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4
Sunday, 30 November 2014
環保再生追思禮 感恩祝福愛長存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慈示:「生就是死的起點,死就是生的開頭。」生命的結束不是句點,死亡不是生命的隕落,而是在另一個生命的重生,生命的意義就是一份愛,一種精神。 追思,在於表達內心最真摯的尊敬與緬懷,延續生命的大愛,更是盼望往生者能輕安自在;追思,不只是回憶往生者的過去點滴,更是期盼生者能心安、感恩、惜福,發揮生命的價值。至深的追思祝福,就是跨越生死長河,超越悲傷,惟愛長存,讓雋永的生命在心中綻光。
為表達對生命的禮敬、思念,傳統習俗往往以「手巾」、「毛巾」做為追思禮。「巾」,取其與「根」諧音(台語),意味著斷根、塵緣已盡,同時也示意要擦乾悲傷的眼淚,轉情執覺有情。大愛感恩科技近期推出「環保毛巾」,100%環保再生,利用回收寶特瓶回歸本源再製造,以「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延續物品的使用價值;以「知福、惜福、再造福」的心念,與大地共生息。環保毛巾另可選擇搭配靜思語或是淨皂禮盒組,讓大德們觀看靜思語時時將 證嚴上人的祝福法語放在心上,並使用純手工天然之淨皂產品。另外,「環保紗布小方巾」,寸寸紗線寸寸愛,簡約樸實,莊嚴合宜,以「大愛感恩」之名,涵藏「覺有情傳大愛,感恩心修福慧」之深意。
時間生滅相續,生死流轉本無常,生命是單程列車,向前奔馳永不回頭。大愛感恩科技「追思禮」 ─ 環保毛巾禮盒組及環保紗布小方巾,如同生命落葉歸根,發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永續價值,不僅是對往生者的感念與祝福,更是伴隨著「大愛感恩」 + 科技的意涵,拉長情擴大愛,把握分秒步步踏實,發揮生命的良能!「生命在呼吸間。」生命有限,慧命無窮,既然生命去來這麼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充實它,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細心園丁護草木 十三年不間斷
- Article Details
台中慈濟志工翁敏次,今年七十三歲,十三年前東大園區環保站成立時,整個園區的花草樹木就由他負責,十多年來他幾乎天天下午都到園區澆水,整理養護這些樹木花草,十三年來從不休息,他說一棵樹一朵花,就像我們度化的人間菩薩,絕對要用心才行。
慈濟志工 翁敏次:「太陽大 葉子會乾掉,從上面一直乾下來 會死掉,所以把它的葉子 保持新鮮度。」
剛移植過來的櫻花樹,就像剛出生不小的小BABY,要細心照顧
東大這裡的土質是紅土,不易吸水,志工翁敏次靠他的經驗,挖溝渠保持水分
慈濟志工 翁敏次:「這樣子,它水澆下去,水不容易流掉,也不會浪費那麼多水。」
東大園區環保站成立十三年,園區裡三千顆以上的花草樹木,都是他管的,十三年來,從不缺席,天天下午都來園區灑水,拔草,照顧這些植物
慈濟志工 翁敏次:「這個樹是大家用心栽種起來的,你不照顧好,萬一死掉一顆,就像我們去度眾生,度到一個人,你不照顧他不去關懷他,他會退轉。」
因為園區很大,為了不浪費時間,他總是把水瓶繫在腰帶上,接水管的工具也隨身攜帶
慈濟志工 翁敏次:「還有剪刀 這個是接水管用的。」
他常說自己置是個小園丁,只希望每一顆花草樹木都能越長越大,長成大樹,綠樹成蔭,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江麗君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大病痊癒投入環保 善用分秒勤奮出
- Article Details
今天的心富大幸福,要帶您認識,高雄這位74歲的環保志工黃秋霞,她因為一場大病痊癒後,發願要做環保;這幾年雖然先生中風,又要洗腎,她還是會抽空到仁武環保站;最近她的腳不方便,但還是克服萬難,用電動車代步;她把環保站當成自己家,把做分類當成運動,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因為她深信,越動,身體就會越健康。
「車子要來了,你坐著,你要穿外套嗎,(外套),要穿嗎,那天我看他精神不好,不敢來,跌四次,最後一次流一堆血,那次真的把我嚇到,送去住院,這裡一個洞,那裡一個洞,後來我想,早上來做(分類)就好,早上一兩個小時而已,我不能做太久,要把我先生照顧好,說起來很慚愧。」
「謝謝,謝謝,謝謝,她跟我說,媽,你可以利用脊髓手術期間,你可以出來撿回收物,我想也不錯,就去外面撿,我發一個願,我脊髓手術好了後,要來做好事,我也希望我能夠做,可以健康,不要再這樣過日子。」
「我這邊痛的時候,腳窩會痛,這邊(膝蓋)不會痛,變成跨上騎腳踏車時,跨不上去,就用牽的牽到家,兒子下班在路上,看到我在牽車,就跟我說,媽,你這樣太辛苦了,我來買一個電動車給你騎,很舒服,還可以載東西,幫別人載回收物。」
「阿琴,這麼早來,這是你的工具喔,(對),裡面有什麼,裡面有槌子,螺絲起子,斧頭,每件事情都要有心,這個工作是比較複雜,因為(要拆的東西)很多,轉不開就要用槌的,只要你肯做,就學得會。」
「這簍可以給你們,這裡像我家,心裡一直很想來,來慈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家庭也需要我,幫助我脖子好轉動就好了,我就可以做工作,很不可思議的,真的,你看我脖子沒有什麼問題,張師兄,我門口還有很多,麻煩你,等會兒走一趟,快沒路了,你在車上接,發心想要付出,因為在家裡太無聊,我常跟那些老人說,我們來做一些好事,腦袋才不會亂想,才不會癡呆,我的想法就是可以動,就要動,對身體有幫助,你如果手在動,心在這裡,心在這裡就不會亂想,要出來才感受得到。」
文字採訪 賴昌邦
錄影剪輯 陳立偉
環保再生追思禮 感恩祝福愛長存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慈示:「生就是死的起點,死就是生的開頭。」生命的結束不是句點,死亡不是生命的隕落,而是在另一個生命的重生,生命的意義就是一份愛,一種精神。 追思,在於表達內心最真摯的尊敬與緬懷,延續生命的大愛,更是盼望往生者能輕安自在;追思,不只是回憶往生者的過去點滴,更是期盼生者能心安、感恩、惜福,發揮生命的價值。至深的追思祝福,就是跨越生死長河,超越悲傷,惟愛長存,讓雋永的生命在心中綻光。
為表達對生命的禮敬、思念,傳統習俗往往以「手巾」、「毛巾」做為追思禮。「巾」,取其與「根」諧音(台語),意味著斷根、塵緣已盡,同時也示意要擦乾悲傷的眼淚,轉情執覺有情。大愛感恩科技近期推出「環保毛巾」,100%環保再生,利用回收寶特瓶回歸本源再製造,以「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延續物品的使用價值;以「知福、惜福、再造福」的心念,與大地共生息。環保毛巾另可選擇搭配靜思語或是淨皂禮盒組,讓大德們觀看靜思語時時將 證嚴上人的祝福法語放在心上,並使用純手工天然之淨皂產品。另外,「環保紗布小方巾」,寸寸紗線寸寸愛,簡約樸實,莊嚴合宜,以「大愛感恩」之名,涵藏「覺有情傳大愛,感恩心修福慧」之深意。
時間生滅相續,生死流轉本無常,生命是單程列車,向前奔馳永不回頭。大愛感恩科技「追思禮」 ─ 環保毛巾禮盒組及環保紗布小方巾,如同生命落葉歸根,發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永續價值,不僅是對往生者的感念與祝福,更是伴隨著「大愛感恩」 + 科技的意涵,拉長情擴大愛,把握分秒步步踏實,發揮生命的良能!「生命在呼吸間。」生命有限,慧命無窮,既然生命去來這麼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充實它,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地球資源非無窮 日常點滴當珍惜
- Article Details
一顆蛋,從產地到餐桌,要耗掉多少碳足跡、多少水資源,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來。新北市「南山中學」的師生,最近就到慈濟的雙和聯絡處,學習做環保分類,也學習這些環保新知,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後,許多學生都非常驚訝。(11/22)
慈濟志工向「南山中學」的學生講解,水資源與地球暖化的關係,大家是驚訝大於驚喜。
南山中學學生 張韶洋:「看到一顆雞蛋,要耗那麼多輛消防車的水,感到很驚訝,因為很多去早餐店買東西,裡面都會夾雞蛋,所以幾乎每天都會吃一顆蛋,一年就耗掉很多水。」
南山中學學生 溫子弘:「要好好做環保,不要太浪費食物等等,這樣才能保護未來的地球。」
做環保、不用等未來,學校老師帶領學生造訪雙和環保站,動手做做看。
南山中學老師 鄭安呈:「來到資源回收站,我覺得一方面給他們知道,其實一般他們製造的垃圾,有些資源回收的垃圾,會到什麼地方去,也有一次學習的機會,所以這次(分類)的經驗,對他們來說應該是滿有趣的,也滿有意義的。」
學習新知,再透過視覺與觸覺的雙重體驗,這一趟環保教學之旅,勢必也為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
真善美志工 邱樺禎 陳春淑 孫明偉 台北報導
Read more宣導垃圾不進站 清淨源頭身力行
- Article Details
台南麻豆環保志業的重要推手,今年107歲陳林牆阿嬤,從84歲開始投入環保,堅定的意志,每天推著車出門收回收物,直到96歲,考量視力影響安全,才願意休息,但她的精神,成為典範。清淨在源頭,慈濟志工在環保點,忍痛教育,宣導「垃圾不進站」的觀念,引導民眾跟著一起分類,提升回收品質。證嚴上人在今天(11/30)的志工早會,感恩環保志工的付出,教育人人愛惜資源,環保也是修行,知道道理,還要身體力行,愛地球,也愛人類。
一項項仔細說明,慈濟志工落實「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在環保點引導民眾,動手資源回收。呼籲減少浪費,讓正確的環保觀念深植,也提高效率與品質。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要如何照顧地球,我們如何把物資回收再製,這中間的道理,我們順便要教育,教育人人要節省一點,要節儉一點,要更愛惜物品,如果能這樣,才是真的是在修行,知道道理我們就要身體力行了。」
把環保當修行,陳林牆阿嬤是台南麻豆的環保推手,從84歲開始,天天清晨出門,推著嬰兒車,穿梭巷弄回收資源,直到96歲,因為視力模糊,考量安全,才願意休息,環保已經成為她的精神依靠。
證嚴上人開示:「麻豆的一粒種子,開始她就是這樣以身作則,自己做出來八十多歲開始做,這種愛,愛地球愛社區愛人類,要保護氣候可以清新。」
今年高齡107歲的陳林牆阿嬤,依然逢人說環保,貫徹信念,堅定守護大地,成為眾人學習的典範。
江杏幸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29 November 2014
永續健康穿新衣 大愛啟動心生活
- Article Details
這幾年連環爆的食安危機,讓國人除了開始關注吃的健康之外,連帶對食衣住行生活各方面的健康意識連帶也大幅提高。大愛感恩科技特別與綠學院、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宏遠興業共同合作,以《第一次過理想生活就上手》--【健康無毒服飾的採購指南】為課程主題,帶領民眾重新認識自己購買的衣服,聰明挑選健康不過敏、無毒、又有功能性的服飾。
綠學院是一個結合熱情和意義的綠色『生活、生涯、生意』聚落,串聯具環境意識的個人和企業,共同努力推動『環境優先』的改變與綜效。啟發、連結並整合各界資源,並以『為更高目的營利』 (Profit For Purpose) 的社會企業方式經營,期許在一個世代之內,啟動更多個人與組織實踐永續。綠學院提供企業人才、顧客服務、品牌進化的顧問培訓,包含「搖籃到搖籃設計工作坊」等企業永續經營管理培訓工具,從綠色品牌設計思考著手,啟動辦公室成為綠色創意發電廠的潛能。
《第一次過理想生活就上手》--【健康無毒服飾的採購指南】,內容包括:有機棉、機能性及回收材質服飾課程,從讀懂衣服吊牌開始,認識各種紡織品材質、製程、國際認證,讓消費者懂得如何選擇好穿又對環境友善的衣服,導入情境式體驗學習法,互動性高的實作與動腦討論,而不是坐在下面聽演講。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協理洪碩廷表示,一般人選購衣服注重設計、搭配、功能性,但除了這些之外,衣服的製造過程是否無毒,對環境友善,甚至思考使用回收材料延續物命的設計,都是國際紡織業不可擋的趨勢,「對消費者來說,知道我們其實有更多『對自己更健康,同時對環境更友善』的選購策略,並開始採取行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綠學院創辦人楊雅雲表示,這些年在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合力推動之下,國人的環境意識已大幅提升,「現在缺的不是環境意識,而是選擇,也就是說,我們作為一個消費者,如何用『消費』這個最直接的社會參與行動,決定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消費與生活環境。」綠學院作為一個第三方的培訓平台,串聯業界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企業家、行動者與推動者,提供個人永續、健康的食衣住行行動方案,以及企業永續經營管理培訓工具,普及綠色永續的知識與行動,促進國內綠色產業的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於2008年12月10日,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志工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的故事,大愛感恩科技期許成為挹注慈濟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的活泉,推廣環保人文、教育、產品,將投資盈餘完全回饋給慈濟基金會作為國內外賑災與社會公益使用。更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善盡社會責任的實業與團體合作。
大愛感恩科技、綠學院 台北報導 Read more永續健康穿新衣 大愛啟動心生活
- Article Details
這幾年連環爆的食安危機,讓國人除了開始關注吃的健康之外,連帶對食衣住行生活各方面的健康意識連帶也大幅提高。大愛感恩科技特別與綠學院、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宏遠興業共同合作,以《第一次過理想生活就上手》--【健康無毒服飾的採購指南】為課程主題,帶領民眾重新認識自己購買的衣服,聰明挑選健康不過敏、無毒、又有功能性的服飾。
綠學院是一個結合熱情和意義的綠色『生活、生涯、生意』聚落,串聯具環境意識的個人和企業,共同努力推動『環境優先』的改變與綜效。啟發、連結並整合各界資源,並以『為更高目的營利』 (Profit For Purpose) 的社會企業方式經營,期許在一個世代之內,啟動更多個人與組織實踐永續。綠學院提供企業人才、顧客服務、品牌進化的顧問培訓,包含「搖籃到搖籃設計工作坊」等企業永續經營管理培訓工具,從綠色品牌設計思考著手,啟動辦公室成為綠色創意發電廠的潛能。
《第一次過理想生活就上手》--【健康無毒服飾的採購指南】,內容包括:有機棉、機能性及回收材質服飾課程,從讀懂衣服吊牌開始,認識各種紡織品材質、製程、國際認證,讓消費者懂得如何選擇好穿又對環境友善的衣服,導入情境式體驗學習法,互動性高的實作與動腦討論,而不是坐在下面聽演講。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協理洪碩廷表示,一般人選購衣服注重設計、搭配、功能性,但除了這些之外,衣服的製造過程是否無毒,對環境友善,甚至思考使用回收材料延續物命的設計,都是國際紡織業不可擋的趨勢,「對消費者來說,知道我們其實有更多『對自己更健康,同時對環境更友善』的選購策略,並開始採取行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綠學院創辦人楊雅雲表示,這些年在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合力推動之下,國人的環境意識已大幅提升,「現在缺的不是環境意識,而是選擇,也就是說,我們作為一個消費者,如何用『消費』這個最直接的社會參與行動,決定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消費與生活環境。」綠學院作為一個第三方的培訓平台,串聯業界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企業家、行動者與推動者,提供個人永續、健康的食衣住行行動方案,以及企業永續經營管理培訓工具,普及綠色永續的知識與行動,促進國內綠色產業的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於2008年12月10日,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開發以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科技,從環保志工到實業家志工的愛心接力、到再回饋社會的故事,大愛感恩科技期許成為挹注慈濟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的活泉,推廣環保人文、教育、產品,將投資盈餘完全回饋給慈濟基金會作為國內外賑災與社會公益使用。更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善盡社會責任的實業與團體合作。
大愛感恩科技、綠學院 台北報導 Read more環保站初體驗 親手實作釐清誤解
- Article Details
台南成功大學的學生到台南崇善環保教育站參訪,許多大學生對於環保分類沒有概念,透過這一次的參訪、實做,大學生體悟到原來自己平常生活作息中,錯丟了許多資源。
大學生到環保站幫忙,不只出體力,也親身參與分類。
這一群學生,雖然已經是大學了,但是對於環保站,很多人第一次參加,對分類資訊,更是實際做了,才知道。
成大學生 吳凱立:「我之前不知道塑膠袋可以回收。」
成大學生 侯育嘉:「以後就可以把硬紙軟紙,便當盒就把它分開,像塑膠袋可以回收,我原本也不知道。」
天天使用的塑膠袋,可以回收,甚至種類繁多,初體驗的大學生,有開了眼界的感覺!而這,就是老師帶領著他們到環保站的用心。
成大物理系老師 陳岳男:「實際的體會實際的去回收,希望他們可以回去學校之後,真正在他們校園宿舍,落實分類回收,還有最重要的清淨在源頭。」
慈青學長在校園中,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帶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可以為地球環境做哪些努力。落實清淨在源頭,哪個學習階段才開始,永遠不會太晚。
真善美志工 黃瑞芬 陳淑貞 台南報導 Read more
貼心照護中風夫 一句感恩無限情
- Article Details
做環保,不僅能讓環境美麗、物命延續,還能找回健康的身體。在台北市木柵環保站,一年來,有對夫妻,每周六必定會一起出現做環保。一問之下,原來去年七月和九月,先生陳豐進中風,而在台北當公務員的太太,本來只能周末返回台中照料,在家人建議下,最後把先生接來台北,並且在環保站,找回比以前更亮麗的人生。
志工 陳豐進:「很感恩她,她滿照顧我的。」
一句感恩,出自肺腑,因為去年接連兩次中風,擊垮了這位一家之主。
陳豐進的太太 張玉雲:「媳婦,還有她媽咪,都是在做慈濟,然後她們就一直鼓勵我們要走出來,更早一點的時候在台中,也是要叫爸爸去台中的,環保站去做回收。」
媳婦的一席話,讓原本在台北上班的張玉雲,決定將先生從台中接來照顧,就此展開了環保復健之路,也開啟了夫妻倆的環保大門。
陳豐進的太太 張玉雲:「想說也是要把他帶出來才可以,不然他整天在家裡也不行,天天在家裡就是睡覺,也不太好。」
志工 陳豐進:「這邊反而大家在一起,比較愉快,大家在這邊有得聊天。」
陳豐進的太太 張玉雲:「去告別式什麼的,他們會帶他去,他就有辦法去參加,跟他們去,師兄他們也都很照顧他,就會帶他出門。」
夫妻同心,攜手打敗病苦,每星期六的環保之約,這對身影,幾乎形影不離,也成了木柵環保站的一段佳話。
蕭志傑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環保尖兵心精進 守護大地不畏難
- Article Details
今天心富大幸福的主角是環保志工蘇成嘉,他雙腿都曾經受傷開刀,加上年紀大日漸退化,走起路來有些許不方便,但這完全不影響他做環保的決心,他幾乎天天都到北港聯絡處報到,加上年輕時做過水電,印刷,和機械等各種工作,使得他練就俐落身手,各式各樣的回收物,拆解鐵材都難不倒他,現在的蘇成嘉是全職志工,盡全力守護大地。
環保志工 蘇成嘉:「我是蘇成嘉,今年68歲,我會想做慈濟的因緣,物資可以再延續物命,所以我覺得這個理念很好。撞斷,手術不成功,又重新手術一次,一次是拿鋼釘出來,這隻腳是這樣,這隻是因為車禍,這個這樣一放就又下來了,就又下來了,不會好,踢上去就又下來了,沒力氣撐住,我那時候腳無法走,都靠這一台,都靠這台進出,不然連機車都沒辦法,休息做什麼,越休息越生鏽,就像鐵一樣,要磨才會亮,這腳踩上去,這手拉這裡,這手拉這裡拉一下就上來了,這隻腳要出力都沒辦法。
認同慈濟的,他們就是想說,慈濟這個是在救人的,做好事的,我們也不跟荒的有衝突,我們都跟他說,他們要撿,你就讓他撿,我們不勉強,他這個指定要給我們的。像這個塑膠袋,你丟進焚化爐也不好,有在回收對社會很好。
我現在每天來,我連假日過年,連下雨天我也來。在這裡精神好,無憂無慮默默的做,時間才不白過,師父也說時間不能空過,他的教育就是這樣,我也覺得很有道理,我以前算是做機械出身的,我比較會分這個,這些都是回收的,重要的我就集中放在這裡,比較堪用的放在這,看因緣,你如果合用你拿去,也讓他多少存點(竹筒)。
我做工的你知道,開口都是三字經,一定就出來了,大家互相都會汙染,跟好的在一起就會好,慈濟的大家修養比較好,比較不會有的沒的,所以我無形中自己的口業我就改掉了,上人說的時間不空過,把握當下,我的理念是這樣,上天有時間給我,我就要做。
越記越無法入睡,不要記過去,要往前看,過去都過去了,我都沒在記時間的,現在,能把握住時間最要緊。」
Read more一枝草一點露 清淨環保疼惜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岡山環保教育站成立兩週年,當初這地方是廢棄校園,慈濟志工們各自拿出自己所長,打造出分類、回收、農場等各個功能都具備的環保教育站。經過七百多個日子的努力,現在環保教育站的成果都還在持續累積中,參與其中的志工,感動滿滿。
岡山環保教育站兩週年,慈濟志工們感動滿滿。
兩年前,這個環保教育站是一片荒無,廢棄的校園一角只有一座紅色鐵皮屋,但經過志工齊心努力,一點一滴打造,雜草成綠地,空曠廣場上的環保站,天天回收資源,再利用。
慈濟志工 蘇琪明:「以前我們都(把塑膠袋)賣給廠商,如果我們自己,慈濟有一個環保中繼站,我們可以去匯整這一些,每一(環保)站,大小站的塑膠袋,就可以匯整起來。」
以塑膠袋為主要回收資源,志工們期許未來成立中繼站,讓塑膠袋的利用更完整。
慈濟志工 孫湘涵:「我希望我們的環保志工,壽命都可以很長,像這一棵針柏一樣,因為來做環保、沒煩惱,就可以身體好,就能像這針柏一樣長壽。」
回收的枯木,志工們用心賦予新生命,翠綠的枝芽象徵每位志工的付出,也期望能廣邀更多人,共同參與環保,一起愛惜地球。
朱怡蓉 蕭宏澍 高雄報導
Read more推廣清淨在源頭 集思廣益齊心做
- Article Details
東莞慈濟志工,深耕當地,廣邀志工團體來環保站參觀,也前往推廣慈濟理念,許多人因此走進慈濟大門,人生也了轉變,在茶會活動上,都分享了他們的歷程。
在薩克斯風的伴奏下,魏志文夫妻二人,同台演出,和諧的畫面,和過去,一見面就吵架,差別很大。
志工 魏志文:「我跟她講說我很生氣,可是她回頭看我一眼,因為我們家師姊她進了慈濟,她那種很端莊很完美的臉,讓我不忍心發脾氣。」
慈濟志工 韓雨瞳:「有部電影叫做不可能的任務,對不對師兄能夠做慈濟,我一直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
加入善的行列,兩人還是會鬥嘴,但生活,也越來越有趣。
慈濟志工 江智超:「我們講蟬脫殼,是脫了有一點晚了,但是上人講永遠來得及。」
東莞慈濟志工,舉辦茶會活動,今年即將受證成為委員的志工,也都分享了自己的人生轉變,詹惠容,因弟弟往生而認識慈濟,陪同先生來到東莞,慈濟再次,拉了她一把,不再自怨自艾,先生,也將跟著她,走入慈濟。
詹惠容的先生 林柏君:「可以發揮更多時間在正向事情上,我同樣的也接受她的改變,起碼有一件事,就是我們家垃圾我不能再亂丟。」
她的朋友,也因感動,不再冷淡看待。
志工詹惠容的友人 楊涵涵:「佛法生活化,菩薩在人間生活就是我們修行,這個我特別認可。」
東莞慈濟志工,深耕當地,辦茶會廣邀社區志工,也和志工團體結好緣,石排志願者協會,就是來參訪後,全心全力,推廣環保,特地邀請志工來到協會,做到更好。
石排志願者協會副會長 王桂娟:「如果我們可推廣到一個,工廠裡面或者學校裡面,可以一起來做會更好,這也是我們想要的。」
好事大家一起做,愛的力量,會更大。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2014,11/29,台北歐洲學校聖誕嘉年華園遊會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9日(六)10:00 - 16:00
【地點】台北歐洲學校
大愛心聞: 歐洲學校饗人文 緣起不滅傳大愛


Friday, 28 November 2014
晨起爬山做環保 健身悲心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今天心富大幸福要為您介紹環保志工簡遠海與簡葉文素夫妻倆,每天早上兩人沿著山路做回收,擁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他們,利用鄰居砍竹後剩下的竹子,做成竹勾,就能撿到在深處的寶特瓶,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因為我們在做生意,遊客很多,遊客很多垃圾隨便丟,我就會去把它撿起來,垃圾車會來載 之後我們知道慈濟有在做回收。
我們這邊都沒有人分類,都跟廚餘垃圾放在一起,我就把它打開,打不開就把垃圾袋剪破,把好的撿起來,別人沒這樣撿,我們就要這樣撿,因為撿起都是可以回收的,賣了就有錢,焚化爐壽命也比較長,不用再燒這麼多東西。
這是我們山裡面這邊 有砍竹子 剩下這枝他們不用了 我就把它撿來 撿來之後 想說有在做回收 想說綁個東西可以拿來勾,不然有時候路邊比較高 手就撿不到 有個這樣的工具 就可以用勾的就拿得到 尤其是寶特瓶 瓶瓶罐罐 就是用這個去勾下來利用。
剛開始用背的 但量太少 改用扁擔擔 前面一包 後面一包 扁擔後接著用嬰兒車 嬰兒車壞了 才自己釘回收車,我去環保站做環保時 有一輛孩子用的三輪車 我就把它留下來 我拆它的輪子來做回收車 這塊板子是我們蓋房子時 蓋房子剩下的木材,沒在用就拿來釘 這全部都是撿的 整輛車都是回收的。
有時候做得不好,當然也會被念一下,可是念歸念也是要原諒,天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我們最近的人就是夫妻了 百分之百要體諒對方啦,這個很重要,以前年輕的時候,比較會發脾氣,加入慈濟之後,聽上人說法,輕聲細語,走路都沒有聲音,我們要學上人這樣,身體也一天比一天還要健康,愈做愈健康 高興啊,因為有幫助到地球,也有幫助到困苦的人。
文字撰稿:吳玉芬
攝影剪輯:林鑫宏
大愛大林一家親 醫療注入環保
- Article Details
在花蓮靜思精舍曾經一隻古代牧羊犬 (大寶) 和一隻波絲貓 (善來),牠們聞法通人性、聰穎溫和且乖巧,不僅素食且用餐時不相爭,而且賑災募款不缺席,呈現眾生皆有的「善心」與「智慧」。而今,以真實的生命內涵,詮釋 「生命有限、慧命無窮。」,其典範精神昇華為大愛感恩吉祥物—「環保大愛狗」及「素食感恩貓」,不僅為大家榜樣,同時讓大家了解到萬物皆具清淨本性,覺悟在當下,行善須即時,更在孩子的心中種下善的種子。
大愛狗及感恩貓其活潑可愛的形象往往成為場中最亮麗的焦點,除了表演之外,更兼具環保教育,不僅僅是在各級學校/團體,各地活動/愛灑都可看到牠們推廣環保教育和助人行善的身影。日前國民健康署「職場一齊SHOW健康」全國職場健康操競賽活動中,大愛感恩吉祥物與大林慈院一同參加,團隊展現合和互協的力量,一路過關斬將,在全國決賽榮獲銀牌的 佳績。 社工 濰銨開心地說:「難得把這麼棒的健康操,有全國來自各地公司企業、醫療單位、民間團體,一來很有參與感,二來很有榮譽感,透過活動能把醫院的健康操呈現給大家看,彼此相互學習。」結合〈幸福的臉〉的歌詞意涵,大愛狗感恩貓與大林慈院同仁們一起跳大林健康操,花蓮慈院組成的慈濟志工啦啦隊,也留下來為大林慈院熱情打氣,為現場氣氛加分。這次比賽不僅傳達團隊精神,更將醫療注入環保,此次參賽的大林慈院同仁們全部皆穿著綠色大愛衫,這些是由環保菩薩們平時回收寶特瓶、合作夥伴所製成的愛心結晶,傳遞慈濟的「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理念,邀大家一同愛惜地球資源,讓身心靈環境都健康。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大愛大林一家親 醫療注入環保
- Article Details
在花蓮靜思精舍曾經一隻古代牧羊犬 (大寶) 和一隻波絲貓 (善來),牠們聞法通人性、聰穎溫和且乖巧,不僅素食且用餐時不相爭,而且賑災募款不缺席,呈現眾生皆有的「善心」與「智慧」。而今,以真實的生命內涵,詮釋 「生命有限、慧命無窮。」,其典範精神昇華為大愛感恩吉祥物—「環保大愛狗」及「素食感恩貓」,不僅為大家榜樣,同時讓大家了解到萬物皆具清淨本性,覺悟在當下,行善須即時,更在孩子的心中種下善的種子。
大愛狗及感恩貓其活潑可愛的形象往往成為場中最亮麗的焦點,除了表演之外,更兼具環保教育,不僅僅是在各級學校/團體,各地活動/愛灑都可看到牠們推廣環保教育和助人行善的身影。日前國民健康署「職場一齊SHOW健康」全國職場健康操競賽活動中,大愛感恩吉祥物與大林慈院一同參加,團隊展現合和互協的力量,一路過關斬將,在全國決賽榮獲銀牌的 佳績。 社工 濰銨開心地說:「難得把這麼棒的健康操,有全國來自各地公司企業、醫療單位、民間團體,一來很有參與感,二來很有榮譽感,透過活動能把醫院的健康操呈現給大家看,彼此相互學習。」結合〈幸福的臉〉的歌詞意涵,大愛狗感恩貓與大林慈院同仁們一起跳大林健康操,花蓮慈院組成的慈濟志工啦啦隊,也留下來為大林慈院熱情打氣,為現場氣氛加分。這次比賽不僅傳達團隊精神,更將醫療注入環保,此次參賽的大林慈院同仁們全部皆穿著綠色大愛衫,這些是由環保菩薩們平時回收寶特瓶、合作夥伴所製成的愛心結晶,傳遞慈濟的「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理念,邀大家一同愛惜地球資源,讓身心靈環境都健康。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幼兒園成立十年 做環保蔚然成風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北海慈濟幼兒園」在2004年成立,10年光陰過去,「環保」已經變成校園的一種學風,不但小朋友力行做分類,甚至連學生家長、都受到影響。(11/7)
成立十年的北海慈濟幼兒園,做環保、已經是每一個小朋友的習慣。
北海慈濟幼兒園老師 倪芳婷:「每個星期五,我們就訂成一個環保日,然後由孩子從家裡,把他們的回收物,可以回收的東西帶過來學校,然後做分類這樣子。」
今年幼兒園搬到北海環保站後方,孩子們直接把這裡、當成另一個教室。
環保志工 林美珍:「看到孩子可愛的笑容,也給他們學習到,知福惜福再造福。」
學到環保意識,也學到惜福觀念,小朋友也影響了家長。
家長 王寶靖:「爸爸以前我有跟他說過,要把東西放好分類,可是爸爸從來不做,自從我孩子在,慈濟幼兒園讀了之後,我跟爸爸講假如你不做的話,那麼孩子帶什麼來學校呢,所以爸爸開始也會把東西收起來,讓他帶來環保站。」
北海慈濟幼兒園學生 林謙:「我們要愛護地球,不要給我們的地球生病,不要給它有火災嘛,所以要踩這個罐囉。」
幼齡孩子的童言童語,影響力卻無遠弗屆,號召更多人加入守護地球的行列,這裡、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陳瑞文 馬來西亞報導
馬來西亞環保站 鍾金火樂付出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日得拉慈濟環保站,無論晴天雨天,慈濟志工鍾金火,一定來報到。子孫都在外地,一人獨居的他,把環保站視為第二個家。而他也發揮,過去貨車司機的專才,開起環保車,穿梭街頭,收集回收物。這也感動了一位,印度裔清潔工,原本她也多少撿一些,賣錢貼補家用。她卻願意,為慈濟留一些。又是為什麼,鍾金火,觸動她,愛的心弦呢。
退休的貨車司機,71歲的鍾金火,做環保駕輕就熟。
慈濟志工 鍾金火:「(以前)老闆排出單來,這個你要去哪裡,單給你排啦。排排排了,十多位。你要送貨,怎樣走路線。這個環保載紙皮也是一樣,適合我了,載紙皮我也要安排路線。我有做過好像同一樣的(工作)。」
以往送貨,現在收集回收物。歲月的痕跡,在跛行,走路愈來愈吃力的雙腳上。
店家 李來清:「我說這叔叔風雨不改常常來載,他有來問我,我就送給他,送慈濟不是送給他,他的人很熱心,現在現實的社會這樣的人很少。」
印度裔的掃地阿姨,單親媽媽古巴瑪,做清潔工,邊撿回收,來增加收入。遇到了鍾金火,反而幫忙他,收集紙類資源。
清潔工 古巴瑪:「那天,我在清掃街道。叔叔來找紙皮,我就問叔叔,叔叔你的價錢多少,他說他不是收來賣的。他是收來幫助貧困的洗腎患者,所以我就收給他了。我只是拿塑膠類和鋁罐,紙類及書本都給叔叔。」
環保之路,有貴人。也有好幫手。鍾金火,帶著的阿榮,患有精神障礙,有一段,或許自己都記不得的,不堪回首的過去。
慈濟志工 鍾金火:「跟他出去人家說他轉變很多,180度轉變。」
頭髮好像長長沒梳理,好像長到這樣,到肩膀一樣長,長長的。鬍鬚充滿,全部臉充滿鬍鬚。
最近我的腳不聽使喚,我就要靠他了,我感觸,我感觸很大,得到一個(好幫手)我應該要多多珍惜,一個好幫手,我應該要愛護有加,要多多關懷他。
在精神障礙者身上,看到價值。在掃地婦人身上,感受情操。圍繞在鍾金火身旁的環保故事,因他的堅持,還會繼續發展下去。
聲音:慈濟志工 鍾金火:「宇宙無涯,生死剎那。」
人生好像有生有滅,我有福做,我有福氣做,上人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Read more摺紙訓練伸展操 重拾健康與活力
- Article Details
說到做環保,有人會說,能夠延續物命,也有人會說,能讓我們居住的環境更乾淨。而在慈濟內湖環保站,有位70多歲的許林敏奶奶,今年三月踏進環保站,竟然意外重獲雙手的健康,讓她對環保更加熱愛。
畢業旅行其中一站,來到慈濟內湖環保站,別以為這群國小生,只知道做。
花蓮慈小學生 吳孟蓁:「地球已經被我們破壞掉很多了,所以我們如果再不拯救地球的話,我們以後可能就沒有地方可以住。」
環保站的重要,小孩有體會,至於滿頭銀髮的爺爺奶奶們,又怎麼說?
志工 吳金葉:「有大家可以一起聊聊天,可以跟大家交朋友。」
志工 姜淑霞:「這樣我們的身心健康就不會生病,不會生病就不會浪費國家的資源。」
說到底,環保的好,這位專注摺著報紙,高齡74的許奶奶,感受更加深刻。
志工 許林敏:「我以前做清潔工做了九年多,手指頭都彎曲掉了,醫生檢查說不會好了,關節都歪掉了,不會好了,結果我綁報紙,綁到好了。」
工作傷害,曾經導致雙手嚴重像這樣彎曲,當時醫生束手無策,自己更心灰意冷。直到八個月前,來到環保站,靠著摺紙撕紙,簡單的動作,竟然出現奇蹟。
志工 許林敏:「(當時)我就想說我一定要好好做,菩薩一定會給我加持,一定會幫助我我是想不到說,我的手會自然康復,這是萬萬想不到的結果。」
有做有收穫,老人家在這裡,找回健康,也找到下半輩子,心靈的依靠。
蕭志傑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4,11/28,石獅市閩南文化習俗交流協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8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1/28,國家磐石獎企業觀摩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8日(五)14:00 -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磐石企業樹楷模 大愛感恩勤分享

Read more
環保志工領證典禮 堅定初發善心
- Article Details
來自新竹縣市、竹南地區的環保志工,齊聚新竹靜思堂,舉行一年一度環保志工領證典禮(11/23),其中有81人,投入慈濟資源回收,至少已經有一年,領到環保志工證。這不只是象徵性的儀式,更是一分責任。
將近七百位環保志工和慈濟志工(684),共聚新竹靜思堂,展開一日精進,與花蓮連線,禮拜法華經。
當天還有81人,因為投入回收至少一年,領取環保志工證,年紀最小的才六歲,(0457)另外也包括她,眼盲心不盲。
環保志工 楊舒惠:「生病之後才學會什麼叫做人生,我覺得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功課要做。」
還有小學行政人員,不是從教育,反而從環保,作為自己的愛心起步。
環保志工 郭淑如:「沒想到我的第一起步是從環保,我覺得我相信上人,是給我一些因緣的,他是希望我真的能夠,踏出每個腳步,發心的好好開始。」
對環保志工來說,這不只是領證的儀式,更是一分責任,每分力量都不容小覷。
真善美志工 新竹報導
走入社區宣導 回收塑膠袋再利用
- Article Details
在台灣,能回收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塑膠袋是近年來,慈濟志工致力推動的回收種類。但是塑膠袋款式五花八門,哪些能回收,哪些無法,很多民眾仍是霧裡看花。新北市板橋地區的志工群,就走上街頭,挨家挨戶用自製道具,讓民眾短時間一目了然。
慈濟志工:「環境靠大家,你我做環保。」
穿越大街小巷,志工手上拿的,是關於塑膠袋回收的分類圖樣。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使用180億個塑膠袋,是歐盟國家的3.9倍。過去被當成垃圾丟棄的塑膠袋,其實也能回收再利用。
舉凡一般的塑膠袋、輕便雨衣、氣泡紙、泡棉、資料夾、蔬果網狀套袋,都能夠回收。
但錫箔內裡的零食包裝袋以及收縮膜,就無法回收,只能當垃圾處理。
志工帶著自製道具,讓民眾摸一摸,揉一揉,分辨各種塑膠袋特性。
慈濟志工與商家:「這種(塑膠袋)就是PP,如果不知道是哪種材質就拉一拉。」
慈濟志工 與 小朋友:「可是這個(有錫箔)不可以回收,對不對,可以回收要不要丟垃圾桶,不要。」
慈濟志工 與 商家:「這裡全部都可以回收的,你可以仔細看,可以減少垃圾。」
志工們苦口婆心,因為多一個民眾了解,就少一點塑膠垃圾的汙染。
周蒨妮 郭聰明 陳泓州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4,11/28,三重區大愛媽媽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8日(五)09:30 - 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綠菩提愛地球 守護心靈磐石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愛地兒》大愛感恩第四位在節目中接受訪問的是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綠菩提》雜誌。上人說:醫院是守護愛、守護生命健康的磐石;靜思堂是造福鄉里、守護心靈健康的磐石。大愛感恩希望藉著這本《綠菩提》雜誌,與環保菩薩攜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綠菩提》雜誌是一本16頁的季刊,從2012年春季創刊,已經發行了11期。初發心就如同大愛感恩的Logo『綠色菩提葉』所象徵之意義:透過圖像及文字,與廣大朋友對話溝通,貼近並喚起大家對環保、愛地球的共鳴。共同攜手護地球。以善盡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
《綠菩提》雜誌內容最重要是針對 上人對環保議題的開示分享體認,例如董事長黃華德師兄在第11期品牌故事單元中表達體悟 上人「忍痛教育」,菩薩境界再提升,環保要升格的開示之後,呼應清淨在源頭、推動垃圾不進站。以及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傳遞靜思語,例如在吉祥物心芽故事、幸福學『願』單元、用圖『話』長情。同時結合紡織專業與環保人文,例如環保織品創意與環保常識,報導環保教育及環保菩薩人物故事等篇幅。考慮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所以盡量以圖片、照片為主、文字為輔。
當初決定出版《綠菩提》雜誌事實上是有困難的,包括對內與對外兩方面。對內,我們沒有專職的季刊編輯部門,每期編輯工作是『任務編組』及必須『限期完成』,每位參與同仁負責一篇或數篇主題的圖像或文字稿,同仁都非出版專業,依靠的就是要能合和互協。對外,我們的發行以電子書的型態為主,可以在大愛感恩官網提供閱讀。僅有非常少量的紙本在全台大愛感恩服務站及低碳概念館流通。所以困難在於『如何貼近讀者;如何發揮更大影響力,讓已度者,接引當度者、未度者。找到 上人要找的那個人。』《綠菩提》雜誌也是環保愛地兒 (idea) 之一,希望透過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綠菩提》雜誌的一些想法,能引起更多的共鳴,大家幫忙接引更多有緣人。
第11期編輯時,正好發生兩起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 上人心疼鄉親受苦難,希望人人戒慎虔誠,所以當期以「災難是覺悟的契機」為主題。驚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心照顧好、更要匯合起來,互相安住、互相膚慰。所以我們也藉《綠菩提》雜誌,表達感恩高雄地區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總動員,傾盡全力,協助鄉親度過難關。「慈悲最美 為善最樂」他們『藉事顯理』,撫慰鄉親,就像一燈點亮,讓千年的暗室也能亮起來!我們明白,這個燈是菩提燈、是悟性,人人都有這一盞燈,只要我們願意,黑暗反過來就是光明。
大愛感恩科技與環保菩薩密不可分,有鑑於環保菩薩人人都是人品典範,處處都有大藏經。我們透過與環保菩薩最貼近的宗教處環保推廣組長柳宗言師兄、以及北區環保總幹事陳金海師兄為我們推薦每一期的環保站人物專訪。目前以北區為主,我們希望足跡能夠更廣,向更多環保菩薩感恩致敬,正如大愛感恩的三個核心價值之『環保人文』。實踐 證嚴上人慈悲的理念,盡全部的智慧與努力投入環保推動與科技研發的發展,達成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也就是『大愛 (眾生)』、『感恩 (大地)』、『科技 (人文)』!」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綠菩提愛地球 守護心靈磐石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愛地兒》大愛感恩第四位在節目中接受訪問的是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綠菩提》雜誌。上人說:醫院是守護愛、守護生命健康的磐石;靜思堂是造福鄉里、守護心靈健康的磐石。大愛感恩希望藉著這本《綠菩提》雜誌,與環保菩薩攜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綠菩提》雜誌是一本16頁的季刊,從2012年春季創刊,已經發行了11期。初發心就如同大愛感恩的Logo『綠色菩提葉』所象徵之意義:透過圖像及文字,與廣大朋友對話溝通,貼近並喚起大家對環保、愛地球的共鳴。共同攜手護地球。以善盡大愛感恩科技企業社會責任。
《綠菩提》雜誌內容最重要是針對 上人對環保議題的開示分享體認,例如董事長黃華德師兄在第11期品牌故事單元中表達體悟 上人「忍痛教育」,菩薩境界再提升,環保要升格的開示之後,呼應清淨在源頭、推動垃圾不進站。以及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傳遞靜思語,例如在吉祥物心芽故事、幸福學『願』單元、用圖『話』長情。同時結合紡織專業與環保人文,例如環保織品創意與環保常識,報導環保教育及環保菩薩人物故事等篇幅。考慮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所以盡量以圖片、照片為主、文字為輔。
當初決定出版《綠菩提》雜誌事實上是有困難的,包括對內與對外兩方面。對內,我們沒有專職的季刊編輯部門,每期編輯工作是『任務編組』及必須『限期完成』,每位參與同仁負責一篇或數篇主題的圖像或文字稿,同仁都非出版專業,依靠的就是要能合和互協。對外,我們的發行以電子書的型態為主,可以在大愛感恩官網提供閱讀。僅有非常少量的紙本在全台大愛感恩服務站及低碳概念館流通。所以困難在於『如何貼近讀者;如何發揮更大影響力,讓已度者,接引當度者、未度者。找到 上人要找的那個人。』《綠菩提》雜誌也是環保愛地兒 (idea) 之一,希望透過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綠菩提》雜誌的一些想法,能引起更多的共鳴,大家幫忙接引更多有緣人。
第11期編輯時,正好發生兩起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 上人心疼鄉親受苦難,希望人人戒慎虔誠,所以當期以「災難是覺悟的契機」為主題。驚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心照顧好、更要匯合起來,互相安住、互相膚慰。所以我們也藉《綠菩提》雜誌,表達感恩高雄地區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總動員,傾盡全力,協助鄉親度過難關。「慈悲最美 為善最樂」他們『藉事顯理』,撫慰鄉親,就像一燈點亮,讓千年的暗室也能亮起來!我們明白,這個燈是菩提燈、是悟性,人人都有這一盞燈,只要我們願意,黑暗反過來就是光明。
大愛感恩科技與環保菩薩密不可分,有鑑於環保菩薩人人都是人品典範,處處都有大藏經。我們透過與環保菩薩最貼近的宗教處環保推廣組長柳宗言師兄、以及北區環保總幹事陳金海師兄為我們推薦每一期的環保站人物專訪。目前以北區為主,我們希望足跡能夠更廣,向更多環保菩薩感恩致敬,正如大愛感恩的三個核心價值之『環保人文』。實踐 證嚴上人慈悲的理念,盡全部的智慧與努力投入環保推動與科技研發的發展,達成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也就是『大愛 (眾生)』、『感恩 (大地)』、『科技 (人文)』!」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Thursday, 27 November 2014
帳棚下最美風景 分類回收一念心
- Article Details
從今年三月,印尼雅加達慈濟志工,持續在「美特羅順德街區」舉辦每個月一次的社區環保日,推動至今九個月時間,越來越多居民,用行動響應,有家庭主婦帶著孩子,也有時髦上班族,共同投入(11/23)。
印尼雅加達,小小的帳棚下,戶外行動環保點,空間小而美,人少卻精進。
慈濟志工 諾妮:「剛開始在社區推動環保時,當然會遇到困難,當時居民還不明白我們的用意,很多人也沒參加過環保宣導。」
從今年三月到現在,居民從懷疑到支持,(0346)還有媽媽帶著小孩,協助踩寶特瓶,做分類,也啟動環保新生活。
社區民眾 亞薇:「我們一家人開始少用塑膠類產品,然後孩子們用環保便當盒,餐具也是可重複使用的筷子湯匙。」
平時從事清潔工作的娜米,社區火災時,接受過慈濟援助,轉為現在的投入。
社區民眾 娜米:「我沒辦法用其他方式幫助別人,所以就來做環保幫點忙。」
每個月一次的社區環保日,志工實地帶頭做,每回都有生力軍加入,成為都市裡,美麗的風景。
薩穆 羅迪克 印尼報導
年逾八旬心不老 樂在環保趴趴走
- Article Details
台中有位高齡八十一歲的老菩薩沈啟南,雙腳膝關節退化置換人工關節,心血管阻塞動過手術,即使如此,身體康復後還是立刻投入環保,做環保七八年,他說,早已經變成生活習慣,不做環保全身不對勁,他還會當司機,開車載老菩薩到環保站一起做環保。
做環保,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開車到環保站,慈濟志工沈啟南沿途會載老菩薩一同前往。
慈濟志工 沈啟南:「不會騎腳踏車,也不會騎摩托車,順路順便載他們。」
沈啟南高齡八十一,曾經動過膝關節手術,心臟也開過刀,因為熱愛環保,總是身體康復,立刻投入。
慈濟志工 沈啟南:「做這個沒錢的才比較有意義,如果是賺錢的就比較沒意思。」
做環保做得認真,能夠彎下腰付出,很難想像,他以前也是位大老闆。
慈濟志工 林滿里:「以前就是動口不動手的人,現在就是彎下腰,做的很歡喜。」
投入環保七八年,沈啟南愛環保的心不曾改變,還越來越堅定。
黃子玲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降低溫室效應 蔬食減碳護生健身
- Article Details
國際無肉日,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從古代到現代,不管是為了健康、環保或是宗教因素,許多名人用行動響應,包括知名藝人蔡依林、功夫皇帝李連傑,甚至是科學家愛因斯坦,以及國父孫中山、印度聖雄甘地,都是素食愛好者。隨著暖化效應越來越受到全球重視,環保飲食,減少畜牧業帶來的種種污染,更成了號召訴求,近年來,台灣許多校園,也陸續推動每周一素、兩素,或是一週一日素,成了綠色飲食新運動。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升高,除了工業和人口污染,飲食,更是一大問題。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 林俊龍:「新鮮蔬菜水果, 它不需要運送到很遠的地方, 它不需要冷凍, 你肉類 它運送, 飛機也好 卡車也好, 它會造成二氧化碳溫室氣體。」
全球人口數,已經竄升超過70億,為了供應龐大肉食需求,各國畜牧業,迅速發展。根據調查,每生產1公斤肉類,所製造的二氧化碳,等同於開車三個小時,美國農業署更表示,一英畝的農地,只能生產75公斤牛肉,但卻能收成一萬公斤的馬鈴薯。2010年,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報告中更指出,全球的畜牧養殖業,消耗了地球70%的水資源,占用了38%的土地,同時更釋放19%的溫室氣體。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 林俊龍:「 特別是牛 因為牛牠是反芻動物, 牠吃下去會再吐出來, 然後牠會造成甲烷, 那個甲烷 它溫室氣體的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倍。」
讓拯救地球,不再淪為口號。2010年,教育部公告,全國有三千五百多間,高中以下的公立學校,落實每月一素到每周一天無肉日,比例超過八成。而這都是許多民間團體,長年來,紛紛推動蔬食和素食的成效,也成了一股台灣專屬的新生活飲食運動。
Read more新德里霧霾罩頂 PM2.5指數最高
- Article Details
印度的空氣汙染相當嚴重。除了使用傳統石化能源,焚燒垃圾和工業廢氣,造成的空氣汙染以外,還有另外一項關鍵因素,就是大量的汽機車,排放出的細懸浮微粒。根據科學家實際在馬路旁邊做的測試,細懸浮微粒超標,已經超出安全標準範圍,高達二十倍。 Read more
車水馬龍烏煙瘴氣 首善之都蒙塵
- Article Details
新鮮空氣,真的是無價嗎?位在南美洲的國家祕魯,呼吸新鮮空氣的代價,平均下來,每人每天相當於支出新台幣150元。工程師依照植物行光合作用的原理,製造出一棵棵的「超級樹」(super tree),讓市民在亭子裡,就能夠大口呼吸新鮮空氣。因為在首都利馬,過多的老爺車,排放大量廢氣,空氣汙染指數,高出平均值的9倍,當地民眾,根本不敢出門,政府甚至規定,交通警察必須戴上口罩,自我保護。 Read more
DA.AI’s Green Design Model Promotes Innovation and Prolongs Blessing
- Article Details

The Cradle to Cradle design model focus on learning from nature and regenerating resourc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a product life cycle. The 3 principles, waste is new resource, use regenerated energy, and promoting variety makes C2C unique, are the reason that Taiwan EPA established this award to recognize corporate following su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ve design model. DA.AI’s gray eco blanket, out of total of 30 applications, was one of the 8 products to receive this meaningful recognition.

DA.AI’s Design Director, Cathy Hong, received the award from the hand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Director Wei in the ceremony, where Director Wei pointed out that C2C is an idea of “re-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zero waste goal. Cathy Hong further added “only with the help of over 200,000 selfless Tzu Chi environmental promoters and numerous cooperative partners, DA.AI is able to achieve what we do today, and return all the net profit back for public welfare use. Thus, DA.AI is a platform comb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harity, and with a mission to promot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unique green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odel.” The company will continue on this path to reach the ultimate “zero waste” goal.

DA.AI Reporter, Irene Lin, Taipei
Media Link: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50008
Read more
2014,11/27,四川成都慈濟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7日(四)13:00 -14: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晨光故事傳妙法 大愛媽媽汲人文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慈示:「愛自己也要兼愛天下;愛自己的小家庭,也要愛普天下的家庭。擴大母愛變成大愛,就是菩薩心。」於是,一群學生家長化小愛為大愛,組成 「大愛媽媽」社區教育志工。藉由自身了解慈濟教育理念,改變親子互動方式,更進一步行有餘力、走入校園,利用晨光時間,以故事為妙法,傳達慈濟人文精神。
為深入了解環保理念,日前雙和區大愛媽媽成長班來到內湖科技園區,共分為兩梯次,先後參訪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低碳生活概念館,了解大愛感恩成立的目的及使命。
課堂上,大愛媽媽們從老師變成學生,紛紛針對產品、價格與價值、環保人文等主題作提問,雙方進行Q&A交流,大愛媽媽們會後更表示藉此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產品,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大愛心品的品質把關讓消費者使用很安心。一位大愛媽媽表示:親自來到這聽到、看到的讓自己重 ”心” 認識大愛環保織品;聽到 證嚴上人和所有慈濟人做的事,真的很感動,以後也會慢慢去接受使用大愛感恩產品。 鼎銘師兄一句話:「我們要去影響別人(渡人)。」讓大愛爸爸陳金興深受感動。「以前都覺得價格很貴,經參訪後更了解『價值』與『價格』詮釋的差異 。」
雙和區大愛媽媽盧嘉美師姊聽完分享之後,更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背後的精神和理念,「最感動的是大愛感恩科技整個團隊的付出,過程中經過多少人努力,這背後的研發的腦力激盪等都是無價的。」當聽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所有投資及每年盈餘都回饋慈濟,雙和區大愛媽媽洪美玲表示:「這不只是為地球付出,更是利他(渡人),希望大家用愛心能護持這綠色愛心品牌,形成愛的接力,善的循環。」最後,大愛媽媽們以三朵花「感恩花、尊重花、大愛花」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大愛感恩科技也感恩大愛媽媽們精進環保理念及精神,將學習心得帶回社區學校推廣給每一個人。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晨光故事傳妙法 大愛媽媽汲人文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慈示:「愛自己也要兼愛天下;愛自己的小家庭,也要愛普天下的家庭。擴大母愛變成大愛,就是菩薩心。」於是,一群學生家長化小愛為大愛,組成 「大愛媽媽」社區教育志工。藉由自身了解慈濟教育理念,改變親子互動方式,更進一步行有餘力、走入校園,利用晨光時間,以故事為妙法,傳達慈濟人文精神。
為深入了解環保理念,日前雙和區大愛媽媽成長班來到內湖科技園區,共分為兩梯次,先後參訪內湖環保站及大愛感恩科技低碳生活概念館,了解大愛感恩成立的目的及使命。
課堂上,大愛媽媽們從老師變成學生,紛紛針對產品、價格與價值、環保人文等主題作提問,雙方進行Q&A交流,大愛媽媽們會後更表示藉此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產品,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大愛心品的品質把關讓消費者使用很安心。一位大愛媽媽表示:親自來到這聽到、看到的讓自己重 ”心” 認識大愛環保織品;聽到 證嚴上人和所有慈濟人做的事,真的很感動,以後也會慢慢去接受使用大愛感恩產品。 鼎銘師兄一句話:「我們要去影響別人(渡人)。」讓大愛爸爸陳金興深受感動。「以前都覺得價格很貴,經參訪後更了解『價值』與『價格』詮釋的差異 。」
雙和區大愛媽媽盧嘉美師姊聽完分享之後,更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這背後的精神和理念,「最感動的是大愛感恩科技整個團隊的付出,過程中經過多少人努力,這背後的研發的腦力激盪等都是無價的。」當聽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所有投資及每年盈餘都回饋慈濟,雙和區大愛媽媽洪美玲表示:「這不只是為地球付出,更是利他(渡人),希望大家用愛心能護持這綠色愛心品牌,形成愛的接力,善的循環。」最後,大愛媽媽們以三朵花「感恩花、尊重花、大愛花」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大愛感恩科技也感恩大愛媽媽們精進環保理念及精神,將學習心得帶回社區學校推廣給每一個人。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4,11/27,崇德國小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7日(四)08:10 -09: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1/26,台南慈濟中學環境教育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6日(三)13:10 -15:00
【地點】台南慈濟中學 (臺南市安平區文平路95號)
大愛心聞稿:府城鐸聲悠揚 慈中大愛洋溢

Read more
Wednesday, 26 November 2014
89歲嬤老當益壯 心寬念純大智慧
- Article Details
住在台南白河的陳器阿嬤,今年89歲,身體仍然非常健康、行動自如,一點也看不出高齡將近90歲了!阿嬤說三十多年來,她把做環保當作平時的運動,除了騎腳踏車到附近收資源回收外,也常常和情同母女的鄰居,就在自家門口空地,做起分類。其實陳器阿嬤年輕的時候,生活相當坎坷艱辛,靠自己做工,一手拉拔孩子長大,先生也曾外遇,遇到這些重重困難,阿嬤從來沒有埋怨,卻以寬大的心胸面對,她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能做環保,知足常樂。
慈濟志工 陳器:「要來載環保,要去村莊內載環保。我的名字叫陳器,今年八十九歲,我住在台南白河。做環保做三十多年了,都騎腳踏車去白河四處撿(回收),我這邊的人跟我說,你有五個兒子,你撿(回收)讓你兒子沒面子,我說不會啊,我這是要撿給慈濟,怎麼會沒面子,我又不是拿去賣。以前都撿給我載,固定的,好多年了。我也有在繳那個一個月一百元(功德款),(回收)就拿去賣一賣,那個錢就跟著一百元(功德款)一起捐。(你載這麼大包,會不會很辛苦?你89歲了。) 不會啦,這輕輕的不會重,我就想說,一邊運動,也沒做什麼,就像運動,大愛台也有播做環保,我想說沒有做什麼,閒閒邊做運動。(你是利用家裡空地嗎?) 這裡閒閒空空,我就放回收(物),人都這個師姊叫的,這一個,我不識字,我不會叫。」
慈濟志工 賴秀玉:「是好鄰居,就像我的媽媽一樣,自從我來就住在一起。我也鼓勵大家來做環保,身體健康沒煩惱。 」
慈濟志工 陳器:「 (我看這邊師姊只有你沒坐下來?) 我就想說這樣比較方便,不用再爬起來。 (這樣筋骨不會痠嗎?) 不會,我都不會想不好的,都往好的想,所以我的人都很快樂、沒煩惱。人生的幸福就是這些兒子乖,孫子也乖,媳婦也乖,對我好,我就吃飽,這樣就很幸福,來撿環保,一邊運動,這樣就很幸福。」
採訪撰稿/張宜茜
攝影剪輯/王昭中
教育年會幕後+花絮 Media volunteers come together
- Article Details
In celebration of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zu Chi’s educational mission, a carnival was held at Tzu Chi University over the past weekend where Tzu Chi’s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donated their favorite items for a charity sale. First, let’s meet volunteers who worked behind the scenes to support the event.
慶祝慈濟教育25周年,慈濟在慈濟大學舉辦嘉年華園遊會,花蓮慈小、慈大附中等校學生紛紛拿出看家寶進行愛心義賣,但我們先來認識支持活動的幕後志工。 Read more
澳慈濟大愛日Tzu Chi Adelaide Liaison Office organized an event at the local Chinatown to remi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the importance to protect the planet
- Article Details
We go to Australia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Tzu Chi Adelaide Liaison Office organized an event at the local Chinatown to remi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the importance to protect the planet. Besides passing on environmental messages, the volunteers also encouraged many to join their ranks.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Goodbye.
節目最後來到澳洲阿德雷德聯絡處,在中國城舉辦大愛地球日活動,除了推廣環保,也菩薩大招生。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教育嘉年華25th birthday of TC’s educational mission
- Article Details
Welcome to Da Ai Headlines. I’m Helen Liao.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Over the past weekend, a carnival was held at the Tzu Chi College of Technology in Hualien(花蓮), Taiwan to mark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zu Chi Foundation’s educational mission. During the event,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Tzu Chi schools and staff members from Tzu Chi’s four missions put on various performances to celebrate the occasion.
歡迎收看大愛英語新聞,我是廖珮如,感恩您的加入。上個週末,慈濟技術學院有一場嘉年華會慶祝慈濟教育25周年慶祝大會,活動上,慈濟學校的學生和老師,以及慈濟各志業體人員準備了許多表演活動,慶祝這特別的日子。 Read more
過期食鹽巧裝瓶 色彩斑斕好彩頭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教育二十五周年,舉辦嘉年華會活動,共有一百二十個義賣攤賣,學生們發揮創意,展現特色。
小小的瓶子裡,裝滿五顏六色的,可不是細砂,而是過期的食鹽
學生:「我們這個是用過期的鹽巴,還有粉筆下去調染的。」
老師 何宜靜:「我們會結合感恩,請學生做完之後,送給自己想感恩的人。」
慈濟的孩子,有想法,也身手不凡。
學生 葉時昊:「宗旨就是後面多打拳少生病。」
能靜能動,健康生活的觀念,是重點。
學生 溫皓哲:「我們要養生要養肺,因為我們知道植物,會行光合作用和釋放氧氣。」
慈濟教育二十五年嘉年華會,120個攤位,各有特色,也各出其招,吸引大家注目。
國際學生,拿出來的是家鄉味。
學生:「我們昨天就已經開始熬湯,今天早上五點多起來開始煮。」
道地的原住民佳餚,香蕉飯,也沒缺席。
學生:「有一次老師帶我們去太魯閣族,當地一個景美部落,那邊當地的奶奶帶我們去,如何製作香蕉飯,我們吃起來感覺很香甜很美味。」
而大愛餐車,同樣受歡迎,這裡有大家都熟悉的媽媽味。
慈濟志工 徐正子:「吃了會回味我們就會很滿意,當然很多人會聞香而來。」
展現成果,歡歡喜喜,一起度過特別的日子。
真善美志工 花蓮報導
將美麗還給沙灘 頭頂烈日除垃圾
- Article Details
新加坡慈少兩天生活營,其中一天,特地安排慈少到距離慈濟新加坡分會臨近的巴西立海灘淨灘,體會乾淨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同時,藉由攻站活動,讓慈少重溫一整年的課程主題,引導慈少實踐在生活中。
烈日下,慈少們不放棄,要把深埋在沙裡的袋子給拉出;另一邊,石頭縫也夾著不少垃圾。新加坡慈少在淨灘中,學習珍惜美麗的大自然。
慈少 徐輝勛:「我們盡量不要丟垃圾,所以就不用這麼麻煩,去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如果看到就把這些垃圾撿起來。」
兩天的慈少生活營,80多位慈少透過攻站,一一復習一年來學習的主題。
慈少 鄧薪螢:「我有女傭就什麼依賴她做,可是現在就會慢慢地,學會什麼東西都要自己做。」
慈少 黃泓銘:「最大的改變是孝順父母,好像媽媽要我掃地,我會直接聽她的,好像你懂了要孝順他們,那我們和父母之間就不會有爭執。」
慈青張佑平七年前從慈少畢業後就加入慈少課務組,回頭陪伴弟弟妹妹成長,他有一個不放棄的原因。
慈青 張佑平:「他們在慈少的時候,可能會讓我們很頭痛的慈少,可是就會發現,他們畢業之後,變成慈青一切就不一樣,突然那個種子發芽,你就會看到他們開始帶動了,越來越多夥伴不斷起來。」
慈少 江紫綺:「去義診中心幫助病人,希望在慈青裡面可以繼續付出。」
用愛心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長,少年心將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周麗梅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戶外教室綠屋頂 認識植物好所在
- Article Details
屋頂綠化,不但增加綠地空間,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高雄市前金國中將五百三十坪的校舍屋頂,改造為綠屋頂,並且融入音樂原素,命名為「音悅農園」。不但讓學生了解綠屋頂隔熱發電之功能外,也可以體驗田園之樂。
俯看農園,空心磚排成五線譜,和音符的圖案,學生們在農園裡,認識薄荷,九層塔,玉米的農作物,學校屋頂成了大自然的教室。
前金國中學生 陳泰瑋:「多種樹,有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吸進去,氧氣排出來,空氣會比較好。」
前金國中學生 邱郁婷:「美化,種很多東西,看起來比較豐富。」
前金國中校長 蔡月梅:「我們可以融入課程,譬如生物課、童軍課、甚至國文課都來這裡朗誦詩詞。」
屋頂綠化,除了接近大自然,還能降低室內溫度,土壤吸收雨水,成了小型滯洪池,花架和溫室架設太陽能光電版,還能發電。
前金國中總務主任 王銘輝:「一個月大概是一千度的電左右,直接賣給台電,我們有把它(雨水)收集起來,用馬達抽出來,可以用來澆灌。」
前金國中校長 蔡月梅:「還有我們五樓氣溫真的是下降了。」
水泥叢林裡,空間狹小,多看綠色植物和遠方,可以釋放壓力,舒解身心,而屋頂綠化,更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和環保的教育意義,一舉數得。
賴昌邦 陳立偉 高雄報導
Read more傳播人文傳播善 信吉衛星來採訪
- Article Details
從減廢到零廢,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研發創新,將環保菩薩依顏色分類回收的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不管是衣服、褲子、鞋子生活物品,到科技3C隨身碟、太陽能背包應有盡有。嘉義信吉衛星電視台採訪位於臺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低碳生活館,製做成生活探險家電視節目,透過這次的報導希望將環保理念傳達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從環保產品理念的緣起、如何將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到產品設計理念,大愛感恩科技在行動上推動環保理念。研發部陳意容博士說到:「有些人會誤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由『垃圾』製成的,會拿起來聞一聞臭不臭,或是疑慮穿了會不會對人體有害?除了對外積極分享外,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研發與創新,建置實驗室就是為了要測試與檢驗寶特瓶製成的衣物是對人體無害,也透過國內外各項認證,為每一件商品的實用性與安全性把關,要將最好的東西給予消費者。」
大愛感恩科技協理虞珊明師兄說到:「在環保站分好顏色,透明的寶特瓶製成白色布料、綠色的寶特瓶製成綠色布料,保持原本的顏色,大愛感恩科技不後加工染色為努力的目標,減少水資源耗用、減少對地球的汙染,這是大愛感恩科技堅持的理念,也要告訴別人『環保要從源頭做起。從減廢、到零廢。』」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說到:「傳薪系列商品取自於薪火相傳,以端莊典雅服飾告訴別人穿衣服的重要性, 證嚴上人告訴我們 「衣服的服與福氣相通,所以穿衣服要穿的整齊,不僅尊重別人,也祝福自己。」慈悲科技系列則是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像是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背包,透過太陽能板充電,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
經由大愛感恩科技的介紹後,信吉電視記者林郁婷分享採訪後心得:「今天代表信吉衛星電視台的《生活探索家》節目來採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經過大愛感恩科技的介紹,實際了解且發現原本是垃圾的寶特瓶塑膠製品,經由回收再用後,還可以把它製成慈濟賑災的毛毯等物品。希望透過《生活探索家》把這個理念繼續傳達下去,讓更多人了解,畢竟地球是大家的,大家都要生活在此,透過我們今天的介紹,讓觀眾可以了解到原來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垃圾不只是垃圾,還是我們的寶貴的資源。」
大愛感恩科技在每個環節上推廣環保理念,且結合科技與人文,從慈悲科技到傳薪系列產品,都蘊涵著證嚴上人的智慧與環保菩薩的愛心,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做到生活環保,也做到心靈環保,期許更多的人能一起加入守護地球的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傳播人文傳播善 信吉衛星來採訪
- Article Details
從減廢到零廢,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研發創新,將環保菩薩依顏色分類回收的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不管是衣服、褲子、鞋子生活物品,到科技3C隨身碟、太陽能背包應有盡有。嘉義信吉衛星電視台採訪位於臺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低碳生活館,製做成生活探險家電視節目,透過這次的報導希望將環保理念傳達出去,讓更多能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從環保產品理念的緣起、如何將寶特瓶製成環保產品、到產品設計理念,大愛感恩科技在行動上推動環保理念。研發部陳意容博士說到:「有些人會誤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由『垃圾』製成的,會拿起來聞一聞臭不臭,或是疑慮穿了會不會對人體有害?除了對外積極分享外,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研發與創新,建置實驗室就是為了要測試與檢驗寶特瓶製成的衣物是對人體無害,也透過國內外各項認證,為每一件商品的實用性與安全性把關,要將最好的東西給予消費者。」
大愛感恩科技協理虞珊明師兄說到:「在環保站分好顏色,透明的寶特瓶製成白色布料、綠色的寶特瓶製成綠色布料,保持原本的顏色,大愛感恩科技不後加工染色為努力的目標,減少水資源耗用、減少對地球的汙染,這是大愛感恩科技堅持的理念,也要告訴別人『環保要從源頭做起。從減廢、到零廢。』」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說到:「傳薪系列商品取自於薪火相傳,以端莊典雅服飾告訴別人穿衣服的重要性, 證嚴上人告訴我們 「衣服的服與福氣相通,所以穿衣服要穿的整齊,不僅尊重別人,也祝福自己。」慈悲科技系列則是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像是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背包,透過太陽能板充電,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
經由大愛感恩科技的介紹後,信吉電視記者林郁婷分享採訪後心得:「今天代表信吉衛星電視台的《生活探索家》節目來採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經過大愛感恩科技的介紹,實際了解且發現原本是垃圾的寶特瓶塑膠製品,經由回收再用後,還可以把它製成慈濟賑災的毛毯等物品。希望透過《生活探索家》把這個理念繼續傳達下去,讓更多人了解,畢竟地球是大家的,大家都要生活在此,透過我們今天的介紹,讓觀眾可以了解到原來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垃圾不只是垃圾,還是我們的寶貴的資源。」
大愛感恩科技在每個環節上推廣環保理念,且結合科技與人文,從慈悲科技到傳薪系列產品,都蘊涵著證嚴上人的智慧與環保菩薩的愛心,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做到生活環保,也做到心靈環保,期許更多的人能一起加入守護地球的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Tuesday, 25 November 2014
走入社區進企業 推廣環保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愛地球,慈濟志工積極宣導,多一個人響應,就多一分力量維護地球。中部地區慈濟志工,多次前往校園還有公司行號宣導,期盼接引更多人,從生活中落實環保。
環保有多好,她知道。
醫療器材公司員工 彭碧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就不會胡思亂想,或是想一些讓你心情不好的事情。」
志工多次到公司宣導,彭碧英收穫多,學會用廢棄打包帶做筆筒,跟大家結善緣。
推廣環保,志工同時前進校園。原是照顧戶的蔡秀鳳,認真的為同學解說,雖然家境困難,只要有空就投入環保。
慈濟志工 蔡秀鳳:「地球是我們的,我們環保一定要做到,希望更多人知道,我們地球需要很多人去維護它。」
惠文高中學生 周沂臻:「搭乘交通運輸工具,大家共乘,然後就是比較可以達到減碳的效果。」
除了灌輸正確環保概念,還要讓同學親自動手做。斗六國中特教班學生,跟著老師來到雲林聯絡處,學習環保分類。
斗六國中特教班組長 翁藝嘉:「辨別各個不同的回收物品,他應該要做怎麼樣的分類,要去細分,用到他的智力,去刺激他的腦力思考的能力,再來就是他的手眼協調操作能力。」
做環保,優點好處真不少,期盼人人一起從生活中落實。
真善美志工 台中雲林報導
Read more教育慈中彩排TC’s educational milestone
- Article Details
To celebrate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Tzu Chi Foundation’s education mission in Taiwan which falls on November 22,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various Tzu Chi schools decided to put on a performance of the musical adaption of the Sutra of Innumerable Meanings. Prior to the event, everyone used their spare time after school or weekends to rehearse. In our next report, we take a sneak peek at one of the rehearsals and meet Tzu Chi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Liao Yizhen(廖逸貞), to see how being an on-stage volunteer has strengthened her bond with her children.
為了慶祝慈濟教育志業25周年,許多教育志業體的老師和學生,今年將演繹無量義經,慶祝活動前,大家利用課餘或假日時間彩排,下一則新聞,我們來看看彩排的狀況,同時來認識慈大附中國中部的老師廖逸貞,來看看參與演繹,如何讓她和孩子的關係更加緊密。 Read more
港生學環保+環保忍痛教育Hong Kong students learn to recycle
- Article Details
Though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aiwan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and are supporting the cause, some people still don’t know to keep their recyclables clean and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their trash. Thus in Kaohsiung, Tzu Chi volunteers are teaching residents how to become better at recycling. Meanwhile, to help promote recycling in Hong Kong, a group of Hong K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ied at Tzu Chi’s Dongda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chung for three days.
在台灣,雖然越來越多人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也會做垃圾分類,但仍然有許多人不清洗回收物,也沒有把回收物分開放,因此在高雄,慈濟志工教導民眾如何做好環保回收。而為了提高香港的環保觀念,一群香港高中生來到台中的慈濟東大環保站,學習了三天。 Read more
士林拾金不昧An expensive discovery
- Article Details
Here in Taiwan, at th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situated on Wenchang Road in Taipei’s Shilin District, while sorting recyclables, volunteers stumbled across a parcel that contained two red envelopes and gold jewelry estimated to be worth around 15,000US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ound in the bag, volunteers managed to return the valuables to its rightful owner.
在臺灣台北士林區文昌路上的環保站,環保志工在做分類的時候,發現兩個紅包,以及一個裝滿金飾的小木盒,總價值大約一萬五千塊美元,透過袋子裡的線索,志工們找到了失主,東西也順利歸還。 Read more
【得獎】2014年12月 GCCA Later Stage獎『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類全球第一名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GCCA Later Stage Awards選拔,全世界超過100家被提名的企業中,大愛感恩科技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決選名單於12月3日在瑞士洛桑揭曉,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而於今年歲末榮獲此獎『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代表我們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肯定。該獎項獎盃為最新3D科技列印製出,底座為天然石材,依阿爾卑斯山主峰之一馬特洪峰形狀呈現,將地理與環境作結合,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意味著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更象徵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科技帶上世界的巔峰。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是由關心全球綠能源技術發展應用之芬蘭、瑞士創投業者發起成立的協會,針對全球從事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等「清潔能源Clean-Tech」領域的企業,評估及研究,以及提供公開表揚,必要時並將投入企業發展所需之資金,以鼓勵企業對於綠能技術開發之努力。
Later Stage是創投業者針對所投資的事業階段區分之一,被創投公司列為Later Stage的『標的企業』有幾個要件,第一,為該公司集資本成立後、首次公開發行(IPO)前,且產品或服務已推出上市、商業運行中。第二,該公司展示了顯著的收入增長、呈現利潤(但或可能尚無利潤),它通常是在業務三年以上。依創投業者慣例,此階段投資期可長可短,大約二至三年,由於企業已有經營績效,投資風險較平穩,因此創投投入最多。
本屆GCCA Later Stage Award,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提名,台灣共3家企業入圍,大愛感恩科技參選『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類項,得獎就是榮譽與最好的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對於『垃圾』的定義是:垃圾是城市礦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透過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走在綠色產業最前端,不僅全系列產品以回收寶特瓶為原料,更以原色及不後染為目標,落實節能減碳節水製程。為達綠色永續,未來更朝完全工業循環再利用搖籃到搖籃®的藍圖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說:「環保菩薩彎腰撿拾放錯地方的資源,看似小動作,卻能讓世界因而改變。只要每個人身體力行,讓善的力量變大,美好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大愛感恩期盼帶動更多有心人士與團體投入環保,一起用愛和智慧,守護我們的大地。
註:
馬特洪峰(德語:Matterhorn,義大利語:Monte Cervino,法語:Mont Cervin)也稱切爾維諾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著名的山峰。馬特洪峰的位置在瑞士、義大利邊境。馬特洪峰的名稱是由德語「Matt」(意為山谷、草地)和「horn」(意為山峰呈錐狀像一隻角)。馬特洪峰是一個有四個面的錐體,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只在於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也在於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
Read more
綠色能源新趨勢 城市礦產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GCCA Later Stage Awards選拔,全世界超過100家被提名的企業中,大愛感恩科技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決選名單於12月3日在瑞士洛桑揭曉,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而於今年歲末榮獲此獎『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代表我們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肯定。該獎項獎盃為最新3D科技列印製出,底座為天然石材,依阿爾卑斯山主峰之一馬特洪峰形狀呈現,將地理與環境作結合,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意味著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更象徵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科技帶上世界的巔峰。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是由關心全球綠能源技術發展應用之芬蘭、瑞士創投業者發起成立的協會,針對全球從事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等「清潔能源Clean-Tech」領域的企業,評估及研究,以及提供公開表揚,必要時並將投入企業發展所需之資金,以鼓勵企業對於綠能技術開發之努力。
Later Stage是創投業者針對所投資的事業階段區分之一,被創投公司列為Later Stage的『標的企業』有幾個要件,第一,為該公司集資本成立後、首次公開發行(IPO)前,且產品或服務已推出上市、商業運行中。第二,該公司展示了顯著的收入增長、呈現利潤(但或可能尚無利潤),它通常是在業務三年以上。依創投業者慣例,此階段投資期可長可短,大約二至三年,由於企業已有經營績效,投資風險較平穩,因此創投投入最多。
本屆GCCA Later Stage Award,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提名,台灣共3家企業入圍,大愛感恩科技參選『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類項,得獎就是榮譽與最好的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對於『垃圾』的定義是:垃圾是城市礦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透過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走在綠色產業最前端,不僅全系列產品以回收寶特瓶為原料,更以原色及不後染為目標,落實節能減碳節水製程。為達綠色永續,未來更朝完全工業循環再利用搖籃到搖籃®的藍圖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說:「環保菩薩彎腰撿拾放錯地方的資源,看似小動作,卻能讓世界因而改變。只要每個人身體力行,讓善的力量變大,美好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大愛感恩期盼帶動更多有心人士與團體投入環保,一起用愛和智慧,守護我們的大地。
綠色能源新趨勢 城市礦產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GCCA Later Stage Awards選拔,全世界超過100家被提名的企業中,大愛感恩科技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決選名單於12月3日在瑞士洛桑揭曉,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而於今年歲末榮獲此獎『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代表我們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肯定。該獎項獎盃為最新3D科技列印製出,底座為天然石材,依阿爾卑斯山主峰之一馬特洪峰形狀呈現,將地理與環境作結合,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意味著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更象徵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科技帶上世界的巔峰。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是由關心全球綠能源技術發展應用之芬蘭、瑞士創投業者發起成立的協會,針對全球從事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等「清潔能源Clean-Tech」領域的企業,評估及研究,以及提供公開表揚,必要時並將投入企業發展所需之資金,以鼓勵企業對於綠能技術開發之努力。
Later Stage是創投業者針對所投資的事業階段區分之一,被創投公司列為Later Stage的『標的企業』有幾個要件,第一,為該公司集資本成立後、首次公開發行(IPO)前,且產品或服務已推出上市、商業運行中。第二,該公司展示了顯著的收入增長、呈現利潤(但或可能尚無利潤),它通常是在業務三年以上。依創投業者慣例,此階段投資期可長可短,大約二至三年,由於企業已有經營績效,投資風險較平穩,因此創投投入最多。
本屆GCCA Later Stage Award,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提名,台灣共3家企業入圍,大愛感恩科技參選『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類項,得獎就是榮譽與最好的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對於『垃圾』的定義是:垃圾是城市礦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透過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走在綠色產業最前端,不僅全系列產品以回收寶特瓶為原料,更以原色及不後染為目標,落實節能減碳節水製程。為達綠色永續,未來更朝完全工業循環再利用搖籃到搖籃®的藍圖邁進。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說:「環保菩薩彎腰撿拾放錯地方的資源,看似小動作,卻能讓世界因而改變。只要每個人身體力行,讓善的力量變大,美好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大愛感恩期盼帶動更多有心人士與團體投入環保,一起用愛和智慧,守護我們的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大愛地球日活動 廣募人間菩薩
- Article Details
澳洲慈濟阿德雷德聯絡處,在中國城舉辦大愛地球日活動,推廣環保,也菩薩大招生。(11/1)
敲響愛心鑼,慈濟志工在中國城舉辦大愛地球日活動,義賣創意手工藝品,募集建設基金,更重要是菩薩大招生,許多人是不請自來。
民眾:「(你怎麼知道慈濟的),因為廈門也有我好幾年(前),就有去看過報父母恩的。」
民眾:「聽過慈濟我很有興趣,我沒轉很久我一看到就走進來。」
認同慈濟理念,僑胞響應熱烈,尤其這次要宣導環保,還有民眾特地拿寶特瓶來回收,志工熱情邀約,到會所來坐坐。
慈濟志工:「這條街直直過去,往右一拐就是了,那個路邊上142號,歡迎有時間過去坐一下。」
走入人群,傳播善理念,也和眾人結好緣。
真善美志工 李嵩青 王俊堯 澳洲報導
Read more環保人文深入校園 講座現身說法
- Article Details
台北科技大學舉辦勞作教育,人文講座,慈濟志工是第三年受邀,同學們也開始在生活中落實。
慈濟志工陳阿桃,做環保二十多年,一口台灣國語,有親切感,也很有說服力。
台北科技大學,舉辦環保人文講座,慈濟是第三年受邀。
台北科技大學教官 陳鳳隆:「慈濟的資源把它落實到 , 勞作教育這門課 , 然後結合再推展開來 , 讓每個孩子心裡面都是清淨的 , 掃地掃地掃心地。」
蔡明睿,從小就看著阿嬤在回收站做環保,台上的阿桃師姊,更常聽家人提起,現在來到台北讀書,他就在宿舍落實資源回收。
台北科技大學學生 蔡明睿:「針對寶特瓶還有塑膠類和紙類 , 牛奶盒之類去做簡單分類 , 到晚上十點垃圾車來時 , 再去丟各個回收箱。」
做環保救地球,已經是共識,講座中,有分享,也有知識,透過一問一答,學生也更有行動力。
台北科技大學學生:「環保杯大家可以隨時帶一個 , 可以更加環保 , 大家也不用花錢這樣子。」
台北科技大學學生:「東西應該要好好珍惜 , 不管是不是垃圾 , 可能在別人眼中這是垃圾 , 但在他人眼中是件很好的樣品。」
懂得愛惜物命,珍惜所有,共同為愛護大地盡心力。
林金龍 鄭詩瀚 江孟倩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打造環保教育館 志工向專家請益
- Article Details
科技掛帥時代,數位多媒體創造無限想像,而慈濟志工重視的環保志業,也搭上了這輛科技列車。像在內湖慈濟園區志工,為了打造一棟裝設有互動科技的「環保教育館」,彼此研究多時,也請了工研院專家來上課。(11/20)
慈濟志工 許麗薰:「看到高雄的布展結合科技,非常地讚歎,那我們內湖也很想來跟進,所以我們內湖的師兄師姊,大家就在8月底的時候,就啟動這樣的一個布展。」
連證嚴上人也讚嘆的環保互動科技,讓志工也想在內湖慈濟園區、依樣畫葫蘆。
但想打造「環保教育館」,首要得掌握創意設計和科技概念,於是志工發起研習課程,邀請工研院「創意博士」傳授經驗。
工研院創意中心主任 薛文珍:「我們如何能夠把慈濟,打造成為一個平台,那這個平台它能夠去吸引全國,或甚至於全世界的創意人,所以我們如何在運用新媒體,運用科技去布展的題材上面,可以去讓更多的,年輕的志工們參與。」
除了新創意,也少不了本身就有專業經驗的老志工。
科技日新月異,開啟無限可能,但是在創新背後,與地球共生息才是核心價值。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防治登革熱疫情 環保站動員清掃
- Article Details
預防登革熱,也提升回收站的環境品質,北市的木柵環保站,動員近四十位志工進行大掃除。
天花板的角落、儲藏室的暗角,常常被志工忽略。減去可回收的,留下來的,也擦拭乾淨,能夠再利用的,更要珍惜,木柵環保站進行大掃除工作,一邊打掃,一邊分類。
慈濟志工 賴子嘉:「醫療器材可以再送回使用。」
一個上午的時間,環保站有了新氣象,鄰近的屈尺環保站,還特地送來環保酵素,協助消毒環境。
慈濟志工:「直接消毒,不要稀釋,不夠再來拿。」
預防登革熱,減少蚊蟲,也讓清淨大地的工作更清淨。
真善美志工 吳燕萍 沈瑞源 台北報導
Read moreMonday, 24 November 2014
廢家電搬運困難 志工智慧化解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志工做資源回收,有時會收到廢棄的家電用品,像是冷氣機、冰箱,這類的大型器具,常常得要好幾個人合力搬下樓。慈濟志工黃金來就花巧思設計了一些器材,往後志工在搬家電的過程,不僅省時省力,也安全許多。
慈濟志工 黃金來:「兩個L型,一個小管、一個大管,冰箱有高有低,我們透過它可以,可以伸縮,把冰箱夾起來。走樓梯的話,我們就利用溜滑梯原理,由上往下溜,我們就不必用很多力氣,去抬那個物體,冰箱那麼重啊,七八十公斤,你看我們要怎麼抬,一沒有那個力量,二危險,最主要是危險,所以我們就去用這個東西,來讓我們安全的,可以把那個東西搬下來。那時候有人受傷,然後鐵梯它是掛在這裡,它是固定的,它是垂直的,我就說這樣還是不安全啊,你既然是垂直的,重心會往後仰,一定的,回來我就說,做一種鐵梯,說起來沒什麼,只是做一個小小的改變而已。
這鐵梯,它有勾勾,我們就把它架住,架設好,我們把它勾住,有一個斜度,我們這幾些方法,想起來應該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至少這樣做,已經是安全很多了,一個環保站要成立就是要有地方,要有東西嘛,就到處去找,找回收物。
素珠師姊,她要我開車,從那時候就一直做,做到現在,因為車子既然放到我那邊,我就是要負責去愛護它、去保養它。剛開始人不是這樣子,剛開始她看到我就生氣,現在不會,看到我就笑,嘴要笑、腰要軟,這幾種都做得到,人家對我們印象又好,那就是說多結善緣。
這些以前我都不會講,但是你看來了薰法香,還要跟大家互動,還有很多善知識來,讓我們學習啊,資源回收可以做到全民運動,當然是由我們開始去帶起來,因為我是做生意嘛,就覺得塑膠袋,真的用得也太多了,那是萬年垃圾嘛,如果說不回收的話,我們的土地,永遠都是被汙染了,所以我們慈濟人要來收,我們為了大地好,我們一定要做。」
Read more慈濟教育服務力 見苦知福助弱勢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教育,除了培養專業技能,也重視社會服務,以慈濟大學來說,在101學年度,共開設了38門服務學習課程。而2008年的大陸汶川地震,也帶動慈大志工團學生們,跨海來到四川,學習見苦知福,手心向下的奉獻精神。
帶領小朋友,進行團康活動,他們是慈濟大學川愛志工團隊,30多位學生,利用暑假期間,前進四川,結合各自系所專業,關懷當地孩童。
慈大傳播所學生 賴郁文:「我會來念傳播,也是希望我們可以再去說服更多的年輕人,一起進來把美善再傳播出去。」
翻開學生們的服務手冊,裡頭寫著密密麻麻的志工心得,其實要成為團隊的一員,可不簡單,需要受訓長達半年,並親自設計課程,傳達環保、行善跟行孝,三大理念,培養出學生的社會責任。
慈大師資培育中心老師 何縕琪:「大學生親自設計相關活動課程,我們一起會在幫當地的中小學生辦環保營,另外也會上市集,做環保的宣導。」
一張張畫有代表四川的貓熊卡片,這是來自四川前進慈小的孩子寫給台灣小學生的卡片,志工們也搭起兩岸情感交流的橋梁,令人感到格外溫暖。
慈大社工系學生 楊子萱:「有一個小妹妹她給了我一封信,她上面寫說,姐姐雖然妳在台灣,我在四川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一樣的太陽。真的很感動。」
用年輕人的力量帶動年輕人,經過幾次的志工服務,也讓四川當地的不少學生成了志工,一層層愛的循環與善的互動,對慈大的志工們來說,是真正實踐了服務的價值。
周思妤 鄧應忠 花蓮報導
Read moreSunday, 23 November 2014
雙標認證優質選 品質卓越創新力
- Article Details
臺灣製MIT微笑標章產品驗證制度自99年推動以來,MIT微笑標章形塑臺灣製產品「安全健康、值得信賴」的優質形象,為進一步有效提升消費者對MIT微笑產品整體的品質印象,並鼓勵廠商產品技術開發與品級提升,塑造產品魅力,規劃辦理「MIT微笑產品優質選」活動。大愛感恩科技-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同時擁有金點設計獎入圍及臺灣製MIT微笑標章,通過資格審查後被遴選為103年度50款「MIT優質選產品」之一。天下雜誌日前至大愛感恩科技總部做現場專訪,採集入選產品 (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 特色之相關資訊,作為後續將各家入選產品彙整編集成刊物。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講述公司環保產品的特點,同時也說明慈濟環保人文的核心價值,以及大愛感恩如何回饋社會,善盡經營者的企業社會責任,希望透過採訪分享,能夠接引更多有志一同的合作伙伴一起加入推廣環保的行列,讓更多人了解大愛環保人文與慈悲科技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慈善結合,將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成就無私愛心平台,將每一個人與企業的良能、愛心匯聚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科技再生產品。
目前地球暖化日益嚴重,使得企鵝、海豹與北極熊生存空間受限制,造成生存上的危機,因而希望能藉由入選產品-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來傳達環保概念。從禦寒且溫暖人心的毛毯、零下20度的防寒冬衣、太陽能LED帽到防穿刺神奇白鞋等,全都蘊含了慈濟人關懷世界苦難的心意。這幾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一步步穩健踏實的經營,連續獲得國內外多項獎項與認證。所有綠色再生產品背後都有它不同的意義及故事,希望大家在購買及使用時都能去思考環保的重要性。
天下雜誌記者林媛玉小姐訪後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推廣資源再利用的環保理念和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很令人震撼。相信在長期落實環境保護教育、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大愛平台下,能觸動更多人,並引發更多愛的省思與實踐。推動環保要從自己的身心做起,回去後也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愛惜物命、回收資源、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賴盈卉 台北報導
Read more百歲嬤愛地球 為子孫預約淨土
- Article Details
陳林墻老菩薩今年107歲,是麻豆早期的環保志工,當地慈濟志工都稱她為大姑,雖然老菩薩年邁已無法再參與環保工作,但她過往的付出,永遠是老菩薩的典範,法親不忘時時關懷。
環保志工 陳林墻:「做環保,庇蔭子孫。」
她是陳林墻阿嬤,現年107歲,是帶動台南麻豆環保志業的重要推手。
陳林墻女兒 陳錦美:「她覺得說需要把這個,乾淨的大地留給子孫,利益大家。」
當時陳林墻阿嬤84歲,在慈濟志工林和鴻的邀約下,開始做環保,天天清晨五點多出門,推著嬰兒車,穿梭大街小巷回收資源,一直到她96歲,志工擔心阿嬤身體,好不容易才勸動她,願意休息。
慈濟志工 林和鴻:「因為大姑本身有夜盲症, 所以一到黃昏就不太看得到。」
陳林墻女兒 陳錦美:「為了他的安全大家,師兄說請她停止(做環保), 不然媽媽思思念念, 還是要來做這個(環保)工作。」
大夥兒一起為陳林墻阿嬤,獻上祝福,雖然阿嬤現在不做環保了,但她的精神,是志工心中永遠的典範。
真善美志工 陳和昇 台南報導
Read more雙標認證優質選 品質卓越創新力
- Article Details
臺灣製MIT微笑標章產品驗證制度自99年推動以來,MIT微笑標章形塑臺灣製產品「安全健康、值得信賴」的優質形象,為進一步有效提升消費者對MIT微笑產品整體的品質印象,並鼓勵廠商產品技術開發與品級提升,塑造產品魅力,規劃辦理「MIT微笑產品優質選」活動。大愛感恩科技-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同時擁有金點設計獎入圍及臺灣製MIT微笑標章,通過資格審查後被遴選為103年度50款「MIT優質選產品」之一。天下雜誌日前至大愛感恩科技總部做現場專訪,採集入選產品 (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 特色之相關資訊,作為後續將各家入選產品彙整編集成刊物。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講述公司環保產品的特點,同時也說明慈濟環保人文的核心價值,以及大愛感恩如何回饋社會,善盡經營者的企業社會責任,希望透過採訪分享,能夠接引更多有志一同的合作伙伴一起加入推廣環保的行列,讓更多人了解大愛環保人文與慈悲科技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慈善結合,將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成就無私愛心平台,將每一個人與企業的良能、愛心匯聚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科技再生產品。
目前地球暖化日益嚴重,使得企鵝、海豹與北極熊生存空間受限制,造成生存上的危機,因而希望能藉由入選產品-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來傳達環保概念。從禦寒且溫暖人心的毛毯、零下20度的防寒冬衣、太陽能LED帽到防穿刺神奇白鞋等,全都蘊含了慈濟人關懷世界苦難的心意。這幾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一步步穩健踏實的經營,連續獲得國內外多項獎項與認證。所有綠色再生產品背後都有它不同的意義及故事,希望大家在購買及使用時都能去思考環保的重要性。
天下雜誌記者林媛玉小姐訪後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推廣資源再利用的環保理念和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很令人震撼。相信在長期落實環境保護教育、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大愛平台下,能觸動更多人,並引發更多愛的省思與實踐。推動環保要從自己的身心做起,回去後也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愛惜物命、回收資源、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賴盈卉 台北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22 November 2014
慈濟教育25周年 環保提袋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從四十九年前篳路藍縷的草創階段,逐漸成長為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由慈善發軔擴展至醫療、教育、人文等志業,一生無量乃至全球皆有慈濟人的身影。慈濟教育志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至今已邁入第25年,11/22於花蓮靜思堂舉辦慈濟教育25周年聯合校慶,透過嘉年華會深具教育意涵的展示與義賣,呈現人文教育與環保教育的落實。
這次聯合校慶跟貴賓們結緣的環保紀念款提袋,為大愛感恩科技團隊針對校慶主題所設計承製。竹子圖騰之設計,其『竹』代表『德』,竹節象徵守戒、廉潔,竹幹剛勁植入雲霄,是不斷精進的心。袋面以大愛環保材質印製「修慧養德 『再』創輝煌」,為此次校慶精神主軸,其中「再」就是肯定過去全球慈濟人對慈濟護持、興辦學校,培養品格教育的世界領袖,這個「再」富有相當的意義,再創輝煌希望未來更好,讓收到此款提袋的貴賓們感受慈濟教育與環保人文理念,都是落實在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部同仁廖惠玲表示:「設計結緣袋過程中,感恩嚴校長的用心提示及唐主任指導,讓我們更加了解一件產品不僅在內涵的意義,更傳達 證嚴上人的祝福,今後更會珍惜每次的機會,讓 " 續物命, 造福慧 " 的理念能具體落實在慈濟世界中。」
慈濟宗旨在推動淨化人心,「淨化人心」之實質意義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教化眾生回歸清淨本性。這次聯合校慶經由慈善、醫療、人文等志業的參與與祝福,除讓大眾有機會接觸各國默默耕耘的慈濟人,看見慈濟教育志業開闊的國際化的視野,也覺察其延伸的影響力,進而樂於為慈濟志業的全球化貢獻心力、見證永不日落的慈濟世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花蓮報導連結: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校慶貴賓邀請 近八成響應
親子班環保巡禮 愛惜物命啟善根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大安區親子成長班,最近讓孩子們與家長來到慈濟內湖環保站,體驗資源分類,以及環保毛毯的製作流程,並且了解目前地球生態遭遇到的困境。活動尾聲,問到每個人如何實踐環保,大家都踴躍提出建言,這堂環保教育課,看來已經收到成效。
用一雙腿,再用一雙手,愛地球、擁抱環保的方式,有很多種。
大安區親子成長班,利用假日造訪慈濟內湖環保站,了解生態環境生了什麼病,上完課,大家提出來的藥方,各不相同。
大安區親子成長班學童 郭虹萱:「不一定要帶寶特瓶,我們要帶那個水壺、環保杯,不要忘了帶。」
大安區親子成長班學童 郭志訢:「把洗澡水拿來沖馬桶,這也是珍惜水資源的其中一個(方法)。」
家長 阮姿嫚:「從我們人民的一些平常生活當中,我們去減少一些消費,這是(保護環境)最好的一個方式。」
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大家看來躍躍欲試,要把學到的東西帶回家,徹底實踐。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慈濟教育25周年 環保提袋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從四十九年前篳路藍縷的草創階段,逐漸成長為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由慈善發軔擴展至醫療、教育、人文等志業,一生無量乃至全球皆有慈濟人的身影。慈濟教育志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至今已邁入第25年,11/22於花蓮靜思堂舉辦慈濟教育25周年聯合校慶,透過嘉年華會深具教育意涵的展示與義賣,呈現人文教育與環保教育的落實。
這次聯合校慶跟貴賓們結緣的環保紀念款提袋,為大愛感恩科技團隊針對校慶主題所設計承製。竹子圖騰之設計,其『竹』代表『德』,竹節象徵守戒、廉潔,竹幹剛勁植入雲霄,是不斷精進的心。袋面以大愛環保材質印製「修慧養德 『再』創輝煌」,為此次校慶精神主軸,其中「再」就是肯定過去全球慈濟人對慈濟護持、興辦學校,培養品格教育的世界領袖,這個「再」富有相當的意義,再創輝煌希望未來更好,讓收到此款提袋的貴賓們感受慈濟教育與環保人文理念,都是落實在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部同仁廖惠玲表示:「設計結緣袋過程中,感恩嚴校長的用心提示及唐主任指導,讓我們更加了解一件產品不僅在內涵的意義,更傳達 證嚴上人的祝福,今後更會珍惜每次的機會,讓 " 續物命, 造福慧 " 的理念能具體落實在慈濟世界中。」
慈濟宗旨在推動淨化人心,「淨化人心」之實質意義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教化眾生回歸清淨本性。這次聯合校慶經由慈善、醫療、人文等志業的參與與祝福,除讓大眾有機會接觸各國默默耕耘的慈濟人,看見慈濟教育志業開闊的國際化的視野,也覺察其延伸的影響力,進而樂於為慈濟志業的全球化貢獻心力、見證永不日落的慈濟世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花蓮報導連結: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校慶貴賓邀請 近八成響應
慈濟教育25周年 環保提袋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從四十九年前篳路藍縷的草創階段,逐漸成長為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由慈善發軔擴展至醫療、教育、人文等志業,一生無量乃至全球皆有慈濟人的身影。慈濟教育志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至今已邁入第25年,11/22於花蓮靜思堂舉辦慈濟教育25周年聯合校慶,透過嘉年華會深具教育意涵的展示與義賣,呈現人文教育與環保教育的落實。
這次聯合校慶跟貴賓們結緣的環保紀念款提袋,為大愛感恩科技團隊針對校慶主題所設計承製。竹子圖騰之設計,其『竹』代表『德』,竹節象徵守戒、廉潔,竹幹剛勁植入雲霄,是不斷精進的心。袋面以大愛環保材質印製「修慧養德 『再』創輝煌」,為此次校慶精神主軸,其中「再」就是肯定過去全球慈濟人對慈濟護持、興辦學校,培養品格教育的世界領袖,這個「再」富有相當的意義,再創輝煌希望未來更好,讓收到此款提袋的貴賓們感受慈濟教育與環保人文理念,都是落實在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部同仁廖惠玲表示:「設計結緣袋過程中,感恩嚴校長的用心提示及唐主任指導,讓我們更加了解一件產品不僅在內涵的意義,更傳達 證嚴上人的祝福,今後更會珍惜每次的機會,讓 " 續物命, 造福慧 " 的理念能具體落實在慈濟世界中。」
慈濟宗旨在推動淨化人心,「淨化人心」之實質意義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教化眾生回歸清淨本性。這次聯合校慶經由慈善、醫療、人文等志業的參與與祝福,除讓大眾有機會接觸各國默默耕耘的慈濟人,看見慈濟教育志業開闊的國際化的視野,也覺察其延伸的影響力,進而樂於為慈濟志業的全球化貢獻心力、見證永不日落的慈濟世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花蓮報導連結: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校慶貴賓邀請 近八成響應
2014,11/22.23,慈濟教育25周年聯合校慶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2.23日(六、日)
【地點】花蓮靜思堂
大愛心聞: 慈濟教育25周年 環保提袋結善緣、 教育修慧養德 同心再創輝煌


Read more
英海洋豐富資源 研發海菜美食
- Article Details
Friday, 21 November 2014
大愛感恩赴慈技 慈悲喜捨樂分享
- Article Details
「大捨無求」是 證嚴上人對於慈濟教育志業所給予的方向;藉由老師們的以身作則來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進而成就有「人格」的人生方向。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秉持著相同的理念致力於「環保人文教育及企業社會企業落實」,一路以來與慈濟技術學院的產學合作更是持續不間斷。11月17日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協同同仁楊竣翔師兄搭車前往花蓮,除了與技術學院同仁會面討論未來產學合作的方向外,更重要的是為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們帶來一場「職場發展與社會企業責任」的分享,期待從第一年開始便為大家提供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規劃建議。
火車上,鼎銘師兄與竣翔師兄便開始聊起自己人生中的一些有趣經歷,包括了接觸慈濟前的人生與之後的改變,以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體會。透過的問與答的方式,鼎銘師兄娓娓道出從前從事海運與現在承擔大愛感恩科技的心情大不同,雖是志工身份,卻每天法喜充滿。這樣的一個人生選擇奠定了鼎銘師兄現在的歡喜人生,而如此問答的方式也啟發了峻翔思考未來可用類似模式來進行對外的心靈分享。
下午與學子們的分享由鼎銘師伯介紹自己的慈濟路作為精彩的開場,而後便介紹竣翔師兄上台,以年輕人的角度與資管系的新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與選擇。楊竣翔師兄一開始便說到自己在大學時期並不是好學生,曾經連續翹課兩、三週,也曾經被退學,最後也是做了不同的選擇,找到了讀書的意義,才得以順利畢業。以此為開頭,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後,竣翔師兄便開始分享自己人生中其他的重要選擇,例如:為何決定茹素,以及為何放棄美國優渥生活而回歸志業體工作。這樣的人生經歷,其重點在於讓同學們體會到人生該尋找一個有意義,並自己認同的方向與目標,讓每天的過得充實而精彩,了解為何而活。而目前任職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竣翔師兄最後也分享了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與致力於社會企業責任的努力,為這一場接近「心靈講座」的分享畫下了句點。
分享結束後,鼎銘師伯空出了約30分鐘的時間來讓同學們發問,並發出精美的環保小禮品與互動的同學結緣。慈濟技術學院也送上了兩個陶瓷杯子給兩位分享者,慈杯慈悲,杯上寫著「慈悲喜捨」等字樣,極富意義。期待這場分享在年輕學子的心中留下了一顆種子,在未來人生路上碰到十字路口時,回想起這兩個小時中的其中一句話,能剛好幫助同學找到自己要走的路,開創出一個有意義與利他價值的人生。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感恩赴慈技 慈悲喜捨樂分享
- Article Details
「大捨無求」是 證嚴上人對於慈濟教育志業所給予的方向;藉由老師們的以身作則來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進而成就有「人格」的人生方向。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秉持著相同的理念致力於「環保人文教育及企業社會企業落實」,一路以來與慈濟技術學院的產學合作更是持續不間斷。11月17日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協同同仁楊竣翔師兄搭車前往花蓮,除了與技術學院同仁會面討論未來產學合作的方向外,更重要的是為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們帶來一場「職場發展與社會企業責任」的分享,期待從第一年開始便為大家提供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規劃建議。
火車上,鼎銘師兄與竣翔師兄便開始聊起自己人生中的一些有趣經歷,包括了接觸慈濟前的人生與之後的改變,以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體會。透過的問與答的方式,鼎銘師兄娓娓道出從前從事海運與現在承擔大愛感恩科技的心情大不同,雖是志工身份,卻每天法喜充滿。這樣的一個人生選擇奠定了鼎銘師兄現在的歡喜人生,而如此問答的方式也啟發了峻翔思考未來可用類似模式來進行對外的心靈分享。
下午與學子們的分享由鼎銘師伯介紹自己的慈濟路作為精彩的開場,而後便介紹竣翔師兄上台,以年輕人的角度與資管系的新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與選擇。楊竣翔師兄一開始便說到自己在大學時期並不是好學生,曾經連續翹課兩、三週,也曾經被退學,最後也是做了不同的選擇,找到了讀書的意義,才得以順利畢業。以此為開頭,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後,竣翔師兄便開始分享自己人生中其他的重要選擇,例如:為何決定茹素,以及為何放棄美國優渥生活而回歸志業體工作。這樣的人生經歷,其重點在於讓同學們體會到人生該尋找一個有意義,並自己認同的方向與目標,讓每天的過得充實而精彩,了解為何而活。而目前任職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竣翔師兄最後也分享了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與致力於社會企業責任的努力,為這一場接近「心靈講座」的分享畫下了句點。
分享結束後,鼎銘師伯空出了約30分鐘的時間來讓同學們發問,並發出精美的環保小禮品與互動的同學結緣。慈濟技術學院也送上了兩個陶瓷杯子給兩位分享者,慈杯慈悲,杯上寫著「慈悲喜捨」等字樣,極富意義。期待這場分享在年輕學子的心中留下了一顆種子,在未來人生路上碰到十字路口時,回想起這兩個小時中的其中一句話,能剛好幫助同學找到自己要走的路,開創出一個有意義與利他價值的人生。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高中生學做環保 清淨源頭教育行
- Article Details
新北市「辭修高中」的校外教學,來到慈濟的三峽環保教育站,向志工學做環保,學生也透過實作,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11/12)
遠親不如近鄰,「辭修高中」校外教學,來到同樣位於三峽的慈濟環保教育站。
慈濟志工 劉秀琴:「再來呢(紙類),紙類喔好再來呢,(電池燈管)。」
了解資源分類,接著就是實際體驗。
與其說志工在教學生環保分類,倒不如說這是在傳承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
慈濟志工 劉秀琴:「像這個喝不完的要怎麼樣,(倒掉)倒掉然後呢,(還要洗)對,答對了,要沖洗一下喔。」
透過一問一答,這跨世代的對話,也讓這群大孩子們、開始思考。
辭修高中學生 林國瑋:「在家做環保(分類),好像跟在這邊的(相比),沒有這麼的徹底,就是像那些瓶瓶罐罐還有分類,紙類那些電池的。」
辭修高中學生 王品淳:「像現在有很多垃圾汙染啊,水汙染啊等等,我們做環保的時候,就可以做一些綠化的活動,讓地球更健康。」
慈濟志工 劉秀琴:「要讓小孩從小讓他有這個習慣,有這個生活習慣,怎麼樣來做環保,怎麼樣來把環保落實在生活當中。」
環保就是生活,學生在這節綠色學堂中,學到更多。
真善美志工 葉隆安 翁金員 台北報導
2014,11/21,交通大學工程管理系學生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1日(五)14:00 - 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草根菩提護大地 領證典禮盈歡喜
- Article Details
桃園區環保志工,在今年最後一次的精進研習課,舉辦環保志工領證典禮,由精舍法師為一百人頒給環保志工證,大部分都是年過七十的長輩,堅定心念,做就對了這句話,身體力行。
桃園區環保志工,難得放下回收工作。
莊嚴拜經,上千位環保志工與工作人員,參與一年兩次的精進研習。這天盛重的,還有一百人領取環保志工證。精舍法師也走下台,為行動不方便的周春枝授證。
環保志工 周春枝:「就感動的快流淚,眼淚差一點掉下來,師父再叫我繼續努力做下去。」
環保志工必須持續做環保一年以上,遵守慈濟十戒,才達到領證標準。另外,還有97個人皈依。
環保志工 楊筱慧:「不是邊緣人皈依了,終於是上人的真正的弟子了,這個大概十幾年來的盼望吧。」
環保志工 方英嬌:「會來做環保,做到不能做為止。」
老菩薩們單純的心念,最可貴,把心裡所想的善念,全化為每天的愛心勞動。
真善美志工 李美儒 王繕慈 陳枻昌 陳枻圻 桃園報導
Read more走入校園倡環保 落實分類在源頭
- Article Details
愛惜物命、資源分類回收,這樣的觀念,應該從小扎根。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最近就到了新山的「江加蒲萊文化華文小學」,以非常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把環保觀念帶進校園。(10/26)
慈濟志工 賴君法 與 學童:「我們要怎麼減少保麗龍?給我一個例子。(打包的時候用飯盒。)」
來到新山「江加蒲萊文化華文小學」說環保,慈濟志工可是卯足全力。
志工向500位小學生宣導環保理念,用對話、用體驗,也靠循循善誘。
慈濟志工 歐鳳儀:「來我搧大家一下,哈哈哈,這個是什麼?是從這邊(環保紗)編出來的,涼不涼?(涼。)」
江加蒲萊文化華文小學老師 王詩凱:「慢慢加深他,對環保的概念跟印象化,是不錯的,慢慢加強。」
慈濟志工 歐鳳儀:「為什麼環保很重要呢?(因為可以拯救地球。) 拯救地球,好,很好,還有呢?(可以保住動物們的生命。) 保護動物生命。」
說學逗唱滿場跑,志工用心付出,小朋友也漸漸有了愛惜環境、守護生命的觀念。
周成山 陳宗烈 姚惠慧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2014,11/21,關渡區大愛媽媽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1日(五) 9:30 - 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Thursday, 20 November 2014
真心話廣播 相見在蘆洲
- Article Details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廣播部於2014年11月,在新北市蘆洲靜思堂舉辦「2014年秋季聽友會」,也適逢大愛廣播聽友會29年周慶,活動邀請到現正熱映播出的大愛廣播劇場「師心知我心」主角蒞臨分享;於教育志業深耕多年的曾裕真老師分享,現任慈濟人文教育組主任/前慈中的學務主任,並與現場介紹「從零到一的愛」之書籍,於親子與同事的相處之道必會收穫滿滿。
此活動之貴賓邀請,特邀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致詞勉勵,希望能藉由大愛廣播的多元推廣與人文深化,透過彼此的志(異)業合作,讓大愛感恩環保人文、品牌、科技及理念廣宣於節目中,而能堪稱為優質媒體與清流代表的大愛廣播,大愛感恩更要於此時此刻給予大愛廣播無限祝福與支持,並獻上「大愛廣播29周歲,生日快樂!」。於活動中有播放大愛感恩吉祥物的由來,讓參加的聽友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吉祥物-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的故事,希望能夠藉此推廣至年輕及兒童族群,傳遞公司「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環保價值,藉此鼓勵人人回歸樸實、心寬念純的生活。大愛感恩科技的吉祥物是取自於靜思語「真正的佈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的延伸,就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名字的意涵,就是期許大眾皆能夠以大愛及感恩的心待人接物之處世哲學。同時希望能結合環保人文、推動環保教育,讓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環保理念,環保是不分老幼、不分年齡,環保應該從小教育。
《點亮心光》節目是大愛廣播網路電台週一到週五14:00到16:00帶狀節目,由點點(彭欣怡)主持,今年自十月開始,將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推出全新單元「環保愛地兒(IDEA)」,時間為每週四下午15:30,將於週四固定時段帶來不同環保主題之分享,至今已合作播出第8集。「環保愛地兒」一詞取自英文IDEA,意即期望大家用不同的點子,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
在「環保愛地兒」這個單元中除了有環保主題的分享外,還有全新短劇「『大愛』、『感恩』有話說」形象劇場,讓聽眾們可以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兩位吉祥物- 『大愛狗與感恩貓』他們逗趣又環保的人聲演出;同時配合吉祥物四格漫畫,讓聽眾們同時上網觀賞,有『看』、有『聽』,將環保教育深植在大家心中。誠如靜思語所言:「做得實在、做得精緻、做出典範,帶動社會愛的效應、善的循環。」願所有聽眾們,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
大愛感恩科技此次與人文志業廣播部的結合,就是要將平時落實的環保足跡,讓聽眾們聽見環保的聲音。「樂活、環保、綠色、行動,用你的IDEA,讓地球更美麗。」大愛感恩不只做的是環保織品,更要“說”出環保,向全世界發“聲”。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新北市報導
真心話廣播 相見在蘆洲
- Article Details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廣播部於2014年11月,在新北市蘆洲靜思堂舉辦「2014年秋季聽友會」,也適逢大愛廣播聽友會29年周慶,活動邀請到現正熱映播出的大愛廣播劇場「師心知我心」主角蒞臨分享;於教育志業深耕多年的曾裕真老師分享,現任慈濟人文教育組主任/前慈中的學務主任,並與現場介紹「從零到一的愛」之書籍,於親子與同事的相處之道必會收穫滿滿。
此活動之貴賓邀請,特邀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致詞勉勵,希望能藉由大愛廣播的多元推廣與人文深化,透過彼此的志(異)業合作,讓大愛感恩環保人文、品牌、科技及理念廣宣於節目中,而能堪稱為優質媒體與清流代表的大愛廣播,大愛感恩更要於此時此刻給予大愛廣播無限祝福與支持,並獻上「大愛廣播29周歲,生日快樂!」。於活動中有播放大愛感恩吉祥物的由來,讓參加的聽友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吉祥物-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的故事,希望能夠藉此推廣至年輕及兒童族群,傳遞公司「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環保價值,藉此鼓勵人人回歸樸實、心寬念純的生活。大愛感恩科技的吉祥物是取自於靜思語「真正的佈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的延伸,就如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名字的意涵,就是期許大眾皆能夠以大愛及感恩的心待人接物之處世哲學。同時希望能結合環保人文、推動環保教育,讓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環保理念,環保是不分老幼、不分年齡,環保應該從小教育。
《點亮心光》節目是大愛廣播網路電台週一到週五14:00到16:00帶狀節目,由點點(彭欣怡)主持,今年自十月開始,將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推出全新單元「環保愛地兒(IDEA)」,時間為每週四下午15:30,將於週四固定時段帶來不同環保主題之分享,至今已合作播出第8集。「環保愛地兒」一詞取自英文IDEA,意即期望大家用不同的點子,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
在「環保愛地兒」這個單元中除了有環保主題的分享外,還有全新短劇「『大愛』、『感恩』有話說」形象劇場,讓聽眾們可以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兩位吉祥物- 『大愛狗與感恩貓』他們逗趣又環保的人聲演出;同時配合吉祥物四格漫畫,讓聽眾們同時上網觀賞,有『看』、有『聽』,將環保教育深植在大家心中。誠如靜思語所言:「做得實在、做得精緻、做出典範,帶動社會愛的效應、善的循環。」願所有聽眾們,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
大愛感恩科技此次與人文志業廣播部的結合,就是要將平時落實的環保足跡,讓聽眾們聽見環保的聲音。「樂活、環保、綠色、行動,用你的IDEA,讓地球更美麗。」大愛感恩不只做的是環保織品,更要“說”出環保,向全世界發“聲”。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新北市報導
香港師生海外行 環保站汲取知識
- Article Details
連續三天,慈濟東大環保站有來賓參訪,他們是來自香港,就讀加拿大國際學校的師生,為了學習環保,特地安排來台五天,其中有三天都在環保站做資源回收,三天以來,這所學校的師生不只環保觀念提升,也對慈濟志工留下深刻印象。
慈濟志工 黃淑玲 與 學生:「就是因為我們要做毛毯還有衣服,所以我們塑膠類有分成兩樣。」
為了學習分類垃圾,來自香港的中學生,足足在慈濟環保站待了三天。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學生 楊元亨:「我自己以前沒有覺得,這些可能會分到這麼多不同類。PP、PE、PVC,其實這次收穫真的是很大。」
這20名同學在香港就讀加拿大國際學校,畢業之前必須有150個小時社會服務課程,因此他們已經去過許多國家做過各種服務,提到做環保,慈濟是第一首選。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老師 王玉萍:「我知道慈濟在這一塊區域,有非常大的成就
而且有很多志工,默默的在後面付出,所以我覺得帶學生來這裡,會給他們比較大的震撼教育。」
王玉萍是台灣人,到香港工作20年,她認為在香港推行環保很困難,而學生是未來的希望。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學生 羅璟瑩:「我們生產很多垃圾但是這些,所謂的垃圾其實可以減少很多,因為很多其實是可以回收的。」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學生 高培:「這是一個很高尚的行為,他們不要錢都是自己自願來做的。」
三天以來,這所學校的師生不只提升環保觀念,對於慈濟志工也深感敬佩。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老師 韋師毅:「這個團體(慈濟)的志工,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所做的付出,是我在其他地方不曾見過的。」
慈濟志工 詹玉英:「讓我感動的是,老師覺得說我們只講一遍就好,他們會的要去互相教學,那表示老師決心要把這套分類,(環保觀念)帶回去香港那邊。」
真誠接待,毫無保留的教導,慈濟志工希望他們把正確的觀念帶回各自的國家並且身體力行,讓世界更美好。
李雅萍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2014,11/20,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校院長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20日(四)16:00 - 17: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冬令發放前勘訪視 居家防疫叮嚀
- Article Details
大陸廣東各地從今年6月開始,陸續爆發登革熱疫情,疫情不但是2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目前累積有6人不幸往生,也是大陸近十年來,首次出現登革熱死亡病例。正當疫情持續發酵之際,為了年底廣東「佛山市」的冬令發放,慈濟志工毅然決然展開訪視工作,他們也貼心準備了驅蚊的環保酵素、以及蚊帳,要送給當地鄉親。
佛山冬令發放前的訪視,今年的焦點,很不一樣。
慈濟志工 陳弘修:「酵素平常我們可以洗碗拖地,都可以這個(還)可以驅蚊蟲,我們請師姊幫你示範,這噴一下清理一下這環境,這個是很天然的東西。」
大陸廣東正面臨20年來,最嚴峻的登革熱疫情,尤其在佛山,已經出現一例死亡病例。志工挨家挨戶訪視,送來溫暖、也送來心安。
慈濟志工 陳弘修:「恭敬的送給你喔(謝謝),我先介紹一下,這是蚊帳再來有兩瓶驅風油,風油精那另外還有麵條,還有這個餅乾小小的意思,今天就是來拜訪你(謝謝你們啊)。」
防蚊用品、以及防蚊觀念,志工可是聲聲叮嚀,要讓大家免於恐懼。
慈濟居家關懷戶 鐘桂榮:「比較應急的物品,想得比較周到仔細,很感激很感謝你們慈濟,希望我自己有個好身體,爭取參加你們公益活動,很受益的活動。」
佛山市紅衛社區黨委書記 莫悅明:「其實你們真是很細心,你們可以針對這個形勢,發放居民需要的物資,例如蚊帳,居民可能沒意識到,防蚊工作蚊帳也是其中一項。」
發放前,遭遇登革熱肆虐,慈濟志工臨機應變,希望讓疫情降溫。
真善美志工 陳曉潔 羅敬宗 廣東報導
將環保變習慣 減少浪費延續物命
- Article Details
愛惜資源,回收再分類的風氣,雖然已經很普遍深入社會,但仍有許多民眾,將廚餘類等垃圾,誤以為是回收物而拿到環保站,時常衍生衛生問題,因此高雄區環保志工,藉由民眾回收時,加強宣導工作,鼓勵民眾清淨在源頭,提升環保品質。
彎著腰,志工耐心向民眾解講,回收物清潔的重要性。即便環保觀念越來越普及,但還有許多人,容易忽略資源分類,需要注意的小細節。
民眾 陳包鑫:「會跟人說,讓大家可以了解,不能一些沒有用的東西拿來這放。」
民眾 孫啟哲:「尤其這個塑膠袋有裝過東西,要當作垃圾,有鋁箔包裝所以不能(回收)。」
除了推廣心靈環保,落實資源回收外,志工也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宣導少用一次性產品,從源頭減少回收量,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提升,環保回收的品質。
慈濟志工 張謝釵:「我們要清淨在源頭,不是民眾拿過來,整包有的是廚餘,有的是垃圾,我們都把它收起來,所以我們要忍痛把它(垃圾)丟掉,就是有看到他們拿進來的時候,你如果當場看到就要跟他說,哪些可以再回收,哪些不是資源,我們就不要(把垃圾)拿出來,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
分類回收,多一分用心,隨手清洗整理,惜福愛物,就能為地球減輕負擔。
真善美志工 高雄綜合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19 November 2014
點滴資源都是寶 資源回收延物命
- Article Details
今年,美國新澤西的楓紅似乎來得晚些,在愛迪生市政府旁的帕帕雅尼湖,是市民喜歡休憩的地方,慈濟志工每年有四次來這淨湖,今年的最後一次,利用陽光普照的日子為環境付出。(10/18)
陽光映著湖旁的楓紅,更顯嬌艷,愛迪生市政府旁的帕帕雅尼湖,看似純淨的自然生態,仔細一覽,卻有許多垃圾暗藏其中。慈濟志工趁著好天氣,為環境付出。
慈濟志工 彭菊英:「我認為年輕人能加入更好,不但我兩個孫子來了,然後呢,我還看到三個年輕人,三個年輕人也來參與,我認為有年輕人參與才有希望。」
從環保學到腰要軟。彭菊英說,每撿一次垃圾,腰部更柔軟。從台灣來探親的她,三個月期間,連續兩次帶著孫子孫女前來。
曾經在環保回收場工作的麥克庫伯,每年都拿全勤獎。沿著湖邊撿垃圾,白色的褲子被秋天的植物撒的種子,粘的滿滿黑點,也不以為意。
志工 麥克庫伯:「(身上沾黏)很多的種子,因為秋天的關係,但是要想撿垃圾就不要怕髒。」
一個個大垃圾袋抵達終點,志工們不畏爛泥裡撈起的瓶罐傳出的臭味,仔細分類。聽到清脆的鋁罐聲,感受到的是物命延續的法喜。
真善美志工 陳在新 美國報導
Read more產品系統綜效評估 企業生態雙贏使命
- Article Details
「企業的責任,應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同時將產品生命週期內對環境的衝擊及資源的耗用降到最低。」瑞士企業家史提芬•斯密丹尼,時任有『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之稱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秘書長,於1992年里約熱內盧高峰會之後,成立了『企業永續發展論壇』(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落實高峰會議的後續行動。並提出『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的概念,永續發展和可持續性,逐漸成為企業關注議題。
早在1990年, 證嚴上人開始推動慈濟環保志業。及至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創立。證嚴上人的的期許,要注重『環保人文』理念,同時兼顧產品『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致力提供『最有環境效益與價值之產品及服務』。大愛感恩灰色環保毛毯,2011年通過德國萊因TUV產品水足跡驗證,2012年通過德國萊因TUV產品碳足跡驗證,全世界第一張毛毯水足跡/碳足跡認證,更驅動2013年通過英國BSI『ISO 9001(品質)及14001(環境)管理系統』公司基本體質認證。基於上述基礎,大愛感恩更上層樓,2014年10月毛毯產品系列通過德國萊因「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率評估」認證。
此項認證係屬環境管理工具之一環,主要就生命週期之考量,評估產品系統之環境衝擊(生態效益),以期將產品之環境資訊隨同產品之價值,傳達給消費者、廠商,讓消費者得以選擇「此系統內完整系列產品」(非單一產品,以往不同規格需分別提出認證)與服務;大愛感恩科技 陳讚國師兄進一步闡述:「宣告大愛感恩科技毛毯產品系列通過『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益評估』認證,標的物必須是給消費者的產品整體生命週期的計算、同時需先通過產品碳足跡或水足跡認證前提。此認證、確立大愛感恩科技在環境管理、資源永續利用、企業永續發展、及環保、再生、綠足跡的純正血統與領頭羊的地位,徹底實踐「科技人文、環境共生與永續經營」的精神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不以中小企業穩健經營為滿足,更展現產品系統製造與對環境的關懷相互連結。德國萊因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林建志稽核員就表示:「大愛已進一步思考如何為社會整體建立價值,並藉此次認證創造三大方向的競爭優勢:(1)成本節省: 實際案例顯示,企業在減少對環境與生態衝擊時,能直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公司盈餘;(2)風險管理: 應用生態效益原則,可更有效率地管理公司環境風險;(3)企業成長: 經由生態效益的經營理念,可引導大愛感恩科技於產品、製程及服務方式上不斷創新,使大愛感恩科技能更進一步接近其成長的目標,也彰顯了此認證在經營上具體的重要性。」
誠如 證嚴法師開示:「人依止於 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生態永續是每個企業、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刻不容緩的事,如何因應當代生活需求,同時顧及後代子孫環境資源使用倫理的發展需求,建立一套永續發展的機制「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其目標不僅在於經濟成長,更要兼具社會公平及生態環境的穩定;大愛感恩科技的永續經營則強調公平性、循環性、環境容受力與生態永續共存,對資源進行整合性的回收再利用,並使經濟持續發展,達成企業經營與環境生態永續的雙贏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報導
Read more土讀書樓毛毯Tzu Chi volunteers gifted Syrian children in Turkey 150 blankets from Taiwan
- Article Details
As the Syrian Civil War continues, thousands of Syrian have been forced to seek shelter in neighboring countries such as Turkey. To date,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Syrians have fled their countries. To make sure Syrian children in Turkey can continue their studies, members of the Syrian educational community in Turkey decided to offer them a chance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However, without means to purchase materials for the dormitories, the students have had no choice but to sleep on cardboard and covered in thin blankets. To help the children get through the cold winter,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gifted them 150 blankets from Taiwan. Furthermore, with the help of a kindhearted person, instead of sleeping on carboard, they now have comfortable and soft mattresses to sleep on.
敘利亞內戰持續中,成千萬的民眾被迫逃離鄰近國家,像是土耳其,目前已經超過300萬敘利亞人逃離家園,為了讓那些逃到土耳其的孩子能夠繼續讀書,一群流亡海外的知識分子,為他們提供免費的讀書機會,但是因為沒有錢購買住宿的物品,學生只好睡在紙板上,蓋上薄薄的毯子,聽到消息,為了幫助孩子度過寒冬,當地慈濟志工帶來150條來自臺灣的毛毯,也因為有善心人士的幫忙,他們不用睡在紙板上了,終於有床墊能讓他們度過長長黑夜。 Read more
雅加達火災Tzu Chi volunteers arrived at North Jakarta’s Sukapura Village to care for 420 residents recently displaced by an electrical fire
- Article Details
We go to Indonesia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arrived at North Jakarta’s Sukapura Village to care for 420 residents recently displaced by an electrical fire. Currently, these residents are taking shelter at a nearby mosque as they are now left without roofs over their heads. To help, Tzu Chi volunteers arrived with daily necessities, such as blankets and clothing, and much needed emotional support.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Goodbye.
節目最後,我們帶大家到印尼,慈濟志工來到北雅加達素卡布拉村關懷,因為火災受災的420位無家可歸的民眾,目前暫時居住在附近的清真寺,為了 幫助他們,慈濟志工帶來生活物資,包括毛毯、盥洗用具、衣服與拖鞋,都親手交給受災鄉親,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上海社區環保 Residents of Qingshuiyuan are setting an example for other communities to follow for their excellent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Shanghai
- Article Details
As China becomes a powerhouse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has also been on the government`s agenda. In Shanghai, residents of Qingshuiyuan of Pudong are setting an example for other communities to follow for their excellent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the past, recyclables in the area would often be thrown together with the kitchen waste, but now thanks to Tzu Chi volunteers` messages on the right ways to protect the planet, local residents have learned how to separate the recyclables and the kitchen refuse.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show.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Goodbye.
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發達,環保意識成為近年來政府推廣的重點,在上海 浦東清水苑,率先提倡回收分類,過去,居民總會把廚餘當成垃圾,經過慈濟志工的宣導,當地居民已經學會將垃圾,和廚餘 做好分類,節目最後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2014,11/19,信吉衛星電視採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19日(五)10:00 - 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傳播人文傳播善 信吉衛星來採訪


Tuesday, 18 November 2014
大愛感恩精品 造時尚『心』生活
- Article Details
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前來了一群社區的大媽,帶領者賈蘭英,恰是髙健師兄在國企時的領導,兩人20多年沒見面因為慈濟相逢,真是因緣不可思議。昨天賈蘭英來參觀,王智慧師姊把握機會請賈蘭英邀約她們這群農展館周邊社區志願者骨幹到場交流。掛上臂章這群綠色生活大隊長們平常就關心社區環境維護與推動綠色生活,智慧師姊希望邀大家能夠從做為示範社區、走出來與其他社區或慈濟交流。這群綠生活愛好者非常讚歎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的成果,未來想訂大愛衫當作團服,表達支持的一份心力。
總務組陳豪情師兄與人文真善美韓淑艷是同修,一早剛進場豪情師兄請購夢寐以求的神奇白鞋後本來打算就離開,後來聽完虞珊明師兄簡單培訓強調人間菩薩招生才是參展目的,覺得很有意義且是自己能做的,於是改變心意留下來推廣,見人就邀約填寫志工表,一對從山東煙台來的年輕人,以及另一位住在北京南郊的參觀者被其熱情打動,留下志工申請表聯絡資訊。陳師兄表示當初並不贊成師姊參加慈濟,因為每次師姊有活動,師兄與小孩便得自己做飯吃。後來有一次師姊邀他去聽阮義忠老師的攝影課,自己對攝影有興趣,又聽了阮師兄分享用相機記錄 證嚴上人行腳過程中的感動,同時勉勵各位攝影同好運用相機可以看到、也可以做到好事,同時提到相機鏡頭後面的腦袋才更重要,一念美善的心就可以傳播世間真善美,豪情師兄因此受感動走進慈濟世界。現在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承擔總務組的工作,每次勤務都能法喜充滿,隨著小孩長大,兩人也很放心的參加活動。這就是 證嚴上人希望夫妻能同修才能彼此體諒,兩人真是令人羨慕的慈濟道侶。
中央電視台《素造心生活》到場錄製節目,主持王子兒師兄上午先來做功課,虞珊明師兄仔細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展出目的與產品後,王子兒師兄當場構思出節目訪談大綱。導演吳徽下午到場後,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接受訪談,闡述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的環保 " 心 " 時尚設計精神理念與上人對大愛感恩科技期許。虞珊明師兄也錄製二分鐘關於神奇白褲的故事。為了節目活潑,王智慧師姊以走動方式呈現傳薪服飾質感,同時現身說法談她的感動與願力行的發心,希望邀約更多人能推動 上人環保理念與實踐簡約『心』生活。王超師兄更以消費者的角色談他對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產品的印象。整個下午錄製進行中,只見主持人王子兒師兄由原先一身便服,由上而下:超細纖維的刷毛外套、神奇白褲、防穿刺白布鞋,逐一換上環保再生科技織品,彷如脫胎換骨。
扮演路人甲的王超師兄敢於追求自我實現,高大圓滾滾的身材讓綠色推廣志工背心繃的緊緊的,後來換穿特大號精緻環保刷毛外套,好像一隻可愛的北極熊在展場宣導救地球。去年發願提供正面能量給與他接觸的人。非常有善根能親近佛法,因緣廣州朋友介紹,半年前開始接觸慈濟,非常喜歡。最近剛滿30生日,發願立刻守十戒,不必等培訓開始。一切由心起,相信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品創造心時尚最流行。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北京報導
Read more脫下西裝做環保 實業家退休樂活
- Article Details
陳國洲是一位實業家,經營的是一家四行程引擎工廠,產品多銷往美國多家大賣場;當年在美國,他曾對慈濟志工的行儀和親切,留下深刻印象;退休後,在朋友的引薦下,當起真善美志工。有次拍攝社子環保站,看到那裡的志工不但少,還都是年長者,讓他很心疼,決定幫忙。想不到,一做就投入,他說,做環保後的歡喜心,是以往在職場上體會不到的。
慈濟志工 陳國洲:「朋友說,啊,你在做環保,在慈濟做環保?我說,是啊。他們說,那你大概不用一個月,你大概就會回來了。我說,那很對不起。做了三個月以後,他又看到我,我說,還是在環保站。
以前(我的)工廠的話,土地占用坪大概一千坪左右,員工的話大概有20、30名,百思買、沃爾瑪、好市多都有在做銷售。年紀那麼大,老是在國外跑也不是,他(朋友)說,你既然退下來的話,應該進來慈濟做做看。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把我要在人文真善美這塊。剛剛好那時候開始,從原先這個社子環保站,我來的時候一看到,只有大概有五位左右,而且都是一些屬於年長者。我總是會覺得很不忍,於是我滿主動的,就跟他(環保志工)講說,這些重的我來搬。從那一天做了回去了以後,覺得還滿有歡喜心,我甚至在想,為什麼來這邊做的時候,會有滿大的一個歡喜心在。
以前的話是穿西裝打領帶,所以它們都笑我,他說,以前是拿筆的人,現在是在拿鋤頭。以前的話,我講實在話,不把錢當錢用。但是覺得在這裡,我卻看到,哇,他們這麼用心回收,而且在默默付出,也不計較金額的高低,大家回收了老半天,結果一車,像剛剛一整車出去,也才值幾百塊錢。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叫福從做中得歡喜 慧從善解得自在。
所以我還滿深感觸,一定要去把握當下,不要再去回憶過去多輝煌,也不要去幻想日後一定要怎麼樣,把握住當下,就是最幸福。」
Read more大愛感恩精品 造時尚『心』生活
- Article Details
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前來了一群社區的大媽,帶領者賈蘭英,恰是髙健師兄在國企時的領導,兩人20多年沒見面因為慈濟相逢,真是因緣不可思議。昨天賈蘭英來參觀,王智慧師姊把握機會請賈蘭英邀約她們這群農展館周邊社區志願者骨幹到場交流。掛上臂章這群綠色生活大隊長們平常就關心社區環境維護與推動綠色生活,智慧師姊希望邀大家能夠從做為示範社區、走出來與其他社區或慈濟交流。這群綠生活愛好者非常讚歎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的成果,未來想訂大愛衫當作團服,表達支持的一份心力。
總務組陳豪情師兄與人文真善美韓淑艷是同修,一早剛進場豪情師兄請購夢寐以求的神奇白鞋後本來打算就離開,後來聽完虞珊明師兄簡單培訓強調人間菩薩招生才是參展目的,覺得很有意義且是自己能做的,於是改變心意留下來推廣,見人就邀約填寫志工表,一對從山東煙台來的年輕人,以及另一位住在北京南郊的參觀者被其熱情打動,留下志工申請表聯絡資訊。陳師兄表示當初並不贊成師姊參加慈濟,因為每次師姊有活動,師兄與小孩便得自己做飯吃。後來有一次師姊邀他去聽阮義忠老師的攝影課,自己對攝影有興趣,又聽了阮師兄分享用相機記錄 證嚴上人行腳過程中的感動,同時勉勵各位攝影同好運用相機可以看到、也可以做到好事,同時提到相機鏡頭後面的腦袋才更重要,一念美善的心就可以傳播世間真善美,豪情師兄因此受感動走進慈濟世界。現在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承擔總務組的工作,每次勤務都能法喜充滿,隨著小孩長大,兩人也很放心的參加活動。這就是 證嚴上人希望夫妻能同修才能彼此體諒,兩人真是令人羨慕的慈濟道侶。
中央電視台《素造心生活》到場錄製節目,主持王子兒師兄上午先來做功課,虞珊明師兄仔細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展出目的與產品後,王子兒師兄當場構思出節目訪談大綱。導演吳徽下午到場後,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接受訪談,闡述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的環保 " 心 " 時尚設計精神理念與上人對大愛感恩科技期許。虞珊明師兄也錄製二分鐘關於神奇白褲的故事。為了節目活潑,王智慧師姊以走動方式呈現傳薪服飾質感,同時現身說法談她的感動與願力行的發心,希望邀約更多人能推動 上人環保理念與實踐簡約『心』生活。王超師兄更以消費者的角色談他對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產品的印象。整個下午錄製進行中,只見主持人王子兒師兄由原先一身便服,由上而下:超細纖維的刷毛外套、神奇白褲、防穿刺白布鞋,逐一換上環保再生科技織品,彷如脫胎換骨。
扮演路人甲的王超師兄敢於追求自我實現,高大圓滾滾的身材讓志工背心繃的緊緊的,後來換穿特大號精緻環保刷毛外套,好像一隻可愛的北極熊在展場宣導救地球。去年發願提供正面能量給與他接觸的人。非常有善根能親近佛法,因緣廣州朋友介紹,半年前開始接觸慈濟,非常喜歡。最近剛滿30生日,發願立刻守十戒,不必等培訓開始。一切由心起,相信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品創造心時尚最流行。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北京報導
Read more暮年光陰不空過 走出家門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慈濟人腳步踏入閩南地區,已經整整15年,當地志工特地在最近舉辦一連串活動。其中,當然少不了「南靖環保站」,因為這裡是福建推動環保的起源地,具有指標性意義。環保志工,也趁此機會將一路走來的成果,分享給各地志工。
環保志工「江順娣」,不願虛度晚年光陰,走出家裡客廳、走進環保站,投入資源回收工作。
環保志工 江順娣:「你說打牌我也不會,麻將我也不會,來這裡做善事很好,我那些子女也很支持,來到這環保站 很開心,大家聚在一起,有緣千里來相會。」
泉州志工 施麗麗:「這個環保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修行的道場,就像老菩薩不用去打牌賭博,不去浪費時間,這環保站真的像是,老菩薩的心靈依靠。」
這裡就是慈濟在福建推動環保的起源地,「南靖環保站」。最近,恰逢慈濟人深耕閩南地區15周年,於是福建廈門、泉州、漳州等地志工大會師,來場環保之旅。
進到「惜福屋」,發現一堆被拋棄的資源,在這、卻有新生命。
環保志工 宋萍:「大家猜一猜 這是什麼做的,大家可以靠近一點,(塑料礦泉水瓶), 對 礦泉水瓶,它礦泉水瓶有大有小,那師姊就把它拼拼湊湊,透過她的智慧,那就是製成一個 這叫什麼,慈濟列車。」
從2006年至今,志工愛地球的行動,也逐漸獲得當地政府肯定。閩南地區環保清流,他們將是最堅強的源頭。
真善美志工 陳紅衛 謝藝君 陳建華 福建報導
2014,11/18,雙和區大愛媽媽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18日(五) 9:30 - 11:00 &13:00 - 14: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晨光故事傳妙法 大愛媽媽汲人文


DA.AI Technology Rais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SR
- Article Details

The Annu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d praises companies that “practi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e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on.” During the award ceremony, Director Wei further elaborated that “I see many great volunteer groups in our society working together under the same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the Earth. We should combine forces with them to form a mutual aiding society.” Hope with such idea, corporate and volunteer can work together in putting 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ty into real action.

“The most valuable in life is a healthy body, and it is even more valuable to put this healthy body into the correct life direction and meaningful dedication.” Every corporate and group is like a small society, for what we do will affect the society as a whole. DA.AI’s work is to make every individual and corporate realize our duty and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society, and to bring Great Love to this world that we live in. We hope the same motivation that drives DA.AI will also attract others, and we certainly look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 together.
DA.AI Reporter, Yujen Hsu, Taipei
Media Link: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49652
Read more
2014, Oct., The 23rd ROC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d
- Article Details

The Annual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d praises companies that “practi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e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on.” During the award ceremony, Director Wei further elaborated that “I see many great volunteer groups in our society working together under the same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the Earth. We should combine forces with them to form a mutual aiding society.” Hope with such idea, corporate and volunteer can work together in putting 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ty into real action.
Dr. Hung from DA.AI’s R&D Department attended the award ceremony to receive the bronze award under the non-manufacturing group category, and shared that “we are pleased to obtain such honor, but all of DA.AI’s achievements should really go to the Tzu Chi environmental promoters for their selfless daily dedication in recycling and sorting of different resources. It is only with their detailed and precise work that DA.AI is able to purchase such high quality raw material for our textile product.” Also, “we thank over 60 of our cooperative partners for their recognition of DA.AI’s ideologies, as we all work together on this platform of love, not putting revenue as our first priority, but the Great Love of protecting the planet and everyone living on it.”
“The most valuable in life is a healthy body, and it is even more valuable to put this healthy body into the correct life direction and meaningful dedication.” Every corporate and group is like a small society, for what we do will affect the society as a whole. DA.AI’s work is to make every individual and corporate realize our duty and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society, and to bring Great Love to this world that we live in. We hope the same motivation that drives DA.AI will also attract others, and we certainly look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 together.
Media Link: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49652
Read more
Monday, 17 November 2014
放下身段學分類 慈悲付出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這一群身穿綠色大愛衫、刷毛背心,低頭做資源分類的120多位志工,如果沒有特別介紹,您一定不會知道,他們是來自大陸各個不同地區的實業家,暫時放下個人事業與工作,專程來台參加63期靜思生活營。雖然營隊結束了,但是他們的愛已經開始擴散。來到新北市的雙和環保站,人人放下身段、學習回收分類,大家都希望汲取環保菩薩這些寶貴的經驗,回到家鄉宣導及帶動環保。更有意義的是他們身上所穿的綠色大愛衫/灰色背心等都是寶特瓶回收所製作綠色還保再生的織品。
來自福建的 吳少華分享:「回憶小學的時候,老師用閩南話對同學說,你若不好好讀書,將來你就只能去撿垃圾。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說,你要不好好念書,以後就是去撿垃圾了。我今天非常想對那個老師說一句話,我好好念書以後,我成功了,我一樣會回來撿垃圾(回收)。」在別人丟棄的回收物中,尋覓可用資源,這不是落魄的遭遇,這群實業家們清楚,這是守護環境的一種高貴情操。
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原本就是一位從事海運業的成功實業家,對於 證嚴上人慈悲的精神、以及推動環保志業,李鼎銘師兄非常感動,於是在人援會及北區榮董召集人 黃華德師兄的號召下,人援會五組召集人捐資共同發起成立大愛感恩科技。 因此在63期全球靜思生活營現身說法時,特別與學員們分享 證嚴上人這一路『為眾生,不忍眾生受苦難;為地球,不忍地球受毀傷。』的艱辛付出。在桃園楊梅地政事務所工作學員 童金蓮聽過分享之後,也是非常佩服,更覺得慈濟人相當有智慧,努力耕耘,留一個乾淨的地球給後代子孫。更深一層的意義,大愛感恩科技利用環保回收寶特瓶製造出許多物品,而且以後還可再次回收、再利用, 努力達到搖籃到搖籃 " 工業循環 " 的目標,除了做到物盡其用,就是發揮慈悲科技良能來回饋社會。
在 證嚴上人精神感召之下,全球許多的實業家們,在參與慈濟的志業後,找到生命的喜樂,證嚴法師讚歎事業有成、且願意付出的實業家們堪稱『富中之富』。在《靜思語的富足人生》書中,證嚴上人開示:「人生富足之道不在於物質,而在於自心。造福人群,就是富有自己。」 證嚴上人教導大家的,正是如何追尋心靈富足的法門,快樂就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懂得為人群付出、以愛投入,生命的價值提升了,也造就了更多的福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放下身段學分類 慈悲付出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這一群身穿綠色大愛衫、刷毛背心,低頭做資源分類的120多位志工,如果沒有特別介紹,您一定不會知道,他們是來自大陸各個不同地區的實業家,暫時放下個人事業與工作,專程來台參加63期靜思生活營。雖然營隊結束了,但是他們的愛已經開始擴散。來到新北市的雙和環保站,人人放下身段、學習回收分類,大家都希望汲取環保菩薩這些寶貴的經驗,回到家鄉宣導及帶動環保。更有意義的是他們身上所穿的綠色大愛衫/灰色背心等都是寶特瓶回收所製作綠色還保再生的織品。
來自福建的 吳少華分享:「回憶小學的時候,老師用閩南話對同學說,你若不好好讀書,將來你就只能去撿垃圾。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說,你要不好好念書,以後就是去撿垃圾了。我今天非常想對那個老師說一句話,我好好念書以後,我成功了,我一樣會回來撿垃圾(回收)。」在別人丟棄的回收物中,尋覓可用資源,這不是落魄的遭遇,這群實業家們清楚,這是守護環境的一種高貴情操。
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原本就是一位從事海運業的成功實業家,對於 證嚴上人慈悲的精神、以及推動環保志業,李鼎銘師兄非常感動,於是在人援會及北區榮董召集人 黃華德師兄的號召下,人援會五組召集人捐資共同發起成立大愛感恩科技。 因此在63期全球靜思生活營現身說法時,特別與學員們分享 證嚴上人這一路『為眾生,不忍眾生受苦難;為地球,不忍地球受毀傷。』的艱辛付出。在桃園楊梅地政事務所工作學員 童金蓮聽過分享之後,也是非常佩服,更覺得慈濟人相當有智慧,努力耕耘,留一個乾淨的地球給後代子孫。更深一層的意義,大愛感恩科技利用環保回收寶特瓶製造出許多物品,而且以後還可再次回收、再利用, 努力達到搖籃到搖籃 " 工業循環 " 的目標,除了做到物盡其用,就是發揮慈悲科技良能來回饋社會。
在 證嚴上人精神感召之下,全球許多的實業家們,在參與慈濟的志業後,找到生命的喜樂,證嚴法師讚歎事業有成、且願意付出的實業家們堪稱『富中之富』。在《靜思語的富足人生》書中,證嚴上人開示:「人生富足之道不在於物質,而在於自心。造福人群,就是富有自己。」 證嚴上人教導大家的,正是如何追尋心靈富足的法門,快樂就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懂得為人群付出、以愛投入,生命的價值提升了,也造就了更多的福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學校外的環保課 家長同行收穫豐
- Article Details
高雄市楠梓國中上百位學生,到慈濟仁武環保站體驗!其中參與的家長說,第一次參加環保,是為了孩子的服務志工時數,但是,陪同後,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做出了歡喜心,現在更影響到全家人,外出都會帶環保餐具,共同落實在生活中,愛護地球!
楠梓國中的孩子,到仁武環保站體驗,從一開始的聽解說、看影片,到實際操作,而這個角落,媽媽帶著三個兒女,畫面特別不同,原來國中姊姊來體驗,家長帶著弟弟妹妹,也一同來參加。
家長 薛美惠:「當初是因為服務時數,所以就想說, 也帶兩個小的一起來,(結果你來了幾次) 第三次。」
一開始為了孩子分數,但卻發現其中的好處,家長接二連三帶著子女參與,對家庭,也有了影響。
家長 薛美惠:「看到那個影片,做衛生環保筷的影片,他們就會說 出去的時候,就是要帶環保筷,就會不敢用衛生筷。」
隊輔 李豔純:「就是很開心, (為什麼) 就是可以看到小朋友,都認真學習,自己也可以從中學習,很多垃圾的分類,(我自己)回去的時候,就會想說這是不是要分,這個是不是要分,而且會記得要把它沖乾淨洗乾淨。」
不只孩子的媽媽到場參與,連孩子的姑姑也自願擔任隊輔。環保站體驗,讓學生明瞭資源可利用的寶貴,進一步愛護大地,而他們所影響的家庭成員,也讓這觀念,散播出去!
林品行 楊蘭慧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Read more大愛綠環保 生活『心』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如何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代理?」來自通州區的呂濤經營食品代理,一年多前在北京展覽會上就曾接觸過大愛感恩科技,這次再來主動詢問能否成為代理商。虞珊明師兄解釋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的代理不是從金錢數字來考量,而在這無私平台上愛心接力來幫助更需要受幫助的苦難眾生,這對一般企業家從事都以賺錢為前提是有所不同。所謂代理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推廣有形的綠色產品,更需要將產品原料來源 i.e. 單純心念愛護地球的環保菩薩篇篇人品典範故事讓請購大德來學習,以及品牌價 (愛的接力 + 善的循環) 來回饋社會。所以鼓勵他參加志工行列,並請鄭淑雲師姊後續接引。
許敬茗師姊是外交人員眷屬,因駐馬時接觸慈濟之因緣,回北京參加慈濟活動曾回花蓮尋根,積極帶動主管王婧參與,下午一到展區。先試穿傳薪服飾,接著王婧總經理就將剛從廈門送到僅有2個太陽能背包用『把握在當下,化心動為行動』請購之。其他向隅的志工慨歎因緣稍縱即逝,做善事當機會來時就要趕緊把握。
腦溢血剛病後痊癒的崔從斌師兄,與李靜師姊是同修,兩人經營知名之威海凱豐進出口公司。李靜師姊與王智慧師姊是北大同學,智慧師姊接引入她慈濟後即曾回花蓮尋根,智慧師姊祝福他們成為山東威海市第一粒種子,接引更多山東慈濟人。80多歲快樂的志工樊師姊則鼓勵崔師兄請他要放寛心,經歷此次無常,一定是人生任務未完,要好好把握生命發揮良能。樊師姊有個皈依法師給的法號『常樂』,她常分享親近佛法也要注重養生,知足常樂,同時更要快樂付出當志工。
台灣名品博覽會展覽第二天下午國台辦張志軍主任蒞臨農業展覽館新館會場,在主辦單位外貿協會的引領下,參觀全場展覽各單位。當來到大愛感恩展位時,張志軍主任特別停下腳步,與設計部總監洪若岑師姊交流綠色心生活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理念,在將近10分鐘交談中,並仔細端詳王智慧師姊遞給他看的瓶片、酯粒及她身上這套大愛感恩典雅氣質的傳薪服飾,張志軍主任不斷地讚歎慈濟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付出、大愛感恩科技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是值得大陸企業學習的典範。大愛感恩科技參加展覽在推廣品牌之餘,目的讓消費者能夠從心感受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決心,進而護持將環保生活化,讓綠生活成為 " 心 " 時尚。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北京報導
大愛綠環保 生活心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如何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代理?」來自通州區的呂濤經營食品代理,一年多前在北京展覽會上就曾接觸過大愛感恩科技,這次再來主動詢問能否成為代理商。虞珊明師兄解釋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的核心價值,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的代理不是從金錢數字來考量,而在這無私平台上愛心接力來幫助更需要受幫助的苦難眾生,這對一般企業家從事都以賺錢為前提是有所不同。所謂代理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推廣有形的綠色產品,更需要將產品原料來源 i.e. 單純心念愛護地球的環保菩薩篇篇人品典範故事讓請購大德來學習,以及品牌價 (愛的接力 + 善的循環) 來回饋社會。所以鼓勵他參加志工行列,並請鄭淑雲師姊後續接引。
許敬茗師姊是外交人員眷屬,因駐馬時接觸慈濟之因緣,回北京參加慈濟活動曾回花蓮尋根,積極帶動主管王婧參與,下午一到展區。先試穿傳薪服飾,接著王婧總經理就將剛從廈門送到僅有2個太陽能背包用『把握在當下,化心動為行動』請購之。其他向隅的志工慨歎因緣稍縱即逝,做善事當機會來時就要趕緊把握。
腦溢血剛病後痊癒的崔從斌師兄,與李靜師姊是同修,兩人經營知名之威海凱豐進出口公司。李靜師姊與王智慧師姊是北大同學,智慧師姊接引入她慈濟後即曾回花蓮尋根,智慧師姊祝福他們成為山東威海市第一粒種子,接引更多山東慈濟人。80多歲快樂的志工樊師姊則鼓勵崔師兄請他要放寛心,經歷此次無常,一定是人生任務未完,要好好把握生命發揮良能。樊師姊有個皈依法師給的法號『常樂』,她常分享親近佛法也要注重養生,知足常樂,同時更要快樂付出當志工。
台灣名品博覽會展覽第二天下午國台辦張志軍主任蒞臨農業展覽館新館會場,在主辦單位外貿協會的引領下,參觀全場展覽各單位。當來到大愛感恩展位時,張志軍主任特別停下腳步,與設計部總監洪若岑師姊交流綠色心生活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理念,在將近10分鐘交談中,並仔細端詳王智慧師姊遞給他看的瓶片、酯粒及她身上這套大愛感恩典雅氣質的傳薪服飾,張志軍主任不斷地讚歎慈濟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付出、大愛感恩科技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是值得大陸企業學習的典範。大愛感恩科技參加展覽在推廣品牌之餘,目的讓消費者能夠從心感受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決心,進而護持將環保生活化,讓綠生活成為 " 心 " 時尚。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北京報導
青島生態綠博會 華東珍珠大串聯
- Article Details
生態山東建設高層論壇暨第六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簡稱綠博會,11月14日於青島舉辦為期三天的展覽,此屆綠博會的主題是 ”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文明 ”,共有56家企業和國際組織參加了由山東省政府和環境保護部聯合舉辦的這場盛會 。為了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綠博會為先進環保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推動生態環境建設、宣導綠色生活、促進生態文明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透過台灣水之源企業董事長 周珊珊博士邀約大愛感恩科技參與此一中國大陸深具品牌效應和國際知名的綠色產業市場交流平臺並藉此展廣邀人間菩薩加入愛護地球的行列。
中國近年來飽受霧霾之苦,華東地區亦深受其害,山東省近年來,大範圍的空氣汙染、霧霾天氣等環境問題,已使得青島這個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著稱的城市更意識到這個大環境之下、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環保問題,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孫偉開幕式结束後,亦巡訪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聽取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對再生環保紡織品的介紹,並表示深感認同 ;稍晚,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 謝鋒亦特地走訪大愛感恩科技,曾拜訪過慈濟環保站的 謝副廳長並允諾,往後將與慈濟青島當地志工在環保與慈善問題方面,進行相關的交流與配合。
產官交流外,亦邀請大德們到現場填寫志工單,志工藉由切身的環保問題與實用的環保織品接引認同環保的會眾,也邀請他們參與年底的冬令發放。 自從今年初參與蘇州靜思堂與昆山環保站後,仍是慈濟會員的 徐岩峰師兄便益發認同慈濟的慈善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人文理念及回饋社會的精神,此次在青島師兄的號召下,更不畏來回50公里車程遠的住家與展場往返距離,專程前來參與環保推廣,從前一日的佈展開始,與第一天整日的推廣下來,他表示: 能讓自己投入環保與人文關懷是他最想做的事。另一名亦是慈濟會員,志工 王旭更是頂著因車禍受傷仍未拆線的腳賣力推廣 " 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 " 的具體落實,『這是我的本份事』他說。此次志工窗口 修榕師姊特別分享到: 因為承諾 證嚴上人,要串起華東地區遺落的珍珠,她也從一批批初發心的菩薩身上,更堅定這份承擔的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李明瑩 青島報導
青島生態綠博會 華東珍珠大串聯
- Article Details
生態山東建設高層論壇暨第六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簡稱綠博會,11月14日於青島舉辦為期三天的展覽,此屆綠博會的主題是 ”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文明 ”,共有56家企業和國際組織參加了由山東省政府和環境保護部聯合舉辦的這場盛會 。為了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綠博會為先進環保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推動生態環境建設、宣導綠色生活、促進生態文明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透過台灣水之源企業董事長 周珊珊博士邀約大愛感恩科技參與此一中國大陸深具品牌效應和國際知名的綠色產業市場交流平臺並藉此展廣邀人間菩薩加入愛護地球的行列。
中國近年來飽受霧霾之苦,華東地區亦深受其害,山東省近年來,大範圍的空氣汙染、霧霾天氣等環境問題,已使得青島這個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著稱的城市更意識到這個大環境之下、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環保問題,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孫偉開幕式结束後,亦巡訪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聽取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對再生環保紡織品的介紹,並表示深感認同 ;稍晚,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 謝鋒亦特地走訪大愛感恩科技,曾拜訪過慈濟環保站的 謝副廳長並允諾,往後將與慈濟青島當地志工在環保與慈善問題方面,進行相關的交流與配合。
產官交流外,亦邀請大德們到現場填寫志工單,志工藉由切身的環保問題與實用的環保織品接引認同環保的會眾,也邀請他們參與年底的冬令發放。 自從今年初參與蘇州靜思堂與昆山環保站後,仍是慈濟會員的 徐岩峰師兄便益發認同慈濟的慈善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人文理念及回饋社會的精神,此次在青島師兄的號召下,更不畏來回50公里車程遠的住家與展場往返距離,專程前來參與環保推廣,從前一日的佈展開始,與第一天整日的推廣下來,他表示: 能讓自己投入環保與人文關懷是他最想做的事。另一名亦是慈濟會員,志工 王旭更是頂著因車禍受傷仍未拆線的腳賣力推廣 " 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 " 的具體落實,『這是我的本份事』他說。此次志工窗口 修榕師姊特別分享到: 因為承諾 證嚴上人,要串起華東地區遺落的珍珠,她也從一批批初發心的菩薩身上,更堅定這份承擔的使命。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李明瑩 青島報導
環保志工把關整潔 杜絕疫病孳生
- Article Details
防治登革熱,全台慈濟環保站動起來!位在偏鄉的台南東山環保站,回收日結束,全員清潔環保站,並清出回收資源,全面消毒。不讓環保站成為社區防疫死角,也希望帶動社區環境維護。
慈濟東山環保站,一如往常的忙碌,志工們分門別類把手邊的資源,進一步處理!
看看大家的動作,不管分的是塑膠瓶、紙類,志工們都戴口罩、也有手套,因為要做環保,也要確保衛生乾淨!
慈濟志工 卓美延:「為了大家的健康,我們都要做防護,所以都要戴口罩還有手套,這樣有什麼異狀,也會請每位環保菩薩多注意。」
環保站中,從各地回收的物品琳瑯滿目,不過要愛護地球、要讓資源可以再利用,也要確保時下傳染病毒不會危害健康,環保志工除了自身的防護,更在每週回收後,總體環境大消毒。
慈濟志工 盧萬發:「做完環保之後,用水洗一洗地板,接著會用消毒水來消毒,這樣我們這些志工,大家過來這環保站才不會怕病毒。」
齊心維護環境整潔,杜絕病毒滋生,健康環保才能安心。
真善美志工 陳守珍 沈价妙 台南報導
Read more資源回收日日做 登革防疫不懈怠
- Article Details
因應登革熱疫情蔓延,慈濟基隆共修處(11/13-15)與暖暖環保站(11/9),最近都有相關的防疫準備,有近百位志工投入清潔與消毒工作,團結一心達成「清淨在源頭」。
城市內的一角,基隆暖暖區高架橋下,有一群將「資源變黃金」的環保尖兵。每周兩天,「暖暖環保站」都是如此熱鬧,儘管天氣轉冷,環保志工依然不減。而持續拉警報的登革熱疫情,大家也全面戒備。
慈濟志工 黃秀鑾:「為了我們的環保菩薩的健康,也為我們自己的健康,有蚊蟲還有那個登革熱一些,就把它做好消毒。」
慈濟志工 宋金榮:「因為我們這邊比較空曠,我們這邊是屬於地下,就是人家那個高架橋的橋下,每天一定要把這邊,清潔環境要做好。」
力求環境整潔,慈濟基隆共修處志工,也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就連水溝蓋內,一樣徹底清理,不讓病媒蚊有肆虐空間。
慈濟志工 幸遠雄:「經常使用到的(地方),我們都做全面消毒跟清潔這樣,把裡裡外外有水的水溝,我們都加以消毒這樣子。」
所有人團結合作總動員,確實做好防疫準備,讓「清淨在源頭」。
真善美志工 彭美蘭 柯德桂 葉晉宏 陳裕燦 基隆報導
Read more菲律賓火災毀屋 發放物資解燃眉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計順市一處社區,日前發生火災意外,造成149個家庭無家可歸,只能暫時住在臨時收容所。因此,慈濟志工準備了居民最需要的食物、衣物以及盥洗用具等生活物資,希望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火災11/3、發放11/8)
慈濟志工深入災後廢墟,發現居民的家園,如今只剩下斷垣殘壁。菲律賓計順市這場11月初的火災意外,雖然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但有多達149個家庭沒了棲身之地,只能借住臨時收容所。面對未來、他們不知該何去何從。
五天後,志工前來發放物資之前,先以祈禱,化解眾人不安。
現在對他們來說,最急迫的是住與吃的需求,志工發放大米、毛毯等物資,希望協助他們度過艱困時期。
居民 艾拉:「我們很高興透過這樣的方式,因為我們從慈濟得到了很多幫助,甚至是之前的任何災害。」
居民 艾琳:「我真的很感激,因為我們從慈濟那裡,收到很多幫助,謝謝慈濟幫助我們,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們總是在那裡。」
相信有這分如同親情的祝福,將可成為他們重建家園的有力後盾。
娜燕莎 施保羅 伊爾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漫天烽火遠家園 毛毯發放安枕眠
- Article Details
中東地區局勢動盪,尤其在敘利亞,內戰加上伊斯蘭國威脅,已經有超過300萬敘利亞人,逃到鄰近國家,躲避戰火,其中,土耳其成為收容最多敘利亞難民的國家之一。一群流亡海外的知識分子,為他們的下一代提供免費的讀書機會,但住宿仍是難題。當地的慈濟志工知道了,前往發放毛毯,還有來自台灣的善心人士捐款,成就了買床墊的願望,希望這個冬天,身心都暖些。
船上滿載遊客,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是旅遊勝地。但觀光區,越來越容易見到婦孺向遊客乞討食物,入夜,小孩抱著嬰兒露宿街頭的景象,更是處處可見,他們大部分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
敘利亞教授 主麻:「這些目前在外流浪的孩子,還有失去生命的孩子,都讓我們內心淌血,沒有知識的孩子,影響到的將是百年,百年的愚昧,會讓敘利亞破壞殆盡。」
一群流亡海外的知識分子,為他們的下一代提供免費的讀書機會。二十多位學生在異鄉,吃著簡單的食物,勉強維生,三餐與住宿是最大難題。土耳其的慈濟志工知道了,送上來自台灣150條毛毯,希望在寒冬中,帶來一些溫暖。
慈濟志工 胡光中:「兩天前,還沒有毛毯的時候,他們睡的是紙板,因為沒有床墊床墊很貴,直接在鐵架上面,就直接蓋著夏天的被子,現在(毛毯)來了,他們覺得很舒服很暖,而且也很高興,我問他們還缺什麼,他們說還缺床墊。」
一筆來自台灣不具名的善心捐款,成就了這個小小願望。搬著床墊,自行組裝床架,儘管汗水濕透了全身,孩子們卻是滿心喜悅。這個冬天,不再因寒冷難以入睡,而求學之路,還很漫長。
趙德瑤 賴展文 余志成 土耳其報導
Read more2014,11/17,慈濟技術學院資管系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17日(一)11:00-16:00
【地點】慈濟技術學院

Sunday, 16 November 2014
回收塑膠袋髒汙 小朋友賣力洗刷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市霧峰環保站,回收大量的塑膠袋,但髒的塑膠袋回收價格比較低,於是志工總是多一道工,把髒的塑膠袋拿到環保站後面的河溝清洗乾淨,用刷子裡裡外外刷一刷,之後再晾乾,志工說,塑膠類的製品不會分解,對環境污染嚴重,所以這些塑膠袋一定要做好回收,保護地球。
剛回收來的塑膠袋很髒,沾滿泥土,志工整堆拿到環保站後面的河溝清洗。臉盆裡倒進回收來的洗髮精、清潔劑,再把髒的塑膠袋放進去泡一泡,之後就拿到河溝邊用刷子用力刷,孫子們也來幫忙,當小志工。小小年紀,有模有樣的,洗好之後再拿去晾乾。
小志工 徐光宇:「我覺得洗塑膠袋,可以幫忙做環保。(幫忙做環保,你喜歡嗎?) 喜歡。」
志工林秀鑾說,塑膠袋如果乾淨的話,回收的價格會比較高,所以他們多一道工,把塑膠袋洗乾淨。
慈濟志工 林秀鑾:「為了師父的理念,要保護大地,要救地球。」
剛好環保站後面就是條河溝,於是就借用河溝的水來洗塑膠袋,既然要回收,就要做到最好、最確實。
江麗君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動手做蔬食料理 分享美味不藏私
- Article Details
屏東環保教育站極力推廣素食,希望素食的觀念,能進到家家戶戶,於是志工們舉辦烹飪班,邀請資深的烹飪老師,教導七、八十人社區志工,從中式到西式,料理食譜五花八門,道道美味又可口,希望推廣素食齋戒護生,也讓身體更健康。
抹上美乃滋,再將三明治切塊,經過擺盤擺上裝飾,美味的素食料理,上桌囉!
素食烹飪班學員 陳貴實:「每天做小籠包 水煎包到處分享,他們太高興了 他們說好好吃喔。」
素食烹飪班學員 徐麗娥:「我希望藉由這個素食,跟家裡的人分享,那也把這個帶回去學校,給家長跟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覺得吃素後 使身體更健康。」
從冷盤、涼拌、切煮快炒,湯品到點心,不論是中式還是西式,來到慈濟屏東素食烹飪班,跟著老師的腳步,用心學習,就能把道道的素食佳餚,不只是帶回家,更能四處與人分享。
素食烹飪班老師 蔡德利:「給他們覺得說煮食後,家裡的人吃得合胃口,覺得說吃素也是很好啊,不一定要吃葷 這一點我是很期待。」
素食烹飪班老師 梁美琴:「很高興,我們的師姊今天所教的,他們今天就回去做,做的就是練習,實際去做給我們的環保志工分享。」
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經過多次練習,志工們巧手推廣素食,不只是響應齋戒護生,也能兼顧環保與健康。
蘇錄山 張玉梅 真善美志工-屏東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15 November 2014
大愛足跡遍及全台 環保低碳勤宣導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足跡遍及全台,在臺灣共有近四十處「環保人文低碳概念館」、百貨門市和服務站等,以「環保人文、回饋社會」為品牌的精神,向消費者傳遞愛護地球、資源再生、節能減碳的理念。在大家的熱烈參與一同歡喜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於高雄靜思堂的低碳概念館已開幕一周了。
「用科技將『垃圾 (放錯地方的資源)』製成有形綠色產品,同時見證了環保的生命力!送禮、自用兩相宜。」現場大眾用感恩心請購樸素優雅且“心”時尚品質的大愛感恩科技無私平台上愛心接力的結晶。 一位從美國回臺的師姊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每一件產品的背後能感受到 原料來源的「環保菩薩愛護地球及值得大家的學習及敬佩的人品典範。」另一位蘇師兄分享:本身是很會流汗的體質,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舒濕快乾品質很棒;雖然價格稍高,但為了綠化地球環保是值得的。
「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後,更能讓人提昇人文氣質。」在場一位孫素市師姊表示,她平時已經將感動化成行動,衣櫃裡幾乎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每當穿著中國服傳薪系列出門,身旁都會有人投以羨慕的眼光,同時詢問衣服來源。此時藉由產品無聲說法,就可以把握機會向他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真諦。此外,她也請購大愛衫與外籍看護工結緣,並趁此說明環保再生衣服的源頭,與大愛無國界的意義。
另一位從事服裝設計產業的許王雅惠師姊,同樣穿著中國服系列,搭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優雅人文、自然傳法,她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的簡單線條設計,更能突顯衣服的品味價值。兩位實屬大愛感恩科技的最佳見證人。
大愛每一件產品都是環保菩薩及實業家用愛心編織而成;更將大家的努力成果來回饋慈濟,進而教富濟貧並濟貧教富 。期許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的推廣,感動更多民眾一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並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許夢津、人文真善美志工 簡俐真 高雄報導
大愛足跡遍及全台 環保低碳勤宣導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足跡遍及全台,在臺灣共有近四十處「環保人文低碳概念館」、百貨門市和服務站等,以「環保人文、回饋社會」為品牌的精神,向消費者傳遞愛護地球、資源再生、節能減碳的理念。在大家的熱烈參與一同歡喜見證,大愛感恩科技於高雄靜思堂的低碳概念館已開幕一周了。
「用科技將『垃圾 (放錯地方的資源)』製成有形綠色產品,同時見證了環保的生命力!送禮、自用兩相宜。」現場大眾用感恩心請購樸素優雅且“心”時尚品質的大愛感恩科技無私平台上愛心接力的結晶。 一位從美國回臺的師姊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每一件產品的背後能感受到 原料來源的「環保菩薩愛護地球及值得大家的學習及敬佩的人品典範。」另一位蘇師兄分享:本身是很會流汗的體質,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舒濕快乾品質很棒;雖然價格稍高,但為了綠化地球環保是值得的。
「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後,更能讓人提昇人文氣質。」在場一位孫素市師姊表示,她平時已經將感動化成行動,衣櫃裡幾乎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每當穿著中國服傳薪系列出門,身旁都會有人投以羨慕的眼光,同時詢問衣服來源。此時藉由產品無聲說法,就可以把握機會向他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真諦。此外,她也請購大愛衫與外籍看護工結緣,並趁此說明環保再生衣服的源頭,與大愛無國界的意義。
另一位從事服裝設計產業的許王雅惠師姊,同樣穿著中國服系列,搭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優雅人文、自然傳法,她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的簡單線條設計,更能突顯衣服的品味價值。兩位實屬大愛感恩科技的最佳見證人。
大愛每一件產品都是環保菩薩及實業家用愛心編織而成;更將大家的努力成果來回饋慈濟,進而教富濟貧並濟貧教富 。期許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的推廣,感動更多民眾一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並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許夢津、人文真善美志工 簡俐真 高雄報導
敦品勵學獲表揚 全勤出席好榜樣
- Article Details
高雄杉林大愛園區首次頒發新芽獎學金,其中獲得全勤獎的陳翊綺,是大愛民族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她在校成績優異,參加課輔班從不缺席;也在園區裡,帶領小朋友做資源回收,樂於付出,值得做為學子們的榜樣。
老師用唱歌的方式教英文,讓小朋友對英文產生興趣,這是杉林大愛園區的課後輔導班,翊綺每週三晚上都會來這裡上課,認真地學習。
慈濟志工 盧豐明:「因為他們在鄉下地方,對於英文的培養比較缺乏,剛好有這個因緣,有這個機會,跟小朋友一起在英文上一起學習,我們學了差不多快一年來,小朋友成效算是不錯。」
不只在課輔班從不缺席,每周日早上,翊綺還擔任環保小尖兵的隊長,帶領小朋友在園區裡做資源回收,認真又負責。
慈濟志工 陳麗惠:「早上她會通知所有小朋友集合,然後一起到我們園區各角落,把這些垃圾,還有資源回收做個分類,每次交代她的事情,她都做得非常的完整。」
.
新芽獎學金得主 陳翊綺:「其實我們做環保,只是想讓大愛園區變得更乾淨,希望我們小小一個動作,就可以把家園變得更乾淨。」
翊綺在校內的成績優異,在校外也樂於投身公益,在杉林大愛園區首次辦理的新芽獎學金中,獲得全勤獎。
唐江湖 真善美志工 高雄報導
Read more電線短路引祝融 暗夜惡火失家園
- Article Details
印尼北雅加達的「素卡布拉村」,11月8號晚間,因為民宅電線短路發生火災,總計燒毀了121間房子,造成420位民眾無家可歸。當地慈濟人緊急展開救援行動,調度貨車、載運來一個個的物資箱,裡頭物品包括有毛毯、盥洗用具、衣服與拖鞋。
這個月8號的一場暗夜大火,讓北雅加達「素卡布拉村」的村民,陷於極度驚恐。
受災民眾 肅娃娣:「當時我們正在睡覺, 因為我小孩後來醒了, 會要吃的, 我就出門去買, 回來時 家裡已經深陷火海, 我想衝進去, 很多人來阻止我。」
受災民眾 琺麗妲:「火災是晚間九點發生的, 剛要就寢時 聽到有人一直喊叫, 以為發生什麼事, 隨著火勢越來越大, 我才知道有火災, 當時停電 我也傻了, 我帶了一些行囊和牽走車輛, 最重要的是 我和孩子平安。」
這場火災主要是「電線短路」釀禍,總計燒毀了121間房子,造成420位民眾無家可歸,他們目前暫時居住在附近的清真寺。印尼慈濟志工獲報後,隨即運來生活物資,包括毛毯、盥洗用具、衣服與拖鞋,都親手交給受災鄉親。
慈濟志工 何一鳴:「受災民眾很多人來, 接受慈濟的物資, 因為很多人都知道慈濟, 慈濟會照著受災的條件, 給予適當援助 。」
受災民眾 素菈思蒂:「很感謝你們的援助, 像昨晚那麼冷 還正值雨季, 這些毛毯對我們真的很有幫助, 非常感謝。」
未來的路要怎麼走,大家都還不知道,但是慈濟人及時的關懷,讓他們不再徬徨無助。
菲爾莉 薩穆羅 印尼報導 Read more
Friday, 14 November 2014
耕耘心靈造福田 愛心無價起善念
- Article Details
「莫只做須彌山下的小螞蟻,要號召眾力,轉動須彌,做天地眾生的貴人。」 證嚴上人慈示:「入社區,再教育,期勉菩薩境界再提升,慈濟環保要升格。」對慈濟來說,環保不是事業而是志業,希望透過資源分類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目標。中山區的大愛媽媽們除了想藉此參訪使自己能更精進環保理念及精神,也希望能將學習心得帶回社區推廣給每一個人,因此來大愛感恩科技內湖總部做參訪。
證嚴上人常提及:「來不及了!」身為上人弟子,一定要努力發揮專業良能,為上人承擔一切事。大愛感恩科技為了 " 續物命,造福慧 " 與呵護地球的理念,同時也為了護持慈濟四大志業。林麗香師姑表示,之前就有常在請購環保產品,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再利用而製成的產品銷售所得的盈餘回饋於社會,真的非常佩服。除了能不浪費資源,愛護地球,又能幫助社會。另外也感佩環保菩薩這麼的發心及用心,默默付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證嚴上人一再呼籲我們「警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一步一腳印的步步踏實,秉持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的精神,也以掘井人應「往下挖掘,源頭活水」,來其願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也願人人都來盡善 社會責任,發揮良能,成為慈濟永遠的活泉。大愛媽媽們都感恩在這功利為重的社會中有此大愛無私的平台,環保再利用的同時還能救社會。這些環保再生的產品穿在身上,有著許許多多環保菩薩們的祝福。李鼎銘總經理在播放分享林家和師伯影片時表示,護持「法喜服」,就能將這份「福」分享予父母親友,這就是所謂「行善」、「行孝」又「保平安」。
教聯會陳雪子師姑開心的表示,她是第一次來大愛感恩科技,很感恩慈濟實業家弟子將 證嚴上人的精神介紹的這麼完整。並清楚知道大愛感恩科技不是一家為了營私利而設立的公司,而是為了愛護地球回饋的社會公益而成立。 證嚴上人靜思語:『造福人間、庇護地球,都需從自己做起。』大愛感恩科技無時無刻始終抱持『本分事』的心情,為著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護地球的理念,不敢懈怠。期待藉由參訪觀摩,更強化環保意識,鼓勵社區芳鄰,期待人人都從自身作起將環保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賴盈卉 台北報導
Read more耕耘心靈造福田 愛心無價起善念
- Article Details
「莫只做須彌山下的小螞蟻,要號召眾力,轉動須彌,做天地眾生的貴人。」 證嚴上人慈示:「入社區,再教育,期勉菩薩境界再提升,慈濟環保要升格。」對慈濟來說,環保不是事業而是志業,希望透過資源分類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目標。中山區的大愛媽媽們除了想藉此參訪使自己能更精進環保理念及精神,也希望能將學習心得帶回社區推廣給每一個人,因此來大愛感恩科技內湖總部做參訪。
證嚴上人常提及:「來不及了!」身為上人弟子,一定要努力發揮專業良能,為上人承擔一切事。大愛感恩科技為了 " 續物命,造福慧 " 與呵護地球的理念,同時也為了護持慈濟四大志業。林麗香師姑表示,之前就有常在請購環保產品,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再利用而製成的產品銷售所得的盈餘回饋於社會,真的非常佩服。除了能不浪費資源,愛護地球,又能幫助社會。另外也感佩環保菩薩這麼的發心及用心,默默付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證嚴上人一再呼籲我們「警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一步一腳印的步步踏實,秉持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的精神,也以掘井人應「往下挖掘,源頭活水」,來其願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也願人人都來盡善 社會責任,發揮良能,成為慈濟永遠的活泉。大愛媽媽們都感恩在這功利為重的社會中有此大愛無私的平台,環保再利用的同時還能救社會。這些環保再生的產品穿在身上,有著許許多多環保菩薩們的祝福。李鼎銘總經理在播放分享林家和師伯影片時表示,護持「法喜服」,就能將這份「福」分享予父母親友,這就是所謂「行善」、「行孝」又「保平安」。
教聯會陳雪子師姑開心的表示,她是第一次來大愛感恩科技,很感恩慈濟實業家弟子將 證嚴上人的精神介紹的這麼完整。並清楚知道大愛感恩科技不是一家為了營私利而設立的公司,而是為了愛護地球回饋的社會公益而成立。 證嚴上人靜思語:『造福人間、庇護地球,都需從自己做起。』大愛感恩科技無時無刻始終抱持『本分事』的心情,為著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護地球的理念,不敢懈怠。期待藉由參訪觀摩,更強化環保意識,鼓勵社區芳鄰,期待人人都從自身作起將環保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賴盈卉 台北報導
Read more主婦發願做環保 學開貨車載回收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張玉妹,承擔南投國姓北山環保站工作,在這個較為偏遠的地點,必須先開著貨車,去環保點載回收物,再回到環保站。為了把環保工作做好,原本只會騎機車的張玉妹,去學開一噸半貨車,從只會用一檔到底慢慢開,到現在駕輕就熟。她對環保志工也相當疼惜,每年還會在環保站辦尾牙,慰勞大家辛勞。
慈濟志工 張玉妹:「師兄,今天要來載是嗎?好啊,來喔。當初在開車的時候,就從一檔開始一直開,開(時速)20、30(公里),我不敢排檔,不敢變速,我若變速,我怕會衝很快,採茶車也都很早出來,他們知道我剛學車,他們看到我過來,就閃到旁邊,讓我先過,還會鼓勵我。
一噸半貨車,那是中古車,N字型的排檔,被我折斷,我會緊張啊,看到車我會緊張,現在比較穩定了啦。我現在載回來,他們就把它解開,都幫我們整理得很好,很感心,環保(回收量)如果很多,自然就會有很多人來,這真的很奇妙,如果哪天,很大堆的環保(回收物),很自然,沒有叫,人就一直來。
每一年的尾牙,我都會辦個尾牙,跟大家鼓勵一下,感恩這些志工,所以我覺得,我最疼惜的就是這些志工,他們不怕髒,不怕辛苦,他們就是一直挺我們,這樣子做,我很感恩就是(環保)志工。
我很感恩我的(同修)師兄,我走入慈濟,他就是非常配合,環保我自己先下去做,後來我的(同修)師兄,工作比較空閒時,現在做環保都我們夫妻倆,一起下去做。
以前還沒做慈濟前,常常去看心臟科,自從做環保之後,現在心臟病也好了,身體也變得更健康。上人說過一句話,做慈濟,讓你永遠不後悔,真的,我到現在都不後悔,我越做越歡喜。」
採訪撰稿:張桂端 攝影剪輯:歐陽光輝
Read more2014, Nov. 14-16, The 6th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Green Industry
- Article Details
【EVENT】The 6th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Green Industry
【DATE & TIME】November 14-16, 2014
【LOCATION】Qingdao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Shandong, China
台灣名品京華再現 大愛感恩人氣最旺
- Article Details
參觀者問:『當志工需要甚麼條件?』慈濟師姊回答『沒有條件,只要您有愛心』大愛感恩在台灣名品展廣邀人間菩薩加入慈濟北京志工行列。第一天就有18位會眾現場填寫志工單。從70老奶奶到年輕人都有。孫耀宗住東城區兩年前大愛感恩來展出時就參觀過,這次專程過來找大愛感恩的展位,轉請鄭淑雲師姊接引就近到書軒參加活動。來自福鼎之朱峰請購了機能襪也填寫志工表,他表示慈濟在他的家鄉成就了一座愛心醫院,讓他非常感恩與感動,他雖然人在北京,也希望能有機會參加慈濟活動。
此次宗教處推薦的志工窗口江蓮師姊除了邀約師兄師姊承擔展覽推廣,也特別邀請從前同事、環保部宣傳教育中心教育室祝真旭副主任到展區參觀。宣教中心教育室負有對社會公眾宣導環保教育之職責,祝副主任對於慈濟在台灣所推動環境教育深感興趣,江蓮師姊希望有機會能合作導入慈濟環保理念與結合當地環保菩薩的力量,能推動讓社會大眾共同參與。
北京市為中國大陸的首善之都,截至2013年,北京已有48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首度超越日本東京位居全球城市第一,總部企業聚集使北京具備堅強的經濟實力以及與世界接軌的國際區位條件,市場龐大。北京全年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2013年人均GDP達人民幣93,213元(折合15,052美元),僅次於天津,人民的高消費力不容小覷。
夾帶前三年超高人氣,外貿協會再度於北京辦理「2014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北京市消費實力堅強,對品牌及品質的要求高;「2014年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邀約台灣文化創意、節能減排、消費電子、運動休閒與服飾配件等產業業者及獲得台灣精品或國際設計獎項獲獎廠商前往展出台灣的品牌、設計與創意。這場2014台灣名品年度壓軸大展在農展館新館展出;農展館新館于2004年11月8日奠基,200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新館採用大跨度獨立柱基張弦式管橋架結構,長152.5米,寬86米,展廳面積13000平方米,最高處達15.6米。展覽館地處首都繁華的國際商貿區,與外交使館一路之隔。展出第一天便吸引了人潮湧入。大愛感恩科技展區位於六個專業展區之綠能生活科技區,同時在台灣精品館展出「高新科技」、「精緻生活」、「運動休閒」、「居家醫療」與「行動空拍」五大主題、74家台灣品牌、140件精選產品,其中包含大愛感恩的環保織品。
王智慧師姊自願承擔大愛感恩在北京代言人,並發願要幫 上人找到失聯的弟子,手機照片顯示她前幾天在讀書會穿大愛感恩傳薪服飾分享《與地球共生息》及透過微信向身邊認識的人廣邀。
環保志工鞠京芳師姊9月剛到過台灣志工尋根,身上穿著在台灣請購的大愛衫與白褲在現場推廣。女兒殷碩師姊、女婿李雪鋒師兄都是青年演員,智慧師姊請兩位在吉祥物區推廣。可愛的吉祥物加上兩人的親切細心、甜美外型,讓參觀者經過時都會駐足。三位都是精進的環保菩薩,智慧師姊力邀兩位同修菩薩道侶有機會能承擔大愛感恩模特兒。
從一早開始大愛感恩展區人氣旺盛,持續到下午4點半還是維持人流不斷,大愛感恩36平方公尺的展位一直是展場密度最高、愛心最濃的地方。誠如這次此次前來參展之設計部總監洪若岑師姊一早帶動在場志工們,希望大家用愛與關懷及歡喜的心情,自度度人,用心接引人間菩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北京報導
Read more台灣名品京華再現 大愛感恩人氣最旺
- Article Details
參觀者問:『當志工需要甚麼條件?』回答『沒有條件,只要您有愛心』大愛感恩在台灣名品展廣邀人間菩薩加入慈濟北京志工行列。一天下來,有18位會眾現場填寫志工單。從70老奶奶到年輕人都有。孫耀宗住東城區前兩年前大愛感恩來展出時就參觀過,這次專程過來,鄭淑雲師姊接引就近到書軒參加活動。來自福鼎之朱峰請購了機能襪也填寫志工表,他表示慈濟在他的家鄉蓋了一座愛心醫院,讓她非常感恩與感動,他雖然人在北京,也希望能有機會參加慈濟活動。
此次宗教處推薦地志工窗口江蓮師姊特別邀請從前同事、環保部宣傳教育中心教育室祝真旭副主任到展區參觀。宣教中心負有對社會公眾宣導環保之管道與職責,江蓮師姊希望有機會能合作導入慈濟環保理念與結合環保菩薩的力量,能推動讓社會大眾共同參與。
北京市為中國大陸的首善之都,截至2013年,北京已有48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首度超越日本東京位居全球城市第一,總部企業聚集使北京具備堅強的經濟實力以及與世界接軌的國際區位條件,市場龐大。北京全年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2013年人均GDP達人民幣93,213元(折合15,052美元),僅次於天津,人民的高消費力不容小覷。
夾帶前三年超高人氣,外貿協會再度於北京辦理「2014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北京市消費實力堅強,對品牌及品質的要求高;「2014年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歡迎台灣文化創意、節能減排、消費電子、運動休閒與服飾配件等產業業者及獲得台灣精品或國際設計獎項獲獎廠商前往展出台灣的品牌、設計與創意。這場2014台灣名品年度壓軸大展在農展館新館展出;農展館新館于2004年11月8日奠基,200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新館採用大跨度獨立柱基張弦式管橋架結構,長152.5米,寬86米,展廳面積13000平方米,最高處達15.6米。展覽館地處首都繁華的國際商貿區,與外交使館一路之隔。展出第一天便吸引了人潮湧入。大愛感恩科技展區位於六個專業展區之綠能生活科技區,同時在台灣精品館展出「高新科技」、「精緻生活」、「運動休閒」、「居家醫療」與「行動空拍」五大主題、74家台灣品牌、140件精選產品,其中包含大愛感恩的環保織品。
王智慧師姊是大愛感恩在北京最佳代言人,發願要幫上人找到失聯的弟子,手機分享她前幾天在讀書會穿大愛感恩傳薪服飾分享《與地球共生息》及透過微信向身邊認識的人廣邀。
環保志工鞠京芳師姊9月剛到過台灣志工尋根,身上穿著在台灣請購的大愛衫與白褲在現場推廣。女兒殷碩師姊、女婿李雪鋒師兄都是青年演員,智慧師姊請兩位在吉祥物區推廣。可愛的吉祥物加上兩人的親切細心、甜美外型,讓參觀者經過時都會駐足。三位都是精進的環保菩薩,智慧師姊力邀兩位同修有機會能承擔大愛感恩模特兒。
從一早開始大愛感恩展區人氣旺盛,持續到下午4點半還是維持人流不斷,大愛感恩36平方公尺的展位一直是展場密度最高、愛心最濃的地方。誠如這次此次帶隊前來設計部總監洪若岑師姊一早帶動,希望大家用愛與關懷及歡喜的心情,自度度人,用心接引人間菩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北京報導
Read more2014,11/14-16, 第六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
- Article Details
【活動名稱】2014年第六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4/11/14-16
【活動地點】青島國際會展中心 (青島市嶗山區苗嶺路9號)
大愛心聞: 青島生態綠博會 華東珍珠大串聯
上海浦東清水苑 成為回收示範區
- Article Details
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發達,人民越來越富裕,製造出來的垃圾量也跟著增加,成了各大城市的難題。中國大陸三分之一的城市被垃圾圍城,上海,是最會製造垃圾的城市之一,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垃圾減量,回收分類的運動,浦東的清水苑小區,成為示範區。
這是上海臨時收集站,一車又一車運至的垃圾景象。隨著城市發達,中國大陸三分之一的城市都被垃圾包圍。
根據統計,上海一天能產生兩萬噸垃圾,只要十六天就能堆出四百二十公尺高的金茂大廈。
減少垃圾量,浦東清水苑,提倡回收分類。
清水苑居委書記 張倩:「原來居民把廚房的瓶瓶罐罐,都(丟)在廚餘垃圾,現在情況越來越好,原來我們這裡,(廚餘)有四五十桶,現在可能只有二三十桶。」
民眾 張冠華:「我想做也是因為,自己有了兒子,我希望能夠通過實際行動,來感染他,而不是單純的嘴上說教。」
資源分類的仔細,連紙箱上貼的膠帶,都要一條條去除。清水苑小區,慈濟志工從兩年前開始帶動,去年獲得政府肯定,成為資源回收分類的示範區。
民革區委員 李芊:「我看中的是慈濟的一個,長期的定點定時這樣的特點,因為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要讓居民們,拿這一個回收的物品,或者說是拿這個垃圾,放到它該要放到的桶裡面。」
從家庭出發,帶動社區,居民們定時會把資源拿來一起做分類。期望能再從社區,把環保力量擴大開來。
真善美志工 黃素貞 詹政培 上海報導
環保站消毒防疫 清掃環境總動員
- Article Details
桃園內壢有一個慈濟環保站,名叫「長樂環保站」,它的空間比其他環保站小很多,因此,源源不絕的回收物總是「無地自容」。但最近,環保志工進行防疫工作,不得不騰出空間加以消毒,於是大家總動員,團結合作清出空間。
連續六天,桃園「長樂環保站」志工,全面總動員處理回收物,原來是為了進行極為重要的防疫工作。
志工背著農用噴霧器,仔細在每個角落噴灑消毒水,連鄰近住家水溝,也不敢放過。
慈濟志工 郭清波:「環境跟我們環保站的整潔,環保志工的身體健康,維護這些環境的清潔這樣子。」
但消毒過程最大的困難,是環保志工清完一批回收物,轉個身又來一批。
慈濟志工 柯艾均:「(怎麼會把回收物移來移去),因為那邊沒噴到,這邊就要移出空間,才能夠噴到,全部都消毒到。」
環保志工:「我們剛移過來的時候也是這樣,現在再清一次,就像住新家一樣。」
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為了環保站忙碌著。
真善美志工 程三令 鄧秀琴 郭清波 桃園報導
2014,11/14,中山區大愛媽媽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14日(五)9:00 - 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耕耘心靈造福田 愛心無價起善念

Thursday, 13 November 2014
台灣愛心軟實力 社會責任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行政院長 江宜樺日前在行政院會及向立法院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表示,社會企業是一種結合公民社會互惠與市場效率原則的新組織模式,政府將積極推動社會企業行動方案,同時也將鼓勵育成中心培育新創社會企業、企業家、財團法人及企業參與社會企業投資,導入資源、挹注活水,以協助社會企業的永續發展。
有鑑於上述,由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主辦、勞動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指導之「資誠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其中邀請演講主題「成功社會型企業經驗分享」,邀約全台灣最能代表社會企業之首,與近300位產/官/學/研/社會企業代表分享經驗談,「大愛感恩科技」即是當天二家代表性公司之一,當天主辦單位提供的演獎費用,大愛感恩更以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名義捐贈慈濟基金會,將這份所得也能夠再次愛心循環回饋社會。此論壇也於2014年11月11日經濟日報刊載,版A20---投資社會企業專題。
「台灣地窄人少,但是台灣的愛心密度最大!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是本分事,大愛感恩科技是整合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平台,期盼透過更多企業家的投入,讓台灣愛心的軟實力更能從台灣擴及全世界,而『淨化人心』是大愛感恩科技唯一不變的永續目標,唯有一個人從自身的內心開始做起,願意為這個地球付出盡一份心力,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因“ 你我 ”而改變,不要忽視自己的小小力量~~~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先生於現場分享之。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之所以投入環保再生紡織科技終端產品,起心動念是因為憂心寶特瓶對地球生態造成影響,所以開始利用回收的寶特瓶,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經驗,讓寶特瓶搖身一變為綠色再生產品,更結合環保人文與慈悲科技,製成溫暖的環保毛毯及在賑災沒水沒電時可使用的太陽能帽/太陽能包.....等,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足跡,送到全球各地為遭逢急難的人提供溫暖,延續「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報導
台灣愛心軟實力 社會責任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行政院長 江宜樺日前在行政院會及向立法院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表示,社會企業是一種結合公民社會互惠與市場效率原則的新組織模式,政府將積極推動社會企業行動方案,同時也將鼓勵育成中心培育新創社會企業、企業家、財團法人及企業參與社會企業投資,導入資源、挹注活水,以協助社會企業的永續發展。
有鑑於上述,由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主辦、勞動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指導之「資誠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其中邀請演講主題「成功社會型企業經驗分享」,邀約全台灣最能代表社會企業之首,與近300位產/官/學/研/社會企業代表分享經驗談,「大愛感恩科技」即是當天二家代表性公司之一,當天主辦單位提供的演獎費用,大愛感恩更以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名義捐贈慈濟基金會,將這份所得也能夠再次愛心循環回饋社會。此論壇也於2014年11月11日經濟日報刊載,版A20---投資社會企業專題。
「台灣地窄人少,但是台灣的愛心密度最大!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是本分事,大愛感恩科技是整合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平台,期盼透過更多企業家的投入,讓台灣愛心的軟實力更能從台灣擴及全世界,而『淨化人心』是大愛感恩科技唯一不變的永續目標,唯有一個人從自身的內心開始做起,願意為這個地球付出盡一份心力,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因“ 你我 ”而改變,不要忽視自己的小小力量~~~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先生於現場分享之。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之所以投入環保再生紡織科技終端產品,起心動念是因為憂心寶特瓶對地球生態造成影響,所以開始利用回收的寶特瓶,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廠商經驗,讓寶特瓶搖身一變為綠色再生產品,更結合環保人文與慈悲科技,製成溫暖的環保毛毯及在賑災沒水沒電時可使用的太陽能帽/太陽能包.....等,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足跡,送到全球各地為遭逢急難的人提供溫暖,延續「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報導
六旬嬤心寬念純 撿資源回收行善
- Article Details
家住苗栗苑裡的六十二歲婦人涂秀花,多年前退休後,就開始天天清晨出門做資源回收,但所得不是自己花用,而是捐出來做善事,這幾年她每個月都會捐款給華山基金會,幫助弱勢的老人家,去年底她檢查出罹患胃癌第三期,化療後爆瘦十幾公斤,體力嚴重下滑,但秀花阿嬤說,能動就是福,儘管有病在身,但她富足安樂,把握有限的生命,幫助別人。
秀花阿嬤牽著腳踏車做資源回收,外頭大馬路繞上一圈,眼睛看得仔細。
愛心阿嬤 涂秀花:「清晨我去騎去那邊繞一圈,繞到那邊紅綠燈,有時用騎的,有時用牽的。」
清晨五點半就出門,以前走上一大圈沒問題,但生病化療後,暴瘦十幾公斤,體力大不如前。
愛心阿嬤 涂秀花:「差很多,現在比較敏感,冷就受不了。」
以前腳踏車用騎的,現在膝蓋沒力氣,改用牽的,但她依然天天出門做回收,因為回收賣的錢是有用途的。
愛心阿嬤 涂秀花:「我是叫人家出來行善,多少錢不要緊,精神很好,感覺很好。」
這些年阿嬤做回收,賣的錢都是捐給苑裡華山基金會,幫助貧困的老人家,去年她罹患胃癌第三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她把握時間行善。
華山基金會苑裡站長 王伯寬:「生命有限,大愛無限,阿嬤可以用這樣有限的生命,去化作無限的大愛,精神很令人敬佩。」
秀花阿嬤說,等她體力恢復了,她還要去當志工,為跟她一樣的病友加油打氣,給秀花阿嬤按一百個讚!
江麗君 郭繼宗 苗栗報導
Read more2014, Nov. 13-16, The 2014 Taiwan Trade Fair (Beijing)
- Article Details
【EVENT】2014 Taiwan Trade Fair (Beijing)
【DATE & TIME】November 13-16, 2014
【LOCATION】National Agriculture Exhibition Center, Beijing
2014,11/13-16, 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
- Article Details
【活動名稱】2014年北京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4/11/13-16
【活動地點】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16號)
大愛心聞: 台灣名品京華再現 大愛感恩人氣最旺、大愛綠環保 生活心典範、
大愛感恩精品 造時尚『心』生活
Read more四川強震牽因緣 善種萌芽耕福田
- Article Details
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慈濟深入賑災,與當地居民結緣,之後更進一步將環保志業帶進各城鎮。最近,累積多年環保功力的志工們,齊聚在「大愛感恩環保科技園區」,學習新知識,也分享舊經驗。
所有人排排站,探看大型回收物拆解流程,也認識環保毛毯的神奇之處,他們、是來自四川各城鎮的環保志工。
漢旺環保志工 張友鳳:「以前收環保,瓶瓶罐罐我也不知道拿來做什麼,今天來大愛科技公司看了一下,塑膠瓶又可以織毛毯,也可以織衣服。」
打從四川大地震後,慈濟先是賑災,之後散播環保種子。六年來,不僅讓居民逐漸揮別陰霾,也找到全新的生活重心。
成都環保志工 曹志瓊:「在做環保裡面,心一下就靜下來了,只要心靜人就靜
心就開朗了。」
慈濟志工 黃大朋:「互相的一個學習,真的能夠環保更精緻化,能夠帶動更多的人,一起來做環保,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
將「大愛感恩環保科技園區」做為取經的一站,並且互相分享經驗,相信返家後,彼此都能為地球做得更多。
葉萍 四川報導
環保以工代賑 志工全心付出
- Article Details
2009年凱莎娜颱風重創菲律賓,菲律賓慈濟人啟動熱食與物資的發放,人醫會的醫師也同時進駐義診,短期的急難關懷結束後;證嚴法師慈示:「透過「環保以工代賑」,將本土志工帶出來」,不只透過「環保以工代賑」安他們的生活,也透過每個星期的共修安他們的心。到2014年為止,參與慈濟志工培訓將近一千五百人,而這些本土志工,在每一次的志工活動中,都可以看見他們全心全意付出的身影,令入印象深刻。今天要帶各位來看看,本土志工:安潔莉塔、海蒂與艾迪森這一對夫妻的故事。
這裡是聖馬刁鎮(San Mateo),鳳凰颱風侵襲了多處的村莊,慈濟志工準備4500多戶領物券,前往發放。
慈濟志工 陳嘉琳:「明天發放的時候,他們可以領到大米,還有毛毯,然後蚊帳。」
不捨受災的鄉親,20位本土志工分成了多組路線,走入每一個鄉里。馬利里(maly)的西貝馬利村(sipacmaly),是其中一個定點。
安潔莉塔:「這個地方只要風災、水災來,總是淹水。」
安潔莉塔(Angelita),因為凱莎娜颱風受到慈濟幫助,2013年受證志工。6年過去了,提到當時,依舊淚留滿面。
慈濟志工 安潔莉塔(Angelita):「我們經歷過很多災難,慈濟是唯一一個每個災難都在的團體。我們很珍惜慈濟人在這裡,所以當有類似這種活動,不會猶豫,一定會全力支持,換我們也可以幫助別人。」
突來的大雨,發放依舊進行,全心全意投入,是每一位本土志工們共同的信念。
慈濟志工 陳嘉琳:「雖然他們很窮,但是如果說要他們出力、出時間,他們會第一位站在你的面前。」
只要是慈濟事,總是排第一的,還有海蒂(Heidi)和艾迪森(Edison)這一對夫妻。每個星期三天,他們都會以工代賑做環保。
搭三輪車,再搭吉普尼,接著又換三輪車,再轉吉普尼,總共四次,才抵達環保站定點,還得要騎著環保三輪車,整理回收物。
艾迪森:「累,很累,真的累。」
海蒂:會「累,但是很高興,休息一下就會有力氣了。」
慈濟志工 海蒂(Heidi):「最感動的是,每一次跟著慈濟在膚慰苦難的眾生時,給他們愛與關懷,就覺得,原來我們這樣沒有錢的人,也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慈濟志工 李偉嵩:「這些菲律賓人就是沒有固定的工作,今天有工作,明天沒有,是這樣的,那上人指示,給他們以工代賑,每天安他們的生活,每天他們都會有收入,上人的這個妙法,以工代賑做環保,把他們帶出來。」
用環保以工代賑,不止是幫助鄉親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付出中,啟發他們的悲心與智慧。
慈濟志工 艾迪森(Edison):「之前參加培訓,有在講喝酒以及玩樂的事,聽到他們的故事,就好像在講我,所以我回家就有思考反省,所以就有了改變,也因此投入慈濟。」
這是菲律賓本土志工精進日,海蒂和先生也在行列中。
慈濟志工 李偉嵩:「有參加我們的培訓,有吸收慈濟的法,改變他們的人生觀,給他們有一個光明的明天。」
2009年凱莎娜颱風重創菲律賓,慈濟以工代賑,舉辦本土志工培訓,截至2014年10月為止,參與慈濟志工培訓,將近一千五百人。
採訪撰稿:楊景卉
攝影剪接:鄧志銘、楊景卉
愛護地球留映象 幸福禮物憶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再多我們都帶不走,至於能留下什麼?」「找尋一份能留給未來的禮物,一份體貼的、前瞻的、祈福的、期待的暖暖心意,將超越時空、連結現在與未來。」由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與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給未來的禮物」影像甄選大賽,為鼓勵國人對未來思籌與努力,希望媒體、企業和民眾透過鏡頭與文筆,記下值得流傳的人或事、產品或服務、行為或思維。
透過攝影鏡頭大愛感恩科技人文真善美團隊前往環保站,記錄下張張樸實真美,為善付出的影像,將「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理念,留予未來最深刻的「環保典範」,看環保站裡「環保菩薩」全年無休,付出無求,只因愛護地球的簡單心念。將在環保站之所見,拍攝出一連串作品,最後精選十張參賽,分別名為
1.環保家『築』、2.拾福、惜福、祈福、3.不老菩薩、4.開源『結』流、 5.踏實、
6.好『踩』運、 7.把握、 8.用心、 9.帶福來、 10.不變的事。
在11月12日綠色貿易高峰論壇頒獎典禮中,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接下「給未來的禮物」企業類獎座及 50,000元獎金,照片故事-「未來貢獻獎 首獎」,從環保家「築」,述說著,能事事為地球著想,就能在地球「築」家園、共生息、拾福、而惜福更造福的理念,更直接說明了,「環保菩薩」就在你我身旁,人人都是守護大地的菩薩,以手拾福,心惜福,願再造福,祈願世間平安,保護大地,最後環保將是「不變的事」,子子孫孫,代代傳世。
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這些照片,不只以攝影的角度記下這些人事物,更是以也同樣生活在地球的一份子的心情,來記載這些真善美的故事,也希望能透過影象及文字,在在傳達出「與地球共生息」之精神,今後也會將這系列照片及展現內涵的說明分陸續上傳官網/粉絲團等與大家分享這“變與不變”。
「現在還來得及,人生的道路還很長,守護環境的心永不變。」如同此次比賽活動所述,「如果您認為,您觀察到的人事物,在十年後、百年後,仍能保有造福後人的價值,請透過影片或照片記錄下來,搭配1000字以內的文字說明,就有機會讓我們幫您把這份給未來的禮物,深刻雋永的永久保存下來」,大愛感恩科技也邀您一起來,為地球和未來,留下美好的身影。(大愛感恩科技fb粉絲團)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愛護地球留映象 幸福禮物憶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再多我們都帶不走,至於能留下什麼?」「找尋一份能留給未來的禮物,一份體貼的、前瞻的、祈福的、期待的暖暖心意,將超越時空、連結現在與未來。」由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與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給未來的禮物」影像甄選大賽,為鼓勵國人對未來思籌與努力,希望媒體、企業和民眾透過鏡頭與文筆,記下值得流傳的人或事、產品或服務、行為或思維。
透過攝影鏡頭大愛感恩科技人文真善美團隊前往環保站,記錄下張張樸實真美,為善付出的影像,將「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理念,留予未來最深刻的「環保典範」,看環保站裡「環保菩薩」全年無休,付出無求,只因愛護地球的簡單心念。將在環保站之所見,拍攝出一連串作品,最後精選十張參賽,分別名為
1.環保家『築』、2.拾福、惜福、祈福、3.不老菩薩、4.開源『結』流、 5.踏實、
6.好『踩』運、 7.把握、 8.用心、 9.帶福來、 10.不變的事。
在11月12日綠色貿易高峰論壇頒獎典禮中,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接下「給未來的禮物」企業類獎座及 50,000元獎金,照片故事-「未來貢獻獎 首獎」,從環保家「築」,述說著,能事事為地球著想,就能在地球「築」家園、共生息、拾福、而惜福更造福的理念,更直接說明了,「環保菩薩」就在你我身旁,人人都是守護大地的菩薩,以手拾福,心惜福,願再造福,祈願世間平安,保護大地,最後環保將是「不變的事」,子子孫孫,代代傳世。
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這些照片,不只以攝影的角度記下這些人事物,更是以也同樣生活在地球的一份子的心情,來記載這些真善美的故事,也希望能透過影象及文字,在在傳達出「與地球共生息」之精神,今後也會將這系列照片及展現內涵的說明分陸續上傳官網/粉絲團等與大家分享這“變與不變”。
「現在還來得及,人生的道路還很長,守護環境的心永不變。」如同此次比賽活動所述,「如果您認為,您觀察到的人事物,在十年後、百年後,仍能保有造福後人的價值,請透過影片或照片記錄下來,搭配1000字以內的文字說明,就有機會讓我們幫您把這份給未來的禮物,深刻雋永的永久保存下來」,大愛感恩科技也邀您一起來,為地球和未來,留下美好的身影。(大愛感恩科技fb粉絲團)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愛護地球留映象 幸福禮物憶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再多我們都帶不走,至於能留下什麼?」「找尋一份能留給未來的禮物,一份體貼的、前瞻的、祈福的、期待的暖暖心意,將超越時空、連結現在與未來。」由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與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給未來的禮物」影像甄選大賽,為鼓勵國人對未來思籌與努力,希望媒體、企業和民眾透過鏡頭與文筆,記下值得流傳的人或事、產品或服務、行為或思維。
透過攝影鏡頭大愛感恩科技人文真善美團隊前往環保站,記錄下張張樸實真美,為善付出的影像,將「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理念,留予未來最深刻的「環保典範」,看環保站裡「環保菩薩」全年無休,付出無求,只因愛護地球的簡單心念。將在環保站之所見,拍攝出一連串作品,最後精選十張參賽,分別名為
1.環保家『築』、2.拾福、惜福、祈福、3.不老菩薩、4.開源『結』流、 5.踏實、
6.好『踩』運、 7.把握、 8.用心、 9.帶福來、 10.不變的事。
在11月12日綠色貿易高峰論壇頒獎典禮中,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接下「給未來的禮物」企業類獎座及 50,000元獎金,照片故事-「未來貢獻獎 首獎」,從環保家「築」,述說著,能事事為地球著想,就能在地球「築」家園、共生息、拾福、而惜福更造福的理念,更直接說明了,「環保菩薩」就在你我身旁,人人都是守護大地的菩薩,以手拾福,心惜福,願再造福,祈願世間平安,保護大地,最後環保將是「不變的事」,子子孫孫,代代傳世。
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這些照片,不只以攝影的角度記下這些人事物,更是以也同樣生活在地球的一份子的心情,來記載這些真善美的故事,也希望能透過影象及文字,在在傳達出「與地球共生息」之精神,今後也會將這系列照片及展現內涵的說明分陸續上傳官網/粉絲團等與大家分享這“變與不變”。
「現在還來得及,人生的道路還很長,守護環境的心永不變。」如同此次比賽活動所述,「如果您認為,您觀察到的人事物,在十年後、百年後,仍能保有造福後人的價值,請透過影片或照片記錄下來,搭配1000字以內的文字說明,就有機會讓我們幫您把這份給未來的禮物,深刻雋永的永久保存下來」,大愛感恩科技也邀您一起來,為地球和未來,留下美好的身影。(大愛感恩科技fb粉絲團)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得獎】2014年11月榮獲經濟部綠辦企業類照片故事未來貢獻獎首獎
- Article Details
「再多我們都帶不走,至於能留下什麼?」「找尋一份能留給未來的禮物,一份體貼的、前瞻的、祈福的、期待的暖暖心意,將超越時空、連結現在與未來。」由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與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給未來的禮物」影像甄選大賽,為鼓勵國人對未來思籌與努力,希望媒體、企業和民眾透過鏡頭與文筆,記下值得流傳的人或事、產品或服務、行為或思維。
透過攝影鏡頭大愛感恩科技人文真善美團隊前往環保站,記錄下張張樸實真美,為善付出的影像,將「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理念,留予未來最深刻的「環保典範」,看環保站裡「環保菩薩」全年無休,付出無求,只因愛護地球的簡單心念。將在環保站之所見,拍攝出一連串作品,最後精選十張參賽,分別名為
1.環保家『築』、2.拾福、惜福、祈福、3.不老菩薩、4.開源『結』流、 5.踏實、
6.好『踩』運、 7.把握、 8.用心、 9.帶福來、 10.不變的事。
在11月12日綠色貿易高峰論壇頒獎典禮中,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接下「給未來的禮物」企業類獎座及 50,000元獎金,照片故事-「未來貢獻獎 首獎」,從環保家「築」,述說著,能事事為地球著想,就能在地球「築」家園、共生息、拾福、而惜福更造福的理念,更直接說明了,「環保菩薩」就在你我身旁,人人都是守護大地的菩薩,以手拾福,心惜福,願再造福,祈願世間平安,保護大地,最後環保將是「不變的事」,子子孫孫,代代傳世。
大愛感恩科技透過這些照片,不只以攝影的角度記下這些人事物,更是以也同樣生活在地球的一份子的心情,來記載這些真善美的故事,也希望能透過影象及文字,在在傳達出「與地球共生息」之精神,今後也會將這系列照片及展現內涵的說明分陸續上傳官網/粉絲團等與大家分享這“變與不變”。
Wednesday, 12 November 2014
2014,11/12,2014綠色貿易國際高峰論壇暨成果發表會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12日(四) 13:30 - 16:05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聯合校慶嘉年華宣導清淨在源頭
- Article Details
宣導清淨在源頭的觀念,大安區慈濟志工,深入校園積極推廣如何正確分類回收,這天在臥龍街三所學校聯合校慶活動中,特地設置攤位廣為宣導。
台北市臥龍街和平高中、芳和國中、大安國小,舉辦聯合校慶,附近住戶封街舉辦嘉年華會,各式各樣攤位,應有盡有。
慈濟志工:「寶特瓶做成的產品喔,可以保護我們的地球,清淨在源頭。」
歡樂的氣氛中,慈濟志工受邀參與環保宣導,志工將可回收物資的指示牌和籃子擺放整齊,不厭其煩地帶領民眾,如何正確做分類。
慈濟志工 與 民眾:「可以用那個廢棄的水,可能家裡不要用的水,我們稍微清理一下,這樣的話會比較乾淨一點。」
慈濟志工 高福鴻:「有些人會比較不耐煩的,他們會認為這個(瓶罐)丟掉就好,何必再清洗大家其實,只要再多付出一分的心力,地球的母親把她照顧得更好,那也是為下一代的子孫,造一個福利。」
北市大安國小校長 王景坤:「那個牛奶罐你不清洗的話,會發臭那做環保回收的人,就很辛苦所以我們也教育,我們的小朋友我們用過的,(瓶罐)最好是沖洗一下,我想從小朋友開始做起,我相信未來社會一定是,越來越環保。」
校方的支持,加上慈濟志工的環保教育,讓保護地球不再只是口號,也是落實生活的每日功課。
真善美志工 柯玲蘭 陳緯立 石麗魚 游濬紘 台北報導
Read more傳統慶典水燈節 環保信念過佳節
- Article Details
每年11月中旬,是泰國傳統慶典「水燈節」的日子,民眾會於河面放水燈任其漂流,象徵揮別過去。但是,活動過後往往留下不少垃圾,於是清邁慈濟學校師生,嘗試用天然材料製作水燈,以珍惜資源的方式歡度節慶。(11/6)
每年此刻,泰國清邁慈濟學校師生,會暫時放下課本,一頭埋入手工材料,準備迎接傳統慶典「水燈節」。
清邁慈濟學校校長 殷文仙:「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為了培養學生愛自己的家鄉,珍惜泰國的傳統。」
流傳800多年的古老傳統,起源於佛教齋戒,表達對水神的謝意,是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地的重要節日。
入夜後,民眾會將水燈放置河港或湖面,隨之漂流,因此「水燈節」也被喻為最美麗的節慶。
不過,習俗演變至今,新時代的環保意識,逐漸改變了水燈的製作材料。
清邁慈濟學校學生 拉差達碰:「我們用天然材料製作水燈,比較容易腐爛分解,可以變成魚的飼料,這樣子也是一個布施的方法。」
清邁慈濟學校學生 王道芳:「我認為感恩水的最好方法,是運用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水的價值,多節省一些用水,並且不要亂丟垃圾到水溝裡。」
讓學生了解民俗節慶的意義,也懂得珍惜物命,水燈、心燈,此刻同時點亮。
詹容丞 許恩誠 坤大 泰國報導
Read more2014,11/12,澳洲布里斯本實業家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12日(三)9: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堅守一念初心 堅持環保不退轉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環保志工,一念心,堅持做環保!台中慈濟志工黃勝美,今年七十一歲,十年前退休後,投入慈濟環保,天天來回走十幾趟,到附近的大買場和左右鄰居做資源回收,整理後就放在樓梯間一坪大的地方,做到十指關節都變形,但她依然堅持,守著她一坪大的環保點,用心做環保。
來到樓梯間,一坪大的空間,是志工黃勝美專屬的環保點。
慈濟志工 黃勝美:「我踩上椅子疊到天花板上去,今天比較少一點。」
為了節省空間,她把回收物品往上堆,十年來,她天天來回十幾趟,到住家附近回收資源,雙手做到關節變形,她依然堅持。
慈濟志工 黃勝美:「我就很把握我最後的歲月,我要認真做我不做的話很難過,如果做再累我也不覺得不舒服,心理上覺得很舒服。」
就是這一念心,要把握時間做環保,老菩薩的精神,也讓志工很感動。
慈濟志工 蔡精賢:「在慈濟的世界裡,也是這種草根菩提的老菩薩,感動我們的,感動我們很多師兄師姊,所以看她這樣發心,我們也不敢懈怠。」
儘管已經七十一歲,但黃勝美做起環保,行動力一百分,全心全力,勤耕福田做環保。
江麗君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串聯大愛媽媽 共同守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十年前, 證嚴上人的一句話:『石油可以製成衣服和寶特瓶,那寶特瓶是不是也可以製成衣服?』輕輕的一句話啟發一群實業家弟子,開始研究如何運用科技將寶特瓶回收製成毛毯、保暖衣物。」更重要的,「大愛感恩科技努力以無染及前染為努力的目標,減少在製程上對水/電的消耗及可能對環境的汙染。」在11月7日這一場為萬華區大愛媽媽安排的分享會上,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從原料回收保特瓶,結合全台60多家的廠商,以完全回饋為目的,將公司每年盈餘全數回饋給慈濟,建立大愛感恩科技這個愛心平台,串聯大家的愛心,共同守護我們的大地。
大愛媽媽以教育為目的,為了將環保推廣到校學,特別安排了這一場在內湖科技園區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行程。與大愛感恩科技的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使命一樣,吉祥物也是結合環保人文、推動環保教育,讓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環保理念,環保是不分老幼、不分年齡,環保應該從小教育。
經由一個多小時的互動,萬華區大愛媽媽劉鳳英分享到:「今天很感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由分享中了解到環保理念,一件衣服有原生與環保再生的不同;大愛感恩科技利用寶特瓶做了很多的環保衣服、褲子及鞋子,真正達到節能減碳的效力。今天來了這一趟,覺得非常的高興,大愛感恩科技真的對地球的減少污染,且減少石油開發,都對環保非常好。」
大愛媽媽陳勉:「今天很高興藉著這個機緣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是第一次來的,覺得很不可思議,真的大開眼界,想不到垃圾可以拿來穿、拿來用,從頭到腳,真的是不可思議,以前以為我只將環保袋再利用後回收就很環保了,想不到今天讓我看到不一樣的環保理念。是不是從今天起我們可以將垃圾化整為零,讓垃圾轉變成再生,不用再花費地球資源,將資源留給我們後代子孫,資源開發過度,但以頭腦想出將垃圾去轉變資源再生利用,很期待會有更好的明天,讓我們過更美好的生活。」
大愛媽媽劉盈榛分享:「今天來到這邊,才知道原來保特瓶可以回收變成鞋子、衣服及袋子,真的很環保,不然 (原料為) 石油 (的) 寶特瓶不能融化、會傷害我們的的環境,也對地球是一種傷害,所以真的很感恩 證嚴上人帶領慈濟、實業家做環保。環保很重要,全世界如果沒有環保的話,地球很快就會毀滅,我們就沒有家可住,所以要愛護地球,關心我們的環境,關心我們的後代。」
的確,環保對環境的重要,也對地球的很重要,環保若沒有好做,不需要幾年,地球資源就會耗盡,所以環保真的非常重要,環保理念希望可以從小培養,讓地球資源可以永續經營,留給我們的下一代一片美麗的土地,繼續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串聯大愛媽媽 共同守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十年前, 證嚴上人的一句話:『石油可以製成衣服和寶特瓶,那寶特瓶是不是也可以製成衣服?』輕輕的一句話啟發一群實業家弟子,開始研究如何運用科技將寶特瓶回收製成毛毯、保暖衣物。」更重要的,「大愛感恩科技努力以無染及前染為努力的目標,減少在製程上對水/電的消耗及可能對環境的汙染。」在11月7日這一場為萬華區大愛媽媽安排的分享會上,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從原料回收保特瓶,結合全台60多家的廠商,以完全回饋為目的,將公司每年盈餘全數回饋給慈濟,建立大愛感恩科技這個愛心平台,串聯大家的愛心,共同守護我們的大地。
大愛媽媽以教育為目的,為了將環保推廣到校學,特別安排了這一場在內湖科技園區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行程。與大愛感恩科技的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使命一樣,吉祥物也是結合環保人文、推動環保教育,讓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環保理念,環保是不分老幼、不分年齡,環保應該從小教育。
經由一個多小時的互動,萬華區大愛媽媽劉鳳英分享到:「今天很感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由分享中了解到環保理念,一件衣服有原生與環保再生的不同;大愛感恩科技利用寶特瓶做了很多的環保衣服、褲子及鞋子,真正達到節能減碳的效力。今天來了這一趟,覺得非常的高興,大愛感恩科技真的對地球的減少污染,且減少石油開發,都對環保非常好。」
大愛媽媽陳勉:「今天很高興藉著這個機緣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這是第一次來的,覺得很不可思議,真的大開眼界,想不到垃圾可以拿來穿、拿來用,從頭到腳,真的是不可思議,以前以為我只將環保袋再利用後回收就很環保了,想不到今天讓我看到不一樣的環保理念。是不是從今天起我們可以將垃圾化整為零,讓垃圾轉變成再生,不用再花費地球資源,將資源留給我們後代子孫,資源開發過度,但以頭腦想出將垃圾去轉變資源再生利用,很期待會有更好的明天,讓我們過更美好的生活。」
大愛媽媽劉盈榛分享:「今天來到這邊,才知道原來保特瓶可以回收變成鞋子、衣服及袋子,真的很環保,不然 (原料為) 石油 (的) 寶特瓶不能融化、會傷害我們的的環境,也對地球是一種傷害,所以真的很感恩 證嚴上人帶領慈濟、實業家做環保。環保很重要,全世界如果沒有環保的話,地球很快就會毀滅,我們就沒有家可住,所以要愛護地球,關心我們的環境,關心我們的後代。」
的確,環保對環境的重要,也對地球的很重要,環保若沒有好做,不需要幾年,地球資源就會耗盡,所以環保真的非常重要,環保理念希望可以從小培養,讓地球資源可以永續經營,留給我們的下一代一片美麗的土地,繼續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Tuesday, 11 November 2014
人文融入生活中 培德育善植福田
- Article Details
美國加州連三年嚴重乾旱,政府已經呼籲民眾平常的用水要節約10%以上。聖迪瑪斯人文學校辦家長座談,志工分享到自己的節水撇步,讓水資源再利用。(10/26)
聖迪瑪斯人文學校座談,身為校長,同時也是慈濟志工的徐群聲,分享節水方法。徐群聲把廚房的水管稍做修改,讓廚房用過的水可以回收,作為院子澆花使用。省去了提水、費力的澆花方式,也讓資源再利用。
慈濟志工 徐群聲:「環保不是只有環保回收,那只是已經到最後一個階段,那平常應該我們要思考,如何能夠節約,所謂的能源跟水資源。」
今年美國最大水庫,內華達州的胡佛水壩,水位創下歷史新低。加州連三年乾旱,高速公路上的電子看板寫著,請幫忙節水。
慈濟志工 徐群聲:「政府已經在宣導,要大家節約用水,節約平常的用水10%以上,那慢慢相信這個規定,會提升到20%、25%,到30%都有可能。」
座談提供交流的平台,透過老師、志工的分享,讓家長了解,人文學校不只教中文,還有實際的生活教育。
真善美志工 蔡素娟 馮盈嶂 美國報導
Read more環保低碳心生活 無聲說法化感恩
- Article Details
陽光明媚的假日上午,許多菩薩雲來集在高雄靜思堂,一同見證大愛感恩科技高雄低碳概念館的啟用典禮。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首先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與在場來賓家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南區合心關懷 林景猷師兄則祝福期勉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在慈濟人高雄的家設立,能接引更多社區會眾認識寶特瓶回收再製科技、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精神理念。環保志工 清雲師姊、榮董代表 顏子傑師兄、王獻聰師兄、宗教處同仁 黃淑惠師姊、活動組 江淑清師姊,紛紛為大愛感恩科技祝福添心語。
大愛感恩百貨門市明薏師姊看到靜思堂概念館開幕有非常多人的參與與護持,內心更感覺有使命感來推廣,尤其在來參觀的客戶都誇獎我們的中國服不論在設計/剪裁都展現人文不輸給以中國風服飾品牌,同時更加感動的是在請購的同時大愛感恩科技還能將盈餘回饋慈濟做社會公益一舉數得,大家都非常倍感溫馨。
剪綵儀式,在眾人熱烈掌聲中,開啟大愛之門,『造福世間護大地,延續物命結好緣』。大愛感恩科技期許成為慈濟四大、八法印的一股活泉。十方善田裡,人人都是深耕的掘井人,衷心希望這口活井能夠源源不絕。
大愛感恩科技 許夢津 高雄報導
環保低碳心生活 無聲說法化感恩
- Article Details
陽光明媚的假日上午,許多菩薩雲來集在高雄靜思堂,一同見證大愛感恩科技高雄低碳概念館的啟用典禮。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首先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與在場來賓家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南區合心關懷 林景猷師兄則祝福期勉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在慈濟人高雄的家設立,能接引更多社區會眾認識寶特瓶回收再製科技、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精神理念。環保志工 清雲師姊、榮董代表 顏子傑師兄、王獻聰師兄、宗教處同仁 黃淑惠師姊、活動組 江淑清師姊,紛紛為大愛感恩科技祝福添心語。
大愛感恩百貨門市明薏師姊看到靜思堂概念館開幕有非常多人的參與與護持,內心更感覺有使命感來推廣,尤其在來參觀的客戶都誇獎我們的中國服不論在設計/剪裁都展現人文不輸給以中國風服飾品牌,同時更加感動的是在請購的同時大愛感恩科技還能將盈餘回饋慈濟做社會公益一舉數得,大家都非常倍感溫馨。
剪綵儀式,在眾人熱烈掌聲中,開啟大愛之門,『造福世間護大地,延續物命結好緣』。大愛感恩科技期許成為慈濟四大、八法印的一股活泉。十方善田裡,人人都是深耕的掘井人,衷心希望這口活井能夠源源不絕。
大愛感恩科技 許夢津 高雄報導
戰亂無情遠家園 發放毛毯安度冬
- Article Details
敘利亞內戰進入第四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興起,讓更多敘利亞難民紛紛逃往鄰國避難,隨著難民增加所產生的負擔,中東各國的難民政策更趨於保守。在難民人數逼近一百五十萬人的土耳其,目前因為沒有關閉邊界,每天仍有大批難民從邊境湧入土耳其,當地慈濟志工最近在伊斯坦堡近郊的兩個地區,針對近千戶難民發放毛毯。
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街頭車水馬龍,但一不小心可能會看見乞討的小孩穿梭其中。
街童:「(你從哪裡來的,敘利亞?) 對,敘利亞,沒錯,敘利亞。」
慈濟志工 胡光中:「有一天突然在觀光區,看到有一個小孩子沒有鞋子,就在路邊要錢,一看是敘利亞人,那我就想說是不是能夠幫助他,最後他帶著我坐著火車,然後下來走路走到他家,那一進去看到一整個區域裡面,全部都敘利亞人。」
從戰火紛擾的祖國逃往鄰國避難,緊接而來的,卻是在異鄉面臨生存問題。
慈濟志工 胡光中:「像這樣子的地方,這(牆壁)裡面都是水,那小孩子睡在這邊,其實很辛苦很辛苦。」
難民的生活困境,土耳其慈濟志工在實際家訪後,決定進行援助。
儘管土耳其志工人力有限,但慈濟首次發放依舊順利完成,總共為884戶家庭發出了3738條毛毯,這當中更難能可貴的是,有許多敘利亞志工的參與,11歲的男孩「衛此」,就是志工的小幫手
敘利亞志工 衛此:「我現在其實很難過,因為我被迫離開祖國敘利亞,我所有的朋友都在敘利亞。」
敘利亞教授 主麻:「我們敘利亞有90%的學生放棄求學,因為經濟困難無法就學,我知道這些孩子他們求學的渴望,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出路。」
志工和難民互道感恩,他們手上提的是禦寒的過冬物資,也是來自全球慈濟人愛心的重量。
趙德瑤 賴展文 余自成 土耳其報導
Read more家訪探視環保志工 邀約歲末祝福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投入環保回收工作,無怨無悔,有些資深的環保志工年紀大了,有病在身,慈濟志工特別前往家中探視,送上祝福,感恩他們的付出,並且邀請他們參加環保志工歲末祝福。
平時獨居在家的環保志工吳黃初,看到志工前來關懷,雖然身體受到病痛的折磨,但心情開朗許多.志工除了關心病情外,也邀約他在體力許可下,來環保站走動。
慈濟志工 郭束:「你現在沒有辦法出去做,就在家裡做,你若沒有辦法去薰法香,電視打開,五點半照常起來,上人來到我們家。」
深夜再前往關懷環保志工陳黃阿春,雖然她的先生,身體狀況不佳,不便讓志工到家裡坐坐,志工們還是送上祝福,並且邀請參加環保志工歲末祝福。
慈濟志工 郭束:「一直很客氣說她沒做什麼,其實她做環保已經做十幾年了,沒有間斷,非常精進的菩薩,值得我們學習。」
環保志工從年輕時,就投入環保救地球的工作,了解清淨在源頭的重要,志工們加緊關懷,希望法親家人不要失散,讓環保觀念在社會上持續擴大。
真善美志工 王敏德 高雄報導
Read moreMonday, 10 November 2014
拉羅馬那慈校 開辦環保藝術課程
- Article Details
中美洲多明尼加,環保意識抬頭,例如拉羅馬那慈濟學校,請來環保藝術創作家,教導學校老師把不要的衣服重製成手提包,做為將來教學參考,引起眾人高度的興趣。
好好的衣服,卻一刀剪開,這是「拉羅馬那」慈濟學校最新的課程。
拉羅馬那慈濟學校校長 喬安娜:「今天讓我們大開眼界,看到如何將一般人眼中看似沒有用的物品,變成有用、富含創意的作品。」
原來這是請到了環保藝術創作家,教學校老師,如何把不要的衣褲做成手提包。
環保藝術創作家 聖達娜:「很高興今天有機會來這裡,跟老師分享,如何運用老舊的衣服做成包包,透過他們再來教導孩子,發揮創造力,學習如何運用家裡與學校中可以找到的回收物品,來做環保勞作,學習惜福愛物,做一個更優秀的公民。」
多明尼加慈濟人惜福愛物、珍惜地球的行動,不只落實在課堂上,在街頭,也看到他們不時與當地大使館、僑胞合作掃街,推行環保,從自身做起。
真善美志工 朱慈瑤 張慈揮 邱明琦 多明尼加報導
Read more菜市場闢環保點 資源回收造淨土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環保意識可說是全球共識,慈濟也大力響應這股風潮,推廣範圍當然包括了世界人口第一多的中國大陸。這次帶您看到福建「莆田市」,幾位當地志工在社區的菜市場旁,設立環保點,號召居民定點定時來做垃圾分類。而他們從一開始不被攤販看好,到逐漸獲得認同,過程很艱辛。
不明水漬四處流竄,伴隨著刺鼻腥味,這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菜市場暗角,卻有人願意走進來。
慈濟志工:「您好 我們是慈濟的志工,送一分平安祝福您,全家平安 幸福美滿,
我們第一次來很冒昧,如果下次有袋子可以做回收的,麻煩您可以放到這邊來。」
福建「莆田市」志工說明來由,卸除攤販老闆的質疑。每到星期一,市場旁的小小空地,就是這樣一邊回收、一邊宣傳環保理念。
環保點發起人 李煥忠:「(做環保)絕對堅持,甚至還要擴展其他縣鎮,這是我的願,感恩師兄師姊,百忙之中抽空過來,給我們指點。」
志工 林法英:「很開心 反正(環保)這個是很好,現在影響力很大,如果大家都能藉由這分心,那全球都有福了。」
志工鍥而不捨,引導民眾的環保意識抬頭,這分共同愛地球的心,也將慢慢改變城市的面貌。
健康沒煩惱 做環保身體好
Read more福竹磚取代鋼筋 簡易屋綠色建材
- Article Details
慈濟賑災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證嚴上人因此發明竹子替代鋼筋,幫助當地的受災民眾,利用環保建材,重建住所。這個環保理念,榮獲第39屆克羅埃西亞INOVA國際發明獎,一舉摘下兩面獎盃。
就是這個獎,讓證嚴上人,發明福竹磚取代鋼筋,幫助災區建造簡易屋,得到第39屆INOVA國際發明獎的環保類 金牌獎。
發明家 鄧鴻吉:「這個水泥裡面 竟然不是用鋼筋,是用竹子放進去 後來才知道說,上人有講說如果沒有鋼筋,就把竹子當成鋼筋來使用。」
鄧鴻吉有台灣愛迪生的稱號,因為在菲律賓參與賑災,看到慈濟用竹子替代鋼筋,鼓勵上人將這個環保理念,申請專利,上人也因此榮獲最佳環保獎。
聲音:發明家 鄧鴻吉:「因為它(鋼筋)從山上開礦挖產,它必須破壞大自然,另外鋼筋再過了一段時間後,它可能開始生鏽 腐蝕掉,重新又被拿掉。」
因為竹子的纖維,不易被破壞,讓上人堅持用最自然的力量,幫助眾人,也因為環保愛大地的疼惜,不只帶來便利,更讓人類帶來幸福。
彭淑珮 李俊葳 台北報導
Read more瓦斯貨車載回收 王天慶付出無求
- Article Details
48年次的桃園環保志工王天慶,以前開瓦斯行的他,常常熱心免費提供瓦斯,給大型的環保站烹煮食物,也把過去載瓦斯的貨車拿來載回收物,還會帶著小孫女,一起來環保站。
慈濟志工 王天慶:「在921地震之前就開始做了,十多年了,全年無休。平常都6、7點就開始做,做到11、12點,最先是(環保站)沒有車子,師姊來找我,剛好我有車子,這個因緣這樣子。 (這個車子以前是做什麼用的?) 以前送瓦斯的,瓦斯行我做了30幾年,後來因為景氣外移,大陸外移,(瓦斯行)漸漸收起來。當初(回收)量還沒這麼多,因緣下,載載載,師姊只要(回收)有到一個量,都會來找我。(為什麼會想要把車子拿來幫忙載?) 車子空空的,剛好這個環保站,做得很歡喜。 (這貨車一天要開幾趟?) 有時候3、4趟,有時候2、3趟,每天都要做,沒有做就覺得怪怪的。(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就沒煩惱,家庭幸福美滿,做這個環保鍛鍊身體,也沒有煩惱,流點汗也不錯。
做環保是我師姊她先出來做,跟著做跟著做,越做越歡喜。家人就我師姊還有孫子,4歲,他5、6點就起床,很喜歡來(環保站)這邊,每次我來他就跟著來,我師姊出來他就會跟著,剛好我師姊有時候有勤務就我帶,她沒有勤務就她帶,兩個人輪流這樣。上人剛好有這個大福田給我們做,做起來滿歡喜的,心態喔,就越做越歡喜啊!」
採訪撰稿:周思妤
攝影剪輯:李明華
綠色設計續物命 產品創新造福慧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為台灣首創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延續「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宗旨,在產品設計、布種研發直以融入搖籃到搖籃、循環再利用為目標,因此在行政院環保署主辦之「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中榮獲「優選獎」,受邀出席舉辦於台北光點的頒獎活動,對於社會大眾及企業重視產品源頭綠色設計及生產以茲鼓勵與表揚。
搖籃到搖籃強調向大自然學習,將所有物料皆視為養分,利用「養分管理」觀念出發,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遵循「廢棄物即養分」、「使用再生能源」及「提倡多樣性」等3大原則,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有鑑於此,行政院環保署特辦理「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從全省30件作品入選,透過書面審核、實體產品競賽過程,4項產品進入複選,最終由環保署評比共8項作品得獎獲選,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優選獎---環保摺邊毯」即是其中的亮點產品。
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產品需經過五大驗證、六大評選標準,五大驗證標準自我檢核指標為「材料健康性、材料循環再利用性、再生能源使用及碳管理、水資源管理、社會公平性」,六大評選標準為「C2C綠色概念、創新設計、實用性/美觀性之創新設計、材質輕量化、新式開發材料使用等創新設計、綠色包裝設計」,能從如此嚴格把關、慎選評比的標準中脫穎而出的大愛感恩,再次證明大愛感恩以「友善大地、關懷地球」精進不懈而備受肯定與讚賞,也讓產品邁向更高層次的“零廢”工業循環製程模式,走在國際上綠色永續產品的前端。
頒獎活動當天由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魏國彥代表頒獎,提到搖籃到搖籃其實就是一個Redesign的概念,如何持續循環利用,達到零廢棄的工業循環。大愛感恩由設計總監 洪若岑代表受獎,敘述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全世界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整合並購買來自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無私奉獻的環保菩薩細心分類的寶特瓶,透過結合紡織業上、中、下游愛心企業家,善盡社會企業責任。
搖籃到搖籃是一種零廢棄的概念,創意設計從前端產品設計及研發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及綠色生產,從風格的設計簡樸,無需太多加製讓產品更容易回收再循環利用,以期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之願景。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感動不是動一動就停,要像心臟一樣不斷跳動,且要能瞭解,並投入去實踐、付出,真正的做中學、學中覺。」,此段話如是在提及實(企)業家應有的精神與使命,大愛感恩品牌如是秉持此精神,以「綠色、環保、永續」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唯一目標,期待有志一同的企業/品牌都能發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的精神,共同人間菩薩招生、聚善念增福緣。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報導
綠色設計續物命 產品創新造福慧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為台灣首創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延續「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宗旨,在產品設計、布種研發直以融入搖籃到搖籃、循環再利用為目標,因此在行政院環保署主辦之「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中榮獲「優選獎」,受邀出席舉辦於台北光點的頒獎活動,對於社會大眾及企業重視產品源頭綠色設計及生產以茲鼓勵與表揚。
搖籃到搖籃強調向大自然學習,將所有物料皆視為養分,利用「養分管理」觀念出發,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遵循「廢棄物即養分」、「使用再生能源」及「提倡多樣性」等3大原則,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有鑑於此,行政院環保署特辦理「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從全省30件作品入選,透過書面審核、實體產品競賽過程,4項產品進入複選,最終由環保署評比共8項作品得獎獲選,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優選獎---環保摺邊毯」即是其中的亮點產品。
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產品需經過五大驗證、六大評選標準,五大驗證標準自我檢核指標為「材料健康性、材料循環再利用性、再生能源使用及碳管理、水資源管理、社會公平性」,六大評選標準為「C2C綠色概念、創新設計、實用性/美觀性之創新設計、材質輕量化、新式開發材料使用等創新設計、綠色包裝設計」,能從如此嚴格把關、慎選評比的標準中脫穎而出的大愛感恩,再次證明大愛感恩以「友善大地、關懷地球」精進不懈而備受肯定與讚賞,也讓產品邁向更高層次的“零廢”工業循環製程模式,走在國際上綠色永續產品的前端。
頒獎活動當天由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魏國彥代表頒獎,提到搖籃到搖籃其實就是一個Redesign的概念,如何持續循環利用,達到零廢棄的工業循環。大愛感恩由設計總監 洪若岑代表受獎,敘述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全世界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整合並購買來自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無私奉獻的環保菩薩細心分類的寶特瓶,透過結合紡織業上、中、下游愛心企業家,善盡社會企業責任。
搖籃到搖籃是一種零廢棄的概念,創意設計從前端產品設計及研發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及綠色生產,從風格的設計簡樸,無需太多加製讓產品更容易回收再循環利用,以期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之願景。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感動不是動一動就停,要像心臟一樣不斷跳動,且要能瞭解,並投入去實踐、付出,真正的做中學、學中覺。」,此段話如是在提及實(企)業家應有的精神與使命,大愛感恩品牌如是秉持此精神,以「綠色、環保、永續」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唯一目標,期待有志一同的企業/品牌都能發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的精神,共同人間菩薩招生、聚善念增福緣。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報導
【得獎】2014年11月榮獲「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優選獎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為台灣首創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延續「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宗旨,在產品設計、布種研發直以融入搖籃到搖籃、循環再利用為目標,因此在行政院環保署主辦之「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中榮獲「優選獎」,受邀出席舉辦於台北光點的頒獎活動,對於社會大眾及企業重視產品源頭綠色設計及生產以茲鼓勵與表揚。
搖籃到搖籃強調向大自然學習,將所有物料皆視為養分,利用「養分管理」觀念出發,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遵循「廢棄物即養分」、「使用再生能源」及「提倡多樣性」等3大原則,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有鑑於此,行政院環保署特辦理「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從全省30件作品入選,透過書面審核、實體產品競賽過程,4項產品進入複選,最終由環保署評比共8項作品得獎獲選,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優選獎---環保摺邊毯」即是其中的亮點產品。
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產品需經過五大驗證、六大評選標準,五大驗證標準自我檢核指標為「材料健康性、材料循環再利用性、再生能源使用及碳管理、水資源管理、社會公平性」,六大評選標準為「C2C綠色概念、創新設計、實用性/美觀性之創新設計、材質輕量化、新式開發材料使用等創新設計、綠色包裝設計」,能從如此嚴格把關、慎選評比的標準中脫穎而出的大愛感恩,再次證明大愛感恩以「友善大地、關懷地球」精進不懈而備受肯定與讚賞,也讓產品邁向更高層次的“零廢”工業循環製程模式,走在國際上綠色永續產品的前端。
頒獎活動當天由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魏國彥代表頒獎,提到搖籃到搖籃其實就是一個Redesign的概念,如何持續循環利用,達到零廢棄的工業循環。大愛感恩由設計總監 洪若岑代表受獎,敘述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全世界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整合並購買來自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無私奉獻的環保菩薩細心分類的寶特瓶,透過結合紡織業上、中、下游愛心企業家,善盡社會企業責任。
搖籃到搖籃是一種零廢棄的概念,創意設計從前端產品設計及研發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及綠色生產,從風格的設計簡樸,無需太多加製讓產品更容易回收再循環利用,以期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之願景。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感動不是動一動就停,要像心臟一樣不斷跳動,且要能瞭解,並投入去實踐、付出,真正的做中學、學中覺。」,此段話如是在提及實(企)業家應有的精神與使命,大愛感恩品牌如是秉持此精神,以「綠色、環保、永續」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唯一目標,期待有志一同的企業/品牌都能發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的精神,共同人間菩薩招生、聚善念增福緣。
【得獎】2014年11月榮獲「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優選獎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為台灣首創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延續「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宗旨,在產品設計、布種研發直以融入搖籃到搖籃、循環再利用為目標,因此在行政院環保署主辦之「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中榮獲「優選獎」,受邀出席舉辦於台北光點的頒獎活動,對於社會大眾及企業重視產品源頭綠色設計及生產以茲鼓勵與表揚。
搖籃到搖籃強調向大自然學習,將所有物料皆視為養分,利用「養分管理」觀念出發,從源頭設計改變起,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遵循「廢棄物即養分」、「使用再生能源」及「提倡多樣性」等3大原則,讓物質得以不斷循環於生態或工業迴圈。有鑑於此,行政院環保署特辦理「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大愛感恩科技從全省30件作品入選,透過書面審核、實體產品競賽過程,4項產品進入複選,最終由環保署評比共8項作品得獎獲選,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優選獎---環保摺邊毯」即是其中的亮點產品。
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產品需經過五大驗證、六大評選標準,五大驗證標準自我檢核指標為「材料健康性、材料循環再利用性、再生能源使用及碳管理、水資源管理、社會公平性」,六大評選標準為「C2C綠色概念、創新設計、實用性/美觀性之創新設計、材質輕量化、新式開發材料使用等創新設計、綠色包裝設計」,能從如此嚴格把關、慎選評比的標準中脫穎而出的大愛感恩,再次證明大愛感恩以「友善大地、關懷地球」精進不懈而備受肯定與讚賞,也讓產品邁向更高層次的“零廢”工業循環製程模式,走在國際上綠色永續產品的前端。
頒獎活動當天由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魏國彥代表頒獎,提到搖籃到搖籃其實就是一個Redesign的概念,如何持續循環利用,達到零廢棄的工業循環。大愛感恩由設計總監 洪若岑代表受獎,敘述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為全世界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整合並購買來自全台定期與不定期約20萬無私奉獻的環保菩薩細心分類的寶特瓶,透過結合紡織業上、中、下游愛心企業家,善盡社會企業責任。
搖籃到搖籃是一種零廢棄的概念,創意設計從前端產品設計及研發階段就仔細構想產品結局及綠色生產,從風格的設計簡樸,無需太多加製讓產品更容易回收再循環利用,以期達到資源循環零廢棄之願景。
誠如 證嚴法師靜思語所言:「感動不是動一動就停,要像心臟一樣不斷跳動,且要能瞭解,並投入去實踐、付出,真正的做中學、學中覺。」,此段話如是在提及實(企)業家應有的精神與使命,大愛感恩品牌如是秉持此精神,以「綠色、環保、永續」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唯一目標,期待有志一同的企業/品牌都能發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的精神,共同人間菩薩招生、聚善念增福緣。
惜福愛物妥修繕 二手輪椅延物命
- Article Details
醫師節快到了,台中慈濟醫院的醫師用特別的方式慶祝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在院長簡守信帶領下,今天利用假日分乘三條路線,將輪椅送給需要的患者,雖然都是二手輪椅,但全都經過細心整修,再由醫師貼心送到病患家中,收到的患者直說「究感心」。
林仁軒:「最痛的時候,是我剛起床的那一剎那,我要起來的時候 我旁邊,
要放一個椅子 一定要用腳勾。」
雖然套著護具,但站不到幾分鐘就痛得受不了,他非常需要一台輪椅。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專程送來,這雖然是二手輪椅,但每一個小細節都經過整修確認。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尤其是這個,平常會出問題都是把手,沒有顧慮到這個把手,有時候越來越緊 它會生鏽 ,位置會改變 會越來越緊。」
簡守信親自坐坐看確認沒問題才送出,林仁軒很高興收到這分愛的禮物,輪椅高度比家裡的沙發還適合他用。
林仁軒:「因為一低下去,我腰就會承受的力量,會比較大一點。」
平時獨居的林仁軒,話匣子一打開就聊了四十分鐘,簡守信和神經外科醫師林英超仔細傾聽他的需求,今年的醫師節,台中慈濟醫院的醫師就準備用這種方式度過。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物質回收 再好好利用,利用過程 再把這分愛跟關懷,送到病患家裡面去。」
經過整修的輪椅得以延續物命,患者則是獲得最迫切需要的幫助,這分愛與關懷真是送到了心坎裡。
李雅萍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Sunday, 09 November 2014
2014,11/9,大愛感恩高雄概念館開幕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9日(四)10:00-11:30
【地點】高雄靜思堂
大愛心聞: 環保低碳心生活 無聲說法化感恩


人生無常深體會 不畏病苦勤精進
- Article Details
台南環保志工郭麗玉是連鎖寢具店老闆娘,因為參加靜思生活營認同上人理念,在各門市推動不燒金紙,自己更是邀約朋友,每星期一天開車載他們一起到環保做分類,去年底她發現自己罹患了肺腺癌症,而且已經擴展到腦部,讓她深刻體會到人生無常,也特別能感受上人說的來不及,雖然接受化療身體大不如前,他非但沒有因此放慢行善腳步,反而更積極投入,善用每一天的每一秒。
慈濟志工 郭麗玉:「素梅師姊,我要出去了喔!我們這邊朋友說,我沒有出來就不能載她啊,她有講說,師姊妳要趕快好起來喔,我們要坐妳的菩薩船,載師姊出來,所以師姊她的憂鬱症也好了,她也是很高興。
環保對我來講是比較簡單啦,我們也沒讀什麼書,又近近的,我就開始做,真的感到心很靜,很快樂這樣啊,有機會做就趕快,不然那個無常什麼時候要來,還不知道啊。那個已經滿了,很危急啊,那個腦的水腫都快爆開了,肺部也有一顆(腫瘤)四點多公分,躺在那個掃描床的時候,我好像要笑要哭,我希望菩薩來保庇,我可以趕快好起來啊,能夠再多做一點。
我工廠的床罩都,床罩都很大件,最後一定有那個布頭啊,他們丟在一邊的啊,我想說我會做啊,我有這個手藝,我就把它拿來做,看大塊小塊我會看,我做起來這個東西拿去義賣啊,全部捐給他們(公益團體)啊。平安最幸福啦,像今年開始我就說各位同事啊,要拜拜但是用心香就好,節省下來的錢我就投在竹筒,下半輩子我就想,做些有意義社會的事情啦,跟著上人的腳步,做好的事,大家有福報這樣。」
Read more愛惜物命更興福 大愛眾生更感恩
- Article Details
「學生喝完了飲料,會自動清洗瓶罐後回收!」興福國中新任衛生組長簡思佳如是說,然而『如何分類?』學生還是做得不夠確實,因此她特別商請慈濟志工設計了『環境教育 -- 愛物惜福永幸福』的活動。2014年10月15日中午一點,7, 8, 9三個年級、共235位學生和老師,齊聚在學校活動中心,透過環保5R、兩人三腳、環保時尚秀等活動,學習資源分類,學習同心協力完成任務。
首先志工虞秉義以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 (衣服)、3 (3C產品)、5 (五金)、7 (其他)』,鉅細靡遺的講解分類的方法,從簡單的鐵、鋁罐如何區分,廢紙分哪五類,到最難辨別的PE、PP 、PVC等,並串連「兩人三腳」分組競賽。
「我要2個PE、3個PP!」志工虞秉義大聲喊著
穿著用寶特瓶做成「非洲牌打勾牌鞋子」的兩位學生,在加油的聲浪中,奮力一拐一拐的前進,拿起物品的同時,已然將正確的分類方法,快樂的鐫刻腦海。
志工希望學生能秉持「清淨在源頭」的理念,落實在日常生活,讓地球更美麗。
來到了問答時間,志工蔡麗蓉問「什麼東西含有戴奧辛?」「PE的材質是軟的還是硬的?」「廢紙分哪幾類?」簡單易答的問題,讓「我!我!我!」聲不絕於耳,學生爭先恐後的搶答。而就讀八年級的陳新,雖然感冒戴著口罩仍認真的搶答著「PVC!含有戴奧辛!」。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藉由北極熊即將滅亡的影片,說明因為人類過度的浪費,造成到處都是垃圾,地球暖化了。
「2014年興福國中環保時尚秀」感動上場了!
兩位扮演吉祥物感恩貓和大愛狗;其餘八位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用寶特瓶做成的衣服,隨著輕快的音樂走秀,現場馬上HI到最高點,學生個個都很好奇的摸著寶特瓶抽紗做成的衣服,還搶著跟吉祥物握手呢!
虞珊明師兄進一步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抽成紗製成毛毯, 已經有八十萬條毛毯參加賑災的成果。不但描繪了「一條紗線」神奇的「讓愛轉動整個宇宙」的感動,也傳達『續物命』的理念。
興福國中學務主任許美蓉頒發感謝狀後,由衷感謝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的協助。她很感性的說明現在學生物質富裕,過度浪費,透過不同的學習不同的體驗,瞭解資源回再利用的可貴,進而養成好習慣,愛物惜福且知足,讓地球得以永續發展。
人文真善美志工 陳美慧 台北市文山區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08 November 2014
環保觀念殷宣說 除疑解惑動手做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是否有落實環保,不僅在大國外交上,成為談判的焦點,在許多的小城市中,也早已掀起了一波波的行動。慈濟基金會長年在大陸江西的宜春市推動環保回收,最近還舉辦了一場宣導活動,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這個觀念,獲得了熱烈的回響。
慈濟志工來到宜春市,宣導環保觀念,有民眾當場提出了、在大家心中深藏已久的疑問。
民眾 彭青藍:「我每次扔垃圾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到底哪個,我手裡的垃圾,哪些是可以回收,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紙啊 喝過的飲料瓶子,這些東西我都會留下來,我現在住的地方,還有兩箱子,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東西。」
來自台灣與上海的環保志工,仔細為眾人講解。當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大夥直接在講堂外、馬路旁,實際做分類。
宜春市人大主任 任桃英:「感謝慈濟,我們台灣慈濟基金會,為我們全人類做出的貢獻 。」
以往慈濟在宜春做所做的環保回收,所得款項全數用於當地助學,如今將繼續透過環保宣導活動,讓更多人加入守護大地、守護新芽的行列。
真善美志工 劉美華 汪衛光 江西報導
移植樹木細呵護 截根保濕防感染
- Article Details
苗栗園區因為要做道路開發,所以必須把283棵樹木移植到路旁和綠帶地區,移植工程從八月底開始進行,一直到九月底完工,這段期間志工全力協助,從挖土,包土球,為樹木斷根塗白膠,還有移植的後續照顧,全程參與,志工說萬物皆有情,絕對不能因為人類開發,犧牲了這些樹木。
移植兩百八十三棵樹木,是個大工程,怪手先從樹根旁開始挖掘,再由志工用小鏟子,一鏟一鏟整修土球,接著還要用保護網把土球包覆起來。
每顆土球都要包覆綁緊,保護樹根,剪斷之後的樹木傷口則是要塗上一層白膠來保溼。
慈濟志工 劉碧蓮:「它就像我們人的身體有傷口一樣,白膠塗上去之後,它就可以防止水分流失,還可以防止細菌感染。 」
這些樹木全部都移植到附近路旁或者是綠帶區,接著後續的照顧更重要,志工很貼心,設計了特殊的灑水管。
慈濟志工:「你要灑上面 要幫樹洗澡,就是把它淋濕 就用小的,用小的 噴上去 都很方便。」
每天要澆兩次水,志工輪班澆水,提高樹木的存活率 。
慈濟志工 張煥奇:「這種經濟價值好像不夠,為什麼不乾脆砍一砍,或是買一些樹來種就好,但是萬物皆有情,我們還是要把這棵樹保護好。」
九月底完成移植工程,有些移植的樹木也長出新芽,志工非常開心,能為環保,為大地盡一分心力。
真善美志工 鍾繐如 黃乾淡 林艿臻 苗栗報導
八旬嬤熱衷研發 天然洗劑不傷身
- Article Details
今年八十六歲的楊月里阿嬤,花了十八年的時間,研發無毒環保的洗潔劑,阿嬤說,她都是土法煉鋼,利用天然材料,不斷調配測試,失敗了再來一次,終於成功研發天然無毒的洗潔劑,今年還榮獲環保署環保標章認證,她說,能夠讓大家用得安心,不會傷害身體,也不會污染地球,是她最大的心願。
楊月里:「現在這個油膩膩喔,我等一下洗過,你摸摸看就知道。」
楊月里阿嬤邊洗碗,邊說著這好用的天然洗潔劑,是她花了十八年研發的,就是想讓大家用的安心,不會傷害身體。阿嬤國小畢業,根本不懂洗潔劑的成分,她自己用天然材料,反覆上千次調配測試,終於成功。
楊月里:「配不好,加乙不行,加丙,這樣加加加加,每一次失敗寫一次,每一次失敗寫一次,從失敗裡學起來。」
她回想民國七十五年,她無意間發現黃豆粉有很好的清潔效果,於是開發黃豆粉清潔劑,但黃豆粉廢水被環保局認定有使河川優氧化的疑慮,因此停產,但阿嬤不放棄,繼續研發無毒的洗潔劑,這時她有因緣和證嚴上人見面,彼此有了這樣一個約定。
楊月里:「要給上人知道說,台灣有這種人,聽她講十多年來,不停不休,一心追求天然。」
高齡86歲的月里阿嬤,天天堅持自己調配配方,今年八月她研發的洗潔劑榮獲環保署環保標章認證,無毒環保又兼具洗淨力的效果,獲得肯定,這也是對阿嬤最大的肯定。
江麗君 歐陽光輝 苗栗報導
Read more向塑膠袋說「不」 高中生落實生活
- Article Details
高雄楠梓高中老師柯愷瑜,因為認同慈濟宣導減少塑膠袋的理念,她在校內推行「向塑膠袋說不」的活動,除了觀念的宣導,也實際帶動班上的學生,在生活中減少,甚至是不使用垃圾袋,讓地球減輕負擔。
舉手之勞,購物不索取塑膠袋,你也可以做得到!高雄楠梓高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減少生活當中塑膠袋的使用。
楠梓高中學生 劉順成:「這個活動我學到很多對於環境保育的問題,我們一開始先減少塑膠袋的用量。」
楠梓高中學生 許瓏議:「我開始自己手拿著(環保)袋,回家自己吃,然後也改用家中自備的筷子跟湯匙。」
用英語話劇演出,傳達環保觀念。不只是學生自己響應,同時向學校師生及家人廣為宣傳,學生的行動力,也在校內引發迴響。
楠梓高中老師 柯愷瑜:「我是一個英文老師,那我希望學生可以透過,用英文的方式,展現學生對於社會或是國際的一個實踐力跟關心,所以我們就做一個向塑膠袋說不活動。」
雖然只是課堂上活動,卻讓學生們養成好習慣,減少一個塑膠袋使用,就減少一分對地球的傷害。
張宜茜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媽祖跨區遶境活動 好因緣倡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馬六甲興安會館天后宮,首次舉辦跨越地區的遶境遊行,有超過20個奉祀媽祖的宮廟信眾參加遊行,這是馬六甲當地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大型遶境活動,主辦單位邀請慈濟志工參與,希望向信眾推廣環保教育。
鑼鼓喧天,信眾萬頭攢動,馬來西亞馬六甲興安會館天后宮,慶祝媽祖文化節,舉辦遶境活動,在眾多人潮中,這兩個藍色帳棚特別醒目,因為慈濟志工受邀宣導環保。
慈濟志工 吳儀榮:「最重要讓他們(民眾)知道環保的意識,盡量不要用保麗龍,第一,第二,就不要隨手亂丟垃圾,可以的話把垃圾分類後才處理。」
志工手持看板和文宣,逢人就宣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改變民眾觀念的機會。
民眾 林源棋:「你們出來把這個事情推廣,而且讓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想你們出來做(回收),應該對整個社會的環保會有很大的幫助。」
民眾 吳佩清:「像我們每天做那個果汁,那個渣我就是拿來做堆肥,然後自己種一些蔬菜來吃。」
志工的呼籲,得到主辦單位的認同,今年工作人員供餐,也首次不用保麗龍餐具。
馬六甲興安會館理事 吳瑞美:「往年是保麗龍(餐具),吃完了就丟在垃圾袋裡面,連廚餘也丟,保麗龍也丟,寶特瓶都丟進一個紙袋,今年我們開始分類了,慈濟的參與讓我們不再用保麗龍了。」
這是主辦單位邁向環保愛地球的第一步,相信這樣的領頭作用,也能帶動更多民眾響應環保。
饒于潤 楊秀麗 梁尊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用「心」做回收 清淨源頭不落人後
- Article Details
只要能克服自己身體的障礙,每個人都能發揮最大的良能!台中市大里區的慈濟志工 邱秋香,今年58歲,十五年前因為 視神經病變,雙眼漸漸看不見,現在她雙眼幾乎全盲,只能看看見些許微光,想當初她曾經怨天尤人,但證嚴上人的法,讓她轉念,從此不再埋怨,而是付出,她到環保站剪寶特瓶的蓋子,因為看不見,好幾次剪到虎口,血流不止,但是邱秋香用心學習摸索,歡喜付出。
熟鍊的把不同材質的寶特瓶分類,邱秋香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雙手的觸覺
慈濟志工 邱秋香:「像這個 比較不一樣的顏色, 我看反光, 你看這個, 這個軟軟的, 材質就不一樣。」
眼前這些五顏六色的寶特瓶,在邱秋香眼裡,都是黑白模糊的影像,剛開始她學著剪蓋子,因為看不見,好多次剪到自己的手
慈濟志工 邱秋香:「你拿起來 一剪 就滑掉了, 滑掉了就傷到, 大部分用剪刀剪 傷到虎口。」
有時感覺手套濕濕的,拿下來才知道受傷流血了,但她沒有因此怯步
慈濟志工 邱秋香:「人家會的 看就會了, 我們要去摸索, 我們就摸十次一百次, 也沒關係。」
邱秋香說,十五年前因為視神經病變,雙眼視力越來越不好,現在幾乎全盲,只能看見微微光線,她也曾經怨天怨地,想不開,但上人的法,讓她轉念
慈濟志工 邱秋香:「用上人的法 要比較有智慧, 要把過去的困難排除 好好來做。」
慈濟志工 曾淑芬:「她真的是用生命在做慈濟, 最近她的手背在痛, 我想說你休息好了, 不要出來做 她跟我講說 不要。」
邱秋香說,她已經學會面對自己,也接受自己,不再埋怨,而是看自己能還做什麼,把握時間付出。
江麗君 楊俊亭台中報導
Read more推動環保十三年 鳥嶼村民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澎湖白沙鄉的「鳥嶼村」,是個著名的觀光勝地,當地除了水上活動盛行之外,柱狀玄武岩的特殊地形,更是讓大家印象深刻。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鳥嶼」還有一件事讓我們驕傲,那就是島上居民都擁有非常高的環保意識,早從13年前開始,他們就響應慈濟推動的環保資源回收。不過最近當地的一位環保志工扭傷了腰,馬公的慈濟人接到消息,特別搭船、前來幫忙處理回收物。(11/1)
慈濟志工 許罔市:「(師姊我們現在要去哪裡啊),哎呀要去鳥嶼。」
陽光、海浪、搭配著歌聲。34位慈濟志工,從馬公搭交通船到「鳥嶼」,卻不是來觀光。
鳥嶼環保志工 石龍耳:「(師兄這個量多久才這個量),啊(多久這個量),這是差不多一個月啦。」
「鳥嶼」環保志工「石龍耳」,最近不慎扭到腰,馬公來的環保「應援團」,幫了大忙。
慈濟志工 許罔市:「你看今天(回收物)這麼多,我們(這次)來這麼多人,一起做很快就完了。」
澎湖「鳥嶼村」,從2001年開始,響應慈濟推行環保,經過13個年頭,如今、島上居民都有非常高的環保意識。
志工:「 (阿嬤)輕輕踩喔,輕輕踩喔不可以用力喔。」
為了感謝當地的環保志工,馬公的慈濟人特別踏上「鳥嶼」,舉辦感恩茶會。
鳥嶼環保志工 石龍耳:「希望大家能夠,盡量去把(回收)這些事情做好,來拯救地球。」
小小地方,看到大大善行,「鳥嶼」不但是觀光勝地,也是一個值得大家借鏡的環保示範島嶼。
真善美志工 鄧寶珠 葉秋良 蔡秋對 洪中郎 澎湖報導
台大社工產學交流 大愛感恩創造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台灣越來越多青年願意挽起袖子,透過成立社會企業來振興社會、實踐理想。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工作學系馮燕教授,今天帶領28位台大社會工作系學生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參訪,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如何落實社會企業。這是馮燕教授第二次帶領台大學生前來了解。去年「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家」課程首次來訪後,馮燕教授非常感動,看到志工精神與社會企業緊密結合,製作環保再生布料,不僅品質好,更透過部分服裝設計來創造利潤,不僅推廣衣著人文更將盈餘100%捐出來幫助更多人。馮燕教授提到孟加拉窮人銀行創辦者尤努斯的看法,尤努斯認為社會企業之盈餘必須100%回饋給服務對象,在英國是50%。馮燕表示,台灣社會企業剛起步,為了加大誘因,目前僅規定回饋30%,但大愛感恩卻能做到100%回饋,實在是台灣相當難得的例子,所以再次帶學生前來了解其商業模式。
當天下午,學生先到巧藝坊親手巡禮,當觸摸到加工中的賑災毛毯,感到十分柔軟,再看到付出的志工都是上了年紀,有70幾歲、甚至90歲的阿嬤,卻都捨棄在家享受,反而來此夏日悶熱、冬日寒冷鐵皮屋下付出。接著在環保實作時間,首先來到瓶罐回收區,學生們除了解志工如何進一步分類瓶罐才能做出高品質的毛毯,也聽到現場志工分享:許多回收物非常惡臭與汙穢,希望未來回收時,能清潔與整理。學生紛紛點頭表示願意協助推廣。再接著全員來到紙類回收區,實際體會慈濟紙類分類的用心與耐心:分成五類不僅為了增加產值,而是為了減少再製場化學藥劑的使用以免環境污染。雖然分站時間結束了,學生還捨不得走,爭取再多10分鐘將手邊的紙類分好,才離開回收分類體驗區。
聽完志工分享大愛感恩的創立精神與實際作法,許多學生紛紛發問,想了解實際運作的困難與成果。同學非常關心如何能持續有經費做出救災毛毯?正雄師兄以掘井人的觀點回應,表示「透過服裝設計創造出有人文有質感的服裝,在慈濟會所及統領百貨等流通,將營收所得捐出救人,再將營收所得捐出救人。」馮燕教授也回應「社會企業必須要有營收,透過創意與專業創造附加價值,這社會企業才能長遠走下去。」有同學表示親自來看、來聽,才更體會慈濟志工的付出與用心。與網路上對慈濟的評論差異非常大,希望也能藉一己之力將此美善訊息推廣出去。同學也分享之前曾參與社會企業責任評選時,雖然知道大愛感恩內容非常非常符合,卻因宗教及文稿排版印刷,而遭否決。個人內心雖有遺憾,當時卻也無能為力。今天聽過分享,相信大愛感恩理念定發揮更大能量影響更多人。(註:大愛感恩已於2014年獲得該企業社會責任獎項。)
馮燕教授看到越來越多青年想創業,但社企不是萬靈丹,青年尋找出路不應只有創業或社企,社企要賺錢不容易,需要更多創新及自律能力。馮燕教授指出以大愛感恩為例,『寶特瓶回收做成布料』這項技術,雖然不是大愛感恩創造發明,但是透過志工用心與大愛感恩品牌設計與形象,創造社會價值。
會後,透過參訪,學生們更了解何謂社會企業責任,學生紛紛表示親自來看過之後,都對社會責任多了一份體會與承擔。期待環保與商業務實面兼顧的大愛感恩在學生中種下一份善與社會責任的種子。
人文真善美志工 林正雄 內湖報導
Read moreFriday, 07 November 2014
海燕起菲(二)保護海岸線Beautiful coastline not the same anymore
- Article Details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United Nations portal on Humanitarian Affairs, more than 14 million people in the Philippines were affected by last year’s Typhoon Haiyan, including 1.4 million of residents living along the coastline. To make sure those living along the coastlines are safe, the Filipino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grow 128 hectares of mangroves along the coastline of Tacloban City. However, can mangroves be used as revetment against the strong waves? Let’s take a look in our next report.
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超過一千四百萬的人受到影響,其中140萬居住在海岸線,為了保護那些住在海岸線的民眾,菲律賓政府決定在獨魯萬海岸線種植128公頃的紅樹林,防止大浪,但是紅樹林真的能保護海岸線居民?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大地之聲(2)紅樹林Mangroves-friend or foe?
- Article Details
In Taiwan, mangroves became protected after two of the six species were wiped out due to development. But unfortunately, the government didn’t consider the plants’ exuberant reproduction capability as it tried to repopulate the plant, which has led to an environmental crisis as indigenous creatures occupying Taiwan’s intertidal zone are being chased away by the plant. Here’s our report.
在台灣,紅樹林原本有六種,但其中兩種卻因為過度開發而滅絕,但在政府決定復育紅樹林的同時卻沒有考慮到這種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反而對環境帶來浩劫,壓迫到潮間帶生物的生存空間,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報導。 Read more
回收物製作戲偶 體驗傳統布袋戲
- Article Details
為了宣揚人文教育精神,加拿大溫哥華人文學校,最近分別因應低、中、高年級舉辦「親師懇談會」。當家長與教師互動時,學校也同步安排學生,進行一場傳統藝術之旅,讓他們用回收物製作戲偶,編排布袋戲,將古早味玩弄於手掌間。
廢棄布料當衣服,養樂多瓶罐當人頭,製作傳統戲偶,沒想到也能結合環保風潮。
指導老師 張新玲:「我們這裡塗膠水,可以下來一點點塗膠水。」
您沒有聽錯,做這麼多準備,就是要玩民俗藝術布袋戲。溫哥華人文學校師生,這天暫且將西洋文化擱在一旁,搭起最陽春的戲台,上演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
人文學校學生 劉韜述:「我演的是牛魔王,說實在的,我比較,我感覺其他人都比較可憐,因為他們其他人都是光棍,我是唯一一個有老婆(鐵扇公主)的人,我小時候就是比較喜歡西遊記,天天看那個動畫片,所以這個(布袋戲)對我來說,也是比較一種新的感受。」
人文學校學生 莊鈺穎:「今天演了之後,我有體驗到中國文化了,因為我從小就在加拿大長大,就沒體驗到很多中國文化的東西,(布袋戲)也學了一些西遊記,我不知道的東西。」
一場布袋戲,讓學生更了解傳統文化、落實人文教育,而這也是「親師懇談會」中教師一再強調的教學方向,內心還有疑惑的家長,親眼見證後也給予肯定。
真善美志工 應碧玉 沈金權 魏嘉宏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綠色生產力 共創新未來
- Article Details
「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是台灣主辦「亞洲生產力組織 (APO)」之「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大會主軸。計有來自亞太地區印度、新加坡、蒙古、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日本等19國共80餘位講師及學員來台與會。本次研討會係APO在睽違12年之後於台北隆重舉行。台灣在2013年成立之APO「綠色卓越中心」在本次會議中呈現台灣多項綠能科技應用,已成為亞太地區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平台,各會員國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促成更多國家與產業在多元層面與領域能互補、結盟,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與APO的因緣,可以追溯到103年3月APO在台主辦「國際綠色產品展」(Eco-Products International Fair, EPIF),彰顯我國發展綠能科技的具體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因三年連續榮獲『綠色典範獎』殊榮亦被邀請參與『國際綠色典範獎』的參選,於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以「灰色環保毛毯、神奇系列產品、傳薪系列服飾、綠色典範服務獎、綠色創新行銷獎」榮獲5項最高榮譽獎的殊榮,為環保紡織業獲獎廠商的唯一代表,同時亦是『創新行銷榮譽獎』唯一得獎廠商,榮譽獎所代表的意涵為EPIF主辦單位對傑出且表現優異的最高肯定。
對於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成果,APO綠色卓越中心印象深刻。因此研討會結束之後次(11/6)日,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便安排三十餘位國際學者專家,前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參觀各項分類物資環保實作;接著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深度參訪,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親自歡迎貴賓到來,並由楊竣翔師兄用流利生動的英文介紹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人文。活動最高潮,音樂聲中,夾雜了閃光燈與讚歎聲,只見一位位人文氣質兼具的大愛感恩素人模特兒依序出場,進行一場令人驚豔的『大愛感恩環保再生織品動態展示』。
來自新加坡的專家Ken Hickson分享:「(英文翻譯) 大愛感恩科技所做出模範,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對大愛感恩科技來說,垃圾正是放錯地方資源,更甚之,這些環保再生織品更成為人道救援的物資、盈餘也完全回饋,令人讚賞。更期待大愛感恩科技能將回收應用範圍擴大到寶特瓶以外之回收物品。」來自馬來西亞雪隆嘉賓Joo Chian Tenh (Andrew)則是分享:「本身是馬來西亞慈濟人。地球資源越來越少,有鑒於此,平常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到環保站做環保。今天更感動於大愛感恩科技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之貢獻。」
參訪活動尾聲,嘉賓們在低碳生活館自由參觀,李麗寬組長表達滿滿的心得與感恩分享:「藉由本次參訪,各會員國代表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慈濟人的愛心具體化成行動發揮,相信每一位參與者在此均能獲得滿滿的能量,回到他們的國家、社會,一定能做出很多的貢獻。也感恩藉由APO (亞洲生產力組織) 這個跨政府的平台,能服務所有國家地區會員國們,讓力量更擴大,將台灣的美善傳播出去。」曲終人不散,只因這份愛心將大家緊緊連在一起,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是大家的心願,希望慈濟經驗、環保菩薩愛心、大愛感恩成果,能啟發在場來賓,真正做到「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綠色生產力 共創新未來
- Article Details
「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是台灣主辦「亞洲生產力組織 (APO)」之「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大會主軸。計有來自亞太地區印度、新加坡、蒙古、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日本等19國共80餘位講師及學員來台與會。本次研討會係APO在睽違12年之後於台北隆重舉行。台灣在2013年成立之APO「綠色卓越中心」在本次會議中呈現台灣多項綠能科技應用,已成為亞太地區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平台,各會員國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促成更多國家與產業在多元層面與領域能互補、結盟,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與APO的因緣,可以追溯到103年3月APO在台主辦「國際綠色產品展」(Eco-Products International Fair, EPIF),彰顯我國發展綠能科技的具體成果,大愛感恩科技因三年連續榮獲『綠色典範獎』殊榮亦被邀請參與『國際綠色典範獎』的參選,於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以「灰色環保毛毯、神奇系列產品、傳薪系列服飾、綠色典範服務獎、綠色創新行銷獎」榮獲5項最高榮譽獎的殊榮,為環保紡織業獲獎廠商的唯一代表,同時亦是『創新行銷榮譽獎』唯一得獎廠商,榮譽獎所代表的意涵為EPIF主辦單位對傑出且表現優異的最高肯定。
對於慈濟環保之貢獻及大愛感恩科技之成果,APO綠色卓越中心印象深刻。因此研討會結束之後次(11/6)日,計畫主持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便安排三十餘位國際學者專家,前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參觀各項分類物資環保實作;接著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深度參訪,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親自歡迎貴賓到來,並由楊竣翔師兄用流利生動的英文介紹慈濟環保理念及大愛感恩科技人文。活動最高潮,音樂聲中,夾雜了閃光燈與讚歎聲,只見一位位人文氣質兼具的大愛感恩素人模特兒依序出場,進行一場令人驚豔的『大愛感恩環保再生織品動態展示』。
來自新加坡的專家Ken Hickson分享:「(英文翻譯) 大愛感恩科技所做出模範,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對大愛感恩科技來說,垃圾正是放錯地方資源,更甚之,這些環保再生織品更成為人道救援的物資、盈餘也完全回饋,令人讚賞。更期待大愛感恩科技能將回收應用範圍擴大到寶特瓶以外之回收物品。」來自馬來西亞雪隆嘉賓Joo Chian Tenh (Andrew)則是分享:「本身是馬來西亞慈濟人。地球資源越來越少,有鑒於此,平常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到環保站做環保。今天更感動於大愛感恩科技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之貢獻。」
參訪活動尾聲,嘉賓們在低碳生活館自由參觀,李麗寬組長表達滿滿的心得與感恩分享:「藉由本次參訪,各會員國代表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慈濟人的愛心具體化成行動發揮,相信每一位參與者在此均能獲得滿滿的能量,回到他們的國家、社會,一定能做出很多的貢獻。也感恩藉由APO (亞洲生產力組織) 這個跨政府的平台,能服務所有國家地區會員國們,讓力量更擴大,將台灣的美善傳播出去。」曲終人不散,只因這份愛心將大家緊緊連在一起,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是大家的心願,希望慈濟經驗、環保菩薩愛心、大愛感恩成果,能啟發在場來賓,真正做到「攜手亞太‧邁向綠色生產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印裔環保志工共乘機車回收資源
- Article Details
來看馬來西亞淡邊,一對印裔環保志工,「荻薇」和「碧瑪拉」。她們平常共乘一台摩托車,穿梭社區收集回收物,然後交給慈濟變賣,進而幫助有需要的人。慈濟淡邊聯絡處,也因為這群印裔志工,各項活動變得更為多元化。(10/12-19)
感情要好、形影不離,「荻薇」和「碧瑪拉」可說是一對「環保姐妹花」。
她們不僅是同住在「淡邊」的印度裔居民,也因慈濟而投入環保,從苦悶生活找到共同方向。
印裔環保志工 碧瑪拉:「我一個人獨居,待在家裡會想太多,大家一起做環保,心情比較開朗,這樣朋友也多很開心。」
收集回收物,不僅在一般民眾住家,神廟內,也是她們助人的重要定點。
神廟祭司 安普:「荻薇時常到神廟回收瓶罐,我們就問她為何這樣做,她說要來協助他人,我們就開始儲藏物品,像是塑膠和瓶罐全部留給她。」
印裔環保志工 荻薇:「這些回收物賣了,可以幫助病苦的人,需要教育補助的孩子,替他們買書本買米,繳校車費等等。」
五年多前,「荻薇」看了照顧戶受助影片深受感動,就此化感動為行動。像是歲末祝福跟屠妖節發放場合,有許多像她一樣的人、不再等待。
民眾 樂努卡:「那時候得到他們很多幫助後,才知道他們來自慈濟,我可以學習慈濟人如何協助人,我想加入慈濟成為志工。」
有的人是曾經受助、有的人是起心動念,不論華裔或印度裔居民,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實踐理想。
真善美志工 陳桂屏 馬來西亞報導
定點回收資源麒麟新村吹環保風
- Article Details
位於江蘇的「麒麟新村」社區,從2013年11月,開啟定時、定點回收資源後,至今已滿周年。當初,發起人「吳琳」女士,因為參訪慈濟環保站,而了解資源回收的重要性,就此決定要將清流帶進家園。這也讓「麒麟新村」成為昆山第一個,由居民自行發起環保回收的社區。(10/30-31)
每到星期五下午,76歲的「周隸夢」,會自動拉著音響,走進街頭巷尾。
居民:「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原來他是化身成行動廣播器,通知居民,做環保的時間、又到了。
麒麟新村居民 周隸夢:「我做的事情,對全社會有貢獻,我的感覺很好。」
位於江蘇昆山的「麒麟新村」,老年人口居多,平時較為寂靜。但一年來,環保、改變了社區風景。
麒麟新村居民 周阿姨:「(您怎麼那麼認真啊),呵呵您好,我把這兩個折起來。」
提著大包小包的「吳琳」,就是社區環保發起人,她親眼見證,從一開始的小貓幾隻,到現在志工人數大幅成長。
麒麟新村環保發起人 吳琳:「每一次在發願我就覺得,我盡我所能全部做完的時候,感覺到當你全部的力氣,都用完的時候,你相信這時候曙光又會再現,所以我每一次,都曙光再現前進一步。」
最近在「環保周年感恩茶會」,大家回顧過去一年,點滴在心頭。
麒麟新村居民 鄭艷:「一年多來我們的居民,從就是開始有點好奇,別人說好都不知道怎麼做,後來都慢慢成為了志願者,我就覺得大家真的是勇氣可嘉,給了我們很大的力量。」
從不被看好到獲得認同,居民的堅持,反而擁有了更美好的環境。
真善美志工 張蘊玉 童茹棠 江蘇報導
Thursday, 06 November 2014
2014, Nov. 6-9, The 2014 Taipei in Style (TIS)
- Article Details
【EVENT】2014 Taipei in Style (TIS)
【DATE & TIME】2014/11/6-9
【LOCATION】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s Warehouse 2&3, North Tabacco Factory
2014,11/6-9, 台北魅力展(TIS)
- Article Details
【活動名稱】2014台北魅力展(TIS)
【活動時間】2014/11/6-9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2號倉庫、3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疼惜環境一念心 種下樹苗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加拿大高貴林市政府,每年秋天會舉辦「明日之樹」植樹活動,慈濟志工今年第五次參加。有來自高貴林、溫哥華以及素里的慈濟人共29位,人人幾乎有種樹經驗,四個多小時歡歡喜喜種下了715棵樹苗。
一人一圓鍬,沿著沼澤小心走。隨即,不論男士女士選定位置,種下一棵棵樹苗。高貴林政府為了明年開春大地蓬勃的生機預作準備,舉辦明日之樹(TreesforTomorrow)植樹活動,來自高貴林溫哥華以及素里慈濟志工,29人參與。
慈濟志工:「造福下一代的子孫。」
植樹日,巧遇強風豪雨,大家臉上還是笑嘻嘻。
慈濟志工:「上人不是叫我們要愛大地嗎?這就是最好的表現。」
看似簡單的動作,每一步驟都要用心,鏟土面積要適當、鬆土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期待這片原本因都市開發而形成的沼澤,能因未來這一片樹林有豐富的自然生態。
真善美志工 吳群芳 尤德坤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2014,11/6,APO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6日(四)09:30-12: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綠色生產力 共創新未來


Read more
從觀眾變主播 認識電視新聞製播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中山大同區的培訓和見習志工,到大愛電視台參訪,從新聞了解媒體報真導正的社會責任(10/26)。而新北市雙和的社區志工,也在參訪過大愛台後,對自己平常在做的環保工作,更具使命感。
平時坐在電視機前看主播播新聞,好像輕而易舉,等到自己坐上主播台,才發現其實沒那麼容易。
體驗證嚴上人推動人文志業要傳播清流的理念,雙和社區志工來到大愛電視台參訪,大家透過資深志工及節目製作人的分享,對於平常努力做的回收工作,也有了不一樣的使命感。
志工 許素卿:「藉由做環保這個平台,讓我由一個手心向上的人,可以變成手心向下的人來付出,我感到很感恩那我回去以後,我更積極地邀約更多的好朋友,大家一起來勤耕福田。」
志工 吳麗花:「我覺得大愛台,真的(播放的)是很棒的節目,無論孩子還是大人,
什麼樣的人來看都很適合,無論什麼類型的節目都很好看。」
大愛電視台,不論新聞或是節目,都以報真導正為宗旨,這天中山大同區培訓志工的戶外課程,也安排他們參訪大愛台,主播倪銘均的分享,讓很多人很有感觸。
志工 張文漳:「我們不能以訛傳訛,就是說媒體播的(新聞),你看到的就像倪主播講的,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準(正確),你聽到的不一定是真的,那我們要用心去思考。」
志工 林佑蔆:「讓我覺得最感動的地方,是因為對我們下一代,小孩子的影響想說藉由,這個(大愛台)報導,能夠為我們下一代,重建比較美好的將來。」
一趟大愛台參訪行,讓這群志工,對慈濟人文志業有更深的認識,也要把這分感動,帶回社區推廣。
真善美志工 林芬蘭 施志鴻 江金蓮 魏文輝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救苦救難祈三願 合心和諧聚大愛
- Article Details
應慈濟基金會之邀,前來台灣參加「第三屆慈濟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學院王振耀院長,於研討會前帶領大陸學者一行十人,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拜訪。王院長表示,從1991年華東水災開始,慈濟進入大陸救災,民政部就起了巨大的反應,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一直到後來他負責慈善、救災等事務,過程中也就越來越了解慈濟,對慈濟很多行為、方式深刻感動,因而開始認同慈濟很多的理念,例如感恩、志工專業與修養。
學者風範態度溫文儒雅的王振耀院長,過去在大陸民政部工作長達二十多年,與慈濟認識長達二十四年,他說:「慈濟的『感恩』跟大陸的『感恩』是不一樣的,大陸常說的感恩是『我救助了你,你要感恩我』;慈濟的感恩,施者先感恩受者。」
深受慈濟人文影響,王振耀院長對慈濟帶去大陸那份救苦救難行為與大愛善心,有了一番的見解。希望這樣好的理念、行為方式,盡快搬到大陸,讓更多人來學習接受。同樣抱持謙虛交流的態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志業從資源回收、到寶特瓶再製環保織品、研發精進,更是令人讚歎,因為 證嚴法師『大愛眾生、感恩天地』宗教家胸懷,跨越國家種族、擴及眾生平等,也感恩大地萬物、疼惜大地受毀傷。
王院長認為此行他更體會到必須以行動向慈濟學習,尤其在志工體系有兩方面值得讓大陸學習,一是專業化管理精神,二是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環保,讓垃圾變環保。
慈濟慈善工作已經邁向國際化,跨越宗教、種族、援助國家將近九十個, 證嚴法師最大的心願是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及天下無災難,希望世界能建構超越宗教、世界公民的一個和諧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救苦救難祈三願 合心和諧聚大愛
- Article Details
應慈濟基金會之邀,前來台灣參加「第三屆慈濟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學院王振耀院長,於研討會前帶領大陸學者一行十人,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拜訪。王院長表示,從1991年華東水災開始,慈濟進入大陸救災,民政部就起了巨大的反應,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一直到後來他負責慈善、救災等事務,過程中也就越來越了解慈濟,對慈濟很多行為、方式深刻感動,因而開始認同慈濟很多的理念,例如感恩、志工專業與修養。
學者風範態度溫文儒雅的王振耀院長,過去在大陸民政部工作長達二十多年,與慈濟認識長達二十四年,他說:「慈濟的『感恩』跟大陸的『感恩』是不一樣的,大陸常說的感恩是『我救助了你,你要感恩我』;慈濟的感恩,施者先感恩受者。」
深受慈濟人文影響,王振耀院長對慈濟帶去大陸那份救苦救難行為與大愛善心,有了一番的見解。希望這樣好的理念、行為方式,盡快搬到大陸,讓更多人來學習接受。同樣抱持謙虛交流的態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志業從資源回收、到寶特瓶再製環保織品、研發精進,更是令人讚歎,因為 證嚴法師『大愛眾生、感恩天地』宗教家胸懷,跨越國家種族、擴及眾生平等,也感恩大地萬物、疼惜大地受毀傷。
王院長認為此行他更體會到必須以行動向慈濟學習,尤其在志工體系有兩方面值得讓大陸學習,一是專業化管理精神,二是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環保,讓垃圾變環保。
慈濟慈善工作已經邁向國際化,跨越宗教、種族、援助國家將近九十個, 證嚴法師最大的心願是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及天下無災難,希望世界能建構超越宗教、世界公民的一個和諧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清淨源頭啟善念 敬天愛地惜物命
- Article Details
兩百多位台北中山大同區的見習培訓志工,前往新北市雙和聯絡處環保站,體驗環保實作,透過親自分類,大家才明白回收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希望能把這樣的環保知識,帶回生活中落實。
坐在一箱箱回收物前,兩百多位來自中山大同區的見習志工,似乎不知該如何動手做分類,光是一張CD,回收起來都有它的學問。
環保志工:「CD就只有音樂的,我們要把它拆開,這個(碟片)可以賣,這個紙要賣,全部都是可以賣。」
慈濟志工 黃秀鳳:「環保站不是說很髒很臭,環保站也是可以很乾淨的,只要你把它分類做得好,讓他們實際去做一次,你講再多,沒有說親身來體驗,親身去做喔,你感覺不出來啦。」
鼓勵見習志工多參與環保工作,台北中山大同區這個月的志工培訓課,特地安排大家到雙和聯絡處環保實做,親自體驗後,很多志工才知道,分類很不容易。
志工 林素珠:「(平常我)是有做(分類),可是我聽完之後,我才發覺,我自己做得一點都不徹底,所以今天我能夠學到這東西,我應該回去就是身體力行。」
志工 李晨右:「我覺得做環保要從自己開始,那自己開始我不是說做分類,因為分類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是覺得應該要從素食,體內的環保開始。」
除了動手做分類,中和區資深環保志工,也透過經驗分享,希望大家將環保落實生活。
慈濟志工 陳仁傑:「保護地球是維護我們子孫,將來生存的環境,譬如說我們出門,就多帶一個塑膠袋出去,這樣無形中就少用到塑膠袋。」
多用一點心,生活就能處處落實環保,地球也能永續生存。
陳秋華 梁榮為 古敏華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05 November 2014
大地之聲紅樹林(1) National treasure of TW
- Article Details
Did you know that mangroves are titled as a national treasure in Taiwan? Mangrove generally refers to a group of trees or shrubs that grow in saline coastal sediment habitats in the tropic and subtropics. There were originally six types of mangroves in Taiwan, however, due to overdevelopment, only four kinds are left. In our next report, we learn more about the different species of mangroves and why we should cherish these national treasures. Here’s more.
你知道紅樹林在臺灣被稱作國寶嗎? 其實紅樹林是棲息在沿海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植物的統稱,光是在台灣就曾經有六種紅樹林植物品種,但是有兩種 因為開發而滅絕,現在只剩下四種,下一則新聞,我們來認識不同種的紅樹林,也來了解為什麼我們得保護它們,一起來認識。 Read more
缺水難解渴(5)節水達人A family of five in Tainan whose water bill is only four to six USD for every two months
- Article Details
Southern Taiwan continues to be troubled by water shortag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veryone to conserve water. To maintain the school’s landscape without breaking the bank, while still conserving water, the Tzu Chi Senior High in Tainan turns to the local sewage plant, where treated effluent is provided to all free of charge. But first we meet a family of five in Tainan, whose water bill is only four to six USD for every two months.
南台灣持續面臨常缺水的問題,也因此,大家都應該節約用水,為了維持校園的綠意盎然,卻又不花費太多水費及浪費水資源,台南的慈濟高中,善用淨水廠免費提供的淨化水,但首先來認識台南的一家五口,他們的兩個月的水費才約4到6美元。 Read more
澎校園環保+學子環保體驗Time to go green
- Article Details
In recent years, \”going gree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hence, many schools throughout Taiwan are also beginning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Two schools in Taipei City recently visited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s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s of recycling, as well as gain some practical hands-on experience. Meanwhile in Penghu,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been working with the National Penghu Marine and Fishery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o practice recycling on their school grounds. Gaining a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many students willingly give up their own weekends to help out as well.
近年來 綠色生活已經成為為風潮,因此台灣各大校園,也都在強調環保,最近台北就有兩所高中,走進慈濟環保站,學習環保知識,以及實際動手做回收,而澎湖慈濟志工,在澎湖水產職業學校推動環保,已經有十多年,因為懂得珍惜大自然,學生也很樂意犧牲周末時間,前來幫忙。 Read more
南靖環保清心A group of seniors help sort recyclables at the Tzu Chi Nanjing(南靖) Recycling Center
- Article Details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e travel to China’s Fujian, where a group of seniors help sort recyclables at the Tzu Chi Nanjing(南靖) Recycling Center. At this new recycling station, some volunteers see the repetitive sorting as a way to cultivate their own inner wisdom while others see it as a way to garner blessings for their grandchildren.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See you next time.
節目最後來到中國福建,有一群最樸實的環保志工,在慈濟南靖環保站幫忙,在這裡,老菩薩藉由在資源回收中修行,有人則把它當作為子孫積福。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感恩環保獎Receiving recognition from EPA
- Article Details
It has been more than 23 years sin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Taiwan established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d also known as the EEP Award. The purpose of the award is to recognize enterprises that have meet certain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This year, DA.AI Technology was among the 36 enterprises that brought home the high honor.
台灣環保署成立的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舉辦到現在已經是第二十三年,環保署希望透過這個獎項,表達對重視環保的企業表示支持,今年36家事業單位獲得殊榮,包括大愛感恩科技。 Read more
玻璃回收利用+廢木材利用Hard to recycle
- Article Details
What can you do with pieces of broken or unwanted furniture? In Taiwan’s Chiayi(嘉義),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National Chiayi(嘉義) University have joined hands to establish a program where students are using their creativity to give unwanted items a new lease on life. But first, we go to Taichung City to see how recycled glass i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壞掉還是不要的家具能做什麼呢?在臺灣的嘉義,當地的環保局和嘉義大學合作,學生用透過創意,讓廢棄的家具有了新的生命,但一開始我們到台中市,看看回收的玻璃如何變成綠建材。 Read more
缺水難解渴(三)Meet sluice gate controllers
- Article Details
In Taiwan, irrigation channels are controlled by sluice gates, which are turned on and off manually by people known as sluice gate controllers. These controllers are employed by the local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nd their job is to make sure each farm gets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water without wasting a drop. We now meet two sluice gate controllers of the Chia-Nan(嘉南) Irrigation Association.
在台灣,灌溉的渠道是經由水門人工控制,這些人就叫做掌水工,是由每個地區的水利會聘用,工作內容就是確保每一塊農地都有足夠的水可用,但又不會浪費水資源,現在來認識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兩位掌水工。 Read more
知識長交流會 大愛社會企業取經
- Article Details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管理一直都是各界重視的課題。在科技推動及全球化趨勢之下,如何獲取、掌握、並有效利用經驗或知識促進企業的營業效率,也是企業成功之關鍵因素。因著知識管理的發展,中國生產力中心主辦的知識長交流會應運而生,今年邁入第四屆,主要是集結產官學界領導人之管理者,透過社群運作方式,搭建知識及商業合作平台,透過人脈互動與資訊網絡交換彼此經驗與想法。
知識長交流會是經濟部工業局的「產業聚落知識管理推動計劃」,每月都會選一個主題,到各領域標竿企業去做了解,針對產業未來發展之趨勢、關注的重要議題進行交流。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劉武經理分享最近一年多來社會發生許多事件,許多問題都是因為企業經營者本身的道德觀造成,故企業社會責任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情,企業除致力於營收發展,更應結合企業的核心能力,獲利同時也能對社會和環境做出具體貢獻。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為品質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並且希望帶給社會更祥和及正面力量,誠心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劉武經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目前少數注重CSR的社會企業,此次安排主題為「知識管理x綠色環保人文x企業社會責任」,帶領知識家交流會一行約四十多位高階經營者實地參觀,透過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導覽巡禮,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洪碩廷博士說明去年新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展現創新紡織研發成果。貴賓們充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實際作法。期望各企業一樣,也能用CSR的角度去經營和管理,慢慢朝向這方向邁進,成為祥和社會,就像國父所說的 「世界大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知識長交流會 大愛社會企業取經
- Article Details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管理一直都是各界重視的課題。在科技推動及全球化趨勢之下,如何獲取、掌握、並有效利用經驗或知識促進企業的營業效率,也是企業成功之關鍵因素。因著知識管理的發展,中國生產力中心主辦的知識長交流會應運而生,今年邁入第四屆,主要是集結產官學界領導人之管理者,透過社群運作方式,搭建知識及商業合作平台,透過人脈互動與資訊網絡交換彼此經驗與想法。
知識長交流會是經濟部工業局的「產業聚落知識管理推動計劃」,每月都會選一個主題,到各領域標竿企業去做了解,針對產業未來發展之趨勢、關注的重要議題進行交流。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劉武經理分享最近一年多來社會發生許多事件,許多問題都是因為企業經營者本身的道德觀造成,故企業社會責任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情,企業除致力於營收發展,更應結合企業的核心能力,獲利同時也能對社會和環境做出具體貢獻。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為品質把關,讓消費者穿著放心,並且希望帶給社會更祥和及正面力量,誠心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劉武經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是目前少數注重CSR的社會企業,此次安排主題為「知識管理x綠色環保人文x企業社會責任」,帶領知識家交流會一行約四十多位高階經營者實地參觀,透過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導覽巡禮,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洪碩廷博士說明去年新成立的研發實驗室,展現創新紡織研發成果。貴賓們充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實際作法。期望各企業一樣,也能用CSR的角度去經營和管理,慢慢朝向這方向邁進,成為祥和社會,就像國父所說的 「世界大同」。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水汙染防治費 環保署12月中開徵
- Article Details
水汙染防治費,預計在下個月中旬開始徵收!第一階段將先徵收大企業水汙費,對象為光電等事業單位,以及設有汙水下水道的工業區廠家,第二階段則預計2017年後,隨著水費,向一般家戶徵收,平均一家四口每年要付八百多元。
水面上漂浮大片油汙,讓魚群都跟著遭殃,也讓民眾看到,汙水處理的漏洞,因此環保署決定,將在12月中,開徵水汙染防治費。
環保署水保處長 許永興:「依它排放的水質水量,來徵收水汙染防治費,除了原規畫徵收的化學需氧量,懸浮固體以外,更應該納入有害健康的物質,就像重金屬。」
水汙費第一階段,將依照立院提案,針對光電、電子等大企業,依照化學需氧量等項目,換算成費率,只要透過汙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就要徵收。至於第二階段,預計四年後,納入家戶,換算下來一家四口,每年要繳八百多元,但民眾對防治水汙染成效,還有疑慮。
民眾:「是有點貴,除非真的是有落實做到,好像沒有什麼改善吧。」
雖然民眾反應,不太有信心,但環保署強調,汙染者付費,徵收費用將用來整治河川,推動總量管制,希望能促進改善水汙染。
蔡怡琳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無私化感恩 花旗神州志一同
- Article Details
以『大愛無私化感恩』為主題,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為慈濟永續所發揮的良能,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在上週末在花蓮舉辦的63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與齊聚花蓮之美國、大陸、新、馬等地數百位實業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使命及願景,讓各國參與的團員感受到台灣實業體的用心及努力並將愛心化為行動回饋於社會的大愛精神 。11月2日為期3天的營隊剛結束,次日一群美國與中國河南的實業家還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內涵,利用返回居住地之前,專程在關渡及雙和靜思堂做完環保實作後來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在這一次小團體參訪過程中,除了李鼎銘師兄以互動式問答 ( Q & A),這群美國及河南實業家熱絡提問,從冰涼大愛衫的奈米科技技術專利,到如何在海外推廣大愛感恩及慈濟環保理念,在這短短兩個小時的問與答,不僅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也更認同及佩服在這無私平台上富有使命感的每個人的愛的接力/善的循環。
來至美國的蕭正明師兄分享到:「非常高興、非常感恩,今天可以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從中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搖籃到搖籃』概念,覺得非常新奇,且覺得對人類的發展貢獻非常好。經由這次的參訪,希望自己可以把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理念與人文帶到美國及其他國家,讓更多人知道環保對環境的重要。」
來至中國河南的隊輔劉俊玲師姊分享到:「這次有河南五位實業家有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之前對環保只有一點點了解,但經由李鼎銘師兄分享,對環保有更深一步探討,了解這五年多來大愛感恩科技的點點滴滴,對大愛感恩科技非常讚歎及感動。而這一件大愛環保衫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背後卻蘊含著全台20萬的環保菩薩滿滿的愛,真的非常感動。目前中國大陸人多地大,且河南一億多人口屬於一個大省,希望把這樣的環保理念,讓更多人知道,也非常期待有機會大愛感恩科技來到河南參展,透過這樣機緣,讓河南本地的大眾了解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為我們地球所做的貢獻,感恩。」
經由這一次的大愛感恩科技深度參訪,相信每個人都期許自己成為一顆種子,將所看到慈濟環保理念與實作帶回去,讓更多人認識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實踐『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大愛無私化感恩 花旗神州志一同
- Article Details
以『大愛無私化感恩』為主題,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為慈濟永續所發揮的良能,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在上週末在花蓮舉辦的63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與齊聚花蓮之美國、大陸、新、馬等地數百位實業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使命及願景,讓各國參與的團員感受到台灣實業體的用心及努力並將愛心化為行動回饋於社會的大愛精神 。11月2日為期3天的營隊剛結束,次日一群美國與中國河南的實業家還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內涵,利用返回居住地之前,專程在關渡及雙和靜思堂做完環保實作後來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在這一次小團體參訪過程中,除了李鼎銘師兄以互動式問答 ( Q & A),這群美國及河南實業家熱絡提問,從冰涼大愛衫的奈米科技技術專利,到如何在海外推廣大愛感恩及慈濟環保理念,在這短短兩個小時的問與答,不僅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也更認同及佩服在這無私平台上富有使命感的每個人的愛的接力/善的循環。
來至美國的蕭正明師兄分享到:「非常高興、非常感恩,今天可以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從中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搖籃到搖籃』概念,覺得非常新奇,且覺得對人類的發展貢獻非常好。經由這次的參訪,希望自己可以把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理念與人文帶到美國及其他國家,讓更多人知道環保對環境的重要。」
來至中國河南的隊輔劉俊玲師姊分享到:「這次有河南五位實業家有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之前對環保只有一點點了解,但經由李鼎銘師兄分享,對環保有更深一步探討,了解這五年多來大愛感恩科技的點點滴滴,對大愛感恩科技非常讚歎及感動。而這一件大愛環保衫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背後卻蘊含著全台20萬的環保菩薩滿滿的愛,真的非常感動。目前中國大陸人多地大,且河南一億多人口屬於一個大省,希望把這樣的環保理念,讓更多人知道,也非常期待有機會大愛感恩科技來到河南參展,透過這樣機緣,讓河南本地的大眾了解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為我們地球所做的貢獻,感恩。」
經由這一次的大愛感恩科技深度參訪,相信每個人都期許自己成為一顆種子,將所看到慈濟環保理念與實作帶回去,讓更多人認識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實踐『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改變習氣重生 環保運動更健康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北港聯絡處的環保站有位志工王錦豐,今年66歲,從裝潢工作退休後,就當起全職志工,天天都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王錦豐心血管有裝置支架,他把做環保當作健身運動,任何事情都身體力行,也在做環保的過程學會縮小自己,收斂以前的壞脾氣,不好習性全都改掉,就像獲得重生一樣。
環保志工 王錦豐:「現在很多人說如果有,要打電話進來給我們,叫我們去收,我們說可以,你們只要有一個點放,我們出去就會順便去收。像我們現在這樣一個在車上一個在下面,很好做,不用再拿出去外面。要常做,常做你就會了,比健走更好,健走不一定會流汗,做環保一定會流汗,會排泄一些不重要的東西都排泄掉。
大家說心導管裝支架不要動,我說哪是這樣,我裝這樣都沒感覺,以前抽菸吃檳榔喝酒樣樣有,心導管有一個支架,我做那麼久了,去血液檢查都正常。
做環保好,就是看到我們雲林縣垃圾量減少很多,一年省掉算千萬的,我們看了就是心情很好,我們就是要認真做,才能減少垃圾量,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心,你如果用心做就能做好,你如果不用心怎麼樣都做不好。
焚化爐燒,製造空氣汙染,所以我們就是收回來,用時間乾淨跟髒的分開,也有濕的,我們稍微曬一下,這裡有一條膠帶,我們就是這一條膠帶把它剪下來,這個做PP白,這個做PP花,我們要做就要把它分類得很好,這樣它回收再造的話比較乾淨,不論價格多少我們都要收,我們目的就是做環保,不要讓它再去燒,燒的話製造空氣汙染,無形中迫害我們的身體。
家家戶戶所用的塑膠袋占我們回收塑膠袋最多,我們現在收的塑膠袋,還沒有50%,我們自己要慢慢做,做給他們看,他們就會接受,先宣導帶頭做起,自己帶頭做,這樣他們大家才會接受。以前我的脾氣也很差,說實在的,進來慈濟之後,改變很多,可以說是變一個人就對了。」
採訪撰稿:李雅萍
攝影剪輯:廖學信
Tuesday, 04 November 2014
2014,11/3,美國河南實業家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3日(二)14:00 -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救苦救難祈三願 合心和諧聚大愛


溫室氣體濃度 創80萬年來新高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政府推行節能減碳,但根據聯合國發表的最新報告,地表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80萬年來的新高,對此聯合國正致力於推動,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零,今天環保署表示,目前掌握國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未來持續推動綠能減碳, 每年提升能源效率百分之二。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六種溫室氣體濃度,達到80萬年來新高,如果這個世紀沒有將碳排放量降為零,屆時地球平均溫度可能會上升超過攝氏2度。
環保署表示,台灣從2012年開始,就將六項溫室氣體列為空氣污染物進行管制。
環保署執祕 簡慧貞:「 目前掌握了90%上的排放源, 至少有265到270個排放源, 它沒有申報的話, 我們查到會告發, 會以空污法的罰則, 罰十萬到一百萬元。」
進而引發氣溫升高 冰山融化 海平面上升 雨量改變及洪水頻率增加等危機,環保署表示,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火力發電廠,石化等工業排放源占48.6%,環保署除了加強管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鼓勵提升能源效率。
環保署執祕 簡慧貞:「天然氣是最乾淨(能源), 煤 再過來是油, 如果能夠用再生能源, 是最乾淨的, 再生能源也包括太陽能, 太陽光電 風力 水力,甚至生質能。」
目前聯合國致立於推動,2010年到2050年,全球的碳排放量應減少40%至70%,2100年前更要降到零以下,已經獲得120個國家支持,預定明年底在巴黎集會,通過聯合國對抗全球暖化的協議。
蔡佩吟 梁家銘 台北報導
Read more分享清淨在源頭 智慧妙語獲共鳴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在三芝區公所,舉辦茶會,有近二百位淡水三芝的民眾來參與,環保志工陳阿桃分享清淨在源頭,現場笑聲不斷,也有了方法,在生活中落實。
一開口,就有笑聲,環保志工陳阿桃,分享生活經驗,和台下的民眾有共鳴
民眾 周素珍:「真的是源頭最重要,做那只是後續,如果大家在源頭開始就不用,不用的時候應該就不會有,這些需要去回收的,所謂資源回收這一塊。」
民眾 何佩華:「人類是地球上的癌細胞,讓我覺得很震撼,因為我們今生有這福氣當人,就應該做有利益社會大眾的事。」
慈濟志工在三芝區公所,舉辦茶會活動,淡水三芝民眾參加踴躍,除了改變生活的態度,也有社區,想要以此做改造。
福成社區理事長 鄭國賢:「比方說我們的淨溪還是說環保,我們會透過定期來主辦這些事情,到時請專業人士來講解。」
清淨在源頭,愛護環境,在掌聲後,就要開始行動。
真善美志工 黃淑惠 張思思 台北報導
National SME Award to DA.AI on its Work of Purific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Article Details

Over 1.3 milli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built up 90% of the Taiwanese economy are certainly the main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Thus, to give recognition and encouragement to the outstanding SMEs,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established this national award to promote the unique and great business models, and to bring inspiration to others. This year, 16 judges across all fields evaluated the nominees on leve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usiness model, growth stability, and contribution to Taiwa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awarded only 10 companies, DA.AI being one of them, as the highest SME achievement of the country.


DA.AI Reporter, San Ming Yu, Sandy Huang, Taipei
Media Link:
http://www.daai.tv/daai-web/main/content.php?id=949609
http://youtu.be/gruVUsQsmZERead more
2014, Oct., The 23rd National Award of Outstanding SME’s
- Article Details

Over 1.3 milli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built up 90% of the Taiwanese economy are certainly the main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Thus, to give recognition and encouragement to the outstanding SMEs,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established this national award to promote the unique and great business models, and to bring inspiration to others. This year, 16 judges across all fields evaluated the nominees on leve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usiness model, growth stability, and contribution to Taiwa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awarded only 10 companies, DA.AI being one of them, as the highest SME achievement of the country.


DA.AI Reporter, San Ming Yu, Sandy Huang, Taipei
Media Link:
http://www.daai.tv/daai-web/main/content.php?id=949609
http://youtu.be/gruVUsQsmZERead more
“衣”起做公益 幸福“淨”鄉團
- Article Details
台灣是美麗的海島,四面八方環海、有1400公里海岸線,有鑑於多數人離海近但與海的關係卻很遙遠,北觀處自100年起辦理『我愛淨灘活動』,鼓勵民眾親近海洋、宣導愛護地球的環保理念,活動推廣至今已邁入第4年,每年吸引超過一萬人參與北海岸淨灘活動。
為推廣「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落實企業對大地環保的認知,11月1日一早在石門風箏公園,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舉辦『“衣”起做公益,幸福“淨”鄉團』活動,聯合會員廠“大家結伴作公益”,除了藉此增進會員廠彼此交流,也希冀人們發揮『飲水思源』,感恩生命的源頭、呼籲停止對於海洋的汙染。
活動一開始,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帶動大家一同跳『環保健康操』為今日的活動揭開序幕。「平日都在辦公室,這次淨灘透過付出,讓員工體會到我們很幸福。」公會副主委、崑洲實業黃美靜總經理分享談到:「黃華德理事長希望推動幸福企業,所以公會活動團隊就想說『用什麼方式來呈現?』藉著今天的淨灘活動,也是在淨化自己的心靈。今天只是一個起點,也希望未來能影響夠多的人一起做好事。」黃副主委這次也提供靜思人文的淨斯環保後背袋與大家結緣,『靜思』靜而思之,靜思以求清淨的心;第二個『淨斯』淨化於斯,淨斯以使萬物無染。使用靜思環保後背袋,減少不必要的塑膠袋,減少污染。
本次活動參加者包括立安、崑洲、德式馬、大愛感恩科技及愛心合作夥伴,大愛感恩科技有42位同仁與家屬參與,竣翔師兄、明瑩師姊、意容都是全家出動;平常做早、忙晚的財務部在主管玟錡師姊帶動下更是125%出席率;登祐師兄帶領品保部也是全員出席。只見全場330多人,霎時間,散佈在沙灘各個角落,埋頭『拾福』。
長期旅居溫哥華的蔣熙是學者蔣勳的弟弟,經公會駱總幹事邀請下,也參與這次活動,「雖大家說溫哥華是花月城市、環境漂亮,但今天來參加,感受到台灣人心更漂亮。」正所謂『自然就是美』,回歸自然、簡樸於心,透過動手淨灘僅是做到『自然環保』,慈濟 證嚴上人更進一步希望人人做到『心靈環保』,心的行為能夠主導身體和語言的行為,每一個人的行為都能影響整體的環境;只要人的心靈在一念之間清淨平安,就會影響到周遭人物環境的清淨平安。具體作法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少欲知足、知恩報恩』,簡單的說,也就是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知足最大富,感恩最大貴, 善解最大智,包容最大慧。』
今日淨灘活動,祝福人人是一個心靈富足的『富中之富』,家家都是『幸福家庭』,工作在『幸福企業』,創造『幸福社會』、享受『幸福人生』。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黃歆瑜 新北市石門報導
“衣”起做公益 幸福“淨”鄉團
- Article Details
台灣是美麗的海島國家,四面八方環海、有1400公里海岸線,有鑑於多數人離海近但與海的關係卻很遙遠,北觀處自100年起辦理『我愛淨灘活動』,鼓勵民眾親近海洋、宣導愛護地球的環保理念,活動推廣至今已邁入第4年,每年吸引超過一萬人參與北海岸淨灘活動。
為推廣「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落實企業對大地環保的認知,11月1日一早在石門風箏公園,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舉辦『“衣”起做公益,幸福“淨”鄉團』活動,聯合會員廠“大家結伴作公益”,除了藉此增進會員廠彼此交流,也希冀人們發揮『飲水思源』,感恩生命的源頭、呼籲停止對於海洋的汙染。
活動一開始,大愛感恩科技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帶動大家一同跳『環保健康操』為今日的活動揭開序幕。「平日都在辦公室,這次淨灘透過付出,讓員工體會到我們很幸福。」公會副主委、崑洲實業黃美靜總經理分享談到:「黃華德理事長希望推動幸福企業,所以公會活動團隊就想說『用什麼方式來呈現?』藉著今天的淨灘活動,也是在淨化自己的心靈。今天只是一個起點,也希望未來能影響夠多的人一起做好事。」黃副主委這次也提供靜思人文的淨斯環保後背袋與大家結緣,『靜思』靜而思之,靜思以求清淨的心;第二個『淨斯』淨化於斯,淨斯以使萬物無染。使用靜思環保後背袋,減少不必要的塑膠袋,減少污染。
本次活動參加者包括立安、崑洲、德式馬、大愛感恩科技及愛心合作夥伴,大愛感恩科技有42位同仁與家屬參與,竣翔師兄、明瑩師姊、意容都是全家出動;平常做早、忙晚的財務部在主管玟錡師姊帶動下更是125%出席率;登祐師兄帶領品保部也是全員出席。只見全場330多人,霎時間,散佈在沙灘各個角落,埋頭『拾福』。
長期旅居溫哥華的蔣熙是學者蔣勳的弟弟,經公會駱總幹事邀請下,也參與這次活動,「雖大家說溫哥華是花月城市、環境漂亮,但今天來參加,感受到台灣人心更漂亮。」正所謂『自然就是美』,回歸自然、簡樸於心,透過動手淨灘僅是做到『自然環保』,慈濟 證嚴上人更進一步希望人人做到『心靈環保』,心的行為能夠主導身體和語言的行為,每一個人的行為都能影響整體的環境;只要人的心靈在一念之間清淨平安,就會影響到周遭人物環境的清淨平安。具體作法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少欲知足、知恩報恩』,簡單的說,也就是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知足最大富,感恩最大貴, 善解最大智,包容最大慧。』
今日淨灘活動,祝福人人是一個心靈富足的『富中之富』,家家都是『幸福家庭』,工作在『幸福企業』,創造『幸福社會』、享受『幸福人生』。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黃歆瑜 新北市石門報導
王爺廟變環保站 惜福愛物敬天地
- Article Details
做環保,連神明也認同。台北市信義區,有位慈濟志工呂中正(70歲),八年前,尚未走進慈濟前,突如其來的中風,讓他無心也無力料理自家管理的王爺廟,在左右為難時,向神明擲筊,獲得的答案是:只要做善事都好。大兒子就建議,不然就來做慈濟。如今,王爺廟成了敦親睦鄰的社區環保點,而疼惜地球的心凝聚起來,就是對神明最好的供養。
回收物才剛運回,大家立刻一擁而上,先把從菜市場收集來的紙箱堆疊好,再進行細緻分類。讓人好奇,這個環保點,竟然就在一間王爺廟裡。
慈濟志工 呂中正:「王爺就說,你就做善事就好了,我就把這個情形回來跟家人說,我大兒子就說,不然我們來做慈濟。」
話說,23年前,呂中正從苗栗來到台北打拚,原本供俸在家的王爺也跟著請了過來。直到八年前,因為中風,幾乎要關廟。
慈濟志工 呂中正:「我是遊玩十天回來後,可能是比較累的關係,加上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沒想到就中風了。」
向王爺請示後,加上家人的指點,和慈濟就此牽上線,靠做環保,供養神明。
慈濟志工 呂中正:「我們也認為說愛護地球,能讓子子孫孫有比較好的環境。」
七年多來,因為環保,身體越做越健康,也接引了不少鄰居加入,原本的信徒,更成了環保志工,而愛的能量,還在持續蔓延。
蕭志傑 梁家銘 台北報導
Read moreMonday, 03 November 2014
尊重生命作活泉 延續物命暖人心
- Article Details
中壢慈濟志業園區腹地廣大,主要用以提供桃園、中壢地區十三鄉鎮社區集會活動,當中有著環保站以及惜福站。環保惜福站內物品琳瑯滿目,有如大賣場的倉儲,常常吸引許多懂得惜福的當地民眾前來挖寶。日前從中壢來訪的大愛媽媽們一行人也先到內湖環保站去觀摩巡禮,接著來到位於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
大愛感恩科技傳承佛心師志,一念不忍眾生苦,以科技妙法廣行一切善,藉由產品發揮大愛精神。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兄分享當初製作「慈悲科技」系列,是源自於 證嚴上人希望大愛感恩科技能集結產官學研眾人智慧與愛心共同研發精進救災、賑災產品,救苦紓困、以及保護志工救災時的安全。同時也詳細地說明寶特瓶回收時因物性差別所做的分類,並舉出許多師兄師姊親身經歷,說明環保衣物的疏濕、快乾不易髒沾等特性。桃園平鎮和氣組的大愛媽媽張如玉師姑表示,自己本來就有在做寶特瓶回收,但是卻不了解為什麼瓶蓋及瓶身一定要分類。很感恩有這個機會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也很感謝虞珊明師兄這麼精闢的講解,讓她現在終於清楚的了解,回去後定會努力宣導並用心做好分類。
同時設計部同仁許雅麗師姊分享大愛感恩為淨斯設計新品中兒童系列的3隻可愛動物玩偶,分別是小羊、小鹿及小牛,代表法華經譬喻品之羊車、鹿車、大白牛車三乘,期許小朋友能成為小志工自度、度人。大愛媽媽們一看到可愛又甚具意義的玩偶,都開心地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加拿大慈青學長的同仁楊竣翔師兄和慈大畢業的林科成師兄分別穿上『賢德系列』及『慈悲科技系列』的產品展現給在場的媽媽們看,科成師兄也詳細解釋產品的使用方式。隨後也參觀低碳概念館和實驗室,期許藉由這次的參訪,讓大愛媽媽們瞭解公司成立的使命及願景,與環保再生織品的製程之外,更進一步宣導『回收好,不用更好』的理念。大愛媽媽曾文玉師姑表示,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愛護地球,將資源回收來的物品研發創造這麼多綠能低碳產品有能回饋慈濟及社會,真是深感佩服。
證嚴上人慈示:「以尊重生命為前提的科技,才能保障生命的平安。」大愛感恩科技本著「環保」、「人文」、「科技」、「回饋」的核心價值,以掘井永續活泉為志願,期許家家都能惜福愛物,從『資源回收』,進階到『源頭減量』及『節能減碳』並帶動更多愛心來投入環保救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賴盈卉 台北報導
Read more尊重生命作活泉 延續物命暖人心
- Article Details
中壢慈濟志業園區腹地廣大,主要用以提供桃園、中壢地區十三鄉鎮社區集會活動,當中有著環保站以及惜福站。環保惜福站內物品琳瑯滿目,有如大賣場的倉儲,常常吸引許多懂得惜福的當地民眾前來挖寶。日前從中壢來訪的大愛媽媽們一行人也先到內湖環保站去觀摩巡禮,接著來到位於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
大愛感恩科技傳承佛心師志,一念不忍眾生苦,以科技妙法廣行一切善,藉由產品發揮大愛精神。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兄分享當初製作「慈悲科技」系列,是源自於 證嚴上人希望大愛感恩科技能集結產官學研眾人智慧與愛心共同研發精進救災、賑災產品,救苦紓困、以及保護志工救災時的安全。同時也詳細地說明寶特瓶回收時因物性差別所做的分類,並舉出許多師兄師姊親身經歷,說明環保衣物的疏濕、快乾不易髒沾等特性。桃園平鎮和氣組的大愛媽媽張如玉師姑表示,自己本來就有在做寶特瓶回收,但是卻不了解為什麼瓶蓋及瓶身一定要分類。很感恩有這個機會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也很感謝虞珊明師兄這麼精闢的講解,讓她現在終於清楚的了解,回去後定會努力宣導並用心做好分類。
同時設計部同仁許雅麗師姊分享大愛感恩為淨斯設計新品中兒童系列的3隻可愛動物玩偶,分別是小羊、小鹿及小牛,代表法華經譬喻品之羊車、鹿車、大白牛車三乘,期許小朋友能成為小志工自度、度人。大愛媽媽們一看到可愛又甚具意義的玩偶,都開心地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加拿大慈青學長的同仁楊竣翔師兄和慈大畢業的林科成師兄分別穿上『賢德系列』及『慈悲科技系列』的產品展現給在場的媽媽們看,科成師兄也詳細解釋產品的使用方式。隨後也參觀低碳概念館和實驗室,期許藉由這次的參訪,讓大愛媽媽們瞭解公司成立的使命及願景,與環保再生織品的製程之外,更進一步宣導『回收好,不用更好』的理念。大愛媽媽曾文玉師姑表示,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愛護地球,將資源回收來的物品研發創造這麼多綠能低碳產品有能回饋慈濟及社會,真是深感佩服。
證嚴上人慈示:「以尊重生命為前提的科技,才能保障生命的平安。」大愛感恩科技本著「環保」、「人文」、「科技」、「回饋」的核心價值,以掘井永續活泉為志願,期許家家都能惜福愛物,從『資源回收』,進階到『源頭減量』及『節能減碳』並帶動更多愛心來投入環保救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賴盈卉 台北報導
Read more感化人生迷途者 淨化心靈引正路
- Article Details
從2009年起,慈濟志工受新加坡監獄署邀請,走入監獄提供援助和關懷。五年來,慈濟志工不僅提供愛滋病藥物補助,也每月走入監獄分享慈濟人慈濟事。2014年,慈濟長期付出獲監獄署第三度表彰,並有四位志工獲得奉獻服務獎。而監獄署也將慈濟推薦給黃絲帶計畫單位,採訪志工付出故事,同時邀約慈濟在黃絲帶義跑當天設立環保宣導攤位。
2014年,慈濟第三度榮獲新加坡監獄署表彰,還有四位慈濟志工分別獲得【五年義工奉獻獎】及【建國一代義工服務獎】。
慈濟志工 徐雪友:「我們要去淨化人心,這個過程中是不容易,我們也鼓勵他(獄友)說,我們擋在監獄的門口,要你們一起來努力,那他們也覺得好,我們一起努力。」
新加坡慈濟志工,自2009年起走入監獄,提供獄友愛滋病藥物補助,並每月與他們分享慈濟人的故事。志工長年的付出,受監獄署肯定並推薦給黃絲帶計畫前來專訪。
慈濟社工 林祖慧:「當我們知道一些獄友,在出獄後遇到生活困難,我們請他們來找我們。」
慈濟社工 林祖慧:「今年就推薦只有兩個團體,一個是監獄義工,當然另外一個就是慈濟,其實慈濟志工今天的立場,就是扮演說,我們是用什麼心態進入監獄,然後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其實進監獄(關懷),主要就是要有那分愛心跟耐心。」
除了教育展覽區,第六屆的黃絲帶義跑,也在監獄官的穿針引線下,首次邀約慈濟前來設立環保宣導攤位,同時設立多個資源分類桶,讓志工帶動民眾正確分類。
民眾 阿都卡利:「很乾淨,若我想要隨地丟垃圾,我都會不好意思,因為大家都保持乾淨,我也不敢弄髒,所以我會看好分類桶再丟。」
活動籌委會主席兼監獄官 余國強:「我看到這麼多人在這邊幫忙,又很有秩序,又很清潔,我要謝謝慈濟來這邊幫我們這個忙。」
從慈善到環保,無論是陪伴獄友或是保護大地,都是帶動人心愛與善的循環。
周麗梅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紅樹林生態多樣 專家政府齊拯救
- Article Details
根據歷史記載,百年前台灣只有台北、仙腳石、台南、高雄、屏東有紅樹林,因為政府設立保護區,又以人工栽植,加上它們的超強繁殖力,在台灣又沒有經濟價值,保存轉為穩定,甚至數量越來越多,現在在台灣西部沿海地區,幾乎都可以看到紅樹林的存在。看似保育成功,卻因此導致當地棲地環境的改變,因此在新竹、彰化等地,為了保護水鳥,或是台灣招潮蟹,有人開始以行動鏟除紅樹林。紅樹林,在全球來說逐漸減少,縮小範圍來說卻好像越來越多,該保育的是後來者紅樹林,或是當地原有生態,這複雜的習題,需要更多專家用智慧來解套。
海茄苳的幼苗,儘管面對新竹的強勁海風,依然屹立不搖。等等,竟然有人走在灘地上,鋤頭一揮,就把小苗給砍斷了,他們在做什麼啊!
工作人員 余紹驊:「斷了之後它才不會生長,才會死掉,它如果長大之後,就會像旁邊這麼大棵的,比人還高,那個就要用很大的力量去砍。」
什麼,紅樹林,怎麼可以砍?
荒野保護協會專案人員 張登凱:「阻礙了河水的排洩,所以在99年的時候就清除了這塊,這一塊有五公頃。」
原來,紅樹林的樹種,喜歡生活在鹹淡水交界、屬於堆積地形的地方,而且它們的根部會抓沙,漸漸形成灘地,帶著泥沙的積水到這裡不容易消退,越積越高,更改變了原本的地表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專案人員 張登凱:「這一塊是台灣招潮蟹的棲地,它的密度是最高,調查大概一公尺的見方裡面的話,大概可以數到將近12隻的螃蟹。」
台灣招潮蟹是台灣特有種,儘管牠們土生土長,卻對於棲地非常挑剔。
荒野保護協會專案人員 張登凱:「像一個潮水十五天,牠只要五到七天,所以牠就被大概局限在岸邊大概五十公尺到三十公尺的這個潮間帶。」
隨著紅樹林年復一年越長越密,這些沙灘上原本的居民卻跟著節節敗退。
王正光七十五歲,從小就在灘地旁長大,還有鄭金池七十六歲,都是做阿公的年紀了,還跑來做這種粗重工作,當然有比賺零用錢更重要的原因。
當地居民 鄭金池:「我來做這個,最主要是想說,看能不能恢復我們以前原本的樣子,我小時候在這裡,南寮跟這邊都是泥沙地,螃蟹喔,什麼東西都會上來。」
儘管有時候會曬傷,有時候會中暑,泥巴噴得滿臉都是,年輕人嫌苦做不來,他們這幾年來,卻年年來報到。
當地居民 王正光:「一棵樹就長了好幾顆種子,一散播出來就不得了了,整片海岸都是小苗。」
紅樹林的胎生苗會隨水漂移,一找到適合生長地點就生根發芽,面對這種超強繁殖力,人為力量每年三公頃、五公頃的砍除之後,還要花大把精神在剷除幼苗,就像愚公移山。
荒野保護協會專案人員 張登凱:「其實這中間我們也想放棄,因為太累了,又不捨得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招潮蟹,從此在我們香山、在北台灣除名,所以我才一直堅持下去。」
一百年前,台灣只有台北、仙腳石(新豐)、台南、高雄、屏東才有紅樹林。隨著經濟開發,原有棲地被破壞,六種樹種只剩四種,1980年代,政府設立了12個沿海保護區,還以人工栽種方式種植,情況開始逆轉。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助理教授 李建堂:「生物他有基本的天然分布地,你等於是人為干擾破壞它,跟我們今天在講生態保育上,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外來種的入侵,所以對很多地方來講,紅樹林已經變成外來種的入侵,那所謂內跟外就是區域的問題,看你如何看。」
關渡保護水鳥的草澤區,二十年多來已經長成水筆仔純林、水鳥數量減少,還有在芳苑海岸、高美濕地,紅樹林的存在都引發討論。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助理教授 李建堂;「其實在台灣的保育來講的話,不是只有紅樹林,我們從以前已經做了很多不太適合的動作,這種東西來講,也許用這個機會可以重新檢討,保育的意義跟目的到底在哪裡。」
究竟該保育什麼,又該怎麼保育,各個地區、各個時期的情況不同,答案或許都不一樣,行動之前怎麼評估判斷,需要更多考量與智慧。
採訪撰稿:周玲秀
攝影剪輯:蕭于傑
新建共修處啟用 環保站福慧雙修
- Article Details
環保站不只做環保,還要結合教育,位在台中神岡區的豐洲環保站,近來又增加了一個功能,環保站二樓增建共修處,完成啟用(9/27)後就能夠接引更多人,日日薰法傳法。
「吃到甜好緣結甲滿厝邊,吃到鹹走東走西沒人嫌」,慈濟志工準備了甜湯圓和鹹湯圓,讓剛剛做完資源回收的環保菩薩當作點心,這一天是豐洲環保站的大日子,因為搭建於二樓的共修處完成啟用。
慈濟志工 陳進丁:「上人一直要把傳法給弟子,弟子要吸收 才能成長慧命。」
豐洲環保教育站位在稻田旁邊,小巷子內,地點雖然偏僻,但是來這裡做分類的志工很多,其中很久沒來環保站的潘淑惠,三年多前因為心臟瓣膜開刀,體力大不如前,兩年前她又因為中風,現在還持續復健,看到環保站增加共修道場,她很希望能趕快回來。
慈濟志工 潘淑惠:「很久沒來做環保了,今天看到這麼熱鬧,還有樓上可以拜經 很好,我如果有時間我就趕快來做。」
草屯南埔環保站的林金國,擅長廢物利用做成各種工具,這一天他專程送來自製風車,就是為了慶賀豐洲環保站共修處啟用。
慈濟志工 林金國:「地板用不夠 還用到二樓,薰法香還來到二樓,人氣好 空氣好 很清涼,所以這裡以後人潮會很多人要來。」
環保教育站疼惜大地愛護地球,現在又增加共修處讓志工薰法香,功能更加圓滿。
真善美志工 台中報導
Read more雪梨慈少生活營 寓教於樂收穫豐
- Article Details
澳洲慈濟雪梨分會舉辦「慈少生活營」,雖然只有短短一天,但是設計的活動非常活潑,又非常饒富教育意涵,許多小朋友參與後,都印象深刻。
澳洲慈少生活營,帶孩子闖出無限空間。
透過遊戲,教導學員汙染、垃圾、與資源回收的巧妙關係。
慈少營學員:「學到CD和DVD是可以回收的,而且咖啡杯,我以前認為可以回收,後來老師說,因為裡面有塑膠薄膜,所以不能回收。」
慈少營學員:「我覺得大家想來慈濟的慈少營因為很好玩,也會學到新的東西。」
慈濟雪梨會所,一天的營隊,這群孩子將永難忘懷,充滿青春印記的回憶。
真善美志工 澳洲報導
Read more2014,11/3,【人文講座】海外推廣參展心得分享
- Article Details
【講師】廖惠玲師姊、楊竣翔師兄
【時間】2014年11月3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告別悲傷迎陽光 重拾熱情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位於新北市板橋的慈濟「建國環保站」,有一位環保志工「楊阿桃」,前陣子突然消失了好幾個月,深入了解,才發現她的丈夫與愛子接連逝世,她一時承受不住打擊,將自己關在家裡,獨自悲傷。慈濟家人不忍心,不時給予關懷,也漸漸陪伴她走出傷痛。
慈濟志工來探望老朋友楊阿桃,並不是她生了重病,而是為了驅趕她盤旋內心已久的烏雲。
一年內,「楊阿桃」接連痛失丈夫與愛子,雙重打擊讓她傷心欲絕,只選擇關在家裡、與世隔絕。
環保志工 楊阿桃:「我差不多有在家裡休息了好幾個月,就想說待在家裡,但還是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流眼淚。」
隨著慈濟家人不斷關懷與陪伴,她也漸漸體會人生無常,決定要重新走出來,做她最愛的環保。
慈濟志工 楊阿菊:「掌握在當下,這裡可以做的時候她就會來,都分秒不空過。」
環保志工 楊阿桃:「就和這些朋友們說說笑笑,也很快活地過日子,我如果不出來做環保,在家裡我也只是坐在沙發,大家對待我就像親姊妹,親兄妹那樣的好。」
和悲傷分道揚鑣,不再絕望,楊阿桃重新找回了對生命的熱情。
江孟樺 江文龍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Sunday, 02 November 2014
過度畜牧土壤鹽化 志工連年植樹
- Article Details
澳洲雪梨慈濟志工,連續五年,前往波若瓦進行植樹活動,波若瓦土地因畜牧業的開發,土地鹽化情形嚴重,急需綠化植樹,在柏斯,也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種下樹苗,愛護大地。
【澳洲 波若瓦】
波若瓦,一個距離雪梨要四個小時車程的澳洲鄉下,一片綠意盎然,但已經鹽化的大片土地,卻讓人憂心,為經營蓄牧業,砍樹破壞生態,大地的反撲,嚴重影響當地農業,慈濟志工,連續第五年來種樹。
慈濟志工 魏淑芳:「有時候我們要過河,有時候我們要種樹要除草,每一次帶回去的感覺都不一樣,可是最終還是一起種樹,看到這麼多樹在一個平原上,那種感覺喜悅是一樣的。」
洞要挖得深,還要做支架,扛來水管,澆樹苗,最後還不忘蓋間小屋,好好保護,植樹是大工程,但團結力量大,三天下來,就種了近三千棵樹。
慈濟志工 張金芯:「我們總共種了二千九百棵,這打破紀錄。」
波若瓦土地保護組織協調人 潶德麥克勞:「最重要是你們人多力量大,今天就種了九百棵樹,農夫是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種,而且會來不及澆水,讓樹苗存活下去。」
有人是年年不缺席,有人是第一次來,就愛如此,親近大地。
志工 周藝琳:「就像是樹有時你看到樹,你不知道它種的時候是這麼辛苦,教會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
志工 喬丹:「農夫工作是很辛苦的,所以要珍惜食物。」
【澳洲 柏斯】
而在柏斯,同樣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在公園種下樹苗,當時正值澳洲寒冬,每個人都因期待春天綠枝冒新芽,整個心暖暖的。
真善美志工 澳洲報導
Read more國寶植物紅樹林 官民合心齊守護
- Article Details
有種植物在台灣被稱作「國寶」,就是紅樹林。其實紅樹林是很多植物的統稱,光是在台灣就曾經有六種紅樹林植物品種,但是有兩種在早年因為開發、整片砍伐而滅絕,現在只剩下四種。也是因為這樣,當年政府打算把竹圍紅樹林砍掉蓋住宅區時,終於引發專家和保育人士關注,行政院才在1981年指示「紅樹林成長地區應予以保護」,後續成立保護區,也帶起台灣環境保育風潮。
在台灣北部,有個地點以紅樹林為名,一排翠綠像是走進綠色隧道,明明就綠油油的,為什麼叫紅樹林?
林務局育樂科技士 吳明瑾:「因為紅樹林是一個通稱,在全世界大概有24科,然後30屬、83種,所以其實是涵蓋的種類是很多的。」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導覽義工 張希雄:「在東南亞那一帶,他們可以從樹皮裡面把單寧萃取出來,做為紅色的染料,所以南洋那一帶的華僑就把這種植物叫做紅樹。」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賴榮孝:「這邊的環境有寒流的影響,就會抑制它的往上生長,所以這邊大概看到是三公尺就算很高了,如果在真正熱帶地區、在赤道附近的話,大概可以長到四五公尺以上。」
台灣現存有四種紅樹林植物,分別是水筆仔、紅海欖、欖李和海茄苳。在紅樹林這裡,長的全是顏色比較不那麼紅的水筆仔,走近一點看,樹上一棵一棵剛冒出芽的都是幼苗,在成熟落地之前它們就掛在樹上,越長越長。
林務局育樂科技士 吳明瑾:「空氣得不到,然後沒有鹹度的水分得不到的話,種子是不容易發芽出來的,這種植物演化出來的一個特色就是。它的發芽開始長是在果實上面就開始長,在樹上就開始長。」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賴榮孝:「剛冒出來的,長這樣,這個是比較長的。(這樣子如果都發出來,一棵樹可以長出幾百棵苗。) 不可能啦,它就是以多取勝你知道嗎,因為水筆仔生長的環境很特別,有潮汐的關係,陽光也有影響,不是每棵胎生苗都可以順利的繁殖,所以它必須要以多取勝,每一棵水筆仔可以長好幾百棵的胎生苗。」
以多取勝之外,胎生苗不僅可以隨水漂、還大概可以撐一個月才爛掉,表皮有單寧,防止被其他動物吃掉,演化出來的特殊機制,讓它們頑強抵抗惡劣環境,在淡水河口附近,紅樹林、竹圍、挖仔尾,都有水筆仔分布。
林務局育樂科技士 吳明瑾:「2003年發表的紀錄是,看中國大陸、日本跟台灣,發現我們這邊跟其他一般之前講的水筆仔,其實是它在構造上、在它基因,就是我們說的染色體套數,那個都不一樣,所以把它發表確定它是不一樣的種類。在我們這裡已經算它最大族群,這在全世界應該不算很多的東西。」
其實紅樹林會被保育,得回溯到三十多年前,當時政府打算把竹圍水筆仔沼澤區開闢為住宅區,引發學者和保育學者關注,冠上國寶稱號,希望引發更多人重視。
台大地理資源與環境系助理教授 李建堂:「它的國寶意義是代表台灣自然保育的開始,所以你把它誇大,許多人無所謂,因為這樣大家才會重視,什麼是國寶,會重視,開始做台灣自然保育運動的開始。」
這股對環境的重視,帶起後續台灣自然保育運動,其實保育紅樹林,在生態之外,還有避災功效,2004年南亞海嘯過後發現,部分沿海地區因為紅樹林阻擋海嘯的直接侵襲,降低受災程度。
但這並不代表要護岸、要防坡,種植紅樹林就會有效。
台大地理資源與環境系助理教授 李建堂:「在地層下陷的地方種紅樹林有沒有用?我會跟你說沒有用,紅樹林碰到侵蝕地形,現在有以前沒有的地方,都是堆積地形。」
像是東海岸侵蝕地形就長不出紅樹林,每種生物都有適合它們生長的地點,面對大自然的智慧,多了解與尊重,才是王道。
採訪撰稿:周玲秀
攝影剪輯:蕭于傑
落實環保於生活 志工身教併導覽
- Article Details
二零一四年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在中國大陸的浙江杭州舉辦。總計四天的展期,吸引七點五萬人次進場參觀,促成一點六七億美元,就是新台幣五十億元的採購商機。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展區,銷售並不是主要目標,而是推廣環保理念,此次推廣職志工所穿的綠色背心是用綠色寶特瓶回收所製作而成,無染原色展現綠色再生產品真諦。(10/17~20)
回收的寶特瓶,製成的衣物,吸引工業大學研究生的好奇。深感在學校傾向理論的研究,但卻少於實際的應用。
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 梅昕:「我自己感覺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首先他是把這個技術,應用到生產,產業化,另外他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環保,也是你們公司非常有愛心的表現。」
這是一年一度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展區,好幾位環保志工用親身的經驗講解,也默默協助處理參展民眾留下的回收物。
環保志工 胡明明:「有些人他沒有這個,以前不知道環保的理念,就是他們好像給他們講了以後,他說這麼好的東西,都是通過那個,(回收的)礦泉水瓶做的,有些人說,你這樣一說,我茅塞頓悟,所以我感覺這三天,我們雖然也比較辛苦,也感覺站得腰痠背痛,但是大家都覺得,站得很有勁,很有意義。」
銷售對志工來說,並不是主要的目標,而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環保理念,更多人走入行善的行列。
真善美志工 浙江報導
連結: 內文轉載自 大愛電視 落實環保於生活 志工身教併導覽
環保大愛護大地 廣行恆持淨心地
- Article Details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將資源變黃金,將黃金變愛心,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將愛心化清流,讓清流繞全球。」為了精進環保理念,一群師大禮居的大愛媽媽們,專程至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希望透過如此的好因緣,能將環保的理念帶回社區推廣。
「回收資源循環利用,可以滋養大地,也能節能減碳。」楊峻翔師兄藉由環保低碳人文概念館的巡禮,提醒大家要與地球共生息,以實際行動護大地,將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透過一系列的說明傳遞環保精神。低碳人文概念館裡陳列的是精選而實用的環保織品,秉持清淨無後染,落實環保生活化,從心推環保,將低碳環保概念帶入生活,感動更多民眾化為具體行動,共同凝聚成清流,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整體產品的精進方向以 證嚴上人開示「廣行恆持」為圭臬,更將環保與慈善結合,將這些回收來的寶特瓶做成溫暖的環保毛毯。每當災難發生時,這些環保毛毯就送到災區溫暖人心。李鼎銘總經理表示,這些環保產品的背後都是充滿著環保菩薩「人品典範單純愛護地球的心念」地默默耕耘、淨化大地的精神。陳素鈴師姊表示,很開心能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觀,看到這麼多日常生活可用的環保產品,一定會多多護持及做推廣,讓更多的人一起來愛護地球。
透過環保資源回收的宣導,將回收資源用心分類再生應用,做到『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就是在減輕大地環境的負擔,也是在為綠色永續的生活品質做貢獻」。因此我們除了要推廣使用環保產品,更重要的要推廣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外,也務實、實踐在生活中。環保菩薩以環保站為修行道場,惜福愛物、任勞任怨,淨化大地、搶救地球。陳淑玲師姊表示,此次參訪覺得很有趣,收穫也很多。更重要的對於環保理念,回去社區後一定會多多推動。
落實資源回收,不僅將垃圾(放錯地方的資源) 變成黃金,也能淨化心靈。大愛感恩科技從環保菩薩資源回收、到實業家發揮專業良能的愛心接力、再回饋社會,將環保人文與企業社會責任落實。愛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期盼努力推廣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處處用心『續物命、造福慧。』
大愛感恩科技 賴盈卉 台北報導
親子共同成長 環保觀念深植心田
- Article Details
高雄楠梓親子成長班,在溫馨祝福下圓緣了。志工用心安排,這段時間不只是家長有所成長,連孩子也變得成熟懂事,為了進一步深植環保觀念,親子班在圓緣這一天,安排實做回收分類,希望學員們延續好的觀念,回到家後落實於生活當中。
踩著寶特瓶,這些都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珍貴資源。
拆解錄音帶,得細心加上耐心。
還有生活中最常見的塑膠袋,仔細分類去除標籤,每個步驟都不能少。
親子成長班的家長和小朋友,透過實際動手,實踐環保觀念。
家長 陳玉貞:「起先我以為說,想要改變我跟小朋友的關係,不過後來我發現,真的是,最大的收益還是自己,最主要是心念,轉那個心念。」
連參與的家長,也感受親子班課程的用心,爸爸媽媽和孩子共同成長,不但自己多了包容心,孩子也跟著變得成熟懂事。
寫下圓緣卡片,記錄活動的點點滴滴,即使課程暫時告一段落,學員們也依依不捨,但滿滿的收穫,卻是家長孩子,最棒的禮物。
林品行 楊蘭慧 趙水源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01 November 2014
無毒環保煉金術 電子廢材再利用
- Article Details
科技為人類帶來進步,但如何做到環保而且無害,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一位科技公司總經理許景翔,研發出無毒環保的硫化物剝金劑,他顛覆了以往用有毒的氰化物,剝除電子廢材中貴重金屬的手法,這種創新的綠色煉金術,讓他獲得今年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
大愛台記者 蔡佩吟:「這家科技公司研發出環保的剝金劑,可以從廢棄的電子零組件電路板中提煉出黃金。」
電路板上黃澄澄的鍍金,在許景翔眼中價值連城,目前回收業者普遍使用含有劇毒的氰化物或是摻有鹽酸的王水,當成金屬剝除劑,對人體,環境都有害,因此許景翔與研究團隊,創造了綠色煉金術。
科技公司總經理 許景翔:「我們找到金屬有不同的氧化還原電位,比方金銀鎳銅有不同的電位,之後我們利用硫化物的方式,再加上導電鹽,讓黃金可以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很舒服就被電解下來。」
大愛台記者 蔡佩吟:「這是一台可攜式的剝金機台,我們現在就來試試看。」
科技公司總經理 許景翔:「將LED的連接器放進硫化物中,短短幾秒的時間,黃金就被剝離下來。」
硫化物性質溫和安全,不具腐蝕性,所調製的溶液幾乎是中性的,甚至能把手浸泡在裡面。
科技公司總經理 許景翔:「PCB連接器或半導體都有鍍金,下腳料廢料或是家庭3C產品回收下來拆解,把有金的部分剝除,完全不傷到銅跟鑷(鎳??)可再提煉)。」
剝金機台的濾心上,佈滿了剝除下來的金粉,這些貴重金屬,能重複使用,降低企業成本,創新剝金技術,讓許景翔獲得匹茲堡發明獎金牌,甚至獲頒十大傑出青年,但許景翔最驕傲的是讓地球的未來更美麗。
蔡佩吟 梁家銘 台北報導
Read more中國大陸高階主管 訪慈濟學環保
- Article Details
將近30位長江商學院EMBA的學員來到台灣,在今天上午,到慈濟的內湖環保教育園區,聆聽志工分享,也感受到,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要懂得社會實踐。
來自中國大陸長江商學院,EMBA的學員,坐在台下,專注聆聽慈濟志工陳阿桃,分享人生經驗,倡導清靜在源頭,心靈也要做環保。
慈濟志工 陳阿桃:「就像我們上人講的,環保清淨在源頭,從自己做起,就是簡單地過生活,也不可以太奢侈。」
而這些學員,大部分是,中國的企業高階主管,過去聽過許多業界領袖或政府官員的演講,這次來聽聽國小畢業的陳阿桃,投入社區服務的心得。不少第一次,實際認識慈濟人文精神的學員跟老師感受相當深刻。
長江商學院學員 王國斌:「很好的引言就是,付出不求回報,而且感恩,只有這種境界的人,才能真正地做成大愛。」
長江商學院主任 夏蓮:「不但要在商業上做得很成功,他們必須要懂得,他們賺取這些財富,怎麼樣去很好的使用,能夠造福這個社會。」
體驗一趟心靈之旅,親身領悟,慈濟志工的奉獻,也啟發他們,作為一個企業家,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也是重要的課題。
周思妤 張竣瑋 台北報導
Read more從荒蕪到綠地 守護鄉土復甦共榮
- Article Details
南投竹山有條菜園路,以往一邊是灰暗圍牆,一邊是雜草叢生、垃圾滿堆,里長結合社區居民,將鐵皮牆跟倉庫牆面,彩繪成以台灣黑熊及竹山特產為主題的幸福彩繪牆,另一邊雜草叢生的部分,則開放給居民種菜,現在成了居民的開心農場,變成名副其實的菜園路,彩繪牆加上菜園綠化,讓這處原本沒人願意來的角落,現在變成遊客拍照的熱門景點。
一面灰暗的牆、一條雜草叢生的路,在里民同心協力下,展開它的重生之旅。
經過改造的菜園路,有了一面幸福彩繪牆,大大的台灣黑熊,吸引住許多人的目光。
學生 楊詠晴:「我覺得畫得很可愛,還滿有親和力的感覺,感覺來這裡騎腳踏車經過這裡,會覺得很放鬆。」
長長的鐵皮牆上,也畫滿了代表竹山在地的各種創意,而道路的另一邊,原本雜草叢生、堆滿垃圾的地方,則改造成為居民的開心農場,也正好符合路名─菜園路。
居民 廖金紡:「有喔,這樣變乾淨多了,這樣比較好。」
竹山鎮中山里長 莊士德:「藉由這次大家的力量,把它整理出來,變成一個美麗的環境,讓這個地方變成竹山的幸福彩繪牆。」
原本沒有人想靠近的一塊荒廢角落,現在成了充滿綠意、又有溫暖彩繪的社區景點,證明只要有心,改變並不難。
張桂端 歐陽光輝 南投報導
Read more四校聯誼辦講座 馬來語介紹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以小學教育來說,就有分華語為主的華文小學,印度裔的淡米爾小學,和馬來語文的國民小學,為提倡種族融合,當地推動共同參與活動,這次由華文學校主辦的四校聯誼活動,特地邀請慈濟志工來介紹環保。
二所華文學校,二所馬來語為主的國民小學,四間學校一起上課,馬六甲慈濟志工,全動用馬來語來說明,怎麼做環保,跨過語言限制,孩子們學到更多。
新邦安拔國小學生 莫哈末:「環保要從家裡做起,到學校和其他地方。」
尤其是用寶特瓶做成的毛毯,一度引來孩子們的好奇,就連老師也訝異,回收物再利用,這麼有價值。
老師 伊萬:「讓我大開眼界的是,用回收的資源,這是一個新的學習,例如毛毯是可以用寶特瓶做成。」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國家,小學教育,就因語言不同,分為三種類型,為促進融合,定期舉辦跨校聯誼活動,這次主辦人是華文小學校長。
打坡能寧華小校長 陳翠蘭:「我是覺得 慈濟是環保先鋒,我就覺得 請了慈濟師兄師姊,來辦講座會,提倡環保意識。」
跨過隔閡,一起彎腰做環保,從學校到家庭,他們都因愛地球,對彼此也更了解。
真善美志工 陳桂屏 顏彩玉 馬來西亞報導
分類資源變寶藏 學子「樂」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力量紮實的向下扎根,需要的,是有如跑馬拉松的毅力與耐力。澎湖地區的慈濟環保志工,十多年前開始,就在澎湖水產職業學校,鼓勵學生做環保,也在校方帶動下,如今已有三個服務性學生社團,承擔校園的資源分類,再交由慈濟志工,一條龍完成環保工作。
小小的一間校園儲藏室,十多年來,編織成一張環保回收網。
滿滿的回收物,都是澎湖水產職校,三個服務性社團學生,利用下課空檔資源分類;等到假日,再交棒給慈濟環保志工來接手。
慈濟志工:「(回收物)都快要比你高了。」
圖書館前空地,成了行動環保站,手,沒停過。
娘子軍使盡全身力氣,減少一大袋一大袋的回收物面積。
澎湖環保志工 許罔市:「大孩子了嘛,他們整天運動會渴,所以喝的飲料真的是比較多,這個方面我們可能還是要再請學校多備一些水給孩子們喝,讓他們不要買那麼多飲料。」
還有學生,利用假日跟著志工,減少環境汙染。
澎湖水產職校學生 歐景修:「每個人減少一罐飲料,多喝水,少製造這些汙染吧。」
同學的心得,也是志工的感慨,全校一千多位師生產生的回收量,足足清出六輛環保車。改變人手一罐飲料的生活縮影,才能從源頭,清淨環境。
鄧寶珠 蔡秋對 葉秋良 洪中郎 真善美志工-澎湖報導
Read more2014,11/1,『衣起做公益 幸福淨鄉團』活動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1月1日(六)09:00 - 12:00
【地點】新北市石門區風箏公園沙灘
大愛心聞:“衣”起做公益 幸福“淨”鄉團

Read more
走入慈濟大家庭 汲法不懈精勤行
- Article Details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靜思堂,舉辦新進志工培訓課程。志工余國恩患有小腦萎縮症,仍然歡喜做環保,他的身影,說服學員要善用健全身體,去發揮生命的良能。
新進志工培訓課程,在靜思堂舉行,有二百三十位志工來參與。
慈濟志工 田金香:「那時候我覺得,天啊,要我做志工,要我打扮成那樣子,不可能。」
志工 李岫芝:「一開始我不要加入志工的原因,就是因為我也是不能接受那個制服,灰衣白褲的那種,還要扣完鈕釦,現在因為是來到慈濟大家庭,因為我想我要做志工,所以我就開始慢慢去接受,就是我比較會有承擔意願。」
志工余國恩患有小腦萎縮症,仍然走入人群當環保志工,他的身影感動人心,親自走訪慈濟照顧戶,見苦知福,他們有了動力。
志工 余玉梅:「很感動想到他(余國恩),這樣都來做志工,想到自己這樣(健康)都不來做,就對不起自己。」
志工 張玉蓉:「我自己一個好手好腳的人,我每次還在猶豫,真的,我每天都在猶豫,我要不要去慈濟(活動),師姊又打電話給我,我要不要去,我們就大家出來看看別人,再來跟自己比較一下,我也是從中學習到。」
凝聚個人的點滴力量,學習付出,要讓淨化人心的腳步永不停歇。
蕭雯穎 韋斐賀 黃鉅程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水費兩月兩百 省水達人妙招
- Article Details
台南民眾蕭松雄和吳雲子夫婦,七十多歲,兩夫妻從二十多年前,每逢下雨就將雨水收集起來,家裡的清洗都靠大大小小的水桶分裝雨水使用,洗米、洗菜、洗手的水也都重覆使用,一家五口,水費兩個月才兩百多塊,省水又省錢。另外,台南慈中善用淨水廠免費提供的淨化水,用在澆灌及清潔,一個月省下將近10公噸的水。
水管、桶子 外加軟管,這些簡單器具,是蕭松雄的省水法寶。
民眾 蕭松雄:「屋頂流下來,這樣流到那去。」
他在屋頂排水管末端接上一段水管,將雨水收集到桶子裡,再利用軟管引流到其他桶子,這樣一來,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將雨水貯存起來。
民眾 蕭松雄:「差不多二十多年有了喔,那時候就想說,就用這個設備來利用,桶子是人家(不要),去跟人家要的。」
幾乎不需任何花費,就可以享用免費的雨水,蕭松雄用這些水來澆花、洗地板、沖馬桶,洗米、洗菜、洗手的水,重覆使用,一滴也不浪費,為了省水,洗衣服不用洗衣機。
蕭松雄太太 吳雲子:「用手洗洗一洗,第一遍倒掉,第二次水質還不錯,我就曬過太陽澆樹,第三次我收集起來沖廁所。」
省水生活,雖然不是那麼方便,但是蕭松雄倆夫妻甘之如飴,開心地說,一點也不麻煩,可以活動筋骨,又可以省下開銷。
民眾 蕭松雄:「可以省點水,還可以省點錢,兩個月有一百塊,也有兩百多塊的。」
蕭松雄太太 吳雲子:「沒電我感覺不要緊,沒水真的活不下去,一個(人)省一點,大家稍微省(一點)積起來,水就比較不會缺。」
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小家庭省水有妙方,用水量大的學校,一樣有省水智慧。台南市安平淨水廠,將民生汙水淨化,提供給民眾,免費取用。
台南慈中庶務組長 陳雲亮:「載回來的水,總體來講是在澆灌,在花草樹木的澆灌為主,剩下多餘的水,我們就把它用在中水池裡面,流放在中水池,以便我們沖廁,還有一些,清掃灌溉用。」
台南慈中偌大的校園,景觀優美,要維持的這麼綠意盎然,灌澆用水當然不能少,淨水廠提供的淨化水,幫了大忙。
台南慈中庶務組長 陳雲亮:「每次的澆灌的話至少要,一次至少要兩公噸,一個月平均至少可以用到將近10公噸。」
南部水情吃緊,珍惜水資源成了當務之急,小妙方大力量,家家戶戶動起來,用水不浪費,提升水資源再利用,才能共度缺水難關。
大愛新聞 潘俞臻 鄭瑞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