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09

週三, 14 一月 2009

蘇澳的一天

39.jpg街道巷弄間的住家、
漁港旁的海產店、路邊賣飲料的商家…
海風吹拂蘇澳小鎮,
環保不只是閒聊話題,而是全鎮運動。 Read more

小孩的環保行動

65.jpg春茶將採完之際,到「茶鄉」鹿谷作客。四歲的建發代替他母親陪我出遊,隨著客人心之所向,在茶園小徑任意亂逛。

來到一處茶園,建發踩著矮小的石礅「登高」望遠,禁不住說:「好美喔!」綠色的世界綣繞著山嵐氤氳,連四歲童子都看得出神!

「可是,垃圾好醜喔!」不多久,建發指出我早已看見,卻打算略過的部分。春茶採收時,採茶工人留下的便當盒、飲料罐、香菸盒、竹筷,還有盛裝熱湯的塑膠袋、[[保麗龍]]碗散落一地。
Read more

佛教老鎮 落實環保新思潮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tzuchi.net/aas.nsf/65944f5d25d71a68482574110015e2a3/7e3964280bf5f91e482574870026f311/Text_J/0.84?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攝影:顏霖沼昔時福鼎,佛教鼎盛,民風純樸,
小販肩挑貨品走村串戶,兼營收購破布、銅鐵等買賣;
居民敬字惜紙,依舊俗焚紙放水流,保佑子孫腦聰目明。

今日福鼎,笑納惜福助人新觀念,
司機員、木工匠、賣菜婦、富太太……化身環保志工,
騎乘三輪車、腳踏車、摩托車穿梭窄巷,
俯拾都是寶,不輕小小一張紙,
回收再生,永續地球環境,保佑後代不虞匱乏。
做環保,真是有心就不難!(註:福鼎市位於福建省閩浙交界處)
Read more

原來我們社區這麼美

23.jpg居住、任教在這偏遠鄉間,發覺大家都有環保概念,卻無法落實。記得上人曾說,凡事要從自己做起,因此我只要有餘暇,便會到環保志工謝好家中協助資源回收。

師兄、師姊一卡車一卡車運來一大堆空瓶、空罐、紙類……我想到,變賣的金錢能夠用來助人,滿足的心情就掩蓋過惡臭的味道、溼透的衣服以及痠痛的腰。

我曾利用親職講座時間,呼籲家長們響應資源回收,當時家長回答─

「主任你有做嗎?我常常忘記耶!實在麻煩!」

「哎喲!將垃圾一起丟進垃圾車就好了嘛,實在囉唆!」

「你喜歡做,那你來我家做回收,賣的錢都交給慈濟。」
Read more

摩登都會區,尋一抹純樸鄉情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tzuchi.net/aas.nsf/65944f5d25d71a68482574110015e2a3/cd3b5a6677340558482570e40024c22e/Text_J/0.84?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攝影:顏霖沼台北市區、八德路與建國北路交叉口,車潮鎮日轟隆作響,行過塵土飛揚,緊張氣氛引得人心浮浮,焦躁不安。

路口,等待綠燈的機車騎士好奇朝敞開的門口望入──屋內半透明的屋頂引入天光,證嚴上人的法語播放旋繞;而書籍紙張堆成座小山,十多位婆婆媽媽在這個寧靜空間裏埋首撕紙分類,多是皺紋堆疊成的慈祥老人面容。

這個大隱於市的清淨地點,是慈濟八德環保站。八十三歲的黃阿梅每天早上搭半小時公車前來,坐著撕紙一做就是一整天,但仍舊神清氣爽,笑容盈盈。「我在家裏沒事做,兒孫也支持我來。我在孔廟做完運動就來,一邊做環保、一邊聽上人開示,心情快樂又寧靜!」
Read more

美國舊金山:志工上街示範「4R」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tzuchi.net/aas.nsf/65944f5d25d71a68482574110015e2a3/29ff58379b640eac482574f300056361/Text_J/0.84?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攝影:顏霖沼舊金山為全美環保典範城市,回收資源數量已超過運往掩埋場的垃圾量。政府有心推動,更結合慈濟志工,共同讓環保成效更上一層樓。

行走在宛如波浪起伏的社區道路上,志工敲門詳述「神奇三桶」對保護地球資源的神奇效力;十四年來,在遊客雲集的繁華市鎮掃街,走動之間像是活廣告—歡迎更多人加入愛護環境的行列!

陽光燦爛的假日,位在加州北部舊金山(San Francisco)日落區的爾文街(Irving Street),五花八門的櫥窗吸引車陣人潮聚集;慈濟志工手拿掃把、畚箕、長夾,以兩列整齊的縱隊在人群間穿梭漫掃夾撿,地上紙屑菸蒂果皮一個不放,臉上不忘掛著微笑。

這支隊伍引起往來人群注意,「這是什麼團體啊?」「他們是慈濟,是做好事的!」華人民眾路過時耳語紛紛,西方人士則是不吝當面給予讚美:「哇!做得好!我們都該向你們學習!」慈濟志工停下掃地腳步,有禮貌地說道:「先生,謝謝您的讚美,您也可以加入愛護環境的行列喔!」
Read more

美國聖地牙哥:彎腰身影讓大地更美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tzuchi.net/aas.nsf/65944f5d25d71a68482574110015e2a3/b5251f686cf42c40482574f300056e9c/Text_J/0.84?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攝影:顏霖沼 索拉達山(Mount Soledad)山頂,是飽覽聖地牙哥市景的最佳地點,
來訪遊人深為繁華市容與碧藍大海迷惑。
在成群訪客間,志工尋找瓶罐、踩扁、裝袋的身影稀微,卻怡然自得;
常人視作最微不足道的環保工作,就從這一點點細節中累積起來。
在觀光景點的「尋寶」之旅,
也讓擁有「最美好之城」暱稱的聖地牙哥,更美好!
Read more

馬來西亞:校園環保尖兵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tzuchi.net/aas.nsf/65944f5d25d71a68482574110015e2a3/0674a3b9fa1ee8a04825744200366d95/Text_J/0.434?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攝影:顏霖沼 清晨七點的社區瀰漫寧靜氣息,在往學校的路上,已出現如織的車龍。馬來西亞馬六甲文化國小的小朋友聳著肩,還在調整書包的重量;一邊揉著惺忪雙眼,另一手拿著一袋回收物進校門。幾輛車停在門口,家長跟著孩子下車,打開後車廂提出好幾袋紙類、鐵鋁罐……

走向校門旁一塊搭棚空地,學生們將回收物依種類擺放後才進教室;也有學生一前一後抬著班上的回收箱來分類;家長放下滿滿的回收物,正與慈濟志工說話;還有小朋友拿著以環保集點卡換來的塑膠帶編金魚,正與同學炫耀著呢!
Read more

馬來西亞:清淨大地,也要清淨心地

Multithumb found errors on this page: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http://www.tzuchi.net/aas.nsf/65944f5d25d71a68482574110015e2a3/3874e4ca31f8cfa048257442003668d2/Text_J/0.84?OpenElement&FieldElemFormat=jpg
攝影:顏霖沼環保站熱鬧揭幕,也有不少人響應當志工,
幾個月後,卻只剩下一兩人堅守崗位;
這才知道大地環保要做,心靈環保也不能忽略…


樹傘蓊鬱地覆蓋在鐵皮棚子上,讓棚下的人們免受高溫之苦,還能為保護大地而勤奮著。

一進門有幾個大桶子,上方垂掛著一條帆布,瓶罐紙張的圖樣多彩繽紛;再往裏走,右邊櫥櫃裏各式精緻的工藝品,都是用回收物做的;左邊用辦公室隔板畫出的空間,堆著一袋袋雜色紙類,三、四人埋首其中,渾然不覺中午已到。

「大家洗過手,快來吃飯!」聞到飯菜香,無論年輕太太或年邁奶奶,洗淨了手團坐一桌,笑語閒聊,宛若一家人;連在樹蔭下趴頭休息的小狗「環保」,都起身吠叫著想參與呢!

慈濟在馬來西亞檳城第一個大型環保回收站,成立於威省的北海(Butterworth);三年多來,北海環保站平均每個月處理十噸資源回收物。這不僅來自人們對環保觀念的提升,也是站長林美珍帶動十幾位環保志工努力的成果。
Read more

週日, 04 一月 2009

環保與四大志業

20120615-55.jpg境保護、資源回收,是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的其中之一。1990年,證嚴上人一句輕輕的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

環保成為全民運動

佛教慈濟基金會於1992年與金車教育基金會合辦為期一個多月的「預約人間淨土‧環保綠化活動」,落實全民綠化工作,推廣環保護生觀念,珍惜地球萬物資源。

1990年代,社會工業快速發展,帶動經濟效應,衛生筷、紙杯、保麗龍飯盒等產品充斥巿面,雖然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捷,卻也變成了難以收拾的垃圾問題。因此,自1994年起,證嚴上人便精心審定慈濟環保餐具的研發,並對所有慈濟人宣導使用環保餐具,落實生活環保概念。

環保的概念,從個人傳至社區,更落實在校園。台灣各大院校的慈青社響應環保,不但在校園內推廣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理念,更在寒暑假推動社區環保工作。

環保落實慈善志業

「這裡有便當、熱食,有沒有人需要?」沿街喊問的話語,並非是推銷,而是出自慈濟人的一分關懷。

當發生風災、水患時,常可見慈濟志工冒著風雨進入災區,涉水沿街送熱食,這分慈悲,更注入了證嚴上人的智慧;證嚴上人叮囑慈濟人一定要重視環保,雖然是為了救人、救災,但是也不能反其道而行,因此每逢災難時,由「香積組」烹煮的便當,必定使用環保餐具,不再使用紙便當盒。

送到災民手中的熱便當,不但溫飽了肚子,也溫暖了受苦的心,環保餐具還可留下做為紀念,也可送至統一回收餐具的地方,之後再由慈濟人前往收回,切切實實地將環保理念落實在慈濟的慈善志業中。

同時,也推廣至國際間。「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簡稱人援會,Tzu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於2003年成立,源為證嚴上人有感於地球生態浩劫、天災人禍不斷,造成人間生命、財產重大威脅損失,指示成立緊急救援物資及全球倉儲網,以因應緊急救災需求,即時膚慰,安身、安生、安人心。

換言之,即是希望把食、衣、住、行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雖期望是備而無用,但慈濟企業家志工們仍戰戰兢兢,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慈濟人援會的研發同時還考慮降低資源的耗損,例如:以寶特瓶進行特殊的製成後可成為織品,包括夏天穿的T恤、冬天毛料雙層夾克、賑災睡袋等。在2007年間,研發而成的環保毛毯,更運用在台灣、美國等地的冬令發放及社會救助中,將垃圾化為溫暖貧困人們的愛心。

在造紙上慈濟人援會也做了創新的思維,傳統造紙必須砍伐樹木,在過程中又需添加強酸、強鹼和漂白劑等化學物,不僅排放廢水,也破壞了生態。而以大理石的廢料、壞料造出來的紙,只需使用無機礦粉(石頭粉)與少量無毒樹脂,即可產出符合環保概念的新紙張,且可回收再利用,亦有裂化、可分解特性,即便丟棄至戶外,其所含主要礦石粉將回歸大自然,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極具綠色環保意識。

慈濟環保志工與人援會無不是希望為地球節流。減緩地球的崩毀,而這群企業家志工同時將事業與志業雙軌道同時進行,在做事業時也肩負起志業責任。

文章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