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16
週四, 30 六月 2016
2016,06/30 非凡台灣真行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30日(四)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非凡台灣真行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30日(四)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週三, 29 六月 2016
再生利用好環保 瓶蓋利用變文具
- Article Details
在視訊聊天室中,聽眾朋友們可以看到主持人點點,手拿著這個筆記本,而這本筆記本全部都是使用回收瓶蓋所製成,真的不可思議。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弟兒》單元,今天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採購部杜建賢師姊,與大家分享這本「回收瓶蓋文具」。
大家都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的瓶身變成毛毯、衣服、圍巾,也是所謂的織品,但是這個瓶蓋好像不知道該怎麼樣處理,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就一直思考「瓶蓋」到底怎麼樣來運用?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數據報導,2014年淨灘垃圾統計,保麗龍、塑膠、塑膠袋、瓶蓋垃圾等是名列海灘垃圾的前幾名,為了將地球資源永續再利用,將寶特瓶瓶蓋回收再製成環保文具!
在籌備瓶蓋回收再製專案中,一開始就遇到難題。在台灣沒有一個廠商是用瓶蓋做產品,為了將瓶蓋再製成文具用品,在加上沒有廠商願意製作瓶蓋產品,原因是瓶蓋裡面內層有一層內膜,如果沒有清潔乾淨的話就很容易藏汙納垢,造成回收再製的時候,對廠商機台的損害非常大,會有這樣的困難。
經歷幾次的研發後,終於找到塑膠中心合作,共同思考要怎麼運用瓶蓋,有塑膠中心的幫助,大愛感恩提供乾淨的瓶蓋,協助尋找願意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的媒介。「起初,並沒有要做文具產品,當時,塑膠中心建議我們製作盒子(整理盒),因為盒子不需要這麼精細,或許就會有廠商願意和我們合作。」
瓶蓋主要有PE、PP材質,PP的特性是綜合PET與PC,具有可彎折、硬度及挺度皆良好,在熱結合及厚度上非常穩定,是非常適合作筆記本文具類、資料夾類的板材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2014年即與塑膠中心一起合作開發,使用回收的2號(HDPE)及5號(PP)寶特瓶瓶蓋(藍、綠、白),製作筆記本與資料夾等環保文具用品,更會推出包含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多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還有客製化的封面及內頁內容,適合贈送給學校同仁們及學生,這份含有教育涵義的環保再生文具,是送禮的最佳首選,如果有需要可以撥打(02)-2657-5245 分機1897,大愛感恩科技業務協力組為您服務。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再生利用好環保 瓶蓋利用變文具
- Article Details
在視訊聊天室中,聽眾朋友們可以看到主持人點點,手拿著這個筆記本,而這本筆記本全部都是使用回收瓶蓋所製成,真的不可思議。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弟兒》單元,今天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採購部杜建賢師姊,與大家分享這本「回收瓶蓋文具」。
大家都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的瓶身變成毛毯、衣服、圍巾,也是所謂的織品,但是這個瓶蓋好像不知道該怎麼樣處理,所以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就一直思考「瓶蓋」到底怎麼樣來運用?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數據報導,2014年淨灘垃圾統計,保麗龍、塑膠、塑膠袋、瓶蓋垃圾等是名列海灘垃圾的前幾名,為了將地球資源永續再利用,將寶特瓶瓶蓋回收再製成環保文具!
在籌備瓶蓋回收再製專案中,一開始就遇到難題。在台灣沒有一個廠商是用瓶蓋做產品,為了將瓶蓋再製成文具用品,在加上沒有廠商願意製作瓶蓋產品,原因是瓶蓋裡面內層有一層內膜,如果沒有清潔乾淨的話就很容易藏汙納垢,造成回收再製的時候,對廠商機台的損害非常大,會有這樣的困難。
經歷幾次的研發後,終於找到塑膠中心合作,共同思考要怎麼運用瓶蓋,有塑膠中心的幫助,大愛感恩提供乾淨的瓶蓋,協助尋找願意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的媒介。「起初,並沒有要做文具產品,當時,塑膠中心建議我們製作盒子(整理盒),因為盒子不需要這麼精細,或許就會有廠商願意和我們合作。」
瓶蓋主要有PE、PP材質,PP的特性是綜合PET與PC,具有可彎折、硬度及挺度皆良好,在熱結合及厚度上非常穩定,是非常適合作筆記本文具類、資料夾類的板材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2014年即與塑膠中心一起合作開發,使用回收的2號(HDPE)及5號(PP)寶特瓶瓶蓋(藍、綠、白),製作筆記本與資料夾等環保文具用品,更會推出包含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多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還有客製化的封面及內頁內容,適合贈送給學校同仁們及學生,這份含有教育涵義的環保再生文具,是送禮的最佳首選,如果有需要可以撥打(02)-2657-5245 分機1897,大愛感恩科技業務協力組為您服務。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田中會所首度浴佛 志工費心布置
- Article Details
再過幾天就是佛誕節,彰化地區,今年有八個據點,同步浴佛,其中,在埔鹽環保站,堆放大量的寶特瓶,以及回收來的家電,今天開始淨空、消毒,希望在浴佛當天,呈現乾淨莊嚴的感覺,另外,在田中新會所,則是首度舉辦浴佛活動,因為腹地廣大,志工們為了場地佈置,非常費心,忙得不可開交
記者:「這裡是田中會所 戶外場地,至少占地兩千坪這麼大,今年首度要在這裡舉辦,浴佛活動,而且很特別的是,這裡以前是舊保齡球館,是當地人休閒聚集的場所,對大家來說 相當熟悉。」
慈濟志工 蔡有良:「要落實社區 菩薩大招生,一定要在社區有個道場,可以讓他們左鄰右舍,騎單車 騎機車來或走路也能到,所以今年在這裡辦。」
慈濟志工:「前後間隔70公分。」
志工估計,單場要容納五百人,事前在地上做好標記,桌椅的擺設,才會井然有序,不只如此,旁邊的回收床墊,得要趕緊拆解分類.
慈濟志工 賴界明:「不好拆 因為棕 布 彈簧,鐵 都綁在一起 要一件件分開。」
今年彰化有八個據點,一起浴佛,其中有多處是環保站,以埔鹽環保站來說,志工請廠商派車,清運寶特瓶,然後,還要忙著消毒打掃,天氣炎熱,每個人都滿頭大汗,為了迎接浴佛,做好萬全準備.
郭苑玲 歐陽光輝 施祺然 彰化報導 Read more
創作巧思融環保 慈悲科技應運生
- Article Details
慈濟設計的淨斯科技產品,在日內瓦發明展,受到世界矚目,瑞士日內瓦發明展,是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今年有40個國家,695個參展者以及一千件產品參加,淨斯產品今年首次參展,一共發表四項人道救援產品獲得不少好評。
慈濟基金會專員 蔡昇倫:「因為包裝才不會浪費,拆開的時候這個變成書包。」
為了讓災區孩子的教育不間斷,因此,有了福慧桌椅的設計,慈濟志工蔡昇倫,發揮創意,讓原本只是包裝用紙盒,變身學童需要的,書櫃與書包。
慈濟基金會專員 蔡昇倫:「福慧桌椅送給,災區的小朋友的時候,都是希望那個包裝好好的運用,拆開的時候就變成一個書包,兩個資料夾、書架還有抽屜。」
除了多功能紙盒,蔡昇倫也設計了,淨思菩提鐘鼓,遵循上人的環保理念,不用電池,改用機械鐘,每周要上緊發條,是用來提醒自己,恆持清淨善心,時時利眾生。
慈濟基金會專員 蔡昇倫:「(鐘)上面的字是結合法脈宗門,上人對慈濟人的一個期許,有二十四個小菩提葉,就是象徵於農曆三月二十四,也是我們慈濟功德會,成立的那一天。」
不管是,淨思菩提鐘鼓,或是福慧桌椅包裝,在在都顯現出,設計的巧思,每個人只要多做一點點,良善,就能從小地方累積,匯聚成眾人之福。
黃采綺 張略家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慈濟受邀推環保 現場教學製酵素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是慈善組織,更是知名的環保團體,美國洛杉磯政府部門,在地球日活動中,就邀請慈濟志工到現場宣導環保觀念。
美國洛杉磯政府的「汙水處理部門」,為一年一度的「地球日」舉辦慶祝活動,邀請環保團體來參與,當地慈濟人、也在受邀的名單內,志工還在現場教民眾製作環保酵素。
慈濟志工 游秀康:「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它(廚餘)的時候,它會找到我們的掩埋場去,它會造成對我們環境很大的汙染,因為它所造成的甲烷,是比二氧化碳還要毒的,我們如果經過這些廚餘,做成酵素的時候,它不但可以美化我們環境,讓我們的花園更漂亮,還可以拿來做我們家裡,所有清潔劑的輔助品。」
民眾 林金燕:「我今天來這裡,我很高興,因為我學到了,水果,我們的果皮竟然可以不用浪費,然後可以變成很好的酵素。」
這個攤位,還讓大家體驗資源分類。
民眾 羅拉:「這是紙類,可以回收,而受到油汙汙染的紙就是垃圾,至於家中廢棄的電器用品,則需要特別回收。」
環保、原來可以寓教於樂,可以潛移默化,無形之中都為大家上了一課。
吳建德 陳蔡淑瑛 美國報導 Read more
猖狂野火燒家當 剩骨架搖搖欲墜
- Article Details
澳洲南部,從去年十一月底開始,持續受到森林野火威脅,有超過30處地方進入緊急狀態。阿德雷德附近,傳出嚴重災情,不只有人傷亡,還有八萬兩千多公頃的農田燒毀,當地慈濟志工,在火勢受到控制後,先後於三、四兩個月,進行了兩場發放,志工還計畫在六月,前往災區植樹,恢復當地生機。(4/10)
志工跟著羅素,回到大火燒毀後的家,農具、庭院已滿目瘡痍,唯一沒燒掉的,只剩下這間屋子
受災戶 羅素:「大火燒過的地方都損壞了,等到火勢來到這一區,這裡的房子比較老舊,是木造的 屋頂也都是木頭,房子的另一頭受損還好。」
澳洲南部阿德雷德,去年底發生山林野火,造成當地嚴重損失,慈濟志工今年三月,在災區威斯利,進行第一次發放,事隔一個月,再度前來,為37戶受災家庭,送上現值卡和毛毯
受災戶 瑪莉安:「我們一點也不認識慈濟,但你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很感動 也非常感謝。」
受災戶 朵拉希:「你們每個人都很友善,發放現場感覺很溫馨,每件事情都充滿愛,我跟你們感覺像是很熟悉的朋友。」
慈濟志工的親切,不只感動受災戶,許多當地民眾這次也主動穿上志工背心
志工 許佩甄:「你們所做的事情很令人讚歎,這場發放活動對我們社區,幫助很大 你們真的很棒。」
兩次發放,慈濟總共幫助了75個家庭,為了協助災後重建,志工還計畫在六月,前往災區舉辦植樹活動,讓受損的山林,重新活絡起來。
郭旭 翁麗珠 王俊堯 真善美志工-澳洲報導 Read more
綠色築跡(五)
- Article Details
Seven years ago, volunteers of Pinghe Community in Changhua County’s Dacun Township jointly founded a plant and tree bank named ”The Secret Garden of Trees and Flowers”. It’s actually a 6,600 sqm space with more than 10,000 trees and abundant wildlife and vegetation. Recently, it began generating solar power, supplying some two-thirds of the power to this ecological park.
七年前,彰化縣大村鄉平和社區由社區志工們合力成立,花樹銀行叫祕密花園,6600平方米的土地內種植上萬棵樹生態豐富,最近更設置太陽能發電板,供應園區三分之二以上的電力。 Read more
綠色築跡(五)
- Article Details
Seven years ago, volunteers of Pinghe Community in Changhua County’s Dacun Township jointly founded a plant and tree bank named ”The Secret Garden of Trees and Flowers”. It’s actually a 6,600 sqm space with more than 10,000 trees and abundant wildlife and vegetation. Recently, it began generating solar power, supplying some two-thirds of the power to this ecological park.
七年前,彰化縣大村鄉平和社區由社區志工們合力成立,花樹銀行叫祕密花園,6600平方米的土地內種植上萬棵樹生態豐富,最近更設置太陽能發電板,供應園區三分之二以上的電力。 Read more
2016,06/29 大愛台陳珮瀅師姊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9日(三)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大愛人文心承擔 不怕困難做就對




2016,06/29 馬來西亞吉打與吉蘭丹健檢團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9日(三)15:0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大小乾坤相關聯 「扭轉乾坤」發心願


週二, 28 六月 2016
大愛祝福與感恩 桃園菩薩樂學習
- Article Details
6月23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也擋不住努力好學的心;剛走訪完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環保科技館及巧藝坊,緊接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桃園環保菩薩一行42人「環保知性之旅」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見證如何寶特瓶回收再製的愛心心品。
「感恩有這樣的因緣,帶著環保菩薩來到台北參訪慈濟環保站。」慈濟志工 張羅月娥分享,因為今年5月在花蓮靜思堂,共有八個國家環保志工參加慈濟全球環保精進課,其中有一堂課是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結語並歡迎在座的所有志工們,如果有因緣,能到大愛感恩科技實際參訪,更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
因緣很好,在6月初時,桃園區榮董聯誼會先有一趟 「環保知性之旅」,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當環保菩薩們聽到可以來台北參訪慈濟志業體,都會問說:『我們可不可以也能參加?』「每天陪著環保菩薩做環保,各個愛護地球,很感恩菩薩付出,我說當然可以呀!不如我們環保菩薩們也組團報名參訪。」張羅月娥與宗教處聯繫,規劃「環保知性之旅」行程,廣邀環保菩薩報名參加。
「感恩同仁分享的非常詳細,我們這一群老菩薩有80、70、60歲的,大家都非常高興,看到他們每天做環保的成果。尤其是在內湖環保站時,老菩薩們看到內湖園區整天都有在做環保,還有巧藝坊,都是在沒有冷氣的鐵皮屋裡包裝毛毯,讚歎不已,我們桃園只是個小環保站、環保只做半天,看了內湖菩薩的努力,大家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回去都說會更努力做環保,在環保這個區塊勤耕福田,我聽了都很感動,真的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陪著環保菩薩們來到台北學習、真正見證慈濟環保成果。」
環保菩薩 林美花分享:「雖然自己做環保只有2年、福田志工10年,但成為慈濟會員長達30年,從花蓮還沒開始建醫院時就參加慈濟,對慈濟非常有信心,感恩師父創造慈濟世界,讓我們做環保。」
「以前因為上班,只有做幾天環保。現在每天做環保,感覺心靈更清淨、真歡喜。」環保菩薩 劉雪幸分享,來到這裡大家都很熱情地招待,能藉著這次慈濟環保站參訪,讓我知道如何保護環境,尤其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看到我們每天所回收的寶特瓶做成毛毯、衣服,將垃圾回收做成精美的環保產品,最重要又可以幫助別人,在救援救災傷發揮功用。
「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看是簡單的一件事,卻能改變的力量,環保菩薩一顆單純心守護地球,為了保護地球不惜辛苦地做環保,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大愛感恩科技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傳遞環保菩薩感恩故事,接引更多有人人響應環保,也讓人人以做環保為榮,共同守護大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大愛祝福與感恩 桃園菩薩樂學習
- Article Details
6月23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也擋不住努力好學的心;剛走訪完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環保科技館及巧藝坊,緊接的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桃園環保菩薩一行42人「環保知性之旅」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見證如何寶特瓶回收再製的愛心心品。
「感恩有這樣的因緣,帶著環保菩薩來到台北參訪慈濟環保站。」慈濟志工 張羅月娥分享,因為今年5月在花蓮靜思堂,共有八個國家環保志工參加慈濟全球環保精進課,其中有一堂課是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結語並歡迎在座的所有志工們,如果有因緣,能到大愛感恩科技實際參訪,更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
因緣很好,在6月初時,桃園區榮董聯誼會先有一趟 「環保知性之旅」,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當環保菩薩們聽到可以來台北參訪慈濟志業體,都會問說:『我們可不可以也能參加?』「每天陪著環保菩薩做環保,各個愛護地球,很感恩菩薩付出,我說當然可以呀!不如我們環保菩薩們也組團報名參訪。」張羅月娥與宗教處聯繫,規劃「環保知性之旅」行程,廣邀環保菩薩報名參加。
「感恩同仁分享的非常詳細,我們這一群老菩薩有80、70、60歲的,大家都非常高興,看到他們每天做環保的成果。尤其是在內湖環保站時,老菩薩們看到內湖園區整天都有在做環保,還有巧藝坊,都是在沒有冷氣的鐵皮屋裡包裝毛毯,讚歎不已,我們桃園只是個小環保站、環保只做半天,看了內湖菩薩的努力,大家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回去都說會更努力做環保,在環保這個區塊勤耕福田,我聽了都很感動,真的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陪著環保菩薩們來到台北學習、真正見證慈濟環保成果。」
環保菩薩 林美花分享:「雖然自己做環保只有2年、福田志工10年,但成為慈濟會員長達30年,從花蓮還沒開始建醫院時就參加慈濟,對慈濟非常有信心,感恩師父創造慈濟世界,讓我們做環保。」
「以前因為上班,只有做幾天環保。現在每天做環保,感覺心靈更清淨、真歡喜。」環保菩薩 劉雪幸分享,來到這裡大家都很熱情地招待,能藉著這次慈濟環保站參訪,讓我知道如何保護環境,尤其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看到我們每天所回收的寶特瓶做成毛毯、衣服,將垃圾回收做成精美的環保產品,最重要又可以幫助別人,在救援救災傷發揮功用。
「Simple Action Big Difference !」看是簡單的一件事,卻能改變的力量,環保菩薩一顆單純心守護地球,為了保護地球不惜辛苦地做環保,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大愛感恩科技藉著有形的環保產品,傳遞環保菩薩感恩故事,接引更多有人人響應環保,也讓人人以做環保為榮,共同守護大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屋況極差透天厝 素人改造健康宅
- Article Details
彰化一位謝先生,熱衷推動環保,多年前買下四樓高的透天厝,潮濕陰暗又悶熱,屋況極差,為了節省能源不浪費,他捨棄打掉重蓋的簡易方式,而是使用廢棄建材,一磚一瓦,重新改造,並且加入節能的好點子,讓老宅煥然一新,這也使他以素人之姿,榮獲國家建築金獎.
屋主 謝孟霖:「歡迎參觀我的節能屋, 哇!裡面好亮, 妳看光線從上面,自然撒下來這些山色光,可讓我不用開燈,不用消耗能源。」
謝先生向太陽借光線,白天,電燈幾乎只是家裡的裝飾品.
屋主 謝孟霖:「我的樓梯直接可以穿過去,我如果全部做滿, 它會有個陰影的區域,那地方採光會比較不好 。」
屋齡30多年的老房子,採半穴居形式,4樓跟大馬路平行,底下1、2、3樓,緊靠著山壁,以前不只採光差,溼氣重,夏天尤其悶熱,前屋主做餐飲生意,每個月冷氣費,就花了不少錢,後來,謝先生住進來,有他的解決之道。」
屋主 謝孟霖:「整棟就像烤箱一樣,我用兩層屋頂,我就讓熱檔在這中間,我的熱空氣累積在上面。我只要從這裡,打開外推窗,熱空氣就從這裡出去了。」
新舊兩層屋頂,間隔大約八十公分,一來隔出空氣層,再利用窗戶,導出熱氣,二來能幫助上面的太陽能板散熱, 24片太陽能板,一年能發電四千度。
樓梯間,有一個由玻璃和鋼鐵做成的通風塔,利用日照,讓空氣受熱變輕,從塔頂竄出去,樓下就會比較涼爽.
屋況太差,很多人建議他乾脆拆掉重建,謝先生卻認為,浪費能源又製造垃圾,因此念經濟出身的他,為了改造房子,回過頭,把國中物理化學,重新念一遍,自己畫設計圖,找結構計師確認,再請人施工,會這麼費工,只因為,不想對再對生活環境,造成負擔。
屋主 謝孟霖:「用非常棒的,所謂的非常貴的建材,去做他們的房子。可是我覺得,我們不用消耗這麻多地球資源。」
櫥櫃裡的國家建築金獎,是總統親自頒發的榮譽,讓謝先生驚豔建築界,大家沒想到,會有人以環保為出發點,如此用心翻修,讓陰暗潮溼的老房子,也能華麗變身,成為樂活節能屋.
郭苑玲 廖學信 彰化報導 Read more
接觸慈濟轉恨為愛 佛法挽救家庭
- Article Details
北投慈濟志工戴素蓮,十多年前(2003年),因為跌倒,行走不便,心中向佛菩薩許願,如果能再行走,她的第一步就要做志工,想不到就在路上遇到慈濟志工邀約來做環保,爾後,先生也跟著她走進慈濟,因此戒掉菸酒檳榔,原本是充滿恨的家庭,現在是充滿愛,每一年的浴佛,戴素蓮都充滿感恩心,感念佛恩,救了我們這一家。
腳踩寶特瓶,這是戴素蓮最喜歡的聲音,這也是她在十多年前,因為跌倒,腳不能走時,和佛菩薩的約定。
慈濟志工 戴素蓮:「若是老天爺給我腳健康可以走路,手可以做家事,有沒有,我第一步腳踩出去,就是要做志工。」
一心只想能夠還願,沒想到,也把先生給帶了進來。
慈濟志工 戴素蓮:「慈濟人沒有抽菸,也沒有嚼檳榔,也沒有喝酒,我說你不用想了,他就說,我來改菸好嗎,我來改檳榔好嗎,我跟你去慈濟。」
先生過去是口出惡言,她也臭臉相對,筆記本上,寫滿了恨,如今,寫的都是善緣。
慈濟志工 戴素蓮:「看到這麼多精進的師姊無所求,我就變成回家就寫愛,愛了寫了,後來我覺得,他先生也進來(慈濟)了,我就現在改寫善緣。」
自己的人生能改變,戴素蓮最想感謝...
慈濟志工 戴素蓮:「我覺得親近佛法,也改變了我的家庭,我很感恩上人救了我的家庭,所以我要來浴佛。」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7. 高原上的藍天(三)
- Article Details
Also in Qinghai China, many residents burn coals to warm the houses in harsh winters and burn their trash,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Having learn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ation, recycling volunteer Li Xianglin collects recyclables in the community and has even started the first Tzu Chi recycling point in Qinghai.
也是在中國青海,民眾燒媒碳取暖也燒垃圾造成環境被汙染,學習到環保的重要性,環保志工李翔林在社區收集回收物資,甚至在青海成立了第一個環保點。 Read more
高原上的藍天(三)
- Article Details
Also in Qinghai China, many residents burn coals to warm the houses in harsh winters and burn their trash,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Having learn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ation, recycling volunteer Li Xianglin collects recyclables in the community and has even started the first Tzu Chi recycling point in Qinghai.
也是在中國青海,民眾燒媒碳取暖也燒垃圾造成環境被汙染,學習到環保的重要性,環保志工李翔林在社區收集回收物資,甚至在青海成立了第一個環保點。 Read more
2016,06/28 政大國際合作事務處國際夏日課程學生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8日(二)14:3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政大國際學生交流 認識大愛永續環保




2016,06/28 瑞士池明女士及慈湉師姊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8日(二)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瑞士池明發心願 環保種子傳遞善


週一, 27 六月 2016
大愛感恩朝山行 分享感動化行動
- Article Details
今年是慈濟五十,有特別因緣,全球慈濟家人為了感恩慈濟因緣,紛紛回到心靈故鄉參與朝山活動,大愛網路電台【環保愛地兒】節目特別邀請了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呂怡德接受訪問,分享大愛感恩同仁與愛心協力廠商返回花蓮朝山意境與感受。
呂怡德師兄分享:「朝山,如同修行的道路,因此要勇猛精進,面對困難,不畏懼,人人動作一致,在禮佛誦佛號中,身口意清淨,更是勉勵大家念念虔誠,步步踏實,行在菩薩正道上。」
由於這段期間天氣正屬於午後偶有陣雨不穩定氣候型態,主持人點點意有所指、好奇的詢問,當天朝山的天氣狀況如何呢?呂怡德師兄感動表示:「原本在朝山開始前的天氣是陰涼天氣,但是,開始朝山後約30分鐘,便飄下微微細雨,朝山的大眾也穿上事先準備好的輕便雨衣後,繼續跟著維那、悅眾法器聲的引導,繼續跪拜、起身、向前,虔誠堅定之心絲毫不為所動,當下感覺真的很像天降甘露法水,洗滌著每一位朝山者身、口、意的垢穢。」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眷屬以及愛心廠商,一路從林蔭大道三步一跪進入主堂,與大愛感恩科技一同研發為燒燙傷患者穿著幫助復健壓力衣的國智經編工業副廠長何佳謀先生也參與其中,他感動說道:「朝山後雖然腳與腰都很痠疼,但是他仍然很喜悅希望下一次能還有機會來朝山,而且希望路程更遠。」
何佳謀也轉述:「國智經編工業董事長一直希望藉著類似朝山的活動,讓他們公司的同仁們 都能體會, 上人當年創建慈濟志業艱辛的過程,體會其精神與毅力,來更了解與落實研發對社會大眾有意義的產品。」
呂怡德也同時感恩國智經編說道:「因為在與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團隊的合作中,令愛心廠商充分感受到,為了不忍眾生苦,而不斷克服困難的慈濟精神,經過十個多月的研發改進,很感謝國智經編工業能有機會與慈濟及大愛感恩結緣,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將目前所開發的壓力衣發揚光大,為受到燒燙傷的患者,盡一份企業的社會貢獻。」
在難得的朝山過程裡體會到的寶貴經驗,更要在職場、生活上落實,大愛感恩科技祈願同事家人們 感受 證嚴上人艱辛創立慈濟志業德澤的感動中,更能將這一份感動化為行動,一同來為推動慈濟環保志業,發揮生命工作良能,慈濟五十一同來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與愛護環境為未來而持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洪碩廷博士
【節目時間】 2016/6/28(二) 15:30~15:50
【訪談主題】B型企業 (B Corp,Benefit Corporation)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大愛感恩朝山行 分享感動化行動
- Article Details
今年是慈濟五十,有特別因緣,全球慈濟家人為了感恩慈濟因緣,紛紛回到心靈故鄉參與朝山活動,大愛網路電台【環保愛地兒】節目特別邀請了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呂怡德接受訪問,分享大愛感恩同仁與愛心協力廠商返回花蓮朝山意境與感受。
呂怡德師兄分享:「朝山,如同修行的道路,因此要勇猛精進,面對困難,不畏懼,人人動作一致,在禮佛誦佛號中,身口意清淨,更是勉勵大家念念虔誠,步步踏實,行在菩薩正道上。」
由於這段期間天氣正屬於午後偶有陣雨不穩定氣候型態,主持人點點意有所指、好奇的詢問,當天朝山的天氣狀況如何呢?呂怡德師兄感動表示:「原本在朝山開始前的天氣是陰涼天氣,但是,開始朝山後約30分鐘,便飄下微微細雨,朝山的大眾也穿上事先準備好的輕便雨衣後,繼續跟著維那、悅眾法器聲的引導,繼續跪拜、起身、向前,虔誠堅定之心絲毫不為所動,當下感覺真的很像天降甘露法水,洗滌著每一位朝山者身、口、意的垢穢。」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眷屬以及愛心廠商,一路從林蔭大道三步一跪進入主堂,與大愛感恩科技一同研發為燒燙傷患者穿著幫助復健壓力衣的國智經編工業副廠長何佳謀先生也參與其中,他感動說道:「朝山後雖然腳與腰都很痠疼,但是他仍然很喜悅希望下一次能還有機會來朝山,而且希望路程更遠。」
何佳謀也轉述:「國智經編工業董事長一直希望藉著類似朝山的活動,讓他們公司的同仁們 都能體會, 上人當年創建慈濟志業艱辛的過程,體會其精神與毅力,來更了解與落實研發對社會大眾有意義的產品。」
呂怡德也同時感恩國智經編說道:「因為在與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團隊的合作中,令愛心廠商充分感受到,為了不忍眾生苦,而不斷克服困難的慈濟精神,經過十個多月的研發改進,很感謝國智經編工業能有機會與慈濟及大愛感恩結緣,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將目前所開發的壓力衣發揚光大,為受到燒燙傷的患者,盡一份企業的社會貢獻。」
在難得的朝山過程裡體會到的寶貴經驗,更要在職場、生活上落實,大愛感恩科技祈願同事家人們 感受 證嚴上人艱辛創立慈濟志業德澤的感動中,更能將這一份感動化為行動,一同來為推動慈濟環保志業,發揮生命工作良能,慈濟五十一同來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與愛護環境為未來而持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慈小學子聯手 街頭宣導一日五善
- Article Details
臺南慈濟高級中學國小部(簡稱臺南慈中國小部)學生,到四川,與韓灘慈濟小學交流。(4/8)其中一天行程,是兩校學生一起走往街頭宣導「一日五善」,陪同的家長還以身作則,沿途撿拾垃圾,當看到菸蒂占多數時,大家警覺到,愛護環境要從小地方做起;相對的,行善也可以點滴累積。
為了號召更多民眾「一日五善」,小學生走往街頭,說明如何行動。
韓灘慈濟小學學生:「我們會隨身攜帶環保餐具。」
簽下大名、表態響應,小朋友能做,大人也行。
台南慈中國小部學生:「願意跟我們響應一日五善的話,就可以在這邊幫我們簽個名(行)。」
韓灘慈濟小學家長 鐘明:「那些孩子都能夠做的事情,我們成年人更應該做到,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當中播下了一顆綠色的種子。」
沿途撿拾廢棄物,回到學校做分類,全是學問。
慈濟志工 孫麗玲:「(這個可以嗎)來這個是髒髒的,所以這個算是垃圾了。」
慈濟志工 孫麗玲:「其實城市裡面最多的垃圾是什麼,大家來看看(菸頭),菸頭喔。」
知行要合一,節約地球資源、減少垃圾量,才是真環保。
真善美志工 陳汝津 陳榮欽 郭明娟 四川報導 Read more
推車沿街做回收 心寬念純無所求
- Article Details
台灣阿嬤的影響力。張陳淑雲,高齡84歲,十三年前開始在自家社區做環保,每天推著小推車出門,有時回收,還忘了吃晚餐。您就可知道,做環保在阿嬤心中的位置,今年,還榮獲台中市模範母親。
「老闆(好 來了), 紙箱不要,你要可以拿走。(這給你) 好,謝謝!謝謝!感恩!」
民眾 佟小姐:「 她都還會跟我們講感恩, 祝我們生意興隆, 讓我們聽了, 就覺得很高興,很舒服 。」
淑雲阿嬤每天固定早中晚三個時段,推小推車到附近社區,跟鄰居收環保,再帶回自家後面的小巷弄,做分類
環保志工 張陳淑雲:「 每天都有,每天都很多, (你在這裡 慢慢整理喔), 我坐這裡慢慢整理 。」
每天傍晚四點左右,她就會坐在個老地方,做分類。
環保志工 張陳淑雲:「 可以幫助人, 可以(護持)大愛台, 可以做毛毯救濟別人, 我就很高興。」
慈濟志工 柯素珍:「 她都很晚吃 (晚間)八九點才吃, 做到完才吃。」
有時忙到,連晚餐都忘了吃,十三年來,就這樣堅持做環保,而她的言行,也深深影響晚輩,女兒女婿放假,就會來幫媽媽做環保 。
慈濟志工 黃源泉:「 待人就是說, 我們寧願付出給別人, 不求回報。」
淑雲阿嬤一輩子對孩子付出,教導他們要關懷社會,她自己更是帶頭做,也因此榮獲今年台中市模範母親的榮譽,淑雲阿嬤是晚輩最好的模範。
江麗君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幼童分類資源 從小學習珍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聖嬰現象導致馬來西亞發生嚴重乾旱,許多農作物受到影響。熱氣緊迫又面臨林火肆虐,人們開始切身體會到環境問題在生活中帶來的負面影響。慈濟新山支會在社區設立環保點,帶動民眾回收分類,最近,在富萊苑城鎮(Sri Pulai Perdana)的環保點,二十幾位馬來裔小朋友跟著老師來學習。
分類要分的仔細,慈濟志工仔細講解。戴上手套,實地操作,還是有些小朋友不太理解。知識就在做中學。
幼兒園學員:「(喜歡環保嗎?) 喜歡。(什麼樣的物資我們可以回收?) 玻璃。 (還有呢?) 硬性的塑料、紙張。」
慈濟志工 賴君法:「幼兒園的負責人上個月來跟我們談,他們能不能夠讓小朋友來參與,那我們當然是非常歡迎,因為這就是一個我們在社區環保教育的工作。」
慈濟新山支會在社區設環保點,資源回收的同時,也教育民眾愛護地球的重要。
這天,二十位小小環保尖兵的來訪,起因於幼兒園一位小朋友將已分類的回收物帶到校園,詢問老師處理方法,藉此因緣,老師決定帶著全班同學,把一堂課拉到環保點上。
幼兒園老師 諾茲妲:「從小要開始(培養),就讓小朋友有這樣認知,當他長大以後,他就會喜歡自己的環境。」
小朋友在樹蔭下快樂的玩耍嬉戲,美好的環境,需要大家用心守護。
真善美志工 唐潔儀 唐洛儀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掃街十餘年 恭敬心隨同繞境
- Article Details
大甲媽繞境活動進入尾聲,今天(4/16)是倒數第二天了,這一路經過的地方,因為信眾熱情而留下許多鞭炮垃圾,每年都會經過西螺地區,慈濟志工十多年來都會協助環保局掃街,當天(4/14)凌晨曾經下大雨,慈濟志工冒雨前往,到了掃街時,雨停了,慈濟志工抱著感恩的心情,清理環境。
大甲媽繞境回鑾,途經雲林西螺的這一天,凌晨下過大雨,許多鞭炮,垃圾和樹葉都黏在地上掃不起來,慈濟志工用手代替掃把,一個一個撿乾淨。
每年的這個時候,慈濟志工用掃街的方式參與遶境,持續十多年不曾間斷。
慈濟志工:「覺得很好。」
今年有六十多人在西螺大橋周邊清理環境,其中很多人是上班之前,六點多趕著先來打掃,到了八點街道已經恢復整潔,帶著滿心歡喜進入工作崗位,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張喬維特地前來,向慈濟志工鞠躬表達感謝,西螺清潔隊長則因為長期和慈濟志工配合,彼此都很熟。
西螺清潔隊長 張銀來:「我們常做交流,因為大家都不錯,我們希望把愛護地球,的環保活動都做好,所以也麻煩各位,我們盡最大心力,感謝各位,謝謝。」
為了這場掃街活動,慈濟志工事先規畫動員,之前就決定當天不論風雨,都要前往,所幸打掃時雨過天晴,還隱約看得到清晨的曙光,就在這樣舒服的氛圍中完成掃街,恢復大地整潔。
真善美志工 陳孟聆 李其芳雲林報導 Read more
星訪環保站
- Article Details
Tzu Chi’s recycling volunteers from Singapore have made a special trip to Taiwan to learn from their local counterparts. Through visiting a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pei, the visitors learned how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ncept back home. We join them at the end of today’s program.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慈濟新加坡環保志工特地組團到台灣來取經,藉由實地參訪台北市社區環保站,學習如何在新加坡推廣環保,節目的最後一起來加入他們,感恩您的收看,再會。 Read more
星訪環保站
- Article Details
Tzu Chi’s recycling volunteers from Singapore have made a special trip to Taiwan to learn from their local counterparts. Through visiting a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pei, the visitors learned how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ncept back home. We join them at the end of today’s program.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慈濟新加坡環保志工特地組團到台灣來取經,藉由實地參訪台北市社區環保站,學習如何在新加坡推廣環保,節目的最後一起來加入他們,感恩您的收看,再會。 Read more
2016,06/27 菲律賓實業家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7日(ㄧ)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菲律賓實業家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7日(ㄧ)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展場節能控制 發揮科技弘法
- Article Details
6月25日大愛感恩資訊部3位同仁起個大早,共乘前往台中靜思堂。參加中區佈展團隊硬體規劃組分享台中靜思妙蓮華展館節能自動控制的成果。學員來自南從屏東、台南,北自雙和、蘆洲、關渡、新泰、桃、竹、新店等地靜思堂,彰化、南投當然也沒缺席。大愛感恩也有榮幸,並於出發前備妥各項設備器具材料,及開發環境安裝妥當,共赴此殊盛課程。主辦窗口 劉秋伶師姊首先引言:「中區佈展團隊經過兩年時間研討開發,並於今年慈濟五十展覽率先運用在台中靜思堂,深受各界讚歎。並且毫不藏私,與全體慈濟人分享,希望彼此切磋,共同成長、成就。」
中區團隊已協助推廣應用至鄰近道場,也主動提出與全台各道場分享經驗,主要著眼於社區道場除了是慈濟人培訓道場、社區共修道場,也扮演接引人群的重要角色。鑑於全球災難頻傳,致人心普遍惶然不安, 證嚴上人提醒志工,慈濟道場是如『愛的堡壘』,也要善用現代互動科技接引大眾。比方說高雄靜思堂最近邀請市長陳菊觀展後,立即安排公部門官員陸續前往觀展時間已經預約排到年底。經由「一生無量」,大家都能發揮善的影響力,人心必能淨化、社會才能安定。
主辦劉秋伶一一介紹過中區佈展硬體規劃組團隊成員後,由這堂課的主講者張廷旭師兄揭示課程目的:「一要做到節能省電,也就是如何避免多台投影機整天都開機;二要貼近導覽志工的心,設計出簡易的播放按鈕交由導覽志工控制;三要契合觀展會眾的行為模式與需求,讓不論是個人、三五人小團體,或者十幾二十人大團,都能適其所想。」仔細想想這點 與上人教導慈濟人所做的事情,以及大愛感恩的精神均一樣,簡單說就是:「善用科技,行法、說法、傳法。」
「長腳接在PIN 13,短腳接在GND地線。」講師引導全體學員一步一步接好Arduino板、確認開發環境,插上LED零件,驗證、上傳燒錄程式。瞬間,LED燈一明一滅閃爍,驚訝與喜悅湧上心頭。看大家陸續完成,「大家恭喜大家,您的第一支Arduino程式成功了!」程式開發只學到這裡,接下來是各式零件功能的啟動。包括簡易人體紅外線感應模組 (PIR)、Button 、Button + Relay 控制電源、紅外線遙控器解碼、紅外線發送啟動電視螢幕、Real Time Clock 時間設定,緊湊、有序、且有趣的引導大家,從實作汲取前人經驗、眾人智慧。相對來說,大愛感恩同仁巍少、勁惟是在場非常年輕的,因為是資訊本科、且在學校曾接觸過,往往迅速做好。講師提醒:「年輕人要學習當助教,主動幫忙其他師伯喔!」
下午課程到了尾聲,邀請桃園志工、龍華科技大學副教授許峻嘉師兄分享:「 證嚴上人曾問我『在學校教甚麼?』我說『就教打打殺殺的遊戲程式』。 證嚴上人慨言、意有所指『社會還不夠亂嗎?』於是進來慈濟後,我就不再教學生這方面,改以正向、對社 會有幫助為主,並帶進慈濟人文,畢竟現在五光十色誘惑很多,讓學生了解,真善美的真義,慢慢用法水洗滌他們的心靈。」文發處黃文欽副主任也蒞臨課堂,並展示邀請許峻嘉所完成的一款可以應用在展場的虛擬實境APP:對著牆上小木屋照片,觀眾可以進入3D模擬的小木屋中;或是掃描牆上的一桢照片,可以啟動與該場景相關的影片,增加觀展內容的豐富性。「大愛感恩科技也可以應用上,例如掃描到衣服上的菩提葉Logo,可以立刻播出大愛感恩介紹的影片,或者環保菩薩的故事。請大愛感恩今天參加的菩薩,也要多多努力。」連續兩周課程,講師上完今天課程,隨即佈達回家作業。帶著愉悅的心情,期待下次課程趕快到來。「只要有心,就不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中靜思堂報導
Read more展場節能控制 發揮科技弘法
- Article Details
6月25日大愛感恩資訊部3位同仁起個大早,共乘前往台中靜思堂。參加中區佈展團隊硬體規劃組分享台中靜思妙蓮華展館節能自動控制的成果。學員來自南從屏東、台南,北自雙和、蘆洲、關渡、新泰、桃、竹、新店等地靜思堂,彰化、南投當然也沒缺席。大愛感恩也有榮幸,並於出發前備妥各項設備器具材料,及開發環境安裝妥當,共赴此殊盛課程。主辦窗口 劉秋伶師姊首先引言:「中區佈展團隊經過兩年時間研討開發,並於今年慈濟五十展覽率先運用在台中靜思堂,深受各界讚歎。並且毫不藏私,與全體慈濟人分享,希望彼此切磋,共同成長、成就。」
中區團隊已協助推廣應用至鄰近道場,也主動提出與全台各道場分享經驗,主要著眼於社區道場除了是慈濟人培訓道場、社區共修道場,也扮演接引人群的重要角色。鑑於全球災難頻傳,致人心普遍惶然不安, 證嚴上人提醒志工,慈濟道場是如『愛的堡壘』,也要善用現代互動科技接引大眾。比方說高雄靜思堂最近邀請市長陳菊觀展後,立即安排公部門官員陸續前往觀展時間已經預約排到年底。經由「一生無量」,大家都能發揮善的影響力,人心必能淨化、社會才能安定。
主辦劉秋伶一一介紹過中區佈展硬體規劃組團隊成員後,由這堂課的主講者張廷旭師兄揭示課程目的:「一要做到節能省電,也就是如何避免多台投影機整天都開機;二要貼近導覽志工的心,設計出簡易的播放按鈕交由導覽志工控制;三要契合觀展會眾的行為模式與需求,讓不論是個人、三五人小團體,或者十幾二十人大團,都能適其所想。」仔細想想這點 與上人教導慈濟人所做的事情,以及大愛感恩的精神均一樣,簡單說就是:「善用科技,行法、說法、傳法。」
「長腳接在PIN 13,短腳接在GND地線。」講師引導全體學員一步一步接好Arduino板、確認開發環境,插上LED零件,驗證、上傳燒錄程式。瞬間,LED燈一明一滅閃爍,驚訝與喜悅湧上心頭。看大家陸續完成,「大家恭喜大家,您的第一支Arduino程式成功了!」程式開發只學到這裡,接下來是各式零件功能的啟動。包括簡易人體紅外線感應模組 (PIR)、Button 、Button + Relay 控制電源、紅外線遙控器解碼、紅外線發送啟動電視螢幕、Real Time Clock 時間設定,緊湊、有序、且有趣的引導大家,從實作汲取前人經驗、眾人智慧。相對來說,大愛感恩同仁巍少、勁惟是在場非常年輕的,因為是資訊本科、且在學校曾接觸過,往往迅速做好。講師提醒:「年輕人要學習當助教,主動幫忙其他師伯喔!」
下午課程到了尾聲,邀請桃園志工、龍華科技大學副教授許峻嘉師兄分享:「 證嚴上人曾問我『在學校教甚麼?』我說『就教打打殺殺的遊戲程式』。 證嚴上人慨言、意有所指『社會還不夠亂嗎?』於是進來慈濟後,我就不再教學生這方面,改以正向、對社 會有幫助為主,並帶進慈濟人文,畢竟現在五光十色誘惑很多,讓學生了解,真善美的真義,慢慢用法水洗滌他們的心靈。」文發處黃文欽副主任也蒞臨課堂,並展示邀請許峻嘉所完成的一款可以應用在展場的虛擬實境APP:對著牆上小木屋照片,觀眾可以進入3D模擬的小木屋中;或是掃描牆上的一桢照片,可以啟動與該場景相關的影片,增加觀展內容的豐富性。「大愛感恩科技也可以應用上,例如掃描到衣服上的菩提葉Logo,可以立刻播出大愛感恩介紹的影片,或者環保菩薩的故事。請大愛感恩今天參加的菩薩,也要多多努力。」連續兩周課程,講師上完今天課程,隨即佈達回家作業。帶著愉悅的心情,期待下次課程趕快到來。「只要有心,就不難。」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中靜思堂報導
Read more週日, 26 六月 2016
科技環保化愛心 B型企業利眾生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在2016年05月正式成為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B型企業)的一員,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強調企業要重視的利益(Benefit),不是只有股東利益,還有勞工、環境、社區、治理等不同面向,歷經自我評估、電話審查、文件審查的過程,共同反思自我,凝聚企業的理念與目標,滿分200分,通過基準為80分,而大愛感恩科技最終以126分通過認證,對社會企業來說,更屬不易。
未來的企業走向為必須兼顧獲利、維持社會公平與達到社會公益,首先,企業必須穩定獲利才能永續經營:大愛感恩科技推出的環保紡織品秉持「環保人文與服儀之美」,以微笑曲線做為公司經營策略,穩健邁向永續發展;企業必須維護公平正義:大愛感恩科技固定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成為支撐企業的重大力量;傳達社會公益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的完全回饋與不遺餘力推動環保教育,發揮正面的社會影響力。
B型企業每兩年需重新認證一次,每年也會不斷修訂題目與平均分數,帶動企業朝向更好的商業模式與各面向的價值共創方向發展。國際上許多知名品牌企業都是B型企業,像是募資平台Kickstarter、 戶外用品品牌Patagonia、全美最大冰淇淋品牌Ben & Jerry's,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同這樣的理念,第一家通過認證的Domi綠然能源帶起一鼓風潮,接續通過的企業包括中華徵信、綠藤生機等等,快速成為亞洲B型企業認證最積極的據點。
成為B型企業只是一個開端,加入B型企業的社群讓我們有更多夥伴可以一起努力,邁向卓越!目前在台灣的B型企業正蓬勃增加,期許與夥伴一起推廣B型企業的概念與認證,讓更多民眾了解B型企業的理念與價值,相信對能推動企業自我要求,帶動企業的進步。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相關連結:
B Corp網站上關於大愛感恩科技的介紹
https://www.bcorporation.net/community/daai-technology
亞洲B型企業(B Corp Asia)臉書粉絲專頁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簡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648715335449587&id=1380637572257366
科技環保化愛心 B型企業利眾生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在2016年05月正式成為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B型企業)的一員,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強調企業要重視的利益(Benefit),不是只有股東利益,還有勞工、環境、社區、治理等不同面向,歷經自我評估、電話審查、文件審查的過程,共同反思自我,凝聚企業的理念與目標,滿分200分,通過基準為80分,而大愛感恩科技最終以126分通過認證,對社會企業來說,更屬不易。
未來的企業走向為必須兼顧獲利、維持社會公平與達到社會公益,首先,企業必須穩定獲利才能永續經營:大愛感恩科技推出的環保紡織品秉持「環保人文與服儀之美」,以微笑曲線做為公司經營策略,穩健邁向永續發展;企業必須維護公平正義:大愛感恩科技固定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成為支撐企業的重大力量;傳達社會公益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的完全回饋與不遺餘力推動環保教育,發揮正面的社會影響力。
B型企業每兩年需重新認證一次,每年也會不斷修訂題目與平均分數,帶動企業朝向更好的商業模式與各面向的價值共創方向發展。國際上許多知名品牌企業都是B型企業,像是募資平台Kickstarter、 戶外用品品牌Patagonia、全美最大冰淇淋品牌Ben & Jerry's,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同這樣的理念,第一家通過認證的Domi綠然能源帶起一鼓風潮,接續通過的企業包括中華徵信、綠藤生機等等,快速成為亞洲B型企業認證最積極的據點。
成為B型企業只是一個開端,加入B型企業的社群讓我們有更多夥伴可以一起努力,邁向卓越!目前在台灣的B型企業正蓬勃增加,期許與夥伴一起推廣B型企業的概念與認證,讓更多民眾了解B型企業的理念與價值,相信對能推動企業自我要求,帶動企業的進步。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相關連結:
B Corp網站上關於大愛感恩科技的介紹
https://www.bcorporation.net/community/daai-technology
亞洲B型企業(B Corp Asia)臉書粉絲專頁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簡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648715335449587&id=1380637572257366
【認證】台灣第10個B型企業 (B Corp,Benefit Corporation)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在2016年05月正式成為B Corp (Benefit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B型企業)的一員,成為台灣第10個B型企業,強調企業要重視的利益(Benefit),不是只有股東利益,還有勞工、環境、社區、治理等不同面向,歷經自我評估、電話審查、文件審查的過程,共同反思自我,凝聚企業的理念與目標,滿分200分,通過基準為80分,而大愛感恩科技最終以126分通過認證,對社會企業來說,更屬不易。
未來的企業走向為必須兼顧獲利、維持社會公平與達到社會公益,首先,企業必須穩定獲利才能永續經營:大愛感恩科技推出的環保紡織品秉持「環保人文與服儀之美」,以微笑曲線做為公司經營策略,穩健邁向永續發展;企業必須維護公平正義:大愛感恩科技固定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成為支撐企業的重大力量;傳達社會公益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的完全回饋與不遺餘力推動環保教育,發揮正面的社會影響力。
B型企業每兩年需重新認證一次,每年也會不斷修訂題目與平均分數,帶動企業朝向更好的商業模式與各面向的價值共創方向發展。國際上許多知名品牌企業都是B型企業,像是募資平台Kickstarter、 戶外用品品牌Patagonia、全美最大冰淇淋品牌Ben & Jerry's,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同這樣的理念,第一家通過認證的Domi綠然能源帶起一鼓風潮,接續通過的企業包括中華徵信、綠藤生機等等,快速成為亞洲B型企業認證最積極的據點。
成為B型企業只是一個開端,加入B型企業的社群讓我們有更多夥伴可以一起努力,邁向卓越!目前在台灣的B型企業正蓬勃增加,期許與夥伴一起推廣B型企業的概念與認證,讓更多民眾了解B型企業的理念與價值,相信對能推動企業自我要求,帶動企業的進步。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相關連結:
B Corp網站上關於大愛感恩科技的介紹
https://www.bcorporation.net/community/daai-technology
亞洲B型企業(B Corp Asia)臉書粉絲專頁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簡介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648715335449587&id=1380637572257366
茄苳環保站三寶 年逾八旬猶勇健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做環保,沒有假日之分,在桃園的茄苳環保站,天天都有一、二十位來做環保,大家宛如一家人。其中有三位被志工暱稱為三寶的老菩薩,她們年紀都超過八十歲,但從沒缺席過任何一天,很多年輕的志工也深受她們的精神而感動。
桃園茄苳環保站,運作如常,83歲的方英嬌,手腳俐落地將各類塑膠袋仔細分類。
環保志工 方英嬌:「環保就是救地球啊,每天我都來做,有時候沒空,一兩天沒來,若是有空每天都來,做得很歡喜,若沒有很高興,怎會每天都來。」
認真將塑膠袋分門別類的,還有82歲的陳秀花,從台北慈濟醫院建院當時開始做,一晃眼已超過15年。
環保志工 陳秀花:「覺得說做這環保,讓我(年紀大了)有工作做,真的周圍環境變得很乾淨,救地球啊,做得很高興啦,若有一口氣在,會一直做。」
茄苳環保站三寶中,最年輕的是她,81歲的鄧湘娥,環保幾乎是她生活的全部。
環保志工 鄧湘娥:「做環保很快樂,每天都會想要來這做(環保),想說年紀那麼大了,能做就做,我若去我女兒那邊,我也都去找環保站來做(回收)。」
慈濟志工 楊玉秀:「我就是看到她們這樣子,年紀這麼大,還能夠這樣子風雨無阻過來(做環保),我比她們年輕,我怎麼可以做輸她們呢。」
就這樣,在環保站裡,大家為善競爭,不僅建立如同家人般的情誼,也是守護環境的尖兵。
真善美志工 桃園報導 Read more
環保減碳心生活 親子學習共成長
- Article Details
今年農曆年前後,霸王級寒流來襲,氣溫驟降,難得平地下雪,許多人覺得新奇,但卻是氣候變遷、不尋常的警訊!蔬菜減收、花開時間也亂了,慈濟舉辦的北投親子班,設計環保課題,邀請社區民眾一起聽課。
氣候變遷影響花開的時間,生動活潑的影片,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北投親子成長班,學員畫圖把環保觀念帶回家。
家長 羅清秀:「要開小小的那個水,不要開太大,然後那個流很大的水的水龍頭就把它打一個叉,就把那個(圖)貼在我們家水龍頭上。」
林美伶陪伴女兒來親子班已六年,正向成長潛移默化。
林美伶與女兒:「自從花蓮回來以後,她就會每天發願,然後存撲滿發一個好願,希望她(以後)能考上慈中。」
這天的課,不僅有親子班的家長、學員參與,也邀請社區大眾一起聽課,帶動環保從家庭、社區做起。
真善美志工 曾嬿榕 陳文鐘 高建耀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馬孫鐘發環保
- Article Details
In Klang, Malaysia,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been caring for a former New Shoots scholarship recipient who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mental illness since 2011. Besides cleaning up his house, the volunteers also invited this young man Seng Teong Fah to make new friends at a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Now Seng has become a close friend to Tzu Chi volunteers and is leading a fulfilling life as a recycling volunteer.
在馬來西亞巴生,慈濟志工自2011年起關懷前慈濟新芽助學生,他罹患精神疾病,除了幫助他清掃家裡,志工也邀請這位孫鐘發到環保站認識新朋友,現在孫鐘發已經與慈濟志工成為好友,並且過著環保志工的充實生活。 Read more
馬孫鐘發環保
- Article Details
In Klang, Malaysia,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been caring for a former New Shoots scholarship recipient who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mental illness since 2011. Besides cleaning up his house, the volunteers also invited this young man Seng Teong Fah to make new friends at a local recycling station. Now Seng has become a close friend to Tzu Chi volunteers and is leading a fulfilling life as a recycling volunteer.
在馬來西亞巴生,慈濟志工自2011年起關懷前慈濟新芽助學生,他罹患精神疾病,除了幫助他清掃家裡,志工也邀請這位孫鐘發到環保站認識新朋友,現在孫鐘發已經與慈濟志工成為好友,並且過著環保志工的充實生活。 Read more
週六, 25 六月 2016
人文法繹共薰習 相互勵志齊精進
- Article Details
「慈濟走過半世紀。無量從一生!」6月15日大愛感恩六月同仁讀書會,導讀《慈濟月刊》第594期〈衲履足跡〉。「心手相連愛鋪路」,面對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大地反撲、天災頻傳,上人教導我們要「用悲心擁抱苦難、用智慧勇敢付出」,期待大家「意志堅定、心懷好意、用愛鋪路、千手相連」經營規劃室同仁楊竣翔導讀,帶領同仁延伸思考『小情小愛』與『長情大愛』的差別。
剛完成休息養傷、返回工作崗位物流部同仁蔡志立,觸動分享自己這段日子的成長,自己先前因為腰傷不適,再加上情緒失調,感慨自己往往只把問題侷限在『小情小愛』、自私的考量上了。設計部同仁廖惠玲分享,要感恩每一種境界的示現,因為唯有各種境界的現前、考驗,才能磨練出自己的忍辱,也才能練就出無入而不自得的修養。大愛門市北區關懷王素戀也分享,當境界發生時,當先避開衝突點,學習 上人教導我們的法來反省,就如同《靜思語》:「生氣是短暫的發瘋」、「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來觀照自己的內心,進而平復一時衝動的情緒。行政同仁呂怡德感觸分享,平日我們參加薰法香、讀書會、入經藏演繹,這都好像是在打預防針一樣,是在增加我們的免疫能力,但是,若沒有像 證嚴上人教導我們的方法,要入人群磨練,宛若進入烈火烘爐當中考驗,是無法鍛鍊出堅強面對人、事、物應對處理的能力。
在大愛感恩服務,同仁彼此間互相關懷,財務部同仁曾姳涵,突然紅了眼框流下淚來,感恩同仁在自己煩惱工作時給予膚慰與關懷;因為先前為了幫忙母親社區佈展勤務、再加上工作上的任務無法立即消化完成,自己覺得自己快要無法勝任、做不下去了,感恩身旁的同仁輪番鼓勵與打氣,讓姳涵深感大愛感恩融入慈濟法親關懷的特殊工作氛圍,真的有別於一般企業的功利導向,讓自己倍感溫暖窩心,回饋同仁心情有困難說出來,自會有助緣迎刃而解。
大愛感恩就像是一個家庭,同仁彼此互相打氣、鼓勵,當面對挫折、困難,更互相協助,共同成就每一次的任務。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勉勵同仁,要時時精進薰法香,遵循 證嚴上人教導弟子們的善法,隨時檢視自己的言行,更要隨時與自己比較力求進步提昇,希望藉由讀書聚會,同步帶給大家在生活與工作上的省思與動力,更勉勵同仁多聞 證嚴上人法語、每日晨鐘起薰法香,面對困難時,善用妙法,將內在的無明煩惱去除,在工作上抱持著熱誠精進的態度,將愛與善撒播出去。
透過每月兩次的讀書聚會,同仁們發心利用下班的時間一起讀書聚會,藉由閱讀慈濟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的內容,從四大八法的開示印記中,來學習 證嚴上人堅毅、力行的精神;同時,也藉由法義的體悟,增加生活的智慧與強化工作的使命感。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人文法繹共薰習 相互勵志齊精進
- Article Details
「慈濟走過半世紀。無量從一生!」6月15日大愛感恩六月同仁讀書會,導讀《慈濟月刊》第594期〈衲履足跡〉。「心手相連愛鋪路」,面對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大地反撲、天災頻傳,上人教導我們要「用悲心擁抱苦難、用智慧勇敢付出」,期待大家「意志堅定、心懷好意、用愛鋪路、千手相連」經營規劃室同仁楊竣翔導讀,帶領同仁延伸思考『小情小愛』與『長情大愛』的差別。
剛完成休息養傷、返回工作崗位物流部同仁蔡志立,觸動分享自己這段日子的成長,自己先前因為腰傷不適,再加上情緒失調,感慨自己往往只把問題侷限在『小情小愛』、自私的考量上了。設計部同仁廖惠玲分享,要感恩每一種境界的示現,因為唯有各種境界的現前、考驗,才能磨練出自己的忍辱,也才能練就出無入而不自得的修養。大愛門市北區關懷王素戀也分享,當境界發生時,當先避開衝突點,學習 上人教導我們的法來反省,就如同《靜思語》:「生氣是短暫的發瘋」、「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來觀照自己的內心,進而平復一時衝動的情緒。行政同仁呂怡德感觸分享,平日我們參加薰法香、讀書會、入經藏演繹,這都好像是在打預防針一樣,是在增加我們的免疫能力,但是,若沒有像 證嚴上人教導我們的方法,要入人群磨練,宛若進入烈火烘爐當中考驗,是無法鍛鍊出堅強面對人、事、物應對處理的能力。
在大愛感恩服務,同仁彼此間互相關懷,財務部同仁曾姳涵,突然紅了眼框流下淚來,感恩同仁在自己煩惱工作時給予膚慰與關懷;因為先前為了幫忙母親社區佈展勤務、再加上工作上的任務無法立即消化完成,自己覺得自己快要無法勝任、做不下去了,感恩身旁的同仁輪番鼓勵與打氣,讓姳涵深感大愛感恩融入慈濟法親關懷的特殊工作氛圍,真的有別於一般企業的功利導向,讓自己倍感溫暖窩心,回饋同仁心情有困難說出來,自會有助緣迎刃而解。
大愛感恩就像是一個家庭,同仁彼此互相打氣、鼓勵,當面對挫折、困難,更互相協助,共同成就每一次的任務。大愛感恩總經理李鼎銘勉勵同仁,要時時精進薰法香,遵循 證嚴上人教導弟子們的善法,隨時檢視自己的言行,更要隨時與自己比較力求進步提昇,希望藉由讀書聚會,同步帶給大家在生活與工作上的省思與動力,更勉勵同仁多聞 證嚴上人法語、每日晨鐘起薰法香,面對困難時,善用妙法,將內在的無明煩惱去除,在工作上抱持著熱誠精進的態度,將愛與善撒播出去。
透過每月兩次的讀書聚會,同仁們發心利用下班的時間一起讀書聚會,藉由閱讀慈濟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的內容,從四大八法的開示印記中,來學習 證嚴上人堅毅、力行的精神;同時,也藉由法義的體悟,增加生活的智慧與強化工作的使命感。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週五, 24 六月 2016
善用科技行大愛 內湖科技展良能
- Article Details
慈濟50年,各地靜思堂、聯絡處布展,以「靜思時空‧慈濟萬行」為主軸,除了傳遞慈濟在半世紀以來的點點滴滴,更重要的是,慈濟人無處不在、關懷人類與地球。面對全球暖化議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人人響應、落實環保。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環保?要讓會眾有共知與共識,更要有共行,將環保身體力行,從清淨在源頭開始減量。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化廢為寶,也是慈濟環保志業的一環,以往即把握各種因緣,透過無聲說法,來傳遞環保重要;鑒於布展方式往常採用海報與展品方式呈現,聽聞內湖區志工集結多方設計與構想,用心規劃環保科技館,令人讚歎。為了讓大愛感恩未來布展方式不斷精進,6月15日邀請內湖慈濟志工郭璟德師兄蒞臨分享,用聽的不如自己親身體驗來的深入感動,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設計部、資訊部同仁,6月16日更前往內湖環科技館實際走訪,請益。
原本是遊戲軟體老闆的郭璟德,善用自我專業功能、發揮啟迪人心良能,與內湖區布展團隊共同打造內湖環保科技館,第一站來到「『賺(碳)真多』早餐車」,每項食品裝置條碼功能,會參訪眾可以自己動手選擇,精確計算肉食與蔬食所產生的碳足跡差異。一個美味的牛肉漢堡所付出的代價,播放影片說明造成全球暖化、影響生態,傳遞給會眾了解素食、自備購物袋等動作,都能減少碳的排放,也能拯救海洋生物。「一個布展吸引人,是要讓產品能講話;一個展場內參觀的有很多人,但真正看見海報的人不多,透過互動式裝置,讓會眾自己動手體驗,透過影片播放,傳遞我們要說的理念。」
為了忠實呈現在太平洋中途島上的鳥類,因為吃了太多塑膠製的海洋垃圾而死亡,牠們吞進去的甚至有打火機,將海洋濃湯透過模擬模型情境、及影片呈現,說明人類所製造的垃圾流入海洋,造成海洋內充滿垃圾,正威脅海洋生物生存,可見塑膠製品對自然生物會造成多大的危害。
來到「樂樂(熱熱)牧場」,拿起飼料餵食樂樂牛,吃下餵食的樂樂牛肚子膨脹、放屁,旁邊的電視播放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環保與飲食之間的關聯,警惕人類為一塊肉所付出的代價,同時呼籲著大家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減少碳排放量、就能拯救地球,要解決全球暖化議題,「素食」是不可被忽視。
『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辛勞只是為醫饑,醫得饑來又思衣,綾羅綢緞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呼籲人人「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藉著做環保過程,讓許多人警醒。
2015年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老街,透過燈光、風扇等裝置,營造強風和暴雨,模擬當時「烏來老街」情景,到最後的土石流掩埋烏來老街;人定真的可以勝天?大自然威力如此強大,災情已經發生,那我們能做些什麼?地上擺著石塊,人人拿起鏟子,讓會眾可以體驗當時慈濟志工是如何協助清理,讓原本手足無措的受災戶恢 復笑容。
「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人心有愛,就能消弭天下災難。」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而慈濟的根是慈善,從五毛錢「竹筒歲月」開始,半世紀以來,從後山花蓮慈善志業起步,到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你每天投進竹筒裡的不只是錢幣,而是一份份的善念,聚沙成塔,粒米成籮,每天存一份善念,天天多一份歡喜,累積的愈多,人生就愈加珍貴;六支蓮花竹筒為主體,分别代表著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檀施、國際賑災等各大志業的發展,圍繞著臺灣,構想注入了竹筒歲月的精神理念,賦予更多善與愛的能量,象徵慈濟的愛心,是匯聚十方大德的愛心善款,更以專款專用方式,耕於臺灣這塊福田。
「合心協力」國濟賑災援助布置,利用背板世界地圖,慈濟志工在世界各地灑播愛,這份愛心都來自於臺灣;設計模型飛機運載救難物資,從臺灣飛往南非,轉換成貨車運載到石頭國-辛巴威物資發放。「國際賑災除了透過十方善士的物資援助還不夠, 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再一起付出,才能達到真正的救援。」手動搖桿道具,讓參訪人員能夠親自使用雙手,轉動手搖桿,以到達救難地點。一個人轉動飛機飛得慢,兩個人轉動速度稍為加快,若有更多人同時轉動愛心,飛機就更平穩而順利,到達目的地。慈善的起點由台灣出發,透過國際賑災擴展至全球,其中南非臨國辛巴威也是佈展單元主題之一,為了連結辛巴威的佈展。
「平衡之石」布置發想於有石頭國之稱的辛巴威,淺棕色巨石矗立,甚至堆疊成柱狀;自由小學就坐落在巨石之間,即使沒有教室和課桌椅,孩子們趴在沙地上,頂著烈日或風雨也要求學。在辛巴威學生上學非常克難,千多位學生在露天教室下,當地慈濟志工拍下了這一幕。自由小學的故事傳回臺灣,證嚴上人心繫孩子們的教育,認為當務之急,應該替孩子蓋教室,要蓋永久教室,但校方無法取得土地所有權。為了幫助孩童建置教室,使用強化PP瓦楞板與輕鋼架,幫助辛巴威的孩童建置簡易教室。「讀書就有希望」辛巴威為了求學不怕烈日,趴在地上寫日,反觀台灣的我們真的很幸福。平衡之石,延伸到大愛感恩科技「布黑板」,布黑板來自於回收的寶特瓶所研發,兼具輕巧可攜式與環保,而且非常耐磨、耐刮、耐用,協助當地學生上課的艱辛,更能讓會眾在布黑板寫下發願與祝福。
在科技館外面還有一棟組合屋,雖然小但樣樣具全;2014年菲律賓獨魯萬海燕風災災民的組合屋,考量當地下雨容易地上經常積水,於是利用寶特瓶變成床、地板,甚至桌椅、床頭櫃及裝飾品。屋外有太陽能板、回收雨水系統,提供居住災民用電需求。更在戶外打造布花園,不僅綠化環境,更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藉著此次內湖科技館學習,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善用科技方式,應用在國內外展覽、布展、門市據點,透過布展方式,展現出慈濟人文與環保理念,望讓會眾一進入展館,深刻體會守護地球重要,必將環保理念深植人心,力行結能減碳運動,實踐綠色心生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善用科技行大愛 內湖科技展良能
- Article Details
慈濟50年,各地靜思堂、聯絡處布展,以「靜思時空‧慈濟萬行」為主軸,除了傳遞慈濟在半世紀以來的點點滴滴,更重要的是,慈濟人無處不在、關懷人類與地球。面對全球暖化議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人人響應、落實環保。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環保?要讓會眾有共知與共識,更要有共行,將環保身體力行,從清淨在源頭開始減量。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化廢為寶,也是慈濟環保志業的一環,以往即把握各種因緣,透過無聲說法,來傳遞環保重要;鑒於布展方式往常採用海報與展品方式呈現,聽聞內湖區志工集結多方設計與構想,用心規劃環保科技館,令人讚歎。為了讓大愛感恩未來布展方式不斷精進,6月15日邀請內湖慈濟志工郭璟德師兄蒞臨分享,用聽的不如自己親身體驗來的深入感動,大愛感恩科技經營規劃室、設計部、資訊部同仁,6月16日更前往內湖環科技館實際走訪,請益。
原本是遊戲軟體老闆的郭璟德,善用自我專業功能、發揮啟迪人心良能,與內湖區布展團隊共同打造內湖環保科技館,第一站來到「『賺(碳)真多』早餐車」,每項食品裝置條碼功能,會參訪眾可以自己動手選擇,精確計算肉食與蔬食所產生的碳足跡差異。一個美味的牛肉漢堡所付出的代價,播放影片說明造成全球暖化、影響生態,傳遞給會眾了解素食、自備購物袋等動作,都能減少碳的排放,也能拯救海洋生物。「一個布展吸引人,是要讓產品能講話;一個展場內參觀的有很多人,但真正看見海報的人不多,透過互動式裝置,讓會眾自己動手體驗,透過影片播放,傳遞我們要說的理念。」
為了忠實呈現在太平洋中途島上的鳥類,因為吃了太多塑膠製的海洋垃圾而死亡,牠們吞進去的甚至有打火機,將海洋濃湯透過模擬模型情境、及影片呈現,說明人類所製造的垃圾流入海洋,造成海洋內充滿垃圾,正威脅海洋生物生存,可見塑膠製品對自然生物會造成多大的危害。
來到「樂樂(熱熱)牧場」,拿起飼料餵食樂樂牛,吃下餵食的樂樂牛肚子膨脹、放屁,旁邊的電視播放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環保與飲食之間的關聯,警惕人類為一塊肉所付出的代價,同時呼籲著大家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減少碳排放量、就能拯救地球,要解決全球暖化議題,「素食」是不可被忽視。
『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辛勞只是為醫饑,醫得饑來又思衣,綾羅綢緞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呼籲人人「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藉著做環保過程,讓許多人警醒。
2015年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老街,透過燈光、風扇等裝置,營造強風和暴雨,模擬當時「烏來老街」情景,到最後的土石流掩埋烏來老街;人定真的可以勝天?大自然威力如此強大,災情已經發生,那我們能做些什麼?地上擺著石塊,人人拿起鏟子,讓會眾可以體驗當時慈濟志工是如何協助清理,讓原本手足無措的受災戶恢 復笑容。
「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人心有愛,就能消弭天下災難。」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而慈濟的根是慈善,從五毛錢「竹筒歲月」開始,半世紀以來,從後山花蓮慈善志業起步,到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你每天投進竹筒裡的不只是錢幣,而是一份份的善念,聚沙成塔,粒米成籮,每天存一份善念,天天多一份歡喜,累積的愈多,人生就愈加珍貴;六支蓮花竹筒為主體,分别代表著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檀施、國際賑災等各大志業的發展,圍繞著臺灣,構想注入了竹筒歲月的精神理念,賦予更多善與愛的能量,象徵慈濟的愛心,是匯聚十方大德的愛心善款,更以專款專用方式,耕於臺灣這塊福田。
「合心協力」國濟賑災援助布置,利用背板世界地圖,慈濟志工在世界各地灑播愛,這份愛心都來自於臺灣;設計模型飛機運載救難物資,從臺灣飛往南非,轉換成貨車運載到石頭國-辛巴威物資發放。「國際賑災除了透過十方善士的物資援助還不夠, 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再一起付出,才能達到真正的救援。」手動搖桿道具,讓參訪人員能夠親自使用雙手,轉動手搖桿,以到達救難地點。一個人轉動飛機飛得慢,兩個人轉動速度稍為加快,若有更多人同時轉動愛心,飛機就更平穩而順利,到達目的地。慈善的起點由台灣出發,透過國際賑災擴展至全球,其中南非臨國辛巴威也是佈展單元主題之一,為了連結辛巴威的佈展。
「平衡之石」布置發想於有石頭國之稱的辛巴威,淺棕色巨石矗立,甚至堆疊成柱狀;自由小學就坐落在巨石之間,即使沒有教室和課桌椅,孩子們趴在沙地上,頂著烈日或風雨也要求學。在辛巴威學生上學非常克難,千多位學生在露天教室下,當地慈濟志工拍下了這一幕。自由小學的故事傳回臺灣,證嚴上人心繫孩子們的教育,認為當務之急,應該替孩子蓋教室,要蓋永久教室,但校方無法取得土地所有權。為了幫助孩童建置教室,使用強化PP瓦楞板與輕鋼架,幫助辛巴威的孩童建置簡易教室。「讀書就有希望」辛巴威為了求學不怕烈日,趴在地上寫日,反觀台灣的我們真的很幸福。平衡之石,延伸到大愛感恩科技「布黑板」,布黑板來自於回收的寶特瓶所研發,兼具輕巧可攜式與環保,而且非常耐磨、耐刮、耐用,協助當地學生上課的艱辛,更能讓會眾在布黑板寫下發願與祝福。
在科技館外面還有一棟組合屋,雖然小但樣樣具全;2014年菲律賓獨魯萬海燕風災災民的組合屋,考量當地下雨容易地上經常積水,於是利用寶特瓶變成床、地板,甚至桌椅、床頭櫃及裝飾品。屋外有太陽能板、回收雨水系統,提供居住災民用電需求。更在戶外打造布花園,不僅綠化環境,更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藉著此次內湖科技館學習,大愛感恩科技,期許善用科技方式,應用在國內外展覽、布展、門市據點,透過布展方式,展現出慈濟人文與環保理念,望讓會眾一進入展館,深刻體會守護地球重要,必將環保理念深植人心,力行結能減碳運動,實踐綠色心生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2016,06/24 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4日(五)14:0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週四, 23 六月 2016
環保相約星空下 皎潔月光映萬華
- Article Details
6月23日,萬華區慈濟家人揪伴逗陣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由萬華區慈誠委員領團與環保菩薩/社區志工等一行蒞臨參訪,來大愛感恩科技一同見證全球慈濟人所踏出的每步善足跡,走遍半世紀(慈濟50)的大愛之路,也共同期許邁向下個環保年頭,一起來為地球的永續而努力。
一早,剛結束在內湖園區與台中環保菩薩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總經理把握每次機會,又趕緊回來與萬華區慈濟家人做最貼近交心的分享。
萬華區 鄭麗玲師姊說,「我們做環保,便來了解這麼多年我們做環保,來到大愛感恩做了什麼用途,變成什麼東西?我們也了解了,我們所做減少了多少碳足跡、水足跡。」
李鼎銘師兄也特別邀請了推動「星空下的環保約會」、用行動護持來自中國大陸北京的實業家 王月光師兄分享與女兒的慈濟因緣。王月光一家五口,小女兒王照怡率先參加了北京亦莊會所的社區環保活動,還接引了爸爸月光和媽媽陳曉,以及爺爺、奶奶都成為慈濟志工。常有人問他「為什麼你又去台灣了?」「這趟來台灣我也問自己為什麼,究竟為什麼呢?」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答案-就是「利益人群」「我這一生有幸接觸慈濟、能遇明師、能給人群來付出,我把公司什麼事情都放下,我都願意來大愛感恩科技推動,而我加入慈濟就是在環保活動當中,也非常受環保菩薩所感動。」
在《草根小語》中,同樣來自中正、萬華聯區的環保菩薩 吳聲炎、池峰花同修,吳師兄說:「環保站,就好像是我們生活起居的一個點一樣。」曉得地球就是我們身處的家園,不能不環保,不珍惜;池師姊則表示,「把剪刀這樣綁著,當成我的項鍊,在做環保時就不會找不到。」強調應把握時間,更能多點時間做環保愛護地球。
而正如北京實業家王月光師兄所講的一句話:「我們共同身處一個地球,而天災、無常,無處不在。」簡單的一句話道出對環保菩薩的感謝,也點出了人人要做環保、要走入人群來付出,此時,大愛感恩科技就是我們的後盾,當在請購大愛環保產品的同時,也付出了一份「慈悲為懷」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環保相約星空下 皎潔月光映萬華
- Article Details
6月23日,萬華區慈濟家人揪伴逗陣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由萬華區慈誠委員領團與環保菩薩/社區志工等一行蒞臨參訪,來大愛感恩科技一同見證全球慈濟人所踏出的每步善足跡,走遍半世紀(慈濟50)的大愛之路,也共同期許邁向下個環保年頭,一起來為地球的永續而努力。
一早,剛結束在內湖園區與台中環保菩薩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總經理把握每次機會,又趕緊回來與萬華區慈濟家人做最貼近交心的分享。
萬華區 鄭麗玲師姊說,「我們做環保,便來了解這麼多年我們做環保,來到大愛感恩做了什麼用途,變成什麼東西?我們也了解了,我們所做減少了多少碳足跡、水足跡。」
李鼎銘師兄也特別邀請了推動「星空下的環保約會」、用行動護持來自中國大陸北京的實業家 王月光師兄分享與女兒的慈濟因緣。王月光一家五口,小女兒王照怡率先參加了北京亦莊會所的社區環保活動,還接引了爸爸月光和媽媽陳曉,以及爺爺、奶奶都成為慈濟志工。常有人問他「為什麼你又去台灣了?」「這趟來台灣我也問自己為什麼,究竟為什麼呢?」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答案-就是「利益人群」「我這一生有幸接觸慈濟、能遇明師、能給人群來付出,我把公司什麼事情都放下,我都願意來大愛感恩科技推動,而我加入慈濟就是在環保活動當中,也非常受環保菩薩所感動。」
在《草根小語》中,同樣來自中正、萬華聯區的環保菩薩 吳聲炎、池峰花同修,吳師兄說:「環保站,就好像是我們生活起居的一個點一樣。」曉得地球就是我們身處的家園,不能不環保,不珍惜;池師姊則表示,「把剪刀這樣綁著,當成我的項鍊,在做環保時就不會找不到。」強調應把握時間,更能多點時間做環保愛護地球。
而正如北京實業家王月光師兄所講的一句話:「我們共同身處一個地球,而天災、無常,無處不在。」簡單的一句話道出對環保菩薩的感謝,也點出了人人要做環保、要走入人群來付出,此時,大愛感恩科技就是我們的後盾,當在請購大愛環保產品的同時,也付出了一份「慈悲為懷」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活到老學到老 勇於挑戰超越自我
- Article Details
台中潭子區的慈濟志工陳詹麗菊,二十年前罹患了巴金森氏症,雙腿雙手不自主抖動,無法控制,身體嚴重歪斜,但是她選擇走出來當志工,小學畢業的她,識字不多,為了寫訪視個案紀錄表,她學習電腦打字,每天清晨三點起床,到潭子環保站幫忙開機,電腦連線視訊薰法香,陳詹麗菊說,她不怕挑戰,只怕來不及付出更多,就枉費她來人世間的這一趟。
電腦打字,對小學畢業的麗菊師姊來說,剛開始難度真的很高。
慈濟志工 陳詹麗菊:「我騎機車,最喜歡看英文(車牌),前兩字,現在是三字都是英文,我就看,幾乎都認得。」
看車牌學習英文單字,打字的過程還要克服身體障礙。
慈濟志工 陳詹麗菊:「手會抖,你看,(常常會這樣),這都不離身就對了。」
二十年前,巴金森氏症發病後,她的雙腿雙手不自主的抖動,必須隨時攜帶這個晶片遙控器,身體也嚴重往左邊歪斜,但是她堅持要做慈濟。 每天清晨三點就起床,騎著電動車摸黑到環保站,開電腦視訊連線薰法香。
慈濟志工 陳詹麗菊:「我想我如果沒有做,不認真做,枉費我這一輩子來一次,每次上人說,來不及來不及,我真的都有同感。」
慈濟志工 盧素珍:「有時薰法香後,她就繼續做,她這分堅強、這分意志力,很少人跟得上。」
麗菊師姊說,有時她身體很累,但內心很快樂,這分快樂,讓她有勇氣接受任何挑戰。
江麗君 廖學信 台中報導 Read more
不用一次性餐具 垃圾減量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今年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進入尾聲,今天將回鑾到大甲安座,一早開始,市區及省道上已經湧現人潮。慈濟人結合企業志工,連續十年,在現場提供環保碗筷,並設置洗碗區,讓香客隨時有乾淨的碗筷可用,減少使用免洗餐具,有效達到垃圾減量。
發碗區,志工發放環保碗筷,讓香客享用點心,用完的,在收碗區回收,再送到洗碗區清洗。
用天然環保的洗潔劑,仔細清洗後,再用熱水燙過、擦乾,一整個流程,乾淨衛生。慈濟人結合企業志工,在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時,提供環保碗筷,減少垃圾量。
春耕不動產總經理 洪富金:「一開始只是捐碗,一開始參與洗碗的志工,我們都是搭配慈濟,其實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多人,可是後來慢慢很多人發現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活動。」
今年除了洗碗志工達到一百三十多人,還有新的創意,就是自助洗碗區,讓香客可以清洗自己帶的環保碗筷。
慈濟志工 洪利當:「大家可以自己帶碗來吃點心,大家可以盡量,不要用一次性的碗筷。」
當然,沿途也少不了慈濟志工設置的資源回收點,讓香客手上的飲料瓶、塑膠杯,有地方可以回收,維持道路整潔。媽祖遶境回鑾,大甲又湧進數以萬計的人潮,只要越來越多人響應環保,就能讓環境一年比一年潔淨。
張桂端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減塑行動大串連 全國小學生響應
- Article Details
小學生們用四周時間,就減少使用了20萬個塑膠袋量,效果相當驚人,也讓減塑活動圓滿落幕,但其實重點並不是數字有多亮眼,而是正確的環保觀念已經從小慢慢養成,大家能更愛護地球。
公布的數字高達六位數,由大愛電視台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全國小學生減塑行動大串連」,成效卓越,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小學生:「出去買東西的時候,可以不一定用塑膠袋,可以用環保購物袋。買飲料的時候要用環保杯,這樣就可以少用一個那種塑膠的杯子 。」
這次減塑活動,全台有86間小學,249個班級,超過5千位學生參與,在短短四周的時間內,就減少了超過20萬個塑膠袋。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長 葉樹姍:「其實上人常說,從一種子而生千百,我覺得環保或者減塑行動的種子,現在在我們的新生代都已經開始遍布,我們透過單位跟單位之間的連結,又可以把這個愛的力量、環保的力量、愛地球的力量擴散下去。」
環保概念從小教起,不只靠書本課堂說說而已,還要結合實際行動,才有用。
台中大鵬國小校長 呂孝修:「從這個活動當中,讓小朋友建立地球環境愛護環境,跟永續的一個概念,讓他們具體的落實在實際的行動當中,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收穫。」
當塑膠燃燒不完全,會排放對人體有害的戴奧辛,掩埋也還是有可能被沖到海洋,再次危害生態,只有減少使用量,才能做到真正愛地球。
黃奕傑 萬家宏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鋁罐藝術品
- Article Details
As the term implies, contemporary art should reflect matters related to modern life. The artist Yang Chinchih who spent years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es discarded aluminum cans to create giant sculptural works such as a large sphere or a human figure hoping that his art can awaken the public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He personally visits a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pei where he works with other volunteers to source aluminum cans for his art work. His latest exhibition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is “Kill Me or Change".
當代藝術就詞義而言,指的是產生或流行於當代的所有藝術形式、能反映時代的藝術作品。旅美多年的當代藝術家楊金池,收集瓶瓶罐罐做成大型藝術品,例如巨大鋁球或巨大人形,要喚起社會大眾對環保議題的關心,他也到台北的一個慈濟環保站,和志工合作收集創作媒材,他這次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名為「殺死我或改變」。 Read more
鋁罐藝術品
- Article Details
As the term implies, contemporary art should reflect matters related to modern life. The artist Yang Chinchih who spent years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es discarded aluminum cans to create giant sculptural works such as a large sphere or a human figure hoping that his art can awaken the public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He personally visits a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pei where he works with other volunteers to source aluminum cans for his art work. His latest exhibition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is “Kill Me or Change".
當代藝術就詞義而言,指的是產生或流行於當代的所有藝術形式、能反映時代的藝術作品。旅美多年的當代藝術家楊金池,收集瓶瓶罐罐做成大型藝術品,例如巨大鋁球或巨大人形,要喚起社會大眾對環保議題的關心,他也到台北的一個慈濟環保站,和志工合作收集創作媒材,他這次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名為「殺死我或改變」。 Read more
2016,06/23 桃園中路和氣環保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3日(四)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大愛祝福與感恩 桃園菩薩樂學習


2016,06/23 台中環保志工內湖園區參訪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3日(四)09:30-12:0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2016,06/23 萬華環保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3日(四)10:00-13: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環保相約星空下 皎潔月光映萬華


週三, 22 六月 2016
創業A+ Demo Show活動 群聚效益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為提供新創企業表現創意的舞台,並強化新創企業與產業對接的力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於6月16日上午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創業 A+ Demo Show」活動,由『創業A+行動計畫』遴選出40家新創企業,在創業導師的帶領下,與中大企業進行促成進一步的合作與商機。大愛感恩科技曾於去年參與此項活動,藉由媒合活動與專業廠家,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開發,並創新研發出機能性環保護足舒壓襪,嘉惠了不少需長時久站的工作者,深獲使用者口碑:此外,環保護足舒壓襪平易近人的價位廣受好評。今年度再次受邀參加研討,期盼凝聚更多有志一同、愛心夥伴,共創善機。
本次參與的新創企業共40家,主辦單位特別聘請創業導師進行訓練及調整,未來也將認養企業進行實質合作,共同探索新產品、新服務與新發展契機,引導新創企業成功地將其營運模式或技術轉化為具市場性的產品;現場知名中大型企業雲集,包括正凌精密工業、祥圃實業、科嶠工業、新橋實業、丹堤咖啡等32家中大企業代表。新創企業主則由創業導師引導,逐一簡報自己的產品及服務,並提出合作需求,讓台下企業進一步認識這些新創企業,並能給予支持甚至是接續合作的機會。
中小企業處葉雲龍處長致詞時表示:「現今商務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已經沒有辦法閉門造車、單打獨鬥,我們應該要把價值鏈上的每一個關鍵點都連接起來,讓這個鏈結能夠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能量,這也是中小企業處推動『創業A+行動計畫』一個很重要的期待,透過計畫的主要精髓、新創團隊的『創新創意』、導師的『經驗人脈』、中大型企業的『需求標的』,建立起整合臺灣價值鏈的創新創業生態系。」
藉由此活動,可以更深入瞭解目前台灣新一代企業的想法、創意及實力,台灣的中小企業較精緻,有想法、肯創新,若能再結合大企業資金的挹注長期研發精進,引導新創企業創意產品有效率地轉化成商業模式,並朝向國際化趨勢發展行銷,讓台灣新創企業邁向國際經貿合作區域市場,期待透過創意,讓產品一目瞭然、脫潁而出,也為臺灣新創產業爭取更多元的發展空間。
除了新創的精神,大愛感恩身為社會企業,強調要重視的利益,不只有股東利益,還有勞工、環境、社區、治理等不同面向,同時以微笑曲線兩端,也就是在左邊加強研展創造、在右邊加強客戶導向的品牌行銷與服務,做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經營策略,穩健邁向永續發展。兼顧獲利、維持社會公平與達到社會公益,秉持「環保人文與服儀之美」,完全回饋與不遺餘力推動環保教育,發揮正面的社會影響力,並願與台灣所有新創企業共創善機。
大愛感恩科技 廖惠玲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創業A+ Demo Show活動 群聚效益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為提供新創企業表現創意的舞台,並強化新創企業與產業對接的力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於6月16日上午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創業 A+ Demo Show」活動,由『創業A+行動計畫』遴選出40家新創企業,在創業導師的帶領下,與中大企業進行促成進一步的合作與商機。大愛感恩科技曾於去年參與此項活動,藉由媒合活動與專業廠家,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開發,並創新研發出機能性環保護足舒壓襪,嘉惠了不少需長時久站的工作者,深獲使用者口碑:此外,環保護足舒壓襪平易近人的價位廣受好評。今年度再次受邀參加研討,期盼凝聚更多有志一同、愛心夥伴,共創善機。
本次參與的新創企業共40家,主辦單位特別聘請創業導師進行訓練及調整,未來也將認養企業進行實質合作,共同探索新產品、新服務與新發展契機,引導新創企業成功地將其營運模式或技術轉化為具市場性的產品;現場知名中大型企業雲集,包括正凌精密工業、祥圃實業、科嶠工業、新橋實業、丹堤咖啡等32家中大企業代表。新創企業主則由創業導師引導,逐一簡報自己的產品及服務,並提出合作需求,讓台下企業進一步認識這些新創企業,並能給予支持甚至是接續合作的機會。
中小企業處葉雲龍處長致詞時表示:「現今商務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已經沒有辦法閉門造車、單打獨鬥,我們應該要把價值鏈上的每一個關鍵點都連接起來,讓這個鏈結能夠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能量,這也是中小企業處推動『創業A+行動計畫』一個很重要的期待,透過計畫的主要精髓、新創團隊的『創新創意』、導師的『經驗人脈』、中大型企業的『需求標的』,建立起整合臺灣價值鏈的創新創業生態系。」
藉由此活動,可以更深入瞭解目前台灣新一代企業的想法、創意及實力,台灣的中小企業較精緻,有想法、肯創新,若能再結合大企業資金的挹注長期研發精進,引導新創企業創意產品有效率地轉化成商業模式,並朝向國際化趨勢發展行銷,讓台灣新創企業邁向國際經貿合作區域市場,期待透過創意,讓產品一目瞭然、脫潁而出,也為臺灣新創產業爭取更多元的發展空間。
除了新創的精神,大愛感恩身為社會企業,強調要重視的利益,不只有股東利益,還有勞工、環境、社區、治理等不同面向,同時以微笑曲線兩端,也就是在左邊加強研展創造、在右邊加強客戶導向的品牌行銷與服務,做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經營策略,穩健邁向永續發展。兼顧獲利、維持社會公平與達到社會公益,秉持「環保人文與服儀之美」,完全回饋與不遺餘力推動環保教育,發揮正面的社會影響力,並願與台灣所有新創企業共創善機。
大愛感恩科技 廖惠玲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清淨心投身環保 無私愛疼惜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廢棄的資源,好好善用,能減少垃圾量,也能助人。在印尼雅加達,二十六歲的林愛玲有很深感觸,她的父親病逝前,龐大的醫療費曾壓得家裡喘不過氣。慈濟人伸出援手,她和媽媽、妹妹感念在心,成為慈濟志工,全心投入環保。
匯集資源,三十位志工在社區裡,埋首分類。
慈濟志工 林愛玲:「一開始會覺得噁心,久了就習慣了,手髒的話,沖洗就乾淨了,雖然做環保是小小付出,但從中可以幫助許多人。」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慈濟的環保理念,林愛玲有很深感觸。
病逝的父親在幾年前罹患腦腫瘤,志工伸出援手,解決醫療費重擔。
慈濟志工 林愛玲:「我們受到慈濟援助,有三天的藥物供應,我們知道這些錢,都是來自大家的愛心。」
林愛玲的媽媽、妹妹相繼在這兩年受證,成為慈濟志工。
林愛玲的母親 洪幼燕:「(志工)真誠的幫助支持,打動我也想加入志工,希望像志工一樣,關懷需要幫助的。」
父親離世,身為長女的林愛玲,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除了小學老師的工作,她也是化妝師,努力賺錢養家之外,期望妹妹能一路念到大學畢業,人生因付出幸福。
阿格斯 佳瑪爾 何祺榮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匯聚小愛成大善 救濟貧苦遠災殃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7、8月,緬甸發生四十年來,最嚴重水患。慈濟志工前往當地,除了發放應急金和物資,也陸續發放稻種。受助農民,在村裡推動「米撲滿」,也參加志工培訓,發揮力量助人。證嚴上人在今天的志工早會開示,粒米成籮,滴水成河,造福人間,讓自己法喜充滿,也關懷社會苦難人,才能天下平安無災難,這是我們的方向。
2015年,緬甸遭逢40年來最嚴重水患,慈濟除了援助應急金、物資和稻種,藍天白雲一路陪伴,為當地鄉親,舉辦志工培訓,激發善的漣漪。
證嚴上人開示:「造福人間 對自己來說那就是快樂,叫做法喜充滿,對整個社會苦難人,也有人來多關懷 多幫助,這就是一個種善因 得善果,天下平安無災難,這都是我們的方向。」
受到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感動,受助農民「烏善丁」,不只在家中落實「米撲滿」,也在「瑞那滾村」挨家挨戶,分享這份理念,匯聚起更多愛心。
證嚴上人開示:「一餐飯少一把米,共同這個家還是可以吃得飽,歡喜心可以幫助別人,積少成多,小錢行大事,這都是愛的能量,粒米成籮,滴水成河。」
做好事不是富有者的權利,珍惜自己所有,生活中一個動作,日日都能行善助人。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美國春季健康日 多科別義診關懷
- Article Details
美國「慈濟威明頓社區門診中心」在當地耕耘五年多了,每年都會舉辦春季健康日活動。這次大半服務工作都由本土志工承擔,義診服務也增加了項目,除了牙科、眼科及中醫,還有社區大學的師生為民眾做聽力測試、教育。
把握機會,社區居民一家大小都來接受義診。除了牙科、中醫服務,這次還有眼科和社區大學的老師,帶學生為民眾做聽力教育。
麗蒂雅沒有收入可做昂貴的視力檢查,朋友的舊眼鏡勉強用了一年,現在終於有適合自己的眼鏡。
社區民眾 麗蒂雅:「(現在感覺如何?) 天哪!我好快樂,非常謝謝您們,讓我有自己的眼鏡,謝謝。(所以你現在看得很清楚了?) 對。」
穿著灰衣制服的本土志工,也來服務民眾,慈濟威明頓社區門診中心在當地耕耘五年多,聚集了一些本土志工,這次義診,他們承擔了大半工作。志工也用廢棄的寶特瓶做成的毛毯來宣導環保,說明維護好環境才能擁有健康身心。
真善美志工 王惠平 岳家雷 美國報導 Read more
科技人文蘊慈悲 觀展心得如尋寶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曾說,教育是希望工程,老師為了孕育下一代,角色更為重要。高雄文府國小60名老師,為了更了解環境教育議題,特別來參訪高雄靜思堂,透過佛法科技布展,要吸取更多新知,回校內能夠傳承給學生。
慈濟志工:「你看它可以當椅子,也可以躺著睡。」
看著福慧床,能坐又能躺,非常實用,現場參訪的老師,很有興趣。
「有,有在賣,有在賣。」
60名文府國小老師,特別線上報名,參觀靜思堂佛法科技館,就是想要多了解環保新知,回校內可傳授給學生。
高市文府國小主任 林佩玟:「文府(國小)本身也鄰近工業區,所以學校老師也非常投入環境教育議題,那我希望藉由這次的實際參訪,一方面多認得資源,另一方面就是這個火不要中斷。」
透過互動影像,老師們也像個孩子,親自下場體驗,而其中看到高雄所發生過的八八風災和高雄氣爆影片,讓他們再度體會,愛護地球的迫切。
高市文府國小校長 蕭村木:「淨地無災,淨心無難。我想雖然簡單一句話,對我來說非常的印象深刻,我想我們平常就要教導學生如何去愛護地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高市文府國小老師 黃士旻:「我們老師有這樣正確的想法可以帶給小朋友,帶著小朋友去思考,這是未來他們必須會面對到的問題。」
證嚴上人曾說,教育是希望工程,因此老師的角色更為重要,現場老師們聚精會神,要把這趟環保教育之旅,繼續傳承給下一代。
真善美志工 王瀅琇 蔡銘豐 高雄報導 Read more
慈濟50社區道場
- Article Details
Tzu Chi facilities include schools, hospitals, chapter houses, grounds, Jing Si Halls, recycling stations and liaison offices. Besides the schools and hospitals, Tzu Chi volunteers as well as members of the public can come to the rest of the facilities to join activities that serve a higher cause. By doing so, they also help cultivate their spirituality. We now learn about the many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se Tzu Chi facilities in today’s Tzu Chi 50th anniversary special report.
慈濟的設施包含了學校、醫院、會所、園區、靜思堂、環保站,及聯絡處等,除了學校與醫院,慈濟志工及社會大眾都能前往參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進而修身養性,今天的慈濟50周年的專題報導裡,一起來了解這些設施的各種功能。 Read more
慈濟五十社區道場
- Article Details
Tzu Chi facilities include schools, hospitals, chapter houses, grounds, Jing Si Halls, recycling stations and liaison offices. Besides the schools and hospitals, Tzu Chi volunteers as well as members of the public can come to the rest of the facilities to join activities that serve a higher cause. By doing so, they also help cultivate their spirituality. We now learn about the many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se Tzu Chi facilities in today’s Tzu Chi 50th anniversary special report.
慈濟的設施包含了學校、醫院、會所、園區、靜思堂、環保站,及聯絡處等,除了學校與醫院,慈濟志工及社會大眾都能前往參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進而修身養性,今天的慈濟50周年的專題報導裡,一起來了解這些設施的各種功能。 Read more
週二, 21 六月 2016
嘉義菩薩聚福緣 環保人文心價值
- Article Details
嘉義朴子環保菩薩6月21日一近五十人搭遊覽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浩蕩長的隊伍其中又以做一/二十年的環保老菩薩居多,不辭舟車勞頓、北上前來,令大愛感恩科技同仁非常感佩,更感動於老菩薩們彼此相扶下車、過馬路時彼此相護過街,也在無形中看見、體現了「環保人文」貼心不離人群的價值。
促成此次參訪的嘉義朴子環保站,環保幹事朱月桂師姊說起:「今年年初在花蓮參加環保幹事研習營聽完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非常感動也期待能讓更多的菩薩們了解,於是回到嘉義經由合心/和氣團隊確認後,陪伴這群單純愛護地球的心念及付出無所求的環保菩薩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同來感受這趟環保心靈之旅。」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總經理以熟練的台語,幽默風趣的分享,逗著台下老菩薩們笑開懷,更重要是分享在四月三十日於花蓮靜思堂所舉辦的 "慈濟五十" 慶祝典禮、美國總統送來的對慈濟過去的感恩及未來的期許,馬英九總統對慈濟的感恩,尤其是一段分享 " 五十年來,證嚴上人親耳、親眼、親手、親腳的田野調查方式,帶領著臺灣史上最有創意、最有遠見、平均年齡也是最高的志工。慈濟的投入從慈善、醫療、教育而到文化,從偏遠的花蓮到全球的五大洲……過去這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如果世界沒有慈濟會怎麼樣?」" 讓在台下的鼎銘及所有參與的慈濟人更能感受到 證嚴上人帶領慈濟人為著台灣及全球的付出, 同時也為去年一年帶給慈濟一陣的無明風,完全的撥雲見日再度見證到全球慈濟愛的軟實力。
81歲的張昭省老菩薩,簡單的道出對 證嚴上人的感謝:「我做環保做了十幾年,但依然做的很開心,不會覺得累,很感恩 證嚴上人讓我們身體健康、做環保、愛地球。」分享中播放著【嘉義,看誰在做環保】,在場的老菩薩們見到從前時常飲酒作亂起性子的陳清典師兄出現在影片中,相識的紛紛叫著「阿典」,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開玩笑的問道:「阿典師兄是否還有再喝酒?」老菩薩皆肯定的表示「沒有」,正如影片阿典師兄說講,在分類中環保的輪轉,心境得到了確實的改變。
最後大愛感恩科技也結緣一台「仿製作環保紗的改良過的棉花糖機」,期待環保菩薩透過簡單教育讓來慈濟環保教育站參訪的大眾了解基本的製作流程,以與致還保菩薩們結緣環保防割手套,除了保護環保菩薩在分類時的安全外, 也共同期許共同用心於當下,放心做好事,正如靜思語所言,「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簡單的事做就對了,做久了就不簡單。」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嘉義菩薩聚福緣 環保人文心價值
- Article Details
嘉義朴子環保菩薩6月21日一近五十人搭遊覽車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浩蕩長的隊伍其中又以做一/二十年的環保老菩薩居多,不辭舟車勞頓、北上前來,令大愛感恩科技同仁非常感佩,更感動於老菩薩們彼此相扶下車、過馬路時彼此相護過街,也在無形中看見、體現了「環保人文」貼心不離人群的價值。
促成此次參訪的嘉義朴子環保站,環保幹事朱月桂師姊說起:「今年年初在花蓮參加環保幹事研習營聽完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非常感動也期待能讓更多的菩薩們了解,於是回到嘉義經由合心/和氣團隊確認後,陪伴這群單純愛護地球的心念及付出無所求的環保菩薩們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同來感受這趟環保心靈之旅。」
大愛感恩科技志工 李鼎銘總經理以熟練的台語,幽默風趣的分享,逗著台下老菩薩們笑開懷,更重要是分享在四月三十日於花蓮靜思堂所舉辦的 "慈濟五十" 慶祝典禮、美國總統送來的對慈濟過去的感恩及未來的期許,馬英九總統對慈濟的感恩,尤其是一段分享 " 五十年來,證嚴上人親耳、親眼、親手、親腳的田野調查方式,帶領著臺灣史上最有創意、最有遠見、平均年齡也是最高的志工。慈濟的投入從慈善、醫療、教育而到文化,從偏遠的花蓮到全球的五大洲……過去這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如果世界沒有慈濟會怎麼樣?」" 讓在台下的鼎銘及所有參與的慈濟人更能感受到 證嚴上人帶領慈濟人為著台灣及全球的付出, 同時也為去年一年帶給慈濟一陣的無明風,完全的撥雲見日再度見證到全球慈濟愛的軟實力。
81歲的張昭省老菩薩,簡單的道出對 證嚴上人的感謝:「我做環保做了十幾年,但依然做的很開心,不會覺得累,很感恩 證嚴上人讓我們身體健康、做環保、愛地球。」分享中播放著【嘉義,看誰在做環保】,在場的老菩薩們見到從前時常飲酒作亂起性子的陳清典師兄出現在影片中,相識的紛紛叫著「阿典」,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開玩笑的問道:「阿典師兄是否還有再喝酒?」老菩薩皆肯定的表示「沒有」,正如影片阿典師兄說講,在分類中環保的輪轉,心境得到了確實的改變。
最後大愛感恩科技也結緣一台「仿製作環保紗的改良過的棉花糖機」,期待環保菩薩透過簡單教育讓來慈濟環保教育站參訪的大眾了解基本的製作流程,以與致還保菩薩們結緣環保防割手套,除了保護環保菩薩在分類時的安全外, 也共同期許共同用心於當下,放心做好事,正如靜思語所言,「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簡單的事做就對了,做久了就不簡單。」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內湖報導
Read more影城響應資源回收 垃圾量減一半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與嘉義市某間影城合作,一起愛護地球,從原本平均每個月有25公噸的垃圾回收量,在志工們開始紙類回收後,垃圾量減少為13噸,4/1號後慈濟志工還加派人手,進行全面性的資源回收,希望能讓更多資源能有效地,再利用。
寬廣的地下室裡,堆放著許多資源回收物品,這裡是嘉義某間影城的資源回收區,慈濟志工來到這,就是要把垃圾化做清流。
影城總務主任 朱德園:「早期其實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資源回收的正確資訊,那麼慈濟師兄姊來了以後,(垃圾)量從原先的25噸多銳減到上個月只剩下13噸生活廢棄物的量。」
原本一開始影城與慈濟志工合作,只針對紙箱紙板類做回收,一天就有350公斤回收量,但後來發現有更多可回收的瓶罐被當作垃圾丟棄,為了不使資源被浪費,慈濟志工分隊承擔,進行更全面性的資源回收。
慈濟志工 何佐建:「從四月一號開始,我們就由組隊西區互愛這邊,四個協力組隊,分配每周一三五六,四個工作天來這邊做回收。」
將所有物品清楚分類後,慈濟志工更主動將回收區打掃乾淨,用行動感恩眾人對大地的愛護。
真善美志工 劉麗美 黃志芳 嘉義報導 Read more
環保做中學!青少服務隊開課囉
- Article Details
青少年投入社會,服務弱勢、守護環境,是慈濟的教育理念之一,例如最近新北市泰山區,慈濟志工就舉辦相關的課程,提供年輕學子一個學習的場合。
慈濟開辦泰山區「青少年服務隊」課程,先考考大家的環保知識。
青少年服務隊員:「像家裡的清潔劑都可以用橘子的果皮(製成),因為橘子的果皮裡面含有橘子甘油,可以有效的清潔髒汙。」
青少年服務隊員:「我覺得做環保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就是盡量自己用保溫杯,不要用寶特瓶,而且盡量不要去喝手搖飲料。」
訓練青年志工當環保尖兵,除了透過座談雙向互動,還有體驗遊戲,增加大家的印象。
青少年服務隊員 張櫻:「雖然我之前上過環保的課,可是我覺得今天就是加(進)一步比較深入的了解。」
做環保救地球的觀念,深植每位學子的心,也達到課程的目的。
真善美志工 徐璟宜 孫惠民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當代藝術 就需你我一雙手
- Article Details
當代藝術就詞義而言,指的是產生或流行於當代的所有藝術形式,能反映時代的藝術作品。旅美多年的當代藝術家楊金池,收集瓶瓶罐罐,填補成巨大鋁球、巨大人形,要喚起的就是這個時代大家議論紛紛的環保問題,他發現多年來,每個人都會透過新聞、訊息去關注地球暖化,但多少人真正去實行環保?他到慈濟環保站收集瓶瓶罐罐當作創作媒材,也看到許多環保志工默默付出。這次展覽以「殺死我或改變」名之,強烈的字眼正是要大力喚起環保行動。
垃圾可以變黃金,垃圾也可以變成藝術品。楊金池的作品直指人心,呈現環境的迅速破壞、人類的無知。他將廢棄的瓶瓶罐罐製作成的巨大人形,指的正是每一個人。
當代藝術家 楊金池:「當你張開眼睛的時候,你看到每個人都穿得光鮮亮麗,去表示他們有尊嚴,表示他們有格調,表示他們有品味,表示他們有知識,但是各位當你把眼睛閉下來時,其實你我任何一個人,就跟我所做的這個機械人,是一模一樣的。」
外型光鮮亮麗的機械巨人,其實是廢棄的垃圾做成。楊金池的作品也道出人類為了自以為是的包裝,過度消費、浪費。他耗時數月在台北、在慈濟環保站收集廢棄鋁罐,三萬個鋁罐,是每個人平均一生消耗的鋁罐數量。
當代藝術家 楊金池:「我常在跟很多人講,這個鋁的材質非常好,它可以做很多好東西,比如說太空船飛機,但是當你去想到它,我們每一天用那麼多,這個就變成一個很不好的材質。」
三萬個鋁罐,數字代表的消耗量究竟有多龐大,楊金池邀請志願者和他一起將鋁罐填至到一個大鋁球中,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具體呈現。他的目標是以藝術探討環境和社會問題,發起長期而正面的改變。
真善美志工 鄭博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社區親子成長班 環保課程受歡迎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推動環保超過25年,志工經常利用各種活動場合,宣導環保,今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特別與慈濟北區教聯會,共同規畫了專題研習活動,利用各社區親子成長班上課的機會,教導家長和孩子們如何做資源回收,也鼓勵大家茹素。
慈濟志工 游彩霞:「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什麼?」
簡單的問題,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文山、新店社區親子成長班,在台北慈濟醫院進行這個月的課程,主題訂為【大愛環保與感恩科技】。
慈濟志工 張瑞珍:「讓環保的觀念能夠深植在每一個家長跟孩子的心中,然後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一個真正環保的生活實踐者。」
家長與孩子分開上課,透過講師的經驗分享,讓親子們對節能減碳和資源回收,印象更深刻。
家長 張書瑜:「吃素很好,但是沒有想到說,我們一個人只要一個人一天吃素而已,就可以減少四公斤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個是很驚訝的。」
親子班學員 陳昱臻:「如果有用到寶特瓶的話,要回收再利用,不然就是把它拿去剪一半,然後一半做成花瓶。」
家長 鄭麗秋:「東西要買的時候要怎麼樣?考慮它以後的回收,不要說東西買來以後就是當廢棄物的掩埋或是燃燒,然後產生一些戴奧辛,然後循環到我們的身體這樣子。」
或許就如這位家長所言,要降低地球暖化的速度,除了力行回收,更要減少消費,延續物命,才能真正讓地球資源永續。
真善美志工 沈玉蓮 余津玫 蔡永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綠色築跡(四)老宅變綠宅
- Article Details
In Changhua, Taiwan, Mr. Xie is a homeowner keen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ears ago he bought a four-story house which was in poor condition and had a few problems. Instead of rebuilding the home, he decided to renovate by using discarded building materials, which won him a national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住在彰化的一位謝先生,熱衷推動環保,多年前買下四樓高的透天厝,屋況極差又問題一大堆,與其把房子打掉重蓋,他決定使用廢棄建材重新改造,這也使他榮獲國家建築金獎。 Read more
綠色築跡(四)老宅變綠宅
- Article Details
In Changhua, Taiwan, Mr. Xie is a homeowner keen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ears ago he bought a four-story house which was in poor condition and had a few problems. Instead of rebuilding the home, he decided to renovate by using discarded building materials, which won him a national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住在彰化的一位謝先生,熱衷推動環保,多年前買下四樓高的透天厝,屋況極差又問題一大堆,與其把房子打掉重蓋,他決定使用廢棄建材重新改造,這也使他榮獲國家建築金獎。 Read more
2016,06/21 嘉義朴子環保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1日(二)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嘉義菩薩聚福緣 環保人文心價值


環境教育研習課 大愛環保植人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與教育是息息相關,大愛感恩科技與北區教聯會合作,編寫環保教育教案,籌備半年,經歷好幾次的會議與研討,與40位老師編撰教案,就是希望將環保理念傳揚出去。今天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林慧萍師姊與我們分享環境教育研習活動。
在今年2月21日【大愛環保‧感恩科技】是第一場種子師親研習活動,當天有老師、大愛媽媽、社區會眾,將近有600位來參與這次研習的活動。環保理念推廣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堅持的使命,至從2015年在巴黎所舉辦全球氣候變遷會議,證嚴上人一直呼籲來不及,環保要人人從自身做起,面臨全球氣溫正負2度限制,但每全球平均溫度每上升一度,造成地球嚴重的傷害。
大愛感恩科技去年2015底剛好滿七周年,一直以「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理念邁進,過去也結合各界資源,透過各項認證與獎項,榮獲有企業環保獎、環教教育獎、經濟部搖籃到搖籃設計競賽的肯定,為了將環保深植人心,從去(2015)年9月向環保署提出「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如果通過這項認證、符合各項條件,可以舉辦環教教育課程,讓教師、學生、企業等申請環教教育時數,接引更多產官學界到公司參訪。
從去年評鑑委員到公司場域勘查與評估,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推廣的貢獻,也希望大愛感恩科技撰寫環保教案,教案編列需要符合的教育意義,所以主動與北區教聯會窗口陳乃裕師兄,廣邀北區教聯會40位老師一同攜手合作,共同編列屬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教案。
雖然教聯會老師們都發心投入編寫教案,但並非真正的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核心理念,所以公司開始廣邀老師們到公司參訪,認識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與公司短中長期的教育目標,回去就開始為教案構圖,接續到年底前,就將所有教案撰寫完成,而彼此近半年的密切來往與討論,讓每位投入的老師、同仁深受感動。
將原本口頭一直想宣導的理念,已經化作為有形可生活化的有形教材,更是對於 上人殷殷期盼與重視的環保教育,將這推廣的過程實現為教材與藍圖,跳脫原本只為了想完成場域認證與教案撰寫的框架,延伸規劃,舉辦數十場的研習會與課程。
考慮不同年齡層理解力及接受訊息程度不同,教案編輯小組將編撰一套適合不同年齡的教材內容,分成小學丶中學丶社會人士,及四大主題『地球發燒了』、『慈悲科技』、『城市礦產』、『搖籃到搖籃』,12份教案。
「地球發燒了」等我們準備好了,一切就來不及了!如同北極熊與台灣面臨同樣的生態危機。地球的醫生在那裡?答案就在每一個人手裡,鼓掌的雙手,掌握了人類的未來。「慈悲科技」氣候的變遷,莫拉克八八風災、日本311地震、尼泊爾強震、蘇迪勒風災或是八仙塵爆等災難現場,慈悲科技就是將環保菩薩的愛心,做成環保毛毯,賑災救災用品,散播到需要愛心的地方。
「城市礦産」垃圾不垃圾,消費者「清淨在源頭」,環保菩薩「回收在後端」,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看似簡單、不複雜,環保回收往往被人們忽略,正如這些城市中的礦產被我們所忽視,以環保產品生產履歷,揭示愛的循環生生不息。「搖籃到搖籃」一件產品被創造,使用後多數都是進到垃圾桶被焚燒。『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科技的力量將產品從搖籃到搖籃(C2C)、再從回收到回收 (R2R),減廢到零廢,延續物命。
總總的環保教案,就是希望環保深植到人心。 證嚴上人曾開示「友善大地、關懷人群」,大愛感恩科技肩起「慈悲科技」的使命感,一直都是賑災物資開發時首要的考量,大愛感恩科技所有環保再生賑災物資亦是慈濟環保菩薩、實業家志工及全球慈濟師兄姊的愛心接力,共同馳援、膚慰與關懷災民的最佳後盾。就因為地球來不及,所以要更積極,以「無用塑膠、重塑希望」,化無用、為大用,透過環保教育研習,讓更多能認識與了解環保的重要,期許大家都是地球的守護者,別讓地球母親再『碳』氣了。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黃毓瑾師姊
【節目時間】 2016/6/21(二) 15:30~15:50
【訪談主題】壓力布(衣)量測感恩心得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環境教育研習課 大愛環保植人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與教育是息息相關,大愛感恩科技與北區教聯會合作,編寫環保教育教案,籌備半年,經歷好幾次的會議與研討,與40位老師編撰教案,就是希望將環保理念傳揚出去。今天邀請大愛感恩科技林慧萍師姊與我們分享環境教育研習活動。
在今年2月21日【大愛環保‧感恩科技】是第一場種子師親研習活動,當天有老師、大愛媽媽、社區會眾,將近有600位來參與這次研習的活動。環保理念推廣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堅持的使命,至從2015年在巴黎所舉辦全球氣候變遷會議,證嚴上人一直呼籲來不及,環保要人人從自身做起,面臨全球氣溫正負2度限制,但每全球平均溫度每上升一度,造成地球嚴重的傷害。
大愛感恩科技去年2015底剛好滿七周年,一直以「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理念邁進,過去也結合各界資源,透過各項認證與獎項,榮獲有企業環保獎、環教教育獎、經濟部搖籃到搖籃設計競賽的肯定,為了將環保深植人心,從去(2015)年9月向環保署提出「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如果通過這項認證、符合各項條件,可以舉辦環教教育課程,讓教師、學生、企業等申請環教教育時數,接引更多產官學界到公司參訪。
從去年評鑑委員到公司場域勘查與評估,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推廣的貢獻,也希望大愛感恩科技撰寫環保教案,教案編列需要符合的教育意義,所以主動與北區教聯會窗口陳乃裕師兄,廣邀北區教聯會40位老師一同攜手合作,共同編列屬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教案。
雖然教聯會老師們都發心投入編寫教案,但並非真正的了解大愛感恩科技核心理念,所以公司開始廣邀老師們到公司參訪,認識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與公司短中長期的教育目標,回去就開始為教案構圖,接續到年底前,就將所有教案撰寫完成,而彼此近半年的密切來往與討論,讓每位投入的老師、同仁深受感動。
將原本口頭一直想宣導的理念,已經化作為有形可生活化的有形教材,更是對於 上人殷殷期盼與重視的環保教育,將這推廣的過程實現為教材與藍圖,跳脫原本只為了想完成場域認證與教案撰寫的框架,延伸規劃,舉辦數十場的研習會與課程。
考慮不同年齡層理解力及接受訊息程度不同,教案編輯小組將編撰一套適合不同年齡的教材內容,分成小學丶中學丶社會人士,及四大主題『地球發燒了』、『慈悲科技』、『城市礦產』、『搖籃到搖籃』,12份教案。
「地球發燒了」等我們準備好了,一切就來不及了!如同北極熊與台灣面臨同樣的生態危機。地球的醫生在那裡?答案就在每一個人手裡,鼓掌的雙手,掌握了人類的未來。「慈悲科技」氣候的變遷,莫拉克八八風災、日本311地震、尼泊爾強震、蘇迪勒風災或是八仙塵爆等災難現場,慈悲科技就是將環保菩薩的愛心,做成環保毛毯,賑災救災用品,散播到需要愛心的地方。
「城市礦産」垃圾不垃圾,消費者「清淨在源頭」,環保菩薩「回收在後端」,大愛感恩「環保精質化」。看似簡單、不複雜,環保回收往往被人們忽略,正如這些城市中的礦產被我們所忽視,以環保產品生產履歷,揭示愛的循環生生不息。「搖籃到搖籃」一件產品被創造,使用後多數都是進到垃圾桶被焚燒。『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科技的力量將產品從搖籃到搖籃(C2C)、再從回收到回收 (R2R),減廢到零廢,延續物命。
總總的環保教案,就是希望環保深植到人心。 證嚴上人曾開示「友善大地、關懷人群」,大愛感恩科技肩起「慈悲科技」的使命感,一直都是賑災物資開發時首要的考量,大愛感恩科技所有環保再生賑災物資亦是慈濟環保菩薩、實業家志工及全球慈濟師兄姊的愛心接力,共同馳援、膚慰與關懷災民的最佳後盾。就因為地球來不及,所以要更積極,以「無用塑膠、重塑希望」,化無用、為大用,透過環保教育研習,讓更多能認識與了解環保的重要,期許大家都是地球的守護者,別讓地球母親再『碳』氣了。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週一, 20 六月 2016
大甲媽遶境進香 醫護也守護環境
- Article Details
大甲媽祖遶境,昨天深夜起駕,今天凌晨,一群特殊的掃街隊伍加入,他們是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響應大甲區慈濟志工發起的,掃街淨大地。近九十人,凌晨四點從潭子出發,其中有人,值小夜,兩點下班也不敢睡,等到四點,投入這有意義的行動。
凌晨四點,台中慈濟醫院將近九十名醫護人員集合出發,前往大甲鎮瀾宮打掃街道。今年的垃圾量明顯減少,顯示垃圾不落地的宣導奏效,民眾環保觀念普遍提升。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鞭炮的數量相對減少非常多,不過我們也看到,另外一個隱憂的地方,鞭炮少了 但我們看到菸蒂增加,所以這個雖然也是,一方面有些是好,但有一些是提醒我們,我們還是有更多努力空間。」
掃街行列中,大腹便便的護理師陳美鳳下個月就要臨盆,為了環境整潔,她和寶寶都不缺席。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師 陳美鳳:「懷孕就帶著寶寶一起來做環保,希望以後環境可以好一點,給寶寶以後未來生活品質比較好。」
守護生命日夜不停歇,護理師莊雅婷剛下夜班,再累都不敢闔眼,就是為了盡一分心力。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師 莊雅婷:「在醫院待到快四點就直接下來,
就沒有回家 (幾點下班),兩點左右 (待到四點過來)。」
大甲媽祖遶境活動八日深夜起駕,九號一大清早,在眾人合力之下,街道恢復乾淨一如往常。
中部綜合報導 Read more
老有所用愛環保 81歲老嫗樂活
- Article Details
上海浦東區慈濟志工,定期訪視「千鶴敬老院」,自己也是上了年紀的「陸傳通」,總是鼓勵大家不要糊里糊塗度過老年生活,因此在環保理念上,常常分享解說。結果有一位年過八十的王奶奶,積極做回收,每天上下樓梯也當成運動。
慈濟志工 陸傳通:「現在我們老了, 老了,老了不是沒有用處,老了還可以保護地球,最大的功德啊。」
聽到、知道、也做到,王奶奶已經回收資源好幾個月。
千鶴敬老院院友 王容美:「(丟了)浪費掉 一方面空氣汙染,對國家有利(的事),我要出分力量。」
慈濟志工 陸傳通:「老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每天從一樓到三樓,不斷地在收集牛奶盒,牛奶瓶的蓋子。」
千鶴敬老院院友 王容美:「我來收環保了,(王媽媽)明早我開始做環保,假使有牛奶盒幫我留著喔!(好的) 。」
正向的觀念,讓老年生活不糊塗,還發揮了良能。
真善美志工 劉臣 張永 上海報導 Read more
表達紀念崇敬 效法先聖善孝精神
- Article Details
今年五月佛誕節,菲律賓慈濟人將首次在奧莫克和獨魯萬,舉辦浴佛典禮,志工和當地民眾積極展開彩排。而在台灣民間宗教盛事,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繞境起駕,今年環保署出動監測系統,慈濟志工也在現場帶動鄉親資源回收。證嚴上人在今天(4/9)的志工早會開示,在紀念的時刻,要效法行孝行善的精神,身體力行,啟發人人的愛心,就是表達最好的紀念。
一年一度大甲媽繞境,今年環保署出動空汙檢測,希望民眾減少炮竹施放。慈濟志工的環保行動,更是年年不缺席。證嚴上人也呼籲大家,學習媽祖的精神,就是最好的紀念方式。
證嚴上人開示:「這樣的紀念的時刻,我們來宣導孝與善,我們假如向著這樣的精神,孝女的精神,行善行孝不能等,這樣的精神去身體力行,效法與孝道,那就對了。」
身體力行,心念虔誠。菲律賓慈濟人,今年將首次在奧莫克和獨魯萬舉辦浴佛典禮。本土志工廣邀鄉親參與,眾人合心,積極彩排,認真學習佛教儀軌。
證嚴上人開示:「人人都很守這樣的紀念的人文,人人來報名,要到了浴佛的時候,要如何整齊,表達了尊重,這一種的啟發,啟發人人的愛心跟規則跟合齊。」
因為愛,跨越宗教,曾經受助的海燕風災災民,效法佛陀的精神,希望凝聚更多善念與祝福。
江杏幸 宋相猛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塑膠袋千年不壞 分類回收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隨著石油降價,連帶石油相關產品也跟著降價,進而影響資源回收的價格,價格低,回收的廠商也少了,慈濟環保站回收物量也因此大增,在新莊中港環保站,志工每天動員七十多人,分十組做塑膠袋回收,彼此互相體諒承擔工作,一同為地球盡心力。
一袋又一袋塑膠袋回收,堆滿了中港環保站,除了環保回收車,還有志工天天到菜市場做回收,就怕資源會變成垃圾。
環保志工 陳思韻:「一天的生產量很多,若是你沒(去收)就拖去做垃圾。」
由於回收量比過往要來得多,每天有七十多位志工,分成十組,承擔塑膠袋的處理和回收,芭樂袋的回收最繁雜,志工陳素碧做了一個多月,看不出來手受傷過,動作俐落,心也很細。
環保志工 陳素碧:「芭樂袋有些比較髒比較溼,有些老菩薩可能不太適合,我認為他們抵抗力較弱,所以我們比較年輕,就過來做。」
張黃蓉退休後,就和先生來到環保站,那裡有缺人,就住那裡補位。
環保志工 張黃蓉:「芭樂區最髒的就是,整個(袋)都垃圾,垃圾都一整包。(你還能堅持做下去?) 越做越開心。(怎麼說?) 越做越開心。」
各自分工,做好分類,光是塑膠袋,每個月也有十幾公噸,滿滿一大車。
環保志工 許長林:「(環保)菩薩他們在第一線的裁剪分類,才能讓我們塑膠袋能夠分不同種類,它的價位,我們不在意價位,是在於它回收再製造出來的品質會更好。」
就是這分歡喜,大家看到的不是回收的價格,而是回收再利用的價值
真善美志工 廖森藤 吳玉對 袁韶聆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阿曼石油王國 訪臺環保之旅
- Article Details
6月16日,阿曼(Oman)王國首都馬斯開特市市政委員會主席Mohsin Al-Shaikh等一行6位,在外交部亞非司蕭裕文秘書陪同下,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除了參訪環保教育站,觀摩慈濟環保回收,也到巧藝坊、大愛感恩科技內湖園區陳列館,了解大愛環保賑災毛毯、及社會企業與掘井人精神。
「一半是灼熱的戈壁,一半是碧藍的大海,在金色太陽灑下寧靜,藍色湧動豪情,如迷失在夢境般的國家。」阿曼王國於阿拉伯半島東南部,三面環海,北濱波斯灣和阿曼灣,東臨阿拉伯海,西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壤,西南和南葉為鄰,約台灣8~9倍大,但人口卻不到300萬人,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輸出通道-霍爾木茲海峽。當地均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高達40℃以上,雖然土地貧瘠、造成農業無法自足,但擁有豐富天然礦產,主要開採石油、天然氣等工業發展,帶給國家富裕。
在一個石油資源豐厚的國家,為何會來到臺灣參訪慈濟環保?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再多的石油,總有一天也會被開採完畢,為了將地球資源永續,『環保』、『回收』是不可忽視!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2015年底在法國巴黎,170多國家在此召開「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1」,共同簽署『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2℃之內』,會議上各國都有了減碳的『共知』,但為了國家經濟成長所要的工業發展,遲遲沒有解決氣候變遷的方式,更別說有『共識』、『共行』。
環保理念需要更多人知道,將人人環保意識提升起來,讓大家產生了共識,有了減少碳足跡、垃圾共識,更要帶動人來身體力行、響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化腐朽為神奇,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再生產品,期望藉著這些有形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廣邀大眾力行節能減碳、綠色生活。「一進來您所看到每一項產品,都是以寶特瓶回收所製成的,只要是您生活所需要的紡織產品,都可以使用環保材質來取代。」大愛感恩同仁楊竣翔,利用流利英文向外賓們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
日常生活產品外,大愛感恩科技更將科技結合環保與愛心,研發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例如太陽能拉桿後背包,面料使用大愛環保紗所織成,更加入太陽能充電概念,使救災人員可以在災區現場緊急供電,解決沒電的不便,除了可後背行走,還有拉行的功用,最重要的是這些產品,全都來自於環保菩薩一念守護大地的心,將寶特瓶回收而製成,不能只看到產品價格、與功能,更要體會背後所意涵價值。市政委員們紛紛讚歎太陽能後背包、與太陽能帽,見證到臺灣的先進科技。
藉著短短的幾個小時,走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各點,感受大慈濟環保回收的用心與專業,阿曼王國馬斯開特市市政委員會們期望將這趟環保之旅所學習到環保理念的都帶回阿曼王國。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阿曼石油王國 訪臺環保之旅
- Article Details
6月16日,阿曼(Oman)王國首都馬斯開特市市政委員會主席Mohsin Al-Shaikh等一行6位,在外交部亞非司蕭裕文秘書陪同下,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參訪,除了參訪環保教育站,觀摩慈濟環保回收,也到巧藝坊、大愛感恩科技內湖園區陳列館,了解大愛環保賑災毛毯、及社會企業與掘井人精神。
「一半是灼熱的戈壁,一半是碧藍的大海,在金色太陽灑下寧靜,藍色湧動豪情,如迷失在夢境般的國家。」阿曼王國於阿拉伯半島東南部,三面環海,北濱波斯灣和阿曼灣,東臨阿拉伯海,西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壤,西南和南葉為鄰,約台灣8~9倍大,但人口卻不到300萬人,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輸出通道-霍爾木茲海峽。當地均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高達40℃以上,雖然土地貧瘠、造成農業無法自足,但擁有豐富天然礦產,主要開採石油、天然氣等工業發展,帶給國家富裕。
在一個石油資源豐厚的國家,為何會來到臺灣參訪慈濟環保?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再多的石油,總有一天也會被開採完畢,為了將地球資源永續,『環保』、『回收』是不可忽視!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2015年底在法國巴黎,170多國家在此召開「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1」,共同簽署『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2℃之內』,會議上各國都有了減碳的『共知』,但為了國家經濟成長所要的工業發展,遲遲沒有解決氣候變遷的方式,更別說有『共識』、『共行』。
環保理念需要更多人知道,將人人環保意識提升起來,讓大家產生了共識,有了減少碳足跡、垃圾共識,更要帶動人來身體力行、響應環保。大愛感恩科技化腐朽為神奇,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再生產品,期望藉著這些有形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廣邀大眾力行節能減碳、綠色生活。「一進來您所看到每一項產品,都是以寶特瓶回收所製成的,只要是您生活所需要的紡織產品,都可以使用環保材質來取代。」大愛感恩同仁楊竣翔,利用流利英文向外賓們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
日常生活產品外,大愛感恩科技更將科技結合環保與愛心,研發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例如太陽能拉桿後背包,面料使用大愛環保紗所織成,更加入太陽能充電概念,使救災人員可以在災區現場緊急供電,解決沒電的不便,除了可後背行走,還有拉行的功用,最重要的是這些產品,全都來自於環保菩薩一念守護大地的心,將寶特瓶回收而製成,不能只看到產品價格、與功能,更要體會背後所意涵價值。市政委員們紛紛讚歎太陽能後背包、與太陽能帽,見證到臺灣的先進科技。
藉著短短的幾個小時,走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各點,感受大慈濟環保回收的用心與專業,阿曼王國馬斯開特市市政委員會們期望將這趟環保之旅所學習到環保理念的都帶回阿曼王國。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莫國無手奶奶
- Article Details
Welcome to Da Ai Headlines. I’m Dennis Wu.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Starting today’s program in Southeast Africa’s Mozambique; in 1990, Claudia was injured during the country’s civil war and had to have her hands amputated. Despite this hardship, the 48 year-old grandmother continues to be upbeat and never complains about the difficulties she has encountered. Recently, Tzu Chi volunteers presented her with supplies and a Jing Si portable bed for which she was very grateful.
歡迎收看大愛英語新聞,我是吳昱賢,感恩您的加入。節目一開始來到非洲東南邊的莫三比克,克勞蒂亞在1990年間,因為內戰而失去了雙手,儘管如此,這位年僅48歲的奶奶,仍然保持正面的態度,對生活的艱困從不埋怨。最近,慈濟志工帶著生活物資和福慧床去拜訪她,讓她非常開心。 Read more
莫國無手奶奶
- Article Details
Welcome to Da Ai Headlines. I’m Dennis Wu.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Starting today’s program in Southeast Africa’s Mozambique; in 1990, Claudia was injured during the country’s civil war and had to have her hands amputated. Despite this hardship, the 48 year-old grandmother continues to be upbeat and never complains about the difficulties she has encountered. Recently, Tzu Chi volunteers presented her with supplies and a Jing Si portable bed for which she was very grateful.
歡迎收看大愛英語新聞,我是吳昱賢,感恩您的加入。節目一開始來到非洲東南邊的莫三比克,克勞蒂亞在1990年間,因為內戰而失去了雙手,儘管如此,這位年僅48歲的奶奶,仍然保持正面的態度,對生活的艱困從不埋怨。最近,慈濟志工帶著生活物資和福慧床去拜訪她,讓她非常開心。 Read more
2016,06/20 壓力布(衣)合作意向書討論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20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Solar Technology Illumin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 Article Details
Our daily life is highly related with crude oil, food,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massive carbon emission, air pollution, greenhouse effect, and fever to Mother Earth. To counter this crisis, Taiwan government started utilizing renewable energies, such as solar, wind, biomass, in 2012. “One Million Sun Roof” project that took place in mid and southern Taiwan is a great example; solar power is completely natural and minimizes CO2 consumption, and has now been implemented on calculators, flashlights, vehicles and many other daily necessities.
DA.AI Technology also combined eco textile with solar technology, and launched Compassion Technology Series, including “Eco Solar LED Cap” and “Eco Solar LED Backpack,” to deal with insufficient power supply problem for Tzu Chi volunteers on disaster relief missions. The common idea of these two eco solar products is that they can both charge mobile phones, keeping communication open at all times. The Eco Solar Backpacks offers battery charging for othe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hile the Eco Solar LED Cap shines the path, both front and back, for volunteers in dark disaster relief situation.
While human continues to consume Earth’s resources, “everyone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planet,” starting from turning off light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Let us all be the guardian of our planet, and prevent Earth’s resource from exhausting.
DA.AI Technology, Chiang Yuwen, Taipei
週日, 19 六月 2016
感念師恩細思量 研發創新利群生
- Article Details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2016年已經過了將近半年,公司同仁們在縱向工作任務的執行以及橫向跨部分工的合作,都陸續有了進一步的工作展現,因此,初夏六月份的週會,陸續安排同仁分享策略展望、出差研討、流行趨勢的分享議題,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同仁 林正雄師兄與 陳意容師姊也把握因緣,於06/13的週會與大家分享近期研發部的工作成果。
自從去年06/27八仙塵爆意外發生之來,因為有感於 證嚴上人年事已高但仍心心念念關切眾生疾苦的慈悲胸懷,在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的帶動下,隨即與研發部同仁成立專案團隊,結合愛心廠商國智經編,開始不斷克服困難一起測試研發新一代的壓力衣。
研發同仁 林正雄師兄分享,從一開始加入機能性的冰涼紗線開始,一步步的研發改善,到現有壓力布已加強具有適當之壓力值,還需同時兼具彈性、透氣、舒適與美觀的特色,最後,還需依傷者患部請陽光專業量身訂做最適合每一位傷友專用的壓力衣,這一切一切的考量,都是為了幫助燒燙傷友加速復原與重啟復健的用心思量。
同為研發團隊的 陳意容師姊也分享,除了燒燙傷患外,在向 證嚴上人報告討論研發的過程當中, 證嚴上人也悲心體恤長期陪伴燒燙傷友復健的醫護人員及親人家屬,身心勞頓、久站體力負荷…等問題,因此,同仁們進一步延伸考量,進而有大愛感恩護足舒壓襪的設計誕生。
這一款產品是利用新款壓力布具有彈性、透氣、冰涼、舒適的特色,再結合遠紅外線機能紗線的應用,有別於一般市面上均壓的舒壓襪,而是改採一體成形織法,利用流體力學原理由電腦控制標準六段式循序向上減壓,提供小腿“漸進式壓力”,促進血液回流心臟,舒緩小腿承受壓力,促進血液循環,讓人久站時更有精神,同時,也可以減緩久站血液循環不良,造成靜脈曲張的後遺症。
在06月13日這一場週會的分享中,不僅僅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研發部同仁近期工作成果的分享,同時也是一場相當難能可貴職場專業的演講,在 證嚴上人悲心感召之下,公司專案研發團隊使命必達,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誠所謂「慈悲感悟念師恩、專業用心細思量;科技研發創新機、燒燙傷友見曙光」,也希望藉由週會的回顧分享,能同步帶給所有同仁們在工作上的省思與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感念師恩細思量 研發創新利群生
- Article Details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2016年已經過了將近半年,公司同仁們在縱向工作任務的執行以及橫向跨部分工的合作,都陸續有了進一步的工作展現,因此,初夏六月份的週會,陸續安排同仁分享策略展望、出差研討、流行趨勢的分享議題,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同仁 林正雄師兄與 陳意容師姊也把握因緣,於06/13的週會與大家分享近期研發部的工作成果。
自從去年06/27八仙塵爆意外發生之來,因為有感於 證嚴上人年事已高但仍心心念念關切眾生疾苦的慈悲胸懷,在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的帶動下,隨即與研發部同仁成立專案團隊,結合愛心廠商國智經編,開始不斷克服困難一起測試研發新一代的壓力衣。
研發同仁 林正雄師兄分享,從一開始加入機能性的冰涼紗線開始,一步步的研發改善,到現有壓力布已加強具有適當之壓力值,還需同時兼具彈性、透氣、舒適與美觀的特色,最後,還需依傷者患部請陽光專業量身訂做最適合每一位傷友專用的壓力衣,這一切一切的考量,都是為了幫助燒燙傷友加速復原與重啟復健的用心思量。
同為研發團隊的 陳意容師姊也分享,除了燒燙傷患外,在向 證嚴上人報告討論研發的過程當中, 證嚴上人也悲心體恤長期陪伴燒燙傷友復健的醫護人員及親人家屬,身心勞頓、久站體力負荷…等問題,因此,同仁們進一步延伸考量,進而有大愛感恩護足舒壓襪的設計誕生。
這一款產品是利用新款壓力布具有彈性、透氣、冰涼、舒適的特色,再結合遠紅外線機能紗線的應用,有別於一般市面上均壓的舒壓襪,而是改採一體成形織法,利用流體力學原理由電腦控制標準六段式循序向上減壓,提供小腿“漸進式壓力”,促進血液回流心臟,舒緩小腿承受壓力,促進血液循環,讓人久站時更有精神,同時,也可以減緩久站血液循環不良,造成靜脈曲張的後遺症。
在06月13日這一場週會的分享中,不僅僅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研發部同仁近期工作成果的分享,同時也是一場相當難能可貴職場專業的演講,在 證嚴上人悲心感召之下,公司專案研發團隊使命必達,難行能行、化不可能為可能,誠所謂「慈悲感悟念師恩、專業用心細思量;科技研發創新機、燒燙傷友見曙光」,也希望藉由週會的回顧分享,能同步帶給所有同仁們在工作上的省思與精進。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報導
地球公民站出來 資源回收本分事
- Article Details
世界地球日,您選擇用什麼方式,對地球大聲說愛呢?在台北這個首善之區,有兩群慈濟志工分進合擊,共同為環境盡一分力。
慈濟志工 張素禎:「我們一起來啦! (好啦好啦!) 一起來做環保。 (大家努力啦!)」
請託加拜託,25位信義區的慈濟人,上街宣導環保,不過有時候也會遇到行家。
民眾:「我每天都在分類。 (太棒了!) 而且我們分類得很仔細,我們設計分類得很仔細。 (讚!)」
另一群行家,則是躲在巷弄裡,從黑髮做到白頭。
環保志工 高雪美:「如果是颱風天喔,實在是太辛苦了,(但)這裡的菩薩大家都很發心,都不嫌苦,都做十幾年了。」
響應世界地球日,大家各自用自己的方法,為大地堅持,替子孫積福。
環保志工 高雪美:「做就對了啦,哈!」
真善美志工 陳見成 陳河嬌 戴秀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校園響應環保 資源回收再利用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雙溪慈濟志工,走入拉蘭社區做環保,八年來,民眾很支持,社區學校,中華學校,也邀志工到校園宣導,教導學生正確的分類。
慈濟志工常常在社區裡做環保,看起來簡單,其實不容易,分類就有十大項,許多同學們眼中的垃圾,都是可再回收的資源。
慈濟志工 與 學生:「剛才你跟同學講,垃圾不要亂丟,你聽到什麼呢,(要環保)。」
學生 與 慈濟志工:「垃圾不可以丟地上,(對)。」
雙溪慈濟志工在社區做回收,已經八年,當年僅有四位,現在每次參加回收的人數都破百,中華學校,不僅是提供回收資源,也更進一步,邀約志工來宣導。
中華學校副校長 許莉玲:「不懂得分類,總之他認為是垃圾,他就丟進去,我們有環保箱,我們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環保箱給他們,只是說丟紙張,有時候他們帶來的食物,吃不完,他們也丟進去。」
中華學校老師 劉桂香:「志工真的是偉大,我們只是用口說,叫學生做,很感恩,一直來收(資源),我們看那些紙張好好,孩子就這樣丟,製造了很多垃圾。」
建立正確的回收觀念,減少汙染,愛護大地,從小做起。
勞濟聯 駱明泉 真善美志工-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北減塑併
- Article Detail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zu Chi volunteers in Taipei’s Shilin District have gone to a traditional market to encourage people to bring their own shopping bags. Meanwhile, volunteers in Tienmu held an event in celebration of Earth Day, inviting everyon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為了宣導環保,台北市士林區的慈濟人來到傳統市場,宣導自備購物袋,同時天母的志工也舉辦活動,慶祝地球日,邀請大家加入環保行列。 Read more
北減塑併
- Article Detail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zu Chi volunteers in Taipei’s Shilin District have gone to a traditional market to encourage people to bring their own shopping bags. Meanwhile, volunteers in Tienmu held an event in celebration of Earth Day, inviting everyon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為了宣導環保,台北市士林區的慈濟人來到傳統市場,宣導自備購物袋,同時天母的志工也舉辦活動,慶祝地球日,邀請大家加入環保行列。 Read more
2016,06/19 基隆親子成長班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19日(日)10: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週六, 18 六月 2016
潔淨海洋日 愛護地球心
- Article Details
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第一屆潔淨海洋博覽會』,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環保人文企業代表之一,同時報名參選『友善海洋』之10系列、30項產品,全數入選。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於空總TAF創新基地展演廳揭開記者會序幕暨頒獎典禮,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洪若岑設計總監帶領、設計師廖惠玲、設計師陳品穎、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人出席盛會。並從6月9日至12日,展出為期五天『友善海洋』產品。
荒野保護協會自2008年起於全台監測海洋廢棄物,歷年數據顯示塑膠製品佔90%,且以飲食包裝佔大宗,顯示民生消費是潔淨海洋的關鍵。因此於2014年倡議『生活減塑加綠』行動,2015年呼籲零售業從盤點、減量、回收的三步驟中,重新思考產業鏈的塑膠使用。荒野保護協會、塑膠中心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攜手邀請台灣友善海洋企業。
經過評選,篩選出盡50個從源頭解決海洋對策的商品及技術,並頒發『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設計理念靈感來自小海龜,由於海龜屬雜食性動物,觀察他們的飲食組成便可以輕易推測海洋的健康狀況,塑膠碎片、吸管等垃圾正讓他們的生存環境岌岌可危。標章表達的是一隻正在划水的快樂小海龜,也像一層層的推進的海浪,象徵渴望潔淨海洋的心永不停歇。入選的優良商品,除了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之外,還包括國內知名環保商家,例如:里仁事業-洗衣粉、歐萊德-洗髮精、好日子永續生活-竹牙刷、齊輝環保科技-保麗龍再生塑料、美商電能動力-廢塑膠轉化柴油...等,二十家友善海洋企業。
走入展場,一大片的海景映入眼簾,上面懸掛的是三百張海洋局部照片,有東海岸、北海岸,還有澎湖的沙灘...令人驚訝的是腳底下有一大片的「海廢沙灘」,仔細一看這些沙灘上的沙子,竟都是使用廢棄瓶蓋構成的。透過這個海洋意象裝置,傳達了人類生活中的衝突;自然界的美與人類日積月累的塑料之間,留下巨大的對照與反思。
展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關於環境、海洋的相關議題,聯接起友善海洋的四大核心原則為『減法、轉換、歸零、潔淨』,將參賽作品分為此四大類,更落實3R (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
減法:減少塑膠用量,減少產品本身或包裝的厚度或層數、延長產品壽命或使用天然材質(如:綿、竹、木)。
轉換:促進回收循環,採用回收塑膠原料、使用單一材質、易於拆解回收再製或建置專屬回收系統。
歸零: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經由第三方認證為生物可分解、環境可分解或可堆肥產品,並清楚標示材質與使用後處理方式。
潔淨:潔淨水質與零廢棄,降低產品製造或使用時對海洋之水質、生物與生態與其他環境衝擊。以及將可能汙染海洋的廢棄物轉換為友善海洋之原物料。
面對令人頭痛的塑膠廢棄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減量使用,大愛感恩科技將原本被人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希望透過大愛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期許將善的種子深植到每一個人的心田。身處在這個崩壞的世代,人人必須都盡責任來保護地球,做環保,保護地球,這個觀念需要取得全民共識,也留給我們下一代美麗的台灣。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潔淨海洋日 愛護地球心
- Article Details
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第一屆潔淨海洋博覽會』,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環保人文企業代表之一,同時報名參選『友善海洋』之10系列、30項產品,全數入選。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於空總TAF創新基地展演廳揭開記者會序幕暨頒獎典禮,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洪若岑設計總監帶領、設計師廖惠玲、設計師陳品穎、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人出席盛會。並從6月9日至12日,展出為期五天『友善海洋』產品。
荒野保護協會自2008年起於全台監測海洋廢棄物,歷年數據顯示塑膠製品佔90%,且以飲食包裝佔大宗,顯示民生消費是潔淨海洋的關鍵。因此於2014年倡議『生活減塑加綠』行動,2015年呼籲零售業從盤點、減量、回收的三步驟中,重新思考產業鏈的塑膠使用。荒野保護協會、塑膠中心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攜手邀請台灣友善海洋企業。
經過評選,篩選出盡50個從源頭解決海洋對策的商品及技術,並頒發『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設計理念靈感來自小海龜,由於海龜屬雜食性動物,觀察他們的飲食組成便可以輕易推測海洋的健康狀況,塑膠碎片、吸管等垃圾正讓他們的生存環境岌岌可危。標章表達的是一隻正在划水的快樂小海龜,也像一層層的推進的海浪,象徵渴望潔淨海洋的心永不停歇。入選的優良商品,除了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之外,還包括國內知名環保商家,例如:里仁事業-洗衣粉、歐萊德-洗髮精、好日子永續生活-竹牙刷、齊輝環保科技-保麗龍再生塑料、美商電能動力-廢塑膠轉化柴油...等,二十家友善海洋企業。
走入展場,一大片的海景映入眼簾,上面懸掛的是三百張海洋局部照片,有東海岸、北海岸,還有澎湖的沙灘...令人驚訝的是腳底下有一大片的「海廢沙灘」,仔細一看這些沙灘上的沙子,竟都是使用廢棄瓶蓋構成的。透過這個海洋意象裝置,傳達了人類生活中的衝突;自然界的美與人類日積月累的塑料之間,留下巨大的對照與反思。
展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關於環境、海洋的相關議題,聯接起友善海洋的四大核心原則為『減法、轉換、歸零、潔淨』,將參賽作品分為此四大類,更落實3R (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
減法:減少塑膠用量,減少產品本身或包裝的厚度或層數、延長產品壽命或使用天然材質(如:綿、竹、木)。
轉換:促進回收循環,採用回收塑膠原料、使用單一材質、易於拆解回收再製或建置專屬回收系統。
歸零: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經由第三方認證為生物可分解、環境可分解或可堆肥產品,並清楚標示材質與使用後處理方式。
潔淨:潔淨水質與零廢棄,降低產品製造或使用時對海洋之水質、生物與生態與其他環境衝擊。以及將可能汙染海洋的廢棄物轉換為友善海洋之原物料。
面對令人頭痛的塑膠廢棄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減量使用,大愛感恩科技將原本被人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希望透過大愛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期許將善的種子深植到每一個人的心田。身處在這個崩壞的世代,人人必須都盡責任來保護地球,做環保,保護地球,這個觀念需要取得全民共識,也留給我們下一代美麗的台灣。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得獎】2016年 第一屆潔淨海洋博覽會「友善海洋」產品
- Article Details
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第一屆潔淨海洋博覽會』,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環保人文企業代表之一,同時報名參選『友善海洋』之10系列、30項產品,全數入選。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於空總TAF創新基地展演廳揭開記者會序幕暨頒獎典禮,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洪若岑設計總監帶領、設計師廖惠玲、設計師陳品穎、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人出席盛會。並從6月9日至12日,展出為期五天『友善海洋』產品。
荒野保護協會自2008年起於全台監測海洋廢棄物,歷年數據顯示塑膠製品佔90%,且以飲食包裝佔大宗,顯示民生消費是潔淨海洋的關鍵。因此於2014年倡議『生活減塑加綠』行動,2015年呼籲零售業從盤點、減量、回收的三步驟中,重新思考產業鏈的塑膠使用。荒野保護協會、塑膠中心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攜手邀請台灣友善海洋企業。
經過評選,篩選出盡50個從源頭解決海洋對策的商品及技術,並頒發『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設計理念靈感來自小海龜,由於海龜屬雜食性動物,觀察他們的飲食組成便可以輕易推測海洋的健康狀況,塑膠碎片、吸管等垃圾正讓他們的生存環境岌岌可危。標章表達的是一隻正在划水的快樂小海龜,也像一層層的推進的海浪,象徵渴望潔淨海洋的心永不停歇。入選的優良商品,除了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之外,還包括國內知名環保商家,例如:里仁事業-洗衣粉、歐萊德-洗髮精、好日子永續生活-竹牙刷、齊輝環保科技-保麗龍再生塑料、美商電能動力-廢塑膠轉化柴油...等,二十家友善海洋企業。
走入展場,一大片的海景映入眼簾,上面懸掛的是三百張海洋局部照片,有東海岸、北海岸,還有澎湖的沙灘...令人驚訝的是腳底下有一大片的「海廢沙灘」,仔細一看這些沙灘上的沙子,竟都是使用廢棄瓶蓋構成的。透過這個海洋意象裝置,傳達了人類生活中的衝突;自然界的美與人類日積月累的塑料之間,留下巨大的對照與反思。
展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關於環境、海洋的相關議題,聯接起友善海洋的四大核心原則為『減法、轉換、歸零、潔淨』,將參賽作品分為此四大類,更落實3R (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
減法:減少塑膠用量,減少產品本身或包裝的厚度或層數、延長產品壽命或使用天然材質(如:綿、竹、木)。
轉換:促進回收循環,採用回收塑膠原料、使用單一材質、易於拆解回收再製或建置專屬回收系統。
歸零: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經由第三方認證為生物可分解、環境可分解或可堆肥產品,並清楚標示材質與使用後處理方式。
潔淨:潔淨水質與零廢棄,降低產品製造或使用時對海洋之水質、生物與生態與其他環境衝擊。以及將可能汙染海洋的廢棄物轉換為友善海洋之原物料。
面對令人頭痛的塑膠廢棄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減量使用,大愛感恩科技將原本被人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希望透過大愛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期許將善的種子深植到每一個人的心田。身處在這個崩壞的世代,人人必須都盡責任來保護地球,做環保,保護地球,這個觀念需要取得全民共識,也留給我們下一代美麗的台灣。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2016 1st Clean Ocean Business Expo(Selection)
- Article Details
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第一屆潔淨海洋博覽會』,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環保人文企業代表之一,同時報名參選『友善海洋』之10系列、30項產品,全數入選。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於空總TAF創新基地展演廳揭開記者會序幕暨頒獎典禮,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洪若岑設計總監帶領、設計師廖惠玲、設計師陳品穎、經營規劃室歐美圓等人出席盛會。並從6月9日至12日,展出為期五天『友善海洋』產品。
荒野保護協會自2008年起於全台監測海洋廢棄物,歷年數據顯示塑膠製品佔90%,且以飲食包裝佔大宗,顯示民生消費是潔淨海洋的關鍵。因此於2014年倡議『生活減塑加綠』行動,2015年呼籲零售業從盤點、減量、回收的三步驟中,重新思考產業鏈的塑膠使用。荒野保護協會、塑膠中心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攜手邀請台灣友善海洋企業。
經過評選,篩選出盡50個從源頭解決海洋對策的商品及技術,並頒發『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2016潔淨海洋博覽會』參展標章,設計理念靈感來自小海龜,由於海龜屬雜食性動物,觀察他們的飲食組成便可以輕易推測海洋的健康狀況,塑膠碎片、吸管等垃圾正讓他們的生存環境岌岌可危。標章表達的是一隻正在划水的快樂小海龜,也像一層層的推進的海浪,象徵渴望潔淨海洋的心永不停歇。入選的優良商品,除了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織品之外,還包括國內知名環保商家,例如:里仁事業-洗衣粉、歐萊德-洗髮精、好日子永續生活-竹牙刷、齊輝環保科技-保麗龍再生塑料、美商電能動力-廢塑膠轉化柴油...等,二十家友善海洋企業。
走入展場,一大片的海景映入眼簾,上面懸掛的是三百張海洋局部照片,有東海岸、北海岸,還有澎湖的沙灘...令人驚訝的是腳底下有一大片的「海廢沙灘」,仔細一看這些沙灘上的沙子,竟都是使用廢棄瓶蓋構成的。透過這個海洋意象裝置,傳達了人類生活中的衝突;自然界的美與人類日積月累的塑料之間,留下巨大的對照與反思。
展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關於環境、海洋的相關議題,聯接起友善海洋的四大核心原則為『減法、轉換、歸零、潔淨』,將參賽作品分為此四大類,更落實3R (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
減法:減少塑膠用量,減少產品本身或包裝的厚度或層數、延長產品壽命或使用天然材質(如:綿、竹、木)。
轉換:促進回收循環,採用回收塑膠原料、使用單一材質、易於拆解回收再製或建置專屬回收系統。
歸零: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經由第三方認證為生物可分解、環境可分解或可堆肥產品,並清楚標示材質與使用後處理方式。
潔淨:潔淨水質與零廢棄,降低產品製造或使用時對海洋之水質、生物與生態與其他環境衝擊。以及將可能汙染海洋的廢棄物轉換為友善海洋之原物料。
面對令人頭痛的塑膠廢棄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減量使用,大愛感恩科技將原本被人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希望透過大愛環保產品傳遞環保人文,期許將善的種子深植到每一個人的心田。身處在這個崩壞的世代,人人必須都盡責任來保護地球,做環保,保護地球,這個觀念需要取得全民共識,也留給我們下一代美麗的台灣。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週五, 17 六月 2016
緬甸志工心富饒 行善更要學環保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7、8月,緬甸發生四十年來,最嚴重水患,連續數周豪雨成災,洪水沖毀道路、橋樑與房屋;原本一大片的農田瞬間被洪水淹沒,十四個省邦有十二個淹水,造成17萬公噸農作物淹在水中。慈濟志工立即前往當地,除了發放應急金和物資,也陸續發放稻種。六月上旬緬甸慈濟志工來臺,這次五天的行程。除了回花蓮向證嚴法師彙報去年水災在緬甸發放稻米、毛毯與祝福金的事情之外,也順道參訪慈濟志業體,六月七日,第一站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竣翔並分享每件大愛感恩環保織品的背後的感動。 緬甸慈濟志工鐸肯丹密說:「參加培訓、授證以後更了解上人的理念,結合我們現在慈濟的做法,非常感動的說我們可以回收、再回收,然後來好好愛惜地球資源、保護這顆地球,可以給很多人得到利益,所以這一次能感受的到滿滿的。」緬甸慈濟志工王夢蘭說:「第一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很高興大愛感恩科技可以做出來,本為千年不化且為地球的負擔的寶特瓶,在大愛感恩科技看來確是城市礦產更是放錯地的資源,都可以完全做出來那麼好的環保再生產品,覺得很驕傲也很高興。」
2008年因為納斯吉風災,讓緬甸受災嚴重,慈濟人發放稻種,豐收後,只要有白米可以下鍋,煮飯前就會從鍋子裡抓一把米放在米撲滿,效法「竹筒歲月」涓滴匯聚行善的精神,放在米鋪滿裡幫助更需要的人。上人誇獎緬甸農民,雖然本身貧苦,但愛心富饒。緬甸真的是一個善良的國家,米鋪滿,在緬甸鄉下就有這個習慣,自己想要做好事卻沒有錢,所以把自己吃的飯、米的裡面拿一把存起來做好事,平常都是送到和尚廟去佈施,後來慈濟人去解釋給緬甸鄉親之後,就覺得跟竹筒歲月很像,都是救濟需要幫助的人。慈濟是一個啟發人人向善的團體,多一個做好事的人,社會就會多一股善的力量。緬甸慈濟志工用行動付出愛心,從需要被幫助,如今轉換身分,成為能夠助人的人,這分善的力量,也將藉由緬甸慈濟志工的雙手傳遞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緬甸志工心富饒 行善更要學環保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7、8月,緬甸發生四十年來,最嚴重水患,連續數周豪雨成災,洪水沖毀道路、橋樑與房屋;原本一大片的農田瞬間被洪水淹沒,十四個省邦有十二個淹水,造成17萬公噸農作物淹在水中。慈濟志工立即前往當地,除了發放應急金和物資,也陸續發放稻種。六月上旬緬甸慈濟志工來臺,這次五天的行程。除了回花蓮向證嚴法師彙報去年水災在緬甸發放稻米、毛毯與祝福金的事情之外,也順道參訪慈濟志業體,六月七日,第一站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大愛感恩科技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竣翔並分享每件大愛感恩環保織品的背後的感動。 緬甸慈濟志工鐸肯丹密說:「參加培訓、授證以後更了解上人的理念,結合我們現在慈濟的做法,非常感動的說我們可以回收、再回收,然後來好好愛惜地球資源、保護這顆地球,可以給很多人得到利益,所以這一次能感受的到滿滿的。」緬甸慈濟志工王夢蘭說:「第一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很高興大愛感恩科技可以做出來,本為千年不化且為地球的負擔的寶特瓶,在大愛感恩科技看來確是城市礦產更是放錯地的資源,都可以完全做出來那麼好的環保再生產品,覺得很驕傲也很高興。」
2008年因為納斯吉風災,讓緬甸受災嚴重,慈濟人發放稻種,豐收後,只要有白米可以下鍋,煮飯前就會從鍋子裡抓一把米放在米撲滿,效法「竹筒歲月」涓滴匯聚行善的精神,放在米鋪滿裡幫助更需要的人。上人誇獎緬甸農民,雖然本身貧苦,但愛心富饒。緬甸真的是一個善良的國家,米鋪滿,在緬甸鄉下就有這個習慣,自己想要做好事卻沒有錢,所以把自己吃的飯、米的裡面拿一把存起來做好事,平常都是送到和尚廟去佈施,後來慈濟人去解釋給緬甸鄉親之後,就覺得跟竹筒歲月很像,都是救濟需要幫助的人。慈濟是一個啟發人人向善的團體,多一個做好事的人,社會就會多一股善的力量。緬甸慈濟志工用行動付出愛心,從需要被幫助,如今轉換身分,成為能夠助人的人,這分善的力量,也將藉由緬甸慈濟志工的雙手傳遞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週四, 16 六月 2016
迎向陽光愛相隨 慈悲科技勤膚慰
- Article Details
為了規劃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同仁代表一行12人,6月15日下午在慈濟志工楊贊弘師兄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除了安排環保站及科技館動態解說巡禮,最後一個單元回到人文館,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 『慈悲科技 – 迎向陽光』。
本次參訪可回溯去年中、鐵路改建工程局舉辦2015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時,曾邀請慈濟士林區志工 楊贊弘與同修翁雪慧及環保講師團隊前往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辦公室帶動及分享,獲得局內同仁熱烈迴響,結下好因緣。『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畢竟慈濟自1990年開始在台灣推動環保,迄今已經超過25年,於是當今年度同仁希望辦個不一樣、走出辦公室的訓練,負責規劃的同仁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聯絡楊贊弘,在楊贊弘的介紹推薦下,同仁代表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科技館進行場勘。
『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辛勞只是為醫饑,醫得饑來又思衣,綾羅綢緞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藉著做環保過程,讓許多人警醒。而「環保精質化」,即是大愛感恩所力行與實踐的目標。大愛感恩所做「化廢為寶」,也是在證明「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參觀過程中導覽人員說明:內湖慈濟環保站每個月可回收十五萬公斤的紙,這些紙回收再製,等於減少砍伐三千棵二十年生的樹木,志工甚至用剪刀細心將全白紙部分剪下,提高回收品質與價值,樹林的維護與培植,是善待大地的動作。塑膠製品是危害地球生態的元兇之一,需要人人『加樹、減塑』,避免或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是唯一的方法。因為當土地過度開墾,樹林地貌被人工建築物或經濟作物取代後,大地終將反撲,從3 D動畫中,小男孩面對颱風所帶來的土石流沖刷、村落遭掩埋的巨變,當土石流滾滾而下,請問大家「人定是否真的可以勝天?」人類再不改變,災難將會反覆發生。
一年前,一場意外之火,500個年輕人遭烈焰吻身,15人往生、24人超過80%燒燙傷、近半數燒燙傷面積大於40%。生還者逃過死劫,卻還得經歷長期復健的磨難。大愛感恩科技在 證嚴上人的慈示下,投入研發人力,並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等並共同研發舒適、涼感、透氣,且壓力值符合之壓力布。研發人員遍覽文獻、契而不捨,終於不辱使命,迄今已經完成第九代、開始第十代壓力布開發。歷程艱辛雖不足為外人道,希望幫助傷友早日康復之心殷殷切切。「慈濟人的愛,一直都在,從未間斷。」研發團隊近期並已啟動傷友疤痕壓力值等量測研究計畫,針對29位傷友,提供大愛壓力布及對照壓力布,期待在半年內定期為其進行定期量測與關懷。
同時,基於照顧因工作所需久站之醫護人員、教職等志業體同仁,大愛感恩更進一步,於去年底開發出護足舒壓襪,透過對腿的各部位適度增加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流體力學由下往上遞減壓力,讓身體循環獲得更大的改善。綠色研發及各式慈悲科技產品開發,將產品理念及友善大地,除了實用,更期待能影響更多人認同環保,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迎向陽光愛相隨 慈悲科技勤膚慰
- Article Details
為了規劃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同仁代表一行12人,6月15日下午在慈濟志工楊贊弘師兄陪同下,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除了安排環保站及科技館動態解說巡禮,最後一個單元回到人文館,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分享 『慈悲科技 – 迎向陽光』。
本次參訪可回溯去年中、鐵路改建工程局舉辦2015年度「節能減碳教育訓練」時,曾邀請慈濟士林區志工 楊贊弘與同修翁雪慧及環保講師團隊前往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辦公室帶動及分享,獲得局內同仁熱烈迴響,結下好因緣。『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畢竟慈濟自1990年開始在台灣推動環保,迄今已經超過25年,於是當今年度同仁希望辦個不一樣、走出辦公室的訓練,負責規劃的同仁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聯絡楊贊弘,在楊贊弘的介紹推薦下,同仁代表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及科技館進行場勘。
『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心境又隨意念轉….』意念一動,攪亂心湖千江水,『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辛勞只是為醫饑,醫得饑來又思衣,綾羅綢緞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鑿山開路、萬丈高樓仍嫌低,透過感應大樓模型,及一曲〈意望深無底〉,點出問題所在:究竟是『想要』、『必要』、還是『需要』呢?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清淨在源頭」,最根本的源頭其實是『心』,藉著做環保過程,讓許多人警醒。而「環保精質化」,即是大愛感恩所力行與實踐的目標。大愛感恩所做「化廢為寶」,也是在證明「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參觀過程中導覽人員說明:內湖慈濟環保站每個月可回收十五萬公斤的紙,這些紙回收再製,等於減少砍伐三千棵二十年生的樹木,志工甚至用剪刀細心將全白紙部分剪下,提高回收品質與價值,樹林的維護與培植,是善待大地的動作。塑膠製品是危害地球生態的元兇之一,需要人人『加樹、減塑』,避免或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是唯一的方法。因為當土地過度開墾,樹林地貌被人工建築物或經濟作物取代後,大地終將反撲,從3 D動畫中,小男孩面對颱風所帶來的土石流沖刷、村落遭掩埋的巨變,當土石流滾滾而下,請問大家「人定是否真的可以勝天?」人類再不改變,災難將會反覆發生。
一年前,一場意外之火,500個年輕人遭烈焰吻身,15人往生、24人超過80%燒燙傷、近半數燒燙傷面積大於40%。生還者逃過死劫,卻還得經歷長期復健的磨難。大愛感恩科技在 證嚴上人的慈示下,投入研發人力,並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等並共同研發舒適、涼感、透氣,且壓力值符合之壓力布。研發人員遍覽文獻、契而不捨,終於不辱使命,迄今已經完成第九代、開始第十代壓力布開發。歷程艱辛雖不足為外人道,希望幫助傷友早日康復之心殷殷切切。「慈濟人的愛,一直都在,從未間斷。」研發團隊近期並已啟動傷友疤痕壓力值等量測研究計畫,針對29位傷友,提供大愛壓力布及對照壓力布,期待在半年內定期為其進行定期量測與關懷。
同時,基於照顧因工作所需久站之醫護人員、教職等志業體同仁,大愛感恩更進一步,於去年底開發出護足舒壓襪,透過對腿的各部位適度增加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流體力學由下往上遞減壓力,讓身體循環獲得更大的改善。綠色研發及各式慈悲科技產品開發,將產品理念及友善大地,除了實用,更期待能影響更多人認同環保,愛護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車庫成立環保站 凝聚社區愛心
- Article Details
愛護地球、疼惜大地,不分國度,更不分日夜。台北市北投關渡里,五年多前,慈濟志工邱奕輝,就在自家藥局旁車庫正式成立了夜間環保點,每星期六晚間七點準時開張。小小一塊地,卻凝聚了社區的愛心,當時里長受到感動,就將回收箱設置在師兄藥局門口,隨時提醒路過的民眾,不忘隨手做分類。
夜幕低垂,小小車庫,這一刻,才正要人聲鼎沸。齊心協力,三兩下,累積一個星期的回收物,像小山一樣堆在眼前。住在附近安養院,駝著背,年過70的李奶奶,幾乎都是最早到的志工之一。
環保志工 李幸妹:「出去走一走也是這樣過去,不如來做環保,做環保,心裡不會想起它的什麼(煩惱)。」
環保志工 馮元欽:「來這邊就有伴,老人家又沒有事做,就來這邊動動,運動運動也不錯。」
能運動,還能交朋友,小小環保點,不少左鄰右舍,因為來到這,找到了心靈依歸。
慈濟志工 吳韶華:「(當時感受)師姊他們都很慈悲心,然後都做善事又訪視,我就覺得這個團體不錯,我就開始跟他們去(培訓),加入慈濟。」
慈濟志工 黃月里:「大家出來做就大家歡喜,大家一起做,聊聊天,大家歡喜,這樣就好了。」
不嫌髒、不怕臭,反倒越做越歡喜,而這片歡喜園地,在藥局旁,背後推手就是他,邱奕輝,每星期六,都得邊顧店,邊做環保。
慈濟志工 邱奕輝:「一般接引我們社區的菩薩,慢慢來見習來培訓,成為我們的委員跟慈誠,所以這陸陸續續這五年多來,我們有六位師兄姊(受證)。」
面積不大,還略顯擁擠,但這一塊小天地,卻成了社區最溫馨的一個角落。
蕭志傑 柯信志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減少農作物汙染 社區擬酵素栽培
- Article Details
高雄旗山區溪州里南新社區發展協會,八年前推廣環保酵素觀念,民眾普遍接受,不過都是用在清潔用途,為了減少農作物汙染,理事長徐林素卿曾向蕉農推廣用酵素栽培遭到拒絕,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嘗試。
推著車子往田裡去,這塊田是他們的實驗蔬果園。將酵素原汁加入清水稀釋,用來澆灌蔬菜水果,也用發酵後的果皮當堆肥,不用化肥也也不灑農藥,土地回饋給他們的出乎意料。
社區民眾 曾馨儀:「青菜啊,炒起來會比較脆,跟一般市面上買的青菜,煮起來的感覺就是,覺得比較綠吧(新鮮)。」
社區民眾 黃龍珠:「用酵素的,吃起來比較有原味,比較甜,脆度也比較有。」
菜葉果皮,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家裡廚房,為了推廣,他們在田裡做酵素,種蔬果,原本因為蟲害,表皮粗黑的芭樂,變得脆綠,社區長輩也開始嘗識。
社區民眾 黃局蕂:「(種蔥)起來比較黑。」
社區民眾 張秀美:「種韭菜比較茂盛。」
南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徐林素卿:「實驗出來看出它的效果的話,我相信社區裡面的居民,他們在從事種植香蕉、芭樂啦,還有其他蔬菜水果部分,他們可能就會慢慢來參考使用。」
期盼用天然的東西改變環境,讓土地恢復純淨自然,婆婆媽媽從自己做起,想要創造的是一個無毒的社區。
潘俞臻 鄭瑞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霧霾籠罩首都 落實環保人人有責
- Article Details
網路調查,北京民眾平均每個月有二十五天,看不到藍天。霧霾、空汙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環保必須從自身做起,慈濟志工持續在社區推廣,不只社區民眾,企業、環保單位的代表都來參與,希望能有更廣大的影響。
北京霧霾現象有名,曾一度工廠停工,學校停課。
民眾深刻感受,環保迫在眉睫。
慈濟志工推廣環保,社區民眾、清潔人員、物業主管還有幼稚園老師,前往交流。
幼兒園 王老師:「我們在幼兒園裡,做的更多的是變廢為寶,把一個廢舊的物品,變成各種玩具,因為我們現在也在做垃圾分類,就把垃圾分類更加細緻。」
物業主管 侯業侖:「把這個垃圾分類的工作,實際在生活中,去引導業主,跟業主去溝通,把垃圾分類踏踏實實,落實到社區當中。」
環衛集團代表指出,北京的垃圾有百分之五十六是廚餘,超過百分之二十是可回收物。
北京環衛集團代表 孫英:「北京垃圾量,每年飛速增長,以最快的速度,垃圾掩埋場已經填滿。」
慈濟志工帶大家到回收桶前,說明回收的瓶罐還得壓扁節省空間。
志工 王淑娟 與 徐鋒:「原來我放不下面子,感覺不好意思,去做環保,不是收破爛嘛,但是透過慈濟的平台,(很歡喜做這件事情),很歡喜。」
凝聚環保共識,跟著志工,用行動響應。
吳更軍 真善美志工-北京報導 Read more
回收資源製作道具 說故事更生動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群大愛媽媽,他們走入校園說故事,從中陪伴孩子學習禮儀和品德。這群大愛媽媽中,陳麗翠利用回收的資源,製作道具,維妙維肖,深受孩子們喜愛,也讓故事說的更生動有趣。
慈濟志工 陳麗翠:「一個是員外一個是員外的夫人。」
道具用箱分類裝好,這些全是出自陳麗翠手中。加入大愛媽媽進校說故事超過十年,多年來製造的道具數量難以計算。
慈濟志工 陳麗翠:「這些布碎都是人家丟出來不要的,就整一大包,我就從那邊回收回來,用來製作成這些布偶。」
除了縫製布偶,陳麗翠還善於利用回收資源製作各種道具。延用物命的同時,更能帶出環保理念。
(聲音)慈濟志工 陳麗翠:「這個是保麗龍,我就切成草莓的形狀,這是我家外面的花園椰樹的樹幹。」
道具配合故事情節,每個細節用心設計,希望吸引孩子注意力。
慈濟志工 陳麗翠:「如果一有道具就像這個蛋糕,你一拿出來,小孩子會有直接的反應,拿出來他們會哇這樣子。」
自己做還不夠,陳麗翠也會帶動其他家長一起參與。大家發揮創意巧思,一同加入大愛行列。
慈濟志工 謝雲華:「因為很多媽媽參加進校園說故事,她會覺得說不會講故事,我又不敢什麼的,那我們就藉由手工的製作方面,就凝聚媽媽們,到麗翠師姊家做道具,媽媽從中也學習到,大家也很開心。」
走入校園說故事只有短短幾小時,背後準備工作卻很耗時,但大愛媽媽們希望孩子能在歡樂中學習到禮儀品德,這樣一切都是值得。
黃照峰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酵素蔬果肥
- Article Details
In Taiwan, Nanx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Kaohsiung, began promoting the use of enzyme in farming eight years ago, but most residents only used it for cleaning purposes. Not giving up,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are growing farm produce using the enzyme, which produced great results.
高雄南新社區發展協會,八年前跟民眾推廣,在他們的農作物上,使用環保酵素,不過民眾都是用在清潔用途,不想因此放棄,協會的成員們,把酵素用在農作物上,結果成果相當的好。 Read more
酵素蔬果肥
- Article Details
In Taiwan, Nanx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Kaohsiung, began promoting the use of enzyme in farming eight years ago, but most residents only used it for cleaning purposes. Not giving up,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are growing farm produce using the enzyme, which produced great results.
高雄南新社區發展協會,八年前跟民眾推廣,在他們的農作物上,使用環保酵素,不過民眾都是用在清潔用途,不想因此放棄,協會的成員們,把酵素用在農作物上,結果成果相當的好。 Read more
2016,06/16 內湖科技館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16日(四)08:30-09:3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2016,06/16 阿曼王國內湖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16日(四)11:00-11:3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大愛心聞:阿曼石油王國 訪臺環保之旅


綠色星球永續小聚 大愛巡禮深植環保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可謂臺灣「社企元年」,基於社會企業屬萌芽階段,需要更多機會廣宣此概念,自2015年開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百場社企小聚」,協助社會青年發展社企創業、並匯聚社會資源、探索社會議題、引介資源與資金,連結在地與國際的社會企業共同聚落,今(2016)年更邁向200場社企小聚,NO.122場社企小聚,6月8日在台北內湖大愛感恩科技開講,講題『低碳人文概念巡禮』。
「垃圾」是每個國家面臨的困境,也是每個人共同問題,如何有效分類處理垃圾?是一個棘手的難題!但所謂的「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環保需從自身開始做起,從每天減少一個塑膠袋、一個塑膠杯,用心做好資源回收,即是大地的農夫。」每個人一起耕耘這片受傷的土地,保護孕育我們的地球母親,這些雖然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但卻有大大的影響力,因此不能小看自己一點點行為的改變,要用小小的力量來守護我們的大地。大愛感恩科技將人類共同的『垃圾問題』,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並藉著環保產品推廣環保理念、傳遞環保人文,串聯起眾人的愛心,共同為大地環保而努力。
2015年底「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1」在法國巴黎召開,匯聚170多個國家元首,簽署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2℃之內。會議中雖然有減碳的『共知』,但各國為了工業發展,卻無法達成『共識』與『共行』,證嚴法師曾慈示:「要將環保意識提升起來,全球要共同集合起來,產生共識,有了共識,減少碳足跡、垃圾,讓人人都了解,有共知、共識,還要共行、身體力行。印證佛法,如同「信、願、行,要相信我們可以,要發願台灣成為人間淨土,最重要身體力行。」
「相信自己沒有私心,相信別人都有愛心。」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我們身處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世代。最壞,因為生態環境被劇烈破壞;最好,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自覺。「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全台有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及5600多個回收據點,日復一日,人人投入環保的行列-「能夠付出是我們的是我們的福」、「能夠救地球、又能做好事,真好」從一雙手開始、從一個小小的信念起步,把一個簡單的觀念變得不簡單、把一份看是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
除此之外,大愛感恩科技更持續進行搖籃到搖籃的技術研發,將產品的原料、生產的廢棄物等經由工藝技術循環再利用,再製成產品,當所有原料皆可進入循環、回收廢棄紡織品再生,廢棄物的概念將不復存在。大愛感恩努力方向並因應社會所發生事件,如去年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奉命投入機能性壓力布研發等,大愛感恩期望成為國際綠色企業的典範,見證臺灣軟實力。
Impact Hub Taipei林正彥分享:「藉著這次大愛科技No.122社企小聚,使大家關注於環保重要!不管是什麼樣的團體,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在做同一件事情。今天不同的感官,透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巡禮,深刻體驗環保重要!每次辦一次活動,最怕活動結束後忘記活動的重點,透過此次實際參觀大愛感恩科技深刻了解環保理念,希望下半年還能再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舉辦相關課程。」
企業取之於社會,回饋之於社會;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無私的平台,匯聚眾人的愛心。我們都生長在臺灣這片土地,就有責任對臺灣這片土地肩起保護的責任,用愛耕耘臺灣這一塊土地,將臺灣成為慈善之島。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綠色星球永續小聚 大愛巡禮深植環保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可謂臺灣「社企元年」,基於社會企業屬萌芽階段,需要更多機會廣宣此概念,自2015年開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百場社企小聚」,協助社會青年發展社企創業、並匯聚社會資源、探索社會議題、引介資源與資金,連結在地與國際的社會企業共同聚落,今(2016)年更邁向200場社企小聚,NO.122場社企小聚,6月8日在台北內湖大愛感恩科技開講,講題『低碳人文概念巡禮』。
「垃圾」是每個國家面臨的困境,也是每個人共同問題,如何有效分類處理垃圾?是一個棘手的難題!但所謂的「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環保需從自身開始做起,從每天減少一個塑膠袋、一個塑膠杯,用心做好資源回收,即是大地的農夫。」每個人一起耕耘這片受傷的土地,保護孕育我們的地球母親,這些雖然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但卻有大大的影響力,因此不能小看自己一點點行為的改變,要用小小的力量來守護我們的大地。大愛感恩科技將人類共同的『垃圾問題』,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並藉著環保產品推廣環保理念、傳遞環保人文,串聯起眾人的愛心,共同為大地環保而努力。
2015年底「全球氣候變遷會議,COP21」在法國巴黎召開,匯聚170多個國家元首,簽署全球平均溫度控制在2℃之內。會議中雖然有減碳的『共知』,但各國為了工業發展,卻無法達成『共識』與『共行』,證嚴法師曾慈示:「要將環保意識提升起來,全球要共同集合起來,產生共識,有了共識,減少碳足跡、垃圾,讓人人都了解,有共知、共識,還要共行、身體力行。印證佛法,如同「信、願、行,要相信我們可以,要發願台灣成為人間淨土,最重要身體力行。」
「相信自己沒有私心,相信別人都有愛心。」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我們身處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世代。最壞,因為生態環境被劇烈破壞;最好,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自覺。「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全台有20萬名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及5600多個回收據點,日復一日,人人投入環保的行列-「能夠付出是我們的是我們的福」、「能夠救地球、又能做好事,真好」從一雙手開始、從一個小小的信念起步,把一個簡單的觀念變得不簡單、把一份看是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
除此之外,大愛感恩科技更持續進行搖籃到搖籃的技術研發,將產品的原料、生產的廢棄物等經由工藝技術循環再利用,再製成產品,當所有原料皆可進入循環、回收廢棄紡織品再生,廢棄物的概念將不復存在。大愛感恩努力方向並因應社會所發生事件,如去年八仙粉塵爆炸事件,奉命投入機能性壓力布研發等,大愛感恩期望成為國際綠色企業的典範,見證臺灣軟實力。
Impact Hub Taipei林正彥分享:「藉著這次大愛科技No.122社企小聚,使大家關注於環保重要!不管是什麼樣的團體,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在做同一件事情。今天不同的感官,透過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巡禮,深刻體驗環保重要!每次辦一次活動,最怕活動結束後忘記活動的重點,透過此次實際參觀大愛感恩科技深刻了解環保理念,希望下半年還能再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舉辦相關課程。」
企業取之於社會,回饋之於社會;大愛感恩科技建立一個無私的平台,匯聚眾人的愛心。我們都生長在臺灣這片土地,就有責任對臺灣這片土地肩起保護的責任,用愛耕耘臺灣這一塊土地,將臺灣成為慈善之島。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週三, 15 六月 2016
蘇州法師跨海參訪 了解慈濟志業
- Article Details
來自大陸蘇州西園寺的法師與居士,一行二十六人,來到台中靜思堂參訪,希望能夠更了解慈濟,志工詳細向他們解說,證嚴上人創立慈濟的由來,以及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內容,法師還實際體驗騎腳踏車節能減碳的遊戲,收穫良多。
法師居士來到台中靜思堂,志工歡喜迎接,慈濟創立五十年,到底做些什麼,志工一一解說,像是愛地球,就要做環保。
慈濟志工 林淑嬌:「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
法師也透過互動遊戲,更了解如何資源分類。
世界哪裡有災難,就會有慈濟人,像是福慧床,就是因應賑災而發明的。
慈濟志工 黃鴻烈:「還可以當椅子坐,甚至可以收起來,提著走,太方便了。」
志工認真解說,證嚴上人如何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菩薩行,四大志業,要牢記在心。
蘇州西園寺 寂賢法師:「環保的也好,社區的也好,慈善的也好,救災的也好,教育的也好,以及社區的活動等等,我們覺得這個都是,在為整個佛教大乘精神,落實菩薩行為。」
法師讚歎,慈濟將佛教理念,具體落實,對社會人類造福,令人感佩。
謝瑞琴 高玉全 陳玨妃 陳群誠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美麗身影 一家攜手同行善
- Article Details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但對慈濟的環保菩薩來說天天都是地球日,不論是小菩薩或是八旬的老菩薩,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到環保站報到,做環保不分年齡,也很適合全家大小攜伴參與。
「你想要做什麼,拆蓋子 (拆蓋子)。」
牽著佳祐的手,周媽媽在一旁殷切叮寧在環保站的注意事項。
熟練的拆著保特瓶,21歲的佳佑雖然腦部發展比較慢,但所有的分類都難不倒他,而且幾乎每個星期都能看到他們全家人的身影。
環保志工 游淑鳳:「爸爸今天剛好休息,就邀他一起過來 那個是老三,他該分類 怎麼分類,他都有學到 拆解他也都會。」
來做環保的還有這一家人。九歲的崇恩,小小年紀就很懂得分類知識,全靠爸爸的身教。
環保小志工 黃崇恩:「分些紙類還有塑膠類,還有寶特瓶。」
環保志工 黃賢斌:「在這邊做的話,讓他們更了解說分類的重要性,尤其今天又是環保日 世界環保日,所以帶他們來做環保。」
環保志工 陳憲仁:「我們平常就是像今天這個情況,普通都是這樣,周一到周五是做學校,周六 周日是做社區的。」
汐止的環保站每個星期都很熱鬧,不管是小菩薩還是老菩薩,對這群愛地球的環保志工來說,天天都是地球日,愛護地球從生活的細節開始。
雷雅 林文森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兼具人文創意 救拔苦難無量善力
- Article Details
在二月六日的美濃大地震當中,慈濟的淨斯福慧床發揮了很大的功效,讓救難人員得以在緊迫的救災活動中喘口氣。事實上慈濟所研發出的許多賑災產品,背後都來自於證嚴上人的一念悲心。人文與創意的結合,成為慈悲科技的最大特色。
她是夏娜,一出生就碰到巴基斯坦八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家沒了,溼冷的土地就是她的嬰兒床。
證嚴法師:「受災的難民真苦,再讓她睡在土地,地上的水中,真的是情何以堪,所以我一定很急。」
急著給災民一張床。慈濟志工先嘗試了蜂巢紙來做組合床,但是雖然輕便,卻無法防水。在時間緊迫的考量下,改用塑膠瓦楞紙,證嚴法師並且親自測試。
四個月後,三十三張組合床來到了夏娜家的村落,災民終於有了像樣的床。夏娜承受的苦,讓證嚴法師有了為災民設計組合床的明確構想。
證嚴法師:「床搬過去,它就可以拉出來,收容中心就可以用。」
短短二十三秒,淨斯福慧床拉開就緒,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落實了證嚴法師的想法。
淨斯福慧床的設計者,是在英國拿到醫療建築碩士學位的蔡昇倫,只因為證嚴法師的一句話,就這麼投入了賑災產品的設計。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像我們現在在做一些救災的產品,其實就是叫做工業設計。工業設計也離不開科學跟藝術,跟建築其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們比較了解結構材料的運用,這樣的結合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看似簡單的福慧床,其實是歷經三個版本,花了三年才定案。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會夾手,之後我們演變的時候,這個就是手不會夾到,後來我們之後有加了這個鈕扣卡扣,這樣就會比較穩。」
最原始的福慧床,缺少通風孔,比較高,也比較重。第二個版本加了通風孔,材料減輕。最後的版本,高度降低,減重10公斤,到了13.8公斤。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老幼婦女要搬會考慮到它的人體工學,剛剛折起來它會比較高,如果降低之後折起來剛剛好。」
包裝盒加了輪子便於拉著走,拆開來鋪在床上還可以當床墊,材質更是做到百分之百可回收。這些巧思都讓福慧床在國際設計大賽中大放異彩。
2015.11.04央視節目「對話」 大陸清華大學教授 柳冠中:「這是非常好的,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 蔡昇倫:「福慧家具系列它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它的靈魂其實就是慈悲,就是 上人的一念悲心。」
慈濟志工 吳碧珠:「即使沒有下雨,那個地上也都是很泥濘,但是我覺得穿著這雙鞋子,心裡上沒什麼擔憂。」
志工腳下的賑災鞋,其實暗藏玄機。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專員 陳意容:「我們開發的這一款這個防穿刺布鞋,是因為裡面有一個像防彈衣材質的鞋墊,叫防穿刺鞋墊。它可以承受112公斤的重量,踩在釘子上面都不會穿刺,所以它可以放到雨鞋裡面去。」
厚度只有0.3公分、耐金屬穿刺通過歐盟標準的鞋墊,材質防水且輕盈,可以保護志工從事社會服務或賑災時的雙足。
慈濟志工 吳碧珠:「穿一般的鞋子你碰到有尖的東西或石塊,你會覺得好像有蹎蹎這樣,但是穿這雙鞋子沒有感覺。」
使用環保材質開發賑災用品,這樣的人文創意也與時俱進。像是,安裝了LED頭燈的太陽能帽,在尼泊爾發生強震時,成為慈濟人醫會醫師看診的利器。 將太陽能納入賑災產品的概念,也延伸到了後背包。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師 廖惠玲:「這個後背包呢,它最大的功用就在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它可以充電,也可以蓄電。我們這裡面還多了一個行動電源。」
把太陽能板設計在可以接受太陽直射的最佳位置,再跟環保布料做完美的車縫,周圍並加上反光條,還有防水罩,背袋上的靜思語更是傳達了證嚴法師的祝福。
大愛感恩科技設計師 廖惠玲:「文創它本身就是在傳達一個人文,跟一個善行,我們是藉由商品去傳達這個環保的概念,還有這個大愛的精神。」
賑災的動力來自於慈悲,而慈悲科技的創意與巧思,所傳達的其實就是慈濟的人文精神。
採訪撰文:許斐莉
攝影剪接:余國維 Read more
澳森火二次發放
- Article Details
In southern Australia, brush fires have been occurring regularly since last November.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Adelaide, after fires were under control,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helped distribute relief supplies in March and April. Now, there are plans to return in June to help plant trees.
澳洲南部,從去年十一月底開始,持續受到森林野火威脅,阿德雷德附近,傳出嚴重災情,當地慈濟志工,在火勢受到控制後,先後於三、四兩個月,進行了兩場發放,志工還計畫在六月,前往災區植樹。 Read more
澳森火二次發放
- Article Details
In southern Australia, brush fires have been occurring regularly since last November.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Adelaide, after fires were under control,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helped distribute relief supplies in March and April. Now, there are plans to return in June to help plant trees.
澳洲南部,從去年十一月底開始,持續受到森林野火威脅,阿德雷德附近,傳出嚴重災情,當地慈濟志工,在火勢受到控制後,先後於三、四兩個月,進行了兩場發放,志工還計畫在六月,前往災區植樹。 Read more
2016,6/15 交通部 鐵路改建工程局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15日(三)15:20-16:0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大愛心聞:迎向陽光愛相隨 慈悲科技勤膚慰

交通部 鐵路改建工程局參訪內湖園區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15日(三)15:20-16:00
【地點】內湖聯絡處 (114 台北市內湖區 成功路5段168號)

週二, 14 六月 2016
全民運動淨泰州 尋找環保新點子
- Article Details
6月14日江蘇省泰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等一行八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以及同仁熱情接待。虞珊明在開場時,特別提到大愛感恩上個月底剛去過位於泰州市隔鄰的揚州市參展,參展目的就是要啟動當地志工環保的工作。此外泰州與慈濟之緣結的很深,早在1991年華東水災時,慈濟就曾在泰州之縣級市興化賑災及興建568戶大愛屋、140人間敬老院、八所慈濟中小學,其中的東鮑慈濟小學且是興化第一所盲啞初等學校。
回溯在26年前的一場演講 證嚴上人呼籲「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一句話深深影響台灣,如今台灣有8萬多名定期、20萬名不定期環保菩薩一起參與這場綠色革命,『環保人文』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之一,環保菩薩充滿信心、開心的這樣說道:「每天往來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很多,做也做不完,但只要身體力行,守護大地,就能讓環保站變乾淨,回頭看變清淨。」
簡單的「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忠實的道出了-「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也藉著去(2015)年6月台灣八仙樂園塵爆事件,傳達戒慎虔誠的重要性,也因為 證嚴上人的不捨,指示大愛感恩科技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組成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壓力布,如今在研發團隊共同努力下,終有成果,但仍然力求精進,期待為燒燙傷友們開發出更好的復健衣壓力布。
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多年來獲得國家級、世界級的肯定。
說起牆上『掘井人』海報,也道出了慈濟與中國大陸的因緣,在甘肅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缺水的土地上慈濟援建水窖,而負責援建水窖的總舵手王端正副總執行長,說起當地居民對天地的情感,「不放棄,永遠忠實他的土地。雖然沒有水,她們還是在那邊挖啊挖的,跟土地的感情幾乎是分不開的。他們本份而努力,能夠收多少就收多少。這種很純樸、很單純的生活態度,就像上人所說的『心寬念純』。」
然而「事情既然發生了,應如何去解決,去改善,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我們的物質不做分類回收,將資源當成垃圾就會淪為環境問題,而當變成資源卻可再利用,變成截然不同的價值,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掘井人」的深願,期待掘出人人心中活泉,也期待環保活泉能滋潤大地。看到在場泰州市環保局領導們振筆直書,虞珊明最後在問與答單元誠摯邀約領導們回到泰州市能發揮影響力,帶動市民重視環保,屆時若有需要慈濟參與共襄盛舉,揚州、南京慈濟志工可以全力配合推動。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全民運動淨泰州 尋找環保新點子
- Article Details
6月14日江蘇省泰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等一行八人蒞臨大愛感恩科技瞭解「大愛、感恩、科技」,由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以及同仁熱情接待。虞珊明在開場時,特別提到大愛感恩上個月底剛去過位於泰州市隔鄰的揚州市參展,參展目的就是要啟動當地志工環保的工作。此外泰州與慈濟之緣結的很深,早在1991年華東水災時,慈濟就曾在泰州之縣級市興化賑災及興建568戶大愛屋、140人間敬老院、八所慈濟中小學,其中的東鮑慈濟小學且是興化第一所盲啞初等學校。
回溯在26年前的一場演講 證嚴上人呼籲「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一句話深深影響台灣,如今台灣有8萬多名定期、20萬名不定期環保菩薩一起參與這場綠色革命,『環保人文』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之一,環保菩薩充滿信心、開心的這樣說道:「每天往來環保站的回收資源很多,做也做不完,但只要身體力行,守護大地,就能讓環保站變乾淨,回頭看變清淨。」
簡單的「大愛感恩科技」六個字,忠實的道出了-「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也藉著去(2015)年6月台灣八仙樂園塵爆事件,傳達戒慎虔誠的重要性,也因為 證嚴上人的不捨,指示大愛感恩科技求教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組成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壓力布,如今在研發團隊共同努力下,終有成果,但仍然力求精進,期待為燒燙傷友們開發出更好的復健衣壓力布。
一般社會企業有為社會應盡之「責任」,然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社會企業的一份子,為社會、為地球的永續,是責任更是使命,誠如 證嚴上人慈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多年來獲得國家級、世界級的肯定。
說起牆上『掘井人』海報,也道出了慈濟與中國大陸的因緣,在甘肅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缺水的土地上慈濟援建水窖,而負責援建水窖的總舵手王端正副總執行長,說起當地居民對天地的情感,「不放棄,永遠忠實他的土地。雖然沒有水,她們還是在那邊挖啊挖的,跟土地的感情幾乎是分不開的。他們本份而努力,能夠收多少就收多少。這種很純樸、很單純的生活態度,就像上人所說的『心寬念純』。」
然而「事情既然發生了,應如何去解決,去改善,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如我們的物質不做分類回收,將資源當成垃圾就會淪為環境問題,而當變成資源卻可再利用,變成截然不同的價值,正如大愛感恩科技「掘井人」的深願,期待掘出人人心中活泉,也期待環保活泉能滋潤大地。看到在場泰州市環保局領導們振筆直書,虞珊明最後在問與答單元誠摯邀約領導們回到泰州市能發揮影響力,帶動市民重視環保,屆時若有需要慈濟參與共襄盛舉,揚州、南京慈濟志工可以全力配合推動。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學校減塑集點卡 鼓勵學童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去年開始,大愛電視台節目呼叫妙博士,結合政府教育單位,將減少使用塑膠袋的行動,全面推進校園。今天早上,則來到了台北市忠孝國小,全校三到六年級學生,將近兩百人一同參與。學務處更用心設計減塑集點卡,用抽獎鼓勵方式,將環保種子用心扎根。
主持人:「再來,保麗龍碗之外,還要用這個袋子,把熱熱的麵裝起來,塑化劑。」
外食族,三餐、點心加宵夜,算一算,一天竟然用了21個塑膠類。
主持人:「塑膠的原料是什麼。」
減塑大作戰,趣味問答比一比,不僅常識,小朋友的行動力,更是不輸大人。
北市忠孝國小學生 徐翊右:「外帶熱食的時候,會自備不鏽鋼鍋。」
北市忠孝國小學生 竇安安:「如果去外面買飲料的話,我會自備保溫杯,這樣可以幫助地球,不會成為垃圾場。」
北市忠孝國小老師 林月菇:「另外一方面就是說,他們只要不帶塑膠袋,整天沒有帶塑膠袋進校園的話,沒有使用塑膠袋,當天就可以記一點。」
減塑集點卡,學校用心設計,集滿抽獎,搭配行動宣言益智本,一個多月來,全校大啟動。
北市忠孝國小老師 林月菇:「五年級的部分,我們就是配合,慈濟的減塑全國大串聯的活動,然後有課程按部就班,然後讓他們每一周,去記錄他們減塑的情形。」
大愛台節目部製作人 莊桂梅:「那有86間小學,大概七千多個小朋友一起來參與,已經有18萬9千多個,將近20萬個塑膠袋,被減少使用了。」
保護海洋、疼惜地球,小小孩,動起來。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退休人士勤耕福田 海外志工取經
- Article Details
提倡環保的生活,在世界各國,可以看到許多慈濟的環保志工,每天默默做資源回收。來自全球八個國家地區,近千位環保志工,他們回來台灣參加研習,也實地走訪了許多環保站,發現滿多退休的志工,把做環保當做人生第二春。
歡迎海外家人來訪,社子環保教育站,這天就像是辦喜事一樣,一大早就有香積志工忙進忙出。
慈濟志工 陳秀英:「我們沒辦法出去國外跟人家結緣,難得他們回來,我們也是以家人的心情,自己家人來(回家),大家都很高興,歡迎他們來。」
藉由返台參與精進研習會的機緣,海外志工走訪北區多個環保站,透過台灣志工的說明,希望把寶島經驗帶回僑居地。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黃明珍:「兩個人都可以做環保,也可以做一個(環保)站,那我是覺得我會回去呢,把這個訊息讓我們社區的志工,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這樣做。」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丁度明:「我們的九十多歲的老菩薩也還在做環保,我們真的要加快腳步要跟得上,然後把這次來到台灣學到的,都回去我們馬來西亞。」
在臺灣的環保站裡,老菩薩居多,他們用雙手守護大地的毅力,讓志工相當感動。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陳桂屏:「我有看到一個重點就是毅力,因為我只區區做環保兩年,可是這些志工都十多廿年,所以我可以體會那個,要毅力做(環保)十多年,不簡單。」
蘇州慈濟志工 楊婕:「在台灣的話,我們就是看到,無論是說環保點還是環保站,真的是有非常多的老菩薩在一路地堅持在做,當我們跟那些老菩薩交流的時候,這些老菩薩都會跟我們說,對的事情,堅持做就對了。」
不管是抄筆記或親自體驗,這群志工都希望把台灣經驗帶回各自的國家落實。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靜思生活體驗行 引發內心共鳴
- Article Details
許多人在工作上盡心盡力,但卻忽略了要停下腳步,欣賞大愛之美,但透過慈濟舉辦的靜思生活營隊,常能讓參與者有滿滿的感動,高雄靜思堂就舉辦了聯誼會,讓他們分享參加營隊心境轉變後,看見的人間美麗面貌。
慈濟志工導覽布展,解說地球公民都應了解的氣候變遷議題,讓張惠英特別有感觸,因為參加靜思生活營前,她不知道茹素與環保息息相關。
靜思生活營學員 張惠英:「以前我都會覺得,茹素是宗教原因才茹素,可是九月,我回去(參加營隊)的時候,改變我全部的觀念,我會覺得茹素是,尊重生命,愛護地球。」
一個轉念,讓原本排斥茹素的她,嘗試吃素,而這名補教老師,原本也很排拒慈濟,但他參加靜思生活營,開啟不同的人生觀。
靜思生活營學員 李清文:「我很想要衝上去,我很想要去擁抱那個,骨髓捐贈的那個人,我就感覺到,好像是我的孩子接受到捐贈,今天如果沒有這大愛,怎麼圓滿這小愛,我忽然發現我的人生,我不可以只有在創業。」
關注工作的實業家們,經由營隊啟發善念,更透過營隊後的聯誼活動,分享心中感動,產生共鳴。
陳怡臻 陳立偉 高雄報導 Read more
環保林佩冠
- Article Details
In our next report, we meet a special recycling volunteer at Tzu Chi Jiude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chung. 35-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Lin Peiguan林珮冠suffered a brain injury when she was little, so she has the mentality of a six-year-old. Fortunately, after she started volunteering at the recycling station, she was able to learn from the other volunteers.
接下來的報導中,帶各位認識,在慈濟九德環保站的環保志工,35歲的環保志工林珮冠,小時候腦部受傷,所以她的心智就像6歲的孩子,還好,開始到環保站做志工後,能跟志工學習。 Read more
環保林佩冠
- Article Details
In our next report, we meet a special recycling volunteer at Tzu Chi Jiude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chung. 35-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Lin Peiguan林珮冠suffered a brain injury when she was little, so she has the mentality of a six-year-old. Fortunately, after she started volunteering at the recycling station, she was able to learn from the other volunteers.
接下來的報導中,帶各位認識,在慈濟九德環保站的環保志工,35歲的環保志工林珮冠,小時候腦部受傷,所以她的心智就像6歲的孩子,還好,開始到環保站做志工後,能跟志工學習。 Read more
2016,06/14 江蘇省泰州市環保局人士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14日(二)09: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全民運動淨泰州 尋找環保新點子


週一, 13 六月 2016
因緣聚合揚州行 綠色設計為永續
- Article Details
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暨博覽會』5月20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應主辦單位「世界綠色設計組織」邀請,由全職志工兼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由設計部/資訊部/門市同仁組成的推廣團隊一行四人,與大陸慈濟志工一起向揚州市民及觀眾展示慈濟實際應用環保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加工、製成賑災及生活織品,並推廣『慈悲科技』產品理念、『搖籃到搖籃、回收到回收』綠色設計理念之實踐成果。5月31日大愛網路電台特別專訪 虞珊明師兄。
證嚴上人慈示「中國幸福,世界就安定」,中國大陸愈來愈堅強的國力,是全球關心的焦點,如果能夠搭配好的正能量,例如:慈濟,那麼世界就更加安穩平安。『世界綠色設計論壇』,目的在『搭建中國與全球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發展的對話平臺』,自2011年以來,首屆在瑞士(盧加諾)召開,第二屆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大廈開幕,2013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世界綠色設計組織 (World Green Design Organization, WGDO) 這個致力於推動綠色設計發展的非營利性組織,2013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與博覽會開始同時舉辦。並陸續在中國(揚州)和德國(弗萊堡)、義大利(米蘭)舉辦,希望以綠色設計為手段,促進生產變革、消費變革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參展因緣始於2015年6月下旬寧波台灣名品博覽會,當時『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秘書處人員的口頭邀約。年初再透過貿協邀約台灣展商,不知為何訊息中斷。眼見展期緊迫遂透過上海志工輾轉聯絡、邀約大愛感恩參展。雖然揚州尚無受證慈委、僅數位培訓見習社區志工,大愛感恩希望藉此機會協助菩薩招生,毅然答應前往,因緣聚合成就盛事。
揚州在佛教歷史上別具意義,慈濟人文志業中心2010年發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就是紀念1250多年前,揚州大明寺方丈鑑真大和尚,「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爾。」於5次東渡失敗後,第6次東渡日本終於成功、東渡弘法,被尊稱為「傳燈大法師」。大愛感恩展覽團隊也是本著實踐上人希望推動中國大陸環保之期待,學習鑑真大師行願之毅力。
參加峰會論壇的國外專家,來訪時都表示他們走遍全球,很少看到回收寶特瓶做成的服飾,尤其我們的產品背後有著豐富的生命力。第一天包括挪威駐北京商務參贊索黎及峰會同行代表,以及從義大利來的綠色建築專家盧卡南尼,都曾到大愛感恩展位且印象深刻,最後一天在導覽志工陪同下再度前來深入了解,並且為家人及自己採購設計款大愛衫、生活包留作紀念,以行動表示支持綠色環保。
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校長很支持環保教育,展覽第一天小學部來參訪,第三天星期天,特別帶著高中部環保社同學來大愛感恩進行環境教育。「世界上有沒有會長出寶特瓶的樹呢?」我們這次大愛感恩展位主視覺之一是一棵『生命之樹』,樹上本來應該長出綠葉,但是如今卻長出寶特瓶,這些寶特瓶都是展場現場隨手撿得、而且還有更多,我們用這棵樹教育同學們,人類繼續破壞我們居住的環境,最終將危害的人類自己。所以唯有續物命才能造福慧,地球資源要省著點用,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可永續生存的環境,人類才能與地球共生息。本次展覽結束後整棵樹與展覽櫃子都被載回學校、再利用,當成環境教育的教具。就是最好的環境教育實踐。希望未來慈濟人在揚州能從新東方這個校園推動到其他學校,深耕、影響更多孩子、更多家庭,便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慈濟志工林春金
【節目時間】 2016/6/14(二) 15:30~15:50
【訪談主題】八仙塵爆關懷壓力衣測試膚慰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因緣聚合揚州行 綠色設計為永續
- Article Details
2016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暨博覽會』5月20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隆重開展,大愛感恩科技應主辦單位「世界綠色設計組織」邀請,由全職志工兼設計總監洪若岑帶領由設計部/資訊部/門市同仁組成的推廣團隊一行四人,與大陸慈濟志工一起向揚州市民及觀眾展示慈濟實際應用環保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加工、製成賑災及生活織品,並推廣『慈悲科技』產品理念、『搖籃到搖籃、回收到回收』綠色設計理念之實踐成果。5月31日大愛網路電台特別專訪 虞珊明師兄。
證嚴上人慈示「中國幸福,世界就安定」,中國大陸愈來愈堅強的國力,是全球關心的焦點,如果能夠搭配好的正能量,例如:慈濟,那麼世界就更加安穩平安。『世界綠色設計論壇』,目的在『搭建中國與全球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發展的對話平臺』,自2011年以來,首屆在瑞士(盧加諾)召開,第二屆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議會大廈開幕,2013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世界綠色設計組織 (World Green Design Organization, WGDO) 這個致力於推動綠色設計發展的非營利性組織,2013年,世界綠色設計論壇與博覽會開始同時舉辦。並陸續在中國(揚州)和德國(弗萊堡)、義大利(米蘭)舉辦,希望以綠色設計為手段,促進生產變革、消費變革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參展因緣始於2015年6月下旬寧波台灣名品博覽會,當時『世界綠色設計論壇』揚州峰會秘書處人員的口頭邀約。年初再透過貿協邀約台灣展商,不知為何訊息中斷。眼見展期緊迫遂透過上海志工輾轉聯絡、邀約大愛感恩參展。雖然揚州尚無受證慈委、僅數位培訓見習社區志工,大愛感恩希望藉此機會協助菩薩招生,毅然答應前往,因緣聚合成就盛事。
揚州在佛教歷史上別具意義,慈濟人文志業中心2010年發行《鑑真大和尚》動畫電影,就是紀念1250多年前,揚州大明寺方丈鑑真大和尚,「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爾。」於5次東渡失敗後,第6次東渡日本終於成功、東渡弘法,被尊稱為「傳燈大法師」。大愛感恩展覽團隊也是本著實踐上人希望推動中國大陸環保之期待,學習鑑真大師行願之毅力。
參加峰會論壇的國外專家,來訪時都表示他們走遍全球,很少看到回收寶特瓶做成的服飾,尤其我們的產品背後有著豐富的生命力。第一天包括挪威駐北京商務參贊索黎及峰會同行代表,以及從義大利來的綠色建築專家盧卡南尼,都曾到大愛感恩展位且印象深刻,最後一天在導覽志工陪同下再度前來深入了解,並且為家人及自己採購設計款大愛衫、生活包留作紀念,以行動表示支持綠色環保。
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校長很支持環保教育,展覽第一天小學部來參訪,第三天星期天,特別帶著高中部環保社同學來大愛感恩進行環境教育。「世界上有沒有會長出寶特瓶的樹呢?」我們這次大愛感恩展位主視覺之一是一棵『生命之樹』,樹上本來應該長出綠葉,但是如今卻長出寶特瓶,這些寶特瓶都是展場現場隨手撿得、而且還有更多,我們用這棵樹教育同學們,人類繼續破壞我們居住的環境,最終將危害的人類自己。所以唯有續物命才能造福慧,地球資源要省著點用,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可永續生存的環境,人類才能與地球共生息。本次展覽結束後整棵樹與展覽櫃子都被載回學校、再利用,當成環境教育的教具。就是最好的環境教育實踐。希望未來慈濟人在揚州能從新東方這個校園推動到其他學校,深耕、影響更多孩子、更多家庭,便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國中生環保實作 垃圾也能變黃金
- Article Details
為了讓孩子把環保觀念落實在生活中,高雄楠梓國中六十位學生,到仁武環保站學做分類,了解垃圾也能變成黃金。
念著環保十指口訣,楠梓國中六十位學生,來到仁武環保教育站,學做環保。
除了影片宣導,這些國中生們,實地到環保站內操作,在一堆回收物內,分類細項,還學到這些垃圾都能變成黃金。
學生 李冠弘:「你能想像那種用完的衛生紙包,可以來做衣服做毛毯那些。」
學生 施懷捷:「寶特瓶可以變成衣服。」
邊做回收,中途還有闖關遊戲,要學生們動手做的同時,也能動腦。
楠梓國中衛生組長 許欽禎:「我一直認為說,環保一定要從下扎根,要從小就有這有這樣的觀念,長大之後整個消費行為改變,我們整個環境才會有幫助。」
不讓環保觀念,只流於口號,透過實作,落實在生活中,讓孩子體會愛地球刻不容緩。
謝華美 林品行 報導 Read more
追思先祖防火燭 公墓區落實回收
- Article Details
每到清明節,全家大小上山掃墓,然而傳統習俗免不了要燒紙錢,為了能加強民眾愛護地球的觀念,慈濟志工一早也到南榮公墓做宣導,希望愛護地球的行動能夠落實在生活中。
清明掃墓,慎終追遠,民眾帶著鮮花素果來祭祖,而傳統習俗燒紙錢,也在所難免。
民眾:「現在減量 以前燒很多,現在意思意思就好,一個就因為就一年就這麼一次,像昨天我們到另一個地方去,就沒燒了 。」
不只做到不燒紙錢,減少空氣汙染,更要做到清淨在源頭,因此慈濟志工一早也到南榮公墓宣展開的宣導活動。
寫好分類項目,手拿告示牌,慈濟志工一共設置了三個定點,協助民眾做環保。 要愛護地球:「就是給我們所有的小生命,都能夠有個很快樂 很安全的家。」
慈濟志工 黃淑君:「清明節人多,然後他們帶的東西也多,所以剛好藉這個機會,讓他們知道是說,這些東西是家用品,像紙類 寶特瓶 他們喝的水,還有那些瓶瓶罐罐之類的,我們就是有設點,其實我們不是幫他們做回收,我們只是設點做宣導 。」
養成好習慣,小小的動作就能留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的家園。
雷雅 李建寬 基隆報導 Read more
大甲媽起駕遶境 沿途監測PM2.5
- Article Details
大甲媽今晚起駕,展開九天八夜遶境行程。環保署今年與暨南大學合作,監測遶境過程中的PM2.5濃度,由人員背著微型感測器,在幾個主要遶境地點,將測得的PM2.5數值上傳到網站,讓民眾查詢,做好個人防護,也提供各宮廟參考,希望減少炮竹的施放。
遶境隊伍中,三位暨南大學學生,肩上各背著一個小型裝置,這個微型感測器,可以即時監測PM2.5濃度。
暨南大學資管系副教授 戴榮賦:「它的資料 會透過手機的4G,傳回到暨南大學,電算機中心的雲端平台,這個網站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我們希望就是提醒民眾,注意健康 。」
透過民俗活動監測資訊平台,及媽祖遶境在地空氣品質即時地圖,可以看到活動過程中PM2.5濃度,讓民眾做好個人防護,也提供活動單位做參考。
聲音:環保署空保處簡任技正 黃偉鳴:「利用這樣一個,比較實驗性的方式,來做未來給各個宮廟,或遊行的時候,希望能夠成為他們,減少這些鞭炮或炮竹使用的參考。」
除了空汙監測,遶境活動中,會產生大量廢棄物,慈濟人今年也在大甲媽起駕當天,下午兩點到晚間七點,在鎮瀾宮附近設置15個資源回收點,以實際行動,跟大家一起用環保,愛護大地。
張桂端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
清明掃墓宣環保 愛護山林不染塵
- Article Details
基隆慈濟人,從2012年開始,每年清明節都會前往當地的「南榮公墓」,設立環保回收點。四年的時間,扭轉了民眾以往垃圾未分類、隨手丟的習慣,現在這個墓區,掃墓人潮依舊,但已不再髒亂。
清明連假,基隆的「南榮公墓」出現掃墓人潮,慈濟志工則是連續四年,來到這裡設點。
民眾:「慈濟做得很好,做這(分類)好 做這好。」
以往台灣各地墓區,垃圾桶、與資源回收設施都很少見,一個清明節下來,墓區環境就顯得非常髒亂。基隆慈濟人有鑒於此,四年前開始,年年到「南榮公墓」宣導環保,民眾習慣有沒有改變,志工各個都是見證人。
慈濟志工 黃振龍:「四年前大家 會眾大德,都是整包(垃圾)丟進來的,讓我們這些環保志工在分類,很辛苦 最近環保意識抬頭了,大家對環保這個概念都很不錯,所以我們今年做得很法喜。」
慈濟志工 鄭王慧玲:「我就認為說,這種東西跟大眾分享,是個有意義的事情,那我就很勇敢去講出來 這個樣子,大眾配合度和認同度也是滿高的,那我就覺得很開心。」
慎終追遠,是傳統孝道觀念的延伸,改掉過往隨手亂丟的惡習,不讓祖先蒙羞、也留給下一代美好的環境。
曾蕙慈 曾聰明 高德方 真善美志工-基隆報導 Read more
瑞士殊榮獲獎+花絮
- Article Details
As a disaster relief solution, Tzu Chi Foundation has developed many faith-based innovations which have won many international awards. Recently, Tzu Chi`s products, including the Foldable Disaster Relief Furniture Set, the Packaging and Carrying System, the Mechanical Bell and Drum Clock, and the Foldable Disaster Housing have won three gold and one bronze medals at the 44th Genev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in Switzerland. Here is more.
為了賑災所需,慈濟基金會,發明了許多慈悲科技產品,獲得了國際獎項,最近慈濟的展品,包括淨斯福慧家具系列,淨斯福慧傢具包裝,淨斯菩提鐘鼓,與淨斯摺疊組合屋,在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參展,得到三金一銅,另外慈濟的淨斯福慧家具系列,也獲得瑞士工藝設計協會獎,而淨斯菩提鐘鼓,也得到泰國國家研究院,頒發的特殊榮譽獎,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瑞士殊榮獲獎+花絮
- Article Details
As a disaster relief solution, Tzu Chi Foundation has developed many faith-based innovations which have won many international awards. Recently, Tzu Chi`s products, including the Foldable Disaster Relief Furniture Set, the Packaging and Carrying System, the Mechanical Bell and Drum Clock, and the Foldable Disaster Housing have won three gold and one bronze medals at the 44th Genev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in Switzerland. Here is more.
為了賑災所需,慈濟基金會,發明了許多慈悲科技產品,獲得了國際獎項,最近慈濟的展品,包括淨斯福慧家具系列,淨斯福慧傢具包裝,淨斯菩提鐘鼓,與淨斯摺疊組合屋,在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參展,得到三金一銅,另外慈濟的淨斯福慧家具系列,也獲得瑞士工藝設計協會獎,而淨斯菩提鐘鼓,也得到泰國國家研究院,頒發的特殊榮譽獎,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2016,06/13 【人文週會】大愛研發部成果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13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感念師恩細思量 研發創新利群生


科技研發創新機 燒燙傷友見曙光
- Article Details
2016年端午連續假日期間,證嚴 上人行腳來到台北,並且在慈濟關渡園區安排多場與大台北地區的靜思弟子之溫馨座談。這是 證嚴上人第一次於端午時間行腳至北區與慈濟人共同過節,大愛感恩科技把握因緣,安排研發部同仁,於6月9日端午節當天下午專題報告,將燒燙傷友壓力布的研發進程、以及壓力衣量測進度等利用溫馨座談時間跟 證嚴上人及北區慈濟人呈報。
去年6月27日八仙塵爆意外發生,有將近四百多人不幸被火燒傷,且多數為正值青春洋溢、花樣年華的年輕人,當他們恍若從鬼門關歷劫重生,在他們前方的卻還有漫長復健之路。 證嚴上人十分不捨,於是在意外發生之後隨即指示慈濟醫療志業與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更舒適的壓力布,來幫助燒燙傷患者復健與傷疤恢復平整。研發部門的同仁,開始請教花蓮慈院、 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了解壓力布現況,共同研究如何再精進,因而開啟了這一段創新開發任務。
開發過程第一步首重涼感、透氣及舒適度, 證嚴上人親自承擔第一位試用者,將這塊壓力布製成護腰帶,經過連續三天親身試穿、試戴,確認,並且向研發團隊分享所測試的壓力布料體驗結果,如此慈心與悲心,深深的感動研發同仁與合作愛心夥伴們,開始一起不斷的投入研發測試。溫馨座談上,經李鼎銘總經理引言後,代表報告的 正雄師兄分享,從一開始加入機能性的冰涼紗線開始,一步步的研發改善,到加強現有壓力布所無之適當壓力、高透氣性的編織來增加復元效果,接著又著力於降低磨擦係數、改善布面磨擦、增加舒適性。為了確保壓力效果,陽光基金會的同仁在製壓力衣還要每四公分、四公分的量測來調整布料均壓值,量身訂做最適合每一位傷友的壓力衣,這一切一切的考量,都是為了幫助燒燙傷友穿著舒適、加速復原與重啟復健。
迎向陽光、慈濟人的愛不曾間斷,這一項新型燒燙傷友的壓力布的研發工作,已經進行到第九代壓力布、即將屆滿一年,其中除了大愛感恩研發同仁的用心思量、不斷克服困難,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無私的付出居功偉厥給與專業及經驗的傳授。為了加速幫助傷友之復建,研發團隊結合了慈濟人醫會及社區志工共約80人,經過四次的培訓 ,針對傷友患部各種壓力值、傷疤厚度色度量測之數據蒐集與記錄, 期待透過慈悲結合科技的力量,可以化悲劇為成長的動力,讓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理想落實。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虞珊明 台北關渡報導
科技研發創新機 燒燙傷友見曙光
- Article Details
2016年端午連續假日期間,證嚴 上人行腳來到台北,並且在慈濟關渡園區安排多場與大台北地區的靜思弟子之溫馨座談。這是 證嚴上人第一次於端午時間行腳至北區與慈濟人共同過節,大愛感恩科技把握因緣,安排研發部同仁,於6月9日端午節當天下午專題報告,將燒燙傷友壓力布的研發進程、以及壓力衣量測進度等利用溫馨座談時間跟 證嚴上人及北區慈濟人呈報。
去年6月27日八仙塵爆意外發生,有將近四百多人不幸被火燒傷,且多數為正值青春洋溢、花樣年華的年輕人,當他們恍若從鬼門關歷劫重生,在他們前方的卻還有漫長復健之路。 證嚴上人十分不捨,於是在意外發生之後隨即指示慈濟醫療志業與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更舒適的壓力布,來幫助燒燙傷患者復健與傷疤恢復平整。研發部門的同仁,開始請教花蓮慈院、 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了解壓力布現況,共同研究如何再精進,因而開啟了這一段創新開發任務。
開發過程第一步首重涼感、透氣及舒適度, 證嚴上人親自承擔第一位試用者,將這塊壓力布製成護腰帶,經過連續三天親身試穿、試戴,確認,並且向研發團隊分享所測試的壓力布料體驗結果,如此慈心與悲心,深深的感動研發同仁與合作愛心夥伴們,開始一起不斷的投入研發測試。溫馨座談上,經李鼎銘總經理引言後,代表報告的 正雄師兄分享,從一開始加入機能性的冰涼紗線開始,一步步的研發改善,到加強現有壓力布所無之適當壓力、高透氣性的編織來增加復元效果,接著又著力於降低磨擦係數、改善布面磨擦、增加舒適性。為了確保壓力效果,陽光基金會的同仁在製壓力衣還要每四公分、四公分的量測來調整布料均壓值,量身訂做最適合每一位傷友的壓力衣,這一切一切的考量,都是為了幫助燒燙傷友穿著舒適、加速復原與重啟復健。
迎向陽光、慈濟人的愛不曾間斷,這一項新型燒燙傷友的壓力布的研發工作,已經進行到第九代壓力布、即將屆滿一年,其中除了大愛感恩研發同仁的用心思量、不斷克服困難,陽光基金會、國智經編無私的付出居功偉厥給與專業及經驗的傳授。為了加速幫助傷友之復建,研發團隊結合了慈濟人醫會及社區志工共約80人,經過四次的培訓 ,針對傷友患部各種壓力值、傷疤厚度色度量測之數據蒐集與記錄, 期待透過慈悲結合科技的力量,可以化悲劇為成長的動力,讓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理想落實。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虞珊明 台北關渡報導
「艾」在慈濟志工行 「錚」心相待懿淳心
- Article Details
慈濟中有一個年輕人團體,名為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許多慈青學長畢業後,選擇投入慈濟志業體服務,也會發願承當起慈濟志業,報名慈濟志工培訓、授證成為慈濟委員誠慈。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地兒節目單元,今天特別邀請現在服務於大愛感恩科技的李艾錚師姊,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慈濟心路。
在大學時就已經接觸慈濟、參與慈青的李艾錚師姊,慈濟心路要從家裡開始說起:「因為媽媽是慈濟會員,有慈濟師姑住在家附近,與媽媽介紹慈濟,媽媽了解有一個這麼好、這麼美善的團體,幫助苦難的人,所以媽媽也希望能付出一點心力,但媽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做志工,所以在自己能力所為,捐一點錢幫助他人,長期下來已經護持慈濟,且將近有40年左右。」
「在我準備到台南讀大學時,師姑與媽媽和我分享慈濟有慈青社,可以邀請女兒來參加慈青社,想說媽媽認同慈濟好、上大學也不知道要做什麼,離開家裡到外地讀書,面對新的環境,有答應師姑說可以去了解什麼是慈青社。」在開學前新生訓練的新生社團博覽上,艾錚師姊從第一攤開始走到最後一攤,繞了一大圈,始終沒有看慈青社的攤位,納悶慈青社到底是什麼?怎麼都沒看到這個社團!當年輕的艾錚師姊想放棄參加慈青社的念頭,隔天一位慈青學姊來到我們宿舍發宣傳單,邀請大家來參與期初茶會,第一次與慈青社的相見。「是慈青社!不是沒有嗎?不是找不到,於是跑過去問學姊問,妳是慈青社嗎?我怎以報名嗎?」因緣就這樣開始參與慈青社。「因緣如此奇妙,假如沒有這位學姊一間一間房間邀請活動,可能這樣的因緣就這麼斷掉了!」
在平常與社區慈濟師姑師伯往來,善的種子早已經種在心理,因緣來時就發芽了。李艾錚師姊的媽媽也不簡單,當初願意捐款救人,成為慈濟會員,一當就當了40多年不間斷;臺灣的美,美在每一個人的心,很多人省吃儉用,雖然生活沒有很富裕,但也願意分一點來幫助別人;艾錚的媽媽很不簡單,家教做得很好,以身教帶替言教。
參加慈青社,慈青社是一個服務性社團,且蘊含著慈濟人文精神及宗教理念。在參加慈青社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學長學姊邀請我們到榮民之家服務、關懷年長者,榮民伯伯住在榮民之家,沒有任何的親戚、沒有子女,第一次接觸榮民的艾錚師姊,當下想說我能做什麼:「非常緊張,第一次來到這裡、第一次接觸不認識的人,非常害怕,平常在家裡與爺爺奶奶互動,也沒這麼的緊密熱絡,好在有學長學姊教我們一些手部按摩運動、團康遊戲,幫爺爺們按摩、互動,拉近一點點距離,我才敢跟老爺爺說話,因為這樣的經驗,讓我有的一些的自省,我都可以跟不認識老爺爺互動,但我為什麼不能與住在家裡面的爺爺互動,在活動後的分享,借鏡自省,回到家以後也要幫爺爺按摩。」
參加慈青很感動,真的在慈青社的活動當中,都會反照自己有沒有做到,參加慈青社就是開使我們去服務別人的機會,雖然我們都很有善心,就是不知道如何幫忙、如何跨出這步,都會覺得不好意思、不知如何開口、不知如何幫助他人,因為在慈青善的環境中,一點一滴打開自己的心,去服務他人,也將這份愛的互動帶回家中,與家人互動,拉近家人間情誼。
為何發心承擔起慈濟委員?「其實自己猶豫了很久,畢業後五年才願意回到慈濟受證,在這段期間,我們直屬委員不斷的關心、邀約我,慈青畢業了可以多回來關心學弟學妹,開始培訓,替 上人承擔使命,我都不斷推託,跟師姑我很忙、沒有時間,但在一次參與慈青營隊中,聽到 上人呼喚我的孩子去了哪裡?意味著未來能否還再看的到這一群孩子?他們有沒有繼續再慈濟道上精進;所以我不能再找理由,拿著報名表報名培訓,跟媽媽說我要報名慈濟委員陪訓,於民國100年授證為慈濟委員,感恩 上人賜予的法號『懿淳』,如同單純的純, 上人期許弟子我能以單純的心去做事情,對的事做就對了,並保持一棵赤子之心。」
畢了業以後,開始找工作,還沒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工作之前,有在其他商業電視台新聞部工作,因為從事記者相關工作反應都要很即時,所接收的訊息不一定都是快樂美善的事情,大多都是社會寫實面、或政治相關新聞,很感恩與同事間的相處都還不錯,只是在商業性的電視台工作,相對競爭壓力很高,在競爭與即時性的壓力,長時間接觸負面的訊息不斷的累積,在你當下的工作可能會抱怨很多,當負面新聞多了,整天下來的心情就會很沉重,在這樣環境下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心境,所以想說換個環境工作, 上人也慈示我的(慈青)孩子在哪裡?所以選擇慈濟志業體服務。
在大學參加慈青社,畢了業後很少回來慈濟服務,受證成慈濟委員只當名快樂志工,但好像沒有真正回來幫助 上人承擔使命,艾錚心想竟然我有相關的經驗、與能力,就回來志業體服務吧,因緣際會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服務,雖然與之前工做內容、環境截然不同,但環保宣導很重要,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業需要有行銷推廣、或媒體傳播人才,可以在這裡付出一點力量,從頭學起,但在善的環境下工作,真的心情真的會開心,在大愛感恩科技的人都不藏私,大家都互相幫忙,將他所知道的教導、與告訴你,也會不吝嗇請指導您,在這工作當中,你會有一種歡喜心與成就感,我每天所做的事都是善的對的事情,且有意義的,你知道你在為了什麼而努力,比較起來就多一些快樂與歡喜,不傷害到他人、理念都是良善、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
一路走來,從當初上大學報名參加慈青社,到畢業了工作、參加志工培訓、授證成為慈濟委員,結束幾年來的媒體人生活,最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服務,在大愛感恩科技剛開始可能會有點不適應職志合一,漸漸地解開心中疑問,很感恩身旁的所有法親家人呵護與愛護,更堅定自己在志業體服務,每到一個環境,都會有菩薩考驗您的道心,磨練出我們的真如本性-明珠,照亮他人。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艾」在慈濟志工行 「錚」心相待懿淳心
- Article Details
慈濟中有一個年輕人團體,名為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許多慈青學長畢業後,選擇投入慈濟志業體服務,也會發願承當起慈濟志業,報名慈濟志工培訓、授證成為慈濟委員誠慈。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共同製播環保愛地兒節目單元,今天特別邀請現在服務於大愛感恩科技的李艾錚師姊,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慈濟心路。
在大學時就已經接觸慈濟、參與慈青的李艾錚師姊,慈濟心路要從家裡開始說起:「因為媽媽是慈濟會員,有慈濟師姑住在家附近,與媽媽介紹慈濟,媽媽了解有一個這麼好、這麼美善的團體,幫助苦難的人,所以媽媽也希望能付出一點心力,但媽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做志工,所以在自己能力所為,捐一點錢幫助他人,長期下來已經護持慈濟,且將近有40年左右。」
「在我準備到台南讀大學時,師姑與媽媽和我分享慈濟有慈青社,可以邀請女兒來參加慈青社,想說媽媽認同慈濟好、上大學也不知道要做什麼,離開家裡到外地讀書,面對新的環境,有答應師姑說可以去了解什麼是慈青社。」在開學前新生訓練的新生社團博覽上,艾錚師姊從第一攤開始走到最後一攤,繞了一大圈,始終沒有看慈青社的攤位,納悶慈青社到底是什麼?怎麼都沒看到這個社團!當年輕的艾錚師姊想放棄參加慈青社的念頭,隔天一位慈青學姊來到我們宿舍發宣傳單,邀請大家來參與期初茶會,第一次與慈青社的相見。「是慈青社!不是沒有嗎?不是找不到,於是跑過去問學姊問,妳是慈青社嗎?我怎以報名嗎?」因緣就這樣開始參與慈青社。「因緣如此奇妙,假如沒有這位學姊一間一間房間邀請活動,可能這樣的因緣就這麼斷掉了!」
在平常與社區慈濟師姑師伯往來,善的種子早已經種在心理,因緣來時就發芽了。李艾錚師姊的媽媽也不簡單,當初願意捐款救人,成為慈濟會員,一當就當了40多年不間斷;臺灣的美,美在每一個人的心,很多人省吃儉用,雖然生活沒有很富裕,但也願意分一點來幫助別人;艾錚的媽媽很不簡單,家教做得很好,以身教帶替言教。
參加慈青社,慈青社是一個服務性社團,且蘊含著慈濟人文精神及宗教理念。在參加慈青社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學長學姊邀請我們到榮民之家服務、關懷年長者,榮民伯伯住在榮民之家,沒有任何的親戚、沒有子女,第一次接觸榮民的艾錚師姊,當下想說我能做什麼:「非常緊張,第一次來到這裡、第一次接觸不認識的人,非常害怕,平常在家裡與爺爺奶奶互動,也沒這麼的緊密熱絡,好在有學長學姊教我們一些手部按摩運動、團康遊戲,幫爺爺們按摩、互動,拉近一點點距離,我才敢跟老爺爺說話,因為這樣的經驗,讓我有的一些的自省,我都可以跟不認識老爺爺互動,但我為什麼不能與住在家裡面的爺爺互動,在活動後的分享,借鏡自省,回到家以後也要幫爺爺按摩。」
參加慈青很感動,真的在慈青社的活動當中,都會反照自己有沒有做到,參加慈青社就是開使我們去服務別人的機會,雖然我們都很有善心,就是不知道如何幫忙、如何跨出這步,都會覺得不好意思、不知如何開口、不知如何幫助他人,因為在慈青善的環境中,一點一滴打開自己的心,去服務他人,也將這份愛的互動帶回家中,與家人互動,拉近家人間情誼。
為何發心承擔起慈濟委員?「其實自己猶豫了很久,畢業後五年才願意回到慈濟受證,在這段期間,我們直屬委員不斷的關心、邀約我,慈青畢業了可以多回來關心學弟學妹,開始培訓,替 上人承擔使命,我都不斷推託,跟師姑我很忙、沒有時間,但在一次參與慈青營隊中,聽到 上人呼喚我的孩子去了哪裡?意味著未來能否還再看的到這一群孩子?他們有沒有繼續再慈濟道上精進;所以我不能再找理由,拿著報名表報名培訓,跟媽媽說我要報名慈濟委員陪訓,於民國100年授證為慈濟委員,感恩 上人賜予的法號『懿淳』,如同單純的純, 上人期許弟子我能以單純的心去做事情,對的事做就對了,並保持一棵赤子之心。」
畢了業以後,開始找工作,還沒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工作之前,有在其他商業電視台新聞部工作,因為從事記者相關工作反應都要很即時,所接收的訊息不一定都是快樂美善的事情,大多都是社會寫實面、或政治相關新聞,很感恩與同事間的相處都還不錯,只是在商業性的電視台工作,相對競爭壓力很高,在競爭與即時性的壓力,長時間接觸負面的訊息不斷的累積,在你當下的工作可能會抱怨很多,當負面新聞多了,整天下來的心情就會很沉重,在這樣環境下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心境,所以想說換個環境工作, 上人也慈示我的(慈青)孩子在哪裡?所以選擇慈濟志業體服務。
在大學參加慈青社,畢了業後很少回來慈濟服務,受證成慈濟委員只當名快樂志工,但好像沒有真正回來幫助 上人承擔使命,艾錚心想竟然我有相關的經驗、與能力,就回來志業體服務吧,因緣際會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服務,雖然與之前工做內容、環境截然不同,但環保宣導很重要,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業需要有行銷推廣、或媒體傳播人才,可以在這裡付出一點力量,從頭學起,但在善的環境下工作,真的心情真的會開心,在大愛感恩科技的人都不藏私,大家都互相幫忙,將他所知道的教導、與告訴你,也會不吝嗇請指導您,在這工作當中,你會有一種歡喜心與成就感,我每天所做的事都是善的對的事情,且有意義的,你知道你在為了什麼而努力,比較起來就多一些快樂與歡喜,不傷害到他人、理念都是良善、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
一路走來,從當初上大學報名參加慈青社,到畢業了工作、參加志工培訓、授證成為慈濟委員,結束幾年來的媒體人生活,最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服務,在大愛感恩科技剛開始可能會有點不適應職志合一,漸漸地解開心中疑問,很感恩身旁的所有法親家人呵護與愛護,更堅定自己在志業體服務,每到一個環境,都會有菩薩考驗您的道心,磨練出我們的真如本性-明珠,照亮他人。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週日, 12 六月 2016
守護青海碧藍天 環保力即知即行
- Article Details
青海位於高海拔,空氣稀薄,當地居民燒媒炭取暖,垃圾也以直接焚燒做處理,居民大多有肺部或呼吸道疾病,環保志工李翔林也曾不以為然,而在認識慈濟後,發現做環保的重要,天天騎著電動三輪車做回收,在市場做生意的他,也帶動商家一起來回收紙箱,在青海成立了第一個環保點。
騎著電動車,沿著大街小巷做回收,這是李翔林每一天的工作,不敢懈怠,因為不回收就是被燒掉。
志工 李翔林:「你不做,他們馬上就點(燒),還不如我拉回來,也能賣幾塊錢。」
青海位在高海拔,空氣稀薄,居民習慣燒煤炭取暖,再加上焚燒垃圾,天空總是灰灰的。
李翔林也曾不以為意,走入慈濟,終於知道環保的重要,在市場做生意的他,天天撿紙板,還帶動附近商家一同來做。
商家:「盒子塑膠袋我們經常也是扔掉,扔掉不如給他做環保,幫他一把,也是幫自己,對社會。」
志工 李翔林:「保護地球母親是我們人人有責吧,自己。」
他認為該承擔的,還有這件事。
慈濟志工 祁海明:「會所有點事,他們打電話叫我過去,我們不管有環保或者訪視,只要你打電話邀約,就會說沒問題,只要你叫我就過來,永遠都是OK的。」
樂於助人,喜歡做訪視看個案,慈濟在青海善的志業,他是重要的生力軍,七十六歲的老父親,曾經因不明白而擔憂,如今以他為榮。
李翔林的父親:「(做回收)衣服髒了(沒關係),內心要乾淨,身上髒沒關係,內心不要髒了就好,聽了證嚴上人的話,好好把環保做下去,極力支持。」 Read more
推行環保幼扎根 校園撒播善種子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慈濟志工最近來到聖馬刁鎮的基層教育單位,再一次向學生宣導環保觀念,結果孩子們高舉自製的海報,上面寫了什麼,帶您來看。
菲律賓慈濟人來到聖馬刁鎮的兩間小學,和小朋友聊環保,結果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了。
慈濟志工 伊麗莎:「這裡的每個人都很努力做回收,垃圾今天被丟棄沒錯,但其實裡面也許仍有價值,只要你試著回收、過磅、處理這些東西,你就不會亂丟垃圾了。」
志工長年在教育單位宣導資源分類的觀念,學生不但聽進去,這天他們還想說聲感謝。
學生 克里斯:「即使我們做得不多,但很高興我們能,透過資源分類幫助別人,也謝謝慈濟基金會一直在這裡,幫著窮人。」
慈濟志工與小學學童,跨世代的對話,因為環保、沒有代溝。
僑納斯 羅登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用心烹煮素食佳餚 餐桌上救地球
- Article Details
美國慈濟志工,只要有機會,總會把握推廣素食。德州「奧斯汀素食博覽會」(4/2),以及「西雅圖素食美食節」(4/9),慈濟人設計不同內容,與民眾結緣。
量血壓、測血糖,關心健康。慈濟志工第五年參與「西雅圖素食美食節」,兩天出動20位志工,其中包括醫護專業人士,現場提供民眾飲食照護和身體保養的建議。
德州的「奧斯汀素食博覽會」,則是在陽光下熱情展開。東方人的米食,健康美味,慈濟志工邀請民眾品嘗「香積飯」,也介紹它的賑災功能。
以慈悲為初衷,應用科技研發,環保救地球的綠色產品,在會場深受肯定與歡迎。
真善美志工 美國綜合報導 Read more
腦麻兒環保
- Article Details
16 patients suffering cerebral palsy arrived at the Tzu Chi Bixin Recycling Station in Kaohsiung to try their hands 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anyone can give as long as they want to. We join this memorable event at the end of today`s program.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16位患有腦性麻痺的病人,來到高雄的慈濟必信環保站,學習用雙手做環保,這証明了只要有心,任何人都能付出,節目的最後一起來看看,這感人的活動,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Read more
腦麻兒環保
- Article Details
16 patients suffering cerebral palsy arrived at the Tzu Chi Bixin Recycling Station in Kaohsiung to try their hands 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anyone can give as long as they want to. We join this memorable event at the end of today`s program.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16位患有腦性麻痺的病人,來到高雄的慈濟必信環保站,學習用雙手做環保,這証明了只要有心,任何人都能付出,節目的最後一起來看看,這感人的活動,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Read more
週六, 11 六月 2016
力行環保 慈悲科技展愛心
- Article Details
「寧靜的天空,蟬叫的嗡嗡,有很多的螢火蟲穿梭在垃圾桶,地球閉著眼睛不敢太吃驚,他們在回收環保,清掃是他們的舞蹈……」2016年5月22日,初夏的周日清晨,臺北慈 濟松山聯絡處,飄揚著輕快、歡喜的歌聲,原來是「大愛環保與感恩科技研習活動」第十八場,在這裡舉行,吸引位二百一十慈濟志工及社區民眾参加。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也 親臨現場全程參與,大力推廣環保教育與慈悲科技。在活動段落中,李總經理幽默的穿插著有獎問答,鼓勵大家一起來做環保,愛護地球。
研習活動一開始,臺上十多位慈濟志工帶動唱著〈清掃是舞蹈〉,而臺下的來賓也開心地配合一起舞動,嘹亮而歡欣的歌聲,不僅為今日嚴肅議題的研習課程做了一個輕鬆有趣的開 場,也讓與會者身心舒暢,準備好好學習。
◎城市礦產要珍惜 日日環保最歡喜
「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環保問題就是電子廢棄物!」第一堂課由慈濟教聯會志工政大資管博士林志弘介紹「城市礦產」。「清淨在源頭,製造時就要考慮如何安全又有效率的回收!大家 要珍惜物資,能減量才不浪費,能不用就不要用!」原來廢棄的各種3C產品中蘊藏著豐富的礦資源,大家應該響應環保回收再利用。「有手機的,請舉手!」臺下的聽眾幾乎都舉手 了。「廢棄的手機裡面有很多貴金屬,兩萬隻手機可以提煉出1公斤的黃金!」從廢棄的手機中可分解出的重金屬,竟比從礦場中提煉,還要更有效益呢!
林博士也提醒大家注意寶特瓶對環境的危害,他說:「臺灣每年使用四十六億支寶特瓶,而一公升容量的寶特瓶在製造時需要消耗十七點五公升的水!」慈濟志工陳淑敏也在場以「環保十指口訣」教大家如何做好回收物品的分類,讓大家更清楚如何以實際行動落實環保。「做環保很好,做一天算一天!」八十三歲的陳秀雲是十多年的慈濟環保志工,子女們看到她 歡喜地投入,非常支持。她說:「我要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也邀請大家一起來做環保!」
◎貼心創意展慈悲 善用科技愛無邊
第二堂課則由慈濟志工魏志龍、陳惠美與賴淑貞介紹「慈悲科技」,慈悲科技產品的內涵元素:慈悲、科技、環保、人文、感恩、尊重、愛等等。臺上志工以輕鬆逗趣的方式,介紹各 種以環保與賑災為前提,開發出的各式慈悲科技商品,包括:毛毯、太陽能LED後背包、護足舒壓襪、防穿刺神奇白布鞋、太陽能LED帽等等。臺下的會眾不時發出驚嘆聲,笑聲。中場休息時,大家紛紛到展示櫃檯將各種產品看個仔細,也紛紛購買以實際行動支持環保。
◎全球暖化 茹素救地球
由於石化燃料的濫用,過分倚賴塑膠,大量砍樹,畜牧業的興起,以及人口的壓力等因素造成全球暖化。全球氣候失調,水災和旱災以及沙漠化現象愈來愈嚴重,對於生態體系、水土資源、人類的活動與生存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我們該如何面對「地球發燒了」?
「我的小孩是第四代全素的寶寶,他非常的健康!很多茹素的人都擔心會不會不健康?會不會鈣不足?他六個月大時,我帶他去看牙醫,牙醫非常的驚訝,這樣素食的孩子的鈣質竟非 常的充足,非常的健康!大家等一下可以親自抱抱看我的寶寶就知道了!」第三代「全素」的詹瑞琴女士帶著她可愛的寶寶一起現身說法,呼籲大眾要素食。
為何應該素食,詹瑞琴說:「我們地球生產的糧食原來可以供應八十億人食用,然而現在全球只有七十億人,卻有很多人因沒有糧食,挨餓甚至死亡,其中全球飢餓的孩童便有十億人。相信大家都看過世界新聞報導,富有的國家拿錢向貧窮的國家購買糧食,而其中百分之七十的糧食是用來餵養有錢國家人民要食用的動物。窮國的人民卻只能挨餓,看著自己孩子 活活餓死!」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大量可憐飢民,期望有更多人能加入茹素的行列!
◎身體力行揚理念 落實環保最重要
「很感謝大愛感恩科技為地球環保所做的努力,也讓我們清楚地明白哪些東西是可以真正回收再利用的!那位八十三歲的阿嬤分享,她每天清晨四點就起來做環保,很令人感動!」王淑如一早自基隆來出席今天的活動,身為海洋大學與水公園環教講師,她用心聆聽課程,收集資訊,希望能為環境教育貢獻更多的心力。聽了一上午的課,王淑如希望大家都能隨時隨 地做環保之外,也強調發展慈悲科技的重要,王淑如說:「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就是護持國際賑災!」
「我來之前覺得垃圾分類很麻煩,直接丟垃圾桶就好了!我沒有想到原來有些要丟棄的物品裡面含有金屬,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以後我要做好垃圾分類,也會請同學一起做!」大男生張家齊還在就讀高一,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參加今日的研習,收穫不少。
前年剛從加拿大返回臺灣的林舜之感慨地說:「現在的電器用品幾年就無法用,壽命很短,強迫你要去買新的。這是現代科技的不歸路!是一種浪費,造成地球的破壞。慈悲科技的概 念很不一樣,純粹是為了拯救地球,而不是以商業利益為出發點。」以前都買鳳梨酥、茶葉送人的他說:「今年夏天回上海過暑假時,我們要改送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給親友。這次回去介紹環保概念給他們,這樣更有意義!」
林舜之侃侃而談,身旁來自上海的妻子袁璟一直點頭,深表同感地說:「一般人如果沒有來參加研習,沒有看到這些展示與產品,會以為環保只是口號而已!不會體認到環保和我們實 際的生活關係那麼的密切!而真正的參與,要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可操作是很重要的!」袁璟在慈濟擔任大愛媽媽,近日也去環保站參觀,並參加大愛媽媽博覽會展演「縱鯉增壽」減塑行動,六歲的兒子林禹軒也一起參加演出,難怪她感觸良多!
2016/05/22 | ◎王美瑜/臺北市松山區報導
Read more力行環保 慈悲科技展愛心
- Article Details
「寧靜的天空,蟬叫的嗡嗡,有很多的螢火蟲穿梭在垃圾桶,地球閉著眼睛不敢太吃驚,他們在回收環保,清掃是他們的舞蹈……」2016年5月22日,初夏的周日清晨,臺北慈 濟松山聯絡處,飄揚著輕快、歡喜的歌聲,原來是「大愛環保與感恩科技研習活動」第十八場,在這裡舉行,吸引位二百一十慈濟志工及社區民眾参加。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也 親臨現場全程參與,大力推廣環保教育與慈悲科技。在活動段落中,李總經理幽默的穿插著有獎問答,鼓勵大家一起來做環保,愛護地球。
研習活動一開始,臺上十多位慈濟志工帶動唱著〈清掃是舞蹈〉,而臺下的來賓也開心地配合一起舞動,嘹亮而歡欣的歌聲,不僅為今日嚴肅議題的研習課程做了一個輕鬆有趣的開 場,也讓與會者身心舒暢,準備好好學習。
◎城市礦產要珍惜 日日環保最歡喜
「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環保問題就是電子廢棄物!」第一堂課由慈濟教聯會志工政大資管博士林志弘介紹「城市礦產」。「清淨在源頭,製造時就要考慮如何安全又有效率的回收!大家 要珍惜物資,能減量才不浪費,能不用就不要用!」原來廢棄的各種3C產品中蘊藏著豐富的礦資源,大家應該響應環保回收再利用。「有手機的,請舉手!」臺下的聽眾幾乎都舉手 了。「廢棄的手機裡面有很多貴金屬,兩萬隻手機可以提煉出1公斤的黃金!」從廢棄的手機中可分解出的重金屬,竟比從礦場中提煉,還要更有效益呢!
林博士也提醒大家注意寶特瓶對環境的危害,他說:「臺灣每年使用四十六億支寶特瓶,而一公升容量的寶特瓶在製造時需要消耗十七點五公升的水!」慈濟志工陳淑敏也在場以「環 保十指口訣」教大家如何做好回收物品的分類,讓大家更清楚如何以實際行動落實環保。「做環保很好,做一天算一天!」八十三歲的陳秀雲是十多年的慈濟環保志工,子女們看到她 歡喜地投入,非常支持。她說:「我要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也邀請大家一起來做環保!」
◎貼心創意展慈悲 善用科技愛無邊
第二堂課則由慈濟志工魏志龍、陳惠美與賴淑貞介紹「慈悲科技」,慈悲科技產品的內涵元素:慈悲、科技、環保、人文、感恩、尊重、愛等等。臺上志工以輕鬆逗趣的方式,介紹各 種以環保與賑災為前提,開發出的各式慈悲科技商品,包括:毛毯、太陽能LED後背包、護足舒壓襪、防穿刺神奇白布鞋、太陽能LED帽等等。臺下的會眾不時發出驚嘆聲,笑 聲。中場休息時,大家紛紛到展示櫃檯將各種產品看個仔細,也紛紛購買以實際行動支持環保。
◎全球暖化 茹素救地球
由於石化燃料的濫用,過分倚賴塑膠,大量砍樹,畜牧業的興起,以及人口的壓力等因素造成全球暖化。全球氣候失調,水災和旱災以及沙漠化現象愈來愈嚴重,對於生態體系、水土資源、人類的活動與生存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我們該如何面對「地球發燒了」?
「我的小孩是第四代全素的寶寶,他非常的健康!很多茹素的人都擔心會不會不健康?會不會鈣不足?他六個月大時,我帶他去看牙醫,牙醫非常的驚訝,這樣素食的孩子的鈣質竟非常的充足,非常的健康!大家等一下可以親自抱抱看我的寶寶就知道了!」第三代「全素」的詹瑞琴女士帶著她可愛的寶寶一起現身說法,呼籲大眾要素食。
為何應該素食,詹瑞琴說:「我們地球生產的糧食原來可以供應八十億人食用,然而現在全球只有七十億人,卻有很多人因沒有糧食,挨餓甚至死亡,其中全球飢餓的孩童便有十億 人。相信大家都看過世界新聞報導,富有的國家拿錢向貧窮的國家購買糧食,而其中百分之七十的糧食是用來餵養有錢國家人民要食用的動物。窮國的人民卻只能挨餓,看著自己孩子 活活餓死!」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大量可憐飢民,期望有更多人能加入茹素的行列!
◎身體力行揚理念 落實環保最重要
「很感謝大愛感恩科技為地球環保所做的努力,也讓我們清楚地明白哪些東西是可以真正回收再利用的!那位八十三歲的阿嬤分享,她每天清晨四點就起來做環保,很令人感動!」王 淑如一早自基隆來出席今天的活動,身為海洋大學與水公園環教講師,她用心聆聽課程,收集資訊,希望能為環境教育貢獻更多的心力。聽了一上午的課,王淑如希望大家都能隨時隨 地做環保之外,也強調發展慈悲科技的重要,王淑如說:「護持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就是護持國際賑災!」
「我來之前覺得垃圾分類很麻煩,直接丟垃圾桶就好了!我沒有想到原來有些要丟棄的物品裡面含有金屬,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以後我要做好垃圾分類,也會請同學一起做!」大男生張家齊還在就讀高一,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參加今日的研習,收穫不少。
前年剛從加拿大返回臺灣的林舜之感慨地說:「現在的電器用品幾年就無法用,壽命很短,強迫你要去買新的。這是現代科技的不歸路!是一種浪費,造成地球的破壞。慈悲科技的概 念很不一樣,純粹是為了拯救地球,而不是以商業利益為出發點。」以前都買鳳梨酥、茶葉送人的他說:「今年夏天回上海過暑假時,我們要改送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給親友。這次回去介紹環保概念給他們,這樣更有意義!」
林舜之侃侃而談,身旁來自上海的妻子袁璟一直點頭,深表同感地說:「一般人如果沒有來參加研習,沒有看到這些展示與產品,會以為環保只是口號而已!不會體認到環保和我們實 際的生活關係那麼的密切!而真正的參與,要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可操作是很重要的!」袁璟在慈濟擔任大愛媽媽,近日也去環保站參觀,並參加大愛媽媽博覽會展演「縱鯉增壽」減塑 行動,六歲的兒子林禹軒也一起參加演出,難怪她感觸良多!
2016/05/22 | ◎王美瑜/臺北市松山區報導
Read more週五, 10 六月 2016
鼓浪嶼環保驛站開幕 "垃圾不落地"
- Article Details
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由思明區委文明辦、街道辦事處和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在鼓浪嶼鋼琴碼頭舉辦了「鼓浪嶼環保驛站」開幕儀式,廈門慈濟志工將在鼓浪嶼宣導綠色環保主題活動,致力於打造更加優美的海上花園-美麗鼓浪嶼。鼓浪嶼街道家綜和鼓浪嶼愛心郵路的綠衣使者的志願者積極與慈濟志工對接,將定期一起在入商戶和住戶以及對過往遊客進行環保宣傳:「垃圾不落地琴島更美麗」、「垃圾分類,變廢為寶」、「低碳生活我先行」以實際行動撿拾島上主幹道環島路、龍頭路、泉州路、市場路、福建路小吃一條街等遊客商舖聚集路段進行宣傳。志願者們用他們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感染著島上的每一家商家和每一個人加入到環保生活,他們用生命之花綻放在美麗鼓浪嶼。
有「海上花園」的鼓浪嶼,面積一點九一平方公里,百年來享有最美社區、鋼琴之島、名人島、富人島、萬國建築博覽會等等稱謂。鼓浪嶼的路名都是以各個省、市、縣名來命名的,這裡曾吸引海內外、臺灣的僑商、士紳來島上置業,他們興建了一千多座中西合璧各具特色的別墅,還有領事館教堂等典範建築;原是人文薈萃的社區,現已嬗變為風景旅遊區,近年來由於拆遷和學習、工作、生活的不方便,導致大量的人口外流,由三萬多人驟減至五、六千,而且大半是孤老、病人。承為觀光勝地的鼓浪嶼,因為大量的觀光客,所留下滿地的垃圾,破壞了鼓浪嶼風土民情的風光。
上午9點,開幕式在鋼琴碼頭旁的小廣場處正式開始。由志願者們帶來的表演,將環保驛站、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的理念,用寓教於樂的形式展現出來。他們扮演不同類型的可回收垃圾,精彩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鼓浪嶼街道黨政辦的蔡亞娟主任,近年來鼓浪嶼的遊客量與日俱增,景區的環保壓力非常大。「如果單靠政府的力量來宣傳環保,力量非常單薄,只有調集廣大志願者、遊客和居民的積極性,才能做得更好。」從2014年開始鼓浪嶼開始施行「垃圾不落地」,每週末都會有志願者登島宣傳和幫助清理垃圾。2015年8月以來,又試行垃圾分類工作,志願者給商家、居民提供垃圾分類指導。「鼓浪嶼的環保工作中,志願者們扮演了重要的一環。環保驛站的設立,給了他們一個正式的支點,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宣傳作用。」鼓浪嶼接下來志願者們將以環保驛站為支點,組織更大、更多環保宣傳活動。
是由思明區委文明辦、鼓浪嶼街道辦事處和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共同合辦鼓浪嶼環保驛站,以店面的形式,坐落於鼓浪嶼龍頭路106號,面積約50平方米,是一個集環保知識教育、環保體驗學習、環保展示宣導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環保空間,也是全島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類工作的前沿站和宣導站。
所謂驛站就是給人以休息的地方。環保驛站就是要在遊人如織的景區中,不僅為大家提供充滿環保概念的歇腳場所,還要讓環保的理念在大家的心中生根發芽,既有環保展示宣導,又有環保體驗學習,期許鼓浪嶼藉著環保驛站,推動環保教育,讓環保理念深植人心,讓鼓浪嶼成為人間淨土。
轉載 廈門晚報
鼓浪嶼環保驛站開幕 "垃圾不落地"
- Article Details
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由思明區委文明辦、街道辦事處和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在鼓浪嶼鋼琴碼頭舉辦了「鼓浪嶼環保驛站」開幕儀式,廈門慈濟志工將在鼓浪嶼宣導綠色環保主題活動,致力於打造更加優美的海上花園-美麗鼓浪嶼。鼓浪嶼街道家綜和鼓浪嶼愛心郵路的綠衣使者的志願者積極與慈濟志工對接,將定期一起在入商戶和住戶以及對過往遊客進行環保宣傳:「垃圾不落地琴島更美麗」、「垃圾分類,變廢為寶」、「低碳生活我先行」以實際行動撿拾島上主幹道環島路、龍頭路、泉州路、市場路、福建路小吃一條街等遊客商舖聚集路段進行宣傳。志願者們用他們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感染著島上的每一家商家和每一個人加入到環保生活,他們用生命之花綻放在美麗鼓浪嶼。
有「海上花園」的鼓浪嶼,面積一點九一平方公里,百年來享有最美社區、鋼琴之島、名人島、富人島、萬國建築博覽會等等稱謂。鼓浪嶼的路名都是以各個省、市、縣名來命名的,這裡曾吸引海內外、臺灣的僑商、士紳來島上置業,他們興建了一千多座中西合璧各具特色的別墅,還有領事館教堂等典範建築;原是人文薈萃的社區,現已嬗變為風景旅遊區,近年來由於拆遷和學習、工作、生活的不方便,導致大量的人口外流,由三萬多人驟減至五、六千,而且大半是孤老、病人。承為觀光勝地的鼓浪嶼,因為大量的觀光客,所留下滿地的垃圾,破壞了鼓浪嶼風土民情的風光。
上午9點,開幕式在鋼琴碼頭旁的小廣場處正式開始。由志願者們帶來的表演,將環保驛站、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的理念,用寓教於樂的形式展現出來。他們扮演不同類型的可回收垃圾,精彩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鼓浪嶼街道黨政辦的蔡亞娟主任,近年來鼓浪嶼的遊客量與日俱增,景區的環保壓力非常大。「如果單靠政府的力量來宣傳環保,力量非常單薄,只有調集廣大志願者、遊客和居民的積極性,才能做得更好。」從2014年開始鼓浪嶼開始施行「垃圾不落地」,每週末都會有志願者登島宣傳和幫助清理垃圾。2015年8月以來,又試行垃圾分類工作,志願者給商家、居民提供垃圾分類指導。「鼓浪嶼的環保工作中,志願者們扮演了重要的一環。環保驛站的設立,給了他們一個正式的支點,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宣傳作用。」鼓浪嶼接下來志願者們將以環保驛站為支點,組織更大、更多環保宣傳活動。
是由思明區委文明辦、鼓浪嶼街道辦事處和廈門慈濟慈善志業中心共同合辦鼓浪嶼環保驛站,以店面的形式,坐落於鼓浪嶼龍頭路106號,面積約50平方米,是一個集環保知識教育、環保體驗學習、環保展示宣導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環保空間,也是全島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類工作的前沿站和宣導站。
所謂驛站就是給人以休息的地方。環保驛站就是要在遊人如織的景區中,不僅為大家提供充滿環保概念的歇腳場所,還要讓環保的理念在大家的心中生根發芽,既有環保展示宣導,又有環保體驗學習,期許鼓浪嶼藉著環保驛站,推動環保教育,讓環保理念深植人心,讓鼓浪嶼成為人間淨土。
轉載 廈門晚報
週四, 09 六月 2016
蔬果星球之旅 素食饗宴美味飄香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慈濟幼兒園,蔬果星球活動開跑,藉由小朋友入住蔬果星球,成為星球的一員,一起來擔負不殺生的使命,藉此推動齋戒茹素,今年特地邀請學生來做工作人員,在做中,學習更多。
吉打慈濟幼兒園學生:「(請問你有沒有吃素)有。(為什麼你要去蔬果星球)因為我們要去救動物。」
過海關,穿上太空服,帶著愉快的心情,往蔬果星球出發,一年一度的蔬果星球活動開跑,今年,同學們,有人是訪客,有人是主人,學習如何準備素食餐點,招待客人。
吉打慈濟幼兒園學生 楊鎮鴻:「大家一起來吃素,我們一起來吃素。」
還有行動劇,他們也參與其中,當演員。
吉打慈濟幼兒園學生 呂玉緋:「吃菜菜沒有痛痛,吃肉肉(動物)有痛痛,所以我們一起來吃菜菜。」
為了打造蔬果星球工廠,檳城幼兒園,則是先展開,招募人才的工作。
檳城慈濟幼兒園老師:「我給你大一點的剪刀,看你會不會用。請你在這邊剪一條直線,剪一半給我。」
同學們一一應徵,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有人負責設計,有人負責招待,還有人想要做廚師。
檳城慈濟幼兒園老師:「(指甲)有一點長長,不能,要回去剪,叫媽媽剪。」
透過角色扮演,學會承擔責任,也親手操作,學習到的會更多。
陳慧潔 莊智文 尤靜蓓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中風做環保 另類復健洗滌心靈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的巴生中路環保站,有一群環保志工,其中有二位還是中風病友,透過做環保,不但當成是復健,這股環保風潮也影響身邊的人。
一拐一拐走進巴生中路環保站,很難想像傅明強當初是不情願來到這裡。
慈濟志工 陳麗珠:「他一開始來的時候,因為中風,腦方面會比較慢一點,雜紙、黑白紙全部摻在一起,所以慢慢教他。而且他在廁所的時候,他也不想勞煩別人,他要自己脫(褲子),結果會弄髒整個廁所,所以我們的師兄都很慈悲的會替他處理。」
因為有愛,傅明強中風後的歲月不再留白,環保站也成了他的另類復健中心。
環保志工 李金鑾:「他很喜歡做(環保),一天不來,就說在家裡很悶。」
環保志工 邱玉花:「以前來不能走,現在他自己會走去大便、小便、去吃飯,改變很多。」
同樣是中風病友,張玉蘭的左眼曾經睜不開,當初來環保站,她以為被兒子拋棄到了老人院。
環保志工 張玉蘭:「我越想越氣,越想越流眼淚。」
慈濟志工 陳麗珠:「我看她在那邊,在那邊不敢哭出聲,就更用心陪她聊聊講講,坐在她的對面跟她一起分類。結果要回去的時候我問她:你明天還要不要來?她就跟我講:如果你載我,我就來。所以第二天早上我就去載她,當她要上車的時候,我看她眼睛眼皮整個(打)開去,所以她就開始很有信心,每天也是很勤(努)力做。」
善的漣漪不斷擴散,中路環保站吸引更多年長的環保志工前來活絡筋骨,這裡也成了他們歡喜相聚的家。
丘婉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玻璃回收帶頭做 日積月累善效應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檳城州政府,今年6月1日起,將全面落實「從源頭分類垃圾」,包括一向很少被回收的玻璃瓶,馬來西亞北部也沒有正式的玻璃瓶回收商,只能往垃圾場去掩埋。如今有回收商願意與政府配合,政府也想到了努力12年的慈濟北海環保教育站,透過引薦,回收商將開始收購慈濟回收的玻璃瓶,環保與行善兼具。
玻璃瓶,回收價格低、運輸費用高,因此12年來,慈濟北海環保教育站堅持回收後,總是自費送給回收商。如今終於有人勇於承擔。
回收商 黃宗漢:「要回收,沒有人做,我們做,我們做檳城第一家,跟慈濟收購的話,他們這些錢,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那我覺得是比較有意義。」
泰國回收商:「我和我朋友(黃宗漢)計畫在這裡設廠收集玻璃瓶 也會購買機器來處理碎玻璃,方便運輸到泰國工廠。」
檳城州政府、回收商,以及慈濟攜手努力,為六月將正式落實的資源回收政策起跑。
威省市政局主席拿督 麥慕娜:「沒有回收商願意回收玻璃瓶的話,我覺得最後還是會流落到浮羅武隆垃圾場,所以我覺得今天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我們可以有一個回收商,願意來接管玻璃瓶的回收。」
沉痾的問題有了出口,同時,全民環保教育也是目標之一。
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菲學校推環保
- Article Details
Tzu Chi volunteers in the Philippines recently went to schools in San Mateo to teach students about recycling. As the students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y also seized the chance to thank the volunteers for helping people in need.
菲律賓 慈濟志工,最近來到聖馬刁的學校,向學生宣導環保觀念,學生們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他們也藉著機會,感謝慈濟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Read more
菲學校推環保
- Article Details
Tzu Chi volunteers in the Philippines recently went to schools in San Mateo to teach students about recycling. As the students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y also seized the chance to thank the volunteers for helping people in need.
菲律賓 慈濟志工,最近來到聖馬刁的學校,向學生宣導環保觀念,學生們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他們也藉著機會,感謝慈濟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Read more
環保愛地共解旱 科技環保不後染
- Article Details
在全球旱災的警訊下,再次凸顯水資源的重要。「地球有約70% 的面積被水覆蓋,但97.5% 是鹹水,所剩下的2.5% 才是人類能利用的淡水。」人體有75% 是由水而組成,可以一周不吃飯,但不能三天不喝水。2015年,台灣遭遇十年大旱,不只中南部進入三階限水警戒,北部石門水庫供水的桃竹苗地區,在極端氣候影響越來越深刻時,缺水危機絕對是政府須審慎思考因應之道的首要任務。
同樣缺水情形,也發生在世界各地發生,在內蒙古、遼寧、北韓、印度、衣索匹亞、泰國、哥倫比亞、美國加州等地,顯示全球暖化、水資源問題已非一地、一國之事,而是全人類的議題;旱災所帶來問題還有「糧食危機」。有世界米倉之稱的越南,2016年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與土地鹽化,導致超過十五萬五千戶、約五十七萬五千人飽受缺水之苦。假如大地缺水,對人類糧食會極大的影響;在非洲南部,則是三十五年來降雨量最少,溫度卻是十年以來最高,乾旱溫度在升高。南非、尚比亞、辛巴威等國家都是在乾旱之中,各種跡象告訴我們「地球在發燒」。
2015年法國巴黎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世界各國提出環保政策,臺灣也不例外。在台灣採取多元保水的策略,其中包括企業及工業區使用回收再生水,產業須能回收再使用製程中產生的廢水,讓資源永續,減少水資源消耗,還給大地生機。
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環保站合作,回收清洗的寶特瓶,與紡織業協力廠商愛心接力,善用科技研發再製成織品,減少石油開採。自2015年截止,大愛感恩科技回收4.6億支寶特瓶,與原生製程相比,共減少二氧化碳2,924萬公斤、省水12億公升、節省石油748萬公升。
除了堅持含再生寶特瓶原料至少50%以上、考慮到布料染整用水和所帶來水汙染等造成二度汙染環境問題,因此採用寶特瓶原色,透明瓶生產白紗、綠瓶生產綠紗、雜色瓶生產大地色紗,並追求「不後染色」 為努力的目標,節省了染整所耗用的水,落實環保理念、珍惜水資源,保持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為理念,又能將環保與慈善結合,環保製品徹底落實節能減碳,材質百分之百由寶特瓶回收製成,秉持證嚴法師疼惜大地之心,『愛地球,護萬物;弘人文,淨人心』,實踐守護大地的責任。
在全球氣候極端異常的情況中,四大不調造成天然災害,水資源越來越珍貴、稀少,恐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未來,「搶水」不但將造成戰爭、也將造成飢荒、糧荒等危機。世界經濟論壇在今年發佈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中,「缺水」列為地球十大危機首位,顯見其影響力及迫切性;環保是全世界共同的議題,若人類在不覺悟,或許地球上最後一滴水是人類的淚水。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環保愛地共解旱 科技環保不後染
- Article Details
在全球旱災的警訊下,再次凸顯水資源的重要。「地球有約70% 的面積被水覆蓋,但97.5% 是鹹水,所剩下的2.5% 才是人類能利用的淡水。」人體有75% 是由水而組成,可以一周不吃飯,但不能三天不喝水。2015年,台灣遭遇十年大旱,不只中南部進入三階限水警戒,北部石門水庫供水的桃竹苗地區,在極端氣候影響越來越深刻時,缺水危機絕對是政府須審慎思考因應之道的首要任務。
同樣缺水情形,也發生在世界各地發生,在內蒙古、遼寧、北韓、印度、衣索匹亞、泰國、哥倫比亞、美國加州等地,顯示全球暖化、水資源問題已非一地、一國之事,而是全人類的議題;旱災所帶來問題還有「糧食危機」。有世界米倉之稱的越南,2016年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與土地鹽化,導致超過十五萬五千戶、約五十七萬五千人飽受缺水之苦。假如大地缺水,對人類糧食會極大的影響;在非洲南部,則是三十五年來降雨量最少,溫度卻是十年以來最高,乾旱溫度在升高。南非、尚比亞、辛巴威等國家都是在乾旱之中,各種跡象告訴我們「地球在發燒」。
2015年法國巴黎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世界各國提出環保政策,臺灣也不例外。在台灣採取多元保水的策略,其中包括企業及工業區使用回收再生水,產業須能回收再使用製程中產生的廢水,讓資源永續,減少水資源消耗,還給大地生機。
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環保站合作,回收清洗的寶特瓶,與紡織業協力廠商愛心接力,善用科技研發再製成織品,減少石油開採。自2015年截止,大愛感恩科技回收4.6億支寶特瓶,與原生製程相比,共減少二氧化碳2,924萬公斤、省水12億公升、節省石油748萬公升。
除了堅持含再生寶特瓶原料至少50%以上、考慮到布料染整用水和所帶來水汙染等造成二度汙染環境問題,因此採用寶特瓶原色,透明瓶生產白紗、綠瓶生產綠紗、雜色瓶生產大地色紗,並追求「不後染色」 為努力的目標,節省了染整所耗用的水,落實環保理念、珍惜水資源,保持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為理念,又能將環保與慈善結合,環保製品徹底落實節能減碳,材質百分之百由寶特瓶回收製成,秉持證嚴法師疼惜大地之心,『愛地球,護萬物;弘人文,淨人心』,實踐守護大地的責任。
在全球氣候極端異常的情況中,四大不調造成天然災害,水資源越來越珍貴、稀少,恐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未來,「搶水」不但將造成戰爭、也將造成飢荒、糧荒等危機。世界經濟論壇在今年發佈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中,「缺水」列為地球十大危機首位,顯見其影響力及迫切性;環保是全世界共同的議題,若人類在不覺悟,或許地球上最後一滴水是人類的淚水。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2016,06/09 壓力布(衣)及量測、志工培訓進度報告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9日(四) 14:30~16:00
【地點】關渡園區 (112 台北市北投區 大度路三段110號)
大愛心聞:科技研發創新機 燒燙傷友見曙光


Read more
週三, 08 六月 2016
企業樹立綠典範 環保牽「手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7)緬甸Yuzana集團董事長、包括幹部18人一行在宗教處濟任師兄及緬甸/馬來西亞師兄姊的陪伴下,透過在內湖環保教育園區的參訪解說後也跟著「環保菩薩一起做環保」,在充實滿滿的介紹實做行程下,最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起靜下心來了解一家社會企業環保典範公司。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在2011年大愛台所製作【愛在緬甸】歷史鏡頭。距今八年前的2008年5月2號,強烈熱帶氣旋「納吉斯」橫掃緬甸,造成超過十三萬人往生,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證嚴上人看到新聞畫面,悲極無言哽咽的呼籲,也令在場緬甸師兄姊感動,拭淚證嚴上人慈示:「要與天下眾生共生息」人間菩薩共膚苦難,慈濟救援機制隨即啟動,「一份無私的大愛,牽起了緬甸與慈濟的緣」。
亞洲之災,全球慈濟人的動員,從緬甸、四川、尼泊爾,在災難現場總看到「慈悲科技」跟著大醫王,賑災人員展現大愛產品良能,而提到台灣去年的八仙塵爆,壓力衣的開發,在不斷精進研發之下已開發至第九代,希望能讓燒燙傷友們「減輕一點不適感,能增快傷口復原度,縮短復健的時間」大愛感恩科技與合作夥伴們及慈濟近百位志工義不容辭,持續研發陪伴及量測的精進。
格蘭漢達醫院院長 MR.HTAY MYINT與女兒一同接受訪問表示:「今天非常感謝,非常高興,因為這是對我們世界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一定要做的,環保讓我們學到很多,所以我們回國後,不能隨便的,也要詳細研究一下,而且我們跟大愛感恩科技想要溝通了解一下,技術方面的學習。」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也期許「什麼是大愛?」 「將積極化行動,投入環保,如中國有句諺語大樹之下可以乘涼」,我們應該積極的集中大家的力量, 將華人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 " 慈濟 " 來發揮更大的功能,期許大家共同來成就一件好事,共同來愛護地球。
正如在<行願半世紀>一書中提到,大林慈院徐鴻傑醫生說:「慈濟環保志業是所有志工投資二十多年心血的寶貴結晶,不是學者專家建構出來的。」環保,是「手護」大地、彎腰踏實的教育,大愛感恩科技更是希望透過每樣大愛環保產品,將環保菩薩惜福、拾福,無私的祝福傳達出去,更讓大眾體解菩薩惜福愛物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企業樹立綠典範 環保牽「手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今日(6/7)緬甸Yuzana集團董事長、包括幹部18人一行在宗教處濟任師兄及緬甸/馬來西亞師兄姊的陪伴下,透過在內湖環保教育園區的參訪解說後也跟著「環保菩薩一起做環保」,在充實滿滿的介紹實做行程下,最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一起靜下心來了解一家社會企業環保典範公司。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分享在2011年大愛台所製作【愛在緬甸】歷史鏡頭。距今八年前的2008年5月2號,強烈熱帶氣旋「納吉斯」橫掃緬甸,造成超過十三萬人往生,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證嚴上人看到新聞畫面,悲極無言哽咽的呼籲,也令在場緬甸師兄姊感動,拭淚證嚴上人慈示:「要與天下眾生共生息」人間菩薩共膚苦難,慈濟救援機制隨即啟動,「一份無私的大愛,牽起了緬甸與慈濟的緣」。
亞洲之災,全球慈濟人的動員,從緬甸、四川、尼泊爾,在災難現場總看到「慈悲科技」跟著大醫王,賑災人員展現大愛產品良能,而提到台灣去年的八仙塵爆,壓力衣的開發,在不斷精進研發之下已開發至第九代,希望能讓燒燙傷友們「減輕一點不適感,能增快傷口復原度,縮短復健的時間」大愛感恩科技與合作夥伴們及慈濟近百位志工義不容辭,持續研發陪伴及量測的精進。
格蘭漢達醫院院長 MR.HTAY MYINT與女兒一同接受訪問表示:「今天非常感謝,非常高興,因為這是對我們世界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一定要做的,環保讓我們學到很多,所以我們回國後,不能隨便的,也要詳細研究一下,而且我們跟大愛感恩科技想要溝通了解一下,技術方面的學習。」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也期許「什麼是大愛?」 「將積極化行動,投入環保,如中國有句諺語大樹之下可以乘涼」,我們應該積極的集中大家的力量, 將華人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 " 慈濟 " 來發揮更大的功能,期許大家共同來成就一件好事,共同來愛護地球。
正如在<行願半世紀>一書中提到,大林慈院徐鴻傑醫生說:「慈濟環保志業是所有志工投資二十多年心血的寶貴結晶,不是學者專家建構出來的。」環保,是「手護」大地、彎腰踏實的教育,大愛感恩科技更是希望透過每樣大愛環保產品,將環保菩薩惜福、拾福,無私的祝福傳達出去,更讓大眾體解菩薩惜福愛物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內湖報導
江蘇社區環保
- Article Details
Next to China; Jiangsu’s Kunshan is near Shanghai and was established as 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This inspired foreign enterprises to set up factories here which led to more waste and pollution. Tzu Chi volunteers have worked with local resident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ncouraging them to become recycling volunteers.
接著轉到中國江蘇昆山,因為鄰近上海,境內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大量的外資企業投資建廠,產生的垃圾也越來越多,慈濟志工在當地推廣環保,也帶動許多長者成為環保志願者。 Read more
天冷寒風刺骨 奉上毛毯暖身暖心
- Article Details
這陣子天氣潮濕又寒冷,讓人不想出門。慈濟志工們卻頂著寒風,趕緊將毛毯、棉被和各項保暖物資送進山區,希望這一分關懷與愛,能夠溫暖長者們的身子,也敞開弱勢家庭們的心扉。
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80歲的阿嬤牽著志工的手笑得開懷。寒流來襲,志工們趕緊送上毛毯。
阿嬤因為不小心跌倒骨盆受傷不能行走,再加上心臟不好不能開刀,因此大部分的時間都必須在床上靜養,兒子也辭去工作,專心打理母親的生活起居。
慈濟志工 廖秀珠:「 看她蓋得被滿單薄的, 所以我們就送了毛毯過來, 因為爸爸也需要老人家, 媽媽也需要, 那兒子因為要照顧兩個老人家, 所以他也睡在客廳, 我們今天就送了三床的毛毯過來 。」
志工的腳步更往山裡走,繼續關懷這戶人家。
照顧中風的先生長達14年的黃楊美玉,是堅強女性的代表,先生中風,兒子經商失敗又加上肝硬化,她一個人照顧先生和兒子,辛苦的撐起一個家。
慈濟志工 周靜芬:「滿辛苦的這個太太, 又要照顧先生, 現在又要照顧這個孩子, 那現在我們想說, 要來看看因為他們, 有需要那個棉被還有毛毯, 再看看他們的生活上, 需要我們怎樣子的幫忙 。」
送上毛毯和生活物資,或許不能立刻解決眼前的問題,旦慈濟志工關懷的腳步會一直持續,給他們依靠。
雷雅 張略家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用行動愛地球 志工雙手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世界地球日,又適逢慈濟五十周年,全台慈濟環保站響應擴大舉行環保日,邀約民眾一起來做環保。
六十歲的蔡美綉,看來精神飽滿的整理手邊回收物,但是,她是今天早上八點才剛下班!
慈濟志工 蔡美綉:「就是說,你要利用時間休息,利用時間休息了以後,早上不會睡覺,就要來。」
本身當看護,徹夜都得照顧患者,白天補眠的蔡美綉,也得陪伴媽媽整理家務,五年前開始接觸環保後,斷斷續續到環保站,直到近兩年,她發現少睡一點,可以發揮更大幫助,蔡美綉一個禮拜最少有三天,做環保。
利用磁鐵把鐵蓋收集起來,八十五歲的許爺爺,大家稱他三叔,這是他做十五年環保期間,想出來的好點子!
環保志工 許居安:「在這邊活動(工作),大家這樣聚在一起,很高興。」
環保志工 楊來好:「(做環保的好處)就是救地球。」
帶著鏡頭來看環保站的另一邊,這是三叔的太太,三嬸,也是環保站資深志工!
無論是八十多歲還是年輕面孔,高雄鳳山環保站中,在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這天,跟往常一樣,環保志工自動自發來報到,而除了這邊,慈濟基金會發起慈濟五十、世界地球日,大家做環保活動,連續三天,全台慈濟環保站132個場次,預計邀約7千多人參與!
動手做環保,用行動愛護地球,只要願意,永遠都有機會!
朱怡蓉 蕭宏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環保展推廣好觀念 邀約愛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多一份回收資源,地球就少一點垃圾。馬來西亞有一群慈濟志工透過環保展,廣邀更多民眾加入環保行列。這些生動有趣的展示品,背後卻具有深厚意義,希望能激發民眾發揮彎腰撿資源的力量。
大愛台記者 丘婉靜:「彎腰撿起寶特瓶再拿去回收,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然而有多少人願意這麼做,而我們是否知道這個動作其實可以影響深遠。」
回收寶特瓶,不只是減少垃圾,透過環保科技可以轉化為再生紡織原料,製成環保再生產品。再生毛毯,成為慈濟志工在國際賑災與社會救助的發放物品。
慈濟志工 鄭智源:「手頭上的那個毛毯,你就從那邊開始,就想說要把它怎樣來做一個詮釋,當然你說只是這樣給的話,只是這樣給,沒有什麼東西,可是它的(製作)過程中,需要給大家知道,就是從環保開始,它是一支寶特瓶開始。」
一千支寶特瓶,打造整個回收再製作的過程。五位機器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從撿拾寶特瓶到發放毛毯給災民,是志工背後的用心。
慈濟志工 李斯仁:「因為我在製造的時候,我就感同身受,跑進去敘利亞災民那個地區這樣的感受,因為他是吃不飽睡不夠的,所以他的腳肯定是比較瘦的,那當時候是沒有鞋子穿,很難找到一對一模一樣的鞋子,所以說一個就做成藍色,和一個是青(綠)色。」
一個回收動作,是對大地的愛護,也可以送愛到全球,化為苦難人溫暖的慰藉。
丘婉靜 林妍君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菲律賓社區祝融 志工發放愛相伴
- Article Details
復活節對基督教與天主教來說是大日子,也是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光,然而在以天主教徒居多的菲律賓,大馬尼拉區的計順市一個社區(Unang Slgaw)卻發生火災,慈濟志工前往關懷發放,215戶受到波及,好在無人傷亡。
鄰近高速公路旁的社區,215戶房子受到大火波及,當時正在慶祝復活節,沒想到蠟燭引發火災,家人共聚的歡樂時光變了調。
受災戶 梅麗珊卓:「我和家人原本都在房裡,發生火災意外時,我們兩手空空,立刻往外逃,結果所有財產付之一炬。」
這並不是第一次,社區幾乎每年都發生火災,受災戶暫居鐵皮屋簷下,慈濟志工勘查後,迅速準備物資,包括涼蓆、毛毯、衣物、大米及烹調用具,都是受災戶當前所需。沒有丈夫、獨自扶養兩個小孩的愛琳娜難過又欣慰。
受災戶 愛琳娜:「即使我們失去房子,但是有很多人在這裡幫助我們。」
馬蘭社區委員 瑞奇:「慈濟志工總是及時對受災者伸出援手,就像去年二月,這裡也發生過火災。」
志工邀大家齊聚,希望鼓勵的話語能讓人重振精神。虔誠祈禱,生活能盡快步入正軌,居民雖受災,卻也不吝掏出身上零錢投入竹筒,讓愛循環。
僑納斯 朱琉斯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2016,06/08 中山大學學術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8日(三)14:3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6,06/08 社企小聚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8日(三)14:0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6,06/08 慈濟緬甸聯絡處志工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8日(三)14:3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緬甸志工心富饒 行善更要學環保


東莞菩薩湧現愛 大愛環保立典範
- Article Details
東莞幹部6月3日至5日返回到花蓮精進,聽取證嚴上人教誨。6月6日由吳家山師兄帶領部分志工一行14人,參訪內湖園區、大愛感恩科技、大愛台及台北慈濟醫院等志業體。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學習觀摩之外,這群志工代表另承擔東莞家人託付的一項重要使命,原來,由慈濟志工洪明清與張秀美夫妻發心提供土地籌劃多年、2014年初起建的廣東東莞靜思堂,已新建完成啟用。靜思堂僅占園區四分之一土地面積,為了充分運用、發揮良能,志工們預計規劃一塊環保教育站,將慈濟人文與環保理念深耕於當地。
因為前年參與臺灣文物博覽會,開始接觸大愛感恩科技的李霞:「剛開始對大愛感恩什麼都不懂,看著家山師兄如何與人推廣大愛環保理念,三天下來慢慢的懂得如何與會眾推廣,今天來了我才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一項 "心 " 品,都是孕含著愛心,一開始也會認為大愛產品怎麼會比較貴的感覺?今天聽了李鼎銘師兄分享,感受到真的是物有所值,在推廣時會更有勇氣與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藉有形的產品在推廣無形的價值,並希望落實環保於日常生活當中,這趟臺灣心靈之旅真的是收穫很多。」大愛感恩科技藉著國內外展覽推廣、人間菩薩大招生,接引當地志工投入慈濟、環保,將愛與善的種子撒播於當地,漸漸萌芽成菩提林。
一步一腳印,只要方向正確,不怕走錯路、不怕路遙遠。志工 葉達強表示:「真的很幸福,東莞的家人來到每一個地方都有很多的驚喜,真的很感恩,認為東莞是一塊福地,東莞真是很有福,有這麼多慈濟志工發心立願投入慈濟志業,在資深師兄師姊身上更能學習很多的寶,所以回去以後一定要好好認真做、且用心去做慈濟,推廣環保,為東莞成一為片淨土,大家一起來努力。」
當初因為聽到黃華德師兄、李鼎銘師兄與林家和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張秀美開始對大愛感恩科技而感動:「只要是大愛的新產品,我都會請購,每項產品都很實用,且背後擁有感人的故事我很喜歡,而這些故事要讓所有人知道,自己要先試用、再向他人分享介紹。我對大愛感恩很肯定,剛剛又聽到新的理念,『將壞的的毛毯再回收製造成新的產品』,聽了更感動,同時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將環保生活化,讓每一項產品符合消費者使用,請購一件大愛產品,不僅能對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還能回饋社會,這是最感動的地方。」
「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化腐朽為神奇。訪貧、賑災時,遞上大愛感恩環保毛毯時,膚慰他的同時也傳遞愛護球的理念、要清淨在源頭,。」東莞環保幹事 葉郁蕙說道。在東莞規推動環保,下半年預計推動『塑造人生‧減塑運動』,在中國一天就有三億塑膠袋,就因為塑膠袋便利、氾濫,造成地球的汙染,靜思堂完工後,希望以臺灣環保為標準,預計在後面一塊地規劃環保教育站,希望在這裡能成為全東莞環保教育基地,目標能菩薩大招生,接引年長者來做環保,也將環保理念帶回家庭,讓每個家庭都能減少,造福家庭幸福。
慈濟志工 吳家山(大愛感恩科技防穿刺白布鞋合作夥伴):「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們這麼精進,發心投入在大愛感恩科技,我也期許自己發揮專業上的良能給大愛感恩科技一臂之力,每每看到慈悲科技的產品都有大家心血的結晶, 這是我與其他品牌商合作時完全無法感受的到。」
「這次來到臺灣心靈之旅,真的是福報滿滿,回到花蓮精舍與上人報告、到桃園靜思堂師兄師姊們熱情款待,又到環保站觀摩學習,接著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分享 " 搖籃到搖籃 " 的努力,心中更能了解地球的資源可以不斷永續利用,很感恩洪明清師兄護持慈濟,在東莞地區捐地建立聯絡處,將信我們東莞的環保教育站很快的就能完成,同時通東莞已經將環保教育帶入校園中推廣,團隊與政府單位配合,在各學校裡堆動環保教學,相信我們團隊這次來到臺灣取經,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相信將來東莞看到一片藍天。」
「在座的各位菩薩回來臺灣精進,大家都有承擔使命,東莞環保推動,我們該如何盡一份使命!東莞教育環保站的成立,未來是不僅能結合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全中國都要環保,政府單位跟慈濟的不同,慈濟多了一份心、一份善,剛好有這樣的因緣來到台灣學習,從內湖環保站觀摩、到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接下來我們還會再來為東莞地區、全中國而努力。」
慈濟志工/實業家 洪明清分享:在東莞新成立的聯絡點一半規劃為靜思堂,期待在東莞靜思堂旁規劃環保教育站、並結合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示範基地,將慈濟環保理念與愛心深根於東莞,遍地開花,來預約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東莞菩薩湧現愛 大愛環保立典範
- Article Details
東莞幹部6月3日至5日返回到花蓮精進,聽取證嚴上人教誨。6月6日由吳家山師兄帶領部分志工一行14人,參訪內湖園區、大愛感恩科技、大愛台及台北慈濟醫院等志業體。來到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學習觀摩之外,這群志工代表另承擔東莞家人託付的一項重要使命,原來,由慈濟志工洪明清與張秀美夫妻發心提供土地籌劃多年、2014年初起建的廣東東莞靜思堂,已新建完成啟用。靜思堂僅占園區四分之一土地面積,為了充分運用、發揮良能,志工們預計規劃一塊環保教育站,將慈濟人文與環保理念深耕於當地。
因為前年參與臺灣文物博覽會,開始接觸大愛感恩科技的李霞:「剛開始對大愛感恩什麼都不懂,看著家山師兄如何與人推廣大愛環保理念,三天下來慢慢的懂得如何與會眾推廣,今天來了我才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一項 "心 " 品,都是孕含著愛心,一開始也會認為大愛產品怎麼會比較貴的感覺?今天聽了李鼎銘師兄分享,感受到真的是物有所值,在推廣時會更有勇氣與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藉有形的產品在推廣無形的價值,並希望落實環保於日常生活當中,這趟臺灣心靈之旅真的是收穫很多。」大愛感恩科技藉著國內外展覽推廣、人間菩薩大招生,接引當地志工投入慈濟、環保,將愛與善的種子撒播於當地,漸漸萌芽成菩提林。
一步一腳印,只要方向正確,不怕走錯路、不怕路遙遠。志工 葉達強表示:「真的很幸福,東莞的家人來到每一個地方都有很多的驚喜,真的很感恩,認為東莞是一塊福地,東莞真是很有福,有這麼多慈濟志工發心立願投入慈濟志業,在資深師兄師姊身上更能學習很多的寶,所以回去以後一定要好好認真做、且用心去做慈濟,推廣環保,為東莞成一為片淨土,大家一起來努力。」
當初因為聽到黃華德師兄、李鼎銘師兄與林家和師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張秀美開始對大愛感恩科技而感動:「只要是大愛的新產品,我都會請購,每項產品都很實用,且背後擁有感人的故事我很喜歡,而這些故事要讓所有人知道,自己要先試用、再向他人分享介紹。我對大愛感恩很肯定,剛剛又聽到新的理念,『將壞的的毛毯再回收製造成新的產品』,聽了更感動,同時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將環保生活化,讓每一項產品符合消費者使用,請購一件大愛產品,不僅能對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還能回饋社會,這是最感動的地方。」
「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化腐朽為神奇。訪貧、賑災時,遞上大愛感恩環保毛毯時,膚慰他的同時也傳遞愛護球的理念、要清淨在源頭,。」東莞環保幹事 葉郁蕙說道。在東莞規推動環保,下半年預計推動『塑造人生‧減塑運動』,在中國一天就有三億塑膠袋,就因為塑膠袋便利、氾濫,造成地球的汙染,靜思堂完工後,希望以臺灣環保為標準,預計在後面一塊地規劃環保教育站,希望在這裡能成為全東莞環保教育基地,目標能菩薩大招生,接引年長者來做環保,也將環保理念帶回家庭,讓每個家庭都能減少,造福家庭幸福。
慈濟志工 吳家山(大愛感恩科技防穿刺白布鞋合作夥伴):「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團隊們這麼精進,發心投入在大愛感恩科技,我也期許自己發揮專業上的良能給大愛感恩科技一臂之力,每每看到慈悲科技的產品都有大家心血的結晶, 這是我與其他品牌商合作時完全無法感受的到。」
「這次來到臺灣心靈之旅,真的是福報滿滿,回到花蓮精舍與上人報告、到桃園靜思堂師兄師姊們熱情款待,又到環保站觀摩學習,接著又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聽了大愛感恩科技分享 " 搖籃到搖籃 " 的努力,心中更能了解地球的資源可以不斷永續利用,很感恩洪明清師兄護持慈濟,在東莞地區捐地建立聯絡處,將信我們東莞的環保教育站很快的就能完成,同時通東莞已經將環保教育帶入校園中推廣,團隊與政府單位配合,在各學校裡堆動環保教學,相信我們團隊這次來到臺灣取經,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相信將來東莞看到一片藍天。」
「在座的各位菩薩回來臺灣精進,大家都有承擔使命,東莞環保推動,我們該如何盡一份使命!東莞教育環保站的成立,未來是不僅能結合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心品,全中國都要環保,政府單位跟慈濟的不同,慈濟多了一份心、一份善,剛好有這樣的因緣來到台灣學習,從內湖環保站觀摩、到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接下來我們還會再來為東莞地區、全中國而努力。」
慈濟志工/實業家 洪明清分享:在東莞新成立的聯絡點一半規劃為靜思堂,期待在東莞靜思堂旁規劃環保教育站、並結合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示範基地,將慈濟環保理念與愛心深根於東莞,遍地開花,來預約人間淨土。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週二, 07 六月 2016
慈濟五十垃圾變黃金
- Article Details
Staying in Taiwan, some 18 billion plastic bags are used annually, which when not recycled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nimals. Tzu Chi has long promoted recycling and reducing people’s dependency on plastic goods. We now see how its recycling volunteers deal with plastic bags.
在臺灣,一年使用的塑膠袋多達180億個,假使沒有妥善回收,對環境與動物來說是場浩劫,慈濟長期推動環保,也提醒人民要少用塑膠製品,我們一起來了解,環保志工是如何處理塑膠袋。 Read more
海邊校外教學 學子淨灘落實環保
- Article Details
花蓮慈大附中,為響應慈濟愛護地球的精神,舉辦七星潭淨灘活動,落實服務學習及環境保護教育。一共三十位學生,捲起袖子,撿拾垃圾,海灘堆積的廢棄物也讓學生意想不到,啟發他們發覺平時要更注重環保的觀念。
花蓮慈大附中的同學,到七星潭舉行淨灘活動,連防風林也仔細撿拾,真正落實清淨在源頭,環保愛地球的精神。
慈大附中學生:「就我們剛剛有撿到電池,電池它的汙染力也是很大,而且丟到土中,就會讓很大的一片土地完全沒辦法再利用。」
慈大附中衛生組長 張佩琪:「全部都把孩子們從校園帶到七星潭做淨灘的工作,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不單單可以親近大自然,更可以把環境整理乾淨。」
提著裝得滿滿的桶子,看見海灘充滿各種人工垃圾,學生們好驚訝。
慈大附中學生:「就是有一種成就感,就是撿起很多垃圾。」
慈大附中學生:「很開心就是可以來七星潭淨灘,就是看到很多垃圾,希望大家不要丟垃圾。」
除了淨灘,老師也藉此機會,讓孩子認識生態環境。希望透過淨灘,將環保愛地球的精神,更深的,種在孩子的心田。
真善美志工 范呂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素食是大環保 尊重生命餐桌開始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高淵慈濟幼兒園,一年一度蔬果星球活動登場,鼓勵小朋友維持一個月吃素食。每一年,孩子願意吃素的原因都有不同,有人為了得到蔬果護照徽章、有人知道吃素很健康,有人則是不忍心傷害動物。
蔬果星球活動登場,小朋友拿著「蔬果護照」、過海關、戴著太空帽、搭乘太空梭,安全抵達蔬果星球。
慈濟幼兒園學生 莊昱恩:「我喜歡蔬果星球是因為我喜歡吃素,不然我覺得我吃肉(動物)很可憐。」
參與話劇,小朋友學習尊重生命,還號召大家一起吃素。
「素食愛地球你們做得到嗎?」「做得到!」
期盼地球微微笑,老師帶領小廚師們,以蔬果天然的顏色,準備健康的太空素食餐,吸引了孩子發願。
慈濟幼兒園學生 陳樂爾:「因為可以跟朋友一起做(菜),大家可以吃素。」
慈濟幼兒園學生 陳怡靖:「我要吃素一百餐。」
慈濟幼兒園學生 楊子堯:「我要發願一百餐吃素。」
每年一個月的蔬果星球活動,也成就了不少小朋友救地球的願望。
陳慧潔 邱佩軒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社區修行道場 心鄰居也是心靈居
- Article Details
這五十年來,改變社會的一百個觀念,社區道場,守護台灣各個角落。慈濟的環保站、聯絡處,到園區、靜思堂,都是社區的好鄰居。這些社區道場,即使平日沒有講經說法,也孕育了豐厚的人文理念;而透過舉辦各種大小活動,儲備多功能的豐沛人力,一旦災難發生,就可以火速轉為緊急應變中樞。
早上七點,張玉英跟連彩霞,從互道早安開始,展開了一天的環保工作。
慈濟志工 連彩霞:「 我先生過世後,我就來做環保了,他過世快二十年了。」
另一位同行的阿嬤柯鴛鴦,雖然患有巴金森氏症,手有一點抖,但做起環保,卻從來不輸人。
慈濟志工 柯鴛鴦:「這也沒關係呀,就是邊做邊運動,才會邊健康。」
四個人,加起來三百多歲的老姊妹,每天相約到此,歡歡喜喜的做環保當復健
慈濟志工 蘇張雲:「要做到沒辦法做的那天啦,有辦法就繼續做,做到我們做不動的那天,(阿彌陀佛)。」
他們像用身體闡揚惜福愛物、清淨地球的精神,在社區回收的資源,早已積沙成塔。
20150228上人開示 :「多少老菩薩,大家用心用愛投入呢,老人家做得很開心,而且這就好像一個輕安居一樣,大家聚在一起,感覺到我雖然年紀大,也可以為大地盡一分的力量。」
不管是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或是恬靜幽然的鄉間小巷,這樣的場景跟故事,比比皆是。
「自從我到這裡做環保,現在我身體也很好,也沒有生過病的樣子。」
輕安,簡活,在各地的靜思堂、園區、環保站、聯絡處,不但是大家的好鄰居,也是充電的好場所;平日的活動,即便沒有講經說法,仍隱含著無形的人文教育。
而多功能設計的靜思堂與園區,不但老少咸宜,平常可以在此聚會,除了環保,還有廚房香積,清掃福田;或是人文諮詢、營運機動等各種志工團,不定時舉辦各種大型活動,藉此儲備多功能的豐沛人力,一旦災難發生,可以火速轉為緊急應變中樞。
慈濟志工 羅美珠:「在復興空難,三重(靜思堂)這邊去那邊(南港)也近,所以在這邊就提供大量的,薑湯,薑茶還有熱食 在蘇迪勒(風災)的時候 三重(靜思堂)這邊,也一開始它先提供便當。」
每逢大型災難,總會看到藍天白雲的身影,發放便當、熱食,滿足救災最基本的需求。如此大規模動員的能量,必須要有在地,強力的後勤支援,而這其實是從十五年前的,一場風災開始。
2001年的納莉颱風,整個大台北大淹水,信義區幾乎整個淹沒,家家戶戶斷水斷電,慈濟志工快速動員,在內湖園區煮熱食,分送給居民。
因為需求量太大,志工就在鐵皮屋下,搭設長桌,就地烹煮。
慈濟志工 羅美珠:「那時候中央廚房,一天供應十萬個便當,也是因為社區志工,漸漸成熟了,可以有那麼多人,可以在八天之內,煮七十萬個便當。」
志工 王秀珍:「爐子也沒有,你就是要用簡單式的,就是快速爐,就趕快煮。」
慈濟志工 李花盆:「菜有要炒,有要燙,大家都擠在一起,大家一趕,就會燙到。」
這個臨時的簡易廚房,雖然克難,卻是改變的開端。
慈濟志工 許麗薰:「那個時候災難那麼多,上人就指示說內湖這個地方,能夠趕快成立一個中央廚房。」
當中央廚房的設備建置完成,園區的功能頓時升級,備災的網絡,也更完整。
慈濟志工 羅美珠:「 我們的機制是越來越快,所以現在的災難,它會視這個(發生)點在哪裡,然後由那裡的靜思堂,去救災。」
不管是毫不起眼的小小便當,或有如一根芒草的環保回收,背後都是無數的慈濟人,一分用心的發願,要為人世間,無怨無悔的付出。
而靜思堂、園區、聯絡處或環保站,不但是物資與人力的集結地點,也永遠是需要時,慈濟人最堅實的後盾。
熊其娟 謝啟泉 徐筱明 採訪報導 Read more
週一, 06 六月 2016
環保人文團隊 記錄與留史
- Article Details
從去年開始,大愛感恩科技就成立一個非常棒的團隊,就是人文真善美的團隊,目的就是要去台灣各個環保站,尋找環保菩薩感動故事。為什麼當初會想成立這樣子幫忙做紀錄的一個組織呢?郁雯師姊說:「大愛感恩科技每一樣產品的背後是由環保菩薩無私奉獻的出來,還有他們的愛心。當初就是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伯說:「每年都會舉辦周年慶邀請環保菩薩一同參與,可是因為地緣關係、環保菩薩的距離,還有場地的受限,只能邀請到各區代表前來,然後覺得蠻可惜的,之後師伯希望我們的同仁可以走出去,來記錄各個地區的環保菩薩他們感動的故事留下來,藉由這個事情也讓我們學了一個課。」
人文真善美裡面有拍照、錄影、文稿這三部分。專業的技能,當時後成立之前還上了課,教大家文稿怎麼寫、錄影要怎麼錄、拍照要怎麼拍,剛講說到了很多的環保站,人文真善美團隊第一站選擇是宜蘭而不是在台北,我知道宜蘭、嵐峰、東港跟羅東環保站,為什麼會選這些點呢?郁雯師姊說:「在去年六月到八月期間,宜蘭的環保幹事廖啟程師伯就帶領了環保菩薩,每周一次連續九梯次來台北志業體巡禮,也來到我們公司參觀,因為他們連續九梯次,想說第一站我們就先到宜蘭地區做紀錄。」
走走,還採訪、做記錄找故事,印象當中妳覺得哪個環保站印象最深的?郁雯師姊說:走遍環保站當中,我覺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東港環保站,在環保站裡面他們利用巧思把回收回來的寶特瓶之後多加利用,他們拼成台灣地圖以及宜蘭地圖。然後還有板橋環保站,他們有塑膠袋區,每個環保菩薩回收回來的塑膠袋先給他清洗乾淨、晾乾,然後進行分類,再利用壓縮機變成塑膠袋磚,然後可以節省空間。覺得現在的科技非常厲害,原本很蓬鬆的塑膠袋可以變得很小,也可以縮短一些時間、也可以縮短流程,變的精簡且快速。」
我們知道環保的東西,回收回來的蠻占空間的,透過機器給它壓成一個磚、一個磚,這樣子放置起來就不占空間,同時也比較好運送。
講到很多的環保站,這樣算一算講到印象最深刻的是東港環保站,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事呢?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兩位環保菩薩她們都是曾經罹患過憂鬱症,她們經過做環保的行列,慢慢敞開心胸,也找回她們原本失去的笑容,在採訪過程中還有遇到一些環保菩薩或者是年輕的菩薩,年輕的菩薩在以前常去SHOPPING,看到什麼東西都買,想要的一直買,至從踏入到環保的領域之後,她的物慾降低許多,現在到環保站做環保,看到很多資源被浪費,自己的欲望也逐漸降低,現在看到的東西不會買,而是需要的才會買。
做環保其實不只是說愛護地球,事實上也是改變我們的內心,真的是一個活見證。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真善美團隊,拿著攝影機到處去紀錄,難忘的外拍經驗?
第一次到台北浮洲火車站進行外拍,當時要拍行李箱,感覺有旅人要拿著自己的行李箱到處去旅行,想融合當地的火車跟人的照片。我們要注意有兩個方向,從哪個方向過去,我們也要抓緊它的時間,然後還有相機的快門、然後還有角度的取景。火車太魯閣跟普悠瑪會經過,那一站是小站,所以快速經過的時候,我們要很快的拿起相機預備拍攝,然後我們被快速的火車的行駛速度給嚇倒了,風很大,且人都搖晃了一下,連行李箱也差一點要掉下月台了,我們改快去給它壓住,這次的經驗讓我非常的難忘。
透過一些空景去串我們拍攝的影片、故事去呈現,影片有放在網路上讓大家看嗎?目前都放在公司的官網或者是臉書分享。只要搜尋大愛感恩科技就可以搜尋到官網,上面就會有我們拍攝的影片,或者是在臉書上搜尋大愛感恩科技一樣可以找的到,不定期會PO出我們所製作的影片。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環保人文團隊 記錄與留史
- Article Details
從去年開始,大愛感恩科技就成立一個非常棒的團隊,就是人文真善美的團隊,目的就是要去台灣各個環保站,尋找環保菩薩感動故事。為什麼當初會想成立這樣子幫忙做紀錄的一個組織呢?郁雯師姊說:「大愛感恩科技每一樣產品的背後是由環保菩薩無私奉獻的出來,還有他們的愛心。當初就是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伯說:「每年都會舉辦周年慶邀請環保菩薩一同參與,可是因為地緣關係、環保菩薩的距離,還有場地的受限,只能邀請到各區代表前來,然後覺得蠻可惜的,之後師伯希望我們的同仁可以走出去,來記錄各個地區的環保菩薩他們感動的故事留下來,藉由這個事情也讓我們學了一個課。」
人文真善美裡面有拍照、錄影、文稿這三部分。專業的技能,當時後成立之前還上了課,教大家文稿怎麼寫、錄影要怎麼錄、拍照要怎麼拍,剛講說到了很多的環保站,人文真善美團隊第一站選擇是宜蘭而不是在台北,我知道宜蘭、嵐峰、東港跟羅東環保站,為什麼會選這些點呢?郁雯師姊說:「在去年六月到八月期間,宜蘭的環保幹事廖啟程師伯就帶領了環保菩薩,每周一次連續九梯次來台北志業體巡禮,也來到我們公司參觀,因為他們連續九梯次,想說第一站我們就先到宜蘭地區做紀錄。」
走走,還採訪、做記錄找故事,印象當中妳覺得哪個環保站印象最深的?郁雯師姊說:走遍環保站當中,我覺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東港環保站,在環保站裡面他們利用巧思把回收回來的寶特瓶之後多加利用,他們拼成台灣地圖以及宜蘭地圖。然後還有板橋環保站,他們有塑膠袋區,每個環保菩薩回收回來的塑膠袋先給他清洗乾淨、晾乾,然後進行分類,再利用壓縮機變成塑膠袋磚,然後可以節省空間。覺得現在的科技非常厲害,原本很蓬鬆的塑膠袋可以變得很小,也可以縮短一些時間、也可以縮短流程,變的精簡且快速。」
我們知道環保的東西,回收回來的蠻占空間的,透過機器給它壓成一個磚、一個磚,這樣子放置起來就不占空間,同時也比較好運送。
講到很多的環保站,這樣算一算講到印象最深刻的是東港環保站,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事呢?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兩位環保菩薩她們都是曾經罹患過憂鬱症,她們經過做環保的行列,慢慢敞開心胸,也找回她們原本失去的笑容,在採訪過程中還有遇到一些環保菩薩或者是年輕的菩薩,年輕的菩薩在以前常去SHOPPING,看到什麼東西都買,想要的一直買,至從踏入到環保的領域之後,她的物慾降低許多,現在到環保站做環保,看到很多資源被浪費,自己的欲望也逐漸降低,現在看到的東西不會買,而是需要的才會買。
做環保其實不只是說愛護地球,事實上也是改變我們的內心,真的是一個活見證。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真善美團隊,拿著攝影機到處去紀錄,難忘的外拍經驗?
第一次到台北浮洲火車站進行外拍,當時要拍行李箱,感覺有旅人要拿著自己的行李箱到處去旅行,想融合當地的火車跟人的照片。我們要注意有兩個方向,從哪個方向過去,我們也要抓緊它的時間,然後還有相機的快門、然後還有角度的取景。火車太魯閣跟普悠瑪會經過,那一站是小站,所以快速經過的時候,我們要很快的拿起相機預備拍攝,然後我們被快速的火車的行駛速度給嚇倒了,風很大,且人都搖晃了一下,連行李箱也差一點要掉下月台了,我們改快去給它壓住,這次的經驗讓我非常的難忘。
透過一些空景去串我們拍攝的影片、故事去呈現,影片有放在網路上讓大家看嗎?目前都放在公司的官網或者是臉書分享。只要搜尋大愛感恩科技就可以搜尋到官網,上面就會有我們拍攝的影片,或者是在臉書上搜尋大愛感恩科技一樣可以找的到,不定期會PO出我們所製作的影片。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長沙劉娟貞環保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meet a recycling volunteer in China, who not only recycles, but also leads a simple life with gratitude. Liu Juanzhen from Changsha, has been practicing recycling every day since she retired from a hospital. In addition, she has set up a recycling point at her house, so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can also join her effort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esides that, Liu’s husband has also joined her effort to serve the public by helping out at Tzu Chi’s free clinics. Let’s take a look.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位不僅做環保也以感恩心過著簡單的生活,住在長沙的劉娟貞,從醫院退休後每天做環保,她也在自己家門口設立了一個回收點,她社區的居民便可以加入她 一起保護環境,除此之外,她的先生也義務到會所來義診,跟她一起加入助人的行列,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長沙劉娟貞環保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meet a recycling volunteer in China, who not only recycles, but also leads a simple life with gratitude. Liu Juanzhen from Changsha, has been practicing recycling every day since she retired from a hospital. In addition, she has set up a recycling point at her house, so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can also join her effort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esides that, Liu’s husband has also joined her effort to serve the public by helping out at Tzu Chi’s free clinics. Let’s take a look.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位不僅做環保也以感恩心過著簡單的生活,住在長沙的劉娟貞,從醫院退休後每天做環保,她也在自己家門口設立了一個回收點,她社區的居民便可以加入她 一起保護環境,除此之外,她的先生也義務到會所來義診,跟她一起加入助人的行列,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馬男孩的故事 洋蔥好大顆啊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巴生慈濟志工,2011年訪視慈濟新芽助學生家庭時,認識了單親家庭長大的孫鐘發。志工除了觀察到父子的居家衛生不理想,也了解到孫鐘發因為精神疾病,需要每個月就醫。慈濟志工陳素傳似乎與他很有緣,長期關懷陪伴下,孫鐘發已經是個環保好幫手,按時服藥身心也有進步,更把陳素傳當成母親一樣地感恩她。
慈濟志工 陳素傳:「當初我們進來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問題,就是他的弟弟。他們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甚至於就是趕我走。」
慈濟關懷戶 孫鐘發:「 以前我會吵吵鬧鬧,哭,什麼都有。我的情緒很低落,他們醫生講我是情緒爆發症。」
三年前的記憶、彷彿就在昨天。孫鐘發和慈濟志工陳素傳也沒想過能侃侃而談。這一天,志工陪伴孫鐘發到診所做精神治療。
慈濟關懷戶 孫鐘發:「 我聽到聲音是有,但是有時候他們講,我好像很愛騙人這樣。」
醫師:「 跟你講了,這些聲音不是真的東西來的。」
2011年慈濟志工訪視新芽助學生家庭時,認識了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孫鐘發。當時志工協助清掃家園、改善環境,還鼓勵他到環保站與人接觸、打開心門。
慈濟關懷戶 孫鐘發:「環保是不知道喜歡不喜歡, 但是我喜歡清善師伯,我不要他辛苦罷了。因為我比較笨,我比較不會做,有時我會把卡車搞到很亂,他也是有跟我收拾 收尾,他沒有講(責備)到半句, 所以我特別喜歡他。」
慈濟志工 王福進:「他人比較陽光了,跟以前很大分別, 以前比較好像沒有自信。」
現在只要按時服藥,就能改善精神狀態。環保生活讓孫鐘發很充實。
慈濟關懷戶 孫鐘發:「 這個是師姑,你看還很漂亮, 三年前 (這樣你最喜歡哪一張), 我啊我全部都喜歡, 沒有說哪一張不喜歡的, 這個就是慶祝母親節的。」
連續兩年,陳素傳都意外收到孫鐘發送的母親節禮物,重溫往事,感動依然。
慈濟志工 陳素傳:「 他是打電話給我,他說師姑, 母親節快樂,要到了哦。我現在沒有錢,我跟妹妹借五塊錢, 買一個蛋糕給妳,妳要接受喔。」
慈濟關懷戶 孫鐘發:「 師姑,謝謝妳教我這麼多東西, 母親節快樂, 師姑,我寫這張信時,我的感覺很開心, 師姑我愛妳,I Love You。」
注重心靈關懷,慈濟志工彷彿就是孫鐘發的家人,人生路將繼續陪伴。
丘婉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生活中處處是寶 舉手之勞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成都是四川的行政中心,自古因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些年也成了大陸許多老人家,養老移居的城市,為了推動環保,慈濟志工應竹園社區領導之邀,前往宣導資源回收分類,許多老人家也想以實際行動響應。
知道慈濟人要來社區,宣導環保,老人家們有人帶著報紙,有人帶著瓶罐。
慈濟志工 黃崇發:「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只要,把這些可以再利用的東西,把它回收起來把它另外分開,不要把它丟到垃圾桶裡面去,其實這些東西都可以變廢為寶。」
這裡是四川成都的竹園社區,住戶有兩萬多人,以往對垃圾的處理是,從不分類,為了落實環保,特地邀約志工前來宣導。
社區黨委書記 楊曉勤:「我們社區總共有23個院落,然後就想在小區的幾個點,開始做(資源回收)我們就是,居民從自己生活點滴,做起(分類回收)可以把,自己身邊的垃圾變成寶物。」
透過志工介紹,社區長輩們這才了解,平時當成垃圾的東西,原來可以回收再利用,大家也想用行動響應。
老人協會會長 朱邦興:「從我自己做起從家人做起,從我們周圍做起,把它(分類回收)工作做好,把垃圾全部利用起來,為人類做貢獻。」
社區民眾:「今天學的環保嘛,廢品利用成資源嘛,回家就把這些東西撿到,有個袋子就把它裝到袋子裡面,星期二就拿過來交。」
和慈濟志工有了約定,這群長輩的退休生活,一雙手從打麻將,變成了守護環境,晚年也變得更有意義。
葉萍 四川報導 Read more
撿拾瓶罐不言 苦愛護地球盡心力
- Article Details
來自福州、福鼎、泉州、漳州、廈門,五地的435位志工,齊聚在廈門參與今年首次的見習課。這次的課程主題是「清淨在源頭」,志工透過行動劇,希望大家都能將回收在社區推廣。
坐上輪椅,患有腦性麻痺的張明春準備出門,騎著電動車,開始他一整天的重要任務。
志工 張明春:「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每一天去撿瓶罐都不覺得辛苦、不覺得累。」
帶著這分愛護地球的心,張明春從今年開始,加入見習志工行列,這一天和其他來自福建各區的四百多位學員,一起在廈門參與環保研習。
「我是鐵罐,你們知道嗎?我在世上可以活五百年喔!」
志工透過話劇,詳述各種回收物對地球造成的負荷,大家也有了深刻體悟。
志工 唐小燕:「在環保意識上,我們的薄弱,所以才給地球造成這麼大的困擾。地球是我們的媽媽,那我們作為女兒,在生活上我會盡量地低碳。」
志工 張明春:「回去我一定要更努力,努力去做環保。」
經過一天的學習,志工們人人有共識,也承諾要在生活中共行,一起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真善美志工 曾美伶 黃小寅 福建報導 Read more
清明祭祖焚燒紙 空品又拉警報
- Article Details
清明節是懷念逝去親人的日子,高雄大愛幼兒園設計體驗活動,讓小朋友明白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也讓小朋友省思,清明習俗可以兼顧環保,而清明節的真正義涵是時時感恩,及時行孝。
高雄大愛幼兒園老師:「如果你燒很多金紙的時候,空氣會怎樣?」
老師手上紙磚塊,代表的是黑煙,如果燒越多的金紙,空氣就會變壞。高雄大愛幼兒園設計活動,讓小朋友祭祖不迷思。
高雄大愛幼兒園學童 吳沛妗:「清明節要去掃墓,拜你的祖先也不能燒金(紙)。」
體驗活動融入清明節習俗,學習變得好有趣,另外生命教育這一關,小朋友學會了孝順要及時。
高雄大愛幼兒園學童 廖緒承:「要孝順爸爸媽媽,身體也很健康。」
高雄大愛幼兒園老師 王冠芬:「孝敬你的父母,不是讓他往生了你再去拜他,而是要在你有健康的身體,你就要從生活做起,用你的雙手去孝敬你的父母,照顧好自己。」
千拜萬拜不如對父母說聲愛,用父母給的健康身體做好事,就是慎終追遠最好的方式。
潘俞臻 鄭瑞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2016,06/06 東莞師兄姊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6日(一)10:30-13: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東莞菩薩湧現愛 大愛環保立典範


2016,06/06 慈濟大學懿德媽媽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6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共識共行擴大愛 榮董環保知性行
- Article Details
「護持正法,要身體力行。『共知』天下苦難多,就要凝聚『共識』,為天下苦難人『共行』援助。人人提出一分愛,社會就能平和。」環保也是如此,若能有更多的人認識與了解,將大家的匯合起來,產生共識,大家有了共識,更要身體力行、帶動環保,這樣大地就能安祥平安。為了能更認識慈濟環保,桃園區慈濟志工6月3日舉辦「環保知性之旅」,廣邀慈聯榮董參加,到慈濟各志業園區參訪,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深入體驗慈濟環保志業。
「這不單單只是一條毛毯而已,在這背後擁有眾人無限的愛心。」透過短短的兩個小時分大愛感恩科技,從緣起、製程、到願景,一一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矢志為掘井人,在證嚴上人早期成立花蓮慈濟醫院時開示:要解決水的問題 ,與其往上蓋個大水池,不如向下掘井,湧現活泉,這樣一生就不會因為水的問題而煩惱。「同樣人生的壽命總是有限無形的才是力量,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志業,慈濟第二代/第三代第子就會成為 證嚴上人所期許的掘井人,在各志業體發揮良能,而大愛感恩科技也希望能為慈濟永續經營的小小 " 活泉 " ,共同造福天下眾生。
愛的能量不可思議!以6月2日證嚴上人開示中有一段關於愛心毛毯的感人故事舉例:在加拿大一個月來發生森林大火,當地慈濟志工膚慰、發放物資,有一則感恩故事,一名罹患癌症的婦女,雖然不是此次受災民眾,但希望能拿到這一條毛毯,當婦女拿一件擁有眾人的愛心與祝福的毛毯,緊緊擁抱在胸前,表達自己非常開心!隔日到醫院治療,也探望一位罹患癌症病友,被病魔受盡折磨,於是婦人將這條毛毯披到他的身上安撫他的病痛,並說明這一條毛毯的由來,最後病友安祥離去,毛毯也贈送給朋友,但婦人表示這一條毛毯永遠都在我的心裡,不需要再給我了,我已經得到了、而且是永遠都在我的心靈裡。一般人都只認為這只是一條寶特瓶回收的毛毯,但對已經失去所有的災民、或苦難人而言,這一條毛毯是心靈的依靠,背後擁有眾人的愛心與祝福。
桃園大溪慈濟志工 趙克毅分享:「今天很高興能夠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心靈知性之旅,這是我第一次踏入大愛感恩科技,雖然內部空間小有限,但小而美,透過今天的課程分享,身為一位企業家,如果能夠像大愛感恩這樣的理念來經營,我想這個地球應該會越來越環保、每個人也越來越快樂、社會也會越來越祥和。」
大愛感恩科技不鼓勵消費,而是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菩薩感人故事,將環保志業結合科技,串聯愛心的實業家、及合作夥伴的愛心接力,當然也包括每一位請購大德,將愛心不斷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共識共行擴大愛 榮董環保知性行
- Article Details
「護持正法,要身體力行。『共知』天下苦難多,就要凝聚『共識』,為天下苦難人『共行』援助。人人提出一分愛,社會就能平和。」環保也是如此,若能有更多的人認識與了解,將大家的匯合起來,產生共識,大家有了共識,更要身體力行、帶動環保,這樣大地就能安祥平安。為了能更認識慈濟環保,桃園區慈濟志工6月3日舉辦「環保知性之旅」,廣邀慈聯榮董參加,到慈濟各志業園區參訪,第一站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深入體驗慈濟環保志業。
「這不單單只是一條毛毯而已,在這背後擁有眾人無限的愛心。」透過短短的兩個小時分大愛感恩科技,從緣起、製程、到願景,一一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矢志為掘井人,在證嚴上人早期成立花蓮慈濟醫院時開示:要解決水的問題 ,與其往上蓋個大水池,不如向下掘井,湧現活泉,這樣一生就不會因為水的問題而煩惱。「同樣人生的壽命總是有限無形的才是力量,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志業,慈濟第二代/第三代第子就會成為 證嚴上人所期許的掘井人,在各志業體發揮良能,而大愛感恩科技也希望能為慈濟永續經營的小小 " 活泉 " ,共同造福天下眾生。
愛的能量不可思議!以6月2日證嚴上人開示中有一段關於愛心毛毯的感人故事舉例:在加拿大一個月來發生森林大火,當地慈濟志工膚慰、發放物資,有一則感恩故事,一名罹患癌症的婦女,雖然不是此次受災民眾,但希望能拿到這一條毛毯,當婦女拿一件擁有眾人的愛心與祝福的毛毯,緊緊擁抱在胸前,表達自己非常開心!隔日到醫院治療,也探望一位罹患癌症病友,被病魔受盡折磨,於是婦人將這條毛毯披到他的身上安撫他的病痛,並說明這一條毛毯的由來,最後病友安祥離去,毛毯也贈送給朋友,但婦人表示這一條毛毯永遠都在我的心裡,不需要再給我了,我已經得到了、而且是永遠都在我的心靈裡。一般人都只認為這只是一條寶特瓶回收的毛毯,但對已經失去所有的災民、或苦難人而言,這一條毛毯是心靈的依靠,背後擁有眾人的愛心與祝福。
桃園大溪慈濟志工 趙克毅分享:「今天很高興能夠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心靈知性之旅,這是我第一次踏入大愛感恩科技,雖然內部空間小有限,但小而美,透過今天的課程分享,身為一位企業家,如果能夠像大愛感恩這樣的理念來經營,我想這個地球應該會越來越環保、每個人也越來越快樂、社會也會越來越祥和。」
大愛感恩科技不鼓勵消費,而是藉著有形的產品,傳遞環保人文、菩薩感人故事,將環保志業結合科技,串聯愛心的實業家、及合作夥伴的愛心接力,當然也包括每一位請購大德,將愛心不斷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週日, 05 六月 2016
環教闖關
- Article Details
為了教小孩環保觀念,台北市志清國小的家長和老師們,一起設計了動態闖關課程,希望藉由遊戲方式,達到寓教於樂效果。
Read more
環保種子!遊戲中學習不落後
- Article Details
中國大陸廣東擁有超過一億的人口,更是早期開放經濟的沿海大省,相形之下產生的垃圾也相當可觀。慈濟基金會在當地推行環保觀念已久,大學生把慈濟的環保站當學堂、孩童則是以環保站為家。
【廣東 東莞】
東莞的「慈濟沙角環保站」,是社區裡的資源分類據點,也是小朋友們的遊戲場。
民眾 黃河:「讓小孩有環保意識,現場那麼多垃圾,才發現垃圾分類這麼重要。」
【廣東 深圳】
20位大學生,則是到深圳的「慈濟蛇口環保教育站」,補上環保學分。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學生 黃詩語:「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認識到垃圾分類,以及杜絕使用一些一次性物品。」
綠色思維、環保當道,這樣的觀念透過志工團體,已經深植在不同學齡孩子的心中。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Read more
氣候變遷敲警鐘 環保減碳籲行動
- Article Details
宣導環保,東莞慈濟志工,前往和平及福和中學,進行環保教育。透過環保話劇,和回收分類的認識,年輕學子們都發願要從生活中落實環保。
面對地球逐漸暖化,年輕人該怎麼為她盡一分心力,東莞慈濟志工,應和平中學之邀,前往宣導環保,學習資源分類,從熟悉環保十指口訣開始。
慈濟志工 葉郁蕙:「伸出我們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
志工透過省電省水的話劇,讓學生們更了解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有些孩子還能舉一反三。
和平中學學生 黃彩樂:「大家其實可以選擇一些不用一次性東西的快餐店,到那些快餐店去吃,然後就希望大家可以在店裡吃完,而不用使用那種白色汙染的塑料的東西。」
和平中學學生 李毓嫻:「因為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到(環保)嘛,然後還是需要我們這些懂環保(的人),然後身體力行,然後去影響身邊每一個人,然後讓大家一起動起手來一起做環保。」
年輕人的生活,總是瓶裝飲料不離身,在福和中學的宣導會上,志工透過講解,讓學生們了解寶特瓶的大用處。
慈濟志工 蔡煌炎:「大家喝飲料的寶特瓶都可以再做回收再利用,這褲子我們可以用,同學你猜一下大概的數量,(50個)13個褲子,13個。」
福和中學學生:「我覺得我們不僅要自己做好垃圾保護(分類),從身邊做起,還要回去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東西回去告訴我們身邊的親人和同學,然後讓他們也要做好環保。」
落實環保,從校園做起,學子們用更積極的行動,讓地球更美麗。
真善美志工 廣東報導 Read more
二手義賣倡惜福 手心向下傳善愛
- Article Details
慈大附中小學部,在兒童節前夕,帶著孩子手心向下,舉辦傳愛活動。除了舉辦惜福市場,募心募愛,飲食攤販今年也推出減塑運動,在兒童節發揮環保教育的功能。各班也帶來各式兒歌表演,帶動現場氣氛。
兒童節前,慈大附中全校師生,共同舉辦惜福市場活動。現場也有中學部的學長姐,帶來各種古老童玩和益智遊戲,讓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
慈大附中小學部學務主任 蘇秋碧:「透過惜福市場讓孩子他可以把他還可以用的物資,再捐出來幫助別人,讓他們過一個更有意義、更能發揮他生命良能的兒童節。」
飲食攤今年也推出「減塑運動」,一律不提供塑膠容器,響應環保,愛護地球。
慈大附中職員 陳惠萍:「自己帶環保餐具的話,就可以不用製造太多垃圾,而且這樣子也是愛護地球的一個方式。」
慈大附中小學部學生 孫悅榕:「用塑膠袋的話,會造成地球的暖化。」
小學部各班的孩子,也準備精彩的表演,可愛的身影,讓師長們紛紛拿出相機留念。今年慈小兒童節活動,也成功地將善的種子,灑播在每個孩子的心田。
真善美志工 陳鏗木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週六, 04 六月 2016
地球發高燒 以行動降溫
- Article Details
「小菩薩們,如果你不舒服發燒超過三十九度,媽媽還會要你做功課嗎?」志工林志弘詢問,有位小菩薩答說:「就馬上去看醫生了。」5月15日下午,是五月份慈濟臺北市松山聯 絡處青少年成長班上課,志工及慈少親子共四十人參加。志工林志弘以「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為題來分享,教導大家要以行動愛護大地,才能生生世世得以安居樂業。
今天的天氣,就讓大家感到很燠熱,年初開春時氣溫異常冷,根據氣象報告預測,夏天可能會特別熱,其實這都是因為人類為滿足各項欲望,造成全球溫室氣體過多,使得大氣溫度無 法消散,以致南北極冰山融化,之後海平面持續上升,後果是只要氣溫上升攝氏二度,臺灣有三分之一海邊地方就不見了。
◎來去自如 誓願度眾生
在5月7日的「松山聯絡處浴佛暨五十週年展」開展會上,慈少班小菩薩的陶笛演奏棒極了!那天欣賞過的人都稱讚連連,所以再次獲邀下個月為聯絡處「人間菩薩幸福講座」表演, 除〈人間有愛〉,再練一首新曲〈自如〉,這是每天大愛臺播出《人間菩提》時的主題曲,因為大家每天都聽著,己經耳熟能詳,「……走在輪迴路,一路要知足,用感謝心去付出, 以歡喜心來受苦……願將一切眾生度。」志工陳春美說明這首歌的意涵,並進行教唱、吹奏,讓這些菩提幼苗能從小成長茁壯,誓願走入人群,度化眾生。
悶熱的午後,為了驅趕瞌睡蟲,孩子們期待可以站起來動一動,正是複習八段錦的時刻,志工劉芬娟詳細說明各個動作,近四十位學員與志工,都跟著做好動作,共有八式,每式做六 次,全程做完後,人人精神都振奮起來了。
從國中時期就參與慈少,現在讀高二的張晨偉,分享自己因為在慈少活動長期的薰陶,和同學相處由過去的內向木訥,到現在變得很大方,懂得與同學、家人良好互動,老師也樂得給 他為同學服務的機會。
十多年來在慈少班承擔指導的資深志工李美金老師,細心觀察慈少孩子因慈濟人文薰習,以不教條化、活潑多元的分站教學方式,且以探索教導等為主軸,教導孩子以感恩、知足、孝 順、合群及尊重作為人生方向,每月一次學習,一點一滴地累積,孩子們都能接受,很多慈少孩子進大學後,都再投入慈青,或繼續參加慈濟活動,或是回來團隊陪伴勉勵學弟妹們, 可看到菩提種子已植入心中萌芽。
◎自我挑戰 減塑救地球
課務志工陳惠美指出,現在孩子在家很得寵,來到這裡可以教他們孝順以及做人道理,因為如果只由父母來教導,孩子容易當做家長只是在嘮叨;我們設計課程寓意的方法,常常能夠 得到很好的效果,只是在面對功課及升學壓力,也常讓父母面臨兩難。
陳惠美也看有學員在慈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參與,一直讀到高中,升上大學後還常回來幫忙,從原本很內歛自卑,因為在慈少課程中,學習為他人服務,學會勇敢面對他人,使他的人 生變得更美好。
志工林志弘再勉小菩薩要用行動救地球,比如製造一公升的瓶裝水,就要耗掉十七點五公升的水,加上一百零六毫升的石油,所以平常要自己煮開水喝,少喝瓶裝水。而臺灣每年用掉 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換算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二點七個塑膠袋。而畜牧業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且為飼養牲畜需要消耗十倍的穀物,這些都是溫室氣體增加的幫兇,他也期勉大家要素 食、不買瓶裝水,出門攜帶購物袋。陸宇翔說:「以後要用可重複使用的再用袋,不用塑膠袋,也要勸同學減塑救地球。」
志工陳春美最後再教導大家練習陶笛〈自如〉和〈里之秋〉,大家也用心地吹練,志工魏志龍以師公上人的話,祝福孩子們要以歡喜心走在菩薩道上,接受挑戰,不論苦樂,都能不受 煩惱影響。
陳欽義/臺北市松山區報導
地球發高燒 以行動降溫
- Article Details
「小菩薩們,如果你不舒服發燒超過三十九度,媽媽還會要你做功課嗎?」志工林志弘詢問,有位小菩薩答說:「就馬上去看醫生了。」5月15日下午,是五月份慈濟臺北市松山聯 絡處青少年成長班上課,志工及慈少親子共四十人參加。志工林志弘以「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為題來分享,教導大家要以行動愛護大地,才能生生世世得以安居樂業。
今天的天氣,就讓大家感到很燠熱,年初開春時氣溫異常冷,根據氣象報告預測,夏天可能會特別熱,其實這都是因為人類為滿足各項欲望,造成全球溫室氣體過多,使得大氣溫度無 法消散,以致南北極冰山融化,之後海平面持續上升,後果是只要氣溫上升攝氏二度,臺灣有三分之一海邊地方就不見了。
◎來去自如 誓願度眾生
在5月7日的「松山聯絡處浴佛暨五十週年展」開展會上,慈少班小菩薩的陶笛演奏棒極了!那天欣賞過的人都稱讚連連,所以再次獲邀下個月為聯絡處「人間菩薩幸福講座」表演, 除〈人間有愛〉,再練一首新曲〈自如〉,這是每天大愛臺播出《人間菩提》時的主題曲,因為大家每天都聽著,己經耳熟能詳,「……走在輪迴路,一路要知足,用感謝心去付出, 以歡喜心來受苦……願將一切眾生度。」志工陳春美說明這首歌的意涵,並進行教唱、吹奏,讓這些菩提幼苗能從小成長茁壯,誓願走入人群,度化眾生。
悶熱的午後,為了驅趕瞌睡蟲,孩子們期待可以站起來動一動,正是複習八段錦的時刻,志工劉芬娟詳細說明各個動作,近四十位學員與志工,都跟著做好動作,共有八式,每式做六 次,全程做完後,人人精神都振奮起來了。
從國中時期就參與慈少,現在讀高二的張晨偉,分享自己因為在慈少活動長期的薰陶,和同學相處由過去的內向木訥,到現在變得很大方,懂得與同學、家人良好互動,老師也樂得給 他為同學服務的機會。
十多年來在慈少班承擔指導的資深志工李美金老師,細心觀察慈少孩子因慈濟人文薰習,以不教條化、活潑多元的分站教學方式,且以探索教導等為主軸,教導孩子以感恩、知足、孝 順、合群及尊重作為人生方向,每月一次學習,一點一滴地累積,孩子們都能接受,很多慈少孩子進大學後,都再投入慈青,或繼續參加慈濟活動,或是回來團隊陪伴勉勵學弟妹們, 可看到菩提種子已植入心中萌芽。
◎自我挑戰 減塑救地球
課務志工陳惠美指出,現在孩子在家很得寵,來到這裡可以教他們孝順以及做人道理,因為如果只由父母來教導,孩子容易當做家長只是在嘮叨;我們設計課程寓意的方法,常常能夠 得到很好的效果,只是在面對功課及升學壓力,也常讓父母面臨兩難。
陳惠美也看有學員在慈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參與,一直讀到高中,升上大學後還常回來幫忙,從原本很內歛自卑,因為在慈少課程中,學習為他人服務,學會勇敢面對他人,使他的人 生變得更美好。
志工林志弘再勉小菩薩要用行動救地球,比如製造一公升的瓶裝水,就要耗掉十七點五公升的水,加上一百零六毫升的石油,所以平常要自己煮開水喝,少喝瓶裝水。而臺灣每年用掉 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換算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二點七個塑膠袋。而畜牧業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且為飼養牲畜需要消耗十倍的穀物,這些都是溫室氣體增加的幫兇,他也期勉大家要素 食、不買瓶裝水,出門攜帶購物袋。陸宇翔說:「以後要用可重複使用的再用袋,不用塑膠袋,也要勸同學減塑救地球。」
志工陳春美最後再教導大家練習陶笛〈自如〉和〈里之秋〉,大家也用心地吹練,志工魏志龍以師公上人的話,祝福孩子們要以歡喜心走在菩薩道上,接受挑戰,不論苦樂,都能不受 煩惱影響。
陳欽義/臺北市松山區報導
荷蘭學者訪大愛 環保之光見證善
- Article Details
「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則報導,盛讚台灣是全世界垃圾處理的大咖,從昔日「垃圾島」蛻變為資源回收的國際典範。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的博士研究生董芸安同學,正探討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5月26日上午專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專訪,研究臺灣如何將環保科結合科技,成為環保科技產業。
研究生董芸安表示:「我正在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從文化社會角度切入,探詢台灣回收的日常實踐與多元社會文化意涵,在日常生活的回收,其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相關的環境、經濟、文化論述。到「人-自然-物質」三者之間的關係,台灣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間接、直接形塑人們處理廢棄物質的方式和概念,研究對象包含中央/地方決策與執行單位、回收處理商、回收教育與推廣單位、社區與宗教慈善團體、家戶等單位;而大愛感恩科技為臺灣環保企業典範,希望透過訪談,能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做成,更要有心有願,背後有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環保菩薩,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整合超過慈濟5600個環保點,藉著有形的綠色產品推廣環保,且付出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分享、推廣,傳遞環保理念,透過環保教育方式,教化民眾環保理念,在短短的幾小時內,由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座談分享、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中心,經規室慧萍也利用中餐時間跟董同學分享/互動。
大愛感恩科技使命是什麼?希望建立一個無私愛的平台,藉著有型的產品,匯聚眾人的愛心,不管是在路邊做環保的環保菩薩、或是投入專業良能研發的企業/實業家、甚至願意護持請購大愛環保產品的消費者,每個人都在這個無私平台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盡一份環保責任,為這個社會、地球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相關閱讀
《華爾街日報》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
http://www.wsj.com/articles/taiwan-the-worlds-geniuses-of-garbage-disposal-1463519134
Read more
荷蘭學者訪大愛 環保之光見證善
- Article Details
「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則報導,盛讚台灣是全世界垃圾處理的大咖,從昔日「垃圾島」蛻變為資源回收的國際典範。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的博士研究生董芸安同學,正探討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5月26日上午專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專訪,研究臺灣如何將環保科結合科技,成為環保科技產業。
研究生董芸安表示:「我正在研究有關『台灣資源回收』的議題,從文化社會角度切入,探詢台灣回收的日常實踐與多元社會文化意涵,在日常生活的回收,其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相關的環境、經濟、文化論述。到「人-自然-物質」三者之間的關係,台灣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間接、直接形塑人們處理廢棄物質的方式和概念,研究對象包含中央/地方決策與執行單位、回收處理商、回收教育與推廣單位、社區與宗教慈善團體、家戶等單位;而大愛感恩科技為臺灣環保企業典範,希望透過訪談,能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做成,更要有心有願,背後有定期/不定期近20萬名環保菩薩,個個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整合超過慈濟5600個環保點,藉著有形的綠色產品推廣環保,且付出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分享、推廣,傳遞環保理念,透過環保教育方式,教化民眾環保理念,在短短的幾小時內,由大愛感恩科技全職志工兼總經理李鼎銘座談分享、研發部協理洪碩廷博士導覽研發中心,經規室慧萍也利用中餐時間跟董同學分享/互動。
大愛感恩科技使命是什麼?希望建立一個無私愛的平台,藉著有型的產品,匯聚眾人的愛心,不管是在路邊做環保的環保菩薩、或是投入專業良能研發的企業/實業家、甚至願意護持請購大愛環保產品的消費者,每個人都在這個無私平台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盡一份環保責任,為這個社會、地球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相關閱讀
《華爾街日報》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
http://www.wsj.com/articles/taiwan-the-worlds-geniuses-of-garbage-disposal-1463519134
Read more
週五, 03 六月 2016
2016,06/03 桃園慈聯榮董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6年6月3日(五)09: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共識共行擴大愛 榮董環保知性行




週四, 02 六月 2016
秀峰校外教學行 環保種子深入心
- Article Details
「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裡,可以走出教室戶外學習;環保很重要,但不是只有知道沒做到。」5月27、30、31日三天,汐止秀峰國小的社會老師郭築蒨,帶著秀峰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教學,希望從小落實環保理念,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環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地球發燒了,地球母親的結局,決定在於我們每一個人一個小動作。台灣每年使用超過45億支寶特瓶,而每製造一個1000cc瓶裝水罐,消耗3~9公升的水、250毫升的石油;每1天使用約49,315,068個塑膠袋,寶特瓶與塑膠袋都千年不化,若不好好回收,都會造成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破壞。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博士透過簡報、影片傳遞環保理念,教育小朋友環境保護、及環保與我們息息相關。
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心』使命-續物命 造福慧,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衣服、毛毯,那寶特瓶怎麼變成毛毯和衣服?邀請大愛感恩科技 林正雄博士,來示範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寶特瓶清洗乾淨、切片、加熱、抽紗,再紡織成毛毯,同時也讓小朋友們親自操作寶特瓶模擬抽紗機,體會寶特瓶是如何變毛毯,原來硬硬的寶特瓶可以變成這麼柔軟的毛毯。
秀峰國小郭築蒨老師表示:「剛好課本教到『永續經營、地球村』的單元,所以想說帶小朋友走出教室學習,之前有帶過小朋友到內湖環保站,有聽過寶特瓶能變衣服,但不知道如何變成,一直對這個議題感到非常好奇!經由校園內的大愛媽媽介紹我說有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藉著這樣的機會帶小朋友校外教學,更深一步的學習。透過大愛感恩精心設計的課程,小朋友們學習到很多。印象特別是將寶特瓶做的毛毯以一顆恭敬的心遞給鄉親,種下一顆善的種子,當我們幫助別人時候,要抱持著謙卑的心,其實有時候不是我們給他們東西,是他們給我們(教育)。透過實際模擬、感受,當有一天種子發芽,會能理解當初的一個動作,有很深的含義,另外還有操作棉花糖機時,小朋友都很開心,很感恩大愛感恩認真、用心準備課程,希望孩子們透過這次的課程,環保可以更深入心裡面,實踐在日常生活。」
學生 林立閔分享:「這個科技很環保,而且可以幫助到地球,然後所製成的產品可以幫助災民,希望這項科技到各地發展,長大後有意願到這裡幫忙,成為守護大地的使者。」
學生 陳姿諭分享:「今天老師帶同學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上課,看寶特瓶回收做成衣服,之前都不知道可以做成衣服,認為塑膠就是垃圾,不知道有什麼用途,今天來到這裡才知道塑膠還有其他的用途,不單單只是垃圾而以,可以變成人類所需的資源;塑膠袋不能亂丟,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我要減少塑膠袋垃圾、寶特瓶的使用,自備環保袋與環保杯、碗筷,不造成地球汙染。」
學生 李沛琳分享:「來到這裡之後,我才知到塑膠袋可以回收做成柴油,對我人類有很大的幫助!塑膠袋雖然很方便,但也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我以後會少用塑膠袋,不然會是危害地球的不良份子。」
陳意容博士最後問小朋友們「有沒有人願意當保護地球環保小尖兵?」地球母親發燒了!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小朋友們一一舉手回答自己可以為地球母親做些什麼,如攜帶水壺或環保杯、環保餐具、購物袋、隨手關燈關水、不挑食、把飯吃光光、做好資源回收等,樣樣都是愛護地球母親的事,只要從日常當中落實環保,地球母親就不會嘆氣!關心環保以身作則,是一件很酷、很環保的事!誠如《靜思語》:「人依止在大地上,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家都知道地球只有一個,但都不好好珍惜、好好守護她,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更要好好落實環保理念,不是只有知道,更要身體力行,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秀峰校外教學行 環保種子深入心
- Article Details
「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裡,可以走出教室戶外學習;環保很重要,但不是只有知道沒做到。」5月27、30、31日三天,汐止秀峰國小的社會老師郭築蒨,帶著秀峰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教學,希望從小落實環保理念,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
「環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地球發燒了,地球母親的結局,決定在於我們每一個人一個小動作。台灣每年使用超過45億支寶特瓶,而每製造一個1000cc瓶裝水罐,消耗3~9公升的水、250毫升的石油;每1天使用約49,315,068個塑膠袋,寶特瓶與塑膠袋都千年不化,若不好好回收,都會造成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破壞。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博士透過簡報、影片傳遞環保理念,教育小朋友環境保護、及環保與我們息息相關。
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心』使命-續物命 造福慧,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衣服、毛毯,那寶特瓶怎麼變成毛毯和衣服?邀請大愛感恩科技 林正雄博士,來示範寶特瓶模擬抽紗機,寶特瓶清洗乾淨、切片、加熱、抽紗,再紡織成毛毯,同時也讓小朋友們親自操作寶特瓶模擬抽紗機,體會寶特瓶是如何變毛毯,原來硬硬的寶特瓶可以變成這麼柔軟的毛毯。
秀峰國小郭築蒨老師表示:「剛好課本教到『永續經營、地球村』的單元,所以想說帶小朋友走出教室學習,之前有帶過小朋友到內湖環保站,有聽過寶特瓶能變衣服,但不知道如何變成,一直對這個議題感到非常好奇!經由校園內的大愛媽媽介紹我說有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參訪,藉著這樣的機會帶小朋友校外教學,更深一步的學習。透過大愛感恩精心設計的課程,小朋友們學習到很多。印象特別是將寶特瓶做的毛毯以一顆恭敬的心遞給鄉親,種下一顆善的種子,當我們幫助別人時候,要抱持著謙卑的心,其實有時候不是我們給他們東西,是他們給我們(教育)。透過實際模擬、感受,當有一天種子發芽,會能理解當初的一個動作,有很深的含義,另外還有操作棉花糖機時,小朋友都很開心,很感恩大愛感恩認真、用心準備課程,希望孩子們透過這次的課程,環保可以更深入心裡面,實踐在日常生活。」
學生 林立閔分享:「這個科技很環保,而且可以幫助到地球,然後所製成的產品可以幫助災民,希望這項科技到各地發展,長大後有意願到這裡幫忙,成為守護大地的使者。」
學生 陳姿諭分享:「今天老師帶同學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上課,看寶特瓶回收做成衣服,之前都不知道可以做成衣服,認為塑膠就是垃圾,不知道有什麼用途,今天來到這裡才知道塑膠還有其他的用途,不單單只是垃圾而以,可以變成人類所需的資源;塑膠袋不能亂丟,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我要減少塑膠袋垃圾、寶特瓶的使用,自備環保袋與環保杯、碗筷,不造成地球汙染。」
學生 李沛琳分享:「來到這裡之後,我才知到塑膠袋可以回收做成柴油,對我人類有很大的幫助!塑膠袋雖然很方便,但也會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我以後會少用塑膠袋,不然會是危害地球的不良份子。」
陳意容博士最後問小朋友們「有沒有人願意當保護地球環保小尖兵?」地球母親發燒了!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小朋友們一一舉手回答自己可以為地球母親做些什麼,如攜帶水壺或環保杯、環保餐具、購物袋、隨手關燈關水、不挑食、把飯吃光光、做好資源回收等,樣樣都是愛護地球母親的事,只要從日常當中落實環保,地球母親就不會嘆氣!關心環保以身作則,是一件很酷、很環保的事!誠如《靜思語》:「人依止在大地上,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家都知道地球只有一個,但都不好好珍惜、好好守護她,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更要好好落實環保理念,不是只有知道,更要身體力行,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
板橋中風環保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meet a recycling volunteer, who started living a more fulfilling and meaningful life since he joined his wife in practic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Zou Wuji lost the strength on the left side of his body since he had a stroke 22 years ago. Since then, he had been sitting around at home, not knowing what to do with his time. With the encouragement of his wife, who has been a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Zou started helping out at a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and thereby found a new purpose in life.
接下來我們帶您認識一位環保志工,他在加入太太做環保以後,活得更充實也有意義。鄒武吉中風22年,左半邊身軀肌肉無力,從此之後他開始閒在家裡,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透過他做環保志工十年以上的太太的鼓勵,鄒武吉開始在環保站幫忙,也因此找到人生的意義。
Read more
暫停的成長時鐘 環保站教她更多
- Article Details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教他什麼她就呈現什麼,在慈濟九德環保站有位心智不全的志工林珮冠,她雖然已經35歲,但是因為小時候腦部受傷,心智就像6歲的孩子,媽媽拿她沒辦法,不知該怎麼教育她,直到珮冠開始做環保,慈濟志工把她當作寶貝,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環保志工 林珮冠:「掛在天空放光明, 好像許多小眼睛 。」
一邊做環保,一邊唱著小星星,她就是慈濟九德環保站的小星星。
慈濟志工 張秀金:「 這個孩子她心中完全沒有煩惱, 只有清淨的心, 每天都做得很歡喜 。」
林珮冠小時候因為腦部缺氧影響智能發展,年紀35歲卻只有6歲的心智,以前在家從不幫忙做家事,直到接觸慈濟環保之後,不但回家會幫忙媽媽,在環保站應對進退也進步很多。
慈濟志工 張秀金:「 我們環保站是在社區, 拿來的人很多, 她只要看到人家拿東西來, 她就去接, 就會跟人家說謝謝感恩, 很有禮貌。」
紙跟塑膠的分類一般人覺得不難,但是對小星星林珮冠來說卻很難搞清楚,慈濟志工把她當作環保站的寶貝,用愛陪伴細心教導。
慈濟志工 張秀金:「 你教她什麼她就接受什麼, 她像一張白紙, 你教她善 她就往善的方向走 。」
就像慈濟親子成長班,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
親子成長班家長 黃于珍:「 有時候在家裡跟小孩講, 他們沒有感受的這麼深, 可是在這種大環境下, 可以讓他們很深刻的, 體會到這個好處 。」
純真的心,認真的雙手,一起呵護大地,呵護幼苗。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天下苦難眾生多 以愛鋪路人心安
- Article Details
氣候異常高溫,北極海冰已經消失相當大的面積,地球的暖化,需要人心用愛關注,慈濟志工在塞爾維亞關懷難民,付出真心誠意,陪伴他們的生活,也在互動中看見難民展露笑容。證嚴上人在今天(03/31)志工早會開示,人與人之間,互相的互動,培養愛的能量,人心平安,天下也才能平安。
北極海冰的面積,持續在減少中,消逝的面積相當33個台灣那麼大。根據科學家公布的資料,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再也沒有辦法回復,氣候變遷恐怕會加速。
證嚴上人開示:「現在的科技發達,可以看到的,這都是地球上的真實相,在海面上可以看到,總是我們要如何能幫助到,要用愛,人心平,自然天下氣候平安。」
用愛關懷地球的每個角落。慈濟志工持續在塞爾維亞陪伴難民的生活,真心誠意的付出,除了供應熱食香積飯,也帶著大家做活動,難能可貴的情感,一點一滴建立。
證嚴上人開示:「人與人之間培養出落難時的感情,還有跟這一群菩薩的,在一起培養出那一分的愛心,抹滅掉仇恨或是怨的心態,培養愛的能量,這都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的互動。」
愛能帶來平安,也能改變人生。曾經因中風生病而對生活絕望的吳永華,妹妹鼓勵他加入慈濟環保服務,他感受到志工們的愛心,懷抱感恩也學習付出,生命重新站立。
趙又瑩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天下苦難眾生多 以愛鋪路人心安
- Article Details
氣候異常高溫,北極海冰已經消失相當大的面積,地球的暖化,需要人心用愛關注,慈濟志工在塞爾維亞關懷難民,付出真心誠意,陪伴他們的生活,也在互動中看見難民展露笑容。證嚴上人在今天(03/31)志工早會開示,人與人之間,互相的互動,培養愛的能量,人心平安,天下也才能平安。
北極海冰的面積,持續在減少中,消逝的面積相當33個台灣那麼大。根據科學家公布的資料,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再也沒有辦法回復,氣候變遷恐怕會加速。
證嚴上人開示:「現在的科技發達,可以看到的,這都是地球上的真實相,在海面上可以看到,總是我們要如何能幫助到,要用愛,人心平,自然天下氣候平安。」
用愛關懷地球的每個角落。慈濟志工持續在塞爾維亞陪伴難民的生活,真心誠意的付出,除了供應熱食香積飯,也帶著大家做活動,難能可貴的情感,一點一滴建立。
證嚴上人開示:「人與人之間培養出落難時的感情,還有跟這一群菩薩的,在一起培養出那一分的愛心,抹滅掉仇恨或是怨的心態,培養愛的能量,這都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的互動。」
愛能帶來平安,也能改變人生。曾經因中風生病而對生活絕望的吳永華,妹妹鼓勵他加入慈濟環保服務,他感受到志工們的愛心,懷抱感恩也學習付出,生命重新站立。
趙又瑩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香蕉葉盛裝食物 不用一次性餐具
- Article Details
新加坡,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連續兩年來,環保社團的老師都帶領學生來觀摩慈濟綠色義賣會,透過親手洗碗及做資源分類,了解活動中如何落實垃圾減量。因此在今年學校舉辦的大型家庭日,一共9位師生,貫穿在活動現場設立資源回收桶、推著流動車回收資源、並鼓勵美食攤位以香蕉葉取代免洗餐具盛裝食物。
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東部分校,熱鬧的家庭日現場,有一群人正為環保而努力著。
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學生 芭芭拉:「我們要減少垃圾量,所以我們推動用香蕉葉取代免洗餐盤。」
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學生:「請使用香蕉葉盛裝食物,不鼓勵使用紙盤。」
用香蕉葉盛裝食物後,清理再堆肥。這特別的構想來自學校的環保團體,成員雖然只有八人,在老師帶領下,勇於穿梭現場推廣垃圾減量。
攤位助理 梅哈娜:「這方法很好,達到回收減量及重複用,真棒!」
除了芭蕉葉,還有回收車,在餐桌旁,落實回收。
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學生 芭芭拉:「我不覺得現場做回收會不好意思,我很喜歡這樣做,這是我們要做的事,一種義務。」
在活動中結合環保,這群師生親自觀摩新加坡慈濟綠色義賣會成功進行,給了他們信心。志工也多次走入校園,分享環保回收的運作及意義。
慈濟志工 陳蘇姍:「那也包括去慈濟的環保站,去我們的回收商的廠(學習),很棒的是當我跟他(學生)分享,我看到這裡面(家庭日環保)有什麼需要加強的時候,他們都很開心,回我好好我馬上去做謝謝你。」
清淨要在源頭,高中部校長,也加入清洗行列,肯定學生推動環保的用心。
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學生 陳可瀅:「因為我親手做,所以我學習很多,讓我對與環保認識有幫助。」
環保社團指導老師 戴安娜:「我們逐漸跟上環保的步伐,我們的學生也開始對慈濟有信心,因為你們在環保方面有經驗,十分感謝慈濟。」
周麗梅 新加坡報導 Read more
週三, 01 六月 2016
大愛感恩實習 展現專業技能
- Article Details
崇右技術學院5月13日舉辦時尚設計系畢業展,目前已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實習的應屆畢業同學夏鈺琳,這段期間一邊實習還一邊縫紉畢業成果展的服飾,雖然過程中很辛苦,但是這也是一種學習,除了發揮在校四年期間學習到專業技能,從中磨練責任感和做事的正確態度。
在大愛感恩科技實習近兩個月的夏鈺琳,與同仁相處十分融洽,四年級下學期暫時離開校園、體驗辦公室的溫馨點心時間,在工作上遇到什麼問題,同仁們都會盡力的幫助,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由於大愛感恩科技時常有訪客來參訪了解慈濟環保理念、大愛感恩科技化無用為大用之成果,夏鈺琳在參與協助接待時,更可以有機會了解分享者與訪客間的互動,自己也慢慢的發芽成熟落實做環保。
夏鈺琳分享就讀崇右技術學院時尚造型設計系四年期間,學習到專業技能,有服裝設計與製作、美容、美髮造型等等。畢業前夕,系上舉辦一場畢業成果展,由應屆畢業學生們親手製作服裝、道具及彩妝展現四年所學的專業技能。今年崇右時尚設計系畢業展,還結合伊林娛樂的模特兒新秀選拔,充分展現時尚系4年的學習能量,從彩妝、髮型、配飾到服裝設計,由學生一手包辦,展現無限創意。展出共有十六組參與,一組六至八人,各組主題都不一樣,鈺琳這組經過討論後,為呈現與他組有所不同,更多元化、較有亮點,因此決定選擇台灣特色風格之「原住民」主題。籌備工作其實早在去年九月、升大四第一學期即展開,經過九個月的討論、修改、製作服裝,終於在五月十三日,繽紛呈現很棒的視覺效果,有位同學表示:創作的過程非常辛苦,每天都睡眠不足,但看見模特兒穿上自己的成果,什時麼辛苦都值得了。鈺琳也覺得:「雖然過程中很辛苦,但是這也是一種學習,從中磨練我們的責任感和做事情的態度。」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實習,體驗不一樣的工作、拓展了視野,像是繪畫綠菩提小故事、編輯新聞稿、剪輯影片、協助拍照等,還有訪客參訪時協助茶點擺設、接待,與鈺琳在學校所學完全不同,算是多元化的學習,鈺琳也很高興自己的專業繪畫能力,也能為大愛感恩科技盡一份心力,每周手繪一篇綠菩提小故事,著手繪圖前,也要看過實際的故事影片內容,加以融匯貫通後、經過理解,才能用合適的張數來表達出故事整體想傳達的意義,謂之「用心即是專業」。面對即將來臨的畢業與就業,像鈺琳這樣用心的同學內心更篤定,因為她已經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祝福年輕人都能「把夢舖在地上,把心擲向雲端,讓理想在天空展翅飛翔。」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 基隆報導
崇右時尚系畢業展秀 學子新創意有看頭
https://www.facebook.com/newscns/videos/1593313447647764/
大愛感恩實習 展現專業技能
- Article Details
崇右技術學院5月13日舉辦時尚設計系畢業展,目前已在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實習的應屆畢業同學夏鈺琳,這段期間一邊實習還一邊縫紉畢業成果展的服飾,雖然過程中很辛苦,但是這也是一種學習,除了發揮在校四年期間學習到專業技能,從中磨練責任感和做事的正確態度。
在大愛感恩科技實習近兩個月的夏鈺琳,與同仁相處十分融洽,四年級下學期暫時離開校園、體驗辦公室的溫馨點心時間,在工作上遇到什麼問題,同仁們都會盡力的幫助,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由於大愛感恩科技時常有訪客來參訪了解慈濟環保理念、大愛感恩科技化無用為大用之成果,夏鈺琳在參與協助接待時,更可以有機會了解分享者與訪客間的互動,自己也慢慢的發芽成熟落實做環保。
夏鈺琳分享就讀崇右技術學院時尚造型設計系四年期間,學習到專業技能,有服裝設計與製作、美容、美髮造型等等。畢業前夕,系上舉辦一場畢業成果展,由應屆畢業學生們親手製作服裝、道具及彩妝展現四年所學的專業技能。今年崇右時尚設計系畢業展,還結合伊林娛樂的模特兒新秀選拔,充分展現時尚系4年的學習能量,從彩妝、髮型、配飾到服裝設計,由學生一手包辦,展現無限創意。展出共有十六組參與,一組六至八人,各組主題都不一樣,鈺琳這組經過討論後,為呈現與他組有所不同,更多元化、較有亮點,因此決定選擇台灣特色風格之「原住民」主題。籌備工作其實早在去年九月、升大四第一學期即展開,經過九個月的討論、修改、製作服裝,終於在五月十三日,繽紛呈現很棒的視覺效果,有位同學表示:創作的過程非常辛苦,每天都睡眠不足,但看見模特兒穿上自己的成果,什時麼辛苦都值得了。鈺琳也覺得:「雖然過程中很辛苦,但是這也是一種學習,從中磨練我們的責任感和做事情的態度。」
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實習,體驗不一樣的工作、拓展了視野,像是繪畫綠菩提小故事、編輯新聞稿、剪輯影片、協助拍照等,還有訪客參訪時協助茶點擺設、接待,與鈺琳在學校所學完全不同,算是多元化的學習,鈺琳也很高興自己的專業繪畫能力,也能為大愛感恩科技盡一份心力,每周手繪一篇綠菩提小故事,著手繪圖前,也要看過實際的故事影片內容,加以融匯貫通後、經過理解,才能用合適的張數來表達出故事整體想傳達的意義,謂之「用心即是專業」。面對即將來臨的畢業與就業,像鈺琳這樣用心的同學內心更篤定,因為她已經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祝福年輕人都能「把夢舖在地上,把心擲向雲端,讓理想在天空展翅飛翔。」
大愛感恩科技 夏鈺琳 基隆報導
崇右時尚系畢業展秀 學子新創意有看頭
https://www.facebook.com/newscns/videos/1593313447647764/
麻坡環保日
- Article Details
In Malaysia, there are currently thre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s in addition to 50 recycling points in Muar District of Johor.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join the rank of recycling volunteers, local volunteers recently held a gathering.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Good bye.
在馬來西亞,慈濟在麻坡地區擁有50個環保據點,外加3個環保站,為招募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最近就舉辦精進日,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團體課程細規畫 居家訪視愛關懷
- Article Details
高雄慈濟人醫會開辦記憶保養班,設計課程延緩長輩記憶退化,三年前罹患失智症的慈濟志工曾添福,在太太的陪伴下一起來上課,志工的關懷,讓兩老互相扶持的路,因為有愛而不孤單。
麵包土在手,要揉要捏,還要搓,這不是老人才藝班,而是高雄慈濟人醫會開辦的記憶保養班,三年前曾添福診斷出患了失智症,太太陪他來上課。
記憶保養班學員 許瑋芸:「像他(先生)媽媽己經往生,二、三十年有了,前陣子天冷的時候,他就說要回去看媽媽。」
慈濟人醫會醫師 葉添浩:「輕度認知障礙還有失智,(團體課程)能夠延緩他惡化。」
除了在課程上用心,人醫會和志工也到家裡關心學員生活狀況,希望給照顧者支持的力量。
慈濟人醫會醫師 葉添浩:「了解他們內心,可能有一些困擾,內心有一些比較,沒辦法解決的問題,藉由大家團隊的關懷,能夠讓他釋懷。」
記憶保養班學員 許瑋芸:「來這裡有和人說話,有動比較不會一直退化。」
雖然曾添福生病了,太太依然陪著他繼續做環保,因為這裡有夫妻倆豐富的回憶,和志工滿滿的愛,陪伴著他們牽手走下去。
真善美志工 陳裕炎 張晶玫 高雄報導 Read more
愛在阿德雷德 看見信任
- Article Details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信任,有時需要時間。去年十一月,南澳的阿德雷德發生大火,燒毀八十七間房屋,三百多間農舍受損,八萬兩千公頃的農田也付之一炬。慈濟志工舉辦發放前,先對受災戶的信息統計、核對、實地考察、確認和規劃等,有一系列的準備過程。剛開始,有的受災居民還抱持質疑的態度,直到實際發放,多次的接觸後,有人主動想加入志工行列,還有小女孩畫圖表達感謝。
山林野火迅速漫延,阿德雷德八十七間房屋付之一炬。三個多月來,受災居民的心情仍是沉重不安。
慈濟志工舉辦發放,送來關懷。體貼到受災居民的感受,發放過程,志工用感恩尊重的心,深深鞠躬送上毛毯。
受災戶:「你們慷慨付出、很溫暖、充滿愛意, 對每個人也都很和善, 你們的行動令人敬佩, 就看到當你們來和離開時, 把原來混亂的現場, 都安排得很好,也和大家有很好的互動。」
小女孩畫了一張圖表達感謝,那是他們一家四口和可愛的小狗站在受損的家門口,他的弟弟學志工雙手合十,純真而誠摯的回饋。
受災戶:「 之前,你們一個成員來了解情形,很抱歉,我們沒有很快回應, 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後, 現在看來,這真是很棒的支援,(火災)三個月後, 我們發現你們每個人,用行動付出愛心是這麼地迅速‧」
社區重建負責人 葛思蒂:「你們幫了這麼大忙,不只是現值卡 還有對他們的關懷,他們很在乎這種感覺,這很重要。」
從陌生到感動 志工之愛直達心坎,用最直接的方式為彼此付出,居民的肯定,給志工帶來很大鼓勵。
郭旭 翁麗珠 王俊堯澳洲報導 Read more
志工安撫驚惶心 溫暖毛毯助好眠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柔佛州,一家連鎖賣場的主要倉庫,日前發生一場大火,起火點在倉庫後的員工宿舍,當地慈濟志工接獲消息後,立即與麻坡慈濟志工在隔天進行物資發放。
一場大火,燒毀了柔佛州這家連鎖賣場的貨倉,還有員工宿舍,造成288位外籍移工流離失所。
賣場員工 鄭碧霜:「就看到外勞的宿舍已經在冒煙了,冒煙我們就馬上拿滅火器,我們裡面有那些消防栓也是有的,拿出來盡量灌水,滅火器一直在救,但是火勢太大了沒辦法救到
火災過後,慈濟志工隨即動員,分工合作把衣物按尺寸整理打包,進行物資發放。
慈濟志工 余振國:「他們的物資都被火燒掉了,所以他們急需這些物資,所以我們就啟動這個急難發放。」
慈濟志工 張惠星:「我們有跟他們了解過後,就是說他們需要一些毛毯,還有床墊這些東西。」
恭敬奉上毛毯,志工在外籍移工暫居的利民達民眾會堂進行發放,安撫他們的心。
賣場員工 鄭碧霜:「真的很感恩,謝謝你們的支援。」
尼泊爾籍勞工 馬諾斯:「宿舍燒了,衣服什麼都沒了,沒有工作、沒收入也是很傷心,但幸好有你們幫忙,謝謝你們。」
外籍移工的不安,因志工的關懷而寬慰,這分溫暖也將一直持續。
徐瑋婷 蘇心怡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火燒家園成廢墟 步幔隔間難安居
- Article Details
3月12日,菲律賓馬尼拉的「聖安德烈斯(San Andres)兩個里」遭逢火災,疑似是煤氣爐爆炸引起,總計450戶受災,民眾暫時居住的地方,相當簡陋,只有布幔作區隔,白天天氣悶熱、晚上變冷,日夜溫差大很容易讓人生病。慈濟志工3月15日先發放物資券、3月17日發放物資,有408戶來領取,他們都表示,涼席、毛毯、鍋子和大米(10公斤),真的是及時雨一般,紓解眼前生活困境。
家、不成家。幾乎成為灰燼。
3月12日上午一場火災,延燒兩個多小時,造成450戶受災。民眾的臨時住所,只能先撐掛著布幔;悶熱的環境,最怕煩燥。
馬尼拉慈濟志工,擔心受災民眾近期的生活無所依靠,災後第三天趕緊匯整戶口、發放物資券。
受災居民 露西亞:「 在帳棚生活很困難,舉例來說 如果你想在中午睡覺,這裡是非常熱的 到了晚上,又變得非常寒冷 你會生病。」
發放物資券後第二天,慈濟志工備齊物資再度前來。
受災居民 沛德羅:「我們非常感謝慈濟,為我們帶來物資, 像是睡覺用的涼席、鍋子、大米,甚至有件毛毯 還有袋子, 非常感謝你們 我們非常高興。」
艷陽高照,很多人撐起了傘。果然,天氣多變化,不一會兒,傘又成了擋雨的工具。索性,這一場雨下得不久,給大家消消暑、靜心祈福。
當大家知道,所領取的這些物資,是來自各地小額捐款,也紛紛回饋於竹筒。
受災居民 埃米妮亞:「 我想要像志工一樣, 可以幫助有需要的鄰居, 因為今天我是被幫助的,所以我很樂意, 回饋一些心意去幫助別人。」
災難,令人傷心;但也因為人間有愛,修復了重建家園的信心。
博麗妮 朱琉斯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週二, 31 五 2016
環保之旅初體驗 腦麻兒走向陽光
- Article Details
腦麻兒,透過指導,也能動手作環保。高雄鹽埕區,有個日照中心,裡面照顧腦性麻痺的孩子,在社工陪伴下,他們走出平時活動的教室,抵達必信環保站,希望身分可以從社區的受益者,轉換成回饋者!
巷弄中的這群人,井然有序的前進著,他們是日照中心的學員,在社工、慈濟志工陪伴下,踏進環保站!
溫柔的鼓勵、詳盡的解說,志工們知道,眼前站在回收物旁的面孔,都需要時間來了解自己的雙手能幫些什麼忙。
有的孩子,專注力非常好,簡單的交辦就能完成分類,十六名學員的初體驗,背後推動的力量,並不容易。
協會工作人員 黃翔緯:「我們通常是被服務的,但是我們很少有機會我們可以服務別人,我們今天很開心,可以用我們自己的身行來服務他人。」
協會社工 曾鴻銘:「這些孩子,我們不應該只是局限在單位裡,其實有些孩子是有能力到社區的,只是適應的環境可能個別都有不同,不單單只是社區的受益者,他也是社區的回饋者。」
能踏出機構和社區作互動,對這些學員來說是全新體驗,環保站給予場地和機會,讓彼此作學習;相對的,也增加更多力量,共同護大地!
真善美志工 莊雅雯 施純純 高雄報導 Read more
一滴水的價值 滋潤大地孕育生命
- Article Details
水是生命泉源,生活中最離不開的就是水。但是在甘肅,住在偏遠地區的家庭,取水不易,必須挑著水桶經過崎嶇山路。馬來西亞北海慈濟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赤腳挑水,讓他們從中了解水的重要,更學會珍惜當下幸福的生活。
頭頂烈日,腳踩發燙的路,肩上還要挑著裝滿水的水桶。小朋友忍著腳痛、重擔,搖搖晃晃中,努力走到終點,也有人走了兩三步,就想放棄。在老師的鼓勵下,一步步戰勝自己。
北海慈濟幼兒園學生 與 老師:「(剛才怎樣) 放太多水,(然後)就很重,(可是沒有放太多水的話),(你有足夠水用嗎) 沒有,(你覺得水重要嗎) 嗯。」
北海慈濟幼兒園老師 與 學生:「(如果你剛才沒有去挑水),(會有水可用嗎) 沒有,(你覺得我們幸福嗎) 幸福。」
把挑到終點的水,裝到五百毫升的寶特瓶裡,這就是每個人一天的用水量,小朋友在受限的情況下,不管是洗手、還是洗碗,都非常小心用水。
體驗活動,小朋友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一滴水。
陳慧潔 鄧舜微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為環保無酬配唱 還地球幸福笑臉
- Article Details
大愛電視台,推動減塑行動,希望拯救海洋,因此邀請創作歌手錢映伊寫歌,由方文山填詞,寫出歌曲「還地球幸福的笑臉」,今天彭佳慧進錄音室,詮釋這首歌曲,心中都是寬廣海洋的畫面,錢映伊說,這首歌完全,就是為了彭佳慧量身打造,整首歌曲從製作到完成,大家都是義務幫忙,無酬製作。
歌曲《還地球幸福的臉》,傳播環保的概念,恢復蔚藍色的海面 。
激昂高亢的嗓音,金曲歌手彭佳慧,唱得絲毫不費力氣,歌曲「還地球幸福的笑臉」,希望透過減少使用塑膠袋,來拯救我們的海洋,這首歌曲由方文山填詞,彭佳慧用心演唱。
歌手 彭佳慧:「我覺得歌手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聲音,為這個社會 為這個地球,盡一點心力 何樂而不為,而且是倡導環保嘛,教我們的下一代,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從教育開始 。」
為了環保救地球的概念,專業人才彼此合作認識,也和慈濟結緣,都是發心立願,義務幫忙,彭佳慧的專業,更讓大家感動不已。
製作人 曹登昌:「我發現當她的製作人,實在是非常開心 非常快樂, 非常的有成就感 。」歌曲創作者 錢映伊:「我們都不用任何指導,她就可以照她自己的方式,表達的這首歌完全,我想要的都做到了,甚至改得更好 。」
寬廣的音域,象徵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一流的團隊,也希望大家一起站出來,向塑膠垃圾說不。
李世宸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慈濟五十賑災文創
- Article Details
To better help Tzu Chi volunteers as they carry out disaster relief across the world, several designers and engineers have been producing ingenious gadgets. Thanks to these inventions, not only are volunteers better protected, disaster victims also benefit as well.
為了能讓慈濟志工能好好在世界各地協助需要幫忙的人,有一群設計師與工程師做出了許多便利的產品,也多虧了這些發明,志工能受到更好的保護,災民也得到更好的協助。 Read more
誓為普世『珮』良方 荷擔鐘鳴『瀅』鼓響
- Article Details
「從一場場來不及悔恨的亂世教訓裡,是否該回頭問問自己,有沒有忠於『誠正信實』的道路,有沒有忘掉做人最初的良心善念,這是慈濟五十年坎坷走來,依然兢兢業業的下一步。我們製作團隊分別來自人文志業各單位,歷經兩年籌畫,從眾多史料中,希望為大家找出慈濟的DNA基因。」陳珮瀅,[克難五十 慈濟歲月逆旅]紀錄片製作人,在5月30日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周一聯合人文周會上娓娓道來。
時間回溯到1996年,18位台灣知名主播受邀錄製[聽見台灣] 大愛有聲書,二十年後,慈濟五十周年,其中六位資深主播沈春華、李艷秋、陳月卿、陳藹玲、葉樹姍、靳秀麗再次獻聲,為大愛台推出的[克難五十 慈濟歲月逆旅]紀錄片配音,從慈善、醫療、教育到人文,帶領觀眾一起進入慈濟的時光隧道。
「陳藹玲:慈濟的醫學教育,有別於世界上任何一所醫學院。李豔秋:慈濟的醫療不光是救人而已,也帶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有關於信的品德。沈春華:在這一集當中主要是以,慈濟大愛的大愛戲劇作為主軸,希望能夠分享給這個社會的,正面的溫暖的光明的力量。陳月卿:過音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好幾次,非常的感動幾乎哽咽。葉樹姍:兩萬人次的慈濟人在第一時間,投入各災區的救災工作。靳秀麗:來自台灣靜思精舍的香積飯,發揮了亮眼的功效。」開場,先聆聽著這幾位資深媒體人熟悉的聲音與誠摯的心聲,誠、正、信、實、來不及和初發心這六個單元就在她們用說故事方式,為國人帶來省思。
製作團隊也非常感恩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協助,因為見證的故事那麼廣,時間長達50年、空間遍及全世界,因此紀錄片許多都是需要靠真善美志工提供的珍貴影片。以更生人、慈濟志工鍾炯元的故事為例,有誰能預知,屏東志工蔡美惠當時那一刻與他互動的鏡頭、惕勵的話語,成為及時翻轉鍾炯元命運的歷史見證。
來自廈門同安區的女孩,陳團治罹患「先天性雙膝反曲」文獻記載世界僅有兩例,2014年3月來臺,由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陳英和帶領醫療團隊施行矯正手術,歷經七次大手術。過程中,陳英和院長往往是雙膝跪在地上,為她設定最舒適的檢查姿勢。在治療過程中,陳院長試著在自己的腳上裹上石膏,來模擬團治抹上了石膏如何行走:又為了幫助團治可以穿鞋復健走路,陳院長自己親自為她買鞋,確認她可以穩定踏地。二十六來,腳踝沒踏過地,現在陳團治已經是翻轉生命了。
陳珮瀅提到製作過程中,通常文稿先完成,例如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寫好文稿之後,然後李壽全老師會開始為紀錄片製作音樂,再由工作團隊根據文稿、音樂、意境去構思、集結影像。往往初剪剛送出去給大家參考,立刻會接到李壽全老師的電話:「為什麼某一段畫面與音樂沒對上、錯位了?」原來音樂是根據意境、文稿所量身創作,可見李壽全老師吹毛求疵嚴謹的態度。從中也看出一位成功、偉大的藝術家專業,與對自己要求,以及對於作品品質的用心堅持。
陳珮瀅最後接受訪問表示,平常分享對象大多為慈濟人,今天來到是面對企業員工,他們對慈濟事,相對不那麼熟悉,應該要帶甚麼故事來?因此今天準備比較多是『個案』,用人來感動人,人跟人之間比較容易感動,看到人可以接近、學習,有些溫暖的部分,院長的故事、慈善或醫療的個案故事,尤其星期一大早都會有Monday Blue,星期一總會感到特別憂鬱,心情亦比較低落。透過這些有趣的事情,也讓大家了解慈濟在做甚麼。而且不是只有看到而已,它其實有很多背後的意義存在,卻因為篇幅有限,畫面無法完整暢述,透過這樣導讀方式深入節目核心。就像大愛感恩科技一樣,每件產品背後都有動人的生命故事,大家了解、認同之後,都能夠一起來做好事、好好做一個人,人做好,社會自然就會好,世界就會更完美。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誓為普世『珮』良方 荷擔鐘鳴『瀅』鼓響
- Article Details
「從一場場來不及悔恨的亂世教訓裡,是否該回頭問問自己,有沒有忠於『誠正信實』的道路,有沒有忘掉做人最初的良心善念,這是慈濟五十年坎坷走來,依然兢兢業業的下一步。我們製作團隊分別來自人文志業各單位,歷經兩年籌畫,從眾多史料中,希望為大家找出慈濟的DNA基因。」陳珮瀅,[克難五十 慈濟歲月逆旅]紀錄片製作人,在5月30日大愛感恩科技與德式馬周一聯合人文周會上娓娓道來。
時間回溯到1996年,18位台灣知名主播受邀錄製[聽見台灣] 大愛有聲書,二十年後,慈濟五十周年,其中六位資深主播沈春華、李艷秋、陳月卿、陳藹玲、葉樹姍、靳秀麗再次獻聲,為大愛台推出的[克難五十 慈濟歲月逆旅]紀錄片配音,從慈善、醫療、教育到人文,帶領觀眾一起進入慈濟的時光隧道。
「陳藹玲:慈濟的醫學教育,有別於世界上任何一所醫學院。李豔秋:慈濟的醫療不光是救人而已,也帶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有關於信的品德。沈春華:在這一集當中主要是以,慈濟大愛的大愛戲劇作為主軸,希望能夠分享給這個社會的,正面的溫暖的光明的力量。陳月卿:過音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好幾次,非常的感動幾乎哽咽。葉樹姍:兩萬人次的慈濟人在第一時間,投入各災區的救災工作。靳秀麗:來自台灣靜思精舍的香積飯,發揮了亮眼的功效。」開場,先聆聽著這幾位資深媒體人熟悉的聲音與誠摯的心聲,誠、正、信、實、來不及和初發心這六個單元就在她們用說故事方式,為國人帶來省思。
製作團隊也非常感恩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協助,因為見證的故事那麼廣,時間長達50年、空間遍及全世界,因此紀錄片許多都是需要靠真善美志工提供的珍貴影片。以更生人、慈濟志工鍾炯元的故事為例,有誰能預知,屏東志工蔡美惠當時那一刻與他互動的鏡頭、惕勵的話語,成為及時翻轉鍾炯元命運的歷史見證。
來自廈門同安區的女孩,陳團治罹患「先天性雙膝反曲」文獻記載世界僅有兩例,2014年3月來臺,由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陳英和帶領醫療團隊施行矯正手術,歷經七次大手術。過程中,陳英和院長往往是雙膝跪在地上,為她設定最舒適的檢查姿勢。在治療過程中,陳院長試著在自己的腳上裹上石膏,來模擬團治抹上了石膏如何行走:又為了幫助團治可以穿鞋復健走路,陳院長自己親自為她買鞋,確認她可以穩定踏地。二十六來,腳踝沒踏過地,現在陳團治已經是翻轉生命了。
陳珮瀅提到製作過程中,通常文稿先完成,例如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寫好文稿之後,然後李壽全老師會開始為紀錄片製作音樂,再由工作團隊根據文稿、音樂、意境去構思、集結影像。往往初剪剛送出去給大家參考,立刻會接到李壽全老師的電話:「為什麼某一段畫面與音樂沒對上、錯位了?」原來音樂是根據意境、文稿所量身創作,可見李壽全老師吹毛求疵嚴謹的態度。從中也看出一位成功、偉大的藝術家專業,與對自己要求,以及對於作品品質的用心堅持。
陳珮瀅最後接受訪問表示,平常分享對象大多為慈濟人,今天來到是面對企業員工,他們對慈濟事,相對不那麼熟悉,應該要帶甚麼故事來?因此今天準備比較多是『個案』,用人來感動人,人跟人之間比較容易感動,看到人可以接近、學習,有些溫暖的部分,院長的故事、慈善或醫療的個案故事,尤其星期一大早都會有Monday Blue,星期一總會感到特別憂鬱,心情亦比較低落。透過這些有趣的事情,也讓大家了解慈濟在做甚麼。而且不是只有看到而已,它其實有很多背後的意義存在,卻因為篇幅有限,畫面無法完整暢述,透過這樣導讀方式深入節目核心。就像大愛感恩科技一樣,每件產品背後都有動人的生命故事,大家了解、認同之後,都能夠一起來做好事、好好做一個人,人做好,社會自然就會好,世界就會更完美。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