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015
Saturday, 31 January 2015
永遠付出無所求 人如其名草根情
- Article Details
今天心富大幸福要為您介紹這一對環保志工夫妻「蔡永遠」與「蔡林業」,十幾年前兩人因為女兒介紹認識慈濟,開始在嘉義縣東石鄉做起資源回收,這當中曾面臨被倒會風波,但兩人堅持所回收來的物品全得捐給慈濟,因為這些都是證嚴上人要用來幫助別人,也因為助人的歡喜,讓他們走過生活中的困難。
慈濟志工 蔡永遠:「十七八年有了,那時候為什麼會做回收呢?我是想說寶特瓶丟得到處都是,這不把它撿起來也是很可惜 我知道這種東西可以回收。
我那時候被人家倒會金額將近兩千萬,我在做(環保)的時候,我們塭港村整村的人都用另外一種眼光看我,無論什麼人都愛錢啊,但是我就甘願說這些就是要捐獻,來幫忙慈濟,也是對我們人生的功德也是不錯,看大愛台看到說那個921地震,慈濟去建設幾間學校,我也想說我也有出一點點的力量在裡面,這樣心裡頭就很安慰了。
當時我就是看到,上人為了要蓋醫院,上人講一句話,可以救人其實不用計較,我就認定這個捐獻給我們慈濟。我自己有一次這隻腳,在漁塭裡面工作時受到感染,我怎麼會想說我的腳會發生這種事情,又去讓慈濟的醫師治療,這也是想不到的。我如果沒有做環保,怎麼知道我們大林慈濟醫院確實有高明的醫師。現在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人,大部分都拿柺杖了,也有住院的,我邊做環保,身體愈好。上人要我們來做環保,救地球讓垃圾的量減少,這是我們一般的人,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做得到的事。」
慈濟志工 蔡林業:「我的心就一直想要做好事,想要跟師父一樣,看可不可以幫忙師父,想說我撿這個回來,就可以幫上人的忙,上人就跟我們說,他蓋的那間醫院,我們也有去,他就說,這些你們都有幫忙到,我們聽了心裡很高興。聽完想說我們要再認真一點,繼續撿回收,認真的做環保。」
採訪撰稿:吳玉芬
攝影剪輯:林鑫宏
慈籃家族擴大愛 環保力行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曾經有人問過李鼎銘師兄在大愛感恩科技是什麼職稱,鼎銘師兄說:「以前都向別人介紹是『總經理兼全職志工』,但後來想一想,『總經理』只是一時工作,而『志工』是永遠不變的身分,所以從『總經理兼全職志工』改為『全職志工兼總經理』。」除了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世界裡,李鼎銘師兄也在『慈籃』功能團體耕耘了20年。
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由慈誠、委員、教練、助教、家長及孩子所組成的聯誼家族。1994年李鼎銘師兄及同修洪若岑師姊,結合熱心的教練及社區師兄、師姊成立。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孩子們在師姑、師伯的陪伴下成長,發揮愛心,投入志工,身體力行,學習知福、惜福、再造福的觀念。在互動中,也加深家長與孩子間親子關係。20年以來始終如一,分布全台18組、每周定期訓練。
李鼎銘師兄時常廣邀慈籃家族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如何將環保理念從小紮根,串聯整個慈濟志業體。」一次機緣,板橋區慈籃江翠組在負責人詹龍禎師兄帶領下一行7人,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館參訪。
「一切都是好的因緣,剛好慈籃江翠組下一次人文課之環保單元要介紹塑膠袋回收,今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對了。」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實驗成功將回收而來的廢棄塑膠袋回收提煉成重油,希望減少地球資源浪費,化無用為有用,將長年不化的塑膠袋提煉成有機燃料,詹龍禎師兄:「沒想到塑膠袋都可以回收製成柴油或有機燃料,一般在生活中的塑膠袋使用量很多,回去後會在各社區、親朋好友中宣導塑膠袋回收,讓塑膠袋乾淨不沾水不沾油,使塑膠袋回收再製,化無用為有用。」
環保不是一時而已,要永續經營,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慈濟環保,呂福堯師兄分享:「今天很高興能夠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很高興有一群人在做環保回收再利用成紡織用品,很感恩他們幫了地球很大的忙,能夠讓地球資源永續,真的是功不可沒。將來如果有機會,會帶著慈籃的孩子及社區會眾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
應該將環保推廣在慈濟各功能團體,讓環保理念從小紮根,孩子們認識環保重要,回收再製、化無用為有用的觀念。進一步宣導,讓人人都能夠珍惜身旁的資源,減少消費或過多包裝,讓所有的物品充分發揮它的效用,是值得推廣。
將可用的資源送到環保站,每一個人都能預作分類,且把資源稍做清理、維持潔淨,家家戶戶宣導『清淨在源頭』,隨手分類,乾淨歸乾淨的,讓環保菩薩來回收。並持之以恆,落實在家庭生活中,進而化小愛為大愛,深入社區、關懷社會,實現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慈籃家族擴大愛 環保力行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曾經有人問過李鼎銘師兄在大愛感恩科技是什麼職稱,鼎銘師兄說:「以前都向別人介紹是『總經理兼全職志工』,但後來想一想,『總經理』只是一時工作,而『志工』是永遠不變的身分,所以從『總經理兼全職志工』改為『全職志工兼總經理』。」除了投入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世界裡,李鼎銘師兄也在『慈籃』功能團體耕耘了20年。
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由慈誠、委員、教練、助教、家長及孩子所組成的聯誼家族。1994年李鼎銘師兄及同修洪若岑師姊,結合熱心的教練及社區師兄、師姊成立。為引導青少年在發洩體力時,也能體會慈濟大愛精神與感恩文化,接引更青少年投入慈濟真、善、美的園地,散播愛的種子,成為善的循環。孩子們在師姑、師伯的陪伴下成長,發揮愛心,投入志工,身體力行,學習知福、惜福、再造福的觀念。在互動中,也加深家長與孩子間親子關係。20年以來始終如一,分布全台18組、每周定期訓練。
李鼎銘師兄時常廣邀慈籃家族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如何將環保理念從小紮根,串聯整個慈濟志業體。」一次機緣,板橋區慈籃江翠組在負責人詹龍禎師兄帶領下一行7人,來到內湖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館參訪。
「一切都是好的因緣,剛好慈籃江翠組下一次人文課之環保單元要介紹塑膠袋回收,今天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就對了。」大愛感恩科技已經實驗成功將回收而來的廢棄塑膠袋回收提煉成重油,希望減少地球資源浪費,化無用為有用,將長年不化的塑膠袋提煉成有機燃料,詹龍禎師兄:「沒想到塑膠袋都可以回收製成柴油或有機燃料,一般在生活中的塑膠袋使用量很多,回去後會在各社區、親朋好友中宣導塑膠袋回收,讓塑膠袋乾淨不沾水不沾油,使塑膠袋回收再製,化無用為有用。」
環保不是一時而已,要永續經營,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慈濟環保,呂福堯師兄分享:「今天很高興能夠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很高興有一群人在做環保回收再利用成紡織用品,很感恩他們幫了地球很大的忙,能夠讓地球資源永續,真的是功不可沒。將來如果有機會,會帶著慈籃的孩子及社區會眾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
應該將環保推廣在慈濟各功能團體,讓環保理念從小紮根,孩子們認識環保重要,回收再製、化無用為有用的觀念。進一步宣導,讓人人都能夠珍惜身旁的資源,減少消費或過多包裝,讓所有的物品充分發揮它的效用,是值得推廣。
將可用的資源送到環保站,每一個人都能預作分類,且把資源稍做清理、維持潔淨,家家戶戶宣導『清淨在源頭』,隨手分類,乾淨歸乾淨的,讓環保菩薩來回收。並持之以恆,落實在家庭生活中,進而化小愛為大愛,深入社區、關懷社會,實現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願景。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1/31,統領文化教室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31日(六)14:00-15:30
【地點】桃園統領文化教室 Read more
2015,01/31,菲律賓實業家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31日(六) 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01/31-0201,慈濟基金會品格教育研習營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31日、2月1日
【地點】慈濟三重園區
Read more
零下低溫送毛毯 愛暖街友禦寒冬
- Article Details
1月27日美國受到朱諾(Juno)暴風雪侵襲,新澤西州積雪量最少5公分、最高達25公分。雖然與氣象預報的大風雪,顯得輕微許多,但是低溫仍然威脅著無住所的街友。
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緊急設置收容中心,大約有兩百多名街友暫時棲身,紅十字會因此向慈濟新澤西分會求援、需要毛毯。不少慈濟志工不管「放雪假」還是到會所搬運150條毛毯、200條圍巾,送到臨時收容中心,由紐瓦克市府人員、以及紅十字會先代表領受,再分送給街友。
室內準備毛毯與圍巾、室外將積雪鏟開。新澤西慈濟志工放棄「雪假」,寒冬中送暖,到紐瓦克市(Newark)的臨時收容中心。
紐瓦克市長辦公室職員 露易絲:「當氣溫低於華氏17度(攝氏零下8度),就算沒有狂風暴雪,只要溫度比這還要低,我們就會開放這裡。」
寶特瓶回收再製的慈濟環保毛毯,輕柔保暖,美國常見的高大身材,也足夠使用。深深一鞠躬,由紅十字會與市府人員代表接受,二百多位因暴風雪前來棲身的街友,都能及時收到溫暖的關懷。
許慈秧 劉慈楚 真善美志工-美國報導
Read moreFriday, 30 January 2015
大愛連心勤精進 防範災難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氣候變遷,大地也不寧靜,五濁惡世,大、小三災,一波波不斷發生在我們世間地球。 證嚴上人提醒人人要戒慎防災,虔誠祈禱天下無災無難,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防範措施。亦即災難來臨前,提早進行防護準備工作,叫做『戒慎』;盡心力去付出、盡人事,就是『虔誠』。慈濟基金會為確保救災物資能及時送往災難現場,由慈善志業發展處主任呂芳川師兄一行四人特別來到內湖環保園區與大愛感恩科技確認賑災毛毯存放、物資集結倉儲狀態。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主要功能為國內外賑災發放、慈善訪視與長期關懷戶補助、災難事件急難救助等。此外,每逢年節前夕,在各靜思堂、聯絡處,進行冬令發放,在寒冬裡送暖至感恩戶手中,以歡喜心迎接新年的到來。其中,毛毯及發放的生活物資袋,均是由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
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的陪伴下,呂芳川師兄並參訪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及研發實驗室。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研發實驗室,是為了嚴格把關每一項的品質,更申請獎項與認證,來檢視大愛感恩科技是否有沒有達到所需標準。」李鼎銘師兄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每年榮獲國內外獎項與認證不計其數,代表著大愛感恩科技達到政府、社會、國際標準嚴謹審核,所得到之成果。
呂芳川師兄提到:「今天參訪中,真正感受到各部門的用心,大愛科技雖然成立不是很長 但每樣產品樣背後的用心,所得到的獎項、受到國際的肯定,都是讓我這一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大愛感恩科技發揮教育的功能,對於整個世界來講是相當重要的,真的是成功的掘井人。」
全球災難偏多,大愛感恩科技謹遵證嚴上人教誨,平時抱著有備無患、戒慎虔誠,平安的時候時時感恩,一旦有災難發生,作為基金會之後盾,即時將救難物資送抵災難現場、需要的災民手中。讓人心平安,社會國家平安、大地平安。祈願人人平安、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踏入慈濟改往修來 薰法香勤行道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市清水區的慈濟志工劉春萬、陳寶猜夫妻,還沒踏入慈濟前,一個吃喝嫖賭樣樣來,一個會抽菸愛賭博,兩人的不良習氣多,因為慈濟,整個轉變,現在天天精進薰法香,環保日日不空過,是今年上人歲末祝福場次的人品典範。
晨起薰法香,夫妻檔志工劉春萬、陳寶猜,天天準時到清水靜思堂報到。
聚精會神專注的聆聽,聞法讓兩人增長智慧。
慈濟志工 陳寶猜:「體會說師父常常講的,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都不知道,所以說有遇到這個業,業報已經現前了。」
體會說,師父常常講的,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都不知道,所以說有遇到這個業,業報已經現前了。
精進做慈濟,大小事都不推辭,不管是到護理之家愛灑,還是走上街頭宣導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夫妻倆全樂意配合,時間拉回從前,還沒跟慈濟結緣,劉春萬吃喝嫖賭樣樣來。
慈濟志工 劉春萬:「把整個家都要搞垮了,因為有這個因緣踏入慈濟,讓上人把我回收才有今天的我。」
陳寶猜也是走入慈濟,才戒掉抽菸跟賭博的不良習氣,現在天天到環保站付出。
慈濟志工 陳寶猜:「天天在這裡做環保,不會把時間浪費掉,做一天就是賺一天,來做環保就是身體又健康。」
付出無所求,賺到滿心的法喜。
真善美志工 林秀女 王淑卿 葉金龍 陳坤龍 台中報導
Read more大愛連心勤精進 防範災難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氣候變遷,大地也不寧靜,五濁惡世,大、小三災,一波波不斷發生在我們世間地球。 證嚴上人提醒人人要戒慎防災,虔誠祈禱天下無災無難,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防範措施。亦即災難來臨前,提早進行防護準備工作,叫做『戒慎』;盡心力去付出、盡人事,就是『虔誠』。慈濟基金會為確保救災物資能及時送往災難現場,由慈善志業發展處主任呂芳川師兄一行四人特別來到內湖環保園區與大愛感恩科技確認賑災毛毯存放、物資集結倉儲狀態。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主要功能為國內外賑災發放、慈善訪視與長期關懷戶補助、災難事件急難救助等。此外,每逢年節前夕,在各靜思堂、聯絡處,進行冬令發放,在寒冬裡送暖至感恩戶手中,以歡喜心迎接新年的到來。其中,毛毯及發放的生活物資袋,均是由大愛感恩科技將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
在總經理李鼎銘師兄的陪伴下,呂芳川師兄並參訪大愛感恩低碳人文概念館及研發實驗室。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研發實驗室,是為了嚴格把關每一項的品質,更申請獎項與認證,來檢視大愛感恩科技是否有沒有達到所需標準。」李鼎銘師兄分享到,大愛感恩科技每年榮獲國內外獎項與認證不計其數,代表著大愛感恩科技達到政府、社會、國際標準嚴謹審核,所得到之成果。
呂芳川師兄提到:「今天參訪中,真正感受到各部門的用心,大愛科技雖然成立不是很長 但每樣產品樣背後的用心,所得到的獎項、受到國際的肯定,都是讓我這一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大愛感恩科技發揮教育的功能,對於整個世界來講是相當重要的,真的是成功的掘井人。」
全球災難偏多,大愛感恩科技謹遵證嚴上人教誨,平時抱著有備無患、戒慎虔誠,平安的時候時時感恩,一旦有災難發生,作為基金會之後盾,即時將救難物資送抵災難現場、需要的災民手中。讓人心平安,社會國家平安、大地平安。祈願人人平安、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有機耕作少汙染 綠色中藥受歡迎
- Article Details
台灣中藥材多數從大陸進口,其實有不少人在各自領域努力改變現況,像是農委會的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台灣本土草藥或中藥材的功效,也開發新的種植方式,改良品質。不少小農更跳脫傳統農藥、化肥的慣行農法,嘗試用少農藥、少汙染的方式種植中藥材,產品往往是供不應求。
冬天紅棗樹休息,農人卻沒跟著放寒假。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因為它長得很快,其他的草就沒有機會生長。」
傳統農法直接噴藥解決的事,這裡卻不這麼做,留下各種雜草,養雞來施肥。其實七年前,陳淑慧還是個徹底的門外漢,現在對有機耕作的概念,全來自邊種邊學。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現在農業在它還沒生病的時候就要先對它施藥,那人並沒有這樣嘛,要想的是它為什麼會生病,把生病的這個病因跟方式去盡量減少。」
追求讓家人和環境都能健康的耕作法,讓陳淑慧的紅棗往往一上市就搶購一空,
有機紅棗農 陳淑慧:「現在這幾年台灣的紅棗比較有能見度了,台灣的紅棗跟大陸的紅棗現在應該至少四倍以上的價差,所以現在應該是很多人渴求台灣的紅棗買不到。」
正如眾多台灣小農所面臨的,一家人還是無法光靠種紅棗溫飽,而且國內藥材產量卻遠不及國內市場需求。
台糖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劉嘉哲:「我們發現這些中藥材從中國進口來,它的品質並不是那麼穩定,同時供應量有時候也不太容易掌控,如果說可以自己來生產,應該是可以比較掌控原料。」
層層溫室小心保護,裡頭果樹上一株最多才結三顆果。這是台糖正在試種的枸杞子,光是要找出適合的種植方式,就得要花好長時間。他們還種金銀花、菊花,都是常被點名異常物質殘留的藥材。
台糖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劉嘉哲:「可能比較不太容易達到自給自足,但至少可以掌控部分原料來源,讓我們國人可以享用到安全的食材,同時又可以避免受到原料壟斷的影響。」
只是中藥材植株,受到天候、環境,影響成分,也讓國內種植的中藥,未必能被醫藥界接受。
這一大片蘭花,它的價值不是在於開花來販售,要賣的其實是它的莖,這種莖可以食用也可以做藥材,在中藥裡面就叫做石斛,一般的石斛量其實不多而且非常地昂貴,但是現在透過台灣的農業技術,開發出新的品種還有生產方式,讓這種植物可以大量生產,而且也提高了藥材的品質。
霍山石斛名列九大仙藥,不僅昂貴還有很多贗品,文紀鑾培養出新品種,植株有效成分的含量高於產地藥材,但還沒被列入藥典,不能當作藥品。
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長 文紀鑾:「這個金皇石斛,我們會希望它擁有父母本的優勢,生物鹼含量比較高,多醣含量比較高,都集中在這個植物上面,(植株)16公克等到它乾燥以後還有8公克,跟(傳統的)兩公克裡面的總多醣含量,它就比它(傳統)的量就可以拉大了。」
不只這樣,種改場從源頭開始,挑選基因優良的種苗來繁殖,去除原生的病蟲害等等問題,提升國內所種的中藥品質。
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長 文紀鑾:「我把它純化,我只要能夠量產,我就把它純化了,所以就可以得很多大量的藥材,就不需要再有代用品,我們可以透過栽培技術的改進,我們可以生產低農藥、無農藥殘留的植物。」
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 楊佐琦:「配合我們台灣的生產技術優勢,還有環境的優勢,我們事實上可以開拓很多中草藥,這樣的話,對我們本土的供應鏈以外,我們甚至希望有一些藥用成分的開發,附加價值會更高,更能行銷到全世界。」
當進口中藥的價格越來越高,當越來越多消費者渴求吃的安心,台灣的農業就遇上了絕佳的發展機會。能不能把握住時機,提升生產品質,開發藥材的品種和用途,都是台灣在天然草本生技界搶得先機的關鍵。
採訪撰稿:周玲秀
攝影剪輯:蕭于傑
遠紅外線保暖毯 慈悲後盾愛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 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環保賑災毛毯,不但解決廢棄物的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此次的毛毯設計又多加了遠紅外線機能,讓環保毛毯可以更加實用。
遠紅外線(Far Infrared,縮寫 FIR),一般是指光譜上位於8,000 ~ 14,000 nm (奈米)區域的光波,屬於紅外線的波長範圍,為不可見光。可以用「熱」的型式,感受其存在。4 μm ~ 14 μm (微米)範圍的遠紅外線與人體的分子產生共振,可促進循環。
遠紅外線毛毯以白色/灰色素面呈現出簡約風格,小孩大人皆宜,觸感柔軟保暖性佳。布料是以環保再生聚酯纖維(RE-PET)製成,毛毯使用長纖刷毛材質,表面細微毛絨有絕佳觸感;在機能方面具有高密度抗水、快乾、抗UV、易防塵蹣等特性,使用方便舒適保暖。使用特殊礦石陶瓷,經奈米研磨成粉體加入纖維內,利用奈米粉體吸熱的遠紅外線波與傳射回身體的遠紅外線熱波產生磨擦而蓄熱升溫,可以有效將體溫保留,在纖維內循環保溫,進而產生更高的溫度。由於它是利用自身能量回饋的機制來保暖,不需電源或加熱裝置,所以沒有漏電或燙傷的安全顧慮。
大愛感恩注重『環保人文』理念,同時兼顧產品『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致力提供『最有環境效益與價值之產品及服務』,遠紅外線保暖毯不但實用且深具意義,「纖維內循環保暖」機制就如同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愛心,經由愛的循環、善的連鎖。這也是為什麼大愛感恩科技的目標不僅在於經濟成長,更要兼具社會公平及生態環境的穩定;也強調公平性、循環性、環境容受力與生態永續共存,對資源進行整合性的回收再利用,以「搖籃到搖籃」的精神,繼續保護我們的地球,希望可以把這份理念一直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遠紅外線保暖毯 慈悲後盾愛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 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環保賑災毛毯,不但解決廢棄物的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此次的毛毯設計又多加了遠紅外線機能,讓環保毛毯可以更加實用。
遠紅外線(Far Infrared,縮寫 FIR),一般是指光譜上位於8,000 ~ 14,000 nm (奈米)區域的光波,屬於紅外線的波長範圍,為不可見光。可以用「熱」的型式,感受其存在。4 μm ~ 14 μm (微米)範圍的遠紅外線與人體的分子產生共振,可促進循環。
遠紅外線毛毯以白色/灰色素面呈現出簡約風格,小孩大人皆宜,觸感柔軟保暖性佳。布料是以環保再生聚酯纖維(RE-PET)製成,毛毯使用長纖刷毛材質,表面細微毛絨有絕佳觸感;在機能方面具有高密度抗水、快乾、抗UV、易防塵蹣等特性,使用方便舒適保暖。使用特殊礦石陶瓷,經奈米研磨成粉體加入纖維內,利用奈米粉體吸熱的遠紅外線波與傳射回身體的遠紅外線熱波產生磨擦而蓄熱升溫,可以有效將體溫保留,在纖維內循環保溫,進而產生更高的溫度。由於它是利用自身能量回饋的機制來保暖,不需電源或加熱裝置,所以沒有漏電或燙傷的安全顧慮。
大愛感恩注重『環保人文』理念,同時兼顧產品『節能減碳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致力提供『最有環境效益與價值之產品及服務』,遠紅外線保暖毯不但實用且深具意義,「纖維內循環保暖」機制就如同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愛心,經由愛的循環、善的連鎖。這也是為什麼大愛感恩科技的目標不僅在於經濟成長,更要兼具社會公平及生態環境的穩定;也強調公平性、循環性、環境容受力與生態永續共存,對資源進行整合性的回收再利用,以「搖籃到搖籃」的精神,繼續保護我們的地球,希望可以把這份理念一直延續下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Thursday, 29 January 2015
不分日夜做環保 菩薩身影為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台北市北投區的慈濟志工賴秋子,投入環保十年了。八年前罹患膀胱癌,後來又發生先生中風,賴秋子仍然抱病做環保。為了照顧先生,她在家門口做,除了愛護地球的理念,還能忘記煩惱。現在的她,癌症指數正常
不管是夜間做環保,還是在社區裡回收資源 ,都能看到賴秋子投入的身影。
慈濟志工 陳淑芬:「再怎麼不舒服,她都會去克服,每個禮拜三,都會出來做回收。」
八年前罹患膀胱癌,賴秋子堅持抱病做環保。休息了一年,第二年就出來做。後來先生中風了,她就在家門前做。其實先生一開始很反對,還形容四處撿拾資源的動作像乞丐。
慈濟志工 賴秋子:「(我說)我這是愛地球,他就一直罵一直罵,後來他中風就沒有罵我,就隨便我要做什麼。」
對賴秋子來說,做環保除了愛護地球,還能忘記煩惱。
慈濟志工 賴秋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也會有煩惱的時候,但如果全心做環保,就不會煩惱了。」
環保志願堅持了十年,現在的賴秋子,癌症指數正常,先生也被她的精神打動。
真善美志工 謝雲川 張偉雄 黃泉勝 台北報導
2015,01/29,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專題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9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上人歲末韓蔡秀鳳A devoted volunteer Han-Cai Xiufeng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meet 60-year-old Tzu Chi volunteer Han-Cai Xiufeng. Nine years ago, Han`s husband was left paralyzed following a stroke. Since Han had to take care of her sick husband and her grandchildren at the same time, she barely had time to work to provide for her family. Thankfully, Tzu Chi volunteers walked into her life. To reciprocate the volunteers` kindness, Han started practicing recycling and eventually became a Tzu Chi volunteer.
下一則新聞 我們來認識,六十歲的韓蔡秀鳳,九年前她的先生,中風導致癱瘓,工作和照顧家人的重擔,讓韓蔡秀鳳經濟出了問題,幸好慈濟志工伸出援手,為了表達對志工的感謝,她開始做環保,之後更受證成為慈濟志工。 Read more
戒毒廖坤永The story of Liao Kunyong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bring you the story of Liao Kunyong. Liao spent 20 years in and out of prison as a result of his addiction to drugs. Released from prison five years ago, everyone assumed that he would return to his life of drugs and crime. However, something happened along the way that changed his`s life forever.
接下來,帶各位看廖坤永的故事,20年來,因為吸毒進出監獄多次,五年前出獄,大家還是認為,他會因為吸毒再度入獄,不過 卻在他人生中,反轉了。 Read more
蘇州冬令發放+志業發放情Best wishes from Tzu Chi in Siyang County
- Article Details
Welcome to Da Ai Headlines. I`m Helen Liao.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On January 25th, the Tzu Chi Foundation conducted its largest distribution yet in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where 966 volunteers from eastern China and a team from Taiwan served over 23,000 impoverished residents in 21 townships in Siyang County.
歡迎收看大愛英語新聞,我是廖珮如,感恩您的加入。
1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市展開,今年最大規模的一場冬令發放,966位來自華東地區的慈濟志工,以及臺灣的團隊,服務泗陽縣的21個鄉鎮,兩萬三千多位的貧困鄉親。 Read more
吉林發放感恩Love and care for 62 needy families in Jilin Province
- Article Details
Staying in China, on the eve of the Tzu Chi winter aid distribution in Jilin Province, Tzu Chi volunteers invited 62 impoverished families to an event at the Da-an First High School.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event, volunteers hoped the recipients could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they are not only receiving material assistance from Tzu Chi, but the accompanying love and care of the volunteers as well.
吉林慈濟志工,在大安的第一中學,舉行冬令發放前,邀請62戶照顧戶,一同來參加感恩儀式,希望他們領到的不只物資,更是一分真心的愛和關懷。 Read more
嚴寒有愛不畏冷 遍地金黃映冬陽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天津大唐莊鎮,首次的冬令發放,交由本地志工一手策畫承辦,其他天津地區的志工,提供人力支援(1/11)。這些柴米油鹽,看似不貴重的東西,對於貧困鄉親來說,卻是一輩子都記得的感動。有老爺爺說,慈濟志工如同自己的兒女一般,關懷備至。
大陸天津大唐莊鎮,馬路兩旁,是這一簍簍,晾曬玉米的風光。
鄉親與本地志工:「老爺爺,拿著這個,感恩喔!感恩!」
這是大唐莊,頭一次由本地志工承擔慈濟冬令發放,對彼此的熟悉,是互動最好的加溫器。
鄉親與慈濟志工:「兒子挺懂事的,我真的挺知足的,妳挺幸福的,家裡這一點不算困難。」
慈濟志工與鄉親:「回去過個好年,祝福您!」
這場發放,除了本地志工,還有天津其他地區的志工,半夜趕路前來支援。大米,怎麼可能不重,身體,怎麼可能不累,但付出的歡喜,勝於一切。
鄉親,鄭恩森:「太貼心了,很是感動,說得不好聽,真像自己的兒女一樣啊!」
慈濟志工,程秀霞:「在外邊,有點殘疾的大爺,他說幾句話讓我特別讓我感動,我說讓他作菩薩,他說,我不作菩薩,我就想作志工。」
冬令發放,原是許多苦困鄉親,心酸的匯聚,卻能因為愛,調出一點甜。
付雄濤 付傳蓮 周豔文 真善美志工-天津報導
Read more串珠編繩手工藝 眼盲心明巧手做
- Article Details
高雄慈濟志工以回收的竹片做成精緻結緣品,要在感恩圍爐時送給關懷戶,一共得做1500個,因此有許多志工一起來幫忙,其中就包括慈濟志工邱淑惠,她雖然眼睛看不見,卻樂意來付出,用雙手代替雙眼,把做好的結緣品整理捆成束,要把滿滿的祝福送給關懷戶。
雖然是回收的竹片,但清洗消毒,還要串珠、打結,回收竹片變身成一個個精緻的結緣品;志工忙碌的身影裡,還有這位邱淑惠,她細心整理吊飾,其實她眼睛看不見,卻樂於付出。
慈濟志工 邱淑惠:「那個要串珠珠,又要打中國結,我又不會,那我們那個溫柔媽咪就說,你不用煩惱,我會找工作給你做,所以我那時我心就放下,幸好我還有得做。」
溫柔媽咪指的是溫清雲,當初要找幫手做吊飾,第一個就想到邱淑惠。
慈濟志工 溫清雲:「她是一個最好的幫手,雖然看不到,但是她很細心很用心。」
55歲的邱淑惠,因為先天性疾病而全盲,過去一直關在家裡自我否定,直到受到慈濟廣播的鼓勵,開始做環保,如今全心投入做慈濟。
慈濟志工 邱淑惠:「一做就不一樣,整個心都打開了,我說我還用有呢。」
吊飾就是祝福,邱淑惠希望收到的關懷戶也能像她一樣,勇敢走出困境。
陳怡臻 陳立偉 高雄報導
Read more僑商青年企業家參訪 大愛績優企業交流
- Article Details
為加強聯繫海外僑商青年企業家,增進海內外企業領袖互動,僑務委員會特辦理「2015年僑商青年企業家邀訪團」,活動自1/26至1/31為期一週,行程中安排企業參訪、觀摩及「2015天下經濟論壇」,活動課程多元,以促進瞭解臺灣產業現況與經貿發展前景,並推動與臺灣績優企業交流互動。陪同前來的僑委會 楊容清科員說:「得知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磐石獎』,加上中小企總的大力推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希望讓這些優秀企業家認識台灣優質產品以及環保理念。」
一般企業追求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但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 。全國中小企總王怡雯主任更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來出發,在「經營模式」、「回饋社會」等相較於其他企業有其獨特性,更希望讓這些團員們看到這些想法能夠帶回到自己僑居地、在自身企業上推動。」
邀訪團共有來自六大洲33位學員,活動成員都是各國優秀的僑商青年企業家或高階專業經理人,此團團長、來自馬來西亞的沈君偉顧問分享:「一般看到慈濟出現是在有災難的地方,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科技方面,把環保導入到『產品』裡,更落實於『生活』當中,這對我們生活無異於是一個很大革命。如何將環保理念落實於生活? 如同 李鼎銘總經理所講的「環保、生命力又能回饋社會」,這真是一個「大愛」的體現,希望將這些理念帶回馬國,教育下一代如何去保護地球。」
綠色企業並非只是口號,而大愛感恩科技將口號化為行動運用在產業上面,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影響消費者改變「鼓勵消費」的觀念,「回收好、不用更好」,從內而外,從減少開始。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僑商青年企業家參訪 大愛績優企業交流
- Article Details
為加強聯繫海外僑商青年企業家,增進海內外企業領袖互動,僑務委員會特辦理「2015年僑商青年企業家邀訪團」,活動自1/26至1/31為期一週,行程中安排企業參訪、觀摩及「2015天下經濟論壇」,活動課程多元,以促進瞭解臺灣產業現況與經貿發展前景,並推動與臺灣績優企業交流互動。陪同前來的僑委會 楊容清科員說:「得知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磐石獎』,加上中小企總的大力推薦,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希望讓這些優秀企業家認識台灣優質產品以及環保理念。」
一般企業追求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但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 。全國中小企總王怡雯主任更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來出發,在「經營模式」、「回饋社會」等相較於其他企業有其獨特性,更希望讓這些團員們看到這些想法能夠帶回到自己僑居地、在自身企業上推動。」
邀訪團共有來自六大洲33位學員,活動成員都是各國優秀的僑商青年企業家或高階專業經理人,此團團長、來自馬來西亞的沈君偉顧問分享:「一般看到慈濟出現是在有災難的地方,看到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科技方面,把環保導入到『產品』裡,更落實於『生活』當中,這對我們生活無異於是一個很大革命。如何將環保理念落實於生活? 如同 李鼎銘總經理所講的「環保、生命力又能回饋社會」,這真是一個「大愛」的體現,希望將這些理念帶回馬國,教育下一代如何去保護地球。」
綠色企業並非只是口號,而大愛感恩科技將口號化為行動運用在產業上面,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影響消費者改變「鼓勵消費」的觀念,「回收好、不用更好」,從內而外,從減少開始。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28 January 2015
右手截肢盡良能 投入環保力行善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許銘城家中經營湯圓生意,十年前右手伸入攪拌機受傷截肢,只剩下左手的許銘城,面對痛苦經歷,現在已能泰然處之,日常生活不用麻煩別人,他還能為別人服務,也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雖然五十幾歲才進入慈濟,但是他說「緣深不怕緣來遲」,他已立定人生方向,要當志工利益眾生。
許銘城在工作中發生意外,右手粉碎不得不截肢,雖然只剩下左手,但是他能做得跟別人一樣好。
慈濟志工 許銘城:「轉寶特瓶的蓋子用雙腳夾住瓶子,再用一手把它轉開。」
慈濟志工 林金國:「雖然他失去了一隻手,但是他這隻手好像功能更好,不輸我們雙手的人,看他這樣殘而不廢,跟我們正常人一樣實在不簡單。」
任何事情,許銘城都親力親為不麻煩別人,還能出來當志工為更多人服務。
慈濟志工 許銘城:「付出無所求做福田,種未來的資糧。」
許銘城自我充實的法寶,來自每天早起薰法香,前往聯絡處途中,他看到可以回收的物品,再怎麼不方便,他也能克服,沿路撿拾把垃圾變黃金。
慈濟志工 許銘城:「做環保越做越歡喜,薰法香也是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得到,多了解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
經商數十年,許銘城曾經累積不少財富,也曾因投資失誤慘賠數千萬,問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如何能看破,靦靦的許銘城,一語道破。
(聲音)慈濟志工 許銘城:「簡單過生活就是幸福。」
真善美志工 南投報導
Read more環保站歲末圍爐 氣氛熱鬧好溫馨
- Article Details
位在台北市大安區的「臥龍環保教育站」,雖然建坪只有60坪,但每天都有30多位志工,在做環保,為了感謝他們(120人)一整年的辛勞,大安區全區志工總動員,舉辦歲末圍爐。(1/25)
台北大安區臥龍環保站,歲末尾牙,全區志工總動員,一大早就忙著準備圍爐餐點。
慈濟志工:「今天是我們環保站的尾牙,所以每一個和氣每一個協力,都出兩道菜師姊都很用心(準備)。」
感恩環保志工一整年的辛勞付出,志工用滿桌子的佳餚慰勞,資深志工更代表上人,向環保老菩薩們表達謝意。
慈濟志工 洪清泉:「感恩大家(整年的辛勞),農曆新年也快到了,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臥龍環保站只有60坪大,但每天依舊有30幾位志工報到,光是年逾80的老菩薩,就有好幾位。
環保志工 楊敏:「我做環保做得很開心,環保站有很多人,做回收很快樂。」
環保志工 呂陳葉:「現在你做習慣了,若沒去做(環保)就會覺得鬱卒,在家裡待不住。」
慈濟志工 高江來美:「(你覺得做環保有什麼好處),比較不會老日子比較好過,也不覺得自己老了。」
要說做環保,會讓人凍齡,其實一點也不言過其實,守護大地的信念,也能讓自己永保赤子之心。
真善美志工 柯玲蘭 陳緯立 石麗魚 游濬紘 台北報導
向環保志工致敬 邀約晨起薰法香
- Article Details
新北市泰山區「黎明環保站」的志工,今年邀約包括林口、五股及泰山區的環保志工,一同分享這一整年,做環保的歡喜,慈濟志工除了感恩環保志工一整年的辛勞,也鼓勵老菩薩參與薰法香的行列。(1/24)
歡迎歌聲中,泰山區【黎明環保教育站】,這天不做回收,而是要感恩環保志工,一整年來的辛勞。
慈誠志工親切的手語帶動,揭開茶會序幕,緊接著還有新莊榮富國小孩子們的提琴演奏。
志工 曾媺:「非常開心就是有這種機會,可以把孩子們帶出來,就是回饋這些真的,無私奉獻給社會的,這些環保志工菩薩們。」
感恩會上,慈濟志工容玉珍,也不忘推廣薰法香,她用自創的法入畫方式,鼓勵老菩薩加入聞法行列。
環保志工 李秀娥:「上人感冒講(經)講到喉嚨無聲,他也還是為了增長弟子的慧命,不願意休息繼續講經,我們(身為弟子)難道可以懈怠嗎。」
詼諧的短劇,呈現的是黎明環保站的得來不易,希望藉此帶動更多環保志工加入。
環保志工 李麗琴:「在慈濟(環保站)裡面,我學到感恩尊重愛,也了解(在)原則中求圓融。」
做環保,不只淨化大地,也淨化人人的心。
真善美志工 陳煜均 羅舜仁 吳威龍 台北報導
聲名遠播傳大愛 環保社企共同心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 運動在全球蔚為風潮,各國社會企業家們 (Social Entrepreneurs) 積極地探索實踐,運用商業的『創新手段』解決傳統的『社會問題』。英國是社會企業發展成熟的國家之一,而且在推動國際社會企業發展的進程中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今日來訪貴賓是自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 (Glasgow) 遠道而來的英國「蘇格蘭社區企業」 (CEiS, Community Enterprise in Scotland)執行長Gerry Higgins。一如印象中英國紳士般滿臉笑容的Higgins在社會企業發展領域深耕已累積30年以上經驗,曾經帶領CEiS連續獲得2008年暨2009年英國社會企業楷模,也是『社會企業世界論壇』 (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 的創始人,更協助英國政府貿易與工業部 (DTI,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創立英國第一個社會企業策略,對於社會企業、社會投資相關領域,有深入且精闢的見解,以及專業的領導能力,在社會企業領域中頗負盛名。
此次來訪台灣,行政院勞動部特別選定了大愛感恩科技安排在其行程中,經由影片和楊竣翔師兄的簡介,不僅深入了解慈濟精神、緣起,也同時回溯1990年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開始、到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創立,持續投入環保科技應用、推廣。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經營理念與慈濟的大愛。
在台灣,社會企業尚處於萌芽階段,面對的挑戰是:「無法有效地導入企業的力量與資源,並應用創業的精神,以及創新的模式,來解決社會或環境的問題」。我們向Higgins執行長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 - 3Cs,環保人文(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愛心接力(Cycle of Love),和完全回饋(Contribution to Society)。執行長也開心的分享到:「我對大愛感恩科技留下深刻的印象,簡報和實驗室都是有關高科技、產品也是高品質,我對這公司留下很有抱負、熱情的印象。」
在導覽中向Higgins執行長介紹太陽能LED商品,還有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技術,會談中裡也提到慈濟期許每個人都以「掘井人」的精神來替這個社會付出,執行長也期待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把理念傳達給更多人知道,一同來為這社會、地球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Read more聲名遠播傳大愛 環保社企共同心
- Article Details
近年來,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 運動在全球蔚為風潮,各國社會企業家們 (Social Entrepreneurs) 積極地探索實踐,運用商業的『創新手段』解決傳統的『社會問題』。英國是社會企業發展成熟的國家之一,而且在推動國際社會企業發展的進程中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今日來訪貴賓是自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 (Glasgow) 遠道而來的英國「蘇格蘭社區企業」 (CEiS, Community Enterprise in Scotland)執行長Gerry Higgins。一如印象中英國紳士般滿臉笑容的Higgins在社會企業發展領域深耕已累積30年以上經驗,曾經帶領CEiS連續獲得2008年暨2009年英國社會企業楷模,也是『社會企業世界論壇』 (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 的創始人,更協助英國政府貿易與工業部 (DTI,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創立英國第一個社會企業策略,對於社會企業、社會投資相關領域,有深入且精闢的見解,以及專業的領導能力,在社會企業領域中頗負盛名。
此次來訪台灣,特別選定了大愛感恩科技在其行程中,經由影片和楊竣翔師兄的簡介,不僅深入了解慈濟精神、緣起,也同時回溯1990年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開始、到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創立,持續投入環保科技應用、推廣。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經營理念與慈濟的大愛。
在台灣,社會企業尚處於萌芽階段,面對的挑戰是:「無法有效地導入企業的力量與資源,並應用創業的精神,以及創新的模式,來解決社會或環境的問題」。我們向Higgins執行長說明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 - 3Cs,環保人文(Cul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愛心接力(Cycle of Love),和完全回饋(Contribution to Society)。執行長也開心的分享到:「我對大愛感恩科技留下深刻的印象,簡報和實驗室都是有關高科技、產品也是高品質,我對這公司留下很有抱負、熱情的印象。」
在導覽中我們向執行長介紹太陽能LED商品,還有介紹我們研發技術,會議裡也提到慈濟期許每個人都以「掘井人」的精神來替這個社會付出,執行長也期待大愛感恩科技可以把理念傳達給更多人知道,一同來為這社會、地球付出。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1/28,僑商青年企業家邀訪團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8日(三) 09:00-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僑商青年企業家參訪 大愛績優企業交流

Read more
Tuesday, 27 January 2015
自家設置回收點 環保福田25載
- Article Details
高齡八十歲的慈濟志工翁福羨,從民國79年投入環保,自家前就設一個回收點,至今二十五年,做環保不曾間斷。近年來,即使因為手受傷,只能推著娃娃車載回收物,依然堅定意志,與先生為環保全心付出,一步一步走在菩薩道上。
推著娃娃車載回收,慈濟志工翁福羨,一步一腳印,全職做環保二十五年,不曾間斷。
慈濟志工 翁福羨:「79年到現在,我家都是一個(回收)點,就是我生病 沒有空,還是一個點。」
自家前空地拿來做回收點,早期翁福羨踩著三輪車到處去載回收物,為環保全心付出,也不忘在佛法上精進。
原本寒冬仍到環保站薰法香,但年事已高,擔心引發氣喘,翁福羨仍不放棄聽法,就跟先生一同在家收看靜思晨語。
慈濟志工 翁福羨:「現在在家看 靜心的看,還可以比較入心 這個法比較入心。」
翁福羨是金門人,嫁給擔任軍職的周貫生,兩人感情深厚,先生每天把上人開示法語,念給翁福羨聽,她再一字一句筆記心得,夫婦倆共修佛法,全心投入慈濟。
慈濟志工 周貫生:「在我們有生之年 希望能跟著上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為環保無私付出,翁福羨與先生堅定意志,要一生一世相互扶持走下去。
真善美志工 李威德 陳志俊 陳素蘭 台中報導
2015,01/27,慈技資訊科技與管理系博士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7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5,01/27,英國CEIS蘇格蘭發展組織執行長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7日(五) 13:4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聲名遠播傳大愛 環保社企共同心


Read more
草根菩提護大地 福田志工護道場
- Article Details
台中靜思堂上午舉行歲末祝福感恩會,有許多環保志工與福田志工齊聚一堂,證嚴上人肯定大家用心做環保,為地球盡心力,更提到最近禽流感疫情,提醒大家愛護生靈。此外,上午會客時間,兩位骨髓受贈者前來見上人,感恩慈濟人的陪伴關懷。
骨髓受贈者,在慈濟志工陪同下來見上人,感恩慈濟人在他生病期間給他的溫暖。
骨髓受贈者 許先生:「我說我如果好起來,我也要來當志工,鼓勵人家關懷人家。」
另一位受贈者陳小姐,則帶了自己親手做的紙黏土作品送給上人,表達感恩之意。
骨髓受贈者 陳小姐:「感謝慈濟的關懷,非常感恩。」
上午的歲末祝福感恩會,有環保志工與福田志工,齊聚一堂,曾是慈濟關懷戶的韓蔡秀鳳,走出生命困境,投入環保行列。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我越做越高興,越做越快樂,所以我就帶全家人一起做。」
上人發送福慧紅包,肯定環保發揮的功能,不但潔淨大地,也讓原本有許多習氣的人,生活心靈都淨化了。
證嚴上人開示:「他們進來後就慢慢的一直改一直改,改到菸也戒了,酒也沒喝了,檳榔也沒吃了,尤其是也不賭博了。」
上人開示並談到禽流感疫情,導致大量無辜禽類失去生命,也提到日前喧騰一時的河馬阿河。
證嚴上人開示:「牠不會喊痛,但是看到牠流了眼淚,身體受傷,牠也很痛苦。」
上人呼籲大家,誠心齋戒,愛護生靈。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上人再次勉勵志工,做好環保,地球健康,天災自然就少。
張桂端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2015,01/27,證劵櫃檯買賣中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7日(二) 10: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學術交流為地球 慈濟大愛一家親
- Article Details
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柳宗言師兄的陪同下,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許豪仁老師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方面的技術成果,並且希望透過慈濟體系,大家可以三方合作、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表示:「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公司,而且是努力成為環保典範;我們掌握研發,基金會有全省環保回收系統,慈濟大學有人才。希望未來三方可以合作,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會談一開始,研發部先介紹大愛感恩研發重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計畫。值得一提的是,研發部希望可以將rePET再生上衣商品化,就是可以把鈕扣、拉鍊也用再生材質製作而成。另外,也希望可以開發LED發光衣,電力來源是來自太陽能,但衣物是可以水洗。日前也在研究利用塑膠袋提煉柴油,還有因 證嚴上人擔心台灣缺水的問題,因而研究出捕霧網,主要是使用親水性的布料,讓水氣可以附著在『網』上,以便收集水資源。
許豪仁老師也提到:「今天第一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也了解慈悲科技背後真正的意義,還有 證嚴上人環保的理念。把資源回收這麼大的城市礦產,變成賑災等等資源,真的很令人感動。也代表慈濟大學生科系,了解日後是不是有合作的機會。慈濟大學生科系,主要是針對醫療領域,另外也有植物微生物研究方面的老師,也希望日後在醫療器材的設計應用上也能夠結合環保回收。今天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也可以有更密切的合作。」
另外李鼎銘師兄提到:「希望透過品牌和教育來創造一個世界綠色典範。」賦予品牌背後的價值,那就是有生命力的環保站還有環保菩薩們。期許未來三方合作,投入更多的努力,來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Read more學術交流為地球 慈濟大愛一家親
- Article Details
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柳宗言師兄的陪同下,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許豪仁老師來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研發方面的技術成果,並且希望透過慈濟體系,大家可以三方合作、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表示:「大愛感恩科技不只是一家公司,而且是努力成為環保典範;我們掌握研發,基金會有全省環保回收系統,慈濟大學有人才。希望未來三方可以合作,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會談一開始,研發部先介紹大愛感恩研發重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計畫。值得一提的是,研發部希望可以將rePET再生上衣商品化,就是可以把鈕扣、拉鍊也用再生材質製作而成。另外,也希望可以開發LED發光衣,電力來源是來自太陽能,但衣物是可以水洗。日前也在研究利用塑膠袋提煉柴油,還有因 證嚴上人擔心台灣缺水的問題,因而研究出捕霧網,主要是使用親水性的布料,讓水氣可以附著在『網』上,以便收集水資源。
許豪仁老師也提到:「今天第一次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也了解慈悲科技背後真正的意義,還有 證嚴上人環保的理念。把資源回收這麼大的城市礦產,變成賑災等等資源,真的很令人感動。也代表慈濟大學生科系,了解日後是不是有合作的機會。慈濟大學生科系,主要是針對醫療領域,另外也有植物微生物研究方面的老師,也希望日後在醫療器材的設計應用上也能夠結合環保回收。今天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也可以有更密切的合作。」
另外李鼎銘師兄提到:「希望透過品牌和教育來創造一個世界綠色典範。」賦予品牌背後的價值,那就是有生命力的環保站還有環保菩薩們。期許未來三方合作,投入更多的努力,來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Read moreMonday, 26 January 2015
熱衷慈濟事 全因當年解危之恩
- Article Details
六十歲的韓蔡秀鳳,歷經先生中風癱瘓到往生,家中經濟跌到谷底,還要幫忙照顧年幼外孫,一度灰心喪志,甚至經常暴怒,幸好慈濟人及時給予協助,才讓她走出陰霾,從環保做起,踏入慈濟世界,找到人生新目標。
不論是做環保、做香積、做福田,或是入經藏手語共修,韓蔡秀鳳每一件事都用心投入,因為有慈濟,才有重生的她。九年前,韓蔡秀鳳的先生中風全癱,她要照顧先生還有外孫,經濟出問題,幸好慈濟人及時伸出援手。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真的很感動,我淚馬上流下來,就像人家講中頭獎一樣。」
感受溫暖,才知道反省自己習氣,韓蔡秀鳳說,從前,自己是家中的武則天,脾氣沒人受得了。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我叫我孫子做什麼,做不好,我就打她。」
韓蔡秀鳳的外孫女:「功課寫不好也會打。 (用什麼打?) 有時候拿愛心小手,有時候拿抓癢的。」
接觸慈濟,慢慢的,韓蔡秀鳳有所改變。
慈濟志工 韓蔡秀鳳:「發脾氣好像瘋子,我才不要一天到晚當瘋子。」
慈濟志工 林秀滿:「每逢過年的時候,在除夕那兩天,她都會帶著她的三個孫子,甚至知道忙不過來,連她女婿都帶過來,幫我們(做環保)。」
先生在前年往生了,韓蔡秀鳳現在帶著女兒、女婿、外孫,一同做環保,從困境中,用智慧學習,找到人生新目標。
真善美志工 張長發 林淑懷 台中報導
Read more我心呼喚海地 活出生命熱力
- Article Details
二十多歲的你,能為世界做些什麼?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是否該站出來?「自己過得好,更要盡力幫助他人。」今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講座,特別邀請到52屆十大傑出青年、慈青學長 陳珞韶師姊分享她於衣索匹亞、海地當國際志工的故事。珞韶師姊放棄優渥的生活,憑著無畏的大愛,走進被貧窮、疾病、災難蹂躪的衣索匹亞、海地,在霍亂橫行的黑色大地上,陪伴被遺棄的孩子們,忘了膚色、忘了國籍,把自己獻給天下的孤兒,緊緊擁抱受苦的生命,也從中探索生命的本質與價值。『每個孩子都是我生命中的良師,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活在當下」。』珞韶師姊說。
修行要在人群裡,珞韶師姊十二歲就接觸慈濟,十九歲還是慈青身分,便參與國際賑災。很感恩有這些機會付出,遇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不光是幫助她人,更是自己成長。「當初只覺得做一個開心的志工就好了,但最近一直聽 師公上人說: 『來不及』,現在更是要做『勇於承擔』的志工。」自幼移民美國、認為自己中文不好,原本不喜歡演講,但現在更歡喜去做,成為推進自我成長的力量。
「第一次踏進海地,當你看到保麗龍、玻璃罐、塑膠瓶等垃圾遍地,你很難想像這底下是一條河道,當地的人吃喝拉撒都在這裡。」剛開始向當地人推環保真的很困難,因為他們教育程度很低,不理解什麼是『丟垃圾』、什麼是『資源回收』,加上海地政府沒有收垃圾、也沒有工廠可以處理,試過『以工代賑』、寄去他國處理,因成本高這些管道都不可行。所謂:「清淨在源頭。」這過程中讓珞韶師姊學習到要「從最根本解決問題」,告訴海地人民:「雖然沒有系統可以『處理』,但起碼可以做到『減量』。」並開始教育他們少用保麗龍、少買寶特瓶飲料,拿寶特瓶與他們結緣當水壺。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有一位志工,本身是位藝術家,發揮才能,運用巧思用鐵絲將寶特瓶其編織成一個垃圾桶,這是一個「recycle、reuse」化無用為有用的實例。「當你用心的時候,真正去了解當地,發掘出這樣一個imagical solution。」
「每當跟國外人提到台灣環保,他們都非常讚歎。」珞韶師姊笑著說,這是『震撼三部曲』。第一,因為在國外很少有人會願意這樣付出,尤其是聽到環保站從早到晚都有菩薩們,不畏髒亂、不支薪水的默默付出,都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珞韶師姊便會向他們解釋:環保站是快樂道場,老菩薩們做環保都很歡喜,運動兼復健、彼此關心陪伴、身心健康無煩惱。第二,讚歎有大愛感恩科技將這些回收寶特瓶製成各式各樣環保織品。第三,這些環保織品更是做為賑災物資,全部盈餘又回饋給慈濟。「這真的是一個愛的循環。」除了介紹環保,藉由這些環保織品,也與很多人結了許多好因緣,現在也很多國外的貴賓來台灣參訪慈濟環保、慈善等整個體系,環保站不只是資源回收,更是個環保教育站,真的是很棒,很感恩 師公上人創造慈濟世界。
一念愛心或許渺小、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點滴都可能是走向希望的轉折點。現在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卡在自身世界,珞韶師姊希望藉由自身故事啟發他們的善念,影響給更多人,把愛的循環繼續的傳下去,更送給大家:「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一念心轉變,事情就會不一樣。更呼籲年輕人,把握學習,開拓視野,找到自己生命熱愛的事情,讓自己慧命增長。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我心呼喚海地 活出生命熱力
- Article Details
二十多歲的你,能為世界做些什麼?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是否該站出來?「自己過得好,更要盡力幫助他人。」今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講座,特別邀請到52屆十大傑出青年、慈青學長 陳珞韶師姊分享她於衣索匹亞、海地當國際志工的故事。珞韶師姊放棄優渥的生活,憑著無畏的大愛,走進被貧窮、疾病、災難蹂躪的衣索匹亞、海地,在霍亂橫行的黑色大地上,陪伴被遺棄的孩子們,忘了膚色、忘了國籍,把自己獻給天下的孤兒,緊緊擁抱受苦的生命,也從中探索生命的本質與價值。『每個孩子都是我生命中的良師,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活在當下」。』珞韶師姊說。
修行要在人群裡,珞韶師姊十二歲就接觸慈濟,十九歲還是慈青身分,便參與國際賑災。很感恩有這些機會付出,遇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不光是幫助她人,更是自己成長。「當初只覺得做一個開心的志工就好了,但最近一直聽 師公上人說: 『來不及』,現在更是要做『勇於承擔』的志工。」自幼移民美國、認為自己中文不好,原本不喜歡演講,但現在更歡喜去做,成為推進自我成長的力量。
「第一次踏進海地,當你看到保麗龍、玻璃罐、塑膠瓶等垃圾遍地,你很難想像這底下是一條河道,當地的人吃喝拉撒都在這裡。」剛開始向當地人推環保真的很困難,因為他們教育程度很低,不理解什麼是『丟垃圾』、什麼是『資源回收』,加上海地政府沒有收垃圾、也沒有工廠可以處理,試過『以工代賑』、寄去他國處理,因成本高這些管道都不可行。所謂:「清淨在源頭。」這過程中讓珞韶師姊學習到要「從最根本解決問題」,告訴海地人民:「雖然沒有系統可以『處理』,但起碼可以做到『減量』。」並開始教育他們少用保麗龍、少買寶特瓶飲料,拿寶特瓶與他們結緣當水壺。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有一位志工,本身是位藝術家,發揮才能,運用巧思用鐵絲將寶特瓶其編織成一個垃圾桶,這是一個「recycle、reuse」化無用為有用的實例。「當你用心的時候,真正去了解當地,發掘出這樣一個imagical solution。」
「每當跟國外人提到台灣環保,他們都非常讚歎。」珞韶師姊笑著說,這是『震撼三部曲』。第一,因為在國外很少有人會願意這樣付出,尤其是聽到環保站從早到晚都有菩薩們,不畏髒亂、不支薪水的默默付出,都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珞韶師姊便會向他們解釋:環保站是快樂道場,老菩薩們做環保都很歡喜,運動兼復健、彼此關心陪伴、身心健康無煩惱。第二,讚歎有大愛感恩科技將這些回收寶特瓶製成各式各樣環保織品。第三,這些環保織品更是做為賑災物資,全部盈餘又回饋給慈濟。「這真的是一個愛的循環。」除了介紹環保,藉由這些環保織品,也與很多人結了許多好因緣,現在也很多國外的貴賓來台灣參訪慈濟環保、慈善等整個體系,環保站不只是資源回收,更是個環保教育站,真的是很棒,很感恩 師公上人創造慈濟世界。
一念愛心或許渺小、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點滴都可能是走向希望的轉折點。現在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卡在自身世界,珞韶師姊希望藉由自身故事啟發他們的善念,影響給更多人,把愛的循環繼續的傳下去,更送給大家:「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一念心轉變,事情就會不一樣。更呼籲年輕人,把握學習,開拓視野,找到自己生命熱愛的事情,讓自己慧命增長。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Winter Clothing Donation Brings Great Love to Society
- Article Details

Lyu Yi Jing, a staff from DA.AI’s procurement department, took a trip back home to Haulien to pack clothes for donation over her New Year vacation. While going through her closet, Lyu Yi Jing found that she often purchase clothes out of impulse in the past, but not really out of a need. Thus, participating in this program made her realize that she should follow simpler life style in the future, reduce desire and help others in need. With help from staff like Lyu Yi Jing, DA.AI gathered together over 150 brand new sweaters, 30 jackets, and 40 pairs of pants - a total of 10 cartons of love.


Read more
2015,01/26,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許豪仁老師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6日(一) 14: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學術交流為地球 慈濟大愛一家親


冬令發放道感恩 愛與尊重迎新年
- Article Details
吉林慈濟志工,今天在大安的第一中學舉行冬令發放;發放前,邀請62戶照顧戶,一同來參加感恩儀式,希望他們領到的不只物資,更是一分真心的愛和關懷。
溫馨的氣氛,在會場持續增溫。緩慢、生硬,看得出,生活勞累的照顧戶,好久沒有放鬆的舞動。
彼此的因緣,是2013年開始,當地志工成立助學金;照顧戶,就是領助學金的學生中特別貧苦的62戶人家,應邀來參與發放前的感恩儀式。
校長 馬漢軍:「一個家庭的困難,不是物質,不是病魔,而是在精神,這種愛,希望在大安、在吉林進一步傳播下去。」
志工們手心向下,和照顧戶真心互動,紓解他們沉積已久的苦悶情緒。
慈濟志工 杜柏陽:「這個互動,甚至把愛給啟發,像候鳥一樣,不斷的在飛出去飛回來,孩子們也有體會,在場的家人們也有體會,這樣真正的實現了我們把愛傳出去的意義。」
愛的能量,滋潤大家的心田,透過願望卡片,讓慈濟志工讀出學子們的感恩心。
慈濟志工 張新明:「我會像大家一樣,做個有愛的慈善人,希望總是讓人溫暖的,猶如冬日的溫暖太陽。」
在吉林最冷的此時,慈濟人為照顧戶準備充足的生活物資,希望在暖春來臨前,他們能過個不再憂愁的好年。
萬真彣 李俊葳 吉林報導
Read more打包物資挹關懷 千份心意盈祝福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集結在花蓮靜思精舍,忙著打包冬令發放物資,居家關懷戶與新芽獎學金得主,反轉手心用行動回饋,還有一百位志業體同仁,善用休假,職志合一的付出。一共300人參與,完成1450份物資打包。
排著長長的隊伍,大家依序將物資放進籃子。打包冬令發放物資,裡頭除了食品和生活用品,也裝進滿滿的心意。
慈濟基金會社工 林柏堯:「物資打包是1450份, 我們主要就是發給, 我們平常在關懷的, 長期照顧戶跟居家關懷戶, 希望說在這一個過年, 然後我們發這樣一個物資, 來給他們做一個祝福 。」
實踐心中的祝福,100位慈濟志業體同仁,把握假期,職志合一,許多人還帶著孩子一起來,付出也是學習。
慈濟志工 蔡奇珊:「有機會可以參加活動跟人互動, 另外就是多多善用時間 。」
小朋友 李明靜:「祝福他們領到這些東西, 更有智慧 。」
小朋友 吳羽庭:「我要幫師公上人, 把那些要用的食物, 傳到需要用的人的地方 。」
曾經受助,更能感受這份心意的珍貴,居家關懷戶唐先生和妻子細心裝袋,懷抱感恩來回饋。
居家關懷戶 唐先生:「慈濟幫忙我們 真的是幫忙很多, 報答不了他 只要有活動, 我們就來參加。」
居家關懷戶 唐太太:「可以幫忙別人 也可以為別人服務, 也是很好的一種回報 。」
帶著沈甸甸的物資,志工也前往行動較為不便的居家關懷戶家中訪視,關心身體狀況。年節將至,愛的行動,希望能將笑容與溫暖傳遞出去。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職志合一 志業同仁參與冬令發放
- Article Details
發放活動圓滿完成,來看這群幕後英雄。這一次慈濟醫療與人文志業,在蘇北泗陽的發放中,都有職工自費自假參與,他們除了都有一顆志工心以外,他們也都不約而同發揮了自己的專長,為鄉親付出。
大愛台總監 湯健明:「棉被、棉襖,還有大米,(放這裡)哪一部車。」
在發放動線上來回奔波,大愛電視台總監湯健明縱橫全場。
大愛台總監 湯健明:「是不是棉被、棉被。」
媒體人天生敏銳的觀察力,也派上用場。
大愛台總監 湯健明:「過去我們米掉的時候,我們最後都會把掉的米,重新掃起來,因為我們知道,粒粒皆辛苦嘛,所以我比較有經驗,他們雖然沒有注意到,我注意到,所以我馬上把這個米,一顆一顆把它匯集起來。」
數十年廣播主持經驗的廣播部經理慈韻,她親切的問候聲,這一次不再透過麥克風,而是直接在蘇北鄉親的耳畔說。
大愛台廣播部經理 慈韻:「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無論到哪裡,我們到全中國各地,都有冬令發放過,感覺上都是一樣的,都是那麼的親切。」
慈濟志業體員工發揮所長,目前在加護病房擔任護理長的林美伶,也是其中之一。
大林慈濟醫院護理長 林美伶:「一樣是很急,所以其實我還滿開心,因為我是在加護病房工作,所以步調都很快,當他們說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只要可以確定東西在哪裡,我幾乎都可以馬上支援他們,覺得很緊張,可是,還滿有成就感的。」
同樣也是負責把生活物資裝袋,護理師「陳綵珍」認為,幫助貧苦的鄉親,與面對病患時的心境,並無分別。
花蓮慈濟醫院護理師 陳綵珍:「一個人在痛苦,但是你去幫助他,他會再去幫助別人,就很像一個善的循環這樣。」
無論是身先士卒,還是在後勤上默默付出,慈濟的職志合一,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
楊旻峰 簡元吉 江蘇報導
Read more2015,01/26,【人文週會】陳珞韶師姊分享
- Article Details
【講師】慈青學長陳珞韶師姊
【時間】2014年1月26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我心呼喚海地 活出生命熱力

Read more
Sunday, 25 January 2015
蘭陽傳大愛 寒冬暖人心
- Article Details
響應工業總會「宜蘭愛心之旅」,大愛感恩科技捐贈之10箱、150件全新環保材質毛衣,規劃於本日依需求的尺吋/數量將送至「宜蘭聖嘉民啟智中心」、「懷哲康復之家」、「蘭陽智能發展學苑」、「羅東創世清寒植物人安養院」、「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竹安身心障礙養護院」等六家老人院與身障機構。期盼藉由企業社會責任發揮,將這一份「愛的效應、善的循環」擴散出去,於歲末年冬之際,讓人間處處有愛、關懷溫暖膚慰眾生。
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之初,將「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訂立為公司經營的核心理念,透過對於慈濟基金會的護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盈餘全數用於賑災與公益用途。歲末寒冬,月初亦曾發動同仁所捐出的舊衣,配合公司捐贈69件全新環保毛衣,透過「中華民國新人類把愛傳出去協會」,送至南投偏鄉區域,幫助育幼院及中途之家孩童度過寒冬。
其中所捐贈「大地色的環保圓領毛衣」,更別具意義,款式素雅、輕柔保暖,而它的材質是取自於回收雜色(透明及綠色以外其他顏色寶特瓶,每一批次會依顏色比例不同而有不同特殊色)的寶特瓶,將原本百年不化、破壞環境的廢棄資源,化無用為有用,做成有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更將化有用為大用,成為愛心物資,馳援苦難、救人之急。
期盼這一次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寒冬送暖活動的參與,能帶動起社會企業責任的示範作用,匯聚清流、傳遞愛心,讓這一份「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人文理念,進入「續物命、造福慧」的美善循環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蘭陽傳大愛 寒冬暖人心
- Article Details
響應工業總會「宜蘭愛心之旅」,大愛感恩科技捐贈之10箱、150件全新環保材質毛衣,規劃於本日依需求的尺吋/數量將送至「宜蘭聖嘉民啟智中心」、「懷哲康復之家」、「蘭陽智能發展學苑」、「羅東創世清寒植物人安養院」、「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竹安身心障礙養護院」等六家老人院與身障機構。期盼藉由企業社會責任發揮,將這一份「愛的效應、善的循環」擴散出去,於歲末年冬之際,讓人間處處有愛、關懷溫暖膚慰眾生。
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之初,將「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訂立為公司經營的核心理念,透過對於慈濟基金會的護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盈餘全數用於賑災與公益用途。歲末寒冬,月初亦曾發動同仁所捐出的舊衣,配合公司捐贈69件全新環保毛衣,透過「中華民國新人類把愛傳出去協會」,送至南投偏鄉區域,幫助育幼院及中途之家孩童度過寒冬。
其中所捐贈「大地色的環保圓領毛衣」,更別具意義,款式素雅、輕柔保暖,而它的材質是取自於回收雜色(透明及綠色以外其他顏色寶特瓶,每一批次會依顏色比例不同而有不同特殊色)的寶特瓶,將原本百年不化、破壞環境的廢棄資源,化無用為有用,做成有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更將化有用為大用,成為愛心物資,馳援苦難、救人之急。
期盼這一次透過大愛感恩科技寒冬送暖活動的參與,能帶動起社會企業責任的示範作用,匯聚清流、傳遞愛心,讓這一份「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的人文理念,進入「續物命、造福慧」的美善循環當中。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1/27,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蔡馨芳教授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7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5,01/25,慈藍教練研習活動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5日(日)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Saturday, 24 January 2015
環保毛巾求精進 突破五十環保紗
- Article Details
面對科技世代的日新月異,為保護地球,環保也應精進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合作夥伴 富勝紡織 柯漢哲董事長開心的表示:「使用50%再生材質製成毛巾,目前業界未能突破,但我們突破了,這條環保毛巾,再生成份達到50%以上,且仍具吸水、快乾、不易留有異味等特性。」
1993年於一場環保議題講座中,富勝紡織柯漢哲董事長被 證嚴法師的精神所感動,承諾要為地球盡一份力量,即致力於「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的研究與開發。富勝紡織成為為台灣最早投入做Recycle PET的廠商之一,今天柯漢哲董事長帶著夫人及公司同仁一行人一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與討論。
富勝紡織以往即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開發環保織品,在這個愛心平台上奉獻己力。此次與大愛感恩科技討論的合作針對新開發的環保毛巾,使用的再生紡織成份達到50%以上,領先目前紡織界,更為環保科技立下了標竿和突破。
環保應是人人的責任和義務,柯董事長感恩的說道:「因為這幾年來我們在慈濟 證嚴上人的帶領下,不斷在推展『節能減碳救地球』,我們看全球溫室效應、整個氣候的變遷嚴重,我們都要省思。尤其在 上人、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展之下,能夠開啟回收資源,能更加的落實回歸我們的生活。(大家)要跟著我們大愛感恩科技的方向和目標一起走。」
柯董事長一行人,親自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實地走訪研發中心、低碳人文生活展示,也更了解一系列過程和掘井人精神。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也與柯漢哲董事長分享:寶特瓶除了能抽成一絲絲柔順的細紗,也能製成堅硬的成品出來。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已能製成資料夾和筆記本硬質封面。正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環保毛巾求精進 突破五十環保紗
- Article Details
面對科技世代的日新月異,為保護地球,環保也應精進和努力,大愛感恩科技愛心合作夥伴 富勝紡織 柯漢哲董事長開心的表示:「使用50%再生材質製成毛巾,目前業界未能突破,但我們突破了,這條環保毛巾,再生成份達到50%以上,且仍具吸水、快乾、不易留有異味等特性。」
1993年於一場環保議題講座中,富勝紡織柯漢哲董事長被 證嚴法師的精神所感動,承諾要為地球盡一份力量,即致力於「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的研究與開發。富勝紡織成為為台灣最早投入做Recycle PET的廠商之一,今天柯漢哲董事長帶著夫人及公司同仁一行人一起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發與討論。
富勝紡織以往即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共同開發環保織品,在這個愛心平台上奉獻己力。此次與大愛感恩科技討論的合作針對新開發的環保毛巾,使用的再生紡織成份達到50%以上,領先目前紡織界,更為環保科技立下了標竿和突破。
環保應是人人的責任和義務,柯董事長感恩的說道:「因為這幾年來我們在慈濟 證嚴上人的帶領下,不斷在推展『節能減碳救地球』,我們看全球溫室效應、整個氣候的變遷嚴重,我們都要省思。尤其在 上人、大愛感恩科技的推展之下,能夠開啟回收資源,能更加的落實回歸我們的生活。(大家)要跟著我們大愛感恩科技的方向和目標一起走。」
柯董事長一行人,親自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實地走訪研發中心、低碳人文生活展示,也更了解一系列過程和掘井人精神。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也與柯漢哲董事長分享:寶特瓶除了能抽成一絲絲柔順的細紗,也能製成堅硬的成品出來。寶特瓶瓶蓋的PP材質已能製成資料夾和筆記本硬質封面。正如靜思語所言:「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一份愛護地球的小小舉動,更是智慧將資源化為大用。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簡樸生活續物命 夫妻不買新衣裳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塗許秀智,今年七十歲,投入慈濟20多年,和先生兩個人退休後,全心做環保,現在除了有一個固定的環保點,夫妻倆更把環保落實在生活中,除了在自家陽台做園藝,從原本種花到現在自己做堆肥。而家中的家具、身上穿的衣服,全部都是二手回收來的,塗許秀智延續物命的理念,還跟大家分享,如果不說她身上穿的是二手衣,恐怕你還以為是新衣。
慈濟志工 塗許秀智:「我們夫妻,像我師兄,他自己會做很多事情,我就跟著他的興趣,也是培養我的興趣,結果開始花是他自己種,我覺得也發生興趣了,結果越來越喜歡。所以現在花園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在整理,三十幾年來就開始做堆肥,所以我們的花就是用堆肥的泥土,也是延長物命,一棵變兩棵,兩棵變三棵,一直延長下去。
這個都是回收的,皮包啊,好多,我都不用花錢去買,你看這個都是我們慈濟可以用。從結婚到現在,在台北,都沒有受台北喧譁的汙染,還是一樣克勤克儉克難,說到這邊你就很感動,我跟我先生19年沒有買過一件衣服,除了我們慈濟的制服,我兩個兒子結婚,我都穿回收的衣服喔!沒有跟你講你也不知道是回收的衣服。媽媽隨便穿,心美看什麼都美!我就這樣跟他(兒子)講,孫子也一樣喔,我的孫子出生到現在,10件差不多9件都是回收的。這個買一件也都是很多錢,你看這麼漂亮,那幾天才回收,剛好可以冬天穿,你看這麼漂亮,對不對,很好看喔!
剛開始出去回收,那時候垃圾落地,每天準時五點就出門了,可以說是半個永和區都有我的足跡,逢人就自我介紹,我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我在推動環保資源回收。你拿回收物來啊,好好好,謝謝你。
很多很遠的地方,到那邊的SOGO百貨,還是豫溪街,都拿來這邊,我都說你們為什麼知道拿來,他說聞我塗媽媽的名拿來,人家介紹塗媽媽在哪裡,你就回收拿去那邊。好幾個董事長,他就看我去便利超商的回收桶在回收,就跟我說看你的氣質,應該是有讀過書的,應該不是生活有問題的。我說對啊,我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我雖然沒有很有錢,可是我很幸福,因為我每天過得輕安自在,上人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如意的時候不要怨天怨地,環境不改就改變你的心境,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像我爸爸活到103歲,他種田種到97歲,我常常每天都跟我阿爸(說),阿爸你要給我毅力,我要跟你一樣做長長久久的工作,然後做得很老,為大地付出!」
採訪撰稿 呂思萱
攝影剪輯 李明華
溫馨圍爐併發放 來年羊溢幸福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慈濟麻坡支會,自2003年起,開始舉辦歲末發放,十多年來不曾間斷。今年的歲末發放(1/18),共106戶照顧戶,245人歡喜齊聚一堂。許多照顧戶,帶了存滿愛心的竹筒回娘家,他們說要把從志工身上感受到的愛,回饋給有需要的人。
歡慶的音樂,財神爺出場,炒熱現場氣氛,麻坡慈濟志工,為照顧戶舉辦歲末發放,兩位分別扮成生肖馬和羊的志工,在現場傳遞祝福
志工 邱雅麗:「每年都有一隻生肖出來,讓大家能夠和和樂樂,這樣的把整個節目,呈現給大家的面前。」
提前慶祝華人的農曆新年,志工準備了圍爐餐點,106戶照顧戶彷彿同一個大家庭裡的成員,除了用歌聲助興,也上台分享做環保的喜悅。
志工 與 照顧戶孩童:「小朋友 請問你做環保,做得開心嗎 (開心),會繼續再做下去嗎 (會)。」
慈濟照顧戶 鄭淑珍:「做環保真歡喜,很感恩這些慈濟(志工),幫我丈夫很多忙,(那你怎麼會想要做環保),做環保 救地球,(做得)很快樂。」
歡慶佳節的同時,照顧戶們更將竹筒帶回來捐獻,讓平日感受到的關愛,循環幫助同是苦難中的人。
慈濟照顧戶 蘇儒利:「我每天存兩毛或五毛錢,有時候投一塊錢 有時候沒投,因為慈濟幫助過我,所以我也想要幫助別人,希望這點小錢能幫有需要的人。 」
關心照顧戶,志工處處用心,就連一份小禮物,也照顧到孩子是否喜歡,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有慈濟人的陪伴,就有家的溫暖。
陳思媚 江妙珍 顏和溫 馬來西亞報導
Friday, 23 January 2015
柔慈聲韻傳妙義 無遠弗屆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第一場人文週會邀請到出身廣播電視專業的慈韻師姊分享。年輕時曾當過六年公務人員,那段時間的她,生活作息正常,下班後經常是優閒的騎單車、放風箏、做卡片、學插花、習烹飪,過著人人稱羨的自在生活,直到1986年接觸慈濟之後,深受 證嚴法師慈悲濟世偉大精神所感召,毅然決然的走入慈濟、發心受證委員,並承擔起慈濟人文傳播志業的工作。
「永保新鮮感,化複雜為簡單」是 上人叮嚀 慈韻師姊從事廣播工作的原則,主持廣播節目近30年來,單純的環境、簡單的生活,透過聲音、傳遞善法,她越做越歡喜,從來不後悔。廣播節目除了慈濟人外,還有廣大的非慈濟人聽眾,期望能將 上人的清淨大愛、智慧法語,藉由廣播傳遞到每一個角落,淨化一顆顆幽暗的心靈。「大愛廣播穿越高牆」,曾經有一位受刑人黃先生,因為聽了慈濟廣播「靜思晨語」後,心靈產生了一股安定的力量進而改過遷善,假釋出獄後立即尋找生命中的貴人,在 慈韻師姊的接引之下,投入慈濟慈善、環保等工作,並受證成為慈誠隊員。
身為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一員,承擔著「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顛狂荒亂作正念」的使命,更以推動人文教育理念為責無旁貸的任務, 慈韻師姊分享:人文便是要樹立「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將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生命良能、做的歡喜自在,進而使人格昇華。』
第一次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 慈韻師姊,發現在低碳人文概念館的每一個細節上,處處都可以看到大愛感恩對於環保理念落實的用心,非常感動有這麼一群身為實業家的慈濟人,這麼愛慈濟、護大地,親身投入來推廣慈濟的環保人文理念,在這世界潮流重要的議題上,透過實業家的專業良能,來帶動環保人文的普世價值,進而為我們的社會開啟了一個綠色潮流的概念與示範的作用,這真是功德無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柔慈聲韻傳妙義 無遠弗屆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第一場人文週會邀請到出身廣播電視專業的慈韻師姊分享。年輕時曾當過六年公務人員,那段時間的她,生活作息正常,下班後經常是優閒的騎單車、放風箏、做卡片、學插花、習烹飪,過著人人稱羨的自在生活,直到1986年接觸慈濟之後,深受 證嚴法師慈悲濟世偉大精神所感召,毅然決然的走入慈濟、發心受證委員,並承擔起慈濟人文傳播志業的工作。
「永保新鮮感,化複雜為簡單」是 上人叮嚀 慈韻師姊從事廣播工作的原則,主持廣播節目近30年來,單純的環境、簡單的生活,透過聲音、傳遞善法,她越做越歡喜,從來不後悔。廣播節目除了慈濟人外,還有廣大的非慈濟人聽眾,期望能將 上人的清淨大愛、智慧法語,藉由廣播傳遞到每一個角落,淨化一顆顆幽暗的心靈。「大愛廣播穿越高牆」,曾經有一位受刑人黃先生,因為聽了慈濟廣播「靜思晨語」後,心靈產生了一股安定的力量進而改過遷善,假釋出獄後立即尋找生命中的貴人,在 慈韻師姊的接引之下,投入慈濟慈善、環保等工作,並受證成為慈誠隊員。
身為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一員,承擔著「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顛狂荒亂作正念」的使命,更以推動人文教育理念為責無旁貸的任務, 慈韻師姊分享:人文便是要樹立「人品典範、文史留芳」,要創造「不退流行的人生價值」,而慈濟人文的精粹,便是『將生命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發揮生命良能、做的歡喜自在,進而使人格昇華。』
第一次前來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 慈韻師姊,發現在低碳人文概念館的每一個細節上,處處都可以看到大愛感恩對於環保理念落實的用心,非常感動有這麼一群身為實業家的慈濟人,這麼愛慈濟、護大地,親身投入來推廣慈濟的環保人文理念,在這世界潮流重要的議題上,透過實業家的專業良能,來帶動環保人文的普世價值,進而為我們的社會開啟了一個綠色潮流的概念與示範的作用,這真是功德無量。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1/23,板橋慈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3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慈籃家族擴大愛 環保力行護大地


獨魯萬環保心Begin the day by protecting the planet
- Article Details
In the wake of Typhoon Haiyan, Tzu Chi volunteers in the Philippines have begun to pass on the practice of recycling to local residents. Inspired by the Buddhist NGO’s philosophy, many residents have decided to become recycling volunteers themselves. Next, we go to Tacloban City to see how local volunteers are carrying out Tzu Chi’s recycling mission.
海燕風災後,菲律賓慈濟志工開始在當地推廣環保,受到慈濟的理念所感動,許多民眾決定成為環保志工,下一則新聞,我們到獨魯萬看看當地志工如何推廣慈濟的環保志業。 Read more
Family of Great Love Joining the Year End Blessing Ceremony
- Article Details



Going into 2015, DA.AI will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gether with the help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promoters) and entrepreneurs, we look to influence more to join our path of “prolonging material life and creating blessing,” and to “coexist with the Earth.”
DA.AI Reporter, San Ming Yu, Taipei
Media Link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53087#.VL4oyXzf-xU.facebook
Read more
善念共聚凝道氣 新春團拜繫情誼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北加州志業園區目前正在改建當中,因此慈濟志工租借了附近一處倉儲中心,作為活動與共修場地。迎接2015年,新春團拜舉行後,志工們步行前往園區,由慈濟北加州分會執行長帶領大家認識園區的各項規畫。(1/1)
在租借來的倉儲中心舉行2015年新春團拜,慈濟北加州分會的志工們,更把滿心祝福,帶到正在改建中的「北加州志業園區」。
慈濟北加州分會執行長 謝明晉,:「等一下有機會,大家去參觀園區,就知道我們真的、真的,道氣很足,元氣很旺。」
未來慈濟北加州志業園區,包含六大功能中心、佛堂、齋堂、以及靜思書軒等,與社區更緊密地結合,意味著需要更多志工投入。
而每一個使用空間都設計了天窗,也是慈濟志工在環保節能行動上,最踏實的體現。
真善美志工 游慧鵑 宋伯官 美國報導
Read more晨起薰法願力堅 反觀自照心念轉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今天早上在桃園靜思堂舉行歲末祝福,三千多人,視訊連線三個場地。尤其,看見在座將近五百位環保志工,證嚴上人開示時,再三說出內心的感恩之意。而桃園龜山地區的慈濟志工,也透過影片和上台,見證薰法香帶來的生命轉變。
「要忙,大家都很忙,做弟子的最高興的就是師父,看到上人這樣。」
法親的一句話,點醒陳文正,將近兩年來,薰法香不間斷,回收來的學生作業簿,寫滿整整16本。法入心,心念轉,過去十多年,四處跑道場,因為薰法香,林純如找回堅定信心。
慈濟志工 林純如:「長久以來放蕩在外面的憨弟子,上人說,聽法聞法要用心。」
慈濟志工 陳文正:「我媽媽一個人在宜蘭那邊,有時候會孤單,有時候會想兒子,那我就跟她說,我們一起來薰法香好嗎?結果我媽媽真的,她也能夠早上五點半就起來。」
桃園歲末祝福,三千多人歡喜迎新年,除了警察、醫護人員,現場更來了好幾百位環保志工。
證嚴上人開示:「環保,可以疼惜地球,可以為子孫顧好這片地球,所以(環保)老菩薩常常這樣說,做環保,沒煩惱,子孫好。」
對環保志工的感激說之不盡,證嚴上人更殷切叮嚀,隨著人口增加,地球資源跟著迅速消耗,也成了未來隱憂。
證嚴上人開示:「尤其是桃園地區,常常聽到說缺水用,石油也是一樣,我們如果一直抽下去,未來我們的子孫要用什麼呢?」
環保志工,守護後代子孫的家,上人期許,人人都要時時回歸檢樸之心。
蕭志傑 邱品豪 桃園報導
Read moreThursday, 22 January 2015
印尼眾志力量強 以誠以情破藩籬
- Article Details
1月18日下午板橋園區歲末祝福,包括80位來自印尼新受證慈誠、委員、榮董。當天早上大愛感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受邀來到園區與印尼慈濟人分享。為了更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其中9位實業家於1月20日再度來到內湖低碳概念館參訪。
印尼被稱為『萬島之國』、全球最大伊斯蘭教徒國家,曾經發生過多次排華運動。一場的災難,印尼慈濟人在 證嚴法師的教導下,無私的為當地奉獻、付出,從救災、慈善訪視,到紅溪河整頓、大愛村興建、清真寺禮拜堂、小學建置,樣樣展現了人性中最善、最美的愛,以誠以情打破印尼與華人之間的藩籬。
印尼實業家施錦場師兄分享:「自認應盡一分努力與使命,替上人分擔責任。來幫忙大愛台,因為大愛電視台都是播放慈濟人文(及 上人的法),要讓更多會眾了解與認識。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看了大愛的產品感到很震撼,如果有像大愛感恩科技這種產品,既可以推廣環保,還可以募愛心,以有形的產品、募無量的大愛。」希望能夠在印尼靜思堂內建置低碳人文概念館,廣邀更多人一起投入做慈濟。
2014年元月發生在印尼萬鴉老市發生水患,造成災民無家可歸,萬鴉老距離雅加達兩千多公里,印尼慈濟人合和互協,走入災區,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再一次獲得印尼政府的信任及肯定。因此,2014年,印尼軍方與慈濟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只要印尼哪裡有災難,軍方將全力配合協助慈濟人,將救災人員與物資運送到災區。
印尼慈濟人對 證嚴上人的教導拳拳服膺,不僅建置了全球最大的慈濟園區,也成為臺灣之外,在海外唯一有大愛電視臺的國度。為了將上人的法傳遞給更多印尼民眾知道,無線電視執照從一張增加為兩張,最近更增加到五張,以涵蓋全印尼廣闊的地域。
證嚴上人讚歎印尼實業家以身作則,事業之餘回饋社會,造福人間,值得讚歎,也是令人學習的典範。有形的世間財往往追求不盡,無形的福富足則可以靠自己創造,要以誠之情誼,在我們人世間遍灑大愛,如此定能守住這一份人間祥兆。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印尼眾志力量強 以誠以情破藩籬
- Article Details
1月18日下午板橋園區歲末祝福,包括80位來自印尼新受證慈誠、委員、榮董。當天早上大愛感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受邀來到園區與印尼慈濟人分享。為了更深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其中9位實業家於1月20日再度來到內湖低碳概念館參訪。
印尼被稱為『萬島之國』、全球最大伊斯蘭教徒國家,曾經發生過多次排華運動。一場的災難,印尼慈濟人在 證嚴法師的教導下,無私的為當地奉獻、付出,從救災、慈善訪視,到紅溪河整頓、大愛村興建、清真寺禮拜堂、小學建置,樣樣展現了人性中最善、最美的愛,以誠以情打破印尼與華人之間的藩籬。
印尼實業家施錦場師兄分享:「自認應盡一分努力與使命,替上人分擔責任。來幫忙大愛台,因為大愛電視台都是播放慈濟人文(及 上人的法),要讓更多會眾了解與認識。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看了大愛的產品感到很震撼,如果有像大愛感恩科技這種產品,既可以推廣環保,還可以募愛心,以有形的產品、募無量的大愛。」希望能夠在印尼靜思堂內建置低碳人文概念館,廣邀更多人一起投入做慈濟。
2014年元月發生在印尼萬鴉老市發生水患,造成災民無家可歸,萬鴉老距離雅加達兩千多公里,印尼慈濟人合和互協,走入災區,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再一次獲得印尼政府的信任及肯定。因此,2014年,印尼軍方與慈濟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只要印尼哪裡有災難,軍方將全力配合協助慈濟人,將救災人員與物資運送到災區。
印尼慈濟人對 證嚴上人的教導拳拳服膺,不僅建置了全球最大的慈濟園區,也成為臺灣之外,在海外唯一有大愛電視臺的國度。為了將上人的法傳遞給更多印尼民眾知道,無線電視執照從一張增加為兩張,最近更增加到五張,以涵蓋全印尼廣闊的地域。
證嚴上人讚歎印尼實業家以身作則,事業之餘回饋社會,造福人間,值得讚歎,也是令人學習的典範。有形的世間財往往追求不盡,無形的福富足則可以靠自己創造,要以誠之情誼,在我們人世間遍灑大愛,如此定能守住這一份人間祥兆。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節能減碳惜資源 疼惜物命修福慧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陳讚國師伯在大愛廣播-環保愛地兒節目內容中,暢談何謂碳足跡水足跡以及說明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得到水足跡與碳足跡相關認證的重要性。
所謂碳足跡,可被定義為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kg CO2e (二氧化碳當量) 排放量】。所謂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是指產品碳足跡排放尚須包含產品原物料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的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消費者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kg CO2e (二氧化碳當量) 排放量】。通常,能源與資源耗用越多,溫室氣體排放量越多,碳足跡越大。此外在今年的09月30日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更出具了1份溫室氣體GHG減量評估報告,該評估報告證明大愛感恩公司灰色毛毯在全國24個主要環保站增置環保容積壓縮機後,將回收1號寶特瓶壓製成14.5 kg 重的小瓶磚的「碳足跡」溫室氣體排放量,確實可以使大愛感恩公司灰色毛毯減少1.1 kg的CO2(二氧化碳) 排放量。
水足跡又稱為虛擬水,在1993年由倫敦國王學院的約翰•安東尼•艾倫教授(Professor John Anthony Allan from King's College London)提出。其概念來自於一般民眾較為熟知的「碳足跡」。碳足跡是指人類的行為或生產製造的二氧化碳量,「水足跡」則代表人類行為或商品製造消耗的用水量。其創造概念在於讓消費者暸解「水」在生活及生產線中的重要性及消耗量,讓「水」以成本的概念融入民眾的生活,使消費者做好水資源的管理。與碳足跡ㄧ樣,水足跡越小代表此產品對水資源的消耗越低。因此,在商品上標明水足跡,可提供綠色消費者購買時選購較為環保的產品。水足跡的計算,分別由綠色水足跡、藍色水足跡、及灰色水足跡三個部份所組成。其中,綠色水足跡代表商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散量,藍色水足跡則代表消耗的地表水或地下淡水量,灰色水足跡則指稀釋生產中製造污染至排放標準水質所需要的用水量。此三者加總即為「水足跡」。從研究數據中發現,用純棉原生材料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其水資源與資源耗用比較多,其生產製程的使用耗水量也比較多,所以其「水足跡」也比較大。因此我們應該多鼓勵大家使用環保再生的產品,用環保來疼惜地球。
極端氣候變化的結果將導致數十億人將面臨逐步嚴重的缺糧、缺水和洪水泛濫的命運。讓大愛感恩科技體認到 證嚴法師「環保愛地球、與地球共生息」的慈示。因此將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數十萬名的環保志工及慈濟環保資源回收系統的努力及支持下,共同將愛心接力所打造生產出來的各項環保紡織產品,推向「水足跡」與「碳足跡」認證的舞台,讓每個人都能有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處處用心「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護地球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業務部協力組 楊孫斌 師兄
【節目時間】 1/22(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人間菩薩招生-國際展覽感動故事分享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節能減碳惜資源 疼惜物命修福慧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陳讚國師伯在大愛廣播-環保愛地兒節目內容中,暢談何謂碳足跡水足跡以及說明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得到水足跡與碳足跡相關認證的重要性。
所謂碳足跡,可被定義為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kg CO2e (二氧化碳當量) 排放量】。所謂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是指產品碳足跡排放尚須包含產品原物料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的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消費者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kg CO2e (二氧化碳當量) 排放量】。通常,能源與資源耗用越多,溫室氣體排放量越多,碳足跡越大。此外在今年的09月30日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更出具了1份溫室氣體GHG減量評估報告,該評估報告證明大愛感恩公司灰色毛毯在全國24個主要環保站增置環保容積壓縮機後,將回收1號寶特瓶壓製成14.5 kg 重的小瓶磚的「碳足跡」溫室氣體排放量,確實可以使大愛感恩公司灰色毛毯減少1.1 kg的CO2(二氧化碳) 排放量。
水足跡又稱為虛擬水,在1993年由倫敦國王學院的約翰•安東尼•艾倫教授(Professor John Anthony Allan from King's College London)提出。其概念來自於一般民眾較為熟知的「碳足跡」。碳足跡是指人類的行為或生產製造的二氧化碳量,「水足跡」則代表人類行為或商品製造消耗的用水量。其創造概念在於讓消費者暸解「水」在生活及生產線中的重要性及消耗量,讓「水」以成本的概念融入民眾的生活,使消費者做好水資源的管理。與碳足跡ㄧ樣,水足跡越小代表此產品對水資源的消耗越低。因此,在商品上標明水足跡,可提供綠色消費者購買時選購較為環保的產品。水足跡的計算,分別由綠色水足跡、藍色水足跡、及灰色水足跡三個部份所組成。其中,綠色水足跡代表商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散量,藍色水足跡則代表消耗的地表水或地下淡水量,灰色水足跡則指稀釋生產中製造污染至排放標準水質所需要的用水量。此三者加總即為「水足跡」。從研究數據中發現,用純棉原生材料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其水資源與資源耗用比較多,其生產製程的使用耗水量也比較多,所以其「水足跡」也比較大。因此我們應該多鼓勵大家使用環保再生的產品,用環保來疼惜地球。
極端氣候變化的結果將導致數十億人將面臨逐步嚴重的缺糧、缺水和洪水泛濫的命運。讓大愛感恩科技體認到 證嚴法師「環保愛地球、與地球共生息」的慈示。因此將大愛感恩科技在慈濟數十萬名的環保志工及慈濟環保資源回收系統的努力及支持下,共同將愛心接力所打造生產出來的各項環保紡織產品,推向「水足跡」與「碳足跡」認證的舞台,讓每個人都能有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處處用心「續物命,造福慧」的環保護地球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人物專訪】 楊孫斌 師兄
【節 目 時 間】 1/22(四) 15:30~15:50
【訪 談 主 題】 人間菩薩招生-國際展覽感動故事分享
【線 上 收 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Wednesday, 21 January 2015
巴淡環保動土Tzu Chi Batam Liaison Office organized a groundbreaking ceremony for a new recycling education center
- Article Details
We go to Indonesia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volunteers of the Tzu Chi Batam Liaison Office organized a groundbreaking ceremony for a new recycling education center. Besides volunteers, many community members also attended the ceremony to show their support of the Buddhist NGO’s environmental messages.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Goodbye.
節目最後,我們帶各位到印尼,巴淡聯絡處舉辦巴淡環保教育站動土儀式,除了慈濟志工,左鄰右舍也都來參與,期待新的環保站能發揮更多的功能,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馬代賑宣環保Tzu Chi volunteers took the opportunity during a free clinic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correct recycling practices in Kuala Krau, Pahang
- Article Details
The recent flooding in Malaysia has given residents a wake-up call that forest conservation and respect for the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Kuala Krau, Pahang, volunteers took the opportunity during a free clinic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correct recycling practices. Also, a recycling point was established at a local school for residents to put these concepts into practice.
馬來西亞東海岸水患,也給人們敲響警鐘,省思對環境以及森林的保護。在彭亨州的瓜拉吉撓,當地居民普遍沒有資源回收概念,慈濟志工利用義診時的候診區,把握時間傳遞回收知識,也在當地成立環保點,讓居民能夠有確實行動。 Read more
海地藍之丘Cash-for-work in Blue Hills
- Article Details
At the end of 2014, torrential rains inundated Haiti’s Cap-Haitien. To help, Tzu Chi began a cash-for-work program to help local residents clean up the floodwaters. Besides this financial assistance, volunteers were also quick to teach local resid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sorting recyclables.
2014年底,海地角發生水患,為了幫助這裡的居民,慈濟志工啟動以工代賑計畫,讓居民動手打掃自己的環境,除了能改善居民的經濟之外,也教導他們環保回收的重要性。 Read more
2015,01/21,富勝董事長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1日(二)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環保毛巾求精進 突破五十環保紗


大愛環保一家親 歲末演繹法入心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在董事長黃華德師兄的帶領下,將近50位同仁參加北區第十四場「受證及 上人歲末祝福」。經藏演繹由大愛感恩十五位代表,與人文志業、藝聯會、環保志工800多人共同呈現別具意涵的《無量義經 – 說法品》。一般人聽到『說法』兩個字,直覺總認為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然而與教育體制比較,媒體、人文志業有大量、迅速傳播的良能,所以經文說:『法從一而生、乃至百千萬』,因此人文志業有更大的教育及影響力。重要的是:『所傳何物?』法有善法、惡法之分,若『一人吐虛、萬人傳實』,則能夠明辨是非、報真導正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今天這個場次的人員安排似乎在呼應 證嚴上人對於這些功能的期望:『人文志業』:報真導正、媒體清流;『藝聯菩薩』:發揮善良能、成『藝』朵心蓮;『大愛感恩』:環保理念推廣到產業界與社會,用科技力量為慈善後盾。並期許『環保菩薩』在行進付出間,用正確安全的方法,做快樂的環保志工。
「十秒鐘可以做甚麼事情?」人文志業中心大愛電視台節目二部張美娟師姊在台上分享,一次上班途中,身旁一位載小孩的婦人,突然機車翻倒在車陣當中,眼見紅綠燈倒數計時剩下十秒鐘左右,念頭閃過「幫?不幫?」當美娟師姊將機車腳架立好、摟起受驚嚇的小孩,瞬間數雙手也分別撿起四周散落的東西、抬起機車、扶起傾倒的婦人,等確認都沒妨礙,「3、2、1」,綠燈亮、車流啟動。雖然現場已看不出曾發生事故,但這「十秒鐘的愛」讓美娟師姊心中充滿無比感動,感動於台灣人情溫暖、感動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善心與愛心、慶幸自己也能及時伸出助人之手。
這個景象正是今年歲末祝福上人給大家的勉勵:「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當災難發生,需要平安的人以誠以情投入膚慰;災難過後,更需要明辨大是非的社會教育。真誠的情、覺悟的愛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而慈濟人四十九年來,無不是以菩薩心、覺有情,在人間殷實耕耘。
業務部互愛組吳怡萱師姊去年從慈濟技術學院畢業後,就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任職,今年是第一次參加上人歲末祝福,對於自己能夠在近距離演繹經藏、呈現給 證嚴上人,覺得因緣真是非常殊勝。研發部小韻師姊也是去年大學畢業就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對於「斯經譬如一種子,百千萬億從他生」這句偈文印象深刻,讀科學的她,很訝異在2500多年前佛陀已經貫通如此哲理,無怪乎被尊稱為「宇宙大覺者」。去年底動過手術、第二次參加上人歲末祝福的研發部王妍文師姊表示,今年入經藏「萬物性向本空寂」這句偈文讓她體會深刻,「性」就是本性;「相」是外貌、用途。世間一切萬物皆有其本性及用途,也因為萬法由因緣所生,所以其體性空寂。提醒自己要把握因緣,『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業務部大愛組許夢津師姊說恭迎 上人時,忍不住眼淚流個不停,回想自己畢業後在外面飄盪了五年,去年在慈青社學姊的招喚下,終於回到志業體工作,感覺自己要更努力。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則表示,以志業體職志合一身分參加這場歲末祝福,感覺責任特別重大,以前在其他公司工作,感覺只是為「老闆」賺錢,但是在大愛感恩科技付出的當下,自己也賺到智慧法財,覺得生命更有意義。
走進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更將環保與慈善結合,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腳步,將環保菩薩及實業家的愛心化為助人的力量,將大愛理念深植人心,延續「續物命 造福慧」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大愛環保一家親 歲末演繹法入心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在董事長黃華德師兄的帶領下,將近50位同仁參加北區第十四場「受證及 上人歲末祝福」。經藏演繹由大愛感恩十五位代表,與人文志業、藝聯會、環保志工800多人共同呈現別具意涵的《無量義經 – 說法品》。一般人聽到『說法』兩個字,直覺總認為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然而與教育體制比較,媒體、人文志業有大量、迅速傳播的良能,所以經文說:『法從一而生、乃至百千萬』,因此人文志業有更大的教育及影響力。重要的是:『所傳何物?』法有善法、惡法之分,若『一人吐虛、萬人傳實』,則能夠明辨是非、報真導正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今天這個場次的人員安排似乎在呼應 證嚴上人對於這些功能的期望:『人文志業』:報真導正、媒體清流;『藝聯菩薩』:發揮善良能、成『藝』朵心蓮;『大愛感恩』:環保理念推廣到產業界與社會,用科技力量為慈善後盾。並期許『環保菩薩』在行進付出間,用正確安全的方法,做快樂的環保志工。
十秒鐘可以做甚麼事情?人文志業中心節目二部張美娟師姊在台上分享,一次上班途中,身旁一位載小孩的婦人,突然機車翻倒在車陣當中,眼見紅綠燈倒數計時剩下十秒鐘左右,念頭閃過「幫?不幫?」當美娟師姊將機車腳架立好、摟起受驚嚇的小孩,瞬間數雙手也分別撿起四周散落的東西、抬起機車、扶起傾倒的婦人,等確認都沒妨礙,「3、2、1」,綠燈亮、車流啟動。雖然現場已看不出曾發生事故,但這「十秒鐘的愛」讓美娟師姊心中充滿無比感動,感動於台灣人情溫暖、感動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善心與愛心、慶幸自己也能及時伸出助人之手。
這個景象正是今年歲末祝福上人給大家的勉勵:「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當災難發生,需要平安的人以誠以情投入膚慰;災難過後,更需要明辨大是非的社會教育。真誠的情、覺悟的愛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而慈濟人四十九年來,無不是以菩薩心、覺有情,在人間殷實耕耘。
業務部互愛組吳怡萱師姊去年從慈濟技術學院畢業後,就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任職,今年是第一次參加上人歲末祝福,對於自己能夠在近距離演繹經藏、呈現給上人,覺得因緣真是非常殊勝。研發部小韻師姊也是去年大學畢業就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對於「斯經譬如一種子,百千萬億從他生」這句偈文印象深刻,讀科學的她,很訝異在2500多年前佛陀已經貫通如此哲理,無怪乎被尊稱為「宇宙大覺者」。去年底動過手術、第二次參加上人歲末祝福的研發部王妍文師姊表示,今年入經藏「萬物性向本空寂」這句偈文讓她體會深刻,「性」就是本性;「相」是外貌、用途。世間一切萬物皆有其本性及用途,也因為萬法由因緣所生,所以其體性空寂。提醒自己要把握因緣,『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業務部大愛組許夢津師姊說恭迎 上人時,忍不住眼淚流個不停,回想自己畢業後在外面飄盪了五年,去年在慈青社學姊的招喚下,終於回到志業體工作,感覺自己要更努力。研發部陳意容博士則表示,以志業體職志合一身分參加這場歲末祝福,感覺責任特別重大,以前在其他公司工作,感覺只是為「老闆」賺錢,但是在大愛感恩科技付出的當下,自己也賺到智慧法財,覺得生命更有意義。
走進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期盼成為拋磚引玉的先鋒,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更將環保與慈善結合,隨著慈濟人關懷苦難的腳步,將環保菩薩及實業家的愛心化為助人的力量,將大愛理念深植人心,延續「續物命 造福慧」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Tuesday, 20 January 2015
2015,01/20,印尼實業家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0日(一)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印尼眾志力量強 以誠以情破藩籬

2015,01/19,中央廣播受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9日(一) 16:00 - 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大樓變身環保站 清淨源頭勤推廣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翁楹城,是高雄一棟大樓住戶管理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在大樓裡推行「環保回收,清淨在源頭」,利用地下室停車場,一塊大約四坪多的空間,擺放了十四個資源回收塑膠桶和紙箱,供慈濟志工來觀摩學習,期待能推廣到各自的社區和大樓。
來到地下室的停車場,一排14個資源回收桶和紙箱,讓來觀摩的慈濟志工大開眼界。
慈濟志工 翁楹城:「因為我們平時有去載環保,有時候載到垃圾,當初我們有協調,怎樣宣導,讓住戶做好(分類)。」
慈濟志工翁楹城是大樓主委,他下定決心,要在大樓內推動資源回收,在環保委員的智慧和巧思下,在每個回收桶上標示回收物的文字和圖片,讓住戶一目了然,不會丟錯.旁邊還有個水龍頭,是回收區保持清潔、不發臭的密訣。
慈濟志工 翁楹城:「很多住戶不懂得分類,有時候便當盒或是飲料盒都有殘留,會造成發臭,所以說我們會設一個水龍頭,萬一他們沒有清理好,我們這邊再補救一下,清理洗一下。」
大樓住戶 賴慧英:「我們整理打包檢查之後都OK的話,我們還會把場地都整理,掃一掃,才不會讓住戶說這裡很髒亂,我們會盡量把它保持很整齊。」
熱心的大樓住戶,自願和大樓清潔員輪流整理回收區,大家齊心協力做環保,來觀摩的慈濟志工都印象深刻。
慈濟志工 王美樺:「像他們規畫得很好,下來都沒有那種味道,把他們整個社區整個大樓都做得很好。」
資源回收並不難,只要多一點巧思和用心,徹底地分類,就可以達到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的目標,環保救地球,就是這麼簡單。
真善美志工 陳淑音 周幸弘 陳彥良 高雄報導
Read more打造清淨環境 環保站歡喜動土
- Article Details
印尼巴淡聯絡處,將興建環保教育站,除了回收資源,也期待能接引更多社區民眾,一同來做環保,動土儀式簡單隆重,社區居民也全程參與(2014.12.21)。
巴淡環保教育站,動土儀式,除了慈濟志工,左鄰右舍也都來參與,期待新的環保站,能發揮更多的功能。
居民 威多多:「希望環保活動持續不斷,對巴淡社區居民有幫助。」
慈濟志工 呂保璇:「在環保站當中,可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也可以帶動更多社區菩薩,一起來回饋地球。」
原來的環保站,將重建成靜思堂,新建的環保站,預計在一年內完工,三層樓高的建築,除了回收資源,還肩負教育功能。
慈濟志工 李志雲:「現在的環保站會比較理想,我們也有展示廳,我們有三樓以後我們環保職工,就可以住在上面。」
大家期待新家新氣象,讓社區環境能更好。
陳素檸 哈娜 安東尼 印尼報導
Read more經藏演繹法薰陶 身口意三業淨化
- Article Details
三重的歲末祝福,慈濟志工各展才能。活動現場布置了一個古井,以鏡片來呈現源源不絕、喻意智慧的清泉,是曾經擔任櫥窗設計的志工劉洛瑄的巧思。經藏演繹,反覆的練習,也讓陳玉玫對修行有更深體悟!陳玉玫從大陸廣西嫁到台灣,侍奉公婆至孝,但個性硬、說話直接,常引起口角。做志工之後,學習圓融,改善了家庭關係。
為了歲末祝福活動,志工們反覆練習經藏演繹。佛法薰陶,讓陳玉玫體悟到言行舉止都是修行,不再是一開口就得罪人的脾氣。
志工 陳玉玫:「(中藥材)熬一些補湯,然後我公公他們不是很了解,就說,弄這麼多,吃了會不會怎麼樣,我說,吃了又不會死。」
陳玉玫的先生 余誌洋:「(以前)我講一句,她差不多講七八句,到現在 我講一句,講差不多三句,她才回一句。」
更珍惜親情,也是一次無意間看到大愛劇場的啟發。
志工 陳玉玫:「在大愛台看到他們(志工),能夠陌生人都這麼地付出, 何況她是我的親生媽媽。」
歲末祝福的籌備,還有這群志工。
回收來的瓶瓶罐罐,做成喻意智慧清泉的模型,這是曾經從事櫥窗設計的志工劉洛瑄的巧思。去年同學在復興空難往生,志工助念,劉洛瑄因此與慈濟結緣。
志工 劉洛瑄:「她(志工)說 不要去拒絕,這個就是你朋友的福報,因為大家都不認識,而他(同學)在往生的時候,大家願意去幫他助念。」
不再放任自己把多數時間投入電玩。志工事,讓劉洛瑄生活踏實。
台北報導
真善美志工
披星戴月發放行 低溫中熱情不減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在福建的冬令發放,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每場發放活動,規模都不大,因為志工都走進各個有需要的鄉鎮做發放,像在福州,志工前往山區的永泰縣嵩口鎮(千年古鎮),為791戶困難家庭,送來溫暖,當地鎮公所更是全員出動,一起協助志工搬米。
清晨五點,天色還是一片黑,但早起的慈濟志工們,已經是一陣忙碌。
趕在鄉親來臨前,要到發放會場,志工驅車兩個小時,進入山區的嵩口鎮中心小學,六度的低溫下,鎮公所幾乎全員出動搬米,連他們的孩子,也一起幫忙。
嵩口鎮公所職員:「我們政府可能幾十個人吧, (通通沒休假 通通都來了), 可能大部分都來了。」
小志工:「(這個大米是要做什麼用的嗎), 那個用來濟助貧窮的人,(那你今天做得開心嗎) 開心。」
嵩口鎮書記 張培奮:「這是一個傳遞愛心的過程, 只有搬上愛心米, 渾身都會充滿愛的力量。」
福建福州今年的冬令發放,志工走進山裡,幫助791戶困難家庭,49歲的池桂玉,兩歲時小兒麻痺,雙腳無法直立行走,幾年來,都是靠縫紉活,維持家計 。
鄉親 池桂玉 與 慈濟志工:「我們這些都是, 他(證嚴法師)的弟子, 他派我們來 來給你們送物資,送關懷來的。」
發放現場上,溫馨故事隨處可見,92歲的吳爺爺,用扁擔挑著物資,讓人完全看不出他已高齡,志工適時遞上巧克力和糖果,他是甜在嘴裡,暖在心裡。
鄉親 吳能知 與 慈濟志工:「 這給您好好來讀, 上人給您的祝福, 給全家的祝福。」
擔心鄉親受寒,志工穿梭在現場,遞送紅豆湯或薑茶,小小的一杯甜湯,驅走了冬天的寒意,更溫暖了鄉親們的心。
慈濟志工 陳美枝:「今年我們的總協團隊, 我們很團結 我們很合和互協, 希望能用這樣子的合和互協, 能把這一次的冬令發放,發放得更圓滿。」
在民風淳樸的千年古鎮,因為慈濟的冬令發放,讓志工與政府官員合作,給了鄉親們一個溫暖的冬天。
福建報導 真善美志工
Read more2015,01/20, 證嚴上人場次歲末祝福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20日(二) 09:00-13:00
【地點】慈濟關渡園區
大愛心聞: 大愛環保一家親 歲末演繹法入心

Read more
Monday, 19 January 2015
誠之情誼現祥兆 大愛灑播遍馬國
- Article Details
「天下第一大的屋頂就是我們頭頂的一片天,而我們都是同一個屋簷下的家人,不分膚色、種族及宗教。」針對馬來西亞因12月東北季風帶來的衝擊降雨不斷,吉蘭丹、登嘉樓及彭亨州災情最嚴重,達到「紅色警戒」。檳城、吉打、玻璃市及霹靂州多個地區也相繼發布「橙色警報」,而東馬沙巴州部分地區也受到河流水位高漲威脅。導致東海岸八州十二萬人受到大水患影響。災區滿目瘡痍、災民無助與無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證嚴上人不忍災民受苦。
聽到證嚴上人的呼籲,不但全馬來西亞慈濟人動員起來,在災區發起「以工代賑」,帶領鄉親們清掃家園,這次災民大多是馬來族群,可是慈濟卻能不分種族的付出,在各個社區、向各個族群募集愛心,希望打破種族之間的隔閡。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雖然遠在3000多公里之外,也如感同身受,立即在公司內部發起 " 每人一善,募心募愛 " 大家紛紛響應,希望能盡一已之力,協助災民早日脫困。
大愛感恩科技門市更從去年底社區歲末祝福起即持續至今,在每天推廣活動中,也鼓勵大家「知福、惜福,更要懂得造福。」在愛灑及環保分享中,也希望喚起大家的愛心,除了發揮大愛感恩科技一分企業社會責任心。也感恩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與當地受災鄉親同在,凝聚大家的力量,讓受災嚴重的災區,環境能有所改善,盡快恢復生機。讓災民可以安心安身,建立起信心和希望,早日重建家園。祈願天下連心,大家不分彼此,一起為災民付出,讓愛鋪滿在這片土地上。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誠之情誼現祥兆 大愛灑播遍馬國
- Article Details
「天下第一大的屋頂就是我們頭頂的一片天,而我們都是同一個屋簷下的家人,不分膚色、種族及宗教。」針對馬來西亞因12月東北季風帶來的衝擊降雨不斷,吉蘭丹、登嘉樓及彭亨州災情最嚴重,達到「紅色警戒」。檳城、吉打、玻璃市及霹靂州多個地區也相繼發布「橙色警報」,而東馬沙巴州部分地區也受到河流水位高漲威脅。導致東海岸八州十二萬人受到大水患影響。災區滿目瘡痍、災民無助與無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證嚴上人不忍災民受苦。
聽到證嚴上人的呼籲,不但全馬來西亞慈濟人動員起來,在災區發起「以工代賑」,帶領鄉親們清掃家園,這次災民大多是馬來族群,可是慈濟卻能不分種族的付出,在各個社區、向各個族群募集愛心,希望打破種族之間的隔閡。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雖然遠在3000多公里之外,也如感同身受,立即在公司內部發起 " 每人一善,募心募愛 " 大家紛紛響應,希望能盡一已之力,協助災民早日脫困。
大愛感恩科技門市更從去年底社區歲末祝福起即持續至今,在每天推廣活動中,也鼓勵大家「知福、惜福,更要懂得造福。」在愛灑及環保分享中,也希望喚起大家的愛心,除了發揮大愛感恩科技一分企業社會責任心。也感恩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與當地受災鄉親同在,凝聚大家的力量,讓受災嚴重的災區,環境能有所改善,盡快恢復生機。讓災民可以安心安身,建立起信心和希望,早日重建家園。祈願天下連心,大家不分彼此,一起為災民付出,讓愛鋪滿在這片土地上。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副院長退而不休 晨起薰法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曾經在醫院擔任管理職,人稱游副的游永春,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他辭去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的職務,雖然後來父親過世,但他延續當年參與志工早會的習慣,更投入環保志工和醫院志工,不僅推廣吃素,凡事更親力親為,樂在其中,退去白袍,他把自己縮到最小,期許自己,要像個救火隊一樣,哪裡有空檔,就隨時遞補,做個人生的游擊手。
穿著輕便球鞋,站在搖搖晃晃的板凳上,他是大家口中的游副,游永春,從大林慈院副院長退休後,就全心投入做環保。不僅把資源回收工作當做練身體,還把環保概念落實在他的生活中。除了以腳踏車當作代步工具,還每天吃素,讓體內跟著淨化。
慈濟志工 游永春:「吃素沒有不方便,即使我去大陸工作,只要我事先跟人家講,人家都會準備,只要有心 什麼都沒有困難。」
把青菜川燙完,沾點醬油,簡簡單單,就是一餐。擔任大陸多家醫療機構顧問的他,除了提供專業管理外,也將茹素和慈濟的人文觀念散撥出去。
游永春的朋友:「每周有一天必須要吃素,全院吃素,我把這理念推出去,也是因為永春的功勞。」
脫下厚重的西裝,穿上志工背心,游永春這回又化身為醫院志工,經常幫病患推輪椅,連消毒也親力親為。秉持大醫王的關懷,游永春把自己縮小,愛看棒球的他,常常這樣比喻自己。
慈濟志工 游永春:「哪個地方有空檔,可能會漏接,我就去補位,那這樣多元化,你可以了解更多的東西,所以我是永遠的游擊手。」
綜合報導
Read more做環保惜資源 守護大地不分宗教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台東聯絡處舉辦三場歲末祝福,約一千位鄉親參與,邀請大家清淨在源頭。虔誠天主教徒陳菊蘭分享,因為被環保志工的行動感動,加入守護大地的行列;74歲的賴素珠,也因為環保越做越健康;66歲的慈濟志工郭綉鳳,不只自己投入,還號召了更多人,一起為大地付出。
慈濟志工 郭綉鳳:「聽師父開示,他說,手髒可以洗,心不可以髒。我就不怕髒,開始一直做。」
今年66歲的郭綉鳳,在環保中找到重心,走出喪夫與喪子之痛,還帶動68歲的天主教徒陳菊蘭和74歲的賴素珠,守護環境,越做越健康。
慈濟志工 賴素珠:「我們大家師兄師姊都來做環保,一個乾淨的地球,以後我們的子孫才不會跟垃圾住在一起。」
台東聯絡處歲末祝福,回顧2014年,全球災難不斷。帶著加拿大籍丈夫來參加的林靜怡,感恩自身的平安,也獻上祝福。
民眾 林靜怡:「深深的祈禱,為罹難的人祈福,也感恩,雖然我們的生活不平順,我們還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民眾 湯尼:「感到非常感動與憐憫,為世界感到悲傷,也為世界祈禱。」
民眾滿懷期待,從靜思精舍法師手中領受福慧紅包,期待新的一年,惜福造福,讓社會充滿祥和之氣。
真善美志工 林素月 涂華光 台東報導
Read more慈烏反哺羔羊跪乳 奉茶感念親恩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新山的歲末祝福,這次的見證人物是擔任環保點站長,長達三年的劉健明。在劉健明恆持的影響下,許多人都願意利用假日時間,跟著他一起做資源分類。歲末祝福,志工還安排了奉茶孝親的活動,連沒有奉茶習俗的馬來人,也在奉茶的當下,感動不已,頻頻流淚!(1/11)
奉茶,這一刻,啟發善心,貼近父母的心。
慈少 高廷康:「就覺得很感謝父母親,因為之前可能鬥嘴,大小聲不聽話,或者是做一些讓父母親傷心的事情,所以在那一刻,我會跟父母說對不起,還有感恩您。」
對沒有奉茶習俗的馬來人,也有同樣的教化良能。
照顧戶 娜查芙.馬哈地:「因為我只剩媽媽一人而已,爸爸早就過世了,其他的兄弟姊妹都能善解,在此謝謝我母親,謝謝她撫養我長大。」
慈濟新山支會,歲末祝福在南方大學舉辦。志工藉此因緣為東海岸水災募款,民眾愛心響應。
宣導環保,劉健明是這次歲末祝福的見證人物。每次的環保日,清晨天未亮就出發準備,女兒也不貪睡,假日跟著爸爸早起做環保。
劉健明的女兒 劉芷含:「我就把禮拜天來做環保的事情,寫在日記上面,然後跟同學交換日記看,同學就看到我的日記,就知道環保。」
慈濟志工 劉健明:「不能回收的話,我們就會教育他(民眾),這種是不能回收的,我們是資源回收,不是在收那些垃圾。」
劉健明總是不厭其煩,向民眾解釋環保理念。在環保點擔任站長長達三年,越來越多人效法。
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親近善知識 造福常富足
- Article Details
「我熱愛我的工作。因為 證嚴法師曾經說過:『能夠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是最幸福的。』」在1月19日的人文週會中,身著慈誠冬季制服的 華聯國際董事長 廖偉銘師兄與大家分享,他就是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因此,廖偉銘師兄勉勵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要『為工作而生活,而不是為生活而工作。』
廖偉銘師兄知道,「富二代、紈褲子弟」是不認識他、或八卦媒體對他的第一印象。在戲院長大的廖偉銘,十三歲被父母送去加拿大當小留學生、後來就讀康乃爾大學神經生物,原立志從醫,卻被父親喚回接班。在父親以自律身教對待家人、嚴格要求『第二代要辛苦、要認真,才能接棒』的標準下,從售票、收票、洗廁所等基層工作開始做起,不挑工作,有什麼就做什麼,即使遭遇困難或瓶頸,也不會意氣用事、丟下工作,讓廖偉銘練就一身「打不走、罵不跑」的「軟實力」。
在一段飛行旅程中,讀到一本慈濟 證嚴法師的書,讓他感動落淚、也引來空服員側目,並促成康乃爾大學慈青社之創社。很難想像,原先嗜食『牛排、野味』的他,如今恪守十戒,素食、不菸不酒。35歲的他,忙於事業與志業,頭銜,從『電影通路、坐三望二』的秀泰影城總經理,到『製片、發行與經紀電影上游』的華聯國際董事長,其實,他最喜歡的還是『慈濟志工』的身分。因為他的人生哲學早已品出一番別具之風味。
同仁問到:如何在光鮮亮麗、充滿誘惑、五光十色的娛樂圈,把持住自己?廖師兄懇切的說,必須親近「善知識」,才能遠離惡友、損友。像青兒等慈濟清修士們都是他的好朋友。讓廖師兄體會深刻的還有,靜思,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是要『靜靜思考人生』。學習不接受別人的壞脾氣、不受情緒影響,只管把事情做好,才能成就任何事情。此外,重要的不是事情的「對」與「錯」,還要學習如何「做人」。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和」,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織品,廖師兄非常熟稔。因為『看見台灣』推廣時,大愛感恩與秀泰影城有愉快的合作經驗。此次再訪,研發部洪碩廷博士特別針對研發實驗室及「搖籃到搖籃」的執行成果向廖偉銘師兄分享。資訊部虞珊明師兄歡迎廖師兄多接引菩薩到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參訪。最後廖偉銘師兄以 證嚴法師的『新春三願』共勉:「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銳。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唯有保持清淨心,才能讓慧命持續成長。
大愛感恩科技 陳若儀 台北報導
Read more親近善知識 造福常富足
- Article Details
「我熱愛我的工作。因為 證嚴法師曾經說過:『能夠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是最幸福的。』」在1月19日的人文週會中,身著慈誠冬季制服的 華聯國際董事長 廖偉銘師兄與大家分享,他就是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因此,廖偉銘師兄勉勵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們要『為工作而生活,而不是為生活而工作。』
廖偉銘師兄知道,「富二代、紈褲子弟」是不認識他、或八卦媒體對他的第一印象。在戲院長大的廖偉銘,十三歲被父母送去加拿大當小留學生、後來就讀康乃爾大學神經生物,原立志從醫,卻被父親喚回接班。在父親以自律身教對待家人、嚴格要求『第二代要辛苦、要認真,才能接棒』的標準下,從售票、收票、洗廁所等基層工作開始做起,不挑工作,有什麼就做什麼,即使遭遇困難或瓶頸,也不會意氣用事、丟下工作,讓廖偉銘練就一身「打不走、罵不跑」的「軟實力」。
在一段飛行旅程中,讀到一本慈濟 證嚴法師的書,讓他感動落淚、也引來空服員側目,並促成康乃爾大學慈青社之創社。很難想像,原先嗜食『牛排、野味』的他,如今恪守十戒,素食、不菸不酒。35歲的他,忙於事業與志業,頭銜,從『電影通路、坐三望二』的秀泰影城總經理,到『製片、發行與經紀電影上游』的華聯國際董事長,其實,他最喜歡的還是『慈濟志工』的身分。因為他的人生哲學早已品出一番別具之風味。
同仁問到:如何在光鮮亮麗、充滿誘惑、五光十色的娛樂圈,把持住自己?廖師兄懇切的說,必須親近「善知識」,才能遠離惡友、損友。像青兒等慈濟清修士們都是他的好朋友。讓廖師兄體會深刻的還有,靜思,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是要『靜靜思考人生』。學習不接受別人的壞脾氣、不受情緒影響,只管把事情做好,才能成就任何事情。此外,重要的不是事情的「對」與「錯」,還要學習如何「做人」。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和」,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織品,廖師兄非常熟稔。因為『看見台灣』推廣時,大愛感恩與秀泰影城有愉快的合作經驗。此次再訪,研發部洪碩廷博士特別針對研發實驗室及「搖籃到搖籃」的執行成果向廖偉銘師兄分享。資訊部虞珊明師兄歡迎廖師兄多接引菩薩到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參訪。最後廖偉銘師兄以 證嚴法師的『新春三願』共勉:「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銳。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唯有保持清淨心,才能讓慧命持續成長。
大愛感恩科技 陳若儀 台北報導
Read more一滴一滴智慧儲存 節約疼惜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基隆慈濟靜思堂,從動工開始,工地每天的用水量都相當龐大。因此,在志工巧思下,加上想到善用雨水和山泉水,經過擁有水電專長的師兄們集思廣益,透過水管和集水桶,將從山體流出的水,一滴一滴儲存了起來,作為工程使用,同時,經由管線輸送,也成了廚房、廁所等等用水來源,將雨水做了最大的利用。
慈濟志工 王文崇:「我把這邊分成兩個管子,一邊的水是從那邊出來,一邊的水是從這裡進來。」
水珠,滴滴答答,不斷滴進儲水桶,每一滴水,得來不易。
慈濟志工 王文崇:「我是怕它那個泥巴會掉進去,很麻煩,所以把它塞(蓋)住。」
沒有下雨,整個山壁,水,卻不停滲透出來,一點一滴,全都聚集到了這幾個回收來的鐵桶。
大愛台記者:「老天爺送來的禮物,點點滴滴,再透過這個小水溝,通通流進這個容量有五公噸的地下水池,而且還得經由底下的抽水馬達,將井裡的山泉水抽上來之後,透過這個塑膠水管,就能收集在這個大型桶子裡,而光一個大型儲水桶,就能收集十公噸的用水。」
慈濟志工 王文崇:「就是用繩子把它硬拉,把每一個桶子一個一個拉,好重的,一直硬拉把它拉上來的。」
當時幾個大男人,合力將桶子扛上山,讓高度落差,增加水壓,供應全靜思堂使用。
慈濟志工 王文崇:「一開始整地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差不多已經在動了,因為工地需要水,我們就用這個給工地灌水泥漿,然後過一陣子這個好像不太夠了,那就再申請自來水。」
流理台,貼上標籤,將水用到極致。
慈濟志工 王文崇:「假如山水沒有的話,我的開關就是在這裡,從這裡,在這裡,山水沒有,我這個打開,自來水就衝進去了。」
經過政府核准,還設置了沉砂池,雨水透過水溝,全都蓄集起來,還意外成了治洪池。
慈濟志工 王文崇:「不然的話,你沒這個 ,直接衝到下面,泥巴、水土,什麼石頭,都滾到下面去。」
水,從天而降的大禮物,志工運用智慧,在缺水的今日,做了最徹底的示範。
蕭志傑 李建寬 基隆報導
Read more紙醉金迷狂歡後 滿街酒瓶遭棄置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愛護地球不計付出,在台南頂美環保站,每個月玻璃瓶回收量高達50噸,塑膠袋也是一個禮拜就有滿滿一大車,這些最難處理的資源,是他們花費心思從深夜凌晨到白天,深入巷弄一點一滴回收而來。
天才剛亮,頂美環保站的志工就忙著分類玻璃瓶,仔細看,竟然都是酒瓶。
慈濟志工 蘇玉雲:「所以我們就去找資源,發覺這裡是瓶子 那裡也是瓶子,台南市的酒店好像也不少。」
原來這些玻璃瓶都是志工們,趁著凌晨天未亮,開環保車,沿路從夜店回收回來的。光是玻璃瓶,頂美環保站每個月回收量就高達50公噸。
還有這,堆得像小山的塑膠袋,也頂美環保站大宗回收資源。
每個星期一次,志工會到服裝批發商圈回收塑膠袋。
服裝批發業者:「很熱心家家戶戶去說,有塑膠袋要回收嗎,我們現在都很自動,收集塑膠袋來資源回收。」
志工回收的目標,也深入傳統的市場內,水果套袋又輕又佔空間,風一吹就滿地都是,影響市場環境,有人回收,業者非常願意配合。
菜市場業者:「自從師兄都來幫我們處理,回收回去 慈濟這樣,讓我們這裡的環境都變得很好。」
玻璃瓶塑膠袋回收價值低,用量又大是環境一大問題,志工不怕辛苦,主動回收,不但使用者回收意願提升,也減少環境負擔。
台南報導
真善美志工
人間菩薩勤護持 慧命永在乘願來
- Article Details
「這顆暖手枕是我小女兒 (麗華) 送給我的,人若不爽快的時候,抱著它兩邊有洞、可以將手伸進去,好暖和哦……」黃賴文里女士在心蓮病房裡,跟護理人員及看護介紹她「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暖手枕」及灰色環保摺邊毯。「小女兒在大愛感恩科技上班,我是他們的代言人,我們可都沒有賺傭金喔,因為大愛感恩科技的盈餘都是要做公益喔……。」 隔壁床看護聽到黃媽媽的介紹,心想「我也要買一顆來孝敬媽媽……」立即到慈院地下街的大愛感恩科技,買了愛心暖手枕。兩天內,黃媽媽推廣了5顆暖手枕、一件灰色摺邊毯。
風趣幽默的黃媽媽,2015年1月3日住進心蓮病房。頭兩天人不舒服,經過舒緩治療後,她已能在病房內,跟醫護人員及看護們有說有笑。醫療職工黃明月師姊,也到心蓮病房,看望這位特別的「阿嬤」。兩人分享彼此的成長過程,有說有笑,瞬間成了忘年之交。黃媽媽說:「我送你暖手枕,只有你才有的喔,別人我都要她們自己買……」。
任職於台中慈院「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職工黃麗華師姊,利用上班空檔,到病房看看癌末的媽媽,黃媽媽即使身體疼痛都忍耐著,不讓孩子們擔心。又看到媽媽如此護持大愛感恩科技、逢人就推廣寶特瓶再製織品。內心百感交集與心疼不捨。
黃媽媽於1月11日中午往生於心蓮病房,前後為時8天,黃麗華師姊跟家人都萬般不捨,含著淚水送媽媽最後一程。黃麗華很感恩地表示:「媽媽最後一天不舒服時,有兩位照顧她的護士,跟她鞠躬,並祝福媽媽能輕安自在地一路好走。」
看著媽媽如睡著般,臉上掛著一抹微笑,安然地走完一生。子女、外孫也都隨侍在側,相信媽媽此生沒有遺憾了。祝福黃媽媽快快乘願再來,做一個救人、助人的人間菩薩。
謹以此文紀念 黃賴文里女士。
大愛感恩科技 邱淑美 台中報導
2014,01/19,【人文週會】華聯國際廖偉銘董事長分享
- Article Details
【講師】華聯國際廖偉銘董事長
【時間】2014年1月19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親近善知識 造福常富足

Read more
Sunday, 18 January 2015
榮董環保之旅 盼落實公司.家庭
- Article Details
高雄鳥松環保站是由一群實業家發心捐地並建設,也因為這個原因,高雄榮董團隊邀請100多位榮董跟實業家,帶著家人前往鳥松環保站體驗環保實作,要讓這些實業家體會付出的喜悅。
拿起回收物,一一分類,環保站裡一百多位都是高雄的實業家,平時忙著事業,這天他們來學習如何做志業,為了讓實業家感受付出的喜悅,高雄榮董團隊用心規劃這場活動,志工身體微恙,也不放棄付出的機會。
慈濟志工 胡春杏:「禮拜天那天起床就不能走路,所以我現在走路還一拐一拐,真的人生無常我要把握當下。」
實業家齊聚在鳥松環保站做環保,是有原因的。
慈濟志工 鄭春梅:「就是因為實業家來捐地,來硬體設備,所以我們也想要讓實業家更清楚,我們清淨在源頭是什麼意思。」
從捐地、規劃到建設,都有賴實業家的同心協力,捐地的地主蔡薛美雲,還因此開始接觸慈濟,受證成了慈濟志工。
慈濟志工 蔡薛美雲:「這樣菩薩雲來集,真的滿懷感恩,能夠有這機會來做這個事情,真的非常開心。」
她付出無所求,只希望鳥松環保站發揮良能,天天都可以接引這麼多人,一起來為地球付出心力。
陳怡臻 陳立偉 高雄報導
Read more環保知識融入教學 倡清淨在源頭
- Article Details
今天是北區歲末祝福第三天,上人來到三重園區,下午,新北市汐止區的志工分享,透過環保教育,和附近學校的學生,合作無間,對此,上人特別有感而發,因為手上握著禦寒的毛毯,就是靠每個環保菩薩,親力親為,分工合作而來的,同時他也提到去年底的氣候變遷會議,聯想到因為氣候極端,帶來的災難,發人深省。
歲末祝福中的知音回饋,由汐止的環保志工,分享和附近學校的合作無間,讓學生也成為環保菩薩。
環保志工 林淑芬:「之前聽上人說 馬來西亞一協一站, 我們是一站一校 因為我們跟, 勤耕環保站的環保志工, 在學校裡面帶動學生做環保, 在教育過程中, 我們就用發問的方式, 要如何清淨在源頭, 會的同學請舉手 。」
活潑的傳遞環保知識,學生還會幫忙在學校站崗,檢查有沒有收錯回收物,不僅成為當地環保站特色,更鼓勵學生進一步,把這個方法,傳達給父母和家人,對此,證嚴上人,也十分有感。
證嚴上人開示:「環保菩薩裡面 有很多榮譽董事, 有社會的企業家 有教授, 和各個階層的人士都有, 他們已經認清楚, 環保是照顧地球的不二法門, 每次把毯子拿在手上,就想到環保菩薩大家的愛。」
環保是源頭,但一切都是基於對地球的愛,因為暖化越來越嚴重,上人特別提到,前年海燕風災,仍然要持續關懷。
證嚴上人開示:「氣象極端 , 不是大風就是大雨, 風遇到雨 整個島都被橫掃下去, 第一台飛機可以飛, 慈濟人就從馬尼拉, 飛到這個地方(獨魯萬), 從這樣開始 展開以工代賑, 一直到現在簡易屋, 我們的環保毯 環保衣,也都送進去了。」
和著音樂,在台上用手語演繹,讓這場歲末祝福,充滿靜思的暖流,也乘載滿滿祝福。
周康玉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整治受汙土地 綠意盎然重拾生機
- Article Details
經過三四年的時間,基隆慈濟靜思堂逐漸完工,一路來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發生。原本一千五百坪的土地,閒置多年沒有使用,卻成了附近建商和居民傾倒廢土和垃圾的集中地。在地主溫老先生捐出來後,慈濟志工花了許多心力整地,甚至調理土質,如今,這塊地慢慢恢復了地力,讓種下去的植栽,也一棵棵茂盛了起來。
鐵撬挖呀挖,看似一顆顆大石頭,其實,全是廢棄水泥塊。
慈濟志工 李日:「以前這個地方是,你看到的(周圍)都是一些建築物,那建商(當時)為了他們方便省錢,所以把這個廢棄物都往這邊倒。」
加上地主,不住在這一塊空地,廢棄物越積越多。三年多來,興建靜思堂,整地清理工作,同步進行。清出來的廢石塊,還有大用處。
慈濟志工 李日:「撿起來的石頭,就填在不平的地方,像裡面那樣子把它填起來,然後上面再鋪一層新的土,然後再來種草皮,還有比較矮的灌木。」
化無用,為大用,還省下清運的大工程。不過,挑戰,還沒結束。
一車又一車,一鏟又一鏟,倒下的是經過調理的營養花土。過去的土質,受到工程廢土汙染,志工花盡心思,找對方法,決心恢復肥沃的大地。
慈濟志工 江顯忠:「加了木屑,還有稻穀殼、米糠,還有一些砂,全部(跟花土)一起攪拌,這樣土就會比較鬆,比較有營養。」
慈濟志工 李日:「沒有這樣做的話,將來我們要種草皮或要種樹木的時候,活存率就會比較低。」
長時間來,天天投注大量志工人力,如今,看著這片土地,漸漸生機盎然,就是最大的欣慰。
蕭志傑 張竣瑋 基隆報導
Read more2015,01/18,內湖親子成長班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8日(日)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Saturday, 17 January 2015
寒冬溫情 暖呼呼
- Article Details
「寶特瓶真的可以做衣服喔!」滿臉的歡喜與驚奇,這是慈濟志工送出大愛感恩保暖衣物時,高先生發生的讚歎聲。
入冬了,冷氣團一波波來襲,花蓮職志志工團隊也紛紛利用週末假日為居住山區的照顧戶、居關戶「送暖」。
2014年12月27日慈濟和氣志工,帶著棉被、衛生衣褲,還有從環保站挑出的合適冬衣,一行十一人,驅車前往萬榮鄉見晴村,關懷長期陪伴的八戶案家。
來到高先生家中,首先送上他和兒子的棉被、外套。高先生喜出望外,太太往生後,他和就讀國一的兒子相依在花蓮,而嫁出去的二個女兒,及在台中工作的三女,也只能偶爾回來探 望。
和慈濟人結緣,起於太太往生後,高先生欠下部分的喪葬費,而且雙腳骨質疏鬆,需服藥控制,同年於慈院置換髖關節,無法做粗重的工作,零星的看護工作又不穩定。
個性靦靦的高先生,每遇商家來追討,只能躲在家中,不敢面對。接到提報,慈濟人開始走入他們家庭,提供急難補助,也鼓勵他要用積極面對工作,認真的態度,才能有好運道。今 日訪視得知,目前已經加入看護團隊,可以穩定地工作,不再只是接接零星的看護工作,青黃不接。
當志工再拿出大愛感恩製造的衛生衣褲時,志工貼心地為他量身,志工的用心,果真所挑選的衣物,都是剛好貼他的身,也貼近了他的心。聽到衛生衣是由寶特瓶製成,他驚訝地說: 「寶特瓶真的可以做衣服喔!」連問了兩次,志工也藉機分享環保觀念,分享簡單生活是最大富,如何惜福又惜緣。
關心生活的近況,也了解親子互動,高先生雖然兒子有時嫌他嘮叨,卻也滿眼的驕傲,說:「他的二千元獎學金,還給了我一千元,自己留一千元買早餐。這個月都沒跟我拿錢了。」 兒子的懂事,讓他心滿意足。志工也鼓勵他,兒子嫌嘮叨,就不要常叨念他,多多愛他就好了。
一年多的陪伴,從高先生的笑容中,志工知道,他已經走出喪妻之痛,生活的壓力也解除。青春的孩子雖然偶有任性的時候,卻也用功乖巧,還獲得了今年度的慈濟新芽獎學金,雖然 今天學校補課,志工也請父親鼓勵他繼續加油,來年再領獎。
志工接著來到相隔不遠的美珠阿嬤家。總是堅毅、勤儉生活的阿嬤,騎車到菜園種菜去了,電話聯繫後,阿嬤歡喜地回到家來。和阿嬤話家常,關心精神障礙的二女及三女身心狀況、 醫療情形。得知二個女兒目前仍只能住院,不能返家,阿嬤一個人獨守在家中,假日去教堂禮拜,自己種菜吃、有時去花蓮市區的大女兒家,或者兒子家住住,有時就到醫院陪伴癲癇 和嚴重躁鬱症的女兒。
經歷過桃芝颱風土石流災難,走過照顧臥病在床的先生,四處尋找為女兒治病的日子,直到去年外孫女因血癌往生,生活的磨難,沒有讓阿嬤失去樂觀,依然能到教堂做志工,知足過 日子。
不捨心年近七十的阿嬤,有時還去打零工,志工經過討論,提高長期濟助金的補助,穩定她的生活。今天也為她挑選了幾件保暖的外套,送來棉被還有衛生衣,希望在寒冷的冬天,人 間溫情成為她最暖的外衣。
志工也來到高女士家,雖然才四十多歲,一人獨居、重聽又精障的她,溝通相當不易,加上因為長期腳麻,行動緩,高女士幾乎足不出戶。幸好,也是鄰居的表嫂常常來噓寒問暖,也 會送來晚餐,讓志工的擔心放下不少。不過為了她的安全,志工也將為她老舊的房子進行修繕,不致因雨而濕滑跌倒。
雖然不見得聽得懂志工的句句問候,當志工送上厚外套時,高女士高興得掩面而笑,無需言語,慈濟人的愛與陪伴,她深深感受到了。
一戶戶的關心,一家家的送暖,長期關懷的案家,生活中的憂喜,都讓志工掛念,也見聞歡喜。這群平日忙於投入志業的同仁,週休二日不休息,而是用心「修習」人間佛法;換上藍 天白雲,把握因緣,投入人群中付出,見苦知福,也增長慧命,更期待因為用心陪伴,真能拔苦予樂。
人文真善美志工 魏淑貞/花蓮見晴村報導
連結:內文轉載自 慈濟社區網
Read more寒冬溫情 暖呼呼
- Article Details
「寶特瓶真的可以做衣服喔!」滿臉的歡喜與驚奇,這是慈濟志工送出大愛感恩保暖衣物時,高先生發生的讚歎聲。
入冬了,冷氣團一波波來襲,花蓮職志志工團隊也紛紛利用週末假日為居住山區的照顧戶、居關戶「送暖」。
2014年12月27日慈濟和氣志工,帶著棉被、衛生衣褲,還有從環保站挑出的合適冬衣,一行十一人,驅車前往萬榮鄉見晴村,關懷長期陪伴的八戶案家。
來到高先生家中,首先送上他和兒子的棉被、外套。高先生喜出望外,太太往生後,他和就讀國一的兒子相依在花蓮,而嫁出去的二個女兒,及在台中工作的三女,也只能偶爾回來探 望。
和慈濟人結緣,起於太太往生後,高先生欠下部分的喪葬費,而且雙腳骨質疏鬆,需服藥控制,同年於慈院置換髖關節,無法做粗重的工作,零星的看護工作又不穩定。
個性靦靦的高先生,每遇商家來追討,只能躲在家中,不敢面對。接到提報,慈濟人開始走入他們家庭,提供急難補助,也鼓勵他要用積極面對工作,認真的態度,才能有好運道。今 日訪視得知,目前已經加入看護團隊,可以穩定地工作,不再只是接接零星的看護工作,青黃不接。
當志工再拿出大愛感恩製造的衛生衣褲時,志工貼心地為他量身,志工的用心,果真所挑選的衣物,都是剛好貼他的身,也貼近了他的心。聽到衛生衣是由寶特瓶製成,他驚訝地說: 「寶特瓶真的可以做衣服喔!」連問了兩次,志工也藉機分享環保觀念,分享簡單生活是最大富,如何惜福又惜緣。
關心生活的近況,也了解親子互動,高先生雖然兒子有時嫌他嘮叨,卻也滿眼的驕傲,說:「他的二千元獎學金,還給了我一千元,自己留一千元買早餐。這個月都沒跟我拿錢了。」 兒子的懂事,讓他心滿意足。志工也鼓勵他,兒子嫌嘮叨,就不要常叨念他,多多愛他就好了。
一年多的陪伴,從高先生的笑容中,志工知道,他已經走出喪妻之痛,生活的壓力也解除。青春的孩子雖然偶有任性的時候,卻也用功乖巧,還獲得了今年度的慈濟新芽獎學金,雖然 今天學校補課,志工也請父親鼓勵他繼續加油,來年再領獎。
志工接著來到相隔不遠的美珠阿嬤家。總是堅毅、勤儉生活的阿嬤,騎車到菜園種菜去了,電話聯繫後,阿嬤歡喜地回到家來。和阿嬤話家常,關心精神障礙的二女及三女身心狀況、 醫療情形。得知二個女兒目前仍只能住院,不能返家,阿嬤一個人獨守在家中,假日去教堂禮拜,自己種菜吃、有時去花蓮市區的大女兒家,或者兒子家住住,有時就到醫院陪伴癲癇 和嚴重躁鬱症的女兒。
經歷過桃芝颱風土石流災難,走過照顧臥病在床的先生,四處尋找為女兒治病的日子,直到去年外孫女因血癌往生,生活的磨難,沒有讓阿嬤失去樂觀,依然能到教堂做志工,知足過 日子。
不捨心年近七十的阿嬤,有時還去打零工,志工經過討論,提高長期濟助金的補助,穩定她的生活。今天也為她挑選了幾件保暖的外套,送來棉被還有衛生衣,希望在寒冷的冬天,人 間溫情成為她最暖的外衣。
志工也來到高女士家,雖然才四十多歲,一人獨居、重聽又精障的她,溝通相當不易,加上因為長期腳麻,行動緩,高女士幾乎足不出戶。幸好,也是鄰居的表嫂常常來噓寒問暖,也 會送來晚餐,讓志工的擔心放下不少。不過為了她的安全,志工也將為她老舊的房子進行修繕,不致因雨而濕滑跌倒。
雖然不見得聽得懂志工的句句問候,當志工送上厚外套時,高女士高興得掩面而笑,無需言語,慈濟人的愛與陪伴,她深深感受到了。
一戶戶的關心,一家家的送暖,長期關懷的案家,生活中的憂喜,都讓志工掛念,也見聞歡喜。這群平日忙於投入志業的同仁,週休二日不休息,而是用心「修習」人間佛法;換上藍 天白雲,把握因緣,投入人群中付出,見苦知福,也增長慧命,更期待因為用心陪伴,真能拔苦予樂。
人文真善美志工 魏淑貞/花蓮見晴村報導
連結:內文轉載自 慈濟社區網
Read more人生多舛心不殘 踏入環保獲新生
- Article Details
今天的心富大幸福,來認識台中豐原的志工洪郁庭。她的人生路坎坷,三歲發燒罹患小兒麻痺,結婚後發現先生嗜酒如命,三十六歲那年肝硬化走了,她獨自一人照顧兒子,有段時間沒有工作,還曾經接受慈濟照顧,現在兒子長大工作穩定,翻轉手心,洪郁庭三年多前投入環保,幾乎每天騎車到環保站付出。
環保志工 洪郁庭:「每天要來,時間到七點快到,我就好高興,摩托車一騎就來,風雨無阻,颱風天也來下大雨也來,穿雨衣也是來,就一直做,一直做到十一點多。有開刀一次,這隻手在痛,就是用束袋束起來。剛來時我是毛病很多,每天吃藥吃不停,每天跑醫院,一天跑三間,有時候跑三間,打針打四次,做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三年多,一些小毛病沒有了。
三歲發高燒,燒成小兒麻痺,小兒麻痺那時候,都在地上爬,我到二十五歲才坐輪椅,二十六歲,人家介紹我先生認識結婚,不知道他酗酒如命,懶得做努力花錢,那時候生活真的好苦好苦,(七個多月)女兒就發高燒,去住院打錯針死了,三十歲才生這個兒子,(先生)他三十六歲就肝硬化,就往生了,(慈濟)每個月都拿六千給我,後來我找到工作,那筆錢去給別人,幫助別人。
分類好的塑膠袋,我都放在這裡,放在這裡,綁一綁就拿去環保站,以前我都還沒去環保站的時候,我就亂丟,瓶子什麼易開罐盒子,全部丟垃圾筒,拿到管理室那裡,他不肯收,你們都不分一分,隨便丟,去環保站做了,才知道以前我怎麼這麼不會分類,越做越健康,覺得冥冥之中好像一切都很平安,越來越好,很感恩慈濟,有這個工作讓我做,未來就一直做環保,一直做下去,做到沒辦法做為止。」
文字撰稿:黃子玲
攝影剪輯:郭繼宗
毛毯圍巾保暖衣 盼街友不再瑟縮
- Article Details
日本慈濟志工,長期關懷街友,志工從去年底開始,分別在東京、和大阪,舉辦了四場冬令發放,在寒冷的冬天裡,用愛溫暖街友。
打理街友冬令發放的物資,東京慈濟志工,一大早就在分會廚房裡忙著準備熱食。
慈濟志工每個月,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與街友的聚會,到了年終,除了暖胃的熱食,更有暖身的環保毛毯和保暖衣。
慈濟志工 林貞子:「我們今年的發放是已經有,冬令發放是已經第五年了,那每年都有毛毯,100多到150位左右(的街友),就是給冬衣那還有就是,毛巾的話只要有來的(街友),我們都會給他毛巾。」
志工 黃月緣:「我從來沒有這樣子(彎腰),跟人家說(謝謝),那時候覺得非常非常地感動。」
冬天的日本,即便豔陽高照,空氣依舊冷冽,關懷其他地區的街友,志工也跟日本慈善團體【山友會】,一起在隅田川畔發放。
志工關懷街友的腳步,在關西大阪,也同步進行著,這是當地志工首次舉辦發放,在寒冷的天氣裡,送給街友一分溫暖。
街友 西岡:「日本冬天很冷,慈濟發毛毯給我們,對我們幫助很大,謝謝慈濟對我們的關懷。」
四場發放,志工送上保暖的過冬物資,讓街友們的心,在寒冬中能夠有個避風港。
真善美志工 日本報導
Friday, 16 January 2015
大愛毛毯情膚慰 援助西非獅子山
- Article Details
飄著細雨,又溼又冷的寒天夜裡,為援助西非獅子山共和國伊波拉疫情,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把握因緣,利用下班時間,前往內湖園區,與大安區慈濟志工合力將一箱箱賑災毛毯裝進貨櫃裡,預計將3,000條毛毯送往西非疫區。
位於非洲的西部,伊波拉病毒正持續蔓延,世界各國嚴陣以待,而獅子山共和國是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疫情爆發,導致農作人口不足,糧食短缺。宛如佛經上所說的饑饉、刀兵、瘟疫小三災。所以 證嚴法師期許人人更要戒慎虔誠,祈求天下無災難,為受苦難的人們付出。大地平安,人才能平安。
在出生於獅子山、過去曾服務於美國慈善組織之史蒂芬佛巴先生的牽引下,慈濟基金會與國際慈善組織「明愛天主教基金會」及「希利國際救濟基金會」合作,將這批香積飯、環保餐具、毛毯和福慧床等,運往距離臺灣將近一萬兩千公里非洲,預定能於三月中,送到最需要的災民手中。
鑽石代表尊貴與財富、純淨與永恆,獅子山這個西非小國蘊藏了豐富的鑽石礦,境內叛軍為了武器經費相互爭奪採礦權。卻也因此經歷了殘酷的戰爭。自一九九一到二○○二年內戰期間,十一年造成二十萬人死亡,多達兩百萬人的家園被迫遷移。戰亂蹂躪痕跡至今猶存,受到摧殘的痕跡歷歷在目,難以磨滅。鑽石恆久遠,但它真實的代價到底為何?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洪碩廷師兄、林立騏師兄、曹書豪師兄和吳怡萱師姊)不把握這次毛毯裝箱的因緣,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匯聚大愛送往獅子山。想到在這些國度受苦難災民:我們有幸生長在臺灣,三餐不愁吃、不愁穿,是多麼幸福。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表示:「助人為快樂之本。」資訊部林立騏師兄:「能幫助到別人的人是最有福的人,幫助他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誠如靜思語「付出勞力服務,又服務的很歡喜便叫做『喜捨』。」希望人人懂得:知福、惜福、更要造福,祈願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大愛毛毯情膚慰 援助西非獅子山
- Article Details
飄著細雨,又溼又冷的寒天夜裡,為援助西非獅子山共和國伊波拉疫情,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把握因緣,利用下班時間,前往內湖園區,與大安區慈濟志工合力將一箱箱賑災毛毯裝進貨櫃裡,預計將3,000條毛毯送往西非疫區。
位於非洲的西部,伊波拉病毒正持續蔓延,世界各國嚴陣以待,而獅子山共和國是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疫情爆發,導致農作人口不足,糧食短缺。宛如佛經上所說的饑饉、刀兵、瘟疫小三災。所以 證嚴法師期許人人更要戒慎虔誠,祈求天下無災難,為受苦難的人們付出。大地平安,人才能平安。
在出生於獅子山、過去曾服務於美國慈善組織之史蒂芬佛巴先生的牽引下,慈濟基金會與國際慈善組織「明愛天主教基金會」及「希利國際救濟基金會」合作,將這批香積飯、環保餐具、毛毯和福慧床等,運往距離臺灣將近一萬兩千公里非洲,預定能於三月中,送到最需要的災民手中。
鑽石代表尊貴與財富、純淨與永恆,獅子山這個西非小國蘊藏了豐富的鑽石礦,境內叛軍為了武器經費相互爭奪採礦權。卻也因此經歷了殘酷的戰爭。自一九九一到二○○二年內戰期間,十一年造成二十萬人死亡,多達兩百萬人的家園被迫遷移。戰亂蹂躪痕跡至今猶存,受到摧殘的痕跡歷歷在目,難以磨滅。鑽石恆久遠,但它真實的代價到底為何?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洪碩廷師兄、林立騏師兄、曹書豪師兄和吳怡萱師姊)不把握這次毛毯裝箱的因緣,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匯聚大愛送往獅子山。想到在這些國度受苦難災民:我們有幸生長在臺灣,三餐不愁吃、不愁穿,是多麼幸福。研發部洪碩廷博士表示:「助人為快樂之本。」資訊部林立騏師兄:「能幫助到別人的人是最有福的人,幫助他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誠如靜思語「付出勞力服務,又服務的很歡喜便叫做『喜捨』。」希望人人懂得:知福、惜福、更要造福,祈願天下無災、無難。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朝氣蓬勃做回收 眾志一心愛地球
- Article Details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這趟亞洲行,氣候變遷也是談話焦點,教宗在從斯里蘭卡飛往馬尼拉的專機上,就表示:「氣候變遷主因,大多數是人類持續破壞自然。」而獨魯萬在慈濟人的帶動下,許多居民樂意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環保概念逐漸落地生根。
一大早,獨魯萬的本土志工們,一起出發做資源回收。小跑步衝上隊伍最前頭,她是泰瑞莎,過去也是海燕颱風受災戶,深刻感受到家園的垃圾處理問題,刻不容緩,決定加入志工的行列,惜物愛物的精神,也就此深植在心中。
環保志工 泰瑞莎:「因為(獨魯萬)垃圾太多,造成這裡時常淹水,所以我們現在家家戶戶都在收回收。」
走進居民家中,互相親切問候,再幫忙整理一個個回收物,泰瑞莎不只身體力行,同時號召左鄰右舍一同做環保,鄰居一接到泰瑞莎的邀約,便毫不猶豫答應。
環保志工 艾爾瑪:「我們現在不把回收物拿去賣,因為有慈濟,我們知道慈濟是在做善事的,我們就捐給慈濟。」
環保志工 泰瑞莎:「這樣一起來大家都能學到東西,不只我一個人能夠學到。」
點點滴滴的善念累積,建立出好口碑,許多居民看到志工的造訪,便把家裡收集的瓶瓶罐罐全部捐給慈濟。
居民 康士拉松:「這樣很好,我們很歡喜,因為能夠幫助到別人,雖然只是小小的動作。」
志工們深入獨魯萬的街頭巷尾,將資源回收到慈濟,以清淨心化做愛心,綠色環保概念,逐漸在獨魯萬土地上,落地深根。
周思妤 梁家銘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歲末人物林素琴+桃秦子芸薰法A devoted Tzu Chi volunteer
- Article Details
Remaining In Taiwan, we meet a two-year-old girl to see how her determination to wake up early every day to watch Master Cheng Yen’s Wisdom at Dawn broadcast inspired many adults to follow suit.Meanwhile, we meet Tzu Chi volunteer Lin Suqin(林素琴), who is devoted to safeguarding the planet.
下一則新聞,我們來認識2歲的秦子芸,看看她每天堅持薰法香的精神,如何鼓勵身邊的大人一起薰法香,而慈濟志工林素琴,則用心付出做環保,保護大地。 Read more
0112上人羅東+宜蘭人物甘完+郭黃美娥The Master visits Luodong Liaison Office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travel to Yilan(宜蘭) County, Taiwan to meet two Tzu Chi volunteers and see how watching Master Cheng Yen’s Wisdom at Dawn broadcast inspired them to walk steadfast on the bodhisattva path. But first, we go to the Tzu Chi Luodong(羅東) Liaison Office, where Master Cheng Yen encouraged everyone to safeguard the planet by practicing recycling.
下一則新聞,我們到臺灣宜蘭認識慈濟志工郭黃美娥和甘完,看看薰法香如何啟發他們更精進的走菩薩道,但一開始,我們先到慈濟羅東聯絡處,證嚴上人鼓勵大家做環保,保護地球。 Read more
馬發福慧床+淡馬魯義診Bridging gap between volunteers & residents
- Article Details
Knowing that many residents are currently without beds to sleep on due to the recent flood, volunteers in Kuala Krau distributed blankets, daily necessities as well as the first batch of the Jing Si multipurpose folding bed. Meanwhile in Temerloh, following the cash-for-work program, volunteers returned once again this time with medical supplies and the love of TIMA voluntee
因為發生水患,知道許多災民沒床睡覺,因此,志工在瓜拉吉撓發放毛毯、生活用品,以及第一批的福慧床,而在淡馬魯縣,志工在以工代賑之後,再度回到淡馬魯縣,這次帶來了醫療資源和滿滿的人醫愛心。 Read more
捷運站接駁車 便民減碳一舉數得
- Article Details
全台各地陸續展開歲末祝福,台北關渡園區的上人場次,每年都人潮絡繹不絕,為了交通疏導以及節能減碳,首次啟動捷運到園區的專車接駁服務(1/13),讓志工和社區民眾,便利許多。
往年,慈濟台北關渡園區歲末祝福,交通機動組志工,只在園區周圍維持秩序,今年,腳步卻延伸到了捷運站。
慈濟洽商大南客運,在關渡捷運站接駁,省去老菩薩步行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能減少自行開車的碳排量和停車不便。
慈濟志工 鄭秀琴:「往年都是師兄開車帶我們師姊,這樣一起來,那為了環保捷運也很方便,在捷運站備有交通車,所以我們就很方便。」
慈濟志工 詹龍楨:「因為他們(大南)總公司就在,關渡園區的對面而已,所以他們也一直在想說,其實這個都是在服務大眾,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
平均三分鐘,發一班車,讓虔誠心念,更暢通無阻抵達歲末祝福的會場。
真善美志工 洪綺伶 張松 台北報導
嚴寒冬日注暖流 物資米糧贈年禮
- Article Details
廣東汕頭,慈濟志工剛完成冬令發放,天氣冷,氣氛卻很熱絡,當地一所中學老師,更帶了班上十多位學生,一起參與付出。(1/11)
等待領取物資的隊伍中,慈濟志工與80多歲的阿嬤,唱歌互動。
大米、食用油、棉被、保暖衣物、還有生活用品,滿滿的過冬物資,志工全部貼心準備好,鄉親用三輪車,滿載而歸。
鄉親 與 慈濟志工:「謝謝你們(好感恩感恩),祝你們新年快樂(好感恩),身體健康(感恩),全家美滿幸福謝謝你們。」
廣東汕頭,慈濟志工冬令發放,志工真誠關懷,為貧困家庭送
來溫暖。
志工 蕭敏雄:「發現這除了是一個慈善活動,更說得上是一次學習活動,因為我們從慈濟裡面學到,很多的東西像慈濟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不只是給人,在物資上的幫助他更多的,還有在心靈上的慰藉。」
蕭敏雄,當地一所中學的老師,這次不光自己當志工,他更帶了十幾位學生一起幫忙。
蕭敏雄的學生:「我感覺到幫助別人,然後自己也感覺挺快樂的,我覺得我有這個力氣,可以來幫助他人很好。」
發放現場,除了志工協助鄉親領取物資,很多小菩薩也認真做好紙箱回收工作
慈濟志工 與 小志工:「平時在家裡有做(回收)嗎,(有)有喔那這一次(冬令發放),是多早就起床了(五點半),五點半啊好棒喔。」
集合眾人的付出,汕頭地區的困難家庭,也可度過一個暖暖的冬天。
真善美志工 鄭良珠 陳清 楊炎湖 方洪偉 廣東報導
Thursday, 15 January 2015
世界大愛無限 寒冬齊送暖衣
- Article Details
時入深冬、新年將屆,透過製衣公會來函邀約,大愛感恩科技響應「新人類把愛傳出去協會」籌辦之「新世界‧愛無限〜寒冬送暖衣起送愛心」公益活動,一同來進行104年度,第一件共同「匯聚愛心、傳遞溫暖」的善事,為育幼院及中途之家孩童募集冬衣。所勸募之冬季衣襪,主要捐助對象為育幼院及中途之家的院童,這群弱勢孩童無法像一般孩童一樣在家生活、過年過節,期盼社會給予溫暖與關懷,讓社會大眾的愛來溫暖這群孩子的心靈。
隨著年節的腳步逼近,父母親總會帶著孩子購買新衣,迎接新年的到來。但是有些家庭卻無法為自己的孩子添購新衣。『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透過冬衣送暖的活動,不僅提供偏鄉及較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夠在新年有新的衣服可以穿,更能延續物命,提供給更需要的人。
採購部呂怡靜師姊利用元旦假期專程回到花蓮老家,打包整理可以捐贈的衣物,並很開心的表示:「自己也趁著整理家裡舊衣的過程中,除了可以來個衣櫥打掃除,更能讓自己省思是否衝動買了許多衣服,或是原來我有買這件衣服!下一次要買衣服時多問自己幾次『我真的有需要嗎?這款式/顏色我是不是已經很多了?』」在同仁熱烈邀約之下,一週之內共募集上衣及大愛感恩全新毛衣150多件,外套及薄夾克30件,長褲也有40件。在將近10位同仁的整理之下,裝成滿滿五大箱愛心禮物。
從2011年開始,「把愛傳出去協會」每年持續舉辦數場公益活動,集結全臺北中南各地的力量,持續送愛到偏鄉部落,從桃園、南投到花蓮,服務偏遠山區的長者與兒童,只為了讓這愛的力量傳播的更遠更廣,注入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除了寒冬送衣活動,「新人類」也為邊緣化的兒童與青少年舉辦「課後輔導及心靈輔導長期助學計畫」,誠如新人類理事長曾家卉表示,沒有一個孩子是該被放棄的,透過教育的力量,幫助他們重回學習的軌道,也協助他們脫離暴力與貧窮,找回自信,活出自我並擁有新人生。溫暖那些被忽略的心靈,埋下希望種子迎向新生。
『能夠付出,能助人、救人最快樂。』有些人總是會說『我沒有時間做善事、我都養活不了自己了怎麼捐款?』但是一定沒想到:類似捐出舊衣服也是幫助別人的一種方式!靜思語:「有餘力就幫助別人,這是感恩心的落實;人能互相感恩、互相幫助,才會活得快樂富足。」希望有更多人能響應活動,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靜 台北報導
世界大愛無限 寒冬齊送暖衣
- Article Details
時入深冬、新年將屆,透過製衣公會來函邀約,大愛感恩科技響應「新人類把愛傳出去協會」籌辦之「新世界‧愛無限〜寒冬送暖衣起送愛心」公益活動,一同來進行104年度,第一件共同「匯聚愛心、傳遞溫暖」的善事,為育幼院及中途之家孩童募集冬衣。所勸募之冬季衣襪,主要捐助對象為育幼院及中途之家的院童,這群弱勢孩童無法像一般孩童一樣在家生活、過年過節,期盼社會給予溫暖與關懷,讓社會大眾的愛來溫暖這群孩子的心靈。
隨著年節的腳步逼近,父母親總會帶著孩子購買新衣,迎接新年的到來。但是有些家庭卻無法為自己的孩子添購新衣。『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透過冬衣送暖的活動,不僅提供偏鄉及較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夠在新年有新的衣服可以穿,更能延續物命,提供給更需要的人。
採購部呂怡靜師姊利用元旦假期專程回到花蓮老家,打包整理可以捐贈的衣物,並很開心的表示:「自己也趁著整理家裡舊衣的過程中,除了可以來個衣櫥打掃除,更能讓自己省思是否衝動買了許多衣服,或是原來我有買這件衣服!下一次要買衣服時多問自己幾次『我真的有需要嗎?這款式/顏色我是不是已經很多了?』」在同仁熱烈邀約之下,一週之內共募集上衣及大愛感恩全新毛衣150多件,外套及薄夾克30件,長褲也有40件。在將近10位同仁的整理之下,裝成滿滿五大箱愛心禮物。
從2011年開始,「把愛傳出去協會」每年持續舉辦數場公益活動,集結全臺北中南各地的力量,持續送愛到偏鄉部落,從桃園、南投到花蓮,服務偏遠山區的長者與兒童,只為了讓這愛的力量傳播的更遠更廣,注入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除了寒冬送衣活動,「新人類」也為邊緣化的兒童與青少年舉辦「課後輔導及心靈輔導長期助學計畫」,誠如新人類理事長曾家卉表示,沒有一個孩子是該被放棄的,透過教育的力量,幫助他們重回學習的軌道,也協助他們脫離暴力與貧窮,找回自信,活出自我並擁有新人生。溫暖那些被忽略的心靈,埋下希望種子迎向新生。
『能夠付出,能助人、救人最快樂。』有些人總是會說『我沒有時間做善事、我都養活不了自己了怎麼捐款?』但是一定沒想到:類似捐出舊衣服也是幫助別人的一種方式!靜思語:「有餘力就幫助別人,這是感恩心的落實;人能互相感恩、互相幫助,才會活得快樂富足。」希望有更多人能響應活動,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靜 台北報導
Read more做環保護惜大地 薰法香清淨心田
- Article Details
對慈濟志工來說,一日之初,就是從薰法香開始。來看看桃園蘆竹這小小環保站內,有兩位堅毅的老志工,堅持每日薰法香,她們是「林簡招」與「呂曾素梅」,一位並不識字,唱誦佛典最大聲,一位是用心抄筆記,七年來寫下超過2100篇的文字。
號召大家來環保站聽聞佛法,這薰法香的好,林簡招最知道。
慈濟志工 林簡招:「胸也是常常悶,走快一點就會很喘,那自從薰法香以後,拜經唱誦我都要很大聲,就像在體內運動,我現在丹田胸腔好像開闊了,就覺得很好。」
呂曾素梅七年來的薰法筆記,累積超過2100篇,她,成為環保站內的佛典資料庫。
慈濟志工 呂曾素梅:「抄到後來變成習慣,一聽到上人現場開示,手就會癢,就要拿起筆來抄筆記。」
一個專注聽誦、一個用心抄寫,歲末祝福上,他們大方分享過程,希望接引更多人,走上菩薩道。
莊敏芳 黃如意 真善美志工-桃園報導
Read more2015,01/16,慈濟基金會慈發處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6日(五)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5,01/15,先詠有限公司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5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用愛走入天水圍 冬令發放贈年禮
- Article Details
每每接近農曆過年,香港慈濟志工都會前往元朗區和天水圍冬令發放,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五年了。其實天水圍,隨著政府規畫新市鎮,以及各非政府組織的愛心挹注,早已擺脫悲情城市的別名。慈濟志工連續第五年舉辦冬令發放,豐盛的禮物包,雖不貴重,卻包含志工的心意與祝福。
是什麼,讓天水圍暖上加暖?健檢,免費照拂身心;環保,鄰里資源回收;關懷,獨老弱勢家庭。
2014,一整年的關懷,累積成暖和的溫度,要在農曆年前,冬令發放,再加溫。
慈濟志工 梁金妹:「慶幸我真的在慈濟,我的動力是來自家人、法親、慈濟人,你們那一分愛,給我一個目標。」
上台分享,走過婚變,又發現罹患肺腺癌,慈濟志工梁金妹,放寬心,人生道路的崎嶇,也變得平坦順暢。
慈濟照顧戶 林春妹:「我體會到金妹師姊那種堅毅、不被病魔打倒的精神,令我很佩服,同時令我感受到很溫馨,在慈濟的大家庭體會到,有很多人關心我們。」
在地窄人稠的香港,冷漠的違和感,慈濟志工用愛,一點一滴破冰。
真善美志工 周國偉 劉靜樺 梁昌財 楊志強 香港報導
Read moreWednesday, 14 January 2015
實踐愛的力量 讓愛生生不息
- Article Details
在流行多元的社會中,衣服相對也變得很多樣,而服飾在中華文化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愛感恩科技希望透過環保材質的衣服,傳承、並弘揚中華傳統的薪火,因此在衣服設計上推出中國風的「傳薪」服飾,而其中代表中國服飾的盤扣,外形像一隻蜻蜓,英文名字恰好就是「飛龍dragon fly」,意涵祝福自己。這系列服飾並沒有太多綴飾,因為我們希望能藉由服裝展現古典特色中國文化的內涵,樸實端莊的風格。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透過大愛廣播電台《環保愛地兒》,與更多的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服儀人文之努力。
若岑師姊提到 證嚴上人曾告訴我們:「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一開始大家不太能理解 上人的用意,也不知道要朝著什麼方向去設計。直到有一次在台中歲末祝福,醫護同仁借我們的服飾去展示,而上人開示提到「如果衣服設計的不好是設計師的錯,並不是穿著模特兒的錯。因為模特兒把衣服改造另一個穿著風格,這也是設計師所造就的。」這時我們才想到,我們所要設計的服飾就是要讓穿我們衣服的人能夠原原本本的呈現出設計師所設計出的意涵,展現出這穿衣者的特質。因此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就是朝著這方向設計,藉由衣服讓大家能穿出屬於衣服和自己的氣質特色。
在傳薪服飾中『純淨系列』,我們是藉由寶特瓶透明的特點展現純淨的意象,因此將此特點放入這系列風格中,代表單純、淨化人心的意向。其實我們在設計服飾時,除了針對寶特瓶的特質製成紗和布料,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展現清新端莊,而穿起來讓人覺得舒適自在。
大愛感恩科技所設計的服飾不單單只是典雅端莊,我們也針對在不同時節所需的衣服機能設計,在夏季我們推出大愛冰涼衫,而冬季衣服要具有保暖、透氣功能;而在不同場合我們也設計出『修賢系列』服飾,讓大家在不同的場合穿上適合的衣服,展現個人氣質,尊重他人祝福自己。
大愛感恩科技的服飾本著「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從『外在』到『心靈』環保,從『華麗』到『儉樸』的美德,從『愛己』到『愛地球』的大愛,將『寶特瓶』化為『實踐愛的力量』,讓這一份愛生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 師姊
【節目時間】 1/15(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大愛心品 「心生活系列」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值完夜班薰法香 寫下滿滿的筆記
- Article Details
北投地區慈濟志工姜健民,用心投入環保,平時擔任保全,要上大夜班,還是會接著去薰法香,聞法後寫下滿滿的筆記。但是在踏入慈濟前,他曾經是一名整天打架鬧事的流氓,讓他的鄰居都很害怕,直到一次參加歲末祝福後,深受感動,開始投入環保志工,找回新的人生。
一字一句寫下筆記,慈濟志工姜健民,每次值完大夜班後,都會先來薰法香。
慈濟志工 姜健民:「我做保全,都是值夜班到天亮,本來是六點交班,可是六點薰法香一定不夠,我就五點半跟人家交班。」
看不出來,姜健民過去二十多年,原本是個專收保護費的流氓,連附近鄰居看到他都很害怕。
攤商 黃升力:「講到吵架打架,他都跑第一,開山刀拿著,路上街上這樣跑。」
直到2009年參加慈濟歲末祝福,看到莫拉克風災的募款影片,讓他下定決心來當環保志工,而且越做越歡喜。
慈濟志工 姜健民:「利益人群的事情,我一定會願意承擔下來,發願說做到多好,我不敢講,可是能做到幾分,我就做幾分。」
真善美志工 高月白 曾美華 北投報導
Read more實踐愛的力量 讓愛生生不息
- Article Details
在流行多元的社會中,衣服相對也變得很多樣,而服飾在中華文化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愛感恩科技希望透過環保材質的衣服,傳承、並弘揚中華傳統的薪火,因此在衣服設計上推出中國風的「傳薪」服飾,而其中代表中國服飾的盤扣,外形像一隻蜻蜓,英文名字恰好就是「飛龍dragon fly」,意涵祝福自己。這系列服飾並沒有太多綴飾,因為我們希望能藉由服裝展現古典特色中國文化的內涵,樸實端莊的風格。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透過大愛廣播電台《環保愛地兒》,與更多的人分享大愛感恩科技在服儀人文之努力。
若岑師姊提到 證嚴上人曾告訴我們:「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一開始大家不太能理解 上人的用意,也不知道要朝著什麼方向去設計。直到有一次在台中歲末祝福,醫護同仁借我們的服飾去展示,而上人開示提到「如果衣服設計的不好是設計師的錯,並不是穿著模特兒的錯。因為模特兒把衣服改造另一個穿著風格,這也是設計師所造就的。」這時我們才想到,我們所要設計的服飾就是要讓穿我們衣服的人能夠原原本本的呈現出設計師所設計出的意涵,展現出這穿衣者的特質。因此大愛感恩科技的衣服就是朝著這方向設計,藉由衣服讓大家能穿出屬於衣服和自己的氣質特色。
在傳薪服飾中『純淨系列』,我們是藉由寶特瓶透明的特點展現純淨的意象,因此將此特點放入這系列風格中,代表單純、淨化人心的意向。其實我們在設計服飾時,除了針對寶特瓶的特質製成紗和布料,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服飾,展現人文服儀之美,展現清新端莊,而穿起來讓人覺得舒適自在。
大愛感恩科技所設計的服飾不單單只是典雅端莊,我們也針對在不同時節所需的衣服機能設計,在夏季我們推出大愛冰涼衫,而冬季衣服要具有保暖、透氣功能;而在不同場合我們也設計出『修賢系列』服飾,讓大家在不同的場合穿上適合的衣服,展現個人氣質,尊重他人祝福自己。
大愛感恩科技的服飾本著「續物命,造福慧」的精神,從『外在』到『心靈』環保,從『華麗』到『儉樸』的美德,從『愛己』到『愛地球』的大愛,將『寶特瓶』化為『實踐愛的力量』,讓這一份愛生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 設計部資深設計師 廖惠玲 師姊
【節目時間】 1/15(四) 15:30~15:50
【訪談主題】 大愛心品 「心生活系列」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環保清淨在源頭 簡約惜福莫浪費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今天下午繼續在慈濟關渡園區舉行北區第三場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其中,環保志工林謝滿,先生因為食道癌往生,一度緊閉心門走不出來,當時娘家媽媽給她一百萬,她卻選擇捐了出來,加上一年多來,清晨四點騎著腳踏車到環保站薰法香,讓她找回更亮麗的人生。
一舉一動,整齊呼應台上動作,再仔細一看,不少人背駝、頭髮白,許多都超過六七十歲,原來全是環保志工。
環保志工 林謝滿:「自己要縮小,不能無明火這麼多,因為發脾氣就像發瘋一樣。」
做環保,加上薰法香,阿滿阿嬤的人生路大轉彎,更勇敢上台,分享圓滿榮董的單純心。
環保志工 林謝滿:「因為我有辛苦過,所以我知道苦難人很多,所以師父在電視上有說過,說要救人、要布施。」
將近兩百人受證榮董,其中不乏社會菁英分子,證嚴上人呼籲,環保志工的精神,一定要學習。
證嚴上人開示:「家家戶戶用的東西,就是追求流行,那流行很快就過去了,那舊的就淘汰了,新的又再買,所以(資源)消耗很快。」
榮董、環保一家親,串聯成大愛的力量,守護地球的乾淨。
蕭志傑 徐英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九旬嫗勤儉惜福 清淨大地獻良能
- Article Details
桃園中壢歲末祝福,現場來了一位九旬高齡的「柏陳微」老太太,她做環保分類已有16年之久,慈濟志工請她來,與所有的民眾分享做環保的方法與樂趣。她不僅言談清晰,還保有樸實率直的個性,非常有說服力。
慈濟志工 柏陳微:「你看(沒喝完),現在的人很浪費喔。」
90歲的柏陳微,撿拾寶特瓶,是勤儉,也是為了替大地守住一分清淨。住所的地下室,是她的環保基地。
慈濟志工 柏陳微:「以前(孩子)有在說這房子要賣,我說不行喔,我要做環保喔,他就說好好給妳做給妳做。我沒有財產留給孩子啊,沒財產給子孫啊,就只兩字給孩子給孫子,就功和德啊。」
這分珍貴的功與德,柏陳微不自私內藏,中壢歲末祝福,她公開分享。
慈濟志工 柏陳微:「我就撿回來地下室,撿得多了再來分類,像是醬油瓶,還是說番茄醬的罐子。我心臟很好喔,上台心臟就稍微會蹦蹦跳啊,哈哈哈(上去哪),上台啊要講的話怕會講錯。」
16年前,柏陳微第一次做環保,16年後,她老人家第一次粉墨登場,在眾人前宣導環保。唯一不變的是,她那顆擇善固執、單純活潑的心。
真善美志工 桃園報導
Read moreMembers of Parliament from Slovak Republic Visiting DA.AI Technology
- Article Details

After listening to the presentation, Jan Hudacky, the Chairman of Slovak Republic Economic Affairs Committee shared that the visit to DA.AI is filled with amazement, and the company is certainly setting a great example for others. Through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DA.AI is not just protecting the planet through reviving resources, but also helping the disaster victims in need, such as the Japan 311 tsunami. This is the spirit that Slovakia and rest of the world should all follow.


斯洛伐克來訪 大愛述說因緣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1月14日,「斯洛伐克」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及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等一行八人,在外交部官員陪同下,來到內湖科學園區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訪問。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帶領同仁熱烈歡迎及表達期待未來能在綠色環保這個領域與斯國繼續交流,期許共同為地球永續多盡一分心力。為了讓貴賓們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傳奇』、與『慈濟環保護地球理念的落實』,楊竣翔師兄深入淺出的述說起這段寶特瓶再生之奇妙因緣。
斯國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致詞表示:今天的參訪充滿驚奇及印象深刻,大愛感恩樹立良好的企業典範,利用科技的力量,做到環境保護、地球資源再利用,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產品又能做成賑災救人的用品,也看到慈濟在日本311大地震及全球各地災難的慈悲人道救援,令人敬佩與值得斯洛伐克學習。
提起「斯洛伐克」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國家名稱,《經典雜誌174期》「紛分和合 分道不揚鑣—捷克斯洛伐克『絲絨離婚』之路」文章曾報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斯洛伐克從單一國家,分裂為兩個獨立國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過程和平,如天鵝絨般柔滑與平順。相對於南斯拉夫分裂的血腥暴力,捷克斯洛伐克舊領導人的放手,寬廣的胸襟、平和的過程,讓雙邊的人民沒有撕裂,仍能延續過往的「共通」,並正視、應對已存在的矛盾。這股善的力量,得以延續人民的幸福,兩個國家目前的年人均所得都在 23000美元以上,排名世界第35名與43名。斯洛伐克人在碰到捷克人,像是看到兄弟,對於之前的堅持分手,也帶有一絲的愧疚。國際上的持續合作,讓雙邊共有力量,也充滿著「合」的可能。《經典雜誌》這個主題並榮獲2013年「第12屆卓越新聞獎 - 國際新聞報導獎」。
解決大問題需要大智慧。就如大愛感恩科技秉承慈濟 證嚴法師的智慧,將慈濟環保菩薩用心分類的飲用水寶特瓶 (石油製成的一次性產品),利用加熱溶融的物理方式製造成再生聚酯纖維及二次性再生產品,並進一步研發/製作成三次性的再生用品,讓所有產品能達到工業循環及零廢的目標。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蘊含著『環保人文』、『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大愛感恩科技並將運用科技的力量成為慈濟永遠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內湖報導
斯洛伐克來訪 大愛述說因緣
- Article Details
2015年1月14日,「斯洛伐克」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及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等一行八人,在外交部官員陪同下,來到內湖科學園區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訪問。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帶領同仁熱烈歡迎及表達期待未來能在綠色環保這個領域與斯國繼續交流,期許共同為地球永續多盡一分心力。為了讓貴賓們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傳奇』、與『慈濟環保護地球理念的落實』,楊竣翔師兄深入淺出的述說起這段寶特瓶再生之奇妙因緣。
斯國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胡達茨基先生(Hon. Jan HUDACKY)致詞表示:今天的參訪充滿驚奇及印象深刻,大愛感恩樹立良好的企業典範,利用科技的力量,做到環境保護、地球資源再利用,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產品又能做成賑災救人的用品,也看到慈濟在日本311大地震及全球各地災難的慈悲人道救援,令人敬佩與值得斯洛伐克學習。
提起「斯洛伐克」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國家名稱,《經典雜誌174期》「紛分和合 分道不揚鑣—捷克斯洛伐克『絲絨離婚』之路」文章曾報導,1993年1月1日起,捷克斯洛伐克從單一國家,分裂為兩個獨立國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過程和平,如天鵝絨般柔滑與平順。相對於南斯拉夫分裂的血腥暴力,捷克斯洛伐克舊領導人的放手,寬廣的胸襟、平和的過程,讓雙邊的人民沒有撕裂,仍能延續過往的「共通」,並正視、應對已存在的矛盾。這股善的力量,得以延續人民的幸福,兩個國家目前的年人均所得都在 23000美元以上,排名世界第35名與43名。斯洛伐克人在碰到捷克人,像是看到兄弟,對於之前的堅持分手,也帶有一絲的愧疚。國際上的持續合作,讓雙邊共有力量,也充滿著「合」的可能。《經典雜誌》這個主題並榮獲2013年「第12屆卓越新聞獎 - 國際新聞報導獎」。
解決大問題需要大智慧。就如大愛感恩科技秉承慈濟 證嚴法師的智慧,將慈濟環保菩薩用心分類的飲用水寶特瓶 (石油製成的一次性產品),利用加熱溶融的物理方式製造成再生聚酯纖維及二次性再生產品,並進一步研發/製作成三次性的再生用品,讓所有產品能達到工業循環及零廢的目標。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蘊含著『環保人文』、『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大愛感恩科技並將運用科技的力量成為慈濟永遠的後盾。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內湖報導
伊波拉蔓延缺糧 跨國馳援愛接力
- Article Details
伊波拉病毒在西非持續蔓延,獅子山共和國是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疫情爆發,導致農作人口不足,糧食短缺。慈濟基金會援助香積飯、環保餐具、毛毯和福慧床。過去服務於慈善組織的美國志工,史蒂芬佛巴先生,長期和慈濟人合作。出生於獅子山的他,現在發願回國服務鄉親,在他的牽引下,促成因緣,將與國際慈善組織「明愛天主教基金會」及「希利國際救濟基金會」合作,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病患、家屬手中。
加快動作,15噸香積飯,加上3000份環保碗和湯匙,一箱箱要裝滿40尺貨櫃,送往西非獅子山共和國。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組長 陳濟任:「我們的海運 預計是13號結關,14號可以送出去,預計差不多50天會抵達獅子山。」
伊波拉疫情重創當地,造成糧食短缺。出生於獅子山的美國志工史蒂芬,辭去工作,發心回到家鄉付出,這次參與慈濟美國總會援助計畫,成為橋樑,促成與兩個國際慈善組織的合作。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組長 陳濟任:「這一次的援助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說如果史蒂芬回去之後,他也可以扮演一個志工的角色,讓我們更清楚了解當地的需求,我們本會(慈濟)的援助,相信可以做得更多。」
台灣物資馳援,除了香積飯可以供應600人,維持四個半月的溫飽,還提供3000件毛毯,將在三月中送達。
另外也援助1500張福慧床。秉持直接、重點的原則,送到當地醫療站與隔離中心,幫助病患及家屬。
花蓮報導
江杏幸 鄧明怡
五百志工千手千眼 靜思堂大掃除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板橋園區,歲末大掃除(1/10),短短一天時間就打掃完畢,靠的是五百位志工迅速動員,分工合作。
粗重大任勇承擔細微暗處不馬虎
五百人大陣仗,還真的有場,打掃的硬仗要打。
慈濟志工 陳火全:「粗重的工作由男眾師兄來承擔,女眾的師姊就負責,以打掃為主的工作來做清潔。」
上從天花板冷氣出風口到吊扇,全都細心擦拭。
慈濟志工 鄭志明:「(平常在家裡),(有幫師姊做這些家事嗎),有啊有在弄(有喔),我在我家擦過吊扇了,(在家裡做沒人給你留紀錄啦)。」
蔬果皮做成的酵素,擦洗拖地萬用又環保。(0331)香積廚房的抽油煙機,得用力刷洗,(0336)擺放食物的冰庫,衛生更是不容馬虎。
講經堂四層樓高的蓮花椅,都是志工跪著或彎腰,用心整理。另外,想剔除標籤,又不能刮傷木地板,靠的是經驗傳承。
慈濟志工 賴盆:「上面那片(標籤膜)要先去除,水才滲得進去,膠質才撕得掉。」
裡裡外外,從上到下,清掃地一塵不染,歲末大動員,讓慈濟板橋園區,煥然一新。
真善美志工 高玉美 葉水芬 李功賢 郭志隆 台北報導
2015,01/14,斯洛伐克國會經濟委員會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4日(三) 09:00- 10: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斯洛伐克來訪 大愛述說因緣


Tuesday, 13 January 2015
勤做環保護大地 帶動鄰里同響應
- Article Details
台北萬華區的慈濟志工林素琴,多年來投入社區環保,號稱是全年無休。每天到菜市場報到,收集人人隨手丟棄的塑膠袋,在三年前萬華靜思堂啟用後,林素琴每天清晨四點薰法香,結束後便開始打理環境清潔,把靜思堂當成自己家來清掃,用心維護。
慈濟志工,林素琴:「每天都來掃(靜思堂),掃一掃,看到很乾淨,感覺也很高興,這就是我們家啊,乾淨的話,心裡看起來也舒服。」
除了早起薰法香,慈濟志工林素琴,多年來投入社區環保,不僅自己做,更帶動周遭的人一起響應。
慈濟志工,李劉靜花:「十點半,太陽那麼大,騎一台腳踏車,前面一包後面一包,想說十二點,要吃飯了,她沒有去吃飯,半個小時的時間,不想吃飯,就一直做到兩點、三點,有一次被關在(環保站)裡面,沒辦法出來。」
慈濟志工,林素琴:「看到這麼多塑膠袋,被當作垃圾丟掉,很不忍心,就把它載回來,每周師兄會來載兩次,星期三和星期六都會來幫忙載。」
林素琴,加上一台腳踏車,就是行動環保站,可以說是全年無休,從早做到晚,她的好口碑,就連夜市攤販都讚譽有加。
攤販:「台灣有妳真好,從苗栗以北到羅東,我沒看過她這樣(認真)的,我如果有看到(塑膠袋),我就撿,我撿起來,就會拿給她。」
慈濟志工,林素琴:「要把握當下,上人說,能做比不能做好,這句話,我都一直惦記在心裡。」
李澤英 徐樹模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慈悲科技展良能 大愛防疫做屏『帳』
- Article Details
「世間苦難偏多,還有人禍、天災,再加上瘟疫,讓人感覺真的是到了末法時代、五濁惡世,佛陀所說大、小三災,已經都會合起來,都是出在人心不調和。」去年12月,馬來西亞東海岸因大豪雨,造成八個州淹水成災,「大馬連心、愛鋪滿地」,慈濟馬國志工立即展開救災工作,以工代賑,邀請受災戶一同清掃家園,帶動受災戶重建家園。
災區積水退後,滿目瘡痍的垃圾,這種濕的地方,蚊蟲容易產生,常常會發生登革熱等疫情,眾生還沒有脫離苦難。 證嚴法師非常憂心災民及慈濟志工的安危,台灣有句諺語『一隻蚊子可以叮六個人』,意思就是小小一隻蚊子可以把病媒傳給多個人,所以我們平常的生活,第一要注意環境,不要讓周遭環境囤積骯髒的水,哪怕塑膠袋或者瓶瓶罐罐裡面所積的髒水,那就是蚊子的溫床,就會有蚊蟲孳生,就會養很多蚊子,所以「環保」理念要在生活上落實,將不用的瓶瓶罐罐、塑膠袋等清洗後,送去環保站回收,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為了防止志工及災民不被蚊蟲叮咬, 證嚴法師指示要為災區居民們準備蚊帳。蚊帳的設計需要同時兼顧『透氣』與『荷葉效應』,上半部採用可透氣性高的布料,底部則採用可疏濕快乾防水布料,避免水氣浸潤。另外要能具備輕巧便利性、好收納,可方便攜帶,在救災時,給予志工安全舒適的功能。於是宗教處蔡昇倫師兄代表慈濟基金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討如何將證嚴法師的智慧發明,開發成救災工具。蔡昇倫師兄表示:「上人希望開發這樣的蚊帳,保護救災人員不被蚊蟲叮咬,另外就是防範受災戶受到蚊蟲感染。並希望說能夠,採用環保志工愛心、辛苦回收的寶特瓶,所製成的大愛紗做成『救災蚊帳』,希望大愛感恩科技配合完成。」
每一樣產品的開發,都有它背後動人的故事,就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所研發製造的「太陽能LED帽」,有三段式照明功能,行進中、閱讀書籍樣樣都行,還具備前後警示照明,這都是慈悲科技的設計,再者都是採用環保菩薩的愛心。
世間苦難偏多,火、水、風大三災,及饑饉、瘟疫、刀兵小三災,災難不斷。除了全球關注的伊波拉疫情,臺灣地區面對夏日常常發生的登革熱疫情,更要時時注意居家環境,提高警覺,並培養對環境的愛心,人人自我預防,祈願一切都平平安安過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慈悲科技展良能 大愛防疫做屏『帳』
- Article Details
「世間苦難偏多,還有人禍、天災,再加上瘟疫,讓人感覺真的是到了末法時代、五濁惡世,佛陀所說大、小三災,已經都會合起來,都是出在人心不調和。」去年12月,馬來西亞東海岸因大豪雨,造成八個州淹水成災,「大馬連心、愛鋪滿地」,慈濟馬國志工立即展開救災工作,以工代賑,邀請受災戶一同清掃家園,帶動受災戶重建家園。
災區積水退後,滿目瘡痍的垃圾,這種濕的地方,蚊蟲容易產生,常常會發生登革熱等疫情,眾生還沒有脫離苦難。 證嚴法師非常憂心災民及慈濟志工的安危,台灣有句諺語『一隻蚊子可以叮六個人』,意思就是小小一隻蚊子可以把病媒傳給多個人,所以我們平常的生活,第一要注意環境,不要讓周遭環境囤積骯髒的水,哪怕塑膠袋或者瓶瓶罐罐裡面所積的髒水,那就是蚊子的溫床,就會有蚊蟲孳生,就會養很多蚊子,所以「環保」理念要在生活上落實,將不用的瓶瓶罐罐、塑膠袋等清洗後,送去環保站回收,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為了防止志工及災民不被蚊蟲叮咬, 證嚴法師指示要為災區居民們準備蚊帳。蚊帳的設計需要同時兼顧『透氣』與『荷葉效應』,上半部採用可透氣性高的布料,底部則採用可疏濕快乾防水布料,避免水氣浸潤。另外要能具備輕巧便利性、好收納,可方便攜帶,在救災時,給予志工安全舒適的功能。於是宗教處蔡昇倫師兄代表慈濟基金會,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研討如何將證嚴法師的智慧發明,開發成救災工具。蔡昇倫師兄表示:「上人希望開發這樣的蚊帳,保護救災人員不被蚊蟲叮咬,另外就是防範受災戶受到蚊蟲感染。並希望說能夠,採用環保志工愛心、辛苦回收的寶特瓶,所製成的大愛紗做成『救災蚊帳』,希望大愛感恩科技配合完成。」
每一樣產品的開發,都有它背後動人的故事,就如同大愛感恩科技所研發製造的「太陽能LED帽」,有三段式照明功能,行進中、閱讀書籍樣樣都行,還具備前後警示照明,這都是慈悲科技的設計,再者都是採用環保菩薩的愛心。
世間苦難偏多,火、水、風大三災,及饑饉、瘟疫、刀兵小三災,災難不斷。除了全球關注的伊波拉疫情,臺灣地區面對夏日常常發生的登革熱疫情,更要時時注意居家環境,提高警覺,並培養對環境的愛心,人人自我預防,祈願一切都平平安安過去。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真情摯意用心做 環保法船承宏願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居鑾」與「哥打丁宜」兩地,最近都舉辦了慈濟歲末祝福。民眾回想起去年,國家可謂多事之秋,因此有人自發性做了條法船,希望凝聚更多人的心,也有人大聲祈禱,祈求不要再有災難。(12/20、12/28)
「居鑾」環保志工的一雙巧手,讓一艘精緻的環保法船,瞬間成型。
環保志工 侯園豐:「就是讓這艘船,載著全部人的愛心啦。」
對馬來西亞來說,去年、的確需要凝聚大家的心。
漫長得可以細數分秒瞬間,短暫得無法互道別離。
看著回顧的影片,慈濟「哥打丁宜」聯絡處現場的民眾,默然無聲。
真正體會到無常,這股集體、強烈的意識,在歲末祝福祈禱時,散發出來。
誠心祈求無災難,這也是馬來西亞民眾最後的心聲。
民眾 傅國偉:「大家不管是年紀大年紀小的,希望明年,我們會過得更充實更美好啦。」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福慧床運抵 災民終可一夜好眠
- Article Details
在彭亨州的瓜拉吉撓,伴隨著以工代賑的腳步,慈濟志工密切關注災民生活上的困難。水災後災民重返家園,家具全毀,很多災民就睡在地板上,從台灣緊急運來第一批福慧床,志工在瓜拉吉撓舉辦了發放,親自送到災民手中,首批發放了449份福慧床、毛毯和生活包。
瓜拉吉撓小鎮這天熱鬧非凡,受災鄉親集中在當地的民眾會堂,自從慈濟在這裡展開以工代賑,鄉親們和志工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慈濟志工 劉濟雨:「馬來西亞東海岸,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水患,遠在台灣的證嚴上人對各位非常地關心,一直想辦法,希望動員馬來西亞所有的慈濟志工,及時給各位幫助跟關懷。」
消毒藥丸可以幫助災民預防災後的疫情,福慧床、毛毯和生活包及時解決災民的生活之需。
受災鄉親 阿西雅:「我非常開心拿到生活用品,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
受災鄉親 羅斯里:「對於你們的幫助,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我們謝謝證嚴上人,因為慈濟志工千辛萬苦,來幫助我們的鄉村,我們非常地感恩,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大的水災,真的非常謝謝慈濟,慈濟在世界上是最棒的。」
受災民眾 哈費斯:「我講個,證嚴法師謝謝你。」
溫情洋溢在發放現場,受災鄉親們的心情也暫時從災後的陰霾中走了出來。 志工們陪伴鄉親,把物資送到家裡,細心講解福慧床的用法。
受災鄉親:「好像在坐飛機一樣。」
受災鄉親 諾瑪蒂雅:「你們給我們力量,非常感謝,馬來同胞也沒像這樣來幫忙,華人都這樣子來幫助我們,非常感謝,非常非常感謝。」
受災鄉親 阿都慕尼:「慈濟志工幫助所有的種族,不會去分別貧富,誰有困難就去幫助誰,我說著說著都會感動流淚,我要跟你們一樣成為志工。」
除了物資以外,沉甸甸的還有志工對受災鄉親們的那分真情。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搬運大米盡心力 眾志成城圓任務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大陸海南省的冬令發放,今年進入第五個年頭,這一次總計有1207戶貧困的民眾,領到過冬物資,包括了食用油、毛毯,以及總計22公噸的大米。然而,如何把這些沉甸甸的米袋搬運到發放現場,可是費了民眾與志工好大的心力。
這不是什麼竊盜事件,是民眾與慈濟志工,趕著把剛運抵海口市的大米搬進學校放置。一包15公斤,總計1500包,總重22公噸的大米,在150人的合力之下,全都整齊堆疊在教室,等候一年一度的慈濟冬令發放。
慈濟志工 許學智:「各位都知道,我們是來自台灣慈濟基金會的代表,今天到此地的,除了我們海南的慈濟志工以外,還有深圳的慈濟志工,還有來自台灣的志工 。」
海南美蘭區副區長 林志剛:「我謹代表美蘭區委、區政府,向為本次活動捐贈物資的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善行義舉,表示衷心的感謝 。」
除了白米,食用油、毛毯,這都是要給貧困民眾的過冬物資。
民眾 洪玉蘭:「我沒有能力的,我現在家裡還沒有米,現在這個米就很好。」
慈濟志工 陳文:「拿油的拿油,拿毛毯的拿毛毯,這個就看到大家的這一分心,真的是很感動。」
國境之南,因為來自台灣的愛心,想要看到鄉親露出笑容,不再困難。
真善美志工 海南報導
Read more偏鄉義診不畏難 守護健康守護愛
- Article Details
印尼慈濟人舉辦義診,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規劃。西雅加達有一個成立了三年的「苟杉比環保站」平時有許多居民會在慈濟人邀請下,投入做環保,慈濟志工希望他們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舉辦義診。另外,在西加里曼丹「嘉翁村」,這個村是慈濟慈善農業協助的地方之一,民眾的農業技術獲得改善後,慈濟志工也為了村民的健康舉辦義診。
通往「嘉翁村」的路況,顛顛簸簸,不過,搬運物資就定位的過程,十分順利。
慈濟志工 鄭進榮:「這裡的民眾都很積極,因為這裡從來沒有舉辦過這種義診。」
「嘉翁村」是慈濟投入慈善農業的村莊之一,農業技術獲得改善後,環境的衛生、村民的健康,也是慈濟人不能忽略的。
嘉翁社會健康中心護士 婭芯妲:「嘉翁村民的健康問題,一般是胃酸、瘧疾、感冒發燒,還有一些呼吸道感染病。」
首次義診,慈濟從西加里曼丹各地,邀請不少醫護人員參與,照護了909位鄉親。
在西雅加達,成立已經三年的「苟杉比環保站」,也特地為社區居民舉辦義診。已經八十歲的阿嬤,平常在環保站愛護地球,這一天,慈濟人來疼惜她的健康。
環保志工 憂麗婭妮:「很開心,我盼望很久了,沒想到今天能見醫生,真的很開心。」
投入義診的醫護人員,不但為大約一百位民眾測量健康數值,醫師還親自講解。
醫師 萊哈德:「退行性疾病,是從我們器官退化的原因,導致產生各種疾病的情況。」
人人身心的健康與地球的健康,同等重要,慈濟志工盡心力讓苟杉比環保站,做為守護萬物生命與慧命的地方。
美莉 璱菈.秘莎 多尼 印尼報導
Read moreMonday, 12 January 2015
楠梓親子暖陽 映照馬國水災
- Article Details
當北台灣寒冬的腳步還沒走遠,元月的高雄,已露出初春暖陽臉孔。楠陽國小的川堂裡面,超過20, 30對親子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的分享。主持人高櫻芳師姊稱讚小朋友們身處這個開放空間,仍然能夠專心一致、心無旁鶩,沒有被一旁馬路上車來車往、或樹搖鳥鳴吸引而分神,實在難得。就如靜思語所云:「只要心專,就不會被其他的事情影響,就不容易做錯事。」
今天「環保續物命」這個單元,根據親子班教學組熊貞鳳師姊的規劃,是為了三月份「仁武環保站實作課程」預作準備的先修,希望親子們對於慈濟的環保理念,能有初步了解。據班主任王雅惠師姊表示,雖然因為接近學校期末考、出席率略受影響,但營隊整體仍有80多人投入活動。此外,平常投入推廣環保的湯惠伃師姊與林淵淞師兄也來到今天會塲,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兄交流,主要是為了下週 (1/18) 將帶領楠梓國中同學到右昌環保教育站之課程,事先搜集分享資源,包括寶特瓶之瓶片、酯粒、紗,希望更能夠讓同學們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所經歷的過程。
安排在最後是暱稱為學習成果檢視的「贏越多越好」遊戲,擔任今天各國「總統」的都是坐在各組最前面的二年級小菩薩,雖然對於遊戲規則似懂非懂,但每一回合代表各組舉牌前,都很稱職的回頭聽組員的聲音。然而面對眾多「選黑」、或「選白」的意見,往往只能在左右為難下做出「抉擇」。在媽媽謝曉伶師姊的陪伴下參加親子班的六年級黃俊凱小菩薩,非常積極參與課程,一直喊著「白色、白色」,但很多時候他的意見都被「黑色」的聲浪淹沒。看到最後一回合「五黑、一白」的結果,虞珊明師伯宣布:「今天遊戲結果,地球滅亡了!」省思的時候,珊明師伯告訴大家:「不是自己分數高才是贏,要大家共好,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高雄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同仁陳慈娟師姊,一大早就來配合布置場地,並且針對馬來西亞水災,呼籲愛心捐款。去年12月一場超過10天的馬國東海岸大水災,導致8個州、12萬以上災民家園與財物毀於一旦。風雨無情、人間有愛,大愛感恩科技也決定將今天推廣所得全數捐出救助馬國水災。帶動一片護持之愛心,讓楠梓親子班的暖暖的愛心,在寒冬中如陽光般跨越海洋,映照彼岸馬國水災、膚慰鄉親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高雄報導
楠梓親子暖陽 映照馬國水災
- Article Details
當北台灣寒冬的腳步還沒走遠,元月的高雄,已露出初春暖陽臉孔。楠陽國小的川堂裡面,超過20, 30對親子們,正聚精會神聆聽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伯的分享。主持人高櫻芳師姊稱讚小朋友們身處這個開放空間,仍然能夠專心一致、心無旁鶩,沒有被一旁馬路上車來車往、或樹搖鳥鳴吸引而分神,實在難得。就如靜思語所云:「只要心專,就不會被其他的事情影響,就不容易做錯事。」
今天「環保續物命」這個單元,根據親子班教學組熊貞鳳師姊的規劃,是為了三月份「仁武環保站實作課程」預作準備的先修,希望親子們對於慈濟的環保理念,能有初步了解。據班主任王雅惠師姊表示,雖然因為接近學校期末考、出席率略受影響,但營隊整體仍有80多人投入活動。此外,平常投入推廣環保的湯惠伃師姊與林淵淞師兄也來到今天會塲,與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師兄交流,主要是為了下週 (1/18) 將帶領楠梓國中同學到右昌環保教育站之課程,事先搜集分享資源,包括寶特瓶之瓶片、酯粒、紗,希望更能夠讓同學們理解寶特瓶回收、再製所經歷的過程。
安排在最後是暱稱為學習成果檢視的「贏越多越好」遊戲,擔任今天各國「總統」的都是坐在各組最前面的二年級小菩薩,雖然對於遊戲規則似懂非懂,但每一回合代表各組舉牌前,都很稱職的回頭聽組員的聲音。然而面對眾多「選黑」、或「選白」的意見,往往只能在左右為難下做出「抉擇」。在媽媽謝曉伶師姊的陪伴下參加親子班的六年級黃俊凱小菩薩,非常積極參與課程,一直喊著「白色、白色」,但很多時候他的意見都被「黑色」的聲浪淹沒。看到最後一回合「五黑、一白」的結果,虞珊明師伯宣布:「今天遊戲結果,地球滅亡了!」省思的時候,珊明師伯告訴大家:「不是自己分數高才是贏,要大家共好,才能『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高雄靜思堂低碳概念館同仁陳慈娟師姊,一大早就來配合布置場地,並且針對馬來西亞水災,呼籲愛心捐款。去年12月一場超過10天的馬國東海岸大水災,導致8個州、12萬以上災民家園與財物毀於一旦。風雨無情、人間有愛,大愛感恩科技也決定將今天推廣所得全數捐出救助馬國水災。帶動一片護持之愛心,讓楠梓親子班的暖暖的愛心,在寒冬中如陽光般跨越海洋,映照彼岸馬國水災、膚慰鄉親的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高雄報導
八旬菩薩疼大地 晨起薰法不懈怠
- Article Details
沒讀書,不代表不懂人生道理。在宜蘭有位高齡超過80歲的慈濟志工甘完,從小家境清苦,還被送做養女,讀書一直都是奢望,更因為家中沒有男孩,到了適婚年齡,養父母就幫她招贅夫婿,家中經濟仰賴先生採礦維生。直到將近八年前,接觸到慈濟,開啟了人生另一道門,不只全心全意投入環保,當今年頭城環保站正式連線花蓮靜思精舍,晨起聆聽證嚴上人開示,甘完阿嬤就開始一個人摸黑走路到環保站,單純的心,只為了多聽上人說話。
慈濟志工 甘完:「(我都凌晨)三點十五分起床,然後敬茶燒香,如果還有時間,我就差不多會念佛二十分鐘,或是半小時都會念。」
清晨四點之前,頂著夜色,就得趕緊出門。
慈濟志工 甘完:「(師姊你起這麼早是要去哪裡?) 要去環保站那邊薰法香。」
路燈,加上一條閃光帶,路再黑、再暗,都不怕。
慈濟志工 甘完:「師父年紀這麼大了,我們自己也年紀大了,要來去聽師父教導我們,跟我們開示,不要懈怠要精進,走到這邊剛好四點十分。」
負責開門,等到有人來,再分工合作鋪地毯、擺蒲團。人生走到81歲了,老人家大字不識半個,跟隨上人的心,卻很篤定。
慈濟志工 甘完:「不認識字如果跟得上,就跟大家一起念誦,如果跟不上,就照師父說的這樣(做),就是不要懈怠,師父的法要聽,不要想說貪睡爬不起來。」
真善美志工 楊三忠 黃麗友 宜蘭報導
Read more入慈濟肩挑米籮 胸懷苦難蒼生事
- Article Details
每年年底,都有一批新進志工完成培訓,加入慈濟大家庭,今年在福建也有179位志工,成為生力軍,在接受花蓮靜思精舍法師祝福的同時,他們也發願,未來要更積極投入志工行列,為更多需要的人付出心力。(1/3)
歲末年終,福建五個地區志工齊聚一堂,完成培訓的志工,正式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員。
慈濟志工 鍾清江:「高興的嘛因為說,可以一家人一起做慈濟,感覺挺不錯的,因為說可以付出幫助別人,是我們的福報。」
76歲的許梅花,是這批新進志工中年紀最大的,她和女兒王杏菜,都因做環保而走出心靈的苦。
慈濟志工 許梅花:「環保真的好,做環保沒有煩惱,身體又好保護地球好,後來子孫代代好。」
慈濟志工 王杏菜:「那我們覺得我們這條路,是走對了上人說,只要是做對的事就做。」
而中醫師翁麗麗,則希望發揮自己的專業,讓大愛精神傳出去。
慈濟志工 翁麗麗:「在閩南地區我一定要,發揮自己的能量,發揮我自己的長處,幫助我們應該幫助的人。」
在慈濟,這群新志工找到了自己的路,從此轉苦為樂,更能為人群付出。
真善美志工 王雅珊 曾美伶 福建報導
Read more2014,01/12,內湖毛毯裝櫃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1月12日(一)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168號)
Read more
緬雨水回收Collecting rainwater for all water needs
- Article Details
As most schools in Myanmar are without running water, they rely on collecting rainwater for all their water needs. However, unfiltered rainwater is not drinkable and can be hazardous to our health. Thus as Tzu Chi helps rebuild 12 schools in Thanlyin Township as part of its post-Cyclone Nargis recovery efforts, it thoughtfully included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filtration systems that can provide drinkable water.
緬甸大部分的學校沒有自來水,用水必須靠收集雨水來供給,但沒有過濾過的水不適合飲用,也會影響健康,因此慈濟在丹茵鎮 ,為納吉斯颶風重建工程而蓋的12所學校,也貼心的包含了有過濾系統的雨水收集裝置,能供應飲用水。 Read more
火燒垃圾濃煙刺鼻 彭亨河畔變色
- Article Details
彭亨河是馬來西亞半島最長的一條河流,長度434公里,淡馬魯縣就處於河的中下遊,多山洪,常泛濫成災。縣內,在綿延12公里長的河岸邊,散居著七八百戶的馬來同胞。水患之後,重返家園的受災鄉親,不得已把家裡清出來的家具、家電及垃圾放在河岸公路邊,因此雪隆慈濟志工再度在彭亨河畔,發起以工代賑。(1/10)
曾經是旅遊勝地的彭亨河畔,水災過後依然是汪洋一片,由於垃圾太多無法及時運出,沿岸居民開始用火燒垃圾,濃煙瀰漫,味道刺鼻。慈濟雪隆分會600多位志工,從吉隆坡驅車兩個小時,趕往彭亨河畔和瓜拉吉撓,與當地的受災鄉親,在兩地同時展開以工代賑、清理家園。不同的種族、不同語言的勞動口號聲,匯聚成一股大愛的力量。
印度裔志工 維嘉:「一雙手可能做不到,但十雙手或更多雙手就很容易,證嚴上人的一個心願,我們要竭盡心力去完成。」
瓜拉吉撓和彭亨河畔兩地距離車程45分鐘,其中彭亨河畔,以工代賑的點多,線長路又窄,當然難度不小。
慈濟志工 劉濟雨:「受災比較嚴重的是,彭亨河河畔這12公里地段的,這些住戶大部分是馬來人,馬來人的住戶都是散居在公路,或河岸邊的這些叢林裡面,跟我們之前的海燕啊,斯里蘭卡的救災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戰線拉得非常的長,所以這個地方的以工代賑方式,跟瓜拉吉撓也是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也是要因地制宜。」
烈日下,志工除了清掃,也要指揮交通,確保作業安全。在傳遞中,勞動也變成了一場友情的交流。慈青慈少也來付出,年齡雖小,卻愛心滿滿。
慈少 謝景擇:「今天來這個災區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在家很幸福,所以看人家這裡需要幫助,所以你可以幫得到人家,其實是一種福報啊。」
當天,有600多位慈濟志工,和990位以工代賑的受災鄉親們,攜手為災區的恢復帶來了晴朗和光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九旬環保志工 發願受證鼓舞後進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目前在全台各地舉辦歲末祝福,在桃園靜思堂的活動上,邀請了一位91歲的長者「李登山」蒞臨致詞,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更打算在今年受證,這樣的精神、鼓舞了在場參與祈福的民眾。(1/9-10)
去年大愛新聞,率先報導桃園慈濟環保志工「李登山」的故事,他本尊、也在桃園歲末祝福上、現身說法。
慈濟環保志工 李登山:「我有一天喔想說轉台轉看看,轉到789第九台的時候,寫兩個字大愛很大的字,我才想說來看看。」
91歲高齡,今年還即將受證,「李登山」在台上說起與慈濟的因緣,就是希望大眾行善、切莫遲疑。
參與祈福的民眾受到激勵,也勇敢說出新年的期許。
民眾:「我覺得幸福就是,我們知道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自己都行在菩薩道上。」
平安如意、行善積德就是福,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大家都期待透過祈福、能造更多福。
真善美志工 桃園報導
Read more親子闖關考驗默契 思考人生課題
- Article Details
高雄竹後國小舉辦校慶活動,邀請慈濟志工設計闖關活動。透過靜思語教學,這六個關卡,讓參與的家長與學生,不只有體力考驗、默契挑戰,也有值得思考的人生課題。
不管是單獨的挑戰,還是講求相助合作的團體遊戲。
在高雄仁武的竹後國小操場上,加油聲此起彼落,這一天是校慶,但除了體力上的考驗外,其實還有豐富心靈的靜思語!
透過六個關卡,藉由遊戲來教育孩子毒品的可怕、省水省電的重要,還有反思對家人的回饋,每站,多少都有親子得共同參與的部分,讓家長發現原來校慶,這麼不同!
家長 邱子晴:「說最近開始有限水,然後雨量也變少,(孩子)自己也發現,今年下雨的天數比較少,所以有跟他們說,水盡量要減少用,洗澡的時候以前都是淋浴,我們現在都是放在臉盆裡,大家一起洗那個臉盆的水。」
慈濟志工 陳蕙穗:「在念靜思語的當下,(有人)就會發現自己念得比較快,我希望他們學會等待其他同學。」
在過程中學習,無論是對孩子本身,或者陪同的家長,不只有歡樂,更希望能帶來深遠影響。
真善美志工 謝如佳 謝玉如 高雄報導
Read more志工之愛注勇氣 奮發向上有力量
- Article Details
在越南北部的海陽省,慈濟志工從去年九月,開始在清河縣境內,為貧困的孩子發放助學金,時隔四個月,慈濟志工再度前來(12/26),這次不僅送來助學金,也親手為他們縫製圍巾,希望孩子們在志工的溫暖陪伴下,更努力學習。
冬天的越南北部,太陽升起得晚,天氣也特別冷,不過海陽省的慈濟志工,卻已在清晨微亮的天色下集合出發,為清河縣內四所中小學的貧困孩子,發放助學金。
慈濟志工 林三堂:「我們期待每一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都能夠在那麼好的環境之下,每天用功地念書守規矩,那麼個個將來都成為,社會的好公民,能夠為社會來服務。」
海陽省在越南六十三個省市裡,算是相對貧困的地區,慈濟從2014年九月,首次舉辦助學金發放,這趟是第二度前來。
清河縣教育局副主席 黎士香:「慈濟的溫情讓學童們,這一年來更努力學習,每個人都變成了好學生乖孩子。」
圓孩子的求學夢,志工不僅送來助學金,也給予機會教育,透過一公分鉛筆的故事,讓大家體驗大陸小朋友們求學的辛苦。
發放結束,志工一一為孩子們,圍上親手縫製的圍巾,期盼這分溫暖,能夠陪伴孩子在新學期快樂學習。
真善美志工 陳氏苓丹 沈盟欽 越南報導
Read more環保清流入校園 大愛媽媽心知識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媽媽是慈濟進入校園推廣人文與環保教育的重要推手,來自土城區的大愛媽媽,為了可以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在環保方面的落實並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因而安排此參訪。在分享之前經過人文低碳館,大愛媽媽們看到產品時都很好奇的摸摸看,並且引起熱烈的討論。在經過分享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其實對大愛感恩科技早有耳聞,卻不知道該公司確切在做什麼,經過鼎銘師伯活潑又熱情的介紹之後,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不僅了解,更多了一分佩服與尊重。
在分享期間,大愛媽媽們都很踴躍的發言,並與主講者鼎銘師伯熱烈的互動。由此可見,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產生許多好奇。在發問的同時,鼎銘師伯也介紹公司許多的展品,並且將它其材質、功能、還有使用心得一一跟大家分享。以「神奇白褲」為例子,有志工曾經因救災而沾染到血跡,但因救災區域沒水沒電而無法清洗,回到台灣竟可以沖洗掉污漬。聽到這裡台下許多大愛媽媽臉上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這時,也有媽媽分享她的經驗,當她的褲子被原子筆墨水畫到,她自己做酵素去漬。利用果皮、水、黑糖以1:10:3的比例同時也達到廢物利用、零廚餘的觀念。也有人提出疑問,既然衣物是用不可分解的寶特瓶當其材質,那我們的衣物也不是不可分解的嗎?對此,鼎銘師伯表示大家可以將穿不到的衣物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會利用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系統繼續沿用廢棄衣物,將它們在再生做成另外的產品,這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朝「從搖籃到搖籃」的落實在努力當中,將我們的產品永續利用,且將 " 減廢達成零廢 " 為終極目標 。
在導覽期間,大愛媽媽參觀公司的實驗室也對如何將寶特瓶做成衣物的過程相當感興趣,頻頻拿出手機拍照做紀錄。同時來自土城區的沙慮廷師姐表示:「一直以來都很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覺得產品很好。至於怎麼跟我們的會員大德還有我們的下一代分享,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目的,因為現在很多的學校機關都會來參訪,我們希望給他們最正確、最先進的的資訊。」土城和氣三的卓銘祿師兄也分享:「我今天覺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收穫滿滿,覺得很多環保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衣服、棉被等等東西,也可以惜福、再造,減少地球的汙染。」大愛媽媽謝淑美師姐也表示:「大家在出發前都很期待這次的參訪,在參觀過後也都收穫很多,但我覺得光自己了解還不夠,需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它真的是一個環保人文也是一個愛的接力,更是一個完全的回饋。尤其我們的產品也是獨一無二,有必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這次的參訪不僅讓大愛媽媽收穫滿滿也希望透過他們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將環保人文的觀念從學校帶給小朋友,從小紮根。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推廣環保概念也將環保注入生命力,以證嚴上人期許掘井人之精神,期望藉由慈濟回饋社會,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環保清流入校園 大愛媽媽心知識
- Article Details
大愛媽媽是慈濟進入校園推廣人文與環保教育的重要推手,來自土城區的大愛媽媽,為了可以更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在環保方面的落實並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因而安排此參訪。在分享之前經過人文低碳館,大愛媽媽們看到產品時都很好奇的摸摸看,並且引起熱烈的討論。在經過分享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其實對大愛感恩科技早有耳聞,卻不知道該公司確切在做什麼,經過鼎銘師伯活潑又熱情的介紹之後,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不僅了解,更多了一分佩服與尊重。
在分享期間,大愛媽媽們都很踴躍的發言,並與主講者鼎銘師伯熱烈的互動。由此可見,大家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產生許多好奇。在發問的同時,鼎銘師伯也介紹公司許多的展品,並且將它其材質、功能、還有使用心得一一跟大家分享。以「神奇白褲」為例子,有志工曾經因救災而沾染到血跡,但因救災區域沒水沒電而無法清洗,回到台灣竟可以沖洗掉污漬。聽到這裡台下許多大愛媽媽臉上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這時,也有媽媽分享她的經驗,當她的褲子被原子筆墨水畫到,她自己做酵素去漬。利用果皮、水、黑糖以1:10:3的比例同時也達到廢物利用、零廚餘的觀念。也有人提出疑問,既然衣物是用不可分解的寶特瓶當其材質,那我們的衣物也不是不可分解的嗎?對此,鼎銘師伯表示大家可以將穿不到的衣物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會利用大愛感恩科技回收系統繼續沿用廢棄衣物,將它們在再生做成另外的產品,這是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朝「從搖籃到搖籃」的落實在努力當中,將我們的產品永續利用,且將 " 減廢達成零廢 " 為終極目標 。
在導覽期間,大愛媽媽參觀公司的實驗室也對如何將寶特瓶做成衣物的過程相當感興趣,頻頻拿出手機拍照做紀錄。同時來自土城區的沙慮廷師姐表示:「一直以來都很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也覺得產品很好。至於怎麼跟我們的會員大德還有我們的下一代分享,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目的,因為現在很多的學校機關都會來參訪,我們希望給他們最正確、最先進的的資訊。」土城和氣三的卓銘祿師兄也分享:「我今天覺得參訪大愛感恩科技收穫滿滿,覺得很多環保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衣服、棉被等等東西,也可以惜福、再造,減少地球的汙染。」大愛媽媽謝淑美師姐也表示:「大家在出發前都很期待這次的參訪,在參觀過後也都收穫很多,但我覺得光自己了解還不夠,需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它真的是一個環保人文也是一個愛的接力,更是一個完全的回饋。尤其我們的產品也是獨一無二,有必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這次的參訪不僅讓大愛媽媽收穫滿滿也希望透過他們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將環保人文的觀念從學校帶給小朋友,從小紮根。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推廣環保概念也將環保注入生命力,以證嚴上人期許掘井人之精神,期望藉由慈濟回饋社會,帶動更多有心投入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樊家妤 台北報導
2014,01/12,【人文週會】慈韻師姊 環保愛地兒分享
- Article Details
【講師】大愛廣播電台慈韻師姊
【時間】2014年1月12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Read more
Sunday, 11 January 2015
專業回收分類細 大學生開眼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長期推動環保,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台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前往台中潭子的環保教育站參訪,實地跟著志工做分類,剛開始看到一堆東西,怎麼分,很傷腦筋,志工詳細解說教導,志工也前往校園分享回收經驗,讓學生更懂得珍惜物命。
台中科技大學的學生,來到了環保教育站,看到眼前堆積如山的東西,非常驚訝,他們戴上口罩和手套,跟著志工學習分類。經過志工解說,學生才知道,資源回收是很專業的。台中科技大學學生 陳乙瑄:「 回收的飲料餐盒,經過使用的都要洗乾淨,不會孳生蚊蟲。」台中科技大學老師 黃啟哲:「他們從付出的過程當中 自己會反思 你沒有把資源做正確的回收 但他們自己去分類之後 尤其看到慈濟人所做 他們真的會感動。」
學生們實際參與分類回收,才知道原來大家平常丟掉的東西有這麼多,更懂得珍惜物命。 志工也前往潭子國中,跟學生分享環保,志工用話劇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教導孩子要戒除口欲,不再高消費高享受,才不會造成大自然反撲,日常生活也要節能減碳,清淨的生活,從你我做起。
陳一福 陳致宇 石于芳 真善美志工-台中報導
Read more寒冬發放獻良能 手心向下思回饋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福建南靖的冬令發放,今年進入第六年,慈濟多年關懷鄉親的善行,受到當地慈善總會的肯定,今年特別動員政府相關人力,前來協助。而有些曾經受慈濟幫助的村民、或美髮師也都撥空,前來當志工,就是不想錯過,為鄉親付出的機會。
一月的福建南靖,雖然艷陽高照,但山城鎮上的氣溫,卻只有五、六度,慈濟志工第六年,在這裡舉辦冬令發放,要幫助1542戶困難家庭,度過寒冬。
鄉親 林利:「(她說對你生活有幫助嗎)有啦,有啦,這些物資你看,都很好用,蓋得暖,吃得也好,這樣就滿足了。」
南靖慈善總會副會長 呂一璿:「這些物資對這些貧困的鄉親,過冬是一次非常好的一次補給,鄉親們都滿心地歡喜,感恩我們慈濟人,感恩我們台灣慈濟。」
發放現場上,除了慈濟志工,當地政府單位也動員了人力支援,就連放假的中學師生,也都參與志工行列。
學生志工 莊志傑:「(今天這樣發放下來)(會不會覺得很辛苦)不會呀,挺好的,對呀,做公益活動挺好的。」
學生志工 張瑜:「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然後以後要多多幫助別人,做更多的善事,長大以後,我覺得我也要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
同樣參與服務鄉親的,還有義剪區的美髮師團隊。
剪髮志工 馮冰瑩:「今天店裡也特別忙,那特別抽出幾個(美髮師),來這邊幫這些鄉親剪頭髮。」
鄉親 黃麗蓉:「真的謝謝他這麼好,為我們這些弱勢群體服務,挺感謝你們這些愛心人士。」
滿滿的物資,全都是鄉親們過冬的所需,這分溫暖,也將陪伴他們過個好年。
黃慧芳 陳建華 真善美志工-福建報導
Read more二手物品找新家 延續物命兼行善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市今天有一場義賣活動,民眾趁著歲末年終把家裡的東西好好整理一番,用不到的就拿出來拍賣,也有人將全新的物品捐出,所得幫助社區弱勢家庭,一方面惜福愛物做環保,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公益,一舉兩得!
公園裡人聲鼎沸,交易熱絡不輸菜市場。
購買民眾:「逛逛看看,來撿一下便宜,可以物盡其用不會浪費,環保。」
衣服一件十元,隨便挑隨便賣。
義賣民眾:「沒有穿的太小了,就拿出來義賣,剛好要搬家,就把家裡的東西全部拿出來,義賣賣掉,很高興。」
還有社區大樓已經舉辦完拍賣活動,所得一萬多元全數捐出。
義賣民眾 江小姐:「就說我可不可以捐錢,我不拿東西,我說當然可以,所以我覺得,我們住戶大家都滿有愛心的。」
這些全新的高跟鞋都是同一個人捐出,沒訂價格,只要有人出價就賣,所得用來幫助社區弱勢家庭。
台中市何源里長 彭琴安:「有些老人家到了歲末的時候,也滿期待的,我們一方面就是慰問老人家,一方面把我們的溫暖,把社會的溫暖付出去。」
台中市西屯區長 何國裕:「我們也希望所有各里不管是辦跳蚤市場,或其他活動也好,也能效法這樣的精神。」
大家一起發揮愛心,惜福愛物做公益。
李雅萍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福建吹起環保風 中風身軀見起色
- Article Details
福建,慈濟環保風潮,在這座鎮,太姥山鎮,帶動起一百多位居民。有人直接買了輛三輪車,專門做回收環保車。也有人,中風的身軀,因天天動,而有了起色。不過當初,沒錢的事情,怎麼會有人做,在鎮上,倒是吹起陣陣波瀾。
環保志工 陳以興 :「頭一年拉全秦嶼人都說我,你這個沒有錢你會來拉,真的,全秦嶼人都說我。 」
環保志工 伍瑞蓉 :「我說怎麼做,走路都不能走了,怎麼做。 」
環保志工 許梅花 :「現在我們這樣做得很開心,現在我們保護地球。 」
福建福鼎市,太姥山鎮,舊稱秦嶼,一面背山,三面臨海,太姥山風景區,是國家級的名勝。
慈濟環保,在這裡的發展,得從她,甘欲寧說起。因為過去在福鼎市醫院,投入醫療志工的經驗,她的心跟著開闊。
慈濟志工 甘欲寧 :「我是覺得人生這麼多苦,我的苦算什麼苦,知道自己因為太狹隘心理,自己的小家庭只看到自己的苦,覺得是最苦的,後面我才明白,然後也忙於去投入付出,幫助別人,然後生命也開闊、眼界也開闊、心量也開闊。
開闊的心境,展現在她的家鄉。太姥山環保站,應運而生。啟用的第一年,陳以興,就買了這輛三輪車。
環保志工 陳以興 :「我心裡本來也想做一個好事,五百塊,(環保)沒有一年就買這部車,就買了一直拉,一直沒有休息過。 」
不過,剛開始做時,鎮上居民,對他是,投以異樣眼光。
環保志工 陳以興:「他說說你媽生你傻瓜,肯定,沒有工資,整天這樣子拉,真的沒有工資的,我說沒有。我做我的,你沒有做就沒有得了。 」
有做有得,也應驗在伍瑞蓉身上。中風後行動不便,來環保站一年多,身體狀況,隨心境轉。
環保志工 伍瑞蓉:「剛來一句話都講不清楚)(自己名字都講不清楚)我剛來這裡不能說話 ,我今年身體越來越好。 」
太姥山環保站,志工個個真性情相挺。五年多來,已經有一百多位環保志工,他們讓太姥山之美,再添一景。
Read more2015,01/11,天母慈少班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1日(日)09:00 - 13:30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168號)


Saturday, 10 January 2015
張施月津樂回收 養成勤儉好習慣
- Article Details
67歲的張施月津,因為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物資缺乏,看到鄰居把還可以用的東西丟掉,張施月津就會撿回家回收使用;甚至分享給需要的人家;因此養成了勤儉的好習慣。加入慈濟環保志工的行列、聽聞證嚴上人的法後,她恍然大悟,原來,她做了大半輩子的事,不僅是惜福,還是救地球。
「我跟孩子身上的衣服,十件就有七件是撿回來的。 」
「如果我比較晚來,七點二十守衛來,皮包啦一些塑膠袋等,他們就當垃圾丟了。 我小時候很窮,我爸爸借錢給我國小五六年級補習,又給我讀初中,所以我知道要惜福。 」
「還沒有做慈濟的環保之前是自己撿來(回收再用) 沒用到的再分別人, (當年)開藥局,一邊藥局,後來隔壁百貨店沒做我還兼賣百貨,旁邊用鐵架圍一個(做回收)。 」
「每一個月來交功德款都說,每個禮拜三都會做環保,我就投入了,因緣就到了。 先做環保再做生意,所以大家都說,你怎麼這麼傻,生意不做,做慈濟是有薪水嗎?我說沒啦,沒薪水就做快樂的,做一些善事,不用計較利潤。」
「以前的理念只會,要撿要撿,存存存而已,聽上人的法才知道說,原來是救地球。 像這個衛生紙,撿起來用,可以擦地。 能堪使用的就是要再使用啊,不要再浪費資源啦。 」
「鞋子啦,我連襪子人家說不要撿,我也都撿回去,我們就洗一洗,漂一漂。 上人說,未來心過去心不可得,我們就是把握當下,我這樣做當中都有感覺。 」
「有一個精神寄託,而且又在做好的事情,所以可以說,不能嫌,應該說要十分知足滿意了啦。 」
Read more脫下制服另類過節 清掃醫院角落
- Article Details
在忙碌的醫院裡,醫檢師,和藥師,隱身幕後,卻是為民眾,把關健康不可或缺的人物。1月14、15日是醫檢師節和藥師節,台北慈濟醫院,以付出的方式,讓這兩個節日更有意義。
醫檢師和藥師拿著鐵耙,到醫院的角落清掃落葉,分工合作搬運枯枝。有藥師帶著孩子參與,用身體力行來教育下一代。也有身懷六甲的醫檢師把握機會,一起共襄盛舉。
台北慈濟醫院醫檢師 劉宸均:「肚子還沒有很大, 還可以活動活動這樣子, 跟大家一起參與這個活動, 覺得還不錯, 然後幫醫院整理一下。」
醫院同仁接著來到環保站,認真聽著慈濟志工講解分類的方式。大夥馬上學以致用,將每一個垃圾仔細的分類,再將分類好的物品,一一送進回收車。藥師用包藥的雙手來做環保,這對剛加入慈濟大家庭的成員,是一個新的體驗。
台北慈濟醫院藥師 李東洋:「 覺得地球好像快要完蛋了, 必須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去拯救, 自己下去做的時候覺得, 我只是做環保的一小部分, 然後其他還是有賴大家, 一起合作 一起完成。」
一年一度的醫檢師和藥師節,醫院同仁把握當下清淨大地,不僅彼此發揮合和互協的精神,更凝聚大家的愛心回饋地球,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陳千蕙 張正隆 台北新店報導
Read more唱唱跳跳親子樂 分站體驗環保趣
- Article Details
高雄大愛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老師們利用回收物去設計分站的遊戲,還把環保愛地球的觀念融入在裡頭,當家長們看見小朋友開心的笑容,也跟著小朋友在活動中學會了在生活中落實環保。
台上活力十足,台下家長和小朋友也跟著律動,高雄大愛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在歡樂中展開,最開心的還有分站的體驗活動。
高雄大愛幼兒園小朋友:「可以弄回收的東西變成玩具。」
高雄大愛幼兒園園長 顏語嫻:「環保資源回收的東西去設計遊戲。希望把這樣的環保概念再帶給家長。」
看著小朋友開心的玩遊戲,家長也融入其中。別小看回收物,花點巧思,就能化身成拉近親子關係的法寶,家長們願意把環保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高雄大愛幼兒園家長 鐘佩珊:「我們都會有分類的箱子,讓孩子知道怎麼去做分類,只要家長願意去貫徹這個觀念,孩子都會很願意去學習。」
來到室內,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蔬食早餐,臉上洋溢的笑容,想表達的除了口裡美味還有一顆愛地球的心。
潘俞臻 王昭中 高雄報導
Read more無償提供閒置屋 打掃改造惜福區
- Article Details
一對兄弟,十年前,十年後,愛心接力。馬來西亞芙蓉市,有一個芙蓉世紀慈濟環保站,是由一位李先生,把自家店面提供出來,作為環保站。十年後,他的弟弟也把隔壁的空屋提供出來,供環保站使用。但因長年空著,地上積了厚厚的灰塵,牆上也長滿藤蔓,慈濟志工號召群眾,一同來大掃除。
世紀花園環保站左邊,是個荒廢多年的空屋,現在店主將它提供給當地志工使用。
店主 李世江:「我是很高興啦,不然我這樣放著也是沒有用啦,倒不如給你們慈濟去做這種活動(環保)更好。」
慈濟志工 黃福祥:「我們有很大的空間了,我們會分比較細膩一點,發願慢慢做一個小的惜福區。」
這天,意外來了43位志工,不分男女老幼,全力出動。
慈濟志工 黃福祥:「跟他們說了,會邀很多,我也想不出有這樣的人、志工出來。」
慈濟志工 簡秀芳:「原本我孩子是今天回來的,我就叫他,今天媽媽不得空,叫他下個星期才回來。」
緬甸志工 南穗:「我朋友邀約我來當志工打掃,星期天我沒有上班,所以我答應出席,我喜歡參與這種活動,我只是純粹想幫助大家,我覺得很高興,因為我喜歡幫助人。」
一人發起,眾人響應,堆積如山的垃圾,在志工的合作下,快速清理乾淨,荒廢的屋子,如今有了新的任務。
真善美志工 黃秀珍 李興倫 陳福安 簡月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愛的腳步前進災區 至誠之情關懷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水患過後,慈濟志工在災區推動以工代賑,彭亨州瓜拉吉撓和淡馬魯地區,長年淹水,但從沒有團體是這樣幫助他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也有居民感謝,因為及時的清掃,不用像過往都是直接焚燒垃圾,空氣也清淨許多。
人多好辦事,參與以工代賑人士,不分種族宗教,齊心合力,還出動大型的機械,加快清掃工作,而讓居民最開心的是及時的清掃,杜絕傳染病,環境不再惡化。
居民 敏江:「淹水的東西很快就發臭,如果讓居民處理他們就焚燒,就像後頭那邊一樣,它燒了讓人更頭疼,會造成煙霾。」
在社區,在學校,都能見到這群螞蟻雄兵,就有馬來學校的校長,如此形容這群華人朋友。
校長 達魯汀莫哈末:「我覺得非常寬慰,馬來人說小小的手掌,得到大大的畚箕,這是馬來人的說法,我的手不夠大拿到最大的援助,我很感激這個團隊謝謝慈濟。」
在瓜拉吉撓,二天的互動,有好的默契,感謝的話,更是說不完。
村民:「活到三十七歲,我不曾見過以工代賑的場面,這是第一次,大家一起清掃,同心協力成就以工代賑。」
村民:「我要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給慈濟,(謝謝老師,你要做志工),我會參與,我一定會。」
還有村民全家大小都出動,但堅持不領代賑金。
村民 露采尼:「我沒有拿任何的代賑金,(代賑金)這是慈濟給參加者的錢,而我想成為慈濟的志工。」
村莊裡,年年都淹水,但從沒有個團體是如此帶動全村的村民,一起動起來,加速重建家園,也找回活力。
丘婉靜 羅虢驄 黃薇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垃圾爆量問題嚴重 思考解決之道
- Article Details
廣東、深圳是大陸的經濟特區之一,人口多、垃圾問題也多、2013年、當地市政府,委託慈濟,在東門老街商圈,成立環保教育站。去年,第二次和慈濟合作,繼續在熱鬧的街區成立環保站,希望擺脫「垃圾圍城」的情況。
深圳市人口1800萬,已有11座垃圾處理場,但垃圾圍城的情形,依舊嚴重,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政府和慈濟合作,去年七月,將布吉街上的老舊建築,提供給慈濟作為環保站。
布吉街道辦 鄧竣聲:「深圳的垃圾堆城,再不這樣搞的話,我們以後垃圾不知哪裡放,我希望就是說,給布吉公眾們,都來這裡學習一下,看一下怎麼來做分類垃圾,資源回收。」
近六個月的改造工程,志工保留建築原始的樣貌,只在人來人往的路口,開了一道門。
鄰近就是鐵路、地鐵、客運往來的交通樞紐,再加上附近的布吉公園,大量人潮,有助志工推廣環保教育。
慈濟志工 葉碧峰:「他們人人都能夠知道,我們有一個慈濟環保教育站,而且是跟政府緊密,在做配合與合作,這樣子的一個推廣,就比較容易由家庭為單位,做到每一個人,都來全民做環保的運動,而不是活動。」
「鋁罐呢就是很容易,一捏就捏得軟的對不對。」
十二月底正式啟用,第一天,來了不少民眾,一起彎腰做環保。
民眾 劉泳:「今天我就來了這個環保站,我就是說,我二十多年終於找到了一個,我釋放愛心,釋放真正這個環保意識,可以去操作的一個平台了。」
困擾多年的垃圾問題,興建再多的處理廠,也無法解決,布吉環保站的啟用,希望帶給深圳不一樣的市容。
孫曉剛 陸凱聲 廣東報導
2015,01/10,楠梓親子成長班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10日(六)10:00 - 11:00
【地點】楠陽國小 (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100號)
大愛心聞: 楠梓親子暖陽 映照馬國水災

Read more
Friday, 09 January 2015
微笑MIT優質選 大愛綠色品牌第一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是道地的台灣品牌,從2010年以來,便積極推動MIT製程及產品認證,堅持產品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及口碑。除了大力支持MIT、推廣MIT的價值、提倡愛用MIT產品,更致力開創出台灣品牌「心」方向。截至2014年10月,大愛感恩科技總計約有437項環保再生產品獲得台灣 MIT 微笑標章認證,是唯一、也是最多,獲得『環保紡織品』MIT認證的綠色品牌。
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國內傳統產業提升產品品質,形塑臺灣製產品「安全健康、值得信賴」之形象,自民國99年起推動臺灣製MIT微笑產品驗證制度,並協助MIT微笑產品進行內外銷市場拓展,運用市場拉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所謂的「MIT微笑標章」不僅為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也代表其材質都需檢測合格對人體無害。申請使用MIT微笑標章時,須符合『臺灣製』原產地認定條件、『產品品質』驗證基準及『工廠品管系統』驗證基準。『產品品質』驗證基準分為:安全性基準、功能性基準、商品標示檢視。『工廠品管系統』驗證基準分為:設備管理、原物料管理、製程作業管理、人員管理、檢測作業管理、顧客關係管理。有政府嚴格把關,因此獲得MIT微笑標章的廠商及其產品絕對是「安全、健康、值得信賴」。
一旦產品經過驗證通過,品牌業者可以在吊牌、貼紙、與推廣製作物上,印製MIT微笑標章。其中,菱形吊牌MIT微笑標章包含幾項重要元素:左側是產業別圖騰、右側是「微笑MIT、值得信賴」標語、下方是驗證機構名稱、MIT官方網站、產品驗證號碼前八碼。正中間臺灣地圖代表產品來自臺灣,桃紅MIT笑臉,訴求「臺灣製造,貨真價實」。傳統臺灣桃紅代表臺灣『誠懇實在』的精神,也代表臺灣人的熱情與活力。笑臉五官還巧妙地以MIT三字組成,微笑嘴型則是消費者在購買臺灣製商品後獲得的安全、健康。
大愛感恩科技之MIT微笑標章產品,讓消費者了解除了是貨真價實的台灣製造,而且製造過程及材質均符合國家測試與安全標準,並堅持純淨的環保來源及環保製程,不汙染環境,減少碳、水排量。
難能可貴的是,在眾多『臺灣製MIT微笑標章』產品中,大愛感恩科技【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獲得『臺灣製MIT微笑標章』,同時入圍『金點設計獎』,並且獲選為103年度50款『MIT優質選』產品之一。MIT微笑標章推動辦公室12月初已著手進行相關宣傳活動,如專書、DM編製,電視 / 廣播廣告製播、國道休息區設置精品專櫃展示、機場燈箱、實體展示設計,以及活動網站建置、網路BANNER廣告等。希望藉由MIT微笑標章的高曝光度,呈現大愛感恩在研究開發方面的改革創新、勇往直前的精神,接引更多消費者,對大愛感恩科技品牌產生高度的支持與肯定。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環境保護盡心力 四大調和人平安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一對夫妻,梁國俊、劉玉如,因為收看大愛台而改變,不僅發心投入環保,還改變習氣,因此改善與兒子的關係,帶動兒子一起加入志工行列。保護大地刻不容緩,第二十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祕魯利馬舉行,慈濟也受邀參與,除了分享救災經驗,在座談會上也再次呼籲正視環境保護。證嚴上人在今天(0109)的志工早會開示,珍惜資源,減少對大地的破壞,四大調和,人類才能平安,用淨化人心的教育,人人懂得如何發揮愛的能量,這才是根本。
第二十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祕魯利馬舉行。在座談會上,慈濟志工分享救災經驗,宗教領袖、慈善組織與專家,紛紛強調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證嚴上人開示:「如何清淨在源頭,大家出個手,每一個人動一個手,或者是每一個人少用一個,但願人人很用心,讓人人心淨化,讓人人懂得如何發揮愛的能量,這才是根本。」
人心淨化,從源頭做起。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梁國俊、劉玉如,每天收看大愛台,啟發夫妻倆的善心,一起投入資源回收,還邀約左鄰右舍,加入環保的行列。
證嚴上人開示:「這都是愛的能量,佛法的智慧轉動他們的心靈,增長智慧,投入惜福愛物,為大地來做環保,這就是造福,所以福慧平行,都是在精進。」
一念心轉,修正習氣,原本讓夫妻倆頭痛的兒子,跟著收看大愛台,在潛移默化中有了體悟,改善親子關係,現在一家人齊心行菩薩道,越做越歡喜。
江杏幸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微笑MIT優質選 大愛綠色品牌第一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是道地的台灣品牌,從2010年以來,便積極推動MIT製程及產品認證,堅持產品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及口碑。除了大力支持MIT、推廣MIT的價值、提倡愛用MIT產品,更致力開創出台灣品牌「心」方向。截至2014年10月,大愛感恩科技總計約有437項環保再生產品獲得台灣 MIT 微笑標章認證,是唯一、也是最多,獲得『環保紡織品』MIT認證的綠色品牌。
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國內傳統產業提升產品品質,形塑臺灣製產品「安全健康、值得信賴」之形象,自民國99年起推動臺灣製MIT微笑產品驗證制度,並協助MIT微笑產品進行內外銷市場拓展,運用市場拉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所謂的「MIT微笑標章」不僅為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也代表其材質都需檢測合格對人體無害。申請使用MIT微笑標章時,須符合『臺灣製』原產地認定條件、『產品品質』驗證基準及『工廠品管系統』驗證基準。『產品品質』驗證基準分為:安全性基準、功能性基準、商品標示檢視。『工廠品管系統』驗證基準分為:設備管理、原物料管理、製程作業管理、人員管理、檢測作業管理、顧客關係管理。有政府嚴格把關,因此獲得MIT微笑標章的廠商及其產品絕對是「安全、健康、值得信賴」。
一旦產品經過驗證通過,品牌業者可以在吊牌、貼紙、與推廣製作物上,印製MIT微笑標章。其中,菱形吊牌MIT微笑標章包含幾項重要元素:左側是產業別圖騰、右側是「微笑MIT、值得信賴」標語、下方是驗證機構名稱、MIT官方網站、產品驗證號碼前八碼。正中間臺灣地圖代表產品來自臺灣,桃紅MIT笑臉,訴求「臺灣製造,貨真價實」。傳統臺灣桃紅代表臺灣『誠懇實在』的精神,也代表臺灣人的熱情與活力。笑臉五官還巧妙地以MIT三字組成,微笑嘴型則是消費者在購買臺灣製商品後獲得的安全、健康。
大愛感恩科技之MIT微笑標章產品,讓消費者了解除了是貨真價實的台灣製造,而且製造過程及材質均符合國家測試與安全標準,並堅持純淨的環保來源及環保製程,不汙染環境,減少碳、水排量。
難能可貴的是,在眾多『臺灣製MIT微笑標章』產品中,大愛感恩科技【愛護動物系列保暖毯禮盒】獲得『臺灣製MIT微笑標章』,同時入圍『金點設計獎』,並且獲選為103年度50款『MIT優質選』產品之一。MIT微笑標章推動辦公室12月初已著手進行相關宣傳活動,如專書、DM編製,電視 / 廣播廣告製播、國道休息區設置精品專櫃展示、機場燈箱、實體展示設計,以及活動網站建置、網路BANNER廣告等。希望藉由MIT微笑標章的高曝光度,呈現大愛感恩在研究開發方面的改革創新、勇往直前的精神,接引更多消費者,對大愛感恩科技品牌產生高度的支持與肯定。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Read more2015,01/09,土城區大愛媽媽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9日(五)09:00 - 11: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環保清流入校園 大愛媽媽心知識

Thursday, 08 January 2015
大愛接引善士 清流淨化人心
- Article Details
證嚴法師期許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為「掘井人」,往下挖掘出源頭活水,結合環保菩薩與紡織業上中下游超過60家的愛心合作夥伴,化成優質環保再生織品,送到全球災難所在、溫暖人心。遠自山東濟南來台的「濟南沃特佳科技」總經理司洪亮先生,深受慈濟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所做一切感動,自從去年11月第六屆山東青島綠色產業博覽會,經由人援會周珊珊師姊的接引,與大愛感恩科技結上一分好緣,在山東綠色環保展期那段時間,除了協助大愛感恩科技推廣環保理念,也替全體員工請購大愛感恩鋪棉外套為制服,護持大愛感恩科技,並表示「大陸賑災若有需要淨水系統,必當義不容辭協助慈濟賑災工作。」
原來,濟南沃特佳科技是一家集結了生產、科研、開發、銷售,研發生產淨水系統,包括「膜生物反應器(MBR)、多介質過濾器(MMF)、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反滲透裝置(RO)、電去離子裝置(EDI )、電滲析(EDR)、離子交換設備」,在國際上有一席之位。
此次司總經理在周珊珊師姊的邀請下,來台參訪慈濟志業體,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拜訪。司總經理表示「來台灣好幾次,第一次來到慈濟、接觸大愛感恩科技,感受到的人文真的是感動」。
同行來訪還有一位生產針織襪之伊仕登公司魏嘉瑩產品經理,在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 『環保機能舒適襪』具有「除臭、易疏濕、快乾、抗菌等功能。魏經理表示希望能夠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真的很高興能夠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對於這個寶特瓶回收再利用過程,有比較多的了解。覺得Cradle to Cradle 搖籃到搖籃的概念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也期許自身的織襪專業能有所貢獻,共同參與環保科技,打造美麗的地球。」
誠如在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和研發實驗室所呈現,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不僅減少石油開發,還延續資源永續,此外,慈悲科技系列「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人員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像是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背包,透過太陽能板充電,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
司洪亮總經理也發心:「自身在大陸發展淨水相關方面的企業,來到台灣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發覺自己的理念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相同,愛護地球資源,以『少用化』,減少資源的浪費;『回收化』,不浪費地球任何一份資源;『自然化』,希望所有的商品都能夠取之於大地,回歸於大地。更期許自己回到山東濟南成為第一粒慈濟種子,在大陸山東地區推廣慈濟,播撒慈濟愛與善的理念,廣邀更多人投入慈濟。」
接續慈濟尋根之旅,明天將要回到花蓮,參訪慈濟醫院、學校,深入探討慈濟志業,也希望能有機緣回到心靈故鄉靜思精舍拜見 證嚴法師,在上人的面前發願,延續慈濟的腳步。大愛感恩也期許藉由這個無私的愛心平台,廣邀天下善士、接引更多人間菩薩淨化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大愛接引善士 清流淨化人心
- Article Details
證嚴法師期許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成為「掘井人」,往下挖掘出源頭活水,結合環保菩薩與紡織業上中下游超過60家的愛心合作夥伴,化成優質環保再生織品,送到全球災難所在、溫暖人心。遠自山東濟南來台的「濟南沃特佳科技」總經理司洪亮先生,深受慈濟以及大愛感恩科技所做一切感動,自從去年11月第六屆山東青島綠色產業博覽會,經由人援會周珊珊師姊的接引,與大愛感恩科技結上一分好緣,在山東綠色環保展期那段時間,除了協助大愛感恩科技推廣環保理念,也替全體員工請購大愛感恩鋪棉外套為制服,護持大愛感恩科技,並表示「大陸賑災若有需要淨水系統,必當義不容辭協助慈濟賑災工作。」
原來,濟南沃特佳科技是一家集結了生產、科研、開發、銷售,研發生產淨水系統,包括「膜生物反應器(MBR)、多介質過濾器(MMF)、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反滲透裝置(RO)、電去離子裝置(EDI )、電滲析(EDR)、離子交換設備」,在國際上有一席之位。
此次司總經理在周珊珊師姊的邀請下,來台參訪慈濟志業體,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後,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拜訪。司總經理表示「來台灣好幾次,第一次來到慈濟、接觸大愛感恩科技,感受到的人文真的是感動」。
同行來訪還有一位生產針織襪之伊仕登公司魏嘉瑩產品經理,在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 『環保機能舒適襪』具有「除臭、易疏濕、快乾、抗菌等功能。魏經理表示希望能夠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真的很高興能夠來參觀大愛感恩科技,對於這個寶特瓶回收再利用過程,有比較多的了解。覺得Cradle to Cradle 搖籃到搖籃的概念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也期許自身的織襪專業能有所貢獻,共同參與環保科技,打造美麗的地球。」
誠如在大愛感恩科技低碳人文概念館和研發實驗室所呈現,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產品,不僅減少石油開發,還延續資源永續,此外,慈悲科技系列「考量救災的困難情境下,災區沒水沒電,以保護人員安全及減少資源的消耗而研發,像是太陽能LED帽、太陽能LED背包,透過太陽能板充電,可以即時充電、提供緊急用電,完成救災行動。」
司洪亮總經理也發心:「自身在大陸發展淨水相關方面的企業,來到台灣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發覺自己的理念與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相同,愛護地球資源,以『少用化』,減少資源的浪費;『回收化』,不浪費地球任何一份資源;『自然化』,希望所有的商品都能夠取之於大地,回歸於大地。更期許自己回到山東濟南成為第一粒慈濟種子,在大陸山東地區推廣慈濟,播撒慈濟愛與善的理念,廣邀更多人投入慈濟。」
接續慈濟尋根之旅,明天將要回到花蓮,參訪慈濟醫院、學校,深入探討慈濟志業,也希望能有機緣回到心靈故鄉靜思精舍拜見 證嚴法師,在上人的面前發願,延續慈濟的腳步。大愛感恩也期許藉由這個無私的愛心平台,廣邀天下善士、接引更多人間菩薩淨化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2015,01/08,宗教處蔡昇倫師兄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8日(四)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慈悲科技展良能 大愛防疫做屏『帳』


產地到餐桌!地產地銷安心食材
- Article Details
而台灣的農民,該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具有競爭力!!專題報導,今天來看的本土產銷履!!其實,現在有許多年輕的小農回鄉,專攻 農委會 推廣的 「產銷履歷」!!從源頭開始管理,生產 無毒健康 又 安全的農產品,而這也是國外進口產品,無法做到的優勢。
簡單的飯局,富足的料理,自己種菜自己吃,是農家生活的一大樂事。
農民 王建竣:「我們本地自產的蔬菜非常的多,所以我們通常是,自給自足。」
自給自足,地產地銷,新鮮料理的安心食材,香氣四溢。
農民 王建竣:「我們都是有履歷的噢,履歷的番茄,拿來用做番茄豆腐,這個番茄炒蛋,這個都非常的好吃。」
三十一歲的王建竣驕傲地說,他們的作物,小到連番茄,都有履歷,因為他回鄉務農,專攻的就是產銷履歷。
看得到的葡萄,就是沒有剪下來的,那可以吃對不對,都可以吃。)(我直接吃囉,這都可以直接吃。
走進他的葡萄園,在樹上熟成的葡萄,摘下來就可以放進嘴裡,因為用草生栽培,沒有用藥,地上都是草。
農民 王建竣:「好處是說,土地保溼,我們不會去破壞土壤,不用除草劑嘛,相對的就是要花更多的人力。」
放棄慣行農法,建立完整透明的產銷履歷,王建竣甚至開放生產流程,讓配合的業者隨時採驗,以落實安全把關。
我們有很多歐盟的標準,一般的農民沒辦法接受,很嚴格的一些東西,他們如果可以通過這些關卡,把這個品質做出來,我們給你通路,不管你好,你好我們就收,不好,我們也收。
透過跟通路的合作,王建竣的葡萄收成後,不必經過盤商,而是直接整理,包裝出貨,送到通路的物流中心。
通路業者 何默真:「這幾板就是今天上午,從彰化溪湖過來的,我們自己作產銷履歷的葡萄。當天採收,它可能隔天,就到我們的倉庫來了。所以我們在台灣,其實能夠吃到,熟度最完整的葡萄。」
通路物流站長 詹文卿:「正常的(甜度)19.7度來講,算是高甜度,一般的水果通常在12度。」
本地產的作物新鮮,熟度高,是最大的競爭力,但是跟進口農產品相比,最大的好處,是有機會從源頭開始追溯,揭露資訊。從產地到生產者,還有種植過程中的詳細資訊,只要透過盒子上貼的小小貼紙,用手機掃描,全部一目了然。
通路業者 何默真:「有這個像他什麼時候做修剪,什麼時候做剪枝,什麼時候曾經有做過施肥,甚至澆水,透過這個二維條碼,你在賣場裡面,你就可以自己很清楚的理解到,你今天吃進去的是什麼東西。像這樣子有產銷履歷的水果,在我們的賣場,大概有兩到三成,讓客人透過一個二維條碼,他可以查到產地所有的資訊。」
現在王建竣的葡萄,在架上的價格,比一般的葡萄貴上了兩成,歷經食安風暴,消費者更想了解自己吃的是什麼,產地究竟在哪裡。
台大農經系主任吳榮杰:「溯源制度這個原則,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一個要求。」
除了標明食材是進口的,或是本地產的,可能還不夠,生產、通路,加上消費,如果大家都願意多一點點努力,就能夠創造三贏的局面。
Read more逾25億人口 接觸不到純淨飲水
- Article Details
守護初心不退轉 恆持善念精進行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人才濟濟,其中也不乏許多優秀的畢業慈青,日前親臨大愛廣播《環保愛地兒》節目現場的受訪人,是加拿大的慈青學長 楊竣翔師兄,現在已是受證慈誠。另外,他也是「大愛感恩有話說」當中飾演大愛狗配音,他要與大家分享『我的慈濟路』及職志合一的感想。
參加慈濟的起源在加拿大 溫哥華,2002年念大學的暑假,身為慈濟委員的外婆剛好去溫哥華,偷偷幫他報名暑期生活營,「當知道已完成報名、也繳好錢,只好去參加。那時還不認識慈濟,也不是很認同慈濟,而且那時吃素對他來說非常不能接受。」不過慢慢的從慈青的生活模式中覺得很特別,明明都是愛玩的年紀,但他們的對話卻是與保護地球、吃素等等話題及活動,此時才開始就對這個團體很有興趣,並在 證嚴法師以及慈濟理念的感動下決定留下來。
但踏入慈濟後,其實也沒有走的很順遂,中間也曾經不太精進,甚至完全沒有參加與慈濟有關的任何活動,那是大學畢業回台灣住2年時。唯一的一次還是穿著便服以會眾的名義參加慈濟的浴佛。直到認識同修師姊 (現在服務於大愛台) 的,2人相約一起回花蓮精舍,當再回多倫多唸碩士時,才又與慈濟接軌,至此就一直努力精進,也更能有所體會和感觸,畢竟有過離開慈濟一段時間(的經歷),如今已見習培訓完成,並在2013年底回來台灣受證慈誠。
出社會後,發現大多的時間都在工作上,經深思熟慮覺得自己應該要找一份有意義且可以善用生命良能的工作。在參加幹訓營和志工營時,很多講師都在邀約慈青學長姊回志業體工作,同時在受證慈誠時,也認識了大愛感恩科技。原本在大學時就已有 (回志業體工作) 這個想法,覺得所學之行銷管理對大愛感恩科技應該能有所貢獻,所以馬上就投了履歷。在因緣俱足情況下,進入了大愛感恩科技,目前擔任職務雖為業務協力組,負責海外的業務,但在志業體工作其實職務名稱不重要,因為你什麼都要學、都要做,所以像行銷、企劃等也是他所要去承擔的事。進入志業體工作以來,覺得雖然要做的事情很多、很辛苦,但是現在的生活卻是充實有目標及方向。
上人慈示:「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雖然志業體的薪資比起外面公司的薪資少了點,但至少不會讓我們餓肚子。當慈青與在志業體當職工不一樣,慈青是可以很輕鬆的;而職工會遇到人我是非,也會遇到職場壓力與不順心,所以重要的是:如何結合職志的心念,用做志工的心來做職工。清楚明白自己回來是為了什麼,才不會起退轉心,相信在認同理念下一定會更努力去做到職志合一。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人物專訪】 林慧萍 師姊
【節 目 時 間】 1/8(四) 15:30~15:50
【訪 談 主 題】 職志合一
【線 上 收 聽】《環保愛地兒》(IDEA)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守護初心不退轉 恆持善念精進行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人才濟濟,其中也不乏許多優秀的畢業慈青,日前親臨大愛廣播『環保愛地兒』節目現場的受訪人,是加拿大的慈青學長 楊竣翔師兄,現在已是受證慈誠。另外,他也是「大愛感恩有話說」當中飾演大愛狗配音,他要與大家分享『我的慈濟路』及職志合一的感想。
參加慈濟的起源在溫哥華,2002年念大學的暑假,身為慈濟委員的外婆剛好去溫哥華,偷偷幫他報名暑期生活營,「當知道已完成報名、也繳好錢,只好去參加。那時還不認識慈濟,也不是很認同慈濟,而且那時吃素對他來說非常不能接受。」不過慢慢的從慈青的生活模式中覺得很特別,明明都是愛玩的年紀,但他們的對話卻是與保護地球、吃素等等話題及活動,此時才開始就對這個團體很有興趣,並在 證嚴法師以及慈濟理念的感動下決定留下來。
但踏入慈濟後,其實也沒有走的很順遂,中間也曾經不太精進,且完全沒有參加與慈濟有關的任何活動。那是大學畢業回台灣住2年時,唯一的一次還是穿著便服以會眾的名義參加慈濟的浴佛。直到認識現在 (服務於大愛台) 的同修師姊,2人相約一起回花蓮精舍,再回多倫多唸碩士時,才又與慈濟接軌,至此就一直努力精進,也更能有所體會和感觸,畢竟有過離開慈濟一段時間(的經歷),如今已見習培訓完成,並在去年底回來台灣受證慈誠。
出社會後,發現大多的時間都在工作上,經深思熟慮覺得自己應該要找一份有意義且可以善用生命良能的工作。在參加幹訓營和志工營時,很多講師都在邀約慈青學長姊回志業體工作,同時在受證慈誠時,也認識了大愛感恩科技。原本在大學時就已有 (回志業體工作) 這個想法,覺得所學之行銷管理對大愛感恩科技應該能有所貢獻,所以馬上就投了履歷。在因緣俱足情況下,進入了大愛感恩科技,目前擔任職務雖為業務協力組,負責海外的業務,但在志業體工作其實職務名稱不重要,因為你什麼都要學、都要做,所以像行銷、企劃等也是他所要去承擔的事。進入志業體工作以來,覺得雖然要做的事情很多、很辛苦,但是現在的生活卻是充實有目標及方向。
上人慈示:「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雖然志業體的薪資比起外面公司的薪資少了點,但至少不會讓我們餓肚子。當慈青與在志業體當職工不一樣,慈青是可以很輕鬆的;而職工會遇到人我是非,也會遇到職場壓力與不順心,所以重要的是:如何結合職志的心念,用做志工的心來做職工。清楚明白自己回來是為了什麼,才不會起退轉心,相信在認同理念下一定會更努力去做到職志合一。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環保愛地兒 (IDEA)**
1/8(四) 15:30~15:50
本週人物專訪: 林慧萍 師姊
訪談主題: 職志合一
「環保愛地兒(IDEA)」線上收聽:
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radio09/?p=4929
Wednesday, 07 January 2015
環保賀廖秀琴Finding light in darkness
- Article Details
In Taichung, Taiping volunteer He-Liao Xiuqin joined Tzu Chi after her husband`s passing and currently is a committed recycling volunteer. The husband of Xiuqin`s sister has also passed away, and thus Xiuqin has invited her to also start walking on the bodhisattva path to find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台中太平的慈濟志工 賀廖秀琴,因為先生往生因緣走入慈濟,也投入環保,她的妹妹,因為喪夫之痛走不出來,她接引妹妹走入菩薩道,找到光明。 Read more
2015,01/07,濟南沃特佳環保公司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7日(三) 15: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大愛接引善士 清流淨化人心

Read more
天地失調災禍頻 菩薩心利濟蒼生
- Article Details
愛的能量來自人人付出一己之力,在福建的外海有一個座「崳山島」,是中國大陸十大觀光勝地,人潮旅遊帶來垃圾,慈濟志工在當地帶動環保。面對無常的世間,唯有把握生命,殷勤付出,不論是在肯亞或波士尼亞也都出現大樓倒塌或山崩的意外,證嚴上人在今天(1/6)志工早會開示:「人生苦難偏多,假如人人能懂得世間財是怎麼用,自己能溫飽想到別人飢餓苦,人人用一點點愛,應該苦難人得救機會就多」。
肯亞首都「奈洛比」,上個月才發生大樓倒塌意外,4號又傳出公寓崩塌,初步研判是因為違法增建所造成;而在「波士尼亞」,也發生嚴重山崩,土石淹沒違章建築,貧困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證嚴 上人開示,:「人生苦難偏多,假如我們人人能懂得世間財是怎麼用的,好好的能,自己能溫飽,想到別人的飢餓的苦,人人用一點點的愛,應該苦難人得救機會就多。」
愛心就是最大的財富,在「福建」沿海,有一座「崳山島」,它是中國十大最美麗的海島之一,觀光人潮,也帶來大量垃圾,嚴重汙染環境,慈濟志工在當地推動「資源回收」,人人挑著扁擔做環保。
證嚴 上人開示,:「很佩服的就是這一群環保菩薩,他們在你丟我撿,從海上撈起還有在大地撿,這種愛的能量,你看這樣挑、這樣挑,挑回來就開始要做分類,好在有慈濟在那裡呼籲,所以有一群愛惜大地的菩薩,開始啟動了,愛的能量是大家一起來創造的。」
環保的足跡,也擴及鄰近小島,幾位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婆婆、媽媽,穿梭在礁岩上,撿拾回收物,讓這座無人小島,可以恢復原有的風貌。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家庭主婦組隊伍 撿拾塑袋獲支持
- Article Details
桃園市八德區大湳市場裡,攤販留下的塑膠袋,這些垃圾誰來清理呢?過去都是丟到焚化廠,自去年四月起,慈濟志工吳素珠,號召大家一起做環保,將資源回收再利用。
手拿垃圾袋,走進大湳市場,他們,不是要買菜,而是彎腰撿垃圾。臉上掛著笑容,誰也看不出,她曾罹患乳癌。
環保志工 林秋屘絹:「我就這樣想說,要去做,我身體這樣有比較好的話,我就每天來做我就發這念心。」
天空下著雨,連附近87歲的老婆婆,也不畏風雨,主動送來資源。
民眾 吳女士:「沒有啦,我是想說,我家也有就都拿來,這樣就好了不然要怎麼辦,不然我也是丟垃圾車,就把它撿一撿放一放就好。」
上面挑芭樂,下面撿垃圾,去年四月才成立的環保隊,在志工吳素珠的邀約下,天天來大湳市場報到。
慈濟志工 吳素珠:「但是想得很簡單做起來卻不簡單,起初來市場撿的時候,大德和老闆店面的老闆,有的人不認同,都說做生意很忙很忙沒辦法,沒辦法幫你撿怎麼樣。」
如今已受到攤商肯定,有人提供推車,有人送水果結緣。
服飾攤商 劉春嬌:「就感覺說用塑膠袋,有的拖得亂七八糟,我想說我家就有一台推車,拿過來給他們這樣,拖得比較方便,很感動很感恩你們的,大家都很有愛心。」
水果攤商 朱秀美:「我們算小攤商啦,然後在這邊我們有剩下的水果,就給你們師姊,還有時候師兄他們,都滿不錯的相處得很融洽。」
老舊的傳統市場,除了叫賣聲,還有因為環保,互道感恩的聲音。
真善美志工 李美儒 林宏祈 桃園報導
Read more大愛灑播全球 牛津教授感佩
- Article Details
十月底曾前來參與「第三屆慈濟論壇」專題演講『國際慈善組織的理念與治理』的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John Hoffmire教授,感佩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遍及全球,不分宗教,族群的愛心,感受到無數的愛與和平。再度來台,希望能把握時間到慈濟各志業親臨參訪。在慈濟基金會文發處褚于嘉師姊的安排下1月6日排定到位於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參訪。
一大早,李明瑩師姊與陳意容師姊,便在內湖港墘捷運站等待『搭大眾交通工具、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的John Hoffmire教授到來。在步行到公司的路上,John Hoffmire教授對於兩位師姊為何加入大愛感恩、加入多久等,提出了很多問題,因為教授本身對人道主義與商業學的研究,認為慈濟人的慈悲與奉獻的精神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但西方世界知道的人卻不普及,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慈濟精神,讓更多人有慈濟精神,促成了此次拜訪慈濟各志業體之旅。
明瑩師姊先用簡報向教授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雖短短成立六年,但背後所擁有的人文,環保價值是不可取代的。教授在參觀低碳人文館,摸著環保紡織品時,即說道:「從來沒想過環保織品可以做得如此精緻」,更建議「如果可以與原住民的創意坊做結合,將環保帶入,相信也將因此提升他們的產品品質和價值。」John Hoffmire教授說:「我看見了慈濟志工內心的謙卑和愛心,十分感動,可以感受到 上人的精神和理念,和慈濟愛的力量。」當John Hoffmire教授開心的拿起大愛感恩科技志工背心,表示碰見你們佛教徒,都很和平、和善,這是很好的感受,雖然自己不是佛教徒,也感到對我的愛,也期待明天走進環保站,與環保志工們同做環保。
經由參訪過程及與同仁深入對談,了解到,不同於一般企業僅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大愛感恩科技是為了環保教育推廣,並以邁向『搖籃到搖籃』的綠色永續發展為目標。誠如教授讚揚,慈濟大愛精神在現世普世價值深具意義,同時,大愛感恩科技是成功的社會企業,不但匯聚『商機』,做到完全回饋,並且創造『善機』,傳播善法、引導人人付出愛心,讓世界更美好。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灑播全球 牛津教授感佩
- Article Details
十月底曾前來參與「第三屆慈濟論壇」專題演講『國際慈善組織的理念與治理』的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John Hoffmire教授,感佩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遍及全球,不分宗教,族群的愛心,感受到無數的愛與和平。再度來台,希望能把握時間到慈濟各志業親臨參訪。在慈濟基金會文發處褚于嘉師姊的安排下1月6日排定到位於內湖科技園區的大愛感恩科技低碳概念館參訪。
一大早,李明瑩師姊與陳意容師姊,便在內湖港墘捷運站等待『搭大眾交通工具、身體力行節能減碳』的John Hoffmire教授到來。在步行到公司的路上,John Hoffmire教授對於兩位師姊為何加入大愛感恩、加入多久等,提出了很多問題,因為教授本身對人道主義與商業學的研究,認為慈濟人的慈悲與奉獻的精神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但西方世界知道的人卻不普及,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慈濟精神,讓更多人有慈濟精神,促成了此次拜訪慈濟各志業體之旅。
明瑩師姊先用簡報向教授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的緣起,雖短短成立六年,但背後所擁有的人文,環保價值是不可取代的。教授在參觀低碳人文館,摸著環保紡織品時,即說道:「從來沒想過環保織品可以做得如此精緻」,更建議「如果可以與原住民的創意坊做結合,將環保帶入,相信也將因此提升他們的產品品質和價值。」John Hoffmire教授說:「我看見了慈濟志工內心的謙卑和愛心,十分感動,可以感受到 上人的精神和理念,和慈濟愛的力量。」當John Hoffmire教授開心的拿起大愛感恩科技志工背心,表示碰見你們佛教徒,都很和平、和善,這是很好的感受,雖然自己不是佛教徒,也感到對我的愛,也期待明天走進環保站,與環保志工們同做環保。
經由參訪過程及與同仁深入對談,了解到,不同於一般企業僅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大愛感恩科技是為了環保教育推廣,並以邁向『搖籃到搖籃』的綠色永續發展為目標。誠如教授讚揚,慈濟大愛精神在現世普世價值深具意義,同時,大愛感恩科技是成功的社會企業,不但匯聚『商機』,做到完全回饋,並且創造『善機』,傳播善法、引導人人付出愛心,讓世界更美好。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報導
Read moreTuesday, 06 January 2015
幼親子環保Da Ai Kindergarten in Tainan organized a recycling event for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 Article Details
We go back to Taiwan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the Da Ai Kindergarten in Tainan organized a recycling event for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Besides getting some hands-on experience in sorting recyclables, educators also passed on eco-friendly concepts.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Thank you for tuning in. Goodbye.
節目的最後我們回到臺灣,台南大愛幼兒園,利用假日舉辦親子環保活動,活動上大家除了學習分類,老師們更傳達環保觀念,節目最後一起來看看,感恩收看,再會。 Read more
環保黃永宣Devoted to Tzu Chi's missions
- Article Details
In our next report, we travel to Yuanlin, Zhanghua to meet Tzu Chi volunteer Huang Yongxuan, whose life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 after he begins to pratice recycling. Here`s more.
下一則新聞,我們到彰化員林,認識慈濟志工黃永宣,他因為開始做環保分類,人生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淡大慈青環保The Tzu Chi Club of New Taipei City’s Tamkang University has been rais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n campus
- Article Details
The Tzu Chi Club of New Taipei City’s Tamkang University has been rais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n campus. Recently, students were invited to help sort recyclables at school. And after a night of cleaning, the participants all learned that recyclables must be cleaned before they are placed in bins.
新北市的淡江大學慈青社,長期在校園推廣,提升環保意識,最近,學生獲邀一起在校園做環保分類,經過了一晚的努力後,大家都了解,回收物必須清洗乾淨才能丟到回收桶裡。 Read more
環保心人生黃金鵠A devoted recycling volunteer Huang Jinhu
- Article Details
For many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sorting recyclables is more than simply contributing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 way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their spirit. 69-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Huang Jinhu of Taichung, Taiwan was formerly depressed and often succumbed to panic attacks. Thankfully, the words of a stranger pointed her in the right direction.
對許多的慈濟環保志工來說,做環保不止是為了保護環境,同時也是修身養性的法門。台灣台中市六十九歲的慈濟志工黃金鵠,之前因為憂鬱而得到恐慌症,好在因為一位陌生人的建議,讓她找到出路,以下是她的故事。 Read more
環保心人生廖麗香+新竹林正裕Tzu Chi saves lives
- Article Details
Next, we meet two people whose lives have changed since meeting Tzu Chi. One is from the Hsinchu(新竹) area and, before becoming a Tzu Chi volunteer, had no patience for his children. However, he now happily attends Tzu Chi’s parent-child class with his son. Another is recycling volunteer Liao Lixiang(廖麗香), who felt she was saved by Master Cheng Yen from the shadows of despair. Here’s more.
接下來,我們一起認識兩位因為慈濟的關係,而有大改變的人,一位是來自新竹,在當起慈濟志工前,對孩子是很沒耐心的,但是現在,他卻很愛跟孩子一起上慈濟親子班 ,另外一位是環保志工廖麗香,她說 自己是被上人回收來的,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慈青活力十足 熱鬧商圈倡五省
- Article Details
花東區50多位慈青,前往花蓮舊鐵道商圈,宣導環保。發揮年輕人的影響,將省水、省電、省油、省時、省錢的「五省運動」推廣出去,還邀請民眾現場分類體驗。
熱鬧的商圈,在逛街的人潮中,慈青主動出擊,向民眾宣導環保,邀請大家一起來當「五省省長」。
慈青陳彥慈:「回到家之後他可能打開水龍頭之後 他今天聽到省水 那我水龍頭關小一點。」
花東區慈青,假日不空過,散發年輕人的熱情,光是口號還不夠,得要落實生活,民眾也紛紛連署響應。
民眾:「隨手關燈 騎腳踏車。」
教育功能團隊,也在現場擺攤,用寓教於樂的方式,考考小朋友分類的能力。
透過行動劇,吸引大家目光。善惡拔河,需要人人為大地盡一份力,清淨源頭,從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
李玉蓮 張揚川 葉朝慶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Read more2015,01/06,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John Hoffmire教授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1月6日(二) 10:00 - 12: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大愛灑播全球 牛津教授感佩

Read more
專業檢測把關 大愛國際等級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織品,於近年來頻頻獲得國內外各項環保認證與獎項肯定。為確保「環保愛心品牌」環保再生產品之國際品質,大愛感恩科技於2013年12月建立檢測實驗室,推動專業測試活動,與國際標準規範接軌。並依照ISO 17025:2005 測試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建立環保紡織品一系列品質與安全檢測項目,包括環保紡織品「游離甲醛濃度」、「勾紗」、「起毬」、「抗靜電能力」等等測試方法,並制訂管理與技術上相關之標準作業程序,作為實驗室專業服務「品質管理」及「技術管理」之依據。
在研發部的努力及公司全體同仁全力支援下,實驗室成立不到一年,即於2014年11月21日,獲得「全國認證基金會」 (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 認證符合ISO 17025各項規定,未來可以在環保織品布料之品質與安全性上,做到國際標準等級的把關。
1990年,當台灣垃圾問題嚴重, 證嚴上人在演講時輕輕的一句呼籲:「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做垃圾分類!」慈濟人便開始不畏髒亂、不辭辛勞的低頭從事資源回收。從社區出發,在社會各個角落宣導環境保護、垃圾分類。漸漸地,從民眾到政府,從家裡到學校,帶動了整個台灣的新環保運動。一直到現在,無論是在家裡,或是在學校、公共場所,全台灣幾乎人人皆能自動自發的將不要的垃圾在放入垃圾桶之前,進行「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分類,讓垃圾回收再利用率從當年的5%,成長到如今超過40%。
反觀當今台灣的環保商品,一般普羅大眾對「資源回收再生產品」的認知度,卻仍然是偏低的,市場上並不普及。因為,大愛感恩在向消費者推廣回收寶特瓶再生的環保織品時,仍有許多第一次接觸到的民眾,第一個想法是『垃圾』做的,能穿嗎? 民眾的這種反應,主要是對「安全」與「品質」有所質疑,因此接受度並不高。如果能運用『認證』與『檢測證書』等方式,證明紡織品的品質與安全,必定能讓想要盡一分愛護地球責任的廣大消費者接受,對於產品的精緻、安全、品質才有信心,當他們有需要時,立刻就想到應該使用環保再生產品。相信,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實驗室嚴格檢測把關,更有助於『環保低碳生活』的推動落實。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 台北報導
Read more專業檢測把關 大愛國際等級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織品,於近年來頻頻獲得國內外各項環保認證與獎項肯定。為確保「環保愛心品牌」環保再生產品之國際品質,大愛感恩科技於2013年12月建立檢測實驗室,推動專業測試活動,與國際標準規範接軌。並依照ISO 17025:2005測試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建立環保紡織品一系列品質與安全檢測項目,包括環保紡織品「游離甲醛濃度」、「勾紗」、「起毬」、「抗靜電能力」等等測試方法,並制訂管理與技術上相關之標準作業程序,作為實驗室專業活動服務之「品質管理」及「技術管理」之依據。在研發部的努力及全體同仁全力支援下,實驗室成立不到一年,即於2014年11月21日,獲得「全國認證基金會」 (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 認證符合ISO 17025各項規定,未來可以在環保織品之布料在品質與安全性上,做到國際標準等級的把關。
1990年,當台灣垃圾問題嚴重, 證嚴上人在演講時輕輕的一句呼籲:「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做垃圾分類!」慈濟人便開始不畏髒亂、不辭辛勞的低頭從事資源回收。從社區出發,在社會各個角落宣導環境保護、垃圾分類。漸漸地,從民眾到政府,從家裡到學校,帶動了整個台灣的新環保運動。一直到現在,無論是在家裡,或是在學校、公共場所,全台灣幾乎人人皆能自動自發的將不要的垃圾在放入垃圾桶之前,進行「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分類,讓垃圾回收再利用率從當年的5%,成長到如今超過40%。
反觀當今台灣的環保商品,一般普羅大眾對「資源回收再生產品」的認知度,卻仍然是偏低的,市場上並不普及。因為,大愛感恩在向消費者推廣回收寶特瓶再生的環保織品時,仍有許多第一次接觸到的民眾,第一個想法是『垃圾』做的,能穿嗎?民眾的這種反應,主要是對「安全」與「品質」有所質疑,因此接受度並不高。如果能運用『認證』與『檢測證書』等方式,證明紡織品的品質與安全,必定能讓想要盡一分愛護地球責任的廣大消費者接受,對於產品的精緻、安全、品質才有信心,當有需要時,立刻就想到使用環保再生產品。相信,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實驗室嚴格檢測把關,更有助於『環保低碳生活』的推動落實。
大愛感恩科技 陳意容 台北報導
Read more【認證】2014年11月21日通過TAF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ISO17025認證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再生織品,於近年來頻頻獲得國內外各項環保認證與獎項肯定。為確保「環保愛心品牌」環保再生產品之國際品質,大愛感恩科技於2013年12月建立檢測實驗室,推動專業測試活動,與國際標準規範接軌。並依照ISO 17025:2005測試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建立環保紡織品一系列品質與安全檢測項目,包括環保紡織品「游離甲醛濃度」、「勾紗」、「起毬」、「抗靜電能力」等等測試方法,並制訂管理與技術上相關之標準作業程序,作為實驗室專業活動服務之「品質管理」及「技術管理」之依據。在研發部的努力及全體同仁全力支援下,實驗室成立不到一年,即於2014年11月21日,獲得「全國認證基金會」 (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 認證符合ISO 17025各項規定,未來可以在環保織品之布料在品質與安全性上,做到國際標準等級的把關。
1990年,當台灣垃圾問題嚴重, 證嚴上人在演講時輕輕的一句呼籲:「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做垃圾分類!」慈濟人便開始不畏髒亂、不辭辛勞的低頭從事資源回收。從社區出發,在社會各個角落宣導環境保護、垃圾分類。漸漸地,從民眾到政府,從家裡到學校,帶動了整個台灣的新環保運動。一直到現在,無論是在家裡,或是在學校、公共場所,全台灣幾乎人人皆能自動自發的將不要的垃圾在放入垃圾桶之前,進行「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分類,讓垃圾回收再利用率從當年的5%,成長到如今超過40%。
反觀當今台灣的環保商品,一般普羅大眾對「資源回收再生產品」的認知度,卻仍然是偏低的,市場上並不普及。因為,大愛感恩在向消費者推廣回收寶特瓶再生的環保織品時,仍有許多第一次接觸到的民眾,第一個想法是『垃圾』做的,能穿嗎?民眾的這種反應,主要是對「安全」與「品質」有所質疑,因此接受度並不高。如果能運用『認證』與『檢測證書』等方式,證明紡織品的品質與安全,必定能讓想要盡一分愛護地球責任的廣大消費者接受,對於產品的精緻、安全、品質才有信心,當有需要時,立刻就想到使用環保再生產品。相信,經由大愛感恩科技實驗室嚴格檢測把關,更有助於『環保低碳生活』的推動落實。
Monday, 05 January 2015
歡喜參加歲末祝福 竹筒積攢聚愛
- Article Details
福建慈濟志工在各社區舉辦歲末祝福活動,民眾也帶著竹筒回娘家,住在泉州的張阿奮,年紀最長,帶著變賣回收物所得的存款,一同響應竹筒回娘家。
歲末祝福活動,一年一次,九十五歲的張阿奮,是特地打扮,更重要是,要帶著竹筒回娘家。
民眾 張阿奮:「他(兒子)的廠裡賣瓶子的,賣酒瓶的錢存下來的,這是要貢獻做環保囉。」
做好事,過好年,每個竹筒都是滿載而歸。
民眾 施秀芳:「存點愛心,做好事囉。」
會場同樣座無虛席,曾入獄三次的洪積極,特地上台,懺悔也發願。
志工 洪積極:「已經開始決定不抽菸了,我抽菸到昨晚,今天開始不抽了。」
脾氣不好的肖美育,也因看了大愛台,要重新做人。
志工 肖美育:「所以我發願一定要用我好的身體來報答父母,用我好的身體來感恩上人。」
在福州,第一次在共修處舉辦歲末祝福活動,志工用心布置,從走道開始,就有莊嚴氛圍。
慈濟志工 陳美枝:「這個延伸過來到我們走廊就是人間菩薩道,走起來又光明又亮麗。」
竹筒裡的錢幣倒入大缸裡,眾人善心匯集,是現場最美的配樂。
民眾 楊常樂:「做好事幫助受災地方的人。」
志工長期陪伴的鄢麗琴,臥病在床不能來,他的先生代表上台說感謝。
照顧戶 鄢麗琴的先生 陳依發:「很感謝慈濟給我帶來一個完整的家,才有今天幸福的家庭。」
有人付出,有人感恩,面對新的一年到來,人人都有歡喜心。
真善美志工 福建報導
Read more十指口訣學分類 回收資源變黃金
- Article Details
元旦年假就要結束了,很多人是選擇出門度假迎新年,但是台南市新營國小迎新年的活動,就很不一樣,他們透過體驗環保,學習在生活中做到惜福愛物,校方還邀請慈濟志工,到學校宣導清淨在源頭。
十指口訣學分類,原來樣樣可回收,只要用心,資源變黃金。
新營國小學生家長 陳勝源:「知道有一些東西真的是可以回收,可以說幾乎樣樣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新營國小老師 黃文君:「我會首先在班上放好幾個桶子,標上國字 標上注音,讓孩子知道這個桶子是,收集哪一種垃圾回收的。」
慈濟志工受邀到台南市新營國小迎新年的活動上,宣導資源回收以及清淨在源頭的環保觀念,校長說,大家一起用行動愛地球是學校的新年新目標。
新營國小校長 張溪南:「地球暖化 生態被破壞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家不再去愛惜的話,我們未來的子孫會遭受一些苦果。」
慈濟志工 劉彩蓉:「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環保站的觀念,推廣到校園,推廣到社區。」
清淨的源頭在於一顆愛地球的心,減少欲望,惜福愛物,不增加地球的負擔,將資源清洗乾淨再回收,都是地球永續不可或缺的一分力量。
真善美志工-台南報導
陳守珍 沈价妙
Sunday, 04 January 2015
綠色企業永發展 大愛感恩持精進
- Article Details
「綠經濟」,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地球、環境能更好而將環保概念加入本身的企業裡。在海外許多企業都朝著環保綠能的方向在發展;而台灣企業在這方面擁有什麼樣的資源,要如何將環保綠能運用在企業經營上,才能讓企業、整體環境都能永續發展。
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舉辦了一場「企業永續發展趨勢」論壇,邀請了台灣本土綠企業─歐萊德(洗髮精)、大豐環保科技 (回收便利站)、大愛感恩科技 (綠色環保再生產品)、宏力生化科技 (可分解塑膠袋)、興采實業 (咖啡渣製衣) 分享企業如何在創造營收的同時,用產品解決環境問題。也邀請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副執行長溫麗琪博士及獨立記者朱淑娟從輔導者和觀察者角度,分享台灣綠色企業/環境的發展趨勢。讓更多人了解,台灣除了引以為傲的科技產業,其實還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公司,透過產品與服務結合,將在他人眼中視為垃圾廢棄物的物品,回收再利用解決環境問題,與消費者共同創造營利與環保雙贏的成果。
歐萊德董事長 葛望平表示:「永續發展的即是環境、社會、經濟三者之間的關係都要能夠從創造美好生態系統,綠色產能為出發點,才能達到三者平衡點。」。宏力生化總經理 王雲平也提到:「大愛是一種幸福;改變是為了永續的幸福。」,為了環境整體生態必需要像 大豐環保科技企業一樣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做,和興采實業顛覆傳統,研發創造將咖啡渣萃取製成衣服。除了創新改良,但最重要的如同大愛感恩科技 李鼎銘總經理所說的:「一般企業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但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 」,綠色企業並非只是口號,而我們現在都已開始將口號化為行動運用在產業上面,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影響消費者改變他們的觀念,從內而外,從減少開始。
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黃士漢局長提到環境的健康需要結合中小企業一同努力,政府建立一個善的環境平台,結合企業,帶動民眾一起來改善周遭的環境,進而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而黃局長從自身做起進而帶動落實環保,同時身穿大愛感恩灰色環保背心,讓大家了解被視為垃圾的物品放對地方就是資源,而這資源將再創造更有利環境的物品,延續物命創造更大生命力。
綠經濟是兼顧企業、勞工、消費者及環境,是台灣未來的選項,需要大家共同參與,關心。而環境的美善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並非只單靠企業就能創造出綠色奇蹟。
Read more
綠色企業永發展 大愛感恩持精進
- Article Details
「綠經濟」,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地球、環境能更好而將環保概念加入本身的企業裡。在海外許多企業都朝著環保綠能的方向在發展;而台灣企業在這方面擁有什麼樣的資源,要如何將環保綠能運用在企業經營上,才能讓企業、整體環境都能永續發展。
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舉辦了一場「企業永續發展趨勢」論壇,邀請了台灣本土綠企業─歐萊德(洗髮精)、大豐環保科技 (回收便利站)、大愛感恩科技 (綠色環保再生產品)、宏力生化科技 (可分解塑膠袋)、興采實業 (咖啡渣製衣) 分享企業如何在創造營收的同時,用產品解決環境問題。也邀請經濟部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副執行長溫麗琪博士及獨立記者朱淑娟從輔導者和觀察者角度,分享台灣綠色企業/環境的發展趨勢。讓更多人了解,台灣除了引以為傲的科技產業,其實還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公司,透過產品與服務結合,將在他人眼中視為垃圾廢棄物的物品,回收再利用解決環境問題,與消費者共同創造營利與環保雙贏的成果。
歐萊德董事長 葛望平表示:「永續發展的即是環境、社會、經濟三者之間的關係都要能夠從創造美好生態系統,綠色產能為出發點,才能達到三者平衡點。」。宏力生化總經理 王雲平也提到:「大愛是一種幸福;改變是為了永續的幸福。」,為了環境整體生態必需要像 大豐環保科技企業一樣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做,和興采實業顛覆傳統,研發創造將咖啡渣萃取製成衣服。除了創新改良,但最重要的如同大愛感恩科技 李鼎銘總經理所說的:「一般企業追求的ROI (Return Of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但大愛感恩科技努力的目標 ROI (Return Of Influence) 則是 " 對社會影響力 " 」,綠色企業並非只是口號,而我們現在都已開始將口號化為行動運用在產業上面,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影響消費者改變他們的觀念,從內而外,從減少開始。
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黃士漢局長提到環境的健康需要結合中小企業一同努力,政府建立一個善的環境平台,結合企業,帶動民眾一起來改善周遭的環境,進而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而黃局長從自身做起進而帶動落實環保,同時身穿大愛感恩灰色環保背心,讓大家了解被視為垃圾的物品放對地方就是資源,而這資源將再創造更有利環境的物品,延續物命創造更大生命力。
綠經濟是兼顧企業、勞工、消費者及環境,是台灣未來的選項,需要大家共同參與,關心。而環境的美善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並非只單靠企業就能創造出綠色奇蹟。
Read more
穿梭市場撿套袋 歡喜彎腰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大里區慈濟志工廖秀雲,八年來做環保很精進,她天天到菜市場撿芭樂套袋,遇到星期假日,回收量大,家人也跟著幫忙,用休旅車載運回收物品,廖秀雲帶動全家人投入環保,也到分會做福田。
每天到菜市場回收芭樂套袋,從開始的難為情,到後來滿心歡喜投入。
慈濟志工 廖秀雲:「我每天到菜市場去,就是看到芭樂袋到處丟,丟的亂七八糟,我是不是要彎腰下去,還是會猶豫啦,覺得很丟臉,怕被人家笑,到後來不管了,彎腰下去撿,撿一撿就順手拿著,載去環保站。」
從前愛逛街愛買東西,現在生活很簡樸,熱愛環保,回收的量常綁滿整台摩托車。
慈濟志工 廖秀雲:「我就前面擠三包,騎摩托車後面載五包,載一趟去(環保站),再回頭過來。」
星期假日回收量暴增,用摩托車載運,好幾次差點踩空跌倒,家人不忍心,於是全家出動,休旅車也變成環保車。
廖秀雲先生 成清耀:「造福子孫,不要讓空氣汙染逐年增加,當然大家比較忙,越忙越快活越快樂,這是我的感覺。」
廖秀雲外孫 林益鋐:「做環保很好,就是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清流,清流繞全球。」
廖秀雲外孫女 林家榛:「保護地球做環保,特別好。」
做環保的這股風氣影響到家人,全家一塊投入,還定時到台中分會做福田。
慈濟志工 廖秀雲:「很幸福,還有很美滿。」
真善美志工 林雪花 朱清流 台中報導
Read moreSaturday, 03 January 2015
環保志工黃秀鳳 延續慧命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新北市中和的環保志工黃秀鳳,在剛開始做志工時,遭逢母親病逝,她決定要延續母親的慧命,盡心做環保,8年下來,她變得更懂得知足。
慈濟志工 黃秀鳳:「先去聯絡處那邊,靜思堂那邊,現在還早,我先去做一下事情。有時候5點多,有時候6點多,6點就來,要去工作之前,先來倒一下再去,哪邊需要我們就去做,菩薩8點就來,你不先來倒一倒,他們等一下來,是很大包很重,他們會不好拉,拉不動,而且還要先粗分一下,所以就會先來。這都濕的,這不是乾的,這都做濕的就好,像這個菩薩每天都很早就來。(做環保)差不多8年有了,還沒有進來見習培訓的時候,我都會想說把握因緣,(但)以後有的是機會啊。切身的體驗,我媽媽她自己是心臟病,突然就覺得不舒服,送到醫院已經來不及了,我現在都會覺得說,我媽媽沒有那個因緣,沒有那個機會來做慈濟,我就會覺得說,我要來做,我要把她給我這個身體,我一定要來付出,她沒有機會做沒關係,我幫她做。每一張都是乾乾淨淨很白,如果說你不做的話,這些都是垃圾。以前我都覺得什麼是法喜充滿,我不知道,真的是來這邊以後才知道說,什麼叫法喜充滿,真的每天很快樂很知足。好,那你自己拿去倒,好,那我們現在就過去。
這是我們資深的師姊,我們帶頭的人,現在我(工作)是在打掃,就是幫家裡面幫忙,每一周去兩天。以前就是很愛買衣服,就是很愛逛,一個早上可以逛三個市場,以前真的是想要很多,其實需要的不多,現在沒有,現在除了買菜去買一下,沒有時間逛,真的會知足,然後覺得說不需要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就把它弄一弄再擦一擦,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開心。有師姊的陪伴,我會覺得每天就是很快樂,現在覺得真的要好好珍惜,尤其我們有時候都去關懷,真的會明白見苦知福,以前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現在覺得其實自己已經很幸福很好了 不要要求那麼多。」
採訪撰稿:周思妤
攝影剪輯:張竣瑋
企業社會責任啟 異業合作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var/www/html/1/daait/images/news20151_6/20150104_3.jpg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簡稱電電公會) 自2012年起,即與大愛感恩科技有著深入且長期的合作,蔡豐賜師兄 (人援會資訊組/神基電腦董事長) 與大愛感恩科技有著甚深因緣,除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更捐地做環保,成立【新安環保站】,讓環保和愛心也能在桃園平鎮落實。自2012年3月開幕啟用的智慧生活體驗館,大愛感恩科技即將環保與人文的愛心深耕當地,於2012年8月正式舉行揭幕儀式,展示用回收寶特瓶所製的環保織品,希望將落實環保與節能減碳的教育觀念,善盡推廣人文的使命。
「愛心接力」在大愛感恩科技本為「整合平台」的角色中甚為重要的一環,與電電公會的異業合作,除了大愛感恩科技進駐電電公會的智慧生活體館,更於每年皆受邀電電公會參與海內外數場「綠色智慧生活」展覽活動,2013年更獲得電電公會頒贈「智慧生活技術應用獎」殊榮,2013年在馬鞍山新會展中心展館舉行海峽兩岸電子信息博覽會、第39屆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更於第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大愛感恩環保織品「太陽能LED帽」榮獲「最佳文創產品獎」,因此堪稱是「環保慈悲科技結合機能設計」的代表性產品。電電公會更是接引昆山商會、中國貿促會廣東省委員會等團體前往大愛感恩參訪、交流,有效推展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與環保人文理念,讓綠色環境教育的觸角延伸至更多角落。
於2014年歲末年終之際,電電公會更是將綠色環保跨越時間、空間與人之間的限制,集錦16大類產業屬性的企業/公司之綠色產品,特別發行2014智慧生活產業電子書(如下連結),大愛感恩科技也備受邀約將代表台灣軟實力的綠色品牌「DA.AI」產品置於「智慧生活體驗館」其中,主要產品共有精選綠色代表產品:「太陽能LED帽 (榮獲2015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最佳文創產品獎、台灣製MIT微笑標章)」、「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 (榮獲榮獲2015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台灣製MIT微笑標章)」、「愛護地球系列保暖毯禮盒 (榮獲2014金點設計獎、綠色典範獎、台灣精品獎、台灣製MIT微笑標章)」、「環保舒適襪禮盒 (台灣製MIT微笑標章)」。
「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由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付出,才能將心意作成環保永續的綠色產品,然後藉由大愛品牌海內外推廣,去推動這股環保清流,永續環繞世界。希望藉由大愛感恩的分享與產品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企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發揮其所長,共同加入環保愛地球的行列,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報導
連結:
2014智慧生活產業電子書
http://www.fbblife.com.tw/ebook2014/
企業社會責任啟 異業合作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There was a problem loading image /var/www/html/1/daait/images/news20151_6/20150104_3.jpg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簡稱電電公會) 自2012年起,即與大愛感恩科技有著深入且長期的合作,蔡豐賜師兄 (人援會資訊組/神基電腦董事長) 與大愛感恩科技有著甚深因緣,除認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更捐地做環保,成立【新安環保站】,讓環保和愛心也能在桃園平鎮落實。自2012年3月開幕啟用的智慧生活體驗館,大愛感恩科技即將環保與人文的愛心深耕當地,於2012年8月正式舉行揭幕儀式,展示用回收寶特瓶所製的環保織品,希望將落實環保與節能減碳的教育觀念,善盡推廣人文的使命。
「愛心接力」在大愛感恩科技本為「整合平台」的角色中甚為重要的一環,與電電公會的異業合作,除了大愛感恩科技進駐電電公會的智慧生活體館,更於每年皆受邀電電公會參與海內外數場「綠色智慧生活」展覽活動,2013年更獲得電電公會頒贈「智慧生活技術應用獎」殊榮,2013年在馬鞍山新會展中心展館舉行海峽兩岸電子信息博覽會、第39屆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更於第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大愛感恩環保織品「太陽能LED帽」榮獲「最佳文創產品獎」,因此堪稱是「環保慈悲科技結合機能設計」的代表性產品。電電公會更是接引昆山商會、中國貿促會廣東省委員會等團體前往大愛感恩參訪、交流,有效推展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與環保人文理念,讓綠色環境教育的觸角延伸至更多角落。
於2014年歲末年終之際,電電公會更是將綠色環保跨越時間、空間與人之間的限制,集錦16大類產業屬性的企業/公司之綠色產品,特別發行2014智慧生活產業電子書(如下連結),大愛感恩科技也備受邀約將代表台灣軟實力的綠色品牌「DA.AI」產品置於「智慧生活體驗館」其中,主要產品共有精選綠色代表產品:「太陽能LED帽 (榮獲2015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最佳文創產品獎、台灣製MIT微笑標章)」、「太陽能LED拉桿後背包 (榮獲榮獲2015台灣精品獎、綠色典範獎、台灣製MIT微笑標章)」、「愛護地球系列保暖毯禮盒 (榮獲2014金點設計獎、綠色典範獎、台灣精品獎、台灣製MIT微笑標章)」、「環保舒適襪禮盒 (台灣製MIT微笑標章)」。
「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分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是由環保菩薩的無私奉獻付出,才能將心意作成環保永續的綠色產品,然後藉由大愛品牌海內外推廣,去推動這股環保清流,永續環繞世界。希望藉由大愛感恩的分享與產品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企業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發揮其所長,共同加入環保愛地球的行列,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林慧萍 台北報導
連結:
2014智慧生活產業電子書
http://www.fbblife.com.tw/ebook2014/
自家經營電器行 志業事業兩兼顧
- Article Details
台中慈濟志工卓信宏,開電器行做生意,他時常開自家貨車,一邊送貨,一邊回收環保,有時一天回收五六個點以上,收環保的時間比做生意還多很多,他始終秉持上人說過的一句話,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開電器行的卓信宏,抱起大紙箱趕著送貨。裝音響,動作快,不一會兒,已經處理完畢。
慈濟志工 卓信宏 與 客戶:「裝好了喔,你進去看一下,我要趕去做環保,謝謝,有問題再打給我,感恩。」
忙得像陀螺轉,把送貨的車拿來當環保車,他利用工作每個空檔,在社區回收環保。
鄭小姐:「滿熱心滿負責任的。」
慈濟志工 卓信宏:「上人說,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機動性高,把握分秒做慈濟,付出的時間,比做電器生意還多很多。
慈濟志工 卓信宏:「付出無所求,做這個有另外一種喜悅,做自己工作反而會比較煩一點,做慈濟勤務反而會比較輕鬆,有時候會放空一下。」
卓信宏太太 林贔璇:「慈濟有在做的話,欲望少的話,沒有花到什麼錢。」
太太支持,卓信宏無後顧之憂,承擔互愛隊長,哪裡有勤務就往哪裡去。
黃子玲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環保省水惜資源 疼惜大地一念心
- Article Details
南投埔里慈濟志工洪玉滿,天天精進做回收,一大早薰法香後,開始分類環保,清境在源頭,連塑膠袋都仔細分類回收,她把環保落實在生活裡,節省水資源,用過的水拿來澆花沖馬桶,一點一滴都不浪費。
每天清晨,洪玉滿固定到埔里聯絡處薰法香。
學佛,就是力行菩薩道,做環保,是洪玉滿的首選,不但可以愛護大地,又能護持大愛台,淨化人心。
洪玉滿把埔里環保站當成家,天天在這裡「巡頭看尾」。
慈濟志工 林碧淵:「實在也不簡單,大家如果像這樣,真的環保可以做到一百分。」
環保分類仔細做,連惱人的塑膠袋都細心整理。
慈濟志工 洪玉滿:「因為裡面比較濕,我們通常都會反面,反面一下就放在這裡。」
清淨在源頭,洪玉滿做環保也有自己的想法。
慈濟志工 洪玉滿:「自己享受的,其實善後都要自己處理,這樣比較恰當。」
她把環保落實在生活中,水資源,一點一滴都不浪費。
慈濟志工 洪玉滿:「洗臉的時候,可以用這個小盆子放這裡。」
用過的水再利用,拿來沖馬桶,也能用來澆花、拖地,洪玉滿做環保十七年,越做越有心得。
慈濟志工 洪玉滿:「搞不好什麼時候我們不能動了,為什麼不要用有用的雙手雙腳去做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真善美志工 施金魚 張秋菊 南投報導
Read more屏東萬丹潘順良 扭轉人生心觀點
- Article Details
這位 住在屏東萬丹的潘順良,人生下半場 竟然扭轉了自己的刻板成見!原來過去 他只要一聽到慈濟 就非常反感 卻因為親弟弟 邀請他一同作環保 完全改觀。
環保志工 潘順良:「師兄,早安。你家振邦(妹婿)第一個來。真的嗎?(平常都幾點起床來做環保?)
做環保,大概五點我就起床了,準備一下,差不多來到(環保站),大約快六點,以前沒有我這輛小貨車,大貨車來載環保,這種小巷子,相當不好進出。
這是什麼,這是鐵,鐵就另外放,對不對?有一次我無法來做環保,電話打不通(找不到人),我沒有來,結果他們多做了兩個小時。菩薩,早安,阿彌陀佛。(這一輛車載滿了,現在要怎麼辦?)現在要回環保站,卸下(東西)再出來,好了嗎?(好,OK,好了。)還有幾個點?五六個。(還有五六個點,所以每次都先出去載一趟,回來再出去?) 對,有時候要載三次。潘師兄,要出發了。
今天會來加入這個環保,就是上人說,有車的人就出車,垃圾不落地,所以我就有這機會來開回收車,做環保,腦筋不會亂想,因為在那邊分類,想怎樣分,就沒時間生病,生病就不會找上門,加上流汗,回家之後,感覺相當輕鬆,有時間你也來參加(環保)。這是三兒子的媳婦,這是我的妹婿,這是我三兒子,這是我叔叔,對,叔叔。這是我妹妹,這是我的孫子,我的孫子,這兩個是兄弟,這個是我的二兒子,要說感恩,這是我二兒子的媳婦,太太,這是一家人,這是我弟弟,潘機利,今天沒有他,我不可能加入慈濟。過去我對慈濟相當感冒,講到慈濟我就受不了,因為他引薦我加入後,整個人完全都改變了。我有兩三甲地,都種檳榔,先前說要砍掉,我是真的很捨不得,我一分地,收割可以賣六七萬,但是沒辦法,加入慈濟了,為了大家的健康,所以就把這些檳榔樹都砍掉,我已經有年紀了,想說做一些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讓子孫們看,說阿公上了年紀,也是做環保,讓子孫看,成為好榜樣,希望他們可以對社會、環保方面也能有所貢獻。」
朱怡蓉 蕭宏澍 屏東報導
Read moreFriday, 02 January 2015
破浪而出轉迷津 人生回收覺有情
- Article Details
一位國小時當過班長,領過縣長獎的聰明小孩,因為交友不慎而染上毒癮,並走向販毒之路;之後,在監獄之中,從閱讀《了凡四訓》與《慈濟月刊》中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進而立志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大愛電視台人間渡系列「破浪而出」的真實人物─蔡天勝師兄,前來大愛感恩星期一人文週會分享轉化人生、刻骨銘心的生命故事。
「好奇心不要起,好奇心一起,就會被毒品給綁架了。」從小活潑聰明的蔡天勝師兄,因過於好奇,沒想到後來竟染毒上癮、無法自拔,最後,乾脆自己下海來販賣毒品,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1998年123自由日那一天,終於被逮、判無期徒刑入監。 蔡師兄分享:「有一次,母親不顧脊椎開過三次刀的疼痛,前來探監,在會客室時不慎摔倒,僅隔一面透明隔板的我,竟然無法攙扶母親一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勉強站起來。我問母親,身體不好為什麼還要來?母親說:來看我ㄝ心肝寶貝子啊(台語)!,媽媽的這句話讓我當場大哭,沒有勇氣再與父、母親聊下去。為什麼我會做到這樣讓父、母親如此傷心、難堪呢?」當下蔡師兄發誓︰「出獄後一定要做個好人,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後來,蔡師兄深深體會《孝經》所說的道理「人之所以會諸事不順,一切皆因不孝而起。」
假釋出獄後的 蔡天勝師兄,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參與環保分類的工作,並發大心願,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走向正途。「還來得及,因為佛經說『懺悔得清淨。』」蔡天勝分享,因為懺悔得清淨,才讓他走出毒品的控制。蔡天勝和同是更生人的林朝清,合開了一家素食餐廳,歡迎更生人來學手藝。一同前來分享的 林朝清師兄說:「我們希望,更生人出來之後,如果想學一技之長,我盡量將煮菜功夫傳授給他們,讓他們生活穩定。一個拉拔一個,團體的力量大,戒毒成功的希望就更多了。」終於在民國一百年,因大愛台將兩人故事拍攝「破浪而出」劇情片,和法務部合作,做為反毒宣導片,榮獲行政院頒發「全國反毒宣導有功人員」,並將此殊榮敬呈 證嚴上人。難行能行,因此更走遍全國各地監獄與學校,進行反毒宣導。
或許是曾經誤入歧途後,又因為慈濟善法的接引,化無用的生命轉變為有意義的人生,蔡天勝師兄於分享結束、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實驗室時,特別感動大愛感恩能將廢棄的資源再回收,透過科技再生的技術,製作成有用的物品,眞的很了不起。願一同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節能減碳、環保大地」的理念與產品,推廣到世界各地。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破浪而出轉迷津 人生回收覺有情
- Article Details
一位國小時當過班長,領過縣長獎的聰明小孩,因為交友不慎而染上毒癮,並走向販毒之路;之後,在監獄之中,從閱讀《了凡四訓》與《慈濟月刊》中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進而立志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大愛電視台人間渡系列「破浪而出」的真實人物─蔡天勝師兄,前來大愛感恩星期一人文週會分享轉化人生、刻骨銘心的生命故事。
「好奇心不要起,好奇心一起,就會被毒品給綁架了。」從小活潑聰明的蔡天勝師兄,因過於好奇,沒想到後來竟染毒上癮、無法自拔,最後,乾脆自己下海來販賣毒品,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1998年123自由日那一天,終於被逮、判無期徒刑入監。 蔡師兄分享:「有一次,母親不顧脊椎開過三次刀的疼痛,前來探監,在會客室時不慎摔倒,僅隔一面透明隔板的我,竟然無法攙扶母親一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勉強站起來。我問母親,身體不好為什麼還要來?母親說:來看我ㄝ心肝寶貝子啊(台語)!,媽媽的這句話讓我當場大哭,沒有勇氣再與父、母親聊下去。為什麼我會做到這樣讓父、母親如此傷心、難堪呢?」當下蔡師兄發誓︰「出獄後一定要做個好人,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後來,蔡師兄深深體會《孝經》所說的道理「人之所以會諸事不順,一切皆因不孝而起。」
假釋出獄後的 蔡天勝師兄,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參與環保分類的工作,並發大心願,接引有心悔改的更生人走向正途。「還來得及,因為佛經說『懺悔得清淨。』」蔡天勝分享,因為懺悔得清淨,才讓他走出毒品的控制。蔡天勝和同是更生人的林朝清,合開了一家素食餐廳,歡迎更生人來學手藝。一同前來分享的 林朝清師兄說:「我們希望,更生人出來之後,如果想學一技之長,我盡量將煮菜功夫傳授給他們,讓他們生活穩定。一個拉拔一個,團體的力量大,戒毒成功的希望就更多了。」終於在民國一百年,因大愛台將兩人故事拍攝「破浪而出」劇情片,和法務部合作,做為反毒宣導片,榮獲行政院頒發「全國反毒宣導有功人員」,並將此殊榮敬呈 證嚴上人。難行能行,因此更走遍全國各地監獄與學校,進行反毒宣導。
或許是曾經誤入歧途後,又因為慈濟善法的接引,化無用的生命轉變為有意義的人生,蔡天勝師兄於分享結束、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實驗室時,特別感動大愛感恩能將廢棄的資源再回收,透過科技再生的技術,製作成有用的物品,眞的很了不起。願一同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節能減碳、環保大地」的理念與產品,推廣到世界各地。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認識清淨在源頭 親子智慧齊增長
- Article Details
台南大愛幼兒園利用假日舉辦親子環保活動,不但親子一同製作環保花器,學習分類,還透過戲劇及帶動唱,向家長們宣導清淨在源頭。
做環保,落實回收還不夠,台南大愛幼兒園假日不空過,親子一起學習清淨在源頭。
地球要清淨,首先從減少欲望來做起,透過帶動唱,親子明白不用少用勤回收,還要減少回收物的二次污染。
台南大愛幼兒園學生 黃捷函:「就洗一洗,然後才拿去丟,才不會生螞蟻進去,師姑師伯會很累。」
台南大愛幼兒園園長 劉紹鈴:「最重要呢,是要在家裡做好回收的分類。」
這一堂假日環保課,有分類的體驗,還有環保DIY,花花巧思就能讓地球更美好,家長們收穫豐富。
家長 楊錦治:「以前不太注意的,現在都會分類做好。」
家長 賴國慶:「為大地盡一些自己的力量,覺得這樣子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從源頭、從自己做起,減輕地球的負擔,就能改變環境,讓世世代代都能擁有清淨的地球。
真善美志工 龔淑婷 陳和昇 台南報導
Read moreThursday, 01 January 2015
生命考驗一樁樁 恐慌症囚禁身心
- Article Details
台中市六十九歲的的慈濟志工黃金鵠,十多年前丈夫往生後,兒女的事業、健康跟婚姻,令她煩心,壓力過大導致恐慌症,所幸在兒女鼓勵下,她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黃金鵠越做越快樂,慢慢的終於揮別恐慌躁鬱的陰影。
一早騎機車來到松竹環保站,黃金鵠虔誠禮佛之後,戴上口罩、穿起圍裙,開始整理回收物。
黃金鵠今年六十九歲,十八年前,丈夫因病往生,五個子女中,有人生意失敗,背負債務,有人腳摔斷,有人離婚,黃金鵠壓力過大,罹患恐慌症。
慈濟志工 黃金鵠:「醫生也說恐慌症最難過, 會喘不過氣 全身癱軟。」
黃金鵠的兒子:「她就是後來去做環保之後,身體才慢慢好起來, 不然之前都沒辦法動, 連摩托車也不敢騎, 煮飯也都沒辦法。」
黃金鵠說,因為常搭計程車去看病,司機勸她要走出來,她當時不懂,現在總算能體會。
慈濟志工 黃金鵠:「要走出來哪裡, 要走出來做慈濟啦,走出來慈濟 做環保啦。」
分類工作中,把垃圾撿出來丟棄,就像一次次把內心深處的苦悶拉扯出來拋掉,做環保讓黃金鵠揮別恐慌躁鬱,重新擁抱生命的快樂。
真善美志工台中綜合報導
Read more社會企業行動交流 大愛感恩社企亮眼
- Article Details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代表了希望。如何讓青年無限的『創意與動能』有實踐發揮的空間、還能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引導民間企業資源投入,促進社會大眾、公私部門對社會企業相關議題的瞭解,正是這一場「社會企業廣宣交流會」的活動宗旨。台大社會系教授、馮燕政務委員在開場致詞時表示:「2014年為台灣社會企業元年。」我國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之建平台、籌資金、倡育成及調法規等四大策略,是為了建構一個讓社會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馮燕政務委員以成立6週年、堪稱台灣社會企業典範之大愛感恩科技為例,希望藉著這些成功社會企業先驅經驗分享,激發出更多的社企明日之星。
活動上午場次安排三位社企實務專家,包含「活水社企開發」陳一強總經理、「國創會」蔡適陽秘書長、「萬泰銀行」魏寶生董事長,就台灣社會企業現況發展、未來挑戰及永續發展方向等進行專題演講。下午活動,邀請8家社企型公司進行營運模式分享,包含:● 為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成為打造美好世界的行動引擎,所成立之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的「社企流」。
● 工研院衍生成立的第一個社會企業、把座標定位技術運用到防災救災模式的「究心公益」。
● 與各大企業互惠合作、協助偏鄉地區生活物資運輸的「鄰鄉良食」。
● 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由藥師發起,提供高齡、行動不便者藥物專送服務的「iHealth」。
● 透過文化觀光及生態導覽,解決部落地方產業弱化、青壯人口外流、隔代教養及酗酒陋習問題的「塔堡農產品企業社」。
● 藉由募資提供待用課程平台的方式,邀請各領域師資以客製化教育課程,改善台灣學習環境的「你知我知好學網uknowiknow」。
● 打造小農募資平台,改善生產者與消費者資訊落差的「我的開心農場」。
● 透過APP及無障礙空間認證,同時轉換身障者於社會體系勞動價值的「众社會企業」。
最後,為了讓與會者了解企業資源如何投入社會企業,進而成為永續發展的動力,及創造社企與各界企業人士媒合的機會,由四組社會企業分享與企業成功媒合經驗,包含「鄰鄉良食」與中強光電、「社企流」、「究心公益」與亞信電子,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核心價值與經營成功之道。在安侯建業 (KPMG) 旗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黃正忠總經理主持之下,透過互動對談與經驗分享,引發現場熱烈討論如何協助社企開拓異業市場及商機,創造社企永續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賑災毛毯,不但解決社會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這種透過商業營運而非捐贈的模式,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讓台灣的愛心成為世界的亮點,也難怪大愛感恩科技可以獲得國家磐石獎、亮點企業獎, 最近更獲得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從全球百家綠色企業中, 在全球廢棄物管理類 (waste management) 的唯一獲獎之肯定。企盼更多的人與大愛感恩一起關注與投入地球永續的問題,讓我們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社會企業行動交流 大愛感恩社企亮眼
- Article Details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代表了希望。如何讓青年無限的『創意與動能』有實踐發揮的空間、還能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引導民間企業資源投入,促進社會大眾、公私部門對社會企業相關議題的瞭解,正是這一場「社會企業廣宣交流會」的活動宗旨。台大社會系教授、馮燕政務委員在開場致詞時表示:「2014年為台灣社會企業元年。」我國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之建平台、籌資金、倡育成及調法規等四大策略,是為了建構一個讓社會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馮燕政務委員以成立6週年、堪稱台灣社會企業典範之大愛感恩科技為例,希望藉著這些成功社會企業先驅經驗分享,激發出更多的社企明日之星。
活動上午場次安排三位社企實務專家,包含「活水社企開發」陳一強總經理、「國創會」蔡適陽秘書長、「萬泰銀行」魏寶生董事長,就台灣社會企業現況發展、未來挑戰及永續發展方向等進行專題演講。下午活動,邀請8家社企型公司進行營運模式分享,包含:● 為推廣、連結並支持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成為打造美好世界的行動引擎,所成立之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的「社企流」。
● 工研院衍生成立的第一個社會企業、把座標定位技術運用到防災救災模式的「究心公益」。
● 與各大企業互惠合作、協助偏鄉地區生活物資運輸的「鄰鄉良食」。
● 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由藥師發起,提供高齡、行動不便者藥物專送服務的「iHealth」。
● 透過文化觀光及生態導覽,解決部落地方產業弱化、青壯人口外流、隔代教養及酗酒陋習問題的「塔堡農產品企業社」。
● 藉由募資提供待用課程平台的方式,邀請各領域師資以客製化教育課程,改善台灣學習環境的「你知我知好學網uknowiknow」。
● 打造小農募資平台,改善生產者與消費者資訊落差的「我的開心農場」。
● 透過APP及無障礙空間認證,同時轉換身障者於社會體系勞動價值的「众社會企業」。
最後,為了讓與會者了解企業資源如何投入社會企業,進而成為永續發展的動力,及創造社企與各界企業人士媒合的機會,由四組社會企業分享與企業成功媒合經驗,包含「鄰鄉良食」與中強光電、「社企流」、「究心公益」與亞信電子,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分享核心價值與經營成功之道。在安侯建業 (KPMG) 旗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黃正忠總經理主持之下,透過互動對談與經驗分享,引發現場熱烈討論如何協助社企開拓異業市場及商機,創造社企永續發展。
大愛感恩科技從 證嚴上人「用鼓掌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由五位實業家發起,將原先『寶特瓶千年不化、又耗用石油資源』的這個社會問題,運用科技力量,再生製造成賑災毛毯,不但解決社會問題,又延續物命、拓展良能,也匯聚眾人的愛心,化作慈悲的後盾。這種透過商業營運而非捐贈的模式,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讓台灣的愛心成為世界的亮點,也難怪大愛感恩科技可以獲得國家磐石獎、亮點企業獎, 最近更獲得 GCCA (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 從全球百家綠色企業中, 在全球廢棄物管理類 (waste management) 的唯一獲獎之肯定。企盼更多的人與大愛感恩一起關注與投入地球永續的問題,讓我們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夫唱婦隨家和樂 殷勤踏實環保路
- Article Details
]彰化員林的慈濟志工黃永宣,投入慈濟將近二十年,他的太太曾經罹患產後憂鬱症,因為壓力太大,黃永宣的脾氣變得暴躁,家庭氣氛不好,是做環保療癒心靈,他還把太太一塊帶到環保站,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了,夫妻倆在環保領域精進,家庭關係越來越融洽。
力行減碳,黃永宣騎腳踏車下班,還順道載回收物回家。沒有一刻停歇,換上藍天白雲。
慈濟志工 黃永宣:「我要去整理回收喔。(好好,記得回來吃飯。) 會啦。」
趕來社區大樓回收,一個人默默分類。
慈濟志工 黃永宣:「地球一直暖化,我們要做環保,比較不會說垃圾那麼多。」
做慈濟將近二十年,黃永宣跟法親培養好情誼,時常到會員家關心。因為慈濟,黃永宣找回和樂家庭。他的太太曾經罹患產後憂鬱,一個人要扛經濟還要照顧孩子,壓力太大,摔東西成為他發洩情緒的方法。
黃永宣的太太 蔡牟:「脾氣變比較好,我也很喜歡他做慈濟。」
黃永宣的女兒 黃湘喬:「他跟我們也變得,比較沒有距離,比較親近。」
收歛壞脾氣,家庭氣氛更融洽,他還把太太度進來慈濟。
慈濟志工 黃永宣:「我們很多師姊關心跟鼓勵,在我們環保站,笑聲很多 她就起歡喜心,就漸漸的 病情都好了。」
黃永宣的太太 蔡牟:「環保站大家有說有笑,跟那些法親,心裡變得很快樂。」
付出無所求的快樂,夫妻倆用實際行動體會。
真善美志工 卜堉慈 賴進源 彰化報導
Read more投入環保淨大地 喜悅付出淨心靈
- Article Details
參加志工培訓的唐蘭,因為受到志工感動,帶著女兒投入環保已有好幾年。八年前,她因為婚姻觸礁,罹患憂鬱症,好幾次想結束生命。對父母的牽掛、心裡內疚,讓她收回輕生念頭。一次機緣,轉到大愛電視,從戲劇見苦知福,也從靜思語轉念。唐蘭主動聯繫慈濟志工,致力推動環保教育,人生不一樣了!
半夜失眠,經常走上頂樓,想了此一生。
慈濟志工 唐蘭:「(腿)放上去,然後就有個聲音在問自己,連死都不怕的人,那你覺得死了有意義嗎,然後就把那條腿又放下來。」
八年前,婚姻觸礁,唐蘭罹患憂鬱症。
慈濟志工 唐蘭:「他(先生)是比較我行我素的一個人,然後慢慢開始,大家的性格就變成更大的差異,然後難免就會從語言當中互相去傷害,我想到說三十多年,父母也很疼愛自己,不管是親朋還是朋友,都沒有想過會說,這種事情會落在我的身上。」
現實與期待落差大,父母擔憂,讓唐蘭內心更加自責。
慈濟志工 唐蘭:「那個時候就執著於裡面去,就陷到那分感情裡面去,就是那分不甘心。」
看大愛電視,投入環保,大地清淨,心靈清淨。
慈濟志工 唐蘭:「境不轉心轉,心一轉,福就來。我當時就是聽到這一句靜思語,然後我就想說,既然這個環境,我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它,那就先改變我的心境。」
透過環保,教育女兒,付出的喜悅,生命更亮麗。
慈濟志工 唐蘭:「她可以通過環保的回收,讓她會少欲知足,她心裡就有個善的種子是說,我們的一些小小的動作,我們可以去幫助,我身邊更多的人。」
真善美志工 楊娜麗 蘇忠 陳文宗 廣東報導
Read more歲末布置迎新年 新舊融合延物命
- Article Details
慈濟新北市板橋園區,即將從元旦開始,一連五天(1/1-5),舉辦歲末祝福活動,緊鑼密鼓完成的場地布置,最大特色,就是新舊融合,延續物命(12/27-28)。
寒風細雨,雙手沒停過,慈濟新北市板橋園區,動起來,為的是元旦即將到來的歲末祝福場布。
前幾年用過的木板,再度派上用場,草皮上先放鋼架,在鋪木板,上頭搭帳棚,就能避免草皮受傷。準備高掛的喜氣紅燈籠,也是清除灰塵,重複使用。
慈濟志工 曾添城:「雖然是下著小雨,每一個師兄都將士用命,雨衣穿著還是盡量要想給它完成。」
會場主題,六度萬行,海報的無聲說法,也是重點布置之一。
慈濟志工 葉龍安:「我們在布置這個海報,今年的一大特色就是六度萬行,希望透過海報的一個無聲說法,讓會眾知道說我們平常,怎麼把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慈濟板橋園區,歲末祝福,準備迎接新的一年,嶄新的是心情,延續的是物命。
真善美志工 范永富 江文龍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站愛心農場 住宅區現一抹綠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處高價住宅區,是位在甲洞的「迪沙城市園」,有一位實業家提供一萬平方英尺的土地,做為環保站,當中還包含愛心農場。2014年八月開始,這個農場種植許多有機蔬菜,參與的志工們都感受深刻。12月7號,「迪沙城市園環保站」正式啟用。
由實業家提供,佔地一萬平方英尺的「迪沙城市園」環保站,位在甲洞高價住宅區。環保站內,這一片愛心農場,綠意盎然,種滿各種有機蔬菜,結實累累,令人垂涎欲滴。
志工:「錢買不到,自己種,看到生出來的苦瓜,看到很開心。」
平日默默付出的志工,上台分享四個多月的點點滴滴,大家除了出錢出力,也在過程中學習到不少環保知識。
志工:「我們從八月一日開始,泥機開始(動土)。」
志工:「(慈濟)教會我們做環保,一起來愛護地球,團隊們,今天我們做到了。」
慈濟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也在現場和捐土地的拿督楊盛志一起植樹。人人手拿寶特瓶,接力把水緩緩流入菩提樹,代表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志工 李秀華:「我是第一次參加這種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我是從家裡開始(做環保)。」
慈濟會員 劉金妹:「在日本13年也是參加慈濟,後來就轉去澳洲,在朋友引導下,我還是去做慈濟做環保。」
附有愛心農場的環保站成立,讓許多志工享受付出的喜悅。有機植物的栽種,希望鼓勵更多人茹素,耕耘出一顆顆愛護地球的心。
真善美志工 謝櫻鳳 黃距程 劉美賢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