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5 十二月 2014

心存怨懟難解 孝的真諦迷轉悟


宜蘭環保志工李建璋,在二年前,因照顧父親,心中有所抱怨,而在走入靜思書軒,看到上人的著作,孝的真諦,解了他的心結,也走入慈濟環保站,清淨大地,也清淨自己的心靈,今年要領環保志工證,他期待能和父親分享這分榮耀 。

在人生最迷惑的時候,李建璋,翻開上人的著作,孝的真諦,心中對父親的埋怨,一掃而空。

志工 李建璋:「 翻了幾本著作之後 就發現說, 在這個地方 應該可以讓我解惑, 然後找到人生的方向。」

為了照顧家庭,李建璋,省吃儉用,工作勤勞,但富貴卻從沒和自己相遇過,而在慈濟做環保,他找到心靈的富足。

志工 李建璋:「師兄師姊他們談論的時候, 師兄師姊他們都會給一些建議, 當然這樣的建議下, 心裡就會慢慢比較釋懷一點。」

今年領證,成為環保志工,上台說出他歡喜的原因。

志工 李建璋:「然後越做越法喜, 煩惱越少煩惱, 煩惱少了 自己的心就變得非常清淨。」

找到清淨的本源,也遠離了煩惱和憂愁。

真善美志工 宜蘭報導

Read more

IT用心職志間 合心相會妙法雲

圖說:「第七屆跨志業體資訊人員交流研討會」在靜思精舍舉行,常住師父們用愛孩子的心,歡迎超過六十多位志業體資訊家人遠道歸來。 (攝影:總志業中心資訊處提供)「新技術以倍數翻滾,你準備追改了嗎?」花蓮靜思精舍志工早會剛剛結束,緊接著,精舍的每一個角落都分頭忙了起來。原本靜悄悄精舍人文館,瞬間也熱鬧異常了。這是個快樂的週末,慈濟基金會總資訊處全體同仁都動員起來,準備迎接參加「第七屆跨志業體資訊人員交流研討會」的菩薩家人們。歷次研討會多選擇在慈大或技術學院舉辦,主要考慮兩所學校的交通、場地及與服務人力籌辦研討會時均優於志業體其他單位。本屆是第一次在靜思精舍舉行,因緣殊勝別具意義。精舍師父們為了這次研討會所需茶水、點心、午齋、音控、交通接駁均處處呵護備至。因為正如總志業中心資訊處主任 德晴師父在開幕致詞所說:所有常住師父們用愛孩子的心,歡迎這六十多位志業體資訊家人遠道歸來。

資訊應用範圍很廣,無所不包,資訊技術運用領域多方且萬變,處處都是學問。大愛感恩發起人之一林家和師兄獲邀開幕致詞時表示:除了雲端應用,將法入心、用法於職志間,人人才能齊登法雲地。

圖說:總志業中心資訊處主任 德晴師父勉勵大家:善用科技、展科技之良能。人人合和互協,結合平時遍布各志業體這股百人的資訊人力、加上志工的能量。如同精舍處處是美,正因為是匯集眾人之愛所成。 (攝影:虞珊明)如何讓陌生技術變成熟悉的工具?在這個被定義為「海量」資料的時代,不論醫療或行銷推廣,如何開發出適合的應用系統、規劃好符合的傳輸管道、儲存設備,均是資訊人員需要考量的,在執行當下的專案時,也應該要抬頭看看趨勢與潮流。大愛感恩與基金會總志業中心資訊處平常互動相當密切,虞珊明師兄非常感恩資訊處及文發處在資訊應用部分所給予的指導與協助。經由志業體間彼此經驗交流,可以減少許多自行摸索的時間,研討會重心集中在經驗分享,包括專業設備廠商及各志業體資訊應用。因此研討會的講題,從以未來規劃為考量的資料中心架構技術趨勢,到技術學院的校史館、行動校園應用實例,到全國首家媒體通過ISO 27001資訊安全認證之大愛台經驗、以及慈院HTML5電子病歷等。

圖說:經由志業體間彼此經驗交流,可以減少許多自行摸索的時間,研討會重心集中在各志業體資訊應用經驗分享,並邀請專業設備廠商到現場展示業界應用案例。 (攝影:總志業中心資訊處提供)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數位文藝系的大愛感恩同仁曹書豪表示:聽過今天的豐富的專家分享課程,科技真的是越來越創新,看到慈濟各志業體同仁不斷在系統上研發,替其他同仁建立屬於志業專屬且最便利的系統,真的很感動。

對於人人嘶喊的讓我們看「雲」去,應有的認識與抉擇,更由資訊處陳靈均副主任為大家省思過去、綜觀未來精闢剖析。『日新月異』對於資訊人員這是常態,但如何再在傳統價值與創新思維取得平衡?這場緊湊又豐盛的研討會在不知不覺中隨著今天的太陽下山,即將圓滿。德晴師父最後勉勵大家:要善用科技、展科技之良能,還是回歸到須人人合和互協,也就是要結合平時遍布各志業體這股百人的資訊人力、加上志工的能量。如同精舍處處是美,正因為是匯集眾人之愛所成。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花蓮報導

Read more

IT用心職志間 合心相會妙法雲

圖說:「第七屆跨志業體資訊人員交流研討會」在靜思精舍舉行,常住師父們用愛孩子的心,歡迎超過六十多位志業體資訊家人遠道歸來。 (攝影:總志業中心資訊處提供)「新技術以倍數翻滾,你準備追改了嗎?」花蓮靜思精舍志工早會剛剛結束,緊接著,精舍的每一個角落都分頭忙了起來。原本靜悄悄精舍人文館,瞬間也熱鬧異常了。這是個快樂的週末,慈濟基金會總資訊處全體同仁都動員起來,準備迎接參加「第七屆跨志業體資訊人員交流研討會」的菩薩家人們。歷次研討會多選擇在慈大或技術學院舉辦,主要考慮兩所學校的交通、場地及與服務人力籌辦研討會時均優於志業體其他單位。本屆是第一次在靜思精舍舉行,因緣殊勝別具意義。精舍師父們為了這次研討會所需茶水、點心、午齋、音控、交通接駁均處處呵護備至。因為正如總志業中心資訊處主任 德晴師父在開幕致詞所說:所有常住師父們用愛孩子的心,歡迎這六十多位志業體資訊家人遠道歸來。

資訊應用範圍很廣,無所不包,資訊技術運用領域多方且萬變,處處都是學問。大愛感恩發起人之一林和師兄獲邀開幕致詞時表示:除了雲端應用,將法入心、用法於職志間,人人才能齊登法雲地。

圖說:總志業中心資訊處主任 德晴師父勉勵大家:善用科技、展科技之良能。人人合和互協,結合平時遍布各志業體這股百人的資訊人力、加上志工的能量。如同精舍處處是美,正因為是匯集眾人之愛所成。 (攝影:虞珊明)如何讓陌生技術變成熟悉的工具?在這個被定義為「海量」資料的時代,不論醫療或行銷推廣,如何開發出適合的應用系統、規劃好符合的傳輸管道、儲存設備,均是資訊人員需要考量的,在執行當下的專案時,也應該要抬頭看看趨勢與潮流。大愛感恩與資金會總資訊處平常互動相當密切,虞珊明師兄非常感恩資訊處及文發處在資訊應用部分所給予的協助。經由志業體間彼此經驗交流,可以減少許多自行摸索的時間,研討會重心集中在經驗分享,包括專業設備廠商及各志業體資訊應用。因此研討會的講題,從以未來規劃為考量的資料中心架構技術趨勢,到技術學院的校史館、行動校園應用實例,到全國首家媒體通過ISO 27001資訊安全認證之大愛台經驗、以及慈院HTML5電子病歷等。

圖說:經由志業體間彼此經驗交流,可以減少許多自行摸索的時間,研討會重心集中在各志業體資訊應用經驗分享,並邀請專業設備廠商到現場展示業界應用案例。 (攝影:總志業中心資訊處提供)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數位文藝系的大愛感恩同仁曹書豪表示:聽過今天的豐富的專家分享課程,科技真的是越來越創新,看到慈濟各志業體同仁不斷在系統上研發,替其他同仁建立屬於志業專屬且最便利的系統,真的很感動。

對於人人嘶喊的讓我們看「雲」去,應有的認識與抉擇,更由資訊處陳靈均副主任為大家省思過去、綜觀未來精闢剖析。『日新月異』對於資訊人員這是常態,但如何再在傳統價值與創新思維取得平衡?這場緊湊又豐盛的研討會在不知不覺中隨著今天的太陽下山,即將圓滿。德晴師父最後勉勵大家:要善用科技、展科技之良能,還是回歸到須人人合和互協,也就是要結合平時遍布各志業體這股百人的資訊人力、加上志工的能量。如同精舍處處是美,正因為是匯集眾人之愛所成。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花蓮報導

Read more

校園環保傳清流 攜手同心齊耕耘


向環保志工學習!福鼎茂華中學的師生,特地到慈濟環保站,體驗環保,透過實際動手做後才了解,資源回收工作繁雜,以後在家裡,回收要做得更仔細,更確實。

福鼎茂華中學裡,鄭誠源和鄭誠泉兩兄弟,認真地把一綑綑的回收物,陸續搬上小貨車,但其實他們倆是這間學校的校董,也是慈濟志工,平常不僅放下身段努力回收,他們也積極帶動學生,到慈濟環保站,學習體驗 。

志工 鄭誠泉:「因為我們這裡的內容很多,跟校長講一下 讓我們學生來這裡,做環保吧 校長說這個做好事,大家都要做 很好啊。」

環保教育,課堂上老師說得再用力,都不如孩子親自動手做,來得有效率,大家埋首在各項回收物裡,體會油然而生。

茂華中學學生 潘思雨:「大家在撿垃圾的時候,發現很多很新的東西都被丟掉,覺得很浪費 所以我們能夠,再次利用 做成更好的東西。」

茂華中學老師 與 學生:「你們撿了東西 覺得可以用的,收集起來 還可以利用 回收利用的,可以收集起來。」

茂華中學老師 陳娟娟:「也有人撿到筆記本,也有人撿到文件夾,就兩個孩子跟我說,老師我終於知道什麼叫浪費了,我覺得這個意義 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今天流的一點汗,而是說他們心裡已經感受到,這個浪費是不可取的,我覺得這點對他們來說,是最有意義的。」

孩子們除了環保體驗,志工也傳遞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觀念,期許孩子在用餐時能夠落實。

茂華中學學生 石忠傑:「現在 大家都在浪費糧食,很不懂得珍惜 我覺得,大家應該動手起來珍惜(食物),八分飽 剩下的拿來捐助別人。」

志工 鄭誠泉:「像這樣一做的時候,好像吃飯什麼東西,都會節約下來 不會亂倒,他(學生們)會做得到。 」

為將來的人們,留下乾淨的環境,孩子們從環保做起,刻不容緩。


真善美志工 項翠芳 周健 江前鋒 王松強 福建報導

Read more

醫院職能治療師 環保站體驗實作


南投縣職能治療師公會參訪台中的慈濟環保站,平時在醫院治療患者,也會教導病患垃圾分類,這次他們自己實地參與環保,又有不同以往的體驗,尤其對清淨在源頭的概念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大家都能從自身做起,減少垃圾量,環境就會更好。

平時都在醫院內服務,職能治療師走出戶外來到慈濟環保站,實際動手做和想像的很不一樣,才五分鐘個個滿頭大汗,也體會到環保菩薩的辛苦。

職能治療師 林育璿:「如果我們在家裡如果能夠動手做一下清洗一下,真的有感受到,如果幫忙清洗一下,對於其他菩薩們是比較好做事情的。」

草屯療養院的住院病患有一千多人,垃圾分類原本就是推廣的重點項目,職能治療師參訪慈濟環保站之後,希望能進一步合作。

南投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 朱立堯:「我們平常就會教病人做這些環保工作,我們在醫院也有一個類似環保的清潔隊,我們請病人做分類工作,來這裡可以再體驗,我們可以再落實。」

職能治療師 蔡秀滿:「我們本來以為說,就是來做一下垃圾分類,沒有想到說慈濟的師兄師姊這麼的用心、這麼的發心,幫我們準備這麼多的簡介,我想應該是我們來這邊,是上了一個很寶貴的一課。」

職能治療師跨出醫院,到環保站和慈濟志工一起為地球盡心力,大家都認為不虛此行。

真善美志工 蔡俊儒 鍾誠德 林惠芳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台電新進人員 職前訓練環保之旅


台電林口核能訓練中心有一批新進人員,舉辦職前訓練人文課程,高階主管特地安排他們來到慈濟進行人文之旅。在桃園靜思堂裡,他們聽了志工分享慈濟的四大志業,而且也實地前往中壢園區的環保站,用實際行動,體驗清淨在源頭的重要。

冒著小雨和低溫,兩百多位台電新進人員,來到中壢園區的環保站,用實際行動,學習如何正確做資源回收。

慈濟志工 潘福壽:「希望我們這東西進來(環保站)要乾乾淨淨的,那後面忍痛教育什麼意思,如果(回收物)髒兮兮的就不要進來了。」

透過慈濟志工的說明,大家了解做環保必須清淨在源頭,親自動手做了分類後,也才明白回收其實處處都有小學問。

台電員工 與 慈濟志工:「你以前沒有來看這個,你知道這個要分類,分(類)到這樣子嗎?(沒想到要分到這麼細,很辛苦,對啊!)」

慈濟志工 邱月娥:「喔,這個就是不應該進來的,清淨在源頭,像你們這樣子,以後出門在外,我們就知道說,這個不能放到人家可以回收的地方。」

志工愛的叮嚀,讓大家更能體會回收的辛苦,做起分類來也會格外用心。

台電員工 黃莆成:「學到最多的就是惜福跟珍愛自然,一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垃圾,那些都要確實做好分類,這樣子的話,可以讓這些資源再利用,可以幫助地球的整個環境生態。」

不過,其實這群台電的新進人員,不光是環保體驗,他們也在桃園靜思堂裡,接受慈濟人文洗禮。

台電員工 郭柏伸:「在外面的職場上都會有一些壓力,然後來到這邊,經過師兄師姊他們的這些解說,讓我心靈,就是感覺壓力也放鬆很多。」

台電員工 林宏儒:「現在整個大環境其實都不是很好,那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發自內心去想要去幫助別人的話,那其實整個社會會變得更和諧。」

經過一整天的課程,台電這群生力軍,不僅學習到志工服務精神,在他們的職場生涯裡,也將有不同的啟發。

真善美志工 李美儒 李相岱 陳枻圻 郭清波 桃園報導

Read more

關懷緣牽十餘載 傳遞愛與溫暖


北半球進入冬天,各地志工陸續展開冬令發放。在加拿大溫哥華,慈濟人十多年來,年年關懷原住民健康協會,這家非營利的組織,服務對象都是原住民愛滋病患,志工年年為他們送來保暖外套和過冬物資,只盼幫上一點忙。(12/8)

熟悉的歌聲,每年耶誕節前,總要在溫哥華原住民健康協會響起。

慈濟志工 黃彥樺:「因為原住民本身他們就是,在溫哥華是弱勢的團體,每年的冬季我們都發放給他,一些比較保暖的物資,比如說防水的外套還有內衣褲,襪子、牙刷、牙膏。」

備妥過冬的物資,加拿大慈濟志工第11年,來到這裡,為原住民舉辦冬令發放。

慈濟志工 陳穎思:「他們就覺得說這次的禮物很特別,袋子都是台灣捐贈過來的,然後裡面的物品都是,他們很所需要的,所以他們也很高興然後我們給予的話,也覺得很高興可以今天早上,可以來為這裡付出。」

長達十多年的互動,志工與原住民的感情深厚,言談之間,傳遞的不僅是溫暖,更是如同家人般的關懷。

慈濟志工 謝幸娟:「我剛進來的時候,手其實是很冰冷的,但是我跟他們牽起手的時候,他們手是很溫暖的,反而是他們給我了溫暖這樣子。」

慈濟志工 黃彥樺:「這一兩年感覺比較欣慰,就是說他們來領物資的人數,有比較下降,表示說他們,原住民的愛滋病的病患(人數),是有下降的趨勢。」

送上保暖外套,志工還頻頻詢問是否合身,期待這份愛的禮物,能夠陪伴大家溫暖過冬。

真善美志工 林玉貞 沈金權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永續治理實踐 大愛再獲殊榮

圖說:BSI邀請到臺灣證券交易所 林火燈總經理蒞臨頒贈獎盃。包括大愛感恩科技在內,今年共有15家廠商獲得「永續治理實踐獎」此項殊榮。獲獎單位多來自於大型製造業、金控或國際性企業等上市、上櫃公司。 (攝影者:陳讚國)大愛感恩科技獲得英國標準協會 (BSI) 台灣分公司頒發「永續治理實踐獎」,並在12月11日「2014 BSI GRC管理策略年會」中,接受臺灣證券交易所 林火燈總經理頒贈獎盃,以表揚大愛感恩科技在公司治理、環境永續、企業承諾、社區參與、企業聲譽及風險管理等方面之努力。包括大愛感恩科技在內,今年共有15家廠商獲得「永續治理實踐獎」此項殊榮。

本次獲獎單位多來自於大型製造業、金控或國際性企業等上市、上櫃公司,大愛感恩成立才剛滿六年,時間不算長,但早在兩年多前,便針對企業永續經營及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議題,展開自我檢視、精進,並自發性的完成第一版「CSR年度報告書」。翌年,一方面積極進行實驗室籌辦,另一方面對於CSR議題仍精進不輟、及完成第二版「CSR年度報告書」。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英國標準協會 (BSI) 台灣分公司所舉辦之「2014 BSI GRC管理策略年會」中,獲頒「永續治理實踐獎」。以表揚大愛感恩科技在公司治理、環境永續、企業承諾、社區參與、企業聲譽及風險管理等方面之努力。 (攝影者:陳讚國)今年更在塑膠中心團隊的協助下,首次藉由外部專家諮詢的方式,完成大愛感恩科技CSR年度報告書及接受認證單位查核。並於8月25日通過極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認證單位BSI的查證。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完成查證後,公司內部依據製作及驗證過程中持續精進,及規劃後續揭露項目並且維持定期揭露之永續目標。

企業依止於人,「企」字隱含「無人則止」的意思,企業與人關係密切。非僅於此,企業也如自然人,是有生命的。學者將企業初創、成長、成熟、衰退,直至死亡的過程,稱為企業的「生命週期」。而「永續經營」則是近年來逐漸形成之重要思潮,並已成為現代企業應追求的目標與責任,GRC管理策略年會研討的是從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法規遵守 (Governance, Risk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 GRC) 等面向談「如何實踐永續經營這個目標」。

企業生命一方面取決於企業「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取決於企業「內部條件」。英特爾公司總裁葛洛夫先生曾說過:「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面臨一個轉折點。」就是說,必需要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組織機構。否則仍用過去的辦法,就難以駕馭和掌控企業,更不用說永續經營。這也正如 證嚴法師勉勵慈濟人要「反省自己、常存懺悔」之道理相同,因為這一分靜思和反省的功夫,是發覺智慧的泉源。

而企業外部環境,通常指的是全球的經濟,隨著環境因素,面臨許多無法預測的挑戰。就如人生的無常,是難以捉摸及預測。外部環境雖然無法預測,但操之在我的仍是「主動精進」,透過不斷學習與經驗轉化,從力行中運用生命,才能持續茁壯、並實踐企業永續經營這個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永續治理實踐 大愛再獲殊榮

圖說:BSI邀請到臺灣證券交易所 林火燈總經理蒞臨頒贈獎盃。包括大愛感恩科技在內,今年共有15家廠商獲得「永續治理實踐獎」此項殊榮。獲獎單位多來自於大型製造業、金控或國際性企業等上市、上櫃公司。 (攝影者:陳讚國)大愛感恩科技獲得英國標準協會 (BSI) 台灣分公司頒發「永續治理實踐獎」,並在12月11日「2014 BSI GRC管理策略年會」中,接受臺灣證券交易所 林火燈總經理頒贈獎盃,以表揚大愛感恩科技在公司治理、環境永續、企業承諾、社區參與、企業聲譽及風險管理等方面之努力。包括大愛感恩科技在內,今年共有15家廠商獲得「永續治理實踐獎」此項殊榮。

本次獲獎單位多來自於大型製造業、金控或國際性企業等上市、上櫃公司,大愛感恩成立才剛滿六年,時間不算長,但早在兩年多前,便針對企業永續經營及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議題,展開自我檢視、精進,並自發性的完成第一版「CSR年度報告書」。翌年,一方面積極進行實驗室籌辦,另一方面對於CSR議題仍精進不輟、及完成第二版「CSR年度報告書」。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在英國標準協會 (BSI) 台灣分公司所舉辦之「2014 BSI GRC管理策略年會」中,獲頒「永續治理實踐獎」。以表揚大愛感恩科技在公司治理、環境永續、企業承諾、社區參與、企業聲譽及風險管理等方面之努力。 (攝影者:陳讚國)今年更在塑膠中心團隊的協助下,首次藉由外部專家諮詢的方式,完成大愛感恩科技CSR年度報告書及接受認證單位查核。並於8月25日通過極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認證單位BSI的查證。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完成查證後,公司內部依據製作及驗證過程中持續精進,及規劃後續揭露項目並且維持定期揭露之永續目標。

企業依止於人,「企」字隱含「無人則止」的意思,企業與人關係密切。非僅於此,企業也如自然人,是有生命的。學者將企業初創、成長、成熟、衰退,直至死亡的過程,稱為企業的「生命週期」。而「永續經營」則是近年來逐漸形成之重要思潮,並已成為現代企業應追求的目標與責任,GRC管理策略年會研討的是從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法規遵守 (Governance, Risk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 GRC) 等面向談「如何實踐永續經營這個目標」。

企業生命一方面取決於企業「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取決於企業「內部條件」。英特爾公司總裁葛洛夫先生曾說過:「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面臨一個轉折點。」就是說,必需要改變自己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組織機構。否則仍用過去的辦法,就難以駕馭和掌控企業,更不用說永續經營。這也正如 證嚴法師勉勵慈濟人要「反省自己、常存懺悔」之道理相同,因為這一分靜思和反省的功夫,是發覺智慧的泉源。

而企業外部環境,通常指的是全球的經濟,隨著環境因素,面臨許多無法預測的挑戰。就如人生的無常,是難以捉摸及預測。外部環境雖然無法預測,但操之在我的仍是「主動精進」,透過不斷學習與經驗轉化,從力行中運用生命,才能持續茁壯、並實踐企業永續經營這個目標。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