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07 八月 2013

教育團隊合心共識 永續理念知心相契

圖說: 2013年慈濟教育團隊「合心共識營」日前在花蓮靜思堂舉辦,為期三天共有955位來自海內外包含有教聯會、慈青慈懿、兒童慈少慈籃、大愛媽媽,四個慈濟教育功能團隊參與。一年一度2013年慈濟教育團隊「合心共識營」日前在花蓮靜思堂舉辦,為期三天共有955位來自海內外包含有教聯會、慈青慈懿、兒童慈少慈籃、大愛媽媽,四個慈濟教育功能團隊,透過課程和分享,彼此交流,要將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帶回自己的社區運用,也向更多人分享。慈籃總協也是大愛感恩科技執董李鼎銘師兄,這次也選派大愛感恩經營規劃室同仁王姿欣參與合心共識營觀摩學習。

圖說:  證嚴法師慈示:「愛心要時時啟發,善念要日日精進。」教育功能團隊,融入慈濟人文,承擔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大愛感恩科技同樣也以永續經營的理念,持續地向大眾推廣環保並遍灑善的種子。姿欣師姊將學習到的感動帶回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她表示:「這次的活動讓她學習到陪伴與傳承的教育意義,不管是教聯會、慈青慈懿、或是大愛媽媽透過陪伴與孩子們一同成長,啟發善的種子,心中也會因此感到快樂。」分享與傳承更能讓教育永續經營能夠持續下去;美國慈濟教聯會老師 劉淑榕則表示:「把人文的氛圍,帶回學校去,影響我們的孩子,家長,甚至我們的老師,能夠在海外把我們的,這麼棒的人文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已種下善的種子,有多少會發芽茁壯,我們並不會知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持續為他們澆水、照護他們,期望他們也能成為大樹,成為社會的支柱, 證嚴法師慈示:「愛心要時時啟發,善念要日日精進。」教育功能團隊融入慈濟人文,承擔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大愛感恩科技同樣也以永續經營的理念,持續地向大眾推廣環保並遍灑善的種子,更以無量的精神,將環保工作延續下去,生生不息,同樣為大普化教育與心靈淨化的目標邁進。

 

Read more

清淨在源頭-外食篇

清淨在源頭從你我開始做起,隨身攜帶環保餐具,不使用一次性商品。

Read more

成都會所喬遷 社區志工合心成就

慈濟在成都的服務中心,四年多來設置在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今年有位實業家提供二層樓高的辦公室做為會所,距離舊會所有三個小時的車程,社區志工動員協助搬家。擔心搬家後做環保沒有集合的地方,慈濟志工秦健在家人支持下,把一樓改為環保站,繼續在社區做環保。

Read more

水撲滿點滴珍惜 打掃省荷包

台南和緯環保站為了響應清淨在源頭理念,召集60名志工進行環保站大掃除,大家利用收集來的雨水刷洗地板、窗戶,充分運用水資源。 Read more

種族膚色無隔閡 地球村上一家親

慈濟志工在非洲,冬令發放的腳步,來到布魯芳登,從六月中旬開始(6/19-30),當地志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進入校園及幾個大小社區,完成了11場發放,幫助了近六千人。特別是今年的志工團隊中,本土志工占了八成以上,儘管大家經濟能力有限,但都樂於助人,也都希望為鄉親奉獻一分力量。

Read more

手做環保無雜染 幸福人生在心間

今年七十六歲的洪清海,為了養家,過去總是將賺錢當作生活重心,從事過雞鴨批發,和黃金蜆養殖,2001年桃芝颱風來襲,讓他畢生積蓄付諸流水,罹患憂鬱症的他,在太太和慈濟志工的接引下,走出低潮,當慈濟志工,不僅懺悔過去,開始茹素,也積極投入環保,還帶動民眾,一起為社區環境來付出。

Read more

菜市場好搭檔 環保三班制

大多數人還在香甜的睡夢中,環保志工施春娥就推著一臺可愛的小嬰兒車,忍著腰椎痛,一樓層一樓層去回收。(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18)年紀這麼大,要更認真做,人家用走的,我就要用跑的。」五甲社區早、夜市裡的好搭檔施春娥、龔春密、林桂葉三位慈濟志工,有人利用清晨在住家大樓回收;大中午在市場撿取塑膠袋;有人夜晚到店家做回收,有如三班制在做環保。

省吃節用 卻捨得布施

「慈濟媽媽,我們家有要回收的。」每當倒垃圾時,總有幾個鄰居不約而同地告訴慈濟環保志工施春娥。

每天清晨鬧鐘才指著四點半,施春娥早已醒來,心中惦記著大樓中幾戶人家門口放置的回收物。她片刻捨不得浪費,連忙起床梳洗,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擔心若慢點兒去收,會阻礙他人通行,也深怕晚一點會影響別人使用電梯。

每天清晨四、五點或更早,大多數人還在香甜的睡夢中,施春娥就已經推著一臺可愛的小嬰兒車,忍著腰椎痛,一樓層一樓層去回收,高興地說著:「這些都是寶,我得盡快處理好,免得造成別人的困擾。」不嫌累也不怕早,她非常珍惜大家送出來的資源,因為這是經過誠懇的拜託,才有的成果。

童年家庭貧困的施春娥,每日三餐鍋子裡大半是番薯籤,平常得下田幫忙,無法上學使得她不認識字,清苦的日子令她難忘,更養成節儉的美德。可以吃的東西熱過一餐又一餐也絕不會倒掉,孩子也常穿惜福衣──親友孩子不再穿的,如此節儉的施春娥卻很捨得布施。

「各人做各人得」,功德款繳了三十多年,施春娥心中一直有個願,就是要付出心力行善助人。直到七年前,孩子都各自成家了,她把握因緣,利用早晚或放假日沒上課的時間,到高雄鳳山區忠孝國小運動順便撿拾各種飲料罐,能如願付出讓她覺得生活變得有意義。
七十六歲的她,覺得年紀一大把了,有環保這塊福田可以耕耘真是太好了。目前雖身體微恙,但她做環保的心始終堅定如一。

施春娥腰椎因十多年前坐機車被窟窿震傷,後來又摔過,不敢開刀,現在常發作,也造成兩腳會麻痛,難久坐、步行也有點吃力,她得不時地挪動坐姿,忍著痛說:「我出來做環保腰與腳會痛,待在家裡也痛,倒不如出來做喔!」她非常感恩做環保得到心靈的寄託,使她忘記了病痛。

中午早早用過午餐,頂著炙熱的太陽施春娥又趕到市場,挨家挨攤撿回收,忍著腰痛一次又一次地彎腰撿取,「老闆,今天有塑膠袋嗎?」、「老闆娘,這些塑膠袋我拿走了,感恩喔!」

市場的回收做好推到環保點,她便剪刀一刻不離手的開始剪塑膠袋及做分類,回收物多時,曾經做到傍晚四、五點,卻都不以為苦,環保成為她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志工林桂葉常讚歎她:「她是用生命做環保。」志工林桂葉拉著一臺手推車,舉著蹣跚的步伐,開始她每天的環保回收工作。(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17)

做回收 同時介紹大愛臺

身為中藥行老闆娘的龔春密,需要協助顧店及處理藥材,卻在2004年聽到證嚴上人呼籲,因而投入環保回收,住在市場旁邊的她,知道「塑膠袋是千年不爛的垃圾,燃燒又會造成空氣汙染。」

不捨市場上滿地的塑膠袋變成垃圾,肩負著身為慈濟人的使命,她於2007年利用地利之便,開始在五甲國宅的市場內彎腰低頭撿取一個個塑膠袋。剛開始很掙扎,但一想到塑膠袋的危害,她變得很自在。為了愛地球,她也堅守買東西盡量少用、不用塑膠袋。

「老闆,你們的寶特瓶可以給我們嗎?先生,寶特瓶回收後製作毛毯,可以賑災送給受苦難的人,把寶特瓶給我們好嗎?」後來知道寶特瓶的妙用,店家也好,顧客也好,她總不忘記邀約一起捐出保特瓶。

「太太,你有看大愛電視臺嗎?大愛臺需要大家的護持呢!」除了鼓吹大家給寶特瓶,她也常鼓勵人家看大愛臺:「人人收看大愛臺,社會上的壞人才會少一點。」淨化人心,疼惜大地是龔春蜜努力要做的。

龔春密的先生吳國川是中藥行的老闆,也是這環保點的得力助手,資源多時會邊顧店邊幫忙整理,特別是一週一次環保車來的日子,他會主動將一週來的回收物搬出來,等待環保車來時,方便搬上車載走。

夜市環保 阿婆來回收
吳國川是中藥行的老闆,也是這環保點的得力助手。(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23)從日出到夜晚,五甲社區裡,總有為了環保而默默付出的人。夜晚的鳳山市凱旋路上燈火通明,兩旁夜市的商店正忙碌著,來往的車輛也川流不息,志工林桂葉拉著一臺手推車,踩著蹣跚的步伐,挨家挨攤開始她每天有如夜班的環保回收工作,她做得非常歡喜,也與店家培養出很好的感情。

六年前開始投入回收時,林桂葉都是徒手抱回收物,一趟趟地拿,美髮材料店的老闆娘黃麗卿看了很不捨,就送了一臺用來載衣服的手推車給她,成了林桂葉收環保的「手腳」。林桂葉很感恩黃麗卿,因此常與她分享環保理念,黃麗卿也很認真地聽,她說:「阿婆說的我們都有聽,我們有做到回收,能用的會再拿來用。」因為環保志工,也因為大愛臺的推動,惜福愛物的觀念已悄悄種入民眾的心中。

餐飲店年輕的店員,一看到林桂葉來回收資源了,就跑上前來搭著她的肩,說:「阿婆太可愛了,她散發可愛的氣氛給我們。」老闆孫孟均則說:「本來沒做資源回收,後來也有做。客人現在很多不用免洗餐具,會自己帶碗筷。」

「阿婆蠻辛苦、蠻認真的,就算是下雨還是颱風天她都會來。」飲料店的店員林雨翬看到林桂葉來收回收,心疼地說。林桂葉的認真勤快深深感動了年輕人,「我家住大樓,以前為了要省麻煩,都隨便收或直接就往垃圾桶丟。自從阿婆來了以後,我們就開始做資源回收,都做得蠻徹底的。」林雨翬開心地分享,他們做資源回收的成長。

以前只知道寶特瓶,還有鐵鋁罐可以回收,但不知道回收物要送到哪裡去?鍋燒意麵的老闆娘葉秀娟很高興地說:「阿婆來了以後,才知道原來塑膠袋也可以回收。」目前葉秀娟全家人能回收的東西就盡量回收,所以垃圾減少了許多。「以前客人丟的東西都直接往大的垃圾桶丟,現在都知道什麼東西可以回收,什麼東西不可以回收。」

「媽,這個可以回收嗎?媽,這個可以給阿婆嗎?」葉秀娟讀小學的兒子,更因為看到阿婆老了,還出來收回收,也知道收這些是要幫助人的,被感動也被影響,從此一有回收物,就會留給阿婆,環保觀念從小扎根的目標看到了成效。
長期堅持 七旬把握分秒

一心想護持大愛臺,想替證嚴上人分擔重擔的林桂葉了解:「寶特瓶可以做毛毯,哪裡有災難就給哪裏的人,可以跟全世界的人結緣。」因為晚上回收量最多,所以她風雨無阻,即使遇到晚上慈濟有活動,等活動結束後將近十點了,仍然要去做回收。埋頭專注地剪塑膠袋、做分類、整理回收物,她們彼此分工合作,她們是菜市場裡最好的搭檔。(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23)

她神采奕奕地說:「我們收習慣了,人家就知道我們都會收。如果沒去收,以後要去收就收不到了。」就是這種多一份資源多一分力量的理念,讓她堅持做下去。

「年紀這麼大,要更認真做,人家用走的,我就要用跑的。」想到七十四的歲數了,還能做多久也不知道,所以林桂葉期許自己把握還能做的當下。

市場內昏暗窄小的巷子裡,三位環保菩薩搭檔的身影,將日復一日的播映,成為守護市場裡、守護地球的動人畫面。【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素月 高雄報導 2013/07/3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