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企地圖亮點 大愛社會企業典範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致力推廣環保愛心品牌,同時設立研發中心,公司投資各項技術及回收物質研發,像是未來預計與產業界合作將廢棄塑膠袋經熱裂解製造成鍋爐用油、或是將回收塑料做成各式塑木材料等,未來更朝搖籃到搖籃的回收體系邁進,達到工業養分封閉循環的永續綠色產業目標,帶動產業環保綠色研發的教育意義。(攝影者: 蔡知穎)利用相同的資源,創造出不同的產品價值;或是將資源作更有效的運用,製造出友善環境的產品,都來自突破性的技術。

如今有一群企業家,透過創新技術獲取利潤後,再將資金投注於研發,不斷開創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藉此解決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或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

在台灣,將廢棄的寶特瓶化為終端環保產品,並賦予產品的生命力,進而建立綠色環保愛心品牌的大愛感恩科技、重生廢料做日用品的小智研發、產銷活體芽菜的綠藤生機、製作咖啡渣布料的興采實業等,都屬於這種類型的社會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著力於回收材質的研發再利用,初期運用回收寶特瓶製出各種民生日常用品。經過估算,12個寶特瓶利用紡織科技可以做成1件短袖環保大愛衫,22個寶特瓶可以變為1件嬰兒披風、42個寶特瓶能做成一個小登機箱;64個寶特瓶,就能讓災民得到一條溫暖的環保毛毯。

圖說: 低碳生活概念館館內也善用各項再生材質,以環保回收再生的地毯/壁毯佈置地面和牆面、用環保材質製成迎賓台吊燈燈罩及使用再生瓦楞紙材料搭建迎賓台主體,將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圖檔提供:固特室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南亞海嘯時,慈濟曾發出數以萬計的毛毯,之後 證嚴法師提出疑問:「既然聚酯纖維 (polyester) 製成的布料跟寶特瓶都是石油做的,那能不能將寶特瓶回收再製成日常紡織產品?」

過去就有其他業者嘗試,但因為原料不純淨之故,製程良率不佳,最多只能做成絨毛玩具的填充物。共同創辦人 黃華德幾經思索,發現品質的關鍵在於寶特瓶是否乾淨,如果雜質過多,抽紗過程就會斷絲就無法做出紡織最高等級的長纖。因此他們整合向全國5,462個慈濟回收站收購,同時結合全省80,275位環保菩薩資源,並建立一套標準作業流程:挑出一號PET材質的飲用水寶特瓶、依顏色分類、去除瓶蓋與瓶環、壓成寶特瓶磚、交給下游業者碎為瓶片、塑化成再生聚酯粒,最後進行抽紗與紡織成終端產品。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為一家幸福企業,日前果力出版社與「社企流」合作出刊「社企力 !社會企業」一書,此篇文章亦收錄於此書中。(圖片來源:轉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多是寶特瓶原色且以不「後染」為原則,例如綠色就是來自舒跑或雪碧,如此就能大幅減少染色帶來的可能的耗能/水及污染的問題。大愛感恩科技與時精進,貫徹企業社會責任,成立五年以來,已累積回收超過3.2億支飲用水寶特瓶製成環保再生相關織品,與原生製程相比,節約能源的效果大約等同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萬公斤,相等於種植近135萬棵 20 年大樹的效果,並節省大約180萬名台灣人每日用水量。

目前公司投資及每年盈餘均回饋給慈濟,以做為海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可說是透過研發「變廢為金」的代表案例。

備註:本篇亦收錄於果力文化出版社「社企力 !社會企業」一書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李明瑩 台北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