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飽滿愛心米 克服困難傳溫暖

二千包,二萬公噸,來自台灣的愛心米,順利抵達非洲南部,莫三比克,這是當地第二次的大米發放,除了有南非德本志工再次前往協助,二十多位本土志工,也承擔起主要的工作,紅十字會更是特地派人來見習學習,即使路途遙遠,二位本土志工,前一天就出發,趕到現場布置,換了三班車,走了五十分鐘的路,還是無法在天黑前抵達,他們蓋著慈濟賑災毛毯,夜宿在大樹下,就為了趕在一大早,能順利完成發放場地布置的工作。

好不容易,來自台灣的愛心米,送到了莫三比克,但卻進不了馬騰得尼村莊,輪胎卡在泥沙,社區居民主動來幫忙,排成八十公尺長的人龍,還跨過二個圍牆,五百多包大米,順利送到發放現場。

路不好走,也遙遠,距離首都有五十公里遠的穆安巴(munanba),是第一次前往發放,發放的地點,是在本土志工安娜的外婆家前。

外婆雙眼全盲,上個月房屋被燒毀,志工連夜為她趕工蓋新屋,也因此成了愛的聚集地,酋長還特別來感謝。

酋長:「從沒有慈善團體,走入這個又老又窮又病的村莊,感謝上帝。」

這是今年冬天,慈濟第二次在當地進行大米發放,除了有南非德本志工,跨國來陪伴,二十多位當地本土志工,承擔起所有發放布置工作,儘管場地簡陋,為做到慈濟人文,利用竹子做標記,發放過程,整齊有秩序,每一包大米,也都是彎腰雙手奉上。

為了能在大米抵達前,完成現場布置,維多莉亞和路易莎,更是一結束發放工作,就換了三班公車,走了五十分鐘的路,天黑時,還沒抵達目地的,就在大樹下,蓋著慈濟毛毯,席地而睡。

助人的快樂,讓他們不再懶散,而是積極有活力,紅十字會,也由協助到認同,副會長和主祕,特地來見習,靠著一部電腦,一張椅子,跟著社區居民,一同認識慈濟。


哥倫比亞藉的馬蓮妮,是第一次來參與,還有澳洲籍的荀泰浩,都是跟著慈濟車的腳步而來

志工 荀泰浩:「有台灣(志工),還有南非,這次還有莫三比克,澳洲,
以及哥倫比亞,來自哥倫比亞的馬蓮妮。」

愛不分國界,也沒有膚色的差距,黑色大地,看得到溫暖的曙光。

真善美志工 莫三比克報導
(2013.09.11)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