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汙水 剖析汙水下水道


在台灣,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26.76%,絕大多數生活汙水,最後就是排放到河川。用全台灣河川總長計算,4.5%遭受嚴重汙染,23.4%中度汙染,而且每條河川都受到生活汙水影響。所謂生活汙水,就是人們生活當中所產生的各種用水、還有排泄物。這些汙染物質進入河川之後,不只發出惡臭、汙染環境,也對人們健康帶來威脅。不論台灣或歐洲,早期建設汙水下水道,都是為了防治水媒、與蚊蟲傳染病,近來研究更發現,水的汙染影響到微生物,很可能直接影響氣候。一點隨手小惡,帶來的壞效應,比我們想像中大得多。

工業廢水偷排河川,怵目驚心的景象,三天兩頭就發生,讓人又氣又心痛。但是有一種汙水,每天不斷、悄悄地,入侵我們的河川,而你,也許就是加害者。高屏溪,在正常狀態下,每天能供應100萬噸的水源給高屏地區。

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研究助理,張世欣:「整年度每個月來採一次,一次有三個點,一個在高屏堰比較上游的部分,一個是在進水口,一個是這部分的沉砂池。」

成大團隊十多年來,受委託監測自來水廠進水口的水質,事關飲用水安全,水質究竟如何?

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認證實驗室主任,林高弘:「第一個是懸浮固體物,有部分的時間,我們的大腸桿菌會有一點偏高。」

水看起來混濁的主因,其實是八八風災以來,長期超標的懸浮固體,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物質常態性超標,雖然絕大多數,在自來水的處理過程中,都可以被解決,但是,它們是從哪裡來的?

成大永續環境實驗所認證實驗室主任,林高弘:「如果有發現比如說大腸桿菌,化學需氧量,生物需氧量,尤其是生物需氧量這些比較高,代表有生活汙水進到,我們河川流域裡面的可能性就很高。」

高屏溪上游,流經旗山、美濃、六龜等人口群聚處,這些地方都還沒接上汙水下水道。人們生活製造的汙水,由排水溝,混入溪水,進入自來水水源。

目前台灣的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26.76%。環保署統計,全台河川4.5%嚴重汙染,23.4%中度汙染,而生活汙水是主要汙染源之一。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葉俊宏:「生活汙水基本上來看,大概占一條河川的汙染,大概有20%到60%左右。」

風險還在於,人類所使用的藥品,跟著汙水進入自然界中。儘管經過自然水體稀釋、和自來水廠處理,人們直接攝取到的濃度和影響相當低,但對水中生物,影響卻很大。

台大環工所副教授,童心欣:「藥品在微生物,大部分對它們來說可能都是外來的物質,這些真菌或是藻類,其實在我們的大氣循環中,占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它可能會把空氣中二氧化碳,回收回到土壤或水體裡面,而且它的比例其實,可能還比陸生的植物來得高。」

學者發現,許多藥品與碳、氮等物質的循環,竟然有著看不到的驚人連結。

台大環工所副教授,童心欣:「我們現有測試過,有看到的,比如像安非他命,嗎啡,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水中微生物,它對於我們大氣中的氮,或是碳,表現受到影響,這些受到抑制的,把碳收回來的行為,可能也是間接或直接影響到我們整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是間接影響到我們的氣候。」

人類任意排出的汙水,不只影響自己生活的周遭環境,更間接影響大氣的自然調節,加速暖化威脅。汙水是任意排放,或是妥善處理,答案,呼之欲出。

採訪撰稿:周玲秀
攝影剪輯:邱品豪,余國維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