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物修德 最有福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0-10-14, 週四 11:50

新興菩薩甕 同行覺有情
新興環保站位在鬧區的小巷子裡,是一個室內的環保站,僅有四十五坪,卻和其他上百坪或上千坪的環保站一樣,設有摺報紙區、分解區、分類區、寶特瓶區;不但窗明几淨,還全年無休,甚至每天有三班的環保志工輪班,環保站負責人夏賜娥師姊告訴上人:「我們這邊地方小,回收量又大,所以一定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在空間侷限的斗室之中,小小的環保站,人氣很旺盛,上人勉勵大家──屋寬不如心寬,人人都是菩薩,這個環保站就是個「菩薩甕」,志工們聽到上人傳神的形容,都開心地笑了。

幾十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閑靜地圍坐在桌子前摺報紙,摺報紙的動作快不了,因為他們是一張一張地摺,再用沈沈的木塊壓平摺痕,摺好的每一疊報紙都像用刀子切過的豆腐般平順,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定力。去年才因病開刀的環保志工陳登財師兄,出院後一個禮拜就來做環保了,現在的他精神飽滿,聲音宏亮地說:「做環保,身體舒暢,感恩上人讓我有環保可以做。」
「你們會唱慈濟的環保歌嗎?」上人問。
「會!垃圾、垃圾(台語),呣通黑白倒;垃圾、垃圾,乎人真煩咾,鄉親啊鄉親!大家鬥陣來,大家相招做環保……」環保志工們愈唱愈大聲,上人頷首微笑,感恩並稱讚每位環保志工所做的,都是淨化大地的事,環保志工支持「大愛電視台」,就是在淨化人心,若人人都「相招做環保」,一手動時,千手動,大地就會乾淨,氣候就會調順,上人期待人人從自身做起,讓全球人心淨化。
光華信願行 天地共生息
「願行──我需要每個人的力量,不能缺少任何一個人,期待眾人廣結善緣,帶動身心靈環保,在此世濁混亂時,才能去亂象致祥和。」這是光華環保教育站大門口一面巨幅海報上的內容,在陽光下,閃耀著撼動人心的力量。
上人行腳來到光華環保站時,早已有近四百位志工及會眾,排列在環保站的大樹綠蔭下,等待迎接上人;隊伍蜿蜒成長長的一列,規劃動線的志工請後方的人往前站,多排幾列,可以「近距離」親近上人,卻沒有一個人往前站,大家仍是乖乖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因為他們要把寛廣的道路,留給上人及隨師的師父們走。

一陣燃燒木頭的溫暖香氣傳來,是七十五歲的蔡金成、蔡柯梨雲夫婦,正在用回收的廢木料燒茶水,他們每天都到環保站,為志工們煮茶水,磚造的火爐旁又悶又熱,兩位老人家總是笑咪咪地添柴火、搧風;常常有學生們參訪環保站,有時蔡金成夫婦一天得煮上三十幾桶的茶水,他卻說:「不累啊!可以和那麼多人結緣,真歡喜啊!」上人稱讚這對夫婦,真是「功德無量」。
上人也為大家帶來好消息,八月發生在智利的銅礦礦坑意外,三十三位礦工受困地底,在歷經了六十九天的等待,今天(10/13)順利展開救援,由「鳳凰號」救生艙經由救生井吊掛礦工出坑;上人希望大家要時時懷著感恩心,珍惜物命,因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開採大地的資源而製成的,開採的過程,是多少人拚了生命換取來的,上人說:「回收資源,就是回歸源頭,資源回收再製成新的物品,物資就不會欠缺,就不須要再開礦了。」
志工和會眾們安靜地聆聽上人的開示,微微的秋風吹散了幾許午後的悶熱,樹葉輕輕搖著,樹下是一顆顆虔誠聞法的心;就如光華環保教育站前那幅「願行」海報上所說的,上人希望環保志工向家家戶戶宣導「清淨在源頭」,「是回收資源,不是回收垃圾」,人類生活在天蓋之下;地載之上,要用感恩心,與天地共生息。
必信好品德 無求賺歡喜
鹽埕區,高雄在地人習慣稱為「鹽埕埔」,是過往高雄在地人休閒、逛街、購物,吃喝玩樂的代名詞;隨著時光轉換,商圈東移,繁華落盡、人口外移,只剩老舊房舍,孤單訴說著往日風華。

環保站的左方,一張簡單的摺疊桌、一個磅秤,就是摺報紙區,黃秋欽師兄將報紙每十公斤綁成一疊,整整齊齊地推放著,他說:「一疊十公斤,一公斤九十元。」問他為什麼這麼費事、費工,他卻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一絲不苟,是慈濟的特色。
有環保志工用心、用愛付出,才能有乾淨的回收寶特瓶,再製成毛毯,救助世界各地的苦難人,帶來溫暖;上人說:「環保志工無所求的心,就只是『賺歡喜』。」
看著環保站內坐了許多的老人家,上人殷殷叮嚀大家要珍惜資源,不要讓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子孫,將無資源可用;全台灣有四千五百多個慈濟環保站,慈濟環保志工有六萬多人,這是台灣之寶,上人期待人人要拿出好品德,做到清淨在源頭,讓台灣的環保,成為國際典範,帶動全球人類,攜手同心做環保。
(文:張晶玫 2010/10/14)
File don't ex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