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5 八月 2012
神奇「布花園」 植物不用泥土也能活
- Article Details

美化又節能的生活空間
「布花園」是可移動的植栽裝置,它有自主循環澆灌系統,結合座椅可供人休憩。別出心裁的設計,是將花草種在布上,不是種在一般的泥土裡,這塊布是由寶特瓶製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布,植物所需要的土壤是靠布的纖維來提供。
有人會質疑,植物能存活嗎?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以小學生將綠豆放在棉花或衛生紙上,外加一點點的水就能發芽的例子向大家說明,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布花園的「布」,是由無數塊一才大小的布組合而成的,具有吊重的能耐,在大太陽底下曝曬不容易變質。這塊布可以兩面種植,既輕又薄,也可以設計不同的造型,可以掛在牆上,也可以置於屋頂。
如果使用得宜,還可以降低五到八度的溫度,減少大家開冷氣的頻率。黃博雅表示,解決能源的問題,不妨在原有的土地上多種樹木,少種一些花草。他強調,人類都用冷氣解決天熱的問題,其實只要多花點時間思考,就能創造出綠化、美化、節能三效合一又賞心悅目的生活空間。
種植後設有自動澆灌系統的花園,既可以用原始的方式直接噴澆,也可用灑水的方式,在整塊布溼透後讓植物的根去吸水。因為布的範圍比較大,植物的根部可以不斷延伸;不像一般的盆栽空間小,植物當然長得不夠好,甚至會以生命的枯萎表達抗議。黃博雄曾經在布上種植植物,兩年當中只給些許的水,但植物卻生長得很好。

雨傘淨水器 廢水處理再利用
另一種資源再運用的神奇是「雨傘淨水器」,它是一種兼具雨傘與淨水功能的生活用品,除了在下雨天可以擋雨外,還可以倒吊收集雨水,經過淨水模組核裝置後,即變成可飲用的乾淨水。
甚至還可以將不乾淨的水倒入傘中,在經過傘尾的過濾裝置後,同樣能將濁度與細菌處理到符合飲用水的標準。不僅在家裡,甚至外出旅遊,或是在缺乏引用水的地區,都非常方便實用。【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涂鳳美 花蓮報導2012/08/10) Read more
把垃圾化藝術 提升環保為創意
- Article Details
無聲說法人文境教 綠色生活
- Article Details
約堡環保站 唐人街帶動環保風
- Article Details
人均垃圾製造量 高居世界第一
- Article Details
有人說,香港就像個茶餐廳,上菜快,用餐更要快。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 朱漢強:「經濟發展的那種觀念,覺得說我們香港,是有效率有方便的城市,商人就會把它定義什麼叫方便,你所有用的東西的話,不要洗才最乾淨,用完馬上丟掉,不用麻煩,看不見就算了,所以很多一次性的物品特多。」
根據統計香港人均垃圾製造量2.67公斤,多於已開發國家,高居世界第一,更是台灣的2倍多。
記者 謝惠如:「在香港丟垃圾也講求快速,只要放在家門口就可以了。」
香港民眾:「跟台灣不同,(垃圾)它是不分類的,所以有的時候雜誌,其他剩下的飯菜,都搞在一起,所以比較髒。」
不管可不可以回收,通通當成垃圾丟掉。香港有十三個堆填區,就是垃圾掩埋場,因為超載而關閉,政府又興建三個超大型堆填區。
記者 謝惠如:「你現在看到綠色塑膠布的範圍,就是香港的打鼓嶺堆填區,占地61公頃,大約是85個足球場大小,是目前香港營運堆填區最小的一個。」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 朱漢強:「我們製造垃圾,好像我們開一個大水缸一樣,我們水很多,我們從一個小盤,換一個大盤,大盤水更多的話,我們再做一個滴水不漏的鑽石盆,或者說鋼鐵盆,可問題沒解決,你要做同時的方法就是把水龍頭關小。」
在環保團體的推動下,1998年香港政府在公共區域,設置三色回收桶。
香港民眾:「(你知道香港政府有推一個三色桶),有,知道,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的在香港,(水喝完要丟哪裡)回收桶,寶特瓶,在講環保,回收箱,(丟到回收箱)。」
大多數香港民眾,都知道回收物品該丟到回收桶,不過根據統計2010年香港的都市廢物回收率,只有52%。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 朱漢強:「三色回收桶,是一個公關教育功能為重的,是鼓勵大家認識原來要做回收分類,這個地方其實有很多,該做而未作做的事情擺在那邊,所以當剛才我們看到就是說,政府面對越來越大的廢物處理壓力,反對聲音越來越大的話,這幾個地方他過去回避,他現在必須要去做了。」
香港的堆填區,最快2到6年就會額滿,垃圾的問題,逼到眼前,讓香港政府不得不正視。
謝惠如 陳品臻 香港報導
主僱亦友亦姊妹 並肩環保路
- Article Details
節能減碳從腳開始
- Article Details
印刷廢紙再回收 環保清流護大地
- Article Details
彎著腰搬出一堆又一堆的碎紙,慈濟志工來到印刷公司回收廢紙,但這窄小的房間空氣不流通,廢紙又堆得密密麻麻,要全部搬出來,對體力可是一大考驗。
慈濟志工 陳宗仁:「裡面通道沒空氣,所以人員要替換,不然,裡面的人受不了。」
但這粗活,難不倒環保志工,就連七十七歲的蔡金城,都做得很歡喜。
慈濟志工 蔡金城:「不會啦,不會很難受,我習慣就好了。」
這家巨達印刷公司,原本對賣不到好價錢的廢紙很頭痛,四年前因緣具足,由環保志工來做回收,志工認真的態度讓公司高層很感動。
巨達印刷公司總經理 郭昭賢:「感恩志工的付出,印刷公司確信捐出廢紙是正確的決定,也希望這捐紙行動,能為環保盡份心力。 」
真善美志工 郭瑞錦 鄭慶良 高雄報導
(2012.08.05)
週二, 14 八月 2012
大愛感恩科技前進紐約 迎戰牛仔
- Article Details

一分愛護地球的心 受到肯定
這次參展的因緣非常特別,主辦單位Kingpins/Continuum一行人去年到臺灣參加臺北紡織展,看到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影片,詳細介紹慈濟環保志工用雙手回收寶特瓶,將寶特瓶交由大愛感恩科技製成布料和衣物,而後又將所有成品的銷售利潤用在國際賑災上,讓他們深受感動與震撼,於是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前往紐約參展,參展費全免。
主辦單位的展覽行銷總監王文穎旅居美國二十多年,是促成此次參展的關鍵人物之一,她說:「市場上推出環保服飾和用品的廠商愈來愈多,但是大愛感恩科技不太一樣,最讓人感動的是一分大愛的人文精神,而不只是做生意、競爭。」主辦單位Kingpins/Continuum在紐約的展覽已有超過十年的歷史,主要以牛仔衣物為展出重點,今年(2012年)第一次嘗試加入環保紡織品,也是抱持一分愛護地球的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一拍即合。
為了將大愛感恩科技的大愛理念真正傳送出去,主辦單位用心良苦把大愛的攤位安排在人潮動線上;大愛科技攤位位於二樓環保紡織展區,三、四樓則是牛仔衣物展區,大會在牛仔展區入口處還特別立下看板,看板上標示著:「請到二樓參觀環保商品」。
美國紡織化學家與印染專家協會專欄編輯葛蘭納,花了二十多分鐘詳細詢問,聽了相關介紹之後深有感觸,她說,「我很喜歡『大愛』的理念,真的很棒。」
推廣永續理念 還需努力
二樓永續紡織展區裡,除了大愛感恩科技,還有臺灣紡拓會的八家業者,以及來自其他各國的紡織染整廠商,各自以不同方式降低環境污染,有些是在製作過程中盡可能少用能源,有些專門提供環保染料,也有些是在製作水洗布時強調省水。二十一家參展廠商中,臺灣業者占了一半。
永續展區人潮比不上其他樓層的牛仔衣物區,王文穎也感受到挑戰,她說:「這個展長久以來都以牛仔衣物為主,而牛仔衣物製造的污染特別多,如今開闢永續展區,等於是兩個極端。」這就像是在利益掛帥的商業市場推動使命感至上的環保產品一樣,充滿挑戰,不過,換個角度看,卻也可善用這樣的極端與對比,讓環保衣物更現代化。
雖然二樓人潮比不上牛仔衣物展區,然而,總部位於紐約的日本業者Katsu New York主管河崎克彥參觀後表達興趣,計劃短時間內到臺灣拜訪大愛感恩科技。
配合市場策略,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愈來愈多元化,從休閒系列到上班族系列、高雅的唐裝系列都有;不論如何求新求變,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之初所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人文,始終如一。
(文:周芳苑 美國蓮報導2012/07/24~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