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25 十月 2014

宣導清淨在源頭 垃圾不入環保站


環保站是做回收資源的,但是在萬華寶興街的環保站,卻常常收到垃圾。原因是有的民眾,不曉得什麼可以回收,什麼不可以回收,在這做了十一年回收分類的環保志工,因此常常默默協助處理。為了落實清淨在源頭,帶動民眾做分類,三十三位慈濟志工齊聚在環保站,要一對一的來陪著民眾做,年逾八十歲的志工、民眾都跟著投入了。

萬華大街上,三十三位慈濟志工齊聚,眾志成城,要向街坊鄰居宣導清淨在源頭。

環保站不能再被當作垃圾場。在這當站長的邱瑞瑕,十一年來,默默分類,也常常為民眾處理帶來的垃圾。

環保志工 邱瑞瑕:「要是不能回收的,都拿去(環保局),一天走好幾趟,那邊的環保局都認識我。」


八十二歲的許吳鞍,拎著回收的資源,一如往常,認真做環保。和八十七歲的陳苕一起彎腰分類,長輩的投入帶頭做了示範。

慈濟志工 朱淑芬:「我們現在應該不是在,埋頭苦幹做環保,應該是要抬頭挺胸來說環保,要提升環保的一個品質,這樣子才有真正做到教育。」

社區民眾帶著回收物來,在志工的陪伴下,自己動手做分類,形成街頭美麗風景。

台灣以善以愛為寶,大家不再是帶了回收物來就走,每個人都成為環保的重要推手。


真善美志工 李秀蘭 賴玉聲 吳靜嫻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國家慶典喜洋洋 不忘隨手做環保


國家元首就職,拿垃圾袋與畚箕參與慶祝遊行活動,這是什麼場面?印尼新任總統「佐科威」就職大典,舉辦總長5.8公里的「文化遊行」,慈濟基金會受邀出席,60位志工準備了掃把畚箕、垃圾夾、垃圾袋參與遊行,這並非是藐視國家盛典,相反的、志工希望遊行過程不要留下垃圾,讓世人看到高水準的遊行,並且藉此向民眾宣導環保觀念。

印尼新任總統就職,舉辦文化遊行,慈濟人受邀、盛裝出席。

獲得觀禮民眾熱烈歡迎,因為這支60人的隊伍很不一樣。

慈濟志工 楊昌耀:「我們被邀請,來參與今天的文化遊行,想要向民眾解釋,丟垃圾要丟到對的地方。」

整潔的城市景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慈濟志工邊遊行、邊動手撿拾垃圾、邊宣導環保觀念,有民眾當場響應。

民眾 莉娣婭:「我看到垃圾就會覺得不舒服,所以當我看到有亂丟的垃圾,我就會馬上清潔,我很愛衛生的,就像是信仰一樣。」

第一次掃地還有鼓號樂隊助陣,志工越掃越起勁,20支掃把、20支夾子、30個畚箕、與200個垃圾袋,都派上用場。總長5.8公里的遊行路程,對印尼民眾來說,也是一堂充實的環保教育課。

慈濟志工 楊昌耀:「剛剛有很多民眾都來幫忙,撿了4到5袋的垃圾,他們受到了一些啟發與覺醒,看到我們拿袋子,就自動把垃圾拿過來。」

不讓國家盛典蒙塵,慈濟志工巧妙運用這個緣分,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也立下典範。


薩穆羅 諾薇 印尼報導

Read more

遊客破壞環境 國家公園生態浩劫


珊瑚生態、海蝕地形、魚類資源,在南方四島被列為國家公園後,是否能被妥善保存?抑或在現行的國家公園管理人力不足,經費不夠,保育遊憩與遊憩難以兼顧的情況下,讓各種管理難以落實,甚至窒礙難行,導致另一場生態浩劫?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不過現在颳起了東北季風,當地海象讓船行更是難上加難,但或許以後就是這幾個小島生態得以休養生息的時節。

如果要去南方四島,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環境資訊協會駐地人員 林志明:「通常就是到……坐交通船到望安,然後再從望安再去包一般的漁船,然後一趟就是,幾千(元)哪。」

從馬公出發到東吉,要花一個半小時,交通費真的很貴。

東吉居民 林金檢:「從馬公過來這邊,一次包船要一萬,很多人說,嗯,奇怪,你們在電腦上面都有(交通船)呀?我說沒有呀,哪有,它(不是)說船壞掉啦,要不然就船長今天請假啦。」

不便的交通,擋住不少人潮,卻擋不了海浪。我們在沿著海岸線拍攝的時候,發現了每個小島都圍著一圈白色的花邊,我們以為是特殊的地景,結果是……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 陳盡川:「那個在漂流的保麗龍,最後都會被漂上高潮線的上面,成為一個島的一個一種景觀。」

環境資訊協會主任 孫秀如:「它那個問題真的非常嚴重,包含我們去清完以後,我們要自己再包船,把這些垃圾載離開這個小島,所以這之間垃圾運送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雖然成立了國家公園,也有國際協議,限制在海上清倒或丟棄廢棄物,但現實是……

海管處祕書 徐韶良:「這麼大的海域,不可能靠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人,就能全部管理得好。」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陳昭倫:「以目前國家公園的編制,跟國家公園的管理政策的方向,其實是很難去管這東西。」

垃圾不但成了突兀的地景,也在海底造成傷害。原本應該撿海草掩蔽自己的海膽,現在撿的是海漂的報紙。許多不容易分解的現代材料,用致命的方式,纏住各種海洋生物。根據調查,全球每年遺失的漁網有1250公里長,足以把台灣的海岸圍成一圈,但實際上的數字恐怕遠遠不止於此。而除了垃圾等海洋廢棄物之外,還有更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環境資訊協會主任 孫秀如:「比如說交通的方式,或者是當地的一些排水呀,一些公共設施的建立。」

海管處祕書 徐韶良:「沒辦法說限制民眾不抓魚,不從事捕魚,或者不發展觀光怎麼樣,但是我想是它不會失控啦。」

但缺乏管理的後果,已經悄悄浮現。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 陳盡川:「目前我們發現到,(南方四島海域)最大顆的一顆硨磲貝,已經被人家挖走了,有兩顆(硨磲貝)不見了。」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陳昭倫:「在保育跟遊憩,在開發跟保留生態系的重要性之間,其實有很大的拉扯,我最常舉的例子就是墾丁,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的管制的措施。」

當國家公園變成免費的遊樂場,讓觀光客更方便戲水、玩樂、吃、住、行,我們或許應該回頭想想,甚麼才是它成立的真正意義。那不只是要為其他的生物,保留一個自然的棲身之所,更是為了我們下一代,還有自己。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余國維

Read more

2014,10/25,北京靜思書軒參訪

【對象】北京靜思書軒店長 衛金那師姊
【時間】2014年10月25日(六)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028_4.jpg20141028_3.jpg 
Read more

國際針織博覽會 環保觀念深植人心

圖說: 紡拓會詹正田董事長(左)有感而發:「大愛的產品是臺灣獨一無二的。」他說:「到處都有污染,而這些產品沒有污染。他們把污染回收回來再利用,愛惜地球,希望所有大眾都來用這些產品。」(攝影者:李娜)2014時尚第一匯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 (PH Value 2014) 於10/ 20及10/ 21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這專注於品牌服裝服飾貿易的展會平臺上,各家品牌服裝、鞋、包和其他服飾類的廠商紛紛參與,身為一家台灣唯一的綠色品牌企業-大愛感恩科技隨同製衣公會第三度參加,讓大家了解經由環保回收與科技研發,大地資源也可不斷還原、再生。

這次大愛感恩展覽主題:「回溯復古之美,賦予人文新意,將『禮法諸外』,讓『禮之體』、『德之美』成為一股清泉,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董事長黃華德師兄為大家介紹『傳薪系列』環保服飾,代表的是環保“心”時尚,回應了 證嚴上人的回復傳統文化--高雅、簡約及心的清靜,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教育。


圖說:資深慈誠黃丁霖(中)用流暢的英文為國外來賓講解大愛科技產品,並分享道:「慈濟是自力更生的,大愛感恩科技也是一種教育大愛的人文是讓每一個消費者的心都能回歸到清靜本性,更重要是將人們的生活回歸到簡樸、原始的生活態度,薪薪相傳。」 (攝影者:李娜)「最早看 上人的衲履足跡,見上人走路特別輕,走路怕踩痛大地,印象特別深刻。」回想當初之所以成立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師兄分享因為 上人一句慈示:『紡織面料是石油做的,寶特瓶也是石油做的,是否能將回收來的寶特瓶製成紡織品』,引發了他研發寶特瓶成為紡織品的想法,並於2008年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要將質地硬的塑膠做成和原生的紡織品一樣柔軟舒適,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要非常地用心,所以寶特瓶的分類、清潔就非常重要。」華德師兄說。



圖說: 朱靜女士第一次看到大愛感恩科技高科技的工藝環保織品,她說:「丟棄的塑料瓶變廢為寶,做成衣,還可以給災區義捐,這種做法,很震撼,很公益的事業,大家多參與,環保面料多開發,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 」(攝影者:李娜)看見寶特瓶做成再生織物的過程,讓不少民眾大表驚訝。第一次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朱靜女士說:「丟棄的塑料瓶變廢為寶,做成衣,還可以給災區義捐,這種做法,很震撼,很公益的事業,大家多參與,環保面料多開發,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 」資深慈誠黃丁霖師兄用流暢的英文為國外來賓講解大愛科技產品,並分享道:「慈濟是自力更生的,大愛感恩科技也是一種教育大愛的人文是讓每一個消費者的心都能回歸到清靜本性,更重要是將人們的生活回歸到簡樸、原始的生活態度,薪薪相傳。」專業的肯定,加上志工努力推廣,不僅要把環保觀念深植人心,愛心接力的核心價值,更要將它傳遞出去。

人文真善美志工 葉惠芬、梅亦勃 上海報導

Read more

國際針織博覽會 環保觀念深植人心

圖說: 紡拓會詹正田董事長(左)有感而發:「大愛的產品是臺灣獨一無二的。」他說:「到處都有污染,而這些產品沒有污染。他們把污染回收回來再利用,愛惜地球,希望所有大眾都來用這些產品。」(攝影者:李娜)2014時尚第一匯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 (PH Value 2014) 於10/ 20及10/ 21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這專注於品牌服裝服飾貿易的展會平臺上,各家品牌服裝、鞋、包和其他服飾類的廠商紛紛參與,身為一家台灣唯一的綠色品牌企業-大愛感恩科技隨同製衣公會第三度參加,讓大家了解經由環保回收與科技研發,大地資源也可不斷還原、再生。

這次大愛感恩展覽主題:「回溯復古之美,賦予人文新意,將『禮法諸外』,讓『禮之體』、『德之美』成為一股清泉,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董事長黃華德師兄為大家介紹『傳薪系列』環保服飾,代表的是環保“心”時尚,回應了 證嚴上人的回復傳統文化--高雅、簡約及心的清靜,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教育。


圖說:資深慈誠黃丁霖(中)用流暢的英文為國外來賓講解大愛科技產品,並分享道:「慈濟是自力更生的,大愛感恩科技也是一種教育大愛的人文是讓每一個消費者的心都能回歸到清靜本性,更重要是將人們的生活回歸到簡樸、原始的生活態度,薪薪相傳。」 (攝影者:李娜)「最早看 上人的衲履足跡,見上人走路特別輕,走路怕踩痛大地,印象特別深刻。」回想當初之所以成立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師兄分享因為 上人一句慈示:『紡織面料是石油做的,寶特瓶也是石油做的,是否能將回收來的寶特瓶製成紡織品』,引發了他研發寶特瓶成為紡織品的想法,並於2008年成立了大愛感恩科技。「要將質地硬的塑膠做成和原生的紡織品一樣柔軟舒適,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要非常地用心,所以寶特瓶的分類、清潔就非常重要。」華德師兄說。



圖說: 朱靜女士第一次看到大愛感恩科技高科技的工藝環保織品,她說:「丟棄的塑料瓶變廢為寶,做成衣,還可以給災區義捐,這種做法,很震撼,很公益的事業,大家多參與,環保面料多開發,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 」(攝影者:李娜)看見寶特瓶做成再生織物的過程,讓不少民眾大表驚訝。第一次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朱靜女士說:「丟棄的塑料瓶變廢為寶,做成衣,還可以給災區義捐,這種做法,很震撼,很公益的事業,大家多參與,環保面料多開發,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 」資深慈誠黃丁霖師兄用流暢的英文為國外來賓講解大愛科技產品,並分享道:「慈濟是自力更生的,大愛感恩科技也是一種教育大愛的人文是讓每一個消費者的心都能回歸到清靜本性,更重要是將人們的生活回歸到簡樸、原始的生活態度,薪薪相傳。」專業的肯定,加上志工努力推廣,不僅要把環保觀念深植人心,愛心接力的核心價值,更要將它傳遞出去。

人文真善美志工 葉惠芬、梅亦勃 上海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今日有喜 手舞足蹈慶周年


南非自由省,去年十月,慈濟志工在喜爾布朗社區成立了一個環保回收站,這個環保站,平常不僅帶動社區民眾,做資源回收,婆婆媽媽也投入供食服務,讓社區貧困的孩子不用餓肚子上學,這個供食環保站運作了一年之後,志工人數從一人增加到62人,環保點也從一個擴展到五個,周年慶這天,大家分享成果,也期待未來能為社區做得更多。

節奏明快、活力十足的南非舞蹈,為喜爾布朗環保站成立滿周年的慶祝活動,揭開序幕,三百多位社區民眾和志工,就像家裡辦喜事一樣,歡慶這一刻。

小小黑珍珠,不僅會唱台語的《人人做環保》,深植在他們心中的還有這個。

2013年十月,喜爾布朗環保站,由蘇圖族志工齊力(Chile)的母親,免費提供場所,開始運作,一年來,不僅帶動社區一起做環保,很多婆婆媽媽也投入供食服務,讓貧困的孩子不必再餓肚子上學。

學童 馬卡扎濟:「自從我參與慈濟環保站的活動後,我的生活改變很多,好比做環保,我們收集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我要跟遠從台灣來的志工道感謝,因為你們帶來好的觀念。」

慈濟帶給社區的改變,除了志工人數從原本的一人增加到62人,供食服務的人次,也由最初的30人,增到179人,而回收點,更從一個擴展到五個。

本土志工 列塔:「感謝慈濟到這裡幫助本地人,我們不必付任何費用就可以得到食物,我們每周在供食站當志工,學習師兄師姊怎麼愛人,也學做環保,做得很高興。」

周年慶祝會上,蘇圖族的志工也改編本地歌曲獻唱,嘹亮的歌聲中,是感恩也是重生!

真善美志工 吳東寶 南非報導

Read more

環保日親子實作 大手小手愛地球


昆山環境教育基地,舉辦親子環保日,有三十位社區民眾來參加,透過實作,學習分類,今年讀小二的劉益凡,平常就撿拾回收物,捐給慈濟做善事。

面對瓶瓶罐罐,志工從頭教起,光是寶特瓶,型號的不同,分法也不同,讀小二的劉益凡,和媽媽一起做,駕輕就熟,因為平常就會撿拾回收物,回報慈濟的幫助。

民眾 劉益凡:「撿瓶子賣錢捐給慈濟會,給需要幫助的小朋友,(為什麼想要幫助別人),因為別人幫助我我就會幫助別人。」

昆山環保站,舉辦親子日活動,除了實際做分類,也用秋天的落葉做作品,孩子們的創意無限,也更懂得要愛護大地。

民眾 胡鈺頡:「什麼樣的環境都好,只要是沒有垃圾,很乾淨的地方我就喜歡。」

民眾 張婷:「建議他們自己走的時候,把垃圾給裝起來,扔在垃圾桶裡面。」

家長 曾令晏:「小孩子來這邊,跟別的小朋友一起互動,一起透過自己努力,做一點點事情,他會很開心我也會很開心。」

大人小孩都有收獲,親子感情加溫,也讓環境,能更好。


真善美志工 曹豔豔 馬鳳舞 江蘇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