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滾動大愛耀人文 中和中正經驗談

  • 列印

圖說: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開場時介紹: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多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21年以來始終如一。(攝影:郭于禎)4月22日中正萬華大愛媽媽精進課程邀請到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大安區中正組呂怡蓉及中和區中和組楊德煌師兄及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也是協助慈籃各組聯繫窗口的 于禎共同於中正聯絡處分享慈籃緣起及青少年帶動經驗談。

鄭芬蕙師姊開場時介紹: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多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21年以來始終如一。除了接引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更接引不少家長,成為優秀的社區志工。

慈濟志工 呂怡蓉師姊在18年前因為小孩熱愛打籃球,和小孩一同加入慈籃,後來也成為慈籃中正組負責人。證嚴上人〈靜思語〉:「要用父母心教育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對待自己的孩子。」在每週的慈籃課程中 呂怡蓉師姊總是扮演著媽媽的腳色,雖然小孩長大,但是自己從未離開慈籃這個大家庭,總是把別人的小孩當做自己的小孩疼愛,因為她永遠記得慈籃陪伴她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現在換她要回饋於慈籃。從前的呂怡蓉師姊認為做一個快樂的志工就好,在今年初發心要參加培訓,不只承擔慈籃的職務,未來也要在社區投入志工的行列。

圖說:中正萬華大愛媽媽精進課程邀請到(左起)慈籃總部鄭芬蕙師姊、大安區中正組呂怡蓉及中和區中和組楊德煌師兄,於中正聯絡處分享慈籃緣起及青少年帶動經驗談。慈籃不只在打球,更重視人文課程,讓小孩從小懂得感恩尊重愛,家長們不僅陪伴小孩,更能一同投入志工的行列。(攝影:郭于禎)傳統社會無論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都強調教育過程如果不打罵,不但沒有效果,甚至是一種沒有真正愛心的教育。也就是我們經常都聽到過的「愛之深,責之切」的教育要求。慈濟志工 楊德煌師兄教育小孩的方式亦是如此。但是加入慈籃家族,讓他改變了對小孩的教育。楊德煌師兄發現打罵教育對於小孩的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且積極的效果。唯有使用 上人的法,先改變自己的內心,才能影響全家人及小孩。最終調整自已教養小孩的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圖說:楊德煌師兄發現打罵教育對於小孩的長期發展,沒有任何正面且積極的效果。唯有使用 上人的法,先改變自己的內心,才能影響全家人及小孩。最終調整自已教養小孩的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攝影:郭于禎)針對此次大愛媽媽共修,大愛感恩也提供環保常識有獎問答,並提供使用保特瓶回收製作的大愛狗感恩貓吉祥物吊飾,以及折疊收納扇等結緣品,意涵「一人一善(扇)、日行一善(扇)」,透過有形的環保織品,希望做到生活環保及心靈環保,並且將慈濟大愛感恩環保理念帶入校園與社區。同時,藉由這次的分享,中正萬華區大愛媽媽更認識慈籃,了解到原來慈籃不只在打球,更重視人文課程,讓小孩從小懂得感恩尊重愛,家長們不僅陪伴小孩,更能一同投入志工的行列,回到社區後大愛媽媽們也要廣邀更多社區會眾小孩加入慈籃家族。

「慈籃」藉由籃球技術的訓練,輔以慈濟人文精神,期望達到「寓教於樂及術德兼修」的成效,並培養青年、青少年及兒童「關懷社會及尊重生命」的共識,秉持「愛心、團結、服務」的理念,發揮運動員「耐力和毅力」的精神,並持之以恆落實在家庭生活中,進而化小愛為大愛,落實社區關懷社會,實現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

人文真善美志工 郭于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20160508-14.jpg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