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012

週二, 31 七月 2012

清淨在源頭 乾濕塑膠袋有別

南部連日豪雨,導致不少環保站所回收的塑膠袋都濕答答,不過乾淨的塑膠袋,和被淋的濕塑膠袋,價錢幾乎差了兩到三倍,為了能讓所有回收的塑膠袋全部再被利用,賣得好價錢,各地環保志工紛紛展開了清洗和塑膠袋曬乾行動,儘管每天窩在塑膠袋堆裡長達七、八小時,但他們都很甘願。

Read more

環保良藥 療治身心遠憂鬱

屏東東港環保站的環保志工陳惠華,曾經罹患憂鬱症,但一年多來,每天和一群環保志工在工作中聊天,分享心事,學會轉念,樂觀面對事情,病情漸漸好轉。為了認真做環保,還特地理光頭髮,她說,進入環保道場,真的會法喜充滿。

Read more

週一, 30 七月 2012

珍惜水資源 好習慣造就好人生

物資高漲的時代,為了省水省電,家住高雄地區的黃武權師兄,打從五年前開始,就想出了各種省水妙招,他把洗臉盆下的U型水管拔掉,所有洗手或洗貼身衣物的水,都會直接流入水管底下的水桶,這些水可以拿來沖馬桶或澆花。

Read more

做環保當復健 老嫗輕安自在

慈濟環保站有什麼吸引力,讓許多環保菩薩每天準時報到?

高雄這一位中風的李碧玉阿嬤,她會告訴大家說,到環保站就像做復健一樣,還可以結交新朋友,日子比看在家裡電視還有趣。

Read more

本拿比園遊會 環保服裝秀吸睛

加拿大本拿比市的愛德蒙區,是融合許多不同族裔的地方。市區舉辦園遊會,慈濟志工以環保為主題,一場服裝秀,讓大家看到回收的寶特瓶,可以做成各種衣物,讓大家對回收物展現的價值,大開眼界。

Read more

礁溪阿媽辭世 風範永存人間

2007年的今天,對慈濟環保歷史來說,損失一名大將,她曾是慈濟最高齡的環保志工張林蕉,她是一位醫師娘,卻不顧異樣的眼光到處撿拾回收品,最特別的是,阿嬤總是一身莊嚴的旗袍,總是把回收物堆疊的整整齊齊,像這一生清靜無染,把歲月奉獻在最有意義的地方。

走進阿嬤的房間,裡頭的擺設一如往昔,當年阿嬤所睡的醫療級病床還在,只是房間的主人,如今換成阿嬤的女兒張月娥,也就是鄰居口中的張老師,她今年也已經高齡八十五歲了。

翻著相本,阿嬤的身影歷歷在目,又將我們帶回當年,阿嬤做環保的場景。阿嬤是張林蕉,家住宜蘭礁溪,從八十八歲接觸慈濟以來,開始做環保,一直到一百零四歲往生,是慈濟最年長的環保志工。

張林蕉(2001.02.06):我都是人家蓋房子撿的,樓上三樓五樓七樓也爬上去撿。

張林蕉女兒 張月娥:最初很多人不認識,不曉得做什麼,很好奇,我媽媽就跟他說,說現在這些是慈濟要的,師父要的賣錢可以去做救濟。

張林蕉是醫師娘,她不顧左鄰右舍的眼光,在礁溪街頭撿回收。儘管年紀大,行動困難,但是她對每一個回收來的紙板,都堆放整齊,而且用心綁好。

阿嬤:我撿紙板,給人家都這樣,這邊再綁好,紙板用手折好。

甚至,她還會勸鄰居一起來做好事。

張林蕉:要做功德如果真的要做,要認真打拼,做表面好看的沒用,人,錢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如果要回去作夢,倒下江山就換別人,人如果要回去,再大的江山也帶不走,做好事比較好。

勸一個人不夠,阿嬤也會在社區的活動中,上台分享,這年她一百歲,聲音宏亮。眾人大家這樣合作,來這邊護持師父很好,大家合作,我這樣不會講話,請大家原諒,祝大家回去健康大發財,添丁。

口說好話,就連 證嚴上人行腳到宜蘭,阿嬤也一口氣說了一連串的吉祥話。

張林蕉(2003.01.01):
老菩薩,新年跟你說大賺錢,健康富貴,萬年富貴,收租吃不完,很多喔。

阿嬤天性樂觀、幽默,當慈濟志工為卡崔那風災勸募,來到阿嬤家裡的時候,也是笑聲連連。

阿嬤還會出謎語考志工;笑聲依舊,兩年後2007年四月五號,阿嬤因為年事已高身體功能衰退,在家中安然往生,享年104歲。

如今,阿嬤家裡的環保點還在,左鄰右舍也習慣把回收物拿來這裡存放,而慈濟志工也定期來回收,送到礁溪環保站,

張林蕉女兒 張月娥:大家如果不嫌棄就一直做下去,這邊也沒有做什麼,沒有利用別的,可以一直都放回收。

阿嬤的環保點,如今成為社區民眾,資源回收的場所,也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Read more

週日, 29 七月 2012

樂活環保非口號 跟著大愛感恩一起綠行動

慈濟師姊們細心的解說環保織品。由桃園統領百貨主辦,桃園縣政府環保局及大園鄉農會等單位協辦的「綠行動 台灣米食文化特展」於7月11日至7月25日在桃園統領百貨舉行。活動以「樂活環保」為主題,除了讓民眾了解與體驗台灣傳統稻作農業的產製過程外,主辦單位也精心規劃了一系列節目。大愛感恩科技非常榮幸能夠參與此次活動,除了在現場展示環保織品外,也於現場宣導節能減碳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概念。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推廣節能減碳,更是透過眾多的產品陳列,讓會眾瞭解到隨手丟棄的寶特瓶,可以經過科技處理製作美觀又實用的服飾和織品。在現場慈濟師姊們細心的解說下,會眾們無不對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理念紛紛表達支持與肯定。正所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愛感恩科技還規劃了如何正確拆解寶特瓶和踩寶特瓶分類等遊戲,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位參與會眾能夠加深資源回收的觀念。陪同父母前往購物的小朋友們也在遊戲中體驗到環保的重要性,更藉由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加深小朋友們的印象,從中學習基本環保的知識,讓環保種子在小小的心靈中發芽。

綠色生活是現今天災人禍頻傳的地球最重要的議題。大愛感恩科技長期關注環保議題,也致力於環保活動的推廣,期待在未來也能有更多綠色生活展合作的機會,能將更多正確的環保理念宣導普及於社會大眾,也期待能吸引更多民眾加入和大愛感恩科技一起努力達成「與地球共生息」志願的行列,一起展現綠行動,用行動愛地球。
一家人體驗環保樂。慈濟師姊教導小朋友們如何拆解寶特瓶。 Read more

週三, 25 七月 2012

赴美傳播環保人文之愛

大愛感恩科技清新、簡約的形象在整個展場特顯獨樹一格,吸引許多參觀者駐足。大愛感恩科技將今年訂為「海內外實體通路推廣年」,從2011年10月份開始,除了在台灣各地設立環保教育館以及在百貨公司設櫃外,也陸續到中國大陸、香港等各地參展。今年更是遠渡重洋,到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參展,為進駐歐美踏出第一步。大愛感恩科技受邀於7 月24和25日兩天,在紐約市參加以環保為訴求的「永續」紡織展,首度向美國大百貨業者和通路商展示全系的環保衣物用品,希望將愛護地球的理念深植到美國每個人心中。

邀約大愛感恩科技參與展覽因緣,為主辦單位Kingpins/Continuum在2011年10月份到台灣參加台北紡織展,看到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影片詳細介紹慈濟環保志工用雙手回收寶特瓶、將寶特瓶交由大愛感恩科技製成布料和衣物、之後將所有成品的銷售利潤用在國際賑災上,深受感動與震撼,於是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前往紐約參展。主辦單位Kingpins/Continuum在紐約的展覽已有十幾年歷史,主要以牛仔衣物為展出重點。今年第一次嘗試加入環保紡織品,抱持一份愛護地球的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一拍即合。

大愛感恩科技清新、簡約的形象在整個展場特顯獨樹一格,吸引許多參觀者駐足。對於志工用雙手做環保、再以環保用品銷售所得挹注公益的經營理念深表感動。日本業者Katsu New York主管河崎克彥和美國紡織化學家與印染專家協會專欄編輯葛蘭納對大愛科技的產品很有興趣,聽了相關介紹之後深有感觸也非常贊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展場展示的綠白淨心產品,為整個展場注入一股清流。

現場攤位展示多元化的環保織品,從休閒系列、上班族系列到高雅的中國風系列等,不論如何求新求變,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之初所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理念始終如一。大愛感恩科技期許當人人心中的「掘井人」,不分種族不分國界,共同愛護我們的地球。希望藉由這次的展出,能將環保種子種植在每位觀展民眾心中。

文:周芳苑

Read more

台資企業綠化 親子環保共學

江蘇昆山的慈濟環保站,除了每天都有志工做資源回收分類,每個月也有一次的親子環保日。這天(7/8)來自昆山富士康、仁寶、富港三家台資企業的員工帶著家人,一起到環保站投入環保活動。大熱天,大家做得滿身大汗,心靈卻感覺幸福滿滿。

Read more

年用180億塑袋 回收1成

基隆志工黃明麗從2011年即在自家進行塑膠袋回收,2012年2月更將其經驗推廣至基隆靜思堂園區工地,成效良好。(攝影者:林靜如,地點:黃明麗家,日期:2012/04/10)根據環保署統計,全臺灣每年使用的塑膠袋約一百八十億個,平均每人每天約使用二個塑膠袋,其中僅有不到一成被回收,其餘都被丟進垃圾筒。因為塑膠袋的廉價及方便性,讓臺灣漸漸地成為「塑膠袋王國」。

慈濟基隆園區於2012年2月復工,慈濟志工黃明麗也開始推動工地環保,回收工地所使用的塑膠袋,帶動志工們進行塑膠袋的清洗、回收,除了為園區內所規畫的環保教育站,奠定良好的基礎,園區內四處吊掛之塑膠袋,亦成為社區宣導塑膠袋回收的最好教材。

彎腰做環保 挺身說環保

「您看印尼的小孩,在垃圾海裡面游泳玩耍。」也是工地常駐真善美志工的黃明麗,指著海報上的一張照片感慨地說:「因為塑膠袋的濫用,不僅造成海洋的污染,塑膠袋燃燒所產生二氧化碳及戴奧辛,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影響下一代健康;如果埋在地底下,其不易分解的特性,更會阻塞水管,並衝擊環境生態。」

塑膠袋對環境的危害如此巨大,加上看到證嚴上人不斷地呼籲「節能減碳愛地球」,做環保已經二十餘年的黃明麗開始思考,「我還能為地球做什麼?」於是在2011年元旦,她即邀集當區的環保志工,前往內湖環保教育站學習如何回收塑膠袋,從此之後她就在自家進行回收塑膠袋的工作。志工們將塑膠袋上沾有油漬的部分剪掉,以利塑膠袋回收。(攝影者:黃明麗,地點:基隆園區工地,日期:2012/03/30)

2011年,當慈濟環保已經落實二十年,上人進一步推動環保精質化,黃明麗更在今年(2012年)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訓課程,期許自己除了彎腰做環保,還要挺身說環保,為「減碳愛地球」盡一分心力,並提升自我環保資糧之慧命。

以身示教 推動工地環保成效佳

看到工地所使用的水泥下鋪著塑膠袋,又有大自然的雨水及自來水可利用,黃明麗心想:「園區工地製造的垃圾,應該要以身作則做回收。」當她將想法告訴同期參加環境教育師資培訓課程的志工林靜如時,二人都認為應把握因緣,期許透過園區塑膠袋回收及宣導,進而落實到基隆區的各環保點。

推動之初,林靜如只要一結束大愛媽媽學校晨間活動,都會到工地協助黃明麗清洗塑膠袋,雖然成效有限,但她們堅信「做就對了!」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她們透過環保合心幹部謝淑真協助推動,由輪值工地生活組的志工協助清洗、曬乾,再由黃明麗拿回家分類,最後請志工高德方以卡車載送至內湖環保站回收。

推動塑膠袋回收至今,因為志工們的充分配合,除了以身示教,帶動工地菩薩主動收集塑膠袋外,至今已運送了二卡車的塑膠袋到內湖環保教育站進行回收。黃明麗高興地說:「內湖的環保幹事曾讚歎基隆區的塑膠袋洗得最乾淨!」

少用、拒用塑膠袋 生活更美好
志工吳淑芬(右)表示,塑膠袋是百年不壞之物,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很大,以後會盡可能少用或是回收再利用。(攝影者:黃明麗,地點:基隆園區工地,日期:2012/06/01)清洗塑膠袋約四個月的志工王淑雲,很熟練的說明塑膠袋清洗的步驟,她說:「塑膠袋要洗到沒有污漬,再拿去曬乾,如果無法清洗乾淨,就要剪掉才能曬乾。」看她專心地清洗塑膠袋,在清洗過程中被水濺濕了衣服和鞋子,問她:「有沒有關係?」,她直說:「為地球盡一分心力,沒關係!」

志工吳淑芬在園區大概清洗過三、四次塑膠袋。她表示,看著施工中的園區,吊掛著許多清洗過的塑膠袋,知道每天都有人在為地球盡一分心力,大家秉持上人「對的事,做就對了」,讓她很感動。

看著自己把沾到水泥及柏油的塑膠袋刷洗乾淨,吳淑芬感到很開心,因為自己也能為地球盡一點心力。塑膠袋是百年不壞之物,和志工們一起清洗、回收塑膠袋後,讓她了解塑膠袋回收的難度,以及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因此以後會盡可能少用或是回收再利用,不敢再像以往那樣隨意的使用與丟棄塑膠袋了。

黃明麗說:「清淨在源頭,塑膠袋回收再利用,還是有塑膠袋;節能減碳,守護地球,為下一代留一個乾淨的淨土,塑膠袋應該要少用、甚至不用。」【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能情 基隆報導2012/06/02)

Read more

凜冽冬日寒刺骨 毛毯暖伶仃

南半球進入了冬天,在賴索托,慈濟志工冒著三度低溫、時而下小雪、時而下細雨的寒冬,發放食物與毛毯。志工到首都馬賽魯為照顧戶,一戶戶送上物資(6/9);也到雷迪布蘭的老人之家送毛毯(7/14),志工在寒冬中,為長輩們披上毛毯,溫暖人心!

Read more

50國選手前進倫敦 碳足跡爆大量

再過九天,倫敦奧運就要展開,這次奧運號稱最環保,但是,光是選手從最近的西歐國家,搭飛機到倫敦,至少會產生70公斤的碳,需要一棵大樹,用七年來吸收。

(荷蘭選手 葛斯特: 感覺真棒,好期待這場奧運。)

2012年倫敦奧運,50國運動好手齊聚ㄧ堂,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外乎就是飛機。不過,光是從鄰近的荷蘭搭飛機到倫敦,就會產生81公斤的碳足跡。從南半球澳洲到英國,來回產生的碳足跡更是多達3千公斤。相當於一棵樹,要花3百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為期17天的奧運,預計會有兩百萬人造訪倫敦,除了飛機之外,到了英國本地,更少不了汽車、公車作為代步工具。

光是在倫敦傳遞奧運聖火,就出動47輛隨行大小客車,碳排放量多達22萬公斤。相當於兩千多棵樹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面對交通上天文數字的碳排放量,倫敦市除了將實施交通管制、鼓勵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之外,許多硬體設備,還能永續利用。

8座場館,建材都將回收再利用。奧運村,比賽結束後,就會變身為永久性住宅。

(倫敦市長 強森: 倫敦跟其他舉辦過奧運的國家一樣,準備好了,甚至更好。)

綠色奧運,在英國規劃之下,蓄勢待發。

(張立 編譯)
(2012.07.18)
Read more

週二, 24 七月 2012

嚴寒冬季 一張毛毯一分情

位在南半球的巴拉圭,現在正是寒冷的冬天,白天溫度僅有攝氏五度,慈濟志工前往邦尼亞都打倥部(7/15),發放毛毯和食物,總共發放一百位獨居長者,二十七戶慈濟照顧戶,他們收到的不只是毛毯,還有一份溫暖,他們也捐出身上儘有的零錢,表達感謝。

Read more

環保日不落!英國慈青接棒

響應全球慈青環保日不落活動,(7/15)英國倫敦慈青,前往公園做環保,引起附近居民的好奇,也更進一步認識慈濟。還有在曼徹斯特,約旦慈濟人陳秋華,帶著參加奧運的跆拳道選手在此地做訓練,也特地抽空到公園做環保,一起接棒愛地球。

Read more

週一, 23 七月 2012

資源變黃金 環保科技匯愛心

在加拿大,一年一度的本拿比社區多元文化節登場(6/30),各式小吃與展示攤位,慈濟志工拿出一個回收的寶特瓶,問大家可以變成什麼,勾起了大家好奇心,志工說,可以透過製作變成衣物,環保服裝秀很吸睛,還有來自各國、不同族裔的團體表演。

Read more

週二, 17 七月 2012

環保教育大愛足跡 心靈淨化感動童心

在現場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活潑、生動的引導下,讓小朋友看得更專注。由巴菲特文教基金會與淡水婦幼協會聯合舉辦的「暑期兒童理財夏令營隊」於2012年7月11日至13日,在基金會淡水分會舉行。巴菲特文教是以關懷弱勢、照顧單親兒童的公益團體,為了讓小朋友們在暑假期間的營隊裡,有一個充實又有意義的學習內容,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前來推廣環保理念,為小朋友們上一堂節能減碳的環保課程。

教導小朋友做環保「從自身開始做起」是整個活動的目的。為了讓小朋友更清楚的瞭解環保衣物的整體製造流程,大愛感恩科技特別準備了一套DNA實品,從回收的寶特瓶、變成瓶片酯粒、再變成不同顏色的紗線、一直到可愛的動物毛毯製成品,讓小朋友們看得個個目不轉睛,見識到了環保資源回收應用,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在現場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活潑、生動的引導下,讓小朋友看得更專注,了解寶特瓶也能夠做衣服和其他織品,化無用為大用,環保理念立刻扎根於小小菩提種子的心中。

近年來氣溫不斷昇高,地球持續發燒。對於地球暖化的問題必須正視,環保議題不克容緩。大愛感恩科技秉持 證嚴法師「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結合慈濟環保志工慇勤守護大地的行動、廠商導入環保理念於生產,利用回收寶特瓶生產環保再生織品,開啟寶特瓶的再生循環,賦予新生命,不但減少地球資源的開採,也解決台灣大量塑膠資源回收的問題。大愛感恩科技以「延續物命結好緣、造福世界護大地」,為我們的下一代與社會盡一分心力,為環境注入一股清流。
「寶特瓶怎麼可能做成衣服?」透過簡報了解後,小朋友們露出驚訝的表情。小朋友們踴躍地搶答問題。 Read more

週一, 16 七月 2012

紐西蘭慈青植樹 讓大地呼吸

紐西蘭慈青考完期末考、開始放假的第一個星期,不是外出逛街看電影、或是窩在家睡覺,而是到奧克蘭北岸格林霏爾(Glenfield)一處小公園植樹。

Read more

台灣名品博覽會 靜思人文夯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台北世貿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台灣名品博覽會(7/5~7/8),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盛大舉行。慈濟的靜思人文有六個展位,不只吸引平面與電子共五家媒體的關注,教育工作者也希望能在學校推廣,兩百多人留下聯絡方式,希望未來能參與慈濟活動。

Read more

累世因緣情如手足 環保路並肩

在台南安南環保站有三位環保志工,林允住、王盈盛、陳健三互為幫手同行菩薩道。盈盛和健三在行動上都有困難,林允住就自動當起盈盛和健三的手腳,接送他們到環保站,為他們開車門、提包包,拿助行器,這讓以前在職場上有司機、有人為自己提公事包的林允住飽嚐助人的喜悅。

Read more

週五, 13 七月 2012

巴拉圭冬令發放 眾緣共成就

巴拉圭東方市慈濟志工一行九個人,原本計畫 (6/17) 到慈濟援建的第三所希望小學關懷、發放,但好事多磨,連續下大雨二星期,又遇上禮拜橋斷裂無法通過,延期三周終於成行。

Read more

週四, 12 七月 2012

環保教育大愛足跡 「津」喜呈現感動人心

遼寧貿促會的趙建國會長(左)向洪碩廷師兄(右)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大陸天津市政府合辦的第三屆「2012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於2012年7月5日至8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盛大舉行。本屆天津台灣名品博覽會,超過800家台灣企業使用2000個攤位,帶來4萬餘種台灣商品參展,展出項目包括冷鏈物流專區、綠能環保及消費電子區、文創產業區、台灣名茶區、運動休閒區、服飾及配件區、農產食品區、台灣美食區、台灣漁產品區、連鎖加盟區、地方特色產業區和台灣精品館、台灣農業精品館等。

綠色環保是本屆台灣名品博覽會的主題。此次展覽特別設立「綠能環保及消費電子區」,在綠能環保區展出台灣業者提升「效能」、「節能」的綠能產品。在環境保護上不遺餘力的大愛感恩科技也把握這次的良緣,在展覽現場除了極力推廣環保理念外,也於現場展示利用寶特瓶做出的環保織品。很多來參

觀的會眾看到寶特瓶做成的衣物都感到不可思議,關切地詢問慈濟師兄、姊生產製程。更有會眾通過當地電視台、電台和報紙等新聞報導,瞭解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原來寶特瓶可以做成那樣多的東西,真不可思議;資源變黃金,還可以助人,一定要去看看。」

把握每一次參展的好因緣,除了能將環保再生的環保織品向外無限推廣,也希望透過現場的織品和在親切的解說下,經由親身的接觸,讓與會的會眾對環保再生織品具有信心。大愛感恩科技期許成為「掘井人」的角色,鼓舞一股活泉,一同「續物命 造福慧」,延續物命結好緣、造福世界護大地。在同一展館中,台灣精品館以及台灣綠色貿易專區,都有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展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引起與會會眾極大興趣。 Read more

付出環境成本 換來低電價

中鋼淬火車上,燃燒中的焦炭攝氏近一千度高溫。圖為攝影記者林家慧在高溫中拍攝淬火車。(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吵得沸沸揚揚的電價爭議,大概是這一、兩個月來最受大家關注的新聞之一。自從1970年代爆發石油危機以來,臺灣的電價至今幾乎沒有調漲過;便宜的電價,讓大家用起來一點感覺也沒有,民眾所付出的環境成本卻很龐大。

龐大的環境成本

政府已經公布確定電價分三階段進行調整;不過,臺電發言人李鴻洲說:「兩階段調整以後,我們在亞洲地區的住宅用電還是第二低,僅次於馬來西亞;在工業用電部分,韓國比我們低一點。」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說:「我們的電價原來就偏低,即使這次調整以後,還是全世界最低價的第四名。」

其娟表示,臺灣的電價問題,敏感又複雜;但撥開它的表面,只有一個數十年未變、極其簡單的分配比例:臺灣七成以上用電,來自相對便宜的火力發電;臺灣一年的碳排放近兩億五千萬噸,其中高達百分之五十六來自火力發電。

有一項統計數字可能會讓大家吃驚:每燃燒一千公升柴油,平均會產生約二點七公噸二氧化碳;燃燒一千公噸煤,約會產生二千一百七十點二公噸二氧化碳。以燃煤為主的臺中火力發電廠,是全球最大、發電量最高的電廠,碳排放量也最高,一年就產生三千七百萬噸二氧化碳、一萬三千零七十噸硫化物,以及二萬四千零五十五噸氮氧化物;這些東西排進空氣裡,把雨水變得比醋還酸。其娟表示:「臺電在計算電價時,並沒有納入這些環境成本;換句話說,便宜的電價,其實是以我們的環境為代價。」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一些高汙染、高耗能、高風險的產業,不應該再接受這樣一個低電價、低水價、低土地成本的補貼,我們未來應該要漲的是環境成本這個部分。」

「環境」要怎麼計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開徵能源稅,把這些沒有算進去的環境成本,全都一併納入計算。

工業大戶改變用電方式中鋼二十四小時運轉的能源調度工場,負責控管所有廠房的用電與蒸汽量,統籌分配能源。(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

其娟採訪高雄臨海工業區的中鋼,它是全臺灣最耗能的產業,每年用電量高達五十億度,等於臺北市三分之二家庭的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占全臺用電一半以上,因為用量大,價錢比住宅用電更低,政府補貼金額更多,臺電虧損也愈大。通盤思考整體的能源供需,與其為了開源不停蓋電廠,不如設法讓工業大戶改變用電方式。」其娟表示,中鋼很早以前便把節能技術引進製程,現在不但可以回收廢熱出售,還能用來發電,廠區目前一半以上的用電都是自發電力。而中鋼變身的第一步,就是從煉鋼過程中消耗能最凶的煉焦爐開始。

煉焦,就是把煤炭淬煉成焦炭,作為煉鋼的燃料;在煉焦過程中產生的蒸氣回收送進鍋爐,可用來推動渦輪機,產生電力。這些回收的蒸氣不但供應中鋼使用,也賣給其他工廠。其娟表示:「回收的蒸氣年產值上看五十億,外帶超過二十億度的發電量,這是無法取代的競爭力。」

丹麥落實節能減碳,發展風能。圖為丹麥珊索島外十座海上風車。(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他山之石 可以為錯
「早在19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歐洲各國在痛定思痛之際,決心發展再生能源,盡量不依賴石油,並且落實節能減碳的理念。包括瑞典及冰島利用地熱、芬蘭利用森林廢木材回收發電、德國發展太陽能、丹麥發展風能,成果有目共賭。」其娟表示,反觀臺灣,擁有炙熱的太陽、呼嘯而過的風,自然資源不輸丹麥或德國,臺灣卻忽視了這些自然資源,一直依賴進口的石油和煤炭來發電,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當進口燃料愈來愈貴,電價上漲更是勢在必行。

低電價時代一去不回頭;現階段唯一能做的,或許是改變生產電力的方式。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經濟學家Woodrow Clark表示:「如果你不做(再生能源),臺灣就永遠無法擺脫對天然氣、石油的依賴,永遠會被核能電廠包圍,每個臺灣人都要付出代價;相信我,這樣的代價不會變低,反而會愈來愈高。」

發展再生能源須提供更多誘因

要發展再生能源,政府是否提供人民足夠的誘因是很大的關鍵。其娟採訪住在嘉義布袋鎮的麥金生,他是一位七十幾歲的退休老郵差。1991年,他第一次在自家屋頂上裝太陽能板;住家使用太陽能發電當時並不普及,在政府的部分補貼之下,他花了三十萬元裝設,算是臺灣的第一人。
然而,裝設之後麥金生才知道,要以省下的電費來回收太陽能板的成本實在很難;而且,要把電力轉給臺電還要付費。到了2009年,太陽能板降價了,加上再生能源條例通過,生產的電力可以賣給臺電,所以他又興沖沖的花了十萬裝第二組;結果,每年大約只能賺一千元左右,以投資報酬率來看根本不成比例。麥金生笑說自己像白老鼠,多年實驗下來,證明裝太陽能板不賺錢,但至少可以省下電費。1991年,麥金生在自家屋頂上裝太陽能板,算是臺灣的第一人。(照片提供:大愛電視臺新聞部)

攝影記者林家慧表示,麥金生的經驗是臺灣的太陽能產業的縮影。因為電費低,相對之下省不了什麼錢;加上成本太貴,連回本都很難。在這種情形下,對一般民眾根本不會有吸引力。所以,臺灣的再生能源發展,十幾年來幾乎在原地踏步。

高苑科技大學電子系副教授周邦彥帶其娟及家慧參觀一棟節能屋;這不是住宅,而是推廣太陽能發電和LED的展示空間。LED將是未來節能燈具的主流,但前提是大家的觀念必須改變,才有發展的利基點。

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也說:「換盞燈,改變你的心態、改變你的行為,事實上對我們的地球都有好處,也是愛護我們自己。」換個想法,從自己開始改變,很多事情也會跟著改變。

(文:吳立萍 本文摘自:大愛之友78期2012年6月)

Read more

週三, 11 七月 2012

嘖嘖稱奇 親王讚毛毯奇蹟

志工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的環保產品太陽能帽子,親王讚歎不已。(陳秋華提供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日期:2012/06/22)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緊鄰大湖公園,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接待每年超過三百多個國內外團體來參訪。除了分享新的環保概念與知識,慈濟人文精神也是導覽志工與社會大眾分享的一環。

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6月22日下午,約旦米拉德親王(Prince Mir’ed Bin Ra’ad Al-Hussein)在慈濟志工陳秋華的陪伴下,蒞臨內湖聯絡處。親王優雅從容地與每一位在場的志工寒暄,且在炎熱的氣溫中,耐心與專心地聽著志工導覽,並不時的提問與讚歎。

親王表示,非常崇敬證嚴上人的悲心與理念,也希望能將慈濟的環保模式帶回約旦。他也提出幾個疑問,是甚麼力量能讓這群環保志工風雨無阻的守在這個崗位上?慈濟各分會如何能持續地菩薩大招生?慈濟對未來又有何展望?如何能將環保的理念推廣與落實?

在陳秋華與資深慈濟志工協助下,一一的告知親王,慈濟有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在國際賑災時,本著「走在最先,做到最後」的精神,不但濟貧還要教富;在菩薩招生的環節,除了落實社區外,還有定期關懷獨老與訪貧,舉辦各類讀書會與才藝課程;每年的重要節日更會舉辦大型愛灑活動,分享各項志業的成果。

志工向親王說明,在人文與教育的部分必須下許多功夫,環保教育站的設立更具有深遠的意涵,讓每一位來訪的貴賓,清楚的明白環保是身心靈的工程,每個人都肩負著愛惜與保護環境的責任。過程中,親王對於環保志工能在炎熱與有異味的環境下仍能堅持信念,本著清淨心靈,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力的態度感動不已。

環保科技神奇 親王稱奇親王對於環保志工能在炎熱與有異味的環境下仍能堅持信念,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的態度感動不已。(陳秋華提供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日期:2012/06/22)

原本預計三十分鐘參訪內湖環保站,在親王興致盎然下,導覽志工繼續引領一行人巡禮園區。當了解為何有大愛感恩科技商品的衍生後,除了對PET瓶罐如何變身為賑災的毛毯嘖嘖稱奇外,親王也以實際的行動為環保盡一分力,購買了許多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做為給家人的禮物。

親王表示,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訪,不僅讓他受益良多,也希望大愛與環保的種子能盡快的在約旦萌芽,更期望藉由慈濟人的協助,能在約旦當地盡速展開愛灑活動與環保教育的推廣。

(文:詹蕙茱 臺北市內湖環保教育站報導 2012/06/22)
文章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Read more

分秒不空過─台中榮董聯誼會「修賢」參訪內湖環保教育園區

20120712-4.jpg來自中部地區的慈濟榮董聯誼會,於2012年7月7日一行約450人次10輛遊覽車,特地把握假日北上,前來參訪台北內湖環保教育園區與大愛電視台,此行讓榮董們在工作繁忙之餘,也能帶著家人們一起見識慈濟環保、人文之美,實際體驗慈濟的「修賢」參訪活動,亦即化休閒為「修賢」,見賢思齊,利用休假時間,分秒不空過,把握機緣共同精進學習。

當天上午台中榮董聯誼會成員們抵達內湖園區後,由北區榮董合心的慈濟志工,也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董事長黃華德親自接待,並致贈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環保餐具當作結緣紀念品。在參觀內湖園區的過程中,榮董聯誼會成員們不畏當日的炎熱高溫,個個聚精會神的聆聽志工詳細解說寶特瓶變身為毛毯的製作過程,許多榮董們對於環保與科技的結合能創造出綠色奇蹟,紛表認同讚許。而在實地觀摩了資源回收的細膩作業後,見到環保志工們用心歡喜付出,也深受慈濟志工的利他精神所感動。

當天活動,首先由北區榮董合心的慈濟志工,同時也是大愛感恩科技的董事長黃華德致歡迎辭分享,黃華德董事長表示很感恩能有機緣參與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創立,大愛感恩科技除了運用環保科技技術,讓慈濟志工用心回收的資源能延續物命,轉化為實用的生活織品,以維護地球生態,並將投資盈餘全數回饋於慈濟基金會做公益,落實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公司核心價值。

黃華德董事長表示,公司最重要的目標是希望能運用企業的力量,落實社大愛感恩科技的董事長黃華德致歡迎辭分享。會責任,將 證嚴法師二十多年前開始推動環保,鼓勵大家用「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理念廣佈於世界各地,以啟動一念善心的循環,讓更多民眾能共同響應環保,進而接引更多民眾投入環保志工行列,一起疼惜大地,為地球盡一分心力。中區和北區榮董合影。

分享活動還邀請到前交通部長蔡堆,他目前也是積極用心投入慈濟的志工,他和大家分享「把握當下、廣結善緣」的慈濟因緣路,鼓勵大家對的事做就對了,把握當下好因緣,才能再創造另外一段人生善因緣。除此,還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發起人之一,也是宏碁共同創辦人、前國碁電子董事長林家和,為大家分享他的人生故事-用感恩心造好命,林家和退休後把所有時間都奉獻在慈濟志工上,他期勉大家用感恩知足的態度面對人生,並將所學回饋於社會公益。

中午休息時,台中榮董聯誼會成員們對現場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衣物製品特別感興趣,紛紛前來展示攤位瞭解、詢問產品的環保製程,並報持歡喜心請購,之後也在滿心法喜下參訪了大愛台,圓滿結束此次的「修賢」參訪活動。

Read more

不要讓最後一滴水 變成人類的眼淚

2012年5月份臺北市「非工業用水」統計為24,191,539度,相當於24,191,539,000公升

2012年5月底台北市人口約2,661,017人 除以 24,191,539,000公升

相當於台北市市民於2012年五月份每人約用掉9,091公升的水!
平均每日用掉293公升,相當於供應非洲6人一日的用水量!
資料來源:
人口分布統計:http://w2.dbas.taipei.gov.tw/statchart/a2.htm
環保署用全國用水量統計:
http://ecolife.epa.gov.tw/Cooler/effect/Water_Area.aspx Read more

週二, 10 七月 2012

夫妻捐地拓福田 帶動環保風

在印尼雅加達的珊瑚環保站,有九十坪的超大的空間,回收量大,平均每天有十輛車,進出環保站,運送回收物。一開始地主只是想說把土地借給慈濟,後來看見地方民眾對環保的熱情,決定把土地捐出來。

Read more

實業家放下身段 默默推環保

在台中市擔任營造公司負責人的楊永信,到花蓮參加慈濟的實業家生活營後,深深體會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於是回到工作崗位後,都會到工地巡視,然後隨手撿拾瓶瓶罐罐或紙類再做分類,期許這個環保小動作,讓地球更美好。

Read more

綠能環保屋 寶特瓶打造牆面


在台南安平聯絡處,有一間用寶特瓶蓋起來環保綠能屋,牆面是一個接上一個的寶特瓶,屋頂還裝上太陽能板發電,採led燈照明,裏頭規劃好環保教育主題,就成了推廣環保的好幫手。

Read more

2012,7/11-25, 大愛感恩即將參與-綠行動.台灣米食文化特展

【活動名稱】綠行動.台灣米食文化特展
【活動時間】2012/7/11-25
【活動地點】桃園統領百貨八樓都會生活館 (桃園市中正路61號8樓)
相關心聞:樂活環保非口號 跟著大愛感恩一起綠行動 

 

Read more

週一, 09 七月 2012

大愛前進格陵蘭 見證暖化前線

位在北極圈範圍的全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因暖化海上融冰日益常見。(攝影者:大愛記者余國維)根據美國政府2010年十月份公布的「北極年度報告」(Arctic Report Card)指出,北極地區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持續暖化,衝擊區域內民眾生活及生態系統,也影響北半球人口稠密地區。他們形容北極這個「地球的冰箱」,正經歷史上紀錄的高溫,冰雪融化且冰河面積逐漸縮小。

全球氣溫最前線 冰雪快速融化中

格陵蘭(Green Land),向來被視為神祕的世界盡頭,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有台灣六十倍大,是全世界第一大島,這個超級島嶼屬於丹麥領土,但2008年透過公民投票,在2009年擁有了完整的自治權,也有自己的國旗。格陵蘭有五分之四面積落在北極圈內,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土地長年冰封在冰雪之中,中部最低的平均溫度達攝氏負四十七度,絕對最低溫更直探攝氏零下七十度,它的冰原是大自然最敏感的溫度計。由於格陵蘭氣溫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平均的兩倍,早被科學家列為氣候變遷最前線,如果它的冰原消失,可能會迫使海平面上升七公尺。今年(2010),格陵蘭的冰原面積創下了百年來新低紀錄,消融的冰化成水,可以裝滿約2600座石門水庫。

從台灣到格陵蘭,得飛越大半個地球,當飛機抵達格陵蘭冰原上空,北極圈在我們眼前,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世界。

格陵蘭,全球最大的島,這裡的冰原更是大得讓人感嘆自己的渺小。放眼窗外,一大片的雪白蒼茫,不是天上的雲,而是地上的冰。靠得越近,一道道劃破冰原的藍色裂縫,清晰得令人震驚,格陵蘭的冰原正在發出無言的抗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氣候與環境辦公室特別顧問 Matte Skarregaard Pedersen表示:「我們看到很多變化,冰正在往後退,可能是因為氣候變遷,冰川下較暖的水流造成的消融。」格陵蘭的冰原,大得讓人感嘆自己的渺小。靠得越近,一道道劃破冰原的裂縫,清晰得令人震驚。(攝影者:余國維)

凜冽的冰雪,冷得叫人直打哆嗦,但真正讓人心寒的,還是冰川的變化。當冰層上方的水順著裂縫往下流,到達岩層,摩擦力減低,會加速冰川流動和碎裂的速度,把更多的冰帶入海中,形成惡性循環。冰融後的水,就這樣順著裂縫,穿過冰原,流入海洋。

哥本哈根大學教授 冰與氣候研究中心 Darthe Dahl-Jensen(達傑森)說:「2010年冰原覆蓋量又創下了新低紀錄,這兩個(冰流量)紀錄非常接近,跟2007年沒有相差太多,但是覆蓋量更低了。」

哥本哈根大學冰學專家達傑森,率領14國科學家,經過五年,在格陵蘭鑽探出2.5公里長的堅固冰芯,取得十幾萬年前的冰核標本,分析地球在11萬5千年前歷經暖化、冰川消融的過去。

Darthe Dahl-Jensen(達傑森)說:「格陵蘭的冰大量流失,我們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陵蘭冰原的邊緣消融,因為天氣逐漸暖化,第二是因為快速流動的冰川速度加快,讓冰山流入海中,我們稱其為冰流量。冰原消融並不是從中心點開始,而是因為冰川帶出大量的冰,冰流到海裡就會融化,導致冰原消融,因為消融的量越來越大,所以格陵蘭冰原每年流失的冰越來越多。」

格陵蘭冰原估計蘊藏地球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的淡水,這座自然寶庫以每年約200立方公里的速度快速縮減,而且速度越來越快,2010年九月,消融的冰量破表,達百年之最,540立方公里的冰從這裡消失,溶化的水可以裝滿2600個石門水庫。

冰原無言,它不會說話,沒有意見,更不會爭論,一旦跨過溶點,只會默默溶化成水。無冰的世界,或許不會在明天或明年出現;但眼看氣溫上升,冰原快速消融,或許現在就是關鍵的臨界點。
(科學顧問:劉說安、Darthe Dahl-Jensen ,行政院國科會協助, 2010/10/25)

廣袤冰原漸消融 不毛之地生機疑慮

格陵蘭將近八成的土地都在北極圈內,過去冰雪覆蓋、寸草難生,如今冰原覆蓋面積縮小,眼前看起來是好處多多。南部可種植作物的區域,生長期變長了,農產量增加了,還可利用消融的冰水來發電。只是,永凍土融化,永凍土上的房子失去平衡岌岌可危,更使得格陵蘭的原住民面臨生存上的考驗。

暖化後遺症之一,有個漁夫說,他以前有十八隻狗,現在只剩八隻,他必須淘汰這些狗,因為他留著這些工作狗,沒有辦法駕雪橇去捕魚,沒有辦法捕魚,就沒有辦法餵飽這些狗。(攝影者:余國維)九月底,這裡的溫度,讓人站在海邊只會感到一絲涼意。木屋旁高低交錯的灌木花叢,草色青青一派天地靜美。越往南走,格陵蘭越是名符其實的Green Land。

格陵蘭努克居民 Maria說:「今年花期早了一個月。」

很難想像,沒有冰的格陵蘭,竟是這樣的模樣。添了暖意,植物顯得生機無限。一輩子看盡冰雪的老婦,露出大大的笑容。腳下,欣欣向榮的土地,盛開成手裡的美麗花朵。

格陵蘭氣候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 Thomas Juul-Perdersen表示:「我們看到了暖化的影響,就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我們也創下高溫紀錄,一個星期以前,我們才剛剛創下了單日最高溫紀錄。」

上升的溫度,意味著南格陵蘭約50座農場的作物能有比較長的生長期,或許可以改善完全依賴進口食物的情況。

進入北極圈,格陵蘭第三大城伊魯利薩,在這裡,對氣候變遷的憂慮,往往已經被未來的農產、通商,種種產業都會更好的深厚期望掩蓋。然而無法對抗現實的傳統,已備受挑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氣候環境特別顧問 Matte Skarregaard Pedersen:「有個漁夫告訴我說,他以前有十八隻狗,現在只剩八隻,他必須射殺這些狗,因為他留著這些狗,他們是工作狗,沒有辦法駕雪橇去捕魚,沒有辦法捕魚,就沒有辦法餵飽這些狗,這是對格陵蘭文化的真實衝擊。」
格陵蘭的海岸與冰原。(攝影者:余國維)
沒有冰的土地,再也容不下雪橇橫行,不過,這樣的衝擊,只是格陵蘭的冰山一角。

過去蓋在永凍土上的房子,全靠浮動地基;融化中的永凍土,這樣的地基,已經無法承受建築物的重量。

格陵蘭空間規劃部長 Klaus Georg Hansen:「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暴風雨,濕度會比較高,那表示我們可能必須改變建築的方式,可以抵擋更強的風。」

更高的溼度、更多的暴風雨,意味著更大的考驗與挑戰。漁港裡,染著金色頭髮的年輕漁夫,早就放棄了傳統,放棄了跟冰川博鬥,未來要迎戰的宿命,是更多變的海洋。

格陵蘭漁夫:「去年在SISIMUIT碰到非常大的風浪,我自孩提時出海捕魚以來,從來沒有碰過那麼大的浪。」

風浪,來自失去了冰的海,老漁人的傳統,被迫改變。

格陵蘭漁夫 Otto Lindenhaun:「以前在冬天無法駕船出海,因為凍結的海面無法駕船,要改駕雪橇狗捕魚,在冰上挖個洞就可以捕魚,但現在不能再用這種方法了。」

老漁夫的擔憂寫在臉上,溫度上升的海水、消失的海冰、魚種的改變、傳統的凋零,現在什麼都不一樣了。城鎮旁,高高的石堆,依舊指引著漁人回家的路。離家這條海路,或許顯得越來越開闊,但對格陵蘭來說,或許是回不了頭的不歸路。


Read more

飛毯遊街 另類歡慶145歲

志工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圍觀的民眾得知是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皆稱奇及讚歎。(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慶典活動由嘉年華揭開序幕,原本靦腆的志工們,因為群眾的熱情感染,大方地邀請民眾觸摸環保毛毯,頓時間,毛毯變了成童話故事中的「飛毯」,民眾不敢相信,資源回收物品也能變成神奇的助人物資。而今年(2012年)的活動中慈濟志工不再只是配合參與,轉變成主導規劃及貫徹環保分類的角色,近兩百位志工以虔誠的心參與佳節、守護地球,另類歡慶加拿大145歲生日。

今年的7月1日是加拿大一百四十五歲國慶日(Canada Day),7月1日在各城市都有慶祝活動。列治文市今年則在史帝夫斯頓社區,舉行第六十七屆鮭魚節慶典(Steveston Salmon Festival)。

努力獲得肯定 背動轉主動

自2010年起,列治文區志工即參與活動中之環保宣導,由於慈濟團隊的紀律及認真親和態度,得到主辦單位的高度肯定及信賴。因此,今年更邀請慈濟志工加入環保分類之規劃,也接納了許多志工所提供的建議。

從往年的配合單位,到能融入主流團體,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的角色,對分會及志工而言,莫不都是一大鼓勵。
為確實做好垃圾減量,彌補往年因大會招募的高中生義工經驗較不足,而造成垃圾分類無法掌控,今年改由慈濟志工帶著大會招募的高中生,一同承擔自上午九點至下午七點的環保宣導及後續分類。

由於所需志工人數較以往多,因此今年由列治文、本拿比及素里三區志工共同成就。上午的天氣雖飄著細雨,依然不減志工參與這一年一度盛會的熱忱。

嘉年華新體驗 毛毯變飛毯飄著細雨的天氣澆不熄志工的熱忱,夾道民眾亦不吝給志工喝采。(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

慶典活動由嘉年華揭開序幕,每年的嘉年華約有上百個不同族裔的社區團體參加。今年慈濟志工也報了名,希望藉此能更融入主流團體,讓民眾認識慈濟,並配合當天的環保宣導,同時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宣揚慈濟珍惜物命的環保人文。

志工原本帶著靦腆笑容,不好意思接近兩旁群眾,後因群眾的熱情感染,便鼓起勇氣,大方地邀請民眾觸摸環保毛毯及環保衫。而大家的稱奇反應,也讓志工展示地更加賣力。

毛毯頓時變「飛毯」,不時地「飛過來」又「飛過去」,傳給許多人觸摸、了解,為現場增添了幾分趣味,也讓志工更體會到所謂的無聲說法。會後,更有多人前往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詢問。

此外,隊伍中身著志工背心的環保志工,有親子檔也有夫妻檔,每人手拿沿街撿拾的垃圾桶及夾子,一看見路上的垃圾便撿起,不僅為群眾做了最好的示範,也獲得了許多的掌聲。

看見環保宣導 歡喜獲成效

今年環保定點共設十二個站,鑑於往年市政府街道的垃圾桶到處林立,造成主辦單位配合慈濟人建議,請求市政府將街道垃圾桶封住,並製作清楚的指示牌提醒民眾何處可回收資源。(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環保宣導及分類的困擾。於是在籌備會時,志工便建議當日要把所有街道的垃圾桶封住,並且配合高舉的指示標幟,民眾就能更清楚看到何處可丟垃圾。

列治文區志工都可明顯感覺到,今年的街道較乾淨,工作也比往年輕鬆許多。參加過三年環保宣導的慈濟志工楊水蓮表示,民眾有明顯的進步,大都懂得如何分類,也願意配合。

慈青江駿逸也分享說:「有一個小女孩來回地幫忙家人到環保定點丟垃圾,志工耐心地教導她做分類,從開始不懂,第二次來時略懂,到第三次時已可當導師教家長們如何分類耶!」

史帝夫斯頓社區環保委員安.梅特卡菲(Ann Metcalfe)女士,十多年來都得到丈夫霍爾(Howard)先生的支持,從清洗盆子、撿拾垃圾到分類等工作。今年先生霍爾更駕著垃圾收集車在會場各環保點穿梭往來。志工黃佩莊看到他一個人默默地一站一站辛苦的收集垃圾,不忍心地跟在後頭幫忙,後來更跳上垃圾收集車,做了他的助手。因主辦單位人手不足,黃佩莊師姊主動補位,跳上垃圾收集車來回各定點幫忙。(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

原本沿街撿拾是由大會招募的高中生義工負責,不在志工的工作範圍。但到活動尾聲,志工們發現地上的垃圾有明顯增加的狀況,便主動召集人手,趕快加入撿拾的行列,以求活動結束,能還給社區一個乾淨的街道。

確保垃圾減量 後續細分類

為確保能做好垃圾減量,志工們也新增後續分類工作,把會場店家和偏遠地區沒有設立環保點的垃圾,都帶到指定地點進行分類。每當垃圾收集車到來,志工好像看到寶藏一般地興奮,一擁而上,很有效率地幫忙把紙皮箱、廚餘、回收飲料瓶罐、垃圾,整理妥當後放在各大型收集箱內。

志工更把少量需再分類的垃圾倒出,細心尋找可回收的資源。雖然面對的是髒亂的垃圾,志工仍帶著歡喜心及無畏的精神,用心地一一分類。在慶典活動結束後,大家仍等待到最後一袋垃圾送至定點,確認好分類後,才互道感恩,圓滿此次活動。

在這一次活動中,雖得到民眾高度配合與讚揚,令志工得到很大的鼓舞,少數幾袋沒有確實分類的垃圾,志工不畏辛苦地撿拾出可回收物品,徹底落實資源回收。(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但仍然覺得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尤其是「清淨在源頭」的理念。

今年主辦單位有要求店家在選擇食具、食材的包裝方面能加入環保概念,少用一次性的物品。但因材料價格較貴,所以配合的店家仍然有限。明年,志工們考量著會加強此方面的溝通,期許店家能更提升環保意識。

(文:吳淑靜、黃佩莊 加拿大報導 2012/07/01) Read more

為下一代留淨土 菊島環保蔚成風

翁淑美,今年七十二歲了,十多年前,因為姪女在澎湖承擔環保幹事的工作,她也開始推著腳踏車,在社區做回收,左鄰右舍也都會刻意把資源留下來給她,僅管澎湖海風大,老人家運用她的智慧,讓回收回來的資源,不被風吹雨淋,珍惜每一份善心。

Read more

週日, 08 七月 2012

熱鬧園遊會 志工第一線宣導環保

台中市北屯區的建功國小舉辦園遊會,校方特別邀請慈濟來參加,志工在現場設置攤位,擺放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藉此養成孩子們的環保觀念。


園遊會好熱鬧,每個攤位都吸引許多人潮,其中慈濟的攤位,讓大小朋友停留最久,因為透過志工的解說,大家才知道,原來這些衣物都是寶特瓶做成的。

真善美志工邱本達 文羽楨 台中報導
(2012.07.08)

小朋友柯智皓:「寶特瓶變衣服的過程,我覺得慈濟人很神奇,我回家要把不要的寶特瓶存起來捐給慈濟。」

把垃圾變黃金,小朋友直呼好神奇,為了把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志工還特別設計闖關遊戲,讓小朋友加深環保觀念。

慈濟志工 與 小朋友:「看到髒髒寶特瓶的話,你們第一個步驟要幹嘛,要清洗,要不要用很多的水啊。」

慈濟志工紀羿秀:「最主要是讓孩子來闖關,讓孩子知道說,一個瓶子的東西,可以創造出這麼多的東西出來,也讓孩子知道說,從生活當中去惜福。」

學到了環保觀念,還要知福惜福再造福,這場園遊會,讓小朋友們都發願,要做個環保小尖兵。

真善美志工邱本達 文羽楨 台中報導
(2012.07.08)

Read more

西班牙反浪費 垃圾變身佳餚

西班牙反浪費 垃圾變身佳餚(法新社馬德里1日電) 微熱的夏夜傍晚,西班牙馬德里1座公園有場露天餐會,約30名食客共享嫩炒蔬菜和什錦沙拉,食材都是不久前從垃圾桶中撿來的,是名副其實的「垃圾」食物。

這群反浪費的環保人士不定期舉行「垃圾食物」餐敘,並開放全社區民眾參加。

餐會前夕,他們拉著購物車翻遍多家食品商店垃圾桶,尋找被丟棄但還能吃的食材。

他們第1個小時遍尋不著任何食材,但最後終於在1家蔬果行外的垃圾桶挖到寶。

他們獲得瑞士甜菜、杏仁、番茄、胡蘿蔔、香蕉、枸杞、半顆鳳梨,還有甘藍菜、花椰菜、辣椒、芹菜和小番茄,加起來有好幾公斤。

50歲的卡爾沃(Txomin Calvo)說:「收穫很不錯,大部分食材都狀況良好。」

這個反浪費餐會始於2010年,旨在減少浪費良好食物的情形。

卡爾沃說:「為了讓活動不只是抗議,我們免費把食物送給有困難的人。」

西班牙現在有1/4人口失業,2011年有21.8%國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這個活動來得正是時候。(譯者:中央社徐嘉偉)1

Read more

週六, 07 七月 2012

國中生樂做環保 不再叛逆惜資源

台北萬芳國中的十位師生,來到環保站(5/8),這群孩子平常是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不過到了環保站,都變成環保志工的得力助手。

邊剪瓶環邊吹口哨,對萬芳國中這群學生來說,讀書也許不太拿手,不過要講起作事情,那可是他們的專業。

萬芳國中老師 黃柏鈞:「雖然他們平常在學校,可能是大家頭痛的人物,但是他們在當義工的時候,其實都還蠻認真蠻可愛的,他們也有他們很善良的一面,我是希望來這邊幫忙,能讓他們知道,他們自己是有很多能力去做好事的。」

慈濟志工 和 老師:「寶特瓶可以踩,拿一些去踩吧。」

老師一聲令下,同學馬上行動,每個動作都不含糊。中場休息時,志工還特地播放印尼垃圾山的故事。

學生 王宣德:「靠那些垃圾才能過日,就覺得說貧富差距太大,能省的就盡量省,不要再浪費了。」

學生 毛聖智:「有錢人在浪費東西,窮人就在撿他們浪費的東西,要把媽媽的便當吃光,把媽媽的愛心吃光。」

來到環保站,除了學習分類,還學著看見自己的幸福。

Read more

週五, 06 七月 2012

小腦萎縮發病 翩翩青年人生變調

在台灣每十萬人,就有十三人,選擇自殺,在馬來西亞,自殺問題同樣嚴重,根據馬來西亞衛生局資料統計,一天就140個人有自殺念頭,慈濟照顧戶余國恩,就是其中一位,在29歲那年,發現和父親一樣,患有遺傳性的小腦萎縮症,第一時間,他曾想要跳樓了結生命,是對家人的不捨,讓他打消念頭,在醫院的引介下,慈濟志工積極關懷,協助他就醫,帶他做環保,還幫他在家中裝設大愛台,原本黑暗的人生,有了色彩。

Read more

嘖嘖稱奇 親王讚毛毯奇蹟

志工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的環保產品太陽能帽子,親王讚歎不已。(陳秋華提供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日期:2012/06/22)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緊鄰大湖公園,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接待每年超過三百多個國內外團體來參訪。除了分享新的環保概念與知識,慈濟人文精神也是導覽志工與社會大眾分享的一環。

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6月22日下午,約旦米拉德親王(Prince Mir’ed Bin Ra’ad Al-Hussein)在慈濟志工陳秋華的陪伴下,蒞臨內湖聯絡處。親王優雅從容地與每一位在場的志工寒暄,且在炎熱的氣溫中,耐心與專心地聽著志工導覽,並不時的提問與讚歎。

親王表示,非常崇敬證嚴上人的悲心與理念,也希望能將慈濟的環保模式帶回約旦。他也提出幾個疑問,是甚麼力量能讓這群環保志工風雨無阻的守在這個崗位上?慈濟各分會如何能持續地菩薩大招生?慈濟對未來又有何展望?如何能將環保的理念推廣與落實?

在陳秋華與資深慈濟志工協助下,一一的告知親王,慈濟有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在國際賑災時,本著「走在最先,做到最後」的精神,不但濟貧還要教富;在菩薩招生的環節,除了落實社區外,還有定期關懷獨老與訪貧,舉辦各類讀書會與才藝課程;每年的重要節日更會舉辦大型愛灑活動,分享各項志業的成果。

志工向親王說明,在人文與教育的部分必須下許多功夫,環保教育站的設立更具有深遠的意涵,讓每一位來訪的貴賓,清楚的明白環保是身心靈的工程,每個人都肩負著愛惜與保護環境的責任。過程中,親王對於環保志工能在炎熱與有異味的環境下仍能堅持信念,本著清淨心靈,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力的態度感動不已。

環保科技神奇 親王稱奇親王對於環保志工能在炎熱與有異味的環境下仍能堅持信念,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的態度感動不已。(陳秋華提供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日期:2012/06/22)

原本預計三十分鐘參訪內湖環保站,在親王興致盎然下,導覽志工繼續引領一行人巡禮園區。當了解為何有大愛感恩科技商品的衍生後,除了對PET瓶罐如何變身為賑災的毛毯嘖嘖稱奇外,親王也以實際的行動為環保盡一分力,購買了許多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做為給家人的禮物。

親王表示,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訪,不僅讓他受益良多,也希望大愛與環保的種子能盡快的在約旦萌芽,更期望藉由慈濟人的協助,能在約旦當地盡速展開愛灑活動與環保教育的推廣。 Read more

週四, 05 七月 2012

掘井人

Read more

志工陪伴走過低潮 投入環保行列

因為先生的離世,留下三個孩子,遠從印尼嫁到馬來西亞的雅蒂(Nurhayati)成了單親媽媽。她一度陷入低潮,身邊沒有親人可以幫助她。在她極度無助的時候,遇到了慈濟志工,從此她結上了慈濟緣,也跟志工成了好朋友。

Read more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歌


19908月間,證嚴上人於台中舉行的一場幸福人生講座中,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提倡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利用、愛惜資源,做到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於是啟動慈濟志工環保分類、資源回收。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歌 【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詞:證嚴上人開示   曲:郭孟雍教授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延續物命結好緣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造福世間護大地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延續物命結好緣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造福世間護大地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Read more

週三, 04 七月 2012

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展覽會 綠清流繞全球讓DA.AI領潮流

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拿著寶特瓶說到:「你們做得非常好,但環保理念要讓人人知道、家庭參與,碳足跡不僅要在企業推廣,更要在社會及家庭推廣,關鍵還要將環保技術變成產業化。」第三屆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於2012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花橋中國國際採購中心展開。大愛感恩科技應邀展出寶特瓶回收後再製成的再生紡織品,希望藉由本次活動提醒人們重視節能環保,落實低碳生活,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心念愛護大地,減緩日益惡化的生態汙染,留給我們的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不管是跟在父母身邊的小朋友,或是擁有專業的上班族,與會的會眾們都對寶特瓶能成為紡織品感到訝異!在志工們展示瓶片、酯粒、環保紗,解說寶特瓶原料成分後,不少人驚覺,原來過去自己丟棄的是資源,慈濟志工們也趁機勸導少喝瓶裝水,自備環保杯,也有很多人能認同這樣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此次環保推廣,其高科技產品工藝及慈善環保理念獲得了當地政府及臺灣電電工會的極大關注。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在電電工會徐副秘書長的帶領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展區,在場的所有慈濟人都非常激動並且感到無限的自豪,由大愛感恩科技孫斌師兄為管書記認真的講解慈濟環保志業的成績及環保產品。管書記拿起環保紗做成的太陽能騎行帽仔細觀看,隨後拿起寶特瓶說到,「你們做得非常好,但環保理念要讓人人知道、家庭參與,碳足跡不僅要在企業推廣,更要在社會及家庭推廣,關鍵還要將環保技術變成產業化。」昆山台協會李寬信會長和黃健忠副會長,非常肯定大愛感恩科技的情懷及宗旨,也希望這樣一個足以為環保企業典範的公司能廣為人知。

來自台灣目前在浙江衢州工作的彭志偉,原本是要參觀電子電機產品,沒想到還有大愛感恩科技的攤位,一股來自台灣善的清流,觸動著他熟悉的感覺。他喜悅地看著摸著喜歡的產品,詳細的向慈濟師姊詢問產品情況。聽過慈濟師姊的細心解說後,彭志偉非常贊同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也當場選購一些產品表示要將這股清流一同分享給親朋好友。

秉持 上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的精神,積極推廣環保理慈濟師姊向會眾宣導一日五善的理念,講解如何將回收的寶特瓶再生循環,賦予新生命。念,廣泛傳播大愛。「大愛感恩」科技為 上人所命名,更是深感其肩上使命,自2008年12月成立至今,秉持 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以「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為核心價值觀,結合慈濟環保志工慇勤守護大地的行動,開啟回收資源的再生循環,賦予新生命,不但減少地球資源的開採、解決大量資源回收的問題。大愛感恩科技參與每次展覽的目的不是希望促銷環保產品,而是期許能夠將節能減碳深入人心,招攬更多人間菩薩才是全球慈濟人和大愛感恩科技的目標。期許經由每一次的展出,能讓更多人認同及參與環保理念。 Read more

人生七十環保樂 歡喜精進少煩惱

七十歲的黃美鳳,個性鬱悶不開朗,在看到大愛電視後,發現許多人在做環保中得到歡喜,於是主動到環保站做回收,雖然識字不多,仍積極參與讀書會,找到生活重心,拋去煩憂。

Read more

焚燒紙錢的對人體及環境之影響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提出,雖然焚燒紙錢已經成為民間行之已久的祭祀方式,但是祭拜用紙錢含有紙漿、金箔及鉛等金屬成分,燃燒紙錢會產生的空氣污染物,如下列七項:
    1.一氧化碳(CO)
    2.二氧化碳(CO2)
    3.粒狀污染物
    4.氮氧化物(NOx)
    5.酸性氣體:如HCl
    6.揮發性有機物:苯、甲苯、多環芳香烴(PAHs)等、
    7.重金屬

拜香的危害主要來自其懸浮微粒,以及燃燒產生的化學物質。拜香燃煙中含有PAHs、芳香醛及脂肪族醛,其中脂肪族醛包括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醛、甲基丙烯醛及丁醛六種,其中以甲醛含量最多。人體若吸入過高濃度的甲醛,將會引發呼吸氣管和眼睛的極度不適症狀,而且如果長久接觸也將導致濕疹或全身過敏等現象。燃燒拜香曾被認為是中國傳統住家醛類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燒香及燒紙錢的煙塵中含有燃燒不完全的碳氫化合物,人體肺臟在吸入後,容易積存在肺泡內,產生慢性的刺激,而引起白血球凝集。白血球本能的釋放出氧游離基來破壞外來物,但也同時破壞肺泡組織,引起肺泡細胞產生細胞死亡及基因突變,長時間下來可引起肺癌。這些煙塵中也含有大量因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對於人體紅血球中血紅素的親和力比氧氣還大300倍,所以會使人體產生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如嘴唇及眼眶發紫,呼吸困難等缺氧症狀。

紙錢

紙錢成份

不完全燃燒後產物 人體傷害與環境衝擊
苯、甲苯、乙苯、丁酮、巴豆醛、苯乙烯、二氯甲烷等 升高罹癌風險、皮膚與呼吸道傷害、血液與中樞神經傷害等

有機黏著劑
(黏著錫箔與紙)

甲苯 升高罹癌風險等
含碳物 一氣化碳 降低血氧濃度
燃燒所產生之煙霧 懸浮微粒 上呼吸道症狀、支氣管炎、氣喘等

 資料來源:http://www2.tzuchi.org.tw/case/2008virtue-07/html/09.htm

Read more

改賣綠標章商品 雜貨店成功轉型

台南市民林堅國、吳明雲夫婦在中西區銀同里經營雜貨店63年了,面對超商及大賣場的競爭,原本打算要關掉雜貨店,但因為雜貨店已成社區居民聚會及閒話家常的地方,儼然成為居民另種精神寄託,所以決定經營下去。現在老雜貨店也販賣環保綠色標章的商品,希望為了照顧里民而持續經營下去的雜貨店,也能為環保盡點心力。最近更通過環保綠色商店認證,成為台南市區第一家柑仔店轉型成綠色商店的老雜貨店。

購物選標章,地球更健康,傳統雜貨店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商店,綠色標章迎風搖曳,雜貨店老闆林堅國,希望邀大家一起來愛護地球。

雜貨店老闆 林堅國:「環保東西都有在推行,我們就賣一些這個保(環保標章商品),(希望大家都來愛地球。)對對對。」

雜貨店老闆娘 吳明雲:「老人比較不愛用這種,我說這比較沒有汙染啦。」

雜貨店外,老人家們排排坐,說環保話家常,這五零年代獨有的溫馨,也正是老闆把雜貨店堅持經營下去的動力。

雜貨店老闆 林堅國:「(雜貨店)要收起來,他們說,你不要收啦,我沒有地方去啊。」

雜貨店老闆娘 吳明雲:「大家都是七八十歲了,早上倒垃圾來這裏休息,坐一陣子,回去煮飯,吃一吃,看電視,看完再來,三點又出來這裏,坐到五點。」

因為這樣的特色,老雜貨店也成了里長推動環保的據點。

銀同里里長 鄭雀燕:「要買飲料一定要拿環保杯去,或是水壼,然後給他蓋一個章,集滿十個章,他如果來綠色商店買東西,就可以受到優惠。」

愛護地球不分年齡,老雜貨店凝聚了社區的情感,帶動老人家們一起為愛護地球而努力,讓老人家們的生活充滿快樂的回憶。

Read more

週二, 03 七月 2012

上班前.下班後 做環保轉換心情

福建南靖地區的慈濟志工,(6/27)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帶動社區民眾進行夜間環保活動,包括慈濟志工和社區民眾,有六十多人參加,

Read more

昆山推動減碳 大愛感恩科技分享


第三屆江蘇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四天展期在昆山花橋中國國際採購中心舉辦。大愛感恩科技參展攤位,因為布置素雅、並展現人文,讓看展的各國人士,好奇詢問,也因此,

Read more

小小尖兵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_20120704-7.jpg
◎攝影‧黃筱哲
透過身體力行,小朋友了解到環保的重要。
資源回收不再只是口號,
而是要帶回家中、確實落實在生活裏。
在慈濟臺南安南環保教育站,兩百四十多位社區幼稚園的小朋友,雙手搭著前方同學的肩膀,以小火車隊形、分三組體會環保實做。

第一站是寶特瓶分類。小朋友們站在一簍一簍的寶特瓶前,學習將瓶、蓋分離,一雙雙小手做得不亦樂乎,稚嫩的童音此起彼落:「蓋子好緊!」「瓶子裏還有飲料怎麼辦?」……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_20120704-8.jpg
大班的昱儀拿到魚罐頭,湊近鼻子聞一聞,皺著眉頭說:「臭臭的,不好聞。」
親身體會東西沒吃完、飲料沒喝完就丟棄的異味很不好聞,孩子們更加了解「清淨在源頭」的重要性,大家都說,以後要更「惜福」了。
第二站是摺報紙。一位孩子說,家中報紙看完都丟進垃圾桶。志工分享,「報紙摺齊綁好,可以回收製新紙。那以後你會怎麼處理?」孩子回答:「摺整齊,送到環保站!」
第三站資源回收分類。志工將回收物交到小朋友手中,要他們依類別放好。小朋友拿著回收物認真找同類,才發現這不是件簡單的事。
為了讓環保意識扎根,安南環保教育站經常接待大朋友、小朋友進行戶外教學或參訪,並讓訪客實地體驗做環保。
希望藉由做環保,啟動愛的循環,帶動人人惜福愛物且愛惜社區、愛護地球,讓環保站成為淨心、淨身、淨地的社區道場。
(撰文/蒲怡呈)
文字圖片來源:慈濟月刊547期 

Read more

街頭拍檔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_20120704-5.jpg
◎攝影‧黃筱哲

杞子阿嬤知道,撿「回收」就是撿「福氣」,
她以堅定心念,化苦難為行動,
帶著么兒日日上街,成為守護地球最佳拍檔。

七十五歲的黃杞子阿嬤,黝黑臉龐布滿歲月刻痕,雖然不良於行,卻沒有放棄守護大地的弘願,由小兒子推行輪椅,日日彎腰撿拾著地上的「福氣」。
回首這一生,杞子阿嬤口中吐露三個字:「好折磨!」先生菸、酒、檳榔不離身,沒有固定工作又嗜賭;阿嬤一肩挑起扶養五個兒子的重擔,還要處處聽命丈夫,不能有所違逆。
先生經常半夜到海邊電魚,回家後要求她馬上宰殺,殺完才能睡覺。杞子阿嬤不敢不從,但殺魚十幾年,一顆心始終懸掛著那些生靈。後來,妹妹告知慈濟推動環保,她想透過﹁做好事來彌補,開始大街小巷撿回收物,倉皇的心終於找到安定力量。
阿嬤知道,撿「回收」就是撿「福氣」,除了可以救地球,還可以救人;透過付出,她逐漸遠離心靈深處那股揮之不去的夢魘。
「有一次出門撿回收物被先生看到,他猛然追過來要打我,想把我丟進大水溝;我大聲呼叫『阿彌陀佛』,他突然鬆手,我趁機衝進鄰居家躲避。」還有一次先生帶著一把大木棍衝進環保站,幸好志工通風報信,阿嬤才免去一場浩劫。
這樣謾罵、追打的日子,讓她心力交瘁。二○○六年因血壓飆高引發腦中風,之後又二度中風,終至坐上輪椅。但即使中風,杞子阿嬤仍撐著不便的身軀做環保。先生終於明白,無論如何阻撓都改變不了她的心念,只好「隨她去!」
杞子牽掛環保工作,每件回收物在她心中都是珍貴的寶物,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_20120704-6.jpg因此她說動么兒國豐幫忙推輪椅。在安南區十二佃街頭,日日可見這對母子把握分秒做環保的身影,他們通力合作,成為守護地球的最佳拍檔。
儘管人生多波折,杞子阿嬤恆持一念心,環保一做就是二十年,她以堅定行動,為心靈打造淨土,也感動社區民眾,共同締造人間淨土。苦難終究過去,愛卻永不褪色。
(撰文/黃惠珠)
文字圖片來源:慈濟月刊547期

 

Read more

月光淨行式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_20120704-3.jpg
◎攝影‧黃筱哲

夜闌人靜,志工們專注於每個眼下、腳下,
「環保」意識,從自身做起;
由「一」生無量,力量才會大。

每年農曆元月十五日,臺南鹿耳門聖母廟施放元宵蜂炮和煙火,總吸引成千上萬民眾前來觀賞,周邊攤位更是多到數不清。當活動結束,會場內層層疊疊鋪滿十幾公分高的垃圾,放眼所及宛如一片垃圾海。

連續九年來,臺南慈濟人於元宵過後的清晨,集合在聖母廟協助清理環境、回收資源;今年,為了與垃圾車「競賽」,避免可回收的物資在未經分類的情況下被載走,五十多位志工頂著高懸的滿月,從晚間十一點便開始撿拾、分類資源,減輕焚化爐的負擔。

許多環保志工都是上了年紀、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_20120704-4.jpg習慣早睡早起的老菩薩,卻也不缺席,子女也來共襄盛舉;一位志工往年邀約行動不便的哥哥前往,總被取笑「頭殼壞去」,然而今年卻見哥哥跟著志工們默默彎腰做環保。

夜闌人靜,志工們專注於每個眼下、腳下,即使再髒也不錯過任何一個資源。一位攤販讚歎表示:「我們顧經濟,你們顧地球,幸好臺灣有慈濟!」

文字圖片來源:慈濟月刊547期

Read more

四草回春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_20120704-1.jpg
◎攝影‧黃筱哲

少了先生的陪伴,再也看不到那駕駛大竹筏出海的身影,
春子仍日日划著小竹筏,穿梭沿岸撿垃圾。
以身作則的典範,也帶動了子孫具體落實善心善行。
臺南四草環保志工翁春子,二十二歲經由相親嫁入漁村,婚後先生捕魚,春子學習養蚵、插蚵架補貼家用。

夫妻倆長年在海邊討生活,每每見到大量垃圾在海面上載浮載沈,總是難過。為了不讓後代子孫生活在垃圾堆,先生駕著竹筏出海捕魚時,總會隨手撿起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春子則是划著小竹筏沿岸撿拾,不論水上、岸邊都不放過。

垃圾愈撿愈多,尤其下過雨後,數量更是驚人。夫妻倆感受到環境每況愈下,深怕大海被垃圾填滿,每日更加勤奮地撿拾。

兩年多前,先生罹患肝癌過世,春子知道難過掉淚只會讓先生擔心,於是勇敢地學習坦然與接受。

雖然少了先生陪伴,再也看不到那駕駛大竹筏出海的身影,春子卻依舊每天划著小竹筏穿梭沿岸撿垃圾,因為,這是她跟先生多年的默契。

加入慈濟後,聆聽證嚴上人開示:「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讓六十八歲的春子體悟人生無常,更加把握機會付出。她不再捕魚,認真投入環保,且在家人與鄰居鼓勵下,決定克服「不識字」的障礙,參與慈濟志工培訓。

春子阿嬤以身作則的典範,如滴水漣漪般不斷擴散,子孫們感恩阿公阿嬤「以善傳家」,不僅護持阿嬤參與慈濟活動,也以具體行動將善心善行落實在家庭生活中。(撰文/蒲怡呈)

文字圖片來源:慈濟月刊547期

Read more

效法竹筒歲月 惜水如金涓滴不漏

服務於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的王慧芝,對於水資源,極度愛惜,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除了儲存各式不同的用水,像是洗衣、洗澡,洗菜等,也自製水管儲存雨水,可以說是一滴水也都不浪費。

慈濟志工 王慧芝:「水龍頭下面有個盆子,雖然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動作,可是我覺得她是點點滴滴,就像竹筒歲月一樣,點點滴滴,流下每一個可用的資源。」

別人眼中不起眼的動作,對慈濟志工王慧芝來說,可都是必要的省水妙方。走進慧芝家中,處處可見她的智慧省水「小撇步」,不管是基本的把洗米洗碗水,做二次以上的利用,還是在水龍頭裝上省水裝置,或是淨水器過濾後的水用管子接引,每滴水她都是像這樣小心翼翼的珍惜。

「哇~你連滴下來的水都不放過。」

慈濟志工 王慧芝:「當沒有水的時候一滴水就可以解渴了。」

來到她的浴室,看到的不是瓶瓶罐罐的保養品,而是大大小小用來儲水的桶子,除了洗手水要回收,就連洗澡水,她也不浪費。

慈濟志工 王慧芝:「洗完澡會有很多肥皂啊,或者是沐浴乳的那些都流到這裡來,大概這盆就會將近八分滿,就用這個來泡衣服,然後其他就倒到回收水的桶子裡。」

只因為一顆對資源疼惜的心,讓慧芝不嫌麻煩,在陽台,更是處處有愛水巧思,利用遮雨棚斜度,自製雨水回收,捨不得讓過多的雨水白白流走,她還想到了一個集水的好辦法。

慈濟志工 王慧芝:「剛開始這桶水滿了後,我得自己上來把它舀過來,常常來不及,後來找了一個就是這個,其實就這麼長的一個管子,把他鋸成兩段,然後穿進來,所以這桶水滿了,就會流到第二桶,第二桶滿了,就會流到第三桶。」

為了落實滴水不浪費,就連訪客,慧芝也會建議她們一起體驗她的省水生活,讓大家了解她的生活態度,共同疼惜地球上的點滴資源。

Read more

八旬夫婦簡約 一餐兩菜捐款行善

中市八十歲的「林蔡貝」阿嬤和先生,都是慈濟的環保志工,不過為了生活,他們在家裡,設置回收場,變賣資源維生。由於「林蔡貝」阿嬤,早年發願要捐一百萬善款,幫助貧苦家庭,圓滿榮董,從此和先生倆,長期茹素,每餐兩道菜,把省下來的錢,一點一滴存起來,二十年後的今天,累積成一百萬元善款,圓滿心願。

門前院子,成了資源回收場,「林蔡貝」和先生,一起工作,靠著變賣的錢,維持生活。

林蔡貝:「從我們吃素之後,(食物)就很簡單了,一道菜,再加點調味,比較簡單。」

一頓飯,兩道菜,三口人、素食八分飽,每天省下來的兩分,經過了二十年,累積成一百萬善款。

林蔡貝:「這是我存了二十年的錢,要捐給慈濟,幫助別人,(你發這個好願,實在很不簡單)。」

林蔡貝:「我小時候的家庭也是很貧困,想盡量節省一點,省給貧困的人用。」

有願、就有力,圓滿了榮董,「林蔡貝」和先生倆,來到慈濟環保點,做志工。

林蔡貝:「一大堆(資源物)撿起來,每件都是寶,能夠救地球很好。」

林蔡貝的先生 林志雄:「人要做好人,做善事,這是很好的事情。」

慈濟志工 陳麗卿:「他們節儉來養育孩子,孩子們都很有成就,都做老師,做主管,大家都很有成就,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

高齡八十幾,夫妻牽手行,菩提福慧之路,不怕慢,不覺晚,有心,就能圓滿。

Read more

衛生紙要純白? 再生紙≠不衛生

再生衛生紙,不但環保,價錢也平易近人,但是因為顏色偏灰,看起來不討喜,因此市場接受度不高。但專家認為,再生紙不但環保,而且百分之百衛生,台灣民眾只要能稍稍扭轉對再生紙的刻板印象,就能為自己省錢,為土地節省資源。

貨架上滿滿的衛生紙,各種品牌應有盡有,仔細一看,有環保標章的再生衛生紙,只有這一角。推行再生紙已經13年的主婦聯盟表示,民眾覺得再生紙顏色並沒有那麼純白,先入為主就認為不太乾淨。

(主婦聯盟董事長 陳曼麗:如果說我們是原木 原生的紙 其實它是由砍樹而來 樹本身的顏色就是咖啡色 甚至深咖啡色 為什麼能夠變成白色的呢 所以在上面有很多的脫色 脫墨 漂白的過程)

換句話說,原生紙漿做出來、白柔柔的衛生紙,也是加工處理後的產品。再生紙則取決於回收紙的顏色,每一批都會略有不同,衛生不但沒有問題、殺菌上更是講究。

(主婦聯盟董事長 陳曼麗:那乾燥的過程要用很高的溫度 去施加它壓力 好像我們燙衣服一樣 才能夠整燙 然後上面的溫度 可能是1000多度 所以衛生的程度是不用擔心的)

同樣110抽、12包的衛生紙,再生衛生紙還便宜10塊,主婦聯盟認為,錯誤的見解讓民眾忽略更經濟、更環保的選擇。

(主婦聯盟董事長 陳曼麗:所以我覺得 我們對於這種不是正常的迷思 反而會讓很多製作再生漿的廠商 會也想投消費者的喜好)

民眾不愛,商店就不賣,2011年是世界森林年,力挺環保愛地球,可以從用紙習慣做起。

Read more

圍巾鼓勵 地球小姐更努力

鄭春玉也一一贈送竹筒給現場的來賓,希望將這份善念落實在每個人的心中。(攝影者:許書源,地點:臺中市神岡區,日期:2012/06/23)「用寶特瓶製作的品質,質感非常細緻。」2011年厄瓜多爾地球小姐從志工手中接獲大愛感恩科技所製作的圍巾,不禁開心地說道。

6月23日,二十位慈濟志工與芽曼屋食品公司的張琪鈺小姐邀約2011年地球小姐,共同舉辦一場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活動。

推廣環保活動 提供素食餐點

芽曼屋食品公司座落於臺中市神岡區,由於慈濟志工常於社區內進行互動和愛灑,進而認識公司董事長張琪鈺小姐,這幾年來,張董事長也曾參與社區志工的培訓課程、企業家生活營以及2011年《水懺》經藏演繹。

張董事長更對於證嚴上人所推動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相當認同,礙於個人事業的發展,而無法投注更多時間參與社區活動,但對於慈濟志工在社區舉辦的愛灑茶會,她總是熱心贊助公司所製作的點心與大家結緣。

此次,因臺灣環保協會與全球環保小姐力推環保概念下,進而促成今天的環保活動及餐宴,張董事長也藉此因緣,分享上人對於吃素救地球的理念,因此所有餐點都以蔬食的方式與來賓分享。

極力推廣環保 散播善種子

除了品嚐素食餐宴之外,慈濟志工也與現場來賓分享大愛感恩科技的製成品。2011年厄瓜多爾地球小姐看到寶特瓶所製作的毛毯,感到非常好奇並不斷詢問,而慈濟志工鄭春玉趕緊把握機會,與大家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所研發的製成品。
鄭春玉還特別贈送圍巾給地球小姐,看到這麼多人一同致力於推動環保及愛護地球的工作,地球小姐也發願要更加努力做好本分,極力推廣環保理念。鄭春玉還特別贈送圍巾給地球小姐,看到這麼多人一同致力於推動環保及愛護地球的工作,地球小姐也發願要更加努力做好本分,極力推廣環保理念。(攝影者:許書源,地點:臺中市神岡區,日期:2012/06/23)

此外,現場還播放「與地球共生息」的宣導影片,慈濟志工藉此與來賓們分享上人推行「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竹筒撲滿,慈濟志工鄭春玉也同時說明「竹筒歲月」的由來,將日存五毛錢,就能幫助別人的理念與大家分享。最後,鄭春玉也一一贈送竹筒給現場的來賓,希望將這份善念落實在每個人的心中。

張董事長感恩並深度認同上人推動的每個腳步,她很高興可以和這麼多志工和環保人士,一同愛護地球、致力推動環保工作。希望這溫馨而感人的活動可以一直延續,而張董事長更鼓勵在場的每位環保種子,將今日所聞再散播給更多人,讓人人都能成為愛護地球的推手。

(文:謝榕秦 臺中報導 2012/06/23) Read more

週一, 02 七月 2012

寒冬關懷貧苦家 發放暖身心

南非現在正是冬天,即使是大白天,氣溫也只有5度C左右。為了幫助南非貧苦家庭,能夠度過寒冬,慈濟志工也開始展開冬令發放,

Read more

人間菩提-守護地球共生息


生產過剩被捨棄
資源消耗甚可惜
守護地球共生息
記錄美善做見證

Read more

「零垃圾」紀錄片 見證環保生活


在加拿大有一對夫妻,要在一年之內「零垃圾」,他們不買新的東西,塑膠袋會洗過再使用,他們一年內製造了不到五公斤的垃圾。這個計畫拍成紀錄片(片名:乾淨的垃圾桶計畫The Clean Bin Project),慈濟志工幫忙翻譯中文字幕,贊助影片後製經費。

Read more

週日, 01 七月 2012

交通船護持慈濟 子承父志

澎湖的吉貝村,觀光地區,觀光人潮多,帶來的垃圾也就相對增加。但在吉貝,沒有回收場,居民資源分類、回收的觀念就不足,許多可以回收的資源,被當作一般垃圾丟棄了。慈濟志工成立了環保點,帶動當地資源回收的觀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