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偶DIY 回收素材傳大愛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0-10-18, 週一 09:32

回收材料做教具 幼苗培育重細節
目前在元培技術學院與內思高工教授巧藝課程、過去也是大愛媽媽成員的羅素梅老師,今天應邀前來教導學員。從身邊俯拾可得的素材,透過巧思與創意,化腐朽為神奇,編織襪偶作為輔助的教具。
羅素梅老師說:「用布偶當教具,比較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大愛媽媽有教具,表現也比較自在,讓小朋友更容易進入靜思語所要傳達的學習效果中。」
大愛媽媽余幼梅師姊說:「有些釦子是從舊衣服剪下來的,纖維棉是從環保站回收來的,襪子是穿破淘汰來的。自己DIY做的,不是金錢能衡量,是獨一無二的,雖然不是最完美,但它注入我們的愛心,帶動小朋友學習的興趣,是我們學習編織的最大目的,也可教育孩子學會珍惜資源。」
靜思語重身教 媽媽受用先成長
大愛媽媽江美滿師姊的女兒,今年國三升高一,她參加大愛媽媽成長班後,常會藉機會用靜思語與孩子溝通,她說︰「欣慰孩子在青春期沒有走偏,學校老師也曾說過,父母身教都在我女兒身上彰顯出來,這就是無形的收穫。」手中握着一支用報紙做成的獵槍,大愛媽媽張美珠師姊分享神槍手的故事,她表示這支獵槍來自於兒子的創意;有一次上台說故事時,因求好心切,又稍微粉飾過,兒子不解的問她︰「我做的不好嗎?」當下讓她很自責。
張美珠說:「當初因完美度不夠而否定它;兒子話一出口,讓我更加珍惜我們母子間的每一次互動。」
大愛媽媽田友蘭師姊說,小孩子就像一顆樹一樣,從小就要細心灌溉,不要讓它有所偏差,她說:「靜思語是一帖淨化心靈的有機妙方;孩子心態健康,形態必然優美而端莊。」
活動接近尾聲,教聯會張綺薇老師勉勵學員,帶一年級的小朋友要特別有耐心,用心解釋、細心引導,以動作帶動孩子反思,更能強化靜思語內化的效果。帶著巧思製作的成品,大愛媽媽依序步出人文教室,幸福在她們的臉上,也映在她們的心底。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葉美瑛 新竹報導 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