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校園做環保 帶動師生愛地球


馬來西亞,馬六甲近郊,一所巴洛國民小學,有七百名師生,吳學利是全校唯一的華人老師,而她曾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封號「垃圾老師」。原來2012年,她透過大愛台,看到慈濟志工做回收,感到認同,於是投入社區做環保,也在學校帶動。這在學校是新鮮的名詞,學校又因此掀起什麼波瀾呢?

巴洛國民小學,首度開齋節發放,幫助貧困家庭,幕後推手,老師吳學利。但一個人怎麼籌措這麼多發放物資?這得從她曾經不太好聽的封號開始談起。

巴洛小學老師 吳學利:「剛開始的時候,我給人家叫垃圾老師,就覺得,怎麼,我是垃圾老師啊?有這麼糟糕嗎?」

巴洛小學老師 沙迪亞:「她自己先開始做,她去撿可以回收的物資,她收集起來,所以她走到哪裡,學生都叫她垃圾老師」

巴洛小學老師 吳學利:「你知道老師是製造紙張最多的,用到紙張是最多的,我就這樣丟到垃圾桶內,現在我知道了,所以一張紙小小張的紙,我都把它拾起來,我不會再浪費那紙張了。」

吳學利原本也和大家一樣,隨手就把用過的紙張往垃圾桶裡塞。2012年,她透過大愛台看到慈濟志工做回收,感到認同,於是投入社區做環保,也動起在學校推廣的念頭。

巴洛小學校長 曼蘇:「我非常歡迎她提出的建議,因為學生們應該學習如何照顧環境整潔。」

沒想到,全校第一場環保日,五百多公斤戰利品,有些讓她傻眼。

巴洛小學老師 吳學利:「紙巾、紙張、剩下的飯,尿片還有糞是在裡面,整包是這樣子給你的。」

這挫折,在慈濟志工協助指導學生分類後...

志工 與 學生:「這個要切掉,這是鐵,而這是紙皮。」

漸漸的,獲得改善。2014年初,學校還成立一間環保教室,甚至有其他老師,也在特殊班教育這群學習緩慢的孩子。

老師 與 學生:「如果這些盒子不洗會怎樣?骯髒,會有臭味,所以我們需要清洗,如果不洗乾淨,我們就不能回收,不然全部都會被弄髒。」

回收量也透明化,收入與支出都有紀錄,化作學校的愛心基金。

而在這所以馬來學生為主的學校,七百多名師生中,吳學利是全校唯一的華人老師,她做到了!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