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5
Thursday, 18 June 2015
醫院志工四全照護 主動關切溫暖開懷
- Article Details
慈濟醫院「醫療志工」是醫護同仁最佳良伴,亦是病患與家屬心情之依託,醫護與志工團隊相伴,做到全程、全人、全家、全隊之「四全」照顧。從來醫界追尋之「身、心、靈」統合療護目標,
承擔2天日間『醫院志工』財務部陳玟錡師姊,定點是在《佛陀問病圖》後方之『掛號機諮詢服務』,看似簡單的任務,可直接接觸到十方大德,是很難得的好因緣。是協助『對於掛號機不會操作、或是有疑慮的會眾及年長者』。但是覺得『被動的等待需求』還不夠積極,就改以『主動服務關懷』的方式,把自己當成機動性的服務台讓大德們能對慈濟醫院留下更好的印象,讓會眾有溫暖的感覺,在這樣的過程因為利他而體會付出的歡喜。
當看到每個來醫院的會眾因為對醫院各區域的不熟悉,顯露出需要協助的眼神時就會主觀關懷是否需要幫忙,若是遇到自己不確定的部份,趕緊走到服務台請教其他志工,在問的當下,自己也了解更多,然後迅速的回覆會眾。通常會眾都會從慌張的面容、改為安心的笑容。也有一對母女滿臉愁容,門診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指引她們方向後,發現她們非常需要有人協助帶往診間,就二話不說,直接帶著她們走到目的地。之後她們看完診、經過掛號機時,還特地跑來跟我說『非常感恩』。當下體會出「福從做中得歡喜」。有時因操作掛號機過快,而需重來一次,當下即時向會眾說「不好意思,延誤到您的時間。」她反而安慰說:「不要這麼說,是因為有妳的幫忙,幫我完成掛號的,真的要感恩妳們這些志工才是。」
後來協助一位老菩薩掛號時,她說自己平常一個人在家很孤單、沒有伴,她的小孩都忙於工作、但是都很孝順。也很開心每週六、日,小孩都會回來陪伴她。但是到了週一就轉變成一種期待:『期待六、日的到來』。那種期待的苦,她只能搭計程車來台北慈院看診、或走走,來排解孤單。她說,載她的計程車司機也問她:行動不便,為何跑到這麼遠來?她說,因為她真的很孤單,但又不能跟小孩說,怕造成小孩的壓力,每次六、日的相聚之後,就在期待中過日子。計程車司機聽了她的分享後,也對她說,他等一下要打電話給自己的媽媽,請媽媽準備好衣物後,馬上接她到家裡來住在一起。
老菩薩很喜歡慈濟醫院的原因,是因為來這裡除了看診以外,她可以到書軒買書回家看,也會去看看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雖然很喜歡傳薪系列的衣服,但是她80幾歲了,沒辦法穿,幾乎每個月領的退休金都花在來往慈院的計程車錢,但是,這是她最好的消遣時間的方式,也稱讚我們這麼年輕就懂得及時付出。
玟錡師姊很感恩有此機緣擔任2天的醫院志工,看到有不同病苦的會眾們時,就很感恩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去幫助他人,更要知福惜福,把握每次可以付出的機會。聽了老菩薩的分享後心裡也受到很大的震撼,並深刻體認到『行孝要及時』,家裡的媽媽應該也是這樣殷殷期盼我們能多多回去探望她,自己也很懺悔,都忙於工作而沒有做到,因此心中訂下『每週一定要安排時間回家看看媽媽』的願望,這次志工的心得是『得到的,比付出還要多!』
在「善的循環、愛的接力」的影響下,呂怡德師兄也學習做一位手心向下、服務他人的人。怡德師兄分享,這一次當志工承擔兩天病歷室定點,至各診間收、送病歷,謹記 上人開示,要多擦「慈濟面霜」,與人真誠和悅的笑容相待,也以「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保持人際圓融、工作愉快。
志工服務結束,返回工作崗位,心中特別浮現出 證嚴上人開示的「十在心路」- 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在繁瑣中學習耐性;在複雜中欣賞優點;在人我中相互感恩,真的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好的座右銘,時時多用心、多為別人設想,則處世自然能夠事圓、理圓、人圓,人事調和、順利圓滿。
大愛感恩科技 陳玟錡、呂怡德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醫院志工四全照護 主動關切溫暖開懷
- Article Details
慈濟醫院「醫療志工」是醫護同仁最佳良伴,亦是病患與家屬心情之依託,醫護與志工團隊相伴,做到全程、全人、全家、全隊之「四全」照顧。從來醫界追尋之「身、心、靈」統合療護目標,
承擔2天日間『醫院志工』財務部陳玟錡師姊,定點是在《佛陀問病圖》後方之『掛號機諮詢服務』,看似簡單的任務,可直接接觸到十方大德,是很難得的好因緣。是協助『對於掛號機不會操作、或是有疑慮的會眾及年長者』。但是覺得『被動的等待需求』還不夠積極,就改以『主動服務關懷』的方式,把自己當成機動性的服務台讓大德們能對慈濟醫院留下更好的印象,讓會眾有溫暖的感覺,在這樣的過程因為利他而體會付出的歡喜。
當看到每個來醫院的會眾因為對醫院各區域的不熟悉,顯露出需要協助的眼神時就會主觀關懷是否需要幫忙,若是遇到自己不確定的部份,趕緊走到服務台請教其他志工,在問的當下,自己也了解更多,然後迅速的回覆會眾。通常會眾都會從慌張的面容、改為安心的笑容。也有一對母女滿臉愁容,門診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指引她們方向後,發現她們非常需要有人協助帶往診間,就二話不說,直接帶著她們走到目的地。之後她們看完診、經過掛號機時,還特地跑來跟我說『非常感恩』。當下體會出「福從做中得歡喜」。有時因操作掛號機過快,而需重來一次,當下即時向會眾說「不好意思,延誤到您的時間。」她反而安慰說:「不要這麼說,是因為有妳的幫忙,幫我完成掛號的,真的要感恩妳們這些志工才是。」
後來協助一位老菩薩掛號時,她說自己平常一個人在家很孤單、沒有伴,她的小孩都忙於工作、但是都很孝順。也很開心每週六、日,小孩都會回來陪伴她。但是到了週一就轉變成一種期待:『期待六、日的到來』。那種期待的苦,她只能搭計程車來台北慈院看診、或走走,來排解孤單。她說,載她的計程車司機也問她:行動不便,為何跑到這麼遠來?她說,因為她真的很孤單,但又不能跟小孩說,怕造成小孩的壓力,每次六、日的相聚之後,就在期待中過日子。計程車司機聽了她的分享後,也對她說,他等一下要打電話給自己的媽媽,請媽媽準備好衣物後,馬上接她到家裡來住在一起。
老菩薩很喜歡慈濟醫院的原因,是因為來這裡除了看診以外,她可以到書軒買書回家看,也會去看看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雖然很喜歡傳薪系列的衣服,但是她80幾歲了,沒辦法穿,幾乎每個月領的退休金都花在來往慈院的計程車錢,但是,這是她最好的消遣時間的方式,也稱讚我們這麼年輕就懂得及時付出。
玟錡師姊很感恩有此機緣擔任2天的醫院志工,看到有不同病苦的會眾們時,就很感恩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去幫助他人,更要知福惜福,把握每次可以付出的機會。聽了老菩薩的分享後心裡也受到很大的震撼,並深刻體認到『行孝要及時』,家裡的媽媽應該也是這樣殷殷期盼我們能多多回去探望她,自己也很懺悔,都忙於工作而沒有做到,因此心中訂下『每週一定要安排時間回家看看媽媽』的願望,這次志工的心得是『得到的,比付出還要多!』
在「善的循環、愛的接力」的影響下,呂怡德師兄也學習做一位手心向下、服務他人的人。怡德師兄分享,這一次當志工承擔兩天病歷室定點,至各診間收、送病歷,謹記 上人開示,要多擦「慈濟面霜」,與人真誠和悅的笑容相待,也以「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保持人際圓融、工作愉快。
志工服務結束,返回工作崗位,心中特別浮現出 證嚴上人開示的「十在心路」- 在變數中考驗智慧;在繁瑣中學習耐性;在複雜中欣賞優點;在人我中相互感恩,真的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好的座右銘,時時多用心、多為別人設想,則處世自然能夠事圓、理圓、人圓,人事調和、順利圓滿。
大愛感恩科技 陳玟錡、呂怡德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2015,6/18-6/21, 浙江(寧波)台灣名品博覽會
- Article Details
【活動名稱】2015年浙江(寧波)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5/6/18-6/21
【活動地點】寧波國際會展中心 (浙江寧波江東區會展路181號)
大愛心聞:塑瓶幻化機能纖 垃圾減量護地球
Read more
2015, June 18-21, The 2015 Zhejiang Taiwan Trade Fair (Ningbo)
- Article Details
【EVENT】The 2015 Zhejiang Taiwan Trade Fair (Ningbo)
【DATE & TIME】June 18-21, 2015
【LOCATION】Ningb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視病如親人為本 醫院志工樂付出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稱『醫院志工』為「慈濟醫院軟體中的軟體」,六月中旬,有四位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不約而同地在台北慈院相遇、志同道合地承擔『醫院志工』。上人開示:「醫院就是觀生死的道場,可以讓人明瞭生死的真諦。有很多看不開想不透的人,只要來醫院當志工,就會知道生老病死是怎麼一回事,因而化解了煩惱。每位病人都是一本曲折感人的劇本,都是活生生的教材。」其實不只醫院是道場,生活中無處不是道場,只要時時多用心,就能體會生老病死的真諦。
證嚴上人設立醫院的本懷是希望建立「醫療的人品典範」,希望醫療人員能夠真正 「用心」的 「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承擔四天的梯次『醫院志工』、服務定點於急診室的虞珊明師兄分享,體會病患及家屬在就診時的徬徨、待援,甚至是性命交關、生死拔河,因此從踏入急診大門檢傷分類、掛號待診、治療檢查、留觀、診療完畢或轉普通病房,每一個環節急診室志工都用接力的方式全程陪伴。『無常』與『明天』何者先到?這次服務期間也見證兩樁回天乏術、無常示現的急救案例。一件是工程意外,堪稱有經驗的一位建築師傅因絆倒、從四層樓高鷹架跌落地面,因為沒有依規定帶安全頭盔,因此頭部受到嚴重撞擊,急救無效宣告往生;另一起心悸病患,仍強忍疼痛入睡,次日早晨家人發現不對勁,緊急送醫,已延誤治療。兩件意外事件家人雖無法接受事實,但卻難以挽回。兩起意外都帶著深痛的教訓,『早知道就…』。所以 證嚴上人靜思語說:「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
值勤期間,珊明師兄巧遇帶領長春志工團隊來台的杜伯陽師兄及同修張新明師姊,11日晚間杜師兄心臟稍感不適,鼎銘師兄/若岑師姊半夜載送來台北慈院急診,十分感恩由心臟內科專長的台北慈院張恒嘉副院長特別撥空陪伴會診,至清晨二點多確認病情穩定後,才將杜師兄先送回蘆洲靜思堂。並安排當日門診詳細檢查、照4D彩色立體心臟超音波(彩色心臟圖)。經過一夜急診照料、及門診檢查,杜師兄親身體會醫護團隊視病如親、志工陪伴關懷,深切感受到慈濟醫院實踐 上人 「以人為本」的醫療人文。
經營規劃室許育仁師兄也承擔一天『日間志工』,「以前在花蓮慈院,去過病歷室,負責送病歷。也和師姑、伯去過安寧病房等。而這次的一日志工,是第一次在台北慈院,而且是在大門口,負責輪椅的出借。」育仁師兄分享此次在出借輪椅的細節上,深刻體會到慈濟的用心,對每台出借回來的輪椅,都會用酒精消毒、擦拭,給予下位使用者,能有個衛生健康的品質。雖然大門口非常襖熱、以致汗流浹背,但在付出服務的過程,自己內心是非常高興,平時在工作上無法這樣與人互動,但透過詢問需要,幫忙不方便的人開車門等等,都是我們舉手之勞的快樂,但卻是對不方便的人來說,得到的卻是一種最實質的幫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許育仁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視病如親人為本 醫院志工樂付出
- Article Details
證嚴上人稱『醫院志工』為「慈濟醫院軟體中的軟體」,六月中旬,有四位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不約而同地在台北慈院相遇、志同道合地承擔『醫院志工』。上人開示:「醫院就是觀生死的道場,可以讓人明瞭生死的真諦。有很多看不開想不透的人,只要來醫院當志工,就會知道生老病死是怎麼一回事,因而化解了煩惱。每位病人都是一本曲折感人的劇本,都是活生生的教材。」其實不只醫院是道場,生活中無處不是道場,只要時時多用心,就能體會生老病死的真諦。
證嚴上人設立醫院的本懷是希望建立「醫療的人品典範」,希望醫療人員能夠真正 「用心」的 「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承擔四天的梯次『醫院志工』、服務定點於急診室的虞珊明師兄分享,體會病患及家屬在就診時的徬徨、待援,甚至是性命交關、生死拔河,因此從踏入急診大門檢傷分類、掛號待診、治療檢查、留觀、診療完畢或轉普通病房,每一個環節急診室志工都用接力的方式全程陪伴。『無常』與『明天』何者先到?這次服務期間也見證兩樁回天乏術、無常示現的急救案例。一件是工程意外,堪稱有經驗的一位建築師傅因絆倒、從四層樓高鷹架跌落地面,因為沒有依規定帶安全頭盔,因此頭部受到嚴重撞擊,急救無效宣告往生;另一起心悸病患,仍強忍疼痛入睡,次日早晨家人發現不對勁,緊急送醫,已延誤治療。兩件意外事件家人雖無法接受事實,但卻難以挽回。兩起意外都帶著深痛的教訓,『早知道就…』。所以 證嚴上人靜思語說:「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
值勤期間,珊明師兄巧遇帶領長春志工團隊來台的杜伯陽師兄及同修張新明師姊,11日晚間杜師兄心臟稍感不適,鼎銘師兄/若岑師姊半夜載送來台北慈院急診,十分感恩由心臟內科專長的台北慈院張恒嘉副院長特別撥空陪伴會診,至清晨二點多確認病情穩定後,才將杜師兄先送回蘆洲靜思堂。並安排當日門診詳細檢查、照4D彩色立體心臟超音波(彩色心臟圖)。經過一夜急診照料、及門診檢查,杜師兄親身體會醫護團隊視病如親、志工陪伴關懷,深切感受到慈濟醫院實踐 上人 「以人為本」的醫療人文。
經營規劃室許育仁師兄也承擔一天『日間志工』,「以前在花蓮慈院,去過病歷室,負責送病歷。也和師姑、伯去過安寧病房等。而這次的一日志工,是第一次在台北慈院,而且是在大門口,負責輪椅的出借。」育仁師兄分享此次在出借輪椅的細節上,深刻體會到慈濟的用心,對每台出借回來的輪椅,都會用酒精消毒、擦拭,給予下位使用者,能有個衛生健康的品質。雖然大門口非常襖熱、以致汗流浹背,但在付出服務的過程,自己內心是非常高興,平時在工作上無法這樣與人互動,但透過詢問需要,幫忙不方便的人開車門等等,都是我們舉手之勞的快樂,但卻是對不方便的人來說,得到的卻是一種最實質的幫助。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許育仁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Wednesday, 17 June 2015
馬銀髮做環保Meet 80-year-old recycling volunteer, Lin Shuzhu from Selangor in Malaysia
- Article Details
接下來的報導帶您認識,馬來西亞雪蘭莪有一位八十歲的環保志工林淑珠,她都利用清晨的時間到社區做環保,她說做環保,讓她健康快樂沒煩惱。 大愛村,多年來,慈濟志工提升了居民的環保意識,更啟發政府以大愛村為範本,興建國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Read more
印母子做環保Meet a mother-son pair who in spite of their old age still dedicates themselves wholeheartedly to safeguarding the planet in Jakarta
- Article Details
Over the years, Tzu Chi volunteers in Indonesia have been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recycling in various communities in Jakarta. Inspired by Tzu Chi volunteers’ effort, many residents decided to contribute their share on behalf of the planet. In our next report, we travel to Pluit Sakti residential area to meet a mother-son pair, who in spite of their old age still dedicates themselves wholeheartedly to safeguarding the planet. Let’s take a look.
多年來,印尼慈濟志工在雅加達各社區推動資源回收,受到志工付出所感動,許多人決定投入保護大地的行列,下一則新聞,我們到珊瑚薩迪住宅區認識一對母子 ,雖然他們年紀很大,還是全心投入保護大地的行列,讓我們來看看。 Read more
尼邦加發放+尼杜眷屬發放Tzu Chi Foundation carried out a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in Bungamati in Lalitpur District, Nepal
- Article Details
On June 13, the Tzu Chi Foundation carried out a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in Bungamati in Lalitpur District, Nepal, where a total of 3,213 blankets were distributed to 1,335 families.Nepalese entrepreneur Naresh Dugar, who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zu Chi’s relief efforts, although unable to attend personally, has asked his wife and daughter to volunteer in his place.
在6月13號,慈濟基金會在尼泊爾拉利波爾區的邦加馬蒂地,展開大型的毛毯發放,提供1335戶家庭3213條毛毯,包括拉利波爾區國會主席,以及非政府組織全球醫援志工,都前來參與。尼泊爾實業家杜加先生,在尼泊爾給慈濟許多協助,雖然無法親自到場,不過邀請他的妻子和女兒前來當志工。 Read more
幼兒園教師充電 靜思語洗滌心靈
- Article Details
香港一所中英文幼兒園老師,利用教師發展日(5/29),98位校長老師,進行一日環保人文之旅。上午到慈濟靜思堂,學習靜思語五段式,下午再到大圍環保教育站,學習環保分類。
幼兒園的教師發展日,心靈充電站,靜思堂學靜思語。
幼兒園老師 陳文玉:「有一句靜思語我感受很深,就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必須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才能容納每一個人,這真正要讓小朋友體會得到,我們要接納不同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第二站換到了還到了環保站動手分類中,思考需要與想要。
幼兒園校長 周燕珍:「大家在購物時,真的要停一停,想一想,如果買回來沒有實際用途的話,只會造成垃圾,慈濟的惜福區非常的好,給一些需要的人,可以重新再買再用,這樣非常的好。」
老師們付出汗水,也付出時間,習得的環保觀念,都將傳承給孩子,滋養幼苗。
真善美志工 林莉 朱鳳羚 盧志德 香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