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菜市場好搭檔 環保三班制

  • 列印
大多數人還在香甜的睡夢中,環保志工施春娥就推著一臺可愛的小嬰兒車,忍著腰椎痛,一樓層一樓層去回收。(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18)年紀這麼大,要更認真做,人家用走的,我就要用跑的。」五甲社區早、夜市裡的好搭檔施春娥、龔春密、林桂葉三位慈濟志工,有人利用清晨在住家大樓回收;大中午在市場撿取塑膠袋;有人夜晚到店家做回收,有如三班制在做環保。

省吃節用 卻捨得布施

「慈濟媽媽,我們家有要回收的。」每當倒垃圾時,總有幾個鄰居不約而同地告訴慈濟環保志工施春娥。

每天清晨鬧鐘才指著四點半,施春娥早已醒來,心中惦記著大樓中幾戶人家門口放置的回收物。她片刻捨不得浪費,連忙起床梳洗,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擔心若慢點兒去收,會阻礙他人通行,也深怕晚一點會影響別人使用電梯。

每天清晨四、五點或更早,大多數人還在香甜的睡夢中,施春娥就已經推著一臺可愛的小嬰兒車,忍著腰椎痛,一樓層一樓層去回收,高興地說著:「這些都是寶,我得盡快處理好,免得造成別人的困擾。」不嫌累也不怕早,她非常珍惜大家送出來的資源,因為這是經過誠懇的拜託,才有的成果。

童年家庭貧困的施春娥,每日三餐鍋子裡大半是番薯籤,平常得下田幫忙,無法上學使得她不認識字,清苦的日子令她難忘,更養成節儉的美德。可以吃的東西熱過一餐又一餐也絕不會倒掉,孩子也常穿惜福衣──親友孩子不再穿的,如此節儉的施春娥卻很捨得布施。

「各人做各人得」,功德款繳了三十多年,施春娥心中一直有個願,就是要付出心力行善助人。直到七年前,孩子都各自成家了,她把握因緣,利用早晚或放假日沒上課的時間,到高雄鳳山區忠孝國小運動順便撿拾各種飲料罐,能如願付出讓她覺得生活變得有意義。
七十六歲的她,覺得年紀一大把了,有環保這塊福田可以耕耘真是太好了。目前雖身體微恙,但她做環保的心始終堅定如一。

施春娥腰椎因十多年前坐機車被窟窿震傷,後來又摔過,不敢開刀,現在常發作,也造成兩腳會麻痛,難久坐、步行也有點吃力,她得不時地挪動坐姿,忍著痛說:「我出來做環保腰與腳會痛,待在家裡也痛,倒不如出來做喔!」她非常感恩做環保得到心靈的寄託,使她忘記了病痛。

中午早早用過午餐,頂著炙熱的太陽施春娥又趕到市場,挨家挨攤撿回收,忍著腰痛一次又一次地彎腰撿取,「老闆,今天有塑膠袋嗎?」、「老闆娘,這些塑膠袋我拿走了,感恩喔!」

市場的回收做好推到環保點,她便剪刀一刻不離手的開始剪塑膠袋及做分類,回收物多時,曾經做到傍晚四、五點,卻都不以為苦,環保成為她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志工林桂葉常讚歎她:「她是用生命做環保。」志工林桂葉拉著一臺手推車,舉著蹣跚的步伐,開始她每天的環保回收工作。(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17)

做回收 同時介紹大愛臺

身為中藥行老闆娘的龔春密,需要協助顧店及處理藥材,卻在2004年聽到證嚴上人呼籲,因而投入環保回收,住在市場旁邊的她,知道「塑膠袋是千年不爛的垃圾,燃燒又會造成空氣汙染。」

不捨市場上滿地的塑膠袋變成垃圾,肩負著身為慈濟人的使命,她於2007年利用地利之便,開始在五甲國宅的市場內彎腰低頭撿取一個個塑膠袋。剛開始很掙扎,但一想到塑膠袋的危害,她變得很自在。為了愛地球,她也堅守買東西盡量少用、不用塑膠袋。

「老闆,你們的寶特瓶可以給我們嗎?先生,寶特瓶回收後製作毛毯,可以賑災送給受苦難的人,把寶特瓶給我們好嗎?」後來知道寶特瓶的妙用,店家也好,顧客也好,她總不忘記邀約一起捐出保特瓶。

「太太,你有看大愛電視臺嗎?大愛臺需要大家的護持呢!」除了鼓吹大家給寶特瓶,她也常鼓勵人家看大愛臺:「人人收看大愛臺,社會上的壞人才會少一點。」淨化人心,疼惜大地是龔春蜜努力要做的。

龔春密的先生吳國川是中藥行的老闆,也是這環保點的得力助手,資源多時會邊顧店邊幫忙整理,特別是一週一次環保車來的日子,他會主動將一週來的回收物搬出來,等待環保車來時,方便搬上車載走。

夜市環保 阿婆來回收
吳國川是中藥行的老闆,也是這環保點的得力助手。(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23)從日出到夜晚,五甲社區裡,總有為了環保而默默付出的人。夜晚的鳳山市凱旋路上燈火通明,兩旁夜市的商店正忙碌著,來往的車輛也川流不息,志工林桂葉拉著一臺手推車,踩著蹣跚的步伐,挨家挨攤開始她每天有如夜班的環保回收工作,她做得非常歡喜,也與店家培養出很好的感情。

六年前開始投入回收時,林桂葉都是徒手抱回收物,一趟趟地拿,美髮材料店的老闆娘黃麗卿看了很不捨,就送了一臺用來載衣服的手推車給她,成了林桂葉收環保的「手腳」。林桂葉很感恩黃麗卿,因此常與她分享環保理念,黃麗卿也很認真地聽,她說:「阿婆說的我們都有聽,我們有做到回收,能用的會再拿來用。」因為環保志工,也因為大愛臺的推動,惜福愛物的觀念已悄悄種入民眾的心中。

餐飲店年輕的店員,一看到林桂葉來回收資源了,就跑上前來搭著她的肩,說:「阿婆太可愛了,她散發可愛的氣氛給我們。」老闆孫孟均則說:「本來沒做資源回收,後來也有做。客人現在很多不用免洗餐具,會自己帶碗筷。」

「阿婆蠻辛苦、蠻認真的,就算是下雨還是颱風天她都會來。」飲料店的店員林雨翬看到林桂葉來收回收,心疼地說。林桂葉的認真勤快深深感動了年輕人,「我家住大樓,以前為了要省麻煩,都隨便收或直接就往垃圾桶丟。自從阿婆來了以後,我們就開始做資源回收,都做得蠻徹底的。」林雨翬開心地分享,他們做資源回收的成長。

以前只知道寶特瓶,還有鐵鋁罐可以回收,但不知道回收物要送到哪裡去?鍋燒意麵的老闆娘葉秀娟很高興地說:「阿婆來了以後,才知道原來塑膠袋也可以回收。」目前葉秀娟全家人能回收的東西就盡量回收,所以垃圾減少了許多。「以前客人丟的東西都直接往大的垃圾桶丟,現在都知道什麼東西可以回收,什麼東西不可以回收。」

「媽,這個可以回收嗎?媽,這個可以給阿婆嗎?」葉秀娟讀小學的兒子,更因為看到阿婆老了,還出來收回收,也知道收這些是要幫助人的,被感動也被影響,從此一有回收物,就會留給阿婆,環保觀念從小扎根的目標看到了成效。
長期堅持 七旬把握分秒

一心想護持大愛臺,想替證嚴上人分擔重擔的林桂葉了解:「寶特瓶可以做毛毯,哪裡有災難就給哪裏的人,可以跟全世界的人結緣。」因為晚上回收量最多,所以她風雨無阻,即使遇到晚上慈濟有活動,等活動結束後將近十點了,仍然要去做回收。埋頭專注地剪塑膠袋、做分類、整理回收物,她們彼此分工合作,她們是菜市場裡最好的搭檔。(攝影者:李戊山,地點:高雄市,日期:2013/07/23)

她神采奕奕地說:「我們收習慣了,人家就知道我們都會收。如果沒去收,以後要去收就收不到了。」就是這種多一份資源多一分力量的理念,讓她堅持做下去。

「年紀這麼大,要更認真做,人家用走的,我就要用跑的。」想到七十四的歲數了,還能做多久也不知道,所以林桂葉期許自己把握還能做的當下。

市場內昏暗窄小的巷子裡,三位環保菩薩搭檔的身影,將日復一日的播映,成為守護市場裡、守護地球的動人畫面。【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素月 高雄報導 2013/07/30)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