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下水道建置慢 追究原因眾多


現階段台灣的汙水下水道,建置率成長緩慢,每年難達3%,追究原因,還是卡在經費、縣市施政者考量、還有家戶不願拆除後巷違建。為了建設汙水下水道必須的付出,看來對人們帶來許多麻煩,但是如果轉換角度,從只是為了避免破壞環境,到開發更多可用水資源,這些付出或許都將變成更有價值。其實人們的生活汙水中,不只水可以回收使用,還含有很多資源,像是磷、氮、沼氣,這些任意排放到環境中會帶來破壞,但是妥善回收,都能利用,發揮更高價質。

超音波攪拌器、流體化床,這些設備看來都很先進,這個實驗室研究的東西,

竟然是一般人不太想碰的,黑漆漆的水溝泥。

把汙泥放進超音波攪拌器,加熱、攪拌。

朝陽科大環工管理所學生 黃政中:「加快它的水解的時間 因為這裡到這裡 如果正常的話 可能要七天或一個月吧 這樣只要三十分鐘 或者幾分鐘 你就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要從這些下水道汙泥中,萃取出更多的資源。

朝陽科大環工管理系研究助理 吳峻豪:「磷會在二氧化矽上面結晶 它會藉由吸附的作用 還有跟磷酸鈣結合 會吸附在上面。」

磷,是人體必備的礦物質,也是自然界、食物中普遍存在的營養鹽。近來為了避免造成汙染,清潔劑多強調不含磷,但在生活汙水中,含量就不低。

朝陽科大環工管理系主任 莊順興:「磷在汙水下水道裡面的量 以濃度來看 大概是5ppm 就是每公升裡面有五毫克的磷在裡面 依這樣算起來的話 台灣目前流到下水道系統裡面的磷 一年會超過五千公噸的量 如果可以回收的話 當然對台灣 是一個有幫助的資源。」

台灣沒有磷礦,完全仰賴進口,價格也完全受制於人。如果能從下水道裡淬煉出這種資源,對產業大有幫助。汙水下水道接管率的提升,在環境保護之外,更讓汙水下水道,成為另一個資源來源。

朝陽科大環工管理系主任 莊順興:「如果有工業廢水混進來 怕的就怕它含有一些重金屬 國外很多例子 汙泥的再利用是很普遍的 不過國內因為擔心工業雜質 混到汙水下水道系統 所以怎麼樣確保汙泥的品質是可靠的 我想這是台灣應該要努力的。」

學者建議,管線應該分清楚之外,部分特殊排水,也應該先處理再排放。

台大環工所副教授 童心欣:「在排放(汙染物)的單位 比如說像醫院 診所 做一些高級處理把它處理乾淨之後 才進入到民生汙水混合一起被處理 不需要負擔這麼大水量 高級處理的費用 在汙水處理廠也增加更多高級處理設備 把這些東西去掉 這樣子的話排放到環境就會安全很多。」

因為汙水處理廠,處理層級提高一級,成本至少要貴上好幾倍,要怎麼做得有效率,必須納入考慮。同時,現階段接管率不到二成七,進步空間還很大,但這並不是唯一處理方式。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 歐陽嶠暉:「不一定要100% 因為分散的社區不一定要做 因為它就地做合併式淨化槽就可以了 那住在密集的都市裡 沒地方去做 那一定是下水道 所以台灣都市計畫的人口是80% 那應該是80% 是一個目標。」

住戶分布稀疏、或是山區,千里迢迢拉管線,價格是人口密集處的四五倍,效益也不高,較適合裝設獨立的設備。何況,光是汙水下水道建設的經費,各縣市往往就撥不出來,建置之後營運維護也是難題。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 歐陽嶠暉:「很多都市沒有錢去做維護 沒有錢做維護 就會使得下水道設施 故障得更快 這也是未來的一個問題。」

或許這也是因為,現階段普遍還是將汙水下水道,視為為了減少汙染,才不得不花的支出。如果換一個角度,建設這些管線,將能為我們運回一筆,進帳穩定的水資源,汙水下水道,變成水資源開發的一個必備環節,態度更積極,速度才能逐步趕上需求。

採訪撰稿:周玲秀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