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02 三月 2015

上班族樂在環保 回收資源當休閒


力行環保回收,愛護地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群上班族,每個月會騰出一天,利用上班前的一個半小時,來到環保站做分類回收,透過身體力行做環保,將環保觀念更落實於生活和工作中。

旭日東昇,又要迎接新的一天,上班之前,您會怎麼運用呢?

企業員工 李婉秋:「睡覺,因為有時候比較遲睡。」

企業員工 方美銀:「我相信大部分還在睡覺吧,所以這段時間呢,如果我們可以早一點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它會更加地棒。」

就這樣,每個月騰出一天,方美銀和同事,在上班前抽出一個半小時到環保站回收,久而久之,他們發現早起做環保,並不是苦差事。

企業員工 李婉秋:「不會啊,反而是覺得很愉快,因為至少我們可以出一分力,因為平時都沒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企業員工 方美銀:「平時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有些東西有用的,我們竟然扔掉,然後來到這邊,環保站(發現)其實它們都不是垃圾,全部都很有用,所以我覺得滿有意義。」

慈濟志工 王繡華:「(他們)很快地就把這些資源分類,也可以配合到我們安排出貨的時間,很感恩他們願意來付出。」

當初這群想要回饋社會的員工,原來是在老闆的鼓勵下,才起而行的。

實業家 蘇意琴:「我就鼓勵他們,你可以早上去,然後遲一點來上班都無所謂,結果每一位同事他們就輪流安排。」

當員工在環保站親身體驗分類,回到辦公室他們也改變原來的分類方式,做得更仔細後再交到環保站。

實業家 蘇意琴:「他們懂得環保分類以後,他就會少用很多的保麗龍,然後也會把這樣的環保意識,帶到他們的家庭,或者影響更多他身邊的朋友。」

黃薇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歡喜付出固善念 對的事堅持下去


感恩警消人員的付出,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量身訂做健檢項目,還把器材直接搬到消防隊,提高受檢率。同樣身為人民保母,任職於核三廠警察隊的王復呈,把握工作前後的時間,做環保,不嫌辛苦只為回饋鄉里。證嚴上人在今天(3/2)的志工早會開示,慈濟人就是這樣付出,不管是環保,或者是關心為民眾服務的人,愛的力量隱藏在人群中,對的事做就對了,真的很感恩。

天天投入環保的王復呈,任職於恆春核三廠警察隊,守護民眾也守護大地。他運用工作前後的時間,穿梭巷弄載回收物,他不喊累,反而把環保當責任,用行動回饋鄉里。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人就是這樣的付出,環保、愛的力量,還是隱藏在人群中,同樣也有一群人,總是做該做的事 做就對了,真的是感恩。」

以愛付出,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為作息不定的警消人員,量身訂做健康檢查,體恤他們的忙碌與辛勞,將檢測儀器直接搬到消防隊,提高受檢率。

證嚴上人開示:「看到了這種社會的保母,看到了為社會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的勞苦誰能理解,就要有一群社會的,能清楚了解悲智雙運的人,這種的愛的勇氣去付出,真的是很感恩。」

掌握身體狀況,才能繼續奉獻良能為社會大眾付出。無所求的關懷,彼此感恩,也讓人與人之間更加祥和溫馨。

江杏幸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志工屢訪助清屋 轉念改設環保點


慈濟志工長期關懷訪視,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受助的民眾能夠越來越好,彰化田中蕭先生,獨自帶著身心障礙的兒子,自己的工作也不穩定,志工常去關懷,因為他們家門前有塊空地,平常都堆放雜物,志工提議可以在家門口設置環保點,兒子可以學習做環保,也接引附近鄰居,蕭先生欣然答應,更開心自己也能有所付出。

蕭先生家門口就有一塊空地,平常鄰居都會把雜物堆在這裡,慈濟志工每次來訪視,都會協助清理

於是志工建議,可以在家門口設置環保點,兒子也可以一起來幫忙

慈濟志工 盧惠貞:「你帶你兒子一起來做, 你兒子一起來做, 智慧開 智慧會更好, 你知道學校要教 家裡也要教。」

也可以接引附近鄰居,一起垃圾分類做環保,蕭先生欣然接受,他說,獨自一個帶著身心障礙的兒子,自己工作又不穩定,幸好有慈濟志工的關懷,現在能夠付出一點心力,他非常開心。

蕭家麟 陳美蓮 真善美志工-彰化報導

Read more

喧囂城市桃花源 生命開啟一扇門


歡迎大家踏進慈濟內湖園區,那麼,接著就來看,真正走進來的人到底有了甚麼改變,內湖園區,位處於交通便利的成功路五段旁,每天上下班,都是車水馬龍,但,繁忙的生活中,這塊園地,卻成了不少人,尋找勇氣的生命園地。

汽機車、公車來往呼嘯,大湖公園前,成功路五段170巷,內湖慈濟園區所在地,忙碌人車中,會走進這扇大門的人,都有一段故事。

遊戲軟體老闆 郭璟德:「如果問我入慈濟的因緣,我應該是沒有任何的因緣,因為我以前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慈濟這一塊。」

2012年底,一場經濟海嘯,意外將這位科技大老闆,同時也是內湖本地居民,牽引了進來。

遊戲軟體老闆 郭璟德:「 所以當時確實是有所求自己的福報,想說那我就來做一點事,那時候剛好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師兄跟我講說,你家離內湖(園區)這麼近,你也多少去做個環保。」

找到生命沉澱的還有這位,陳志文,同樣是科技電子業大老闆,放下身段做環保,腰彎的比誰都還低。直到11年前,公司遭竊,損失超過兩千萬,低潮時,從大愛台找到了這,也開啟生命出口。

慈濟志工 陳志文:「然後又看到這些志工菩薩們,有的年紀很大了,那我就想到說我媽媽在鄉下,也是做環保 那我也希望是說,可以來陪伴 來關懷,所以說我就把這邊的志工,是自己的長輩,所以說有這個動力,促成我每天來這邊跟他們問好。」

不同的人生,都因為這塊土地,重新點燃生命勇氣。

台北報導
蕭志傑 梁家銘

Read more

2015,03/02,大陸蘇州上海志工參訪

【對象】大陸蘇州志工喬秋萍、上海志工許娟娟
【時間】2015年3月2日(一)15: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慈悲科技跨海 傳遞環保理念

20150302_9.jpg20150302_10.jpg

 
Read more

宣導環保零浪費 回收物再創作


菲律賓計順市有一場環境生態展,各個環保團體集盡巧思設計攤位,希望能吸引民眾認識、支持綠色觀念,「慈濟基金會」也是其中一個參展的團體。

菲律賓計順市的「零浪費」環境生態展,現場有許多展區,呈現出愛護地球的不同巧思,其中慈濟基金會的攤位上,能看到資源回收做成的各種動物模型,吸引了許多孩子的目光。而對一般大人來說,環境與人文的結合,更能得到認同。

民眾 馬龍:「通常當我們說到環境,對一般人來說,這與我們的生活是很有距離的,但是慈濟基金會,重視環境已然變成他們的哲理,像這衣服和毯子,裡面都能看到藏有愛與關懷。」

愛與關懷,來自於每一次災難後,慈濟人的身影。

慈濟志工 維吉妮亞:「我看到來這的人都很高興,他們知道我們是在助貧,這已深深刻畫在大家的印象中。」

愛護環境,守護貧困,原來都離我們這麼近,一場宣導活動,打動了許多人的心。

李佳美 羅登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寶特瓶製作環保龍 提倡節水概念


迎接新年到來,慈濟板橋園區在今天(3/1)舉辦新春團拜,同時慶祝慈濟環保25周年,志工利用寶特瓶製作環保龍,希望提倡資源回收和節約用水的概念,而板橋靜思書軒也新增品茗區,未來民眾不僅能在書軒看書,也能喝杯好茶。

新春團拜,舞龍出場,帶來熱鬧氣氛,但仔細ㄧ看,這條龍,是用寶特瓶,串聯而成的環保龍。

慈濟志工 洪崇義:「有師兄有提議說,這個龍身要大一點比較明顯,大家的集思廣義,我們有文宣美編還有木工,大家來共同成就。」

慈濟志工 陳志文:「最近有比較缺水,上人要我們節約用水,所以我們今年特別準備一條環保龍,就是用寶特瓶,大的寶特瓶做的,總共有16支的寶特瓶。」

慶祝慈濟環保25周年的同時,板橋靜思書軒,也新設立品茗區,未來在這,不僅能看好書、還能喝好茶 開幕當天,還有小志工,獻上表演。

板橋靜思書軒店長 王家輝:「靜思書軒它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社區客廳,藉由希望設立這個品茗區,讓大家可以坐下來喝一杯好茶。」

趁著年節,把大家齊聚一堂,由慈籃隊帶來的親子活動,讓台上台下樂成一團,也期許未來ㄧ年,有好的開始。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電線走火引祝融 百餘戶無家可歸


馬尼拉是菲律賓首都,卻也是貧民最多的城市之一(資料來源:中央社)。貧民窟因為違法私接電源,電線走火的意外頻傳。而且一發生火災,往往上百家庭的家園付之一炬。當地的慈濟志工長期關注,一有火災消息,就是先前往勘災,了解災民需求,緊接著發放物資,除了一解燃眉之急,也要安定民心。 電線走火引祝融 百餘戶無家可歸

馬拉汶市(Malabon)這一區,123戶私接電源,電線走火造成112戶家庭受災。小學成了收容所,慈濟發放物資,帶來實質幫助。
受災戶 蘇珊:「有米 睡覺的毯子, 對我們來說是很大幫助, 因為我們還睡在冷冷地上。」

巴西市(Pasay City)這場火,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兩個小時不得控制,466戶家庭失去家園,大家暫居中學,席地而睡。 志工運來一包包的大米、乾糧,同時說明發放的毛毯,是回收的寶特瓶做成。好幾位鄉親還特地把在收容中心回收的寶特瓶帶來。
受災戶 茱莉葉塔:「可以幫助需要的人, 所以我盡力去找回收資源, 讓資源的使用 具有效用, 而且這些資源還能做成毛毯 。」

聖馬刁鎮火災意外,125戶家園面目全非,居民暫時棲身籃球場,有四個孩子的多娜不忍兒女受苦。
受災戶 多娜:「很難找到適合住的地方, 這裡很冷 小孩會受到影響, 我希望能夠慢慢的重建房子 。」

有的人本來就沒有工作收入,一場火讓生活更陷貧困。志工發放毛毯和大米,一解燃眉之急。

菲律賓綜合報導

Read more

植草種樹利滲雨 森林蓄水尚天然


關於慈濟內湖園區計劃案,很多人都有疑問,認為計畫裡是否有將滯洪功能做慎審的評估。其實慈濟設計了三個滯洪池,總滯洪量有3020立方米,而依照水保法的規畫,應該設計的滯洪量是1500立方米,換算下來內湖園區的滯洪量是遠優於法規標準,同時園區內本來的水泥地,還會有六成五的土地,將改為草皮綠地,有自然滲水量,如此一來,除了可以降低大湖水位,還可以降低鄰近社區淹水機率。

慈濟的南北基地有4.48公頃,計劃裡本來的水泥土有65%的面積要鋪上草地,種植樹木,下雨時有自然滲透能力,以一棵大樹來說,就有1.5~5公噸的吸水量,樹木森林就是天然的蓄水空間。

水利技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賜賢:「水泥地就是完全沒有, 就是沒有蓄水空間。」

未來北基地將設置三個滯洪池,總滯洪量有3020立方米,依照水保法要求至少要有1500立方米,而慈濟設計的滯洪總量,已經超過法規的1.5倍。

實際到園區外圍來看,原來的排水溝,寬度不一,大約是1到1.5公尺,
慈濟計劃要施作的排水箱涵,把圓形涵管改成方形,將拓寬到2公尺,深度1.8公尺,可以讓排水更加順暢。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必要的時候來幫忙,直接這個水,也可以引到我們的滯洪池,所以它既可以上游的水,可以直接流到大湖,也可以流到我們的滯洪池。」

台大水工所模擬試算,內湖園區內的滯洪池與排水箱涵,與鄰近的大溝溪滯洪池、康寧抽水站,相互配合,在計設風險裡試算,可以降低大湖國小、康寧路一帶的淹水機率。

水利技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賜賢:「在設計的風險範圍內,它是有幫助的,比如說在一百年的重現期距內,它是可承受的,它是用補償的方式承受,就是說箱涵擴大 或者綠地入滲。」

全國技師公會理事長 余烈:「我提供五萬到六萬的,立方公尺沉砂滯洪,平常我不需要三公尺的水深,我只要一點五公尺的水深,只要一半的水深就好,這個湖就有夠漂亮。」

有專家提出建議,認為應該超越法律標準,用更宏觀的態度來看待園區計劃,各方意見不同,但慈濟維護環保生態並兼顧最大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才是初衷。

台北綜合報導
陳彥珊

Read more

購入前已被破壞 柏油路面.鐵皮屋


慈濟內湖園區,由於屬於保護區,為了維護生態,園區內的鐵皮屋、土地,都不能任意拆除重建。10多年來,志工修繕維護環境,並將園區規劃為多項用途,善用這塊土地的價值。
慈濟志工 林正雄 :「其實也可以看得出來, 鐵皮的部分幾乎是完全相同, 只是說當初的鐵皮可能是新的, 我們現在用了十幾二十年之後, 其實鐵皮都已經斑駁老舊了。」

慈濟在民國86年,接手當時的大有公車維修站,照片上清楚看見,地面已鋪上水泥和柏油,還有間間相連的鐵皮屋。
慈濟志工 林正雄:「現在後方可以看到, 當時留下來的烤漆房, 礙於法規所以地面上, 我們都不能去更改, 現有的鐵皮屋, 全部都是那時候留下來的, 我們只能夠去做一個屋頂的修繕。」

保護區無法增建,只能從既有的建築做修繕、規劃,區分為資源回收區、中央廚房、教育空間,還有物資暫存區。歷經十多年的風吹日曬,志工用心維護,並妥善利用空間,讓這ㄧ群菲律賓志工,親眼所見,每ㄧ條毛毯的包裝存放,感受更深。
菲律賓志工 李瑪仁:「我們來參觀一下, 怎麼樣整理一個環保站。」

資源回收、環保經驗傳承,已成了慈濟內湖園區的招牌特色,也許周遭風景,已和過去大不相同,但能經歷時間淬鍊的,是守護環境的那分心。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