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鳥類生態豐富 氣候變遷候鳥減


台灣鳥類生態豐富,除了「留鳥」,每年過境台灣的「冬候鳥」,像黑面琵鷺,堪稱全球數量之最,台灣曾經記錄的鳥類超過500種,不過,雲林野鳥學會發現,去年造訪台灣的候鳥,數量減少1/6。另一項研究指出,這30年來,每年到台灣度冬的候鳥數量,已經減少30%。溼地生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讓台灣從候鳥的「溼樂園」變成「失樂園」?系列專題「候鳥失樂園」第一集,要探討道路開發對候鳥棲息地的影響,像彰化沿海一帶的溼地,以及高雄「茄萣溼地」,都因為道路通車,讓候鳥生態大受衝擊。

這麼多種類的候鳥,都是賞鳥人士在高雄「茄萣溼地」拍到的,占地170公頃,以往記錄的鳥類,超過140種,不過,候鳥滿天飛舞的情景,隨著兩條道路開發,走入歷史。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1-1號道路開這麼大,它有60米寬,它會把我們茄萣溼地分割為南北兩塊。」

原本完整的「茄萣溼地」,被1-1道路硬生生從中間切成兩半,1-6道路,又將邊緣的溼地切開。

高雄茄萣居民 楊先生:「造成說這塊很漂亮的溼地從中剖掉,變成一塊很破碎的溼地。」

破碎的茄萣溼地,晚上有路燈的光害,白天有車輛的干擾。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車輛呼嘯而過,它的噪音對我們的棲地影響是很大的,鳥類是很敏感的生物,牠只要有風吹草動,牠就飛不見了。」

候鳥樂園正在消失,雪上加霜的是,政府最近準備在「茄萣溼地」興建第三條道路1-4號。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這個是1-4號道路的預定地,這有30米寬的地方。」

到時候,破碎的溼地被1-4道路再度割開,加上原先通車的兩條道路,真正四分五裂。

高雄茄萣居民 吳小姐:「心裡其實真的會滿惋惜,滿難過的說,我們曾經看過這樣的景象,可是我們的下一代,他們即將一直在失去了這樣子的一個生態環境、他們成長的環境。」

居民的保育心念,政府注意到了,在即將動工的1-4道路規畫,採用綠色策略。

高雄市新建工程處副處長 陳正武:「我們會完全採用生態的工法,我們在道路的兩側都會做一些隔離綠帶。」

1-4路面30公尺寬,其中一半採用「隔離綠帶」,種植喬木,減少車輛光害和噪音;道路兩側,建造土堤,隔絕人鳥;路面底下,設置生態廊道,讓溼地生物穿越覓食。不過,環保人士質疑,在溼地臉上畫一刀,再用美容手術縫合成一條綠色疤痕,有何意義?

高雄茄萣生態協會理事長 鄭和泰:「再怎麼做防範措施,那也不是補償,只是減少它(道路)的危害。」

同樣飽受道路開發之苦的,還有彰化沿海溼地。道路附近棲息的候鳥「高蹺鴴」,受到車輛驚嚇,成群飛走。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西濱快速道路把大肚溪口生態區一分為二,很多候鳥在飛行時不小心撞上行駛中的車輛。」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 許富雄:「看看牠(鳥類)身體上面如果有比較明顯的外傷或是骨折,我們來判斷牠可能是一些撞擊。」

西濱快速道路衝擊候鳥生態,北從「大肚溪口溼地」,進入「漢寶、福寶溼地」時,改走內陸,影響較小,但到了「芳苑」和「大城溼地」時,又改走海線,綿延彰化海岸線的西濱道路,切割沿海數個溼地。

噪音比馬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高速鐵路,再度威脅台南官田溼地,因為路徑正好穿越當地候鳥棲息地。昔日鳥類成群,現在門可羅雀。

台南官田溼地農民 李价斌:「其實影響滿大的,因為那邊就沒有鳥類了,為什麼,因為它(高鐵)有震動跟聲音的關係,鳥類會受到驚嚇。」

千百年來的候鳥家園,一旦被人類歸為生活道路系統,面臨存亡關鍵,交通建設背後,鳥類和自然生機,才是永續寶藏。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歐陽光輝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