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2016

週四, 25 二月 2016

【大愛環保•感恩科技】 師親種子共學習

圖說:2016年2月24日【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開營由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與教聯會老師,帶動【環保最樂活】。(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並努力申請為環境教育場域,在環保教育領域積極推廣,為了讓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分別在9月2日和9月20日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教聯會老師共同開會討論如何豐富環境教育課程。因此,大愛感恩科技邀請40位撰寫教案的教聯會老師們於9月26日來到大愛感恩參訪,實際考察環境教育場域及環境教育教案研討。透過分享介紹與進一部的討論,讓老師們更深入的了解大愛感恩所要做的「災難到慈悲科技運用」、「從城市礦產到搖籃到搖籃」的課程安排與發想目的。

教聯會總幹事陳乃裕師兄帶領40多位慈濟教聯會老師們經過2個月的努力撰寫教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修改,在11月25日舉辦環境教育教材編撰研討第一次發表會,透過這些種子老師分組協作,根據聆聽學員的分齡、身分,編寫12套環境教育教案。而這12套教案不僅只是提供大愛感恩科技使用,更要進一步把這樣的理念與教案帶入校園、社區推廣給更多的人認識,因此於2016年2月21日舉辦【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教召集人聯繫的王麗卿老師:「很感恩這次編寫教案的老師們,在繁忙的工作與志業中,特別騰出時間去了解許多專有名詞,重新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用心規劃,在編寫教案的中間,感覺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在其中學習到許多環保承擔此次大愛感恩科技環教召集人聯繫的王麗卿老師提到:「當初本著單純協助大愛感恩科技撰寫環保教案,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投資及每年都將盈餘回饋慈濟來作國內外慈善等,更加積極承擔招集許多教案編輯經驗的老師共同編寫教材,看到每位老師在繁忙的工作與志業中,特別騰出時間去了解許多專有名詞,重新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用心規劃,在編寫教案的中間,感覺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在其中學習到許多環保 " 新 " 及 " 心 " 知識及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願景等,這是我們這次篇寫教案最大的收穫。」

圖說:「地球發燒了」教案的賴瓊杏老師:「透過這次的編寫,更深刻的體會到『知識即是力量,要靠實踐、落實,才能看得到』。(攝影者:林立騏)負責「地球發燒了」教案的賴瓊杏老師:「透過這次的編寫,更深刻的體會到『知識即是力量,要靠實踐、落實,才能看得到』。而這其中有好多典範是在認真實踐,與簡單心念的貫徹行中做到,我們更應該要向環保菩薩們學習。」

擔任這次研習營的學員長也是教案編輯團隊的王慧玲老師:「參與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所主辦的環教研習活動,有更深入了解環保,真正感受到慈悲與科技的結合,但要有一顆心去實踐,很有幸自己能參與這次環教教案編輯。透過每一次舉辦研習活動,大家用心的籌備,希望讓參予的家人能夠更了解環保,進而將環保教育帶進校園推廣。」

圖說:研習營的學員長也是教案編輯團隊的王慧玲老師:「參與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所主辦的環教研習活動,有更深入了解環保,真正感受到慈悲與科技的結合,但要有一顆心去實踐,很有幸自己能參與這次環教教案編輯。」(攝影者:林立騏)教聯會總幹事陳乃裕師兄:「非常不一樣的活動,因為有 證嚴法師的精神理念以及環保教育站和環保菩薩們的心力付出,還有將環保科技具體呈現出來,這樣善的循環,我們要藉由教育讓大家共知‧共識,並且共行,將好的理念與事物落實在生活當中,如同很多人會說;『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點貴』,但你如果了解他背後的價值就不會在意價格,所以透過今天的研習,讓大家了解背後意涵外,也能夠實際體會、觸摸的到,大家會更加了解。同時我也覺得如果這樣好的教案只是在大愛感恩科技內使用太可惜了,我們要將這樣好的教育和精神理念,在我們所觸及的到的地方都要傳遞出去,家庭、社區、學校,透過今天參與的種子師親們帶入到每個角落。」

這次大愛感恩科技與教聯會共同合作編寫【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保教案,從單純心念,只是把大愛感恩科技環境結合教育把環保菩薩的故事,以及每件產品背後的用心借由教案傳遞環保人文的教育理念,一個小小的心念,透過研習傳遞出去,擴展為更大得愛心,並且帶動學校、家庭、社區一同來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這是我們做環境教育最重要的心念。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

【大愛環保•感恩科技】 師親種子共學習

圖說:2016年2月24日【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開營由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與教聯會老師,帶動【環保最樂活】。(攝影者:曹書豪)大愛感恩科技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及企業環保獎等殊榮,並努力申請為環境教育場域,在環保教育領域積極推廣,為了讓環境教育可成更加多元化,分別在9月2日和9月20日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教聯會老師共同開會討論如何豐富環境教育課程。因此,大愛感恩科技邀請40位撰寫教案的教聯會老師們於9月26日來到大愛感恩參訪,實際考察環境教育場域及環境教育教案研討。透過分享介紹與進一部的討論,讓老師們更深入的了解大愛感恩所要做的「災難到慈悲科技運用」、「從城市礦產到搖籃到搖籃」的課程安排與發想目的。

教聯會總幹事陳乃裕師兄帶領40多位慈濟教聯會老師們經過2個月的努力撰寫教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修改,在11月25日舉辦環境教育教材編撰研討第一次發表會,透過這些種子老師分組協作,根據聆聽學員的分齡、身分,編寫12套環境教育教案。而這12套教案不僅只是提供大愛感恩科技使用,更要進一步把這樣的理念與教案帶入校園、社區推廣給更多的人認識,因此於2016年2月21日舉辦【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種子師親研習。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環教召集人聯繫的王麗卿老師:「很感恩這次編寫教案的老師們,在繁忙的工作與志業中,特別騰出時間去了解許多專有名詞,重新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用心規劃,在編寫教案的中間,感覺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在其中學習到許多環保承擔此次大愛感恩科技環教召集人聯繫的王麗卿老師提到:「當初本著單純協助大愛感恩科技撰寫環保教案,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將投資及每年都將盈餘回饋慈濟來作國內外慈善等,更加積極承擔招集許多教案編輯經驗的老師共同編寫教材,看到每位老師在繁忙的工作與志業中,特別騰出時間去了解許多專有名詞,重新認識大愛感恩科技,並用心規劃,在編寫教案的中間,感覺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在其中學習到許多環保 " 新 " 及 " 心 " 知識及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願景等,這是我們這次篇寫教案最大的收穫。」

圖說:「地球發燒了」教案的賴瓊杏老師:「透過這次的編寫,更深刻的體會到『知識即是力量,要靠實踐、落實,才能看得到』。(攝影者:林立騏)負責「地球發燒了」教案的賴瓊杏老師:「透過這次的編寫,更深刻的體會到『知識即是力量,要靠實踐、落實,才能看得到』。而這其中有好多典範是在認真實踐,與簡單心念的貫徹行中做到,我們更應該要向環保菩薩們學習。」

擔任這次研習營的學員長也是教案編輯團隊的王慧玲老師:「參與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所主辦的環教研習活動,有更深入了解環保,真正感受到慈悲與科技的結合,但要有一顆心去實踐,很有幸自己能參與這次環教教案編輯。透過每一次舉辦研習活動,大家用心的籌備,希望讓參予的家人能夠更了解環保,進而將環保教育帶進校園推廣。」

圖說:研習營的學員長也是教案編輯團隊的王慧玲老師:「參與這次大愛感恩科技所主辦的環教研習活動,有更深入了解環保,真正感受到慈悲與科技的結合,但要有一顆心去實踐,很有幸自己能參與這次環教教案編輯。」(攝影者:林立騏)教聯會總幹事陳乃裕師兄:「非常不一樣的活動,因為有 證嚴法師的精神理念以及環保教育站和環保菩薩們的心力付出,還有將環保科技具體呈現出來,這樣善的循環,我們要藉由教育讓大家共知‧共識,並且共行,將好的理念與事物落實在生活當中,如同很多人會說;『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有點貴』,但你如果了解他背後的價值就不會在意價格,所以透過今天的研習,讓大家了解背後意涵外,也能夠實際體會、觸摸的到,大家會更加了解。同時我也覺得如果這樣好的教案只是在大愛感恩科技內使用太可惜了,我們要將這樣好的教育和精神理念,在我們所觸及的到的地方都要傳遞出去,家庭、社區、學校,透過今天參與的種子師親們帶入到每個角落。」

這次大愛感恩科技與教聯會共同合作編寫【大愛環保•感恩科技】環保教案,從單純心念,只是把大愛感恩科技環境結合教育把環保菩薩的故事,以及每件產品背後的用心借由教案傳遞環保人文的教育理念,一個小小的心念,透過研習傳遞出去,擴展為更大得愛心,並且帶動學校、家庭、社區一同來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這是我們做環境教育最重要的心念。

大愛感恩科技 李艾錚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環保最樂活】

 

Read more

邀照顧戶來圍爐 歡喜熱鬧慶團圓


慈濟台中分會歲末圍爐及冬令發放,中午在台中靜思堂舉行,共邀請773戶弱勢家庭參與,席開130桌,慈濟志工不但準備了豐盛菜餚,款待大家,更重要的是,歲末寒冬之際,給予大家的那分真摯關懷,就像一家人圍爐,溫暖在心頭。 


慈濟台中分會歲末圍爐及冬令發放,在台中靜思堂舉行,席開130桌,邀請773戶弱勢家庭參與,場面熱鬧溫馨。 

慈濟照顧戶許女士,帶著兒子一同來參加,許女士家原本經營銀樓,丈夫往生後,又遭逢火災,房屋破損,慈濟基金會為她修繕完成,許女士的兒子小時候因意外腦傷,在志工帶領下,也接觸環保工作。 

慈濟照顧戶 許女士:「看到兒子去做環保,他做得很快樂,進步很多,我想這樣我也來做環保,還有慈濟,真的慈濟幫忙我很多,我很感恩,我想我也要有一些付出。」 

慈濟志工 張素英:「有活動我會邀約她,她越深入越了解之後,那個臉越來越發光發亮。」 

母子倆不但做環保,許女士的兒子也報名培訓慈誠。 

許女士的兒子:「因為慈濟做很多事,很多好事。」 

手心翻轉,感恩付出,在圍爐會場,還有許許多多像這樣的感人故事,在慈濟人用心付出,關懷陪伴下,讓弱勢家庭在享用豐盛菜肴的同時,也能將這分溫暖,年年傳承下去。 

張桂端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天寒地凍人情暖 關懷街友贈物資


這波寒流持續了多天,台灣各地慈濟志工,也持續為露宿街頭的街友送暖,像板橋的慈濟志工,這幾天晚上都動員了人力,到車站為街友送毛毯、禦寒衣物,還有食物,希望他們在這波寒流中不要餓著、凍著。 


慈濟志工:「毯子現在20份,對啦,這8份(睡袋)等一下再補到20份,等一下再補齊。」 

攝氏四度的低溫,慈濟志工關懷街友。 

慈濟志工 與 街友:「這(發熱衣)你摸這裡,有沒有,你摸摸看,這是發熱衣,你穿在裡面。(好,我知道。)」 

慈濟志工 詹龍禎:「這麼冷的天氣,他們(街友)都還縮在牆角,真的看了心裡非常地不捨,也希望說,他們藉由我們的關懷,能夠給他一點點的物資,那送一點點的溫暖,能夠讓他(街友)過這個寒冬。」 

毛毯、禦寒衣物暖身,福慧粥、五穀粉暖胃。 

慈濟志工 與 街友:「這(五穀粉)你用開水沖就行,你不要用太熱的水,用溫水就好,攪拌開來,補充你們的營養。」 

慈濟志工 陳邦記:「有一位街友甚至於跟我們講說,他已經好幾餐都沒有吃了,我們準備了一些福慧粥來給他充飢給他吃,也準備了睡袋、毯子還有衛生衣,讓他們不要受凍,也不要挨餓。」 

車站的每一角落,都有志工愛的溫度。 

慈濟志工 與 街友:「圍巾幫你圍著,比較不冷。(謝謝喔,師兄,對我真好。) 你跟我們謝謝,是好啦,你自己身體要照顧喔,慢慢吃,沒關係。」 

慈濟志工 與 街友:「這樣(蓋)就不會冷了,這裡還有一個睡袋,給你當枕頭,你若會冷,睡袋可以打開來蓋,就不會冷了。」 

真善美志工 林水福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三, 24 二月 2016

2016,02/24 辨識器廠商來訪

【對象】辨識器廠商
【時間】2016年2月24日 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綠能研發護大地 廢衣回收續物命
20160224.jpg20160224-1.jpg
Read more

多舛命運病纏身 藍天白雲幫到底

照顧戶余女士,七年前罹患糖尿病、肝病及腰部囊腫等多重疾病,無法工作,成為慈濟照顧戶。台南分會舉辦冬令發放圍爐,她特地上台見證,感謝志工一路陪伴安排就醫,還鼓勵她做環保,改變人生。 



勇敢站上台,見證慈濟的愛讓她重生,她是余女士,離婚後,丈夫帶著兒子離開,生活失去寄託,七年前罹患糖尿病、肝病、腰部囊腫,人生谷底遇見慈濟。 

慈濟照顧戶 余女士:「 我不要看病, 慈濟志工硬拉著我要去看病, 搬家 搬房子 也都是他幫忙我的, 他沒有讓我自己一個人搬, 我根本沒有力氣可以搬。」 

一星期至少三天,余女士會騎著腳踏車,到環保站當志工,還加入經藏演繹,反轉手心,珍惜這分幸福。 

慈濟照顧戶 余女士:「 覺得心情都很開朗了, 也沒有去胡思亂想 。」 

把握機會行善的還有這些小學生,她們來自麻豆區港尾國小,老師帶著他們來為慈濟的照顧戶服務。 

港尾國小學生 劉家妤:「 在社會上 有很多需要被幫助的人, 我們要發揮愛心 去幫助他們 。」 

生命因為利他而豐富,無私奉獻的愛,像一盞燈,照亮黑暗角落,台南區照顧戶歲末圍爐感恩會,志工用心,許照顧戶一個有愛相伴的未來。 


真善美志工 台南綜合報導 Read more

隱形殺手?全氟碳化物廣泛存在


農曆年前,民眾買防寒衣、不沾鍋、食品包裝等日常用品,都要張大眼睛仔細挑選,因為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這些物品中都含有全氟碳化物,累積高暴露量就會影響健康,除了增加成人糖尿病和動脈硬化風險,也會影響孩童的智商和身高發育。 


一顆顆水煎包,在不沾鍋上,煎得金黃酥香不沾黏,關鍵就在鍋子的塗層,防水又抗油,但台大最新研究發現,要是使用不當,溶出全氟碳化物,糖尿病風險也會增加。 

台大公衛學院職工所副教授 蘇大成:「PFOS這個氟化物,它對於不管是血糖的問題,不管是早期動脈的問題,從青少年一直到中年人,我們都看到一個對心血管相當不利的效應 。」 

全氟碳化物,從不沾鍋塗層到防風外套,或是室內裝潢、食品包裝等,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這種內分泌干擾素,還會透過臍帶血傳給胎兒,影響神經發育。 

國衛院環醫所研究員 王淑麗:「胎兒的甲狀腺素,第一期,也就是懷孕前三個月,其實都來自媽媽的甲狀腺素。」 

人手一件的防水透氣外套,裡面的全氟碳化物材質,在人體中可存在5年,水中甚至達到41年,擁有超強生物累積性。 

台大環工所教授 林郁珍:「像客雅溪裡面吳郭魚的全氟碳化物濃度,是基隆河裡面的吳郭魚全氟碳化物濃度的一兩百倍。」 

專家建議製造廠商,標示清楚,民眾也要有自覺,在享受便利同時,別忽略健康威脅。 

蔡怡琳 萬家宏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三千家人大掃除 志工同心掃心地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平時即落實社區,經營規劃室郭于禎(上圖右),品保部梁益誠(上圖左),人資呂怡德(下圖右4) 、資訊虞珊明(下圖右2),也各自帶著打掃工具,隨著所在社區的責任區域,歡喜清潔自己的家。 (照片:虞珊明)「自己的家,當然要自己來清掃!」2月20日舊曆年假後的第一個周六,中午時分,台北慈濟醫院前面的廣場,院長趙有誠帶領院部主管及數百位醫護同仁,與來自基隆、台北、新北各區自發前來的慈濟人,準備進行院區大掃除。趙有誠院長除了感恩志工們踴躍參與,同時表示:「要把最乾淨的環境給我們的大德。」北北基地區共出動兩千多位志工與600多位醫護同仁,特別在周六下午沒有門診的時段,近3000人一條心,一起整理平日守護病患健康的家。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平時即落實社區,家住淡水的品保部梁益誠,以及文山區的人資呂怡德、資訊部虞珊明,經營規劃室郭于禎,研發部住內湖區的林正雄,也各自帶著打掃工具,隨著所在社區的責任區域,歡喜清潔自己的家。

圖說:「自己的家,當然要自己來清掃!」2月20日舊曆年假後的第一個周六,中午時分,台北慈濟醫院前面的廣場,院長趙有誠率領院部主管及數百位醫護人員,與來自基隆、台北、新北各區自發前來的慈濟人,準備進行院區大掃除。(照片:摘自大愛台影片)地上16層、地下3層,諾大院區,到底要從何掃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虞珊明表示:「包括2015年4月為了迎接台北慈院10周年,志工們已經有多次、千人大掃除的經驗,所以這次大家事先根據自己責任區域所準備必需的工具,讓清掃工作非常有效率。去年我們社區負責打掃所有電梯間,這次負責樓梯間,每一個踏階的金屬溝槽要掏乾淨,希望金屬踏階光澤照亮每一個人的心、讓每一個來院者的心感動。」清掃過程中,醫護同仁與志工合作,絲毫不放過病房內地板周邊的角落、空調的出風口,以及廁所內的磁磚,這些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同仁與志工卯足了全力,把醫院當成自家般認真地清掃。大家清掃重點放在平時看不見的細節,期許大家更加精進,也為台北慈院接受升級醫學中心評鑑時,能夠有一個舒適乾淨的環境,目的就是希望能帶給來院大德優質的醫療環境。當怡德打掃到八樓樓梯,與打掃八樓病房區的林正雄竟然不期而遇,彼此相互讚歎、互為對方打氣,大家同有一顆為善爭先、不落人後的心,值得按『讚』。

圖說:虞珊明表示:「與怡德(圖中清掃者)同一個社區,這次負責樓梯間,每一個踏階的金屬溝槽要掏乾淨,希望金屬踏階光澤照亮每一個人的心、讓每一個來院者的心感動。」 (照片:洪金翎)第一次參加台北慈濟醫院打掃服務的郭于禎表示:「打掃定點在B1人文館及展覽館,我們協助掃地、拖地、擦牆壁、擦蓮花椅,看到灰塵,讓我想到上人的靜思語:『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我們因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內心總是有許多的無明煩惱被遮蓋住,需要用上人的法水去洗滌。如同這些物品久了染上灰塵,需要用心耐心擦拭,也是在擦拭自己的心田。從這次的服務中,讓自己檢視自己的內心。」

品保部梁益誠,本來不在社區報名單內、當天被臨時邀約,不但欣然成行,還主動開車載運清潔工具與協助人員共乘。當天被分配打掃七樓兒童復健中心,梁益誠憑著靈活的身體,架起自備的馬椅(活動樓梯),一舉讓四周高窗塵垢盡除、恢復窗明清晰。

人資呂怡德表示:「平時在大愛感恩,我們希望營造同仁自動參與各種志工活動的氛圍,同仁也樂於參加。我們相信,藉由志願工作,個人可以認識到社會的某種需要,而願意以負起社會責任的精神,不計較金錢報酬、超出自己的基本義務,而提供額外服務。具備這種精神就符合大愛感恩服務的宗旨。」每人這一顆熱忱的心,期待台北慈院能在醫療工作上,持續提升品質,受到各界肯定。也期待我們這個社會更和樂、平安。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圖說:當怡德打掃到八樓樓梯,與打掃八樓病房區的林正雄竟然不期而遇,彼此相互讚歎、互為對方打氣,大家同有一顆為善爭先、不落人後的心,值得按『讚』。 (照片:洪金翎)

 

Read more

三千家人大掃除 志工同心掃心地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平時即落實社區,經營規劃室郭于禎(上圖右),品保部梁益誠(上圖左),人資呂怡德(下圖右4) 、資訊虞珊明(下圖右2),也各自帶著打掃工具,隨著所在社區的責任區域,歡喜清潔自己的家。 (照片:虞珊明)「自己的家,當然要自己來清掃!」2月20日舊曆年假後的第一個周六,中午時分,台北慈濟醫院前面的廣場,院長趙有誠帶領院部主管及數百位醫護同仁,與來自基隆、台北、新北各區自發前來的慈濟人,準備進行院區大掃除。趙有誠院長除了感恩志工們踴躍參與,同時表示:「要把最乾淨的環境給我們的大德。」北北基地區共出動兩千多位志工與600多位醫護同仁,特別在周六下午沒有門診的時段,近3000人一條心,一起整理平日守護病患健康的家。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平時即落實社區,家住淡水的品保部梁益誠,以及文山區的人資呂怡德、資訊部虞珊明,經營規劃室郭于禎,研發部住內湖區的林正雄,也各自帶著打掃工具,隨著所在社區的責任區域,歡喜清潔自己的家。

圖說:「自己的家,當然要自己來清掃!」2月20日舊曆年假後的第一個周六,中午時分,台北慈濟醫院前面的廣場,院長趙有誠率領院部主管及數百位醫護人員,與來自基隆、台北、新北各區自發前來的慈濟人,準備進行院區大掃除。(照片:摘自大愛台影片)地上16層、地下3層,諾大院區,到底要從何掃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虞珊明表示:「包括2015年4月為了迎接台北慈院10周年,志工們已經有多次、千人大掃除的經驗,所以這次大家事先根據自己責任區域所準備必需的工具,讓清掃工作非常有效率。去年我們社區負責打掃所有電梯間,這次負責樓梯間,每一個踏階的金屬溝槽要掏乾淨,希望金屬踏階光澤照亮每一個人的心、讓每一個來院者的心感動。」清掃過程中,醫護同仁與志工合作,絲毫不放過病房內地板周邊的角落、空調的出風口,以及廁所內的磁磚,這些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同仁與志工卯足了全力,把醫院當成自家般認真地清掃。大家清掃重點放在平時看不見的細節,期許大家更加精進,也為台北慈院接受升級醫學中心評鑑時,能夠有一個舒適乾淨的環境,目的就是希望能帶給來院大德優質的醫療環境。當怡德打掃到八樓樓梯,與打掃八樓病房區的林正雄竟然不期而遇,彼此相互讚歎、互為對方打氣,大家同有一顆為善爭先、不落人後的心,值得按『讚』。

圖說:虞珊明表示:「與怡德(圖中清掃者)同一個社區,這次負責樓梯間,每一個踏階的金屬溝槽要掏乾淨,希望金屬踏階光澤照亮每一個人的心、讓每一個來院者的心感動。」 (照片:洪金翎)第一次參加台北慈濟醫院打掃服務的郭于禎表示:「打掃定點在B1人文館及展覽館,我們協助掃地、拖地、擦牆壁、擦蓮花椅,看到灰塵,讓我想到上人的靜思語:『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我們因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內心總是有許多的無明煩惱被遮蓋住,需要用上人的法水去洗滌。如同這些物品久了染上灰塵,需要用心耐心擦拭,也是在擦拭自己的心田。從這次的服務中,讓自己檢視自己的內心。」

品保部梁益誠,本來不在社區報名單內、當天被臨時邀約,不但欣然成行,還主動開車載運清潔工具與協助人員共乘。當天被分配打掃七樓兒童復健中心,梁益誠憑著靈活的身體,架起自備的馬椅(活動樓梯),一舉讓四周高窗塵垢盡除、恢復窗明清晰。

人資呂怡德表示:「平時在大愛感恩,我們希望營造同仁自動參與各種志工活動的氛圍,同仁也樂於參加。我們相信,藉由志願工作,個人可以認識到社會的某種需要,而願意以負起社會責任的精神,不計較金錢報酬、超出自己的基本義務,而提供額外服務。具備這種精神就符合大愛感恩服務的宗旨。」每人這一顆熱忱的心,期待台北慈院能在醫療工作上,持續提升品質,受到各界肯定。也期待我們這個社會更和樂、平安。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
圖說:當怡德打掃到八樓樓梯,與打掃八樓病房區的林正雄竟然不期而遇,彼此相互讚歎、互為對方打氣,大家同有一顆為善爭先、不落人後的心,值得按『讚』。 (照片:洪金翎)

 

Read more

週二, 23 二月 2016

共知共識且共行 拯救地球來得及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表示:證嚴上人從51年前的心靈環保、淨化人心,到26年前大地環保、資源回收。2008年、五位實業家弟子,在 證嚴上人的鼓勵,以專業、良知良能,為地球盡一分心力,依據 證嚴上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 』之期許,成立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社會企業平台。」(攝影:許育仁)「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籌畫半年、動員40多位老師,大愛感恩科技與北區教聯會老師合作製作的環境教育教案,經過反覆的訪談交流、資料交換、教案製作、試講修改, 2月21日在慈濟東區會所正式發表。與會者包括北區教聯會教師、大愛媽媽等超過600人參加。

證嚴上人疾呼:「看到地球病況危急,大地之母在呻吟,與地球共生共息的人類,應承擔起責任,用心維護環境。地球的安危,也是人類的安危;唯有地球平安,人類才能平安。傷害地球的是人類,保護地球的關鍵也在人的手中。」地球為全人類共享,愛護地球的責任也應該由全人類共同承擔,將所學習環保知識化為愛的能量,人人有共知、共識且能共行,拯救地球才能「來得及」!氣象達人彭啟明說,有一次他向 證嚴上人說明地球暖化現象,以及全球希望將暖化控制在2度C以內時,證嚴法師說,與工業革命時相比較,氣溫已經升高將近1度,暖化很嚴重,現在還要再容許1度,她覺得這個議題事態嚴重。

圖說:推動此次教案編輯的陳乃裕表示:「證嚴上人非常關切『2度C』的問題,因為人類已經到了存亡關鍵,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要加緊腳步,喚醒渾渾噩噩的社會大眾。期待這套教案,可以提供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團體或是老師們在課堂上,或大愛媽媽在社區親子成長班或是走入校園,全面推廣環保理念之參考。」(攝影:許育仁)推動此次教案編輯的陳乃裕表示:「證嚴上人非常關切『2度C』的問題,因為人類已經到了存亡關鍵,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要加緊腳步,喚醒渾渾噩噩的社會大眾。因此,教聯會種子老師們,運用老師專業將大愛感恩科技團隊經過多次溝通討論,根據:『地球發燒了』、『慈悲科技』、『城市礦產』、『搖籃到搖籃』等四個環境教育主題,再分別依小學、中學、社會人士,編成12份分享教案、12份分站活動教案。期待這套教案,可以提供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的團體或是老師們在課堂上,或大愛媽媽在社區親子成長班或是走入校園,全面推廣環保理念之參考。」

圖說:台北教育大學徐榮崇教授表示:「不僅要做『環境保護』,而且要透過『環境教育』來落實『環境保護』的工作。這需要非常多的機構參與。大愛感恩科技能夠加入環保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且結合教育功能團體的力量,編輯出環境教育教案,可見大愛感恩科技非常有心,預祝大愛感恩科技順利獲得認證。」(攝影:許育仁)大愛感恩科技黃華德董事長也表示:「 證嚴上人從51年前的心靈環保、淨化人心,到26年前大地環保、資源回收。2008年、五位實業家弟子,在 證嚴上人的鼓勵,以專業、良知良能,為地球盡一分心力,依據 證嚴上人『大愛眾生、感恩大地、科技人文 』之期許,成立大愛感恩科技無私的社會企業平台。這次與教聯會團隊合作環境教育教案編輯,是本著精進再精進、希望將環保教育擴大到社會各個階層,啟發大家保護地球的一念心。」

本次研習會特邀貴賓台北教育大學徐榮崇教授表示:「不僅要做『環境保護』,而且要透過『環境教育』來落實『環境保護』的工作。台灣社會經過20多年的文明生活教育啟發、潛移默化,如今一定要更深化環境教育,化認知為觀念、將觀念化為行動,這需要非常多的機構參與。大愛感恩科技能夠加入環保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且結合教育功能團體的力量,編輯出環境教育教案,可見大愛感恩科技非常有心,預祝大愛感恩科技順利獲得認證。」

圖說:吉祥物戲劇呈現大愛感恩慈悲科技產品,大愛狗帶著太陽能背包賑災、而感恩貓因為手受傷,不能去賑災,期許自己也能用心做環保。(攝影:許育仁)一整天的研習課程相當緊湊,王麗卿老師先將教材設計的因緣與過程向大家說明。第一個主題 『地球發燒了---是誰來不及』首先由賴瓊杏老師分享。緊接著黃莉婷老師代表分享第二個主題『慈悲科技--科技行善 環保生活』。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博士也針對『大愛環保與感恩科技的對話』與大家分享。主題三『城市礦產--垃圾不垃圾』,則由廖進德老師演示。最後一個主題『搖籃到搖籃--化腐朽為神奇之以R還R』由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林正雄博士。包括藉由小型的抽絲機(改版迷你棉花糖機)、及布料識別機現場演示。更透過互動有獎問答,讓每一位學員不斷踴躍搶答。

今後如何在校園與社區做好環保的教育宣導工作?李鼎銘總經理也分享:「 證嚴上人提醒大家人人要有共知外還需有共識及共行。從『自身』做起。拓展至家庭及學校。同時藉由回收資源及再大愛感恩科技開發利用,所有的成果來回饋慈善救人有意義的工作,創造愛的接力、善的循環。」

生動活潑的教材,讓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疼惜地球得實際行動。從教育著手,再加上一點創意,把環保理念從小紮根、落實生活,讓科技溫暖人心,讓生活更美好,讓人類未來充滿希望。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市信義區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