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一盞孤燈下 婆婆媽媽守護大地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0-10-16, 週六 09:04

菩薩群聚三角地 五年風雨不退
當夜幕悄悄拉上,繁忙的新竹縣湖口鄉縱貫路巷子內停著一整排的汽車,背後映著一片寂靜的菜園。銀白色的路燈下,八位慈濟環保志工戴著手套、口罩、帽子正低頭忙碌的整理收集來的瓶瓶罐罐、紙箱、電器……不需太多的言語溝通,在大家通力合作下,沒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把所有的資源回收物整理的有條不紊。
這裡是新竹縣湖口工業區旁的鳳凰社區夜間環保點。2005年新豐湖口地區的慈濟志工開始推動夜間環保,沈玉捷師姊得知消息,想到可從自家社區來推動,因此就與黃金英師姊找到了在社區巷弄內住戶停車處角落,這一小塊三角空地上,剛好有一盞路燈,便開始做起環保。
這個環保點不大,自設立以來,沒有遮風避雨的屋簷,只有一盞昏暗的路燈和幾個整理資源回收的箱子,陪伴八位志工度過了五個寒暑,不論颳風下雨,每個禮拜二晚上七點,他們就會自發地從溫暖的家中走出來,投入資源回收的行列,默默地守護這片幸福的三角地。
由於這是一個露天的環保點,每當下雨天時,志工們就必須穿著雨衣,在微暗的燈光下做資源分類。有時候路燈故障,志工還必須打著手電筒繼續工作。站長沈玉捷還記得前年農曆年前,由於負責載運回收的師兄無法前來幫忙,一晚辛苦的結果,隔天卻被環保局的回收車給載走了。
玉捷師姊回憶說:「那一晚真的好冷,大家都穿著大衣在寒風中繼續做,沒想到隔天來時發現,怎麼都不見了,真的好失落唷!但也只能用善解的心去看,反正一樣是資源回收啊!」
無常人生苦 環保是道場
五年來堅持環保志業不曾間斷的還有志工鄭秀琴。「那麼堅持做環保的原因,是抱著一顆回饋社會的心情。」原來二十三年前的一場車禍,讓秀琴的丈夫不幸半身癱瘓,一時全家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頓。幸而有鄰居親友的關懷,及家扶中心每個月八百五十元的資助,讓當時還在念小學的一雙兒女可以順利完成學業。如今兒女各有成就,家庭經濟也得到了改善。因此,為了感恩社會愛心的幫忙,在慈濟志工的介紹下,秀琴毅然投入鳳凰社區環保志工的行列。

環保志工葉怡呈,是唯一不住在這社區的人,每周二總會騎車十五分鐘來分類。已做了十多年的慈濟會員的怡呈,四年前,父親突然肚子劇痛,當天下午就往生,讓她悲痛難忍,遲遲無法接受這樣的噩耗。直到有一天,她觀賞大愛台節目「靜思晨語」,聽見證嚴上人提到人生無常,人是四大假合和合而成,她終於體悟不能再繼續難過下去,在金英師姊的接引下,怡呈走入夜間環保點,也走出悲傷。
被病痛纏繞的謝秀美,腹部曾經開過三次刀,也深受關節炎之苦,曾經有一陣子,痛到舉步維艱,但只要週二時間一到,還是忍著痛,柱著拐杖,緩步走到環保點,秀美說:「那時,雖然不能一起幫忙做,但能站在旁邊看,也很好。」
懸絲傀儡命 付出自輕安
「東西再不回收,台灣會被淹沒掉!」家住湖口工業區的謝少玲來這邊做環保已經三年了,她騎摩托車載來從公司回收的報紙、寶特瓶、廢電池……等資源,把做環保當成做運動。見著人總帶著淺淺微笑的她,反應及語調卻顯得有點緩慢。

「有在做環保,心比較能放下!」、「在這邊就像個大家庭,可以聊聊心事,師姊們也常會開導我。」少玲分享著,做環保不僅改善了睡眠,也讓她憂鬱的心結,能慢慢解開放下。經濟並不寬裕的她,上個月還拿了一個竹筒給金英師姊,表示要捐助蓋新竹靜思堂。
曾經走過生死關頭的少玲,現在學會捨得,慢慢走出憂鬱,開始勸募會員,婆婆也重新接納她。眼看孩子們再過幾年就要進入社會,除了持續做環保外,懂得珍惜現在的她,希望有朝一日能當委員:「將慈濟的法傳出去!」
晚風徐徐的吹,在資源分類告一段落後,鳳凰社區的環保志工們坐在路燈下的花圃旁閒話家常,吃著從家裡帶來分享的點心,也分享著彼此的生活或做志工的心得,相互加油打氣。因為共同守護這片大地,清淨了心地,無形中也讓彼此的心更靠近。
(文:徐育偉、王曉淇、王勝德 新竹湖口報導 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