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23 三月 2015

2015,03/23,【人文週會】慈濟資深志工林智慧師姊分享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講師】慈濟資深志工林智慧師姊

【時間】2015年3月23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20150327_1.jpg
Read more

2015,03/23,致理行銷系參訪

【對象】致理行銷系A班同學
【時間】2015年3月23日(一) 13:3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行銷通路師生行 體驗人文最價值


20150326_6.jpg20150326_5.jpg 
Read more

培養省水好習慣 共體時艱度難關


全台水情拉警報是67年來最嚴重的旱象,從四月一號開始,新北市板新、林口以及桃園地區,將啟動第三階段限水。全民抗旱更要愛惜水資源,證嚴上人呼籲,人人要提高警覺自我約束,減少汙染才能保護大地。

一月是非洲莫三比克的雨季,豪雨造成嚴重水患,淹沒房屋還影響飲用水,貧困的居民苦不堪言。慈濟人長期耕耘,帶動起本土志工,在災區送物資與關懷。

證嚴上人開示:「心中開啟了這種心靈財富,他們共同力量、合和互協,要把種子廣播在普天下,不管是大樹的種或者是小草的種,我們都要廣播,撒播愛的種子。」

水大不調,而在台灣則面臨嚴重缺水危機。首當其衝的新北市及桃園地區,從四月一號開始,將實施限水措施。面對旱象,證嚴上人呼籲大家,提高警覺,減少污染,保護大地。

證嚴上人開示:「自我約束,把自己的欲念降低,疼惜物命,我們用物要節儉,不要浪費太多,很自然就不會再消耗太多的資源。」

抗旱需要從每個人的生活開始做起,全民共體時艱,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身體力行,提早因應。

江杏幸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水費帳單會說話 身教更具說服力


台灣正面臨限水危機,馬來西亞「新山慈濟幼兒園」的幼教老師李偎寧,有一套省水辦法,靈感來自於家中的小寶寶,帶您來看。(3/11)

在新山慈濟幼兒園,李偎寧是教育專家,下班之後,她則變身為省水達人。

新山慈濟幼兒園老師 李偎寧:「我們就在裡面加一個寶特瓶囉,因為之前想要多放兩三支,但是因為它已經是省水的馬桶,放多兩三支它的水出來的量,就太少了不能把馬桶沖乾淨,所以最後我們還是選擇放一支。」

講到省水,李偎寧涓滴都要計較,連自己的小寶寶,所有用水的項目,也都經過精打細算。

新山慈濟幼兒園老師 李偎寧:「(消毒燙)過了的水,因為我個人覺得,裡面的水其實是乾淨的,我們大人可以喝的,所以我這樣子(燙)過,我就會把裡面的水,倒進自己的水瓶裡面,然後當白開水自己喝下去。」

新山慈濟幼兒園老師 李偎寧:「覺得每個小細節多用心一點,應該是有辦法說,可以節省更多的水。」

李偎寧拿出水費帳單,平常勤儉的用水習慣全反應在數字上,言教不如身教,身為幼兒園老師,教導孩子省水,也將更有說服力。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志業非求利 淨化人心救地球


有些人質疑,慈濟做環保是與拾荒者爭利,事實上,只要知道社區內有鄉親以拾荒維生,慈濟志工不但不與他爭回收物,還會禮讓鄉親,同時進一步關懷他的生活,如果需要幫助,慈濟就給予實質補助或居家關懷,有兩千多戶拾荒家庭,因此成為慈濟的照顧戶。

中風的袁先生,將報紙仔細分類,過去他靠拾荒維生,中風後,行動不便,成為慈濟的照顧戶。

慈濟照顧戶 袁先生:「(慈濟)每個月幫助我,我不知道怎麼回報,我就來做環保。」

六十五歲的卓女士,獨自撫養兩個外孫女,平時靠撿回收物貼補家用,房子破舊雜亂還會漏雨,慈濟協助修繕整理房屋。

慈濟居家關懷戶 卓女士:「沒有你們的話,我真的再十年,我也沒有辦法處理這個(房子)。」

仰賴資源回收維生,但生活仍然困難的鄉親,一直是慈濟關懷幫助的對象。

慈濟宗教處助專 甘萬成:「我們一年從做資源回收,變成我們照顧戶的,現在大致上,每年都有兩千多戶。」

慈濟做環保,目的不在營利,而是環保教育,如果是貧苦人賴以維生的資源,就將回收物交給他們處理,如果發現生活仍困難,還要進一步給予照顧。

張桂端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軍方快艇來回巡 只為揪水患元凶


印尼軍方的快艇,不斷在「芝利翁河」的河面上搜索,找尋的對象並非是什麼難纏的滋事份子,而是釀成水患的元凶。

「芝利翁河」,是流經「雅加達」的13條河流之一,受限於河床淤積的先天因素,加上民眾長期傾倒垃圾的習慣,導致河川在雨季時水勢難以宣洩。印尼軍方動員兵力清除垃圾,打算讓水患絕跡。

只要進入雨季,印尼雅加達幾乎是逢雨必淹,流經這個城市的13條河流中,「芝利翁河」受限於河床淤積,與民眾傾倒垃圾等不利因素,屢次氾濫成災,被印尼當局視為首要治理的河川。印尼軍方最近就動員龐大的兵力清淤,當地慈濟志工豐富後勤的經驗,也派上用場。

印尼軍區司令部專員 瑪爾肅迪:「首先 我希望芝利翁河,能夠恢復原貌,不再像現在那麼髒,第二 是實現我們的夢想,也就是在河流沿岸設立步道,讓民眾假日能在此晨跑,並且做其他的規畫。」

這項清淤計畫分為兩個河段,軍方還邀集了警消、衛生局的專業人員加入,慈濟志工則負責後勤補給,提供超過900份餐點。

慈濟志工 賀爾曼:「希望印尼國軍之後,順利完成清理進度,未來河岸兩旁的民眾,要能保持河川的乾淨,讓水患絕跡 也讓魚群能生存。」

未來清淤計畫完成,還有後續的環保教育問題,才能確保民眾遠離水患威脅。

印尼報導

Read more

細數二十多年前 回收觀念未普及


環保回收,什麼時候變成一股世界潮流,您有印象嗎?慈濟從25年前推動,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歷經從很少人知道,回收資源可以再利用的時代,跨越至今,人人俱備資源回收的常識。二十多年來,慈濟志工不曾因外在環境的波動、或回收價格的漲跌,牽動是否堅持回收的信念,這一股為地球的初發心,不會因地制宜,未來也不會因為時空環境,而有所變動。

九零年代的台灣,對於資源回收分類的概念,還不普及。 環保署統計,從1998到2014台灣的資源回收量,卻足足成長26倍。 從只有清潔隊和慈濟的回收年代,拓展至今,已經出現大小型的機關團體、社區,甚至學校也加入回收行列。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 柳宗言:「很多人也因為這樣子,投入像資源回收的產業,這個地方可以很清楚來說明,很感恩 台灣資源回收率這麼高,占超過將近45%的回收率。」

2008金融海嘯,資源回收物的每公斤單價,曾一路慘跌,當資源回收商因價拒收的時代,慈濟志工對於守護環境的初發心,從不因外在條件的變化,停下腳步。

慈濟志工 連月霞:「 我差不多(早上)七點多就來了 。」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 柳宗言:「我們並不會這樣子,哪一些資源物它是比較高價,或是比較低價 去做這樣的選擇,而是純粹 只要這個部分的資源物,是需要被回收的,不管它有沒有人要收,如果沒有人要收 我們更要投入。」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資源回收遍佈各地,特別是廢鋁罐、廢五金、白鐵和銅類的高價值回收物,幾乎人人搶著要。

以2014的統計來看,慈濟在廢鋁罐的回收比例,只佔1.59%、五金、白鐵、銅類加總,還不到全台灣的1%。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 柳宗言:「所以這裡頭也說明就是說,這些都是比較高價的,其實我們並沒有跟大家在搶,而是說沒有收到的(回收物),會回到我們這裡來,大概其實社區都會拿走。」

慈濟全台329個環保教育站,八萬多民環保志工,回收種類多達數十種,儘管是市面上不受歡迎的塑膠袋回收,慈濟志工也學得透徹,樂在其中。

慈濟志工:「這樣算是五大類,這是PP PE 然後這是PE花,這是PE水洗 這是研發,就是這樣五大類,雜七雜八的 還算滿多的。」

慈濟志工 鄧育子:為了身體健康 救地球啊, 來這裡 很多人在做,
做得歡喜啊,東西可以重複再用的,就盡量把它整理起來可以賣,代替再用。」

台灣資源回收的美名,引起世界各國關注,慈濟環保回收推動25年來, 曾經佔全台總回收量30%,到2014只剩3%, 下降的比例,是因為帶動更多人,願意回收的舉動,間接提升國民素養,這些歷史足跡證明的,不是爭奪資源的利益,而是將無用化為大用,為的都是疼惜台灣這塊寶島。

台北報導
彭淑珮 林家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