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不入毒素不出 澎湖內灣危機

想關心地球,不妨從我們從小生長的島嶼開始。像是位於台灣海峽的澎湖群島,從2011年,被「寂寞星球」推薦為十大神秘島嶼,到2012年,正式加入「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觀光人次也刷新記錄,突破九十萬人,今年預估可能超過一百萬人。不過,這麼多的遊客帶來商機,也帶來生態衝擊,因為不愛護環境,海面滿是垃圾。美麗的澎湖灣,被業者當成了養殖區,這些到底對生態環境 帶來什麼樣的傷害?接著就是離島浩劫,澎湖的系列報導。

碧藍的海水,在早晨的陽光下閃閃發亮,這是澎湖最大的驕傲。

論起海灣之美,恐怕沒太多地方贏得了,與海交融的澎湖。

不過這樣的美景,或許正在改變。
共生藻協會理事長 陳盡川:「這邊港內的魚呀,漁產,都會有一股,油的味道,越大的船汙染源就會越大。」

雖然颱風剛過,接駁船還是載著觀光客,登上海上平台;就連我們搭乘的船,也是*污*(汙)染來源之一,更別說這麼大的平台。而另一邊的彩色浮筒,就是所謂的海上牧場,箱網裡大部分養的,都是高經濟物種,海鱺。

養殖業者:「你這樣一池可以養多少海鱺呀,這樣一池大概三千五百尾,這樣一箱就三千五百尾噢,還沒算 已經密度太高了。」

在養殖高峰期,市場上六成以上的海鱺,都來自澎湖。正在清洗箱網的業者,告訴我們這一區,大概養了三萬尾,一天要餵食兩次。

實地走訪一趟,就知道這半封閉的海灣,受到的衝擊有多大。

共生藻協會理事長 陳盡川:「從菜園,五德,井垵到整個青灣,還有到海軍軍港,這邊所圍成的一個內海 是屬於(汙染)最嚴重的一個區域,而且很多敏感性的物種噢,珊瑚幾乎都滅絕了。」

關心這塊水域的,還有負責長期監測的水試所,水試所的水源,就是來自內灣。在人工養殖的環境 可以每天清理,但在海裡,一天餵食一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經年累月,水質很難不受影響。

副研究員謝恆毅擔憂汙染越來越嚴重,水質氨氮含量偏高,底泥也越來越厚。

澎湖水試所副研究員 謝恆毅:「我們假想這個缸子就是澎湖的內海,吃剩的東西,就像是現在沉在海底的這塊魚肉一樣,它就會在那個地方造成底質跟水質的汙染。」

澎湖水試所副研究員 謝恆毅:「這個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澎湖內灣它一直是一個水流交換不是很好,我們引進來的水就會有帶著這些致病原,就會讓我們飼養的生物罹病。」

回到內灣,我們發現在潮間帶的淺水區,這一帶的珊瑚,大多數都是團塊狀的,上面多少都覆蓋了一層泥沙,海水能見度也不高。

共生藻協會理事長 陳盡川:「雖然我們現在看到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珊瑚,這幾年因為整個內灣的汙染,所以整個珊瑚的覆蓋率一直每況愈下。」

看不見豔麗的珊瑚礁、魚群,要拯救這片大海,已經刻不容緩;因為即使澎湖的海洋資源就像聚寶盆,但如果過度消耗,恐怕也終將一無所有。

採訪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蕭于傑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