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3 十月 2014

2014,10/13,墨西哥第一大電視台Televisa來訪

【對象】墨西哥第一大電視台Televisa
【時間】2014年10月13日(一)13:30 - 15: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1021_10.jpg20141021_11.jpg 
Read more

環保站尋寶趣 回收物找到新主人


環保站除了資源回收外,也是另類的二手物大賣場,民眾家中派不上用場的回收用品,反而變成其他人找了好久的必需品。慈濟環保站,從今天開始,落實回收教育,環保志工除了擔任環保回收的角色,更多了一份小老師的工作,教每位民眾怎麼落實分類,讓家戶都能清淨在源頭。

搬下一箱又一箱的二手物,到環保站回收,好多看起來都還算新的家中用品,反倒成了許多民眾需要的囊中物。

民眾:「感謝,因為他們捐出來的東西都滿好的,你雖然講說 二手二手,但我覺得 二手是滿高級的。」

民眾:「因為我也用不到了,倒不如給需要的人,這樣不是兩全其美。」

小心翼翼擦著玻璃杯,閃亮的杯盤組,全都是回收來的,再經過志工的巧手,整間惜福屋,就像是大賣場應有盡有,不論是外表需要的衣服包包,或充實內在的書籍CD,環保站裡的志工落實分類多年,民眾也時有耳聞。

慈濟志工 蕭秀珠:「他們(民眾)都常常不會做,其實是志工沒有說,社區志工一說(宣導),他們都很開心 還說不知道,原來(回收)分那麼多種。」

慈濟的環保站,即日起各個志工,會向民眾落實回收分類宣導,讓民眾自己分類做環保,當然除了分類回收外,還是要回歸愛物惜物的觀念,讓物命延續,也才是環保站設立的初衷。

彭淑珮 李俊葳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共聚大愛善業 共好感恩福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將滿六週年,除了感恩環保菩薩無怨無悔的付出,時時刻刻無不兢兢業業善盡本分事。更用日日精進的營運,向大家證明如何用商業力量改善社會問題,成就社會公益。正如 證嚴上人以慈悲心和善心啟動領導慈濟,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改變每個人、共聚善福緣。證嚴上人說:「道理就是在做中證實出來的,期許『已度者』,要度『當度者』,『當度者』要接引『未度者』,讓慈濟的空間愈寬廣,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大愛感恩科技志為環保領頭羊,乃至世界典範,就是讓『愛』更有力量,讓人人能發揮『生而為人的價值』,實現『改變世界的願景』,因為以慈悲當後盾,所以我們並不孤獨。

《我們,創業的愛》30社會企業創業家真誠地述說創業的甘苦、分享生命話語,有人改善小農生計、有人協助弱勢自立,更有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師兄倡議綠色環保。若將他們比擬成『已度者』,這些創業家期待啟發更多創新的思維與營運模式,創造社會環境改變的契機,接引更多的『當度者』、『未度者』,給予當下的群眾及未來世代一個更良善的生活空間。編著者林芳盈女士比喻:「三十顆珍珠,創造改變的起點。」

圖說: 結合5432個慈濟環保站及20多萬名志工菩薩,其孕育的環保人文,正是台灣最具內涵的軟實力。(攝影者:陳品穎)「1013一人一善」李鼎銘總經理分享:「畢竟大家都是在台灣與CSR的平台下共同為台灣軟實力努力,一家企業、一個品牌的扶持與穩健成長確實是不容易。」在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朱永光先生的邀約下,大愛感恩科技將認購100本書,接引、影響更多中小企業來落實,期待有志一同的企業/品牌都能發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的概念,『人間菩薩招生』,共聚善念福緣、共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創業不易,尤其是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知之甚深。在創業將滿六週年,除了感恩環保菩薩無怨無悔的付出,時時刻刻無不兢兢業業善盡本分事。更用日日精進的營運,向大家證明如何用商業力量改善社會問題,成就社會公益。正如 證嚴上人以慈悲心和善心啟動領導慈濟,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改變每個人、共聚善福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共聚大愛善業 共好感恩福緣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將滿六週年,除了感恩環保菩薩無怨無悔的付出,時時刻刻無不兢兢業業善盡本分事。更用日日精進的營運,向大家證明如何用商業力量改善社會問題,成就社會公益。正如 證嚴上人以慈悲心和善心啟動領導慈濟,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改變每個人、共聚善福緣。證嚴上人說:「道理就是在做中證實出來的,期許『已度者』,要度『當度者』,『當度者』要接引『未度者』,讓慈濟的空間愈寬廣,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大愛感恩科技志為環保領頭羊,乃至世界典範,就是讓『愛』更有力量,讓人人能發揮『生而為人的價值』,實現『改變世界的願景』,因為以慈悲當後盾,所以我們並不孤獨。

《我們,創業的愛》30社會企業創業家真誠地述說創業的甘苦、分享生命話語,有人改善小農生計、有人協助弱勢自立,更有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師兄倡議綠色環保。若將他們比擬成『已度者』,這些創業家期待啟發更多創新的思維與營運模式,創造社會環境改變的契機,接引更多的『當度者』、『未度者』,給予當下的群眾及未來世代一個更良善的生活空間。編著者林芳盈女士比喻:「三十顆珍珠,創造改變的起點。」

圖說: 結合5432個慈濟環保站及20多萬名志工菩薩,其孕育的環保人文,正是台灣最具內涵的軟實力。(攝影者:陳品穎)「1013一人一善」李鼎銘總經理分享:「畢竟大家都是在台灣與CSR的平台下共同為台灣軟實力努力,一家企業、一個品牌的扶持與穩健成長確實是不容易。」在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朱永光先生的邀約下,大愛感恩科技將認購100本書,接引、影響更多中小企業來落實,期待有志一同的企業/品牌都能發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而生』的概念,『人間菩薩招生』,共聚善念福緣、共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創業不易,尤其是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知之甚深。在創業將滿六週年,除了感恩環保菩薩無怨無悔的付出,時時刻刻無不兢兢業業善盡本分事。更用日日精進的營運,向大家證明如何用商業力量改善社會問題,成就社會公益。正如 證嚴上人以慈悲心和善心啟動領導慈濟,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改變每個人、共聚善福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清淨在源頭!全台推廣 動手實做


慈濟環保已經深耕台灣二十多年,每個地點都有好幾位環保志工幫忙做分類,但其實還是有些民眾沒有做分類,就直接把資源回收物拿到環保站回收,從今天開始,慈濟從北區的各大環保點,從教育的方式扎根,跟民眾宣導,如何自己分類回收,資源回收分成更細的十二類,就是要讓「清淨在源頭」落實的更徹底。

慈濟志工講解分類回收,民眾仔細傾聽,另一邊還有志工忙著發傳單,原來是資源回收的方式跟以前不同了。以前的民眾是拿著手上的一包包回收物,到環保站去回收,現在的環保站,分成更細的12類,要讓民眾自己動手做環保。

慈濟志工 林雅美:「現在的口號是抬頭挺胸說環保,所以我們今天這個陳列就是說,來的人我們教他怎麼來分類,不是我們自己的人在分類。」

以前總是看到環保志工彎腰駝背做分類,默默的做,還是無法讓每個人都學會主動分類回收,從十月十二號開始,慈濟環保站決定從教育著手,讓民眾自己也可以成為環保尖兵。

民眾:「當然是會比較乾淨啦,因為我們自己分會比較好,我的習慣是在家就把它分類好。」

慈濟志工 邱玉淳:「那我們就是要慢慢的教育他們,就像我們教小孩子一樣,從小往下扎根。」

分類做環保,不只是環保志工的事,應該是你我都該一起響應,有朝一日,才有可能讓地球更好。

彭淑珮 李俊葳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走入人群推環保 學習付出更快樂


帶大家認識印尼一位大學生,名叫何魯,他高中時代,因為家境清寒,成為慈濟的助學生,但也因為這個因緣,開啟了他的志工生活,上大學後的他,參加了慈青社,跟著志工學習付出,幾年下來,他說,能夠服務別人,比被人服務更有福。

身穿制服,何魯跟著大家,在社區裡宣導環保,對於能成為慈濟愛心隊伍的一員,他說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慈青 何魯:「在慈濟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孝順和志工服務,我覺得服務別人比,被人服務更快樂,所以我很開心地加入慈青,我希望可以學到更多。」

原來高中時代的何魯,是慈濟的助學生,家境清寒的他,母親又罹患癌症,曾經有一度,他憂心自己沒辦法繼續求學

慈濟志工 菲菲:「我們當初到他家家訪時,才知道他母親罹患癌症,為了養家,何魯必須打工賺錢貼補家用,所以我們把他列為助學生,他很積極 後來也參加慈青,加入志工服務。」

因為助學,何魯走進了慈濟大家庭,對於各項活動都積極參與,母親也支持他對社團的選擇

何魯的母親 婭娣:「慈濟從來沒有要求過我們,要改變宗教信仰,慈濟只教導我的孩子,如何幫助貧困有需要幫助的人,如何付出自己的愛心,我很認同這些觀念,所以也很放心讓何魯參加慈青。」

慈濟志工 楊偉雄:「何魯是個很乖巧的孩子,對自己的母親很孝順,也很愛護他的家人,現在更學會為他人付出,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年輕人。」

年輕的生命,因為懂得付出而綻放光彩,何魯翻轉手心,也為自己的學生生涯,留下更多美麗的篇章。

琺茜莉婭 夏利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志工採自然農法 荒蕪土地成良田


慈濟雲林聯絡處旁,有塊一甲八分的土地,荒廢已久,五年多前,慈濟志工將它規畫為大愛農場,種植水稻,一年兩收,志工們用心耕種、除草,不使用農藥,栽種有機稻米,讓荒蕪土地變成了一塊良田。

不只田地外圍除草,慈濟志工更走進田裡,低頭彎腰,細心拔除雜草。

慈濟志工 余天助:「大家都有一個目標、一個信念,我們要好好的顧好這一兩甲的土地,就像我們要好好的照顧我們這一念心一樣。」

雲林連絡處旁一甲八分地,原本荒蕪,志工規劃成大愛農場,種植水稻,一年可以收成兩次。

慈濟志工 賴秋約:「我們都沒有使用農藥,都是有機栽培。」

慈濟志工黃彩雲長年腰傷,不僅每天做環保,也積極參與田裡的工作。

慈濟志工 黃秋雲:「當下你在做的時候,你會很歡喜,其實福增,業就減輕了,當下就一直消業了。」

除草就像除去習氣,大家用心耕種,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就如同清淨的心田。

真善美志工 陳建宇 賴榮璋 沈宜學 雲林報導

Read more

週日, 12 十月 2014

2014,10/13,【人文講座】大愛台新聞部 歐宏瑜副理分享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講師】
大愛台新聞部歐宏瑜副理
【時間】2014年10月13日(一) 8:30~10:00
【地點】
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新聞: 
大愛心聞宏人文 報真導正淨人心

20141013_5.jpg20141013_6.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