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企地圖亮點 大愛社會企業典範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4-04-17, 週四 08:40

如今有一群企業家,透過創新技術獲取利潤後,再將資金投注於研發,不斷開創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藉此解決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或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
在台灣,將廢棄的寶特瓶化為終端環保產品,並賦予產品的生命力,進而建立綠色環保愛心品牌的大愛感恩科技、重生廢料做日用品的小智研發、產銷活體芽菜的綠藤生機、製作咖啡渣布料的興采實業等,都屬於這種類型的社會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著力於回收材質的研發再利用,初期運用回收寶特瓶製出各種民生日常用品。經過估算,12個寶特瓶利用紡織科技可以做成1件短袖環保大愛衫,22個寶特瓶可以變為1件嬰兒披風、42個寶特瓶能做成一個小登機箱;64個寶特瓶,就能讓災民得到一條溫暖的環保毛毯。

過去就有其他業者嘗試,但因為原料不純淨之故,製程良率不佳,最多只能做成絨毛玩具的填充物。共同創辦人 黃華德幾經思索,發現品質的關鍵在於寶特瓶是否乾淨,如果雜質過多,抽紗過程就會斷絲就無法做出紡織最高等級的長纖。因此他們整合向全國5,462個慈濟回收站收購,同時結合全省80,275位環保菩薩資源,並建立一套標準作業流程:挑出一號PET材質的飲用水寶特瓶、依顏色分類、去除瓶蓋與瓶環、壓成寶特瓶磚、交給下游業者碎為瓶片、塑化成再生聚酯粒,最後進行抽紗與紡織成終端產品。

目前公司投資及每年盈餘均回饋給慈濟,以做為海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可說是透過研發「變廢為金」的代表案例。
備註:本篇亦收錄於果力文化出版社「社企力 !社會企業」一書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李明瑩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