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把垃圾化藝術 提升環保為創意

  • 列印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全美首家靜思生活館,以環保為整個的館場設計主軸。和當地一所垃圾教學中心合作,嘗試把工廠汰換,或生產過程製造的垃圾,變成生活館的設計元素。

這一桶一桶,是一般人眼中的垃圾,但對美國聖地牙哥,靜思人文生活館的,櫥窗設計師李承佑而言,這裡是天堂。

視覺設計師 李承佑:「我今天的任務,是來找櫥窗設計的材料,或是設計一個矮櫃,可以展示產品。」

垃圾教學是美國,一家非營利組織,專收別人不要的破銅爛鐵。

垃圾教學中心創意總監 席弗(Shiva Mandell):「這是大賣場來的眼鏡片,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大約兩百萬種,不同的東西,每一樣都差點,進了垃圾掩埋場,當這些東西太多的時候,沒地方可以儲藏,我們就把它們做成,牆壁儲物用的箱子,還有藝術裝置。」

希臘神話裡,被太陽融化的,依卡洛思的翅膀,是用羽毛和蠟製成的,但在垃圾教學,這雙翅膀,是用工廠不要的油漆色卡,做成的。

垃圾教學中心創意總監 席弗(Shiva Mandell):「八年前這個組織是由史蒂芬和他妻子凱西創辦,他們在洛杉磯,從事工廠生產三十年,發現在產品製造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廢棄物,但這些廢棄物是乾淨的,還能用,也很安全,但最終還是被當成垃圾丟掉,因為大家覺得沒有必要,再花時間精力去處理,這是當地的一家紡織廠,他們不要的線軸,這個可以拿來做,隔間板藝術造景,那會很美,也可以拿來,作成萬聖節的裝扮,這東西有太多的可能性。」

向工廠收集不要的垃圾,再提供給藝術家做創作,另外也和學校緊密結合,提供平台做為孩子們的,機會教育,環環相扣,創造社區,永續生活的連鎖反應。

垃圾教學中心創意總監 席弗(Shiva Mandell):「我倒數三二一,我們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去改變人的想法,讓人可以,不再去開發傳統能源,而是想說,哇這些廢棄物,都是我們新的能源垃圾,就是我們新一代建設的基礎。」

王偉齡 林義航 美國聖地牙哥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