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3 十二月 2015

2015,12/03 慈幼老師來訪

【對象】慈幼老師來訪
【時間】2015年12月3日(四) 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環保教育從小起 幼教老師來取經
20151204-1-1.jpg20151204-1-2.jpg Read more

寬柔投身做環保 了解環保很重要

圖說:校友們到內湖環保站,看到環保菩薩細心的把紙類、寶特瓶、塑膠袋等回收物做分類,校友(前排右二)也親身彎下腰來體驗,把空白的紙張放一堆、把印刷面的紙張放一堆,從中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攝影者:劉靜慧)寬柔中學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最南端的新山,是全馬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華文獨立中學,也是中國大陸及臺灣以外全世界最大型的華文中學,1913年由馬來西亞華社所創辦,在大馬當地被稱為「華人文化堡壘」。11月30日,在校友羅祖諺推薦下,趁著校友會在台灣召開的因緣,校友及在任或退休的師長代表們六十多人,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體驗做環保,以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志業。

校友羅祖諺在馬來西亞慈濟人的邀約之下,曾於2014年10參加慈濟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身受慈濟人文志業感動,此次藉著台灣寬柔校友會成立活動,想讓師長、校友幹部等人來瞭解『慈濟』、體驗環保。校友們一早,來到內湖環保站,看到環保菩薩細心的把紙類、寶特瓶、塑膠袋等回收物做分類,校友們也親身彎下腰來體驗,把空白的紙張放一堆、把印刷面的紙張放一堆,感受到做環保不分你我,都是共同為了愛護地球的一顆心。教書30多年的退休老師熊素嬌說:「『環保,很重要!』看到回收的地方,很細心的做分類,對地球貢獻很大,讓我非常的感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26年前, 證嚴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一句話,開始慈濟的環保志業, 上人鼓勵老年人可以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發揮生命的良能,守護我們的大地。(攝影者:姜郁雯)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26年前,因 證嚴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慈濟的環保志業, 上人鼓勵老年人可以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發揮生命的良能,守護我們的大地。為了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及消耗,大愛感恩科技把環保菩薩回收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織品,當科技結合環保織品,所開發出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之一的LED太陽能帽,在海燕颱風、尼泊爾地震、烏來蘇迪勒風災均發揮大用,像是醫生在看病沒有電時,把頭上帶著LED太陽能帽當作是看病的工具,來幫災民看病。

圖說:當科技結合環保織品,所開發出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之一的LED太陽能帽,像是醫生在看病沒有電時,把頭上帶著LED太陽能帽當作是看病的工具,來幫災民看病。(攝影者:姜郁雯)聽完分享之後,熊素嬌老師立即到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買了一頂LED太陽能帽,熊素嬌老師說:「看到這麼新的產品LED太陽能帽子,白天帶著帽子可以充電,到了晚上有電燈可以照路,提升了安全性,所以想買給兒子使用。」

一個人的一雙手,可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影響力有限;越多人就越多隻雙手,做的事情就越多,影響力就越大。邀約大家一起投身來做環保,共同來守護我們的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寬柔投身做環保 了解環保很重要

圖說:校友們到內湖環保站,看到環保菩薩細心的把紙類、寶特瓶、塑膠袋等回收物做分類,校友(前排右二)也親身彎下腰來體驗,把空白的紙張放一堆、把印刷面的紙張放一堆,從中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攝影者:劉靜慧)寬柔中學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最南端的新山,是全馬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華文獨立中學,也是中國大陸及臺灣以外全世界最大型的華文中學,1913年由馬來西亞華社所創辦,在大馬當地被稱為「華人文化堡壘」。11月30日,在校友羅祖諺推薦下,趁著校友會在台灣召開的因緣,校友及在任或退休的師長代表們六十多人,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體驗做環保,以及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志業。

校友羅祖諺在馬來西亞慈濟人的邀約之下,曾於2014年10參加慈濟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身受慈濟人文志業感動,此次藉著台灣寬柔校友會成立活動,想讓師長、校友幹部等人來瞭解『慈濟』、體驗環保。校友們一早,來到內湖環保站,看到環保菩薩細心的把紙類、寶特瓶、塑膠袋等回收物做分類,校友們也親身彎下腰來體驗,把空白的紙張放一堆、把印刷面的紙張放一堆,感受到做環保不分你我,都是共同為了愛護地球的一顆心。教書30多年的退休老師熊素嬌說:「『環保,很重要!』看到回收的地方,很細心的做分類,對地球貢獻很大,讓我非常的感動。」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26年前, 證嚴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一句話,開始慈濟的環保志業, 上人鼓勵老年人可以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發揮生命的良能,守護我們的大地。(攝影者:姜郁雯) 大愛感恩科技虞珊明協理分享,26年前,因 證嚴上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一句話,開始慈濟的環保志業, 上人鼓勵老年人可以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發揮生命的良能,守護我們的大地。為了減少地球資源的開發及消耗,大愛感恩科技把環保菩薩回收來的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織品,當科技結合環保織品,所開發出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之一的LED太陽能帽,在海燕颱風、尼泊爾地震、烏來蘇迪勒風災均發揮大用,像是醫生在看病沒有電時,把頭上帶著LED太陽能帽當作是看病的工具,來幫災民看病。

圖說:當科技結合環保織品,所開發出的「慈悲科技」系列產品之一的LED太陽能帽,像是醫生在看病沒有電時,把頭上帶著LED太陽能帽當作是看病的工具,來幫災民看病。(攝影者:姜郁雯)聽完分享之後,熊素嬌老師立即到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買了一頂LED太陽能帽,熊素嬌老師說:「看到這麼新的產品LED太陽能帽子,白天帶著帽子可以充電,到了晚上有電燈可以照路,提升了安全性,所以想買給兒子使用。」

一個人的一雙手,可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影響力有限;越多人就越多隻雙手,做的事情就越多,影響力就越大。邀約大家一起投身來做環保,共同來守護我們的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大愛感恩科技 姜郁雯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北京科技展 Beijing Technology Exhibition


We go to Beijing,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here the Tzu Chi Foundation held an exhibition to showcase its eco-friendly products and most importantly recruit more people to walk the Bodhisattva path. 


節目最後帶各位到中國北京,慈濟舉辦感恩科技展推廣產品,最重要是現場菩薩大招生,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校慶設站倡環保 機會教育做中學


新北市新莊區的新泰國中,今年舉辦38周年校慶運動會暨園遊會時(10/31),校方邀請慈濟志工設立環保宣導站。由於學生們在其他攤位享受完美食,手上有許多一次性的餐盒、飲料杯,慈濟志工機會教育,引導孩子們如何在「吃」這件事情上,也可以力行環保,愛護地球。 


沒有咖啡豆、卻有咖啡味。沒有柳橙檸檬、卻有果香味。 

慈濟志工不賣飲料,卻吸引年輕人靠近。 

新泰國中校慶園遊會,慈濟志工以媽媽心,教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人生極為重要的「吃」,對於環保有極大的影響。 

少肉多菜、自備環保餐具,可以節約許多地球資源,石油、樹林、水資源,都是地球的生命。 

新泰國中學生:「地球暖化,地球暖化太嚴重了,所以這個不能亂丟,而且這是不會爛的資源。」 

舉一反三,當孩子們在其它攤位享用美食之後,慈濟志工的環保宣導站,成了他們手上餐盒、飲料杯的終點站,期盼他們的下一餐,就是環保的起點。 

洪乃文 李宜靜 袁韶聆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看大愛翻轉人生 冤家變菩薩道侶


這次海外營隊當中有一對共修夫妻檔,是來自新加坡的李德福和郭仁黛,說起李德福的荒唐歲月,那真是不堪回首,他吸毒抽菸樣樣來,不照顧家庭,還動不動就對太太暴力相向,直到接觸慈濟,李德福才完全轉變,他立志要當慈濟志工,還帶著太太郭仁黛一起培訓,這對歡喜冤家,現在共同走上菩薩道。 

55歲李德福現在慈眉善目,以前的他可不是這樣。 

李德福太太 郭仁黛:「他知道我很勤勞做家務,就拿煮菜的油倒一整間,說你喜歡做,給你做,做死你,就用拳頭來打我。」 

不只抽菸喝酒,他還吸毒賭博,經常對家人拳腳相向,直到有一天,他來台旅遊時,透過大愛電視台看到證嚴上人開示。 

新加坡慈濟志工 李德福:「上人說要知道怕,不可能人家受苦,你在享受,人沒有這樣的道理。我就聽到這個師父講話,好像講中我的心。」 

李德福受到震撼,開始對慈濟產生興趣,回到新加坡之後,他去了一趟靜思堂,從此下定決心戒菸酒,做慈濟。 

新加坡慈濟志工 李德福:「以前的脾氣習氣很不好,現在才看的到,以前是看不到。」 

李德福就像變了一個人,他改掉以前的壞脾氣,還能彎腰做環保,對於以前的種種言行反省認錯。 

新加坡慈濟志工 李德福:「很懺悔,很懺悔以前這樣對她,進來慈濟才知道這個無明,以前就是無明,自己錯都不認同自己錯。」 

現在他和太太兩人都成為慈濟志工。 

李德福太太 郭仁黛:「他帶我進來,我很佩服,他是我的傳師,連我也要感恩上人,給我找到我的師兄回到這個家庭。」 

郭仁黛 與 李德福:「師姊,對不起,我愛你,感恩。」 

李雅萍 廖學信 台中報導 Read more

職志關懷膚苦難 「愛」在一起護社區

圖說:透過社區志工落實社區關懷,帶動社區活動,敦親睦鄰營造社區,不僅營造社區共識,更能互相關懷照顧,透過社區志工形式,將大愛精神、慈濟人文落實在社區,在關懷與照顧拉進彼此的距離,從每個人自家做起,照顧自己家庭,也關懷到附近鄉親,並且帶動社區,將慈濟大愛撒播社區。(慈濟全球資訊網)6月27日八仙塵爆之後,「愛」一直都在,慈濟人的關懷不間斷且持續到現在。邀請任職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同時也是慈濟志工梁益誠師兄分享「職志塵爆關懷」。

慈濟志工梁益誠平日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假日落實社區、樂於付出己力,愛心關懷不間斷,發揮良能啟慧命。在塵爆之後,家住在石門區的王同學,全身百分之三十燒燙傷,當天往上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接受治療,經過大概一個月時間,傷勢很快的穩定下來,出院在家中休養,慈濟志工也開始展開愛的陪伴。

為什麼慈濟人要主動承擔起這樣的銜接?持續關懷傷患,讓愛不堅斷。梁益誠提到:「證嚴上人希望志工社區化!」建立起區域網絡,慈濟人落實社區服務,依據當地行政區域、區域考量,編排組隊,哪一個區域由哪一組隊承擔、關懷,當社區發生災情時,可緊急聯繫、動員志工。

透過社區志工落實社區關懷,帶動社區活動,敦親睦鄰營造社區,不僅營造社區共識,更能互相關懷照顧,透過社區志工形式,將大愛精神、慈濟人文落實在社區,在關懷與照顧中拉進彼此的距離,每個人從自家做起,照顧自己家庭,也關懷到附近鄉親,並且帶動社區,將慈濟大愛撒播社區。

圖說:「愛」一直都在,慈濟人的關懷不間斷且持續到現在。梁益誠師兄,除了平日在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假日也付出己力,落實社區,愛心關懷不接斷,發揮良能啟慧命:「付出自己微薄之力幫助這次塵暴傷患及家屬。」(大愛新聞畫面)塵爆地點位於新北市,就醫多在台北市就醫,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居住在中南部的孩子,在康復之後就要回到中南部家休養,更需要有人陪伴與關懷,慈濟志工與傷患培養愛的存款,因為有那一分的感情存在,將內心的話說出來,復健之路雖然漫長且辛苦,有任何需要都能尋求慈濟志工的協助,因為「愛」一直都在。

在這一次八仙粉塵爆炸事件,不僅看到台灣社會的愛,也看到慈濟師兄師姊提起使命感,用心陪伴,以最誠懇的心祝福受傷的孩子及家屬,都是希望這群塵爆的孩子們走出傷痛,打開心門迎向陽光,早日康復。

梁益誠師兄除了災工作崗位發揮良能,更把握職志合一機緣,將愛灑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林正雄師兄 
【節目時間】 2015/12/3() 15:30~15:50 
【訪談主題】壓力布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安裝教學

 

Read more

職志關懷膚苦難 「愛」在一起護社區

圖說:透過社區志工落實社區關懷,帶動社區活動,敦親睦鄰營造社區,不僅營造社區共識,更能互相關懷照顧,透過社區志工形式,將大愛精神、慈濟人文落實在社區,在關懷與照顧拉進彼此的距離,從每個人自家做起,照顧自己家庭,也關懷到附近鄉親,並且帶動社區,將慈濟大愛撒播社區。(慈濟全球資訊網)6月27日八仙塵爆之後,「愛」一直都在,慈濟人的關懷不間斷且持續到現在。邀請任職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同時也是慈濟志工梁益誠師兄分享「職志塵爆關懷」。

慈濟志工梁益誠平日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假日落實社區、樂於付出己力,愛心關懷不間斷,發揮良能啟慧命。在塵爆之後,家住在石門區的王同學,全身百分之三十燒燙傷,當天往上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接受治療,經過大概一個月時間,傷勢很快的穩定下來,出院在家中休養,慈濟志工也開始展開愛的陪伴。

為什麼慈濟人要主動承擔起這樣的銜接?持續關懷傷患,讓愛不堅斷。梁益誠提到:「證嚴上人希望志工社區化!」建立起區域網絡,慈濟人落實社區服務,依據當地行政區域、區域考量,編排組隊,哪一個區域由哪一組隊承擔、關懷,當社區發生災情時,可緊急聯繫、動員志工。

透過社區志工落實社區關懷,帶動社區活動,敦親睦鄰營造社區,不僅營造社區共識,更能互相關懷照顧,透過社區志工形式,將大愛精神、慈濟人文落實在社區,在關懷與照顧中拉進彼此的距離,每個人從自家做起,照顧自己家庭,也關懷到附近鄉親,並且帶動社區,將慈濟大愛撒播社區。

圖說:「愛」一直都在,慈濟人的關懷不間斷且持續到現在。梁益誠師兄,除了平日在大愛感恩科技職工,假日也付出己力,落實社區,愛心關懷不接斷,發揮良能啟慧命:「付出自己微薄之力幫助這次塵暴傷患及家屬。」(大愛新聞畫面)塵爆地點位於新北市,就醫多在台北市就醫,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居住在中南部的孩子,在康復之後就要回到中南部家休養,更需要有人陪伴與關懷,慈濟志工與傷患培養愛的存款,因為有那一分的感情存在,將內心的話說出來,復健之路雖然漫長且辛苦,有任何需要都能尋求慈濟志工的協助,因為「愛」一直都在。

在這一次八仙粉塵爆炸事件,不僅看到台灣社會的愛,也看到慈濟師兄師姊提起使命感,用心陪伴,以最誠懇的心祝福受傷的孩子及家屬,都是希望這群塵爆的孩子們走出傷痛,打開心門迎向陽光,早日康復。

梁益誠師兄除了災工作崗位發揮良能,更把握職志合一機緣,將愛灑播出去。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 《環保愛地兒》 (IDEA) ** 
【本週專訪】林正雄師兄 
【節目時間】 2015/12/3() 15:30~15:50 
【訪談主題】壓力布 
【線上收聽】《環保愛地兒》(IDEA)

線上收聽:http://www.daai.tv/daai-web/live/radio.htm

雲端電台 SoundCloud 安裝教學

 

Read more

引導少年上舞台 勇於表達追夢想


慈濟大學師培中心,與慈大學生和川愛志工隊,在21日帶領花蓮化仁國中(慈濟援建學校),共21位七八年級的學生,參加一天的閱讀人文營。活動也邀請「你喜歡詩嗎?」一書的作者麥克,到場分享創作詩的經驗,也安排了攝影棚與錄音室的錄製體驗,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而最後化仁國中的學生也來到環保站實作體驗,一整天豐富的課程,讓大家都收穫滿滿。 

你就是主角, 所以看著大家, 告訴他們你就是大師。 



從如何創造一個英雄的經驗說起,兒童繪本「你喜歡詩嗎」的作者,麥克,鼓勵花蓮化仁國中的同學,站上舞台,克服自己的害怕,更要敞開心胸,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閱讀人文營講師 麥克‧史密斯:「我真的希望, 可以給這些孩子 一個概念, 他們要去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要讓他們知道富有, 不是只有金錢才算富有, 而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化仁國中學生 柴裴緯:「老師在這堂課告訴我們, 夢想是你要一直去完成, 而不要為了世人, 跟其他人的眼光與想法, 把自己的夢想給放棄了。」 

慈濟大學的師生,為化仁國中七八年級的年輕學子,舉辦「翻閱希望」閱讀人文營活動。除了演講,更把學生帶進攝影棚與錄音室,體驗錄製節目的過程。 

化仁國中校長 孫台育:「我非常感謝慈濟這幾年來, 協助化仁國中, 尤其是在人文關懷的部分, 那我也很希望讓化仁國中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能學習到感恩惜福。」 

同學們也來到環保站,實際體驗做環保,讓學生不只學到人文,也學到回收分類的方法。 

陳榮欽 真善美志工 花蓮報導 Read more

肯亞納庫魯湖 生態系統拉警報

20151203.jpg
月底登場(11.30)的巴黎氣候變遷會議,聚焦全球氣候變遷,肯亞的納庫魯湖是最好見證。 

納庫魯湖位在首都奈洛比西北方,是肯亞的國家公園,同時也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在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自然文化遺產。納庫魯湖有超過100種鳥類棲息於此,其中又以紅鶴居多。紅鶴以藻類和浮游生物為主食,納庫魯湖的鹼度較高,適合藻類和浮游生物生長,全球將近1/3的紅鶴都聚居在這裡,數量超過150萬隻。這個美麗的湖泊生態系統,正面臨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警告,納庫魯湖,面臨的威脅包括湖水量增加、森林減少、人口增多、以及來自鄰近城市的汙染種種破壞。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降雨量增多,過多的降雨,也打亂了湖水的化學元素平衡,稀釋了湖泊的鹼濃度,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不僅如此,納庫魯湖旁的城市,過去30年來人口倍增,目前不僅已有將近450萬的人口,而且還不斷擴大開發、造成森林減少,讓納庫魯湖生態系統岌岌可危。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7139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