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24 十月 2014

2014,10/24-27, 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活動名稱】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活動時間】2014/10/24-27
【活動地點】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大愛心聞:  廈門文化博覽會 大愛感恩綠旋風

20141027_2.jpg

 

Read more

法喜服愛地兒 原色衫善製程

圖說:大愛網路電臺《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本週受訪者為大愛感恩科技五位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與同修陳慈心師姊,二人是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本尊。暢談內容為法喜服、感恩情。『環保愛地兒』,這週您有甚麼『Good Idea』愛地球?大愛感恩科技五位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與同修陳慈心師姊在大愛網路電臺《點亮心光》節目每週四下午『環保愛地兒』單元中接受訪問時分享到:「大愛感恩環保衫是很棒的『愛地兒』喔!」

以下獨家揭露林家和師兄分享的『愛地兒』秘笈:

1. 大愛感恩科技目前產品以紡織為主,請問有哪些特色?
【特色一】 100% 回收再生聚酯原料
市面上的紡織品材料主要分為三種: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化纖)與混紡纖維(動物/植物纖維與化纖混紡)。而化纖材料又可分成原生聚合與回收再生來源。在台灣市場,化纖材料主要是原生,由石油提煉而來。目前國內外有很多回收寶特瓶再生紡織品,但因成本高及回收材質的不穩定,其環保再生成分比例平均在30%以下。而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再生產品除考慮貼身機能性需求,產品至少50%的回收聚酯成分,其他再生產品以100% 環保再生材質為努力目標,製作出超細纖維質感甚至比一般棉質還輕柔保暖,更有疏濕/快乾/免燙/易除臭/易去汙等功能,既環保又兼顧特色機能性。
【特色二】 維持寶特瓶原色原則
市面上的紡織品主要是後染加工製成的,雖然顏色選擇性多,可預知著色效果及成本較低,但大愛感恩科技落實省水/電及可能的汙染以寶特瓶原色及不後染為努力的目標,因每後染一公噸的布,需耗費一百多公噸的水與更多能源,化學染劑所產生的廢水亦嚴重污染水資源。相對於原生聚酯纖維的製程,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大愛紗,可節省90% 以上的用水量及可能的水汙染,且依據環保署的資料,最高可減少77% 的碳排放量,以及84% 的能源消耗。此顯著的能源節省也為將來可能的碳稅或碳交易機制製造了更進一步的精進空間。

2. 目前有哪些系列環保服飾?
「DA.AI」品牌的環保再生服飾,沒有趕流行的花俏樣式,而是秉持「環保人文與服儀人文之美」,設計出高雅、簡約、端莊的服飾,在五花八門的服飾市場中為一股清流,讓更多人認同大愛感恩科技清新脫俗的環保心品與市場流行商品做區隔,達到穩固的品牌識別度,做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典範。主要產品系列如下:
*傳薪系列:中國風傳薪系列服飾帶出傳統服儀人文的優雅與內涵的細膩,設計的細節充分傳遞與展現由內而外的禮儀風度。不僅襯托著衣者的內在自然氣質與修為,更突破再生聚酯纖維多半使用於運動休閒服飾的可能性,結合產品的人文與突破布種的多元運用。
*修賢系列:靜以修身,簡以養德,用心修賢,溫潤於內,透過外在禮儀風度,散發出內在的品德修養。此系列簡約設計時時提醒在行住坐臥中,不離修養賢德。
*心芽系列:為注重小孩教育而設計。「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基本生活禮儀,從品味修養到穿著儀態。「百年之計,莫如樹人」教育要向下扎根,由「心」改變,深根”大愛”善念,從小做起。

3. 為何把「大愛衫」詮釋為「法喜服」?
因為大愛衫是由回收寶特瓶惜福再造製成的,背後充滿著環保菩薩的愛心、實業家的愛心接力,所以 上人稱之為「法喜服」。家和師兄說:「小時候,不是都要到廟裡求平安符嗎,現在不需要了,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法喜服』,天天穿在身上,就永保平安。」所以護持「法喜服」,並將這份「福」分享予父母親友,就是「行善」、「行孝」又「保平安」。

4. 家和師兄、慈心師姊兩位為何平時也樂於穿著大愛感恩的服飾呢?
慈心師姊今日就穿薪傳系列的衣服去大愛廣播電台接受訪問,訪問人蔣彤師兄表示:「看到這套衣服就覺得整個視覺流暢度很好。」慈心師姊也說:「自己穿起來很舒服、也很素雅,看到的人也都會稱讚。」

5. 家和師兄從資訊產業起家,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與一般的公司有何不同?
在民營企業工作覺得競爭激烈,但在大愛感恩科技的職工等於每天都在做好事,心態都是要有愛心,可說是在發揮愛心解決、社會問題,工作上會比較愉快。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連結: 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 

Read more

法喜服愛地兒 原色衫善製程

圖說:大愛網路電臺《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本週受訪者為大愛感恩科技五位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與同修陳慈心師姊,二人是大愛劇場「心和萬事興」本尊。暢談內容為法喜服、感恩情。『環保愛地兒』,這週您有甚麼『Good Idea』愛地球?大愛感恩科技五位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與同修陳慈心師姊在大愛網路電臺《點亮心光》節目每週四下午『環保愛地兒』單元中接受訪問時分享到:「大愛感恩環保衫是很棒的『愛地兒』喔!」

以下獨家揭露林家和師兄分享的『愛地兒』秘笈:

1. 大愛感恩科技目前產品以紡織為主,請問有哪些特色?
【特色一】 100% 回收再生聚酯原料
市面上的紡織品材料主要分為三種: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化纖)與混紡纖維(動物/植物纖維與化纖混紡)。而化纖材料又可分成原生聚合與回收再生來源。在台灣市場,化纖材料主要是原生,由石油提煉而來。目前國內外有很多回收寶特瓶再生紡織品,但因成本高及回收材質的不穩定,其環保再生成分比例平均在30%以下。而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再生產品除考慮貼身機能性需求,產品至少50%的回收聚酯成分,其他再生產品以100% 環保再生材質為努力目標,製作出超細纖維質感甚至比一般棉質還輕柔保暖,更有疏濕/快乾/免燙/易除臭/易去汙等功能,既環保又兼顧特色機能性。
【特色二】 維持寶特瓶原色原則
市面上的紡織品主要是後染加工製成的,雖然顏色選擇性多,可預知著色效果及成本較低,但大愛感恩科技落實省水/電及可能的汙染以寶特瓶原色及不後染為努力的目標,因每後染一公噸的布,需耗費一百多公噸的水與更多能源,化學染劑所產生的廢水亦嚴重污染水資源。相對於原生聚酯纖維的製程,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大愛紗,可節省90% 以上的用水量及可能的水汙染,且依據環保署的資料,最高可減少77% 的碳排放量,以及84% 的能源消耗。此顯著的能源節省也為將來可能的碳稅或碳交易機制製造了更進一步的精進空間。

2. 目前有哪些系列環保服飾?
「DA.AI」品牌的環保再生服飾,沒有趕流行的花俏樣式,而是秉持「環保人文與服儀人文之美」,設計出高雅、簡約、端莊的服飾,在五花八門的服飾市場中為一股清流,讓更多人認同大愛感恩科技清新脫俗的環保心品與市場流行商品做區隔,達到穩固的品牌識別度,做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典範。主要產品系列如下:
*傳薪系列:中國風傳薪系列服飾帶出傳統服儀人文的優雅與內涵的細膩,設計的細節充分傳遞與展現由內而外的禮儀風度。不僅襯托著衣者的內在自然氣質與修為,更突破再生聚酯纖維多半使用於運動休閒服飾的可能性,結合產品的人文與突破布種的多元運用。
*修賢系列:靜以修身,簡以養德,用心修賢,溫潤於內,透過外在禮儀風度,散發出內在的品德修養。此系列簡約設計時時提醒在行住坐臥中,不離修養賢德。
*心芽系列:為注重小孩教育而設計。「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基本生活禮儀,從品味修養到穿著儀態。「百年之計,莫如樹人」教育要向下扎根,由「心」改變,深根”大愛”善念,從小做起。

3. 為何把「大愛衫」詮釋為「法喜服」?
因為大愛衫是由回收寶特瓶惜福再造製成的,背後充滿著環保菩薩的愛心、實業家的愛心接力,所以 上人稱之為「法喜服」。家和師兄說:「小時候,不是都要到廟裡求平安符嗎,現在不需要了,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法喜服』,天天穿在身上,就永保平安。」所以護持「法喜服」,並將這份「福」分享予父母親友,就是「行善」、「行孝」又「保平安」。

4. 家和師兄、慈心師姊兩位為何平時也樂於穿著大愛感恩的服飾呢?
慈心師姊今日就穿薪傳系列的衣服去大愛廣播電台接受訪問,訪問人蔣彤師兄表示:「看到這套衣服就覺得整個視覺流暢度很好。」慈心師姊也說:「自己穿起來很舒服、也很素雅,看到的人也都會稱讚。」

5. 家和師兄從資訊產業起家,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與一般的公司有何不同?
在民營企業工作覺得競爭激烈,但在大愛感恩科技的職工等於每天都在做好事,心態都是要有愛心,可說是在發揮愛心解決、社會問題,工作上會比較愉快。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連結: 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  

Read more

南方四島保護區 社區居民齊響應


當澎湖南方四島,包括東、西嶼坪、東、西吉嶼等4島周邊3萬多公頃土地,畫設為海洋國家公園,除了保護這塊海域的海洋資源,也希望透過結合社區居民參與方式,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及生態旅遊。不過,當地水、電等基礎設備都未完備,加上沒有總量管制登島人數,環保團體也擔憂,觀光客一多,南方四島恐怕會重蹈其他離島生態被破壞的命運。

環境資訊協會駐地人員 林志明:「這裡有電,然後沒有水,整個東嶼坪的水電不是像我們台灣那麼方便,就是一些地下井的井水」

二十七歲的志明,是環保團體的工作人員,他從今年開始常駐東嶼坪;跟島上十個居民一樣,每天都要去井邊打水。

這口井一點也不起眼,但對島上的人來說,井裡的淡水,是比金錢還要珍貴的資源。

環境資訊協會駐地人員 林志明:「你知道它是降雨量不高,然後有可能你看到,打上來的水質變了,變得比較鹹的時候,就是這邊用水量太大,超過了這個島嶼的負荷了。」

散落在大海中的南方四島,擁有取用不盡的鹹水,可是淡水極缺。

環境資訊協會駐地人員 林志明:「像是物資的話,它其實非常缺乏,就是連最基本的水電都缺,所以這邊像……柴米油鹽醬醋茶那些東西,就是可能要靠人家去,船下來的時候,去補給之類的,所以你看那種每次人家來,就是一個箱子,就抱著就會過來。」

在國家公園尚未進駐之前,環保團體在八年前,就開始在東嶼坪推動環境信託,長期耕耘下來,跟老漁夫培養了出了好感情。他們也在憂慮,觀光客一多,島上什麼都不夠。

東嶼坪漁夫鐘先生:「如果幾十個人來,不要說幾百人,一個人撿一塊石頭就好,沒有幾年就被撿光光,拿光光了。」

環境資訊協會駐地人員 林志明:「有感情的話,擔心一些措施,萬一沒有做好的話,就是造成這個地方被破壞,所以我們會積極朝永續島的這個方向,看看大家可以一起為這個島做些什麼。」

環保團體的擔憂不是沒原因,因為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東吉。東吉的老村長說,今年島上動輒就有兩三百個人,到處都是垃圾。

東吉村長 林柱:「這裡呀,桶子一直丟丟丟,弄了桶子給他們放,一樣亂丟。」

廁所,也沒水可用。

東吉村長 林柱:「就空空的呀,人來多了,廁所沖了,來沖洗洗澡的啦,水不夠啦。」

沒有水,就只好開車去載。

東吉島居民 林金檢:「一天就沒水了,那你水從哪裡來,因為沒有衛生,沒有水啦。」

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吳雙澤:「很多事情都沒有準備好,包括洗手間也不夠,很多人上去之後發現說,這邊根本就還沒有完備呀。」

東吉跟東嶼坪的登島人數,今年夏天最多一天超過了三百個,而國家公園評估成立後一年,旺季每天只會有三十人,嚴重低估了超限利用,可能對珊瑚礁生態造成的壓力。

環境資訊協會主任 孫秀如:「像我們說的吉貝這些離島,已經快要被玩壞了,大家都開始尋找新的島嶼的時候,他們很擔心,這邊漂亮的珊瑚礁會因為人群的湧入,而造成它的破壞。」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陳昭倫:「很多地方珊瑚礁其實面臨衰退的狀況,同樣的情形也在綠島發現,最近是蘭嶼,再來就是澎湖。」

過多的人潮,未經妥善規畫的遊憩活動,破壞了離島的海岸生態,帶來大量廢棄物,水泥化的開發,用環境換經濟,框住了潮間帶的生機;向來偏建設,重遊憩,卻輕忽保育的離島開發結果,我們慢慢地創造一個個出沒有魚、沒有硨磲貝,也快要沒有生物的海域。

海管處祕書 徐韶良:「事實上各個離島的問題就是沒有規畫啦,蘭嶼跟綠島已經太晚了。」

歷史的前車之鑑,透露出環境的警訊;今日的南方四島,也可能成為另一個回不去的生態環境。

環境資訊協會主任 孫秀如:「這些小島,它其實非常的小,所以我們估計大概就是一百到一百五十人,是不是這個島上他們每一天最高的一個承載量。」

空有美景 卻缺乏配套管理,恐怕是離島開發最大的噩夢,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必須認真考量當地的負荷,才能維持海洋永續。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余國維

Read more

慈濟嘉年華設攤 趣味遊戲推環保


香港灣仔修頓足球場,舉行環保嘉年華(9/27),邀請慈濟基金會等團體,設置25個攤位,透過各項遊戲和互動,推廣環保落實生活。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還不到三坪,寸土寸金,減少垃圾,才能提高環境品質。慈濟志工在灣仔嘉年華,設置攤位,推廣環保生活,轉輪盤遊戲,很吸睛。

慈濟志工 與 民眾:「這個碳粉盒可不可以回收,可以,哇,媽咪答對了,那你可以選一個禮物。」

親子共同認識塑膠分類,資源回收走入家中。

民眾 梁小姐:「對環保種類認識變多了,可以教自己的小朋友或是其他人。」

趣味結合知性,大小朋友樂在其中。

真善美志工 溫峻輝 林碧珊 香港報導

Read more

2014,10/24,新泰區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新泰區大愛媽媽
【時間】2014年10月24日(五)09:10 - 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024_19.jpg20141024_16.jpg 
Read more

林杰樑遺孀譚敦慈 必備環保杯筷


日常生活,尤其是加工食品,製造過程,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和新鮮美味,都會添加不少化學物質。分享飲食健康概念,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遺孀譚敦慈,今天特別來到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將多年累積的毒物專業經驗,分享給三餐老是吃外面的學生。

不要造成這些二氧化硫,過氧化氫和塑化劑的攝取。

出門在外,環保筷不離身,連手中的環保杯,也用了十多年,譚敦慈,已故毒物科醫師 林杰樑遺孀,用行動保護自己。

林口長庚毒物實驗室護理師 譚敦慈:「絲瓜它乾掉之後,剩下的那個粗的纖維,那個拿來沾米酒,去刷那個水果皮,可以把那個臘去除掉。」

走進校園,大方暢談飲食安全小撇步。全場座無虛席,還有不少餐飲科學生,身上的寶,通通都不藏私。

林口長庚毒物實驗室護理師 譚敦慈:「我們現在的香菇、金針,我們要把這個二氧化硫盡量去除,不要吃進去,同時這些乾燥的乾貨中,難免受到黃麴毒素的汙染,你把這個泡的水,再倒到這些麵、飯裡面去,其實反而是增加有毒物質的攝取。」

學生求學在外,天天成了外食族,喝水去毒,更是關鍵。

林口長庚毒物實驗室護理師 譚敦慈:「什麼叫做多喝水,足夠的飲水,其實你就是每天要排尿六到七次。」

減少外食,尤其是垃圾食物和人工色素,都是自保的不二法門。

蕭志傑 簡元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做環保日漸開朗 揮別陰霾新人生


70歲的環保志工「黃添妹」,曾經為憂鬱症所苦,17年前,她接觸到慈濟推動的環保回收分類,此後逐漸走出生命幽谷。如今,不分例假日、也不分晴雨天,「黃添妹」依舊穿梭在新北市永和的街頭巷尾做環保,與人群相對、和瓶罐相處,對她來說,這就像是一種心靈復健。

環保志工 黃添妹:「這個把它綁一綁,師兄來比較好載,一載就走。」

不管是家門前。還是大街小巷。這全都是慈濟環保志工「黃添妹」的事業版圖。

環保志工 黃添妹:「颳風下雨我也去,穿著雨衣,撐著雨傘,一天跑兩三趟。」

大樓管理員:「真的,風雨無阻的,反正圾垃車出來收垃圾,她就出來過年的時候,喂,除夕還要做還要來呀。」

環保志工 黃添妹:「以前我是憂鬱症走過來的,反正我有這個(環保)做就很好過,真的很健康,心理、身體有感覺很健康。」

街坊鄰里或許不知道里長是誰,但說起這位每天從早做到晚的環保婆婆,幾乎是家喻戶曉。

環保志工 黃添妹:「很感恩啊,謝謝,謝謝,好,可以,謝謝。」

環保志工 黃添妹:「無形中這大樓,多認識一些裡面的住戶,也滿不錯,啊,大姊妳好,會不會冷呀什麼的,很辛苦,我說很幸福喔,能做是福氣,不能做就糟了,我就說這樣。」

走過憂鬱,17年的環保歲月,這位70歲的大地園丁,還要繼續在永和地區,守護環境。

真善美志工 李淑慧 吳松山 李彥賢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