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無息的侵害 高密度塑膠微粒

{yoututbe}hAXzxTvWSto{/youtube}
塑膠垃圾氾濫,入侵海洋,已經不是新聞,然而在陸上的水域河川,塑膠微粒大舉入侵,成了新的危機!國外科學家發現:塑膠微粒在陸上的密度,可能比海洋更高。台灣海岸堆積了大量的保麗龍和塑膠微粒,並且隨風飄揚,被吃進或吸入人類和生物體內。今天的「塑化年代」專題,實地調查保麗龍產品、分解成塑膠微粒後,所帶來的生態危害。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台南的黃金海岸,不過沙灘並沒有像名稱這樣美麗,在我腳底下,充斥著保麗龍碎屑,滿地塑膠垃圾,養殖業的保麗龍浮球,堆得跟小山一樣高。」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你看這邊還有很多(塑膠碎屑),是很粉(狀),跟沙子一樣那個小屑屑。」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 洪東榮:「如果是很小顆的(塑膠微粒),(塑膠微粒)很可能就會吸進去,可能會到肺部去,造成一些慢性肺部的發炎。」 

台灣海岸、好像蒙上一層白霜,這些隨風飄揚的保麗龍碎屑,卻不似一朝露水,而是萬年不滅。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保麗龍根本不會分解,不會分解,就只是顆粒變小,看不到,並不是它不存在。」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 胡介申:「台南、高雄,或者是新北市某些沙灘,1平方公尺裡面,就有2000~3000片保麗龍的碎片。」 

「保麗龍」和「塑膠微粒」,會吸附「塑化劑」、「有機汙染物像殺蟲劑」、「多氯聯苯」、「電子廢棄物的阻燃劑」、「雙酚A致癌物」這些有毒物質。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孫瑋孜:「這些塑膠微粒已經小到說,這些浮游生物,它就可以把那些塑膠微粒,給吃到肚子裡面去。」 

經由食物鏈,回到人類體內。研究調查:喜歡吃海鮮的歐洲人,每人一年吃進11000顆塑膠微粒,不常吃海鮮的歐洲人,每年也會吃進1800顆塑膠微粒。台灣沒有這項研究,但學者認為,國人吃下肚的塑膠微粒,比歐洲人還多。 

潮水退去,沙灘上、是一層又一層的塑膠微粒分布線。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塑膠微粒比較輕,所以它會浮在水上。」 

塑膠微粒、飄洋過海,台灣離島、難逃一劫。 

廢棄保麗龍、進入生活圈,追根究柢: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台南市環保局廢管科長 邱瑞基:「保麗龍一旦使用之後,它其實就會附著很多的海藻,所以要回到再生體系,其實不太可行。」 

台灣的回收業者、只收PP和PE塑膠類,其他像保麗龍、PVC都不收,因此最終命運、進入焚化爐,成了空氣汙染源。 

還好近年來、化工科技進步,以往沒人要、隨地丟的保麗龍產品,逐漸被回收。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在記者背後的廢棄保麗龍,堆積如山,並且被壓縮成塊,裡面包含了手搖杯的杯子和食品的容器。」 

巨大的保麗龍磚,從輸送帶、進入粉碎機。 

保麗龍碎屑、經過人工篩選、去除非塑膠雜質,接下來、高溫處理。 

保麗龍再生公司課長 陳天正:「保麗龍碎屑,經過熱熔機溫度在200℃左右,產生來的粒子。」 

製成的保麗龍顆粒,依照品質和顏色,再製成產品。 

保麗龍再生公司董事長 莊義隆:「像這個最好(品質)PS,A料來講,做這個絕對沒有問題,湯匙,這個比較差一點的(保麗龍顆粒),顏色稍微差一點的,我們直接做碎盤,電子包裝材料的碎盤。」 

台灣有2家保麗龍再生公司,讓棄置自然界的塑膠毒害,獲得減緩。 

消基會董事長 陸雲:「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要用的人跟製造業者,要相互的配合,政府在管制上,恐怕要注重這源頭的管理。」 

清淨在源頭,避免塑毒汙染的根本方法,是減少您我對塑膠製品的依賴。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