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21 十二月 2014

屏東東港洪正雄 環保站邀菩薩


71歲的洪正雄住在屏東東港,三十多年前,皈依印順導師,也因為印順導師的關係,夫妻倆認識了慈濟,但年輕時他事業成功,還有魚塭在養魚蝦,工作忙碌,直到十多年前才正式加入慈濟培訓,同時也開始做環保。剛開始做環保,洪正雄戴口罩帽子,全副武裝,就怕被人認出,不過做到最後,他甚至把家裡的漁塭填平,捐出來作為東港環保站,護生不殺生,也要透過環保站廣邀人間菩薩,一起來用雙手讓地球更乾淨。

慈濟志工 洪正雄:「那裡還有一塊磚。因為我們環保站到現在已經11年了,連鎖磚就全面挖起來,重新全鋪。在30多年前,印順導師了解到我(太太的)姪女在中興醫院急救,缺財源,師公發動這些善士來幫忙,因為我們師姊一直要報答,導師才跟我師姊說,不然你就來護持慈濟,那時我每天吃飽都在工會,我的交際是全國性的,哪有這種America time,我沒有美國時間做慈濟啦。瓶子瓶子先來。開始受證,開始做環保是民國88年開始,做環保怕人家看到,我戴眼鏡帽子兼戴口罩,我不是放不下身段,是因為沒做過這種,不好意思啦,撿久就不會了,撿久了臉皮就厚了。當時在做環保時,東港這裡的人都笑我說,洪董洪董,你窮到這麼可憐,如果沒錢跟我講,你怎麼撿這個為生。我說對啦對啦,我在慈濟工作,你要不要進來,我也是連哄帶騙帶人進來。

90年在新園(環保站),因為我在新園(做環保)4年,但是人員都是從東港載過去,去的時候跟人家借了一輛廂型車,從東港一直收,收到新園就收了18個人,人家都會跟我講,洪師兄,這樣不好啦,萬一發生事情(就不好了),這樣載一大堆人,所以我覺得,不然在東港找地(設環保站),但東港的地很貴很貴。(這以前是做什麼?)以前是魚塭,我養蝦養石斑養鱸魚,我師姊就說一年都殺死好幾十萬生靈,叫我不要再殺生了,我才說好,我聽你的。聽老婆的話會大富貴,所以就是這樣,才填土作環保站。

錢已經賺到身邊了卻又流出去,就表示錢賺夠了,但我們的善事做不夠,做多一點日後給子孫,或是我們來世可以用,我現在在慈濟,全心做善事。」

採訪撰稿 陳怡臻
攝影剪輯 陳立偉

Read more

環保站見習之旅 惜物命向下扎根


慈濟的環保站經常是各級學校戶外教學的選擇,台中一所私立中學,國際部師生一同參訪位在潭子的新田環保站,不同國家師生也許有不同宗教信仰,但是敬天愛地的理念都是一樣的,這所學校的師生平時就有做垃圾分類,參訪環保站之後,直說獲益匪淺。

27位常春藤中學,包括中外籍師生來到慈濟新田環保站,學習如何垃圾分類。許多人第一次聽到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這時候踩著踩著,感覺很不一樣。

常春藤中學學生:「我今天才學到,塑膠分軟塑膠跟硬塑膠,鐵管罐也分硬的跟軟的,而且製造垃圾也會讓地球暖化,所以我覺得回收對我們真的滿重要的。」

雖然學校和家裡都有做垃圾分類,但是卻從來沒有這麼細分過,參訪慈濟環保站,學到這些東西還能如何再利用。

常春藤中學老師 胡棋祥:「想讓學生在課業以外,另外的體驗、多元化的教學。」

不同國家的師生也許信奉不同宗教,但敬天愛地的心沒有分別,慈濟環保站不只肩負教育和環保功能,慈濟志工也會在這裡不定期舉辦聯誼,接引更多人一起做志工。

慈濟志工 徐嘉女:「聯誼比較有家的感覺,所以我那時候就想到,以前如果有活動,我就想要發心跟大家結緣。」

把握付出的機會,為美好環境盡一分心力。

真善美志工 鄭錦田 魏玉縣 何麗華 台中報導

Read more

耶誕前夕發放物資 19年來愛延續


加拿大溫哥華慈濟志工,在救世軍煮熱食,供應貧戶和街友,十九年來不間斷,尤其正值寒冷的冬天,也發放保暖的衣物和用品,溫暖胃也溫暖了心。

要打包一千多份的物資,溫哥華地區的志工,都動了起來,有保暖的衣物和棉襪,尤其一年一度的冬令發放,又正值耶誕節前夕,更要把關懷和祝福放進去。

十九年來,在溫哥華東區,與救世軍合作,不只是冬令發放,也提供熱食給貧戶和街友,十一點才開放入座,早上八點,外頭已經大排長龍。

慈濟志工 與 民眾:「得理要饒人,對啊。」

等待時間分享靜思語,也意外發現,有更多人不是為了食物而來。

民眾:「現在在這有的也不是很窮的,不過他們是來享受一下,享受一下氣氛。」

用餐的氣氛真的不一樣,不單是食物,全都是志工親手烹煮,色香味俱全,熱鬧的氣氛,如同是一家人,離開時還有物資送上,貼心又實用。

救世軍執行長 羅沙妮:「這是很特別的日子,因為此刻是耶誕節,你們來到這供應很棒餐點,送來禮物,對他們來說是很棒的。」

在互動中,志工也有收穫。

慈濟志工 張本遠:「尤其因為發放,更想到家裡面的老人家,我會更孝順他們。」

同時,也關懷正參與戒癮課程的學員,用靜思語和大家勉勵。

戒癮課程學員 傑伊:「很不可思議慈濟所做的事,我們真的很開心你們能來。」

戒癮課程學員 凱文:「非常好的禮物,尤其我正感冒,這些衣物能讓我更溫暖。」

林玉貞 沈金權 林英堂 真善美志工-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

耶誕腳步接近 志工送愛溫暖身心


下星期即將迎接耶誕節,美國拉斯維加斯慈濟志工,提前到了當地一間盲人中心(12/16),發放禦寒的毛毯手套等物資,還為十一位視障朋友過生日,愛心溫度沸騰,但當天最溫暖的插曲,是視障朋友的慷慨解囊,場面十分溫馨。

口琴吹出耶誕氣息,慈濟志工到了,美國拉斯維加斯的盲人中心,帶來寒冬的禮物。

視障朋友 費雪:「謝謝,非常謝謝。」

慈濟志工 張濟倫:「我們今天送我們慈濟的環保毛毯,那還有一雙襪子,還有手套,希望能夠溫暖他們的手,溫暖他們的腳。」

志工也準備了大蛋糕,十一位視障朋友,歡度生日。用香積飯,搭配出的蔬食料理,也來暖胃暖心。但當天,最讓人溫暖的,是視障朋友的回饋。

慈濟志工 與 視障朋友:「感恩,妳很有愛心。」

慈濟志工 李慈喻:「我很高興今天有很多新的臉孔出現,而且今天他們非常的發心,每個人都把他們的零錢,就算是小額硬幣,他們都把它拿出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視障朋友 布朗:「願上帝與你們同在,永遠祝福你們。」

岑慧意 黃健良 真善美志工-美國報導

Read more

齊心協力裡外清潔 環保站樂睦鄰


位在台北市大安區的「臥龍環保教育站」雖然建坪大約只有60坪,規模不算大,但是每天都有三十多位志工在這裡做環保(只有農曆過年休息),為了不影響社區原有的清淨、也顧及大家的健康,慈濟志工天天都會刷洗地板;每個月也固定清洗廚房、並進行消毒。就算寒流報到,登革熱疫情趨緩,也要謹慎防疫。

碗盤、水槽清洗,這是每天例行工作。除此之外,還有環保站的地板。

慈濟志工 陳新發:「每天(回收)回來的容器裡面,好像牛奶瓶、醬油瓶裡面都有東西,回收的時候,會倒出來,倒出來的時候會髒,所以地下每天我們都要清洗乾淨。」

至於廚房,每月一次大掃除,慈濟志工希望(大安區)「臥龍環保站」具有教育功能。

慈濟志工 曾瑞洋:「我們把(環保站)弄乾淨的話,蚊子、老鼠減少的話,不會妨礙到鄰居,這個也是敦親睦鄰的一種。」

預防登革熱,不分季節 都要積極。

慈濟志工 陳新發:「室內的溫度比外面的溫暖,蟲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還是會產卵、生蟲,所以我們在室內還是要消毒清理。」

寒流報到 志工不忘防疫,因為源頭清淨最重要。

柯玲蘭 張秋燕 鄭振遠 真善美志工-台北報導

Read more

善緣20載不輟 冬令發放歡喜相見


慈濟基金會在泰北扶困,始於1994年。如今在當地,除了慈善腳步仍然延續不斷,清邁慈濟學校也培養出許多社會棟梁。日前(12/13-14),慈濟對於清邁府芳縣貧困家庭的冬令發放,在慈濟學校舉行,除了慈濟志工以外,也有學生投入志工行列。兩天共計三場發放,共幫助5471戶、17056人,贈與他們毛毯、棉被、冬衣、襪子,以及各種保暖的二手衣。

早晨的山區,罩著有如薄紗的霧,冬天低溫時,會降到十二、十三度。但是,當一部一部小貨車陸續開進清邁慈濟學校,天色漸亮,氣氛逐漸熱絡。這是慈濟年度冬令發放,芳縣5471戶貧困家庭,攜家帶眷,滿心歡喜。

先吃個點心暖暖胃,等候核對資料,陪伴鄉親的,除了慈濟志工,還有學生;視老人家的需要安排座椅,也為他們按摩四肢。

高一學生 藍棋達:「今天雖然有點累,可是我很開心,能夠幫助貧困的鄉親,因為我比他們更有福,雖然身體不適,但內心充滿歡喜。」

做慈善沒有假日,芳縣縣長、教育官員也把握機會,傳遞愛心。

芳縣縣長 馬納:「慈濟將棉被、冬衣和襪子,來溫暖我們的鄉親,這些是很大的功德。」

居民 阿德:「我很高興,因為現在很冷,今天從台灣慈濟得到毛毯,我很開心,感恩。」

慈濟從1994年來到泰北扶困,接著興建學校,從慈善延伸出教育,又從教育帶動慈善。愛的力量,源源不斷。

桑瑞蓮 蘇偉 泰國報導

Read more

心懷感恩獻祝福 大白牛車滿法喜


馬來西亞雪隆分會,迎接歲末祝福,特地製作大白牛車,放置在靜思堂大門前,這台大白牛車全都是用回收物做成,而且融入當地特色。

陳輝傑,負責製作大白牛,困在家中想了三天做不出來,來到環保站,有了靈感,利用回收的鐵絲和紙板,參考動物玩具,做出了模型,黏上去的紙板,每一張都有一分祝福。

志工 陳輝傑:「一片一片紙,我來黏了,我在裡面我在想,每次我黏,希望我們的師姊大德健康啊,每一天都開心做環保。」

迎接歲末祝福,大白牛車是靜思堂門口的亮點,意義非凡。

志工 陳輝傑:「因為我覺得好像上人來的,上人就是叫我們團隊全部,慈濟人全部來,還是大德全部上那個車,我們一起來去做好事。」

車身的製作,同樣是善用回收資源,板子是廢棄卡車的車廂檔板,車頂也做了改變,要融入馬來西亞建築特色。

志工 李斯仁:「到底要用什麼東西來彎,因為這個彎不好做,就看到樹葉那個枝幹,那個幅度好像很對很對,就地取材。」

大白牛車,取自於佛經中的典故,象徵大乘佛法。

慈濟志工 鄭智源:「看到對佛法、對整個牛車有所疑問,就開始,我們就可以跟他講大乘的東西。」

志工 李斯仁:「製作期間可能我是認為,做個小乘,我是自己做,自己說自己享受自己樂而已,可是最重要的我不是要自己樂,我要把樂帶出來給大眾。」

自度更要度人,在製作過程中,體會更深刻。

賈邵燕 張志量 高耀文 林偉德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