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9 十月 2014

2014,10/9,華南大陸志工生活營分享

【對象】華南大陸志工
【時間】2014年10月9日(四) 07:40-08:40
【地點】三重園區

大愛心新聞: 
把握善緣善機 推廣大愛環保

 
Read more

教學融入環保觀 製作酵素妙用多


環保約定,如何形成?帶您看廣東兩個地方,一處是深圳「四季花城社區」,慈濟志工在2007年引進環保後,每周一次的回收日,就有越來越多居民參與,其中不乏高齡長輩。而佛山「冠華小學」師生,則以約會的心情,用行動愛地球。(佛山9/29、深圳8/10)

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一,「冠華小學」操場,全體師生都會前來「與環保約會」。

冠華 小學學生:「環保就是愛護地球,節約資源,洗米水可以用來澆花。」

冠華小學教師 沈海軍:「環保走進校園,走進個人,走進每個人的家庭,是一個迫切的事情,這一方面,慈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

早在兩年前,校方就與慈濟志工合作,將環保觀念帶進教室。最近,孩子們學習製作環保酵素,更是直呼好神奇。

冠華小學學生 何思敉:「(環保)酵素可以用幾分鐘,就簡單做出來,可是可以為地球獻出一分,很大的回報。」

冠華小學教師 唐安銀:「這個是同學們積極響應,他們說我們可以(學),自己學會做了,回去的時候跟哥哥姊姊,跟爸爸媽媽(分享)。」

同樣愛惜這片土地,年紀六七十歲的長輩,也不輸小朋友。

環保志工 蕭錦芳:「(師姊您這樣做會不會辛苦啊),我啊,久了還是有點辛苦,不過我願意繼續走下去,來這參加活動好啊,開心啊。」

環保志工 裴臘枝:「一有時間我就到慈濟,反正把握不放手,有時間就做環保,一分一秒也不放過它。」

環保愛地球,長幼皆有心,各地社區、校園,漸漸串連成廣東最耀眼的環保亮點。

真善美志工 陳曉潔 羅敬宗 孫惠民 廣東報導

Read more

呼叫妙博士!電視節目搬進課堂


環保意識是下一代急欲扎根的重要議題之一,大愛電視節目《呼叫妙博士》,就是教導小朋友,把科學及環境教育帶進生活中,今天(10/8)上課場景真實搬到國小校園裡,帶您一起來看看。

以科普節目之姿,入圍今年金鐘獎最佳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的《呼叫妙博士》,上課場景,活靈活現得搬到校園裡。

小朋友反應熱絡,不只探討地球暖化議題,也談到如何做環保,學生舉手發言相當踴躍,小小年紀,也對環保撇步很有一套。

照片中,非洲孩童貧困的生活情形,以及因為環境汙染,被塑膠環圈住、痛苦生長的烏龜,活生生的例子,讓小朋友印象深刻,上了一堂不同以往的自然課。

民義國小輔導主任 宋長燕:「環保這個議題是我們長久以來學校方面也都在努力的,活潑的方式更能夠吸引小朋友的目光 。」

呼叫妙博士節目主持人 方菊雄:「讓他知道經過在生活中,小小的努力就可以達到很大的(環保)效果。」

科學知識不再生硬艱澀,也是藉此在孩子心中埋下環境教育的善知良能。

周思妤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氣候暖化改變洋流 海洋物種劇減


氣候暖化導致北極融冰,這幾年沿海寒害的頻率似乎也增加了,不僅溫帶藻類跑到熱帶來,台灣沿海也有魚種大量死亡的情況,長年觀察海域的學者紛紛表示,地球暖化已改變了洋流,海底下物種更有了變化,氣溫加上人類的污染、濫捕,恐怕都會導致魚群加速減少,甚至消失,因此,海底生物的改變,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這裡是北美的伊利湖,因為有毒水藻汙染,造成湖面呈現綠色,導致50萬托雷多地區的居民受到影響。

畫面拉近到台灣北部,近兩年來大量溫帶的銅藻,總在春天時入侵歸屬熱帶的台灣北部海岸,短短六天居然清出了將近百噸。

海洋科技博物館教授 張睿昇:「只是因為可能受到冷水團的影響,把這些藻類帶到這邊來,來的時間。剛好台灣春天,太陽光照跟水的溫度都適合它在水生長。」

銅藻入侵台灣海岸,雖然短暫會對海洋漁業造成影響,不過讓多年研究藻類的張睿昇真正憂心的,是發現台灣沿岸的藻類種類逐年遞減。

海洋科技博物館教授 張睿昇:「藻類其實在這環境裡面,就跟陸地上的植物一樣,它就是一個生產者,它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這些藻食性動物所需要食物來源,如果藻不見了,這個生物相對的就會離開這個環境,這樣的環境就會惡化的循環。」

其實不只藻類逐年遞減,就連台灣沿海魚類也是一樣,長年研究台灣沿海魚類的陳麗淑教授,就發現全球暖化,導致北極融冰速度加快,寒害的頻率似乎也變頻繁了。

海洋科技博物館教授 陳麗淑:「雖然歷史上面有這樣的紀錄,只是你現在會發覺,發生的頻度,頻度是增高了,我們在調查這大量死亡事件時候,所問到我們北部的漁民,他們都會講說,(2008年寒害)六十幾年來他們沒有看過死到這麼多的魚。」

根據陳麗淑教授從寒害在沿海所撿拾的死亡魚種,發現除了常見的珊瑚礁魚類,居然也有深海魚類,表示海洋也有了變化,實際上,台灣沿海魚種也正在逐漸消失。

海洋科技博物館教授 陳麗淑:「雖然這些物種都還在,可是牠的數量都很少了,通常數量很少的下一步之後就是會不見,氣候變遷,牠就是要去適應環境這個問題,加上你汙染或是你捕抓過頭,所以你會造成這樣的現象更明顯。」

我們特地走訪基隆沿海訪問當地漁民,漁民更在深夜入港卸漁獲,漁民多半表示,現今出海捕魚,的確發現魚群比從前少很多。

漁民 江順棋:「水溫高,魚群比較不能適應,以前水溫低比較有魚,因為現今科技發達,(沿海)一些排廢水都會流進海裡,間接影響一些沿海生態。」

汙染及暖化,導致海洋資源變少,另外人類不分魚種大小,任意濫捕,也是魚種消失的主因。

漁民 羅光遠:「以前小時候跟現在差很多,因為資源沒有受到保護,濫捕啊。」

漁民:「大型的杷網,它都大小通吃啦,都生生不息在那裡作業,都抓到沒半樣啦,沒給牠喘息的機會嘛!」

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如果人類繼續濫捕,甚至汙染海洋,海洋魚類恐怕通通都會消失不見,人類唯有痛定思痛,改變生活方式,否則不僅海洋生物消失,就連人類生存也會面臨嚴峻考驗。

採訪撰稿:許文玲
攝影剪輯:林道鳴

Read more

把握善緣善機 推廣大愛環保

圖說:這兩週大陸志工來台尋根,探訪慈濟各地志業體,找尋心靈的故鄉。隨同隊輔大多是長期住在大陸的台商,只要大愛感恩前去大陸展覽,他們皆義不容辭給予支持,一同將慈濟環保理念推廣至當地。(照片左起:邱玉芬師姊,洪若岑師姊及謝玉真師姊) (攝影者:黃歆瑜)「只要看到大愛感恩推廣的環保科技產品,我想所有的慈濟人都會很感動,也希望將這份感動傳遞出去,時時提醒把 上人的法落實在日常生活行儀之中。」慈濟華東第一顆種子邱玉芬參訪內湖園區時分享如是感動。每年超過五十塲的海內外展覧,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接引社區菩薩最好的道場,在眾多廠商爭取『商機』時,大愛攤位則是積極掌握『善機』:說環保,做環保,分享慈濟點滴的環保人文故事與感動。接連的『山東台灣名品展』和『大連佛事展』,展覽期間的愛灑分享,就接引數十位華東、華北菩薩的善緣。

這兩週慈濟大陸各地志工來台尋根,巡禮慈濟各志業體、探訪心靈的故鄉。陪同隊輔大多是長期住在大陸的台商,每當大愛感恩前去大陸當地展覽,他們皆義不容辭給予支持,一同將慈濟環保理念推廣至當地。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特地在這場分享會上致上無限的感恩。除了這場與華東、華北志工的分享會,10月9日一早,李鼎銘師兄也專程前往三重園區,向來自華南的志工致上感恩。

陪伴三十位山東志工一起回台尋根的謝玉真師姊,在青島住了十二年,兩年前大愛感恩第一次來到青島,玉真師姊分享當時民眾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感到好奇,但對於塑料瓶所製的環保織品還是有些疑慮,即使推廣過程中常面臨一些困難,師姊仍抱持著無怨無悔「還是要推廣」的心態付出。大陸現在只回收寶特瓶和紙箱,還有很多東西是無回收的(如:塑膠袋),師姊表示未來也希望青島能有向台灣一樣,有系統做回收。

住在天津的蔡宜晏師姊,長期護持大愛,日前在大連佛事展時,特地到大連支援,師姊分享:「幫忙推廣是一件有價值的事。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是有生命力的,將寶特瓶重複利用、延續物命,符合愛護地球理念,不只惜福、更是造福。」大陸志工們在這次尋根之旅中,有了台灣慈濟家人們愛的陪伴,不孤單,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把握善緣善機 推廣大愛環保

圖說:這兩週大陸志工來台尋根,探訪慈濟各地志業體,找尋心靈的故鄉。隨同隊輔大多是長期住在大陸的台商,只要大愛感恩前去大陸展覽,他們皆義不容辭給予支持,一同將慈濟環保理念推廣至當地。(照片左起:邱玉芬師姊,洪若岑師姊及謝玉真師姊) (攝影者:黃歆瑜)「只要看到大愛感恩推廣的環保科技產品,我想所有的慈濟人都會很感動,也希望將這份感動傳遞出去,時時提醒把 上人的法落實在日常生活行儀之中。」慈濟華東第一顆種子邱玉芬參訪內湖園區時分享如是感動。每年超過五十塲的海內外展覧,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接引社區菩薩最好的道場,在眾多廠商爭取『商機』時,大愛攤位則是積極掌握『善機』:說環保,做環保,分享慈濟點滴的環保人文故事與感動。接連的『山東台灣名品展』和『大連佛事展』,展覽期間的愛灑分享,就接引數十位華東、華北菩薩的善緣。

這兩週慈濟大陸各地志工來台尋根,巡禮慈濟各志業體、探訪心靈的故鄉。陪同隊輔大多是長期住在大陸的台商,每當大愛感恩前去大陸當地展覽,他們皆義不容辭給予支持,一同將慈濟環保理念推廣至當地。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師兄特地在這場分享會上致上無限的感恩。除了這場與華東、華北志工的分享會,10月9日一早,李鼎銘師兄也專程前往三重園區,向來自華南的志工致上感恩。

陪伴三十位山東志工一起回台尋根的謝玉真師姊,在青島住了十二年,兩年前大愛感恩第一次來到青島,玉真師姊分享當時民眾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感到好奇,但對於塑料瓶所製的環保織品還是有些疑慮,即使推廣過程中常面臨一些困難,師姊仍抱持著無怨無悔「還是要推廣」的心態付出。大陸現在只回收寶特瓶和紙箱,還有很多東西是無回收的(如:塑膠袋),師姊表示未來也希望青島能有向台灣一樣,有系統做回收。

住在天津的蔡宜晏師姊,長期護持大愛,日前在大連佛事展時,特地到大連支援,師姊分享:「幫忙推廣是一件有價值的事。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是有生命力的,將寶特瓶重複利用、延續物命,符合愛護地球理念,不只惜福、更是造福。」大陸志工們在這次尋根之旅中,有了台灣慈濟家人們愛的陪伴,不孤單,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五星級的環保站 陳金珠喜播善種


陳金珠一踏入慈濟,就來到當時剛成立的三重靜思堂環保站,做起了環保,一做就是九年多。而從今年開始,更一肩扛起環保站站長職責。回想過去九年來,原本個性內向不多話,為了溝通協調環保站大小事,甚至照顧好每天將近上百位環保志工的身心狀況,不得不強迫自己常常要開口說話。現在的她,只要一聊起環保,或是哪位志工,可是話匣子一開就關不起來。而從環保志工身上,她不僅看到了自己的責任,也自我期許,要培養更多環保種子,一起扛起三重環保站的重責大任。

慈濟志工 陳金珠:「起先做志工就是做環保,因為(九年前)我母雞說,三重園區剛成立,你可以來這裡,看你能做什麼。(才發現)原來做志工,付出無所求,是這麼法喜、這麼輕鬆,就是沒有壓力,我記得好像培訓那一年,我就把工作辭掉了。(所以很自然就承擔起(環保)站長的職務?) 沒有,那個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也沒有人叫我說你要來承擔什麼,自然而然遇到什麼問題我就是去解決。剛開始你是沒有承擔責任的時候,你只是要把事情解決完,等今年變成了窗口以後,你才知道你肩膀(責任)是這麼重大。」

慈濟志工 陳金珠:「其實志工他們來的心態,只是為做環保而做環保,那我們要怎麼樣把他拉出來說,做環保是沒問題了,可是當你有無明來的時侯,還是踢到鐵板的時候,你要用什麼心態去善解包容他。」

慈濟志工 陳金珠:「 (某次)聽到有位師姊說,你做環保站的站主,想要把大家照顧到好的話,你要把環保志工帶到哪裡去,(因為)這輩子只有做環保而已,法沒有給他的時候,下輩子還是一樣迷迷茫茫。」

慈濟志工 陳金珠:「吃(中)飯之前,要有法的糧食跟食的糧食,雙頭並進這樣子,這樣他們吃飽了,(可以)帶著法回去)。其實志工有他的情緒,包括我自己也可以,薰法香以後,你才會有正常健康的心態去膚慰每一位志工情緒,因為他信任你,他才會跟你講。」

慈濟志工 陳金珠:「我以前的個性不是這樣子的,我是不講話的人,是非常內向的人,進來慈濟才慢慢改變的,改變不得不講話。(接著要)發掘人才,這樣你才不會一個人到處跑,都很忙很忙很忙,只能說很忙這樣子。」

慈濟志工 陳金珠:「我們環保站算是,我比喻成五星級的環保站,因為四四方方,交通又很方便,所以上人給你這麼大、這麼好的福田,你要去怎麼經營,只能越來越好,不能越來越不好。」

採訪撰稿 蕭志傑
攝影剪輯 李明華

Read more

週三, 08 十月 2014

體驗身障者生活 見苦知福更感恩


澳洲墨爾本慈少班從2008年開始至今,已經七年之久,成員有許多是來自慈濟兒童精進班。日前(9/20-21)慈濟墨爾本聯絡處舉辦「慈少健康生活營」,安排的課程活潑生動,讓學員們親自體會珍惜地球資源的重要,快樂學習中有滿滿的收穫。

記憶力、體力、耐力、視力,樣樣測試,自己的健康要自知。體驗肢體障礙者的生活,自己的幸福要感恩。

生存的空間如果越來越小,人與人之間要互助,更要珍惜。慈濟墨爾本聯絡處(9/20-21)舉辦慈少健康生活營,學員們從開營前的期待,到營隊後的收穫,快樂、豐富。

慈少營學員 楊靖霳:「我想來看看這裡可不可以改變我的生活習慣,我會用我在這次來慈濟學的東西,我會影響我的朋友,邀他們來接近到這些好的事情。」

珍惜地球資源,發揮年輕人的影響力,當行動以美善為出發,人們的夢想就不再只是夢想。

真善美志工 方莉莉 陳小如 謝濟煒 黎邵琳 澳洲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