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當思無水苦 生活節水身力行


疼惜大地與地球共生息,多年來,慈濟人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也把這樣的綠色思維融合到建築裡,慈濟四大志業,包括環保、教育、醫療、慈善,各個建築物幾乎都以綠色環保為概念,疼惜愛護環境的心,不言而喻。
水情吃緊,日月潭水庫,九隻青蛙浮出水面,缺水危機,全民開始省思!
其實多年來,生活中用過的水,慈濟人幾乎會留下重複利用
慈濟志工 蔡洪淑卿:「應該是習慣, 也覺得水流掉很可惜 。」

聲音來源:慈濟志工:「水滴鏈 我們是用環保, 寶特瓶下去做的 亮晶晶。」

與地球共生息,慈濟人把這樣的綠色思維融合到建築裡,從921希望工程校舍,到近幾年援建的大愛組合教室,處處看得見環保概念,鋪連鎖磚是最基本的 。
慈濟營建處高專 陳文亮:「水 基本上會滲透到大地, 大地基本上就會呼吸, 當滲透到大地時候, 它又回到地下水。」

建築物與大自然融合,台中慈院是一棟接引陽光、空氣、水的環保綠建築,屋頂太陽能發電,一天可供電1150度,一年省下41萬多度電力,以醫院用電一度2.8元換算,一年足足可以省下上百萬元。

節電省水,平常透過雨水回收系統,與一整套再生水利用系統,把可用的水集中儲存,一點一滴都不浪費, 從101年到102年9月,再生水回收5萬9千多度,節省75萬8千多元,雨水回收使用2萬2千多度,省下28萬6千多元。

綠色建築,靜思堂除了基本的雨水回收系統,著重採光部分 。
窗戶很多 通風量就會增加,增加空氣的對流, 我們的天井, 熱空氣往上送 把熱空氣往外排, 冷空氣帶進來。
慈濟營建處高專 陳文亮:「太陽沒辦法直接照射, 到建築物外牆, 建築物的熱源會比較少。」

降低室溫,建築物深呼吸,也是減輕地球負擔 。

黃子玲 楊俊亭
台中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