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社工產學交流 大愛感恩創造典範

圖說:  巧藝坊的師姊介紹賑災毛毯背後的加工製程和人文意涵,讓同學們知道一條毛毯背後,付出的志工都是上了年紀,有70幾歲、甚至90歲的阿嬤,卻都捨棄在家享受,反而來此夏日悶熱、冬日寒冷鐵皮屋下付出。台灣越來越多青年願意挽起袖子,透過成立社會企業來振興社會、實踐理想。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工作學系馮燕教授,今天帶領28位台大社會工作系學生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參訪,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如何落實社會企業。這是馮燕教授第二次帶領台大學生前來了解。去年「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家」課程首次來訪後,馮燕教授非常感動,看到志工精神與社會企業緊密結合,製作環保再生布料,不僅品質好,更透過部分服裝設計來創造利潤,不僅推廣衣著人文更將盈餘100%捐出來幫助更多人。馮燕教授提到孟加拉窮人銀行創辦者尤努斯的看法,尤努斯認為社會企業之盈餘必須100%回饋給服務對象,在英國是50%。馮燕表示,台灣社會企業剛起步,為了加大誘因,目前僅規定回饋30%,但大愛感恩卻能做到100%回饋,實在是台灣相當難得的例子,所以再次帶學生前來了解其商業模式。

圖說:  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大社會工作學系馮燕教授,日前帶領28位台大社會工作系學生前來慈濟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參訪,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如何落實社會企業。圖為日前AmCham企業社會責任論壇馮燕教授演講照片(圖片來源: 轉載自自由時報) 當天下午,學生先到巧藝坊親手巡禮,當觸摸到加工中的賑災毛毯,感到十分柔軟,再看到付出的志工都是上了年紀,有70幾歲、甚至90歲的阿嬤,卻都捨棄在家享受,反而來此夏日悶熱、冬日寒冷鐵皮屋下付出。接著在環保實作時間,首先來到瓶罐回收區,學生們除了解志工如何進一步分類瓶罐才能做出高品質的毛毯,也聽到現場志工分享:許多回收物非常惡臭與汙穢,希望未來回收時,能清潔與整理。學生紛紛點頭表示願意協助推廣。再接著全員來到紙類回收區,實際體會慈濟紙類分類的用心與耐心:分成五類不僅為了增加產值,而是為了減少再製場化學藥劑的使用以免環境污染。雖然分站時間結束了,學生還捨不得走,爭取再多10分鐘將手邊的紙類分好,才離開回收分類體驗區。


圖說:  透過參訪,學生們更了解何謂社會企業責任,紛紛表示親自來看過之後,都對社會責任多了一份體會與承擔。期待環保與商業務實面兼顧的大愛感恩在學生中種下一份善與社會責任的種子。聽完志工分享大愛感恩的創立精神與實際作法,許多學生紛紛發問,想了解實際運作的困難與成果。同學非常關心如何能持續有經費做出救災毛毯?正雄師兄以掘井人的觀點回應,表示「透過服裝設計創造出有人文有質感的服裝,在慈濟會所及統領百貨等流通,將營收所得捐出救人,再將營收所得捐出救人。」馮燕教授也回應「社會企業必須要有營收,透過創意與專業創造附加價值,這社會企業才能長遠走下去。」有同學表示親自來看、來聽,才更體會慈濟志工的付出與用心。與網路上對慈濟的評論差異非常大,希望也能藉一己之力將此美善訊息推廣出去。同學也分享之前曾參與社會企業責任評選時,雖然知道大愛感恩內容非常非常符合,卻因宗教及文稿排版印刷,而遭否決。個人內心雖有遺憾,當時卻也無能為力。今天聽過分享,相信大愛感恩理念定發揮更大能量影響更多人。(註:大愛感恩已於2014年獲得該企業社會責任獎項。)

馮燕教授看到越來越多青年想創業,但社企不是萬靈丹,青年尋找出路不應只有創業或社企,社企要賺錢不容易,需要更多創新及自律能力。馮燕教授指出以大愛感恩為例,『寶特瓶回收做成布料』這項技術,雖然不是大愛感恩創造發明,但是透過志工用心與大愛感恩品牌設計與形象,創造社會價值。

會後,透過參訪,學生們更了解何謂社會企業責任,學生紛紛表示親自來看過之後,都對社會責任多了一份體會與承擔。期待環保與商業務實面兼顧的大愛感恩在學生中種下一份善與社會責任的種子。

人文真善美志工 林正雄 內湖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