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6

Tuesday, 31 May 2016

大愛感恩讀書會 下班充實讀書樂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喜歡看書,可是除了專業的書籍以外,更喜歡讀佛法相關的書籍,然而,畢竟我們智慧有限,自己看書對於內容的了解,都是自己的領悟,體悟有限,經過大家的分享,每個人有自己思考的邏輯,更能開拓我的視野。」大愛網路電台「環保愛地兒」今次邀請到大愛感科技陳意容博士來與聽眾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讀書會,在參與讀書會的過程,如何利用下班來了解慈濟,同而了解佛法。

「下班往往都是東吸收收,背包款款,就忙著回家了,是什麼讓同仁,能在下班之餘,仍然留下來參與讀書會」主持人點點好奇的問起,「對於這麼愛念書,又很會念書的陳意容博士而言,還另用下班時間來參加讀書會,肯定是有收穫的,而是什麼讓意容博士參與呢?」

陳意容博士:「喜歡看書,可是除了專業的書籍以外,更喜歡讀佛法相關的書籍,然而,畢竟我們智慧有限,自己看書對於內容的了解,都是自己的領悟,體悟有限,經過大家的分享,每個人有自己思考的邏輯,更能開拓我的視野。」

在慈濟世界,常有云,每日 證嚴上人開示,每天都是時事和佛法有關的開示,,在看 證嚴上人開示時,大家都會覺得就是怎麼就是我現在的狀況,心有戚戚焉的同感,陳意容分享說道,「然而藉由讀書會,下班後討論佛法,討論平常做慈濟的人事物,因此這樣同事之間就更能有交流。」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喜歡看書,可是除了專業的書籍以外,更喜歡讀佛法相關的書籍,然而,畢竟我們智慧有限,自己看書對於內容的了解,都是自己的領悟,體悟有限,經過大家的分享,每個人有自己思考的邏輯,更能開拓我的視野。」陳意容博士並分享慈濟月刊其中一篇,標題是【以愛暖心】,以及 證嚴上人的靜思小語,「以開闊的大愛為人心驅散悲悽,帶來溫暖和希望。」裡頭所述,其實大家都知道前些日子很多難民問題,,很多人原本都是有職業的,但一夕間要逃亡各地,如何幫助難民,這也考驗各國的智慧,「我想當地人各政府都很努力要去幫助難民」,從裡頭中我們也看到慈濟人的智慧,手心要從向上變向下,才能自力更生。

然而像我們在工作上也很有成就感,但應該想想「我們現在衣食無缺,如哪天我們也同樣受難了,將情何以堪?」陳意容博士並鼓勵聽眾,證嚴上人教我們以佛理解釋現今社會,針對苦難就要去幫助,能見苦知福,「我們也要回頭想想我們在職場上,對同事也應該放下工作的成見,要有愛的表現,懂得幫助難民,也應懂得幫助同事,這都是要去學習衍生的,藉由 證嚴上人的法,我們要去訓練自己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虞珊明 師兄
【節目時間】 2016/5/31() 15:30~15:50 
【訪談主題】揚州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暨博覽會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安裝教學

 

Read more

大愛感恩讀書會 下班充實讀書樂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喜歡看書,可是除了專業的書籍以外,更喜歡讀佛法相關的書籍,然而,畢竟我們智慧有限,自己看書對於內容的了解,都是自己的領悟,體悟有限,經過大家的分享,每個人有自己思考的邏輯,更能開拓我的視野。」大愛網路電台「環保愛地兒」今次邀請到大愛感科技陳意容博士來與聽眾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讀書會,在參與讀書會的過程,如何利用下班來了解慈濟,同而了解佛法。

「下班往往都是東吸收收,背包款款,就忙著回家了,是什麼讓同仁,能在下班之餘,仍然留下來參與讀書會」主持人點點好奇的問起,「對於這麼愛念書,又很會念書的陳意容博士而言,還另用下班時間來參加讀書會,肯定是有收穫的,而是什麼讓意容博士參與呢?」

陳意容博士:「喜歡看書,可是除了專業的書籍以外,更喜歡讀佛法相關的書籍,然而,畢竟我們智慧有限,自己看書對於內容的了解,都是自己的領悟,體悟有限,經過大家的分享,每個人有自己思考的邏輯,更能開拓我的視野。」

在慈濟世界,常有云,每日 證嚴上人開示,每天都是時事和佛法有關的開示,,在看 證嚴上人開示時,大家都會覺得就是怎麼就是我現在的狀況,心有戚戚焉的同感,陳意容分享說道,「然而藉由讀書會,下班後討論佛法,討論平常做慈濟的人事物,因此這樣同事之間就更能有交流。」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喜歡看書,可是除了專業的書籍以外,更喜歡讀佛法相關的書籍,然而,畢竟我們智慧有限,自己看書對於內容的了解,都是自己的領悟,體悟有限,經過大家的分享,每個人有自己思考的邏輯,更能開拓我的視野。」陳意容博士並分享慈濟月刊其中一篇,標題是【以愛暖心】,以及 證嚴上人的靜思小語,「以開闊的大愛為人心驅散悲悽,帶來溫暖和希望。」裡頭所述,其實大家都知道前些日子很多難民問題,,很多人原本都是有職業的,但一夕間要逃亡各地,如何幫助難民,這也考驗各國的智慧,「我想當地人各政府都很努力要去幫助難民」,從裡頭中我們也看到慈濟人的智慧,手心要從向上變向下,才能自力更生。

然而像我們在工作上也很有成就感,但應該想想「我們現在衣食無缺,如哪天我們也同樣受難了,將情何以堪?」陳意容博士並鼓勵聽眾,證嚴上人教我們以佛理解釋現今社會,針對苦難就要去幫助,能見苦知福,「我們也要回頭想想我們在職場上,對同事也應該放下工作的成見,要有愛的表現,懂得幫助難民,也應懂得幫助同事,這都是要去學習衍生的,藉由 證嚴上人的法,我們要去訓練自己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Monday, 30 May 2016

愛與關懷迎福來 陪伴學習相成長

圖說:來自北投的黃淑美師姊與來自松山區的胡鄉南師伯搭檔試穿載,胡鄉南師伯今年已經74歲了,仍精進學習與時俱進表示,「如何很細心的,很仔細的幫傷友穿戴,才不會讓弄痛傷口,是我們要學習的。」搭擋黃淑美師姊也說道:「師伯盡力在把壓力衣撐開為我穿著,很用心很小心怕弄痛傷口,也祝福八仙塵爆傷患能克服苦難,也快速走出傷痛。」(攝影者:許育仁)5/26日大愛感恩科技來到慈濟台北東區會所,與志工們,一同為燒燙傷友壓力量測紀錄志工第二次培訓而努力互相學習。雖有前月的第一次學習介紹,這次參加的量測志工比上次增加一倍近百人來學習, 讓首次參加的紡織所陳博士再一次見證到慈濟人為八仙塵報傷者所付出的愛心一直都在。

壓力量測志工培訓二次說明會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陳意容/王研文/黃毓瑾及經規室夏鈺琳等組成的培訓團隊,齊力為志工們解說及示範,從學習如何丈量、如何穿脫壓力衣、以及到替傷友拍照、紀錄復元情況等。

台北慈院趙院長特別安排在八仙塵爆中極為用心投入的復健科 張益維醫生在中午門診結束後來到現場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這麼短時間發展,有效的幫助病患,希望之後這研究成果也能幫助到更多人,因為事實上其實像是淋巴水腫的病人、因為癌症下肢水腫的病友也很需要,之後在復健中心的過程中,壓力衣的幫忙是非常重要的。」

圖說:「合和互協」一直是慈濟志工間最美的寫照,在現場可看見志工們分組輪流嘗試穿戴,互相提問解惑,在了解穿脫過程中必須注意之細節、了解測量儀器使用方式,的同時也不忘在試穿,學習中展現慈濟人文「愛與關懷」。(攝影者:許育仁)「合和互協」一直是慈濟志工間最美的寫照,在現場可看見志工們分組輪流嘗試穿戴,互相提問解惑,在了解穿脫過程中必須注意之細節、了解測量儀器使用方式,的同時也不忘在試穿,學習中展現慈濟人文「愛與關懷」。

圖說:台北慈院復健科 張益維醫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這麼短時間發展,有效的幫助病患,希望之後這研究成果也能幫助到更多人,因為事實上其實像是淋巴水腫的病人,因為癌症下肢水腫的病也很需要,之後在復健中心的過程中,壓力衣的幫忙是非常重要的。」(攝影者:許育仁)來自北投的黃淑美師姊與來自松山區的胡鄉南師伯搭檔試穿載,胡鄉南今年已經74歲了,仍精進學習與時俱進,表示:「如何很細心的、很仔細的幫傷友穿戴,才不會讓弄痛傷口,是我們要學習的。」搭擋黃淑美也說道:「師伯盡力在把壓力衣撐開為我穿著,很用心、很小心怕弄痛傷口,也祝福八仙塵爆傷患能克服苦難,也快速走出傷痛。」

此次與陽光燒燙傷窗口、文山區慈濟志工曾美玉師姊感恩的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到第九代壓力布,有涼感/透氣的功能,在夏天時能穿的舒適讓我非常的感動,感恩 證嚴上人的悲心,當我知道需要志工時,就積極的邀約第五聯區的志工,來上課後發現有醫療背景的人加入會更好,就邀約人醫會的護理師一起加入行列,希望在大家的用心和努力學習之下,讓燒燙傷患者有更好的服務和更親切的關懷。」

圖說: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陳博士謙虛的表示:「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及合作夥伴共同來為壓力布精進的研發計畫,希望傷友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他們應該有的笑容,這是衷心的希望。」(攝影者:許育仁)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陳博士謙虛的表示:「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及合作夥伴們共同來為壓力布精進的研發計畫,希望傷友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他們應該有的笑容,這是衷心的希望。」

誠如靜思語所言:「人間最美的是溫情」, 下個月(6/27)將是八仙塵爆屆滿一周年,然而在快屆滿一年的 今日 (5/26) 慈濟志工仍陪伴著傷友們學習精進,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在台上所說,用一句日本話「脫帽」鞠躬有著說不盡的感恩,而最重要是「慈濟人一直都在」,相信只要有心、有願,一起來克服苦難,明天將會更好。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

愛與關懷迎福來 陪伴學習相成長

圖說:來自北投的黃淑美師姊與來自松山區的胡鄉南師伯搭檔試穿載,胡鄉南師伯今年已經74歲了,仍精進學習與時俱進表示,「如何很細心的,很仔細的幫傷友穿戴,才不會讓弄痛傷口,是我們要學習的。」搭擋黃淑美師姊也說道:「師伯盡力在把壓力衣撐開為我穿著,很用心很小心怕弄痛傷口,也祝福八仙塵爆傷患能克服苦難,也快速走出傷痛。」(攝影者:許育仁)5/26日大愛感恩科技來到慈濟台北東區會所,與志工們,一同為燒燙傷友壓力量測紀錄志工第二次培訓而努力互相學習。雖有前月的第一次學習介紹,這次參加的量測志工比上次增加一倍近百人來學習, 讓首次參加的紡織所陳博士再一次見證到慈濟人為八仙塵報傷者所付出的愛心一直都在。

壓力量測志工培訓二次說明會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陳意容/王研文/黃毓瑾及經規室夏鈺琳等組成的培訓團隊,齊力為志工們解說及示範,從學習如何丈量、如何穿脫壓力衣、以及到替傷友拍照、紀錄復元情況等。

台北慈院趙院長特別安排在八仙塵爆中極為用心投入的復健科 張益維醫生在中午門診結束後來到現場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這麼短時間發展,有效的幫助病患,希望之後這研究成果也能幫助到更多人,因為事實上其實像是淋巴水腫的病人、因為癌症下肢水腫的病友也很需要,之後在復健中心的過程中,壓力衣的幫忙是非常重要的。」

圖說:「合和互協」一直是慈濟志工間最美的寫照,在現場可看見志工們分組輪流嘗試穿戴,互相提問解惑,在了解穿脫過程中必須注意之細節、了解測量儀器使用方式,的同時也不忘在試穿,學習中展現慈濟人文「愛與關懷」。(攝影者:許育仁)「合和互協」一直是慈濟志工間最美的寫照,在現場可看見志工們分組輪流嘗試穿戴,互相提問解惑,在了解穿脫過程中必須注意之細節、了解測量儀器使用方式,的同時也不忘在試穿,學習中展現慈濟人文「愛與關懷」。

圖說:台北慈院復健科 張益維醫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這麼短時間發展,有效的幫助病患,希望之後這研究成果也能幫助到更多人,因為事實上其實像是淋巴水腫的病人,因為癌症下肢水腫的病也很需要,之後在復健中心的過程中,壓力衣的幫忙是非常重要的。」(攝影者:許育仁)來自北投的黃淑美師姊與來自松山區的胡鄉南師伯搭檔試穿載,胡鄉南今年已經74歲了,仍精進學習與時俱進,表示:「如何很細心的、很仔細的幫傷友穿戴,才不會讓弄痛傷口,是我們要學習的。」搭擋黃淑美也說道:「師伯盡力在把壓力衣撐開為我穿著,很用心、很小心怕弄痛傷口,也祝福八仙塵爆傷患能克服苦難,也快速走出傷痛。」

此次與陽光燒燙傷窗口、文山區慈濟志工曾美玉師姊感恩的說道:「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到第九代壓力布,有涼感/透氣的功能,在夏天時能穿的舒適讓我非常的感動,感恩 證嚴上人的悲心,當我知道需要志工時,就積極的邀約第五聯區的志工,來上課後發現有醫療背景的人加入會更好,就邀約人醫會的護理師一起加入行列,希望在大家的用心和努力學習之下,讓燒燙傷患者有更好的服務和更親切的關懷。」

圖說: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陳博士謙虛的表示:「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及合作夥伴共同來為壓力布精進的研發計畫,希望傷友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他們應該有的笑容,這是衷心的希望。」(攝影者:許育仁)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陳博士謙虛的表示:「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及合作夥伴們共同來為壓力布精進的研發計畫,希望傷友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他們應該有的笑容,這是衷心的希望。」

誠如靜思語所言:「人間最美的是溫情」, 下個月(6/27)將是八仙塵爆屆滿一周年,然而在快屆滿一年的 今日 (5/26) 慈濟志工仍陪伴著傷友們學習精進,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在台上所說,用一句日本話「脫帽」鞠躬有著說不盡的感恩,而最重要是「慈濟人一直都在」,相信只要有心、有願,一起來克服苦難,明天將會更好。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

暫停的成長時鐘 環保站教她更多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教他什麼她就呈現什麼,在慈濟九德環保站有位心智不全的志工林珮冠,她雖然已經35歲,但是因為小時候腦部受傷,心智就像6歲的孩子,媽媽拿她沒辦法,不知該怎麼教育她,直到珮冠開始做環保,慈濟志工把她當作寶貝,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環保志工 林珮冠:「掛在天空放光明, 好像許多小眼睛 。」 

一邊做環保,一邊唱著小星星,她就是慈濟九德環保站的小星星。 

慈濟志工 張秀金:「 這個孩子她心中完全沒有煩惱, 只有清淨的心, 每天都做得很歡喜 。」

林珮冠小時候因為腦部缺氧影響智能發展,年紀35歲卻只有6歲的心智,以前在家從不幫忙做家事,直到接觸慈濟環保之後,不但回家會幫忙媽媽,在環保站應對進退也進步很多。 

慈濟志工 張秀金:「 我們環保站是在社區, 拿來的人很多, 她只要看到人家拿東西來, 她就去接, 就會跟人家說謝謝感恩, 很有禮貌。」 

紙跟塑膠的分類一般人覺得不難,但是對小星星林珮冠來說卻很難搞清楚,慈濟志工把她當作環保站的寶貝,用愛陪伴細心教導。 

慈濟志工 張秀金:「 你教她什麼她就接受什麼, 她像一張白紙, 你教她善 她就往善的方向走 。」 

就像慈濟親子成長班,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 

親子成長班家長 黃于珍:「 有時候在家裡跟小孩講, 他們沒有感受的這麼深, 可是在這種大環境下, 可以讓他們很深刻的, 體會到這個好處 。」 

純真的心,認真的雙手,一起呵護大地,呵護幼苗。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夫子廟會嘉年華 手語演繹安心靈


夫子廟會是中華傳統民俗,古早的人們在新春或是收穫的季節都會載歌載舞、歡聚祈福。延續這樣的文化,第七屆在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舉辦,今年的主題是「和平鐘聲頌和平」,當今世界衝突頻發,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去年的佔中事件和初一的旺角動亂都因人心不安,透過活動歌頌和平,慈濟香港分會也受邀參與。 


鑼鼓喧天,歡聚祈福,一年一度的夫子廟會熱鬧登場,慈濟志工帶來茶道、花道與手語演繹,讓人安定心靈。 

慈濟克己復禮的人文思想,與廟會宣導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不謀而合。志工推廣環保,巧思製作的小點心,吸引民眾嘗鮮。 

民眾 陳淑慧:「我買這包有不同味道的粉,有山藥粉、可可粉,用模具印就可以做出好味道的點心吃,我覺得很健康,好過我女兒整天吃糖果、還有其他不健康的零食。」 

咖哩丸子是香港人喜歡的道地小吃,志工精心調製醬汁,做成素食。 

慈濟志工 馮少賢:「雖然是素丸,但我們用慈濟的淨斯產品,用咖哩粉加一些調味料,混合起來就是很美味的醬汁。」 

奉上一杯茶,志工把握機會分享環保杯的觀念。 

民眾與慈濟志工:「(三四年時間)土地復原後,才種這個茶的(我是潮州人最喜歡喝茶)。你可以寫上你的名字,這個杯子可帶在身上。」 

現代人太多物質享受,忽略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民俗活動,傳遞美善和簡樸健康的生活理念。 


真善美志工 林莉 蘇婉真 香港報導 Read more

暫拋業績壓力 壽險員做資源回收


 一家壽險公司的員工,第一次到慈濟環保站付出,他們雖然面臨業績的壓力,卻願意放下工作,用心體驗,更透過做環保自我反省檢視,用新世代的力量盡社會責任。 

環保站裡回收量特別多,除了環保志工,還來了三個年輕人,體驗做環保時,他們心中浮現這句話。 

民眾 邱品臻:「平常我們都不曉得自己這麼會製造垃圾。」 

不停反省,因為他們用心參與回收,才知道光是一個寶特瓶,就要把瓶蓋環、包膜等逐一拆開,更別提,還有年輕人難以忍受的髒物。 

民眾 黃偉豪:「我覺得在外面的大姊(志工)他們比較辛苦,是因為他們一進來整袋垃圾裡面有很多壞掉的食物。」 

民眾 廖小姐:「他們在整理起來一定是更辛苦,我覺得他們是用感恩的心,跟精神在這邊發揮。」 

三名年輕人,深入體驗做環保,但他們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因為他們是要被業績追著跑的壽險業務員。 

慈濟志工 吳仲崙:「月底要結業績了,因為大家要趕業績比較沒心情,所以要真正來付出的,真的是不簡單。」 

一日體驗,感受深遠,志工送上結緣品,期盼充滿善念的他們能成為環保站的生力軍。 


真善美志工 陳建安 張碧雲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馬黃愛媋環保


A Tzu Chi volunteer in Malacca, Malaysia, Ng Ai Choon, has been volunteering at a kindergarten that her child attended and has been teaching students there to recycle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Her hard work has also influenced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implement recycling at home. 


馬來西亞馬六甲慈濟志工黃愛媋從家長變成愛心媽媽,帶動幼兒園的小朋友做資源回收已經五年了,黃愛媋的努力影響到老師與其他家長在家裡落實環保。 Read more

2016,05/31 秀峰國小來訪

【對象】秀峰國小
【時間】2016年5月31日(二)13:20-14:5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秀峰校外教學行 環保種子深入心
20160530-9-11.jpg20160530-9-12.jpg20160530-9-13.jpg20160531-11.jpg
 
 
Read more

2016,05/31 香港訪客來訪

【對象】香港訪客
【時間】2016年5月31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31-2.jpg
 
 
Read more

2016,05/30 壓力(布)衣專訪

【對象】慈濟月刊團隊
【時間】2016年6月30日(一)13:00-14: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6,05/30 【人文週會】克難五十、慈濟歲月逆旅 - 陳珮瀅師姊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5月30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誓為普世『珮』良方 荷擔鐘鳴『瀅』鼓響
20160530-11.jpg20160530-12.jpg20160530-13.jpg20160530-14.jpg  Read more

金陵佛展圓滿落幕 內修外行淨化人心

圖說:現年已67歲的 陳琦師姊(上圖右),心性樂觀開朗,總是扮演團體當中的開心果,於展會期間,她與人為善、廣結善緣,開心的協助師姊們學習走秀的步伐,法喜充滿竟也完全忘卻了身體的不適 (攝影:呂怡德)。第四屆南京國際佛事文化用品展,於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連續四天的展會活動,5月29日圓滿閉幕。今年的展會正逢梅雨季,每天都下著雨,加上週末的霧霾天氣,多少影響了當地居民外出觀展的興致。不過雖然觀展人潮不如去年,卻完全沒有影響南京慈濟人護持大愛感恩與靜思人文參展圓滿的心。為了增添整體参展活動的趣味性與意義性,每日下午一場的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的動態展示,已經成為展會最引人注目的活動焦點,希望透過寓教於樂、借物傳法,傳遞服儀人文與環保綠化的生活新體驗。

現年已67歲的 陳琦師姊,受證慈濟委員以來,承擔訪視、生活、香積的工作,心性樂觀開朗的她,總是扮演團體中的開心果,廣結善緣、與人為善,這一次聽聞展會活動組有安排傳薪服飾動態展示,她不顧身體微恙不適,還是準時前來報到參加,因為有在學習美姿美儀、銀髮走秀禮儀的陳琦師姊心想,這不僅可以發揮自身興趣專長,還可以將她所喜愛的傳薪中國服儀美感展現,而這背後更是傳遞出資源回收、科技再生的環保綠化觀念,這讓她覺得太有意義了,因此於展會期間,她開心的協助師姊們學習走秀的步伐,法喜充滿、心情愉快,竟也完全忘卻了身體的不適。

圖說:需固定回診的 劉世娟師姊(圖右),於大愛感恩的展位上,不論是整備、推廣、請購,甚至到最後還將不用的紙箱一一整理好回收,默默付出心力,充分發揮慈濟人「走到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令人讚歎、感動 (攝影:呂怡德)。而另一位需固定回診的 劉世娟師姊,2014年受證以來,就經常保持每週三次搭約一小時車程來慈濟南京環保站做志工,因為特別感動 上人慈悲的願行,以及大愛感恩師兄、師姊們的科技研發,很有智慧的將廢棄的塑料瓶化腐朽為神奇,因此,不顧病苦,改變原先只預定來參加兩天志工的想法、改為四天全程參加,於大愛感恩的展位上,不論是整備、推廣、請購,甚至到最後還將不用的紙箱一一整理好回收,默默的付出心力,都充分發揮慈濟人「走到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令人讚歎、感動。

圖說:南京理工大學四年級的慈青同學張莎(上圖)與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系的陳菲(下圖左),參加環保走秀活動展現環保綠化科技織品,希望能將大愛感恩「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傳遞給來訪的會眾 (攝影:呂怡德)。就讀南京理工大學四年級的慈青同學 張莎,從小就有一個心願,希望將來長大成人之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要一直做好事、貢獻自己的生命良能,自從参加慈濟環保活動以及三屆的佛事展以來,心境開始明顯轉變,她購物前會開始思考是『想要』還是『需要』?並開始身體力行用環保杯、碗、筷,從大二起也開始素食,一張紙學習 證嚴法師惜物三用。而另一位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系的慈青同學 陳菲,不僅是發心全程前來協助佛事展,於展會結束時,還積極的將大愛感恩展位上的海報撕下回收,帶回環保站佈置應用,充分展現將來為人師表、身教力行的好典範。欣逢展會期間有環保走秀活動,她們兩位好同學主動參加,展現綠化的環保科技織品,也希望能將大愛感恩科技「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傳遞給來訪的會眾。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有了優雅端莊傳薪服飾的襯托,每一位師姊清新脫俗的高雅氣息,好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藉物傳法,象徵著慈濟每一位師姊或師兄們,大家都能內修自心、自淨其意,宛若是心靈上的環保;同時,也外行愛護環境,落實大地的環保,一起藉由參展活動向大眾傳遞 證嚴法師「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報導

圖說:透過優雅傳薪中國服飾的襯托,每一位師姊清新脫俗的高雅氣息,好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也藉此展會活動,傳遞環保綠化生活的「心」體驗 (攝影:呂怡德)。 

Read more

金陵佛展圓滿落幕 內修外行淨化人心

圖說:現年已67歲的 陳琦師姊(上圖右),心性樂觀開朗,總是扮演團體當中的開心果,於展會期間,她與人為善、廣結善緣,開心的協助師姊們學習走秀的步伐,法喜充滿竟也完全忘卻了身體的不適 (攝影:呂怡德)。第四屆南京國際佛事文化用品展,於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連續四天的展會活動,5月29日圓滿閉幕。今年的展會正逢梅雨季,每天都下著雨,加上週末的霧霾天氣,多少影響了當地居民外出觀展的興致。不過雖然觀展人潮不如去年,卻完全沒有影響南京慈濟人護持大愛感恩與靜思人文參展圓滿的心。為了增添整體参展活動的趣味性與意義性,每日下午一場的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的動態展示,已經成為展會最引人注目的活動焦點,希望透過寓教於樂、借物傳法,傳遞服儀人文與環保綠化的生活新體驗。

現年已67歲的 陳琦師姊,受證慈濟委員以來,承擔訪視、生活、香積的工作,心性樂觀開朗的她,總是扮演團體中的開心果,廣結善緣、與人為善,這一次聽聞展會活動組有安排傳薪服飾動態展示,她不顧身體微恙不適,還是準時前來報到參加,因為有在學習美姿美儀、銀髮走秀禮儀的陳琦師姊心想,這不僅可以發揮自身興趣專長,還可以將她所喜愛的傳薪中國服儀美感展現,而這背後更是傳遞出資源回收、科技再生的環保綠化觀念,這讓她覺得太有意義了,因此於展會期間,她開心的協助師姊們學習走秀的步伐,法喜充滿、心情愉快,竟也完全忘卻了身體的不適。

圖說:需固定回診的 劉世娟師姊(圖右),於大愛感恩的展位上,不論是整備、推廣、請購,甚至到最後還將不用的紙箱一一整理好回收,默默付出心力,充分發揮慈濟人「走到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令人讚歎、感動 (攝影:呂怡德)。而另一位需固定回診的 劉世娟師姊,2014年受證以來,就經常保持每週三次搭約一小時車程來慈濟南京環保站做志工,因為特別感動 上人慈悲的願行,以及大愛感恩師兄、師姊們的科技研發,很有智慧的將廢棄的塑料瓶化腐朽為神奇,因此,不顧病苦,改變原先只預定來參加兩天志工的想法、改為四天全程參加,於大愛感恩的展位上,不論是整備、推廣、請購,甚至到最後還將不用的紙箱一一整理好回收,默默的付出心力,都充分發揮慈濟人「走到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令人讚歎、感動。

圖說:南京理工大學四年級的慈青同學張莎(上圖)與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系的陳菲(下圖左),參加環保走秀活動展現環保綠化科技織品,希望能將大愛感恩「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傳遞給來訪的會眾 (攝影:呂怡德)。就讀南京理工大學四年級的慈青同學 張莎,從小就有一個心願,希望將來長大成人之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要一直做好事、貢獻自己的生命良能,自從参加慈濟環保活動以及三屆的佛事展以來,心境開始明顯轉變,她購物前會開始思考是『想要』還是『需要』?並開始身體力行用環保杯、碗、筷,從大二起也開始素食,一張紙學習 證嚴法師惜物三用。而另一位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系的慈青同學 陳菲,不僅是發心全程前來協助佛事展,於展會結束時,還積極的將大愛感恩展位上的海報撕下回收,帶回環保站佈置應用,充分展現將來為人師表、身教力行的好典範。欣逢展會期間有環保走秀活動,她們兩位好同學主動參加,展現綠化的環保科技織品,也希望能將大愛感恩科技「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傳遞給來訪的會眾。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有了優雅端莊傳薪服飾的襯托,每一位師姊清新脫俗的高雅氣息,好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藉物傳法,象徵著慈濟每一位師姊或師兄們,大家都能內修自心、自淨其意,宛若是心靈上的環保;同時,也外行愛護環境,落實大地的環保,一起藉由參展活動向大眾傳遞 證嚴法師「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報導

圖說:透過優雅傳薪中國服飾的襯托,每一位師姊清新脫俗的高雅氣息,好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也藉此展會活動,傳遞環保綠化生活的「心」體驗 (攝影:呂怡德)。

 

Read more

Sunday, 29 May 2016

六朝古都金陵城 傳薪服儀匯人文

圖說:來自南京市古樓區教聯會的 徐月老師(左圖)相當認同大愛感恩「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理念,希望身穿中國傳薪服飾的當下,也能同時傳遞環保人文教育理念,期待匯聚清流、善業共振,一起為保護環境大地來努力;馬月芳師姊(右圖左)與 李詠東師姊(右圖右),兩位好朋友相約請購,希望身穿傳薪服飾参加慈濟的讀書會、茶會、花藝或茶道課程時,也能藉此傳遞服儀人文之美,並喚起大家對環保議題的重視 (攝影:呂怡德)。第四屆南京國際佛教文化用品展於5月26日至29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南京自公元3世紀以來,先後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於此,所以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以後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也皆曾經是以南京為首都,此外,南京擁有近1800年的佛教文化發展史,歷史上佛教的數次復蘇、中興都起源于南京或和南京有重要關係。本展會創辦於2013年,本屆吸引了來自全中國16個省(市)區以及韓、日、尼泊爾、泰、越、臺、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企業參展,主辦單位以佛教文化為主線,全面展示佛學文化歷史、弘揚佛教文化精髓,交流佛教文化成果,邀請觀展者領略佛事用品精華的一次盛會,是傳承和發揚南京作為佛教界學術中心的文化名片,因而備受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

再度參展的大愛感恩科技及靜思人文彷如大會上耀眼的兩顆明珠。為了增添整體参展活動的豐富性與意義性,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的安排每日下午,都有一場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演,希望傳遞 證嚴上人教導大家的服儀人文之美「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

圖說:透過活動組志工的邀請,師姊們都直接穿上了請購的新衣,充當起素人模特兒實際登台走秀展示,來傳遞大愛感恩傳薪服飾背後「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 (攝影:人文真善美志工)。來自南京市古樓區受證委員及教聯會老師徐月,從慈濟茶會活動中,早已耳聞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系列產品,因為被產品優雅、簡約、溫婉的蘊涵給充份吸引,因此專程前來展位,她分享個人除了特別喜愛傳薪系列清淨無染的設計風格之外,希望身穿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中國傳薪服飾的當下,也能同時發揮自身良能,傳遞環保人文教育理念,盡自己一份良能來匯聚清流,期待善業共聚,一起為保護環境大地來共同努力。

不只是 徐月老師,家住在玄武區的 馬月芳師姊,與專程從安徽省馬鞍山市前來參訪的見習志工李詠東師姊,因為平日喜好接觸中華文化活動,而特別喜愛具有中國風味的產品,兩位好朋友相約利用佛事展專程前來請購傳薪服飾,希望身穿傳薪服飾参加慈濟的讀書會、茶會、花藝或茶道課程時,也能藉此傳遞服儀人文之美,並喚起大家對環保議題的重視。

請購了自己喜愛的服飾,內心喜悅溢於言表,透過志工的邀請,師姊們都直接穿上了請購的新衣,充當起素人模特兒實際登台走秀展示。「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承自中國文化美學與「克己復禮」的美德,除了以中國元素為設計概念外,首重禮儀與德行的表現,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文之美」。一件傳薪服儀就是一顆人文種子,薰修內涵氣質、蘊育人文涵養,無聲的說法,將美學內化於日常生活當中,進而提升相互尊重與生活品味。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報導

 

Read more

六朝古都金陵城 傳薪服儀匯人文

圖說:來自南京市古樓區教聯會的 徐月老師(左圖)相當認同大愛感恩「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理念,希望身穿中國傳薪服飾的當下,也能同時傳遞環保人文教育理念,期待匯聚清流、善業共振,一起為保護環境大地來努力;馬月芳師姊(右圖左)與 李詠東師姊(右圖右),兩位好朋友相約請購,希望身穿傳薪服飾参加慈濟的讀書會、茶會、花藝或茶道課程時,也能藉此傳遞服儀人文之美,並喚起大家對環保議題的重視 (攝影:呂怡德)。第四屆南京國際佛教文化用品展於5月26日至29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南京自公元3世紀以來,先後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於此,所以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以後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也皆曾經是以南京為首都,此外,南京擁有近1800年的佛教文化發展史,歷史上佛教的數次復蘇、中興都起源于南京或和南京有重要關係。本展會創辦於2013年,本屆吸引了來自全中國16個省(市)區以及韓、日、尼泊爾、泰、越、臺、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企業參展,主辦單位以佛教文化為主線,全面展示佛學文化歷史、弘揚佛教文化精髓,交流佛教文化成果,邀請觀展者領略佛事用品精華的一次盛會,是傳承和發揚南京作為佛教界學術中心的文化名片,因而備受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

再度參展的大愛感恩科技及靜思人文彷如大會上耀眼的兩顆明珠。為了增添整體参展活動的豐富性與意義性,大愛感恩科技用心的安排每日下午,都有一場中國傳薪系列服飾展演,希望傳遞 證嚴上人教導大家的服儀人文之美「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

圖說:透過活動組志工的邀請,師姊們都直接穿上了請購的新衣,充當起素人模特兒實際登台走秀展示,來傳遞大愛感恩傳薪服飾背後「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 (攝影:人文真善美志工)。來自南京市古樓區受證委員及教聯會老師徐月,從慈濟茶會活動中,早已耳聞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系列產品,因為被產品優雅、簡約、溫婉的蘊涵給充份吸引,因此專程前來展位,她分享個人除了特別喜愛傳薪系列清淨無染的設計風格之外,希望身穿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中國傳薪服飾的當下,也能同時發揮自身良能,傳遞環保人文教育理念,盡自己一份良能來匯聚清流,期待善業共聚,一起為保護環境大地來共同努力。

不只是 徐月老師,家住在玄武區的 馬月芳師姊,與專程從安徽省馬鞍山市前來參訪的見習志工李詠東師姊,因為平日喜好接觸中華文化活動,而特別喜愛具有中國風味的產品,兩位好朋友相約利用佛事展專程前來請購傳薪服飾,希望身穿傳薪服飾参加慈濟的讀書會、茶會、花藝或茶道課程時,也能藉此傳遞服儀人文之美,並喚起大家對環保議題的重視。

請購了自己喜愛的服飾,內心喜悅溢於言表,透過志工的邀請,師姊們都直接穿上了請購的新衣,充當起素人模特兒實際登台走秀展示。「傳薪」是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薪火」的意涵,承自中國文化美學與「克己復禮」的美德,除了以中國元素為設計概念外,首重禮儀與德行的表現,透過服飾向人們傳遞「內調自心、外敬他人」的意境,「禮儀的風度,可以顯現內在涵養;服儀的端莊,正是強調人文之美」。一件傳薪服儀就是一顆人文種子,薰修內涵氣質、蘊育人文涵養,無聲的說法,將美學內化於日常生活當中,進而提升相互尊重與生活品味。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報導

 

Read more

護樹也要減塑!校園推廣救海洋


環保團體與大愛電視台共同合作,響應「種樹」、「減塑」的活動,從小小的動作開始,讓地球更美好。 


寫字用的紙張、生活中用的木頭桌椅,大到建造房子的木屋,這些材料通通都從「樹」的身上來,正因為使用量大,地球上的樹木以每年150億棵的速度消失,等於每分鐘有48座足球場面積的樹林離我們而去。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陳瑞賓:「台灣已經成為進口,馬來西亞的木材的第二大國,呼籲台灣的政府要去限制,這些進口的木材來源,不要去使用原始林。」 

環保團體建議,台灣應多使用永續森林認證的木料和紙漿。 
除了要維護樹木,大愛電視台也與主辦單位一起推出「減塑行動,拯救海洋」的校園推廣計畫,吸引了全國五千多位小學生實踐不用塑膠袋的行動。 

大愛電視台總監 湯健明:「開跑以來 光是一個禮拜的時間,就已經節省了三萬多個塑膠袋,可見大家對這個環保減塑的活動,都一致的支持,希望藉由這個活動的開始,能夠持續下去,讓大家都有一個環保的概念。」 

「護樹、省水和減塑」,面對氣候變遷,如何節省能源,要先從愛護地球開始。 

雷雅 張略家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廣邀同窗行善 擴大社會愛的力量


馬來西亞慈濟雪隆分會,舉辦2016年第一梯次「慈濟青年幹部研習營」,超過一百位來自各大專院校的慈青。課程除了鞏固善念與人生方向,也希望年輕人在校園能夠號召更多同學加入大愛行列。 


藍上衣、白長褲,女生還要綁辮子,他們共同的名字是「慈青」。來自40所大學、129人齊聚吉隆坡靜思堂,參與「慈青幹部研習營」。 

「承先啟後」是營隊主題,更是慈青幹部的使命。 

慈濟志工:「我們還要繼續慈濟永續五十的話,我們又要怎樣達到上人要做的,就是慈濟永遠在。」 

慈青 余凱薇:「成為慈青幹部之前滿虛度光陰的,因為我對人生有很大的疑惑,然後來到這裡參加這些營隊,就可以學習到了解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因為未來的世界,就是年輕人的,我們就是未來的棟梁,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來改變這一個地球。」 

2014年,龍捲風曾襲擊吉打州,環保課題已經刻不容緩。 

慈青 黃妍緹:「校園的環保也是沒有分類好,就想要更加推廣環保這個東西。」 

慈青 鄭煒傑:「希望能招到更多的新同學來參與。」 

擔任慈青社聯絡人超過一年,缺乏號召力,一直是譚佳薇說不出的瓶頸,看到證嚴上人造福人群五十年不間斷,觸動了她的心。 

慈青 譚佳薇:「有時候就覺得在邀約同學上面,可能有時候被拒絕了就很沮喪,可是師公上人這麼多年來,他都是這麼堅持然後為什麼,我被拒絕一次過後就會怕,我就覺得下一次,我要再試第二次試第三次。」 

成為慈青的歲月,這批年輕人看得更高、望得更遠,發心立願帶動善的力量,為大時代打造一股清流。 

丘婉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轉心念轉變人生 家家有本幸福經


慈濟志工李陳錦笑,年輕時飽受婆媳之間的問題所苦,直到先生的牽引,進入慈濟,一遍又一遍的聞法,改變想法,憂鬱症也都痊癒了。而在屏東,慈濟志工董進華,年輕時染上酒癮,後來在母親協助下,到花蓮接受治療,也因此認識慈濟,出院後,更發心開始參加慈濟活動,現在已經是一位精進的慈濟志工。證嚴上人今天(4/13)在志工早會開示,將心靈的煩惱無明去除,人心淨化,轉一個念頭,人生就能輕安自在,簡單又歡喜。 

屏東環保站,總可以看見董進華忙進忙出的身影。曾經因為酒癮,讓老母親和他自己身心煎熬。直到在花蓮戒酒時,慈濟志工走入了他的人生,讓他出院後,也發心成為了一位用心付出的菩薩。 

證嚴上人開示:「簡單的人生轉變過來,從醉茫茫變成了智慧增長,這都是可以改變的人生,只要我們用心,讓那一些無明去除,讓我們的佛法滋潤心地,把心靈的煩惱無明清乾淨,應該我們的人生也都無煩惱。」 

而這一位,李陳錦笑,在踏入慈濟之前,因為與婆婆關係緊張,讓她飽受憂鬱症之苦,甚至連買菜等等的日常生活功能都喪失了。直到先生牽引進入慈濟後,早晨跟著薰法香,也漸漸體悟了法的道理,改變人生。 

證嚴上人開示:「這一家,就已經很開心歡喜過日子,也都來做環保,這都是法,雖然我們都漏掉了(法),(只要)一次再一次的(聞法),滋潤自己的心田,也可以慢慢的,我們善的種子,慧命根也會滋長起來。」 

將心靈的垃圾去除了,法也真正的入心,李陳錦笑與婆婆,化干戈為玉帛,不只關係更親密,兩人也會互相感恩讚嘆,一起過著簡單歡喜的人生。 

楊婕庭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慈濟五十環保文創


To lessen the burden on the environment, Tzu Chi has been asking the public to bring their own reusable tableware instead and has come out with several ingeniously designed products for people to choose from. In today’s Tzu Chi 50th anniversary series, we look into why disposable tableware is so widely used in Taiwan and how Tzu Chi’s environmental campaign has been faring. 


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慈濟長期推廣每個人攜帶自己的環保碗筷,並推出各種樣式的產品,讓消費者選擇,在今天的慈濟50周年專題裡,我們來看看免洗餐具,是如何在臺灣流行起來,及慈濟環保運動的績效。  Read more

2016,05/30 秀峰國小來訪

【對象】秀峰國小
【時間】2016年5月30日(一)13:20-14:5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30-9-11.jpg20160530-9-12.jpg20160530-9-13.jpg20160530-9-14.jpg
Read more

2016,05/29 南投人文推廣

【對象】南投和氣
【時間】2016年5月29日(日) 13:00~14:00
【地點】埔里聯絡處 Read more

Saturday, 28 May 2016

國際人道主義峰會 慈悲科技展良能

圖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抽空來到慈濟基金會的展示攤位,看到慈濟基金會所展示的慈悲科技,其中對慈濟賑災福慧床研發過程感到好奇,並向志工表示肯定,慈濟團體在人道援助上所投入的愛心與用心。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說明這些賑災設備都研發來自台灣的愛心,樣樣展現出臺灣的愛心與軟實力。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聯合國世界人道主義峰會(5月23日至24日)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來自全球一百五十個國家地區,自全球的6000多名代表,包含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援助機構、商界和民間團體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也受邀與會,共同思索改善人道主義救援的方法,改善人道主義救援的方法,磋商如何對人道主義危機做出回應,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將人道主義援助發放到最需要的人士手中。

峰會舉辦期間,將十五場特別會議,各宗教及信仰團體的代表也針對人道主義議題發表意見,慈濟志工曾慈慧代表基金會出席參與會議,透過影片展現慈濟積極走入人群推動人道救援的做法:「透過影片跟大家分享,慈濟在伊斯坦堡進行的人道救援,我們今天在現場非常感恩,我們在中東,土耳其、約旦師兄師姊、在歐洲的師兄師姊,他們在整個難民的扶困計畫,讓我們有機會跟大家做一個分享,這個就是整個宗教團體,怎麼在緊急災難,還有在整個難民潮、氣候變遷的時候,所應該扮演的一個角色,我們佛教徒就是起而行的一個行的法門、行的團體。」

圖說:聯合國世界人道主義峰會(5月23日至24日)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來自全球一百五十個國家地區,自全球的6000多名代表,包含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援助機構、商界和民間團體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也受邀與會。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無法掌握的天災以及人為的災害,是造成人類深陷不安的危機。」除了招開特別會議,還有賑災設備展示區,三百個來自政府和民間組織代表參與的宣導和創新科技,藉此在國際間帶動更多人重視人道主義議題,慈濟基金會也受邀在展示區設立攤位,介紹福慧床、福慧桌椅、及大愛環保毛毯等慈悲科技產品,展現慈濟在人道援助時的人文精神。

圖說:「無法掌握的天災以及人為的災害,是造成人類深陷不安的危機。」在賑災設備展示區,,慈濟基金會攤位,志工介紹福慧床、福慧桌椅、及大愛環保毛毯等慈悲科技產品,展現慈濟在人道援助時的人文精神。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抽空來到慈濟基金會的展示攤位,看到慈濟基金會所展示的慈悲科技,其中對慈濟賑災福慧床研發過程感到好奇,並向志工表示肯定,慈濟團體在人道援助上所投入的愛心與用心。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說明這些賑災設備都研發來自台灣的愛心,樣樣展現出臺灣的愛心與軟實力。

展示內容中,還有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一支支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背後蘊含滿滿的愛心與祝福,在臺灣約20萬民有定期/不定期環保(志工)菩薩,為了守護大地、珍惜地球資源,將一支支寶特瓶去除瓶蓋、瓶換,再由愛心企業/實業家發揮科技良能,將寶特瓶壓成瓶磚、切成瓶片、加熱成酯粒、再抽成大愛紗、編織成大愛環保毛毯;最後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送往全球受災難現場獻上溫暖、膚慰受災鄉親,同時傳也遞給災民知道,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寶特瓶所製成,將愛心結合環保與科技,展現出慈悲科技與善行。

圖說:展示內容中,還有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一支支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背後蘊含滿滿的愛心與祝福,在臺灣約20萬民有定期/不定期環保(志工)菩薩,為了守護大地、珍惜地球資源,將一支支寶特瓶去除瓶蓋、瓶換,再由愛心企業/實業家發揮科技良能,將寶特瓶壓成瓶磚、切成瓶片、加熱成酯粒、再抽成大愛紗、編織成大愛環保毛毯;最後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送往全球受災難現場獻上溫暖、膚慰受災鄉親,同時傳也遞給災民知道,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寶特瓶所製成,將愛心結合環保與科技,展現出慈悲科技與善行。(面擷取自大愛新聞)面對全球天災、人禍頻傳,證嚴法師呼籲人人要戒慎虔誠,匯聚眾人的愛心;全球有超過七十億人口,人人只要付出一點愛心力量,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就可以讓受苦難人得到援助。「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天地人間大家合和互協共生息,發揮愛心,雖然是苦,也可以度過難關,但願人人戒慎虔誠,發揮愛心!」

大愛電視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報導

推介閱讀
人道主義峰會 改變須共行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883%3A2016-05-25-01-50-08&catid=109%3A2009-02-23-07-35-18&Itemid=556&lang=zh

圖說:土耳其慈濟志工周如意(右)身穿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環保服飾,為蒞臨慈濟展示攤位的來賓介紹慈濟與人文精神。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Read more

國際人道主義峰會 慈悲科技展良能

圖說: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抽空來到慈濟基金會的展示攤位,看到慈濟基金會所展示的慈悲科技,其中對慈濟賑災福慧床研發過程感到好奇,並向志工表示肯定,慈濟團體在人道援助上所投入的愛心與用心。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說明這些賑災設備都研發來自台灣的愛心,樣樣展現出臺灣的愛心與軟實力。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聯合國世界人道主義峰會(5月23日至24日)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來自全球一百五十個國家地區,自全球的6000多名代表,包含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援助機構、商界和民間團體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也受邀與會,共同思索改善人道主義救援的方法,改善人道主義救援的方法,磋商如何對人道主義危機做出回應,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將人道主義援助發放到最需要的人士手中。

峰會舉辦期間,將十五場特別會議,各宗教及信仰團體的代表也針對人道主義議題發表意見,慈濟志工曾慈慧代表基金會出席參與會議,透過影片展現慈濟積極走入人群推動人道救援的做法:「透過影片跟大家分享,慈濟在伊斯坦堡進行的人道救援,我們今天在現場非常感恩,我們在中東,土耳其、約旦師兄師姊、在歐洲的師兄師姊,他們在整個難民的扶困計畫,讓我們有機會跟大家做一個分享,這個就是整個宗教團體,怎麼在緊急災難,還有在整個難民潮、氣候變遷的時候,所應該扮演的一個角色,我們佛教徒就是起而行的一個行的法門、行的團體。」

圖說:聯合國世界人道主義峰會(5月23日至24日)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來自全球一百五十個國家地區,自全球的6000多名代表,包含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援助機構、商界和民間團體代表,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也受邀與會。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無法掌握的天災以及人為的災害,是造成人類深陷不安的危機。」除了招開特別會議,還有賑災設備展示區,三百個來自政府和民間組織代表參與的宣導和創新科技,藉此在國際間帶動更多人重視人道主義議題,慈濟基金會也受邀在展示區設立攤位,介紹福慧床、福慧桌椅、及大愛環保毛毯等慈悲科技產品,展現慈濟在人道援助時的人文精神。

圖說:「無法掌握的天災以及人為的災害,是造成人類深陷不安的危機。」在賑災設備展示區,,慈濟基金會攤位,志工介紹福慧床、福慧桌椅、及大愛環保毛毯等慈悲科技產品,展現慈濟在人道援助時的人文精神。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抽空來到慈濟基金會的展示攤位,看到慈濟基金會所展示的慈悲科技,其中對慈濟賑災福慧床研發過程感到好奇,並向志工表示肯定,慈濟團體在人道援助上所投入的愛心與用心。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說明這些賑災設備都研發來自台灣的愛心,樣樣展現出臺灣的愛心與軟實力。

展示內容中,還有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一支支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背後蘊含滿滿的愛心與祝福,在臺灣約20萬民有定期/不定期環保(志工)菩薩,為了守護大地、珍惜地球資源,將一支支寶特瓶去除瓶蓋、瓶換,再由愛心企業/實業家發揮科技良能,將寶特瓶壓成瓶磚、切成瓶片、加熱成酯粒、再抽成大愛紗、編織成大愛環保毛毯;最後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送往全球受災難現場獻上溫暖、膚慰受災鄉親,同時傳也遞給災民知道,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寶特瓶所製成,將愛心結合環保與科技,展現出慈悲科技與善行。

圖說:展示內容中,還有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一支支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背後蘊含滿滿的愛心與祝福,在臺灣約20萬民有定期/不定期環保(志工)菩薩,為了守護大地、珍惜地球資源,將一支支寶特瓶去除瓶蓋、瓶換,再由愛心企業/實業家發揮科技良能,將寶特瓶壓成瓶磚、切成瓶片、加熱成酯粒、再抽成大愛紗、編織成大愛環保毛毯;最後隨著慈濟志工的腳步,送往全球受災難現場獻上溫暖、膚慰受災鄉親,同時傳也遞給災民知道,這一條大愛環保毛毯是由寶特瓶所製成,將愛心結合環保與科技,展現出慈悲科技與善行。(面擷取自大愛新聞)面對全球天災、人禍頻傳,證嚴法師呼籲人人要戒慎虔誠,匯聚眾人的愛心;全球有超過七十億人口,人人只要付出一點愛心力量,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就可以讓受苦難人得到援助。「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天地人間大家合和互協共生息,發揮愛心,雖然是苦,也可以度過難關,但願人人戒慎虔誠,發揮愛心!」

大愛電視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報導

推介閱讀
人道主義峰會 改變須共行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883%3A2016-05-25-01-50-08&catid=109%3A2009-02-23-07-35-18&Itemid=556&lang=zh

圖說:土耳其慈濟志工周如意(右)身穿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環保服飾,為蒞臨慈濟展示攤位的來賓介紹慈濟與人文精神。 (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Read more

Friday, 27 May 2016

擔當書院遊台 了解環保人文

圖說:在5月9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參訪,聆聽慈濟環保回收理念,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再生織品。(攝影者:黃勁惟)由內湖科技園區科技產業服務中心邀請來台之擔當書院《新商業領袖•實戰後E》學員九天八夜(5/7-5/15)的遊學,參訪台灣有名的企業、了解台灣本土文化、人文及環保。5月9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聆聽慈濟環保回收理念,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寶特瓶再製成環保再生織品。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百分之一百的社會企業,同時也希望引領一般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從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系統細心分類/分色廢棄的寶特瓶運用科技製成的環保再生織品,希望製造過程中提高良率、降低機器設備的損壞及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所以每一個產品都能感受到環保菩薩的用心、請購大德的愛心及大愛感恩專業。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完全的社會企業,同時也希望引領一般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每一個產品都能感受到環保菩薩的用心、請購大德的愛心及大愛感恩的專業。(攝影者:黃勁惟)擔當書院是在大陸教育部2014年工作計畫中加大成人繼續教育城市聯盟號召下,胸懷擔當精神,由北京擔當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起,聯合十所高等學校 (大學) 中EDP高層教育運營平台成立的繼續教育培育中心。擔當書院以「培育能擔當時代責任的新商業領袖」為己任,踐行「仰高正德,厚生躬行」的院訓,完成對社會、國家以及民族的擔當,成為新商業領袖共同實現理想的精神家園。(註:EDP為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 俗稱總裁培訓,也有譯作高階經理人發展課程,起源于歐美,是各大商學院在MBA、EMBA 學位教育之後,基於各類組織和個人自我提升的需求,為滿足組織中高層管理者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需求而設立的非學位教育專案。與學歷教育相比,EDP針對性、靈活性更強,是高層管理者終身學習的平臺。)

由於來訪每一位學員均是事業有成的企業經營者,因此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企業應盡社會責任深表認同,紛紛表示將發揮個人及企業之社會影響力,響應推動環境保護。深圳金鳳凰傢俱的黃鴻燕說:「分享過程中比較有心得就是『愛』,認為這個『愛』可以無私的付出,就覺得很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大家在這無私的平台上成為「掘井人」,將大家的「愛」回饋,同時也期望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到環保及各種公益事業,來回饋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擔當書院遊台 了解環保人文

圖說:在5月9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進行參訪,聆聽慈濟環保回收理念,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再生織品。(攝影者:黃勁惟)由內湖科技園區科技產業服務中心邀請來台之擔當書院《新商業領袖•實戰後E》學員九天八夜(5/7-5/15)的遊學,參訪台灣有名的企業、了解台灣本土文化、人文及環保。5月9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聆聽慈濟環保回收理念,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寶特瓶再製成環保再生織品。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百分之一百的社會企業,同時也希望引領一般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從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系統細心分類/分色廢棄的寶特瓶運用科技製成的環保再生織品,希望製造過程中提高良率、降低機器設備的損壞及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所以每一個產品都能感受到環保菩薩的用心、請購大德的愛心及大愛感恩專業。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完全的社會企業,同時也希望引領一般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每一個產品都能感受到環保菩薩的用心、請購大德的愛心及大愛感恩的專業。(攝影者:黃勁惟)擔當書院是在大陸教育部2014年工作計畫中加大成人繼續教育城市聯盟號召下,胸懷擔當精神,由北京擔當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起,聯合十所高等學校 (大學) 中EDP高層教育運營平台成立的繼續教育培育中心。擔當書院以「培育能擔當時代責任的新商業領袖」為己任,踐行「仰高正德,厚生躬行」的院訓,完成對社會、國家以及民族的擔當,成為新商業領袖共同實現理想的精神家園。(註:EDP為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 俗稱總裁培訓,也有譯作高階經理人發展課程,起源于歐美,是各大商學院在MBA、EMBA 學位教育之後,基於各類組織和個人自我提升的需求,為滿足組織中高層管理者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需求而設立的非學位教育專案。與學歷教育相比,EDP針對性、靈活性更強,是高層管理者終身學習的平臺。)

由於來訪每一位學員均是事業有成的企業經營者,因此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企業應盡社會責任深表認同,紛紛表示將發揮個人及企業之社會影響力,響應推動環境保護。深圳金鳳凰傢俱的黃鴻燕說:「分享過程中比較有心得就是『愛』,認為這個『愛』可以無私的付出,就覺得很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大家在這無私的平台上成為「掘井人」,將大家的「愛」回饋,同時也期望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到環保及各種公益事業,來回饋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2016,05/27 秀峰國小來訪

【對象】秀峰國小六年一班
【時間】2016年5月27日(五)10: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27_01.jpg20160527_02.jpg
20160527_03.jpg20160527_04.jpg
Read more

Thursday, 26 May 2016

合心協力運毛毯 大愛援助厄瓜多

圖說: 5月21日晚上7點集合大安、內湖等20多位的慈濟志工,協助將6300條大愛毛毯運送至厄瓜多。(攝影者:曹書豪)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 4月16日傍晚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烈地震,許多房屋瞬間倒塌、夷為平地,造成數千人喪生,上萬人受傷,個個家破人亡,受災民眾無語問蒼天;在短短一個月又發起多起餘震,5月18日再次傳出發生芮氏規模6.8的強震。 證嚴上人心繫天下眾生受苦,經由現場慈濟志工了解並回保當地的緊急需求後慈示放安排環保毛毯、福慧床,香積飯等賑災物資,並商起萬海航運協助運送,5月21日晚上7點集合大安、內湖等20多位的慈濟志工,協助將6300條大愛毛毯運送至厄瓜多。

臨時被通知有付出的機會,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是慈誠的李尊浩、楊孫斌及今年培訓志工的曹書豪,週末利用自己的休假,也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協助大愛毛毯裝櫃。曹書豪表示:「滿身的汗水雖然很辛苦但也很幸福,自己雖然沒有時間參與國際賑災,但可以協助毛毯裝櫃服務,付出自己小小的心力協助受災戶,希望這些毛毯可以及時送到受災民眾手上,給予他們溫暖。」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是慈誠的李尊浩、楊孫斌及今年培訓志工的曹書豪,週末利用自己的休假,也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協助大愛毛毯裝櫃。說: (攝影者:曹書豪)『曼塔市站起來!』在這次厄瓜多強震,看到人間的美善,匯聚美國、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地慈濟志工愛的接力,以工代賑專案方式重建家園,並發放工資、回復當地生機,更將善的種子撒播在當地,帶動當地實業家、議員、醫師、律師,同時呼籲竹筒歲月,點點滴滴匯聚大愛。曼塔市市長喬治(Jorge)及夫人也投入賑災發放,緊密與慈濟合作,並將邀約受惠家庭參加慈濟愛灑活動。

面對全球接二連三的災難,證嚴上人呼籲人人要戒慎虔誠、齋戒茹素,以行動愛護動物、感動天地。「再多的物資援助都無法安住人心、平穩生活,災難要平息,唯有四大調和,四大要調,需要人人戒慎以對,虔誠祈禱,祈求天下無災無難。」也祝福早日重建昔日美好家園。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合心協力運毛毯 大愛援助厄瓜多

圖說: 5月21日晚上7點集合大安、內湖等20多位的慈濟志工,協助將6300條大愛毛毯運送至厄瓜多。(攝影者:曹書豪)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 4月16日傍晚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烈地震,許多房屋瞬間倒塌、夷為平地,造成數千人喪生,上萬人受傷,個個家破人亡,受災民眾無語問蒼天;在短短一個月又發起多起餘震,5月18日再次傳出發生芮氏規模6.8的強震。 證嚴上人心繫天下眾生受苦,經由現場慈濟志工了解並回保當地的緊急需求後慈示放安排環保毛毯、福慧床,香積飯等賑災物資,並商起萬海航運協助運送,5月21日晚上7點集合大安、內湖等20多位的慈濟志工,協助將6300條大愛毛毯運送至厄瓜多。

臨時被通知有付出的機會,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是慈誠的李尊浩、楊孫斌及今年培訓志工的曹書豪,週末利用自己的休假,也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協助大愛毛毯裝櫃。曹書豪表示:「滿身的汗水雖然很辛苦但也很幸福,自己雖然沒有時間參與國際賑災,但可以協助毛毯裝櫃服務,付出自己小小的心力協助受災戶,希望這些毛毯可以及時送到受災民眾手上,給予他們溫暖。」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是慈誠的李尊浩、楊孫斌及今年培訓志工的曹書豪,週末利用自己的休假,也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協助大愛毛毯裝櫃。說: (攝影者:曹書豪)『曼塔市站起來!』在這次厄瓜多強震,看到人間的美善,匯聚美國、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地慈濟志工愛的接力,以工代賑專案方式重建家園,並發放工資、回復當地生機,更將善的種子撒播在當地,帶動當地實業家、議員、醫師、律師,同時呼籲竹筒歲月,點點滴滴匯聚大愛。曼塔市市長喬治(Jorge)及夫人也投入賑災發放,緊密與慈濟合作,並將邀約受惠家庭參加慈濟愛灑活動。

面對全球接二連三的災難,證嚴上人呼籲人人要戒慎虔誠、齋戒茹素,以行動愛護動物、感動天地。「再多的物資援助都無法安住人心、平穩生活,災難要平息,唯有四大調和,四大要調,需要人人戒慎以對,虔誠祈禱,祈求天下無災無難。」也祝福早日重建昔日美好家園。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老人是社會之寶 善盡本分守倫常


孝敬父母是中國人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維繫著農業社會中的三綱五常,是社會穩定的力量。但是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居家空間變小,三代同堂變得困難,孝道的傳承也相對不易。然而慈濟一直以來都沒有停止過孝道的宣揚,今天的慈濟五十系列報導,我們要帶您看的是,慈濟一位媳婦如何孝養婆婆,而這樣的身教也如何影響了自己的孩子。 


輕聲細語,溫柔侍奉,沈碧蓮照顧的,並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婆婆。 

九十歲的婆婆已經無法咀嚼,不但三餐只能吃泥狀食物,就連藥也得搗碎才能服用。 

慈濟志工沈碧蓮:「她那天,我就跟她說,因為她一直說,妳讓我死好了,我說媽妳不要這樣講,妳都對我們這麼好。我說,尤其妳都很疼我,然後她就拍我的(背)講,因為她躺在床上,我就俯下身來,結果她就拍我的背說,沒有啦,其實妳也很乖,妳也很好,啊我心裡頭…。」 

沈碧蓮夫婦旅居南非多年,雖然無法與婆婆朝夕相處,然而,不論是婆婆到南非小住,或是沈碧蓮返台省親,婆媳之間的連結不曾斷裂,感情也很好。直到去年,婆婆受阿茲海默症所苦,更加深了沈碧蓮返鄉、及時行孝的心情。 

才起床沒多久,又想躺回床上,每天,婆婆就是這樣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 

不厭其煩地照顧失能的婆婆,如同照顧自己的母親,沈碧蓮的聲色一樣柔和。 

慈濟志工沈碧蓮:「我之前脾氣,我很急性子,當我來到家裡的時候,我婆婆很安靜,她也不罵人,做錯什麼事情她也不會說妳怎麼樣子,我覺得,唉呦怎麼會有這樣的婆婆。」 

兒子耳濡目染,從小就很親近老人家,即使阿嬤生病了,耐心照顧,沒有改變。 

黃彥勳:「像我跟哥哥或是其他人,就是看到阿嬤現在這樣子,真的是跟以前差非常多,可是還是,還是很愛她。」 

現代社會,孝道式微,學者認為,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孝道其實是倫常的基礎,也是社會安定的力量。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素貞:「你對上要孝,可是上面對下面要慈,然後順裡面就要有敬,然後有一個明確的,正確的,這樣的敬愛,互相的關係,這樣的施政方針跟社會,跟家庭的結合,其實是讓社會比較穩定的。」 

儒家五倫(大字)(以下小字)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學者認為,儒家的五倫思想,為人與人、人與社會及環境打下紮實的結構,但是,從農業過渡到工商業社會後,經濟活動的改變,是五倫鬆動的主要原因。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素貞:「當人們離開這家庭愈來愈遠的時候,我們真的少了朝夕相處,少了晨昏定省,然後再加上科技產品的發達,人愈來愈不需要家庭賦予你的關係,你就能夠獨立生存,他就會變成以自我為中心。」 

將儒家思想用現代的語彙加以宣揚,證嚴法師一直以來都提倡孝道的重要性,並且強調長者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 

2012.10.23志工早會 證嚴上人開示:「看我們的社會,假如不是老人家,長輩們 大家這樣地打拚過來,哪有這樣的富有人生呢?的確,我們人人要敬老尊賢。」 

敬老尊賢,長者就該住在家裡,享受兒孫的承歡膝下。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 洪素貞:「他覺得老人就是應該在家裡 應該要跟孩子住在一起的 所以我們會去做輕安居。」 

1998年,慈濟開辦「輕安居」,以日間照護的觀念,讓長者白天可以到輕安居接受志工與醫護人員的照顧,晚上再回到家裡,享受天倫之樂。 

花蓮慈院輕安居護理長 張幸齡:「快樂多了,第二個生活變得更豐富,因為我們有阿公阿嬤就是務農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他會教導我們去栽種菜,所以對阿公阿嬤的失智症狀也有一些幫忙。」 

環保志工 潘玉子:「你如果無聊,你來這裡喔,有事可做,可以聊天,可以吃飯 第一好。」 

慈濟同時也將孝敬父母的觀念,灌輸給下一代,透過敬奉茶點,讓孩子們表達對父母的感恩與孝親之情。

慈濟教聯會老師 王麗君:「讓家長知道說,孩子長大了,那孩子也可以自己知道說,我可以藉著做某些東西,去表達我的感謝之意。」 

2015.8.6晨語 證嚴上人開示:「這些父母都是我們的寶,我們應該孝順,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倫理,若能這樣,一代做給一代看,老是受尊重的,有禮節的,這樣的社會,老人哪有什麼問題呢?」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 洪素貞:「假如能把孝道恢復,我們的家能夠穩定成長,就不會有那麼多個流浪在外的孩子。」 

想把孩子流浪的心找回來,其實最該做的,是把長輩的笑容找回來。孝道的復興或許並不容易,但它卻是現今社會最需要的寧靜的改變。 

許斐莉 楊婕庭 余國維 翁國嘉 採訪報導 Read more

熱熔塑膠作畫 廢棄物展大用

20160527_1.jpg
做環保愛地球,動動腦筋,垃圾也可以變黃金。南非一名藝術家,作畫的工具很特別,不需要大張畫紙和各色顏料,只需要一支熱熔槍,還有各種不同顏色的回收塑膠。 


藝術家在大幅畫作前認真創作,仔細一看,使用的材料並不是常見的顏料和畫筆。 

南非啤酒協會主委 克威布朗:「他的素材真的是回收塑膠,所以你能在他的作品看到可樂或是其他飲料的商標。」 

南非藝術家柏吉尼,1991年,開始用回收物品作畫,他說當時是個窮學生,買不起顏料,才想出了用回收塑膠創作的點子。 

藝術家 柏吉尼:「我把木框上的畫布取下來,開始用不同顏色塑膠創作,沒看過我創作過程的人,都用最簡單的方式形容,也就是拼貼畫。」 

這個資源回收場,對柏吉尼來說,幾乎就是一座寶山。他點石成金,把大家眼中的垃圾,變成藝術創作的來源。 

資源回收志工 羅伯特:「柏吉尼不來的時候,回收物就越堆越高,我們很感激他來收垃圾。」

回收塑膠製品當作顏料,搭配一支熱熔槍,作為畫筆,一幅幅維妙維肖的畫作,就這樣誕生。 

約堡現代美術館館長 穆莎:「(柏吉尼)作品幾乎像是油畫,他把塑膠融化更具延展性,所以可以形塑成不同樣子,他也很謹慎挑選塑膠原料,因為各種塑膠的熔點不同。」 

這種特殊的創作手法,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柏吉尼甚至曾經代表南非藝術家,到歐洲參加雙年展,希望能夠激發各地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靈感。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3508
Read more

七千多城市 關燈一小時節能減碳

20160527_2.jpg
2007年,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首次在澳洲雪梨港,舉行「地球一小時」活動,在晚間8點半,關燈一小時,宣導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節能減碳。今年來到第十屆,「地球一小時」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環保盛事,今年(3/19)有178國家和地區,一共7千多座城市參與。 


法國環境與能源部長 賀雅爾:「COP21(聯合國氣候峰會)才結束不久,我們要延續這股熱誠和動力,今天有178個國家參與,將這一天獻給地球,共同對抗,能源消耗。」 

世界自然基金會巴基斯坦分會 納瓦茲:「我們要讓下一代學會,如何繼承這個地球,地球並不需要我們,是我們需要她,這就是我們要傳達的訊息。」 

江玉婷 柴筱涓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3521 Read more

馬青年島嶼環保


In Selangor, Malaysia, Tzu Chi collegiate youth volunteers or Tzu Chings, have invited their counterpar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laysia and HELP University for a day on Ketam Island. However, it wasn’t a day of fun and games but rather something more meaningful. Here’s more. 


馬來西亞,雪隆的慈青邀請馬來亞大學和精英大學的學生,一同前往吉膽島, 但可不是要遊玩,而是要作有意義的事,一起來了解。 Read more

2016,05/26 荷蘭學者來訪

【對象】荷蘭學者
【時間】2016年5月26日(日)13:3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荷蘭學者訪大愛 環保之光見證善
20160526-11.jpg20160526-12.jpg
20160526-14.jpg20160526-13.jpg
Read more

2016,5/26-29, 第四屆中國(南京)國際佛事文化用品展覽會

第四屆中國(南京)國際佛事文化用品展覽會
【活動時間】2016/5/26(四)-29(日)
【活動地點】南京國際博覽中心
【活動地址】南京市玄武區龍蟠路88號

大愛心聞:

六朝古都金陵城 傳薪服儀匯人文

20160530-11-1.jpg20160530-12.jpg

 

Read more

大愛感恩深耕社企 環境永續根植心田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參加主題為「深耕社企,深根我心」的政大社企月推廣活動,旨在介紹會眾深入了解社會企業,並將「透過商業行為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理念深植於大家的心中。(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政大社科院大使籌辦的政大社企月在五月登場,這次的主題為「深耕社企,深根我心」,旨在深入了解社會企業,並將「透過商業行為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理念深植於大家的心中。社企月的內容可以分成四大主軸,分別透過: 社企市集、實習大使、粉絲專頁專欄與舉辦演講,來傳播社會企業的理念。此次活動共邀請20家台灣著名的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智造世務所、臺灣常溫股份有限公司、神采時尚…等公司與企業,於5/25-5/27三天進駐校內四維道攤位,主題設定分別為公平貿易、永續環境、教育人文、農業創新、社區聚落與弱勢族群等廠商,除了推廣產品以外,也傳播「解決社會問題的熱血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開場不久,立即吸引政大附設幼稚園小朋友的參觀,孩子說:「阿姨,我都自己帶水壺,沒有用寶特瓶」「真的嗎?瓶子可以變手帕、衣服,我要摸摸看…」 大愛同仁亦利用環保十字訣,詳細為孩子們解說,尤其「回收好不用更好」的觀念,小朋友說: 「WOW,那亮晶晶的綠色瓶片,真的好像是鑽石!」清亮而童稚的聲音,為展會注入一股活力與希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開場不久,立即吸引政大附設幼稚園小朋友的參觀,孩子說:「真的嗎?瓶子可以變手帕、衣服,我要摸摸看…」 大愛同仁亦利用環保十字訣,詳細為孩子們解說,尤其「回收好不用更好」的觀念,小朋友說: 「WOW,那亮晶晶的綠色瓶片,真的好像是鑽石!」清亮而童稚的聲音,為展會注入一股活力與希望。(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會中亦吸引國際碩/博士師生參觀,來自捷克的國際學生由於班上的非洲同學專題報告中指出,即便歐洲也有國家政府利用第三世界經濟的弱勢,將回收物補貼些許經濟利益,便將垃圾送到非洲國家「處理」,她很難過,但看到台灣能將回收應用做的這麼好,又能友善急難需求的國家,深覺非常難能可貴;國籍印度的亞太研究博士生蔣皓儒則珍惜的握著一朵寶特瓶手帕做的玫瑰花說: 我會將這個美好的訊息帶回我的國家。

另外,此次市集大愛還準備了一項有意義的活動:「環保心時尚」動態展演,將於5/27閉幕當日,傳遞社企實際應用的多元性與環保的生命力,讓大家可以深入其境地體驗社企完整而豐富的面貌。社企月是一個帶狀的整體活動規劃,活動於四月中旬起,便開始一一介紹進駐市集的20家社企,直至5/25市集開市前停止。另外更舉辦演講,活動將會穿插於五、六月之間,講者及相關資訊亦是鎖定社會企業相關聯主題,讓整體活動形成一個完美的圓。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文山報導

圖說:來自捷克的國際學生(左)由於班上的非洲同學專題報告中指出,即便歐洲也有國家政府利用第三世界經濟的弱勢,將回收物補貼些許經濟利益,便將垃圾送到非洲國家「處理」,她很難過,但看到台灣能將回收應用做的這麼好,又能友善急難需求的國家,深覺非常難能可貴。(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參加主題為「深耕社企,深根我心」的政大社企月推廣活動,旨在介紹會眾深入了解社會企業,並將「透過商業行為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理念深植於大家的心中。(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大愛感恩深耕社企 環境永續根植心田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參加主題為「深耕社企,深根我心」的政大社企月推廣活動,旨在介紹會眾深入了解社會企業,並將「透過商業行為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理念深植於大家的心中。(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政大社科院大使籌辦的政大社企月在五月登場,這次的主題為「深耕社企,深根我心」,旨在深入了解社會企業,並將「透過商業行為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理念深植於大家的心中。社企月的內容可以分成四大主軸,分別透過: 社企市集、實習大使、粉絲專頁專欄與舉辦演講,來傳播社會企業的理念。此次活動共邀請20家台灣著名的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智造世務所、臺灣常溫股份有限公司、神采時尚…等公司與企業,於5/25-5/27三天進駐校內四維道攤位,主題設定分別為公平貿易、永續環境、教育人文、農業創新、社區聚落與弱勢族群等廠商,除了推廣產品以外,也傳播「解決社會問題的熱血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開場不久,立即吸引政大附設幼稚園小朋友的參觀,孩子說:「阿姨,我都自己帶水壺,沒有用寶特瓶」「真的嗎?瓶子可以變手帕、衣服,我要摸摸看…」 大愛同仁亦利用環保十字訣,詳細為孩子們解說,尤其「回收好不用更好」的觀念,小朋友說: 「WOW,那亮晶晶的綠色瓶片,真的好像是鑽石!」清亮而童稚的聲音,為展會注入一股活力與希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開場不久,立即吸引政大附設幼稚園小朋友的參觀,孩子說:「真的嗎?瓶子可以變手帕、衣服,我要摸摸看…」 大愛同仁亦利用環保十字訣,詳細為孩子們解說,尤其「回收好不用更好」的觀念,小朋友說: 「WOW,那亮晶晶的綠色瓶片,真的好像是鑽石!」清亮而童稚的聲音,為展會注入一股活力與希望。(大愛感恩科技提供)會中亦吸引國際碩/博士師生參觀,來自捷克的國際學生由於班上的非洲同學專題報告中指出,即便歐洲也有國家政府利用第三世界經濟的弱勢,將回收物補貼些許經濟利益,便將垃圾送到非洲國家「處理」,她很難過,但看到台灣能將回收應用做的這麼好,又能友善急難需求的國家,深覺非常難能可貴;國籍印度的亞太研究博士生蔣皓儒則珍惜的握著一朵寶特瓶手帕做的玫瑰花說: 我會將這個美好的訊息帶回我的國家。

另外,此次市集大愛還準備了一項有意義的活動:「環保心時尚」動態展演,將於5/27閉幕當日,傳遞社企實際應用的多元性與環保的生命力,讓大家可以深入其境地體驗社企完整而豐富的面貌。社企月是一個帶狀的整體活動規劃,活動於四月中旬起,便開始一一介紹進駐市集的20家社企,直至5/25市集開市前停止。另外更舉辦演講,活動將會穿插於五、六月之間,講者及相關資訊亦是鎖定社會企業相關聯主題,讓整體活動形成一個完美的圓。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 台北文山報導

圖說:來自捷克的國際學生(左)由於班上的非洲同學專題報告中指出,即便歐洲也有國家政府利用第三世界經濟的弱勢,將回收物補貼些許經濟利益,便將垃圾送到非洲國家「處理」,她很難過,但看到台灣能將回收應用做的這麼好,又能友善急難需求的國家,深覺非常難能可貴。(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參加主題為「深耕社企,深根我心」的政大社企月推廣活動,旨在介紹會眾深入了解社會企業,並將「透過商業行為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理念深植於大家的心中。(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Read more

Wednesday, 25 May 2016

樸實藝術畫與話 心靈淨化行孝道

圖說:與張鈞翔老師同行樸實藝術學生,是一位已經高齡超過九十歲的老菩薩。在女兒的鼓勵帶動下,從汐止遠道參加課程。因為有了解陪伴母親,女兒感動的說道:「因為拍攝心念,一天錄影下來,媽媽滿身大汗,我才知道媽媽這一路的辛苦,只是為了跟女兒約會。」(攝影者:曹書豪)5月23日,大愛感恩科技週會邀請到大愛劇場「畫人生」主人翁,同時也是樸實藝術 張鈞翔老師,在 證嚴上人【心念虔誠、喜捨造福】的開示中,正與今日 張鈞祥老師所要分享的主題「樸實藝術的真諦」相互呼應。

張鈞翔老師說明,我們從「說話,畫畫,到內化」,從「象形到文字再到圖畫」看著人類歷史,說明「樸實藝術」不僅是一門繪畫、藝術的課程,它也是一種內化「自我探索」的教育課程。

「樸實藝術」所強調的是先尊重學畫者內心世界的自我探索,再透過畫畫來呈現抒發,而這個過程當中,最難能可貴的便是 張鈞翔老師長年累月扮演著像燈塔的角色,與所有學員互動討論,導引正道、傳遞善法,在一次次的自我繪畫探索討論中,不僅僅洗滌了人們心中的無明煩惱、轉惡為善,也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與 張鈞翔老師同行樸實藝術學生,是一位已經高齡超過七十五歲的老菩薩。在女兒的鼓勵帶動下,從汐止遠道參加課程。因為有陪伴所以了解,女兒感動的說道:「因為拍攝心念,一天錄影下來,媽媽滿身大汗,我才知道媽媽這一路的辛苦,只是為了跟女兒約會。」

也介紹近日於松山連絡處開個展的學生九十歲老菩薩楊王美 (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合作好夥伴崑洲實業楊董事長及同修美靜師姊的媽媽) 在兒孫們的鼓勵陪伴下,參家張鈞翔老師的課程,在畫畫的過程中,除了心靈多了一份平靜,也在多年下來完成百幅畫作,媳婦黃美靜開玩笑的說道:「為婆婆所買的九十塊畫筆,婆婆惜福到現在也還沒用完。」

圖說:與張鈞翔老師同行樸實藝術學生,是一位已經高齡超過九十歲的老菩薩。在女兒的鼓勵帶動下,從汐止遠道參加課程。因為有了解陪伴母親,女兒感動的說道:「因為拍攝心念,一天錄影下來,媽媽滿身大汗,我才知道媽媽這一路的辛苦,只是為了跟女兒約會。」(攝影者:曹書豪)常有人問證嚴上人,慈濟為何不建養老院?上人回答:「最好的養老院就是在家裡。小時候,父母養,阿嬤顧,他們都不嫌照顧孩子麻煩而送到托養機構,等到孩子長大,卻要將老人送到養老院,這是不對的,應該要盡為人子女的責任照顧他們。父母就是孩子的模,看到爸爸如此對待阿祖,孩子也會效法,這就是家庭教育。(節錄至慈濟基金會)」

大愛感恩科技呂怡德分享:「透過今日 張鈞翔老師的演講分享,這讓我想起05/09線上講座的週會分享中,主講人東海大學校長 湯銘哲教授一開始,就開章明義的強調「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的教育理念,分享在21世紀的人才究竟需要培育什麼樣的內涵呢?人們接受教育的目的,除了在追求職業、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教育來自我探索,進而找到最好的自己,發揮自我生命的良能,來創造價值而非價格。」

常言道,「在好的藝術終將回歸人性以及生活」,張鈞翔老師明確點出,「對上行孝,對下教育。」在與父母的互動的過程中,除了是自我探索學習、尋求做最好的自己,也是如同「心靈環保」是終身學習的必修功課,大愛感恩科技也是,同樣在推廣中心靈環保,從心知福惜福到造福的過程。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樸實藝術畫與話 心靈淨化行孝道

圖說:與張鈞翔老師同行樸實藝術學生,是一位已經高齡超過九十歲的老菩薩。在女兒的鼓勵帶動下,從汐止遠道參加課程。因為有了解陪伴母親,女兒感動的說道:「因為拍攝心念,一天錄影下來,媽媽滿身大汗,我才知道媽媽這一路的辛苦,只是為了跟女兒約會。」(攝影者:曹書豪)5月23日,大愛感恩科技週會邀請到大愛劇場「畫人生」主人翁,同時也是樸實藝術 張鈞翔老師,在 證嚴上人【心念虔誠、喜捨造福】的開示中,正與今日 張鈞祥老師所要分享的主題「樸實藝術的真諦」相互呼應。

張鈞翔老師說明,我們從「說話,畫畫,到內化」,從「象形到文字再到圖畫」看著人類歷史,說明「樸實藝術」不僅是一門繪畫、藝術的課程,它也是一種內化「自我探索」的教育課程。

「樸實藝術」所強調的是先尊重學畫者內心世界的自我探索,再透過畫畫來呈現抒發,而這個過程當中,最難能可貴的便是 張鈞翔老師長年累月扮演著像燈塔的角色,與所有學員互動討論,導引正道、傳遞善法,在一次次的自我繪畫探索討論中,不僅僅洗滌了人們心中的無明煩惱、轉惡為善,也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與 張鈞翔老師同行樸實藝術學生,是一位已經高齡超過七十五歲的老菩薩。在女兒的鼓勵帶動下,從汐止遠道參加課程。因為有陪伴所以了解,女兒感動的說道:「因為拍攝心念,一天錄影下來,媽媽滿身大汗,我才知道媽媽這一路的辛苦,只是為了跟女兒約會。」

也介紹近日於松山連絡處開個展的學生九十歲老菩薩楊王美 (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合作好夥伴崑洲實業楊董事長及同修美靜師姊的媽媽) 在兒孫們的鼓勵陪伴下,參家張鈞翔老師的課程,在畫畫的過程中,除了心靈多了一份平靜,也在多年下來完成百幅畫作,媳婦黃美靜開玩笑的說道:「為婆婆所買的九十塊畫筆,婆婆惜福到現在也還沒用完。」

圖說:與張鈞翔老師同行樸實藝術學生,是一位已經高齡超過九十歲的老菩薩。在女兒的鼓勵帶動下,從汐止遠道參加課程。因為有了解陪伴母親,女兒感動的說道:「因為拍攝心念,一天錄影下來,媽媽滿身大汗,我才知道媽媽這一路的辛苦,只是為了跟女兒約會。」(攝影者:曹書豪)常有人問證嚴上人,慈濟為何不建養老院?上人回答:「最好的養老院就是在家裡。小時候,父母養,阿嬤顧,他們都不嫌照顧孩子麻煩而送到托養機構,等到孩子長大,卻要將老人送到養老院,這是不對的,應該要盡為人子女的責任照顧他們。父母就是孩子的模,看到爸爸如此對待阿祖,孩子也會效法,這就是家庭教育。(節錄至慈濟基金會)」

大愛感恩科技呂怡德分享:「透過今日 張鈞翔老師的演講分享,這讓我想起05/09線上講座的週會分享中,主講人東海大學校長 湯銘哲教授一開始,就開章明義的強調「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的教育理念,分享在21世紀的人才究竟需要培育什麼樣的內涵呢?人們接受教育的目的,除了在追求職業、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教育來自我探索,進而找到最好的自己,發揮自我生命的良能,來創造價值而非價格。」

常言道,「在好的藝術終將回歸人性以及生活」,張鈞翔老師明確點出,「對上行孝,對下教育。」在與父母的互動的過程中,除了是自我探索學習、尋求做最好的自己,也是如同「心靈環保」是終身學習的必修功課,大愛感恩科技也是,同樣在推廣中心靈環保,從心知福惜福到造福的過程。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

租車載回收物 反轉手心環保行善


在菲律賓,有位慈濟照顧戶葛羅莉亞,她們一家12口,原本是靠先生兼了很多份工作來養活的,但2012年一場車禍意外,傷了先生的脊椎,從此長期臥床,2014年更因肺炎動氣切手術,在醫院住了兩年。四年來,慈濟一直幫助關懷他們,葛羅莉亞為了回報慈濟,在醫院照顧先生的這兩年,她天天收集回收物,再租車送到靜思堂,她說雖然她沒有錢,但希望透過回收,也能為助人盡點心力。 

兩部載滿各式各樣回收物的三輪車,緩緩開進菲律賓靜思堂,在醫院照顧先生的這兩年,葛羅莉亞經常這樣租車載回收物到慈濟 

慈濟志工 蔡順貞:「她在殘障醫院照顧她先生,有很多家屬都是用紙板,當作床鋪睡在地上的,她們回去的時候,紙板就丟在那邊 她就想,把這些紙板(回收)給我們慈濟。」 

44歲的葛羅莉亞,和先生阿扶雷多育有十個孩子,原本先生以踩三輪車維生,2012年一場意外,傷了先生的脊椎從此長期臥床,2014年又因肺炎住院,兩年來,葛羅莉亞幾乎以醫院為家。 
慈濟照顧戶 葛羅莉亞:「我先生住院的醫藥費很貴,我根本負擔不起,慈濟一個月提供我們三千塊,讓我不用到處借錢,所以我撿回收物報答慈濟。」 

今年四月,阿扶雷多的病情終於好轉,出院返家後,慈濟志工也來關心,還專程送來一件特別的禮物。 

慈濟照顧戶 葛羅莉亞:「很高興慈濟送了張病床給我們,原本我先生只能睡在竹蓆上,有了這張床 我們照顧他,比較不費力 他也躺得舒服, 所以他今天才會喜極而泣 。」 

葛羅莉亞的女兒 瑪莉懇:「我父親在發生意外以前,他兼了好多份工作養我們,他現在病倒了 我們生活雖然苦,但我們不能放棄他,一定會好好照顧他。」 

收下慈濟志工的禮物,葛羅莉亞也將自己對先生的祝福,投進竹筒裡,期盼竹筒裝滿時,先生的病情能夠好轉。 

李佳美 羅約翰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社區茶會聯絡情誼 推廣環保觀念


珍珠公寓社區坐落在馬來西亞峇六拜區新港一帶,近來垃圾量逐漸增加,慈濟志工舉辦茶會活動,希望加強居民的環保觀念。 

珍珠園社區,高聳的大廈林立。慈濟志工看中的是這裡住戶多,推動環保也愛心滾滾。志工逢人就宣傳茶會活動,有的人則準備茶水點心,共同成就。 

慈濟志工 林柳薈:「這邊的居民一路以來,都是很支持我們慈濟的環保活動,就是想提高這邊居民,對資源分類的知識。」 

穿在身上的衣服,不只有外觀問題,也可以很環保。志工介紹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資源再利用的背後,是許多志工默默為環保付出。 

民眾 羅義倫:「看到他們做環保,可以幫助那些洗腎的人,不只幫助地球。」 

民眾 黃玟銜:「我做環保五年了,我是看到那些姨婆小孩,一起幫忙做環保,所以我認為說應該付出一點力量。」 

珍珠公寓近來的垃圾逐漸增加,志工辦活動加強居民環保意識,也有人為志工服務的熱情感動,報名要加入志工。 

真善美志工 林科仲 劉德根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慈濟受邀災難會議 展示賑災科技


菲律賓災難救助會議,在馬尼拉舉辦,慈濟志工受邀上台分享,賑災經驗,現場也展示賑災用品,包括毛毯,香積飯和福慧床,它們的方便性,很受肯定 

香積飯,只要加水,不論是冷熱,就能食用,救難人員執行任務時,很方便,而這張福慧床,能是椅子,也能是床舖,又好攜帶,讓他們當場就想帶回家 

救難隊員 亞蘭斯多:「福慧床很有趣,非常實用而且方便,尤其在水患或其它災難時,很方便攜帶。」 

災難救助會議,在馬尼拉舉行,慈濟受邀參加,除了展示賑災用品,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李偉嵩,也和大家分享,慈濟的救災理念,啟發眾人的悲心,是重點 

慈濟志工 李偉嵩:「很歡喜的是他們都聽得很高興,也聽得很感動 讓我們很欣慰。」 

救難隊員 馬龍:「我們不需要向慈濟求助,他們已經在那裡幫助需要的人。」 

獨魯萬,風災後的混亂,和現在的充滿希望,一張張照片,撼動每個人的心,帶著學生來參觀的老師,積極邀約志工來到學校分享 

老師 姍蒂雅:「慈濟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我希望他們也能到學校,和學生分享感動。」 

也有人化感動為主動,捐善款,也認養竹筒 

民眾 喬娜汀:「我很感動,我也想存竹筒去幫助人。」 

慈濟的急難救助行動,再次得到肯定,也藉此機會和更多團隊分享理念 

朱琉斯 丹尼斯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馬六甲夜間環保


In Malaysia, the Merdeka Garden’s recycling center is tasked with managing recycling for Malacca’s largest residential area. The center opened its doors on January 22 of last year and Tzu Chi volunteers can be found there day and night doing their part to assist in keeping their community clean. 

馬來西亞默迪卡花園環保站,位於馬六甲最大的住宅區,成立於去年1月22日,以保護環境,提升居民環保意識為目的,慈濟志工早晚都會去整理環保物,和居民一起打造潔淨社區。
Read more

2016,05/25-27 政大社科院大使籌辦的政大社企月

【對象】政治大學師生
【時間】2016年5月25-27日 09:00-17: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11605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大愛心聞:大愛感恩深耕社企 環境永續根植心田

20160526-21-2.jpg20160526-22.jpg 
Read more

重慶企業健檢團 深入大愛感恩行

圖說:重慶耐德能源企業舉辦員工健康檢查,5月22日至29日來到臺灣健康檢查,同時也到慈濟各志業體、園區巡禮,學習慈濟人文理念,23日下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慈濟國際賑災與環保精質化。(攝影者:姜郁雯)重慶耐德能源企業舉辦員工健康檢查,5月22日至29日來到臺灣健康檢查,同時也到慈濟各志業體、園區巡禮,學習慈濟人文理念,23日下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慈濟國際賑災與環保精質化。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原由,2002年印尼雅加達發生水患,排華問題相當嚴重,為了打破種族隔閡,慈濟志工與印尼政府、軍人、實業家合作整頓紅溪河,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援助;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同時也分享掘井人、與慈濟募心募愛的故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分享掘井人、與慈濟募心募愛的故事。(攝影者:曹書豪)重慶道勤醫藥有限公司的曾平,以前聽過慈濟,非常嚮往慈濟人文精神,但一直沒有因緣參與慈濟活動,再加上自己本身也從事醫療相關產業,所以報名此次健檢團,藉此學習慈濟人文:「今天很榮幸,能來到慈濟志業體,從參訪大愛電視台、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到每個地方都有大的觸動,可以說非常感動,尤其是從證嚴法師竹筒歲月,到50年後的現在,真的是一生無量。自己親身看到的同時,感到慈濟人實際行動,在每一項細節,都是真誠的付出,非常感恩。」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設計,為了考量災區環境險惡、沒水沒電,為了提供救災人員電力、保護救災人員安全而研發,從穿到腳上的防穿刺鞋、及鞋墊,到保護志工災區清掃可預防尖銳物的防割(防穿刺)手套,樣樣展現出慈悲科技。(攝影者:曹書豪)「中國若有多一些人認識、了解慈濟,來到慈濟學習,都會有所改變;剛剛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請購環保產品,而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粒種子,將慈濟人文精神傳播、傳承下去。也希望慈濟志業能夠在中國大陸發展,這種大愛、淨化人心的力量,慈濟將佛教發揚光大,可說是文明進步。剛剛拿得到一份充滿愛心的結緣品,一個回收寶特瓶所製的環保袖套,我想我回去可以把像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的精神、及做法與人分享,同時自己開始改變生活習慣,進而影響家人與朋友。」曾平感動分享道。

圖說:重慶道勤醫藥有限公司的曾平(圖右),以前聽過慈濟,非常嚮往慈濟人文精神,但一直沒有因緣參與慈濟活動,再加上自己本身也從事醫療相關產業,所以報名此次健檢團,藉此學習慈濟人文:「今天很榮幸,能來到慈濟志業體,從參訪大愛電視台、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大的觸動,可以說非常感動,尤其是從  證嚴法師竹筒歲月,到50年後的現在,真的是一生無量。」(攝影者:曹書豪)證嚴法師曾經慈示過「福報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的王波分享第一次來台灣參訪慈濟志業的感觸:「自己以前是不信教的,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臺灣,也是第一次相信宗教的力量,以往認為宗教都是在求平安、求富裕,但我這次來到臺灣,來到慈濟,慈濟將佛教發揚光大,慈濟是實際去做,在做得當下體悟人生道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來到大愛感恩聽了李鼎銘總經理分享,也讓我深刻體會慈濟環保是『不用、少用、重複用(環保5R)』」。期許重慶醫療健檢團一行人,在心中種下善的種子,回去中國重慶後,將這份愛與善傳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的王波(圖中)分享第一次來台灣參訪慈濟志業的感觸:「自己以前是不信教的,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臺灣,也是第一次相信宗教的力量,慈濟將佛教發揚光大,慈濟是實際去做,在做得當下體悟人生道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重慶企業健檢團 深入大愛感恩行

圖說:重慶耐德能源企業舉辦員工健康檢查,5月22日至29日來到臺灣健康檢查,同時也到慈濟各志業體、園區巡禮,學習慈濟人文理念,23日下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慈濟國際賑災與環保精質化。(攝影者:姜郁雯)重慶耐德能源企業舉辦員工健康檢查,5月22日至29日來到臺灣健康檢查,同時也到慈濟各志業體、園區巡禮,學習慈濟人文理念,23日下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慈濟國際賑災與環保精質化。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原由,2002年印尼雅加達發生水患,排華問題相當嚴重,為了打破種族隔閡,慈濟志工與印尼政府、軍人、實業家合作整頓紅溪河,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援助;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同時也分享掘井人、與慈濟募心募愛的故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分享掘井人、與慈濟募心募愛的故事。(攝影者:曹書豪)重慶道勤醫藥有限公司的曾平,以前聽過慈濟,非常嚮往慈濟人文精神,但一直沒有因緣參與慈濟活動,再加上自己本身也從事醫療相關產業,所以報名此次健檢團,藉此學習慈濟人文:「今天很榮幸,能來到慈濟志業體,從參訪大愛電視台、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到每個地方都有大的觸動,可以說非常感動,尤其是從證嚴法師竹筒歲月,到50年後的現在,真的是一生無量。自己親身看到的同時,感到慈濟人實際行動,在每一項細節,都是真誠的付出,非常感恩。」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設計,為了考量災區環境險惡、沒水沒電,為了提供救災人員電力、保護救災人員安全而研發,從穿到腳上的防穿刺鞋、及鞋墊,到保護志工災區清掃可預防尖銳物的防割(防穿刺)手套,樣樣展現出慈悲科技。(攝影者:曹書豪)「中國若有多一些人認識、了解慈濟,來到慈濟學習,都會有所改變;剛剛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不是為了請購環保產品,而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粒種子,將慈濟人文精神傳播、傳承下去。也希望慈濟志業能夠在中國大陸發展,這種大愛、淨化人心的力量,慈濟將佛教發揚光大,可說是文明進步。剛剛拿得到一份充滿愛心的結緣品,一個回收寶特瓶所製的環保袖套,我想我回去可以把像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的精神、及做法與人分享,同時自己開始改變生活習慣,進而影響家人與朋友。」曾平感動分享道。

圖說:重慶道勤醫藥有限公司的曾平(圖右),以前聽過慈濟,非常嚮往慈濟人文精神,但一直沒有因緣參與慈濟活動,再加上自己本身也從事醫療相關產業,所以報名此次健檢團,藉此學習慈濟人文:「今天很榮幸,能來到慈濟志業體,從參訪大愛電視台、內湖環保教育站、及大愛感恩科技,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大的觸動,可以說非常感動,尤其是從  證嚴法師竹筒歲月,到50年後的現在,真的是一生無量。」(攝影者:曹書豪)證嚴法師曾經慈示過「福報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的王波分享第一次來台灣參訪慈濟志業的感觸:「自己以前是不信教的,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臺灣,也是第一次相信宗教的力量,以往認為宗教都是在求平安、求富裕,但我這次來到臺灣,來到慈濟,慈濟將佛教發揚光大,慈濟是實際去做,在做得當下體悟人生道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來到大愛感恩聽了李鼎銘總經理分享,也讓我深刻體會慈濟環保是『不用、少用、重複用(環保5R)』」。期許重慶醫療健檢團一行人,在心中種下善的種子,回去中國重慶後,將這份愛與善傳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的王波(圖中)分享第一次來台灣參訪慈濟志業的感觸:「自己以前是不信教的,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臺灣,也是第一次相信宗教的力量,慈濟將佛教發揚光大,慈濟是實際去做,在做得當下體悟人生道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Tuesday, 24 May 2016

改變從自己開始 環保教育共減碳


落實環保,從校園扎根!新北市恆毅中學,邀請慈濟志工到學校宣導,透過有趣的話劇和問答,知識已經進入師生的生活當中。 


恆毅中學學生 蔡銘揚:「僅僅(升溫)2度,冰層就會融化,海平面上升 許多低海拔國家,就會淹水,這讓我印象真的很深刻。」 

從大環境談起,有危機意識,該如何改變,從個人做起,志工在台上演行動劇,台下,要學生說行動劇 

慈濟志工與學生:「我剛剛在台上有什麼樣,錯誤的示範,(就是塑膠袋太多),(塑膠袋很不環保)。」 

慈濟志工:「你看起來(免洗筷)是,白白的很細緻,可是那裡面有漂白水,對身體好不好(不好),所以千萬不、萬萬不,請你們不要再用,好不好?」 

恆毅中學,每一年都安排國中生到環保站做環保,這學期,更進一步,邀請環保志工分享做環保的重要,氣氛活潑又實用, 

慈濟志工:「這種是混合物所以它不能收,塑膠袋因為它是乾淨,所以它可以回收,紙類也是 它可以重複再利用。」 

恆毅中學老師 潘佳秀:「今天上了這一課之後發現,原來塑膠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199位師生,共同學習,也相約一同,在生活中,愛地球 

吳玉對 廖森藤 袁韶聆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忍辱心平不懈怠 清淨源頭護大地


垃圾變黃金,特別鎖定在塑膠袋回收180億,無法自然分解的物質,可想而知對環境的破壞,慈濟回收塑膠袋,這個工作非常不容易回收、清洗、晒乾,環保袋可以變賣的錢非常少,二十多年來能夠甘願做歡喜受 是一份無私愛地球的心,才能堅持下來。 


早年台灣經常發生垃圾大戰,這是因為民眾對於垃圾分類的觀念還沒有建立的關係。證嚴法師自從呼籲慈濟志工「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之後,加上政府的政策推廣,使得人們看待「垃圾」有了不同的看法。慈濟的環保站不但是教育的場域,也是長者發揮良能的地方,他們默默的付出,在社會推動的寧靜改變,讓他們成為是最有行動力的環保尖兵。在今天的報導中,我們要帶您看一群七、八十歲的志工,如何凝聚力量,清洗回收的塑膠袋。 

開工了!到底是誰這麼傻?一年365天,來這裡做全年無休的無給職? 

慈濟志工 胡謝燕 82歲:「(師姊這是什麼材質)這塑膠袋PE,這PE花,阿!這是PE。」 

王許良 76歲:「這PP白。」 

許賴省 81歲:「這是PP花的硬的,花紙。」 

范梅英 77歲:「這個是PE。」 

這個塑膠區專門處理乾的塑膠袋,眼前的志工都已經七、八十歲了,這麼複雜的分類知識,是誰教的? 

王林綿 79歲:「一進來一看到就會知道了,(哪這麼厲害)唉呀!不要教啦!看了一看,這不要教(這不用學)嗯!(你有沒有覺得你很厲害)沒有 ,哪有厲害。」 

做了就知道,銀髮志工全靠經驗法則做塑膠袋分類。他們做得很順手,背後的學問卻很值得探究。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高專 林正雄:「 PE它比較霧,然後PP它比較透,從外觀上它就不一樣的透光性,再來 PE的話,你這樣子在拉它的時候 它會有一個的延伸這樣子,PP的話就PPPPP這樣子的聲音。」 

為了便於回收後的再製,粗分大類後還要根據顏色細分,以PE塑膠袋來說,可分成透明無色或花色這兩種,也就是環保志工口中的PE白或PE花。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高專 林正雄:「像這種透明的PE袋(PE白)的話,它製作回去就是白色的粒子,那白色粒子的應用性會比較廣,因為他們可以加各種的色粉,去製作成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產品,但如果是這種有顏色的PE花,它就只能做出這種,棕色的粒子出來,那棕色的粒子應用性就比較少,它就只能做花盆的器皿,或是比較不會接近人體的東西。」 

根據環保署統計,國人一年使用的塑膠袋多達180億個,如果不落實回收再利用,對環境的危害相當大。 

在網路上蒐尋關鍵字海龜與塑膠袋,映入眼簾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 水母跟塑膠袋,在海裡漂浮的樣子,海龜根本分不出差別。 

千年不壞的塑膠袋,就這麼被海龜傻傻地當做食物,吞了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高專 林正雄:「地球上沒有出現過這樣子的一種材質,所以導致於很多的一些生物,它沒有酵素可以去辨認這樣的結構,它就沒有辦法去分解,埋在那邊只能靠太陽日曬的方式(分解),靠紫外光,或者是靠物理的硬力,把它的鏈結去打斷掉,那叫做崩解。」 

如果不想讓用過的塑膠袋成為千年不壞的垃圾,就必須落實塑膠袋回收。 

成堆的塑膠袋,全都是從水果公司運來的,為了供應連鎖超商和便利商店現切水果,過程中產生許多塑膠袋。送來環保站後,必須先經過初步的分類。 

慈濟志工 黃秀鳳:「(這是保鮮膜)對!它是有延展性的,有伸縮的,這個有膠,這個是垃圾,所以你必須把這個膠拔掉。」 

把塑膠袋上的標籤和膠帶撕掉後,下一步就是用回收的雨水清洗塑膠袋。 

慈濟志工 黃秀鳳:「這袋子就是墊水果的,所以你看很多,每天(載)回來都兩三袋,所以就是要把它過一下水,就乾淨了,洗過就很白,你如果沒有過水洗一下,就會被當成垃圾。」 

因為捨不得塑膠袋就這麼被當成垃圾,環保志工每天輪班來清洗。 

慈濟志工 張鐘美:「為了地球,大家都盡量塑膠再重複使用,(這個觀念誰教你的)這個,看大愛台呀!大愛台都在說啊!」 

慈濟志工 李秀霞:「看到這塑膠袋啊,如果清洗起來,我們就沒有汙染了。」 

慈濟志工 黃愛玉:「因為我們要清淨在源頭,就是要救地球啊!我們家好幾年前就這樣做了。」 

做環保二十年,不管天氣有多冷,怕塑膠袋屯積了發臭,有時,一個人可以洗一個上午。 

慈濟志工 黃愛玉:「你看我自己做防水的褲子啊!我前天才做好,還有做圍兜兜防水的,不然的話我上個禮拜洗得整套都溼答答的,趕緊回去換衣服。」 

洗好的塑膠袋必須晾乾一天 

慈濟志工 黃秀鳳:「這是衣架回收回來嘛!它的鉤鉤啊!我們利用這個,師兄就幫我們黏,就可以這樣一個一個掛起來,這樣就可以晾塑膠袋了。」 

乾淨的塑膠袋最後再用機器壓縮,整落打包好,就可以送交回收廠進行再製。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高專 林正雄:「廠商回去之後呢?它就會把它破碎,破碎完之後呢?經過熔融再次的話,他就可以把它再次還原成粒子,去做回收再製的使用。」 

這群環保志工,或許不會談學術大道理,也不會上街頭搖旗吶喊,他們就這麼在社會的角落默默付出,寧靜地推動環保主張,用行動展現他們對地球的愛。 

採訪撰文:許斐莉 
攝影剪接:余國維 Read more

寶特瓶變身衣物 環保風引領時尚


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服飾博覽會,在亞洲地區佔有重要影響力,去年創下十二萬五千人次參觀,每年都匯聚了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參展商。環保已是世界潮流,這股風潮也吹進時尚圈,回收的物品再利用,衣物蘊含人文。 

上海,時尚之都,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服飾博覽會,匯聚了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參展商。大愛感恩科技引領環保潮流。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我們在整個的工法上面,我們讓它(紡織品),能夠節能,減碳之外,我們也著重在於整個成本的降低。」 

回收的寶特瓶做成毛毯,隨著慈濟志工愛的足跡送到貧困角落。志工在展場其實不是介紹產品,而是介紹延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 

慈濟志工 林岱萱:「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商品,不是一個純粹的商品,而是一分善念,一分愛心。」 

民眾:「應該更多一些互相的尊重,和多一些感恩,和多一些互相的理解,這個社會就會更好,包括真的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我們能真的伸出援手。」 

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息,而是多了更多人文關懷。活動開幕前,志工合力布置場地,推廣愛心,有志一同。 

梅亦博 吳冰 真善美志工-上海報導 Read more

揚州綠展歡喜緣 各國嘉賓印象深

圖說:從義大利參加論壇的盧卡南尼是綠色建築專家,在第一天,即曾蒞臨走訪大愛展位,對大愛感恩科技印象深刻,展覽最後一天在導覽志工陪同下,再度前來,並購買數件大愛感恩產品以行動表示支持綠色環保,歡喜與志工合照留影。(攝影者:虞珊明)2016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暨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今日(5/22)將結束為期三天的展期,展覽中相關產業廠商,民眾人潮絡繹不絕,在當地志工帶動下各國嘉賓相繼蒞臨,在了解大愛後,同樣為綠色設計廠商也歡喜請購大愛綠色產品。

從義大利參加論壇的盧卡南尼是綠色建築專家,在第一天,即曾蒞臨走訪大愛展位,對大愛感恩科技印象深刻,展覽最後一天在導覽志工陪同下,再度前來,並請購買數件大愛感恩產品以行動表示支持。另一位從美國來的建築師來到大愛,聽完環保生活包的介紹也欣然請購,要帶回紐約作為此行來揚州之紀念。

圖說:從美國來的建築師來到大愛,聽完環保生活包的介紹也欣然請購,要帶回紐約作為此行來揚州之紀念。(攝影者:虞珊明)東方中學校長非常認同慈濟與大愛感恩環保理念,雖然是假日,但也帶著高中部學生,把握最後一天前來了解大愛,進行環境教育。

大愛感恩科技在「延續物命,再造福慧」原則下,展覽後希望達到低廢、甚至是零廢,擺設皆不會因展覽而設置,希望能物盡其用,揚州志工陳芳詢問東方中學是否願意將『生命之樹』及展櫃帶回學校延續物命,並作為學校後續與慈濟大愛媽媽在校園內推廣環保教育之用,聽於此意義,學校隨即由老師租車前來載運。

圖說:東方中學校長非常認同慈濟與大愛感恩環保理念,雖然是假日,但也帶著高中部學生,把握最後一天前來了解大愛,進行環境教育。(攝影者:虞珊明)為人間傳達一份和平美善,即是一份好緣,此次大愛感科技揚州參展,能接引利他,歡喜不言而喻,誠如靜思語所言,「人間何處非家人,天下無處不道場。」愛護地球是你我共同責任以及使命,大愛祈願在同個家園上一同守護地球盡善盡美。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報導

Read more

揚州綠展歡喜緣 各國嘉賓印象深

圖說:從義大利參加論壇的盧卡南尼是綠色建築專家,在第一天,即曾蒞臨走訪大愛展位,對大愛感恩科技印象深刻,展覽最後一天在導覽志工陪同下,再度前來,並購買數件大愛感恩產品以行動表示支持綠色環保,歡喜與志工合照留影。(攝影者:虞珊明)2016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暨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今日(5/22)將結束為期三天的展期,展覽中相關產業廠商,民眾人潮絡繹不絕,在當地志工帶動下各國嘉賓相繼蒞臨,在了解大愛後,同樣為綠色設計廠商也歡喜請購大愛綠色產品。

從義大利參加論壇的盧卡南尼是綠色建築專家,在第一天,即曾蒞臨走訪大愛展位,對大愛感恩科技印象深刻,展覽最後一天在導覽志工陪同下,再度前來,並請購買數件大愛感恩產品以行動表示支持。另一位從美國來的建築師來到大愛,聽完環保生活包的介紹也欣然請購,要帶回紐約作為此行來揚州之紀念。

圖說:從美國來的建築師來到大愛,聽完環保生活包的介紹也欣然請購,要帶回紐約作為此行來揚州之紀念。(攝影者:虞珊明)東方中學校長非常認同慈濟與大愛感恩環保理念,雖然是假日,但也帶著高中部學生,把握最後一天前來了解大愛,進行環境教育。

大愛感恩科技在「延續物命,再造福慧」原則下,展覽後希望達到低廢、甚至是零廢,擺設皆不會因展覽而設置,希望能物盡其用,揚州志工陳芳詢問東方中學是否願意將『生命之樹』及展櫃帶回學校延續物命,並作為學校後續與慈濟大愛媽媽在校園內推廣環保教育之用,聽於此意義,學校隨即由老師租車前來載運。

圖說:東方中學校長非常認同慈濟與大愛感恩環保理念,雖然是假日,但也帶著高中部學生,把握最後一天前來了解大愛,進行環境教育。(攝影者:虞珊明)為人間傳達一份和平美善,即是一份好緣,此次大愛感科技揚州參展,能接引利他,歡喜不言而喻,誠如靜思語所言,「人間何處非家人,天下無處不道場。」愛護地球是你我共同責任以及使命,大愛祈願在同個家園上一同守護地球盡善盡美。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報導

Read more

慈濟五十環保心室效應


In more recent years, devastating natural disasters are taking place quite frequently. While greenhouse gas effects and global warming are to blame, human actions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In addition to promoting an environmental mission,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also worked to purify people’s minds, while hoping to mitigate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by inspiring compassion in people. 

近年來,全球各地有更多天災頻傳,雖然溫室效應與地球暖化是原因,人類的行為也是重要的原因,除了推廣環保,慈濟志工也努力淨化人心,希望能夠透過啟發民眾的慈悲心,減緩天災與人禍。 Read more

北京佛事傳環保 歲末感恩善接引

圖說:來自內蒙古的內蒙古李恩莉師姊與尹向麗師姊,前一天晚上就搭乘9小時快車前來,上午到展場協助推廣、下午會所參與歲末祝福,才得知師姊是為了歲末祝福而來,順道一同來展場協助推廣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愛感恩科技平時到海外參展,其了推廣環保理念,也藉著展覽推廣來人間菩薩大招生,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地兒,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的李尊浩師兄來分享北京佛事展的感人故事。

這次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的主軸是「環保愛地球」,期待給孩子們一個乾淨的地球。這是大愛感恩科技第二年參加北京國際佛事展,主辦單位非常認同環保理念,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參展,因為北京一直受到空汙pm2.5霧埋困擾;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環保,兼具社會公益,藉由有形環保產品以及富有愛心的理念,讓更多人能體認以及了解環保,進而愛護地球的重要性。

圖說:大學因為選修課,認識慈濟的黃筱同學,非常認同慈濟助人的精神,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機動關懷,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推廣,身體力行,利用自己有空的時間、不遺餘力的來推廣環保產品以及理念,同時也邀請同學一同來到展場認識環保,雖然只是付出一點的時間與心力,但都是位社會貢獻與環保落實,非常感動。(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這次展覽中大眾們,皆十分好奇寶特瓶做出來的布料會是什麼樣的觸感?剛好唐薇師姊分享自己第一次參與慈濟的故事,在年初一場讀書會上,主題剛好是「素食環保、與地球共生息」,因為林智慧師姊分享自己的衣服與裙子都是寶特瓶所製成,大家都非常好奇寶特瓶衣服的觸感,紛紛上前去觸摸衣服,大家感覺這質感非常的好,又柔又軟又順,不敢相信這麼美麗的衣裙都是寶特瓶所做出來的,唐威師姊,才知道這是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服飾,自己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環保理念、也非常喜愛這款服飾,參加月初的臺灣名品展,便請購一年四季的衣服,在與週遭朋友分享環保理念,由自身做起,希望穿上環保衣服,能夠讓更多的人少慾知足,同時,一直將這份愛和環保意念傳遞下去。

在場覽中也有許多感恩故事,來自內蒙古的內蒙古李恩莉師姊與尹向麗師姊,前一天晚上就搭乘9小時快車前來,上午到展場協助推廣、下午會所參與歲末祝福,一開始還以為師姊們只是一般社區會眾,直到前往聯絡處參與歲末祝福的車上交談後,才得知師姊是為了歲末祝福而來,順道一同來展場協助推廣環保。大學因為選修課,認識慈濟的黃筱同學,非常認同慈濟助人的精神,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機動關懷,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推廣,身體力行,利用自己有空的時間、不遺餘力的來推廣環保產品以及理念,同時也邀請同學一同來到展場認識環保,雖然只是付出一點的時間與心力,但都是位社會貢獻與環保落實,非常感動。

圖說:大學因為選修課,認識慈濟的黃筱同學,非常認同慈濟助人的精神,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機動關懷,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推廣,身體力行,利用自己有空的時間、不遺餘力的來推廣環保產品以及理念,同時也邀請同學一同來到展場認識環保,雖然只是付出一點的時間與心力,但都是位社會貢獻與環保落實,非常感動。(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除了在佛事展展場推廣,也到北京馬駒橋會所參與歲末祝福,當地志工與會眾給予大愛感恩科技回饋,很認同慈濟與大愛感恩的願景,第二天北京地區的心靈講座、茶會講座,代表大愛感恩科技分享環保理念,產品的背後有無限愛心,從環保菩薩守護地球一念善心、到愛心實業家發揮自我良能,共同在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台上,傳遞環保及美善。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胡毓昇 師兄
【節目時間】 2016/5/24(二) 15:30~15:50 
【訪談主題】大愛紗開發、協力廠商故事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首次安裝教學

 

 

Read more

北京佛事傳環保 歲末感恩善接引

圖說:來自內蒙古的內蒙古李恩莉師姊與尹向麗師姊,前一天晚上就搭乘9小時快車前來,上午到展場協助推廣、下午會所參與歲末祝福,才得知師姊是為了歲末祝福而來,順道一同來展場協助推廣環保。(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大愛感恩科技平時到海外參展,其了推廣環保理念,也藉著展覽推廣來人間菩薩大招生,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地兒,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的李尊浩師兄來分享北京佛事展的感人故事。

這次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的主軸是「環保愛地球」,期待給孩子們一個乾淨的地球。這是大愛感恩科技第二年參加北京國際佛事展,主辦單位非常認同環保理念,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參展,因為北京一直受到空汙pm2.5霧埋困擾;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於環保,兼具社會公益,藉由有形環保產品以及富有愛心的理念,讓更多人能體認以及了解環保,進而愛護地球的重要性。

圖說:大學因為選修課,認識慈濟的黃筱同學,非常認同慈濟助人的精神,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機動關懷,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推廣,身體力行,利用自己有空的時間、不遺餘力的來推廣環保產品以及理念,同時也邀請同學一同來到展場認識環保,雖然只是付出一點的時間與心力,但都是位社會貢獻與環保落實,非常感動。(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這次展覽中大眾們,皆十分好奇寶特瓶做出來的布料會是什麼樣的觸感?剛好唐薇師姊分享自己第一次參與慈濟的故事,在年初一場讀書會上,主題剛好是「素食環保、與地球共生息」,因為林智慧師姊分享自己的衣服與裙子都是寶特瓶所製成,大家都非常好奇寶特瓶衣服的觸感,紛紛上前去觸摸衣服,大家感覺這質感非常的好,又柔又軟又順,不敢相信這麼美麗的衣裙都是寶特瓶所做出來的,唐威師姊,才知道這是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服飾,自己非常認同大愛感恩科環保理念、也非常喜愛這款服飾,參加月初的臺灣名品展,便請購一年四季的衣服,在與週遭朋友分享環保理念,由自身做起,希望穿上環保衣服,能夠讓更多的人少慾知足,同時,一直將這份愛和環保意念傳遞下去。

在場覽中也有許多感恩故事,來自內蒙古的內蒙古李恩莉師姊與尹向麗師姊,前一天晚上就搭乘9小時快車前來,上午到展場協助推廣、下午會所參與歲末祝福,一開始還以為師姊們只是一般社區會眾,直到前往聯絡處參與歲末祝福的車上交談後,才得知師姊是為了歲末祝福而來,順道一同來展場協助推廣環保。大學因為選修課,認識慈濟的黃筱同學,非常認同慈濟助人的精神,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機動關懷,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推廣,身體力行,利用自己有空的時間、不遺餘力的來推廣環保產品以及理念,同時也邀請同學一同來到展場認識環保,雖然只是付出一點的時間與心力,但都是位社會貢獻與環保落實,非常感動。

圖說:大學因為選修課,認識慈濟的黃筱同學,非常認同慈濟助人的精神,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機動關懷,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推廣,身體力行,利用自己有空的時間、不遺餘力的來推廣環保產品以及理念,同時也邀請同學一同來到展場認識環保,雖然只是付出一點的時間與心力,但都是位社會貢獻與環保落實,非常感動。(大愛感恩科技提供)除了在佛事展展場推廣,也到北京馬駒橋會所參與歲末祝福,當地志工與會眾給予大愛感恩科技回饋,很認同慈濟與大愛感恩的願景,第二天北京地區的心靈講座、茶會講座,代表大愛感恩科技分享環保理念,產品的背後有無限愛心,從環保菩薩守護地球一念善心、到愛心實業家發揮自我良能,共同在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台上,傳遞環保及美善。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Monday, 23 May 2016

調查研究到認同 師生感動許心願

圖說:由中央大學客家語暨社會科學學系 陳定銘教授,帶領三位碩士班學生,正進行科技部的計畫-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指標之研究,因此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訪查研究。(攝影者:許育仁)由中央大學客家語暨社會科學學系 陳定銘教授,所帶領的三位碩士班學生正進行科技部的計畫-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指標之研究,因此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陳定銘教授表示:「因為多場社會企業研討會等場合,所以認識大愛感恩科技,而世界各國也發現台灣環保做得非常好,大愛感恩科技將綠色環保品牌結合社會企業,在台灣尚屬首見。」

此次研究目的,透過層級分析方法,綜觀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面向與指標,分別從法制政策面、財務資源面、組織治理面、創新育成面,以及價值主張面,五大面向,對臺灣社會企業作影響力評估。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解釋說道,從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到大愛感 恩科技,當掘井人成為慈濟慈善永世的後盾,更期許成為掘井人,引出人人心中活泉一同參與,並介紹慈悲科技等環保產品,是如何運用於生活上的諸多智慧設計巧思。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解釋說道,從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到大愛感 恩科技,當掘井人成為慈濟慈善永世的後盾,更期許成為掘井人,引出人人心中活泉一同參與,並介紹慈悲科技等環保產品,是如何運用於生活上的諸多智慧設計巧思。(攝影者:許育仁)碩士研究生 彭蕙感動的說道:「聽完之後真得很感動,因為大愛感恩科技真的對社會,這個地球盡份心力,即使是小小的我,也能為社會盡一份力。」聽完八仙塵爆,大愛感恩科技的付出與支持,學生也表示希望能奉獻自己小小的力量,也來參與做好事。

此次中央大學師生在問談中,從問卷調查、研究到感動認同,內心清泉受感動而啟發,也想為社會付出,盡己之力,正誠如 證嚴上人所言:「人人心中湧現淨水,才能拯救發燒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每年各產官學研,各界的蒞臨,有來取經學習環保、來請購環保產品、來聽分享心靈薰陶,也有慕名而來一探大愛感恩社會企業的永世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皆期待人間菩薩現,共同來為地球走永續發展的道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調查研究到認同 師生感動許心願

圖說:由中央大學客家語暨社會科學學系 陳定銘教授,帶領三位碩士班學生,正進行科技部的計畫-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指標之研究,因此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訪查研究。(攝影者:許育仁)由中央大學客家語暨社會科學學系 陳定銘教授,所帶領的三位碩士班學生正進行科技部的計畫-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指標之研究,因此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陳定銘教授表示:「因為多場社會企業研討會等場合,所以認識大愛感恩科技,而世界各國也發現台灣環保做得非常好,大愛感恩科技將綠色環保品牌結合社會企業,在台灣尚屬首見。」

此次研究目的,透過層級分析方法,綜觀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面向與指標,分別從法制政策面、財務資源面、組織治理面、創新育成面,以及價值主張面,五大面向,對臺灣社會企業作影響力評估。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解釋說道,從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到大愛感 恩科技,當掘井人成為慈濟慈善永世的後盾,更期許成為掘井人,引出人人心中活泉一同參與,並介紹慈悲科技等環保產品,是如何運用於生活上的諸多智慧設計巧思。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解釋說道,從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到大愛感 恩科技,當掘井人成為慈濟慈善永世的後盾,更期許成為掘井人,引出人人心中活泉一同參與,並介紹慈悲科技等環保產品,是如何運用於生活上的諸多智慧設計巧思。(攝影者:許育仁)碩士研究生 彭蕙感動的說道:「聽完之後真得很感動,因為大愛感恩科技真的對社會,這個地球盡份心力,即使是小小的我,也能為社會盡一份力。」聽完八仙塵爆,大愛感恩科技的付出與支持,學生也表示希望能奉獻自己小小的力量,也來參與做好事。

此次中央大學師生在問談中,從問卷調查、研究到感動認同,內心清泉受感動而啟發,也想為社會付出,盡己之力,正誠如 證嚴上人所言:「人人心中湧現淨水,才能拯救發燒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每年各產官學研,各界的蒞臨,有來取經學習環保、來請購環保產品、來聽分享心靈薰陶,也有慕名而來一探大愛感恩社會企業的永世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皆期待人間菩薩現,共同來為地球走永續發展的道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資訊公司老闆 修繕電器延續物命


馬來西亞吉隆坡白沙羅環保站,有一位慈濟志工葉俊民,他既是工程師也是資訊公司的老闆,卻喜歡與壞舊的電器為伍。他是志工們心目中的電器維修達人。葉俊民自幼家境貧窮,一路克難走過。如今事業有成,心中卻常惦記著需要幫助的人。維修電器,送給弱勢群體,一直都是他不變的關懷行動。 

各式各樣的舊電器,堆積在吉隆坡白沙羅環保站,棄之可惜,志工群卻又束手無策。但葉俊民,卻能重新賦予它們新生命。 

慈濟志工 葉天賜:「來找了兩次我很多電器,就等他的了沒有第二個人選,他在這裡大概有三四年,全部電器他維修我不知道,他製造了多少物命再用。」 

為修理電器埋頭苦幹,看不出葉俊民其實是資訊公司的老闆,儘管事業有成,葉俊民數十年不變的心,卻是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 

慈濟志工 葉俊民:「因為十多歲的時候父親往生了,所以我們一直很吃苦,所以我的概念是說很多東西,我們該用的用該省的省,而且能夠幫到人家,解決他們的問題。」 

走進葉俊民的辦公室,看起來似乎跟環保站沒兩樣,到處堆滿二手電器與電子產品,怎麼也沒想到這些都是葉俊民做好事的寶。 

慈濟志工 葉俊民:「所以我跟你講一個朋友,他跟我講你做了這麼多年,不發達(是)因為你做慈善太多,花這樣多時間,我說賺錢不是我主要的目標,最重要是能夠幫得到人家。」 

走進貧困家庭,葉俊民修好的手提電腦,有了新主人。 

慈濟助學生 迪納卡藍:「寫作文時如果想找資料,會想要上網搜尋。」 

家長 妲米沙爾薇:「(以前沒有電腦的日子怎麼辦),挺困難的他們要去網咖,可是我不讓他去,如果我們有陪孩子去沒關係,可是孩子背著父母可能會玩遊戲。」 

將心比心,是葉俊民座右銘,用專業幫助弱勢的人,葉俊民沒有想過要退休。 

丘婉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持續推動環保 帶動上海居民響應


快捷網路的購物方式帶來大量廢棄物包裝,中國大陸每年快遞用的包裝膠帶紙,合起來能夠繞地球兩百多圈。上海的快遞量占全國15%,龐大的使用量使得要回收的資源也跟著增加,慈濟志工做環保時格外有感受。在閔行區、閘北區,志工每個月定期回收資源,居民會整理好放在門口給志工,也有些人已經會主動拿到集中地。 

閘北社區巷弄,慈濟志工挨家挨戶回收資源。 

要拿到集中地,來來回回得好多趟,爬上爬下也很費力。他們回收資源不是為了貼補家用,而是為了環保行善。奶奶知道後,固定把資源放家門口。 

志工 袁崇光:「她完全可以拿去賣掉,客觀上,不賣的原因,就是環保意識滲透到每個家庭,把人的本能的,慈悲的這一面發掘出來了,感覺她是要留給大家做好事。」 

做清掃工作的阿姨,也把回收的資源留給志工。 

清道人員:「我說能做一點善事,就做一點善事,反正也不費什麼力。」 

面對居民亂丟垃圾,志工有方法。 

慈濟志工 徐路先:「我是在想這垃圾桶旁邊,人家都來這扔垃圾,放一個袋子(在這),人家看見了,就不要扔在那裡,而扔在這裡。」 

在閔行(航)區,資源回收的時間一到,居民紛紛自發地拿回收物過來,也參與分類活動。 

社區居民 黃星火:「平常就自己覺得,唉呀這環境不好,垃圾遍地都是,只有說的分,沒有做的分,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自己也來參與一下,感覺滿好的。」 

志工善用社區大樓前的廣場當教育空間,還有老師帶著小學生來,環保知識向志工學習。 

莫景騰 金艷 張永 真善美志工-上海報導

Read more

預約人間淨土 種下希望的未來


小時候爬樹,對現代工商業社會來說,那只是電視連續劇裡頭的橋段,但昆山慈濟人,卻致力於找回農業社會的感動。志工最近就舉辦「親子環保日」植樹活動,讓家長帶著孩子,親手挑選、灌溉樹苗,希望在水泥都市中,為下一代預約一片林地。 

來到「昆山慈濟環保教育基地」的「大愛農場」,小孩子可都玩瘋了。 

自己抓起來吧,自己得抓起來,沒關係,等會洗一下就可以了。 

志工舉辦「親子環保日」植樹活動,先帶著小朋友挑選樹苗,有的孩子玩興大開,但也有人嚴肅看待。 

小朋友 劉益凡:「(今天來慈濟做什麼的),做環保啊,也就是植樹,也可以植樹,也是做環保,(植樹有什麼好處啊),綠化環境。」 

小朋友 張丙康:「植樹可以防天災,防泥石流,然後綠化,淨化空氣,(那以後要經常來植樹嗎),嗯,那是必須的。」 

小手拉大手,這也是最好的親子教育時間。 

家長 與 小朋友 「樹挑得滿不滿意,小樹苗,(滿意),下次要不要來,再給它澆水,(要),那下次我們還來好不好,(好),經常來看看它,看看能不能長成大樹好不好,(好)。」 

家長 :「我們是一家人,今天來參加慈濟這個植樹活動,我們感覺很棒,小樹苗你要快快長大,我們會一直伴著你成長。」 

一旦樹苗培育成功,志工還會正式舉辦種樹的儀式,讓世世代代的昆山子孫,享有一片綠地。 

徐文娟 童茹棠 真善美志工-江蘇報導

Read more

星家庭日環保


In Singapore, teachers at United World College of South East Asia have been bringing students to Tzu Chi’s charity bazaar for the past two years to learn about way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garbage produced at any event. On the school family day this year, a total of nin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so set up reycling barrels at the school and encouraged the food vendors to use banana leaves instead of disposible utensils.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See you next week. 

在新加坡,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的老師,連續兩年來帶學生觀摩慈濟義賣會,了解活動中如何落實垃圾減量,在今年學校的家庭日,9位師生在活動現場設立資源回收桶,並鼓勵美食攤位,以香蕉葉取代免洗餐具,我們帶您看相關畫面。謝謝您的收看,下周見。 Read more

2016,05/23 【人文週會】樸實藝術的真諦 張鈞翔老師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5月23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樸實藝術畫與話 心靈淨化行孝道

20160523-21.jpg20160523-22.jpg20160523-23.jpg20160523-24.jpg 
Read more

2016,05/23 中國重慶企業來訪

【對象】中國重慶企業
【時間】2016年5月23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23-11.jpg20160523-12.jpg
Read more

2016,05/25 廣東工業園區協會參訪

【對象】廣東工業園區協會
【時間】2016年5月25日(三) 09:00~11: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20160525-11.jpg20160525-12.jpg
Read more

關渡導覽培訓分享 一生無量環保種子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系列產品」,並定位為常態之“準環保人文低碳概念教室”,教室裡有三個櫥櫃陳列大愛感恩系列產品-R2R與DNA區、慈悲科技區、環保PP文具系列區。(攝影者:廖惠玲)慈濟五十周年,關渡園區,特將部份多功能教室區域規劃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系列產品」,並定位為常態之『準環保人文低碳概念教室』,5月日下午大愛感恩科技受邀與北區第三聯區導覽團隊來分享、培訓,導覽團隊來自慈濟委員慈誠/人文推廣志工/環保菩薩代表等,超過100位參與聽取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與互動問與答。

關渡環保教育站多功能教室為考量能與諸位民眾互動,並設有二台電視電腦多媒體系統,一台投影機電腦系統等三系統具備Kinect 體感偵測器,可做多媒體互動教學。教室裡有三個櫥櫃陳列大愛感恩系列產品、R2R與環保織品DNA區、慈悲科技區、環保PP文具系列區,另一個櫥櫃則是展示香積飯、麵等靜思資糧。大愛感恩科技藉由「有形」的環保產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念,期盼雖然每一次僅是一場分享,相信也能感動人心,進而讓心念能化為行動,從清淨在源頭的家中落實環保做起。因此身為導覽志工在對外訴說環保產品時,重要是深入體會產品背後的人文、感動、故事、精神(即軟體),並非訴說本身產品的硬體,而『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即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的最終努力目標---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是藉由「有形」的環保產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念,期盼僅是一場分享,相信也能感動人心,進而讓心念能化為行動,從清淨在源頭的家中落實環保做起。(攝影者:夏鈺琳)大愛感恩科技鼎銘師兄在導覽分享中提到,每個系列產品的精神與故事才是重點,產品看似放在櫥櫃裡無法觸碰,但是唯有透過傳達它的重點,即能讓每位大德在短短10分鐘了解豐富的環保之旅、教育列車。從彼此的互動分享中,皆能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不單單只是個物品,而是從一位環保菩薩、一個回收寶特瓶、一則生命故事等被開啟,經過合作夥伴、同仁員工、請購大德等的「有心」投入,更要從不斷測試的開發製程來讓產品更精質化,秉持著無私的奉獻和愛心、匯聚大家的力量,相信要在社區推動環保教育是指日可待的。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受邀當區與導覽團隊來分享、培訓,志工團隊來自雙北各區的環保志工種子團隊,近100位參與。(攝影者:夏鈺琳)「不論每種寶特瓶的種類、形狀、樣式如何,都能做衣服嗎?」其中一位志工師兄提問,「回收寶特瓶一號瓶的種類有沙拉油、醬油瓶、果汁瓶等,其中沙拉油和醬油瓶大愛感恩無法回收來用,因為它的殘留物本身不好清洗到完全乾淨,紗線製程要有好的良率 (需要製成長纖級的環保大愛紗),源頭的原物料就要乾淨無雜質,不然無法做出來人可以穿的舒適又貼身的服飾。因此非常感恩全省用心付出的環保菩薩,感恩他們!」鼎銘師兄詳細的解說,在場每位師兄師姊都很踴躍的發問。另一位師姊也問:「大愛感恩的環保上衣,如果壞了要如何回收再利用,從搖籃到搖籃的方式應該送去哪裡回收?」,鼎銘師兄說:「現在的毛毯已經可以回收再利用製成三次性的產品,例如展示的毛毯/圍巾/背心/吊衣架/立體防護口罩等,這是有一段不容易的路,但會是我們堅持要走的目標。」

李師兄最後也期待所有導覽的師兄姊都需全身穿著環保再生服飾,除了可自身體驗環保產品的優缺點隨時給與大愛感恩科技建言來精進,也可隨時與社會大德們說明資源再利用的重要性,也可順道接引至環保教育站/大愛感恩科技/慈濟道場來更深的了解,進而人間菩薩大招生來共植福田 。

大愛感恩科技夏鈺琳、林慧萍 台北關渡報導

Read more

關渡導覽培訓分享 一生無量環保種子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系列產品」,並定位為常態之“準環保人文低碳概念教室”,教室裡有三個櫥櫃陳列大愛感恩系列產品-R2R與DNA區、慈悲科技區、環保PP文具系列區。(攝影者:廖惠玲)慈濟五十周年,關渡園區,特將部份多功能教室區域規劃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系列產品」,並定位為常態之『準環保人文低碳概念教室』,5月日下午大愛感恩科技受邀與北區第三聯區導覽團隊來分享、培訓,導覽團隊來自慈濟委員慈誠/人文推廣志工/環保菩薩代表等,超過100位參與聽取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與互動問與答。

關渡環保教育站多功能教室為考量能與諸位民眾互動,並設有二台電視電腦多媒體系統,一台投影機電腦系統等三系統具備Kinect 體感偵測器,可做多媒體互動教學。教室裡有三個櫥櫃陳列大愛感恩系列產品、R2R與環保織品DNA區、慈悲科技區、環保PP文具系列區,另一個櫥櫃則是展示香積飯、麵等靜思資糧。大愛感恩科技藉由「有形」的環保產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念,期盼雖然每一次僅是一場分享,相信也能感動人心,進而讓心念能化為行動,從清淨在源頭的家中落實環保做起。因此身為導覽志工在對外訴說環保產品時,重要是深入體會產品背後的人文、感動、故事、精神(即軟體),並非訴說本身產品的硬體,而『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即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的最終努力目標---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是藉由「有形」的環保產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念,期盼僅是一場分享,相信也能感動人心,進而讓心念能化為行動,從清淨在源頭的家中落實環保做起。(攝影者:夏鈺琳)大愛感恩科技鼎銘師兄在導覽分享中提到,每個系列產品的精神與故事才是重點,產品看似放在櫥櫃裡無法觸碰,但是唯有透過傳達它的重點,即能讓每位大德在短短10分鐘了解豐富的環保之旅、教育列車。從彼此的互動分享中,皆能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不單單只是個物品,而是從一位環保菩薩、一個回收寶特瓶、一則生命故事等被開啟,經過合作夥伴、同仁員工、請購大德等的「有心」投入,更要從不斷測試的開發製程來讓產品更精質化,秉持著無私的奉獻和愛心、匯聚大家的力量,相信要在社區推動環保教育是指日可待的。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受邀當區與導覽團隊來分享、培訓,志工團隊來自雙北各區的環保志工種子團隊,近100位參與。(攝影者:夏鈺琳)「不論每種寶特瓶的種類、形狀、樣式如何,都能做衣服嗎?」其中一位志工師兄提問,「回收寶特瓶一號瓶的種類有沙拉油、醬油瓶、果汁瓶等,其中沙拉油和醬油瓶大愛感恩無法回收來用,因為它的殘留物本身不好清洗到完全乾淨,紗線製程要有好的良率 (需要製成長纖級的環保大愛紗),源頭的原物料就要乾淨無雜質,不然無法做出來人可以穿的舒適又貼身的服飾。因此非常感恩全省用心付出的環保菩薩,感恩他們!」鼎銘師兄詳細的解說,在場每位師兄師姊都很踴躍的發問。另一位師姊也問:「大愛感恩的環保上衣,如果壞了要如何回收再利用,從搖籃到搖籃的方式應該送去哪裡回收?」,鼎銘師兄說:「現在的毛毯已經可以回收再利用製成三次性的產品,例如展示的毛毯/圍巾/背心/吊衣架/立體防護口罩等,這是有一段不容易的路,但會是我們堅持要走的目標。」

李師兄最後也期待所有導覽的師兄姊都需全身穿著環保再生服飾,除了可自身體驗環保產品的優缺點隨時給與大愛感恩科技建言來精進,也可隨時與社會大德們說明資源再利用的重要性,也可順道接引至環保教育站/大愛感恩科技/慈濟道場來更深的了解,進而人間菩薩大招生來共植福田 。

大愛感恩科技夏鈺琳、林慧萍 台北關渡報導

Read more

Sunday, 22 May 2016

花蓮影像外拍行 慈科大學習觀摩

圖說:16、17兩天的行程,預計有拍攝花蓮自然風光、鄉土人文、花連靜思精舍,為了製作【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同時前往花蓮慈濟科技大學觀摩校史館、場勘藝文中心布置規劃,整合多方資源、多媒體應用,籌畫布置藝文中心。(攝影者:姜郁雯)5月16日早上一場突如其來的豪大雨,造成桃園、鶯歌等地區嚴重淹水,以致於台鐵桃園北上雙向停駛、火車延誤。原定搭乘早上07:30前往花蓮拍攝『自然,在一起』、精舍農禪生活等影片,並順道前往慈濟科技大學為『藝文中心』規劃做場勘的經營規劃室姜郁雯、歐美圓、陳巍少、曹書豪等四位同仁,因為一場大雨,行程受影響。團隊決議先到松山車站,討論如何因應此突發狀況、順利前往花蓮。沒有多久,北迴鐵路復駛,團隊終於順利搭上08:09直達花蓮列車,展開這次的花蓮外拍行程。

繁華熱鬧的都市,是大部分人類的居住環境,卻也是透過無數碳足跡與汙染後所創造出來的環境。砍伐樹木、新建高樓大廈,人類對大自然的開腸破肚,已造成地球傷痕累累。提起了行囊,走出戶外,遠離吵雜的都市,回到純樸的鄉間,一心要與自然共生息。【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拍攝,走訪花蓮市區小鎮、自然風光、花蓮靜思精舍,在田野間欣賞自然間的美,從遠處看到精舍常駐師父田裡耕種,體會「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

圖說:【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拍攝,走訪花蓮市區小鎮、自然風光、花蓮靜思精舍,在田野間欣賞自然間的美,從遠處看到精舍常住師父田裡耕種,體會「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攝影者:姜郁雯)在松山車站等候火車時,曾巧遇慈濟志工王明萌師姊陪同尼伯爾人醫會醫生及一行三人,剛好也要到花蓮。王明萌去(2015)年曾到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尼泊爾大地震賑災心得,現在持續陪伴海外回來家人,以誠以愛的接引;而來自尼泊爾的馬坤達和勝偉醫師,4月30日參與花蓮浴佛大典,兩位醫師發心將正信佛教帶回佛陀的故鄉尼泊爾,這趟回花蓮更是慈濟人文之旅。

而大愛感恩外拍團隊16、17兩天的行程,計有拍攝花蓮自然風光、鄉土人文、花蓮靜思精舍農禪生活,為了製作【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此外,考量到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產學合作今年已邁入第四年,希望能共同在教育志業、環保志業上努力,共創更有深度與廣度的合作面向。團隊成員中三人均為慈科大校友,被指派觀摩慈科大校史館多媒體導覽系統、以及承擔場勘『藝文中心』布置規劃,整合多方資源、多媒體應用。規劃中之空間利用,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慈科大紅藜產品、咖啡館等,共同來豐富與活用。

圖說:由慈濟科技大學文宣公關組組長葉秀品及工讀學生導覽校史館,從學校大事記要、證言法師與慈濟世界、創校緣起、基金會副總與歷屆校長、校園榮譽板、慈濟人文與博雅教育,到天涯比鄰、各系所專區,透過照片、文字、大愛台新聞等素材呈現。(攝影者:曹書豪)面對參訪對象中雖然有三位校友,慈科大文宣公關組葉秀品組長及工讀同學仍慎重、正式的導覽校史館,從學校大事記要、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創校緣起、基金會副總與歷屆校長、校園榮譽板、慈濟人文與博雅教育,到天涯比鄰、各系所專區,透過照片、文字、大愛台新聞等素材呈現,即時資料更新說明,「資料變動的以數位多媒體呈現,較不需更動的海報輸出,兩三年定期更新。」
藝文中心空間活用規劃,則是基於學校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業合作,共行在志業的無私平台,教育、人文、環保為主籌,來傳遞環保愛地球重要;更希望整合多方資源,以多媒體呈現互動專區,打造自主學習的多元教室。

當拍攝行程來到花蓮環保教育站,看見環保菩薩們各個專心做環保,73歲魏文雄,家住在台北新莊,經常在花蓮待上半個月以上,每日都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一把年紀,頭腦清晰、動做靈活,看不出已經上了年紀。魏文雄壯年時為了家庭打拼事業,當人生功成名就、孩子都長大各自成家後,選擇回到花蓮,遠離世俗紅塵,以一顆單純心念投入環保行列,雖然承擔環保站站長多一份的壓力,但環保使命很重要,對的事做就對了!

藉著這趟花蓮慈科技大學觀摩暨影片外拍,從親身體驗實做學習,不僅增長自我能力,更培養團隊協調合作能力、拍攝技巧、活動行程規劃、及聯繫。大愛感恩科技不是以深植影響力為努力的目標,藉著環境教育的分享,傳遞環保人文,這次影片拍攝,走訪鄉間、親近大自然,傳遞簡約心生活,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喚起人人心中愛與善的種子,共同友善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花蓮報導

圖說:走進環保教育站,看見環保菩薩們各個專心做環保,73歲魏文雄,家住在台北新莊,經常在花蓮待上半個月以上,每日都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一把年紀,頭腦清晰、動做靈活,看不出已經上了年紀。「承擔環保站站長多一份的壓力,但環保使命很重要,對的事做就對了!」(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花蓮影像外拍行 慈科大學習觀摩

圖說:16、17兩天的行程,預計有拍攝花蓮自然風光、鄉土人文、花連靜思精舍,為了製作【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同時前往花蓮慈濟科技大學觀摩校史館、場勘藝文中心布置規劃,整合多方資源、多媒體應用,籌畫布置藝文中心。(攝影者:姜郁雯)5月16日早上一場突如其來的豪大雨,造成桃園、鶯歌等地區嚴重淹水,以致於台鐵桃園北上雙向停駛、火車延誤。原定搭乘早上07:30前往花蓮拍攝『自然,在一起』、精舍農禪生活等影片,並順道前往慈濟科技大學為『藝文中心』規劃做場勘的經營規劃室姜郁雯、歐美圓、陳巍少、曹書豪等四位同仁,因為一場大雨,行程受影響。團隊決議先到松山車站,討論如何因應此突發狀況、順利前往花蓮。沒有多久,北迴鐵路復駛,團隊終於順利搭上08:09直達花蓮列車,展開這次的花蓮外拍行程。

繁華熱鬧的都市,是大部分人類的居住環境,卻也是透過無數碳足跡與汙染後所創造出來的環境。砍伐樹木、新建高樓大廈,人類對大自然的開腸破肚,已造成地球傷痕累累。提起了行囊,走出戶外,遠離吵雜的都市,回到純樸的鄉間,一心要與自然共生息。【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拍攝,走訪花蓮市區小鎮、自然風光、花蓮靜思精舍,在田野間欣賞自然間的美,從遠處看到精舍常駐師父田裡耕種,體會「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

圖說:【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拍攝,走訪花蓮市區小鎮、自然風光、花蓮靜思精舍,在田野間欣賞自然間的美,從遠處看到精舍常住師父田裡耕種,體會「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攝影者:姜郁雯)在松山車站等候火車時,曾巧遇慈濟志工王明萌師姊陪同尼伯爾人醫會醫生及一行三人,剛好也要到花蓮。王明萌去(2015)年曾到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尼泊爾大地震賑災心得,現在持續陪伴海外回來家人,以誠以愛的接引;而來自尼泊爾的馬坤達和勝偉醫師,4月30日參與花蓮浴佛大典,兩位醫師發心將正信佛教帶回佛陀的故鄉尼泊爾,這趟回花蓮更是慈濟人文之旅。

而大愛感恩外拍團隊16、17兩天的行程,計有拍攝花蓮自然風光、鄉土人文、花蓮靜思精舍農禪生活,為了製作【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此外,考量到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產學合作今年已邁入第四年,希望能共同在教育志業、環保志業上努力,共創更有深度與廣度的合作面向。團隊成員中三人均為慈科大校友,被指派觀摩慈科大校史館多媒體導覽系統、以及承擔場勘『藝文中心』布置規劃,整合多方資源、多媒體應用。規劃中之空間利用,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慈科大紅藜產品、咖啡館等,共同來豐富與活用。

圖說:由慈濟科技大學文宣公關組組長葉秀品及工讀學生導覽校史館,從學校大事記要、證言法師與慈濟世界、創校緣起、基金會副總與歷屆校長、校園榮譽板、慈濟人文與博雅教育,到天涯比鄰、各系所專區,透過照片、文字、大愛台新聞等素材呈現。(攝影者:曹書豪)面對參訪對象中雖然有三位校友,慈科大文宣公關組葉秀品組長及工讀同學仍慎重、正式的導覽校史館,從學校大事記要、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創校緣起、基金會副總與歷屆校長、校園榮譽板、慈濟人文與博雅教育,到天涯比鄰、各系所專區,透過照片、文字、大愛台新聞等素材呈現,即時資料更新說明,「資料變動的以數位多媒體呈現,較不需更動的海報輸出,兩三年定期更新。」
藝文中心空間活用規劃,則是基於學校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業合作,共行在志業的無私平台,教育、人文、環保為主籌,來傳遞環保愛地球重要;更希望整合多方資源,以多媒體呈現互動專區,打造自主學習的多元教室。

當拍攝行程來到花蓮環保教育站,看見環保菩薩們各個專心做環保,73歲魏文雄,家住在台北新莊,經常在花蓮待上半個月以上,每日都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一把年紀,頭腦清晰、動做靈活,看不出已經上了年紀。魏文雄壯年時為了家庭打拼事業,當人生功成名就、孩子都長大各自成家後,選擇回到花蓮,遠離世俗紅塵,以一顆單純心念投入環保行列,雖然承擔環保站站長多一份的壓力,但環保使命很重要,對的事做就對了!

藉著這趟花蓮慈科技大學觀摩暨影片外拍,從親身體驗實做學習,不僅增長自我能力,更培養團隊協調合作能力、拍攝技巧、活動行程規劃、及聯繫。大愛感恩科技不是以深植影響力為努力的目標,藉著環境教育的分享,傳遞環保人文,這次影片拍攝,走訪鄉間、親近大自然,傳遞簡約心生活,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喚起人人心中愛與善的種子,共同友善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花蓮報導

圖說:走進環保教育站,看見環保菩薩們各個專心做環保,73歲魏文雄,家住在台北新莊,經常在花蓮待上半個月以上,每日都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一把年紀,頭腦清晰、動做靈活,看不出已經上了年紀。「承擔環保站站長多一份的壓力,但環保使命很重要,對的事做就對了!」(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夫妻各自有擅長 義診環保修福慧


再看夫妻之間,做好事他們愛相隨。這是在湖南長沙,這一對夫妻,劉娟貞與先生, 

做慈濟,腳步跟台灣跟得緊。先生投入義診,妻子落實環保。 

家裡用肥皂是回收的油,自己做成,一罐罐的酵素,同樣是來自回收果皮, 

環保志工 劉娟貞:「 都寫著我愛你感恩你 。」 

劉娟貞在生活中,力行節能減碳 

環保志工 劉娟貞:「 (手洗衣服)又節約水又節約電, 衣服也乾淨 

環保志工 劉娟貞:「 空調雖然家裡(有)裝, 幾乎可以說沒開過 。」 

環保志工 劉娟貞:「 我不要他的袋子用籃子裝。」 

環保志工 劉娟貞:「 能坐公交(巴士)不搭的(計程車), 能走路不坐公交(巴士), 就是按照這個(環保手冊), 要求自己 。」 

他還有個回收點,就在自家的門口 

鄰居:「 一個黃金, 家裡 我家裡還有收黃金, 什麼時候(送)到你那去。」 

退休後,劉娟貞,全心做環保,做慈濟事,先生是骨傷科專家,也常義務到會所來義診 

環保志工 劉娟貞:「 要錢我就不會來, 不會為錢去做這事, 他說能夠做事幫助人。」 

常做好事,樂於助人,歡喜的心,清淨大地,也豐富了心靈 

真善美志工-湖南報導 Read more

科學實驗闖關趣 小一新鮮人體驗


讓孩子能在全人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是許多家長的夢想,近日(12號)花蓮慈大附中小學部,近日舉辦招生體驗,除了設有闖關活動,許多幼兒園的孩童也入班學習,從生活禮儀到有趣的互動式教學,家長與孩子都相當滿意。 


摺好黏土船放進水裡,再放進彈珠,體驗浮力,他們是將要升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小孩子,與父母來到花蓮慈大附中的教室,體驗科學實驗課程。 

慈大附中主任 王珮茹:「上人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非常的重視,所以孩子有需要的,不管是他的設備器材,還有整個教學環境的話,其實整個慈濟是投入非常非常多。」 

為了讓孩子盡快融入小學生活,慈大附中小學部,特別舉辦說明會和入班體驗,提早適應團體生活。 

家長 張秀明:「這個說明會我覺得很滿意,它能夠讓我的小孩升一年級的時候,他能夠直接進入學校的狀況,並且能夠融入這個團體。」 

說明會也透過著色比賽,讓孩子們從色彩,建立環保教育的觀念。 

慈大附中校長 李克難:「感恩老師們非常用心帶領學生學習,學校也有非常多元的課程,人文活動也有科學的教育,以及我們遠近馳名的品格教育。」 

慈大附中老師:「小朋友你們都幾點上課啊?(八點半)八點半喔!到了小學就不能八點半囉!」 

在老師的講解下,孩子們了解未來的生活作息,熟悉學習環境,也提早銜接課程,為進階的學習做好準備。 


真善美志工 葉朝慶 陳榮欽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環保觀念入校園 趣味短劇深自省


廣東東莞陽光實驗中學,是所新學校,學生人數一千多人,校長對於每個月超過人民幣十萬元的水電費用很頭痛,老師葉燕華是慈濟環保志工,邀請慈濟人進入校園推廣節能減碳,讓同學們有方法也有動力,為學校也為地球,盡分心力。 


在台上,慈濟志工,扮演土地公,點出地球因為人類的不珍惜,危機重重,這不只是戲劇,學校裡,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陽光實驗中學校長 孫迎春:「我在垃圾桶裡看到了什麼,我告訴你,第一,看到了同學們丟棄的完整作業本;第二,看到有同學們丟棄的五彩蠟筆;第三,上周五我看到有一袋蘋果。」 

校長有危機意識,希望能讓學生懂得惜福,珍惜資源,是慈濟志工的老師,想到了方法。 

陽光實驗中學老師 葉燕華:「我們學校是一所新建的學校,學生人數非常多,裡面的水電耗量非常大,我們校長非常著急,所以我就想到把慈濟的環保節能理念引進到我們學校。」 

下午四點,全校師生一千多人,齊聚一堂,認識環保的重要,也學習到如何做環保。 

陽光實驗中學校長 孫迎春:「今晚的廚餘桶或我們垃圾桶要是空的,我待會就去檢查,能不能說到做到。」 

不再浪費,也不再隨意丟棄,全校師生,有動力,一起節能減碳,愛護學校,也疼惜大地。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Read more

環保推手劉麗卿


Next, we get to know more about Low Siang Kheng, the person who established the day time recycling point at Bukit Ho Swee. Low actually began inviting neighbors to safeguard the planet in 2008, but it was quite a rocky start, as her neighbors found the noise unbearable and there were not enough people to help her. Through it all, Low has never thought of giving up. 

接下來我們帶大家認識,設立河水山日間環保點的志工劉麗卿,劉麗卿在2008年就開始邀約鄰居在組屋區做環保,初期運作時,曾面對居民的不諒解和人手不足的難題,而劉麗卿沒想過放棄。  Read more

2016,05/22 城市科大來訪

【對象】政大交換學生參訪
【時間】2016年5月22日(日)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23-13.jpg20160523-14.jpg 
Read more

城市科大來訪

【對象】政大交換學生參訪
【時間】2016年5月22日(日)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23-13.jpg20160523-14.jpg 
Read more

2016,05/22 松山大愛感恩研習

【對象】松山親子成長班
【時間】2016年5月22日(日)08:00-12:00
【地點】松山聯絡處 (105 台北市松山區 南京東路5段188號16樓) Read more

Saturday, 21 May 2016

環境教育多面向 生活細節皆文章

圖說:經由台灣戲劇館的簡報,以及示範課程與全館導覽,特過完整活動,說明台灣戲劇館如何『寓教於樂』,達到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發揮環境教育場育之功能。(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學者專家鼓勵若大愛感恩能進一步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在環境教育領域積極推廣,可以使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於是大愛感恩除了從2015年積極啟動各項準備,並於今(2016)年5月13日,由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帶領經規劃室同仁許育仁、歐美圓,代表參加環保署環訓所在宜蘭市台灣戲劇館舉辦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說明會」。

政府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鼓勵具有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之場所,能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以提供環境教育之專業服務。從2011年6月開始認證,截至今年4月通過認證之環境教育機構有25家,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有132家,環境教育人員有4725人。因此主管機關非常鼓勵具有教育良能之設施場所能主動申請認證。

圖說:大愛感恩除了從2015年積極啟動各項準備,並於今(2016)年5月13日,由三位同仁代表參加環保署環訓所在宜蘭市台灣戲劇館舉辦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說明會」。王鴻濬教授勉勵在認證的過程中,被退件皆屬正常,也不見得通過這個認證會為機構帶來多少效益,但方法有很多,道路也是要走出來,多去嘗試。(攝影:虞珊明)宜蘭是台灣傳統歌仔戲發源地,台灣戲劇館館內保有珍貴的歌仔戲、傀儡戲、布袋戲等傳統文化資產,在特有文化為基石下,深獲宜蘭縣政府的認同和支持,因此已於2012年8月獲得環境教育場域的認證,成為全國唯一以戲劇文化保存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環境教育場所是環境教育最重要的一環,經由台灣戲劇館的簡報,以及示範課程與全館導覽,特過完整活動,說明台灣戲劇館如何『寓教於樂』,達到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發揮環境教育場育之功能。

圖說:由台灣戲劇館志工所做布偶,給予來訪嘉賓手作體驗,製作自己專屬的布偶。透過簡單的布偶,生、旦、淨、末、丑,也能述說人生,如同「團圓」一詞,在戲劇中,是由一生ㄧ旦拜堂成親,又稱「尪某對」,表示人間團圓、和諧、平安之意。(攝影:許育仁)由台灣戲劇館志工所做布偶,給予來訪嘉賓手作體驗,製作自己專屬的布偶。然而透過簡單的布偶,生、旦、淨、末、丑,也能述說人生,如同「團圓」一詞,在戲劇中,是由一生一旦拜堂成親,又稱「尪某對」,表示人間團圓、和諧、平安之意。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許育仁:「看完傳統戲劇表演,就會知道這也是環境教育。因為與其他演戲、電影相比,所需搭景、耗材等等,多為一次性拋棄物,然而傳統戲劇雖然不是這麼具備聲光景色,但透過一、兩個人的演出就能將戲劇傳神演完,相對為地球環境是減少許多負擔的價值。」

以往從一般民間、企業觀光工廠發展至社區經營,環境教育場域可大、可小,說明會下午分享的台東鹿野永安社區設定以全村為環境教育場域,在居民的齊心努力之下,從原本窮鄉僻壤的小村落,逐漸發展茶產業,更大力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及觀光休閒產業,成為東台灣的最大茶鄉,同時於2013年成為東台灣第一個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社區。

圖說:台東鹿野永安社區設定以全村為環境教育場域,在居民的齊心努力之下,從原本窮鄉僻壤的小村落,逐漸發展茶產業,更大力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及觀光休閒產業,成為東台灣的最大茶鄉,同時於2013年成為東台灣第一個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社區。(攝影:虞珊明)而大愛感恩科技積極參與環教人員及場域等認證,自我期許在透過政府機關的層層把關、嚴格認證,獲得更大的肯定。聆聽完曾任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委員、東華大學公行所王鴻濬教授的說明單元後。大愛感恩 虞珊明向王教授提問:「一般申請環境教育人員、及場域認證申請常見問題:專業人力配置、分工,應如何完備?」

王鴻濬教授以及永安社區總幹事廖中勳回覆並勉勵在認證的過程中,被退件皆屬正常,也不見得通過這個認證會為機構帶來多少效益,但方法有很多,道路也是要走出來,多去嘗試,正如《靜思語》所言:「不要怕壓力,只要自問做得對與否」「將困難當助力,不要當阻力。」經由一天的課程,對於準備及申請環境教育場育認證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期待經由同仁合心準備,能早日完成使命,為環境教育多盡一分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許育仁 宜蘭市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為參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人員訓練所所舉辦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說明會,來到位在宜蘭縣的台灣戲劇館。宜蘭是台灣傳統歌仔戲發源地,台灣戲劇館館內保有珍貴的歌仔戲、傀儡戲、布袋戲等傳統文化資產,在特有文化為基石下,深獲宜蘭縣政府的認同和支持,因此已於2012年8月獲得環境教育場域的認證,成為全國唯一以戲劇文化保存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環境教育場所是環境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環境教育多面向 生活細節皆文章

圖說:經由台灣戲劇館的簡報,以及示範課程與全館導覽,特過完整活動,說明台灣戲劇館如何『寓教於樂』,達到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發揮環境教育場育之功能。(攝影:虞珊明)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學者專家鼓勵若大愛感恩能進一步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在環境教育領域積極推廣,可以使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於是大愛感恩除了從2015年積極啟動各項準備,並於今(2016)年5月13日,由資訊部協理虞珊明帶領經規劃室同仁許育仁、歐美圓,代表參加環保署環訓所在宜蘭市台灣戲劇館舉辦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說明會」。

政府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鼓勵具有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之場所,能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以提供環境教育之專業服務。從2011年6月開始認證,截至今年4月通過認證之環境教育機構有25家,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有132家,環境教育人員有4725人。因此主管機關非常鼓勵具有教育良能之設施場所能主動申請認證。

圖說:大愛感恩除了從2015年積極啟動各項準備,並於今(2016)年5月13日,由三位同仁代表參加環保署環訓所在宜蘭市台灣戲劇館舉辦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說明會」。王鴻濬教授勉勵在認證的過程中,被退件皆屬正常,也不見得通過這個認證會為機構帶來多少效益,但方法有很多,道路也是要走出來,多去嘗試。(攝影:虞珊明)宜蘭是台灣傳統歌仔戲發源地,台灣戲劇館館內保有珍貴的歌仔戲、傀儡戲、布袋戲等傳統文化資產,在特有文化為基石下,深獲宜蘭縣政府的認同和支持,因此已於2012年8月獲得環境教育場域的認證,成為全國唯一以戲劇文化保存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環境教育場所是環境教育最重要的一環,經由台灣戲劇館的簡報,以及示範課程與全館導覽,特過完整活動,說明台灣戲劇館如何『寓教於樂』,達到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發揮環境教育場育之功能。

圖說:由台灣戲劇館志工所做布偶,給予來訪嘉賓手作體驗,製作自己專屬的布偶。透過簡單的布偶,生、旦、淨、末、丑,也能述說人生,如同「團圓」一詞,在戲劇中,是由一生ㄧ旦拜堂成親,又稱「尪某對」,表示人間團圓、和諧、平安之意。(攝影:許育仁)由台灣戲劇館志工所做布偶,給予來訪嘉賓手作體驗,製作自己專屬的布偶。然而透過簡單的布偶,生、旦、淨、末、丑,也能述說人生,如同「團圓」一詞,在戲劇中,是由一生一旦拜堂成親,又稱「尪某對」,表示人間團圓、和諧、平安之意。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許育仁:「看完傳統戲劇表演,就會知道這也是環境教育。因為與其他演戲、電影相比,所需搭景、耗材等等,多為一次性拋棄物,然而傳統戲劇雖然不是這麼具備聲光景色,但透過一、兩個人的演出就能將戲劇傳神演完,相對為地球環境是減少許多負擔的價值。」

以往從一般民間、企業觀光工廠發展至社區經營,環境教育場域可大、可小,說明會下午分享的台東鹿野永安社區設定以全村為環境教育場域,在居民的齊心努力之下,從原本窮鄉僻壤的小村落,逐漸發展茶產業,更大力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及觀光休閒產業,成為東台灣的最大茶鄉,同時於2013年成為東台灣第一個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社區。

圖說:台東鹿野永安社區設定以全村為環境教育場域,在居民的齊心努力之下,從原本窮鄉僻壤的小村落,逐漸發展茶產業,更大力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及觀光休閒產業,成為東台灣的最大茶鄉,同時於2013年成為東台灣第一個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社區。(攝影:虞珊明)而大愛感恩科技積極參與環教人員及場域等認證,自我期許在透過政府機關的層層把關、嚴格認證,獲得更大的肯定。聆聽完曾任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委員、東華大學公行所王鴻濬教授的說明單元後。大愛感恩 虞珊明向王教授提問:「一般申請環境教育人員、及場域認證申請常見問題:專業人力配置、分工,應如何完備?」

王鴻濬教授以及永安社區總幹事廖中勳回覆並勉勵在認證的過程中,被退件皆屬正常,也不見得通過這個認證會為機構帶來多少效益,但方法有很多,道路也是要走出來,多去嘗試,正如《靜思語》所言:「不要怕壓力,只要自問做得對與否」「將困難當助力,不要當阻力。」經由一天的課程,對於準備及申請環境教育場育認證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期待經由同仁合心準備,能早日完成使命,為環境教育多盡一分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許育仁 宜蘭市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為參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人員訓練所所舉辦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申請說明會,來到位在宜蘭縣的台灣戲劇館。宜蘭是台灣傳統歌仔戲發源地,台灣戲劇館館內保有珍貴的歌仔戲、傀儡戲、布袋戲等傳統文化資產,在特有文化為基石下,深獲宜蘭縣政府的認同和支持,因此已於2012年8月獲得環境教育場域的認證,成為全國唯一以戲劇文化保存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環境教育場所是環境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攝影:許育仁) 

Read more

Friday, 20 May 2016

深圳佛事廣人文 虔誠禮佛匯大愛

圖說:展覽正逢五月第二個禮拜天的母親節,同時也是佛誕節、慈濟日,深圳志工都會特定布置浴佛台,以莊嚴的場地,廣邀與會眾虔誠祈禱,祈願「天下無災、社會祥和、人心淨化」。(攝影者:倫華文/盧秋希)2016第八屆中國(深圳)佛事用品/沉香暨林產業產覽會,5月5日至8日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會展中心展出,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參加此次展覽。業務經理李尊浩、設計師陳品穎在結束義烏文博會後,緊接著到深圳參與佛事展,還有從臺灣前來支援的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希望透過環保產品推廣,期許影響更多人認同環保、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展場海報-說明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的環保與人文,更將大愛感恩科技每年回收數量及節省資源、社會回饋展示,以無聲說法傳遞環保人文,接引會眾響應環保行列。展覽正逢五月第二個禮拜天的母親節,同時也是佛誕節、慈濟日,深圳志工特別在展場布置浴佛台,以莊嚴的場地,廣邀與會眾虔誠祈禱,祈願「天下無災、社會祥和、人心淨化」。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展場海報-說明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的環保與人文,更將大愛感恩科技每年回收數量及節省資源、社會回饋展示,以無聲說法傳遞環保人文,接引會眾響應環保行列。(攝影者:李尊浩)來自哈爾濱的鄭桂蘭師姊,分享他由於小時候逃避父母的管教,因此就與親戚一同到深圳工作,直至現在已經待在這10多年了,桂蘭與慈濟的緣分很深也很微妙,據悉桂蘭腦部有開過兩次手術,另外視神經有被擠壓而萎縮,讓眼睛每天能看的範圍越來越小,而跑了許多間醫院,醫生都沒辦法說明與治療,直到深圳慈濟志工 葉碧峰師姊聽聞此事並建議他前往台灣慈濟醫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由於此病情已困擾多年,因此桂蘭欣然接受並帶著多年的病歷前往,除了全程由碧峰細心照顧,慈院大醫王檢查後也表示此病可以改善,除了提供治療外也提醒少擔憂及煩惱、少生氣,因此桂蘭也改變了不少習氣,長年困擾的病也得到改善,也前往花蓮參見上人,鄭桂蘭師姊表示十分感恩上人能夠創立醫院,希望日後一直能夠在慈濟付出,並發願希望能幫助慈濟在深圳蓋慈濟醫院,然後幫助更多苦難人。

圖說:哈爾濱的鄭桂蘭師姊,因病痛多年折磨,來到台灣慈濟醫院治療,開始認識慈濟,經由醫護團隊用愛治療,病痛終於有好轉,所以非常感恩上人能夠創立醫院,希望日後一直能夠在慈濟付出,並發願希望能幫助慈濟在深圳蓋慈濟醫院,然後幫助更多苦難人。(攝影者:李尊浩)會眾張女士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非常喜歡,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楊淑玲使姊向她詳細介紹大愛科技的環保產品,都是從寶特瓶回收,以及布料以不染或前染為主的環保產品,在環保與環境上,都是不忍大地受毀傷。張女士聽到寶特瓶能變成衣服、包包,感到非常驚訝,期待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並一同來愛護地球。會眾郝瑞紅參加慈濟禮佛深受感動。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理念運用在生活用品上非常認同。有感的說:「除了吃素,也能『素生活』做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部同仁陳品穎向會眾介紹環保T恤衫,每一件環保紡織產品都是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再製而成,期許讓會眾了解每一項資源都是不可浪費的寶。而大愛環保產品的設計理念,首先是考慮實用性,因為是生活用品,然後是功能性和舒適性,由於要考慮在賑災使用。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把握每一次能夠傳達環保理念的機會:「推廣環保是一種使命感。讓大家珍惜物命,疼惜大地。」

第八屆深圳佛事圓滿結束,志工們分工合作,小心地打包展區所有物品,以便統一運回會所,同心協力把桌椅裝上拖車,運到展館外面準備裝上運輸車,雖為體力活,但每個人臉上都灑滿歡喜的笑容。撤展結束,最後也將場地回到了它最初的狀態,慈濟人沒有留下一片垃圾,場地都仔細清掃並將物品回收,以身作則,立下環保典範,祈望更能影響其他產商,為環境盡一分心力,共同守護大地。

大愛感恩感科技、深圳真善美志工 中國深圳報導

圖說: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左)把握每一次能夠傳達環保理念的機會:「推廣環保是一種使命感。讓大家珍惜物命,疼惜大地。」(攝影者:陳品穎/柯美如)圖說:第八屆深圳佛事圓滿結束,志工們分工合作,小心地打包展區所有物品,以便統一運回會所,同心協力把桌椅裝上拖車,運到展館外面準備裝上運輸車,雖為體力活,但每個人臉上都灑滿歡喜的笑容。撤展結束,最後也將場地回到了它最初的狀態,慈濟人沒有留下一片垃圾,場地都仔細清掃並將物品回收,以身作則,立下環保典範,祈望更能影響其他產商,為環境盡一分心力,共同守護大地。(攝影者:李尊浩) 

Read more

深圳佛事廣人文 虔誠禮佛匯大愛

圖說:展覽正逢五月第二個禮拜天的母親節,同時也是佛誕節、慈濟日,深圳志工都會特定布置浴佛台,以莊嚴的場地,廣邀與會眾虔誠祈禱,祈願「天下無災、社會祥和、人心淨化」。(攝影者:倫華文/盧秋希)2016第八屆中國(深圳)佛事用品/沉香暨林產業產覽會,5月5日至8日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會展中心展出,大愛感恩科技受邀參加此次展覽。業務經理李尊浩、設計師陳品穎在結束義烏文博會後,緊接著到深圳參與佛事展,還有從臺灣前來支援的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希望透過環保產品推廣,期許影響更多人認同環保、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展場海報-說明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的環保與人文,更將大愛感恩科技每年回收數量及節省資源、社會回饋展示,以無聲說法傳遞環保人文,接引會眾響應環保行列。展覽正逢五月第二個禮拜天的母親節,同時也是佛誕節、慈濟日,深圳志工特別在展場布置浴佛台,以莊嚴的場地,廣邀與會眾虔誠祈禱,祈願「天下無災、社會祥和、人心淨化」。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展場海報-說明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的環保與人文,更將大愛感恩科技每年回收數量及節省資源、社會回饋展示,以無聲說法傳遞環保人文,接引會眾響應環保行列。(攝影者:李尊浩)來自哈爾濱的鄭桂蘭師姊,分享他由於小時候逃避父母的管教,因此就與親戚一同到深圳工作,直至現在已經待在這10多年了,桂蘭與慈濟的緣分很深也很微妙,據悉桂蘭腦部有開過兩次手術,另外視神經有被擠壓而萎縮,讓眼睛每天能看的範圍越來越小,而跑了許多間醫院,醫生都沒辦法說明與治療,直到深圳慈濟志工 葉碧峰師姊聽聞此事並建議他前往台灣慈濟醫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由於此病情已困擾多年,因此桂蘭欣然接受並帶著多年的病歷前往,除了全程由碧峰細心照顧,慈院大醫王檢查後也表示此病可以改善,除了提供治療外也提醒少擔憂及煩惱、少生氣,因此桂蘭也改變了不少習氣,長年困擾的病也得到改善,也前往花蓮參見上人,鄭桂蘭師姊表示十分感恩上人能夠創立醫院,希望日後一直能夠在慈濟付出,並發願希望能幫助慈濟在深圳蓋慈濟醫院,然後幫助更多苦難人。

圖說:哈爾濱的鄭桂蘭師姊,因病痛多年折磨,來到台灣慈濟醫院治療,開始認識慈濟,經由醫護團隊用愛治療,病痛終於有好轉,所以非常感恩上人能夠創立醫院,希望日後一直能夠在慈濟付出,並發願希望能幫助慈濟在深圳蓋慈濟醫院,然後幫助更多苦難人。(攝影者:李尊浩)會眾張女士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非常喜歡,大愛感恩科技志工楊淑玲使姊向她詳細介紹大愛科技的環保產品,都是從寶特瓶回收,以及布料以不染或前染為主的環保產品,在環保與環境上,都是不忍大地受毀傷。張女士聽到寶特瓶能變成衣服、包包,感到非常驚訝,期待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並一同來愛護地球。會眾郝瑞紅參加慈濟禮佛深受感動。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理念運用在生活用品上非常認同。有感的說:「除了吃素,也能『素生活』做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部同仁陳品穎向會眾介紹環保T恤衫,每一件環保紡織產品都是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再製而成,期許讓會眾了解每一項資源都是不可浪費的寶。而大愛環保產品的設計理念,首先是考慮實用性,因為是生活用品,然後是功能性和舒適性,由於要考慮在賑災使用。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把握每一次能夠傳達環保理念的機會:「推廣環保是一種使命感。讓大家珍惜物命,疼惜大地。」

第八屆深圳佛事圓滿結束,志工們分工合作,小心地打包展區所有物品,以便統一運回會所,同心協力把桌椅裝上拖車,運到展館外面準備裝上運輸車,雖為體力活,但每個人臉上都灑滿歡喜的笑容。撤展結束,最後也將場地回到了它最初的狀態,慈濟人沒有留下一片垃圾,場地都仔細清掃並將物品回收,以身作則,立下環保典範,祈望更能影響其他產商,為環境盡一分心力,共同守護大地。

大愛感恩感科技、深圳真善美志工 中國深圳報導

圖說:大愛門市同仁楊淑玲(左)把握每一次能夠傳達環保理念的機會:「推廣環保是一種使命感。讓大家珍惜物命,疼惜大地。」(攝影者:陳品穎/柯美如)圖說:第八屆深圳佛事圓滿結束,志工們分工合作,小心地打包展區所有物品,以便統一運回會所,同心協力把桌椅裝上拖車,運到展館外面準備裝上運輸車,雖為體力活,但每個人臉上都灑滿歡喜的笑容。撤展結束,最後也將場地回到了它最初的狀態,慈濟人沒有留下一片垃圾,場地都仔細清掃並將物品回收,以身作則,立下環保典範,祈望更能影響其他產商,為環境盡一分心力,共同守護大地。(攝影者:李尊浩) 

Read more

2016,05/20 慈濟宗教處同仁來訪

【對象】宗教處同仁
【時間】2016年5月20日(五)16:00-18: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20-11.jpg 20160520-12.jpg
Read more

2016,05/20 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來訪

【對象】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
【時間】2016年5月20日(五)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調查研究到認同 師生感動許心願
20160520-13.jpg 20160520-14.jpg Read more

氣候警訊當轉機 揚州綠展孕清流

圖說 : 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完成之。(攝影者:虞珊明)2016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暨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展期(5/20~5/22),今日,於揚州市大白膜立方科技展館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也應邀參展。

展前的用心布置,別有意義,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揚州志工菩薩李荷珠、鄭鳳英與展覽團隊同心協力,為一份環境大愛願行而發心前來一同佈展,也為人間菩薩大招生,一起努力,希望能將正確的環保價值觀,讓環保與愛心落實於揚州,除帶來了環保產品,更也要讓大眾能懂得心靈環保。

此次大會導覽人員黨月等五人(均是西安到揚州念書的志願者)也已先行前來展場。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與江智超師伯,解說大愛感恩科技清流繞全球的願景、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以及慈悲科技的生活應用。

有感於 證嚴上人慈示:「像一塊燒紅的鐵板,用指尖彈一滴水到鐵板上,一下子就蒸發消失。」在極端氣候警訊下,地球環境正如是如此急迫,不注重環保,將導致地球猶如悶燒鍋,持續不斷升溫。

上海志工李佳徽、聶建華的北京木子染文化創意展位,正好與大愛感恩互為背位,因佈展疲累的李佳徽來到,大愛感恩展位想買雙防穿刺鞋,希望可以以久站不累,黃碧霞師姊也推薦經研發通過的紓壓襪,在還未開展前,李佳徽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第一位護持者。

當世界各地頻傳災情,災難來時應互助,好好愛護地球已不在是口號,而需實踐和行動,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驚世的災難,需要有警世覺悟」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危機就是轉機」,透過教育導正人心,看見環保菩薩無私付出,應去除小我建立大愛的氣度與使命,一起來為地球走永續發展的道路。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報導

圖說:展前的用心布置,別有意義,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揚州志工菩薩李荷珠、鄭鳳英與展覽團隊同心協力,為一份環境大愛願行而發心前來一同佈展,也為人間菩薩大招生,一起努力,希望能將正確的環保價值觀,讓環保與愛心落實於揚州,除帶來了環保產品,更也要讓大眾能懂得心靈環保。(攝影者:虞珊明)圖說:此次大會導覽人員黨月等五人(均是西安到揚州念書的志願者)已先行前來展場。由虞珊明與江智超師伯,解說大愛感恩科技清流繞全球的願景、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以及慈悲科技的生活應用。(攝影者:虞珊明) 

Read more

氣候警訊當轉機 揚州綠展孕清流

圖說 : 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完成之。(攝影者:虞珊明)2016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暨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展期(5/20~5/22),今日,於揚州市大白膜立方科技展館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也應邀參展。

展前的用心布置,別有意義,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揚州志工菩薩李荷珠、鄭鳳英與展覽團隊同心協力,為一份環境大愛願行而發心前來一同佈展,也為人間菩薩大招生,一起努力,希望能將正確的環保價值觀,讓環保與愛心落實於揚州,除帶來了環保產品,更也要讓大眾能懂得心靈環保。

此次大會導覽人員黨月等五人(均是西安到揚州念書的志願者)也已先行前來展場。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與江智超師伯,解說大愛感恩科技清流繞全球的願景、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以及慈悲科技的生活應用。

有感於 證嚴上人慈示:「像一塊燒紅的鐵板,用指尖彈一滴水到鐵板上,一下子就蒸發消失。」在極端氣候警訊下,地球環境正如是如此急迫,不注重環保,將導致地球猶如悶燒鍋,持續不斷升溫。

上海志工李佳徽、聶建華的北京木子染文化創意展位,正好與大愛感恩互為背位,因佈展疲累的李佳徽來到,大愛感恩展位想買雙防穿刺鞋,希望可以以久站不累,黃碧霞師姊也推薦經研發通過的紓壓襪,在還未開展前,李佳徽成為大愛感恩科技第一位護持者。

當世界各地頻傳災情,災難來時應互助,好好愛護地球已不在是口號,而需實踐和行動,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驚世的災難,需要有警世覺悟」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危機就是轉機」,透過教育導正人心,看見環保菩薩無私付出,應去除小我建立大愛的氣度與使命,一起來為地球走永續發展的道路。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報導

圖說:展前的用心布置,別有意義,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揚州志工菩薩李荷珠、鄭鳳英與展覽團隊同心協力,為一份環境大愛願行而發心前來一同佈展,也為人間菩薩大招生,一起努力,希望能將正確的環保價值觀,讓環保與愛心落實於揚州,除帶來了環保產品,更也要讓大眾能懂得心靈環保。(攝影者:虞珊明)圖說:此次大會導覽人員黨月等五人(均是西安到揚州念書的志願者)已先行前來展場。由虞珊明與江智超師伯,解說大愛感恩科技清流繞全球的願景、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以及慈悲科技的生活應用。(攝影者:虞珊明) 

Read more

2016,5/20-22, 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暨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

2016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暨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6/5/20(五)-22(日)
【活動地點】揚州市大白膜立方科技展館
【活動地址】揚州市廣陵區文昌東路與人民路交叉口

大愛心聞 :

揚州綠色設計 大愛引領變革

 20160520-11.jpg

Read more

大愛無私化感恩 培訓分享擴大愛

圖說:五月第三個禮拜天(5月15日)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總經理 李鼎銘為高屏慈誠委員培訓課及北區培訓慈誠合心課南北奔波分享。(照片:人文真善美提供)如果有兩個活動同一天舉行,同時邀約您,地點卻是一個在台灣北部、一個在南部,您該怎麼抉擇呢? 五月第三個禮拜天(15日) 高雄與北區各有一場為培訓慈誠委員及培訓慈誠所舉辦的合心課程,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接到邀約,協調兩邊主辦團隊將課程一個安排早上、另一個安排在下午。於是志工總經理 李鼎銘一早天剛亮,先搭高鐵南下到高雄靜思堂,與培訓委員慈誠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接著風塵僕僕趕搭高鐵返北、趕往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於北區培訓慈誠合心課程中分享「慈善人文與慈悲科技」。

科技不斷進步,一般人認為硬梆梆的寶特瓶沒有利用價值,但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善用科技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多項慈悲科技環保再生產品,同時也藉由公司簡介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也為大家解決心中的答案!

圖說:五月第三個禮拜天(5月15日)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總經理 李鼎銘為高屏慈誠委員培訓課及北區培訓慈誠合心課南北奔波分享。(照片:人文真善美提供)2008年時由五位實業家發心捐資成立大愛感恩科技,隔年(2009)就將全部股份捐給慈濟基金會,所以慈濟將這無私的平台中大家努力的成果藉由國內外賑災來擴大 " 大愛 " 的傳播,如同 證嚴法師當初成立慈濟醫院時的想法:「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 (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 。」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矢志成為掘井人,一切的努力與成果、將投資及每年盈餘回饋給慈濟,讓愛心生生不息延續下去,成為慈悲的後盾。

圖說:培訓師兄姊聚精會神的凝聽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照片:人文真善美提供)「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做成,更要有心有願,背後有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環保菩薩,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大愛感恩科技三個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整合超過慈濟5600個環保點,藉著有形的綠色產品推廣環保,且付出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分享、推廣,傳遞環保理念,透過環保教育方式,教育人人守護大地、加入環保行列,達到 證嚴上人所期許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不要忽視一個簡單的動作(撿起地上的寶特瓶),卻擁有改變社會、地球的力量,慈濟志工就是要發揮菩薩精神,行善助人、救拔苦難眾生;大愛感恩科技造福社會,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將簡單的事化不簡單、將平凡變的不平凡,將環保理念深植人心,最後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新北市三重報導

Read more

大愛無私化感恩 培訓分享擴大愛

圖說:五月第三個禮拜天(5月15日)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總經理 李鼎銘為高屏慈誠委員培訓課及北區培訓慈誠合心課南北奔波分享。(照片:人文真善美提供)如果有兩個活動同一天舉行,同時邀約您,地點卻是一個在台灣北部、一個在南部,您該怎麼抉擇呢? 五月第三個禮拜天(15日) 高雄與北區各有一場為培訓慈誠委員及培訓慈誠所舉辦的合心課程,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接到邀約,協調兩邊主辦團隊將課程一個安排早上、另一個安排在下午。於是志工總經理 李鼎銘一早天剛亮,先搭高鐵南下到高雄靜思堂,與培訓委員慈誠分享「大愛無私化感恩」,接著風塵僕僕趕搭高鐵返北、趕往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於北區培訓慈誠合心課程中分享「慈善人文與慈悲科技」。

科技不斷進步,一般人認為硬梆梆的寶特瓶沒有利用價值,但大愛感恩科技發揮良能,善用科技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多項慈悲科技環保再生產品,同時也藉由公司簡介來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也為大家解決心中的答案!

圖說:五月第三個禮拜天(5月15日)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總經理 李鼎銘為高屏慈誠委員培訓課及北區培訓慈誠合心課南北奔波分享。(照片:人文真善美提供)2008年時由五位實業家發心捐資成立大愛感恩科技,隔年(2009)就將全部股份捐給慈濟基金會,所以慈濟將這無私的平台中大家努力的成果藉由國內外賑災來擴大 " 大愛 " 的傳播,如同 證嚴法師當初成立慈濟醫院時的想法:「若要解決水的問題與其蓋水庫/水壩 (可能因為上天沒下雨而失去調節水的功能),不如往下掘井,若能掘得活泉,則生生世世就不會為水的問題而煩惱 。」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矢志成為掘井人,一切的努力與成果、將投資及每年盈餘回饋給慈濟,讓愛心生生不息延續下去,成為慈悲的後盾。

圖說:培訓師兄姊聚精會神的凝聽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照片:人文真善美提供)「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做成,更要有心有願,背後有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環保菩薩,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大愛感恩科技三個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整合超過慈濟5600個環保點,藉著有形的綠色產品推廣環保,且付出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分享、推廣,傳遞環保理念,透過環保教育方式,教育人人守護大地、加入環保行列,達到 證嚴上人所期許的「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不要忽視一個簡單的動作(撿起地上的寶特瓶),卻擁有改變社會、地球的力量,慈濟志工就是要發揮菩薩精神,行善助人、救拔苦難眾生;大愛感恩科技造福社會,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將簡單的事化不簡單、將平凡變的不平凡,將環保理念深植人心,最後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新北市三重報導

Read more

桃園 林吳阿琴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20.jpg這邊彎來彎去,一天走好幾回爬好幾次,也不知道累。道了晚上腳都軟掉了,但一趟不行、兩趟不行,到第六趟回收做完。 Read more

Thursday, 19 May 2016

揚州綠色設計 大愛引領變革

圖說: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暨博覽會』5月20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應主辦單位「世界綠色設計組織」邀請,由志工兼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下,展覽團隊一行四人,與長久護持、志願前來協助之東莞志工江智超、王春滿同修二人,以及陳芳師姊為窗口之揚州當地慈濟人,於揚州市大白膜立方展覽館,向揚州市民及觀眾展示慈濟實際應用環保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加工、製成賑災及生活織品,並推廣『慈悲科技』產品理念、『搖籃到搖籃、回收到回收』綠色設計理念之實踐成果。(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綠色設計助力『綠色化』!」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暨博覽會』5月20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應主辦單位「世界綠色設計組織」之邀請,由志工兼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下,展覽團隊一行四人,與長久護持、志願前來協助之東莞志工江智超、王春滿同修二人,以及揚州當地慈濟人、陳芳師姊為窗口之志工團隊,於揚州市大白膜立方展覽館,向揚州市民及觀眾展示慈濟實際應用環保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加工、製成賑災及生活織品,並推廣『慈悲科技』產品理念、『搖籃到搖籃、回收到回收』綠色設計理念之實踐成果。

『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意在『搭建全球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發展的國際對話平臺』,宣導以綠色設計為手段促進生產變革、消費變革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自2011年以來,先後在瑞士(盧加諾)、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揚州)和德國(弗萊堡)、義大利(米蘭)成功舉辦8次,內容涵蓋綠色建築與建材、綠色交通、綠色紡織、綠色食品、綠色家電與通訊、綠色產品設計知識產權與綠色投資、綠色設計青年創業等多領域,鼓勵跨界創意和跨行業交流。論壇舉辦以來,吸引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位專業領域內的嘉賓代表參與,使論壇活動成為綠色理念的交流平臺、綠色技術的發佈平臺、綠色設備的交易平臺、綠色產品的展示平臺以及資本的對接和轉化平臺。

圖說:身材高大魁梧的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在2012年慈濟推動〈行願〉法船演繹時,勇於接下法船中船頭的角色,更堅定了他行善的願心。總是滿身大汗,負責船頭的李鼎銘說:「船頭表現不好,就會影響整艘船的運作,只有更用心地去學習。」他體會到凡事用心、盡本分去做。(大愛台提供)『世界綠色設計論壇』自2013年起並同時舉辦『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且規模逐年擴大,至2015年展覽面積已達1萬平米,吸引了超過600家行業領域內頂尖企業、行業協會參加。眾多知名企業將先進的綠色設計產品與綠色技術展示給世人,同時,參展產品從設計理念、生產製造、材料運用、回收再利用的整個生命週期,將綠色設計理念貫穿其中,全面展示了綠色設計理念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發展引領下的產品變革。

大愛感恩科技參展因緣,始於2015年6月下旬之寧波台灣名品博覽會,『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秘書處的劉振春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展示內容非常讚歎與認同,並問到:「在大陸推廣方面有哪些困難點?」洪若岑總監回應:「就是客戶端的推廣,如何讓更多民眾認同回收寶特瓶做的紡織品是安全無染,同時要讓環保意識落實在每個人心中。」於是劉振春邀約一年後前來參展。忽焉已歷一寒暑,因緣聚合成就盛事。雖然目前揚州慈濟人非常有限、平時活動由南京慈濟人陪伴、帶動,展覽團隊期待透過此次機緣,能人間菩薩大招生,為慈濟在揚州接引更多願意共行的社區志工。

圖說:揚州在佛教歷史上別具意義,慈濟人文志業中心2010年發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就是紀念一代宗師 鑑真大和尚東渡弘法的願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中,揚州場景。(人文志業中心提供)揚州在佛教歷史上別具意義,慈濟人文志業中心2010年發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就是紀念一代宗師 鑑真大和尚東渡弘法的願行。1250多年前,揚州大明寺方丈鑑真大和尚,於唐玄宗天寶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於5次東渡失敗後、66歲高齡並且雙目失明,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第6次東渡日本終於成功,實現了他多年的願望,踏上了日本的國土、東渡弘法,被日本當時孝謙天皇及太上皇聖武天皇禮遇,尊稱為「傳燈大法師」。由於鑑真大師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嚴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制,杜絕了由於疏於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因此被推崇為日本律宗初祖。除此之外,鑑真大師把盛唐文化全面介紹給日本,對日本的佛學、建築、藝術以及書法方面,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身材高大魁梧的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在2012年慈濟推動〈行願〉法船演繹時,勇於接下法船中船頭的角色更堅定了他行善的願心,並巡迴各社區傳承演繹〈行願〉船頭之心法。總是滿身大汗,負責船頭的李鼎銘說:「船頭表現不好,就會影響整艘船的運作,只有更用心地去學習。」他體會到凡事用心、盡本分去做。

一如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志業體環保領域所承擔的角色,以及自我期許為紡織產業界環保永續的領頭羊,因此大愛感恩科技總是兢兢業業、全力以赴的秉持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理念,實踐力行「續物命、造福慧」,並希望接引千千萬萬雙『鼓掌』之手,為地球永續共盡一分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報導

 

Read more

揚州綠色設計 大愛引領變革

圖說: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暨博覽會』5月20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應主辦單位「世界綠色設計組織」邀請,由志工兼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下,展覽團隊一行四人,與長久護持、志願前來協助之東莞志工江智超、王春滿同修二人,以及陳芳師姊為窗口之揚州當地慈濟人,於揚州市大白膜立方展覽館,向揚州市民及觀眾展示慈濟實際應用環保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加工、製成賑災及生活織品,並推廣『慈悲科技』產品理念、『搖籃到搖籃、回收到回收』綠色設計理念之實踐成果。(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綠色設計助力『綠色化』!」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暨博覽會』5月20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應主辦單位「世界綠色設計組織」之邀請,由志工兼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下,展覽團隊一行四人,與長久護持、志願前來協助之東莞志工江智超、王春滿同修二人,以及揚州當地慈濟人、陳芳師姊為窗口之志工團隊,於揚州市大白膜立方展覽館,向揚州市民及觀眾展示慈濟實際應用環保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加工、製成賑災及生活織品,並推廣『慈悲科技』產品理念、『搖籃到搖籃、回收到回收』綠色設計理念之實踐成果。

『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意在『搭建全球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發展的國際對話平臺』,宣導以綠色設計為手段促進生產變革、消費變革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自2011年以來,先後在瑞士(盧加諾)、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揚州)和德國(弗萊堡)、義大利(米蘭)成功舉辦8次,內容涵蓋綠色建築與建材、綠色交通、綠色紡織、綠色食品、綠色家電與通訊、綠色產品設計知識產權與綠色投資、綠色設計青年創業等多領域,鼓勵跨界創意和跨行業交流。論壇舉辦以來,吸引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位專業領域內的嘉賓代表參與,使論壇活動成為綠色理念的交流平臺、綠色技術的發佈平臺、綠色設備的交易平臺、綠色產品的展示平臺以及資本的對接和轉化平臺。

圖說:身材高大魁梧的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在2012年慈濟推動〈行願〉法船演繹時,勇於接下法船中船頭的角色,更堅定了他行善的願心。總是滿身大汗,負責船頭的李鼎銘說:「船頭表現不好,就會影響整艘船的運作,只有更用心地去學習。」他體會到凡事用心、盡本分去做。(大愛台提供)『世界綠色設計論壇』自2013年起並同時舉辦『世界綠色設計博覽會』,且規模逐年擴大,至2015年展覽面積已達1萬平米,吸引了超過600家行業領域內頂尖企業、行業協會參加。眾多知名企業將先進的綠色設計產品與綠色技術展示給世人,同時,參展產品從設計理念、生產製造、材料運用、回收再利用的整個生命週期,將綠色設計理念貫穿其中,全面展示了綠色設計理念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發展引領下的產品變革。

大愛感恩科技參展因緣,始於2015年6月下旬之寧波台灣名品博覽會,『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秘書處的劉振春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展示內容非常讚歎與認同,並問到:「在大陸推廣方面有哪些困難點?」洪若岑總監回應:「就是客戶端的推廣,如何讓更多民眾認同回收寶特瓶做的紡織品是安全無染,同時要讓環保意識落實在每個人心中。」於是劉振春邀約一年後前來參展。忽焉已歷一寒暑,因緣聚合成就盛事。雖然目前揚州慈濟人非常有限、平時活動由南京慈濟人陪伴、帶動,展覽團隊期待透過此次機緣,能人間菩薩大招生,為慈濟在揚州接引更多願意共行的社區志工。

圖說:揚州在佛教歷史上別具意義,慈濟人文志業中心2010年發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就是紀念一代宗師 鑑真大和尚東渡弘法的願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中,揚州場景。(人文志業中心提供)揚州在佛教歷史上別具意義,慈濟人文志業中心2010年發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就是紀念一代宗師 鑑真大和尚東渡弘法的願行。1250多年前,揚州大明寺方丈鑑真大和尚,於唐玄宗天寶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於5次東渡失敗後、66歲高齡並且雙目失明,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第6次東渡日本終於成功,實現了他多年的願望,踏上了日本的國土、東渡弘法,被日本當時孝謙天皇及太上皇聖武天皇禮遇,尊稱為「傳燈大法師」。由於鑑真大師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嚴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制,杜絕了由於疏於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因此被推崇為日本律宗初祖。除此之外,鑑真大師把盛唐文化全面介紹給日本,對日本的佛學、建築、藝術以及書法方面,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身材高大魁梧的大愛感恩李鼎銘總經理,在2012年慈濟推動〈行願〉法船演繹時,勇於接下法船中船頭的角色更堅定了他行善的願心,並巡迴各社區傳承演繹〈行願〉船頭之心法。總是滿身大汗,負責船頭的李鼎銘說:「船頭表現不好,就會影響整艘船的運作,只有更用心地去學習。」他體會到凡事用心、盡本分去做。

一如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志業體環保領域所承擔的角色,以及自我期許為紡織產業界環保永續的領頭羊,因此大愛感恩科技總是兢兢業業、全力以赴的秉持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理念,實踐力行「續物命、造福慧」,並希望接引千千萬萬雙『鼓掌』之手,為地球永續共盡一分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報導

 

Read more

茶餘飯後做環保 拉近鄰里間距離


高雄鳳山地區的慈濟志工在正義活動中心以及中崙國小前空地,號召社區居民做夜間環保,帶動許多家庭主婦、當地居民,甚至小學生,一起利用吃飽飯的空檔,動手做環保! 


晚上八點,正義里活動中心的大門口,慈濟志工拉電線、架電燈,夜間環保站,開工了! 

其實,不只這一邊有夜間環保站,另一個時段,是在中崙國小門口! 

都是利用晚上兩個小時,在臨時搭起的定點上,眾人動手分類做環保。飯後的環保聚會,對很多婆婆媽媽來說,特別有感觸! 

環保志工 王月桃:「 可以撿的, 我們都要盡量撿起來, 不像以前, 只會針對紙, 或者覺得特定的才可以回收, 其他的我都當做垃圾 。」 

環保志工 鄭素嬌:「 有改變, (什麼改變), 我會更加勤快的煮飯 。」 

勤快煮飯,是為了減少外帶製造出垃圾,做了環保,讓負責料理家務的主婦,有不同認知;不過,對老長輩來說,也有收穫! 

環保志工 黃秀英:「 在家沒事情做, 也是浪費人生和時間, (不用去養老院)對 。」 

社區小朋友 陳致廷:「 我喜歡來做環保的原因是, 因為可以為大家幫忙服務, 而且, 可以讓地球, 不會受很多汙染。」 

老少齊心,都是希望貢獻一己之力,不要虛度光陰,夜間環保點,或許不像白天環保站定點的設備完善,但是能夠做出的付出,一樣珍貴。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Read more

「食」在好味道健康 蔬食調和身心


素食,減少碳排放也有益健康。在美國加州,很多上班族中午用餐,為了節省時間,會選擇速食,慈濟志工將「速食」改成推行「周一無肉日」的運動,第一階段先從聖瑪利諾(SanMarino)市政府開始推廣。 


推廣周一無肉日,美國加州慈濟志工,從聖瑪利諾(SanMarino)市政府作為起點。 

慈濟志工 張恭逢:「一個禮拜吃一次素食,主要是希望能夠讓這個城市對吃素、對我們的健康還有對環保的好處有一個認識。」 

在中午用餐時間,志工帶著各式各樣親手製作的素食餐點,邀請市政府員工一起享用。 

市府經理 約翰:「這些蔬食味道都很棒,我剛剛吃了綠色的豆子很好吃,所有的食物都好吃,很感謝志工帶了這麼多好吃的素食來跟我們分享。」 

市議員 史蒂芬:「我認為一個禮拜吃一天的素食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們需要這些蔬菜才可以淨化我們的身體裡面,我們要靠這些纖維。然後第二,這個對我們環境來講是非常地環保,所以我們非常感謝慈濟,今天辦了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雖然沒有肉類,但志工運用巧思在食材上多點變化,有益健康的蔬食,相信能一步步成為大家的最愛。 


真善美志工 高銘哲 美國報導  Read more

婆婆媽媽說環保 驚覺高手在民間


慈濟日本分會最近舉辦環保茶會,對象是社區的家庭主婦,大家聚在一起,擁有無限的生活巧思。 


慈濟志工 郭惠珍:「我們自己能做得到的,最簡單比如說:買東西自備購物袋,其他的還有哪些?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做得到的事。」 

大家正在腦力激盪的同時,主持人突然發現。 

慈濟志工郭惠珍與民眾 伊東喜美代:「這袋子觸感好好(這是我做來要送給朋友的禮物)!真好呀!下次請教我們做(好啊就這星期二)!」 

慈濟日本分會推動環保觀念,邀請婆婆媽媽來喝茶聚會。結果不只台下的民眾臥虎藏龍,上台的慈濟志工,也各個都是環保高手。 

慈濟志工 洪惠娟:「六分滿加水,然後一杯的,一米杯的糖加下去。」 

這一桶桶環保酵素,不但氣味芳香、又具有溫和的清潔效果,虜獲在座每個家庭主婦的心。 

慈濟志工 王美玲:「想把這些訊息可以很正確的傳給大家,讓他們對這個地球真正的危機感,提高他們的危機感,他們才知道說,這個環保實在是不做不行。」 

現場也準備素食佳肴供大家品嘗,只能說為了挽救地球生態、宣導對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日本慈濟人、可是煞費苦心。 


真善美志工 張馨云 水谷瑞芳 日本報導 Read more

星組屋環保


In 2012, a day time Tzu Chi recycling point was set up in Bukit Ho Swee, a Chinese dominated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Singapore. In the year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people would bring out their recyclables before heading to work every Thursday. Now some neighbors even pre-sort at home to make the job easier. 


2012年慈濟志工開始,在華人地區「河水山」,設立日間環保點,成立以來,上班族每周四,都會把家裡收集的回收物帶來,現在一些鄰居學會在家先如何分類。 Read more

2016,05/19 政大交換學生參訪

【對象】政大交換學生參訪
【時間】2016年5月19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9-11.jpg20160519-12.jpg 
Read more

政大交換學生參訪

【對象】政大交換學生參訪
【時間】2016年5月19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9-11.jpg20160519-12.jpg 
Read more

林火蔓延加國撤 毛毯裝櫃台灣援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組員 楊孫斌:「接獲到基金會的需求,這一次的毛毯 總共是670箱,總共是4020條 那這些數量是,全部都要送到加拿大,以空運的方式寄過去。」 (攝影者:呂怡德)近日,加拿大發生森林大火,八萬多名的區民被迫撤離,加拿大慈濟志工除了第一時間送上物資外,也得知特別需要厚毛毯保暖,因此台灣的慈濟志工也在第一時間趕緊準備四千多條的國際賑災(厚)毛毯,由內湖多位慈濟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一同裝櫃,將愛送出。

因加拿大溫差大,夜裡的溫度大約在 1到4度,因此志工特別準備了加厚的毛毯,希望能及時送出,將毛毯和物資送予居民,讓住在加拿大亞伯達省麥克暮瑞堡的居民,能身心皆溫暖。

圖說:這一件件的國際賑災毛毯從台灣出發,雖遠跨橫洋而來,但搶救生命刻不容緩,慈濟始終秉持著,直接、重點、需尊重、要及時,及務實等五原則,然而不管是風災、火災,災害總是無情,但人間需有愛,人人互相幫助,誠如靜思語所言:「人生有愛,同心同力救不孤單。」(攝影者:呂怡德)慈濟志工 吳月鶯:「毛毯又分厚跟薄,志工平常就會準備,那如果碰到馬上要出去,我們就有這些備到的貨源。」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組員 楊孫斌:「接獲到基金會的需求,這一次的毛毯總共是670箱,這4020條環毛毯不僅是愛謢地球的具體落實,也是將慈濟環保菩薩/實業家等台灣的愛送至加國災民的手中並溫暖他們的心 。」

這一件件的國際賑災毛毯從台灣出發,雖遠跨橫洋而來,但搶救生命刻不容緩,慈濟始終秉持著,直接、重點、需尊重、要及時,及務實等五原則,然而不管是風災、火災,災害總是無情,但人間需有愛,人人互相幫助,誠如靜思語所言:「人生有愛,同心同力救不孤單。」

 

Read more

林火蔓延加國撤 毛毯裝櫃台灣援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組員 楊孫斌:「接獲到基金會的需求,這一次的毛毯 總共是670箱,總共是4020條 那這些數量是,全部都要送到加拿大,以空運的方式寄過去。」 (攝影者:呂怡德)近日,加拿大發生森林大火,八萬多名的區民被迫撤離,加拿大慈濟志工除了第一時間送上物資外,也得知特別需要厚毛毯保暖,因此台灣的慈濟志工也在第一時間趕緊準備四千多條的國際賑災(厚)毛毯,由內湖多位慈濟志工與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一同裝櫃,將愛送出。

因加拿大溫差大,夜裡的溫度大約在 1到4度,因此志工特別準備了加厚的毛毯,希望能及時送出,將毛毯和物資送予居民,讓住在加拿大亞伯達省麥克暮瑞堡的居民,能身心皆溫暖。

圖說:這一件件的國際賑災毛毯從台灣出發,雖遠跨橫洋而來,但搶救生命刻不容緩,慈濟始終秉持著,直接、重點、需尊重、要及時,及務實等五原則,然而不管是風災、火災,災害總是無情,但人間需有愛,人人互相幫助,誠如靜思語所言:「人生有愛,同心同力救不孤單。」(攝影者:呂怡德)慈濟志工 吳月鶯:「毛毯又分厚跟薄,志工平常就會準備,那如果碰到馬上要出去,我們就有這些備到的貨源。」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組員 楊孫斌:「接獲到基金會的需求,這一次的毛毯總共是670箱,這4020條環毛毯不僅是愛謢地球的具體落實,也是將慈濟環保菩薩/實業家等台灣的愛送至加國災民的手中並溫暖他們的心 。」

這一件件的國際賑災毛毯從台灣出發,雖遠跨橫洋而來,但搶救生命刻不容緩,慈濟始終秉持著,直接、重點、需尊重、要及時,及務實等五原則,然而不管是風災、火災,災害總是無情,但人間需有愛,人人互相幫助,誠如靜思語所言:「人生有愛,同心同力救不孤單。」

 

Read more

羅東 陳美坊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19.jpg進了慈濟後,我曾經跌倒一次,我鄰居跟我說,照我們道教要拿金衣金紙,去獻個紙塔...我說不用啦,是我們自己剛好沒有座好,不要牽拖!

Read more

Wednesday, 18 May 2016

職場專業觀趨勢 族群融合創共榮

圖說:五月中(05/16)的週會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企業,很榮幸的邀請到前駐越南大使黃志鵬先生,來為我們分享目前【越南政經趨勢暨台越關係之展望】的議題 (攝影:呂怡德)。越南在東協經濟共同體,扮演著重要角色之一,台、越經貿往來日趨緊密,對台越關係發展情勢愈瞭解,對我們在工作上或是未來雙邊合作上的發展,能掌握決策與投資的先機,同時越裔新住民以達11萬、且日益增加,了解新台灣媳婦之一的故鄉,對於促進台灣族群融合亦大有助益。5月16日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企業的專業週會講座,邀請到曾任國貿局長、前駐越南大使黃志鵬先生,分享【越南政經趨勢暨台越關係之展望】。

黃志鵬大使長期駐越的外交經驗觀察中,台商目前前往越南投資的優勢為政治、社會安定,內需市場大、區域聯結廣,人力素質佳、中文水準優、自然資源豐富,工資尚屬低廉;而缺點則是高層雖然英明講理、但是低層貪腐失能,法令變動難測、讓人捉摸不定,還有政府財政困難、基礎建設仍然落後。另外,類似513的排中暴動、罷工事件若再發生不徹底解決,外國廠商勢必無法安心設廠,全球投資商信心勢必崩盤。

圖說:第一次造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 黃志鵬先生,把握難得因緣,參訪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實驗室,對於「續物命、造福慧」化無用為有用的環保科技,以及完全回饋社會公益的人文、愛心,高度表示讚許 (攝影:呂怡德)。雖說前往越南的投資環境有好有壞,但情勢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是動態的而不是固定的;因此,對於越南2016年新政府的上任,會持續朝向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人民淡定的三定政策發展,「政府效能」提昇、「外交作為」加強、「經貿發展」活絡,是預期可見的;而2016年也適逢台灣新任政府上台,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對於東協與越南之重視,勢必也將會是助長台越雙方發展的新亮點。

就黃志鵬大使的觀察分析,全世界除中國之外沒有一個國家民族,是在外貌體型、信仰風俗、重視農曆、尊卑有序…等觀念,是與台灣人民非常相似的,所以在台灣外交處境極為困難發展的情勢下,能以「Officially we are unofficial, but unofficially we are official.」的政經合作策略,來發展雙邊經貿關係,將會是維持台越經濟結構互補、互利互惠的重要潛則,亦是維持創造我方貿易順差的重要合作夥伴。

第一次造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黃志鵬先生,把握難得因緣,參訪暸解公司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實驗室,對於將回收廢棄的資源(寶特瓶),「續物命、造福慧」化無用為有用,並朝向從減廢到零廢的研發方向,朝向真正環保、科技發展,而最終又將以企業社會責任 (CSR)完全回饋慈濟佛教基金會,來朝向人文、愛心落實,高度讚許表示,這實在是在功利主義掛帥的企業界,難能可貴的一股社會清流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職場專業觀趨勢 族群融合創共榮

圖說:五月中(05/16)的週會分享,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企業,很榮幸的邀請到前駐越南大使黃志鵬先生,來為我們分享目前【越南政經趨勢暨台越關係之展望】的議題 (攝影:呂怡德)。越南在東協經濟共同體,扮演著重要角色之一,台、越經貿往來日趨緊密,對台越關係發展情勢愈瞭解,對我們在工作上或是未來雙邊合作上的發展,能掌握決策與投資的先機,同時越裔新住民以達11萬、且日益增加,了解新台灣媳婦之一的故鄉,對於促進台灣族群融合亦大有助益。5月16日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企業的專業週會講座,邀請到曾任國貿局長、前駐越南大使黃志鵬先生,分享【越南政經趨勢暨台越關係之展望】。

黃志鵬大使長期駐越的外交經驗觀察中,台商目前前往越南投資的優勢為政治、社會安定,內需市場大、區域聯結廣,人力素質佳、中文水準優、自然資源豐富,工資尚屬低廉;而缺點則是高層雖然英明講理、但是低層貪腐失能,法令變動難測、讓人捉摸不定,還有政府財政困難、基礎建設仍然落後。另外,類似513的排中暴動、罷工事件若再發生不徹底解決,外國廠商勢必無法安心設廠,全球投資商信心勢必崩盤。

圖說:第一次造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 黃志鵬先生,把握難得因緣,參訪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實驗室,對於「續物命、造福慧」化無用為有用的環保科技,以及完全回饋社會公益的人文、愛心,高度表示讚許 (攝影:呂怡德)。雖說前往越南的投資環境有好有壞,但情勢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是動態的而不是固定的;因此,對於越南2016年新政府的上任,會持續朝向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人民淡定的三定政策發展,「政府效能」提昇、「外交作為」加強、「經貿發展」活絡,是預期可見的;而2016年也適逢台灣新任政府上台,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對於東協與越南之重視,勢必也將會是助長台越雙方發展的新亮點。

就黃志鵬大使的觀察分析,全世界除中國之外沒有一個國家民族,是在外貌體型、信仰風俗、重視農曆、尊卑有序…等觀念,是與台灣人民非常相似的,所以在台灣外交處境極為困難發展的情勢下,能以「Officially we are unofficial, but unofficially we are official.」的政經合作策略,來發展雙邊經貿關係,將會是維持台越經濟結構互補、互利互惠的重要潛則,亦是維持創造我方貿易順差的重要合作夥伴。

第一次造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黃志鵬先生,把握難得因緣,參訪暸解公司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實驗室,對於將回收廢棄的資源(寶特瓶),「續物命、造福慧」化無用為有用,並朝向從減廢到零廢的研發方向,朝向真正環保、科技發展,而最終又將以企業社會責任 (CSR)完全回饋慈濟佛教基金會,來朝向人文、愛心落實,高度讚許表示,這實在是在功利主義掛帥的企業界,難能可貴的一股社會清流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清淨大地與心地 做環保迎接重生


印尼雅加達的苟杉比環保教育站,每天都有一群志工忙著做分類,這當中有好幾位志工,原本是慈濟的照顧戶,他們在慈濟人的鼓勵和陪伴下,從做環保中,慢慢忘卻生病,還有喪子之痛,讓他們重新看見生命的美好。 


拄著拐杖,馬塞爾一跛一跛走進環保站,中風超過八年的他,從三個月前愛上做環保,每個星期都會騰出兩天,到環保站做回收。 

慈濟照顧戶 馬塞爾:「與其在家裡看電視,還不如來環保站做回收,在這裡志工沒把我當病人,讓我跟著大家做分類,這些回收物賣了之後還能助人,這也算貢獻我的一分力量。」 

這裡是雅加達的苟杉比環保教育站,每天都有志工在這裡忙碌,斯拉梅特從一年前開始加入,如今已換上灰衣,準備接受見習培訓。 

慈濟照顧戶 斯拉梅特:「師兄邀請我來做分類,我沒想到做環保也可以幫助人,他說回收物賣錢後,善款能助人,我沒多餘的錢,但我想出力。」 

其實,斯拉梅特原是慈濟照顧戶,他的小孩一出生就有先天性心臟病,經過一年多的治療,今年二月還是不幸往生,志工一路陪伴,讓他興起當志工的念頭。 

慈濟照顧戶 斯拉梅特:「慈濟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一直陪伴我們關心我們,所以我也想跟他們一樣,抽出自己一點點的時間,來環保站當志工。」 

斯拉梅特的妻子 特麗:「因為慈濟曾幫助過我們一家,所以我跟先生來當志工,在環保站裡,志工對待我們就像一家人,很溫暖。」 

在這裡,志工陪伴他們走進環保世界,將困難當成助力,找回自己生命的價值。 

翁美來 尤祖豪 印尼報導 Read more

愛在塞爾維亞 誠情關懷尊重愛


慈濟志工在塞爾維亞進行冬衣發放已超過一星期,和難民逐漸熟悉,心防也逐漸卸下,只要有需要就會主動來尋求協助,塞爾維亞難民委員會特地來感謝,肯定慈濟的發放尊重又溫暖人心。 


穿著志工特地為他找來的外套,這位先生再次來求助。 

慈濟志工 鍾家隆 與 難民:「(因為晚上非常冷,沒其他的東西。) 所以他需要長褲。」 

在前一天,志工發現送來的冬衣太小,為他到商場購買,暖了身也暖了心,慈濟人是用行動讓難民相信。 

這位爸爸來自敘利亞,歷經戰亂,不相信任何人,當志工為他孩子換上全新的衣服和鞋子,在鏡頭前,他有了笑容,寶貝的女兒,也成了大家的女兒。 

慈濟月刊記者 蕭耀華:「我的女兒,不要懷疑。」 

已經連續三天,沒有前往克羅埃西亞的火車,難民營和中繼站,擠滿了等待的難民,慈濟志工改變關懷模式,化被動為主動,一一探訪,看到六個月大的小男嬰,僅有一件小毛衣,立刻找來厚外套,為他披上,這分尊重和用心,塞爾維亞難民委員會特地來感謝。 

難民委員會總負責人 娜達斯塔:「第一天見面,陳樹微師姊親我的臉頰,就像是一家人一樣,這分親切感,在其他團體從未感受過,你們不但態度正面,而且尊重當地規矩來協助難民,你們的付出展現對難民、對難民委員會的尊重。」 

這一天,適逢當地的的母親節,波士尼亞志工還準備了鮮花,送給忙碌的志工婆婆媽媽們,就是這如同一家人的好感情,讓發放的工作是一天比一天幸福。 

真善美志工 蘇凱 胡家健 陳無憂 塞爾維亞報導 Read more

離核廠最近的地方 家回不去了


福島縣雙葉郡的雙葉町,一個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只有3.5公里的小城鎮,在311大地震後,雙葉町將近7000多位的町民,全數撤離。其中,部份的居民移居到250公里外的埼玉縣,從他們在埼玉縣的騎西高校西難所時,就有一群不同的志工陪伴著,就算來到了埼玉縣,每個月舉辨二次的固定聚會,這群志工依舊前往陪伴,五年來不間斷。 


這天,是日本的新年,也是雙葉町町民的固定聚會。311大地震後,部份的町民移居到250公里外的埼玉縣,雙葉町、栴檀、廣場,是每次聚會的所在。 

福島縣雙葉町町民 幾田慎一:「就是希望讓大家想起家鄉,所以也種了樹木,還有,大家可以一起喝喝茶,說說雙葉町的話,所以借了這地方。」 

喝著茶,說著雙葉町,每次的聚會,都有來自不同團體的志工,五年來不曾間斷的陪伴,藤井睦子就是其中一位。 

日本志工 藤井睦子:「福島縣跟其他受災地區是不一樣,是核災的關係,沒有辦法回到他們的家,將心比心,能做的不多,現在我們有10人左右的志工,每個月來2次。」 

用心相伴,每個月二次的聚會,讓回不了家鄉的町民,有了暫時依靠的肩膀。 

福島縣雙葉町町民 上田善十郎:「核災爆發,必須避難在這裡。」 

福島縣雙葉町町民 上田美智子:「最想回雙葉町,但是回不去自已的家,是最遺憾的事。」 

最遺憾的事,也是最大的心願,這天,我們跟著上田夫婦來到埼玉縣的家。 

打開平版電腦,雙葉町的家,浮現在眼前,瀏覽的是思念的故鄉。 

福島縣雙葉町町民 上田善十郎:「有我的家、我的土地、我的一切,我是生長在雙葉町的,所以想回去,但是回不了,真的想回家,我真的想回家。」 

福島縣雙葉町町民 上田美智子:「還好,到了這裡,鄰居很親切,給我們很多的幫助,真的很謝謝。」 

感恩的,還有來自全球與台灣的愛。 

2011年4月27日,慈濟前往騎西高校避難所,關懷核災撤離家園的福島縣雙葉町町民,發放毛毯等物資。 

福島縣雙葉町町民 上田美智子:「真的很感謝你們,從避難到現在真的很謝謝你們。(是當時嗎?) 對,就是那個時候拿到的毛毯。」 

毛毯的溫度,是愛的刻度,保存五年,是這輩子最珍貴的禮物。 

前雙葉町町長 井戶川克隆:「經歷這五年,有個很清楚的事就是,從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關心我們,特別謝謝台灣的大家。慈濟也為了我們,來到學校為我們打氣,我真的很感謝,謝謝你們。」 

雙葉町町民,重心的生,閃閃發光。 Read more

廈門環保研習


In China, more than 400 volunteers from Fujien’s Fuzhou, Fuding, Quanzhou, Zhangzhou, and Xiamen recently gathered for their first volunteer training class of the year in Xiamen. As the class focused on Tzu Chi’s environmental mission, the volunteers-in-training learn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and how they can help protect planet Earth in their daily life.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Good bye. 


來自中國福州、福鼎、泉州、漳州、廈門,五地的四百多位志工,齊聚在廈門,參與今年首次的見習課,這次的課程主題是清淨在源頭,希望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2016,05/18 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NPO)碩士生參訪

【對象】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NPO)碩士生
【時間】2016年5月18日(三)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9-13.jpg20160519-14.jpg 
Read more

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NPO)碩士生參訪

【對象】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NPO)碩士生
【時間】2016年5月18日(三)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9-13.jpg20160519-14.jpg 
Read more

高雄 蔡進田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18.jpg我從跟車開始,環保幹事做到現在,很滿足。有時間就來付出,珍惜時間,希望,家業、事業、志業,三業並進。 Read more

2016, July 7th – 10th, The 2016 Tianjin Taiwan Trade Fair

【EVENT】The 2016 Tianjin Taiwan Trade Fair

【DATE & TIME】July 7th – 10th, 2016

【LOCATION】Meijiang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er, Tianjin, China

【ADDRESS】18, You Yi Nan Rd., Tianjin City, China

Read more

2016, May 26th – 29th, The 4th China (Nanjing)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Supplies Expo

【EVENT】The 4th China (Nanjing)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Supplies Expo

【DATE & TIME】May 26th – 29th, 2016

【LOCATION】Nan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Center, China

【ADDRESS】88, Long Fan Rd., Xuan 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China

Read more

2016, May 20th – 22nd, 2016 World Green Design Expo

【EVENT】2016 World Green Design Expo

【DATE & TIME】May 21st – 22nd, 2016

【LOCATION】The Large White Technology Expo Center, Yangzhou City, China

【ADDRESS】Wen Chang Dong Rd. and Ren Min Rd. intersection, Guang Ling District, Yangzhou City, China

Read more

Tuesday, 17 May 2016

無私奉獻聚福慧 發願承擔傳法者

圖說:有很多人都會問慈濟:『為什麼一個資源回收場要叫環保教育站/示範中心?』內壢剛好新建一座環保教育示範站,身為慈濟志工的我們,要能夠與會眾介紹環保示範中心效能,不單單只是資源回收而已,更要推動社區環保教育,每個人都成為一名『說法、傳法』者。5月6日,中壢大愛媽媽、慈誠委員、環保志工,一行42人北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攝影者:曹書豪)「真的非常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我個人是最後一個報名,差一點就錯失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慈濟志工 林淑惠感觸的說。有很多人都會問慈濟:『為什麼一個資源回收場要叫環保教育站/示範中心?』內壢剛好新建一座環保教育示範站,身為慈濟志工的我們,要能夠與會眾介紹環保示範中心效能,不單單只是資源回收而已,更要推動社區環保教育,每個人都成為一名『說法、傳法』者。5月6日,中壢大愛媽媽、慈誠委員、環保志工,一行42人北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

「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不是只有請購,更要穿在身上與別人分享。」1990年慈濟從 證嚴上人呼籲『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到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而每一件衣服、給一項產品的背後,都蘊含著滿滿的祝福與感恩,一切都來自環保菩薩一念善心,為了減緩地球的毀滅,日復一日,不畏懼烈陽高照、寒冬刺骨,將可回收的資源帶進環保站分類,讓有用的資源再次利用,共同成就無私大愛,庇護眾生。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不是只有請購,更要穿在身上與別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身穿慈濟50周年慶時經藏演繹的鼔隊團服,一般人視為垃圾的寶特瓶,也可以製成品質優良服飾,展人文氣質。(攝影者:曹書豪)以前從事教職的林淑惠,今年發願要報名環保講師培訓,承擔起說法、傳法者:「很感恩鼎銘師兄詳細為我們介紹,如寶特瓶大愛衫是如何製成?又是多少支寶特瓶所製?要如何在賑災之上發揮良能等等......這都是我們所要知道的知識。今天所學到的一點一滴,帶回內壢,以前經常站講台、教書,當了這麼久的老師,退休後就不想再站講台教書。但今年很勇敢報名環保講師培訓,一切都要感恩內壢新建的環保教育示範中心,更感恩 證嚴上人特別給了我們這塊福田,我們一定要承擔起來、好好經營,今天的參訪真得獲益良多。」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精進研發,最近研發出可以防割、防穿刺手套,賑災可以保護救難人員安全,也可以廣泛利用在環保站,保護環保菩薩免於做環保時,被尖銳物等刺傷。(攝影者:曹書豪)本身是大愛媽媽的張如玉,在校園裡推廣環保、人文、靜思語,分享這是第二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一次比一次收穫還多,更釐清觀念,之前都會覺得做一件衣服不就只需要14支寶特瓶,,今天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用心研發,善用地球的資源。大愛媽媽的我都會在校園裡推動環保、靜思語,今天所學的新觀念,一定要帶進校回裡,讓孩子們懂得更多、看得更深、也感受到更環保真實的一面。」

環保志工施玉,今天帶著孫女一起來到大愛感恩參訪學習:「因緣很好能帶著孫女一同來大愛感恩參訪、學習,(孫女)她原本今天要上課,剛好上週學校園遊會補假一天,爸爸媽媽都要上班,來到這裡不僅參訪,更能認識環保重要,原來回收回來的東西,可以再做成這麼好的產品。今天來這一趟,真的是入寶山,沒有空手而回。」

平時都到環保站做回收、因為師姊的邀約來到大愛感恩的詹美珍:「想說我既然是環保菩薩,大愛環保科技與環保相關,將回收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衣服、毛毯、鞋子等。對我來說今天的參訪是很新奇,環保站一般都是髒兮兮,可是到了這裡卻看到這麼好的產品,讓我的視野開闊。雖然這些都科技我們不是很懂,但透過今天的分享,稍有一點認識,原來請購大愛產品不僅可以廣結善緣、做好事,又能拯救地球,點滴都在回饋社會。」

最後,慈濟志工賴桂蘭,帶領大家以愛的鼓勵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團隊,並以三朵花來祝福,圓滿今天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第一朵花-玫瑰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天天都有新點子;第二朵花-太陽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在研發創新當中突破困難;第三花-康乃馨,祝福所有大愛感恩科技、包含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幸福美滿,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為這個社會、地球的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無私奉獻聚福慧 發願承擔傳法者

圖說:有很多人都會問慈濟:『為什麼一個資源回收場要叫環保教育站/示範中心?』內壢剛好新建一座環保教育示範站,身為慈濟志工的我們,要能夠與會眾介紹環保示範中心效能,不單單只是資源回收而已,更要推動社區環保教育,每個人都成為一名『說法、傳法』者。5月6日,中壢大愛媽媽、慈誠委員、環保志工,一行42人北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攝影者:曹書豪)「真的非常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我個人是最後一個報名,差一點就錯失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慈濟志工 林淑惠感觸的說。有很多人都會問慈濟:『為什麼一個資源回收場要叫環保教育站/示範中心?』內壢剛好新建一座環保教育示範站,身為慈濟志工的我們,要能夠與會眾介紹環保示範中心效能,不單單只是資源回收而已,更要推動社區環保教育,每個人都成為一名『說法、傳法』者。5月6日,中壢大愛媽媽、慈誠委員、環保志工,一行42人北上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

「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不是只有請購,更要穿在身上與別人分享。」1990年慈濟從 證嚴上人呼籲『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到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立,將回收回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而每一件衣服、給一項產品的背後,都蘊含著滿滿的祝福與感恩,一切都來自環保菩薩一念善心,為了減緩地球的毀滅,日復一日,不畏懼烈陽高照、寒冬刺骨,將可回收的資源帶進環保站分類,讓有用的資源再次利用,共同成就無私大愛,庇護眾生。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不是只有請購,更要穿在身上與別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身穿慈濟50周年慶時經藏演繹的鼔隊團服,一般人視為垃圾的寶特瓶,也可以製成品質優良服飾,展人文氣質。(攝影者:曹書豪)以前從事教職的林淑惠,今年發願要報名環保講師培訓,承擔起說法、傳法者:「很感恩鼎銘師兄詳細為我們介紹,如寶特瓶大愛衫是如何製成?又是多少支寶特瓶所製?要如何在賑災之上發揮良能等等......這都是我們所要知道的知識。今天所學到的一點一滴,帶回內壢,以前經常站講台、教書,當了這麼久的老師,退休後就不想再站講台教書。但今年很勇敢報名環保講師培訓,一切都要感恩內壢新建的環保教育示範中心,更感恩 證嚴上人特別給了我們這塊福田,我們一定要承擔起來、好好經營,今天的參訪真得獲益良多。」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精進研發,最近研發出可以防割、防穿刺手套,賑災可以保護救難人員安全,也可以廣泛利用在環保站,保護環保菩薩免於做環保時,被尖銳物等刺傷。(攝影者:曹書豪)本身是大愛媽媽的張如玉,在校園裡推廣環保、人文、靜思語,分享這是第二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一次比一次收穫還多,更釐清觀念,之前都會覺得做一件衣服不就只需要14支寶特瓶,,今天看到大愛感恩科技不斷用心研發,善用地球的資源。大愛媽媽的我都會在校園裡推動環保、靜思語,今天所學的新觀念,一定要帶進校回裡,讓孩子們懂得更多、看得更深、也感受到更環保真實的一面。」

環保志工施玉,今天帶著孫女一起來到大愛感恩參訪學習:「因緣很好能帶著孫女一同來大愛感恩參訪、學習,(孫女)她原本今天要上課,剛好上週學校園遊會補假一天,爸爸媽媽都要上班,來到這裡不僅參訪,更能認識環保重要,原來回收回來的東西,可以再做成這麼好的產品。今天來這一趟,真的是入寶山,沒有空手而回。」

平時都到環保站做回收、因為師姊的邀約來到大愛感恩的詹美珍:「想說我既然是環保菩薩,大愛環保科技與環保相關,將回收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衣服、毛毯、鞋子等。對我來說今天的參訪是很新奇,環保站一般都是髒兮兮,可是到了這裡卻看到這麼好的產品,讓我的視野開闊。雖然這些都科技我們不是很懂,但透過今天的分享,稍有一點認識,原來請購大愛產品不僅可以廣結善緣、做好事,又能拯救地球,點滴都在回饋社會。」

最後,慈濟志工賴桂蘭,帶領大家以愛的鼓勵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團隊,並以三朵花來祝福,圓滿今天的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第一朵花-玫瑰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天天都有新點子;第二朵花-太陽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在研發創新當中突破困難;第三花-康乃馨,祝福所有大愛感恩科技、包含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幸福美滿,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為這個社會、地球的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大手牽小手! 環保淨山淨心田


在大陸陝西,慈濟志工利用戶外踏青登山的機會,進行淨山環保活動。參與的志工群有四十多人,從小學生到食品公司的副總,一個上午撿了十幾袋的垃圾和回收物,還給山林本來的面貌。 


春天的陝西,氣候宜人,很多人選在這個時節到戶外踏青,這四十多位慈濟志工,也是如此,只不過他們在登山過程中,把淨山當成了主要任務。 

志工 何達行:「這個淨山,因為一年來不了幾次,我覺得這個時機是一定要抓住的,(和志工)一塊淨山以後,我覺得非常值得。」 

不管是草叢堆裡,還是小溪旁,只要有不屬於這山林裡的一部分,志工都把它撿拾出來,還加以分類。 

志工 張映紅:「比如今天來說吧,這個路上好像沒有垃圾,但是垃圾都在這個山縫、溝下面,咱們那些志工很認真很認真地站在溝裡面,好不好搆的,都給搆出來了,我覺得很好。」 

小志工 張宸豪:「今天和媽媽來參加慈濟的環保活動。 (感覺怎麼樣?開心不?) 開心。(以後回去應該怎麼做?) 就是不要亂扔垃圾。」 

小朋友透過實際參與,有所體悟,志工也把握機會,利用淨山後的時間,透過手語,宣導垃圾不留山林,讓美麗的自然景觀能夠維持她本來的面貌。 

真善美志工 陝西報導 Read more

大學生營隊充電 環保是唯一主題


馬來西亞一群大學生,假日沒有睡到自然醒,選擇到慈濟的青年營隊充實自己,沒想到營隊一開始就發生了火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帶您來看。 


超過60位大學生,利用假日來參加「雪隆慈濟青年營隊」。 

剛上課就遇到火災,原來這是一連串情境模擬的課程,希望讓學員體驗不同災難帶來的恐懼感,帶出這次營隊的教學主軸「環保」。 

慈青 鄭志勇:「讓這些學員他們體驗了,我們還沒有經歷過的這些天災,讓他們知道其實原來,如果我們繼續破壞這個地球的話,其實我們也會面臨這些天災。」 

學員 林延耀:「有一個遊戲我們玩來種樹的,那邊開始我就開始發覺到,喔原來駕車都會樹會減少,可以的話,我們用多一點腳(踏)車走路。」 

學員 李欣怡:「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了解到更多環保的知識,還有愛護地球不要再傷害地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三天兩夜的生活營,學生藉此開闊視野,也認知到守護大地環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黃照峰 何永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減塑行動救海洋 呼籲眾人齊響應


塑膠製品充斥我們的生活環境,塑化劑不僅危害人體健康,到了海洋的塑膠袋更是海洋垃圾的罪魁禍首,關心環境教育的「呼叫妙博士」決定發起「全國小學減用塑膠袋」的活動,從3月14號開始,為期一個月,邀請所有大朋友小朋友拒絕使用塑膠袋,一起愛護地球。 


擱淺的鯨魚肚子裡因為誤食過多的海洋垃圾,導致死亡,塑膠瓶、塑膠袋等塑膠製品,塞滿了鯨魚的胃,難過的消息凸顯環境教育的重要,「呼叫妙博士」決定發起「全國小學減用塑膠袋」的活動。 

呼叫妙博士節目主持人 方菊雄:「因為這些塑膠劑,很不容易分解到了大海以後,其他的生物吃到了以後,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如果你要把它燒掉,又會產生戴奧辛,對環境的危害又更大。」 

節目製作人 莊桂梅:「針對小朋友的話,我們就邀請小朋友,最喜歡的哥哥姊姊,用行動劇,戲劇的方式,然後進校園來跟小朋友宣導,減塑的重要性。」 

打破被動的電視傳播方式,節目中的哥哥姐姐主動走進校園宣,並化身海洋動物,演出行動劇,用視覺和行動讓小朋友們更能感同身受減少使用塑膠的重要。 

泡芙姊姊 施岱伶:「可是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每天少用塑膠袋,一天一個人少用兩個就好,那這樣子好多台灣的人,就少用好多好多。」 

助理主持人 孟辰星:「其實海洋上面有非常多的垃圾,這些海洋生物非常可憐,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吃,也不會分辨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可以吃,然後就吃了這些垃圾,然後導致自己生病或是死亡。」 

出門使用環保袋,裝水買豆漿可以自備環保杯,看似小小的動作,卻能給地球帶來大大的環境改善,愛護地球從自身做起。 

雷雅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慈濟五十環保忍痛教育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zu Chi volunteers not only dedicate themselves to recycling, but also encourage the public to take responsible actions. Only if more people learn the correct ways to sort recyclables, reduce garbage and reuse materials, can the miss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 carried out properly. Let’s take a look at how the volunteers raise the public’s awareness. 


為保護環境,慈濟志工不只是投入環保回收,也鼓勵民眾要做負責任的行動,只有更多人學習正確分類物資的方法,減少垃圾與重複使用物資,環保志業才能更順利推動,讓我們來看看,志工如何教育民眾環保觀念。 Read more

匯聚善念善循環 儲蓄幸福播善種

圖說:「各位大愛網路電台聽眾午安。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菩提〉雜誌,每一季發行一次,最新一期、第17期,也就是2016年春季號已經發刊,您可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門市,或是官方網站都看得到,而且有中文與英文,今天邀請虞珊明師兄為我們介紹這一期的精彩內容。…」主持人點點甜美的聲音,開啟4月1日《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 (IDEA)單元。今天的受訪者大愛感恩虞珊明談到,〈綠菩提〉雜誌這期以「匯聚善念」為主題,主要來自年初台南地震之啟示。(照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各位大愛網路電台聽眾午安。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菩提〉雜誌,每一季發行一次,最新一期、第17期,也就是2016年春季號已經發刊,您可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門市,或是官方網站都看得到,而且有中文與英文,今天邀請虞珊明師兄為我們介紹這一期的精彩內容。…」主持人點點甜美的聲音,開啟4月1日《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 (IDEA)單元。今天的受訪者大愛感恩虞珊明談到,〈綠菩提〉雜誌這期以「匯聚善念」為主題,主要來自年初台南地震之啟示。「人生無常,國土為脆」,當2月6日清晨三點五十七分,發生規模6.4級之強震,震央位於高雄美濃地區,造成大臺南地區有多棟大樓倒塌、數百位民眾受困。正逢春節前夕,又遇寒流來襲,鄉親飽受驚嚇,慈濟志工送暖與關懷,溫暖鄉親的心。全臺慈濟志工、慈濟醫療體系、人醫會均動員,包括整備醫療用品、大愛感恩毛毯、圍巾、靜思香積飯、福慧床等相關物資集中,前往災區支援救災工作。救人的人、關懷的人,都從四面八方湧進來,上人說:「這就是臺灣社會的美。許許多多救難英雄的努力,見證人間雖有苦難,處處皆有真情,救難隊、軍人、警察消防等第一線救災人員日夜不懈,把握黃金時間搶救生命。」當災難來臨時,唯有匯聚善念,用愛與信心引領我們面對考驗;唯有互助與付出能帶領我們突破困境。

小年夜的南臺灣大地震,海外也有許多人紛紛捐贈善款與祝禱,本期主題「以應去應度 善循環」的內容。源自上人在薰法香曾解釋過《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經文:古時候交通不發達,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山川阻隔,需要靠有經驗、認識路的嚮導帶路,才能找到避免危險、安全到達的路。諸佛菩薩就如來來回回對這條路很熟悉的嚮導、為我們接引帶路。但是有的人,上路了,開始起步時很歡喜,走久了就會喊累、沒有耐心、很懈怠,不想再向前精進,半路就想要停下來。但是帶路的人就要用種種方法來鞭策、來勉勵,所以要用方法,用法度。「應去應度」,就是諸佛菩薩的使命,不忍眾生苦,心如慈父、慈母一樣,所謂「應去」,去與這些眾生群眾,用方法,「應度」去度化他們。

這一次南臺灣地震的災情,見證人間雖有苦難,但也處處顯現真情。上人說:「臺灣人無私奉獻心力、海內外曾接受幫助的人受啟發、以回饋的愛心的付出,以最虔誠的心念為臺灣而祈禱,這分善的共振,給臺灣帶來很大的祝福。」這就是「善的循環」。

周邊家戶「安心家訪」之啟動,乃證嚴上人考慮到年假一結束就是各級學校開學,台南此次受災鄉親孩子就學註冊費用有無著落?所需各種急難救助補助能否及時收到?於是虞珊明非常感恩能有機會在大年初四、2月11日出發到台南,與北中南各地訪視志工代表約1千多人,參加由慈濟台南合心防災協調中心規劃、以各災難現場為中心,進行之「安心家訪」,訪視、慰問及彙集受災狀況與建議,供本會社服同仁迅速啟動各項適當之補助方案。

虞珊明分享到:「我所分配到永康區維冠大樓周邊訪視,這個地區的訪視志工分成69組,每8至9人為一組,由一位當區志工帶領,逐戶拜訪、並致贈上人靜思語及慰問品。」所幸該區除了災情最嚴重的維冠大樓,住戶大多屬輕災、或受驚嚇,對於慈濟人第一時間關懷,大家都是心存感恩。與鄉親互動時,聽到很多感慨:「維冠大樓住戶多是來自外地,要是地震能晚一天發生、他們回老家過年團圓,或許罹難災情就不會那麼嚴重…」,但是『無常』甚麼時候降臨,無人可知、無法可擋。

本期還有舒壓襪介紹、心芽故事:貪吃的小鹿也很有趣,以及與北區教聯會合作之環境教育教案研習等內容。主持人點點談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很有愛心,也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請虞珊明師兄介紹〈綠菩提〉大愛人文提到『儲蓄幸福善念 傳遞愛與溫暖』的詳細內容。」

四年多來的敘利亞內戰,已經造成了成千上萬敘利亞人民的奔走逃難、流離失所。難民孩童的就學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教育是孩子與社會的希望。大愛感恩同仁響應大愛台發起「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竹筒,為敘利亞的難民孩童募集教育基金。希望將這一份「善的漣漪、愛的效應」擴大,為苦難眾生與社會弱勢,傳遞一份關懷的溫暖。同仁每天持續的儲蓄幸福與發好願,願天下無災無難,也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 希望透過這一份的關懷與訊息的傳遞,能夠帶動人人的善念與愛心,幫助地球村另一端孩童們得以復學,讓這一群身陷戰亂蹂躪、愁雲慘霧的苦難災民們重現生機,因為「人間有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匯聚善念善循環 儲蓄幸福播善種

圖說:「各位大愛網路電台聽眾午安。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菩提〉雜誌,每一季發行一次,最新一期、第17期,也就是2016年春季號已經發刊,您可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門市,或是官方網站都看得到,而且有中文與英文,今天邀請虞珊明師兄為我們介紹這一期的精彩內容。…」主持人點點甜美的聲音,開啟4月1日《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 (IDEA)單元。今天的受訪者大愛感恩虞珊明談到,〈綠菩提〉雜誌這期以「匯聚善念」為主題,主要來自年初台南地震之啟示。(照片: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各位大愛網路電台聽眾午安。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菩提〉雜誌,每一季發行一次,最新一期、第17期,也就是2016年春季號已經發刊,您可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門市,或是官方網站都看得到,而且有中文與英文,今天邀請虞珊明師兄為我們介紹這一期的精彩內容。…」主持人點點甜美的聲音,開啟4月1日《點亮心光》環保愛地兒 (IDEA)單元。今天的受訪者大愛感恩虞珊明談到,〈綠菩提〉雜誌這期以「匯聚善念」為主題,主要來自年初台南地震之啟示。「人生無常,國土為脆」,當2月6日清晨三點五十七分,發生規模6.4級之強震,震央位於高雄美濃地區,造成大臺南地區有多棟大樓倒塌、數百位民眾受困。正逢春節前夕,又遇寒流來襲,鄉親飽受驚嚇,慈濟志工送暖與關懷,溫暖鄉親的心。全臺慈濟志工、慈濟醫療體系、人醫會均動員,包括整備醫療用品、大愛感恩毛毯、圍巾、靜思香積飯、福慧床等相關物資集中,前往災區支援救災工作。救人的人、關懷的人,都從四面八方湧進來,上人說:「這就是臺灣社會的美。許許多多救難英雄的努力,見證人間雖有苦難,處處皆有真情,救難隊、軍人、警察消防等第一線救災人員日夜不懈,把握黃金時間搶救生命。」當災難來臨時,唯有匯聚善念,用愛與信心引領我們面對考驗;唯有互助與付出能帶領我們突破困境。

小年夜的南臺灣大地震,海外也有許多人紛紛捐贈善款與祝禱,本期主題「以應去應度 善循環」的內容。源自上人在薰法香曾解釋過《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經文:古時候交通不發達,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山川阻隔,需要靠有經驗、認識路的嚮導帶路,才能找到避免危險、安全到達的路。諸佛菩薩就如來來回回對這條路很熟悉的嚮導、為我們接引帶路。但是有的人,上路了,開始起步時很歡喜,走久了就會喊累、沒有耐心、很懈怠,不想再向前精進,半路就想要停下來。但是帶路的人就要用種種方法來鞭策、來勉勵,所以要用方法,用法度。「應去應度」,就是諸佛菩薩的使命,不忍眾生苦,心如慈父、慈母一樣,所謂「應去」,去與這些眾生群眾,用方法,「應度」去度化他們。

這一次南臺灣地震的災情,見證人間雖有苦難,但也處處顯現真情。上人說:「臺灣人無私奉獻心力、海內外曾接受幫助的人受啟發、以回饋的愛心的付出,以最虔誠的心念為臺灣而祈禱,這分善的共振,給臺灣帶來很大的祝福。」這就是「善的循環」。

周邊家戶「安心家訪」之啟動,乃證嚴上人考慮到年假一結束就是各級學校開學,台南此次受災鄉親孩子就學註冊費用有無著落?所需各種急難救助補助能否及時收到?於是虞珊明非常感恩能有機會在大年初四、2月11日出發到台南,與北中南各地訪視志工代表約1千多人,參加由慈濟台南合心防災協調中心規劃、以各災難現場為中心,進行之「安心家訪」,訪視、慰問及彙集受災狀況與建議,供本會社服同仁迅速啟動各項適當之補助方案。

虞珊明分享到:「我所分配到永康區維冠大樓周邊訪視,這個地區的訪視志工分成69組,每8至9人為一組,由一位當區志工帶領,逐戶拜訪、並致贈上人靜思語及慰問品。」所幸該區除了災情最嚴重的維冠大樓,住戶大多屬輕災、或受驚嚇,對於慈濟人第一時間關懷,大家都是心存感恩。與鄉親互動時,聽到很多感慨:「維冠大樓住戶多是來自外地,要是地震能晚一天發生、他們回老家過年團圓,或許罹難災情就不會那麼嚴重…」,但是『無常』甚麼時候降臨,無人可知、無法可擋。

本期還有舒壓襪介紹、心芽故事:貪吃的小鹿也很有趣,以及與北區教聯會合作之環境教育教案研習等內容。主持人點點談到:「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很有愛心,也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請虞珊明師兄介紹〈綠菩提〉大愛人文提到『儲蓄幸福善念 傳遞愛與溫暖』的詳細內容。」

四年多來的敘利亞內戰,已經造成了成千上萬敘利亞人民的奔走逃難、流離失所。難民孩童的就學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教育是孩子與社會的希望。大愛感恩同仁響應大愛台發起「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竹筒,為敘利亞的難民孩童募集教育基金。希望將這一份「善的漣漪、愛的效應」擴大,為苦難眾生與社會弱勢,傳遞一份關懷的溫暖。同仁每天持續的儲蓄幸福與發好願,願天下無災無難,也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 希望透過這一份的關懷與訊息的傳遞,能夠帶動人人的善念與愛心,幫助地球村另一端孩童們得以復學,讓這一群身陷戰亂蹂躪、愁雲慘霧的苦難災民們重現生機,因為「人間有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苗栗 張鳳英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17.jpg功是功,過是過。師父說,功德不是用錢買的!要去走,要去行,經是佛說的,而你要去行經。 Read more

Monday, 16 May 2016

淡邊訪甲環保站


In Malaysia, 47 recycling volunteers from Tampin recently visited a recycling station in Malacca. During the visit, they picked up recycl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better ways to run a recycling station. The visit has helped strengthened their commitme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Let’s join them there. 


在馬來西亞,47位來自淡邊的環保志工,到馬六甲喜捨環保站參訪,學習別人做環保的方式與經驗,這趟參訪互相揣摩,加強守護環境的一念心,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大愛村環保站取經 孩童收穫滿滿


雅加達姆迪亞拉邦沙學校的學童,前往慈濟大愛村的環保站,進行校外教學!透過影片和輕鬆的遊戲,不僅讓孩子知道環保的重要,也經由環保實作,讓孩子知道如何呵護地球! 


校外教學,不是前往風景優美的地方踏青,姆迪亞拉邦沙學校的學生,選在慈濟大愛村的環保站,50個孩子在師長的帶領下,用實際行動體驗環保。 

校長 德薇:「感謝慈濟提供這麼好的場地,讓我們可以帶學生來做環保,我看到這些學生收穫很多,不只是知識上的吸收,動手做之後,印象更深刻。」 

在紙類分類區,孩子們細心地將有色紙和白紙分開,透過志工的解說,這才了解仔細的分類方式,能夠讓可回收資源得到有效的再次利用。 

學生 馬利宥:「我今天學到要關懷環境,不可亂丟垃圾,資源要回收分類。」 

除了動手做,孩子們也進行環保站巡禮,志工更透過手語歌曲和簡單的問答,讓孩子對環保更有興趣。 

慈濟志工 羅伯特:「小朋友他們在學校的課程,應該有教過要做環保,來到這裡就是加強他們的觀念,告訴他們該怎麼分類,回收。」 

志工一步步引導,呵護地球的觀念,已經深植孩子的心,現在起,人人都是守護地球的小小尖兵! 

嘉朗 瑛莉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師生動手分類資源 扎根環保觀念


美國東洛杉磯慈濟志工,與阿茲塞市一所小學,互動已經兩年,慈濟志工二度受邀到學校分享環保理念。(2/19)包括靜態的學習、或戶外體驗資源分類,全校師生相當的開心,收穫豐富。 


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如果千萬年不壞,沒有人喜愛。 

(聲音)慈濟志工:「感受好嗎(不好),你們希望整天整間屋子,像這樣嗎(不想)。」 

東洛杉磯慈濟志工,關懷洛城東區、阿茲塞市(Azusa)一所小學(Paramount Elementary School)已經兩年,二度受邀介紹省水與環保理念。閉上眼睛想想自己平常洗澡時間,小朋友們有了決心。 

學生:「要縮短淋浴時間,要珍惜水資源。」 

走到戶外,304位小朋友分組體驗,如何正確資源分類。師長們也樂在其中。 

校長 阿萊格里亞:「感謝慈濟對阿茲塞社區的支援,志工的所有辛苦都是為了學生,我也知道志工做的事情,源自慈濟理念祝福慈濟生日快樂。」 

真善美志工 高銘哲 美國報導  Read more

為學校慶生!師生齊心環保闖關


有119年歷史的新北市汐止國小,最近歡度校慶。特別的是,當天沒有吃喝玩樂的園遊會,校方請來慈濟志工宣導環保,小朋友一樣玩得開心。 


汐止國小建校119年校慶,慈濟人、在校園現身。 

汐止國小學務主任 林雅倫:「慈濟是有品牌的,我們當然要請他們來幫忙,這樣子對。」 

校方找來環保志工、當闖關關主。 

「資源分類救地球,開始行動,開始!」 

孩子背得出口訣還不夠,挑出回收物、正確分類,才能過關。 

汐止國小校長 林顯宜:「我們希望透過從小給孩子建立這樣環保的知識,未來希望孩子帶著這樣的知識來保護我們的地球,今天非常感謝我們大愛媽媽,來到這邊設這個站。」 

汐止國小學生 江妍葶:「我今天回去可以幫媽媽分其他類,紙類,跟那個寶特瓶類。」 

汐止國小運用建校將近兩甲子的教育智慧,與慈濟志工合作,正式邁入屬於他們的環保元年。 


真善美志工 曾秀旭 賴慧娟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行願五十下「功夫」 敲出「菩提」鐘鼓聲

圖說:慈濟五十鐘鼓隊,由老中青壯年所組成的鐘鼓演繹團隊,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菩薩是「覺有情」者,情,一段一段牽引,愛,一寸一寸鋪定,成就現在穩實的五十年,才有下一個五十年、未來無量數的五十年。鐘鼓隊成員裡有榮董實業家/慈警/慈青/慈友/慈藝等等所組成,在慈濟活動中其身份都是慈濟志工,透過「虛」與「實」的演繹敲擊動作,完整呈現出《勤行頌》。2016年4月30日這天在花蓮靜思堂有場精彩心的手語以及鐘鼓演繹,然而歷史上的今天,正是慈濟走過半世紀的日子-五十周年紀念。

慶祝慈濟五十,鐘鼓隊精彩呈現,敲出鐘的響,打鼓的力道,這群由老中青壯年所組成的鐘鼓演繹團隊,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菩薩是「覺有情者」,情一段一段牽引,愛一寸一寸鋪定,成就現在穩實的五十年,才有下一個五十年,未來無量數的五十年。

尤其是鐘鼓隊成員裡主要是榮董實業家/慈警/慈青/慈友/慈藝等等所組成,在慈濟活動中其身份都是慈濟志工,平時自身事務繁忙,仍利用時間共同成就此次演繹,透過一次次排演練習,為將菩提鐘鼓做整齊有序的敲擊,讓鐘聲聲清脆有力,透過「虛」與「實」的敲擊動作,完整呈現出《勤行頌》。

圖說:「菩提鐘鼓」,菩提本身有覺悟之義,敲響覺悟之鐘。正同於大愛感恩科技Logo-菩提葉,現在的環保,即是為了地球以及後代子孫,再慢就來不及了,透過菩提要喚醒尚未覺悟之人,共同來為世界延續物命,再造福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鐘鼓隊所穿的服裝、所敲的鐘鼓,都具來頭意涵。鼓隊整齊化一的服飾,呈現出「薪火相傳的鼓陣精神」即是穿著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的「環保功夫背心」、所敲則是別具意義的「菩提葉」造型鐘鼓。

為了演繹透過一次次排演練習,正好像就是述說著事事都要下功夫,下功夫也正如同修行,越磨越精,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設計師陳弘祥說道:「這件功夫背心,內襯著白色領子,襯托出藍色外領,並以兩種不同提花織紋,在修心與修行兼下功夫,於穿著上男女也都非常適合。」

圖說:「菩提鐘鼓」,菩提本身有覺悟之義,敲響覺悟之鐘。正同於大愛感恩科技Logo-菩提葉,現在的環保,即是為了地球以及後代子孫,再慢就來不及了,透過菩提要喚醒尚未覺悟之人,共同來為世界延續物命,再造福慧。菩提有覺悟之義,「菩提鐘鼓」敲響覺悟之鐘。如同大愛感恩科技Logo菩提葉所呈現意涵:現在的環保,即是為了地球以及後代子孫,再慢就來不及了,透過菩提葉,要喚醒尚未覺悟之人,共同來為世界延續物命,再造福慧。

五十周年的慶賀,慈濟將向下個五十年邁進,願人人發菩提心,於內外多下功夫,信願行,誠如《行願半世紀》一書序 證嚴上人慈示:「佛陀說:『菩提大道直』,菩薩道是一條寬直大道,毋須拐彎抹角,懷抱無私大愛前行就對了。我永遠相信,只要人人付出分毫,眾志成城就能產生力量,鏤刻深遠的生命歷史。」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報導

20160516-14.jpg 

Read more

行願五十下「功夫」 敲出「菩提」鐘鼓聲

圖說:慈濟五十鐘鼓隊,由老中青壯年所組成的鐘鼓演繹團隊,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菩薩是「覺有情」者,情,一段一段牽引,愛,一寸一寸鋪定,成就現在穩實的五十年,才有下一個五十年、未來無量數的五十年。鐘鼓隊成員裡有榮董實業家/慈警/慈青/慈友/慈藝等等所組成,在慈濟活動中其身份都是慈濟志工,透過「虛」與「實」的演繹敲擊動作,完整呈現出《勤行頌》。2016年4月30日這天在花蓮靜思堂有場精彩心的手語以及鐘鼓演繹,然而歷史上的今天,正是慈濟走過半世紀的日子-五十周年紀念。

慶祝慈濟五十,鐘鼓隊精彩呈現,敲出鐘的響,打鼓的力道,這群由老中青壯年所組成的鐘鼓演繹團隊,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菩薩是「覺有情者」,情一段一段牽引,愛一寸一寸鋪定,成就現在穩實的五十年,才有下一個五十年,未來無量數的五十年。

尤其是鐘鼓隊成員裡主要是榮董實業家/慈警/慈青/慈友/慈藝等等所組成,在慈濟活動中其身份都是慈濟志工,平時自身事務繁忙,仍利用時間共同成就此次演繹,透過一次次排演練習,為將菩提鐘鼓做整齊有序的敲擊,讓鐘聲聲清脆有力,透過「虛」與「實」的敲擊動作,完整呈現出《勤行頌》。

圖說:「菩提鐘鼓」,菩提本身有覺悟之義,敲響覺悟之鐘。正同於大愛感恩科技Logo-菩提葉,現在的環保,即是為了地球以及後代子孫,再慢就來不及了,透過菩提要喚醒尚未覺悟之人,共同來為世界延續物命,再造福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鐘鼓隊所穿的服裝、所敲的鐘鼓,都具來頭意涵。鼓隊整齊化一的服飾,呈現出「薪火相傳的鼓陣精神」即是穿著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的「環保功夫背心」、所敲則是別具意義的「菩提葉」造型鐘鼓。

為了演繹透過一次次排演練習,正好像就是述說著事事都要下功夫,下功夫也正如同修行,越磨越精,大愛感恩科技傳薪服飾設計師陳弘祥說道:「這件功夫背心,內襯著白色領子,襯托出藍色外領,並以兩種不同提花織紋,在修心與修行兼下功夫,於穿著上男女也都非常適合。」

圖說:「菩提鐘鼓」,菩提本身有覺悟之義,敲響覺悟之鐘。正同於大愛感恩科技Logo-菩提葉,現在的環保,即是為了地球以及後代子孫,再慢就來不及了,透過菩提要喚醒尚未覺悟之人,共同來為世界延續物命,再造福慧。菩提有覺悟之義,「菩提鐘鼓」敲響覺悟之鐘。如同大愛感恩科技Logo菩提葉所呈現意涵:現在的環保,即是為了地球以及後代子孫,再慢就來不及了,透過菩提葉,要喚醒尚未覺悟之人,共同來為世界延續物命,再造福慧。

五十周年的慶賀,慈濟將向下個五十年邁進,願人人發菩提心,於內外多下功夫,信願行,誠如《行願半世紀》一書序 證嚴上人慈示:「佛陀說:『菩提大道直』,菩薩道是一條寬直大道,毋須拐彎抹角,懷抱無私大愛前行就對了。我永遠相信,只要人人付出分毫,眾志成城就能產生力量,鏤刻深遠的生命歷史。」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報導

20160516-14.jpg 

Read more

2016,05/17 關渡環保站分享

【對象】佈展導覽志工
【時間】2016年5月17日(二)13:30-15:00
【地點】關渡園區
20160517-47.jpg 20160517-48.jpg
Read more

2016,05/16 【人文週會】越南政經趨勢暨台越關係之展望 - 黃志鵬先生

【對象】德式馬企業暨大愛感恩科技全體同仁
【時間】2016年5月16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職場專業觀趨勢 族群融合創共榮
20160517-49.jpg 20160517-50.jpg
Read more

苗栗 李金龍、李陳鳳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16.jpg以前他大男人主義不公道,我會反抗鬥嘴。進來慈濟大家庭後,我們會體認到日常生活,我們就要互相,和和氣氣,家庭才會平安。 Read more

Sunday, 15 May 2016

慈濟五十 人人做環保


Since Tzu Chi bega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1990,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There are currently more than 80,000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in Taiwan working together for the sake of the planet. Through giving themselves, many volunteers have also found good friends who share a common interest and new meaning in life. 


自從慈濟開始推動環保,來自社會各界人士,投入環保志業,目前有超過八萬位慈濟環保志工,在台灣合心保護地球,除了保護環境,許多志工也交了有共同志向的朋友,並且找到人生新價值。  Read more

環保一刻不鬆懈 帶動社區愛接力


慈濟在馬來西亞麻坡地區,擁有50個環保據點、外加3個環保站,當地志工並不以此為滿,最近就舉辦精進日,招募更多有志之士加入。 


慈濟志工 吳鴻龍:「麻坡已經成立50個點,3個站,這些成果是誰的,是你們大家的。」 

馬來西亞麻坡慈濟人舉辦「慈善環保志工精進日」,資深的志工細數各項環保成就,希望有更多新血加入。 

慈濟志工 吳鴻龍:「希望我們這些年輕的菩薩們,我們的師兄姊,能夠大家一起來趕快來接棒,把我們麻坡的環保做得更好,把這個地球做得更漂亮。」 

慈濟志工 黃玟發:「就是師伯的那個一些分享,自己的指責、責備,也會激勵到我本身的想法是說,其實我們還真的是太不積極,要做到更好。」 

老幹新枝共同守護大地,招募環保尖兵,永遠不嫌晚、更不嫌多。 

徐瑋婷 蘇心怡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改變從自己開始 環保生活共減碳


推動環保進校園,日前,馬來西亞芙蓉聯絡處志工,受邀前往森美蘭州的一所國中,舉辦環保講座,透過志工的簡報介紹,師生都了解資源回收的重要性,也希望在未來,舉辦淨灘活動,力行環保。 


慈濟志工:「現在地球已經發燒了,氣候變遷,我們要努力做環保。」 

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波德申武吉烏嘉納國中,慈濟志工舉辦環保講座,透過影片和簡報,介紹回收物的正確處理方式。 

校長 諾麗涵:「這樣的環保宣導講座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建立很有幫助。學生也可在校園落實,我希望學生能夠效法慈濟的志工精神。」 

老師 諾拉妮扎:「如果一件事情是好的,我們不需要以宗教為障礙,因為慈濟教給我們有用的東西,我們應該把握機會好好學習。」 

環保講座,只是一個起點,師生不僅了解回收的重要性,也願意身體力行。 

老師 蘇西拉:「志工羅師兄教過我,一張紙,第一次先用鉛筆寫,然後用原子筆寫,第三次用自來水筆。如此一來,一張紙可以被多次使用,這樣可以減少樹木砍伐。」 

學生 莎朗席琳:「講座之後我會回收寶特瓶,之前我就有收集寶特瓶,現在我知道要分類再利用。身為人類,我們應該愛護大地,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延續地球的資源,不分宗教、種族,從你我改變小小的習慣做起。 


駱愛濂 李興倫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義賣籌募經費 啟發善念讓愛綿延


美國北加州庫菩提諾慈濟人文學校,每年春天都固定會舉辦一場義賣會,善款用在慈濟推動會務所需,今年遇到暴風雨來臨,不過家長和學生都依約參與,風雨中愛心不滅。另外,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慈青社,為國際賑災參與義賣,慈青自己製作杯子蛋糕,心意滿點。 


【美國 奧斯汀】 

烘焙材料一應具全,要舉辦義賣,可不能光動口、不動手。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慈青社,為國際賑災(台南地震)製作杯子蛋糕。 

為了端出最新鮮的產品,慈青利用下課後的晚上製作,上架前進行最後裝飾。 

美金將近兩千五百元,匯聚著十方來的愛心。 

【美國 庫菩提諾】 

春天腳步漸近的北加州,日前(3/5)暴風雨來臨,不過,庫菩提諾慈濟人文學校,三百多位學生、兩百多位家長,在一座座帳棚底下,依然忙個不停。 

萬事俱備後,人潮隨即絡繹不絕,特色美食一站接一站,大家自備環保餐具,讓義賣活動先疼惜了大地。 

慈濟人文學校校長 段岱佳:「每年在農曆春節之後,學校都會舉辦新春聯歡義賣會,善款捐給慈濟做不同的用途,今天有一個很創意的美食,就是這個蔬菜沙拉在冰淇淋餅上,整個都可以吃掉還要感謝,今天各班小朋友帶來的精彩表演。」 

做好事,不因氣候不佳而取消,反而風雨中更具信心。進到室內享用之際,還有學生的才藝表演,賓主皆盡興。 

真善美志工 美國綜合報導 Read more

慈濟五十浴佛恩 讀書集會聚善念

圖說:李鼎銘師兄(圖左一)分享五十年才一次難得的機會投入鐘鼓演繹,除了親身參與此次盛會外,也對美國總統歐巴馬及馬英九總統對慈濟的讚歎身受感動,内心也自我期許在  上人的帶領下與全球慈濟人一同匯聚清流、凝聚善念,一起為慈濟的永續來貢獻心力(攝影:曹書豪)。初夏的五月時光氣候乍暖,甫於母親節、慈濟日與浴佛節活動一結束後,5月11日大愛科技的同仁於每月雙週的週三晚上,接續進行慈濟月刊「衲履足跡」讀書會的活動,透過本次593期月刊「慈濟五十、恆持初衷」的主題,同仁們除了閱讀 上人行腳弘法的開示法義外,也分享從今年四月份以來,積極參予慈濟五十周年慶 – 經藏演繹、朝山參訪、浴佛謝恩…等活動的感動與體悟。

讀書會一開始的時候,當導讀到「心靈淨土」的時候,李艾錚師姊強調 證嚴上人教導大家要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慈濟精神來善待法親家人」,這一份耳熟能詳的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知易行難、也讓她感觸很深,因為往往在事多、急忙的情況下,就會忽略了這一份四神湯的用心;一起參加讀書會的 怡德師兄也有感而發的回應分享,在平日公司忙碌的工作中,當大家在縱向的工作執行與橫向的任務配合時,若能多一分考量對方立場的善解與包容,那麼彼此的合作就會更為融洽而避免無謂的衝突困擾了。

圖說:畢業於慈青的曹書豪,在加入大愛感恩科技職志合一的工作行列之後,於今年年初再發心參加培訓,希望珍惜自己年輕的生命歲月,發揮生命良能,來護持追隨 上人艱辛創建的慈濟志業 (攝影:呂怡德)。畢業於慈青的曹書豪,在加入大愛感恩科技職志合一的工作行列之後,於今年年初再發心參加培訓,希望珍惜自己年輕的生命歲月,發揮生命良能,來護持追隨 證嚴上人艱辛創建的慈濟志業,他分享今年除了工作、再加上培訓課程、又再加上四月份密集參加慈濟五十周年活動,同時周末也需協助家業等等,原本以為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這麼多事情,但是,就如同他這一次所導讀「菩薩志願」 上人所開示的內容,「秉持著一念清淨的初衷,堅定做對的事情,便會做出成果而讓人肯定」,或許就是這一份信念支撐毅力圓滿每件事!

圖說:幸運受邀返回花蓮靜思堂,全程參予慈濟五十演繹的楊竣翔師兄(上圖右)體悟分享,當我們在大愛感恩科技日復一日的工作上班中,若沒有時時自省觀照工作的意義時,就會無法時時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了;而這一點想法正與設計部的廖惠玲師姊(下圖左)不謀而合,工作已超過五年的她,就是一直「因感動而付出、因行動而昇華」,樂在工作自然法喜充滿 (攝影:呂怡德)。這一次很幸運受邀返回花蓮靜思堂,全程參予慈濟五十演繹的楊竣翔師兄,體悟到演繹的呈現不是只專注在個人與團體的動作一致、整齊優美,若沒有回顧到背景相襯照片背後裡當年的意境,瞭解當年慈濟志業的起源是為什麼而做的道理時,是無法很深動傳神的將當年行善初衷的意境給表達出來;這讓竣翔師兄有很深的體認,當我們在大愛感恩科技日復一日的工作上班中,若沒有時時自省觀照,為何要投入環保工作、傳遞人文教育與推廣綠化生活的意義時,就會無法時時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了;而這一點想法正與出席讀書會來自設計部的廖惠玲師姊,心中想法不謀而合,在大愛感恩工作已超過五年的她,就是一直從工作中找到那一份感動點,「因感動而付出、因行動而昇華」,所以不僅自身專業提升,同時,也藉物傳揚環保理念,樂在工作自然法喜充滿。

秉持著大愛感恩科技讀書會的優良傳統,讓每一位出席的同仁都能有發言的機會,或是講一段感動或是分享一句好話祝福大家,這時,還未正式發言的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分享,四月三十日返回花蓮參加五十週年慶典禮的演繹前,原先他也很擔心沒有時間彩排練習而不敢答應,但是珍惜此次五十年才一次難得的機會投入鐘鼓演繹,除了親身參與此次盛會外,也對美國總統歐巴馬及馬英九總統對慈濟的讚歎身受感動,内心也自我期許在 上人的帶領下與全球慈濟人一同匯聚清流、凝聚善念,一起為慈濟的永續來貢獻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當導讀到「心靈淨土」的時候,李艾錚師姊(圖右)強調 上人教導大家要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慈濟精神來善待法親家人」(攝影:呂怡德)。 

Read more

慈濟五十浴佛恩 讀書集會聚善念

圖說:李鼎銘師兄(圖左一)分享五十年才一次難得的機會投入鐘鼓演繹,除了親身參與此次盛會外,也對美國總統歐巴馬及馬英九總統對慈濟的讚歎身受感動,内心也自我期許在  上人的帶領下與全球慈濟人一同匯聚清流、凝聚善念,一起為慈濟的永續來貢獻心力(攝影:曹書豪)。初夏的五月時光氣候乍暖,甫於母親節、慈濟日與浴佛節活動一結束後,5月11日大愛科技的同仁於每月雙週的週三晚上,接續進行慈濟月刊「衲履足跡」讀書會的活動,透過本次593期月刊「慈濟五十、恆持初衷」的主題,同仁們除了閱讀 上人行腳弘法的開示法義外,也分享從今年四月份以來,積極參予慈濟五十周年慶 – 經藏演繹、朝山參訪、浴佛謝恩…等活動的感動與體悟。

讀書會一開始的時候,當導讀到「心靈淨土」的時候,李艾錚師姊強調 證嚴上人教導大家要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慈濟精神來善待法親家人」,這一份耳熟能詳的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知易行難、也讓她感觸很深,因為往往在事多、急忙的情況下,就會忽略了這一份四神湯的用心;一起參加讀書會的 怡德師兄也有感而發的回應分享,在平日公司忙碌的工作中,當大家在縱向的工作執行與橫向的任務配合時,若能多一分考量對方立場的善解與包容,那麼彼此的合作就會更為融洽而避免無謂的衝突困擾了。

圖說:畢業於慈青的曹書豪,在加入大愛感恩科技職志合一的工作行列之後,於今年年初再發心參加培訓,希望珍惜自己年輕的生命歲月,發揮生命良能,來護持追隨 上人艱辛創建的慈濟志業 (攝影:呂怡德)。畢業於慈青的曹書豪,在加入大愛感恩科技職志合一的工作行列之後,於今年年初再發心參加培訓,希望珍惜自己年輕的生命歲月,發揮生命良能,來護持追隨 證嚴上人艱辛創建的慈濟志業,他分享今年除了工作、再加上培訓課程、又再加上四月份密集參加慈濟五十周年活動,同時周末也需協助家業等等,原本以為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這麼多事情,但是,就如同他這一次所導讀「菩薩志願」 上人所開示的內容,「秉持著一念清淨的初衷,堅定做對的事情,便會做出成果而讓人肯定」,或許就是這一份信念支撐毅力圓滿每件事!

圖說:幸運受邀返回花蓮靜思堂,全程參予慈濟五十演繹的楊竣翔師兄(上圖右)體悟分享,當我們在大愛感恩科技日復一日的工作上班中,若沒有時時自省觀照工作的意義時,就會無法時時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了;而這一點想法正與設計部的廖惠玲師姊(下圖左)不謀而合,工作已超過五年的她,就是一直「因感動而付出、因行動而昇華」,樂在工作自然法喜充滿 (攝影:呂怡德)。這一次很幸運受邀返回花蓮靜思堂,全程參予慈濟五十演繹的楊竣翔師兄,體悟到演繹的呈現不是只專注在個人與團體的動作一致、整齊優美,若沒有回顧到背景相襯照片背後裡當年的意境,瞭解當年慈濟志業的起源是為什麼而做的道理時,是無法很深動傳神的將當年行善初衷的意境給表達出來;這讓竣翔師兄有很深的體認,當我們在大愛感恩科技日復一日的工作上班中,若沒有時時自省觀照,為何要投入環保工作、傳遞人文教育與推廣綠化生活的意義時,就會無法時時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了;而這一點想法正與出席讀書會來自設計部的廖惠玲師姊,心中想法不謀而合,在大愛感恩工作已超過五年的她,就是一直從工作中找到那一份感動點,「因感動而付出、因行動而昇華」,所以不僅自身專業提升,同時,也藉物傳揚環保理念,樂在工作自然法喜充滿。

秉持著大愛感恩科技讀書會的優良傳統,讓每一位出席的同仁都能有發言的機會,或是講一段感動或是分享一句好話祝福大家,這時,還未正式發言的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分享,四月三十日返回花蓮參加五十週年慶典禮的演繹前,原先他也很擔心沒有時間彩排練習而不敢答應,但是珍惜此次五十年才一次難得的機會投入鐘鼓演繹,除了親身參與此次盛會外,也對美國總統歐巴馬及馬英九總統對慈濟的讚歎身受感動,内心也自我期許在 上人的帶領下與全球慈濟人一同匯聚清流、凝聚善念,一起為慈濟的永續來貢獻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圖說:當導讀到「心靈淨土」的時候,李艾錚師姊(圖右)強調 上人教導大家要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慈濟精神來善待法親家人」(攝影:呂怡德)。 

Read more

2016,05/15 高雄合心培訓分享

【對象】高雄委員慈誠新培訓學員
【時間】2016年5月15日(日)10:00-11:00
【地點】高雄靜思堂
20160517-45.jpg 20160517-46.jpg
Read more

2016,05/15 三重慈誠合心分享

【對象】三重慈誠新培訓學員
【時間】2016年5月15日(日)15:10-16:00
【地點】三重聯絡處(241 新北市三重區 中正北路450號)
20160517-43.jpg 20160517-44.jpg
Read more

高雄合心培訓分享

【對象】高雄委員慈誠新培訓學員
【時間】2016年5月15日(日)10:00-11:00
【地點】高雄靜思堂
20160517-45.jpg 20160517-46.jpg
Read more

Saturday, 14 May 2016

不後悔的選擇─亞太環境友善研討會

圖說:從事健康領域的人員們齊聚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學習與交流於環境友善所做的努力,越南衛生部人員也蒞臨參與。(圖片提供/顏采如)繼法國巴黎氣候峰會之後,一群人持續為地球、人群的健康努力了什麼?
來自臺灣、尼泊爾、印尼、越南、迦納、菲律賓、中國大陸、新加坡、澳洲等九個國家地區的研究人員,2016年2月22至23日齊聚澳洲知名「格里菲斯」大學 (Griffith University),進行「永續發展之環境友善醫院」、「醫療與急難救助」為主題的亞太環境友善研討會。

主辦、協辦單位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格里菲斯大學環境與人口健康中心、國際醫療無害組織、全球綠色健康醫院網絡、慈濟醫療志業、慈濟大學、全球氣候與健康聯盟、澳洲區健康促進醫院網絡、新加坡亞歷山大醫療保健集團邱德拔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姊妹院)以及慈濟布里斯本聯絡處。會中,導入一些高科技設備進行現場連線,讓遠在拉丁美洲等不同時區、國家的相關人士,能同步會議,此外,會議過程全程錄影,以利無法與會者也能隨時線上收看。現場,另有慈青們送給每一位與會者環保杯,慈濟志工則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和提供美味的素食。

「氣候議題,是大家要一起合作、共同完成的事情。」與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同行至澳洲的社區醫療部同仁顏采如,兩天下來聆聽近三十位講師精簡卻富精華的分享,讓大家快速抓住重點,不得讚歎講師們的功力與用心。

◎ 慈濟醫療,關心人類與地球健康
圖說:研討會現場,慈濟志工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慈青提供環保杯給與會者。(攝影者/梁佑丞)會議首日,議題討論著重在綠色醫院。氣候與健康聯盟執行長分享了巴黎氣候峰會的公約,各講師則分享如何在醫院推動環保,不僅降低醫院廢棄物造成的環境負擔,更希望經由保護環境降低人類疾病,並帶動其他健康照護部門一同推動綠色醫院。會中,有來自各國的醫療院所代表,印尼、越南衛生部人員也前來參與。

來自花蓮慈濟醫院的王英偉主任以綠色科技與永續經營概念,引導與會者如何讓醫院不只維護病患健康,更要維護地球健康。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分享醫院長年推動各項健康促進與環保成果,如:垃圾減量與醫療廢棄物分類等,來減低醫院對環境的傷害。林副院長提及,保護環境是慈濟過去二十年來不斷推動的方向,2006年大林慈院歷任院長林俊龍當眾宣誓醫院將以推動健康、保護環境為使命,並以身作則帶動院內同仁。

邱德拔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黃慧嫥說及,他們醫院原本無計畫朝環境友善目標邁進,但過程有試著做些努力,赫然發現能提升病人照護品質、減少廢棄物汙染、降低成本等,而深切感受環境友善的助益。
會議第二天,議題著重在災難救助。災難發生時,政府與民間組織如何合作以應對急難救助之需要,且在面對複合式災難、疫情預防時,健康照護部門又該如何應變以及做好單位間的連結,大家期待透過此次交流,能把寶貴經驗帶回落實。
澳洲昆士蘭省急難救助局局長伊恩麥肯齊 (Iain Mackenzie) 也蒞臨會議,局長分享澳洲近年氣候不調,頻頻遭遇「熱浪」威脅,當天災發生時,僅靠政府單位是很難面對與處理問題。因此,局長特別感恩各國來賓,一起發動民間力量來共同承擔急難救助的責任。「急難救助不僅僅是醫護人員的工作,同時也需要許多不同專業人士與單位共同協助」局長期望各國在面對未來可能的災難,能有更充足的準備。

圖說:於Mater Private Hospital推廣環保的Chris Hill(圖左)、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圖中)、亞洲國際無害組織協調負責人(圖右)等人一同與會。(圖片提供/顏采如)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以自身近二十年的救災經驗,分享慈濟人如何投入各種災區、於第一時間膚慰受難者,讓臺灣、慈濟的長情大愛,與更多國際人士分享。
在沒有電源下,慈濟醫療團善用大愛感恩科技LED帽的隨身燈進行診療、在嚴重缺乏手術基礎設施,完成一對雙胞胎接生、在艱困環境,使用環保產品完成發放,即時給予鄉親毛毯、生活包……去年尼泊爾大地震救援,點點滴滴成為簡院長不捨卻引以為榮的回憶。「救災並不是一個人、一個區域的事情,而是需要大眾通力合作才能圓滿達成任務。」帶領首梯慈濟醫療團進入尼泊爾災區的簡院長,說起慈濟印尼分會因與印尼軍方關係深厚,經印尼軍方與尼泊爾政府單位溝通,才能為當地帶來急需的軍用帳篷與慈濟福慧床。

面對災難,慈濟醫療團不只提供義診援助,更藉助慈濟志工及各志業體的良能,整合急難救助與中長期援助,「這樣一個完整的配套措施,才能讓受災民眾得到最大的幫助。」簡院長分享,醫師們以慈悲的心給予病患最真誠的尊重,發揮醫病、醫心的人醫良能,秉著感恩、尊重、愛,慈濟人帶動當地醫師與鄉親投入救災行列,讓鄉親也能從「災民」昇華為手心向下、主動投入救災的人間菩薩。
◎ 當學術與醫療相遇
左圖:慈濟大學邱奕儒博士(左一)、花蓮慈院王英偉主任(左二)、邱德拔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黃慧嫥(左三)等人也蒞臨分享。右圖: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分享尼泊爾賑災之急難救助。(圖片提供/顏采如)此次會議於格里菲斯大學舉辦,擔任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委員會」聯絡人的顏采如,表示與大林慈院有很深的緣分。任教於格里菲斯大學「環境與人口健康中心」主任的朱明若 (Cordia Chu, AM)教授,指導的在職進修博士班學生多半來自非洲、亞太地區,他們所做的研究無非期盼能將理論導入生活或職場,以解決實際問題。而朱老師為主要把健康促進、健康城市等概念引進臺灣的專家,2005年12月大林慈院開始推動健康促進,朱老師也蒞臨指導。2015年2月,采如即陸續接洽、聯絡澳洲會議事宜,經過6月在挪威奧斯陸的健康促進醫院年會與12月巴黎氣候峰會,更促成此次會議成行,傳遞各國相關人士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視。

格里菲斯大學裡有一棟名為Sir. Samuel Griffith建築物,為完全零碳排放,「讓大家直接參觀,了解他們如何執行,這也是當初選擇在這裡舉辦會議的原因之一。」此外,參與者大多從事健康領域,強調節能減碳、環境友善的同時,學術和醫療範疇卻很少交流,「這兩個領域的人結合在一起討論是很不同的,加上有那麼多國家參與。我們亞太地區的氣候環境相似,所以,我們有共同的挑戰要面對。」
此回會議,有幸邀請了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邱奕儒博士與大家分享有關環境永續經營的信念。邱博士具樸門永續設計專業認證教師和設計師資格,為引進樸門教育理念的先鋒,樸門 (Permaculture)是永恆的 (permanent)、農業 (agriculture)與文化 (culture)之英文縮寫,由澳洲塔斯瑪尼亞大學教授比爾墨利森 (Bill Mollison) 於1970年代所創。

樸門永續設計是一種創造永續且循環不息系統的設計方式,在天災不斷、水資源與糧食危機的當今,樸門永續設計有其重要意義。致力於樸門教育的邱博士,曾親至中國大陸、喜馬拉雅等地一帶,拜訪受極端氣候影響的族群,協助幾所學校因應極端氣候所帶來的衝擊;初抵達,邱博士先安當地人的心,「你們會怕沒關係!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怎麼適應這樣的極端氣候……」
目前,邱博士於慈濟大學教授及實作樸門永續設計課程,他期許未來能設立「環境友善學院」,匯聚更多有志一同的學子,齊心為地球盡力。
◎ 不放棄改變世界的機會
圖說:格里菲斯大學副校長(圖中前排藍衣)介紹、帶領來賓們參觀零碳排放的Sir. Samuel Griffith大樓。(圖片提供/顏采如)「剛好在氣候峰會後,有關環境友善的議題變得矚目,所以,大家決定推動一個叫做『不後悔的選擇』─做些讓自己和人類不會後悔的選擇,像是太陽能或一些乾淨能源的應用。」此行,除了環保4R,采如也學習永續的4R,第一Relate─認知到議題與自己息息相關且急迫,每個人有責任來做;第二Repeat─做一次看不到效果不要放棄,要重複做並帶動他人一起重複做;第三Reframe─想到氣候變遷就會想到北極熊沒有家,但離人們更近的則是健康問題,把一些訊息重新包裝、調整,讓醫師們知道其實當醫師也可以愛護地球、做環保;第四Reverse─讓醫療同仁們省思,從一個流程面或做一個動作的當下,能怎麼節能或降低廢棄物。

「一個人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很快,但要把一件事做得完善,需要一群人的力量。」想讓極端氣候、全球暖化的進程往回退一點,采如感受到需要眾人來改變,她很感動及讚歎澳洲人的環保意識高,「許多慈濟志工的家就是用太陽能,他們沒繳過電費,往往白天的太陽輻射能產生多餘的電,他們就賣給電力公司。」

圖說: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小至個人、大至群體,若每人願意往善的標的前進一點點,無形效益會是多可觀,美好未來也不再是想像。2005年12月大林慈院開始推動健康促進,2007年林副院長偕同社區醫療部同仁陳鈞博首次參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的健康促進研討會,醫院並於當年通過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總部轄下的健康促進醫院網絡聯盟。
2012年,醫院獲WHO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頒「國際健康促進醫院典範獎」,2014年榮獲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第一屆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更於2015年法國巴黎氣候峰會上獲國際醫療無害組織頒發「2020健康照護氣候挑戰」領導金獎及災難復原力銀獎。

「只要有機會,期待透過各種會議場合,把綠色醫院、健康促進觀念推展出去甚至帶動。」去年3月在新加坡舉辦的國際人醫論壇,直至今年3月在菲律賓舉辦的國際人醫論壇,林副院長無不把握機會分享大林慈院推動醫療廢棄物與再生資源清理、資源減量回收再利用、中水回收、環保餐具使用、推廣素食等成效,預計今年6月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繼續分享。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小至個人、大至群體,若每人願意往善的標的前進一點點,無形效益會是多可觀,美好未來也不再是想像。

【後記】
簡守信院長、林名男副院長、顏采如等一行人,另外參觀了當地慈善機構提供給街友居住、職訓的街友中心,從硬體設備至情境布置,在在傳達對街友的尊重與照顧。澳洲慈濟人則預計今年7月,將在街友中心旁的義診中心提供服務。

2016/02/22-23大林慈院日誌
(文稿提供/澳洲布里斯本慈濟志工盧威程,整理/院長室文史資料組謝明芳,圖片提供/社區醫療部顏采如)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將展示產品賣出所得捐獻給澳洲義診中心,會議後志工受邀到其他單位分享產品背後的故事並傳達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 

Read more

不後悔的選擇─亞太環境友善研討會

圖說:從事健康領域的人員們齊聚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學習與交流於環境友善所做的努力,越南衛生部人員也蒞臨參與。(圖片提供/顏采如)繼法國巴黎氣候峰會之後,一群人持續為地球、人群的健康努力了什麼?
來自臺灣、尼泊爾、印尼、越南、迦納、菲律賓、中國大陸、新加坡、澳洲等九個國家地區的研究人員,2016年2月22至23日齊聚澳洲知名「格里菲斯」大學 (Griffith University),進行「永續發展之環境友善醫院」、「醫療與急難救助」為主題的亞太環境友善研討會。

主辦、協辦單位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格里菲斯大學環境與人口健康中心、國際醫療無害組織、全球綠色健康醫院網絡、慈濟醫療志業、慈濟大學、全球氣候與健康聯盟、澳洲區健康促進醫院網絡、新加坡亞歷山大醫療保健集團邱德拔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姊妹院)以及慈濟布里斯本聯絡處。會中,導入一些高科技設備進行現場連線,讓遠在拉丁美洲等不同時區、國家的相關人士,能同步會議,此外,會議過程全程錄影,以利無法與會者也能隨時線上收看。現場,另有慈青們送給每一位與會者環保杯,慈濟志工則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和提供美味的素食。

「氣候議題,是大家要一起合作、共同完成的事情。」與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同行至澳洲的社區醫療部同仁顏采如,兩天下來聆聽近三十位講師精簡卻富精華的分享,讓大家快速抓住重點,不得讚歎講師們的功力與用心。

◎ 慈濟醫療,關心人類與地球健康
圖說:研討會現場,慈濟志工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慈青提供環保杯給與會者。(攝影者/梁佑丞)會議首日,議題討論著重在綠色醫院。氣候與健康聯盟執行長分享了巴黎氣候峰會的公約,各講師則分享如何在醫院推動環保,不僅降低醫院廢棄物造成的環境負擔,更希望經由保護環境降低人類疾病,並帶動其他健康照護部門一同推動綠色醫院。會中,有來自各國的醫療院所代表,印尼、越南衛生部人員也前來參與。

來自花蓮慈濟醫院的王英偉主任以綠色科技與永續經營概念,引導與會者如何讓醫院不只維護病患健康,更要維護地球健康。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分享醫院長年推動各項健康促進與環保成果,如:垃圾減量與醫療廢棄物分類等,來減低醫院對環境的傷害。林副院長提及,保護環境是慈濟過去二十年來不斷推動的方向,2006年大林慈院歷任院長林俊龍當眾宣誓醫院將以推動健康、保護環境為使命,並以身作則帶動院內同仁。

邱德拔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黃慧嫥說及,他們醫院原本無計畫朝環境友善目標邁進,但過程有試著做些努力,赫然發現能提升病人照護品質、減少廢棄物汙染、降低成本等,而深切感受環境友善的助益。
會議第二天,議題著重在災難救助。災難發生時,政府與民間組織如何合作以應對急難救助之需要,且在面對複合式災難、疫情預防時,健康照護部門又該如何應變以及做好單位間的連結,大家期待透過此次交流,能把寶貴經驗帶回落實。
澳洲昆士蘭省急難救助局局長伊恩麥肯齊 (Iain Mackenzie) 也蒞臨會議,局長分享澳洲近年氣候不調,頻頻遭遇「熱浪」威脅,當天災發生時,僅靠政府單位是很難面對與處理問題。因此,局長特別感恩各國來賓,一起發動民間力量來共同承擔急難救助的責任。「急難救助不僅僅是醫護人員的工作,同時也需要許多不同專業人士與單位共同協助」局長期望各國在面對未來可能的災難,能有更充足的準備。

圖說:於Mater Private Hospital推廣環保的Chris Hill(圖左)、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圖中)、亞洲國際無害組織協調負責人(圖右)等人一同與會。(圖片提供/顏采如)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以自身近二十年的救災經驗,分享慈濟人如何投入各種災區、於第一時間膚慰受難者,讓臺灣、慈濟的長情大愛,與更多國際人士分享。
在沒有電源下,慈濟醫療團善用大愛感恩科技LED帽的隨身燈進行診療、在嚴重缺乏手術基礎設施,完成一對雙胞胎接生、在艱困環境,使用環保產品完成發放,即時給予鄉親毛毯、生活包……去年尼泊爾大地震救援,點點滴滴成為簡院長不捨卻引以為榮的回憶。「救災並不是一個人、一個區域的事情,而是需要大眾通力合作才能圓滿達成任務。」帶領首梯慈濟醫療團進入尼泊爾災區的簡院長,說起慈濟印尼分會因與印尼軍方關係深厚,經印尼軍方與尼泊爾政府單位溝通,才能為當地帶來急需的軍用帳篷與慈濟福慧床。

面對災難,慈濟醫療團不只提供義診援助,更藉助慈濟志工及各志業體的良能,整合急難救助與中長期援助,「這樣一個完整的配套措施,才能讓受災民眾得到最大的幫助。」簡院長分享,醫師們以慈悲的心給予病患最真誠的尊重,發揮醫病、醫心的人醫良能,秉著感恩、尊重、愛,慈濟人帶動當地醫師與鄉親投入救災行列,讓鄉親也能從「災民」昇華為手心向下、主動投入救災的人間菩薩。
◎ 當學術與醫療相遇
左圖:慈濟大學邱奕儒博士(左一)、花蓮慈院王英偉主任(左二)、邱德拔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黃慧嫥(左三)等人也蒞臨分享。右圖: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分享尼泊爾賑災之急難救助。(圖片提供/顏采如)此次會議於格里菲斯大學舉辦,擔任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委員會」聯絡人的顏采如,表示與大林慈院有很深的緣分。任教於格里菲斯大學「環境與人口健康中心」主任的朱明若 (Cordia Chu, AM)教授,指導的在職進修博士班學生多半來自非洲、亞太地區,他們所做的研究無非期盼能將理論導入生活或職場,以解決實際問題。而朱老師為主要把健康促進、健康城市等概念引進臺灣的專家,2005年12月大林慈院開始推動健康促進,朱老師也蒞臨指導。2015年2月,采如即陸續接洽、聯絡澳洲會議事宜,經過6月在挪威奧斯陸的健康促進醫院年會與12月巴黎氣候峰會,更促成此次會議成行,傳遞各國相關人士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視。

格里菲斯大學裡有一棟名為Sir. Samuel Griffith建築物,為完全零碳排放,「讓大家直接參觀,了解他們如何執行,這也是當初選擇在這裡舉辦會議的原因之一。」此外,參與者大多從事健康領域,強調節能減碳、環境友善的同時,學術和醫療範疇卻很少交流,「這兩個領域的人結合在一起討論是很不同的,加上有那麼多國家參與。我們亞太地區的氣候環境相似,所以,我們有共同的挑戰要面對。」
此回會議,有幸邀請了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邱奕儒博士與大家分享有關環境永續經營的信念。邱博士具樸門永續設計專業認證教師和設計師資格,為引進樸門教育理念的先鋒,樸門 (Permaculture)是永恆的 (permanent)、農業 (agriculture)與文化 (culture)之英文縮寫,由澳洲塔斯瑪尼亞大學教授比爾墨利森 (Bill Mollison) 於1970年代所創。

樸門永續設計是一種創造永續且循環不息系統的設計方式,在天災不斷、水資源與糧食危機的當今,樸門永續設計有其重要意義。致力於樸門教育的邱博士,曾親至中國大陸、喜馬拉雅等地一帶,拜訪受極端氣候影響的族群,協助幾所學校因應極端氣候所帶來的衝擊;初抵達,邱博士先安當地人的心,「你們會怕沒關係!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怎麼適應這樣的極端氣候……」
目前,邱博士於慈濟大學教授及實作樸門永續設計課程,他期許未來能設立「環境友善學院」,匯聚更多有志一同的學子,齊心為地球盡力。
◎ 不放棄改變世界的機會
圖說:格里菲斯大學副校長(圖中前排藍衣)介紹、帶領來賓們參觀零碳排放的Sir. Samuel Griffith大樓。(圖片提供/顏采如)「剛好在氣候峰會後,有關環境友善的議題變得矚目,所以,大家決定推動一個叫做『不後悔的選擇』─做些讓自己和人類不會後悔的選擇,像是太陽能或一些乾淨能源的應用。」此行,除了環保4R,采如也學習永續的4R,第一Relate─認知到議題與自己息息相關且急迫,每個人有責任來做;第二Repeat─做一次看不到效果不要放棄,要重複做並帶動他人一起重複做;第三Reframe─想到氣候變遷就會想到北極熊沒有家,但離人們更近的則是健康問題,把一些訊息重新包裝、調整,讓醫師們知道其實當醫師也可以愛護地球、做環保;第四Reverse─讓醫療同仁們省思,從一個流程面或做一個動作的當下,能怎麼節能或降低廢棄物。

「一個人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很快,但要把一件事做得完善,需要一群人的力量。」想讓極端氣候、全球暖化的進程往回退一點,采如感受到需要眾人來改變,她很感動及讚歎澳洲人的環保意識高,「許多慈濟志工的家就是用太陽能,他們沒繳過電費,往往白天的太陽輻射能產生多餘的電,他們就賣給電力公司。」

圖說: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小至個人、大至群體,若每人願意往善的標的前進一點點,無形效益會是多可觀,美好未來也不再是想像。2005年12月大林慈院開始推動健康促進,2007年林副院長偕同社區醫療部同仁陳鈞博首次參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的健康促進研討會,醫院並於當年通過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總部轄下的健康促進醫院網絡聯盟。
2012年,醫院獲WHO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頒「國際健康促進醫院典範獎」,2014年榮獲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第一屆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更於2015年法國巴黎氣候峰會上獲國際醫療無害組織頒發「2020健康照護氣候挑戰」領導金獎及災難復原力銀獎。

「只要有機會,期待透過各種會議場合,把綠色醫院、健康促進觀念推展出去甚至帶動。」去年3月在新加坡舉辦的國際人醫論壇,直至今年3月在菲律賓舉辦的國際人醫論壇,林副院長無不把握機會分享大林慈院推動醫療廢棄物與再生資源清理、資源減量回收再利用、中水回收、環保餐具使用、推廣素食等成效,預計今年6月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繼續分享。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小至個人、大至群體,若每人願意往善的標的前進一點點,無形效益會是多可觀,美好未來也不再是想像。

【後記】
簡守信院長、林名男副院長、顏采如等一行人,另外參觀了當地慈善機構提供給街友居住、職訓的街友中心,從硬體設備至情境布置,在在傳達對街友的尊重與照顧。澳洲慈濟人則預計今年7月,將在街友中心旁的義診中心提供服務。

2016/02/22-23大林慈院日誌
(文稿提供/澳洲布里斯本慈濟志工盧威程,整理/院長室文史資料組謝明芳,圖片提供/社區醫療部顏采如)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將展示產品賣出所得捐獻給澳洲義診中心,會議後志工受邀到其他單位分享產品背後的故事並傳達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 

Read more

2016,05/14 淡水士林環教研習活動

【對象】淡水/士林親子成長班
【時間】2016年5月14日(六)08:00-12:00
【地點】關渡園區(112 台北市北投區 大度路三段110號)
Read more

2016,05/14 新泰孝親感恩&門市開幕

【對象】社區會眾
【時間】2016年5月14日(六)
【地點】新泰聯絡處(242 新北市新莊區 新泰路421號B1)
20160517-53.jpg 20160517-52.jpg
20160517-51.jpg
Read more

Friday, 13 May 2016

來臺了解環保 回泰推廣回收

圖說:4月29日,泰國清邁大學人類與環境管理碩士班師生們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回收物再生的程序。(攝影者:黃勁惟)「我是從電視上聽到慈濟,以及台灣環保回收的程序,教授與我很希望我們的碩士班的學生也可以看到這樣真實的回收程序。」Assoc.Prof.Dr.Charin MangKhang說。4月29日,泰國清邁大學人類與環境管理碩士班師生們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回收物再生的程序。

2015年由於政府沒有頒布法律明確限制塑膠袋的使用,所以泰國的商場、超市仍然給顧客免費提供塑膠袋,顧客即使購買口香糖等小商品,也可以得到塑膠袋。根據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統計,泰國每天產生的廢棄塑料袋為1800噸,每天人均消耗塑料袋約3個,僅在首都曼谷。泰國環境品質推進局官員表示,泰國的一些大型超市現在也開始紛紛提倡開展“無塑料袋”活動,拒絕“白色污染”。

圖說:4月29日,泰國清邁大學人類與環境管理碩士班師生們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回收物再生的程序。(攝影者:黃勁惟)此行隨團教授之一(Assoc.Prof.)Dr. Jhong Chai Phuwanatwicht說:「恰逢慈濟五十周年前夕,今天早上從電視上看到慈濟的歷史,我認為慈濟在關懷眾生與環境的領域是第一,而「大愛」是個非常好的命名。」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經由導遊翻譯成泰文說明:大愛感恩使用回收寶特瓶瓶身經過再製成環保織品,而寶特瓶瓶蓋再製成環保再生文具;利用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寶特瓶回收物,不再另外挖掘地球的資源,而是回收再利用,就是為了愛護我們的地球。現在除了做成毛毯、衣物、袋包等生活用品,即使瓶蓋也可以製成文具資料夾以及筆記本封面。

圖說:參觀實驗室,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織品的程序。(攝影者:黃勁惟)學生Pucksamita Singkwam說:「在這裡(大愛感恩科技),我們學到了許多新的回收程序與歷史相關資訊,也覺得您們是這方面的典範。在泰國,我們有很多的垃圾,也有很多寶特瓶。我們可以學習這裡的回收程序,也期待在未來能持續回來,並發展出可以一起合作的專案。」

學生Theerawoot Homnan說:「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很興奮,也很開心能造訪大愛感恩科技。我們會將所學帶回國內,讓泰國的環保進步。」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來臺了解環保 回泰推廣回收

圖說:4月29日,泰國清邁大學人類與環境管理碩士班師生們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回收物再生的程序。(攝影者:黃勁惟)「我是從電視上聽到慈濟,以及台灣環保回收的程序,教授與我很希望我們的碩士班的學生也可以看到這樣真實的回收程序。」Assoc.Prof.Dr.Charin MangKhang說。4月29日,泰國清邁大學人類與環境管理碩士班師生們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回收物再生的程序。

2015年由於政府沒有頒布法律明確限制塑膠袋的使用,所以泰國的商場、超市仍然給顧客免費提供塑膠袋,顧客即使購買口香糖等小商品,也可以得到塑膠袋。根據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統計,泰國每天產生的廢棄塑料袋為1800噸,每天人均消耗塑料袋約3個,僅在首都曼谷。泰國環境品質推進局官員表示,泰國的一些大型超市現在也開始紛紛提倡開展“無塑料袋”活動,拒絕“白色污染”。

圖說:4月29日,泰國清邁大學人類與環境管理碩士班師生們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了解回收物再生的程序。(攝影者:黃勁惟)此行隨團教授之一(Assoc.Prof.)Dr. Jhong Chai Phuwanatwicht說:「恰逢慈濟五十周年前夕,今天早上從電視上看到慈濟的歷史,我認為慈濟在關懷眾生與環境的領域是第一,而「大愛」是個非常好的命名。」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經由導遊翻譯成泰文說明:大愛感恩使用回收寶特瓶瓶身經過再製成環保織品,而寶特瓶瓶蓋再製成環保再生文具;利用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寶特瓶回收物,不再另外挖掘地球的資源,而是回收再利用,就是為了愛護我們的地球。現在除了做成毛毯、衣物、袋包等生活用品,即使瓶蓋也可以製成文具資料夾以及筆記本封面。

圖說:參觀實驗室,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織品的程序。(攝影者:黃勁惟)學生Pucksamita Singkwam說:「在這裡(大愛感恩科技),我們學到了許多新的回收程序與歷史相關資訊,也覺得您們是這方面的典範。在泰國,我們有很多的垃圾,也有很多寶特瓶。我們可以學習這裡的回收程序,也期待在未來能持續回來,並發展出可以一起合作的專案。」

學生Theerawoot Homnan說:「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很興奮,也很開心能造訪大愛感恩科技。我們會將所學帶回國內,讓泰國的環保進步。」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2016,05/13 汐止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汐止大愛媽媽
【時間】2016年5月13日(五)09: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3-31.jpg20160513-32.jpg20160513-33.jpg20160513-34.jpg

Read more

2016,05/13 日本訪客

【對象】日本訪客、德式馬企業
【時間】2016年5月13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3-21.jpg20160513-22.jpg20160513-23.jpg20160513-24.jpg

Read more

日本產商來訪

【對象】日本訪客、德式馬企業
【時間】2016年5月13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3-21.jpg20160513-22.jpg20160513-23.jpg20160513-24.jpg

Read more

板橋 曾阿嬌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13.jpg撿給人家看,希望讓人家也會參與。以前我都只是在家裡,現在都會撿到永不退轉,能減少垃圾,就地球,不讓下一代住在垃圾場、垃圾國。

Read more

點線匯聚成大愛 自立環保推動者

圖說:「大愛感恩如一個愛心平台,期許讓更多的人投入,將科技兼具環保,使每一件不起眼衣服,附加功能、沒有塑膠,最後再幫助需要幫助的人。」5月10日大安區大愛媽媽一日環保之旅,上午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親身體驗環保實做,下午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見證臺灣環保科技奇蹟與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如一個愛心平台,期許讓更多的人投入,將科技兼具環保,使每一件不起眼衣服,附加功能、沒有塑膠,最後再幫助需要幫助的人。」5月10日大安區大愛媽媽一日環保之旅,上午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親身體驗環保實做,下午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見證臺灣環保科技奇蹟與軟實力。

慈濟志工 舒訓英認同大愛感恩環保產品,並力行護持及推廣,時時提醒自己從生活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大愛感恩科技讓我非常感動,在整個製造過程之中,結合眾人的愛心推動,製成環保再生產品,讓資源再一次的被善用,讓它賦有新的生命力,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因為這樣,所以我在思考,要如何帶動更多人?藉由參訪大愛感恩科技,見證環保精質化!」

圖說:至於我們個人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舒訓英分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團保推動者,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點、線、面延伸;個人就是一個點,自己到家庭、到影響會員(親朋好友),不要小看每個人,都有可能又是一個點,再聚集成線、面,透過這樣的影響力,認同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珍惜資源、延續物命。 (攝影者:曹書豪)「不要只看到產品的價格,希望也能看到產品背後的價值。」舒訓英說到:「有幸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看到技團隊們的用心與專業,並聽了分享後感覺不是只專注幾支寶特瓶製成,最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件法喜衣發揮它的良能。在校園推動分享時,不是告訴孩子喝完就丟的寶特瓶可以回收做衣服,為了做衣服而一直去買、使用寶特瓶,造成反效果,環保要清淨在源頭。」大愛媽媽使命感,是在校園內推廣環保、慈濟人文理念,不管是靜思語、或生活行儀,樣樣都希望培育外來社會的希望。大愛感恩結緣一台抽紗模擬機(由棉花糖機改裝而成),讓大愛媽媽們可以走進教室裡,向孩子們介紹寶特瓶瓶片/酯粒紡成環保紗的模擬過程。

圖說:大愛媽媽使命感,是在校園內推廣環保、慈濟人文理念,不管是靜思語、或生活行儀,樣樣都希望培育外來社會的希望。大愛感恩結緣一台抽紗模擬機(由棉花糖機改裝而成),讓大愛媽媽們可以走進教室裡,向孩子們介紹寶特瓶瓶片/酯粒紡成環保紗的模擬過程。(攝影者:曹書豪)至於我們個人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舒訓英分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團保推動者,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點、線、面延伸;個人就是一個點,自己到家庭、到影響會員、親朋好友,不要小看每個人,都有可能又是一個點,再聚集成線、面,透過這樣的影響力,認同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珍惜資源、延續物命,重要的是要清淨在源頭。我們每一個人對地球有責任,地球的發燒與我們很有關係!如何讓地球降溫?就是要自己本身都要做起,一同為這個地球,共同來守護而努力。」

「哪裡有需要就要在哪裡付出。」除了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產品,大愛感恩科技更將這分愛的力量、善的專業,更投注研發壓力布、做成改良式壓力衣。從去(2015)年八仙塵爆意外,造成社會數百位青年學子嚴重燒傷,大愛感恩科技與陽光基金會合作,共同研發具有冰涼感、舒適感、透氣性、活動性等功能性的壓力衣,希望建立一套標準系統,不管是壓力值檢測、或是培育專業測量人員,回饋社會,撒播愛與善,實踐社會企業責任感,庇護天下眾生。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點線匯聚成大愛 自立環保推動者

圖說:「大愛感恩如一個愛心平台,期許讓更多的人投入,將科技兼具環保,使每一件不起眼衣服,附加功能、沒有塑膠,最後再幫助需要幫助的人。」5月10日大安區大愛媽媽一日環保之旅,上午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親身體驗環保實做,下午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見證臺灣環保科技奇蹟與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如一個愛心平台,期許讓更多的人投入,將科技兼具環保,使每一件不起眼衣服,附加功能、沒有塑膠,最後再幫助需要幫助的人。」5月10日大安區大愛媽媽一日環保之旅,上午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親身體驗環保實做,下午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見證臺灣環保科技奇蹟與軟實力。

慈濟志工 舒訓英認同大愛感恩環保產品,並力行護持及推廣,時時提醒自己從生活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大愛感恩科技讓我非常感動,在整個製造過程之中,結合眾人的愛心推動,製成環保再生產品,讓資源再一次的被善用,讓它賦有新的生命力,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因為這樣,所以我在思考,要如何帶動更多人?藉由參訪大愛感恩科技,見證環保精質化!」

圖說:至於我們個人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舒訓英分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團保推動者,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點、線、面延伸;個人就是一個點,自己到家庭、到影響會員(親朋好友),不要小看每個人,都有可能又是一個點,再聚集成線、面,透過這樣的影響力,認同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珍惜資源、延續物命。 (攝影者:曹書豪)「不要只看到產品的價格,希望也能看到產品背後的價值。」舒訓英說到:「有幸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看到技團隊們的用心與專業,並聽了分享後感覺不是只專注幾支寶特瓶製成,最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件法喜衣發揮它的良能。在校園推動分享時,不是告訴孩子喝完就丟的寶特瓶可以回收做衣服,為了做衣服而一直去買、使用寶特瓶,造成反效果,環保要清淨在源頭。」大愛媽媽使命感,是在校園內推廣環保、慈濟人文理念,不管是靜思語、或生活行儀,樣樣都希望培育外來社會的希望。大愛感恩結緣一台抽紗模擬機(由棉花糖機改裝而成),讓大愛媽媽們可以走進教室裡,向孩子們介紹寶特瓶瓶片/酯粒紡成環保紗的模擬過程。

圖說:大愛媽媽使命感,是在校園內推廣環保、慈濟人文理念,不管是靜思語、或生活行儀,樣樣都希望培育外來社會的希望。大愛感恩結緣一台抽紗模擬機(由棉花糖機改裝而成),讓大愛媽媽們可以走進教室裡,向孩子們介紹寶特瓶瓶片/酯粒紡成環保紗的模擬過程。(攝影者:曹書豪)至於我們個人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舒訓英分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團保推動者,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點、線、面延伸;個人就是一個點,自己到家庭、到影響會員、親朋好友,不要小看每個人,都有可能又是一個點,再聚集成線、面,透過這樣的影響力,認同環保、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珍惜資源、延續物命,重要的是要清淨在源頭。我們每一個人對地球有責任,地球的發燒與我們很有關係!如何讓地球降溫?就是要自己本身都要做起,一同為這個地球,共同來守護而努力。」

「哪裡有需要就要在哪裡付出。」除了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產品,大愛感恩科技更將這分愛的力量、善的專業,更投注研發壓力布、做成改良式壓力衣。從去(2015)年八仙塵爆意外,造成社會數百位青年學子嚴重燒傷,大愛感恩科技與陽光基金會合作,共同研發具有冰涼感、舒適感、透氣性、活動性等功能性的壓力衣,希望建立一套標準系統,不管是壓力值檢測、或是培育專業測量人員,回饋社會,撒播愛與善,實踐社會企業責任感,庇護天下眾生。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12 May 2016

大愛感恩認證


To help do their share and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corpo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med B Corp which promotes a company’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To date, the movement has spread across the world as hundreds of businesses apply for B Corp certification. We now take you to the 2016 B Corp ASIA Forum held in Taipei. 


為了盡一分力讓世界變得更好,美國的幾間公司創立了B型企業,要推廣企業承擔、社會與環保責任,至今這項運動已經推廣至全球,有上千間公司完成了,B型企業認證審核機制,現在帶您前往在台北舉行的,2016B型企業亞太論壇。 Read more

校園推廣至家庭 清淨源頭身力行


廣邀更多人勤耕福田,馬六甲慈濟志工黃愛媋,從家長變成愛心媽媽,帶動幼兒園的小朋友做資源回收,已經五年了。黃愛媋的努力,不但影響到老師、家長在家裡落實環保,就連園長的兒子以及畢業生也主動要求到環保站付出。 


慈濟志工,黃愛媋:「看到等下有玻璃瓶,我們放這裡好不好。」 

從家長變成愛心媽媽,慈濟志工黃愛媋在幼兒園推動環保,已有五年。 

慈濟志工,黃愛媋:「我希望他們這個環保的精神,再去影響爸爸媽媽,或者家人 然後左鄰右舍。」 

幼兒園園長,謝玉心:「所以很多小朋友都懂,至少知道(能)環保的,都丟進紙袋裡面 變成一個習慣。」 

民眾:「我的兄弟也有留環保資源給他,他有問就拿到那麼多了。」 

黃愛媋的呼籲不但獲得老師的支持。小朋友、家長都響應。 

家長,李來慧:「他講愛心媽媽有來講,要做環保愛地球 她跟我們講,這個可以環保的你們要收。」 

慈濟志工,黃愛媋:「要載小朋友去環保站做環保了,來 我們一起上車。」 

知道環保的重要,園長兒子也主動邀約幼兒園的畢業生到環保站付出。 

謝玉心的兒子,許朝翔:「在環保站可以為地球盡一分力,反正這裡也是,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類 我們就來做。」 

慈濟志工,廖金英:「假如放假,多了這些小菩薩 就很好。」 

慈濟志工,劉英:「多了他們 手腳比較多,就做得比較快,她活動比較多認識人比較多,多數是她招來的。」 

推動環保身體力行,在黃愛媋的號召下,大家凝聚力量。 

呂嘉嘉 鍾健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酵素妙用多 清潔環境助救災


位在台北松山車站旁的「慈濟東區聯絡處」日前(2/15)舉辦一場「我愛大地」講座,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溫秀枝醫師分享環保酵素的應用。溫醫師從國際報告向大家提到,酵素除了居家使用,也可以用在災區救援。 


談到酵素應用,大家熱烈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醫師「溫秀枝」,則分享了「環保酵素如何應用在災區救援」。 

馬來西亞醫師 溫秀枝:「救援是救什麼呢?其實是用在幫助那些在救災的人,因為在幫助救災的人,身體還有環境都會汙染,我們環保酵素就可以起(發揮)到這個功能。」 

在慈濟東區聯絡處的「我愛大地」講座,溫醫師還帶來國際報告,談到環保酵素能夠抑制多種細菌和黴菌的孳生,有助於河流與溝渠的淨化。代代從事果農的林昶騰,也是酵素達人。 

果農 林昶騰:「因為你必須要把所有害蟲都用農藥把牠殺死,所以就一直在找一個可以不必用農藥、可以替代的物品,所以才接觸到環保酵素。」 

從居家環境,延伸到農業與救災,在場許多掌管家事的女性,環保觀念更進一步。 

真善美志工 翁淑絹 楊琇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拒塑愛地球!環保觀念植心田


塑膠袋無時無刻都可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雖然提供便利性,但若過度使用會加重廢棄物處理的負荷,而任意丟棄也會衝擊環境生態。慈濟志工前往新北市新莊區的恆毅中學推廣環保,以塑膠袋的使用為題,戲劇演出。 


欸?這些劇中人物與行為,怎麼好像都在生活中出現過?!中學生有感而發。 

恆毅中學學生 陳炫辰:「我忽然意外的發現,其實我們生活中很普通的購物(行為),在一次的購物當中,就可能產生過多不需要的垃圾。」 

恆毅中學學生 陳為睿:「我看到了我們一般人會做的行為舉止,會購買過多包裝的物品以及對於垃圾的厭惡感。」 

演員走下台與觀眾面對面互動。 

演員與學生:「我買了3C產品(包裝太多了)。」 「包裝太多,還有呢(然後就亂丟)?」 

演員與學生:「當別人買了一支比我更酷的手機,這個時候我是不是需要再去買一支呢(不用)(因為有一支手機就好)?」 

一個小動作,影響大環境。 

恆毅中學老師 溫旺盛:「他們知道資源回收,但是可能不懂到底量上面回收有多大影響,所以今天這課程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收穫。」 

慈濟志工在恆毅中學宣導環保,貼近生活的創意戲劇,連結的是對環保意識的警醒,吸引年輕學子回響! 


真善美志工 吳玉對 廖森藤 袁韶聆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6,05/12 松山親子成長班(環教研習)

【對象】松山親子成長班
【時間】2016年5月12日(四)19:30-21:00
【地點】松山聯絡處 (105 台北市松山區 南京東路5段188號16樓)

20160513-41.jpg20160513-42.jpg
Read more

松山親子成長班(環教研習)

【對象】松山親子成長班
【時間】2016年5月12日(四)19:30-21:00
【地點】松山聯絡處 (105 台北市松山區 南京東路5段188號16樓)

20160513-41.jpg20160513-42.jpg
Read more

環保教育人文心 產學合作推動行

圖說:(左起) 大愛感恩科技人資 呂怡德、經營規劃室 林慧萍組長、崇右技術學院教務處註冊組組長王怡文老師、大四實習學生夏鈺琳。(攝影:楊孫斌)崇右技術學院自2016年起與大愛感恩科技第一次合作實施「時尚服飾製成學分學程」計劃,建立產學合作良好的關係。5月6日崇右技術學院教務處註冊組組長王怡文老師蒞臨大愛感恩科技關懷實習學生 夏鈺琳,了解學生實習的狀況和公司內部的運作。

崇右技術學院102學年度與製衣公會合作,103年至105年實施「時尚服飾製成學分學程」,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聘請業師協同教學,經由契合式的專業訓練,培養服裝縫製與打版的人才。為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學生10學分4.5個月長期實習通過後,外加電腦打版集訓研習96小時,使學生順利銜接職場;學生參與校外實習時,企業於學生實習期間看出其工作態度、職業道德與專業知識。專業課程由校內老師授課,課程內容依據職場能力要求,傳授基本知識與技能。使同學親自參與職場,將理論與實務相互驗證,從實踐中學習,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最佳效果。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清淨內著衣,與老師解說舒適、涼感、易疏濕、易除臭、快乾等機能,讓老師驚訝原來環保再生材質的產品也能有如此質感。(攝影:呂怡德)為了讓怡文老師更加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經營規劃室林慧萍組長為老師導覽低碳概念館、研發中心,從寶特瓶回收再生和環保菩薩的故事中,因為證嚴法師的『不忍』,而慈示大愛感恩科技需研發救災、備災的裝備,做為前線慈濟志工最佳的後盾。而環保布料顏色綠、白、灰,因為不後染、不製造多餘的可能性汙染(排水、染劑等),又能設計出優雅端莊的服飾,王怡文老師說:「來這就像上了一課,原來寶特瓶可以做出這麼多有用的東西。」林慧萍組長詳細的介紹讓老師滿懷的感恩的心回家,並且當場請購好穿實用的環保舒壓襪,讓久站久坐的老師可以使用,降低長期易腳痠的狀況。

圖說:專長繪圖技巧的崇右技術學院大四實習學生夏鈺琳,也能在職場中展現不同作品,讓老師大為讚歎並肯定她的表現,期待能永保初發心。(繪圖:夏鈺琳-大愛感恩科技綠菩提季刊。故事來源:證嚴法師說故事影音-五色鹿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tW10u9-O0在對談中怡文老師提到希望培育更多人才,藉此讓學生更能融入職場,搭配職場條件所需,來修改學校的課程,讓串連的教學計劃能夠有相輔相成,而大愛感恩科技秉持「環保、教育、人文」並重,將實習同學視為家人、以等同正式同仁對待,希望能透過同學的專長來適才適所,培養個人所長的廣度,儘可能從嘗試不同工作中來發揮無限的潛能,如同公司在分享職場倫理的9字箴言:「使命感.責任心.極積度」,相信彼此在職場與學校付出對於同仁和學生都是一樣的期待,“態度”的表現將會是大過於一個人的能力表現,透過學校學科知識教育、職場專業實習教育,加上學生肯學、願做之積極投入,一定能培育出具備專業能力、肯承擔負責任的優秀人才。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育人文心 產學合作推動行

圖說:(左起) 大愛感恩科技人資 呂怡德、經營規劃室 林慧萍組長、崇右技術學院教務處註冊組組長王怡文老師、大四實習學生夏鈺琳。(攝影:楊孫斌)崇右技術學院自2016年起與大愛感恩科技第一次合作實施「時尚服飾製成學分學程」計劃,建立產學合作良好的關係。5月6日崇右技術學院教務處註冊組組長王怡文老師蒞臨大愛感恩科技關懷實習學生 夏鈺琳,了解學生實習的狀況和公司內部的運作。

崇右技術學院102學年度與製衣公會合作,103年至105年實施「時尚服飾製成學分學程」,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聘請業師協同教學,經由契合式的專業訓練,培養服裝縫製與打版的人才。為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學生10學分4.5個月長期實習通過後,外加電腦打版集訓研習96小時,使學生順利銜接職場;學生參與校外實習時,企業於學生實習期間看出其工作態度、職業道德與專業知識。專業課程由校內老師授課,課程內容依據職場能力要求,傳授基本知識與技能。使同學親自參與職場,將理論與實務相互驗證,從實踐中學習,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最佳效果。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清淨內著衣,與老師解說舒適、涼感、易疏濕、易除臭、快乾等機能,讓老師驚訝原來環保再生材質的產品也能有如此質感。(攝影:呂怡德)為了讓怡文老師更加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經營規劃室林慧萍組長為老師導覽低碳概念館、研發中心,從寶特瓶回收再生和環保菩薩的故事中,因為證嚴法師的『不忍』,而慈示大愛感恩科技需研發救災、備災的裝備,做為前線慈濟志工最佳的後盾。而環保布料顏色綠、白、灰,因為不後染、不製造多餘的可能性汙染(排水、染劑等),又能設計出優雅端莊的服飾,王怡文老師說:「來這就像上了一課,原來寶特瓶可以做出這麼多有用的東西。」林慧萍組長詳細的介紹讓老師滿懷的感恩的心回家,並且當場請購好穿實用的環保舒壓襪,讓久站久坐的老師可以使用,降低長期易腳痠的狀況。

圖說:專長繪圖技巧的崇右技術學院大四實習學生夏鈺琳,也能在職場中展現不同作品,讓老師大為讚歎並肯定她的表現,期待能永保初發心。(繪圖:夏鈺琳-大愛感恩科技綠菩提季刊。故事來源:證嚴法師說故事影音-五色鹿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tW10u9-O0在對談中怡文老師提到希望培育更多人才,藉此讓學生更能融入職場,搭配職場條件所需,來修改學校的課程,讓串連的教學計劃能夠有相輔相成,而大愛感恩科技秉持「環保、教育、人文」並重,將實習同學視為家人、以等同正式同仁對待,希望能透過同學的專長來適才適所,培養個人所長的廣度,儘可能從嘗試不同工作中來發揮無限的潛能,如同公司在分享職場倫理的9字箴言:「使命感.責任心.極積度」,相信彼此在職場與學校付出對於同仁和學生都是一樣的期待,“態度”的表現將會是大過於一個人的能力表現,透過學校學科知識教育、職場專業實習教育,加上學生肯學、願做之積極投入,一定能培育出具備專業能力、肯承擔負責任的優秀人才。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宜蘭 蔡林阿嬌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12.jpg以前真的窮到會怕,如果我不做,兩百、三百也好;天會掉下錢來給我們嗎?不要怨嘆,就忍。女兒也這樣勸我,忍一次,你進一步。

Read more

Wednesday, 11 May 2016

印度博士訪大愛 環保科技廣人文

圖說:5月6日,遠從印度來台的Sadhan K Ghosh博士,在中國生產力中心林佑穎協理、李麗寬組長的推薦介紹下,來到內湖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觀摩臺灣環保、學習環保與科技產業的結合,共同見證臺灣的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5月6日,遠從印度來台的Sadhan K Ghosh博士,在中國生產力中心林佑穎協理、李麗寬組長的推薦介紹下,來到內湖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觀摩臺灣環保、學習環保與科技產業的結合,共同見證臺灣的軟實力。Sadhan K Ghosh博士,為印度加爾各答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印度國際廢棄物管理協會會長,在廢物管理、綠色製造和TQM等領域相當知名,與亞、澳、非、歐洲與美國等共同合作,成立全球永續發展的移動工作隊,解決垃圾問題。陪伴來訪的中國生產力,一向以塑造出合理化、團隊化、價值化、家庭化、卓越知識雲端化等的企業文化,致力成為經營管理的人才庫享譽著稱,其專業經營管理團隊,不遺餘力協助與國際企業投資臺灣,是台灣與國際間的溝通橋樑。

「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慈濟環保回收站,將環保菩薩細心去除瓶蓋、瓶環,所回收的PET (1號寶特瓶) 再製成環保產品,最後隨著慈濟志工送往全球苦難的現場,膚慰受苦受難的眾生。」短短的兩個小時,由楊竣翔以流利的英文導覽低碳人文概念館,及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說明研發實驗室,在透過Q&A問與答方式,將大愛感恩科技理念介紹給Sadhan K Ghosh博士。

20160512-12.jpg聽完大愛感恩科技分享,Sadhan K Ghosh博士表示這次的行程非常滿意,分享三項大愛感恩科技感人的地方:「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令我非常感動。走遍世界,看了眾多環保科技產品,但從沒有見過如大愛感恩科技這麼涵養豐富的公司,完全以環保再生材質生產製作,所以非常感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慈濟環保回收站,將環保菩薩細心去除瓶蓋、瓶環,所回收的PET (1號寶特瓶) 再製成環保產品,最後隨著慈濟志工送往全球苦難的現場,膚慰受苦受難的眾生。」短短的兩個小時,由楊竣翔以流利的英文導覽低碳人文概念館,及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說明研發實驗室。(攝影者:曹書豪)第二個感動點是臺灣的回收效率:慈濟基金會與大愛感恩科技緊密合作,所有環保原料來源,都來自於全台定期/不定期共 20萬名環保菩薩以及五千多個環保回收點,是非常神奇與好的,令我非常讚歎,不只是為了人類的福祉、環境的保護,更因為了提倡能源效能與循環經濟。大愛感恩所做的完全符合能源效能與循環經濟,利益社會、造福人類、提倡環保理念「教育人們用完的(寶特瓶)資源可以回收,而非丟棄破壞環境。」

第三點感動點是大愛感恩高標準的品質管控:大愛感恩科技的供應鏈,串聯愛心協力廠商,提升產品價值,且優良的品質管理,造就產品的永續與管控,給予消費者最安心的保證。總結就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事情,是為社會與資源回收相關產業設立了很好的典範,同時也是為全球設立很好的環保教育題材。「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慈濟)志工,將大愛感恩的經營模式與環保概念傳遞到全球,因為(慈濟/大愛)是令我很感動的一個團體。」

「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不要忽視自己小小的力量,一個簡單的動作(撿起地上的寶特瓶),卻能影響整個環境與社會。環保不是只是口號,而是要去行動,Sadhan K Ghosh博士表示將來要成為一名志工,推動環保理念,成為一名環境推動者。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綠色創新及企業社會責任」大愛感恩科技整合慈濟環保回收點,研發PET再製環保產品,減少石油開採。截至2015年底,共使用回收寶特瓶4.8億支,共減少2,9萬公斤二氧化碳、12億頓的水,以及748萬公升石油,2014年更榮獲GCCA Later Stage『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全世界第一,而這一切努力都來自於環保菩薩守護大地的一念心。(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印度博士訪大愛 環保科技廣人文

圖說:5月6日,遠從印度來台的Sadhan K Ghosh博士,在中國生產力中心林佑穎協理、李麗寬組長的推薦介紹下,來到內湖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觀摩臺灣環保、學習環保與科技產業的結合,共同見證臺灣的軟實力。(攝影者:曹書豪)5月6日,遠從印度來台的Sadhan K Ghosh博士,在中國生產力中心林佑穎協理、李麗寬組長的推薦介紹下,來到內湖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觀摩臺灣環保、學習環保與科技產業的結合,共同見證臺灣的軟實力。Sadhan K Ghosh博士,為印度加爾各答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印度國際廢棄物管理協會會長,在廢物管理、綠色製造和TQM等領域相當知名,與亞、澳、非、歐洲與美國等共同合作,成立全球永續發展的移動工作隊,解決垃圾問題。陪伴來訪的中國生產力,一向以塑造出合理化、團隊化、價值化、家庭化、卓越知識雲端化等的企業文化,致力成為經營管理的人才庫享譽著稱,其專業經營管理團隊,不遺餘力協助與國際企業投資臺灣,是台灣與國際間的溝通橋樑。

「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慈濟環保回收站,將環保菩薩細心去除瓶蓋、瓶環,所回收的PET (1號寶特瓶) 再製成環保產品,最後隨著慈濟志工送往全球苦難的現場,膚慰受苦受難的眾生。」短短的兩個小時,由楊竣翔以流利的英文導覽低碳人文概念館,及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說明研發實驗室,在透過Q&A問與答方式,將大愛感恩科技理念介紹給Sadhan K Ghosh博士。

20160512-12.jpg聽完大愛感恩科技分享,Sadhan K Ghosh博士表示這次的行程非常滿意,分享三項大愛感恩科技感人的地方:「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令我非常感動。走遍世界,看了眾多環保科技產品,但從沒有見過如大愛感恩科技這麼涵養豐富的公司,完全以環保再生材質生產製作,所以非常感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結合慈濟環保回收站,將環保菩薩細心去除瓶蓋、瓶環,所回收的PET (1號寶特瓶) 再製成環保產品,最後隨著慈濟志工送往全球苦難的現場,膚慰受苦受難的眾生。」短短的兩個小時,由楊竣翔以流利的英文導覽低碳人文概念館,及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說明研發實驗室。(攝影者:曹書豪)第二個感動點是臺灣的回收效率:慈濟基金會與大愛感恩科技緊密合作,所有環保原料來源,都來自於全台定期/不定期共 20萬名環保菩薩以及五千多個環保回收點,是非常神奇與好的,令我非常讚歎,不只是為了人類的福祉、環境的保護,更因為了提倡能源效能與循環經濟。大愛感恩所做的完全符合能源效能與循環經濟,利益社會、造福人類、提倡環保理念「教育人們用完的(寶特瓶)資源可以回收,而非丟棄破壞環境。」

第三點感動點是大愛感恩高標準的品質管控:大愛感恩科技的供應鏈,串聯愛心協力廠商,提升產品價值,且優良的品質管理,造就產品的永續與管控,給予消費者最安心的保證。總結就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事情,是為社會與資源回收相關產業設立了很好的典範,同時也是為全球設立很好的環保教育題材。「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慈濟)志工,將大愛感恩的經營模式與環保概念傳遞到全球,因為(慈濟/大愛)是令我很感動的一個團體。」

「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不要忽視自己小小的力量,一個簡單的動作(撿起地上的寶特瓶),卻能影響整個環境與社會。環保不是只是口號,而是要去行動,Sadhan K Ghosh博士表示將來要成為一名志工,推動環保理念,成為一名環境推動者。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綠色創新及企業社會責任」大愛感恩科技整合慈濟環保回收點,研發PET再製環保產品,減少石油開採。截至2015年底,共使用回收寶特瓶4.8億支,共減少2,9萬公斤二氧化碳、12億頓的水,以及748萬公升石油,2014年更榮獲GCCA Later Stage『Waste Management廢棄物管理』全世界第一,而這一切努力都來自於環保菩薩守護大地的一念心。(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上海社區環保併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China do their shopping online, the demand for packaging materials also increases. To help minimize the impact that used packaging has on the environment, in Shanghai`s Minhang and Zhabei Districts,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been collecting them on a regular basis every month. Some residents have therefore learned to leave their recyclables at their doors, or even bring them to the collection points. 


在中國,有越來越多人,上網購物,所以快遞用的包裝,也是越來越多,為了減少包裝紙對地球的影響,上海的閔行區和閘北區,志工每個月定期回收資源,有些居民已經學會,把整理好的,放在門口給志工,或者拿到集中地。 Read more

資源分類有訣竅 垃圾減量護大地


台中市建功國小,鼓勵學生做環保,兒童節園遊會,特別和慈濟志工合作,設置環保宣導攤位,由志工們耐心講解,強化愛護地球的觀念,另外,學生們也前往鄰近的回收站,學習資源分類,收穫滿滿。 


慈濟志工 與 學生:「 這是寶特瓶, (這個呢) 這是軟料 。」 

台中市建功國小,校外教學,學生們參觀新田環保站,不是走馬看花,而是實際體驗,如何資源分類,在慈濟志工的解說下,恍然大悟,平常真的不夠環保. 

台中建功國小學生:「 以前我都是亂丟, 經過今天之後, 我可能就比較認識分類的原理。」 

慈濟志工 紀羿秀:「 水果的套袋 也可以回收 。」 

資源回收,能夠降低環境汙染,建功國小今年舉辦的兒童節園遊會,特別有意義,慈濟志工以愛地球為主軸,擺設攤位,宣導環保觀念. 

聲音:慈濟志工 洪仟惠:「 這是環保站回收來的玩具, 妳要惜福愛物喔 。」 

慈濟志工 郭素娥:「 我常常看小朋友把吸管丟掉, 所以我想吸管可以做什麼利用, 就做成小朋友喜歡的風車 。」 

關心我們居住的地球,小小的吸管,能變成可愛風車,二手玩具,同樣省錢又環保,物盡其用,減少消費,不要浪費.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美科技公司來台 關心南震災鄉親


美國北加州矽谷,邁威爾科技有限公司 (Marvell), 許多華人在此工作。台南地震後大家發起捐款,公司副總( Bill Kovacevic)特地到台灣拜訪台南慈濟分會,將善款交由慈濟轉饋鄉親。 


九十度鞠躬歡迎貴賓,他是美國北加州矽谷一家半導體公司的副總,遠道而來,透過慈濟,關心台南震災的受災鄉親。 

志工透過簡報,分享慈濟第一時間投入救災,到現在依然一路陪伴,現場還展示了福慧床,和安心關懷的伴手禮,每一分用心,都體貼入微,公司代表深受感動。 

邁威爾科技公司副總 Kovacevic:「慈濟跟我們一起合作,把一些資源醫療愛心,送到災民手上,讓他們趕快恢復正常生活。」 

慈濟志工 鄭清發:「很感恩 有他們這樣關心我們,他們已經有捐款,現在還要繼續再做。」 

除了簡報,志工也陪同他們參觀慈濟行動餐車,科技結合慈善,服務及時,溫暖身心,將十方挹注的善心,加乘發揮在鄉親身上。 

潘俞臻 鄭瑞萍 台南報導 Read more

加國社區服務展 慈濟展現人文風


在加拿大,密西沙加的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內,舉辦社區服務展,邀請了一百多家政府及社區服務部門參與,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連續第三年受邀參加,在琳瑯滿目的攤位中,流露一股格外濃厚的人文風。 


大型購物中心,熙熙攘攘的人流。社區服務展邀請慈濟西多倫多聯絡處參展,這張海報,特寫志工到尼泊爾賑災身影,省議員貝克先生參觀說,慈濟組織很吸引他。 

省議員 貝克先生:「您們關注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無論他們在哪裡,我看到您們在老人院付出,看到您們在當地社區幫助正經歷苦難的人。」 

回收的寶特瓶製成的圍巾、毛毯,也是令人矚目的焦點。慈濟志工準備靜思語書籤與大眾結緣。 

省議員 貝克先生:「(這句)多做多得,少做多失。它不僅僅是寫在書籤上,我去參觀您們的聯絡處時,您們正在實踐它,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多次良好互動下,貝克先生將靜思語推薦給當地感化中心,展覽前,志工已將一百本五國語言的靜思語送抵。 

省議員 貝克先生:「有時候感化中心,真需要一些像您們這樣思維積極的人,來協助啟發這些正在服刑的人,確保他們回歸社會時有能力適應社會。」 

志工親切而恭敬的與民眾以茶相會,體驗慈濟文化、人文洗禮。 

真善美志工 肖南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2016,05/11 大安國小老師參訪

【對象】大安國小老師
【時間】2016年5月11日(三)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1-11.jpg20160511-12.jpg20160511-13.jpg20160511-14.jpg
Read more

友善大地回饋社會 綠色產業創新

圖說:環保科技,從一個寶特瓶的回收,變成一個社會行動,回收品透過科技,做成毛毯,都為環保。這分愛的力量、善的專業,更投注研發壓力布、做成改良式壓力衣,賦予了更多善與愛的意義。(照片來源:大愛台新聞報導)環保科技,從一個寶特瓶的回收,變成一個社會行動,回收品透過科技,做成毛毯,都為環保。這分愛的力量、善的專業,更投注研發壓力布、做成改良式壓力衣,賦予了更多善與愛的意義。

2008年創立的大愛感恩科技,提倡惜福愛物的理念,標榜回收寶特瓶,再製環保織品,也帶動國人的環保意識。隨著時代演進,現在的大愛感恩科技投入人才,為社會奉獻,2015年震驚社會的八仙塵暴,大愛感恩科技與陽光基金會合作,為燒燙傷友,研發改良壓力衣。不僅要回饋社會,還要讓環保再升級,該怎麼做,透過〈慈濟五十行願之路〉的專題報導,帶您一探究竟。

大部分的人,都有寶特瓶回收的概念,環保署有統計,台灣每年寶特瓶的回收量,大約有九萬公噸,相當於45億支的保特瓶。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多的寶特瓶,回收後,究竟去了哪裡?

大愛感恩愛心協力拉鍊廠業者 余庭妤:「我們這個環保PET材質的酯粒,它的成型,比我們一般的POM 花了將近三倍的時間。」有別於一般傳統塑料,受大愛感恩科技委託,經營二十多年的拉鍊廠,突破傳統,開始研發,因應潮流的環保拉鍊。拉鍊廠業者 陳逸政:「進入回收系統之後,如果是單一材質,我們很容易就把它直接切碎,直接進入回收系統,跟大愛再繼續合作的就是說,我們想辦法再把它,是回收過後的PET材質,把它作到拉鍊齒上面去,從材料選擇、一直到生產條件調整,這中間花了三、四年時間在調整這一塊。」 (註:POM, PolyOxyMethylene,或稱Polyacetal,聚甲醛,又稱聚氧化亞甲基、聚縮醛,有『塑鋼』、『金屬塑膠』之稱。)

圖說:「我們這個環保PET材質的酯粒,它的成型,比我們一般的POM 花了將近三倍的時間。」有別於一般傳統塑料,受大愛感恩科技委託,經營二十多年的拉鍊廠,突破傳統,開始研發,因應潮流的環保拉鍊(照片來源:大愛台新聞報導)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 博士:「以前的鈕扣也不是用PET的材質去製作,所以我們這一次,希望把PET做成鈕扣、PET去做成拉鍊。未來這樣子的衣服,我們要再進一步,去回收它的時候,不需要耗費很多人力去做拆解。」 耗費人力、工時,訴求就在於,未來整件衣服,都要能回收利用。而這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推出RECYCLE TO RECYCLE ,二次回收的概念。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我們生活用品等等,任何的物品,全部都用石油做的,我們可以用回收,來做成一樣,很舒適的生活產品,不要再開採,我們大地之母,石油的資源。」2008年,由五位企業家,出資創立的大愛感恩科技,以高於市價,回收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平均下來,每年大約使用六千六百多萬支回收的寶特瓶,惜福愛物的精神,最終來自於這群穿著灰衣的環保菩薩,每天從街坊社區,做資源回收,累積的成果。

德商搖籃到搖籃台灣分公司經理 黃琮峻:「從公平貿易來講,或者是所謂的綠色概念來講,大愛(感恩科技) 其實它就是個很典型的、成功的案例。這些一切一切都其實是可以讓台灣的很多企業,他們願意去響應這件事情。」回收再生概念,不僅成為國內指標,還揚名國際,獲得德國萊因再生材質,與產品碳足跡的雙認證。德國萊因公司總經理 Uwe:「這次毛毯認證,大愛感恩科技做出表率,特別是環保產品,真正落實環境友善的部分,也帶動社會企業思考,原來我們還有許多事可以做。」歷經幾年努力,賺到的不是錢,而是民眾的環保意識,還有對社會的一分責任。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以高於市價,回收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平均下來,每年大約使用六千六百多萬支回收的寶特瓶,惜福愛物的精神,最終來自於這群穿著灰衣的環保菩薩,每天從街坊社區,做資源回收,累積的成果。(照片來源:大愛台新聞報導)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其實,實業家的成就,並不在他的企業有多大,或者是他的名聲有多高,而是在於這家企業,他能夠為社會,甚至為這個世界上、為地球,能夠付出多少。」

2015年,八仙塵爆意外,造成400多人嚴重燒燙傷,引起社會多方關注,證嚴上人更是不忍,傷友在漫長復健路上,面對的身心煎熬。證嚴上人 開示(2015/11/08 ):「我看到那些孩子,真的心裡很不忍心,穿著壓力衣 還是很厚的,大家都坐立不安,一直坐在那邊 也是一直(抓癢),可以的話,能趕快改善。」

但市面上,壓力衣的布料厚、價格不一,選擇有限。大愛感恩科技與(國智經編)、陽光基金會合作,針對燒燙傷友,設計有別以往的壓力衣。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 博士:「利用尼龍本身的特性,再加上它石粉的改質,創造出來的冰涼度,讓它冰涼長效的涼感,能夠更持久。」

陽光基金會主任 宋有礪:「慈濟這部分,願意跟我們合作,針對我們的需求,在做布料的改良,譬如說壓力的部分、舒適度的部分、活動度的部分,做一些試驗,期待就是這一些方面都可以是,傷友穿起來是最好的狀況。 」

負責研發壓力衣的林正雄,為了測量壓力值,不僅把自己當成試驗品,也定期與傷友交流意見,從中改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 博士 與 傷友 何福來:「這件你穿起來,跟以前的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 「這件穿起來比較舒服!」 「比較舒服喔!」 「拉的感覺還好」 「所謂舒服,是怎麼樣舒服?」 「不是很緊這樣。」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大愛感恩』這四個字,也是上人給我們取名,顧名思義就是,上人希望我們『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方向跟目標,去努力。」從創立到創新,大愛感恩科技,一如初衷。秉持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一分用心,持續向前。

大愛新聞 專題報導 行願50

採訪撰寫 呂思萱
攝影剪接 林家慧
過音志工 徐筱明

 

Read more

友善大地回饋社會 綠色產業創新

圖說:環保科技,從一個寶特瓶的回收,變成一個社會行動,回收品透過科技,做成毛毯,都為環保。這分愛的力量、善的專業,更投注研發壓力布、做成改良式壓力衣,賦予了更多善與愛的意義。(照片來源:大愛台新聞報導)環保科技,從一個寶特瓶的回收,變成一個社會行動,回收品透過科技,做成毛毯,都為環保。這分愛的力量、善的專業,更投注研發壓力布、做成改良式壓力衣,賦予了更多善與愛的意義。

2008年創立的大愛感恩科技,提倡惜福愛物的理念,標榜回收寶特瓶,再製環保織品,也帶動國人的環保意識。隨著時代演進,現在的大愛感恩科技投入人才,為社會奉獻,2015年震驚社會的八仙塵暴,大愛感恩科技與陽光基金會合作,為燒燙傷友,研發改良壓力衣。不僅要回饋社會,還要讓環保再升級,該怎麼做,透過〈慈濟五十行願之路〉的專題報導,帶您一探究竟。

大部分的人,都有寶特瓶回收的概念,環保署有統計,台灣每年寶特瓶的回收量,大約有九萬公噸,相當於45億支的保特瓶。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多的寶特瓶,回收後,究竟去了哪裡?

大愛感恩愛心協力拉鍊廠業者 余庭妤:「我們這個環保PET材質的酯粒,它的成型,比我們一般的POM 花了將近三倍的時間。」有別於一般傳統塑料,受大愛感恩科技委託,經營二十多年的拉鍊廠,突破傳統,開始研發,因應潮流的環保拉鍊。拉鍊廠業者 陳逸政:「進入回收系統之後,如果是單一材質,我們很容易就把它直接切碎,直接進入回收系統,跟大愛再繼續合作的就是說,我們想辦法再把它,是回收過後的PET材質,把它作到拉鍊齒上面去,從材料選擇、一直到生產條件調整,這中間花了三、四年時間在調整這一塊。」 (註:POM, PolyOxyMethylene,或稱Polyacetal,聚甲醛,又稱聚氧化亞甲基、聚縮醛,有『塑鋼』、『金屬塑膠』之稱。)

圖說:「我們這個環保PET材質的酯粒,它的成型,比我們一般的POM 花了將近三倍的時間。」有別於一般傳統塑料,受大愛感恩科技委託,經營二十多年的拉鍊廠,突破傳統,開始研發,因應潮流的環保拉鍊(照片來源:大愛台新聞報導)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 博士:「以前的鈕扣也不是用PET的材質去製作,所以我們這一次,希望把PET做成鈕扣、PET去做成拉鍊。未來這樣子的衣服,我們要再進一步,去回收它的時候,不需要耗費很多人力去做拆解。」 耗費人力、工時,訴求就在於,未來整件衣服,都要能回收利用。而這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推出RECYCLE TO RECYCLE ,二次回收的概念。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我們生活用品等等,任何的物品,全部都用石油做的,我們可以用回收,來做成一樣,很舒適的生活產品,不要再開採,我們大地之母,石油的資源。」2008年,由五位企業家,出資創立的大愛感恩科技,以高於市價,回收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平均下來,每年大約使用六千六百多萬支回收的寶特瓶,惜福愛物的精神,最終來自於這群穿著灰衣的環保菩薩,每天從街坊社區,做資源回收,累積的成果。

德商搖籃到搖籃台灣分公司經理 黃琮峻:「從公平貿易來講,或者是所謂的綠色概念來講,大愛(感恩科技) 其實它就是個很典型的、成功的案例。這些一切一切都其實是可以讓台灣的很多企業,他們願意去響應這件事情。」回收再生概念,不僅成為國內指標,還揚名國際,獲得德國萊因再生材質,與產品碳足跡的雙認證。德國萊因公司總經理 Uwe:「這次毛毯認證,大愛感恩科技做出表率,特別是環保產品,真正落實環境友善的部分,也帶動社會企業思考,原來我們還有許多事可以做。」歷經幾年努力,賺到的不是錢,而是民眾的環保意識,還有對社會的一分責任。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以高於市價,回收寶特瓶,重新製成環保織品。平均下來,每年大約使用六千六百多萬支回收的寶特瓶,惜福愛物的精神,最終來自於這群穿著灰衣的環保菩薩,每天從街坊社區,做資源回收,累積的成果。(照片來源:大愛台新聞報導)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其實,實業家的成就,並不在他的企業有多大,或者是他的名聲有多高,而是在於這家企業,他能夠為社會,甚至為這個世界上、為地球,能夠付出多少。」

2015年,八仙塵爆意外,造成400多人嚴重燒燙傷,引起社會多方關注,證嚴上人更是不忍,傷友在漫長復健路上,面對的身心煎熬。證嚴上人 開示(2015/11/08 ):「我看到那些孩子,真的心裡很不忍心,穿著壓力衣 還是很厚的,大家都坐立不安,一直坐在那邊 也是一直(抓癢),可以的話,能趕快改善。」

但市面上,壓力衣的布料厚、價格不一,選擇有限。大愛感恩科技與(國智經編)、陽光基金會合作,針對燒燙傷友,設計有別以往的壓力衣。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 博士:「利用尼龍本身的特性,再加上它石粉的改質,創造出來的冰涼度,讓它冰涼長效的涼感,能夠更持久。」

陽光基金會主任 宋有礪:「慈濟這部分,願意跟我們合作,針對我們的需求,在做布料的改良,譬如說壓力的部分、舒適度的部分、活動度的部分,做一些試驗,期待就是這一些方面都可以是,傷友穿起來是最好的狀況。 」

負責研發壓力衣的林正雄,為了測量壓力值,不僅把自己當成試驗品,也定期與傷友交流意見,從中改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 林正雄 博士 與 傷友 何福來:「這件你穿起來,跟以前的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 「這件穿起來比較舒服!」 「比較舒服喔!」 「拉的感覺還好」 「所謂舒服,是怎麼樣舒服?」 「不是很緊這樣。」

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大愛感恩』這四個字,也是上人給我們取名,顧名思義就是,上人希望我們『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方向跟目標,去努力。」從創立到創新,大愛感恩科技,一如初衷。秉持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一分用心,持續向前。

大愛新聞 專題報導 行願50

採訪撰寫 呂思萱
攝影剪接 林家慧
過音志工 徐筱明

 

Read more

桃園 呂理達、蕭素靜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11.jpg我有財,她有庫,財庫合在一起就會聚財,用以前創業的精神來打拼志業。做環保,惜福,才會越來越有福。 Read more

Tuesday, 10 May 2016

公益守護暖人心 大愛關懷天下願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這群遠到而來的慈善公益同好,分享慈濟的所說、所做,以及今年慈濟五十周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慈濟的親筆信,信中提到看見慈濟的努力,更深許未來有無限可能。也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因緣,透過紀錄影片簡述實業家的「承擔與愛心」,也請大家看座位身後,這面掘井人海報,「掘井」,要為慈善挹注源源不絕的力量。(攝影者: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一家無私、公益的社會回饋企業,在愛心平台上,常是各產官學界相繼參訪,個人揪團引伴逗陣來了解這家環保愛心企業。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一行11人,5月9日在慈濟北京志工仇序及多位慈濟志工陪伴下,也蒞臨來訪。

前年剛成立的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是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茲(Bill Gates),美國橋水公司聯席首席投資官、北京達理公益基金會理事瑞•達利歐(Ray Dalio),老牛基金會創始人、榮譽會長牛根生,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會長何巧女,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名譽理事長葉慶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聯合倡議成立,是中國首家由中美慈善家創建的國際性公益學院。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這群遠到而來的慈善公益同好,分享慈濟的所說所做,以及今年慈濟五十周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慈濟的親筆信,信中提到看見慈濟的努力,更深許未來有無限可能。也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因緣,透過紀錄影片簡述實業家的「承擔與愛心」,也請大家看座位身後,這面掘井人海報,「掘井」,要為慈善挹注源源不絕的力量。

圖說: 前年剛成立的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是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茲(Bill Gates),美國橋水公司聯席首席投資官、北京達理公益基金會理事瑞•達利歐(Ray Dalio),老牛基金會創始人、榮譽會長牛根生,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會長何巧女,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名譽理事長葉慶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聯合倡議成立,是中國首家由中美慈善家創建的國際性公益學院。(攝影者:黃勁惟)頭上戴了一頂在Q&A對談中,提問所獲贈的「環保帽」結緣品,也另外要買給孩子,巧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方儀說道:「給家裡的小朋友買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他們從小就有做環保的意識,也讓他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並可能因此讓他們將來有公益的性格。」

現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動態走秀,有別於一般服飾所強調的流行走秀,搭配《一個乾淨的地球》一曲,將傳薪服飾、慈悲科技、修賢服飾,透過走秀將大愛產品「生活實用、災時備用」特性傳達出來。

圖說:現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動態走秀,有別於一般服飾所強調的流行走秀,搭配《一個乾淨的地球》一曲,將傳薪服飾、慈悲科技、修賢服飾,透過走秀將產品「生活實用、災時備用」特性傳達出來。(攝影者:許育仁)北京志工仇序師兄,已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多次,趁此次母親佳節,選擇大愛感恩環保織品當禮物,要給雙親,感恩說道:「今天我請購了一個行李箱,因為比平時行李箱還要輕許多,用大愛環保的行李箱,出差時使用;請購了遠紅外線護膝組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因為媽媽膝蓋不好;還請購了一些汗衫,送給爸爸和岳父,請他們穿上這環保透氣的的衣服,也是代表我一點孝心。」

門外遊覽車等待開往向下一站的催促,卻催不動愛心滿滿、必須請購者,此次陪伴的蘆洲慈濟志工盧敏惠師姊,表示「他們買的勤、很想買,但時間過很快,外頭遊覽車在等,我們帶隊的也很急,但只能感恩,把握好因緣。」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北京志工仇序師兄,趁此次母親佳節,選擇大愛感恩當禮物,要給雙親,感恩說道:「今天我請購了一個行李箱,因為比平時行李箱還要輕許多,用大愛環保的行李箱,出差時使用;請購了遠紅外線護膝組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因為媽媽膝蓋不好;還請購了一些汗衫,送給爸爸和岳父,請他們穿上這環保透氣的衣服,也是代表我一點孝心。」(攝影者:許育仁)圖說:頭上戴了一頂在Q&A對談中,提問所獲得的「環保帽」結緣品,也另外要買給孩子,巧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方儀說道:「給家裡的小朋友買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他們從小就有做環保的意識,也讓他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並可能因此讓他們將來有公益的性格。」(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公益守護暖人心 大愛關懷天下願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這群遠到而來的慈善公益同好,分享慈濟的所說、所做,以及今年慈濟五十周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慈濟的親筆信,信中提到看見慈濟的努力,更深許未來有無限可能。也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因緣,透過紀錄影片簡述實業家的「承擔與愛心」,也請大家看座位身後,這面掘井人海報,「掘井」,要為慈善挹注源源不絕的力量。(攝影者: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一家無私、公益的社會回饋企業,在愛心平台上,常是各產官學界相繼參訪,個人揪團引伴逗陣來了解這家環保愛心企業。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一行11人,5月9日在慈濟北京志工仇序及多位慈濟志工陪伴下,也蒞臨來訪。

前年剛成立的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是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茲(Bill Gates),美國橋水公司聯席首席投資官、北京達理公益基金會理事瑞•達利歐(Ray Dalio),老牛基金會創始人、榮譽會長牛根生,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會長何巧女,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名譽理事長葉慶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聯合倡議成立,是中國首家由中美慈善家創建的國際性公益學院。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這群遠到而來的慈善公益同好,分享慈濟的所說所做,以及今年慈濟五十周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慈濟的親筆信,信中提到看見慈濟的努力,更深許未來有無限可能。也將大愛感恩科技成立因緣,透過紀錄影片簡述實業家的「承擔與愛心」,也請大家看座位身後,這面掘井人海報,「掘井」,要為慈善挹注源源不絕的力量。

圖說: 前年剛成立的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是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茲(Bill Gates),美國橋水公司聯席首席投資官、北京達理公益基金會理事瑞•達利歐(Ray Dalio),老牛基金會創始人、榮譽會長牛根生,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會長何巧女,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名譽理事長葉慶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聯合倡議成立,是中國首家由中美慈善家創建的國際性公益學院。(攝影者:黃勁惟)頭上戴了一頂在Q&A對談中,提問所獲贈的「環保帽」結緣品,也另外要買給孩子,巧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方儀說道:「給家裡的小朋友買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他們從小就有做環保的意識,也讓他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並可能因此讓他們將來有公益的性格。」

現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動態走秀,有別於一般服飾所強調的流行走秀,搭配《一個乾淨的地球》一曲,將傳薪服飾、慈悲科技、修賢服飾,透過走秀將大愛產品「生活實用、災時備用」特性傳達出來。

圖說:現場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動態走秀,有別於一般服飾所強調的流行走秀,搭配《一個乾淨的地球》一曲,將傳薪服飾、慈悲科技、修賢服飾,透過走秀將產品「生活實用、災時備用」特性傳達出來。(攝影者:許育仁)北京志工仇序師兄,已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多次,趁此次母親佳節,選擇大愛感恩環保織品當禮物,要給雙親,感恩說道:「今天我請購了一個行李箱,因為比平時行李箱還要輕許多,用大愛環保的行李箱,出差時使用;請購了遠紅外線護膝組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因為媽媽膝蓋不好;還請購了一些汗衫,送給爸爸和岳父,請他們穿上這環保透氣的的衣服,也是代表我一點孝心。」

門外遊覽車等待開往向下一站的催促,卻催不動愛心滿滿、必須請購者,此次陪伴的蘆洲慈濟志工盧敏惠師姊,表示「他們買的勤、很想買,但時間過很快,外頭遊覽車在等,我們帶隊的也很急,但只能感恩,把握好因緣。」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北京志工仇序師兄,趁此次母親佳節,選擇大愛感恩當禮物,要給雙親,感恩說道:「今天我請購了一個行李箱,因為比平時行李箱還要輕許多,用大愛環保的行李箱,出差時使用;請購了遠紅外線護膝組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因為媽媽膝蓋不好;還請購了一些汗衫,送給爸爸和岳父,請他們穿上這環保透氣的衣服,也是代表我一點孝心。」(攝影者:許育仁)圖說:頭上戴了一頂在Q&A對談中,提問所獲得的「環保帽」結緣品,也另外要買給孩子,巧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方儀說道:「給家裡的小朋友買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他們從小就有做環保的意識,也讓他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並可能因此讓他們將來有公益的性格。」(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慈濟50慈濟環保起源


As Taiwan enjoyed its economic boom in the 80s and 90s, obscene amount of trash was also produced due to wastage and lack of recycling. The trash quickly overwhelmed the country`s landfills, while people protested against building more landfills and incinerators. Amidst the conflict, Master Cheng Yen called out to her supporters to actualize Tzu Chi`s environmental mission, which eventually solved the problem and also transformed Taiwan`s people. 


1980年到1990年間,臺灣享受經濟繁榮,但也因為浪費與沒有落實環保,讓垃圾量爆炸,讓掩埋場很快就爆滿,同時許多居民也抗議,興建焚化爐、掩埋場,在混亂當中,證嚴上人登高一呼,要支持者落實慈濟的環保志業,不僅解決了問題,也改變了臺灣人的習慣。 Read more

清明掃墓宣環保 愛護山林不染塵


基隆慈濟人,從2012年開始,每年清明節都會前往當地的「南榮公墓」,設立環保回收點。四年的時間,扭轉了民眾以往垃圾未分類、隨手丟的習慣,現在這個墓區,掃墓人潮依舊,但已不再髒亂。 


清明連假,基隆的「南榮公墓」出現掃墓人潮,慈濟志工則是連續四年,來到這裡設點。 

民眾:「慈濟做得很好,做這(分類)好 做這好。」 

以往台灣各地墓區,垃圾桶、與資源回收設施都很少見,一個清明節下來,墓區環境就顯得非常髒亂。基隆慈濟人有鑒於此,四年前開始,年年到「南榮公墓」宣導環保,民眾習慣有沒有改變,志工各個都是見證人。 

慈濟志工 黃振龍:「四年前大家 會眾大德,都是整包(垃圾)丟進來的,讓我們這些環保志工在分類,很辛苦 最近環保意識抬頭了,大家對環保這個概念都很不錯,所以我們今年做得很法喜。」 

慈濟志工 鄭王慧玲:「我就認為說,這種東西跟大眾分享,是個有意義的事情,那我就很勇敢去講出來 這個樣子,大眾配合度和認同度也是滿高的,那我就覺得很開心。」 

慎終追遠,是傳統孝道觀念的延伸,改掉過往隨手亂丟的惡習,不讓祖先蒙羞、也留給下一代美好的環境。 

曾蕙慈 曾聰明 高德方 真善美志工-基隆報導 Read more

做環保活化腦細胞 慈院醫師見證


北區環保幹事,在萬華靜思堂召開雙月會,372位資深環保志工齊聚,透過分享,相互交流聯誼,也為台南地震受災鄉親祈福。 


北區372位環保幹事齊聚萬華靜思堂,召開例行雙月會,這次特別邀請人醫會李嘉富醫師,透過實際的例子,介紹環保與健康的關係。 

台北慈院身心科醫師 李嘉富:「當初我的母親,她有一次要回家的路上,奇怪明明下了公車要往這邊走,怎麼越走越不對。後來她就在我的鼓勵下,她也去參加環保站,參加環保的活動,剛開始就是說做這(分類)真的滿無聊,可是後來越做發現頭腦越清楚。」 

每一次的月會,大家除了了解慈濟環保志業的最新脈動,也分享各自在社區推動環保的成績。 

慈濟志工 游彩霞:「環保雙月會其實它是一個資訊平台社區,有什麼樣的問題或者是有怎麼樣好的分享,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互相交換訊息,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做到零廚餘、零垃圾。」 

慈濟志工 許武嵩:「我們希望每一個社區人人都能起來做環保,家家戶戶都能落實到資源回收裡面,他可以在家庭裡面做好精質的分類。」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慈濟志工扮演帶動者的角色,期待這分力量能更深耕每個社區,讓地球被破壞的速度能夠減緩。 


真善美志工 柯玲蘭 鄭振遠 沈光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廢鉛筆變盆栽 塑造優質企業形象

20160511.jpg
鉛筆用到剩下一小截怎麼辦?我們常常就會直接丟棄。不過現在有一種標榜環保的鉛筆盆栽,將筆末端的橡皮擦頭,改成可生物分解的膠囊。膠囊中,就放了各式的種子。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的發明,原本是學生設計永續辦公室的作業,如今每個月全球熱銷30萬到40支。因為鉛筆外觀可以印上廣告的字樣,成為很多包括IKEA、百事可樂、迪士尼樂園、美國銀行等企業行銷的工具。除了鉛筆以外,卡片,甚至貼紙,都可以拿來種,讓城市人看到綠意一點一點從身旁的角落擴散開來。雖然這個環保創意被丹麥智庫學者評為公司行銷的噱頭,不過城市農場的推手卻大讚這個新發明,讓城市綠美化的空間變大了。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2852 Read more

2016,05/10 大安區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大安區大愛媽媽
【時間】2016年5月10日(二)12:00-14: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點線匯聚成大愛 自立環保推動者

20160510-11.jpg20160510-12.jpg
Read more

2016,05/10 非凡新聞來訪

【對象】非凡新聞
【時間】2016年5月10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3-11.jpg20160513-12.jpg
Read more

非凡新聞來訪

【對象】非凡新聞
【時間】2016年5月10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13-11.jpg20160513-12.jpg
Read more

大愛感恩科技 感恩賀七周年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七周年(攝影者:呂怡德)大愛感恩科技已經七周年,從2008年創立到現在,每天日子再過,同仁也是花自己的青春歲月。今天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楊竣翔師兄,來跟我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七周年。日子真的過得很快,每一次周年慶,希望能夠帶出公益及更多的愛在裡頭,像是在今年七周年我們舉辦一個這樣子的活動,跟以往有什麼不同呢?

從我進大愛感恩科技以來,每一個周年我們都是會辦一個像大愛台台慶這樣子的活動,現場邀約所有的合作夥伴、一路上護持我們的大德們一起來參加,但今年有感於看到之前別的志業體,他們是主管帶著同仁們去居家訪視打掃等行動來慶祝他們的周年慶,我們覺得這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所以我們也再考慮說是不是把印象式的活動改再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中間的周年想更有意義的活動,不用勞師動眾、不用花費很大金費,我們真的是護持除了慈濟以外的一些團體、社會公益及社會企業。

今年就特別找到慢飛兒來合作,講到「慢飛兒」這個名詞聽眾朋友不太懂,那慢飛兒是哪一群的人叫做「慢飛兒」呢?慢飛兒他很可愛,「慢飛兒」是一個在新竹的機構,他們是一群身心發展比一般人慢的孩子們、成年人,他們透過但是有工作的能力,只是速度比一般正常人稍慢一點,但是慢飛兒提供庇護工場,讓這些慢飛兒可以在裡面做,他們有進咖啡、茶,都是從這個公平貿易的方式取得的,讓這些慢飛兒可以在裡面做包裝、烘焙,給他們工作的機會,然後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這個社會企業再把百分之五十所得挹注到相關(重度)機構,有需要照顧的,比較像安養的地方,重度沒有工作能力的,希望他們有一個安穩的家。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無償的提供環保的圍巾、袖珍圍巾給慢飛兒,然後讓他們去跟咖啡組在一起,變成一個很特別的禮盒,除了暖心也暖身。(攝影者:姜郁雯)大愛感恩科技今年的合作方式,特別因為是因緣,鼎銘師伯有一次參加社會公益、社會企業的活動,然後就遇到慢飛兒的董事長戴先生,他們就聊起來了,然後就促成這樣的因緣,我們就到新竹去拜訪他們,他們每年過年都有年節的禮盒,以往大家都很護持,因為覺得做公益這樣子很好,但是一直以來他們咖啡跟茶,他們可能護持的夥伴覺得有沒有心的東西,剛好把握這次機會,大愛感恩科技無償的提供環保的圍巾、袖珍圍巾給慢飛兒,然後讓他們去跟咖啡組在一起,變成一個很特別的禮盒,除了暖心也暖身。像這樣年節的禮盒,然後我們本來不知道會不會受到大家的護持,本來預計只有五百盒,大愛感恩科技還幫忙慢飛兒去推廣,希望大家透過兩邊的廣到去推廣,把款項匯給慢飛兒也會開發票、收據給各單位、個人請購,結果沒有想到台灣人真的以愛以善為寶,大家護持的非常的多,光是大愛感恩自己推出了一千一百零六盒。原本計畫兩百五,大家的愛心真的是如潮水湧來,所有的所得都歸慢飛兒社會企業所有,希望他們順順利利。在農曆年過完之前,我們會再一次到新竹去拜訪,到時候會有一個相互感恩的儀式。

帶動一起來從事公益,我們不一定要買一個禮物送對方,也許我們幫對方做一件好事,會是一個很棒的禮物。與大愛感恩科技將近兩年的互動,我覺得這是一家非常先進的公司也是志業,大愛感恩科技一創立、一開始的初衷就是為了環保,同時要回饋慈濟、大愛台,從頭到尾它是公益的概念,到現在光不只要維持自己的運作之外,也希望結合更多公益組織、單位或者是民間的一些企業共同來推動,我們想要傳達的愛與關懷。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楊竣翔 師兄
【節目時間】 2016/5/10() 15:30~15:50 
【訪談主題】「減塑‧加速」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安裝教學

 

Read more

大愛感恩科技 感恩賀七周年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七周年(攝影者:呂怡德)大愛感恩科技已經七周年,從2008年創立到現在,每天日子再過,同仁也是花自己的青春歲月。今天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楊竣翔師兄,來跟我們分享大愛感恩科技七周年。日子真的過得很快,每一次周年慶,希望能夠帶出公益及更多的愛在裡頭,像是在今年七周年我們舉辦一個這樣子的活動,跟以往有什麼不同呢?

從我進大愛感恩科技以來,每一個周年我們都是會辦一個像大愛台台慶這樣子的活動,現場邀約所有的合作夥伴、一路上護持我們的大德們一起來參加,但今年有感於看到之前別的志業體,他們是主管帶著同仁們去居家訪視打掃等行動來慶祝他們的周年慶,我們覺得這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所以我們也再考慮說是不是把印象式的活動改再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中間的周年想更有意義的活動,不用勞師動眾、不用花費很大金費,我們真的是護持除了慈濟以外的一些團體、社會公益及社會企業。

今年就特別找到慢飛兒來合作,講到「慢飛兒」這個名詞聽眾朋友不太懂,那慢飛兒是哪一群的人叫做「慢飛兒」呢?慢飛兒他很可愛,「慢飛兒」是一個在新竹的機構,他們是一群身心發展比一般人慢的孩子們、成年人,他們透過但是有工作的能力,只是速度比一般正常人稍慢一點,但是慢飛兒提供庇護工場,讓這些慢飛兒可以在裡面做,他們有進咖啡、茶,都是從這個公平貿易的方式取得的,讓這些慢飛兒可以在裡面做包裝、烘焙,給他們工作的機會,然後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這個社會企業再把百分之五十所得挹注到相關(重度)機構,有需要照顧的,比較像安養的地方,重度沒有工作能力的,希望他們有一個安穩的家。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無償的提供環保的圍巾、袖珍圍巾給慢飛兒,然後讓他們去跟咖啡組在一起,變成一個很特別的禮盒,除了暖心也暖身。(攝影者:姜郁雯)大愛感恩科技今年的合作方式,特別因為是因緣,鼎銘師伯有一次參加社會公益、社會企業的活動,然後就遇到慢飛兒的董事長戴先生,他們就聊起來了,然後就促成這樣的因緣,我們就到新竹去拜訪他們,他們每年過年都有年節的禮盒,以往大家都很護持,因為覺得做公益這樣子很好,但是一直以來他們咖啡跟茶,他們可能護持的夥伴覺得有沒有心的東西,剛好把握這次機會,大愛感恩科技無償的提供環保的圍巾、袖珍圍巾給慢飛兒,然後讓他們去跟咖啡組在一起,變成一個很特別的禮盒,除了暖心也暖身。像這樣年節的禮盒,然後我們本來不知道會不會受到大家的護持,本來預計只有五百盒,大愛感恩科技還幫忙慢飛兒去推廣,希望大家透過兩邊的廣到去推廣,把款項匯給慢飛兒也會開發票、收據給各單位、個人請購,結果沒有想到台灣人真的以愛以善為寶,大家護持的非常的多,光是大愛感恩自己推出了一千一百零六盒。原本計畫兩百五,大家的愛心真的是如潮水湧來,所有的所得都歸慢飛兒社會企業所有,希望他們順順利利。在農曆年過完之前,我們會再一次到新竹去拜訪,到時候會有一個相互感恩的儀式。

帶動一起來從事公益,我們不一定要買一個禮物送對方,也許我們幫對方做一件好事,會是一個很棒的禮物。與大愛感恩科技將近兩年的互動,我覺得這是一家非常先進的公司也是志業,大愛感恩科技一創立、一開始的初衷就是為了環保,同時要回饋慈濟、大愛台,從頭到尾它是公益的概念,到現在光不只要維持自己的運作之外,也希望結合更多公益組織、單位或者是民間的一些企業共同來推動,我們想要傳達的愛與關懷。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楊竣翔 師兄
【節目時間】 2016/5/10() 15:30~15:50 
【訪談主題】「減塑‧加速」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安裝教學

 

Read more

Monday, 09 May 2016

鶯歌環保之旅 了解大愛之道

圖說:5月3日,鶯歌大愛媽媽、環保菩薩及慈濟師兄姊近 40位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攝影者:黃勁惟)「先有參加 2/20 環保種子教師研習,之後 3/22 大愛媽媽成長班的課程,再邀請鼎銘師兄來演講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及它的由來,也因為這樣的因緣,為了想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5月3日,鶯歌大愛媽媽、環保菩薩及慈濟師兄姊近 40位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經由分享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因為每次的賑災因緣及實際需求而成就慈悲科技環保再生產品的研發,例如在烏來風災協助鄉親清掃,有一位慈濟師姊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神奇環保白褲去清掃,雖然弄得全身髒染淤泥,等淤泥乾掉之後,用手撥的就撥掉,而且也很好清洗。黃進興師兄分享:「一般像那樣的鞋子要多少錢?都要三千多元,還沒有我們大愛感恩科技這種功能 (舒適、防潑水),釘子踩下去都不會有事情,不過真的是很厲害。讓我想到上次去八八水災,我們去佳冬清掃,我們當領隊的都有跟大家說,你的腳踩下去如果是木頭,千萬要抬起來移到其他地方,因為那個木頭水一流都會分開,造成釘子外露。後來阿兵哥都去幫忙打掃,指揮官跟我們說,今天我們又有幾個兄弟受傷了,我跟他說你要跟他們交代遇到木頭不要踩,大家遇到木頭都給它踩下去,所以大家都受傷。大愛感恩科技的防穿刺鞋子我就在想,真的是很好用,像我們去賑災真的是很安全,今天真得很感恩讓我們知道很多很多大愛感恩科技真正的人文,不管是人文或者實用性,我們都要感恩他們的用心。」

圖說:大愛媽媽高月嬌說:「我們一般人的想法都說「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好像有點貴」其實它有另外更一層的意義還有保護,像鞋子有保護的作用在裡面,防穿刺這樣的保護作用在裡面,今天藉由這樣一個介紹、很有趣的問答,這樣子讓大家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然後大家以後在請購的時候、還有在使用的時候的那一份心,一定是用起來會更不一樣。」(攝影者:黃勁惟)聽完分享後,環保菩薩卓瑞子說:「大愛感恩科技的遠紅外線毛毯很好,我以前還沒有買的時候,脖子後面的筋痠痛到頭,我就去靜思堂,有一位師姊一直跟我講說紅外線 (毛毯) 很好,所以我就買回來使用,睡,我都坐在沙發,把毛毯鋪著睡,大約使用一個月,然後脖子後面的痠痛就好了,真的很好用。」環保菩薩陳淑麗說:「我自己本身有穿汗衫,穿起來覺得蠻舒服的、非常好穿,我也買一件給我兒子穿,他平常都不穿,可是我發現他最近都一直都在穿。」

大愛媽媽高月嬌說:「我們一般人的想法都說「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好像有點貴」,其實它有另外更一層的意義,還有保護,像鞋子有保護的作用在裡面,防穿刺這樣的保護作用在裡面,今天藉由這樣一個介紹、很有趣的問答,這樣子讓大家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然後大家以後在請購的時候、還有在使用的時候的那一份心,一定是用起來會更不一樣。」市面上賣的多功能性的產品,往往價格高許多。大愛感恩科技開發出來的產品不僅有功能性、實用性,還能感受到溫度,同時也感受到她們愛護地球的一念心。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鶯歌環保之旅 了解大愛之道

圖說:5月3日,鶯歌大愛媽媽、環保菩薩及慈濟師兄姊近 40位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攝影者:黃勁惟)「先有參加 2/20 環保種子教師研習,之後 3/22 大愛媽媽成長班的課程,再邀請鼎銘師兄來演講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及它的由來,也因為這樣的因緣,為了想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5月3日,鶯歌大愛媽媽、環保菩薩及慈濟師兄姊近 40位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經由分享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因為每次的賑災因緣及實際需求而成就慈悲科技環保再生產品的研發,例如在烏來風災協助鄉親清掃,有一位慈濟師姊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神奇環保白褲去清掃,雖然弄得全身髒染淤泥,等淤泥乾掉之後,用手撥的就撥掉,而且也很好清洗。黃進興師兄分享:「一般像那樣的鞋子要多少錢?都要三千多元,還沒有我們大愛感恩科技這種功能 (舒適、防潑水),釘子踩下去都不會有事情,不過真的是很厲害。讓我想到上次去八八水災,我們去佳冬清掃,我們當領隊的都有跟大家說,你的腳踩下去如果是木頭,千萬要抬起來移到其他地方,因為那個木頭水一流都會分開,造成釘子外露。後來阿兵哥都去幫忙打掃,指揮官跟我們說,今天我們又有幾個兄弟受傷了,我跟他說你要跟他們交代遇到木頭不要踩,大家遇到木頭都給它踩下去,所以大家都受傷。大愛感恩科技的防穿刺鞋子我就在想,真的是很好用,像我們去賑災真的是很安全,今天真得很感恩讓我們知道很多很多大愛感恩科技真正的人文,不管是人文或者實用性,我們都要感恩他們的用心。」

圖說:大愛媽媽高月嬌說:「我們一般人的想法都說「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好像有點貴」其實它有另外更一層的意義還有保護,像鞋子有保護的作用在裡面,防穿刺這樣的保護作用在裡面,今天藉由這樣一個介紹、很有趣的問答,這樣子讓大家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然後大家以後在請購的時候、還有在使用的時候的那一份心,一定是用起來會更不一樣。」(攝影者:黃勁惟)聽完分享後,環保菩薩卓瑞子說:「大愛感恩科技的遠紅外線毛毯很好,我以前還沒有買的時候,脖子後面的筋痠痛到頭,我就去靜思堂,有一位師姊一直跟我講說紅外線 (毛毯) 很好,所以我就買回來使用,睡,我都坐在沙發,把毛毯鋪著睡,大約使用一個月,然後脖子後面的痠痛就好了,真的很好用。」環保菩薩陳淑麗說:「我自己本身有穿汗衫,穿起來覺得蠻舒服的、非常好穿,我也買一件給我兒子穿,他平常都不穿,可是我發現他最近都一直都在穿。」

大愛媽媽高月嬌說:「我們一般人的想法都說「大愛感恩科技的東西好像有點貴」,其實它有另外更一層的意義,還有保護,像鞋子有保護的作用在裡面,防穿刺這樣的保護作用在裡面,今天藉由這樣一個介紹、很有趣的問答,這樣子讓大家更認識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然後大家以後在請購的時候、還有在使用的時候的那一份心,一定是用起來會更不一樣。」市面上賣的多功能性的產品,往往價格高許多。大愛感恩科技開發出來的產品不僅有功能性、實用性,還能感受到溫度,同時也感受到她們愛護地球的一念心。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環保玩具改造


Next we’ll meet Huang Caizheng of Hualien. Mr. Huang runs his own noodle restaurant, but he is also an instructor with the Taiwan Toy Library Association, who teaches classes on reusing recyclable materials to make creative toys. He recently visited Tzu Chi University in Hualien to teach everyone about his Do-It-Yourself toy making methods. A group of volunteer students from SCLove were also present, and they said they were eager to take what they had learned with them to Sichuan during the summer. 


接下來帶各位認識住花蓮、開設麵店的黃財正,同時也是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的講師,擅長將回收物改造成創意童玩,他上午來到慈濟大學,教大家DIY做出環保玩具,其中川愛志工隊的學生,也將在暑假把所學帶到四川。  Read more

罹癌後經濟陷困 志工伸援度難關


慈濟照顧戶劉先生,三年前罹患口腔咽喉癌,無法說話,靠胃管進食,兩年來,在慈濟志工的陪伴下,打開心扉,種植蘭花、仙人掌維持家計,也投入環保行列。他的手藝精巧,收集竹籤創作工藝品,也在歲末年終,將工藝品和仙人掌捐出來護持慈濟。 


慈濟志工代讀:「我的經濟陷入困境,那時我真的不想活下去了 。」 

拿著竹筒站在志工旁邊的這位是劉先生,原本是水電工人,三年前罹患口腔咽喉癌開刀,人生變了調,慈濟志工接獲提報,伸出援手。 

慈濟志工代讀:「經過師兄師姊的開導,而且還常常來關心我,就在那個時候 我感覺人間有愛,所以我就改變悲觀的想法。」 

一念心轉,人生境遇大不同,志工的鼓勵讓劉先生重拾希望,他捐出自己種的仙人掌及平日創作的工藝作品護持慈濟。 

慈濟志工 蔡芙蓉:「做靜思堂和精舍的大殿,要送給慈濟,我說要拿相片讓他看 他說不必,用電腦找到圖 就做好了。」 

維妙維肖的作品,是劉先生用回收的竹籤一根一根黏起來的,現在,他不但生活有目標,更是一位手心向下的環保志工。 

真善美志工 林素燦 吳士鐘 屏東報導 Read more

拜訪社區推廣環保 落實資源回收


坐落於淡水新市鎮的「慈濟淡水共修處」,不僅是鄰近社區的信仰中心,慈濟志工也身兼這些住戶的環保顧問。最近慈濟人就來到「四季水漾」社區,講解資源分類的技巧。 


淡水慈濟人,這天來拜訪共修處附近的新市鎮社區。 

慈濟志工 李建隆:「我們是慈濟功德會,你們都知道嗎(知道)?我們是鄰居嘛!我們這淡水慈濟共修處就在對面。」 

志工要來傳授資源分類的技巧。 

由於是新興社區,住戶多半為小家庭,年紀較輕、學習能力也較佳,因此志工講解得非常詳細。 

慈濟志工 黃莉珊:「這個耐熱袋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有時候我們出去外面都會(使用),這個可以回收。」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課後讓居民實地操作。 

慈濟志工與社區民眾:「這個PE(PE還是PP)(PEPE這個也是PE對不對),對!這個也是PE。」 

俗話說「熟能生巧」,艱澀的塑膠材料名詞,已經能透過手感分辨。 

慈濟志工 黃莉珊:「這個聲音是不是很大聲(對)?對!這PP,對!那PE,對!PE的聲音比較小。啊!這她知道耶!」 

社區民眾 張玉芳:「我覺得困難或許會有,但是我覺得做習慣了,這些困難都可以解決。」 

環保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責任,在慈濟人的協助下,又有一群人加入地球公民的行列。 


真善美志工 吳淑芬 張維翔 呂品佳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融生活!啟發孩童純真善念


環保不是沉重的課題,可以很輕鬆活潑!在湖南長沙的楓樹山社區,慈濟志工舉辦親子做環保的活動,透過趣味遊戲,啟發小朋友對環保的認識,大家都樂在其中。 


環保活動,在一群六七歲的孩子中,出現了一個大孩子!多年前,因為車禍導致行動不便、語言障礙的沈傑,最喜歡到環保站。 

猜拳比賽,欸?為什麼這一隊發到的全是塑膠袋,而另一隊都是漂亮的花朵?原來遊戲喻意善惡拔河,要想生活處處是鮮花,得少用塑膠袋。 

不願看到美麗的梅花樹變成了塑膠袋樹,小朋友的反應都很大。 

看到海龜拔吸管,流血呻吟的畫面,喜歡小動物的孩子於心不忍。 

實地動手做環保,蹲在地上分類,不懂的立刻問志工,小朋友有心得。 

小朋友 申雅亦:「回去如果有垃圾不能扔在地上,可以扔在垃圾桶或回收起來。」 

小朋友 黃盈嘉:「(垃圾)不要混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汙染。」 

趣味活動燃起孩子心中愛苗,環保課題可以不沉重。 


真善美志工 凌耀霞 唐建雲 湖南報導  Read more

2016,05/09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參訪

【對象】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時間】2016年5月9日(一)11:00-13: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公益守護暖人心 大愛關懷天下願
20160506-9-3.jpg20160506-9-4.jpg20160506-9-5.jpg20160506-9-6.jpg
Read more

2016,05/09 科技產業服務-中國企業主管參訪

【對象】科技產業服務-中國企業主管
【時間】2016年5月9日(一)14:3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06-9-1.jpg20160506-9-2.jpg
Read more

2016,05/09 環保署回收稽管會會議

【對象】環保署回收稽管會委員
【時間】2016年5月9日(一)14:00-15:00
【地點】環保署
Read more

2016,05/09 淡水親子班分享(環教研習)

【對象】淡水親子班
【時間】2016年5月9日(一)19:30-21:00
【地點】關渡園區(112 台北市北投區 大度路三段110號)
Read more

Sunday, 08 May 2016

內湖環保


At the end of the program, we head to Tzu Chi’s recycling station in Neihu, Taipei, as volunteers host a course on turning recyclables into decorations. That’s all the time we have for today, thank you for tuning in. Goodbye. 


節目最後,我們帶大家到台北內湖環保站,看看他們舉辦的環保DIY課程,以上是我們今天的節目內容,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做環保無縫接軌 身體力行愛地球


馬來西亞默迪卡花園環保站,成立於2015年1月22日,位於馬六甲最大的住宅區,居民多,環保物也就很多。為了維持環保站的整潔衛生,慈濟志工早晚都會去整理環保物,和居民一起打造潔淨社區。 


天黑了,環保站依舊燈火通明,大家下了班就趕過來分類,回收物今日事今日畢。 

環保志工 李連配:「我們講環保(物)這樣多,我們不來等誰來做是不是,大家分工合作囉。」 

環保志工 朱桂蘭:「因為好像我們的責任這樣,我們要快點去做。」 

這裡是默迪卡花園環保站,座落在馬六甲最大的住宅區。 

居民多,環保物也多,有了環保站,居民不用再為回收問題傷腦筋。 

社區民眾:「沒有環保站,(回收物)要丟去哪裡我也不知道。」 

社區民眾:「(這裡有了的話呢),有了就放這裡囉,不用再走這樣遠了。」 

社區民眾 張金鳳:「你們厲害還會拿這個(環保站),來給人家丟東西下去,(所以你們整個花園也比較乾淨嘛),對對大家也是好。」 

環保站開放社區民眾拿回收物來,志工早晚都要進來整理整理。 

慈濟志工 楊澤宗:「沒有每天收滿上來(的話),等一下他們要放就丟到亂亂,有時他們丟到外面出來。」 

慈濟志工 顏淑琴:「我們的環保物是不可以,囤到很凌亂那種,不可以堆積如山的,所以我們要盡量快快清清清,弄整齊它。」 

多一雙手就多一分力量,保護地球,也讓社區真的如花園一樣,美麗潔淨。 

饒于潤 鍾健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減碳換植栽 疼惜大地逗陣行


倡導愛護環境,疼惜大地,今天早上,北投垃圾焚化廠舉辦「植樹減碳新鮮森活」活動,一個早上的活動,吸引大批民眾,提著自家的容器,前來免費領取用廚餘蒸煮成的有機培養液,另外還有兌換盆栽等等活動,現場可是環保味十足。 


一桶接一桶,有機液態肥,吸引民眾大排長龍。 

民眾:「就(用來)澆花。(有發現長得比較好嗎?) 對呀,有哇,就是效果比一般買的一顆一顆的肥料要好很多。」 

北投焚化廠第一組組長 陳正守:「基本上它是經過一個高溫高壓的蒸煮方法,所以製作之前已經經過一個完整的消毒作業,然後出來之後經過固液分離,分離出來液體部分,我們經過一個月的曝氣發酵,才會形成這個液肥。」 

背後的原料,則是回收回來的家戶廚餘,繁瑣的程序,就是希望能發揮最大效用。提倡環保,美化環境,北投焚化廠還結合林務局,舉行贈送樹苗活動。 

民眾:「今天就是拿20個電池,換一個桂花或者是含笑花,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空氣比較好,環境比較漂亮。」 

北投焚化廠副廠長 胡坤智:「我們就以那個電池為主,還有CD片,這些都是比較不好處理的,另外那些(二手)書籍,也可以來回收以後,我們會送給我們的延慧書庫。」 

延續物命,創造循環再利用。另外,現場還有政風室,透過有獎徵答,宣導反貪污活動,從環境到心靈,做到徹底美化。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綠色醫院 頂樓架設太陽能板


正在菲律賓舉行的,2016年慈濟國際人醫論壇,(今天5號)進入第二天課程。學員們親眼見證慈濟研發的救災利器、多功能桌椅和帳棚,也有中醫師傳授舒緩身體病痛的穴位推拿,另外還有一場戶外教學,就是參觀當地著名的綠色醫院。 


大樓頂端,架設大片太陽能板,號稱綠色醫院--菲律賓心臟醫學中心,強調環保,和慈濟理念相同。 

人醫論壇第二天課程,特地安排到這裡參訪,也藉著簡報,了解各項省水省電設施,看看醫療機構,如何主動出擊,展現節能減碳救地球的決心。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柯建新,為學員示範,如何透過簡易的經絡舒緩,解決身體病痛。親自傳授幾個小訣竅,希望在將來的義診中,發揮妙用。 

花蓮慈院中醫部主任 柯建新:「 主要的項目還是以針灸推拿為主, 因為在這邊, 有時候藥物的取得上 有它的困難, 可是透過針灸或推拿, 它沒有一些人事地物的限制, 而且立刻可以用, 馬上可以看到效果 。」 

還有重量輕巧,搬運方便的淨斯多功能桌椅,廣泛運用在全球賑災,也趁著論壇,向各國人醫展示。 

慈悲科技當作後盾,多管齊下,也結合有志一同的醫護人員,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齊心,編織愛的醫療網。 

菲律賓綜合報導 Read more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 傳遞環保真善美

圖說:新加坡亞洲新聞特派記者拿起手上的透明寶特瓶,藉由鏡頭來告訴全球的觀眾:「你看!我身上的灰色刷毛背心是用24支回收寶特瓶做的哦!」(攝影者:姜郁雯)今年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計畫做一系列亞洲各地環保議題的新聞報導,預計於五月播出,由於此因緣,新加坡亞洲新聞台4月27日專程前來大愛感恩科技採訪,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環保產品研發的成效,以寶特瓶回收再生製作成服飾、袋材、毛毯、圍巾等生活用品,將是能代表台灣在環保產業上的表現。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 Asia)成立於1999年,亞洲新聞台是新加坡國家所屬的新傳媒集團(Media Corp),完全擁有經營之國際英語新聞衛星頻道,傳播範圍包括中國各主要城市、香港、台灣、印尼、菲律賓、杜拜等亞洲和中東25個國家,超過六千萬的收視觀眾。

經營規劃室林慧萍接受採訪時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成效的表現除了在一號寶特瓶的回收再生外,更是研發精進,將回收瓶蓋製作成環保系列文具,記者聽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的分享,不禁讚歎在這愛心平台上的貢獻,而且是真正對環境、社會有幫助的。「很榮幸能夠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採訪,也學到很多環保的議題,包括寶特瓶可以做出漂亮的衣服,還可以做出很多很多大家可以重新使用的東西,不只對整個台灣,是對整個地球都很有貢獻的事情。」新加坡亞洲新聞特派任百珺分享。

圖說:今年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計畫做一系列亞洲各地環保議題的新聞報導,特邀大愛感恩科技接受採訪,預計於五月播出。(攝影者:姜郁雯)如同榮獲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金點設計獎的「愛護地球極地動物系列毛毯禮盒」,分別有「海豹、企鵝、北極熊」三種可愛的極地動物圖案,想傳達給消費者環保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的設計,相對來說,包裝簡單、樸素,使用瓶身原色、不染色,及不讓消費者感到過度的包裝,因此包裝也需符合環保概念,並且融入靜思法語滋潤人人的心靈。

大愛感恩科技獨創的「產品生產履歷」,清楚的記錄了產品從原料取得、每段的製程、直到終端產品的呈現,完全透明化展現在顧客面前,可以安心請購與使用。產品材質具有「疏濕、快乾、免燙、易除臭、易去汙、敏感舒緩」的特性。尤其是產品原料的取得,是來自全台的環保菩薩用心分類,因為認同證嚴法師的環保理念,以一份清淨無染、愛護地球的心來身體力行,自然而然在請購產品的當下在意不是「價格」而是「價值」。

“環保即是心念.心念即是行動”,環保不是理想更不是口號,是可以藉由「有形的產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念」,唯有人心的真正改變,家中的垃圾其實是「城市的礦產、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鼓勵要落實環保在生活中,要懂得資源分類(可回收/不可回收)、清淨在源頭,源頭並非在環保站而是在家中,推廣“回收好.不用更好”、“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不要忽視自己一分小小的力量,社會會因你而改變!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 傳遞環保真善美

圖說:新加坡亞洲新聞特派記者拿起手上的透明寶特瓶,藉由鏡頭來告訴全球的觀眾:「你看!我身上的灰色刷毛背心是用24支回收寶特瓶做的哦!」(攝影者:姜郁雯)今年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計畫做一系列亞洲各地環保議題的新聞報導,預計於五月播出,由於此因緣,新加坡亞洲新聞台4月27日專程前來大愛感恩科技採訪,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環保產品研發的成效,以寶特瓶回收再生製作成服飾、袋材、毛毯、圍巾等生活用品,將是能代表台灣在環保產業上的表現。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 Asia)成立於1999年,亞洲新聞台是新加坡國家所屬的新傳媒集團(Media Corp),完全擁有經營之國際英語新聞衛星頻道,傳播範圍包括中國各主要城市、香港、台灣、印尼、菲律賓、杜拜等亞洲和中東25個國家,超過六千萬的收視觀眾。

經營規劃室林慧萍接受採訪時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成效的表現除了在一號寶特瓶的回收再生外,更是研發精進,將回收瓶蓋製作成環保系列文具,記者聽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同仁的分享,不禁讚歎在這愛心平台上的貢獻,而且是真正對環境、社會有幫助的。「很榮幸能夠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採訪,也學到很多環保的議題,包括寶特瓶可以做出漂亮的衣服,還可以做出很多很多大家可以重新使用的東西,不只對整個台灣,是對整個地球都很有貢獻的事情。」新加坡亞洲新聞特派任百珺分享。

圖說:今年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計畫做一系列亞洲各地環保議題的新聞報導,特邀大愛感恩科技接受採訪,預計於五月播出。(攝影者:姜郁雯)如同榮獲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金點設計獎的「愛護地球極地動物系列毛毯禮盒」,分別有「海豹、企鵝、北極熊」三種可愛的極地動物圖案,想傳達給消費者環保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的設計,相對來說,包裝簡單、樸素,使用瓶身原色、不染色,及不讓消費者感到過度的包裝,因此包裝也需符合環保概念,並且融入靜思法語滋潤人人的心靈。

大愛感恩科技獨創的「產品生產履歷」,清楚的記錄了產品從原料取得、每段的製程、直到終端產品的呈現,完全透明化展現在顧客面前,可以安心請購與使用。產品材質具有「疏濕、快乾、免燙、易除臭、易去汙、敏感舒緩」的特性。尤其是產品原料的取得,是來自全台的環保菩薩用心分類,因為認同證嚴法師的環保理念,以一份清淨無染、愛護地球的心來身體力行,自然而然在請購產品的當下在意不是「價格」而是「價值」。

“環保即是心念.心念即是行動”,環保不是理想更不是口號,是可以藉由「有形的產品」來喚醒人人「無形的心念」,唯有人心的真正改變,家中的垃圾其實是「城市的礦產、有用的資源」,大愛感恩科技鼓勵要落實環保在生活中,要懂得資源分類(可回收/不可回收)、清淨在源頭,源頭並非在環保站而是在家中,推廣“回收好.不用更好”、“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不要忽視自己一分小小的力量,社會會因你而改變!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育同行 守護慧命磐石

圖說:【學會.學慧】環保與教育同行、守護慧命的磐石,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科技大學分別堅守在教育與環保志業上,但都是在成長慧命資糧,以推廣人文、淨化人心為志業的磐石。(攝影者:林慧萍)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在環保志業的投入,平時在教育方面的深耕也是不遺餘力,因為深信環保的帶動要從「人心改變」開始,而不是一次性的分享或推動。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產學合作今年已邁入第四年,2016年4月26日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設計部趁著回花蓮朝山殊勝因緣,一行五人特別安排到慈濟科技大學訪談相關合作,希望能共同在教育志業、環保志業上努力,共創更有深度與廣度的合作面向。

這次到訪主要是針對與慈濟科技大學合作籌畫中之大愛感恩科技『藝文中心』進行初步討論,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慈科大紅藜產品(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咖啡館等空間規劃,共同來豐富與活用。除了原有的企業人文課程分享『企業倫理/綠色行銷』業師協同教學、環保站場域課程的結合、綠色企業公司參訪學習、暑期/全學年實習、概念館工讀等,每年規劃給同學們更精進與不同的學習,莫非就是希望將「環保、人文、教育」深植同學心中,讓同學們了解做行銷不是只有談生意與販售產品,背後的綠色概念、人文故事才是真正能讓自我提昇價值的重點。

圖說:【利他即是利己】大愛感恩科技藝文中心空間活用規劃,透過學校與產業的合作,又能共行在志業的無私平台,在此談的是教育、人文、環保,而不是名利與業績。(攝影者:林慧萍)環保產業開發的困難不在於本身開發產品的技術或專業,而是在大愛感恩科技所成就之『無私的愛心平台』還有賴大家的投入、肯定、護持。大愛感恩科技是朝向環保的領頭羊來努力前進,公司同仁都是有心有願的職志合一;合作夥伴我們不稱廠商或代工廠,因為大家是帶著愛心與善念而來;請購大德共同成就盈餘回饋社會公益等等,都是一份小力量、大匯聚。台灣地窄人少、但愛心的密度最大,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在這個愛心的平台上,透過每個有心人的參與付出,來好好的展現屬於台灣的軟實力、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眾人的愛心成果。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設計部一行五人到慈濟科大訪談相關合作,希望能共同在教育志業、環保志業上努力,共創更有深度與廣度的合作面向。(攝影者:林慧萍)教育大眾環保從生活中做起,『回收好.不用更好』、 『續物命.造福慧』、 『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不是口號,而是希望能透過一個觀念的改變,來從「學會」中「學慧」。環保不是理想,而是可以落實在生活中,是可以被人人實現的。唯有從人心淨化、從人的這一念心改變,才能從家庭影響到社區、企業、國家、社會,期盼大家都能在環保的行列來「共知、共識、共行」。如同證嚴法師慈示:「『淨化人心』之實質意義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教化眾生回歸清淨本性。為了未來的希望,我們要用心、合力共同來成就!」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育同行 守護慧命磐石

圖說:【學會.學慧】環保與教育同行、守護慧命的磐石,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科技大學分別堅守在教育與環保志業上,但都是在成長慧命資糧,以推廣人文、淨化人心為志業的磐石。(攝影者:林慧萍)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在環保志業的投入,平時在教育方面的深耕也是不遺餘力,因為深信環保的帶動要從「人心改變」開始,而不是一次性的分享或推動。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產學合作今年已邁入第四年,2016年4月26日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設計部趁著回花蓮朝山殊勝因緣,一行五人特別安排到慈濟科技大學訪談相關合作,希望能共同在教育志業、環保志業上努力,共創更有深度與廣度的合作面向。

這次到訪主要是針對與慈濟科技大學合作籌畫中之大愛感恩科技『藝文中心』進行初步討論,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慈科大紅藜產品(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咖啡館等空間規劃,共同來豐富與活用。除了原有的企業人文課程分享『企業倫理/綠色行銷』業師協同教學、環保站場域課程的結合、綠色企業公司參訪學習、暑期/全學年實習、概念館工讀等,每年規劃給同學們更精進與不同的學習,莫非就是希望將「環保、人文、教育」深植同學心中,讓同學們了解做行銷不是只有談生意與販售產品,背後的綠色概念、人文故事才是真正能讓自我提昇價值的重點。

圖說:【利他即是利己】大愛感恩科技藝文中心空間活用規劃,透過學校與產業的合作,又能共行在志業的無私平台,在此談的是教育、人文、環保,而不是名利與業績。(攝影者:林慧萍)環保產業開發的困難不在於本身開發產品的技術或專業,而是在大愛感恩科技所成就之『無私的愛心平台』還有賴大家的投入、肯定、護持。大愛感恩科技是朝向環保的領頭羊來努力前進,公司同仁都是有心有願的職志合一;合作夥伴我們不稱廠商或代工廠,因為大家是帶著愛心與善念而來;請購大德共同成就盈餘回饋社會公益等等,都是一份小力量、大匯聚。台灣地窄人少、但愛心的密度最大,大愛感恩科技希望在這個愛心的平台上,透過每個有心人的參與付出,來好好的展現屬於台灣的軟實力、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眾人的愛心成果。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設計部一行五人到慈濟科大訪談相關合作,希望能共同在教育志業、環保志業上努力,共創更有深度與廣度的合作面向。(攝影者:林慧萍)教育大眾環保從生活中做起,『回收好.不用更好』、 『續物命.造福慧』、 『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不是口號,而是希望能透過一個觀念的改變,來從「學會」中「學慧」。環保不是理想,而是可以落實在生活中,是可以被人人實現的。唯有從人心淨化、從人的這一念心改變,才能從家庭影響到社區、企業、國家、社會,期盼大家都能在環保的行列來「共知、共識、共行」。如同證嚴法師慈示:「『淨化人心』之實質意義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在教化眾生回歸清淨本性。為了未來的希望,我們要用心、合力共同來成就!」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Saturday, 07 May 2016

滾動大愛耀人文 中和中正經驗談

圖說: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開場時介紹: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多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21年以來始終如一。(攝影:郭于禎)4月22日中正萬華大愛媽媽精進課程邀請到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大安區中正組呂怡蓉及中和區中和組楊德煌師兄及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是協助慈籃各組聯繫窗口的 于禎共同於中正聯絡處分享慈籃緣起及青少年帶動經驗談。

鄭芬蕙師姊開場時介紹: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多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21年以來始終如一。除了接引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更接引不少家長,成為優秀的社區志工。

慈濟志工 呂怡蓉師姊在18年前因為小孩熱愛打籃球,和小孩一同加入慈籃,後來也成為慈籃中正組負責人。證嚴上人〈靜思語〉:「要用父母心教育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對待自己的孩子。」在每週的慈籃課程中 呂怡蓉師姊總是扮演著媽媽的腳色,雖然小孩長大,但是自己從未離開慈籃這個大家庭,總是把別人的小孩當做自己的小孩疼愛,因為她永遠記得慈籃陪伴她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現在換她要回饋於慈籃。從前的呂怡蓉師姊認為做一個快樂的志工就好,在今年初發心要參加培訓,不只承擔慈籃的職務,未來也要在社區投入志工的行列。

圖說:中正萬華大愛媽媽精進課程邀請到(左起)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大安區中正組呂怡蓉及中和區中和組楊德煌師兄,於中正聯絡處分享慈籃緣起及青少年帶動經驗談。慈籃不只在打球,更重視人文課程,讓小孩從小懂得感恩尊重愛,家長們不僅陪伴小孩,更能一同投入志工的行列。(攝影:郭于禎)傳統社會無論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都強調教育過程如果不打罵,不但沒有效果,甚至是一種沒有真正愛心的教育。也就是我們經常都聽到過的「愛之深,責之切」的教育要求。慈濟志工 楊德煌師兄教育小孩的方式亦是如此。但是加入慈籃家族,讓他改變了對小孩的教育。楊德煌師兄發現打罵教育對於小孩的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且積極的效果。唯有使用 上人的法,先改變自己的內心,才能影響全家人及小孩。最終調整自已教養小孩的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圖說:楊德煌師兄發現打罵教育對於小孩的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且積極的效果。唯有使用 上人的法,先改變自己的內心,才能影響全家人及小孩。最終調整自已教養小孩的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攝影:郭于禎)針對此次大愛媽媽共修,大愛感恩也提供環保常識有獎問答,並提供使用保特瓶回收製作的大愛狗感恩貓吉祥物吊飾,以及折疊收納扇等結緣品,意涵「一人一善(扇)、日行一善(扇)」,透過有形的環保織品,希望做到生活環保及心靈環保,並且將慈濟大愛感恩環保理念帶入校園與社區。同時,藉由這次的分享,中正萬華區大愛媽媽更認識慈籃,了解到原來慈籃不只在打球,更重視人文課程,讓小孩從小懂得感恩尊重愛,家長們不僅陪伴小孩,更能一同投入志工的行列,回到社區後大愛媽媽們也要廣邀更多社區會眾小孩加入慈籃家族。

「慈籃」藉由籃球技術的訓練,輔以慈濟人文精神,期望達到「寓教於樂及術德兼修」的成效,並培養青年、青少年及兒童「關懷社會及尊重生命」的共識,秉持「愛心、團結、服務」的理念,發揮運動員「耐力和毅力」的精神,並持之以恆落實在家庭生活中,進而化小愛為大愛,落實社區關懷社會,實現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

人文真善美志工 郭于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20160508-14.jpg 

Read more

滾動大愛耀人文 中和中正經驗談

圖說: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開場時介紹: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多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21年以來始終如一。(攝影:郭于禎)4月22日中正萬華大愛媽媽精進課程邀請到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大安區中正組呂怡蓉及中和區中和組楊德煌師兄及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是協助慈籃各組聯繫窗口的 于禎共同於中正聯絡處分享慈籃緣起及青少年帶動經驗談。

鄭芬蕙師姊開場時介紹: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多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21年以來始終如一。除了接引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更接引不少家長,成為優秀的社區志工。

慈濟志工 呂怡蓉師姊在18年前因為小孩熱愛打籃球,和小孩一同加入慈籃,後來也成為慈籃中正組負責人。證嚴上人〈靜思語〉:「要用父母心教育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對待自己的孩子。」在每週的慈籃課程中 呂怡蓉師姊總是扮演著媽媽的腳色,雖然小孩長大,但是自己從未離開慈籃這個大家庭,總是把別人的小孩當做自己的小孩疼愛,因為她永遠記得慈籃陪伴她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現在換她要回饋於慈籃。從前的呂怡蓉師姊認為做一個快樂的志工就好,在今年初發心要參加培訓,不只承擔慈籃的職務,未來也要在社區投入志工的行列。

圖說:中正萬華大愛媽媽精進課程邀請到(左起)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大安區中正組呂怡蓉及中和區中和組楊德煌師兄,於中正聯絡處分享慈籃緣起及青少年帶動經驗談。慈籃不只在打球,更重視人文課程,讓小孩從小懂得感恩尊重愛,家長們不僅陪伴小孩,更能一同投入志工的行列。(攝影:郭于禎)傳統社會無論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都強調教育過程如果不打罵,不但沒有效果,甚至是一種沒有真正愛心的教育。也就是我們經常都聽到過的「愛之深,責之切」的教育要求。慈濟志工 楊德煌師兄教育小孩的方式亦是如此。但是加入慈籃家族,讓他改變了對小孩的教育。楊德煌師兄發現打罵教育對於小孩的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且積極的效果。唯有使用 上人的法,先改變自己的內心,才能影響全家人及小孩。最終調整自已教養小孩的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圖說:楊德煌師兄發現打罵教育對於小孩的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且積極的效果。唯有使用 上人的法,先改變自己的內心,才能影響全家人及小孩。最終調整自已教養小孩的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攝影:郭于禎)針對此次大愛媽媽共修,大愛感恩也提供環保常識有獎問答,並提供使用保特瓶回收製作的大愛狗感恩貓吉祥物吊飾,以及折疊收納扇等結緣品,意涵「一人一善(扇)、日行一善(扇)」,透過有形的環保織品,希望做到生活環保及心靈環保,並且將慈濟大愛感恩環保理念帶入校園與社區。同時,藉由這次的分享,中正萬華區大愛媽媽更認識慈籃,了解到原來慈籃不只在打球,更重視人文課程,讓小孩從小懂得感恩尊重愛,家長們不僅陪伴小孩,更能一同投入志工的行列,回到社區後大愛媽媽們也要廣邀更多社區會眾小孩加入慈籃家族。

「慈籃」藉由籃球技術的訓練,輔以慈濟人文精神,期望達到「寓教於樂及術德兼修」的成效,並培養青年、青少年及兒童「關懷社會及尊重生命」的共識,秉持「愛心、團結、服務」的理念,發揮運動員「耐力和毅力」的精神,並持之以恆落實在家庭生活中,進而化小愛為大愛,落實社區關懷社會,實現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

人文真善美志工 郭于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20160508-14.jpg 

Read more

台南 楊日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06.jpg我們這幾歲數有的生病、有的開刀;你說有好的東西在金山,你也沒辦法去挖,但環保就了我,做環保不在家昏睡。 Read more

愛與希望就博會 規劃職涯贏先機

圖說:一年一度的慈濟大學「愛與希望就業博覽會」,於4月27日在慈大校本部和敬樓正式舉行,包括慈濟志業醫療與人文體系、政府相關單位、民間企業團體等,共計30多家,領域涵蓋有醫療、社福、保險、資訊、飯店、服務產業等。副校長 許木柱教授代表學校致詞歡迎所有與會廠商的蒞臨。並強調,慈濟大學所蘊育的學生,特別重視學習志工服務、利益大眾的人文教育,這正是慈濟大學畢業生(含在校生)廣受業界好評的校風特色(照片:呂怡德)一年一度的慈濟大學「愛與希望就業博覽會」,於4月27日在慈大校本部和敬樓正式舉行,包括慈濟志業醫療與人文體系、政府相關單位、民間企業團體等,共計30多家,領域涵蓋有醫療、社福、保險、資訊、飯店、服務產業等,提供各界經營理念與職場訊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受邀出席、共襄盛舉。副校長 許木柱教授代表學校致詞歡迎所有與會廠商的蒞臨,許副校長讚許強調,慈濟大學所蘊育的學生,除了專業學識能力的教育養成,還特別重視體能鍛練與人文利他的薰習培養,每學期要求同學跑10公里的馬拉松鍛鍊體能耐力,以及學習志工服務、利益大眾的人文教育,更是慈濟大學畢業生(含在校生)廣受業界好評的校風特色。

透過同學們活力四射的有氧健康操帶動開幕式,在歡迎與會廠商的同時,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受邀出席,共襄盛舉,提供經營理念與職場訊息。(照片:呂怡德)在這一次就博會當中,即將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大眾傳播系的 張絮評同學,就很用心的詢問可能的工作內容與機會,與會人資同仁 怡德師兄便分享,若能發揮傳媒力量,透過異業結盟,一則可以幫助合作廠商創造環保綠化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則是傳遞大愛感恩品牌生命力與環境教育的理念,藉力使力、相輔相成,這樣便是一種可以結合自身專業良能的工作表現;而另一位來自東方語文學系,態度積極、主動推薦自己的 詹家綺同學,則建議她可以透過筆耕報導大愛感恩公司豐富的對外活動,以出「心」聞稿或是撰寫編輯季刊文稿的方式,來傳遞環保教育、愛護環境的理念,此外,更可以運用文學涵養的特長,來描述各類環保再生織品的特色,傳遞環保人文的品牌生命力。

「一份就業,就是一份安心,也是安定家庭的一份孝心,更是為社會發揮良能的開始。」已辦理超過十屆的「愛與希望就業博覽會」,是慈濟大學為了開啟應屆畢業生與在校生們,對於職場視野瞭解與業界人才需求的趨勢,所舉辦的年度校園活動,不僅提供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機會,同時,也藉此刺激在校生開始思考尋求職涯方向,為一提昇學生提早規劃職涯準備的教育宣傳活動。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花蓮慈大報導

圖說: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照片:呂怡德)。圖說: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照片:呂怡德)。圖說: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照片:呂怡德)。 

Read more

愛與希望就博會 規劃職涯贏先機

圖說:一年一度的慈濟大學「愛與希望就業博覽會」,於4月27日在慈大校本部和敬樓正式舉行,包括慈濟志業醫療與人文體系、政府相關單位、民間企業團體等,共計30多家,領域涵蓋有醫療、社福、保險、資訊、飯店、服務產業等。副校長 許木柱教授代表學校致詞歡迎所有與會廠商的蒞臨。並強調,慈濟大學所蘊育的學生,特別重視學習志工服務、利益大眾的人文教育,這正是慈濟大學畢業生(含在校生)廣受業界好評的校風特色(照片:呂怡德)一年一度的慈濟大學「愛與希望就業博覽會」,於4月27日在慈大校本部和敬樓正式舉行,包括慈濟志業醫療與人文體系、政府相關單位、民間企業團體等,共計30多家,領域涵蓋有醫療、社福、保險、資訊、飯店、服務產業等,提供各界經營理念與職場訊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受邀出席、共襄盛舉。副校長 許木柱教授代表學校致詞歡迎所有與會廠商的蒞臨,許副校長讚許強調,慈濟大學所蘊育的學生,除了專業學識能力的教育養成,還特別重視體能鍛練與人文利他的薰習培養,每學期要求同學跑10公里的馬拉松鍛鍊體能耐力,以及學習志工服務、利益大眾的人文教育,更是慈濟大學畢業生(含在校生)廣受業界好評的校風特色。

透過同學們活力四射的有氧健康操帶動開幕式,在歡迎與會廠商的同時,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受邀出席,共襄盛舉,提供經營理念與職場訊息。(照片:呂怡德)在這一次就博會當中,即將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大眾傳播系的 張絮評同學,就很用心的詢問可能的工作內容與機會,與會人資同仁 怡德師兄便分享,若能發揮傳媒力量,透過異業結盟,一則可以幫助合作廠商創造環保綠化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則是傳遞大愛感恩品牌生命力與環境教育的理念,藉力使力、相輔相成,這樣便是一種可以結合自身專業良能的工作表現;而另一位來自東方語文學系,態度積極、主動推薦自己的 詹家綺同學,則建議她可以透過筆耕報導大愛感恩公司豐富的對外活動,以出「心」聞稿或是撰寫編輯季刊文稿的方式,來傳遞環保教育、愛護環境的理念,此外,更可以運用文學涵養的特長,來描述各類環保再生織品的特色,傳遞環保人文的品牌生命力。

「一份就業,就是一份安心,也是安定家庭的一份孝心,更是為社會發揮良能的開始。」已辦理超過十屆的「愛與希望就業博覽會」,是慈濟大學為了開啟應屆畢業生與在校生們,對於職場視野瞭解與業界人才需求的趨勢,所舉辦的年度校園活動,不僅提供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機會,同時,也藉此刺激在校生開始思考尋求職涯方向,為一提昇學生提早規劃職涯準備的教育宣傳活動。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花蓮慈大報導

圖說: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照片:呂怡德)。圖說: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照片:呂怡德)。圖說:校方也表揚及邀請優良服務、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從同學的體悟中明瞭「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付出其實是最大的收穫」、「我們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的道理分享,讓廠商代表印象深刻的感受到,在慈大重視人文教育的薰習下,許多學生心中都已深受慈濟精神、靜思理念的洗禮潤漬,對於學習與工作都更具接受磨練、勇於承擔的正向態度。(照片:呂怡德)。 

Read more

Friday, 06 May 2016

綠色生活展 環保救地球

圖說:慈濟加拿大加東分會參與多倫多二0一六年『綠色生活展』。『綠色生活展』十週年,近400家參展商展示綠色環保生活的各種資訊、產品和服務。加拿大自然環境優美,民眾普遍具備環保觀念。慈濟加拿大加東分會四月十五~十七日參與多倫多二0一六年『綠色生活展』。今年是多倫多『綠色生活展』十週年,近400家參展商展示綠色環保生活的各種資訊、產品和服務。加拿大自然環境優美,民眾普遍具備環保觀念。為期三天的綠色生活展,是多倫多的盛事。慈濟加東分會今年是第二次參展,展覽重點以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為主軸,教育大眾環保愛地球。

黃怡菁師姊利用回收紙拼接成慈濟與大愛品牌標誌的大海報。活動攤位備有介紹慈濟的各式文宣品,把握機會做菩薩大招生。謝慧燕師姊及肖南師姊介紹大愛毛毯製作流程,如何將慈悲與科技結合。朱家漢師兄說明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紗線,參觀者耐心聆聽。參觀者對大愛太陽能LED帽讚歎不已,特別到場外取款回來購買。

黃怡菁師姊穿上大愛感恩衣服,介紹大愛產品,化無用為大用。志工解說大愛感恩理念,以產品帶給使用者的感動,啟發大家內在的心靈環保。參觀者無不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理念,謝慧燕師姊把握機會介紹慈濟,邀約加入行善行列。

環保袋和觸控保暖手套是本次最受歡迎的產品,幾乎全部銷售一空。人文學校余淑玲老師帶著孩子,親子共同參與環保活動,既做好事,又寓教於樂。輔媽余飛燕師姊和王佳學姊帶著慈青同學一起共襄盛舉,法喜充滿。

加東慈濟人結合大多倫多三區志工合和互協圓滿本次綠色生活展活動,總計45人次志工出班,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志工們入人群說法、推廣環保教育,為現今災難頻傳的地球,付出個人的力量,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人文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多倫多報導

圖說:慈濟加東分會今年是第二次參展,展覽重點以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為主軸,教育大眾環保愛地球。圖說:黃怡菁師姊利用回收紙拼接成慈濟與大愛品牌標誌的大海報。活動攤位備有介紹慈濟的各式文宣品,把握機會做菩薩大招生。圖說:人文學校余淑玲老師帶著孩子,親子共同參與環保活動,既做好事,又寓教於樂。 

Read more

綠色生活展 環保救地球

圖說:慈濟加拿大加東分會參與多倫多二0一六年『綠色生活展』。『綠色生活展』十週年,近400家參展商展示綠色環保生活的各種資訊、產品和服務。加拿大自然環境優美,民眾普遍具備環保觀念。慈濟加拿大加東分會四月十五~十七日參與多倫多二0一六年『綠色生活展』。今年是多倫多『綠色生活展』十週年,近400家參展商展示綠色環保生活的各種資訊、產品和服務。加拿大自然環境優美,民眾普遍具備環保觀念。為期三天的綠色生活展,是多倫多的盛事。慈濟加東分會今年是第二次參展,展覽重點以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為主軸,教育大眾環保愛地球。

黃怡菁師姊利用回收紙拼接成慈濟與大愛品牌標誌的大海報。活動攤位備有介紹慈濟的各式文宣品,把握機會做菩薩大招生。謝慧燕師姊及肖南師姊介紹大愛毛毯製作流程,如何將慈悲與科技結合。朱家漢師兄說明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紗線,參觀者耐心聆聽。參觀者對大愛太陽能LED帽讚歎不已,特別到場外取款回來購買。

黃怡菁師姊穿上大愛感恩衣服,介紹大愛產品,化無用為大用。志工解說大愛感恩理念,以產品帶給使用者的感動,啟發大家內在的心靈環保。參觀者無不讚歎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理念,謝慧燕師姊把握機會介紹慈濟,邀約加入行善行列。

環保袋和觸控保暖手套是本次最受歡迎的產品,幾乎全部銷售一空。人文學校余淑玲老師帶著孩子,親子共同參與環保活動,既做好事,又寓教於樂。輔媽余飛燕師姊和王佳學姊帶著慈青同學一起共襄盛舉,法喜充滿。

加東慈濟人結合大多倫多三區志工合和互協圓滿本次綠色生活展活動,總計45人次志工出班,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志工們入人群說法、推廣環保教育,為現今災難頻傳的地球,付出個人的力量,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人文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多倫多報導

圖說:慈濟加東分會今年是第二次參展,展覽重點以推廣『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為主軸,教育大眾環保愛地球。圖說:黃怡菁師姊利用回收紙拼接成慈濟與大愛品牌標誌的大海報。活動攤位備有介紹慈濟的各式文宣品,把握機會做菩薩大招生。圖說:人文學校余淑玲老師帶著孩子,親子共同參與環保活動,既做好事,又寓教於樂。 

Read more

2016,05/06 中壢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中壢大愛媽媽
【時間】2016年5月6日(五)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06-10.jpg20160506-14.jpg
Read more

2016,05/06 印度實業家參訪

【對象】印度實業家、中國生產力中心
【時間】2016年5月6日(五)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印度博士訪大愛 環保科技廣人文

20160506-12.jpg20160506-11.jpg
Read more

用心克服難 心靈好風光

圖說:今天的朝山,經歷和風徐徐,轉而細雨紛霏,穿起雨衣開始則要忍耐酷熱濕黏,當朝山隊伍完全進入主堂大殿,頃刻下起驟雨,慶幸菩薩眷顧。如同讓我們體會與領悟現實人生之考驗,以歡喜心面對,自然能克服萬難寫出心靈好風光。 (攝影:陳巍少)慈濟五十在全球慈濟人的感恩聲中,紛紛把握因緣,希望能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靜思精舍朝山禮拜。4月26日大愛感恩科技28位同仁及眷屬親友及愛心廠商16人,一行44人亦有幸參與、共同見證慈濟五十。

Maineast林董事長分享說:「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的安排,讓我跟我家師姊有機會來朝山,我們認為所謂的朝山應該是一面走、一面跪拜,結果沒有想到比我們想象中還不輕鬆,比當兵匍匐前進還辛苦。活動結束後碰到鼎銘師兄,鼎銘師兄問我說:『你跪拜之後感覺如何?』在我不曉得回答他之前,要講實話之前,他補充一句結尾,『當你覺得痛就表示是否平常不夠精進 ?』還好話還在我心裡沒有講,我加了護套。非常感謝今天有這個機會。」

圖說:與陽光基金會、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合作開發壓力布的國智經編工業何佳謀副廠長(右2)說:「這一次到精舍已經來了第三次,經過這些時間,真的感受到大愛感恩的用心,而且團隊研發精神,讓我們公司能夠去學習它、能夠改變我們公司針對一些研發方面的情況。國智有機會能夠跟大愛、慈濟結緣,希望能夠藉這個機會,把我目前開發的壓力布發揚光大。」(攝影:曹書豪)林董同修姜師姊:「非常謝謝今天有機會來參加朝山活動,我本來以為我也不行的,可能是大家的氣氛下我也把它走完了,所以自己還是有一點點的感動,雖然我來花蓮很多次,但是今天我是第一次去參觀食品廠、淨皂廠,我的感覺真的是用心就是專業,我真的沒有想到,雖然師父不是那方面的專長、專業,都能把每樣東西做這麼好,我希望以後大家還有將來可以我們奉獻的時候,我們會更加用心。」

與陽光基金會、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合作開發壓力布的國智經編工業何佳謀副廠長說:「很榮幸、很高興能藉著朝山的活動,與師兄姊結緣,這次的朝山雖然腳很痠、腰很痠,而且冒著明天可能沒辦法上班的心情,抱著一個很歡喜的心情來跟各位分享這個喜悅,我希望下一次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甚至說朝山更長遠的朝山,因為我們董事長一直希望說藉著類似這個活動,能夠跟不管是跟師兄姊或者是同仁們能夠同去體會到,證嚴法師創建慈濟辛苦的過程,也跟他們去分享說這裡面的一些內容,坦白講真得很喜悅,因為這一次到精舍已經來了第三次,從當初跟大愛感恩科技結緣開始研發壓力布,到上個月來跟實業家們報告所謂的壓力布的一些成果,但這些經過半年,八個月、十個月左右時間裡面,其實真的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用心,而且團隊研發精神,讓我們公司能夠去學習它、能夠改變我們公司針對一些研發方面的情況,當然這次真得很感謝讓國智有機會能夠跟大愛、慈濟結緣,希望能夠藉這個機會,把我目前開發的壓力衣發揚光大。」

圖說:Maineast林董事長分享說:「感恩鼎銘師兄、若岑師姊的安排,讓我跟我家師姊有機會來朝山,我們認為所謂的朝山應該是一面走、一面跪拜,結果沒有想到比我們想象中還不輕鬆,比當兵匍匐前進還辛苦。」(攝影:曹書豪)國智經編工業簡進成接著說:「今天朝山的感受,從以前當兵匍匐前進到現在,很久沒有把身體託付給我們的大地,所以說我們感受到更應該要愛惜這個地球,大地孕育著我們,那我們應該更要好好的愛護大地,所以說大愛感恩科技從事環保,我真的是覺得太棒了!把大地、地球的那些髒亂把它回收起來,再做作利用。」

同仁眷屬林翠茹說:「我知道這個訊息是我妹妹慧萍那邊來的,跟我說有這樣子的活動,剛好是一日的活動,因為我平常在嘉義大林大愛幼兒園上班,所以一日對我來說當天來回,就覺得超棒的,所以我就報名參加。朝山的當下,我覺得很平靜也很期待,慈濟走過五十年真的是得來不易,也覺得這個因緣非常殊勝,難得五十年,可能十年一個循環,就覺得很特別,本身也是參與慈濟有一段時間,就覺得應該要好好把握這次朝山的機會,一起來體驗。」

今天的朝山,經歷和風徐徐,轉而細雨紛霏,穿起雨衣開始則要忍耐酷熱濕黏,當朝山隊伍完全進入主堂大殿,頃刻下起驟雨,慶幸菩薩眷顧。如同讓我們體會與領悟現實人生之考驗,以歡喜心面對,自然能克服萬難寫出心靈好風光。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姜郁雯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用心克服難 心靈好風光

圖說:今天的朝山,經歷和風徐徐,轉而細雨紛霏,穿起雨衣開始則要忍耐酷熱濕黏,當朝山隊伍完全進入主堂大殿,頃刻下起驟雨,慶幸菩薩眷顧。如同讓我們體會與領悟現實人生之考驗,以歡喜心面對,自然能克服萬難寫出心靈好風光。 (攝影:陳巍少)慈濟五十在全球慈濟人的感恩聲中,紛紛把握因緣,希望能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靜思精舍朝山禮拜。4月26日大愛感恩科技28位同仁及眷屬親友及愛心廠商16人,一行44人亦有幸參與、共同見證慈濟五十。

Maineast林董事長分享說:「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的安排,讓我跟我家師姊有機會來朝山,我們認為所謂的朝山應該是一面走、一面跪拜,結果沒有想到比我們想象中還不輕鬆,比當兵匍匐前進還辛苦。活動結束後碰到鼎銘師兄,鼎銘師兄問我說:『你跪拜之後感覺如何?』在我不曉得回答他之前,要講實話之前,他補充一句結尾,『當你覺得痛就表示是否平常不夠精進 ?』還好話還在我心裡沒有講,我加了護套。非常感謝今天有這個機會。」

圖說:與陽光基金會、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合作開發壓力布的國智經編工業何佳謀副廠長(右2)說:「這一次到精舍已經來了第三次,經過這些時間,真的感受到大愛感恩的用心,而且團隊研發精神,讓我們公司能夠去學習它、能夠改變我們公司針對一些研發方面的情況。國智有機會能夠跟大愛、慈濟結緣,希望能夠藉這個機會,把我目前開發的壓力布發揚光大。」(攝影:曹書豪)林董同修姜師姊:「非常謝謝今天有機會來參加朝山活動,我本來以為我也不行的,可能是大家的氣氛下我也把它走完了,所以自己還是有一點點的感動,雖然我來花蓮很多次,但是今天我是第一次去參觀食品廠、淨皂廠,我的感覺真的是用心就是專業,我真的沒有想到,雖然師父不是那方面的專長、專業,都能把每樣東西做這麼好,我希望以後大家還有將來可以我們奉獻的時候,我們會更加用心。」

與陽光基金會、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合作開發壓力布的國智經編工業何佳謀副廠長說:「很榮幸、很高興能藉著朝山的活動,與師兄姊結緣,這次的朝山雖然腳很痠、腰很痠,而且冒著明天可能沒辦法上班的心情,抱著一個很歡喜的心情來跟各位分享這個喜悅,我希望下一次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甚至說朝山更長遠的朝山,因為我們董事長一直希望說藉著類似這個活動,能夠跟不管是跟師兄姊或者是同仁們能夠同去體會到,證嚴法師創建慈濟辛苦的過程,也跟他們去分享說這裡面的一些內容,坦白講真得很喜悅,因為這一次到精舍已經來了第三次,從當初跟大愛感恩科技結緣開始研發壓力布,到上個月來跟實業家們報告所謂的壓力布的一些成果,但這些經過半年,八個月、十個月左右時間裡面,其實真的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用心,而且團隊研發精神,讓我們公司能夠去學習它、能夠改變我們公司針對一些研發方面的情況,當然這次真得很感謝讓國智有機會能夠跟大愛、慈濟結緣,希望能夠藉這個機會,把我目前開發的壓力衣發揚光大。」

圖說:Maineast林董事長分享說:「感恩鼎銘師兄、若岑師姊的安排,讓我跟我家師姊有機會來朝山,我們認為所謂的朝山應該是一面走、一面跪拜,結果沒有想到比我們想象中還不輕鬆,比當兵匍匐前進還辛苦。」(攝影:曹書豪)國智經編工業簡進成接著說:「今天朝山的感受,從以前當兵匍匐前進到現在,很久沒有把身體託付給我們的大地,所以說我們感受到更應該要愛惜這個地球,大地孕育著我們,那我們應該更要好好的愛護大地,所以說大愛感恩科技從事環保,我真的是覺得太棒了!把大地、地球的那些髒亂把它回收起來,再做作利用。」

同仁眷屬林翠茹說:「我知道這個訊息是我妹妹慧萍那邊來的,跟我說有這樣子的活動,剛好是一日的活動,因為我平常在嘉義大林大愛幼兒園上班,所以一日對我來說當天來回,就覺得超棒的,所以我就報名參加。朝山的當下,我覺得很平靜也很期待,慈濟走過五十年真的是得來不易,也覺得這個因緣非常殊勝,難得五十年,可能十年一個循環,就覺得很特別,本身也是參與慈濟有一段時間,就覺得應該要好好把握這次朝山的機會,一起來體驗。」

今天的朝山,經歷和風徐徐,轉而細雨紛霏,穿起雨衣開始則要忍耐酷熱濕黏,當朝山隊伍完全進入主堂大殿,頃刻下起驟雨,慶幸菩薩眷顧。如同讓我們體會與領悟現實人生之考驗,以歡喜心面對,自然能克服萬難寫出心靈好風光。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姜郁雯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05 May 2016

注重環境議題 推動慈濟人文

圖說:2012年時,因為看到大愛台報導氣候高峰會的黃仁茂(右),領悟環保的重要,若大家再不努力注重環境議題,科學家表示地球的壽命不到幾年,於是便發願要來大陸協助招募志工,感恩自己台灣家人們的支持,讓他成為清修士,能夠幫助上人持續推動慈濟志業。(攝影者:林立騏)第十一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在王建有師兄帶領浦江十多位的志工團隊在莊嚴的祈禱聲中展開。祈禱完畢後,由黃仁茂師兄對志工們做愛的叮嚀後,便開始今天的展會推廣。

2012年時,因為看到大愛台報導氣候高峰會的黃仁茂,領悟環保的重要,若大家再不努力注重環境議題,科學家表示地球的壽命不到幾年,於是便發願要來大陸協助招募志工,而義烏是他先前來過大陸時唯一的城市,所以便選擇在義烏定居下來。黃仁茂先前在台灣時,是在高雄和岡山的慈大社推中心教學,所以現在也繼續在義烏教導志工們慈濟人文,黃仁茂感恩自己台灣家人們的支持,讓他成為清修士,能夠幫助 證嚴上人持續推動慈濟志業。

從微信社群媒體傳來代購訊息,蘇州吳清芬師姊因為看到義烏協助參展的消息,便委請代為請購,吳清芬因自己有使用我們的護脊背包,背起來真的不容易腰痠,肯定大愛產品之品質極佳。浪莎控股集團為中國頂尖的襪業,總裁翁榮弟應程麗英師姊邀請,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展位。有大愛感恩社技師陳品穎師姊介紹因為八仙塵爆的因緣而製作舒壓襪,翁榮弟總裁表示非常讚嘆此同體大悲的理念,真是與一般公司以利潤為中心大相不同。

晚上圓緣感恩會,建有師兄帶領四位師兄呈現〈心燈〉這首手語做為開場。因為今天剛好是慈濟五十週年慶的日子,所以建有師兄特別找了當地一家饅頭店製作了壽桃,要和大家結緣,並在仁茂師兄的帶領,大家一起將壽桃舉高,並讀了一段祝賀語,來祝福慈濟50周年。便邀請大愛感恩同仁、協助的志工上台分享心得。要離開共修處時,大家又拿到建有師兄和大家結緣的壽桃和吊飾,要大家不忘初心,方得遠行。王建有師兄表示:「感恩在義嗚團隊每日輪派不同協力組隊承擔下,展現合和互協,使此次文化產品交易會圓滿落幕,期待下次再相會。」

大愛感恩科技 林立騏 浙江省義烏市報導

圖說:因為今天剛好是慈濟五十週年慶的日子,所以建有師兄特別找了當地一家饅頭店製作了壽桃,要和大家結緣,並在仁茂師兄的帶領,大家一起將壽桃舉高,並讀了一段祝賀語,來祝福慈濟。(攝影者:林立騏)圖說:此次前來參展的四位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及這幾天有前來協助的志工們上台分享心得後畫下句點。 (攝影者:義烏真善美團隊) 

Read more

注重環境議題 推動慈濟人文

圖說:2012年時,因為看到大愛台報導氣候高峰會的黃仁茂(右),領悟環保的重要,若大家再不努力注重環境議題,科學家表示地球的壽命不到幾年,於是便發願要來大陸協助招募志工,感恩自己台灣家人們的支持,讓他成為清修士,能夠幫助上人持續推動慈濟志業。(攝影者:林立騏)第十一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在王建有師兄帶領浦江十多位的志工團隊在莊嚴的祈禱聲中展開。祈禱完畢後,由黃仁茂師兄對志工們做愛的叮嚀後,便開始今天的展會推廣。

2012年時,因為看到大愛台報導氣候高峰會的黃仁茂,領悟環保的重要,若大家再不努力注重環境議題,科學家表示地球的壽命不到幾年,於是便發願要來大陸協助招募志工,而義烏是他先前來過大陸時唯一的城市,所以便選擇在義烏定居下來。黃仁茂先前在台灣時,是在高雄和岡山的慈大社推中心教學,所以現在也繼續在義烏教導志工們慈濟人文,黃仁茂感恩自己台灣家人們的支持,讓他成為清修士,能夠幫助 證嚴上人持續推動慈濟志業。

從微信社群媒體傳來代購訊息,蘇州吳清芬師姊因為看到義烏協助參展的消息,便委請代為請購,吳清芬因自己有使用我們的護脊背包,背起來真的不容易腰痠,肯定大愛產品之品質極佳。浪莎控股集團為中國頂尖的襪業,總裁翁榮弟應程麗英師姊邀請,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展位。有大愛感恩社技師陳品穎師姊介紹因為八仙塵爆的因緣而製作舒壓襪,翁榮弟總裁表示非常讚嘆此同體大悲的理念,真是與一般公司以利潤為中心大相不同。

晚上圓緣感恩會,建有師兄帶領四位師兄呈現〈心燈〉這首手語做為開場。因為今天剛好是慈濟五十週年慶的日子,所以建有師兄特別找了當地一家饅頭店製作了壽桃,要和大家結緣,並在仁茂師兄的帶領,大家一起將壽桃舉高,並讀了一段祝賀語,來祝福慈濟50周年。便邀請大愛感恩同仁、協助的志工上台分享心得。要離開共修處時,大家又拿到建有師兄和大家結緣的壽桃和吊飾,要大家不忘初心,方得遠行。王建有師兄表示:「感恩在義嗚團隊每日輪派不同協力組隊承擔下,展現合和互協,使此次文化產品交易會圓滿落幕,期待下次再相會。」

大愛感恩科技 林立騏 浙江省義烏市報導

圖說:因為今天剛好是慈濟五十週年慶的日子,所以建有師兄特別找了當地一家饅頭店製作了壽桃,要和大家結緣,並在仁茂師兄的帶領,大家一起將壽桃舉高,並讀了一段祝賀語,來祝福慈濟。(攝影者:林立騏)圖說:此次前來參展的四位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及這幾天有前來協助的志工們上台分享心得後畫下句點。 (攝影者:義烏真善美團隊) 

Read more

二手家具變愛心 遙寄祝福援震災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今年75歲的潘泗阿公,當了21年的軍人後,改行投入裝修工程,練就了木工手藝。正式退休後,他常常回收各個角落的廢棄木料,製成家具結緣送人,環保之餘,偶爾也為慈善做義賣。 


環保木椅,義賣捐獻台南。傳統而精美的設計,出自潘泗的巧手。自從退休,他重燃年少興趣,自製木料家具送人,家中庭院已化為獨一無二的小木廠。 

慈濟志工 李姈娟:「因為我自己試試看,我的重量滿重的,所以我自己坐下去,欸,剛剛好!剛好我的腰骨不是很舒服,所以這個坐下去真的很舒服就買了。因為師伯講說他(用)剩下的木來做,然後也可以賣了拿去賑災,捐給台南(地震)。」 

木料不用本錢,是木椅最大特色。垃圾桶、馬路邊、營建廢棄物堆,都是他的供應商。他認為只要處處留心都是寶庫。 

志工 潘泗:「那些建築承包商載到旁邊,不用錢就丟在這裡,很多住家要丟的(物品)也是丟在這裡,我們看到有,有能夠用的我們就收拾回去。」 

慈濟志工 楊美雁:「通常我們環保站都只是回收塑膠、紙類、玻璃,木料我們是不能回收,但是師伯他就很有智慧,把沒有用的東西化為有用,這是非常珍貴的地方。」 

善用手藝,愛灑遍地,曾經慈濟有機菜園只是一片空地,由潘泗打造出縱橫交錯的木架,成就了一片綠油油的菜園。 

志工 潘泗:「我節省自己,在應該做慈善的地方我必須去做,因為我有這個能力去做,我也願意去做,而且很歡喜去做。所以我很希望這個少許的工作能夠帶動大家更加注重做環保的東西。」 


丘婉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善念化解危機 調和人心共知共行


近年來,全球各地,重大天災頻傳,科學家研究,這與氣候異常,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而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包括溫室效應、地球暖化等等。慈濟長期推動環保工作之外,更深入心靈環保層面,希望人人保持純善的一念清淨心,如此產生的心室效應,力量之大,足以改變傷害地球的溫室效應。 


氣候異常,天災頻傳,尤其是愈來愈多的暴雨現象,更是經常造成嚴重後果。 

中興大學教授楊明德:「降雨量一大,馬上就會造成我們的淹水災害,或者是在山上降雨。有可能發生崩塌、土石流或者是後續的複合式二次災害。」 

過量的碳排放,造成溫室效應、全球暖化,進而導致氣候異常,地球的溫度逐年上升,我們的生存環境,不斷在惡化當中。 

靜宜大學生態系副教授 楊國禎:「二十世紀末到現在,已經感受到了 我們人類這樣運作的模式,已經深深的影響到,這個地球能不能繼續再保有讓我們人類,可以繼續舒適的生活下去 。」 

全球暖化,影響層面廣,例如農業生產、糧食問題;氣溫偏高,更導致登革熱、腦炎等疾病的機率增加,此外,對整體生態也造成威脅。 

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 楊明德:「溫室氣體減量的話,這樣子繼續惡化的循環,也許可以先暫緩,這個是我們每個人對整個環境可以做的些許的貢獻。」 

改變氣候異常,從環保做起,慈濟推動資源回收,提倡素食,落實綠建築概念,用連鎖磚代替水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等等,每年大甲媽祖遶境活動,慈濟人也都會動員,宣導環保。 

事實證明,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做到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將虔誠信奉媽祖的心,付諸於愛護眾生的實際行動,信仰變得更有意義。 

證嚴上人開示:「如何才能讓氣候能調和,的確絕對絕對要人人 要有虔誠的、純真的、善良的歸於天理道理的心態。一念心,要保持純淨,需要時時打掃,做好心靈空調。唯有心地清淨了,才能清楚認知外在世界面臨的問題,進而努力去改善。 」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彭懷真 :「環保不只是整理對外面的事情,也是整理自己的心。我們的心有時候就像,一個很糟糕的電腦 ,裡面有非常多不必要的檔案。所以我們要把我們的內心,有一些不必要的檔案,給他做一個整理。那其實環保也有這樣一個意義。」 

證嚴上人開示 :「心裡如果常常有煩惱,這樣就是心地積垃圾。我們內心有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我們要每天好好把心地,打掃得乾乾淨淨。」 

儘管現今世界,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但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分力量,相對於傷害地球的溫室效應,人心淨化、凝聚善念,所產生的心室效應,力量會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大。 

張桂端 廖學信 徐筱明 Read more

港廟會環保+新山慶典環保


Tzu Chi volunteers worldwide have long been promoting simple li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cently, volunteers in Malaysia and Hong Kong have also seized the occasions of religious celebrations to remind people to do their part to protect planet Earth. 


全球慈濟志工,長期推動簡單生活與提昇環保意識,日前馬來西亞與香港的志工,也把握機會在宗教活動的場合,提醒大家要保護地球。 Read more

全美最大溫室!冰雪天另番景緻

20160506.png

你能想像,比足球場還要大的溫室嗎?這樣的景象,出現在美國中西部大城,芝加哥。這座巨大的菜園,不但噱頭十足,還兼顧環保。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72717 Read more

假日親子綠生活 懂得環保愛地球

圖說:今日(4/30)由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佛教慈濟基金會所舉辦,「綠色生活低碳音樂會」透過音樂會的方式,邀約大專院校年輕人與親子家庭一同來參加活動,響應環保,現場除了繚繞著充滿悅耳動聽的音樂聲,更可看見各環保單位正努力推廣環保理念的決心。(攝影者:許育仁)今日(4/30)由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佛教慈濟基金會於草悟道所舉辦,「綠色生活低碳音樂會」,音樂會採低碳演奏方式進行,且現場安排多元且豐富之宣導攤位,包含食、衣、住、行、藝(育)、樂等主題,透過音樂會的方式,邀約大專院校年輕人與親子家庭一同來參加活動,響應環保,現場除了繚繞著悅耳動聽的音樂聲,看見民眾佇留於各攤位間,也看見各環保單位正努力推廣環保理念的決心。

慈濟在全球推廣環保不遺餘力,從1990年開始台灣早已是從鼓掌的雙手開始,落實環保生活化,現在更為世界各國學習環保教育的重要楷模,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說道:「食衣住行通通記得,要有環保的觀念,怎麼做?跟著慈濟做就對了。」

負責此次推廣的大愛感恩科技門市同仁陳麗琴,與從加拿大回來,昨日才剛從上海回來而表達遺憾無法參加慈濟50朝山活動的林黃湘雲師姊,但在今天(4/30) 慈濟五十週年,接到這個任務,則要利用時間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科技推廣出去,讓大眾知道:「惜福,能再造福。」

中西二區慈濟志工高惠珍,同時也是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懿德媽媽說道:「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多用一點心,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方便,順手就多拿一個塑膠袋、多一個包裝,如果能多用點心、不要怕麻煩,那我們就可以減少很多資源的浪費。」

圖說:負責此次推廣的大愛感恩科技門市同仁陳麗琴,與從加拿大回來,昨日才剛從上海回來而表達遺憾無法參加慈濟50朝山活動的林黃湘雲師姊,在今日(4/30) 證嚴上人生日,接到這個任務,則要利用時間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科技推廣出去,讓大眾知道:「惜福,能再造福。」(攝影者:許育仁)來自台北大安區慈濟志工施強譯,因為來到台中工作,所以只要台北與台中有活動都可看見他的身影,分享吃素救地球:「一開始吃素是知道動物會痛,就覺得不該殺牠,後來越參加慈濟越發現,原來吃素也是環保,也是在救地球,減緩溫室效應。」

東海大學法律系游子涵因姊姊的邀約參與慈青志工的行列,在搭棚子時體會到許多事情都是要大家合作一起來完成的,「我們用報紙做成了袋子,它雖然看來只是一個小小的教學活動,可是它卻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聽了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盧衣心師姊的介紹,來自嘉義大學化工系的林映秀:「自己也是比較多煩惱,覺得心靈環保這方面會比較困難,你可能平常也只能做到物質上面的,覺得在心靈層面上就需要,緣份和契機來修練才能真正達到,心靈環保這部分。」

中區教育功能團隊合心窗口黃鳳美師姑,感恩這一群的慈青孩子們勉勵說道,記得 上人對謝坤山,「你很不簡單,別人有手有腳,你卻是好手好腳,有手有腳不一定是好手好腳,手要做好事才是好手好腳」然而未來慈濟會如何,要看現在如何做慈濟,「相信大家都跟阿母有一樣的共識,要明天平安,就要將今天做好,要做好每一件事,就需要大家的能量,團隊的軟實力,才有深度的毅力。」

台中市環保局陳宏益副局長、黃鳳美師姑,大愛感恩科技台中門市陳麗琴,與推廣志工林黃湘雲,在大愛感恩科技攤位前合影,期許有參與此次活動的人人,都可以回饋給我們,讓日後活動能夠辦的更好,正如逢甲大學林映汝所說,「我們總認為現在有很多資源,就變成資源太多不懂得珍惜」的確,珍惜所擁有的資源,懂得惜福更能愛護地球,期望透過活動更讓環保深值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中報導

圖說:聽了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的介紹,也邀約兩姊妹回去做慈濟加入慈青。( 左起:嘉義大學化工系的林映秀、逢甲大學林映汝)(攝影者:許育仁)圖說:台中市環保局陳宏益副局長、黃鳳美師姑,大愛感恩科技台中門市陳麗琴,與推廣志工林黃湘雲,在大愛感恩科技攤位前合影,期許有參與此次活動的人人,都可以回饋給我們,讓日後活動能夠辦的更好,正如逢甲大學林映汝所說,「我們總認為現在有很多資源,就變成資源太多不懂得珍惜」的確,珍惜所擁有的資源,懂得惜福更能愛護地球,期望透過活動更讓環保深值人心。(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假日親子綠生活 懂得環保愛地球

圖說:今日(4/30)由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佛教慈濟基金會所舉辦,「綠色生活低碳音樂會」透過音樂會的方式,邀約大專院校年輕人與親子家庭一同來參加活動,響應環保,現場除了繚繞著充滿悅耳動聽的音樂聲,更可看見各環保單位正努力推廣環保理念的決心。(攝影者:許育仁)今日(4/30)由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佛教慈濟基金會於草悟道所舉辦,「綠色生活低碳音樂會」,音樂會採低碳演奏方式進行,且現場安排多元且豐富之宣導攤位,包含食、衣、住、行、藝(育)、樂等主題,透過音樂會的方式,邀約大專院校年輕人與親子家庭一同來參加活動,響應環保,現場除了繚繞著悅耳動聽的音樂聲,看見民眾佇留於各攤位間,也看見各環保單位正努力推廣環保理念的決心。

慈濟在全球推廣環保不遺餘力,從1990年開始台灣早已是從鼓掌的雙手開始,落實環保生活化,現在更為世界各國學習環保教育的重要楷模,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說道:「食衣住行通通記得,要有環保的觀念,怎麼做?跟著慈濟做就對了。」

負責此次推廣的大愛感恩科技門市同仁陳麗琴,與從加拿大回來,昨日才剛從上海回來而表達遺憾無法參加慈濟50朝山活動的林黃湘雲師姊,但在今天(4/30) 慈濟五十週年,接到這個任務,則要利用時間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科技推廣出去,讓大眾知道:「惜福,能再造福。」

中西二區慈濟志工高惠珍,同時也是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懿德媽媽說道:「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多用一點心,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方便,順手就多拿一個塑膠袋、多一個包裝,如果能多用點心、不要怕麻煩,那我們就可以減少很多資源的浪費。」

圖說:負責此次推廣的大愛感恩科技門市同仁陳麗琴,與從加拿大回來,昨日才剛從上海回來而表達遺憾無法參加慈濟50朝山活動的林黃湘雲師姊,在今日(4/30) 證嚴上人生日,接到這個任務,則要利用時間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科技推廣出去,讓大眾知道:「惜福,能再造福。」(攝影者:許育仁)來自台北大安區慈濟志工施強譯,因為來到台中工作,所以只要台北與台中有活動都可看見他的身影,分享吃素救地球:「一開始吃素是知道動物會痛,就覺得不該殺牠,後來越參加慈濟越發現,原來吃素也是環保,也是在救地球,減緩溫室效應。」

東海大學法律系游子涵因姊姊的邀約參與慈青志工的行列,在搭棚子時體會到許多事情都是要大家合作一起來完成的,「我們用報紙做成了袋子,它雖然看來只是一個小小的教學活動,可是它卻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聽了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盧衣心師姊的介紹,來自嘉義大學化工系的林映秀:「自己也是比較多煩惱,覺得心靈環保這方面會比較困難,你可能平常也只能做到物質上面的,覺得在心靈層面上就需要,緣份和契機來修練才能真正達到,心靈環保這部分。」

中區教育功能團隊合心窗口黃鳳美師姑,感恩這一群的慈青孩子們勉勵說道,記得 上人對謝坤山,「你很不簡單,別人有手有腳,你卻是好手好腳,有手有腳不一定是好手好腳,手要做好事才是好手好腳」然而未來慈濟會如何,要看現在如何做慈濟,「相信大家都跟阿母有一樣的共識,要明天平安,就要將今天做好,要做好每一件事,就需要大家的能量,團隊的軟實力,才有深度的毅力。」

台中市環保局陳宏益副局長、黃鳳美師姑,大愛感恩科技台中門市陳麗琴,與推廣志工林黃湘雲,在大愛感恩科技攤位前合影,期許有參與此次活動的人人,都可以回饋給我們,讓日後活動能夠辦的更好,正如逢甲大學林映汝所說,「我們總認為現在有很多資源,就變成資源太多不懂得珍惜」的確,珍惜所擁有的資源,懂得惜福更能愛護地球,期望透過活動更讓環保深值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中報導

圖說:聽了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的介紹,也邀約兩姊妹回去做慈濟加入慈青。( 左起:嘉義大學化工系的林映秀、逢甲大學林映汝)(攝影者:許育仁)圖說:台中市環保局陳宏益副局長、黃鳳美師姑,大愛感恩科技台中門市陳麗琴,與推廣志工林黃湘雲,在大愛感恩科技攤位前合影,期許有參與此次活動的人人,都可以回饋給我們,讓日後活動能夠辦的更好,正如逢甲大學林映汝所說,「我們總認為現在有很多資源,就變成資源太多不懂得珍惜」的確,珍惜所擁有的資源,懂得惜福更能愛護地球,期望透過活動更讓環保深值人心。(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桃園 羅國明、徐瑞雲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05.jpg因緣還沒到,菩薩會給你考驗;以前不知道要做環保,等很多年因緣才成熟,因為我到【草根菩提】的信願行。

Read more

人文心時尚 最佳參展者

圖說:4月28日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的獎牌,原因是目前大陸沒有和我們一樣的社會型企業,所以主辦單位非常認同我們這樣的經營理念,便頒發此獎來獎勵。(攝影:林立騏)第11屆中國(義烏)文交會4月27日至30日,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屆文交會以「傳統文化與時尚生活」為主題,共有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19個省市的近1300家企業參展,設國際標準展位3360個,集中展示前沿文化產業理念、技術和成果。4月28日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的獎牌,原因是目前大陸沒有和我們一樣的社會型企業,所以主辦單位非常認同我們這樣的經營理念,便頒發此獎來獎勵。

基於產品的人文意涵,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完全回饋」的理念,大愛感恩科技成為台灣「社會企業」領導者之一。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大陸通常稱「福利企業」。

圖說:張益鳴師兄去年森博會也有前來協助推廣說明,當時對大愛感恩的一切並不是很了解,便一直跟隨在同仁虞珊明師兄旁學習了解,今年見到師兄再次前來協助推廣說明,已能對每位前來了解的民眾做詳細的說明,師兄本身是位會計師,今日因為輪到自己的協力組隊承擔勤務,便向公司請假前來助援。(攝影:林立騏)這次是大愛感恩科技第二次來到義烏參展,有別於去年配合義烏森博會展出重點以「慈悲科技」為主,本次中國文交會,除了展出「簡約心生活」系列,並主力推廣強調服儀之美的「傳薪」系列,傳揚: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傳遞深刻持久衣著禮儀,呈現文化五千年,洗練出精實,展現融古匯今的人文之美。傳薪系列人文,著重於內心的真性情涵養,外顯於言行舉止中的進退禮儀;藉著傳薪服儀,落實簡約、惜福行為,體現傳統亙古美德。

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簡稱“中國文交會”)是全國文體行業唯一的外貿主導型國家級展會。中國文交會原名「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創辦於2006年,2008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行業品牌展會」,經過多年的發展,成功搭建起了文化產品交易(出口)、文化產業展示、文化資訊交流、文化專案合作的重要平臺,被列入大陸文化部重點扶持的品牌展會之一。更名中國文交會後,展會將更加注重經貿性和實效性,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展思路,以文化產品交易為核心,以國際水準為目標,在原有展會基礎上「出新意、出亮點、有特色」,努力把中國文交會打造成為中國文化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中國文化產業國際貿易的「風向標」、促進文化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的重要載體,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和中華文化「走出去」。

大愛感恩的展出除了產品深寓人文內涵,參與推廣本地志工,完全服膺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自費自假前來,例如,張益鳴師兄去年森博會也有前來協助推廣說明,當時對大愛感恩的一切並不是很了解,便一直跟隨在同仁虞珊明師兄旁學習了解,今年見到師兄再次前來協助推廣說明,已能對每位前來了解的民眾做詳細的說明,師兄本身是位會計師,今日因為輪到自己的協力組隊承擔勤務,便向公司請假前來助援。又如,肖曾燕師姊去年森博會也曾來協助推廣說明,今年從佈展就前來協助,到今天每天都不缺席。大家但求付出、不求回報,希望深植善的影響力,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社會多一分愛,多一分善念,多一分堅持與努力,就能讓社會朝向善與美的境界。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浙江省義烏市報導

圖說:肖曾燕師姊去年森博會也曾來協助推廣說明,今年從佈展就前來協助,到今天每天都不缺席。大家但求付出、不求回報,希望深植善的影響力,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社會多一分愛,多一分善念,多一分堅持與努力,就能讓社會朝向善與美的境界。(攝影:林立騏) 

Read more

人文心時尚 最佳參展者

圖說:4月28日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的獎牌,原因是目前大陸沒有和我們一樣的社會型企業,所以主辦單位非常認同我們這樣的經營理念,便頒發此獎來獎勵。(攝影:林立騏)第11屆中國(義烏)文交會4月27日至30日,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屆文交會以「傳統文化與時尚生活」為主題,共有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19個省市的近1300家企業參展,設國際標準展位3360個,集中展示前沿文化產業理念、技術和成果。4月28日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的獎牌,原因是目前大陸沒有和我們一樣的社會型企業,所以主辦單位非常認同我們這樣的經營理念,便頒發此獎來獎勵。

基於產品的人文意涵,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完全回饋」的理念,大愛感恩科技成為台灣「社會企業」領導者之一。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大陸通常稱「福利企業」。

圖說:張益鳴師兄去年森博會也有前來協助推廣說明,當時對大愛感恩的一切並不是很了解,便一直跟隨在同仁虞珊明師兄旁學習了解,今年見到師兄再次前來協助推廣說明,已能對每位前來了解的民眾做詳細的說明,師兄本身是位會計師,今日因為輪到自己的協力組隊承擔勤務,便向公司請假前來助援。(攝影:林立騏)這次是大愛感恩科技第二次來到義烏參展,有別於去年配合義烏森博會展出重點以「慈悲科技」為主,本次中國文交會,除了展出「簡約心生活」系列,並主力推廣強調服儀之美的「傳薪」系列,傳揚: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傳遞深刻持久衣著禮儀,呈現文化五千年,洗練出精實,展現融古匯今的人文之美。傳薪系列人文,著重於內心的真性情涵養,外顯於言行舉止中的進退禮儀;藉著傳薪服儀,落實簡約、惜福行為,體現傳統亙古美德。

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簡稱“中國文交會”)是全國文體行業唯一的外貿主導型國家級展會。中國文交會原名「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創辦於2006年,2008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行業品牌展會」,經過多年的發展,成功搭建起了文化產品交易(出口)、文化產業展示、文化資訊交流、文化專案合作的重要平臺,被列入大陸文化部重點扶持的品牌展會之一。更名中國文交會後,展會將更加注重經貿性和實效性,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展思路,以文化產品交易為核心,以國際水準為目標,在原有展會基礎上「出新意、出亮點、有特色」,努力把中國文交會打造成為中國文化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中國文化產業國際貿易的「風向標」、促進文化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的重要載體,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和中華文化「走出去」。

大愛感恩的展出除了產品深寓人文內涵,參與推廣本地志工,完全服膺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自費自假前來,例如,張益鳴師兄去年森博會也有前來協助推廣說明,當時對大愛感恩的一切並不是很了解,便一直跟隨在同仁虞珊明師兄旁學習了解,今年見到師兄再次前來協助推廣說明,已能對每位前來了解的民眾做詳細的說明,師兄本身是位會計師,今日因為輪到自己的協力組隊承擔勤務,便向公司請假前來助援。又如,肖曾燕師姊去年森博會也曾來協助推廣說明,今年從佈展就前來協助,到今天每天都不缺席。大家但求付出、不求回報,希望深植善的影響力,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社會多一分愛,多一分善念,多一分堅持與努力,就能讓社會朝向善與美的境界。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浙江省義烏市報導

圖說:肖曾燕師姊去年森博會也曾來協助推廣說明,今年從佈展就前來協助,到今天每天都不缺席。大家但求付出、不求回報,希望深植善的影響力,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社會多一分愛,多一分善念,多一分堅持與努力,就能讓社會朝向善與美的境界。(攝影:林立騏) 

Read more

【得獎】2016年 第11屆中國(義烏)文交會「最佳參展企業」

圖說:4月28日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的獎牌,原因是目前大陸沒有和我們一樣的社會型企業,所以主辦單位非常認同我們這樣的經營理念,便頒發此獎來獎勵。(攝影:林立騏)第11屆中國(義烏)文交會4月27日至30日,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屆文交會以「傳統文化與時尚生活」為主題,共有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19個省市的近1300家企業參展,設國際標準展位3360個,集中展示前沿文化產業理念、技術和成果。4月28日中國文交會主辦單位特別頒給大愛感恩「最佳參展企業」的獎牌,原因是目前大陸沒有和我們一樣的社會型企業,所以主辦單位非常認同我們這樣的經營理念,便頒發此獎來獎勵。

基於產品的人文意涵,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完全回饋」的理念,大愛感恩科技成為台灣「社會企業」領導者之一。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大陸通常稱「福利企業」。

圖說:張益鳴師兄去年森博會也有前來協助推廣說明,當時對大愛感恩的一切並不是很了解,便一直跟隨在同仁虞珊明師兄旁學習了解,今年見到師兄再次前來協助推廣說明,已能對每位前來了解的民眾做詳細的說明,師兄本身是位會計師,今日因為輪到自己的協力組隊承擔勤務,便向公司請假前來助援。(攝影:林立騏)這次是大愛感恩科技第二次來到義烏參展,有別於去年配合義烏森博會展出重點以「慈悲科技」為主,本次中國文交會,除了展出「簡約心生活」系列,並主力推廣強調服儀之美的「傳薪」系列,傳揚:傳承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薪火、傳遞深刻持久衣著禮儀,呈現文化五千年,洗練出精實,展現融古匯今的人文之美。傳薪系列人文,著重於內心的真性情涵養,外顯於言行舉止中的進退禮儀;藉著傳薪服儀,落實簡約、惜福行為,體現傳統亙古美德。

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簡稱“中國文交會”)是全國文體行業唯一的外貿主導型國家級展會。中國文交會原名「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創辦於2006年,2008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行業品牌展會」,經過多年的發展,成功搭建起了文化產品交易(出口)、文化產業展示、文化資訊交流、文化專案合作的重要平臺,被列入大陸文化部重點扶持的品牌展會之一。更名中國文交會後,展會將更加注重經貿性和實效性,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展思路,以文化產品交易為核心,以國際水準為目標,在原有展會基礎上「出新意、出亮點、有特色」,努力把中國文交會打造成為中國文化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中國文化產業國際貿易的「風向標」、促進文化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的重要載體,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和中華文化「走出去」。

大愛感恩的展出除了產品深寓人文內涵,參與推廣本地志工,完全服膺 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自費自假前來,例如,張益鳴師兄去年森博會也有前來協助推廣說明,當時對大愛感恩的一切並不是很了解,便一直跟隨在同仁虞珊明師兄旁學習了解,今年見到師兄再次前來協助推廣說明,已能對每位前來了解的民眾做詳細的說明,師兄本身是位會計師,今日因為輪到自己的協力組隊承擔勤務,便向公司請假前來助援。又如,肖曾燕師姊去年森博會也曾來協助推廣說明,今年從佈展就前來協助,到今天每天都不缺席。大家但求付出、不求回報,希望深植善的影響力,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社會多一分愛,多一分善念,多一分堅持與努力,就能讓社會朝向善與美的境界。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浙江省義烏市報導

圖說:肖曾燕師姊去年森博會也曾來協助推廣說明,今年從佈展就前來協助,到今天每天都不缺席。大家但求付出、不求回報,希望深植善的影響力,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社會多一分愛,多一分善念,多一分堅持與努力,就能讓社會朝向善與美的境界。(攝影:林立騏) 

Read more

Wednesday, 04 May 2016

一念心未曾變 鄰里從觀望到認同


新加坡河水山日間環保點,現在成了當地居民做好事的地方。環保點成立推手-志工劉麗卿,在2008年就開始邀約鄰居在組屋區做環保。每星期一次的環保點,初期運作時,曾面對居民的不諒解和人手不足的難題;而身為辦公室清潔女工的她,環保結束後還要趕著去工作,一切的挑戰,劉麗卿沒想過放棄。這一份堅持,逐漸帶動了鄰里間與她一起保護鄰里環境。 


清晨六點半,志工劉麗卿已在廚房為環保志工準備餐點。河水山日間環保點2012年正式運作,但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沒有這麼順利。 

慈濟志工 劉麗卿:「推車有聲音(居民)就開門出來罵,(現在還會生氣嗎)不會!不會!他現在跟我互動很好,他現在還會拿環保來,現在很感恩他。」 

慈濟志工 劉麗卿:「我們開始時就在這邊坐,沒有椅子就自己帶椅子下來,報紙放這邊,等一下要分類的。」 

堅持是劉麗卿最大的信念,如今組屋民眾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居民 張玉蓮:「她也是很辛苦,自己一個人。我就幫她,越做越高興,精神好還可以運動。」

慈濟志工 劉麗卿:「其實我這邊是老人區,老人家比較多,他們肯下來做,真的是很好,有個寄託。」 

除了組屋民眾,劉麗卿也帶動附近小吃中心的老闆,收集店裡可回收的資源。小小一個空間就堆滿紙皮和鐵罐。 

餐飲店老闆 楊裕浩:「因為這個東西對你們慈善會有所幫助,雖然賣的不是很值錢,積少成多,做一點點善事,回饋社會,一點心意而已。」 

志工 黃玉梅:「要感恩我也是要感恩她有這個環保給我機會來做。」 

居民 張玉蓮:「我很感恩她帶我們進來環保。」 

資源分類結束,劉麗卿還要趕著上班,雖然時間緊迫,體力勞累,但不減她做環保的熱忱。 

慈濟志工 劉麗卿:「我會繼續做下去,做到我真的不能做。」 


李嘉儀 戴小慶 姚凌凌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馬來村遭祝融災 志工動員關懷


馬來西亞古晉的一個馬來村發生火患,半小時內,兩戶人家的平板屋毀於一旦。慈濟志工前往關懷,受災的兩兄弟損失重大,幸好沒有造成傷亡。志工及時發放物資及祝福金,希望兩兄弟能儘快度過難關。 


濃煙滾滾飄向空中,河對岸清楚可見。馬來西亞古晉馬來村傳來火警,2間木板屋,瞬間夷為平地,慈濟志工第一時間來到現場了解情況,得知受災的是一對馬來裔兄弟。 

受災戶 阿里:「那時候我們兩人都在工作,太太打電話來叫我們回家,發生火災了,來到現場,看到已經70%完蛋了。」 

事發時火勢猛烈,燒毀家當,估計損失大約馬幣20萬。初步懷疑,家中電線走火引發這場火患。 

災戶 巴加:「我最大的孩子,他是殘障的,幸好他的弟弟,及時帶著他跑出去,才安全。」 

錢財失去還可以再賺回來,兩家九口幸無傷亡意外。目前兄弟倆無家可歸,只能暫住親戚家。 

受災戶 巴加:「計畫當然有,可是問題是,經費不夠必須先等待。」 

及時援助,慈濟志工獻上毛毯及祝福金2千馬幣,讓兄弟倆災難當前感受一分慰藉。 

失去有形的,無形的善心卻是滿的。兄弟倆領養竹筒,願日存五毛錢,把握機會加入慈濟愛心行列。 

沈澤榮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善解包容弭爭端 大愛陪伴度苦難


菲律賓的火災意外,造成250戶災民,生活陷入困境,慈濟志工勘災後,隨即進行物資發放,提供災民當下所需;而慈濟人的愛心不間斷,在塞爾維亞,慈濟志工,將發放衣服等物資給難民,期待這份愛持續相伴。證嚴上人在今天(3/2)志工早會開示,沒有起點的人禍,過程中假如有互相的善解包容知足感恩,彼此就能安然無災難;而普天之下,有愛心的人不少,至誠的心,願意付出,這都是愛的能量。 


國際間難民人數增加,在馬其頓和希臘邊界,被滯留的大批難民,與馬其頓警方發生衝突;而在法國北部加萊市,長年寄居的難民形成一個社區,政府為了安全,決定強制拆除,將難民移往收容中心。 

證嚴上人開示:「沒有起點的人禍,過程,假如有這樣的,善解包容知足感恩,互相的,彼此就能安然,也沒有會有起頭的災難,也更沒有這樣逃難過程的危險,也更沒有在末端,或是過程中的衝突。」 

流浪在異國的難民潮,急需關懷,厚實冬衣、圍巾、手套等保暖衣物已送達塞爾維亞,慈濟志工接著進行物資發放,鄰國波士尼亞的市議長也帶了十多位志工,加入賑災工作。 

證嚴上人開示:「普天之下,志同道合,有愛心的人可不少,每個地方都有種子,一粒粒種子無不都是,至誠的心,願意付出,這都是愛的能量。」 

在苦難中,愛心仍然可見。菲律賓大馬尼拉區一場火災,造成250戶受災,慈濟志工勘災後,準備毛毯、餐具、以及大米等日用物資進行發放,也鼓勵災民,繼續為生活努力。 

趙又瑩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壽險員做環保+汐止幼兒環保


Learning about conservation at an early age, students of Xinong Kindergarten in Xizhi of New Taipei City visited the local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to understand how they, too, can help save Mother Earth. Meanwhile, in Kaohsiung, the local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also keeps its doors open to all those willing to learn. Recently three young people came to gain some hands on experience. 


從小建立小朋友的環保概念,汐農幼稚園,就安排全校師生,參訪慈濟汐止環保站,學習如何自我維護地球,另外,對那些 在就學期間,錯過類似課程的人,高雄的環保站敞開大門,讓有興趣的人來學習,最近就有三位年輕人前來體驗。 Read more

美國總統獻祝福 宗教司主任來台

圖說:在慈濟志工(左起)陳文錧師兄、尤慧文、曾慈慧及王明萌師姊(右2)陪伴下,美國國土安全部宗教司主任大衛.麥爾斯(David Myers)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親自做英文分享,透過簡報,將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物理法製程,一樣樣環保產品,將可用的資源再做利用,都是為了地球好。除了環保,更再造福,讓大愛能繞全球。「慈濟五十」週年活動,美國總統歐巴馬請國土安全部宗教司主任大衛.麥爾斯(David Myers)代表白宮訪臺參加,大衛並前往慈濟各志業體參訪,4月28日,在慈濟志工曾慈慧、尤慧文、王明萌師姊、及陳文錧師兄陪伴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親自做英文分享,透過簡報,將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物理法製程,一樣樣環保產品,將可用的資源再做利用,都是為了地球好,然而除了環保,更造福,讓大愛能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分別穿上了,【傳薪服飾】,傳遞中國服儀之美,以及【慈悲科技】系列、透過環保動態展示,展現一身【慈悲科技】套裝,更是賑災時,克服困難環境必須品,誠如 證嚴上人悲心慈示,研發出「救人救災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救災人員的安全。」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分別穿上了,【傳薪服飾】,傳遞中國服儀之美,以及【慈悲科技】系列、透過環保動態展示,展現一身【慈悲科技】套裝,更是賑災時,克服困難環境必需品,誠如 證嚴上人悲心慈示,研發出「救人救災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救災人員的安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介紹一系列【慈悲科技】產品的應用,對此科技研發與結合慈悲心的產品,大衛深表讚許,駐足太陽能LED帽前良久,傾聽細說此太陽能帽進入災區協助志工,在缺少發電力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於震災勘災的智慧效能,透過太陽能的運用,就能了解到平時我們在光源足充足的地方,是多麼幸福,而但當災難來時就知道有水有電,是多麼的重要。

陳意容博士也帶著大衛參觀研發實驗中心,了解到我們進行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毛毯,非常的讚許,尤其是對於大愛感恩不僅關注自家的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還能為了針對坊間不同材質的廢舊紡織品進行回收的可能性,開發了紡織品材質辨識儀,而感到驚奇。

大衛.麥爾斯聽完公司的使命及願景也心有所感,對於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就如同公司名稱所展現的 " 大愛眾生, 感恩大地 " 完全落實證嚴法師所慈示的 " 付出無所求 ",此次第一次亞洲行特別提前來參觀慈濟各個志業體之後,也充分了解到慈濟的四大志業與八大腳印,大衛.麥爾斯於4月30日,在花蓮慈濟五十週年典禮上,特別帶來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祝賀信,信中表達了對慈濟的感恩與祝福,更深許慈濟未來有無限可能。友好交流,莫過於良性充份的分享。更了解慈濟拉長情,所鋪的大愛之路,為此次來台行,化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截至目前為止慈濟所在共計56個國家地區、614個聯絡據點,援助93個國家地區。圖說:於慈濟五十週年典禮中 美國白宮國安部宗教司主任大衛.麥爾斯(David Myers)特別帶來了美國總統歐巴馬所親寫的祝賀信,信中表達了對慈濟的感恩與祝福,更深許慈濟未來有無限可能。

Read more

美國總統獻祝福 宗教司主任來台

圖說:在慈濟志工(左起)陳文錧師兄、尤慧文、曾慈慧及王明萌師姊(右2)陪伴下,美國國土安全部宗教司主任大衛.麥爾斯(David Myers)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親自做英文分享,透過簡報,將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物理法製程,一樣樣環保產品,將可用的資源再做利用,都是為了地球好。除了環保,更再造福,讓大愛能繞全球。「慈濟五十」週年活動,美國總統歐巴馬請國土安全部宗教司主任大衛.麥爾斯(David Myers)代表白宮訪臺參加,大衛並前往慈濟各志業體參訪,4月28日,在慈濟志工曾慈慧、尤慧文、王明萌師姊、及陳文錧師兄陪伴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親自做英文分享,透過簡報,將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物理法製程,一樣樣環保產品,將可用的資源再做利用,都是為了地球好,然而除了環保,更造福,讓大愛能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分別穿上了,【傳薪服飾】,傳遞中國服儀之美,以及【慈悲科技】系列、透過環保動態展示,展現一身【慈悲科技】套裝,更是賑災時,克服困難環境必須品,誠如 證嚴上人悲心慈示,研發出「救人救災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救災人員的安全。」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分別穿上了,【傳薪服飾】,傳遞中國服儀之美,以及【慈悲科技】系列、透過環保動態展示,展現一身【慈悲科技】套裝,更是賑災時,克服困難環境必需品,誠如 證嚴上人悲心慈示,研發出「救人救災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救災人員的安全。」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明瑩,介紹一系列【慈悲科技】產品的應用,對此科技研發與結合慈悲心的產品,大衛深表讚許,駐足太陽能LED帽前良久,傾聽細說此太陽能帽進入災區協助志工,在缺少發電力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於震災勘災的智慧效能,透過太陽能的運用,就能了解到平時我們在光源足充足的地方,是多麼幸福,而但當災難來時就知道有水有電,是多麼的重要。

陳意容博士也帶著大衛參觀研發實驗中心,了解到我們進行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毛毯,非常的讚許,尤其是對於大愛感恩不僅關注自家的廢棄紡織品回收再製,還能為了針對坊間不同材質的廢舊紡織品進行回收的可能性,開發了紡織品材質辨識儀,而感到驚奇。

大衛.麥爾斯聽完公司的使命及願景也心有所感,對於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就如同公司名稱所展現的 " 大愛眾生, 感恩大地 " 完全落實證嚴法師所慈示的 " 付出無所求 ",此次第一次亞洲行特別提前來參觀慈濟各個志業體之後,也充分了解到慈濟的四大志業與八大腳印,大衛.麥爾斯於4月30日,在花蓮慈濟五十週年典禮上,特別帶來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祝賀信,信中表達了對慈濟的感恩與祝福,更深許慈濟未來有無限可能。友好交流,莫過於良性充份的分享。更了解慈濟拉長情,所鋪的大愛之路,為此次來台行,化下圓滿句點。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截至目前為止慈濟所在共計56個國家地區、614個聯絡據點,援助93個國家地區。圖說:於慈濟五十週年典禮中 美國白宮國安部宗教司主任大衛.麥爾斯(David Myers)特別帶來了美國總統歐巴馬所親寫的祝賀信,信中表達了對慈濟的感恩與祝福,更深許慈濟未來有無限可能。

Read more

高雄 鐘烱元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04.jpg一但染毒,你會六親不認,毒癮像上萬隻螞蟻在你身上咬,我們都承受不了,人家都會笑我,說這沒用啦是吃藥的,差不多三天的好光景而以,但我道現在,還要持續做下去! Read more

慈濟五十訪台行 檳城慈委來大愛

圖說:聽完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更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倍感用心,來自馬來西亞的鐘詠名師兄於是在低碳概念館中請購了四雙舒壓襪,兩雙是要帶回國送給朋友,另外兩雙,一雙要送給媽媽,一雙則為自用,並向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提問說:「由於要買給媽媽用的,是否適合媽媽長期穿著。」(攝影者:許育仁)在花蓮靜思精舍,各國嘉賓,慈濟家人相繼回到心靈故鄉,在這個慈濟50週年的大日子裡,馬國檳城慈委幹部一行近四十位,在5月3日返國前特別要求宗教室安排前往大愛感恩科技,來台見證慈濟五十年的一路點滴,更要回國落實環保,讓地球永續,邁向下個五十。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一一介紹大愛感恩科技,透過Q&A的方式,邀大家將能自身有疑慮、對環保產品問題,或對慈濟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一一提出來,希望來到台灣不要再將心中疑問帶回國去。

聽完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更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倍感用心,來自馬來西亞的鐘詠名師兄於是在樓下的低碳概念館請購了四雙舒壓襪,兩雙是要帶回國送給朋友,另外兩雙,一雙要送給媽媽,一雙則為自用,並向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提問:「由於要買給媽媽用的,是否適合媽媽長期穿著。」

圖說:在花蓮靜思精舍,各國嘉賓,慈濟家人相繼回到心靈故鄉,在這個慈濟50週年的大日子裡,馬國檳城慈委幹部一行近四十位,在返國前特別要求宗教室安排前往大愛感恩科技,來台見證慈濟五十年的一路點滴,更要回國落實環保,讓地球永續,邁向下個五十。(攝影者:許育仁)林正雄博士將去年因八仙塵爆, 證嚴上人不捨燒燙傷患者的那一念悲心,大愛感恩科技更要努力不斷的研發出壓力布來,期許能讓傷友穿著舒適而快速康復,如今這雙舒壓襪,「一般外面較常針對愛美族、年輕人而設計」而大愛感恩科技的舒壓襪則是針對老人家所設計,林正雄博士說道,「老人家手腳沒力氣,也可以輕輕鬆鬆的穿起來,這是雙漸進式的舒壓襪,從腳踝開始,從下而上漸進壓力,如果壓力指數不是以漸進的方式就會塞住。」

圖說:慈濟五十是美好的成績更是再努力的指標,一下午的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馬國檳城慈委揮手道別,如今慈濟於全球四大志業廣布需要全球人人的參與。(攝影者:許育仁)林正雄博士也提醒會眾不要用衣物柔軟精,「那只是讓你摸起來柔軟,並非真的柔軟,而實際情況是許多細滑的小顆粒、殘留在你的衣物纖維上。」

然而事實上紡織一直是高度汙染的產業,從前你我所穿的衣物皆是耗費了大量水資源、化學染劑等等,林正雄博士也點出,現在中國政府一直想把紡織廠外移,「為什麼呢?正是因為傳統紡織汙染的嚴重性。」

大愛感恩科技是一間世界無二的社會企業公司,從回收到製程都有相當規定的碳足跡、水足跡,而不再造成汙染、地球的負擔更是生產原則。當請購環保產品愛護地球的同時,更也是將愛心落實和慈濟做國內外賑災公益之用,此刻的環保就是為了地球和後代子孫的永續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慈濟五十訪台行 檳城慈委來大愛

圖說:聽完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更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倍感用心,來自馬來西亞的鐘詠名師兄於是在低碳概念館中請購了四雙舒壓襪,兩雙是要帶回國送給朋友,另外兩雙,一雙要送給媽媽,一雙則為自用,並向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提問說:「由於要買給媽媽用的,是否適合媽媽長期穿著。」(攝影者:許育仁)在花蓮靜思精舍,各國嘉賓,慈濟家人相繼回到心靈故鄉,在這個慈濟50週年的大日子裡,馬國檳城慈委幹部一行近四十位,在5月3日返國前特別要求宗教室安排前往大愛感恩科技,來台見證慈濟五十年的一路點滴,更要回國落實環保,讓地球永續,邁向下個五十。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一一介紹大愛感恩科技,透過Q&A的方式,邀大家將能自身有疑慮、對環保產品問題,或對慈濟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一一提出來,希望來到台灣不要再將心中疑問帶回國去。

聽完了李鼎銘師兄的分享,更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倍感用心,來自馬來西亞的鐘詠名師兄於是在樓下的低碳概念館請購了四雙舒壓襪,兩雙是要帶回國送給朋友,另外兩雙,一雙要送給媽媽,一雙則為自用,並向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提問:「由於要買給媽媽用的,是否適合媽媽長期穿著。」

圖說:在花蓮靜思精舍,各國嘉賓,慈濟家人相繼回到心靈故鄉,在這個慈濟50週年的大日子裡,馬國檳城慈委幹部一行近四十位,在返國前特別要求宗教室安排前往大愛感恩科技,來台見證慈濟五十年的一路點滴,更要回國落實環保,讓地球永續,邁向下個五十。(攝影者:許育仁)林正雄博士將去年因八仙塵爆, 證嚴上人不捨燒燙傷患者的那一念悲心,大愛感恩科技更要努力不斷的研發出壓力布來,期許能讓傷友穿著舒適而快速康復,如今這雙舒壓襪,「一般外面較常針對愛美族、年輕人而設計」而大愛感恩科技的舒壓襪則是針對老人家所設計,林正雄博士說道,「老人家手腳沒力氣,也可以輕輕鬆鬆的穿起來,這是雙漸進式的舒壓襪,從腳踝開始,從下而上漸進壓力,如果壓力指數不是以漸進的方式就會塞住。」

圖說:慈濟五十是美好的成績更是再努力的指標,一下午的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馬國檳城慈委揮手道別,如今慈濟於全球四大志業廣布需要全球人人的參與。(攝影者:許育仁)林正雄博士也提醒會眾不要用衣物柔軟精,「那只是讓你摸起來柔軟,並非真的柔軟,而實際情況是許多細滑的小顆粒、殘留在你的衣物纖維上。」

然而事實上紡織一直是高度汙染的產業,從前你我所穿的衣物皆是耗費了大量水資源、化學染劑等等,林正雄博士也點出,現在中國政府一直想把紡織廠外移,「為什麼呢?正是因為傳統紡織汙染的嚴重性。」

大愛感恩科技是一間世界無二的社會企業公司,從回收到製程都有相當規定的碳足跡、水足跡,而不再造成汙染、地球的負擔更是生產原則。當請購環保產品愛護地球的同時,更也是將愛心落實和慈濟做國內外賑災公益之用,此刻的環保就是為了地球和後代子孫的永續價值。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03 May 2016

大馬實業家蒞臨 慈濟周年慶來台

慈濟50周年(4/30),這天各國嘉賓蒞臨,皆表達了慈濟對世界的付出與感恩。其中,馬來西亞丹尼斯實業家在  證嚴上人的邀請下,一行人於(5/2)這天特別搭乘私人飛機,北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攝影者:許育仁)甫於慈濟50周年(4/30),這天各國嘉賓蒞臨,皆表達了慈濟對世界的付出與感恩。其中,馬來西亞實業家成功集團總裁陳志遠,結束花蓮行程後,一行人於(5/2)這天特別搭乘私人飛機,北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成功集團 (Berjaya Corporation Berhad)是馬來西亞前五大集團公司,總裁陳志遠是著名的華人企業家。被馬來西亞聯邦授予丹斯里稱號(Tan Sri),在馬來西亞,丹斯里是繼敦(Tun)之後聯邦授勳第二高封銜,與州最高封銜拿督斯里(Dato' Sri / Dato' Seri)榮譽級別相等。另外州第二高封銜尚有由蘇丹封賜的拿督 (Dato')、或由州元首封賜的拿督 (Datuk),冊封的標準是對國家有傑出貢獻。

受 證嚴上人所感動,發願茹素實業家陳志遠,帶著夫人與兒子,在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團隊熱情接待下,短短的四十分鐘行程裡,簡明精要的介紹大愛感恩科技,並透過一張老菩薩彎腰拾福的舉動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人文」與俗諺「大樹之下可乘涼」,在台灣實業家的愛心匯聚下,期許能拋磚引玉,一起為善造福蔭子孫。

圖說: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即對高雅、簡約的傳薪服飾感興趣。(攝影者:許育仁)陳志遠感恩的說道:「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的接待,我對先進的設備印象深刻,尤其對回收聚酯纖維,再製的對環境友善的織品,包括生活用品、衣服、鞋子等,深感這些應用,是對環境影響深遠,也希望能引進此技術帶回到馬來西亞,並再次感謝有這個美好的經驗,讓我了解未來我們能做什麼。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完成了這麼多有用、且實用的環保產品,在拯救環境的同時,也讓世界更美好了。」

圖說:在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下,透過短短的四十分鐘BERJAY集團創辦人陳志遠了解了大愛感恩之精神,感恩說道,「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的接待,我對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完成了這麼多有用、且實用的環保產品,在拯救環境的同時,也讓世界更美好了。」 (攝影者:許育仁)在場並請購了一身的大愛環保服飾,及請購一雙賑災適用的防穿刺白鞋,也與好友直接換上環保紳士鞋,將舊有皮鞋收起,一同比『讚』合影,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表示肯定。

值得一提的事,在大愛感恩科技不說「買東西」、不是shopping消費,而是「請購」。買東西一詞出自宋代,古人依據五行,《金、木、水、火、土》與東、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釋:東屬木、西屬金,木與金,籃子都裝得下,皆為有形之物,可買賣交易,但是南屬火,北屬水,籃子是裝不了水火的,所以後來就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

而「請購」則是大愛環保產品,落實「延續物命,再造福慧」之精神,誠如 證嚴上人在《無量義經》中慈示,「有形有量,無形才是無量」。感恩大馬BERJAY集團創辦人的蒞臨,地球是大家共同的家園,期許人人為善造福,疼愛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在場並請購了一身的大愛環保服飾,並請購一雙賑災適用的防穿刺白鞋,也與好友直接換上環保紳士鞋,將舊有皮鞋收起,一同比『讚』合影,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表示肯定。 (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大馬實業家蒞臨 慈濟周年慶來台

慈濟50周年(4/30),這天各國嘉賓蒞臨,皆表達了慈濟對世界的付出與感恩。其中,馬來西亞丹尼斯實業家在  證嚴上人的邀請下,一行人於(5/2)這天特別搭乘私人飛機,北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攝影者:許育仁)甫於慈濟50周年(4/30),這天各國嘉賓蒞臨,皆表達了慈濟對世界的付出與感恩。其中,馬來西亞實業家成功集團總裁陳志遠,結束花蓮行程後,一行人於(5/2)這天特別搭乘私人飛機,北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成功集團 (Berjaya Corporation Berhad)是馬來西亞前五大集團公司,總裁陳志遠是著名的華人企業家。被馬來西亞聯邦授予丹斯里稱號(Tan Sri),在馬來西亞,丹斯里是繼敦(Tun)之後聯邦授勳第二高封銜,與州最高封銜拿督斯里(Dato' Sri / Dato' Seri)榮譽級別相等。另外州第二高封銜尚有由蘇丹封賜的拿督 (Dato')、或由州元首封賜的拿督 (Datuk),冊封的標準是對國家有傑出貢獻。

受 證嚴上人所感動,發願茹素實業家陳志遠,帶著夫人與兒子,在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團隊熱情接待下,短短的四十分鐘行程裡,簡明精要的介紹大愛感恩科技,並透過一張老菩薩彎腰拾福的舉動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人文」與俗諺「大樹之下可乘涼」,在台灣實業家的愛心匯聚下,期許能拋磚引玉,一起為善造福蔭子孫。

圖說:一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即對高雅、簡約的傳薪服飾感興趣。(攝影者:許育仁)陳志遠感恩的說道:「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的接待,我對先進的設備印象深刻,尤其對回收聚酯纖維,再製的對環境友善的織品,包括生活用品、衣服、鞋子等,深感這些應用,是對環境影響深遠,也希望能引進此技術帶回到馬來西亞,並再次感謝有這個美好的經驗,讓我了解未來我們能做什麼。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完成了這麼多有用、且實用的環保產品,在拯救環境的同時,也讓世界更美好了。」

圖說:在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下,透過短短的四十分鐘BERJAY集團創辦人陳志遠了解了大愛感恩之精神,感恩說道,「感恩大愛感恩科技的接待,我對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完成了這麼多有用、且實用的環保產品,在拯救環境的同時,也讓世界更美好了。」 (攝影者:許育仁)在場並請購了一身的大愛環保服飾,及請購一雙賑災適用的防穿刺白鞋,也與好友直接換上環保紳士鞋,將舊有皮鞋收起,一同比『讚』合影,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表示肯定。

值得一提的事,在大愛感恩科技不說「買東西」、不是shopping消費,而是「請購」。買東西一詞出自宋代,古人依據五行,《金、木、水、火、土》與東、西、南、北、中相配的道理,解釋:東屬木、西屬金,木與金,籃子都裝得下,皆為有形之物,可買賣交易,但是南屬火,北屬水,籃子是裝不了水火的,所以後來就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

而「請購」則是大愛環保產品,落實「延續物命,再造福慧」之精神,誠如 證嚴上人在《無量義經》中慈示,「有形有量,無形才是無量」。感恩大馬BERJAY集團創辦人的蒞臨,地球是大家共同的家園,期許人人為善造福,疼愛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在場並請購了一身的大愛環保服飾,並請購一雙賑災適用的防穿刺白鞋,也與好友直接換上環保紳士鞋,將舊有皮鞋收起,一同比『讚』合影,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表示肯定。 (攝影者:許育仁) 

Read more

推廣心素食儀 種子志工精進共修


慈濟志工劉富子,擅長素食料理。日前她受邀從台灣到北京分享(2/20),勉勵「香積種子志工」推素食、不要忘記健康與環保精神。 


從黑髮到白髮,推廣心素食儀的慈濟志工「(謝)劉富子」,珍惜每個傳承的機會。 

慈濟志工 劉富子:「這次的課程我會講很多慈濟歷史,會講很多上人的故事是為什麼,因為你們即將要去當(心素食儀)老師,這些就是你們講課的資糧。」 

素食,對健康有益;對地球,則是救生、護生、減少廚餘的環保行動。 

教學經驗豐富,劉富子總是體貼學員的需要,在素食料理步驟上,詳細解說示範。 

色香味俱全的關鍵,絕不隱藏。也激勵了學員推廣的決心。 

學員 孔凡成:「慈濟做的香積,用好的美食來接引更多菩薩,所以說這是我終生的意願,真的心甘情願。」 


真善美志工 吳更軍 北京報導 Read more

環境友善醫院 慈濟醫師分享經驗


澳洲知名大學「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邀請台灣慈濟醫療團隊到澳洲參與國際會議,會議是由亞太地區環境友善研討會所召開,以永續發展環境友善醫院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尼泊爾、印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等八個國家地區、三十多位研究人員參與。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林名男:「我們有環保碗和杯子,還有筷子,給每位新成員。」 

這是大林慈濟醫院的環保精神。台灣慈濟醫療團隊受邀參與國際研討會,分享醫院實施垃圾減量、資源分類的成效,有助保護環境,促進健康。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林名男:「(大林慈濟醫院)各個方面,我們都相當重視,包括從一開始如何節能減碳,如何水的回收,如何在綠色採購,如何在食物,飲食用素食,能夠減少碳足跡的發生。」 

由於澳洲學術會議多半習慣使用拋棄式杯子,對一天要喝上幾杯咖啡、茶水的人來說,一天會議就要用掉好幾個杯子。布里斯本的慈青,主動送環保杯給每位與會者,減少製造垃圾的機會。 

吃素也能減少碳足跡,志工烹煮的素食,讓與會者讚不絕口。 

慈濟人醫會醫師 盧以欣:「今日的午餐美味嗎,(是的),我看到大家都在等待用餐,這個餐廳叫做慈濟。」 

會議以發展環境友善醫院為主題,慈濟人現場示範,向來自尼泊爾、印尼、越南等八個國家地區的研究人員,做了很棒的一次環保外交。 

盧威程 陳毓君 真善美志工-澳州報導 Read more

「河水山」環保點 分類資源護山水


新加坡中南部的「河水山」,現在集合式住宅林立,2012年慈濟志工開始設立日間環保點,帶動居民每周四分類回收資源。雖然上班族無法親身投入,但也都習慣在出門時順手把家裡收集的帶下來;環保志工則在慈濟人的帶動下,學會如何分類。 

「河水山」曾經是新加坡人口最稠密的木屋區,如今集合式住宅林立。不過,人情味依舊在,尤其是慈濟所設立的日間環保點。 

居民 於藍雅:「因為平時那裡有看到你們,橫條幅那樣子,我覺得,東西自己用不到的話,要不然就會扔掉,就很浪費。」 

居民:「(資源)我就不用丟掉,拿來嘛,也不是很遠嘛,走來嘛。」 

每逢星期四,不論上班族、或家庭主婦,出門前都會順手把資源帶來,有些居民還會在家裡先分類,如此的默契,是志工四年來不斷呼籲的成效。 

居民 黎亞明:「起初就是堆在一起,來到這邊才分開,麗卿師姊要我們,這些薄的、厚的、礦泉水、汽水罐,不要參(放在一起)。」 

環保點的推手劉麗卿,早期在菜市場和運動地點,呼籲大家來幫忙。鄰居阿發,雖然有先天智能障礙,花了好幾年學習疊報紙,不過劉麗卿依然充滿耐心。 

慈濟志工 劉麗卿:「我們不要放棄他,還是繼續叫他做,(就是做好事的機會嗎),嗯,做好事的機會。」 

張麗雲,則因為比較熟悉街坊鄰居,所以負責逐層巡視、並協助老人家運送回收資源。 

居民 張麗雲:「我認為還不錯,就當作運動,反正家庭主婦,時間比較多一點,老實講啦,就下來幫忙,越做越開心,一個多鐘頭而已嘛。」 

86歲的黃玉梅,腳力不夠、但仍然風雨無阻,因為這裡讓她不孤單。 

環保志工 黃玉梅:「自己就發點心願,好好保護地球,也做一點,自己能夠做多少就多少。」

這群超過五十歲的環保志工,善用小小空地,大家一起用雙手來守護環境,疼惜大地資源。 

李嘉儀 戴小慶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上海服飾展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ashion Fair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Fashion Fair held in Shanghai each year is influential to fashion trends in Asia. With an environmental theme on the agenda this year, DA.AI Technology attended the event to showcase their eco-friendly garments.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on this Monday the 21. Thank you for watching the program. See you on the flip side. 


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服飾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在亞洲地區佔有重要影響力,環保已是世界潮流,大愛感恩科技 也帶來環保潮流衣物參展,以上是我們的節目,感恩收看,下次見。 Read more

2016,05/03 鶯歌大愛媽媽參訪

【對象】鶯歌大愛媽媽
【時間】2016年5月3日(二)12:00-14: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505-11.jpg20160505-12.jpg20160505-13.jpg20160505-14.jpg
Read more

台南 郭寶猜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61-6_01_0503.jpg這塊地做環保很好,讓鄰居也很方便,他們有東西就拿來回收,這就是認同我們慈濟,他再遠也拿過來,你若不認同,隔壁間也不慧拿過來 Read more

善門接引實業家 大愛心靈行感恩

圖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左),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攝影者:曹書豪)慈濟50周年慶,近日來全球各地慈濟志工陸續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共同參與慈濟50周年。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接引北京實業家、並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巡禮,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

其中來訪成員,曹文杰是首善京師(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也是上善文化教學會創辦人,主旨是倡導教育、塑造品格善行、改變生活的觀念,希望能內修外弘,修治齊平,入世擔當,傳遞正能量。這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想將慈濟環保人文,導入中國教育中,希望環保理念從小扎根,同時也希望以大愛環保產品取代原有制服,實踐綠色校園文化。

圖說: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為了接引北京實業家,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預計巡禮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曹文杰分享:「我們這一次來到臺灣,主要是為了參加慈濟50周年慶,並且學習慈濟人文理念,當我們來到慈濟,感受到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之人文理念,希望將這種人文理念,帶回到中國大陸,在學校內推廣,擴及到全國各地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慈濟,透過這樣的人文理念背後乘載著『道』,引導孩子們的身心靈成長,從小可以深植環保、護生的觀念,來愛護地球、愛護動物,同時非常感恩有這樣的因緣,感恩 上人、感恩慈濟、感恩王智慧師姊牽引,來到臺灣交流。」

圖說:同時來有來自印尼的實業家施錦場(右),帶著親友來到臺灣參訪慈濟,原定下午要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為了與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上回在印尼舉辦綠色環保服飾展示,先來到大愛感恩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每天做善事也是精進的方式,如每天在行動當中,來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環境、愛護我們人類、愛護我們孩子,愛護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事情。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聽到李總經理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促進大愛傳播,自己深受觸動;環保應該在生活當中的點滴,做到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子的態度、角度,來做點事情。在臺灣,有一群人為了這個世界默默付出的人,環保菩薩,日復一日守護大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尊菩薩,只要每天做善事,每天做社會或環境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活菩薩。」

最後為了能整齊劃一參與慈濟50周年精舍朝山活動,體悟慈濟人文精神,實業家們請購一系列環保服飾。「當穿上充滿環保菩薩愛心的環保服飾,同時以最虔誠的心念朝聖,三步一跪拜方式朝山,處處能體悟慈濟這50年來一步一腳印的艱辛,但難行能行、難捨能捨,深深感受到上人帶領著慈濟人,用心、用愛鋪著路走過50年。」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善門接引實業家 大愛心靈行感恩

圖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左),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攝影者:曹書豪)慈濟50周年慶,近日來全球各地慈濟志工陸續回到心靈的故鄉-花蓮,共同參與慈濟50周年。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接引北京實業家、並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巡禮,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

其中來訪成員,曹文杰是首善京師(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也是上善文化教學會創辦人,主旨是倡導教育、塑造品格善行、改變生活的觀念,希望能內修外弘,修治齊平,入世擔當,傳遞正能量。這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想將慈濟環保人文,導入中國教育中,希望環保理念從小扎根,同時也希望以大愛環保產品取代原有制服,實踐綠色校園文化。

圖說:北京志工王智慧師姊為了接引北京實業家,廣邀實業家來台參訪,預計巡禮花蓮靜思精舍、及慈濟各志業體,同時參與慈濟50周年慶系列活動,4月27日,下飛機的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慈濟環保精質化。(攝影者:曹書豪)曹文杰分享:「我們這一次來到臺灣,主要是為了參加慈濟50周年慶,並且學習慈濟人文理念,當我們來到慈濟,感受到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之人文理念,希望將這種人文理念,帶回到中國大陸,在學校內推廣,擴及到全國各地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慈濟,透過這樣的人文理念背後乘載著『道』,引導孩子們的身心靈成長,從小可以深植環保、護生的觀念,來愛護地球、愛護動物,同時非常感恩有這樣的因緣,感恩 上人、感恩慈濟、感恩王智慧師姊牽引,來到臺灣交流。」

圖說:同時來有來自印尼的實業家施錦場(右),帶著親友來到臺灣參訪慈濟,原定下午要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為了與大愛感恩科技分享上回在印尼舉辦綠色環保服飾展示,先來到大愛感恩感恩科技。(攝影者:曹書豪)北京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蔣莉,抱持著初學者的精神來學習,尋找人生的道理:「每天做善事也是精進的方式,如每天在行動當中,來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環境、愛護我們人類、愛護我們孩子,愛護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事情。這次來台是一趟心喜的旅行,剛走進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讓我深刻動,尤其是聽到李總經理分享到尼泊爾地震賑災,慈濟接引當地實業家付出,讓慈濟成為他們第二個家。行善可以引起所共鳴,這世界上有更多的慈濟人、更多的大愛、更多的佛菩薩,這個世界就會真的變的美好,彷彿就是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促進大愛傳播,自己深受觸動;環保應該在生活當中的點滴,做到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子的態度、角度,來做點事情。在臺灣,有一群人為了這個世界默默付出的人,環保菩薩,日復一日守護大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尊菩薩,只要每天做善事,每天做社會或環境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活菩薩。」

最後為了能整齊劃一參與慈濟50周年精舍朝山活動,體悟慈濟人文精神,實業家們請購一系列環保服飾。「當穿上充滿環保菩薩愛心的環保服飾,同時以最虔誠的心念朝聖,三步一跪拜方式朝山,處處能體悟慈濟這50年來一步一腳印的艱辛,但難行能行、難捨能捨,深深感受到上人帶領著慈濟人,用心、用愛鋪著路走過50年。」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Monday, 02 May 2016

回收物大變身 創意童玩延長物命


開設麵店的黃財正,同時也是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的講師,擅長將回收物改造成創意童玩,今天(3/27)上午來到慈濟大學,教大家DIY做出環保玩具,其中川愛志工隊的學生,也將在暑假把所學帶到四川。 


環保玩具講師 黃財正:「繩頭穿過來,繩頭不要留太長,留一點點就好,一次然後再一次。」

黃財正老師仔細說明,台下學員按部就班,利用簡單工具,回收來的寶特瓶,搖身一變成為環保陀螺。 

民眾 彭惠玉:「平常都是就是買的玩具,如果可以讓他知道我的小時候玩的東西,然後也知道是可以用別的材料可以去做,我會覺得對小朋友很有教育意義。」 

川愛志工隊的成員,包含慈大附中和慈濟大學學生,學得特別認真,因為他們要在暑假,把創意環保概念帶到四川分享。 

慈濟大學學生 彭晶彥:「四川他們的環保,其實回收率不高,所以我們想說,與其讓這些環保物這樣白白浪費掉,不如讓我們做些比較有意義的玩具,一方面我們帶的是小朋友,讓他們覺得環保其實很有趣。」 

結合科學原理,浮沉子還能變魔術,動手做出有趣的玩具,重複利用不浪費,讓回收物發揮更大價值。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日環保茶會 Tea gathering


In Japan, Tzu Chi volunteers in Tokyo held a tea gathering for housewives in nearby communities with an environmental theme. It wa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everyone to enjoy each other’s company filled with ideas on how to further treasure the Earth’s resources. We will leave you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program.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goodbye. 


在日本,東京慈濟志工為社區的家庭主婦,舉辦環保茶會,大家聚在一起,發揮巧思,守護地球資源,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廢墟改造再活用 鄰里環保新道場


深圳南山蛇口工業區,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設立的第一個工業區。過去十年來,工廠逐漸遷出,服務業漸趨發達,因此當地政府也積極推展環保工作,去年九月,慈濟志工透過當地招商街道領導的協助,覓得一處兩層樓的建築,作為環保教育站,期待能帶動更多民眾參與回收。 


慈濟南山蛇口環保教育站啟用,志工用踩寶特瓶的聲音,取代鞭炮聲,接連舉辦11場的培訓課,號召民眾一起回收分類。 

民眾 肖紅:「我們愛護地球人人有責,人人都有這個義務,所以說現在就是說,現在認識也不晚,多做一些這個(回收)工作,完了(之後)擴大一些影響面。」 

民眾 於明煒:「今天通過培訓以後知道以後怎樣從自身做起,包括教育子女,還有影響周圍身邊的人。」 

這處位於南山蛇口招商街道的環保教育站,原本已是廢棄的殘破建築,去年九月啟用後,半年來,不少民眾用實際行動響應環保。 

招商街道辦主任 陳偉明:「我在家裡有的時候做菜什麼的,丟垃圾塑膠袋用得特別多,但我覺得從現在開始,我要減少這個垃圾袋的運用,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的事做起。」 

民眾 王曉琳:「我是準備放在我們大廈的大堂口,然後把每家每戶的廢舊電池,日用的一些電池手機電池進行一個回收,然後我會定期來送到慈濟來。」 

力行環保,民眾在回收中成長,改變自己,家人及朋友的觀念,這種收穫也是無價之寶。 


真善美志工 戴新明 廣東報導 Read more

環保心得做中學 落實清淨在源頭


馬來西亞巴生中路環保站迎來一群中學生,校方希望讓孩子走出校外,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環保站成了學生們認識環保地方,也啟發孩子將這股善的力量繼續影響到身邊親友。 


什麼是環保,課本上看得多,實際動手做呢?!36名來自12所學校的師生,到馬來西亞巴生中路環保站親身體驗。 

慈濟志工 李素娥:「氣候暖化問題,現在很嚴重,所以我們需要照顧地球。」 

慈濟志工與師生們分享環保心得,體驗學習更扎實。 

參訪團領隊 阿茲米:「這是很重要,讓我們利用這次的機會,讓學生來到這裡親眼看一看,我們成人與學生們,可以學到如何落實環保。」 

從林林總總的回收物中學分類。 

學生 伊利莎:「我會鼓勵朋友與學校(做環保),比如學校食堂,可以拿廚餘去堆肥,學校也可以做收集雨水,就像慈濟環保站的一樣。」 

手語來加強環保印象。 

慈濟志工 黃玉英:「我會覺得很好,因為他們現在是高一,以後還會很大力地,去帶動身邊的人,我覺得他們聽了(講座)過後,希望他們也為地球來付出。」 

環保不能單靠你我,需要更多的雙手一起實踐,期許師生們回去後能發揮更大力量。 

戴輝達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只回收有用資源 清淨源頭精質化


教育,是環保領域重要的一環,證嚴上人提出忍痛教育的觀念,希望慈濟志工,除了做環保,也要擔負起教育民眾的責任,因為唯有人人懂得如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愛物惜物,才能減少垃圾量,真正把環保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慈濟環保站裡,每天處理大量回收物,但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無法再利用的垃圾。 

慈濟志工 林金國:「像這個塑膠 花花的這種 是塑膠中最低一級的 不再回收 無法再製造 這種直接都是當垃圾了 會眾不知道 都會拿來給我們做回收 讓我們垃圾量變很多。」 

並非志工不願處理髒臭垃圾,而是這違反提倡環保的本意,環保站不該是垃圾場,真正的環保,是人人懂分類,從減少垃圾量做起,有效再利用回收資源。 

慈濟志工林金國,除了勤做環保,還常利用空閒時間,到鄰里間跟鄉親分享,如何做好家庭的垃圾分類,傳達正確的資源回收觀念。 

慈濟志工 林金國:「大家如果能夠都知道 什麼有回收 什麼沒有回收 社會垃圾也會減少 大家來做環保 知識也會增加。」 

環保志工 廖麗香:「這個也可以回收 但是也是一樣 因為要救地球愛環保 所以這個東西 我們也是在家裡先把它沖洗乾淨 再拿來環保站。」 

教育,是環保領域重要的一環,因此,證嚴上人提出忍痛教育的觀念,就是希望慈濟志工,除了埋頭做環保,也要擔負起教育民眾的責任。 

證嚴上人開示:「忍痛教育 要清淨在源頭 要教他怎麼分類 這種家庭的分類 要乾乾淨淨 我們就要跟他講道理呀。」 

慈濟志工 陳月珠 :「不用怕不好意思 人家拿東西來時 我們打開袋子來看 假使有我們不回收的東西 我們就婉轉跟對方說 這個東西我們沒有在回收。」 

人人懂得如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愛物惜物,而不是一股腦兒丟棄不用的物品,這樣才是真的把環保觀念,落實在每個人生活中。 

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 楊明德:「面對面的這種指導 當然還是需要的 因為人互相交流間 總會激發一些熱情。」 

朝陽科大環工系教授 羅煌木:「民眾都會接受 只要態度觀念好一點 他們都會接受。」 

但學者認為,除了志工忍痛教育,政府與產業也有責任,讓民眾能更方便有效率的做分類。 

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 楊明德:「像回收的標示不是很清楚 民眾就很困難 要把它當成垃圾 或者是資源回收的項目比較好的SOP 一個好的制度 讓民眾在很簡單的狀況下 隨手去做環保。」 

忍痛教育,用意在減少垃圾產生,提高回收再利用的價值,讓清淨在源頭,秉持的是一念善心,希望人人舉手之勞做環保。有一天,環保站不再有垃圾,代表民眾不再買用後即丟的產品,資源都能回收再利用,環保的里程碑又將往前邁進一大步。 

採訪撰稿 張桂端 
攝影剪輯 廖學信 
配音志工 徐筱明 Read more

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草根小語」

圖說:名為「草根小語」,雖為短短的一席話,但裡頭講夫妻相處之道、講誠信、環保,講孝道、講養兒育女的父母心、講討海人的辛苦,更也講述無常的體悟。今年為慈濟50週年,慈濟從慈善開啟了四大八法,慈濟人跟隨 證嚴上人的腳步走過半世紀,而其中的環保志業也已邁入了第26個年頭,說起人人環保因緣,從1991年鼓掌的雙手開始、921地震全台各地大德們湧現的善心善行、也有因建院看見 證嚴上人的悲心遠景募心募愛開始,而做起環保,看每位環保普薩,人品典範,大愛感恩科技特別擷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所講的一言一句,將樸實而充滿人生智慧的小語傳遞出去。

名為「草根小語」,雖為短短的一席話,但裡頭講夫妻相處之道、講誠信、環保,講孝道、講養兒育女的父母心、講討海人的辛苦,更也講述無常的體悟,裡頭字字珠璣。

大愛感恩科技看到「看誰在做環保」一位位的人品典範,例如:苗栗李金龍、李陳鳳夫婦,這一對人稱「龍鳳配」但慣於大男人主義的李金龍,為什麼做到了改變?看宜蘭劉淑玲、林雙全夫婦,了解『夫妻不是相欠債的』;面對一碰便會沾染、難以戒癮的「毒品」,高雄鐘烱元師兄如何戒毒成功?更做到令父母稱讚的孝子。看打破迷信,羅東的陳美坊師姊,如何建立正確信念價值觀?

常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大愛感恩科技從二十四分鐘的節目,濃縮精華,製作成「草根小語」圖片,透過一張張圖片,傳達最寫真的人品模範,讓大眾透過手機就可方便閱讀,更鼓勵樂於分享,一同向環保菩薩學習,實踐傳達「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精神,透過種種法,祈願能令大眾更加明白什麼是慈濟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人文」。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 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草根小語」。今年為慈濟50週年,而其中的環保志業也已邁入了第26個年頭,大愛感恩科技特別擷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所講的一言一句,常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特將二十四分鐘的節目,濃縮精華,製作成「草根小語」,透過一張張圖片,傳達最寫真的人品典範,裡頭字字珠璣,讓大眾閱讀「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更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 

Read more

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草根小語」

圖說:名為「草根小語」,雖為短短的一席話,但裡頭講夫妻相處之道、講誠信、環保,講孝道、講養兒育女的父母心、講討海人的辛苦,更也講述無常的體悟。今年為慈濟50週年,慈濟從慈善開啟了四大八法,慈濟人跟隨 證嚴上人的腳步走過半世紀,而其中的環保志業也已邁入了第26個年頭,說起人人環保因緣,從1991年鼓掌的雙手開始、921地震全台各地大德們湧現的善心善行、也有因建院看見 證嚴上人的悲心遠景募心募愛開始,而做起環保,看每位環保普薩,人品典範,大愛感恩科技特別擷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所講的一言一句,將樸實而充滿人生智慧的小語傳遞出去。

名為「草根小語」,雖為短短的一席話,但裡頭講夫妻相處之道、講誠信、環保,講孝道、講養兒育女的父母心、講討海人的辛苦,更也講述無常的體悟,裡頭字字珠璣。

大愛感恩科技看到「看誰在做環保」一位位的人品典範,例如:苗栗李金龍、李陳鳳夫婦,這一對人稱「龍鳳配」但慣於大男人主義的李金龍,為什麼做到了改變?看宜蘭劉淑玲、林雙全夫婦,了解『夫妻不是相欠債的』;面對一碰便會沾染、難以戒癮的「毒品」,高雄鐘烱元師兄如何戒毒成功?更做到令父母稱讚的孝子。看打破迷信,羅東的陳美坊師姊,如何建立正確信念價值觀?

常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大愛感恩科技從二十四分鐘的節目,濃縮精華,製作成「草根小語」圖片,透過一張張圖片,傳達最寫真的人品模範,讓大眾透過手機就可方便閱讀,更鼓勵樂於分享,一同向環保菩薩學習,實踐傳達「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的精神,透過種種法,祈願能令大眾更加明白什麼是慈濟精神-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人文」。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 環保菩薩教會我們的事-「草根小語」。今年為慈濟50週年,而其中的環保志業也已邁入了第26個年頭,大愛感恩科技特別擷錄《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菩薩所講的一言一句,常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特將二十四分鐘的節目,濃縮精華,製作成「草根小語」,透過一張張圖片,傳達最寫真的人品典範,裡頭字字珠璣,讓大眾閱讀「品人文、涵福慧、傳大愛」更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 

Read more

2016,05/02 馬國實業家參訪

【對象】馬國實業家
【時間】2016年5月2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大馬實業家蒞臨 慈濟周年慶來台
 20160503-1-1.jpg20160503-1-2.jpg
Read more

2016,05/02 馬國檳城慈委幹部參訪

【對象】檳城慈委幹部
【時間】2016年5月2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慈濟五十訪台行 檳城慈委來大愛
20160503-1-3.jpg20160503-1-4.jpg


Read more

Sunday, 01 May 2016

淡邊志工郊遊趣 環保站見賢思齊


為了學習別人做環保的方式與經驗,馬來西亞淡邊環保志工(3/12)利用周六,到馬六甲喜捨環保站參訪,47人各個用心,都說出他們的心得。 


慈濟志工:「所以我們有做,大德就會學;我們沒有這樣的地方方便給他們,他們就不會做(分類)。」 

周六一早,47位淡邊環保志工到馬六甲一日遊。但他們不是參觀旅遊景點,而是喜捨環保站。 

慈濟志工 陳順發:「我們來到這邊,其實最主要目的,是要讓他們看人家如何的做,從中學習,然後還有,就是把他們的思維放開。」 

環保志工 江秀珍:「可能我也沒有看過其他的環保站,那麼我們沒有一個概念說,要怎樣去把它弄得更好。」 

到各資源區學習志工分類、也聽聽他們的意見,更少不了經營環保站的規畫。 

慈濟志工 陳繼燕:「如果是我們能夠像這邊做成一個格、一個格,把那個衣服掛上去,那些人要來找什麼都很方便。」 

慈濟志工 溫秋微:「其實我們很羨慕你們有這樣大的空間,可以放很多個桶(環保箱)。」 

慈濟志工 陳順發:「讓我比較感動的一點就是金寶師兄所講的,把它當作第二個家。」 

資源分類,環保志工都知道,但要怎樣做得更仔細,就要動手做。 

志工 李亞妹:「我們不會這樣打開,方便,這個很快!很好!」 

志工 王金蓉:「這是我要來的地方,很好!給我學習到很多東西,也知道原來是這樣做環保。」 

慈濟志工 黃金寶:「大家要溫馨的,不要互相埋怨。」 

環保行動要久長,回到淡邊,志工也要教學相長。 


羅秀蓮 黃福源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培德育禮尊師長 身教言傳令人歎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印尼,慈濟大愛學校將品格教育落實生活的理念聲名遠播,艾希巴西苟佛教學校以及阿奕紮學校的老師認同,主動提出希望能到校親自觀摩。 


活潑、自信,這就是慈濟大愛學校的學生流露出來的氣質。 

四十三位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與高中的教師教學觀摩,對學生自備環保餐具到食堂,格外印象深刻。 

艾希巴西苟佛教學校經理 珯娣:「就像剛才看到的無垃圾食堂,其實兩年前我們也有做,有些原因導致暫停。看到慈濟大愛學校做得到,我希望我們也能做到。」 

品德教育不是口號,而是落實在日常生活。 

阿奕紮學校十七位老師參訪,看見慈濟志工正在發水果,學生們一個個恭敬領取,志工的身教、言教無形中影響著師生。 

阿奕紮學校經理 阿迪:「優良教師必須態度積極,除了教學也要做有益的事。也就是除了為自己,還會盡全力為他人、為周遭環境做有益的事。」 

幼稚園校長 娣安:「我們來到這可以看到(品德教育)落實在生活中。參觀幼稚園也會看到,每間教室都貼了靜思語,有寫誠實、感恩等字。」 

汲取慈濟大愛學校的教學經驗、理念,教師們希望也能在學校執行,並促進更多的交流機會。 


翁美來 美妲 嘉朗 瑛莉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店家禁塑膠餐具 為期一周勸導期


新竹縣竹東鎮,在3/1開始,禁收店家的塑膠餐具垃圾,因為現在垃圾量太多,無法完全消化,而塑膠垃圾占多數,因此希望能從禁用塑膠餐具開始著手,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 


麻煩一下好不好:「不要提供免洗筷,麻煩大家一下把這個收起來。」 

沿著菜市場,發送宣傳單,就是希望商家攤販,不要再使用塑膠製的餐具,新竹縣竹東鎮從3/1開始,要禁收店家的塑膠餐具垃圾,像是 

塑膠湯匙,碗,塑膠盒,塑膠杯,還有免洗筷這些都在名單內。 

新竹縣竹東鎮長 徐兆章:「不管硬塑膠軟塑膠, 造成我們要回收, 在回收業者裡面,硬塑膠目前他們也拒收,而且軟塑膠價格現在非常低, 所以這些業者也不太願意收,造成我們鎮公所的困擾。」 


竹東鎮,人口數約有12萬多,在實施垃圾分類之前,每天的垃圾量高達52噸,減量後,每天約是38~42噸,雖然有效果,但是環保局只提供一天20噸的配額,還是無法消化這些垃圾。 

導致竹東鎮在去年年底囤積了約一千噸的垃圾,還無法處理,從垃圾場,看過去,塑膠垃圾占了大部分。 

新竹縣竹東鎮清潔隊長 彭朋喜:「 因為回收商不要的話,事實上來講 我們大部分都是,轉運到新竹市焚化場去焚化。」 

從去年12月開始,清潔隊就加強宣傳這項政策,目前開始進行第一周的勸導,到了第二周,如果有店家不配合,就必須自行委外,找清潔公司來處理。 

顏聆羽 徐英豪 新竹報導 Read more

取經傳妙法 海外做環保

圖說:4月18日,宗教處大陸會務組黃海祥帶領剛參加完「全球環保幹事研習營」的湖南、湖北、海南及江蘇環保幹事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每位手拿大愛感恩科技結緣的環教教材光碟也發願回去佈散環保種子。(攝影者:林立騏)「除了聽環保課程之外,希望能更深刻了解到,他們平常做的回收這些寶特瓶能有什麼用途,同時讓他們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精神理念。」4月21日,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大陸會務組黃海祥帶領剛參加完「全球環保幹事研習營」的湖南、湖北、海南及江蘇環保幹事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經過四天三夜(4/14~4/17)的環保幹事研習營隊,平常都在社區做環保的湖南環保幹事吳江說:「這次參加環保幹訓營,讓我感受到環保的迫切性。昨天(4/20)晚上參加週三夜間環保,讓我感受到環保隨時、隨手都可以做,並不見得要有一個多麼大的場地或者是很多人,最主要的是有心就好,起發每一個人有這樣一顆環保的心、愛地球的心,在做環保過程中,還要有一個淨化人心的這樣一個心意,對於 上人所創辦的環保法門來說,真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用心的去推廣。」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最特別的生產履歷 (回溯),上面記載原生與再生製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及節水等數字,也讓每一位消費者清楚了解產品的各段製程的來源。來自江蘇的環保幹事王惠珠說:「以前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產品,真的感覺價格有點貴,但是後來接觸公司之後,才發現他們的產品其實不能單單從價格上去衡量,當我們的資源已經沒有了,妳有錢能買到什麼!所以價格不能決定,而是價值,價值遠遠不只一個價格。我現在是環保志工,那麼我就要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我不只有自己使用,我還要帶動大家一起來使用,因為這才是保護我們地球唯一可以行走的一條路。」

環保志工心念單純、乾淨,展現付出無所求的大愛精神,用心守護大地、疼惜大地,虔誠祈求天下無災難。最後,大愛感恩科技與四個地區的環保站結緣改良式棉花糖機各地一台,藉由棉花糖機 (模擬抽紗機) 讓更多人知道寶特瓶如何變成紗線,也希望提倡人人能少用一次性的餐具、飲料罐等等,來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最特別的生產履歷(回溯),上面記載原生與再生製程的節能減碳數字,讓每一位消費者清楚了解產品各段製程的來源 。(攝影者:曹書豪)圖說:江蘇的環保幹事王惠珠說:「以前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產品,真的感覺價格非常貴,但是後來接觸公司之後,才發現他們的產品其實不能單單從價格上去衡量,當我們的資源已經沒有了,妳有前能買到什麼!所以價格不能決定,而是價值,價值遠遠不只一個價格。」(攝影者:曹書豪)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與四個地區的環保站結緣改良式棉花糖機,藉由棉花糖機讓更多人知道寶特瓶如何變成紗線,然後變成環保再生織品。(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取經傳妙法 海外做環保

圖說:4月18日,宗教處大陸會務組黃海祥帶領剛參加完「全球環保幹事研習營」的湖南、湖北、海南及江蘇環保幹事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每位手拿大愛感恩科技結緣的環教教材光碟也發願回去佈散環保種子。(攝影者:林立騏)「除了聽環保課程之外,希望能更深刻了解到,他們平常做的回收這些寶特瓶能有什麼用途,同時讓他們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精神理念。」4月21日,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大陸會務組黃海祥帶領剛參加完「全球環保幹事研習營」的湖南、湖北、海南及江蘇環保幹事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經過四天三夜(4/14~4/17)的環保幹事研習營隊,平常都在社區做環保的湖南環保幹事吳江說:「這次參加環保幹訓營,讓我感受到環保的迫切性。昨天(4/20)晚上參加週三夜間環保,讓我感受到環保隨時、隨手都可以做,並不見得要有一個多麼大的場地或者是很多人,最主要的是有心就好,起發每一個人有這樣一顆環保的心、愛地球的心,在做環保過程中,還要有一個淨化人心的這樣一個心意,對於 上人所創辦的環保法門來說,真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用心的去推廣。」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最特別的生產履歷 (回溯),上面記載原生與再生製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及節水等數字,也讓每一位消費者清楚了解產品的各段製程的來源。來自江蘇的環保幹事王惠珠說:「以前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產品,真的感覺價格有點貴,但是後來接觸公司之後,才發現他們的產品其實不能單單從價格上去衡量,當我們的資源已經沒有了,妳有錢能買到什麼!所以價格不能決定,而是價值,價值遠遠不只一個價格。我現在是環保志工,那麼我就要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我不只有自己使用,我還要帶動大家一起來使用,因為這才是保護我們地球唯一可以行走的一條路。」

環保志工心念單純、乾淨,展現付出無所求的大愛精神,用心守護大地、疼惜大地,虔誠祈求天下無災難。最後,大愛感恩科技與四個地區的環保站結緣改良式棉花糖機各地一台,藉由棉花糖機 (模擬抽紗機) 讓更多人知道寶特瓶如何變成紗線,也希望提倡人人能少用一次性的餐具、飲料罐等等,來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最特別的生產履歷(回溯),上面記載原生與再生製程的節能減碳數字,讓每一位消費者清楚了解產品各段製程的來源 。(攝影者:曹書豪)圖說:江蘇的環保幹事王惠珠說:「以前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產品,真的感覺價格非常貴,但是後來接觸公司之後,才發現他們的產品其實不能單單從價格上去衡量,當我們的資源已經沒有了,妳有前能買到什麼!所以價格不能決定,而是價值,價值遠遠不只一個價格。」(攝影者:曹書豪)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與四個地區的環保站結緣改良式棉花糖機,藉由棉花糖機讓更多人知道寶特瓶如何變成紗線,然後變成環保再生織品。(攝影者:曹書豪)

Read more

馬環保黃俊生 Malacca Johnson Wong


21-year-old Johnson Wong from Malacca, Malaysia, has had trouble learning since young, however things changed when he began to practic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t his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with his family. It was there that the gained the confidence he needed in life. 

馬來西亞馬六甲,一位21歲的黃俊生,從小有學習障礙,跟著家人到慈濟環保站,幫忙做環保後,因此改變了他,也得到自信,改善人際溝通。

Read more

Saturday, 30 April 2016

真誠推廣環保 身體力行素食

圖說:廈門環保幹事寶珍,三月底不慎扭傷了腳,四月返台參加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營取法習法,於佛事展開展前返回廈門後,隨即帶傷到會場承擔推廣工作並參與現場動態秀展示。架設起VLC燈,大愛感恩經營規劃室竣翔師兄終於得以親自在中國境內測試大愛感恩APP。測驗結果影片撥放順利,也因志工培訓時與眾分享了這個新的平台,當場吸引了許多志工前來觀望了解,皆對這樣的科技感到新奇。其中,江師伯更帶當地推廣微信與製作軟件的朋友前來觀摩,除了讚歎,也提供了竣翔一些在中國推廣的建議。

在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協助推廣的志工張小萍說,2015春季佛事展她是第一次參加大愛感恩活動。當時她很驚訝保特瓶還能做成衣服、做成毛毯,還有其它一些日用品。當時因為對大愛科技瞭解不夠,對顧客提出的疑問回答不上,只有事後請教資深志工,那一次雖然與顧客溝通方面欠通暢。但是張小萍認為自己學到了很多環保知識。懂得了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展會結束後,張小萍就到慈濟A3環保站參加做環保。今(4/22)天是第三次參加大愛科技展的工作了。張小萍說,從第一次到這次,時間已經過去一年了。她已從一個慈濟外圍的背心志工成長為慈濟見習委員。因為她參加了做環保,所以對大愛感恩科技有了更深的瞭解。現在與顧客的溝通就很順暢了。張小萍說,是大愛科技引導我瞭解環保。並投入慈濟環保志業。一年多的環保工作,讓我從裡到外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張小萍接著說:「第一個不可思議變化就是無肉不歡的我,現在已經是全素了。因為我是一個環保志工,除了自己做環保,還要經常向周圍的人宣導環保。如果自己還在吃肉,吃葷,覺得自己太虛偽了。於是吃素從一個月一次到一個月半次到一周一次到現在已經全素了。

廈門環保幹事寶珍,在三月底參加佛事展籌備會時不慎扭傷了腳,但精進的寶珍師姊四月時仍返台參加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營取法習法。佛事展開展前返回廈門後,隨即帶傷到會場承擔推廣工作並參與現場動態秀展示。寶珍師姊現場也分享環保理念與傳承推廣經驗。本次佛事展為福建地區五區合一承擔,故推廣志工許多是相互不熟悉,寶珍師姊在緣圓時建議可分來自同地區的師姊做個識別,在人間菩薩接引時若有同區師姊在場便可一同接引,返回社區後隨可聯絡邀約參與活動,讓發心的菩薩不會失了熱忱,也讓發心菩薩可以感受到慈濟人的愛。

大愛感恩科技 李偉綺 福建廈門市報導

圖說:張小萍說,從第一次到這次,時間已經過去一年了。她已從一個慈濟外圍的背心志工成長為慈濟見習委員。因為她參加了做環保,所以對大愛感恩科技有了更深的瞭解。一年多的環保工作,從裡到外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因為經常向周圍的人宣導環保,於是從一個月一次到一個月半次到一周一次吃素,到現在已經全素了。 

Read more

真誠推廣環保 身體力行素食

圖說:廈門環保幹事寶珍,三月底不慎扭傷了腳,四月返台參加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營取法習法,於佛事展開展前返回廈門後,隨即帶傷到會場承擔推廣工作並參與現場動態秀展示。架設起VLC燈,大愛感恩經營規劃室竣翔師兄終於得以親自在中國境內測試大愛感恩APP。測驗結果影片撥放順利,也因志工培訓時與眾分享了這個新的平台,當場吸引了許多志工前來觀望了解,皆對這樣的科技感到新奇。其中,江師伯更帶當地推廣微信與製作軟件的朋友前來觀摩,除了讚歎,也提供了竣翔一些在中國推廣的建議。

在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協助推廣的志工張小萍說,2015春季佛事展她是第一次參加大愛感恩活動。當時她很驚訝保特瓶還能做成衣服、做成毛毯,還有其它一些日用品。當時因為對大愛科技瞭解不夠,對顧客提出的疑問回答不上,只有事後請教資深志工,那一次雖然與顧客溝通方面欠通暢。但是張小萍認為自己學到了很多環保知識。懂得了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展會結束後,張小萍就到慈濟A3環保站參加做環保。今(4/22)天是第三次參加大愛科技展的工作了。張小萍說,從第一次到這次,時間已經過去一年了。她已從一個慈濟外圍的背心志工成長為慈濟見習委員。因為她參加了做環保,所以對大愛感恩科技有了更深的瞭解。現在與顧客的溝通就很順暢了。張小萍說,是大愛科技引導我瞭解環保。並投入慈濟環保志業。一年多的環保工作,讓我從裡到外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張小萍接著說:「第一個不可思議變化就是無肉不歡的我,現在已經是全素了。因為我是一個環保志工,除了自己做環保,還要經常向周圍的人宣導環保。如果自己還在吃肉,吃葷,覺得自己太虛偽了。於是吃素從一個月一次到一個月半次到一周一次到現在已經全素了。

廈門環保幹事寶珍,在三月底參加佛事展籌備會時不慎扭傷了腳,但精進的寶珍師姊四月時仍返台參加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營取法習法。佛事展開展前返回廈門後,隨即帶傷到會場承擔推廣工作並參與現場動態秀展示。寶珍師姊現場也分享環保理念與傳承推廣經驗。本次佛事展為福建地區五區合一承擔,故推廣志工許多是相互不熟悉,寶珍師姊在緣圓時建議可分來自同地區的師姊做個識別,在人間菩薩接引時若有同區師姊在場便可一同接引,返回社區後隨可聯絡邀約參與活動,讓發心的菩薩不會失了熱忱,也讓發心菩薩可以感受到慈濟人的愛。

大愛感恩科技 李偉綺 福建廈門市報導

圖說:張小萍說,從第一次到這次,時間已經過去一年了。她已從一個慈濟外圍的背心志工成長為慈濟見習委員。因為她參加了做環保,所以對大愛感恩科技有了更深的瞭解。一年多的環保工作,從裡到外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因為經常向周圍的人宣導環保,於是從一個月一次到一個月半次到一周一次吃素,到現在已經全素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