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02 三月 2015
上班族樂在環保 回收資源當休閒
- Article Details
力行環保回收,愛護地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群上班族,每個月會騰出一天,利用上班前的一個半小時,來到環保站做分類回收,透過身體力行做環保,將環保觀念更落實於生活和工作中。
旭日東昇,又要迎接新的一天,上班之前,您會怎麼運用呢?
企業員工 李婉秋:「睡覺,因為有時候比較遲睡。」
企業員工 方美銀:「我相信大部分還在睡覺吧,所以這段時間呢,如果我們可以早一點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它會更加地棒。」
就這樣,每個月騰出一天,方美銀和同事,在上班前抽出一個半小時到環保站回收,久而久之,他們發現早起做環保,並不是苦差事。
企業員工 李婉秋:「不會啊,反而是覺得很愉快,因為至少我們可以出一分力,因為平時都沒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企業員工 方美銀:「平時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有些東西有用的,我們竟然扔掉,然後來到這邊,環保站(發現)其實它們都不是垃圾,全部都很有用,所以我覺得滿有意義。」
慈濟志工 王繡華:「(他們)很快地就把這些資源分類,也可以配合到我們安排出貨的時間,很感恩他們願意來付出。」
當初這群想要回饋社會的員工,原來是在老闆的鼓勵下,才起而行的。
實業家 蘇意琴:「我就鼓勵他們,你可以早上去,然後遲一點來上班都無所謂,結果每一位同事他們就輪流安排。」
當員工在環保站親身體驗分類,回到辦公室他們也改變原來的分類方式,做得更仔細後再交到環保站。
實業家 蘇意琴:「他們懂得環保分類以後,他就會少用很多的保麗龍,然後也會把這樣的環保意識,帶到他們的家庭,或者影響更多他身邊的朋友。」
黃薇瑜 林志勇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歡喜付出固善念 對的事堅持下去
- Article Details
感恩警消人員的付出,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量身訂做健檢項目,還把器材直接搬到消防隊,提高受檢率。同樣身為人民保母,任職於核三廠警察隊的王復呈,把握工作前後的時間,做環保,不嫌辛苦只為回饋鄉里。證嚴上人在今天(3/2)的志工早會開示,慈濟人就是這樣付出,不管是環保,或者是關心為民眾服務的人,愛的力量隱藏在人群中,對的事做就對了,真的很感恩。
天天投入環保的王復呈,任職於恆春核三廠警察隊,守護民眾也守護大地。他運用工作前後的時間,穿梭巷弄載回收物,他不喊累,反而把環保當責任,用行動回饋鄉里。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人就是這樣的付出,環保、愛的力量,還是隱藏在人群中,同樣也有一群人,總是做該做的事 做就對了,真的是感恩。」
以愛付出,台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為作息不定的警消人員,量身訂做健康檢查,體恤他們的忙碌與辛勞,將檢測儀器直接搬到消防隊,提高受檢率。
證嚴上人開示:「看到了這種社會的保母,看到了為社會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的勞苦誰能理解,就要有一群社會的,能清楚了解悲智雙運的人,這種的愛的勇氣去付出,真的是很感恩。」
掌握身體狀況,才能繼續奉獻良能為社會大眾付出。無所求的關懷,彼此感恩,也讓人與人之間更加祥和溫馨。
江杏幸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志工屢訪助清屋 轉念改設環保點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志工長期關懷訪視,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受助的民眾能夠越來越好,彰化田中蕭先生,獨自帶著身心障礙的兒子,自己的工作也不穩定,志工常去關懷,因為他們家門前有塊空地,平常都堆放雜物,志工提議可以在家門口設置環保點,兒子可以學習做環保,也接引附近鄰居,蕭先生欣然答應,更開心自己也能有所付出。
蕭先生家門口就有一塊空地,平常鄰居都會把雜物堆在這裡,慈濟志工每次來訪視,都會協助清理
於是志工建議,可以在家門口設置環保點,兒子也可以一起來幫忙
慈濟志工 盧惠貞:「你帶你兒子一起來做, 你兒子一起來做, 智慧開 智慧會更好, 你知道學校要教 家裡也要教。」
也可以接引附近鄰居,一起垃圾分類做環保,蕭先生欣然接受,他說,獨自一個帶著身心障礙的兒子,自己工作又不穩定,幸好有慈濟志工的關懷,現在能夠付出一點心力,他非常開心。
蕭家麟 陳美蓮 真善美志工-彰化報導
Read more喧囂城市桃花源 生命開啟一扇門
- Article Details
歡迎大家踏進慈濟內湖園區,那麼,接著就來看,真正走進來的人到底有了甚麼改變,內湖園區,位處於交通便利的成功路五段旁,每天上下班,都是車水馬龍,但,繁忙的生活中,這塊園地,卻成了不少人,尋找勇氣的生命園地。
汽機車、公車來往呼嘯,大湖公園前,成功路五段170巷,內湖慈濟園區所在地,忙碌人車中,會走進這扇大門的人,都有一段故事。
遊戲軟體老闆 郭璟德:「如果問我入慈濟的因緣,我應該是沒有任何的因緣,因為我以前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慈濟這一塊。」
2012年底,一場經濟海嘯,意外將這位科技大老闆,同時也是內湖本地居民,牽引了進來。
遊戲軟體老闆 郭璟德:「 所以當時確實是有所求自己的福報,想說那我就來做一點事,那時候剛好有一位,馬來西亞的師兄跟我講說,你家離內湖(園區)這麼近,你也多少去做個環保。」
找到生命沉澱的還有這位,陳志文,同樣是科技電子業大老闆,放下身段做環保,腰彎的比誰都還低。直到11年前,公司遭竊,損失超過兩千萬,低潮時,從大愛台找到了這,也開啟生命出口。
慈濟志工 陳志文:「然後又看到這些志工菩薩們,有的年紀很大了,那我就想到說我媽媽在鄉下,也是做環保 那我也希望是說,可以來陪伴 來關懷,所以說我就把這邊的志工,是自己的長輩,所以說有這個動力,促成我每天來這邊跟他們問好。」
不同的人生,都因為這塊土地,重新點燃生命勇氣。
台北報導
蕭志傑 梁家銘
2015,03/02,大陸蘇州上海志工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5年3月2日(一)15: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聞: 慈悲科技跨海 傳遞環保理念


Read more
宣導環保零浪費 回收物再創作
- Article Details
菲律賓計順市有一場環境生態展,各個環保團體集盡巧思設計攤位,希望能吸引民眾認識、支持綠色觀念,「慈濟基金會」也是其中一個參展的團體。
菲律賓計順市的「零浪費」環境生態展,現場有許多展區,呈現出愛護地球的不同巧思,其中慈濟基金會的攤位上,能看到資源回收做成的各種動物模型,吸引了許多孩子的目光。而對一般大人來說,環境與人文的結合,更能得到認同。
民眾 馬龍:「通常當我們說到環境,對一般人來說,這與我們的生活是很有距離的,但是慈濟基金會,重視環境已然變成他們的哲理,像這衣服和毯子,裡面都能看到藏有愛與關懷。」
愛與關懷,來自於每一次災難後,慈濟人的身影。
慈濟志工 維吉妮亞:「我看到來這的人都很高興,他們知道我們是在助貧,這已深深刻畫在大家的印象中。」
愛護環境,守護貧困,原來都離我們這麼近,一場宣導活動,打動了許多人的心。
李佳美 羅登 菲律賓報導
Read more寶特瓶製作環保龍 提倡節水概念
- Article Details
迎接新年到來,慈濟板橋園區在今天(3/1)舉辦新春團拜,同時慶祝慈濟環保25周年,志工利用寶特瓶製作環保龍,希望提倡資源回收和節約用水的概念,而板橋靜思書軒也新增品茗區,未來民眾不僅能在書軒看書,也能喝杯好茶。
新春團拜,舞龍出場,帶來熱鬧氣氛,但仔細ㄧ看,這條龍,是用寶特瓶,串聯而成的環保龍。
慈濟志工 洪崇義:「有師兄有提議說,這個龍身要大一點比較明顯,大家的集思廣義,我們有文宣美編還有木工,大家來共同成就。」
慈濟志工 陳志文:「最近有比較缺水,上人要我們節約用水,所以我們今年特別準備一條環保龍,就是用寶特瓶,大的寶特瓶做的,總共有16支的寶特瓶。」
慶祝慈濟環保25周年的同時,板橋靜思書軒,也新設立品茗區,未來在這,不僅能看好書、還能喝好茶 開幕當天,還有小志工,獻上表演。
板橋靜思書軒店長 王家輝:「靜思書軒它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社區客廳,藉由希望設立這個品茗區,讓大家可以坐下來喝一杯好茶。」
趁著年節,把大家齊聚一堂,由慈籃隊帶來的親子活動,讓台上台下樂成一團,也期許未來ㄧ年,有好的開始。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Read more電線走火引祝融 百餘戶無家可歸
- Article Details
馬尼拉是菲律賓首都,卻也是貧民最多的城市之一(資料來源:中央社)。貧民窟因為違法私接電源,電線走火的意外頻傳。而且一發生火災,往往上百家庭的家園付之一炬。當地的慈濟志工長期關注,一有火災消息,就是先前往勘災,了解災民需求,緊接著發放物資,除了一解燃眉之急,也要安定民心。 電線走火引祝融 百餘戶無家可歸
馬拉汶市(Malabon)這一區,123戶私接電源,電線走火造成112戶家庭受災。小學成了收容所,慈濟發放物資,帶來實質幫助。
受災戶 蘇珊:「有米 睡覺的毯子, 對我們來說是很大幫助, 因為我們還睡在冷冷地上。」
巴西市(Pasay City)這場火,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兩個小時不得控制,466戶家庭失去家園,大家暫居中學,席地而睡。 志工運來一包包的大米、乾糧,同時說明發放的毛毯,是回收的寶特瓶做成。好幾位鄉親還特地把在收容中心回收的寶特瓶帶來。
受災戶 茱莉葉塔:「可以幫助需要的人, 所以我盡力去找回收資源, 讓資源的使用 具有效用, 而且這些資源還能做成毛毯 。」
聖馬刁鎮火災意外,125戶家園面目全非,居民暫時棲身籃球場,有四個孩子的多娜不忍兒女受苦。
受災戶 多娜:「很難找到適合住的地方, 這裡很冷 小孩會受到影響, 我希望能夠慢慢的重建房子 。」
有的人本來就沒有工作收入,一場火讓生活更陷貧困。志工發放毛毯和大米,一解燃眉之急。
菲律賓綜合報導
Read more植草種樹利滲雨 森林蓄水尚天然
- Article Details
關於慈濟內湖園區計劃案,很多人都有疑問,認為計畫裡是否有將滯洪功能做慎審的評估。其實慈濟設計了三個滯洪池,總滯洪量有3020立方米,而依照水保法的規畫,應該設計的滯洪量是1500立方米,換算下來內湖園區的滯洪量是遠優於法規標準,同時園區內本來的水泥地,還會有六成五的土地,將改為草皮綠地,有自然滲水量,如此一來,除了可以降低大湖水位,還可以降低鄰近社區淹水機率。
慈濟的南北基地有4.48公頃,計劃裡本來的水泥土有65%的面積要鋪上草地,種植樹木,下雨時有自然滲透能力,以一棵大樹來說,就有1.5~5公噸的吸水量,樹木森林就是天然的蓄水空間。
水利技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賜賢:「水泥地就是完全沒有, 就是沒有蓄水空間。」
未來北基地將設置三個滯洪池,總滯洪量有3020立方米,依照水保法要求至少要有1500立方米,而慈濟設計的滯洪總量,已經超過法規的1.5倍。
實際到園區外圍來看,原來的排水溝,寬度不一,大約是1到1.5公尺,
慈濟計劃要施作的排水箱涵,把圓形涵管改成方形,將拓寬到2公尺,深度1.8公尺,可以讓排水更加順暢。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 林敏朝:「必要的時候來幫忙,直接這個水,也可以引到我們的滯洪池,所以它既可以上游的水,可以直接流到大湖,也可以流到我們的滯洪池。」
台大水工所模擬試算,內湖園區內的滯洪池與排水箱涵,與鄰近的大溝溪滯洪池、康寧抽水站,相互配合,在計設風險裡試算,可以降低大湖國小、康寧路一帶的淹水機率。
水利技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賜賢:「在設計的風險範圍內,它是有幫助的,比如說在一百年的重現期距內,它是可承受的,它是用補償的方式承受,就是說箱涵擴大 或者綠地入滲。」
全國技師公會理事長 余烈:「我提供五萬到六萬的,立方公尺沉砂滯洪,平常我不需要三公尺的水深,我只要一點五公尺的水深,只要一半的水深就好,這個湖就有夠漂亮。」
有專家提出建議,認為應該超越法律標準,用更宏觀的態度來看待園區計劃,各方意見不同,但慈濟維護環保生態並兼顧最大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才是初衷。
台北綜合報導
陳彥珊
購入前已被破壞 柏油路面.鐵皮屋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內湖園區,由於屬於保護區,為了維護生態,園區內的鐵皮屋、土地,都不能任意拆除重建。10多年來,志工修繕維護環境,並將園區規劃為多項用途,善用這塊土地的價值。
慈濟志工 林正雄 :「其實也可以看得出來, 鐵皮的部分幾乎是完全相同, 只是說當初的鐵皮可能是新的, 我們現在用了十幾二十年之後, 其實鐵皮都已經斑駁老舊了。」
慈濟在民國86年,接手當時的大有公車維修站,照片上清楚看見,地面已鋪上水泥和柏油,還有間間相連的鐵皮屋。
慈濟志工 林正雄:「現在後方可以看到, 當時留下來的烤漆房, 礙於法規所以地面上, 我們都不能去更改, 現有的鐵皮屋, 全部都是那時候留下來的, 我們只能夠去做一個屋頂的修繕。」
保護區無法增建,只能從既有的建築做修繕、規劃,區分為資源回收區、中央廚房、教育空間,還有物資暫存區。歷經十多年的風吹日曬,志工用心維護,並妥善利用空間,讓這ㄧ群菲律賓志工,親眼所見,每ㄧ條毛毯的包裝存放,感受更深。
菲律賓志工 李瑪仁:「我們來參觀一下, 怎麼樣整理一個環保站。」
資源回收、環保經驗傳承,已成了慈濟內湖園區的招牌特色,也許周遭風景,已和過去大不相同,但能經歷時間淬鍊的,是守護環境的那分心。
呂思萱 鄧應忠
台北報導
對待植栽如子女 貼心呵護細關照
- Article Details
如果民眾有來過慈濟內湖園區,會發現裡頭種滿各式各樣的植物,4.48公頃園區,有將近四成的土地面積,都用來綠化。這背後推手,是一支超過三十多位的園藝志工團隊,他們每天排班,輪流負責,更被形容是園藝救星,許多瀕臨死亡的盆栽到他們手中,重新展現生命力,內湖園區裡的綠美化,對不少走進來園區的民眾,無形中有療癒的效果。
踏出堅定的步伐,哪裡有植物,就往哪裡去,一群平均近退休年齡的慈濟志工,最關心的就是內湖園區的一草一木。
慈濟志工 林仁雄:「不要的 就是的已經種得不漂亮, 那回收回來, 我們就是再加以整理, 讓它重生的意思。」
在園區裡,常常都有像這樣搖搖欲墜的枯枝,怎麼讓瀕臨死亡的盆栽,從病房裡再走出來,靠的是這雙經驗老手。
慈濟志工 邱陸同:「土壤不好了 必須換土, 開出來的花才會漂亮。」
澆水施肥、剪掉枯枝、用心呵護,讓整片園區綠油油,不僅幫修整好的盆栽掛上立牌,轉角還能遇見五顏六色的獨特花種。
慈濟志工 林仁雄:「整個園區基本上是柏油路 水泥, 跟鐵皮屋 有了這一些(植物), 感覺有生氣。」
一個個志工的身影,隱藏在花草間,儘管他們對於景觀設計、生態綠化,不見得是最專業的,但疼惜植物的用心與愛心,卻在行動中,展現出來。
彭淑珮 林家慧
台北報導
有水當思無水苦 生活節水身力行
- Article Details
疼惜大地與地球共生息,多年來,慈濟人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也把這樣的綠色思維融合到建築裡,慈濟四大志業,包括環保、教育、醫療、慈善,各個建築物幾乎都以綠色環保為概念,疼惜愛護環境的心,不言而喻。
水情吃緊,日月潭水庫,九隻青蛙浮出水面,缺水危機,全民開始省思!
其實多年來,生活中用過的水,慈濟人幾乎會留下重複利用
慈濟志工 蔡洪淑卿:「應該是習慣, 也覺得水流掉很可惜 。」
聲音來源:慈濟志工:「水滴鏈 我們是用環保, 寶特瓶下去做的 亮晶晶。」
與地球共生息,慈濟人把這樣的綠色思維融合到建築裡,從921希望工程校舍,到近幾年援建的大愛組合教室,處處看得見環保概念,鋪連鎖磚是最基本的 。
慈濟營建處高專 陳文亮:「水 基本上會滲透到大地, 大地基本上就會呼吸, 當滲透到大地時候, 它又回到地下水。」
建築物與大自然融合,台中慈院是一棟接引陽光、空氣、水的環保綠建築,屋頂太陽能發電,一天可供電1150度,一年省下41萬多度電力,以醫院用電一度2.8元換算,一年足足可以省下上百萬元。
節電省水,平常透過雨水回收系統,與一整套再生水利用系統,把可用的水集中儲存,一點一滴都不浪費, 從101年到102年9月,再生水回收5萬9千多度,節省75萬8千多元,雨水回收使用2萬2千多度,省下28萬6千多元。
綠色建築,靜思堂除了基本的雨水回收系統,著重採光部分 。
窗戶很多 通風量就會增加,增加空氣的對流, 我們的天井, 熱空氣往上送 把熱空氣往外排, 冷空氣帶進來。
慈濟營建處高專 陳文亮:「太陽沒辦法直接照射, 到建築物外牆, 建築物的熱源會比較少。」
降低室溫,建築物深呼吸,也是減輕地球負擔 。
黃子玲 楊俊亭
台中報導
湛藍清幽七星潭 走春淨灘新氣象
- Article Details
新春假期,慈濟志工把握時間不空過,到花蓮七星潭風景區淨灘,以實際行動愛護大地,並以善行開啟新的一年。
互道新年恭喜,慈濟志工利用春節假期,到七星潭「走春」,而這方式很特別,人人拿起夾子以及塑膠袋,要來淨灘。
慈濟志工 范壘:「現在這個沙灘的方式 , 我們先往美崙那個方向走 , 回程的時候再撿靠上面的地方 , 這樣才有辦法整片海灘都掃到。」
規劃路線,以地毯式清掃,年節期間,七星潭風景區,有許多遊客,垃圾量也增加,但看到志工的身影,許多民眾也一同加入淨灘的行列。
慈濟志工 蘇國樑:「七星潭海灘很漂亮啊 , 但是多少還是有一些垃圾 , 很可惜 趁這個機會 , 過年大家來淨灘。」
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淨灘,小小的善行,也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心。其中來自上海的「林淑如」,更是把握機會,帶著兒子一起付出。
慈濟志工 林淑如:「可以來做淨灘 , 做環保真的是太有意義 , 以前都是在上海 , 一直有想淨灘的計畫 , 可是都不知道要怎麼開始 , 今天很大的收穫。」
不到半天的時間,志工回收滿滿的垃圾與資源,新春期間,慈濟人以淨灘走春,開啟清淨、法喜的福慧年。
范呂釗 真善美志工-花蓮報導
Read more迎春納福喜迎新 志工菩薩大愛情
- Article Details
「我有穿跟它一樣大愛狗圖案的衣服喔!」小菩薩高唯嘉,和祖母高蔡佩珊女士一起參加活動,手上拿著今天分享者李鼎銘師兄致贈象徵『一人一扇、每日一善』之寶特瓶回收製作的摺疊扇結緣品,「衣服是阿嬤買給我的!」赤子之心單純真摯,也表達祖母對孫子的祝福心情,讓孫子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心芽兒童服裝,期盼環保種子從心發芽。
長期以來有人文推廣志工的無私付出,護持大愛感恩科技台中慈院低碳概念館,推廣環保綠產品,分享低碳心生活。適逢農曆新年期間,總經理及業務同仁專程南下,於台中慈院大愛廳舉行新春感恩茶會,除了互動分享外也藉此機會表達感恩情誼,回饋人文志工長期無私的付出和會員粉絲支持。
會員李木松師兄分享:太太也是環保站的志工,對於寶特瓶能做成織品有所感觸。曾請購摺邊毛毯孝敬母親,讚譽其輕薄溫暖,讓長者使用時,既能保暖、且不會太重。推廣志工唐湘婷同學也分享使用舒適襪之後的感覺,讚賞其平口織法穿久不束腳,又不會鬆弛,非常舒服,可見大愛感恩科技在設計產品時的用心和廣行恆持的意義。
鄭麗云師姊提到:為什麼環保產品比較起來價格偏高?李鼎銘師兄回覆, 相較原生製成 (化學法) 與環保再生 (物理法) 製程,與原生 (使用石油) 的運送費用比較,環保再生用 (寶特瓶回收) 相對成本/費用較高,寶特瓶再生 (物性相對較差) 製成二次性產品產生耗損較大/良率較低,且現階段環保再生市場尚未成熟有待開拓還無法以量制價,這些都會反映至終端產品的成本/售價中。 但就品質而言,大愛感恩科技的寶特瓶回收 (再生聚酯纖維) 產品和原生聚酯纖維原料都來自石油,所以原生聚酯纖維與環保再生聚酯纖維製成的產品品質都是一樣,同時由於製程 (化學法/物理法) 的不同更能節省能源、減少碳排放及用水。
陳火林師兄近日從廣東佛山回來台灣,分享大陸民眾的環保意識尚不普遍,感於台灣人如此愛護大地,能將寶特瓶再生成綠色產品,大愛感恩科技又有完整的產品生產履歷表,每一項產品均註明寶特瓶的使用數量、省水、省石油資源、減碳量,真正體現資源回收的精神,同時藉由
二維條碼(QR code) 將聯結原料來源的環保菩薩代表,請購大德更能感受到環保菩薩的人品典範並來從自身做起拓及家人/企業體..等來共同愛護地球 ,最後大家共同發願為的環保推廣大使,新的一年接引更多人間菩薩,伸出雙手,為建設綠色家園、與地球共生息,一起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許夢津 台中報導
Read more迎春納福喜迎新 志工菩薩大愛情
- Article Details
「我有穿跟它一樣大愛狗圖案的衣服喔!」小菩薩高唯嘉,和祖母高蔡佩珊女士一起參加活動,手上拿著今天分享者李鼎銘師兄致贈象徵『一人一扇、每日一善』之寶特瓶回收製作的摺疊扇結緣品,「衣服是阿嬤買給我的!」赤子之心單純真摯,也表達祖母對孫子的祝福心情,讓孫子穿著大愛感恩科技的心芽兒童服裝,期盼環保種子從心發芽。
長期以來有人文推廣志工的無私付出,護持大愛感恩科技台中慈院低碳概念館,推廣環保綠產品,分享低碳心生活。適逢農曆新年期間,總經理及業務同仁專程南下,於台中慈院大愛廳舉行新春感恩茶會,除了互動分享外也藉此機會表達感恩情誼,回饋人文志工長期無私的付出和會員粉絲支持。
會員李木松師兄分享:太太也是環保站的志工,對於寶特瓶能做成織品有所感觸。曾請購摺邊毛毯孝敬母親,讚譽其輕薄溫暖,讓長者使用時,既能保暖、且不會太重。推廣志工唐湘婷同學也分享使用舒適襪之後的感覺,讚賞其平口織法穿久不束腳,又不會鬆弛,非常舒服,可見大愛感恩科技在設計產品時的用心和廣行恆持的意義。
鄭麗云師姊提到:為什麼環保產品比較起來價格偏高?李鼎銘師兄回覆, 相較原生製成 (化學法) 與環保再生 (物理法) 製程,與原生 (使用石油) 的運送費用比較,環保再生用 (寶特瓶回收) 相對成本/費用較高,寶特瓶再生 (物性相對較差) 製成二次性產品產生耗損較大/良率較低,且現階段環保再生市場尚未成熟有待開拓還無法以量制價,這些都會反映至終端產品的成本/售價中。 但就品質而言,大愛感恩科技的寶特瓶回收 (再生聚酯纖維) 產品和原生聚酯纖維原料都來自石油,所以原生聚酯纖維與環保再生聚酯纖維製成的產品品質都是一樣,同時由於製程 (化學法/物理法) 的不同更能節省能源、減少碳排放及用水。
陳火林師兄近日從廣東佛山回來台灣,分享大陸民眾的環保意識尚不普遍,感於台灣人如此愛護大地,能將寶特瓶再生成綠色產品,大愛感恩科技又有完整的產品生產履歷表,每一項產品均註明寶特瓶的使用數量、省水、省石油資源、減碳量,真正體現資源回收的精神,同時藉由
二維條碼(QR code) 將聯結原料來源的環保菩薩代表,請購大德更能感受到環保菩薩的人品典範並來從自身做起拓及家人/企業體..等來共同愛護地球 ,最後大家共同發願為的環保推廣大使,新的一年接引更多人間菩薩,伸出雙手,為建設綠色家園、與地球共生息,一起努力。
大愛感恩科技 許夢津 台中報導
Read more2015,03/02,【人文週會】蔡豐賜師伯分享--科技心、慈濟情
- Article Details
【講師】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志工蔡豐賜師伯
【時間】2015年3月2日(一) 8:30~10:00
【地點】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大愛心聞: 豐賜生活創新意 慈悲研發善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