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5
Thursday, 30 April 2015
大愛綠菩提 心靈更充實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許多環保科技產品讓大家生活方便又環保外,也透過綠菩提雜誌照顧每個人的身心靈,大愛網路電台《點亮心光》節目《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的虞珊明協理,來分享最新一期綠菩提季刊精采內容。
大愛感恩承擔『環境教育』的使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面對國內外參訪來賓,希望將慈濟環保理念帶至海內外。透過綠菩提雜誌,希望大家與環保菩薩能夠手牽著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從2012年春季創刊,已經發行第13期,這一期的主題是『至善至誠真性情』,我們透過圖片及文字,與讀者對話、溝通,貼近並喚起大家對環保、愛地球的共鳴,攜手護地球。
發行時間點是年初第一期,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播種耕種的時間,提醒大家: 上人給我們歲末祝福的福慧紅包如種子,大家都希望能夠平安幸福,必須把握當下,像大地農夫一般殷勤精進,學習宇宙大覺者『自度度人』。
大愛感恩是屬於大家的,我們期勉自己要與眾合和、齊心行願,感恩大地、散播大愛。我們用吉祥物四格漫畫的方式,呈現連續四年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入選台灣精品的榮耀。
在吉祥物專輯的心芽故事,提醒我們待人處事不可缺乏『信任』,凡事冷靜思考、懂得包容,坦誠與慈悲的胸懷,才能保持心境安寧自在。
第13期3月底剛剛出刊,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中英對照』。英文翻譯部分由加拿大慈青學長回台的楊竣翔師兄主筆、慈大英美語文學系的樊家妤師姊協助完成。
慈濟在50個國家及地區(含台灣)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 432 個據點。國際化腳步已有多年,要深耕當地,國際語言很重要。在台灣,國際化也同樣重要。大愛感恩推廣環保人文每年近300場,去年12月4日,菲律賓前外交部長羅慕洛及實業家施恭旗師兄,在蔡萬擂師兄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聽過英語導覽,外賓們紛紛讚歎慈濟環保,當時綠菩提雜誌第12期剛出刊,大家說:如果有英文,更棒,這一句話點醒我們發行雙語綠菩提雜誌。這一期還將宇宙大覺者膚慰地球代表全球慈濟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願天下無災』的意義,介紹給海外讀者們。
大愛人物紀事,簡要報導汐止環保站。汐止環保站2006年底遷移至汐止市福德一路,我就聽說「美善台灣」蓮花池造型的雨水回收綠能生態池規畫得很好。這次感恩汐止環保教育站站長魏麗蘭師姊接受訪談,深入了解,我們環保站不但回收物、也有回收人的感動故事。200多坪的環保站,每天固定都有40~50以上環保菩薩。主要是魏麗蘭師姊、游國勝師兄等志工團隊帶動,配合組隊在社區經營、推廣環保理念。汐止是住宅區、工業區混合,標榜住宅區一樓一上也都收,工業區大家一起來惜福匯入功德海。除此之外,汐止環保志工聽過馬來西亞『一協力一環保站』,推動汐止『一協力一學校』,進入校園帶動,學生回到家影響家庭父母家人。真正發揮環保教育站的功能。汐止園區建築物雖然不華麗,但是人心真美麗,真的是「美善台灣」的代表。
大愛感恩科技工作滿三年,每天都很快樂,『見做歡喜、教作歡喜』,看到環保菩薩的點點滴滴,更有機會把他們的真與誠、美與善說給別人聽,還能把匯聚環保菩薩愛心的這些環保科技織品推廣出去,自己知福、惜福,也希望為後代子孫造福、積福。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大愛綠菩提 心靈更充實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許多環保科技產品讓大家生活方便又環保外,也透過綠菩提雜誌照顧每個人的身心靈,大愛網路電台《點亮心光》節目《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的虞珊明協理,來分享最新一期綠菩提季刊精采內容。
大愛感恩承擔『環境教育』的使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面對國內外參訪來賓,希望將慈濟環保理念帶至海內外。透過綠菩提雜誌,希望大家與環保菩薩能夠手牽著手、成為守護社會的心靈磐石。從2012年春季創刊,已經發行第13期,這一期的主題是『至善至誠真性情』,我們透過圖片及文字,與讀者對話、溝通,貼近並喚起大家對環保、愛地球的共鳴,攜手護地球。
發行時間點是年初第一期,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播種耕種的時間,提醒大家: 上人給我們歲末祝福的福慧紅包如種子,大家都希望能夠平安幸福,必須把握當下,像大地農夫一般殷勤精進,學習宇宙大覺者『自度度人』。
大愛感恩是屬於大家的,我們期勉自己要與眾合和、齊心行願,感恩大地、散播大愛。我們用吉祥物四格漫畫的方式,呈現連續四年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入選台灣精品的榮耀。
在吉祥物專輯的心芽故事,提醒我們待人處事不可缺乏『信任』,凡事冷靜思考、懂得包容,坦誠與慈悲的胸懷,才能保持心境安寧自在。
第13期3月底剛剛出刊,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中英對照』。英文翻譯部分由加拿大慈青學長回台的楊竣翔師兄主筆、慈大英美語文學系的樊家妤師姊協助完成。
慈濟在50個國家及地區(含台灣)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 432 個據點。國際化腳步已有多年,要深耕當地,國際語言很重要。在台灣,國際化也同樣重要。大愛感恩推廣環保人文每年近300場,去年12月4日,菲律賓前外交部長羅慕洛及實業家施恭旗師兄,在蔡萬擂師兄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聽過英語導覽,外賓們紛紛讚歎慈濟環保,當時綠菩提雜誌第12期剛出刊,大家說:如果有英文,更棒,這一句話點醒我們發行雙語綠菩提雜誌。這一期還將宇宙大覺者膚慰地球代表全球慈濟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願天下無災』的意義,介紹給海外讀者們。
大愛人物紀事,簡要報導汐止環保站。汐止環保站2006年底遷移至汐止市福德一路,我就聽說「美善台灣」蓮花池造型的雨水回收綠能生態池規畫得很好。這次感恩汐止環保教育站站長魏麗蘭師姊接受訪談,深入了解,我們環保站不但回收物、也有回收人的感動故事。200多坪的環保站,每天固定都有40~50以上環保菩薩。主要是魏麗蘭師姊、游國勝師兄等志工團隊帶動,配合組隊在社區經營、推廣環保理念。汐止是住宅區、工業區混合,標榜住宅區一樓一上也都收,工業區大家一起來惜福匯入功德海。除此之外,汐止環保志工聽過馬來西亞『一協力一環保站』,推動汐止『一協力一學校』,進入校園帶動,學生回到家影響家庭父母家人。真正發揮環保教育站的功能。汐止園區建築物雖然不華麗,但是人心真美麗,真的是「美善台灣」的代表。
大愛感恩科技工作滿三年,每天都很快樂,『見做歡喜、教作歡喜』,看到環保菩薩的點點滴滴,更有機會把他們的真與誠、美與善說給別人聽,還能把匯聚環保菩薩愛心的這些環保科技織品推廣出去,自己知福、惜福,也希望為後代子孫造福、積福。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永平國中環保+新北慈少環保+環保動手做Discards are treated like treasure
- Article Details
Environmental lessons are best taught when young, as youngsters can not only help pass on these messages to their family, but also help keep the planet clean as they grow up. Across Taiwan, Tzu Chi volunteers often head out into their communities to teach conservation lessons to the public. Recently, however, children from New Taipei City and Taichung took a visit to their respectiv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s to learn more about safeguarding the planet.
環保觀念要從小扎根,因為孩子還能把理念傳遞給家人,並且在成長過程守護地球,在臺灣各地的慈濟志工,常常會前往社區宣導資源回收的觀念,但最近來自新北市跟台中的學生,到環保站參觀並學習怎麼愛護地球。 Read more
空襲警報(一)空汙現況Air quality is getting poorer
- Article Details
The documentary Under the Dome by former CCTV anchor Chai Jing 柴靜 raised awareness about the severity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As air is not confined by borders, Taiwan also falls under the threat of pollutants from China. However, experts point out that actually Taiwan is responsible for 70 percent of its air pollution. Today we begin our new series that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in Taiwan.
前中國央視主持人柴靜所製作的記錄片-穹頂之下,引起了大眾對中國空氣品質,因為汙染而惡化的關注,由於空氣並不受國界所限制,台灣也受到中國霾害的影響,但學者更指出台灣空氣污染有7成是自產,今天開始的新專題將探討空汙對台灣的影響。 Read more
尼泊爾回顧Birth place of the Buddha
- Article Details
In 1993, Nepal was struck by one of the worst flood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claiming the lives of more than 1,300 people. Upon learning of the severity of the tragedy, Tzu Chi volunteers traveled to the country to extend a helping hand. Besides offering emotional support, the volunteers also constructed a total of 1,800 houses to give flood survivors a safe place to call home.
1993年,尼泊爾發生歷史上嚴重洪水,造成超過1,300人死亡,得知災情嚴重,慈濟志工來到尼泊爾伸出援手,除了提供心靈膚慰,志工也援建1,800戶大愛屋,讓受災鄉親有個安全的地方居住。 Read more
雪隆環保老姊妹Starting the day off with a bang
- Article Details
We go to Malaysia in our next report and meet Tzu Chi volunteers Cao Damei(曹大妹) and Ye Meiqing(葉美清), who have been safeguarding the planet tirelessly through recycling. Now in their sixties, the pair says, it has been recycling that has brought them closer together.
下一則報導,我們到馬來西亞,帶您認識慈濟志工曹大妹、葉美清,不厭倦的用雙手守護地球,六十多歲的她們也做出感情。 Read more
屏淨家園(五)Finding happiness in volunteering
- Article Details
Many of Pingtung(屏東) City’s fixed recyclables collection points are manned by Tzu Chi volunteers, including the magistrate of Ruiguang(瑞光) Borough and his wife. Residents have thus got to learn more about Tzu Chi, and some have even decided to become Tzu Chi’s members themselves.
屏東定時定點回收,有許多慈濟志工在現場指導,包括瑞光里里長與夫人,這也讓許多民眾開始認識慈濟,有些人也因此成為慈濟的會員。 Read more
綠化行動愛地球 種樹植下新希望
- Article Details
保護環境,不光只是在地球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列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長期都有舉辦植樹活動,今年首度邀請慈濟志工參與,人文學校的許多家庭舉家參與,用行動來綠化環境、愛護地球。(4/25)
帶著挖土的沙鏟,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志工,首次參與由列治文山市政府,舉辦的綠化公園植樹活動。
列治文山市議員 廖立暉:「之前有跟慈濟人一起去撿垃圾,現在我們又一起種樹,每一個人都好開心,這麼好的天氣,一家大小,所有兄弟姊妹一起出來種樹,這是很開心的事,也可以令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看似簡單的種樹動作,其實每個步驟都要很用心,不僅鏟土的面積要適當,樹根還得鋪上墊子,讓水分容易滲透。
萬錦市議員 楊綺清:「很多人都說樹是地球的肺部,所以我們種植越多的樹,我們(地球)的空氣就越好,我們(人類)的健康也會更好。」
人文學校家長 黃培秦:「種樹的時候讓他們(孩子),更接近大自然有辦法,認識蚯蚓、花、草,所以這是一個不錯(的活動),希望明年還有這個機會,有辦法全家一起來參與。」
種樹活動,除了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更希望大家,成為愛護大地的小小園丁。
真善美志工 黃淑珍 林來亮 程驤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小店變身環保站 歡欣鼓舞慶啟用
- Article Details
為了擴展福田,馬來西亞居鑾的慈濟志工的腳步不停。回首1999年,志工們在加亨的觀音廟舉辦了第一場資源回收,環保效應逐漸在純樸的村裡傳開。2003年,一位志工發心提供祖厝做為資源回收點,但地處偏遠,基礎設施不足,志工決定另覓地點,找了一年多,終於租到一間小店作為環保站,志工希望在這不單是做環保,也是接引民眾共修的道場。(4/12)
慈濟加亨環保站啟用,志工們歡欣鼓舞,接引民眾。原來雜草叢生的小店,在志工們的合力付出下,煥然一新。
慈濟志工 陳碧蓮:「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環保志工出來, 也把我們加亨成為更美好的加亨。」
這是加亨環保站的前身,加亨資源回收站,2003年時,由志工全惠福發心免費提供。村民踴躍響應,十多年來的總回收量超過了二十萬公斤,但地處偏僻,基本設施不足,志工們一直希望有個理想的環保站,尋尋覓覓一年多,終於找到合適地點。
加亨村長 劉成祥:「今天換來這邊新的地方, 它的地點會比較理想, 比較光 比較亮, 附近還有很多村民, 所以我希望本村的村民, 大力支持慈濟這個環保站。」
民眾 蔡蒂:「加亨這個環保站讓我們想到, 如果那個(印尼的)垃圾山, 可以養活五千個人, 那麼我們加亨這個環保站, 是不是我們大家都努力, 來做這個環保, 去賣到更多的錢來幫助, 更加需要幫助的一些人。」
啟用前一個星期,志工們挨家挨戶宣傳。啟用這天正好是每兩個月一次的資源回收日,居民帶來回收物,用行動響應。期望這裡不只是環保站,也是村民交流、共修的地方。
鍾詠名 劉寶聆 史貽興 饒于潤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雲林縣空品不良 疑與六輕有關
- Article Details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2014年南投及雲林縣整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PM2.5是處於不良級以上的空氣品質標準,各界紛紛質疑,這是因台塑在雲林麥寮當地建造六輕有關,台大教授詹長權更提出驚人數據,表示自從六輕來了之後,雲林當地的罹癌率是年年攀升,然而台塑六輕廠是否造成鄰近居民健康風險偏高的主因,請看我們的追蹤報導。
這一天南投縣埔里鎮民特地不開車,改騎腳踏車或電動車,齊聚宏仁國中前,為的是捍衛當地的清淨空氣,因為即便是出太陽、幾乎無雲的大晴天,不過PM2.5細懸浮微粒仍處於紅色警戒。
埔里鎮民代表會副主席 黃世芳:「埔里就是一個盆地的地形,所以它空氣不容易散去,加上可能鄰近的火力發電廠,台塑的六輕。」
受到台塑六輕影響健康的,還有雲林麥寮跟台西鄉,每天早上七點左右,雲林縣麥寮鄉許厝寮的小學生,都會來到福興宮廟口集合。
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學生 許翔筑:「在這邊等什麼?等車,要去哪裡?橋頭國小。」
學生每天像這樣搭遊覽車,居然是要到6公里外的橋頭國小上課,然而許厝寮內,其實有一座由台塑出資7千萬建立的新校舍,橋頭國小許厝分校,設備一應俱全,卻等不到學生。
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學生 吳宜蓁:「六輕排放太多汙染物,讓我們聞到不好東西,會生病。」
家長 林芷:「這裡汙染啊,這學校遭汙染啊,(學生)健康檢查,孩子身體有問題啊。」
原來學童才搬進距離台塑六輕不到900公尺的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學者就從八十多位學童尿液中,驗出了致癌物。
台大公衛院副院長 詹長權:「這個小學它尿中裡面的一種物質呢,主要來自於我們生產塑膠原料的氯乙烯單體,這樣的一個東西暴露在空氣中,人吸以後,在尿液裡面可以檢出它的代謝物,叫做tdGa(琉代二乙酸)。」
詹教授甚至指出,六輕附近鄉鎮居民的健康風險也偏高。
台大公衛院副院長 詹長權:「離六輕最近的台西鄉跟麥寮兩鄉的居民,他的尿中有重金屬,特別是成年的女性的致癌危險性,也比20到30公里,高出非常多。」
台塑六輕副總經理 陳文仰:「硫氧化物,政府管制是200ppm,我們現在都已經做到20ppm以下,代表說,環境可以接受,對我們身體健康不會有影響。」
即便台塑六輕表示已對廠區有毒氣體做了管控,甚至火力發電的煤炭也做了密閉、高標準的管理,但台塑六輕鄰近社區,卻籠罩在健康風險的危險下,南投及雲林的居民殷切期盼,原本好山好水的地方,是否也能無憂無慮呼吸到新鮮空氣。
採訪撰稿:許文玲
攝影剪輯:林道鳴
波國代賑發放+波國發放二日Hard-hit by floods
- Article Details
In 2002, Jakarta experienced one of its worst floods, with waters surging pass the river banks of the Angke River, leaving the thousands of residents living along the river homeless. In response, Tzu Chi volunteers came together to clean up the river and also build Da Ai villages to relocate residents to safer grounds. Over the years, volunteers have successfully raised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 these villagers, and even inspired local governments to use the Da Ai village, as an example for future public housings. Let`s take a look.
2002年雅加達發生大淹水,被垃圾堵住河道的紅溪河,溪水暴漲,沿河居住的數千人因此無家可歸,印尼慈濟人發起整治河川,並且建設大愛村,多年來,慈濟志工提升了居民的環保意識,更啟發政府以大愛村為範本,興建國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2015,04/30,印尼慈濟學校人文教師暨華語教師師資培訓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30日(四)14:50-17:30
【地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970花蓮縣花蓮市介仁街67號)


天災無情人有愛 千里馳援尼泊爾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啟動尼泊爾勘災醫療行動,醫療用品及先遣團隊抵達勘災義診,台灣後勤補給隨後跟上。
災區缺水缺糧,花蓮靜思精舍與慈濟三重倉儲送出「香積飯」及賑災物資。另外,供災民禦寒的毛毯,也於29日早上8點鐘,由北區慈誠合心陳成立師兄與曹聰賢師兄動員北區內湖、板橋、松山…慈誠隊,協同大愛感恩科技,超過50名志工投入,從台北慈濟內湖園區,將21,230條賑災環保毛毯裝載,從早上8點到中午11點,共裝滿7輛運輸貨車、3輛環保車,隨即出發將毛毯運送往桃園國際機場永儲航空貨物集散站,乘華航本週四與週六的貨機,把送物資到印尼,再盡速轉運至三千六百多公里遠的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災區。
4月25日位於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區的尼泊爾,台灣下午2時11分,發生7.8級大地震,震央距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80公里,這場80年來當地最嚴重地震,據尼泊爾政府公布,災區慘重,目前已經超過4千3百人遇難、近8千人受傷,死傷持續攀升,國際NGO團體紛紛緊急前往災區搶救。「人間無常,國土危脆。」尼泊爾瞬間天搖地動,天人永隔、家庭破碎,千年古蹟瞬間夷為平地。因尼泊爾災區慘重,造成交通不便,無法及時前往種災區。保握搶救時間,慈濟花蓮本會於26日緊急成立災難應變小組,開始籌畫、計劃、打包賑災物資,於27日第一波「勘災醫療團」救難團,含內外科醫師共有十五人,搭機飛往泰國曼谷,然後轉機前往尼泊爾,進行勘災、義診,預計將一噸的藥品送往災區。
證嚴上人呼籲人人要虔誠祈禱,消弭災難「時時要抱著很虔誠的心,虔誠上達諸天佛菩薩能聽到我們的虔誠祈禱,希望天下平安,天下無災無難。」釋迦牟尼佛於公元前563年出生在印度北方迦毗羅衛國境內,即是今日的尼泊爾。回溯1993年慈濟已與尼泊爾結下因緣,當年尼泊爾遭受暴雨襲擊,慈濟人展開賑災,災後重建規畫長程慈善賑災,總共為尼泊爾三縣蓋1,800戶大愛屋,於1995年落成,見證慈濟「大愛無國界」的精神。
「愛的能量,點滴匯聚,融入大海,才能產生永不乾枯的力量。」身處平安的台灣,看著國外地區天災人禍頻傳,不預期的強風、暴雨、強震,一次比一次的嚴重,這一次尼泊爾強烈大地震,大愛感恩科技響應愛心募款,將愛送往尼泊爾災區。感恩身處在台灣,上人說「平安就是福、能付出的人最有福」,我們更應生起憐憫心,掛念受苦受難的鄉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發揮慈悲救人的精神,以愛心膚慰苦難,馳援尼泊爾,伸出援手幫助受困災民,匯聚善念,祈求天下無災歲歲年年,。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天災無情人有愛 千里馳援尼泊爾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啟動尼泊爾勘災醫療行動,醫療用品及先遣團隊抵達勘災義診,台灣後勤補給隨後跟上。
災區缺水缺糧,花蓮靜思精舍與慈濟三重倉儲送出「香積飯」及賑災物資。另外,供災民禦寒的毛毯,也於29日早上8點鐘,由北區慈誠合心陳成立師兄與曹聰賢師兄動員北區內湖、板橋、松山…慈誠隊,協同大愛感恩科技,超過50名志工投入,從台北慈濟內湖園區,將21,230條賑災環保毛毯裝載,從早上8點到中午11點,共裝滿7輛運輸貨車、3輛環保車,隨即出發將毛毯運送往桃園國際機場永儲航空貨物集散站,乘華航本週四與週六的貨機,把送物資到印尼,再盡速轉運至三千六百多公里遠的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災區。
4月25日位於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區的尼泊爾,台灣下午2時11分,發生7.8級大地震,震央距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80公里,這場80年來當地最嚴重地震,據尼泊爾政府公布,災區慘重,目前已經超過4千3百人遇難、近8千人受傷,死傷持續攀升,國際NGO團體紛紛緊急前往災區搶救。「人間無常,國土危脆。」尼泊爾瞬間天搖地動,天人永隔、家庭破碎,千年古蹟瞬間夷為平地。因尼泊爾災區慘重,造成交通不便,無法及時前往種災區。保握搶救時間,慈濟花蓮本會於26日緊急成立災難應變小組,開始籌畫、計劃、打包賑災物資,於27日第一波「勘災醫療團」救難團,含內外科醫師共有十五人,搭機飛往泰國曼谷,然後轉機前往尼泊爾,進行勘災、義診,預計將一噸的藥品送往災區。
證嚴上人呼籲人人要虔誠祈禱,消弭災難「時時要抱著很虔誠的心,虔誠上達諸天佛菩薩能聽到我們的虔誠祈禱,希望天下平安,天下無災無難。」釋迦牟尼佛於公元前563年出生在印度北方迦毗羅衛國境內,即是今日的尼泊爾。回溯1993年慈濟已與尼泊爾結下因緣,當年尼泊爾遭受暴雨襲擊,慈濟人展開賑災,災後重建規畫長程慈善賑災,總共為尼泊爾三縣蓋1,800戶大愛屋,於1995年落成,見證慈濟「大愛無國界」的精神。
「愛的能量,點滴匯聚,融入大海,才能產生永不乾枯的力量。」身處平安的台灣,看著國外地區天災人禍頻傳,不預期的強風、暴雨、強震,一次比一次的嚴重,這一次尼泊爾強烈大地震,大愛感恩科技響應愛心募款,將愛送往尼泊爾災區。感恩身處在台灣,上人說「平安就是福、能付出的人最有福」,我們更應生起憐憫心,掛念受苦受難的鄉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發揮慈悲救人的精神,以愛心膚慰苦難,馳援尼泊爾,伸出援手幫助受困災民,匯聚善念,祈求天下無災歲歲年年,。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Wednesday, 29 April 2015
辛勤耕耘才有收穫 一日農夫體驗
- Article Details
內湖區慈少班,這個月的課程,安排大家在菜園體驗,透過認識植物、親自採摘蔬菜和製作竹筒飯,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外,也學習尊重和珍惜地球資源。
蹲在綠油油的菜園旁,孩子們化身成為一日農夫
慈濟志工 鄭花:「他們只是來一天而已,可是在這一天裡面,透過了體驗活動,你看看剛剛的拔蘿蔔,那他們其實是豐收的。」
內湖區慈少班成長課程,這個月安排大家來趟戶外之行,孩子們透過志工的介紹,認識各類蔬果,還親自體驗採摘的樂趣。
慈少 劉力瑄:「知道那個師姑師伯都是自己種的,都很有機然後沒有灑農藥,就吃得還滿放心,而且也吃得很健康。」
享受田園生活,可不僅如此,孩子們還得自製竹筒飯。
慈濟志工 林正雄:「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會讀書,而且還能夠去照顧自己的生活,所以這次自己鋸竹子,也要自己去裝飯,然後自己去烤,那這些過程我們都盡量是以協助的角色,都要讓他們實做,希望他們可以從做的過程學習。」
從鋸竹子、裝填米飯到燒烤,孩子全都一手包辦,忙了大半天,感受也格外深刻。
慈少 陳芃均:「(這樣子是第一次的體驗嗎)嗯感覺很好玩,因為沒有體驗過覺得很有趣。」
這堂以天地為教室的自然課,大家各自有不同的收穫,也把學習經驗帶回生活中實踐。
真善美志工 葉定台 余年豐 高美玉 台北報導
空氣汙染拉警報 杜絕危害汙染源
- Article Details
台灣十大死因中,有七大跟空氣汙染有密切相關,其中,空汙中最難發現的PM2.5(細懸浮微粒),更可以穿透一般口罩,直達胸腔,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和提高死亡率的風險,和OECD經貿組織的36國相比,台灣的懸浮微粒濃度更高居第二糟,因此對抗空汙,台灣不能再等。
每次要帶孩子外出,葉太太總提醒孩子要戴上口罩,受到空氣霧霾影響,她的孩子只要一出門,就會出現過敏症狀
民眾 高子茵:「一個是小學一年級,然後一個是(幼稚園)中班,像前一陣子空氣就是很差的時候,他們會很容易一直打噴嚏,然後鼻水會容易一直流。」
小朋友 葉士瑜:「很怕出去玩,會很痛,會很痛哦,哪邊會痛,眼睛。」
PM2.5細懸浮微粒不僅誘發、加劇孩童及民眾的過敏症狀,甚至還會影響智力。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徐世達:「PM厲害啊,它經過血液循環會到腦袋,所以中風會增加,小朋友的注意力、記憶力啦全部都會影響,老人痴呆會增加,這都會影響的。」
PM2.5因為顆粒很小會直接穿過鼻毛,讓呼吸道發炎,還會沈積在肺泡裡,長期暴露可能導致慢性疾病病變,影響肺功能,造成冠性動脈疾病,增加引發心肌梗塞,甚至中風、心律不整機率,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空氣汙染中的顆粒物認定為致癌物,美國研究也證實,PM2.5每立方公尺增加10微克,人就減少7到8個月的壽命。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 李俊璋:「空氣汙染物裡面,PM2.5每一立方公尺每增加10個微克,全死因會增加4%,心血管疾病會增加6%,肺癌會增加8%。」
國內研究甚至指出,光是雲林六輕,就讓全台灣暴露在PM2.5濃度中,可能造成南投、雲林嘉義人少活100天以上,台中和台南人少活64天,高雄人少活52.5天,台北人則少活13.4天,全台平均折壽43.6天。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徐世達:「它不只是會黏在你的皮膚頭皮眼睛鼻子,呼吸道去影響你,它最主要經由血液循環,它會透過氣體交換,氧氣二氧化碳交換,進到微血管後,循環全身。」
想捍衛呼吸權,除了提醒民眾戴上口罩防範,或許政府也該大刀闊斧,嚴格查緝偷排廢氣的工廠,重新檢視國內重工業產業,才能徹底杜絕危害國人健康的汙染源。
Read more2015,04/29,大愛感恩科技人文讀書會(四)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9日(三)18:30-20: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心靈交流讀書會 寓意深遠啓人心


2015,04/29,尼泊爾賑災毛毯裝櫃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9日(三)
【地點】慈濟內湖園區
大愛心聞: 天災無情人有愛 千里馳援尼泊爾


Read more
Tuesday, 28 April 2015
率先接受驗證 GRS精進升級3.0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自從2011年初次通過Control Union (CU, 管制聯盟)檢驗,獲得Global Recycle Standard (GRS, 全球回收標準)認證,也是台灣紡織業中通過此認證的先驅者,其後並連年續證通過。經過再次充分準備之後,4月20日這一天,大愛感恩率先於GRS 3.0版全球正式改版半年內,申請依照新版標準檢驗。
GRS係國際環保認證機構CU針對環保回收纖維,所建立的驗證標準。此一驗證標準的實施,使得回收纖維的生產履歷更透明化,原來GRS 2.1版四項標準:規範原料來源追蹤、環境性、社會性、標籤性。2014年8月此標準升級為GRS 3.0版,針對社會責任、生產製程中環境廢水處理、化學品限制、企業社會責任均加強規範,使標準更加堅固。
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價格約高於一般原生聚酯纖維約一倍,國際著名品牌商 (Mark Spencer / H&M / Patagonia / Walmart ...等) 除了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外紛紛改採購綠色環保再生產品,但對於要付出較高的單價,去採購聚酯回收再生紡織品,都要求供應商提出由具有國際公信力的第三單位進行『驗證』。有鑑於此,創立於1958年,員工人數超過三千多名,具有50年從事檢驗及驗證業務經驗、總部位於荷蘭鹿特丹、並於全球50個國家以上設有分公司的國際環保認證機構CU,經過兩年時間與歐、美、日主要品牌通路商、紡織業代表溝通、諮詢及修正後,終於在2009年推出「全球回收紡織品標準」,提供回收紡織品供應商驗證服務。
CU根據目前所制定之回收標準,進行紡織品的驗證服務,其核心價值係以「企業的誠信」為主軸,與ISO認證精神一樣屬於『系統驗證』,供應商如要申請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製成的各類商品之驗證,就必須符合追蹤性(Traceability)所訂定的原則,原料都必須具備貨品運輸、貨物來源清單、品質掌控及一般管理等規定做查核,再予以有系統地計算出產品內所含有的回收再生纖維與非再生纖維的百分比。
本次稽核,由CU香港分公司派員前來,稽查員Stephen Chui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與其他GRS認證廠商大不同,率先從源頭、至每一段工序的再生原料,均完全掌握,經由愛心協力廠商接力完成,同時做到愛心回饋、善盡社會責任,更是紡織業界楷模、表率及典範。
新年度GRS續證即將圓滿完成,除了分享大家平時努力的成果、以及國際認證組織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肯定,也為了讓每一位同仁均能了解到GRS 3.0新版的精進作法,4月27週會時,特別安排由本專案負責人、行政部文管陳讚國師兄專題報告,針對GRS 2.1標準及GRS 3.0標準之差異說明。期待人人時時用心、精進精進,為環保續物命攜手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率先接受驗證 GRS精進升級3.0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自從2011年初次通過Control Union (CU, 管制聯盟)檢驗,獲得Global Recycle Standard (GRS, 全球回收標準)認證,也是台灣紡織業中通過此認證的先驅者,其後並連年續證通過。經過再次充分準備之後,4月20日這一天,大愛感恩率先於GRS 3.0版全球正式改版半年內,申請依照新版標準檢驗。
GRS係國際環保認證機構CU針對環保回收纖維,所建立的驗證標準。此一驗證標準的實施,使得回收纖維的生產履歷更透明化,原來GRS 2.1版四項標準:規範原料來源追蹤、環境性、社會性、標籤性。2014年8月此標準升級為GRS 3.0版,針對社會責任、生產製程中環境廢水處理、化學品限制、企業社會責任均加強規範,使標準更加堅固。
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價格約高於一般原生聚酯纖維約一倍,國際著名品牌商 (Mark Spencer / H&M / Patagonia / Walmart ...等) 除了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外紛紛改採購綠色環保再生產品,但對於要付出較高的單價,去採購聚酯回收再生紡織品,都要求供應商提出由具有國際公信力的第三單位進行『驗證』。有鑑於此,創立於1958年,員工人數超過三千多名,具有50年從事檢驗及驗證業務經驗、總部位於荷蘭鹿特丹、並於全球50個國家以上設有分公司的國際環保認證機構CU,經過兩年時間與歐、美、日主要品牌通路商、紡織業代表溝通、諮詢及修正後,終於在2009年推出「全球回收紡織品標準」,提供回收紡織品供應商驗證服務。
CU根據目前所制定之回收標準,進行紡織品的驗證服務,其核心價值係以「企業的誠信」為主軸,與ISO認證精神一樣屬於『系統驗證』,供應商如要申請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製成的各類商品之驗證,就必須符合追蹤性(Traceability)所訂定的原則,原料都必須具備貨品運輸、貨物來源清單、品質掌控及一般管理等規定做查核,再予以有系統地計算出產品內所含有的回收再生纖維與非再生纖維的百分比。
本次稽核,由CU香港分公司派員前來,稽查員Stephen Chui表示,大愛感恩科技與其他GRS認證廠商大不同,率先從源頭、至每一段工序的再生原料,均完全掌握,經由愛心協力廠商接力完成,同時做到愛心回饋、善盡社會責任,更是紡織業界楷模、表率及典範。
新年度GRS續證即將圓滿完成,除了分享大家平時努力的成果、以及國際認證組織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肯定,也為了讓每一位同仁均能了解到GRS 3.0新版的精進作法,4月27週會時,特別安排由本專案負責人、行政部文管陳讚國師兄專題報告,針對GRS 2.1標準及GRS 3.0標準之差異說明。期待人人時時用心、精進精進,為環保續物命攜手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馬環保站清掃Clean up the recycling station in Malaysia
- Article Details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Goodbye.
節目最後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馬陳金蘭遇匪A close encounter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travel to Malaysia to meet 64-year-old Tzu Chi volunteer Chen Jinlan, who has been devoted to recycling seven days a week, 365 days a year.
下一則新聞,鏡頭轉到馬來西亞,認識64歲的慈濟志工陳金蘭,她每個星期七天,一年365天全年無休投入環保志業。 Read more
屏淨家園(四)Getting his homework done early
- Article Details
More and more residents of Pingtung(屏東) City are joining the city’s new recycling program. Four times a week at a set time, residents will bring their sorted and cleaned recyclables to one of 98 recycling points close to their homes to put their love for the planet into action.
屏東市越來越多人響應新的夜間定點回收,一個禮拜四次,居民可以待整理好洗乾淨的回收物,從98個環保點,選一個靠近自己家裡的,把回收物帶過去處理,讓愛地球不再是個口號。 Read more
莫三比克淨灘+達拉斯地球日Beach cleanup to mark Earth Day
- Article Details
In observance of Earth Day, the Tzu Chi Dallas Chap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de conservation the theme of their monthly open house, while inviting other NGOs to come share their insights. Meanwhile, in Mozambique’s capital, Maputo,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join other NGOs in a beach cleanup event to mark the occasion.
為了慶祝地球日,美國德州慈濟達拉斯分會,四月份的走入人群活動,主題定為環保,也邀請其他組織交流環保心得,而在莫三比克的首都馬布多當地的慈濟志工,則參加公益團體舉辦的淨灘活動來慶祝地球日。 Read more
美靜思茶會+汐止環保讀書會Taking dharma to heart
- Article Details
To celebrate World Book Day, Tzu Chi volunteers in Xizhi(汐止)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Taiwan recently organized a study session at their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Firstly however, let’s go to San Jose, California,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volunteer Hua Yulin(華玉琳) shared with those attending the community study session held by Tzu Chi on how going meatless can save water.
配合世界閱讀日,台灣新北市汐止區的慈濟志工在環保站舉辦讀書會,但一開始我們先到美國加州聖荷西,志工華玉琳,跟參與慈濟舉辦的社區讀書會的民眾分享素食省水之道。 Read more
2015,04/28,阿根廷環顧委員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8日(二)16:30-18: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甲媽回鑾安座 志工掃街清垃圾
- Article Details
大甲媽遶境萬人空巷,回鑾安座時間延遲到今天(4/27)凌晨一點才結束,人潮多垃圾量也多,台中慈濟醫院醫護同仁凌晨四點半就到大甲掃街,許多醫護同仁還是剛下小夜班接著參與,把握時間疼惜大地。
大甲媽遶境回鑾安座,熱鬧活動結束,香客散去之後,街道留下滿地垃圾。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師 葉春英:「一下車時看到滿地垃圾,整個是傻眼,有這麼多垃圾。」
台中慈濟醫院醫護同仁天還沒亮就來到大甲鎮瀾宮,為清淨大地盡一分心力。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醫護同仁小夜結束都來參與,這樣的心,更能讓我們去跟大地,上人教導我們要疼惜大地的心契合在一起。」
天色漸漸亮起來,大甲街道也恢復乾淨。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 鄭宜哲:「不到一百人的團隊,把整個街道恢復乾淨,能參與其中,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台中慈濟醫院內科部主任 邱國樑:「我們平常活動中,一方面去減少產量,二方面如果真的產生了把它帶走,是可以讓整個街道回復得更快。」
這是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連續第三年在大甲媽遶境前後來掃街,善用時間為社會付出,也希望垃圾減量,環保觀念更加落實。
李雅萍 廖學信 劉品岳 台中報導
Read more親子成長班課程 惜水如金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慈濟親子成長班,日前在雙北地區開課,主辦單位請來專業講師,提供食品安全與環保相關的知識,來參與的學員都有所收穫。
「要吃飯囉!媽媽去拿碗筷。(我自己有帶餐具)(我可以用自己的)」
慈濟舉辦的「親子成長班」,以守護環境、愛惜水資源為主題。
親子班學員 張世熙:「洗米的水可以拿去澆花,然後洗手時可以不用開太大的水,洗碗時也是一樣,沒有要用到的水要把它關掉,就是隨手關水龍頭。」
在板橋,課程內容則著重在吃的方面。
「木瓜牛奶哇都沒人喔?木瓜很多酵素耶!」
講師聚焦在食品安全,這也是每一位家長都關心的議題。
家長 張華梅:「吃的方面可能要稍微再篩選一下,吃什麼對我們比較健康,才不會以後每個人幾乎都是,大部分都是癌症,不然就是要洗腎這樣子。」
「親子成長班」,帶給大小朋友各項知識,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空汙拉警報!遮掩視線船隻相撞
- Article Details
前中國央視主持人柴靜所製作的《穹頂之下》影片引起了相當多的迴響與震撼,然而身處台灣的我們也無法置身事外,從去年九月開始,環保署就對台灣空氣品質惡化,5度發出警告,除了遠從中國大陸席捲而來的霾害,學者更指出台灣空氣污染有7成自產,該如何面對越來越惡化的空汙,這星期我們將推出空襲警報專題,一起了解並關心空汙對台灣的影響。
2015年3月17日,整個基隆港白茫茫一片,船隻發生碰撞,基隆港被迫一天內三度封港。
基隆海巡隊副隊長 陳志偉 :「巡邏艇也延遲將近半小時才找到這艘目標船,這艘帆船跟漁船因為嚴重碰撞,那帆船上尾杆也整個斷裂,砸中了船上兩名船。」
基隆港務分公司工程師 稽寶隆:「燈塔跟燈塔之間,已經看不見了,也就是2百公尺以內看不見燈塔時候,我們航管中心就通知相關單位,整整封港封了一天,103年開始,我們發現就是說,霾害好像越來越嚴重。」
學者表示,導致台灣空氣汙染除了中國大陸的霾害,台灣最主要的空汙南部是石化工業,中部是火力發電,至於台北則是數量龐大的交通工具。
環保署空保處長 陳咸亨 :「我們台灣這麼小,有1400萬輛的機車,我們還有650萬輛的汽車,可能還有幾十輛的柴油車,這些加起來都是世界上密度最高。」
然而霾害背後還有更嚴重的危害, 就是PM2.5
成大環工系教授 朱信:「它其實就是懸浮在空氣中,它幾乎不會掉下來,這東西它就有機會進到我們人體裡面去了。PM2.5它是一種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相當於人類髮絲的28分之一,肉眼看不見,成分相當複雜。成大環工系教授 朱信 :「它夾帶東西種類非常多,我們一般所關心的最危險的大概是汞啦,鉛啦,鎘啦或者是鉻一些有機的東西啦,像戴奧辛很多很多不同的東西。」
PM2.5細懸浮微粒,學者表示3成來自中國大陸,但有7成是台灣自產,無論身處哪個縣市,幾乎都會受影響。
氣象專家 簡瑋靚:「空氣它是不分國界的,東北季風吹拂的時候,除了會把中國大陸汙染物帶到台灣之後,其實也有可能會把北部汙染物傳送到南部來,夏天的時候盛行西南風,也可有可能把南台灣的汙染物給傳送到北部來。」
環保署目前全台總計有76座監測站,即時掌握各地空氣汙染狀況
環保署監資處技術員 蔡啟知:「標準監測項目就是懸浮微粒,懸浮微粒包括PM10,PM2.5,氣體的包括SO2(二氧化硫)CO(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還有臭氧)。」
環保署規定PM2.5年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15微克,但據統計2014年全台PM2.5平均濃度,嘉義市34.7,雲林縣34.1,金門縣32.8,台南市30.2 南投縣29.8,22個縣市中,僅有花蓮縣台東縣沒有超標。
2015年台灣春節期間,高雄、台南等南部縣市,PM2.5都曾破160微克,全台在春節期間,空氣良好日數,甚至不到一天,PM2.5儼然已經成為現今最新的空襲警報,人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採訪撰稿:許文玲
攝影剪輯:林道鳴
Monday, 27 April 2015
台北慈院愛關懷 大愛種子植心田
- Article Details
四月兒童節,是孩子最期待的節日,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出門遊玩。但有一群在育幼院的孩子們,正等待著台北慈院叔叔、阿姨的到來。趙有誠院長、徐榮源副院長、社工師、護理人員和復健師等一行人,在這天,選擇前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忠義育幼院,關懷陪伴這群需要照顧的孩童。
看到孩子們稚氣的臉龐,讓人深深感到不忍與不捨,大愛感恩科技也跟著台北慈院的步伐帶來了綠白淨心鉛筆盒與孩子們結緣。趙有誠院長表示:「過年前,我們第一次邀請小菩薩到醫院來圍爐,大家都熟識了,這次想在兒童節帶禮物送給小朋友們,所以特別準備了蘋果、拼圖與黏土要和大家一起同樂,還有忠義育幼院提出的需要,如文具、手套、急救包、退熱貼以及防蚊液等物資。」
在這裡收容照顧對象以0~14歲,失親無依之棄嬰、遊童、受虐等或嚴重疏忽、原生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父母罹患重病、入獄服刑、經濟貧困等)之兒童為主。愛與關懷帶來了歡笑與希望,將愛心傳給這群孩子們。
「綠白淨心禮盒」全系列產品,100%利用回收寶特瓶再生製成,不僅材質環保,更堅持環保製程,原色無染,大幅降低水的消耗與污染,展現寶特瓶原色彩--『綠、白雙色』。大地的清綠色,彷若初春探出的心芽,散發濃郁的春天氣息,象徵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純潔的白色,乾淨澄明,透著光明與活力,象徵白雲的坦然自在、蓮花的潔身自愛。
誠如靜思語所言:「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綠白淨心鉛筆盒,上頭印有瀕臨絕種動物圖案,提醒孩子們能愛護環境、尊重生命的道理,在生活中也能實踐環保惜福的精神;春暖大地的(綠白)色彩,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充滿知足感恩好心情。將這份禮輕而情意重的環保鉛筆盒,與這群孩子結好緣、留榜樣,將環保和善的種子植於孩子們心田,正是慈院醫護同仁,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最深切的希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文山區報導
Read more台北慈院愛關懷 大愛種子植心田
- Article Details
四月兒童節,是孩子最期待的節日,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出門遊玩。但有一群在育幼院的孩子們,正等待著台北慈院叔叔、阿姨的到來。趙有誠院長、徐榮源副院長、社工師、護理人員和復健師等一行人,在這天,選擇前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忠義育幼院,關懷陪伴這群需要照顧的孩童。
看到孩子們稚氣的臉龐,讓人深深感到不忍與不捨,大愛感恩科技也跟著台北慈院的步伐帶來了綠白淨心鉛筆盒與孩子們結緣。趙有誠院長表示:「過年前,我們第一次邀請小菩薩到醫院來圍爐,大家都熟識了,這次想在兒童節帶禮物送給小朋友們,所以特別準備了蘋果、拼圖與黏土要和大家一起同樂,還有忠義育幼院提出的需要,如文具、手套、急救包、退熱貼以及防蚊液等物資。」
在這裡收容照顧對象以0~14歲,失親無依之棄嬰、遊童、受虐等或嚴重疏忽、原生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父母罹患重病、入獄服刑、經濟貧困等)之兒童為主。愛與關懷帶來了歡笑與希望,將愛心傳給這群孩子們。
「綠白淨心禮盒」全系列產品,100%利用回收寶特瓶再生製成,不僅材質環保,更堅持環保製程,原色無染,大幅降低水的消耗與污染,展現寶特瓶原色彩--『綠、白雙色』。大地的清綠色,彷若初春探出的心芽,散發濃郁的春天氣息,象徵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純潔的白色,乾淨澄明,透著光明與活力,象徵白雲的坦然自在、蓮花的潔身自愛。
誠如靜思語所言:「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綠白淨心鉛筆盒,上頭印有瀕臨絕種動物圖案,提醒孩子們能愛護環境、尊重生命的道理,在生活中也能實踐環保惜福的精神;春暖大地的(綠白)色彩,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充滿知足感恩好心情。將這份禮輕而情意重的環保鉛筆盒,與這群孩子結好緣、留榜樣,將環保和善的種子植於孩子們心田,正是慈院醫護同仁,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最深切的希望。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文山區報導
Read more印社區環保推素Tzu Chi volunteers in Indonesia hosted a vegetarian cooking class to get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o embrace vegetarianism
- Article Details
For years, Tzu Chi volunteers in Indonesia have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various ways. Recently, volunteers hosted a vegetarian cooking class to get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o embrace vegetarianism. We go there at the end of our program, see you next week.
多年來印尼慈濟志工,積極推動愛護地球,最近也舉辦素食料理烹飪班,邀約社區居民一起來茹素,節目最後一起來看,下周再見。 Read more
地球日清掃Celebrating Earth Day in Hualien
- Article Details
April 22nd was Earth Day. To show their love for the planet, in Hualien, Taiwan, Tzu Chi volunteers decided to hold a community cleanup event inviting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臺灣花蓮區慈濟志工身體力行,帶動社區鄰里一起付出清掃環境。 Read more
馬廖玉珍做慈濟Tzu Chi volunteer Liao Yuzhen from Malaysia
- Article Details
At the age of 71, Tzu Chi volunteer Liao Yuzhen from Malaysia has regained color in her life by diving into recycling work. Let`s see how she lives life to the fullest despite her age.
馬來西亞71歲慈濟志工廖玉珍,藉由做環保,再次找到生命的色彩,我們一起來看看,雖然她年紀大了,她如何豐富了自己的生命。 Read more
印尼環保睦鄰+馬草根婆婆Why the Duri Kosambi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is more than just a place where community members sort recyclables in Indonesia`s West Jakarta & sixty-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Li Yueying from Broga Village, Malaysia
- Article Details
Sixty-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Li Yueying from Broga Village, Malaysia,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watching Da Ai TV. Determined to leave behind a healthy plane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she decided to join Tzu Chi`s recycling mission. But first, we go to Indonesia`s West Jakarta and learn why the Duri Kosambi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is more than just a place where community members sort recyclables.
來自馬來西亞,武來岸的60歲慈濟環保志工 李月英,因為收看大愛電視,得知守護環境的重要性,決定就此加入環保的行列,希望為子孫們留下一片淨土,但首先我們到印尼西雅加達的,杜利 苟杉比 環保站,來了解為甚麼這裡是一個,不一樣的環保站。 Read more
戒慎虔誠匯眾善 天地調和人平安
- Article Details
尼泊爾當地時間25號早上11點多,發生規模7.8強震,屬於極淺層地震,是80年來最強烈的地震。當地死傷人數不斷攀升,也影響周遭國家,甚至引發聖母峰雪崩。證嚴上人在今天(4/26)的志工早會開示,人生無常,四大不調,人類的確都很渺小,我們應該要戒慎虔誠,累積愛大地愛人類的能量,天地調和,才能平安。
尼泊爾25號發生規模7.8強震,深度15公里,是1934年來最強烈的地震。不只當地建築倒塌,鄰近國家陸續傳出災情,甚至引發聖母峰雪崩,死傷人數不斷攀升。
證嚴上人開示:「四大不調,這威力之大,真是我們人的確都很渺小,我們還要逞什麼強呢?所以平時我們要好好的戒慎虔誠,天地要調和,人類才能平安。」
珍惜平安,更為苦難人付出。2014年巴爾幹半島世紀水患,慈濟人從未遺忘受災鄉親。來自9個國家,42位志工,二度前往波士尼亞發放,還啟動以工代賑,協助居民把物資扛回家。
證嚴上人開示:「不同的國家,共同的一個愛心,這樣投入在他的國家,當他們受災難時,我們不同的宗教,願意這樣的投入,而且對人民是那樣的尊敬,在當地所發揮的,有愛就是有溫馨。」
購物券、毛毯與福慧床,不僅是援助物資,更蘊含智慧與祝福。慈濟志工謙卑與尊重的態度,獲得認同,因為不分宗教種族的大愛,膚慰了心靈的苦。
江杏幸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化學肥料害自然 自製堆肥綠生活
- Article Details
環保融入日常生活,與您分享慈濟志工在美國南加州,世界地球日(4/22)嘉年華的推廣;以及在新澤西,如何潛移默化,改變一般美國人使用化肥整理庭院的習慣。
這些,都是美國家庭常見的一戶一庭院,家家的綠意盎然,都是不同的風景。美麗背後,卻暗藏汙染的危機。每到春天,許多美國人都會添購化學肥料,加速花草的生長。
新澤西慈濟志工,茶會就以「居家環保」為主題,教導民眾製作環保酵素和堆肥,減少家庭垃圾,又能落實綠生活運動。
民眾 與 慈濟志工 楊雅君:「那我們水管也可以使用囉,對啊對啊,這個渣就是做酵素,剩下的渣,那另外一部分,你要做園藝用,是把它弄乾,曬乾,直接曬乾,再跟土做堆肥。」
另外在加州,惠提爾市(Whitter)世界地球日,邀請各環保團體參與,慈濟攤位用寶特瓶當花瓶布置,處處都是環保巧思。
志工 曼德茲:「節約再利用非常重要,因為加州很需要水資源,全球各地也是,拯救我們的地球,例如可以用淋浴取代泡澡,洗手以後的水,可以拿來澆花。」
日常中,累積的小小改變,也能匯聚成一股環保修復力。
真善美志工 美國報導
Read more環保站參觀學習 資源回收有概念
- Article Details
環保觀念要從小扎根,慈濟推行環保多年,志工常常會前往校園宣導資源回收的觀念,也非常歡迎小朋友到環保站參觀,一群幼稚園的小小朋友來參觀環保站,志工親切解說,製作圖表和好玩的口訣,還要孩子親手回收寶特瓶,孩子們都覺得好有趣,無形之中讓環保觀念深入心裡。
幼稚園的小小朋友,來到慈濟環保站參觀,志工先讓孩子了解資源回收的概念。
慈濟志工:「為什麼紙要回收?紙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知道?樹木。」
接著直接帶著這群小朋友到資源回收區,滿地都是回收的寶特瓶。
慈濟志工:「請問你們會不會轉瓶蓋?我們試著做做看,好不好?好。」
第一次來到這裡感覺很有趣,還有這個雨水回收的模型,也讓小朋友很感興趣。
慈濟志工:「這個屋頂可以回收雨水,儲存起來,有沒有流到管子裡面去?」
幼稚園園長 黃琴貴:「讓孩子從小發一個善念,這個地球是大家共用的,現在地球有危機,我想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另外,北屯區的新田環保教育站,也來了一群國小二年級的小學生,一進到環保站就捏住鼻子,因為很多瓶罐回收前都沒有清洗乾淨。
小學生:「我學到原來喝完汽水的瓶子,要先洗一洗才能回收。(如果沒有洗覺得會怎樣?)我覺得這裡的人應該會覺得非常非常臭。」
志工當場機會教育,許多孩子在參觀環保站之後,認識很多資源回收的觀念,原來生活中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珍惜地球,從自己做起。
真善美志工 台中綜合報導
Read more宗教慶典聚人潮 商家供免費餐點
- Article Details
大甲媽繞境活動,今天是最後一天,大甲媽在晚間回鑾,這期間湧進數十萬名信徒,為了推廣環保,大甲清水地區的慈濟志工這些年在現場提供磁碗,筷子,給信徒使用,再協助清洗碗筷,今年有了善循環,大甲一家不動產公司非常認同慈濟做法,派出一百五十位員工,分上下兩梯次,在現場成立洗碗中心,協助洗碗,支持環保。
大甲媽繞境活動,沿途信徒絡繹不絕,到處擠滿人潮,很多民眾都在門前免費提供餐點給信徒
民眾:「素羹好吃 跟大家結緣。」
不過幾乎用的都是塑膠的免洗碗筷,一趟遶境活動下來,恐怕要用掉幾十萬個,甚至上百萬個免洗碗筷,非常不環保,但這個攤位卻很特別,這家不動產業者也在現場免費提供點心,但用的是自己提供的塑膠碗和不鏽鋼的筷子。
民眾吃完之後,另外一批工作人員,就馬上把碗筷拿到旁邊洗乾淨,用煮沸的水燙過消毒,瀝乾後再繼續使用,原來他們是被慈濟志工影響,因為這幾年,他們看到志工提供磁碗給民眾使用,之後還把碗洗乾淨,於是今年他們也決定一起響應,減少垃圾量
志工也在現場設置回收點,宣導垃圾要分類回收,做環保只要舉手之勞,讓環境更乾淨。
台中綜合報導
Read more2015,04/27,慈濟技術學院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7日(一)13:3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04/27,【人文週會】Control Union GRS最新版標準教育訓練
- Article Details
【講師】大愛感恩科技 陳讚國師兄
【時間】2015年4月27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率先接受驗證 GRS精進升級3.0


Read more
照顧戶定期聯誼 孝親美德潤心田
- Article Details
印尼慈濟志工,除了定期探訪照顧戶,每個月也會舉辦一次聯誼活動,透過環保或靜思語的分享活動,讓照顧戶更認識慈濟。
每個月的這一天,都是茂物照顧戶最期待的時刻,這個月,志工除了帶動大家一起分類回收,也為五月孝親活動介紹暖身。
慈濟志工 李秀英:「上人教導我們說,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一是行孝,二是行善,每次舉辦照顧戶聯誼會,我們都會灌輸孩子這些觀念。」
三歲的素琪,乖巧地坐在母親身旁,患有白血病的她,小小年紀,已做了23次化療,母親菈哈優為籌措醫藥費,用盡一切辦法。
素琪的母親 菈哈優:「我曾到雅加達某基金會申請援助,當時我也帶著女兒一起去,但被拒絕,只因我不是雅加達人。」
後來透過轉介,慈濟志工開始給予她們幫助,如今素琪也更有體力,對抗病魔。
素琪的母親 菈哈優:「我很感謝慈濟基金會的幫忙,尤其是遠在台灣的證嚴法師,雖然見不到他,但我很佩服他。」
慈濟志工 李秀英:「我們要跟照顧戶們學習,如何刻苦生活,永不放棄。」
如同慈濟志工所言,每次聚會,施與受雙方都有收穫,愛的力量也會更大。
湯美蓮 艾妊 印尼報導
Read more襄州古城來交流 大愛感恩注人文
- Article Details
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馮少波為團長的經貿考察團,應台灣『中華經濟貿易合作促進會』邀請,來台進行為期7天的參訪考察交流活動,一行將參訪紡拓會及紡織相關企業,並計畫舉辦『兩地紡織企業合作交流』 座談,為襄陽紡織服裝產業園建設尋求合作夥伴,進一步深化襄州與台灣地區的經貿合作,共同促進兩地經濟發展。考察團一行10人,4月23日上午第一站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襄陽市是湖北省第二大城,歷史上三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事件即在此發生;『襄樊之戰』宋、元朝代更迭關鍵一役,因此襄陽在中國古城文化中具有代表性。除了歷史文化豐富,又有汽車零件製造等高新科技產業發展,在新舊和諧共生中,自詡為文化、書法、科技進步城市,因此博得「千古帝鄉、智慧襄陽」的雅稱。
一般企業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而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是一種感動人的影響力。「大愛感恩科技和一般企業不同,大愛感恩是社會企業,追求的ROI是指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無所求的精神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
慈濟環保志業緣起自1990年一場在臺中新民商工的『幸福人生講座』, 行經的路上看到夜市收攤後、街道垃圾景象,感慨此景, 證嚴法師遂於演說時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20多年後,法國費加洛報報導:「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台灣是最大的贏家,10支球隊的球衣都是由寶特瓶製成,且原料都來自於台灣。」因為大愛感恩科技追求『不後染』的原則,所以最終成品不是我們所製造,但可以確定的是寶特瓶製做的衣服,世界頂尖運動員都能接受。全台環保菩薩資源回收,依顏色分類回收寶特瓶,透過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產品,依顏色分類就不需再染色,不會因為染色藥劑、染色製程,而汙染大地。現階段「綠、白、大地(雜)」寶特瓶的基礎顏色,再加上「黑、灰、藍」色系,簡單樸實,以環保理念秉持不後染、不消耗水資源之原則。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馮少波:「大愛感恩科技在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方面非常先進,在社會上也有善的、好的影響,實實在在的傳遞環保理念,這一點非常值得大家好好學習。真誠的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到湖北襄陽,將環保、回收及再製理念推動於襄州,一同共創環保科技城市。」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愛心公益的平台,更是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廣邀愛心的合作夥伴與實業家,共同成就兼具環保人文的社會企業,與一般時下流行品牌的時尚風格區隔,注入環保「心」人文,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接引更多有心人同入。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襄州古城來交流 大愛感恩注人文
- Article Details
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馮少波為團長的經貿考察團,應台灣『中華經濟貿易合作促進會』邀請,來台進行為期7天的參訪考察交流活動,一行將參訪紡拓會及紡織相關企業,並計畫舉辦『兩地紡織企業合作交流』 座談,為襄陽紡織服裝產業園建設尋求合作夥伴,進一步深化襄州與台灣地區的經貿合作,共同促進兩地經濟發展。考察團一行10人,4月23日上午第一站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襄陽市是湖北省第二大城,歷史上三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事件即在此發生;『襄樊之戰』宋、元朝代更迭關鍵一役,因此襄陽在中國古城文化中具有代表性。除了歷史文化豐富,又有汽車零件製造等高新科技產業發展,在新舊和諧共生中,自詡為文化、書法、科技進步城市,因此博得「千古帝鄉、智慧襄陽」的雅稱。
一般企業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而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是一種感動人的影響力。「大愛感恩科技和一般企業不同,大愛感恩是社會企業,追求的ROI是指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無所求的精神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
慈濟環保志業緣起自1990年一場在臺中新民商工的『幸福人生講座』, 行經的路上看到夜市收攤後、街道垃圾景象,感慨此景, 證嚴法師遂於演說時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20多年後,法國費加洛報報導:「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台灣是最大的贏家,10支球隊的球衣都是由寶特瓶製成,且原料都來自於台灣。」因為大愛感恩科技追求『不後染』的原則,所以最終成品不是我們所製造,但可以確定的是寶特瓶製做的衣服,世界頂尖運動員都能接受。全台環保菩薩資源回收,依顏色分類回收寶特瓶,透過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產品,依顏色分類就不需再染色,不會因為染色藥劑、染色製程,而汙染大地。現階段「綠、白、大地(雜)」寶特瓶的基礎顏色,再加上「黑、灰、藍」色系,簡單樸實,以環保理念秉持不後染、不消耗水資源之原則。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馮少波:「大愛感恩科技在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方面非常先進,在社會上也有善的、好的影響,實實在在的傳遞環保理念,這一點非常值得大家好好學習。真誠的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到湖北襄陽,將環保、回收及再製理念推動於襄州,一同共創環保科技城市。」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愛心公益的平台,更是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廣邀愛心的合作夥伴與實業家,共同成就兼具環保人文的社會企業,與一般時下流行品牌的時尚風格區隔,注入環保「心」人文,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接引更多有心人同入。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Sunday, 26 April 2015
2015,04/26,慈籃-江翠組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5日(六)8:00-11:00
【地點】江翠國中(新北市板橋區松江街63號)


中風無法行走 環保當成復健動力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也是一分關懷帶出環保情。主角是原住民,太魯閣族的姆姆,姆姆是媽媽的意思。楊玉梅,在花蓮萬榮部落做環保,即使曾經中風,嚴重到無法行走,她依然把做環保當成復健的動力。今年她79歲了,還是在部落裡八八走,她說好事就要盡量做。
環保志工 楊玉梅:「我們在世界上,要做一個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愛,愛給那個需要幫助的人。這都是好事,對不對,不要有自私的心,要有(能力)做盡量做,要對別人好,要盡量做。」
雜貨店老闆:「我們雜貨店會比較多紙箱,她就固定過來拿,很有愛心,這也是幫助我們的環境。」
環保志工 楊玉梅:「我們活在世界上,(不)是也什麼都帶不去嗎?對不對?生下來脫衣服,走了只有一個身體走,就是什麼都不要想。謝謝你們大家來愛護我,我很希望很快走路。我就這樣心裡一直一直想那個回收。拉袖子這樣以後,高一點,用這個一個手幫忙它這樣,這樣你看,幫它,就慢慢這樣運動,就可以上去了,有時候這樣又這樣,有時候這樣。 (很痛喔?) 很痛啊,當然痛,哪裡不痛。不要做了啦,不要做了啦,他們就一直跟我講,說你生病不要做,他跟我講,我好了我還要繼續做,我就這樣。」
環保志工 林月華 :「愛地球的那種精神,還有回饋慈濟功德會的那種愛心,很堅持,姆姆中風的時候,她還不忘她的環保。」
環保志工 楊玉梅:「(做環保有沒有很開心?) 當然很開心啊! (為什麼?) 有工作,有運動、運動。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做一個有意義的事情,在我們走了,才有價值,活在世界上。」
採訪撰稿:陳信羽
攝影剪輯:鄧明怡
響應世界地球日 節能減碳獻心力
- Article Details
響應世界地球日,美國慈濟志工參與社區活動,聖地牙亞哥慈少班,在園遊會中,宣導環保觀念,鳳凰城慈濟人,則是前往知名的醫學系統公司(ventanamedicalsystem),分享用寶特瓶做成的毛毯(聖地牙哥4/19;鳳凰城4/22)
【美國 聖地牙哥】
熱熱鬧鬧的遊行,以愛護地球為主題,一年一度的地球日博覽會,在巴爾波亞公園(BALBOAPARK)舉行,聖地亞哥慈少班,也在現場,擺設攤位,推廣環保,透過做問卷,教導大家如何在生活中,節省能源。
慈少 陸宜嫺:「我們學習到跟遊客說明,如何做到節省。」
慈少 裘利安:「很有趣,我們助人告訴他們如何省水。」
愛護地球,大人小孩都是最佳的推手,攤位上的大水滴,是愛的回饋。
家長 馬瑜鴻:「這是一個小紙片,他們可以寫上如何來節省,幫助這個地球,讓地球重新活過來過得更好。」
【美國 亞歷桑那】
亞歷桑那州,知名的醫學系統公司,每年四月都會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今年邀約慈濟志工來分享,除了推廣素食,也在現場展示,用寶特瓶做成的毛毯,細緻又柔軟的觸感,讓員工們留下深刻印象,也更有動力響應資源回收,為大地盡心力。
真善美志工 美國報導
Read more透早出門掃大地 彎腰撿拾淨身心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板橋志工大約七十人,周休假日(4/18)起了個大早,打掃慈濟園區周邊街道,不僅為了落實環保理念,也希望藉此敦親睦鄰,給社區居民都有個潔淨的公用道路。有一位居民沈淑玲,第一次參與掃街,兩個還在讀書子女,也與媽媽相伴。
慈濟志工:「越晚的時候會越熱哦,希望大家能夠做得很歡喜。」
休假日甘願起個大早,大約七十位志工,分成四隊,打掃板橋慈濟園區周邊街道。
第一次參與的沈淑玲,有兩個小孩相伴同行。
社區居民 沈淑玲:「我們從事的是善的活動,然後親子的互動會接近一點。」
曾經參加慈少班的張芷菱,對於「嘴上說不如行動付出」很認同。
慈少 張芷菱:「我覺得掃完家裡,就覺得是分內工作,然後掃外面感覺是幫大家。」
一條巷子,從頭掃到尾,每個畚箕數不清裝滿過幾回。慈濟志工雖然遺憾部分民眾公德心有待提升,但彎腰做個另類低頭族,把環境恢復整潔,心情也歡喜。
真善美志工 周蒨妮 李厚毅 台北報導
Read more環保志業生力軍 慈少彎腰惜地球
- Article Details
文山新店區慈少班,來到環保站,學習如何做分類,同時也特地安排慈少們,拆解玩具,在過程中,更能體會志工的辛勞。
手上拿的,曾是被孩子們視為珍寶的玩具,來到回收站,如何創造第二生命,都在細節裡。
慈濟志工 傅永淦:「所有的鐵都要拆開來,像這邊有鐵也不行,要把它整個拆開來。」
拆解玩具,要靠細心和用心,在過程中,也感受到環保志工的不簡單。
慈少 呂杰霖:「一個玩具或一個東西,它的零件是很多個,每個人都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把,這樣小小一籃的東西,全部都拆解完畢。」
慈少 高爾雅:「雖然一個人力量很小,但如果能夠大家一起努力,一起來實行的話,積少成多應該也是可以,好好做完環保的任務。」
文山新店區慈少班,來到環保站,學習做分類,落實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
慈濟志工 傅永淦:「環保真的要從小時候開始教育,因為他們現在,都學到這些東西以後,等到他慢慢長大以後,會慢慢把這些觀念交給下一代,它是一個良善的循環。」
善的循環,源源不斷,大地,也能更清淨。
真善美志工 唐翠華 蔡永安 台北報導
Read more加工區宣導環保 資源回收做中學
- Article Details
高雄加工出口區有許多外籍勞工朋友,因為不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造成宿舍環境不佳,出口區於是邀請慈濟志工前往宿舍,帶動外藉朋友做環保,志工也趁著機會關懷這些到異鄉工作的朋友,讓他們了解慈濟的人文。
慈濟志工:「你很棒,你很棒。」
熱情的手語歌,帶動氣氛,也拉進因語言不通而生疏的關係,慈濟志工前往高雄加工出口區宿舍,進行環保宣導,雖然志工只能用簡單英文,跟來自印尼、越南的外籍勞工朋友分享,但活潑的課程、友善的態度,讓溝通無障礙。
慈濟志工 蔡福來:「這是鋁的鋁的,比較貴。」
這些外籍朋友因為不了解回收的重要,讓加工區宿舍,經常垃圾成堆,加工區管理單位於是邀請慈濟基金會來宣導環保,並透過影片,讓他們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
慈濟志工 蔡福來:「有個鏡頭,他們看起來覺得不可思議,就是印尼中爪哇,好幾個家庭都靠垃圾山,回收垃圾過活。」
外籍勞工 雪莉娜:「我學到要做回收,幫助其他人。」
雖然遠離家鄉,但隨時做環保,利人又利己,外籍朋友歡喜歡習,更開心能跟慈濟志工結好緣。
真善美志工 鄭慶良 郭瑞錦 高雄報導
Read more早起晨運做環保 結伴同行愛大地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兩位六十多歲的慈濟志工,曹大妹、葉美清,在環保的路上互相扶持,每天太陽出來,她們也出門了,一個用手推車,一個騎腳踏車,都是零碳足跡,也因做環保做出感情,成為好姊妹,老來相伴。
她們溫柔的雙手,呵護著翠綠的大地。早安!晨之美。住在雪蘭莪州萬撓菁鄉嶺的曹大妹和葉美清,用她們最喜歡方式迎接新一天的晨曦。
一步一腳印的晨運後,她們又輕快的揮灑著汗水,騎自行車結伴到美食中心享用早餐。這兩位老環保菩薩的交情,是通過做環保而建立的。
慈濟志工 曹大妹:「對啊,做環保才這樣子,以前跟她做工的時候,她也是做著工,我也是不敢叫她,現在她沒有做工,有時候她叫我,有時候我叫她。」
慈濟志工 葉美清:「很開心的,喝了茶之後撿瓶罐,騎馬賽地(腳踏車)撿罐子。」
曹大妹做環保長達十年之久,葉美清則做了三年。
慈濟志工 曹大妹:「不給我(資源)就笑笑,沒關係啦,改天可以吧,她給我,跟她講,感恩,謝謝你,叫我是OK師姊,他們講我什麼都能配合,那我還不知道是叫OK師姊,他們講妳叫OK師姊,我就(笑笑)。」
慈濟志工 陳敬德:「我出入這邊的時候看到她們,她們做到下午三四點,她們還在做,環保站她們也是在那邊付出,所以我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她(們),除了那個環保之外,慈善啊、那些福田志工,她們都參與。」
助人,比被人幫助快樂,節儉和單純就是這兩位老菩薩的共同點,衣服寧可縫縫補補,卻又大方布施。
兩位菩薩一天所收集的資源就多達半卡車,傍晚時分,大家就聚集在慈濟菁鄉嶺環保站勤耕福田。
慈濟志工 黃舒麗:「她(們)是我們環保站的寶,也是我們環保站的開心果,有她們在就有歡笑。」
兩位安享晚年的老菩薩,因為做環保不再孤單。
黃薇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25 April 2015
慈濟路上我和你 生命見證啟人心
- Article Details
面對前一陣子社會輿論對慈濟團體的批評指教,有一些人是選擇聽取言論性電視節目名嘴的批評,受其左右、也陷入了口水戰;有一些人面對不實的謠言或未經求證的事情,開始心生動搖、人云亦云,影響了自己的信念;也有一些人信念堅定「安忍不動如大地」,繼續做著應該做的份內事。身為資深慈濟人,也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的 李鼎銘師兄,除了安忍踏實、堅定崗位,也適時的以百分之一萬的信念挺身見證,於週會時間與同仁們分享「慈濟路上我和你」,以親身的見證,來描述慈濟志業的發展的歷程。
慈濟佛佛教功德會,是 證嚴法師於1966年時帶領30位家庭主婦從日存五毛錢開始,一路以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來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推動,來做人間的行善志業。慈濟的SOP是甚麼呢? 上人一路帶領著弟子們「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一歨一腳印、邉走邉整隊」的為佛教、為眾生的付出發展,總是在社會最黑暗無助的角落裡,為貧苦、病弱與災難的眾生們,生起一把火,不僅僅溫暖了人心、也照亮了自己。慈濟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發展成受到聯合國認同的『國際NGO組織』。
上人經常開示三求三不求的觀念,「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銳」、「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其實,要求「身體健康、事事如意、減輕責任」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唯有不妄想、不空談,一歩一腳印踏實的去做,才能夠實現真正的理想,這就是 上人教導、也正是公司同仁們在推動環保志業時,所傳遞的工作默契與共識。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傳承著慈濟的這一份精神理念,透過教育、宣導的方式,藉著有形的物品,來傳遞環保的觀念,進而改變大家『綠化生活』的習慣,期盼能匯聚清流、改變人心;大愛感恩科技將企業界的ROI指標-- Return of Investment,昇華成大愛感恩的ROI指標-- Return of Influence,因為大愛感恩最有別於其它公司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為「綠化生活、愛護環境」善盡一份地球公民的責任。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慈濟路上我和你 生命見證啟人心
- Article Details
面對前一陣子社會輿論對慈濟團體的批評指教,有一些人是選擇聽取言論性電視節目名嘴的批評,受其左右、也陷入了口水戰;有一些人面對不實的謠言或未經求證的事情,開始心生動搖、人云亦云,影響了自己的信念;也有一些人信念堅定「安忍不動如大地」,繼續做著應該做的份內事。身為資深慈濟人,也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的 李鼎銘師兄,除了安忍踏實、堅定崗位,也適時的以百分之一萬的信念挺身見證,於週會時間與同仁們分享「慈濟路上我和你」,以親身的見證,來描述慈濟志業的發展的歷程。
慈濟佛佛教功德會,是 證嚴法師於1966年時帶領30位家庭主婦從日存五毛錢開始,一路以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來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推動,來做人間的行善志業。慈濟的SOP是甚麼呢? 上人一路帶領著弟子們「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一歨一腳印、邉走邉整隊」的為佛教、為眾生的付出發展,總是在社會最黑暗無助的角落裡,為貧苦、病弱與災難的眾生們,生起一把火,不僅僅溫暖了人心、也照亮了自己。慈濟從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發展成受到聯合國認同的『國際NGO組織』。
上人經常開示三求三不求的觀念,「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銳」、「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其實,要求「身體健康、事事如意、減輕責任」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唯有不妄想、不空談,一歩一腳印踏實的去做,才能夠實現真正的理想,這就是 上人教導、也正是公司同仁們在推動環保志業時,所傳遞的工作默契與共識。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傳承著慈濟的這一份精神理念,透過教育、宣導的方式,藉著有形的物品,來傳遞環保的觀念,進而改變大家『綠化生活』的習慣,期盼能匯聚清流、改變人心;大愛感恩科技將企業界的ROI指標-- Return of Investment,昇華成大愛感恩的ROI指標-- Return of Influence,因為大愛感恩最有別於其它公司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為「綠化生活、愛護環境」善盡一份地球公民的責任。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2015,04/24,三重慈誠委員聯誼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4日(五)19:30-20:35
【地點】三重靜思堂國議聽(新北市三重市中正北路450號)


2015,04/25,人文推廣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5日(六)13:30-15:00
【地點】新竹靜思堂(新竹市中華路5段208巷20號) Read more
課程學習寓教於樂 搶答環保知識
- Article Details
新北市的慈濟汐止聯絡處,四月份親子成長班的主題是「環保」,在地生活四十多年的慈濟志工,分享了汐止地區從過去遇颱風淹水到如今改善環境的成果,藉此想要帶動大家,落實環保於生活中。慈濟志工用心設計的課程,果然吸引親子們歡喜參與。
慈濟志工裝扮太吸睛,小朋友手舞足蹈,歡喜唱和。
慈濟汐止聯絡處親子成長班,四月主題是環保,有獎徵答,孩子們知道的,不比大人少。2000年象神、2001年納莉,兩個颱風都曾讓汐止淹水,不過,環保行動越來越社區化之後,環境已經有明顯的改善。
慈濟志工 陳光陽:「你們就約爸爸媽媽,找個時間去體驗汐止的美,看看汐止的美在哪裡。」
慈濟志工分享生態之美,也安排摺紙遊戲,引導親子暫且放下電子產品。
家長 張佩詩:「園區裡面的氣氛是很祥和的,所以每次我來這邊之後,我自己心靈也能夠很沉澱,然後再去上班就能夠心平氣和面對所有的事情,所以來這邊上課,對我跟小朋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讓生活美化綠化,不能淪為口號,植栽體驗,讓大家與土地更為親近。
真善美志工 歐惠菁 張偉定 台北報導
Read more環保站進行清掃 分工合作力量大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雪蘭莪,八打靈高原慈濟環保站,隨著3月份啟用後,慈濟志工便進行大掃除。為了打造乾淨的環境,帶動當地居民,志工身體力行。(4/12)
低頭一族,不一定是使用3C產品,埋頭實幹的慈濟志工,靈活妙用,菜刀也可以清除野草。大家分工合作,把剛啟用一個月的八打靈高原慈濟環保站,打造成乾淨的家。
慈濟志工 林明源:「我希望這個社區環保站,帶動這裡的居民做環保。」
慈濟志工 劉砡君:「剛才我們在路旁收拾的當兒,經過的那些車輛,他都會按車笛(比)很好這樣子,我們覺得很感動。」
年輕的印度和馬來孩子,曾經獲得慈濟新芽助學金的幫助。今日參與大掃除,專注的眼神,透露著孩子的真誠。
慈濟助學生 古佳尼斯瓦麗:「我喜歡做環保。」
慈濟助學生 尼莎:「瓶子都可以再回收,可以節省瓶子,紙張鐵桶都可以再回收。」
臭氣熏天的水溝裡看不見流水,志工使勁地從裡頭挖出厚厚的淤泥,甚至連人帶鏟,鑽進大溝渠。
慈濟志工 林亞章:「這裡的水溝嚴重阻塞,我們當時就給我們一個靈機一動,我們何不借用這個,水溝阻塞的因緣,來邀約這邊居民來做一次大掃除,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地方,的確有必要成立,有必要有這個環保站來運作。」
志工走遍附近的公園、街道,撿拾資源。彎腰低頭,留給過往行人一個深刻的身影。
真善美志工 陳應渠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不起眼的水果套袋 志工尋覓之寶
- Article Details
新北市永平高中,國中部學生,走出校園,前往雙和靜思堂,學習做環保,在做中學習,感受最深刻。
在菜市場,被丟在地上,包芭樂的垃圾袋,在環保站裡,是珍貴的資源。
志工:「清潔隊員沒有回收,只有我們慈濟在回收而已。」
一隻沒有水的原子筆,裡頭的鐵絲彈簧,可以回收再利用。
實地走一趟環保回收站,一邊做一邊學,身旁旳環保志工,就是最好的老師,永平高中特地安排學生,走出校園,要學的,就是書本上教的環保精神。
永平高中學務主任 羅左財:「資源回收在學裡面,有時候覺得像一種課程, 來到這邊 我覺得那種感動的程度, 跟學校來比的話是有很大差別。」
不只是做,也讓同學們分享,而且還要說出來,在互動中,印象更深。
學生 與 慈濟志工 黃鵬學:「(需要的話再買) 要的話再買,需要才買 不需要不要亂買。」
慈濟志工 黃鵬學:「透過環保的體驗,孩子來講的話,他回去跟家裡的父母親互動,讓家裡也能跟著起善心 行三好。」
圍繞著環保議題,鼓勵大家,把想法化為行動,愛護地球的觀念,也在同學們的心中深根。
真善美志工 塗曜南 吳松山 李淑慧 黃曾幼馨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甲媽遶境回鑾 把握機緣倡環保
- Article Details
大甲媽祖遶境回鑾,行經彰化花壇鄉,彰化地區慈濟志工動員宣導環保,也在現場洗碗、垃圾分類,大甲的志工也來支援,一起為環境盡心力,而為了降低垃圾量,志工提供三四千組環保碗筷給大家使用。
大甲媽祖回鑾,花壇鄉擠滿人潮。人多,垃圾量也多,彰化慈濟人在各個定點張貼分類告示。
慈濟志工 王玉梅:「可以回收的,就直接放到這裡好不好,不能回收的就放到這邊。」
大甲志工也來支援。
慈濟志工 柯國壽:「沒有標示,都混雜在一起,我們真的是要引導。」
希望垃圾量再降低,提供了三、四千組環保碗筷。
慈濟志工 洪利當:「洗一個碗,就減少一個一次性免洗碗筷。」
提供碗筷,出借人力,有人負責回收用過的碗。來來回回好幾趟,患有乳癌的柯麗美,把握因緣,積極付出。
慈濟志工 柯麗美:「就覺得很歡喜啊,如果累的話就喝口水,休息一下再出發。」
志工用人力接龍的方式洗碗,從沖洗到消毒,每個環節都不馬虎。
慈濟志工 張秀玉:「比較衛生啦,不然人家要吃,看了也吃的比較安心啦。」
多用環保餐具,少用免洗碗筷,民眾接受度越來越高。
民眾:「用這個碗比較環保啊,所以可以維護環境的清潔。」
建立民眾環保好習慣,乾淨的地球,需要更多人一起維護。
黃子玲 李岳為 彰化報導
Read more環保道場心鄰居 拓展彼此生活圈
- Article Details
屏東定時定點回收,也讓許多民眾也開始認識慈濟,加入當志工,其中屏東瑞光里里長莊新濤,先前因為減重問題減出憂鬱,出來到環保點回收,和民眾互動,心情更開朗,還有志工,在回收過程碰到自己的高中同學,邀約同學也加入,成為定點志工,還有退休老師,回收出心得,自製分類箱,讓分類方式更簡單。
屏東瑞光里里長莊新濤,載著太太胡淑貞,要去環保站當志工。
里長太太 胡淑貞:「師姊好。」
瑞光里里長 莊新濤:「在家裡比較鬱悶,沒有人講話來這邊,有師兄師姊他們來,然後又可以做環保。」
原來莊里長嘴巴講的鬱悶,是因為幾年前的減重,為了健康,控制飲食,結果想不到減成憂鬱。
瑞光里里長 莊新濤:「去看醫生,看好幾個地方,沒效果,也一直在瘦,我哥哥鼓勵我來做慈濟,把心情放開。」
來當志工,里長伯笑容變多了,夫妻倆從環保站回收,再加入每周定點回收,胡淑貞看著先生的轉變,讓她心生感動,決定加入慈濟。
里長太太 胡淑貞:「我是在年初時候加入(慈濟),但是做環保,大概去年, 去年七八月就開始做。」
跟著志工定點回收,加入慈濟會員的還有她,賴文珠。
志工和民眾:「我們有分類,硬的、可以裝水的,就放這裡。」
跟在慈濟志工劉璟芳旁邊,兩人一左一右,仔細教導民眾分類,原來他們兩人是高中同班同學,但失去聯繫30年,去年才因為同學會再相會。
慈濟志工 劉璟芳:「我們從畢業以後就沒有見過面。」
劉璟芳同學 賴文珠:「他有講說在我們家附近,我們社區這邊,去做定點環保志工,有一天我想說晚上的時間出來走一下,看一下什麼是定點環保。」
慈濟志工 劉璟芳:「結果就是這樣子。(結果沒想到他真的加入),對啊,她真的就投入了。」
志工和蔣老師:「老師一開始,你不是要寫一二三嗎,寫了嗎。」
從回收中得到啟發的,還有這位退休老師,不像其他人把回收物全混在一起,退休蔣老師腳踏車上載著回收箱,原來裡頭大有玄機。
蔣麗卿:「這是紙類,這是塑膠袋,這個是PE模(泡棉)。」
退休老師 蔣麗卿:「學校我們會教小孩子這樣做,小孩子做了之後, 我們自己當然教小孩子,自己也要執行,這樣做很簡單,每一個家庭不要嫌麻煩,這樣可以很簡單的垃圾回收分類。」
手邊的回收物,還能有好幾次再利用的機會,靠著慈濟志工以身作則定點回收,不僅激發民眾環保創意想法,也讓更多人更懂得付出關懷地球。
Read moreFriday, 24 April 2015
基隆環保長青樹 深耕在地護家園
- Article Details
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基隆區四十餘位環保志工及慈誠/委員特別於這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也將平時做環保的心得彼此做交流回饋。由於近日面臨缺水問題,也呼籲了水資源的珍貴性,更漸漸的重視,用水、用電、環保回收等議題,當我們開始做環保、珍惜資源,才能夠救地球,留給後代子孫一個美好的乾淨的未來。
基隆環保菩薩雲來集,一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要看看他們所回收的寶特瓶最後做成之成品,「說不定裡頭有其中一支寶特瓶是他們回收的。」基隆協力一組長方麗雲師姊是第二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了,上回心得滿滿,這次她則再邀約其它基隆環保志工一起來認識大愛感恩科技,方師姊開心肯定的說道:「今天是世界地球日,讓環保菩薩(志工)讓他們知道回收的物資到底是回歸成什麼樣的成品,本來是垃圾變成好像黃金一樣有價值的東西。大愛感恩科技也是把所有利潤回歸到我們基金會,讓他們知道原來所付出、所分類的環保資源,原來發揮到這麼大的愛心,讓他們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是怎樣的公司。」
環保非常重要,江鳳宇師姊說:「非常感謝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環保的鬥士。如果沒有這麼多人的付出,那我們下一代會有很多垃圾,如不重視將面對的是不止是資源的浩劫,可能是生存的問題,也感恩 上人帶動這麼多人,願意發心來做環保回收,為眾生的利益和生存來努力。」
在環保最前端環保菩薩們無求付出、辛勤地做環保,是最草根的環保力量;而來到環保後端,則是科瓶變技的展現。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與環保菩薩們一一道來,述說寶特成大愛紗的製程。陳燕枝師姊分享到:「本來我是不知道寶特瓶可以做衣服、鞋子等等,今天才知道回收寶特瓶真的意義--『環保救地球』。所以我們家一定教小朋友寶特瓶、紙類等等一定要回收,救地球,下一代子孫也會好過一點。」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基隆環保長青樹 深耕在地護家園
- Article Details
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基隆區四十餘位環保志工及慈誠/委員特別於這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也將平時做環保的心得彼此做交流回饋。由於近日面臨缺水問題,也呼籲了水資源的珍貴性,更漸漸的重視,用水、用電、環保回收等議題,當我們開始做環保、珍惜資源,才能夠救地球,留給後代子孫一個美好的乾淨的未來。
基隆環保菩薩雲來集,一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要看看他們所回收的寶特瓶最後做成之成品,「說不定裡頭有其中一支寶特瓶是他們回收的。」基隆協力一組長方麗雲師姊是第二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了,上回心得滿滿,這次她則再邀約其它基隆環保志工一起來認識大愛感恩科技,方師姊開心肯定的說道:「今天是世界地球日,讓環保菩薩(志工)讓他們知道回收的物資到底是回歸成什麼樣的成品,本來是垃圾變成好像黃金一樣有價值的東西。大愛感恩科技也是把所有利潤回歸到我們基金會,讓他們知道原來所付出、所分類的環保資源,原來發揮到這麼大的愛心,讓他們來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是怎樣的公司。」
環保非常重要,江鳳宇師姊說:「非常感謝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環保的鬥士。如果沒有這麼多人的付出,那我們下一代會有很多垃圾,如不重視將面對的是不止是資源的浩劫,可能是生存的問題,也感恩 上人帶動這麼多人,願意發心來做環保回收,為眾生的利益和生存來努力。」
在環保最前端環保菩薩們無求付出、辛勤地做環保,是最草根的環保力量;而來到環保後端,則是科瓶變技的展現。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與環保菩薩們一一道來,述說寶特成大愛紗的製程。陳燕枝師姊分享到:「本來我是不知道寶特瓶可以做衣服、鞋子等等,今天才知道回收寶特瓶真的意義--『環保救地球』。所以我們家一定教小朋友寶特瓶、紙類等等一定要回收,救地球,下一代子孫也會好過一點。」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獨魯萬環保New Tzu Chi recycling point in Tacloban
- Article Details
Tzu Chi`s assistance in the aftermath of Typhoon Haiyan has inpired local residents to reciprocate by turning an once abandoned building into Tzu Chi`s new recycling point. Now, volunteers and locals finally have a place to work on behalf of Mother Earth.
菲律賓海燕風災後,慈濟志工來到獨魯萬市,幫助居民重建家園,感恩志工的援助和關懷,當地居民決定回饋,將一間廢棄的房舍,變成慈濟環保據點,現在志工和居民,有地方做回收,響應環保日。 Read more
屏淨家園(二)Recyclers who bring recyclables to Tzu Chi
- Article Details
People in Taiwan often have the misconception that Tzu Chi`s recycling program is competing with recyclers who rely on selling recyclables to make ends meet. However, the truth is that Tzu Chi usually handles recyclables that even these recyclers don`t want. In fact, they happily bring these less valuable recyclables to Tzu Chi as we find out in our next report.
台灣的居民 通常會認為,慈濟的資源回收,是與賺取生活費的資源回收業者搶飯碗,但事實上,慈濟通常是處理,連這些業者也不要的資源,而這些業者也都很開心,把這些較沒有價值的,回收物給慈濟,一起來了解。 Read more
環保科技愛心回饋 大愛感恩台灣精品
- Article Details
第23屆台灣精品獎,在4/22世界地球日早上舉行頒獎典禮,入圍廠商中大多都是科技業為主,而以環保紡織起家的大愛感恩科技,也引領而出,連續四年獲頒台灣精品獎的殊榮,總統馬英九特地蒞臨現場頒獎,也期許未來,獎項不再侷限於製造業,也能將服務業納入評選。
第23屆台灣精品獎,廣納全台廠商精心設計的產品,在22號上午,舉辦頒獎典禮,總統馬英九,除了親自頒獎,也期許未來能將服務業,納入獎項。總統 馬英九表示:「所有的獎項都來檢討一下,怎麼樣鼓勵我們服務業的發展,我希望經濟部能夠開始,最好是明年就把這個項目放進來。」
今年入圍的產品大多是HTC、華碩等科技產業,以環保紡織領頭的大愛感恩科技,三項系列產品,在眾多業者中,脫穎而出,連續四年,獲得台灣精品獎肯定。本著「環保」、「科技」、「愛心」、「回饋」的核心價值,大愛感恩科技集結產、官、學、研眾人智慧與愛心,研發『慈悲科技』賑災產品,保護志工安全,發揮慈悲力量。傳薪『敬默系列』則以象徵穩定和莊重之黑色,由內而外散發慈柔之美,呈現出令人敬重的外表。透過『敬默系列』,以沉默來觀照外界的躁動。內省自心、千錘百鍊之後,凝塑無私與剛毅。環保愛地球系列地球唯一、大地環繞T恤。
經濟部次長 楊偉甫:「我們選出的台灣精品,不僅是禁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同時也跟世界同級,有同樣的優異水準。」除了『品質』、『設計』,節能及環保已成為基本訴求,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善盡社會責任,回饋社會,深獲選拔委員肯定。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部協理 虞珊明:「未來的趨勢來看,環保是唯一生存之道,不是說企業的生存之道,而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如何將環保和研發結合,是近年來所有產業,最關注的議題,另外經濟部,在今年也規劃70場海外活動,希望把台灣的優質產品,推向國際。大愛感恩科技期待透過這些推廣展覽的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慈濟環保理念,大家一心一意,共守護地球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得獎】2015年四度榮獲「台灣精品獎」肯定3系列產品獲獎
- Article Details
第23屆台灣精品獎,在4/22世界地球日早上舉行頒獎典禮,入圍廠商中大多都是科技業為主,而以環保紡織起家的大愛感恩科技,也引領而出,連續四年獲頒台灣精品獎的殊榮,總統馬英九特地蒞臨現場頒獎,也期許未來,獎項不再侷限於製造業,也能將服務業納入評選。
第23屆台灣精品獎,廣納全台廠商精心設計的產品,在22號上午,舉辦頒獎典禮,總統馬英九,除了親自頒獎,也期許未來能將服務業,納入獎項。總統 馬英九表示:「所有的獎項都來檢討一下,怎麼樣鼓勵我們服務業的發展,我希望經濟部能夠開始,最好是明年就把這個項目放進來。」
今年入圍的產品大多是HTC、華碩等科技產業,以環保紡織領頭的大愛感恩科技,三項系列產品,在眾多業者中,脫穎而出,連續四年,獲得台灣精品獎肯定。本著「環保」、「科技」、「愛心」、「回饋」的核心價值,大愛感恩科技集結產、官、學、研眾人智慧與愛心,研發『慈悲科技』賑災產品,保護志工安全,發揮慈悲力量。傳薪『敬默系列』則以象徵穩定和莊重之黑色,由內而外散發慈柔之美,呈現出令人敬重的外表。透過『敬默系列』,以沉默來觀照外界的躁動。內省自心、千錘百鍊之後,凝塑無私與剛毅。環保愛地球系列地球唯一、大地環繞T恤。
經濟部次長 楊偉甫:「我們選出的台灣精品,不僅是禁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同時也跟世界同級,有同樣的優異水準。」除了『品質』、『設計』,節能及環保已成為基本訴求,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善盡社會責任,回饋社會,深獲選拔委員肯定。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部協理 虞珊明:「未來的趨勢來看,環保是唯一生存之道,不是說企業的生存之道,而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如何將環保和研發結合,是近年來所有產業,最關注的議題,另外經濟部,在今年也規劃70場海外活動,希望把台灣的優質產品,推向國際。大愛感恩科技期待透過這些推廣展覽的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慈濟環保理念,大家一心一意,共守護地球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環保科技愛心回饋 大愛感恩台灣精品
- Article Details
第23屆台灣精品獎,在4/22世界地球日早上舉行頒獎典禮,入圍廠商中大多都是科技業為主,而以環保紡織起家的大愛感恩科技,也引領而出,連續四年獲頒台灣精品獎的殊榮,總統馬英九特地蒞臨現場頒獎,也期許未來,獎項不再侷限於製造業,也能將服務業納入評選。
第23屆台灣精品獎,廣納全台廠商精心設計的產品,在22號上午,舉辦頒獎典禮,總統馬英九,除了親自頒獎,也期許未來能將服務業,納入獎項。總統 馬英九表示:「所有的獎項都來檢討一下,怎麼樣鼓勵我們服務業的發展,我希望經濟部能夠開始,最好是明年就把這個項目放進來。」
今年入圍的產品大多是HTC、華碩等科技產業,以環保紡織領頭的大愛感恩科技,三項系列產品,在眾多業者中,脫穎而出,連續四年,獲得台灣精品獎肯定。本著「環保」、「科技」、「愛心」、「回饋」的核心價值,大愛感恩科技集結產、官、學、研眾人智慧與愛心,研發『慈悲科技』賑災產品,保護志工安全,發揮慈悲力量。傳薪『敬默系列』則以象徵穩定和莊重之黑色,由內而外散發慈柔之美,呈現出令人敬重的外表。透過『敬默系列』,以沉默來觀照外界的躁動。內省自心、千錘百鍊之後,凝塑無私與剛毅。環保愛地球系列地球唯一、大地環繞T恤。
經濟部次長 楊偉甫:「我們選出的台灣精品,不僅是禁得起國際市場的考驗,同時也跟世界同級,有同樣的優異水準。」除了『品質』、『設計』,節能及環保已成為基本訴求,其中大愛感恩科技善盡社會責任,回饋社會,深獲選拔委員肯定。大愛感恩科技資訊部協理 虞珊明:「未來的趨勢來看,環保是唯一生存之道,不是說企業的生存之道,而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如何將環保和研發結合,是近年來所有產業,最關注的議題,另外經濟部,在今年也規劃70場海外活動,希望把台灣的優質產品,推向國際。大愛感恩科技期待透過這些推廣展覽的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慈濟環保理念,大家一心一意,共守護地球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天天都是地球日 愛心環保綿延
- Article Details
昨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天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相當感動,看到馬來西亞巴生港外海的吉膽島,長年來美麗海灣,每逢潮水漲落,海面上就會漂浮龐大的垃圾量,在2011年,島上成立了第一座慈濟環島站,帶動了許多居民,將捕魚的手轉變成疼惜土地和海洋的愛之手,連漁船和魚網也都用來載運資源回收物,多年來的努力,垃圾島的臭名不在,環境也變亮麗。上人欣慰,這就是世界地球日,期待人人天天都能落實保護環境的行動。
422世界地球日,今年邁入45周年,但,隨著科技生活越趨進步,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卻沒隨著減少,一年一次的呼籲、一次的響應,難以挽回地球浩劫。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生活在地球,一年才有一天叫做地球日,其實我們天天都是依賴著地球而生存,地球村裡充滿了大愛,所以大愛地球村,但願日日都是地球日。」
慈濟環保25年,愛的能量,隨著慈濟人的足跡,天天在世界各地發酵。其中,馬來西亞這座吉膽島,每逢海水漲潮,就會湧現驚人的垃圾量,這樣的景象,居民陳妹仔從小看到大,經過志工帶動,主動在家門前成立了小小環保點。
證嚴上人開示:「整片的土地改觀了,這就是真正的世界地球日,那就是因為一念心,一念心乾淨,她就(將)垃圾變成了很亮麗、整齊的、可回收的豐富資源,這實在是讓人很感動。」
吉膽島面積約三十平分公里,居民大多以捕魚維生,2011年,慈濟人成立首座環保站,號召島民做分類,漁船和魚網,搖身成為大地守護網,將垃圾島變成了美麗之島。
蕭志傑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環保志工讀書會 分享法喜修福慧
- Article Details
配合世界閱讀日,汐止慈濟志工在環保站,舉辦讀書會,這次導讀的書是,上人的「年年三好三願」,希望環保志工都能浸潤在法海中,得到法資糧的滋潤,既修福,也修慧。
慈濟志工 吳春榮:「一個人若講話虛無,如果照這樣傳話下去,後面的一萬人有可能積非成是。」
推動環保志工參與讀書會的構想,志工吳春榮醞釀好一段時間,這個月終於有機會落實。
慈濟志工 吳春榮:「上人一直鼓勵我們,就是要走入人群,當然環保志工也是走入的一個對象。」
這是環保站踏出的第一步,也是希望的開始,志工導讀年年三好三願這本書,好幾位志工,也分享將法實踐在生活的體悟。
志工 張金英:「身體要力行,一定要用我們的身體來做(環保),因為我們現在身體健康時,要趕緊來做,不然等到有一天,身體不好時,想要做(環保)就來不及了啦!」
慈濟志工 魏麗蘭:「從今天的讀書會裡面,我發現到說其實我們的志工,真的不只默默地做(環保)而已,因為我們每天都有在聽大愛網路電台,他們每天吸收的(法)不是隨便用講的,聽到他們講出來才知道說,他們真的用心在做(法入行)。」
環保志工利用空檔翻閱上人著作,不只低頭回收修福,也會抬頭聽法修慧,真正成為一個福慧俱足的快樂志工。
真善美志工 吳珍香 黃麗芬 徐啟衡 台北報導
響應世界地球日 小志工宣導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還記得幾年前「台北101驚喜合唱」嗎?最近蘆洲地區的民眾,或許也驚喜了一下。慈濟志工帶領慈少、以及書軒小志工走上街頭,表演手語歌,獲得滿堂彩,不同的是,他們是為了世界地球日、宣導環保。
在蘆洲傳統市場表演,書軒小志工,有著街頭藝人的膽識。
小朋友領銜表演,背後還有大人唱歌助聲勢,為了世界地球日,慈濟人上街頭宣導守護環境,結果有民眾、當場按讚。
民眾 吳美慧:「每一個人出了一點點的力量,那世界會更美好。」
走進商店發送傳單,也獲得認同。
店家老闆 鄭功興:「(這就像)種子扎根這樣的意思,以後可以再擴散出去這樣子。」
響應地球日,老少志工連手出擊,也帶給蘆洲民眾一抹驚艷。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莫三比克本土志工 淨灘守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少丟一根菸蒂,也是對環境的好。另外看非洲,莫三比克,響應22日世界地球日,在首都馬布多,有一場淨灘活動,馬布多的海灘,是知名旅遊景點,但遊客多,垃圾也增加。這一場淨灘活動,慈濟不缺席。
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即便雲層密布,依舊讓人有海闊天空之感,但走近沙灘一看,卻發現到處都是這付模樣。
配合世界地球日,莫三比克首都馬布多,公益團體舉辦淨灘,慈濟本土志工也有百人參加 。
由於這處海灘,目前正在進行快速道路的興建工程,在幾次的海灘覆土後,玻璃瓶都像這樣(01`19)卡在沙層中,本土志工分組撿拾,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有些人即使背著孩子,也一定要為潔淨沙灘,盡一分心力 。志工這次淨灘,除了清除最危險的玻璃瓶外,當然也撿拾其他不屬於沙灘的廢棄物,幾個小時忙碌下來,垃圾量相當可觀。
站在成堆的玻璃瓶小山旁,志工以莫三比克獨有的歌舞方式,分享淨灘的成果,而這分愛護大地的觀念,也隨著志工的身體力行,而更加落實。
蘇柏嘉
真善美志工-莫三比克報導
行動化學車環台 生活中推廣科學
- Article Details
淡江大學四年前,改造三點五噸小貨車,成為「行動化學車」,翻山越嶺走訪台灣的偏鄉、離島學校,推動科普知識。為了能更完整推出,豐富的化學知識,淡江大學與大愛電視台,首度合作進行,化學下鄉的巡迴活動,帶您看看第一站,安康高中。
學生動手做實驗,測試每天都要用的自來水,軟硬程度到底如何,這種融入生活中的科學知識,讓他們意猶未盡,印象深刻。
學生:「水的硬化實驗要如何檢驗出來, 就是那個護唇膏,只需要加幾滴油 再隔水加熱,等它冷卻就可以做出護脣膏。」
興奮展示DIY的實驗成果。為了推廣科普教育,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淡江大學四年前,改造的行動化學車,首度跟大愛電視台節目,生活裡的科學,以及遠流出版社合作,透過生動的實驗秀,傳達科學其實就應用在,你我的生活中。
大愛電視台總監 湯健明:「譬如說我們利用一些,廢棄的樹枝木柴, 來去研發出做出一種燃料來,救災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它。」
科學少年雜誌編輯總監 龐中培:「科學這件事 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 那麼艱鉅。」
動手做實驗,是化學下鄉的精髓,未來行動化學車,將繼續全台走透透,並走訪偏鄉學校,替推廣科學教育,盡一分心力。
台北報導
周思妤 簡元吉
遇搶匪臨危不亂 勸改過喜劇收場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64歲志工陳金蘭,投入環保已十年時間。而且她,全年無休,而在參與薰法香後,她的生活,固定模式,晨起先做回收,再薰法香,再接續做回收。她的身影,感動不少人,一顆慈悲心,在遇到搶匪時,也讓人有料想不到的結局。
「別動 我有槍 我要搶劫 。」
「我不會叫的 你下來談談 。」
「要過年 我沒錢用 你身上的錢交給我!
「真的也好假的也好 !反正我就是要幫你啊。」
慈濟志工 陳金蘭:「一個人出來搶 不代表他是壞 有時候是真的沒有工作。」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 ,這位老菩薩遇見劫匪的時候 ,不但不驚慌 ,還試著安撫匪徒 ,苦口婆心地 ,勸匪徒改過自新 ,讓匪徒卸下防備 ,甚至留下聯絡號碼 。
「我的電話號碼是019***** 有事可以打電話給我 。」
「好啊 謝謝你 謝謝你。」
來自馬來西亞冼都的 陳金蘭 ,透過薰法香 累積大智慧 ,她不但天天做環保 ,讓冼都互愛環保站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運作 ,在往返薰法香的路途中 ,還不斷的撿資源做回收 ,淨化環境 做環保 。
每天在這座城市 ,還沒甦醒的時候 ,她已穿好制服 ,精神奕奕的出門 。
清晨五點 ,冷清清的街道上 ,只見陳金蘭勤快的身影 ,薰法香前 ,她會在慈濟雪隆分會 ,文良港共修處樓下的垃圾堆 ,搶救一切 ,還可以再循環的環保物品 ,彎腰低頭的勤耕耘福田 ,時間一到 ,就帶著資源上共修處薰法香 ,把握生命 長慧命 。
慈濟志工 陳金蘭
:「因為我父親 很早就沒有(逝世)了 變成我們的家裡 是很(困)難的 我們又沒有讀到書 什麼都不會 總之我一路來 我很喜歡聽這個佛法 。」
現年64歲的陳金蘭 ,兩年來持之以恆的報到 ,每當完成薰法香後 ,就到蒂蒂旺莎公園 ,繼續撿資源 ,連身邊的晨運者 ,也受到影響一起做環保 。
晨運民眾 :「有時早上 路上來 ,一路走一路拾 ,拾了就倒在這裡 ,等下這裡走進去又再拾 。」
金蘭做環保長達十年 ,有時候她也會在公園 ,練氣功或做運動 ,甚至到菜市場買菜 ,而做環保就是她 ,唯一不變的行程 。
慈濟志工 黃翠芬
:「她真的是全年無休 正月初一她都是 過來這裡做環保的 沒有說正月初一新年 她就會休息 她不能 那個心整天就是 在這個環保站。」
慈濟志工 陳金蘭 :「我就覺得環保物很多 我要去做 等下怕下雨又曬 又噴到水這樣。」
慈濟志工 黃翠芬 :「我其實想叫她不要這麼辛苦 講真的 因為她滿身都是病 不是不鼓勵她做 就是要她多休息一點。」
珍惜聞法因緣 ,期待將法入心 ,薰法香和做環保 ,讓金蘭天天歡喜 心靈富足。
Read more夜間定點回收 男女老少共襄盛舉
- Article Details
現在,這也是個美麗的屏東市。今天屏淨家園系列報導,帶您看屏東市公所,與慈濟合作的,夜間定點回收,帶動的回收風氣,深入家庭,不分老少。像一名就讀小四的徐小弟弟,回收日一定報到,沒有什麼事,能改變他的心意。
電視節目正精彩,弟弟和媽媽看得入神,徐菘鴻卻不為所動,認真地寫功課,因為他,晚上還有重要任務。
「媽媽我要去做回收了喔。」
「好啊。」
徐菘鴻一來,就將分類的籃子排好。民眾送來回收資源,徐菘鴻立刻上前協助。
「來 給你。」
小志工 徐菘鴻:「媽媽拿回收來我就跟著來, 看到他們在這裡做, 哇 我就覺得, 每個人都一起來做環保, 這樣才不會讓地球汙染。」
慈濟志工 蔡碧鳳:「將近快一年了
,除非是快月考那一**週**(周), 媽媽就是說, 在家複習功課才沒有來, 其實也請了一兩次而已,其實幾乎都快要全勤了 。」
瓶瓶罐罐紙,資源分類難不倒徐菘鴻,而另外這兩位白髮蒼蒼的老菩薩,是82歲的王就 和78歲的吳彩眉,和徐菘鴻年紀相差超過一甲子,老少之間,因為做回收,溝通無障礙。
小朋友 徐菘鴻:「大家都很好啦。」
環保志工 王就:「反正能動就動到不動, 就歡喜這樣就好了。」
環保志工 吳彩眉:「身體健康啊, 救地球讓我們的後代好, 這樣我就滿足了。」
像這樣單純的心念,也因為夜間的定點回收,深入家庭。
民眾 鄭淑瑩:「他們現在都會說要愛護地球, 然後現在缺水, 他們都說要節約節水, 像我只要洗菜的水我會到在盆子, 然後弟弟會說媽媽我去澆花。」
民眾 鄭淑瑩 :「自從小孩子晚上可以丟回收, 我就帶著小孩子去。」
民眾 鄭淑瑩:「你慢慢先分, 我帶弟弟先丟, 他本來兩歲半, 就在跟著我們丟, 當他會講話了只要禮拜三, 就說媽媽我們要丟資源回收。」
從老到少,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庭,再到整個社區,在屏東市,回收不再是口號,而是全民運動。
Read moreThursday, 23 April 2015
綠色環保衫 新裝放心穿
- Article Details
廈門佛事展創辦於2006年、經歷九年發展,2015年起拓展為一年兩次,今年第一場 - 第十屆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4月23日正式開幕。廈門佛事展已成為佛事用品行業、企業爭相參與的年度盛會,是業界公認的『全球佛事用品第一貿易平臺』。為進一步提升展會國際化水準,此次會展積極開發海內外優質企業,為展會注入新鮮力量,將多元化的佛教文化呈現給大家。大愛感恩參展同仁與廈門靜思團隊、志工一起,整齊列隊祈禱,期盼諸事順利。大愛感恩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也獻上感恩與愛的叮嚀。開展第一天並非例假日、且須憑身分證才能入場,人潮並沒有想像中多。但師兄姊們努力把握每個機會推廣,在菩薩招生區與大德以及志工進行分享,聆聽者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慈濟環保/人文理念。
平時就已投入環保的王先生,此次專程前來觀展,因為家人對於他平時的穿著很有意見、屢勸他添新裝,王先生認為:既然要買,就要買綠色環保/友善地球 (eco-friendly) 的衣服,才能放心地穿。正好大愛感恩科技服飾都是用回收寶特瓶、利用科技製作,完全符合他的需求。另一位在傳媒公司工作的蘇光臨先生聽完分享後,更多留片刻,想更了解我們的理念,蘇先生表示自己對環保很有興趣,也希望未來能揪團到台灣參訪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
而志工團隊中,也有遠從300公里外福州來的熟面孔,去年福州展的因緣,讓師兄非常感動與懷念,這次遠道而來,雖分配負責靜思文物推廣,卻把握空檔前來請購環保織品,一償宿願。孫師姑的女兒陳慧娟師姊分享她是從澳洲墨爾本認識慈濟,而後全家搬到廈門,更全心投入。直到結婚後、小孩出生,忙著照顧先生女兒,因緣不具足,暫時中斷了一段時間,卻也深深體會生活中沒有慈濟的無助感與迷茫。幸好父母與廈門慈濟人持續關懷、陪伴,現在女兒開始上幼稚園,終於又可以歸隊,更要把握因緣,有機會便趕快付出,也期待能將夫家家人都度進這條菩薩道上。
透過一對多導覽及一對一分享慈濟的環保與慈善理念,本來是來採購的大德們 ,一天下來大約接引了二十多位菩薩願意加入志工行列,雖然第一天人潮沒有往年多,但是看到來訪者滿心求法、服務者歡喜付出,真是令人感到法喜滿滿的一天。期待明日透過其他動態展示方式,能吸引更多會眾,讓更多人了解與認同慈濟環保理念,進而以行動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廈門報導
Read more綠色環保衫 新裝放心穿
- Article Details
廈門佛事展創辦於2006年、經歷九年發展,今年拓展為兩次,第一場第十屆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四月二十三日正式開展。廈門佛事展已成為佛事用品行業、企業爭相參與的年度盛會,是業界公認的『全球佛事用品第一貿易平臺』。為進一步提升展會國際化水準,此次會展積極開發海內外優質企業,為展會注入新鮮力量,將多元化的佛教文化呈現給大家。大愛感恩參展同仁與廈門靜思團隊、志工一起,整齊列隊祈禱,期盼諸事順利。大愛感恩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也獻上感恩與愛的叮嚀。開展第一天並非例假日、且須憑身分證才能入場,人潮並沒有想像中多。但師兄姊們努力把握每個機會推廣,在菩薩招生區與大德以及志工進行分享,聆聽者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慈濟環保/人文理念。
平時就已投入環保的王先生,此次專程前來觀展,因為家人對於他平時的穿著很有意見、屢勸他添新裝,王先生認為:既然要買,就要買綠色環保/友善地球 (eco-friendly) 的衣服,才能放心地穿。正好大愛感恩科技服飾都是用回收寶特瓶利用科技製作,完全符合他的需求。另一位在傳媒公司工作的蘇光臨先生聽完分享後,更多留片刻想更了解我們的理念,蘇先生表示自己對環保很有興趣,也希望未來能揪團到台灣參訪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
而志工團隊中,也有遠從300公里外福州來的熟面孔,去年福州展的因緣,讓師兄非常感動與懷念,這次遠道而來,雖分配負責靜思文物推廣,卻把握空檔前來請購環保織品,一償宿願。孫師姑的女兒陳慧娟師姊分享她是從澳洲墨爾本認識慈濟,而後全家搬到廈門,更全心投入。直到結婚後、小孩出生,忙著照顧先生女兒,因緣不具足,暫時中斷了一段時間,卻也深深體會生活中沒有慈濟的無助感與迷茫。幸好父母與廈門慈濟人持續關懷、陪伴,現在女兒開始上幼稚園,終於又可以歸隊,更要把握因緣,有機會便趕快付出,也期待能將夫家家人都度進這條菩薩道上。
透過一對多導覽及一對一分享慈濟的環保與慈善理念,本來是來採購的大德們 ,一天下來大約接引了二十多位菩薩願意加入志工行列,雖然第一天人潮沒有往年多,但是看到來訪者滿心求法、服務者歡喜付出,真是令人感到法喜滿滿的一天。期待明日透過其他動態展示方式,能吸引更多會眾,讓更多人了解與認同慈濟環保理念,進而以行動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廈門報導
Read more2014, April 23-26, Xiamen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Craft Fair
- Article Details
【DATE & TIME】April 23-26, 2015
【LOCATION】Xiamen Conference & Exhibition Center, China


關渡慈少淨灘Tzu Chi volunteers led Tzu Shaos` from Guandu, Taipei to do a beach clean up in Tamsui
- Article Details
To teach stud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arth Day, which is April 22, Tzu Chi volunteers led Tzu Shaos` from Guandu, Taipei to do a beach clean up in Tamsui. At the end, the students vowed to do their part to keep the planet clean.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show.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為了讓學生知道4月22日,世界環保日的重要性,慈濟志工帶領關渡慈少班學生,來到淡水淨灘,最後,學生都發願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屏淨家園(一)Pingtung's successful recycling program
- Article Details
In Taiwan, people typically bring their recyclables to the recycling trucks that follow after the garbage trucks during trash collection time. Often, the recyclables are not properly sorted or cleaned before they are handed over to the waste management cre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in Pingtung City, the city government has enlisted the help of Tzu Chi volunteers. Instead of dispatching recycling trucks, the city now has 98 recycling points across the city, where residents bring their sorted and cleaned recyclables. Tzu Chi volunteers are stationed at 80 of them to help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done properly. In the 13 months since starting the program, the city has successfully increased its recycling ratio and cut down on its trash.
在台灣,居民通常是在倒垃圾時,順便把回收物,交給跟在垃圾車後面的資源回收車,但通常,這些回收物並不會分類得很好,也通常沒有清洗過,而屏東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決定找慈濟人幫忙,市政府設立了98資源回收點,其中80個有慈濟志工在現場,教導市民如何分類,清洗回收物,13個月下來,屏東市提升了資源回收率,也減少了垃圾量。 Read more
大甲媽志工掃街As the Dajia Mazu makes her annual pilgrimage around Taiwan,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also mobilized to keep each leg of the tour clean
- Article Details
As the Dajia Mazu makes her annual pilgrimage around Taiwan,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also mobilized to keep each leg of the tour clean. Among the stops was Yunlin`s Xiluo, which volunteers quickly headed out to clean up the streets, some even before they headed into work for the day.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大甲媽遶境之際,慈濟志工動員宣導,垃圾不落地,其中在雲林西螺,許多志工趕在上班之前,又投入掃街,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離島變色錄(五)離島的哀愁Kinmen overwhelmed by marine debris
- Article Details
Taiwan`s offshore islands of Kinmen and Matsu have long been troubled by marine debris from China, and dealing with the trash is costing both counties a fortune. Instead of sending the waste on a long boat ride to Taiwan to be incinerated, both counties are now thinking about shipping the waste to China, which means 80 percent in savings and drastically cuts down on shipping time. Here`s more.
台灣的離島,金門與馬祖,長期受到來自中國大陸的海漂垃圾所困擾,所增加的處理費用,對當地政府是財務上的負擔,與其把垃圾送來台灣本島焚化,金門與馬祖目前都打算,將垃圾運往中國處理,這將省下八成的費用,也大幅縮減運送的時間,一起來了解。 Read more
海外中慈香積+海外香積幕後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also put in effort to cook meals for the gathering in Hualien
- Article Details
Volunteers from Tainan are joined by staff members of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who also put in effort to cook meals for the gathering in Hualien. And the hosptial staff hope the experience can help them better meet their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work place.
台南與台中的志工,也到花蓮協助香積工作,醫護人員希望這次的經驗,能夠幫助他們,未來在醫院的工作。 Read more
海外會務美國(一)+泰國+香港The 2015 Tzu Chi International Meeting that took place in Taiwan this year saw the participation of over 21 different countries
- Article Details
Welcome to Da Ai Headlines. I`m Mary Lee.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The 2015 Tzu Chi International Meeting that took place in Taiwan this year saw the participation of over 21 different countries. Volunteers reported on how they have carried out Master Cheng Yen`s teachings in their respective regions, whether it is on the recycling front, free clinics for refugees, or even crossing borders to help in Ebola-affected areas. Next, we hear from Tzu Chi volunteers from Hong Kong, Thai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歡迎收看大愛英語新聞,我是李佩芳,感恩您的加入。2015年海外慈濟會務報告,今年在臺灣花蓮舉辦,有來自21國的志工來參加,慈濟人分享,如何將上人的理念深耕當地,不管是環保、為難民的義診,或是跨國援助伊波拉疫情,接著帶大家看看,從香港、泰國到美國的行善點滴。 Read more
2015,04/23,澳洲照峯師姑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3日(四)09: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5,04/23,湖北襄陽襄州經貿考察團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3日(四)09:30-10: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4/23-26, 第十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春季)展覽會
- Article Details
【活動名稱】第十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春季)展覽會
【活動時間】2015/4/23-26
【活動地點】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會展路198號)
大愛心聞:綠色環保衫 新裝放心穿
Read more
南非爆排外衝突 上千人離家避難
- Article Details
海外會務報告,二十一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回到花蓮。其中慈濟人在非洲,用行動撫平天災人禍帶來的傷痛。而南非的排外浪潮,持續延燒,慈濟志工也前往收容所,送來毛毯與關懷。證嚴上人感恩,人人弘法,救拔眾生的苦。
慈濟志工來到收容所,送上毛毯給民眾禦寒。南非因為失業率高掛,所引發的排外浪潮,已經持續兩個多星期,造成最大城約堡,超過千人被迫離家避難。證嚴上人感慨,如果人心不調,天下也沒有平安的日子。
證嚴上人開示:「生活艱鉅中,還起心動念,彼此之間互相排擠,這是他要的嗎不是啊,心靈不調好這散播的煩惱網,實在是很可怕。」
以佛法入心,創造心靈的富有,紐西蘭慈濟人,每天有一兩百位志工,走進社區關懷長者,也將靜思語帶入監獄,讓這個宛如天堂國度的,超級福利國家,更添人的溫暖。
證嚴上人開示:「他們就是這樣的富中之富,投入了貧中之貧,要去轉變他們的貧的心靈,讓他聞法讓他自我心靈開放。」
即便身在不同國度,慈悲的力量,無遠弗屆,人類從匱乏中,學到互助互愛的可貴,也學習用法,行走人間菩薩道。
綜合報導
Read more回收物注入創意 藝術性令人驚豔
- Article Details
配合世界地球日,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慈濟志工與當地的一家商場聯合舉辦環保教育展。環保志工利用回收物,製作展示物品,讓現場的民眾一度誤以為這次的活動是一項藝術展覽。
如同藝術家作品,在百貨商場做展示,一仔細看,當發現是用回收來的玻璃瓶,漁網和寶特瓶做成,許多人很訝異。
慈濟志工 黃時常:「很多會眾沒有聽過解說之前,他們都以為這是一個,藝術作品的比賽,我們通常會通過解說讓大家知道,這個四大乾坤樹代表地,魚代表水颱風代表風,還有那個所謂的大煙筒代表火。」
在志工的解說下,眼前的藝術品,更有意義。
民眾 莫哈默利端:「這是一個很好的努力,喚醒社會要愛護地球,對於我們而言,可能認為我們不會經歷,但在百年後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也有人已經身體力行,在這裡找到共鳴。
民眾 林健億:「因為我女朋友也是,很喜歡環保的東西,我一認識我女朋友之後,我去買東西還是什麼,她都會拿一個環保袋給我。」
這項配合世界地球日舉辦的環保展,希望在23天的時間,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人類對地球帶來的傷害,願意為下一代留下一個美麗的地球。
黃照峰 高耀文 何永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社區民眾聚一堂 環保道場好修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環保站,是守護大地的堡壘,也是社區裡頭,民眾連繫感情的場所。印尼的「杜利‧苟杉比」環保站,就是這麼一個具有複合式功能的地方,當地民眾還說,他們因為做資源分類,也鍛鍊了自己的心性。
天一亮,社區民眾都往這聚集,這裡是印尼西雅加達的「杜利‧苟杉比」慈濟環保站。
環保志工 濏迪阿萬:「做環保有益於慈善,也有益於自己,這就像是修行的道場一樣,我感受到自己的改變,縮小自己 減少私心,以前的我 只為自己著想,現在比較能替別人想。」
環保志工 柳萍:「在這裡感到很幸福,空虛的時候 一踏進這裡,就好像充電了一樣。」
這的氣氛,就像是社區的活動中心一樣熱絡。歌詞、手語和音符,串起了大家的感情。
環保志工 思麗:「手的動作 變得柔軟又優雅,不會僵硬,這可以鍛鍊耐心,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慈濟在印尼推行環保有成,也凝聚了社區的向心力。
印尼報導
環保站當教室 資源回收物命延續
- Article Details
學會從海洋資源中謀利之前,可能得了解人類已經對海洋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澎湖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的老師,就安排了學生到慈濟環保站,認識垃圾、學習資源分類。
慈濟志工:「孩子們 你們有沒有看到,這種 他就這樣子(丟),好髒對不對。」
環境教育,從垃圾堆裡開始。
「澎湖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的七位學生,來到慈濟北辰環保站學分類,幕後推手、就是他,職校老師「顏一誠」。
澎湖海事水產職校老師 顏一誠:「(濕的要放哪),濕的那個先不要,先放旁邊 把它曬乾。」
澎湖海事水產職校老師 顏一誠:「我們也很想讓他們知道說,有一些看似沒有用的東西,我們怎麼樣努力 經過我們的努力,讓它變成是有價值的。」
學生們不只動手實作,腦中也開始思考,如何對環境更友善。
澎湖海事水產職校學生 高海容:「(你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減少這些垃圾),減少這些垃圾喔,就是多喝開水啊,然後 少喝飲料。」
澎湖海事水產職校學生 歐家聲:「以後先把它整理乾淨再丟,不然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澎湖海事水產職校學生 林姿晴:「在丟垃圾之前 先想一想,要做好回收,然後先清洗。」
多幫地球想一想,這些學生體會到了,自己就是減少大地與海洋汙染的關鍵。
真善美志工 鄧寶珠 蔡貞惠 澎湖報導
做回收改變一家人 屏單親母堅強
- Article Details
屏東市定時定點的資源回收,不只讓民眾以行動愛地球,也是手心向下、回饋社會的場所,單親媽媽賴佩宜,獨自扶養兩名子女,但因為脊椎兩度開刀,讓她無法工作,家境陷入困境,慈濟基金會介入協助,滿懷感恩的賴佩宜,於是帶著孩子去做回收,不但可以為環保盡分心力,孩子們更因此交到了好朋友,親子間的互動也越來越和諧。
接孩子下課了,對媽媽賴佩宜來講,孩子的笑,是她的心靈食糧。
爬五樓氣喘吁吁的回到家,沒有華麗沙發,但充滿家的溫暖,回想起去年媽媽住院,就讀小四的妹妹婕妤就忍不住流淚。
賴佩宜的女兒 婕妤:「媽媽開完刀之後, 我去看她就想哭, 我怕媽媽開第三次刀。」
講到病痛,獨自扶養孩子的賴佩宜,也忍不住流淚,為了孩子她總是很堅強,但長期擔任搬貨工,椎間盤突出讓她兩度開刀無法工作,去年十月,慈濟基金會給予補助,賴佩宜很感恩總想著要回饋,負責訪視的慈濟志工蔡碧鳳,於是建議來作定點回收,
慈濟志工 蔡碧鳳 :「她一直講說, 可是我不知道怎樣回饋, 我說沒關係, 那就先做環保開始, 她就很高興, 就馬上答應 就禮拜三我就去。」
媽媽 賴佩宜:「我想說時間短短的, 就想說邀小孩一起去。」
媽媽想要全家來付出,於是只要做環保就發零用錢,做沒幾次,孩子不但不拿錢了,還主動提醒
媽媽 賴佩宜:「剛才她還講 媽媽你不是要去做環保, 我就說 對對 走走。」
媽媽 賴佩宜:「我那個男生, 很會回嘴, 現在還會學著 說感恩。」
賴佩宜的兒子 家豪:「(感恩), 好 感恩。」
媽媽很意外,因為孩子不但把感恩掛嘴邊,還交了好朋友
定點回收的現場,總是充滿笑聲。
作完回收,互道感恩,回到家,隨手做分類已成習慣
賴佩宜的女兒 婕妤:「媽媽一開始講的話, 我就覺得不想去做, 我試著下去做, 結果成功了, 謝謝師姑跟我們講說, (住家)後面可以做資源回收。」
女兒乖巧貼心,兒子心思細膩卻不擅表達,母子的互動是全家和諧的關鍵。
慈濟志工 蔡碧鳳:「我發現她跟小孩的互動, 都會用比較嚴厲的方式跟小孩互動, 上人跟我們提到一句靜思語就是說, 當你要去 要求別人的當下, 要先改變自己, 那你要先從你自己去改變。」
媽媽 賴佩宜 跟家豪對話 :「家豪 以前的媽媽, 是不是都會打你, 把你吊起來打, 現在會嗎, (不會), (比較不會打了)。」
媽媽的態度變柔軟了,母子關係,也悄悄的改變了。
媽媽 賴佩宜:「我生病後, 沒他們倆 我就放棄了。」
媽媽 賴佩宜 跟家豪對話:「洗澡啦 不要多話, (喜歡講又不出來講) I LOVE YOU 媽咪, 有沒有收到 媽媽有沒有收到,有。」
陳怡臻 陳立偉 屏東報導
Read more彎腰回收草根情 觀光區最美風景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的「武來岸」華人新村,有一位60歲的慈濟環保志工「李月英」,因為退休後無意間收看大愛電視,得知守護環境的重要性,決定就此加入環保的行列,希望為子孫們留下一片淨土。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53公里外的「武來岸」華人新村,是個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60歲志工「李月英」的環保管區。
攤商老闆:「有紙箱啊,或者是那個塑膠袋啊,要不然就雞蛋的紙盤,那些我們是拿來大概要丟的東西,留起來 就是給(她)來拿囉。」
以村子為中心,方圓兩公里內的回收資源,她都願意收取。
環保志工,李月英:「這邊的(回收)資源,拿越多越好嘛,是不是越多,越幫到人家,跟他們講,我們是這個做慈濟的,是做好事,還有幫那些孩子,學校的孩子,窮苦人的 。」
已經退休的「李月英」,因為大愛電視,得知其他的草根足跡,從中找到自己新的人生動力。
環保志工,余光嬌:「她的精神是很棒,而且她很投入,她做起環保就好像法入心,什麼都願意去做。」
環保志工,李月英:「做到腳不能夠跑啦,腳不能夠動,那時候就做不到了。」
誓做山林的守護者,「李月英」用盡力氣,要為後世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姚雅美 何永康 真善美志工-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世界地球日!動員掃街宣導節約
- Article Details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花蓮區慈濟志工身體力行,清掃街道、公園,帶動社區鄰里一起付出,小朋友和行動不便的居民,也熱情響應,維護乾淨的環境。
「愛護鄉里從我做起,省水省電 人人有責,為下一代創造一個乾淨的地球。」
廣播車沿街放送,這樣還不夠,花蓮區慈濟人和當地里長,挨家挨戶拜訪,除了宣傳世界地球日活動,也帶來省水省電小秘訣。
居民:「比如說出門的時候,把電拔掉 水龍頭隨時關。」
國裕里長 杜曉炬:「如果這個觀念,我們真的可以把它擴散開來,每一個人都可以省水省電,這個地球會因為我們而更永續。」
有了前一天的宣傳作暖身,清晨五點天未亮,居民跟著志工的腳步,到公園一起清掃。
慈濟志工 沈思彤:「透過實作,拉近我們跟社區里民之間的互動,希望未來在推動一些,更好的事情的時候,也能夠接引更多更多的人。」
同個時間、不同地點,人人一起彎腰付出。清除了堆積許久的落葉,環境整潔,也減少蚊蟲。短短三小時,清出一百多袋垃圾。行動不便的長者,不落人後,也要出一份力。
居民 彭何月妹:「幫忙這樣載,腳不方便,做志工。」
積極活力不輸大人,小朋友提起塑膠袋、拿起掃具,要讓地球媽媽恢復亮麗容貌,快樂投入,過程也是生活教育。大家有了同樣目標,從活動中心到社區街道,每個角落,仔細不放過。
居民 漢明遠:「一半是運動,一半是跟著團體,去做這種事情,感覺很棒。」
用行動響應,志工與鄉親紛紛站出來,儘管天氣悶熱,卻因為一分認同,忘卻了疲憊,忘卻疲憊,看見珍愛地球的心。
真善美志工 花蓮綜合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22 April 2015
擁抱蒼生獻大愛 科技掘井為後盾
- Article Details
為了體恤慈濟志工在寒冷的冬天裡,必須穿著厚重的禦寒外套,將賑災物資親自遞給鄉親,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研發禦寒外套的精進改良。 繼上周六在人援會受邀分享後再邀請弘碩紡織科技陳總來到內湖讓大愛感恩科技各相關部門同仁可學習/了解最新紡織科技。
弘碩紡織科技是專業環保保暖衣物知名生產廠商,擁有豐富的戶外雪衣、登山及時尚休閒服飾製造經驗,其中以「AIRDOWN的空氣羽絨充氣衣」最為著名,此項創新技術更取得中國、日本、歐洲多國專利,產品並熱銷全球。「空氣羽絨充氣衣」是將空氣存放於外套中的氣囊,造成空氣保暖,並可經由調整儲存的氣體而改變溫度,且攜帶輕巧方便,不像外面市場的禦寒外套龐大厚重。更重要的是,與一般市場的羽絨外套不同,採用可分解的材質製成,講究環保、不殺生理念,不使用皮草、羽絨等材質。
常見的可分解塑膠,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 PLA) 最常被使用到。在台灣的資源回收標誌,聚乳酸等生分解性材質被歸類為7號(其他類) 塑膠。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tion)性塑膠主要的材料是澱粉、聚乳酸及纖維蛋白質,其內容物不含傳統塑膠成分,在一般用途方面仍和傳統塑膠相差無異。聚乳酸是由澱粉發酵成的乳酸為原料,取自於植物,所以減少石化資源消耗。惟雖然能生物分解,但在常溫中需要約25個月才能水解,生物分解開始需要約一年的特性。
弘碩紡織科技陳淵琮總經理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是做環保回收部分,AIRDOWN產品也是以環保取向而發展,研發可以經由泥土掩埋兩至三年後會環保分解,採用天然材質結合玉米纖維。在空氣與環保結合方面,不耗費石化資源、降低石油消耗,不傷害生物個體,若每個人都能使用資源再生產品,我們的地球一定會更好。」
大愛感恩科技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就是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研發以保護人員安全,因應災區沒水、沒電之情況而開發。如同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兼具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存電能緊急用電;防穿刺神奇白鞋,為保護第一線慈濟賑災志工險峻環境的安全考量,設計出體重在112 公斤以下穿著遇有金屬異物不穿透鞋底。期待雙方發揮良能,為慈悲科技做出具體貢獻。結合「愛心」、「環保」及「科技」,肩負起「掘井人」的精神,向下挖掘湧出活水,成為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擁抱蒼生獻大愛 科技掘井為後盾
- Article Details
為了體恤慈濟志工在寒冷的冬天裡,必須穿著厚重的禦寒外套,將賑災物資親自遞給鄉親,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研發禦寒外套的精進改良。 繼上周六在人援會受邀分享後再邀請弘碩紡織科技陳總來到內湖讓大愛感恩科技各相關部門同仁可學習/了解最新紡織科技。
弘碩紡織科技是專業環保保暖衣物知名生產廠商,擁有豐富的戶外雪衣、登山及時尚休閒服飾製造經驗,其中以「AIRDOWN的空氣羽絨充氣衣」最為著名,此項創新技術更取得中國、日本、歐洲多國專利,產品並熱銷全球。「空氣羽絨充氣衣」是將空氣存放於外套中的氣囊,造成空氣保暖,並可經由調整儲存的氣體而改變溫度,且攜帶輕巧方便,不像外面市場的禦寒外套龐大厚重。更重要的是,與一般市場的羽絨外套不同,採用可分解的材質製成,講究環保、不殺生理念,不使用皮草、羽絨等材質。
常見的可分解塑膠,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 PLA) 最常被使用到。在台灣的資源回收標誌,聚乳酸等生分解性材質被歸類為7號(其他類) 塑膠。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tion)性塑膠主要的材料是澱粉、聚乳酸及纖維蛋白質,其內容物不含傳統塑膠成分,在一般用途方面仍和傳統塑膠相差無異。聚乳酸是由澱粉發酵成的乳酸為原料,取自於植物,所以減少石化資源消耗。惟雖然能生物分解,但在常溫中需要約25個月才能水解,生物分解開始需要約一年的特性。
弘碩紡織科技陳淵琮總經理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是做環保回收部分,AIRDOWN產品也是以環保取向而發展,研發可以經由泥土掩埋兩至三年後會環保分解,採用天然材質結合玉米纖維。在空氣與環保結合方面,不耗費石化資源、降低石油消耗,不傷害生物個體,若每個人都能使用資源再生產品,我們的地球一定會更好。」
大愛感恩科技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就是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研發以保護人員安全,因應災區沒水、沒電之情況而開發。如同太陽能拉桿後背包,兼具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存電能緊急用電;防穿刺神奇白鞋,為保護第一線慈濟賑災志工險峻環境的安全考量,設計出體重在112 公斤以下穿著遇有金屬異物不穿透鞋底。期待雙方發揮良能,為慈悲科技做出具體貢獻。結合「愛心」、「環保」及「科技」,肩負起「掘井人」的精神,向下挖掘湧出活水,成為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4/22,第23屆台灣精品金銀質獎暨精品獎表揚典禮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2日(三)09:3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環保科技愛心回饋 大愛感恩台灣精品

2015,04/22,基隆環保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2日(三)09: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地球日護大地 環保之愛傳世間
- Article Details
美國德州慈濟達拉斯分會,每個月都會規劃「走入人群」活動。四月份適逢有「世界地球日」,因此前一個周六(4/18),大愛幼兒園親子與教職員一同打掃校園,達拉斯慈濟志工則是與其他組織交流環保心得。
世界地球日,達拉斯慈濟人動起來。
大愛幼兒園學生 梁文千:「今天來學校,是要來打掃學校。」
大愛幼兒園學生:「做環保愛地球。」
各組織團體也一同來交流環保經驗。
民眾:「這個可以洗。 (是的。)」
小男孩向阿公阿嬤轉述環保毛毯,引起讚嘆。
民眾 阿曼達.多提特:「我不敢相信寶特瓶做的毛毯居然是這麼柔軟,而且不會發出寶特瓶的怪聲音。」
靜思語也引起共鳴。
民眾 雷娜塔.瑞契爾:「我非常喜歡你們宣導的方式,尤其我非常喜歡五十句好話,每天都可以看一句,受益無窮。」
堆疊整齊的撲滿,讓往來民眾好奇詢問,發心認養的人不在少數。
慈濟志工 王明華:「是的,愛心的力量,您要認養嗎?兩個或三個都可以。」
民眾:「竹筒這個點子太棒了,在沒有影響到任何人生計下,一點一滴存下來,聚沙成塔,積水成河,還能幫助天下其他苦難人,讚!」
帶著環保精神走入人群,愛心在世界轉動。
真善美志工 吳怡萱 美國報導
Read more付諸行動疼惜大地 慈少班淨灘行
- Article Details
明天(4/22)是世界地球日,守護地球自然生態,已經是大家無法迴避的責任。關渡慈少班學員,在慈濟志工帶領下,前往淡水沙崙海灘淨灘,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參與淨灘活動,看到這麼多大大小小的垃圾,孩子們驚覺平常生活的浪費,淨灘後,大家也發願要更加惜福。(4/19)
響應422世界地球日,慈濟志工帶著關渡慈少班的學員,在淡水沙崙海灘上淨灘。烈日下,學員分成三大隊,開始撿拾垃圾,就算藏在沙子裡的,他們也沒放過。
慈濟志工:「這樣比較快,那個是師兄教的。」
因為是假日,有些家長跟著孩子一起前來,在淨灘過程中,親子關係拉近不少。
慈少 陳彥旭:「因為可以回饋社會,還可以做平常沒在做的事,然後覺得以後可以,跟朋友一起來(淨灘)。」
家長 梁敏翎:「來淨灘讓我看到就是,很多師兄師姊,跟慈少的一些小朋友,大家都分工很用心分工合作。」
雖然目前沙崙海灘,沒有對外開放,不過沙灘上依舊有些陳年垃圾沒有清除,家住八里的邱英淑,去年因為工作錯過淨山的機會,今年說什麼也一定要來淨灘。
志工 邱英淑:「能夠把沙灘那些垃圾,把它撿起來,能夠看到很乾淨沒有垃圾,那沒有垃圾的環境是最好的。」
難得的戶外體驗,增進慈少對環保的概念,更能在付出中,學習與地球共生息。
真善美志工 葉美慧 陳毅偉 台北報導
Read more推動環保二十多年 與拾荒者互動佳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多年,斷斷續續都會有人質疑,會不會排擠了拾荒業者的生計,其實,不但沒有排擠,還產生更多良善的互動,以屏東為例,市政府邀約慈濟做回收,也因此認識了更多回收業者,白先生與蔡阿嬤,都是靠回收維生,對他們來說,做回收,可以愛護大地,也能兼顧生計,所以是職業也是志業,他們甚至會將收來的,比較不值錢的資源,交給慈濟處理,愛地球的一顆心,有志一同。
運著滿滿一車的回收物,白先生晚上七點,準時出現在回收點。
資源回收業者 白博文:「我去外面收(回收),搜集起來然後分類,有的給慈濟的,有的就拿去賣了,(要拿給慈濟的是什麼),就是(塑膠)盒,就是餅乾盒。」
哪些是要給慈濟的資源呢,一大包塑膠袋,還有其他塑膠製品,甚至還有破損的玩具,白先生,分門別類整理好,交給志工,而且,他還相當熱情。
帶著鏡頭,用幾乎小跑步的快走,來看看他忙碌一整天的回收成果。
資源回收業者,白博文:「(這邊是收多久的量),(一個禮拜的量嗎)沒有,不是一禮拜,一天而已,(這些都一天嗎)一天,一天就可以這樣多,
(過去)就是工作不穩定,有經濟壓力,然後就想說,有紙,什麼的可以撿,就想說多少可以貼補。」
年輕時,主要工作是清洗,抽油煙機,但業務量不穩定,後來白先生跟著平時就會撿回收的白太太,一起上街頭找資源。
不放過任何機會,白先生的回收,在社區中很徹底,從早到晚的穿梭,能賣錢的,不能賣錢的,他絲毫不含糊的整理分類,對他來說,賺錢和做公益,一點都不衝突。
七十七歲的蔡阿嬤,在自家門前的空地,整理笨重的玻璃瓶。
資源回收業者 蔡阿嬤:「這會受傷流血,有請我戴手套,可是我不習慣戴。」
蔡阿嬤的手,有著歲月的痕跡,二十幾年來靠雙手謀生,現在因為不想造成子女負擔,做回收,對蔡阿嬤來說,眼前這一堆物品中,不可以賣錢的不全然是垃圾,可以用的,就該好好利用。
資源回收業者 蔡阿嬤:「(慈濟)有收,我們多少可以撿來送去,如果可以發揮功能,這樣也很好,不然每樣都當垃圾丟,垃圾就一大堆。」
讓垃圾減量,阿嬤的出發點就是這麼簡單,而有相同理念的。
還有這位退休老師 吳錦珠:「這一袋是給你們慈濟的,最沒用的東西,真的一點價值都沒有),在生活中,注意細節做資源回收,看在吳老師眼中,把有變賣價值的瓶罐紙類,交給資源回收者,和慈濟宣導垃圾分類有牴觸嗎。」
退休老師 吳錦珠:「我覺得並沒有,慈濟又沒有硬性規定說,(民眾)一定要把資源都送過來,沒有,而且那些資源回收者,對慈濟做這一塊,沒有怨言。」
透過屏東市公所的數據,過去一年中,慈濟在當地的回收類別,玻璃容器是最大宗,加上不容易處理的塑膠製品,數量占了回收物的百分之五十,丟棄在街頭的,不一定是垃圾,慈濟志工用最溫柔的手法,和像白先生,蔡阿嬤,一樣的資源回收者,一起來愛護環境,珍惜資源,相互合作著,讓地球生生不息。
朱怡蓉 蕭宏澍 屏東報導
Read moreTuesday, 21 April 2015
百聞不如一見 環保人文巡禮
- Article Details
「最近外界紛紛擾擾,許多會員受到電視媒體報導似是而非恣意渲染、批評慈濟的影響,讓許多師兄、師姊很不捨及心痛。這次北上來到大愛台及內湖園區外特別安排大愛感恩科技的參訪,就是來做更進一步了解。」台中北屯區慈委 蕭婷之師姊表示:這次親自巡禮,就知道事實跟媒體所說完全不同,面對會眾大德,可以解說/分享讓他們更了解。4/20這一天,共45位的台中市北屯區慈誠委員在王郁清師姊帶領下一行人特地北上,進行台北慈濟志業體巡禮。
「大愛台」讓大家更了解到「報真導正」的重要性;「內湖環保園區」讓大家看到環保園區所做努力,現場還有環保菩薩-最好的活教材,供民眾見證;「大愛感恩科技」體認掘井人及活泉的意義,大家都只有一個心念,把握機會做對的事。「只有真正走進來,了解慈濟人、慈濟事,才能有更充分的理由回應周遭朋友的疑惑。」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慈委們做了分享,一般企業強調『整隊好後再走』,然而慈濟是『邊走邊整隊』," 募心 " (因) 與 " 募款 " (果) 的差別,從最初三十位家庭主婦,到現在成為國際NGO組織 ,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也真是台灣之光,最近的事件讓大家一一印證慈濟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觀念不同,心中的那一把尺也就不同,要用心去看、深入了解,才不會有誤解。
針對委員們有疑慮的、有好奇的,鼎銘師兄都一一解答。「感恩李總經理用幽默為我們解惑,不管是最近慈濟、或是公司產品和特色,解說的相當詳細,幫助我們志工在社區推廣環保。」台中北屯一 汪宗斌師兄更信心表示:「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蕭婷之師姊也分享:「之前都認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都比較貴,今天看到傳薪服飾與知名品牌相當,價錢反而更便宜。上週也陪伴靜思生活營的學員,他們都肯定質料都很棒,而且背後的愛心更是『無價』的。」
誠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鼎銘師兄介紹用最新用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製成之資料夾和筆記本/檔案夾等。台中北屯二 林明憲師兄則說: 「大愛感恩品質 " 讚 " ,尤其今天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朝向回收廢棄後環保產品再重複再使用(C2C/搖籃到搖籃) 而努力,達成資源永續循環,這是今日最大收穫。」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百聞不如一見 環保人文巡禮
- Article Details
「最近外界紛紛擾擾,許多會員受到電視媒體報導似是而非恣意渲染、批評慈濟的影響,讓許多師兄、師姊很不捨及心痛。這次北上來到大愛台及內湖園區外特別安排大愛感恩科技的參訪,就是來做更進一步了解。」台中北屯區慈委 蕭婷之師姊表示:這次親自巡禮,就知道事實跟媒體所說完全不同,面對會眾大德,可以解說/分享讓他們更了解。4/20這一天,共45位的台中市北屯區慈誠委員在王郁清師姊帶領下一行人特地北上,進行台北慈濟志業體巡禮。
「大愛台」讓大家更了解到「報真導正」的重要性;「內湖環保園區」讓大家看到環保園區所做努力,現場還有環保菩薩-最好的活教材,供民眾見證;「大愛感恩科技」體認掘井人及活泉的意義,大家都只有一個心念,把握機會做對的事。「只有真正走進來,了解慈濟人、慈濟事,才能有更充分的理由回應周遭朋友的疑惑。」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慈委們做了分享,一般企業強調『整隊好後再走』,然而慈濟是『邊走邊整隊』," 募心 " (因) 與 " 募款 " (果) 的差別,從最初三十位家庭主婦,到現在成為國際NGO組織 ,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也真是台灣之光,最近的事件讓大家一一印證慈濟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觀念不同,心中的那一把尺也就不同,要用心去看、深入了解,才不會有誤解。
針對委員們有疑慮的、有好奇的,鼎銘師兄都一一解答。「感恩李總經理用幽默為我們解惑,不管是最近慈濟、或是公司產品和特色,解說的相當詳細,幫助我們志工在社區推廣環保。」台中北屯一 汪宗斌師兄更信心表示:「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蕭婷之師姊也分享:「之前都認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都比較貴,今天看到傳薪服飾與知名品牌相當,價錢反而更便宜。上週也陪伴靜思生活營的學員,他們都肯定質料都很棒,而且背後的愛心更是『無價』的。」
誠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鼎銘師兄介紹用最新用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製成之資料夾和筆記本/檔案夾等。台中北屯二 林明憲師兄則說: 「大愛感恩品質 " 讚 " ,尤其今天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朝向回收廢棄後環保產品再重複再使用(C2C/搖籃到搖籃) 而努力,達成資源永續循環,這是今日最大收穫。」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板橋濕地回收Tzu Shaos recently visited the Fuzhou Manmade Wetlands also helped picked up recyclables in the area in Banqiao, New Taipei City
- Article Details
Returning to Banqiao, New Taipei City, Tzu Shaos recently visited the Fuzhou Manmade Wetlands on a field trip. Besides learning more about plant ecology, students also helped picked up recyclables in the area.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show.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到新北市板橋慈少班的課程來到浮洲濕地進行戶外學習,除了觀察到動植物的生態也進行了資源回收,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離島變色錄(四)生態危害Marine debris harmful to humans
- Article Details
Every year tens and thousands ton of plastic debris are found floating in the ocea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se plastic debris do not decompose naturally, but instead break down into smaller parts that fish or other organisms consume confusing them as a food source. In today`s report we find out just how harmful these marine debris are to humans.
每年有成千上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被棄置海洋,研究發現,這些塑膠漂流物並不會被自然界分解掉,而是裂解成細小的塑膠微粒,這個誤以為是食物的塑膠
被魚吃掉,今天的專題,帶您了解海漂垃圾對於人們 的傷害。 Read more
馬環保蔡美發Tzu Chi volunteer Cai Meifa in Malaysia
- Article Details
We stay in Malaysia and meet Cai Meifa, a diabetes patient who undergoes dialysis treatments three times a week. To ease his financial burden, back in 2008, Tzu Chi gave him 500 Ringgits a month until he received government subsidies in 2010. To reciprocate the help he has received from Tzu Chi, for the past four years, he volunteers at th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我們來到馬來西亞認識一位洗腎病患蔡美發,她一星期必須洗腎三次才能維持生命,慈濟志工為減輕他的付擔 ,2008年每個月補助500令吉的洗腎費用,直至2010年獲得政府補助,為了感恩慈濟的援助,蔡美發已經在環保站做了四年的環保志工。 Read more
2015,04/21,弘碩紡織科技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1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擁抱蒼生獻大愛 科技掘井為後盾


受災無助伸援手 一條毛毯牽情緣
- Article Details
人海茫茫,生命要何去何從?慈濟關渡園區的社區志工課,有的學員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受災戶,念著志工的援助,他在孩子長大之後,抱著回饋的心,走入慈濟,參與志工培訓。也有學員,因為女兒的一句話「行善不能等」,決定用行動支持,她說,前陣子面對慈濟的紛紛擾擾,她只有真正走進來,了解慈濟人、慈濟事,才能有更充分的理由回應周遭朋友的疑惑。
慈濟志工 魏杏娟:「那把繩子是什麼?因緣,要不要拉?靠誰?靠自己。」
生命中,遇到貴人拉一把,要把握因緣。魏杏娟說,如果沒有加入慈濟,她也會像迷茫眾生。透過八八風災的回顧,看一群志工援助受災鄉親。九二一地震時,祖厝被沖走的彭文貴,也上台分享,從慈濟人手上接過毛毯的感動。
學員 彭文貴:「你會覺得說,天要滅掉了,我是真的是第一次接受到慈濟的幫助,那時候路是不通的,他們就送來毛毯,因為整個家都流走了,沒有任何東西。」
抱著回饋的心,彭文貴加入志工培訓。前陣子有關慈濟的紛紛擾擾,也讓李孟倩深感行善不能等。
學員 李孟蒨:「我覺得今天這個時間已經到了,我應該自己走進來,我才有資格,就是說服我身邊的朋友,讓他們也認同慈濟。」
350位學員、工作人員一起分享彼此的人生,在社區志工課,心靈交流。
真善美志工 陳清香 曾柏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誠懇無私長情在 楓葉之國延續愛
- Article Details
海外慈濟會務報告,今天進行到第四天,早上第一場來到北美洲,由加拿大慈濟人,分享22年來如何在當地深耕醫療、人文,以及慈善,尤其慈善愛的足跡,感動了加拿大全球醫援會,主動將家庭淨水器的技術,免費教導慈濟人,為國際援助注入大力量,另外,街友關懷,近三年,每年照顧超過千位邊緣人,獲得政府、教會和其他相關團體的大力肯定。
加拿大冬天,溫度常常一降,就是零下三四十度,11年來,加拿大慈濟人,和當地街友關懷團體合作,冒著極凍低溫,三年來採取移動式發放,提供街友最急需的衣物和熱食。
加拿大慈濟志工 鄭楊河:「在教會付出(發放)的時候,他(教會人員)都非常的高興,因為看到藍天白雲的出現,就是帶來一股和平的力量,所以他們都是無私的,把教堂奉獻出來給我們使用。」
加拿大慈濟志工 朱啟誠:「在零下三十度的溫度走五十分鐘,你的臉馬上是僵硬的,而且你是完全沒辦法講話,所以五十分鐘之後,我們就必須進到室內,當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一步一腳印,每位分享者,徐徐道來,22個年頭,加國慈濟人,如何讓慈濟慈善在當地遍地開花,更受到政府和其他NGO團體肯定。
加拿大慈濟志工 唐嘉濱:「(塑膠軟墊)鎖緊的時候,水不會從旁邊下去,一定會從濾心下去,這樣就達到了過濾的效果。」
一個塑膠桶,內裝四個陶瓷濾心,就成了家庭淨水器,是加拿大著名的全球醫援會,無償將技術傳承給慈濟志工,希望為慈濟國際援助,盡分心力。
加拿大慈濟志工 唐嘉濱:「這個陶瓷的濾心,是經過按照加拿大政府,國家標準來檢測過,是符合這個功能,能夠濾除大腸菌等好多種細菌。」
一個創意,足夠一個家庭使用一年,成了災難來時的重要利器。而真誠、無私的愛,也讓各國慈濟人見證,慈濟在加拿大,發光發熱。
蕭志傑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大甲媽遶境慶典 宣導環保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大甲媽遶境橫跨四個縣市,每年吸引眾多人潮,昨天(4/19)晚上雲林西螺可說是人山人海,慈濟志工在現場沿街宣導垃圾不落地,今天(4/20)清晨,許多志工趕在上班之前又投入掃街,減輕清潔隊的負擔,也能盡快讓街道恢復整潔。
大甲媽遶境吸引數以萬計的香客跟隨,沿途產生的垃圾量相當驚人。
慈濟志工:「垃圾不亂丟,環境好清幽。」
慈濟志工宣導環保,發現民眾的觀念越來越好。劉先生20多年來,每年都煮熱食給民眾享用,今年開始他採用環保碗筷。
民眾 劉木林:「用環保碗筷是正確的,以後要走的路。」
繼前一天晚上的宣導活動之後,清晨,慈濟志工大約一百人又來到西螺街上。
慈濟志工:「把這個街面這樣清除,就好像我們我們不好的習氣,也清掉一樣就會覺得很清爽。」
天才剛剛亮起來,把握上班前的時間,慈濟志工分成三條路線配合清潔隊掃街,當地民眾也自動自發的加入。
民眾 黃先生:「有這些志工或什麼人,出來掃街,覺得很好。」
志工黃先生:「大家這樣無私奉獻,我覺得這個舉動很好,就想說如果可行的話,我也想要一同參加,希望可以感染更多人。」
慈濟志工 林秋麗:「他看到我們掃,他就一起來當作是在運動,很感動他就沿街一直撿資源。」
一年一度大甲媽遶境,來回都會經過西螺鎮,也是當地清潔隊最累的時刻。
西螺鎮清潔隊長 張銀來:「增加差不多30公噸的垃圾量,增加整個西螺鎮約兩天的垃圾量,我們投注的人力,每一年(這兩天)差不多要,增加一百個人力。」
體恤清潔隊的辛勞,慈濟志工也來掃街,共同為清淨大地盡一分心力。
李雅萍 廖學信 吳正隆 雲林報導
Read more惜水!今年不浴足 擦腳兼按摩
- Article Details
高雄親子成長班學員,提早為家長過母親節,原本想要幫家長浴足,但是正值台灣缺水,為了節約用水,大家腦力激盪想出好點子,改幫媽媽擦腳並按摩,感謝母親長期的辛苦。
高雄親子成長班開課,家長辛苦一路陪伴小學員,這次孩子們要用行動回報親恩,但浴足得用很多水,在這全台大缺水的時機好像不恰當,有人想出好點子。
慈濟志工 蕭月蓉:「我們學員說,沒有水我們可以用(擦) 用擦的。」
一邊擦一邊按摩,揉揉捏捏,讓雙足解除疲累,這就讓家長郭美玲回想起,她幫已過世的母親擦腳時,老媽媽已在病榻上。
家長 郭美玲:「我是到媽媽老了的時候, 那個腳很乾的時候 我才去摸到, 我才去感受到那個感覺, 那其實我兒子在幫我按摩, 幫我擦腳 我很感動。」
沒有及早表達對母親的感恩,讓她很遺憾,於是大家都立刻打了電話來段愛的告白。
家長 郭美玲:「其實他嚇到 他跟我說怎麼了, 我就哭出來 怎麼了 我很渴望,去跟我的爸爸媽媽說 我愛你。」
學著把長久存於心中的愛說出口,在親子成長班上,孩子跟家長一同學習,也在分享感動的那瞬間,拉近了親子間的距離。
謝如佳 陳依湘 真善美志工 高雄報導
Read more定點回收說環保 鄰里交流好感情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從2014年3月,和屏東市公所,共同推行清淨在源頭,回收車不跟著垃圾車,而是採用定時定點資源回收,回收次數一周四次,共有八十個點慈濟志工分布在屏東市各社區角落,這樣的定時定點回收成果,不僅油耗與碳排放量降低,從去年截至今年三月統計下來,垃圾還減量570噸。
慈濟志工和民眾:「記得拆開來,這個是另外,這個另外回收。」
十幾個籃子,再加上簡單的分類看板,這是屏東定點資源回收,跟其他縣市,回收車緊跟著垃圾車後頭,很不同。
時任屏東市長,葉壽山:「他現在必須要走一段路,或是說他必須要拐個彎,到我們的回收點,把這些回收品,而且必須要分類得很落實,不僅是來推動公益,也一起共同做環保教育。」
屏東清淨在源頭定時定點回收,經歷兩任市長,從2014年3月17,屏東市公所和慈濟以及個體資源回收者合作,除了回收車穿梭大街小巷的油耗與碳排放量隨之減低,還提升屏東市整體環保回收量。
慈濟志工 和 里民:「你下次來的時候, 記得幫我們把蓋子分出來,蓋子分開。」
慈濟志工 黃麗香:「以往在辦教育訓練,成效都不是很好,現在把教室拉到街頭巷腳。」
慈濟志工 黃麗香:「他們可以直接怎麼學習分類 。」
屏東市區98個回收點,推動至今13個月,屏東市的垃圾總量也降低, 102年垃圾總量,是約五萬一千公噸,103年的垃圾總量減為約五萬零六百公噸,總共少了近570公噸(569.77公噸) 。
記者 和 里民 林碧蓁:「這是寶特瓶類的,這是紙類的,我們都分好了,
以前就會分類了嗎,阿 從這裡,從這裡教導的。」
里民 周佳慶:「知道分類怎樣比較細,因為我們正常,就是紙類塑膠類, 裝一裝就丟回收了。」
慈濟志工 韓碧珠:「改變很多, 以前最起碼來都沒有分類,有的根本就沒有清洗,現在都有清洗,所以你看到的都乾淨。」
慈濟志工 和 里民:「你下次來的時候,幫我們把這個蓋子分出來,
蓋子 。」
每次的小叮嚀,灌輸民眾正確回收觀念,而角落中,還看見慈濟志工,帶著全家做環保。
小志工 蘇子綸:「在這邊比較快樂 。」
慈濟志工 吳雅玲:「對啊 他自己想來,來了之後,他做了也會去跟同學,跟老師分享。」
一家三口跟著回收,家庭情感更緊密,趁著每周一次回收時間,大家不僅把環境變美了,每個里民也開始放慢腳步,噓寒問暖,也讓街頭巷尾的歡笑聲增多。
Read more馬國東海岸水患 援災苦難行能行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慈濟人2013年開始,招募百萬好菩薩,不僅在一年內達成目標,往第二個百萬邁進,志工也把善念向下紮根,走進校園,藉著愛心撲滿,匯集更多的愛。2014年底,東海岸面臨30年來最嚴重水患,大馬志工共同一心投入救災,推動以工代賑,援建大愛屋,帶著受災鄉親,用自己的力量恢復家園。
想起當時,滿滿不捨。2014年馬來西亞東海岸,發生30年來最嚴重的水患,影響9個州,26萬人受災。慈濟人克服萬難走入災區,以工代賑帶動鄉親清掃,也發放物資與應急金。
受災民眾:「我們是一樣的,我們是一家人,就像你們說的 非常正確, 是跟(伊斯蘭教)真理一樣。」
大馬志工齊心,以真誠打破宗教種族隔閡,賑災計畫從安心、安身到安生。持續陪伴,以工代賑,鄉親們蓋起自己的簡易屋。藍天白雲重建希望。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何濟淵:「我們還在努力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希望在馬來西亞齋戒前,全部建好,過個開心的齋戒。」
大水毀壞家園,卻也見證眾人的愛,學生捐善款,寫祝福信。因緣來自「百萬好菩薩」募集,2013年到2015年,志工走進30間學校,推廣愛心撲滿,8612位師生發心助人,成為會員。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伍慈教:「希望走入校園的一小步,開啟淨化人心的腳步,更多人成為種子,長大成菩提林。」
吉膽島上90%的居民捕魚維生,因為習慣問題,堆積垃圾,慈濟人推動環保,2011年成立第一個海上資源回站,當地居民響應,捕魚網裝起資源,改變環境,也改變人生觀。
馬來西亞環保志工 鄭榮洲:「希望隨著上人的腳步,一起做志工環保志工,永遠永遠。」大馬連心,愛鋪滿地,給彼此大大的擁抱,堅定使命。
江杏幸 鄧明怡 花蓮報導
門市關懷求精進 散播大愛動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回饋社會」為品牌的精神,向消費者傳遞愛護地球、資源再生、節能減碳的理念,許多門市成立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美好,而分布眾多的門市都有許多感人故事,今天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門市關懷的王素戀師姊來與大家分享。因公司考量門市眾多,為了要提升各門市對顧客服務的品質、態度以及人文方面,也為了佈達跟推廣公司的資訊及產品,所以在103年的11月份承蒙鼎銘師兄的肯定,讓素戀師姊擔當門市支援以及關懷的角色。
在門市與公司之間,有時也會出現因資訊落差所造成的溝通問題。由於大家都是 上人的弟子,我們都會虛心接受、並找出問題點,再去溝通協調。素戀師姊表示,由於工作必需承上啓下,當公司與門市人員間的一道橋梁,往往誤會造成之後,若沒有立即化解,問題會越來越大,事後必須花更多倍時間彌補。遇到顧客的反應與產品的問題,有效的溝通才能盡快的解決問題,並達成工作效率。
素戀師姊也分享她印象深刻的門市推廣經驗,師姊提到:「有次有位海外家人帶一位外國人來台北分會,他的中文講得非常好,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精舍的一位師兄,由於師兄之前買過我們公司的產品用過之後覺得很不錯,所以趁著假期帶他爸爸來參觀我們的門市。他爸爸試穿我們慈悲科技的防穿刺鞋之後,覺得非常好穿,就決定請購,還跟我們門市人員合照,真的是很歡喜。」另外也有位門市的師姊因身體長期不好,所以去年向公司請了一個月的病假在家休養,在我們的關懷、陪伴與了解後,同仁們熱心的介紹她吃營養食品,現在身體恢復的健康。我覺得門市同仁們身體健康才能在每一天的每一個點,為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師兄姊們服務。
素戀師姊也分享到她的職志合一,雖然她的精神不累,但畢竟也有點年紀了,身體多少也會感到疲倦,但想到上人說的:「未成佛前,廣結善緣。」因此,每天在每一個點,都覺得,不管認不認識的師兄姊,我都是抱著『結好緣』的心情推廣、招呼。利用真誠、廣結善緣的態度,歡喜結好緣的心態,度過每一天。在慈濟路上,也有感受到上人的智慧,真的是心中充滿法喜。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門市關懷求精進 散播大愛動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回饋社會」為品牌的精神,向消費者傳遞愛護地球、資源再生、節能減碳的理念,許多門市成立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美好,而分布眾多的門市都有許多感人故事,今天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門市關懷的王素戀師姊來與大家分享。因公司考量門市眾多,為了要提升各門市對顧客服務的品質、態度以及人文方面,也為了佈達跟推廣公司的資訊及產品,所以在103年的11月份承蒙鼎銘師兄的肯定,讓素戀師姊擔當門市支援以及關懷的角色。
在門市與公司之間,有時也會出現因資訊落差所造成的溝通問題。由於大家都是 上人的弟子,我們都會虛心接受、並找出問題點,再去溝通協調。素戀師姊表示,由於工作必需承上啓下,當公司與門市人員間的一道橋梁,往往誤會造成之後,若沒有立即化解,問題會越來越大,事後必須花更多倍時間彌補。遇到顧客的反應與產品的問題,有效的溝通才能盡快的解決問題,並達成工作效率。
素戀師姊也分享她印象深刻的門市推廣經驗,師姊提到:「有次有位海外家人帶一位外國人來台北分會,他的中文講得非常好,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精舍的一位師兄,由於師兄之前買過我們公司的產品用過之後覺得很不錯,所以趁著假期帶他爸爸來參觀我們的門市。他爸爸試穿我們慈悲科技的防穿刺鞋之後,覺得非常好穿,就決定請購,還跟我們門市人員合照,真的是很歡喜。」另外也有位門市的師姊因身體長期不好,所以去年向公司請了一個月的病假在家休養,在我們的關懷、陪伴與了解後,同仁們熱心的介紹她吃營養食品,現在身體恢復的健康。我覺得門市同仁們身體健康才能在每一天的每一個點,為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的師兄姊們服務。
素戀師姊也分享到她的職志合一,雖然她的精神不累,但畢竟也有點年紀了,身體多少也會感到疲倦,但想到上人說的:「未成佛前,廣結善緣。」因此,每天在每一個點,都覺得,不管認不認識的師兄姊,我都是抱著『結好緣』的心情推廣、招呼。利用真誠、廣結善緣的態度,歡喜結好緣的心態,度過每一天。在慈濟路上,也有感受到上人的智慧,真的是心中充滿法喜。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Monday, 20 April 2015
澎湖環保教學+馬教育研習Come learn at TC Beichen Recycling Stn. in Penghu & teachers brush up on their teaching skills In Kedah, Malaysia
- Article Detail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zu Chi’s mission, and knowledge can be passed on in many ways. In Kedah, Malaysia, Tzu Chi teachers from Taiwan came to help local teachers learn to incorporate Jing Si Aphorisms into their curriculums. But on the offshore island of Penghu in Taiwan, Tzu Chi’s Beichen Recycling Station is also a center of knowledge that passes out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conservation.
教育是慈濟的四大腳印之一,而傳授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種,在馬來西亞的吉打,來自台灣的慈濟教育團隊,與教師們分享靜思語教學的經驗。而在台灣的離島澎湖,慈濟北辰環保站,也成了傳授環保知識的中心。 Read more
馬溫忠銘環保Wen Zhongming demonstrates selfless love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 Article Details
We now go to Kuala Lumpur, Malaysia to meet Tzu Chi volunteer Wen Zhongming, who sells vegetables at the market in the morning and volunteers at the recycling station in the afternoon. Taking good care of the senior volunteers at his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Wen buys vegetarian lunch boxes out of his own pocket for them on a daily basis.
我們到馬來西亞吉隆坡來認識慈濟志工溫忠銘,白天在菜市場賣菜,中午結束後,就趕緊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體恤老菩薩的用心,溫忠銘都會自掏腰包購買素食便當。 Read more
南投垃圾爆量+小琉球垃圾堆Xiaoliuqiu in Pintung County and Nantou County suffers from mountains of unprocessed household waste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find out why in both Xiaoliuqiu in Pintung County and Nantou County suffers from mountains of unprocessed household waste in the area. Let’s take a look.
接下來,我們 一同探討,為什麼屏東縣的小琉球與南投縣無法處理當地的民生垃圾,一起看看。 Read more
離島變色錄(三)垃圾源頭Pollution from the sea
- Article Details
As the pollution of our seas continue to accelerate, Taiwan’s off shores islands of Kinmen, Matsu, and Penghu are faced with what looks to be an endless tide of garbage originating in China’s Fujian Province. It is a battle that is being fought every day of the year, as residents on these islands struggle to find ways to combat the marine debris invading their shores.
海岸汙染持續,台灣金門、馬祖和澎湖,共同的夢魘,是無止盡來自中國大陸的海漂垃圾,每一天被迫要對抗這些垃圾,這些島上居民努力尋找出解決海漂垃圾問題的源頭。 Read more
獅子山發物資Aid distribution in ravaged country
- Article Details
This past year, much of West Africa was ravaged with an Ebola outbreak that has to date killed thousands. Among the many NGOs bringing humanitarian aid to the affected countries has been Tzu Chi, which carried out a three-day distribution in Sierra Leone in March. Although Sierra Leone has once again closed its borders following another Ebola outbreak, the 15 tons of instant rice, 400 folding beds and 500 blankets that Tzu Chi donated has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ousands.
過去一年,許多西非國家因為伊波拉的疫情,死亡多人,許多團體前往,帶來人道援助,其中包含慈濟,也在三月時來到獅子山,進行三天的發放行動,雖然西非國家獅子山不久前祭出禁足令,不過在這項禁令之前,慈濟進行發放,總計發出了15公噸香積飯、福慧床400張和毛毯550條,改善部分居民的生活。 Read more
2015,04/20,台中慈誠委員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20日(一) 14:15-16:15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04/20,【人文週會】慈濟路上我和你-李鼎銘師伯分享
- Article Details
【講師】大愛感恩總經理 李鼎銘師伯
【時間】2015年4月20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4/22世界地球日 園遊會宣導環保
- Article Details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Day),美國北加州庫菩提諾市政府,提前(4/11)舉辦園遊會,提醒民眾重視這個重要的日子,並且能夠將珍惜地球資源的觀念,落實生活中,尤其是節水,慈濟北加州分會慈濟志工,今年第五度受邀參加。
迎接世界地球日,北加州庫菩提諾市舉辦園遊活動,慈濟志工連續五年,受邀前來設置攤位,宣導環保。
民眾 與 慈濟志工,:「你知道有什麼可以省水的辦法嗎,比方說洗菜的水,拿來澆花,喔,對。」
受到乾旱影響,加州從四月初強制限水,因此今年慈濟的攤位,也主打節水主題,希望民眾把愛護地球的心化為助人的力量。
民眾 與 慈濟志工,:「你也可以就是說把省水,省下來的錢,就把它,每一天放在這個竹筒裡面,然後我們可以小錢行大善。」
志工除了教導民眾如何省水,另一方面也推廣酵素,不少民眾,是這天聽了志工的介紹後,才知道原來廚餘也有妙用。
民眾 卡珊卓拉,:「我從來不知道廚房丟棄的果皮,也可以做成清潔劑,既可回收果皮再利用,這些酵素用起來又健康,實在是太棒了,回家後,我一定也要試做看看。」
改善地球環境,從小小的行動做起,每個人盡一分心力,減碳的力量也會更大。
真善美志工 謝琇茹 陳麗香-美國報導
Read more災後再奮起!揮去陰霾重展希望
- Article Details
海燕風災後,菲律賓獨魯萬市百廢待舉,但是民眾卻不斷展現出堅強的韌性,讓世人印象深刻,例如最新的一個慈濟環保據點,就是經由當地志工的努力下,在廢棄的房舍中誕生。(4/1-16)
廢棄的空間,打掃過後,慈濟志工、自有妙用。這是慈濟在菲律賓獨魯萬市、新成立的環保據點。
慈濟志工 安吉琳,:「我們有了個地方,可以來做資源回收,這真的很棒,我們能在這做分類,也可以收集一些回收物。」
慈濟志工 茉莉羅,:「如果有人需要醫療援助,或者有人一貧如洗,我們都能幫點忙,因為這些寶特瓶回收所得,都屬於慈濟基金會。」
海燕風災後,這裡的民眾總是在絕望中站起,廢墟中的環保站,又一次、展現獨魯萬的韌性。
羅密歐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西非爆伊毒疫情 物資援助獅子山
- Article Details
海外慈濟會務報告,今天進行到第三天,由美國慈濟人分享,25年慈濟路,一路走來在僑居地深耕志業的動人成果。如今,在美國廣闊的土地上,已經設置了61個慈濟分支聯絡點,泱泱大國,隱藏許多暗角,慈善工作,接續不斷。去年,慈濟美國總會,更結合當地知名的慈善組織,希利基金會和明愛基金會,將生活物資千里迢迢運到西非獅子山共和國,援助伊波拉疫情,讓慈濟大愛再次享譽國際。
純潔歌聲,唱出屬於孩子們的感激。2014年,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慈濟基金會和美國希利基金會合作,將香積飯、福慧床等生活物資,援助獅子山共和國,成了慈濟第91個援助國。
美國慈濟志工 曾慈慧:「他們每一個人都吃得滿臉歡喜,還有我們的賑災碗,每一個人都當成是個寶,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們最好的一個語言。」
扎根美國慈善,精彩分享,各州慈濟人輪番上陣,一篇篇愛的交響樂,感動全場。其中,波士頓慈濟照顧戶Samimi,更親手寫了感謝信,請志工帶回來,獻給上人。
美國慈濟志工 應詩白:「我(Samimi)雖然不是一個佛教徒,但是我一樣可以遵隨您的教誨,現在我們真心相信慈濟,如果大家真心相信您的教導,這個世界一定會是,一個完美的所在。」
苦難中,力行慈悲,這分大愛,獲得美國紅十字會,大力肯定。
美國慈濟志工 邢敏:「 美國紅十字會也已經同意,可以將我們,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的文宣,翻譯成中文,而且可以將我們慈濟的標幟,和紅十字會的標幟同時並存。」
大愛為梁,智慧為牆,人間菩薩足跡,遍布全球,扛起天下苦難,安定人心。
花蓮報導
蕭志傑 翁國嘉
誠心齋戒愛地球 帶動全家齊響應
- Article Details
今年就讀高雄市四維國小一年級的范丞妤,幼幼班開始就在高雄大愛幼兒園就讀,幼兒園的蔬食跟環保教育深入她小小的心靈,大班時因為目睹豬肉攤高掛的豬頭,加深她不願見到動物被殺的念頭,恰巧這時,她在幼兒園又參加畢業的誠心齋戒活動,於是家人跟著她一起茹素,進了國小她還自己要求要吃素,到目前為止,她吃全素已經兩年,學業、音樂、繪畫表現都很亮眼,一點都不輸吃葷食的小孩。
「大班那時候,參加誠心齋戒的活動,那活動是,家長跟孩子盡量茹素,
回來她就跟我們講,她就說,她還是喜歡吃素食,比較好。」
「有一天,我大班時,跟媽咪一起去菜市場,就看到那個豬肉攤,上面有那個豬頭,還有那個舌頭,喔,好可怕,回來後就跟媽咪講,我以後都不要吃那種東西,自己睡的時候才會想到,(想到什麼),想到豬啊,(豬被殺),牛啊,(所以你就不敢睡),對,去看到豬肉那件事情,她就是更堅定說,吃蔬食的好處。」
「那個以前弟弟不吃飯的時候,乾媽都會拿雞腳來嚇,雞腳來,我們就大叫,(為什麼大叫),噯呦,快點走開,(就不敢看那東西),(她乾媽就拿一隻雞腳說),(你不趕快吃飯,雞腳來找你)。」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在我的碗裡看到肉,就很害怕,(為什麼害怕),因為那些肉都是從生的煮成的,它可能是從活的動物宰殺了。」
「大愛(幼兒園)給她的影響很深啦,我跟她講,你小學有一天會在學校用餐,她說她可以繼續吃素食嗎,我說可以啊,我問老師說學校有沒有素食,老師說有,但是她要自己走到廚房去,會比較遠,每次都要跟另外一個同學,走到廚房去,我們要去餐廳盛飯,出發。」
「班上吃素的狀況怎樣,兩個,施宏暐還有我,去餐廳盛飯菜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吃素,所以我覺得這個多人吃素很開心。」
「因為丞妤我們全家都跟著吃素,她吃兩年,然後在學校學業不輸人,在班上也得到模範生,就連打擊樂跟鋼琴都很棒,幼稚園學習影響真的滿大的,就是環保觀念,不只蔬食,我覺得不只蔬食。」
「省電就是愛地球,吃素不殺生也是愛地球,所以我吃素。」
Read more環境殺手塑膠袋 價制量全面收費
- Article Details
香港,環保意識,政府拿出魄力。從2009年開始,香港政府針對大型超市實施塑膠袋收費,這個月更擴大行動,實施全面收費。不管是攤販、雜貨店、市場,只要有用到塑膠袋的地方,塑膠袋都要消費者付費。為了鼓勵大家,減少使用塑膠袋,香港慈濟志工,用力宣導。
熱鬧的市場,人手甚至不只一袋。(NS)香港政府這個月開始實施塑膠袋全面收費,慈濟志工上街頭,唱出環保意識。
改編山地歌、還有大水桶當鼓的創意演出,吸引眾人駐足觀看。
北角商販協會主席也登高一呼。
北角商販協會主席 黃偉泉:「有數據指出, 台灣現在每個市民, 平均每天用兩個塑膠袋, 但是香港每天最少用五個。」
根據環保署估計,在香港,每年有超過八十億的塑膠袋會進到垃圾掩埋場。但塑膠袋不會腐化,造成地球傷害。志工也宣導,將買塑膠袋的花費,捐作善款,既環保又能助人。
北角商販協會主席 黃偉泉:「希望各位街坊市民, 藉著今天的機會, 盡量少用塑膠袋, 就算有需要用塑膠袋, 你將五毛錢(買袋子用的), 捐入慈濟的竹筒, 還可作為一個環保行動。」
在春秧街,南北貨交集的傳統市場,志工從2010年在這做環保,深入民心。大街上,現場示範垃圾分類。 志工也拿著旗幟、看板,宣導減用塑膠袋,讓福延後代的理念。
不管是路過的民眾,還是商店、攤販,許多人領了竹筒,響應做善事救地球,環保效應,在街頭發酵。
李冬瑤 廖建威 張銘輝
真善美志工-香港報導
節能減碳續物命 貼心機能時尚品
- Article Details
天氣炎熱,電費又漲,不管是辦公室、餐廳、或是家裡都捨不得開冷氣,吃冰、吹電風扇已不足以對抗提早前來的酷暑。在全球溫度升高,國際紛紛響應節能減碳環保趨勢下,各大品牌及生活用品無不看準這波「熱」商機,在吃的、喝的、抹的,甚至穿的都有涼感產品,其中最發燒的商品莫過於「把涼感穿在身上」將涼感隨身攜帶。夏天一到,防曬就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其中防曬袖套深受大家喜愛,在外出、騎車、開車、遊玩時都可以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這款環保抗UV涼感袖套組,為了讓大眾能夠穿著更舒適的穿著,在袖套上添加抗UV、吸濕排汗、抗菌、快乾及涼爽等機能性功能。在抗UV方面,UPF50以上高效防曬係數多機能性設計保護手臂肌膚遠離有效阻隔UV紫外線,減少肌膚曬傷變黑;材質上能迅速吸收汗水使其蒸發,涼感效果加倍,且快乾好清潔不易生螨滿,使得在炎炎夏日擁有清涼感;尺寸採用提花織法增加手臂舒適度,有著高度彈性設計,不易脫落,穿著能活動輕鬆自如。
證嚴法師說:『做事的手最美。』慈濟藍天白雲在世界遍佈,愛心無遠弗屆,踏遍四方,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抗UV涼感袖套組讓出外賑災的志工菩薩們在酷熱下不曬傷,給予穿戴者最佳的保護,全面防護的貼心設計,出門好攜帶也好收納,愛心行動都能無後顧之憂。靜思語云:「以尊重生命為前提的科技,才能保障生命的平安。」大愛感恩科技傳承佛心師志,一念不忍眾生苦,以科技妙法廣行一切善,本著「環保」、「科技」、「愛心」、「回饋」的核心價值,集結產官學眾人智慧與愛心共同研發精進賑災產品來保護志工安全。使得更多人追隨菩薩行菩薩道,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節能減碳續物命 貼心機能時尚品
- Article Details
天氣炎熱,電費又漲,不管是辦公室、餐廳、或是家裡都捨不得開冷氣,吃冰、吹電風扇已不足以對抗提早前來的酷暑。在全球溫度升高,國際紛紛響應節能減碳環保趨勢下,各大品牌及生活用品無不看準這波「熱」商機,在吃的、喝的、抹的,甚至穿的都有涼感產品,其中最發燒的商品莫過於「把涼感穿在身上」將涼感隨身攜帶。夏天一到,防曬就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其中防曬袖套深受大家喜愛,在外出、騎車、開車、遊玩時都可以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這款環保抗UV涼感袖套組,為了讓大眾能夠穿著更舒適的穿著,在袖套上添加抗UV、吸濕排汗、抗菌、快乾及涼爽等機能性功能。在抗UV方面,UPF50以上高效防曬係數多機能性設計保護手臂肌膚遠離有效阻隔UV紫外線,減少肌膚曬傷變黑;材質上能迅速吸收汗水使其蒸發,涼感效果加倍,且快乾好清潔不易生螨滿,使得在炎炎夏日擁有清涼感;尺寸採用提花織法增加手臂舒適度,有著高度彈性設計,不易脫落,穿著能活動輕鬆自如。
證嚴法師說:『做事的手最美。』慈濟藍天白雲在世界遍佈,愛心無遠弗屆,踏遍四方,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抗UV涼感袖套組讓出外賑災的志工菩薩們在酷熱下不曬傷,給予穿戴者最佳的保護,全面防護的貼心設計,出門好攜帶也好收納,愛心行動都能無後顧之憂。靜思語云:「以尊重生命為前提的科技,才能保障生命的平安。」大愛感恩科技傳承佛心師志,一念不忍眾生苦,以科技妙法廣行一切善,本著「環保」、「科技」、「愛心」、「回饋」的核心價值,集結產官學眾人智慧與愛心共同研發精進賑災產品來保護志工安全。使得更多人追隨菩薩行菩薩道,為天下人做天下事。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Sunday, 19 April 2015
為國奉獻一生 老兵退休投入環保
- Article Details
一位八十歲的退休老兵,大半輩子都在軍中過生活,四十多年的生命記憶,都跟戰爭有關。退休後,因為女兒的一線牽,當起了慈濟的環保志工,卸下軍人身分的申建成,很感謝有慈濟,讓他這一生緊緊張張的軍人生活,終於可以轉彎,變成同樣為國家付出,卻是志工身分,不僅輕鬆快樂,又能讓心靈富足。
慈濟志工 申建成:「我是河南人,我叫申建成,我是軍人退休的,我的國語不標準,我18歲就離開家園了,我一出來,那時候就在四川成都嘛,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你們都還沒有出生那時候,三十七年出生到台灣來,我是空軍退休的,(所以你在軍中生活了幾年),在軍中生活了好幾十年,十八歲一直打到我退休六十歲。」
慈濟志工 申建成:「從前每天都是緊緊張張的,都是緊張的,不像現在輕鬆的多了,早早早,自從我到了這邊來做環保期間,沒事每天就去聽聽上人開示,這是我每天都蓋起來,每天在這裡吃藥。」
慈濟志工 申建成:「退休之後就在嘉義蓋三層樓,我跟我太太兩個人,我太太過世了以後剩我一個人,我又摔傷了,就我女兒乾脆跟我到台北去,(女兒擔心喔?),結果我就到台北來,到台北來,他一個朋友,他送我一件衣服,就是我們那個慈濟的衣服,那個時候講慈濟,我們還聽不懂,他說你穿上這個衣服的話,你到哪裡去,有事情都有人幫你忙。」
慈濟志工 申建成:「第二天他說,乾脆給我登記,做這個慈濟志工,我那個時候一個人在家,無聊嘛,除了睡覺就是看電視,就我就答應了,我說好吧,過了一天,我女兒就帶我到慈濟(環保站)來,我女兒帶我到這裡來,轉了一轉看了看,他說你願意做,你就做,不願意做,你就回去,我說好吧,我也看一看,那個時候保麗龍和瓶子多,我也看看要幹什麼,我說這個簡單一點,就保麗龍瓶子收了以後就剪紙,沒有固定的分配,就這個師姊幫忙,(什麼事他都做,他沒有挑工作,伯伯笑嘻嘻)。」
慈濟志工 申建成:「大家看到就是滿臉笑容,沒有苦瓜臉,大家看到都是歡歡喜喜的,(情緒)很有幫助,心情開朗比較多,就比較過的時間就會比較,(快樂過日子),對,快樂過日子。」
Read moreSaturday, 18 April 2015
用心深入不曲解 幸福家庭致和諧
- Article Details
地球暖化、氣候不調、溫度驟降,記得上週的氣溫還高達攝氏30幾度,而這週突然下降至14度左右。雖然天氣冷卻不能阻擋慈籃家長志工的熱情,今天的人文課時間親、子分別邀請不同的分享者:學員安排服務於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林正雄博士,來分享如何事半功倍的讀書。家長志工及助教們,則邀請到慈籃總召集人李鼎銘師兄來跟大家互動,難得的因緣及機會來到新泰恆毅慈籃,藉此家長志工座談會希望能讓參與慈籃的家長志工們,能更近一步的了解慈濟及慈籃的重要性。
講師林正雄對於生物科記憶方面有相當的研究,他簡單的分析大腦的結構,讓學員清楚了解大腦記憶的方式有二種,海馬迴記憶是長期且固定的記憶,而皮質記憶則是短期的記憶,針對短暫記憶也請學員長林育楷上台玩一個小遊戲。如何有效的讀書讓唸的書可以牢記,就是要讓大腦習慣去思考彙整,一是唸書就要大聲唸出來重複練習,二是手寫幾遍增加記憶,三是用編故事的方式加深記憶,另外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運動也可以有效提升記憶。唸書時要保持好心情,情緒不好學習力也會下降,他鼓勵學員說當然最重要還是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未讀就先放棄,有努力必定會有收穫。
在 上人開示的影片中看到,慈濟志工的律規,團體的美在於個人的修養,在團體中要懂得自重自愛,不要小看自己,若自己些許的疏忽其實就會影響到整個團隊,所以為什麼要教大家如何吃、如何行、如何穿著….等,就簡單的用餐禮儀,所謂吃飯皇帝大,龍口含珠、鳳頭飲水,龍鳳來朝是對自我的祝福。教育就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如此才能展現慈濟的人文之美。慈濟源起於慈善,一個好心會讓家庭幸福社會祥和。
慈籃除了讓小朋友可以打籃球之外,可從中吸收到慈濟的人文,眾多的家長志工的投入,親子之間增加了共同的話題,每週的活動安排不同的人文課程主題,讓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志工與小孩一同成長。在慈籃團隊中品格及精神最為重要,球隊出外比賽時更能表現出慈濟的人文,每年暑假的聯誼賽每場比賽只有一個第一名,但我們教導慈籃的孩子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唯一,只要今天比昨天好一點就是進步,來慈籃學習打球只是一時的,但學習到如何做人才是一輩子受用。
對於最近外界對慈濟的紛紛擾擾,鼎銘師兄也與家長志工做了分享,最近的事件讓他印證慈濟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觀念不同心中的那一把尺也就不同,要用心去看、深入了解,才不會有誤解。 黃思晨教練也勇於分享自己從原是慈籃學員到現在成為慈籃教練發揮良能也心有所感,他歡喜每週日到球場來教學員們打球因為他認同 師公上人的理念,愛就是從教育做起,自小教導孩子們禮儀,即使球打的不好,孩子心中自有一把善的尺,以後長大不管遇到任何挫折失敗,心中那份善念永遠是他成功的動力。黃教練的父親數年前的一次病感受到慈濟醫院醫謢團隊的細心照顧及慈籃家族的一路陪伴,自己也利用每周定期的活動來與助教團隊共同指導學弟妹們,除了一種的回饋也是飲水思源,更是慈籃新泰組能永續經營的重要基石之一。
新泰區資深志工周國寶感性分享,他的職業是開計程車,這些日子他特別在車上放慈濟月刊和大愛之友月刊,只要有乘客主動提起慈濟,他就會傳達正確的訊息並和乘客分享正面的法,放下知見,去除我見,煩惱再見。
49年前由30位家庭主婦及 上人開始慈濟的慈善之路, 上人秉持著「為佛教,為眾生」,一路走來心想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到目前慈濟已是國際性的慈善組織,而現在我們更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每位慈濟志工的見證,若有人誤解就邀請他來了解,則將會了然於心。佛法生活化,法深植民心,如此淨化人心,才能祥和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新北市新莊區報導
Read more
用心深入不曲解 幸福家庭致和諧
- Article Details
地球暖化、氣候不調、溫度驟降,記得上週的氣溫還高達攝氏30幾度,而這週突然下降至14度左右。雖然天氣冷卻不能阻擋慈籃家長志工的熱情,今天的人文課時間親、子分別邀請不同的分享者:學員安排服務於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林正雄博士,來分享如何事半功倍的讀書。家長志工及助教們,則邀請到慈籃總召集人李鼎銘師兄來跟大家互動,難得的因緣及機會來到新泰恆毅慈籃,藉此家長志工座談會希望能讓參與慈籃的家長志工們,能更近一步的了解慈濟及慈籃的重要性。
講師林正雄對於生物科記憶方面有相當的研究,他簡單的分析大腦的結構,讓學員清楚了解大腦記憶的方式有二種,海馬迴記憶是長期且固定的記憶,而皮質記憶則是短期的記憶,針對短暫記憶也請學員長林育楷上台玩一個小遊戲。如何有效的讀書讓唸的書可以牢記,就是要讓大腦習慣去思考彙整,一是唸書就要大聲唸出來重複練習,二是手寫幾遍增加記憶,三是用編故事的方式加深記憶,另外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運動也可以有效提升記憶。唸書時要保持好心情,情緒不好學習力也會下降,他鼓勵學員說當然最重要還是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未讀就先放棄,有努力必定會有收穫。
在 上人開示的影片中看到,慈濟志工的律規,團體的美在於個人的修養,在團體中要懂得自重自愛,不要小看自己,若自己些許的疏忽其實就會影響到整個團隊,所以為什麼要教大家如何吃、如何行、如何穿著….等,就簡單的用餐禮儀,所謂吃飯皇帝大,龍口含珠、鳳頭飲水,龍鳳來朝是對自我的祝福。教育就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如此才能展現慈濟的人文之美。慈濟源起於慈善,一個好心會讓家庭幸福社會祥和。
慈籃除了讓小朋友可以打籃球之外,可從中吸收到慈濟的人文,眾多的家長志工的投入,親子之間增加了共同的話題,每週的活動安排不同的人文課程主題,讓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志工與小孩一同成長。在慈籃團隊中品格及精神最為重要,球隊出外比賽時更能表現出慈濟的人文,每年暑假的聯誼賽每場比賽只有一個第一名,但我們教導慈籃的孩子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唯一,只要今天比昨天好一點就是進步,來慈籃學習打球只是一時的,但學習到如何做人才是一輩子受用。
對於最近外界對慈濟的紛紛擾擾,鼎銘師兄也與家長志工做了分享,最近的事件讓他印證慈濟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觀念不同心中的那一把尺也就不同,要用心去看、深入了解,才不會有誤解。 黃思晨教練也勇於分享自己從原是慈籃學員到現在成為慈籃教練發揮良能也心有所感,他歡喜每週日到球場來教學員們打球因為他認同 師公上人的理念,愛就是從教育做起,自小教導孩子們禮儀,即使球打的不好,孩子心中自有一把善的尺,以後長大不管遇到任何挫折失敗,心中那份善念永遠是他成功的動力。黃教練的父親數年前的一次病感受到慈濟醫院醫謢團隊的細心照顧及慈籃家族的一路陪伴,自己也利用每周定期的活動來與助教團隊共同指導學弟妹們,除了一種的回饋也是飲水思源,更是慈籃新泰組能永續經營的重要基石之一。
新泰區資深志工周國寶感性分享,他的職業是開計程車,這些日子他特別在車上放慈濟月刊和大愛之友月刊,只要有乘客主動提起慈濟,他就會傳達正確的訊息並和乘客分享正面的法,放下知見,去除我見,煩惱再見。
49年前由30位家庭主婦及 上人開始慈濟的慈善之路, 上人秉持著「為佛教,為眾生」,一路走來心想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到目前慈濟已是國際性的慈善組織,而現在我們更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每位慈濟志工的見證,若有人誤解就邀請他來了解,則將會了然於心。佛法生活化,法深植民心,如此淨化人心,才能祥和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新北市新莊區報導
Read more
2015,04/18,羅東慈委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18日(日)14:00-16:00
【地點】羅東聯絡處(宜蘭縣五結鄉五結路3段360號) Read more
重複利用惜涓滴 養成節水好習慣
- Article Details
目前缺水的情況還沒有改善,如果節水的習慣從你我開始做起,一定能省下更多水。而在台中,罹患罕見疾病的劉小妹妹,家人為了要籌措醫藥費,相當苦惱,台中慈濟醫院適時給予醫療協助,對他們伸出援手,解燃眉之急。
目前台灣缺水的情形還沒有改善,證嚴上人多年來提倡節水,慈濟人紛紛響應,重複利用水資源,上人也希望,節水的習慣,能更加普遍。
證嚴上人開示:「這種自愛愛人,這樣的戒慎,要很慎重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啊,我們該用的,如何來用,不要呢,就是這種的揮霍、揮耗無度,不要這樣的一直浪費一直用,我們要疼惜愛物,哪怕用水。」
而台中的劉小妹妹罹患罕見疾病,家人賣掉房子,籌措醫藥費,台中慈濟醫院展開醫療協助,也醫治患有糖尿病的阿公,舒緩全家的經濟壓力。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也看到了醫療,就是尊重生命,守護生命。尊重生命,貧富貴賤都是一樣的,尊重生命,愛的能量,我們要好好的來推動。」
上人希望,人人都能夠見苦知福,珍惜我們身邊的資源,更把愛傳遞給更多人,現在人間的五濁惡世,種種不調,都需要人心的祥和,才能平息共業。
綜合報導
Read more四十高齡環保車 老而彌堅載資源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野新縣,慈濟環保站,集中資源分類,也讓社區鄰里感情更加凝聚。這裡有寶貴的兩老,第一個老,是環保志工以年長者居多,第二個老,是一台車齡四十年的老爺環保車。從原本環保意識不強,到如今,長者們喜歡做環保。帶您看,他們的好感情。
馬六甲野新縣,望萬環保站,一星期,兩天環保日。沒有暮氣沉沉,只有朝氣蓬勃。這個環保站,由老人組成,感情也沉得香。當初帶動社區推動環保的陳運香,提及十二年前的自己,視環保如蔽屣。
慈濟志工 陳運香:「我不喜歡做環保,認為它是很骯髒又是垃圾,然後如果我的車上有垃圾的時候,我在開車的時候,我一看前面後面沒有車,我就會開窗,一開窗一沒有注意,我那包垃圾就咻一下丟出去了,我心會想,天地這麼大,難道容不下我這包垃圾嗎?」
從前種種,化為今日 更積極的動力。挨家挨戶串門子,說慈濟,是最老土的方法,卻也最能讓對方感受誠意。
慈濟志工 陳運香:「先從熟悉的朋友先做起,但是熟悉的朋友一聽到我們慈濟要去,他們也怕我們,又不給我們去,所以我作為組長,又不可以漏氣嘛,對不對。」
慈濟志工 陳運香 與 民眾:「地球就是被我們,被我們這些,我們砍樹,為了要吃肉。(我佩服你。)佩服我,太棒了。」
環保的推動,在野新縣意外地順利。而由於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這輛當地僅有的環保車,四十年資歷,只有邱生嬌能駕馭它。
慈濟志工 邱生嬌:「有好幾次他們借去駕,開到半路就不能發動了,不能開動了,第二天我駕又沒事了。很多人都不會駕,這種手(排擋)不容易,因為它不是直接這樣推上推下,它又推下來又推上來,又這樣子,有個一截一截這樣子的。(現在是怎樣的狀況?) 它可能油不順,撒點脾氣喔。 (這個時候師姑要跟它怎樣子?) 老菩薩菩薩,給我完成今天的任務,感恩你喔,感恩你喔,菩薩車。」
環保老爺車,努力盡它晚年最後一分力。環保老菩薩,找到生命中第二個家。一撿一拾間,串連起彼此的感情。
Read more愛地球巧思無限 打造行動垃圾車
- Article Details
一年一度的大甲媽遶境行程,今晚十一點起駕,展開為期九天八夜的遶境行程,沿途會有非常多的信眾,迎接媽祖到來,按照慣例,慈濟人也會沿途宣導垃圾減量,過往志工都是拿著一個大大的環保袋,沿途回收,但今年環保更有創意,志工研發了行動環保裝置,估計可以讓回收更有效率。
志工前方的這個資源回收的架子,非常特別,中間的塑膠支架是回收來的
慈濟志工 陳子迪:「拜託師兄 公司有車床,去拋 車出這樣的洞,回來組裝 出門攜帶方便,組裝時 這個插進去就好。」
塑膠管子切割好形狀,很簡單就可以組裝成一個架子,下面再裝上廢棄的電腦椅椅腳,就可以輕鬆移動
慈濟志工 陳子迪:「我沒有花到一毛錢,袋子也沒有,袋子都是人家的旗桿 收起來,回收回來 再車縫,包括夾子 夾子都生鏽了。」
材料全部都是回收來的,非常環保,志工製作了十二個架子,到遶境活動現場,宣導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從源頭做起,大家都有責任。
台中報導
江麗君 廖學信
回收物換日用品 老百姓喊讚力挺
- Article Details
如何避免垃圾危機,昨天提到新北市很厲害,人均垃圾生產量,低於平均值,關鍵除了垃圾費隨袋徵收之外,其實還要歸功於,新北市推動的資源回收黃金屋,民眾只要拿著回收物到這裡,可以換一些民生用品,自然而然,提高了回收的意願。
做回收,不只能換垃圾袋,將家中需要回收的物品帶到里長辦公室,不只環保,還能兌換民生必需品。
新北市福德里長 郭清泉:「有拿來回收的家家戶戶,都有換垃圾袋,然後換清潔劑的也很多,也有換衛生紙。」
里民 李先生:「如果這樣做的話,對我們的環保是很大的幫助,就不用自己花錢買垃圾袋,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新北市福德里是淡水區,第一個響應新北市做環保換垃圾袋的地區,一個月能收到7~10噸的回收物,目前已經做了三年多,為了方便民眾,里長也將回收時間延長。
新北市福德里長 郭清泉:「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晨九點到下午六點。」
里民 陳小姐:「在這個時段內隨時都可以來,都可以拿過來 非常方便。」
除了推動里民做環保,新北市也發起reBAG活動,鼓勵民眾將家中用不到的環保購物袋,與紙袋,做循環使用,將這些袋子,交給資源回收車,或是各大賣場,就能使用到這些袋子,使用越多次,就越能達到環保效果。
台北報導
顏聆羽 倪子凡
清運費用高昂 海漂垃圾重壓外島
- Article Details
大陸的海漂垃圾,隨著季風和洋流漂到台灣離島,光是金門和馬祖海岸每天堆積的海漂垃圾,就占當地民生垃圾的20%到50%,數量驚人。由於金門和馬祖沒有焚化爐,因此海漂垃圾連同生活垃圾,必須送往台灣的焚化爐處理,運費加上處理費,費用昂貴,快要拖垮離島地方政府。而針對汙染源頭,大陸,兩岸不斷協商,但目前沒有正式的環保協定,還停留在「意見交流」階段。今天的「離島變色錄」專題,一起了解離島居民的困境和哀愁。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記者所在的位置是金門的掩埋場,透過鏡頭你可以看到,在我背後的保麗龍,堆得跟小山一樣高,當地環保局表示,光是兩個禮拜,就可以收集到這麼龐大的數量。」
大陸養殖業棄置的保麗龍浮球,漂洋過海而來。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麼大體積的保麗龍浮球,經過熱熔機處理之後,體積縮小成兩塊這麼小的體積,方便運送。」
熱熔後的保麗龍塊,雜質太多,很難再利用,必須運回台灣焚化處理。龐大的海漂垃圾,湧進金門。
金門國家公園副處長 盧淑妃:「有些垃圾是已經不能再掩埋了,而且(金門)掩埋場也都滿了。」
把海漂廢棄物和民生垃圾,壓縮成塊。
金門縣環保局人員 許文諺:「一塊大概是一公噸左右,每天大概生產26-28(塊)左右。」
每天近30公噸的垃圾裝進貨櫃,後送台灣高雄的岡山焚化廠。
金門縣環保局長 傅豫東:「我們從金門運回高雄,光船就八個小時,我們一噸的運費2790塊,高雄市給我們收一噸的處理費1000塊,如果這樣加起來的話,我們這一噸大概將近3800塊。」
高雄市政府最近打算調漲垃圾處理費,金門的每噸垃圾花費,將超過5000元台幣,換句話說,光一天的垃圾費,就要14萬元。
金門縣環保局長 傅豫東:「我們從金門運到廈門,只要30分鐘,我運到高雄要8個小時,不管是在運費方面,或是處理成本方面,在金門的整個財政負擔會整個大幅降低。」
垃圾送廈門焚化,處理費用降為原本的1/5,大大節省台灣納稅人的荷包。希望把垃圾「物歸原主」的,還有馬祖居民。馬祖每年製造1700公噸的生活廢棄物,另外再加上800公噸的海漂垃圾。
連江縣環保局長廢管科長 王榮龍:「海漂垃圾,我們無從徵收處理費,所以目前來講,是造成我們地方財政很大負擔。」
光一個月的「木竹類」海漂垃圾,就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環保人員用機器磨成木屑,再加入家庭廚餘,用怪手混和均勻,最後製成堆肥,免費送給馬祖民眾,推廣有機農業。不過,半數以上的海漂垃圾,無法回收,只得運回台灣焚化處理。
連江縣長 劉增應:「送到台灣的焚化廠來焚燒,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們一年預估要花兩、三千(萬)的預算。」
海漂垃圾的源頭,在大陸。兩岸雖然有意啟動環保協議,但雙方的監督條例未過,至今仍停留在「意見交流」階段。
連江縣環保局長 張壽華:「我們邀請大陸的大學生來我們這邊,一個(原因)參訪,一個(原因)請他們來撿海漂垃圾,他們了解以後回去(大陸),其實對於他們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
治本之道,是從源頭減量。一項研究指出,人類只要減少生活一半塑膠製品的用量,就能讓海洋的塑膠垃圾減少一半。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Friday, 17 April 2015
天天都是地球日 做好人人本分事
- Article Details
隨著相機快門喀嚓、喀嚓地聲音,畫面快速閃過許多照片組合,當中還包括中正組總教練任兆亮教授、路跑的慈籃隊員們…,分享者大愛感恩虞珊明師兄提醒台下學員們:「亞馬遜叢林、非洲草原、美洲大陸、台灣、城市與鄉村、自然與工業…,不論你身處何處,地球氣候變遷,造成的後果,影響到地球上每一個人、也影響到每一種生物。」在偌大的體育館裡,一面牆上投影播放著北極熊、南極企鵝的故事,隨著《讓愛轉動整個宇宙》這首歌做為伴奏,呼應著大家都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與地球共生息」的目標所要追求的是『世世代代共生存、共繁榮』。
大寫Θ,是第八個希臘字母 (Theta, 西塔)。投資學上,Theta(θ)是用來測量時間變化對期權理論價值的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經過,價值則不斷下降。時間只能向一個方向變動,即「越來越少」。若以飛機測量工具的例子為比喻,則Theta可以想像為燃料測量工具。它計量還有多長時間、並將在什麼時間耗盡“燃料”。地球資源被人類開採使用,也是隨著時間遞耗,也許正因為代表相同的意義,所以Θ也成為世界地球日的標誌,提醒人類「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所以 證嚴上人提醒大家:「天天都是地球日。從『我』出發、從『心』出發。」地球的未來要怎麼『發展』呢?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地球未來,由我做主。 It's Our Turn to Lead.』
慈籃中正組球場上,北科大體育教授兼學務長任兆亮總教練,帶領著一批優秀的教練、助教們,為這些可愛的小娃兒,每週六下午風雨無阻『以球會友』,孩子除了培育良好品格、鍛鍊強健體魄,到慈籃還接受美善人文課程的薰陶。而今天的這堂環保人文課,隨著虞珊明師兄的引導,活潑的學員紛紛表達自己在行為上也要如何調整改變、做對的事情。今天的人文課還特別增加針對家長志工的座談分享,在隔鄰杭州南路的靜思小築裡,慈籃總召集人李鼎銘師兄來跟家長志工互動,希望慈籃的家長志工們,近一步了解慈濟及慈籃的重要性,接引更多相同理念的家長們。因此鼎銘師兄分享到,慈濟源起於慈善,增加一個幸福家庭、便減少一個問題家庭,人人家庭幸福,自然就會形成祥和社會。慈濟團體的美來自於個人的修養,大家要學習自重自愛,不要小看自己,時時用心學習人文,才能處處展現人文之美。
鼎銘師兄與家長志工分享最近外界對慈濟評論的紛紛擾擾。最近的事件,讓他印證 證嚴上人開創慈濟世界50多年來,堅持方向始終如一、所作所為之正確。一念心為眾生,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身為慈濟志工,現在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外界都是解讀為代表慈濟,更要精進修行,做好每一個人的本分事,成為人品典範,這樣才能擴大善與愛的力量、邀約更多人間菩薩、深植善的影響力,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為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趣味戲劇寓教於樂 校外行收穫豐
- Article Details
新竹縣竹東鎮的中山國小舉辦校外教學,120位一年級的師生,到慈濟竹東共修處參訪,也到環保站體驗資源分類,讓活動更添環保意義。
中山國小校外教學,一年級的師生共一百二十人,到慈濟竹東共修處參訪。
大愛媽媽自製戲服登場,上演環保劇。
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小動物全成了劇中這群人的口中物!小朋友看了於心不忍,志工響應吃素才是愛護動物的表現。
慈濟志工 林麗滿:「這些東西(塑膠袋)會不會腐化?(不會)所以我們能夠養成,不要常常怎麼樣,這些塑膠袋能夠不要用就怎麼樣?(不要用)」
塑膠袋不會腐化,造成地球負擔。生活中充斥著一次性物品,用過就丟,造成物資浪費。
中山國小學生與慈濟志工:「空氣汙染會怎麼樣?(地球生病)空氣汙染讓我們的肺,會受傷害對不對?(對)掌聲給他鼓勵。」
實地到環保站體驗資源分類,小朋友學到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利用的環保觀念。
真善美志工 薛富才 羅金田 新竹報導
Read more天天都是地球日 做好人人本分事
- Article Details
隨著相機快門喀嚓、喀嚓地聲音,畫面快速閃過許多照片組合,當中還包括中正組總教練任兆亮教授、路跑的慈籃隊員們…,分享者大愛感恩虞珊明師兄提醒台下學員們:「亞馬遜叢林、非洲草原、美洲大陸、台灣、城市與鄉村、自然與工業…,不論你身處何處,地球氣候變遷,造成的後果,影響到地球上每一個人、也影響到每一種生物。」在偌大的體育館裡,一面牆上投影播放著北極熊、南極企鵝的故事,隨著《讓愛轉動整個宇宙》這首歌做為伴奏,呼應著大家都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與地球共生息」的目標所要追求的是『世世代代共生存、共繁榮』。
大寫Θ,是第八個希臘字母 (Theta, 西塔)。投資學上,Theta(θ)是用來測量時間變化對期權理論價值的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經過,價值則不斷下降。時間只能向一個方向變動,即「越來越少」。若以飛機測量工具的例子為比喻,則Theta可以想像為燃料測量工具。它計量還有多長時間、並將在什麼時間耗盡“燃料”。地球資源被人類開採使用,也是隨著時間遞耗,也許正因為代表相同的意義,所以Θ也成為世界地球日的標誌,提醒人類「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所以 證嚴上人提醒大家:「天天都是地球日。從『我』出發、從『心』出發。」地球的未來要怎麼『發展』呢?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地球未來,由我做主。 It's Our Turn to Lead.』
慈籃中正組球場上,北科大體育教授兼學務長任兆亮總教練,帶領著一批優秀的教練、助教們,為這些可愛的小娃兒,每週六下午風雨無阻『以球會友』,孩子除了培育良好品格、鍛鍊強健體魄,到慈籃還接受美善人文課程的薰陶。而今天的這堂環保人文課,隨著虞珊明師兄的引導,活潑的學員紛紛表達自己在行為上也要如何調整改變、做對的事情。今天的人文課還特別增加針對家長志工的座談分享,在隔鄰杭州南路的靜思小築裡,慈籃總召集人李鼎銘師兄來跟家長志工互動,希望慈籃的家長志工們,近一步了解慈濟及慈籃的重要性,接引更多相同理念的家長們。因此鼎銘師兄分享到,慈濟源起於慈善,增加一個幸福家庭、便減少一個問題家庭,人人家庭幸福,自然就會形成祥和社會。慈濟團體的美來自於個人的修養,大家要學習自重自愛,不要小看自己,時時用心學習人文,才能處處展現人文之美。
鼎銘師兄與家長志工分享最近外界對慈濟評論的紛紛擾擾。最近的事件,讓他印證 證嚴上人開創慈濟世界50多年來,堅持方向始終如一、所作所為之正確。一念心為眾生,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身為慈濟志工,現在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外界都是解讀為代表慈濟,更要精進修行,做好每一個人的本分事,成為人品典範,這樣才能擴大善與愛的力量、邀約更多人間菩薩、深植善的影響力,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為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掃街淨山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located in Toucheng`s Puding hit the streets to clean up a nature walk way
- Article Details
Staying in Taiwan, volunteers from th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located in Toucheng`s Puding hit the streets to clean up a nature walk way where butterflies frequently flutter. This trip outside of the recycling station to clean also helped to purify the volunteers` own spirit.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our program.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也是臺灣,慈濟土城區,頂埔環保站的志工,來到蝴蝶步道附近進行掃街,沿著步道,清淨大地,也淨化自己的心靈,一起來看看,再會。 Read more
離島變色錄(二)馬祖汙染現況Matsu invaded by marine debris
- Article Details
The Matsu Islands of Taiwan are made up of 36 small islands, and are ranked as the world`s fifth must see islands. However, the archipelago(pal-lego) is also haunted by marine debris coming from China. We now take you there to witness this growing problem.
台灣的馬祖列島,總共有36個小島,全世界必去的小島排名第五,但遺憾的是海岸線充斥,來自中國大陸的海漂垃圾,現在帶您前去親自了解。 Read more
吊橋搖搖欲墜 慈濟偕同軍方重建
- Article Details
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相當憂心全球垃圾問題。尤其根據今年統計,全世界每年有八百萬公噸的垃圾,被丟棄在海洋,而垃圾棄置的國家中,前十名,亞洲就占了八名,其中大陸高居第一,也影響到台灣離島海岸風光。慈濟積極推動環保教育,還在慈濟內湖園區,打造環保教育科技館,讓參訪民眾透過體驗,學習環保知識。愛的關懷,從大地到人類,印尼萬隆志工,和軍方合作,協助西爪哇村民,重建一座長達四十多公尺、搖搖欲墜的吊橋,解決兩個村莊民眾出入的問題,還有學童上學的安全。
一座吊橋,維繫著村莊的生計,還有學童的教育希望。印尼芝瑟烏鄉莊,村民出入,全靠這一條橋,搭建材料,只用細鐵網和木板,因為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得知後,萬隆慈濟人和軍方攜手,援建長達42公尺的「芝拉吉橋」。
證嚴上人開示:「大家自動自發,把愛的能量匯合起來,政府軍隊願意人力支援,心靈這樣的彼此共同一個方向,這種出錢出力,人人都可以做得到,都可以分得到那一分的歡喜。」
愛的能量,同樣能守護大地。25年來,慈濟推動環保,不遺餘力,為了深層教育,志工更發揮專業,在慈濟內湖園區,布置環保教育科技館,是創意,更是一念單純。
證嚴上人開示:「這就是教育站,從一堆垃圾變成了科技,這都是用心,一念心想盡辦法,要讓更多人了解(環保),絕對沒有隱私,這就叫做平等法。」
調查發現,全球每年被棄置在海洋的垃圾量,高達八百萬公噸,離島金門,更深受其害,環保生活化,是現今重大議題,刻不容緩。
蕭志傑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魚類誤食廢塑料 進入人類食物鏈
- Article Details
每年有成千上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被棄置海洋。研究發現:這些塑膠漂流物,並不會被自然界分解掉,而是在陽光和海浪的催化下,裂解成細小的塑膠微粒,體積和浮游生物差不多,一旦小魚誤食,大魚再吃小魚,鳥再吃魚,塑膠微粒就會進入食物鏈,連人類也不能例外。而目前,台灣離島的居民和海洋生物,正遭受這樣的威脅。今天的「離島變色錄」專題,帶您了解金門和馬祖,被海漂垃圾破壞的生態。
大愛台記者,張澤人:「這裡是馬祖南竿鄉的牛角沙灘,現在是退潮時間,當海水退去之後,透過鏡頭您可以看到,沙灘上滿是塑膠垃圾物,除了大塊的保麗龍,還可以看到地上布滿了,這種細細小小的白色顆粒,它們都是保麗龍,裂解出來的顆粒。
連江縣環保局汙染防治科長,李易修:「這些(保麗龍)碎屑,它可能會漂浮在海之中,或是上岸到沙灘上,會造成鳥類,或者是魚類,牠們可能會誤以為是食物。」
連江縣長,劉增應:「海漂垃圾會讓這些候鳥,吃下這些海漂垃圾,影響到牠們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連全球極度瀕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也被馬祖的塑膠垃圾波及。
寶特瓶蓋、卡在下喙,無法進食,還好鳥類同伴來幫忙。
連江縣環保局長,張壽華:「另外一隻鳥,牠會抓魚給牠(黑嘴端鳳頭燕鷗)吃,很幸運的,雖然是很不幸的落到卡到(下喙),牠很順利的沒有死亡,後來離開了。」
馬祖的神話之鳥、逃過一劫,其他的海洋生物,卻沒有這麼幸運,因為保麗龍和塑膠、雖然千萬年不會消失,但會裂解成微小顆粒,被海洋生物誤食。,
連江縣長,劉增應:「我們有發現一些鳥類和魚類,死亡以後,牠的肚子裡面,有這些海漂廢棄物。」
聲音:金門保育人士,洪清漳:「很多淺沙的二枚貝,都開始大量的死亡,死亡的原因是因為,這種二枚貝居住在泥沙裡面,因為泥沙的底質變了,變了以後,它沒辦法呼吸。」
金門浯江溪守護聯盟,洪篤欽:「看到蚵的顏色,成了一種綠色的金屬狀,肚子的部分,成了綠色的金屬狀,水生植物或者是說,這些貝類 這些水產,這些東西已經很明顯,受到汙染。」
金門國家公園副處長,盧淑妃:「非常多的海漂垃圾,把這個海洋,把這個水質改變了,影響到這些蝦貝類,再來是魚,然後再來可能就是鳥類甚至水獺。」
金門縣環保局長,傅豫東:「海域的汙染,是非常非常嚴重的,因為牠(水獺)剛好是在,淡水跟鹽水,鹹水的交會處,假設海洋汙染來的話,我想水獺也不會在那邊,繼續住下去。」
2014年4月,金門古寧頭溼地,兩隻水獺、氣若游絲,被人發現救治。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胡介申:「滿多的海洋生物,牠是沒有辦法區分食物跟塑膠,跟這種垃圾食物的差別,所以當牠們吃進去的時候,就有一個生物放大的作用,在生物體內開始累積。」
金門保育人士,洪清漳:「大的魚蝦,又吃了這些小的生物,然後人又吃了這些魚蝦,相對的人也會造成,這些垃圾的影響到人。」
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同樣是海漂汙染的生命共同體。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胡介申:「它(塑膠)會吸收的化學物質,像是我們知道的DDT,多氯聯苯,還有一些,在海水中的微量物質,都會因為塑膠的特性,而被吸收累積濃度,在這些微小的碎片裡面。」
海漂塑膠垃圾,裂解成「塑膠微粒」之後,表面吸附有害化學物質,經由食物鏈,進入魚類和海洋生物體內,最後被人類吃下肚,造成癌症、畸形和生育力危害。而人類繼續製造塑膠廢棄物到海洋,惡性循環。
海洋是大地之母,拒絕塑膠海岸,不僅積極淨灘,更要源頭減量,從民間、企業、政府和國際多方聯手,降低每個人日常生活、對塑膠的依賴。
Read moreThursday, 16 April 2015
人生因緣路 遇境勤修學
- Article Details
生命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潘廖葉四十歲那年接觸慈濟、遇見 證嚴上人,從此改變她的下半生。農家子弟的她,跟著父母親在鄉下過著簡樸的生活,從小立志長大後要考師範學校,當一名作育英才的老師。無奈命運捉弄,父兄相繼過世、弟弟生病、媽媽被騙光所有家當,家中經濟發生問題,迫使這一位雲林縣大內村第一位考上北二女(中山女高)、村人稱羨的女狀元,只得到工廠工作,並在母親安排下,聽從媒妁之言,嫁入一個價值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潘家。
與丈夫話不投機,偏偏又遇到了婆媳問題,夫家在婆婆威權管理之下,不論合不合理,媳婦都得言聽計從、忍耐順從婆婆的意思。兒子的出生,並沒有化解婆媳衝突,因為被婆婆視為是「捧米斗的金孫」,百般溺愛。隨著兒子長大,「婆媳問題」未解,在廖葉嚴厲管教下,叛逆的兒子,延燒出「親子教育問題」。廖葉極端困擾,再加上家中做生意的忙碌,漸漸的身體健康也亮起了紅燈。
所幸在友人的牽引下,開始接觸慈濟,並將兒子問題求助 證嚴上人,得到的答案是:「做父母的不祝福孩子,誰會祝福他?父母每天罵孩子,他們會聽嗎?孩子說話時要耐心聽完,不要打斷。要記住,父母能生孩子的命,但不能生孩子的運。父母也無法替孩子選擇他的朋友。偏是很多父母自做聰明,喜歡安排孩子的命運。既然如此,何不學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多做好事、多造善緣,好的因緣自然就會走到我們身邊,孩子也會遇到好緣。父母和孩子更要多結善緣,家庭就會有改變。」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用善解包容心涵養,自然法喜圓融得自在。於是廖葉開始學習「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的方式,運用善巧智慧與溫言善語,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廖葉師姑深信,「從自身做起,好的影響(身教),除了改變孩子的一生,更能影響一個家庭。」家庭和樂了,她更經常承擔慈濟醫院志工、投入關懷訪視,參與慈誠懿德聯誼會,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關懷與鼓勵青少年學生; 廖葉師姑以自身的轉變,幫助輔導了許多個案,也找到了年輕時想要為人師表的道路、實現生命價值的願望。由於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熱心志工輔導校園事務之典範,並榮獲教育部「100年度百分百教育愛」頒獎殊榮。
潘師姑也藉此次分享因緣更加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及願景, 上人期許大愛感恩科技
為掘井人及活泉讓更多的慈濟師兄姊了解來共同推動,也默默期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能致力於研發、創新更多具有生命力的綠色產品,成為綠色清流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人生因緣路 遇境勤修學
- Article Details
生命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潘廖葉四十歲那年接觸慈濟、遇見 證嚴上人,從此改變她的下半生。農家子弟的她,跟著父母親在鄉下過著簡樸的生活,從小立志長大後要考師範學校,當一名作育英才的老師。無奈命運捉弄,父兄相繼過世、弟弟生病、媽媽被騙光所有家當,家中經濟發生問題,迫使這一位雲林縣大內村第一位考上北二女(中山女高)、村人稱羨的女狀元,只得到工廠工作,並在母親安排下,聽從媒妁之言,嫁入一個價值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潘家。
與丈夫話不投機,偏偏又遇到了婆媳問題,夫家在婆婆威權管理之下,不論合不合理,媳婦都得言聽計從、忍耐順從婆婆的意思。兒子的出生,並沒有化解婆媳衝突,因為被婆婆視為是「捧米斗的金孫」,百般溺愛。隨著兒子長大,「婆媳問題」未解,在廖葉嚴厲管教下,叛逆的兒子,延燒出「親子教育問題」。廖葉極端困擾,再加上家中做生意的忙碌,漸漸的身體健康也亮起了紅燈。
所幸在友人的牽引下,開始接觸慈濟,並將兒子問題求助 證嚴上人,得到的答案是:「做父母的不祝福孩子,誰會祝福他?父母每天罵孩子,他們會聽嗎?孩子說話時要耐心聽完,不要打斷。要記住,父母能生孩子的命,但不能生孩子的運。父母也無法替孩子選擇他的朋友。偏是很多父母自做聰明,喜歡安排孩子的命運。既然如此,何不學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多做好事、多造善緣,好的因緣自然就會走到我們身邊,孩子也會遇到好緣。父母和孩子更要多結善緣,家庭就會有改變。」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用善解包容心涵養,自然法喜圓融得自在。於是廖葉開始學習「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的方式,運用善巧智慧與溫言善語,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廖葉師姑深信,「從自身做起,好的影響(身教),除了改變孩子的一生,更能影響一個家庭。」家庭和樂了,她更經常承擔慈濟醫院志工、投入關懷訪視,參與慈誠懿德聯誼會,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關懷與鼓勵青少年學生; 廖葉師姑以自身的轉變,幫助輔導了許多個案,也找到了年輕時想要為人師表的道路、實現生命價值的願望。由於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熱心志工輔導校園事務之典範,並榮獲教育部「100年度百分百教育愛」頒獎殊榮。
潘師姑也藉此次分享因緣更加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及願景, 上人期許大愛感恩科技
為掘井人及活泉讓更多的慈濟師兄姊了解來共同推動,也默默期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能致力於研發、創新更多具有生命力的綠色產品,成為綠色清流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離島變色錄(一)金門汙染現況Trash from China ends up in Kinmen
- Article Details
An international study shows that marine debris on the northeast Pacific has increased by 100 times in the last 40 years with most coming from Asian countries and China being the first on that list. It is estimated that China dumps some 1.3 million to 3.5 million tons of plastic waste into the Pacific every year. We will show you how severe the problem is by visiting Taiwan’s Kinmen County where its shores pick up 10 tons of waste from China everyday.
國際研究發現,過去40年間,太平洋東北海域的廢棄物增加100倍,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亞洲,而最嚴重的國家就是中國大陸,估計每年丟棄130萬到350萬公噸塑膠垃圾到太平洋,我們將帶您來到台灣的金門縣,當地每天幾乎都有來自中國、10公噸的海漂垃圾。 Read more
馬首相子訪環保The second son of the 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 visited the Tzu Chi Jinjang recycling station in Kuala Lumpur
- Article Detail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environmentalism to the public, Mohd Nazifuddin, the second son of the 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 recently visited the Tzu Chi Jinjang recycling station in Kuala Lumpur with his friend to learn more about Tzu Chi’s recycling efforts.
盡心推廣環境保護,莫哈馬那基夫丁,馬來西亞首相納吉的次子,最近與友人一同參訪慈濟吉隆坡增江環保站,希望能多了解慈濟環保的運作。 Read more
池上環保宣導Residents participating in recycling in Chihshang
- Article Detail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of tourists visiting the Taitung area,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the beautiful scenery. To rai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e local county officials invited Tzu Chi volunteers to hold talks to teach residents more about the practice of recycling.
最近幾年,台東縣遊客爆增,許多人被鄉村的美景吸引而來,為了提升環保意識,垃圾減量,因此鄉公所邀請慈濟志工舉辦環保宣導。 Read more
校慶分享省水+馬幼兒省水Learning ways to safe water
- Article Details
As Taiwan faces water shortages, saving wa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all. Teachers at Tzu Chi kindergarten in Butterworth, Malaysia recently asked students use water sparingly and learn to cherish water. While in Kaohsiung, Taiwan, Guangwu Elementary School invited Da Ai mothers to teach children about how going meatless can save water. Let’s take a look.
目前全台大缺水,省水成了所有人關心的焦點,馬來西亞北海慈濟幼兒園的老師,最近要求學生省水,並珍惜水資源,而高雄市光武國小,則邀請大愛媽媽,前往宣導茹素與省水,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我這樣做慈濟(五)環保志工Devoted volunteer Gao A-ye
- Article Details
In our next report, we travel to the Tzu Chi Neihu Grounds in Taipei, Taiwan to meet 81-year-old Tzu Chi volunteer Gao A-ye. More than two decades ago, Gao was inspired to practice recycling to safeguard the planet. Despite being illiterate, with determination, the senior has learned ways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lastic bags.
下一則新聞,我們到台灣台北慈濟內湖園區,認識81歲的高阿葉。20多年前,高阿葉受到啟發,開始做環保,保護大地,雖然不識字,因為決心,高阿葉還是找到辦法,學習如何分類塑膠袋。 Read more
支援獅子山防疫 發送物資濟貧苦
- Article Details
飽受伊波拉病毒侵襲的獅子山共和國,過去一年來不少醫療人員都得暴露在被傳染的危險中,慈濟志工將物資、福慧床及毛毯,送到當地居民手中,協助改善當地饑荒和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希利基金會和天主教的明愛基金會,也參與這項行動。而台灣的南投及小琉球地區垃圾問題嚴重,證嚴上人感謝在垃圾堆中持續做環保的志工們。
獅子山共和國,飽受伊波拉病毒肆虐,醫療資源更是短缺,慈濟志工將福慧床和毛毯分送到有需要的民眾手中。希利基金會與明愛基金會,也參與這分跨種族的愛。
證嚴上人開示:「有這樣,有愛的送給溫暖,大家有愛一起來做,這是希利基金會,還有天主教的明愛基金會,也跟慈濟一起,我們大家投入,但願未來能為這樣的苦難的地方,盡一分力量,這都是人人要付出,這種人道精神。」
儘管四大不調,環保志工還是默默付出,證嚴上人感念,在惡臭中,徒手撿垃圾的環保志工。
證嚴上人開示:「要提倡,要鼓勵資源可以回收,生活的垃圾也盡量輔導,清淨在源頭,如何來減少,才是根本的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人不要輕易丟垃圾,看到那樣的情景,就可以想到了,我們要感恩這一大群,願意無私的付出,不只是資源回收,還要做教育。」
付諸行動,更落實在心靈,愛的能量生生不息,就是人間幸福。
綜合報導
Read more淨山親近自然 撿拾垃圾恢復美景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土城區頂埔環保站,就位在蝴蝶步道附近,志工們走出環保站,沿著步道,清淨大地,也淨化自己的心靈。
拿著布袋和清掃工具,志工們走出環保站,沿著蝴蝶步道,一路低頭看,也在草叢裡尋到寶。
這條蝴蝶步道,是土城市民最愛的休閒登山步道之一,1.3公里長,就有二千五百多種的原生種和蜜源植物,招蜂引蝶,但在遊客走過後,也留下不少的垃圾。
社區民眾 李苡珊:「對我受用還滿大的,又認識了一個賞蝶步道。」
邊走邊掃,也邊撿,還不忘做資源分類,走過後的痕跡,是一地清淨。
社區民眾 李宜恩:「今天雖然有下一點點小雨,可是卻不減我們的興致,淨山這個活動,不只可以清淨土地,也可以清淨我們心裡面的穢汙。」
好的環境,讓萬物有生氣,美善的團體,也同樣讓社區能更美好。
真善美志工 夏小鳳 翁金員 瞿明成 台北報導
Read more志為大地園丁 不畏髒臭分類回收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靜思堂附近有一個環保站,叫做甲洞橫街環保站。這個環保站有一位常駐志工,溫忠銘,他白天在菜市場賣菜,中午結束,就趕緊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一年365天,天天報到,資源分類的工作,還有一分,體恤艱苦人的用心。
慈濟志工 溫忠銘:「你看 你看 蟲都有的。」
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溫忠銘耐心,仔細地翻找。可,看看手中,盡是一些殘破的報紙和塑膠物。這是他,特意的慢一步,讓有價值的紙箱,先被其他人撿走。
慈濟志工 溫忠銘:「以前我收兩輪的, 現在變成收一輪了, 一輪給人家收去了, 給他們收拾乾淨了, 第二輪我才來, 我也不要跟他們(競爭), 給他們自己找事(生計)。」
回收資源,志不在收入,而是對大地的疼惜。一年365天,日日做環保,今日事,溫忠銘必定今日畢。
慈濟志工 溫忠銘:「慈濟資源不怕多 最怕沒得做, 資源怎麼多都好, 我們一定會做得完的。」
慈濟志工 葉尚海:「我覺得他做環保是, 很認真地做那種的, 做到很細那種的, 不管多累都好, 資源來到他可以說, 做到晚上九點 十點, 他都要把它做完。」
吉隆坡甲洞區橫街,溫忠銘和年邁的母親,在菜市場擺攤賣菜,收入僅足以餬口。
但在中午收攤後,他都會自掏腰包,購買素食便當,趁熱,帶到橫街一角的慈濟環保站,請年長志工享用。
慈濟志工 溫忠銘:「因為他們老菩薩, 你知道他們的環境不是很好, 所以我年輕還可以賺到一點, 就買給他們吃, 給他們吃 大家開心, 因為他們來我們慈濟付出, 所以我們一定要 師父講, 善待我們的老菩薩。」
慈濟志工 葉尚海:「天天可以這樣子, 買 打包飯給他們吃, 這個精神 真的坦白講我做不到, 而且是自己挖荷包 自己出錢, 如果我是很有錢就不同, 他的(收入)只是剛剛好夠罷了, 他都可以做到這樣。」
從一個擺攤菜販,撿別人不要,顧環保老菩薩的胃。他的環保胸襟,如天地寬大。
林英意 黃鉅程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垃圾飄洋過海 金馬外島首當其衝
- Article Details
關心離島的海漂垃圾,除了塑膠之外,還出現醫療廢棄物,帶來的恐怕不只是汙染問題,
這裡是古寧頭戰役,最著名的戰區,當時為了防止敵人登陸,所以在沙灘上,架設尖銳的鐵條(軌條砦),想要把登陸的小艇刺破,不過隨著歷史變遷,兩岸衝突落幕,現在入侵金門海岸線的,只有大量的塑膠垃圾。
金門縣環保局廢管科長 黃杏玲:「隨便撿一個,都可以看到是一些是,大陸廠牌跟簡體字。」金門縣金湖鎮環保回收課班長 歐陽佩嵐:「他們(大陸)的洗潔精,沐浴乳,還有他們的殺蟲劑的罐子很多,都漂過來我們這邊。」這天遇上大陸霧霾,從金門慈湖沙灘、望向對岸,視野模糊,但依稀可以看到福建廈門、高聳的建築物。金門和烈嶼、距離大陸九龍江口不到10公里,兩岸這麼近,由「九龍江」而下的塑膠垃圾,隨著風向和洋流、大舉入侵。
金門縣環保局長 傅豫東:「 (廈門)沿河的居民,通常他都是垃圾包一包,就往河邊丟了,一碰到下大雨,或是颱風的時候,水位一上漲,整個沖下來,(金門)整個岸邊是全部都是(垃圾),可能一收起來,就是100多噸。」
每年從廈門過來金門的海漂垃圾量,超過一萬公噸,同樣的,馬祖離島也難逃此劫。「莒光」、「南竿」、「北竿」、「亮島」和「東引」這些馬祖小島,排列在大陸福建閩江口,有如一串珍珠,由於地理位置相近,無法避免海漂垃圾入侵。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馬祖北竿鄉的島嶼,在我右手邊,大陸福建距離十幾公里外,他們每天製造的大量塑膠垃圾,就順著洋流,漂到這個地方來,除了大型的保麗龍浮球,還有許多醫療廢棄物,像藥品,針劑,以及這種小刀,還有燈泡易碎尖銳的物品。」
連江縣環保局技正 林宜華:「尖銳性的東西,會刺傷手腳,所以我們做淨灘的時候,也要稍微做一些防護。」
馬祖北竿鄉居民 王樹傑:「我印象中我們小時候的時候,沒有這麼髒,後來可能因為,大陸的經濟開發。」連江縣長 劉增應:「福建的沿海,隨著閩江口漂流過來的巨大垃圾,隨著風向海流,常常汙染到我們的沙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不斷的來。」
2015年2月的研究:全世界每年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被棄置大海。前10名丟棄最多的國家,8個來自亞洲,排名第一的,就是大陸,每年製造130萬-350萬的海漂塑膠垃圾,台灣離島,淪為大陸的垃圾場。
海漂垃圾製造排名國家,大陸,印尼,菲律賓,越南,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荒野保護協會專員 胡介申:「我們還有撿到這是一瓶奶茶,它的條碼一樣寫的是中文,可是它條碼是692,其實它是中國大陸所製造。」
商品條碼的前三碼,為生產國別,台灣條碼是471,大陸條碼則是從690-695,韓國880,越南893等等。(台灣,471,大陸,690,691,692,693,694,695,韓國,880,越南,893,菲律賓,480)
這些年來,台灣離島的海漂垃圾,商品條碼、幾乎都來自大陸。
金門縣環保局長 傅豫東:「(大陸)廈門在這幾年,其實也是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他們(大陸官方)有去做管制,可是這管制,沒有辦法像台灣,做得力道這麼強,海漂垃圾,降低的幅度到了一個瓶頸。」
不論誰製造海漂垃圾,海洋都是受害者,最終的苦果,是所有人類償還。台灣離島如何告別垃圾夢魘,是兩岸政府和人民、共同面對的難題。
張澤人
海燕重創毀家園 以工代賑拚生計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實業家顏長偉,五年前走入慈濟後,就將公司的紙板,全數交由慈濟環保站做回收,為了讓員工能了解,特地邀請志工到工廠辦茶會,也以身作則,帶動大家響應竹筒歲月(4/11)
身為菲律賓數一數二的摩托車製造廠,每天的紙板回收量,十分可觀,艾德溫參與慈濟以工代賑計畫,每天都要來整理三次,也改善了家裡的經濟
以工代賑居民 艾德溫:「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以工代賑的朋友們, 就靠這筆錢養家活口。」
過去,回收的所得,都做為員工福利金,老闆顏長偉,五年前走入慈濟後,就決定全數捐出,做為慈善基金,更重要,是要讓員工能理解,特地邀請志工,在工廠內舉辦茶會活動
實業家 顏長偉:「(教育)他們的心, 有一個好的心 才會做好的事。」
顏長偉的女兒 顏煒燃:「這是很好的, 因為也教導每位員工, 要如何回饋社會。」
志工提供素食餐點,也透過影片和大家分享海燕風災,賑災的點點滴滴,顏長偉更進一步號召員工們,一起來響應竹筒歲月,這已經雷那多的第二支竹筒。
員工 雷那多:「即使只是捐出一些些, 也能發揮很大的功能, 要捐給好的公益組織像是慈濟。」
以良善做為企業的根基,公司有愛,社會,也有溫暖。
李佳美 亞關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15 April 2015
大愛感恩獲榮耀 環保人文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幾次的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國際市場方面確實是撲朔迷離,讓許多產業遭受很大的打擊,而我國傳統成衣業者卻各個都能自立自強,無時無刻都以「危機即是轉機」自勉,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建立國際產銷體系。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在理事長、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以服務代替領導、積極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不但結合同業力量,凝聚成衣產業的最佳供應鏈,更運用產業實力創造商機,帶出台灣成衣業的新紀元。將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帶到國際舞台,並且將台灣休閒運動成衣的軟實力展現出來。
黃華德董事長帶領大愛感恩科技身體力行,向世界推廣台灣環保科技之光,並且推動台灣共同品牌為長程目標,積極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策略聯盟,以發揮整體力量,提升產品品質及品級。使台灣成衣產業能夠在國際間發光,讓成衣產銷達無國界之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以「 環保/人文/科技/回饋 」為核心訴求,以推廣「無染及不後染」的綠色再生產品並以成為全球環保的典範為努力目標。將環保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對環境無污染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從2010年以來,便積極推動「MIT製程」及「產品認證」,堅持產品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及口碑,更致力開創出台灣品牌「心」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總計有442項綠色環保再生產品獲得台灣 MIT 微笑標章認證,是唯一、也是最多,獲得『環保紡織品』MIT認證的綠色品牌。大愛感恩科技身為台灣唯一『綠色環保科技再生』品牌,在海內外,除了積極推廣優質環保再生科技產品,更以傳播環保人文理念與落實及回饋社會為使命, 年年榮獲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社會企業責任獎等 。這三年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包括代表中小企業最高榮譽的國家磐石獎/國家永續發展獎/國家環境教育獎/企業環保獎/亮點企業/產品創新獎/小巨人獎/金點設計獎等政府單位頒發二十四項獎項肯定與榮耀,在今年度更獲頒製衣公會 " 傑出會員獎 " ,獲得成衣產業同業更深一層的肯定。在未來我們也會秉持著『無染環境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將環保人文傳遞到全球,帶領更多產業一起成為綠色產業,將這份愛護地球的理念傳出去,以達到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得獎】2015年「製衣公會傑出會員製衣楷模獎」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幾次的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國際市場方面確實是撲朔迷離,讓許多產業遭受很大的打擊,而我國傳統成衣業者卻各個都能自立自強,無時無刻都以「危機即是轉機」自勉,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建立國際產銷體系。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在理事長、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以服務代替領導、積極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不但結合同業力量,凝聚成衣產業的最佳供應鏈,更運用產業實力創造商機,帶出台灣成衣業的新紀元。將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帶到國際舞台,並且將台灣休閒運動成衣的軟實力展現出來。
黃華德董事長帶領大愛感恩科技身體力行,向世界推廣台灣環保科技之光,並且推動台灣共同品牌為長程目標,積極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策略聯盟,以發揮整體力量,提升產品品質及品級。使台灣成衣產業能夠在國際間發光,讓成衣產銷達無國界之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以「 環保/人文/科技/回饋 」為核心訴求,以推廣「無染及不後染」的綠色再生產品並以成為全球環保的典範為努力目標。將環保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對環境無污染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從2010年以來,便積極推動「MIT製程」及「產品認證」,堅持產品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及口碑,更致力開創出台灣品牌「心」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總計有442項綠色環保再生產品獲得台灣 MIT 微笑標章認證,是唯一、也是最多,獲得『環保紡織品』MIT認證的綠色品牌。大愛感恩科技身為台灣唯一『綠色環保科技再生』品牌,在海內外,除了積極推廣優質環保再生科技產品,更以傳播環保人文理念與落實及回饋社會為使命, 年年榮獲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社會企業責任獎等 。這三年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包括代表中小企業最高榮譽的國家磐石獎/國家永續發展獎/國家環境教育獎/企業環保獎/亮點企業/產品創新獎/小巨人獎/金點設計獎等政府單位頒發二十四項獎項肯定與榮耀,在今年度更獲頒製衣公會 " 傑出會員獎 " ,獲得成衣產業同業更深一層的肯定。在未來我們也會秉持著『無染環境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將環保人文傳遞到全球,帶領更多產業一起成為綠色產業,將這份愛護地球的理念傳出去,以達到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大愛感恩獲榮耀 環保人文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幾次的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國際市場方面確實是撲朔迷離,讓許多產業遭受很大的打擊,而我國傳統成衣業者卻各個都能自立自強,無時無刻都以「危機即是轉機」自勉,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建立國際產銷體系。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在理事長、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以服務代替領導、積極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不但結合同業力量,凝聚成衣產業的最佳供應鏈,更運用產業實力創造商機,帶出台灣成衣業的新紀元。將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帶到國際舞台,並且將台灣休閒運動成衣的軟實力展現出來。
黃華德董事長帶領大愛感恩科技身體力行,向世界推廣台灣環保科技之光,並且推動台灣共同品牌為長程目標,積極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策略聯盟,以發揮整體力量,提升產品品質及品級。使台灣成衣產業能夠在國際間發光,讓成衣產銷達無國界之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以「 環保/人文/科技/回饋 」為核心訴求,以推廣「無染及不後染」的綠色再生產品並以成為全球環保的典範為努力目標。將環保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對環境無污染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從2010年以來,便積極推動「MIT製程」及「產品認證」,堅持產品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及口碑,更致力開創出台灣品牌「心」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總計有442項綠色環保再生產品獲得台灣 MIT 微笑標章認證,是唯一、也是最多,獲得『環保紡織品』MIT認證的綠色品牌。大愛感恩科技身為台灣唯一『綠色環保科技再生』品牌,在海內外,除了積極推廣優質環保再生科技產品,更以傳播環保人文理念與落實及回饋社會為使命, 年年榮獲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社會企業責任獎等 。這三年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包括代表中小企業最高榮譽的國家磐石獎/國家永續發展獎/國家環境教育獎/企業環保獎/亮點企業/產品創新獎/小巨人獎/金點設計獎等政府單位頒發二十四項獎項肯定與榮耀,在今年度更獲頒製衣公會 " 傑出會員獎 " ,獲得成衣產業同業更深一層的肯定。在未來我們也會秉持著『無染環境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將環保人文傳遞到全球,帶領更多產業一起成為綠色產業,將這份愛護地球的理念傳出去,以達到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得獎】2015年「製衣公會傑出會員製衣楷模獎」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幾次的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國際市場方面確實是撲朔迷離,讓許多產業遭受很大的打擊,而我國傳統成衣業者卻各個都能自立自強,無時無刻都以「危機即是轉機」自勉,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建立國際產銷體系。台灣區製衣工業同業公會,在理事長、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以服務代替領導、積極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不但結合同業力量,凝聚成衣產業的最佳供應鏈,更運用產業實力創造商機,帶出台灣成衣業的新紀元。將台灣流行成衣的時尚魅力帶到國際舞台,並且將台灣休閒運動成衣的軟實力展現出來。
黃華德董事長帶領大愛感恩科技身體力行,向世界推廣台灣環保科技之光,並且推動台灣共同品牌為長程目標,積極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策略聯盟,以發揮整體力量,提升產品品質及品級。使台灣成衣產業能夠在國際間發光,讓成衣產銷達無國界之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以「 環保/人文/科技/回饋 」為核心訴求,以推廣「無染及不後染」的綠色再生產品並以成為全球環保的典範為努力目標。將環保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以對環境無污染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從2010年以來,便積極推動「MIT製程」及「產品認證」,堅持產品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及口碑,更致力開創出台灣品牌「心」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總計有442項綠色環保再生產品獲得台灣 MIT 微笑標章認證,是唯一、也是最多,獲得『環保紡織品』MIT認證的綠色品牌。大愛感恩科技身為台灣唯一『綠色環保科技再生』品牌,在海內外,除了積極推廣優質環保再生科技產品,更以傳播環保人文理念與落實及回饋社會為使命, 年年榮獲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社會企業責任獎等 。這三年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包括代表中小企業最高榮譽的國家磐石獎/國家永續發展獎/國家環境教育獎/企業環保獎/亮點企業/產品創新獎/小巨人獎/金點設計獎等政府單位頒發二十四項獎項肯定與榮耀,在今年度更獲頒製衣公會 " 傑出會員獎 " ,獲得成衣產業同業更深一層的肯定。在未來我們也會秉持著『無染環境的環保美學』守護地球,將環保人文傳遞到全球,帶領更多產業一起成為綠色產業,將這份愛護地球的理念傳出去,以達到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海岸線充斥海漂垃圾 馬祖美景蒙陰影
- Article Details
今年的雅虎旅遊票選:全世界必去的十大小島,馬祖排名第五,另外,去年的台灣票選「一生必去的自然景觀」,馬祖更排名第一。馬祖擁有美麗的海岸線,但遺憾的是,近年來,海岸線充斥海漂垃圾,美麗蒙上陰影。根據統計,馬祖一年的海漂垃圾,超過800公噸,其中八成卡在消波塊和礁岩,無法清除,慢慢汙染海域。今天的「離島變色錄」專題,帶您一起去了解。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您相信嗎?在我腳底下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全部都是海漂垃圾,這裡是馬祖清水村,沿岸的海堤。」
和龐大垃圾只有一牆之隔的,是馬祖「清水溼地」,占地12公頃的澳口,成為國家級的重要溼地,但迎接遊客的,並非候鳥和招潮蟹,而是海漂垃圾。
連江縣環保局汙染防治科長 李易修:「颱風季節的時候,海漂垃圾雖然有受過堤防的阻擋,但是還是會有滿大部分會進到我們的溼地,影響我們溼地裡面的生物。」
每年冬天,來自大陸的海漂垃圾,順著東北季風和洋流,到達馬祖36個島嶼的北方。以「南竿島」為例,春冬時期,北方沙灘布滿塑膠廢棄物,像迎風面的「清水溼地」和「牛角沙灘」,不斷堆積海漂垃圾。
南竿島的背風面,南方海岸,冬天時,海漂垃圾很少過來, 像「仁愛村沙灘」,就還沒到汙染期。
一望無際的美麗沙灘,這裡是馬祖仁愛村的沙灘,目前看不到海漂垃圾,是因為洋流和風向沒有把垃圾帶進來,不過每年的5月到10月,到時候隨著洋流和風向轉變,會湧入大量的海漂垃圾。
馬祖居民 王樹傑:「等到四、五月,等到轉南風的時候,這個沙灘就會變得很多垃圾。」
到了夏季,馬祖島嶼的南方迎風海岸線,會漂來大量的塑膠垃圾,相對的,北方海岸的垃圾量就會減少。所謂「風水輪流轉」,馬祖人說,海漂垃圾也會輪流轉。
馬祖每年清出的海漂垃圾,超過800公噸,其中保麗龍占1/3,木竹類1/3,寶特瓶、塑膠袋、玻璃瓶和鐵鋁罐,又占1/3。
連江縣環保局汙染防治科長 李易修:「一天有2個大潮,所以當我們清完之後,下一個大潮,又會把新的海漂垃圾再帶上來。」
政府無奈,漁民抱怨,近年來的養殖業,因為海漂汙染而產量減少,連謀生的漁船都經常被弄壞。
馬祖漁民 王長宏:「(哪些東西容易被捲進來?) 大概都是塑膠,塑膠帶子或是塑膠袋,大部分都是塑膠袋,一堵住,(引擎)就停掉了。」
馬祖海岸線有20%屬於沙灘,不過還有另外80%是屬於礁岩地形,由於地勢陡峭,這些卡在岩石的保麗龍,無法用人力清除,因此還有80%的海漂垃圾留在原地。
連江縣環保局長 張壽華:「我們現有的人力,已經沒有辦法負荷沙灘上面,比較容易清的(海漂垃圾),對於這個礁岩上面的垃圾,我們真的是無能為力。」
連江縣環保局長廢管科長 王榮龍:「長期堆積以後就是,可能碰到一個颱風來,可能再把它淘出來,向外擴散。」
在馬祖海域架設攔截網,近百個塑膠桶用繩子串起,成為一道牆,阻止海漂垃圾,但幾個月後,就被惡劣海象摧毀。
一味清除和阻檔,無法根本解決海漂垃圾問題,釜底抽薪之道,是源頭的管制。對於離島居民來說,海岸的瓶瓶罐罐,並非「瓶中信」的浪漫故事,而是與垃圾共存的噩夢。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垃圾無處去!堆積如山環境髒臭
- Article Details
旅遊觀光景點眾多的南投縣,竟然要被垃圾給淹沒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南投沒有設置焚化廠,所以境內的垃圾都要委託鄰近七縣市焚化處理,但從今年初開始,鄰近縣市的部分的焚化廠關閉維修中,而且為了經濟考量,大多的焚化廠都優先處理事業廢棄物,家戶垃圾反而被排擠掉了,所以這幾個月來,南投縣已經堆積超過七千噸的垃圾,這問題再不解決,恐怕到五月底,堆積的垃圾會破一萬公噸。
真的非常誇張,兩個月前的垃圾都還堆在原地,為了節省空間,只能請怪手把垃圾不斷往上堆。
南投因為沒有焚化廠,平常家戶垃圾都是委託鄰近七個縣市焚化,但近來焚化廠為了經濟考量,轉而優先處理事業廢棄物,導致家戶垃圾量越積越多。
南投縣環保局長 黃靜如:「原因是因為,一般的家戶垃圾焚化爐,超收了事業廢棄物,以至於排擠掉家戶垃圾的處理量。」
目前為止,南投縣境內已經堆積超過七千公噸的垃圾,估計到五月底,堆積的垃圾灰超過一萬公噸,垃圾堆積也引發災害,四月初才因為沼氣外洩,引發火災。
南投市清潔隊長 黃政寬:「把結構開挖,破壞結構,使沼氣釋放出來,這樣子,如果已經有燃點,我們就持續用水澆灌。」
目前只能在現場二十四小時灑水降溫,而垃圾堆積散發惡臭,山下的居民飽受其害。
居民 黃小姐:「就是類似垃圾堆起來,很臭的味道。」
目前南投縣環保局已經請求環保署協調,優先協助處理南投的垃圾,也要提醒民眾,回歸源頭,還是要做好垃圾分類,減少垃圾量,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江麗君 楊俊亭 台中報導
Read moreTuesday, 14 April 2015
台灣之美人文情 環保之愛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明基材料公司代表與中國奇瑞汽車張屏副總經理,在宗教處秘書處劉鈞安師兄陪同下,進行了一趟慈濟志業人文巡禮,首先來到內湖科學園區之大愛感恩科技參觀。大愛感恩虞珊明協理將慈濟環保的緣起、及依『社會企業』精神所設立之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與目的一一說明,從有形的環保科技成果,到背後環保菩薩的無形的人文精神,以及企業應有之社會責任、更點出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以環保/人文/科技作為慈善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利用科技,更強調環保的重要性,當今氣候變遷,越來越多的天災人禍。當災害發生時,我們能否更立即性的面對?更有效率的為毀傷的大地、苦難的災民以及救助人員帶來一些幫助?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系列」因此應運而生。從最早的環保毛毯、到現在的太陽能系列,包括帽子、行李箱等等,「慈悲科技」裡頭都是 證嚴上人的智慧巧思,展現科技的慈悲精神。在場都是工業材料專家,對於這些工業材料的個別『功能』都知之甚詳,但是看到大愛感恩科技運用慈悲智慧、創意科技,所成就慈悲科技『良能』,則是嘖嘖稱歎。
面對外界驚羨、好奇的問題:「世足賽時,進入決賽10隊之球衣均為寶特瓶製成,是不是大愛感恩科技製成的?」 虞珊明師兄也解釋,「但看各隊鮮豔的球衣,肯定不是大愛感恩科技所製造。環保的三原色,『綠、白、大地(雜)』是寶特瓶的基礎顏色,白色象徵純潔、綠色代表清新的色調。為了減少布料染整用水、和所帶來水汙染等環境問題,因此大愛感恩不後染色。」以一顆簡單的心,不再帶來汙染的製衣過程,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努力的目標。
誠如靜思語所言:「人人心中湧現淨水,才能拯救發燒的地球。」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一場、一場分享,一次、一次的交流,分享這一路的點點滴滴,也傳達最初衷的大愛精神,願為掘井人,一起掘出人人心頭活泉。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台灣之美人文情 環保之愛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明基材料公司代表與中國奇瑞汽車張屏副總經理,在宗教處秘書處劉鈞安師兄陪同下,進行了一趟慈濟志業人文巡禮,首先來到內湖科學園區之大愛感恩科技參觀。大愛感恩虞珊明協理將慈濟環保的緣起、及依『社會企業』精神所設立之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與目的一一說明,從有形的環保科技成果,到背後環保菩薩的無形的人文精神,以及企業應有之社會責任、更點出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以環保/人文/科技作為慈善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利用科技,更強調環保的重要性,當今氣候變遷,越來越多的天災人禍。當災害發生時,我們能否更立即性的面對?更有效率的為毀傷的大地、苦難的災民以及救助人員帶來一些幫助?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系列」因此應運而生。從最早的環保毛毯、到現在的太陽能系列,包括帽子、行李箱等等,「慈悲科技」裡頭都是 證嚴上人的智慧巧思,展現科技的慈悲精神。在場都是工業材料專家,對於這些工業材料的個別『功能』都知之甚詳,但是看到大愛感恩科技運用慈悲智慧、創意科技,所成就慈悲科技『良能』,則是嘖嘖稱歎。
面對外界驚羨、好奇的問題:「世足賽時,進入決賽10隊之球衣均為寶特瓶製成,是不是大愛感恩科技製成的?」 虞珊明師兄也解釋,「但看各隊鮮豔的球衣,肯定不是大愛感恩科技所製造。環保的三原色,『綠、白、大地(雜)』是寶特瓶的基礎顏色,白色象徵純潔、綠色代表清新的色調。為了減少布料染整用水、和所帶來水汙染等環境問題,因此大愛感恩不後染色。」以一顆簡單的心,不再帶來汙染的製衣過程,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努力的目標。
誠如靜思語所言:「人人心中湧現淨水,才能拯救發燒的地球。」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一場、一場分享,一次、一次的交流,分享這一路的點點滴滴,也傳達最初衷的大愛精神,願為掘井人,一起掘出人人心頭活泉。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澎湖學生環保Recycling begins on campus in Penghu
- Article Details
The National Penghu Marine and Fishery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ollaborates with Tzu Chi volunteers to promote recycling around the campus. After recycling with the volunteers, students learned that recycling can only be effective if everyone can rinse the recyclables clean before discarding them.
澎湖水產職業學校特地邀請慈濟志工,一起進行校內的資源回收,彎腰動手做後,才發現環保,清淨在源頭,才是更重要。 Read more
曾文水庫淤積+限水國小因應Excavating sediment in the Zengwen Reservoir & water rationing at Liyuan Elementary
- Article Details
Typically, March is monsoon season in Taiwan. However, the rain was minimal last month and did nothing to fill up the country’s thirsty reservoirs, thus the government has begun enforcing water rationing in several areas. Before we check on the students at the affected Liyuan Elementary in Linkou of New Taipei City, we first travel to the Zengwen Reservoir in Tainan to understand the severity of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and its cause.
在台灣,通常三月是梅雨季節,但上個月雨量少得可憐,根本無法讓缺水的水庫止渴,因此政府開始在某些地區限水。在我們前往新北市的林口,看看麗園國小的學生如何面對限水的問題前,我們先來到台南的曾文水庫,了解事情的嚴重性與肇因。 Read more
與水共生(4)What is happening to Taiwan's water?
- Article Details
To battle drought and dry season, farmers dig ponds to collect rainwater, which can then be used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Unfortunately, with the illegal dumping of toxic industrial waste being so rampant, the water coming from these ponds may not necessarily be suitable for irrigation.
為了應付乾旱與枯水期,農夫會建立埤塘來收集雨水,以便灌溉時使用,但由於有害事業廢棄物亂傾倒的事件頻繁,來自這些埤塘的雨水,也有可能發生問題。 Read more
嘉幼園話劇Learning eco-friendly concepts
- Article Details
In Chiayi(嘉義), Taiwan, Tzu Chi volunteers recently visited the Wufeng(吳鳳) Kindergarten to pass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ncepts to children. During their visit, the volunteers put on a skit which taught children way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garbage they create and throw away.
在臺灣嘉義,慈濟志工最近來到吳鳳幼稚園,把環保概念傳遞給學生,志工演出話劇教導孩子,如何減少垃圾製造和丟棄。 Read more
高秀鳳做慈濟Dedicating herself to practicing recycling
- Article Details
Staying in Taiwan, we now go to Keelung, to meet 60-year-old Tzu Chi volunteer Gao Xiufeng(高秀鳳), who became a certified Tzu Chi volunteer in 1992. For the past 24 years, Gao(高) has not only kept our planet clean by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to the community, but also by practicing recycling and inspiring others to follow suit.
轉到台灣基隆,來看六十歲的慈濟志工高秀鳳,1992年成為慈濟受證委員,24年來她不僅落實環保,更是將環保意識帶進社區,帶動許多社區的居民投入。 Read more
花慈小掃街+南幼兒清掃Students learn about giving
- Article Details
We begin the second part of our program with Tzu Chi stories in Taiwan. Students who attend Tzu Chi schools learn about selfless giving from a young age. In Tainan, a group of Da Ai Kindergartners brought cleaning supplies over to the local Jing Si Hall to help keep the place dust free. Meanhile second and third graders in the elementary division of Tzu Chi Senior High School Affiliated with Tzu Chi University in Hualien hit the streets to clean up their environment.
下半段節目,我們來看看臺灣的慈濟新聞,就讀慈濟學校的學生,從小都會體會付出與服務的精神,在台南,一群大愛幼兒園的學童,帶著清掃的工具前往靜思堂打掃,另外一群慈大附中國小部的二三年級的師生,也走出校門,沿著學校周圍的社區掃街,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花清潔隊關懷Tzu Chi volunteers visited the countless men and women that make up the sanitation crew of the Hualien city, bringing gifts of love and appreciation
- Article Details
Staying in Hualien, Tzu Chi volunteers visited the countless men and women that make up the sanitation crew of the city, bringing gifts of love and appreciation. In the past, the city produced 100 tons of trash per day, but now the number has been reduced to 52 tons a day thanks to the citizens working together towards bettering the environement. That’s all the time we have for today,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Goodbye.
節目最後,在花蓮,慈濟志工感恩清潔隊全年無休的為居民付出,帶來結緣品前往表達感謝,以往花蓮市每天100噸的垃圾,現在降到52噸,清潔隊也感恩慈濟環保志工一起為環境努力,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與水共生(3)河殼菜蛤The golden mussel
- Article Details
Taiwan’s reservoirs are not only troubled by sedimentation but also the invasion of a non-native species- the golden mussel. As the mussels grow quickly and are small in size, they can easily block the flow of water by building colonies along canals and gateways. Also, when the mussels die, they can seriously effect water quality. Here’s more in our report.
台灣的水庫不只有長期淤積的問題,還要面對外來入侵生物「河殼菜蛤」,由於菜蛤成長迅速,體積又小,能夠堵住進水口,而牠們死亡時又會影響水質,一起來了解。 Read more
2015,04/14,製衣公會第十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傑出會員頒獎)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14日(二)
【地點】製衣公會
大愛心聞: 大愛感恩獲榮耀 無染環保護大地

大愛『心』設計 落實『心』生活
- Article Details
在生活中如何落實環保?選擇採用環保訴求的生活用品,可以讓自己在消費的同時也體恤大地。大愛感恩科技針對於產品設計的特色區分出許多系列,主要為:傳薪、修賢、心芽、心品四大系列。大愛感恩科技成立滿六週年,產品不但追求環保、品質,也追求實用性。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師姊在《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 訪問中提到:「大愛感恩提倡環保低碳生活概念,將環保商品取代日常生活用品,將商品融入慈濟人文故事,提昇品質,增加商品功能性及實用性,讓商品有人文價值和生命力,不再只是單純的商品,主要的價值觀是:回收資源再生『續物命』,將物資用於需要的人『造福慧』,商品不只是商品,是愛的呈現。」
其中,今天特別介紹心品系列,此系列分成四大類: 慈悲科技類、旅人善行袋包類、居家用品類、家飾織物類。慈悲科技商品加入許多科技的設計,像是LED、太陽能、紅外線等。讓商品更實用,同時也是針對賑災而設計,讓志工在賑災時更安全。例如慈濟志工執行賑災與偏鄉發放任務,災區地形險惡,為了保護志工的雙腳,大愛感恩科技設計了一款「防穿刺神奇白鞋」,其研發技術與功能性結合上人智慧與慈悲,是一雙兼具保護雙腳與環保愛地球的布鞋。鞋面、鞋底超輕EVA發泡、橡膠RUBBER組合大底,能吸收衝擊力且耐磨,獨特『排水溝』底紋設計增加止滑效果。達到歐盟標準的防穿刺中底布,能通過約112kg的金屬異物不穿透的測試。加厚及符合腳形的活動鞋墊能分散壓力,久站不易累。
此外,主持人也提到:在大愛感恩從事設計工作,與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設計的理念與重點有何不同?廖惠玲師姊也回答:「一般公司注重利潤回收。但大愛感恩著重在品質、功能、實用性,將真正好的商品落實生活裡。公司投資在研發實驗室或是新的布種開發,都是,結合產官學界各方的頂尖專業人士指導,接觸面相當廣泛,是無法與一般公司比擬的。」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在環保上不遺餘力,也希望將這份心傳遞給大眾,用「心」的生活思維,落實在生活中,來真正關懷我們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心』設計 落實『心』生活
- Article Details
在生活中如何落實環保?選擇採用環保訴求的生活用品,可以讓自己在消費的同時也體恤大地。大愛感恩科技針對於產品設計的特色區分出許多系列,主要為:傳薪、修賢、心芽、心品四大系列。大愛感恩科技成立滿六週年,產品不但追求環保、品質,也追求實用性。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師姊在《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單元 訪問中提到:「大愛感恩提倡環保低碳生活概念,將環保商品取代日常生活用品,將商品融入慈濟人文故事,提昇品質,增加商品功能性及實用性,讓商品有人文價值和生命力,不再只是單純的商品,主要的價值觀是:回收資源再生『續物命』,將物資用於需要的人『造福慧』,商品不只是商品,是愛的呈現。」
其中,今天特別介紹心品系列,此系列分成四大類: 慈悲科技類、旅人善行袋包類、居家用品類、家飾織物類。慈悲科技商品加入許多科技的設計,像是LED、太陽能、紅外線等。讓商品更實用,同時也是針對賑災而設計,讓志工在賑災時更安全。例如慈濟志工執行賑災與偏鄉發放任務,災區地形險惡,為了保護志工的雙腳,大愛感恩科技設計了一款「防穿刺神奇白鞋」,其研發技術與功能性結合上人智慧與慈悲,是一雙兼具保護雙腳與環保愛地球的布鞋。鞋面、鞋底超輕EVA發泡、橡膠RUBBER組合大底,能吸收衝擊力且耐磨,獨特『排水溝』底紋設計增加止滑效果。達到歐盟標準的防穿刺中底布,能通過約112kg的金屬異物不穿透的測試。加厚及符合腳形的活動鞋墊能分散壓力,久站不易累。
此外,主持人也提到:在大愛感恩從事設計工作,與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設計的理念與重點有何不同?廖惠玲師姊也回答:「一般公司注重利潤回收。但大愛感恩著重在品質、功能、實用性,將真正好的商品落實生活裡。公司投資在研發實驗室或是新的布種開發,都是,結合產官學界各方的頂尖專業人士指導,接觸面相當廣泛,是無法與一般公司比擬的。」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在環保上不遺餘力,也希望將這份心傳遞給大眾,用「心」的生活思維,落實在生活中,來真正關懷我們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Monday, 13 April 2015
馬國首相次子 訪環保站了解慈濟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的次子,莫哈馬‧那基夫丁,與友人一同參訪慈濟吉隆坡增江環保站,希望能多了解慈濟環保志業的運作,並且向馬來西亞的青年推廣環保運動。現年31歲的莫哈馬‧那基夫丁,是名年輕的企業家,平日忙碌於商業活動,但是業餘時不忘關注城市與郊區青年的發展,他創立了非政府組織Youth on Unity(YOU),想要團結青年的力量,培養現今青年服務社會的志願。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資源回收讓環境變得更好,希望你加入我們的行動,到慈濟環保站來付出。」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的次子,莫哈馬‧那基夫丁,帶著攝製隊伍來到慈濟吉隆坡增江環保站,通過錄製短片,鼓勵馬來西亞的青年行善回饋社會。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我想要了解慈濟是什麼組織,又如何幫助了馬來西亞的社區,我們想把訊息傳達出去,呼籲青年參與,讓他們了解慈濟的理念。」
莫哈馬‧那基夫丁出自馬來西亞兩任首相的家庭,更是多所在地和國際企業的董事長或執行長,忙碌之餘,他創辦了Youth On Unity(YOU)非政府組織,關注青年的發展,並培育青年投入社會服務工作。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我很讚歎這裡的志工,他們志願性的付出和服務,還有全程地投入,志工抱著熱忱把工作做好,他們心思細膩、確保無誤,當然有高品質的成果。」
和吉隆坡增江環保站比鄰的,是全馬第一所惜福站。從環保站回收來的資源,如果還能夠再被使用,志工就整齊地把物品展示出來,供民眾以低價購買回家。
慈濟志工 蘇祈逢:「我們也帶他到惜福區,讓他更明白延長物命的意義,就是要惜福愛物,不要亂丟。」
YOU創辦人 莫哈馬‧那基夫丁:「馬來西亞慈濟展示了很好的典範,特別是把(回收)資源加工再生,還把物品的壽命延長許久,不會造成浪費,更可以幫助保護環境。」
回收很好,不用更好。栽培青年關注環境保育課題之外,更要灌輸未來的青年節約資源,減低個人慾望,從環保教育的根本開始努力。
林英意 林偉德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氣爆火警家園毀 以愛伴行重建路
- Article Details
上個月26號,紐約曼哈頓東村發生氣爆,並且引發火警,造成2死25傷。由於許多住宅受損,受災民眾迄今仍無家可歸,當地慈濟志工因此舉辦發放,總計有12戶27人領到了毛毯與慰問金。
氣爆後九天,紐約街頭已經恢復平靜,「慈濟紐約華埠聯絡處」則為氣爆受災戶舉辦發放。
由於氣爆引發了火警,造成許多人目前仍無家可歸,志工除了致贈毛毯,也發送慰問金。
受災戶 柯莉爾:「越是在生命黑暗的時候,越是能看到人性光輝。」
徬徨焦急的居民,因為人們彼此的互助,更懂得放下傷痛,正向以對。
劉家添 美國報導
Read more廣告取景吸引遊客 衍生垃圾問題
- Article Details
台東縣池上鄉是著名觀光景點,為了提升環境整潔,鄉公所邀請慈濟志工,為當地居民,舉辦環保與省水宣導,讓正確的觀念落實生活,也希望呼籲遊客,一起維護美景,減少垃圾量。
伯朗大道、金城武樹、沒有電線桿的稻田,台東池上鄉美景,近幾年聲原本遊客一年不到1萬人次,2013年開始暴增到35萬人次,伴隨而來的垃圾量也從一個月120噸增加到150噸。
不讓垃圾量累積成為問題,池上鄉公所邀請慈濟志工,舉辦環保講座,讓10個村的村民,瞭解資源回收與分類,第一站來到福原村,鄉親踴躍參與。
福原村長 劉亦松:「 街頭巷尾我都邀請, 因為這個環保分類 非常的重要,此後你如果沒有好好分類,我們的環境會被破壞,垃圾場已經都滿了。」慈濟志工 林素月:「現在電池鎘汙染很嚴重, 對地球會很大傷害, 希望能做回收。」
運用簡單口訣,詳細講解,居民從日常生活開始身體力行,帶頭減少垃圾量,也希望能影響觀光客,正視環境議題,一起愛護好山好水,留下自然風光,不留垃圾。
邱于庭 劉玫足 林素月 真善美志工-台東報導
(2015.04.13)
海洋垃圾隨海飄 美麗島嶼不再美
- Article Details
國際研究:過去40年間,太平洋東北海域的塑膠廢棄物,增加100倍。根據統計:每年有上千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絕大多數來自亞洲,其中最嚴重的國家,就是大陸,估計每年丟棄130萬到350萬公噸塑膠垃圾。而來自大陸的海漂垃圾,隨著季風和洋流,漂到台灣離島「金門」和「馬祖」地區,原來是美麗島嶼,如今成了「塑膠垃圾海岸」。今天的「離島變色錄」專題,第一集的鏡頭,帶您了解金門現況,當地每天幾乎都有10公噸的海漂垃圾,永遠清不完,居民和塑膠廢棄物,生活在一起。,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金門的劉澳海堤,映入眼簾的,不是沙灘和礁岩,而是滿地的塑膠垃圾物,除了大量的保麗龍,還有許多民生物品,像拖鞋,寶特瓶,還有許多飲料罐,它們唯一的特色都是簡體字,
來自於大陸的漂流物。」
無止盡的海漂廢棄物,金門環保局斥資400多萬,購買這台「自走式沙灘車」。金門縣環保局廢管科長 黃杏玲:「比較大型的(海漂垃圾),我們先用人力清除,剩下一些比較小型的,垃圾在沙灘上,我們就用這台自走式沙灘車,只要走過去以後,它就會自動把沙灘上,這些比較小型的垃圾捲起來。」金門縣環保局淨灘車司機 黃奕泰:「 (清理)兩趟差不多一千公斤,清都清不完。」
金門公部門說:過去10年,花在清理海漂垃圾的經費,超過5000萬台幣,今天清完,明天漂來,有如燒錢的無底洞,費用由台灣全民買單。,
大金門加上俗稱小金門的烈嶼,總面積152平方公里,只有台灣的千分之四大,雖然地方小,海岸線卻曲折多變,近年來一年四季,難逃海漂垃圾侵襲,我們搭船到「烈嶼」實地調查。大愛台記者,張澤人:「這裡是烈嶼的黃厝沙灘,在我左手邊,是正在施工,連接烈嶼和金門的金門大橋,而在我右手邊,是跟金門大橋一樣長,卻綿延海岸兩、三公里的,海漂垃圾。」烈嶼保育人士 洪清漳:「到東北季風的時候,這個垃圾量更大,到夏天颱風季節,那個垃圾量,更是暴增。」
冬天吹東北季風,金門和烈嶼的迎風面海岸線,堆滿海漂垃圾;到了夏天風向和洋流轉變,換成這兩個島嶼的西南方變成迎風面,湧入大量的塑膠廢棄物。
金門縣環保局長 傅豫東:「一天大概有10噸的垃圾,10噸的垃圾是海漂漂過來的,只要大陸洋流的部分一帶,一出來就到我們金門來了。」大大小小的保麗龍塊和塑膠碎片,卡在石縫,汙染海域。
烈嶼保育人士 洪清漳:「因為孔隙被塞住了,它們就會占據動物的生存空間。」日益汙染的金門海域,環保人員、定期採樣海水和底泥化驗。水質採樣人員 吳先生:「要來檢測大海,它有沒有受到重金屬的汙染。」
海漂垃圾問題,引起金門人的高度關切。在烈嶼當了32年國小老師,「洪清漳」退休後,成為保育紀錄片工作者,問他為何退而不休,一分來自鄉土的悲憫。金門保育人士 洪清漳:「唯有了解,你才會去關心,因為你關心了,你才會去行動。」
從海岸線撿來的塑膠垃圾,環保人士發揮創意,製成便當模樣。塑膠顆粒、當成米飯,浮球和保麗龍、成了配菜,這些海漂廢棄物,可能淪為海洋生物的垃圾食物。居民開玩笑說:過去中共47萬顆砲彈、沒有擊垮金門,如今卻被大陸海漂垃圾、層層包圍,傷透腦筋。
張澤人 郭繼宗
Read more勤耕心地造福田 惜福御守保安康
- Article Details
御守,指日本地區的一種護身符,經常在神社、寺院中可見到或購買到,通常是可輕易握在手掌裡的大小。御守外觀跟華人地區的香火袋、平安符相似,也有祈求護佑的作用,但御守有更多樣化的設計,同時也從最早用來辟邪和解除厄運,逐漸衍生到生活各個層面,包含交通安全、財富、安產、良緣、學業、健康、等方面,象徵著願望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的惜福御守包含有學業 (福慧雙修)、健康 (心寬念純)、幸福 (惜福造福)、交通 (平安吉祥) 四種。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祝福,是安頓心靈的方便妙法。人們藉由御守為自身祈福,也為他人祝福,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大愛,每份御守所傳達的心意與意念不同,但相同的概念是心想好念為祈福,口說好話道祝福,身行好事齊造福。
靜思語:「人人心安,自然平安。」福袋內附上一句靜思語,做為人們的隨身護 “法”,並體現「惜福」精神,即珍惜大地資源、珍惜祝福心意、珍惜靜思智慧法寶。大愛感恩科技惜福御守系列,充份展現「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理念,不僅是大地環保,更是心靈環保。富有人文設計質感,蘊涵深遠的關懷祝禱。這福袋是由回收寶特瓶惜福再造製成的,是環保菩薩善盡物命,實業家愛心接力,體現慈濟人文。因此福袋背後充滿著環保菩薩的愛心,也有法的佈施,帶在身上讓人充滿著法喜平安吉祥。
愛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期盼努力推廣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處處用心『續物命、造福慧。』人人惜福、造福,彼此祝福,世間就有大福。大家齊心造福才能共植福田,願人人力行感恩、尊重與無私大愛,做到心靈環保、生活環保、大地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勤耕心地造福田 惜福御守保安康
- Article Details
御守,指日本地區的一種護身符,經常在神社、寺院中可見到或購買到,通常是可輕易握在手掌裡的大小。御守外觀跟華人地區的香火袋、平安符相似,也有祈求護佑的作用,但御守有更多樣化的設計,同時也從最早用來辟邪和解除厄運,逐漸衍生到生活各個層面,包含交通安全、財富、安產、良緣、學業、健康、等方面,象徵著願望和守護。
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的惜福御守包含有學業 (福慧雙修)、健康 (心寬念純)、幸福 (惜福造福)、交通 (平安吉祥) 四種。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祝福,是安頓心靈的方便妙法。人們藉由御守為自身祈福,也為他人祝福,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大愛,每份御守所傳達的心意與意念不同,但相同的概念是心想好念為祈福,口說好話道祝福,身行好事齊造福。
靜思語:「人人心安,自然平安。」福袋內附上一句靜思語,做為人們的隨身護 “法”,並體現「惜福」精神,即珍惜大地資源、珍惜祝福心意、珍惜靜思智慧法寶。大愛感恩科技惜福御守系列,充份展現「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理念,不僅是大地環保,更是心靈環保。富有人文設計質感,蘊涵深遠的關懷祝禱。這福袋是由回收寶特瓶惜福再造製成的,是環保菩薩善盡物命,實業家愛心接力,體現慈濟人文。因此福袋背後充滿著環保菩薩的愛心,也有法的佈施,帶在身上讓人充滿著法喜平安吉祥。
愛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期盼努力推廣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處處用心『續物命、造福慧。』人人惜福、造福,彼此祝福,世間就有大福。大家齊心造福才能共植福田,願人人力行感恩、尊重與無私大愛,做到心靈環保、生活環保、大地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石門水庫沒下雨 學生:吃素省水
- Article Details
目前全台大缺水,省水成了焦點,高雄市光武國小舉辦校慶,大愛媽媽前往宣導省水跟茹素,而善良的學生說,餵養牲畜得浪費很多水,所以吃素就可以省水,還紛紛在現場就發願吃素,愛地球的心殷切又真誠。
在大愛媽媽帶領下,學童一一認識蔬菜對人體的好處,了解蔬食的好,再品嘗一下素食飯糰,連家長也不斷點頭給個讚,光武國小舉辦校慶,在這全台大缺水的時期,慈濟志工特地加強宣導省水,但要怎麼省水呢,現場的學童這樣說。
學童 陳雅玲:「養動物要用很多水給動物喝,然後還要種植物,給那些豬還有牛一些動物吃,所以會浪費很多水。」
學童 陳姿瑜:「我們吃素的話,就不用用很多的水了。」
單純善良的孩子們,愛護地球也關懷生靈,於是一一發願,在牆上寫下吃素的願望,現場的志工更分享全家省水的經驗。
慈濟志工 陳枝容:「我的女兒甚至在家裡只要洗手,她都會用一個盆子把水留下來,日常生活中,她也會叫爸爸跟哥哥都節約用水。」
不只學校師長跟志工的推廣,有家人的認同及投入,才能讓愛地球的善念,伴著學童們不斷成長。
真善美志工 謝如佳 林芳妃 高雄報導
Read more一桶水用一天 幼兒體驗打水挑水
- Article Details
多麼「痛」的領悟啊!馬來西亞「北海慈濟幼兒園」,希望學童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因此用心安排了一連串的課程,不僅讓他們動腦筋,如何用一桶水度過一天,這桶水還得自己打水挑水,結果有小朋友跟鏡頭說、他肩膀好「痛」,缺水實在太可怕了。(3/26)
小孩子兩人一組挑水,氣喘吁吁。
北海慈濟幼兒園老師 李彩勤:「老師在課堂上一直講,我們都不知道,小朋友能吸收到多少,所以透過遊戲或者是體驗活動,小朋友會有更深刻的體驗,讓他們知道如何節省用水。」
北海慈濟幼兒園老師 李彩勤:「你們要省省的用知道嗎。」
更殘酷的考驗還在後頭,打好水的小朋友,這一天、就只能用這一桶水。
北海慈濟幼兒園老師 李彩勤:「節省用水是好習慣,好習慣要從小培養。」
北海慈濟幼兒園安排了一連串課程,希望學童體驗缺水帶來的不便。
北海慈濟幼兒園學童 黃萬希:「很痛我的肩膀。」
多麼痛的領悟,老師循循善誘,這些孩子們可望更懂得珍惜水資源。
陳慧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浴足潔淨孝親恩 節水獻愛過佳節
- Article Details
潑水節是東南亞地區,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今年新北市舉辦的潑水節,因應68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改為不潑水,用其他的活動形式替代,讓民眾不失祈福氛圍,又讚嘆可以節約能源。
穿著傳統服飾,搖搖擺擺,他們都來自於東南亞,正在跳的是擺夷舞,熱鬧的背後,其實帶有祈求的意味。
滇邊聯誼協會執行長 陳克江:「過年我們要祈求上蒼下雨,我們就開始要準備耕種。」
潑水節是東南亞傳統的,新年習俗活動。2015年新北市潑水節,因應乾旱,不潑水,反倒開啟節水模式。
新北市文化局長 林寬裕:「跟去年比起來大概用不到0.5%,這樣子的水量大概就是20瓶的,寶特瓶瓶裝水這樣子的量,來辦理今年的潑水節。」
民眾:「節約能源嘛。」
民眾:「(感受上還能夠達到嗎),應該可以呀心意最重要。」
地上擺著一張張臉盆,裡面的水連一半都不到,同樣為長輩洗腳,送上祝福。
民眾媽媽 張愛治:「高興高興高興。」
民眾女兒 倪煥芳:「潔淨,也是一種孝敬父母。」
潑水節,新北市突破傳統,讓潑水節,省了水,還HOLD住文化氛圍。
彭淑珮 林家慧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4/13,【人文週會】回首情緣路本尊-潘廖葉師姑分享
- Article Details
【講師】慈濟資深志工潘廖葉師姑
【時間】2015年4月13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Read more
Sunday, 12 April 2015
環保站實作體驗 幼兒響應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環保站,不只是一個資源回收的據點,許多國內外的教育機構,校外教學都會選擇當地的慈濟環保站,澎湖的「耕讀幼兒園」,最近就與「慈濟北辰環保站」合作,希望孩子懂得資源分類、愛護地球。(4/9)
慈濟環保志工出考題,澎湖「耕讀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問必答。
校方希望借重慈濟環保站的實作教學,讓孩子了解,救地球、一點也不難。
這群三到四歲的小朋友,就這樣緊張了一整天,卻留下深刻的印象。
耕讀幼兒園學童 藍郁婷:「(什麼東西可以壓得下去),鋁鋁罐,(喔那鐵罐可不可以壓下去)。」
耕讀幼兒園學童 陳恩懂:「愛護地球,(那愛護地球要怎麼做),做環保。」
耕讀幼兒園老師 呂偉鈴:「我們上次是去,因為我們上次是介紹垃圾車,就帶他(們)去參觀清潔隊,讓他們認識垃圾車,然後最近的是要做資源回收,就想說帶他們來慈濟回收場。」
慈濟環保站成為綠色學堂,幼教機構別出心裁的教學模式,也巧妙運用了台灣的環保優勢。
真善美志工 鄧寶珠 洪中郎 澎湖報導
Read more另類教室 田園共享有機農夫趣
- Article Details
高雄屏東慈濟志工共同舉辦活動,地點就在田園裡,身為農人的慈濟志工分享如何將檳榔園剷除,變成良田的經驗,現場也讓志工們參與不施農藥蔬菜的採摘、烹煮,一起感受對土地友善,大地之母給予的豐富甜美回饋。
聲音輕脆,可看出這玉米多健康,高雄慈濟志工來到屏東萬丹的有機田,體驗農村樂,無毒玉米撥開常有小蟲,沒關係,果實很飽滿小蟲吃不完的。
慈濟志工 涂茂興:「(師兄你知道這原本種什麼嗎?)不知道。(原本是檳榔園啦) 是喔。(檳榔園砍掉,改玉米園)」
住在萬丹的慈濟志工潘順良,砍掉三甲檳榔園,改種蔬果,從對土地無情剝削,到學習與大地共生,這段過程,讓來自高雄的慈濟志工感觸良多,大家嚐一口玉米,也越能感受大地之母,給予的甜蜜回饋。
慈濟志工 潘順良:「我拿來給我叔叔吃的時候,他說,沒有好氣候怎麼種得起來,我就是這樣種。(用愛心)對啊。」
潘順良跟兩個弟弟,全心投入慈濟,也接引了叔叔潘英俊,一起來付出。
慈濟志工 潘機利:「我叔叔發大願,這地方以後要做成一個道場,也要辦一個讀書會,那個辦公室都準備好了。」
家人同心發願,也讓參訪的志工們見證了,愛護大地的真實例。
戴敦仁 潘機利 真善美志工-屏東報導
Read more2015,04/12,慈籃-恆毅組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12日(日)08:00-10:00
【地點】恆毅中學
大愛心聞: 用心深入不曲解 幸福家庭致和諧


Saturday, 11 April 2015
大愛遠播揚國際 志在環保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GCCA Later Stage Awards選拔,全世界超過100家被提名的企業中,大愛感恩科技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而於去年歲末榮獲此獎『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代表大愛感恩科技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肯定。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是由關心全球綠能源技術發展應用之芬蘭、瑞士創投業者發起成立的協會,針對全球從事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等「清潔能源Clean-Tech」領域的企業,評估及研究,以及提供公開表揚,必要時並將投入企業發展所需之資金,以鼓勵企業對於綠能技術開發之努力。
對『垃圾』的定義,洪碩廷博士表示:「在大愛感恩科技的眼裡沒有『垃圾』,它們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也是城市礦產。就像醫生的工作是在救人,而大愛感恩科技是在續物命。我們盡可能把資源做最有效、永續的管理。」更可以延伸到「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的概念,在「搖籃到搖籃」裡,沒有東西是垃圾,所有的東西都是『養分』。養分有分兩大類,分別是生物養分與工業養分。大愛感恩科技今年也將產品朝『增加功能性』與 零廢 (0 waste) 兩大目標前進。
洪博士提到研發的過程:「通常要開發一個新產品,會先把市面上相關的產品列出來,並分別了解別人是怎麼做到的。把產品相關材料、技術定義出來。接下來評估我們的實驗室有沒有自行開發的能力,並從中學習技術。」
在台灣,社會企業尚處於萌芽階段,面對的挑戰是:「無法有效地導入企業的力量與資源,並應用創業的精神,以及創新的模式,來解決社會或環境的問題」。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分別是 3Cs-環保人文 (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愛心接力 (Cycle of Love),和完全回饋(Contribution to Society) 並且在背後還有一群無私奉獻的環保菩薩來支持我們,也因為他們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大愛感恩環保回收人文系統,讓大愛感恩有一股使命感並承接志工們的愛心。最後,我們也把這股愛心,完全回饋給慈濟,來完成這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遠播揚國際 志在環保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GCCA Later Stage Awards選拔,全世界超過100家被提名的企業中,大愛感恩科技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而於去年歲末榮獲此獎『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代表大愛感恩科技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肯定。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是由關心全球綠能源技術發展應用之芬蘭、瑞士創投業者發起成立的協會,針對全球從事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等「清潔能源Clean-Tech」領域的企業,評估及研究,以及提供公開表揚,必要時並將投入企業發展所需之資金,以鼓勵企業對於綠能技術開發之努力。
對『垃圾』的定義,洪碩廷博士表示:「在大愛感恩科技的眼裡沒有『垃圾』,它們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也是城市礦產。就像醫生的工作是在救人,而大愛感恩科技是在續物命。我們盡可能把資源做最有效、永續的管理。」更可以延伸到「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的概念,在「搖籃到搖籃」裡,沒有東西是垃圾,所有的東西都是『養分』。養分有分兩大類,分別是生物養分與工業養分。大愛感恩科技今年也將產品朝『增加功能性』與 零廢 (0 waste) 兩大目標前進。
洪博士提到研發的過程:「通常要開發一個新產品,會先把市面上相關的產品列出來,並分別了解別人是怎麼做到的。把產品相關材料、技術定義出來。接下來評估我們的實驗室有沒有自行開發的能力,並從中學習技術。」
在台灣,社會企業尚處於萌芽階段,面對的挑戰是:「無法有效地導入企業的力量與資源,並應用創業的精神,以及創新的模式,來解決社會或環境的問題」。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分別是 3Cs-環保人文 (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愛心接力 (Cycle of Love),和完全回饋(Contribution to Society) 並且在背後還有一群無私奉獻的環保菩薩來支持我們,也因為他們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大愛感恩環保回收人文系統,讓大愛感恩有一股使命感並承接志工們的愛心。最後,我們也把這股愛心,完全回饋給慈濟,來完成這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心寬念純菩提道 寵辱不驚無私愛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就會大幸福。95歲的黃陳撮阿嬤,平日靠著3500元老人年金過活,每天她都會推著車子到社區撿資源回收,雖然經濟不富裕,但黃陳撮把握時間付出,將收來的資源回收全數捐給慈濟,用來助人。
慈濟志工 黃陳撮:「70歲看電視在做回收,我就出來做(回收),那時候都沒有人在做回收,人家都撿去賣,只有我在做,十天就兩台車哦。他們(鄰居)都叫我不要做,到現在也還在說,說做回收的錢你不會花嗎?我說,平安最好了,我就是看電視說做這個有在援助別人,才這樣撿回收來給慈濟。有曾經拐到,膝蓋這裡受傷,我女兒都說,你沒有把受傷的腳照顧好再去。我說,就加減做,我們就慢慢的去撿,我就邊念佛,(跟菩薩說)我沒有壞心,讓我的腳快點好起來,我才可以做回收。」
慈濟志工 朱月桂:「她每天一大早醒來就是怕說,她沒有去撿回收,就是會別人撿走,你看已經95歲了,她一心就是想說,我就是要幫慈濟,我就是要每天眼睛一睜開,我就是要去做布施,要去付出,她就是愈撿愈,整個就是愈撿愈高興。一個月只能有3500元的老人年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的資源,我是覺得說想要幫助她,可是老菩薩覺得說,她一直認為說她夠了她夠了,不用,拒絕我們的幫忙,真的 (像)上人講的付出無所求,她就不求吃不求穿,也都不貪睡,什麼都不貪,她覺得這樣子就夠了。」
慈濟志工 黃陳撮:「如果有買高麗菜、一條紅蘿蔔,我就洗一點米,全部加在一起煮成稀飯,儉省吃就好,,做回收心情輕鬆就是好處了啊!」
採訪撰稿::吳玉芬
攝影剪輯:林鑫宏
善心一念聚萬力 人間有愛更光明
- Article Details
家住屏東的潘順良,在弟弟潘機利的接引下,投入慈濟環保,陸續影響整個家族,一起加入資源回收的行列,他也還砍掉原來種的檳榔,改種香蕉,愛護大地。回首來時路,1977年4月11日,花蓮瑞穗大火,慈濟人隨即趕往現場,勘災造冊,發放物資與現金。證嚴上人在今天(4/11)的志工早會開示,幾十年來,所走過的路,真的是很多,愛的能量假如能轉動一念心、向善,我們世間,菩薩在人間會更光亮。
1977年4月11號,花蓮瑞穗大火,燒毀79戶,300多人無家可歸。證嚴上人與慈濟人隨即到現場,勘災造冊,隔天發放現金與生活物資,膚慰居民。延續這分精神,慈濟逐步建立急難救助的賑災方向。
證嚴上人開示:「那個時候的委員也是很少,可是,這麼慘重的火災,我們也是都趕快來關懷,回眸來時路,想過去這幾十年來,所看、所做、所走過的路,真的實在是很多。」
轉心念,人生大不同。慈濟志工潘機利,過去以營利為目標,走入慈濟後,慢慢除習氣,為人群奉獻。也接引了哥哥潘順良,不但加入環保的行列,還把賺錢的檳榔樹拔除,改種香蕉。
證嚴上人開示:「拉長情,擴大愛,要如何顧好大地,那投入做環保,愛的能量,假如能轉動一念心向善,我們的世間,菩薩在人間會更光亮。」
兄弟倆身體力行做榜樣,帶動起更多家人,在環保站裡有志一同的付出,讓善的力量發揮加乘效果,彼此互愛,也呵護大地。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畜牧廢水再利用 解決農用水困境
- Article Details
老天不下雨、地上沒有水,許多農地被迫大量休耕。不過,向來被視為會汙染水源的畜牧業廢水,現在可望成為解決農業用水困境的替代水源。在台灣的穀倉,嘉南平原,目前已有部分酪農,以畜牧廢水回灌牧草,再用牧草養牛,不但可以降低排放的廢水量,而且可以省錢、省肥料,減少農業對天然水資源的耗費。
農業,是台灣耗水量最大的產業。
台大土木系教授 李鴻源:「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我們的農業用水,七成。」
由於農業用水吃重,在沒有水的季節,許多農田往往被迫休耕,讓出水權;因此台灣的穀倉,平緩遼闊的嘉南平原,正在挑戰把一滴水,當成兩滴水來用。來源之一,就是畜牧用水。
我們實地走訪台南的畜牧試驗所,從牧場排出的廢水,顏色接近淺褐色,有一股淡淡的牛糞味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鄭閔謙:「這個是養牛的一個廢水,裡面富含植物所需要的營養分。」
這些水中,飽含土壤需要的肥分,是早期農業社會施肥主要來源,但目前是屬於廢清法管理的廢棄物,必須經過處理,才能對外排放。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鄭閔謙:「第一段就是我們的固液分離,我們將固體跟液體,做一個分開的動作。」
畜牧廢水,跟一般汙水處理上最大的不同,是要先把固體的排泄物,跟液體分開。固體,可以直接當成堆肥,液體,則以活性汙泥處理法,先送進厭氧槽,利用細菌,吃掉水裡面的髒東西。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鄭閔謙:「從厭氧處理槽出來的一個水,我們先在這邊經過一個調整、調節的作用之後,我們再把水經過一定的過濾之後,進到左手邊的池子,耗氧發酵槽。」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研究員蕭庭訓:「固液分離、厭氣發酵、耗氧處理,我一定要經過這個流程,跳過去的話,就是表示我今天,有繞流、偷排的一個嫌疑。」
這些經過二級處理過的水,過去只能白白排出去,現在,只要經過申請,就可以循環再利用,回灌農田。
從水槽車中施放出來,澆灌牧草的,就是回收利用的畜牧廢水。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鄭閔謙:「以豬跟牛的在養頭數來換算它的廢水量的話 目前我們大概一年有4800萬噸的廢水量可以拿來做再利用的一個水資源。」
4800萬噸,相當於15座石門水庫的量。如果能充分利用經過處理的畜牧廢水,舒緩乾旱時的灌溉需求,或許是可行的選項。
畜牧業者 蔡明亨:「這個要申請,我們申請就耗了一年多。」
實際循環利用畜牧廢水,回灌牧草的牧場業者,用這些牧草,再去飼養牛隻,省水,省電,又省肥料,在水汙費開徵之後,可望省下更多錢。但前提,是必須變更水**污(汙)**染防治措施。
畜牧業者 蔡明亨:「牛大便說是公告廢棄物啦,你牛大便用水洗去,這水,政府規定它的重金屬汙染。」
受限於環保法規,還要克服難聞的氣味,和可能造成的水源汙染問題,以畜牧廢水回灌農田的方案,仍難大規模推廣,只能用槽車載運。距離比較遠,或面積不夠大,不夠完整的零碎田區,都讓這類替代水源的使用,更加困難。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副研究員張世融:「如果有管線的時候,你就有收管線 跟設置管線的問題,我們就用水槽車的話,就方便很多。」
若能充分回收利用這些水,可望大大降低農業,對天然水資源的消耗。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大旱頻仍的時代,這類回收水,或許會成為穩定的供水來源,能解台灣之渴的,一劑良方。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Friday, 10 April 2015
大型綠色生活展 環保理念廣宣傳
- Article Details
加拿大慈濟多倫多支會,參加年度的「多倫多綠色生活展」,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品也展露其中,展期三天中,有將近40位志工投入導覽介紹慈濟環保理念。逛展場的民眾,有個人、家庭,也有實業家,他們也都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向他人取經,學習環保經驗。
致力於綠化經營,實業家逛展場,取經學習。
民眾 凱文:「朋友和我有一個小公司,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教育,讓孩子更喜歡學習,我們今天來,也是希望讓我們的公司能夠環保化,做一個綠色公司。」
行之有年的「多倫多綠色生活展」,四五百家廠商參展,目標要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三天展期,慈濟多倫多支會將近四十位志工投入。七十多歲的江秀卿,每天勤務結束回家,還繼續研讀筆記。
慈濟志工 江秀卿:「就從四點多鐘吃完晚飯,我就開始一直看到晚上一點半,既然要介紹東西,我一定要清楚這個產品是什麼。」
慈濟人文學校學生,遇到大人帶小朋友參觀,主動解說,詳細的內容讓這位爸爸忍不住錄影,想與他人分享。
原本千萬年也無法腐壞寶特瓶,經由科技再製,成為綠色生活用品;令參觀者更敬佩的是,這些資源,是來自天天用雙手付出的環保志工。
真善美志工 于化晨 李嘉祥 加拿大報導
連結:
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海外慈濟 大型綠色生活展 環保理念廣宣傳
Read more大型綠色生活展 環保理念廣宣傳
- Article Details
加拿大慈濟多倫多支會,參加年度的「多倫多綠色生活展」,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紡織品也展露其中,展期三天中,有將近40位志工投入導覽介紹慈濟環保理念。逛展場的民眾,有個人、家庭,也有實業家,他們也都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向他人取經,學習環保經驗。
致力於綠化經營,實業家逛展場,取經學習。
民眾 凱文:「朋友和我有一個小公司,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教育,讓孩子更喜歡學習,我們今天來,也是希望讓我們的公司能夠環保化,做一個綠色公司。」
行之有年的「多倫多綠色生活展」,四五百家廠商參展,目標要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三天展期,慈濟多倫多支會將近四十位志工投入。七十多歲的江秀卿,每天勤務結束回家,還繼續研讀筆記。
慈濟志工 江秀卿:「就從四點多鐘吃完晚飯,我就開始一直看到晚上一點半,既然要介紹東西,我一定要清楚這個產品是什麼。」
慈濟人文學校學生,遇到大人帶小朋友參觀,主動解說,詳細的內容讓這位爸爸忍不住錄影,想與他人分享。
原本千萬年也無法腐壞寶特瓶,經由科技再製,成為綠色生活用品;令參觀者更敬佩的是,這些資源,是來自天天用雙手付出的環保志工。
真善美志工 于化晨 李嘉祥 加拿大報導
連結:
內文轉載自 大愛新聞 海外慈濟 大型綠色生活展 環保理念廣宣傳
Read more環保站學問大 幼童認真汲取新知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北海和巴生,慈濟環保站,都有幼兒園特地安排校外教學,教導小朋友如何做環保分類,以及珍惜資源的重要 。
資源回收的種類,全都在牆上,孩子們,一目了然,這裡是最好的環保教育場所。
幼兒園老師 葉麗萍:「我在學校鼓吹環保,他們什麼都拿來,不能環保的 他也拿來,結果我們要處理那些垃圾。」
簡單易懂,小朋友也能夠舉一反三。
幼兒園學生 與 老師:「紙是用樹來做的,(如果我們用太多紙 樹會怎樣),(樹)沒有了,我們會很熱。」
而在巴生慈濟環保站,也有一群兒童學社的小朋友,特地來拜訪,並且實地做回收,感受更深刻
家長 邱旖旎:「孩子的心田裡面已經,扎下很深的根,接下來往後我們在引導孩子,在生活裡面去進行,環保工作會更容易。」
志工也不忘教導珍惜資源的概念,鼓勵大家從生活做起,人人都能是愛護大地的小尖兵。
馬來西亞報導
超級阿嬤智慧 疼惜大地心寬念純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內湖園區以環保教育著名,經常有國內外團體前往參訪,看台灣人如何透過行動落實愛護地球的理念。在這群一步一腳印的環保志工當中,有不少人是天天到環保站報到,其中有一位八十一歲的志工高阿葉投入環保已經超過二十年,她雖然不識字,做起塑膠袋分類,手腳卻很靈活。樂觀開朗的阿葉阿嬤說,因為愛上人、愛慈濟,她可以天天這樣做下去。
慈濟志工 高阿葉:「這PVC 這玻璃紙 這是垃圾,這是像我們裝衣服的PP的,這條花的,現在就是花的放一袋,這袋放PE白,這袋放PP白。」
最複雜的塑膠袋分類,一次要用八個大袋子才能分得清楚,卻一點也難不倒超級阿嬤高阿葉。
慈濟志工 許梅子:「她以前還在做會員時,我就一直帶她去做那個,二十幾年前了,就帶她去營隊,她就是很能幹,很重的東西也扛得過年輕人,看她做 大家都很喜歡找她,如果有什麼營隊或活動,都很喜歡找她一起。」
慈濟志工 簡秋景:「任何人找她做什麼 她都說好,她從來不會說不好的,像那個 跟(環保)車子出去啊,有師兄來找她 你要跟車嗎,她說好啊,她從來沒有講過不好的。」
有事就撿來做,志工們都喜歡叫她「阿母」,因為高阿葉就是把慈濟內湖園區當成自己的家,除非真的有事,否則一定天天來報到。
慈濟志工 黃美珠:「我要做油飯時,都叫她們去切薑 切香菇,她做的油飯很好吃呢,(好好吃喔 那做環保呢),環保也很棒 她都一刻沒得閒,(妳知道她幾歲嗎),八十一歲啊。」
八十一歲依然耳聰目明,做慈濟就是她的養生之道。
家裡的勸募本累積了十幾本之多,高阿葉從九二一那一年開始募款募心。但是,如果她不說,不會有人知道,其實她並不識字。
聲音:慈濟志工 高阿葉:「我中間這字不會講,這個字跟我女兒一樣,什麼玲 這個姓林有沒有,人家拿地址人名來,都是我女兒幫我寫,(女兒幫忙寫) 寫人名,算錢就我自己算。」
頭腦比電腦還靈光,六十幾戶的會員資料,全都輸進了阿葉阿嬤的腦袋裡,透過地址上的門牌號碼,或是捐款金額,再加上零星認得的幾個字,她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辨識系統。
聲音:慈濟志工 高阿葉:「像這個剛開始時我孫子,他一家五個,這都是我隔壁的,這都是他的女兒跟女婿,(這麼多人你記得清楚嗎),可以 我以前收據是一整把,你是我鄰居 他是我爬山朋友,我若拿去 喂 你也很厲害,你又沒讀書不識字,還不會拿錯。」
一落落的功德款收據,高阿葉從來沒有搞錯過,憑藉著對證嚴法師的強烈信心,二十幾年來,腳步沒停過。即使最近,面臨外界的風風雨雨,她還是以一分虔誠心,面對信心動搖的會員。
慈濟志工 高阿葉:「唉 這次新聞報成這樣,我跟你說 你要相信師父,自己有信心,我們專款專用,你看你的收據就知道了,我說停(繳)是沒關係啦,你自己想清楚 心自己要安靜。」
不願做個無奈的終老者,超級阿嬤高阿葉用行動證明,即使年過八十,也可以發揮生命良能,快快樂樂地貢獻社會。
許斐莉 余國維 台北報導
Read more災後重生愛陪伴 走過傷痛不孤單
- Article Details
日本311複合式災難,至今四年多了。東京慈濟志工持續關懷東北的鄉親,這四年來,每年固定前往東北三次,關心鄉親們災後的生活情形。有位85歲的伊藤阿嬤,311那年失去了家園,後來又遭遇喪子之痛,獨居的她,至今還保存著當年慈濟賑災時發送的毛毯,這分溫暖,讓她能夠堅強活下去。
收下志工送來的吊飾和禮物,不擅表達感情的伊藤泰子,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東北鄉親 伊藤泰子:「你們來看我,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你們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
85歲的伊藤阿嬤,在311災難中失去了家園,後來又遭遇喪子之痛,四年來,是慈濟志工的陪伴,才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東北鄉親 伊藤泰子:「我常用這毛毯將自己包起來,然後把慈濟的標誌貼在臉上,因為我是被這團體幫助的。」
這條毛毯,四年來,愛的溫度一直在。
當年,當全世界在擔憂福島輻射外洩,紛紛撤僑之際,日本慈濟志工還是前往收容中心,關懷鄉親。四年來,志工對東北鄉親的關懷,從沒間斷,每年固定前往東北三次,為鄉親們舉辦茶會,有些人甚至把福慧紅包像護身符一樣收藏著。
東北鄉親:「(這是護身符嗎?) 對,這是護身符。」
東北鄉親 和清子:「從東京回來後,覺得自己一定要改變,要走出悲傷,志工跟我說,前腳走後腳放,要往前看,所以我要把過世女兒東西丟了,只留成人式的和服。」
一千四百多個日子的陪伴,幫助許多東北鄉親逐漸忘卻災難發生時的恐懼,也讓他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真善美志工 日本報導
Read more滲眉埤汙染嚴重 福壽螺大量死亡
- Article Details
因大旱而起的休耕停灌政策,讓不少農民感慨無水可用、生計堪憂。在桃園地區獨特的埤塘地景,過往可作為農民灌溉的來源,但這種珍貴的水資源,卻不時傳出遭受汙染情事,導致石門水庫在蓄水量不足時,根本難以作為灌溉水源。位於桃園縣大園區、蘆竹區交界處,面積約二十公頃的滲眉埤,過往可灌溉附近120公頃的農地,但現在池水與底泥,疑似被廢溶液,以及含有戴奧辛的灰渣汙染,尤其在缺水時乾涸的泥塘,滿地都是因為重金屬汙染,而死亡的綠色福壽螺,令人怵目驚心。
缺水,讓我們更接近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核心。
真理大學生態觀光系講師 莊孟憲:「中下游以下的河川水,大部分都已受到汙染。」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產業不斷改變製程與配方,卻帶來難以控管的有毒廢棄物,和日夜不停排放的廢水。
彰化環保聯盟 理事長蔡嘉陽:「汙染源沒有控制好,所以才會造成這個汙染的嚴重。」
沒有水,讓累積的汙染更加無以遁形。
台南社大研究員 晁瑞光:「你來看,那個詭異的綠,有沒有。你會想說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麼了。」
乾涸的泥塘裡,只剩淺淺的水窪,呈現出詭異的綠色。長期監測環境汙染的環保團體,隨機選定一塊表土,進行檢測。結果是,沿路隨機檢測採樣,幾乎百分之一百測出超標的重金屬,銅。
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1800、1900,現在2000多、2059ppm,從剛剛入口進來一路測,沒有一個標準的呀,剛剛隨便測,大概也在1800到2000左右,全部都超過土壤管制標準。」
昔日的埤塘,成了有毒廢棄物的出口,珍貴的水源,變成有毒廢水。這部由環保團體拍攝的影片,詳細記錄了滲眉埤受到汙染,重金屬慢慢在土壤中累積,毒害生態,卻始終無法排除汙染源的過程。我們在現場,也看到生命力超強的福壽螺,因為受到重金屬汙染死亡,只剩下綠色的空殼。
台南社大研究員 晁瑞光:「綠色的福壽螺,這邊就越來越多,而且顏色就越來越濃,有沒有,這個顏色都越來越綠、越來越濃。」
死亡的福壽螺,外殼越綠,就表示重金屬的汙染越嚴重。
台南社大研究員 晁瑞光:「鋅4萬4千PPM、銅2萬1千PPM、鎳2千3百PPM,其實滿嚇人的噢!」
埤塘四周的特定農業區,因為重金屬汙染,造成生態浩劫;諷刺的是,汙染源疑似就來自緊鄰埤塘,合格的事業廢棄物處理廠。工業、高科技業產生的廢酸、廢鹼、混合廢液,都送到這裡的焚化爐焚燒。2013年,台灣的科技產業,產生近40萬噸的廢棄物,下游處理的處理廠商,亂倒廢水、汙泥事件層出不窮,至少遍及十三條大小河川。被重金屬汙染的廢土,回過頭來汙染灌溉水源,形成惡性循環。
綠色陣線常務理事 林長茂:「水泥岸那個全部都被腐蝕掉了,然後就……硫酸銅呀,還有一些重金屬呀,全部都滲出來。」
台南社大研究員 晁瑞光:「這個位子,溶出的銅兩萬多、鋅三千多,下雨之後,從這個雨水慢慢又流出去了。」
綠色陣線常務理事 林長茂:「它所灌溉的面積,就是說下面的農田也差不多了。」
台大土木系教授 李鴻源:「桃園以北,一塊「好的」農地都沒剩下來了,水還是在灌溉渠道裡面。」
我們的產業,正面臨廢水與汙泥的環保危機。或許就像是環保團體所說的,我們的國家,到底是怎麼了?如此放任有毒的廢棄物,汙染我們的水源跟土地,也讓重金屬,不斷的在福壽螺,還有我們的身體中累積。
文字撰稿:熊其娟
Read more2015,04/10,日本富山縣礪波市市議會運營委員會委員長等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10日(五) 15:3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Thursday, 09 April 2015
輕鬆優雅展人文 步步踏實勤精進
- Article Details
《說文》云:「履,足所依也。」在追求美感與造型的風氣下,腳部的舒適與功能往往因此而被犧牲,長期如此,就會造成行動不便、關節疼痛的問題,以致於現代人的腳部問題主要就是來自於其所穿的鞋子,因此選擇一雙好鞋就很重要。
大愛感恩科技繼推出防穿刺神奇白布鞋後,又推出淑女神奇白布鞋。鬆緊帶鞋面好穿脫,舒適好穿久站較不累;位於鞋口位置的鞋口墊能更舒適的包覆腳,可以防止腳後跟脫落,另附按摩鞋墊吸收衝擊材質,因此不管是在站立或是步行時對足部來說感覺較輕鬆。表布使用神奇白布,耐髒、防潑水且易清潔,有彈性能弓起的超輕大底,鞋底只有170G,比一般橡膠底輕50%。可以輕鬆並優雅地行走,展現人文氣息。相信對於參加活動的志工們,以及在醫院工作的護士們都是相當實用的環保鞋。
靜思語:「前腳走,後腳放」證嚴上人有感於生命非常短暫,人生不可蹉跎,因此期勉大家做任何事都要專一心思、貫注精神,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前腳已經落地了,後腳還不肯放開。鼓勵會眾利用休閒時間,分秒不空過;見賢思齊,把握機會共同精進與學習。期許大家能貢獻心力、發揮良能,投入志業/志工生活。穿著這雙鞋子時,提醒自己踏實的做事,把握時間學習、付出,不讓時間白白溜走。懂得付出,才會幸福,即可創造最有價值的人生。
證嚴上人一再深感「來不及」,呼籲我們「警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一步一腳印的步步踏實,秉持 證嚴上人之慈示,「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的精神,也以掘井人應「往下挖掘,源頭活水」,來期願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也願人人都來盡善社會責任,發揮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輕鬆優雅展人文 步步踏實勤精進
- Article Details
《說文》云:「履,足所依也。」在追求美感與造型的風氣下,腳部的舒適與功能往往因此而被犧牲,長期如此,就會造成行動不便、關節疼痛的問題,以致於現代人的腳部問題主要就是來自於其所穿的鞋子,因此選擇一雙好鞋就很重要。
大愛感恩科技繼推出防穿刺神奇白布鞋後,又推出淑女神奇白布鞋。鬆緊帶鞋面好穿脫,舒適好穿久站較不累;位於鞋口位置的鞋口墊能更舒適的包覆腳,可以防止腳後跟脫落,另附按摩鞋墊吸收衝擊材質,因此不管是在站立或是步行時對足部來說感覺較輕鬆。表布使用神奇白布,耐髒、防潑水且易清潔,有彈性能弓起的超輕大底,鞋底只有170G,比一般橡膠底輕50%。可以輕鬆並優雅地行走,展現人文氣息。相信對於參加活動的志工們,以及在醫院工作的護士們都是相當實用的環保鞋。
靜思語:「前腳走,後腳放」證嚴上人有感於生命非常短暫,人生不可蹉跎,因此期勉大家做任何事都要專一心思、貫注精神,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前腳已經落地了,後腳還不肯放開。鼓勵會眾利用休閒時間,分秒不空過;見賢思齊,把握機會共同精進與學習。期許大家能貢獻心力、發揮良能,投入志業/志工生活。穿著這雙鞋子時,提醒自己踏實的做事,把握時間學習、付出,不讓時間白白溜走。懂得付出,才會幸福,即可創造最有價值的人生。
證嚴上人一再深感「來不及」,呼籲我們「警世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一步一腳印的步步踏實,秉持 證嚴上人之慈示,「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的精神,也以掘井人應「往下挖掘,源頭活水」,來期願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也願人人都來盡善社會責任,發揮良能。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環保資源細分類 親身體驗收穫豐
- Article Details
澎湖水產職業學校,快樂服務社,特地安排與慈濟志工,一起進行校內的資源回收,原本以為很簡單的工作,彎腰動手做後,才發現,學問大,清淨在源頭,更是重要(4/8)。
拿起從各班級回收的資源,要一一做好分類,看似簡單的工作,一開始,就出錯
慈濟志工:「這個的話它是另外一種類別,因為我們要讓回收廠商好用這個我們這樣分,這個(吸管)最好是抽起來,因為材質不一樣。」
把鋁箔包,當紙類回收,寶特瓶和塑膠類,也分不清,志工一旁協助,讓學生分類的觀念更清楚,也更細心。
慈濟志工:「同學 吸管要拿起來。」
澎湖水產職業學校,快樂服務社,以資源回收為主題,服務校園,也在彎腰,動手做的同時,有了意外的體驗。
澎湖水產職校學生:「裡面還有蛆耶!」
澎湖水產職校學生 劉以勤:「丟的那個人沒有做好,就變成後面回收會很可憐,就是裡面有生蛆。」
澎湖水產職校學生 呂世揚:「味道很不好聞,因為都沒有好好處理乾淨,就會都是那些味道。」
清淨要在源頭,為大地盡一己之力,也讓服務,真的很快樂。
真善美志工 鄧寶珠 澎湖報導
Tzu Chi Canada and DA.AI Connects through Technology and Dharma
- Article Details

The sharing started on 9:30AM Eastern time (9:30PM Taiwan time), and over an hour of interaction, not only that the Tzu Chi volunteers learned about DA.AI’s effort in “not to promote consumption, but rath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deology, but also its mission to become the backing of compassion for Tzu Chi Foundation. Combining the work of Tzu Chi environmental promoters and cooperative partners, DA.AI’s looks to gather more strength of goodness for charity, and eventually purifies the world starting from everyone’s heart.
After DA.AI’s online course, Canadian Tzu Chi volunteer Zhu Jia Han shared that recycling work in Canada is often run by business or government, and seeing the hard and selfless work of Tzu Chi environmental promoters in Taiwan really inspired him with the highest respect. Another volunteer Zen Ye Shui also shared her experience of being an environmental volunteer when she visitedTaiwan, and that “the thorough sorting of recyclable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the public about recycling is the upmost important. Tzu Chi’s recycling station is more than just a recycling station, but also a temple of heart.”
One of the Tzu Chi Canada documentary volunteers Hung Shi Kai admired that Tzu Chi and DA.AI, although may operate a little differently, are all trying the best to bring goodness to the society. Another documentary volunteer Chen Ming Li also believed that DA.AI Technology, carrying Dharma Master Cheng Yen’s teachings, acts out a strong attitude to promise humankind a new and a better world.
Like how Canadian Tzu Chi volunteer Guo Hui Lan felt touched by Master Cheng Yen’s “do recycling with clapping hands” sentence that initiated Tzu Chi’s environmental mission in 1990, and followed the “cleaning the ground and also cleansing our heart” teaching, DA.AI aims to bring touching and inspiring true stories of the same spirit through each and every sharing. While giving the blessing forToronto’s coming 2015 Green Living Expo to be a great success, DA.AI also invites the global Tzu Chi family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are with you our brand story and mission through video conference, and pull our distance closer.
DA.AI Reporter, Tom Yang,Taipei
Read moreWednesday, 08 April 2015
感恩環保膚大地 共勉薰法勤精進
- Article Details
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能事事為地球著想,就能在地球『築』家園、共生息;環保菩薩守護家園,為了留予孩子一個乾淨的未來,在在落實『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每一支的寶特瓶都是環保菩薩的一念善心,透過大愛感恩科技這個愛心平台,回收再製成環保織品,以有型的產品接引更多企業/實業家投入行列;最後再將大家努力的成果藉由慈濟來回饋社會,這一切都要全省感恩環保菩薩的愛心。大愛感恩科技更要感恩環保菩薩,每一件環保織品都是環保菩薩的祝福與愛心,不僅人人穿的歡喜、也穿著平安。為了感恩環保菩薩的辛勞與付出,4月7日早上,大愛感恩繼上周在台南歸仁環保站本周在內湖環保站舉辦感恩茶會。
環保菩薩就如人間菩薩,不只是為了呵護大地、愛護大地,也愛護人群、守護人間。 證嚴上人讚歎環保菩薩日復一日的付出,「不怕冬天寒風的冷,不怕夏天烈日當空,總是用內心無私、清淨的愛,整理回收回來的物資,不怕臭,揮著汗還是說不累,冬天緊縮著他的脖子,還是坐在那裡用心分類。」
李彭秋露師姊分享每天來到環保站做環保:「我本來是住桃園,做環保已經四、五年了,因為兒子車禍來台北幫忙顧孫子,剛開始做環保感覺很不錯。有聽上人的話不燒香、不燒金紙。天天來到這裡做環保,依照上人所說『對的事做就對了』,自己做環保很好,身體愈做愈健康,雖然年紀愈來愈大,還是天天跑來做環保,不會說到其他的地方上香、拜拜,上午來做,中午回去睡午覺,兩點又來,做到四點回家,天天都這樣。」
潘金釵師姊也分享:「自己參加慈濟環保已經有十年了,很感動、也很感恩 證嚴上人創造這個環保道場,讓我們環保菩薩做的身體又好、又健康,家庭也很和樂。」做環保身體好、做環保沒煩腦、做環保子孫好,因為我們都有好子孫,才沒有煩惱坐在這裡做慈濟。李藝師姊也分享做環保很喜悅:「我做環保是因為鄰居,算算已經有十幾年了,做到現在也很快樂,每天就跟上班一樣,早上來,晚下回去,做環保就是頭腦也清楚,不會胡思亂想、不會無聊。在家裡一個人無聊,孫子也長大了沒有人陪,來到這裡感覺有很多朋友,自己做的健康。也很快樂。」就如『做環保七寶』:身體好、沒煩惱、人『額樂』(讚歎)、遇病也會好、繁榮富貴長樂樂、家庭會和好、讓地球變成一個美麗的寶島。
以誠以情互感恩 勤耕環保造福慧。你帶著一分感恩的心,我也帶著這一分感恩的心,彼此互相感恩,社會就祥和,天下就無災難。做環保不僅一世,而要生生世世,洪謝芳子師姊分享自己做環保的心願:「做環保只是為了大地、為了下一代,以回饋的心來做,沒有什麼所求。」每一位菩薩在環保站,以真誠的愛大地的心,在『垃圾』中,行六度波羅蜜,將環保站當成道場勤耕耘。
慈濟環保已經25年,一路走過來,真的實在是很幸福 (辛苦),從『鼓掌雙手做環保』,到『環保教育/忍痛教育』 教育民眾做好資源分類、告訴民眾什麼可以回收,什麼不能回收,進而做到『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最重要的是「沒有人要去做的,慈濟人就要去收。」將有價值的回收物留給需要的人去收,而非跟『甘苦人』搶資源。陳淑穗師姊也呼籲:環保菩薩更要以身作則立典範「薰法香」,接引更多人來到環保站認識環保、認識慈濟。因為「有讀書」才能「有法度」,期待大家能抱持著感恩心,落實環保資源回收工作,接引更多人做環保,讓人類所居住的地球變得更亮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感恩環保膚大地 共勉薰法勤精進
- Article Details
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能事事為地球著想,就能在地球『築』家園、共生息;環保菩薩守護家園,為了留予孩子一個乾淨的未來,在在落實『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每一支的寶特瓶都是環保菩薩的一念善心,透過大愛感恩科技這個愛心平台,回收再製成環保織品,以有型的產品接引更多企業/實業家投入行列;最後再將大家努力的成果藉由慈濟來回饋社會,這一切都要全省感恩環保菩薩的愛心。大愛感恩科技更要感恩環保菩薩,每一件環保織品都是環保菩薩的祝福與愛心,不僅人人穿的歡喜、也穿著平安。為了感恩環保菩薩的辛勞與付出,4月7日早上,大愛感恩繼上周在台南歸仁環保站本周在內湖環保站舉辦感恩茶會。
環保菩薩就如人間菩薩,不只是為了呵護大地、愛護大地,也愛護人群、守護人間。 證嚴上人讚歎環保菩薩日復一日的付出,「不怕冬天寒風的冷,不怕夏天烈日當空,總是用內心無私、清淨的愛,整理回收回來的物資,不怕臭,揮著汗還是說不累,冬天緊縮著他的脖子,還是坐在那裡用心分類。」
李彭秋露師姊分享每天來到環保站做環保:「我本來是住桃園,做環保已經四、五年了,因為兒子車禍來台北幫忙顧孫子,剛開始做環保感覺很不錯。有聽上人的話不燒香、不燒金紙。天天來到這裡做環保,依照上人所說『對的事做就對了』,自己做環保很好,身體愈做愈健康,雖然年紀愈來愈大,還是天天跑來做環保,不會說到其他的地方上香、拜拜,上午來做,中午回去睡午覺,兩點又來,做到四點回家,天天都這樣。」
潘金釵師姊也分享:「自己參加慈濟環保已經有十年了,很感動、也很感恩 證嚴上人創造這個環保道場,讓我們環保菩薩做的身體又好、又健康,家庭也很和樂。」做環保身體好、做環保沒煩腦、做環保子孫好,因為我們都有好子孫,才沒有煩惱坐在這裡做慈濟。李藝師姊也分享做環保很喜悅:「我做環保是因為鄰居,算算已經有十幾年了,做到現在也很快樂,每天就跟上班一樣,早上來,晚下回去,做環保就是頭腦也清楚,不會胡思亂想、不會無聊。在家裡一個人無聊,孫子也長大了沒有人陪,來到這裡感覺有很多朋友,自己做的健康。也很快樂。」就如『做環保七寶』:身體好、沒煩惱、人『額樂』(讚歎)、遇病也會好、繁榮富貴長樂樂、家庭會和好、讓地球變成一個美麗的寶島。
以誠以情互感恩 勤耕環保造福慧。你帶著一分感恩的心,我也帶著這一分感恩的心,彼此互相感恩,社會就祥和,天下就無災難。做環保不僅一世,而要生生世世,洪謝芳子師姊分享自己做環保的心願:「做環保只是為了大地、為了下一代,以回饋的心來做,沒有什麼所求。」每一位菩薩在環保站,以真誠的愛大地的心,在『垃圾』中,行六度波羅蜜,將環保站當成道場勤耕耘。
慈濟環保已經25年,一路走過來,真的實在是很幸福 (辛苦),從『鼓掌雙手做環保』,到『環保教育/忍痛教育』 教育民眾做好資源分類、告訴民眾什麼可以回收,什麼不能回收,進而做到『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最重要的是「沒有人要去做的,慈濟人就要去收。」將有價值的回收物留給需要的人去收,而非跟『甘苦人』搶資源。陳淑穗師姊也呼籲:環保菩薩更要以身作則立典範「薰法香」,接引更多人來到環保站認識環保、認識慈濟。因為「有讀書」才能「有法度」,期待大家能抱持著感恩心,落實環保資源回收工作,接引更多人做環保,讓人類所居住的地球變得更亮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杭州淨山+杭州志工家聚Seizing ti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 Article Details
While most people spend the weekends sightseeing or resting, Tzu Chi volunteers in Hangzhou(杭州), China spend their weekends cleaning parks or visiting their dharma family. They not only lessen the burden on Mother Earth, more importantly, they teach people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t’s take a look at how Tzu Chi volunteers in Hangzhou(杭州) have seized the time to serve and care for one another.
當大部分的人在周末出遊或是休息時,杭州的慈濟志工利用周末淨掃公園,或是探訪他們的法親,他們除了讓大地減輕一點負擔,最重要的是,傳達環境教育的意涵,讓我們來看看杭州的慈濟志工,是如何把握時間付出並且互相關懷。 Read more
養豬戶廢水Highly polluting pig farms
- Article Details
Pork is enjoyed by Taiwanese and is one of the basic food items almost eaten daily. However, the business of pig farming can have quite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our environment. Unlike those far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are required to process their waste properly as mandated by law, Taiwan’s pig farms typically discharge their waste water full of fecal matter right into rivers, which causes serious pollution to both water and air.
豬肉是台灣人主要吃的肉品,幾乎每天都會吃到,但是養豬業對環境卻會帶來很嚴重的影響,在已開發國家的養豬場,所有廢棄物都需依法處理過才能丟棄,而在台灣卻放任充滿豬隻排泄物的廢水,排入河水中,造成空氣與水源汙染。 Read more
惜水如金不浪費 涓滴珍貴當節約
- Article Details
大自然因為有了水,展現出生命力,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關注缺水的問題,提到讓氣候調和,人人要先有善良的心態,隨著天理和道理,方向就不會偏差,同時從菲律賓民眾寫給慈濟人的感謝信中,看到寶貴的誠之情誼,提醒大家,珍惜物命,時時感恩,這才是人間社會的福分。
水能滋潤大地,不過全球正面臨缺水問題,聯合國談永續發展,未來也要依賴水來做外交,有水時就要珍惜無水的苦,污水處理後,也能有大用,人的心更要有活水來滋養。
證嚴上人開示:「如何才能讓氣候能調和,的確,絕對絕對要人人,要有虔誠的、純真的、善良的,歸於天理道理的心態。」
人生的因緣有苦有樂,一名泰國籍的女性,年輕時到台灣,先生卻因為意外,被打成重癱瘓,但是她不離不棄,同時在慈濟人長期陪伴下,勇敢面對無常,珍惜福分。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人與人之間,要珍惜這一分誠之情誼,要按照道理,往善的方向,我們的社會才能穩定 才能平安。」
慈濟人跨越國界和宗教的關懷,也讓來台打拚的菲律賓民眾,點滴在心,走過低潮後,親筆寫下英文信,表達感激之情。
綜合報導
Read more敦親睦鄰掃街行 國小學童無雜念
- Article Details
慈大附中國小部二三年級,160位師生,結合慈濟人文課程,走出校門,沿著學校周圍的社區掃街,身體力行,體會付出與服務的精神。
排好整齊的隊伍,裝備準備齊全,環保小尖兵要出任務囉。
慈大附中國小部老師 林怡秀:「落葉要全部集中起來,因為落葉它們,其實都會堵塞排水溝的位置。」
握緊掃把,奮力掃落葉,慈大附中國小部二三年級的小朋友,沿著學校周圍掃街,用純真心念付出。
慈大附中國小部學生 楊禮安:「努力的為地球 盡一分心。」
慈大附中國小部學生 林耕芯:「可以把環境用得更漂亮,我們的世界就可以變得更美好。」
身體力行,也體會了父母的辛勞,小朋友說回家要主動做家事,同時也培養了為社區服務的精神。
楊寶月 葉朝慶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Read more落實回收資源再生 開拓社區清流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峇株巴轄附近,有個永平新港新村,當地居民多以務農為生,為了推行環保,村長邀約慈濟志工,前往村子裡舉辦環保展,帶動民眾,如何做回收、分類。
慈濟志工與永平新港新村的第一類接觸,從環保宣導開始。
慈濟志工與民眾:「紙是紙,塑膠是塑膠,這些東西你就給它分好來,因為這些我們是要做資源回收,然後我們再把它賣了,然後幫助一些貧窮的人。」
擁有七百多戶人家的永平新港社區,居民多數務農,村長為了推動環保,邀約慈濟志工舉辦環保展。
志工與民眾:「去菜市場買菜全部放下去,你就不會浪費那些袋子(塑膠袋),你就做到環保。」
永平新港村長 李極武:「希望在新港裡面能夠推動,環保回收也好資源回收也好,能夠讓我們的村民能夠,對環保意識的了解,以及能夠盡一分為我們,居住的環境也好,這個地球盡一分綿力。」
透過志工的講解,民眾反應熱烈,這讓當地唯一的志工范霖盛也對未來的環保推動,充滿信心。
志工 范霖盛:「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為這地球需要我們淨化,很感謝慈濟能在新港,成立一個環保點,因為有了環保點,就讓大家知道有一個地方,可以把資源回收的。」
愛護地球,永平新港社區動了起來,做對的事情,力量也會更大。
余秀娟 馬來西亞報導
環保清淨在源頭 為地球減輕負擔
- Article Details
為了地球永續發展,慈濟環保志工動口也動手,福建漳州與香港的慈濟人,最近來到校園、企業與社區,分頭宣導環保理念,獲得不少迴響。
慈濟志工 洪小惠:「那一呢就是衣服,三呢就是3C產品。」
教學完畢,實地操作。
直接在教室裡資源分類,這是福建慈濟志工,為「漳浦縣實驗小學」帶來的環保課程。
漳浦縣實驗小學校長 魏國章:「從今天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當一名愛地球愛環境的標兵。」
學生家長 陳德明:「這我們很感謝你們,這次這樣的活動做得很好。」
不只在校園,志工也到企業分享環保理念。
物流公司總經理 蔡新:「講真的,想要吸一口比較新鮮的空氣,有時候都感覺到很奢侈,要喝一口純淨的水都很難,所以這一些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我做起。」
在香港,慈濟則把綠色產品、帶進社區,實際讓民眾感受。
慈濟志工 陳悅徵:「讓地球有機會喘息,只要我們用環保的杯啊,筷子啊碗啊,就少了很多廢物到地面。」
志工推廣環保,採取多點突破、分進合擊,希望讓早日解除地球的困境。
綜合報導
Read more水庫淤積主因 山區崩塌地淤積
- Article Details
山區崩塌地的淤積,占水庫淤積量的一半以上,全台各主要水庫淤積量平均超過三成,霧社,白河水庫,淤積量超過三分之二,幾乎完全失去功能,這些淤泥曾有環團表示,八百年也清不完。為了解決淤積問題,水利署水工試驗所目前正在設計排淤隧道,希望能夠利用重力在颱風季節排砂。不過,石門水庫兩座排砂隧道,完工至少要等十年,工程款超過百億,但也不見得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面對六十八年來最嚴重乾旱,台灣的水庫和水資源,崩盤的危機,迫在眉睫。
就以北部的石門水庫來說,三分之一的容量,裝的全部都是泥砂。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局副局長王國樑:「石門水庫是民國53年就蓋好,它的庫容是有,高達3.09億立方公尺,五十年大概淤了1億方,最新的一個資料,大概剩下2.01億(立方公尺)。」
來自崩塌地的淤砂,占水庫淤積量的一半以上,而極端氣候沖刷,帶來更多的泥砂,讓問題,雪上加霜。
2004年8月25號,新形成的艾利颱風,艾利颱風直撲北台灣而來,台北市大風大雨,從沒停過。
水利署北水局副局長王國樑:「最嚴苛的就是,民國93年8月的,這場艾利颱風,將近帶了,2788萬立方公尺的砂,到我們(石門)水庫裡面來。」
一場颱風,帶來近十年的泥砂淤積量,任何一座水庫要存活下去,唯一的條件,是要能排掉更多入庫的砂石。
每天上百台的砂石車,在見底的水庫裡奔波,即使政府宣示清淤無上限,但石門水庫一年淤砂量,達3百多萬噸,排砂設施只能化掉2百多萬噸。
台灣幾乎所有的老水庫,都苦於淤泥爆量的類似症狀,被迫尋找新的解方。
為了解決水庫的淤砂問題,水利規畫試驗所,以百分之一的比例,建造一座石門水庫的縮小模型,模擬艾利颱風來襲時,大雨帶來泥砂,灌進水庫的情況。
水利署水試所課長謝天元:「怎麼去減緩這個水庫的淤積,我們就規畫了,分洪防淤隧道,讓高濃度的泥砂,能夠從這個隧道出去。」
不均勻的泥漿,因為比重較重,會往下沉,在清水下方匍匐前進,這樣的情況,就是所謂的異重流。利用這樣的特性,在阿姆坪與大彎坪,分別設計防洪排淤隧道,可望取代人工清淤。
水利署水試所工程司吳慶現:「打中層的隧道,去引最下層的濁水,國外也沒有用到這種工法,配合設計單位,去測試這些象鼻飲水鋼管的,一些排砂能量。」
黑色的泥砂,不斷地被吸進隧道,層表水還是一片清澈。
水利署水試所工程司吳慶現:「大彎坪的隧道 光艾利颱風一場,它就可以排出超過1千萬立方公尺的泥沙量,抽泥船要抽30年,等於大概50億的價值。」
水利署水試所課長謝天元:「水庫早期在蓋的時候幾乎是沒有防淤通道的,從北到南,包括了石門水庫,曾文水庫,南化水庫,其實都有相關的研究在進行。」
雖然以石門水庫來說,要盼到這兩座隧道,又是另一個十年;但人定勝天的工程思維,究竟能為水庫帶來多少利多?
水利署北水局副局長王國樑:「未來每年有多少砂,進到我們的水庫裡來,也透過這些設施,能夠把砂,能夠把它清除。」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根本不可能解決的,只是說它的淤積趨緩,壽命拉長,但是你說它會根本解決,不可能,我們今天的技術是沒有辦法,解決水庫的淤積問題。」
末端的水庫治理,每年的清淤,水利的工程,或許都只是以拖待變。只有正視大旱的危機,從整體國土規畫,減少開發,節水觀念開始做起,才能讓缺水的危機,變成轉機。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2015,04/08,明基材料代表及奇瑞汽車總經理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8日(三) 15:3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台灣之美人文情 環保之愛護大地

Read more
Tuesday, 07 April 2015
環保立典範 大愛入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是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秉持著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理念」一步一腳印,期待大愛品牌能深入人心,成為環保企業的典範。這次大愛廣播《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來與聽眾來談談大愛感恩科技過去的成長與今年的展望。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伯,說起去年的努力,「在去年一年裡公司所有同仁努力之下,得到國內中小企業的最高榮譽-國家磐石獎、環保署國家環境教育獎,以及國際瑞士全世界廢棄物管理第一名」,而說起今年的目標,「
1.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具體落實,今年編列2014年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書CSR》,經過英國BSI認證協會認證,預計今年六月完成上傳我們官網。
2.搖籃到搖籃 (Cradle to Cradle),一般來說是搖籃到墳墓 (Cradle to Grave 生產的產品最後把它丟掉/廢棄);而大愛感恩科技所生產的環保再生產品,尤其是最大量的毛毯是不是能把它再回收再利用,這也是我們研發中心努力的方向,我們很期待大愛品牌深入人心,能夠成為環保界的典範。」
大愛品牌要深入人心,對於實業家或實業體,會一起參加每年的浴佛節、一年有幾次的靜思生活營、人援會年會等,包括也會跟製衣公會的淨灘活動,李鼎銘師伯分享道,「他們不僅僅與我們在業務上大家分工合作之外,更了解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使命及願景,他們也都非常感動也以能參加引以為榮。」
在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平台上,我們不講『代工廠』,而是稱呼『合作夥伴』。鼎銘師伯分享到:「大愛科技一年365天,一年有超過三百場的分享,一年有五十二個禮拜,有將近五十場國內外的展,我們最近有個北京展,一般來講,我們大家 (展覽時) 都去帶著去看或買東西的心念,但我們跟別人在展場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招募了將近三百位的志工,這三百位志工不僅僅是為了大愛感恩科技,更是聽到『慈濟』這麼好的團體,而他要來做志工。」
一直以來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做為一個掘井人,在缺水時能向下掘井,掘出活泉來生生不息,這股善的循環能千年萬年的生生世世。李鼎銘師伯更感恩環保菩薩,無私的付出,讓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織品,背後擁有豐富的生命力,「他們在做的是身體力行的人品典範,相信大家都會深受感動」,感動一份來自台灣你我生活中最草根、樸實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陳品穎 師姊
【節目時間】 4/2(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環保與人文的包裝設計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2015,04/07,內湖環保菩薩感恩茶會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4月7日(二)10:30-13:00
【地點】內湖環保站
大愛心聞: 感恩環保膚大地 共勉薰法勤精進

大愛精進不懈怠 見證台灣真善美
- Article Details
「如果你沒看過,或許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透過鏡頭呈現,一部《看見台灣》紀錄片,讓我們看清楚我們生長的環境的『真善美』。台灣的美麗,就如同台灣人心的善良一樣,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正透過筆、透過相機、透過鏡頭,寫下人間美善。為了學習拍照、錄影、剪輯、撰寫活動報導,大愛感恩科技人文真善美團隊同仁精進不懈怠,利用假日時間參與課程,2015人文真善美基礎課程」開學了!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攝影門檻降低,幾乎人手一支照相型手機。也因為如此,證嚴上人勉勵:「人人都可以是人文真善美志工,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講師涂鳳美師姊曾經分享當初認養「文宣組」時,被同修師兄嘲諷「妳甚麼都不會,也敢認養工作喔?」鳳美師姊回說:「我哪有什麼都不會?我只是『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兩樣而已啊!」在慈濟不怕你不會,只怕你不肯學,『免學費、學到會。』
人文真善美課程,實作非常重要。涂鳳美老師以經歷分享、模擬情境的方式,教導志工如何透過鏡頭,捕抓感人畫面。許志鈞老師提醒:「團隊溝通的重要!不是文字(領班)說的算,人人都可以發揮想法,互相補位。」最近台灣社會的紛紛擾擾,有許多的不實謠言都是透過媒體來散播、渲染,參加這堂課,更了解『報真導正』的重要性。
在大愛感恩工作,同仁可以接觸許多環保菩薩的故事,更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訪會眾。如何將慈濟環保理念及環保人文的真善美讓到訪者真切了解,以及記錄他們的感動,就是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的使命。除了利用科技製作出環保織品,大愛感恩科技也可以傳遞這些人間美善,透過每日大愛心聞、大愛台節目收錄分享、FB粉絲專頁、吉祥物四格漫畫等,無時無刻都在傳遞人文「真、善、美」,藉著有形的愛心平台,向大眾傳法、把善的力量傳出去,讓社會中充滿更多善與愛,報真導正接引更多有愛心的企業/實業家,一同投入手護大地的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松山區報導
Read more大愛精進不懈怠 見證台灣真善美
- Article Details
「如果你沒看過,或許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透過鏡頭呈現,一部《看見台灣》紀錄片,讓我們看清楚我們生長的環境的『真善美』。台灣的美麗,就如同台灣人心的善良一樣,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正透過筆、透過相機、透過鏡頭,寫下人間美善。為了學習拍照、錄影、剪輯、撰寫活動報導,大愛感恩科技人文真善美團隊同仁精進不懈怠,利用假日時間參與課程,2015人文真善美基礎課程」開學了!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攝影門檻降低,幾乎人手一支照相型手機。也因為如此,證嚴上人勉勵:「人人都可以是人文真善美志工,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講師涂鳳美師姊曾經分享當初認養「文宣組」時,被同修師兄嘲諷「妳甚麼都不會,也敢認養工作喔?」鳳美師姊回說:「我哪有什麼都不會?我只是『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兩樣而已啊!」在慈濟不怕你不會,只怕你不肯學,『免學費、學到會。』
人文真善美課程,實作非常重要。涂鳳美老師以經歷分享、模擬情境的方式,教導志工如何透過鏡頭,捕抓感人畫面。許志鈞老師提醒:「團隊溝通的重要!不是文字(領班)說的算,人人都可以發揮想法,互相補位。」最近台灣社會的紛紛擾擾,有許多的不實謠言都是透過媒體來散播、渲染,參加這堂課,更了解『報真導正』的重要性。
在大愛感恩工作,同仁可以接觸許多環保菩薩的故事,更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訪會眾。如何將慈濟環保理念及環保人文的真善美讓到訪者真切了解,以及記錄他們的感動,就是大愛感恩人文真善美的使命。除了利用科技製作出環保織品,大愛感恩科技也可以傳遞這些人間美善,透過每日大愛心聞、大愛台節目收錄分享、FB粉絲專頁、吉祥物四格漫畫等,無時無刻都在傳遞人文「真、善、美」,藉著有形的愛心平台,向大眾傳法、把善的力量傳出去,讓社會中充滿更多善與愛,報真導正接引更多有愛心的企業/實業家,一同投入手護大地的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松山區報導
Read moreSunday, 05 April 2015
楓葉國大愛雲集 科技善法心相繫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發祥地,禮拜靜思堂。慈濟功德會,隊伍浩蕩長…」,會歌旋律響起,3月22日加東地區多倫多、西多倫多、北多倫多、蒙特婁、渥太華等五個據點、26 個志工站家人雲集在慈濟多倫多會所,2014/15第六次委員慈誠見習培訓課程正式開始。
三月份的主題是『環保』,課務組善用科技,安排了與大愛感恩科技視訊連線,讓菩薩家人們用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與使命。多倫多與台灣雖有整整12個小時『地理時差』,兩地慈濟家人『心靈無秒差』。在內湖辦公室,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楊竣翔師兄配合加東,在台灣時間3/22週日晚上9:30準時上線,與地球另一端的加拿大家人們互動與交流、無所求的付出陪伴,只為了讓師兄姊們在更加認識慈濟與大愛感恩在環保、慈善的努力及具體成果,進而將台灣軟實力傳揚到楓葉的國度。
整整一個多小時,透過一半簡介、一半開放式問答,希望讓學員了解大愛感恩成立『並非鼓勵消費』,而是為『提倡環保教育』、成為『慈悲的後盾』讓慈濟救濟與賑災的腳步更無後顧之憂。這個願景,除了環保菩薩、合作夥伴參與以外,更需要所有海外家人的協助,將慈濟所做的環保與慈善讓全球大德認同,人間菩薩大招生,淨化人心。
從台灣移民加拿大的朱家漢分享,加拿大有資源回收的系統,只是由很多商家來做。台灣慈濟有環保站,記得從前台灣的家附近有拾荒老人,看到他將收回來的東西,花了很多時間去整理,最後也只有一點點東西。環保回收是一個很花時間和繁複的工作,可以想見台灣環保菩薩的辛苦,非常佩服很多師兄師姊那麼多年持續的做下去。
真善美志工洪士凱表示,最近人文學校也在介紹大愛感恩科技。雖然大愛感恩科技及慈濟做事的方式和一般社會其他單位做事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最重要的是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曾葉水月師姊談到,最近回台灣、到慈濟環保站當志工,看到能回收的、不能回收的都被送到環保站,覺得環保教育非常重要。環保站(對於可回收資源)的分類是非常細膩的,不僅不同的瓶子要分類,不同厚度,不同顏色的紙都要分類。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做他們可以做的事,(環保站)是一個很好的修行道場。
真善美志工陳明莉表示:大愛感恩科技 (承諾的) 是一個新的世界, 證嚴上人給我們的法,不只是要「慈悲喜捨」,還要我們對未來的展望要出來,給我們下一代更寬廣的未來。「做中學、學中覺」,然後「覺中再學」。”attitude”「態度」這個字,把每個字母的順序數字加起來剛好是100,今天不管是什麼事情,今天所有的課程,告訴我們「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參加培訓課的郭慧嵐分享: 證嚴上人開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上人的每句話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上人這麼有遠見、在那麼早之前就提倡要做環保,把現在人的生活,不只是外在的環保,更要做心靈的環保。聽到「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心裡變得很輕鬆。
透過這次視訊分享,期待為學員與師兄、姊們帶來感動,也期待大家在加拿大多倫多本月底即將參加的『2015 Green Living』展覽中能用心推廣,讓更多人認識慈濟與大愛感恩,進而投入當地志工的行列。也歡迎日後能有更多全球各地的菩薩家人來與大愛感恩進行視訊分享,雖然回台灣一趟不容易,但期待我們善用科技,隨時都可以在空中進行法的分享,也歡迎海外師兄/姊若有回國機會,竭誠歡迎來訪互動增進彼此間的瞭解。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楓葉國大愛雲集 科技善法心相繫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發祥地,禮拜靜思堂。慈濟功德會,隊伍浩蕩長…」,會歌旋律響起,3月22日加東地區多倫多、西多倫多、北多倫多、蒙特婁、渥太華等五個據點、26 個志工站家人雲集在慈濟多倫多會所,2014/15第六次委員慈誠見習培訓課程正式開始。
三月份的主題是『環保』,課務組善用科技,安排了與大愛感恩科技視訊連線,讓菩薩家人們用最直接的方式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與使命。多倫多與台灣雖有整整12個小時『地理時差』,兩地慈濟家人『心靈無秒差』。在內湖辦公室,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楊竣翔師兄配合加東,在台灣時間3/22週日晚上9:30準時上線,與地球另一端的加拿大家人們互動與交流、無所求的付出陪伴,只為了讓師兄姊們在更加認識慈濟與大愛感恩在環保、慈善的努力及具體成果,進而將台灣軟實力傳揚到楓葉的國度。
整整一個多小時,透過一半簡介、一半開放式問答,希望讓學員了解大愛感恩成立『並非鼓勵消費』,而是為『提倡環保教育』、成為『慈悲的後盾』讓慈濟救濟與賑災的腳步更無後顧之憂。這個願景,除了環保菩薩、合作夥伴參與以外,更需要所有海外家人的協助,將慈濟所做的環保與慈善讓全球大德認同,人間菩薩大招生,淨化人心。
從台灣移民加拿大的朱家漢分享,加拿大有資源回收的系統,只是由很多商家來做。台灣慈濟有環保站,記得從前台灣的家附近有拾荒老人,看到他將收回來的東西,花了很多時間去整理,最後也只有一點點東西。環保回收是一個很花時間和繁複的工作,可以想見台灣環保菩薩的辛苦,非常佩服很多師兄師姊那麼多年持續的做下去。
真善美志工洪士凱表示,最近人文學校也在介紹大愛感恩科技。雖然大愛感恩科技及慈濟做事的方式和一般社會其他單位做事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最重要的是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曾葉水月師姊談到,最近回台灣、到慈濟環保站當志工,看到能回收的、不能回收的都被送到環保站,覺得環保教育非常重要。環保站(對於可回收資源)的分類是非常細膩的,不僅不同的瓶子要分類,不同厚度,不同顏色的紙都要分類。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做他們可以做的事,(環保站)是一個很好的修行道場。
真善美志工陳明莉表示:大愛感恩科技 (承諾的) 是一個新的世界, 證嚴上人給我們的法,不只是要「慈悲喜捨」,還要我們對未來的展望要出來,給我們下一代更寬廣的未來。「做中學、學中覺」,然後「覺中再學」。”attitude”「態度」這個字,把每個字母的順序數字加起來剛好是100,今天不管是什麼事情,今天所有的課程,告訴我們「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參加培訓課的郭慧嵐分享: 證嚴上人開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上人的每句話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上人這麼有遠見、在那麼早之前就提倡要做環保,把現在人的生活,不只是外在的環保,更要做心靈的環保。聽到「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心裡變得很輕鬆。
透過這次視訊分享,期待為學員與師兄、姊們帶來感動,也期待大家在加拿大多倫多本月底即將參加的『2015 Green Living』展覽中能用心推廣,讓更多人認識慈濟與大愛感恩,進而投入當地志工的行列。也歡迎日後能有更多全球各地的菩薩家人來與大愛感恩進行視訊分享,雖然回台灣一趟不容易,但期待我們善用科技,隨時都可以在空中進行法的分享,也歡迎海外師兄/姊若有回國機會,竭誠歡迎來訪互動增進彼此間的瞭解。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04 April 2015
慈技教學獲肯定 開創技職生未來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技術學院舉辦就業博覽會,吸引59家企業參與,為學生爭取職缺。校方優質的辦學,從102年度開始,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助」,104~105年度更獲得每年獎助3500萬的殊榮,提升教學品質,更為學生未來鋪路。
師長們一同剪綵,慈濟技術學院榮獲教育部104~105年度,教學卓越計畫獎助。獲得肯定,校方不是獨善其身,而是選擇資源共享,為東部地區技職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大愛感恩科技也一同共襄盛舉,除向學生介紹公司的使命和核心價值,也宣導環保觀念,讓學生們了解全國第一家環保社會公益企業,現場同學詢問不斷。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 饒邦安:「教學卓越計畫其實代表,全體教學的成效 跟辦學的品質。」
慈濟技術學院校長 羅文瑞:「希望我們的定位,是定位在 至少定位在,東區教學資源的一個平台,所以我們希望我們學校資源,可以跟我們鄰近的,甚至到高中職去共享。」
為學生鋪路,慈濟技術學院舉辦就業博覽會,吸引59家企業參與。因為實習與就業的經驗,讓許多醫療院所,看見學生的積極,不只給予好評,也親自招募人才。
門諾醫院護理部助理主任,胡淑琴:「他們在提出一些批判性思考的這個部分是還滿不錯的,也比較會利用一些文獻查證,也比較勇於敢跟病人,家屬或者是醫師這個部分做溝通。」
專業與人文兼具,提前做好準備,了解職場,爭取職缺,希望達到畢業即就業。
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姜郁雯:「我擁有證照 像有TQC 或者是Microsoft的國際證照,我會跟其他家公司了解,有哪些職缺,它的一些具備的條件等等。」
兩校校長簽訂合約,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成為慈濟技術學院全台第30所策略聯盟夥伴,未來將有更多互動交流,為培育優秀人才來努力。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羅瑞鑫 張義川
連結: 內文轉載自大愛台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慈技教學獲肯定 開創技職生未來
Read more
慈技教學獲肯定 開創技職生未來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技術學院舉辦就業博覽會,吸引59家企業參與,為學生爭取職缺。校方優質的辦學,從102年度開始,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助」,104~105年度更獲得每年獎助3500萬的殊榮,提升教學品質,更為學生未來鋪路。
師長們一同剪綵,慈濟技術學院榮獲教育部104~105年度,教學卓越計畫獎助。獲得肯定,校方不是獨善其身,而是選擇資源共享,為東部地區技職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大愛感恩科技也一同共襄盛舉,除向學生介紹公司的使命和核心價值,也宣導環保觀念,讓學生們了解全國第一家環保社會公益企業,現場同學詢問不斷。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 饒邦安:「教學卓越計畫其實代表,全體教學的成效 跟辦學的品質。」
慈濟技術學院校長 羅文瑞:「希望我們的定位,是定位在 至少定位在,東區教學資源的一個平台,所以我們希望我們學校資源,可以跟我們鄰近的,甚至到高中職去共享。」
為學生鋪路,慈濟技術學院舉辦就業博覽會,吸引59家企業參與。因為實習與就業的經驗,讓許多醫療院所,看見學生的積極,不只給予好評,也親自招募人才。
門諾醫院護理部助理主任,胡淑琴:「他們在提出一些批判性思考的這個部分是還滿不錯的,也比較會利用一些文獻查證,也比較勇於敢跟病人,家屬或者是醫師這個部分做溝通。」
專業與人文兼具,提前做好準備,了解職場,爭取職缺,希望達到畢業即就業。
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姜郁雯:「我擁有證照 像有TQC 或者是Microsoft的國際證照,我會跟其他家公司了解,有哪些職缺,它的一些具備的條件等等。」
兩校校長簽訂合約,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成為慈濟技術學院全台第30所策略聯盟夥伴,未來將有更多互動交流,為培育優秀人才來努力。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羅瑞鑫 張義川
連結: 內文轉載自大愛台
大愛新聞 台灣慈濟 慈技教學獲肯定 開創技職生未來
Friday, 03 April 2015
關懷台灣城市發展 推廣低碳盡心盡力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於開發綠色環保再生資源的同時,也同時落實「續物命,造福慧」積極參與各類保護地球的計畫與研討,期待能從各種管道實踐環保護生、保護大地的理想。三月二十七日下午,大愛感恩受台中市政府之邀,在台中逢甲大學行政大樓參與了一場「零碳實踐示範園區」開發座談會,除了身體力行支持綠色城市開發計畫,也期待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盡心力提供綠色建議與資源,讓台灣的環保軟實力展現於世界舞台。
「零碳實踐示範園區」開發座談會是由台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主辦,該部門的成立如其名,主要為了推動台中各項綠色建設。這次的座談會為討論將位於台中清水約15.53公頃的土地規劃成一塊「零碳產業+生活實踐」的教育場域,以最小的開發行為,尊重自然,但也同時透過新舊建築工法節能比較、示範住宅、與建置零碳生活情境等方式來推廣環保教育。雖然硬體方式不同,但軟體上推廣環保教育的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相當類似,都是希望透過不同的管道來讓民眾大德更能選擇綠色的生活模式,保護地球生態。
此次論壇集結了產官學各界代表前來討論,從建築、法律、非營利等各種角度給予意見,交流熱烈,希望能讓這個示範園區更好。最後由大愛感恩同仁分享了「環保人文教育」以及「從每個人從 "心 " 出發從 " 心 " 開始做環保」的理念,期待最終達到人人接受並願意在生活中實踐 " 生活環保 " 及 " 心靈環保 " 之目的,從台中市的每棟新住宅開始都能與建商合作朝綠色建築的慨念設計與營建,如此從點、到線、到面,讓台中市整個城市打造為一個「零碳示範園區」,也讓國際看到台灣致力環保的軟實力及生命力。
雖然大家來自於不同背景,有著不同的專業,但都是朝著環保教育與永續的一致目標前進。很期待看到台灣城市發展持續朝著這個方向精進,不但讓世界看見,更重要的是留下一個美好的環境給後代子孫。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中報導
Read more關懷台灣城市發展 推廣低碳盡心盡力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著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於開發綠色環保再生資源的同時,也同時落實「續物命,造福慧」積極參與各類保護地球的計畫與研討,期待能從各種管道實踐環保護生、保護大地的理想。三月二十七日下午,大愛感恩受台中市政府之邀,在台中逢甲大學行政大樓參與了一場「零碳實踐示範園區」開發座談會,除了身體力行支持綠色城市開發計畫,也期待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盡心力提供綠色建議與資源,讓台灣的環保軟實力展現於世界舞台。
「零碳實踐示範園區」開發座談會是由台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主辦,該部門的成立如其名,主要為了推動台中各項綠色建設。這次的座談會為討論將位於台中清水約15.53公頃的土地規劃成一塊「零碳產業+生活實踐」的教育場域,以最小的開發行為,尊重自然,但也同時透過新舊建築工法節能比較、示範住宅、與建置零碳生活情境等方式來推廣環保教育。雖然硬體方式不同,但軟體上推廣環保教育的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相當類似,都是希望透過不同的管道來讓民眾大德更能選擇綠色的生活模式,保護地球生態。
此次論壇集結了產官學各界代表前來討論,從建築、法律、非營利等各種角度給予意見,交流熱烈,希望能讓這個示範園區更好。最後由大愛感恩同仁分享了「環保人文教育」以及「從每個人從 "心 " 出發從 " 心 " 開始做環保」的理念,期待最終達到人人接受並願意在生活中實踐 " 生活環保 " 及 " 心靈環保 " 之目的,從台中市的每棟新住宅開始都能與建商合作朝綠色建築的慨念設計與營建,如此從點、到線、到面,讓台中市整個城市打造為一個「零碳示範園區」,也讓國際看到台灣致力環保的軟實力及生命力。
雖然大家來自於不同背景,有著不同的專業,但都是朝著環保教育與永續的一致目標前進。很期待看到台灣城市發展持續朝著這個方向精進,不但讓世界看見,更重要的是留下一個美好的環境給後代子孫。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中報導
Read moreThursday, 02 April 2015
環保感恩傳法脈 銘記初心志不移
- Article Details
3/29,台南歸仁紅瓦厝環保站,170環保志工雲來集「環保菩薩感恩茶會」,聆聽遠道而來的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專題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
鼎銘師兄今天是一人分享二人服務,洪若岑師姊陪同一起下來。分享開始鼎銘師兄很感謝環保菩薩們的付出,所有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原料都是環保菩薩用心成就而來,環保菩薩的人品典範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他並以自己的名字來說,還沒進慈濟時自我介紹時都會說:鼎鼎大『銘』很好記。但進入慈濟後,誠如 上人說:「微塵人生,奈米良能。」我們要隨時隨地縮小自己,才能進入別人的心裡。所以從今以後自我介紹要改成「感恩大家的『鼎』力協助,『銘』記在心」,至於自己目前的角色是甚麼呢?是永遠的志工兼總經理。
面對最外界的紛紛擾擾,他分享一則故事,「一艘遊輪遭遇海難,船上有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個位子,這時男人卻把女人推向身後獨自爬上了救生艇。當下,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先生很狠心,但其實這位先生回到家鄉,獨自將女兒帶大。多年後,當先生病故往生,女兒整理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的日記。
原來,父親和母親乘坐遊輪時,母親已患了絕症。如發生意外,母親希望能捨棄自己救女兒,女兒從父親的日記中知道父親對母親的愛很深,但為了自己只能捨棄自己的最愛。」我們常說:「眼見為憑。」這故事告訴我們:眼見不一定是事實!所以如果有會眾質疑慈濟,可以邀請他一起來做慈濟看看,自己去親身感受。
提起最近環保議題被質疑,多年前,慈濟還沒有環保分類站時,曾經有一英國教授拜訪上人,座談時分享:感覺台灣是豪華的貧民區。為什麼呢?原來他看到在經濟起飛中的台灣到處是垃圾,在外國只有貧民區才看得到垃圾,所以他才說台灣是豪華的貧民區。當時,慈濟已經在 上人的一句話:「鼓掌雙手做環保。」各地慈濟志工開始啟動,將環保回收落實在生活上,進而守護大地、愛護地球。
曾經有一團大陸的實業家經由外交部引領下,參觀內湖環保站,其中一位她說:我有雄厚的財力,建造比內湖大、與設備環境更好的環保場所,但我沒有像台灣慈濟環保菩薩這樣布施自己時間、花自己的錢來投入做環保的人,因我必須聘雇員工來做同樣的事,另外我也可以成立像大愛感恩科技同樣性質的公司,但我絕對無法像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頂多也是賺十元捐一元。
大愛感恩科技是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產品特色是吸濕、排汗、快乾、免燙、除臭、易去汙、 阻隔塵蟎等。像防穿刺的神奇白布鞋為什麼是防穿刺呢?起因是因為上人心繫弟子在賑災時之安危,唯恐誤踩釘子而受傷,所以才有這雙可保護112公斤以下者,防止釘子穿透的白布鞋。另外神奇白褲有防潑水效果,容易去污、清洗時快乾、舒適排汗透氣;這些都是專業與志業的結合下所產生的產品,為的是慈濟家人實用及能用的安心。
最後以證嚴上人《新春三願》三不求:與大家共勉:
一、不求身體健康,只求智慧敏睿;
二、不求事事如意,但求信心、毅力和勇氣;
三、不求減輕負擔,但求增加力量。
珍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名師難求,大家正信正念,一起闊步在慈濟道路上。
大愛感恩科技 梁瑞娟 台南歸仁報導
環保感恩傳法脈 銘記初心志不移
- Article Details
3/29,台南歸仁紅瓦厝環保站,170環保志工雲來集「環保菩薩感恩茶會」,聆聽遠道而來的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專題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
鼎銘師兄今天是一人分享二人服務,洪若岑師姊陪同一起下來。分享開始鼎銘師兄很感謝環保菩薩們的付出,所有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的原料都是環保菩薩用心成就而來,環保菩薩的人品典範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他並以自己的名字來說,還沒進慈濟時自我介紹時都會說:鼎鼎大『銘』很好記。但進入慈濟後,誠如 上人說:「微塵人生,奈米良能。」我們要隨時隨地縮小自己,才能進入別人的心裡。所以從今以後自我介紹要改成「感恩大家的『鼎』力協助,『銘』記在心」,至於自己目前的角色是甚麼呢?是永遠的志工兼總經理。
面對最外界的紛紛擾擾,他分享一則故事,「一艘遊輪遭遇海難,船上有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個位子,這時男人卻把女人推向身後獨自爬上了救生艇。當下,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先生很狠心,但其實這位先生回到家鄉,獨自將女兒帶大。多年後,當先生病故往生,女兒整理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的日記。
原來,父親和母親乘坐遊輪時,母親已患了絕症。如發生意外,母親希望能捨棄自己救女兒,女兒從父親的日記中知道父親對母親的愛很深,但為了自己只能捨棄自己的最愛。」我們常說:「眼見為憑。」這故事告訴我們:眼見不一定是事實!所以如果有會眾質疑慈濟,可以邀請他一起來做慈濟看看,自己去親身感受。
提起最近環保議題被質疑,多年前,慈濟還沒有環保分類站時,曾經有一英國教授拜訪上人,座談時分享:感覺台灣是豪華的貧民區。為什麼呢?原來他看到在經濟起飛中的台灣到處是垃圾,在外國只有貧民區才看得到垃圾,所以他才說台灣是豪華的貧民區。當時,慈濟已經在 上人的一句話:「鼓掌雙手做環保。」各地慈濟志工開始啟動,將環保回收落實在生活上,進而守護大地、愛護地球。
曾經有一團大陸的實業家經由外交部引領下,參觀內湖環保站,其中一位她說:我有雄厚的財力,建造比內湖大、與設備環境更好的環保場所,但我沒有像台灣慈濟環保菩薩這樣布施自己時間、花自己的錢來投入做環保的人,因我必須聘雇員工來做同樣的事,另外我也可以成立像大愛感恩科技同樣性質的公司,但我絕對無法像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頂多也是賺十元捐一元。
大愛感恩科技是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產品特色是吸濕、排汗、快乾、免燙、除臭、易去汙、 阻隔塵蟎等。像防穿刺的神奇白布鞋為什麼是防穿刺呢?起因是因為上人心繫弟子在賑災時之安危,唯恐誤踩釘子而受傷,所以才有這雙可保護112公斤以下者,防止釘子穿透的白布鞋。另外神奇白褲有防潑水效果,容易去污、清洗時快乾、舒適排汗透氣;這些都是專業與志業的結合下所產生的產品,為的是慈濟家人實用及能用的安心。
最後以證嚴上人《新春三願》三不求:與大家共勉:
一、不求身體健康,只求智慧敏睿;
二、不求事事如意,但求信心、毅力和勇氣;
三、不求減輕負擔,但求增加力量。
珍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名師難求,大家正信正念,一起闊步在慈濟道路上。
大愛感恩科技 梁瑞娟 台南歸仁報導
緬社區環保+江蘇做環保Recycling point in community in Myanmar & introduce recycling efforts to neighbors in China’s Jiangsu
- Article Details
In China’s Jiangsu, Tzu Chi volunteer Lv Wanwei has taken drastic steps to involve her community in practicing recycling, by moving from the eighth floor to the first floor, so that she can better promote the concept to her neighbors. Meanwhile in Myanmar, volunteer Lin Weiqiang and his mother opened up their front yard as a recycling point to inspire more to safeguard the planet.
在大陸的江蘇,慈濟志工呂宛蔚為了跟社區居民多互動,竟然從8樓搬到1樓,方便跟鄰居宣導環保觀念,另外,也一樣是做好事的,在緬甸,5個月前,志工林偉強與媽媽,把自家的小前院開放給慈濟當做環保點,守護地球。 Read more
矽谷環保Tzu Chi volunteers in California have long worked with companies in the Silicon Valley to reduce their trash and recycle
- Article Details
In the United States, Tzu Chi volunteers in California have long worked with companies in the Silicon Valley to reduce their trash and recycle. These high tech companies produce a lot of plastic trash and although the discarded plastics do not fetch a lot when recycled, volunteers are not looking to make a profit, instead, their determination is purely from their initial aspiration to keep the planet clean.
在美國,加州慈濟志工長期跟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合作,降低垃圾量,以及做回收,這些高科技公司有很多塑膠類可以回收,雖然這些塑膠回收價不高,但志工並不是要賺錢,堅持做塑膠分類,是因為當初愛護大地的初發心。 Read more
菲學校獎勵+菲字典發放Most eco-friendly schools in San Mateo & receiving precious gifts from TC
- Article Details
In Quezon City, the Philippines, Tzu Chi volunteers recently organized an event at the Old Balara Elementary School on behalf of this year`s graduates. Beside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offer a cup of tea to their educators to express their thanks, the volunteers also gave each a dictionary to inspire them to study hard. But first, we go to San Mateo, where Tzu Chi volunteers visited three schools to congratulate faculty and students for their dedication..
在菲律賓的計順市,慈濟志工最近在舊巴拉拉小學,為今天即將畢業的學生,舉辦一場活動,除了鼓勵學生奉茶,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志工也送給每位畢業生一本字典,希望他們能夠用功讀書;但一開始,我們先到聖馬刁,慈濟志工到三間不同的學校,表揚學生和老師,對環境保護的用心,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物資發放路坎坷 踏過泥濘跌不怕
- Article Details
辛巴威,曾經是非洲南部文明的發源地,英國殖民時期,她甚至有「非洲糧倉」的美譽。但是辛巴威的近代史上,卻因為政治的紛亂、經濟崩盤,導致人民苦不堪言。辛巴威慈濟志工,如何在這個國度濟貧扶困,帶您來看。
車子過不了的地方,鋪路。
泥濘地 磚頭鋪路多個畫面剪輯
車子進不去的村落,徒步。
爬石頭摔
跌倒了再爬起來,裝備上手、把物資頂在頭上,辛巴威的慈濟路就是這樣,艱辛、又堅定。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感恩。
夾藏在斷垣殘壁中的貧戶,志工一一造訪,送上米糧和毛毯。遇到癱瘓的孩子,大家立刻以歌聲,療慰心靈。
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
對慈濟志工來說,辛巴威草原上,是人間道場,也是社會學堂,教師教材都是依天傍地而生。
慈濟志工 朱金財:「尊重 你必須尊重每個人。」
慈濟志工 朱金財:「你們能做到嗎 (我們能),啊,你們做不做得到,(我們能的) 是的,只要你們想做 你們一定做得到。」
感動的淚水,來自於辛巴威的單純,與志工們的遼闊心胸,這個飽受通膨困擾的國度,因為他們、看到希望。
真善美志工 辛巴威報導
Read more慎終追遠清明節 不燒紙錢減汙染
- Article Details
兒童節和清明節要到了,高雄大愛幼兒園舉行活動,對幼兒園小朋友提倡清明節不燒紙錢、愛護地球觀念,同時也以故事方式,教導孩童清明節慎終追遠的意涵。
老師 與 小朋友:「是不是有白白的煙,會不會聞起來臭臭的?」
小朋友拿一張紙錢,就要搭一層積木,象徵多燒紙錢,黑煙就會越來越多,造成空氣汙染。
小朋友 陳冠勳:「(回去可以跟媽媽講什麼?) 可以不要燒金紙。(為什麼?) 因為汙染地球。」
從做中學,要孩子懂得愛惜地球,兒童節和清明節到來,高雄大愛幼兒園,從闖關遊戲,提倡環保觀念和生命教育。
幼兒園老師 溫鄀韓:「掃墓跟祖先的部分有關係,我們就結合親人這部分的生命教育,跟孩子做閱讀部分。」
還有清明節不能少的吃春捲習俗,小朋友也扮成春捲餡料,把自己包在裏頭,從活動中參與節慶習俗外,更重要的是學到珍惜自己所有,並懂得感恩。
李佳欣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水患啟發環保意識 邀鄰里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東海岸水患,喚起更多人思考,如何與大地共存。重災區彭亨州的「瓜拉吉撓」,慈濟基金會原本在此有個環保回收點,如今志工們決定與當地居民合作,提供出來一個更寬廣的空間,成立環保站,也增加開放資源回收的天數,民眾都樂於支持。
馬來西亞彭亨州「瓜拉吉撓」的「村委大禮堂」,這一晚特別熱鬧,大約有160位村民,參加慈濟環保站的啟用典禮。
慈濟志工 蘇祈逢:「我們希望透過水災的這個因緣,來喚起我們這一邊社區會眾的覺醒,希望他們一起來做環保,保護這個地球,那更重要我們是希望透過這個環保站的平台,讓我們民族之間打破隔閡,能夠進一步更融洽。」
馬來西亞之前的水患,成為守護地球與民族融合的契機,當地民眾都樂觀其成。
民眾 梁蓮英:「有寬闊的地方,而且又不用被太陽曬,又不用被雨淋,多麼開心。」
宗教學校老師 麥慕娜:「在這之前我不明白環保,來到這裡學習到很多,讓我更清楚環保,因為我是學校舍監,宿舍裡的垃圾通常被亂丟,未來我會嘗試落實環保分類,不只是我一個人,還會請同學一起來做。」
這裡不但是地球環境學堂,也是村民的第二個家,在慈濟環保站,大家將看到更多願景。
林英意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
Read more勞動筋骨手腦並用 環保促進健康
- Article Details
台南永康環保站舉辦感恩會,感恩環保菩薩長年來的付出,邀請大林慈濟醫院的醫師,分享老人失智症的預防,環保菩薩聽了發現,自己每天做的環保工作,不單是促進社交活動,分類過程必須動手指,動頭腦,都可以有效預防老人失智。
輕鬆愉快的手語歌曲,讓環保感恩會一開始就充滿歡樂的氣氛。感恩會還邀請大林慈濟醫院的許秋田醫師,分享失智症的預防,環保志工越聽越歡喜。
環保志工 余金秀:「分塑膠袋要記很多,像說PE、PP,這要分大白,這是中白,光這樣記就(記不完),怎會得失智症。」
原來,環保分類項目多,學問更多,志工聚在一起做環保,有說有笑,心情和身體都變好了。
環保志工 顏英桃:「有的手部是僵硬,來拔寶特瓶的蓋子,自己分享手變得柔軟了。」
大林慈濟醫院醫師 許秋田:「手指頭是我們人類最敏感的地方,占大腦區塊也是人類最大的地方,鼓勵大家做環保,因為做環保分類的過程中,會動到手指頭,動到大腦。」
做環保可以多動腦、多運動,還可以促進社交活動,不但愛護地球,還可以預防老人失智,家人也更安心。
真善美志工 李迎禎 高鵬州 台南報導
Read more尋根之旅台灣行 正法入心更努力
- Article Details
這天(3/31),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巴生支會六位人文推廣志工,藉著此次回台尋根之旅,特地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了解環保,更加深自己在做環保時的認同,提起承擔一份對地球的使命和積極的心。
透過楊竣翔師兄、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的分享,也針對近日來外界對慈濟種種的誤解聲浪,一一說起,慈濟成立四十九年來的篳路藍縷,到如今承擔起世界救苦難的使命,如今浩蕩長的隊伍,證嚴法師帶領我們走對的方向、做對的事情,我們更應該要堅定、安定、穩定來承擔使命,令在場聆聽的師兄師姊們都紛紛表達贊同以及感動。林康勇師兄也開心的分享起自己在馬來西亞推廣環保的種種:「我有一家素食咖啡館,希望落實 證嚴上人精神,我們制服是環保(大愛感恩科技),也推廣慈濟人文和環保理念。我想能夠讓客戶,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可以做成各式製品,裡面都有滿滿的愛心。」正如李鼎銘師兄所說的:「(大愛感恩科技)它將會是慈濟的後盾,也是 證嚴上人所期許的『掘井人』,能夠將四大志業緊扣、做永續的經營。」
林春儀師姊表示:「我本身在馬來西亞是管一個小小的環保點。本來我覺得一個小小點,起不了什麼作用,但既然有你們大愛感恩科技,我相信是能夠發揮它的功能,而最近我也開始將人文帶進環保,不只是做環保,最重要是環保背後『慈悲』的理念。」
以簡單的心,表現自然的愛,在付出的同時,仍然心中充滿感恩。慈濟人總以一顆簡單的心,透過「信」相信,發「願」、而「行」動。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佛教提倡『願』、『力』並『行』,若僅是空口談『願』,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願』。」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尋根之旅台灣行 正法入心更努力
- Article Details
這天(3/31),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巴生支會六位人文推廣志工,藉著此次回台尋根之旅,特地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了解環保,更加深自己在做環保時的認同,提起承擔一份對地球的使命和積極的心。
透過楊竣翔師兄、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的分享,也針對近日來外界對慈濟種種的誤解聲浪,一一說起,慈濟成立四十九年來的篳路藍縷,到如今承擔起世界救苦難的使命,如今浩蕩長的隊伍,證嚴法師帶領我們走對的方向、做對的事情,我們更應該要堅定、安定、穩定來承擔使命,令在場聆聽的師兄師姊們都紛紛表達贊同以及感動。林康勇師兄也開心的分享起自己在馬來西亞推廣環保的種種:「我有一家素食咖啡館,希望落實 證嚴上人精神,我們制服是環保(大愛感恩科技),也推廣慈濟人文和環保理念。我想能夠讓客戶,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可以做成各式製品,裡面都有滿滿的愛心。」正如李鼎銘師兄所說的:「(大愛感恩科技)它將會是慈濟的後盾,也是 證嚴上人所期許的『掘井人』,能夠將四大志業緊扣、做永續的經營。」
林春儀師姊表示:「我本身在馬來西亞是管一個小小的環保點。本來我覺得一個小小點,起不了什麼作用,但既然有你們大愛感恩科技,我相信是能夠發揮它的功能,而最近我也開始將人文帶進環保,不只是做環保,最重要是環保背後『慈悲』的理念。」
以簡單的心,表現自然的愛,在付出的同時,仍然心中充滿感恩。慈濟人總以一顆簡單的心,透過「信」相信,發「願」、而「行」動。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佛教提倡『願』、『力』並『行』,若僅是空口談『願』,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願』。」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Wednesday, 01 April 2015
環保立典範 大愛入人心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是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秉持著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理念」一步一腳印,期待大愛品牌能深入人心,成為環保企業的典範。這次大愛廣播《環保愛地兒》單元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來與聽眾來談談大愛感恩科技過去的成長與今年的展望。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伯,說起去年的努力,「在去年一年裡公司所有同仁努力之下,得到國內中小企業的最高榮譽-國家磐石獎、環保署國家環境教育獎,以及國際瑞士全世界廢棄物管理第一名」,而說起今年的目標,「
1.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具體落實,今年編列2014年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書CSR》,經過英國BSI認證協會認證,預計今年六月完成上傳我們官網。
2.搖籃到搖籃 (Cradle to Cradle),一般來說是搖籃到墳墓 (Cradle to Grave 生產的產品最後把它丟掉/廢棄);而大愛感恩科技所生產的環保再生產品,尤其是最大量的毛毯是不是能把它再回收再利用,這也是我們研發中心努力的方向,我們很期待大愛品牌深入人心,能夠成為環保界的典範。」
大愛品牌要深入人心,對於實業家或實業體,會一起參加每年的浴佛節、一年有幾次的靜思生活營、人援會年會等,包括也會跟製衣公會的淨灘活動,李鼎銘師伯分享道,「他們不僅僅與我們在業務上大家分工合作之外,更了解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使命及願景,他們也都非常感動也以能參加引以為榮。」
在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平台上,我們不講『代工廠』,而是稱呼『合作夥伴』。鼎銘師伯分享到:「大愛科技一年365天,一年有超過三百場的分享,一年有五十二個禮拜,有將近五十場國內外的展,我們最近有個北京展,一般來講,我們大家 (展覽時) 都去帶著去看或買東西的心念,但我們跟別人在展場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招募了將近三百位的志工,這三百位志工不僅僅是為了大愛感恩科技,更是聽到『慈濟』這麼好的團體,而他要來做志工。」
一直以來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做為一個掘井人,在缺水時能向下掘井,掘出活泉來生生不息,這股善的循環能千年萬年的生生世世。李鼎銘師伯更感恩環保菩薩,無私的付出,讓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織品,背後擁有豐富的生命力,「他們在做的是身體力行的人品典範,相信大家都會深受感動」,感動一份來自台灣你我生活中最草根、樸實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陳品穎 師姊
【節目時間】 4/2(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環保與人文的包裝設計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四大八法淨人心 六度共勉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的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今年首次三區合辦,並由中區工作團隊承擔活動執行,包括前置準備及當天分批陪伴學員回花蓮的工作人員,超過460人。工作人員相對於410位學員,是一比一以上的服務,不只是服務的心態,而是用熱誠、參與的心來辦這次營隊。大愛感恩包括研發部林正雄博士等五位同仁也參加此次盛會。
此次營隊學員配備 (綠色大愛衫/灰色大愛衫/神奇白褲/運動藍褲/學員袋等) 都是請購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的綠色環保再生產品。同時在寮房裡,工作人員在每套棉被上擺放結緣的手帕和靜思卡林正雄師兄非常的感動,因為這兩種結緣品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理念完全契合,都具有延續物命的環保理念:手帕以回收的網袋裝著,提供學員用餐後,擦拭碗筷、減少用紙;而靜思卡則是以製紙廠回收的厚紙板與西卡紙為材料,貼上靜思語與小花,再別上印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名稱菩提葉吊飾,包含著真誠的祝福與勉勵。
三天兩夜的靜思生活營很快就過去了,課程相當緊湊並富有意義。同仁們印象最深刻之一的是大愛電視台副總監 何建明師兄分享,在進入大愛台之前,他在商業電視台汲汲營營追求新聞的收視率中迷失了自己,忘記媒體人的使命,直到進入大愛台,在921災難中看到慈濟人的無私大愛,慈濟的氣質讓他整個人改頭換面。此番慈濟正經歷外界風風雨雨,也許以前沒有好好讓外界了解慈濟五十年來在臺灣及全球做些什麼。所以這次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課程所呈現的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介紹就是「說我們所做的,做我們所說的」的人文意涵,也是同仁們努力將大愛感恩科技樹立為環保典範的最佳範本 。
設計部胡美容師姊分享:「老實說,電視上的紛紛擾擾我都不在乎,因為我不看電視。我所認識的慈濟還是停留18歲時、父親過世那段時間,慈濟人對我的家人真誠的陪伴。我也想引用慈濟大學洪靜原老師在分享 證嚴法師教育理念說的一段話:『不要管孩子,要教孩子。』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做到了愛的教育,其實還是會不自覺往『管教』靠攏。結束行程回到家,我會真正的落實 證嚴上人及洪老師的叮嚀。謝謝慈濟!」
證嚴上人說,五十年來慈濟所作都是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盡心盡力。在這一波社會對慈濟的考驗之後,這麼多實業家用行動支持來參與這次活動,表達了對慈濟的護持與擁戴。相信用大家踏實的步伐、堅定的信心,必定能夠走出更寬廣的菩提大道。
大愛感恩科技 花蓮報導
四大八法淨人心 六度共勉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的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今年首次三區合辦,並由中區工作團隊承擔活動執行,包括前置準備及當天分批陪伴學員回花蓮的工作人員,超過460人。工作人員相對於410位學員,是一比一以上的服務,不只是服務的心態,而是用熱誠、參與的心來辦這次營隊。大愛感恩包括研發部林正雄博士等五位同仁也參加此次盛會。
此次營隊學員配備 (綠色大愛衫/灰色大愛衫/神奇白褲/運動藍褲/學員袋等) 都是請購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的綠色環保再生產品。同時在寮房裡,工作人員在每套棉被上擺放結緣的手帕和靜思卡林正雄師兄非常的感動,因為這兩種結緣品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理念完全契合,都具有延續物命的環保理念:手帕以回收的網袋裝著,提供學員用餐後,擦拭碗筷、減少用紙;而靜思卡則是以製紙廠回收的厚紙板與西卡紙為材料,貼上靜思語與小花,再別上印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名稱菩提葉吊飾,包含著真誠的祝福與勉勵。
三天兩夜的靜思生活營很快就過去了,課程相當緊湊並富有意義。同仁們印象最深刻之一的是大愛電視台副總監 何建明師兄分享,在進入大愛台之前,他在商業電視台汲汲營營追求新聞的收視率中迷失了自己,忘記媒體人的使命,直到進入大愛台,在921災難中看到慈濟人的無私大愛,慈濟的氣質讓他整個人改頭換面。此番慈濟正經歷外界風風雨雨,也許以前沒有好好讓外界了解慈濟五十年來在臺灣及全球做些什麼。所以這次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課程所呈現的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介紹就是「說我們所做的,做我們所說的」的人文意涵,也是同仁們努力將大愛感恩科技樹立為環保典範的最佳範本 。
設計部胡美容師姊分享:「老實說,電視上的紛紛擾擾我都不在乎,因為我不看電視。我所認識的慈濟還是停留18歲時、父親過世那段時間,慈濟人對我的家人真誠的陪伴。我也想引用慈濟大學洪靜原老師在分享 證嚴法師教育理念說的一段話:『不要管孩子,要教孩子。』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做到了愛的教育,其實還是會不自覺往『管教』靠攏。結束行程回到家,我會真正的落實 證嚴上人及洪老師的叮嚀。謝謝慈濟!」
證嚴上人說,五十年來慈濟所作都是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盡心盡力。在這一波社會對慈濟的考驗之後,這麼多實業家用行動支持來參與這次活動,表達了對慈濟的護持與擁戴。相信用大家踏實的步伐、堅定的信心,必定能夠走出更寬廣的菩提大道。
大愛感恩科技 花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