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7
週三, 25 一月 2017
冬令發放意誠敬 入戶更貼近窮苦
- Article Details
大陸冬令發放,並不只是一兩天的活動,有些偏鄉地闊人稀,貧困民眾走不出來,慈濟志工得親自送上冬令物資。在華北的天津和華南的廣東,志工都逐戶親送祝福,希望照顧戶們都能過個好年。
為行動不方便的照顧戶,分送新年禮物,天津慈濟志工帶著冬令物資拜訪,王女士臥床近兩年,每回都得等到志工來,才能聊聊家常。
慈濟志工 與 王女士:「師父(證嚴上人)讓我們給您,帶點米、麵、毛毯,(謝謝您),生活包,還有食用油,希望您過一個開心快樂的春節。」
去年剛喪偶的劉奶奶,不僅要撫養外孫,還得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志工的來訪,讓她有了肩膀依靠。
慈濟志工 與 劉奶奶:「雖然物資有限,但是這裡還藏著我們滿滿的愛,您收到了嗎,(可以啊,可好囉,我收到了),(我這心裡頭真是感動你們),(沒法說你們,太好了,可特好了)。」
志工逐戶送愛的腳步,到了廣東惠州,在石灣鎮也是馬不停蹄,李女士的三個孩子勤奮向學,滿屋子都是獎狀,志工除了送物資,也送祝福。
慈濟志工 黃麗華:「祝你們今年越來越好,因為小孩子很乖,很孝順,(多謝,多謝),這是你們的福氣,真的是你們的福氣。」
雙腿不良於行的鍾先生,臉上從不見埋怨,志工被他樂觀的態度感染,期待他們夫婦,新的一年三輪車的載客生意能更興隆。
慈濟志工 黃麗華:「這個是五十年,就是半個世紀,半個世紀就是很有紀念性的,這個要祝福你們,身體健康,然後新年快樂,事事如意。」
新年伊始,志工用腳走出愛,也讓照顧戶們的春節格外溫暖。
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Read more
風災牽緣情常在 年節前夕再探訪
- Article Details
去年八月中旬,海南受到電母颱風的侵襲,連降暴雨,造成許多村莊淹水。慈濟志工當時提供了急難援助,如今這分情,延續到了歲末,志工再度前往當時受災的村莊,針對216戶困難家庭,發放冬令物資,送上新年祝福。
從電母颱風過後,闊別了幾個月,海南慈濟志工再度來到屯昌縣的南台村,這一次,送來的是過冬物資。
慈濟志工 陳文:「一袋大米一分心,一件環保毛毯一生情,在寒冬季節來臨的時刻,我們來到了南台村送上,證嚴上人及全球慈濟人,對鄉親們的關愛。」
南國的冬季,不像華北或東北地區,一片雪白,志工依舊為鄉親貼心準備大米、食用油、毛毯等年節用品,祝福大家過個好年。
志工:「感恩您、祝福您,祝福您,新年快樂。」
志工 與 鄉親:「今年領到的物資,開不開心(開心),合用嗎(合用)。」
當天除了慈濟的ㄧ百多位志工參與,許多村領導也熱心協助,過節的氛圍濃厚。
海南省台辦精准扶貧第一書記 齊步田:「老百姓對咱們慈濟慈善基金會,這個成員包括咱們的志工,真的一來了就好像自家的,親人來了一樣我確實是(感動),以後我也希望能加入咱們的隊伍。」
81歲的劉爺爺,獨自前來領物資,志工幫他把三袋米扛回家,也叮囑他要注意保暖。
慈濟志工蔣付軍 與 劉爺爺:「這個(毛毯)是,塑料瓶(寶特瓶)做的,很暖和啦。」
發放結束,志工還一一回訪,送上新年祝福,也期盼與鄉親的緣能延續下去。
真善美志工 海南報導 Read more
洗切炒一手包辦 銀髮族蔬食共餐
- Article Details
屏東地區的慈濟志工推廣蔬食,讓許多民眾讚不絕口!在瑞光里,居民因為「清淨在源頭」的回收餐會接觸到慈濟志工所烹煮的蔬食,社區要舉辦餐會時,長輩主動要求要找志工一起來同樂!
圍著爐灶,拿著大鍋鏟一瓢一瓢認真的烹煮,慈濟志工好忙碌,大家進進出出的穿梭,為了是要替社區長輩張羅美味的素食饗宴!
慈濟志工 古美貞:「就不像餐廳料理得很精緻、很豐盛的菜色;我們都是家常菜,但是里民可以接受,反應都不錯。」
雖然是家常菜,可贏得許多長輩的心,原來,這場社區餐會,是居民曾經品嘗過志工料理的素食餐點,年終歲末的社區聚會,老人家說,再找志工一起來同樂吧!
屏東瑞光里長夫人 胡淑貞:「我們上次在清淨在源頭的時候,我們辦的活動民眾都很滿意。我們希望說這一次也是由慈濟來一起推動,大家一起來做素食的餐飲,對健康也是很好的。」
慈濟志工 蘇瓊珍:「(過去)都是用葷食辦桌的那種,這一次他的模式就跟我們完全一樣,而且是要求他們自己要帶餐盒。里長說以後慢慢學,希望以後把慈濟人文帶到他們社區裡面。」
一場餐會,由葷轉素,志工們樂見這樣的轉變,推廣蔬食,讓更多人懂得其中的好,對身體和環境有著正面能量!
真善美志工 陳妍棻 吳士鐘 屏東報導 Read more
運動健身兼公益 企業捐款抗憂鬱
- Article Details
為了將運動紓壓的觀念推廣至校園中讓學童、青少年從小開始紮根,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同時也讓一般民眾更了解情緒、身體健康與運動的關連性及運動紓壓的重要性。自100年起董氏基金會,與贊助企業及全國高中職學校合作推動「樂動少年養成計畫」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紓壓方式。1月18日,在台北成德國中舉辦「跑步減壓,學習力UP!」樂動校學推動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大愛感恩科技協理虞珊明、經營規劃室歐美圓代表出席此次盛會。
多數學生都有課業壓力,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13到18歲的學生,每四人就有一人憂鬱情緒嚴重,需要專業協助。要如何改善憂鬱?運動就是最好的方式,基金會發起樂動校園計畫,只要每個人跑一圈操場200公尺,企業就會捐出一塊錢幫助推展憂鬱防治。
起跑聲一響,由藝人吳心緹帶領著成德國中的學生們,一起為公益而跑。每個人只要跑一圈,200公尺,企業將捐出一塊錢給董氏基金會,幫助推展憂鬱防治。成德國中學生:「我覺得跑步讓我覺得很舒服,讓我洗去一身的疲憊,可以放鬆心情,然後減少一些考試的壓力。(平常壓力大不大?) 滿大的。」
教育要從小扎根幫助兒童青少年改善負向情緒,提升自信。董氏基金會心衛主任 葉雅馨:「最好的憂鬱症防治方法就是自己的運動,因為當你自己運動以後,你的體內會產生一些激素,像包括說血清素、多巴胺,或者像腦內啡,這些都會幫助我們自己有愉快的感覺。」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董氏基金會號召各個企業與校園,共同加入樂動校園的計畫,橫跨國小、國中、高中,一起樂動抗憂鬱,至今推動第7年,超過123所學校響應、參與超過40萬人次。
董氏基金會推展憂鬱症防治工作,防治工作包含舉辦校園情緒教育講座及線上諮詢服務、製作心理健康宣導教材、提供心理健康線上服務,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舒壓方式,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慈大附小教師 阮珮婷:「運動可以對身體好,還可以捐錢做公益,他們是覺得非常的期待,所以從9月到12月,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跑步累積了6萬多圈。」
大愛感恩科技協理 虞珊明:「我們希望說身體環保,有健康的身體之後,就能夠來做環保,我們邀請大家把自己的身體顧好,同時可以用雙手來幫助大家。」
樂動校園計畫從2010年開跑,參與超過40萬人次,共同幫助青少年們釋放壓力,改善負面心情。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從「心」出發的理念,不單單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深信環保的帶動要從「人心改變」開始,因此身心靈的教育需同步改造及努力,此次共同響應董氏基金會樂動校園推動計劃,完全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共同守護地球環境,也守護每位孩子們的身心靈健康。
大愛電視台、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運動健身兼公益 企業捐款抗憂鬱
- Article Details
為了將運動紓壓的觀念推廣至校園中讓學童、青少年從小開始紮根,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同時也讓一般民眾更了解情緒、身體健康與運動的關連性及運動紓壓的重要性。自100年起董氏基金會,與贊助企業及全國高中職學校合作推動「樂動少年養成計畫」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紓壓方式。1月18日,在台北成德國中舉辦「跑步減壓,學習力UP!」樂動校學推動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大愛感恩科技協理虞珊明、經營規劃室歐美圓代表出席此次盛會。
多數學生都有課業壓力,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13到18歲的學生,每四人就有一人憂鬱情緒嚴重,需要專業協助。要如何改善憂鬱?運動就是最好的方式,基金會發起樂動校園計畫,只要每個人跑一圈操場200公尺,企業就會捐出一塊錢幫助推展憂鬱防治。
起跑聲一響,由藝人吳心緹帶領著成德國中的學生們,一起為公益而跑。每個人只要跑一圈,200公尺,企業將捐出一塊錢給董氏基金會,幫助推展憂鬱防治。成德國中學生:「我覺得跑步讓我覺得很舒服,讓我洗去一身的疲憊,可以放鬆心情,然後減少一些考試的壓力。(平常壓力大不大?) 滿大的。」
教育要從小扎根幫助兒童青少年改善負向情緒,提升自信。董氏基金會心衛主任 葉雅馨:「最好的憂鬱症防治方法就是自己的運動,因為當你自己運動以後,你的體內會產生一些激素,像包括說血清素、多巴胺,或者像腦內啡,這些都會幫助我們自己有愉快的感覺。」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董氏基金會號召各個企業與校園,共同加入樂動校園的計畫,橫跨國小、國中、高中,一起樂動抗憂鬱,至今推動第7年,超過123所學校響應、參與超過40萬人次。
董氏基金會推展憂鬱症防治工作,防治工作包含舉辦校園情緒教育講座及線上諮詢服務、製作心理健康宣導教材、提供心理健康線上服務,鼓勵學校教職員、學生、社區民眾一同培養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舒壓方式,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慈大附小教師 阮珮婷:「運動可以對身體好,還可以捐錢做公益,他們是覺得非常的期待,所以從9月到12月,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跑步累積了6萬多圈。」
大愛感恩科技協理 虞珊明:「我們希望說身體環保,有健康的身體之後,就能夠來做環保,我們邀請大家把自己的身體顧好,同時可以用雙手來幫助大家。」
樂動校園計畫從2010年開跑,參與超過40萬人次,共同幫助青少年們釋放壓力,改善負面心情。大愛感恩科技秉持從「心」出發的理念,不單單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個改造心靈工廠。深信環保的帶動要從「人心改變」開始,因此身心靈的教育需同步改造及努力,此次共同響應董氏基金會樂動校園推動計劃,完全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共同守護地球環境,也守護每位孩子們的身心靈健康。
大愛電視台、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報導
週二, 24 一月 2017
蔬食年菜重營養 團圓圍爐無負擔
- Article Details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團圓的年菜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年節期間,不少人因為過度的飲食而引起胃病求醫,也有人因此而影響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控制,玉里慈濟醫院特地規畫了一系列的蔬食年菜,提供給鄉親做為年節菜餚準備的參考,讓鄉親過年吃得好也能吃得巧。
將切片的蘋果排好,搭配果醬用酥皮裹起,捲起來就是一個玫瑰的樣子,這道賞心悅目的年菜叫「幸福平安玫瑰捲」。
玉里慈院健康管理師 潘純潔:「用蘋果去煮,加一點檸檬汁來調味,它的味道在吃起來,是很爽口的感覺,剛好吃完豐盛年菜之後,有一種解膩的感覺。」
玉里慈濟醫院同仁發揮創意製作十四道蔬食年菜,讓鄉親在過年期間,以低油、低卡、低鹽及高纖維的方式,吃得飽又能吃得巧。
玉里慈院營養師 巫佩陵:「我們成人一天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攝取兩份的水果,跟三到五份的蔬菜,建議民眾如果可以的話,年菜的部分,可以融入一些蔬菜跟水果。」
除了年菜分享,歲末年終,竹筒也要回娘家,大家投下點滴愛心,讓愛延續。
陳世淵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放下身段做環保 利人利己快樂多
- Article Details
住在馬六甲的印裔同胞納達拉詹,一星期七天,總是善用上下班時間,騎著機車到處撿拾回收物。但他卻不是拾荒者,而是馬六甲慈濟環保志工。納達拉詹不但每天做資源回收,還將廢棄的空房子擠滿了回收物,即使每天需要和垃圾為伍,但他卻以環保為榮,時時保持清淨心。
一星期七天,善用上下班時間,騎著機車到處撿拾回收物。納達拉詹,不是拾荒者,而是馬六甲慈濟環保志工。
環保志工 納達拉詹:「我把東西送給慈濟是正確的,因為志工知道該怎麼做。」
慈濟志工 吳志揚:「我就跟他講這種可以幫人,我們把這些東西賣掉就可以幫人,他就相信。」
鄰居 莊吉妹:「每天他很多次的,他有就拾有就拾每天都去拾,拾到屋子給他放到滿滿。」
每個星期的回收量,不但擠滿空房子,所有的資源,他還分類很清楚。
環保志工 納達拉詹:「我要給慈濟的資源,我一定會洗乾淨分類。」
志工侯文達也被他的精神感動,帶著孩子來付出。
慈濟志工 侯文達:「我一個禮拜才做一個小時,他是每天要做一兩個小時在那邊,又佩服又感動,每次看到他這樣我就很感動。」
今年一月,納達拉詹正式戴上環保志工證,即使每天需要和垃圾為伍,但他卻以環保為榮。
環保志工 納達拉詹:「我覺得我是個富有的人。」
呂嘉嘉 鍾健明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大愛感恩地球村 環保愛灑無國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愛的本性,這十幾年來,我們不斷在了解慈濟、認識慈濟…」細說因緣字字句句道出內心的感恩與感動,19日中午由江蘇省南京「兒童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李秀雲女士一行6人在志工朱彤、杭艷艷陪伴下,以及香港「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帶領的5人,雖然兩團參訪人員皆來自不同的地區,但願意愛護地球的心念卻是堅定的,特地前來大愛感恩科技認識環保科技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期待帶回中國大陸更多的地區進行推廣與實踐。
談起慈濟在大陸的因緣,時光到轉至1991年大陸華東遭遇到大洪水災,慈濟功德會因而開始在遭受洪水重創的三省、四縣進行大規模的急難救助,為災民「安心」、「安身」與「安生」,並落實後續中長期的援建至今,二十多年來從未間斷,慈濟在大陸援助地區共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甘肅集水抗旱水窖工程暨移民遷村援助、貴州扶貧暨遷村工程、冬令發放、定期的慈善訪視個案關懷、各地學校之援建、貧困學生助學專案、骨髓捐贈、醫療援助、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等工作,於2010年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江蘇省蘇州市靜思書院舉行掛牌典禮與揭牌儀式,成為大陸第一家由境外非營利組織所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
多年來慈濟愛灑在中國,無私善的循環深深的感動當地人的心,來自江蘇南京的許寧女士分享到自己現今也投入社區志工的行列:「華東大水讓慈濟跟大陸結緣,慈濟人在賑災過程中更多的是把大愛精神帶到華東,志工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愛的本性,這十幾年來,我們不斷在了解慈濟、認識慈濟,並認可慈濟,自己在這幾個月參加慈濟的活動,更是心靈的淨化,很榮幸能到大愛感恩科技進一步了解環保的價值與意義。」
透過專業的講師團隊將大愛感恩科技無論是技術或是推廣精神毫不藏私的與前來的來賓分享,寶特瓶如何從ㄧ生無量轉變成環保產品製成、研發、設計、推廣行銷、環保概念館布展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從環保菩薩的愛心開始,一棒接一棒,賦予資源新生命,全職志工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裏煮山河」兩岸還不熟悉的過程中,毅然決然,為了援助大陸,精舍甚至受到安全威脅,上人還是勇往直前,讓兩方之間有更多的了解,大陸、香港,我們在台灣,大家從事不同的行業,怎麼會聚在這裡?是「因為有慈濟、因為有愛。」
大愛感恩科技續物命‧造福慧從人的心念上去改變,改變大腦付出行動,做出有價值的東西,一般企業所追求的是『投資報酬率 (Return On Investment,ROI)』,但大愛感恩科技的ROI是旨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也讓前來參訪的江蘇南京李秀雲副理事長聆聽完後相當感動分享著:「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讓我們知道必須要有更多的認知,且共知、共識、還要共同行動,大愛感恩科技所產生的價值,對而言是無法用金錢能去購買與衡量的。」慈濟走過50年,從竹筒歲月至今一步一腳印,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讓大愛無遠弗屆,環保的推動更期待地球上的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李岩珂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大愛感恩地球村 環保愛灑無國界
- Article Details
「慈濟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愛的本性,這十幾年來,我們不斷在了解慈濟、認識慈濟…」細說因緣字字句句道出內心的感恩與感動,19日中午由江蘇省南京「兒童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李秀雲女士一行6人在志工朱彤、杭艷艷陪伴下,以及香港「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帶領的5人,雖然兩團參訪人員皆來自不同的地區,但願意愛護地球的心念卻是堅定的,特地前來大愛感恩科技認識環保科技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期待帶回中國大陸更多的地區進行推廣與實踐。
談起慈濟在大陸的因緣,時光到轉至1991年大陸華東遭遇到大洪水災,慈濟功德會因而開始在遭受洪水重創的三省、四縣進行大規模的急難救助,為災民「安心」、「安身」與「安生」,並落實後續中長期的援建至今,二十多年來從未間斷,慈濟在大陸援助地區共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甘肅集水抗旱水窖工程暨移民遷村援助、貴州扶貧暨遷村工程、冬令發放、定期的慈善訪視個案關懷、各地學校之援建、貧困學生助學專案、骨髓捐贈、醫療援助、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等工作,於2010年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江蘇省蘇州市靜思書院舉行掛牌典禮與揭牌儀式,成為大陸第一家由境外非營利組織所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
多年來慈濟愛灑在中國,無私善的循環深深的感動當地人的心,來自江蘇南京的許寧女士分享到自己現今也投入社區志工的行列:「華東大水讓慈濟跟大陸結緣,慈濟人在賑災過程中更多的是把大愛精神帶到華東,志工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愛的本性,這十幾年來,我們不斷在了解慈濟、認識慈濟,並認可慈濟,自己在這幾個月參加慈濟的活動,更是心靈的淨化,很榮幸能到大愛感恩科技進一步了解環保的價值與意義。」
透過專業的講師團隊將大愛感恩科技無論是技術或是推廣精神毫不藏私的與前來的來賓分享,寶特瓶如何從ㄧ生無量轉變成環保產品製成、研發、設計、推廣行銷、環保概念館布展等,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三個核心價值,從環保菩薩的愛心開始,一棒接一棒,賦予資源新生命,全職志工總經理李鼎銘師兄分享「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裏煮山河」兩岸還不熟悉的過程中,毅然決然,為了援助大陸,精舍甚至受到安全威脅,上人還是勇往直前,讓兩方之間有更多的了解,大陸、香港,我們在台灣,大家從事不同的行業,怎麼會聚在這裡?是「因為有慈濟、因為有愛。」
大愛感恩科技續物命‧造福慧從人的心念上去改變,改變大腦付出行動,做出有價值的東西,一般企業所追求的是『投資報酬率 (Return On Investment,ROI)』,但大愛感恩科技的ROI是旨Return Of Influence『影響力』也讓前來參訪的江蘇南京李秀雲副理事長聆聽完後相當感動分享著:「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分享讓我們知道必須要有更多的認知,且共知、共識、還要共同行動,大愛感恩科技所產生的價值,對而言是無法用金錢能去購買與衡量的。」慈濟走過50年,從竹筒歲月至今一步一腳印,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讓大愛無遠弗屆,環保的推動更期待地球上的共同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張絮評、李岩珂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週一, 23 一月 2017
2017,01/23 【人文週會】愛撒荒漠濟有情,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蔡岱霖主講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7年1月23日(一) 0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