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12 十月 2014

志工貼心撐傘 彩繪圍牆幸福滿溢


慈濟志工把握各種機會宣導環保,不論是獲邀上課,或是在社區鄰里都盡可能推廣,台中南區的本土環保站才剛剛啟用不久,慈濟志工邀請學校和社區居民一起彩繪圍牆,藉著這個機會大大宣導環保的重要,又能美化社區,聯絡大家的感情,一舉數得。

本土環保站從七月開始啟用,內部大致完成,但是外部感覺不太活潑,這麼大的福田,就邀請大家一起來彩繪吧。

附近的僑泰中學熱烈響應,師生28人來到環保站,慈濟志工先說明環保對人與物的重要,接著才開始動手做。

僑泰中學學生 倪端詳:「當然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一樣繼續做,能做到多少,就繼續做到多少。」

僑泰中學學生 机品:「因為是油漆,所以會很難畫,不能用細細的筆,擦掉重畫,畫壞了就毀了,所以比想像中難畫,可是過程還是很有趣。」

僑泰中學主任 許雅惠:「希望藉由這樣的機會,可以讓學生,把我們的專長也融合在社區服務工作當中。」

慈濟志工擔心天氣太熱,還站在學生後面撐傘,貼心的讓人感動,除了學校之外,社區鄰里也很熱情,家長帶著小孩一起參與,是彩繪圍牆也是彩繪幸福。

里長 蕭良才:「原本在這邊是不起眼的圍牆,馬上讓我們填上這些色彩,有讓我們感覺很舒服,喜歡走在這個巷子裡面。」

做環保不只在環保站,慈濟志工也走入辦公室推廣,太平戶政所為外籍配偶舉辦的生活適應班,慈濟志工就是獲邀上課的講師,從學員的反應可以看出成果。

外籍配偶 裴氏香:「因為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從我們自己做起,我今天回去也是從我自己做起,我就開始做給我們下一代看。」

做環保不能少你一個人,大家都從自己做起,疼惜地球環境會更好。

真善美志工 台中報導

Read more

第一顆環保種子 老當益壯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團隊跟學員分享呵護地球的重要理念。[攝影者:白崑廷]江蘇無錫第一顆環保種子江紹文師兄,隨大陸志工團來臺尋根參訪志業體,雖然已達七十一歲高齡,但每天的行程都不落人後,也不覺得累,反而歡喜滿滿。可能是以前做機械廠鍋爐工,練就一身強健的體魄有關。

他退休後常往外跑,總是閒不住,想辦法去參加戶外的活動,但是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總是覺得缺少什麼似的心裡很不安,一直想找個心靈的寄託。

2012年他又參加一個活動,結果是到蘇州清潔打掃,原來是個慈善團體,而這一團前來煮飯的叫做香積,他也是第一次聽到慈濟團體的名字,一整天下來他不只不累還滿心歡喜。

從活動中看到影片介紹環保回收、垃圾分類,讓江紹文大開眼界,於是他興起在家鄉做環保的念頭。想不到他一提起要做環保,蘇州的慈濟人都鼓勵他,也稱讚他發的好心。

圖說:江蘇無錫第一顆環保種子江紹文師兄,發願要用生命做環保。[攝影者:陳明清]2013年七月個性直率的江紹文,行動積極說做就做,無錫成立環保站,開始他的環保生涯,天天都是最早到環保站,做得比別人認真熟練,越做越歡喜。

江紹文分享說:「這次隨參訪團來臺尋根,參觀了慈濟志業體,對醫院和大愛臺都很詳細的觀察,我越看越感動;尤其環保分類分得很細,材質顏色都有分別,我要學回去無錫做。」因為感動的激勵,讓他有更堅定做下去的動力,他很激動、差一點連話都說不下去,接著又說:「尤其看到 上人為了蓋醫院很辛苦,人家給兩億美金不接受,寧願給志工機會,太慈悲了;而醫院的大醫王、護士都很親切,還有醫療志工都去照顧病人,我真的很感動。」

圖說:志工王樹濤要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攝影者:白崑廷]江紹文態度很堅定的說:「大愛台演的都是真人真事,令人感動,我也要像他們一樣言出必行,我要用慈濟的精神,以環保站為家,做到死為止。」看他如此發願用生命做環保,令人讚歎與敬佩。

在體驗環保實作時,長得清秀聰穎的金聰敏,提起資源回收就如 上人說的愛惜物命,同時也是一個清淨心田的方式,今日(10/2)真正去接觸體會的感覺非常歡喜。金聰敏邊做邊分享,藉著和大家實際一起操作,更清楚怎麼樣把所學習到的帶到生活當中,在現場她看到每個人都是那麼地開心,覺得這麼歡樂的氣氛,可以帶動到回收的過程當中,看到現場有許多老菩薩,那麼用心做環保,她說:「我要努力的學習,並要發揮自己的良能做有意義的事情。」身歷其境所見的一切是如此讓金聰敏攝心,也為山東青島種下年輕的希望。

圖說:金聰敏在實作中體驗資源回收的歡喜。[攝影者:江昆璘]來自山東青島還有王樹濤,他的叔叔是慈濟志工,去年王樹濤在叔叔的邀約下參加慈濟冬令發放,就此走入慈濟。他表示從剛進來時的懵懵懂懂,一邊做活動一邊聽 上人的法,真正地體會到 上人說的「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他是第一次到臺灣,對於環保愛地球的觀念,認為大家平日生活過於忙碌,而忽視愛護地球是做人的的根本,一直對地球的母親索取。

他理性地說:「我們應該要靜下來省思,不能對地球一味地索取,大家應該要傾力來保護她。」他想:如果天天能像這樣分類付出多好。對於慈濟的法,他表示,四大八法都要學,剛剛進入慈濟,還有很多的東西要慢慢的觀察學習,真的要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

圖說:學員們在內湖園區體驗毛毯的製作。[攝影者:白崑廷]江冠輝、沈瑛芳/臺北市報導

連結: 內文轉載自慈濟社區網  第一顆環保種子 老當益壯

Read more

第一顆環保種子 老當益壯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團隊跟學員分享呵護地球的重要理念。[攝影者:白崑廷]江蘇無錫第一顆環保種子江紹文師兄,隨大陸志工團來臺尋根參訪志業體,雖然已達七十一歲高齡,但每天的行程都不落人後,也不覺得累,反而歡喜滿滿。可能是以前做機械廠鍋爐工,練就一身強健的體魄有關。

他退休後常往外跑,總是閒不住,想辦法去參加戶外的活動,但是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總是覺得缺少什麼似的心裡很不安,一直想找個心靈的寄託。

2012年他又參加一個活動,結果是到蘇州清潔打掃,原來是個慈善團體,而這一團前來煮飯的叫做香積,他也是第一次聽到慈濟團體的名字,一整天下來他不只不累還滿心歡喜。

從活動中看到影片介紹環保回收、垃圾分類,讓江紹文大開眼界,於是他興起在家鄉做環保的念頭。想不到他一提起要做環保,蘇州的慈濟人都鼓勵他,也稱讚他發的好心。

圖說:江蘇無錫第一顆環保種子江紹文師兄,發願要用生命做環保。[攝影者:陳明清]2013年七月個性直率的江紹文,行動積極說做就做,無錫成立環保站,開始他的環保生涯,天天都是最早到環保站,做得比別人認真熟練,越做越歡喜。

江紹文分享說:「這次隨參訪團來臺尋根,參觀了慈濟志業體,對醫院和大愛臺都很詳細的觀察,我越看越感動;尤其環保分類分得很細,材質顏色都有分別,我要學回去無錫做。」因為感動的激勵,讓他有更堅定做下去的動力,他很激動、差一點連話都說不下去,接著又說:「尤其看到 上人為了蓋醫院很辛苦,人家給兩億美金不接受,寧願給志工機會,太慈悲了;而醫院的大醫王、護士都很親切,還有醫療志工都去照顧病人,我真的很感動。」

圖說:志工王樹濤要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攝影者:白崑廷]江紹文態度很堅定的說:「大愛台演的都是真人真事,令人感動,我也要像他們一樣言出必行,我要用慈濟的精神,以環保站為家,做到死為止。」看他如此發願用生命做環保,令人讚歎與敬佩。

在體驗環保實作時,長得清秀聰穎的金聰敏,提起資源回收就如 上人說的愛惜物命,同時也是一個清淨心田的方式,今日(10/2)真正去接觸體會的感覺非常歡喜。金聰敏邊做邊分享,藉著和大家實際一起操作,更清楚怎麼樣把所學習到的帶到生活當中,在現場她看到每個人都是那麼地開心,覺得這麼歡樂的氣氛,可以帶動到回收的過程當中,看到現場有許多老菩薩,那麼用心做環保,她說:「我要努力的學習,並要發揮自己的良能做有意義的事情。」身歷其境所見的一切是如此讓金聰敏攝心,也為山東青島種下年輕的希望。

圖說:金聰敏在實作中體驗資源回收的歡喜。[攝影者:江昆璘]來自山東青島還有王樹濤,他的叔叔是慈濟志工,去年王樹濤在叔叔的邀約下參加慈濟冬令發放,就此走入慈濟。他表示從剛進來時的懵懵懂懂,一邊做活動一邊聽 上人的法,真正地體會到 上人說的「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他是第一次到臺灣,對於環保愛地球的觀念,認為大家平日生活過於忙碌,而忽視愛護地球是做人的的根本,一直對地球的母親索取。

他理性地說:「我們應該要靜下來省思,不能對地球一味地索取,大家應該要傾力來保護她。」他想:如果天天能像這樣分類付出多好。對於慈濟的法,他表示,四大八法都要學,剛剛進入慈濟,還有很多的東西要慢慢的觀察學習,真的要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

圖說:學員們在內湖園區體驗毛毯的製作。[攝影者:白崑廷]江冠輝、沈瑛芳/臺北市報導

連結: 內文轉載自慈濟社區網  第一顆環保種子 老當益壯

Read more

週六, 11 十月 2014

塑膠袋滿載而歸 環保之路步堅定


花蓮環保志工廖金燕,人稱「PP師姊」、「塑膠師姊」,因為她總是開著自己的轎車當環保車,利用商圈與市場的休息時間,回收包裝商品的塑膠袋,有時候一天需要好幾趟,載到慈濟環保站,但她無所求的付出,只希望能減少垃圾量,資源變黃金,為地球盡心力。

把握收攤時間,慈濟志工廖金燕,俐落的將攤商整理好的包裝用塑膠袋,一包包搬上車。

慈濟志工 廖金燕:「這些塑膠袋,我問他們(攤商)說,你們都是往哪裡(處理),丟掉還是回收,他說沒有人回收 ,我說有啊,慈濟在回收,(他說)沒有人會來收,我說我來收,我就說我來收。」

起初要踏出第一步,對過去開設運輸公司的廖金燕,並不容易。但看到攤商主動響應,收集塑膠袋,感動消除了猶豫的念頭。

慈濟志工 廖金燕:「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恩,大家都這麼配合,我好感動好感動,沿路都會掉眼淚。」

一年半來,穿梭商圈與市場,把大家不要的塑膠袋,變成資源,降低了垃圾量與汙染,帶動環保。

攤商 黃太太:「我們都很高興,為我們的地球,不然這些塑膠袋,慈濟沒有回收,也是垃圾,這樣很好,對我們地球很好,對我們環境衛生也很好。」

廖金燕也將住家大樓的回收物,載到環保站,就算搬家了,依舊天天報到。

慈濟志工 廖金燕:「我沿路會想說,好快樂,把它(回收)載到環保站,然後可以再利用,然後回家的路上,又覺得我好快樂。」

總是載滿一車PP塑膠袋,大家都稱廖金燕「PP師姊」,就算一天要好幾趟車程,但她不怕辛苦,只怕做的不夠,退休生活更充實,環保路,越做越堅定。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