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2012

週五, 31 八月 2012

婚姻不順 轉念付出重生

吳金葉,因先生愛賭,常負債累累,心生埋怨,想要離婚逃避一切,而在二十多年前,參加證嚴上人主講的幸福人生講座,打消了念頭,坦然面對,挽回了即將破碎的家庭,如今退休了,她決定全心全力做環保,也參加培訓,相信當初是聽師父的話,做了正確的選擇,現在她要認真走慈濟路,為往後人生做最好的安排。

Read more

週一, 27 八月 2012

愛心傳奇 馬來西亞APO學者讚嘆不已

參訪團人員對於用回收寶特瓶所製造出來的環保服飾與織品都愛不釋手,原來「環保」與「科技」也能相結合。大愛感恩科技自成立以來,持續透過活動、分享、設攤銷售等推廣,同時也結合慈濟環保站所落實的環保教育,因此走訪環保站,就能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原來「環保」與「科技」也能相結合。為想對於DA.AI的愛心傳奇一探究竟,中國生產力中心兩位同仁,陪同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簡稱APO)會員國的馬來西亞兩位學者,一行四人,帶著期待的心情,來到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

首站在「巧藝坊」時,大家駐足良久,眼光所及都是驚奇,「哇!」聲不斷,很難想像平時可能隨手一扔的空寶特瓶,竟然可以製成急難救助用的毛毯等環保織品;緊接著參訪環保站,紙類的回收、瓶罐的分類、塑膠袋的細分、拆解區電器用品回收再利用等。

透過現場不斷的分享解說,對於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創立宗旨及努力的創新技術,APO馬來西亞學者,無不豎起拇指說「讚!」。心中更是感佩無私奉獻的慈濟志工,富有滿滿愛心的雙手每日做環保,及大愛無私的付出心念,也期許自己應該起而效尤,生活中落實環保愛地球。

◎環保站讓長者有所寄託

馬來西亞是亞洲生產力組織二十個會員國之一,馬國代表 廖志誠為研究社會責任的學者,他表示:「這次來臺灣的主要目的,是來看整個世界上怎麼做慈善工作,怎麼做對世界有貢獻的事,學習之後要在馬來西亞推廣,並和其他人分享。」

在瓶罐區看到正在埋頭努力耕耘的環保志工 李秋露,廖志誠前往主動關心問候:「您每一天都有來嗎?您每天來到這裡開心嗎?您每天是怎麼過來的呢?」李秋露笑著回答:「每天都來,來做志工很開心……」了解到最後,他很感動地說:「謝謝您的分享,非常感恩您。」

第一次親眼所見慈濟志工是無給職,放下身段自願與資源為伍,發自內心的愛每日撿拾分類,心中是歡喜與開心;來到環保站的人人,感受到慈濟除了提供志工們做環保的機會外,更讓他們在做的同時可以與人互動,因此有許多長者在此有了精神的寄託與希望。

◎實業家啟發悲心奉獻愛心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 李明瑩與APO參訪人員分享公司的成立概念與核心價值。

從影片中看到由五位為承擔社會責任的實業家,共同出資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將看似毫無價值的寶特瓶,透過持續愛心接力,製成急難救助的毛毯等用品;並在民間行銷環保再生織品的過程,至今仍不斷致力於創新技術研發新產品。廖志誠對於能將「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的傳奇表示訝異,更是敬佩五位實業家不只是完全地放下,更感動其自發的奉獻及慈悲的心。

廖志誠先生最後有感而發地分享:「此行是亞洲生產力組織的研習,我回馬來西亞後,第一個會做的是關於慈濟的參訪,要學習慈濟『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人類愛心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要推廣這個風氣,希望研習分享後,其餘十九個參加的會員國都能得到啟發並啟動,不一定是公司,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單位,也可以開始做。」

◎以行動承擔起社會責任

在中國生產力中心擔任亞洲生產力組織業務小組 李麗寬,是這次馬來西亞兩位學者參訪內湖絡聯處的主要推手,在悶熱的盛夏陪同他們前來參訪。她充滿活力的分享道:「我們邀請亞洲生產力組織會員國的國際參訪,主要的一個目標,希望是參訪我國對於企業社會責任,推動最優良的組織跟企業。」亞洲生產力組織的會員參訪環保站,看到慈濟志工用鼓掌的雙手來守護地球,都表示欽佩。

李麗寬懇切地表示,希望亞洲生產力組織透過中國生產力中心,來串連起臺灣對於社會責任最具有影響力,且最落實的組織,介紹給其他的十九個會員國認識,進而能夠影響他們一起關注社會永續發展及做環保愛地球。她覺得慈濟就是在做承擔社會責任的事,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對象。慈濟人用鼓掌的雙手來守護這個地球,心中滿滿的感動,來自於慈濟對受災地區的賑災救助、對整個資源的愛惜和對環保區塊的落實。

她由衷地希望,小至個人的社會公民力量,大至國家的力量,只要每個人發心來做,然後串連起更多人的力量一起做,讓愛心傳遞到世界其他的角落。原本安排兩個小時的參訪行程,花了近三個小時,大家仍覺得意猶未盡,不見有疲憊感,相信他們有著滿滿的收穫。

台灣以愛以善為寶,大愛感恩科技呈現環保產品,是愛的結果。經過環保回收、和科技研發,大地資源不斷被還原再利用,使物命生生不息,環保種子從人來人往中灑播開來。大愛感恩科技積極努力期許成為「掘井人」的角色,成為生生不息的愛心活泉,給予更多世界角落需要幫助的人。

Read more

香港繁華都會區 慈濟推夜間環保

星期五的夜晚,你會安排什麼活動、看夜景、還是買東西、跟朋友吃飯。

Read more

環保站好鄰居 帶動校園回收風氣

新北市的汐止國中籃球場隔壁,就是慈濟的環保教育站。一年前,經過校方邀請,慈濟志工,來到校園地下室,透過實際分類,帶動全校師生,一起做環保、延續物命。半年前,隨著教育站成立,每天第二節和第三節,十五分鐘的下課時間,同學就會自動自發,把班級回收物,拿到環保站並親手做好分類。校方表示,因為有了這個好鄰居,校園變乾淨了,也讓每位學生,懂得如何付出愛。

Read more

香港學子綠色旅遊 訪內湖環保站

有一群來自香港的準大學生,以環保為主題,到台北來一趟綠色旅遊。其中一站來到慈濟內湖園區(8/15),學生這才知道,原來一個寶特瓶回收,要經過這麼多的處理流程,花費那麼多人力,以後真的要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Read more

週四, 23 八月 2012

智慧生活體驗館 展出環保大愛衫

今年三月開幕啟用的智慧生活體驗館,主要展出台灣電子產品,現在大愛感恩科技也進駐,並在今天(8/21)下午舉行揭幕儀式,展示用回收寶特瓶所做的環保衣物,希望能將節能減碳、資源再利用的觀念,推廣出去。

Read more

週二, 21 八月 2012

異鄉苦情節心結 始做環保展笑顏

當地居民 林春妹:「來的時候很孤單,一個親戚都沒有,一個朋友都沒有,整天哭哭啼啼的想回去。」

Read more

白石美景望不盡 商機卻也是傷機

從香港北方的白石,能一覽吐露港山明水秀的風景,位在旁邊的俱樂部,只要假日,常吸引許多民眾前來

Read more

人間菩提- 再生歸源續物命

再生歸源續物命
Turning Recyclables into Quality Goods
Read more

週一, 20 八月 2012

環保心風潮吹向高雄 大愛感恩再增新據點

大愛感恩科技生活館進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禮品中心,大愛感恩科技的執行董事李鼎銘、科工館公服組主任林仲一與當地的慈濟志工們一同參與開幕儀式。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環保心風潮吹向南部,在高雄新增了兩個據點。除了原本的靜思書軒和環保人文低碳概念館外,如今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禮品中心和中山二路上的文具賣場,都體驗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讓民眾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與接受環保科技製品,落實「環保織品 生活取代」,將環保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走進高雄科工館禮品中心,大愛感恩科技生活館簡單又大方的擺設,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帶給人們一種清新的感覺。長久以來,科工館不只以推動科技教育為主要功能,同時也致力於環境關懷,因此對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進駐,抱以高度的期望。科工館公服組主任 林仲一表示:「希望在實踐綠博館,這樣綠建築、綠環保和所有的機能之下,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力量,讓我們大家能彼此更結合,也希望對我們地球能盡一分心力。」高雄科工館禮品中心內的大愛感恩科技生活館,擺設簡單又大方,帶給人們一種清新的感覺。

除了政府機構積極推動環保外,同樣希望能為疼惜地球盡一己之力的還有文具賣場的負責人 林嘉慧,並表示:「久而久之,她對環保有概念,對這個商品有概念,其實買的東西還可以救地球,買東西也可以護持慈濟。」她在自己的文具賣場中挪出一個空間,展售環保商品,推廣愛地球的生活理念,希望店內來往的客戶有機會多接觸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進而了解產品背後所含有的環保意義。文具賣場的負責人林嘉慧在賣場中挪出空位,展售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產品,並與慈濟志工們一起剪綵,祝賀大愛感恩科技新據點的成立。

愛護地球做環保,沒有你我他之分。其實要將環保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馬上改變原本生活的習慣,可以先從使用回收再製的產品開始。這不但可以降低垃圾量,更可以減少資源的耗費。隨著大愛感恩的環保產品推廣,期許能在民眾的心中種下環保種子,啟發更多人一起愛惜我們的地球,與地球共生息。

文具賣場: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二路522號 (07)2013099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 (07)3800089#8640

Read more

回收物堆積如山 投身環保為救人

下個月暑假就結束了,今年十八歲的張祐誠,把握僅剩的暑期假日,不泡網咖,不貪玩,跟著爸爸一起到,高雄喜捨環保站做環保,讓年輕的歲月不留白。

Read more

金融小島推環保 帶動回收護地球

馬來西亞沙巴州西南部,有個小島叫「納閩島」,是一座位於南中國海的島嶼,屬於馬來西亞一個聯邦制轄區。這個島上的居民約九萬人,以自由港與岸外國際金融中心聞名。(8/11)亞庇慈濟志工受邀前往當地宣導環保,希望帶動當地民眾開始做資源回收。

Read more

週五, 17 八月 2012

取之自然 打造夢想環保屋

好像來到童話故事中的場景,夢幻的小木屋、和大自然融合成一片。

一直想親手蓋一棟、自己夢想中的房子,李代賢蒐集了各國、蓋環保屋的書籍資料,4年前、和先生一起、用雙手、一磚一瓦、砌出心中理想的自然屋,心得滿滿的她、現在決定要傳承她的經驗

Read more

週四, 16 八月 2012

夫承愛妻遺願 深耕離島環保

澎湖縣望安鄉沒有資源回收場,慈濟的環保志工陳啟霧,從(西元)兩千年開始,就跟妻子一起投入資源回收的工作。妻子在多年前過世了,陳啟霧承擔起妻子生前的遺願,環保工作不曾間斷,從望安國中教職員退休的他,將學校一間空出來的教室作為環保點,慈濟志工在村裡回收的資源就載到這,由他處理(7/13)。

Read more

寶特瓶再製毛毯 落實環保倡惜福

20120824-1.jpg寶特瓶回收,抽絲,到最後製成環保毛毯,整個過程,倡導惜福,落實環保。而眼前這件灰色毛毯,背後還有個故事。
Read more

2012,8/31-9/3, 大愛感恩即將參與-遼寧(大連)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名稱】遼寧(大連)台灣名品博覽會
【活動時間】2012/8/31-2012/9/3
【活動地點】大連世界博覽廣場 A、B 館及大堂登錄廳 
                        地址:大連市星海廣場F區10號
相關心聞:大連台灣名品博覽會 精彩「連連」

Read more

週三, 15 八月 2012

神奇「布花園」 植物不用泥土也能活

移動式布花園是一種可移動的植栽裝置,由無數塊一才大小的布組合而成的,有自主循環澆灌系統,結合座椅供人休憩的設計,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攝影者:涂鳳美,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2/08/10)將花草種在布上,而非種在一般的泥土裡,植物生長綠意盎然;雨傘除了在下雨天可以擋雨外,還可以倒吊收集雨水,經過淨水模組核裝置後,即變成可飲用的乾淨水。「2012年慈濟國際人道援助研討會」上,一群科學專家呈現科技與美學兼顧的創作,讓資源回收再造神奇。

美化又節能的生活空間

「布花園」是可移動的植栽裝置,它有自主循環澆灌系統,結合座椅可供人休憩。別出心裁的設計,是將花草種在布上,不是種在一般的泥土裡,這塊布是由寶特瓶製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布,植物所需要的土壤是靠布的纖維來提供。

有人會質疑,植物能存活嗎?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以小學生將綠豆放在棉花或衛生紙上,外加一點點的水就能發芽的例子向大家說明,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布花園的「布」,是由無數塊一才大小的布組合而成的,具有吊重的能耐,在大太陽底下曝曬不容易變質。這塊布可以兩面種植,既輕又薄,也可以設計不同的造型,可以掛在牆上,也可以置於屋頂。
如果使用得宜,還可以降低五到八度的溫度,減少大家開冷氣的頻率。黃博雅表示,解決能源的問題,不妨在原有的土地上多種樹木,少種一些花草。他強調,人類都用冷氣解決天熱的問題,其實只要多花點時間思考,就能創造出綠化、美化、節能三效合一又賞心悅目的生活空間。

種植後設有自動澆灌系統的花園,既可以用原始的方式直接噴澆,也可用灑水的方式,在整塊布溼透後讓植物的根去吸水。因為布的範圍比較大,植物的根部可以不斷延伸;不像一般的盆栽空間小,植物當然長得不夠好,甚至會以生命的枯萎表達抗議。黃博雄曾經在布上種植植物,兩年當中只給些許的水,但植物卻生長得很好。布花園可以直接噴澆,也可用灑水的方式,在整塊布溼透後,讓植物的根去吸水。(攝影者:涂鳳美,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2/08/10)

雨傘淨水器 廢水處理再利用

另一種資源再運用的神奇是「雨傘淨水器」,它是一種兼具雨傘與淨水功能的生活用品,除了在下雨天可以擋雨外,還可以倒吊收集雨水,經過淨水模組核裝置後,即變成可飲用的乾淨水。

甚至還可以將不乾淨的水倒入傘中,在經過傘尾的過濾裝置後,同樣能將濁度與細菌處理到符合飲用水的標準。不僅在家裡,甚至外出旅遊,或是在缺乏引用水的地區,都非常方便實用。【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涂鳳美 花蓮報導2012/08/10) Read more

把垃圾化藝術 提升環保為創意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全美首家靜思生活館,以環保為整個的館場設計主軸。和當地一所垃圾教學中心合作,嘗試把工廠汰換,或生產過程製造的垃圾,變成生活館的設計元素。

Read more

無聲說法人文境教 綠色生活

推動環保,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靜思生活館,館內陳設很不一樣。不強打產品,而是處處提醒顧客,綠色的生活態度。

Read more

約堡環保站 唐人街帶動環保風

在各地的唐人街,充滿了各種中式餐廳和物品,吸引許多想嘗鮮的外國人。不過在南非約堡的唐人街,因為街道上常有垃圾,帶給人髒和亂的印象。慈濟志工想扭轉這種不好的形象,剛好有一位會員,提供房子給慈濟使用,志工就在今年(2012)三月,成立約堡第一個環保站,帶動當地環保觀念。

Read more

人均垃圾製造量 高居世界第一

說到香港這個城市,你會想到什麼?香港一般給人的印象,就是購物、美食的天堂。但你知道,香港的人均垃圾製造量,是全球最多。2010年,香港平均每人每日製造2.67公斤的垃圾,多於已開發國家,是台灣的兩倍多(0.93kg/日)。是怎樣的社會型態、生活環境,讓這個城市,能有這麼多垃圾,接下來請看我們的記者,謝惠如、陳品臻,來自香港的採訪報導。

有人說,香港就像個茶餐廳,上菜快,用餐更要快。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 朱漢強:「經濟發展的那種觀念,覺得說我們香港,是有效率有方便的城市,商人就會把它定義什麼叫方便,你所有用的東西的話,不要洗才最乾淨,用完馬上丟掉,不用麻煩,看不見就算了,所以很多一次性的物品特多。」

根據統計香港人均垃圾製造量2.67公斤,多於已開發國家,高居世界第一,更是台灣的2倍多。

記者 謝惠如:「在香港丟垃圾也講求快速,只要放在家門口就可以了。」

香港民眾:「跟台灣不同,(垃圾)它是不分類的,所以有的時候雜誌,其他剩下的飯菜,都搞在一起,所以比較髒。」

不管可不可以回收,通通當成垃圾丟掉。香港有十三個堆填區,就是垃圾掩埋場,因為超載而關閉,政府又興建三個超大型堆填區。

記者 謝惠如:「你現在看到綠色塑膠布的範圍,就是香港的打鼓嶺堆填區,占地61公頃,大約是85個足球場大小,是目前香港營運堆填區最小的一個。」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 朱漢強:「我們製造垃圾,好像我們開一個大水缸一樣,我們水很多,我們從一個小盤,換一個大盤,大盤水更多的話,我們再做一個滴水不漏的鑽石盆,或者說鋼鐵盆,可問題沒解決,你要做同時的方法就是把水龍頭關小。」

在環保團體的推動下,1998年香港政府在公共區域,設置三色回收桶。

香港民眾:「(你知道香港政府有推一個三色桶),有,知道,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的在香港,(水喝完要丟哪裡)回收桶,寶特瓶,在講環保,回收箱,(丟到回收箱)。」

大多數香港民眾,都知道回收物品該丟到回收桶,不過根據統計2010年香港的都市廢物回收率,只有52%。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 朱漢強:「三色回收桶,是一個公關教育功能為重的,是鼓勵大家認識原來要做回收分類,這個地方其實有很多,該做而未作做的事情擺在那邊,所以當剛才我們看到就是說,政府面對越來越大的廢物處理壓力,反對聲音越來越大的話,這幾個地方他過去回避,他現在必須要去做了。」

香港的堆填區,最快2到6年就會額滿,垃圾的問題,逼到眼前,讓香港政府不得不正視。

謝惠如 陳品臻 香港報導


 

Read more

主僱亦友亦姊妹 並肩環保路

北角道環保點的發起人林發金,本身是印尼華僑,北角道有很多印尼志工,都是他邀約而來。他的家務助理阿密,更是他環保的好幫手。阿密在林發金家,前前後後工作十二年,在林發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阿密就會幫忙去收回收物,兩個人說是主雇,其實更像是有革命情感的夥伴,一起撐起北角道環保點。

Read more

節能減碳從腳開始

交通部的統計,截至2012年四月底,台灣機車登記的數量已經超過一千五百萬台,桃園縣今年烏賊車的檢舉數,光是上半年就達4萬2000件,比去年更是成長了一倍。產生的­「細懸浮微粒」平濃度是新加坡的兩倍、美國的三倍、加拿大的五倍,空氣汙染已經讓台灣成為一個毒氣島,汙濁的空氣也正逐漸弱化國民的呼吸系統。

Read more

印刷廢紙再回收 環保清流護大地

高雄巨達印刷公司四年多來,長期捐出公司產生的大量廢紙,公司原本對這些賣不到好價錢的廢紙很苦惱,四年前因緣具足,把紙交由慈濟環保志工處理,公司總經理看到志工們,在密不透風的環境辛苦做回收,既感動又感恩。

彎著腰搬出一堆又一堆的碎紙,慈濟志工來到印刷公司回收廢紙,但這窄小的房間空氣不流通,廢紙又堆得密密麻麻,要全部搬出來,對體力可是一大考驗。

慈濟志工 陳宗仁:「裡面通道沒空氣,所以人員要替換,不然,裡面的人受不了。」

但這粗活,難不倒環保志工,就連七十七歲的蔡金城,都做得很歡喜。

慈濟志工 蔡金城:「不會啦,不會很難受,我習慣就好了。」

這家巨達印刷公司,原本對賣不到好價錢的廢紙很頭痛,四年前因緣具足,由環保志工來做回收,志工認真的態度讓公司高層很感動。

巨達印刷公司總經理 郭昭賢:「感恩志工的付出,印刷公司確信捐出廢紙是正確的決定,也希望這捐紙行動,能為環保盡份心力。 」

真善美志工 郭瑞錦 鄭慶良 高雄報導
(2012.08.05)
Read more

週二, 14 八月 2012

大愛感恩科技前進紐約 迎戰牛仔

大愛感恩科技參加紐約市一項以環保為訴求的「永續」紡織展,首度向美國大百貨業者和通路商展示全系列的環保衣物用品。(攝影者:徐嵐,地點:美國紐約,日期:2012/07/25)美國經濟低迷不振,儘管如此,大愛感恩科技還是向美國前進,2012年7月24、25日兩天在紐約市,參加一項以環保為訴求的「永續」紡織展,首度向美國大百貨業者和通路商展示全系的環保衣物用品,希望將愛護地球的理念,深植到美國。

一分愛護地球的心 受到肯定

這次參展的因緣非常特別,主辦單位Kingpins/Continuum一行人去年到臺灣參加臺北紡織展,看到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影片,詳細介紹慈濟環保志工用雙手回收寶特瓶,將寶特瓶交由大愛感恩科技製成布料和衣物,而後又將所有成品的銷售利潤用在國際賑災上,讓他們深受感動與震撼,於是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前往紐約參展,參展費全免。

主辦單位的展覽行銷總監王文穎旅居美國二十多年,是促成此次參展的關鍵人物之一,她說:「市場上推出環保服飾和用品的廠商愈來愈多,但是大愛感恩科技不太一樣,最讓人感動的是一分大愛的人文精神,而不只是做生意、競爭。」主辦單位Kingpins/Continuum在紐約的展覽已有超過十年的歷史,主要以牛仔衣物為展出重點,今年(2012年)第一次嘗試加入環保紡織品,也是抱持一分愛護地球的理念,與大愛感恩科技一拍即合。
為了將大愛感恩科技的大愛理念真正傳送出去,主辦單位用心良苦把大愛的攤位安排在人潮動線上;大愛科技攤位位於二樓環保紡織展區,三、四樓則是牛仔衣物展區,大會在牛仔展區入口處還特別立下看板,看板上標示著:「請到二樓參觀環保商品」。

美國紡織化學家與印染專家協會專欄編輯葛蘭納,花了二十多分鐘詳細詢問,聽了相關介紹之後深有感觸,她說,「我很喜歡『大愛』的理念,真的很棒。」

推廣永續理念 還需努力

二樓永續紡織展區裡,除了大愛感恩科技,還有臺灣紡拓會的八家業者,以及來自其他各國的紡織染整廠商,各自以不同方式降低環境污染,有些是在製作過程中盡可能少用能源,有些專門提供環保染料,也有些是在製作水洗布時強調省水。二十一家參展廠商中,臺灣業者占了一半。                  
永續展區人潮比不上其他樓層的牛仔衣物區,王文穎也感受到挑戰,她說:「這個展長久以來都以牛仔衣物為主,而牛仔衣物製造的污染特別多,如今開闢永續展區,等於是兩個極端。」這就像是在利益掛帥的商業市場推動使命感至上的環保產品一樣,充滿挑戰,不過,換個角度看,卻也可善用這樣的極端與對比,讓環保衣物更現代化。

雖然二樓人潮比不上牛仔衣物展區,然而,總部位於紐約的日本業者Katsu New York主管河崎克彥參觀後表達興趣,計劃短時間內到臺灣拜訪大愛感恩科技。   

配合市場策略,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愈來愈多元化,從休閒系列到上班族系列、高雅的唐裝系列都有;不論如何求新求變,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之初所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環保人文,始終如一。
(文:周芳苑 美國蓮報導2012/07/24~25  )
大愛感恩科技是應主辦單位邀請而參展的,展覽行銷總監王文穎旅居美國二十多年,是促成這次因緣的關鍵人物之一。(攝影者:徐嵐,地點:美國紐約,日期:2012/07/25)紐約區投資貿易服務處 陳寬享主任也到展場參觀,紐約分會執行長 濟舵師伯與大愛經營規劃室李明瑩同仁,詳細解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產品與人文理念 Read more

高科技壓縮機 回收增進效率

為了增加環保站的空間與減少來回運輸的車次,慈濟與工研院合作,一起完成「減容壓縮機」的研發,過程中,不斷針對環保志工「使用安全」、「操作便利」與「節能減碳」三個方向進行改造。研發出來的機種,分別放置在關渡、內湖與新竹環保站,進行試用。目前已經改良到第二代,平均六百個寶特瓶壓縮成一個瓶磚,體積縮小十分之一,讓環保站可以做更多環保教育的運用。

Read more

週一, 13 八月 2012

夏威夷推動環保 度假天堂吹綠風

夏威夷,一個美的像天堂的地方。在全美一項調查中,夏威夷是全美,名列第一最快樂的城市。這裡有一群人,用心,讓它更美。

Read more

銀寶課程學環保 愛惜資源續物命

慈濟志工細心的陪伴榮民爺爺,詳細的解說作法,讓他們能夠透過銀寶課程,輕鬆自在的學習。慈濟志工和八德榮民之家的榮民爺爺們搭起愛與關懷的橋樑,每個月固定安排兩次的「銀寶學習」課程。在7月19日第二次「銀寶學習」課程中,慈濟志工以「提倡環保愛地球」為主軸,策劃了「創意手帕」課程。透過慈濟志工的牽線,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把握機會與榮民爺爺們結善緣,提供課程所需的手帕。

「銀寶學習」課程是一個集合康樂、保健與趣味教學的課程,在不造成參與者任何的心理負擔狀況下,帶動榮民爺爺們學習的樂趣,也在課程中增添慈濟的人文氣息,讓學習更輕鬆自在。固定班底的慈濟志工慈愷師姐表示:「每一次課程的材料費都是由志工們自掏腰包贊助,而這一次課程要做『蝶古巴特』,需要手帕,就想到要用大愛感恩的環保手帕。」志工希望榮民爺爺們在親自動手完成藝術作品的時候,也能夠學習與了解環保知識,達到「寓教於樂」的雙重意義。

除了創意手帕教學外,志工們也透過慈濟環保教育宣導影片與榮民爺爺一同認識如何延續物命,讓「資源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榮民爺爺們給予熱情的回饋,並從中了解大愛慈濟志工向榮民爺爺們說明蝶古巴特與環保手帕的結合與做法。感恩科技產品的一織一紗得來不易,都是透過許多人力以及環保菩薩共同成就。不少榮民爺爺也說,要一起投入做環保的行列,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並且會珍惜這條手帕,重複再使用。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不但極力推廣「續物命,造福慧」的理念,更是身體力行的落實環保與科技結合,將回收的寶特瓶重新賦予新生命,以環保紙織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與環保菩薩及消費者大眾形成維護地球生態的愛心接力。同時,期許更多人能夠了解與地球共生息的重要性,將環保生活化,實行節能減碳、資源再生,對地球善盡環保的責任。

Read more

週三, 08 八月 2012

達拉斯助學 制服物資贈貧生

在美國的慈濟達拉斯分會,志工參與市長返校日的補給品發放,連續第八年了。每年在達拉斯學區選出中低收入學童的家庭,分發領物券,來領取所需的文具、制服等用品。今年參與志工發放的(8/2),還有六位歐巴馬中學的學生。

Read more

時尚環保衣 國際展綻異彩

以環保服飾為主軸的大愛感恩科技,這一季和九位台灣的新銳設計師合作,運用環保材質,設計出中西合璧、富有人文之美的時尚環保衣,預計將推出60套以上的新作品和包包款式,同時將在10月16到18號的,台北魅力國際時裝展上展出。

Read more

環保風 大愛感恩科技新據點

20120809-1.jpg為了要讓大家更能接受和推廣環保科技製品,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高雄新增了兩個據點,一是科工館旁的科工店,一是五福路上的文具賣場,希望有更多人能將日常生活和環保愛地球相結合。

走進高雄科工館禮品中心,大愛感恩科技生活館,給人清新的感受。致力於環境關懷的科工館,對環保商品的進駐,抱以高度的期望。 

科工館公服組主任 林仲一:「希望在實踐綠博館,這樣綠建築還有綠環保,這樣所有的機能之下,藉由大愛感恩科技的力量,讓我們大家能彼此更結合,也希望對我們地球能盡一分心力。」

同樣希望能為疼惜地球盡一已之力的還有林嘉慧,他在自己的文具賣場挪出空間,展售環保商品,推廣愛地球的生活理念。

文具賣場負責人 林嘉慧:「久而久之,他對環保有概念,對這個商品有概念,其實買的東西還可以救地球,買東西也可以護持慈濟。」

環保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使用回收再製的產品,不但可以降低垃圾量,更可以減少資源的耗費,與地球共生息。

李麗香 李義忠 真善美志工-高雄報導
(2012.08.09)
Read more

週二, 07 八月 2012

第20屆台灣精品獎 大愛衫獲殊榮

第二十屆台灣精品獎,今年共有173家企業、441件產品獲獎,其中不乏科技、電機大廠,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榜上有名,以寶特瓶抽紗製成的大愛衫獲得殊榮,象徵著台灣精品,走向環保綠能的意識。 Read more

大愛感恩恆守願景 環保織品榮獲台灣精品表揚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近四年,能有各界的支持與肯定,執行董事 李鼎銘也感念台灣近76,000名慈濟環保志工的護持,每日慇勤的無私奉獻於環保並守護大地。第20屆台灣精品獎表揚大會,於101年8月7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感恩登場,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於1993年起推動「台灣精品」選拔,選拔活動嚴謹且具權威性,不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亦是推動國內企業成長標竿的重要獎項。大愛感恩科技榮獲的肯定,重點是期盼能透過愛心接力製成的「大愛環保衫」,將節能減碳的環保意識廣佈全球,並恆守「續物命 造福慧」的願景,展現環保人文的精神。

於2012年初,大愛感恩科技經典產品---「大愛環保衫」,自具指標性意義的「台灣精品獎選拔賽」中,由角逐的1,145件產品裡脫穎而出。台灣精品獎的評選標準中,包含「研發」,能應用環保及節能技術創造產品新價值;在「設計」上,產品獨具創新性,有助於國際市場上傳達台灣精品的創新價值感;富有特色的「行銷」上,對外提升產品品牌形象的努力令人佩服,此外,更是致力於“環保人文教育推廣”(2011年舉辦近200場),讓社會大眾了解「環保織品 生活取代」的深層意義,傳遞對地球環境節能減碳的實質效益;更甚在「品質」上,通過國際品質驗證與品質管理制度,包括荷蘭彼得森與管制聯盟國際集團(Control Union)全球回收標準驗證(Global Recycle Standard, GRS)、德國萊因集團碳足跡/環保再生材質驗證、台灣環保署環保標章/產品碳足跡碳標籤認證、台灣產品M.I.T.微笑標章驗證等13項認證,大愛環保衫均呼應了評選的標準。
大愛環保衫乃利用紡織創新科技將寶特瓶還原成再生聚酯纖維,經紡紗織布製成的環保衫,穿著舒適、快乾。製程中更因無後加工染色,節省大量水資源。
大愛衫產品為落實環保理念,除在生產過程中達到節能減碳之要求外,並以透明瓶生產白紗、綠瓶生產綠紗為原料織造成品,維持寶特瓶原色,無後加工染色,因而節省了大量水資源,同時也減少因化學染劑所產生的廢水,降低對環境的二次污染,貫徹大愛感恩科技「與地球共生息」的企業精神。根據業界統計,每染1公噸的布,約需100公噸的水來進行染整,為了不因後染而耗費更多水資源,事實上,這項「不容易的堅持」,也因DA.AI的品牌訴求環保,在面臨市場上求新求變的競爭與消費者多變的口味,堅持要挑戰困難並走出一條對的路。

大愛感恩科技期許成為「掘井人」,為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注入一股源源不絕的活水,讓推動事業與志業的心一同並進,透過消費者消費的舉動表態,讓「環保織品 生活取代」成為綠色心時尚的跟進,只要接觸就是為人人注入一股綠色意識,購買就是象徵人人是一顆綠色種子,期望每顆種子都有機會枝繁葉茂,讓綠色心時尚的暖流生生不息。
大愛感恩科技也成為第20屆台灣精品獎英雄榜名單之一,將持續精進勇往直前。 Read more

週五, 03 八月 2012

環保二十 感恩草根菩薩

環保志工如綠草鋪地,如樹根輸送養分,上人感恩他們敬天愛地的無私付出,因此敬稱他們為「草根菩薩」。

Read more

因緣果報悟無常 克服病痛做環保

台中市慈濟志工蔡韻華,曾經有段坎坷的生命歷程;早年先生往生,她獨立扶養二子二女,孩子長大成家立業,惡運再次造訪,二兒子因病往生,無常打擊,讓她萌生自殺念頭。走入慈濟,了解因緣果報,蔡韻華把心神全放在服務,漸漸放下喪子之痛。

Read more

週四, 02 八月 2012

減碳撲滿 單車通勤八分飽

台南慈濟志工曹勝雄,自從上人提倡克己復禮時,就落實減碳生活,四年來都騎腳車上下班,騎腳踏車累積的公里數換算機車的用油,幾乎已經省了一部機車的錢。今年上人再推八分飽,二分助人好,曹勝雄省下的減碳撲滿,成為慈濟志工學習的典範。

Read more

週三, 01 八月 2012

紐約永續紡織展 寶特瓶衣受矚目

大愛感恩科技前往時尚重鎮美國紐約,參加一項以環保為訴求的永續紡織展(7/24~25)。展覽中有牛仔衣物還有環保衣物兩大重點,大愛感恩科技向來秉持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衣物,在展覽中很受矚目,這也是第一次向美國大百貨業者與通路商,展示全系的環保衣物用品。

Read more

發起撿單藝術 學生環島撿垃圾

不要輕忽自己的力量,帶您看看三位大學生的影響力。她們在網路上發起「撿單藝術─那些帶得走的美」,號召年輕人「環島撿垃圾」,以自身行動力來愛護地球。從新北市貢寮出發,途中經過台北車站、台中、高雄,一路來到花蓮,也有民眾,十幾天來,不論晴天或下雨,一路支持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Read more

罹癌體力不如前 守護環境不中輟

屏東潮州人醫會醫師莊聰吉,每天都前往潮州公園打掃環境、撿垃圾,這樣的付出,讓附近居民林喜生很感動,一年多前,他開始跟著莊醫師維護環境,即使幾個月前發現罹患肝癌、肺癌、攝護腺癌,還是不中斷。

Read more

綠色閱讀無紙化 環保減碳掀風潮

第20屆的台北國際書展從今天(2/1)開始,為期六天。現場展示各種書籍,滿足不同年齡層的讀者。而今年許多攤位都強調綠色環保,就有參展廠商推出新的閱讀方式,吸引民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