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早先演化溜地 後經人工填土


慈濟內湖園區的地質層面有三:斷層、順向坡與礦區,目前社會所關心的是,這裡的地質會不會對這片基地造成安全上的威脅?其實各方專業人士已有公正客觀的調查,慈濟內湖園區不但遠離活動斷層和礦區,也沒有順向坡的問題。

從高空俯瞰慈濟內湖園區,除了入口成功路這一側,三面都有山坡環繞。這塊地最早時是湖泊,經過自然演化成為溜地,再經過人工填土成為網球場,易手做為公車維修站後,民國八十六年由慈濟購入。透過抽絲剝繭,可以更加了解它的地質情況。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主任 石瑞詮:「台北地區有這麼多斷層,但是其實它現在對我們最相關的,就是這條活動的,會活動的山腳斷層,基隆斷層它只是其中的一條斷層,但是它跟這個坎腳斷層,還有台北斷層,都不是一條會活動,現在會活動的斷層。」

學者石瑞詮指出,台北盆地的活斷層,也就是山腳斷層,距離慈濟內湖園區有十四公里遠,不會造成威脅。
而早在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六日,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20次的會議紀錄當中,就已經明確記載,「依環境地質調查資料顯示,斷層帶並未經過本基地」。(CG out)斷層問題在慈濟內湖園區並不存在。

根據礦業公會的調查,南基地右側經過鑽探五個三十公尺深的孔洞之後發現,這裡並沒有礦坑,距離最近的聯豐煤礦區大約二十公尺之遠,未來規畫的建物會再退二十公尺,總共距離四十公尺遠。

台大地質系教授 陳文山:「我看你們的那個,未來想要開發的,或者想要有建築物的地方,基本上沒有在礦坑上面,所以我想基本上,也不會受到影響就是。」

關注度最高的是環繞在三面的邊坡,只有南北基地中間的這片山坡地屬於慈濟所有。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我們內湖園區的,向基地順向坡,在地質圖裡面有三個位置,第一個位置是指,這三棟大樓的這個基座,這個基座 它在地質圖顯示,還是向著我們,可是實際上它已經變成,這棟大樓地下室的停車場了。」

未來將以八公尺寬的道路隔開這個順向坡,再加上後縮八公尺後才會有建物,安全距離總共會拉大到十六公尺。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那這個(第二個)山丘的順向坡,是向著南的方向,也是在我們基地外,也不是我們慈濟的土地,那第三個我們來看,就是這座山,這就在我們的,南基地跟北基地之間,這座山那這座山的,順向坡的方向,是向西著的方向,也不是向著我們北基地,我們山是保留它原來的原貌,我們也不會做任何的興建。」上字:河谷

至於外界最關切的湖泊回填的地質問題,必須透過地質鑽探報告解讀。

台大地質系教授 陳文山:「現在很多的一些專家說,你這邊河谷裡面會有土石流,對不對 好,那我們也不敢告訴你,是不是 未來會不會有,
或沒有 對不對,但是呢,以前在這裡面幾千年的堆積,它會告訴我們。」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那這裡這樣會不會),(有土石流的問題),沒有 這裡完全從來就沒有任何,土石流的紀錄,在歷史的地質資料裡面,可以顯示出來 完完全全是沒有的。」

台北報導
許斐莉 余國維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