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0 三月 2015

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圖說:「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甘願法喜長慈悲 歡喜付出顯人文

圖說:「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不管是醫療、人文、還是國際志工,大家都發揮大愛的精神。」3月4日至8日,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全臺各志業體同仁齊聚花蓮,參與五天四夜的人文教育研習營,大愛感恩科技共有17位同仁參與這次豐盛的人文饗宴。

五天四夜的人文營,學員們不僅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也更清楚慈濟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走過50年,也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大愛感恩樊家妤師姊分享:「要我幫助一位不認識的陌生人我覺得很困難,但在我隊輔懿德爸爸媽媽身上印證『甘願做,歡喜受』,這種無私、愛的付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天都比我們早起、比我們晚睡。想到他們如此付出,雖然身體疲憊,但心靈依然充滿法喜。」

「飲一杯智慧的水」,大愛感恩廖姵妤師姊分享:在工作中若犯錯會太過在意,煩惱自己否會砸了公司招牌,責怪自己怎會犯下這樣的錯。不過, 常住師父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最重要,因為『未來是妄想,過去是雜念』,犯錯就應該想著現在要怎麼解決、怎麼精進。這句話我也將深刻的放在心裡,奉為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別讓自己再次陷入過去或未來的執著當中。

課程當中也安排許多不同領域的講師分享,其中有幾場印象深刻。由李彝邦醫師的分享中,讓學員們感受到『大愛無國界』,大醫王的大愛不分國家、不分膚色。從治病中發現病人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並且「感恩」病人給他治療的機會。李醫師分享說他喜歡收集病人的微笑,這真得很令人感動。

資深慈濟人羅美珠的分享也很精彩,從她身上讓人了解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去做善事。師姑雖然年紀大、也不會英文,但就憑著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排除萬難到海外參與國際賑災的工作。其中一句特別令我感動:「竭盡所能的努力,意想不到的感動」。這種付出無所求、散播善的種子的行動真得很令人深感佩服。

經過人文營的洗禮,學員們發現,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許做不了偉大的事;然而卻可以用偉大的心,成就小小的善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慈濟想傳遞的就是這種大愛,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善事,會集成一股善念,那社會就會祥和,天下無災。最近慈濟也被捲入了一些風風雨雨當中,慈濟人秉持著誠正信實,做的是善事是好事,我們只要做好本份事,別去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別人了解就好,李毅醫師說「別人說三道四,我們堅持做好事,最後看是誰不三不四」,相信一定能夠撥雲見日,傳遞慈濟人的「念」。

『甘願做,歡喜受』,甘,就是甜;願,就是志願。在付出時,即使身體疲憊,但是內心仍感到甘甜、歡喜;志願是人生正確的道路,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向。從內心很歡喜地將生命投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會愈走愈光明,愈走路愈寬,力行在慈濟志業上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廖姵妤 花蓮報導

Read more

3C產品應回收 避免毒物質汙染


智慧型手機和3C產品,已經占據現代人生活,但您是否想過:被拋棄的3C產品,到哪裡去了?3C產品含有重金屬、戴奧辛等有毒物質,如果沒有做好完善的回收管制,二次汙染、不容忽視。今天的「廢3C的旅行」系列專題,帶您了解3C產品快速的生命周期,在台灣高度的汰舊換新習慣下,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環境的汙染者。

民眾 李先生:「(多久換一隻手機) 大概一年 (為什麼) 因為有新功能的時候。」

民眾 鄭小姐:「像現在有iPhone 6 手機是iPhone 5 就(新款)一出來 馬上就換成iPhone)6了。」

智慧型手機,是汰換率最高的電子產品。

環保志工 謝金允:「十支(回收手機)裡面 差不多一半都是好的。」

2013年在台灣製造和進口販賣的筆記型電腦,有86萬4千多台,而環保署同年回收的筆記型電腦,有5萬8千多台,換句話說:「回收率」遠不及「汰換率」。

不要的手機和3C產品,何去何從?

廢五金回收大盤商 王先生:「3C產品也好 包括小家電也好 如果沒有回收的話 亂丟棄在土地上面的話 一定會造成更多的汙染。」

電子廢棄物被政府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不能送進焚化爐,因為材質含有「溴化阻燃劑」和「聚氯乙烯」,直接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危害健康,因此回收過程,要經過環保認證。


廢五金回收大盤商 周女士:「不能拆解 若是有破損 處理場就不收了 處理場的(環保)認證 這個都要完整。」

大盤商回收之後,交給合法的再處理公司。

工作人員先回收冷媒,再把整台冰箱,送進破碎機絞碎,再分離回收。

除了冰箱,其他3C家電,不能直接送入破碎機,必須由人工方式、一一拆解。

那麼3C產品最重要的IC電路板,怎麼處理?

電子廢棄物再處理業者 洪啟峰:「將它細粉碎成細粉 細粉的過程當中 藉由這粉碎過程當中 再提鍊裡面的金跟鈀 還有銀 一些貴金屬出來。」

中醫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但事實上 它(IC電路板)除了貴重金屬之外 它還有很多其他 可能有毒的金屬 大家比較清楚的就是 鎘 鎳 汞 鉛 。」

有規模的再處理廠,可以避免回收汙染,令人擔心的是:地下的再處理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可能引發二次汙染,甚至將不要的有毒廢棄物,偷偷傾倒。像石門水庫旁的中庄調整池預定地,怪手一挖下去,嚇壞了工程人員。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 林長茂:「一挖 裡面全部是電子廢棄物 這會影響到 差不多三、四百萬人的 飲用水的安全。」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電子廢棄物經由再處理業者 分解回收之後 有1/5會變成 無法再利用的終極垃圾 而其中這種集塵灰 含有重金屬和戴奧辛劇毒 卻被人經常任意棄置。」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 林長茂:「戴奧辛有多毒 一公克的戴奧辛 等於四公斤砒霜的毒 這些東西竟然就在我們環境中 四處流竄 隨著風 到處跑。」

享受現今便利科技,很少人想到:電子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多大負擔?延長3C產品的使用壽命,才是減緩大地汙染的根本方法。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李岳為

Read more

太陽能飛機啟航 挑戰環遊世界


去年6月,我們曾經報導過,瑞士打造的太陽能飛機,太陽動力2號(Solar Impulse 2),試飛順利,預計在2015年3月挑戰環遊世界。他們的計畫,果真如期實現。這架飛機,完全依靠太陽能,不需要任何一滴燃料,也不會排放廢氣,非常節能又環保。兩位飛行員,今天(3/9)從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出發,展開冒險之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