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學者訪大愛 產學交流創新猷

圖說:美國國家工程學院2013年新科院士廖俊智博士(左四)在宗教處謝景貴主任(右三)及慈大教務長劉怡均教授(右四)陪同下來到大愛感恩科技參訪,彼此交流如何改變現階段環境汙染及節能減碳等議題。(攝影者:曹書豪)美國國家工程學院2013年公佈的69名新科院士中,廖俊智院士是唯一一位具有台灣背景的科學家。台灣大學化工系畢業,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廖俊智院士研究將大氣中二氧化碳原子進行轉換,轉為可用的化學能,解決地球能源枯竭問題,並創造新的綠能產業。「吐新納垢、化無用為妙用」,廖俊智院士表示,過去科學界能做到間接將二氧化碳轉換成可使用的液態燃料,而他的研究是首度成功利用基因改良,將藍綠藻直接由二氧化碳轉換成常見的「醇類」,直接用於汽車燃料。一旦量產,每年將能替代14種石油燃料,為地球減少近5億噸的碳廢氣。

廖院士與慈濟基金會及慈濟大學曾進行學術合作,並在世界級學術研究中榮獲肯定。這次返台,藉由至慈濟各志業體及大愛感恩科技參訪交流,更了解慈濟基金會與 證嚴上人環保理念。廖院士希望能給予慈濟一些意見,也希望能與大愛感恩科技進行研究,一起探討如何改變現階段環境汙染及節能減碳議題。

圖說:洪碩廷博士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發展現狀,包括介紹實驗室檢驗設備,大愛感恩科技如何檢測環保商品的安全無毒性。從從環保再生機能性材質到C2C(搖籃到搖籃) 工業循環的研發,到利用回收塑膠袋提煉柴油、布花園、捕霧網的研究,讓回收物發揮更大經濟效益,並延續物命。」(攝影者:曹書豪)陪同前來的宗教處謝景貴主任說到:「現在四大不調,氣候越來越極端, 證嚴上人曾經提到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綠色產業,而大愛感恩科技就是綠色產業的典範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在回收PET寶特瓶抽紗製成賑災毛毯等日常生活用品,延續物命並延續愛心。」

慈濟大學教務長劉怡均:「今天很高興可以陪同廖俊智院士參觀大愛感恩科技。特別希望慈大這方面能與大愛感恩科技合作,透過課程設計、教育目標到學用合一的方向;慈濟大學有責任去成為慈濟志業體的後盾,如果可以更了解慈善志業在救災後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在環保回收的問題,更可以將問題落實在課程、教育當中,讓慈濟大學的師生共同想出解決的方案,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實際也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向廖院士分享慈濟賑災毛毯生產與原料,並提到:「以環保再生為起點,建立一個愛心平台,結合大家的愛心,以有形產品影響別人,傳達環保理念、進而淨化人心。」(攝影者:曹書豪)黃華德董事長說到:「大愛感恩科技可以結合學界合作,影響別人、影響政策、影響全球,讓環保理念落實在台灣每個角落。」

李鼎銘總經理提到:「以環保再生為起點,建立一個愛心平台,結合大家的愛心,以有形產品影響別人,傳達環保人文及回饋社會理念、進而淨化人心。」

洪碩廷博士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發展現狀:「去年底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實驗室成立,結合環保菩薩資源分類,從環保再生機能性材質到C2C(搖籃到搖籃) 工業循環的研發,到利用回收塑膠袋提煉柴油、布花園、捕霧網的研究,讓環保回收物發揮更大經濟效益,並延續物命。」

最後廖俊智院士回應:「大愛感恩科技做的東西非常好,從環保概念對全世界的貢獻很大,可能是唯一一家將廢棄塑膠物料回收製成紡織終端成品。更可貴是在艱難的情況之下把這件事情變成『社會企業』。在製造過程當中,不但將廢棄物轉化成有用的材質,且在教化人心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我相信在未來大愛感恩科技能秉持這樣的信念,克服更多技術上的問題,把環保理念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藉由短短交流訪談,大愛感恩科技更了解未來如何發茁壯,與政府、業界、學界合作,解決現階段遇到的瓶頸,提升台灣環保及再生產業,讓台灣環保能揚名到全球,更要做到「清淨在源頭」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減少地球資源開發,讓有限資源,發揮更大效用。

大愛感恩科技 曹書豪 台北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