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15
Thursday, 31 December 2015
慈濟教育志業體 珍惜地球的資源
- Article Details
使用過的寶特瓶除了回收之外還有做什麼用途呢?有些人會發揮巧思把寶特瓶、瓶蓋變成藝術品或者是裝飾品,比如說宜蘭的東港環保站,利用回收所收集來的寶特瓶瓶蓋拼貼成宜蘭地圖,也有人把寶特瓶瓶蓋拼貼成一幅壁畫。除此之外,寶特瓶還可以裁剪成一朵花、燈飾、風車、籃子、吊燈、檯燈等裝飾藝術品。
寶特瓶及瓶蓋除了變成裝飾藝術品之外,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與塑膠中心一起合作開發,使用回收的寶特瓶瓶蓋來研發製作成筆記本與資料夾。經過種種的考驗、研發及製程,並在今年三月起請整合/購入中區環保菩薩經過 6個月的回收/分類 (藍、綠、白) 寶特瓶瓶蓋,在2015年第四季推出了『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6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並在 2016年初的歲末祝福活動中推出。
每一年學校都有一筆預算購買下學年度的文具用品,為了讓購買文具用品不單只有購買、消費的行為而已,希望能有不一樣的意義,慈濟教育志業體系的學校 (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花蓮慈濟中學及台南慈濟中學),請購了大愛感恩科技今年所開發出來的環保再生文具用品『A5筆記本』、『A6筆記本』及『L型資料夾』,以客製化的封面及內頁內容,來贈送給慈誠懿德爸媽、學校同仁們及學生。這份含有教育涵義的環保再生文具,是送禮的最佳首選,不僅能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及破壞,還能提倡人人一起珍惜地球的資源、一起守護你我共同生存的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感恩環保志工們總是默默的付出、細心的分類,他們擁有一顆「不讓地球受傷」的心,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一同來珍惜地球的資源,讓資源能更加利用,同時也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
![]() |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文具用品『A5筆記本』、『A6筆記本』,封面及內頁內容以客製化來設計及製作。(攝影者:姜郁雯) |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花蓮慈濟中學、台南慈濟中學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文具用品『L型資料夾』,以客製化來設計及製作而成。(攝影者:姜郁雯) |
慈濟教育志業體 珍惜地球的資源
- Article Details
使用過的寶特瓶除了回收之外還有做什麼用途呢?有些人會發揮巧思把寶特瓶、瓶蓋變成藝術品或者是裝飾品,比如說宜蘭的東港環保站,利用回收所收集來的寶特瓶瓶蓋拼貼成宜蘭地圖,也有人把寶特瓶瓶蓋拼貼成一幅壁畫。除此之外,寶特瓶還可以裁剪成一朵花、燈飾、風車、籃子、吊燈、檯燈等裝飾藝術品。
寶特瓶及瓶蓋除了變成裝飾藝術品之外,大愛感恩科技在2014年與塑膠中心一起合作開發,使用回收的寶特瓶瓶蓋來研發製作成筆記本與資料夾。經過種種的考驗、研發及製程,並在今年三月起請整合/購入中區環保菩薩經過 6個月的回收/分類 (藍、綠、白) 寶特瓶瓶蓋,在2015年第四季推出了『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6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並在 2016年初的歲末祝福活動中推出。
每一年學校都有一筆預算購買下學年度的文具用品,為了讓購買文具用品不單只有購買、消費的行為而已,希望能有不一樣的意義,慈濟教育志業體系的學校 (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花蓮慈濟中學及台南慈濟中學),請購了大愛感恩科技今年所開發出來的環保再生文具用品『A5筆記本』、『A6筆記本』及『L型資料夾』,以客製化的封面及內頁內容,來贈送給慈誠懿德爸媽、學校同仁們及學生。這份含有教育涵義的環保再生文具,是送禮的最佳首選,不僅能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及破壞,還能提倡人人一起珍惜地球的資源、一起守護你我共同生存的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感恩環保志工們總是默默的付出、細心的分類,他們擁有一顆「不讓地球受傷」的心,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一同來珍惜地球的資源,讓資源能更加利用,同時也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
![]() |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文具用品『A5筆記本』、『A6筆記本』,封面及內頁內容以客製化來設計及製作。(攝影者:姜郁雯) |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花蓮慈濟中學、台南慈濟中學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文具用品『L型資料夾』,以客製化來設計及製作而成。(攝影者:姜郁雯) |
參訪環保教育站 資源分類從頭學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21間華小學校、總共38位的正副校長、老師,來到慈濟環保站取經,希望落實校園環保。
「居鑾校長聯誼會」主席「余德才」,率領38位教育界人士來到慈濟環保站,從頭開始、學環保。
慈濟志工 吳學利:「要改變我自己,我沒有改變我自己,我怎麼去跟人家講(環保),所以一定要我自己做起,我能夠在垃圾桶拾(垃圾),你們也是能夠。」
居鑾華小校長聯誼會主席 余德才:「明年想在學校推動這個環保教育,如果要推動環保教育,先給校長 副校長 老師一個理念。」
這些人當中不乏教育各界高層,卻在此親自來體驗資源分類的訣竅。
居鑾平民華小老師 鄭戍芳:「其實我學校是已經,有在鼓吹這樣的,所以我相信回去,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親耳聽、親手做、親眼看,校長老師們想打造綠色校園,有了更強的信心。
饒于潤 梁豪傑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攀登世界之巔 幕後英雄雪巴人
- Article Details

尼泊爾少數民族,雪巴人,生活在高山地帶,許多人靠擔任登山嚮導賺錢,然而今年兩起大地震,造成雪巴人的房屋、供登山客使用的餐廳、旅館毀於一旦,到現在重建速度緩慢,重創登山產業,雪巴人生活雪上加霜。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751 Read more
Wednesday, 30 December 2015
大愛守護暖心田 攜手接力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歲末年終是感恩與送暖的季節,感恩自己又平安度過了一個年歲、感恩自己又長了一年的智慧。對於慈濟人來說,更感恩自己有健康的身體能做一個助人的人,所以更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把握歲末寒冬降臨前,走入偏鄉、山區關懷送暖。配合台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關懷瑞芳礦工醫院,慰勞這群偏鄉服務鄉親的醫護人員及探視院內養護中心的老人家。伴手之物有象徵平安如意的水果、以及代表感恩的米與竹筒,這都是別具意義的禮物,感謝這群長年在偏鄉服務的醫療人員。天氣變冷,醫護人員為老人們按摩暖身,大愛感恩科技共同配合提供守護健康之保暖三件組,溫暖老人們的身。院長、副院長也親手為他們穿上準備好的護襪與護具,感受這分溫暖與貼心。
此次,伴隨台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關懷礦工醫院院內養護中心老人家之守護健保樂活組,內含肘套、膝套及腳踝套等三件物品,布料使用環保菩薩所回收分類的寶特瓶、抽絲再製聚酯纖維,減少寶特瓶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也讓下一代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機能材料則使用萊卡超彈性纖維及遠紅外線副離子紗線,可以幫助關節穩定、加強支撐力,吸濕排汗纖維,行走穿戴亦不會造成不適。至於遠紅外線自從問世,就被認為具有活血通路的效果,主要功能為保暖並促進血液循環。適合許多年長者因舊傷或隨年齡增長所造成關節退化,或經長時間久站、坐著或行走,所引發膝蓋的不適,「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就是為了提供溫暖、樂活。
「守護保健樂活系列」曾參加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在四十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社會組優等獎。「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設計理念要求:從產品材料的使用,運用綠色設計,實行環保製程,到最後物命耗盡、廢棄後,不進入墳場/焚化爐 (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 ,而可分解、溶於大地,或再成為另一產品的原料(工業循環開始)。大愛感恩科技實踐從 「減廢」成為「零廢」的目標。
靜思語:「身體健康是福,能做事更是福。」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去幫助更多的人。願大愛感恩科技「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守護辛勤付出的人間菩薩,愛己、愛人、愛接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大愛守護暖心田 攜手接力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歲末年終是感恩與送暖的季節,感恩自己又平安度過了一個年歲、感恩自己又長了一年的智慧。對於慈濟人來說,更感恩自己有健康的身體能做一個助人的人,所以更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把握歲末寒冬降臨前,走入偏鄉、山區關懷送暖。配合台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關懷瑞芳礦工醫院,慰勞這群偏鄉服務鄉親的醫護人員及探視院內養護中心的老人家。伴手之物有象徵平安如意的水果、以及代表感恩的米與竹筒,這都是別具意義的禮物,感謝這群長年在偏鄉服務的醫療人員。天氣變冷,醫護人員為老人們按摩暖身,大愛感恩科技共同配合提供守護健康之保暖三件組,溫暖老人們的身。院長、副院長也親手為他們穿上準備好的護襪與護具,感受這分溫暖與貼心。
此次,伴隨台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關懷礦工醫院院內養護中心老人家之守護健保樂活組,內含肘套、膝套及腳踝套等三件物品,布料使用環保菩薩所回收分類的寶特瓶、抽絲再製聚酯纖維,減少寶特瓶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也讓下一代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機能材料則使用萊卡超彈性纖維及遠紅外線副離子紗線,可以幫助關節穩定、加強支撐力,吸濕排汗纖維,行走穿戴亦不會造成不適。至於遠紅外線自從問世,就被認為具有活血通路的效果,主要功能為保暖並促進血液循環。適合許多年長者因舊傷或隨年齡增長所造成關節退化,或經長時間久站、坐著或行走,所引發膝蓋的不適,「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就是為了提供溫暖、樂活。
「守護保健樂活系列」曾參加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在四十多件參選作品當中,榮獲社會組優等獎。「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設計理念要求:從產品材料的使用,運用綠色設計,實行環保製程,到最後物命耗盡、廢棄後,不進入墳場/焚化爐 (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 ,而可分解、溶於大地,或再成為另一產品的原料(工業循環開始)。大愛感恩科技實踐從 「減廢」成為「零廢」的目標。
靜思語:「身體健康是福,能做事更是福。」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去幫助更多的人。願大愛感恩科技「守護保健樂活系列」守護辛勤付出的人間菩薩,愛己、愛人、愛接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身殘志不殘!生活瑣事全靠自理
- Article Details
福建泉州有一位慈濟的環保志工「張明春」,自小罹患小兒麻痺,曾經一度怪罪命運捉弄。幾年前他因緣際會下得知慈濟在推行環保,「張明春」發現自己能對環境有所貢獻,從做中了悟了生命的真諦。從此他的生命轉向了積極光明的一面,他還決定送最敬愛的母親一份禮物,就是帶她一同來守護大地、勤耕福田。(12/5)
下床、坐上輪椅,「張明春」不假他人之手。
接著再到客廳「轉乘」電動輪椅,出門辦事。
今年30歲、罹患小兒麻痺的「張明春」,是慈濟的環保志工。
環保志工 張明春:「就要保護地球啊, (要保護地球) 嗯。」
環保志工 張明春:「不累 因為給我越多越高興, 我自己有發一個願, 我一定要有能力為眾生來做。」
沒有健全雙腳的「張明春」,硬是東奔西跑;沒有工作能力的「張明春」,硬是靠資源回收所得,每月捐200元人民幣給慈濟;沒念書的「張明春」,硬是靠自學,用手機發簡訊。
慢慢吃喔 呵呵, (感恩喔) 感恩 慢慢吃。
堅強如他,卻在內心裡,有塊柔軟的地方。
環保志工 張明春:「養育我到三十歲, 一路上 沒有您, 我不能像今天這樣 太歡喜了, 父母都很辛苦 很辛苦, 我一點也沒有抱怨, 我只怨嘆自己命運。」
不向命運低頭,一切都是為了榮耀他的母親「許金針」。母子倆除了每天在門前,一起照顧小菜圃,從去年開始,他們又多了一個親密的時光。
環保志工 許金針:「很感恩上人師父 來鋪這條路, 讓我們母子兩人出來做(環保), 真的是太感恩了。」
感謝親恩,兒子度媽媽進慈濟的環保世界,同修福田。
黃小寅 陳志宏 真善美志工-福建報導 Read more
自然課不一樣 氧化還原製發電機
- Article Details
大自然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場域。花蓮慈濟大學附屬中學國中部的老師帶著學生,來到鯉魚潭池南自然教育中心,進行戶外教學,老師設計生物、理化、生態、地科四大關卡,讓學生實踐課堂所學,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用裝滿食鹽水的鋁罐和備長炭,作為發電的材料,運用氧化還原的原理,產生電力,製作環保發電機。
慈大附中自然老師 熊毅:「最主要就是要讓同學真正從科學中去實作,看到他們團隊合作,一起學習科學,我們非常非常歡喜,設計這樣的節目。」
花蓮慈濟大學附屬中學110位學生,來到花蓮縣池南自然教育中心,除了動手做實驗外,也分組調查當地的生態環境,透過接觸大自然,發現它不一樣的美。
慈大附中高中部學生 洪彤昀:「像是在我小學或者幼稚園的時候記得的事情,可是等到我長大一點,國中時候可能忘記它,可是我現在覺得它(樹皮構造)很美。」
老師用心安排活動,要讓孩子學以致用,以手上現有的工具,判斷方位找出線索,學生要懂得團隊合作,克服難題才能順利通關。
慈大附中國中部學生 任姵臻:「要跳過一條小溪,然後我第一次有跳過去,但第二次就沒有跳過去,然後腳就在小溪裡面,(同學)他們就去幫我完成,等我處理好我的事情之後,後面就變成是我去幫他們。」
學生以大自然為師,充實內在知識;也不忘記以一顆慈悲柔軟的心,互助學習。
真善美志工 葉承恩 葉朝慶 花蓮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29 December 2015
來上一堂環保課 青年學子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教育」,即是希望能從教育來認識環保了解環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認知,了解生活中有環保和沒環保的差別,更重的是讓小朋友重新認識我們賴以所居的地球,今日(12/25),聖誕節的當天,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的分享下,與明湖國小六年八班師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上一堂適合全年齡層的環保課程。
透過「環保影音」「檢視問答」以及「大愛研發」等參訪互動來讓小朋友們認識環保、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一部部簡短的影音,看見當人類只為了追求利益不斷開發資源,帶來的破壞和汙染已經危害到離我們遙遠的北極-北極熊的生存,而鄰近我們的工業,是否早已悄悄的危害我們生活,透過「環保影音」發人省思。
需檢視目前我們的作為,才能作出改善,透過「檢視問答」林正雄博士問及同學們,「是否出門隨身攜帶杯具等、或當行走在路上時,看到垃圾,同學們會撿起來嗎?」依序提出問題,能檢視自己是否有在生活中做到環保,問問自己,從心找答案。
將可用資源再利用,更是拯救地球的不二法門,最後在參訪「大愛研發」的同時,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也透過簡單的物理法,抽出像棉花糖一樣的絲絨,讓小朋友們從棉花糖機中來了解大愛紗的抽紗過程。
汙染和破壞為現今燙手的環境問題,人類是做者,也將是最後的受者,所以因如何來阻止不當開發,重新考量生產源頭和設計方向,挑脫世俗,不再追求華麗,回歸清淨,建立單純簡樸之美,誠如靜思語所說,「做環保、除了淨山、淨海、淨大地之外、也要淨心田」為養成知福惜福精神,環保教育尤為重要,期待藉由此次的參訪讓同學們從家中開始落實,最好是不要製造垃圾,或不買一次性使用的產品,但若是家中一定會有垃圾的產生,儘可能減量,同時在家中就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交由清潔隊回收後焚化,所產生的電可用於焚化廠的溫水游泳池及電力之用,可回收也可考慮交至就近慈濟環保站,再藉由慈濟環保菩薩用心/細心分類再製成更有價值的環保產品來回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來上一堂環保課 青年學子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教育」,即是希望能從教育來認識環保了解環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認知,了解生活中有環保和沒環保的差別,更重的是讓小朋友重新認識我們賴以所居的地球,今日(12/25),聖誕節的當天,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的分享下,與明湖國小六年八班師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上一堂適合全年齡層的環保課程。
透過「環保影音」「檢視問答」以及「大愛研發」等參訪互動來讓小朋友們認識環保、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一部部簡短的影音,看見當人類只為了追求利益不斷開發資源,帶來的破壞和汙染已經危害到離我們遙遠的北極-北極熊的生存,而鄰近我們的工業,是否早已悄悄的危害我們生活,透過「環保影音」發人省思。
需檢視目前我們的作為,才能作出改善,透過「檢視問答」林正雄博士問及同學們,「是否出門隨身攜帶杯具等、或當行走在路上時,看到垃圾,同學們會撿起來嗎?」依序提出問題,能檢視自己是否有在生活中做到環保,問問自己,從心找答案。
將可用資源再利用,更是拯救地球的不二法門,最後在參訪「大愛研發」的同時,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也透過簡單的物理法,抽出像棉花糖一樣的絲絨,讓小朋友們從棉花糖機中來了解大愛紗的抽紗過程。
汙染和破壞為現今燙手的環境問題,人類是做者,也將是最後的受者,所以因如何來阻止不當開發,重新考量生產源頭和設計方向,挑脫世俗,不再追求華麗,回歸清淨,建立單純簡樸之美,誠如靜思語所說,「做環保、除了淨山、淨海、淨大地之外、也要淨心田」為養成知福惜福精神,環保教育尤為重要,期待藉由此次的參訪讓同學們從家中開始落實,最好是不要製造垃圾,或不買一次性使用的產品,但若是家中一定會有垃圾的產生,儘可能減量,同時在家中就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交由清潔隊回收後焚化,所產生的電可用於焚化廠的溫水游泳池及電力之用,可回收也可考慮交至就近慈濟環保站,再藉由慈濟環保菩薩用心/細心分類再製成更有價值的環保產品來回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兩地舉辦靜思展 商場飄散人文風
- Article Details
印尼慈濟人最近分別在「北雅加達」與「塞爾彭鎮」兩地的購物商場,舉辦靜思人文展,傳達環保、人文的觀念,也帶領民眾認識綠色生活,結果獲得不錯的回響。
慈濟印尼分會,在「北雅加達」與「塞爾彭鎮」兩地的購物商場,舉辦靜思人文展,吸引民眾目光。
民眾 瑪麗亞:「慈濟教得很好,他要我們多行善,這很正面。我看到慈濟確實有很多人道援助的行動,還有這些產品也有益於身體健康,所以我就買了。」
除了平民消費,志工也透過一些表演,傳達環保、人文的觀念,幕後都有賴龐大志工群的規畫。
慈濟志工 李群英:「我們前幾天忙到晚上12點、(凌晨)1點。會累,但是很開心!」
民眾 艾菲:「糙米和有機米真的很好吃,又天然。」
從民眾的食衣住行中切入,帶領大家認識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主辦單位的初衷。
印尼報導 Read more
找回失蹤候鳥 印重整厚克薩溼地
- Article Details

在印度北部喀什米爾地區,有「溼地之后」稱號的厚克薩溼地,因持續的淤積、汙染和人類開發行為,受到嚴重衝擊。當地冬天時,是遷徙性候鳥、水鳥和喜馬拉雅地區,許多物種的重要棲息地,並且也有緩衝流域、調節水流的作用。過去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下,厚克薩溼地一度面臨毀滅危機。溼地中的沼澤區,是候鳥的棲息地,現在也大量縮減了150萬平方公尺。遷徙到當地的鳥類,也逐漸減少中。近年來全球暖化,各地時常大水成災,專家警告,少了具有防洪作用的溼地,喀什米爾將更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襲。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546 Read more
每周做環保 厝邊巷尾相聚好時光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這些年,在大陸各省各個社區不停地推動環保,像在湖南長沙的楓樹山社區,每個星期四,是他們的回收日,這一天,社區民眾會齊聚做分類,志工群中,有七、八十歲的老菩薩,也有才兩歲多的小娃兒。
又到了每個星期四,長沙楓樹山社區做回收的日子,街坊鄰居不約而同,拿著積存了一個星期的回收物,一塊集結到空地做分類。
十度的低溫下,眾人藉由熱身操暖了身子,鄒爺爺做得比誰都勤快,但要克服的卻是別人異樣的眼光.。
志工 鄒榮華:「要做一個好事,好不容易,要受好多刺激。」
家住望城的葉建如,每一趟來都得花上三個小時,但她也從來不曾缺席。
志工 葉建如:「要(轉)三趟車的時間,但是還要剛好下來就要有,要等的話,(要等的話要四個小時)(今天三個小時感恩你)。」
別看這些工作好像都是大人在做,這一頭還有個兩歲多的小娃兒也做得起勁,小名星星的他,做起分類,一點兒也不輸給大人。
「這個有字的放在哪裡咧?有字的放在哪裡咧?對對對對。」
結束分類工作後,資深志工也送來薑茶,讓大家驅寒,相約下周再會。
真善美志工 唐建雲 湖南報導 Read more
Monday, 28 December 2015
堅毅母愛作靠山 照顧弱女相扶持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帶您來看到86歲的環保志工,侯黃素麗,她總是和身心障礙的女兒,一起搭公車前往3公里外的黎明環保站,母女倆一起做環保,侯黃素麗說,做環保讓她的身體更健康,慈濟人的持續關懷,也讓她有太多,說不出的感謝。
慈濟志工 侯黃素麗:「受傷以後喔沒出去,我今天就是想說,帶她出去,我禮拜二有帶她去照X光,醫生說小隻的骨頭有裂痕,劉醫師是說,好很多啦。我女兒如果沒有我給她幫忙,她沒辦法照顧自己。師兄啊,你是不是騎機車,幫我收那些回收,這裡嗎,在那邊,不一定,都有。我如果沒穿這個喔,沒辦法好好走。走斑馬線那,斑馬線,有愛心的人搬來椅子,誰搬的也不知道,去環保站,就838和10號,這一隻腳先上去,好,以前環保站在登林路那邊,什麼車都可以坐,現在兩班車而已,大家早,師姊,早安,早 早,往那邊走往那邊走。(那圍裙是做什麼用的?)褲子才不會髒啊。」
慈濟志工 侯采璆:「媽媽帶我出來啊,我就出來啊。(一起出來做環保,感覺怎麼樣?) 很開心啊,救地球啊,健康就好了嘛。」
慈濟志工 侯黃素麗:「每天都要帶出來,不帶一帶不行,出來對她的身體也好很多。醫生說,叫我不要一直彎腰,放在這裡,放在這裡比較舒服。(以前身體不好,現在身體有比較好嗎?)有啦,好很多啦,等一下,隔壁的師姊幫助我很多,一起照相,等下再回去,等下再回去要做什麼,要一起照相。(來,三二,來笑一下笑一下。)幫我的忙,很多很多,太多了。(好了,謝謝。) 不管什麼事,大大小小,都來關心我。」
「用餐用餐,收了唷 休息了,來吃飯吃飯。」
慈濟志工 侯黃素麗:「感恩上人有這個環保站,給我們這些老年人出來,做好事,非常感恩上人,讓我們出來做,能身體健康,沒煩沒惱啦,不然喔,會到處胡思亂想。」
採訪撰稿 李世宸 攝影剪輯 鄧應忠 Read more
塑袋百害無一利 萬年遺毒傷生態
- Article Details
今年十月在嘉義東石外海,一隻抹香鯨擱淺死亡,解剖後發現牠的胃裡頭,塞滿漁網和塑膠袋,人類汙染海洋,間接殺死抹香鯨,這樣的結果讓人震驚,台灣一年要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塑膠袋漂流到海裡頭,五百年也無法分解,大愛台呼叫妙博士節目,發起全國小學生減塑行動大串連,希望小朋友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少用塑膠袋。
抹香鯨在出海口擱淺死亡,成大教授解剖發現,牠的胃裡頭,是滿滿的塑膠袋和漁網
成大鯨豚研究中心主任 王建平:「胃裡面有垃圾袋跟漁網,當然這個不是直接致死,不過有垃圾袋和魚網,造成牠攝食上有困難,會造成牠的營養不良。」
塑膠袋已經嚴重危害到海洋生態,根據統計台灣人一年要用掉180億個塑膠袋,每個人平均一天就要用2.7個塑膠袋,塑膠袋很難分解,焚燒後還會帶來空氣汙染,大愛台呼叫妙博士節目,發起全國小學生減塑行動大串連,減塑從小朋友做起。
大愛台節目一部副理 吳郁玟:「台灣外海會有抹香鯨,因為我們用了塑膠袋而死亡,我覺得孩子的善心會被啟發,孩子會願意保護牠們,來做一點行為的改變。」
小朋友使用塑膠袋非常普遍,從早餐開始,就會用到一堆塑膠袋
台中樹義國小老師 柯惠姍:「不管裝早餐 餅乾糖果就是很方便,隨手拿來就隨手裝進去。」
走進教室裡,幾乎每個孩子的座位上,都能發現塑膠袋。
像是裝文具的袋子,書本外的書套,都是塑膠袋,可見塑膠袋使用率真的非常高。
這次呼叫妙博士節目,結合國小透過競賽的方式,請小朋友從日常生活中做起,每天減少使用一個塑膠袋,甚至不用更好,讓塑膠袋遠離我們的生活。
江麗君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保護足底護健康 慈愛藍保健鞋
- Article Details
「走路要輕,怕地會痛。」這是一念悲憫善心,除了顧好自己的這一念善心、不起無明亂流,還要人與人之間調和,時常膚慰、擁抱他人,好好疼惜自己和周遭人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慈愛藍系列展現的精神意涵即是「慈愛天地萬物」,就如同慈濟人哪裡有困難就往哪裡走的精神。為體恤慈濟人精進不懈,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菩薩愛心,以法融入,以產品推行善法,推出「慈愛藍保健鞋」,提供志工「腳走好路、身行好事」,踏出深且廣的菩薩道。
腳和全身健康連在一起,就像是樹根,樹根穩了,樹才能長得結實壯碩,人體這棵樹才不會倒,樹幹才能挺直;也是人體第二個心臟,當血液流向下半身時,再透過下肢幫忙把血液打回心臟,若腳的活動量太少,血液循環變差,容易造成血管塞住,或出現缺氧痛。長期造成腳疲勞度,就會造成行動不便、關節疼痛的問題,以致於現代人的腳部問題主要就是來自於其所穿的鞋子,因此選擇一雙好鞋就很重要,守護健康從腳開始。
慈愛藍保健鞋,表布耐髒、防潑水,以寬楦鞋頭設計,減少腳背和姆指壓迫不舒適、輕量化設計減輕足部負擔、減少腳部傷害及降低疲勞度,不管在行走、奔跑、跳躍等活動中可保持減震、保健功用,不易造成疲勞。
「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有無數人的付出與愛心:從環保菩薩環保人文,到愛心企業/實業家愛心接力,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而來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不僅達到節能減碳,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最重要的是,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保護足底護健康 慈愛藍保健鞋
- Article Details
「走路要輕,怕地會痛。」這是一念悲憫善心,除了顧好自己的這一念善心、不起無明亂流,還要人與人之間調和,時常膚慰、擁抱他人,好好疼惜自己和周遭人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慈愛藍系列展現的精神意涵即是「慈愛天地萬物」,就如同慈濟人哪裡有困難就往哪裡走的精神。為體恤慈濟人精進不懈,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菩薩愛心,以法融入,以產品推行善法,推出「慈愛藍保健鞋」,提供志工「腳走好路、身行好事」,踏出深且廣的菩薩道。
腳和全身健康連在一起,就像是樹根,樹根穩了,樹才能長得結實壯碩,人體這棵樹才不會倒,樹幹才能挺直;也是人體第二個心臟,當血液流向下半身時,再透過下肢幫忙把血液打回心臟,若腳的活動量太少,血液循環變差,容易造成血管塞住,或出現缺氧痛。長期造成腳疲勞度,就會造成行動不便、關節疼痛的問題,以致於現代人的腳部問題主要就是來自於其所穿的鞋子,因此選擇一雙好鞋就很重要,守護健康從腳開始。
慈愛藍保健鞋,表布耐髒、防潑水,以寬楦鞋頭設計,減少腳背和姆指壓迫不舒適、輕量化設計減輕足部負擔、減少腳部傷害及降低疲勞度,不管在行走、奔跑、跳躍等活動中可保持減震、保健功用,不易造成疲勞。
「大愛就是造福,感恩就是智慧」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背後,有無數人的付出與愛心:從環保菩薩環保人文,到愛心企業/實業家愛心接力,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而來製成環保生活用品,不僅達到節能減碳,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最重要的是,藉著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環保理念,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品格教育獲青睞 家長報名踴躍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慈濟幼兒園,2016年幼兒園新生報名活動開始了,教育方針不僅寓教於樂,也融合生活和品德教育,讓家長趨之若鶩。
志工 與 家長曾傾焜:「(為什麼要把孩子送過來這邊)來學習禮儀廉恥,比較道德,來嘗試一下,看一下,跟外面的不一樣,我要的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馬來西亞北海慈濟幼兒園,只收20位新生,但不到半天,已有40位家長前來,幫孩子報名。
家長 黃瑞燕:「因為我是覺得品德教育比一般學術上的教育來得重要,所以覺得不需要去和別人競爭學術上一般的成績,品德還是比較重要的。」
慈濟幼兒園,以生活和品德教育為核心,開班授課。不因孩子年紀小,有所設限,帶著他們掃街,感謝清潔人員的付出。也當起小廚師,料理食物,利用回收物,做手工藝品。讓小朋友在學習中遊戲、遊戲中學習。
莊智文 陳慧潔 邢薇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Sunday, 27 December 2015
見苦知福不說苦 惜福造福勤付出
- Article Details
氣象預報:19日至22日北京霧霾PM2.5紅色警戒。在北京馬駒橋會所舉辦慈濟歲末祝福,位在南六環路以外,雖然區域偏遠,但會所是華北地區、北京等地慈濟家人溫暖的家。一大早李尊浩師兄與曹書豪師兄,搭乘出租車前往準備今日歲末祝福推廣佈置來把握此一難得善機。
在推廣的當而同時大愛感恩以吉祥物書籤與大家廣結善緣。本地志工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什麼,有少數知道是與環保服飾有關,但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基金會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產品與市面上同款產品較微偏高?經由李尊浩述說環保的重要性,到知福、惜福、再造福,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最後也和師兄師姊們Q&A增進互動。一般人只看到表面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的背後,有無限愛心,環保菩薩守護地球一念善心、愛心實業家發揮自我良能,共同在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台上,傳遞環保及美善。
今天的歲末祝福還邀請濟雨師兄《心靈四神湯》新書分享。濟雨師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慈濟心路歷程,人生就像一艘船,要行於幸福美滿的航道,需以智慧用心定位。定位若有偏差,不必慌張,只要轉換跑道、從心飛起。那麼每個日子,都可以快樂出航,航向碧海藍天,飛向不可名狀的快樂人生。
一位坐著輪椅的小朋友來到會場,同仁以寶特瓶書簽結緣,小朋友說出幾題腦筋急轉彎。小朋友的爸爸原為公務員,生活富裕,一次意外成了半植物人,媽媽許麗萍為了照顧先生,將5歲的孩子送回湖北武漢,有天孩子爬上窗外,從6樓摔下癱瘓,遭遇先生與兒子意外無常打擊,許麗萍師姊一度陷入哀愁,但今年在慈濟人不斷關懷與接引下走出痛苦,開始做志工幫助需要被幫助的別人。小朋友參加了慈幼班,藉著師姑師伯的鼓勵,現在可以微微站起,未來也考驗他的信心毅力。
承擔機動的何輝師兄於2013年回台授證,現在承擔交通總務職責,因為一直聽到慈濟人常說感恩,感到很特別,2011年受朋友邀約參與養老院愛灑活動,開始接觸慈濟,才知道慈濟是一個慈善團體。由於幅員廣大,一般大活動結束後,都要到晚上11之後才能回到家,但大家都習慣了,雖然做事都非常辛苦,但慈濟人不說『辛苦』,而說『幸福』。何輝表示:「北京有著那麼大又好的福田給我們,地當師兄師姊當然要用心耕耘這畝福田。」
何輝師兄也分享北京冬令發放的故事,北京冬令發放真的很幸福,要在零下好幾度發放物資,且路途須穿山越嶺、非常危險,曾經有幾次車子不小心翻進山溝,所幸都沒人受傷。就因為山區交通不發達,因此偏遠地區有許多重度智能障礙者無法出外就醫。參與冬令發放,師兄師姊從感恩戶身上看到知足,雖然很非常辛苦,藉事練心、考驗智慧、互相磨合、培養共識,展現北京慈濟人的合和互協,共同為天人下、承擔天下事。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 |
![]() |
圖說:李尊浩師兄分享知福惜福再造福,述說環保的重要性,到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最後也和師兄師姊們Q&A增進互動。(攝影者:曹書豪) | 圖說:小朋友的因緣,爸爸原為公務員生活富裕,一次意外成了半植物人,媽媽許麗萍為了照顧先生,將5歲的孩子送回湖北武漢,有天孩子爬上窗外,從6樓摔下癱瘓,但今年在慈濟家人不斷關懷與接引下走出心結,開始做志工幫助需要被幫助的別人。小朋友參加了慈幼班,藉著師姑師伯的鼓勵,現在可以微微站起,未來也考驗他的信心毅力。(攝影者:曹書豪) |
見苦知福不說苦 惜福造福勤付出
- Article Details
氣象預報:19日至22日北京霧霾PM2.5紅色警戒。在北京馬駒橋會所舉辦慈濟歲末祝福,位在南六環路以外,雖然區域偏遠,但會所是華北地區、北京等地慈濟家人溫暖的家。一大早李尊浩師兄與曹書豪師兄,搭乘出租車前往準備今日歲末祝福推廣佈置來把握此一難得善機。
在推廣的當而同時大愛感恩以吉祥物書籤與大家廣結善緣。本地志工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大愛感恩科技是什麼,有少數知道是與環保服飾有關,但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基金會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產品與市面上同款產品較微偏高?經由李尊浩述說環保的重要性,到知福、惜福、再造福,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最後也和師兄師姊們Q&A增進互動。一般人只看到表面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的背後,有無限愛心,環保菩薩守護地球一念善心、愛心實業家發揮自我良能,共同在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台上,傳遞環保及美善。
今天的歲末祝福還邀請濟雨師兄《心靈四神湯》新書分享。濟雨師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慈濟心路歷程,人生就像一艘船,要行於幸福美滿的航道,需以智慧用心定位。定位若有偏差,不必慌張,只要轉換跑道、從心飛起。那麼每個日子,都可以快樂出航,航向碧海藍天,飛向不可名狀的快樂人生。
一位坐著輪椅的小朋友來到會場,同仁以寶特瓶書簽結緣,小朋友說出幾題腦筋急轉彎。小朋友的爸爸原為公務員,生活富裕,一次意外成了半植物人,媽媽許麗萍為了照顧先生,將5歲的孩子送回湖北武漢,有天孩子爬上窗外,從6樓摔下癱瘓,遭遇先生與兒子意外無常打擊,許麗萍師姊一度陷入哀愁,但今年在慈濟人不斷關懷與接引下走出痛苦,開始做志工幫助需要被幫助的別人。小朋友參加了慈幼班,藉著師姑師伯的鼓勵,現在可以微微站起,未來也考驗他的信心毅力。
承擔機動的何輝師兄於2013年回台授證,現在承擔交通總務職責,因為一直聽到慈濟人常說感恩,感到很特別,2011年受朋友邀約參與養老院愛灑活動,開始接觸慈濟,才知道慈濟是一個慈善團體。由於幅員廣大,一般大活動結束後,都要到晚上11之後才能回到家,但大家都習慣了,雖然做事都非常辛苦,但慈濟人不說『辛苦』,而說『幸福』。何輝表示:「北京有著那麼大又好的福田給我們,地當師兄師姊當然要用心耕耘這畝福田。」
何輝師兄也分享北京冬令發放的故事,北京冬令發放真的很幸福,要在零下好幾度發放物資,且路途須穿山越嶺、非常危險,曾經有幾次車子不小心翻進山溝,所幸都沒人受傷。就因為山區交通不發達,因此偏遠地區有許多重度智能障礙者無法出外就醫。參與冬令發放,師兄師姊從感恩戶身上看到知足,雖然很非常辛苦,藉事練心、考驗智慧、互相磨合、培養共識,展現北京慈濟人的合和互協,共同為天人下、承擔天下事。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 |
![]() |
圖說:李尊浩師兄分享知福惜福再造福,述說環保的重要性,到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最後也和師兄師姊們Q&A增進互動。(攝影者:曹書豪) | 圖說:小朋友的因緣,爸爸原為公務員生活富裕,一次意外成了半植物人,媽媽許麗萍為了照顧先生,將5歲的孩子送回湖北武漢,有天孩子爬上窗外,從6樓摔下癱瘓,但今年在慈濟家人不斷關懷與接引下走出心結,開始做志工幫助需要被幫助的別人。小朋友參加了慈幼班,藉著師姑師伯的鼓勵,現在可以微微站起,未來也考驗他的信心毅力。(攝影者:曹書豪) |
Saturday, 26 December 2015
人文創意教育展 推動環保心潮流
- Article Details
結合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的風潮,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發揮專業能力,以產學合作方式提升相關產業的研發創新能量,更積極培育在文化創意產業、觀光休閒、有機農業所需要的人才。為期三天的「人文x創意x教育」聯展,在12/18(五)在『花蓮文創產業園區9號倉庫展覽館』揭開序幕,大愛感恩虞珊明協理帶領同仁歐美圓、陳巍少、黃勁惟等三位慈濟科大校友前往參加,並提供大愛狗與感恩貓以及傳薪系列作為人文之美動態走秀開場。
「人文x創意x教育」聯展除了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科技,慈濟科大行管系、科管系,以及慈濟大學展出之外,也邀請了花蓮十所高中職現場展出,並結合了原住民舞蹈、國術表演、爵士鼓、魔術秀、人文之美動態走秀等,節目多元化呈現了年輕學子的熱情。現場還有果皮酵素清潔劑D¬IY、紅藜茶試飲、3D列印、互動式影音科技、有機農產綠市集等、闖關遊戲,要讓大家看見教¬育的新活力。
慈科大校長羅文瑞表示,希望學生面對專業學習也能對文創有一定的認識,畢業之後可以結合專業發揮創意。期許慈科大成為東部學校的技職教育資源中心,可以背負起東台灣技職教育的使命,也結合策略夥伴的高中職,舉辦文創的博覽會。根據北市產發局數據顯示,台灣文創產業產值高達六千億,所以那個市場是非常大,所以希望我們的學生,除了他們自己專業的發展¬之外,很重要就是他們可以跨領域,可以把文創的東西,放到他們專業裡面去。如何結合年輕人的創意發想,將花蓮的好山好水、有機農業等在地元素,融入文創概念,期待透過跨領域結合,吸引更多人關注與投入。
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陳皇曄以「創意金頭腦」為主題,將行銷、流通、人文、科技創意與務實致用,串聯成Marketing的M字符號,再以當代企業社會責任的七R塑造商業與行銷道德的慈濟業的兼容性與特色性。希望學生不止是知識的學習,了解產業、在地綠市集小農,更要了解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盡而推動環保世界的潮流,更重要的是人文核心專業並重。
大愛感恩科技,此次提供了傳薪服飾以供學生們走秀。大愛感恩科技的「傳薪」服飾,意涵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的薪火」,傳薪服儀人文之美,傳承自與中國文化美學與「克己復禮」美德,以中國元素為設計概念外,首重禮儀與德行的表現。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說,用復古來說今,現場走秀衣著都是傳統服飾,現在較少接觸,會變得比較稀奇,進而吸引年輕人駐足了解,所以這就是一個創新,有了接觸的因緣就可以來說環保教育。此外大愛狗與感恩貓出現在花蓮文創園區,也為現場增添活潑熱鬧的氣氛。
大愛感恩科技之環保人文強調清淨在源頭、並且用慈悲科技來呈現環保精質化,結合愛心平台上的每一雙手,期待匯聚創新、愛心,發揮善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人文創意教育展 推動環保心潮流
- Article Details
結合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的風潮,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發揮專業能力,以產學合作方式提升相關產業的研發創新能量,更積極培育在文化創意產業、觀光休閒、有機農業所需要的人才。為期三天的「人文x創意x教育」聯展,在12/18(五)在『花蓮文創產業園區9號倉庫展覽館』揭開序幕,大愛感恩虞珊明協理帶領同仁歐美圓、陳巍少、黃勁惟等三位慈濟科大校友前往參加,並提供大愛狗與感恩貓以及傳薪系列作為人文之美動態走秀開場。
「人文x創意x教育」聯展除了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科技,慈濟科大行管系、科管系,以及慈濟大學展出之外,也邀請了花蓮十所高中職現場展出,並結合了原住民舞蹈、國術表演、爵士鼓、魔術秀、人文之美動態走秀等,節目多元化呈現了年輕學子的熱情。現場還有果皮酵素清潔劑D¬IY、紅藜茶試飲、3D列印、互動式影音科技、有機農產綠市集等、闖關遊戲,要讓大家看見教¬育的新活力。
慈科大校長羅文瑞表示,希望學生面對專業學習也能對文創有一定的認識,畢業之後可以結合專業發揮創意。期許慈科大成為東部學校的技職教育資源中心,可以背負起東台灣技職教育的使命,也結合策略夥伴的高中職,舉辦文創的博覽會。根據北市產發局數據顯示,台灣文創產業產值高達六千億,所以那個市場是非常大,所以希望我們的學生,除了他們自己專業的發展¬之外,很重要就是他們可以跨領域,可以把文創的東西,放到他們專業裡面去。如何結合年輕人的創意發想,將花蓮的好山好水、有機農業等在地元素,融入文創概念,期待透過跨領域結合,吸引更多人關注與投入。
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陳皇曄以「創意金頭腦」為主題,將行銷、流通、人文、科技創意與務實致用,串聯成Marketing的M字符號,再以當代企業社會責任的七R塑造商業與行銷道德的慈濟業的兼容性與特色性。希望學生不止是知識的學習,了解產業、在地綠市集小農,更要了解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盡而推動環保世界的潮流,更重要的是人文核心專業並重。
大愛感恩科技,此次提供了傳薪服飾以供學生們走秀。大愛感恩科技的「傳薪」服飾,意涵取自於「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服飾的薪火」,傳薪服儀人文之美,傳承自與中國文化美學與「克己復禮」美德,以中國元素為設計概念外,首重禮儀與德行的表現。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說,用復古來說今,現場走秀衣著都是傳統服飾,現在較少接觸,會變得比較稀奇,進而吸引年輕人駐足了解,所以這就是一個創新,有了接觸的因緣就可以來說環保教育。此外大愛狗與感恩貓出現在花蓮文創園區,也為現場增添活潑熱鬧的氣氛。
大愛感恩科技之環保人文強調清淨在源頭、並且用慈悲科技來呈現環保精質化,結合愛心平台上的每一雙手,期待匯聚創新、愛心,發揮善的力量。
大愛感恩科技 歐美圓 花蓮市報導
Read moreFriday, 25 December 2015
親子人文成長營 大馬家庭獻愛心
- Article Details
43位馬來西亞國高中學生和家長,把握長假,來到台灣,在慈濟科技大學舉辦為期一周的「親子人文成長營」,除了體驗慈濟人文與慈科大的課程外,營期最後一天,也特別到花蓮榮民之家關懷,實踐志工服務的精神。
喜氣的扇子舞,熱鬧現場。這群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年齡層從國中到高中,他們精心準備表演,男孩女孩展現不同的氛圍,為的都是要讓長輩們開心,老人家也不吝嗇用歌曲回應。
「Happy啦!Happy真Happy!H-A-P-P-Y,Happy!」
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 謝麗華:「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實踐,實踐他們所學的知識,知道服務別人是可以快樂的,那做了就知道是不是這樣。」
孩子耐心溝通傾聽,榮民爺爺也樂於分享人生故事。截然不同的環境背景,平均70歲的年齡差距,許多人都是克服害羞,踏出學習的第一步。
親子人文成長營學員 彭向善:「很開心可以來這邊為他們付出,去照顧他們,表演給他們看,帶一點歡樂給他們。」
彭向善的媽媽 陳德美:「平常她是不會去跟老人家互動,這次我看到她可以去跟老人家親自的慰問他,跟他有那個互動,我真的是很感動。」
付出的當下,有了充實的收穫。在慈濟科技大學師長帶領下,為期一周的親子人文成長營,以志工服務,畫下句點。滿滿的祝福,也在彼此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2015,12/30 慈濟科大研發長林祝君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30日(三) 10:1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5,12/28【人文週會】改變命運的3句好話 蕭心怡師姊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28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堅定信念利眾生 慈青願行布灑愛


Read more
體驗自然之美 親子同樂收穫豐
- Article Details
現在所處3c產品的科技時代,許多民眾都忽略生活周遭自然美好,高雄大愛幼兒園,今天舉行親子活動,讓孩子在戶外和教室內自主探索學習,藉由親子遊戲,享受親子時光。
從幼兒園庭院撿來的樹枝,樹葉,還有果實,這全成了親子間,做勞作的材料,有人黏出一隻老鼠,還有媽媽跟女兒貼出大象。
家長 陳先生:「有時候這種樹葉或是果實枯掉,我們都直接丟棄或是燃燒掉,這次把它們撿回來,讓他們認識說,這次枯掉的果實還可以做利用。」
家長 郭小姐:「他們在都市認識的植物不多,然後學校剛好有這個資源,剛好可以藉由這樣去認識,他們不知道的植物。」
來到下一關,這回親子間先聽題目,再用釣竿釣出答案,讓孩子在趣味中,學習環保概念。
家長 古小姐:「比如說平常喝完飲料的時候,就可以跟他們說,那你喝完就可以把垃圾壓扁,這樣減少空間。」
大愛幼兒園老師 溫鄀韓:「讓大家更知道說,我們的大自然,真的有很多珍貴的資源,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更用心的愛護跟守護。」
透過闖關遊戲,讓親子間在室內和室外,自主探索學習,不僅享受親子時光,也從遊戲中學到更多新知。
李佳欣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
2015極地均溫 2.3℃史上最高
- Article Details

全球暖化在哪裡最嚴重,答案是在極地。美國海洋及大氣管理署最新數據,到九月底為止,極地陸地平均氣溫達2.3℃,創下115年來的新高。
NOAA年度極地報告,公布最新數據,今年的極地陸地均溫2.3℃,是自從1900年開始有極地氣溫觀測紀錄以來,最高的一次。
美國海洋及大氣署科學家 史賓拉德:「極地陸地暖化速度,比全球各地快超過兩倍,我們知道是因為氣候變遷,對極地社區仰賴當地永續人文造成重大衝擊。」
所謂的極地涵蓋範圍從北極一直到北美洲和歐亞地區,極地陸地氣溫創下新高,相當於115年來,增加了3℃。
自從1979年監測海冰量以來,今年二月也創新低,九月,稍微好轉,不過也名列第四少。
海冰一減少,專家說,原本靠海冰繁殖生產爬出水面,海冰減少,只好爬到海灘上,推擠中容易傷害到小海象,魚群也異常的往北游到相對溫暖的極地區。
1967年觀測極地雪覆蓋量以來,今年六月也創下史上第二少,六月雪量範圍,從1979年開始每十年減少18%。
白雪一少陽光直射到陸地,吸熱變暖,極地陸地氣溫創新高自然不意外。
許淑媚 劉宗泰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475 Read more
愛護地球一分心 回饋慈濟做公益
- Article Details
『PM2.5超標,請戴口罩,預防霾害。』北京佛事展第二天,早上依舊晴朗,但與前幾天不同,太陽穿不透北京灰灰濛濛天空。昨晚北京師兄姊提醒表示:明日霧霾PM2.5超標,特別關注大愛感恩同仁們一定要記得戴口罩,預防霾害。配合慈濟北京馬駒橋會所下午歲末祝福,準備部分展品到場向會眾推廣大愛感恩環保理念。
來自內蒙古赤峰縣的尹向麗師姊一家六口,都投入慈濟活動,尹向麗上(11)月曾協助大愛感恩在北京台灣名品展推廣。因為參加北京歲末祝福的因緣,昨(18)日晚上21:00,坐了9小時的快車,06:00到北京,立刻先到大愛展位幫忙,也請購大愛環保織品準備與親朋好友分享。尹向麗認為多做多得,很懺悔以前都選購名牌,開始知道大愛的產品,都選購大愛環保產品。六月才隨華北東北慈濟志工返臺尋根的內蒙古第一批種子李恩莉師姊也來到北京,2013年李恩莉與弟弟以及長春杜伯陽一同前來台灣參加實業家生活營,感受與心得非常多,因此李恩莉發願要在內蒙古推動慈濟,內蒙古環保剛開始不久,也從淨山、淨公園做起。
黃筱,就讀位於北京市中關村昌平園區內吉利學院物流大三,因為一堂選修課程,老師邀請慈濟師姊到課堂與同學分享,開始認識慈濟。黃筱後續又與師姊聯繫,只要有時間就會來做志工,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就是敬老院服務,感覺做志工很好。認為大愛感恩科技很環保,在每件產品都附有生產履歷、及節能減碳數據,很特別、很好,這樣可以向親朋好友分享,讓大家看到塑料瓶也可以做成那麼好的環保產品。昨天也廣邀同學來參觀並也邀請來做推廣志工,同時認識環保科技。
韋甜師姊今天更帶著先生與雙胞胎女兒到大愛感恩展位,希望能請購環保產品給先生使用,但因為身材高大壯碩,馬甲(背心)沒有大尺碼,最後請購針織圍巾。小妹妹童心未泯,看到塑料瓶可以做成紗線很好玩,拿起大愛紗抽玩。
12月9日才帶領同仁到台灣參訪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的北京寶馬愛心基金會張穎,覺得大愛環保做得非常好,將塑料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今天來到北京佛事展大愛展位,希望拍攝一些照片,發佈到微博上,邀請一些朋友前來響應綠色環保。
住在離北京東花市會所很近的靳海翔,一次的因緣,路過會所樓下靜思書軒,被慈濟人文給吸引。從事圖書館、印刷工作,現在常就近到書軒當志工。以前個性剛強,參與慈濟後,靳海祥師姊改掉習氣、學會懺悔,現在每天清晨都到會所薰法香,親近上人的法。靳海祥還承擔推廣教育組,從帶領慈幼班、靜思語書法教學。也在家中、社區做環保,推動酵素愛護地球。認為大愛感恩很好,珍惜資源、造福人類,把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賑災毛毯,又回饋、關懷社會;寶特瓶不用最好,但要現代人不使用卻很困難,所以要回收。
第一次承擔展覽推廣的王會娟師姊,在一次北京展覽會上看到靜思書軒,就留下資料,但因緣不具足並未深入。在圖書館工作的她,經邀約,開始參加慈濟活動。這次因緣很好,來到展會承擔大愛感恩環保推廣志工。之前共修都有介紹大愛產品,經由在現場實際接觸會眾,才發覺要回答問題還要更用心,譬如如何將寶特瓶再製環保產品、會不會對人體有害,等不會回應,太專業問題也還是不太了解,往後需要再精進。
一早CCTV中央電視台就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專訪慈濟環保精質化的具體成品,並拍攝推廣志工合影。由於是佛事展,多位法師也蒞臨大愛感恩展位參觀,志工們特別招待師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將塑料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最後又將每年盈餘回饋慈濟基金會,作為國內外賑災之用。
王琦師姊承擔此次推廣志工報名工作而且每天都到,非常了解人數,王琦師姊主動互補工作,協助分配任務。大愛展位協助推廣,開展第一天智慧師姊晚到展位,因為參與大愛推廣志工,王琦師姊分享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與宗旨,很有意義,請購大愛產品,可獻二次愛心,一次是愛護地球一分心,另外又能回饋慈濟做公益。想與朋友分享與結緣。
今年北京名品展承擔倉庫工作的馬麗麗師姊,是智慧師姊的公司同仁,很感恩智慧師姊鼓勵參與,麗麗師姊感受到慈濟必非只是口號而已,是真正在做好事,不管是從環保、慈善訪視等,尤其從智慧師姊身上看到甚麼是以身作則、發心做慈濟的典範。西城區(市區)每週六都會有環保活動,從心靈環保分享,到生活環保垃圾分類。環保非常重要,需要大家一起來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Read more愛護地球一分心 回饋慈濟做公益
- Article Details
『PM2.5超標,請戴口罩,預防霾害。』北京佛事展第二天,早上依舊晴朗,但與前幾天不同,太陽穿不透北京灰灰濛濛天空。昨晚北京師兄姊提醒表示:明日霧霾PM2.5超標,特別關注大愛感恩同仁們一定要記得戴口罩,預防霾害。配合慈濟北京馬駒橋會所下午歲末祝福,準備部分展品到場向會眾推廣大愛感恩環保理念。
來自內蒙古赤峰縣的尹向麗師姊一家六口,都投入慈濟活動,尹向麗上(11)月曾協助大愛感恩在北京台灣名品展推廣。因為參加北京歲末祝福的因緣,昨(18)日晚上21:00,坐了9小時的快車,06:00到北京,立刻先到大愛展位幫忙,也請購大愛環保織品準備與親朋好友分享。尹向麗認為多做多得,很懺悔以前都選購名牌,開始知道大愛的產品,都選購大愛環保產品。六月才隨華北東北慈濟志工返臺尋根的內蒙古第一批種子李恩莉師姊也來到北京,2013年李恩莉與弟弟以及長春杜伯陽一同前來台灣參加實業家生活營,感受與心得非常多,因此李恩莉發願要在內蒙古推動慈濟,內蒙古環保剛開始不久,也從淨山、淨公園做起。
黃筱,就讀位於北京市中關村昌平園區內吉利學院物流大三,因為一堂選修課程,老師邀請慈濟師姊到課堂與同學分享,開始認識慈濟。黃筱後續又與師姊聯繫,只要有時間就會來做志工,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就是敬老院服務,感覺做志工很好。認為大愛感恩科技很環保,在每件產品都附有生產履歷、及節能減碳數據,很特別、很好,這樣可以向親朋好友分享,讓大家看到塑料瓶也可以做成那麼好的環保產品。昨天也廣邀同學來參觀並也邀請來做推廣志工,同時認識環保科技。
韋甜師姊今天更帶著先生與雙胞胎女兒到大愛感恩展位,希望能請購環保產品給先生使用,但因為身材高大壯碩,馬甲(背心)沒有大尺碼,最後請購針織圍巾。小妹妹童心未泯,看到塑料瓶可以做成紗線很好玩,拿起大愛紗抽玩。
12月9日才帶領同仁到台灣參訪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的北京寶馬愛心基金會張穎,覺得大愛環保做得非常好,將塑料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今天來到北京佛事展大愛展位,希望拍攝一些照片,發佈到微博上,邀請一些朋友前來響應綠色環保。
住在離北京東花市會所很近的靳海翔,一次的因緣,路過會所樓下靜思書軒,被慈濟人文給吸引。從事圖書館、印刷工作,現在常就近到書軒當志工。以前個性剛強,參與慈濟後,靳海祥師姊改掉習氣、學會懺悔,現在每天清晨都到會所薰法香,親近上人的法。靳海祥還承擔推廣教育組,從帶領慈幼班、靜思語書法教學。也在家中、社區做環保,推動酵素愛護地球。認為大愛感恩很好,珍惜資源、造福人類,把寶特瓶回收再製環保賑災毛毯,又回饋、關懷社會;寶特瓶不用最好,但要現代人不使用卻很困難,所以要回收。
第一次承擔展覽推廣的王會娟師姊,在一次北京展覽會上看到靜思書軒,就留下資料,但因緣不具足並未深入。在圖書館工作的她,經邀約,開始參加慈濟活動。這次因緣很好,來到展會承擔大愛感恩環保推廣志工。之前共修都有介紹大愛產品,經由在現場實際接觸會眾,才發覺要回答問題還要更用心,譬如如何將寶特瓶再製環保產品、會不會對人體有害,等不會回應,太專業問題也還是不太了解,往後需要再精進。
一早CCTV中央電視台就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位專訪慈濟環保精質化的具體成品,並拍攝推廣志工合影。由於是佛事展,多位法師也蒞臨大愛感恩展位參觀,志工們特別招待師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將塑料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最後又將每年盈餘回饋慈濟基金會,作為國內外賑災之用。
王琦師姊承擔此次推廣志工報名工作而且每天都到,非常了解人數,王琦師姊主動互補工作,協助分配任務。大愛展位協助推廣,開展第一天智慧師姊晚到展位,因為參與大愛推廣志工,王琦師姊分享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理念與宗旨,很有意義,請購大愛產品,可獻二次愛心,一次是愛護地球一分心,另外又能回饋慈濟做公益。想與朋友分享與結緣。
今年北京名品展承擔倉庫工作的馬麗麗師姊,是智慧師姊的公司同仁,很感恩智慧師姊鼓勵參與,麗麗師姊感受到慈濟必非只是口號而已,是真正在做好事,不管是從環保、慈善訪視等,尤其從智慧師姊身上看到甚麼是以身作則、發心做慈濟的典範。西城區(市區)每週六都會有環保活動,從心靈環保分享,到生活環保垃圾分類。環保非常重要,需要大家一起來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Read more板橋環保夫妻 In Banqiao
- Article Details
In Banqiao, New Taipei City, there is a husband and wife pair who is doing more than their own share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heir dedication has moved many store owners in their community, who now save recyclables for the pair to pick up.
在新北市,板橋 一對夫妻,投入環保,不遺餘力,因為付出,感動社區的店家,都會主動將回收物留給他們。 Read more
歲末祝福將啟動 場邊布置蘊深意
- Article Details
歲末,慈濟基金會在全台灣各地,歲末祝福活動即將開跑,帶您來看在台北市內湖園區,設計蘇迪勒風災,烏來體驗區,提醒民眾敬天愛地。另外東區聯絡處,也以回顧今年災難為主。
慈濟台北東區聯絡處,為了即將到來的社區歲末祝福,特別設計立體人形看板。
慈濟志工 何陳美盈:「今年度我們年初剛好復航(空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南港台北的地方,那你看我們後面這個就是以當時的實景為例,我們給他做為立體(人形看板),還有我們的相片,我們把它貼出來讓會眾看到說慈濟人其實永遠都在。」
立體人像上,披上寶特瓶毛毯,更加逼真,呈現慈濟當時為警消、潛水員,保暖的歷史足跡。
緊鑼密鼓籌備的,還有慈濟內湖園區,一再彩排活動橋段。
慈濟志工 陳三舟:「用心就不難,就是每一次我都是非常用心,有空的話我就練,人家練十次我可以練二十次。」
慈濟志工 陳妙觀:「關鍵要注意的部分就是說,希望他們(志工)要注意自己的聲色要柔和,當然也是一個默契,更希望我們主要是說跟會眾要互動,那當然要讓會眾感受到我們的愛永遠存在。」
內湖園區設置了蘇迪勒風災,烏來體驗區,彷彿身歷其境。
志工 郭璟德:「用紅外線去感應,會先感應颱風,還有現場的風聲雨聲,還有影片都會同時一起動作。」
全台灣各地的歲末祝福,活動編排各有巧思,傳遞的心念一致,給自己祝福,更要造福。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24 December 2015
相識40再回首 不一樣的同學會
- Article Details
昨天,2015年12月23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與大學同窗再相聚於台北,相知相識算算已四十年載的同學們,除了敘舊話當年,更來了解現今趨勢,回首過往的同時,也展望未來,讓環保護地球的永續理念更能深入人心,透過人文分享一起辦場不一樣的同學會。
青澀的學生時光是大家共同的美好回憶,12位同學藉由鍾議德校長的穿針引線與闊別四十餘年的老同學相聚,這群來自東吳大學第64屆政治系的畢業生們,裡頭很多人已退休,李鼎銘雖然在政治系念至大三後赴日攻讀經營管理,但仍與部分同學保持聯繫,藉此難得的機會力邀同學們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將青春歲月和環保展望相結合,激盪出學生時的回憶,也激發出環保人文的省思。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拿出近月來所研發的壓力布,只願為減輕燒燙傷者疼痛及復健,讓同學們試穿戴壓力衣,實際體驗「慈悲科技」。胡連精密顧問張子俊說:「聽了李總經理(同學)的說明,覺得非常的感動,把環保資源轉化為有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能用的東西。特別是今天整個環境被破壞成這個樣子的時候,會有這些企業的認識,願意發心做環保,非常難得。」
李鼎銘總經理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資源再生」與一般回收業者的「廢棄物處理」的差別,也藉電影中超人,總在災難危急時,會換裝來救災助人,藉著耳熟能詳的身影,來清楚的說明「慈悲科技系列」為因應賑災惡劣環境所研發,為保護救災人員所作,慈悲的身影正如同超人的化身。許財富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抱著訪視多位36年來久未謀面的大學同學,因緣際會與大愛感恩科技結了善緣,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兄是我們闊別36個年頭一見如故,雖久未聯繫,但常在心中之情,溢於言表。言談中大愛團隊針對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創新、開發不遺餘力的熱誠感動,聚會中順便參觀了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且印象深刻,各項商品不僅實用、耐用又舒適美觀,說實在的,我真的很汗顏,活了60載對於資源回收並未盡半點力量,但能使用資源回收開發的環保織品,也算盡一點綿薄心力,便挑了一件秋冬式背心,穿起來貼身又保暖。
退休校長鍾議德感佩的說道,「大愛科技為我們環境和社會作的努力,功不可沒。對環境和社會人心,慈愛的、慈悲的心發揚光大,讓整個社會能夠淨化。」
「時光匆匆,歲月如梭,青春一去不復返」老來時的相聚更是珍惜,不一樣的同學會,讓這群同學更加認識同學,退休校長鍾議德說道,「後來才知鼎銘兄,在作對社會這麼好的工作,身為同班同學,如果說需要我們配合我們也盡力來配合,將這理念發揚光大。」話提當年勇,而今更精進,大愛感恩科技扮演掘井人角色,祈願人人為愛而努力,讓世界更加的美好。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相識40再回首 不一樣的同學會
- Article Details
昨天,2015年12月23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與大學同窗再相聚於台北,相知相識算算已四十年載的同學們,除了敘舊話當年,更來了解現今趨勢,回首過往的同時,也展望未來,讓環保護地球的永續理念更能深入人心,透過人文分享一起辦場不一樣的同學會。
青澀的學生時光是大家共同的美好回憶,12位同學藉由鍾議德校長的穿針引線與闊別四十餘年的老同學相聚,這群來自東吳大學第64屆政治系的畢業生們,裡頭很多人已退休,李鼎銘雖然在政治系念至大三後赴日攻讀經營管理,但仍與部分同學保持聯繫,藉此難得的機會力邀同學們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將青春歲月和環保展望相結合,激盪出學生時的回憶,也激發出環保人文的省思。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拿出近月來所研發的壓力布,只願為減輕燒燙傷者疼痛及復健,讓同學們試穿戴壓力衣,實際體驗「慈悲科技」。胡連精密顧問張子俊說:「聽了李總經理(同學)的說明,覺得非常的感動,把環保資源轉化為有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能用的東西。特別是今天整個環境被破壞成這個樣子的時候,會有這些企業的認識,願意發心做環保,非常難得。」
李鼎銘總經理也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資源再生」與一般回收業者的「廢棄物處理」的差別,也藉電影中超人,總在災難危急時,會換裝來救災助人,藉著耳熟能詳的身影,來清楚的說明「慈悲科技系列」為因應賑災惡劣環境所研發,為保護救災人員所作,慈悲的身影正如同超人的化身。許財富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抱著訪視多位36年來久未謀面的大學同學,因緣際會與大愛感恩科技結了善緣,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兄是我們闊別36個年頭一見如故,雖久未聯繫,但常在心中之情,溢於言表。言談中大愛團隊針對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創新、開發不遺餘力的熱誠感動,聚會中順便參觀了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且印象深刻,各項商品不僅實用、耐用又舒適美觀,說實在的,我真的很汗顏,活了60載對於資源回收並未盡半點力量,但能使用資源回收開發的環保織品,也算盡一點綿薄心力,便挑了一件秋冬式背心,穿起來貼身又保暖。
退休校長鍾議德感佩的說道,「大愛科技為我們環境和社會作的努力,功不可沒。對環境和社會人心,慈愛的、慈悲的心發揚光大,讓整個社會能夠淨化。」
「時光匆匆,歲月如梭,青春一去不復返」老來時的相聚更是珍惜,不一樣的同學會,讓這群同學更加認識同學,退休校長鍾議德說道,「後來才知鼎銘兄,在作對社會這麼好的工作,身為同班同學,如果說需要我們配合我們也盡力來配合,將這理念發揚光大。」話提當年勇,而今更精進,大愛感恩科技扮演掘井人角色,祈願人人為愛而努力,讓世界更加的美好。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陽光普照五色旗 北京雲集勤交流
- Article Details
陽光普照,微風揚起佛教五色旗,諸佛菩薩雲來集,莊嚴的佛號,2015年12月18至21日北京國展國際展覽中心,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正式開場,開幕儀式邀請北京及周邊寺院的僧侶的廣泛參與,以及中國佛教協會領導、台灣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河北佛教協會副會長延參法師、遼寧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龍泉寺方丈通淨法師諸山長老共同參與佛教盛會。
這場在北京國展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佛事用品博覽會,號稱是中國北方地區佛事用品行業的旗艦盛會,藉由北京地區獨特的的文化特色與地緣優勢,匯聚了佛事用品流通平台、佛學文化的交流平台與傳統文化的互動平台參展交流,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有佛像精品展區、佛龕及古典家具展區、佛香展區、寺院文化展區、佛門書畫及唐卡展區、素食養生展區、禪茶及紫砂藝術品展區特色展團、韓國展團、尼泊爾展團、斯里蘭卡展團、泰國展團,及台灣展團等特色展區,大愛感恩科技再度參加北京佛事展。
「你們猜猜我的衣服是什麼做的?對!我的衣服就是大家丟在地上不要的塑料瓶而回收製成。」主持人王子兒身穿大愛感恩傳薪服飾站在台上與觀眾分享環保。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僅向大家宣傳環保,更重要的是要傳遞人們,如果可以減少慾望,我們的地球將會更加美麗,如果用心用愛,即使是被大家視為垃圾的塑料瓶,最後也可以成為環保資源,把我們身邊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這才能達到真正的愛護自己,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一體的。
CIBN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路台,前來展會拍攝、訪問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塑料瓶回收再製成環保服飾。辦公室主任陳凱聽完王智慧師姊的分享後,非常肯定慈濟的環保理念,也願意與大愛感恩合作,與親朋好友分享,協助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
任瑩師姊,家靠近四環路,將近要3小時的車程,也經常到馬駒橋會所做香積菩薩。分享自己如何認識慈濟,以前經常做善事及捐款,後然朋友介紹她慈濟,所以很好奇慈濟是什麼樣的團體?也詢問要有什麼樣條件才能參加慈濟?『只要有一顆愛與善良的心,就能參加慈濟。』每天聆聽上人開示,任瑩師姊體悟有捨才有得,放下煩惱,因為先生身體不好、兒子8 年前在國外往生,藉著上人的法,任瑩師姊放下心中多年煩惱,每天睡前會固定看2小時上人的書籍,靜下心靈,如同與上人在對話。
韋甜師姊,在今年的老人博覽會上認識慈濟,希望回饋社會做點好事,第一次參加大愛感恩科技展覽,看到傳薪服飾穿起來非常莊嚴,也是自己喜歡的顏色、款式-中國服,請購一身的傳薪服飾,從自身做起「自己要先使用、敢用,才能推薦給別人大愛環保服飾。」。
一對夫婦來到大愛展會,看到產品不錯、也是穿了幾件衣服,問了價格猶豫了一下後離去;過了一會,又再次來到大愛展位,決定請購之前試穿的服飾,希望可以優惠一下,志工們與先生分享:這都是愛心,愛心是不打折,大愛感恩科技每年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做為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最重要,藉著有型的環保產品,接引更多人共同保護大地、守護眾生,與地球共生息。
Read more陽光普照五色旗 北京雲集勤交流
- Article Details
陽光普照,微風揚起佛教五色旗,諸佛菩薩雲來集,莊嚴的佛號,2015年12月18至21日北京國展國際展覽中心,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正式開場,開幕儀式邀請北京及周邊寺院的僧侶的廣泛參與,以及中國佛教協會領導、台灣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河北佛教協會副會長延參法師、遼寧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龍泉寺方丈通淨法師諸山長老共同參與佛教盛會。
這場在北京國展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佛事用品博覽會,號稱是中國北方地區佛事用品行業的旗艦盛會,藉由北京地區獨特的的文化特色與地緣優勢,匯聚了佛事用品流通平台、佛學文化的交流平台與傳統文化的互動平台參展交流,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有佛像精品展區、佛龕及古典家具展區、佛香展區、寺院文化展區、佛門書畫及唐卡展區、素食養生展區、禪茶及紫砂藝術品展區特色展團、韓國展團、尼泊爾展團、斯里蘭卡展團、泰國展團,及台灣展團等特色展區,大愛感恩科技再度參加北京佛事展。
「你們猜猜我的衣服是什麼做的?對!我的衣服就是大家丟在地上不要的塑料瓶而回收製成。」主持人王子兒身穿大愛感恩傳薪服飾站在台上與觀眾分享環保。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僅向大家宣傳環保,更重要的是要傳遞人們,如果可以減少慾望,我們的地球將會更加美麗,如果用心用愛,即使是被大家視為垃圾的塑料瓶,最後也可以成為環保資源,把我們身邊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這才能達到真正的愛護自己,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一體的。
CIBN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路台,前來展會拍攝、訪問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將塑料瓶回收再製成環保服飾。辦公室主任陳凱聽完王智慧師姊的分享後,非常肯定慈濟的環保理念,也願意與大愛感恩合作,與親朋好友分享,協助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
任瑩師姊,家靠近四環路,將近要3小時的車程,也經常到馬駒橋會所做香積菩薩。分享自己如何認識慈濟,以前經常做善事及捐款,後然朋友介紹她慈濟,所以很好奇慈濟是什麼樣的團體?也詢問要有什麼樣條件才能參加慈濟?『只要有一顆愛與善良的心,就能參加慈濟。』每天聆聽上人開示,任瑩師姊體悟有捨才有得,放下煩惱,因為先生身體不好、兒子8 年前在國外往生,藉著上人的法,任瑩師姊放下心中多年煩惱,每天睡前會固定看2小時上人的書籍,靜下心靈,如同與上人在對話。
韋甜師姊,在今年的老人博覽會上認識慈濟,希望回饋社會做點好事,第一次參加大愛感恩科技展覽,看到傳薪服飾穿起來非常莊嚴,也是自己喜歡的顏色、款式-中國服,請購一身的傳薪服飾,從自身做起「自己要先使用、敢用,才能推薦給別人大愛環保服飾。」。
一對夫婦來到大愛展會,看到產品不錯、也是穿了幾件衣服,問了價格猶豫了一下後離去;過了一會,又再次來到大愛展位,決定請購之前試穿的服飾,希望可以優惠一下,志工們與先生分享:這都是愛心,愛心是不打折,大愛感恩科技每年盈餘回饋給慈濟基金會,做為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最重要,藉著有型的環保產品,接引更多人共同保護大地、守護眾生,與地球共生息。
Read more每周一天環保日 老闆帶頭勤回收
- Article Details
在福建廈門,一家婚紗攝影公司,更把環保列為公務。平日各部門都設有回收區,每周還固定一天,全公司一起做分類,這段時間以來,不僅公司的水電費減少了,垃圾減量也相當可觀。
各式各樣的回收物,大家忙著分類,不過這裡可不是環保站,而是福建廈門一家著名的婚紗攝影公司,每個星期都會選定一天,由老闆帶領員工做環保 。
婚紗攝影公司老闆 吳紅建:「哎呀,抽菸的不能放進來呀。」
就是這家婚紗攝影公司的總經理,自從接觸慈濟後,把回收觀念帶進自己的企業,光垃圾減少的量就相當可觀 。
婚紗攝影公司老闆 吳紅建:「以前沒有做環保分類的時候,很恐怖,兩三桶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現在分類完以後,基本上兩桶還不用滿,就是說加起來就是一桶,可能有時候一桶都還不會滿。」
婚紗攝影公司員工:「垃圾如果把有用的分開的話,這樣其實我們拿下去更好拿,因為沒有用的,我們其實就會把它整理成一包,直接放在那個不可回收位置,這樣更好 。」
除了各部門設置回收區,員工更自發性地,響應節約水電的具體措施。
婚紗攝影公司員工:「這個水也可以把我們的碗洗得很乾淨,但如果放到這樣子的話就很浪費,其實它洗的這種速度是一樣的,但是我們這樣子的話,它一樣可以把手洗得很乾淨。」
原本總是各自忙於工作的公司員工,如今可以透過回收日,交流情感,同時把分類觀念帶回家中,讓環保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行動。
婚紗攝影公司員工 李新華:「對地球或者各方面的汙染就會減少很多,然後我們,公司這很多人就會去感染他的家人或者他的朋友,這樣子從而帶動了更多人,這樣我覺得會更好。」
真善美志工 張萍 熊玉容 湯韶松 陳志宏 福建報導 Read more
減碳共識當力行 茹素健康救地球
- Article Details
全球將近二百個國家參與的氣候峰會,也協議共同面對氣溫上升現象,以綠色能源取代石油煤炭,而茹素也能減碳做環保;在馬來西亞,九歲的小朋友黃千千,從母腹中就茹素,面對同學邀約用葷食,她也堅定拒絕。證嚴上人在今天(12/16)志工早會開示:「面對環境保護,我們要如何做,要有認知、有共識,也要共行。從生活中身體力行,這種身體力行,對自己健康,也是對大地幫助。」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九歲的小朋友黃千千,媽媽在懷她時就茹素,現在的千千聰明健康又活潑,即使遇到同學要約她一起用葷食,她也勇敢拒絕,護生愛大地的心堅定。
證嚴上人開示:「雖然年紀小小的,也不會被外面的境界影響過去,還是堅持他們茹素,這種很乾淨的智慧,慧心安住於法,外面一切的境界來時,都不會被誘惑過去,這不就是智慧,這不就是認知,這不就是共識,這不都是身體力行。」
茹素,也能減碳做環保。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有企業在場邊推廣素食,慈濟也設攤介紹福慧床椅的製作,宣導資源回收再利用,「減碳議題」,也是峰會討論重點之一。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要如何做,要有認知,先要有認知,後有共識,同時要共行,大家要身體力行,光知而認識,不身體力行,還是無法達到,從生活中身體力行,這種身體力行,對自己健康,也是對大地幫助。」
全球將近二百個國家參與的氣候高峰會,也協議共同面對氣溫上升現象,以綠色能源取代石油煤炭,也希望人人身體力行,盡上心力,為地球減少碳排放量。
趙又瑩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閩環保張明春 Zhang Mingchun
- Article Details
Zhang Mingchun is a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 in Quanzhou, Fujian. Handicapped by polio as a child, Zhang was once resentful. However, after learning about Tzu Chi’s recycling mission and subsequently joining in the work personally, Zhang has found his life’s purpose.
張明春是福建泉州的一位慈濟環保志工,自小因罹患小兒麻痺,而身障的他,對生命曾有所埋怨,但因為得知慈濟在推行環保,進而加入身體力行,而了悟了生命的真諦。 Read more
閒暇之餘勤精進 讀書分享增智慧
- Article Details
身為慈濟志業體的同仁,更應該精準了解上人的法,才可以成為傳法者,大愛感恩科技為了讓同仁有精進的機會,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帶動,特別在每月雙週星期三晚上,由同仁們自主性的來參加「衲履足跡讀書會」,一同來學習,在今天節目中,邀請大愛感恩科技人資組的呂怡德師兄來跟大家分享,同仁是怎麼進行讀書會的。
身為慈濟基金會一環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同仁們除了落實 上人所倡導的「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之外,更致力於護持慈濟的環保志業,所以同仁們真的更應該清楚的瞭解 上人所推動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的思想理念,誠如主持人點點師姊您剛剛介紹時所說的:精準了解 上人的法,才可以成為傳法者,才能更進一步的藉物傳法、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來付出與貢獻。呂怡德師兄:「當然我們也希望透過成立讀書會的這一個平台,創造一個機會,讓更多的同事家人們,都可以深入的認識慈濟、瞭解 上人,期許大家都能堅定心志、安住身心、於工作崗位上好好發揮良能,職志合一。」
大愛感恩科技在今年年初讀書會剛成立的時候,曾經邀請過一直在帶動讀書會活動的吳淑梅師姊與許榮祥師伯,來帶領我們示範導讀、傳承經驗。淑梅師姊的風格屬於活潑的方式,她會針對讀書會活動的內容主題及成員屬性,來調整導讀的模式,例如:以真實人物的見證,邀請當天事件人物本尊蔡岱霖師姊,分享自己在非洲莫三比克帶動的心路歷程。另外一位高手就是許榮祥師伯,師伯還特別提醒建議我們,一定要理事相映,才能夠深入領略文中的意義,這樣讀書會才能夠言之有物、日久彌新。像能夠邀請到這兩位傳承靜思法脈的大菩薩,親臨示範指導,真的是我們大愛家人的福氣,也是我們很好的榜樣與推動的助原。
讀書會選擇慈濟月刊裡的衲履足跡,因為可以很即時了解 證嚴上人上個月針對「人間事、世間法」的開示。最主要也是透過由淺入深的次第,更容易的來導引同仁們來認識慈濟的四大八法的志業及 上人的靜思理念。
讀書會參加到現在,參與這麼多次的讀書會當中,有怎麼樣的收穫呢?呂怡德師兄:「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承擔,都回饋在自己的身上。透過準備法繹的分享,轉述 上人開示,其實薰法香早起並不困難,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把握每天晚上十一點到隔天一早四點之間熟睡休息,那麼一天活動的精神便足夠了。因為從準備分享中,深刻的將這一份善知識印入在腦海心靈中,不僅僅法入心、更帶動自己法入行,明顯調整生活習慣,真的法喜充滿。」
另外,還有從這幾個月下來閱讀「衲履足跡」中,看到 上人經常提到「四修」的觀念,不論是談到醫療志業的從無到有、談到慈濟人在越南關懷苦難已超過二十年、一直到最近時常談到尼泊爾大地震的持續賑災,都再再提到佛法中「四修」的精神態度,唯有不間斷的「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用不分別心、堅定心、恆常心與恭敬心,才能成就一切善業。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蔡志立師兄
【節目時間】2015/12/24(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讀書會心得分享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閒暇之餘勤精進 讀書分享增智慧
- Article Details
身為慈濟志業體的同仁,更應該精準了解上人的法,才可以成為傳法者,大愛感恩科技為了讓同仁有精進的機會,由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帶動,特別在每月雙週星期三晚上,由同仁們自主性的來參加「衲履足跡讀書會」,一同來學習,在今天節目中,邀請大愛感恩科技人資組的呂怡德師兄來跟大家分享,同仁是怎麼進行讀書會的。
身為慈濟基金會一環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同仁們除了落實 上人所倡導的「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的理念之外,更致力於護持慈濟的環保志業,所以同仁們真的更應該清楚的瞭解 上人所推動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的思想理念,誠如主持人點點師姊您剛剛介紹時所說的:精準了解 上人的法,才可以成為傳法者,才能更進一步的藉物傳法、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來付出與貢獻。呂怡德師兄:「當然我們也希望透過成立讀書會的這一個平台,創造一個機會,讓更多的同事家人們,都可以深入的認識慈濟、瞭解 上人,期許大家都能堅定心志、安住身心、於工作崗位上好好發揮良能,職志合一。」
大愛感恩科技在今年年初讀書會剛成立的時候,曾經邀請過一直在帶動讀書會活動的吳淑梅師姊與許榮祥師伯,來帶領我們示範導讀、傳承經驗。淑梅師姊的風格屬於活潑的方式,她會針對讀書會活動的內容主題及成員屬性,來調整導讀的模式,例如:以真實人物的見證,邀請當天事件人物本尊蔡岱霖師姊,分享自己在非洲莫三比克帶動的心路歷程。另外一位高手就是許榮祥師伯,師伯還特別提醒建議我們,一定要理事相映,才能夠深入領略文中的意義,這樣讀書會才能夠言之有物、日久彌新。像能夠邀請到這兩位傳承靜思法脈的大菩薩,親臨示範指導,真的是我們大愛家人的福氣,也是我們很好的榜樣與推動的助原。
讀書會選擇慈濟月刊裡的衲履足跡,因為可以很即時了解 證嚴上人上個月針對「人間事、世間法」的開示。最主要也是透過由淺入深的次第,更容易的來導引同仁們來認識慈濟的四大八法的志業及 上人的靜思理念。
讀書會參加到現在,參與這麼多次的讀書會當中,有怎麼樣的收穫呢?呂怡德師兄:「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承擔,都回饋在自己的身上。透過準備法繹的分享,轉述 上人開示,其實薰法香早起並不困難,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把握每天晚上十一點到隔天一早四點之間熟睡休息,那麼一天活動的精神便足夠了。因為從準備分享中,深刻的將這一份善知識印入在腦海心靈中,不僅僅法入心、更帶動自己法入行,明顯調整生活習慣,真的法喜充滿。」
另外,還有從這幾個月下來閱讀「衲履足跡」中,看到 上人經常提到「四修」的觀念,不論是談到醫療志業的從無到有、談到慈濟人在越南關懷苦難已超過二十年、一直到最近時常談到尼泊爾大地震的持續賑災,都再再提到佛法中「四修」的精神態度,唯有不間斷的「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用不分別心、堅定心、恆常心與恭敬心,才能成就一切善業。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23 December 2015
少慾知足傳大愛 展前培訓信願行
- Article Details
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開幕前一天、十二月十七日一早,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尊浩與曹書豪前往慈濟北京東花市會所進行展前教育訓練。本次展覽目的,是推廣環保理念,接引更多的北京市民一起來做環保、守護我們的大地。
展前志工培訓的目的是提醒大家人間菩薩招生才是重點,但是如何做到菩薩招生呢?李尊浩以 證嚴法師慈示『來不及』,提醒大家環保的重要性,並將介紹『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及LOGO的意涵,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將C2C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實踐在賑災毛毯的設計上,善盡世界公民的角色、自2012年起連續3年撰寫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並推動綠色行銷等。
王智慧師姊現場呼應: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服飾,可以展現人文體現。今天身上穿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防潑水藍褲,外出穿著非常便利,還可以再搭配傳薪外套,百搭莊嚴、不失人文。看到這麼好的服飾,不是希望能參觀者請購更多衣服,應該要回到源頭『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地球、環保、資源分類。』
身穿傳薪系列服飾參與這次共修的唐薇師姊表示:第一次見到智慧師姊是在一次讀書會上,活動的主題是素食環保、與地球共生息,看見智慧師姊身穿非常漂亮的裙子,開始介紹背包、裙子、衣服等都是塑料瓶做的,大家紛紛上前去觸摸衣服,感覺質感非常的好,自己也非常喜愛那身塑料瓶做的衣服,開始在市場上尋找,但一直沒有找到,後來詢問智慧師姊如何請購,才知道僅能把握大愛感恩科技到北京參展機會。唐薇師姊還說:「上個月終於在農展館(北京台灣名品展),請購大愛的環保服飾,將一年四季衣服買齊。現在只要到人多的地方,我都會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的傳薪服飾,讓人看起來非常的莊嚴,就有許多朋友詢問我怎麼開始換風格了?我都會先問他們『你們覺得好看嗎?』『好看!』『這些都是用塑料瓶做的!』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與我第一次問同樣的問題:『哪裡能請購這一套端莊又優雅服飾?』所以希望在中國也能有固定請購的地方。像台灣一樣有這麼好的環保回收,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業帶到中國來,讓每個人都可以穿上這一身莊嚴又兼具環保的服飾。』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人間菩薩大招生之目標,而不是為了鼓勵大家消費、花費更多,希望穿上環保衣服,能夠讓更多的人少慾知足,同時,一直將這份愛傳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 |
![]() |
圖說:唐薇師姊身穿傳薪系列的服飾,參與這次大愛感恩科技的共修。(攝影者:曹書豪) | 圖說:劉守霞師姊在去年在農展館的台灣展上認識了大愛感恩科技,當時看到人間菩薩大招生,自己是喜歡做志工的人,並留下聯絡電話,就這樣開始參與共修及讀書會,來認識慈濟。(攝影者:曹書豪) |
少慾知足傳大愛 展前培訓信願行
- Article Details
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開幕前一天、十二月十七日一早,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尊浩與曹書豪前往慈濟北京東花市會所進行展前教育訓練。本次展覽目的,是推廣環保理念,接引更多的北京市民一起來做環保、守護我們的大地。
展前志工培訓的目的是提醒大家人間菩薩招生才是重點,但是如何做到菩薩招生呢?李尊浩以 證嚴法師慈示『來不及』,提醒大家環保的重要性,並將介紹『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及LOGO的意涵,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將C2C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實踐在賑災毛毯的設計上,善盡世界公民的角色、自2012年起連續3年撰寫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並推動綠色行銷等。
王智慧師姊現場呼應: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服飾,可以展現人文體現。今天身上穿的就是大愛感恩科技防潑水藍褲,外出穿著非常便利,還可以再搭配傳薪外套,百搭莊嚴、不失人文。看到這麼好的服飾,不是希望能參觀者請購更多衣服,應該要回到源頭『接引更多人共同守護地球、環保、資源分類。』
身穿傳薪系列服飾參與這次共修的唐薇師姊表示:第一次見到智慧師姊是在一次讀書會上,活動的主題是素食環保、與地球共生息,看見智慧師姊身穿非常漂亮的裙子,開始介紹背包、裙子、衣服等都是塑料瓶做的,大家紛紛上前去觸摸衣服,感覺質感非常的好,自己也非常喜愛那身塑料瓶做的衣服,開始在市場上尋找,但一直沒有找到,後來詢問智慧師姊如何請購,才知道僅能把握大愛感恩科技到北京參展機會。唐薇師姊還說:「上個月終於在農展館(北京台灣名品展),請購大愛的環保服飾,將一年四季衣服買齊。現在只要到人多的地方,我都會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的傳薪服飾,讓人看起來非常的莊嚴,就有許多朋友詢問我怎麼開始換風格了?我都會先問他們『你們覺得好看嗎?』『好看!』『這些都是用塑料瓶做的!』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與我第一次問同樣的問題:『哪裡能請購這一套端莊又優雅服飾?』所以希望在中國也能有固定請購的地方。像台灣一樣有這麼好的環保回收,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業帶到中國來,讓每個人都可以穿上這一身莊嚴又兼具環保的服飾。』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人間菩薩大招生之目標,而不是為了鼓勵大家消費、花費更多,希望穿上環保衣服,能夠讓更多的人少慾知足,同時,一直將這份愛傳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 |
![]() |
圖說:唐薇師姊身穿傳薪系列的服飾,參與這次大愛感恩科技的共修。(攝影者:曹書豪) | 圖說:劉守霞師姊在去年在農展館的台灣展上認識了大愛感恩科技,當時看到人間菩薩大招生,自己是喜歡做志工的人,並留下聯絡電話,就這樣開始參與共修及讀書會,來認識慈濟。(攝影者:曹書豪) |
夜深人靜拾資源 長者細心做分類
- Article Details
板橋地區有一對夫妻,許朝欽和連素真,從十多年前接觸慈濟,就開始做環保,早期是利用自家轎車載回收物,後來夫妻倆不光只載回收物,也親自投入,69歲的許朝欽,每天從凌晨兩點半出門分類,一直做到下午,換妻子連素真接手,十多年來,風雨無阻,火車站商圈附近的店家,受到他們的精神感動,都會主動將回收物留給他們。
凌晨兩點半,街道一片靜謐,但這時候,69歲的許朝欽,卻推著推車往街上走。
環保志工 許朝欽:「因為他們的環保(回收物)都放在垃圾袋,我們差不多(凌晨)兩點多,就要出去邊撿,辦桌都一起掃進垃圾袋,(我們)要下去撿,一袋袋垃圾袋每袋都要撿。」
投入慈濟13年,許朝欽和妻子連素真,熱愛做環保,每天從凌晨開始回收,風雨無阻。
環保志工 連素真:「從早到晚差不多撿15、16袋,我們把塑膠袋另外分,紙類另外分,剩下的拿去園區分類,(家裡面)放不下。」
環保志工 許朝欽:「我這樣到環保站不必再分一遍,紙類可以直接拿去賣了,因為有一些紙和垃圾都混雜在一起。」
做了十多年的回收,許朝欽夫婦在板橋舊火車站商圈,做出了口碑,店家有時候甚至主動將回收物留給他們。
附近店家:「師兄非常勤奮,每天來很多趟,每天都沒停,風雨無阻,每天都來(撿回收物)。」
環保志工 連素真:「這個時間大家都準備休息了,他們垃圾和回收(物)都會拿出來,我捨不得這些垃圾和回收物混在一起丟掉。」
就是這分對大地的不捨,讓連素真即使做了人工膝關節置換,和白內障手術,都沒有停下環保之路。
「要活就要動,所以環保要每天做,像運動一樣。」
真善美志工 莊鈴玉 陳啟豐 江文龍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暖化影響天災頻 中美允加強減碳
- Article Details

巴黎氣候峰會,史上第一份,全球性氣候協議,終於拍板定案(12/12),目前為止,以化石燃料驅動的經濟結構,就要漸漸走入歷史,在那之前,先來回顧氣候峰會的精彩畫面。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395 Read more
校園減塑宣導 Propaganda campus
- Article Details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statistics, residents in Taiwan use up to 2.7 plastic bags in a day which can not decompose, thus wrecking havoc in marine life. Therefore, Da Ai TV’s children programming, ”Calling Dr. Marvelous” is asking students across the island to reduce their consumption of plastic bags.
根據統計,台灣人一天會用掉2.7個塑膠袋,而大部分都無法分解,大愛台呼叫妙博士節目,發起全國小學生減塑行動大串連,呼籲小朋友要 少用塑膠袋。 Read more
環保菩薩為典範 電電公會貢獻獎
- Article Details
今日(12/18),電電公會資通訊產業聯盟104年度會員大會,資通訊產業聯盟翁樸山會長為感謝體驗館廠商多年的支持與照顧,特頒與「積極貢獻獎以及熱心參與獎」在感謝的掌聲中為此年度會員大會畫下完美句點。
「積極貢獻獎」,包括英業達、億光等各家上市企業,而大愛感恩科技也獲頒此榮耀唯一社會型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推廣教育上,為讓大眾能了解慈悲科技,就是智慧生活的結晶,於電電工會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或TEEMA) 的智慧生活體館展示多樣「慈悲科技」產品,除了震災時為因應環境艱困時等需求,甚至是日常生活,保健照護等,貼近生活的環保心品也於此展示,讓社會大眾都能體驗環保與科技的相加結合,是環保、是智慧,產品更有人文的意涵。
從資通訊產業聯盟翁樸山會長手中接下「積極貢獻獎」,最重要大愛感恩科技也要將這份殊榮,與予大愛感恩科技背後最草根的力量-感恩全台環保菩薩,不分老幼的參與,更感謝其中七八十以上老菩薩的付出,不為所求,都只為了保護地球,這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之一的「環保人文」,讓人人看見人品典範,此次電電公會所頒積極貢獻獎實為肯定。
而「愛心接力」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整合平台」的角色中甚為重要的一環,與電電公會的異業合作,除了大愛感恩科技進駐電電公會外,更於每年皆受邀電電公會參與海內外數場「綠色智慧生活」展覽活動,「環保慈悲科技結合機能設計」的代表性產品。電電公會更是接引昆山商會、中國貿促會廣東省委員會等團體前往大愛感恩參訪、交流,有效推展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與環保人文理念,讓綠色環境教育的觸角延伸,不只台灣,而遍及對岸。
誠如靜思語所言:「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由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付出,將這份「環保心意」化作一樣樣「環保心品」延續物命,保護地球,讓愛照亮全世界。希望藉由大愛感恩的分享與產品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企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發揮其所長,共同加入環保愛地球的行列,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環保菩薩為典範 電電公會貢獻獎
- Article Details
今日(12/18),電電公會資通訊產業聯盟104年度會員大會,資通訊產業聯盟翁樸山會長為感謝體驗館廠商多年的支持與照顧,特頒與「積極貢獻獎以及熱心參與獎」在感謝的掌聲中為此年度會員大會畫下完美句點。
「積極貢獻獎」,包括英業達、億光等各家上市企業,而大愛感恩科技也獲頒此榮耀唯一社會型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推廣教育上,為讓大眾能了解慈悲科技,就是智慧生活的結晶,於電電工會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或TEEMA) 的智慧生活體館展示多樣「慈悲科技」產品,除了震災時為因應環境艱困時等需求,甚至是日常生活,保健照護等,貼近生活的環保心品也於此展示,讓社會大眾都能體驗環保與科技的相加結合,是環保、是智慧,產品更有人文的意涵。
從資通訊產業聯盟翁樸山會長手中接下「積極貢獻獎」,最重要大愛感恩科技也要將這份殊榮,與予大愛感恩科技背後最草根的力量-感恩全台環保菩薩,不分老幼的參與,更感謝其中七八十以上老菩薩的付出,不為所求,都只為了保護地球,這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之一的「環保人文」,讓人人看見人品典範,此次電電公會所頒積極貢獻獎實為肯定。
而「愛心接力」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整合平台」的角色中甚為重要的一環,與電電公會的異業合作,除了大愛感恩科技進駐電電公會外,更於每年皆受邀電電公會參與海內外數場「綠色智慧生活」展覽活動,「環保慈悲科技結合機能設計」的代表性產品。電電公會更是接引昆山商會、中國貿促會廣東省委員會等團體前往大愛感恩參訪、交流,有效推展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與環保人文理念,讓綠色環境教育的觸角延伸,不只台灣,而遍及對岸。
誠如靜思語所言:「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由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付出,將這份「環保心意」化作一樣樣「環保心品」延續物命,保護地球,讓愛照亮全世界。希望藉由大愛感恩的分享與產品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企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發揮其所長,共同加入環保愛地球的行列,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得獎】2015年 資通訊聯盟大會─積極貢獻獎
- Article Details
今日(12/18),電電公會資通訊產業聯盟104年度會員大會,資通訊產業聯盟翁樸山會長為感謝體驗館廠商多年的支持與照顧,特頒與「積極貢獻獎以及熱心參與獎」在感謝的掌聲中為此年度會員大會畫下完美句點。
「積極貢獻獎」,包括英業達、億光等各家上市企業,而大愛感恩科技也獲頒此榮耀唯一社會型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推廣教育上,為讓大眾能了解慈悲科技,就是智慧生活的結晶,於電電工會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或TEEMA) 的智慧生活體館展示多樣「慈悲科技」產品,除了震災時為因應環境艱困時等需求,甚至是日常生活,保健照護等,貼近生活的環保心品也於此展示,讓社會大眾都能體驗環保與科技的相加結合,是環保、是智慧,產品更有人文的意涵。
從資通訊產業聯盟翁樸山會長手中接下「積極貢獻獎」,最重要大愛感恩科技也要將這份殊榮,與予大愛感恩科技背後最草根的力量-感恩全台環保菩薩,不分老幼的參與,更感謝其中七八十以上老菩薩的付出,不為所求,都只為了保護地球,這正是大愛感恩科技核心價值之一的「環保人文」,讓人人看見人品典範,此次電電公會所頒積極貢獻獎實為肯定。
而「愛心接力」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整合平台」的角色中甚為重要的一環,與電電公會的異業合作,除了大愛感恩科技進駐電電公會外,更於每年皆受邀電電公會參與海內外數場「綠色智慧生活」展覽活動,「環保慈悲科技結合機能設計」的代表性產品。電電公會更是接引昆山商會、中國貿促會廣東省委員會等團體前往大愛感恩參訪、交流,有效推展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與環保人文理念,讓綠色環境教育的觸角延伸,不只台灣,而遍及對岸。
誠如靜思語所言:「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由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付出,將這份「環保心意」化作一樣樣「環保心品」延續物命,保護地球,讓愛照亮全世界。希望藉由大愛感恩的分享與產品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企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發揮其所長,共同加入環保愛地球的行列,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環保志工護持 大愛清流無遠弗屆
- Article Details
慈濟關渡園區,舉辦環保志工,與社區志工培訓研習活動,分享做好事的喜悅,也看見自己的成長。
二百多位環保志工齊聚一堂,大愛台副總監,把握機會,說感恩。
大愛台副總監 何建明:「這棟大樓裡面有四分之一是我們環保志工磨手皮、每天做環保捐給大愛台,才有辦法蓋起來。」
不只是能讓善的訊息,透過衛星,傳遞全世界,彎腰做環保的身影,也讓環境更美麗。
志工 謝阿綢:「因為看到那些很多垃圾堆積如山,可以把它利用,我們可以再利用,回收再利用。」
廣邀社區民眾一起來做好事,社區志工培訓圓緣,也有四百多人出席,在課程中,最大的收穫,是笑容變多了。
志工 張汶綾:「平時的習氣太重,所以要藉由上課還有參與活動,才能夠洗滌一下自己的習氣。」
志工 廖湘淇:「我身旁的師姊告訴我,你變得跟以前很不一樣,有笑容,脾氣有漸漸去改善。」
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歡喜的心情,也會一直都在。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22 December 2015
延續父愛捐環保車 子女貼心行孝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北屯區志工郭信彣的父親,去年往生,生病之前,老人家常常會來北屯區的新田環保站做環保,為了感謝父恩,郭信彣跟兄弟姊姊妹商量,捐一台環保車給環保站,剛好最近增加了好幾個環保點,志工們非常感恩,大家更用心做環保。
全新的環保車開進了新田環保站,志工細心的貼上了慈濟的標記。
捐贈者就是北屯區的慈濟志工郭信彣,他把鑰匙交到環保志工手中。
慈濟志工 郭信况:「我現在把這台環保車交給你,希望能夠好好盡量運用,感恩。」
慈濟志工 汪宗彬:「郭師兄很發心,捐贈這輛環保車,希望充分發揮它的良能,在我們回收方面,讓師兄開車更安全。」
郭信彣的太太紀羿秀說,會捐環保車,是為了感恩公公,公公之前也是環保志工,常來做環保,但他去年往生了,家人商量後,決定追隨公公的腳步,支持環保。
慈濟志工 紀羿秀:「公公是幕後推手,我們也很想他往生之後,幫他能夠造福,這個環保站需要的,我們來做一個護持。」
新田環保站原本的環保車已經老舊了,現在有了這台全新的環保車加入回收行列,環保站也增加了很多個,接引更多環保志工,為地球盡心力。
施顏濟 施蘇玉珍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
京都議定書退場 新協定救地球
- Article Details

巴黎氣候峰會被稱為扭轉全球暖化惡果的最後機會,協定一出,2020年生效,屆時將取代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不像是京都議定書具有完完全全的法律約束力,而是一半有法律約束力,一半是依賴各國自主達成目標。其中最特別的各國自訂減排貢獻的目標INDCs,成功避免重蹈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以失敗告終的下場。協定承諾:第一、世紀末前全球平均溫度升幅不超過工業時代前攝氏2度,追求的目標是限制升溫在攝氏1.5度以下。第二、從2050年,達到零碳排的目標。第三、富裕國家從2020年起每年提撥100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全球暖化。各屆分析巴黎協定有望創造歷史,將全球帶往前進低碳經濟的趨勢,而石油出口國家和以化石燃料為主的企業將首當其衝。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390 Read more
法德國專家 France and Germany Expert
- Article Details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are very real threats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lightly.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et in Paris, France for the 2015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Dr. Schellnhuber-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 reminded all again of th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that we are to face if nothing is done.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是非常真實的威脅,必須要認真面對。當全球專注參與2015年聯合國巴黎氣候變遷會議,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創辦人宣胡博博士再次提醒大家,假使再不有所作為,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Read more
草根情弟子心 勤修福慧充實人生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行腳期間,與全台各地環保志工溫馨座談,其中有許多是八、九十歲的老菩薩,他們心寬念純投入環保志業,淨化環境也淨化了心靈。證嚴上人讚歎,環保志工天天腦力激盪,時光不空過,人人真誠用心付出,年紀再大都是那樣用心。
一幅海報,由環保志工親手畫出堅定的道心。平均年齡八十歲的老人家,平時投入資源回收不懈怠,如同須彌山的小螞蟻,不怕困難,堅定守護大地。
證嚴上人開示:「雖然我們人是隨著時光老邁了,可是物資、圖畫、文字都會留住,給後面的人作為典範可以看的,這都是老人家常常用這一分心。」
用心勤耕福田,高齡93歲的林王月娥,天天到環保站報到,每周一次輪值香積志工,心心念念都是為眾人付出、結下好緣。
證嚴上人開示:「他們天天都在腦力激盪,真正的就是不空過,讓時光不空過,好的好事一直在他的心腦裡循環,人人都是那樣的真誠的愛心付出,是很令人感動。」
環保老菩薩把握分秒,身體力行清淨環境,抱著歡喜心,越做越有智慧,也譜寫出充實亮麗的健康人生。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
善用三用收納袋 匯聚小善成大愛
- Article Details
「續物命,造福慧。」大愛感恩科技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藉著實業家愛心接力,每一支寶特瓶都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而每一支的寶特瓶,更是環保菩薩一念善心,細心地將瓶蓋、瓶環(PP)及瓶身(PET)完全分離,依瓶子顏色分類清洗乾淨,製程品質良好的環保織品。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感恩環保菩薩的愛心,推出「感恩回饋」系列。
使用藍色格紋布製作,材質堅固,防水防污,容易清潔,更是使用寶特瓶製作,達到環保再生,節能減碳,永續自然的功能。「三用」意味著「善用」:『善用格紋收納袋』,有3層口袋可清楚收納,同時可放手機。『善用格紋手機袋』,可放較大尺寸的手機,背帶是可調整式,行動靈活方便,背面還有一夾層可放置卡片、悠遊卡,很適合志工做生活組或是活動時使用;『善用格紋貝殼包』,簡潔實用小巧貝殼外型的零錢包,將小善累積,匯聚成大愛。
在這個苦難偏多世代裡,我們有幸能生活在各項條件均好的台灣,除了要好好珍惜,更要把握付出的機會,從『見苦』中『知福』,還要『惜福』,更要『再造福』,大愛感恩科技倡導減少物慾、回歸樸實生活。秉持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理念,積極投入環保再生產業,透過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拋磚引玉,接引更多人守護大地,共創美麗的世界。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
![]() |
善用三用收納袋 匯聚小善成大愛
- Article Details
「續物命,造福慧。」大愛感恩科技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產品,藉著實業家愛心接力,每一支寶特瓶都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而每一支的寶特瓶,更是環保菩薩一念善心,細心地將瓶蓋、瓶環(PP)及瓶身(PET)完全分離,依瓶子顏色分類清洗乾淨,製程品質良好的環保織品。大愛感恩科技為了感恩環保菩薩的愛心,推出「感恩回饋」系列。
使用藍色格紋布製作,材質堅固,防水防污,容易清潔,更是使用寶特瓶製作,達到環保再生,節能減碳,永續自然的功能。「三用」意味著「善用」:『善用格紋收納袋』,有3層口袋可清楚收納,同時可放手機。『善用格紋手機袋』,可放較大尺寸的手機,背帶是可調整式,行動靈活方便,背面還有一夾層可放置卡片、悠遊卡,很適合志工做生活組或是活動時使用;『善用格紋貝殼包』,簡潔實用小巧貝殼外型的零錢包,將小善累積,匯聚成大愛。
在這個苦難偏多世代裡,我們有幸能生活在各項條件均好的台灣,除了要好好珍惜,更要把握付出的機會,從『見苦』中『知福』,還要『惜福』,更要『再造福』,大愛感恩科技倡導減少物慾、回歸樸實生活。秉持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理念,積極投入環保再生產業,透過環保菩薩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生活用品,拋磚引玉,接引更多人守護大地,共創美麗的世界。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
![]() |
Monday, 21 December 2015
休假日不在空過 做環保樂趣多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專題,今天帶您來看到一名環保志工簡慶豐,平時是一名零售業員工,當初因為發現休假都在到處花錢,覺得沒有好好運用時間,偶然接觸了環保工作,負責到各個環保點運送回收物,樂在其中,路線上的住戶都認得他洪亮的笑聲,做環保也成為他上班以外的重心,最希望能透過身教,當孩子的榜樣。
慈濟志工 簡慶豐:「要出發了,七點半從家裡出發,就是到環保站去開車,在幾個小點先收。我在繳功德款的時候跟師姊說,師姊,真的很無聊,禮拜天都去花錢,看有什麼可以給我做事的。她說我帶你去一個好地方,是做環保的地方,這樣做一做,做了也快十幾年。就是去收回來,差不多五六趟吧。這樣做一做身體會比較健康,讓我們下一代的小孩子能學習到我們為了做環保,有什麼的用途這樣。」
慈濟志工 陳明清:「大街小巷他都很熟,他一方面上班,一方面會抽空來這邊做環保。」
慈濟志工 簡慶豐:「這是第一個師姊的家。慈濟做資源回收喔!好,謝謝!(也沒袋子可以裝。) 這個也是認識了十幾年,這個阿嬤,你去看他們的時候,大家都健健康康,不是說我們去那邊只是為了收回收,順便去跟他們問候一下,跟祝福他們一下。怎麼沒看到伯父?看得到伯父伯母說你們身體還滿硬朗的、滿健康的,我們自己就很高興。」
慈濟志工 易鄭招娣:「是(幫)很大的忙,因為我們就是一部車在運作,全部載完之後他們還要回去我家載點心過來。」
慈濟志工 簡慶豐:「我們易師姊有準備,她有時候都會準備豐富的點心讓他們先吃飽。快點!快點!辛苦了!快點!禮拜一到禮拜六都要上班,就上班這樣很累。做這個(環保)可以流汗,可以流很多汗。做環保就是把那個壓力都釋放出來。假如說我沒有加班的時候,第二個禮拜、第四個禮拜我都會出來做。不管下雨來是大太陽,我都還是都要出來。」
慈濟志工 易俊宇:「由他帶我一個一個點去認識,那熟了以後現在他就變成是他叫我去開車,他會協助我這樣子。」
慈濟志工 簡慶豐:「來這邊你做環保,又不用去花錢,又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身體力行,身體會健康。我希望就是自己能步步踏實做,一步一步一腳印的,就是很踏實的在做。」 Read more
願大志堅一念心 利濟人群不退轉
- Article Details
這次回台授證的海外慈濟志工當中,有三位馬來西亞印裔婦女(卡瑪拉、卡萊和慕拉麗斯),她們生長在傳統家庭及教育中,仍然熱心參與環保及社區志工服務,這樣付出行動的愛也感動了家人;而馬來西亞一位八十歲的環保菩薩-林淑珠阿嬤,滿頭白髮,天天在社區做環保,心不退轉。證嚴上人在今天(12/10)志工早會開示,不同種族,不同語言,共同的誠摰志願,就是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不分年紀老少,分秒不空過,把人生做有價值的運用。
三位馬來西亞印度裔婦女,走出傳統保守文化,進入社區與志工一同做環保及關懷活動。一開始受到家人反對,但三人互相扶持,不放棄這條行善路,也感動家人支持他們做慈濟。
證嚴上人開示:「不同種族不同語言,卻是有共同的一念志願誠,很誠摰的志願,就是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這是每一個人的,共同真誠的心念。」
利益眾生,呵護大地。八十歲的林淑珠,在馬來西亞做社區環保,日復一日的勤走動,收資源,愈做愈歡喜,也影響鄰居投入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行列。
證嚴上人開示:「很燦爛的笑容,讓人家一看到,老人家很可親,所以她就是這樣的廣結善緣,呵護大地造福人群,這年紀雖然大了,分秒不空過,我覺得這都是把人生,很有價值的運用。」
人人付出自己的愛及行動,淨化大地、節能減碳,共同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盡一分心力。
趙又瑩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校園環保教育展 大獲好評允延長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慈濟雪隆分會受邀到吉隆坡五間學校進行環保教育展。志工巧手,將環保回收物化為3D的展示品,讓校長很讚歎,展期從一天延長到一個星期。
龍捲風、地震,種種天災景象,警惕著民眾,保護環境已刻不容緩。環保教育展,在慈濟志工的努力下,一個月內,去了五間學校巡迴展示。
慈濟志工 李斯仁:「校長看到這個東西很有教育性,他很不捨把這個東西裝好六小時後就拆掉,說可不可以,一定要把它留在我們的學校。」
一場6小時的展覽,幕後製作需花60天。
慈濟志工 李斯仁:「其實我們這個環保展,總共用了60天,召集志工,出去找材料,環保回收來的材料,為了那六個小時(展覽),可是因為我們在做的時候,做得很法喜,沒有去想說,是為了那六小時而做東西,很純的那個心,盡力而為。」
從教育到力行環保,慈濟志工期待更多民眾參與。
真善美志工 高耀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跨國異界傳大愛 大愛環保綠色行
- Article Details
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在哪裡?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2014年美好生活指數」調查,有「幸運之國」稱號的澳洲,連續四年成為世上最幸福的國家。但在天堂的國度也會有無情的發生,邀請楊竣翔分享澳洲依普市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因緣。
澳洲被大家認定為是天堂,但在天堂裡還是有許許多多災情發生,身在天堂的慈濟志工,也不是成為天人,而是在當地做菩薩。「2001年時,依普市水災,當地慈濟走入災出幫助鄉親,依普市市長保羅因而感動,牽起了慈濟與依普市的因緣。」也特定來臺灣兩次,要去拜見證嚴上人、感恩慈濟。2014年4月是保羅市長第二次來到臺灣,在回去花蓮之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也帶著好朋友依普市高中賽門校長一起來參訪。「印象很深刻,保羅市長說這次來臺灣,要到靜思精舍見證嚴上人,帶著一個願,希望成為在澳洲最精進的弟子。」
保羅市長因為在2001澳洲水災,聽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在製成賑災毛毯、圍巾很感動,所以就此成為大愛感恩科技愛好忠實者,在許多場合都會穿上大愛感恩科技圍巾,到台上與大家分享寶特瓶可以回收再製程這麼好的織品,告訴大家我們要重視環保。
賽門校長聽完分享之後,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背後付出與環保理念,就拿著依普市高中製服,要給大愛感恩科技一件小小的的功課「希望可以將這套製服變成環保材質,讓依普市高中成為全澳洲第一環保的學校。」因為賽門校長的願,大愛感恩科技使用環保材職製做出400頂依普市高中的帽子,寄回依普市高中,回來的反應非常熱烈,學生家長們都說:「哇!原來這是寶特瓶回收回來,再製程這麼好的帽子。」當地的慈濟志工再次採訪賽門校長,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今年再續這樣的心願,賽門校長九月又再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討論環保製服,希望可以全校的製服都能採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材職製作。
跨國合作困難,除了在雙方來往、溝通,語言上需要中間的橋梁,傳達對方所需要的,不管是樣式、顏色、校徽LOGO、大小、限制,要讓對方認同。因應團體的需求,大愛感恩科技用心投入,有很多的小細節都是同仁的用心「就連帽子上有一條一條細條紋,細到連同仁都去注意細節,希望以百分之百符合賽門校長當初拿來的樣品,沒有改變、沒有差別,但是全不是採用環保材質取代。」
2014年底澳洲依普高中如願成為全澳洲第一綠的學校,在國際上看到臺灣與大愛感恩科技,是用寶特瓶製程服裝、帽子,賽門校長也希望以此為一個模範,讓所有澳洲學校一起朝這方向而努力,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走上環保道路,保護大地。
在臺灣也有跟慈濟志業體合作,或著與企業團體合作,如獅子會西裝套裝、人文志業中心製服,最主要是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讓更多人認同環保理念,進一份力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守護大地,既然需多公司行號、團體都有向外採購、團訂製服,為什麼不用環保材質取代,減少地球資源,不消耗石油,使用再生取代。
每一次與企業、團體、學校合作都有很大的意義在裡面,尤其教育很重要「孩子的希望,也是社會的希望,環保要從小紮根,因為有學生因為有大愛感恩科技因為有環保製服,而發願
從現在開始成為地球守護者,這是我最大的感動的地方。」透過依普市高中環保製服,讓更多人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更希望孩子學到環保的重要,產生善的效應。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跨國異界傳大愛 大愛環保綠色行
- Article Details
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在哪裡?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2014年美好生活指數」調查,有「幸運之國」稱號的澳洲,連續四年成為世上最幸福的國家。但在天堂的國度也會有無情的發生,邀請楊竣翔分享澳洲依普市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因緣。
澳洲被大家認定為是天堂,但在天堂裡還是有許許多多災情發生,身在天堂的慈濟志工,也不是成為天人,而是在當地做菩薩。「2001年時,依普市水災,當地慈濟走入災出幫助鄉親,依普市市長保羅因而感動,牽起了慈濟與依普市的因緣。」也特定來臺灣兩次,要去拜見證嚴上人、感恩慈濟。2014年4月是保羅市長第二次來到臺灣,在回去花蓮之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也帶著好朋友依普市高中賽門校長一起來參訪。「印象很深刻,保羅市長說這次來臺灣,要到靜思精舍見證嚴上人,帶著一個願,希望成為在澳洲最精進的弟子。」
保羅市長因為在2001澳洲水災,聽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在製成賑災毛毯、圍巾很感動,所以就此成為大愛感恩科技愛好忠實者,在許多場合都會穿上大愛感恩科技圍巾,到台上與大家分享寶特瓶可以回收再製程這麼好的織品,告訴大家我們要重視環保。
賽門校長聽完分享之後,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背後付出與環保理念,就拿著依普市高中製服,要給大愛感恩科技一件小小的的功課「希望可以將這套製服變成環保材質,讓依普市高中成為全澳洲第一環保的學校。」因為賽門校長的願,大愛感恩科技使用環保材職製做出400頂依普市高中的帽子,寄回依普市高中,回來的反應非常熱烈,學生家長們都說:「哇!原來這是寶特瓶回收回來,再製程這麼好的帽子。」當地的慈濟志工再次採訪賽門校長,很感恩大愛感恩科技,今年再續這樣的心願,賽門校長九月又再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討論環保製服,希望可以全校的製服都能採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材職製作。
跨國合作困難,除了在雙方來往、溝通,語言上需要中間的橋梁,傳達對方所需要的,不管是樣式、顏色、校徽LOGO、大小、限制,要讓對方認同。因應團體的需求,大愛感恩科技用心投入,有很多的小細節都是同仁的用心「就連帽子上有一條一條細條紋,細到連同仁都去注意細節,希望以百分之百符合賽門校長當初拿來的樣品,沒有改變、沒有差別,但是全不是採用環保材質取代。」
2014年底澳洲依普高中如願成為全澳洲第一綠的學校,在國際上看到臺灣與大愛感恩科技,是用寶特瓶製程服裝、帽子,賽門校長也希望以此為一個模範,讓所有澳洲學校一起朝這方向而努力,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走上環保道路,保護大地。
在臺灣也有跟慈濟志業體合作,或著與企業團體合作,如獅子會西裝套裝、人文志業中心製服,最主要是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讓更多人認同環保理念,進一份力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守護大地,既然需多公司行號、團體都有向外採購、團訂製服,為什麼不用環保材質取代,減少地球資源,不消耗石油,使用再生取代。
每一次與企業、團體、學校合作都有很大的意義在裡面,尤其教育很重要「孩子的希望,也是社會的希望,環保要從小紮根,因為有學生因為有大愛感恩科技因為有環保製服,而發願
從現在開始成為地球守護者,這是我最大的感動的地方。」透過依普市高中環保製服,讓更多人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更希望孩子學到環保的重要,產生善的效應。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馬中學訪環保 Pay Fong Middle School in Malacca
- Article Details
A group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Pay Fong Middle School in Malacca, Malaysia visited the Tzu Chi Ayer Kero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re. Not only did they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hey also showed their commitment to the planet through recycling.
馬來西亞馬六甲培風中學一群師生,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深入了解環保概念也動手做環保以實際行動保護地球。 Read more
植物做漢堡肉 口感.味道難分辨
- Article Details

在巴黎氣候變遷會議上,各國代表為達成最後協議,忙得焦頭爛額。這次會議上,關於減碳的訴求,主要聚焦在工業排放,不過事實上,減少排碳,也可以從飲食習慣下手。慈濟將在1月11日,推廣無肉日活動。即使只是一天的時間,希望能喚起民眾,思考吃肉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美國一間食品科技公司,開發出一項產品,讓暫時無法戒除口腹之慾,又願意為了保護環境,改變飲食習慣的人,有一種新的選擇。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366 Read more
參觀慈濟攤位 認同理念響應茹素
- Article Details
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正在法國巴黎舉行,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尤姆凱拉博士與夫人,特地拜訪慈濟攤位,也響應1月11日茹素運動,並且對這次的會議結果,抱持十分樂觀的態度。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尤姆凱拉博士來到慈濟展示單位,由志工接待。看到展示單位宣導應變氣候變遷及慈濟賑災資料,尤姆凱拉博士對志工的用心表達肯定,也響應了1月11日茹素運動。
慈濟希望透過茹素一天運動,來真正落實達到節能減碳效果。這可以更契合氣候變遷會議主題,因為以往舉辦的氣候變遷會議都被外界解讀為,各國元首或NGO代表只有承諾,缺少實質行動。
UN前副秘書長 尤姆凱拉:「我看到不同之處是,法國政府談了一些實際的行動,而不是承諾而已,它不是空答應而是有具體方針,我這星期要參與的活動,要簽署很多備忘錄,幫助貧窮國家達到他們所需能源的目標,所以這次比較專注在行動上,很高興看到NGO參與,包括你們(慈濟)來這裡,能夠跟我們分享,如何應對氣候變遷。」
無論如何,巴黎氣候變遷各國是否能達成共識,只能拭目以待。另外,尤姆凱拉夫人費蘿蜜娜在今年初也曾經到訪台灣參訪慈濟,這一天也來到會場。
尤姆凱拉夫人 費蘿蜜娜:「上一次慈濟在獅子山發放,我有參與在醫院的醫療發放,關於氣候變遷,非洲受影響最深,所以我很期待在這次的會外活動跟其他國家學習,我上次去台灣發現慈濟所做的環保,我有信心慈濟以後對於氣候變遷能找出應對的方法。」
黃照峰 林志勇 法國報導 Read more
Sunday, 20 December 2015
善的漣漪拉長情 愛的效應擴大愛
- Article Details
每年的歲末年終之際,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週年感恩回饋的時刻,今年公司將這一份感恩大眾護持的心化為實際的行動,由經營規劃室同仁發起集合同事家人一同為敘利亞的難民孩童募集教育基金,希望將這一份「善的漣漪、愛的效應」擴大,為苦難眾生與社會弱勢,傳遞一份關懷的溫暖。
於歲末年終之際,感恩著「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的同仁們,在慶幸自身的同時,也提醒著自己更該發揮良能,幫助世間需要關懷的角落。長期浸潤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工作環境當中的同仁們,已經漸漸培養出一種慈悲的胸懷與愛心的善念,雖然身處台灣、卻能放眼天下關懷世界,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為需要的人儲蓄撲滿的動作,但是卻傳遞出滿滿的愛心與祝福,為正身陷人禍戰亂、愁雲慘霧的敘利亞孩童籌募復學的教育基金。
於公司每天下午 1330hrs共同祈禱的時間結束後,以特別設計一幅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吉祥物造型的慶生蛋糕來團聚,當天正逢北區教聯會總幹事 陳乃裕師兄及同修偕同教聯會老師來為大愛感恩科技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教材作最後的確認之便一起切蛋糕,期待在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平台上,大家發揮專業良能來回饋社會,也不忘落實社會關懷,不論是今年6月份的八仙塵爆壓力布的研發/精進、佛國尼泊爾大地震、敘利亞難民孩童的教育復學等等的隨喜募心募愛,都是充分展現大愛感恩科技集合眾人善心,於每個需要的時候就伸出愛心之手,在同仁相互感恩的祝福聲中,期望透過「身體力行、匯聚清流、凝聚善心、化為大愛」,以真正感回饋的行動,持續將這一份愛的力量傳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幫助的地方。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Friday, 18 December 2015
2015, Dec. 18-21, The 2nd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Supplies Expo
- Article Details
【EVENT】The 2nd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tems & Supplies Expo
【DATE & TIME】December 18th – 21st, 2015
【LOCATION】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San Yuan Qiao (Beijing), China
善的漣漪拉長情 愛的效應擴大愛
- Article Details
每年的歲末年終之際,也正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週年感恩回饋的時刻,今年公司將這一份感恩大眾護持的心化為實際的行動,由經營規劃室同仁發起集合同事家人一同為敘利亞的難民孩童募集教育基金,希望將這一份「善的漣漪、愛的效應」擴大,為苦難眾生與社會弱勢,傳遞一份關懷的溫暖。
於歲末年終之際,感恩著「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的同仁們,在慶幸自身的同時,也提醒著自己更該發揮良能,幫助世間需要關懷的角落。長期浸潤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工作環境當中的同仁們,已經漸漸培養出一種慈悲的胸懷與愛心的善念,雖然身處台灣、卻能放眼天下關懷世界,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為需要的人儲蓄撲滿的動作,但是卻傳遞出滿滿的愛心與祝福,為正身陷人禍戰亂、愁雲慘霧的敘利亞孩童籌募復學的教育基金。
於公司每天下午 1330hrs共同祈禱的時間結束後,以特別設計一幅環保大愛狗與素食感恩貓吉祥物造型的慶生蛋糕來團聚,當天正逢北區教聯會總幹事 陳乃裕師兄及同修偕同教聯會老師來為大愛感恩科技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教材作最後的確認之便一起切蛋糕,期待在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平台上,大家發揮專業良能來回饋社會,也不忘落實社會關懷,不論是今年6月份的八仙塵爆壓力布的研發/精進、佛國尼泊爾大地震、敘利亞難民孩童的教育復學等等的隨喜募心募愛,都是充分展現大愛感恩科技集合眾人善心,於每個需要的時候就伸出愛心之手,在同仁相互感恩的祝福聲中,期望透過「身體力行、匯聚清流、凝聚善心、化為大愛」,以真正感回饋的行動,持續將這一份愛的力量傳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幫助的地方。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2015,12/18-21 2015 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
- Article Details
【活動名稱】2015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5/12/18-12/21
【活動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三元橋)
2015,12/21【人文週會】走到最前 做到最後 施雅竹師姊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21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走到最前 做到最後
] 

Read more
草根菩薩堅定心 年近八旬學識字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行腳到屏東,不識字的老長輩分享因為環保結好緣、也努力學寫字,證嚴上人鼓勵志工,做慈濟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淨化人心,因此走入人群結好緣,才能讓大眾更加了解慈濟。
七十九歲的林張美,沒讀書不識字,但是她說,有心就不困難!
慈濟志工 林張美:「我有一顆堅定的心,我如果有空或者想要看電視,我就會拿廣告紙來學寫字,到現在我的勸募本都可以自己寫。」
有心就不困難,林張美這位老長輩,還開始學習使用電子書,也透過夜間環保,走入人群,結好緣,而透過和屏東市公所推行的清境在源頭,慈濟志工的精神更是感動當地里長。
大連里長 鍾秀珠:「我會繼續追尋上人精神,作為座右銘,那也會繼續的追隨師兄師姊的腳步,來為社會、我們社區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的本分,本來就是淨化人心,最重要的,就是淨化人心。那淨化人心,就跟現在的環保問題一樣,人心不淨化,社會不祥和,環保沒做好,地球就沒辦法降溫,這是相同的道理。所以要做慈濟,第一項就是要去淨化人心。」
走入人群、淨化人心,證嚴上人鼓勵慈濟志工,與眾生互動積極,用行動來改變大眾的觀念。
朱怡蓉 蕭宏澍 屏東報導 Read more
喪女之痛婆媳問題 大愛台轉心念
- Article Details
福建許秀氣兩年前車禍,女兒當場喪生,她自己受到重傷,先生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身心受創無法工作加上原本就有糾結的婆媳問題讓許秀氣的人生只能用苦一個字來形容生命像處在迷霧中看不見未來她要如何播開迷霧找到方向看看來自福建的故事。
2013年車禍重傷,許秀氣翻身困難。不過,慈濟人的祝福一到,這一家晦暗的生活,開始翻轉。時時善念、日日善行,許秀氣不再因為大女兒的往生而憂鬱,心開運轉。
慈濟關懷戶 許秀氣:「看大愛台我慢慢的,會放輕鬆 改變自己,不然我以前真的,脾氣也真的是很壞 。」
兩年多來,許秀氣勤於復健,更改善與婆婆之間 原本不好的關係。
許秀氣的婆婆:「 (妳看到秀氣這樣改變), (妳有高興嗎) 有啊有高興, 若沒有這樣,這個家庭(不知道變什麼樣) 。」
現在的許秀氣,借來一部縫紉機,在家拼接毛衣賺錢。 女兒乖巧懂事,還常常一起做環保,變賣回收物的錢,奉獻助人。
由於許秀氣的先生身心狀況不是很好,加上自己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復原,所以慈濟志工總是會找機會幫忙打掃,這讓許秀氣有了更進一步的決定。
慈濟關懷戶 許秀氣:「等我的身體好起來,我會盡我的微薄之力,去幫助別人,我要參加你們慈濟。」
一場車禍 讓許秀氣的人生一度沉寂;但一股愛的暖流,讓一家人的心 不再乾涸。
莊曉雲 曾麗芬 姚彩雲 陳少波 真善美志工 福建報導 Read more
當環保結合藝術 寶特瓶遍地開花
- Article Details
有人說法國是藝術與浪漫的化身,除了美食多就是藝術作品多。巴黎氣候變遷會議期間,也有一群藝術家要用他們的作品,一起來為氣候變遷問題出一分力。
大愛台記者 黃照峰:「巴黎是一座很多藝術家嚮往來到的都市,而在巴黎氣候變遷(會議)舉行的時候,有一些藝術家就透過了藝術作品,來響應全球暖化的問題。」
利用寶特瓶製成一朵紅花,吸引大人小孩目光。展示區的擺設品都是利用回收資源製成而成,這是一項環保與藝術的結合。
民眾 卡多拉羅:「藝術能夠表達如何解決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棒的東西。」
用紙屑點綴展示品,提醒民眾垃圾可以成為有用資源。另外,現場還有透過美工勞作跟民眾互動,所用的材料全都是不起眼的回收資源。
藝術變革21專案經理 卡米爾:「這個是口罩的範本,我們發起製作口罩,只為了響應氣候變遷問題,我們用口罩是為了表達空氣汙染對健康及地球的傷害,是一個方法讓民眾響應氣候變遷議題。」
而逛累了想來杯免費果汁,民眾可以用勞力來換取。踩得多用力,果汁機攪拌就有多快。展示區提醒民眾,垃圾可以變成藝術品,只要人人夠用心,大家都可以成為藝術家,還可以為節能減碳環保出一分力。
黃照峰 林志勇 法國報導 Read more
巴黎峰會環保 2015 Paris Climate Conference
- Article Details
The organizers of the 2015 Paris Climate Conference have learned much from last year`s gathering in Peru and thus have implemented the changes needed to make this year`s conference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One noticeable change is in the promotion of reusable utensils and dishware throughout the dining area.
舉辦2015年的巴黎氣候峰會的主辦單位,從去年的秘魯氣候變遷會議,改變許多,好讓今年的,會議更加符合環保理念,明顯的是餐廳使用的餐具,都是可以重複使用。 Read more
順應大自然法則 萬物相生並相依
- Article Details
站在全球氣候,他們是前線哨兵,就是蜜蜂。
蜜蜂比其他動物都值得尊敬。並不是因為她生育,而是因為她為別人生育。---聖約翰克里斯特姆
萬能姆斯,海地,六個月沒有下雨。
海地養蜂人 于蓋特:「我決定成為養蜂人,出於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我很喜歡,蜜蜂管理牠們領地的方式,同時這也是我賺錢的方式,事實上是因為透過養蜂,我可以賺錢,這是關乎關愛環境的問題,因為我們需要花朵,我們需要樹和植物,所以與其去砍伐森林,我們在嘗試重建我們的森林,這個可以產生上噸的花粉,如果下雨的話,我們就能有很好的產出,但是在乾旱的時候,我們基本上賺不了什麼錢,蜜蜂都又餓又渴,每天早上我洗完澡之後,我就把一些水再利用,留下來給蜜蜂喝,我把水放到一個容器裡,然後在裡面放一些葉子,這樣的話,蜜蜂就不會掉下去淹死,因為我會很難過,哪怕只失去一隻蜜蜂,在我的房子周圍,我種了檸檬樹,柚子樹和橙子樹,這樣的話蜜蜂可以一直有食物吃並且很安全。(媽媽這一株是檸檬樹) 對,我在撫養兩個年輕的養蜂人。」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topic_content.php?cls=1027 Read more
APEC綠的影展 微型論壇
- Article Details
「APEC綠的影展」2015年12月4日 ~ 6日,科技部拿下第一屆影展主辦權在台北誠品信義店舉行,並特別邀請APEC會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中國、菲律賓等,精心拍攝綠色影片來參展。12月5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以及APEC『綠的影展』籌委會工作小組秘書長 關尚仁等多位與談人,共同成就第一場的微型論壇。
本屆影展的目標及綠色影片的本質,乃是科學傳播中所重視的提高『科學意識』、促進『科學參與』、享受『科技創新成果』、養成『科學興趣』、以及形成大眾對科學與技術的『公共意見和理解』。除了運用影片勾起更多人興趣,影展中還特別舉辦三場「綠論述」微型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影視製作、政策制定者、民間組織等,共同探索綠色領域的重要議題,為我們的綠色未來發聲。
第一場微型論壇,由台大大氣科學系陳泰然教授擔任主持人,國外與談人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國家科學中心執行長 Anita Binti Bahari、印尼生物產業科技中心代表 Is Helianti、印尼Hyundai New Thinkers Summit 製片 Ruby R. Cristobal、美國W2W執行長 Jill Boughton、夏威夷GISP專家 Scott Allen,大愛感恩科技陳意容博士為國內唯一受邀之綠色產業專家。
隨著世人對環境變遷的逐漸重視,環境議題已然超越了其他原本的範疇,逐漸擴散到其他型式的文化領域,像是綠色文學、綠色劇場、綠色影視等,許多創作者都透過影像創作進行了豐富的環境議題討論,所以,綠色影片(Green Video)已成為一個新興的傳播文本。透過不同的傳播管道、傳播模式,對公民傳布,促進公眾參與,進而擴大合作參與面向,建構跨區、跨界的多元連結。
主題在談論APEC所設置的科技創新政策夥伴關係(PPSTI - Policy Partnership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提升公民對科學知識與綠色議題的興趣,增進公民之科學素養,建構其科學基礎能力,進而以邁向一個積極、包容、永續的未來。無獨有偶,各成員經濟體也同時努力地共同建構著重要的願景,實踐APEC PPSTI最關鍵的目標與價值。。
Ms. Boughton便提到,自身是工程師,重視的是如何將一般人認為的垃圾,真正落實回收再利用發揮最大的功能,不僅創造商機,更能減少地球的負擔。而馬來西亞的代表,與印尼的代表,更說明他們的國家政府為了環境議題所投入的資源與努力,以及與業界合作,帶動人民響應所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陳意容博士,則代表台灣的業界,說明與政府及學術研究機構有多項合作計畫,不只是將回收的寶特瓶再製紡織品賦予機能性提高附加價值,更為了綠色永續發展,減少紡織業最頭痛的問題,廢棄紡織品,而努力研發廢舊紡織品回收再製商業化可行性,進一步落實將「減廢」推向「零廢」的目標。
本論壇將討論APEC各成員經濟體在面對未來全球環境劇變的境況下,各有何調適與減緩的綠色技術創新策略?而這些關於綠能、綠建築、綠科技的綠色技術創新,又是如何透過不同的傳播管道,對公民傳布,甚至促進公眾參與?希望透過主題討論,創造科技創新政策對話,交流科技創新的實踐經驗。
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研發,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織品,更進一步推動「從搖籃到搖籃 (C2C)」、「從回收到回收 (R2R)」減廢到零廢,是大愛感恩科技心的願景,也期待大家都是永續思維綠推手,將廢棄的環保織品等再次回收製成環保再生產品,從減廢到零廢,讓資源永續,並期待大家所看到的不是產品的『價格』而是感受到產品後面所傳達的『價值』及『影響力』。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 台北信義報導
APEC綠的影展 微型論壇
- Article Details
「APEC綠的影展」2015年12月4日 ~ 6日,科技部拿下第一屆影展主辦權在台北誠品信義店舉行,並特別邀請APEC會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中國、菲律賓等,精心拍攝綠色影片來參展。12月5日,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以及APEC『綠的影展』籌委會工作小組秘書長 關尚仁等多位與談人,共同成就第一場的微型論壇。
本屆影展的目標及綠色影片的本質,乃是科學傳播中所重視的提高『科學意識』、促進『科學參與』、享受『科技創新成果』、養成『科學興趣』、以及形成大眾對科學與技術的『公共意見和理解』。除了運用影片勾起更多人興趣,影展中還特別舉辦三場「綠論述」微型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影視製作、政策制定者、民間組織等,共同探索綠色領域的重要議題,為我們的綠色未來發聲。
第一場微型論壇,由台大大氣科學系陳泰然教授擔任主持人,國外與談人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國家科學中心執行長 Anita Binti Bahari、印尼生物產業科技中心代表 Is Helianti、印尼Hyundai New Thinkers Summit 製片 Ruby R. Cristobal、美國W2W執行長 Jill Boughton、夏威夷GISP專家 Scott Allen,大愛感恩科技陳意容博士為國內唯一受邀之綠色產業專家。
隨著世人對環境變遷的逐漸重視,環境議題已然超越了其他原本的範疇,逐漸擴散到其他型式的文化領域,像是綠色文學、綠色劇場、綠色影視等,許多創作者都透過影像創作進行了豐富的環境議題討論,所以,綠色影片(Green Video)已成為一個新興的傳播文本。透過不同的傳播管道、傳播模式,對公民傳布,促進公眾參與,進而擴大合作參與面向,建構跨區、跨界的多元連結。
主題在談論APEC所設置的科技創新政策夥伴關係(PPSTI - Policy Partnership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提升公民對科學知識與綠色議題的興趣,增進公民之科學素養,建構其科學基礎能力,進而以邁向一個積極、包容、永續的未來。無獨有偶,各成員經濟體也同時努力地共同建構著重要的願景,實踐APEC PPSTI最關鍵的目標與價值。。
Ms. Boughton便提到,自身是工程師,重視的是如何將一般人認為的垃圾,真正落實回收再利用發揮最大的功能,不僅創造商機,更能減少地球的負擔。而馬來西亞的代表,與印尼的代表,更說明他們的國家政府為了環境議題所投入的資源與努力,以及與業界合作,帶動人民響應所做的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的陳意容博士,則代表台灣的業界,說明與政府及學術研究機構有多項合作計畫,不只是將回收的寶特瓶再製紡織品賦予機能性提高附加價值,更為了綠色永續發展,減少紡織業最頭痛的問題,廢棄紡織品,而努力研發廢舊紡織品回收再製商業化可行性,進一步落實將「減廢」推向「零廢」的目標。
本論壇將討論APEC各成員經濟體在面對未來全球環境劇變的境況下,各有何調適與減緩的綠色技術創新策略?而這些關於綠能、綠建築、綠科技的綠色技術創新,又是如何透過不同的傳播管道,對公民傳布,甚至促進公眾參與?希望透過主題討論,創造科技創新政策對話,交流科技創新的實踐經驗。
大愛感恩科技綠色研發,將廢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織品,更進一步推動「從搖籃到搖籃 (C2C)」、「從回收到回收 (R2R)」減廢到零廢,是大愛感恩科技心的願景,也期待大家都是永續思維綠推手,將廢棄的環保織品等再次回收製成環保再生產品,從減廢到零廢,讓資源永續,並期待大家所看到的不是產品的『價格』而是感受到產品後面所傳達的『價值』及『影響力』。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 台北信義報導
展開北京之展 感恩承擔開始
- Article Details
12月16日中午,大愛感恩科技在業務協力組主管 李尊浩帶領同仁何思霈、設計師陳品穎、經規室曹書豪等人,搭機前往中國北京,參與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此趟行李總共有六大、四小,不含個人隨身包,這次託運六件行李箱裝滿了環保愛心產品重量超過80公斤之重。
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準備報到、行李托運等作業。在過程中看到禁止拖運物品的看板,有打火幾、刀械等危險物品、電磁不可拖運行李,但看到最下面『石頭』也不能拖運!不經好奇的問「為什麼石頭不能拖運?」因為有許多觀光客到了台灣旅遊,為了要留做紀念,經常撿拾石頭帶回自己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才有這項的規定。
飛行了兩小時四十分鐘的旅程,晚上接近七點終於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溫度只有1度C,第一次體驗到寒冷又乾冷的北京。前陣子霧霾PM2.5濃度高於370,感覺伸手不見五指,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同仁們紛紛帶起口罩,來保護自己。由於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人生地不熟,非常感恩北京的王懿貞師兄來接機。
王懿貞師兄自稱自己是老北京人,居住在五環路-望京,看到北京打戰時,就駐紮在這。目前在王智慧師姊的餐廳工作,而這幾天陪伴同仁並承擔交通的部份。北京的道路很容易塞車,八點半過後應該不會塞!王懿貞師兄分享自己上下班都不開車,而是搭地鐵。北京城牆有六個環、方方正正像似棋盤,中心是皇城往外延伸,環二區又稱老城。會所及書軒都在環二的東花市,歲末祝福則在馬橋頭,位於環六區,兩地居離非常遙遠,直線多達一百公里,之前見習、培訓時,每月去共修,並有承擔交通主,協助從地鐵到會所接送。
晚上九點半,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抵達北京皇家大飯店,一到飯店同仁們尚未卸下工作職務,還一直馬不停蹄的繼續準備明天的展前志工培訓、產品推廣、展場分配規劃等相關資料,而每一位同仁幾乎都在零晨一、兩點才睡覺,都是為了18日的展覽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以接引更多當地的人間菩薩,一起來投入這個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展開北京之展 感恩承擔開始
- Article Details
12月16日中午,大愛感恩科技在業務協力組主管 李尊浩帶領同仁何思霈、設計師陳品穎、經規室曹書豪等人,搭機前往中國北京,參與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佛事用品博覽會。此趟行李總共有六大、四小,不含個人隨身包,這次託運六件行李箱裝滿了環保愛心產品重量超過80公斤之重。
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準備報到、行李托運等作業。在過程中看到禁止拖運物品的看板,有打火幾、刀械等危險物品、電磁不可拖運行李,但看到最下面『石頭』也不能拖運!不經好奇的問「為什麼石頭不能拖運?」因為有許多觀光客到了台灣旅遊,為了要留做紀念,經常撿拾石頭帶回自己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才有這項的規定。
飛行了兩小時四十分鐘的旅程,晚上接近七點終於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溫度只有1度C,第一次體驗到寒冷又乾冷的北京。前陣子霧霾PM2.5濃度高於370,感覺伸手不見五指,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同仁們紛紛帶起口罩,來保護自己。由於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人生地不熟,非常感恩北京的王懿貞師兄來接機。
王懿貞師兄自稱自己是老北京人,居住在五環路-望京,看到北京打戰時,就駐紮在這。目前在王智慧師姊的餐廳工作,而這幾天陪伴同仁並承擔交通的部份。北京的道路很容易塞車,八點半過後應該不會塞!王懿貞師兄分享自己上下班都不開車,而是搭地鐵。北京城牆有六個環、方方正正像似棋盤,中心是皇城往外延伸,環二區又稱老城。會所及書軒都在環二的東花市,歲末祝福則在馬橋頭,位於環六區,兩地居離非常遙遠,直線多達一百公里,之前見習、培訓時,每月去共修,並有承擔交通主,協助從地鐵到會所接送。
晚上九點半,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們抵達北京皇家大飯店,一到飯店同仁們尚未卸下工作職務,還一直馬不停蹄的繼續準備明天的展前志工培訓、產品推廣、展場分配規劃等相關資料,而每一位同仁幾乎都在零晨一、兩點才睡覺,都是為了18日的展覽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以接引更多當地的人間菩薩,一起來投入這個行列。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北京市報導
Thursday, 17 December 2015
大愛無國界 愛在青島上
- Article Details
萬國建築的經典、海天一色的名城、地如其名的山東青島,大愛感恩科技七月時,到青島參展,利用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無形的慈悲心念。
山東的歷史淵源甚遠,追溯到春秋時期的齊魯之地,有許多古老的城市,像是「濟南、泰山」,文化領域深遠厚重;青島則位於沿海地帶,原本為一個小漁港,光緒十七年時,開始建設,經過德國與日本三十年的殖民時期,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也讓青島處處顯現出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文化風情與人文;得天獨厚的地中海型氣候,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從小漁港變成大城市,加上氣候宜人的優勢,也變成一個很棒的避暑勝地,當時也有許多文化界的人士,像是康有為、沈從文、聞一多、老舍、梁實秋、蕭紅等,留下故居見證青島的人文。
青島是一個對外來文化很包容的一個城市,也因為這樣的背景,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紅瓦綠樹不僅令人聯想到文化與建築的底蘊,碧海連天更可以知道對自然環境的保育,青島對於環保意識非常看重,從前沒有大範圍的空氣污染,現在不僅想解決環境上氣候變遷的問題,同時也發覺心靈的淨化也是刻不容緩的,加上對文化包容性,整個青島顯得非常的多元。
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展場設計概念以植物四君子的「竹」為主,而台語「竹」同音為「德」,展現出正直的氣節與虛心的內涵,空間擺設典雅,更顯人文氣息,而每天上午展場開始時,都會有一場感恩的祈禱,許多會眾大德都會齊聚過來,人文的薰陶也感染了鄰近的展位。無聲的法、無形的力,讓鄰近淨蓮天香的王露穎居士,王露穎居士看到大家在展位內祈禱時,深受感動,並加入慈濟隊伍共唱祈禱歌,更難掩激動心情,留下感動的淚水。
王露穎來自河北保定,法號『一童』,深受證嚴上人『佛法生活化』的理念影響,此次參加佛事展的因緣,通過青島石曉玉師姊接引,及深入解釋關於慈濟的環保、人文、國際賑災,讓『一童』對於慈濟有了更深的瞭解,並當場發願與大家一起每天省一塊錢、月省三十塊,為社會做好事,也發心要參加讀書會,把握時間勤精進。
此次參展透過衣服、褲子、鞋子等環保紡織品,以及慈濟志工到海外賑災、備災的慈悲科技應用,也包括毛毯,從頭到腳的穿著,實際的運用向青島鄉親們敘述;也利用這些產品,推廣資源回收再利用,如何化廢為寶,讓當地鄉親意識到『城市礦產』的重要,因為下一代的子孫可能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使用了,透過這些環保運用的落實,讓他們明白到其實可以將這些回收物賦予新生命,真正落實『佛法人間化,環保生活化』的理念。
推廣品牌的同時,更重要的事呼籲環保回收刻不容緩,並尋求有志一同的環保夥伴,推廣慈濟與人文理念,傳達「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背後的精神價值,增進會眾對於環保觀念的認知,真正落實「回收好,不用更好」的精神,也延續 證嚴法師「做中學、學中覺」的大愛精神。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虞珊明師兄
【節目時間】2015/12/17(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綠菩提第16期 2015冬季號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大愛無國界 愛在青島上
- Article Details
萬國建築的經典、海天一色的名城、地如其名的山東青島,大愛感恩科技七月時,到青島參展,利用有形的環保織品,傳遞無形的慈悲心念。
山東的歷史淵源甚遠,追溯到春秋時期的齊魯之地,有許多古老的城市,像是「濟南、泰山」,文化領域深遠厚重;青島則位於沿海地帶,原本為一個小漁港,光緒十七年時,開始建設,經過德國與日本三十年的殖民時期,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也讓青島處處顯現出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文化風情與人文;得天獨厚的地中海型氣候,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從小漁港變成大城市,加上氣候宜人的優勢,也變成一個很棒的避暑勝地,當時也有許多文化界的人士,像是康有為、沈從文、聞一多、老舍、梁實秋、蕭紅等,留下故居見證青島的人文。
青島是一個對外來文化很包容的一個城市,也因為這樣的背景,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紅瓦綠樹不僅令人聯想到文化與建築的底蘊,碧海連天更可以知道對自然環境的保育,青島對於環保意識非常看重,從前沒有大範圍的空氣污染,現在不僅想解決環境上氣候變遷的問題,同時也發覺心靈的淨化也是刻不容緩的,加上對文化包容性,整個青島顯得非常的多元。
大愛感恩科技此次展場設計概念以植物四君子的「竹」為主,而台語「竹」同音為「德」,展現出正直的氣節與虛心的內涵,空間擺設典雅,更顯人文氣息,而每天上午展場開始時,都會有一場感恩的祈禱,許多會眾大德都會齊聚過來,人文的薰陶也感染了鄰近的展位。無聲的法、無形的力,讓鄰近淨蓮天香的王露穎居士,王露穎居士看到大家在展位內祈禱時,深受感動,並加入慈濟隊伍共唱祈禱歌,更難掩激動心情,留下感動的淚水。
王露穎來自河北保定,法號『一童』,深受證嚴上人『佛法生活化』的理念影響,此次參加佛事展的因緣,通過青島石曉玉師姊接引,及深入解釋關於慈濟的環保、人文、國際賑災,讓『一童』對於慈濟有了更深的瞭解,並當場發願與大家一起每天省一塊錢、月省三十塊,為社會做好事,也發心要參加讀書會,把握時間勤精進。
此次參展透過衣服、褲子、鞋子等環保紡織品,以及慈濟志工到海外賑災、備災的慈悲科技應用,也包括毛毯,從頭到腳的穿著,實際的運用向青島鄉親們敘述;也利用這些產品,推廣資源回收再利用,如何化廢為寶,讓當地鄉親意識到『城市礦產』的重要,因為下一代的子孫可能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使用了,透過這些環保運用的落實,讓他們明白到其實可以將這些回收物賦予新生命,真正落實『佛法人間化,環保生活化』的理念。
推廣品牌的同時,更重要的事呼籲環保回收刻不容緩,並尋求有志一同的環保夥伴,推廣慈濟與人文理念,傳達「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背後的精神價值,增進會眾對於環保觀念的認知,真正落實「回收好,不用更好」的精神,也延續 證嚴法師「做中學、學中覺」的大愛精神。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虞珊明師兄
【節目時間】2015/12/17(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綠菩提第16期 2015冬季號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膝蓋退化不良於行 付出中忘病痛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位75歲的吳燕蘭阿嬤,自從退休日子很無聊,志工的邀約讓阿嬤每天都很期待做環保。阿嬤的左腳5年前動過雷射手術,去除骨刺,後來小腿水腫,膝蓋疼痛都是常有的事,阿嬤卻從不缺席做環保,志工群都對她照顧有加。環保站給了阿嬤不一樣的晚年幸福。
一通做環保的邀約電話,是吳燕蘭阿嬤每天最期待的事。來到慈濟環保站,阿嬤最喜歡分類紙張,常常一做,就超過6小時。環保站要關門了還不捨得離開。
環保志工 吳燕蘭:「來得很開心喔,做得很開心,尤其是把這些資源載出去賣,回來說賣多少錢,很開心,這樣子只是垃圾罷了,可以賣這麼多錢喔。」
原本經營小生意的阿嬤,17年前退休後,生活失去重心。後來透過侄女認識了慈濟,阿嬤在環保站找到不一樣的幸福。
慈濟志工 蕭亞賢:「你看她,腳這麼不好,也要來做環保,這麼精進,然後,她的胃也是不好,所以我們要很小心去(照顧她)。」
在家,阿嬤下樓梯必須倒著走。來到環保站,志工也為她準備高椅子。阿嬤的膝蓋因為軟骨耗損,難以彎曲,但她還是忍痛為大地付出。
環保志工 吳燕蘭:「我這樣動一下,它跳得很厲害。」
慈濟志工 何惠萍:「燕蘭師姊做環保做到,腳痛都忘記了,她做到很開心。」
環保志工 吳燕蘭:「醫生跟我說,你再不小心,你要做手術,到現在我,我還好好的。」
做了環保十年,75歲的吳燕蘭阿嬤,心裡充滿感恩。
丘婉靜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2015,12/17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師曾志教授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17日(四) 13:30~14: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為社會,不畏艱難 以企業,回饋社會
- Article Details
「…我實在是有點緊張!我有上台恐懼症,如果不是為了推這個社會企業,我也不會上台。每次上台對我都是一個折磨…」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社會企業服務團隊的吳惠蘭會計師在12月15日的「2015年KPMG社會企業高峰論壇」下午場次,上台分享5分鐘後即略帶靦腆微笑地如是說,但換來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內的數百名來賓馬上給予熱烈的掌聲,支持並肯定吳會計師的精神。接下麥克風的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朱德芳教授也說:「我很感動,我從來不知道她有上台恐懼症,因為各處看到她為推廣公益盡心盡力,今天才知道原來每次她都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由此可見,推廣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相當不易,卻又是何等重要。但,究竟甚麼是「社會企業」呢?
根據近年來致力於推廣社會企業的安侯建業KPMG社會企業服務團隊的解釋,「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全球已蔚為風潮,是一種具有社會創新、可以有效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與可以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這樣一間擁有會計、財務、稅務、管理等專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也於2015年開始為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服務,不但協助規劃與透明化這個華人界最大國際NGO組織,更以創新的角度量身打造蛻變與進化的方式,讓慈濟不變的核心精神與人文價值,以現今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呈現。
在早上 " 城市社會企業帶來的社會效益與商機 " 主持人 中小企業處林美雪副處長特別在引言中提及大愛感恩科技的完全回饋社會的營運模式值得肯定及學習,同時在下午的論壇中,KPMG分享了social return of investment(SROI)的社會企業衡量方式,希望大家了解到這個特別的經營模式最重要的並非金錢上的投資報酬率,而是對社會的貢獻。欣興電子黃盛郎總經理也分享了create social value(CSV)的概念,「重要的是創造社會的價值,而非價格。」身為台灣社會企業的一員,大愛感恩科技也與這些理念相符合;我們所重視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ROI),重點不是投資的回收,而是投入的力量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力、招攬了多少人間菩薩加入。而許多人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件環保產品背後有無數環保菩薩、合作夥伴的發揮專業良能,這些無法以任何價格數字衡量。大愛感恩所期待傳遞的是這些愛與善的「價值」,也是無形無量的軟實力與產品背後的生命力。
不論是國際NGO或社會企業,台灣有許許多多團體透過各種方式,試著解決台灣甚至全球社會上的問題,這絕對是值得被鼓勵以及各方參與的。秉持著一念善心,雖然過程並不容易,想做好事的心仍會碰到許多考驗,就如一開始安侯建業于紀隆主席及安侯永續發展 黃總經理提及社會企業是透過創新產品的商業經營來達到對社會正向的改變,最終為的不是私人利益,而是利益人群,並讓企業能夠永續經營,也期待有志一同之士可以加入這樣的行列共創台灣美好的未來。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為社會,不畏艱難 以企業,回饋社會
- Article Details
「…我實在是有點緊張!我有上台恐懼症,如果不是為了推這個社會企業,我也不會上台。每次上台對我都是一個折磨…」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社會企業服務團隊的吳惠蘭會計師在12月15日的「2015年KPMG社會企業高峰論壇」下午場次,上台分享5分鐘後即略帶靦腆微笑地如是說,但換來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內的數百名來賓馬上給予熱烈的掌聲,支持並肯定吳會計師的精神。接下麥克風的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朱德芳教授也說:「我很感動,我從來不知道她有上台恐懼症,因為各處看到她為推廣公益盡心盡力,今天才知道原來每次她都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由此可見,推廣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相當不易,卻又是何等重要。但,究竟甚麼是「社會企業」呢?
根據近年來致力於推廣社會企業的安侯建業KPMG社會企業服務團隊的解釋,「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全球已蔚為風潮,是一種具有社會創新、可以有效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與可以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這樣一間擁有會計、財務、稅務、管理等專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也於2015年開始為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服務,不但協助規劃與透明化這個華人界最大國際NGO組織,更以創新的角度量身打造蛻變與進化的方式,讓慈濟不變的核心精神與人文價值,以現今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呈現。
在早上 " 城市社會企業帶來的社會效益與商機 " 主持人 中小企業處林美雪副處長特別在引言中提及大愛感恩科技的完全回饋社會的營運模式值得肯定及學習,同時在下午的論壇中,KPMG分享了social return of investment(SROI)的社會企業衡量方式,希望大家了解到這個特別的經營模式最重要的並非金錢上的投資報酬率,而是對社會的貢獻。欣興電子黃盛郎總經理也分享了create social value(CSV)的概念,「重要的是創造社會的價值,而非價格。」身為台灣社會企業的一員,大愛感恩科技也與這些理念相符合;我們所重視的是return of influence(ROI),重點不是投資的回收,而是投入的力量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力、招攬了多少人間菩薩加入。而許多人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件環保產品背後有無數環保菩薩、合作夥伴的發揮專業良能,這些無法以任何價格數字衡量。大愛感恩所期待傳遞的是這些愛與善的「價值」,也是無形無量的軟實力與產品背後的生命力。
不論是國際NGO或社會企業,台灣有許許多多團體透過各種方式,試著解決台灣甚至全球社會上的問題,這絕對是值得被鼓勵以及各方參與的。秉持著一念善心,雖然過程並不容易,想做好事的心仍會碰到許多考驗,就如一開始安侯建業于紀隆主席及安侯永續發展 黃總經理提及社會企業是透過創新產品的商業經營來達到對社會正向的改變,最終為的不是私人利益,而是利益人群,並讓企業能夠永續經營,也期待有志一同之士可以加入這樣的行列共創台灣美好的未來。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 台北報導
Read more塑化年代(四)保麗龍微粒 Styrofoam particle
- Article Details
Styrofoam or polystyrene is a problem to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it will never decompose. It may get smaller in size to the point that it is invisible to the human eye, but it is still there. The problem is, when it gets that small, it will easily end up in our lungs and stomachs. Here’s more in our report.
聚苯乙烯,又稱保麗龍,對環境來說是個威脅,因為它永遠不會自然分解,它只會越變越小,甚至到肉眼看不到,但還是不會消失,問題是,當它變得那麼小的時候,就往往會進入到我們的肺與胃,一起來了解。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875 Read more
31頁最終協議 敦促國際減碳努力
- Article Details

歷經13天會議後,一份全球性氣候協議,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氣候峰會主席法畢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還有多位國際領袖,都對這份協議表示樂觀。帶您來看看,這份31頁的最終協議有哪些重點。
巴黎氣候峰會,順利達成協議,國際領袖終於放下心中大石頭。
聯合國秘書長 潘基文:「我們在關鍵議題上都達成了具體結果,這份協議結合了野心、彈性、可信度和可持續性。」
從會議一開始,控制全球暖化幅度,就是討論焦點。協議中表示,全球溫度上升,必須控制在遠低於2度以內,並且要朝上升在1.5度內努力。
各國同意,定期檢視減碳標準。從2018年開始,各國每5年要提出新的減碳計畫,必須一次比一次訂下更積極的目標。
已開發國家同意,在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開發中國家一千億美金,協助轉型使用可再生能源,2020年之後,雖然沒有訂出明確金額,但不能低於每年一千億美金。
巴黎氣候峰會主席 法畢斯:「這是個轉捩點,也是個決定性時刻,不過我們還有問題要解決,也要確認協議有真正落實。」
即使協議還有一些不完美的部分,但已經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訂出一份願景和藍圖。
APTN RTV
王馨卉 范瓊文 編譯 Read more
無論晴雨不停歇 落實清淨在源頭
- Article Details
在馬六甲有一位70歲的慈濟志工曾敬媚,幾乎天天都在做環保,她不只到環保站做環保,只要一有時間,她還會騎著機車到住家附近的商店收回收,然而在過去,她的消遣是打打小牌打發時間,現在打牌的手,已經成了做環保的手。
慈濟志工 曾敬媚:「那種放雞蛋的盒子,你每次給我的那種。」
來到印度餐廳收回收物,語言不通,沒關係。
慈濟志工 曾敬媚:「因為不會講印度話,不是跟他比手這樣子,他又(就)懂得。」
印度餐廳老闆 塔祖定:「她要,我就給她,不然也是丟掉就給她(回收物)。」
為了做環保,70歲的曾敬媚,每天下午還會騎著機車到住家附近的商店。
素食店老闆娘 郭美琴:「對啊,她下雨天,看到她,也是載這些紙皮啊,幫助慈濟,然後有,我們就收拾給她。」
慈濟志工 曾敬媚:「想到講哎呀,時間空過,不要浪費那個時間,用那個時間去(撿)拾,撿拾了對我們也是好。」
刮一刮,洗一洗,收回來的瓶瓶罐罐,曾敬媚還會親手洗乾淨。
慈濟志工 曾敬媚:「我是想到不洗也不能,我是想到洗也是比較好,不會有螞蟻來。」
環保志工 張玉琴:「很用心做,很有耐心去做這樣。」
一個星期有三天,曾敬媚都會到慈濟環保站報到,從前打牌的手,早已變成了做環保的手。
慈濟志工 曾敬媚:「我的消遣都是在環保,做環保比較好過打牌,浪費那個時間坐四個小時在那邊。」
把握時間不空過,曾敬媚的環保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饒于潤 鍾健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婆媽掌廚好手藝 分享美味素料理
- Article Details
想推廣蔬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大家親口嘗嘗素的美味。在加拿大和美國,分別有一場勸素活動,也不約而同,以健康可口的蔬食料理,與民眾和大學生分享。
美國慈青,加拿大志工媽媽,各自端出拿手好菜。
【美國 德州】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慈青,與奧斯汀飲食行動社團(The Austin Meal Movement)合作,在校園裡推廣蔬食。大夥在宿舍廚房分工,把牛番茄挖空當容器,盛上起司炒飯,還料理蔬菜白醬麵,利用上課空檔,輪班到校園攤位幫忙,供學生試吃,享用一空。
【加拿大 列治文】
加拿大慈濟人,則是到了中僑列治文婦女會活動現場,秀出好廚藝,台下媽媽勤作筆記,想把這道名為「倒扣」的功夫菜,學回家。
慈濟志工:「素蠔油把它嗆下去之後,再把它炒一炒,看到素蠔油都在冒泡了,就放一些水讓它慢慢的燉。」
讓在家中掌廚的婆婆媽媽學會素料理,等於把蔬食,推廣到一個家庭。
真善美志工 黃芳文 陳宗坤 司徒榮暢 盧金晶 綜合報導 Read more
Wednesday, 16 December 2015
大愛慢慢飛 溫暖你我心
- Article Details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11月4日,在大稻埕舉辦「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計畫」成果展示並邀請媒體參訪/餐敘中,以社會企業發展類型中之「社區營造」議題,邀請幾家代表性的社會企業共同交流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這樣的因緣下認識了慢飛兒庇護場創辦人戴耀賽先生。
慢飛兒庇護工場,提供一群身心障礙的朋友養護照顧和輔導專業技能的平台,並且提供他們就業機會,同時也減輕家中的經濟壓力。慢飛兒庇護場咖啡坊所使用的咖啡豆,皆具有公平貿易國際認證。這代表著每一杯販售出的咖啡所得中,會有一部分是回饋給第三世界的國家。慢飛兒並且自行研磨、包裝、沖泡製作一杯具有溫度的咖啡給每位來訪的客人。這一杯咖啡含有三份關懷:幫助身障、公平貿易,以及保護地球。這和大愛感恩科技照顧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理念相同,因此今年度兩家社會企業共同合作推出有溫度及溫暖的年節禮盒。
大愛感恩科技與慢飛兒社會企業結合身心障礙孩子用他們溫暖的手細心包裝每一份咖啡,加上大愛感恩科技結緣超細纖維製作而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袖珍圍巾,繡上大愛感恩的吉祥物來溫暖大家的身,同時承擔封套設計/製作,藉此有形的綠色產品廣邀社會大家一起陪伴這一群孩子們成長、成為社會的生力軍,同時一起為地球努力,「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每一份禮盒都是由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慢飛的孩子一起用心組裝,注入滿滿的愛心與祝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夠平安順心,共同陪伴慢飛的孩子成長。
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能藉由自己的拋磚引玉能夠讓多的企業及愛心人士一同加入這次美善的活動,發揮自我的良能,在迎接2016年到來的同時,一同發好心、立好願,祈願迎接平安吉祥的福慧年。
Read more大愛慢慢飛 溫暖你我心
- Article Details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11月4日,在大稻埕舉辦「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計畫」成果展示並邀請媒體參訪/餐敘中,以社會企業發展類型中之「社區營造」議題,邀請幾家代表性的社會企業共同交流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這樣的因緣下認識了慢飛兒庇護場創辦人戴耀賽先生。
慢飛兒庇護工場,提供一群身心障礙的朋友養護照顧和輔導專業技能的平台,並且提供他們就業機會,同時也減輕家中的經濟壓力。慢飛兒庇護場咖啡坊所使用的咖啡豆,皆具有公平貿易國際認證。這代表著每一杯販售出的咖啡所得中,會有一部分是回饋給第三世界的國家。慢飛兒並且自行研磨、包裝、沖泡製作一杯具有溫度的咖啡給每位來訪的客人。這一杯咖啡含有三份關懷:幫助身障、公平貿易,以及保護地球。這和大愛感恩科技照顧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理念相同,因此今年度兩家社會企業共同合作推出有溫度及溫暖的年節禮盒。
大愛感恩科技與慢飛兒社會企業結合身心障礙孩子用他們溫暖的手細心包裝每一份咖啡,加上大愛感恩科技結緣超細纖維製作而成具有生命力的環保袖珍圍巾,繡上大愛感恩的吉祥物來溫暖大家的身,同時承擔封套設計/製作,藉此有形的綠色產品廣邀社會大家一起陪伴這一群孩子們成長、成為社會的生力軍,同時一起為地球努力,「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每一份禮盒都是由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與慢飛的孩子一起用心組裝,注入滿滿的愛心與祝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夠平安順心,共同陪伴慢飛的孩子成長。
大愛感恩科技希望能藉由自己的拋磚引玉能夠讓多的企業及愛心人士一同加入這次美善的活動,發揮自我的良能,在迎接2016年到來的同時,一同發好心、立好願,祈願迎接平安吉祥的福慧年。
Read more把環保站變成家 草根菩提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在高雄上午有4500名環保志工參加,其中72歲的環保志工黃瑞貞,聽聞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手來做環保,一做就是25年,每天還會替志工煮早餐,把環保站變成家。
證嚴上人行腳到高雄,4500名環保志工虔誠歡迎,這些志工們不分年齡大小、平日假日,都在各個角落布善行。
慈濟志工 黃瑞貞:「我聽到上人說,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我聽了之後覺得很好也要做,後來我就一方面收功德款,一方面跟人家宣導,說我們有在做環保。」
她是72歲的環保志工黃瑞貞,做回收長達25年,每天還會替志工們準備早餐,環保站就像是一個大家庭。
證嚴上人開示:「環保菩薩就是惜福再造福,守護好我們的大地,可以讓這麼多人可以享受大地的平安。」
證嚴上人以全球氣候變遷快速,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感恩環保志工,默默付出心力,用行動愛護地球。
李佳欣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
塑化年代(三)速讀塑毒 PET period
- Article Details
Taiwanese just love to use plastic bags. Whenever dining out or shopping, people are given a plastic bag to hold their take out, left over, beverages or whatever else they may buy. However, by using plastic products to hold food and beverages may end up poisoning ourselves. We tell you why.
台灣人很愛用塑膠產品,不管外出用餐或血拚,人人手上都會拿著塑膠袋,裡面可能裝的是食物、食材、飲料,或著是其他戰利品,但是用塑膠製品來裝食物及飲料,可能變成變相毒害自己,一起來了解。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784 Read more
日韓學者訪慈濟 慈善經驗互交流
- Article Details
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女士邀請「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及日韓專家,前來參訪花蓮慈濟,同行日本、韓國學者大多是社會福利專家,馮燕女士期待讓國際看見台灣慈濟用心、用力於社區關懷、長者關懷,因此,將參訪花蓮環保站及靜思堂慈善足跡。
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集結台灣、日本、韓國一共30位貴賓,分享台灣社區照護的經驗,也來到了花蓮慈濟環保教育站參訪。
行政院政委 馮燕:「慈濟環保站提供的關懷據點,是高功能的關懷據點,每天都有,而且還有餐食,還有休息的地方,所以覺得用這樣子的一個模式來跟國際友人介紹,他們就覺得很開心。」
慈濟環保教育站也結合了社區關懷據點的功能,在全台一共設置了三百多處。平常就從健康操帶動,促進長者體能做起,提供身心全面的照顧。
國際老年學老人醫學會長 車興奉:「這個工作(環保志工)可以讓長者對社會有所貢獻,也可以傳達愛的能量給社區,我對這點印象非常深刻。」
大家一起做環保話家常,除了守護地球外,更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讓每位長者都可以安心又安身。
楊婕庭 劉泓志 鄧志銘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洪澇旱災輪替 明天過後真實上演
- Article Details

南亞國家巴基斯坦,深受極端氣候之苦,2010年發生世紀水患,至少2千萬人受災,今年又被熱浪襲捲,1200人受不了而熱死。氣候變遷造成的災難不只一樁冰川融化,恐怕造成乾旱,人民苦難更添一重。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255 Read more
主動請益汲經驗 獲封塑膠袋達人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位環保志工蔡永青,今年66歲,退休前做的是會計師的工作,向來習慣久坐辦公桌前做帳,不過自從做了環保,學會塑膠袋分類,他會忘我地站立分類超過7小時,他說他在運動。環保站超過十種的塑膠袋分類,都得靠他,他是大家心目中的塑膠袋達人。
這樣普通一個塑膠袋,整個拿去回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蔡永青卻務必要把它一分為二。
慈濟志工 蔡永青:「有字的那個,另外一個(回收)價錢便宜,白的是好價,如果你整個放在大袋(回收),價錢就便宜。」
蔡永青,人稱塑膠袋達人,就因為這分認真。環保站塑膠袋分類超過十種,繁瑣而複雜,讓許多人望之卻步。
志工 蔡永翔:「有的人學學一下又沒有來學,沒有來分(類)就沒有這麼專(業),他的專心一個禮拜三天,(早上)八九點做到,人家兩點就散了(回家),他做到(下午)五六點才回。」
慈濟志工 蔡永青:「這個OPP(聚丙烯)有風的,你壓下去它會彈上來,這個不會,壓下去不會彈上來。」
會計,其實才是蔡永青的專業。4年前,他從零開始學習分類塑膠袋。會的人少,他主動請教回收商。
慈濟志工 蔡永青:「只要有雙手去做環保就對了,塑膠袋(分類)那邊沒有人做,我來做。」
童年一場意外導致失聰,言語表達有障礙,都無法澆熄蔡永青做環保的熱情。
慈濟志工 蔡永青:「環保站分類(塑膠)的人很少,我想對眾教導他們,塑膠袋分類教育,很多人團結就快。」
丘婉靜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15 December 2015
綠色創新述源起 環保精質化造極
- Article Details
「話不在多,話好就是誠與情。」接待一場又一場的參訪、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之後,有人請教大愛感恩科技是否能如同跨國企業皆能用一張圖來介紹在『綠色創新及企業社會責任』 的努力作具體落實的說明 ?儘管英文有此一說”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天底下最難與最簡單的事,通常只是在一線之隔、一念之間。大愛感恩科技2008年12月10日成立迄今,時間不長、恰滿七周年整,但若真正要追本溯源、述及七年來歷經總總、感恩參與貢獻的每一個人,三言兩語道不盡,實在不是用一張『圖』能蔽之。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證嚴法師慈悲的理念,為的不是利己與營利,而是期望能永續實踐 證嚴法師 『與地球共生息』的願景,推動『續物命、造福慧』的修行,細想真正要感恩的絕對是北、中、南、東各區環保菩薩們,不畏色身辛勞,堅守本願初衷。以建築工程來說,地基最重要,環保菩薩如同愛心平台結構中的地基、做出重大奉獻的承重基層。如果說『小錢行大善』是『竹筒歲月』的精神,『積沙可成塔』可以是『環保回收』的詮釋,兩者所憑藉的都是一股堅定的毅力。檢視人類文明數千年的時間裡,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物,慈濟環保站就如金字塔基座每一方巨石、環保菩薩堪稱凝聚巨石渺小的一粒沙。因此以圖表達大愛感恩科技『綠色創新』的努力,首先要感恩『清淨在源頭』的全台5637個環保教育站、近20萬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們,不畏異味、孜孜不倦,烈日風雨、星夜不懈。
證嚴法師疼惜環保菩薩,考慮到人員安全、空間的運用及節省時間等需求,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與工研院合作開發 『環保減容壓縮機』。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曾針對二十四個慈濟環保站,計算2013年度從環保站載至寶特瓶集中區、再從寶特瓶集中區載至瓶磚廠商,壓縮減容讓回收資源體積減少92% ,因此增加環保車每趟載運能量,其他排放源暫不列入下,評估得出運輸過程碳排放量數據減少,製程中貢獻減少碳排放至少8%。
慈濟環保站回收清洗的 (飲用水) 寶特瓶,經大愛感恩科技整合購入,運用科技,研發再製成織品,再生原料減少石油開採。截至2015年11月止,共使用回收寶特瓶4.6億支,中和二氧化碳2,924萬公斤;省水12億;節省石油748萬公升。以大愛感恩灰色環保毛毯為例,通過德國萊因TUV全世界第一張毛毯水足跡/碳足跡認證;毛毯產品系列通過德國萊因「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率評估」認證。更上層樓,大愛感恩全公司通過英國BSI『ISO 9001(品質)及14001(環境)管理系統』公司基本體質認證。研發實驗室符合TAF『ISO 17025實驗室專業認證』標準。以『精質化』之100%環保再生產品成果,除了具體實現證嚴 上人對『環保精質化』之勗勉,並連續四年獲得台灣精品獎肯定。堅持含再生寶特瓶原料至少50%以上及不後染為努力的目標。
為精益求精綠色研發,2014年投入11%以上研發費用,大愛感恩研發中心實驗室,跟一般實驗室不同的地方,就是推動『搖籃到搖籃C2C』(Cradle to Cradle)的設計理念,實踐『回收到回收R2R』(Recycle to Recycle) 永續製程。
大愛感恩科技曾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每年海內外參展、受邀分享、2014年接待參觀超過426場以上。時時以環保綠色典範自許,不僅推廣環保教育,更積極豎立環保人文而努力,成為推動環境教育的平台。身為盈餘100%回饋慈濟慈善之社會企業,處處展開自我檢視、精進,因此早在塑膠中心輔導、「2013企業社會責任CSR年度報告書」通過 BSI 的查證, 2011、2012年度報告書已自發性分別完成。
大愛感恩科技對於『垃圾』的定義是:城市礦產,也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透過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走在綠色產業最前端。當接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並榮獲瑞士GCCA『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國際的肯定。看著底座天然石材、上端3D科技列印、依阿爾卑斯山脈馬特洪峰(最後被征服的主峰)形狀呈現之獎盃,以馬特洪峰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象徵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科技帶上世界的巔峰。因為來不及,所以要更積極,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台誠摯邀約,希望聚眾志,一起實現小螞蟻轉動須彌山之志願。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綠色創新述源起 環保精質化造極
- Article Details
「話不在多,話好就是誠與情。」接待一場又一場的參訪、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之後,有人請教大愛感恩科技是否能如同跨國企業皆能用一張圖來介紹在『綠色創新及企業社會責任』 的努力作具體落實的說明 ?儘管英文有此一說”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天底下最難與最簡單的事,通常只是在一線之隔、一念之間。大愛感恩科技2008年12月10日成立迄今,時間不長、恰滿七周年整,但若真正要追本溯源、述及七年來歷經總總、感恩參與貢獻的每一個人,三言兩語道不盡,實在不是用一張『圖』能蔽之。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證嚴法師慈悲的理念,為的不是利己與營利,而是期望能永續實踐 證嚴法師 『與地球共生息』的願景,推動『續物命、造福慧』的修行,細想真正要感恩的絕對是北、中、南、東各區環保菩薩們,不畏色身辛勞,堅守本願初衷。以建築工程來說,地基最重要,環保菩薩如同愛心平台結構中的地基、做出重大奉獻的承重基層。如果說『小錢行大善』是『竹筒歲月』的精神,『積沙可成塔』可以是『環保回收』的詮釋,兩者所憑藉的都是一股堅定的毅力。檢視人類文明數千年的時間裡,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物,慈濟環保站就如金字塔基座每一方巨石、環保菩薩堪稱凝聚巨石渺小的一粒沙。因此以圖表達大愛感恩科技『綠色創新』的努力,首先要感恩『清淨在源頭』的全台5637個環保教育站、近20萬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們,不畏異味、孜孜不倦,烈日風雨、星夜不懈。
證嚴法師疼惜環保菩薩,考慮到人員安全、空間的運用及節省時間等需求,慈濟大愛感恩科技,與工研院合作開發 『環保減容壓縮機』。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曾針對二十四個慈濟環保站,計算2013年度從環保站載至寶特瓶集中區、再從寶特瓶集中區載至瓶磚廠商,壓縮減容讓回收資源體積減少92% ,因此增加環保車每趟載運能量,其他排放源暫不列入下,評估得出運輸過程碳排放量數據減少,製程中貢獻減少碳排放至少8%。
慈濟環保站回收清洗的 (飲用水) 寶特瓶,經大愛感恩科技整合購入,運用科技,研發再製成織品,再生原料減少石油開採。截至2015年11月止,共使用回收寶特瓶4.6億支,中和二氧化碳2,924萬公斤;省水12億;節省石油748萬公升。以大愛感恩灰色環保毛毯為例,通過德國萊因TUV全世界第一張毛毯水足跡/碳足跡認證;毛毯產品系列通過德國萊因「ISO 14045產品系統生態效率評估」認證。更上層樓,大愛感恩全公司通過英國BSI『ISO 9001(品質)及14001(環境)管理系統』公司基本體質認證。研發實驗室符合TAF『ISO 17025實驗室專業認證』標準。以『精質化』之100%環保再生產品成果,除了具體實現證嚴 上人對『環保精質化』之勗勉,並連續四年獲得台灣精品獎肯定。堅持含再生寶特瓶原料至少50%以上及不後染為努力的目標。
為精益求精綠色研發,2014年投入11%以上研發費用,大愛感恩研發中心實驗室,跟一般實驗室不同的地方,就是推動『搖籃到搖籃C2C』(Cradle to Cradle)的設計理念,實踐『回收到回收R2R』(Recycle to Recycle) 永續製程。
大愛感恩科技曾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每年海內外參展、受邀分享、2014年接待參觀超過426場以上。時時以環保綠色典範自許,不僅推廣環保教育,更積極豎立環保人文而努力,成為推動環境教育的平台。身為盈餘100%回饋慈濟慈善之社會企業,處處展開自我檢視、精進,因此早在塑膠中心輔導、「2013企業社會責任CSR年度報告書」通過 BSI 的查證, 2011、2012年度報告書已自發性分別完成。
大愛感恩科技對於『垃圾』的定義是:城市礦產,也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透過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走在綠色產業最前端。當接受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推薦參選、並榮獲瑞士GCCA『廢棄物管理』類項世界第一名(Best in Waste Management)國際的肯定。看著底座天然石材、上端3D科技列印、依阿爾卑斯山脈馬特洪峰(最後被征服的主峰)形狀呈現之獎盃,以馬特洪峰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象徵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與科技帶上世界的巔峰。因為來不及,所以要更積極,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平台誠摯邀約,希望聚眾志,一起實現小螞蟻轉動須彌山之志願。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永續台灣串連世界 環保綠化開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台灣有高達98%的中小企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年來不斷面臨全球性競爭,包括國際法規指令擴大的要求、綠色供應鏈的要求、節能減碳的要求以及綠色消費商機的挑戰等等,產業如何創新轉型,對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為此,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及「提升中小企業節能減碳能力輔導計畫」以永續營運、企業社會責任及節能環保等領域為主軸,扮演推手之角色,協助更多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掌握綠色永續商機。
本次活動以「永續台灣 串連世界」為主軸,邀請本年度計畫受輔導廠商上台分享該公司在綠色設計、綠色行銷、綠色生產與節能減碳等推動經驗。主要販售茶葉的文湯(股)公司的湯家鴻執行長說明,影響茶風味最重要的就是那3%,在分享「3%影響力」的議題時,湯執行長表示文湯不只販售茶葉,還教育消費者喝茶文化,把喝茶帶進生活,常常開班授課「講茶」,讓大眾了解喝茶也是一門學問。相關的茶葉議題從吧檯式的講解,一字排開所有烘培程度,讓消費者了解什麼是好茶;從肥料→成品→包裝都做到水足跡及碳足跡的認證;推出公益禮盒,販售也不忘做社會公益;建立老茶儲存系統及茶佐餐系統規劃;與其他茶業者建立微組織,部份資源可共享還可共同採購等等的作法,都為傳統的茶葉生態,注入一股清新轉型的發展契機。
受邀廠商茂系亞(股)公司總經理饒允政先生分享「喚起千年竹林產業甦醒」的議題,竹子為生長速度快的自然植物,比起木材更是環保之選擇,不只販售竹地板,竹製系統櫃都可製作,並且有綠建材主題館精美陳列竹製居家,呈現舒服柔和的環境,因此,透過整合綠建材、綠設計、綠工程的平台,建立一系列都為無毒、低臭、速乾之水性接著劑與無甲醛、低有機逸散物之建材產品,可以建議顧客挑選適合的設計師及工班進行規劃施工,同時,還可以結合相關計畫幫助弱勢家庭鋪設綠化地板。
另外,分享「綠色環保,低碳生活」議題的惠新實業(股)公司的趙大煒經理則表示,旗下多元的品牌中,較著名的品牌為「豪門內衣」及「小YG」,惠新實業產品不種功能性的組織特色為:「異形斷面纖維、遠紅外線纖維、Tactel+Lycra、抗菌加工、奈米竹炭纖維、負離子纖維、純天然纖維、有機天然棉、PIMA棉、竹纖維、大豆纖維及海藻纖維有機棉」,這次還特別加入「木醣醇系列」與「竹纖維系列」申請碳標籤,增加其產品的綠色價值。
在這一次的分享交流中,在各個領域大家除了發揮所長,也不忘讓自身產品及環境更加環保,他們都提到現今環保意識越來越高,讓自身企業增加環保概念是非做不可的趨勢,在看了這麼多的廠商案例,末學認為文湯公司的茶文化值得學習,讓我們深思是否能讓環保紡織的文化深根,在宣導方面可以用不同方式讓環保有更高的素質;茂系亞公司的竹製商品發展從頭到尾都是安全安心的氛圍,讓人印象深刻,整體寧靜有質感的概念館也值得我們學習,感恩公司給設計部機會上此課程學到不一樣的面向與觀點。
大愛感恩科技 陳品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永續台灣串連世界 環保綠化開創新機
- Article Details
台灣有高達98%的中小企業,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年來不斷面臨全球性競爭,包括國際法規指令擴大的要求、綠色供應鏈的要求、節能減碳的要求以及綠色消費商機的挑戰等等,產業如何創新轉型,對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為此,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及「提升中小企業節能減碳能力輔導計畫」以永續營運、企業社會責任及節能環保等領域為主軸,扮演推手之角色,協助更多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掌握綠色永續商機。
本次活動以「永續台灣 串連世界」為主軸,邀請本年度計畫受輔導廠商上台分享該公司在綠色設計、綠色行銷、綠色生產與節能減碳等推動經驗。主要販售茶葉的文湯(股)公司的湯家鴻執行長說明,影響茶風味最重要的就是那3%,在分享「3%影響力」的議題時,湯執行長表示文湯不只販售茶葉,還教育消費者喝茶文化,把喝茶帶進生活,常常開班授課「講茶」,讓大眾了解喝茶也是一門學問。相關的茶葉議題從吧檯式的講解,一字排開所有烘培程度,讓消費者了解什麼是好茶;從肥料→成品→包裝都做到水足跡及碳足跡的認證;推出公益禮盒,販售也不忘做社會公益;建立老茶儲存系統及茶佐餐系統規劃;與其他茶業者建立微組織,部份資源可共享還可共同採購等等的作法,都為傳統的茶葉生態,注入一股清新轉型的發展契機。
受邀廠商茂系亞(股)公司總經理饒允政先生分享「喚起千年竹林產業甦醒」的議題,竹子為生長速度快的自然植物,比起木材更是環保之選擇,不只販售竹地板,竹製系統櫃都可製作,並且有綠建材主題館精美陳列竹製居家,呈現舒服柔和的環境,因此,透過整合綠建材、綠設計、綠工程的平台,建立一系列都為無毒、低臭、速乾之水性接著劑與無甲醛、低有機逸散物之建材產品,可以建議顧客挑選適合的設計師及工班進行規劃施工,同時,還可以結合相關計畫幫助弱勢家庭鋪設綠化地板。
另外,分享「綠色環保,低碳生活」議題的惠新實業(股)公司的趙大煒經理則表示,旗下多元的品牌中,較著名的品牌為「豪門內衣」及「小YG」,惠新實業產品不種功能性的組織特色為:「異形斷面纖維、遠紅外線纖維、Tactel+Lycra、抗菌加工、奈米竹炭纖維、負離子纖維、純天然纖維、有機天然棉、PIMA棉、竹纖維、大豆纖維及海藻纖維有機棉」,這次還特別加入「木醣醇系列」與「竹纖維系列」申請碳標籤,增加其產品的綠色價值。
在這一次的分享交流中,在各個領域大家除了發揮所長,也不忘讓自身產品及環境更加環保,他們都提到現今環保意識越來越高,讓自身企業增加環保概念是非做不可的趨勢,在看了這麼多的廠商案例,末學認為文湯公司的茶文化值得學習,讓我們深思是否能讓環保紡織的文化深根,在宣導方面可以用不同方式讓環保有更高的素質;茂系亞公司的竹製商品發展從頭到尾都是安全安心的氛圍,讓人印象深刻,整體寧靜有質感的概念館也值得我們學習,感恩公司給設計部機會上此課程學到不一樣的面向與觀點。
大愛感恩科技 陳品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資源回收動手做 環保觀念植心田
- Article Details
環保要從哪裡做起,生活中浪費資源,又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馬六甲培風中學師生一行48人,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參訪,從中深入了解環保概念,也動手做環保,以實際行動保護地球。
慈濟志工 黎才武:「天氣熱才想開(冷氣)對不對?可是開冷氣為什麼還要蓋被啊?」
少開冷氣,隨手的一個動作,就可以節能減碳。
培風中學學生 姚熙源:「減少使用冷氣,不要浪費電源。」
培風中學學生 林俊鴻:「地球暖化加劇過後,我們生活也不會好過,就會越來越嚴重。」
知道,還要做到,馬六甲培風中學,48位師生參訪慈濟環保教育站,了解環保,也動手做回收。
培風中學學生 蔣庭豐:「先把那些東西先分類好,然後再把它們整理好來,然後就拿去回收。」
培風中學學生 林錦沅:「如果我們沒有從個人做起的話,周圍的人看到你沒有做,就有樣學樣,就最後沒有人做環保。」
培風中學老師 蘇妏婷:「如果我們現在還不帶動學生來做,然後下一代甚至是孩子的下下一代,真的是地球已經不能再住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要趕快帶動學生去做這一塊(環保)。」
環保從自己做起,每個人小小的一個舉動,就能改善地球環境。
饒于潤 池秋慶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全球聚焦氣候峰會 各國圖謀共識
- Article Details
正當巴黎氣候變遷會議還在討論各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有學者就認為全球氣溫仍可能會升高1.5到2℃。不過,德國氣候研究權威宣胡博卻認為情況可能會更糟。依他所見,到了本世紀末,全球均溫度會上升4℃。暖化現象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到時候也將會出現新一批氣候變遷引發的難民潮。
氣候變遷問題影響人類住居環境,195個國家正致力在大會結束前,共同簽署一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協議。德國氣候研究博士宣胡博,認為全球溫度上升問題不容忽視。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創辦人 宣胡博:「如果全球溫度上升4℃,我們的海平面會上升10米,如果繼續使用石油,可能會上升8到12℃,海平面將會上升50米,沿海、低海拔地區將會被淹沒。」
宣胡博博士希望巴黎氣候變遷會議結束時,可以出現最好的結果,否則世界將會出現另一波災難。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174 Read more
頭髮花白不識字 經藏演繹道氣足
- Article Details
台南區功能場次歲末祝福,由環保菩薩擔綱法海及立願文經藏演繹,平均年齡超過六十五歲,投入環保也超過二十年,他們年紀雖然大,也不太識字,卻絲毫不受影響,道氣十足。
頭髮花白,身形彎曲,仍然一次又一次練習,期盼在歲末祝福上完美呈現,這幾位環保老菩薩,年紀大,不識字,甚至聽不懂國語,用心投入,比誰都專業。
慈濟志工 游孟雅:「平均年齡都在65歲以上,都已經在環保有22年,甚至還有24年的。」
環保志工 陳姜杉:「脊椎比較禁不起,這都是人工的,不是我的脊椎骨了啦。」
擔心動作記不住,做環保的空檔,老菩薩們抓緊機會練習,支持他們的動力,是來自二十多年的環保付出,改變了自己,也影響家人歡喜投入。
環保志工 郭不:「怎麼這樣越做越歡喜,滿面歡喜,就自己進來做,我都沒有鼓勵他喔,現在出來做(環保),他就自己吃素食。」
環保志工 郭松葉:「人家叫我就走,我也有固定在載的點,一整個星期都安排起來了。」
總彩排現場,環保老菩薩演繹立願文,肢體語言也許比不上年輕人動作柔美,展現的卻是恆持不退的堅定心。
真善美志工 台南報導 Read more
運用Google找資訊 了解環保好安心
- Article Details
現今網路世界發達,將資訊放於網路雲端上已是現今趨勢,雲端上的傳遞已超越國界疆域達到零時差性,只要在電腦前輸入要尋找的項目,甚至是幾個關鍵字,即有數筆相關資料映入眼簾,提供訊息。而今環保,也是一股趨勢,更是一股勢在必行,唯一能保護地球的生存之道。
網路資訊與環保所迸出的火花,在大愛感恩科技參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中堅企業合作案中發現,統計出英美語系國家,在全球搜尋龍頭Google上與環保有關,社會大眾所搜尋的關鍵字統計,排名第一是Dress Fabric服飾織品,後兩項即是與環保有關的polyester聚酯纖維、waste recycling 資源回收,從這三個關鍵字裡,可見環保紡織與服飾的結合深受重視,代表著環保紡織是普世價值,也說明了環保紡織的資料,包括科學、試驗等安全無慮,從所搜尋的資料裡都可以找到答案。
可見透過網路上的搜尋,關於環保的資訊,都可以最及時迅速的找出來,透過資訊透明而更能了解環保的真義和實際參與。然而,在一開始,環保觀念還尚未普及之時,有些人正剛生起環保念頭,知道資源能回收再利用,而不是進入垃圾掩埋焚燒,會開始尋問身邊朋友,或上網找尋,尋求資源回收的管道;而當這股觀念漸深,則會再加已詢問,例如自己動手「環保DIY」參與社區環保,更重要的是養成了知福、惜福的心。
而在華人世界,更容易搜尋找出「環保」搜尋關鍵字「大愛」「感恩」「科技」就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官網。在官網裡有充足的資訊,可以點閱,不只是環保在這無私的平台上,更可以看見「人文、國際觀以及倫理孝道等」例如每樣環保背後人品典範的感人故事,即看-「看誰在做環保」、想自己動手做環保,即可看-「環保DIY」了解日常大愛感科技的所作所為,即點-「大愛心聞」、要了解靜思的生活智慧,即選擇-「心聞‧靜思語」,也可以直接透過「購物網」來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生活由心到身都充滿環保,保護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運用Google找資訊 了解環保好安心
- Article Details
現今網路世界發達,將資訊放於網路雲端上已是現今趨勢,雲端上的傳遞已超越國界疆域達到零時差性,只要在電腦前輸入要尋找的項目,甚至是幾個關鍵字,即有數筆相關資料映入眼簾,提供訊息。而今環保,也是一股趨勢,更是一股勢在必行,唯一能保護地球的生存之道。
網路資訊與環保所迸出的火花,在大愛感恩科技參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中堅企業合作案中發現,統計出英美語系國家,在全球搜尋龍頭Google上與環保有關,社會大眾所搜尋的關鍵字統計,排名第一是Dress Fabric服飾織品,後兩項即是與環保有關的polyester聚酯纖維、waste recycling 資源回收,從這三個關鍵字裡,可見環保紡織與服飾的結合深受重視,代表著環保紡織是普世價值,也說明了環保紡織的資料,包括科學、試驗等安全無慮,從所搜尋的資料裡都可以找到答案。
可見透過網路上的搜尋,關於環保的資訊,都可以最及時迅速的找出來,透過資訊透明而更能了解環保的真義和實際參與。然而,在一開始,環保觀念還尚未普及之時,有些人正剛生起環保念頭,知道資源能回收再利用,而不是進入垃圾掩埋焚燒,會開始尋問身邊朋友,或上網找尋,尋求資源回收的管道;而當這股觀念漸深,則會再加已詢問,例如自己動手「環保DIY」參與社區環保,更重要的是養成了知福、惜福的心。
而在華人世界,更容易搜尋找出「環保」搜尋關鍵字「大愛」「感恩」「科技」就可以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官網。在官網裡有充足的資訊,可以點閱,不只是環保在這無私的平台上,更可以看見「人文、國際觀以及倫理孝道等」例如每樣環保背後人品典範的感人故事,即看-「看誰在做環保」、想自己動手做環保,即可看-「環保DIY」了解日常大愛感科技的所作所為,即點-「大愛心聞」、要了解靜思的生活智慧,即選擇-「心聞‧靜思語」,也可以直接透過「購物網」來請購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讓生活由心到身都充滿環保,保護大地。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無聲無息的侵害 高密度塑膠微粒
- Article Details
塑膠垃圾氾濫,入侵海洋,已經不是新聞,然而在陸上的水域河川,塑膠微粒大舉入侵,成了新的危機!國外科學家發現:塑膠微粒在陸上的密度,可能比海洋更高。台灣海岸堆積了大量的保麗龍和塑膠微粒,並且隨風飄揚,被吃進或吸入人類和生物體內。今天的「塑化年代」專題,實地調查保麗龍產品、分解成塑膠微粒後,所帶來的生態危害。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台南的黃金海岸,不過沙灘並沒有像名稱這樣美麗,在我腳底下,充斥著保麗龍碎屑,滿地塑膠垃圾,養殖業的保麗龍浮球,堆得跟小山一樣高。」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你看這邊還有很多(塑膠碎屑),是很粉(狀),跟沙子一樣那個小屑屑。」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如果是很小顆的(塑膠微粒),(塑膠微粒)很可能就會吸進去,可能會到肺部去,造成一些慢性肺部的發炎。」
台灣海岸、好像蒙上一層白霜,這些隨風飄揚的保麗龍碎屑,卻不似一朝露水,而是萬年不滅。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保麗龍根本不會分解,不會分解,就只是顆粒變小,看不到,並不是它不存在。」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 胡介申:「台南、高雄,或者是新北市某些沙灘,1平方公尺裡面,就有2000~3000片保麗龍的碎片。」
「保麗龍」和「塑膠微粒」,會吸附「塑化劑」、「有機汙染物像殺蟲劑」、「多氯聯苯」、「電子廢棄物的阻燃劑」、「雙酚A致癌物」這些有毒物質。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這些塑膠微粒已經小到說,這些浮游生物,它就可以把那些塑膠微粒,給吃到肚子裡面去。」
經由食物鏈,回到人類體內。研究調查:喜歡吃海鮮的歐洲人,每人一年吃進11000顆塑膠微粒,不常吃海鮮的歐洲人,每年也會吃進1800顆塑膠微粒。台灣沒有這項研究,但學者認為,國人吃下肚的塑膠微粒,比歐洲人還多。
潮水退去,沙灘上、是一層又一層的塑膠微粒分布線。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塑膠微粒比較輕,所以它會浮在水上。」
塑膠微粒、飄洋過海,台灣離島、難逃一劫。
廢棄保麗龍、進入生活圈,追根究柢: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台南市環保局廢管科長 邱瑞基:「保麗龍一旦使用之後,它其實就會附著很多的海藻,所以要回到再生體系,其實不太可行。」
台灣的回收業者、只收PP和PE塑膠類,其他像保麗龍、PVC都不收,因此最終命運、進入焚化爐,成了空氣汙染源。
還好近年來、化工科技進步,以往沒人要、隨地丟的保麗龍產品,逐漸被回收。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在記者背後的廢棄保麗龍,堆積如山,並且被壓縮成塊,裡面包含了手搖杯的杯子和食品的容器。」
巨大的保麗龍磚,從輸送帶、進入粉碎機。
保麗龍碎屑、經過人工篩選、去除非塑膠雜質,接下來、高溫處理。
保麗龍再生公司課長 陳天正:「保麗龍碎屑,經過熱熔機溫度在200℃左右,產生來的粒子。」
製成的保麗龍顆粒,依照品質和顏色,再製成產品。
保麗龍再生公司董事長 莊義隆:「像這個最好(品質)PS,A料來講,做這個絕對沒有問題,湯匙,這個比較差一點的(保麗龍顆粒),顏色稍微差一點的,我們直接做碎盤,電子包裝材料的碎盤。」
台灣有2家保麗龍再生公司,讓棄置自然界的塑膠毒害,獲得減緩。
消基會董事長 陸雲:「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要用的人跟製造業者,要相互的配合,政府在管制上,恐怕要注重這源頭的管理。」
清淨在源頭,避免塑毒汙染的根本方法,是減少您我對塑膠製品的依賴。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Read more
PLA可分解?辨識不易回收亂象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台連續播出幾天的「塑化年代」專題,介紹了台灣市面分類的七大類塑膠,其實在編號七號、其他類的塑膠當中,除了傳統塑膠PC之外,還有一種叫做「PLA」的塑膠,也被歸納為七號。不過,「PLA」的分子組成,和傳統塑膠的石化原料完全不同,它們由玉米澱粉、或是乳酸等生質材料、聚合而成,又稱為「綠色塑膠」。在堆肥環境下,50天就能完全分解掉,不像傳統塑膠、萬年不滅,影響生態。台灣廠商在環保署鼓勵下,陸續使用PLA材質的食品容器,但因為PLA和傳統塑膠的模樣、相當接近,消費者使用後,還是丟棄在塑膠類,環保人員不但不易回收,更可能混入傳統塑膠,降低再生品質。今天的「塑化年代」專題,一起來了解。
走進大賣場,生鮮食物的包裝盒,琳瑯滿目,但看起來像塑膠的,就一定是塑膠嗎?
大賣場經理 胡志光:「它的軟硬度其實都跟塑膠會相近,它會有一個所謂的PLA的這個標示,7號環保回收。」
提煉「石油」製成的「塑膠」,千萬年不能被分解,業者因而製造出可分解的「生質塑膠」,英文簡稱PLA(Biomass Plastics)。 主要材料是「玉米澱粉」,或是「聚乳酸」和「纖維蛋白質」,組成分子和「傳統塑膠」完全不同。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生質塑膠)它燒了,大概就是二氧化碳,比較不會有這些有毒的氣體。」
「傳統塑膠」燃燒,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不過,「生質塑膠」焚燒,不會釋出毒性物質,因此稱為「綠色塑膠」。
「生質塑膠」在台灣市占率不到0.01%,廠商進口「生質塑膠粒」,加工塑形,做成食品容器和袋子。這些原料以往在國內並沒有合成製造,直到近年來,「核能研究所」轉型,開發綠能。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核能研究所的工廠,在我背後這個巨大的桶子,裝滿了不要的稻草和木屑,經過處理之後,變成了生質塑膠。」
核能研究所化學組工程師 陳文華:「把(稻草)裡面的糖提取出來,經過菌株生物的發酵,產生我們可以用的乳酸,這個乳酸經過聚合之後,可以變成這個聚乳酸。」
類似塑膠顆粒的「聚乳酸」,經過加工,成了各種食物容器。
民眾 丁先生:「(市面上常用的接觸到的,哪些是生質塑膠?) 分不出來。」
便利商店的冰品杯、連鎖咖啡店的外帶杯、生鮮和麵包產品的部分包裝盒,還有早餐店的提袋,都是「生質塑膠」。
民眾 王小姐:「(生質塑膠用完,你會怎麼處理?) 基本上我們塑膠還是會進行分類回收。(所以一樣丟到傳統塑膠(回收桶)?) 對,目前是這樣子。」
想降低環境汙染,政府鼓勵業者使用「生質塑膠」容器,但後端的回收工作變了調。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我們現在的飲料杯有那麼多種材質,你要好好去做分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來到回收廠,很多生質塑膠和傳統塑膠,摻雜不清。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經過人工處理完全分類成功的,可以變成PE、PS和PVC這種塑膠類,但是有很多複合性的塑膠材質無法再分類,最後變成了這種廢棄物。」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你到後面又混在一起的時候,PLA可以分解,有些東西(塑膠)不能分解,或者有些用燒的(進焚化爐),整個和在一起,就等於已經失去了意義。」
「生質塑膠」的回收,出了紕漏,環保署從2011年3月1號起,修法將「生質塑膠」納入「資源回收廢棄物」。
事實上,「生質塑膠」在柏油路面很難分解,但在堆肥土壤的厭氧環境下,50天左右,就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回歸大自然。
先進國家禁用拋棄式塑膠袋,台灣政府順應民情,只禁止賣場和超商提供免費塑膠袋,但很多民眾習慣難改,寧願花錢購買,以價制量的政策,成效不彰。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一次性的產品或包裝,本身就是不環保的,你用再環保的東西(PLA),這整個結果,還是不環保的。」
當大眾焦點集中「綠色塑膠」能否減緩環境汙染,卻忽略了人類超量使用塑膠產品的問題。其實,真正的良方,是「減塑」,而非「綠塑」。
張澤人 郭繼宗 綜合報導 Read more
姑嫂做環保 Zhu-Cai Suying and Zhu Minzi are do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head to a recycling station in Taichung’s East District and meet some of the recycling volunteers helping to protect Mother Earth. Zhu-Cai Suying and Zhu Minzi are sister-in-laws who are deeply bonded. Both in their 70s, the Zhus not only encourage each other in volunteering, they also inspire people around them to join in the effort.
接下來我們前往台中東區的環保站,認識幾位環保志工,朱蔡素英與朱敏子,是小姑和嫂嫂的關係,感情好,兩人都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總是相邀約,一起做環保,也邀約其他人一起來付出。 Read more
休假日不在空過 做環保樂趣多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專題,今天帶您來看到一名環保志工簡慶豐,平時是一名零售業員工,當初因為發現休假都在到處花錢,覺得沒有好好運用時間,偶然接觸了環保工作,負責到各個環保點運送回收物,樂在其中,路線上的住戶都認得他洪亮的笑聲,做環保也成為他上班以外的重心,最希望能透過身教,當孩子的榜樣。
慈濟志工 簡慶豐:「要出發了,七點半從家裡出發,就是到環保站去開車,在幾個小點先收。我在繳功德款的時候跟師姊說,師姊,真的很無聊,禮拜天都去花錢,看有什麼可以給我做事的。她說我帶你去一個好地方,是做環保的地方,這樣做一做,做了也快十幾年。就是去收回來,差不多五六趟吧。這樣做一做身體會比較健康,讓我們下一代的小孩子能學習到我們為了做環保,有什麼的用途這樣。」
慈濟志工 陳明清:「大街小巷他都很熟,他一方面上班,一方面會抽空來這邊做環保。」
慈濟志工 簡慶豐:「這是第一個師姊的家。慈濟做資源回收喔!好,謝謝!(也沒袋子可以裝。) 這個也是認識了十幾年,這個阿嬤,你去看他們的時候,大家都健健康康,不是說我們去那邊只是為了收回收,順便去跟他們問候一下,跟祝福他們一下。怎麼沒看到伯父?看得到伯父伯母說你們身體還滿硬朗的、滿健康的,我們自己就很高興。」
慈濟志工 易鄭招娣:「是(幫)很大的忙,因為我們就是一部車在運作,全部載完之後他們還要回去我家載點心過來。」
慈濟志工 簡慶豐:「我們易師姊有準備,她有時候都會準備豐富的點心讓他們先吃飽。快點!快點!辛苦了!快點!禮拜一到禮拜六都要上班,就上班這樣很累。做這個(環保)可以流汗,可以流很多汗。做環保就是把那個壓力都釋放出來。假如說我沒有加班的時候,第二個禮拜、第四個禮拜我都會出來做。不管下雨來是大太陽,我都還是都要出來。」
慈濟志工 易俊宇:「由他帶我一個一個點去認識,那熟了以後現在他就變成是他叫我去開車,他會協助我這樣子。」
慈濟志工 簡慶豐:「來這邊你做環保,又不用去花錢,又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身體力行,身體會健康。我希望就是自己能步步踏實做,一步一步一腳印的,就是很踏實的在做。」 Read more
Monday, 14 December 2015
心靈環保護大地 環保科技見證善
- Article Details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第21次締約方會議在法國巴黎舉行,12月4日、5日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醫師代表慈濟出席報告,分享如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碳?人類要怎樣生活?說明素食為何有辦法排碳節能?素食與環保息息相關,達到減碳的目標。除了分享心靈環保-素食,對人體、世界的好,更以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袖珍圍巾」、「菩提葉寶特瓶書簽」靜思好話與各國使節結緣,展現台灣環保科技之光。
從11月30日開始至12月11日共為期12天,來自世界各地領袖、不分種族與宗教的數百個公民、非政府組NGO的團體,齊聚一堂研議氣候變遷問題,希望能夠在2050年前,控制全球暖化上升溫度在2℃以下,許一個『非化石燃料』而以『再生能源』構築的未來。
在20世紀,化石燃料的產量影響全球經濟起伏,也影響著全球暖化的問題。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每個決定都為保存乾淨的空氣與水資源,減緩環境變遷帶來的衝擊。慈濟受邀在會場展覽,宣導環保、素食重要,結合 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展示福慧床、賑災毛毯等慈悲科技,也呼籲大家用行動來保護地球。美國慈濟志工 曾慈慧:「因為我們這次做一個宣導是宗教的創造力,另一個是啟發愛心行動,最重要的是讓人家明年1月11號這一天,全球一起來吃素。」環保要從自己開始來做起,每天力行多走路、多騎自行車、多做運動、多乘公共汽車工具、多蔬食,在食衣住行各個方面節省不必要的浪費。臺灣、美國、馬來西亞、印尼、德國、法國等地慈濟人向蒞臨展位參觀者分享防災、減災與照顧災民災後症候群的經驗。
「地、水、火、風為四大,其中若一大不調,就為人間造災難。」證嚴法師慈示,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與人類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為了經濟發展而污染大地。「空氣污染是人類所做,以工業為發展的國家,要用的東西是什麼?是地底下的石油,石油抽了還要煉油,所以看不到藍天白雲,看到的都是濛濛濛、霧霧霧,影響人類的身體不打緊,污染的空氣壟罩著,氣候就會有變。再加上,地底的油一直抽、一直抽,抽出來的一直煉,抽久了也會乾枯。」地球若不健康,相對影響五穀雜糧收成,最後發生饑饉、瘟疫、刀兵,如同兩千五百年前佛陀開示所說末法時代,大、小三災一一現前。
如何減緩極端氣候的發生?環保刻不容緩!慈濟環保二十五年『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環保菩薩每天做資源分類,以一念虔誠投入環保,點點滴滴、珍惜資源,默默付出心力,用行動愛護地球,共為地球健康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藉著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將丟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減少石油的消耗,合作夥伴『愛心接力』,最後將每年盈餘全部回饋慈善事業『回饋慈善』。
國際間重視氣候變遷的效應與影響,呼籲環保並不是開開會就能解決,還是要回歸到人人降低欲望,力行節儉、節能。「現在要如何節能?讓每一個人節省?就是不浪費吃的東西、吃普通一點就好,我們要求的能用的就好,不需非要高品質。」減少地球資援的浪費,回歸自然、樸素、簡樸生活。
慈濟既是一個慈善機構,也是環保的單位。慈濟的本分,就是淨化人心;人心不淨化,社會不祥和,環保沒做好,地球就沒辦法降溫;慈濟希望藉助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平台,讓世界看到台灣環保,環保菩薩將回收塑膠、分類出寶特瓶,大愛感恩科技再製成賑災毛毯,當國際間哪個地方有在災難,毛毯就送往那裡。見證台灣慈濟慈善、環保所做的一切。
大地需要環保菩薩,人類也需要環保菩薩,不然我們怎麼會有乾淨的土地?大地環保一定要去做,心靈環保也要顧好,每個人改變生活習慣、付出一點力,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守護好我們大地,自然就天下平安無災難。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心靈環保護大地 環保科技見證善
- Article Details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第21次締約方會議在法國巴黎舉行,12月4日、5日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醫師代表慈濟出席報告,分享如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碳?人類要怎樣生活?說明素食為何有辦法排碳節能?素食與環保息息相關,達到減碳的目標。除了分享心靈環保-素食,對人體、世界的好,更以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袖珍圍巾」、「菩提葉寶特瓶書簽」靜思好話與各國使節結緣,展現台灣環保科技之光。
從11月30日開始至12月11日共為期12天,來自世界各地領袖、不分種族與宗教的數百個公民、非政府組NGO的團體,齊聚一堂研議氣候變遷問題,希望能夠在2050年前,控制全球暖化上升溫度在2℃以下,許一個『非化石燃料』而以『再生能源』構築的未來。
在20世紀,化石燃料的產量影響全球經濟起伏,也影響著全球暖化的問題。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每個決定都為保存乾淨的空氣與水資源,減緩環境變遷帶來的衝擊。慈濟受邀在會場展覽,宣導環保、素食重要,結合 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展示福慧床、賑災毛毯等慈悲科技,也呼籲大家用行動來保護地球。美國慈濟志工 曾慈慧:「因為我們這次做一個宣導是宗教的創造力,另一個是啟發愛心行動,最重要的是讓人家明年1月11號這一天,全球一起來吃素。」環保要從自己開始來做起,每天力行多走路、多騎自行車、多做運動、多乘公共汽車工具、多蔬食,在食衣住行各個方面節省不必要的浪費。臺灣、美國、馬來西亞、印尼、德國、法國等地慈濟人向蒞臨展位參觀者分享防災、減災與照顧災民災後症候群的經驗。
「地、水、火、風為四大,其中若一大不調,就為人間造災難。」證嚴法師慈示,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與人類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為了經濟發展而污染大地。「空氣污染是人類所做,以工業為發展的國家,要用的東西是什麼?是地底下的石油,石油抽了還要煉油,所以看不到藍天白雲,看到的都是濛濛濛、霧霧霧,影響人類的身體不打緊,污染的空氣壟罩著,氣候就會有變。再加上,地底的油一直抽、一直抽,抽出來的一直煉,抽久了也會乾枯。」地球若不健康,相對影響五穀雜糧收成,最後發生饑饉、瘟疫、刀兵,如同兩千五百年前佛陀開示所說末法時代,大、小三災一一現前。
如何減緩極端氣候的發生?環保刻不容緩!慈濟環保二十五年『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環保菩薩每天做資源分類,以一念虔誠投入環保,點點滴滴、珍惜資源,默默付出心力,用行動愛護地球,共為地球健康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藉著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將丟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減少石油的消耗,合作夥伴『愛心接力』,最後將每年盈餘全部回饋慈善事業『回饋慈善』。
國際間重視氣候變遷的效應與影響,呼籲環保並不是開開會就能解決,還是要回歸到人人降低欲望,力行節儉、節能。「現在要如何節能?讓每一個人節省?就是不浪費吃的東西、吃普通一點就好,我們要求的能用的就好,不需非要高品質。」減少地球資援的浪費,回歸自然、樸素、簡樸生活。
慈濟既是一個慈善機構,也是環保的單位。慈濟的本分,就是淨化人心;人心不淨化,社會不祥和,環保沒做好,地球就沒辦法降溫;慈濟希望藉助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平台,讓世界看到台灣環保,環保菩薩將回收塑膠、分類出寶特瓶,大愛感恩科技再製成賑災毛毯,當國際間哪個地方有在災難,毛毯就送往那裡。見證台灣慈濟慈善、環保所做的一切。
大地需要環保菩薩,人類也需要環保菩薩,不然我們怎麼會有乾淨的土地?大地環保一定要去做,心靈環保也要顧好,每個人改變生活習慣、付出一點力,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守護好我們大地,自然就天下平安無災難。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無聲無息的侵害 高密度塑膠微粒
- Article Details

塑膠垃圾氾濫,入侵海洋,已經不是新聞,然而在陸上的水域河川,塑膠微粒大舉入侵,成了新的危機!國外科學家發現:塑膠微粒在陸上的密度,可能比海洋更高。台灣海岸堆積了大量的保麗龍和塑膠微粒,並且隨風飄揚,被吃進或吸入人類和生物體內。今天的「塑化年代」專題,實地調查保麗龍產品、分解成塑膠微粒後,所帶來的生態危害。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台南的黃金海岸,不過沙灘並沒有像名稱這樣美麗,在我腳底下,充斥著保麗龍碎屑,滿地塑膠垃圾,養殖業的保麗龍浮球,堆得跟小山一樣高。」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你看這邊還有很多(塑膠碎屑),是很粉(狀),跟沙子一樣那個小屑屑。」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如果是很小顆的(塑膠微粒),(塑膠微粒)很可能就會吸進去,可能會到肺部去,造成一些慢性肺部的發炎。」
台灣海岸、好像蒙上一層白霜,這些隨風飄揚的保麗龍碎屑,卻不似一朝露水,而是萬年不滅。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保麗龍根本不會分解,不會分解,就只是顆粒變小,看不到,並不是它不存在。」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 胡介申:「台南、高雄,或者是新北市某些沙灘,1平方公尺裡面,就有2000~3000片保麗龍的碎片。」
「保麗龍」和「塑膠微粒」,會吸附「塑化劑」、「有機汙染物像殺蟲劑」、「多氯聯苯」、「電子廢棄物的阻燃劑」、「雙酚A致癌物」這些有毒物質。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這些塑膠微粒已經小到說,這些浮游生物,它就可以把那些塑膠微粒,給吃到肚子裡面去。」
經由食物鏈,回到人類體內。研究調查:喜歡吃海鮮的歐洲人,每人一年吃進11000顆塑膠微粒,不常吃海鮮的歐洲人,每年也會吃進1800顆塑膠微粒。台灣沒有這項研究,但學者認為,國人吃下肚的塑膠微粒,比歐洲人還多。
潮水退去,沙灘上、是一層又一層的塑膠微粒分布線。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塑膠微粒比較輕,所以它會浮在水上。」
塑膠微粒、飄洋過海,台灣離島、難逃一劫。
廢棄保麗龍、進入生活圈,追根究柢: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台南市環保局廢管科長 邱瑞基:「保麗龍一旦使用之後,它其實就會附著很多的海藻,所以要回到再生體系,其實不太可行。」
台灣的回收業者、只收PP和PE塑膠類,其他像保麗龍、PVC都不收,因此最終命運、進入焚化爐,成了空氣汙染源。
還好近年來、化工科技進步,以往沒人要、隨地丟的保麗龍產品,逐漸被回收。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在記者背後的廢棄保麗龍,堆積如山,並且被壓縮成塊,裡面包含了手搖杯的杯子和食品的容器。」
巨大的保麗龍磚,從輸送帶、進入粉碎機。
保麗龍碎屑、經過人工篩選、去除非塑膠雜質,接下來、高溫處理。
保麗龍再生公司課長 陳天正:「保麗龍碎屑,經過熱熔機溫度在200℃左右,產生來的粒子。」
製成的保麗龍顆粒,依照品質和顏色,再製成產品。
保麗龍再生公司董事長 莊義隆:「像這個最好(品質)PS,A料來講,做這個絕對沒有問題,湯匙,這個比較差一點的(保麗龍顆粒),顏色稍微差一點的,我們直接做碎盤,電子包裝材料的碎盤。」
台灣有2家保麗龍再生公司,讓棄置自然界的塑膠毒害,獲得減緩。
消基會董事長 陸雲:「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要用的人跟製造業者,要相互的配合,政府在管制上,恐怕要注重這源頭的管理。」
清淨在源頭,避免塑毒汙染的根本方法,是減少您我對塑膠製品的依賴。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topic_content.php?cls=1022 Read more
寶特瓶蓋再利用 再生文具智慧存
- Article Details
塑膠是人類自有科技文明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百年來塑膠為這個世界的各項進步所做出的貢獻,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現代生活中,從起床睜開眼睛開始,人們已缺少不了塑膠,時時刻刻都要跟塑膠打交道。塑膠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產物,石油的開採、運輸和煉製,都會消耗相當的資源與能源,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塑膠材質因為種類繁多,辨識不易,美國SPI (Society of Plastic Industry,塑膠工業協會)制定一套由三個順時針方向循環箭頭構成的三角形號碼標誌,分別編上1到7號,代表7類不同的塑膠材質。
三角形裡面的數字,代表的塑膠材質。1號是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3號是PVC (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2、4號是高密度與低密度PE (PolyEthylene,聚乙烯);5號是PP (PolyPropylene,聚丙烯);6號是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7號是其他類。
塑膠已融入我們生活之中,人們享受塑膠所帶來的「效益」逐漸也忽略塑膠所帶來的「災難」的事實,2014年的淨灘數據,瓶蓋名列海灘垃圾前茅。大量的瓶蓋不僅造成環境汙染,更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海龜、海鳥也因誤食瓶蓋而死,海邊的寄居蟹找不到貝殼,竟背著瓶蓋棲身。為了減少寶特瓶瓶蓋對地球的傷害,大愛感恩科技利用寶特瓶瓶蓋製成環保再生文具,讓物命能夠延續。
大愛感恩科技2014年即與塑膠中心一起合作開發,使用回收的2號(HDPE)及5號(PP)寶特瓶瓶蓋(藍、綠、白),來製作筆記本與資料夾。今年第四季推出包含『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6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
「分層式L夾」除了封面及封底,內層還有兩個夾頁,內頁總共六個收納半月板、每個半月板可以放20張A4文件,全本最多可放100張的紙。而且還貼心設計了『夾頁標籤』及『鬆緊帶』。夾頁標籤,可寫上分類名稱,當找資料時,可以快速的尋找到。紙張一多,資料夾的寬度就變厚了,放在背包裡的資料夾、紙張容易展開來,當鬆緊帶一繫上,就不會有容易展開的問題了。
大愛感恩科技感恩環保志工們總是默默的付出、細心的分類,他們擁有一顆「不讓地球受傷」的心,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一同來珍惜地球的資源,讓資源能更加利用,同時也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寶特瓶蓋再利用 再生文具智慧存
- Article Details
塑膠是人類自有科技文明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百年來塑膠為這個世界的各項進步所做出的貢獻,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現代生活中,從起床睜開眼睛開始,人們已缺少不了塑膠,時時刻刻都要跟塑膠打交道。塑膠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產物,石油的開採、運輸和煉製,都會消耗相當的資源與能源,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塑膠材質因為種類繁多,辨識不易,美國SPI (Society of Plastic Industry,塑膠工業協會)制定一套由三個順時針方向循環箭頭構成的三角形號碼標誌,分別編上1到7號,代表7類不同的塑膠材質。
三角形裡面的數字,代表的塑膠材質。1號是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3號是PVC (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2、4號是高密度與低密度PE (PolyEthylene,聚乙烯);5號是PP (PolyPropylene,聚丙烯);6號是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7號是其他類。
塑膠已融入我們生活之中,人們享受塑膠所帶來的「效益」逐漸也忽略塑膠所帶來的「災難」的事實,2014年的淨灘數據,瓶蓋名列海灘垃圾前茅。大量的瓶蓋不僅造成環境汙染,更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海龜、海鳥也因誤食瓶蓋而死,海邊的寄居蟹找不到貝殼,竟背著瓶蓋棲身。為了減少寶特瓶瓶蓋對地球的傷害,大愛感恩科技利用寶特瓶瓶蓋製成環保再生文具,讓物命能夠延續。
大愛感恩科技2014年即與塑膠中心一起合作開發,使用回收的2號(HDPE)及5號(PP)寶特瓶瓶蓋(藍、綠、白),來製作筆記本與資料夾。今年第四季推出包含『分層式L夾』、『A5筆記本』、『A6筆記本』、『風琴夾』、『L型資料夾』及『活頁資料冊』等6款環保再生文具用品。
「分層式L夾」除了封面及封底,內層還有兩個夾頁,內頁總共六個收納半月板、每個半月板可以放20張A4文件,全本最多可放100張的紙。而且還貼心設計了『夾頁標籤』及『鬆緊帶』。夾頁標籤,可寫上分類名稱,當找資料時,可以快速的尋找到。紙張一多,資料夾的寬度就變厚了,放在背包裡的資料夾、紙張容易展開來,當鬆緊帶一繫上,就不會有容易展開的問題了。
大愛感恩科技感恩環保志工們總是默默的付出、細心的分類,他們擁有一顆「不讓地球受傷」的心,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一同來珍惜地球的資源,讓資源能更加利用,同時也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暖化釀成極端氣候 威脅人類生存
- Article Details

許多科學家表示,如果無法抑制全球暖化,人類將著面對大規模難民危機,以及熱浪、乾旱侵襲各城市的後果。許多科學證據指出,全球暖化程度可能比前工業時代升高多達攝氏4度。更多近期研究顯示,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可能造成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等低窪島嶼和菲律賓的居民,成為被迫逃離家園的氣候難民。此外,全球暖化可能導致長期乾旱和毀滅性洪水,這意味全球部分地區將缺水,而其他地區則過多。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641 Read more
美冬令發放 In the United States, winter aid distribution
- Article Detai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winter approaches, night temperature in Oakland of California drops below zero degrees Celsius. To help the homeless people in Oakland brave the cold winter, local Tzu Chi volunteers held their annual winter aid distribution. Let’s join them there.
美國在入冬之後,北加州奧克蘭市入夜後溫度只有零度以下,為幫助奧克蘭市的遊民度過寒冬,當地慈濟志工舉辦冬令發放,讓我們加入他們。 Read more
2015,12/15 2015KPMG社會企業高峰論壇:社會企業的價值展現─獲利、福祉、永續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17日(四) 09:00~17:30
【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 (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

意外傷殘不氣餒 勤做環保學佛法
- Article Details
今天的心富大幸福,要帶你來看台南63歲的呂沄真,她年輕時,和先生去工廠上班,手指頭遭到機器壓到,讓她失去兩隻手指,但她一點也不氣餒,趁著上班途中撿回收做環保,只念到國小三年級的呂沄真,原本不太識字,不過接觸慈濟後,她從薰法香開始念經,現在已經能認字了。
慈濟志工 呂沄真:「因為他是僧寶之始,國字是稍微看懂,沒有全部看懂,就是因為不識字,我們去早上薰法香,要念一小時的無量義經,就是每天複習複習,結果我就識字了,我請經書回來,請經書回來我就會看字,去除自己的習氣,也要發心為天下,寫字寫久了也會有一種心得,就想說我會寫字了。
(你都騎這一台車?) 對啊。(你這什麼車?) 三輪車。(你都騎這一台車做回收嗎?) 因為上班他們都會撿回收在那邊,我就順便撿,路上有看到(回收)也順便載。(有這一台車很方便還有後車斗。) 沒啦,因為我不會騎(機)車,我騎這一台就可以上班,又可以兼撿回收。
(你的手這樣會影響你做環保嗎?) 不會啊,只是有時候我拿掃把的時候,比較沒有力氣,但是不會影響我工作。因為我先生喜歡喝酒,因為當時孩子還很小,我想說跟他一起出去工作,第一天是做雜工,第二天一早去一個阿桑就教我怎麼,使用壓模機,學不到十分鐘,手就被壓模機壓到,當然是會難過,但是我不會覺得日子要怎麼過,我是要學怎麼做下去。
撿回收撿回來當然很高興,但是這個可以再受益別人,感覺又覺得(意義更大),本來就可以回收的東西,被當成垃圾覺得很浪費,聽上人在說,因為東西撿回來是塑膠袋,這些都不會爛,也希望能愛護地球,主要看是不是能撿回來整理,這樣可以再利用,人生的幸福就是吃得飽,可以工作,工作時又可以做回收。」
採訪撰稿 李佳欣 攝影剪輯 王昭中 Read more
Sunday, 13 December 2015
DAAI環保掘井人 掘出心底愛光輝
- Article Details
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簡稱APO)係一非營利、非政治性的亞洲地區各國政府間之國際組織,目前會員國遍及20個國家,以永續、創新提升經濟發展及綠色生產力而努力。今日(12/10),來自越南生產力中心,由副董Nguyen Thu Hien領隊、率領各公司主管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
Nguyen Thu Hien,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請益,充滿信念的說道,「因為越南剛進步,我們正開始起飛,所以政府即對環保這一塊,非常重視。在參訪過程中讓我最感動的是見證大家願意為社區、為環境,回收資源,還提醒大家要一起為地球做環保,不但保護大地,也保護眾生。我從大愛感恩所做中學到很多,尤其是看到大家一起努力為全人類與地球更美好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將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無價的「環保人文」,透過影片分享,看真實紀錄著台灣土地上,默默付出的一股力量,看見行動不便、清寒刻苦,但心卻豐富而溫暖的老菩薩們,無一不捲起衣袖,彎起身來做環保,深刻的人品典範,應是我們好手好腳的學習典範。
由心的改變,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重視,也是最與眾不同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這位來自越南的主管有一面之緣,彼此都還記得對方,就是在前(2013)年參與綠色生產力國際高峰論壇會上,都各自為環保用心,為地球而努力。
SMEDEC 2執行長 Pham Le Cuong 先生,聽完同仁的分享簡報,也回饋說道:「這是第二次來台灣訪問,第一次是2012年參訪慈濟回收站。這是第一次參訪大愛感恩科技,跟之前感受是一樣的,都是滿滿的「大愛」。我認為這樣的模式很難複製在別的國家地區,因為當我了解背後的哲學,是需要非常大的慈悲心才能做到的。最感動的是看到大愛感恩所做的是為了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並幫助全世界需要幫助的人。」
最後,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將近來年不管是各國家的來訪,還是各公司的交流學習,總結說道:「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無私的平台,期待各國各專業領域的人都可以來投入,都是為了全天下的利益,將這份大愛之心帶回去,大家都做得到。」在大愛感恩科技一個公開透明,無私的平台上,歡迎、也邀約全球各國,雖然彼此不同語言,但相信透過互相學習交流後,必能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為全球利益而共同努力的一家公司,讓愛生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DAAI環保掘井人 掘出心底愛光輝
- Article Details
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簡稱APO)係一非營利、非政治性的亞洲地區各國政府間之國際組織,目前會員國遍及20個國家,以永續、創新提升經濟發展及綠色生產力而努力。今日(12/10),來自越南生產力中心,由副董Nguyen Thu Hien領隊、率領各公司主管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
Nguyen Thu Hien,來到大愛感恩科技請益,充滿信念的說道,「因為越南剛進步,我們正開始起飛,所以政府即對環保這一塊,非常重視。在參訪過程中讓我最感動的是見證大家願意為社區、為環境,回收資源,還提醒大家要一起為地球做環保,不但保護大地,也保護眾生。我從大愛感恩所做中學到很多,尤其是看到大家一起努力為全人類與地球更美好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將大愛感恩科技背後無價的「環保人文」,透過影片分享,看真實紀錄著台灣土地上,默默付出的一股力量,看見行動不便、清寒刻苦,但心卻豐富而溫暖的老菩薩們,無一不捲起衣袖,彎起身來做環保,深刻的人品典範,應是我們好手好腳的學習典範。
由心的改變,一直是大愛感恩科技所重視,也是最與眾不同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與這位來自越南的主管有一面之緣,彼此都還記得對方,就是在前(2013)年參與綠色生產力國際高峰論壇會上,都各自為環保用心,為地球而努力。
SMEDEC 2執行長 Pham Le Cuong 先生,聽完同仁的分享簡報,也回饋說道:「這是第二次來台灣訪問,第一次是2012年參訪慈濟回收站。這是第一次參訪大愛感恩科技,跟之前感受是一樣的,都是滿滿的「大愛」。我認為這樣的模式很難複製在別的國家地區,因為當我了解背後的哲學,是需要非常大的慈悲心才能做到的。最感動的是看到大愛感恩所做的是為了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並幫助全世界需要幫助的人。」
最後,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將近來年不管是各國家的來訪,還是各公司的交流學習,總結說道:「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無私的平台,期待各國各專業領域的人都可以來投入,都是為了全天下的利益,將這份大愛之心帶回去,大家都做得到。」在大愛感恩科技一個公開透明,無私的平台上,歡迎、也邀約全球各國,雖然彼此不同語言,但相信透過互相學習交流後,必能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為全球利益而共同努力的一家公司,讓愛生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Saturday, 12 December 2015
友善溫暖互支援 合和互協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為別人付出,別人才會為你付出。」每年的歲末年終之際,公司物流部同仁最忙碌的時刻,要協助歲末祝福場次的推廣進出貨量,往往需要人手幫忙,才能紓解緊急出進貨物或盤貨貨品的壓力。11月底這兩天,公司同仁撥開自己工作之餘,前往內湖物流部協助盤點產品。
物流部同仁 陳若儀很感恩這次同仁協助盤點貨品,「若沒有同仁們願意跨部支援協助,是不可能在一個下午與一個上午各兩小時左右,就能完成一個人一週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緊急解決了品檢、盤貨與出貨的燃眉之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工作團隊中,讓她感受到同仁們友善互助的溫暖,也相互累積了愛的存款。
「人多力量大」平時活潑樂觀的歐美圓,一開始聽說有40箱貨需要緊急協助盤點,心想這要花多少時間才可以完成啊?可是到了現場之後,在大家用心投入、分工合作的情況下,結果比想像中的還要快完成,體悟到有一句諺語「三人省力,四人輕鬆,眾人團結,百事成功」的道理;要做事快又有效率,除了方法用對外,還得要專心。
「用心即是專業」協助物流部的同仁許育仁與曾姳涵都體會到 證嚴上人時常在開示的「用心在當下」的道理,若稍不留神,就得再重新數一次,再次一一核對品項與確認數目,而一箱一箱的盤點核對,也正是磨練自己耐心的好機會。
協助今日品檢、盤點嬰兒鞋的林立騏師兄,也很訝異的表示,雖然需要盤點的數量很多,但是竟然能很順利的在中午前都清點確認完成,在用心投入的當下,讓他想起從前 證嚴上人帶領著常住師父們一針一線的縫製嬰兒鞋,籌措照顧戶善款來源的艱辛。大愛感恩科技志矢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入活泉,守護慈濟志業,在愛心公益平台上,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愛心企業/實業家以身作則帶動人心,大愛同仁更以志工的精神來投入職工的工作上,創造一個友善互助、合和互協的工作團隊。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不僅僅是自己的家業、事業要忙,還發心承擔著志業的任務,發願在行善服務他人,不說「辛苦」而說「幸福」,因為付出中得到法喜,能付出表示自己很有福。大愛同仁們協力起來,人人同一念心 --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都是悲心、寬心、真心、攝心,秉持「誠」懇的一念心,自然社會就會平安吉祥,在愛心平台上付出己力回饋於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友善溫暖互支援 合和互協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為別人付出,別人才會為你付出。」每年的歲末年終之際,公司物流部同仁最忙碌的時刻,要協助歲末祝福場次的推廣進出貨量,往往需要人手幫忙,才能紓解緊急出進貨物或盤貨貨品的壓力。11月底這兩天,公司同仁撥開自己工作之餘,前往內湖物流部協助盤點產品。
物流部同仁 陳若儀很感恩這次同仁協助盤點貨品,「若沒有同仁們願意跨部支援協助,是不可能在一個下午與一個上午各兩小時左右,就能完成一個人一週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緊急解決了品檢、盤貨與出貨的燃眉之急。」在大愛感恩科技的工作團隊中,讓她感受到同仁們友善互助的溫暖,也相互累積了愛的存款。
「人多力量大」平時活潑樂觀的歐美圓,一開始聽說有40箱貨需要緊急協助盤點,心想這要花多少時間才可以完成啊?可是到了現場之後,在大家用心投入、分工合作的情況下,結果比想像中的還要快完成,體悟到有一句諺語「三人省力,四人輕鬆,眾人團結,百事成功」的道理;要做事快又有效率,除了方法用對外,還得要專心。
「用心即是專業」協助物流部的同仁許育仁與曾姳涵都體會到 證嚴上人時常在開示的「用心在當下」的道理,若稍不留神,就得再重新數一次,再次一一核對品項與確認數目,而一箱一箱的盤點核對,也正是磨練自己耐心的好機會。
協助今日品檢、盤點嬰兒鞋的林立騏師兄,也很訝異的表示,雖然需要盤點的數量很多,但是竟然能很順利的在中午前都清點確認完成,在用心投入的當下,讓他想起從前 證嚴上人帶領著常住師父們一針一線的縫製嬰兒鞋,籌措照顧戶善款來源的艱辛。大愛感恩科技志矢為掘井人,向下掘井湧入活泉,守護慈濟志業,在愛心公益平台上,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愛心企業/實業家以身作則帶動人心,大愛同仁更以志工的精神來投入職工的工作上,創造一個友善互助、合和互協的工作團隊。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不僅僅是自己的家業、事業要忙,還發心承擔著志業的任務,發願在行善服務他人,不說「辛苦」而說「幸福」,因為付出中得到法喜,能付出表示自己很有福。大愛同仁們協力起來,人人同一念心 --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都是悲心、寬心、真心、攝心,秉持「誠」懇的一念心,自然社會就會平安吉祥,在愛心平台上付出己力回饋於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Friday, 11 December 2015
寶馬基金訪大愛 綠色環保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中國寶馬 (BMW) 總部與慈濟基金會結識於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為了更進一步認識慈濟基金會,中國寶馬總部發起學習旅程,由寶馬愛心基金的專案經理張穎帶隊,12月7日至11日來臺灣交流學習,走訪花蓮靜思精舍、大愛電視台、大愛感恩科技等。9日下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環保志業、環保精質化。
2008年5月在短短幾秒震盪,汶川大地震造成許多的生命結束、無數家庭流離失所,來自全球的愛心擁入中國四川,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同時也走入災區援助賑災,開啟「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啟發人人的愛心善行,匯聚善的共振、愛的福緣。
汶川大地震後,慈濟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協助災民重建家園,先搭設簡易屋、教室,提供災民有一個可以遮風、躲雨、驅寒、避熱之處,用溫暖感動災民,鼓勵災民,讓鄉親看見希望、走出陰霾。並接續投入「希望工程」援建大愛永久屋及校園重建。張穎開始接觸慈濟,當時聽了一位接受援助大學生的分享:一位年長的慈濟志工以九十度的鞠躬遞上救助金。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所以期許自己以後也能回饋社會。除此之外,慈濟特別空運飯盒(環保餐具)到災區,不使用一次性免洗餐具,避免造成二次汙染。雖然有聽到許多人議論:花這麼多運費、成本到底值不值得?但張穎認為「這不是錢的問題,是觀念問題,對慈濟所做的,自己特別贊同與敬佩,很想向慈濟好好學習。」
寶馬愛心基金之宗旨以「秉持合力、實效、持續、透明的原則,倡導“行有道、愛無界”的精神,致力於教育支持、社會關愛、災難救助、文化促進等方面,開展慈善和公益,包括童悅之家、助學金發放項目、玉樹物資援助項目、緊急救災。基金發展成為寶馬全方位的企業社會責任平台,為包括企業員工、經銷商和愛心車主在內的志願者建立起一個持續匯聚愛心的平台。
「覺得大愛感恩品有很意義,這次在台灣幫家人買了一些大愛環保產品,但一直納悶寶特瓶如何變成衣服?」張穎分享:「今天有幸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真的是大開眼見。自己十多年前就是環保志願者,從事生態和動物保護,對環保很關注,雖然自己平常在生活中倡導環保,環保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小到自己吃東西時不要吃太多、不要浪費,平常可以不喝瓶裝水,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門自己帶飯盒、水杯,這都是環保愛護地球的小舉動。」
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理念推廣出去,如果每個人有環保概念、買自己需要的物品,盡量使用環保產品,不用一次性物品,就能減少地球的破壞,久了就能行成一鼓良性清流,相信我們的地球、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張穎表示:「在自己經濟能力可負擔下,會盡量選購環保產品,今天請購一個拉桿行李箱,剛好是需要,因為原本的拉桿箱壞了,請購回去,也能現身說法和別人分享這個是什麼做的、背包是什麼做的,告訴他們這都是廢棄寶特瓶回收做的,相信都會很驚奇,進而支持環保。」
杭州寶榮寶馬副總經理 胡雅慧,因為公司內部有位廠長是慈濟會員,經常邀請同事參與慈濟活動,每次尾牙都有感恩手語表演,每年都會有的,平時也受到他的影響,胡雅慧表示:「感受公司內廠長的愛是無私,令我很感動,自己本身也有環保概念、愛心概念,且是公司的愛心大使,所以希望透過他介紹,能更了解慈濟為社會所付出。昨天下午到今天早上到花蓮慈濟交流,看到花蓮精舍真的很感動,付出的愛比我想像的還要多、更廣,原本以為慈濟基金會只有濟貧愛心捐贈為主,藉著這一次慈濟志業體巡禮,深刻體會到慈濟除了濟貧,還有環保、醫療等,共有(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八大方向進行,明天將要前往大愛電視台、環保站參訪,這一趟慈濟志業巡禮非常值得。」胡雅慧平時也在生活中落實環保,不喝礦泉水或飲料,都自備環保杯喝水,希望能帶動身旁的人一起響應環保,進行守護大地。
中國大陸近幾年經濟發展比較快,但對於環保、地球關注度,還有社會責任感稍微欠缺,尤其北京霧霾問題嚴重,不僅造成空氣品質,也影響著環境、國人健康,要如何把環保理念落實在每個人生活?需要你我一份力量,將環保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意識環境的重要。大愛感恩科技提倡「綠色心生活」,不鼓勵消費「回收好,不用更好。」告訴消費者,環保要「清淨在源頭」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將省下來的金錢,化做愛心回饋社會,營造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寶馬基金訪大愛 綠色環保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中國寶馬 (BMW) 總部與慈濟基金會結識於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為了更進一步認識慈濟基金會,中國寶馬總部發起學習旅程,由寶馬愛心基金的專案經理張穎帶隊,12月7日至11日來臺灣交流學習,走訪花蓮靜思精舍、大愛電視台、大愛感恩科技等。9日下午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環保志業、環保精質化。
2008年5月在短短幾秒震盪,汶川大地震造成許多的生命結束、無數家庭流離失所,來自全球的愛心擁入中國四川,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同時也走入災區援助賑災,開啟「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啟發人人的愛心善行,匯聚善的共振、愛的福緣。
汶川大地震後,慈濟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協助災民重建家園,先搭設簡易屋、教室,提供災民有一個可以遮風、躲雨、驅寒、避熱之處,用溫暖感動災民,鼓勵災民,讓鄉親看見希望、走出陰霾。並接續投入「希望工程」援建大愛永久屋及校園重建。張穎開始接觸慈濟,當時聽了一位接受援助大學生的分享:一位年長的慈濟志工以九十度的鞠躬遞上救助金。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所以期許自己以後也能回饋社會。除此之外,慈濟特別空運飯盒(環保餐具)到災區,不使用一次性免洗餐具,避免造成二次汙染。雖然有聽到許多人議論:花這麼多運費、成本到底值不值得?但張穎認為「這不是錢的問題,是觀念問題,對慈濟所做的,自己特別贊同與敬佩,很想向慈濟好好學習。」
寶馬愛心基金之宗旨以「秉持合力、實效、持續、透明的原則,倡導“行有道、愛無界”的精神,致力於教育支持、社會關愛、災難救助、文化促進等方面,開展慈善和公益,包括童悅之家、助學金發放項目、玉樹物資援助項目、緊急救災。基金發展成為寶馬全方位的企業社會責任平台,為包括企業員工、經銷商和愛心車主在內的志願者建立起一個持續匯聚愛心的平台。
「覺得大愛感恩品有很意義,這次在台灣幫家人買了一些大愛環保產品,但一直納悶寶特瓶如何變成衣服?」張穎分享:「今天有幸能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學習,真的是大開眼見。自己十多年前就是環保志願者,從事生態和動物保護,對環保很關注,雖然自己平常在生活中倡導環保,環保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小到自己吃東西時不要吃太多、不要浪費,平常可以不喝瓶裝水,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門自己帶飯盒、水杯,這都是環保愛護地球的小舉動。」
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理念推廣出去,如果每個人有環保概念、買自己需要的物品,盡量使用環保產品,不用一次性物品,就能減少地球的破壞,久了就能行成一鼓良性清流,相信我們的地球、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張穎表示:「在自己經濟能力可負擔下,會盡量選購環保產品,今天請購一個拉桿行李箱,剛好是需要,因為原本的拉桿箱壞了,請購回去,也能現身說法和別人分享這個是什麼做的、背包是什麼做的,告訴他們這都是廢棄寶特瓶回收做的,相信都會很驚奇,進而支持環保。」
杭州寶榮寶馬副總經理 胡雅慧,因為公司內部有位廠長是慈濟會員,經常邀請同事參與慈濟活動,每次尾牙都有感恩手語表演,每年都會有的,平時也受到他的影響,胡雅慧表示:「感受公司內廠長的愛是無私,令我很感動,自己本身也有環保概念、愛心概念,且是公司的愛心大使,所以希望透過他介紹,能更了解慈濟為社會所付出。昨天下午到今天早上到花蓮慈濟交流,看到花蓮精舍真的很感動,付出的愛比我想像的還要多、更廣,原本以為慈濟基金會只有濟貧愛心捐贈為主,藉著這一次慈濟志業體巡禮,深刻體會到慈濟除了濟貧,還有環保、醫療等,共有(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八大方向進行,明天將要前往大愛電視台、環保站參訪,這一趟慈濟志業巡禮非常值得。」胡雅慧平時也在生活中落實環保,不喝礦泉水或飲料,都自備環保杯喝水,希望能帶動身旁的人一起響應環保,進行守護大地。
中國大陸近幾年經濟發展比較快,但對於環保、地球關注度,還有社會責任感稍微欠缺,尤其北京霧霾問題嚴重,不僅造成空氣品質,也影響著環境、國人健康,要如何把環保理念落實在每個人生活?需要你我一份力量,將環保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意識環境的重要。大愛感恩科技提倡「綠色心生活」,不鼓勵消費「回收好,不用更好。」告訴消費者,環保要「清淨在源頭」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將省下來的金錢,化做愛心回饋社會,營造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榮耀與責任!環保志工領證典禮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基金會在新竹地區最新一批的環保志工,於最近領證了,這些年過半百的老菩薩,經過一年的學習,滿心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排隊領好制服,這是新竹環保志工,最榮耀的時刻。
跟著靜思精舍常住師父,禮拜法華經,接著就是領證的儀式。
慈濟志工 呂超龍:「環保志工領證,是必須要經過參加一年、一年當中至少要八次大型回收的參加。那到了領證的時候,是希望他是茹素的部分。」
經過重重的考驗與學習,環保志工要繼續履行與大地的約定,守護環境。
真善美志工 黃其益 馬仕傑 林信言 新竹報導 Read more
馬校園宣環保 Malaysian schools
- Article Details
Moving to Malaysia, Tzu Chi volunteers from Kota Tinggi, recently visited two local schools to teach students ways to implement green practices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why recycling is so important in this day and age.
轉到馬來西亞,哥打丁宜慈濟志工,走入當地兩所小學,教學生如何綠色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環保為何那麼重要。 Read more
柔珠產品受歡迎 危害生態不可逆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坊間的「柔珠洗面乳」和「磨砂膏」等去角質的產品,琳瑯滿目,一邊洗臉,一邊有柔珠顆粒按摩肌膚的感覺,廣受消費者歡迎。不過,不說您可能不知道:大多數的柔珠洗面乳,裡頭的柔珠,其實是人工合成的塑膠粒。這些柔珠微粒,已經引起國內多起卡在眼皮的結膜炎病例,最近讓環保團體更擔心的是:這些塑膠微粒、經由洗手台到下水道,汙水處理廠無法處理,流入河川和大海,被海洋生物誤食,透過食物鏈,再回到人體內。今天的「塑化年代」專題,帶您了解「柔珠塑膠粒」帶來的健康和環境危害。
民眾 駱小姐:「想針對去角質 才會選柔珠(洗面乳)。」
用力搓揉,臉上的柔珠成分,消費者知道嗎?
民眾 黃小姐:「((柔珠)顆粒是什麼成分?) 我不知道 (如果告訴你,那是塑膠,你還會選購嗎?) 不會。」
洗面乳的柔珠,竟然是「塑膠顆粒」,您可能不太相信,我們實地來驗證。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試著把裡面柔珠的成分 過濾出來。」
把整瓶洗面乳、擠入量杯,加水稀釋後,攪拌均勻。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用這種掛耳式的咖啡濾紙 就是這樣拿著 然後經過它這樣倒下去。」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這些一顆一顆的 就是留在濾紙上面的塑膠微粒。」
塑膠柔珠,顆粒大小從150~1000微米,相當於頭髮直徑的2~12倍。
民眾 駱小姐:「洗臉的時候 (塑膠柔珠)跑到眼睛裡面 會感覺很不舒服。」
台灣發生多起民眾洗臉時,塑膠柔珠引發結膜炎的病例。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塑膠柔珠)停留在眼睛裡面 鼻孔裡面
它可能會在那邊 慢慢的被分解 可能塑化劑的(吸收)部分 會比較大量。」
別以為洗面乳的柔珠量不多,過濾萃取,結果令人訝異。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它這個空瓶 超過1/4以上的重量 是裡面塑膠微粒的重量。」
「看守台灣協會」調查市面210種洗面乳和沐浴乳,發現其中90種、含有塑膠微粒。
看守台灣協會 調查 台灣市面 210種 各種品牌的洗面乳和沐浴乳 其中90種 含有塑膠微粒。
光是美國,每年進入汙水處理廠的塑膠柔珠,高達1200公噸,台灣雖然沒有調查數據,汙染情況、卻不遑多讓。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台灣)汙水處理廠 也完全沒有辦法 處理這些塑膠微粒。」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塑膠柔珠)到下水道以後 小魚吃到以後 再(被)大魚吃 最後人類終端的話 也會吃到這些塑膠的成分。」
塑膠柔珠、如滾雪球方式,衝擊地球生態,近年來、先進國家陸續對柔珠產品、展開規範。美國8個州禁止,加拿大全面禁用,反觀台灣,塑膠柔珠產品、如雨後春筍。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我們不容許人們 亂丟塑膠袋 但是我們怎麼會容許 我們直接把塑膠微粒這種東西 丟到海洋裡面呢 政府應該要趕快管制。」
政府還沒把關,少數業者、卻展開自律行動,柔珠洗面乳全面不再使用塑膠顆粒,改用天然物質代替。
以「矽酸鹽」和「雲母粉」這些「無機鹽」為原料,加入「玉米」和「纖維素」當做「黏合劑」,製成「非塑膠柔珠」。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是一般的塑膠微粒 而這是非塑膠微粒 兩者摸起來 看起來很相近 但是放在顯微鏡下 差異很大。」做個實驗,加水搓揉,觀察兩者分解情況。
1分鐘後,傳統的塑膠柔珠、怎麼搓、都還在,但「非塑膠柔珠」在鏡頭前、消失了。
花王公司研究部處長 陳威志:「它(非塑膠柔珠)就跟大自然的礦物 是一樣的 排放出去 就像回歸大自然。」
塑膠柔珠洗面乳,在台灣市占率、超過6成,消費者如何分辨柔珠產品,是否含有塑膠成分?可以利用App程式「Beat The Micro BEAD」。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利用這個App 掃它(柔珠產品)的條碼 它(平板電腦)就會出現說 這個產品裡面 含有塑膠微粒。」
台灣自製的塑膠柔珠,占市面總量30%左右,換句話說:歐美在自己國家、禁止販買塑膠柔珠產品,卻大量傾銷亞洲國家。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這些東西在國外 有非常多非常多篇的研究 都已經證實(危害)。」
美麗的代價,是多少環境的犧牲?繼續濫用塑膠柔珠產品,到頭來的傷害、是自己和下一代。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topic_content.php?id=967567&cls=1022 Read more
榮董聯誼啟良能 恆持初心信願行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鼓勵慈濟人要「合和互協」,合心,慈心平等最吉祥;和氣,寬心宏願最大福;互愛,純心無量最輕安;協力,攝心能捨最自在。人與人之間以「誠」以「情」相待,以「合」供養,透過聯誼會方式,彼此分享經驗、開啟慧根,在菩蕯道上互相鼓勵,扣住法親之間你我的心,結深一層的法緣。12月3日由北區榮董聯誼會召集人黃華德帶領北區榮董團對代表一行40人,藉由參加高雄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場次南下與高雄榮董團隊聯誼交流學習。
什麼是榮董?十多年前,證嚴上人為了在花東後山籌建醫院,呼籲十方善士募心募愛,歷經千辛萬苦地奔走勸募,為了感恩許多發心的大德,所以給予最榮耀的名稱為「慈濟榮譽董事」並以慈濟榮董的善行義舉做為大家的典範。更希望榮董們可以發揮自身影響力,帶動更多人成為回饋社會的人間菩薩。
高雄榮董召集人顏子傑師兄:「之前高雄榮董開始運作時有到台北取經、學習,高雄在經營上面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是一步一腳印的做。以誠以情與大家互動,『以上人的德‧以團隊的合』在經營,沒有任何秘訣,只有實在做。」
有高雄『三見客』之稱的方漢武、潘機利、王獻聰,該開始投入時,每天早、中、晚三餐不間斷的關懷榮董家人,後來以「信願行」為眾人表率,現在以「食衣住行」全方位的照顧關懷高雄榮董家人。從新發意菩薩們進入培訓就一路相陪關懷,讓這種子慢慢的發芽茁壯,並且帶領著榮董團隊一起「做」,對的事,做就對了!
2014年7月31日晚上,高雄發生氣爆災難,高雄地區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總動員,在收容安置地點附近成立關懷服務站,提供熱食、醫療服務,及關懷慰問。高雄榮董聯誼會也發揮良能、放下身段投入志工,承擔香積,方漢武、潘機利、王獻聰一路上陪伴照顧法親的身心靈,更以「法」顧好他們的心,因此高雄榮董茁壯成長,這一切都要感恩 證嚴上人指引、也感恩慈濟法親關懷與陪伴。
北區榮董召集人也是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表示:「很感恩有這機會與高雄榮董家人相互交流學習,從您們的身上我們學習到很多,未來我們也會運用在北區團隊上。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由五位榮董實業家一起發心成立,發揮自己的所長,今天特別以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圍巾與大家結緣,這裡面除了有大家的用心也是充滿環保菩薩的祝福,希望未來北區榮董團隊以高雄為榜樣,越來越茁壯。」
北區榮董、華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魏杏娟分享:「很感恩高雄家人不藏私的分享,讓我們獲得很多的妙法,北區團隊也會越來越好。」
最後,高雄榮董吳佳霖 (慈同)師姊帶領眾人清唱「因緣」這首歌,祝福在場所有的慈濟家人平安順心,圓滿這一次聯誼交流會。
證嚴上人期許弟子們要「佛心師志」,貼近佛陀的心,佛陀的心是大慈悲心、大覺悟心,發心立願,願做人間菩薩,同志願膚慰苦難眾生。「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慈濟五十年一直都在,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心存「感恩、尊重、愛」溫暖眾生;榮譽董事/實業家更要在富有之餘,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為天下群生之「利」,祈求天下祥和,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高雄報導
Read more榮董聯誼啟良能 恆持初心信願行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鼓勵慈濟人要「合和互協」,合心,慈心平等最吉祥;和氣,寬心宏願最大福;互愛,純心無量最輕安;協力,攝心能捨最自在。人與人之間以「誠」以「情」相待,以「合」供養,透過聯誼會方式,彼此分享經驗、開啟慧根,在菩蕯道上互相鼓勵,扣住法親之間你我的心,結深一層的法緣。12月3日由北區榮董聯誼會召集人黃華德帶領北區榮董團對代表一行40人,藉由參加高雄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場次南下與高雄榮董團隊聯誼交流學習。
什麼是榮董?十多年前,證嚴上人為了在花東後山籌建醫院,呼籲十方善士募心募愛,歷經千辛萬苦地奔走勸募,為了感恩許多發心的大德,所以給予最榮耀的名稱為「慈濟榮譽董事」並以慈濟榮董的善行義舉做為大家的典範。更希望榮董們可以發揮自身影響力,帶動更多人成為回饋社會的人間菩薩。
高雄榮董召集人顏子傑師兄:「之前高雄榮董開始運作時有到台北取經、學習,高雄在經營上面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是一步一腳印的做。以誠以情與大家互動,『以上人的德‧以團隊的合』在經營,沒有任何秘訣,只有實在做。」
有高雄『三見客』之稱的方漢武、潘機利、王獻聰,該開始投入時,每天早、中、晚三餐不間斷的關懷榮董家人,後來以「信願行」為眾人表率,現在以「食衣住行」全方位的照顧關懷高雄榮董家人。從新發意菩薩們進入培訓就一路相陪關懷,讓這種子慢慢的發芽茁壯,並且帶領著榮董團隊一起「做」,對的事,做就對了!
2014年7月31日晚上,高雄發生氣爆災難,高雄地區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總動員,在收容安置地點附近成立關懷服務站,提供熱食、醫療服務,及關懷慰問。高雄榮董聯誼會也發揮良能、放下身段投入志工,承擔香積,方漢武、潘機利、王獻聰一路上陪伴照顧法親的身心靈,更以「法」顧好他們的心,因此高雄榮董茁壯成長,這一切都要感恩 證嚴上人指引、也感恩慈濟法親關懷與陪伴。
北區榮董召集人也是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表示:「很感恩有這機會與高雄榮董家人相互交流學習,從您們的身上我們學習到很多,未來我們也會運用在北區團隊上。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是由五位榮董實業家一起發心成立,發揮自己的所長,今天特別以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圍巾與大家結緣,這裡面除了有大家的用心也是充滿環保菩薩的祝福,希望未來北區榮董團隊以高雄為榜樣,越來越茁壯。」
北區榮董、華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魏杏娟分享:「很感恩高雄家人不藏私的分享,讓我們獲得很多的妙法,北區團隊也會越來越好。」
最後,高雄榮董吳佳霖 (慈同)師姊帶領眾人清唱「因緣」這首歌,祝福在場所有的慈濟家人平安順心,圓滿這一次聯誼交流會。
證嚴上人期許弟子們要「佛心師志」,貼近佛陀的心,佛陀的心是大慈悲心、大覺悟心,發心立願,願做人間菩薩,同志願膚慰苦難眾生。「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慈濟五十年一直都在,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心存「感恩、尊重、愛」溫暖眾生;榮譽董事/實業家更要在富有之餘,奉獻己力、為人群付出,為天下群生之「利」,祈求天下祥和,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高雄報導
Read more老菩薩環保愛地 遇劫不起退轉心
- Article Details
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有這麼一對環保老夫妻,他們是80歲的賴佛水,和77的戴玉英,三年前在女兒的鼓勵下,每日在社區附近晨運時,順便撿拾回收物,做著做著,就成了習慣,不過今年年初遭劫,子女們為了父母的安全,讓他們搬到了治安較好的公寓社區之後,他們依舊維持晨運做環保的習慣,他們說,要做到不能做為止。
環保志工 戴玉英:「看到有紙箱我就要拾了,他(歹徒)前面坐摩托車來,然後他就推我了。」
回想起年初遇劫的經過,77歲的戴玉英,神色從容,做環保的腳步一點也沒退縮。
環保志工 戴玉英:「(不會想說遇到這樣不好的事情),(我就不要做(環保)了),沒有 沒有這樣想,(為什麼不會) 看到東西就想要拿。」
賴佛水阿公在垃圾桶撿回收物
環保志工 賴佛水:「(阿公 你不會怕很髒),不會不會。」
三年來,繞著住宅區,撿拾回收物,是這對老夫妻每天的運動,看不出80歲的賴佛水阿公,曾經中風。
環保志工 賴佛水:「我現在做環保 所以可以說,我的身體可以說越來越健康。」
鄰居 謝有妹:「阿公阿嬤來拾(回收物),後來人家知道了就(拿來)放這邊。」
賴佛水女兒 賴桂蘭:「他(爸爸)很喜歡看那些,草根菩提的那個(節目),他講很佩服他們,我講是囉 每天這樣子拾,我講你們也是可以,後來就慢慢這樣子,就他們就有那種領悟,就加入我們的行列。」
賴佛水 與 戴玉英:「我越做越開心,有得拿(回收物)就開心,有時走到 哎呀 沒有了。」
後來老夫妻搬到了治安較好的社區,依舊堅持每天做環保
環保志工 賴佛水:「做完了再拿到樓上去,下來又拿上去 下來又拿上去,最少好像 早上這趟最少要走三次,你有心做東西(環保),不感覺辛苦。」
賴佛水的女兒 賴桂蘭:「他們心情開朗了,就不會有一股悶氣,我們做子女的 就會覺得很開心的。」
徐瑋婷 鍾健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Thursday, 10 December 2015
2015,12/10 越南生產力與品質提升考察團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10日(四) 09:30~11: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DAAI環保掘井人 掘出心底愛光輝


環保科技傳大愛 天津名品「讚」起來
- Article Details
在天津的梅江展覽會館堪稱是眾多台灣名品博覽會中最大的一個場館,每天可以有高達十萬人次的民眾前來,而大愛感恩科技這個以環保為出發的社會企業,這次是第三次前去參展,在這次參展當中一樣有當地的慈濟志工一起來參與,而且還有志工不嫌路程遙遠只為了圓滿這四天的展出。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林立騏師兄來跟我們分享這次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中,一些志工們的小故事。
台灣名品博覽會是由經濟部國貿局主辦,外貿協會所承辦的一個活動,大愛感恩科技因為有許多產品在台灣獲得台灣精品獎的榮譽,所以都會受邀一同前去中國大陸各地參加展出。這次我們是以慈悲科技系列的產品為展出重點,讓當地民眾了解到做環保不只是救地球而已,還可以更進一部利用製作成產品後,運用在救災上。
承擔此次展出志工窗口的張連師兄是來自100多公里遠、薊縣的一顆種子,在展場隨時補位、協助推廣說明。只要看到民眾駐足在我們的展位前面,便用心及詳盡的推廣珍惜地球資源,最好不要用寶特瓶,資源不浪費,要讓他們知道寶特瓶可以變衣服,同時還是宣導多使用自己的環保餐具,不是鼓勵大家用寶特瓶,是慈濟非常重要的一個環保理念。
另外老家在湖北的母子檔人文真善美付傳蓮、付雄濤。是【彩繪人文地圖】20150125 - 阿郎理髮廳的本尊。只見他們母子二人在展場中不停的穿梭,用心的用相機及攝影機把每位志工用心付出的身影給紀錄下來,並在做完紀錄的當下,就立刻看剛才拍攝下來的內容,一起討論有哪裡可以再做的更好。
來自南投的人醫會蔡蕙伃中醫博士,1999年來到天津學中醫,並定居。是天津地區人醫組的窗口,帶動天津地區醫護人員,不只做義診,更希望大家可以職志合一。師姊於佈展當天就立刻請購了一套傳薪系列的服飾,並於展會期間天天都穿著這套服裝來協助推廣,讓當地民眾了解,原來寶特瓶經過回收再製後,也可以做出這麼精美的服飾來。
此次最大的收穫就是:在現場的天津老鄉聽完塑料瓶回收可做環保衣物,豎起大拇指。說親眼看到這些包括太陽能LED 照明的高科技製品,要為慈濟比個『讚』。讓大愛感恩科技會更加用心推動環保人文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廖慧玲師姊
【節目時間】 2015/12/10(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海外展覽感人分享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環保科技傳大愛 天津名品「讚」起來
- Article Details
在天津的梅江展覽會館堪稱是眾多台灣名品博覽會中最大的一個場館,每天可以有高達十萬人次的民眾前來,而大愛感恩科技這個以環保為出發的社會企業,這次是第三次前去參展,在這次參展當中一樣有當地的慈濟志工一起來參與,而且還有志工不嫌路程遙遠只為了圓滿這四天的展出。邀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林立騏師兄來跟我們分享這次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中,一些志工們的小故事。
台灣名品博覽會是由經濟部國貿局主辦,外貿協會所承辦的一個活動,大愛感恩科技因為有許多產品在台灣獲得台灣精品獎的榮譽,所以都會受邀一同前去中國大陸各地參加展出。這次我們是以慈悲科技系列的產品為展出重點,讓當地民眾了解到做環保不只是救地球而已,還可以更進一部利用製作成產品後,運用在救災上。
承擔此次展出志工窗口的張連師兄是來自100多公里遠、薊縣的一顆種子,在展場隨時補位、協助推廣說明。只要看到民眾駐足在我們的展位前面,便用心及詳盡的推廣珍惜地球資源,最好不要用寶特瓶,資源不浪費,要讓他們知道寶特瓶可以變衣服,同時還是宣導多使用自己的環保餐具,不是鼓勵大家用寶特瓶,是慈濟非常重要的一個環保理念。
另外老家在湖北的母子檔人文真善美付傳蓮、付雄濤。是【彩繪人文地圖】20150125 - 阿郎理髮廳的本尊。只見他們母子二人在展場中不停的穿梭,用心的用相機及攝影機把每位志工用心付出的身影給紀錄下來,並在做完紀錄的當下,就立刻看剛才拍攝下來的內容,一起討論有哪裡可以再做的更好。
來自南投的人醫會蔡蕙伃中醫博士,1999年來到天津學中醫,並定居。是天津地區人醫組的窗口,帶動天津地區醫護人員,不只做義診,更希望大家可以職志合一。師姊於佈展當天就立刻請購了一套傳薪系列的服飾,並於展會期間天天都穿著這套服裝來協助推廣,讓當地民眾了解,原來寶特瓶經過回收再製後,也可以做出這麼精美的服飾來。
此次最大的收穫就是:在現場的天津老鄉聽完塑料瓶回收可做環保衣物,豎起大拇指。說親眼看到這些包括太陽能LED 照明的高科技製品,要為慈濟比個『讚』。讓大愛感恩科技會更加用心推動環保人文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廖慧玲師姊
【節目時間】 2015/12/10(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海外展覽感人分享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專注環保創價值 單腳撐起新人生
- Article Details
來自馬來西亞士拉央的王亞九,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而截肢。十年來少了一條腿的他,生活雖然不便,但卻無阻王亞九做環保,平時都是自己開車到環保站。回想當初剛截肢的時候,心裡有萬般的不甘心,以為那是他的世界末日;後來開始做環保,從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
滿臉專注,做起環保來就是這副模樣。他是王亞九,志工口中的電器達人。
慈濟志工 孫雪珠:「一來到,就坐在他的位子,一直做,做到我們收工的時候他才收工,所以他非常的用心,而且很細心。」
將可以回收的銅線拆解,平坦的桌面被敲打成凹陷。五年前王亞九開始參與環保,從每月一次的環保日,到後來每星期三天。做環保,讓他找到生命的價值。
環保志工 王亞九:「來到這裡拆這些,我很開心,師父說有空要來做環保。」
王亞九曾經是一名汽車維修技術人員,十年前糖尿病引發併發症,奪走他一條腿,也打亂家人的生活。
慈濟志工 孫雪珠:「截肢當時,他自己不大能接受,就由士拉央醫院來提報給我們慈濟,我們到他家做了關懷之後,知道他還有兩個小孩在求學中,然後他本來是經濟的來源,後來他因為不能再去工作,就沒有了經濟來源。」
慈濟志工走入王家關懷援助,兩年後他們一家已經有能力,無需再領取慈濟援助金。如今王亞九每個星期都會自己開車到環保站報到,利用自己的雙手繼續為人群付出。
賴龍民 黃鉅程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改變自己做起 聲色柔軟家庭和樂
- Article Details
上人行腳台南,下午以海外慈濟人的一念心與志工互勉,希望人人恆持初心,莫忘竹筒歲月的精神。北門區第一顆慈濟種子胡春娥和陳山中,因為進入慈濟改掉習氣,包容對方,不但家庭變和諧,夫妻倆同行菩薩道,也帶動起社區慈濟志業。
慈濟志工 胡春娥:「我聽上人說 要改變別人, 不如改變自己,回來 師兄起無明,我也是說失禮失禮 抱歉抱歉。」
因為進入慈濟,胡春娥聽上人的話,從柔和聲色做起,堅定一念心,帶動先生一起做環保,不但兩個人習氣都改了,夫妻關係也變好了。
慈濟志工 陳山中:「在慈濟裡面可以做二十幾年,我一定會好好把握這個因緣。」
陳山中夫妻倆是台南北門區的第一顆慈濟種子,一步一腳印在社區帶動起慈濟志業,就像海外慈濟人,從無到有,步步踏實。
證嚴上人開示:「現在過了五十年 這個時間,我們看見全球慈濟人,在他們的國家 在他們的僑居地,是這樣做得那麼認真,做得能夠一粒種子產生無量數。」
一念善起,一生無量,慈濟走過五十個年頭,上人期許志工,莫忘竹筒歲月的精神,合心和氣共同努力,將慈濟的美善遍布全球。
台南綜合報導 Read more
醫材也含塑!食衣住行無所不在
- Article Details

塑化劑會傷害兒童的智能,科學研究也證實,還會影響小孩和大人的生殖和神經系統。一般人以為塑化劑只會從「嘴巴食入」,或是「皮膚觸入」,被人體吸收,但事實上還有另外三種管道,也就是可以從「鼻子吸入」、「母體胎盤進入」,以及「血液注入」。國內外學者近年來發現,長期注射營養液和藥物的早產兒和重症孩子,甚至是慢性病患,像洗腎病人,他們血液中塑化劑含量都遠高於正常人,原因是台灣大多數的注射軟管和血袋,是PVC(聚氯乙烯)材質,雖然彈性和柔軟度都比其他塑膠好,但PVC塑膠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脂)添加量也是所有塑膠之冠,因此塑化劑溶出量相對增加許多。
這名提早四個月出生的早產兒,全身插滿維生用的注射軟管。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一些重病的新生兒,因為年紀很小,體積很小,他因為重症,所以他的(塑膠注射)管子用得很多,這樣子他塑化劑的負荷會比較重。」
瀕危的嬰幼兒,醫護人員把救命擺第一,至於注射軟管內,有多少塑化劑進入病患體內,因而被忽略了。研究發現,長期注射營養液和藥物的重症嬰幼兒,體內塑化劑含量是正常小朋友的幾倍到數十倍。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在加護病房住愈久的,尿液出來的塑化劑含量愈高。」
打點滴,為什麼體內會打進塑化劑?主要原因是國內的注射軟管和血袋,幾乎全是PVC材質。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凌永健:「要讓它(軟管和血袋)比較軟,就會用塑化劑,塑化劑它裡面添加的量,一般可能會40%,甚至有些會高到50%。」
添加大量塑化劑的PVC醫材,儘管醫療界和衛福部都已經發現,它對長期注射的嬰幼兒來說,可能引起「生殖」 和「神經系統」 的健康威脅。但這種塑膠材質的「彈性」、「密合」和「柔軟性」,都比其他塑膠好,因此台灣絕大多數廠商,還是進口PVC醫材。
食藥局醫妝組科長 吳正寧:「提醒醫療專業人員,對於敏感族群(長期接觸PVC醫材病患),在使用產品時,將DHP(塑化劑)的健康風險疑慮納入他們臨床治療的考量。」
「消基會」最近檢測國內18種醫材,發現其中12種含有塑化劑,讓人更擔心的是,不合格的醫材,有三項同時含有三種不同的塑化劑。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偉孜:「洗腎的人,他就會每天他的血,必須要從那些PVC的軟管出去,然後再回來,當中攝取一些塑化劑。」
國際間尚未限用PVC醫療器材,只有「法國」訂定2015年起,禁用於兒童、新生兒和婦產科的注射導管。無形的塑化劑,藉由不同方式,登堂入室。
不論塑膠杯,還是保麗龍杯,製造塑形時,都必須添加塑化劑,其中極少量溶入飲料裡。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台灣的老百姓裡面的小便,它的塑化劑的濃度,跟國外的比,都是高出好幾倍。」
那麼,消費者不用塑膠容器,改用拋棄式的紙杯和紙餐盒,就能和塑化劑說BYE BYE嗎?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這紙碗內膜,它也會鍍上一層,一樣是塑膠的成分在裡面。」
消基會抽驗,台灣25種香水產品,其中8種,塑化劑(DEP)超標。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凌永健:「一般我們(廠商)會加所謂的『定香劑』,就是『塑化劑』,塑化劑它也是一個揮發性的物質,所以當你在聞到香味的時候,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也吸入了塑化劑。」
媽媽床頭,擺滿香水。孩子經常吸,危害健康,孕婦聞久了,影響下一代。
成功大學環境微毒中心主任 李俊璋:「羊水如果我們測到有塑化劑,事實上代表這個化學分子(塑化劑),它就可以穿透胎盤,就會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
孩子的細嫩肌膚,一點一滴吸收了塑膠地板和玩具的塑化劑。
搭上塑膠產品的順風車,塑化劑無所不在,也許無法遠離,但您我依賴塑膠的習慣,現在開始改變,還來得及找回健康。
採訪撰稿:張澤人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topic_content.php?id=967547&cls=1022 Read more
高中校園青春洋溢 推廣健康茹素
- Article Details
澳洲黃金海岸的慈濟志工,在伊普市持續關懷互動。在市長保羅建議下,慈濟第一次到低收入戶偏多的「古納區」發放食物。另外,伊普市高中校長賽門,很期待學校成為「澳洲第一所綠化環保高中」,因此再度邀請慈濟志工到學校分享環保,也進行一場素食教學。
不是型男當主廚,但觀眾一樣捧場。因為慈濟志工的素食料理,已經名揚伊普市高中。
伊普市高中教師 曇雅:「感恩你們撥空來關懷學生,也謝謝你們教學生一些,素食料理方式。」
由於賽門校長期待伊普市高中,成為「全澳第一所綠化環保高中」,因此一回接著一回,邀請黃金海岸慈濟志工,到學校分享。
這次還有一個大竹筒,搶盡風頭,因為學生知道是為敘利亞難民而募。
伊普市高中學生 法阿斯帕:「在我內心,我很想存竹筒,讓慈濟幫助其他國家,也祝福苦難眾生的生活好轉,希望上帝保佑他們。」
跨海送祝福、社區也要多關懷,在伊普市長保羅的建議下,慈濟志工第一次到低收入戶偏多的「古納區」發放食物。
滿滿一大袋食物,讓有需要的居民感受「人間有愛」,單親媽媽麗莎,忍不住哽咽。
民眾 麗莎:「這是我第一次來,我們真的很需要這些食物,真的很感恩,藍天使非常的棒,非常感謝您們。」
雖然與慈濟人初次相見,但人人本具愛心,也聽到竹筒響叮噹。
真善美志工 彭慈含 洪濟德 羅濟堯 邱佩宜 -澳洲報導 Read more
環保教育站義診 為志工健康把關
- Article Details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其中的重災區漢旺鎮,逐漸有了正面改變,上百位鄉親加入環保志工行列,大部分都是年邁長輩,慈濟選在漢旺環保教育站,為漢旺鎮四個村十幾個社區的120位環保菩薩舉辦義診,照護大家的健康。
藍帳棚,為大陸四川漢旺鎮,一百二十位環保志工,撐起健康照護傘。
環保志工 韓秀珍:「做夢都沒有夢到有這一天,11月22號這一天,華西醫院(醫護)幫我們檢查身體,關心我們環保志工做好環保。」
來接受檢查的慈濟環保志工,大部分都是七年前,汶川地震後湧出的菩薩,默默耕耘當地。
慈濟志工 任時香:「我們希望他們在做環保的同時,也有一個好的身體,也讓他們的兒女放心。」
義診分為眼科、骨密度測試、超音波及基本問診區等,由在地醫療品質最有口碑的華西醫院,醫護人員承擔。儘管戶外場地克難,視力檢查表,也直接黏在鐵捲門上,但醫護的專業.用心,讓義診毫不遜色,還多了志工陪伴,過程多了歡喜。
真善美志工 葉萍 四川報導 Read more
哈佛醫生 養心養身法
- Article Details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然而現代人不僅忙碌於工作,就連飲食也十分不正常,這樣的生活習慣,將為身體帶來了極大的負擔,長久下來,抵抗力會降低,便容易感到疲勞不適,如果忽視了身體發出的警訊,那很快的疾病便會找上門來。12月7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花蓮慈濟醫院許瑞云醫生,來跟我們分享如何「養心、養身」。
花蓮慈濟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許瑞云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附屬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除了學西醫之外,也接觸中醫,進而研究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等不同領域。許醫師分享,人的身體不斷在新陳代謝,七十兆個細胞不斷更換,為了不讓自己老化太快,就是要靠食物跟對的心念來帶動身體,從年輕就要注意飲食,到老的時候體態就不會變太多,許醫生以影星阿諾史瓦辛格過去和現在的相片來做比對,體態的改變,令人慨嘆連連。
人生病了,會到醫院看病尋求醫生開個藥吃,讓自己的病情好轉,其實吃下去的藥,往往是治「標」不治「本」。許醫生把人的身體,比喻成一條能量的河流,當上游、中游不斷倒『垃圾』、囤積『廢棄物』的時候,容易造成下游的阻塞。大多數的人只會把下游阻塞的部份(開刀)清除乾淨,假使沒有處理上游跟中游的問題,下游還是會有阻塞的問題,如果再次發生阻塞的情形,可能一次比一次來的嚴重,應該找尋最初的「根源」,尤其許醫師認為,人體應該比較適合蔬果素食,所以應該改變飲食來調整身體。
聽了許醫生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艾錚了解到:「我們總是『有病去看醫生』,只是初步的將病症暫時醫治並非痊癒。要如何治療完整,都是要從我們生活習慣調整、身心調養做起,並非只是靠藥物治療就可以,而是要從根本開始調整。」同仁楊竣翔表示:「許瑞云醫師分享中的『調身先調心』一點很有共鳴。許醫師提到看恐怖片時,即使知道是假的,仍會感到害怕的例子,來講解身體反應來自於所接觸到的事物所產生的心理,而最根源來自心念。因此要調整『身』,須從最根源的『心』開始,一切唯心造。這次週會分享再次應證佛法是很科學的,要我們從最根本的地方去除貪、嗔、癡、慢、疑等負面的心念,自然保有健康的心靈與身體。」
「心念」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雖然看不見,卻具有影響力。心裡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覺、每一個信念,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生老病死的過程。我們身體裡的細胞無時無刻不在竊聽我們的想法,細胞的狀態隨時也因想法的不同而改變。因此我們如果想要有健康身體、正向思考的話,必須先從我們的「飲食」、「心」開始調整及改變,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健康身體及正向思考。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哈佛醫生 養心養身法
- Article Details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然而現代人不僅忙碌於工作,就連飲食也十分不正常,這樣的生活習慣,將為身體帶來了極大的負擔,長久下來,抵抗力會降低,便容易感到疲勞不適,如果忽視了身體發出的警訊,那很快的疾病便會找上門來。12月7日,大愛感恩科技暨德式馬聯合週會人文講座,邀請花蓮慈濟醫院許瑞云醫生,來跟我們分享如何「養心、養身」。
花蓮慈濟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許瑞云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附屬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除了學西醫之外,也接觸中醫,進而研究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等不同領域。許醫師分享,人的身體不斷在新陳代謝,七十兆個細胞不斷更換,為了不讓自己老化太快,就是要靠食物跟對的心念來帶動身體,從年輕就要注意飲食,到老的時候體態就不會變太多,許醫生以影星阿諾史瓦辛格過去和現在的相片來做比對,體態的改變,令人慨嘆連連。
人生病了,會到醫院看病尋求醫生開個藥吃,讓自己的病情好轉,其實吃下去的藥,往往是治「標」不治「本」。許醫生把人的身體,比喻成一條能量的河流,當上游、中游不斷倒『垃圾』、囤積『廢棄物』的時候,容易造成下游的阻塞。大多數的人只會把下游阻塞的部份(開刀)清除乾淨,假使沒有處理上游跟中游的問題,下游還是會有阻塞的問題,如果再次發生阻塞的情形,可能一次比一次來的嚴重,應該找尋最初的「根源」,尤其許醫師認為,人體應該比較適合蔬果素食,所以應該改變飲食來調整身體。
聽了許醫生的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艾錚了解到:「我們總是『有病去看醫生』,只是初步的將病症暫時醫治並非痊癒。要如何治療完整,都是要從我們生活習慣調整、身心調養做起,並非只是靠藥物治療就可以,而是要從根本開始調整。」同仁楊竣翔表示:「許瑞云醫師分享中的『調身先調心』一點很有共鳴。許醫師提到看恐怖片時,即使知道是假的,仍會感到害怕的例子,來講解身體反應來自於所接觸到的事物所產生的心理,而最根源來自心念。因此要調整『身』,須從最根源的『心』開始,一切唯心造。這次週會分享再次應證佛法是很科學的,要我們從最根本的地方去除貪、嗔、癡、慢、疑等負面的心念,自然保有健康的心靈與身體。」
「心念」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雖然看不見,卻具有影響力。心裡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覺、每一個信念,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生老病死的過程。我們身體裡的細胞無時無刻不在竊聽我們的想法,細胞的狀態隨時也因想法的不同而改變。因此我們如果想要有健康身體、正向思考的話,必須先從我們的「飲食」、「心」開始調整及改變,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健康身體及正向思考。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09 December 2015
2015,12/9 北京寶馬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9日(三) 15:0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堅定一念環保心 關渡菩薩勤願行
- Article Details
繼九月初,『大愛感恩之旅』走訪了宜蘭嵐峰、東港及羅東環保站,記錄蘭陽平原環保菩薩的身影及感動的故事。12月2日,『大愛感恩之旅』來到關渡園區的環保站。慈濟關渡園區位於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旁邊,當初園區這塊土地是兩位『善女人』發心所捐贈。上人說關渡是『關』懷有情、『渡』化眾生。與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台相互輝映,國內外參訪團體、慈濟大型活動經常在這裡舉辦。牆壁上張貼著可回收塑膠袋種類的看板,讓參訪來的團體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回收來的塑膠類物有哪些分類,同時在環保站看到了環保菩薩們的用心、細心分類,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歡喜的笑容來做環保,就是為了守護地球的一念心。
以前在園區對面高爾夫球場當教練、環保做了約12年的李長吉表示,其實他很早就進入慈濟了,「最初的時候,是小姨子在這邊做環保做很久了,她邀我也來這裡做環保,我說好阿~!來做環保之後,就沒有去高爾夫球場當教練了。現在每天都在來這邊做環保,做最多的是寶特瓶分類,每天都來做,越做越健康。」
固定週一至週三來關渡,平常就近在自己的社區做環保的羅華珍說:「希望大家一起來救地球,節省資源的過度開發,透過回收,如果再利用、使用,地球能長遠生息。做環保做的身體健康、做的很高興,自己還有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做一點點的貢獻,自己也高興。」
環保做了3年的李辛妹:「原本住在其他地方,心裡有想說要來做環保,後來因緣就遇到了!很歡喜來這裡,大家都非常歡喜,我覺得非常感恩,心中充滿著感恩與安慰,同時也改變我的生活的方式、去除不好的習氣。」旁邊的志工回想,以前李辛妹剛來到這裡的時候,可能無法融入,與人相處會有排斥的問題,薰法香、聽 證嚴上人的法語之後,改變了李辛妹,慢慢的現在她學會接納別人,還會主動邀請周遭朋友一起來做環保,成為人見人愛的菩薩。
平常都在觀音環保教育站做環保的劉桂花,每個月一次會到關渡園區領取功德款收據,分秒不空過,利用時間留下來在關渡做環保,劉桂花說:「我有發願要做環保,越做越有心得。幾年前有憂鬱症,經常都睡不著、睡不好、吃不下,有一次參加歲末祝福,跟 證嚴上人發願『如果(病)有好了,就要做慈濟』,於是就開始做(環保)下去了。做環保,好像有心靈的寄託。」
14年前的一場車禍,讓蔣惠芬昏迷不醒:「在我昏迷不醒的時候,有一位身穿藍色的師姊,帶我『上去』之後,聽到很吵的聲音,於是師姊輕輕一拍我就『下來』了!醒來之後,我的心理一直在想,她到底是誰?後來我看大愛台劇場,有一位師姊在垃圾桶撿回收,我看了她穿的衣服,像我夢裡面的那種情形,然後就到大愛台這邊問:『請問一下做環保在哪裡?』大愛台警衛一句『在後面』,但我找了幾趟都沒有找到。在(莫拉克)八八淹水那年,我七月底開刀,看到電視上的新聞,想捐錢,打電話都打不進去,所以親自到大愛台捐款,再一次詢問『做環保的在哪裡?』這次終於讓我找到了,很高興可以做環保了,但我的鄰居說:『妳剛開完刀,妳怎麼能能現在去這邊做!你在拖摩托車的時候,會用力,怕會傷到你的開刀處,過幾天再過去吧!』我聽他的話,過了幾天之後才去,就一直做到現在了。做環保做了六年,騎摩托車的時候會小心一點,不要傷到開刀的地方。到這邊心裡很舒服、很開心,可以跟大家講自己的苦處、自己好的地方,像這樣子日子過的很快樂。」
證嚴上人讚歎,節能減碳的良方,環保菩薩們都知道也做得到, 證嚴上人曾經慈示:「就像你們收回來的東西,你們都分得很乾淨、分得很清楚。我常常讚歎,在環保站隨便問一位老菩薩,『你知道這個塑膠是哪一類?』他手上拿著,搓一搓就說,『我知道,這PP啦、這PC啦!大家都知道,我怎麼不知道!』環保菩薩的智慧比師父還高,你們都比我清楚。因為你們分得很清楚,送去給廠商,廠商知道我們是經過愛心分類過,就可以不用很多的水洗,甚至不用洗,所以我們不只是省能源,連水源也省。」今天的社會工、商業發達,不就是這一群老年人在年輕時付出為家庭、為社會打穩了基礎,年紀大了、老了,還不停歇為社會、為大地無私地奉獻,無時無刻來做環保。無怪乎 上人讚歎環保菩薩是『大地的農夫』,感恩環保菩薩把握生命的良能,時時刻刻為大地付出,是人人學習的典範,也是為自己的生命寫下豐富的歷史。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新北市北投區報導
堅定一念環保心 關渡菩薩勤願行
- Article Details
繼九月初,『大愛感恩之旅』走訪了宜蘭嵐峰、東港及羅東環保站,記錄蘭陽平原環保菩薩的身影及感動的故事。12月2日,『大愛感恩之旅』來到關渡園區的環保站。慈濟關渡園區位於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旁邊,當初園區這塊土地是兩位『善女人』發心所捐贈。上人說關渡是『關』懷有情、『渡』化眾生。與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台相互輝映,國內外參訪團體、慈濟大型活動經常在這裡舉辦。牆壁上張貼著可回收塑膠袋種類的看板,讓參訪來的團體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回收來的塑膠類物有哪些分類,同時在環保站看到了環保菩薩們的用心、細心分類,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歡喜的笑容來做環保,就是為了守護地球的一念心。
以前在園區對面高爾夫球場當教練、環保做了約12年的李長吉表示,其實他很早就進入慈濟了,「最初的時候,是小姨子在這邊做環保做很久了,她邀我也來這裡做環保,我說好阿~!來做環保之後,就沒有去高爾夫球場當教練了。現在每天都在來這邊做環保,做最多的是寶特瓶分類,每天都來做,越做越健康。」
固定週一至週三來關渡,平常就近在自己的社區做環保的羅華珍說:「希望大家一起來救地球,節省資源的過度開發,透過回收,如果再利用、使用,地球能長遠生息。做環保做的身體健康、做的很高興,自己還有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做一點點的貢獻,自己也高興。」
環保做了3年的李辛妹:「原本住在其他地方,心裡有想說要來做環保,後來因緣就遇到了!很歡喜來這裡,大家都非常歡喜,我覺得非常感恩,心中充滿著感恩與安慰,同時也改變我的生活的方式、去除不好的習氣。」旁邊的志工回想,以前李辛妹剛來到這裡的時候,可能無法融入,與人相處會有排斥的問題,薰法香、聽 證嚴上人的法語之後,改變了李辛妹,慢慢的現在她學會接納別人,還會主動邀請周遭朋友一起來做環保,成為人見人愛的菩薩。
平常都在觀音環保教育站做環保的劉桂花,每個月一次會到關渡園區領取功德款收據,分秒不空過,利用時間留下來在關渡做環保,劉桂花說:「我有發願要做環保,越做越有心得。幾年前有憂鬱症,經常都睡不著、睡不好、吃不下,有一次參加歲末祝福,跟 證嚴上人發願『如果(病)有好了,就要做慈濟』,於是就開始做(環保)下去了。做環保,好像有心靈的寄託。」
14年前的一場車禍,讓蔣惠芬昏迷不醒:「在我昏迷不醒的時候,有一位身穿藍色的師姊,帶我『上去』之後,聽到很吵的聲音,於是師姊輕輕一拍我就『下來』了!醒來之後,我的心理一直在想,她到底是誰?後來我看大愛台劇場,有一位師姊在垃圾桶撿回收,我看了她穿的衣服,像我夢裡面的那種情形,然後就到大愛台這邊問:『請問一下做環保在哪裡?』大愛台警衛一句『在後面』,但我找了幾趟都沒有找到。在(莫拉克)八八淹水那年,我七月底開刀,看到電視上的新聞,想捐錢,打電話都打不進去,所以親自到大愛台捐款,再一次詢問『做環保的在哪裡?』這次終於讓我找到了,很高興可以做環保了,但我的鄰居說:『妳剛開完刀,妳怎麼能能現在去這邊做!你在拖摩托車的時候,會用力,怕會傷到你的開刀處,過幾天再過去吧!』我聽他的話,過了幾天之後才去,就一直做到現在了。做環保做了六年,騎摩托車的時候會小心一點,不要傷到開刀的地方。到這邊心裡很舒服、很開心,可以跟大家講自己的苦處、自己好的地方,像這樣子日子過的很快樂。」
證嚴上人讚歎,節能減碳的良方,環保菩薩們都知道也做得到, 證嚴上人曾經慈示:「就像你們收回來的東西,你們都分得很乾淨、分得很清楚。我常常讚歎,在環保站隨便問一位老菩薩,『你知道這個塑膠是哪一類?』他手上拿著,搓一搓就說,『我知道,這PP啦、這PC啦!大家都知道,我怎麼不知道!』環保菩薩的智慧比師父還高,你們都比我清楚。因為你們分得很清楚,送去給廠商,廠商知道我們是經過愛心分類過,就可以不用很多的水洗,甚至不用洗,所以我們不只是省能源,連水源也省。」今天的社會工、商業發達,不就是這一群老年人在年輕時付出為家庭、為社會打穩了基礎,年紀大了、老了,還不停歇為社會、為大地無私地奉獻,無時無刻來做環保。無怪乎 上人讚歎環保菩薩是『大地的農夫』,感恩環保菩薩把握生命的良能,時時刻刻為大地付出,是人人學習的典範,也是為自己的生命寫下豐富的歷史。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新北市北投區報導
逾千環保志工相聚 歲末互道祝福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行腳,上午來到雲林聯絡處,參加雲嘉區環保志工歲末祝福,看到八、九十歲的環保老菩薩,仍然身強體健做環保,上人有感而發,希望大家珍惜健康,因為有健康的身體來做環保,來疼惜地球,地球才會健康,地球健康了,天災自然就減少。
證嚴上人 與 慈濟志工:「(上人好。) 我有沒有遲到?」
證嚴上人行腳,上午來到雲林連絡處,參加雲嘉區環保志工歲末祝福。
近一千三百位志工參加這場歲末祝福,人品典範戴清秀,年輕時賭博酗酒,接觸慈濟後,改頭換面,他說這是人生的一份禮物。
慈濟志工 戴清秀:「感恩上人賜我這份大禮物,讓我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果報,所以我現在真的是甘願做歡喜受。」
還有虎尾這群環保老菩薩,一字排開,平均年齡超過八十歲。
慈濟志工 丁添財:「九十歲的,再來八十八歲的,這位八十八歲,再來還有八十六歲的。」
環保老菩薩,身體健康,做環保,不懈怠,上人看了有感而發,希望人人珍惜健康,為疼惜地球而努力。
證嚴上人開示:「地球健康,就是我們人間的健康,地球若不健康,我們就沒辦法很平安。」
證嚴上人略受風寒,貼心的戴上口罩,發送給每位志工及會眾福慧紅包,祈求人人健康,事事平安。
張桂端 楊俊亭 雲林報導 Read more
氣候變遷冰河消融 浮現缺水危機
- Article Details

全球熱帶地區的冰河,超過七成位在南美洲國家祕魯,冰河融水拿來發電,供應全國四成電力,還有沿海沙漠的農業灌溉,然而,三十年來,冰河體積減少超過兩成,祕魯恐怕陷入缺水危機。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215 Read more
小蔬童黃千千 Young Vegetarian Huang Qian Qian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meet nine-year-old Qian Qian to learn why she remains firm in her decision to go vegetarian.
接著,帶各位認識9歲的千千,看看她為什麼這麼堅持吃素。 Read more
推廣環保身力行 逐戶回收善漣漪
- Article Details
為了鼓勵民眾守護大地,隨手做環保,印尼慈濟人來到北雅加達的「卡布瑪斯」社區,逐戶收取回收物,希望讓當地居民養成資源分類的習慣。(11/15)
印尼北雅加達的「卡布瑪斯」社區,每個月都有一次環保活動,當地慈濟志工會逐戶拜訪,收取回收物。
慈濟志工 許英元:「我們想要鼓勵這個社區來做環保,環境的整潔,有賴於人們對環境的感受力,所以我們會不斷的從旁協助。」
有居民參與了半年,從一開始的被動配合,到現在已經變成一種生活習慣,環保二字,不再那麼的抽象。
民眾 克里斯多佛:「很多回收物像塑膠製品寶特瓶,以往這些東西我們就丟掉,現在有慈濟志工來的話,我們會就收集好交給慈濟。」
為守護大地盡一分力,已成為這個社區最流行的活動。
莉娣婭 文森佐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寶特瓶船蘊智慧 淹水充當救生船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計順市有兩個里,2009年曾經因為颱風侵襲,淹水十英尺高(10-feet),慈濟菲律賓分會曾經發放大米,幫助鄉親。最近,慈濟志工送上一份很實用的大禮「寶特瓶船」,這是菲律賓分會在參加過比賽、又改良之後的作品,在淹水時可以當作救生船用。
送禮,要送進心坎裡。在計順市有兩個里,居民們很需要救生船。
里民代表委員 維爾弗雷多:「寶特瓶船對我們很有幫助,因為我們里常常淹水,(2009年)颱風我們曾經歷洪水,颱風夾帶著西南氣流,往往兩到三個小時之內,好幾條街道就會淹水,寶特瓶船很容易進到淹水區,因為它有輪子,慈濟送我們寶特瓶船,我們就可以救出需要幫助的人。」
里民代表主席 里查:「這真的很令我驚訝,因為我們總是丟掉寶特瓶,但現在它可以被做成一艘船,還可以救人就像眼前的這一艘。」
他們曾經在2009年經歷過十英尺高的水災,也接受過慈濟愛心大米。如今再獲贈寶特瓶船,若難以避免的颱風來襲,慈濟人的關懷,就在身旁。
丹尼斯 朱琉斯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08 December 2015
環保教育從小起 幼教老師來取經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希望孩子們在幼兒園階段,能注入環保的觀念、環保的重要性,並教導孩子們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做起。12月3日,慈濟基金會人資處幼托室的陳瑢菂老師及陳麗君老師,一同前往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來了解環保人文及寶特瓶的生產過程,也希望能變成教案,來教學、推廣給幼兒們。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一樣產品,都是由全台灣的環保菩薩親手把寶特瓶做分類,。而每一樣產品的背後,都有每一位環保菩薩感動的故事,所以大愛感恩希望把這份感人、感動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積極推動寶特瓶回收、環境教育,以國家「環保教育領域」認證而努力,並邀請慈濟教聯會的老師們,一同討論出豐富的環境教育課程。目前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出四大單元,分別「地球發燒了」、「城市礦產」、「搖籃到搖籃」及「慈悲科技」,而且每個單元都特別設計從國小到成年人的教學方案,讓每個階段的年齡層,能來了解及學習怎麼來愛護地球。幼托室的陳瑢菂老師說:「看到大愛感恩科技裡面有幾個系列,其中裡面的大愛狗、感恩貓會受小朋友喜歡,透過一些動畫或故事,讓孩子能對於這些環保產品,有一些感覺及連結。」
參訪過程中,也參觀了研究室,來了解如何把寶特瓶變成產品的製造過程。幼托室的陳瑢菂師姊說:「了解後端的製作,有這麼多的過程,把寶特瓶壓成塑膠碎片,然後在融成酯粒,酯粒再做出紗,然後再由紗變成線。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實際的半成品,能跟孩子們教育之外,也希望讓他們摸一摸、看一看。」
在未來不僅只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境教育場域學習,同時也期待能將此套教學內容帶入學校、社區,一同將環保理念傳遞到更多學生、社區民眾的心中,同時也帶動家庭落實「與地球共生息」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環保教育從小起 幼教老師來取經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希望孩子們在幼兒園階段,能注入環保的觀念、環保的重要性,並教導孩子們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做起。12月3日,台北慈濟幼兒園籌備處幼托室的陳瑢菂老師與花蓮大愛幼兒園陳麗君老師,一同前往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來了解環保人文及寶特瓶的生產過程,也希望能變成教案,來教學、推廣給幼兒們。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每一樣產品,都是由全台灣的環保菩薩親手把寶特瓶做分類,。而每一樣產品的背後,都有每一位環保菩薩感動的故事,所以大愛感恩希望把這份感人、感動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積極推動寶特瓶回收、環境教育,以國家「環保教育領域」認證而努力,並邀請慈濟教聯會的老師們,一同討論出豐富的環境教育課程。目前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出四大單元,分別「地球發燒了」、「城市礦產」、「搖籃到搖籃」及「慈悲科技」,而且每個單元都特別設計從國小到成年人的教學方案,讓每個階段的年齡層,能來了解及學習怎麼來愛護地球。幼托室的陳瑢菂老師說:「看到大愛感恩科技裡面有幾個系列,其中裡面的大愛狗、感恩貓會受小朋友喜歡,透過一些動畫或故事,讓孩子能對於這些環保產品,有一些感覺及連結。」
參訪過程中,也參觀了研究室,來了解如何把寶特瓶變成產品的製造過程。幼托室的陳瑢菂師姊說:「了解後端的製作,有這麼多的過程,把寶特瓶壓成塑膠碎片,然後在融成酯粒,酯粒再做出紗,然後再由紗變成線。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實際的半成品,能跟孩子們教育之外,也希望讓他們摸一摸、看一看。」
在未來不僅只在大愛感恩科技的環境教育場域學習,同時也期待能將此套教學內容帶入學校、社區,一同將環保理念傳遞到更多學生、社區民眾的心中,同時也帶動家庭落實「與地球共生息」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挽救地球之肺!積極復育見成效
- Article Details

巴西水壩破裂(11/5),引發巴西最嚴重的生態危機。環境部長痛心之餘,對外宣布巴西,保育雨林出現成效,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不過全國的農工業發展,造成的溫室氣體,還是占了全部的三分之一。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214 Read more
水是大生命!省水.惜水落實生活
- Article Details
透過實作與影片,慈濟志工帶領學童了解省水的祕訣,而也和家長一起分享,該怎樣和孩子、長輩溝通。
一大桶的水,看起來分量不少,但是分站實驗後,讓學童發現,原來小水滴,滴滴珍貴,那麼生活中該怎麼做呢?
學童 劉家妤:「洗手的時候,水要開少一點。」
學童 張思怡:「可以用洗澡水拿去澆花。」
讓孩子動腦想,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省水的概念,還要分享給同學,這樣的親子成長課程,不只孩子有收穫!
家長 彭佳琪:「家長是小孩子的模,我本身也是從事安親班的行業,所以我也要去做一個孩子的樣,能夠讓我的孩子們,不管是自己的孩子,或者安親班的孩子,都能夠更好。」
透過慈濟志工的經驗分享,如何調整情緒與腳步,參加親子課程的家長,有不少感觸。
小細節大學問,孩子與父母都在學習,讓自己遭遇不同挑戰時,更有大的智慧去面對!
王沈香 趙國男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Read more
與地球共生息 環保觀念幼扎根
- Article Details
哥打丁宜慈濟志工,走入當地兩所小學,宣導環保,把環保觀念帶給820位小朋友,讓他們在生活中落實環保。從8月份開始就因為乾旱缺水,而飽受分階段配水之苦的「邊佳蘭四灣育本華小」學生,透過惜水遊戲,更加體會水資源的重要。
志工 :「我可以節省50%的能源喔。」
身上掛著各種汽水瓶,告訴小朋友回收寶特瓶的好處,哥打丁宜慈濟志工分別走入兩間小學宣導環保。
智南華小校長 林成屆 :「我們想藉助慈濟的力量,加強同學們、老師們,對環保的意識。」
智南華小老師 謝俐芳 :「自己帶購物袋,這個是非常好(的觀念),也必須要身體力行,因為我們多做就會習慣。」
智南華小學生 陳芳玲 :「人類弄到整個世界都有垃圾,怎麼我們全部不能回收呢,怎麼不可以弄乾淨呢,怎麼一定要弄骯髒,那些可以環保的都可以拿去環保。」
從遊戲中,體會水資源的珍貴,三個月來,因為乾旱缺水而過著一天有水用,兩天沒水用的孩子們,感受更深。
四灣育本華小學生 黃詩梅 :「我們不要浪費水,因為等下我們的水越來越少。」
四灣育本華小學生 謝佳芸 :「水源很珍貴,我會在沖涼的時候,在腳底下放一個盆,然後盆裡面的水拿去洗地。」
四灣育本華小校長 陳招喜 :「用了水的時候開關都要關好,然後教他們回到家裡也是一樣。」
啟發兩間小學820位孩子的環保意識,學會珍惜資源,地球的未來才能永續。
張曉慧 莊麗晶 吳福隆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馬環保陳素月 In Malaysia Environmental Chen Suyue
- Article Details
Turning to Malaysia, we meet Tzu Chi care recipient Chen Suyue, from Johor Bahru, who has turned from a receiver to a giver. At the lowest point of Chen’s life, she received Tzu Chi’s help, which inspired her to reciprocate Tzu Chi’s kindness by recycling. Her efforts have deeply touched her neighbors, who have also joined her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鏡頭轉到馬來西亞,我們看新山的慈濟照顧戶陳素月,她從手心向上,改變成為手心向下,在她人生低潮,她獲得慈濟的幫助,也啟發她透過做環保,回饋慈濟,她的努力感動了她的鄰居,讓他們也加入她,保護環境。 Read more
落實社區環保 一同『手』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志工為什麼愛做環保?是愛地球、愛上人、愛子孫。環保與地球這是一體,因為地球是我們在住的,不只是我們要住的,還有我們的子子孫孫要住,所以地球能好好保護好,這就是我們要努力。人人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發好願。希望人人重視環保教育,除了做環保維護地球,更要自我充實,宣導人人做環保愛地球,大地才會平安。11月29日,天氣晴朗的周末,上千位環保志工匯聚在三重、關渡園區兩地,舉行年度環保志工領證暨精進日。
服務大愛感恩的李明瑩,今天也滿懷欣喜地從常住師父手中領取到環保志工證。李明瑩自今年7月起,投入社區環保,承擔開環保車與做夜間環保,回想自己進入大愛感恩科技之前,從不知自己是這麼有福的人,在日後許多志工活動中,也深刻的體會出感恩、尊重、愛。
因為落實社區環環保,李明瑩深深感受到環保菩薩心寬念純的心念,更理解「不說感恩難」。『恩』這個字上面一個『因』,下面一個『心』,而環保的實做,不但能淨化大地,也真的能淨化自己的心念,並發願參與於明年培訓,精進慈濟菩薩道上。
「法喜服、法喜『福』大愛感恩科技回收7個寶特瓶可以做一件衣服,今年慈濟環保25周年,感恩環保菩薩, 證嚴上人贈送環保菩薩每人一件灰色大愛環保衫。灰色代表包容,感恩天地的包容由,是黑、白大愛紗合捻而成,紗線並採用十字斷面溝槽設計,疏濕快乾,更重要的是加入奈米級科技涼感紗,在外活動感到涼感舒適,也不怕做環保之餘殘留汗漬,同時大愛感恩科技也與全省受證環保菩薩結緣一對袖套方便環保菩薩資源分類。
「做環保很好,志工們要自我保護,無論是開車駕駛,或搬運載送環保物品,大家都應該隨時戴好安全帽。分類時要戴手套、口罩,隨時注意安全,要了解環保站滅火安全 配備與使用方法。」宗教處張涵釣提醒所有環保菩薩們,守護大地更要保護自己。
近年科學家不斷呼籲全球暖化、生態浩劫,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母親,環保是人人的責任,感恩環保薩用心用愛耕耘大地,造就人間淨土,祈願更多人一同『手』護大地,遍灑大愛善種,造福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曹書豪 台北市關渡報導
Read more落實社區環保 一同『手』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志工為什麼愛做環保?是愛地球、愛上人、愛子孫。環保與地球這是一體,因為地球是我們在住的,不只是我們要住的,還有我們的子子孫孫要住,所以地球能好好保護好,這就是我們要努力。人人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發好願。希望人人重視環保教育,除了做環保維護地球,更要自我充實,宣導人人做環保愛地球,大地才會平安。11月29日,天氣晴朗的周末,上千位環保志工匯聚在三重、關渡園區兩地,舉行年度環保志工領證暨精進日。
服務大愛感恩的李明瑩,今天也滿懷欣喜地從常住師父手中領取到環保志工證。李明瑩自今年7月起,投入社區環保,承擔開環保車與做夜間環保,回想自己進入大愛感恩科技之前,從不知自己是這麼有福的人,在日後許多志工活動中,也深刻的體會出感恩、尊重、愛。
因為落實社區環環保,李明瑩深深感受到環保菩薩心寬念純的心念,更理解「不說感恩難」。『恩』這個字上面一個『因』,下面一個『心』,而環保的實做,不但能淨化大地,也真的能淨化自己的心念,並發願參與於明年培訓,精進慈濟菩薩道上。
「法喜服、法喜『福』大愛感恩科技回收7個寶特瓶可以做一件衣服,今年慈濟環保25周年,感恩環保菩薩, 證嚴上人贈送環保菩薩每人一件灰色大愛環保衫。灰色代表包容,感恩天地的包容由,是黑、白大愛紗合捻而成,紗線並採用十字斷面溝槽設計,疏濕快乾,更重要的是加入奈米級科技涼感紗,在外活動感到涼感舒適,也不怕做環保之餘殘留汗漬,同時大愛感恩科技也與全省受證環保菩薩結緣一對袖套方便環保菩薩資源分類。
「做環保很好,志工們要自我保護,無論是開車駕駛,或搬運載送環保物品,大家都應該隨時戴好安全帽。分類時要戴手套、口罩,隨時注意安全,要了解環保站滅火安全 配備與使用方法。」宗教處張涵釣提醒所有環保菩薩們,守護大地更要保護自己。
近年科學家不斷呼籲全球暖化、生態浩劫,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母親,環保是人人的責任,感恩環保薩用心用愛耕耘大地,造就人間淨土,祈願更多人一同『手』護大地,遍灑大愛善種,造福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環境。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曹書豪 台北市關渡報導
Read more慈濟前進法國巴黎 宣導環保理念
- Article Details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今天起在法國巴黎展開,這次會議目標除了鎖定繼京都協議書後的新協議,會場也有來自各地的非政府組織設立宣導攤位。其中今年已經連續第三年,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現場設有宣導攤位的慈濟基金會,在大會開始前,來自世界各國的志工,也為宣導工作做好準備。
討論如何擺設福慧床,到攤位佈置,慈濟志工為巴黎氣候變遷會議做足準備工作。
美國慈濟志工 曾慈慧:「因為我們這次做一個(宣導)是宗教的創造力,另一個是啟發愛心行動,最重要的是讓人家明年1月11號這一天,全球一起來吃素。」
這一次慈濟宣導攤位,匯聚了來自台灣、法國、美國、德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國世界愛心,也結合證嚴上人智慧,希望藉助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平台,呼籲大家用行動來保護地球。
美國慈濟志工 曾慈慧:「因為大家一直在講節能減碳,大家都有想說,我們應該要做,可是怎麼做,如果從我們自己開始來做,每天我們都力行多走路,多騎自行車,多做運動,多乘公共汽車工具,那這樣子的話,我們在各個方面,食衣住行,我們可以省多少能源。」
志工的宣導只能提高環保意識,唯有透過實際行動,我們才能為下一代留一個乾淨的地球。
黃照峰 林志勇 法國報導 Read more
肺癌腦轉善盡生命 捐善款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行腳台中靜思堂,照顧戶把握難得的因緣,前來跟上人分享心中的感動。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生命故事,但現在堅持的心念相同,翻轉手心,希望能做一名手心向下的有福之人。
慈濟志工 朱秀麗:「她一看到師父很感動 很感恩。」
親眼見到上人,照顧戶李女士,感動得淚流不止,她是肺腺癌患者,癌細胞擴散到腦部,最近李女士完成心願,賣掉房子捐出部分善款,天天跟緊志工腳步,做環保不停歇
慈濟照顧戶 李女士:「環保我要做到, 做到我不能做的時候。」
一樣認真做環保的照顧戶曾同學,爸媽離異,家中經濟全依靠年邁的阿公阿嬤負擔
慈濟照顧戶 曾同學:「師姑進來關懷我們, 就帶來很多正能量, 遇到挫折, 她就說沒關係都會過的。」
慈濟人帶來希望,幫忙負擔學費,目前曾同學就讀物理治療系,最大心願,能到台中慈濟醫院膚慰病苦
證嚴上人開示:「志在救人, 不是在賺錢, 自己的品質要守好。」
慈濟人長年關懷弱勢家庭,培養好情誼,照顧戶翻轉手心,做利益人群付出的有福之人
證嚴上人開示:「希望啟發更多人的愛心, 啟發更多人, 有虔誠的祝福的心。」
黃子玲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Monday, 07 December 2015
Bring Warmth to the World with Great Love from our Heart
- Article Details
“What’s the most blissful life?” Someone once asked. “A Life full of Love,”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answers. Bring warmth to others during cold days, food to the hungers, and aid to the needy; these are all examples of selfless Great Love, and blissful life in the Master’s definition. Only through such dedication, we shall see a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world.
With DA.AI’s new Eco Knitted Scarf, we can feel Dharma Master Cheng Yen’s intention when she started building the Tzu Chi Hospital in Haulien with very limited resources few decades ago. “It is not the amount of donation that’s important, but rather each person’s good heart of selfless contribution. Through the fundraising process for the hospital, Tzu Chi has also fundraised millions of great compassionate hearts.”
The purpose of a scarf was to keep warm in the cold regions of the north, as well as provide protection from wind and sand; however, has evolved into a symbol of fashion in the recent history. Now, with its eco-friendly material and thousands of people’s love put into it, DA.AI has turned the Eco Knitted Scarf into a symbol of Great Love, and the perfect gift for family and friends in the cold winter days to come.
“It wasn’t easy making DA.AI’s first kitted scarf,” designer Chen said, “keeping both 50% or above of recycled PET material principle and a soft gentle touch, we conducted many testing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finally find the perfect balance.”
DA.AI’s new Eco Knitted Scarf, combining recycled PET material with wool to reach the perfect balance of eco-friendly and soft gentle touch, comes in three different colors: Angel Blue, Accommodating Grey, and mix of both. We wish to provide warmth and elegance to you in cold winter; moreover, all of DA.AI’s product is filled with thousands of people’s love and dedication to protect the planet, and our wish of bringing harmony to the world.
Read more溫情在人間 慈愛暖心田
- Article Details
有人問:「最幸福的人生是什麼?」 證嚴上人開示:「有愛的人生最幸福。」在天冷時,給人溫暖、當有人餓著肚子時,給人添碗飯、在有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不為自己之利,而為天下群生之「利」,便是「愛」。慈濟人付出愛,溫暖眾生,為天下群生之「利」,祈求天下祥和。
在冬天時,低溫襲來,身體冷支支,直打哆嗦,當您圍著一條大愛感恩科技 " 環保 " 針織圍巾,可以感受到證嚴法師當年在東部為救眾生而蓋醫院時的那一念心?「真正可貴的是每個人發願付出那顆心,涓涓滴滴除了將錢聚少成多,更可貴的是,同時也匯聚了千萬顆誠意可感的慈心。」
圍巾起源於北方地區,最初只是簡單的禦寒保暖功能,後來出現了一種紗巾,在防風、禦沙的同時,也起了美觀的作用。隨著人們追求時尚,圍巾,看似簡單的物品,慢慢成為了時尚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有服裝專家表示,圍巾是配飾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因為它的實用性以及變化萬千的功能性與裝飾性。嚴格來說,圍巾是個沒有明顯潮流的配飾品。朋友之間選禮物,或者冬天贈禮時,都會選圍巾,代表關懷,是一種溫心、細膩、給你溫暖的表示。
設計師陳品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一直以來沒有環保針織圍巾產品,所以想開發環保針織圍巾。在大愛感恩堅持環保大愛紗再生成分必須要百分之五十以上含量的自我要求下,剛開始在製造開發的過程中,所能達到手感、蓬鬆、柔軟等均令人不滿意,為了克服這些困難,紗線經過反覆捻製、測試,以及試做多次的針織圍巾樣品,才成功克服這個困難。
大愛感恩科技新推出暖心系列─環保針織圍巾。細密又柔軟的針織圍巾,與以往的圍巾大不相同,添加了羊毛,溫暖又舒適,是冬天保暖的必備品。針織圍巾共有三個顏色:慈愛藍、包容灰及雙色。在寒冬中溫暖您的脖子,同時也溫暖您的心。針織圍巾可以當成披肩或者多種的穿戴,展現出簡約高雅的特質。最重要的是,每樣環保織品都是環保菩薩傳遞溫暖、護心、護身溫暖滿人間,慈愛如藍天般的愛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
![]() |
溫情在人間 慈愛暖心田
- Article Details
有人問:「最幸福的人生是什麼?」 證嚴上人開示:「有愛的人生最幸福。」在天冷時,給人溫暖、當有人餓著肚子時,給人添碗飯、在有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不為自己之利,而為天下群生之「利」,便是「愛」。慈濟人付出愛,溫暖眾生,為天下群生之「利」,祈求天下祥和。
在冬天時,低溫襲來,身體冷支支,直打哆嗦,當您圍著一條大愛感恩科技 " 環保 " 針織圍巾,可以感受到證嚴法師當年在東部為救眾生而蓋醫院時的那一念心?「真正可貴的是每個人發願付出那顆心,涓涓滴滴除了將錢聚少成多,更可貴的是,同時也匯聚了千萬顆誠意可感的慈心。」
圍巾起源於北方地區,最初只是簡單的禦寒保暖功能,後來出現了一種紗巾,在防風、禦沙的同時,也起了美觀的作用。隨著人們追求時尚,圍巾,看似簡單的物品,慢慢成為了時尚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有服裝專家表示,圍巾是配飾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因為它的實用性以及變化萬千的功能性與裝飾性。嚴格來說,圍巾是個沒有明顯潮流的配飾品。朋友之間選禮物,或者冬天贈禮時,都會選圍巾,代表關懷,是一種溫心、細膩、給你溫暖的表示。
設計師陳品穎表示,大愛感恩科技一直以來沒有環保針織圍巾產品,所以想開發環保針織圍巾。在大愛感恩堅持環保大愛紗再生成分必須要百分之五十以上含量的自我要求下,剛開始在製造開發的過程中,所能達到手感、蓬鬆、柔軟等均令人不滿意,為了克服這些困難,紗線經過反覆捻製、測試,以及試做多次的針織圍巾樣品,才成功克服這個困難。
大愛感恩科技新推出暖心系列─環保針織圍巾。細密又柔軟的針織圍巾,與以往的圍巾大不相同,添加了羊毛,溫暖又舒適,是冬天保暖的必備品。針織圍巾共有三個顏色:慈愛藍、包容灰及雙色。在寒冬中溫暖您的脖子,同時也溫暖您的心。針織圍巾可以當成披肩或者多種的穿戴,展現出簡約高雅的特質。最重要的是,每樣環保織品都是環保菩薩傳遞溫暖、護心、護身溫暖滿人間,慈愛如藍天般的愛心。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
![]() |
電器維修好本領 環保站發揮大用
- Article Details
誰說從職場退休下來,就只能四處無所事事,或是待在家,等待年華老去。在台北慈濟八德環保站,就有兩位七十多歲的志工,同樣擁有一手科技維修專業,雙雙在環保站,找到生命的新亮點。
慈濟志工 吳國義:「這裡等於是我們的輕安居。」
一句話,道盡晚年心聲。現年77歲,吳國義在退休前,是經營電器行,退休後,移民到了阿根廷住了二十多年,四年前回到台灣,來到環保站,發揮維修專長。
慈濟志工 吳國義:「每天有人拿東西來,(說)吳師兄 拜託,我這個東西來給我看看 修理,一早來 人家就跟你說一聲感恩,我們修理好了,他下午來拿了 又一個感恩,你看每天我們都有人在祝福,你看身體好不好 一定會好的。」
晚年生活,73歲的梁文雄,同樣越活越精彩。林林總總廢棄電器,甚至是故障時鐘,只要經過他的巧手,都能賦予新生命。
環保志工 梁文雄:「我們是有受訓過,譬如到國外受訓,到日本 到英國去受訓。」
本身擁有科技園區,維修工程師專業,退休七年後,在慈濟人接引下,和太太兩人來到環保站,也終於脫離了,天天在家看電視,夫妻倆大眼瞪小眼的日子。
梁文雄的太太 陳愛錦:「我婆婆有失智,那當然就擔心說,他(退休後)沒事做,不想動的時候 就會(失智)。」
環保志工 梁文雄:「你看鐘 每個都走走走,心裡就覺得說很棒棒,而且人家師兄師姊拿到外面,人家都惜福 說師兄這個(很好),我都很高興。」
退而不休,誰說老來只能等待夕陽西下,這兩位長者七十歲的生命,才正要發光發熱。
蕭志傑 林家慧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果皮廚餘善加利用 製作環保酵素
- Article Details
台南慈濟高中一年級共三個班級,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訪大灣環保教育站,除了環保實作,也製作環保酵素,透過體驗,學生知行合一,更了解分類的細項,也深刻感受到環保志工的辛苦,發願從自己做起落實分類。
這邊同學認真攪拌桶子裡的糖水,那邊同學則是將果皮和廚餘混合秤重,原來他們正在學習做環保酵素。
台南慈濟高中學生 謝縈家:「做成酵素的話可以減少垃圾量,然後也可以就是減少平常我們使用化學藥劑。」
慈濟志工 楊雪琴:「可以隨身攜帶,如果說在外面的話,自己噴灑的話可以防蚊,也可以回去跟父母親做互動。」
期盼學生能把環保理念帶回家裡影響家人,而分類得越細,回收的價值就越高,學生們用心學,也體會到自己造成太多地球的負擔。
台南慈濟高中學生 許書萍:「多使用環保袋,如果沒有環保袋,也可以將使用過的塑膠袋清洗之後再次使用。」
台南慈濟高中老師 陳泓緻:「真正的由心出發,想要愛護這個地球,想要愛護這個大地。」
從自己做起,改變習慣,落實環保生活,每個人小小的付出,就能讓地球變得更好。
真善美志工 李迎禎 高鵬州 台南報導
Read more
鋪柏油地接電燈 環保牽起善效應
- Article Details
心富大幸福,分享她的故事。慈濟志工游金花,曾經就這麼背著孫子,去做環保。她認真的身影,感動到政府部門,專責鋪柏油,里長也為她牽電燈。做環保,做了這麼多年,她不忘初心。
慈濟志工 游金花:「我第一次就是聽到師父說,用我們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因為我不識字。上人還說,沒關係,筷子有筷子的功能,碗有碗的功能。我就跟我們這些環保菩薩說,我們大家都有功能耶,我們大家來做環保,認真做。那時候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做,我又聽上人說,只有兩隻手來做環保也不夠,需要千手萬手萬萬手來做。我都小孩(孫子)背著,車騎著,就去到很遠地方載回收,不是因為載回來可以賣很多錢,我是想要讓大家知道,可以來這邊做環保。環保點我差不多搬了五個地方,以前這邊沒有電燈,我就拿燈來這邊做,做到12點。(有一天)他(前太保市市長)跟他的助理來到這邊,看到我做這個公益事情,可是我這邊地(田埂路)會坍陷,人家師兄要來載,如果下雨路就會坍陷,車會滑,現在市長來了就跟我說,看你做得這麼高興,我來幫你鋪柏油地。現在又換我們的里長,說你在這邊做,黑漆漆,你拿電燈在這邊做,不然我幫你牽電燈,我們的環保站就變得很舒適,有路又有電燈。因為在這邊做的(志工),他們的父母都往生了,已經沒有娘家可以回,所以每一天都要回我們的娘家,就是我們的環保站。我如果煮東西來給他們吃,他們就會說我阿母又來。(希望)他們吃到這個歡喜飯菜,他們就可以消化掉(壞心情),這些心結就都可以解開。」
慈濟志工 葉盧梅:「很好,我們來做環保,就會煮東西給我們吃,煮得很豐盛,吃得很不好意思,她都笑得很開心,很開心看到她,看到她就心情好。」
慈濟志工 陳秀子:「不管遇到什麼人她都很高興,一個小偷偷她的東西,她就叫我們大家念佛回向給那個小偷。」
慈濟志工 游金花:「我們如果在家坐著靜靜念佛,也會念到打瞌睡,你如果來這邊做環保邊念佛,是不是會比較高興,身體又會變好,我們歡喜心是良藥,我們如果都沒有生氣,就是消業障。我們心中有佛法,有法我們就要去行(做),你光只有念佛也不夠,我們還要去做。」
採訪撰稿:吳玉芬
攝影剪輯:林鑫宏 Read more
三重二梯盧嬡德 Malaysia Lu Aide
- Article Details
Former patient of the Tzu Chi Dialysis Center in Penang, Malaysia Lu Aide used to be very shy. However, inspired by Tzu Chi’s ideals, Lu decided to dedicate herself to the practice of recycling and help spread the organization’s philosophy to the public. Recently, Lu traveled to Taiwan where she received her volunteer certification.
曾經在馬來西亞檳城洗腎中心洗腎的盧嬡德,曾經是個內向的人,但是受到慈濟理念所感動,她決定投入做環保以及散播慈濟的理念,最近她來到台灣,授證成為慈濟志工。 Read more
遲暮人生不空過 善用良能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住在馬來西亞的吳淑瓊,76歲了,仍然勤奮做環保。四年前開始,不論晴天雨天,只要是環保日她都風雨無阻到環保站報到。阿嬤秉持一個救地球的簡單信念,就算膝蓋疼痛,也要堅持做環保。做環保讓她忘記疼痛,而且越做越精神。
每星期的環保日,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吳淑瓊阿嬤,期待這一天。
環保志工 吳淑瓊:「阿嬤去做環保了,你看家。」
做環保讓阿嬤很歡喜,除了環保日,每星期阿嬤最少會有兩天,一定準時到慈濟斯理宮巴環保站報到。
慈濟志工 王國開:「我們這邊都會輪流來載這些老菩薩去做環保,因為他們都沒有交通工具。」
來到環保站,一下車76歲的阿嬤,動作很利落,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
環保志工 吳淑瓊:「每天都有想著做環保,因為要救這個地球,要付出,要大家好,我們出來有講有笑,回去也不會累。」
雖然膝蓋偶爾發作疼痛,卻無阻阿嬤做環保。
環保志工 吳淑瓊:「滿了滿了,丟不進去了。」
這裡的環保站沒有鐵皮屋可以存放資源,只能靠集裝箱來收集物資。集裝箱從原本一個,增加到現在的3個。靠的是這群婆婆媽媽用心做環保。他們不怕辛苦,汗水下,大家希望留一個乾淨的地球給下一代。
真善美志工 賴龍民 黃鉅程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涓滴儲蓄幸福 世間美善溫暖
- Article Details
隨著慈濟賑災團前往土耳其採訪,大愛電視台同仁深入暸解到為了逃避戰火引起之敘利亞難民孩童失學問題,11月18日發起了一個投竹筒捐善款、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活動,為這些失學孩童們儲蓄幸福、籌募教育金。大愛感恩科技 11月20日,楊竣翔師兄從在大愛台工作的同修知道此訊息、並帶回內湖一個竹筒,希望讓大愛感恩科技的全體同仁也能有參予此次勸募善款機會,發起響應,將這份愛心匯聚,作為支援戰火下苦難失學孩童的教育重建基金。
因為種族、宗教與政治立場的對峙,四年多來的敘利亞內戰,已經造成了成千上萬敘利亞人民的逃難奔走、流離失所。基於宗教的慈悲大愛與國際人道尊重的關懷,慈濟基金會已經陸續展開多次的國際援助工作,包括近期在土耳其援助敘利亞難民孩童的就學問題。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不單單因為教育是孩子與社會的希望,這更如 上人開示:是在「消弭他們幼小心靈中,因為逃難與戰亂中,所埋下仇恨的種子。」
每一個竹筒上都有一張照片,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是滿納海小學3年A班的學生們,同仁們可以直接看到大家善心援助的對象;另外,掃描竹筒上的QR Code,還可以看到相關新聞報導,透過這個巧思設計,拉近了彼此心的距離,也表達真切的情誼。土耳其境內有243所敘利亞學校,均為私校、俗稱寫字樓,滿納海中小學是土耳其第一所正式成立、半公立的中小學,由敘利亞教育事務委員會註冊及土耳其教育部備案,學校均可核發學歷證明。學校阿拉伯文發音「滿納海 (Menahel) 」字義為『沙漠中的泉源』,象徵知識如泉湧,源源不絕。
愛無所不在、滿納功德海,大愛台東部中心的王思彣師姊日前也送了敘利亞竹筒,到大愛感恩科技花蓮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在低碳概念館服務的莊明薏師姊向每一位蒞館的大德們說明:「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受苦,包含慈濟現在在土耳其幫助的敘利亞難民。期望她能發揮愛心,儲蓄一份善念。」其中一位結完帳時,當場投下500元,明薏師姊好像比中獎還歡喜,開心的與王思彣姊分享這份喜悅。這充分展現台灣人愛心無處不在,看到眾生離苦得樂,比誰都還開心。
感恩每個人每天持續的儲蓄幸福與發好願,願天下無災無難。感恩!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 希望透過這一份的關懷與訊息的傳遞,能夠帶動起人人的善念與愛心,讓同住在地球村另一端苦難孩童們得以復學,這一群正身陷戰亂蹂躪、愁雲慘霧的苦難災民們重現生機,因為「人間有愛、宗教溫暖」。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涓滴儲蓄幸福 世間美善溫暖
- Article Details
隨著慈濟賑災團前往土耳其採訪,大愛電視台同仁深入暸解到為了逃避戰火引起之敘利亞難民孩童失學問題,11月18日發起了一個投竹筒捐善款、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活動,為這些失學孩童們儲蓄幸福、籌募教育金。大愛感恩科技 11月20日,楊竣翔師兄從在大愛台工作的同修知道此訊息、並帶回內湖一個竹筒,希望讓大愛感恩科技的全體同仁也能有參予此次勸募善款機會,發起響應,將這份愛心匯聚,作為支援戰火下苦難失學孩童的教育重建基金。
因為種族、宗教與政治立場的對峙,四年多來的敘利亞內戰,已經造成了成千上萬敘利亞人民的逃難奔走、流離失所。基於宗教的慈悲大愛與國際人道尊重的關懷,慈濟基金會已經陸續展開多次的國際援助工作,包括近期在土耳其援助敘利亞難民孩童的就學問題。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不單單因為教育是孩子與社會的希望,這更如 上人開示:是在「消弭他們幼小心靈中,因為逃難與戰亂中,所埋下仇恨的種子。」
每一個竹筒上都有一張照片,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的是滿納海小學3年A班的學生們,同仁們可以直接看到大家善心援助的對象;另外,掃描竹筒上的QR Code,還可以看到相關新聞報導,透過這個巧思設計,拉近了彼此心的距離,也表達真切的情誼。土耳其境內有243所敘利亞學校,均為私校、俗稱寫字樓,滿納海中小學是土耳其第一所正式成立、半公立的中小學,由敘利亞教育事務委員會註冊及土耳其教育部備案,學校均可核發學歷證明。學校阿拉伯文發音「滿納海 (Menahel) 」字義為『沙漠中的泉源』,象徵知識如泉湧,源源不絕。
愛無所不在、滿納功德海,大愛台東部中心的王思彣師姊日前也送了敘利亞竹筒,到大愛感恩科技花蓮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在低碳概念館服務的莊明薏師姊向每一位蒞館的大德們說明:「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受苦,包含慈濟現在在土耳其幫助的敘利亞難民。期望她能發揮愛心,儲蓄一份善念。」其中一位結完帳時,當場投下500元,明薏師姊好像比中獎還歡喜,開心的與王思彣姊分享這份喜悅。這充分展現台灣人愛心無處不在,看到眾生離苦得樂,比誰都還開心。
感恩每個人每天持續的儲蓄幸福與發好願,願天下無災無難。感恩!為需要的人儲蓄幸福。 希望透過這一份的關懷與訊息的傳遞,能夠帶動起人人的善念與愛心,讓同住在地球村另一端苦難孩童們得以復學,這一群正身陷戰亂蹂躪、愁雲慘霧的苦難災民們重現生機,因為「人間有愛、宗教溫暖」。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內湖報導
Read moreSunday, 06 December 2015
2015,12/06 雲南余暉師姊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6日(日) 11:00~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12/07 【養生養心法】 花蓮慈濟醫院 許瑞云醫師 演講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7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哈佛醫生 養心養身法


綠色品牌心設計 設計企劃新創舉
- Article Details
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 「國際商品設計論壇」,邀請method inc. 採購企劃公司創辦人,同時也是designtide策展人山田遊 (Yu Yamada) 先生分享 「商品開發到企劃之設計過程」。
method inc.賣的不是商品,而是訊息、而是服務,由一群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共同成立。從商店的規劃,幫公司找到合適的商品類別及商店展示陳列規劃設計;商品開發,找到新商品的切入點,再將特色和優點強調出來,從細微處創造新的價值;舉辦活動,例如「工廠的祭典」,將小型工廠移到現場製作展示,讓消費者知道商品是如何製作出來和由誰做的,了解商品背後的故事並產生連結後會更願意去購買使用;在來透過名稱、概念、宣言文、組合架構、風格和做法等品項的整合,最後,市場採購選品,將對的東西賣到對的地方和對的人。
「我不是設計師,是一名採購,談及與設計界的關連,是持續從事『策展人(curator)』或『製作人』的工作。為了能讓這世界持續產出更多美好,我竭盡全力支援生產美妙事物的設計師們,成為他們身後的助力,與他們一同向前邁進。」山田遊先生分享。
聆聽演講內容,山田遊講師做的工作似乎不是設計師,比較像是一名商品仲介、商品企劃者,山田遊先生強調設計本質的重要性,也不認為好的設計就能賣得好。與method inc.合作的對象首先公司的體質就要好,不僅資金營運健全還要企業體對自我的產品有信心與自豪,透過method inc.專業團隊,將品牌建構起,告訴設計師設計理念,最後再強調要有會賣的人,重視跟客人接觸和介紹的層面,如何將商品的故事、價值、特點傳達給消費者認識。
印證到大愛感恩科技工作運用上,設計的價值最大化本來就涵蓋產品製造的優勢和會賣設計的人。大愛感恩科技明確的找到適合開發的商品方向-『慈悲科技、傳新、低碳生活替代品、禮贈品』,透過環保人文故事和與社會大眾,推廣並傳達環保的重要。更透過學校、企業、團體實際參訪,傳遞環保理念,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讓消費者清楚看到寶特瓶如何再製成服飾,透過環境教育,將小型工廠移到現場製作展示。
個人認為,大愛感恩科技目前在產品開發之前透過實體及虛擬通路所做之市場調查,若能再深入消費群體、擴大傾聽消費者的需求、回饋到產品開發整體企劃;未來大愛感恩科技在產品開發設計之前,去研究、思考與企劃,透過市場調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符合消費者需求,後再延伸到產品開發與設計,符合大眾所需的生活心產品。
大愛感恩科技 許雅麗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綠色品牌心設計 設計企劃新創舉
- Article Details
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 「國際商品設計論壇」,邀請method inc. 採購企劃公司創辦人,同時也是designtide策展人山田遊 (Yu Yamada) 先生分享 「商品開發到企劃之設計過程」。
method inc.賣的不是商品,而是訊息、而是服務,由一群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共同成立。從商店的規劃,幫公司找到合適的商品類別及商店展示陳列規劃設計;商品開發,找到新商品的切入點,再將特色和優點強調出來,從細微處創造新的價值;舉辦活動,例如「工廠的祭典」,將小型工廠移到現場製作展示,讓消費者知道商品是如何製作出來和由誰做的,了解商品背後的故事並產生連結後會更願意去購買使用;在來透過名稱、概念、宣言文、組合架構、風格和做法等品項的整合,最後,市場採購選品,將對的東西賣到對的地方和對的人。
「我不是設計師,是一名採購,談及與設計界的關連,是持續從事『策展人(curator)』或『製作人』的工作。為了能讓這世界持續產出更多美好,我竭盡全力支援生產美妙事物的設計師們,成為他們身後的助力,與他們一同向前邁進。」山田遊先生分享。
聆聽演講內容,山田遊講師做的工作似乎不是設計師,比較像是一名商品仲介、商品企劃者,山田遊先生強調設計本質的重要性,也不認為好的設計就能賣得好。與method inc.合作的對象首先公司的體質就要好,不僅資金營運健全還要企業體對自我的產品有信心與自豪,透過method inc.專業團隊,將品牌建構起,告訴設計師設計理念,最後再強調要有會賣的人,重視跟客人接觸和介紹的層面,如何將商品的故事、價值、特點傳達給消費者認識。
印證到大愛感恩科技工作運用上,設計的價值最大化本來就涵蓋產品製造的優勢和會賣設計的人。大愛感恩科技明確的找到適合開發的商品方向-『慈悲科技、傳新、低碳生活替代品、禮贈品』,透過環保人文故事和與社會大眾,推廣並傳達環保的重要。更透過學校、企業、團體實際參訪,傳遞環保理念,寶特瓶抽紗模擬機,讓消費者清楚看到寶特瓶如何再製成服飾,透過環境教育,將小型工廠移到現場製作展示。
個人認為,大愛感恩科技目前在產品開發之前透過實體及虛擬通路所做之市場調查,若能再深入消費群體、擴大傾聽消費者的需求、回饋到產品開發整體企劃;未來大愛感恩科技在產品開發設計之前,去研究、思考與企劃,透過市場調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符合消費者需求,後再延伸到產品開發與設計,符合大眾所需的生活心產品。
大愛感恩科技 許雅麗 台北市大安區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05 December 2015
2015,12/5 APEC的綠色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觀點
- Article Details
【對象】
【時間】2015年12月5日(六) 13:00~14:30
【地點】誠品信義店 展演廳6F (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
至心恭敬不懈怠 勤修福德與智慧
- Article Details
11月25日,雙週的星期三,西洋感恩節前夕,大愛感恩同仁們定期有約,晚上「衲履足跡讀書會」,透過閱讀心得分享,交流人文善法。
同仁 郭于禎參加實踐大學慈青社,大四快畢業時,就曾想過,自己畢業後,到底是要選擇『志業』、還是『職業』的環境來工作?她引述《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證嚴法師9月29日在慈濟人醫年會上,與來自22國家地區的人醫所開示:「慈濟四大志業,事相上是『為眾生』;理相上…是『為佛教』。」 師公上人強調:「發一念心,而且這一念心正向無私 - 有正思惟、正見,就能朝正確方向發揮良能,為眾生付出。」 師公上人的這段開示與她當初的體會相似,因為,投入志業體工作,是以歡喜心與大眾廣結善緣,所以不會有Blue Monday的問題,而且時時在工作中,學習用 師公上人所教的善法來解決問題,還能與大家結好緣,她,樂在其中。
艾錚師姊引述,人往往看到喜歡的,就起佔有的貪念;不如己意的,就起瞋心;見事不清、不明道理,就是愚癡。受外境牽引『根塵識合』,在貪、瞋、癡念的作用下,與人斤斤計較結惡緣,造作各種損人不利己之事。此時,帶領今天讀書會的 惠玲師姊有感而發,與外境的牽引互動,是要經歷許多的碰撞過程,也要經過許多的磨鍊體會,才能跳出貪、瞋、癡的束縛,生命態度才能趨於成熟與超越。
在談到環保回收的議題時,年輕的同仁 曹書豪曾遇到有人問他:「為何大愛感恩環保回收再製的產品總是比較貴?」他說,來公司上班後才瞭解,從廢棄寶特瓶回收取得原料,比起從原生 (virgin) 製程,多了回收分類工序,加上原料良率問題及市場需求尚待開拓等等因素,環保再生 (recycle) 相對性成本會比較高;此外,當消費者習慣性的漫天討價還價、要求折扣時,物流部 蔡志立師兄說,他都會委婉告訴對方,這是一份百分之百回饋公益的環保愛心產品,所以我們的這一份愛心與護持是不應該有折扣的。
佛陀不忍眾生受苦難,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上人開示,欲報浩瀚佛恩,應力行「四修」。「恭敬修:至心恭敬無有懈退;無餘修:專心一志,勤修福德與智慧資糧;無間修:勇猛精進無有間斷;長時修:數十年如一日之間。」呂怡德師兄分享,閱讀《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體悟到 上人在分享開示中就是不斷的在述說真理,談醫療志業的從無到有、尼泊爾大地震的持續賑災,以及八仙塵爆後的協助復建,都是在教導我們,唯有不間斷的「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力行四修的精神態度,用不分別心、堅定心、恆常心與恭敬心,才能成就一切善業。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區報導
至心恭敬不懈怠 勤修福德與智慧
- Article Details
11月25日,雙週的星期三,西洋感恩節前夕,大愛感恩同仁們定期有約,晚上「衲履足跡讀書會」,透過閱讀心得分享,交流人文善法。
同仁 郭于禎參加實踐大學慈青社,大四快畢業時,就曾想過,自己畢業後,到底是要選擇『志業』、還是『職業』的環境來工作?她引述《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證嚴法師9月29日在慈濟人醫年會上,與來自22國家地區的人醫所開示:「慈濟四大志業,事相上是『為眾生』;理相上…是『為佛教』。」 師公上人強調:「發一念心,而且這一念心正向無私 - 有正思惟、正見,就能朝正確方向發揮良能,為眾生付出。」 師公上人的這段開示與她當初的體會相似,因為,投入志業體工作,是以歡喜心與大眾廣結善緣,所以不會有Blue Monday的問題,而且時時在工作中,學習用 師公上人所教的善法來解決問題,還能與大家結好緣,她,樂在其中。
艾錚師姊引述,人往往看到喜歡的,就起佔有的貪念;不如己意的,就起瞋心;見事不清、不明道理,就是愚癡。受外境牽引『根塵識合』,在貪、瞋、癡念的作用下,與人斤斤計較結惡緣,造作各種損人不利己之事。此時,帶領今天讀書會的 惠玲師姊有感而發,與外境的牽引互動,是要經歷許多的碰撞過程,也要經過許多的磨鍊體會,才能跳出貪、瞋、癡的束縛,生命態度才能趨於成熟與超越。
在談到環保回收的議題時,年輕的同仁 曹書豪曾遇到有人問他:「為何大愛感恩環保回收再製的產品總是比較貴?」他說,來公司上班後才瞭解,從廢棄寶特瓶回收取得原料,比起從原生 (virgin) 製程,多了回收分類工序,加上原料良率問題及市場需求尚待開拓等等因素,環保再生 (recycle) 相對性成本會比較高;此外,當消費者習慣性的漫天討價還價、要求折扣時,物流部 蔡志立師兄說,他都會委婉告訴對方,這是一份百分之百回饋公益的環保愛心產品,所以我們的這一份愛心與護持是不應該有折扣的。
佛陀不忍眾生受苦難,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上人開示,欲報浩瀚佛恩,應力行「四修」。「恭敬修:至心恭敬無有懈退;無餘修:專心一志,勤修福德與智慧資糧;無間修:勇猛精進無有間斷;長時修:數十年如一日之間。」呂怡德師兄分享,閱讀《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體悟到 上人在分享開示中就是不斷的在述說真理,談醫療志業的從無到有、尼泊爾大地震的持續賑災,以及八仙塵爆後的協助復建,都是在教導我們,唯有不間斷的「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力行四修的精神態度,用不分別心、堅定心、恆常心與恭敬心,才能成就一切善業。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內湖區報導
Friday, 04 December 2015
2015,12/04 朝陽扶輪社餐敘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4日(五) 12:30~14:00
【地點】福華大飯店羅浮宮 (106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60號4樓)
![]() |
![]() |
![]() |
大愛環保綠行銷 看見台灣軟實力
- Article Details
「如果今天您只是走進這一間低碳概念館,看到了這些展示的環保產品,但卻沒有人詳細地跟您解釋這些產品背後滿滿的愛心與生命力,就很難看到大愛感恩真正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說到。11月30日是「產業價值鏈全球行銷促進計畫輔導專案」期末審查,由中小企業處文中元副組長帶領評審委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審查專案成果。
在今年年初,大愛感恩科技便開始思考,如何能讓每一位來訪的來賓都能感受環保產品背後的愛與善,同時也希望能將現有產品吊牌電子化,省紙、省油墨,更加符合環保效益,於是參與了中小企業處主導「產業價值鏈全球行銷促進計畫輔導專案」,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大愛感恩科技智慧消費履歷服務系統」,善用現代科技,展現出人文價值,將愛與善傳播到全球。
「大愛感恩智慧消費履歷服務系統」,以行動化故事行銷體現品牌背後所蘊藏之人文價值,結合品牌推廣專案、全球價值鏈,說故事的吊牌-電子化產品履歷、說故事的店-希望開發出行動化智慧消費環境。客戶使用手機App掃描產品吊牌QR code,透過專案所打造之電子化生產履歷、傳遞環保菩薩感人故事,虛實整合、綠色行銷方式,開啟與移動消費者間的對話,啟發人人愛護地球的一念心,共同守護大地。
台北科技大學廖森貴教授:「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節約回收肯定,透過APP、說故事的店、說故事的吊牌,把大愛環保人文呈現出來。這計畫案強調產業價值鏈與全球行銷促進,希望工研院與大愛感恩科技,能具體展現出國際化品牌推廣與行銷。」
銘傳大學孫梅瑞教授:「針對量化效應,中小企業處的全球行銷計畫,還是希望能夠帶動中小企業的國際銷,創造實值效應,從帶動中整個產業鏈。大愛感恩科技是非常經典案例,而且是非常好的環保公益企業,故事行銷非常經典的案例,在執行當中對於質化效應是有目共睹,可以樹立計畫模式,能夠有一個經典的案例,然後讓其他產業及企業參考。」
工研院王亦璋博士:「此次專案輔導,希望幫助大愛感恩科技在國際行銷更有效率,如果大愛感恩科技外銷產值增加,推動大愛感恩科技品牌,相對來說就會帶動整個供應鏈廠商一起產值增加,相對也帶動整個供應鏈廠商,希望利用科技方式吸引人潮,轉化成商機。」
如何讓大家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不一樣的公司?大愛感恩科技ROI 是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一年數十場展覽、超過300場的參訪分享,所希望的是能傳遞環保理念、人間菩薩大招生,因為大愛感恩科技,因而改變,在心中埋下善的種子,開啟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楊竣翔:「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能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價值,看到臺灣是以愛以善為寶的國家,這是大愛感恩科技所注重的價值,雖然可能與其他企業公司些許不同,但是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值得被鼓勵與看見。」
中小企業處文中元副組長:「希望透過工研院讓大愛感恩科技成長,甚至能開花結果,肯定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社會企業,獲利回饋社會,但需要讓更多民眾可以接受與認識。理念正確、方向正確,要如何讓大愛擴大,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可能還是要走行銷與推廣,透過大型展覽,讓更多人看到環保理念,讓更多人看到。」
所謂的量化就是深入質化,能影響多少的人深入人心。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大愛感恩科技希望代表臺灣綠色 " 環保供應鏈 " 及 " 愛心回饋社會的軟實力 ",同時結合產/官/學/研的資源共同努力,期待成為代表台灣的環保品牌的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大愛環保綠行銷 看見台灣軟實力
- Article Details
「如果今天您只是走進這一間低碳概念館,看到了這些展示的環保產品,但卻沒有人詳細地跟您解釋這些產品背後滿滿的愛心與生命力,就很難看到大愛感恩真正的價值。」大愛感恩科技楊竣翔說到。11月30日是「產業價值鏈全球行銷促進計畫輔導專案」期末審查,由中小企業處文中元副組長帶領評審委員,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審查專案成果。
在今年年初,大愛感恩科技便開始思考,如何能讓每一位來訪的來賓都能感受環保產品背後的愛與善,同時也希望能將現有產品吊牌電子化,省紙、省油墨,更加符合環保效益,於是參與了中小企業處主導「產業價值鏈全球行銷促進計畫輔導專案」,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大愛感恩科技智慧消費履歷服務系統」,善用現代科技,展現出人文價值,將愛與善傳播到全球。
「大愛感恩智慧消費履歷服務系統」,以行動化故事行銷體現品牌背後所蘊藏之人文價值,結合品牌推廣專案、全球價值鏈,說故事的吊牌-電子化產品履歷、說故事的店-希望開發出行動化智慧消費環境。客戶使用手機App掃描產品吊牌QR code,透過專案所打造之電子化生產履歷、傳遞環保菩薩感人故事,虛實整合、綠色行銷方式,開啟與移動消費者間的對話,啟發人人愛護地球的一念心,共同守護大地。
台北科技大學廖森貴教授:「對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節約回收肯定,透過APP、說故事的店、說故事的吊牌,把大愛環保人文呈現出來。這計畫案強調產業價值鏈與全球行銷促進,希望工研院與大愛感恩科技,能具體展現出國際化品牌推廣與行銷。」
銘傳大學孫梅瑞教授:「針對量化效應,中小企業處的全球行銷計畫,還是希望能夠帶動中小企業的國際銷,創造實值效應,從帶動中整個產業鏈。大愛感恩科技是非常經典案例,而且是非常好的環保公益企業,故事行銷非常經典的案例,在執行當中對於質化效應是有目共睹,可以樹立計畫模式,能夠有一個經典的案例,然後讓其他產業及企業參考。」
工研院王亦璋博士:「此次專案輔導,希望幫助大愛感恩科技在國際行銷更有效率,如果大愛感恩科技外銷產值增加,推動大愛感恩科技品牌,相對來說就會帶動整個供應鏈廠商一起產值增加,相對也帶動整個供應鏈廠商,希望利用科技方式吸引人潮,轉化成商機。」
如何讓大家看到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家不一樣的公司?大愛感恩科技ROI 是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的深植。一年數十場展覽、超過300場的參訪分享,所希望的是能傳遞環保理念、人間菩薩大招生,因為大愛感恩科技,因而改變,在心中埋下善的種子,開啟善的循環。
大愛感恩楊竣翔:「大愛感恩科技所做的一切,能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價值,看到臺灣是以愛以善為寶的國家,這是大愛感恩科技所注重的價值,雖然可能與其他企業公司些許不同,但是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值得被鼓勵與看見。」
中小企業處文中元副組長:「希望透過工研院讓大愛感恩科技成長,甚至能開花結果,肯定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社會企業,獲利回饋社會,但需要讓更多民眾可以接受與認識。理念正確、方向正確,要如何讓大愛擴大,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可能還是要走行銷與推廣,透過大型展覽,讓更多人看到環保理念,讓更多人看到。」
所謂的量化就是深入質化,能影響多少的人深入人心。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大愛感恩科技希望代表臺灣綠色 " 環保供應鏈 " 及 " 愛心回饋社會的軟實力 ",同時結合產/官/學/研的資源共同努力,期待成為代表台灣的環保品牌的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楊竣翔、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肺癌腦轉善盡生命 捐善款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行腳台中靜思堂,照顧戶把握難得的因緣,前來跟上人分享心中的感動。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生命故事,但現在堅持的心念相同,翻轉手心,希望能做一名手心向下的有福之人。
慈濟志工 朱秀麗:「她一看到師父很感動 很感恩。」
親眼見到上人,照顧戶李女士,感動得淚流不止,她是肺腺癌患者,癌細胞擴散到腦部,最近李女士完成心願,賣掉房子捐出部分善款,天天跟緊志工腳步,做環保不停歇
慈濟照顧戶 李女士:「環保我要做到, 做到我不能做的時候。」
一樣認真做環保的照顧戶曾同學,爸媽離異,家中經濟全依靠年邁的阿公阿嬤負擔
慈濟照顧戶 曾同學:「師姑進來關懷我們, 就帶來很多正能量, 遇到挫折, 她就說沒關係都會過的。」
慈濟人帶來希望,幫忙負擔學費,目前曾同學就讀物理治療系,最大心願,能到台中慈濟醫院膚慰病苦
證嚴上人開示:「志在救人, 不是在賺錢, 自己的品質要守好。」
慈濟人長年關懷弱勢家庭,培養好情誼,照顧戶翻轉手心,做利益人群付出的有福之人
證嚴上人開示:「希望啟發更多人的愛心, 啟發更多人, 有虔誠的祝福的心。」
黃子玲 李岳為 台中報導 Read more
雪隆教師勤聞法 守護大地愛耕耘
- Article Details
分秒不空過,「2015海外培訓慈誠委員精進研習營」第三梯次馬來西亞雪隆鐘鋭美、劉詠湘、張麗鳳三位學員也是教聯會老師,24日下午在研習課程中圓緣後特加一堂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的分享,很想再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因緣殊勝,由於三人訂的是11月26日紅眼班機返回大馬,決定把握機會,利用下午登機前的空檔,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及學習。
「之前在雪隆分會裡有看過大愛感恩產品擺設,一直不太了解,慈濟為什麼有在販售衣服?」鐘鋭美心中一直有種疑惑,不了解甚麼是大愛感恩科技。藉著這趟大愛感恩的參訪,鐘鋭美說:「今天真的徹徹底底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石油製成寶特瓶,寶特瓶喝完就丟棄,但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科技回收再製成各種綠色再生產品,真的讓我感受到垃圾 (放錯地方的資源) 變黃金。」不僅如此,更感受到大愛感恩每一項產品背後,都是環保菩薩/實業家/人文推廣志工/請購大德愛的接力善的循環集眾人點滴的用心,真的令人非常讚歎、敬佩,也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三位教職師姊連續休假一週比較困難,恰好馬來西亞學校11月20日學期結束、開始放長假,三人得已於20日當晚回台參加第三梯次研習營。
在身邊的親朋好友很少知道環保,大家都只知到環保很好,但都不了解環保回收後,能些做什麼?「回去會和大家分享,不是純粹請購大愛產品,還要了解背的的人文與精神,環保菩薩滿滿的愛與祝福,穿上去不是給別人看衣服很美,也是無形中提醒自己要多投入環保。」
馬來西亞是多種族的國家,希望環保凝聚眾人守護家園的心。每個星期日早上劉詠湘老師都會做環保,也會帶學生到環保站戶外教學,透過實做分享,讓學生認識環保重要,也認識慈濟回饋社會的努力。劉詠湘分享:「可以帶回馬來西亞,在親子班或在自己教學上、推廣在我們社區、及學生。在教育工作者推廣下,以身作則讓學生知道環保的目的,也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服飾,就是無聲勝有聲介紹環保,相信再努力推動環境教育,可以讓馬來西亞的人會更了解環保重要性,也鼓勵人人用行動拯救地球。」
在馬來西亞科學裡有環保單元,教育孩子環保的重要,曾經提到寶特瓶可以做成衣服。服務於馬來西亞公立小學的張麗鳳老師分享自己的經歷:「前幾年我在雪隆分會請購一件大愛感恩白色大愛POLO衫,向同事介紹這是寶特瓶做的衣服,所以同事要教環保單元時,就向我借這件大愛衫,拿到班上當做教材,小朋友都認為寶特瓶喝就就丟掉不可能做成衣服,但看到這件大愛衫後,每位小朋友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都想穿穿看這件環保衣服,從課程中教育孩子們認識環保。」
除了將環保教育融入將課程中,馬來西亞雪隆志工也會將環保教育帶入親子成長班,帶著孩子到環保站,教育孩子有哪些東西可以回收、什麼不能回收,體驗中學習,進而帶回家中影響父母。鼎銘師兄也藉此難得的機會分享慈籃家族 21年來在各社區帶動親子並人間菩薩大招生,
三位師姊如挖到寶藏也期待慈籃能落實馬國,讓青少年家族有另一個親子互動的機會,鼎銘師兄強調因為這樣親子互動不僅影響這一代,也會綿延至下下一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雪隆教師勤聞法 守護大地愛耕耘
- Article Details
分秒不空過,「2015海外培訓慈誠委員精進研習營」第三梯次馬來西亞雪隆鐘鋭美、劉詠湘、張麗鳳三位學員也是教聯會老師,24日下午在研習課程中圓緣後特加一堂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及願景的分享,很想再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因緣殊勝,由於三人訂的是11月26日紅眼班機返回大馬,決定把握機會,利用下午登機前的空檔,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及學習。
「之前在雪隆分會裡有看過大愛感恩產品擺設,一直不太了解,慈濟為什麼有在販售衣服?」鐘鋭美心中一直有種疑惑,不了解甚麼是大愛感恩科技。藉著這趟大愛感恩的參訪,鐘鋭美說:「今天真的徹徹底底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石油製成寶特瓶,寶特瓶喝完就丟棄,但大愛感恩科技運用科技回收再製成各種綠色再生產品,真的讓我感受到垃圾 (放錯地方的資源) 變黃金。」不僅如此,更感受到大愛感恩每一項產品背後,都是環保菩薩/實業家/人文推廣志工/請購大德愛的接力善的循環集眾人點滴的用心,真的令人非常讚歎、敬佩,也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三位教職師姊連續休假一週比較困難,恰好馬來西亞學校11月20日學期結束、開始放長假,三人得已於20日當晚回台參加第三梯次研習營。
在身邊的親朋好友很少知道環保,大家都只知到環保很好,但都不了解環保回收後,能些做什麼?「回去會和大家分享,不是純粹請購大愛產品,還要了解背的的人文與精神,環保菩薩滿滿的愛與祝福,穿上去不是給別人看衣服很美,也是無形中提醒自己要多投入環保。」
馬來西亞是多種族的國家,希望環保凝聚眾人守護家園的心。每個星期日早上劉詠湘老師都會做環保,也會帶學生到環保站戶外教學,透過實做分享,讓學生認識環保重要,也認識慈濟回饋社會的努力。劉詠湘分享:「可以帶回馬來西亞,在親子班或在自己教學上、推廣在我們社區、及學生。在教育工作者推廣下,以身作則讓學生知道環保的目的,也穿上大愛感恩科技環保服飾,就是無聲勝有聲介紹環保,相信再努力推動環境教育,可以讓馬來西亞的人會更了解環保重要性,也鼓勵人人用行動拯救地球。」
在馬來西亞科學裡有環保單元,教育孩子環保的重要,曾經提到寶特瓶可以做成衣服。服務於馬來西亞公立小學的張麗鳳老師分享自己的經歷:「前幾年我在雪隆分會請購一件大愛感恩白色大愛POLO衫,向同事介紹這是寶特瓶做的衣服,所以同事要教環保單元時,就向我借這件大愛衫,拿到班上當做教材,小朋友都認為寶特瓶喝就就丟掉不可能做成衣服,但看到這件大愛衫後,每位小朋友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都想穿穿看這件環保衣服,從課程中教育孩子們認識環保。」
除了將環保教育融入將課程中,馬來西亞雪隆志工也會將環保教育帶入親子成長班,帶著孩子到環保站,教育孩子有哪些東西可以回收、什麼不能回收,體驗中學習,進而帶回家中影響父母。鼎銘師兄也藉此難得的機會分享慈籃家族 21年來在各社區帶動親子並人間菩薩大招生,
三位師姊如挖到寶藏也期待慈籃能落實馬國,讓青少年家族有另一個親子互動的機會,鼎銘師兄強調因為這樣親子互動不僅影響這一代,也會綿延至下下一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學子參訪環保站 學習回收環保觀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大理高中的國際識讀班,為了讓年輕學子更認識資源回收,特別安排他們,前往慈濟環保站,實際體驗,很多學生都是親自動手做了,才知道分類其實不容易,也因此體會到惜福愛物的重要。
慈濟志工:「這個叫軟的,它叫軟白,來!這個叫硬白。」
若不是來了環保站,高中生怎麼會知道原來用過即丟的塑膠袋,原來可以回收。
大理高中老師 傅淑敏:「他們剛剛就說,我們不要再喝寶特瓶了,我們不要再買飲料,然後我們不要再隨便亂丟或是拿垃圾(塑膠)袋了。所以這對他們來講,都是很大的教育意義,我覺得!」
坐在寶特瓶分類區,孩子親自動手做,這下子有了深刻體會。
大理高中學生 曹芯瑞:「寶特瓶畢竟也是不溶解的東西,所以盡可能不要喝太多、不要買太多,不然會造成很多的困擾。」
大理高中學生 許爵麟:「可能在家裡再分類得更仔細一點,然後讓(之後)環保的人會比較好處理。」
大理高中老師 王怡文:「在(分類)途中有發現說,他們會覺得說這好浪費,這個也丟掉這樣子。那我覺得這樣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因為他們知道說這樣子丟掉這些垃圾是一件浪費的事情。」
環保的實際體驗,年輕學子們學到的不只是分類技巧,還有惜福愛物的精神。
真善美志工 曾佳琦 許泓儒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冰山融化景壯麗 背後藏地球危機
- Article Details

氣候變遷問題,需要全球共同來關心。全球暖化現象,北半球最大的冰原,格陵蘭,情況特別明顯,部分冰山,已經融化,變成碎冰。科學家分析了40年的衛星資料和照片,發現格陵蘭一座主要冰川,從2012年以來快速消融,速度是之前的3倍。如果暖化持續,造成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會顯著上升。
搭船遊經格陵蘭海域,除了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冰山,還有不少碎冰,散落的海面上,就像是一團團泡沫。絕美的景緻,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但這片難得的美景,卻是危機的前兆。
格陵蘭旅遊業者:「氣候變遷在格陵蘭的影響,顯而易見,你可以自己用雙眼看看,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從空拍畫面看,大大小小的碎冰,就像灑在海面上的碎紙屑。
格陵蘭,是見證全球暖化的最前線。
根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報導,格陵蘭東北部的,察哈里埃伊斯特羅姆冰川(Zachariae Isstrom),從2012年以來,每年後退125公尺,每年融冰的體積,達50億噸,融化速度是過去的3倍。
專家表示,冰川融化,同時承受到上下兩面夾擊。冰川頂部,受氣溫上升影響而融化,而冰川底部,被溫暖的海水包圍,也會出現融化現象。
受暖化影響,這座東北部主要冰川,碎裂成無數小型浮冰,專家警告,一旦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會上升0.5公尺。
聯合國氣候峰會,11月底將在巴黎召開。格陵蘭的例子,提醒著世人,對抗氣候變遷,刻不容緩。
王馨卉 林亭函 編譯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354 Read more
6千起森林火災 5.8萬公頃林地燬
- Article Details

美國加州連續四年乾旱,天乾物燥助長林火延燒,專家表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乾旱和林火,發生的頻率和嚴重性,都可能會提高,今年9月,加州其中兩起嚴重林火,已經排進加州史上前10名。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216 Read more
Thursday, 03 December 2015
2015,12/03 慈幼老師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2月3日(四) 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環保教育從小起 幼教老師來取經


慈科26校慶 The 26th anniversary of Tzu Ch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rticle Details
03:54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681
慈科26校慶
This year marks the 26th anniversary of Tzu Ch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elebrate the occasion, a school fair was held. Apart from that, the university also signed the MOU of internship with four businesses to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ir chosen career paths.
慈濟科技大學今年創校26年,校方舉辦了園遊會以示慶祝,除此之外,校方還與四間機構簽訂了實習就業合作備忘錄,讓學生能為未來職業方向做更好的準備。
Read more寬柔投身做環保 了解環保很重要
- Article Details
寬柔中學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最南端的新山,是全馬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華文獨立中學,也是中國大陸及臺灣以外全世界最大型的華文中學,1913年由馬來西亞華社所創辦,在大馬當地被稱為「華人文化堡壘」。11月30日,在校友羅祖諺推薦下,趁著校友會在台灣召開的因緣,校友及在任或退休的師長代表們六十多人,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體驗做環保,以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志業。
校友羅祖諺在馬來西亞慈濟人的邀約之下,曾於2014年10參加慈濟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身受慈濟人文志業感動,此次藉著台灣寬柔校友會成立活動,想讓師長、校友幹部等人來瞭解『慈濟』、體驗環保。校友們一早,來到內湖環保站,看到環保菩薩細心的把紙類、寶特瓶、塑膠袋等回收物做分類,校友們也親身彎下腰來體驗,把空白的紙張放一堆、把印刷面的紙張放一堆,感受到做環保不分你我,都是共同為了愛護地球的一顆心。教書30多年的退休老師熊素嬌說:「『環保,很重要!』看到回收的地方,很細心的做分類,對地球貢獻很大,讓我非常的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26年前,因 證嚴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慈濟的環保志業, 上人鼓勵老年人可以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發揮生命的良能,守護我們的大地。為了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及消耗,大愛感恩科技把環保菩薩回收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織品,當科技結合環保織品,所開發出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之一的LED太陽能帽,在海燕颱風、尼泊爾地震、烏來蘇迪勒風災均發揮大用,像是醫生在看病沒有電時,把頭上帶著LED太陽能帽當作是看病的工具,來幫災民看病。
聽完分享之後,熊素嬌老師立即到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買了一頂LED太陽能帽,熊素嬌老師說:「看到這麼新的產品LED太陽能帽子,白天帶著帽子可以充電,到了晚上有電燈可以照路,提升了安全性,所以想買給兒子使用。」
一個人的一雙手,可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影響力有限;越多人就越多隻雙手,做的事情就越多,影響力就越大。邀約大家一起投身來做環保,共同來守護我們的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寬柔投身做環保 了解環保很重要
- Article Details
寬柔中學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最南端的新山,是全馬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華文獨立中學,也是中國大陸及臺灣以外全世界最大型的華文中學,1913年由馬來西亞華社所創辦,在大馬當地被稱為「華人文化堡壘」。11月30日,在校友羅祖諺推薦下,趁著校友會在台灣召開的因緣,校友及在任或退休的師長代表們六十多人,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體驗做環保,以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志業。
校友羅祖諺在馬來西亞慈濟人的邀約之下,曾於2014年10參加慈濟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身受慈濟人文志業感動,此次藉著台灣寬柔校友會成立活動,想讓師長、校友幹部等人來瞭解『慈濟』、體驗環保。校友們一早,來到內湖環保站,看到環保菩薩細心的把紙類、寶特瓶、塑膠袋等回收物做分類,校友們也親身彎下腰來體驗,把空白的紙張放一堆、把印刷面的紙張放一堆,感受到做環保不分你我,都是共同為了愛護地球的一顆心。教書30多年的退休老師熊素嬌說:「『環保,很重要!』看到回收的地方,很細心的做分類,對地球貢獻很大,讓我非常的感動。」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26年前,因 證嚴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慈濟的環保志業, 上人鼓勵老年人可以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發揮生命的良能,守護我們的大地。為了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及消耗,大愛感恩科技把環保菩薩回收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織品,當科技結合環保織品,所開發出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之一的LED太陽能帽,在海燕颱風、尼泊爾地震、烏來蘇迪勒風災均發揮大用,像是醫生在看病沒有電時,把頭上帶著LED太陽能帽當作是看病的工具,來幫災民看病。
聽完分享之後,熊素嬌老師立即到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買了一頂LED太陽能帽,熊素嬌老師說:「看到這麼新的產品LED太陽能帽子,白天帶著帽子可以充電,到了晚上有電燈可以照路,提升了安全性,所以想買給兒子使用。」
一個人的一雙手,可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影響力有限;越多人就越多隻雙手,做的事情就越多,影響力就越大。邀約大家一起投身來做環保,共同來守護我們的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北京科技展 Beijing Technology Exhibition
- Article Details
We go to Beijing,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the Tzu Chi Foundation held an exhibition to showcase its eco-friendly products and most importantly recruit more people to walk the Bodhisattva path.
節目最後帶各位到中國北京,慈濟舉辦感恩科技展推廣產品,最重要是現場菩薩大招生,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校慶設站倡環保 機會教育做中學
- Article Details
新北市新莊區的新泰國中,今年舉辦38周年校慶運動會暨園遊會時(10/31),校方邀請慈濟志工設立環保宣導站。由於學生們在其他攤位享受完美食,手上有許多一次性的餐盒、飲料杯,慈濟志工機會教育,引導孩子們如何在「吃」這件事情上,也可以力行環保,愛護地球。
沒有咖啡豆、卻有咖啡味。沒有柳橙檸檬、卻有果香味。
慈濟志工不賣飲料,卻吸引年輕人靠近。
新泰國中校慶園遊會,慈濟志工以媽媽心,教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人生極為重要的「吃」,對於環保有極大的影響。
少肉多菜、自備環保餐具,可以節約許多地球資源,石油、樹林、水資源,都是地球的生命。
新泰國中學生:「地球暖化,地球暖化太嚴重了,所以這個不能亂丟,而且這是不會爛的資源。」
舉一反三,當孩子們在其它攤位享用美食之後,慈濟志工的環保宣導站,成了他們手上餐盒、飲料杯的終點站,期盼他們的下一餐,就是環保的起點。
洪乃文 李宜靜 袁韶聆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看大愛翻轉人生 冤家變菩薩道侶
- Article Details
這次海外營隊當中有一對共修夫妻檔,是來自新加坡的李德福和郭仁黛,說起李德福的荒唐歲月,那真是不堪回首,他吸毒抽菸樣樣來,不照顧家庭,還動不動就對太太暴力相向,直到接觸慈濟,李德福才完全轉變,他立志要當慈濟志工,還帶著太太郭仁黛一起培訓,這對歡喜冤家,現在共同走上菩薩道。
55歲李德福現在慈眉善目,以前的他可不是這樣。
李德福太太 郭仁黛:「他知道我很勤勞做家務,就拿煮菜的油倒一整間,說你喜歡做,給你做,做死你,就用拳頭來打我。」
不只抽菸喝酒,他還吸毒賭博,經常對家人拳腳相向,直到有一天,他來台旅遊時,透過大愛電視台看到證嚴上人開示。
新加坡慈濟志工 李德福:「上人說要知道怕,不可能人家受苦,你在享受,人沒有這樣的道理。我就聽到這個師父講話,好像講中我的心。」
李德福受到震撼,開始對慈濟產生興趣,回到新加坡之後,他去了一趟靜思堂,從此下定決心戒菸酒,做慈濟。
新加坡慈濟志工 李德福:「以前的脾氣習氣很不好,現在才看的到,以前是看不到。」
李德福就像變了一個人,他改掉以前的壞脾氣,還能彎腰做環保,對於以前的種種言行反省認錯。
新加坡慈濟志工 李德福:「很懺悔,很懺悔以前這樣對她,進來慈濟才知道這個無明,以前就是無明,自己錯都不認同自己錯。」
現在他和太太兩人都成為慈濟志工。
李德福太太 郭仁黛:「他帶我進來,我很佩服,他是我的傳師,連我也要感恩上人,給我找到我的師兄回到這個家庭。」
郭仁黛 與 李德福:「師姊,對不起,我愛你,感恩。」
李雅萍 廖學信 台中報導 Read more
職志關懷膚苦難 「愛」在一起護社區
- Article Details
6月27日八仙塵爆之後,「愛」一直都在,慈濟人的關懷不間斷且持續到現在。邀請任職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同時也是慈濟志工梁益誠師兄分享「職志塵爆關懷」。
慈濟志工梁益誠平日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假日落實社區、樂於付出己力,愛心關懷不間斷,發揮良能啟慧命。在塵爆之後,家住在石門區的王同學,全身百分之三十燒燙傷,當天往上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接受治療,經過大概一個月時間,傷勢很快的穩定下來,出院在家中休養,慈濟志工也開始展開愛的陪伴。
為什麼慈濟人要主動承擔起這樣的銜接?持續關懷傷患,讓愛不堅斷。梁益誠提到:「證嚴上人希望志工社區化!」建立起區域網絡,慈濟人落實社區服務,依據當地行政區域、區域考量,編排組隊,哪一個區域由哪一組隊承擔、關懷,當社區發生災情時,可緊急聯繫、動員志工。
透過社區志工落實社區關懷,帶動社區活動,敦親睦鄰營造社區,不僅營造社區共識,更能互相關懷照顧,透過社區志工形式,將大愛精神、慈濟人文落實在社區,在關懷與照顧中拉進彼此的距離,每個人從自家做起,照顧自己家庭,也關懷到附近鄉親,並且帶動社區,將慈濟大愛撒播社區。
塵爆地點位於新北市,就醫多在台北市就醫,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居住在中南部的孩子,在康復之後就要回到中南部家休養,更需要有人陪伴與關懷,慈濟志工與傷患培養愛的存款,因為有那一分的感情存在,將內心的話說出來,復健之路雖然漫長且辛苦,有任何需要都能尋求慈濟志工的協助,因為「愛」一直都在。
在這一次八仙粉塵爆炸事件,不僅看到台灣社會的愛,也看到慈濟師兄師姊提起使命感,用心陪伴,以最誠懇的心祝福受傷的孩子及家屬,都是希望這群塵爆的孩子們走出傷痛,打開心門迎向陽光,早日康復。
梁益誠師兄除了災工作崗位發揮良能,更把握職志合一機緣,將愛灑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林正雄師兄
【節目時間】 2015/12/3(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壓力布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職志關懷膚苦難 「愛」在一起護社區
- Article Details
6月27日八仙塵爆之後,「愛」一直都在,慈濟人的關懷不間斷且持續到現在。邀請任職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同時也是慈濟志工梁益誠師兄分享「職志塵爆關懷」。
慈濟志工梁益誠平日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假日落實社區、樂於付出己力,愛心關懷不間斷,發揮良能啟慧命。在塵爆之後,家住在石門區的王同學,全身百分之三十燒燙傷,當天往上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接受治療,經過大概一個月時間,傷勢很快的穩定下來,出院在家中休養,慈濟志工也開始展開愛的陪伴。
為什麼慈濟人要主動承擔起這樣的銜接?持續關懷傷患,讓愛不堅斷。梁益誠提到:「證嚴上人希望志工社區化!」建立起區域網絡,慈濟人落實社區服務,依據當地行政區域、區域考量,編排組隊,哪一個區域由哪一組隊承擔、關懷,當社區發生災情時,可緊急聯繫、動員志工。
透過社區志工落實社區關懷,帶動社區活動,敦親睦鄰營造社區,不僅營造社區共識,更能互相關懷照顧,透過社區志工形式,將大愛精神、慈濟人文落實在社區,在關懷與照顧中拉進彼此的距離,每個人從自家做起,照顧自己家庭,也關懷到附近鄉親,並且帶動社區,將慈濟大愛撒播社區。
塵爆地點位於新北市,就醫多在台北市就醫,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居住在中南部的孩子,在康復之後就要回到中南部家休養,更需要有人陪伴與關懷,慈濟志工與傷患培養愛的存款,因為有那一分的感情存在,將內心的話說出來,復健之路雖然漫長且辛苦,有任何需要都能尋求慈濟志工的協助,因為「愛」一直都在。
在這一次八仙粉塵爆炸事件,不僅看到台灣社會的愛,也看到慈濟師兄師姊提起使命感,用心陪伴,以最誠懇的心祝福受傷的孩子及家屬,都是希望這群塵爆的孩子們走出傷痛,打開心門迎向陽光,早日康復。
梁益誠師兄除了災工作崗位發揮良能,更把握職志合一機緣,將愛灑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林正雄師兄
【節目時間】 2015/12/3(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壓力布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Read more
引導少年上舞台 勇於表達追夢想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大學師培中心,與慈大學生和川愛志工隊,在21日帶領花蓮化仁國中(慈濟援建學校),共21位七八年級的學生,參加一天的閱讀人文營。活動也邀請「你喜歡詩嗎?」一書的作者麥克,到場分享創作詩的經驗,也安排了攝影棚與錄音室的錄製體驗,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而最後化仁國中的學生也來到環保站實作體驗,一整天豐富的課程,讓大家都收穫滿滿。
你就是主角, 所以看著大家, 告訴他們你就是大師。
從如何創造一個英雄的經驗說起,兒童繪本「你喜歡詩嗎」的作者,麥克,鼓勵花蓮化仁國中的同學,站上舞台,克服自己的害怕,更要敞開心胸,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閱讀人文營講師 麥克‧史密斯:「我真的希望, 可以給這些孩子 一個概念, 他們要去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要讓他們知道富有, 不是只有金錢才算富有, 而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化仁國中學生 柴裴緯:「老師在這堂課告訴我們, 夢想是你要一直去完成, 而不要為了世人, 跟其他人的眼光與想法, 把自己的夢想給放棄了。」
慈濟大學的師生,為化仁國中七八年級的年輕學子,舉辦「翻閱希望」閱讀人文營活動。除了演講,更把學生帶進攝影棚與錄音室,體驗錄製節目的過程。
化仁國中校長 孫台育:「我非常感謝慈濟這幾年來, 協助化仁國中, 尤其是在人文關懷的部分, 那我也很希望讓化仁國中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能學習到感恩惜福。」
同學們也來到環保站,實際體驗做環保,讓學生不只學到人文,也學到回收分類的方法。
陳榮欽 真善美志工 花蓮報導 Read more
肯亞納庫魯湖 生態系統拉警報
- Article Details

月底登場(11.30)的巴黎氣候變遷會議,聚焦全球氣候變遷,肯亞的納庫魯湖是最好見證。
納庫魯湖位在首都奈洛比西北方,是肯亞的國家公園,同時也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在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自然文化遺產。納庫魯湖有超過100種鳥類棲息於此,其中又以紅鶴居多。紅鶴以藻類和浮游生物為主食,納庫魯湖的鹼度較高,適合藻類和浮游生物生長,全球將近1/3的紅鶴都聚居在這裡,數量超過150萬隻。這個美麗的湖泊生態系統,正面臨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警告,納庫魯湖,面臨的威脅包括湖水量增加、森林減少、人口增多、以及來自鄰近城市的汙染種種破壞。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降雨量增多,過多的降雨,也打亂了湖水的化學元素平衡,稀釋了湖泊的鹼濃度,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不僅如此,納庫魯湖旁的城市,過去30年來人口倍增,目前不僅已有將近450萬的人口,而且還不斷擴大開發、造成森林減少,讓納庫魯湖生態系統岌岌可危。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139 Read more
Wednesday, 02 December 2015
政府提升競爭 大愛共同齊努力
- Article Details
經濟部為協助國內業者妥適運用政府相關資源,特別邀集相關政府單位及其委託專案計畫執行單位分別就共通性、智慧財產、經營管理、創新研發、企業e化、品牌行銷及創意設計等主題,說明105年度計畫推動方向與作法,並由各計畫執行單位於現場提供諮詢服務,期望藉由整體性的整合服務機制,協助企業持續發展與成長,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因此經濟部工業局分別在北、中、南舉辦「功能別專案輔導計畫聯合說明會。26日當天有近百位企業先進一同出席參予說明會。
經濟部工研院代表希望藉由完整的說明會可以協助各產業在海外發展或是研發創新上更上一層樓,經濟部對於各企業在經營或是海外拓展上都很希望能展現出台灣的最好的一面,因此提出在各層面提出許多輔助方案,希望大家都能善用資源。我們都知道智慧財產很重要,公司的研發成果除了申請專利來保護公司資產外。同時營業秘密也是很重要,營業秘密是指方法、技術、製成、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是經營的資訊,都可以用營業秘密來做保護。而對於大愛感恩科技未來研發部份可以建立更加完整的公司資產。
而現在政府也積極鼓勵企業與學校做產學合作,推出補助方案協助企業,藉由學校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同時企業協助學校培養人才。因此推動「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個案與專案輔導」等專案,以雙軌並進方式協助中小企業導入學界能量進行輔導。這和我司長期與慈濟科技大學等所做的產學合作相同,可以參考這類型的輔導專案來做申請善用政府的資源及輔導。
大愛感恩科技以榮獲國家磐石獎的殊榮,但我們更要往國家品質獎邁進,今年度經濟部也提出「企業經營品質躍升計畫」協助企業針對審查的八個面向來做盤點精進,因此明年度我司可以針對這方面來做準備提出輔導需求,朝向國家品質獎努力。
品牌不單只是行銷,更是代表企業整體,為了協助企業加強品牌部份推動「品牌台灣發展計畫」等輔導案。協助企業從不同面向去調整改變現有狀況,並且結合公司研發/設計/經營等不同層面整體規劃。
大愛感恩科技從各單面向來看,其實有些相關輔助案的內容和公司正在進行的規劃都很相似,所以藉由不同面向去檢視公司,做整體規劃可以讓公司結構更加的堅固,內容更加完善,相信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努力成為環保界的典範是有無窮的助益的。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報導
Read more政府提升競爭 大愛共同齊努力
- Article Details
經濟部為協助國內業者妥適運用政府相關資源,特別邀集相關政府單位及其委託專案計畫執行單位分別就共通性、智慧財產、經營管理、創新研發、企業e化、品牌行銷及創意設計等主題,說明105年度計畫推動方向與作法,並由各計畫執行單位於現場提供諮詢服務,期望藉由整體性的整合服務機制,協助企業持續發展與成長,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因此經濟部工業局分別在北、中、南舉辦「功能別專案輔導計畫聯合說明會。26日當天有近百位企業先進一同出席參予說明會。
經濟部工研院代表希望藉由完整的說明會可以協助各產業在海外發展或是研發創新上更上一層樓,經濟部對於各企業在經營或是海外拓展上都很希望能展現出台灣的最好的一面,因此提出在各層面提出許多輔助方案,希望大家都能善用資源。我們都知道智慧財產很重要,公司的研發成果除了申請專利來保護公司資產外。同時營業秘密也是很重要,營業秘密是指方法、技術、製成、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是經營的資訊,都可以用營業秘密來做保護。而對於大愛感恩科技未來研發部份可以建立更加完整的公司資產。
而現在政府也積極鼓勵企業與學校做產學合作,推出補助方案協助企業,藉由學校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同時企業協助學校培養人才。因此推動「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個案與專案輔導」等專案,以雙軌並進方式協助中小企業導入學界能量進行輔導。這和我司長期與慈濟科技大學等所做的產學合作相同,可以參考這類型的輔導專案來做申請善用政府的資源及輔導。
大愛感恩科技以榮獲國家磐石獎的殊榮,但我們更要往國家品質獎邁進,今年度經濟部也提出「企業經營品質躍升計畫」協助企業針對審查的八個面向來做盤點精進,因此明年度我司可以針對這方面來做準備提出輔導需求,朝向國家品質獎努力。
品牌不單只是行銷,更是代表企業整體,為了協助企業加強品牌部份推動「品牌台灣發展計畫」等輔導案。協助企業從不同面向去調整改變現有狀況,並且結合公司研發/設計/經營等不同層面整體規劃。
大愛感恩科技從各單面向來看,其實有些相關輔助案的內容和公司正在進行的規劃都很相似,所以藉由不同面向去檢視公司,做整體規劃可以讓公司結構更加的堅固,內容更加完善,相信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努力成為環保界的典範是有無窮的助益的。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報導
Read more歲末將至送祝福 善種子一生無量
- Article Details
彰化靜思堂今天(11/25)人氣很旺,講經堂座無虛席,連場外也滿滿都是人,因為今天證嚴上人行腳彰化舉行歲末祝福,上人看到隊伍浩蕩長,感動善的種子不斷浮現,讓他覺得很安心。
2015年第一場歲末祝福(11/25)上午舉行,彰化靜思堂湧入大約兩千人,現場座無虛席。
證嚴上人開示:「看到我們彰化這分愛的力量參加,善的種子不斷不斷的浮現出來,這是給我最安心。」
人品典範見證慈濟志工馬永昌,一心做環保,善用時間把握因緣,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無論再怎麼忙碌,他都堅定薰法香。
慈濟志工 馬永昌:「我的心就一直平靜一直平靜,我的心就一直放下,慢慢慢慢我的無明念頭就已經都放下。」
證嚴上人行腳彰化,剛在台中結束課程的海外營隊,也有部分學員隨師南下,上人感恩慈濟志工付出,讓營隊順利圓滿。
一大早在出發之前,就先在台中靜思堂舉行溫馨座談。
慈濟志工 蔡雪櫻:「中區曾經有發願,要做海外家人回台灣的後盾,我們靜思堂除了做海外家人回台灣的後盾,還要為社區菩薩做準備。」
證嚴上人開示:「他們看到了、他們感受到了。他們把它帶回去僑居地也好,他們的本土也好,可要知道影響很大。」
以資深慈濟志工為典範,剛受證的慈濟志工也發心立願,要繼續弘揚慈濟志業。
李雅萍 廖學信 綜合報導 Read more
子女孝親愛加溫 保暖蓋毯報親恩
- Article Details
怕冷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不僅僅是天氣冷。第一種情形,如人到老年,激素水準降低,身體代謝減慢,產熱量減少,會感到怕冷。第二種情形是患有缺鐵性貧血,因血液裏的血紅蛋白減少,攜帶氧的能力下降,使組織中的能量代謝發生障礙,產熱量不足,會使人感到異常寒冷。第三種情形,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會格外怕冷。這是因為甲狀腺素有加速代謝、釋放能量的作用,並能促使皮膚等外周組識器官血液循環加快,增加熱量。一旦甲狀腺素分泌不足,人體產熱不足,當然會格外怕冷。另外,低血壓的人,可引起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組織得不到足夠的氧供和能量,也會使人怕冷。
季節更迭,天氣開始轉涼,漸漸地又到了寒冬時節,特別提醒家中有老人者,老年人因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減慢等原因,非常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天,總感到手腳冰涼,貼心的子女應該為年長的家人添加一件保暖的物品,溫暖他們的身心。
世間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靜思語云:「行善、行孝不能等」,當子女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無私的,父母小心呵護,想盡辦法滿足子女的需求,如果子女的健康有問題,父母的心無論如何也放不下、也不求回報。人生能孝順父母的時間有限,因此,應當身體力行,利用父母給予的身軀,發揚生命的光輝、從事利益人群之事,才是真正的大孝;好好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以身示教,施比受更有福,用行動表達感恩,把關懷與愛傳遞給父母。
在寒冷的季節,大愛感恩科技孝親系列-『遠紅外線保暖蓋毯』,藉由超細纖維刷毛布,觸感柔軟舒適;並有效將體溫保留,在纖維內達到循環保溫、增溫,進而產生更高的溫度,導入遠紅外線促進新陳代謝功能,改善手腳冰冷,同時溫暖父母的身心。『遠紅外線保暖蓋毯』今年度加大蓋毯尺寸,同時可以當蓋被使用,也可以當作墊被使用,增加保暖度,提供長者入睡時手腳溫暖。
藉著有形的產品,大愛感恩傳遞無形的環保人文理念,讓更多人認同,及宣導環保的重要。」向一般大眾落實環保、推廣人文理念,期許大家與地球共生息。
Read more子女孝親愛加溫 保暖蓋毯報親恩
- Article Details
怕冷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不僅僅是天氣冷。第一種情形,如人到老年,激素水準降低,身體代謝減慢,產熱量減少,會感到怕冷。第二種情形是患有缺鐵性貧血,因血液裏的血紅蛋白減少,攜帶氧的能力下降,使組織中的能量代謝發生障礙,產熱量不足,會使人感到異常寒冷。第三種情形,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會格外怕冷。這是因為甲狀腺素有加速代謝、釋放能量的作用,並能促使皮膚等外周組識器官血液循環加快,增加熱量。一旦甲狀腺素分泌不足,人體產熱不足,當然會格外怕冷。另外,低血壓的人,可引起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組織得不到足夠的氧供和能量,也會使人怕冷。
季節更迭,天氣開始轉涼,漸漸地又到了寒冬時節,特別提醒家中有老人者,老年人因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減慢等原因,非常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天,總感到手腳冰涼,貼心的子女應該為年長的家人添加一件保暖的物品,溫暖他們的身心。
世間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靜思語云:「行善、行孝不能等」,當子女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無私的,父母小心呵護,想盡辦法滿足子女的需求,如果子女的健康有問題,父母的心無論如何也放不下、也不求回報。人生能孝順父母的時間有限,因此,應當身體力行,利用父母給予的身軀,發揚生命的光輝、從事利益人群之事,才是真正的大孝;好好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以身示教,施比受更有福,用行動表達感恩,把關懷與愛傳遞給父母。
在寒冷的季節,大愛感恩科技孝親系列-『遠紅外線保暖蓋毯』,藉由超細纖維刷毛布,觸感柔軟舒適;並有效將體溫保留,在纖維內達到循環保溫、增溫,進而產生更高的溫度,導入遠紅外線促進新陳代謝功能,改善手腳冰冷,同時溫暖父母的身心。『遠紅外線保暖蓋毯』今年度加大蓋毯尺寸,同時可以當蓋被使用,也可以當作墊被使用,增加保暖度,提供長者入睡時手腳溫暖。
藉著有形的產品,大愛感恩傳遞無形的環保人文理念,讓更多人認同,及宣導環保的重要。」向一般大眾落實環保、推廣人文理念,期許大家與地球共生息。
Read more福建白血病患者 大捨心願獻醫學
- Article Details
而當生命走到盡頭。住在「福建漳浦」的何銀濱,是慈濟居家關懷戶,他是一名白血病患者,雖然妹妹兩度捐贈「造血幹細胞」,但還是沒能挽救。不過,就在何銀濱接觸慈濟一年多的時間當中,他跟著慈濟志工訪視、做環保,也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如今, 此生最後大願已圓滿。
慈濟居家關懷戶、也是大體老師。
31歲往生的「何銀濱」,走在遺體捐贈風氣的前緣。
何銀濱的妹妹 何森燕:「他簽的是全捐, (器官)可以用的就是捐給別人, 不可以用的話, 他說要捐獻給醫學那方面, 讓人家繼續做研究 白血病這一塊 。」
家人整理他的背包,大捨心願,何銀濱一年多前接觸慈濟,就已立下。
慈濟志工 許瑋琦:「 爸爸去當老師 我們要祝福他, 當個好的老師 是不是 。」
訪視、環保、冬令發放,是何銀濱生前最喜歡參與的慈濟事,此生雖已畫下句點、但親人的慧命因他而增長延續。
何銀濱的妹妹 何森燕:「 我說 這些心願我來幫你完成, 我一定會帶媽媽, 做好事 行好人 。」
林真 吳德華 真善美志工-福建報導 Read more
異鄉打拚母驟逝 資助返國結善緣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今天上午在前鎮加工區女子宿舍,進行環保宣導,其中一名菲律賓勞工潔絲卡,先前因為母親突然過世,沒錢回家,慈濟立刻給予協助,潔絲卡還特地到了慈濟馬尼拉分會,拿了一本慈濟英文版環保手冊,希望將回收理念,也推給同鄉的友人。
慈濟志工台上合唱,一起帶動台下150名外籍勞工。
(聲音)慈濟志工:「這個是玻璃瓶,另外這個瓶子不同,這個是塑膠瓶。」
提倡環保十字口訣,慈濟志工,這回地點拉到,前鎮出口區的女子宿舍內,要向這群外籍勞工宣導環保。
馬尼拉經文處高雄分處主任 辛西亞:「我覺得環保回收很重要,又用這種簡單的宣傳,讓我們的民眾都可以了解,保護地球的重要。」
其中,還有這名23歲,來台五個月的菲律賓勞工潔絲卡,對慈濟的付出,更是點滴在心頭。
慈濟志工 張玉環:「潔絲卡的母親突然往生,她急著要回菲律賓,沒有那個機票費用,需要我們的協助。」
菲籍勞工 潔絲卡:「慈濟立即給我兩萬元台幣,就直接給我了兩萬元,我又不是誰慈濟願意給我錢,讓我可以趕快回菲律賓奔喪。」
潔絲卡還回到慈濟馬尼拉分會,帶回英語版的環保手冊,要把這分對慈濟的感動,推動給同鄉友人,大夥一起做環保。
李佳欣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
義賣會宣導環保 邀約行動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檳城,善與愛循環!明德小學每個月兩次提供教室,讓慈濟雙溪大年人文學校,進行親子教育課程,從中認同慈濟,在校方主辦的義賣會,也邀請慈濟志工宣導環保。
熱鬧的室內義賣會,歡笑滿場,但垃圾可不能滿天飛。慈濟志工受邀到校,負起環保回收的教育重責。
桌上有標語,場外有分門別類的回收桶,盡量減少活動垃圾量,轉換成資源。
慈濟志工 黃鈺镅:「學生們做分類,紙張、塑膠、再循環。」
明德小學老師 劉惜如:「地球已經生病了,所以我們就要透過這些學生,讓他懂得環保的意思,讓他們懂得分類。」
從環保分類、健康蔬食、節約能源,來維護地球的平衡,在一念之間。
江春福 真善美志工-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Tuesday, 01 December 2015
展現大愛結合慈悲 傳揚大愛環保科技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德國法蘭克福志工 林美鳳與母親11月26日早上,一同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購置具代表慈悲科技的太陽能LED帽、防潑水神奇白褲、淑女神奇白鞋等環保產品,希望藉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帶去11月30日在巴黎舉行之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上展示慈濟環保成果,準備COP21,讓世界各國看到慈濟環保志業,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臺灣環保科技之光。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開幕,來自世界各地領袖、不分種族與宗教的數百個公民、非政府組NGO的團體,齊聚一堂研議氣候問題,希望能夠在2050年前,控制全球暖化上升溫度在2℃以下,許一個『非化石燃料』而以『再生能源』構築的未來。為了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環保是不可否認的答案,在臺灣有5,637個慈濟環保回收站,與將近 200,000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大家只因一念心,不忍大地受汙染,投入資源回收。
在20世紀,化石燃料的產量影響全球經濟起伏,也影響著全球暖化的問題。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每個決定都為保存乾淨的空氣與水資源,減緩環境變遷帶來的衝擊。為了減緩地球毀壞,大愛感恩科技將丟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減少石油的消耗,藉著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協力廠商『愛心接力』、最後將每年所有盈餘全數『回饋慈善』,做社會公益之用,踐履企業社會責任。
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系列」,為考量災區沒水沒電,以及可以保護救災人員的安全而設計,曾經為慈濟基金會、靜思人文代表參與德國發明獎的林美鳳師姊,期許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可以參與「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獎」,展現大愛結合慈悲與科技光彩,藉以傳揚大愛理念,讓世界看到臺灣環保之光。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不是只有關於溫室氣體減排量,也攸關經濟發展、國民健康、節約能源、糧食安全、減緩貧窮、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品質、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和降低區域衝突等等,大愛感恩科技志矢「掘井人」,在這無私的平台上集中眾人的力量及良能,掘井出水,作為回饋社會的活水源泉,讓善的循環延續下去,也讓地球資源生生不息。
Read more展現大愛結合慈悲 傳揚大愛環保科技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德國法蘭克福志工 林美鳳與母親11月26日早上,一同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購置具代表慈悲科技的太陽能LED帽、防潑水神奇白褲、淑女神奇白鞋等環保產品,希望藉著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帶去11月30日在巴黎舉行之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上展示慈濟環保成果,準備COP21,讓世界各國看到慈濟環保志業,與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精質化、臺灣環保科技之光。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開幕,來自世界各地領袖、不分種族與宗教的數百個公民、非政府組NGO的團體,齊聚一堂研議氣候問題,希望能夠在2050年前,控制全球暖化上升溫度在2℃以下,許一個『非化石燃料』而以『再生能源』構築的未來。為了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環保是不可否認的答案,在臺灣有5,637個慈濟環保回收站,與將近 200,000定期/不定期環保菩薩,大家只因一念心,不忍大地受汙染,投入資源回收。
在20世紀,化石燃料的產量影響全球經濟起伏,也影響著全球暖化的問題。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1)每個決定都為保存乾淨的空氣與水資源,減緩環境變遷帶來的衝擊。為了減緩地球毀壞,大愛感恩科技將丟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減少石油的消耗,藉著環保菩薩『清淨在源頭』、協力廠商『愛心接力』、最後將每年所有盈餘全數『回饋慈善』,做社會公益之用,踐履企業社會責任。
大愛感恩科技「慈悲科技系列」,為考量災區沒水沒電,以及可以保護救災人員的安全而設計,曾經為慈濟基金會、靜思人文代表參與德國發明獎的林美鳳師姊,期許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可以參與「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獎」,展現大愛結合慈悲與科技光彩,藉以傳揚大愛理念,讓世界看到臺灣環保之光。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不是只有關於溫室氣體減排量,也攸關經濟發展、國民健康、節約能源、糧食安全、減緩貧窮、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品質、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和降低區域衝突等等,大愛感恩科技志矢「掘井人」,在這無私的平台上集中眾人的力量及良能,掘井出水,作為回饋社會的活水源泉,讓善的循環延續下去,也讓地球資源生生不息。
天母社區環保日 愛護地球心風潮
- Article Details
說到士林的天母地區,很多人會有「高級住宅區」、「百貨商場高額消費」的刻板印象,但是您或許不知道,天母的民眾,正齊心協力、以另一種風貌營造社區。帶您來看、不一樣的天母。
里長抱來瓶瓶罐罐,聽志工傳授資源分類的技巧。
慈濟志工 余宗健:「沖一下水,不要用太多。沖一下,不然的話有螞蟻啦。它為什麼放在這裡?因為這個是釦子,所以暫時先放在這裡。」
由於士林天母社區,長期以來有三個夜間環保點,當地民眾早已匯聚了高度的環保共識,因此這一天特別擴大舉辦「環保日」活動。
天玉里長 潘錦雄:「我們天玉里是第一次辦(環保日),接著下來會在每個月的第二個禮拜天,早上七點半到十點,為了愛地球、愛環境,希望我們里上的里民都能夠大家來參加。」
環保日地點位於天母廣場,鄰近中山北路七段、天母東西路,志工與當地里長都希望,這個活動能成為台北的環保櫥窗、天母的新亮點。
真善美志工 黃莉美 李慶堂 簡玉蓉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慈悲科技不容緩 時代進步不停歇
- Article Details
慈悲科技應用與時俱進,研發的腳步亦需加速向前,自上(10)月份起,國際人道援助會將之前『雙月共修會』,改為『每月月會』 並依需求邀請更多專業人士參與/分享,11月29日來自食、衣、住、行輸、資通、綠能等各組召集人、副召集人及人援會行政團隊等計有二十人參與,並推選前交通部長蔡堆師兄為當天共識會主席。
◎環保衣料 全球囑目
衣著組成員、力鵬/力麗企業 林文仲師兄分享衣著組的研發成果心得,他對前景始終樂觀的說,用寶特瓶回收所製成的PET環保紗布料成本、損耗較高,且有嚴格的歐美環保認證,它擁有許多天然纖維的特性,例如柔軟與舒適,但也同時具有合成纖維的耐久性及多重機能性,包括極佳的吸濕排汗作用、抗菌防霉、抗紫外線等。
全球知名品牌廠商重視社會責任與推動愛護地球的措施,雖然原生紗與再生紗有價格差異,使得PET環保布最近接單轉強,在美國已成為熱門商品,並以『免進口關稅』來鼓勵生產。環保紗在技術上要做到如何省水?他表示,業界已開發不再染色的布,就在抽絲製程中加入顏色,如此則可減少染色所產生的大量廢水,平均而言,一公噸的黑布料需要耗用100噸的水染色,林文仲師兄表示,1769年工業革命,在紡織業上力求做到物美價廉,現隨著世界的人口倍增至七十多億,能源需求高漲,在做到物美價廉、統一生產的製造過程中,也連帶造成資源的浪費、碳排放量增加,相較現今因環保意識抬頭,有機栽種的棉花生產過程耗用水資源,在消費市場上是不到1%的量。而環保布料是無法物美價廉,但卻是有需要一再提倡環保意識。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就是要注意到環保,環保是持續要努力的目標。透過菩薩大招生,找尋更多有環保意識的合作夥伴,來為地球環境共同努力。李鼎銘師兄並報告人援會新版網站(www.tzuchi.org.tw/tihaa) 業經大愛感恩資訊部開發建置完成,大愛感恩團隊亦將承擔後續更新維護工作,今後慈濟全球資訊網及大愛感恩科技官網都可聯結 " 人援會官網 " 來了解人援會各項慈悲科技的研發等。
◎急難照明 就地取材
「未來不需要電池了,光是生理食鹽水就可以讓手電筒發光了!」陳中和師兄向大家分享參訪光鈺科技的經過,該公司生產環保的手電筒:生理鹽水手電筒、超能源(鎂燃棒)應急手燈,具急難使用、長保存期的優點。「在急難時,尿液含有鹽,手電筒就可以照明使用。」宗教處柳宗言師兄提出建議,每年慈濟歲末祝福所使用的福慧心燈,需要幾十萬顆電池,倘能開發成上述的水電池便可應用,並可針對電流低不够亮的方向再研發改進。
因應國際賑災,辛巴威旱災鑽井案,有關交付 張敏忠師兄與工研院研發團隊探水儀器改良版已到驗收階段,擬由嚴聖炎師兄、北區急難救助隊團隊等執行/學習。而有關研發後設備維運,擬由北區緊急救助隊團隊負責,並應彙集整理操作手冊、維護手冊,做系統化電子檔案造冊。
徐文龍師兄分享,目前賑災時應用的火箭爐所使用的燃料己開發-生質燃料棒,製造燃料棒的貨櫃屋近日將移至三重園區實地操作。此外,可做綠色植裁植物工廠的網室也將依 上人慈示試種植中藥草等高經濟作物,並委由慈濟科技大學、中興大學等相關科系老師指導。
◎教育訓練 開發接引
行政組蔡建弘師兄報告慈悲科技產品內部教育 (種子)訓練規劃進度。藉教育訓練製作賑災研發產品導覽手冊,擬於明年元月16-17日舉行,招生人數提昇為四十位。本訓練課程採全程錄影,未來各區的急難救助隊可以觀摩,也可於本會五十週年慶在各區「慈悲科技展區」教育訓練用。廖偉銘師兄也報告有關慈悲科技提案競賽及徵選簡章草案。有關訓練課程規劃及講師事宜或者慈悲科技競賽相關細節應再經各組召集人、副召集人提供改進建議。嚴聖炎分享參與烏來風災清掃經驗,對運載「淨水系統」設備至災區及實際操作提出寶貴的建議!
主席 蔡堆師兄表示「人間菩薩招生」,不論是在實地賑災現場,或是透過在改善賑災產品裝備研發過程中。而慈悲科技研發如何改進?配合慈悲科技賑災產品全省巡迴展,人援會團隊將提出二大方案。慈濟人傳誦:「時間真無情,菩薩真無閒,為著度眾生,腳步毋通停。(台語)」共勉。慈濟月刊458期,上人曾就慈濟「教富濟貧」的肇始過程剖析——:「就因時間、人間與空間的緊密結合,遂成就慈悲濟世之一大事因緣。慈濟以花蓮為起點,到如今及於全球,這都是從一念初發心開始,(五十年來)無停滯,所以成就了今日的慈濟。大家應把握機會,走入人群付出,貼近苦難人的身邊,去膚慰、擁抱他們,在自己的人生日記中,寫下滿滿的感受。切莫膨脹自己、指使他人去做而自己不做,如此人生將徒留空虛和失落感啊!」
人文真善美志工 潘瑜華 照相:大愛感恩、張惠珍
慈悲科技不容緩 時代進步不停歇
- Article Details
慈悲科技應用與時俱進,研發的腳步亦需加速向前,自上(10)月份起,國際人道援助會將之前『雙月共修會』,改為『每月月會』 並依需求邀請更多專業人士參與/分享,11月29日來自食、衣、住、行輸、資通、綠能等各組召集人、副召集人及人援會行政團隊等計有二十人參與,並推選前交通部長蔡堆師兄為當天共識會主席。
◎環保衣料 全球囑目
衣著組成員、力鵬/力麗企業 林文仲師兄分享衣著組的研發成果心得,他對前景始終樂觀的說,用寶特瓶回收所製成的PET環保紗布料成本、損耗較高,且有嚴格的歐美環保認證,它擁有許多天然纖維的特性,例如柔軟與舒適,但也同時具有合成纖維的耐久性及多重機能性,包括極佳的吸濕排汗作用、抗菌防霉、抗紫外線等。
全球知名品牌廠商重視社會責任與推動愛護地球的措施,雖然原生紗與再生紗有價格差異,使得PET環保布最近接單轉強,在美國已成為熱門商品,並以『免進口關稅』來鼓勵生產。環保紗在技術上要做到如何省水?他表示,業界已開發不再染色的布,就在抽絲製程中加入顏色,如此則可減少染色所產生的大量廢水,平均而言,一公噸的黑布料需要耗用100噸的水染色,林文仲師兄表示,1769年工業革命,在紡織業上力求做到物美價廉,現隨著世界的人口倍增至七十多億,能源需求高漲,在做到物美價廉、統一生產的製造過程中,也連帶造成資源的浪費、碳排放量增加,相較現今因環保意識抬頭,有機栽種的棉花生產過程耗用水資源,在消費市場上是不到1%的量。而環保布料是無法物美價廉,但卻是有需要一再提倡環保意識。
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就是要注意到環保,環保是持續要努力的目標。透過菩薩大招生,找尋更多有環保意識的合作夥伴,來為地球環境共同努力。李鼎銘師兄並報告人援會新版網站(www.tzuchi.org.tw/tihaa) 業經大愛感恩資訊部開發建置完成,大愛感恩團隊亦將承擔後續更新維護工作,今後慈濟全球資訊網及大愛感恩科技官網都可聯結 " 人援會官網 " 來了解人援會各項慈悲科技的研發等。
◎急難照明 就地取材
「未來不需要電池了,光是生理食鹽水就可以讓手電筒發光了!」陳中和師兄向大家分享參訪光鈺科技的經過,該公司生產環保的手電筒:生理鹽水手電筒、超能源(鎂燃棒)應急手燈,具急難使用、長保存期的優點。「在急難時,尿液含有鹽,手電筒就可以照明使用。」宗教處柳宗言師兄提出建議,每年慈濟歲末祝福所使用的福慧心燈,需要幾十萬顆電池,倘能開發成上述的水電池便可應用,並可針對電流低不够亮的方向再研發改進。
因應國際賑災,辛巴威旱災鑽井案,有關交付 張敏忠師兄與工研院研發團隊探水儀器改良版已到驗收階段,擬由嚴聖炎師兄、北區急難救助隊團隊等執行/學習。而有關研發後設備維運,擬由北區緊急救助隊團隊負責,並應彙集整理操作手冊、維護手冊,做系統化電子檔案造冊。
徐文龍師兄分享,目前賑災時應用的火箭爐所使用的燃料己開發-生質燃料棒,製造燃料棒的貨櫃屋近日將移至三重園區實地操作。此外,可做綠色植裁植物工廠的網室也將依 上人慈示試種植中藥草等高經濟作物,並委由慈濟科技大學、中興大學等相關科系老師指導。
◎教育訓練 開發接引
行政組蔡建弘師兄報告慈悲科技產品內部教育 (種子)訓練規劃進度。藉教育訓練製作賑災研發產品導覽手冊,擬於明年元月16-17日舉行,招生人數提昇為四十位。本訓練課程採全程錄影,未來各區的急難救助隊可以觀摩,也可於本會五十週年慶在各區「慈悲科技展區」教育訓練用。廖偉銘師兄也報告有關慈悲科技提案競賽及徵選簡章草案。有關訓練課程規劃及講師事宜或者慈悲科技競賽相關細節應再經各組召集人、副召集人提供改進建議。嚴聖炎分享參與烏來風災清掃經驗,對運載「淨水系統」設備至災區及實際操作提出寶貴的建議!
主席 蔡堆師兄表示「人間菩薩招生」,不論是在實地賑災現場,或是透過在改善賑災產品裝備研發過程中。而慈悲科技研發如何改進?配合慈悲科技賑災產品全省巡迴展,人援會團隊將提出二大方案。慈濟人傳誦:「時間真無情,菩薩真無閒,為著度眾生,腳步毋通停。(台語)」共勉。慈濟月刊458期,上人曾就慈濟「教富濟貧」的肇始過程剖析——:「就因時間、人間與空間的緊密結合,遂成就慈悲濟世之一大事因緣。慈濟以花蓮為起點,到如今及於全球,這都是從一念初發心開始,(五十年來)無停滯,所以成就了今日的慈濟。大家應把握機會,走入人群付出,貼近苦難人的身邊,去膚慰、擁抱他們,在自己的人生日記中,寫下滿滿的感受。切莫膨脹自己、指使他人去做而自己不做,如此人生將徒留空虛和失落感啊!」
人文真善美志工 潘瑜華 照相:大愛感恩、張惠珍
一家同行慈濟 返台受證女兒缺席
- Article Details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一鳴夫婦,加入慈濟,起源在女兒對環保大地的一份心,三年前,他們三人就一同在家中社區附近的運動場,天天做環保,他們三人還一起說定,培訓完要一起回台受證,沒想到今年七月,女兒突然間往生,留下這對已經愛上慈濟的年邁父母。
顏雪明拿出女兒的照片,原本說好2015年和先生,三個人一起回台灣受證,沒想到這一趟卻只有,他們夫婦同行。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顏雪明:「我們報名是三個人一起報名,要來這個受證的,突然間我女兒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就很想棄權,我很想說我不要來,我真的沒有這種心情,我來了是說了了心願。」
共同受證,繼續在馬來西亞當地深耕環保,是三人說好的心願。如今,女兒突然間往生,年過七十的年邁父母,為了圓女兒的慈濟夢,儘管帶著不捨之情,依然付諸行動,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顏雪明:「跟我的女兒講,我說現在媽咪帶你來,你要保護媽咪,保護著你的爸爸 你的媽咪,這樣講啦 她是很疼我們的,這個女兒是很疼我們的。」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陳一鳴:「祝福她 希望她早日乘願回來,再繼續走在慈濟大道上,再續慈濟緣。」
圓夢後,陳一鳴夫妻倆將帶著女兒的這分心願,繼續在慈濟志業上耕耘付出,化小愛為大愛。
彭淑珮 徐英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昔日連體嬰姊妹 分割手術已半年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這一對腹部相連、共用胃肝等臟器長達一年三個月的連體嬰雙胞胎「珍妮」「潔妮」,在台灣順利完成分割手術,半年的光陰過去,如今的她們是否一切無恙呢?慈濟志工與大愛新聞採訪團隊,帶您去瞧瞧。
菲律賓慈濟人風塵僕僕,驅車來到「班詩蘭省」的一個小村莊,只為了見她們一眼。
這是珍妮嗎 還是潔妮
雙胞胎女孩「珍妮」與「潔妮」,她們和志工的緣分,得從年初講起。「珍妮」「潔妮」這對連體嬰雙胞胎,今年一月曾前往台灣,接受慈濟醫院分割手術,並於四月返回國內,當時還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如今半年過去,志工來關心孩子的近況。
雙胞胎的母親 露蒂:「她們現在能跑能走 還能爬樹,跟其他孩子玩在一起。」
慈濟人為女孩們帶來一隻加菲貓,為這個家送來牛奶、白米、福慧床、和毛毯。志工也刻意帶著「珍妮」「潔妮」跑步爬坡,暗中觀察她們的身體狀況。
雙胞胎的母親 露蒂:「馬尼拉離班詩蘭省很遠,即使得花時間長途跋涉,但志工還是來看看我們。」
慈濟志工還帶這對雙胞胎,來到購物商場買玩具,希望讓她們在眾人的呵護中,快樂長大。
博麗妮 朱琉斯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
夜深人靜踽踽行 步步踏實環保路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新山慈濟照顧戶陳素月,在人生低落時接受慈濟幫助,為了回饋,他開始成為手心向下的人,投入環保工作,不遺餘力,也因此與許多人結下好因緣,接引人間菩薩
寂靜的夜裡,街頭空蕩蕩,只有陳素月一個人,推著精心改裝的嬰兒手推車,沿路找尋可以回收的資源
民眾:「 這個 每次留給她的啊 。」
慈濟志工 沈秀華:「 起先她是凌晨早上就出去做環保, 沿著她的家裡, 這樣一路的去找資源, 之後她身體有點不適, 她又講她早上起不來, 她就換成晚上, 就半夜才出去做環保 。」
環保志工 陳素月「 (這樣你收了回去你還會處理嗎), 還有要處理 要做工的 。」
年輕時的陳素月,曾經在商場上很風光,不過後來生意失敗,先生和兒子也相繼去世,一連串的打擊,讓她得了憂鬱症
環保志工 陳素月:「 那個時候的那種無助, 沒有人幫我的 只是哭 。」
所幸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慈濟,除了得到經濟上的幫助,更得到心靈上的膚慰,於是她也想盡一分自己的力量
環保志工 陳素月:「 (你拿不完怎麼辦), 還沒有試過拿不完, 想盡辦法來拿囉, 就搬上搬下這樣, (就想辦法把它拿完就對了), 就是要給它回去就對了 。」
環保志工 陳素月:「 我的心就是說 我能夠做多少, 拿一點回來 回報回慈濟這樣 。」
就這樣日復一日,沒有間斷,左鄰右舍都被她的行為所感動
附近商家 張國華:「 知道她是為慈濟在做慈善, 所以我們都很自動的, 把一些紙皮和罐子留給她 。」
附近居民 周緯乾:「因為罐子沒有給她 也是拿來丟的, 倒不如給她 給她拿來做慈善 。」
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陳素月在資源回收的過程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也和許多人結下了良善的緣
唐潔儀 鄧慧敏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