高,少數人才願意去做這份回收的工作。福建南靖,一群慈濟志工,默默撿起隨地亂扔的瓶罐,希望這個小小的舉動,能對這個大環境做點改變。 

載滿小貨車,福建南靖的慈濟志工在大太陽下,回收一支支的玻璃瓶。長期腰痛,綁著護腰帶的志工程索麗,忍痛,還是要做。 

慈濟志工 程索麗:「原本都跟垃圾混在一起的,沒有分開沒有撿都直接倒在一起,因為志工的宣導,慈濟有在做玻璃回收,希望能夠撿起來不要汙染大地。」 

玻璃瓶裝滿一袋又一袋,兩人合抬還是顯得沉重。福建地區的玻璃回收價很低,只有少數人才願意去做。 

慈濟志工 鄂淑禎:「我覺得這個是有益社會,有益地球環境,現在地球暖化天氣那麼惡劣,北方水災那麼嚴重,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做一點。」 

慈濟志工 黃麗珊:「保護地球啦才不會汙染環境,對我們自己都越做身體越好,行善積德這樣就好了。」 

行善從小做起,把環保工作當成身體的鍛鍊,減少汙染,愛護地球。 

真善美志工 福建報導  Read more

把資源變黃金 環保志工身體力行


暑假期間,許多安親班會安排學童戶外教學,通常會選擇遊樂園或郊遊,不過在汐止,卻有兩個安親班,帶著學生來慈濟環保教育站,學資源分類,用意為何、帶您來看。 

慈濟志工與安親班學童:「各位小朋友有沒有人知道環保站做什麼?(垃圾分類)」 

這個答案其實只答對了一半,在環保站裡,志工分類的是「資源」而非垃圾。 

夏恩英語班老師 顏妙如:「我們今天才發現原來寶特瓶它可以換成這麼多後續有用的東西,比如我看到有的瓶蓋可以做成筆記本,然後也可以做成布料,我覺得今天回去之後,他們應該會更愛這個地球,收穫會很多。」 

暑假期間,汐止環保教育站,成了孩子們學習資源回收的教室,小象安親班和夏恩英語班的師生,都來體驗環保,孩子做中學。 

夏恩英語班學童 吳怡宣:「我從慈濟看到的東西,我回家要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一起來做環保。」 

小象安親班學童 陳葳蓁:「我以後要叫爸爸媽媽一起來做分類。」 

小象安親班老師 周淑芬:「愛地球不可能就只有一個人可以完成的,然後希望孩子們回去有所收穫,跟家人分享。」 

小動作,影響大環境,環保回收,節省地球資源,學童們收穫多,也影響更多家庭。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紐候市勘災發放 提供現值卡毛毯


上個月22號,美國加州洛杉磯「聖塔克拉利塔」山谷,發生森林大火,不但火場面積廣大,還波及到民宅。目前當地消防人員已控制住97%的火勢,慈濟志工獲准進入災區勘災,並且在「紐候市」舉辦急難發放。 

美國加州洛杉磯西北地區的「聖塔克拉利塔」山谷,因為乾旱發生大火,火勢延燒了十多天,火場總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台北市大,總計有18棟房舍全毀,當地一萬戶居民已經撤離。 

在大部分火勢受到控制之後,加州慈濟人趕到現場勘災,舉目所及、盡是一片焦土。 

慈濟志工 劉珍君:「這是裡面他的一個倉庫,連車子都全部燒毀了,連一樣東西都沒有,完全都是變灰!另外還有一個16棟(住宅區),現在目前還在燒,所以沒有辦法進去。」 

八月初,慈濟與其他21個組織單位合作,在「紐候市」展開急難救助與發放的行動,志工提供現值卡與毛毯給受災民眾。 

慈濟志工 劉珍君:「我希望明天我們都準備好了,可以嗎?我們會更好的。」 

一句鼓勵的話,適時安住無數個徬徨的心,重建路還長,慈濟志工將陸續提供必要協助。 

劉昇平 張朝宏 葉晉宏 美國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11 August 2016

大愛環保蔭子孫 惜福造福真知福

圖說:來自南京的慈濟家人,在互愛團隊帶領下,包括四合一幹部及培訓人員一行近40人,8月9日上午參訪了台北慈院、人文志業中心後,下午即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做「環保心靈之旅」。(攝影/曹書豪)來自南京的慈濟家人,在互愛團隊帶領下,包括四合一幹部及培訓人員等近 40人,8月9日上午參訪了台北慈院、人文志業中心後,下午即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做「環保心靈之旅」。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師兄,首先說明大愛環保的不同處 (環保人文),背後是環保菩薩單純一念的付出,而這一切愛與善的回饋,造就了「大愛環保心品」擁有愛與祝福的產品,講述著在大愛門市裡所發生一則則真實的感人故事,點出了這些故事的主人翁在大愛感恩科技裡不是消費者,而都是「知福、造福」的掘井人。

明白了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將資源有效運用就是知福又環保,是本份事也是使命,來自南京的朱彤師姊明白說道:「環保清淨在源頭,放錯地方的資源,如何變廢為寶,這都是我們慈濟志工和大愛感恩科技在致力和努力的的部分,而最近三、四年的佛事展大愛感恩科技都有參加,而我們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認識,所以特地安排這次參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讓大家能更深入了解。」李鼎銘特別強調,證嚴上人帶領慈濟人用寸寸愛、分分情,鋪著路走過來,慈濟五十年、環保二十六年,大愛長情始終如一。如何在展會、以及把握身邊每一個與人接觸的機會,用『有形』看得到、摸得到環保心品,感受到產品『無形』的感動及為地球的付出。

圖說:讓大眾能重新認識垃圾(拉基)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來自南京的朱彤師姊明白說道:「環保清淨在源頭,放錯地方的資源,如何變廢為寶,這都是我們慈濟志工和大愛感恩科技在致力和努力的部分,而最近四年的佛事展大愛感恩科技都有參加,而我們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認識,所以特地安排這次參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讓大家能更深入了解。」 (攝影/林立騏)來自南京的人文真善美志工 魏帆師姊聽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請購了守護三件組以及褔慧提袋,並表示,「過兩天我們會有朝山的活動,我也請購守護三件組,在朝山活動中做好保護,也希望能把這樣好的感覺,也傳遞給我們家人,傳遞出這些文化和理念。另外請購福緣袋,因為是大愛環保心品,出去也可以跟同事朋友交流,把環保理念帶給大家。我覺得這個包做得很像辦公包,比較方便我們上班族,上班的時候很實用。」

透過分享,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用「聽」的做環保,深入明白後,更能知而言 (傳法)、起而行 (行法),從城市礦產→環保菩薩的拾福撿起→進入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慈悲科技)→膚慰全球苦難,如此編織出愛的循環 (Circle/Relay of Love),是需要人人的參與同行。正如 《靜思語》所言:「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同樣的,一個人也無法建立天下的功。」

如能將大愛感恩科技這一張無私的愛與善的循環烙印心中,相信在獲得心靈環保的同時,會更清淨無染,造就、提升不同的人生價值,也為我們未來的地球留下更多資源來加惠我們的子孫喔 !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請購了守護三件組以及褔慧提袋來自南京的魏帆師姊:「過兩天我們會有朝山的活動,聽了朝山有很好的保護,也希望把這樣好的感覺,也傳遞給我們家人,傳遞文化和理念;另外請購福緣袋,因為是大愛環保心品,出去也可以跟同事朋友交流,把環保理念帶給大家。我覺得這個包做得很像辦公包,比較方便我們上班一族,上班的時候很實用。」(攝影/林立騏)

Read more

大愛環保蔭子孫 惜福造福真知福

圖說:來自南京的慈濟家人,在互愛團隊帶領下,包括四合一幹部及培訓人員一行近40人,8月9日上午參訪了台北慈院、人文志業中心後,下午即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做「環保心靈之旅」。(攝影/曹書豪)來自南京的慈濟家人,在互愛團隊帶領下,包括四合一幹部及培訓人員等近 40人,8月9日上午參訪了台北慈院、人文志業中心後,下午即來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做「環保心靈之旅」。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李鼎銘師兄,首先說明大愛環保的不同處 (環保人文),背後是環保菩薩單純一念的付出,而這一切愛與善的回饋,造就了「大愛環保心品」擁有愛與祝福的產品,講述著在大愛門市裡所發生一則則真實的感人故事,點出了這些故事的主人翁在大愛感恩科技裡不是消費者,而都是「知福、造福」的掘井人。

明白了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將資源有效運用就是知福又環保,是本份事也是使命,來自南京的朱彤師姊明白說道:「環保清淨在源頭,放錯地方的資源,如何變廢為寶,這都是我們慈濟志工和大愛感恩科技在致力和努力的的部分,而最近三、四年的佛事展大愛感恩科技都有參加,而我們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認識,所以特地安排這次參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讓大家能更深入了解。」李鼎銘特別強調,證嚴上人帶領慈濟人用寸寸愛、分分情,鋪著路走過來,慈濟五十年、環保二十六年,大愛長情始終如一。如何在展會、以及把握身邊每一個與人接觸的機會,用『有形』看得到、摸得到環保心品,感受到產品『無形』的感動及為地球的付出。

圖說:讓大眾能重新認識垃圾(拉基)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來自南京的朱彤師姊明白說道:「環保清淨在源頭,放錯地方的資源,如何變廢為寶,這都是我們慈濟志工和大愛感恩科技在致力和努力的部分,而最近四年的佛事展大愛感恩科技都有參加,而我們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認識,所以特地安排這次參訪,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讓大家能更深入了解。」 (攝影/林立騏)來自南京的人文真善美志工 魏帆師姊聽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請購了守護三件組以及褔慧提袋,並表示,「過兩天我們會有朝山的活動,我也請購守護三件組,在朝山活動中做好保護,也希望能把這樣好的感覺,也傳遞給我們家人,傳遞出這些文化和理念。另外請購福緣袋,因為是大愛環保心品,出去也可以跟同事朋友交流,把環保理念帶給大家。我覺得這個包做得很像辦公包,比較方便我們上班族,上班的時候很實用。」

透過分享,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用「聽」的做環保,深入明白後,更能知而言 (傳法)、起而行 (行法),從城市礦產→環保菩薩的拾福撿起→進入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慈悲科技)→膚慰全球苦難,如此編織出愛的循環 (Circle/Relay of Love),是需要人人的參與同行。正如 《靜思語》所言:「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同樣的,一個人也無法建立天下的功。」

如能將大愛感恩科技這一張無私的愛與善的循環烙印心中,相信在獲得心靈環保的同時,會更清淨無染,造就、提升不同的人生價值,也為我們未來的地球留下更多資源來加惠我們的子孫喔 !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請購了守護三件組以及褔慧提袋來自南京的魏帆師姊:「過兩天我們會有朝山的活動,聽了朝山有很好的保護,也希望把這樣好的感覺,也傳遞給我們家人,傳遞文化和理念;另外請購福緣袋,因為是大愛環保心品,出去也可以跟同事朋友交流,把環保理念帶給大家。我覺得這個包做得很像辦公包,比較方便我們上班一族,上班的時候很實用。」(攝影/林立騏)

Read more

好運福氣縫入粽 環保心誠意加倍


六月分是畢業季,也適逢端午佳節,這個時期,台中慈濟志工連續十多年,都會親手縫製祝福粽,送給豐東國中的畢業生,今年二年級的學弟妹也共同縫製,給學長姊最大的祝福,希望他們考試順利。 


二年級的學弟學妹,手捧親手縫製的祝福粽,送給即將畢業的學長學姊 

送祝福粽的活動,已經連續十多年了,因為豐東國中是九二一大地震後,慈濟援建的學校,志工每年都會利用環保材料縫製祝福粽,送給畢業生,今年二年級的學生,也學習縫製,非常用心 

豐東國中二年級學生 林義翔:「 因為從小到大, 還沒拿針線縫製過東西, 所以希望把最好的, 留給三年級的學長學姊, 縫製的時候, 每一針每一線都充滿愛心 。」 

祝福粽上頭還有一句靜思語,給畢業生無限祝福 

豐東國中應屆畢業生 張琇婷:「 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 一是孝二是慈善, 這是慈濟證嚴法師, 對我們的祝福, 我們要用心體會, 牢記在心 。」 

收下來自慈濟志工和師長,學弟學妹的祝福,期待畢業生們能夠帶著滿滿的勇氣,邁向未來。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讓生活更美好 農夫市集地圖


農夫市集,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但位於台中西屯這個農夫市集,很不一樣,它是合樸農學市集,因為這兒不只賣農產品,還有專人做農學教育,讓來訪的民眾,可以對農業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市集位於優美的庭園中,市集成員都是小規模種植的農友,他們採取天然無毒的栽種方式,讓食物更健康。 


把老家旁的空地,開闢成菜園,小歸小,作物卻很多元化。 

農友 陳爚坤:「甜菜根 菠菜 番茄,A仔菜 大陸妹,一些芹菜 韭菜,少量多樣啦。」 

愛護大地,陳爚坤不使用農藥跟化肥,所有肥料都是自己做。 

農友 陳爚坤:「從家庭的廚餘開始,樹葉以及竹葉,然後去拿些粗糠,益生菌 下去用乾式,把它拌一拌發酵。」 

64歲的陳爚坤,曾經是紡織廠大老闆,產業西移之後,在地代工廠逐漸蕭條,工廠收掉之後,他開始做父親一輩子在做的事,那就是務農。 

每個月有一天,陳爚坤會帶著妻子,跟自產的新鮮蔬果,到台中西屯的合樸農學市集來,說是做生意,不如說是來跟大家一同推廣無毒飲食的觀念。 

農友 陳爚坤:「志同道合嘛 心靈互通嘛,我們是同一群的,我們是環保救地球的一群,呵呵呵。」 

大學生:「學到很多,每一攤都有講,學到很多。」 

市集裡,來自各地的農友,都是崇尚自然耕作的小型農戶,志工很熱情,來的顧客,都有機會順道上一門食農教育課程。 


「很歡迎各位,跟每一個農友都可以聊,甚至志工也可以聊。」 

合樸農學市集發言人 左利貞:「滿注重的是推廣教育,最注重的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都是透過課程,來讓消費者更有機會接觸。」 

合樸農學市集還有個特點,整個市集就位於一處庭園當中,小橋流水、綠草如茵,讓來到這裡的人,感覺好放鬆。 

合樸農學市集發言人 左利貞:「有的是他們就是攜家帶眷,天氣好的時候,他們就會帶野餐墊,坐下就可以野餐。」 

在怡然舒適的庭園裡,挑選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除了吃得健康,也感覺更親近自然了。 

採訪撰稿:張桂端 
攝影剪輯:李岳為 Read more

罹癌深感環保重要 發願致力推廣


台中北屯區的慈濟志工邱淑姿,四年前發現患胃癌,接受治療後病情穩定,這場無常,讓她深刻體會癌症和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她發願進入校園分享環保,她發願要一千場次,儘管手術後身體體力不好,她依然堅持到校園分享,把握分秒時間。 


下午崇倫國中社團環保分享,是今天的第六場,但是邱淑姿老師不累,精神依然很好。 

她一遍又一遍的說著,環保的重要性,希望孩子們能夠聽進去,四年前她發現自己罹患癌症,手術後她決定提早退休,離開熟悉的國小老師生涯,當時她就發願,要到校園分享環保。 

慈濟志工 邱淑姿:「三四年前我本身癌症,專家也認為說,大概有三成跟環境汙染會有相關,因此我就發願分享一千場的環保。」 

一千場次,對於剛開完刀,做完化療的癌症病患,是體力耐力的大考驗。 

慈濟志工 邱淑姿:「體力比較好之後,我就漸進式的可能一天兩三場,到有時候一天五六場的分享。」 

慈濟志工 塗美麗:「你看她雖然生病過後,不覺得她是有生了一場病的感覺,精神那麼地愉快。」 

不只推廣環保,邱老師還參加訪視,到慈院當醫療志工。 

慈濟志工 莊秀珠:「她的名言就是,天天穿制服天天都幸福,所以她真的是上人非常好的弟子。」 

她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已經累計分享了四百多場,未來她會繼續努力。 

慈濟志工 邱淑姿:「未來將近有六百場,我想只要有願就有力,一定可以達成一千場的分享。」 

江麗君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幫助林火災民 加國議會表揚慈濟


加拿大慈濟志工,在愛明頓,援助亞伯達省林火,受災災民,省議會特地邀請慈濟志工前往議會,公開表揚。 


亞伯達省議會召開會議,慈濟志工以貴賓身份,受邀參加。 

亞伯達省議員 堯湯尼:「榮幸介紹慈濟基金會,志工是特地從溫哥華前來賑災。」 

議員拍手感謝,也特地在會議記錄上,留下這段救災的歷史,亞伯達省林火,造成數萬人被迫撤離,加拿大慈濟志工,奔波一千多公里,來到愛明頓的收容中心,進行發放。 

近二個星期來,親手遞上的毛毯,就超過五千條,其中四千一百三十條,是遠從台灣空運送來的加厚型毛毯,對災民的用心,也讓其它志工團體和政府官員感動,當知道竹筒歲月的故事,立刻有人把家中撲滿倒入竹筒,送給慈濟。 

市政府職員 瑪洛莉:「我在這裡三星期了,我看到你們發放枕頭,還有毛毯都是災民需要的。」 

火勢撲減,災民陸續返家,在回程的行囊裡,都有慈濟人的愛。 

真善美志工 尤德坤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2016,08/11 羅馬尼亞實業家參訪

【對象】羅馬尼亞實業家參訪
【時間】2016年8月11日(四) 11:30-14: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愛灑接引實業家 心靈改造擴大愛

20160811-21.jpg20160811-22.jpg20160811-23.jpg20160811-24.jpg 
Read more

2016,08/11 中國山東慈青來訪

【對象】山東青年志工(慈青)
【時間】2016年8月11日(四) 08: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11-11.jpg20160811-12.jpg 
Read more

The Eco LOHAS Set Provides Protection and New Lifestyle

CAPTION: Tzu Chi’s Sutra performance is a method of virtue education. Meanwhile, in Buddhism, the meaning of pilgrimage is to nurture confidence, perseverance, and courage, as well as remove arrogance, and practice sincere belief in Buddha’s teaching, which involves lots of bowing or kneeling gestures.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Jing-Si Aphorism states that “having great health is bliss, being able to contribute with it is even more blissful.” Contributing with great health, Tzu Chi volunteers reach out to the needy and poor with a compassionate heart, and comfort them with respectful manner. DA.AI’s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LOHAS) focuses not only on health, but also concern for our environment, self-fulfillment,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DA.AI’s Eco LOHAS Set suggests healthy and loving manners. The garment is made with Lycra and far infrared yarn to better support our joint and provide maximize comfort. It is not only a great guard during exercise, but also supreme protection for volunteers participating in Sutra performance or pilgrimage activities. Tzu Chi’s Sutra performance is a method of virtue education. Meanwhile, in Buddhism, the meaning of pilgrimage is to nurture confidence, perseverance, and courage, as well as remove arrogance, and practice sincere belief in Buddha’s teaching, which involves lots of bowing or kneeling gestures.

We’ve received many praises from volunteers on the Eco LOHAS Set, it is indeed a LOHAS garment that accompanies volunteers to “walk on the Buddha’s path.” Participants can then understand a supreme truth or goodness through volunteer work and restore the pure and virtuous human nature and truth of the universe.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The garment is made with Lycra and far infrared yarn to better support our joint and provide maximize comfort.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板橋 李品慧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11.jpg
環保菩薩給我很大的溫暖,難免環境有起伏的時候,但只要你有心定下來,也是可以排除萬難。 Read more

隨手一抽塑膠袋 便利之餘危機大


慈濟的各個環保站,各種回收物都有,但處理上最繁瑣耗時的就是種類繁多的塑膠袋。在雙和環保教育站,志工整理好塑膠袋,每十天出貨一次,送到桃園工廠再利用,好幾位年邁的環保志工,天天處理大量的塑膠袋分類工作。 

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塑膠袋,帶來便利,但它也帶來危機。 

慈濟志工 謝素珍:「塑膠袋多,我們回收只有百分之四,(其他)埋在地下二十年才會爛,有的是進焚化爐要燃燒,燃燒又有戴奧辛,人呼吸都會致癌。」 

雙和環保教育站,充斥著大量被丟棄的塑膠袋,一眼望去,七、八十歲的老志工天天在這做塑膠袋分類。 

環保志工 厲郭寶珠:「那個塑膠袋真的回收不完,(孩子)出去買東西,希望你不要拿塑膠袋回來,我們一起保護地球。」 

環保志工 張吳玉秀:「我買菜去的時候(店家)你不(用)給我,我家裡帶了去,我就是這個樣子。甚至於我這條路,從大樓跑到這裡來的時候,馬路上有乾淨(塑膠袋),我也是撿回來。」 

環保志工 胡謝月:「去買菜的時候帶自己的塑膠袋去裝,裝了回來洗一洗,太陽曬乾還可以再用。」 

民眾 許妙玲:「孩子剛(來)看到說,那麼多(塑膠袋)我們怎麼做的完,所以一看到都會先怕,我們就想說我們能夠做的真的很少。」 

一個人能做的有限,許妙玲帶孩子一起做,環保站也持續透過各團體的參訪,把力量擴大。 


真善美志工 陳啟平 吳美貞 梁淑梅 台北報導  Read more

Wednesday, 10 August 2016

塑害危機憂生存 科技環保造福慧

圖說:『回收到回收Recycle to Recycle, R2R』大愛感恩已經將廢棄毛毯、毛毯下腳料回收,使用物理法製作成二次回收再生酯粒,Recycle to Recycle TM  (R2RTM)酯粒,再製成R2RTM環保賑災毛毯、塑鋼拉鍊、鈕釦、以及口遮罩等環保產品,期許建立大愛感恩科技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大愛感恩科技提供)號稱『塑膠王國』的臺灣,一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平均每個人一年用掉782個塑膠袋,若非正確方式處理塑膠,例如焚燒遇熱、或遇油脂,釋放出塑化劑、化學物質;任意丟棄,流進溝槽造成積水危機,若流進河流、大海,造成環境汙染、影響生態,甚至為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在歷年數據顯示,塑膠製品垃圾佔90%,嚴重影響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人類每年製造1億噸塑料垃圾,其中10%約有800萬噸流入海洋,科學報告指出,全球99%海鳥曾誤食塑膠製品,80%是微塑膠,進入食物鏈,在太平洋中途島,成千上萬的信天翁,在海上尋找食物,誤以為這些塑膠垃圾(瓶蓋、牙刷、打火機等)為小魚、小蝦,餵食雛鳥不能分解的塑膠,常年在體內,日積月累慢慢走向死亡。就因為人類的貪婪便利,這群信天翁正面瀕臨絕種的危機。甚至海中的鯨魚、海豚、海龜,將塑膠袋誤認為水母,吞食或被其纏繞,造成受傷、或是死亡。

塑膠發明是為了帶給人類便利而創造出來,隨著石化工業的驅動,塑膠以其「廉價」、輕巧、便利、防水之優勢,攻佔生活的各個角落。像是盤碗、合成纖維衣物、水瓶、塑料瓶、掃把、水桶、花盆等,只要涵蓋人類所需的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見其身影;為了增加產量及消費,製造商以量取價大量生產,也助長了人們對越來越多物品的慾望與需求。隨手可得的塑膠製品,成了每天會使用到的物品,其中「一次性」使用的模式、用過即丟更加害地球的汙染,像是保麗龍、寶特瓶、免洗餐具、塑膠袋、塑膠包裝,這些大量生產的塑膠製品不會因微生物分解,或許在使用者離開世界後,依然繼續存在於這個世上,造成嚴重的地球禍害。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將寶特瓶瓶身再製成環保紡織品、寶特瓶瓶蓋再製成環保文具用品,瓶蓋文具包含有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6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塑膠是人類自有科技文明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大愛感恩科技也明瞭「塑害危機」之嚴重性,因此將人人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再製成有用的環保產品,將寶特瓶的瓶身再製成大愛環保毛毯、織品;寶特瓶的瓶蓋瓶環再製成環保文具用品;甚至可以將大愛環保毛毯裁剪所剩及損壞的PET布料,再製成大愛環保毛毯、塑鋼拉鍊、鈕釦、以及口遮罩,其實「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將這些城市中礦產,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善用地球資源,讓環境永續,同時藉著環保分享、推廣環保產品,傳遞環保重要與理念,接引更多人響應環保行列。

「加速‧減塑」是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救地球,需要人類自覺,拒絕、少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塑膠袋能重複使用;就算已經使用過度,也要確實地做好資源回收,徹底改變生活裡的習慣模式;「塑害危機」是一場人人都能落實、實踐的長期抗戰,勇敢站起來、告別塑膠,只要多用點心,不怕麻煩,出門自備購物袋、環保杯、環保餐具,人人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確確實實做到「減塑‧加速」救地球行動,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能安居樂業,人類的下一代將會有一顆美麗星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統計結果,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分析,除了排名第二的漁業用浮球外,其他九項都與民眾生活相關,顯示台灣民眾的消費、丟棄習慣與生活的廢棄物管理都需改善,依材質統計,廢棄物中塑膠材質占89.6%。(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Read more

塑害危機憂生存 科技環保造福慧

圖說:『回收到回收Recycle to Recycle, R2R』大愛感恩已經將廢棄毛毯、毛毯下腳料回收,使用物理法製作成二次回收再生酯粒,Recycle to Recycle TM  (R2RTM)酯粒,再製成R2RTM環保賑災毛毯、塑鋼拉鍊、鈕釦、以及口遮罩等環保產品,期許建立大愛感恩科技廢棄紡織工業循環,100%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所製的紡織用品,達到減廢、零廢的願景。(大愛感恩科技提供)號稱『塑膠王國』的臺灣,一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平均每個人一年用掉782個塑膠袋,若非正確方式處理塑膠,例如焚燒遇熱、或遇油脂,釋放出塑化劑、化學物質;任意丟棄,流進溝槽造成積水危機,若流進河流、大海,造成環境汙染、影響生態,甚至為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在歷年數據顯示,塑膠製品垃圾佔90%,嚴重影響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人類每年製造1億噸塑料垃圾,其中10%約有800萬噸流入海洋,科學報告指出,全球99%海鳥曾誤食塑膠製品,80%是微塑膠,進入食物鏈,在太平洋中途島,成千上萬的信天翁,在海上尋找食物,誤以為這些塑膠垃圾(瓶蓋、牙刷、打火機等)為小魚、小蝦,餵食雛鳥不能分解的塑膠,常年在體內,日積月累慢慢走向死亡。就因為人類的貪婪便利,這群信天翁正面瀕臨絕種的危機。甚至海中的鯨魚、海豚、海龜,將塑膠袋誤認為水母,吞食或被其纏繞,造成受傷、或是死亡。

塑膠發明是為了帶給人類便利而創造出來,隨著石化工業的驅動,塑膠以其「廉價」、輕巧、便利、防水之優勢,攻佔生活的各個角落。像是盤碗、合成纖維衣物、水瓶、塑料瓶、掃把、水桶、花盆等,只要涵蓋人類所需的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見其身影;為了增加產量及消費,製造商以量取價大量生產,也助長了人們對越來越多物品的慾望與需求。隨手可得的塑膠製品,成了每天會使用到的物品,其中「一次性」使用的模式、用過即丟更加害地球的汙染,像是保麗龍、寶特瓶、免洗餐具、塑膠袋、塑膠包裝,這些大量生產的塑膠製品不會因微生物分解,或許在使用者離開世界後,依然繼續存在於這個世上,造成嚴重的地球禍害。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將寶特瓶瓶身再製成環保紡織品、寶特瓶瓶蓋再製成環保文具用品,瓶蓋文具包含有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6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塑膠是人類自有科技文明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大愛感恩科技也明瞭「塑害危機」之嚴重性,因此將人人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再製成有用的環保產品,將寶特瓶的瓶身再製成大愛環保毛毯、織品;寶特瓶的瓶蓋瓶環再製成環保文具用品;甚至可以將大愛環保毛毯裁剪所剩及損壞的PET布料,再製成大愛環保毛毯、塑鋼拉鍊、鈕釦、以及口遮罩,其實「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將這些城市中礦產,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善用地球資源,讓環境永續,同時藉著環保分享、推廣環保產品,傳遞環保重要與理念,接引更多人響應環保行列。

「加速‧減塑」是值得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救地球,需要人類自覺,拒絕、少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塑膠袋能重複使用;就算已經使用過度,也要確實地做好資源回收,徹底改變生活裡的習慣模式;「塑害危機」是一場人人都能落實、實踐的長期抗戰,勇敢站起來、告別塑膠,只要多用點心,不怕麻煩,出門自備購物袋、環保杯、環保餐具,人人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確確實實做到「減塑‧加速」救地球行動,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能安居樂業,人類的下一代將會有一顆美麗星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統計結果,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分析,除了排名第二的漁業用浮球外,其他九項都與民眾生活相關,顯示台灣民眾的消費、丟棄習慣與生活的廢棄物管理都需改善,依材質統計,廢棄物中塑膠材質占89.6%。(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Read more

護地球獻心力 慈青垃圾場取經


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的慈濟青少年,在慈濟志工的帶領下,跟爸爸媽媽一起前往垃圾土埋場參訪,親自見證垃圾對環境的汙染。同時,透過掃街以及資源分類活動,提起親子對環保的使命,為地球貢獻一分力量。 


隱藏在綠色森林中一大片不和諧的灰色,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燕窩山的土埋場。37名慈濟青少年及家長,在慈濟志工的帶領下,來這裡赴一場見學之旅。 

社區垃圾平均一天80噸,土埋場的面積愈加擴大,臭味難擋。慈少及家長戴上口罩,認真體會土埋場所造成的土地及空氣汙染。 

慈少 黃詩韻:「其實是有一點臭,可是他教我們不要一直亂丟垃圾,能夠回收的東西就拿去回收。」 

環保意識化為實際行動,才能有效減輕地球負擔。慈少與家長開始另一場掃街及資源回收活動,從中培養保持環境衛生的習慣。 

環保志工:「這個一粒電池,如果丟在水裡面,它溶解,它流出液體的時候,一平方米,就是三呎(乘)三呎裡面的生物就會死掉。」 

力行環保,親子共同努力,提起環保使命,希望能給新一代一個乾淨的地球。 

真善美志工 李秀娥 杜誠秋 沈澤榮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零廢棄物掩埋 華碩獲得國際認證


UL美國總部第一個在海外,設置的授權實驗室,1988 年於台灣成立,擁有亞太地區,先進完備的測試檢驗設備及實驗室,提供亞洲及台灣市場,即時且在地化的檢測服務,宗旨在於關心社會環境,也關心產品健康安全。而經過將近半年的稽核,上個月底,華碩總部,成功獲得全球第一家消費電子總部,獲得UL頒發零廢棄物填埋驗證,對於環境永續,為台灣在亞太地區,創下一個新里程碑。 


強化廢棄物回收利用,華碩,成了全球第一家消費電子總部,取得國際知明認證機構UL,頒發零廢棄物掩埋驗證書。 

華碩綠色技術發展主任 吳冠儀:「我們從不管是(回收)流程的鑑別,公司上的鑑別,以及我們各個行政同仁,然後全公司的同仁,我們把整個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流向,有一個完整的監控系統。」 

華碩永續長 魏杏娟:「透過這樣一個認證,針對我們的供應商去取得,一個帶頭的效應,希望大家對於環保的這一塊,還有對廢棄物的重視,因為它可以再利用。」 

全公司總部,主管員工3600多人,每個月製造的一般廢棄物高達90噸。除了生活廢棄物分類,有害事業廢棄物等等,則獨立回收,二手產品,還能做愛心。 

華碩職業安全衛生部副理 吳怡賢:「從公司裡面 或者是從外面,回收回來的一些筆電,就是我們經過一些整理之後,把它一些相關的零件,湊成一台還可以使用的電腦,那我們捐給一些可能偏鄉的學校,或者國外的一些學校。」 

從個人、辦公室到整個公司上下,全力推動,20年成果,達到85%廢棄物轉化率,當中包含10%的焚燒能量轉化,超過認證標準的80%,成為全球環保新典範。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輪胎回收熱裂解 循環再生應用廣


輪胎回收經過熱裂解 產生一種物質叫做碳黑 再利用效能非常高。 


在台灣輪胎的宿命,一旦遭車主淘汰,宣告為廢胎,將近七成只能等待被破碎成膠片,燒之殆盡,永世不得輪迴。 

熱裂解業者 吳俊耀:「我們要回收回來這些物質,要回到它的原生狀態,回到它可以用的地方去,這才是滿足到資源回收的,這樣一個理念,而不是我們把它破碎,變成輪胎片之後,就直接把它拿去燒掉。」

想重生,得先克服缺氧高溫的環境,再忍耐一道道程序,才能破繭而出。這是廢輪胎的另一種生存之道,熱裂解。 

熱裂解業者 吳俊耀:「這些橡膠基本上是從石油,去聚合反應而成,所以當我們把它放到,熱裂解裡面去,把它原來組合在一起的東西,一個一個把它分離開來。」 

一個輪胎能裂解出,37%的再生油品、34%的碳黑、16%的可燃氣體,以及13%鋼絲。其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的碳黑,看起來只是微小顆粒狀,一摸就碎的黑色粉末,不過在市場的應用層面,卻能一變再變,不斷循環再利用。 

高應大工業工程管理系教授 黃營芳:「所謂碳黑它基本上就是,比較純一點的碳,那它用在很多用途裡面,比如說油漆原料這些東西裡面,也有人做到墨 碳粉匣這些裡面,或者是更高級的是有多氣孔的,這種所謂的活性碳,這個活性碳用途非常多,廢輪胎的回收到這個地方,回收就變成更高級的,它的附加價值非常高。」 

舉凡生活中看到的車踏墊、塑膠袋、避震墊或腳踏墊,都有碳黑存在。甚至是,這整車輪胎半成品,裡頭使用的成分,都有再生碳黑的蹤跡,經過高溫硫化。 

熱裂解業者 吳俊耀:「現在全世界碳黑的需求量,大概在1800萬噸一年,那它主要是用在輪胎,這個輪胎 橡膠裡面,它會變成硬硬的,就是裡面要添加碳黑,那這個碳黑本來就是輪胎,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原料 。」 

碳黑跟膠片相比,還有一項得天獨厚的身分,它被視為產業原料,具有外銷資格。 

環保署基管會組長 翁文郁:「膠片的部分因為它目前,只作為輔助燃料的部分,我們沒有把它列為產業的原料。」 

膠片在台灣的角色,還是被冠上廢棄物燃料,廢胎再利用進化史,膠片雖然勝出,而碳黑卻以黑馬之姿,躍上國際舞台,沒想到汽車工業的廢棄輪胎,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再利用的環保金礦。 

採訪撰稿:彭淑珮 
攝影剪輯:蕭于傑 Read more

祭拜不焚香 埔里孔廟行之有年


這些年為了環保,很多宮廟都已經推廣,請信徒盡量不要燒香,也不要焚燒紙錢,南投埔里的孔子廟,五十多年前就不燒紙錢,廟裡也沒有販售紙錢,這幾年主委更是組成埔里宮廟協會,邀請四十多家宮廟響應,不要焚燒紙錢,也大幅減少香爐的數量,降低空氣汙染,參拜神明只需要一顆虔誠的心。 


這是南投埔里的孔子廟,建廟105年,有別於其他的宮廟,香火鼎盛,五十年前,這裡就不燒紙錢了 

信徒來到這裡參拜,雙手合十,用的是一顆虔誠的心 

民眾 朱哲男:「來這邊沒有燒金紙,燒香很少 有一支就好了。」 

民眾 陳永新:「現在沒有燒香 紙錢,對環保 對身體都很好,不會造成汙染。」 

廟裡原本設置十三個香爐,現在已經減量剩下五個,香的使用量也大幅降低,廟方主委聯合埔里地區四十多間宮廟,共同推廣不燒紙錢,廟方的金爐也變成了惜字亭 

孔子廟主委 黃冠雲:「個資那些問題,不能隨便亂丟,提供惜字亭 讓人家燒,原本就不燒香了。」 

這間玉清宮良顯堂,也在多年前就不燒紙錢,只保留一個香爐 

廟方人員 白長陽:「也是環保啦,也是廟的整潔問題,神明同意 就這樣做。」 

這些年透過宮廟的推廣,信徒也大多能夠接受,不燒紙錢,少燒香,愛護地球,也是神明樂見的事。 

江麗君 李岳為 南投報導 Read more

大愛媽媽倡環保 華文周一舉數得


今年連續第五年,菩提小學華文部邀約新加坡慈濟聯辦母語雙周華文營。為了讓學生能輕鬆學華語,同時也能傳遞環保觀念,志工設計了寓教於樂的遊戲,讓學生有機會動手學做資源分類。透過環保,志工帶動學生珍惜擁有。 


菩提小學華文部邀請新加坡慈濟聯辦母語雙周華文營,主要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大愛媽媽連續五年來帶動,建議以環保主題來結合,獲得校方認同。 

菩提學校老師 劉添欽:「一向來都辦得成功,學生的反應也是非常好的,可以讓他們不但學習華語,也能學習環保,是一舉兩得。」 

半天的營隊,志工們準備了四個具有不同特色的小站,有動態,有靜態,讓大約250位小五生透過不同的方式接收環保訊息。 

學生 張雅淇:「我們住在地球上,我們應該環保,(只)有一個人環保不夠,要更多人(做)環保才會有效。」 

除了環保,學生在志工帶動下,也突破自己,珍惜眼前的食物。 

學生 孫鈱恩:「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我吃完了全部的菜,我們做事的時候要有感恩心,我們吃飯的時候要吃完,因為別人辛辛苦苦弄食物給我們吃。」 

環保就是生活,學生們學習愛地球的同時,也學會了感恩。 


李嘉儀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福慧床.環保毛毯 慈悲科技吸睛


「2016年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年會」今年在明尼蘇達州舉辦,慈濟展示區十分熱絡,因為現場包括香積飯、賑災環保毛毯、淨斯福慧床、福慧桌椅等,都引起討論與讚嘆。 


手捧福慧燈一盞,虔誠祈禱天下無災。2016年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年會,大會設置祈禱區(Reflection Room),連續兩年,慈濟的小型浴佛桌也吸引許多來賓禮佛。 

年會議題中,慈濟分享「如何在關懷災民同時,志工也照顧到自己的身心靈」。而展示區,更是各組織交流最密切的地方。 

慈濟志工 邢濟敏:「這三天以來非常非常感恩,全美國絕大多數的這些,急難救助的志工組織,上從聯邦政府的,FEMA(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一直到紅十字會一直到救世軍,一直到天主教慈善團體,許許多多的老朋友老夥伴,都不斷的來我們的展示區,來了解我們最新的一些發明,以及我們慈濟在國際上面,所做的一些賑災救援的工作。」 

除了明尼蘇達慈濟人,還有美國總會、芝加哥分會等15人次,是今年唯一的佛教團體,與各界攜手為祥和平安而努力。 

真善美志工 潘姿穎 美國報導 Read more

2016,08/10 花蓮社區發展協會參訪

【對象】花蓮社區發展協會參訪
【時間】2016年8月10日(三) 11:00-14:4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10-11.jpg20160810-12.jpg20160810-13.jpg20160810-14.jpg 
Read more

2016,08/10 大愛環保示範工廠會議

【對象】各區志工代表
【時間】2016年8月10日(三) 14:0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10-20.jpg
Read more

大愛環保示範工廠會議

【對象】各區志工代表
【時間】2016年8月10日(三) 14:0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10-20.jpg
Read more

Tuesday, 09 August 2016

義烏國際交易會 傳揚環保心典範

圖說:「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大愛感恩科技三個核心價值,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認同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精神,每年將所有投資及盈餘,全數回饋給慈善機構做國內外慈善、賑災工作,符合社會企業精神,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勉勵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就是保護大地,疼惜地球就是疼惜自己。」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聯合製播的《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林立騏師兄,與大家分享「第十一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

一走進義烏交會會場,就能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標語,吸引了許多會眾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因為大家都很好奇這些袋包、服飾等產品,到底跟『環保』有什麼關係!大愛感恩科技特地到中國浙江義烏,參加第十一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此次大會主軸是以「傳統文化」跟「時尚生活」為主題,共有來自15個國家與中國19個省份,將近有1300家企業場商參展,展示文化創意產業理念、技術、及成果,彼此互相交流。

大愛感恩科技呈現「簡約心生活」系列,並主力推廣強調服儀之美的「傳薪」系列,傳揚: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傳遞深刻持久衣著禮儀,呈現文化五千年,洗練出精實,展現融古匯今的人文之美。傳薪系列人文,著重於內心的真性情涵養,外顯於言行舉止中的進退禮儀;藉著傳薪服儀,落實簡約、惜福行為,體現傳統亙古美德。

圖說:黃仁茂師兄(右)協助,不管是事前準備,到展覽中推廣、最後場復,全心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展覽,用心陪伴義烏當地志工,教導慈濟人文,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承擔起天下米羅,幫助證嚴上人推動慈濟志業。「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大愛感恩科技三個核心價值,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認同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精神,每年將所有投資及盈餘,全數回饋給慈善機構做國內外慈善、賑災工作,符合社會企業精神,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勉勵大愛感恩科技。

感人故事說不盡,要特別要感恩當地志工付出,其中黃仁茂師兄協助,不管是事前準備,到展覽中推廣、最後場復,全心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展覽。黃仁茂師兄家在臺灣高雄,在2012年看到大愛台報導有關氣候高峰會新聞,若人人再不注重環境議題的話,地球壽命可能剩下短短幾年,所以黃仁茂師兄發願推動環保,因為工作到中國義烏定居,原本就在岡山社會教育推廣中心教學,來到義烏定居之後,用心陪伴義烏當地志工,教導慈濟人文,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承擔起天下米籮,幫助證嚴上人推動慈濟志業。

每一次的展覽推廣,只有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人力不夠,更需要當地志工協助來圓滿;只要用心影響人人,真的要感恩每一個人的努力,共同成就每一次的展覽會。透過每一次的參展,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將環保理念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環保議題的重要,傳遞綠色的消費觀念,只要將日常生活會使用到的物品,可以選擇對環境有善的企業或產品,不僅節能減碳、還能減少資源開發,落實生活的環保生活觀念。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義烏國際交易會 傳揚環保心典範

圖說:「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大愛感恩科技三個核心價值,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認同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精神,每年將所有投資及盈餘,全數回饋給慈善機構做國內外慈善、賑災工作,符合社會企業精神,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勉勵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就是保護大地,疼惜地球就是疼惜自己。」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聯合製播的《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林立騏師兄,與大家分享「第十一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

一走進義烏交會會場,就能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標語,吸引了許多會眾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因為大家都很好奇這些袋包、服飾等產品,到底跟『環保』有什麼關係!大愛感恩科技特地到中國浙江義烏,參加第十一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此次大會主軸是以「傳統文化」跟「時尚生活」為主題,共有來自15個國家與中國19個省份,將近有1300家企業場商參展,展示文化創意產業理念、技術、及成果,彼此互相交流。

大愛感恩科技呈現「簡約心生活」系列,並主力推廣強調服儀之美的「傳薪」系列,傳揚: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傳遞深刻持久衣著禮儀,呈現文化五千年,洗練出精實,展現融古匯今的人文之美。傳薪系列人文,著重於內心的真性情涵養,外顯於言行舉止中的進退禮儀;藉著傳薪服儀,落實簡約、惜福行為,體現傳統亙古美德。

圖說:黃仁茂師兄(右)協助,不管是事前準備,到展覽中推廣、最後場復,全心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展覽,用心陪伴義烏當地志工,教導慈濟人文,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承擔起天下米羅,幫助證嚴上人推動慈濟志業。「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大愛感恩科技三個核心價值,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認同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精神,每年將所有投資及盈餘,全數回饋給慈善機構做國內外慈善、賑災工作,符合社會企業精神,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勉勵大愛感恩科技。

感人故事說不盡,要特別要感恩當地志工付出,其中黃仁茂師兄協助,不管是事前準備,到展覽中推廣、最後場復,全心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展覽。黃仁茂師兄家在臺灣高雄,在2012年看到大愛台報導有關氣候高峰會新聞,若人人再不注重環境議題的話,地球壽命可能剩下短短幾年,所以黃仁茂師兄發願推動環保,因為工作到中國義烏定居,原本就在岡山社會教育推廣中心教學,來到義烏定居之後,用心陪伴義烏當地志工,教導慈濟人文,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承擔起天下米籮,幫助證嚴上人推動慈濟志業。

每一次的展覽推廣,只有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人力不夠,更需要當地志工協助來圓滿;只要用心影響人人,真的要感恩每一個人的努力,共同成就每一次的展覽會。透過每一次的參展,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將環保理念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環保議題的重要,傳遞綠色的消費觀念,只要將日常生活會使用到的物品,可以選擇對環境有善的企業或產品,不僅節能減碳、還能減少資源開發,落實生活的環保生活觀念。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生動話劇教環保 善苗扎根萌菩提


馬六甲兩所小學的老師為了加強特殊教育學生對環保的概念,15位老師和家長陪伴他們來到慈濟環保教育站。志工以生動有趣的帶動方式和他們分享環保,並讓他們親身體驗做分類的樂趣,希望他們回到學校發揮力量,推動校園環保。 


「一人一點力量,你住的地方就很美麗,很清潔。」 

生動可愛的話劇,37位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再加上卡通影片,更加深他們對環保的印象。 

啟智班學生 李紫薇:「一個大象,牠講不可以用多多水沖涼,等下就不會浪費。」 

家長 李美鳳:「這些在家裡她婆婆有教,但是他們都不明白為什麼從房間(出來)一定要關風扇,今天你們這樣子教她了,她會跟我講要關風扇要關燈,不錯,她進得到她的腦。」 

學生:「這個報紙丟那邊。」 

這一群特殊學生,雖然學習有障礙,但愛地球的心,卻和其他孩子一樣。 

香林小學啟智班老師 賴美蓮:「就讓他們親身體驗,就是說看得更多環保的東西,然後回去的時候,他們更有信心去做,然後由我們啟智班的同學,去影響其他主流班的同學。」 

啟智班學生 何釗漩:「跟他們講分類,罐子跟罐子,紙張跟紙張。」 

啟智班學生 王順傑:「不要亂亂丟,垃圾要環保。」 

一隻金色的金龜子,慢慢地爬過來。 

特殊學生做環保,開心學習無障礙。 


呂嘉嘉 鍾健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疼惜環境一念心 敬天愛地志不移


新加坡慈濟環保職工馮添福,任職已經邁入第十年,他每天都需要到不同地點,回收超過五百至六百公斤的環保資源。馮添福一星期七天都在做環保,但是他不曾埋怨,因為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分使命和願力。馮添福任勞任怨的精神影響了身邊志工,每星期都抽空一天來協助,而太太林寶心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大家一起用雙手來守護大地。 


慈濟新加坡分會職工 馮添福:「(去哪裡收)現在我們去洗衣廠收白布和塑膠袋,感恩!」 

64歲的馮添福是新加坡慈濟的環保職工,每天開著卡車繞全島回收環保資源,回收地點有辦公室,工廠,學校,醫院等等,十年如一日。 

洗滌服務公司副經理 楊辰希:「(他沒有來的話會讓你們起煩惱)對對對!會囤著、會覺得比較不好看,感覺就是很亂,師兄給我感覺他人很親切、很盡責。」 

慈濟新加坡分會職工 馮添福:「(塑膠袋)這個我們有分顏色,顏色和黑白。」 

他不僅僅只是載運回收,還要先做分類,讓資源有更好的回收價值。 

慈濟志工 李德福:「你來做,你才感覺真的很幸福,不要講辛苦。有一次我就跟他去大士地方回收這些東西,去到那裡我看都怕了一下,我就問他:師兄,假如我沒有來,這些東西你怎樣搬?他就講:我就是慢慢搬,他沒有埋怨過。」 

慈濟新加坡分會職工 馮添福:「你不收、你不做、你不賣掉再循環就是當垃圾,放在垃圾桶就倒掉,甘願做就歡喜受。」 

有好友支持,太太也是得力助手,夫妻二人每天做環保超過十小時。 

馮添福的太太 林寶心:「我知道他辛苦,因為我有做,我就知道一定會辛苦的。有時候他還怕我辛苦,我說我能做的!我如果怕辛苦我就不會來跟你做。」 

慈濟新加坡分會職工 馮添福:「以前沒有來慈濟,時常會有一點吵鬧,現在改變了,就是有忍,你講你對就好,我就給你對。」 

十年環保路,馮添福一心一意,因為這不止是一份職業,而是一分願力與使命。 

新加坡分會職工 馮添福:「我未來我退休了還是要來走走,還是要做一點環保,沒有放棄。」


李嘉儀 姚淩淩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跨越宗教種族 平等獻愛實踐佛法


加拿大林火延燒超過一個月,超過九萬人撤離,慈濟加拿大分會賑災團,前往愛明頓,除了提供物資和毛毯,也膚慰民眾不安的心。證嚴上人在今天(6/2)的志工早會開示,慈濟人不分種族宗教,用誠懇的愛,平等付出,把佛法化為行動。 


加拿大亞伯達省林火,救災人員不辭辛勞控制火勢。慈濟志工也到愛明頓,了解撤離居民的需求。除了發放生活用品,也送上溫暖的毛毯。 

證嚴上人開示:「法入心來是一粒種子,我們自己的心地耕耘,長久以來體解大道,把法就是轉成了行動。」 

愛的行動,給予需要的人依靠。物資的援助外,慈濟人帶動受災民眾,虔誠祈禱,膚慰心靈,也祈求平安。 

證嚴上人開示:「平等愛去付出,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這種誠懇的愛愛的能量,都是不怕辛苦,那一種平等的慈悲心愛心去付出。」 

慈濟志工把林火事件,作為教材,與愛德蒙小學的學生分享,希望啟發孩子助人的善念,知福惜福。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廢輪胎循環利用 膠片作輔助燃料


廢輪胎每公斤可以賣3.2元,其實價格不錯。可是台灣兩家處理廢輪胎的工廠,最近都因為歲修停收,廢輪胎一夕之間完全無處可去,甚至堆置在街頭。 


一輛輛車在路面上,呼嘯而過,左右對稱的輪胎,扮演驅動的關鍵角色。想安全上路,定期汰換可不能少。 

汽修廠業者 林資泰:「一般我們輪胎的壽命跟里程數的話,大概都在三萬五左右,如果以年分來講的話,大概五年以內都還算安全,再來就是要看你使用的習慣性,它是在1.6cm裡面,算是安全。」 

以往汽修廠或輪胎廠換下來的舊胎,因為量大,都會與回收商長期配合,每天固定載運,而現在卻面臨沒人想收的窘境。 

汽修廠業者 林資泰:「大概(累積)160條最多紀錄。 (會不會很不方便?) 大概沒有路可以走,然後外面又不能放,因為環保局會來開單。」 

輪胎回收司機 邱俊凱:「店家的部分,我們就是盡量可以拖延就跟他拖延,因為我們一天只能下一車。(店家會不會抱怨啊?) 當然會啊! (你們怎麼都那麼久才來,或者是根本不來。) 當然會,店家現在基本上都是打電話拜託我們去收。 (以前不曾發生過?) 以前沒有,以前不趕快去收,還會被別人收走。」 

政府為了不讓廢棄輪胎造成汙染,從1989年開始,以每公斤3.2元,補貼廢輪胎處理機構,讓廢輪胎回收鏈源源不絕。 

諷刺的是,實際來到輪胎回收商,眼前這些廢胎,堆積如山的分量,已經跟大門口的距離越來越近,原因出在,廢輪胎的最末端,台灣兩大主要再利用機構,永豐餘及台灣汽電,在農曆年前同步停爐歲修,暫停進貨,導致廢輪胎供過於求。 

環保署基管會組長 翁文郁:「以去年的數據來看,每個月大概是5700-5800公噸左右,事實上這些再利用機構的需求,它的量可以達到6000-6500公噸,事實上在供需是平衡的,但是有可能有歲修,或是尖峰期間的不同,所以某幾個月會有去化(消化)比較慢的情形。」 

不只回收端出了問題,再到廢輪胎的處理機構,手上這一塊塊黑色的東西,是經過機械破碎,平均大小2.5公分以內的膠片,它們目前的囤積量,已經比人還高。 

台灣每年的廢輪胎回收量將近12萬噸,有將近七成是破碎成膠片,當輔助燃料使用,兩成是磨成膠粉,作為地墊或吸音板,剩下的一成,透過熱裂解分解成碳黑,可以再製輪胎。而永豐餘和台灣汽電的膠片需求量,足足占了台灣一年總膠片量的82%,換句話說,廢輪胎回收的生死關卡,超過一半的決定權,就在他們身上。 

輪胎處理場業者 田清文:「這個產業憑良心講也滿辛苦的,現在呢因為本身終端交貨有問題,所以最近的價錢有down到(一公斤)8毛錢到一塊錢,可是這個時候我們下去打(破碎),我們下去把作業量增加,但是這些我消不出去啊,因為呢全省十三家處理廠,只有兩家在燒。」 

燒不完的膠片,放著有可能引發火苗,成堆聚集的廢胎,也有可能成為登革熱的下一個溫床,廢輪胎回收危機,怎麼做才會是新的轉機? 

採訪撰稿:彭淑珮 
攝影剪輯:蕭于傑 Read more

2016,08/09 南京志工參訪

【對象】南京志工
【時間】2016年8月9日(二) 16:00-17: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大愛環保蔭子孫 惜福造福真知福

20160809-14.jpg20160809-12.jpg20160809-13.jpg20160809-11.jpg 
Read more

廈門青年志工行 大愛人文感動心

圖說:「加入慈青更有活力,也能關懷其他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帶動身旁同學讓更多同齡人一起來。」廈門青年志工(慈青)花蓮慈濟醫院志工團,8月5日上午抵達台北,第一站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期望將環保帶回廈門大學落實。(攝影:曹書豪)「加入慈青更有活力,也能關懷其他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帶動身旁同學,讓更多同齡人一起來。」廈門青年志工(慈青)花蓮慈濟醫院志工團,8月5日上午搭船抵達基隆港,第一站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期望將環保帶回廈門大學落實。

透過簡報與影片,經營規劃室郭于禎與林慧萍分享當年參加慈青/慈青學長的時光和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傳達公司理念,以及環保產品背後的感人故事。『簡單的道理』」環保菩薩的感人故事就是環保人文,『單純的心』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是愛心接力,不要猶豫,『做就對了』,就是完全回饋。大愛感恩科技產匯聚眾人的愛心,將人人視為垃圾的資源,重新再製成環保產品,期望藉著有形的產品,接引更多人加入愛護地球的行列。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大愛感恩志工 李鼎銘分享,藉由自己的父親、姪女和自身的故事,提醒現在的人勇於身體力行的去做,將自己的良能發揮,最重要,年輕人不要害怕壓力,壓力會把你的潛能發揮出來,「適當的壓力,是成長的泉源。」勉勵在座的同學,不要怕承擔事情,對的事,用心去做就對了。

圖說:透過簡報與影片,傳達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公司理念,以及環保產品背後的感人故事。「簡單的道理」環保菩薩的感人故事就是環保人文,「單純的心」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是愛心接力,不要猶豫,做就對了就是完全回饋。(攝影:曹書豪)廈門大學 許嘉祥同學分享:「來到這得到兩個啟示,第一把衣服給換了,換成大愛感恩科技做的環保衣服;第二做慈濟就要做一輩子,平時看慈濟舉辦的活動,看著、看著就哽咽了,很感動,得到很多啟發,用言語說不出來的,要用心去體會,就像影片中的,沒有什麼大道理,去做,把它一點一滴做出來,這次來臺灣多學習、多感受一些,回去多做,把這趟所學到的知識通通帶回去。」

廈門大學 何燁同學分享:「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句話,環保志工把『平凡』的事做到很『不平凡』,資源分類在大眾眼裡看來很簡單,可是將塑料瓶的瓶身、瓶環分類,每天做著重複的動作,真的是很不簡單的;第二句話就是將回收物生命的『終點』也是另一個生命的『起點』,將資源發揮到淋漓盡致,讓它有更好的價值。聽到鼎銘師伯所分享的三個故事,更啟發了我,真的是很感動,當我上船的那一刻,對自己說要將一切事情都放下來,讓自己的心裡(煩惱)空空,希望將這幾天所學習到的放進心理,讓心中裝滿愛的能量。」

最後,慈濟資深志工 郭純玲分享:「這趟旅行是廈門慈青專洋過海來台取經,利用暑假這段時間報名參與花蓮慈院志工,當踏下臺灣第一站就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願景,也給了我們身心靈的陪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人人不要的垃圾化成有用的資源-『垃圾變成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清楚環保使命,來臺灣學習,重要的是我們要將今天所學帶回廈門、落實做環保,除了聞法、聽法,還要能說法、傳法,回去以後將所聽到的知識好好的傳承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廈門大學 許嘉祥同學(左)分享:「來到這得到兩個啟示,發第一把衣服給換了,換成大愛感恩科技做的環保衣服,第二做慈濟就要做一輩子,平時看慈濟舉辦的活動看著看著就哽咽了很感動,得到很多啟發用言語說不出來的,要用心去體會,就像影片中的沒有什麼大道理,去做把它一點一滴做出來,這次來臺灣多學習、多感受一些,回去多做,把這趟所學到的知識通通帶回去。」 (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廈門青年志工行 大愛人文感動心

圖說:「加入慈青更有活力,也能關懷其他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帶動身旁同學讓更多同齡人一起來。」廈門青年志工(慈青)花蓮慈濟醫院志工團,8月5日上午抵達台北,第一站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期望將環保帶回廈門大學落實。(攝影:曹書豪)「加入慈青更有活力,也能關懷其他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帶動身旁同學,讓更多同齡人一起來。」廈門青年志工(慈青)花蓮慈濟醫院志工團,8月5日上午搭船抵達基隆港,第一站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學習「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期望將環保帶回廈門大學落實。

透過簡報與影片,經營規劃室郭于禎與林慧萍分享當年參加慈青/慈青學長的時光和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傳達公司理念,以及環保產品背後的感人故事。『簡單的道理』」環保菩薩的感人故事就是環保人文,『單純的心』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是愛心接力,不要猶豫,『做就對了』,就是完全回饋。大愛感恩科技產匯聚眾人的愛心,將人人視為垃圾的資源,重新再製成環保產品,期望藉著有形的產品,接引更多人加入愛護地球的行列。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大愛感恩志工 李鼎銘分享,藉由自己的父親、姪女和自身的故事,提醒現在的人勇於身體力行的去做,將自己的良能發揮,最重要,年輕人不要害怕壓力,壓力會把你的潛能發揮出來,「適當的壓力,是成長的泉源。」勉勵在座的同學,不要怕承擔事情,對的事,用心去做就對了。

圖說:透過簡報與影片,傳達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公司理念,以及環保產品背後的感人故事。「簡單的道理」環保菩薩的感人故事就是環保人文,「單純的心」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是愛心接力,不要猶豫,做就對了就是完全回饋。(攝影:曹書豪)廈門大學 許嘉祥同學分享:「來到這得到兩個啟示,第一把衣服給換了,換成大愛感恩科技做的環保衣服;第二做慈濟就要做一輩子,平時看慈濟舉辦的活動,看著、看著就哽咽了,很感動,得到很多啟發,用言語說不出來的,要用心去體會,就像影片中的,沒有什麼大道理,去做,把它一點一滴做出來,這次來臺灣多學習、多感受一些,回去多做,把這趟所學到的知識通通帶回去。」

廈門大學 何燁同學分享:「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句話,環保志工把『平凡』的事做到很『不平凡』,資源分類在大眾眼裡看來很簡單,可是將塑料瓶的瓶身、瓶環分類,每天做著重複的動作,真的是很不簡單的;第二句話就是將回收物生命的『終點』也是另一個生命的『起點』,將資源發揮到淋漓盡致,讓它有更好的價值。聽到鼎銘師伯所分享的三個故事,更啟發了我,真的是很感動,當我上船的那一刻,對自己說要將一切事情都放下來,讓自己的心裡(煩惱)空空,希望將這幾天所學習到的放進心理,讓心中裝滿愛的能量。」

最後,慈濟資深志工 郭純玲分享:「這趟旅行是廈門慈青專洋過海來台取經,利用暑假這段時間報名參與花蓮慈院志工,當踏下臺灣第一站就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願景,也給了我們身心靈的陪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人人不要的垃圾化成有用的資源-『垃圾變成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清楚環保使命,來臺灣學習,重要的是我們要將今天所學帶回廈門、落實做環保,除了聞法、聽法,還要能說法、傳法,回去以後將所聽到的知識好好的傳承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廈門大學 許嘉祥同學(左)分享:「來到這得到兩個啟示,發第一把衣服給換了,換成大愛感恩科技做的環保衣服,第二做慈濟就要做一輩子,平時看慈濟舉辦的活動看著看著就哽咽了很感動,得到很多啟發用言語說不出來的,要用心去體會,就像影片中的沒有什麼大道理,去做把它一點一滴做出來,這次來臺灣多學習、多感受一些,回去多做,把這趟所學到的知識通通帶回去。」 (攝影:曹書豪) 

Read more

Monday, 08 August 2016

中風患者做環保 另類復健滌心靈


大多數的中風病患,在生病後都會自怨自艾,對人生都抱有較為悲觀的想法;不過馬來西亞巴生吉膽島的郭瑞發,在志工屢屢邀約後,終究突破自己,每個星期都與妻子都到島上的環保點,踩踩瓶罐當復健。這樣的精神,也感動了中風互助會的醫師,希望他能鼓舞更多病患走出陰霾。 


扶著椅子借力使力,郭瑞發吃力地用雙腳踩著保特瓶也要做環保。 

環保志工 郭瑞發:「因為我一邊不方便,我中風嘛,一邊不方便。」 

三年前郭瑞發中風,慈濟志工陳秀蘭到家裡拜訪他,除了關懷也邀約他一起做環保,但他不斷拒絕。 

慈濟志工 陳秀蘭:「有時我早來環保站,我看他走過我就跟他招招手,可是他就是不願意進來。」 

環保志工 郭瑞發:「我就覺得很悶,(跟)老婆(說)不然我們去試試看,去了就一直來了。」 

從當初的拒絕到如今,郭瑞發的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吉膽島環保站每個星期的環保日總會看到他的身影,連妻子王舜霞也一起投入。 

環保志工 郭瑞發:「會比較輕鬆一點啦!也是運動當作治療,物理治療這樣子。」 

慈濟志工 陳秀蘭:「脾氣沒有這樣暴躁了,他們夫妻關係也比較好一點。」 

郭瑞發每個月都會到巴生義診中心參與中風互助會復建活動,志工希望他可以帶動更多病友走出來。 

馬來西亞慈濟人醫會醫師 林連水:「做環保對自己有益又益地球,那他是一個典範,讓我們其他中風患友去啟發他們。」 

雖然身體遭逢巨變,但郭瑞發的積極面對,也能讓他踩出人生另一個春天。 


劉海倫 戴輝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巧手動一動 廢鐵變身藝術品


很多人都覺得,廢鐵最後的去處,就是送到鋼鐵廠 重新熔煉;但是別在藝術家眼中,卻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透過藝術家的巧手,賦予廢鐵,新的生命。 


從廢棄物中,尋找資源,足以打造城市的未來藍圖。 

鋼鐵業者 陳福進:「現在台灣的廢鋼根本自給都不足了,整體量的話來講,應該至少有三到四成這樣,要靠進口廢鋼。」 

包括台灣的捷運軌道,還有一半的新建大樓,所使用的材料,源頭都是廢鐵,但從回收選料、熔煉鑄造,處處都是學問。 

鋼鐵業者 黃炳樺:「像我們也做這樣的東西呀,這個全世界沒有幾家在做呀。」 
鋼鐵業者 黃炳樺:「但是我們賣到美國,賣到歐洲,賣到澳大利亞,賣到紐西蘭,我們的產品在那邊得到非常大的肯定,大家都喜歡使用再生材料做的鋼鐵。」 

利用廢鐵回收,再製建築鋼材,不但沒有所謂的浪費,更是獲利的來源。 

環保署廢管處長 吳盛忠:「用廢鋼來練鐵,已經跟我們從礦產出來,兩個等量了,都一千萬噸了,台灣目前電弧爐煉鋼,這個十幾家呀,產值四五千億都沒有問題。」 

把回收後的廢鐵,送進鋼鐵廠,重新熔煉,製成產品,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換個角度,經過風吹雨打,鏽蝕斑駁的這些廢鐵,也可能被重新注入,新的靈魂。 

四月底,桃園的文化局舉辦一場展覽,主題是用廢鐵做的雕塑,曾經被丟棄的廢鐵,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姿態。 

鐵雕家 葉步雲:「這個鐵是老鐵,它的早期的一些色彩的變化,我是保留著,它就像一個……剛發芽的一個種子,像這種裂痕,是最困難的地方。」 

用廢鐵當成媒材,以種子發芽,日夜循環、破殼而出等等意象,鐵雕家葉步雲希望能傳達,他對於環保議題、生態破壞的省思,希望能賦予廢棄物,新的生命。 

鐵雕家 葉步雲:「老鐵越來越少,你不去給它創造生命,它就是廢鐵廠收去,到熔鐵的大工廠,整個熔掉,很可惜。」 

利用廢鐵創作,每一件素材鏽蝕的形狀、跟肌理都不一樣,所以葉步雲的作品,完全無法複製。 

鐵雕家 葉步雲:「像是老鐵,這一塊也是老鐵,但是它沒有繡得很深的梨皮點,我也可以……用這個做成一個小作品。」 

對於年過六十的葉步雲來說,創作的過程並不輕鬆,不但是體力的勞動,也是傷痕的累積。 

鐵雕家 葉步雲:「當然有一些……像燒焊的時候火有一點點噴到手掌那邊,手臂那邊是難免的。這打造出來的話每件作品都是不一樣,不是像一般用翻模的,都是用石膏模還是用來翻的。」 

長期的打鐵,葉步雲從脊椎、手腳、甚至到眼睛,都有大大小小的老傷,聽力也變得遲鈍;但是他說,鋼鐵可以不斷的回收再利用,能藉此傳達保護土地的心情,傳承代代相傳,感恩惜物的精神。 

鐵雕家 葉步雲:「鐵的東西,自古以來喔,像幾百年的東西呀,你總不能說幾十年就報廢吧,像以前的水桶以前是用鐵,現在是用塑膠來代替,一點感覺都沒有。」 

一天的工作結束,陽光向晚,徐徐的微風,吹進工作室。相對於竭盡資源,大量製造的工業污染;我們或許該回頭想想,要如何學習前人的智慧,跟著大自然的腳步循環生息,留下一個乾淨的地球,才是這一代迫切的課題。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慈悲科技軟實力 日內瓦展獲肯定


慈濟參加瑞士日內瓦展,以「淨斯福慧家具系列」獲得三金一銅的肯定,大會也特地頒發「發明教育貢獻獎」,感謝慈濟的慈悲科技,今日(6/2)台灣發明協會理事長陳宗台,至靜思精舍將獎項呈送給證嚴法師。 


慈濟首次參加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三金一銅殊榮,大會感激慈濟的慈悲科技,特地頒發「傑出發明教育家獎」給證嚴法師,2號上午台灣發明協會也親自將獎項呈給證嚴法師。 

台灣發明協會理事長 陳宗台:「 尤其對環保的議題這麼的重視, 對人、受難人的尊重做得這麼多, 今天有幸回來當面的,再一次呈獻給我們上人。」 

慈悲科技「淨斯福慧家具系列」的發明,結合愛與智慧,體貼災民也尊重每一個人,更與環保做結合,展現對地球的那一分尊重。 

美國慈濟志工 曾慈慧:「 日內瓦這些專業人士,對上人的一項,宗教情操的一項肯定,上人帶動我們所做的發明創作,都融合感恩、尊重、愛, 那這一分的感恩、尊重、愛, 就是一個發明教育家的,一個最重要的一分心念。」 

慈濟用愛付出,關懷苦難人,將愛融合在慈悲科技裡,傳遞人道互助的大愛精神。 

江家瑜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

世界遺產大堡礁 危急存亡之冬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07-12_08_20160809.jpg澳洲的大堡礁是地球上最大的珊瑚礁群,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近年來,卻因為氮肥汙染、導致會吃珊瑚的海星大量繁殖,還有水溫升高,造成珊瑚白化。四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開始考慮,要把大堡礁列入瀕危遺產,隨著全球暖化加劇,現在科學家發現,大堡礁中部和北部,35%的珊瑚,都出現嚴重白化現象。

資料來源: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7293
Read more

2016,08/08 【人文週會】賑災科技 變身快樂病毒 Pinky林宜琳 師姊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8月8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賑災科技 變身快樂病毒

20160808-31.jpg20160808-32.jpg20160808-33.jpg20160808-34.jpg 
Read more

Eco Heart-Warming Scarf, a Perfect Match with DA.AI Heritage Series

CAPTION: This scarf series is a perfect match with DA.AI’s Heritage Series apparels, for the Heritage Series also expresses the harmony and virtue through simple color fabric and cut.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To prepare early for cold winter to come, DA.AI Technology wishes to provide warmth to everyone with the newly designed Eco Heart-Warming Scarf. In the past, DA.AI’s fleece scarf usually comes from trimmed blanket fabric, given it a short and neat size. The soft and gentle eco-knitted scarf is the first knitted scarf of DA.AI, made from recycled PET bottles, not only covers the neck but also large enough to be used as a shawl to cover the shoulder with elegance.

This scarf series is a perfect match with DA.AI’s Heritage Series apparels, for the Heritage Series also expresses the harmony and virtue through simple color fabric and cut. The “elegance, geniality, and humbleness” spirits are fully reflected through design, and the inner virtues are made visible on appearance. The scarf comes in three colors: Angel Blue, Accommodating Grey, and mix of these two, complementing the simple color code of our traditional apparels.

“Turn indifference into warm caring, and cold winter to spring sun. The world is most beautiful when filled with love.” Through tangible eco-product, we wish to pass on love and warmth to families and friends. Furthermore, we shall spread this Great Love to all around us, and turn the indifference society into one filled with harmony. This series of scarf brings warmth for both body and heart; moreover, this eco product, like all DA.AI eco products, is filled with love from all the environmental bodhisattvas that dedicate their efforts in protecting Earth, and the simple mindset of cleansing the world.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The scarf comes in three colors: Angel Blue, Accommodating Grey, and mix of these two, complementing the simple color code of our traditional apparels.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高雄 曾鐵樹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08.jpg
倘若我們多活兩歲,身體還能動,就要為這個社會付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沒有浪費我們多吃的米,對不對! Read more

歡喜吉祥月 愛灑淨人心

圖說:「其實,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一念心善,能撒播無量善種,萌芽茁壯,以滋養眾生;. 一念心惡,如含毒雜草蔓延,爭奪養分,致糧作歉收。」慈濟志工林朝富分享「不燒紙錢,轉迷為悟。」臺灣每年平均花掉280億拿來燒金銀紙,花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紙錢燒,燒紙錢真的能求得保平安嗎?證嚴法師曾說過:『福報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迷信不如不信,要有正信、正念。(攝影者:蕭嘉明)普天之下四大不調,五濁惡世,苦難偏多,氣候變遷造成各地災難四起,可以從媒體報導中看到災情,如同佛經裡紀載的大三災、小三災;身處在這個毀壞世代裡,為了我們環境永續、下一代的生存,人人更應該響應環保,齊心救大地。8月1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慈濟愛灑團隊分享「歡喜感恩‧七月吉祥」。

華人傳統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必須殺宰牲畜、燃燒紙錢祭拜鬼神與祖先,不能出遊、開刀、婚嫁等,但在佛陀時代,農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正值雨季,修行者都要聚集在精舍修行,由國王、大臣、國民、居士等發心來供養,好讓修行者專心聞法。七月十五日,佛陀,見弟子弟子用心聞法、修得正果、得歡喜,是佛陀歡喜日,所以農曆七月是吉祥月,不是民間習俗的鬼月。

「其實,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一念心善,能撒播無量善種,萌芽茁壯,以滋養眾生;. 一念心惡,如含毒雜草蔓延,爭奪養分,致糧作歉收。」慈濟志工林朝富分享「不燒紙錢,轉迷為悟。」臺灣每年平均花掉280億拿來燒金銀紙,花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紙錢燒,燒紙錢真的能求得保平安嗎?證嚴法師曾說過:『福報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迷信不如不信,要有正信、正念。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教人仁愛與孝道,民德歸厚,不是因怕而祭拜。

佛教所謂普度,原是「救倒懸」,普度眾生救倒懸,是要提倡護生以及守護人群慧命。如今卻變成有所求的祭祀行為。當人類為了祭拜鬼神宰殺動物,宛如地獄的夜叉一樣,動物也是生命,只是由不得自己,生在畜生道;牠由不得自己,我們的來生到底何去何從?還是來做人?,證嚴法師曾開示過:「吃牠的肉、啃牠的骨,說你多慈悲有誰會相信?」經典記載『食眾生肉,斷慈悲種。』現在地球溫氣溫不斷攀升,科學家也指出畜牧業所排出溫室氣體,遠高於交通運輸,若要減緩溫室效應,素食是最好的方式。

圖說:慈濟志工陳阿桃分享「身體力行做環保」,透過「自己所做,說我所做的事。」傳遞正信正念的觀念,陳阿桃師姊雖然自己出身在台灣民間信仰的普通家庭,過去因為迷信求神問卜,但加入慈濟後由迷轉悟,彎下腰來撿福氣。陳阿桃師姊最感恩他人生第一位老師-母親,母親雖然沒有讀多少書,但透過身教來教育子女,做人要與人、與事無爭、更要與人廣結善緣;當自己有飯能吃,記得要留一口飯來幫助別人,因為能付出的人最有福。(攝影者:蕭嘉明)慈濟志工陳阿桃分享「身體力行做環保」,透過「自己所做,說我所做的事。」傳遞正信正念的觀念,陳阿桃師姊雖然自己出身在台灣民間信仰的普通家庭,過去因為迷信求神問卜,但加入慈濟後由迷轉悟,彎下腰來撿福氣。陳阿桃師姊最感恩他人生第一位老師-母親,母親雖然沒有讀多少書,但透過身教來教育子女,做人要與人、與事無爭、更要與人廣結善緣;當自己有飯能吃,記得要留一口飯來幫助別人,因為能付出的人最有福。

心香一炷上達天聽,舉例2014年的臺北行天宮推動「問心敬神」的理念,不再設置香爐及供桌,驟然改變廟宇習俗與信眾習慣,起初信眾不太能接受,但經適應及善解後,已能接受參拜只用雙手合十,誠心祈禱即可上達天聽,不是只有燒香才能算是虔誠。「天災人禍不斷,生命太微弱,對待生命我們要將心比心,因果歷歷不爽,萬般帶不走,唯有業力隨身;因果怎麼來怎麼去。」陳阿桃邀約大家一起淨化 人心,希望這個社會更祥和,世界萬物共生共存,將拿來買紙錢的錢話做功德財,捐給大愛電視台,讓法音清流繞全球,更是與全世界廣節善緣。

德式馬企業游雅婷:「大家都會說吃素會營養不夠,但我不覺得是這樣,像我已經吃素幾年了,身體依然健康。」從花蓮慈濟醫院許瑞云醫師健康食物療法,只出吃素可以吃得很健康,只要營養均衡,天然食材,身體依然很健康。

圖說:最後,愛灑團隊帶領大眾雙手合十,虔誠祈禱唱出心中的《愛和關懷》,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攝影者:蕭嘉明)同樣素食的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曹書豪,大學就已經開始茹素,書豪知道素食不僅對身體好,更是愛護地球的行動;書豪除了響應素食,平時也落實環保,下班離開辦公室會隨手關燈、拔插頭,外出攜帶環保餐具,希望藉著自己的行動來影響更多人響應,書豪分享:「因為大學有服務學習課程,開始接觸慈青、及慈濟環保,有時間也會到環保站做環保。公司藉著這次愛灑活動,傳遞七月是吉祥月,不燒紙錢,減少碳排放,更可以響應素食,愛護動物、保護地球,真的非常好。印象深刻的是,聽了阿桃師姑分享,大愛電視台傳播世間美善、淨化人心,更和全世界廣結善緣,所以人人要好好護持大愛電視台,成為大愛之友,共同將美善傳遞出去。」

「溫室效應」引發全球氣候劇烈變遷,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災難頻傳,今年臺灣六、七月的氣溫不斷攀升破表,慈濟志工力行環保愛地球,宣導正信正念的吉祥月,齋戒茹素、不燒金紙減少煙害,日常生活中達到節能減碳,盡己之力能為地球降溫,地球的幸福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廣邀企業、政府、會眾、團體共同響應,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歡喜吉祥月 愛灑淨人心

圖說:「其實,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一念心善,能撒播無量善種,萌芽茁壯,以滋養眾生;. 一念心惡,如含毒雜草蔓延,爭奪養分,致糧作歉收。」慈濟志工林朝富分享「不燒紙錢,轉迷為悟。」臺灣每年平均花掉280億拿來燒金銀紙,花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紙錢燒,燒紙錢真的能求得保平安嗎?證嚴法師曾說過:『福報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迷信不如不信,要有正信、正念。(攝影者:蕭嘉明)普天之下四大不調,五濁惡世,苦難偏多,氣候變遷造成各地災難四起,可以從媒體報導中看到災情,如同佛經裡紀載的大三災、小三災;身處在這個毀壞世代裡,為了我們環境永續、下一代的生存,人人更應該響應環保,齊心救大地。8月1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企業聯合週會人文講座,慈濟愛灑團隊分享「歡喜感恩‧七月吉祥」。

華人傳統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必須殺宰牲畜、燃燒紙錢祭拜鬼神與祖先,不能出遊、開刀、婚嫁等,但在佛陀時代,農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正值雨季,修行者都要聚集在精舍修行,由國王、大臣、國民、居士等發心來供養,好讓修行者專心聞法。七月十五日,佛陀,見弟子弟子用心聞法、修得正果、得歡喜,是佛陀歡喜日,所以農曆七月是吉祥月,不是民間習俗的鬼月。

「其實,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一念心善,能撒播無量善種,萌芽茁壯,以滋養眾生;. 一念心惡,如含毒雜草蔓延,爭奪養分,致糧作歉收。」慈濟志工林朝富分享「不燒紙錢,轉迷為悟。」臺灣每年平均花掉280億拿來燒金銀紙,花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紙錢燒,燒紙錢真的能求得保平安嗎?證嚴法師曾說過:『福報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迷信不如不信,要有正信、正念。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教人仁愛與孝道,民德歸厚,不是因怕而祭拜。

佛教所謂普度,原是「救倒懸」,普度眾生救倒懸,是要提倡護生以及守護人群慧命。如今卻變成有所求的祭祀行為。當人類為了祭拜鬼神宰殺動物,宛如地獄的夜叉一樣,動物也是生命,只是由不得自己,生在畜生道;牠由不得自己,我們的來生到底何去何從?還是來做人?,證嚴法師曾開示過:「吃牠的肉、啃牠的骨,說你多慈悲有誰會相信?」經典記載『食眾生肉,斷慈悲種。』現在地球溫氣溫不斷攀升,科學家也指出畜牧業所排出溫室氣體,遠高於交通運輸,若要減緩溫室效應,素食是最好的方式。

圖說:慈濟志工陳阿桃分享「身體力行做環保」,透過「自己所做,說我所做的事。」傳遞正信正念的觀念,陳阿桃師姊雖然自己出身在台灣民間信仰的普通家庭,過去因為迷信求神問卜,但加入慈濟後由迷轉悟,彎下腰來撿福氣。陳阿桃師姊最感恩他人生第一位老師-母親,母親雖然沒有讀多少書,但透過身教來教育子女,做人要與人、與事無爭、更要與人廣結善緣;當自己有飯能吃,記得要留一口飯來幫助別人,因為能付出的人最有福。(攝影者:蕭嘉明)慈濟志工陳阿桃分享「身體力行做環保」,透過「自己所做,說我所做的事。」傳遞正信正念的觀念,陳阿桃師姊雖然自己出身在台灣民間信仰的普通家庭,過去因為迷信求神問卜,但加入慈濟後由迷轉悟,彎下腰來撿福氣。陳阿桃師姊最感恩他人生第一位老師-母親,母親雖然沒有讀多少書,但透過身教來教育子女,做人要與人、與事無爭、更要與人廣結善緣;當自己有飯能吃,記得要留一口飯來幫助別人,因為能付出的人最有福。

心香一炷上達天聽,舉例2014年的臺北行天宮推動「問心敬神」的理念,不再設置香爐及供桌,驟然改變廟宇習俗與信眾習慣,起初信眾不太能接受,但經適應及善解後,已能接受參拜只用雙手合十,誠心祈禱即可上達天聽,不是只有燒香才能算是虔誠。「天災人禍不斷,生命太微弱,對待生命我們要將心比心,因果歷歷不爽,萬般帶不走,唯有業力隨身;因果怎麼來怎麼去。」陳阿桃邀約大家一起淨化 人心,希望這個社會更祥和,世界萬物共生共存,將拿來買紙錢的錢話做功德財,捐給大愛電視台,讓法音清流繞全球,更是與全世界廣節善緣。

德式馬企業游雅婷:「大家都會說吃素會營養不夠,但我不覺得是這樣,像我已經吃素幾年了,身體依然健康。」從花蓮慈濟醫院許瑞云醫師健康食物療法,只出吃素可以吃得很健康,只要營養均衡,天然食材,身體依然很健康。

圖說:最後,愛灑團隊帶領大眾雙手合十,虔誠祈禱唱出心中的《愛和關懷》,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攝影者:蕭嘉明)同樣素食的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曹書豪,大學就已經開始茹素,書豪知道素食不僅對身體好,更是愛護地球的行動;書豪除了響應素食,平時也落實環保,下班離開辦公室會隨手關燈、拔插頭,外出攜帶環保餐具,希望藉著自己的行動來影響更多人響應,書豪分享:「因為大學有服務學習課程,開始接觸慈青、及慈濟環保,有時間也會到環保站做環保。公司藉著這次愛灑活動,傳遞七月是吉祥月,不燒紙錢,減少碳排放,更可以響應素食,愛護動物、保護地球,真的非常好。印象深刻的是,聽了阿桃師姑分享,大愛電視台傳播世間美善、淨化人心,更和全世界廣結善緣,所以人人要好好護持大愛電視台,成為大愛之友,共同將美善傳遞出去。」

「溫室效應」引發全球氣候劇烈變遷,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災難頻傳,今年臺灣六、七月的氣溫不斷攀升破表,慈濟志工力行環保愛地球,宣導正信正念的吉祥月,齋戒茹素、不燒金紙減少煙害,日常生活中達到節能減碳,盡己之力能為地球降溫,地球的幸福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廣邀企業、政府、會眾、團體共同響應,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Sunday, 07 August 2016

再生成能源 自然循環保護地球


在生活中高度使用的塑膠袋,並不是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東西,一名奧地利的科學家在1902年發明了塑膠袋,卻讓科學家傷透腦筋,因為它的分子鏈不易破壞,不腐壞的特性,對環境造成的壓力極為龐大。除了焚燒或掩埋之外,台灣現在也有人從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尋找靈感,找到把塑膠袋逆轉成柴油的方法,讓塑膠袋回歸成為再生能源。 


1955年美國LIFE雜誌刊登了一張照片,一個美國家庭輕鬆地把用過即丟的商品拋向空中,標題上寫著「用過即丟的生活,一次性商品減輕家事負擔」。然而,一切真的可以如此美好嗎? 

洗塑膠袋的習慣,吳淑芬已經維持了二十年。 

吳淑芬:「就拿到後面晾乾,然後再重複使用這樣子,晾在這邊乾了,然後我就,就帶著去買菜這樣子。」 

塑膠袋用不完,也處理不完。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就指出,全世界平均每一分鐘就使用兩百萬個塑膠袋。沾了油的塑膠袋更是難處理。 

慈濟志工 吳淑芬:「沾油的塑膠袋我就不會重複洗,因為這樣會很浪費水,我就洗乾淨一點不要那麼油,然後我就拿到我們(慈濟)的環保站回收。」 

慈濟志工 王進興:「這個還算普通,有的很油,太油的就沒辦法了,一般來講無法處理,(回收)廠商無法處理。」 

塑膠袋具有高度的親油性,如果當成垃圾處理,只能焚燒或掩埋。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高專 林正雄:「它(塑膠)聚合物的意思就是,它是分子鏈是很長的東西,地球上沒有出現過這樣子的一種材質,所以導致於很多的一些生物,它沒有酵素可以去辨認,這樣子的一些結構。」

到底該怎麼樣才能有效分解塑膠的結構呢?許多人都在尋找答案。 

日本企業執行長 伊東昭典(Akinori Ito) :「這些塑料可以做成油,這個機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先拆解垃圾,就這樣放進去即可,很容易就能了解怎樣變成油。」 

加熱後塑膠變成液體,沸騰後變成瓦斯,用水冷卻,瓦斯就能轉化成油,最後就可以分解成汽油、柴油和煤油。這個技術,台灣現在也做得到。 

台灣新竹綠色產業聯盟常務理事 余金龍:「塑膠的前身,就是乙烯跟丙烯,本來也就是石油過來的,那我們只是把它逆轉,所以我們現在把它最佳化到,一般的塑膠呢?大概可以產生四分之三的柴油,四分之一的汽油。」 

生產事業部副總 羅貴清:「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的事業廢棄物,這個就是我們的民生等等,這些你看得到的都是,我們主要是PP、PE、PS,還有一些尼龍等等都可以,它的出油率高跟低而已。」 

在七種塑膠製品中,除了PLA無法逆轉成柴油之外,包括沾了油的塑膠袋都可以回收再製,其中以PE、PP、PS也就是塑膠袋和保麗龍的出油率最高,高達80% ,PET,也就是寶特瓶類,出油率約20%。至於出油率不低的PVC,只要控制在總量的15%以下,就不會產生二次汙染。 

台灣新竹綠色產業聯盟常務理事 余金龍:「一般的油來的時候,它的範圍這麼廣,從最輕的石油醚,到瀝青都有,可是它在做塑膠的時候,它只取這段去做乙烯跟丙烯,那我們把這麼乾淨的這一段拿來回復,理論上如果做得好的話,(油)本身就很乾淨。」 

這套稱為R-One的系統,研發靈感來自太空人在太空梭的垃圾處理方式,把回收的廢塑料倒進機器裡,透過催化劑破壞、裂解塑膠分子,再進行分餾,就可以過濾出柴油。整個製程只需要五小時,就可以逆轉出80%的柴汽油,所衍生的天然氣還可以直接再利用。 

所逆轉成的柴油,沒有嗆鼻的氣味跟黑煙。這套系統已經在台灣、美國、大陸取得專利,想要邁入量產階段,還必須等待政府發給特許執照。想要有效降低塑膠廢棄物對環境所造成的壓力,政府與民間的後續配套,還需要更有效的推動。 

採訪撰文:許斐莉 
攝影剪接:余國維 Read more

佛法生活化展場 靜思人文飄香


第四屆佛事展,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靜思書軒與大愛感恩科技,都展現了慈濟人文,也讓許多民眾感受到,佛法是如此生活化。連續三年參與布置的劉學軍分享,透過實做逐步了解慈濟精神,其中一項就是環保,因為場布素材年年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南京佛事展,民眾親近佛法、也進一步認識「佛法如何生活化」。 

連續三年承擔慈濟展場設計、與施工聯繫的劉學軍,執行過程越來越理解。 

志工 劉學軍:「有些地方我不是很了解(人文),透過跟資深師兄師姊溝通,他們會提一些要求,這些要求其實就是反映這些人文核心的點,我要把它落實出來,這三年下來,我一直在跟進場地布置,所以我在這方面應該說會了解得越來越深刻。」 

在自己書上題字的朱浩,過去用衝突表達憤怒,一年前接觸慈濟,學習柔和。 

民眾 朱浩:「如果能到(慈濟)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差不多也70來歲,做50年慈濟那應該是相當美好的事情。」 

逛展場,看慈濟、讀靜思,是入門。許多民眾填下報名表,決定深入體驗,行善行孝的幸福人生。 


真善美志工 江蘇報導 Read more

豔陽下勤做環保 四歲娃有其堅持


上海慈濟志工,為了在更多社區推動環保,他們很積極在尋找新的環保點,最近有間開港式燒臘店的老闆,把他的店面無償提供給慈濟使用,志工將它變身成為環保點。另外在廣東東莞,也有志工利用休假日,挪出自己工廠的空地,作為資源回收分類的場地,希望帶動社區民眾,一起響應。 


【廣東 東莞】 

頂著烈日,忍受著超過35度的高溫,東莞慈濟志工,在虎門沙角做資源回收,四歲的黃于玲,跟在父親身邊,做得跟大人一樣起勁。 

志工 與 黃于玲:「(為什麼不要喝一次性的飲料),因為爸爸媽媽睡覺的時候,會睡在垃圾上,爸爸媽媽的衣服就髒了,(她說如果都喝飲料的話),(爸爸媽媽都睡在垃圾上),(衣服都髒掉了很不舒服),(是不是這樣啊)。」 

這處環保點是慈濟志工林美秀的工廠,每個月挪出一天,號召鄰居和志工們一起來分類。 

志工 鄧婉兒:「今天很熱可是就會覺得,挺滿足的那種感覺,回到家之後打算就是,做一下垃圾分類。」 

【上海】 

擴增環保回收點,上海志工也花費不少心力,昔日的港式燒臘店,拆下招牌,如今變身成為慈濟環保點。 

慈濟志工 徐雲蔚:「以前燒臘館就是給人家吃葷的,但是這個地方能夠大家一起來,把周圍的環境處理好,就是垃圾分類帶動起自己的員工,和周圍的這些居民,他(老闆)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聲音)慈濟志工:「憑我們螞蟻雄兵,一下就把它弄掉了,這麼多人一人弄幾個(字),就弄掉了。」 

三十多位志工,忙裡忙外地打掃,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讓這個環保點正常運作。 

志工 馬慶仁:「我想我在這邊以後,也會常常過來跟這邊的居民一起,來做環保讓垃圾減量,讓我們上海更乾淨。」 

從社區出發,把環保力量擴大,讓上海的垃圾量,不會因為城市發展而與時俱進。 

真善美志工 林慧月 彭永紅 湯立 王倩昕 綜合報導 Read more

紐約素食研討會 救健康也救地球


美國慈濟志工在紐約,邀約「一神普救教會」、「周一素食組織」成員,舉辦一場推廣健康素食的研討會,並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讓人們知道素食對於氣候變化有正向積極作用,希望帶動更豐盛的素食風氣。 


全球茹素日,2016年1月11日起跑,但這還不夠。 

美國慈濟志工邀約「一神普救教會」(Unitarain Universalist Association)和「周一素食組織」舉辦一場研討會,探討素食對氣候變化,有什麼積極作用。 

巴德學院物理教授 吉頓.埃莎爾:「牛肉的確是消耗最多資源的,包括土地灌溉用水,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活性氮(氮肥)。」 

來自食品生產、教育、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了各自研究的最新發現,共同期盼民眾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減緩氣候變遷。 

周一素食組織主任 摩根.約翰遜:「讓人們至少一周少吃一天肉,就是朝正確的方向前進,如同我們見證的許多例子,從一周一天不吃肉,通常不吃肉的天數會增加,這就是正確的方向,我的個人經驗當我加入,周一無肉日我只在周一吃素,現在我已經幾乎吃全素了。」 

更多、更新的研究報告,仍然只為同一個目標,就是素食觀念能夠廣泛且積極實踐。 

真善美志工 黃怡 芙丹霓 周四月 美國報導 Read more

Saturday, 06 August 2016

難行能行現良能 大愛感恩立典範

圖說:去年(2015)6月八仙粉塵爆炸事件,造成499位青年嚴重燒傷,大愛感恩科技投入專業與心力,為了能幫助燒燙傷友復健所設計開發的壓力衣布料,研發部林正雄博士分享:「要執行一件從無到有的開發工作,首先一定要先擬定一個可行的執行架構,方向對了再抽絲剝繭的一步一步去克服解決問題,才有機會達成目標。」台北科技大學駱奕廷就體悟到,這就好比像是在做實驗的精神一樣,要思考每一項可能的變動因素,一步一步的去探討試驗,還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測試、解決衝突,才能試驗出壓力衣所需的接觸感、透氣度、冰涼感、壓力值及尺圍度,成為一件實用、價值又有意義的復健衣。(攝影者:曹書豪)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經營理念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對於慈濟人文理念的落實與推動相當重視,樹立一份廣行恆持、可長可久的環保公益企業典範,更是公司領航者與同仁們所殷切重視的議題,因此,近日暑期實習生與新進同仁的內部教育訓練,便是從人文的議題切入談起,並接續延伸分享公司設計理念、品牌形象、資訊安全與研發成果的相關議題。

什麼是人文?慈濟科技大學陳冠銘同學回應說:「如果有人這樣問,我一定回答不出來」,但是,透過人資同仁的分享,他才更深入的瞭解,人文便是要樹立『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將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生命的良能,做得歡喜自在,進而使人格昇華』,樹立『環保人文』的典範,正是大愛感恩一項非常特別的企業文化。」

而透過對百千公里外的水傳遞善念、祈禱祝福的科學實驗影片,竟發現水的結晶特別的晶瑩剔透、形狀美好,這也讓研發部的林瓊如師姊相當驚奇,體悟到公司每日中午帶動同仁祈禱,匯聚善念、愛心相循的重要性,期許自已也能學習「做一位手心向下可以幫助他人的人」,並「學習成為別人生命當中的貴人」。

禮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一個人外在的禮儀風度,正是內心德行的表現,所以端莊、素雅與簡約形象的環保服飾與再生織品,正是大愛感科技公司產品的設計方向;透過設計部同仁的分享之後,大家都有相似的感受,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之下,還要表現出人文的意涵,真的很不容易。大學就讀服裝設計的夏鈺琳更明瞭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理念,「原來大愛感恩的產品設計,都是在綠、白、灰、黑、藍有限不後染的環保色系中,還要傳遞出無限『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公司核心價值與環保理念。」這讓鈺琳體悟到平日的工作當中,不僅僅要發揮自己的良能之外,還要擴大學習的面向,透過自己手畫,再結合電腦繪圖的技術,才能更深刻的傳遞產品的設計與意涵。

圖說:何為行銷?Marketing簡單來說,行銷是發掘消費者的需求,以最適時、最適地、最適價格,以最有效率、更合乎效能的方式,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與慾望,進而創造新的需求。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師兄講述,大愛APP專案行銷企劃的部分,讓大家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品牌的核心價值在於何處?品牌背後的信念又是為何?像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就是背後這一份感動的人文故事,用人文的故事來帶出商品的意義與價值。(攝影者:曹書豪)何為行銷?Marketing簡單來說,行銷是發掘消費者的需求,以最適時、最適地、最適價格,以最有效率、更合乎效能的方式,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與慾望,進而創造新的需求。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師兄講述,大愛APP專案行銷企劃的部分,讓大家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品牌的核心價值在於何處?品牌背後的信念又是為何?像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就是背後這一份感動的人文故事,用人文的故事來帶出商品的意義與價值。當在一樓低碳概念館的實際參觀解說中,文化大學余柏賢才瞭解到曾經在學校聽過的VLC的這一項先進技術,沒想到大愛感恩已開始使用,令人大開眼界。讓消費者可以透過慧型手機的APP軟體,快速的去瞭解商品,用看短片介紹的方式瞭解產品與資訊,即時迅速、也節省許多不必要的人力講解;而實習生們也請教關於品牌行銷的問題,瞭解到商品的壽命要長,最基本的是它的品質要好,還有品牌背後的理念意義,像蘋果的3C產品這麼貴還是很多人趨之若鶩,就是在於它的品牌形象與品質好,推廣只是個手法,品質才是根本。

以觀察力方式,考驗大家專注力,資訊部珊明師兄分享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抓住資訊重點,以錯失重要資訊,資訊安全也是如此,透過觀察力測驗,告訴大家觀察事情要非常謹慎小心與注意描述內容,有時就算在接收訊息後,也有可能因為認知與解讀不同,而造成嚴重失誤,這一語道破資訊管理在實體設備(PC、NB、門禁、事務機)、軟體程式(防毒軟體、應用程式、網際網路)、資料文件(營運、個資、公用)與訊息宣導(資安、法令、公告)的安全性與準確性是不容失誤的。正所謂「觀察事情需用心、接收訊息要準確;帳號密碼常維護、資訊安全不外露」,透過資訊部同仁寓教於樂的分享解說中,所有受訊同仁才驚覺自我檢視,應時時提高警覺、保持定期更換密碼,已是現代人在職場工作與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養成習慣。

圖說:禮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一個人外在的禮儀風度,正是內心德行的表現,所以端莊、素雅與簡約形象的環保服飾與再生織品,正是大愛感科技公司產品的設計方向;透過設計部同仁的分享之後,大家都有相似的感受,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之下,還要表現出人文的意涵,真的很不容易。大學就讀服裝設計的夏鈺琳更明瞭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理念,「原來大愛感恩的產品設計,都是在綠、白、灰、黑、藍有限不後染的環保色系中,還要傳遞出無限『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公司核心價值與環保理念。」(攝影者:曹書豪)何為社會企業?是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去年(2015)6月八仙粉塵爆炸事件,造成499位青年嚴重燒傷,大愛感恩科技投入專業與心力,為了能幫助燒燙傷友復健所設計開發的壓力衣布料,研發部林正雄博士分享:「要執行一件從無到有的開發工作,首先一定要先擬定一個可行的執行架構,方向對了再抽絲剝繭的一步一步去克服解決問題,才有機會達成目標。」透過好的學習方式、不斷的學習,就算不是專業,但只要用心就是專業,結合眾人之力開發新行壓力布。台北科技大學駱奕廷就體悟到,這就好比像是在做實驗的精神一樣,要思考每一項可能的變動因素,一步一步的去探討試驗,還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測試、解決衝突,才能試驗出壓力衣所需的接觸感、透氣度、冰涼感、壓力值及尺圍度,成為一件實用、價值又有意義的復健衣。

透過公司用心規劃的受訓課程,讓近期新進同仁與實習生充電學習,得以更進一步的從自身縱向的工作任務執行,以及跨部橫向的工作合作搭配中,可以全面性的瞭解公司整體的經營理念與工作任務的串聯整合,在深入瞭解與融會貫通之餘,有所體會「用心就是專業」,大愛感恩科技往往執行許多任務,都是從無到有、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將慈悲結合科技,職志合一貢獻良能,正為公司的新進同仁與實習生樹立一個良好工作的人品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難行能行現良能 大愛感恩立典範

圖說:去年(2015)6月八仙粉塵爆炸事件,造成499位青年嚴重燒傷,大愛感恩科技投入專業與心力,為了能幫助燒燙傷友復健所設計開發的壓力衣布料,研發部林正雄博士分享:「要執行一件從無到有的開發工作,首先一定要先擬定一個可行的執行架構,方向對了再抽絲剝繭的一步一步去克服解決問題,才有機會達成目標。」台北科技大學駱奕廷就體悟到,這就好比像是在做實驗的精神一樣,要思考每一項可能的變動因素,一步一步的去探討試驗,還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測試、解決衝突,才能試驗出壓力衣所需的接觸感、透氣度、冰涼感、壓力值及尺圍度,成為一件實用、價值又有意義的復健衣。(攝影者:曹書豪)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經營理念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對於慈濟人文理念的落實與推動相當重視,樹立一份廣行恆持、可長可久的環保公益企業典範,更是公司領航者與同仁們所殷切重視的議題,因此,近日暑期實習生與新進同仁的內部教育訓練,便是從人文的議題切入談起,並接續延伸分享公司設計理念、品牌形象、資訊安全與研發成果的相關議題。

什麼是人文?慈濟科技大學陳冠銘同學回應說:「如果有人這樣問,我一定回答不出來」,但是,透過人資同仁的分享,他才更深入的瞭解,人文便是要樹立『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將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生命的良能,做得歡喜自在,進而使人格昇華』,樹立『環保人文』的典範,正是大愛感恩一項非常特別的企業文化。」

而透過對百千公里外的水傳遞善念、祈禱祝福的科學實驗影片,竟發現水的結晶特別的晶瑩剔透、形狀美好,這也讓研發部的林瓊如師姊相當驚奇,體悟到公司每日中午帶動同仁祈禱,匯聚善念、愛心相循的重要性,期許自已也能學習「做一位手心向下可以幫助他人的人」,並「學習成為別人生命當中的貴人」。

禮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一個人外在的禮儀風度,正是內心德行的表現,所以端莊、素雅與簡約形象的環保服飾與再生織品,正是大愛感科技公司產品的設計方向;透過設計部同仁的分享之後,大家都有相似的感受,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之下,還要表現出人文的意涵,真的很不容易。大學就讀服裝設計的夏鈺琳更明瞭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理念,「原來大愛感恩的產品設計,都是在綠、白、灰、黑、藍有限不後染的環保色系中,還要傳遞出無限『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公司核心價值與環保理念。」這讓鈺琳體悟到平日的工作當中,不僅僅要發揮自己的良能之外,還要擴大學習的面向,透過自己手畫,再結合電腦繪圖的技術,才能更深刻的傳遞產品的設計與意涵。

圖說:何為行銷?Marketing簡單來說,行銷是發掘消費者的需求,以最適時、最適地、最適價格,以最有效率、更合乎效能的方式,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與慾望,進而創造新的需求。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師兄講述,大愛APP專案行銷企劃的部分,讓大家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品牌的核心價值在於何處?品牌背後的信念又是為何?像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就是背後這一份感動的人文故事,用人文的故事來帶出商品的意義與價值。(攝影者:曹書豪)何為行銷?Marketing簡單來說,行銷是發掘消費者的需求,以最適時、最適地、最適價格,以最有效率、更合乎效能的方式,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與慾望,進而創造新的需求。經營規劃室楊竣翔師兄講述,大愛APP專案行銷企劃的部分,讓大家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品牌的核心價值在於何處?品牌背後的信念又是為何?像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就是背後這一份感動的人文故事,用人文的故事來帶出商品的意義與價值。當在一樓低碳概念館的實際參觀解說中,文化大學余柏賢才瞭解到曾經在學校聽過的VLC的這一項先進技術,沒想到大愛感恩已開始使用,令人大開眼界。讓消費者可以透過慧型手機的APP軟體,快速的去瞭解商品,用看短片介紹的方式瞭解產品與資訊,即時迅速、也節省許多不必要的人力講解;而實習生們也請教關於品牌行銷的問題,瞭解到商品的壽命要長,最基本的是它的品質要好,還有品牌背後的理念意義,像蘋果的3C產品這麼貴還是很多人趨之若鶩,就是在於它的品牌形象與品質好,推廣只是個手法,品質才是根本。

以觀察力方式,考驗大家專注力,資訊部珊明師兄分享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抓住資訊重點,以錯失重要資訊,資訊安全也是如此,透過觀察力測驗,告訴大家觀察事情要非常謹慎小心與注意描述內容,有時就算在接收訊息後,也有可能因為認知與解讀不同,而造成嚴重失誤,這一語道破資訊管理在實體設備(PC、NB、門禁、事務機)、軟體程式(防毒軟體、應用程式、網際網路)、資料文件(營運、個資、公用)與訊息宣導(資安、法令、公告)的安全性與準確性是不容失誤的。正所謂「觀察事情需用心、接收訊息要準確;帳號密碼常維護、資訊安全不外露」,透過資訊部同仁寓教於樂的分享解說中,所有受訊同仁才驚覺自我檢視,應時時提高警覺、保持定期更換密碼,已是現代人在職場工作與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養成習慣。

圖說:禮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一個人外在的禮儀風度,正是內心德行的表現,所以端莊、素雅與簡約形象的環保服飾與再生織品,正是大愛感科技公司產品的設計方向;透過設計部同仁的分享之後,大家都有相似的感受,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之下,還要表現出人文的意涵,真的很不容易。大學就讀服裝設計的夏鈺琳更明瞭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理念,「原來大愛感恩的產品設計,都是在綠、白、灰、黑、藍有限不後染的環保色系中,還要傳遞出無限『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公司核心價值與環保理念。」(攝影者:曹書豪)何為社會企業?是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去年(2015)6月八仙粉塵爆炸事件,造成499位青年嚴重燒傷,大愛感恩科技投入專業與心力,為了能幫助燒燙傷友復健所設計開發的壓力衣布料,研發部林正雄博士分享:「要執行一件從無到有的開發工作,首先一定要先擬定一個可行的執行架構,方向對了再抽絲剝繭的一步一步去克服解決問題,才有機會達成目標。」透過好的學習方式、不斷的學習,就算不是專業,但只要用心就是專業,結合眾人之力開發新行壓力布。台北科技大學駱奕廷就體悟到,這就好比像是在做實驗的精神一樣,要思考每一項可能的變動因素,一步一步的去探討試驗,還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測試、解決衝突,才能試驗出壓力衣所需的接觸感、透氣度、冰涼感、壓力值及尺圍度,成為一件實用、價值又有意義的復健衣。

透過公司用心規劃的受訓課程,讓近期新進同仁與實習生充電學習,得以更進一步的從自身縱向的工作任務執行,以及跨部橫向的工作合作搭配中,可以全面性的瞭解公司整體的經營理念與工作任務的串聯整合,在深入瞭解與融會貫通之餘,有所體會「用心就是專業」,大愛感恩科技往往執行許多任務,都是從無到有、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將慈悲結合科技,職志合一貢獻良能,正為公司的新進同仁與實習生樹立一個良好工作的人品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2016,08/06 板橋靜思書軒小志工家長分享

【對象】板橋靜思書軒小志工家長
【時間】2016年8月6日(六) 09:30-11:00
【地點】板橋園區

20160808-11.jpg20160808-12.jpg20160808-13.jpg20160808-14.jpg 
Read more

板橋靜思書軒小志工家長分享

【對象】板橋靜思書軒小志工家長
【時間】2016年8月6日(六) 09:30-11:00
【地點】板橋園區

20160808-11.jpg20160808-12.jpg20160808-13.jpg20160808-14.jpg 
Read more

2016,08/06 內湖園區鐘心祈禱蔬食園遊會

【對象】社區志工
【時間】2016年8月6日(六) 15:30-18:00
【地點】內湖園區/大湖公園

20160808-21.jpg20160808-22.jpg20160808-23.jpg20160808-24.jpg
Read more

內湖園區鐘心祈禱蔬食園遊會

【對象】社區志工
【時間】2016年8月6日(六) 15:30-18:00
【地點】內湖園區/大湖公園

20160808-21.jpg20160808-22.jpg20160808-23.jpg20160808-24.jpg
Read more

Friday, 05 August 2016

來台深入了解 走訪社會企業

圖說: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袁瑞軍及北京億方公益基金會成員來台四天(7/25-7/28)學習。7月28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了解公司營運模式,會是怎麼樣一家社會企業。  (攝影者:陳冠銘)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袁瑞軍女士及北京億方公益基金會成員7月25日至28日來台四天,研究、了解台灣社會企業的組織及營運等相關問題,行程拜訪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喜憨兒基金會、B Corp台灣等單位與社會企業,互相交流。最後一天,7月28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了解大愛感恩是怎麼樣一家社會企業、以及公司營運模式。

「紡織業曾是一個高汙染的行業,所排出廢料、廢水造成土壤及水汙染,都對環境有害,大愛感恩希望利用現有 (廢棄) 的資源、運用科技再創造另一個新生命。」虞珊明分享,大愛感恩科技使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布料,以不後染為主的環保織品,希望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不單回收寶特瓶身可以製成環保織品,寶特瓶瓶蓋也可以製作成文具用品,例如:筆記本封面、L型資料案夾、風琴型分頁夾等。

圖說:感受使用寶特瓶瓶蓋所製成的環保再生用品。(攝影者:姜郁雯)北京億方公益基金會 陸景鎧副理事長表示,億方公益是2013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冊的非公募基金會,其定位為資助型基金會,資助理念為人本、專業、創新及前瞻;主要資助民間公益項目,促進社會公平、社會創新,推動中國公益行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曾僑居日本、泰國、阿根廷、美國,及在台灣、大陸金融投資顧問業工作過的 陸景鎧副理事長極具國際觀,參訪中關心到:大愛感恩科技東西這麼好,目前如何行銷全球?虞珊明表示,在全球商業環境下,環保織品推廣之路並不平坦,證嚴法師期望大愛感恩與一般品牌商不同,不僅只是在『販售』產品,更要著重在『環保理念』推廣及『影響力』發揮;織品開發不以追求時下流行,要以『慈善後盾』及能『廣行恆持』之慈悲科技與簡約生活用品。《地藏經》中提到「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已度度當度,當度度未度,自己造福,也接引人同來造福,透過全球慈濟人,以『有形』的環保織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靈環保心念。

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袁瑞軍博士表示,去了回收站 (內湖環保教育站),又聽到大愛感恩科技詳細的介紹,利用塑料瓶所製成環保再生產品,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就覺得非常感動,我覺得就是真心在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從這個「付出」比「接受」還要幸福的這種感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這個東西,希望今後能多參與、多支持你們的工作,(大愛感恩科技) 到大陸去傳播,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理念,並參加行動。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來台深入了解 走訪社會企業

圖說: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袁瑞軍及北京億方公益基金會成員來台四天(7/25-7/28)學習。7月28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了解公司營運模式,會是怎麼樣一家社會企業。  (攝影者:陳冠銘)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袁瑞軍女士及北京億方公益基金會成員7月25日至28日來台四天,研究、了解台灣社會企業的組織及營運等相關問題,行程拜訪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喜憨兒基金會、B Corp台灣等單位與社會企業,互相交流。最後一天,7月28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了解大愛感恩是怎麼樣一家社會企業、以及公司營運模式。

「紡織業曾是一個高汙染的行業,所排出廢料、廢水造成土壤及水汙染,都對環境有害,大愛感恩希望利用現有 (廢棄) 的資源、運用科技再創造另一個新生命。」虞珊明分享,大愛感恩科技使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布料,以不後染為主的環保織品,希望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不單回收寶特瓶身可以製成環保織品,寶特瓶瓶蓋也可以製作成文具用品,例如:筆記本封面、L型資料案夾、風琴型分頁夾等。

圖說:感受使用寶特瓶瓶蓋所製成的環保再生用品。(攝影者:姜郁雯)北京億方公益基金會 陸景鎧副理事長表示,億方公益是2013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冊的非公募基金會,其定位為資助型基金會,資助理念為人本、專業、創新及前瞻;主要資助民間公益項目,促進社會公平、社會創新,推動中國公益行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曾僑居日本、泰國、阿根廷、美國,及在台灣、大陸金融投資顧問業工作過的 陸景鎧副理事長極具國際觀,參訪中關心到:大愛感恩科技東西這麼好,目前如何行銷全球?虞珊明表示,在全球商業環境下,環保織品推廣之路並不平坦,證嚴法師期望大愛感恩與一般品牌商不同,不僅只是在『販售』產品,更要著重在『環保理念』推廣及『影響力』發揮;織品開發不以追求時下流行,要以『慈善後盾』及能『廣行恆持』之慈悲科技與簡約生活用品。《地藏經》中提到「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已度度當度,當度度未度,自己造福,也接引人同來造福,透過全球慈濟人,以『有形』的環保織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靈環保心念。

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袁瑞軍博士表示,去了回收站 (內湖環保教育站),又聽到大愛感恩科技詳細的介紹,利用塑料瓶所製成環保再生產品,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就覺得非常感動,我覺得就是真心在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從這個「付出」比「接受」還要幸福的這種感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這個東西,希望今後能多參與、多支持你們的工作,(大愛感恩科技) 到大陸去傳播,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理念,並參加行動。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2016,8/5-8, 2016吉林(長春)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名稱】2016長春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6/8/5()-8()
【活動地點】長春國際會展中心
【活動地址】長春市二道區會展大街100

大愛心聞:
長春展位綠創意 傳遞善念聚福緣

Read more

2016,08/05 臺北市環保局環教課程

【對象】臺北市環保局環教課程學員
【時間】2016年8月5日(五) 16:00-17:00
【地點】內湖園區

20160808-9-13.jpg20160808-9-14.jpg20160808-9-11.jpg20160808-9-12.jpg 
Read more

2016,08/05 廈門青年志工來訪

【對象】廈門青年志工
【時間】2016年8月5日(五) 10:0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廈門青年志工行 大愛人文感動心

20160805-11.jpg20160805-12.jpg20160805-13.jpg20160805-14.jpg 
Read more

臺北市環保局環教課程

【對象】臺北市環保局環教課程學員
【時間】2016年8月5日(五) 16:00-17:00
【地點】內湖園區

20160808-9-13.jpg20160808-9-14.jpg20160808-9-11.jpg20160808-9-12.jpg 
Read more

Advanced Fabrics that Guard our Mother Earth

CAPTION: The Magical Blue Coat, made with special eco-friendly recycled polyester material, inherits characteristics like all other DA.AI apparels: easy to clean, fast drying, and easy to store.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DA.AI implements eco-friendly concept in daily life that benefits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Magical Blue Coat, made with special eco-friendly recycled polyester material, inherits characteristics like all other DA.AI apparels: easy to clean, fast drying, and easy to store. It not only provides Tzu Chi volunteers warmth in cold weather, but also protects Earth from harmful chemicals that are often used in textile industry. PFCs (a.k.a. C8) water repellent coating has been commonly used in textile industry; however, has also been tested to cause cancer to the human body. Thus,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are now choosing eco-friendly coating (a.k.a. C6), or completely PFC free water repellent coating as a healthier substitution.

PFOS may cause cancer to liver, nerve, blood vessel, reproduction system, and others. Meanwhile, PFOS substance takes long time to decompose, and has a higher chance to be carried around by water and air, entering our food chain. According to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Clinical Toxicology Dr. Yen Zong Hai, PFOS and PFOA can reside in human body for long period of time, damage liver and kidney, increase chances of blood and thyroid disease, and cancer tumor growth. DA.AI’s Magical Blue Coat is made by fabric with eco-friendly C6 water repellent coating, while other outfits, like the Eco Light Weighted Jacket, use non-PFCs natural coating, making these eco-products not only water repellent, but also breathable when wearing them.

DA.AI wishes to protect every volunteer contributing and walking on the Bodhisattva path with advanced fabrics that guard our Mother Earth. Through eco-friendly apparels and brand, DA.AI wishes to be the leader of the world’s green industry and counter climate change; furthermore, making DA.AI a true green brand combining compassionate love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

介紹慈濟足跡 廣邀善士造福人群


推廣環保,也邀約更多華人來參與慈濟,菲律賓慈濟志工,在華人購物商場,舉辦靜態展,透過海報說明慈濟五十年來點點滴滴,還有靜思人文,推廣再生資源所做出來的人文產品。 

華人購物商場,人來人往,一樓的廣場,這一天很人文,透過海報,簡介慈濟在菲律賓的足跡,所擺設的衣服和物品,全都是再生資源,品質不比名牌差,還有更無價的愛心。 

民眾 蘇莉達:「能成為幫助別人的種子,是很好的事情,而且慈濟的產品,也提升了生活品質。」 

慈濟志工 陳榮生:「我們要推廣環保意識,如何愛惜地球資源,多利用再生資源,不浪費。」 

認同慈濟愛惜地球的理念,也感恩災難來時,慈濟對災民的付出,這次是商場義務借出場地。 

商場副總 威爾森:「我們更應該謝謝慈濟,讓我們有機會付出,幫助需要的人。」 

婆婆媽媽詢問熱度高,藉此機會,邀約一同來做善事,也讓華人更能在當地,以善結好緣。 

羅登 李佳美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2016, Aug. 5th – 8th, The 2016 Changchun Taiwan Trade Fair

EVENT2016 Changchun Taiwan Trade Fair
DATE & TIMEAugust 5th – 8th, 2016
LOCATIONChangch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Center
ADDRESS100, Hui Zhan Avenue, Er Dao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China Read more

Thursday, 04 August 2016

品格教育心典範 培德參訪大愛行

圖說:「關心環保、並以身作則是一件很酷很環保的事!」人人都知道環保、關心環保議題很重要,但真正落實環保的是什麼?為了將環保理念從小落實,7月28日,培德補習班郭怡畫老師,帶領41位學生,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校外教學,認識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攝影者/陳冠銘)「關心環保、並以身作則是一件很酷、很環保的事!」人人都知道環保、關心環保議題很重要,但真正落實環保的是什麼?為了將環保理念從小落實,7月28日,培德補習班郭怡畫老師,帶領41位學生,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校外教學,認識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

培德補習班由福智文教基金會設立,1995 年起輔導成立,為國小的孩童規畫一個既充實又有內涵且不失活潑的學藝課程。除了指導孩子有計畫的完成寒假課業外,更安排多元的學習活動,如戲劇、美勞、讚頌、影片欣賞、戶外參訪等精彩的課程,營造一個擁有健康又快樂成長的環境,設計各類型心靈提升營隊,致力將德育的內涵落實在孩子的生活中,啟迪孩子良善的心性,培養其責任感、自主學習能力、增長人我互動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奠基,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你覺得環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大愛感恩科技陳意容博士透過地球生病了影片,告訴小朋地球原本有美麗的山與海,但因為我們人類不懂珍惜,製造出許多垃圾、造成汙染與破壞,使得地球發燒了。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環境,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一個小動作,隨手關燈省水節能減碳,做好資源回收。

圖說:當世界哪裡有災難,慈濟志工穿上大愛感恩的慈悲科技超人套裝-LED大陽能帽、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前往災區現在膚慰受災鄉親,慈濟志工以90度彎腰遞上毛毯,將毛毯披在鄉親身上,輕輕的在他耳旁說「不要怕,我會陪伴在你身邊...」,以同理心幫助別人,抱持著恭敬虔誠的心,感恩他們給了我們機會來幫助別人。(攝影者/夏鈺琳)台灣每年使用超過45億支寶特瓶,這些寶特瓶都去哪了呢?千年不化的寶特瓶與塑膠袋,若不好好回收,都會汙染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所以大愛感恩科技肩負著綠色『心』使命-續物命 造福慧,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衣服、毛毯、環保產品,在將這些愛心賑災毛毯,送往世界各個受災現場膚慰鄉親。透過環保DIY遊戲,讓小朋友們親自操作寶特瓶模擬抽紗機,體會寶特瓶是如何變毛毯,了解的寶特瓶是如何變成環保紡織產品及柔軟的毛毯。

「鄉親因為天災過後房屋損壞,只能睡在冷的地板,你會如何贈送這一條大愛毛毯給他們?」透過情境模擬,小朋友們與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一起體會慈濟志工是如何以恭敬心遞上大愛毛毯;當世界哪裡有災難,慈濟志工穿上大愛感恩的慈悲科技超人套裝-LED大陽能帽、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前往災區現在膚慰受災鄉親,慈濟志工以90度彎腰遞上毛毯,將毛毯披在鄉親身上,輕輕的在他耳旁說「不要怕,我會陪伴在你身邊...」,以同理心幫助別人,抱持著恭敬虔誠的心,感恩他們給了我們機會來幫助別人。

藉著這次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活動,希望在孩子們的內心種下善的種子,期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萌芽;許透過每一次的參訪與分享,來傳遞環保人文與環保理念,透過環境教育推廣,讓環保深植到每一個人心中,環保不能只是口號而已,更要身體力行做環保。我們所身處的地球是如此美麗,她有水、有樹木、有山、有海等等,還有人類、有一切的眾生動物,若人類不斷破壞,在每的一切部可能有恆,唯有我們人人用心投入環保,地球美將會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福智文教基金會,成立於西元1997年,創辦人常老和尚深知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以來致力於各種教育事業,透過教育關懷每個人,使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實踐於生活中,「促進心靈進化,塑造完美人生;重建倫理道德,發揚文化傳統;提升精神文明,圓成大同世界。」的理念。

Read more

品格教育心典範 培德參訪大愛行

圖說:「關心環保、並以身作則是一件很酷很環保的事!」人人都知道環保、關心環保議題很重要,但真正落實環保的是什麼?為了將環保理念從小落實,7月28日,培德補習班郭怡畫老師,帶領41位學生,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校外教學,認識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攝影者/陳冠銘)「關心環保、並以身作則是一件很酷、很環保的事!」人人都知道環保、關心環保議題很重要,但真正落實環保的是什麼?為了將環保理念從小落實,7月28日,培德補習班郭怡畫老師,帶領41位學生,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校外教學,認識寶特瓶變毛毯的故事。

培德補習班由福智文教基金會設立,1995 年起輔導成立,為國小的孩童規畫一個既充實又有內涵且不失活潑的學藝課程。除了指導孩子有計畫的完成寒假課業外,更安排多元的學習活動,如戲劇、美勞、讚頌、影片欣賞、戶外參訪等精彩的課程,營造一個擁有健康又快樂成長的環境,設計各類型心靈提升營隊,致力將德育的內涵落實在孩子的生活中,啟迪孩子良善的心性,培養其責任感、自主學習能力、增長人我互動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奠基,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你覺得環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大愛感恩科技陳意容博士透過地球生病了影片,告訴小朋地球原本有美麗的山與海,但因為我們人類不懂珍惜,製造出許多垃圾、造成汙染與破壞,使得地球發燒了。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環境,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一個小動作,隨手關燈省水節能減碳,做好資源回收。

圖說:當世界哪裡有災難,慈濟志工穿上大愛感恩的慈悲科技超人套裝-LED大陽能帽、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前往災區現在膚慰受災鄉親,慈濟志工以90度彎腰遞上毛毯,將毛毯披在鄉親身上,輕輕的在他耳旁說「不要怕,我會陪伴在你身邊...」,以同理心幫助別人,抱持著恭敬虔誠的心,感恩他們給了我們機會來幫助別人。(攝影者/夏鈺琳)台灣每年使用超過45億支寶特瓶,這些寶特瓶都去哪了呢?千年不化的寶特瓶與塑膠袋,若不好好回收,都會汙染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所以大愛感恩科技肩負著綠色『心』使命-續物命 造福慧,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衣服、毛毯、環保產品,在將這些愛心賑災毛毯,送往世界各個受災現場膚慰鄉親。透過環保DIY遊戲,讓小朋友們親自操作寶特瓶模擬抽紗機,體會寶特瓶是如何變毛毯,了解的寶特瓶是如何變成環保紡織產品及柔軟的毛毯。

「鄉親因為天災過後房屋損壞,只能睡在冷的地板,你會如何贈送這一條大愛毛毯給他們?」透過情境模擬,小朋友們與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一起體會慈濟志工是如何以恭敬心遞上大愛毛毯;當世界哪裡有災難,慈濟志工穿上大愛感恩的慈悲科技超人套裝-LED大陽能帽、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前往災區現在膚慰受災鄉親,慈濟志工以90度彎腰遞上毛毯,將毛毯披在鄉親身上,輕輕的在他耳旁說「不要怕,我會陪伴在你身邊...」,以同理心幫助別人,抱持著恭敬虔誠的心,感恩他們給了我們機會來幫助別人。

藉著這次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活動,希望在孩子們的內心種下善的種子,期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萌芽;許透過每一次的參訪與分享,來傳遞環保人文與環保理念,透過環境教育推廣,讓環保深植到每一個人心中,環保不能只是口號而已,更要身體力行做環保。我們所身處的地球是如此美麗,她有水、有樹木、有山、有海等等,還有人類、有一切的眾生動物,若人類不斷破壞,在每的一切部可能有恆,唯有我們人人用心投入環保,地球美將會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福智文教基金會,成立於西元1997年,創辦人常老和尚深知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以來致力於各種教育事業,透過教育關懷每個人,使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實踐於生活中,「促進心靈進化,塑造完美人生;重建倫理道德,發揚文化傳統;提升精神文明,圓成大同世界。」的理念。

Read more

蔬活!田園之樂 探索自然收穫豐


利用暑假,桃園以及內湖慈濟志工,分別舉辦三天二夜探索體驗營活動,以愛一直都在為主題,在桃園學會分享愛,愛也要及時說,在內湖,則是走入公園和市場,宣導少用塑膠袋,一同來愛護地球。 

在都市生活,看到長在泥土裡的菜,已經很難得,而且還要自己摘,小朋友手忙腳亂,但也熟能生巧,從摘菜到整理,全都自己來,這可不是為自己,而是要把愛送出去。 

學員:「一顆菜二顆菜三顆菜,送給劉奶奶,感恩奶奶。」 

他們的任務不只是如此,還要走進公園,走入市場,甚至是店家,就為宣導。 

學員與店家:「對環境保護很有幫助的事情。請問可以不要用塑膠袋(不要用塑膠袋哦)。」 

學員們放下害羞,開口邀約大人來簽名,也送上自己摘的新鮮蔬菜。 

學員與民眾:「這送給你(謝謝感恩)。這是早上我們自己摘的菜。」 

學員:「(垃圾)都亂丟丟到水裡丟到海灘,如果丟到水裡就會被魚蝦吃掉,少用塑膠袋,來對環保地球盡一分心力。」 

孩子們說得有道理,大人們也都樂於響應。 

民眾 邱先生:「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鼓勵大家節能減碳少用垃圾袋,種植有機蔬菜,這個活動很棒。」 

三天二夜探索營,孩子們學會獨立,也學會付出。 

在桃園,同樣以愛一直都在為主題,關懷教養院院友,也奉茶感恩父母,更有人,以自己經驗分享愛要及時說。 

慈青:「母親節前二天就接到電話,母親節卡還沒送出去媽媽就過世,所以愛要及時。」 

擔任生活組工作人員的張仁新,這一年就很幸福,是全家人都來參加。 

志工 張仁新:「媽媽當隊輔,我當生活組,也就是很幸福,替大小菩薩植福田,我們也覺得說可以來這裡投入我們一分心力。」 

有共同的回憶,共同的喜悅,也能讓愛,一直都在。 


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Read more

神學院生訪慈濟 志工精神做中學


印尼大學生,求學過程有三個面相要去提升,包括「教育」「研究」以及「奉獻」,有四位就讀大學神學院的學生,為了體驗為人奉獻、增長智慧,特地安排三個星期到慈濟印尼分會學習。 


印尼的大學教育,有三大訓令「教育」、「研究」、以及「奉獻」。日惹「聖那塔達瑪大學神學院」四位學生,因此安排三個星期到慈濟印尼分會。 

神學院學生 菲貝力歐諾:「 來學習 了解佛教, 還有佛教徒如何身體力行慈悲, 慈濟給予社會很大的貢獻, 所以我們就選擇慈濟, 因為很適合讓我們落實 去付出 。」 

「奉獻」需要體驗,在慈濟大愛醫院關懷住院病患,就是「準神父」相當寶貴的學習。 

神學院學生 阿盧斯武:「 我幫病患推輪椅 很感動, 因為有機會幫忙病患, 這是在人生中最少做的事情, 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 

病患 菈嫵任熙婭:「 我很開心 有人與我話家常, 很開心能受到準神父的關懷 。」 

慈悲,奉獻於人、也呵護於大地,環保站裡細細分類,四位大學生除了發覺,應該更珍惜物命之外、也學習環保志工善用時間。 

神學院學生 阿古斯迪努斯:「我們要安排自己的時間, 以前是配合規定的時間, 現在要自己控制, 因為時間由我們來規畫運用 。」 

從四位準神父的學習精神,展現著年輕一代 正為社會延續美善的基礎。 

奕珊 羅吉 嘉朗 迪瑪斯 印尼報導 Read more

減塑拯救海洋 人人覺醒刻不容緩


澎湖慈濟志工陳邦鋒,居住在「湖西鄉沙港村」,他發現海岸線總是有撿拾不完的廢棄物,尤其保麗龍、塑膠品居多,更大量卡在仙人掌叢。兩年多來,陳邦鋒一直醞釀發起淨灘活動,但總是沒有機會完成,今年是澎湖縣「城市淨化年」,慈濟志工邀約澎湖科技大學學生,一起為海岸線淨化,還特地手工製作「撿拾保麗龍」的獨有工具。 


短短距離、腳下全是人們製造的廢棄物。慈濟志工陳邦鋒,對自己家鄉「沙港村」已經醞釀多年淨灘活動。 

慈濟志工 陳邦鋒,:「去年我們就選中這個地方要淨灘,剛好因緣不具足下大雨,今年是澎湖縣長訂定的城市淨化年。」 

2016年,終於因緣聚合,邀約到澎湖科技大學62位學生參加。還沒走到海邊,碼頭附近就已經看見一整排仙人掌上,卡滿漲潮時被沖上岸的廢棄物。如果徒手清理,很容易被硬刺刺傷,因此陳邦鋒特地以長木條、兩根鐵釘,製作出這一個方便撿拾保麗龍的工具。垃圾量之多,讓大學生瞠目結舌。 

澎湖科技大學學生 秦興帆,:「之前都沒有發現到,這邊有這麼多垃圾,都想說沙灘那邊比較多,結果今天看到的時候覺得,這邊真的很多尤其是保麗龍,真的超級多。」 

才短短一個多小時,一袋一袋的廢棄物一一秤量,總計384公斤。包括慈濟志工在內,77人無不訝異,高於海岸線的地方,為何也有這麼多垃圾,更深深體會「少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重要,也彼此勉勵,不製造過多垃圾、不隨意丟棄垃圾,以免環境如此遭受汙染。 

真善美志工 鄧寶珠 澎湖報導 Read more

廢鐵隨垃圾丟棄 底渣處理再回收


廢鐵,是最便宜,但也是容易回收的金屬之一。雖然台灣的廢鐵,大部分都流入回收系統,但由於價碼不高,很多體積小,回收價值不高的廢鐵,都被當成垃圾丟掉。但是嘉義的鹿草焚化爐來說,他們在底渣處理流程中,增加了全台灣第一套的磁選設備,發現台灣光是從底渣中,可以篩選出來的廢鐵,一年至可能就高達三到五噸。 


下午兩點,我們來到嘉義的鹿草焚化廠,在這個時段等待送進來的垃圾,全部都是事業廢棄物。 
鹿草焚化廠組長呂進標:「這邊裡面全部都是垃圾啦,都是我們傾倒的垃圾。」 

鹿草焚化廠長 林中山:「鹿草焚化廠一年可以處理,28萬6千噸左右的垃圾。」 

不管是來自家戶的垃圾,或是事業廢棄物,負責清運的垃圾車一倒,全都在儲坑裡混成一堆。其中有許多物質無法燃燒,對於這些焚化廠來說,無疑是個嚴峻的挑戰。 

鹿草焚化廠長 林中山:「沒辦法燒的就是……我們出來的就是底渣跟飛灰,大概占了18%,到19%的一個比例。」 

燒不掉的底渣,被視為垃圾中的垃圾,大多數的焚化廠,都會直接送進儲坑,等待再利用業者來清運,但是鹿草焚化廠,卻有點不一樣。 

這是我們後來裝設的磁選機,原始的設備沒有這個部分。在底渣送到儲坑之前,利用輸送帶上的兩個電磁鐵,24小時輪流運作,就能回收所有的廢鐵。 

看看這些從灰渣中回收的廢鐵,多半是因為體積太小,回收價值太低,所以被當成垃圾丟掉;但積沙成塔,一年回收貢獻的實際效益,超過400萬元。 

鹿草焚化廠長 林中山:「焚化以後還是有這樣的鐵,那我們去打聽了以後發覺(回收)業者他們也有到掩埋場去,派人去那邊做撿拾,那我們就運用磁選的方式,把這個廢鐵,把它直接吸附起來。」 

嘉義縣環保局長 顏旭明:「透過鐵的回收,我們在整個灰渣的減少量,大概減少了3%左右,整體效益這幾年來,達到了2500萬。」 

以這些回收的數據往回推,台灣一年約650萬噸的垃圾焚化量,其中約15%無法燃燒,會產生約100萬噸的底渣;而底渣中光是廢鐵,就占了3%到5%,也就是3到5萬噸,賣給回收業者每公斤2塊錢。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焚化廠,缺乏垃圾前處理系統,在焚化前無法再次分類,更無法篩選出資源,讓回收價值大打折扣。 

環保署督察總隊副隊長 林左祥:「以鐵來講,回收的話,每公斤可以賣到5到6塊錢,焚燒之後,幾乎是沒有什麼價格可言。」 

於是從去年底開始,包括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苗栗縣、台東縣,以及花蓮縣、台南市等地方政府,雷厲風行的執行垃圾破袋稽查,就是因為太多的資源,被當成垃圾丟掉。 

環保署廢管處長 吳盛忠:「尤其像一些,現在沒有焚化爐的縣市,有時候到處拜託人家(焚化),也不是辦法啦,是不是能夠在進爐之前,都有能夠有再一個分類機,再做一次的分類,台灣也在評估啦。」 

垃圾焚化後的灰渣難以處理,經常演變為環境問題;但末端的清運,回收再利用,或許都難以正本清源,又耗費人力,廢鐵只是其中的一角縮影。未來要如何從前端落實分類,加強前處理,減少資源浪費,或許才是追求零廢棄,最重要的關鍵。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社區聯歡慶佛誕 志工設攤助布置


南加州佛教界聯合慶祝佛誕節大會,共計有五十多個團體及民眾共襄盛舉。慈濟志工設攤位介紹社區服務,也負責活動前的布置、交通指揮及活動後的善後,圓滿活動。 


廣闊空地上,二十多位慈濟志工同心協力拉線,設置停車場位置。 

迎接南加州佛教界聯合慶祝佛誕節大會,早上七點不到,就位執行交通指揮。一千多輛車駛過,捲起滾滾塵沙,志工堅守崗位。 

慈濟志工 魏力行:「最重要的,只要是能夠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的事情,我們都是全力以赴。」 

浴佛典禮正式開始。 

供養隊伍,依序表達對佛陀的禮敬和感恩。 

超過五十個團體及民眾,以莊嚴且歡喜心共襄盛舉。 

(聲音)司儀:「我們感謝總統歐巴馬,和加州州長傑利的賀詞,共同慶祝佛誕節。」 

美西的慈濟志工及社區志工列隊,虔誠完成禮佛心願。 

慈濟志工 蔡晉宏:「師兄們這麼發心,來此地布置這個會場,以及現在的交通指揮,甚至於在善後的時候,我們慈濟的師兄金剛們,也是一樣的在協助。」 

人群中,弘揚佛法。慈濟志工設立兩個攤位,介紹環保、醫療等方面的社區服務,歡迎更多人加入行善行列。 

真善美志工 高銘哲 美國報導 Read more

浴佛典禮喜洋洋 新人互許誓約


在馬來西亞,五月當中的月圓日是「衛塞節」,是佛教徒重要的節日。今年在古晉,同樣在入夜後有來自各佛教團體的遊行,慈濟志工今年沿路還淨化街道,彎腰撿拾垃圾與回收資源的動作,引起了其他團體與民眾的學習。而在笨珍縣文律小鎮,今年第一次辦理浴佛,有一對新人,舉辦完結婚儀式後,專程來浴佛祈福。 


【馬來西亞 笨珍】 

許願卡,人人幾乎寫過。但浴佛,在笨珍縣文律小鎮,是第一次舉辦。一部禮車抵達現場,讓大家感覺驚喜、也洋溢幸福。 

新郎 黃國霖:「這個日子剛好這樣巧,又說是公共假日啊,然後又是這邊的浴佛衛塞節,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啦,希望家人都身體健康,這個是最重要的。」 

新娘 彭益鳳:「今天可以在我結婚當天,來到這裡浴佛覺得是很感恩,有這個機會。」 

雖然文律目前只有六位慈濟志工,但感念佛恩、親恩、眾生恩的觀念,大家努力藉著活動深耕社區。 

【馬來西亞 古晉】 

而在古晉,每年衛塞節入夜後,街道就是這樣的莊嚴法喜,各個佛教團體一起遊行。往年,慈濟志工也在隊伍中,但今年,大家手上多了回收袋。 

沿街走、沿街撿拾,把垃圾與可回收資源立即分類。這樣的舉動,也讓其他團體、民眾當場效法。 

垃圾不落地、隨手做環保,把佛陀的慈悲、與教化人心的願,一布一腳印落實在古晉。 

馬來西亞報導 真善美志工 Read more

關注社會議題 由點而面提供資源


台灣有許多社會企業,但多數的人都倚著商業的模式認知社會企業,忽略了背後真正的意義。因此政大特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政大社企月,邀請20間社會企業,用市集的方式讓新生代能正視台灣的社會問題。 


從小農自產的農產品,到以協助酪農營運的集資平臺,這些社會企業齊聚一堂說的不是產品而是經營理念。 

鮮乳坊行銷部 袁嘉翎:「其實酪農他們本身來講,目前生乳收購價等等,就是成本上漲得很快,其實他們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回饋,就是希望說可以透過群眾的力量,然後讓牧場可以走出來。」 

政大教育系學生 陳郁:「了解他的理念或者是他們企業的運作等等,然後我覺得這個機會滿棒的。」 

政大社企月總召 封華:「他可以去透過,不過是產品的買,或是他去詢問你們這家社企究竟在服務些什麼,進而從這些商品還有這些服務去了解台灣到底發生什麼社會問題。」 

政大社企月邀請了20家社會企業,讓學生不再以商業模式瞭解社會企業,而是能從中理解理念,正視台灣的社會問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受邀的其中一個。 

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部協理 虞珊明:「工藝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們除了把這個寶特瓶做成衣服之外,我們在傳達其實它是可以循環,將來這些衣服、毛毯壞的時候,我們都還可以循環製造成下一次的再利用。」 

透過走秀的方式,呈現產品的特性,更融入企業永續發展,愛護地球的理念,期望透過市集的方式,讓新生代看見台灣社會企業的努力。 


雷雅 簡元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慈科大兒童劇巡演 風靡馬來西亞


慈濟科技大學學生,利用暑假前往馬來西亞,巡迴演出兒童劇,在四面臨海的蘭卡威,宣導海洋環保,在馬六甲,演繹佛法,教導珍惜生命的重要,深入淺出,發人省思。 

獵人忘恩負義,傷害救了自己的善猴,這部改自佛典故事的兒童劇,小朋友看了有感受。 

民眾 曾文理:「不好,因為他殺動物。」 

民眾 梁振:「有些動物是幫助人類的,不可以見死不救。」 

慈濟科大學生,兒童劇人間度,在馬六甲,深獲好評。 

民眾 胡華梅:「因為這些都是很教育,很有教育性,尤其是小朋友,很好,很值得看。」 

奇異海洋之旅,來到吉打和蘭卡威,同樣好評不斷,千年不化的塑膠袋,是傷害海洋生態的源頭,小朋友有警覺。 

民眾 黃潔泠:「美人魚說不可以丟垃圾,不可以在海邊亂丟垃圾,看見丟垃圾要撿起來。」 

慈濟志工 林月桂:「很貼(近)我們蘭卡威的居民,我們是一個海島,我們都要愛我們的地球、我們的海洋。」 

這部兒童劇,尤其在四面環海的蘭卡威,有共鳴,大人小孩也都有共識,在掌聲之後,將是行動力的開始。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2016,08/04 實踐家文教基金會

【對象】實踐家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6年8月4日(四) 09:3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04-11.jpg20160804-12.jpg20160804-13.jpg20160804-14.jpg 
Read more

色香味美素餐 推廣茹素護地球


 農曆七月到來,桃園市平鎮區的慈濟志工在「三安集會所」舉辦活動推廣素食。由於許多民眾對於素食的既定印象是口味單調、變化少,因此慈濟志工對於餐盒菜色的設計很用心,同樣是色香味俱全。 

力行環保,一點都不難,因為改變,可以從餐桌食物做起。平鎮區慈濟志工在「三安集會所」舉辦「七月吉祥月愛灑蔬醒活動」,為民眾準備不單調的素食餐盒,包括台式風味、客家特色,甚至日式壽司。 

慈濟志工 吳慧珠:「用打便當的,也讓他了解到,我們適當八分飽兩分助人好,所以我們的便當也打七分滿而已,讓來參加的人讓他了解。」 

飯前感恩,許多宗教也是這樣的精神,細細品嘗,好滋味獲得讚賞。 

民眾 馬肯斯:「我喜歡我喜歡。(好吃嗎?) 好吃好吃。」 

民眾:「感覺就是各種顏色都有,營養應該是滿均衡的。」 

「呷菜尚介讚」,慈濟志工的手語歌帶動,以及話劇宣導不燒紙錢,在在都希望人人身體如願健康,同時也延續地球的生命。 

真善美志工 范如溱 王添富 桃園報導
Read more

Beyond “I’m Not a Plastic Bag”

CAPTION: Reusable shopping bag/pouch not only commun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is also a perfect daily necessity. Easy to fold, store, and carry is a must, that’s why DA.AI designed an umbrella-sized bag for it.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Plastic bags are commonly used for packaging foods, clothes, powders, magazines, waste, etc. In Taiwan, a person uses more than 2.7 plastic bags per day, equals to 728 bags per person a yea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rom the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Data also shows that Taiwanese consumes about 18 billion plastic bags annually, 3.9 times more than the number consum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Reusing plastic bags or using shopping bags are considered as an eco-behavior, but apparently, not appealing to a mass majority.

Few years ago, an UK designer, Anya Hindmarch, created a stylish ergonomic bag/pouch printed “I’m Not a Plastic Bag” to provide a practical alternative. It repositioned the concept of bringing reusable bags to the supermarket in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DA.AI also designed a series of bag/pouch with Tzu Chi’s signature blue color, including shoulder bag, handbag, hand carry bag, and Eco-luggage and placed in nearly 200 franchise stores around the world. The fact that all DA.AI’s outfits and accessories come from recycled PET bottle is certainly innovative with humane concern. The non PFOS water repellent coating material with elegant design the bags both uniqu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Reusable shopping bag/pouch not only commun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is also a perfect daily necessity. Easy to fold, store, and carry is a must, that’s why DA.AI designed an umbrella-sized bag for it. Another DA.AI bag is designed with user-friendly pockets, convenient for storing pen, keys, cellular phone, etc. Also, the simplicity design of these products represents Tzu Chi’s elegant image and the humanism spirit of the group. “To love the land, is to love all living beings.” What is your main concern when choosing daily necessities from the mass market? DA.AI implements eco-friendly concept in daily life, perhaps bringing our own bag and reduce using plastic bag is one of the best methods to help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our planet.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CAPTION: Another DA.AI bag is designed with user-friendly pockets, convenient for storing pen, keys, cellular phone, etc.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 

Read more

大愛無私化感恩 南投環保參訪行

圖說:8月2日一早,120位南投環保菩薩,搭乘遊覽車北上,先抵達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法音清流繞全球的大愛電視,中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走訪環保科技館、環保站、巧藝坊;回程前的最後一堂課程,安排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攝影者/曹書豪)8月2日一早,120位南投環保菩薩,搭乘遊覽車北上,先抵達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法音清流繞全球的大愛電視,中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走訪環保科技館、環保站、巧藝坊;回程前的最後一堂課程,安排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

領隊之一南投慈濟志工林錦炎環保幹事分享:「今天是特定帶環保志工來到台北內湖參訪,希望讓環保菩薩了解自己每天做環保,不單只是做環保,同時也在行善、種福田,了解他們每天是如何貢獻於社會!期許往後能多舉辦,讓環保菩薩們更了解自己的貢獻,讓他們做環保能愈做愈歡喜。」

長期投入環保、大愛媽媽、親子成長班的曹美英分享:「今天美滿來到內湖環保站參訪,起因我們是想說南投區環保菩薩,常年都在環保站做環保,都靜靜的,都只知道做,但不知到自己在做什麼,所以我們環保幹事籌畫這次台北參訪行程,包含到大愛台參訪,了解法音法音宣流,讓全球觀眾可以觀看到大愛電視,透過正面的力量,引導人人向善;還有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環保所做的寶特瓶,回收以後到底到了哪裡去?藉著李師兄的分享,讓環保菩薩回去以後有概念,加深環保印象,廣邀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都邀請來做環保。」

圖說:如何在社區帶入環境教育?透過影片,讓孩子看到地球因為人類汙染、正在毀壞,有了心動就會有感動,然後將感動化作行動,身體力行做環保。南投聯絡處希望成立環保教育站,接引更多社區會眾響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特別結緣『模擬抽紗機』及【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保教案,期望南投環保種子、教育功能團隊,將環保理念深植社區,帶動家家環保站、人人環保小尖兵。(攝影者/曹書豪)「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分享,讓環保菩薩他們知道他們所收回來的寶特瓶可以做什麼,製成大愛毛毯後可以送往國內外賑災,雖然每天辛苦流汗,但是這份愛心可以送到世界各國,獲得法喜,可以更用心投入在做環保,很佩服大愛感恩科技實業家的精神,為了能長遠幫助社會用心投入,成立這家公司,並且發願全心投入,完全回饋給慈濟做國內外賑災,真的很不容易。今天真的很滿意,看了環保菩薩們臉上都很高興、各個法喜充滿。」

如何在社區帶入環境教育?透過影片,讓孩子看到地球因為人類汙染、正在毀壞,有了心動就會有感動,然後將感動化作行動,身體力行做環保。南投聯絡處希望成立環保教育站,接引更多社區會眾響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特別結緣『模擬抽紗機』及【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保教案,期望南投環保種子、教育功能團隊,將環保理念深植社區,帶動家家環保站、人人環保小尖兵。

在現今全球暖化的環境下,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氣候不調、災難偏多,真的希望可以廣邀大眾,讓人人重視環保,不僅能回收再利用,讓環境減少汙染,期待人人在生活中,要真正自我改善生活,「一手、百手、千手、萬手,每一個人伸出你的手,那就是千萬隻手,那就是無數的觀世音菩薩,人人都是觀世音,人人都有千手觀音。」環保從自己開始付出,透過身行感動別人,因為你的行動而感動、開始投入環保列;環保不單只是個人的事,要凝聚眾人的力量,只要人人同一心付出的雙手,為地球付出一分力量,當下就是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大愛無私化感恩 南投環保參訪行

圖說:8月2日一早,120位南投環保菩薩,搭乘遊覽車北上,先抵達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法音清流繞全球的大愛電視,中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走訪環保科技館、環保站、巧藝坊;回程前的最後一堂課程,安排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攝影者/曹書豪)8月2日一早,120位南投環保菩薩,搭乘遊覽車北上,先抵達人文志業中心,參訪法音清流繞全球的大愛電視,中午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走訪環保科技館、環保站、巧藝坊;回程前的最後一堂課程,安排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

領隊之一南投慈濟志工林錦炎環保幹事分享:「今天是特定帶環保志工來到台北內湖參訪,希望讓環保菩薩了解自己每天做環保,不單只是做環保,同時也在行善、種福田,了解他們每天是如何貢獻於社會!期許往後能多舉辦,讓環保菩薩們更了解自己的貢獻,讓他們做環保能愈做愈歡喜。」

長期投入環保、大愛媽媽、親子成長班的曹美英分享:「今天美滿來到內湖環保站參訪,起因我們是想說南投區環保菩薩,常年都在環保站做環保,都靜靜的,都只知道做,但不知到自己在做什麼,所以我們環保幹事籌畫這次台北參訪行程,包含到大愛台參訪,了解法音法音宣流,讓全球觀眾可以觀看到大愛電視,透過正面的力量,引導人人向善;還有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環保所做的寶特瓶,回收以後到底到了哪裡去?藉著李師兄的分享,讓環保菩薩回去以後有概念,加深環保印象,廣邀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都邀請來做環保。」

圖說:如何在社區帶入環境教育?透過影片,讓孩子看到地球因為人類汙染、正在毀壞,有了心動就會有感動,然後將感動化作行動,身體力行做環保。南投聯絡處希望成立環保教育站,接引更多社區會眾響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特別結緣『模擬抽紗機』及【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保教案,期望南投環保種子、教育功能團隊,將環保理念深植社區,帶動家家環保站、人人環保小尖兵。(攝影者/曹書豪)「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分享,讓環保菩薩他們知道他們所收回來的寶特瓶可以做什麼,製成大愛毛毯後可以送往國內外賑災,雖然每天辛苦流汗,但是這份愛心可以送到世界各國,獲得法喜,可以更用心投入在做環保,很佩服大愛感恩科技實業家的精神,為了能長遠幫助社會用心投入,成立這家公司,並且發願全心投入,完全回饋給慈濟做國內外賑災,真的很不容易。今天真的很滿意,看了環保菩薩們臉上都很高興、各個法喜充滿。」

如何在社區帶入環境教育?透過影片,讓孩子看到地球因為人類汙染、正在毀壞,有了心動就會有感動,然後將感動化作行動,身體力行做環保。南投聯絡處希望成立環保教育站,接引更多社區會眾響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特別結緣『模擬抽紗機』及【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保教案,期望南投環保種子、教育功能團隊,將環保理念深植社區,帶動家家環保站、人人環保小尖兵。

在現今全球暖化的環境下,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氣候不調、災難偏多,真的希望可以廣邀大眾,讓人人重視環保,不僅能回收再利用,讓環境減少汙染,期待人人在生活中,要真正自我改善生活,「一手、百手、千手、萬手,每一個人伸出你的手,那就是千萬隻手,那就是無數的觀世音菩薩,人人都是觀世音,人人都有千手觀音。」環保從自己開始付出,透過身行感動別人,因為你的行動而感動、開始投入環保列;環保不單只是個人的事,要凝聚眾人的力量,只要人人同一心付出的雙手,為地球付出一分力量,當下就是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台中 陳美樺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20160804.jpg
現在做環保,和環保菩薩聊天,就很開心了,有事情做,總比在家閒好。

Read more

Wednesday, 03 August 2016

山上海邊皆垃圾 清淨源頭不可少


石文丁,臨近馬六甲海峽的小漁村,當地約有一百多戶人家,因為沒有垃圾車開進村裡,村民習慣把垃圾往海裡丟,慈濟志工在2010年開始,在校園旁設一個月一次的回收點,中華小學家長日,也特地邀請志工到校園裡,宣導環保,也發起竹筒歲月活動。 


地球媽媽生病了,話劇裡演的垃圾山,垃圾海,在村子裡,都看得到,村裡的老人家,很擔心。 

村民 羅國雄:「村子骯骯髒髒,垃圾什麼都丟到海裡,現在就要改變,不可以亂丟的。」 

石文丁,臨近馬六甲海峽的小漁村,沒有垃圾車進村裡來,處理垃圾問題大,慈濟在校園旁設置環保點,中華小學舉辦家長日,邀請志工來宣導,老師學生更是持地上台演話劇。 

老師 陳健美:「不再把垃圾丟進海裡,能夠做好垃圾分類工作,能夠把鄉村變得更漂亮。」 

竹筒歲月,日捐五毛錢,也在小漁村裡,獲得回響。 

學生 許文晴:「少吃一些零食,少買汽水,把那些錢省下來,放進竹筒裡面。」 

學生 傅茂祥:「(為什麼願意拿竹筒),要幫助有困難的人,(你每天會存多少錢),五毛錢。」 

培養感恩心,不論是對大地,還是對社會,一起做好事的默契,會讓漁村,更加美麗。 

余秀娟 葉俍輝 許忠志 真善美志工-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拓展視野心寬廣 青年力量新希望


菲律賓慈青營開營,今年吸引68位學員參加,年齡層橫跨9歲至24歲。慈濟志工與慈青用心安排三天的營隊活動,希望啟發這些孩子的善念、也開闊他們的視野。 


第十七屆菲律賓慈青營,選在靜思堂開營,共有68位學員報名參加。 

慈青 金龍:「每年菲律賓慈青都會辦夏令營,鼓勵年輕人走入慈濟,營隊裡他們能學到很多事,例如慈濟儀軌,還有如何利於社會,慈善啊、孝順父母等,都是。」 

慈青 莉雅:「希望能啟發他們,散播大愛的種子,像證嚴上人期許我們的那樣,實踐與追隨慈濟志工做的事。」 

在當地慈青與志工的安排下,三天的短期營隊,過得緊湊又充實。 

慈青營學員 艾思琳:「好吃,即使只有蔬菜,我發現並非每種蔬菜都很難吃,像這個就不錯。」 

除了認識蔬食,慈濟的各項志業,包含醫療與環保機構的體驗,也都在課程內容裡面。 

慈青營學員 傑:「我喜歡這艘寶特瓶做的船,這是慈濟的智慧,它在災難中會變得很實用,特別是水患的時候。」 

有裡有外,有知性也有感性,這些孩子透過營隊活動,視野也更加開闊。 

僑納斯 亞關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廢鐵的春天!開發城市礦山


根據台灣環保署統計,2015年全台資源回收率達到55%,尤其是過去被稱為破銅爛鐵等金屬廢棄物,回收量更是一直增加。以最便宜的鋼鐵來說,回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等於所有台灣使用的廢鋼鐵,都可以透過煉鋼去化,而且可以百分百、不限次數的回收再利用,等於就是城市中,不必挖的鐵礦山。 


鋼鐵,工業之母,與你我的生活,緊密相連。 

鋼鐵業者 林祺燮:「我們(台灣)鋼鐵的需求量,一年大概就是,兩千萬噸,用生產的觀念來看的話,一個人大概就是一噸,就是1千公斤。」 

鋼鐵的需求驚人,廢棄量也很大。 

「像是這個小小的罐子,它用的就是鐵,然後這是一種最容易回收,也是一種最便宜的金屬,很硬,然後不容易被捏變形,最後它全部都會進入回收體系。 
」 
台灣每年高達5、600萬噸的廢鐵,最後去了哪裡? 

回收業者 邱勇誠:「大部分都會拿來做回收,去年的回收狀況就比較差,因為它的價格(每公斤)只有一 兩塊,之前鐵罐類,還有只到(每公斤)0.5,如果以今年來講,它的回收價格,就已經到五塊 六塊了。」 

如果是數量不多的廢鐵,會先被送到小盤商,進行簡單分類。 
至於家電跟電腦,廢車、廢機車,則會分別送到不同的地方,進行環保拆解,將資源分門別類。再交由盤商,進行切割或是破碎,最後都將流向鋼鐵的生產源頭,進入工業循環。 

鋼鐵廠副廠長 許益誌:「我們目前所在的位置,是整個電爐煉鋼廠的一個原料儲區,在這邊我們所有的原料,都會在這邊進行收料,以及分類儲放。」 

廢鋼的來源五花八門,使用的合金材料、化學性質都不一樣;要能淬鍊出高品質鋼鐵的關鍵,在於源頭精密的分類。 

鋼鐵廠副廠長 許益誌:「不同的廢鐵它都是,一堆一堆分區的儲放,比如說這一堆就是所謂的,特級的工鐵,結構性的一些廢鋼,是屬於比較厚的一些廢鋼,這堆就是所謂的車床鐵,它就是我們有一些加工成軸心,用車床去車削,下來的這個下腳料,就是車床屑。」 

由於台灣先天資源的限制,以及島嶼的封閉特性,煉鋼如不要仰賴進口原礦鐵砂,只有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再生。 

鋼鐵廠副廠長 許益誌:「電弧爐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我們剛剛看到的,一些回收廢鐵,把它熔解,在煉製不同的鋼種的時候,我們會去計算,每一種廢鐵應該添加,多少的比例,配不同的重量,到那個廢鋼桶裡面。」 

當電流通過,爐內溫度將提升到1600度,所有在地生產的廢鐵,在此去化,回收率達百分之九十四;至於最後剩下的飛灰跟爐渣,在經過處理之後,仍然可以再回收,完整利用。 

環保署廢管處長吳盛忠:「這個氧化渣本身來講,它的硬度非常硬,(可以)取代石頭當瀝料,另外一個是還原渣,(可以當)水泥的生料的原料,亞洲鄰近的國家,他們都想來拿台灣這些東西。」 

結合一連串完整的回收、分類、融煉、再生機制,我們所使用過的鋼鐵,都不必再被丟棄,而是百分百的回到工業循環系統,不限次數的被再利用,成為寶貴的城市礦產,綠色永續的工業資源,重新進入我們的生活。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Read more

舊建材搭環保站 歡喜迎開張日


位在南投國姓鄉的北山環保站,去年十月底,開始整地,搭建環保站,為了延續物命,環保站所使用的東西,都是從舊的環保站拆卸下來的,經過志工的努力,半年多的時間,北山環保站全新啟用。 


國姓鄉的北山環保站,從去年十月底山開始整地,使用的材料,全是資源回收。 

慈濟志工 柯春枝:「這是舊的回收站的屋頂拆下來的,這大門梁柱。」 

鋼架,烤漆板,全都是從舊的環保站拆下來的,回收的彈簧床支架,用來當成圍籬,經過半年的時間,位在中潭公路國道六號高架橋下的空地,北山環保站全新啟用。 

國姓鄉長 丘埔生:「能夠讓國姓鄉的垃圾減量,讓很多垃圾變成有用的資源,讓那些資源能夠重覆再使用,這個真的大大體現了愛地球。」 

過程中,國姓鄉長大力協助,感謝慈濟環保志工,將環保概念落實在社區。 

慈濟志工 柯春枝:「左右鄰居可以,有跟我們同心理念相同的,都一起來做環保。」 

慈濟志工 張玉妹:「環保志工不怕臭不怕髒,不怕辛苦。」 

慈濟志工柯春枝和張玉妹兩夫妻,在南投國姓鄉推動環保二十多年,如今十三個村落,都有志工和回收點,一起為地球盡心力。 

真善美志工 張秋菊 施金魚 吳吉代 南投報導 Read more

自備購物袋!傳統市場宣導拒塑


慈濟志工積極宣導減用塑膠袋,在淡水和三芝的傳統市場,設置攤位推廣,同時鼓勵大家隨身攜帶環保筷,避免使用免洗筷。 


慈濟志工:「愛護地球,請用購物袋喔!」 

推廣少用塑膠袋的觀念,淡水慈濟志工走入傳統市場,透過沿街廣播,呼籲更多民眾響應。 

慈濟志工:「鄉親大家好,我們是慈濟功德會的志工,我們盡量不要用塑膠袋,因為塑膠袋燒掉會汙染我們的空氣。」 

慈濟志工 程瑺怡:「因為現在的塑膠袋就是對地球的汙染相當的嚴重,而且對海洋也是相當嚴重的汙染,所以我們在這塊,我們就是主軸宣導,不要用塑膠袋為主。」 

除了減塑宣導,志工也設置攤位,講解資源如何回收分類,許多民眾身體力行。 

民眾 張天鳳:「我出門都會帶環保袋,我都會隨身帶著環保袋,就小小的,其實它摺起來之後小小的一個,很好用很方便,我出門都會帶。」 

這麼難聞的味道,原來是泡了漂白水的免洗筷,女學生這才知道,過去吃了多少毒素下肚。 

慈濟志工 與 民眾:「因為它是從國外進來的時候,為了要讓筷子感覺很漂亮很光亮,所以它泡了漂白水,(免洗筷)進來我們台灣,那我們不知道,又把它,吃火鍋或喝熱湯的時候,拿這個筷子去吃,那我們是不是無形中吃到它(毒素)。」 

關心大家的健康,志工也提供量血壓服務,在愛護地球環境之餘,更希望與民眾結一分好緣。 

真善美志工 黃毓珍 邱議嫺 劉順風 黃淑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手感的溫度 加厚毛毯暖災民身心


加拿大慈濟志工,持續在愛明頓發放物資,志工遞上的不只是毛毯,透過手心,對災民傳達的溫暖,更是讓現場志工團體,視為典範。 


一箱箱的毛毯,送到會場,慈濟志工送來的,不只是保暖的物資,還有能溫暖人心的關懷。 

發放場地負責人 達莉雅:「這不只是毛毯,它能溫暖人心,除了保暖,還能感受到愛的溫度。」 

達莉雅的兒子 墨尼爾:「發物資很有趣,當你給他們毛毯時,可以看到他們的笑容,你就知道這是很有意義。」 

堅持每一項物資,都是雙手遞上,在現場,是唯一志工團體,如此發放物資。 

慈濟志工 苗萬輝:「他們都說我們永遠是,最和善,最有笑容的團體,所以才會說,如果有人,他心情不好,請他先來這一站。」 

加拿大東岸慈濟志工,也抵達愛明頓,立刻加入賑災團隊,接力關懷,膚慰災民。 

尤德坤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水足跡落實節水 再創永續新契機

什麼是水足跡?簡單來說,就是,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水的使用量、和汙染量。水足跡當然要越小越好,看看一個例子,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製造服飾的過程,因為不用染料,省下許多水資源,獲得全球紡織業、第一張「水足跡」的認證。 

記者 林國新:「您知道嗎 這杯咖啡,從種植開始、一直到我手中,一共消耗了140公升的水。」 

這個數據,相當於一個小家庭、一天的用水量,而這種衡量產品用水量的指標,就叫做水足跡。 

根據水足跡網絡組織的統計,從畜養開始算起,一公斤的牛肉,會消耗1萬5千多公升的水、生產一件250克的純棉T恤,用水量接近2千5百公升、沖洗馬桶一次,至少要31.5公升的水、自己用水管洗車,平均也要270公升。 

面對龐大的耗水量,或許我們得開始思考,這樣的模式可不可以改變呢?眼前這款式新穎、質量輕、又保暖的刷毛背心,水足跡只有一般棉質襯衫的4分之1。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顧問 洪碩廷:「大概需要2千7百公升 那是有機棉的襯衫 要用到那麼多的水 我們這種刷毛系列的話 它大概用的水 一公斤的話 才663公升。」 

和傳統的棉質服飾最大的差異,就是這件產品,是由慈濟各環保站回收來的寶特瓶,所製成的。 

亞創新發展公司副理 傅芳欽:「是用洗液去洗 把它洗乾淨 加熱到85℃左右 去洗。」 

整個洗滌程序,是製作過程中,最耗水的一環,佔總耗水量的8成5。乾燥之後,如雪花般的塑料碎片,塑化成再生聚脂粒,開始抽紗。 

後續的產製步驟,不需使用染料,完全保留寶特瓶原來的顏色。 

用新思維製成的環保背心,還擁有生產履歷,把愛護環境的績效,全部標註在上頭。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顧問 洪碩廷:「它可以省下1.5公升的水 而且因為我們這一個產品 它是不後染的 一般來講後染的衣服的話 通常染一公斤的布 需要90公斤 到一百二十公斤的水 來做為染色的消耗 那我們因為不後染 所以我們那一段的水 我們就完全省下來。」 

同樣方式生產的環保毛毯,和傳統毛毯相比,可以節省7成6的用水。因為從環保理念出發,使得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取得全球紡織業第一張「水足跡」認證。 

說到水足跡,其實有它的計算基礎,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有代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藍色水足跡」、以及使用雨水,類似植物毛細現象的「綠色水足跡」、還有強調回收再利用的「灰色水足跡」。 

水利署長 楊偉甫:「我們的一些工廠廢水 工廠廢水你要排放 達到這個排放標準 你必須要稀釋它的濃度 這樣的一個過程 加上去的水 它就是灰色水足跡。」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水足跡是一個新名詞、新觀念,但全球重量級的投資機構:環境責任經濟聯盟,曾經發表報告指出,水資源萎縮,對企業的風險,會比石油危機來得大!相信大家都不希望,有一天,水會變得,跟鑽石一樣珍貴。 

採訪撰稿:林國新 
攝影剪輯:余國維 Read more

2016,08/03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參訪

【對象】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
【時間】2016年8月3日(三) 09:00-10: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803-11.jpg20160803-12.jpg20160803-13.jpg20160803-14.jpg 
Read more

R2R Mask Wishes to Remove the CO2 Mask on the Face of our Planet

CAPTION: the 3D Smiling Mask, with the transparent mask part made by Re-PET bottle, had its holder base made by R2R PET chips injection molding.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DA.AI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milestone of turning recycled Re-PET fabric/chip into new ECO yarn/material in 2016, we named it Recycle to Recycle (R2R). Furthermore, the R2R eco material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into garments and accessories, such as fleece blanket and scarf. Apart from textile product, the material can also be made into 3D mask. And because you can see smiling faces through our clear mask, we name it "3D Smiling Mask." This innovation has officially moved DA.AI from “reduce waste” to “zero waste” concept, certainly one of pioneers in textile industry.

Established in 2012, DA.AI Technology’s laboratory dedicated in Cradle to Cradle© research, looking to make all material to stay in a close loop and never disposed. DA.AI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cept of Cradle to Cradle (C2C) and wishes to revive all materials. Recycle to Recycle (R2R) product series was then launched based on such eco-friendly ideology. For example, the 3D Smiling Mask, with the transparent mask part made by Re-PET bottle, had its holder base made by R2R PET chips injection molding. This series of products provide our trimmed fabric a higher purpose rather than becoming garbage.

DA.AI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every year not only in product design, but also in reviving recycled resources. Several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projects are now taking places, such as R2R injection modules implemented on furniture, flooring, gardening accessory, etc. With the R2R project, and rest of our green innovations, DA.AI wishes to remove the CO2 mask on the face of our planet.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

Tuesday, 02 August 2016

慈濟菩提路 大愛以為名

五十年的慈濟路,以分分愛鋪設、寸寸情連接,在人與人之間帶動愛與善,鋪成一條接引大眾同行的平坦大道。主題為「慈濟之路以愛為名」大愛感恩《綠菩提》2016夏季號於7月初發行。(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光陰芢苒,熱情的夏季已到來。從暮春到仲夏,也銘刻慈濟創辦人 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的印記。五十年的慈濟路,以分分愛鋪設、寸寸情連接,在人與人之間帶動愛與善,鋪成一條接引大眾同行的平坦大道。主題為「慈濟之路以愛為名」大愛感恩《綠菩提》2016夏季號於7月初發行。大愛網路電台-點亮心光-點點-環保愛地兒節目,7月26日訪問虞珊明,為大家介紹此次《綠菩提》2016夏季號的重點報導有哪些。

「本期封面是靜思精舍,四月細雨霏霏,眾人穿雨衣朝山、虔誠跪拜;待雨過天青,大愛感恩同仁、家屬與愛心協力廠商,再度集合朝山大道,雙手比『五十』,歷史性的一刻,感動在心中。」虞珊明分享,一如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向綿延的朝山隊伍開示:「2016年是慈濟史上被記錄的一年,因為上人帶我們走過慈濟五十年。」當細雨飄落時,似法水滋潤,讓乾涸的心自在清涼。朝山就是朝聖,朝向聖人的境界。花蓮靜思精舍為期1個月的朝山活動,慈濟五十年了,這樣的朝山精進,感覺更有一份特殊的意義。仰望須彌、紀錄這永遠的烙印,我們自許「慈濟之路,以愛為名。」是對過往的記憶、也是對未來之願行。「過去這五十年,台灣如果沒有慈濟會怎麼樣?世界如果沒有慈濟,又會怎麼樣?」總統馬英九親臨致賀並向上人致贈「淑世濟度」匾額。慈濟五十年的行善義舉,就是佛陀精神在人間的最佳體現。行願半世紀,上人曾以「合」及「家」的手勢,期待全球慈濟人,人人內修誠正信實為法脈、外行慈悲喜捨為宗門。封底裡『淨斯菩提鐘鼓』演繹呼應,以男女均宜之鐘鼓功夫背心 - 內著白領、襯托出藍色外領,並以兩種不同緹花織紋,寓示在修心與修行需兼下功夫。

『心芽故事』單元,『小鳥滅山火』提醒「貪嗔癡」三種心靈之火最可怕,當用智慧之水潤漬、熄滅內心無形的妄想。故事提到,森林起火了,有一隻鳥叫做歡喜首,雖有翅膀可以遠離火林,不忍多數動物無法逃生,一念悲心起,來來回回幾千次,用翅膀沾水,欲撲滅林火。歡喜首說:我的身體雖小,不過我的願力,比這片火林更寬、更大,悲心大願,讓天人感動,天降大雨。

『環保獎項』單元提到,海洋是一切生物的起源、海岸是保衛台灣的天然屏障,如今,塑膠垃圾成了汙染海洋的罪魁禍首,根據海洋健康指標組織報導指出,過去10年來,海洋生物遭海洋垃圾而纏繞致死與誤食致死的情況上升了四成。六月世界海洋日所舉辦「潔淨海洋產業博覽會」大愛感恩30項產品入選友善海洋商品,包括用位居淨灘海洋垃圾第三名「瓶蓋」製成文件夾、筆記本封面,這些文具用品既環保、又有教育意義,期待人人用最美的雙手來呵護大地、保護海洋。

刊物製作上,最困難抑或花最多心思的地方,在於如何以適當的圖片、利用精簡的文字,傳達知識性資訊。例如本期『環保資訊』單元,必須用三小段文字、兩張圖,讓大家了解「甚麼是環保撥水布?」紡織業長期以來多使用『全氟碳化合物』PFCs, 俗稱C8(碳8)撥水劑作為防水、防油及抗污染之防撥水劑,隨著環保意識與健康訴求的抬頭,氟碳產品在環境中不可分解性、以及對人體產生致癌性的問題備受疑慮與關注,歐美市場都改用環保C6撥水劑 (碳6撥水劑),甚至完全無氟 (PFC free) 撥水劑。大愛感恩防撥水白/藍褲就是採用環保C6撥水劑。另一款用50丹尼布做成防水/防風/透濕三合一機能輕薄外套,更捨棄「氟」,以較天然的物理原則提供自組與結晶功能,達到近似氟碳產品絕佳的防水效果;洗滌後,經由自然晾乾過程,即可自動恢復撥水功能。是一種智慧型的「可呼吸環保再生織品」。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教育,所要傳達從『地球的危急發燒』,到『食衣住行環保生活』,其實就是在講述著-「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啟發大家一起發現問題、一起解決問題。『搖籃到搖籃C2C』、『回收到回收R2R』設計概念的發想,就是取自於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環的運行之道,成功研發成功二次回收利用的環保賑災毛毯產品。希望達到一個產品從製造、販售、使用,到廢棄可以做到兼顧環境、經濟、與公平性的目標。

『大愛人物紀事』單元報導板橋環保菩薩,不只做垃圾分類『地球環保』,也讓人人做到『心靈環保』,得法喜、智慧生長、慧命增長,消弭諸煩惱、輕安得自在。慈濟五十年、環保志業也已邁入第26個年頭,大愛感恩特別節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一言一句之智慧珠璣,放在官網與大家分享。同時綠菩提電子書也已經在官網上發行。當然,為了方便與社區志工結緣,發行少量紙本季刊在各靜思堂大愛感恩服務站內,提供給需要的大德。敬請洽詢服務站同仁。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慈濟菩提路 大愛以為名

五十年的慈濟路,以分分愛鋪設、寸寸情連接,在人與人之間帶動愛與善,鋪成一條接引大眾同行的平坦大道。主題為「慈濟之路以愛為名」大愛感恩《綠菩提》2016夏季號於7月初發行。(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光陰芢苒,熱情的夏季已到來。從暮春到仲夏,也銘刻慈濟創辦人 證嚴法師行願半世紀的印記。五十年的慈濟路,以分分愛鋪設、寸寸情連接,在人與人之間帶動愛與善,鋪成一條接引大眾同行的平坦大道。主題為「慈濟之路以愛為名」大愛感恩《綠菩提》2016夏季號於7月初發行。大愛網路電台-點亮心光-點點-環保愛地兒節目,7月26日訪問虞珊明,為大家介紹此次《綠菩提》2016夏季號的重點報導有哪些。

「本期封面是靜思精舍,四月細雨霏霏,眾人穿雨衣朝山、虔誠跪拜;待雨過天青,大愛感恩同仁、家屬與愛心協力廠商,再度集合朝山大道,雙手比『五十』,歷史性的一刻,感動在心中。」虞珊明分享,一如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向綿延的朝山隊伍開示:「2016年是慈濟史上被記錄的一年,因為上人帶我們走過慈濟五十年。」當細雨飄落時,似法水滋潤,讓乾涸的心自在清涼。朝山就是朝聖,朝向聖人的境界。花蓮靜思精舍為期1個月的朝山活動,慈濟五十年了,這樣的朝山精進,感覺更有一份特殊的意義。仰望須彌、紀錄這永遠的烙印,我們自許「慈濟之路,以愛為名。」是對過往的記憶、也是對未來之願行。「過去這五十年,台灣如果沒有慈濟會怎麼樣?世界如果沒有慈濟,又會怎麼樣?」總統馬英九親臨致賀並向上人致贈「淑世濟度」匾額。慈濟五十年的行善義舉,就是佛陀精神在人間的最佳體現。行願半世紀,上人曾以「合」及「家」的手勢,期待全球慈濟人,人人內修誠正信實為法脈、外行慈悲喜捨為宗門。封底裡『淨斯菩提鐘鼓』演繹呼應,以男女均宜之鐘鼓功夫背心 - 內著白領、襯托出藍色外領,並以兩種不同緹花織紋,寓示在修心與修行需兼下功夫。

『心芽故事』單元,『小鳥滅山火』提醒「貪嗔癡」三種心靈之火最可怕,當用智慧之水潤漬、熄滅內心無形的妄想。故事提到,森林起火了,有一隻鳥叫做歡喜首,雖有翅膀可以遠離火林,不忍多數動物無法逃生,一念悲心起,來來回回幾千次,用翅膀沾水,欲撲滅林火。歡喜首說:我的身體雖小,不過我的願力,比這片火林更寬、更大,悲心大願,讓天人感動,天降大雨。

『環保獎項』單元提到,海洋是一切生物的起源、海岸是保衛台灣的天然屏障,如今,塑膠垃圾成了汙染海洋的罪魁禍首,根據海洋健康指標組織報導指出,過去10年來,海洋生物遭海洋垃圾而纏繞致死與誤食致死的情況上升了四成。六月世界海洋日所舉辦「潔淨海洋產業博覽會」大愛感恩30項產品入選友善海洋商品,包括用位居淨灘海洋垃圾第三名「瓶蓋」製成文件夾、筆記本封面,這些文具用品既環保、又有教育意義,期待人人用最美的雙手來呵護大地、保護海洋。

刊物製作上,最困難抑或花最多心思的地方,在於如何以適當的圖片、利用精簡的文字,傳達知識性資訊。例如本期『環保資訊』單元,必須用三小段文字、兩張圖,讓大家了解「甚麼是環保撥水布?」紡織業長期以來多使用『全氟碳化合物』PFCs, 俗稱C8(碳8)撥水劑作為防水、防油及抗污染之防撥水劑,隨著環保意識與健康訴求的抬頭,氟碳產品在環境中不可分解性、以及對人體產生致癌性的問題備受疑慮與關注,歐美市場都改用環保C6撥水劑 (碳6撥水劑),甚至完全無氟 (PFC free) 撥水劑。大愛感恩防撥水白/藍褲就是採用環保C6撥水劑。另一款用50丹尼布做成防水/防風/透濕三合一機能輕薄外套,更捨棄「氟」,以較天然的物理原則提供自組與結晶功能,達到近似氟碳產品絕佳的防水效果;洗滌後,經由自然晾乾過程,即可自動恢復撥水功能。是一種智慧型的「可呼吸環保再生織品」。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教育,所要傳達從『地球的危急發燒』,到『食衣住行環保生活』,其實就是在講述著-「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啟發大家一起發現問題、一起解決問題。『搖籃到搖籃C2C』、『回收到回收R2R』設計概念的發想,就是取自於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環的運行之道,成功研發成功二次回收利用的環保賑災毛毯產品。希望達到一個產品從製造、販售、使用,到廢棄可以做到兼顧環境、經濟、與公平性的目標。

『大愛人物紀事』單元報導板橋環保菩薩,不只做垃圾分類『地球環保』,也讓人人做到『心靈環保』,得法喜、智慧生長、慧命增長,消弭諸煩惱、輕安得自在。慈濟五十年、環保志業也已邁入第26個年頭,大愛感恩特別節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一言一句之智慧珠璣,放在官網與大家分享。同時綠菩提電子書也已經在官網上發行。當然,為了方便與社區志工結緣,發行少量紙本季刊在各靜思堂大愛感恩服務站內,提供給需要的大德。敬請洽詢服務站同仁。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助學生翻轉手心 同理心關懷貧困


住在廈門的林火吉,因為父親重殘,全靠母親支撐家計,在他考上高中那一年,慈濟志工送來助學金,讓他能安心求學,現在已經是大學生,全家人會撿拾回收物,捐給志工,林火吉也穿上志工背心,跟著志工的腳步,關懷和他一樣貧困的家庭。 

帶著青菜和素料,慈濟志工特地來找陳阿公包水餃,他一個人要帶二個孫子,三餐總是簡簡單單,從沒包過水餃,一夥人,忙著切料,包餡,穿著志工背心的林火吉,也是第一次,覺得新鮮,更被這一家人的笑容,感動了。 

志工 林火吉:「小時候說實話心裡就滿自卑,我很少笑得那麼開心過,但是今天看到他們,笑得那麼開心,真的很替他們開心。」 

讀高中那一年,他認識慈濟,因為父親工作意外而半身癱瘓,都靠母親支撐家計,志工送來助學金,讓他無後顧之憂,考上大學那一年,母親受傷,無法工作,慈濟再次伸出援手,如今家境好轉,他們翻轉手心,不單是跟著志工去關懷,門口的回收物,也都是要捐給慈濟。 

志工 林火吉:「這些放著上次師兄,有說要叫環保車來載,環保車有來載 就環保車載過去,沒有的話就賣了錢,就放在竹筒裡面,也要幫助別人。」 

七年來,志工的陪伴,是林火吉,最穩固的支柱,父母也不再眉頭緊皺。 

曾美伶 真善美志工-福建報導 Read more

台藝大慈青周 素料理色香味俱全


位在新北市板橋區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內慈青社每年都會舉辦素食推廣活動、以及捐血活動,今年聯繫上剛好連續四天(5/23-26)。前三天的義賣,讓教職員和學生對於無肉的蔬食感到有興趣,也響應自備環保餐具:第四天捐血活動也比去年熱烈,正在臺藝大進修的表演藝術家陳凱倫原本下午才有課,特地提早到學校響應捐血。 


推廣素食年年來,臺灣藝術大學慈青社與板橋慈濟志工,樂此不疲。 

慈濟志工 許秀珠:「如果他今天沒有帶環保碗,我們鼓勵他用我們帶來的環保碗,鼓勵他在這邊用用完了以後,環保碗還我們我們帶回去洗。」 

三天的素食義賣,第一天的炒米粉、炒麵,就大受歡迎。 

慈濟志工:「自備碗筷送海帶豆干,這個碗高溫消毒,一點以前還就可以,當然你自備最好。」 

為了自備環保碗,還擔心吃不到。 

素食救地球、捐血能救人。第四天慈青社繼續號召愛心,捐血車進駐臺藝大。目前進修課業的表演藝術家陳凱倫,特地提早到校響應。 

表演藝術家 陳凱倫:「一方面印證你是一個健康的國民,二方面就是助人也助己。」 

校園裡學生年年有來有去,但有慈青社的堅持,愛不止息。 

真善美志工 黃金英 卓瑤琴 王明煌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寶島空運毛毯抵達 夜裡不再寒冷


從台灣空運到加拿大林火災區亞省愛明頓的加厚毛毯1020件,已經順利抵達。一拆箱,立刻有災民排隊領取,當知道這是由寶特瓶製作出來,感動很驚歎,市議員也很感恩台灣人的愛心和用心。 


一出門就下雨,溫度也下降,這對林火的撲滅來說,是件好消息。 

慈濟志工 苗萬輝:「太棒!下雨了,太棒了!加油!大家加油!老天也加油!」 

另一件好消息,是從台灣空運到加拿大的毛毯其中,第一批1020件,已經送達,一拆箱,立刻有災民來領取,他們很開心,這一晚,會溫暖許多。 

慈濟志工 苗萬輝:「毛毯謝謝!」 

省議員也很關心,當知道是柔軟毛毯是寶特瓶製作出來,除了讚歎,而令他更感動的是,這是專門為林火災民而趕製,加厚型的毛毯。 

慈濟志工 苗萬輝:「我們趕工,希望能提供最好的給災民。」 

除了毛毯,還有枕頭和毛巾,十六號開始發放,至今,已經有六千多人受惠,此外,用靜思語與救難人員結緣,也獲得回響。 

消防員:「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感動,太棒的書!」 

慈濟志工更不忘在大廳,帶領大家一同祈禱,沒有固定形式,但有同一心念,期待能讓愛化解災難。 


真善美志工 尤德坤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避免產生戴奧辛 最好別用PVC


逆轉塑膠袋專題報導,今天要關心的是七種塑膠分類中回收處理較麻煩的兩種──保麗龍和PVC。保麗龍因為是發泡過後的塑膠材質,體積大,在回收的過程中會提高運輸成本,也不容易在熱溶的過程中完全控制二次汙染;加上它回收後製成的二次塑料價格不高,這些都讓保麗龍在回收市場上始終無法建立完整的產業鏈。而PVC在回收時如果沒有經過高溫處理,容易產生戴奧辛,不論是學者或是環保人士都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用PVC製品。 


深褐色的膠狀物從機器緩慢流出,遇水凝結成塊,就變成了塑膠再生原料。原來它的前身是保麗龍。 

保麗龍回收研發團隊 劉謀機 :「這是屬於酯類溶劑,所以說相對於其他溶劑來講,其實是比較穩定,比較安全的一種溶劑。」 

一碰到溶劑,保麗龍瞬間溶解。 

保麗龍回收研發團隊 劉謀機 :「在我們機器上實際操作 它會有攪拌的動作 所以說它溶解的速度其實是會比較快的 

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台灣每年約使用兩億個保麗龍杯,這還不包括事業廢棄物的統計。但是,保麗龍的回收率,竟然不到兩成。 

保麗龍回收研發團隊 高月姣 :「我們在丟垃圾的時候有發現到後面有個環保車嘛,回收車 。那如果說所有的保麗龍他都收走了,那可能其他的一些別的資源回收的東西他就收不了,所以變成說有一個選擇性的,它只收一些乾淨的保麗龍。」 

廢棄保麗龍分成三個等級(CG),A級指的是乾淨的大型包裝材料;如果受到一點髒汙或是貼了貼紙的,就屬於B級;至於嚴重汙損的,等級最差,最常被當成垃圾丟棄。 

把保麗龍跟有機溶劑攪拌,就可以溶解成液態,冷卻後的塑膠條就是二次塑料,可以跟木材混壓,或是再製成印表機外殼之類的塑膠製品。 

保麗龍回收研發團隊 高月清 :「聚本乙烯(保麗龍)的再生料,從前面出來,然後它的溶劑我們再回收,通過後面回收,那回收率可以達到95%以上 。」 

保麗龍溶解後的再生塑料,一公斤最多只能賣到15元,無形中限制了產業的發展。由於相關配套跟法令尚未整合完整,保麗龍的大規模再利用,目前並不容易。 

在環保署公告的「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中,有七種塑膠類別,保麗龍是六號,而最難回收處理的一類,也是唯一含氯的,就是編號三的PVC。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 :「(銅線)燒紅了以後,跟它反應一下。 一點點就好,然後再回去。綠色的這表示說這裡面塑膠是含有氯的,所以它非常很有可能就是PVC 。」 

學者指出,PVC的質地穩定,但是為了塑形,往往在製程中添加塑化劑來軟化。 

台大化工系教授 謝國煌 :「有塑化劑在裡面,你回收回來。你怎麼樣處理都不好,都不容易處理啦 。」

環保團體也長期關切,廢棄的PVC製品在處理過程中,很難做到零汙染。 

看守台灣秘書長 謝和霖 :「每一座焚化爐它的飛灰裡面都有戴奧辛 (就是說即便他有用八百度去燒),它燒到一千度還是有戴奧辛,跑上去煙囪的廢棄,還有集塵灰 。集塵灰是透過空氣汙染防治法設備攔阻下來的,還是有戴奧辛 。」 

台大化工系教授 謝國煌 :「PVC要去回收再處理,當然最好是不要用 。但是這可能是要法令去規定啦,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大概是硬質的PVC,軟質的PVC你也不能燒,但是掩埋也是一個問題,所以除非就不要用。」 

面對令人頭痛的塑膠廢棄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減量使用,這個觀念需要取得全民共識。 

許斐莉 余國維 梁家銘 報導 Read more

水患歉收生活苦 貧農喜收祝福禮


去年雨季,緬甸發生嚴重水患,慈濟志工除了在仰光省的莫比和岱枝兩鎮,發放稻種,五月中旬,志工也北上前往實皆省加勒鎮,幾個貧困村莊,發放大米、毛毯和祝福金,這些物資,雖然遲了快一年才收到,但對生活辛苦的農民而言,算得上是一份祝福滿滿的禮物。 


14位志工,從仰光出發,前往六百多公里遠的緬甸北部,實皆省加勒鎮,去年這個地方因為水患受災,許多耕地面積縮小,靠天吃飯的農民,出現缺糧情形。 

宏達村民 烏丹都:「目前我們這裡缺飲用水和糧食。」 

距離去年的水患,雖然快一年了,但慈濟不忘村民的困境。 

連續兩天進行發放,總共援助了五個村,近八百戶農民,每戶除了能領到大米和毛毯外,還有一萬緬幣的祝福金。 

南莫萊加勒村民 多丁美:「去年水災,我的米糧全淹了,現在領到物資很高興。」 

阿特村長 特薩:「你們的幫助正是我們最需要的,我替村民們謝謝你們。」 

在公主村的發放,恰巧遇上下雨,志工車子打滑開不進村裡,大家只得下車步行,雖然雙腳都是泥濘,但不想錯過與村民的約定。 

公主村民 瑪寧誒:「你們把我們當成家人在照顧,我們真的相當感動。」 

實業家 烏丹塞:「慈濟當初是由少數家庭主婦,一點一點存錢來做善事的組織,這跟其他團體很不一樣,所以我希望能跟你們一起,貢獻自己的力量來幫助鄉親。」 

大米、毛毯、祝福金,對貧困的村民而言,是急需又難得的物資,至少讓他們能過上兩個月安心的日子。 

郭敏姿 江相賢 緬甸報導 Read more

Embracing the World by Comforting the Sufferings

CAPTION: The Eco Travel Series luggage (19”/24”) comes with X-shape security straps, layers of storage compartment, adjustable lever, and 360° silent rolling wheels, making it convenient to use. Its fabric is not only eco-friendly but also water repellent with non-PFCs coating. (Photo by: DA.AI Technology Co., Ltd.)Jing-Si Aphorism stated that “When the unfortunate needed help, those who are blessed shall answer.” DA.AI Eco Travel Series spreads Great Love all over the world through eco-products to practi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start a journey of seeking, improving, charity, and humanitarianism. According to the Buddhist Sutra, the vow of a Bodhisattva is to walk toward the poor and needy, and comfort all sentient being in both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evels. With such fundamental mentality, DA.AI promotes Great Love instead of personal desire, cultivate virtue instead of leisure.

The Eco Travel Series luggage (19”/24”) comes with X-shape security straps, layers of storage compartment, adjustable lever, and 360° silent rolling wheels, making it convenient to use. Its fabric is not only eco-friendly but also water repellent with non-PFCs coating. We honor such mentality by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a series of garments to provide convenience and safety to both users and the environment.

Well-known brands such as Jack Wolfskin and the North Face are starting to admit that PFCs coating is a big problem, and have made promise to get rid of PFCs by 2020. However, some brands are still using PFCs coating in products like backpacks and shoes, or are not transparent enough about the elimination process. DA.AI insists on transparent production process from material resources all the way to finished products. Our 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es from the great dedication of our environmental promoters; Circle of Love, with cooperatives turning RE-PET into eco-products; and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and all suffering sentient beings.


DA.AI Technology, Jasmine Li, Taipei

Read more

2016,08/02 南投環保志工分享

【對象】南投環保志工
【時間】2016年8月2日(二) 14:00-15:00
【地點】內湖園區

大愛心聞:
大愛無私化感恩 南投環保參訪行
20160802-91.jpg20160802-92.jpg20160802-93.jpg20160802-94.jpg  Read more

Monday, 01 August 2016

東北長春瀋陽市 善心匯聚植福田

圖說:今日(7/29)位處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長春市以及遼寧省瀋陽市的慈濟家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裡頭雖有許多人已聽過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但仍知其而行,再來聽分享,一齊精進。(攝影:陳冠銘)今日(7/29)位處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長春市以及遼寧省瀋陽市的慈濟家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裡頭雖有許多人已聽過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但仍知其而行,再來聽分享,一齊精進。透過不同以往的分享內容、同樣的簡單道理,都再次述說著大愛感恩科技有別於市上的環保理念,在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志工分享鼓勵下,一整天下來也令在場師兄姊們,各個暖了心田,強了心念,要回去「薰法香,推環保」。

來自遼寧省瀋陽市的王麗麗師姊,握著麥克風,一手拿著手機上的筆記,感恩哽咽的說道:「對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愛的能量曾經想過,但從沒想過這麼深,也沒想到從這個角度(介紹大愛環保心品),可能就會讓很多人走入慈濟。一句『改變世界的慈悲力量』,讓我相信有大愛感恩科技、有慈濟在,咱們這世界一定會更好的。」

第一次來台灣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 張艷杰師姊聽完分享後,感動的上台分享表示,「這一次的參訪讓她進一步的瞭解慈濟環保志業淨化大地的付出,發善願要多多學習環保分類知識並加強宣導,帶動更多周遭的親人朋友來投入環保。」

同行參訪的曹勇師兄,預計請購一套大愛感恩的環保西裝來做示範,他打趣的說道,「返回大陸後,要向華北地區的培訓師兄們做推薦,有支持環保綠化、愛護地球的師兄們,確實的落實穿環保說人文」幽默的分享,逗得台下同行的師兄師姊們各個會心一笑。

圖說:今日來自瀋陽,吉林兩地師兄師姊,分別代表領取棉花糖機,將帶回當地會所,推廣環保簡易教學,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製程透過簡單的物理法,讓大眾知道,環保是如此簡單,懂得環保,啟發愛心,相信每個人都會是這世界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如此匯聚出的大愛將可膚慰天下。(攝影:許育仁)平日承擔廚房香積組工作的志工 王穎師姊上台示範戴「防沫口遮罩」給大家看,李鼎銘師兄則也解釋,回收再回收搖籃到搖籃的環保理念,說道,「有沒有看見王師姊的美美笑容,這有別於一般的口罩,從透明薄片(寶特瓶)上我們可以看到師姊的微笑。」

心中感受正向能量的王穎師姊,帶著這「微笑口遮罩」歡喜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一種能安撫人心、傳遞善念愛心的產品,因為從環保菩薩一念無私奉獻、愛護大地、回收分類開始,一直從生產、加工、製造到成品,每一個過程都是慈濟人愛心接力做出來的,所以她分享要多多使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將這一份正向的觀念與能量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今日來自瀋陽,吉林兩地師兄師姊,分別代表領取棉花糖機,將帶回當地會所,推廣環保簡易教學,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製程透過簡單的物理法,讓大眾知道,環保是如此簡單,懂得環保,啟發愛心,相信每個人都會是這世界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如此匯聚出的大愛將可膚慰天下。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來自吉林長春杜爽(右)、雅萍(左)師姊,「今天在李師兄的分享下,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是大愛,每樣大愛心品都是有豐富意涵的。」(攝影:許育仁)圖說:來自遼寧省瀋陽市的王麗麗師姊,握著麥克風,一手拿著手機上的筆記,感恩哽咽的說道:「對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愛的能量曾經想過,但從沒想過這麼深,也沒想到從這個角度(介紹大愛環保心品),可能就會讓很多人走入慈濟。一句『改變世界的慈悲力量』,讓我相信有大愛感恩科技、有慈濟在,咱們這世界一定會更好的。」(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東北長春瀋陽市 善心匯聚植福田

圖說:今日(7/29)位處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長春市以及遼寧省瀋陽市的慈濟家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裡頭雖有許多人已聽過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但仍知其而行,再來聽分享,一齊精進。(攝影:陳冠銘)今日(7/29)位處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長春市以及遼寧省瀋陽市的慈濟家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裡頭雖有許多人已聽過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但仍知其而行,再來聽分享,一齊精進。透過不同以往的分享內容、同樣的簡單道理,都再次述說著大愛感恩科技有別於市上的環保理念,在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志工分享鼓勵下,一整天下來也令在場師兄姊們,各個暖了心田,強了心念,要回去「薰法香,推環保」。

來自遼寧省瀋陽市的王麗麗師姊,握著麥克風,一手拿著手機上的筆記,感恩哽咽的說道:「對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愛的能量曾經想過,但從沒想過這麼深,也沒想到從這個角度(介紹大愛環保心品),可能就會讓很多人走入慈濟。一句『改變世界的慈悲力量』,讓我相信有大愛感恩科技、有慈濟在,咱們這世界一定會更好的。」

第一次來台灣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 張艷杰師姊聽完分享後,感動的上台分享表示,「這一次的參訪讓她進一步的瞭解慈濟環保志業淨化大地的付出,發善願要多多學習環保分類知識並加強宣導,帶動更多周遭的親人朋友來投入環保。」

同行參訪的曹勇師兄,預計請購一套大愛感恩的環保西裝來做示範,他打趣的說道,「返回大陸後,要向華北地區的培訓師兄們做推薦,有支持環保綠化、愛護地球的師兄們,確實的落實穿環保說人文」幽默的分享,逗得台下同行的師兄師姊們各個會心一笑。

圖說:今日來自瀋陽,吉林兩地師兄師姊,分別代表領取棉花糖機,將帶回當地會所,推廣環保簡易教學,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製程透過簡單的物理法,讓大眾知道,環保是如此簡單,懂得環保,啟發愛心,相信每個人都會是這世界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如此匯聚出的大愛將可膚慰天下。(攝影:許育仁)平日承擔廚房香積組工作的志工 王穎師姊上台示範戴「防沫口遮罩」給大家看,李鼎銘師兄則也解釋,回收再回收搖籃到搖籃的環保理念,說道,「有沒有看見王師姊的美美笑容,這有別於一般的口罩,從透明薄片(寶特瓶)上我們可以看到師姊的微笑。」

心中感受正向能量的王穎師姊,帶著這「微笑口遮罩」歡喜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一種能安撫人心、傳遞善念愛心的產品,因為從環保菩薩一念無私奉獻、愛護大地、回收分類開始,一直從生產、加工、製造到成品,每一個過程都是慈濟人愛心接力做出來的,所以她分享要多多使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將這一份正向的觀念與能量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今日來自瀋陽,吉林兩地師兄師姊,分別代表領取棉花糖機,將帶回當地會所,推廣環保簡易教學,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製程透過簡單的物理法,讓大眾知道,環保是如此簡單,懂得環保,啟發愛心,相信每個人都會是這世界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如此匯聚出的大愛將可膚慰天下。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內湖報導

 圖說:來自吉林長春杜爽(右)、雅萍(左)師姊,「今天在李師兄的分享下,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是大愛,每樣大愛心品都是有豐富意涵的。」(攝影:許育仁)圖說:來自遼寧省瀋陽市的王麗麗師姊,握著麥克風,一手拿著手機上的筆記,感恩哽咽的說道:「對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愛的能量曾經想過,但從沒想過這麼深,也沒想到從這個角度(介紹大愛環保心品),可能就會讓很多人走入慈濟。一句『改變世界的慈悲力量』,讓我相信有大愛感恩科技、有慈濟在,咱們這世界一定會更好的。」(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祝融吞噬逾兩百戶 災民無家可歸


菲律賓馬尼拉的「文珍俞巴市」,有一處社區年年遭逢水災,最近更不幸發生火警。水火無情,人間有愛,慈濟人獲報後,緊急趕赴當地發放生活物資。 


菲律賓「文珍俞巴市」一處社區發生火警,236間民宅,瞬間付之一炬。 

受災民眾 露西亞:「對像我這種單親家庭來說,這是雙重的打擊,雖然我們本來擁有的並不多,但我們失去了一個家,這真的是毀滅性的一件事。」 

貧窮社區落難,當地慈濟人隨即動員發放,帶來米、毛毯、涼席等生活物資,共有202戶人家領取。 

受災民眾 伊芙琳:「我們這年年有水患,現在好了,大火還夷平我們的家園,我們什麼都保不住,雖然話這麼說,但我們這些受災戶算是幸運的了,因為有你們的幫忙,這是我們第一次知道慈濟,我們都很感激。」 

帶著物資回到暫時的棲身之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受災民眾的心裡,總算踏實了些。 


李佳美 羅登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誠之情誼援急難 戒慎虔誠傳播愛


全球災難偏多,泰國清邁「甲納村」4月遭逢森林大火波及,慈濟人除了先前到村莊發放物資,也為小學生準備新制服和鞋襪。而在加拿大,則是面臨林火不斷蔓延,居民撤離家園,慈濟志工也為暫居收容中心的民眾,打包生活用品和毛毯。證嚴上人在今天(5/21)的志工早會開示,天地之間,一旦有災,不分富有窮困,人人還是要戒慎虔誠,同時讓愛的能量不斷,傳遞善種子。 


加拿大亞伯達省林火蔓延,影響範圍不斷擴大,數萬民眾撤離家園。慈濟人到收容中心了解需求,發起募心募愛活動,準備了生活用品和毛毯,馳援送暖。 

證嚴上人開示:「天地之間,一旦有災,就不分他是富有還是窮困,人間無常,我們要自我警惕,所以還是要戒慎虔誠。」 

體現悲天憫人的胸懷,泰國清邁「甲納村」,四月遭逢火災。看見迫切需求,清邁慈濟學校師生和慈濟志工,趕在開學前,到當地發放制服和鞋襪,讓小學生能夠安心上學。 

證嚴上人開示:「不只是付出物資,最重要的,總是也要教導禮儀,愛的能量總是要不斷的,不斷的開闊善的種子,真的是有好的法要廣大宣導。」 

孩子們在志工的引導下,向父母和師長感恩奉茶,不只是一次的援助,也傳遞佛法真諦。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改變生活習慣 惜水節能守護大地


台北各大專院校齊聚一堂,展現一年來推動環保的成果,同時透過闖關活動,在遊戲中,更了守護大地的重要。 


搖呼拉圈,還要搶答,一邊做運動,一邊考驗環保常識。 

這一關,也很有趣,要比多,但比的不是洗衣粉的量,而是乾淨的手。 

慈青 張櫻:「其實開了這麼多水,也不代表你用這麼少的水可以洗一樣的結果。」 

慈青 陳品秀:「僅管只有這麼一瓶水,但是我們卻可以洗這麼多人的手,在往後生活中,他們就會少用一些水。」 

北區慈青,年度聚會,展現推動環保的巧思,一關過一關,也更了解彼此在學校,如何為愛護大地盡心力。 


真善美志工 任昱甄 周譽積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防颱準備 螞蟻雄兵總動員


尼伯特颱風漸漸遠離台灣,往大陸福建方向前進,澎湖也在暴風範圍內,當地環保志工趕在風雨變大前搶做資源回收,大家都是自己來報到,趕來整理,固定回收物減少損害。 


聽到有颱風,這群環保志工,主動到環保站報到,要趕在風雨變大前,整理好前一晚回收的物資,當兵時也曾來幫忙的陳至偉,剛好人在澎湖也特地來幫忙。 

志工 陳至偉:「感覺大家都有再做就來做一下子,(感覺如何)感覺還不錯就幫忙大家。」 

澎湖也在尼伯特暴風範圍內,颱風一登陸台灣,這群婆婆媽媽們就心繫著環保站。 

環保志工 李林得玉:「怕我沒有來,就沒人(做)。」 

環保志工 廖金花:「這本來就是我們的事,我們的使命,不能沒來做,一大早沒下雨就來,若是雨太大才不會來,沒下雨都會來。」 

三個小時,整理好所有的瓶瓶罐罐,也固定好回收物,這才互道感恩,祈禱風雨過後,一切都能平安 

真善美志工 葉秋良 鄧寶珠 澎湖報導 Read more

汙水淨化再利用 專家妙點子頻出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07-12_08_20160802.jpg

今天的寰宇新鮮事,來看看如何用環保的方式,重新利用水資源;在我們家家戶戶都會排出的汙水中,其實還有很多處理再使用的可能性,美國加州因為經常發生乾旱,當地汙水廠,曾考慮將用戶的馬桶水,重新淨化轉成飲用水,雖然水質沒問題,但還是讓民眾心裡怕怕的,因而反對;相較之下,華府的汙水廠,將馬桶水用來發電,就獲得不少認同;但這些傳統的汙水處理過程,通常必須經過大型機械過濾,再利用化學或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髒汙物質,不但消耗許多資源,也不環保。現在,澳洲昆士蘭最大的水力公司,提出了一項天然的淨水計畫,透過在汙水池裡種植溼地植物,用最天然的方式,淨化水源,而且他們使用的設備,在每個家庭裡,都看得見。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7182# Read more

2016,08/01 新進同仁、實習生教育訓練-15

【對象】新進同仁、實習生
【時間】2016年8月1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2樓)

20160801-99-1.jpg20160801-99-2.jpg20160801-99-3.jpg20160801-99-4.jpg
Read more

新進同仁、實習生教育訓練

【對象】新進同仁、實習生
【時間】2016年8月1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2樓)

20160801-99-1.jpg20160801-99-2.jpg20160801-99-3.jpg20160801-99-4.jpg
Read more

2016,08/01 【人文講座】吉祥月愛灑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8月1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20160801-91.jpg20160801-92.jpg20160801-93.jpg20160801-94.jpg

Read more

ISO認證 品質保證

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2013年的10月份順利取得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以及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驗證,並且也在同一年11月21日舉行授證儀式,大愛感恩科技向來以最好的產品來提供給消費者,同時也兼顧環保理念,因此也請了第三方驗證機構BSI合作進行ISO品質以及環境管理系統的驗證,更以實際的國際化作為將產品推向國際。

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2013年的10月份順利取得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以及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驗證,並且也在同一年11月21日舉行授證儀式,大愛感恩科技向來以最好的產品來提供給消費者,同時也兼顧環保理念,因此也請了第三方驗證機構BSI合作進行ISO品質以及環境管理系統的驗證,更以實際的國際化作為將產品推向國際。大愛網路電台特別專訪大愛感恩科技陳讚國師兄,來分享什麼是ISO認證,ISO認證對消費者而言它到底有什麼樣的保障。

ISO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縮寫:ISO)的英文名稱由其3個英文字頭縮寫簡稱而成ISO一詞。ISO成立於1947年2月23日,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成員包括162個會員國。中華民國原是ISO創始國之一,雖然目前中華民國已不是ISO成員,但《中華民國國家標準》通常仍參考ISO標準。ISO組織主要的工作目標在蒐集全球各國各種議題的管理系統及相關法規法令,並將其編纂制定成為一國際標準化各種議題的管理系統。全世界各國的廠商可以透過輔導單位輔導建置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再通過第三方認證單位的審查驗證之後,ISO持證廠商即可向全世界宣告其係領有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證照;緣此,世界各國的廠商若因此與其在生意上有所合作,即可透過ISO持證廠商在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生產運作,取得準時交貨、和取得標準化水準品質的產品滿意度,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以及其各種異常風險所衍生的損害,俾讓合作廠商得到品質保證的信任與保障

大愛感恩科技這個品牌,為什麼還要有ISO認證,有什麼原因呢?可向全世界宣告大愛感恩科技領有ISO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證照,像ISO9001品質全世界各國的廠商若因此與大愛感恩科技在生意上有所合作,即可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在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生產運作,取得準時交貨、和取得標準化水準品質的產品滿意度,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以及其各種異常風險所衍生的損害,合作廠商得到品質保證的信任與保障。

通過ISO認證,有助於公司形象,因為ISO是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保證。對外而言,可向全世界宣告其係領有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證照;緣此,世界各國的廠商若因此與其在生意上有所合作,即可透過ISO持證廠商在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生產運作,取得準時交貨、和取得標準化水準品質的產品滿意度,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以及其各種異常風險所衍生的損害,各個合作廠商得到品質保證的信任與保障。對內而言,ISO持證廠商在ISO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運作下,會產生內部各種流程作業的標準化文件和紀錄,ISO持證廠商在未來如果有遇到人事上的變動,所有的人依然可以遵循內部各種流程作業的標準化文件和紀錄去進行標準化作業,準時產出標準化結果和績效,藉此達到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運作指標,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損害、及管理。

我們很好奇ISO常常後面都會搭配一串數字,有時候看到ISO9001,有時候又看到不同的數字,就知道原來ISO還有所謂的更新,為什麼ISO版本要更新呢?因為ISO是蒐集全球各國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及相關法規法令,並將其編纂制定成為一國際標準化各種議題的管理系統,因此經過時間長久以來的演變,各國的法規法令亦跟隨有所異動,所以為了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因此ISO就會在固定一段時間進行各種ISO議題的改版更新作業,藉以符合各國的法規法令及標準化管理系統運作的依循。比如說就像電腦一樣,使用到了一個長久時間之後就要更新作業系統,這樣電腦使用者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也讓公司的運作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快速!然而,如果電腦一直是在老舊系統下作業的話,是無法被滿足的,不斷提升與進步,是為了加強公司、同事能力;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知道ISO認證也要與時俱進,跟著法規或需要調整的部分就要趕緊做調整,跟著國際與社會脈動增強公司,樹立企業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ISO認證 品質保證

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2013年的10月份順利取得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以及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驗證,並且也在同一年11月21日舉行授證儀式,大愛感恩科技向來以最好的產品來提供給消費者,同時也兼顧環保理念,因此也請了第三方驗證機構BSI合作進行ISO品質以及環境管理系統的驗證,更以實際的國際化作為將產品推向國際。

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2013年的10月份順利取得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以及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驗證,並且也在同一年11月21日舉行授證儀式,大愛感恩科技向來以最好的產品來提供給消費者,同時也兼顧環保理念,因此也請了第三方驗證機構BSI合作進行ISO品質以及環境管理系統的驗證,更以實際的國際化作為將產品推向國際。大愛網路電台特別專訪大愛感恩科技陳讚國師兄,來分享什麼是ISO認證,ISO認證對消費者而言它到底有什麼樣的保障。

ISO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縮寫:ISO)的英文名稱由其3個英文字頭縮寫簡稱而成ISO一詞。ISO成立於1947年2月23日,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成員包括162個會員國。中華民國原是ISO創始國之一,雖然目前中華民國已不是ISO成員,但《中華民國國家標準》通常仍參考ISO標準。ISO組織主要的工作目標在蒐集全球各國各種議題的管理系統及相關法規法令,並將其編纂制定成為一國際標準化各種議題的管理系統。全世界各國的廠商可以透過輔導單位輔導建置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再通過第三方認證單位的審查驗證之後,ISO持證廠商即可向全世界宣告其係領有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證照;緣此,世界各國的廠商若因此與其在生意上有所合作,即可透過ISO持證廠商在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生產運作,取得準時交貨、和取得標準化水準品質的產品滿意度,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以及其各種異常風險所衍生的損害,俾讓合作廠商得到品質保證的信任與保障

大愛感恩科技這個品牌,為什麼還要有ISO認證,有什麼原因呢?可向全世界宣告大愛感恩科技領有ISO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證照,像ISO9001品質全世界各國的廠商若因此與大愛感恩科技在生意上有所合作,即可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在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生產運作,取得準時交貨、和取得標準化水準品質的產品滿意度,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以及其各種異常風險所衍生的損害,合作廠商得到品質保證的信任與保障。

通過ISO認證,有助於公司形象,因為ISO是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保證。對外而言,可向全世界宣告其係領有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證照;緣此,世界各國的廠商若因此與其在生意上有所合作,即可透過ISO持證廠商在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生產運作,取得準時交貨、和取得標準化水準品質的產品滿意度,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以及其各種異常風險所衍生的損害,各個合作廠商得到品質保證的信任與保障。對內而言,ISO持證廠商在ISO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運作下,會產生內部各種流程作業的標準化文件和紀錄,ISO持證廠商在未來如果有遇到人事上的變動,所有的人依然可以遵循內部各種流程作業的標準化文件和紀錄去進行標準化作業,準時產出標準化結果和績效,藉此達到ISO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的運作指標,並可藉此避免及降低各種異常風險的產生、損害、及管理。

我們很好奇ISO常常後面都會搭配一串數字,有時候看到ISO9001,有時候又看到不同的數字,就知道原來ISO還有所謂的更新,為什麼ISO版本要更新呢?因為ISO是蒐集全球各國各種議題的標準化管理系統及相關法規法令,並將其編纂制定成為一國際標準化各種議題的管理系統,因此經過時間長久以來的演變,各國的法規法令亦跟隨有所異動,所以為了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因此ISO就會在固定一段時間進行各種ISO議題的改版更新作業,藉以符合各國的法規法令及標準化管理系統運作的依循。比如說就像電腦一樣,使用到了一個長久時間之後就要更新作業系統,這樣電腦使用者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也讓公司的運作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快速!然而,如果電腦一直是在老舊系統下作業的話,是無法被滿足的,不斷提升與進步,是為了加強公司、同事能力;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知道ISO認證也要與時俱進,跟著法規或需要調整的部分就要趕緊做調整,跟著國際與社會脈動增強公司,樹立企業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Sunday, 31 July 2016

除蟲大軍出動!保護農作盡心力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07-12_08_20160801_01.jpg
讓農夫們最頭痛的害蟲,除了殺蟲劑之外,現在有了更環保,又有效率的解決方法。南非開普敦往東走50公里的小鎮,有一群鴨子們正在葡萄園執行任務,幫忙除蟲。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7163 
Read more

災後滿目瘡痍 帶動居民重建家園


江蘇阜寧遭受龍捲風重創,在經過災難發生之初的驚駭,在醫院、在安置點的鄉親們慢慢平靜下來,接受現實,慈濟人接力關懷的行動,也進入環保的部分,在「孔蕩村」,陪著鄉親一起著手整理家園。 


龍捲風掃過,處處是殘破不堪、散落的廢棄物。 慈濟志工帶動鄉親整理家園。 

村民 朱永兵:「 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們這裡的話,就是你們來幫忙, 兄弟有難兄弟幫忙。」 

確實是一方有難,八方都來支援。華根寶是上海的環保志工,把資源分類的經驗帶到這。 

上海慈濟志工 華根寶:「 今天正好碰到,他們村裡的居民,正好過來做志願者,我們就是隨順因緣,就跟他們一起做環保,把他們的家園整理乾淨。」 

慈濟志工 范莉峰:「剛來的時候還是一片雜亂,但是我們慈濟人,走過去以後就恢復了, 大自然的美好和秩序,走到哪裡都會有愛、有善、有美,就是覺得特別特別的幸福。」 

在小學的關懷站,還有些志工在這刷刷洗洗,掃廁所,怎麼會這麼開心?! 

慈濟志工:「在這裡掃廁所,尤其比在家裡掃還歡喜,因為感覺到,能夠跟這裡的鄉親結緣,結一分清淨的緣。」 

由上海、南京、無錫及蘇州的慈濟志工,接力的關懷行動第四梯次,環保行動、觀念,注入當地。 


真善美志工 王英 童茹棠 江蘇報導 Read more

野火延燒家園毀 加厚毛毯暖身心


厄瓜多震後滿一個月,慈濟志工發起以工代賑,在第一個城市曼塔市完成八天的以工代賑計畫,圓緣也以一場浴佛典禮與當地居民共沐佛恩。而天災人禍不斷,加拿大林火持續延燒,當地早晚溫差大,撤離的居民缺乏毛毯,16號台灣慈濟志工緊急動員,將分批運送四千條毛毯,溫暖災民身心。 

加拿大林火持續延燒,亞伯達省麥克暮瑞堡,撤離八萬多人,但早晚氣溫低物資缺乏毛毯。慈濟志工緊急馳援與華航合作,將從台灣分批運送四千條的加厚毛毯,溫暖居民的身心。 

證嚴 上人開示:「氣候(溫)已經早晚不均,氣候在早晚是很冷,這都是慈濟在緊急要給加拿大,真的實在是看得都很緊張,總是平安就是福,我們時時都要戒慎虔誠。」 

慈濟志工,在厄瓜多地震災區曼塔市進行八天的以工代賑,16號順利圓滿。圓緣也以一場浴佛典禮,邀請一共一千兩百多位的居民,一同感念親恩、佛恩、眾生恩。 

證嚴 上人開示:「感眾生恩,那就是行善,還要感佛恩,因為佛陀的道理,讓這一群佛教徒自動自發的願意付出,從遙遠的地方,無所求的掏腰包的,克服很多困難去幫助他,都是因為佛陀的道理,行菩薩道的愛心,克服一切。」 

許多當地居民依依不捨,但志工們以工代賑的腳步不停歇,即將前進第二個城市,為更多厄瓜多的地震災民,用心用愛付出。 

楊婕庭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生物可分解塑料 成本高推行困難


塑膠袋運用在農業方面,最常看見的是覆蓋在農地上的「農用地膜」,它可以用來防止蟲害和抑制雜草。這些大量使用的地膜如果被當成垃圾丟棄,會對環境造成壓力。近年來有研究單位紛紛推出生物可分解的農業地膜,但是由於始終停留在實驗階段,加上成本比傳統地膜還要高,想要推動,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可以立刻吃啊這個沒問題啊 這幼枝的喔 非常清脆的 

想要讓農作物長得好,有機農民的祕密武器是這個,用PE塑膠袋做成的覆蓋膜。銀色的表面將陽光反射出去,可以抑制特定蟲害,覆蓋的地方也不會長出雜草。 

你看這個是瓜果的根系 有沒有 這跑來這邊這都是根 這都是細根啊 

只要地膜鋪設得宜,作物一樣可以盡情生長。 

用PE塑膠材質做的地膜,因為耐用,很受農民歡迎。它在作物生長期間不易破裂,回收後還能夠重複使用兩三次,唯一的缺點是不夠環保。 

有機農民 柯力誌 :「除非你要特別去找那個資源處理的, 才有辦法去處理這個東西, 我們就會大概把它收得像垃圾袋一樣, 在我們社區垃圾車來的時候, 我們順便給它帶走 (是說當垃圾處理)對, 當垃圾處理 。」 

台灣生產生物可分解的農用地膜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一直無法突破技術問題。 

最常碰到的狀況是,農作物還沒有成熟,環保地膜就已經提前分解。 

有機農民 柯力誌 :「這個沒用,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 它也會自己被分解成這個樣子, 所以確實對我們實際上面的操作面來講, 其實也會有很大的困難。」 

農用塑膠袋使用廣泛,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它更環保呢? 

開始破掉了 上面破掉了 

財團法人塑膠中心加工技術部 童啟哲博士:「 這個是一個種子的包裝, 我們是用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的一個包裝去做它, 它直接丟到土裡面, 遇到水的時後就直接溶解, 就不會蒸熟 。」 

從石油提煉出來的聚乙烯醇,簡稱PVA,具有水溶性的特質。將PVA粉末加水,混和成膠狀,就可以根據需求,添加抗菌、驅蟲等成分,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白色的塑膠粒投入機器中,看起來好像在碾米,這台機器其實正在製作的是生物可分解的農用地膜。 

財團法人塑膠中心加工技術部 童啟哲博士 :「我們就是用比較環保的材質, 像PLA, 還有澱粉的材質, 我們去做混煉 ,再做成地膜, 它耕種完 ,作期作完了之後, 它在六個月之內 ,它會做一個完全的分解 。」 

PLA 就是聚乳酸的縮寫,又名玉米澱粉樹酯,屬於生物可分解的材質。 

塑膠中心技術研發部專案總召 曾向榮:「 我們今天下的料是PLA, 同時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澱粉, 這樣子的話在這裡面可以減少PLA的使用, 那同時因為澱粉它的撓變性(不易黏著)就可以附帶出來, 讓它的加工性也會比較好 。」 

PLA粉末以高溫溶出後,遇水冷卻,拉成條就可以打成塑膠粒,再添加黑色的色粉,就可以經過吹膜的階段,做成農用地膜。 

突破瓶頸後的新一代地膜,強化了韌性跟強度,可望在2017年量產。只不過,它的成本比傳統地膜高出兩成,在推廣上將面臨困難。 

塑膠中心技術研發部專案總召 曾向榮 :「我們台灣這邊在技術上不遑多讓, 但是我們遇到的問題是, 在政府本身沒有一著政策面去大力支持的情況下, 沒有誘因讓農民去使用這一個 。」 

環境成本與農業成本,孰輕孰重 產業發展其實需要的是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引導,才有辦法突破現有格局。  Read more

感恩警消送祝福 守護生命守護愛


辛勤的警察同仁與救難弟兄,總是在危急或災難時,站在第一線為人民服務。慈濟人為了慰勞辛苦的人民保母與救難人員,日前前往潭子分駐所,準備精緻素食,讓員警享用,並到台中穿山甲救難協會,致贈福慧床及毛毯,讓救難人員在救災時,也能充分休息。 

慈濟人在潭子分駐所,精心準備了十多道可口的素食菜餚,讓員警們享用。 

平時因為執行勤務,吃飯時間總是簡單解決,看到慈濟志工們準備這麼精緻的素食,員警們吃得好開心。 

潭子分駐所長 陳奕文:「很高興!他們準備了很多他們親手做的一些素食,提倡素食的文化,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對我們健康有所幫助。」 

而現場剛好有警官生日,志工立刻買來蛋糕,當場開個慶生會。 

不只與人民保母廣結善緣,慈濟人與台中穿山甲救難協會,從九二一救災後,就經常互動,志工也帶著福慧床跟毛毯,前往慰勞救難人員。 

隊員郭欽元回憶,小年夜在台南震災現場,還好有慈濟的福慧床。 

穿山甲救難隊員 郭欽元:「慈濟的師兄師姊二話不說,馬上借我們好幾頂(福慧床),讓我們免於受那地氣的風寒。」 

慈濟人也送上福慧紅包祝福大家,並表演手語歌,跟隊員互動,救難協會則回贈感謝紀念牌。 

不管是辛勤的警察或救難弟兄,都跟慈濟人一樣,大家都是為了大眾付出,團結一致,希望社會更祥和美好。 


真善美志工 林麗娟 石于芳 吳明華 陳碧卿 台中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