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5

Friday, 17 April 2015

天天都是地球日 做好人人本分事

圖說:Θ成為世界地球日的標誌,提醒人類「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所以  證嚴上人提醒大家:「天天都是地球日。從『我』出發、從『心』出發。」地球的未來要怎麼『發展』呢?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地球未來,由我做主。 It's Our Turn to Lead.』隨著相機快門喀嚓、喀嚓地聲音,畫面快速閃過許多照片組合,當中還包括中正組總教練任兆亮教授、路跑的慈籃隊員們…,分享者大愛感恩虞珊明師兄提醒台下學員們:「亞馬遜叢林、非洲草原、美洲大陸、台灣、城市與鄉村、自然與工業…,不論你身處何處,地球氣候變遷,造成的後果,影響到地球上每一個人、也影響到每一種生物。」在偌大的體育館裡,一面牆上投影播放著北極熊、南極企鵝的故事,隨著《讓愛轉動整個宇宙》這首歌做為伴奏,呼應著大家都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與地球共生息」的目標所要追求的是『世世代代共生存、共繁榮』。

大寫Θ,是第八個希臘字母 (Theta, 西塔)。投資學上,Theta(θ)是用來測量時間變化對期權理論價值的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經過,價值則不斷下降。時間只能向一個方向變動,即「越來越少」。若以飛機測量工具的例子為比喻,則Theta可以想像為燃料測量工具。它計量還有多長時間、並將在什麼時間耗盡“燃料”。地球資源被人類開採使用,也是隨著時間遞耗,也許正因為代表相同的意義,所以Θ也成為世界地球日的標誌,提醒人類「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所以 證嚴上人提醒大家:「天天都是地球日。從『我』出發、從『心』出發。」地球的未來要怎麼『發展』呢?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地球未來,由我做主。 It's Our Turn to Lead.』

圖說:隨著相機快門喀嚓、喀嚓地聲音,畫面快速閃過許多照片組合,當中還包括中正組總教練任兆亮教授、路跑的慈籃隊員們…,分享者大愛感恩虞珊明師兄提醒台下學員們:「亞馬遜叢林、非洲草原、美洲大陸、台灣、城市與鄉村、自然與工業…,不論你身處何處,地球氣候變遷,造成的後果,影響到地球上每一個人、也影響到每一種生物。」慈籃中正組球場上,北科大體育教授兼學務長任兆亮總教練,帶領著一批優秀的教練、助教們,為這些可愛的小娃兒,每週六下午風雨無阻『以球會友』,孩子除了培育良好品格、鍛鍊強健體魄,到慈籃還接受美善人文課程的薰陶。而今天的這堂環保人文課,隨著虞珊明師兄的引導,活潑的學員紛紛表達自己在行為上也要如何調整改變、做對的事情。今天的人文課還特別增加針對家長志工的座談分享,在隔鄰杭州南路的靜思小築裡,慈籃總召集人李鼎銘師兄來跟家長志工互動,希望慈籃的家長志工們,近一步了解慈濟及慈籃的重要性,接引更多相同理念的家長們。因此鼎銘師兄分享到,慈濟源起於慈善,增加一個幸福家庭、便減少一個問題家庭,人人家庭幸福,自然就會形成祥和社會。慈濟團體的美來自於個人的修養,大家要學習自重自愛,不要小看自己,時時用心學習人文,才能處處展現人文之美。

圖說:鼎銘師兄與家長志工分享最近外界對慈濟評論的紛紛擾擾。最近的事件,讓他印證  證嚴上人開創慈濟世界50多年來,堅持方向始終如一、所作所為之正確。一念心為眾生,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鼎銘師兄與家長志工分享最近外界對慈濟評論的紛紛擾擾。最近的事件,讓他印證 證嚴上人開創慈濟世界50多年來,堅持方向始終如一、所作所為之正確。一念心為眾生,對的事情做就對了。身為慈濟志工,現在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外界都是解讀為代表慈濟,更要精進修行,做好每一個人的本分事,成為人品典範,這樣才能擴大善與愛的力量、邀約更多人間菩薩、深植善的影響力,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為方向。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中正區報導

Read more

掃街淨山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located in Toucheng`s Puding hit the streets to clean up a nature walk way


Staying in Taiwan, volunteers from the Tzu Chi recycling station located in Toucheng`s Puding hit the streets to clean up a nature walk way where butterflies frequently flutter. This trip outside of the recycling station to clean also helped to purify the volunteers` own spirit.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our program. Thank you for watching. Goodbye. 

也是臺灣,慈濟土城區,頂埔環保站的志工,來到蝴蝶步道附近進行掃街,沿著步道,清淨大地,也淨化自己的心靈,一起來看看,再會。

Read more

離島變色錄(二)馬祖汙染現況Matsu invaded by marine debris


The Matsu Islands of Taiwan are made up of 36 small islands, and are ranked as the world`s fifth must see islands. However, the archipelago(pal-lego) is also haunted by marine debris coming from China. We now take you there to witness this growing problem. 

台灣的馬祖列島,總共有36個小島,全世界必去的小島排名第五,但遺憾的是海岸線充斥,來自中國大陸的海漂垃圾,現在帶您前去親自了解。 

Read more

吊橋搖搖欲墜 慈濟偕同軍方重建


今天志工早會,證嚴上人相當憂心全球垃圾問題。尤其根據今年統計,全世界每年有八百萬公噸的垃圾,被丟棄在海洋,而垃圾棄置的國家中,前十名,亞洲就占了八名,其中大陸高居第一,也影響到台灣離島海岸風光。慈濟積極推動環保教育,還在慈濟內湖園區,打造環保教育科技館,讓參訪民眾透過體驗,學習環保知識。愛的關懷,從大地到人類,印尼萬隆志工,和軍方合作,協助西爪哇村民,重建一座長達四十多公尺、搖搖欲墜的吊橋,解決兩個村莊民眾出入的問題,還有學童上學的安全。

一座吊橋,維繫著村莊的生計,還有學童的教育希望。印尼芝瑟烏鄉莊,村民出入,全靠這一條橋,搭建材料,只用細鐵網和木板,因為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得知後,萬隆慈濟人和軍方攜手,援建長達42公尺的「芝拉吉橋」。

證嚴上人開示:「大家自動自發,把愛的能量匯合起來,政府軍隊願意人力支援,心靈這樣的彼此共同一個方向,這種出錢出力,人人都可以做得到,都可以分得到那一分的歡喜。」

愛的能量,同樣能守護大地。25年來,慈濟推動環保,不遺餘力,為了深層教育,志工更發揮專業,在慈濟內湖園區,布置環保教育科技館,是創意,更是一念單純。

證嚴上人開示:「這就是教育站,從一堆垃圾變成了科技,這都是用心,一念心想盡辦法,要讓更多人了解(環保),絕對沒有隱私,這就叫做平等法。」

調查發現,全球每年被棄置在海洋的垃圾量,高達八百萬公噸,離島金門,更深受其害,環保生活化,是現今重大議題,刻不容緩。

蕭志傑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魚類誤食廢塑料 進入人類食物鏈


每年有成千上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被棄置海洋。研究發現:這些塑膠漂流物,並不會被自然界分解掉,而是在陽光和海浪的催化下,裂解成細小的塑膠微粒,體積和浮游生物差不多,一旦小魚誤食,大魚再吃小魚,鳥再吃魚,塑膠微粒就會進入食物鏈,連人類也不能例外。而目前,台灣離島的居民和海洋生物,正遭受這樣的威脅。今天的「離島變色錄」專題,帶您了解金門和馬祖,被海漂垃圾破壞的生態。

大愛台記者,張澤人:「這裡是馬祖南竿鄉的牛角沙灘,現在是退潮時間,當海水退去之後,透過鏡頭您可以看到,沙灘上滿是塑膠垃圾物,除了大塊的保麗龍,還可以看到地上布滿了,這種細細小小的白色顆粒,它們都是保麗龍,裂解出來的顆粒。

連江縣環保局汙染防治科長,李易修:「這些(保麗龍)碎屑,它可能會漂浮在海之中,或是上岸到沙灘上,會造成鳥類,或者是魚類,牠們可能會誤以為是食物。」

連江縣長,劉增應:「海漂垃圾會讓這些候鳥,吃下這些海漂垃圾,影響到牠們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連全球極度瀕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也被馬祖的塑膠垃圾波及。

寶特瓶蓋、卡在下喙,無法進食,還好鳥類同伴來幫忙。

連江縣環保局長,張壽華:「另外一隻鳥,牠會抓魚給牠(黑嘴端鳳頭燕鷗)吃,很幸運的,雖然是很不幸的落到卡到(下喙),牠很順利的沒有死亡,後來離開了。」

馬祖的神話之鳥、逃過一劫,其他的海洋生物,卻沒有這麼幸運,因為保麗龍和塑膠、雖然千萬年不會消失,但會裂解成微小顆粒,被海洋生物誤食。,

連江縣長,劉增應:「我們有發現一些鳥類和魚類,死亡以後,牠的肚子裡面,有這些海漂廢棄物。」

聲音:金門保育人士,洪清漳:「很多淺沙的二枚貝,都開始大量的死亡,死亡的原因是因為,這種二枚貝居住在泥沙裡面,因為泥沙的底質變了,變了以後,它沒辦法呼吸。」

金門浯江溪守護聯盟,洪篤欽:「看到蚵的顏色,成了一種綠色的金屬狀,肚子的部分,成了綠色的金屬狀,水生植物或者是說,這些貝類 這些水產,這些東西已經很明顯,受到汙染。」

金門國家公園副處長,盧淑妃:「非常多的海漂垃圾,把這個海洋,把這個水質改變了,影響到這些蝦貝類,再來是魚,然後再來可能就是鳥類甚至水獺。」
金門縣環保局長,傅豫東:「海域的汙染,是非常非常嚴重的,因為牠(水獺)剛好是在,淡水跟鹽水,鹹水的交會處,假設海洋汙染來的話,我想水獺也不會在那邊,繼續住下去。」

2014年4月,金門古寧頭溼地,兩隻水獺、氣若游絲,被人發現救治。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胡介申:「滿多的海洋生物,牠是沒有辦法區分食物跟塑膠,跟這種垃圾食物的差別,所以當牠們吃進去的時候,就有一個生物放大的作用,在生物體內開始累積。」

金門保育人士,洪清漳:「大的魚蝦,又吃了這些小的生物,然後人又吃了這些魚蝦,相對的人也會造成,這些垃圾的影響到人。」

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同樣是海漂汙染的生命共同體。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胡介申:「它(塑膠)會吸收的化學物質,像是我們知道的DDT,多氯聯苯,還有一些,在海水中的微量物質,都會因為塑膠的特性,而被吸收累積濃度,在這些微小的碎片裡面。」

海漂塑膠垃圾,裂解成「塑膠微粒」之後,表面吸附有害化學物質,經由食物鏈,進入魚類和海洋生物體內,最後被人類吃下肚,造成癌症、畸形和生育力危害。而人類繼續製造塑膠廢棄物到海洋,惡性循環。

海洋是大地之母,拒絕塑膠海岸,不僅積極淨灘,更要源頭減量,從民間、企業、政府和國際多方聯手,降低每個人日常生活、對塑膠的依賴。

Read more

Thursday, 16 April 2015

人生因緣路 遇境勤修學

圖說:潘廖葉師姊(中)深信,「從自身做起,好的影響(身教),除了改變孩子的一生,更能影響一個家庭。」(攝影者:曹書豪)生命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潘廖葉四十歲那年接觸慈濟、遇見 證嚴上人,從此改變她的下半生。農家子弟的她,跟著父母親在鄉下過著簡樸的生活,從小立志長大後要考師範學校,當一名作育英才的老師。無奈命運捉弄,父兄相繼過世、弟弟生病、媽媽被騙光所有家當,家中經濟發生問題,迫使這一位雲林縣大內村第一位考上北二女(中山女高)、村人稱羨的女狀元,只得到工廠工作,並在母親安排下,聽從媒妁之言,嫁入一個價值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潘家。

與丈夫話不投機,偏偏又遇到了婆媳問題,夫家在婆婆威權管理之下,不論合不合理,媳婦都得言聽計從、忍耐順從婆婆的意思。兒子的出生,並沒有化解婆媳衝突,因為被婆婆視為是「捧米斗的金孫」,百般溺愛。隨著兒子長大,「婆媳問題」未解,在廖葉嚴厲管教下,叛逆的兒子,延燒出「親子教育問題」。廖葉極端困擾,再加上家中做生意的忙碌,漸漸的身體健康也亮起了紅燈。

圖說:曾經榮獲教育部「100年度百分百教育愛」頒獎殊榮的 潘廖葉師姊,是一位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熱心志工輔導校園事務之典範。也是大愛感恩四月十三日受邀演講分享的人文週會講師 (攝影者:呂怡德)所幸在友人的牽引下,開始接觸慈濟,並將兒子問題求助 證嚴上人,得到的答案是:「做父母的不祝福孩子,誰會祝福他?父母每天罵孩子,他們會聽嗎?孩子說話時要耐心聽完,不要打斷。要記住,父母能生孩子的命,但不能生孩子的運。父母也無法替孩子選擇他的朋友。偏是很多父母自做聰明,喜歡安排孩子的命運。既然如此,何不學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多做好事、多造善緣,好的因緣自然就會走到我們身邊,孩子也會遇到好緣。父母和孩子更要多結善緣,家庭就會有改變。」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用善解包容心涵養,自然法喜圓融得自在。於是廖葉開始學習「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的方式,運用善巧智慧與溫言善語,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圖說:参訪公司研發實驗室之餘, 潘廖葉師姊(中)默默期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能致力於研發、創新更多元的環保再生材料,成為綠色清流的新典範。(攝影者:呂怡德)廖葉師姑深信,「從自身做起,好的影響(身教),除了改變孩子的一生,更能影響一個家庭。」家庭和樂了,她更經常承擔慈濟醫院志工、投入關懷訪視,參與慈誠懿德聯誼會,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關懷與鼓勵青少年學生; 廖葉師姑以自身的轉變,幫助輔導了許多個案,也找到了年輕時想要為人師表的道路、實現生命價值的願望。由於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熱心志工輔導校園事務之典範,並榮獲教育部「100年度百分百教育愛」頒獎殊榮。

潘師姑也藉此次分享因緣更加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及願景, 上人期許大愛感恩科技
為掘井人及活泉讓更多的慈濟師兄姊了解來共同推動,也默默期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能致力於研發、創新更多具有生命力的綠色產品,成為綠色清流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人生因緣路 遇境勤修學

圖說:潘廖葉師姊(中)深信,「從自身做起,好的影響(身教),除了改變孩子的一生,更能影響一個家庭。」(攝影者:曹書豪)生命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潘廖葉四十歲那年接觸慈濟、遇見 證嚴上人,從此改變她的下半生。農家子弟的她,跟著父母親在鄉下過著簡樸的生活,從小立志長大後要考師範學校,當一名作育英才的老師。無奈命運捉弄,父兄相繼過世、弟弟生病、媽媽被騙光所有家當,家中經濟發生問題,迫使這一位雲林縣大內村第一位考上北二女(中山女高)、村人稱羨的女狀元,只得到工廠工作,並在母親安排下,聽從媒妁之言,嫁入一個價值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潘家。

與丈夫話不投機,偏偏又遇到了婆媳問題,夫家在婆婆威權管理之下,不論合不合理,媳婦都得言聽計從、忍耐順從婆婆的意思。兒子的出生,並沒有化解婆媳衝突,因為被婆婆視為是「捧米斗的金孫」,百般溺愛。隨著兒子長大,「婆媳問題」未解,在廖葉嚴厲管教下,叛逆的兒子,延燒出「親子教育問題」。廖葉極端困擾,再加上家中做生意的忙碌,漸漸的身體健康也亮起了紅燈。

圖說:曾經榮獲教育部「100年度百分百教育愛」頒獎殊榮的 潘廖葉師姊,是一位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熱心志工輔導校園事務之典範。也是大愛感恩四月十三日受邀演講分享的人文週會講師 (攝影者:呂怡德)所幸在友人的牽引下,開始接觸慈濟,並將兒子問題求助 證嚴上人,得到的答案是:「做父母的不祝福孩子,誰會祝福他?父母每天罵孩子,他們會聽嗎?孩子說話時要耐心聽完,不要打斷。要記住,父母能生孩子的命,但不能生孩子的運。父母也無法替孩子選擇他的朋友。偏是很多父母自做聰明,喜歡安排孩子的命運。既然如此,何不學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多做好事、多造善緣,好的因緣自然就會走到我們身邊,孩子也會遇到好緣。父母和孩子更要多結善緣,家庭就會有改變。」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用善解包容心涵養,自然法喜圓融得自在。於是廖葉開始學習「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的方式,運用善巧智慧與溫言善語,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圖說:参訪公司研發實驗室之餘, 潘廖葉師姊(中)默默期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能致力於研發、創新更多元的環保再生材料,成為綠色清流的新典範。(攝影者:呂怡德)廖葉師姑深信,「從自身做起,好的影響(身教),除了改變孩子的一生,更能影響一個家庭。」家庭和樂了,她更經常承擔慈濟醫院志工、投入關懷訪視,參與慈誠懿德聯誼會,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關懷與鼓勵青少年學生; 廖葉師姑以自身的轉變,幫助輔導了許多個案,也找到了年輕時想要為人師表的道路、實現生命價值的願望。由於長期投入慈濟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熱心志工輔導校園事務之典範,並榮獲教育部「100年度百分百教育愛」頒獎殊榮。

潘師姑也藉此次分享因緣更加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及願景, 上人期許大愛感恩科技
為掘井人及活泉讓更多的慈濟師兄姊了解來共同推動,也默默期許祝福,大愛感恩科技能致力於研發、創新更多具有生命力的綠色產品,成為綠色清流的新典範。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離島變色錄(一)金門汙染現況Trash from China ends up in Kinmen


An international study shows that marine debris on the northeast Pacific has increased by 100 times in the last 40 years with most coming from Asian countries and China being the first on that list. It is estimated that China dumps some 1.3 million to 3.5 million tons of plastic waste into the Pacific every year. We will show you how severe the problem is by visiting Taiwan’s Kinmen County where its shores pick up 10 tons of waste from China everyday. 

國際研究發現,過去40年間,太平洋東北海域的廢棄物增加100倍,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亞洲,而最嚴重的國家就是中國大陸,估計每年丟棄130萬到350萬公噸塑膠垃圾到太平洋,我們將帶您來到台灣的金門縣,當地每天幾乎都有來自中國、10公噸的海漂垃圾。 

Read more

馬首相子訪環保The second son of the 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 visited the Tzu Chi Jinjang recycling station in Kuala Lumpur


Dedicated to promoting environmentalism to the public, Mohd Nazifuddin, the second son of the 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 recently visited the Tzu Chi Jinjang recycling station in Kuala Lumpur with his friend to learn more about Tzu Chi’s recycling efforts. 

盡心推廣環境保護,莫哈馬那基夫丁,馬來西亞首相納吉的次子,最近與友人一同參訪慈濟吉隆坡增江環保站,希望能多了解慈濟環保的運作。 

Read more

池上環保宣導Residents participating in recycling in Chihshang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of tourists visiting the Taitung area,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the beautiful scenery. To rai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e local county officials invited Tzu Chi volunteers to hold talks to teach residents more about the practice of recycling. 

最近幾年,台東縣遊客爆增,許多人被鄉村的美景吸引而來,為了提升環保意識,垃圾減量,因此鄉公所邀請慈濟志工舉辦環保宣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