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危及生物圈 對候鳥影響更劇


土地汙染,危及生物圈,對候鳥的影響更鉅,因為候鳥從覓食地、沿途休息站到最後目的地,是全球遷徙,每一站都面臨生態的破壞威脅,而台灣,剛好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地位無可取代,每年冬候鳥來台的第一站,通常是沿海溼地,但飛行時,經常誤觸海岸線林立的「風力發電機組」而受傷死亡,就算幸運通過,還要面對候鳥溼地的事業廢棄物,以及工業汙染,可以說是重重考驗。今天的「候鳥失樂園」專題,一起去了解。

這是2007年,冬候鳥「大杓鷸」遷徙到彰化沿海溼地的情景,台灣迎接遠來嬌客的第一站,竟然是巨大的風力發電機。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 施月英:「還沒設風機(風力發電機)的時候 有一萬多隻的鳥 在那個地方飛行 設了風機之後 大概過一年 一萬多隻不見了 整個鳥都不見了。」

這隻候鳥「小燕鷗」,飛行時被風扇打到,當場墜落死亡。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因為牠(候鳥)的繁殖巢 就在風機旁邊 牠必須要來來回回去找食物 所以就很容易 被風力發電機給撞到。」

就算平安通過,還有危機四伏的溼地汙染。

溼地覓食的候鳥,無法察覺吃下肚的底棲生物,其實含有重金屬和戴奧辛,因為這片土地,被不肖業者偷倒數十萬公噸的事業廢棄物。

聲音: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轉爐石就會像這種比較小顆的 有的像巧克力 有的像粉圓這樣大小 其實是會溶出一些有毒的重金屬。」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 許富雄:「汙染也往往導致裡面的 一些底棲生物 完全就消失了 當然鳥類就沒有食物的來源。」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事業廢棄物取代了 原本的河口灘地 在記者腳底下這塊土地 充滿了有毒的轉爐石和爐渣 而在附近的台中火力發電廠 日以繼夜的工業汙染 連接出來的電線和電塔 影響候鳥飛行。」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高壓電塔對這些候鳥來講 一樣也是一種 視覺的切割跟障礙 以前在大肚溪口 號稱有三、四千隻的水鴨 浮在出海口的水面上 在這些高壓電塔一做起來 水鴨就完全不見了。」

飛行和覓食空間,接二連三受威脅,像「彰濱工業區」沿海,原本是一處候鳥樂園,直到1990年、人類開始填海造陸,發展工業。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彰濱工業區它就是利用 彰化廣大的潮間帶泥灘地 整個的填掉 填掉的面積將進3600公頃 現在全部都變成工業區。」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在記者腳底下的這片沙漠 一望無際 面積有300多公頃 不過您可以想像得到嗎 在20年前 這裡曾經是一片豐富生態的溼地 當時有上萬隻候鳥在這裡棲息 不過因為人為的開發破壞 目前連一隻候鳥 都看不到了。」

賞鳥平台,覆蓋層層沙土。

滿天飛舞的候鳥,只剩下照片,供遊客懷念。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我們好像在做考古學一樣 把這些指示牌 招牌 挖出來給大家看 這些鳥過去曾經很豐富的地方 現在完全看不見 只能用憑弔的方式。」

人類從沒放棄向大自然挑戰,贏得一時,卻失去永遠,美麗的候鳥,再也回不去熟悉的天空。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歐陽光輝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