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石化業 尋找新能源


高雄氣爆大災難之後,全民重新檢視石化業,討論何去何從。以高雄這個石化重鎮為例,一輕到五輕廠,全在轄區內,當初政府興建五輕廠時,曾經承諾要在2015年遷廠,但計畫一再生變。而石化地下管線的危機浮上檯面後,經濟部打算在高雄海岸線的「南星計畫」土地,規劃為「石化專區」。不過,全球石油估計在四十年後即將耗盡,高汙染、高風險的石化業要如何退場,今天的「石化總體檢」專題,深入探討。

大氣爆之後,石化業何去何從?

高雄市長,陳菊:「這個(石化)產業,造成高雄市民惶惶不可終日,不安恐懼,不可能讓這個產業,它不可能能夠永續經營。」

話雖如此,數十年來曾經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石化工業,可能立即退場嗎?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這些石化產品,會製造像我們的衣物、器具,全部都要靠石化來製作的,所以這個是不可廢,那怎麼想辦法,怎麼去避免它的危險性。不是說你一次爆炸,我把石化都關門了。」

石化業,成了眾矢之的,但石化產品仍然對台灣舉足輕重。

根據統計,「石化業」占台灣出口量的25%,換句話說,每出口100美元,就有25美元靠石化產業,比時下最風光的半導體工業23%還多。

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茂榮:「如果石化退場,台灣會整個經濟發展會受到停頓。」

經濟、環保和公共安全,如何找到平衡點?

綠色協會理事長 魯台營:「我們當然要有適當的石化業,我們的石化業是不是要用到那麼的多,那麼的低階,我們是不是要把它提升到更高階的方式,國家要有一套政策。」

石化重工業,在台灣早期經濟發展,功不可沒,但隨著時代演進,必須轉型和汰換設備。1990年,政府興建「五輕廠」時,承諾25年後,也就是明年要遷廠,眼見期限不到一年半,遲遲連遷廠的地點都還沒出爐,直到這次高雄氣爆,社會反彈,經濟部才打算遠離市區,在海岸線成立「石化專區」。

在記者背後這片填海造陸的南星計畫,未來可能成為高雄的石化專區,也就是說,在住宅和商業區的石化業者,將被遷移到這裡,統一管理。

綠色協會理事長 魯台營:「如果真的要做石化的專區,還要經過環評,還要經過其他的申請,各工廠的建設,少說要六年以上。」

半個世紀的石化陰霾,就算遷移後,高雄人就高枕無憂嗎?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王敏玲:「它所伴隨出來的一些汙染物,一樣會透過海陸風,影響到附近不管是比較近的距離,或甚至幾公里外的居民。」

不論是短期的管線改善,還是長期的遷廠計畫,石化工業對環境的破壞都在所難免,而「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石化原料,專家預估半個世紀內將會耗盡,到時候縱然有石化廠,也沒有原料可用。

未來,是「綠能」取代「石油」和「火力發電」的時代,真正的長期經濟發展,是找到替代能源、低汙染產業,才能讓石化走入歷史。

攝影剪輯 郭繼宗 採訪撰稿 張澤人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