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6 十一月 2014

2014,11/6-9, 台北魅力展(TIS)

【活動名稱】2014台北魅力展(TIS)
【活動時間】2014/11/6-9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2號倉庫、3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20141106_3.jpg 

Read more

2014,11/6,資誠企業社會責任分享

【對象】資誠企業
【時間】2014年11月6日(四)14:00-14:50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Read more

疼惜環境一念心 種下樹苗護大地


加拿大高貴林市政府,每年秋天會舉辦「明日之樹」植樹活動,慈濟志工今年第五次參加。有來自高貴林、溫哥華以及素里的慈濟人共29位,人人幾乎有種樹經驗,四個多小時歡歡喜喜種下了715棵樹苗。 


一人一圓鍬,沿著沼澤小心走。隨即,不論男士女士選定位置,種下一棵棵樹苗。高貴林政府為了明年開春大地蓬勃的生機預作準備,舉辦明日之樹(TreesforTomorrow)植樹活動,來自高貴林溫哥華以及素里慈濟志工,29人參與。 

慈濟志工:「造福下一代的子孫。」 

植樹日,巧遇強風豪雨,大家臉上還是笑嘻嘻。 

慈濟志工:「上人不是叫我們要愛大地嗎?這就是最好的表現。」 

看似簡單的動作,每一步驟都要用心,鏟土面積要適當、鬆土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期待這片原本因都市開發而形成的沼澤,能因未來這一片樹林有豐富的自然生態。 

真善美志工 吳群芳 尤德坤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2014,11/6,APO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參訪

【對象】AOP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會員
【時間】2014年11月6日(四)09:30-12: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綠色生產力 共創新未來

20141107_1.jpg20141107_2.jpg



 
Read more

從觀眾變主播 認識電視新聞製播


台北市中山大同區的培訓和見習志工,到大愛電視台參訪,從新聞了解媒體報真導正的社會責任(10/26)。而新北市雙和的社區志工,也在參訪過大愛台後,對自己平常在做的環保工作,更具使命感。 


平時坐在電視機前看主播播新聞,好像輕而易舉,等到自己坐上主播台,才發現其實沒那麼容易。 

體驗證嚴上人推動人文志業要傳播清流的理念,雙和社區志工來到大愛電視台參訪,大家透過資深志工及節目製作人的分享,對於平常努力做的回收工作,也有了不一樣的使命感。 

志工 許素卿:「藉由做環保這個平台,讓我由一個手心向上的人,可以變成手心向下的人來付出,我感到很感恩那我回去以後,我更積極地邀約更多的好朋友,大家一起來勤耕福田。」 

志工 吳麗花:「我覺得大愛台,真的(播放的)是很棒的節目,無論孩子還是大人, 
什麼樣的人來看都很適合,無論什麼類型的節目都很好看。」 

大愛電視台,不論新聞或是節目,都以報真導正為宗旨,這天中山大同區培訓志工的戶外課程,也安排他們參訪大愛台,主播倪銘均的分享,讓很多人很有感觸。 

志工 張文漳:「我們不能以訛傳訛,就是說媒體播的(新聞),你看到的就像倪主播講的,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準(正確),你聽到的不一定是真的,那我們要用心去思考。」 

志工 林佑蔆:「讓我覺得最感動的地方,是因為對我們下一代,小孩子的影響想說藉由,這個(大愛台)報導,能夠為我們下一代,重建比較美好的將來。」 

一趟大愛台參訪行,讓這群志工,對慈濟人文志業有更深的認識,也要把這分感動,帶回社區推廣。 


真善美志工 林芬蘭 施志鴻 江金蓮 魏文輝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救苦救難祈三願 合心和諧聚大愛

圖說:應慈濟基金會之邀,前來台灣參加「第三屆慈濟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學院王振耀院長,於研討會前帶領大陸學者一行十人,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拜訪。(攝影者:許育仁)應慈濟基金會之邀,前來台灣參加「第三屆慈濟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學院王振耀院長,於研討會前帶領大陸學者一行十人,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拜訪。王院長表示,從1991年華東水災開始,慈濟進入大陸救災,民政部就起了巨大的反應,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一直到後來他負責慈善、救災等事務,過程中也就越來越了解慈濟,對慈濟很多行為、方式深刻感動,因而開始認同慈濟很多的理念,例如感恩、志工專業與修養。

學者風範態度溫文儒雅的王振耀院長,過去在大陸民政部工作長達二十多年,與慈濟認識長達二十四年,他說:「慈濟的『感恩』跟大陸的『感恩』是不一樣的,大陸常說的感恩是『我救助了你,你要感恩我』;慈濟的感恩,施者先感恩受者。」


圖說:學者風範態度溫文儒雅的王振耀院長(左二),過去在大陸民政部工作長達二十多年,與慈濟認識長達二十四年,他說:「慈濟的『感恩』跟大陸的『感恩』是不一樣的,大陸常說的感恩是『我救助了你,你要感恩我』;慈濟的感恩,施者先感恩受者。」(攝影者:許育仁)深受慈濟人文影響,王振耀院長對慈濟帶去大陸那份救苦救難行為與大愛善心,有了一番的見解。希望這樣好的理念、行為方式,盡快搬到大陸,讓更多人來學習接受。同樣抱持謙虛交流的態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志業從資源回收、到寶特瓶再製環保織品、研發精進,更是令人讚歎,因為 證嚴法師『大愛眾生、感恩天地』宗教家胸懷,跨越國家種族、擴及眾生平等,也感恩大地萬物、疼惜大地受毀傷。

王院長認為此行他更體會到必須以行動向慈濟學習,尤其在志工體系有兩方面值得讓大陸學習,一是專業化管理精神,二是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環保,讓垃圾變環保。

慈濟慈善工作已經邁向國際化,跨越宗教、種族、援助國家將近九十個, 證嚴法師最大的心願是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及天下無災難,希望世界能建構超越宗教、世界公民的一個和諧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救苦救難祈三願 合心和諧聚大愛

圖說:應慈濟基金會之邀,前來台灣參加「第三屆慈濟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學院王振耀院長,於研討會前帶領大陸學者一行十人,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拜訪。(攝影者:許育仁)應慈濟基金會之邀,前來台灣參加「第三屆慈濟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學院王振耀院長,於研討會前帶領大陸學者一行十人,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拜訪。王院長表示,從1991年華東水災開始,慈濟進入大陸救災,民政部就起了巨大的反應,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一直到後來他負責慈善、救災等事務,過程中也就越來越了解慈濟,對慈濟很多行為、方式深刻感動,因而開始認同慈濟很多的理念,例如感恩、志工專業與修養。

學者風範態度溫文儒雅的王振耀院長,過去在大陸民政部工作長達二十多年,與慈濟認識長達二十四年,他說:「慈濟的『感恩』跟大陸的『感恩』是不一樣的,大陸常說的感恩是『我救助了你,你要感恩我』;慈濟的感恩,施者先感恩受者。」


圖說:學者風範態度溫文儒雅的王振耀院長(左二),過去在大陸民政部工作長達二十多年,與慈濟認識長達二十四年,他說:「慈濟的『感恩』跟大陸的『感恩』是不一樣的,大陸常說的感恩是『我救助了你,你要感恩我』;慈濟的感恩,施者先感恩受者。」(攝影者:許育仁)深受慈濟人文影響,王振耀院長對慈濟帶去大陸那份救苦救難行為與大愛善心,有了一番的見解。希望這樣好的理念、行為方式,盡快搬到大陸,讓更多人來學習接受。同樣抱持謙虛交流的態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深入了解慈濟環保志業從資源回收、到寶特瓶再製環保織品、研發精進,更是令人讚歎,因為 證嚴法師『大愛眾生、感恩天地』宗教家胸懷,跨越國家種族、擴及眾生平等,也感恩大地萬物、疼惜大地受毀傷。

王院長認為此行他更體會到必須以行動向慈濟學習,尤其在志工體系有兩方面值得讓大陸學習,一是專業化管理精神,二是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環保,讓垃圾變環保。

慈濟慈善工作已經邁向國際化,跨越宗教、種族、援助國家將近九十個, 證嚴法師最大的心願是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及天下無災難,希望世界能建構超越宗教、世界公民的一個和諧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清淨源頭啟善念 敬天愛地惜物命


兩百多位台北中山大同區的見習培訓志工,前往新北市雙和聯絡處環保站,體驗環保實作,透過親自分類,大家才明白回收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希望能把這樣的環保知識,帶回生活中落實。

坐在一箱箱回收物前,兩百多位來自中山大同區的見習志工,似乎不知該如何動手做分類,光是一張CD,回收起來都有它的學問。

環保志工:「CD就只有音樂的,我們要把它拆開,這個(碟片)可以賣,這個紙要賣,全部都是可以賣。」

慈濟志工 黃秀鳳:「環保站不是說很髒很臭,環保站也是可以很乾淨的,只要你把它分類做得好,讓他們實際去做一次,你講再多,沒有說親身來體驗,親身去做喔,你感覺不出來啦。」

鼓勵見習志工多參與環保工作,台北中山大同區這個月的志工培訓課,特地安排大家到雙和聯絡處環保實做,親自體驗後,很多志工才知道,分類很不容易。

志工 林素珠:「(平常我)是有做(分類),可是我聽完之後,我才發覺,我自己做得一點都不徹底,所以今天我能夠學到這東西,我應該回去就是身體力行。」

志工 李晨右:「我覺得做環保要從自己開始,那自己開始我不是說做分類,因為分類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是覺得應該要從素食,體內的環保開始。」

除了動手做分類,中和區資深環保志工,也透過經驗分享,希望大家將環保落實生活。

慈濟志工 陳仁傑:「保護地球是維護我們子孫,將來生存的環境,譬如說我們出門,就多帶一個塑膠袋出去,這樣無形中就少用到塑膠袋。」

多用一點心,生活就能處處落實環保,地球也能永續生存。

陳秋華 梁榮為 古敏華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