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9 十二月 2015
來上一堂環保課 青年學子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教育」,即是希望能從教育來認識環保了解環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認知,了解生活中有環保和沒環保的差別,更重的是讓小朋友重新認識我們賴以所居的地球,今日(12/25),聖誕節的當天,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的分享下,與明湖國小六年八班師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上一堂適合全年齡層的環保課程。
透過「環保影音」「檢視問答」以及「大愛研發」等參訪互動來讓小朋友們認識環保、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一部部簡短的影音,看見當人類只為了追求利益不斷開發資源,帶來的破壞和汙染已經危害到離我們遙遠的北極-北極熊的生存,而鄰近我們的工業,是否早已悄悄的危害我們生活,透過「環保影音」發人省思。
需檢視目前我們的作為,才能作出改善,透過「檢視問答」林正雄博士問及同學們,「是否出門隨身攜帶杯具等、或當行走在路上時,看到垃圾,同學們會撿起來嗎?」依序提出問題,能檢視自己是否有在生活中做到環保,問問自己,從心找答案。
將可用資源再利用,更是拯救地球的不二法門,最後在參訪「大愛研發」的同時,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也透過簡單的物理法,抽出像棉花糖一樣的絲絨,讓小朋友們從棉花糖機中來了解大愛紗的抽紗過程。
汙染和破壞為現今燙手的環境問題,人類是做者,也將是最後的受者,所以因如何來阻止不當開發,重新考量生產源頭和設計方向,挑脫世俗,不再追求華麗,回歸清淨,建立單純簡樸之美,誠如靜思語所說,「做環保、除了淨山、淨海、淨大地之外、也要淨心田」為養成知福惜福精神,環保教育尤為重要,期待藉由此次的參訪讓同學們從家中開始落實,最好是不要製造垃圾,或不買一次性使用的產品,但若是家中一定會有垃圾的產生,儘可能減量,同時在家中就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交由清潔隊回收後焚化,所產生的電可用於焚化廠的溫水游泳池及電力之用,可回收也可考慮交至就近慈濟環保站,再藉由慈濟環保菩薩用心/細心分類再製成更有價值的環保產品來回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來上一堂環保課 青年學子護地球
- Article Details
「環保教育」,即是希望能從教育來認識環保了解環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認知,了解生活中有環保和沒環保的差別,更重的是讓小朋友重新認識我們賴以所居的地球,今日(12/25),聖誕節的當天,在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的分享下,與明湖國小六年八班師生來到大愛感恩科技,上一堂適合全年齡層的環保課程。
透過「環保影音」「檢視問答」以及「大愛研發」等參訪互動來讓小朋友們認識環保、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透過一部部簡短的影音,看見當人類只為了追求利益不斷開發資源,帶來的破壞和汙染已經危害到離我們遙遠的北極-北極熊的生存,而鄰近我們的工業,是否早已悄悄的危害我們生活,透過「環保影音」發人省思。
需檢視目前我們的作為,才能作出改善,透過「檢視問答」林正雄博士問及同學們,「是否出門隨身攜帶杯具等、或當行走在路上時,看到垃圾,同學們會撿起來嗎?」依序提出問題,能檢視自己是否有在生活中做到環保,問問自己,從心找答案。
將可用資源再利用,更是拯救地球的不二法門,最後在參訪「大愛研發」的同時,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也透過簡單的物理法,抽出像棉花糖一樣的絲絨,讓小朋友們從棉花糖機中來了解大愛紗的抽紗過程。
汙染和破壞為現今燙手的環境問題,人類是做者,也將是最後的受者,所以因如何來阻止不當開發,重新考量生產源頭和設計方向,挑脫世俗,不再追求華麗,回歸清淨,建立單純簡樸之美,誠如靜思語所說,「做環保、除了淨山、淨海、淨大地之外、也要淨心田」為養成知福惜福精神,環保教育尤為重要,期待藉由此次的參訪讓同學們從家中開始落實,最好是不要製造垃圾,或不買一次性使用的產品,但若是家中一定會有垃圾的產生,儘可能減量,同時在家中就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交由清潔隊回收後焚化,所產生的電可用於焚化廠的溫水游泳池及電力之用,可回收也可考慮交至就近慈濟環保站,再藉由慈濟環保菩薩用心/細心分類再製成更有價值的環保產品來回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大愛感恩科技 許育仁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兩地舉辦靜思展 商場飄散人文風
- Article Details
印尼慈濟人最近分別在「北雅加達」與「塞爾彭鎮」兩地的購物商場,舉辦靜思人文展,傳達環保、人文的觀念,也帶領民眾認識綠色生活,結果獲得不錯的回響。
慈濟印尼分會,在「北雅加達」與「塞爾彭鎮」兩地的購物商場,舉辦靜思人文展,吸引民眾目光。
民眾 瑪麗亞:「慈濟教得很好,他要我們多行善,這很正面。我看到慈濟確實有很多人道援助的行動,還有這些產品也有益於身體健康,所以我就買了。」
除了平民消費,志工也透過一些表演,傳達環保、人文的觀念,幕後都有賴龐大志工群的規畫。
慈濟志工 李群英:「我們前幾天忙到晚上12點、(凌晨)1點。會累,但是很開心!」
民眾 艾菲:「糙米和有機米真的很好吃,又天然。」
從民眾的食衣住行中切入,帶領大家認識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主辦單位的初衷。
印尼報導 Read more
找回失蹤候鳥 印重整厚克薩溼地
- Article Details

在印度北部喀什米爾地區,有「溼地之后」稱號的厚克薩溼地,因持續的淤積、汙染和人類開發行為,受到嚴重衝擊。當地冬天時,是遷徙性候鳥、水鳥和喜馬拉雅地區,許多物種的重要棲息地,並且也有緩衝流域、調節水流的作用。過去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下,厚克薩溼地一度面臨毀滅危機。溼地中的沼澤區,是候鳥的棲息地,現在也大量縮減了150萬平方公尺。遷徙到當地的鳥類,也逐漸減少中。近年來全球暖化,各地時常大水成災,專家警告,少了具有防洪作用的溼地,喀什米爾將更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襲。
資料來源: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968546 Read more
每周做環保 厝邊巷尾相聚好時光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這些年,在大陸各省各個社區不停地推動環保,像在湖南長沙的楓樹山社區,每個星期四,是他們的回收日,這一天,社區民眾會齊聚做分類,志工群中,有七、八十歲的老菩薩,也有才兩歲多的小娃兒。
又到了每個星期四,長沙楓樹山社區做回收的日子,街坊鄰居不約而同,拿著積存了一個星期的回收物,一塊集結到空地做分類。
十度的低溫下,眾人藉由熱身操暖了身子,鄒爺爺做得比誰都勤快,但要克服的卻是別人異樣的眼光.。
志工 鄒榮華:「要做一個好事,好不容易,要受好多刺激。」
家住望城的葉建如,每一趟來都得花上三個小時,但她也從來不曾缺席。
志工 葉建如:「要(轉)三趟車的時間,但是還要剛好下來就要有,要等的話,(要等的話要四個小時)(今天三個小時感恩你)。」
別看這些工作好像都是大人在做,這一頭還有個兩歲多的小娃兒也做得起勁,小名星星的他,做起分類,一點兒也不輸給大人。
「這個有字的放在哪裡咧?有字的放在哪裡咧?對對對對。」
結束分類工作後,資深志工也送來薑茶,讓大家驅寒,相約下周再會。
真善美志工 唐建雲 湖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